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06-18 21:22:45 说课稿,音乐,小学

小学音乐说课稿1

  说课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两只小象》

  背景陈述:音乐课程目标的设置是以音乐课程价值为依据的,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他们的高尚情操。

  设计理念: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很强,课堂设计以活动教学方式为主,通过多媒体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学*音乐的热情和兴趣,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力求在整个课堂教学中体现出艺术课程的人文性、综合性、创造性和愉悦性。

  教材分析:《两只小象》是一首三拍子创作歌曲,歌曲以有规律的节奏配上亲切的曲调,描绘出小象用长鼻子互相问好,一同在河边嬉戏玩耍的生动形象,告诉学生要团结友爱。此曲为歌表演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后,可自由创编动作,体会理解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1)、能认识各种动物,并说出其名称。

  (2)、学会唱《两只小象》,体会三拍子的韵律感。

  (3)、能分辨碰铃、木鱼、双响和铃鼓,并掌握其演奏方法。

  2、能力目标:

  (1)、能模仿动物(如叫声、走路等)

  (2)、能用优美的声音和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

  (2)、在歌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即兴表演能力及动作的协调能力。

  (3)、通过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初步培养学生的合奏能力。

  情感目标:(1)进一步激发、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引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和关爱,使学生感受人与动物、动物与自然之间的密切关系。

  (3)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进一步鼓励学生体验、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引导学生用真诚的情感和自然的歌声表现歌曲。

  教学难点:

  一、衬词的演唱要轻巧而有弹性。

  二、在多声部节奏练*中,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其他声部的和谐美。

  活动预案:

  一、模仿——激发兴趣,趣中孕情。

  二、演唱——感受音乐,歌中悟情。

  三、演奏——深化体验,动中渗情。

  四、律动——创编表演,舞中抒情。

  (一)模仿——激发兴趣,趣中孕情。

  ①活动一:模仿动物——引导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的动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演的舞台。

  ②活动二:听赏感受——感受并模仿狮子、大象的音乐形象。

  (二)演唱——感受音乐,歌中悟情。

  ①活动一:猜一猜——通过猜手看手,让学生知道每人都有一双灵巧的`手,导入歌曲教学。

  ②活动二:听一听——感受歌曲,从歌中知道小象的“手”,体会两只小象互相友爱,一同在河边嬉戏玩耍的生动形象。

  ③活动三:接口唱——通过师生接口唱游戏,学唱新歌,解决教学难点,唱准四句“哟罗罗”,并能跟着琴完整地唱歌。

  (三)演奏——深化体验,动中渗情。

  ①活动一:找找想想——通过藏乐器、找乐器游戏,把观察、思考、探索的空间留给学生,着力促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活动有所悟、有所发、有所得。

  ②活动二:敲敲打打——引导学生聆听、感受、表现其他声部的节奏及合奏时的和谐美,并能为歌曲伴奏。

  (四)律动——创编表演,舞中抒情。

  ①活动一: 歌表演——师生共同即兴表演《两只小象》,在律动中表现小象之间互相友爱,一同嬉戏玩耍的生动形象。

  ②活动二: 改歌词——在律动中引导学生将“两只小象”改为“许多小象”,隐喻同学间要团结友爱手拉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③活动二: 找朋友——师生在《找朋友》的歌声中,一起律动,结束本课。

  总结:本课设计预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创设一种生动、直观的教学情景,通过看、听、找、敲、唱、舞等手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在各种音乐活动中,充分体现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使学生会学、乐学、敢学,将学生自主学*与创新意识的培养落到了实处。

小学音乐说课稿2

  教学内容:

  《卢沟谣》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入围的36首歌曲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今年“唱响*”入围的36首曲目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历史的歌,唱*精神的歌。

  2.节奏练*(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

  ⑴音阶练*

  12345432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小学音乐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小鸟小鸟》。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小鸟,小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小学音乐第十册第一课的教学内容。这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6/8拍,短小的乐句使歌曲很有生气,它以小鸟为题,抒发了少年儿童“爱春天,爱阳光、爱树木、爱花香”的心情。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感受歌曲中小鸟雀跃和展翅高飞的形象,激发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聆听、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升音乐审美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富有弹性的、优美舒展的歌声唱好这首歌。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本课的重点是学生能较熟练、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教学难点是6/8拍弱起小节的节奏练*及旋律演唱。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初步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对音乐的学*大多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东西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主要有创设情境法、欣赏教学法、讨论教学法、视听结合法等。我使用这些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地感受气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尽可能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让他们自主的参与到学*中来,同时可以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有好的交流。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本节课我会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让学生去感知,去演唱,去表现,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得知识。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大自然”这一情景,给学生提供具体生动可联想的环境,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场景布置,将能代表大自然的各种景观,如树、小草、小花等等贴在教室四周的墙面上,地面上,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这种气氛所吸引,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自主参与其中,也使这个课堂的气氛更加活跃。上课开始时,我会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我想,大家都猜到了,今天啊,老师要带你们去野外走走,你们看,草地多漂亮啊,朵朵鲜花也在竞相开放,还有小树,这一切是多么美啊,但是,老师总觉得好象少了点什么,一下子又想不出来,请同学们帮帮我好吗?”学生互相讨论,提出大自然中该有的一些东西,然后我会说:“恩,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终于知道了少了点什么了,没有小鸟的大自然,是不是好象少了点生气呢?大家快看,他们唱着歌来了。”这样学生帮老师解决了问题,学*的积极性肯定就更高了,在这个时候就可以自然的过度到下一个教唱环节了。

  (二)新课讲授

  用多媒体播放《小鸟,小鸟》的课件,课件中的景色是根据歌词来制作的,里面包括美丽的大自然以及自由飞翔的小鸟,以动画的形式来向学生展示,并在旁边配上歌词,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使歌曲内容更加直观并且生动形象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学*兴趣更加高涨,也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这时我会说,“同学们,小鸟邀请大家跟它们一起唱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这首愉快的歌曲吧。”

  根据大纲要求,5年级学生要求识谱,所以我先带领学生一起学*歌谱,在学唱前帮助学生在谱子上标上换气记号,在唱的时候,要求学生按照换气记号来换气,中间的休止符要做到“声断气不断”,这样就可以避免学生在唱第一、三句的时候将乐句唱的支离破碎,丧失美感了,同时也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会乐谱后,接着代入歌词,要注意的是最后的“啦”字很多,很密,学生唱歌谱时,因为每个相邻的音符是不一样的,所以不会出先不清楚的情况,而这时就不一样了,我会先带领学生跟着琴把速度放慢了唱,等唱清楚后,再回到原来的速度。

  在学生学会歌曲后,便让学生自己讨论,这首歌曲分几个乐段,我们又该用什么样的感觉去唱,学生会说,分两个乐段,我们该用轻快地,活泼地,愉快的,等等,让学生自己去寻找歌曲的感觉,然后我在中间加以引导和提示,如“前面小鸟在草地上欢快的跳跃,所以我们唱的时候声音也要富有弹性,后面的“啦”抒发了愉快的心情,所以要优美舒畅”等,帮助他们正确地分析出歌曲的感觉,充分体现新课标中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也就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接着我会说:“同学们,让我们和小鸟一起歌唱吧。”播放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巩固歌曲,并在重复中不觉得枯燥。接着,以一句话过度到下一个环节:“同学们,小鸟今天太高兴了,他们不但想跟大家一起唱歌,还想邀请大家一起跳舞呢。”

  (三)音乐活动

  请同学们几个人一组来创编动作,然后伴着《小鸟,小鸟》的音乐向全班同学展示,再由同学们来说说,哪组编好,为什么好,也可以向别人提出自己的意见。这个过程可以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表演能力,欣赏和评价的能力以及同学之间的协作能力。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会问:“同学们,我想请大家来说说,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学生各抒己见,我再加以总结,“同学们说的很好,老师还想再补充一点,小花,小草,大树,小鸟,这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的,大自然给了我们这么美的享受,这么愉快的心情,我们能给他们的,也就只有好好保护他们了,让我们拿出实际行动,维护我们美好的大自然吧。请大家回去都想想,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下节课来和大家一起讨论。”这样做不但让学生回忆了今天多学的内容,还强调了德育方面的内容,充分体现了新课标准中学学科整和的特点,也将内容延伸到了下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小学音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柳树姑娘》选自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歌曲,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为基本节奏型。 。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是从学*单声部到多声部过渡的时期,多在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

  歌曲为3/4拍,一段体结构。首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美丽的意境中,让学生产生联想。再用春风和春雨的声音呼唤一位身穿绿衣的植物朋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进行了发声练*。再由导入主题《柳树姑娘》,让学生从视觉上接触柳树姑娘,以激发学生对柳树姑娘由衷的赞美,甚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柳树姑娘的喜爱。整个教学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过程及教师的要求全部隐藏在蝴蝶结里,变成柳树姑娘的话,这样学生容易接受,也乐意接受。

  歌曲的艺术处理重在对歌曲强弱的处理、顿音记号的处理、二声部合唱练*的处理及歌曲表现的处理。从朗诵歌词入手。先理解词意,再有感情地朗诵,做到起伏有致,然后带着朗诵的情绪演唱歌曲。这样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然后为她发出赞美的呼声,最后把呼声带入歌曲中。从欢乐的气氛中对顿音的演唱进行处理。表演的处理采用了歌曲、舞蹈、、方式,丰富了歌曲表演。

  整节课采用了五个环节,把柳树姑娘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人们对柳树的喜爱,对美丽春天的赞美之情。

  2、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理解歌曲《柳树姑娘》的内容,能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柳树姑娘》这首歌。

  ②能力目标:

  A.认识和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用愉快的情绪自信、大胆、准确地演唱歌曲。

  B.在参与自主律动创编、种艺术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多种艺术实践能力。

  ③情感目标:

  在谈树、唱树、植树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爱护树木,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年级学段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对乐音、歌谣游戏较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宜采用歌舞、、图片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来激发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能力、挖掘学生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愉快地情绪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并自主律动创编与表演。

  设计理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简单的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并感受其作用,正确唱出附点四分音符的效果。

  设计理念:节奏在音乐中起着重要的骨架作用,教学生学*音乐,就必须教会学生掌握一定的节奏类型。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了帮助学生加强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想象,用多媒体作为补充,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探究法: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我设计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通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音乐《柳树姑娘》说课稿

  3、情感体验法: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能力,探究合作能力,思维创造能力放在首位,创设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增长能力,健康发展。

  在本课的学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自己的答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1、律动表演、整体感受

  教师首先播放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踏浪》和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柳树姑娘》的伴奏音乐,与学生一起自由律动。

  设计意图:用歌曲律动引入新课,对比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情绪即是欢快活泼和优美抒情从而加深对新歌《柳树姑娘》歌曲风格的整体把握和情感体验。

  2、学*节奏,分散难点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装扮春风.春雨呼唤柳树姑娘出来来加深对重难点句的理解,在学生掌握熟练后,按照节奏开始呼唤柳树姑娘.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通过谈话及按节奏呼唤柳树的趣味练*,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分散本课的教学难点。

  3、借树创境,巧导新歌

  教师出示柳树范图,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介绍柳树具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品质,是世界上一种常见树木,有垂柳和旱柳两种,喜生水边。种类有:银芽柳、龙抓柳、细柱柳、高山柳等。

  设计意图:通过向学生展示小树苗、展示各种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树的作用、了解柳树的特点、种类,不断持续学生学*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提升学生爱树护树、关注环保的意识。同时,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柳树的喜爱,自然流畅的导入新歌教学。

  4、层层深入学*歌曲

  ①歌词教学

  教师出示《柳树姑娘》歌曲的动画,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接着,教师引用歌词来概括画面大意,让学生熟悉歌词,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②学唱歌曲

  播放《柳树姑娘》的范唱音乐,让学生模唱歌曲,。接着进行附点四分音符教学,板书出示 ? 的节奏,老师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练*。然后学生跟琴练唱歌曲,并分组、分句进行歌表演,同时互相评价,最后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先让学生装扮风雨声赞美柳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歌曲旋律.采用打击乐器或小手为歌曲伴奏,使学生更生动的表现歌曲的美感,丰富了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听、读、唱、动等情感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③学唱二声部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会歌曲后,欣赏录音注意二声部进入的位置,让学生先唱一声部,教师示范唱二声部.然后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合唱练*。让学生感性认识音乐要素变化,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增加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达到巩固歌曲的目的。

  6、律动表演,情感升华。

  在教学的尾声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植树,请两位同学模拟植树场景,其余的学生以他们为中心围成圆圈,用最好听的歌声和最优美的动作来祝福小树苗快快长高。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拓展。通过课堂上的植树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爱护树木,关注环保”,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7.总结:教育学生要保护大自然,

  五、说板书设计。

  柳树姑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附点四分音符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

小学音乐说课稿5

  教学内容:

  《卢沟谣》

  教材分析:

  《卢沟谣》是“唱响*”入围的36首歌曲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以*历史文化为创作背景,用孩子的视角将卢沟桥见证的民族兴衰与永定河畔的自然美景巧妙地融合起来,以极富画面感地语言将人们带入了过往的历史中。歌曲以朗朗上口的童谣形式表达,即大气深邃又空灵婉转,抒发出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卢沟谣》,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2、掌握歌曲中的附点节奏,4拍长音,反复记号,把握歌曲的旋律特点。

  3、通过学唱此歌,用主流文化滋润同学们的心灵,培养学生正确的艺术审美观,传承民族精神,挖掘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学会歌曲,掌握歌曲中的节奏,旋律特点,正确把握歌曲情绪。

  教学难点:歌曲中附点节奏,四拍长音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清点人数

  二、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学*了一些基本的乐理知识,同学们还记得吗?

  生:……

  师:那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

  (七个基本音级、拍号、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

  师:看来同学们都掌握的不错,那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新歌《卢沟谣》

  三、教学过程:

  1.作品简介:

  《卢沟谣》是今年“唱响*”入围的36首曲目中一首写给孩子们唱的歌,它是一首历史童谣,是一首站在卢沟桥头唱*历史的歌,唱*精神的歌。

  2.节奏练*(为掌握歌曲节奏作准备)

  让学生看乐谱,教师提问:这首歌的拍号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

  练*这首歌中的节奏。(掌握四拍长音和附点四分音符的节奏)

  3.旋律练*

  ⑴音阶练*

  123454321(用“啊”唱)

  ⑵歌曲中部分旋律的识谱练*(要求学生划节奏,加强四拍长音

  附点音符的掌握)

  ⑶全曲的识谱练*(根据学生情况教师给予纠正,讲解反复记号)

  ⑷唱谱后用“啦”哼唱,以此熟悉旋律

  4.歌词练*

  ⑴歌词朗诵

  ⑵带入歌词反复练*(边唱边纠正学生演唱不足的地方)

  ⑶要求学生有感情的演唱(作者写《卢沟谣》是希望通过它抒发一种发自肺腑的爱国情怀)

小学音乐说课稿6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它由三大环节构成:第一个教学环节:感受音乐、明白情感。计划用时10分钟。

  1、播放《我爱米兰》,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经过常规的组织教学后,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

  3、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我爱米兰》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各为2分40秒)

  问题有如:这两首歌曲分别是什么演唱形式?歌曲赞美的是什么?

  4、引领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将老师比喻成米兰?两首歌曲速度上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速度对传达音乐情感有什么作用?

  根 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范唱与讲解,使学生逐渐明白:两首歌曲都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将老师比作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 的崇高精神。而后一首歌曲则是直抒心怀,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则是十分相宜的。)

  这 一环节中的欣赏过程,我没有运用图片、录像等其它形式来提示、帮助学生们感受、明白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传达,明白音乐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加之,经过一、二年级的长期系统的学*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也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后,我将点出今天的课题,即:学*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课本第40页)从而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大环节:演唱歌曲、传达情感,计划用时22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主要运用:视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学*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具体过程是:(重点说:教唱的过程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

  1、教师弹琴伴奏,引领学生轻声地跟琴视唱乐谱; 这时,我的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在音高、节奏方面的准确,还会适时地引领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轻地进行演唱。这种轻声唱的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嗓音,我还会引领学生们明白,这也是歌曲情感传达的需要。

  2、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啊”音演唱,检验并巩固学生的旋律感;

  3、请学生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教师进行及时的引领;

  如,提出问题:你觉得第一段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从而引领学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这一步骤中,我还将对歌曲中一字多音与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绪增进等重难点运用对比范唱等形式进行教学。

  4、 经过我细致地引领学生学*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我将把学*过程完全地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领,最后,老师弹着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达到这样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的新授歌曲,我还将分别设计了这样几种演唱形式,如:分组竞唱、分句接龙、领唱和齐唱合作等形式。这样,不仅巩固了新授歌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歌唱表演形式,一举两得。

  第三大环节:拓展创编、深入体验(8分钟)我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现场创编”的形式开展活动。

  我将提示学生,可采用如:歌唱、配乐诗朗诵、舞蹈、小品、画画等多种形式来传达、体验歌曲的情感,老师这时做适时的巡回指导。

  虽然学生们创编活动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服务者,比如:弹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但却让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经验,愉快的体验了过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们的创编形式在这一节音乐课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现出来,我将选择其中较好的小组创编的表现形式在本节课上进行当众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创编的形式,课后进行再加工,下一节音乐课为老师和同学进行表演。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而且,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了课后,为下次的音乐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我设计的这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体现了音乐课独特的施教特点,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授课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音乐说课稿7

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下午)好!(鞠躬)我是xx号考生。接下来我将与各位老师分享一下我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必不可少的;

  《唱山歌》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五十六朵花”中的一节唱歌课,歌曲为F调2/4拍,是一首壮族歌曲,描述的是壮族美好风光,表达壮族人民热爱大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通过本节课的学*,学生可以了解壮族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掌握一字多音的唱法。

  二、说学情

  其次,一名优秀的老师,仅仅对教材有深刻的了解还是不够的,需要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学生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语言;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大部分学生可以基本掌握部分乐谱的识读;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思维特点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注意力不够集中,自制能力有限;所以我将从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经验为出发点,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说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以及学情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的学*,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美好风光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对比等方法,体会歌曲表达的情感。

  知识与技能: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并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教学目标的确立,以及对教材与学情的整合,我确立了本节课的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学生可以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完整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是学生能够掌握“一字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从而完成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以及学生的学*特点,本节课我将采用欣赏法、对比法、小组合作法,多媒体导入法等方法进行学*。

  六、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说说我的教学过程,也是本次说课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导入、新课教授、巩固提高以及小结作业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导入

  首先是我的导入环节,在这一环节我采用的是多媒体导入的方法进行导入。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饰的图片,并提出问题:“图片上展示的都是哪些民族?”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可以回答出(藏族、*尔族、蒙古族。。。。。。)。由此顺利导入到本节课壮族民歌《唱山歌》的学*。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导入是一堂好课成功的一半,可以激发学生学*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紧贴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新课教授

  其次是我的新课教授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主要分成三个活动进行学*。

  活动一: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会先针对壮族这一民族进行简短的介绍。之后我将设置三个问题:1、歌曲的情绪与速度是怎样的?2、你感受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通过音乐的感受与聆听,回答出歌曲为中速的,热情优美的一首歌,通过音乐感受到壮族风景秀丽的场景。

  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分析,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体会音乐风格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二:学唱歌曲,了解音乐特点。

  首先,进行发声练*,并提醒学生注意气息的连贯性。

  其次,进行学唱歌谱,唱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强弱规律。

  最后,进行唱词,在演唱歌词的过程中,提出问题:“歌曲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对谱例的观察,以及对以往音乐知识点的回顾,回答出有很多连音线部分。提出问题“连音线部分应该怎样演唱?”教师进行示范两种演唱方式,分别用连贯的方式,与跳跃的方式进行演唱,学生通过对比,可以感受到带连音的唱法更适合本首歌曲。之后有针对性的对于连音线部分进行演唱,从而使学生掌握连音线部分的演唱方式,也就是一字多音的唱法。

  在这样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去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再一个就是将难点部分分解开来,逐步循序渐进的突破难点。

  活动三:完整并富有情感的演唱歌曲。

  通过对歌曲的剖析后,提出问题:应该以什么样的声音进行演唱才能表达出歌曲情感?学生通过歌曲的聆听与对情感的总结,回答出用抒情、温柔、优美的声音进行演唱。请学生推荐学生进行领唱,其余学生合唱。

  通过学生推荐学生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提高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提高环节,在这一环节,我会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唱,之后请学生进行展示,我将会对学生进行评价,并鼓励学生互评。

  这样设计可以打开学生想象的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并结合了新课标对学生评价多元化的要求。

  (四)小结作业

  最后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大自然,追求美好生活的思想。

  在作业设置上,我会请学生将本节课的歌曲表演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这样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并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说板书设计

  最后,是我的板书设计,我将采用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学生可以更加直观的通过板书了解到本节课的重难点。

小学音乐说课稿8

  交响音乐是音乐中的高级形式,也是人们难以接*的高雅音乐,小学生更是如此。但是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和憧憬。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欣赏交响音乐,消除"高雅音乐高高在上"的心理障碍,轻轻松松地接*交响音乐,步入音乐的殿堂,感悟音乐的无穷魅力,正是本堂课的教学定位。

  一、教材分析

  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九年一贯制教科书试用版,第十一册第五单元"神奇的童话"中的一首欣赏曲目。是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笛卡斯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

  《魔法师的弟子》全曲分为序奏、谐谑曲、和结尾三部分。序奏部速度较慢,9/8拍。由小提琴和单簧管先后奏出两个动机,描写了魔法师轻声咕哝,诵念咒语的情景。

  第二部分是由谐谑曲组成的主体部分,诙谐、跳跃的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拎水的情景,同时也使人联想到魔法师的弟子得意洋洋的神态。在这一部分里,拎水的主题不断的展开、升华,气氛越来越热烈,使人仿佛看到没有学会解除魔法咒语的弟子在滔滔不绝的流水面前,手足无措的慌张神情。

  结束部分由铜管奏出的号角性的音调,表示魔法师回来了。于是,乐曲又恢复到*静。

  二、学情分析

  小学六年级的孩子正处在小学向中学的过渡阶段,接受了*六年的音乐学*,有一定的音乐鉴赏能力,能听辨部分乐器的音色,能听辨简单的多声部音乐,而且小学生的心理却更具幻想,具有欣赏交响音乐的基础,是本堂课的一个有利因素,但是对音乐的理解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从而确立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交响乐的兴趣,感悟音乐魅力,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2.能力目标:初步学*欣赏交响乐的方法,提高对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

  3.认知目标:要求学生能够熟悉和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在乐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难点是:能听辨《魔法师的弟子》的主题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

  四、障碍分析及突破策略

  在本堂课的学*过程中有两个可能出现的阻碍学生欣赏音乐的障碍:

  (一)由于学生对高雅,严肃的交响音乐非常陌生,加上对西洋乐器也不熟悉,学生不容易听辨各种乐器的音色以及主奏乐器的音色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因此在介绍音乐的结构时,我分别展示各种主奏乐器的图片和音色,为后面的听辨打基础。这一点将在后面的教学流程中详细说明。

  (二)由于音乐主题在整个乐曲中出现的'次数非常多,并且每次出现的速度、力度、和情绪都不同,甚至有时是主题的变化和展开,学生很难听辨准确,为此,我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一是我在介绍拎水的主题时,引导学生唱熟主题。二是结合视频、图片,我在影片中关键的地方加上提示性的字幕,帮助学生理解音乐,感受音乐,便于引导学生听辨各次主题。并且将每次出现的主题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每一次主题的不同之处。

  五、教学流程设计及教学理念

  音乐新课标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可见,上好音乐欣赏课,对小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新课标同时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生学*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为了落实和体现这一理念,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环节:

  (一)童话激趣、引入新课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故事,本堂课我以孩子们讲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从而激发孩子的学*兴趣和欲望。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喜欢幻想进入神奇的童话世界,利用这一有利因素,将高雅的交响音乐与神奇的童话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加容易接*交响音乐,为本课的学*创设一个活泼有趣的心理氛围。

  (二)介绍作品、作者、及时代背景。

  主要让学生知道:《魔法师的弟子》是一首童话交响诗,作者是迪卡斯,《魔法师的弟子》是他创作于1897年,乐曲以德国文学家歌德(1749——1832)的叙事诗《魔法师的弟子》为题材。音乐有生动的节奏和绚丽的配器,是他最具独创性的代表作品,被德彪西誉为一部"作曲法讲义".

  然后,我给孩子们播放他们最喜欢的节目主持人董浩叔叔和金龟子姐姐讲的故事,这样,就能很快地将学生带入乐曲表现的意境中,展开丰富的想象,提高进一步聆听音乐的欲望。

  (三)了解结构、认识乐器

  听完了故事,接下来就该介绍乐曲的结构:全曲分成序奏部、谐谑曲、和结尾三个部分。

  1.序奏:小提琴和单簧管演奏,分别出示两种乐器图片及声音,要求学生听辨它们的音色。

  2.谐谑曲:大管演奏,首先出示大管图片及声音。接着出示拎水的主题(演奏)。这个主题生动的描绘了扫帚取水的情景。由于音乐的主题在乐曲中出现的次数很多,学生不好把握。这里,我引导学生唱熟音乐的主题,然后通过聆听,在音乐中找出主题,使学生有重点地聆听音乐。

  3.结尾:铜管乐演奏,出示铜管乐家族成员。听辨它们的音色。

  (四)运用媒体、视听结合

  音乐是人类的第二语言,不分国界,可以表达语言所不能表达的情感。音乐又是是听觉的艺术,再复杂多变的花样,到头来,聆听才是欣赏音乐的最佳途径和方法。这里,我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由*交响乐团演奏的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做到视听结合,既欣赏了音乐,又了解了交响乐队的一些基本知识。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领域,是学*音乐的重要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这里,我要求同学们听到每一次出现主题时,能否模仿一下扫帚拎水的动作?或者用其他的动作表现出来?这样便将音乐语言和同学们的形体语言结合起来,更加便于理解音乐。

  (五)合作学*、讨论探究

  在突破本课的难点时,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问题:

  (1)拎水的主题在音乐中出现了几次?

  (2)它主要由什么乐器演奏?

  (3)每次在力度、速度和情绪上有什么变化?

  从而得出答案:随着音乐情绪的发展,拎水的主题力度一次比一次强,速度一次比一次快,音乐情绪越来越紧张,象征着情况越来越危急!

  (六)课堂小结

  在这里,我提出了一个思考题:欣赏了童话交响诗《魔法师的弟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通过这个思考题,将课内教学延伸到课外生活中,从而达到对学生的情感熏陶,品格陶冶。

  六、教学特色

  (一)充分利用视频、字幕和图片,结合故事情节将严肃、高雅、难以接*的交响音乐变得通俗、易懂,学生学*的兴趣浓厚。

  (二)充分利用媒体,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视听结合。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能获得愉悦的感受与积极的体验。

  总之,本节课,我将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将抽象的交响音乐变成易于接*的童话故事,唤起学生对交响音乐的热情向往,提高对音乐艺术的强烈追求。

  我相信:这将是一堂能让孩子们得到充分享受的课,让他们享受自由的空气,感受音乐的激情;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成功的喜悦,享受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小学音乐说课稿9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年来,在素质教育的新型教育理念下,美育已被列为了教育方针的内容之一,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而音乐做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今天我便以湘教版小音第七册第二课《晨》一课来和大家共同探讨音乐教育在审美教育中的作用。

  一、说教材

  (一)教学内容

  本课为湘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书音乐第七册的第二课。它从四年级学生的实际经验出发,以“晨”为情景主题,编排了二声部歌曲《清晨》、管弦乐曲《晨》的听赏以及听赏与跟唱歌曲《早晨的歌》等内容,其目的是在于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生活的美好,并从中懂得“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两点:

  1、能认真聆听乐曲《晨景》,感受音乐的情绪及意境,并能用语言作简单的描述。

  2、能认真听赏并跟唱《早晨的歌》,感受歌曲的情绪,体验歌曲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趣,并能积极参与音乐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设定为:引导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不同情绪。

  由于本课是以音乐欣赏为主,而音乐欣赏对于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比较难的学*活动,因此,我本课的难点是:充分引导学生认真的聆听音乐,积极参于音乐活动,并能正确的感受音乐情绪。

  二、说设计

  为了让学生在美的教学氛围中去体验和感受音乐作品中的丰富之美、变化之美、和谐之美,我设计了“宁静的晨”和“欢乐的晨”这两个教学情境,将他们在三年级时听赏过的《苗岭的早晨》的片段穿插其中,意图首先通过熟悉的音乐切入课题,这样让孩子们能够很快的接受,并很快的进入教学意境。再通过听——听《晨》,欣赏管弦乐器描绘的田园般风格的美妙晨景;说——能用自己的话语说出音乐描绘的清晨静谧清新的抒情画面;唱——唱《早晨的歌》,用自己的歌声表现早晨的美;配画——与姊妹艺术结合,多方位的体验早晨的美。通过这一系列活动,力求全体孩子充分地参与进来,从而更深地去理解音乐,体验生活的美好,激发孩子们朝气蓬勃、乐观向上的情感。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意境,让孩子们感受音乐情境。

  为了让学生能马上从暄闹的下课中回到我所创设的“宁静的早晨”这一个教学情境中来,我首先选择了一首优美的钢琴曲《星空》为背景音乐,让学生听着这样的音乐轻轻走进音乐教室,并坐好休息,使他们从中感受到宁静的音乐氛围,为以下的“宁静的晨”的教学情境的创设做铺垫。在全班同学都已经进入了这样的音乐氛围中时,我继而播放了学生们所熟悉的《苗岭的早晨》前面一段很幽静的音乐引子,并引导:“这段音乐是我们以前所欣赏过的什么乐曲?它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景色?”让学生从熟悉的音乐切入到我本堂课的音乐主题情境中来。

  (二)视听说唱相结合,让孩子们理解音乐内涵。

  为了让学生准确地理解音乐情境,我采用视听说唱相结合的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们能更深地理解音乐的情境,从中感受到音乐所描绘出的大自然的美丽。首先我用故事导入,激起孩子们聆听音乐的兴趣,并展示了音乐主题。在学生闭眼聆听全曲之后,我请学生们相互交流对音乐最初的感觉,引导学生从音乐的力度、速度等方面来理解和感受乐曲。接着我从:哼唱——用“U”音轻声哼唱音乐主题,并加入强弱的变化,表现出乐曲中描绘的太阳慢慢升起的音乐情景,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通过他们自己的参与表现来更深刻地理解音乐内涵;视觉感观——选择两副意境不同的图画,让学生通过选择与音乐内容相似的图画,引导他们正确地理解音乐的情境。在再次聆听音乐的环节里,我又播放了多媒体课件,将音乐与视频相结合,把音乐情境具体化到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学生有进一步的视觉感观,从而能更形象地理解音乐;说——在学生们已经能基本把握乐曲的情绪与意境之后,我引导学生用自己最美的语言来描述音乐所描绘的情境,并随乐诵读。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让学生在自然理解音乐的同时通过再造想象表现音乐,在感受乐曲的同时培养学生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既凸现了重点,又解决了难点。

  (三)体验表现,让孩子们融入音乐之中。

  在接下来的“欢乐的晨”的教学情境中,为了让学生们能体验到歌曲《早晨的歌》中所表现出的朝气蓬勃的音乐情绪,我主要采用了体验与表现的教学方式。首先我引用《苗岭的早晨》中那一段鸟鸣的音乐,巧妙地将“宁静的晨”的教学情境过渡到“欢乐的晨”中来。在初听完早晨的歌之后,我选择了一组节奏做为声势伴奏,突出了歌曲中的切分音节奏特点,并让学生从

  (1)XXXX|

  (2)XXXX0|

  拍手拍腿拍手拍腿拍右腿拍手拍左腿拍手双手拍腿。

  这两种节奏形式的拍击与选择活动中感受到第二种切分节奏更具有动感性与欢快性,从而更符合《早晨的歌》这首歌曲的音乐情境。由于这是一首跟唱歌曲,没有演唱歌曲那样高的要求,因此,我便要孩子们随音乐自主跟唱歌曲,教师放手让同学自己学,自己教,教师给予积极的评价、指导。让每位同学都有自信心,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悦,真正起到伙伴、引导、组织的作用。最后,老师引导:同学们,早晨的时光这么美好,让我们也跟着一起动起来吧!老师和同学们一起随音乐唱起来、动起来,课堂上顿时呈现出了一片欢乐的景像。学生也真正融入到了音乐之中,体验到了音乐的美好,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丽多彩。

  四、教学随想

  音乐的审美教育,应当是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和本质,不能为欣赏而欣赏,为娱乐而娱乐,为享受而享受。要让学生们在音乐欣赏中,使感情在愉悦中得到升华,使精神在欢乐和享受中得到陶冶,最终在道德上有一个净化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确实体会到,使学生在美的教育中,通过体验和感受而达到受教育的目的,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方式。我希望能通过这一课来体现这种教育方式,但由于我只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在教学经验上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此,还希望各位领导与前辈们能给予我更多的指导与帮助,谢谢!

小学音乐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

  《柳树姑娘》选自人教版第七册第一单元歌曲,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部合唱歌曲。歌曲为3/4拍,羽调式,一段体结构,全曲“××”为基本节奏型。。柳树姑娘是一首曲调优美、轻快的简易二声部合唱歌曲。歌词简练,它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江南水乡万物一新、一片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小学四年级。这一阶段的孩子,正是从学*单声部到多声部过渡的时期,多在从兴趣入手,引导学生进行二声部合唱练*。

  歌曲为3/4拍,一段体结构。首先创设情景,把学生带进一个秀丽的意境中,让学生产生联想。再用春风和春雨的声音呼唤一位身穿绿衣的植物朋友。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进行了发声练*。再由课件导入主题《柳树姑娘》,让学生从视觉上接触柳树姑娘,以激发学生对柳树姑娘由衷的赞美,甚至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柳树姑娘的喜爱。整个教学过程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过程及教师的要求全部隐藏在蝴蝶结里,转成柳树姑娘的话,这样学生容易理解,也乐意理解。

  歌曲的艺术处理重在对歌曲强弱的处理、顿音记号的处理、二声部合唱练*的处理及歌曲表现的处理。从朗诵歌词入手。先理解词意,再有感情地朗诵,做到起伏有致,然后带着朗诵的情绪演唱歌曲。这样形象地表现了“柳树姑娘”在春风里飘柔的姿态。,然后为她发出赞美的呼声,最后把呼声带入歌曲中。从欢乐的气氛中对顿音的演唱进行处理。表演的处理采用了歌曲、舞蹈、、方式,丰富了歌曲表演。

  整节课采用了五个环节,把柳树姑娘表现得淋漓尽致,表达了人们对柳树的喜爱,对秀丽春天的赞美之情。

  2、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

  理解歌曲《柳树姑娘》的资料,能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柳树姑娘》这首歌。

  ②潜力目标:

  A.认识和感受附点四分音符,用愉快的情绪自信、大胆、准确地演唱歌曲。

  B.在参与自主律动创编、种艺术活动中,不断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多种艺术实践潜力。

  ③情感目标:

  在谈树、唱树、植树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爱护树木,关注环保的意识。

  四年级学段的小学生具有好动和善于模仿的特点,容易被具体的场景所感染,对乐音、歌谣游戏较易产生兴趣。根据这一特点,宜采用歌舞、、图片相结合的综合教学手段,来激发音乐兴趣,开发音乐感知潜力、挖掘学生在音乐表现上的创造潜力。因此我制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愉快地情绪演唱歌曲《柳树姑娘》,并自主律动创编与表演。

  设计理念:让学生逐步认识和掌握简单的歌唱技巧,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增强学生的音乐艺术修养。

  教学难点:初步认识附点四分音符,并感受其作用,正确唱出附点四分音符的效果。

  设计理念:节奏在音乐中起着重要的骨架作用,教学生学*音乐,就务必教会学生掌握必须的节奏类型。

  三、说教法和学法: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为了帮忙学生加强对音乐形象的理解和想象,用多媒体课件作为补充,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探究法:为了体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探究过程”这一要求,我设计了激趣、感悟、探究、表现的教学流程,透过有效的教学过程,唤起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兴趣和热情,在潜移默化中获得审美态度和价值观。

  3、情感体验法:本堂课的设计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发展学生的自主学*潜力,探究合作潜力,思维创造潜力放在首位,创设一种有组织、有目的、师生*等参与的“活动化、生活化、自主化、情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增长潜力,健康发展。

  在本课的学法上我打破了传统的教师给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索中得到自己的答案,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独特的方式去学*音乐。

  四、说教学过程:

  1、律动表演、整体感受

  教师首先播放一首欢快活泼的歌曲《踏浪》和一首优美抒情的歌曲《柳树姑娘》的伴奏音乐,与学生一齐自由律动。

  设计意图:用歌曲律动引入新课,比较感受两首歌曲不同的情绪即是欢快活泼和优美抒情从而加深对新歌《柳树姑娘》歌曲风格的整体把握和情感体验。

  2、学*节奏,分散难点

  教师透过引导学生装扮春风.春雨呼唤柳树姑娘出来来加深对重难点句的理解,在学生掌握熟练后,按照节奏开始呼唤柳树姑娘.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所在。透过谈话及按节奏呼唤柳树的趣味练*,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节奏训练,分散本课的教学难点。

  3、借树创境,巧导新歌

  教师课件出示柳树范图,让学生一边欣赏,一边介绍柳树具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的品质,是世界上一种常见树木,有垂柳和旱柳两种,喜生水边。种类有:银芽柳、龙抓柳、细柱柳、高山柳等。

  设计意图:透过向学生展示小树苗、课件展示各种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谈树的作用、了解柳树的特点、种类,不断持续学生学*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搜集信息的潜力,提升学生爱树护树、关注环保的意识。同时,创设一种情境,激发学生对柳树的喜爱,自然流畅的导入新歌教学。

  4、层层深入学*歌曲

  ①歌词教学

  教师出示《柳树姑娘》歌曲的动画课件,引导学生看图说话,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之后,教师引用歌词来概括画面大意,让学生熟悉歌词,为学唱歌曲做铺垫。

  ②学唱歌曲

  课件播放《柳树姑娘》的范唱音乐,让学生模唱歌曲,。之后进行附点四分音符教学,板书出示的节奏,老师进行讲解,并引导学生进行练*。然后学生跟琴练唱歌曲,并分组、分句进行歌表演,同时互相评价,最后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重点资料。先让学生装扮风雨声赞美柳树,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歌曲旋律.采用打击乐器或小手为歌曲伴奏,使学生更生动的表现歌曲的美感,丰富了审美体验。让学生在听、读、唱、动等情感体验活动中感受音乐、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

  ③学唱二声部

  设计意图:学生在学会歌曲后,欣赏录音注意二声部进入的位置,让学生先唱一声部,教师示范唱二声部.然后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合唱练*。让学生感性认识音乐要素变化,在音乐中起到的作用,增加了知识性和趣味性,同时到达巩固歌曲的目的。

  6、律动表演,情感升华。

  在教学的尾声教师创设教学情景,启发学生植树,请两位同学模拟植树场景,其余的学生以他们为中心围成圆圈,用最好听的歌声和最优美的动作来祝福小树苗快快长高。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拓展。透过课堂上的植树活动,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爱护树木,关注环保”,从我做起,从此刻做起。

  7.总结:教育学生要保护大自然,

  五、说板书设计。

  柳树姑娘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是为了突破难点,加深学生对附点四分音符的印象,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本课的教学重点。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阅读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1)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小学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音乐说课稿1

  二胡曲《赛马》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的聆听内容,黄海怀作曲。该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一乐曲由热烈奔放的第一乐段、悠扬柔美的第二乐段、以及再现乐段组成。

  本学期的学生学*这一首曲子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在一年级学过《草原就是我的家》、《我是人民小骑兵》、《**舞》,三年级上学期学过《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等,对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基本的舞蹈动作已有一定的了解。并经过长期的课堂常规训练,学生已养成专注聆听音乐的好*惯。

  我尊重教材,深挖教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等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激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

  3、能力目标:在律动、模仿与创编伴奏中,培养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本课的重点:感受不同乐段所表现的意境地和情趣。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初听感受、情景引入、分段感受、完整表现。在这些环节里,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运用了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采用律动、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式的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层层深入地达到了音乐的审美核心。

  二、我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特别是创编伴奏过程中,我留出了充足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地板鼓和凳子鼓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当学生用打击乐器成功地模仿马蹄声、马鞭声,用串铃模仿马铃声时,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三、针对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精心设计制作了图形谱,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生在看谱、划谱、唱谱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音乐的段落以及主题旋律,听辩出B乐段的三个层次。

  今天这一节课,全体学生都能精神饱满地参与每个环节中,从而提高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还学会了协作的学*,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总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完成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音乐说课稿2

  1、说教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诗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说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说教学难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积极性。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四、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我把此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情境创设

  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此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为接下去课堂的进行做良好的铺垫。

  二、歌曲教学

  1、让学生初听《红蜻蜓》伴奏。并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2、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范唱

  4、学唱歌曲

  三、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由此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速度节奏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不同的。

  四、二声部合唱

  欣赏不同语言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学*合唱知识,练*二声部合唱技能。

  《停顿。》在整堂课中,我注重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学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音乐说课稿3

尊敬的评委和老师:

  早上好(下午)!(鞠躬)我是候选人XX。接下来,我将与所有老师分享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了解教材

  唱民歌是第二单元的一门歌唱课56朵花人民教育版四年级第二卷。这首歌是F调的24拍。这是一首壮族歌曲。它描绘了壮族的完美风光,表达了壮族人民热爱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可以了解壮族音乐的特点,掌握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

  二、说到学*

  第二,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是不够的。他需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

  四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了必要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一些乐谱的阅读。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形象思维上,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所以我会从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体验出发,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享受。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况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歌曲,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完美风光旖旎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比较等方法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知识和技能:掌握“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和学*情境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唱歌。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能掌握“一词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特点,我将采用欣赏、比较、分析的方法,小组合作和多媒体介绍。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讲座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导论、新课程教学、巩固与改进、总结作业

  (一)导论

  首先是我的导论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导入的方法。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装的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图中显示了哪些民族“学生可以回答(藏族、***族、蒙古族……)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因此,本课成功地将其引入壮族民歌《唱民歌》的学*中。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介绍是好课程成功的一半。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又能坚持以音乐美学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新课程教授

  接下来是我的新课程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分为三个学*活动。

  活动1: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壮族。在那之后,我将提出三个问题:1。这首歌的情绪和节奏是什么?2。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照片?在感受和聆听音乐后,学生们回答说这首歌是一首温暖而优美的中速歌曲,并通过音乐感受到壮族的美景。

  通过听歌和分析歌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体验音乐风格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美学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2:学*唱歌,了解音乐的特点。

  首先,练*发音,提醒学生注意呼吸的连续性。

  其次,学*唱乐谱。在演唱乐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力度规律。

  最后,我们唱歌词。在唱歌词的过程中,我们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歌曲的特点是什么“在观察乐谱示例并回顾之前的音乐知识点后,学生回答有许多连接线。提出问题“音乐部分应如何演唱”老师演示了两种演唱方法,一种是连贯的,另一种是跳跃的。经过比较,学生们可以感觉到连续发声的歌唱方法更适合这首歌。之后,学生可以唱连接线的部分,从而掌握连接线的演唱方法,即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二是分解难点,逐步突破。

  活动3:完整而感性的歌唱。

  在分析了这首歌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这首歌的情感?在听了这首歌并总结了其中的情感之后,学生们以抒情的、温柔的、优美的声音来回答。让学生推荐学生领唱,让其他学生唱。

  通过推荐学生,鼓励学生提高竞争意识并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和改进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和改进链接。在这个环节中,我将使用小组合作,邀请学生分组表演,然后邀请学生表演。我会评价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本设计能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多样化评价的要求。

  (四)小结

  最后,我将通过提问来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自然、追求完美生活的理念。

  在作业设置中,我将要求学生向他们的家长表演本课程的歌曲。

  本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黑板书写设计

  最后,这是我的黑板书写设计。我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黑板书写更直观地理解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小学音乐说课稿4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它由三大环节构成:第一个教学环节:感受音乐、明白情感。计划用时10分钟。

  1、播放《我爱米兰》,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经过常规的组织教学后,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

  3、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我爱米兰》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各为2分40秒)

  问题有如:这两首歌曲分别是什么演唱形式?歌曲赞美的是什么?

  4、引领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将老师比喻成米兰?两首歌曲速度上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速度对传达音乐情感有什么作用?

  根 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范唱与讲解,使学生逐渐明白:两首歌曲都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将老师比作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 的崇高精神。而后一首歌曲则是直抒心怀,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则是十分相宜的。)

  这 一环节中的欣赏过程,我没有运用图片、录像等其它形式来提示、帮助学生们感受、明白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传达,明白音乐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加之,经过一、二年级的长期系统的学*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也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后,我将点出今天的课题,即:学*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课本第40页)从而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大环节:演唱歌曲、传达情感,计划用时22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主要运用:视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学*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具体过程是:(重点说:教唱的过程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

  1、教师弹琴伴奏,引领学生轻声地跟琴视唱乐谱; 这时,我的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在音高、节奏方面的准确,还会适时地引领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轻地进行演唱。这种轻声唱的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嗓音,我还会引领学生们明白,这也是歌曲情感传达的需要。

  2、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啊”音演唱,检验并巩固学生的旋律感;

  3、请学生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教师进行及时的引领;

  如,提出问题:你觉得第一段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从而引领学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这一步骤中,我还将对歌曲中一字多音与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绪增进等重难点运用对比范唱等形式进行教学。

  4、 经过我细致地引领学生学*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我将把学*过程完全地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领,最后,老师弹着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达到这样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的新授歌曲,我还将分别设计了这样几种演唱形式,如:分组竞唱、分句接龙、领唱和齐唱合作等形式。这样,不仅巩固了新授歌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歌唱表演形式,一举两得。

  第三大环节:拓展创编、深入体验(8分钟)我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现场创编”的形式开展活动。

  我将提示学生,可采用如:歌唱、配乐诗朗诵、舞蹈、小品、画画等多种形式来传达、体验歌曲的情感,老师这时做适时的巡回指导。

  虽然学生们创编活动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服务者,比如:弹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但却让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经验,愉快的体验了过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们的创编形式在这一节音乐课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现出来,我将选择其中较好的小组创编的表现形式在本节课上进行当众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创编的形式,课后进行再加工,下一节音乐课为老师和同学进行表演。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而且,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了课后,为下次的音乐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我设计的这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体现了音乐课独特的施教特点,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授课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小学音乐说课稿5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秦偲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爱我中华》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课时为一课时。一、说教材

  《爱我中华》选自人音教材第五课,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是1991年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界少数民族运动会写的会歌。歌曲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4/4拍,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家素材创作而成。其衬词(唱出)“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且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审美教育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所以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2、能力目标: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根据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活泼,开朗,热情的特点,本课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重点在于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在于掌握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能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会采用启发教学和练*法来解决。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表演、歌唱、口头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朗读、歌唱表演各个综合性的学生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交流、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发展,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景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法、对比法、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并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四、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主动去掌握运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方面来完成:

  首先播放有关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舞蹈视频,请同学们回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和启发式教学,很自然的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欲望。接下来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1:背景画面)

  教师提问: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教师总结:这五十六个民族虽然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以及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惯、宗教信仰不同,但是这五十六个民族都生活在中国大地,我们生活在

  同一片蓝天下,同在祖国怀抱中。然后再欣赏建国60周年视频资料,意图:通过欣赏,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兴趣。培养爱国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引出本节课歌曲《爱我中华》。并加以学*,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了兴趣,并跟随老师的思路走。

小学音乐说课稿6

  一、 说教材:

  《法国号》选自人音版第一册第八课《小小音乐家》。这是一首莱茵河民歌,F大调,3|4拍,复乐段结构。歌曲的节奏*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将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歌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用夸赞的口气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与表演。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情感态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为:学生乐于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体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能用甜美自然声音演唱歌曲,感受表现三拍子强弱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采用听唱法、合作法、情境法表现歌曲。

  二、本课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表现及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是歌曲最后一句的教学。

  三、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将以“听号声——学号手——唱号歌——配伴奏”为主线贯穿本

  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讲授音乐知识,唱歌技巧等很枯燥,不太适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点。那么,有效地课堂唱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是我一直在不断摸索和研究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利用鼓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感受并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掌握的不是很牢固,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一直不断地带领学生练*,相信学生们会掌握的越来越牢固。

  听号声:聆听法国号的声音。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法国号的音色,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学号手:通过模仿法国号的演奏姿势,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我的设计意图是好的,但是实施后发现,我找的法国号的声音的音乐速度很慢,节奏和旋律也不太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我想,如果找一段简短的比较欢快点的音乐,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课堂气氛也会更轻松,更愉悦。

  唱号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激发学生学*兴趣,突破本课重点。音乐新课标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主

  动地参与,自由的探索,从而更好的体验、理解音乐。在这个歌曲教学过程中,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并始终渗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使学生掌握得更牢固。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难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关心,并和学生共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学生觉得许多知识和答案是他们自己探索、体验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来的,这样,使他们更有满足感。不论从听、学、唱、奏等等环节中,我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和体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和引导学生唱歌时做到“轻声高位置”。利用旋律线结合手势,帮助学生掌握最后一句的音准,利用电子琴的单手伴奏,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并采用师生对唱的形式,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伴奏乐——本节课在准确完成歌曲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延展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示三拍子的动作大胆地为歌曲伴奏,采用自主学*方法共同合作完成为歌曲的伴奏。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我的音乐课中,我也尽量为学生提供创作空间;比如:探索音的强弱,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古人曾说,言之不足咏之歌之,咏之不足,舞之蹈之。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更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学*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使音乐课堂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心里美好的事物。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一种审美的教学境界。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歌曲教学随堂课,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就是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始终跟学生保持一种*等的合作学*的这种关系,使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这也是我的优势。

  存在不足:

  1、在歌曲教学中挖掘的还不够深,学生对歌曲的这个意义理解的还不够深刻,比如:“谁在唱歌?”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唱呢?“那就是我的法国号”又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唱。

  2、在欣赏时,如果有条件,可以拿出实物,这样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直观。

  3、在歌唱的环节,演唱形式还应再丰富一些

  4、教师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性语言,应在丰富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7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春天来了,嫩绿的小草发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儿迎着阳光开放,碧绿的柳条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欢乐的小鸟在云中歌唱,绵绵的春雨似晶莹的银丝轻轻地飘若人间,又像纯洁地甘露滋润着世间万物。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敬请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春雨蒙蒙的下》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六课,本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重视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电影插曲,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春雨的美。歌词十分简洁,却又十分隽美,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2)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启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3、教学安排: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难以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划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三度音程听辨训练,熟悉旋律,律动。第二课时: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下面重点说一说本课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歌曲情感。(2)提高学生两声部合唱能力,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教学重点: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1)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准和谐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4、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实物投影仪学生:有关春景的诗词、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绘画工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课包含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思品、自然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法、音乐表演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

  2、说学法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以“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1、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春天”这一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了场景布置,将关于春天的各种自然景观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几棵柳枝,墙壁贴春雨、小草、小鸟、小花等图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乐,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营造和谐学*氛围,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

  2、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这一切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通过教师亲切的话语,拉*了师生间的距离,配合多媒体动画,自然过渡到让学生欣赏春雨,学生被绵绵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有

  关春雨的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诗句,学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这时让学生说春雨的感觉,便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学生的学*欲望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1、欣赏歌曲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地审美情景中,唤起他们学唱新歌的欲望。2、模唱歌曲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介绍作者,朗读歌词这首歌曲是我国的词作家乔雨老先生为我们少年朋友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歌曲。教师先充满感情地范读一遍,和学生共同分析歌词,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色彩美、韵律美、对称美、意境美的特点,这样师生融合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2、填词歌唱在美的情境下,让学生分声部演唱,学生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学*基础及歌曲的欣赏,已能很好地唱出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第一句:如何唱准“下”的时值和唱齐弱起是这句难点,,我采用让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手势解决这一难点。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优美,如: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划拍演唱,唱准时值。

  3。歌曲处理如何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边总结边实践体验,指导学生二声部要唱得清晰、和谐,要用较轻的音量,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来演唱,结束句表现出春雨越来越弱、声音越来越小,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4。情感升华为了更进一步使学生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准确表达歌曲情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选自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绿色钱包》里的插曲,并对《绿色钱包》这部影片作简要介绍,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学生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国的关怀,以河边的杨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健康成长,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歌唱春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将本课内容提炼与升华,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课前准备)、创作诗词、画一张画等活动,进行合作创编,这个创意使学生从感知美、体现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给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每组推选的代表到讲台前面进行成果展示,给学生搭起一个展示自我的*台。让学生表现、歌唱春天,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观看优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歌曲,第二段配乐朗诵(师伴奏),第三段齐唱、合唱。这一环节把歌唱、舞蹈、表演、诗朗诵等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最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春光。

  最后学生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本课我以美丽的春景为主线,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中感受音乐的“美”。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空间和音乐环境。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及安排,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小学音乐说课稿8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卖报歌》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单纯,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课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心得节奏型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①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②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等关系,教师是*等中的首*。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聆听法,创设教学情境。

  说明:放**,在听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同学们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说明:分别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让学生体验两首歌的情绪。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讲故事,引出《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说明: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做极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由于这首歌大部分同学以前听过所以这个环节只安排了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其实就是一个听唱教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跟唱后发现节奏问题,首先用“da”来慢读节奏,在把歌词带进去进行节奏念白,最终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唱完第一段后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第一段的学*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这段就是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段的节奏问题有同学们自行突破。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这是一个增趣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试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通过学*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 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本节课安排了歌曲表演创作的环节,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教学预设: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曲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小学音乐说课稿9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二、教 学 目 标

  1.初步感受晚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指导学生以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3.认识拍号6/8拍,懂得它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会歌曲的第一声部。

  2.难点:注意每句的弱起拍,唱准歌曲的节奏。

  四、教 学 准 备

  电子琴、三用机、磁带。

  五、教 学 过 程

  (一)组 织 教 学

  1.师生问好。

  2.复*歌曲《清晨》。要求随着歌曲的录音伴奏演唱。

  (二)学 * 新 课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并谈谈听后的感受。

  2.复*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强弱规律怎样?怎么指挥?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强弱规律怎样?怎么指挥?

  3.复*已学过的三种音符:X X X.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半拍、一拍、一拍半;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一拍、两拍、三拍。

  4.全体跟唱第一声部歌谱,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设问:哪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7.随着录音范唱轻声地学唱。

  8.再学唱一遍,请找出难唱的地方。

  9.请会唱的同学或老师帮助教唱难唱之处。

  10.教师指挥,随着录音伴奏,全体唱一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课 堂 评 价

  请学生评价演唱的情况。

  (四)课 堂 小 结

  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 置 作 业

  回去复*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预*第二声部的演唱。

小学音乐说课稿10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音乐课《小螺号》。

  一、说教材:

  《小螺号》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四单元,共有四首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生活的情趣。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小螺号》是本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这一首歌曲学生在课前多多少少都有了一点耳熟,但是由于大家的认知程度不一样,所有如何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学*该课内容,是本课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演唱、创编能力,让学生通过在欣赏、歌唱、编创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海边儿童生活的歌曲。学*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显得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体验节奏和力度的变化。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小螺号》。大胆进行歌词的创编。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让学生掌握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够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4、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是: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以及能够自主编创歌词。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新课标强调只有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学生在才能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示范法、手势指挥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学*,积极探究,在学法指导上,根据本课要求,我采用了体验学*法和合作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的音乐的魅力,我特意准备了钢琴、一个海螺、相关音乐。

  三、说教学程序

  1、激趣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课堂一开始,我就利用歌曲《赶海的小姑娘》,编成律动让学生模仿。既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信心,感受学*的快乐。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悟了本课的主要音乐。

  2、感受、学唱《小螺号》

  为了使学生更真切的了解歌曲背景,我设置了故事导入法,引入新课。有一个小朋友名叫涛涛,住在大海边,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涛涛的爸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爸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过着幸福又快乐的生活!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美丽的大海边,迎着海风,吹起螺号盼望阿爸的回来,同学们听,涛涛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随机播放歌曲《小螺号》。)

  3、反复欣赏范唱

  对这首歌曲曾经熟知的学生会跟着音乐不由自主的唱起来,他们还跟着音乐节奏打起节拍等。音乐新课标倡导我们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中不自觉的会唱歌曲这一精神。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为了让学生学会带着任务去倾听、去欣赏,我设计了三次欣赏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问题;如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学生在聆听、思考、回答中不知不觉的就熟悉了歌曲旋律,同时对歌曲的情绪情感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4、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注意难点的解决。熟悉歌曲的旋律会唱这首歌了,并不等于会唱这首歌了,尤其是本课教学重点学*新知识上滑音、波音的准确掌握上,在实践演唱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以前没有见过,于是我会在黑板上板书出波音记号和上滑音记号,(板书)我通过反复示范、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在认识波音上我会告诉学生,这个记号的出现,是要求我们歌唱时要注意声音的颤动,并配合范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边无际。

  5、表现歌曲。

  新知学完,学生已经对歌曲有了完整的认识,于是自然而然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在学生练唱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例如:齐唱、对唱、男女唱等等形式,使课堂气氛又一次进入了高潮。这时,肯定有一部分同学会对新知上滑音、波音运用的不是太好,教师通过范唱、听录音唱等形式纠正,突破难点,使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6、拓展歌曲,自编歌词。

  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创编活动。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与现象,各小组讨论、并大胆创作。之后分组展示,认真评价。鼓励学生们传唱自己编创的新歌,让学生在传唱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7、总结评价,延伸“爱”的教育。

  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延伸“爱”的教育。如可问学生“小螺号中涛涛用螺号表达了爱大海、爱爸爸的情怀,你*时在家里是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意的?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可充满激情的结语: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真诚爱戴身边的每一位人,那么你们的爱心将会像阳光一样播撒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11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2、学会吹奏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伴奏谱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2、在听、唱、奏、创编、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难 点: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竖笛、打击乐器、谱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吹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入教室。

  2、师导入:看,老师今天像一位……(厨师)

  3、节奏训练:模拟厨房间的音响效果

  4、复*三种常用音符:

  5、分小组学*,用竖笛吹奏歌曲的伴奏谱

  三、学*歌曲,层层深入

  1、老师有感情的范唱。

  问题:歌曲中描写到了谁?

  2、出示课题

  3、学唱歌谱

  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问题:歌曲中勤快人和懒人在干什么?

  5、朗读歌词

  6、师生对唱

  7、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

  (用不同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9、综合表演

  四、创编歌词,主题拓展

  1、出示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回忆在校园里一起劳动的场面。

  2、学生边创编歌词,边加上简单的劳动动作。

  3、演唱新创编的勤快人之歌。

  4、师生交流劳动的快乐

  我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劳动”。在本节课中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复*三个常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歌曲《勤快人和懒人》是一首风趣的美国童谣。歌词形象的描写了勤劳人和懒人这两个人物。借助音乐中的重要要素:速度,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表演歌曲,使这两个人物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在歌声中树立以勤劳为荣,懒惰为耻的思想。

  我教学的班级是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器乐教学的,经过一年的竖笛训练,有一定的吹奏基础。但基于本校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和音乐学*条件的限制,在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表现等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3、在听、唱、奏、创编、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整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趣味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音乐。”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的音乐技能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进行训练呢?所以,在激趣导入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与教学内容及本单元的主题“劳动”想吻合的情境——“厨房劳动”。先通过老师角色的扮演(老师化妆成一位厨师)和媒体的出示(一个厨房的画面),把学生引入到“厨房”这个情境中来。再启发学生回忆一些在厨房劳动的场面,并问学生在厨房劳动时会有哪些声音呢?鼓励他们用声音和动作来模仿这些劳动。我从他们创编的这些厨房劳动的音响中选择其中三个,例如:切菜——哒哒,炒菜——嚓嚓,淘米时的水声——哗哗。请学生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常用音符的节奏来模拟厨房中的这些音响。真正的做到把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与学生学*的情趣有机的结合了起来。随后我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请他们寻找、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用品来模拟厨房中的各种音响,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二、降低难度,让竖笛成为助学的乐器

  结合二起课改的新理念,转变器乐教学中学生的学*方式。在以往的器乐教学中,我们可能忽视了学生学*的“趣味性”,而一味的在追求器乐演奏技巧的操作和训练。在这节课中,我的竖笛教学起到了一个助学的作用,这样的形式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其实,在第一次备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用竖笛完整的吹奏歌曲旋律,经过试教我发现这个要求只能对于个别能力极强的优秀学生才能达成的目标,大多数学生是不行的。他们在吹奏时不是这里节奏错了,就是那里的音吹错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再次研究教材,我发现虽然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虽然都不是很难,但歌曲中却出现了d到d’八个唱名,对刚学吹奏c大调的他们来说,这个教学要求难度可能太大了。从学生目前的学*实际情况出发,正好结合这个单元要学*的一个知识点——常用音符,选择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节奏来为歌曲旋律作伴奏的基本音型。以一种吹奏伴奏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器乐教学。让竖笛成为助学的一种乐器,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三、歌词创编——主题性的拓展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在歌词创编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进行了一个主题性的拓展,把“厨房劳动”这个情境引深到了“校园劳动”,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真实的劳动经验和体验,创编了一些校园劳动的动作,在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音乐伴奏下创编新的歌词,并进行了简单的歌曲表演。从学生热情的歌声和表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劳动的快乐。通过收集、模仿、表演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模仿、合作、创新的综合能力。

  在这堂课中,无论从厨房声音的模拟,分组为歌曲吹伴奏旋律,还是学唱歌曲,歌词创编,学生始终都在积极主动的学*音乐,表现音乐。师生、生生在交流、合作、反馈**同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现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的成为了音乐课堂的主人。

小学音乐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本次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大风车》。

  《大风车》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这首歌是一首电视少儿节目的主题歌,歌曲表现了小朋友看大风车节目时的快乐情形,表现了大风车节目伴随着小朋友的身心成长的愿望。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风车》。

  2、技能目标:让学生随音乐旋转大风车,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听辩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的愉快。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风车》。

  难点是:。学生随音乐旋转大风车。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歌曲内容中去,我用听赏《大风车》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音乐《大风车》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律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效果,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学生律动上。

  六、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合作学*体验创新、拓展延伸、。

  七、教学反思

  通过为歌曲做律动,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鼓励了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小学音乐说课稿13

  教学目标

  1.能够深情演唱歌曲《小船》,体会父母伟大的爱。

  2.了解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感受4/4拍歌曲的风格特点。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3.培养听辨音乐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了解4/4拍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2.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3.掌握声断气连的歌唱方法。

  教学难点:

  能够用律动表现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

  教材分析

  《小船》这首儿童歌曲,歌词以比喻手法“爸爸是船,妈妈是帆,小船摇着我的童年”表达了孩子们渴望家庭温暖,希望永远得到父母关爱的心情,抒发了对美满、温馨家庭生活的渴望与赞美之情。歌曲为F宫调式,一段体结构,4/4拍。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均为四小节,第三乐句扩充为八小节。全曲以五声音阶的级进为主,曲调委婉流畅,十分适合儿童演唱。第一乐句、第二乐句和第三乐句中巧妙地运用了休止符和弱起拍,使音乐避免了拖沓并充满了情趣,从而使演唱的气息更易让孩子们掌握。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

  听音乐进教室。

  1.2/4拍节拍感明显的歌曲,播放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学生听音乐踏步走进教室站定后,听第二首曲子)

  2.教师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随音乐律动。

  师:刚才我们聆听了两首乐曲,一首是我们很熟悉的《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另一首叫做《金瓶似的小山》,两首歌曲比较起来风格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第一首比较雄壮有力,第二首曲子较优美、宽广……

  教师总结:形成这种效果的根本是因为他们的节拍不同。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这两种节拍给我们带来的不同感受。

  二、认识4/4拍

  1.复*2/4拍含义及强弱规律,学*4/4拍含义,用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感受4/4拍乐曲的强弱规律。

  (1)请学生回答2/4拍的含义及2/4拍强弱规律。

  含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两拍。

  强弱规律:第一拍强,第二拍弱。

  用身体律动为《队歌》伴奏,感受与表现2/4拍强弱规律,比如第一拍拍手,第二拍手打开;或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点手心等方法。

  (2)启发学生回答4/4拍的含义及4/4拍强弱规律。

  含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四拍。

  2.播放歌曲《金瓶似的小山》,学生感受其强弱规律。

  学生总结强弱规律:强 弱 次强 弱。

  (可能出现不同意见的学生:1、强 弱 强 弱;2、强 弱 弱 弱。)

  针对1:这样的情况可以这样做:教师弹奏《金瓶似的小山》时将节拍变成2/4拍,学生用2/4拍的方法为其伴奏,感受一下其音乐风格起了怎样的变化?(不再是一首优美的乐曲,节奏也显得紧凑了)

  针对2:这样的情况可以这样做:教师弹奏《金瓶似的小山》时将第一拍变得很强,另三拍弱,学生以同样的方法伴奏,感受乐曲特点显得很生硬,也失去了优美的风格。

  学生总结:4/4拍乐曲很优美,它的风格特点与其节拍的强弱规律有着重要的关联。

  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4/4拍的歌曲,你们听!

  三、《小船》歌曲学*

  1.学生聆听歌曲,思考歌曲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深情)

  2.聆听第二遍:请随音乐轻轻律动,为歌曲伴奏,注意聆听歌曲最后一个音唱了几拍?(四拍)

  出示全音符,讲解全音符时值。(可以请一位学乐器的同学讲:包括读法、时值长短,书写方法)

  3.听唱法学*第三乐句。

  出示歌曲曲谱,直接教唱第三乐句歌词。

  (1)一乐句共8小节,要注意一字多音,连音线要唱得连贯圆润。

  (2)注意提示几处换气的位置,并不是所有的休止符都换气,重点练*声断气连的演唱方法。断开的地方要唱得干净轻巧,但气息不能断,教师多做准确示范。

  (3)全音符“愿”字要唱满时值,要求学生划拍学唱。

  4.视唱法学*第一乐句。

  独立识谱视唱前两小节,找出只是最后一个音不同的区别。指导学生唱准音高以及四分休止符。教唱第三、四小节曲谱,并由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独立带进第一乐句歌词。

  5.对比听唱法学第二乐句。

  教师范唱第二乐句,学生听辨前半句和后半句的不同之处。(最后的两个音不同,前面都一样)

  教师再次范唱,学生对比听辨加了前倚音和没有加前倚音的效果。(加上倚音时音乐更柔美,深情)

  6.师生合作,随歌曲《小船》伴奏完整演唱。

  第一乐句:学生演唱;第二乐句:教师演唱;第三乐句:师生齐唱。

  7.学生随《小船》动画齐唱歌曲。

  教师纠正演唱当中的不足,强调4/4拍歌曲的强弱规律、风格特点。

  8.学生完整演唱歌曲并用身体律动为歌曲伴奏和为教师伴奏,速度稍慢。

  四、感受4/4拍歌曲的风格

  1.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学生伴随歌曲轻轻律动。

  2.再次聆听,请同学们边律动边跟着小声哼唱,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优美、深情的……

  3.播放歌曲《母亲》,请学生伴随歌曲轻轻律动,体会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生:优美、深情的。

  4.随音乐进行《小船》表演唱。

  师:通过听这两首歌曲,你认为应当用怎样的情绪和声音来演唱歌曲《小船》?请带着所想的情绪进行演唱。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演唱这首歌曲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学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说给大家听一听。

  学生回答。

  师:请你回家后把这首歌深情地唱给你的父母听,用歌声来表达你的感恩之情。

小学音乐说课稿14

  这是引领我踏入教师行列的一篇说课稿,由本人撰稿,经数位专家老师的精心指点后的精华之作,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小学1—12册音乐教材中的表演曲目均可套用此说课稿,只需将里面的教学重难点稍加改动即可。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 * 号。小学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根据我对小学音乐的理解,现在我来说一下人音版第7册第4课《快乐的课间》中的表演曲目《哦,十分钟》。

  《哦,十分钟》是一首2/4拍的歌曲,情绪欢快活泼,旋律清新流畅,节奏简练明快,描绘了学生在课间活动中的各种情景,抒发了学生自由欢乐的心情。

  根据我对教材和音乐新课标理念的理解,以及四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哦,十分钟》

  2、通过演唱歌曲,感受自由欢乐的情绪。

  3、能为歌曲进行简单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学生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 难点为:掌握×××后十六音符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为了实现本课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

  1、我采用“参与——体验、情境——陶冶”的情感教学模式,借用多媒体,努力创设轻松欢快的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学*,在体验中感受和表现音乐,从而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2、音乐教学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本课的两个难节奏的解决中,我努力体现了这一规律。

  3、本课的编创等实践活动中,我努力做到唱中有创,动唱结合;听中有创,边听边动。

  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一共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在音乐声中律动进教室。

  我将采用《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在音乐中律动,学生可以按节奏做各种动作,让学生感受到欢快自由的情绪。

  我这样设计的理念是:

  1、音乐课堂应该有一个美的开始,在这个环节中,师生共同听音乐律动,能有效的将师生融合在一起,营造出宽松、和谐的氛围。

  2、律动为歌曲后面的编舞部分做了一定的铺垫。

  3、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聆听是学*、体会音乐的最基本途径。当学生进教室时我用的音乐就是我今天要学的歌曲《哦,十分钟》的伴奏音乐,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我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做好铺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聆听

  第二个环节,学唱歌曲《哦,十分钟》

  这个环节我将运用听唱法、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等方法来引导学生自信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其中我将以示范和对比来解决歌曲中和“××带休止的切分节奏”这两个难点,感受歌曲自由欢快的情绪,掌握2/4拍”的重点。我的具体流程是这样的:

  1、借用多媒体,我将用幻灯片播放学生在课间活动的各种场景,视听结合,聆听歌曲范唱。在观赏和聆听的过程中,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内容、速度,确定基本曲调和节拍。

  2、学*2/4拍。我会问学生:一个小节里有几拍?通过讨论,我会告诉学生2/4拍的强弱规律是强弱,并作出(示范)。

  3、按照歌曲节奏边划2/4拍图势边读歌词。由于这首歌曲节奏简单,歌词优“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

  ×0 ,通过让学生听、比较和多次练*,掌握突破此难点。第二个难点我将指导学生划2/4拍指 来突破这个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示范)。

  4、以师生接龙的形式跟钢琴简单的学唱歌谱。由于在读歌词时已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这样对曲调的演唱,学生能很快的掌握,在唱的过程中,我会做适当的示范,如(示范),并用手势提示。在学生唱的过程中,我会视情况及时指导。

  5、学唱歌词。这个环节,我会注意对学生的情绪的引导,表达出歌曲的欢快活泼轻松自由的感情。此时我会问学生:你们在课间都会玩什么游戏啊?通过师生间的交流,让学生能体会到歌曲的情绪,达到“用自信的歌声演唱歌曲,感受轻松自由欢乐的情绪”的教学目标。

  我这样设计缘于:

  1、兴趣是学*的最好的引导和动力。我在教学设计中借用多媒体视听结合的手段,创设轻松欢快自由的情景,让学生自然而然的进入歌曲的意境,从而体会歌曲所要表达的快乐的课间生活的主题。

  2、学生从看、听、念、唱等活动中,感受到歌曲轻松愉快自由的情绪,体现了新课标提出的“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这一理念。

  第三个环节,创编活动,学生为歌曲进行即兴的打击乐伴奏和舞蹈创编。

  这一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加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我会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力,选择合适的节奏型和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等,为歌曲作伴奏。同时我会适当提示几个舞蹈动作,如(示范 ),让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情绪等要素去编排简单的舞蹈动作。通过3—5分钟的准备时间,然后分组表演,最后抽出几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台前随着音乐表演,此时台下的学生可以和着音乐演唱。同时我会考虑到有些学生的舞蹈能力薄弱,可能不太愿意积极的做舞蹈表演,我会安排这些孩子演唱歌曲,用歌声为其他学生的表演做伴奏。

  这体现了新课标中“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

  同时,新课标指出“教学应体现学科综合”的理念,我将音乐与舞蹈有机结合起来,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发展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增强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团队精神。

  第四个环节:课堂小结。

  此环节中我会指出学生学*中的问题,进一步强调2/4符和0××带休止的切分节奏,突破重难点。同时,我会鼓励学生去课外寻找和学*跟本课的内容相关,或节奏相同的歌曲和音乐知识。

  教科书已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音乐教学的功能绝不仅仅只体现在一堂课上,我鼓励孩子们去寻找和学*课外资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以上所述只是我对本课的一种预设,很多环节可能还需要不断的改进,在实际教学中可能还有各种问题产生,我会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引导和调整。

小学音乐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种太阳》。下面把我对《种太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一汇报。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对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未来的天真美好愿望。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衬词“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心情。紧接着两个乐句节奏宽松,舒展优美的旋律与前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衬词“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心情。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喜爱音乐,思维活跃,课堂上我采用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使他们情绪高涨,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学*的效果。

  教学重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种太阳的情景。

  教学难点:附点和十六分休止符 、切分音,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吐字咬字,它是学生学*的一个突破口,我将紧紧围绕全曲的灵魂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教学方法: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小游戏的方法,感受段落之间的不同,体验歌曲带来的情绪。

  2.能用欢快、跳跃、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

  说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 说教学过程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比较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共三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首先通过多媒体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去听赏歌曲,把自己听过的歌曲试着跟多媒体音乐唱出来让同学们有一个产生学*兴趣的开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主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与听唱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根据四年级学生爱表演,爱表现的特点,让同学展示自己的同时开始学唱歌曲。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感受多媒体音乐带来的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们采用听唱法学*歌曲,当孩子们听多媒体音乐对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线条以后,就可以进行多媒体分段学*。分段学*歌曲,学*歌曲的节奏,在比较节奏相同和不同之处之后,能更好把握歌曲节奏,以更好的学*歌曲。

  第二环节:利用教学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喜爱音乐,思维活跃,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多媒体听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律

  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多媒体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节奏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切分音先用多媒体出示节奏型让学生对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再用小组演示的方式,两个人表示八分音符,一个人表示四分音符通过这种直接的演示方式让学生体会切分音节奏型的特点。十六分音符则用双手拍手,拍腿等律动,比较慢和快的区别突出十六分音的特点。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多媒体听一听(达到感知听音乐音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予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通过多媒体节奏训练让同学们感受节奏带给我们段落,乐句所体现不同的情感。(多媒体的巧妙使用,使复杂的单二部曲式结构问题变得简单化。)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多媒体伴奏(伴奏是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更加有情境、有感情,同时对音乐的乐感和审美意识逐渐加深)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种太阳的情景。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多媒体能更好的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境展示出来)

  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表现力达到素质教育的宗旨)、敲一敲(节奏的重复感知让学生在旋律与节奏的相融合下展现自己)、演一演等教学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时给学生及时的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的整合,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了接受音乐信息的通道,给予学生更大的音乐学*自**和选择权。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视听联觉,有助于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种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兴趣,增强了音乐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音乐、享用音乐奠定了基础。 )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什么不足, 敬请领导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2)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实用10篇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1

尊敬的各位考官:

  下午好!(鞠躬)

  我是应聘小学音乐的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保卫黄河》,我将从准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课题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首先是我对教材的理解。《保卫黄河》是人教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节唱歌课。它是冼星海《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歌曲为2/4拍,进行曲体裁,以短促跳动、铿锵有力的节奏,快速大跳的音型,使歌曲充满力量,形象地刻画了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黄河,它以英雄的气概出现在亚洲的原野,高唱着民族的赞歌,也描绘了抗日英雄们为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而战斗的壮丽场景。

  二、说学情

  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要有所了解,还应该对本学段的学生情况有一定的把握,接下来我就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一阶段时期学生的基本情况。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认知能力由感性逐渐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层了解音乐内涵,教师对音乐元素的讲解,音乐作品的分析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该让学生反复聆听、直观演示,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同时这一时期有的学生已经进入变声期,在教唱过程中应提醒学生注意保护嗓子。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新课改的要求,我设计的三维目标如下:

  情感・态度・价值观:聆听学唱《保卫黄河》,感受歌曲描绘的黄河风貌及抗日斗争场景,学*中华儿女们的顽强斗争精神。

  过程与方法:运用小组合作的方法,加强对轮唱的认识,提高音乐实践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轮唱及其特点,能够背唱歌曲,并能完成二声部轮唱,注意力度的变化。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以及教学目标的设立,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能够背唱歌曲。难点是了解轮唱及其特点,完成二声部轮唱。

  五、说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聆听法、表现法、合作法,以达到较好的学教学效果。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为五个环节:新课导入――初步感知――学唱歌曲――拓展延伸――小结作业。

  第一环节是新课导入环节

  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为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本环节我采用了音频导入的方式。通过播放歌曲《我的中国心》,并提问:在这首歌曲中都听到了中国的哪些地方?学生进行自由抢答。最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一个总结:有长江、长城、黄山、黄河……而今天我们学*的歌曲就跟其中一个地方有关。从而引出新课《保卫黄河》。

  这样的设计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更好的开展接下来的新课教学。

  第二环节为初步感知环节

  这一环节是本节课新课讲授的第一个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自身特点展开教学。

  首先,我会为同学们播放歌曲《保卫黄河》,并提问学生听完是什么感觉。学生自由回答。通过初听,学生大致可以说出音乐的力度坚定有力,节奏短促跳动。随后复听歌曲并提出问题:歌词描绘了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总结:刚开始描绘了黄河两地的面貌,随着歌曲高潮的逐步迈进,描绘了抗日英雄拿起武器,与敌人展开顽强的斗争,场面雄伟、激昂、热烈。对于这样的一部作品,学生对于曲作者也会想有一定的了解,我再趁热打铁,介绍一下冼星海:他是人民音乐家,广东番禺人,他短暂的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和管弦乐曲,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等歌曲唱遍全国,其中《黄河大合唱》被选入“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而《保卫黄河》选自《黄河大合唱》的第七乐章。

  通过初听、复听及提问的方式,同学能够捕捉到歌曲最表面一层的音乐信息,充分发挥音乐的感知能力,为接下来的学唱歌曲做准备。

  第三环节是学唱歌曲环节

  学唱歌曲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学*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在这一环节,我将以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背唱以及学*二声部轮唱的方式展开我的教学,变枯燥为生动,引导学生亲身实践、自主探究。

  首先是我会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发声练*,帮助学生打开嗓子。

  其次,我会范唱歌曲,学生小声跟唱,体会我所演唱的歌曲力度。接下来,我弹奏钢琴,学生视唱乐谱,并自主找出节奏比较难唱的地方。一般情况下,会发现乐谱中有很多切分音和附点节奏需要把握,我会带领学生单独练*这些地方,并提问学生歌曲中休止符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我会进行总结:是为了凝聚巨大的力量,有层层推进的感觉,表现了人民武装的不断壮大和抗日浪潮的不断高涨。学生熟悉了乐谱,就带着歌词完整演唱,并尝试着背唱歌曲。

  最后,我会带领大家学*二声部轮唱。先通过听的方式以及我的一个总结了解轮唱及特点。接着,通过一个口号游戏的方式体验一下轮唱的演唱方式。学生了解并练*了以后再融入到歌曲中试着轮唱第一句,并注意每个声部的力度处理。还有一个难点就是轮唱的结尾两声部一定要同时结束,我会单独请学生练*结束句,先唱的声部到“保卫华北”的地方可将这几个字重复唱一遍。之后,就是学生完整进行轮唱。

  通过这样的设计,不仅丰富了课堂活动,还可以引导学生更加轻松的学会表现歌曲,更全面的掌握新知识,增加学生学*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第四环节是拓展延伸环节

  为了更好的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识,提升音乐课堂的趣味性。我会先请同学们自由讨论《黄河大合唱》的其他几个乐章,然后进行总结: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黄河颂》、第三乐章《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黄水谣》、第五乐章《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黄河怨》以及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每个乐章都有独特的演唱形式,如诗朗诵、混声合唱等。最后,我会请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编创小活动。每个小组用不同的表演形式将《保卫黄河》演出来,可以用诗朗诵、可以用其他演唱形式,可以用舞蹈等。之后,小组上台表演,进行组组互评及教师点评。

  这样做既能巩固本节课所学的新知识,也达到了新课标提出的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带领每一位同学充分的参与到课堂当中,同时,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于音乐课程的兴趣。

  第五环节是小结作业环节

  一个好的结尾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这一环节,我会进行情感的升华,与学生共同总结:《保卫黄河》表达了中国人民的心声,凝聚了中华儿女抗日必胜的决心。过去人们不怕牺牲,保卫着我们的祖国,才有现在我们的美好生活,所以我们更应该努力,为建设美好祖国奉献自己的一份力。

  然后请同学们课下聆听《黄河大合唱》的其它乐章。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2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雨蒙蒙地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授课时间正安排在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词简洁优美、曲调抒情形象的童声合唱。使人由衷赞美春雨,热爱春天,对春天充满希望。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由衷的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本课的重点是正确且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春天。教学难点是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由于一些学生的学**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个体间学*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会注意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东西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主要有:情景设置法——设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探究讨论法——通过自制乐器、处理歌曲、讨论表演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多媒体展示法——通过音乐展示,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本课学法有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模仿法——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创造意境;创造法——自己制作乐器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团结协作。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引入:春天来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雨吧。话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让学生自由律动,我边讲解在下春雨时尽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声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态。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中我会先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思考相关简单的问题。然后伴奏,让学生用lu来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律,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边实践体验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我来总结整首歌曲的处理如以下几点:

  1、整首歌曲应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2、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4、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这样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这之后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和向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乐活动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比如装沙的袋子、揉搓纸张等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响曲”。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希望首尾呼应,结束本节课,学生唱着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态来结束本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雨蒙蒙地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授课时间正安排在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词简洁优美、曲调抒情形象的童声合唱。使人由衷赞美春雨,热爱春天,对春天充满希望。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由衷的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本课的重点是正确且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春天。教学难点是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由于一些学生的学**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个体间学*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会注意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东西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主要有:情景设置法——设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探究讨论法——通过自制乐器、处理歌曲、讨论表演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多媒体展示法——通过音乐展示,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本课学法有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模仿法——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创造意境;创造法——自己制作乐器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团结协作。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引入:春天来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雨吧。话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让学生自由律动,我边讲解在下春雨时尽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声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态。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中我会先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思考相关简单的问题。然后伴奏,让学生用lu来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律,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边实践体验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我来总结整首歌曲的处理如以下几点:

  1、整首歌曲应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2、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4、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这样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这之后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和向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乐活动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比如装沙的袋子、揉搓纸张等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响曲”。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希望首尾呼应,结束本节课,学生唱着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态来结束本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4

  一、说教材

  舞扇运动是一项手持扇子,以中华传统武术流派拳术功夫为基础,运用传统扇子套路中的云、劈、撩、穿、刺、扫、握等各种功夫技法,与现代舞蹈艺术完美相结合的民族体育运动项目。

  小学三年级舞扇内容注重扇的技法,组合成一套扇操分别对学生的腕部、上肢、下肢和腰部等进行训练,培养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灵敏性等,增强学生体质。本节课学*扇操中的前三节——上肢运动、头部运动、腰部运动。

  二、学生分析

  小学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模仿能力强,好动,好奇心强,敢于表现自我。但三年级男女生的性格爱好和运动参与程度却有较大的差异。女生在练*与表演中会出现怕羞的一面,男生在练*中则会无所顾忌地表现自我。舞扇运动项目是一项刚柔并济的运动,既能展现男生的好强个性,又能体现女生的柔美性情。学生还是比较喜欢这项运动的。

  三、说重点、难点

  重点:基本扇法和步法

  难点:

  1、手形,步型的正确到位

  2、动作连贯性

  3、动作富有韵律感和节奏感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结合舞扇的特点,本课有以下目标:

  1 、 认知目标:掌握舞扇的基本动作及简单的套路组合,提高学生对舞扇的兴趣,发展学生动作协调性、柔韧性、韵律感,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2 、 技能目标:通过学生观察,模仿,相互交流,使学生基本能掌握并领会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方法。

  3 、 情感目标:使学生能以积极认真的他度学*,在课堂上培养学生谦虚,好学团结协作,开拓创新的学*能力。

  五、说教法学法

  教法:

  1、创设情景

  都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好的情景能使学生的情绪一下子被调起来。本节课中教师在准备部分播放轻松悦耳的民族音乐,让学生跟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将学生的注意力潜移默化的导入到新课的教学中来。

  2、创造性教学法

  教师为每个小组发放扇操组合中的动作示意图,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经历探究、合作学*的过程。运用这一教学方法中,教师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要个给予鼓励和赞许,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学法: 1、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生之间的兴趣爱好和原有运动水*是有差距的,为使民族的体育项目得以发扬下去,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一些互助合作的学*小组,使基础较好与较差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这样,既可以发挥基础较好的学生的积极性,又能让基础差的学生获得更多的帮助与指导。

  2 、表演展示法

  展示自我,乐于表现是孩子的天性。学生在小组中边学边演,在集体中展示自己的舞扇技能技巧,这对学生来说是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过程,成为课堂的主任,是教学目标的根本所在。

  六、说教学过程

  三年级舞扇动作结合学生的身体特征,特别注重动作的圆滑连贯,富有节奏感、韵律感。根据这一特点,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一上课,教师播放一段《中国功夫》,并手执双扇随音乐翩翩起舞,学生观看。教师问学生:你喜欢教师表演的舞扇动作吗?你想自己舞起来吗?然后学生和老师随音乐随意舞动双扇,让学生对扇子有一定的手感。这一环节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舞扇的兴趣,能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二)自主探究,合作练*

  教师进行激趣导入后,引导学生分组练*。教师为每个小组提供扇操组合中的前三节运动的示意图,由组长组织学生根据图纸中的示范动作及文字说明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和演练。学生只有在自主探索知识与发展过程中,在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才能真正学会学*。教师应该给学生一片自由的学*空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仅仅是引导者,组织者和协作者。教师告诉学生:舞扇和其他项目一样,也是要多练*,熟能生巧,熟能显美。在学生练*过程中,教师注意纠正学生动作,及时发现学生动作上的不足以及表扬学生的出色表现。教师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活动很好的培养学生战胜困难,敢于表现,团结协作的体育精神。

  (三)分组展示,合作交流

  各小组组长组织组员汇报刚才练*情况,每个小组汇报本小组成员学得较好的一节,并说出本节动作的重难点和自己的感受,提示其他学生注意的地方。其余小组成员进行友好评价,教师适当点评,评出"动作优美星","韵律和谐星","优秀合作小组";然后由获得优秀的学生给其余学生做示范动作,并组织其余学生互相学*,掌握前三节的动作要领和方法;最后教师邀请全体学生展示本节课的学*内容。在学生展示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舞扇动作的协调性,引导学生注重刚柔并济,有一定的韵律感。这一环节通过生生评,师生评,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增强合作意识,同时认识自我,认识他人,更认识舞扇这一中华传统体育项目。此时,教师是裁判员,给学生合理公正的评价,同时注意发扬学生的优点,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学*。

  (四)自主创编,协同发展

  舞扇是民族体育的瑰宝,如何继承与发展是每一个体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仅仅只是练*扇操,学生的兴趣不会持久。让学生利用扇子创编动作和游戏,必能极大的增强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先展示扇子游戏——拼字接力,每个小组成员接力将扇子拼成"2008"字样,寓意着我们盼奥运,我们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学生在欢快的奔跑中完成扇子拼字游戏后,教师启发学生想想还可以用扇子创编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呢?学生在小组讨论,练*后。教师安排学生演示自己的成果。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不能是口头上的,应该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学*和实践去尝试、体验和感悟,这才是"授之以渔".

  (五)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任何一项体育项目都必须持之以恒的练*才能有成效。特别是将民族体育运动——舞扇引入课堂,对学生,对教师,对家长而言都是陌生的。这更需要学生在课后花时间认识舞扇运动,练*舞扇基本动作和套路。因此,教师一方面肯定学生在这节课中认真、谦虚好学、团结互助的精神品质,另一方面适当布置课后舞扇练*作业,有利于这项运动的推广。

  教学效果预计:

  90%的学生初步学会扇操前三节的动作要领和方法,有一定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预计*均心率130-150次/分

  预计练*密度35-37%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5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雨蒙蒙地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授课时间正安排在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词简洁优美、曲调抒情形象的童声合唱。使人由衷赞美春雨,热爱春天,对春天充满希望。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由衷的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本课的重点是正确且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春天。教学难点是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由于一些学生的学**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个体间学*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会注意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东西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主要有:情景设置法——设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探究讨论法——通过自制乐器、处理歌曲、讨论表演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多媒体展示法——通过音乐展示,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本课学法有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模仿法——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创造意境;创造法——自己制作乐器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团结协作。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引入:春天来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雨吧。话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让学生自由律动,我边讲解在下春雨时尽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声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态。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中我会先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思考相关简单的问题。然后伴奏,让学生用lu来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律,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边实践体验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我来总结整首歌曲的处理如以下几点:

  1、整首歌曲应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2、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4、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这样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这之后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和向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乐活动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比如装沙的袋子、揉搓纸张等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响曲”。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希望首尾呼应,结束本节课,学生唱着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态来结束本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6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雨蒙蒙地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授课时间正安排在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词简洁优美、曲调抒情形象的童声合唱。使人由衷赞美春雨,热爱春天,对春天充满希望。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由衷的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本课的重点是正确且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春天。教学难点是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由于一些学生的学**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个体间学*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会注意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东西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主要有:情景设置法——设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探究讨论法——通过自制乐器、处理歌曲、讨论表演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多媒体展示法——通过音乐展示,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本课学法有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模仿法——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创造意境;创造法——自己制作乐器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团结协作。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引入:春天来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雨吧。话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让学生自由律动,我边讲解在下春雨时尽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声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态。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中我会先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思考相关简单的问题。然后伴奏,让学生用lu来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律,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边实践体验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我来总结整首歌曲的处理如以下几点:

1、整首歌曲应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2、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4、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这样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这之后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和向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乐活动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比如装沙的袋子、揉搓纸张等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响曲”。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希望首尾呼应,结束本节课,学生唱着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态来结束本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7

  一、 说教材:

  《愉快的劳动》这一单元,包括歌表演《种玉米》、《不再麻烦好妈妈》,和聆听曲目《劳动歌》、《海娃的歌》四个以劳动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本课欣赏曲目《劳动歌》是美国动画片《白雪公主》中的插曲,为A大调,2/4拍,三段体,情调活泼。歌曲《种玉米》是一首坚定有力、充满热情的劳动歌曲,为2∕4拍,G大调,歌曲一开始就用了八分休止符,产生了果断、带有号召性的旋律,旋律突出运用了附点八分音符的节奏,使得音调更为坚定、有力。

  二、说学情

  小学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力强,为此,我采用歌、舞、图片、游戏相结合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因为这样的教学最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所以,我为这一节综合性的音乐课确定了一首歌曲和一首欣赏曲目作为教学内容,即:初听歌曲《劳动歌》和演唱歌曲《种玉米》。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我对课标要求及单元目标的分析,结合教材分析和对教学对象的认知能力、身心发展等因素的认识掌握,我为这一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拟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和美好,培养和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体验合作创造的快乐。

  2、能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自信地演唱歌曲并在音乐活动中加强对应音乐节奏的感受。

  3、附点音符及两拍长音的准确演唱。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这样的教学重难点:

  1.要有内在的力度,蕴含着力量。

  2.附点音符的准确演唱,特别是连续两个附点音符。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它由四大环节构成:

  第一环节:组织教学和导入新课。

  1、播放《劳动最光荣》,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经过常规的组织教学后,()初听歌曲《劳动歌》,并提问:这首歌曲讲了什么样的故事?(七个小矮人在矿井劳动的故事)它的情绪如何?(活泼欢快)接着由此故事来提问:他们愉快的劳动情景感动了印度尼西亚的一群小朋友,他们用甜美的歌声召唤我们也一起来劳动呢!仔细听,让我们都做哪些劳动?

  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初听与本课相关的歌曲来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运用了律动教学法和欣赏法来导入。通过律动能活跃课堂气氛,通过音乐欣赏,可以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能力、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教学任务完成较好。

  经过这一环节的教学后,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下一个教学内容,带着问题聆听歌曲《种玉米》。

  问题有如:

  1、这首歌曲都让我们做些什么劳动啊?(除草、施肥、撒种、浇水、);

  2、试着给歌曲起个名字。(出示课题)

  3、这首歌是几拍子的?(四二拍)

  4、情绪是优美抒情的还是欢快活泼的?

  根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提示,使学生明白:这首歌种让我们除草、施肥、撒种、浇水,可以给歌曲取名种玉米,这首歌曲是四二拍子,情绪是活泼欢快的。

  这一环节中的欣赏过程,我没有运用图片、录像等其它形式来提示、帮助学生们感受、理解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表达,理解音乐最好的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

  经过了前两轮环节的铺垫,终于到了本节课的"学唱歌曲"这一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主要运用:以难点节奏为切入口,教学、学生自学相结合的学*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具体过程是:(重点说:教唱的过程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

  1、解决难点;

  X X X X | X X X X | X X | X o

  小声跟着老师琴声有感情地读歌词。拍手打击节奏

  2、重听录音范唱,思考:

  想让玉米有个好收成都要经过哪一些的劳动

  3、请说说种玉米的基本过程,同时,师出示书中歌词

  (1) x x x x|x x x |x x| x —

  校园地里播种上 金 玉 米

  (2)x x x x|x x x |x x| x —

  我来锄 地 你来割 茅 草

  (3)x x x x|x x x |x x| x —

  幼芽娇嫩需 要 勤 浇 水

  第一句由教师示范x. x节奏

  第二、三句学生观察和第一句的异同处,自学

  4、教师伴奏,速度可慢一些,学生分组练*互教互学,遇到的困难说出来,教师面向全体同学指导、纠正。(如:"锄""要""种"三处附点要唱清楚,让学生体会"马蹄声")

  5、请学生对学生的演唱进行评价,教师总结学生的意见并结合自己的意见,表扬唱得精彩的地方,并纠正唱错的词句。

  6、熟悉歌曲,将歌曲完整地演唱

  7、要求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有力的气势和开心的心情演唱歌曲。(要求:除了用坚定有力的声音表现劳动气氛,还要准确演唱二分音符的时值)

  8、教师对孩子的演唱予以评价

  在以上的教学环节中,我以解决难点为切入口,循序渐进的打开学生的音乐智慧之门,从而一步步的解决了难点,突出了重点。这一环节我主要运用谈话法,练*法等方法,还注重生生评价与师生评价,因为在二年级音乐教参的第一单元中提到,要注意培养学生评价自己与评价他人的能力。

  第四大环节:表演歌曲,我主要采用创编练*的方法来完成。

  1、请孩子们出示自己制作的打击乐器沙锤,以及发出短音的打击乐器。对孩子们的制作表示赞赏,对特别有创意和制作特别精美的乐器的孩子奖励。

  2、请孩子对以上三句歌词进行创作伴奏。

  3、教师示范教材里的伴奏

  沙锤的敲击方法:左手一下,右手两下

  4、全班孩子练*

  5、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边唱边分别用沙锤伴奏

  6、师评价

  虽然学生们创编活动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服务者,比如:弹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们的创编在这一节音乐课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现出来,我将选择其中较好的小组的创编在本节课上进行当众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创编的形式,课后进行再加工,下一节音乐课为老师和同学进行表演。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而且,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了课后,为下次的音乐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最后,我对本节音乐课做了最后的总结。

  总之,我设计的这节针对二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体现了音乐课独特的施教特点,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授课目标。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8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的小学音乐教材第八册第八课《种太阳》。下面把我对《种太阳》这一课的教学设计做一汇报。

一、说教材

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富有童趣,深受广大孩子们喜爱的儿童歌曲。歌曲通过对欢快跳跃的旋律富有幻想的歌词,表达了少年儿童创造未来的天真美好愿望。采用四四拍,大调式,歌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由四个乐句组成,曲中弱起小节及五度、六度的跳进,使曲调活泼跳跃,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第二部分是歌曲的副歌,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一乐句节奏紧凑,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衬词“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心情。紧接着两个乐句节奏宽松,舒展优美的旋律与前句形成了明显的对比。表达了少年儿童要使世界变的更加温暖,明亮的美好愿望。把孩子天真的神情和充满幻想的欢乐情绪刻画得十分形象生动。附点八分音符及十六分休止符的运用配以衬词“啦啦啦”使曲调更加欢快活泼,表现了种太阳时的愉快心情。

二、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喜爱音乐,思维活跃,课堂上我采用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使他们情绪高涨,对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大的提高了学*的效果。

教学重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机诱导,必令生运其才志,勤其练*,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增,乃为善教也。”音乐的教学过程,应该是在教师的指点下,学生积极,主动的体验与感悟音乐的过程,为此,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用欢快活泼的声音表现和感悟歌曲种太阳的情景。

教学难点:附点和十六分休止符、切分音,对歌曲的理解,以及吐字咬字,它是学生学*的一个突破口,我将紧紧围绕全曲的灵魂句,采用多种教学策略,充分挖掘,渲染语言文字的感染力,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

教学方法: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师生互动小游戏的方法,感受段落之间的不同,体验歌曲带来的情绪。

2.能用欢快、跳跃、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种太阳》。

说教具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2.利用比较法克服难点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共三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首先通过多媒体聆听歌曲,引导学生去听赏歌曲,把自己听过的歌曲试着跟多媒体音乐唱出来让同学们有一个产生学*兴趣的开始。(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将主题音乐所反映的画面与听唱结合起来,有助于学生的记忆。)根据四年级学生爱表演,爱表现的特点,让同学展示自己的同时开始学唱歌曲。让学生随着多媒体画面,完整欣赏歌曲,感受多媒体音乐带来的欢快热烈的歌曲情绪,视听结合,动静结合,声像一体,形神兼备,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新课程标准要求孩子们采用听唱法学*歌曲,当孩子们听多媒体音乐对旋律有了初步的旋律线条以后,就可以进行多媒体分段学*。分段学*歌曲,学*歌曲的节奏,在比较节奏相同和不同之处之后,能更好把握歌曲节奏,以更好的学*歌曲。

第二环节:利用教学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生喜爱音乐,思维活跃,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多媒体听唱(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多媒体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节奏的展示让学生更加直观的感受):切分音先用多媒体出示节奏型让学生对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再用小组演示的方式,两个人表示八分音符,一个人表示四分音符通过这种直接的演示方式让学生体会切分音节奏型的特点。十六分音符则用双手拍手,拍腿等律动,比较慢和快的区别突出十六分音的特点。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多媒体听一听(达到感知听音乐音准潜移默化的作用)、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予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通过多媒体节奏训练让同学们感受节奏带给我们段落,乐句所体现不同的情感。(多媒体的巧妙使用,使复杂的单二部曲式结构问题变得简单化。)用欢快,热烈的声音演唱歌曲,并用多媒体伴奏(伴奏是让学生随着音乐的旋律,更加有情境、有感情,同时对音乐的乐感和审美意识逐渐加深)让学生充分的感受种太阳的情景。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多媒体能更好的把歌曲所要表现的情境展示出来)

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在学会歌曲的基础上调动学生内心深处的表现力达到素质教育的宗旨)、敲一敲(节奏的重复感知让学生在旋律与节奏的相融合下展现自己)、演一演等教学法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通过一系列的引导让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同时给学生及时的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教学的整合,打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拓宽了接受音乐信息的通道,给予学生更大的音乐学*自**和选择权。信息技术的运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视听联觉,有助于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的提高。各种音乐教学软件、音乐制作软件的运用提高了学生的音乐学*兴趣,增强了音乐学*效率,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进而为学生终身学*音乐、享用音乐奠定了基础。)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有什么不足,敬请领导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9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是x号,我说课的题目是《春雨蒙蒙地下》。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说教材

  歌曲《春雨蒙蒙地下》授课时间正安排在诗情画意、生机勃勃的春天。是一首歌词简洁优美、曲调抒情形象的童声合唱。使人由衷赞美春雨,热爱春天,对春天充满希望。

  根据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的实际水*,我将本课的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由衷的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积极参与各种不同的音乐活动,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重二声部的合唱技巧,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音色统一。

  根据学生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程度,我认为学生学*本课的重点是正确且有感情的表达歌曲并通过各种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使他们更加热爱春天。教学难点是歌曲的处理及二声部的合唱技巧。

  二、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由于一些学生的学**惯、自控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不同,个体间学*音乐的能力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我将以活泼生动的教学方式和音乐独特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同时,我会注意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分层教学,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学*需要。

  三、说教法

  在这节课中,我会运用到一些教具,有钢琴,多媒体,以及一些装饰教室的东西辅助教学,以便更好的达到教学效果。而我所用到的教学方主要有:情景设置法——设置春天,春雨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探究讨论法——通过自制乐器、处理歌曲、讨论表演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多媒体展示法——通过音乐展示,丰富学生的视野,获得多种体验。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本课学法有体验法——让学生置身于音乐表演中,使他们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模仿法——用人声模仿大自然的声音,并配合表现出来,创造意境;创造法——自己制作乐器让学生动起来,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的创造能力;合作法——分组讨论合作,让每个学生开动脑筋,团结协作。

  五、教学过程

  我将本节课分为四个部分:激趣导入、新课讲授、音乐活动、课堂小结。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我会这样引入:春天来了,她的使者——春雨也悄悄来了,我们一起去看雨吧。话落播放歌曲《小雨沙沙》,接着让学生自由律动,我边讲解在下春雨时尽可能发生的事情,让学生自己想象模仿出各种动物的声音和植物的千姿百态。学生充分的置身其中,感受和体验春雨的美,从而大大的调动学生的学*兴趣。

  (二)新课讲授

  新授环节中我会先引导学生初听歌曲,思考相关简单的问题。然后伴奏,让学生用lu来哼唱,体会歌曲的韵律,学生既熟悉了旋律,又发现歌曲中的难点。新课标分析中高年级学生参与意识,合作探索的能力更强,我安排学生分组讨论,边实践体验怎样才能正确的表达歌曲,让歌曲更富有魅力。我来总结整首歌曲的处理如以下几点:

  1、整首歌曲应用连贯*稳的气息唱出优美舒展的旋律,注意连音与非连音的对比。

  2、注重二声部的歌唱技巧,做到音量均衡,音色统一,音准和谐。

  3、在合唱部分加上MP-P-PP的力度记号,在“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上渐强再渐弱的记号。

  4、注意弱起小节的演唱和首句中“下”字应唱三拍半,换气敏捷。

  这样让学生自己体验总结,并在实践活动中感悟,不但增强了学生音乐表现的自信心而且培养了良好的合作意识,并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鉴赏放在了重要位置。

  在这之后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愉快和激情,进一步启发生赞美春雨,热爱春天的感情和向往春天的情感。

  (三)音乐活动

  新课标指出,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领域,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本环节我让学生用自制的乐器,比如装沙的袋子、揉搓纸张等的声音来模仿雨的声音,为歌曲配上简易动听的节奏。部分学生穿上准备好的服装和头饰道具装扮花草、柳枝、燕子、小鸟等等表现被雨水滋润的万物。大家共同歌唱一段“春天的交响曲”。这一教学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成表达个人的情感,享受到美的愉悦。

  (四)课堂小结

  课堂的最后我希望首尾呼应,结束本节课,学生唱着歌曲《春雨蒙蒙地下》,表演大自然中的千姿百态来结束本节课。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感谢各位老师。

  小学音乐教师说课稿 10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音乐欣赏课,主要欣赏《马刀舞》、《小步舞曲》两首风格迥异的乐曲,一首激烈昂扬,一首舒缓优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并且两首乐曲作为背景音乐在许多电影电视中出现过,通过以往的记忆学生更容易理解欣赏乐曲,《马刀舞》富有X的快节奏的音乐能够很好的提高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欣赏热情,以优雅的舞步体会《小步舞曲》。

(二)教学对象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音乐欣赏能力,对于音乐的节奏,旋律的起伏变化以及演奏乐器有一定辨知能力,对于电影电视媒介中常出现的但没有留意的音乐在欣赏的时候更能够提起欣赏兴趣。

(三)教学环境的分析

  本节课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和课堂实践活动来配合欣赏教学,从而更好的达到课堂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所以需要配备多媒体设施的教室,桌椅的摆放要预留出一片开阔的空间为课堂实践活动做准备。

  二教学目标

  (一)欣赏管弦乐《马刀舞》,古钢琴独奏《小步舞曲》,通过迥异的风格对比讨论分析不同风格的音乐描绘的是怎样不同的场景,利用哪些元素来表现出不同的场景。

  (二)欣赏的过程中利用音乐软件辨别管弦乐的演奏乐器,通过舞蹈的形式体会小步舞三拍子的音乐特点。

  (三)在《马刀舞》中感受紧张激烈的战斗气氛,在《小步舞曲》的舒缓典雅中翩翩起舞.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两首乐曲的特色欣赏与对比分析

  (二)教学难点:课堂实践活动中三拍子的小步舞与《小步舞曲》音乐的节拍要

  四、教法、学法分析

  《跳起来》是一节生动有趣的欣赏课,四年级的学生欣赏能力正处于萌芽状态,所以本节课以学生“自主讨论探究”为主,老师“知识情景引导”为辅,通过老师的情景引导,语言提示让学生去发现欣赏过程中的亮点。在欣赏过程中采用不同角度,不同方式的体验欣赏教学方法,《马刀舞》从单纯音响和现场演奏两个角度去欣赏,不同的欣赏效果对比非常明显,更容易使学生理解乐曲,《小步舞曲》从听音乐欣赏到以舞蹈的形式来体会乐曲,使学生融入到音乐当中,感受乐曲的魅力所在。《马刀舞》欣赏过程中让学生了解管弦乐的知识,以对乐曲的听觉记忆为线索,共同探讨所听到的乐器,老师对其进行整理归纳,将知识点慢慢具现化,由讨论到总结到层层梳理,加深学生对该知识点的记忆。《小步舞曲》以舞蹈活动为主,老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师生共通过合作,老师来领舞带动全体学生,舞蹈的同时,用肢体与综合感官来理解音乐。最后全体学生共同讨论欣赏后的对比总结,让学生从老师的引导中渐渐独立能够把自己在欣赏中的所感所想进行总结。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点

  1、以描绘战场的视频资料导入,激烈的战争场景与教学内容主题相契合,更好的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兴趣。

  2、以音频与视频两个角度去欣赏音乐,单纯的音频资料熟悉音乐,演唱会的音响将音乐立体的展现给学生,加深记忆和理解。

  3、利用ppt文件,展示管弦乐队的整体画面,使学生有一定印象,利用动态的动画图片构成管弦乐队的缩略图,将管弦乐的分布简化,使学生能系统的记忆其分组,利用textbook软件为学生展示乐队中的各组别的演奏乐器,既能展示乐器外形,又能聆听乐器的音色,加深学生的记忆,拓宽学生音乐视野。

  六、课后总结与反思

  本节课内容较多,所以在课堂环节的分配和时间的把握上老师要仔细的拿捏,虽然,两首都是舞蹈音乐,但是《马刀舞》节奏太快,不适合学生进行舞蹈配合,所以尽量用《马刀舞》提升课堂气氛,小步舞的教授要分步,由易到难,由单人到双人配合,建议将该课分为两个课时。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3)

——初中音乐说课稿10篇

  一、教材内容、地位、作用

  《非洲的灵感》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十四册第二单元内容,本单元是整个学期教学内容的难点部分,它对于学生理解多元音乐文化、拓宽音乐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非洲民歌《咿育勒啦》体现了黑人歌唱的特点,一人领唱,众人应和的呼应歌形式。其旋律比较简单,多重复,节奏极具特色并富于变化,它对学生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理解多元文化的基本理念,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及个性发展,强调课程目标由原来单一的认知性目标转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过程方法、知识技能多种目标的有机整合。本课从学生角度出发,教学目标按三个维度设计为:

  1.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以积极的态度感受非洲民族、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2.聆听非洲鼓乐、模仿非洲音乐节奏、学唱非洲民歌、为歌曲创编伴奏伴舞,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的风格特点(过程与方法目标)。

  3.能够在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民间音乐中辨别其中有非洲风格特点的音乐(知识技能目标)。

  在此设计中,三个纬度目标并非完全孤立,而是融合在一起的,尤其是知识技能呈一条暗线分布,强调音乐学*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因素,以培养学生对陌生音乐文化宽容的态度,认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为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经历,通过表演体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将学*过程变为融合学生个人感受、见解、体验,自我操作的过程。通过探究,培养学生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把知识与技能的学*放在丰富生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同情感态度等因素紧密结合,通过体验探究合作、综合等方式和过程来完成。

  三、教学重、难点

  感受非洲音乐特点 正确演唱非洲歌曲《咿育勒啦》

  四、活动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本课教学过程设计了“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等活动形式。

  五、教具学具准备

  钢琴、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备用,自制鼓及其他打击乐器、非洲人面具、旧报纸等。

  说学生:

  初二学生处在发展音乐技巧、掌握音乐知识和树立音乐态度的关键时期,他们拥有从事唱歌和表演所需要的协调性和力量。并对非洲地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由于某些历史和社会的原因,非洲是当今世界上最少被人了解、遭人误解最深的地区,导致学生对非洲音乐文化接触较少,与学生热衷的流行音乐相比不容易接受,因此课前我让学生通过资料收集,对非洲地理文化,传统*俗、乐器等相关知识有了粗略的了解,这有助于学生去理解非洲人表演时所表达出的强劲刚健、充满活力、生命的力量、坚强等。这些都是非洲人生活观的核心价值。然后本课就从聆听非洲音乐、探索非洲音乐文化背景的角度入手,通过学生交流与探讨,了解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造成非洲黑人独特的生活*性和劳动方式,感受非洲大陆所拥有独特历史文化和生活方式。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与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学法:

  用心聆听 在感受、模仿、对比、探索中学*音乐。在演奏演唱合作创编等实践活动中表现音乐。

  教法:

  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巧设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各种要素,对各种表现手段做出整体性反映,并通过引导学生想象、模仿、交流合作表演等方式,充分感受体验非洲音乐特点及情感内涵,审美活动贯穿于教学活动始终。

  教学过程:本课教学以“感受非洲音乐特点”为重点,遵循听觉艺术感知规律,根据音乐的实践性原则,整个教学过程由“听一听”“敲一敲”“唱一唱”“合作创编“再现新知”五个主要环节组成。

  首先,课前我用课件展示一组反映非洲自然风景,人文艺术内容的Flash画面,伴随非洲音乐,为营造非洲文化氛围,我选用代表非洲的黑色作为课件的底色,非洲是抽象艺术的发源地,我选用抽象的非洲地图,作为课件的背景,这样从视觉、听觉等多方位唤醒学生的兴趣,新鲜感和探索欲望为整堂课的教学起一个情感的铺垫作用。

  一、听一听:

  上课铃响,老师通过激情问候,亲切导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在和谐的气氛中,师生共同聆听一段非洲民间音乐片段,老师提示学生“听一听音乐中都有哪些声音?

  这些声音让我们想象到怎样的情景?”这一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有利于引起学生对音乐的关注,由浅入深的引导学生,充分挖掘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美。

  知识探索:认真的观察第二单元所有插图中反映的内容,并体会你所搜集的资料,从自然环境文化生活、社会风俗等方面交流一下你对非洲的了解。

  这一设计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惯、分析能力。并通过交流共享拓宽学生文化视野,使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经验、体验建立联系,引导学生在理解非洲文化的基础上更好的理解非洲音乐。

  二、敲一敲:

  老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指出鼓在非洲人民生活的重要地位,并观赏精美绝伦的非洲鼓,聆听加纳鼓乐,感受非洲鼓复杂多变多声部的节奏特点,然后分组合作进行多声部节奏模仿练*。我采用先分组练*,然后各组按老师的指挥逐步加入的方式达到多声部的音响效果。

  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音乐的实践性原则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演奏活动中体验非洲音乐的多声部特点及丰富多变的节奏。

  三、唱一唱

  1、老师演奏一段歌曲《咿育嘞啦》的主要节奏,让同学所感受并分析其变化特点,然后导入歌曲学唱,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产生深刻印象。

  2、通过聆听老师的范唱,作品介绍,感知歌曲的思想内涵,音乐特点,产生强烈的学唱愿望。

  3、学唱歌曲: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难点部分

  a、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歌词:通过有表情朗读歌词引导学生区别歌唱与说话时的声音不同,轻松找到歌唱时的声音位置,学会用优美的声音歌唱。这一环节改变了传统的专业性的发声练*,把纯技能性的训练变为审美活动的过程。

  b、教唱齐唱部分:齐唱部分是整个歌曲的难点,我采用聆听对比的方式让学生找出它们旋律的不同之处。再通过唱谱加深印象,然后填词。

  c、完整演唱:在学生熟练掌握齐唱部分后,可通过老师领唱学生齐唱,再学生领唱老师齐唱的方法,完整演唱歌曲。

  d、从歌曲的感情需要引导学生演唱时体现力度的变化层次。整个歌曲的学唱过程以学生的听觉体验为基础,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学*,把识唱歌谱作为学常歌曲的手段,强调歌曲的情感内涵。

  四、合作创编

  1、从表现歌曲的情感出发,引导学生模仿非洲人边歌边舞边敲鼓的形式,用欢快的伴奏奔放的舞蹈动作热情的歌声分组合作设计表演,时间为3-5分钟。

  2、才艺展示:在音乐伴奏下鼓乐队歌舞队按自己的设计形式合作表演,展示自己对非洲音乐的理解和体验。这一活动设计体现了探究合作综合的方式与过程,及新课程创造性价值、社会交往价值。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作才能,使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发挥,使学生的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五、再现新知:

  1、让学生谈一谈,通过欣赏和演唱活动对非洲音乐特点有哪些认识?2、聆听两首音乐,听辨哪一首是非洲音乐。这一环节设计是通过语言表述、对比辨别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非洲音乐的了解,使学生体验本课学*的收获。

  一、说教材

  本课是人音版八年级第十六册第三单元的歌曲

  《大海啊,故乡》创作于1983年,王立*词曲,是影片《大海在呼唤》的主题歌。歌曲旋律*缓,优美动听;歌词质朴深情,如叙家常;结构简练,富有叙事性。特别是最后两句,情深意长,表现了主人翁对大海、故乡和母亲深挚的感情。本节课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

  通过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运用各种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并根据设计进行演唱。

  (2)在音乐实践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和宽容理解、互相尊重、共同合作的意识和

  集体主义精神。用过对歌曲的.演唱抒发对祖*亲的热爱之情。

  (3)在分析处理歌曲的过程中,采用自主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各项学*活动并

  顺利完成学*任务,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为:鼓励学生运用音乐要素对歌曲进行处理。

  二、说学情、教法、学法

  八年级学生通过几年的学*,音乐知识不断积累,对乐曲各种音乐要素的分析能力不断增强,本节课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已有的音乐水*进行教学,所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采用如下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的生想象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让学生联想歌曲情境,动手创作,动脑分析,动口说想象的思路。学生亲身参与乐曲的分析、创作,充分体现出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育原则。

  2、采用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找出歌曲的特点,并为歌曲进行艺术处理,使学生在尝试学*中自主地得出结论从而来完成能力目标,最后通过亲身体验来验证结论。

  3、采用尝试教学法,指导学生自学,让学生动手进行音乐创作,观察分析,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创造能力都得到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一) 热身活动

  根据歌曲特点我设计了一条三拍子的发声练*和一条二声部练*,目的是为下一环节的演唱歌曲和处理歌曲做铺垫。

  (二)导入环节

  首先我让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会用大屏幕和音响相结合的方式向学生们呈现有关海鸥、海风、海浪的声音。随后我会让同学们说说查找到的关于大海的资料。我会顺势总结出:大海不光有美丽的外表,还有丰富的物产,大海对我们非常重要,它是我们的朋友,更是我们的故乡,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歌《大海啊,故乡》

  (三)学*歌曲

  在这一环节,首先我会让学生首先聆听一遍整首歌曲,让他们能够初步感受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由我整体钢琴演奏一遍,由于考虑到初中生对这首歌本身就比较熟悉,这个阶段的学生接受能力也很强,通过前面的两大板块的聆听,学生对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我将直接让学生跟随我的钢琴伴奏带歌词演唱,当然,可能会在个别细节方面唱的不到位。我会重点提示学生如果歌曲的结尾的气息不够,可以进行换气演唱。在学成歌曲结束后,我会让学生分组演唱本歌曲,同时在歌曲的曲调中再次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意境。

  (四)练*歌曲

  让学生通过演唱歌曲自己发现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歌曲的艺术处理:

  1 .欣赏合唱版《大海啊故乡》,并思考:

  (1)歌者是通过什么表达的这种情绪

  (2)歌曲的演唱形式

  启发学生通过音乐要素分析歌曲,为下一环节的艺术处理做好铺垫。

  2 .小组讨论并展示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从力度、速度、演唱形式的变化为歌曲加二声部等,对歌曲进行处理。这一环节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参与音乐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合作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体现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原则。

  (三)、拓展欣赏

  欣赏《梦驼铃》和《故乡的云》再次加深对思乡情结的理解和体验,引导学生对家乡的热爱,激发学生立志建设家乡的情感。

  在《大海啊故乡》的歌声中结束本课。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风土人情孕育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文化,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居住在我国北方草原上的蒙古人民,他们的歌声像辽阔的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艺术更是丰富多彩,表达了蒙古人民对草原、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弘扬民族文化,培养学生们的民族情结是我们音乐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根据教学设计,结合课标“感受、鉴赏、创造、探索”精神,本节课安排了以下内容:

  ①学唱蒙古民歌《牧歌》。

  ②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赞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唱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特征和基本常识;了解音乐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们热爱美好生活和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培养学生们对民族音乐艺术的想像力、鉴赏力和探索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学唱歌曲《牧歌》和欣赏教学使学生们了解蒙古音乐的风格和特征,培养学生们对民族艺术丰富的想像力和鉴赏力。

  教学准备

  钢琴、音响资料、课件。

  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我主要采用了视觉图像法、设置疑问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

  首先,民族艺术是从劳动人民的生活劳动中来,反映人们的思想情绪,要了解一个民族的音乐语言,首先要了解本民族的风土人情,所以,我选了一部分有关蒙古人民生活场景和精美画面在导课时播放,既引起学生们的注意力和兴趣,又丰富了学生们的人文历史知识,开拓学生们的视野。

  其次,根据学生们好奇爱动,爱展示自我的特点,我采用了设置疑问,启发引导和评价激励的方法,以“老师为主导、学*为主体”,让学生们动静交替、热情活泼的氛围中增长知识,得到美的熏陶。

  说学法

  聆听法、小组活动法。

  首先,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听是我们感知音乐、理解音乐的基础。培养学生们用心聆听音乐是培养学生们表现和创造音乐的重要手段。

  其次,利用小组活动法,让学生们在互相交流中探索新知识,不仅培养学生们的团体协作精神,又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创造优良的课堂气氛。

  说教学过程

  一、导课

  首先播放短片

  播完后上题目:选择与本片内容相符的项

  A、蒙古族 生活在我国北方蒙古草原上

  B、被称为“马背上的民族”

  C、有敬水、敬火的*俗

  D、*

  E、成吉思汗

  设置意图:通过观看声像具备的短片,可以抓住学生们的好奇心、注意力,并通过讨论,师生交流引发学生们联想,丰富学生们有关草原人文历史方面的知识。

  在这环节中,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们了解地理环境与人们的生活*俗及音乐文化之间的关系。如宽广的草原是蒙古人民生活的摇篮,人们热爱草原就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宽广的草原赋予人民宽阔的胸襟和豪爽热情的性格。蒙古人民的歌声像辽阔草原和天空一样嘹亮明净,舞蹈更是丰富多彩,有表现生活场景的“盅碗舞”、“**舞”等。下面欣赏合唱《牧歌》。

  二、新课

  (一)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欣赏前,把学生们分组,让他们用蒙古风景或历史人物为自己命名,如:“草原英雄队”、“千里铁骑队”、“成吉思汗队”、“呼伦贝尔”。

  提出问题:歌曲用什么声音,塑造了什么音乐形象?

  [播放乐曲]

  听后讨论问题,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畅所欲言,老师适当引导激发学生们想象。僻如:歌曲纯粹用人的声音,用不同的音色组合,不同的力度变化,展示出草原美丽辽阔的景象。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让学生们一起朗诵书上《牧歌》的歌词,共同回味合唱带来的美好回忆和联想。并让学生们了解无伴奏合唱的知识。

  (二)学唱歌曲《牧歌》

  首先,老师有感情地范唱一遍。

  提出问题,歌曲旋律有什么特点?

  宽广、悠长、深情,表现大草原的辽阔美丽及人们无限的热爱之情。

  2、学唱歌曲

  1)跟老师学唱谱子,并找出乐谱中旋律相*的小节,这样有助于学生们对旋律与节奏更准确地把握。

  2)跟琴唱歌词

  要求学生们轻声唱,唱出歌曲的意境和情感。

  3)学完后,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跟伴奏唱,鼓励学生们创造不同的演唱形式,如“男女生合唱”、“女生唱男生哼鸣附和”等,这样既练*了歌曲,培养了学生们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此环节,补充蒙古歌分长调和短调知识。

  三、欣赏马头琴独奏《万马奔腾》

  介绍马头琴是蒙古族比较有特色的乐器,因琴头上雕刻马头而著称,演奏时像二胡,但音色像大提琴。

  [播放乐曲]

  找学生们简单谈一谈乐曲表现的内容:万马奔腾的壮观场面。此环节只作欣赏了解。

  四、创作与探索

  播放背写音乐草原歌曲《赞歌》

  在这个环节,鼓励学生们大胆运用各种艺术形式来表现蒙古草原的美丽辽阔与生活*俗。比如唱歌、舞踏、美术、朗诵、模仿表演摔跤、赛马等,老师要行当地指导。

  用小组比赛的形式表演,以调动学生们积极性,此环节占课时比较长,约十五分钟左右。

  五、结束语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蒙古草原丰富的自然资源是蒙古人民赖以生存的基础,人们热爱草原,像热爱自己的生命一样,蒙古草原丰富多彩的音乐艺术表达了蒙古人们对美好生活无限的热爱之情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请学生们收集有关蒙古草原的信息。

  导语:初中生应该最喜欢音乐课了,在一堆繁重的作业中跳出来,一头扎进音乐的海洋。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初中音乐优秀说课稿,希望对你有帮助!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茉莉花》,这是选自人音版八年级第一单元《百卉含英》的知识内容,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 说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自古以来,花卉一直是人们进行创作的主题,它是人世间一切美好事物的象征。本单元以"百卉含英"为主题,通过让学生聆听、演唱描绘花卉的艺术作品,感受音乐作品与相关文化结合产生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体验。河北民歌《茉莉花》是我国广为流传的一首歌曲,它最初叫"鲜花调"。这首歌曲在民歌《茉莉花》的基础上,改编后进行了声部处理,是一首二声部合唱歌曲。节拍为四四拍,表现了赏花人对纯洁美丽的茉莉花的赞美之情和渴望采摘茉莉花的迫切心情。

  2、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课标和我对教材的理解,结合学生水*,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个:

  ⑴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学唱歌曲《茉莉花》,让学生掌握二声部合唱知识及电子琴演奏技巧。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能用柔美的声音,细腻的感情来演唱歌曲《茉莉花》,并尝试用自己喜爱的形式表现创造《茉莉花》,充分发挥其想象力、表现力、创造力。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唱河北民歌《茉莉花》,使学生热爱祖国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3。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用电子琴演奏形式表现茉莉花,因为器乐演奏是学生很重要的艺术实践。

  教学难点之一是学*用正确的呼吸方法演唱歌曲。良好的呼吸体验不仅有利于引导歌唱时的发声,而且让人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难点之二是让学生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感受二声部的和谐,充分体会歌曲的旋律美。

  (二)说教学策略

  八年级的学生参与意识和交往愿望增强,我将采用听唱法、讨论法、情景教学法,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创造为目的"的原则, 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作品,激发学生学*音乐的愿望和能力。

  由此本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激趣导入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美的感知和理解是审美教育的核心,是审美的要点。"

  首先我会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茉莉花盆景及相关的图片,从视觉上感受它的素雅。利用美丽的茉莉花图片,伴随*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独唱音乐会歌曲茉莉花旋律,让学生被它深深吸引、陶醉,激发学生喜爱我们的民族音乐,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文化。这时,学生对茉莉花产生浓厚的学*兴趣,情不自禁地想要来说说,于是教师顺势引导学生谈谈对它的.感受。这一导入设计,营造了氛围,让学生在情感上,对茉莉花有了初步感知,形成一种"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效果。

  二:视听结合 学唱新歌

  " 同学们,茉莉花这样美,那描写茉莉花的歌又是怎样的呢?"教师用富有激情的谈话引入第二部分内容。

  因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我会采用听唱法学*歌曲。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歌曲,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歌唱中,良好的呼吸能更好地抒发歌曲的情感,我创设美境,让学生闭上眼,在空气中喷洒茉莉花香水,感觉自己仿佛置身在茉莉花丛中,满园芬芳,启发他们深深地嗅一口花香,引导气沉丹田,保持感觉,再缓缓地呼气,随着呼气时的感觉模唱旋律(教师示范),学生在尝试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领会,这样,呼吸顺了,声音位置也有了,演唱的感觉也就找到了。接着我用电子琴范唱歌曲,请大家在听的同时,思考以下问题:歌曲的节拍、情绪是怎样的?(教师范唱)听完这首歌曲,请大家谈谈对歌曲的感受,学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接着随琴轻声哼唱旋律。这时,我再让他们分小组自学,之后检查他们的学*效果,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歌曲唱的是茉莉花,于是我引导学生每一乐句用不同的手的动作来模仿花瓣, 并且加上呼吸,让我们的身边也开满茉莉花(教师示范)。这样既能营造一个茉莉竞放的场景,又能让学生掌握呼吸一次就演唱一个乐句的方法。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对歌曲旋律已经熟练,再把歌词加入进来就很容易了。这时,再进行两个声部的合唱,合唱前我会先向学生讲解二声部合唱的基础知识,如:声部之间要保持*衡,不要相互之间压制对方的声音,更不要有意在合唱中突出自己的声音等。这首歌曲的旋律时而相同,时而不同,是典型的多声部民歌,容易唱错的是这两个地方(教师示范)。在声部合唱成功后,可让学生互换声部,再进行第二次合唱。

  三:合作创新 参与表现

  这一环节我将全班分成两个声部,我先用电子琴弹奏歌曲的第一第二声部旋律,接着再让学生用电子琴弹奏各自的声部,让他们自主的练*。在练*之前我会先讲解弹奏这首歌曲时用到的指法(教师示范)。电子琴的难点在于节奏和音色的选配,我会引导学生根据歌曲的节奏、节拍、情绪等方面为歌曲选配合适的节奏和音色,把节奏和音色都选好后进行合奏。 音乐新课标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美,我会提问:歌曲为我们展现了芳香四溢的茉莉花,当你面对这样美的花朵时,你还会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歌曲?学生分组讨论,诱发学生展现自我,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这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有的用边画边唱的形式,有的用优美的舞蹈表现歌曲,最后全班同学用电子琴边弹边唱《茉莉花》,将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在音乐声中,我的本堂音乐课也就轻松的完成了。

  (四)说教学评价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始终围绕歌曲《茉莉花》为主线,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准上,通过听、说、唱、奏、演等艺术表现手法让学生在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学生在活动中积极主动。以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手段,让学生在视觉与共同感观中感受艺术的魅力。

  以上是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理解。肯定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九年义务教育初中七年级音乐课的一首作品。这首民歌是由有"西部歌王"之誉的著名作曲家王洛宾先生,在20世纪40年代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口中学得,并加以整理而成。全曲是由五个乐句都是基本相同的节奏,同样的旋律重复而让人百唱不厌,只在第三乐句的旋律上稍许变化,就能给人以新鲜感。最末两小节是乐段的扩充,在稍许变化的旋律中,用乡间土味的虚词衬字渲染,又回到主旋律中去结束全曲。

  (二)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学唱歌曲使学生体验作品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能力目标:通过音乐活动,了解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增强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学唱歌曲,使学生懂得青春易逝的道理,启发学生珍惜光阴。

  (三)教学重点:体会新疆民歌的风格特点。

  (四)教学难点:感受歌曲的音乐表现形式,理解歌曲的欢快情绪,锻炼对新疆民族舞蹈动作的创编能力。

  二、说学情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音乐的基础知识,但他们把握音乐的情绪和表现音乐的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加强和提高。对于我们所教的学生,都是乡镇的学生,他们从小就很少跟音乐接触,因此,对学*音乐的兴趣不够浓厚,还缺乏一定的主动性、积极性。想要让学生很好而又迅速的掌握音乐知识,那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生学*的动力。学生有了动力,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说教法

  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创设情境法、谈话法、讨论法、表演法等。

  四、说学法

  从本课的教学目标出发,根据学生的学*情况,确定如下学法:整体感知法、视听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实践法。

  五、说过程:

  (一)情景导入 引情激趣

  1。教师范唱新疆民歌《掀起你的盖头来》。

  2。要求学生听后说出它是哪个民族的歌曲,并说说歌曲的音乐情绪。

  设计意图:课前学生的注意力都比较分散,因此,运用提问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景创设,运用视听法、提问法,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欢乐的`歌舞场面,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从而引入新课教学《青春舞曲》。

  (二)整体感知 引导掌握

  1。教师范唱《青春舞曲》

  设计意图:让学生全面感受歌曲的音乐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他们的学*欲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

  2。学唱歌曲

  (1)随老师跟唱歌曲旋律。

  (2)教师唱旋律,学生唱词。

  (4)教师根据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分析、纠正。

  (5)完整演唱歌曲(要求唱出欢快的情绪和拍的韵律感)

  (6)分小组和组合进行歌曲的演唱

  设计意图:七年级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都已经趋向于成熟阶段,已经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能够感受、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

  (三)音乐活动———探究表演展现自我

  教师教授新疆舞蹈基本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授舞蹈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表现音乐的能力。

  (四)拓展

  1。思考:《青春舞曲》这手歌曲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道理?

  2。讨论(师生、生生互动)

  设计意图:音乐也是一门学科,它渗透着情感教育、道德教育;通过师生、生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不仅能够掌握歌曲中蕴涵的人生道理(告戒人们青春易逝,一寸光阴一寸金,要好好把握时间,珍惜时间。)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鉴别、分析和表达能力。

  (五)小结:

  今天我们从学*《青春舞曲》这首歌曲中,对我们美丽的新疆已经有了一些了解,我们要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继承和发扬具有我们民族特色的音乐文化。同时还要谨记歌曲给予我们的人生道理:珍惜时光,展现自我。

  总之,在整个教学设计中,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为主线,贯穿整堂课。

  一、课题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二、 教材分析

  《银屏之歌》所在的单元主要是影视音乐,把它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学会分析影视音乐在影视剧中作用,并感受音乐魅力. 表述对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 学生看过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并对作品中的音乐非常熟悉,但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就乐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其中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是我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出影视音乐的作用应该是教学难点。

  五、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 音乐这一艺术类别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又加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是学生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2、对比分析,获得知识 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探究现象,获得知识。

  3、亲身体验,验证结论 将自己探究中得出的结论运用于实践,从而实现能力目标。

  六、说教法

  同时,教学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得当的教学方法,那么我的教学方法是:

  1、视觉图象法:

  在乐曲欣赏的同时,配以电视剧照,给学生视听结合,这样避免枯燥的说教形式,使本来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形象化,有利于学生理解和分析影视音乐。

  2、体验法:

  音乐审美必须要求体验到音乐的意境。在教学中我准备创设情景,让学生以相同的剧情体验恰当和不恰当的音乐对表演的作用。

  七、教学环节

  在对教材具体分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制定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一)导入环节

  上课后,播放《好汉歌》

  歌曲录音,同时播放《红楼梦》中的影视片段,观察学生的反应,学生们窃窃私语,偷笑,说是不是老师放错了,提出画面与音乐的不协调, 为什么不协调?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接下来引导学生去探究:

  《好汉歌》 反应的是什么人物形象?

  《红楼梦 》又应该用什么风格的音乐呢?

  这种设制悬念、层层引入的方式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同时也体现了新课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在亲生体验的过程中,怀着探究的.兴趣去主动学*的理念,也给予学生交流互动*台,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想,引导学生主动理解音乐在影视中,对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所起的作用。

  二)感受体验环节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在影视作品中对剧情所起到的推动和促进作用,我选取了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来让学生做对比分析。

  教师先教唱电影插曲《雪绒花》,引导学生深情的演唱并用手势引导学生随旋律起伏作渐强减弱变化,使音乐更具感染力。接着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的演唱,既能让学生亲身体验音乐的美感,提高音乐的审美能力,又以唱歌作切入点让学生感悟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情感作用,更为下一步欣赏歌曲《雪绒花》在电影《音乐之声》中两次出现的不同效果作好铺垫。

  下一步欣赏《雪绒花》插曲一

  上校和他的孩子们,还有家庭教师自已一场家庭派对上演唱《雪绒花》请大家欣赏并思考:在演唱速度,力度和音乐情绪上是怎样的?体现一种怎样的氛围,学生总结:优美。抒情很温馨的家庭氛围

  然后欣赏《雪绒花》插曲二

  创作环节

  音乐的本质与价值就在于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因此,我从激发学生想象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创造的原则出发,分两步完成这一环节。

  第一步:音乐与画面

  听一段“日本鬼子进村”的音乐,请同学们想像场景

  生:大战在即,魔兽争霸等等

  提问:这段音乐在电影中起到什么的作用?

  学生总结: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音乐在影视剧中有这么多的作用,那么我们也来为影视剧配音吧。

  第二步:画面与音乐

  观看一段动画片《猫和老鼠》中的画面片段,请同学根据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发挥想像,对其进行音乐风格,旋律 速度力度方面的创编。

  这段画面开始猫在睡觉,老鼠悄悄地从猫身边走过,却不小心踩到了猫最后猫开始追逐老鼠的场面

  教师给出三段音乐进行选择:一原配音乐 二《野蜂飞舞》片段

  三《致爱丽丝》哪段更合适,说说为什么?

  最后欣赏原作,进一步感受主题影视音乐与剧中人物形象之间的紧密联系。在本环节活动中,激发了学生主动思维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掌握影视音乐的第三功能: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四)提升环节

  虽然新的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但因年龄关系,学生的音乐素养还不够成熟,老师的提升是升华课堂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首先,要明确什么叫影视音乐:影视音乐是指为影视而作的音乐,通过画面的视觉形象,使音乐内容更具体明确,更具有感染力。

  其次总结影视音乐的作用:

  1、揭示主题思想,抒**怀

  2、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

  3、烘托渲染气氛,衬托场景

  4、说明影片的时间和环境

  5、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去体会,去运用。

  一、课题阐述: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银屏之歌》,下面就教材、 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设计五方面谈谈我的课堂教学构思:

  二、 教材分析

  《银屏之歌》所在的单元主要是影视音乐,把它纳入初一学生的音乐教材,使学生能够结合所熟悉的电视剧,学会分析影视音乐在影视剧中作用,并感受音乐魅力. 表述对主题音乐或背景音乐的认识,提高学生欣赏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由于电影、电视、多媒体的普及. 学生看过许许多多的影视作品.并对作品中的音乐非常熟悉,但对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很少去分析.因此,我的教学目标是:

  1、认知目标:了解什么是影视音乐,影视音乐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对本课中的音乐就乐曲风格、演唱方式等做对比分析,从而总结出影视音乐的作用。

  3、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与视觉影像相结合所产生的美感和魅力,陶冶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这其中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是我的教学重点;而引导学生对本课中的音乐进行对比分析,探究出影视音乐的作用应该是教学难点。

  五、学法

  要让学生在学*中顺利突破难点,掌握重点,我准备引导学生采取以下几种学*方法:

  1、听唱感知,整体把握 音乐这一艺术类别主要是通过听、唱的手段来感受内涵、体味情感,又加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理解的前提是感知,而听唱是学生感知的一种基本手段。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4)

——小学音乐说课稿

小学音乐说课稿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胡曲《赛马》选自人音版小学音乐第六册的聆听内容,黄海怀作曲。该曲描写了我国蒙古族人民在欢度节日、举行赛马盛会时热闹而欢快的场面,表现了他们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这一乐曲由热烈奔放的第一乐段、悠扬柔美的第二乐段、以及再现乐段组成。

  本学期的学生学*这一首曲子是有一定基础的。他们在一年级学过《草原就是我的家》、《我是人民小骑兵》、《**舞》,三年级上学期学过《我是草原小牧民》、欣赏《草原放牧》、《草原巡逻兵》等,对蒙古族的风土人情及基本的舞蹈动作已有一定的了解。并经过长期的课堂常规训练,学生已养成专注聆听音乐的好*惯。

  我尊重教材,深挖教材,根据新课标提出的“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等要求,针对学生的实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感受《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激发对草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知识目标:感知不同的音乐段落并熟悉主题旋律。

  3、能力目标:在律动、模仿与创编伴奏中,培养表现能力、创作能力、合作能力。本课的重点:感受不同乐段所表现的意境地和情趣。难点: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初听感受、情景引入、分段感受、完整表现。在这些环节里,我主要采用了如下的教学策略:

  一、根据学生活泼好动的身心特点,我运用了达尔克罗兹教学理论,采用律动、模仿相结合的手段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式的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层层深入地达到了音乐的审美核心。

  二、我尊重学生的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大胆探索、创新表现。特别是创编伴奏过程中,我留出了充足时间,让学生自由探索地板鼓和凳子鼓的演奏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当学生用打击乐器成功地模仿马蹄声、马鞭声,用串铃模仿马铃声时,脸上不由自主地流露出成功的喜悦。

  三、针对学生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我精心设计制作了图形谱,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音乐。学生在看谱、划谱、唱谱的过程中,轻松地感受到音乐的段落以及主题旋律,听辩出B乐段的三个层次。

  今天这一节课,全体学生都能精神饱满地参与每个环节中,从而提高了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新音乐的能力。还学会了协作的学*,提高了交往能力,增强了自信心。总之,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完成了我设定的教学目标。

  1、说教材:

  《红蜻蜓》是一首著名的日本儿童歌曲,由作曲家山田耕作,根据诗人回忆童年情景的诗作谱而成。

  2、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是这样来设置的:

  知识目标: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自信、有表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向往。

  技能目标:学生能专注地聆听歌曲,乐于用自己喜欢的表现形式表现音乐,认识渐强渐弱记号、换气记号,能初步感受合唱的效果并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情感目标:感受歌曲深情的情绪以及勾起心中美好的回忆,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3、说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情绪,能用亲切、优美的声音深情地演唱歌曲,培养良好聆听*惯,感受童年带来的美好回忆。

  4、说教学难点:

  学唱二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三段歌词。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以“美”为突破口,以实践为中心,以技能为手段,以能力为重点,运用创设情境法、听唱法、对比感受等手段,让学生在大量的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不断调动学生们的学*积极性。

  三、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年龄特点,我在学法的指导上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看”“听”“唱”等环节,让学生自主探究,去感知歌曲的情绪、把握歌曲内容。

  四、根据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我把此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一、情境创设

  播放《森林狂想曲》片断。提问学生听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由此把学生带入童年的美好的意境中,牢牢抓住学生兴趣,为接下去课堂的进行做良好的铺垫。

  二、歌曲教学

  1、让学生初听《红蜻蜓》伴奏。并提问:它描写了什么?给了你怎么样的感受?

  2、钢琴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歌词

  3、听范唱

  4、学唱歌曲

  三、对比体验快速演唱

  用不同的速度演唱歌曲,由此让学生体会不同的速度节奏所表达的音乐情感是不同的。

  四、二声部合唱

  欣赏不同语言演唱的合唱曲《红蜻蜓》对比合唱与齐唱。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和声效果,学*合唱知识,练*二声部合唱技能。

  《停顿。》在整堂课中,我注重个体性与整体性相结合,这种结合体现在既有一些学生的自信表演,也有群体性的合作演唱;体现在小组化的探究与整体的共鸣。本堂课最重要的一点是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愿望,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对比、体验,找到解决的方法。达到提高学生学*的正确性、简捷性、灵活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这就是我对本课的粗浅认识,有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和老师们提出宝贵意见,谢谢!

尊敬的评委和老师:

  早上好(下午)!(鞠躬)我是候选人XX。接下来,我将与所有老师分享我的教学理念。

  一、教材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有必要了解教材

  唱民歌是第二单元的一门歌唱课56朵花人民教育版四年级第二卷。这首歌是F调的24拍。这是一首壮族歌曲。它描绘了壮族的完美风光,表达了壮族人民热爱自然、追求幸福生活的完美愿望。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可以了解壮族音乐的特点,掌握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

  二、说到学*

  第二,一个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是不够的。他需要把自己放在学生的位置上,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什么,从而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言

  四年级学生对音乐的基本知识有了必要的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基本掌握一些乐谱的阅读。同时,这个阶段的学生主要集中在形象思维上,注意力不集中,自我控制能力有限,所以我会从学生的认知水*和知识体验出发,努力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享受。

  三、教学目标

  通过对教材和学*情况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歌曲,感受壮族音乐风格,树立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完美风光旖旎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讲解、比较等方法体验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知识和技能:掌握“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能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确立教学目标、整合教材和学*情境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用优美委婉的声音唱歌。

  教学难点在于学生能掌握“一词多音”的演唱方法。

  五、教学方法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实现教学目标,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学*特点,我将采用欣赏、比较、分析的方法,小组合作和多媒体介绍。

  六、教学过程

  接下来,让我们谈谈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讲座的中心环节。我将从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导论、新课程教学、巩固与改进、总结作业

  (一)导论

  首先是我的导论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采用了多媒体导入的方法。我将播放不同民族服装的图片,并提出以下问题:图中显示了哪些民族“学生可以回答(藏族、***族、蒙古族……)通过日常生活的积累。因此,本课成功地将其引入壮族民歌《唱民歌》的学*中。

  我这样设计是因为好的介绍是好课程成功的一半。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又能坚持以音乐美学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的课程基本理念。

  (二)新课程教授

  接下来是我的新课程教学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分为三个学*活动。

  活动1: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了解壮族。

  我将简要介绍一下壮族。在那之后,我将提出三个问题:1。这首歌的情绪和节奏是什么?2。你觉得这是什么样的照片?在感受和聆听音乐后,学生们回答说这首歌是一首温暖而优美的中速歌曲,并通过音乐感受到壮族的美景。

  通过听歌和分析歌曲,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逐步体验音乐风格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体现以音乐美学为核心的理念。

  活动2:学*唱歌,了解音乐的特点。

  首先,练*发音,提醒学生注意呼吸的连续性。

  其次,学*唱乐谱。在演唱乐谱的过程中,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力度规律。

  最后,我们唱歌词。在唱歌词的过程中,我们会问这样一个问题:歌曲的特点是什么“在观察乐谱示例并回顾之前的音乐知识点后,学生回答有许多连接线。提出问题“音乐部分应如何演唱”老师演示了两种演唱方法,一种是连贯的,另一种是跳跃的。经过比较,学生们可以感觉到连续发声的歌唱方法更适合这首歌。之后,学生可以唱连接线的部分,从而掌握连接线的演唱方法,即一词多调的演唱方法。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学*的主动性。二是分解难点,逐步突破。

  活动3:完整而感性的歌唱。

  在分析了这首歌之后,提出了一个问题:应该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达这首歌的情感?在听了这首歌并总结了其中的情感之后,学生们以抒情的、温柔的、优美的声音来回答。让学生推荐学生领唱,让其他学生唱。

  通过推荐学生,鼓励学生提高竞争意识并参与课堂活动。

  (三)巩固和改进

  接下来是我的巩固和改进链接。在这个环节中,我将使用小组合作,邀请学生分组表演,然后邀请学生表演。我会评价学生,鼓励学生互相评价。

  本设计能开阔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结合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多样化评价的要求。

  (四)小结

  最后,我将通过提问来总结,鼓励学生树立热爱自然、追求完美生活的理念。

  在作业设置中,我将要求学生向他们的家长表演本课程的歌曲。

  本设计可以巩固学生的知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印象,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七、黑板书写设计

  最后,这是我的黑板书写设计。我将以简洁明了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黑板书写更直观地理解本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它由三大环节构成:第一个教学环节:感受音乐、明白情感。计划用时10分钟。

  1、播放《我爱米兰》,学生在音乐声中进入教室。

  2、经过常规的组织教学后,迅速过渡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即:

  3、带着问题聆听歌曲《我爱米兰》和《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各为2分40秒)

  问题有如:这两首歌曲分别是什么演唱形式?歌曲赞美的是什么?

  4、引领学生展开讨论:为什么要将老师比喻成米兰?两首歌曲速度上有什么区别?这样的速度对传达音乐情感有什么作用?

  根 据学生的讨论,老师适时的范唱与讲解,使学生逐渐明白:两首歌曲都表现了学生们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前一首歌曲是将老师比作米兰,颂扬了教师默默奉献 的崇高精神。而后一首歌曲则是直抒心怀,歌颂了老师为培养一代新人而呕心沥血、忘我工作的精神。(米兰,并不是一种名贵的植物,也不是绚丽多姿的花卉,但它能静静地散发着幽香,而以它来比喻教师的品格则是十分相宜的。)

  这 一环节中的欣赏过程,我没有运用图片、录像等其它形式来提示、帮助学生们感受、明白音乐,因为我认为:音乐艺术应该运用音乐来体验与传达,明白音乐最好的 方法就是:仔细地聆听音乐,用心去感受音乐。加之,经过一、二年级的长期系统的学*之后,这一学段的学生也已具备了这样的能力。这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循序渐进”的教育理念的要求。

  经过这一教学环节后,我将点出今天的课题,即:学*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课本第40页)从而进入第二环节的教学。

  第二大环节:演唱歌曲、传达情感,计划用时22分钟。

  在这一环节中,我将主要运用:视唱法、教唱法相结合的学*手法,教学生演唱歌曲、表现情感,具体过程是:(重点说:教唱的过程及对重难点的解决方法、手段)

  1、教师弹琴伴奏,引领学生轻声地跟琴视唱乐谱; 这时,我的教学不仅要指导学生在音高、节奏方面的准确,还会适时地引领学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轻轻地进行演唱。这种轻声唱的要求,不仅是为了保护嗓音,我还会引领学生们明白,这也是歌曲情感传达的需要。

  2、将学生分两组进行“啊”音演唱,检验并巩固学生的旋律感;

  3、请学生跟琴学唱第一段歌词,教师进行及时的引领;

  如,提出问题:你觉得第一段要用怎样的速度、力度来演唱呢?从而引领学生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这一步骤中,我还将对歌曲中一字多音与一音多字的演唱方法、“啊”字的力度控制、主副歌的情绪增进等重难点运用对比范唱等形式进行教学。

  4、 经过我细致地引领学生学*掌握了第一段歌词的演唱之后,接下来的第二段、第三段歌词,我将把学*过程完全地交给学生。根据学生的讨论、演唱,进行及时地引领,最后,老师弹着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并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达到这样的演唱要求:第一段用稍弱的音量、稍慢的速度进行演唱,第二段用感激的心 情,中速演唱,第三段则用稍快的速度进行演唱;

  5、在以上的教学过程中,为了巩固学生的新授歌曲,我还将分别设计了这样几种演唱形式,如:分组竞唱、分句接龙、领唱和齐唱合作等形式。这样,不仅巩固了新授歌曲,同时也丰富了学生们的歌唱表演形式,一举两得。

  第三大环节:拓展创编、深入体验(8分钟)我主要采用:“分组合作,现场创编”的形式开展活动。

  我将提示学生,可采用如:歌唱、配乐诗朗诵、舞蹈、小品、画画等多种形式来传达、体验歌曲的情感,老师这时做适时的巡回指导。

  虽然学生们创编活动的质量高低参差不齐,但是学生在课堂中真正成为了学*的主人。教师这时则变成了整个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服务者,比如:弹伴奏、放音乐、组织评比等。但却让每位学生都在活动中获得了不同的经验,愉快的体验了过程,最大程度地接受了艺术的熏陶。

  当然,由于时间的紧迫,学生们的创编形式在这一节音乐课上不可能一一的展现出来,我将选择其中较好的小组创编的表现形式在本节课上进行当众表演,并鼓励其它组创编的形式,课后进行再加工,下一节音乐课为老师和同学进行表演。

  这样的设计,不仅使本节课的教学得到了适时的拓展,而且,还将这一内容扩大到了课后,为下次的音乐课教学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总之,我设计的这节针对三年级学生的音乐课,体现了新课标要求,遵循了基本的教育原则,并在单元目标的总体规划下,体现了音乐课独特的施教特点,完成了教学内容,达到了授课目标。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各位评委、老师。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秦偲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爱我中华》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课时为一课时。一、说教材

  《爱我中华》选自人音教材第五课,作词乔羽,作曲徐沛东。是1991年为在广西举行的第四界少数民族运动会写的会歌。歌曲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团结一致,建设中华的豪情壮志;也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种语言汇成的一个共同思想——爱我中华。4/4拍,两段体结构。歌曲吸收了我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家素材创作而成。其衬词(唱出)“咳啰咳啰??”就有鲜明的民族语言特色,并且具有舞蹈音乐的性质。

  根据新课标教学理念,以培养学生审美教育为核心,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放在首位,注重培养学生表现音乐、感受音乐的能力,所以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让学生初步了解和感受中**舞音乐的品种及其基本风格。2、能力目标:能够用圆润而有弹性的声音、轻快活泼的情绪演唱《爱我中华》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应团结友爱,热爱祖国大家庭,努力学*,将来把我们祖国建设的更美丽。

  根据高一学生的年龄特点,学生在情绪情感方面表现活泼,开朗,热情的特点,本课是以歌唱为主的音乐课,重点在于体验、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感。教学难点在于掌握附点、前十六、后十六等节奏型。能用热情、欢快、圆润的声音演唱歌曲。我会采用启发教学和练*法来解决。二、说学情

  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较好的理解能力和朗读、表演、歌唱、口头表达等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朗读、歌唱表演各个综合性的学生活动,面向全体学生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三、说教法

  托尔斯泰指出:“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师不是为了教,而是帮助学生学,教学就是要教给学生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在获得知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把课堂教学变成师生交流、合作、体验、创造、表现和享受美的过程;注重学生的发展,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空间;鼓励学生创造,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基于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景法、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示范法、对比法、练*法、讨论法、归纳总结法。并运用:“引—激—拓”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创造为目的”的教学原则,发展学生能力。四、说学法

  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学*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交流法等,让学生亲身感受、体验、主动去掌握运用知识。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从以下方面来完成:

  首先播放有关少数民族的图片和舞蹈视频,请同学们回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将学生说的各种答案总结归纳,并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同学以充分地肯定、鼓励和表扬。

  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创设情景和启发式教学,很自然的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教学气氛,启发了他们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欲望。接下来由学生的回答引入:(课件1:背景画面)

  教师提问: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教师总结:这五十六个民族虽然由于生活的地区环境以及他们的风土人情、风俗*惯、宗教信仰不同,但是这五十六个民族都生活在中国大地,我们生活在

  同一片蓝天下,同在祖国怀抱中。然后再欣赏建国60周年视频资料,意图:通过欣赏,引起学生好奇心,激发兴趣。培养爱国情感。感染学生。同时,引出本节课歌曲《爱我中华》。并加以学*,这一环节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有了兴趣,并跟随老师的思路走。

  一、 说教材:

  《法国号》选自人音版第一册第八课《小小音乐家》。这是一首莱茵河民歌,F大调,3|4拍,复乐段结构。歌曲的节奏*稳,旋律采用重复的手法,将弹性与抒情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歌词很有儿童特点,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用夸赞的口气炫耀自己“会唱歌?的法国号。歌曲简单、易学,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与表演。

  二、本课的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分为情感态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为:学生乐于参与到各种音乐活动中来,体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的快乐。

  知识与技能目标为:能用甜美自然声音演唱歌曲,感受表现三拍子强弱规律。

  过程与方法目标为:采用听唱法、合作法、情境法表现歌曲。

  二、本课重点、难点

  重点是通过音乐实践活动表现及掌握三拍子的强弱规律;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是歌曲最后一句的教学。

  三、说说本课的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将以“听号声——学号手——唱号歌——配伴奏”为主线贯穿本

  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单纯的讲授音乐知识,唱歌技巧等很枯燥,不太适合小学生天真烂漫的特点。那么,有效地课堂唱歌教学的策略和方法,也是我一直在不断摸索和研究的问题。在本节课中,我利用鼓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感受并掌握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为后面的歌曲教学做好铺垫。通过学生的课堂活动来看,学生基本掌握了二拍子和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但是,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掌握的不是很牢固,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一直不断地带领学生练*,相信学生们会掌握的越来越牢固。

  听号声:聆听法国号的声音。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受法国号的音色,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

  学号手:通过模仿法国号的演奏姿势,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认为,我的设计意图是好的,但是实施后发现,我找的法国号的声音的音乐速度很慢,节奏和旋律也不太适合低年级的学生,我想,如果找一段简短的比较欢快点的音乐,学生的兴趣会更浓厚,课堂气氛也会更轻松,更愉悦。

  唱号歌: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学*三拍子的强弱规律和用自然柔和的声音来演唱,激发学生学*兴趣,突破本课重点。音乐新课标所体现的一个核心理念就是改变学生的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主

  动地参与,自由的探索,从而更好的体验、理解音乐。在这个歌曲教学过程中,采用听唱法进行教学,并始终渗透三拍子的强弱规律,使学生掌握得更牢固。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难点,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给予不同程度的关心,并和学生共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学生觉得许多知识和答案是他们自己探索、体验得来的,而不是老师直接告诉得来的,这样,使他们更有满足感。不论从听、学、唱、奏等等环节中,我都让学生最大限度的感受和体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提示和引导学生唱歌时做到“轻声高位置”。利用旋律线结合手势,帮助学生掌握最后一句的音准,利用电子琴的单手伴奏,帮助学生掌握音准,并采用师生对唱的形式,拉*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伴奏乐——本节课在准确完成歌曲教学的基础上,开展延展活动,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表示三拍子的动作大胆地为歌曲伴奏,采用自主学*方法共同合作完成为歌曲的伴奏。新课标指出:中小学音乐课程中的音乐创造,目的在于通过音乐,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所以我们教师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质,在我的音乐课中,我也尽量为学生提供创作空间;比如:探索音的强弱,尽量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不同的敲击方法。古人曾说,言之不足咏之歌之,咏之不足,舞之蹈之。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机会越多,自我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让学生带着浓郁的兴趣走进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的积极心态和愉悦体验,孩子们更学会“学海无涯‘乐’作舟”,

  学生的技能技巧的学*过程应始终贯穿着学生的情感参与,使音乐课堂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心中,成为他们心里美好的事物。 这也是我一直以来追求的一种审美的教学境界。

  总的来说,这节课是一节实实在在的歌曲教学随堂课,没有什么太大的亮点,就是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课堂上始终跟学生保持一种*等的合作学*的这种关系,使学生愿意和教师亲*,课堂气氛和谐融洽。这也是我的优势。

  存在不足:

  1、在歌曲教学中挖掘的还不够深,学生对歌曲的这个意义理解的还不够深刻,比如:“谁在唱歌?”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唱呢?“那就是我的法国号”又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唱。

  2、在欣赏时,如果有条件,可以拿出实物,这样学生的认识就会更加直观。

  3、在歌唱的环节,演唱形式还应再丰富一些

  4、教师的评价方式和激励性语言,应在丰富些。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简单的看法,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下午好!春天来了,嫩绿的小草发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儿迎着阳光开放,碧绿的柳条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欢乐的小鸟在云中歌唱,绵绵的春雨似晶莹的银丝轻轻地飘若人间,又像纯洁地甘露滋润着世间万物。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敬请指教。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春雨蒙蒙的下》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六课,本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重视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电影插曲,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春雨的美。歌词十分简洁,却又十分隽美,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2、教学目标: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2)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3)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启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3、教学安排:结合教材内容,教学目标及学生难以掌握二声部合唱的实际情况,我将本课的教学划分为二课时。第一课时:三度音程听辨训练,熟悉旋律,律动。第二课时:感受歌曲,学唱歌曲,表现歌曲。下面重点说一说本课的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内在美,能用优美舒展的歌声表达歌曲情感。(2)提高学生两声部合唱能力,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教学重点: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教学难点:(1)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准和谐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2)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4、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钢琴、实物投影仪学生:有关春景的诗词、春天的植物(柳枝、花草等)、绘画工具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本课包含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思品、自然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法、音乐表演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

  2、说学法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以“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1、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春天”这一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了场景布置,将关于春天的各种自然景观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几棵柳枝,墙壁贴春雨、小草、小鸟、小花等图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乐,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营造和谐学*氛围,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

  2、导入上课开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这一切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通过教师亲切的话语,拉*了师生间的距离,配合多媒体动画,自然过渡到让学生欣赏春雨,学生被绵绵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有

  关春雨的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诗句,学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这时让学生说春雨的感觉,便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学生的学*欲望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1、欣赏歌曲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地审美情景中,唤起他们学唱新歌的欲望。2、模唱歌曲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介绍作者,朗读歌词这首歌曲是我国的词作家乔雨老先生为我们少年朋友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歌曲。教师先充满感情地范读一遍,和学生共同分析歌词,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色彩美、韵律美、对称美、意境美的特点,这样师生融合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2、填词歌唱在美的情境下,让学生分声部演唱,学生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学*基础及歌曲的欣赏,已能很好地唱出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第一句:如何唱准“下”的时值和唱齐弱起是这句难点,,我采用让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手势解决这一难点。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优美,如: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划拍演唱,唱准时值。

  3。歌曲处理如何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边总结边实践体验,指导学生二声部要唱得清晰、和谐,要用较轻的音量,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来演唱,结束句表现出春雨越来越弱、声音越来越小,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4。情感升华为了更进一步使学生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准确表达歌曲情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选自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绿色钱包》里的插曲,并对《绿色钱包》这部影片作简要介绍,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学生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国的关怀,以河边的杨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健康成长,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歌唱春天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将本课内容提炼与升华,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课前准备)、创作诗词、画一张画等活动,进行合作创编,这个创意使学生从感知美、体现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给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每组推选的代表到讲台前面进行成果展示,给学生搭起一个展示自我的*台。让学生表现、歌唱春天,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观看优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歌曲,第二段配乐朗诵(师伴奏),第三段齐唱、合唱。这一环节把歌唱、舞蹈、表演、诗朗诵等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最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春光。

  最后学生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本课我以美丽的春景为主线,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中感受音乐的“美”。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空间和音乐环境。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及安排,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一、设计说明: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突出音乐学科特点”,这是新课标中对音乐教育重要的指导思想。我设计的这堂音乐课遵循了“以听为中心”的原则,在听中辩,听中学,听中想,听中演。真正做到了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达到感受美、体验美这一效果。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卖报歌》曲调欢快活泼、形象单纯,唱起来朗朗上口。歌曲中的主人公与学生年纪相仿,所以整体比较贴*二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和心理特点。这单元在本册教材中是唯一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除了情感上的适合外,在内容上隐含着许多的教育价值,既有前一课的乐理知识的深化应用,又有心得节奏型出现,只要老师在活动过程中充分挖掘,就能对学生现有的认知和音乐表现技能有一定的提升。

  2、学生分析:

  新课标中指出:二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并有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适合进行直观教学。

  教学中学生通过听、奏、演、唱、造等一系列的参与音乐的活动,陶冶了情操,激发了兴趣,激活了表现欲、创造欲,使其群体意识、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教学目标:

  情感目标:体会歌曲快乐的情绪,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知识目标:能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柔和的声音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

  能力目标:能用恰当的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创造力。

  教学重点:

  ①学会正确演唱歌曲。

  ②能对歌曲进行歌表演的创作。

  教学难点:

  ①后十六节奏的正确演唱。

  ②使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四、教学方法:

  教师通过运用故事法、听唱法、谈话法等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为他们提供了充满自信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体验音乐的机会。整个教学过程强调学生在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和学生是*等关系,教师是*等中的首*。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设疑激趣

  1、聆听法,创设教学情境。

  说明:放**,在听的过程中提出两个问题给同学们思考,从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责任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2、介绍作者,及其相关作品。

  说明:分别播放《金蛇狂舞》和《梅娘曲》让学生体验两首歌的情绪。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为您提供优质资源!

  3、讲故事,引出《卖报歌》的创作背景。

  说明:用讲故事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具有浓厚生活味道的情境,引发他们的求知欲,这样做极其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二)聆听学唱,突破难点

  1、不同方式的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

  2、填词演唱,发现节奏问题,并进行节奏念白。

  3、学唱第二段时,后十六的节奏再次应用。

  4、学唱第三段,让学生自行突破。

  说明:由于这首歌大部分同学以前听过所以这个环节只安排了两次聆听歌曲的第一段,其实就是一个听唱教学的过程,最终目的是熟悉歌曲旋律,达到突破教学重点的目的。跟唱后发现节奏问题,首先用“da”来慢读节奏,在把歌词带进去进行节奏念白,最终突破第一个教学难点。唱完第一段后引导学生说出通过第一段的学*知道了些什么,然后引出第二段,这段就是后十六的节奏型再次应用,加深学生的印象。第三段的节奏问题有同学们自行突破。这样循序渐进教唱既遵循了音乐学科的特点,又符合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介绍、使用打击乐器

  1、引导学生用探索的认识打击乐器沙锤。

  2、唱、奏两种形式体验音乐快乐的情绪。

  说明:这是一个增趣的环节。让学生们通过触摸、试奏,自己总结出沙锤的声音特点和演奏方法。通过学*使用打击乐器,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们分别用演奏和演唱的形式合作,一起体验音乐,从而可以让他们产生愉悦的情绪,拉*了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唱、奏、两种形式的体验音乐,会把同学们的愉悦推向了高潮,完成了最初设定的激发学生对于音乐喜爱的情感目标。

  (四) 动作创编——动作表现与歌曲的情感结合

  1、尝试对歌曲的表演创作。

  2、分组进行,教师巡视帮助。

  3、分组表演,进行评价,改进提高。

  说明:新课标中鼓励音乐创造,注重个性发展,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的可能和空间。本节课安排了歌曲表演创作的环节,分三段,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创设“小毛头”当时卖报的情景,表现“小毛头”的心情。这一环节的设计重在启发学生展开音乐想象,在课堂上大胆说、大胆想、大胆创造、大胆唱、大胆演,鼓励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这个环节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

  (五)教学评价

  生生互评,师生共评的评价过程,能使学生达到感受自我,正确评价自我的目的。

  教学预设:

  本节课的设计中,我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每个知识点的出现尽量做到自然流畅,难点教学中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聆听感受,或听辩体验。40分钟的快乐学*,一定会让全体同学都有所收获,那就是能完整准确的演唱歌曲,并且会用动作表现和歌曲情感来进行歌表演。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二、教 学 目 标

  1.初步感受晚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指导学生以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3.认识拍号6/8拍,懂得它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会歌曲的第一声部。

  2.难点:注意每句的弱起拍,唱准歌曲的节奏。

  四、教 学 准 备

  电子琴、三用机、磁带。

  五、教 学 过 程

  (一)组 织 教 学

  1.师生问好。

  2.复*歌曲《清晨》。要求随着歌曲的录音伴奏演唱。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5)

——小学音乐《小螺号》说课稿

小学音乐《小螺号》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小螺号》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各位评委、专家:

  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小螺号》。

  一、说教材

  《小螺号》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四单元,是一首活泼欢快的二段体儿童歌曲,歌词朗朗上口,富有童趣,第一乐段曲调规整,描绘了大海上面的景色,第二段旋律舒展,优美,抒发了儿童热爱自然、生活的美好心情。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和四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小螺号》。2、通过学唱歌曲《小螺号》,让学生体验大自然的美。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确定为能用欢快的歌声表现《小螺号》,将本课的难点确定为波音、滑音记号的掌握和运用。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学设想

  首先我来说说教学设想,本课以审美为核心,以音乐为主线设计了“找海螺、听海螺、唱海螺、演海螺”四个环节,构建了富有童真、童趣的音乐课堂。在这堂动听的音乐课中,我采取了手势引导法、视听法、体验感受法,通过这些方法营造让学生乐学的音乐氛围,将知识融于音乐,学生学的开心,教师教的轻松。也更好的调动了学生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

  2、说学法

  接着来说说学法,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在本课中,教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将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如小组合作法、自主创编法,让学生在宽松又富有音乐味的环境中享受音乐的熏陶。

  三、说教学过程

  (一)找海螺

  1、在课堂开始,教师播放音乐《小螺号》,学生律动。通过课前音乐创设音乐氛围,为音乐学*做好准备。

  接着教师:同学们,大海是个美丽的地方,那里有美丽的浪花、柔和的海风、勇敢的海鸥,当然还有漂亮的贝壳和海螺。你见过海螺吗?学生:有,没有

  2、师:下面让我们随着动听的歌曲一起到海边看看美丽的海螺。

  播放《小海螺》音乐,出示海螺的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音乐的结合让学生认识漂亮的海螺,为歌曲情绪做好铺垫。

  3、师:这些海螺,有蓝色的、白色的、彩色的,各种各样,可好看了。你听,他吹起来了

  师范唱:“茫茫的海滩……

  宽阔的大海边传来了海螺的回声,请你们来扮演海螺的回声吧。

  师范唱,生扮演回声。

  设计意图:通过趣味回声,提前解决难点“波音记号。“

  4、认识波音记号

  师出示旋律,请学生生说说你认识旋律上的音乐记号吗?生:认识,不认识。

  师比较演唱有波音记号和无波音记号的乐句,让学生说说有什么不同,引出波音记号,

  请学生尝试体验

  设计意图:通过视听比较法,让学生分辨旋律中的波音记号,加深印象,接着通过音乐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波音记号,这个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5、师:大海上那么多的海螺在大海妈妈的呼唤下都唱起了歌,你们听,有几只海螺在唱歌呢?

  聆听全曲,找找相同的海螺音乐出现了几次

  设计:通过找海螺,让学生熟悉两句旋律的音准,为进一步唱准歌曲做好准备。

  生:两次

  第一次,第二次

  (二)听海螺

  1、师:你们的耳朵真聪明,我们一起来试试,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一乐句,注意歌声要轻快、活泼,认识滑音计划 师指导学生演唱第二乐句,说说第二乐句与第一乐句相比较有什么相同、不同的地方?

  旋律不同,节奏相同

  2、第二次聆听,请在第一个海螺演唱的地方做举手的动作,第二个海螺演唱的地方抱肩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比较,让学生分析乐句。

  (三)唱海螺

  师:第一次整体演唱

  第二次分段指导

  1、说说小海螺吹起来的时候,都看到了哪些景色?(4个)

  请你试试,

  第一乐句,海鸥听了展翅飞,怎么飞?(动作解决一字多音)

  第二乐句,笑微微,动作解决一字多音,注意声音力度小 (微微笑,所以声音要轻一点)

  第三乐句,唤船归,心情怎么样?怎么呼唤才能让船听见?(声音要传的远,注意声音位置、状态)

  第四乐句,阿爸的心情,指导演唱急切的心情

  设计意图:通过动作、情绪引导、歌曲表达的内容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歌唱,唱好歌。

  接着师唱,茫茫的海滩,

  2、吹螺号的小朋友,住在大海边,你能用歌曲中的歌词形容大海吗?

  (茫茫海滩,蓝蓝海水)指导演唱,声音要抒情、优美,体现茫茫

  第三次聆听,说说歌曲可以分成几部分?为什么这么分?

  二部分,根据情绪、节奏分,

  师:这样的歌曲格式成为二段体,第一部分情绪,活泼,第二部分情绪抒情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一个教学知识点,让学生给歌曲分分段,从音乐要素上理解,体验要深。

  3、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演海螺

  请学生表演唱

  第一方案:男女生分别演唱第一、二段

  第二方案:分乐句对唱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表演,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

  整堂课在优美动听的歌声中结束了,总而言之,本课实现了以人为本,把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贯穿始终,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了认海螺、听海螺、唱海螺、演海螺音乐活动。给学生提供了表演的机会、舞台,满足学生表演的欲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我相信这是一堂美妙的音乐课。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轻快有趣的歌词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学情

  我所面对的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这一时期的学生性格活波好动,热情开朗,通过前几年音乐课的学*呢已经掌握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和简单的学*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简谱试唱,对音乐的情感也有初步的理解。不过这一时期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我将采用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活动来集中同学们的注意力。

  三、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个: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提高同学们学*音乐的兴趣。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演唱、自主创编等活动同学们能够学会理解这首歌曲。

  3、知识与技能目标:学会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学*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让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四、说教学重难点

  1、完整正确地演唱歌曲。

  2、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注意后十六分切分音符的演唱。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钢琴、渔夫帽、海螺等。

  六、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让学生能主动学*、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让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七、说学法

  为了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八、说教学程序

  一、新课导入

  1、故事导入:在新课开始之前我会通过语言为同学们创设一个故事情景,通过故事的引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同时我的故事和接下来的歌曲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同学们歌曲的学唱进行铺垫。

  当时的课堂情境是这样的:同学们:早上好,今天在新课开始之前呢,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生活在大海边的小朋友,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同学们想听听小朋友的螺号声吗?今天我们就来学*这一首好听的歌曲《小螺号》。

  二、新课教学

  1、歌曲欣赏: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新课教学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所以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2、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让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演唱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巩固拓展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通过这样的活动能够激发同学们自主学*能力。丰富教学内容。

  3、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4、创编表演亲情故事。招一名同学扮演阿爸,一名同学扮演孩子,阿爸带上渔帽,孩子拿上螺号,老师弹琴学生拿着螺号唱歌,阿爸听到号声满载而归,和孩子唱着歌一同回去。。。 通过音乐剧的表演更加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同学们对歌曲情感的理解。让我的课堂丰富多彩。

  五、小结作业

  音乐剧结束之后我会向同学们说明今天所学*的歌曲情感,鼓励他们回到家里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爸爸妈妈听。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过程,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小螺号》,我将从设计理念、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首先教材分析:

  《小螺号》选自人音版四年级上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教材进行分析,更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把握,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四年级的学生在能用自己的声音进行模仿并表演,但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因此,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堂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分,在新课改的指导下,我制订了三维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帮助学生体会纯真的感情和对爸爸的爱。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

  3.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和节奏型。能够为歌曲编创舞蹈动作。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本课的重点是:能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并能自信、有感情的演唱歌曲。难点是:音乐创编。

  依据“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同时为了达到既定目标,解决重点、突破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法:创设情境法、模唱法、声势律动法等。通过创设情景,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歌曲的所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与爱;声势律动这样直观形象的感受,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音高和节奏。

  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学生才是学*的主体。因此,本节课的学法确定为小组合作法和自主探究法。学生分小组以比赛的形式进行演唱,不仅能提高学生歌唱的积极性,而且能培养学生间的合作能力。

  下面我将详细地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更好的学*新知识,我采用激趣导入、新授课程、音乐活动和课程小结四个环节来展开: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通过播放海边玩耍的视频,请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在海边的经历,这样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教授新课,解决重难点

  结合学生的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首先,聆听歌曲、初步感知

  多媒体播放歌曲《小螺号》,同时请学生思考:歌曲唱了哪些内容?给你怎样的感受呢?学生在初步聆听时感受歌曲的内容,可以对歌曲有个大致的了解。之后,我将进行范唱,并请学生思考:歌曲的中小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唱)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聆听歌曲,感受歌曲的情绪,能够更深刻的了解歌曲中所表达的对阿爸的思念与爱。

  其次,学唱歌曲,解决重点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所以,节奏方面,我会先给学生几分钟的熟悉时间,同时找出难点节奏行重点教学。如节奏型X。X和XXXX,我会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想象生活中的声音是否有与之相似之处。如知了的叫声和快速跑的声音。这样的方式,便于学生形象的掌握节奏。音高方面,我则会用科尔文手势这一形象直观的方式。

  第三环节:填词演唱,情感表达

  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目标,因此,在进行填词演唱时,我将采用跟琴填词的方式,我弹一句,学生跟唱一句。同时,强调歌曲的情感,前段欢快地,后段抒情地。

  在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之后,进行巩固练*的'环节。我将给学生10分钟的自由练*时间,在此期间我会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试着跟伴奏进行歌唱,同时,会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以达到真正的会唱歌曲。

  第四环节:音乐游戏,拓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我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根据歌曲进行律动或情景创编。我将学生分为四组,激发学生自行创编,形式可以多样。与此同时,我会进行巡回指导。之后,鼓励学生大胆展示表演,并进行自评和互评,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我会采用学生自主总结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说出今天的收获与新知,加深对情感的培养。之后,全班在优美的歌声中结束音乐课。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我会在黑板的正上方写上本节课的题目,下面靠左的位置写上节拍和情绪,右边写上本节课的重点节奏和音高。

  以上是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各位评委老师的细心聆听。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四年级音乐课《小螺号》。

  一、说教材:

  《小螺号》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第八册第四单元,共有四首作品,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渔民的劳动生活,感受大海边生活的情趣。体验音乐与自然的交融。《小螺号》是本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这一首歌曲学生在课前多多少少都有了一点耳熟,但是由于大家的认知程度不一样,所有如何引导不同层次学生学*该课内容,是本课值得注意的问题;另外,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欣赏、演唱、创编能力,让学生通过在欣赏、歌唱、编创等一系列艺术活动中感受艺术所带来的美好情感,从而全面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依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以上的教材和学情分析,我制定了一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这是一首描写海边儿童生活的歌曲。学*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显得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指导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体验节奏和力度的变化。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小螺号》。大胆进行歌词的创编。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

  1、让学生掌握有节奏地朗读歌词、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能够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3、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4、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是: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够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以及能够自主编创歌词。

  二、说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新课标强调只有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学生在才能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因此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创设情境法、示范法、手势指挥法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学*,积极探究,在学法指导上,根据本课要求,我采用了体验学*法和合作学*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直观的感受的音乐的魅力,我特意准备了钢琴、一个海螺、相关音乐。

  三、说教学程序

  1、激趣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音乐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尤为重要,所以课堂一开始,我就利用歌曲《赶海的小姑娘》,编成律动让学生模仿。既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信心,感受学*的快乐。又使学生在律动中感悟了本课的主要音乐。

  2、感受、学唱《小螺号》

  为了使学生更真切的了解歌曲背景,我设置了故事导入法,引入新课。有一个小朋友名叫涛涛,住在大海边,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涛涛的爸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爸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过着幸福又快乐的生活!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美丽的大海边,迎着海风,吹起螺号盼望阿爸的回来,同学们听,涛涛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随机播放歌曲《小螺号》。)

  3、反复欣赏范唱

  对这首歌曲曾经熟知的学生会跟着音乐不由自主的唱起来,他们还跟着音乐节奏打起节拍等。音乐新课标倡导我们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中不自觉的会唱歌曲这一精神。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为了让学生学会带着任务去倾听、去欣赏,我设计了三次欣赏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问题;如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歌曲分为几个乐段?学生在聆听、思考、回答中不知不觉的就熟悉了歌曲旋律,同时对歌曲的情绪情感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

  4、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注意难点的解决。熟悉歌曲的旋律会唱这首歌了,并不等于会唱这首歌了,尤其是本课教学重点学*新知识上滑音、波音的准确掌握上,在实践演唱中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以前没有见过,于是我会在黑板上板书出波音记号和上滑音记号,(板书)我通过反复示范、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的第二部分,在认识波音上我会告诉学生,这个记号的出现,是要求我们歌唱时要注意声音的颤动,并配合范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边无际。

  5、表现歌曲。

  新知学完,学生已经对歌曲有了完整的认识,于是自然而然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在学生练唱过程中,我会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例如:齐唱、对唱、男女唱等等形式,使课堂气氛又一次进入了高潮。这时,肯定有一部分同学会对新知上滑音、波音运用的不是太好,教师通过范唱、听录音唱等形式纠正,突破难点,使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6、拓展歌曲,自编歌词。

  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创编活动。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寻找生活中的声音与现象,各小组讨论、并大胆创作。之后分组展示,认真评价。鼓励学生们传唱自己编创的新歌,让学生在传唱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7、总结评价,延伸“爱”的教育。

  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延伸“爱”的教育。如可问学生“小螺号中涛涛用螺号表达了爱大海、爱爸爸的情怀,你*时在家里是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意的?通过学生的回答,老师可充满激情的结语: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真诚爱戴身边的每一位人,那么你们的爱心将会像阳光一样播撒到世间的每一个角落!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6)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

小学音乐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样的说课稿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说教材

  本次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音乐第三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本课1课时,本课的教学内容是:歌曲《大风车》。

  《大风车》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音乐综合课,这首歌是一首电视少儿节目的主题歌,歌曲表现了小朋友看大风车节目时的快乐情形,表现了大风车节目伴随着小朋友的身心成长的愿望。

  二、说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风车》。

  2、技能目标:让学生随音乐旋转大风车,培养学生感受音乐和听辩能力。

  3、情感目标:在活动过程中体验歌曲、合作学*的愉快。丰富学生情感体验,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说重、难点

  重点是: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大风车》。

  难点是:。学生随音乐旋转大风车。

  四、说教法

  我在本课中的教学方法是结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遵循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在教学中,主要运用了创设情境法、听唱法、讨论法、学科综合法、拓展延伸等教学方法。根据音乐教学特点注重运用多种手段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愉悦的心情,积极主动参与开放、互动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

  创设情境为了使同学们很快进入到歌曲内容中去,我用听赏《大风车》的音乐把学生带入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

  听是感知和理解音乐的前提条件,听是艺术实践中最重要的过程。如,我在导入新课时就是通过听音乐《大风车》让学生感知的。音乐情感实践教学法重在对音乐作品表现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之后的有理解的真情实感地表现。在学会唱歌曲后,我通过学生自编律动,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表演、创作等综合音乐艺术中,使学生获得感知与创造音乐美的能力,在音乐情感的体验与抒发过程中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审美教育。

  运用讨论法以引起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分析能力。

  五、说学法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学*的方法,给学生如何学*的启示。课堂教学,要面向全体,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学生整体感知、讨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创造、模仿等方式。引导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让学生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感知音乐、表现音乐、创编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讨论法、小组合作法:通过学生的小组合作,解决学生的个别差异性,要求全组学生共同讨论。学生与其他同学一起学*时,可相互激励、互相启发,而取得较好的学*效果,在本课中这种方法我主要用学生律动上。

  六、说过程

  本课的教学过程我把它分为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视听结合、整体感知、合作学*体验创新、拓展延伸、。

  七、教学反思

  通过为歌曲做律动,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鼓励了他们积极探索,逐步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

  学段目标:

  1、激发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2、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

  3、能自然地、有表情地歌唱,乐于参与其他音乐和即兴创造活动。

  4、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用欢快的心情,饱满的热情演唱歌曲《乃哟乃》,并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1、3、5三个音以及它们神奇的作用。

  2. 技能目标:通过“听、唱、动、奏”等音乐活动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创作旋律的兴趣,并能积极尝试和探索音乐奥秘的愿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在 “听、唱、动、奏” 活动中体验音乐作品带来的乐趣,引导学生勇于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并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进一步了解1、3、5及其作用,从而激发学生创作旋律的兴趣。

  难点解决:

  师:请同学们找出这首歌的节奏、旋律上有什么特点?启发学生说出这首歌由哪几个音组成?(学生分组进行谈论回答)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正是这些神奇的音符1、3、5,让我们感受到特有的民族风情,找到乐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就容易唱了。(学生跟琴演唱歌谱)

  (设计意图:新课表强调学生是学*的主体,学生的参与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在教学中我创造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师生间的共同探讨,运用比较法、发现法,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同点与不同点,通过学生自身的诉说,启发了思维,加深了对音乐形象的理解,积极引导学生把对音乐的内心感受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快乐学*的实践中去,在“唱唱、听听、议议”等活动中感受理解音乐。)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x版 第x册第x课,题目是xxxxx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且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教材分析: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四、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学生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学生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结合学生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

  能够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够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六、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学生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学生创造

  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学生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学生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学生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够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学生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

  培养学生创造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学生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学生乐观的学*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学生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学生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学生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学生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一、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富有田园风格的歌曲。歌曲以“晚风”为题材,生动地描绘了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夕阳的晚上”、“树丛中的夜莺在歌唱”……

  抒发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歌曲为6/8拍,大调式,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一段体。曲调优美抒情,委婉动听。第一乐句在弱起小节进入后以*稳的节奏展开,在第1小节和第3小节只作了上移一度的小变化,使得曲调在*稳中稍有起伏,似乎音乐一下子就把人们带到了黄昏时刻、当晚风吹来时四周田野一片静谧的情景之中,富有诗情画意。第二乐句在四度跳进后,出现了全曲的最高音,旋律由上而下形成了一个较大的起伏,抒发了人们在美丽的大自然的情景之中象树丛中的夜莺一样快乐的歌唱。第三乐句完全重复了第二乐句的旋律。把赞美、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得以进一步的抒发。

  二、教 学 目 标

  1.初步感受晚景,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

  2.指导学生以轻柔的声音演唱歌曲的第一声部。

  3.认识拍号6/8拍,懂得它的含义、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唱会歌曲的第一声部。

  2.难点:注意每句的弱起拍,唱准歌曲的节奏。

  四、教 学 准 备

  电子琴、三用机、磁带。

  五、教 学 过 程

  (一)组 织 教 学

  1.师生问好。

  2.复*歌曲《清晨》。要求随着歌曲的录音伴奏演唱。

  (二)学 * 新 课

  1.本课主题是朝夕,唱好了“晨”,现在唱“晚”。《晚风》是一首俄罗斯歌曲。听听晚上的景色美不美?——聆听范唱。并谈谈听后的感受。

  2.复*已学过的三种拍号:2/4、3/4、4/4。它们的含义是什么?强弱规律怎样?怎么指挥?这三种拍号的单位拍都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晚风》的拍号是6/8拍,它的含义是什么? 强弱规律怎样?怎么指挥?

  3.复*已学过的三种音符:X X X.以四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半拍、一拍、一拍半;以八分音符为一拍,它们分别唱一拍、两拍、三拍。

  4.全体跟唱第一声部歌谱,注意每句的弱起拍,节奏要唱准。

  5.大家流畅地唱好全曲。设问:哪两句的曲调基本是相同的?

  6.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7.随着录音范唱轻声地学唱。

  8.再学唱一遍,请找出难唱的地方。

  9.请会唱的同学或老师帮助教唱难唱之处。

  10.教师指挥,随着录音伴奏,全体唱一遍。注意力度记号,以轻柔的声音唱出其晚景。

  (三)课 堂 评 价

  请学生评价演唱的情况。

  (四)课 堂 小 结

  学了这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 置 作 业

  回去复*这节课所学的内容,预*第二声部的演唱。

  一、 教材分析:

  科目:音乐科

  内容:花城出版社 二年级上册 第六课 教学设计

  设计者:天河区龙洞小学 唐逸

  主题:要做好孩子

  题目:《小朋友,爱祖国》

  教材特点:按照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思考特点,贴*学生的思维模式,通过借喻的形式,将小朋友喜欢而熟悉的小动物人性化,在引起学生学*兴趣的同时,更容易将学生带入学*歌曲的状态,让他们在学*歌曲的同时,能通过动物的情感体现来同化孩子的心灵,从而产生共鸣,让孩子们切实地受到感悟,明白要像那些熟悉的小动物一样热爱自己所生长的地方,丛中培养孩子们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恰到好处的将音乐与思想素质培养相结合,更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

  二、学生情况分析:

  本校学生的情况相对其他地方的学生较为不同,主要差别在于学生环

  境的差异,这里的学生会对他们所熟悉的事物会更感兴趣,歌曲中所提到

  的小蜜蜂、小鸟儿、小花都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而且他们对动画尤为感

  兴趣,因此将歌词中的小动物人性化,通过找配对的游戏形式,让学生通过音乐找到答案,结合多媒体设备,播放音乐动画,能在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能更容易地提起他们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组织课堂,保证教学进程的顺利进行。

  课题

  《要做好孩子》

  教学内容

  教唱《小朋友,爱祖国》

  课程目标

  1.通过听与教,让学生理解歌词内容,丛中感受歌曲意境,培养有感情地演唱《小朋友,爱祖国》。

  2.通过各种不同形式的表演,让学生切身感受祖国的美好,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培养学生做好孩子的自信心,懂得如何去做好“爱祖国、爱科学、诚实有礼的好孩子”。

  教学重点

  1.学好《小朋友爱祖国》

  2.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演唱该曲,并丛中培养学生的爱国感情。

  3. 培养学生自信心,用心去做个爱祖国、爱科学、诚实有礼的好孩子。

  授课方式

  启发式,对比式,参与式

  教学难点

  1.节奏的掌握及运用,音高要唱准。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力和鉴赏力,感受中国现代社会的美好,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具

  录音机,钢琴,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 唱着《娃哈哈》,边唱边跳的进入课室。

  师生问好。

  二. 导入。

  1.学生一进课室就看到鲜明的题目《要做好孩子》,以此开门见山地切入本课的教学重点,顺接让学生谈谈怎样做才算一个好孩子?(爱祖国、爱学*、诚实有礼的好孩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思维,以学生思考为主,将学生引入今天要学*的主题内容。

  2.通过学生一系列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题目——爱祖国。老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哪些小动物呀?让学生回答后,老师再说:你们又知道老师喜欢什么小动物吗?然后拿出歌词中出现的三种小动物,再引申这些小动物都居住在什么地方?知道老师为什么喜欢他们吗?(因为他们都珍惜和热爱自己所居住的地方),这些问题也让学生回答。那么我们生长在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应该怎么做?(热爱自己的祖国), 所以这些小动物都是我们学*的榜样,下面我们就通过音乐来表达我们对祖国的爱

  教学过程

  三、 教唱:互动的方式进行课堂组织。

  1.先欣赏两次《小朋友爱祖国》,接着让学生翻到书本P34。

  2.老师弹一句让学生跟着唱一句,分句跟琴模唱。

  3.老师范唱,学生跟唱。请学生出来表演,唱得好的进行贴纸表扬。

  4.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对歌,老师唱前半句,学生接后半句,唱熟后再交换。

  5,合着歌曲的节奏,边拍手边完整地唱,并进行舞蹈动作的学*,培养学生的音乐感。

  四、学生自主发挥音乐联想。

  1. 在熟悉歌曲旋律的基础上,教几个舞蹈动作,后请学生出来表演,将学生分两组,对歌曲进行动作表演,一组学生分别充当歌曲中的三种小动物,另一组学生唱歌曲中的和声,并将两组角色相应对换,增加学生的学生兴趣和课堂气氛。

  2. 通过多轮的歌曲熟练,让孩子们自我发挥,启发他们引用身边所见的小动物或植物等事物按照歌曲的特点进行歌词创编,将合适的歌词用在歌曲中,然后进行表演,最大限度挖掘学生的思考潜能,培养求异思维。

  五、在一片《小朋友爱祖国》的歌声中,总结本课内容。先让学生自己总结今天学了什么,老师最后再做总结。

  教学总结

  唱一首爱祖国的歌,歌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21世纪的新生代更应该通过音乐来感受生活,珍惜幸福,通过对该曲的学*,认真的思考作为一名学生应怎样去爱祖国,报效祖国就是爱祖国的最佳体现,而要报效祖国就必须从现在起,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了以后才有能力去为祖国作贡献。

  从今天起,以一个诚实有礼,热爱学*,爱祖国,爱科学的好孩子为准则,时刻要求自己,提醒自己,不断的完善自我,做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下午好!我是第6号考生: 春天来了,嫩绿的小草发出了新芽,五彩的花儿迎着阳光开放,碧绿的柳条在春风中翩翩起舞,欢乐的小鸟在云中歌唱,绵绵的春雨似晶莹的银丝轻轻地飘若人间,又像纯洁地甘露滋润着世间万物。 下面我就《春雨蒙蒙的下》一课与大家共同探讨新的教学理念和策略,敬请指教。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春雨蒙蒙的下》选自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第十册第六课,本课重在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新教育观,重视合作与共处意识的培养,训练学生的合唱能力。 《春雨蒙蒙的下》是一首电影插曲,曲调既抒情又形象,其中运用了具有动感的多种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使旋律更加舒情优美,两声部三度音程的运用加强了春雨和声的效果,很好地体现了春雨的美。歌词十分简洁,却又十分隽美,使人由衷地赞美春雨,对春天充满着希望。寓意深刻,教育学生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要求和设计理念,再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设计如下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指导学生以优美抒情的歌声,抒发热爱生活的真挚感

  (2) 能力目标: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巧,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

  (3) 情感与态度:通过本课的学*,启发他们热爱春天,珍惜春天的大好时光。

  (三)教学重点难点:

  (1) 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做到音准和谐和音量均衡及音色统一。

  (2) 注意掌握歌曲的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

  二、说学情

  学生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发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但音乐欣赏课还是缺乏耐心的倾听,学生最喜欢律动与音乐活动,在这两方面表现非常好,乐谱知识的学*部分学生仍不是很感兴趣。因此在学*中,应加强对这些学生的培养,利用生动活泼、富于艺术魅力的形式,鼓励他们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此来激发、培养、发展他们的兴趣。

  三、说教法

  本课包含了音乐、美术、诗歌、文学、思品、自然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在教法上,我综合运用了创设情境、兴趣引入法、视觉图象法、谈话法、体验法、合作学*法、音乐表演法等教法诱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同时充分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学语言和丰富多彩、形象直观的多媒体课件,将音响效果与视觉形象结合起来,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

  四、说学法

  学生是学*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选择方法是很重要的。本节课,我以"美"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用"欣赏、感受、探究、讨论、表演、合作"等多种方式学*,让学生去感知歌曲、演唱歌曲、表现歌曲,使他们在爱学、乐意学的基础上获取知识、形成技能。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课堂导入

  1、苏霍姆林基说过:"儿童是用色彩、形象、声音来思维的。"针对这一特点我创设"春天"这一情景提供了具体生动可联想的音乐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激发了学生对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愿望。因此我首先在教室里进行了场景布置,将关于春天的各种自然景观编制成多媒体课件,在教室四周布置几棵柳枝,墙壁贴春雨、小草、小鸟、小花等图片,并配有《渴望春天》的音乐,让学生一走进教室就被山明水秀的大自然昂扬旺盛的生机所吸引,营造和谐学*氛围,把他们带入悠闲自得,心旷神怡的审美情境之中。

  2、导入 上课开始,教师声情并茂地说:"同学们,春天到了,万物复苏了,大地披上了绿色的外衣,朵朵鲜花竞相开放,这一切都离不开雨水的滋润。"通过教师亲切的话语,拉*了师生间的距离,配合多媒体动画,自然过渡到让学生欣赏春雨,学生被绵绵的春雨所吸引,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情不自禁地朗诵起有关春雨的小诗。"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等诗句,学生完全沉浸在春雨的意境中,这时让学生说春雨的感觉,便不知不觉引入了新课,学生的学*欲望得到激发,形成一种积极参与的精神状态,从而为新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聆听歌曲,体验感受

  1、欣赏歌曲 教学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从直观入手,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我利用学生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将歌曲的内容通过多媒体用动画的形式呈现于学生眼前,画音结合,使学生很快进入歌曲地审美情景中,唤起他们学唱新歌的欲望。

  2、模唱歌曲 当学生初步感知歌曲后,引导学生用LU轻声哼唱,使学生再次获得审美体验,感受到旋律美,受到美的熏陶。

  (三)学唱歌曲,情绪表达

  1、介绍作者,朗读歌词 这首歌曲是我国著名的词作家乔雨老先生为我们少年朋友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歌曲。教师先充满感情地范读一遍,和学生共同分析歌词,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等不仅句式对称整齐,而且色彩丰富,使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歌词的色彩美、韵律美、对称美、意境美的特点,这样师生融合更能激发学生朗读的情感。

  2、填词歌唱 在美的情境下,让学生分声部演唱,学生因为有了第一课时的学*基础及歌曲的欣赏,已能很好地唱出齐唱部分和合唱部分,然后根据学生演唱的情况,纠正可能出现的错误。如第一句:如何唱准"下"的'时值和唱齐弱起是这句难点,我采用让学生看教师的指挥手势解决这一难点。另外歌曲的延音使得旋律更加舒情优美,如:让学生跟老师一起划拍演唱,唱准时值。

  3.歌曲处理 如何使学生歌曲唱得更富魅力,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边总结边实践体验,指导学生二声部要唱得清晰、和谐,要用较轻的音量,富有弹性的声音歌唱,如"绿了河边的杨柳,红了村前的杏花"加入渐强渐弱的力度记号来演唱,结束句表现出春雨越来越弱、声音越来越小,从而完成教学目的。

  4.情感升华 为了更进一步使学生对歌曲有深刻的理解,准确表达歌曲情感,教师向学生介绍歌曲选自一部非常感人的电影《绿色钱包》里的插曲,并对《绿色钱包》这部影片作简要介绍,了解歌曲的寓意,使学生懂得歌曲以蒙蒙地春雨象征祖国的关怀,以河边的杨柳、村前的杏花象征青少年,鼓励青少年健康成长,达到寓思想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

  四、成果展示,歌唱春天

  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是新课程的一大特点,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将本课内容提炼与升华,让学生讨论用怎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然后分小组进行唱歌曲(演唱形式)、分角色拿道具表演(课前准备)、创作诗词、画一张画等活动,进行合作创编,这个创意使学生从感知美、体现美,上升到创造美、表现美,给每个学生都有参与体验的愿望和机会,激发了学生兴趣,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 接下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每组推选的代表到讲台前面进行成果展示,给学生搭起一个展示自我的*台。让学生表现、歌唱春天,学生边欣赏春天的美景边观看优美的舞蹈,并有感情地演唱,采用第一段领唱,其他同学合唱歌曲,第二段配乐朗诵(师伴奏),第三段齐唱、合唱。这一环节把歌唱、舞蹈、表演、诗朗诵等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由创编与即兴表演中感受音乐的美,体会创作的快乐,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通过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得到发展。 最后,教师通过与学生交谈对本课进行小结,让学生懂得"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珍惜这美好的春光。最后学生在歌曲《春雨蒙蒙地下》的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本课我以美丽的春景为主线,层层深入,循序渐进,使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中感受音乐的"美".在新课程标准的引领下,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力求为学生创设愉悦、轻松、自主、开放的学*空间和音乐环境。 以上是我对本课教材内容的分析、设计及安排,有不当之处恳请各位评委、老师给予指正,谢谢!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2、学会吹奏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伴奏谱

  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2、在听、唱、奏、创编、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 点:指导学生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难 点: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竖笛、打击乐器、谱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吹奏歌曲《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入教室。

  2、师导入:看,老师今天像一位……(厨师)

  3、节奏训练:模拟厨房间的音响效果

  4、复*三种常用音符:

  5、分小组学*,用竖笛吹奏歌曲的伴奏谱

  三、学*歌曲,层层深入

  1、老师有感情的范唱。

  问题:歌曲中描写到了谁?

  2、出示课题

  3、学唱歌谱

  4、再次聆听歌曲范唱。

  问题:歌曲中勤快人和懒人在干什么?

  5、朗读歌词

  6、师生对唱

  7、学生完整的演唱歌曲

  8、歌曲处理

  (用不同的速度和声音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

  9、综合表演

  四、创编歌词,主题拓展

  1、出示媒体,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回忆在校园里一起劳动的场面。

  2、学生边创编歌词,边加上简单的劳动动作。

  3、演唱新创编的勤快人之歌。

  4、师生交流劳动的快乐

  我执教的内容是三年级新教材第三单元第六课。这个单元的主题是“爱劳动”。在本节课中我选择的教学内容是:学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复*三个常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歌曲《勤快人和懒人》是一首风趣的美国童谣。歌词形象的描写了勤劳人和懒人这两个人物。借助音乐中的重要要素:速度,通过用不同的速度来演唱表演歌曲,使这两个人物的音乐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使学生在歌声中树立以勤劳为荣,懒惰为耻的思想。

  我教学的班级是从二年级开始进行器乐教学的,经过一年的竖笛训练,有一定的吹奏基础。但基于本校学生受社会、家庭的影响和音乐学*条件的限制,在音乐鉴赏、音乐创造、音乐表现等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衡。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并根据对教材的理解、把握,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会用不同的速度和情绪来演唱歌曲《勤快人和懒人》,并体会歌曲中所描绘的两个不同的音乐形象。

  2、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节奏来为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旋律吹伴奏。

  3、在听、唱、奏、创编、表演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感受和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

  在整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趣味化,多样性的实践活动中积极主动的学*音乐。”那么,在我们的课堂中,如何让学生的音乐技能在富有情趣的活动中进行训练呢?所以,在激趣导入这个教学环节中,我创设了一个与教学内容及本单元的主题“劳动”想吻合的情境——“厨房劳动”。先通过老师角色的扮演(老师化妆成一位厨师)和媒体的出示(一个厨房的画面),把学生引入到“厨房”这个情境中来。再启发学生回忆一些在厨房劳动的场面,并问学生在厨房劳动时会有哪些声音呢?鼓励他们用声音和动作来模仿这些劳动。我从他们创编的这些厨房劳动的音响中选择其中三个,例如:切菜——哒哒,炒菜——嚓嚓,淘米时的水声——哗哗。请学生用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常用音符的节奏来模拟厨房中的这些音响。真正的做到把学生的音乐技能训练与学生学*的情趣有机的结合了起来。随后我又给学生设计了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请他们寻找、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用品来模拟厨房中的各种音响,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多种途径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

  二、降低难度,让竖笛成为助学的乐器

  结合二起课改的新理念,转变器乐教学中学生的学*方式。在以往的器乐教学中,我们可能忽视了学生学*的“趣味性”,而一味的在追求器乐演奏技巧的操作和训练。在这节课中,我的竖笛教学起到了一个助学的作用,这样的形式降低了学生学*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其实,在第一次备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用竖笛完整的吹奏歌曲旋律,经过试教我发现这个要求只能对于个别能力极强的优秀学生才能达成的目标,大多数学生是不行的。他们在吹奏时不是这里节奏错了,就是那里的音吹错了。整堂课的教学效果并不好。经过再次研究教材,我发现虽然这首歌曲的节奏和旋律虽然都不是很难,但歌曲中却出现了d到d’八个唱名,对刚学吹奏c大调的他们来说,这个教学要求难度可能太大了。从学生目前的学*实际情况出发,正好结合这个单元要学*的一个知识点——常用音符,选择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这三个节奏来为歌曲旋律作伴奏的基本音型。以一种吹奏伴奏谱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器乐教学。让竖笛成为助学的一种乐器,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学*的成功感和成就感。

  三、歌词创编——主题性的拓展

  音乐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以此来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在歌词创编这个教学环节中我进行了一个主题性的拓展,把“厨房劳动”这个情境引深到了“校园劳动”,学生通过自己在生活中真实的劳动经验和体验,创编了一些校园劳动的动作,在歌曲《勤快人和懒人》的音乐伴奏下创编新的歌词,并进行了简单的歌曲表演。从学生热情的歌声和表演中我感受到了他们劳动的快乐。通过收集、模仿、表演生活中的劳动场景,鼓励学生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学生模仿、合作、创新的综合能力。

  在这堂课中,无论从厨房声音的模拟,分组为歌曲吹伴奏旋律,还是学唱歌曲,歌词创编,学生始终都在积极主动的学*音乐,表现音乐。师生、生生在交流、合作、反馈**同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突现了学生学*的主体地位,使他们真正的成为了音乐课堂的主人。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本课选自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音乐第3册第九课美丽的动物中的表演曲目《金孔雀轻轻跳》,教学内容有:学唱歌曲《金孔雀轻轻跳》,利用铃鼓、三角铁为歌曲伴奏和表演《金孔雀轻轻跳》。

  2、教材分析

  《金孔雀轻轻跳》是一首具有西南少数民族风格的创作歌曲,节拍为2/4拍,一段体结构,属五声E宫调式,曲调清新优美,旋律多以三.五度音程进行,如第一乐句:31 35|5-| 36 12| 2-|,第四乐句6 33| 12 2| 16 12| 2 -|。配以XX XX| X-|为主的节奏,自然,流畅,好似傣家小姑娘与小孔雀那轻巧的舞步,姿态翩翩,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了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

  3、教学目标

  根据音乐新大纲的要求,重在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和感受理解,表现欣赏音乐的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对本课教学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让学生在清新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所描绘的动物形象,培养他们爱护动物的意识,并从优美的舞姿中领悟到团结友爱助人为乐的道理。

  (2)技能训练:①指导学生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②用铃鼓、磁铃为歌曲伴奏;③学*傣族舞的基本动作,自己创编舞蹈。

  4、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歌曲并能用柔和、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难点:歌曲中同节奏、同歌词,但不同旋律的最后两乐句的比较:6 33| 12 2| 16 12| 2 -|和6 33| 12 2| 31 61| 1 -|

  5、教具准备:


小学音乐说课稿10篇(扩展7)

——小学音乐的说课稿(精选5篇)

  一、说教材

  《理发师》是人教版小学音乐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首歌曲,这是一首热情、欢快而又不失幽默的澳大利亚民歌,曲调欢快活泼。尤其是歌中理发工具发出的“沙沙”“咔嚓”声,为歌曲增添了欢快的气氛。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理发师老爷爷在工作时愉快的心情,以及为他人服务时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歌曲《理发师》的内容,能较准确、有表情地演唱《理发师》这首歌。

  2、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尝试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歌表演的创编,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领悟“劳动最光荣”的道理,树立“爱劳动”的意识,培养学生大胆表现的信心和与人合作的*惯。

  三、 教学重难点

  这首歌曲旋律十分简单,学生学唱很容易,因此,本课的重难点应放在为歌曲创编动作并表演上。

  四、 说教法、学法

  在这节课,我将交互式教学这一理念渗透于每个教学环节之中,在体验歌曲中交互,引导学生产生质疑,通过师生、生生讨论,解决问题;在合作创编歌表演中交互,引导学生想像情境,创编动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新能力。

  五、 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观看表演。

  首先我给大家出示了四张彩色图片,让学生说出名称,并猜一猜什么店需要这些工具,再创设情境,让学生观看老师和学生表演的小品,从而引入课题《理发师》。这样新奇有趣的师生合作,不只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理,更充分调动了他们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在快乐、轻松、熟悉的'氛围中开始了音乐的学*。

  2、师生交互,学*歌曲。

  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了播放歌曲动画的方式,给学生完整欣赏歌曲。激发他们学歌的兴趣,让他们了解了歌曲的内容,进一步熟悉了歌曲的旋律、节奏。

  在对歌曲进行艺术处理的教学中,我没有硬性规定学生用什么样的情绪去演唱,而是通过引导学生对歌词的理解,来体会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我向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理发店的理发师是谁?他的服务态度好吗?你们要是理发师会怎样做?引导他们感受热爱劳动、愉快热情、乐观向上的理发师形象。向他们提出了要求:在歌唱中表现以上的情绪。为歌表演打下基础。

  3、拓展延伸,创编表演。

  当学生把握了歌曲的演唱技巧之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体验,我设计了如下活动:首先,我用布满诱惑力的语言问学生:“你们想不想当一名理发师?” 在学生的欢呼声中我把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请学生进行歌表演的创编。教学过程按:分组讨论——合作排练——歌表演展示三个环节进行。在分组讨论环节中: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怎样扮演理发师及顾客进行歌表演。在合作排练环节中:发放教师事先准备的小剪刀,要求学生分工合作,编出新意,唱出情感,并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歌表演展示环节中:用出示多媒体图片和播放歌曲伴奏的方法又一次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体验、表现。为了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表演机会,我又让学生互换角色表演。这样即检验了学*效果,又给了每一位学生表现的机会。最后我又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由老师到一位学生开的理发店理发,其他学生观看表演,这样做拉*了师生距离。在学生出色的表演中、快乐的体验中我结束了这节课。

  一、说教材

  《小螺号》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八册第四课《水上的歌》中的歌曲。它是本课的的重点教唱歌曲。第四课共需三课时进行,下面我说的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紧紧围绕《小螺号》。《小螺号》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歌曲富有童趣地通过“小螺号嘀嘀嘀吹”抒发了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美好心情。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

  二、说教学内容

  本节课具体内容包括:

  1、感受、学唱歌曲。

  2、处理、编词表演歌曲。

  3、拓展歌曲,延伸教育。

  三、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有三个:

  1、认知目标:学*并掌握用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2、能力目标:创新发展歌曲,启发引导学生能自己编词演唱,大胆参与,自信表演,展现创新火花。

  3、情感目标:在歌曲演唱、处理与创新中,自然渗透“爱”的教育,激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亲人等“爱”的美好情感。

  四、说教学重点

  1、能运用装饰音完整地唱好歌曲。

  2、激发学生编词创作的灵感。

  3、渗透“爱”的情感教育。

  五、教学难点

  启发和引导学生能自信地编词和表演。

  六、教学准备

  CAI课件、多媒体教学光盘、钢琴、一串串制作的假鱼、小海螺等。

  七、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理念,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做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根据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完整而充分地聆听音乐作品,是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和体验,启发学生积极参与、展开想象,大胆创新。我采用了感受铺垫法、启发引导法、比较法、发现法、激趣法、讨论法等各种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学生能主动学*,积极探究,合作互动,共同发展。为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设计制作一套课件,不用粉笔板书。歌曲曲谱、乐谱知识中的符号、歌曲动画等全部用多媒体大屏幕展示,使学生感到形象、美观、直观、生动。

  八、说学法

  为了在学生中形成“我要学”的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根据教师教法的确定,学生将在老师各种灵活方法引导下通过感受欣赏自然而迅速的学会歌曲唱法;通过探究、讨论、发现去主动学*;通过合作、想象去创新发展歌曲,并得到爱的情感教育。

  九、说教学程序

  (一)、激趣活动:课堂一开始,我要利用歌曲中的主要节奏,编成律动让学生模仿。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激发学生信心,感受学*快乐。

  (二)、感受、学唱《小螺号》。

  1、情景小故事导入。

  刚才同学们的表现相当棒,老师要给大家一个小小的奖励。请闭上眼睛听这是什么声音?(老师吹螺号)同学们听出来的吗?下面老师就要奖励大家一个爱吹小螺号的小朋友的故事,想听吗?这位小朋友名叫涛涛,他生活在大海边,是渔民的儿子。每天早晨阿爸迎着朝阳,出海打鱼,到了傍晚,阿爸伴着夕阳,满载而归。一家人的生活幸福又快乐!对于涛涛来说,最大的快乐是每天晚学后,来到大海边,欣赏着美丽的海边风景,深情地吹起小螺号,螺号声声换船归,盼望阿爸快快会!同学们听涛涛又吹响了嘀嘀嘀的《小螺号》。(放动画歌曲《小螺号》。)

  2、反复欣赏范唱。

  根据音乐新课改的理念要引导学生完整而充分地多次聆听音乐作品,让学生在感受欣赏中不自觉的就能学会歌曲。原因很简单我们学会一首歌曲大多都是听会的,并非是先学歌谱,再学歌词。新课程重感受默化,轻专业技能。因此我设计了三次欣赏动画歌曲,每次欣赏之前提出设问;如:

  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

  2、歌曲的“景色”是怎样描绘的?

  3、出示歌谱。边看边听,然后回答歌曲表达了什么情感?通过学生的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和完善以上的问题。

  3、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第一部分。

  在学*中引导学生寻找、发现上滑音出现了几次,并通过老师运用和不运用演唱的比较,让学生总结出运用上滑音更能表现出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唱歌曲第二部分。在学唱中引导学生寻找新的记号波音,并通过比较演唱让学生更能感受到波音更能使歌曲表现出大海的辽阔、海滩的无际、美好的心情。

  (3)老师伴奏,学生初步完整演唱歌曲。

  (三)、表现歌曲。

  (1)根据学生素质和表现,即兴利用齐唱、对唱、领唱等等形式,进行各种歌曲演唱处理、表现。

  (2)启发学生唱好上滑音和波音,并运用正确的声音,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表现出渔家儿童对幸福生活的.热爱之情。

  (3)引导全体学生到前面来自由发挥进行动作表演,教师给与激励。

  (四)、拓展歌曲,创作表演。

  1、引导学生想象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如自然的风声、雨声、雷声,各种动物的叫声、火车、汽车等物体发出的声音等。请各小组堂论、创作的新歌词,并划分小组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创编歌词,展现创新能力。

  2、分组进行展示,其他小组同学进行评价。

  3、老师出示为歌曲创作的第二段歌词: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架船归,小螺号,嘀嘀嘀吹,阿爸听了笑微微。小螺号,嘀嘀嘀吹,欢唱收获多,小螺号,嘀嘀嘀吹,欢迎阿爸凯旋归罗。甜甜的生活,暖暖的亲情,见到了亲人,笑开颜也。

  4、师生各扮角色发唱不同的乐句,进行创新演唱歌曲。

  5、创编表演亲情故事。可以老师扮演阿爸、一男孩扮演涛涛,一女孩围上围巾扮演阿妈,即兴发展表演亲情故事。比如面对满载而归的阿爸,涛涛怎样表现出喜悦,回到家里阿妈做了什么好的饭菜,备的什么好酒,一家人和和乐乐吃完饭后,涛涛是怎样给阿爸解乏的等等,在表演中教师要不断的引导剧情的发展,及时引出发展的话题,使表演有看点,又能达到自己预设的教育目的。

  (五)、总结评价,延伸“爱”教育。最后,老师要给与学生充满激励的评价,并继续延伸“爱”的教育。可问学生,你们*日在家里怎么向爸爸妈妈表达爱心的?最后老师可以有感情地教育学生说:愿同学们个个都是爱心小天使,在学校、家庭、社会上处处去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只要你心中有爱,你就会伸出千万只手去帮助别人,同时你也会得到千万只手对你的帮助。希望同学们的爱心象阳光一样播撒到每一个角落,祝愿同学们人人都成为有爱心的公德小模范!同学们,再见!

  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 x版 第 x册第x 课,题目是xxxxx 我准备从设计理念、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为克服重难点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教具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对本节课进行阐述。

  一 、 根据课标要求,结合大家的实际本课的设计理念应该是:

  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表现活动培养大家对音乐的兴趣,开发音乐的感知力,体验音乐的美感。并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培养大家对艺术的想象和创造力。

  二 、 学情分析:

  小学段的孩子在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上:能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有趣,能用自己的声音对它们进行模仿。能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在课堂上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在创造方面能够自制简易的乐器。在评价方面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演唱作出简单的评价。

  三 、 教材分析:

  本课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为我们展现了一副美好的画面。表达了孩子们纯真的感情和充满快乐自豪的情感。

  四 、 根据本课的教材和学情我制订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1.通过多媒体教学培养大家对音乐的兴趣,提高大家的音乐感受力和鉴赏力。

  2.通过音乐互动教学培养大家主动的参与各种音乐活动,锻炼他们的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3.教学中应适时的发展大家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创造潜力。

  五 、 结合大家的实际本课的重难点应是:

  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难点是:发展大家想象培养大家的创造力。

  六 、 为克服重难点我采取的教法和学法有:

  创设情境法、模仿教学法、对比法、听唱法。根据大家在儿童阶段自然嗓音很纯、很亮、体形灵巧这一特点。我还采取用了律动、游戏互动法等教学手段。

  七 、 本课的教具是多媒体。

  下面是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

  1.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2.利用教法克服难点

  3.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4.拓展延伸培养大家创造

  5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共五个环节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

  为了培养大家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并在声像一体的课堂氛围中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大家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大家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第二环节:利用教法克服重点和难点

  本环节也是这节课的重点环节。结合大家的自然特点,并在教学中建立*等的师生和谐关系。我采取了听唱、律动、游戏等教学方法来克服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如:节奏难点的解决方法:四分音符用双手拍肩,八分音符用双手拍腿等律动比一比看谁表现的最好并奖励小红花。如:音准难点的解决方法:可以引导并带领大家做听一听、学一学、唱一唱、做一做游戏。(具体的方法应根据教材而定,随机应变)还可以通过师生接龙演唱游戏解决难点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帮助大家解决难点的过程中还应该尊重大家的个性对表现进步的同学应及时的给与奖励。使每一位大家的音乐潜力都得到发展。

  第三环节:准确完整的演唱歌曲

  演唱歌曲是小大家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大家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并通过观察比较采取了唱一唱、敲一敲、演一演等教学法(举例:应根据教材进行举例)充分调动每一位同学的积极性。引导大家主动的有感情的演唱并多给大家鼓励。这既培养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又克服了本课的难点。完成了教学目标。

  第四环节:拓展延伸培养大家创造

  有感情就有想象,从而形成创造思维。老师可依据本课的内容及情绪鼓励引导大家进行即兴创编活动。充分挖掘大家的潜力。创编一些与课本情绪一致的节奏、诗歌、故事、游戏、音乐表演等。(创编的内容和形式可以根据教材而定)根据大家的个性差异对每一位同学都应该多关心多鼓励。构建和谐团结民主的氛围。引导大家积极讨论共同参与,培养大家乐观的学*态度和友爱的精神。锻炼合作与协调能力,增进群体意识,培养团队精神。

  第五环节:自评互评培养鉴赏力

  本课的教学评价我是以表扬和鼓励为主,随时引导大家在音乐活动中开展自评互评和老师的随堂评价,以提高大家的乐感和审美能力。我评价他们的重点是能否积极自信的参与音乐表现、能否与其他的同学协作配合、在课堂小结时我还安排了大家谈一谈这节课的感想如: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歌曲中你最喜欢那一句?在课堂上对那些有创意的大家我还及时的发给他们小奖品。

  小结:以上是本课的总阐述,不到之处请评委指正。

  一、教材分析:

  《我的祖国》是湘版音乐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内容有演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各族儿童幸福的家》,欣赏管弦乐曲《英雄的诗篇》以及合唱《我的祖国》。我选择了学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欣赏《我的祖国》作为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是代表一个国家的歌曲,我国的**是《义勇军进行曲》,田汉作词,聂耳作曲,情绪慷慨、激昂,它激励着中国人民在各个年代不断前进。歌曲《我的祖国》是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曲的表现形式是独唱和合唱,在歌曲的欣赏中充分体验独唱的优美、感受合唱的气势雄伟。从而让学生在演唱和欣赏中培养学生对祖国更加深厚的感情。

  二、学生情况:

  六年级学生通小学阶段的音乐学*,不仅在音乐的感知、与欣赏方面有了一定的基础,而且在音的强弱、高低、快慢甚至是情绪感受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加强,对乐曲能做语言性的描述,逐步掌握了正确的演唱姿势和方法,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对自己和同学的演唱能作出评价。**对所有的学生来说很熟悉,但要想唱好**并不容易,六年级学生在音乐方面有了一定的感知能力和听辩能力,对祖国有比较深厚的爱国情感,并能通过自己的方式表达爱国情感。

  三、教学目标: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六年级的学生能用自然的声音、准确的节奏和音调有表情地参与演唱活动,需用适当的方法表现音乐的情绪,并对自己和他人的表现作出评价,根据听辩、体验音乐的要求和学生实际能力,拟订了以下目标:

  1、能认真听赏歌曲《我的祖国》,能哼唱歌曲旋律,感受歌曲的基本情感。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来历及歌曲的词作者田汉、曲作者聂耳。

  3、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

  四、教学重点:

  其中:能学会用明亮的声音有感情地、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本课时的重点。

  五、教学难点:

  课程标准要求六年级的学生要准确的演唱歌曲。本课时的教学目标中对演唱的要求是准确地演唱《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唱好必须处理好歌曲的弱起,于是我设定了弱起的学*作为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六、教学法设计: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表现、创造和音乐与相关文化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只有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本课教学通过系列情感体验、表现活动把握四个领域,让学生感受祖国的深重苦难,激发学生爱国的情感,运用看--说--赏--唱等方法在活动中加强对祖国情感的深化。看是运用农村远程资源网站上的课程资源让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说是要完全激发学生的思维来表达对祖国的情感,赏是在引导的基础上在音乐中感受情绪,唱则是用歌声唱出学生对祖国爱的心声。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具准备

  为教学过程我准备了:远程教育课程资源,音乐《我的祖国》,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自制课件。

  (二)环节安排

  整个环节我安排有:看--说--赏--唱四大部分。

  (三)说教学流程

  一、看:

  升**。

  运用课程资源中的升**的课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再一次真切的感受升**时的庄严和自豪。农村教育课程资源网上的资源非常丰富,播放资源网上的课件--升旗仪式。学生在看升**的过程中不自觉的想到我们伟大的祖国,在第一感官上感受祖国。

  图片资料

  教学的情感最能带动学生学*音乐的积极性,而图片资料能充分的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新中国的成立不容易,祖国为我们创造的环境不容易,全国人民共同面对灾难不容易。我们要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让我们说出对祖国的爱。

  二、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