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

首页 / 说课稿 / |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1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不断克服学生学*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学法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通过书上的基本练*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再*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说课对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 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4)+(-5)=-9.

  口答练*: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3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

  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树立学*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 +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

  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

  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为本节课提供了学*的前提;

  第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

  第三、范例讲解和随堂练*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与随堂练*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法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简述如下)

  1、 引入新知---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今年恰好举行了世界杯,所以通过足球净胜球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在学生回答(-1)+(+1)=0和(+1)+(-1)=0时渗透“正负抵消”的思想引入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

  2、 探究新知---行

  (1) 类比小学学*加法的“实物数数法”(1用一个 表示,-1用一个

  表示,那么2就用两个 表示的方法)和“正负抵消”法形象直观得出一组有理数加法的结果,教学时除(+2)+(+3)教师示范得出外,其他几例均可学生自主得出,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时及时给与积极的评价。

  (2) 联系前面数轴,运用数轴也可以形象得出上述四组数的结果。在教学时要强调加法的“叠加性”,此处学生易出错。如在讲(-2)+(-3)时学生虽然明白-2表示从原点出发往西移动2个单位,但在加上-3时易犯“又从原点出发”的错误,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先讲点的移动再移动然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在此基础上出示其它几个算式,让学生运用点的移动说明运算结果;二是联系孩提时学数数(数手指)的方法进行类比。在此处的教学师应加强引导,在讲完第一个式子的表示过程后其他三个让学生依照刚才教师的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在学生发表见解时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给出矫正和评价。

  3、 得出新知---省

  在前面形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诱导学生从四个例子中发现一般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3)=-5 (+3)+(-2)=+1

  (+2)+(+3)=+5 (-3)+(+2)=-1

  (-4)+(+4)=0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观察前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的讨论中,在讨论中师可诱导学生先看式子的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的关系,再诱导学生看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如果学生有困难,师可引导学生分类:同号类、异号类、相反数类,观察符号与绝对值特征,再请学生发表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见解。此处应肯定学生朴素的语言特别应表彰有独特见解和说得完备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4、 运用新知---信

  此处的“信”主要是指在运用法则解决问题时对照法则“步步说理”,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法则用好法则的信心。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时更要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此处又是“省”),在随堂练*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5、 联系实际、小小拓展;

  为落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此处可安排两道实际应用题:如:请根据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此例有很多好情境,教师应对举例举得好的学生给与积极评价)。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4

  一、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因此对学生学*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 、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 、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 –(– 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思考: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二、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在学生提出可以用4 –(– 3)计算乌鲁木齐的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 –(– 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 –(– 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4 –(– 3)=7与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教师设问:

  只有4 –(– 3)=4+3=7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都应鼓励。

  如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

  对4 –(– 3)=7与4+3=7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思考: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得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法则.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例题讲解,即时反馈

  1 、师生共同完成P53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P54 “随堂练*”.

  2 、师生共同完成P53例2 、 P54例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

  互动交流式的练*方式让学生的学*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2 、例3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拓展应用

  师生一起分析P55的*题第5题.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试一试”的思考。

  五、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1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哪些知识?

  2 、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六、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P54—55*题2.6第1 、 2 、 3 、 4题

  2 、课外思考:

  P55*题2.6试一试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外思考给部分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 5

  一 说教材:

  (一) 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 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 引入课题环节:

  1、 复*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 (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 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10)-(+3)=+7 (+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 加法

  (+5)-(+2)=+3 (+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字母表示:a-b=a+(-b) (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减数变号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 比5℃ 高多少?15℃ 比-5℃ 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反馈:课本p82的练*1。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阅读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1)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3篇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1

  本节课我所讲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三节第二课《有理数的减法》的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

  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计;字母表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而数的运算伴随着数的形成与发展不断丰富,从最基本的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扩展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等。新课标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课标是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的“数学思考”中提出运算能力的思维和抽象思维。”这说明运算能力是数学思考的重要内涵。不仅如此,运算能力对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的延续,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说学情: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了局限性的减法运算,并进行了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和引导,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意义,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确定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一探索验证一总结归纳一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因此对学生学*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让学生亲历从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以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探讨交流,讲练结合设计本节课.

  (一)复*回顾

  1.-2的相反数是____,+0.3的相反数____,相反数是它的本身的数是___.

  2.计算

  (1) 4 + 16 = (2)(–2)+(–7)=

  (3)(–1)+3.6 = (4) 2 + (–4) =

  (5)(–5)+ 5 = (6) 0 + (–8) =

  设计意图:通过复*回顾,熟悉旧知,为学生本节课的学*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北京某天气温是-3C~3C,这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呢?

  学生列式表示3-(-3)=?但是不知道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知识引入问题,然后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减法和加法互为逆运算,3-(-3)=?也就是问什么数加上-3等于3?

  因为6+(-3)=3 所以 3-(-3)=6

  师问:3+?=6 生答:3+ 3=6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个式子:

  (1)3 -( –3)=6; (2)3+3=6

  你发现了什么?换些数试试。(学生自主思考)

  9-8=____, 9+(-8)=____;

  15-7=____, 15+(-7)=____.

  然后比较上面的式子,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分小组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法则,教师板书法则。并强调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个要素不变。(两变一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归纳发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练*: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2)-(-3)=(-2)+____;

  (2) 0 - (-4)= 0 ____ 4 ;

  (3)(-6)- 3 =(-6)+_______;

  (4) 1-(+39)= ____ +(-39).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边口述,边解释法则,学生能找准在将减法变加法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

  (四)典例讲解

  例4计算:

  (1)(-3)-(-5) (2)0-7

  (3)7.2-(-4.8) (4)

  教师板演示范(1)(4),示范书写过程,学生完成(2)(3)。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板演,为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学生练*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指正。

  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通过上述例题,学生不难解答。

  (五)当堂检测

  1.计算:

  (1) 6-9; (2) (+4)-(-7);

  (3)(-5)-(-8); (4) 0 -(-5);

  (5)(-2.5)-5.9 ; (6) 1.9 -(-0.6).

  2.计算:

  (1)比2C 低 8C 的温度;

  (2)比 -3C 低 6C 的温度.

  3.(20xx·中考)计算:|(-3)-5|=____.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自主谈收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给与必要总结.

  设计说明: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学*反思的良好*惯.

  (七)作业布置

  必做题:

  *题1.3第3题(1)(2)(5)(9)(10)第4题(1)(5)

  选做题:

  已知a=8,b=-5,c=-6,求(c-a)-|b|的值.

  设计说明:根据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我将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个层次,这样尽量能让每个同学在今天的学*中都有所收获.

  (八)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变化要素

  相反数

  3.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能加深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2

  一、 教材分析

  本节所讲的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本章内容是有理数及其运算,在一定意义上讲,它是全新的,但必须充分认识到它是小学所学的四则运算的继承和发展,就本节内容来看,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建立在刚刚学过的有理数加法运算基础上的,这一节课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又是后面学*有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有理数的减法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难学的,特别容易和前面的加法混淆。初学时,学生的正确率不高,所以要通过对法则的透彻理解和大量的练*才能达到熟练的地步。

  这节课首先从某一天的温差出发,引入有理数减法,使学生体会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通过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得出答案。在此基础上,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然后根据法则进行计算,最后又以两个实际问题进行运用,使数学计算变得生活化,数学课变得活泼一些,没有这么枯燥无味。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以及本人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2、 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3、 为学生创设熟悉的生活环境,使其在轻松愉快中体会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理解及熟练运用法则计算。

  难点: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正确完成减法与加法的转化

  二、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比较感兴趣,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当生动活泼,直观形象,贴*学生的生活。由于刚升入初中,学生的智力,基础,学**惯都有较大的差异,很多同学会出现符号处理有误,法则选择不灵活等问题。因此,老师要充分发挥情感目标的调控作用,随时收集来自学生方面的信息,及时反馈矫正加强交流与合作。

  三、教法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遵循了启发性的教学原则,注意渗透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按照“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过程中探究,通过老师的引导启发得到新的结论。通过比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从而达到理解并掌握的目的。

  四、 教学程序设计

  1、 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某一天,某地的最高气温是40C,最低气温是-30C,你能从温度计上看出40C比-30C高多少度吗?(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影出温度计的图片)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让他们从生活中去发现数学。

  昨日气温是-10C,再降30C是多少度?

  学生根据小学掌握的知识都能理解,是用减法运算。让学生列出算式,同时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4-(-3)= -1-3=

  2、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观察探索,得出结论。

  4-(-3)=?引导学生回想小学学过的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被减数=差+减数,即?+(-3)=4

  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得出:7+(-3)=4,所以:4-(-3)=7

  在学生学生得出4-(-3)=7后,老师引导学生填空:4+ 3 =7。对这两个算式加以比较,找到不同的地方在哪里。然后再引导学生得出:-1-3=?采用类比的方法,得出答案。

  刚才两个算式:4-(-3)=4+3=7,-1-3=-1+(-3)=-4,从左到右哪些发生了变化?有没有不变的数?能得到哪些结论?请用一句话把这个结论概括出来。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后,由小组长代表发言,看哪一组的同学概括得最精炼。(设计意图:采用小组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

  最后由教师和同学一起总结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 验证结论

  完成课本62页的填空题

  (设计意图: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只有通过大量的不同类型的题目的验证,才有说服力,才能使这个法则得到运用。

  4、 运用法则

  例1:计算下列各题

  (1)9-(-5) (2)(-3)-1 (3)0-8 (4)(-5)-0

  要求学生按照法则规范写出解题过程,可请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来演板,不要怕学生出现错误,对没有做对的同学要找到出错的原因,予以纠正。特别是(2)(3)小题,估计有不少学生写成:(-3)-1=-3+1,0-8=0+8,错误认为题目中的减号,又是负号,导致“一号两用”,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不分。

  例2,例3(投影仪投影)是实际应用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享受在经历苦苦探索之后而轻松解题带来的快乐心情。

  巩固练*:课本63页,随堂练*第1题。

  (设计意图)在学生各自独立完成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检查,由做得既快又准的同学负责指导本组内学*有困难的同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合作精神。

  补充练*:1、-7比-2大多少?

  2、选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B.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C.a-b=a+(-b) D.两个数的差一定比被减数小

  (设计意图)此题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对概念的理解程度选择题最容易出错。概念要理解得非常透彻才能答对。

  5、 拓展,延伸

  试一试,相信你一定会做!

  钟面上有1、2、3、……、12,共十二个数字,试在某些数的前面添加负号,使它们的和为零。

  (设计意图)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来说,是一次小小的挑战,但数学的乐趣在于不断探究,永不止步,永攀高峰!

  6、 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困惑?

  注意:运用有理数法则时的“两变”,“一不变”。

  两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

  一不变:被减数保持不变。

  有理数的减法转化为加法,体现了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困惑和质疑,既培养了学生的信心,又提高了表达能力。

  7、 布置作业:63页至64页,1、2、4

  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3

  本节课我所讲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三节第二课《有理数的减法》的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

  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计;字母表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而数的运算伴随着数的形成与发展不断丰富,从最基本的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扩展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等。新课标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课标是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的“数学思考”中提出运算能力的思维和抽象思维。”这说明运算能力是数学思考的重要内涵。不仅如此,运算能力对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的延续,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说学情: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了局限性的减法运算,并进行了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和引导,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意义,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确定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一探索验证一总结归纳一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因此对学生学*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让学生亲历从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以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探讨交流,讲练结合设计本节课.

  (一)复*回顾

  1.-2的相反数是____,+0.3的相反数____,相反数是它的本身的数是___.

  2.计算

  (1) 4 + 16 = (2)(–2)+(–7)=

  (3)(–1)+3.6 = (4) 2 + (–4) =

  (5)(–5)+ 5 = (6) 0 + (–8) =

  设计意图:通过复*回顾,熟悉旧知,为学生本节课的学*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北京某天气温是-3C~3C,这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呢?

  学生列式表示3-(-3)=?但是不知道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知识引入问题,然后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减法和加法互为逆运算,3-(-3)=?也就是问什么数加上-3等于3?

  因为6+(-3)=3 所以 3-(-3)=6

  师问:3+?=6 生答:3+ 3=6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个式子:

  (1)3 -( –3)=6; (2)3+3=6

  你发现了什么?换些数试试。(学生自主思考)

  9-8=____, 9+(-8)=____;

  15-7=____, 15+(-7)=____.

  然后比较上面的式子,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分小组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法则,教师板书法则。并强调减法在运算时有 2 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个要素不变。(两变一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归纳发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练*: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2)-(-3)=(-2)+____;

  (2) 0 - (-4)= 0 ____ 4 ;

  (3)(-6)- 3 =(-6)+_______;

  (4) 1-(+39)= ____ +(-39).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边口述,边解释法则,学生能找准在将减法变加法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

  (四)典例讲解

  例4计算:

  (1)(-3)-(-5) (2)0-7

  (3)7.2-(-4.8) (4)

  教师板演示范(1)(4),示范书写过程,学生完成(2)(3)。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板演,为学生的书写起示范作用,学生练*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并指正。

  思考:在小学,只有当a大于或等于b时,我们才会做a-b,现在,当a小于b时,你会做a-b吗?

  一般地,较小的数减去较大的数,所得的差的符号是什么?

  通过上述例题,学生不难解答。

  (五)当堂检测

  1.计算:

  (1) 6-9; (2) (+4)-(-7);

  (3)(-5)-(-8); (4) 0 -(-5);

  (5)(-2.5)-5.9 ; (6) 1.9 -(-0.6).

  2.计算:

  (1)比2C 低 8C 的温度;

  (2)比 -3C 低 6C 的温度.

  3.(20xx·中考)计算:|(-3)-5|=____.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还学到了什么?你能说一说吗?

  学生自主谈收获,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可给与必要总结.

  设计说明:小结归纳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简单罗列,而应该是优化认知结构,完善知识体系的一种有效手段,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总结,谈收获,培养学生善于进行学*反思的良好*惯.

  (七)作业布置

  必做题:

  *题1.3第3题(1)(2)(5)(9)(10)第4题(1)(5)

  选做题:

  已知a=8,b=-5,c=-6,求(c-a)-|b|的值.

  设计说明:根据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我将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个层次,这样尽量能让每个同学在今天的学*中都有所收获.

  (八)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变化要素

  相反数

  3.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能加深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2)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实用5篇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1

  本节课我所讲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中的第三节第二课《有理数的减法》的第一课时.

  一、说课标:

  数与代数部分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这部分内容包括数的概念、数的运算、数的估计;字母表数、代数式及其运算;方程、方程组、不等式,函数等。而数的运算伴随着数的形成与发展不断丰富,从最基本的自然数的四则运算,扩展到有理数的四则运算、乘方、开方运算等。新课标中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新课标是在总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的“数学思考”中提出运算能力的思维和抽象思维。”这说明运算能力是数学思考的重要内涵。不仅如此,运算能力对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提出的其他三个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同样是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

  二、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是小学减法的延续,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它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奠定基础,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说学情: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了局限性的减法运算,并进行了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比,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和引导,并且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体验数学的转化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将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意义,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确定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讨。

  五、说教学方法和学法指导: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一探索验证一总结归纳一反馈运用,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学*,因此对学生学*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让学生亲历从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六、说教学过程及设计思路:

  本节课主要以多媒体课件教学,通过创设情境,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师生互动,探讨交流,讲练结合设计本节课.

  (一)复*回顾

  1.-2的相反数是____,+0.3的相反数____,相反数是它的本身的数是___.

  2.计算

  (1)4 + 16 =(2)(–2)+(–7)=

  (3)(–1)+3.6 =(4)2 +(–4)=

  (5)(–5)+ 5 =(6)0 +(–8)=

  设计意图:通过复*回顾,熟悉旧知,为学生本节课的学*做好知识准备。

  (二)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北京某天气温是-3C~3C,这天的温差是多少摄氏度呢?

  学生列式表示3-(-3)=?但是不知道结果。

  设计意图:通过小知识引入问题,然后引出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引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三)探究新知

  同学们都知道,减法和加法互为逆运算,3-(-3)=?也就是问什么数加上-3等于3?

  因为6+(-3)=3所以3-(-3)=6

  师问:3+?=6生答:3+ 3=6

  请同学们观察以下两个式子:

  (1)3-(–3)=6;(2)3+3=6

  你发现了什么?换些数试试。(学生自主思考)

  9-8=____,9+(-8)=____;

  15-7=____, 15+(-7)=____.

  然后比较上面的式子,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吗?分小组讨论。

  然后师生共同归纳法则,教师板书法则。并强调减法在运算时有2个要素要发生变化,1个要素不变。(两变一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归纳发现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

  练*:下列括号内各应填什么数?

  (1)(-2)-(-3)=(-2)+____;

  (2)0 -(-4)= 0 ____ 4;

  (3)(-6)- 3 =(-6)+_______;

  (4)1-(+39)= ____ +(-39).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边口述,边解释法则,学生能找准在将减法变加法的过程中什么变,什么不变。

  (四)典例讲解

  例4计算:

  (1)(-3)-(-5)(2)0-7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2

  一、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P80页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探究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使学生了解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了解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培养探究分析数学知识方法的兴趣。

  (三)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二、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我将采用探究发现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方法等。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一个又一个带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问题,创设问题情景,诱导学生思考,教师并适时运用电教多媒体动画演示,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欲望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并自我探索找出规律,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问题的积极状态,从而培养思维能力。

  附教学工具:温度计、投影仪、多媒体

  三、说学法:

  根据学法指导自主性的原则,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下,通过教师的启发点拨,学生的积极思考努力下,自主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发现的过程,使学生掌握了知识,体现了素质教育中学生学*能力的培养问题,达到教学的目的。

  四、说教学程序:

  (一)引入课题环节:

  1、复*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为新课的讲授作好铺垫。

  2、(提问)用算式表示:与—3的和等于—10的数。

  (根据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提出问题:怎样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法则是什么呢?由问题的给出,激发学生探求解决问题方法的兴趣,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新课讲解环节:

  1、通过投影仪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10)—(+3)=+7(+10)+(—3)=+7

  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10)—(+3)=(+10)+(—3)

  再给出以下算式:

  减法加法

  (+5)—(+2)=+3(+5)+(—2)=+3

  继续让学生比较上面这两个算式并讨论后得出:

  (+5)—(+2)=(+5)+(—2)

  从而,它启发我们有理数的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进行

  2、讲解课本P80的内容,回答复*题2提出的问题即如何求(—10)—(—3)的结果。通过分析讲解,请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最后老师再完整地总结出法则。

  文字叙述: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p;字母表示:a—b=a+(—b)(说明:简明的表示方法,体现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实际运算时会更加方便)

  强调运用法则时: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其相反数

  减数变号

  (减法============加法)

  3、出示温度计,用多媒体出现(如P81的图2—20),并进行动画演示,通过求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的实例来说明减法法则的合理性以及有理数减法的实际意义。同时进行练*反馈:课本P82的练*1,

  4、通过例题教学使学生巩固方法,初步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计算:(1)(—3)—(—5);(2)0—7

  例2.计算(1)7。2—(—4。8);(2)(—3-)—5

  说明:讲解时注意让学生复述有理数法减法法则,加深学生对法则的认识,并注意归纳有理数减法的规律,而不机械地将减法转化成加法,为今后进一步学*减法运算逐步省略化成加法的中间步骤作准备。

  (三)巩固练*环节:

  让学生完成课本P82的练*2、3,巩固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强化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第2题口答,第3题请6个学生上台板演。对回答好的同学给予表扬肯定,如果有错误,请其他同学纠正。

  (四)课堂小结环节:

  本节课学*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时转化成加法进行计算,即a—b=a+(—b)

  (五)布置课后作业:

  课本P83*题2.6的2、3、4、5的偶数题。

  通过作业反馈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的效果,以利课后解决学生尚有疑难的地方。

  (六)板书设计:

  (略)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3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因此对学生学*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教 学 活 动 设 计设 计 说 明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 、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2 、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 4 –(– 3 )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思考: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二、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在学生提出可以用 4 –(– 3 )计算乌鲁木齐的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 4 –(– 3 )的方法,得出结果为 7 .

  在学生得出 4 –(– 3 ) =7 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 4 –(– 3 ) =7 与 4+3=7 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教师设问:

  只有 4 –(– 3 ) =4+3=7 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都应鼓励.

  如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

  对 4 –(– 3 ) =7 与 4+3=7 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思考: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得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法则.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例题讲解,即时反馈

  1 、师生共同完成 P53 例 1 ,其中第( 1 )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在完成例 1 后,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 P54 “随堂练*”.

  2 、师生共同完成 P53 例 2 、 P54 例 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 1 )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

  互动交流式的练*方式让学生的学*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 2 、例 3 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拓展应用

  师生一起分析 P55 的*题第 5 题.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试一试”的思考提供参考.

  五、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1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了哪些知识?

  2 、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的同伴交流.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六、布置作业

  1 、课堂作业:

  P54-55 *题 2 . 6 第 1 、 2 、 3 、 4 题

  2 、课外思考:

  P55 *题 2 . 6 试一试利用课堂作业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外思考给部分学生提供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4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属课前说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去括号、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题,复*、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备注:教学过程我主要说第一小节---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前提诊测,复*提问

  1、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3),+(-2)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本身;2、绝对值检测:随机出五六道小题即可

  复*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把以下数相加、相减

  1、+4,-5,+3,-6,-7,3,-2.5

  2、-3.2,-2.6,+5,+6,-4

  在黑板上写五六个正负数请同学们把他们加在一起再减在一起。不要怕学生写错,让学生自己体会书写的繁琐计算的困难,继而想出解决办法。(可以多给学生时间。)

  尝试指导,实施目标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引导学生先填括号,在想法去括号,通过小组探究得出去括号法则。,掌握计算方法。(5-10分钟即可)

  题型训练,巩固目标

  1、两数加减:+3+(-4);(-5)+(-6);(-8)-(+4);(+5)-(-6)

  2、多数加减:(-12)-(+23)+(-7)-(-2);-(-4)+(+5)-(-6);

  +(+6)-(-5)+(-9);0-(-3)+(+6)-(+0.1)+(-0.25);

  -(-7)+(-2.3)-(-5.1)+(-3)

  此处要反复练*,并使学生明白去括号后的是省略加号的和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形成性测试,检测目标

  1、做书18、20、23、24页练*题(只去括号)

  2、利用书上*题1.3复*巩固1、2题的双数题进检测

  把“反馈---调节”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应针对教学目标的层次水*,进行测试,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补救,以消除错误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控制学生学*上的两极分化。

  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

  +(),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仍是括号内的数;-(),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是括号内数的相反数。

  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书24页*题1.31.(1)、(3)、(5)、(7);2.(1)、(3)

  要求:小组长及时检查力争人人掌握去括号方法,会省略括号。

  利用课堂检测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后作业巩固新知。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

  《有理数的减法》说课稿 5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因此对学生学*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五节的内容。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因此对学生学*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

  教 学 活 动 设 计

  设 计 说 明

  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

  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探索规律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3)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教学设计3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书14页。

  【教材分析】学*100以内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通过学*,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计算估测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一一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创设场景,激发学生学*兴趣

  25+2 25+11 33+20 2+24

  2.列竖式计算:2+26 45+24

  请学生独立完成第二题,并请两名学

  生板演,并说一说列竖式时的注意事项。

  3.新课情境导入:

  师出示参观博物馆的情境图问:二(1)班和二(3)班一共有多少名学生?

  师:谁能根据这个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列算式)师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学生做练*,观察主题图根据问题列算式

  达成目标:创设情境导入本课,唤起学生的悬念,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创造了一个良好轻松的学*氛围。

  二、共同探索,总结方法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大家想一想你能用哪些方法来计算这道题呢?接下来,请把你的好算法和小组同学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一会儿请小组的代表来和大家交流。

  2.请学生代表说算法(汇报交流,师板书算法)

  ①笔算的方法

  38﹢25﹦63

  3 8

  ﹢2 5

  6 3

  ②口算的`方法

  30﹢20﹦50

  8﹢5﹦13

  50﹢13﹦63

  ③摆小棒的方法

  请一名同学到投影仪前用学具摆一摆。

  学生参与活动,总结出计算方法。

  达成目标:通过自己动手和小组交流,掌握10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

  三、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用你们的方法来计算,虽然得数都是正确的,但大家看一看用哪个方法计算更好呢?

  2.竖式的方法更简便不容易出错。竖式计算也叫做笔算。那么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生总结)

  ① 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算起;③个位满10向十位进一,可以标记进位“1

  练*教材第14页做一做,引导学生想出计算步骤并计算

  学生总结、计算

  达成目标:巩固竖式计算进位加

  四、反馈巩固,分层练*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教材第15页练*二第4题。

  教材第15页练*二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达成目标:能掌握计算方法和列竖式应注意的事项。

  五、课堂总结,提升认识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及达成目标

  1. 通过今天的学*,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你对自己这堂课的表现是怎么评价的?

  学生共同分享学*成果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并对自己或同伴表现作出评价。

  【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书14页。

  【教材分析】学*100以内进位加法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

  【教学目标】

  1. 学生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2.创设情境,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通过学*,学生合作意识、通过实践操作总结计算估测意识得到培养。

  【教学重点】探究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

  【教学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

  【数学思想】转化思想 一一对应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4)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3篇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不断克服学生学*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学法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通过书上的基本练*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再*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说课对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 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5)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6篇

  一、学情及学*内容分析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基于规则为主的新授课型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是在引入“负数”的基础上,将数的范围扩展到“有理数”范围内的加、减法运算。本节课从学生的生活经历和经验出发,创设情境,通过分析生活情境中的事理和观察温度计刻度的操作,得到了一些有理数减法的算式,用“化归”的思想方法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并应用所学的有理数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整节课的设计流程和总体思路可以用下图表示:生活情境,动手操作------有理数减法算式-------有理数减法法则-------有理数减法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根据减法的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经历分析生活情境中的数学事例,提炼其中的数学算式,并从中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经历将法则应用于解题的这一由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由实际情境提炼数学算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在这

  一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导航作用。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与运用

  教学难点:从实际情境到数学算式,从数学算式到法则的提炼,在法则的总结中体现化归

  的思想方法的渗透。

  教学方法:观察探究、合作交流。

  三、教学过程设计:

  在课前让学生玩有理数加法中的扑克牌游戏。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看过天气预报,有没有注意到里面有“温差”之说呢?

  有效性分析:通过设计“温差”这一问题情境,进而顺利的进入课题,并从列算式角度加以认识,得到一些有理数减法算式,为后面的化归思想方法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做好素材和算式上的准备。

  2.建构活动

  活动1:计算温差

  师:有理数加减3_百度文库

  生1:利用温度计的刻度直观得到算式5 + 3 = 8

  生2:利用日温差的定义可得到算式:5-(-3)= 8

  师:比较两式,我们有什么发现吗?

  生:“-”变“+”,(-3)变3。

  活动2:通过举例子验证刚才的变化过程,加深对有理数减法算式的理解。

  有理数加减3_百度文库

  有效性分析:从生活情境中,学生获取了丰富的素材和有理数减法运算的算式,为下面观察算式特点,总结运算方法做好准备。这种由算式到法则的过程,使学生从心理上更易接受,令算式更有实际背景和说服力,为有理数减法运算法则的提炼和数学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数学化认识

  5-(-3)=5 + 3(-3)-(-5)=(-3)+ 5

  3-(-5)=3 +5(-3)-5=(-3)+(-5)

  师:综合上面算式的共同特点即被减数不变,减号变加号,减数变成它的相反数,我们就得到了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有理数减法概念_百度知道

  有效性分析:“化归”的思想和方法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本节课的数学化过程正是通过观察已有的算式来发现和总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在教学中渗透了“化归”思想。此外,在化归为加法运算时,进一步复*加法法则,强化了有理数的减法与小学学的减法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即小学的减法是有理数减法中的一种特例,即减数比被减数小,;当减数比被减数大时,小学无法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解决了。

  4.基础性训练

  例1计算下列各题

  ①0-(-22)②8.5-(-1.5)③(+4)-16

  ④(?1

  2)?1

  4⑤15-(-7)⑥(+2)-(+8)

  基础练*:1.课本p 322、3、4

  2.求出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

  (1)表示数10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2)表示数2的点与表示数-4的点;

  (3)表示数-1的点与表示数-6的点。

  有效性分析:基础性训练中安排了典型例题,着重训练学生利用刚学过的“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的正确性和熟练度,并规范了计算题目的格式,在格式中进一步熟悉法则,正确运用法则,让学生明确有理数的减法的一般步骤是(1)变符号;(2)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

  5.拓展延伸

  [原创]巧用扑克牌进行有理数简单运算练*-初中数学论坛-中学数学教育论坛-人教论坛- powered by discuz!

  有效性分析:通过扑克牌的两个活动,进一步调动学生学*有理数减法运算法则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寓教于乐,在活动中通过小组带动班上所有学生学*的热情,同时在活动中更加明确运算法则,做到熟练而准确地运用法则,感受并思考:“两个有理数相减,差一定比两个减数小吗?”的问题,以区别于学生在小学中熟知的减法运算,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反思

  “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的教学,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设计方案,但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由老师较快的给出法则,用较多的时间组织学生练*,以求熟练的掌握法则;另一类是适当的加强法则的形成过程,从而在此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能力,相应的适当压缩法则的练*,如本教学设计。本节课注重学生自我学*的能力,学生在学*了有理数加法后,再学*有理数的减法,教师把学*的主动权归还学生,不再是教师讲,学生听,现在变为学生讲,教师听,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与教师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感悟,丰富教学内容,求的新的发展,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知识与能力: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2.使学生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态度。

  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材提示:

  本节课是学*有理数减法的第二课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通过探究的方式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借助于已有知识,体会有理数的加减法法可以互相转化的思想,如何省略加号,并且还要正确掌握省略加号后它们表示的是哪些数的和,强化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

  (一)、阅读教材23-24页。

  (二)、导学练*[活动1]:学生课前自主完成。1.减法法则:,用字母表示为:

  2.计算(1)1-5=(2)8-11=(3)6-9=

  (4)9-(-9)=(5)(-)-(-)=

  [活动2]:学生先课前自主,然后在课堂上一起和大家交流讨论。

  1、红星队在4场足球赛中的战绩是:第一场3:1胜,第二场2:3负,第三场0:0*,第四场2:5负。红星队在4场比赛中总的净胜球数是多少?

  2、一20十3十(十5)十(一7)(读作,,,的和)3、计算:(一20)十(十3)一(一5)一(十7)。注意: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时,应该先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再计算;第一个数前面的一常用括号括起来,但熟练后,第一个数带负号时,通常可以不用括号手起来。4、计算在做有理数运算时,易出符号错误。

  计算:(1)(一5)一(一4)一(十1)=(一5)十(一4)十(十1)

  =(一9)十(十1)=一8

  (2)(一7)一(十4)十(一8)十(一3)一(一8)=一7十4一8一3一8=一22.以上两个小题均有错误,指出错在哪里,并改正。[学法指导:有理数混合运算,只有将减法按规则统一成加法后,才能省略加号,而减号不能省略。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中,当我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时,为了书写简便,常常省略加号和括号。]5、分别指出下列两个式子的读法,表示那些数的和,并计算:(1)8一7十4一6 (2)(一8)一(十4)十(一7)一(十9)。

  (三)自学疑难摘要:

  自主学*小组长检查等级等,组长签字

  二、合作探究

  计算:1、-5+3-2+6+7-8-9;2、-0.5-(-3)+2.75-(+7)

  3、4、

  [学法指导:在完成以上计算题时,一定要注意当把减号变为加号时,减数必须变为原数的相反数,再利用加法法则进行计算。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时,当减法转化为加法后,可以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这样可以使运算简便。]

  [小组活动:1.在进行小组交流时,各位组长一定要注意每一位组员,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减法法则,特别是交流一下如何把减数变为原来的相反数。2.特别小心在省略加号时是否正确。3.组长注意自己小组到黑板上交流的任务,安排好展示的人员,督促大家掌握本节课的学*任务。]

  三、展示提升

  1、每个同学自主完成二中的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讨论。2、每个组根据分配的任务把自己组的结论板书到黑板上准备展示。 3、每个组在展示的过程中其他组的同学认真听作好补充和提问。

  四、反馈与检测

  1.计算:(1)(-41)-(-18)-(+39)-(-72)(2)2.活动与探究:23.1-3+5-7+9-11++97―99=。[学法指导:这个环节的处理方式是第1题在课堂上完成,第2题在课外由组长主持,进行探究活动,进而对所学知识加以巩固。]

  五、课后反思

  2.5 有理数的减法

  题 目

  有理数的减法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6)

——数学有理数的减法优秀教案 (菁华3篇)

  学*目标:

  1、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的意义。

  2、会将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转化为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学*重点、难点:有理数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

  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的变化 上升4.5千米 下降3.2千米 上升1.1千米 下降1.4千米

  记作 +4.5千米 3.2千米 +1.1千米 1.4千米

  请你们想一想,并和同伴一起交流,算算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 千米。

  2、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方法是

  二、探究新知

  1、现在我们来研究(20)+(+3)(5)(+7),该怎么计算呢?还是先自己独立动动手吧!

  2、怎么样,计算出来了吗,是怎样计算的,与同伴交流交流,师巡视指导。

  3、师生共同归纳:遇到一个式子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第一步应该先把减法转化为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如:(—20)+(+3)—(—5)—(+7) 有加法也有减法

  =(—20)+(+3)+(+5)+(—7) 先把减法转化为加法

  = —20+3+5—7 再把加号记在脑子里,省略不写

  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 或者负20加3加5减7。

  4、师生完整写出解题过程

  三、解决问题

  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再比较前面的方法,你的感觉是

  2、例题:计算—4.4—(—4 )—(+2 )+(—2 )+12.4

  3、练*:计算 1)(7)(+5)+(4)(10)

  三、巩固

  1、小结: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2、P241、2

  3、计算

  1)2718+(7)32 2)

  四、作业

  1、P255 2、P26第8题、14题

  教学目标

  1. 会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2. 会把省略加号和括号的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看成几个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3.进一步感悟“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

  把有理数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

  教学难点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的有理数加法,运用运算律交换加数位置时,符号不变。

  教学过程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速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

  1.完成下列计算:

  (1) 3+7-12; (2)(-8)-(-10)+(-6)-(+4)。

  归纳: 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

  (2)式统一成加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略负数前面的加号和( )后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作_________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示交流

  1.把下列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

  (1)(-12)+(-5)-(-8)-(+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5)-(-15)-(+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2+5-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14-(-12)+(-25)-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将下列有理数加法运算中,加号省略:

  (1)12+(-8)=________________;

  (2)(-12)+(-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5)+(+15)+(-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将下列运算先统一成加法,再省略加号:

  (-15)-(+63)-(-35)-(+24)+(-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仿照本P37例6,完成下列计算:

  (1) -4-5+6 ; (2) -23+41-24+12-46。

  5. 仿照本P38例7,巡道员沿东西方向的铁路巡视维护,从住地出发,他先向东巡视了6km,休息之后,继续向东维护了4km;然后折返向西巡视了12.5 km,此时他在住地的什么方向?与驻地的距离是多少?

  盘点收获

  个案补充

  课堂反馈

  1.计算:

  2.早晨6:00的气温为 ℃,到中午2:00气温上升了8℃,到晚上10:00气温又下降了9℃.晚上10:00的气温是多少?

  迁移创新

  一架飞机做特技表演,它起飞后的高度变化情况为:上升4.5千米,下降3.2千米,上升1.1千米,下降1.4千米,求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课堂作业

  本P39 *题2 .5第6题(1)、 (3)、(5), 第7题。

  〖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会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有意识培养学生学*数学的信心和克服困难的勇气,从中体味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异号两数相减。难点:异号两数相减。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

  〖教具准备:〗尺、小黑板。

  〖教学过程:〗

  Ⅰ.复*提问: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的和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吗?

  3.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10比3大多少?如何计算?

  4.3-10有意义吗?它应当等于多少?

  注:问2是要向学生强调,两数的和不一定大于每一个加数,一个数加一个非零的有理数,其和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问3是向学生说明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大多少在有理数范围内同样要用减法运算。问2和问3都是为了引入新课而设计的。

  Ⅱ.新课讲解:

  1.由问2、问3讲解有理数减法的意义。

  在正有理数范围内3-10是没有意义的,因为3比10小,问3比10大多少,问题的本身就有问题,但引入负数就不同了。如果你有3元钱向售货员买了10元的物品,如果售货员让你先把物品拿走,那么你将欠售货员7元。这件事实如用算式表达,即3-10=-7。

  由实际运算的例子归纳有理微减法法则。

  考察:3-10=3+(-10)=-7,3-(-10)=3+10=13,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7)

——有理数的加法说课稿(精选十篇)

  一、说教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继学*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之一。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⑴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⑵经历探索有理数加法法则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正确进行运算(主要是整数的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⑴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3)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师生交流、探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望,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2)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

  (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尤其是理解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二、说教法:

  在教学过程中一如既往的开展“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模式的教学。

  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足球净胜球数)、开展新的学*方式(自主、合作、交流)、进行新的评价体系(个人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行: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自主、合作探究新知(有理数的加法法则),教师关注学生是否积极思考问题(几组有理数加法的符号与绝对值特征)、是否主动参与讨论(同号与异号的特征)、是否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概括);

  省:在特殊实例的基础上观察、归纳、概括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在实例讲解和自主练*的基础上总结心得、反省得失(如:解后思)。

  信:在本节课的探究法则与运用法则中体验成功,树立学*自信心(如在教师用数带正号球的方法得出(+2)+(+3)= +5后,学生按照此思路可以很快得出(-2)+(-3)等其它情形。又如以口答形式判断几组有理数加法的和的符号和在最后以“挑战老师”的形式判断一句话的正误)。

  同时本节课在运用“正负抵消”和数轴探讨有理数法则时,教师只对第一个或前两个进行指导和示范,其它的留给学生独立得出或合作完成。

  另外利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使教学内容直观形象化,使学生在比较真实的环境里面体验数学的生活性。

  三、说学法:

  本节课同号两数相加学生易理解,难点是异号两数相加,所以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和前面正数、负数、数轴、绝对值的学*为本节课提供了学*的前提;

  第二、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备合作和交流的能力,通过探究和合作获得成功基本上可以实现课程目标的;

  第三、范例讲解和随堂练*始终是学以至用的有效方法。范例讲解与随堂练*都是学生强化理解法则、正确运用法则的地方。范例讲解时应引导学生步步说理,随堂练*时应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省、小组评价、来克服解题时的错误,有必要教师给与规范矫正。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新、行、省、信”四字教育法运用到教学中,教学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环节:(简述如下)

  1、 引入新知---新(创设新的问题情境)。

  今年恰好举行了世界杯,所以通过足球净胜球问题引入教学,情境活泼、自然。在学生回答(-1)+(+1)=0和(+1)+(-1)=0时渗透“正负抵消”的思想引入讨论整数加法的几种情形。

  2、 探究新知---行

  (1) 类比小学学*加法的“实物数数法”(1用一个 表示,-1用一个 表示,那么2就用两个 表示的方法)和“正负抵消”法形象直观得出一组有理数加法的结果,教学时除(+2)+(+3)教师示范得出外,其他几例均可学生自主得出,教师在聆听学生讲述自己的方法时及时给与积极的评价。

  (2) 联系前面数轴,运用数轴也可以形象得出上述四组数的结果。在教学时要强调加法的“叠加性”,此处学生易出错。如在讲(-2)+(-3)时学生虽然明白-2表示从原点出发往西移动2个单位,但在加上-3时易犯“又从原点出发”的错误,教学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是先讲点的移动再移动然后用数学式子表示,在此基础上出示其它几个算式,让学生运用点的移动说明运算结果;二是联系孩提时学数数(数手指)的方法进行类比。在此处的教学师应加强引导,在讲完第一个式子的表示过程后其他三个让学生依照刚才教师的方法和思路独立完成,在学生发表见解时师可以让其他学生给出矫正和评价。

  3、 得出新知---省

  在前面形象得出结果的基础上教师诱导学生从四个例子中发现一般的结论。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2)+(-3)=-5

  (+3)+(-2)=+1

  (+2)+(+3)=+5

  (-3)+(+2)=-1

  (-4)+(+4)=0

  问:两个有理数相加,和的符号怎样确定?和的绝对值怎样确定?一个有理数同0相加,和是多少?

  在引导学生观察前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教师可以参与到学生当中的讨论中,在讨论中师可诱导学生先看式子的和的符号与两个加数的符号的关系,再诱导学生看和的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如果学生有困难,师可引导学生分类:同号类、异号类、相反数类,观察符号与绝对值特征,再请学生发表自己或小组成员的见解。此处应肯定学生朴素的语言特别应表彰有独特见解和说得完备的学生。最后师生一起用比较规范的语言总结有理数加法法则。

  4、 运用新知---信

  此处的“信”主要是指在运用法则解决问题时对照法则“步步说理”,从而树立学生学好法则用好法则的信心。特别是异号两数相加时更要着重强调、矫正、理清思路和步骤。然后师生一起“解后思”:在做题时应该注意什么(此处又是“省”),在随堂练*时教师关键是反馈矫正、积极评价,

  5、 联系实际、小小拓展;

  为落实“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数学”的理念,此处可安排两道实际应用题:如:请根据式子(-4)+3举出一个恰当的生活情境;(此例有很多好情境,教师应对举例举得好的学生给与积极评价)。又如:土星表面的夜间*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均温度是多少?

  6、 教学小结、知识回顾:

  教师让学生畅所欲言的谈在这节课的得与失、感到困惑和疑难的地方、运用法则的关键和步骤等等。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再提炼。运算时的基本思路: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7、课外作业

  为进一步巩固知识,布置适当作业。教师还可提问供学生课外思考以挑战老师:学*完今天的知识后,老师认为“两个有理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其中一个加数”,老师的说法正确吗?请聪明的你举例说明。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不断克服学生学*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学法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通过书上的基本练*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再*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说课对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 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 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 :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 ),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4)+(-5)=-9.

  口答练*: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 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 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 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 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

  1.计算(口答)

  (1)4+9; (2) 4+(-9); (3)-4+9; (4)(-4)+(-9);

  (5)4+(-4); (6)9+(-2); (7)(-9)+2; (8)-9+0;

  2.计算

  (1)5+(-22); (2)(-1.3)+(-8)

  (3)(-0.9)+1.5; (4)2.7+(-3.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的意义与数学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三、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明沿着一条直线,先走两米,又走了三米,能否确定小明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请把你们认为可能的所有答案说出来。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开始画数轴,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向左的方向为负方向。

  (1)若两次都是向右走,很明显,一共向右走了5米。

  记作:(+2)+(+3)= +5

  (2)若两次都是向左走,很明显,一共向左走了5米。

  记作:(-2)+(-3)= -5

  (3)若第一次向右走2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1米处。

  记作:(+2)+(-3)= -1

  (4)若第一次向左走2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右方1米处。

  记作:(-2)+ (+3)= +1

  2、从刚才画数轴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加法实际上是相继活动的合并。我们可以借助数轴来得知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结果。请模仿刚才演示的过程,向右表示加数中的正数,向左表示加数中的负数,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相加的过程,得到结果。

  1、(-4)+ (-1) 2、 (+5)+(-3) 3、 (-4)+(+7) 4、 (-6)+3

  3、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能借助数轴很方便地得知有理数加法结果。但对于如1700 +(-1800),1.2 +(-5.34)这样的数字在数轴上就不容易表示出来了,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来呢?

  师生讨论、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把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除此之外,有理数相加,还有其他情况

  (1)第一次向左走3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则小明仍位于出发点。

  记作:(-3)+(+3)= 0

  (2)第一次向右走3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则小明仍位于出发点。

  记作:(+3)+(-3)= 0

  (3)第一次向左(向右)走了3米,第二次在原地不动,则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或右方)3米。

  记作:(-3)+0 = +3 或(+3)+0 = 0

  归纳为: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运用新知

  1、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180 +(-10); (2)(-10)+(-1);

  (3)5 +(-5); (4)0+(-2)。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符号特征,再教师示范写出过程,并强调题的类型每一步的理由。

  解:(1)180+(-10)(异号型 )

  =+(180-1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170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10)+(-1) (同号型)

  =-(10+1)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

  对于(3)、(4) 小题,让学生解答。

  在讲完例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做题时的基本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为三句话: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2、练*

  (1)(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①(+3)+(+6); ② (-6) +(-7)

  ③ (+12)+(-7) ④ (+5)+(-10)

  (2)计算下列各式:

  ①(-25)+(-7); ②(-13)+5;

  ③(-23)+ 0; ④ 45 +(-45)。

  (3)土星表面的夜间*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均温度是多少?

  (4)某升降机第一次上升6米,第二次下降7米,第三次又上升5米,此时升降机在初始位置的_____方(填"上"或"下")相距____米。

  (四)课时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对于这节课你有什么困惑?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1题、2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的意义与数学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三、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明沿着一条直线,先走两米,又走了三米,能否确定小明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请把你们认为可能的所有答案说出来。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开始画数轴,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向左的方向为负方向。

  (1)若两次都是向右走,很明显,一共向右走了5米。

  记作:(+2)+(+3)= +5

  (2)若两次都是向左走,很明显,一共向左走了5米。

  记作:(-2)+(-3)= -5

  (3)若第一次向右走2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1米处。

  记作:(+2)+(-3)= -1

  (4)若第一次向左走2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右方1米处。

  记作:(-2)+ (+3)= +1

  2、从刚才画数轴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加法实际上是相继活动的合并。我们可以借助数轴来得知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结果。请模仿刚才演示的过程,向右表示加数中的正数,向左表示加数中的负数,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相加的过程,得到结果。

  1、(-4)+ (-1) 2、 (+5)+(-3) 3、 (-4)+(+7) 4、 (-6)+3

  3、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能借助数轴很方便地得知有理数加法结果。但对于如1700 +(-1800),1.2 +(-5.34)这样的数字在数轴上就不容易表示出来了,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来呢?

  师生讨论、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把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除此之外,有理数相加,还有其他情况

  (1)第一次向左走3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则小明仍位于出发点。

  记作:(-3)+(+3)= 0

  (2)第一次向右走3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则小明仍位于出发点。

  记作:(+3)+(-3)= 0

  (3)第一次向左(向右)走了3米,第二次在原地不动,则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或右方)3米。

  记作:(-3)+0 = +3 或(+3)+0 = 0

  归纳为: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运用新知

  1、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180 +(-10); (2)(-10)+(-1);

  (3)5 +(-5); (4)0+(-2)。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符号特征,再教师示范写出过程,并强调题的类型每一步的理由。

  解:(1)180+(-10)(异号型 )

  =+(180-1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170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10)+(-1) (同号型)

  =-(10+1)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

  对于(3)、(4) 小题,让学生解答。

  在讲完例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做题时的基本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为三句话: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2、练*

  (1)(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①(+3)+(+6); ② (-6) +(-7)

  ③ (+12)+(-7) ④ (+5)+(-10)

  (2)计算下列各式:

  ①(-25)+(-7); ②(-13)+5;

  ③(-23)+ 0; ④ 45 +(-45)。

  (3)土星表面的夜间*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均温度是多少?

  (4)某升降机第一次上升6米,第二次下降7米,第三次又上升5米,此时升降机在初始位置的_____方(填"上"或"下")相距____米。

  (四)课时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对于这节课你有什么困惑?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1题、2题。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有理数的加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运算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在初一阶段完成。有理数的加法作为有理数的运算的一种,它是有理数运算的重要基础之一,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

  2、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有理数这一章分为两大部分——有理数的意义和有理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意义是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是这一章的难点,但混合运算是以各种基本运算为基础的。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合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3、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有理数加法的法则;

  (3)应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准确运算;

  (4)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2、能力目标是:

  (1)培养学生准确运算的能力;

  (2)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3、德育目标是: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个性品质目标: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有理数加法的意义与小学学*的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进行的加法运算的意义相同,让学生理解即可,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是本节的重点内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与运用。由于本阶段的学生很难把握住事物主要特征:如异号两数、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和互为相反数之间的关系,这就对法则的理解造成困难。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是: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

  四、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我们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本节是新课内容的学*,教学过程中尽力引导学生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把教师的点拨和学生解决问题结合起来,为学生创设情境,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学*,不断克服学生学*中的被动情况,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展智力、受到教育。

  五、学法

  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了有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很牢固地掌握了正数、负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因此我没有把时间过多地放在复*这些旧知识上,而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采用生动形象的事例,让学生充当指挥官的角色,亲身参加探索发现,从而获取知识。在法则的得出过程中,我引进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微机,让学生在微机演示的一种动态变化中自己发现规律归纳总结,这不但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能力,而且直接地向学生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法则的应用这一环节我又选配了一些变式练*,通过书上的基本练*达到训练双基的目的,通过变式练*达到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些我都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具体体现。而且在做练*的过程中让学生互相提问,使课堂在学生的参与下积极有序的进行。

  六、教学过程的设计

  1、引入:再课堂的引入上,开始我本打算选择教材上的例子,但是它过于简单。并且不宜于引起学生的注意,所以我选择了学生们感兴趣的军事问题,让学生在充当指挥官的同时,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成就感,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氛围。

  2、探索规律:法则的得出重要体现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我通过了一个小人在坐标轴上来回的移动,使学生在小人的移动过程中体会两个数相加的变化规律。由于采用了形式活泼的教学手段,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思考问题中去,让学生亲身参加了探索发现及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最后由学生对规律进行归纳总结补充,从而得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3、巩固练*:再*题的配备上,我注意了学生的思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题的配备由难而易,使学生在练*的过程中能够逐步的提高能力,得到发展。并且采用男生出题,女生回答;女生出题,男生回答,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一种比较活跃的氛围中,解决各种问题。同时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佘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4、归纳总结:归纳总结由学生完成,并且做适当的补充。最后教师对本节的课进行说明。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希望各位老师批评指正,以达到提高个人教学能力的目的。说课对我仍是新事物,今后我也将进一步说好课,并希望各位专家领导对本堂说课提出宝贵意见。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初步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2、通过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熟练应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进行加法运算、

  难点: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提问

  1、有理数是怎么分类的?

  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怎么定义的?一个有理数的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有理数大小比较是怎么规定的?下列各组数中,哪一个较大?利用数轴说明?

  —3与—2;3与—3;—3与0;

  —2与+1;—+4与—3、

  (二)引入新课

  在小学算术中学过了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这些运算是在正有理数和零的范围内的运算、引入负数之后,这些运算法则将是怎样的呢?我们先来学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三)进行新课有理数的加法(板书课题)

  例1如图所示,某人从原点0出发,如果第一次走了5米,第二次接着又走了3米,求两次行走后某人在什么地方?

  两次行走后距原点0为8米,应该用加法、

  为区别向东还是向西走,这里规定向东走为正,向西走为负、这两数相加有以下三种情况:

  1、同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3米,两次一共走了多少米?

  这是求两次行走的路程的和、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正数加正数,其和仍是正数,和的绝对值等于这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两次一共向西走了8米

  (—5)+(—3)=—8

  用数轴表示如图:略

  从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0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8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8米、

  可见,负数加负数,其和仍是负数,和的绝对值也是等于两个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总之,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例如,(—4)+(—5),同号两数相加

  (—4)+(—5)=—(),取相同的符号

  4+5=9把绝对值相加

  (—4)+(—5)=—9、

  口答练*:

  (1)举例说明算式7+9的实际意义?

  (2)(—20)+(—13)=?

  2、异号两数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又回到了原点,两次一共向东走了0米、

  5+(—5)=0

  可知,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和为零、

  (2)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3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东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5+(—3)=2、

  (3)某人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由数轴上表明,两次行走后在原点o的西边,离开原点的距离是2米、因此,两次一共向东走了—2米、

  就是3+(—5)=—2、

  请同学们想一想,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是怎么规定的?强调和的符号是如何确定的?和的绝对值如何确定?

  最后归纳

  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例如(—8)+5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85

  (—8)+5=—()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

  8—5=3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8)+5=—3、

  口答练*

  用算式表示:温度由—4℃上升7℃,达到什么温度、

  (—4)+7=3(℃)

  3、一个数和零相加

  (1)某人向东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显然,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

  (2)某人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0米,两次一共向东走了多少米?

  容易得出:(—5)+0=—5、结果向东走了—5米,即向西走了5米、

  请同学们把(1)、(2)画出图来

  由(1),(2)得出: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总结有理数加法的三个法则、学生看书,引导他们看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有理数加法运算的三种情况:

  特例: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

  (3)一个数和零相加、

  每种运算的法则强调:(1)确定和的符号;(2)确定和的绝对值的方法、

  (四)例题分析

  例1计算(—3)+(—9)、

  分析:这是两个负数相加,属于同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加数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就是把绝对值相加(应为3+9=12)(强调相同、相加的特征)、

  解:(—3)+(—9)=—12、

  例2

  分析:这是异号两数相加,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应为负),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绝对值减去较小绝对值、、(强调两个较大一个较小)

  解:解题时,先确定和的符号,后计算和的绝对值、

  (五)巩固练*

  1、计算(口答)

  (1)4+9;(2)4+(—9);(3)—4+9;(4)(—4)+(—9);

  (5)4+(—4);(6)9+(—2);(7)(—9)+2;(8)—9+0;

  2、计算

  (1)5+(—22);(2)(—1、3)+(—8)

  (3)(—0、9)+1、5;(4)2、7+(—3、5)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法。本节课选自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七年级(上)第一章第四节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我就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教学反思四个方面向大家介绍我对本节课的理解与设计。

  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是初中数学的起始部分,也是初中数**算最重要,最基础的内容。熟练掌握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学*有理数其它运算的前提,同时,也为后面学*实数、代数式运算、方程、不等式、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建构在生产、生活实例上,有较强的生活价值,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

  就本章而言,有理数的加法是本章的重点。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在于这一节的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有理数加法的意义。

  (2)理解并掌握的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并会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运算,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经历法则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知识的能力。

  (2)体验初步的算法思想。(转化)

  (3)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4)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唯物辩证法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

  (1)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协作意识,体验成功,树立学*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和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教法与学法

  我在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法”,并借助多媒体课件来展开教学。学生主要采用“合作探究学*法”来学*本节内容。

  教学程序:

  我采用的教学模式分为“引——探——结——用”四个环节。

  (一)、引出课题(2分钟)

  例如,足球比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

  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则红队的净胜球数为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

  那么,怎样计算4+(-2)呢?

  此环节大约2分钟。

  (二)、探索规律、得出法则。(15分钟)

  现规定正能量为正,负能量为负。

  (1)若两个好人携带正能量分别为+20、+30,

  则相加的结果是( )。

  写成算式:(+20)+(+30)=( )

  (2)若两个坏人携带负能量分别为-20、-30,

  则相加的结果是( )。

  写成算式:(-20)+(-30)=( )

  这两个算式,运算有什么特点呢?

  同号两数相加,好比作同伙人:正数+正数,正能量增大;

  负数+负数,负能量增大。

  最后概括为①定符号;②把绝对值相加。

  (3)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3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10。

  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 赢,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30)+(-10)=( )。

  (4)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2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40。

  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赢,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20)+(-40)=( )。

  这组算式,运算有什么特点呢?

  异号两数相加,好比两人在打仗,谁的力量强大,谁就赢。如果正能量大, 符号就定为正;如果负能量大,符号就定为负,又让学生理解两人打仗,彼此力量会彼此抵消,彼此消损。那么赢的一方还剩多少能量呢?故而把绝对值做减法。强调用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

  最后概括为①定符号;②把绝对值相减。

  再看两种特殊情形:

  (5)若一个好人携带正能量+30,一个坏人携带负能量-30。则两人较量的结果是( ),还剩( )能量。

  写成算式:(-30)+(+30)=( )。

  (6)20+0=( ) 0+(-15)=( )

  新课程倡导让学生从“要我学”向“我会学”转变,而教师是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由于教材上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来探究法则过于抽象,不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借鉴之下,我选用了学生感兴趣的卡通动画人物,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学*氛围;我让学生来当裁判,学生必须把6次的情况都完成后,才能得到结果,这样每个学生的注意力一直会很集中。若学生有困难,则小组内探讨交流、补充,让学生能逐步引导概括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上述过程,大约20分钟的时间,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三)小结(3分钟)

  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

  取加数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4、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四)、用

  1、加深理解,巩固法则。(5分钟)

  (1)填表

  (2)思考:在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时,应分几步完成?

  此题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让学生知道,凡是有理数运算都要首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后,我将解题步骤,分步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对解题格式引起重视。

  2、变式训练,应用法则。(15分钟)

  例1.计算

  (+20)+(+12) (-8)+(-12)

  (-3.75)+(-0.25) (-1/2)+(-2/3)

  (-7)+0

  例2.计算

  (-5)+9 7+(-10)

  (-3/4)+1/2 3/5+(-3/5)

  数学家皮亚杰认为:“不断的训练才能够逐渐的发展出一个合理的数学模型”。练*和科学的重复练*始终是数学学*的有效办法。为了让学生熟练应用法则准确计算,我设计了2个例题.例1是同号两数相加;例2是异号两数相加。这两种最典型的类型,以起到巩固法则和规范格式的作用。我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让基础组的学生板演后,并让别的学生找错误,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通过学生纠错的过程,让学生对错误加深记忆,将知识转化为技能。

  3、小组闯关,检测目标。(5分钟)

  在新课程下,教学的本质是学*活动,学生是否有效的学*,教学目标是否落实到位,检测目标成为一节课的一个重要环节。

  我设计了两个闯关小游戏。一个是学生口答抢答,另一个是男生出题女生抢答,反之女生出题男生抢答,通过男女同学竞争中巩固、应用法则。

  三点教学反思

  1、情境探究问题的设置

  我用卡通动画人物来引入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够形象的理解有理数加法法则。在思考问题时,首先应让学生对好人、坏人在一起有几种情况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培养学生考虑问题的完整性。然后再逐一的进行探索,通过学生谈论交流,最后得到有理数的四条加法法则。

  2、例题安排的设置

  我安排了同号两数相加和异号两数相加两种最典型的类型,以起到巩固法则和规范格式的作用。

  3、数学语言表达的训练

  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在课堂中我尽可能的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样可以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引导学生规范的表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教师创设的熟悉情境与学生探索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观察结果的符号及绝对值与两个加数的符号及其绝对值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类、归纳、概括的能力。

  2、在探索过程中感受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2、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教学内容中的情境,理解数学的意义与数学实际应用。

  二、教学重点

  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

  三、教学难点

  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四、教学方法

  探究法、引导发现法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导学案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小明沿着一条直线,先走两米,又走了三米,能否确定小明现在位于原来位置的哪个方向,与原来位置相距多少米?请把你们认为可能的所有答案说出来。

  (二)探究新知

  1、大家开始画数轴,以原点为起点,规定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向左的方向为负方向。

  (1)若两次都是向右走,很明显,一共向右走了5米。

  记作:(+2)+(+3)= +5

  (2)若两次都是向左走,很明显,一共向左走了5米。

  记作:(—2)+(—3)= —5

  (3)若第一次向右走2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1米处。

  记作:(+2)+(—3)= —1

  (4)若第一次向左走2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在数轴上,我们可以看到,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右方1米处。

  记作:(—2)+ (+3)= +1

  2、从刚才画数轴的过程中,我们知道了加法实际上是相继活动的合并。我们可以借助数轴来得知两个有理数相加的结果。请模仿刚才演示的过程,向右表示加数中的正数,向左表示加数中的负数,在数轴上表示两个数相加的过程,得到结果。

  1、(—4)+ (—1) 2、 (+5)+(—3) 3、 (—4)+(+7) 4、 (—6)+3

  3、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能借助数轴很方便地得知有理数加法结果。但对于如1700 +(—1800),1、2 +(—5、34)这样的数字在数轴上就不容易表示出来了,怎样才能迅速准确地计算出来呢?

  师生讨论、归纳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

  ①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把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除此之外,有理数相加,还有其他情况

  (1)第一次向左走3米,第二次向右走3米,则小明仍位于出发点。

  记作:(—3)+(+3)= 0

  (2)第一次向右走3米,第二次向左走3米,则小明仍位于出发点。

  记作:(+3)+(—3)= 0

  (3)第一次向左(向右)走了3米,第二次在原地不动,则小明位于原来位置的左方(或右方)3米。

  记作:(—3)+0 = +3 或(+3)+0 = 0

  归纳为:

  ③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④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三)运用新知

  1、例题讲解:(利用多媒体展示)

  例1: 计算下列各题:

  (1)180 +(—10); (2)(—10)+(—1);

  (3)5 +(—5); (4)0+(—2)。

  教师引导学生先观察符号特征,再教师示范写出过程,并强调题的类型每一步的理由。

  解:(1)180+(—10)(异号型 )

  =+(180—10)(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

  =170 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2)(—10)+(—1) (同号型)

  =—(10+1) (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1

  对于(3)、(4) 小题,让学生解答。

  在讲完例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反思刚才做题时的基本思路。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提炼为三句话:①确定类型、②确定符号、③确定绝对值。

  2、练*

  (1)(口答)确定下列各题中的符号,并说明理由:

  ①(+3)+(+6); ② (—6) +(—7)

  ③ (+12)+(—7) ④ (+5)+(—10)

  (2)计算下列各式:

  ①(—25)+(—7); ②(—13)+5;

  ③(—23)+ 0; ④ 45 +(—45)。

  (3)土星表面的夜间*均温度为—150度,白天比夜间高27度,那么白天的*均温度是多少?

  (4)某升降机第一次上升6米,第二次下降7米,第三次又上升5米,此时升降机在初始位置的_____方(填"上"或"下")相距____米。

  (四)课时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对于这节课你有什么困惑?

  (五)布置作业

  课本练*1题、2题。

  今天我将要为大家说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第一课时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

  ㈠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本节内容在全书及章节的地位:略

  ㈡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

  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归纳及运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师生合作,联系实际,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感受加法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㈢教学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

  ㈣教学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㈤教法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

  我在以师生既为主体,又为客体的原则下,展现获取知识和方法的思维过程。基于本节课的特点,应着重采用活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

  ㈥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中要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

  1、理论:记忆加法法则;

  2、实践:足球赛记分动笔动手;

  3、能力:加法运算能力

  ㈦教学准备:课件或章前足球赛图

  ㈧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孕育新知

  活动一:观摩足球赛:

  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比如,赢3球记为3,输2球记为-2.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

  (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那(3)(2)=5.①

  (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②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

  答:上半场赢3球,下半场输2球,全场赢球,也就是

  (3)(-2)=1;③

  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

  (-3)(2)=-1;④

  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

  (3)0=3;⑤

  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


有理数的加减法说课稿实用5份(扩展8)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实用五篇

  这一课时的重点是继续帮助学生实现减法向加法的转化与加减法互化,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这一点对学生熟练掌握有理数运算非常重要,这是因为有理数加、减混合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备课时如果在教学设计方面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联系在一起更能激发学生兴趣,

  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得不好,还需要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中,主要原因是练*不够,课外作业设计得太单一。教师备课需要与实际生活、教学大纲、学生、教材等联系在一起。

  一、选择题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14)-(+5)= -9 B.0-(-3)=3

  C.(-3)-(-3)= -6 D.(+7)-(-2)=5

  2.(20xx年凉山州)比1小2的数是().

  A.-1 B.-2 C.-3 D.1

  3.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有理数减法中,被减数不一定比减数大

  B.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

  C.零减去一个数,仍得这个数

  D.两个相反数相减得0

  4.一个数加-3.6,和为-0.36,那么这个数是().

  A.-2.24 B.-3.96 C.3.24 D.3.96

  5.若 ,且 ,则 是().

  A.正数 B.正数或负数 C.负数 D.0

  6.若两数的和为m,差为n,则m,n之间的关系是().

  A.m=n B.m>n C.m

  二、填空题

  7.减去一个数,等于,也可以表示成a-b=a+.

  8.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数:

  (1)(-17)-(+9)= (-17)+(______);(2)2-(-9)=2+(______);

  (3)0-(-9)=0+(______).

  9.月球表面中午的温度是101℃,夜晚的温度是-150℃,那么夜晚的温度比中午低_________℃.

  10.数轴上表示数-3的点与表示数-7的点的距离为.

  三、解答题

  11.计算下列各题:

  (1)(-12)-(-7);(2)2.7-16.7.

  12.已知甲数是4的相反数,乙数比甲数的相反数小7,求乙数比甲数大多少?

  13.若规定 a-b=a-b-1,求(-27.2)- ( -2.2)的值.

  14.一天,甲乙两人利用温差测量山峰的高度,甲在山顶测得温度是-1℃,乙此时在山脚测得温度是5℃,已知该地区每增加100米,气温大约降低0.6℃,这个山峰的.高度大约是多少米?

  15.某矿井下A,B,C三区的标高为A(-29.3m),B(-120.5m),C(-38.7m),哪处最高?哪处最低?最高处与最低处相差多少?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3=-1 B.3-(-2)=1

  C.(-3)+(-2)=6 D.(-3)+(-2)=-5

  答案 D (-2)+3=1,故选项A错误;3-(-2)=3+2=5,故选项B错误;

  (-3)+(-2)=-5,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3,-14,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4 B.-10 C.10 D.34

  答案 D 可列式:(|-3|+|-14|+|7|)-(-3-14+7)=24-(-10)=34.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含答案

  1.把-6-(+7)+(-2)-(-9)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

  A.-6-7+2-9 B.-6-7-2+9

  C.-6+7-2-9 D.-6+7-2+9

  2.式子-20+3-5+7的正确读法是( )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 B.负20加3减负5加正7

  C.负20加3减5加7 D.负20加正3减负5加正7

  3.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

  A.1-4+5-4=1-4+4-5 B.1-2+3-4=2-1+4-3

  C.4-7-5+8=4-5+8-7 D.-3+4-1-2=2+4-3-1

  4.某地冬季一天中午的气温是5 ℃,下午上升到7 ℃,受冷空气影响,到夜间气温最低时又下降了9 ℃,则这天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 ℃.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重点)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技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北京天气预报网每天实时播报天气情况,它会告诉我们各个城市的天气状况和气温变化.下图是20xx年1月30日北京天气预报网上的北京天气情况,从下图我们可以得知北京从周五到下周二的最高温度为6℃,最低温度为-5℃.那么它的温差怎么算?6-(-5)=?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含答案

  1.把-6-(+7)+(-2)-(-9)写成省略加号和括号的'和的形式是()

  A.-6-7+2-9B.-6-7-2+9

  C.-6+7-2-9D.-6+7-2+9

  2.式子-20+3-5+7的正确读法是()

  A.负20加3减5加7的和

  B.负20加3减负5加正7

  C.负20加3减5加7D.负20加正3减负5加正7

  3.下列交换加数位置的变形中,正确的是()

  A.1-4+5-4=1-4+4-5B.1-2+3-4=2-1+4-3

  C.4-7-5+8=4-5+8-7D.-3+4-1-2=2+4-3-1

  4.某地冬季一天中午的气温是5℃,下午上升到7℃,受冷空气影响,到夜间气温最低时又下降了9℃,则这天夜间的最低气温是________℃.

  1.3.2有理数的减法》同步练*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等式计算正确的是( )

  A.(-2)+3=-1B.3-(-2)=1

  C.(-3)+(-2)=6D.(-3)+(-2)=-5

  答案D(-2)+3=1,故选项A错误;3-(-2)=3+2=5,故选项B错误;

  (-3)+(-2)=-5,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故选D.

  2.-3,-14,7的和比它们的绝对值的和小( )

  A.-34B.-10C.10D.34

  答案D可列式:(|-3|+|-14|+|7|)-(-3-14+7)=24-(-10)=34.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一) 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重点是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解有理数减法的计算题需严格掌握两个步骤:首先将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然后依据有理数加法法则确定所求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难点,突破的关键是转化,变减为加.学*中要注意体会:小学遇到的小数减大数不会减的问题解决了,小数减大数的差是负数,在有理数范围内,减法总可以实施.

  (二)知识结构

  (三)教法建议

  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

  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

  3. 因为任何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再规定几个带有减法的运算律,这样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记忆.

  4.注意引入负数后,小的数减去大的数就可以进行了,其差可用负数表示。

  秋高气爽、瓜果飘香,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充满希望的新学期。因此,编辑老师为各位老师准备了这篇20xx初一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希望可以帮助到您!

  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有理数除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2.了解倒数概念,会求给定有理数的倒数;

  3.通过将除法运算转化为乘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转化的思想;通过有理数的除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熟练进行有理数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有理数的除法法则。

  1.有理数除法有两种法则。法则1: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是把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解决问题。法则2是把有理数除法纳入有理数运算的统一程序:一确定符号;二计算绝对值。

  2.对于除法的两个法则,在计算时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选用,一般在不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一法则。

  在有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在能整除的情况下,应用第二个法则比较方便。

  教法建议

  1.学生实际运算时,老师要强调先确定商的符号,然后在根据不同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求商的绝对值,求商的绝对值时,可以直接除,也可以乘以除数的倒数。

  2.关于0不能做除数的问题,让学生结合小学的知识接受这一认识就可以了,不必具体讲述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的理由。

  3.理解倒数的概念

  (1)根据定义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2)由倒数的定义,我们可以得到求已知数倒数的一种基本方法:即用1除以已知数,所得商就是已知数的倒数。一般我们求已知数的倒数很少用这种方法,实际应用时我们常把已知数看作分数形式,然后把分子、分母颠倒位置,所得新数就是原数的倒数。

  (3)倒数与相反数这两个概念很容易混淆。要注意区分。首先倒数是指乘积为1的两个数,而相反数是指和为0的两个数。

  4.关于倒数的求法要注意:

  (1)求分数的倒数,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即可.

  (2)正数的倒数是正数,负数的倒数仍是负数.

  (3)负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负倒数.

  一、 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 ,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 通过学*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