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菁华5篇)

首页 / 说课稿 / | 2022-10-03 00:00:00 说课稿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陶罐和铁罐》。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板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检查字词,巩固新知

  (三)提取主线,整体感知。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 理解结果,感悟道理

  (六)学以致用,故事新编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字词,巩固新知

  这个版块主要检查孩子们字词预*的情况,能认识并正确读出“骄傲、 傲慢、谦虚、争辩、恼怒、奚落、荒凉、轻蔑、朴素、价值、懦弱、陶罐、闭嘴、羞耻、相提并论、流逝、御厨、和睦相处”等词语,并说出哪一组是描写铁罐,哪一组是描写陶罐的,为理解课**准备。

  (三)提取主线,整体感知。

  让学生根据提示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 ,铁罐仗着自己 常常 。若干年后,陶罐 ,铁罐 。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奚落”一词,“奚”是一个生词,让学生说说如何去记住这个字。询问“奚落”的'意思,并说说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是怎样奚落的,由此引导进入第四板块。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五) 理解结果,感悟道理

  教师直接引入结尾,并引导学生:

  1.把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想说出来:

  陶罐,我想对你说……

  铁罐,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3.送给学生几句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道理。

  (六)学以致用,故事新编

  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吧!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用语言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适当加上神态、动作的描写,续写这个故事。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学法

  1.合作学*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2

  一、介绍说课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27课《蜜蜂》,是第七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文本解读:

  《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本篇课文的学*让学生在学*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同时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文章特色:从课文的插图、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文中新词较多,如“奚落、懦弱、轻蔑、相提并论”等,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对话,感悟寓意。此外,对话部分应该是本篇课文的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流逝、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通过多种渠道,搭建语文实践*台,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库存,让学生在运用中发展语言。

  五、教学流程: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实物陶罐和铁罐: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陶罐铁罐。

  2、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学*27、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到107页自己读读这篇课文,把生字读准了,把课文读通了,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出示新词,读新词。

  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把生字读准了吗?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引导学生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朗读品味,内化感悟

  精读1—9自然段

  1、默读1—9自然段,说说陶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指名回答: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

  3、过渡语: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的?请你轻声读读1—9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交流,其中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出示句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指导朗读: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呢?学会回答:因为陶罐不用陶做的,容易碎,而它是用铁做的,觉得自己很坚硬,不会碰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铁罐那么傲慢。板书:易碎、坚硬。做做傲慢的神情,带上这种神情,谁能把铁罐的傲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

  过渡语: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目中无人,陶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2)出示句二:“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指导朗读:谦虚的神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能带上这种神情来回答一下。指名读,齐读。

  (3)理解“傲慢、谦虚”

  在这两句话中请找出一对反义词:傲慢——谦虚。

  比较读这两句话,分男女生朗读句一、句二。

  (4)出示句三:“我就知道你不敢,你这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理解“懦弱”:谁能试着给“懦弱”找一个近义词,学生回答:软弱、脆弱等。把这些近义词放进句子中读读,说说为什么这里要用“懦弱”这一词,而不用软弱、脆弱呢?比较体会“懦弱”一词,就是指很没有用、无能的意思。

  理解“轻蔑”:怪不得铁罐会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说呢?谁能带上这种轻蔑的神情试着来读读这句话。自由读,分组读。

  (5)出示句四:“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是怎么争辩的呢?联系上下文说说“争辩”词义。

  想想争辩着说应该怎么说,你们读陶罐的句子,老师读铁罐的句子,分角色朗读句三、句四。

  (6)出示句五:“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铁罐为什么恼怒?理解“相提并论”一词,铁罐认为陶罐什么地方在与它相提并论?语言训练:铁罐自认为自己——,而认为陶罐——,所以它认为陶罐不能与相提并论。恼怒时的表情是怎样的?指名表演,理解“恼怒”。

  指导朗读,恼怒时该怎样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7)出示句六、句七:“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以吵的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睦相相处”。带上这种谦逊、*和的语气齐读。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给“羞耻”找一个近义词,想想铁罐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会怎样?把这种自以为是、骄傲的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同桌读,齐读。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评小高)

  (读中有导,读导结合,引导学生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从它们说话时的不同神情、语气中,体会陶罐、铁罐的不同内心活动,不同的性格和态度,从而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在学*1—9自然段时,有很多形象生动的形容词,理解这些词,是本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些词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有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争辩”、“和睦相相处”、“奚落”;有的用找*、反义词来理解,如:“傲慢、谦虚”、“羞耻”;有的在近义词比较中理解,如:“懦弱”;有的是通过做做神情动作来理解,如:“轻蔑”、“恼怒”;有的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如:“相提并论”,识字的方法的多样化、兴趣化,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5、先读读板书上的生动优美的形容词,再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1—9自然段,可以看板书,也可以看文本,然后请四人小组分角色上台表演1—9自然段。评议是否读出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

  (先读读板书上的生动优美的形容词,再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1—9自然段,可以看板书,也可以看文本,然后请四人小组分角色上台表演1—9自然段,这里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运用优美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

  6、师引读:因为觉得自己比陶罐要坚硬,

  生:所以骄傲的陶罐会看不起铁罐,

  师:因为骄傲的陶罐看不起铁罐,

  生:所以常常奚落它。

  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就是“数落,看不起”的意思,板书:奚落。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一再的忍让,板书:忍让。

  略读10——17自然段。

  过渡语: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学生回答: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高兴、惊讶因为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3、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

  4、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齐读全文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六)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又没有自己觉得难写的字,觉得那些笔画要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指名说。

  2、生试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

  坚硬——→氧化

  傲慢、谦虚、懦弱、轻蔑、争辩、和睦相相处、羞耻、奚落

  设计理由: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主要描写的两个主人公是陶罐和铁罐、它们本身所拥有的的特点一个是易碎一个是坚硬以及若干年后它们的变化一个是永久,一个是氧化。把这些优美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识记,便于学生积累语言,库存语言,运用语言。

  (八)教学特色: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如在教学1—9自然段时,有很多形象生动的形容词,理解这些词,是本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些词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有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争辩”、“和睦相相处”、“奚落”;有的用找*、反义词来理解,如:“傲慢、谦虚”、“羞耻”;有的在近义词比较中理解,如:“懦弱”;有的是通过做做神情动作来理解,如:“轻蔑”、“恼怒”;有的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如:“相提并论”,识字的方法的多样化、兴趣化,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如在教学完了1—9自然段,我先请学生读读板书上的生动优美的形容词,再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1—9自然段,可以看板书,也可以看文本,然后请四人小组分角色上台表演1—9自然段,这里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运用优美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1—9自然段时,因为这部分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我采用读中有导,读导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从它们说话时的不同神情、语气中,体会陶罐、铁罐的不同内心活动,不同的性格和态度,从而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如学*重点句时,我出示句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指导朗读: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呢?学会回答:因为陶罐不用陶做的,容易碎,而它是用铁做的,觉得自己很坚硬,不会碰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铁罐那么傲慢。板书:易碎、坚硬。做做傲慢的神情,带上这种神情,谁能把铁罐的傲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又在教学完1—9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先读读板书上的生动优美的形容词,再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1—9自然段,可以看板书,也可以看文本,然后请四人小组分角色上台表演1—9自然段。评议是否读出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语文课程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最后在表达感受,深化感悟这一块内容学*时,我这样安排,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 复*导入,激发兴趣;

  (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三)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复*导入,激发兴趣;

  先由学生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复*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兴趣。

  第二板块: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三板块: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铁罐说道那样,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坚固得什么也不怕?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学生自由读10至17自然段,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物。而铁罐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四板块: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块: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不能拿出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来,请全班同学起立,和你的同桌握个手,一边握后,一边说:“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学法

  1.合作学*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

  1、合作学*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四、说教程: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一定得以提高)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我以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准备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骄傲

  谦虚

  傲慢

  宽容

  恼怒

  不再理会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一定得以提高)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阅读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1)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菁华5篇)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1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要讲的课文是《陶罐和铁罐》。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目标:

  1、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能结合上下文与生活实际正确理解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的意思。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及小组合作学*,学会通过人物的语言与动作把握人物的内心活动,来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板块: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检查字词,巩固新知

  (三)提取主线,整体感知。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五) 理解结果,感悟道理

  (六)学以致用,故事新编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由故事导入,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检查字词,巩固新知

  这个版块主要检查孩子们字词预*的情况,能认识并正确读出“骄傲、 傲慢、谦虚、争辩、恼怒、奚落、荒凉、轻蔑、朴素、价值、懦弱、陶罐、闭嘴、羞耻、相提并论、流逝、御厨、和睦相处”等词语,并说出哪一组是描写铁罐,哪一组是描写陶罐的,为理解课**准备。

  (三)提取主线,整体感知。

  让学生根据提示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故事讲了在国王的御厨里有 ,铁罐仗着自己 常常 。若干年后,陶罐 ,铁罐 。

  根据学生回答,引出“奚落”一词,“奚”是一个生词,让学生说说如何去记住这个字。询问“奚落”的'意思,并说说铁罐为什么要奚落陶罐,是怎样奚落的,由此引导进入第四板块。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五) 理解结果,感悟道理

  教师直接引入结尾,并引导学生:

  1.把自己的所感所悟所想说出来:

  陶罐,我想对你说……

  铁罐,我想对你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3.送给学生几句话,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等道理。

  (六)学以致用,故事新编

  假如铁罐还没有完全消失,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写一篇童话故事吧!

  引导学生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用语言体现人物特点的方法,适当加上神态、动作的描写,续写这个故事。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学法

  1.合作学*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2

  一、介绍说课的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三年级上册27课《蜜蜂》,是第七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

  二、教材解读:

  文本解读:

  《陶罐和铁罐》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而陶罐却在铁罐无礼的奚落和嘲讽中表现得尤为宽容与克制。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

  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通过本篇课文的学*让学生在学*上要懂得取长补短,互相学*,无论什么时候部不能骄傲自大,必须谦虚谨慎,同时明白人各有所长,能正确对待别人的长处,和睦相处,共同为集体,为社会作出贡献。

  文章特色:从课文的插图、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都能让我们感受到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课文中新词较多,如“奚落、懦弱、轻蔑、相提并论”等,教学时应注意让学生在语境中理解,在理解中朗读对话,感悟寓意。此外,对话部分应该是本篇课文的最明显的特色也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是通过对铁罐和陶罐神情和语言的描写,把一个骄傲者和一个谦虚者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是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和表演的好材料。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流逝、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3、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会认10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辩、恼、耻、逝、殿、掘、朴、素。会写14个生字,它们是:陶、谦、虚、嘴、恼、怒、吵、感、荒、捧、朴、素、值、受。理解“奚落、谦虚、恼怒、懦弱、轻蔑、相提并论、争辩、和睦相处、羞耻、朴素”等词义。

  2.抓住关键词句,学*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寓意: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设计理念: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3、注重语言的积累、运用,通过多种渠道,搭建语文实践*台,让学生积累语言,丰富语言的库存,让学生在运用中发展语言。

  五、教学流程:

  (一)、实物导入,引发学生兴趣。

  1、出示实物陶罐和铁罐: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陶罐铁罐。

  2、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今天我们就学*27、陶罐和铁罐,齐读课题。

  (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针对儿童的心理特点,巧妙地创设情境,构建一个个引力强劲的磁场,抓住学生的心,激发他们的兴趣与探知欲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翻到107页自己读读这篇课文,把生字读准了,把课文读通了,然后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出示新词,读新词。

  分自然段读课文,其他同学评一评,他们把生字读准了吗?

  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师引导学生把主要内容说清楚: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朗读品味,内化感悟

  精读1—9自然段

  1、默读1—9自然段,说说陶罐分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指名回答: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

  3、过渡语:课文是怎样具体写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的?请你轻声读读1—9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4、交流反馈

  根据学生反馈情况进行交流,其中重点指导以下句子:

  (1)出示句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指导朗读: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呢?学会回答:因为陶罐不用陶做的,容易碎,而它是用铁做的,觉得自己很坚硬,不会碰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铁罐那么傲慢。板书:易碎、坚硬。做做傲慢的神情,带上这种神情,谁能把铁罐的傲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

  过渡语: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目中无人,陶罐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

  (2)出示句二:“不敢,铁罐兄弟。”陶罐谦虚地回答。

  指导朗读:谦虚的神情又是怎么样的呢?谁能带上这种神情来回答一下。指名读,齐读。

  (3)理解“傲慢、谦虚”

  在这两句话中请找出一对反义词:傲慢——谦虚。

  比较读这两句话,分男女生朗读句一、句二。

  (4)出示句三:“我就知道你不敢,你这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理解“懦弱”:谁能试着给“懦弱”找一个近义词,学生回答:软弱、脆弱等。把这些近义词放进句子中读读,说说为什么这里要用“懦弱”这一词,而不用软弱、脆弱呢?比较体会“懦弱”一词,就是指很没有用、无能的意思。

  理解“轻蔑”:怪不得铁罐会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说呢?谁能带上这种轻蔑的神情试着来读读这句话。自由读,分组读。

  (5)出示句四:“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陶罐是怎么争辩的呢?联系上下文说说“争辩”词义。

  想想争辩着说应该怎么说,你们读陶罐的句子,老师读铁罐的句子,分角色朗读句三、句四。

  (6)出示句五:“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铁罐为什么恼怒?理解“相提并论”一词,铁罐认为陶罐什么地方在与它相提并论?语言训练:铁罐自认为自己——,而认为陶罐——,所以它认为陶罐不能与相提并论。恼怒时的表情是怎样的?指名表演,理解“恼怒”。

  指导朗读,恼怒时该怎样读?指名读——评价——齐读。

  (7)出示句六、句七:“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以吵的呢!”

  联系上下文理解“和睦相相处”。带上这种谦逊、*和的语气齐读。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给“羞耻”找一个近义词,想想铁罐说这句话的时候神情会怎样?把这种自以为是、骄傲的感觉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同桌读,齐读。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评小高)

  (读中有导,读导结合,引导学生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从它们说话时的不同神情、语气中,体会陶罐、铁罐的不同内心活动,不同的性格和态度,从而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

  (在学*1—9自然段时,有很多形象生动的形容词,理解这些词,是本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些词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有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争辩”、“和睦相相处”、“奚落”;有的用找*、反义词来理解,如:“傲慢、谦虚”、“羞耻”;有的在近义词比较中理解,如:“懦弱”;有的是通过做做神情动作来理解,如:“轻蔑”、“恼怒”;有的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如:“相提并论”,识字的方法的多样化、兴趣化,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效率。)

  5、先读读板书上的生动优美的形容词,再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1—9自然段,可以看板书,也可以看文本,然后请四人小组分角色上台表演1—9自然段。评议是否读出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

  (先读读板书上的生动优美的形容词,再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1—9自然段,可以看板书,也可以看文本,然后请四人小组分角色上台表演1—9自然段,这里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运用优美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

  6、师引读:因为觉得自己比陶罐要坚硬,

  生:所以骄傲的陶罐会看不起铁罐,

  师:因为骄傲的陶罐看不起铁罐,

  生:所以常常奚落它。

  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就是“数落,看不起”的意思,板书:奚落。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一再的忍让,板书:忍让。

  略读10——17自然段。

  过渡语: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学生回答: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学生回答:高兴、惊讶因为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3、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

  4、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师小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齐读全文

  (五)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六)指导书写

  1、齐读生字,又没有自己觉得难写的字,觉得那些笔画要写错需要提醒大家,指名说。

  2、生试写生字

  (七)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

  坚硬——→氧化

  傲慢、谦虚、懦弱、轻蔑、争辩、和睦相相处、羞耻、奚落

  设计理由: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知道文章主要描写的两个主人公是陶罐和铁罐、它们本身所拥有的的特点一个是易碎一个是坚硬以及若干年后它们的变化一个是永久,一个是氧化。把这些优美的词语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反复识记,便于学生积累语言,库存语言,运用语言。

  (八)教学特色:

  1、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进行识字教学,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注重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如在教学1—9自然段时,有很多形象生动的形容词,理解这些词,是本堂课的重点,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这些词的时候,我是这样做的:有的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如:“争辩”、“和睦相相处”、“奚落”;有的用找*、反义词来理解,如:“傲慢、谦虚”、“羞耻”;有的在近义词比较中理解,如:“懦弱”;有的是通过做做神情动作来理解,如:“轻蔑”、“恼怒”;有的是放在具体的语境中来理解,如:“相提并论”,识字的方法的多样化、兴趣化,激发了学生识字的欲望,从而提高了识字的效率。又如在教学完了1—9自然段,我先请学生读读板书上的生动优美的形容词,再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1—9自然段,可以看板书,也可以看文本,然后请四人小组分角色上台表演1—9自然段,这里我有意识地帮助学生积累、运用优美的词语,丰富自己的语言库存。

  2、“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1—9自然段时,因为这部分是本篇课文的重点,我采用读中有导,读导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从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中,从它们说话时的不同神情、语气中,体会陶罐、铁罐的不同内心活动,不同的性格和态度,从而把课文的情感内化为自己的情感。如学*重点句时,我出示句一:“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指导朗读:为什么铁罐那么傲慢呢?学会回答:因为陶罐不用陶做的,容易碎,而它是用铁做的,觉得自己很坚硬,不会碰碎,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所以铁罐那么傲慢。板书:易碎、坚硬。做做傲慢的神情,带上这种神情,谁能把铁罐的傲慢通过自己的朗读表现出来呢?自由读,指名读,小老师读。又在教学完1—9自然段的时候,我让学生先读读板书上的生动优美的形容词,再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1—9自然段,可以看板书,也可以看文本,然后请四人小组分角色上台表演1—9自然段。评议是否读出陶罐谦虚友善,铁罐傲慢无礼。语文课程指出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我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四人小组分角色表演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从而学生学得轻松又扎实。最后在表达感受,深化感悟这一块内容学*时,我这样安排,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3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而陶罐却没有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语文内容,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从而理解课文所讲的道理。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要使学生通过学*课文,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设计理念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为此,要让学生充分的读书,在读中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熏陶和感染,获得独特体验和思想启迪;要给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感悟语言、积思语言、运用语言,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为了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四大板块:

  (一) 复*导入,激发兴趣;

  (二)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三)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四)表达感受,深化感悟,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板块:复*导入,激发兴趣;

  先由学生回忆故事的主要内容,再通过复*字词,让学生凭借对两个的罐子的了解,从词语中各选择一个来形容它们的性格。既是为了复*,也是为了让下面的学*做好铺垫,激发学生进一步学*的兴趣。

  第二板块: 进入文本,品读理解;

  这个板块主要抓住课文2---9自然段来展开教学。围绕“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让学生先自由读,找一找、划一划,找出铁罐奚落的话,养成良好的读书*惯。接着课件出示四个重点句子,重点进行品读。通过给句子补提示语的方法,帮助学生从不同的神态、语气中理解铁罐的话,从而明白 “奚落”一词的意思。接着又问“面对铁罐的一次又一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出示陶罐的话请学生读一读,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印象。在师生、生生对话中构建话题,以读为本,在朗读中内化感悟。从而了解铁罐和陶罐的不同性格特点。

  第三板块: 深入文本,研究感悟

  了解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性格特点,再深入的探究是不是真的像铁罐说道那样,陶罐破成了碎片,而他自己坚固得什么也不怕?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由学生自由读10至17自然段,知道陶罐不仅像原先一样光洁、朴素、美观,而且还成了文物。而铁罐并不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坚固得什么都不怕,而是消失得无影无踪了。

  第四板块:揭示寓意,明白道理

  通过“你想对铁罐说些什么?”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从而揭示本文所要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本文具有深刻的寓意,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否则骄傲必败。我设计让学生联系实际,说说我们学*上、生活中有哪些骄傲必败的事例,今后要怎样做才对?借此进行思想教育。

  第四板块:表达感受,深化感悟

  1.从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想到了什么?(懂得了什么?)

  2.学到这里,同学们一定有不少的想法和感受,你们想说什么呢?请拿出自己的留言板把想说的话写上去,写后再交流交流。

  (1)我想对陶罐说:

  (2)我想对铁罐说:

  (3)我想对自己说: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写出自己心里想说的话,珍视学生在尊重文本价值前提下的富有个性的、独特的见解,从而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所讲的道理,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同学们,你们都说得很好! 我们不能拿出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来比,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确看待自己的短处。我们要相互尊重,友好相处!来,请全班同学起立,和你的同桌握个手,一边握后,一边说:“握握手,我们都是好朋友!

  四、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五、学法

  1.合作学*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陶罐和铁罐》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篇寓言故事,它趣味性强,寓意深刻,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两个罐子的故事。铁罐自以为坚硬,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它。而陶罐却不与它计较,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而铁罐却不复存在。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待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继续学*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童话故事三年级的孩子已经接触了不少,他们想读、乐学,但要理解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却有一定的难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教材特点和本班学生实际,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说教法

  1、指导观察法

  遵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充分发挥文中插图的作用,以图带文、图文并茂,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自然地加深了对课文的学*。

  2、表演教学法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表演读,旨在创设良好的学*环境,调动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投入课文所设置的情境中。

  3、鼓励欣赏法

  教师及时的点评,甚至学生之间的互评,都是以鼓励、欣赏为主,主要是激励学生充分地展示才能,满足他们希望得到赞许,体会成功的心理特点,激起学生学*的欲望,增强朗读的信心。

  三、说学法

  1、合作学*法

  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让学生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同时,能联想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

  2、美读训练法

  以“看”“听”“说”“读”“悟”为主要训练方式,把“读”的训练贯穿在整个教学中,通过师与生、生与生面对面地提高、思考、讨论、交流、体会、练读逐步实现教学目标,让学生在具体的阅读实践中得到锻炼。

  四、说教程: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第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一定得以提高)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5

  一、教学目标:

  1、自主学*,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等词语。

  2、能积累描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3、在分角色、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读懂课文内容,明白其中的道理。这既是本课教学的重点又是难点。

  二、教法和学法

  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曾说过人的头脑不是一个被注满的容器,而是一束需要被点燃的火把。如何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形成真正的对话?我以读一读、找一找、演一演、说一说、写一写的方法,达到预定的目标。在学生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主理解,培养学生自主研究、探究文本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准备3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一)、看图谈话,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读童话故事吗?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一起学*一个童话故事(随机课显:陶罐和铁罐的图片)你认识他们吗?在学生叫出他们的名字后出示课题,引导学生换偏旁识记陶,并指导书写陶。(童话故事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极有吸引力,让生说说你读了哪些童话故事?更能激起学生不吐不快之感,我想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被激发,再加上看了立体的、鲜活的图片,孩子们会迫不及待想接触文本,想了解故事的来龙去脉。此时,我抛出一句:他们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去读读27课就明白了,就这样我巧妙地把孩子引入自主阅读状态,这样就进入了第二个环节。

  (二)、读通课文

  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在这一环节,我主要给足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在阅读中,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并运用已掌握的方法自主识记生字词。学生是带着自己的经验与感受与文本对话,对文本的解读带有很强的个性化,因此我让学生读通课文后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这里,我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地交流读书体会,在点评中,我做以下的点拨,以助于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1、在学生发言中,注意让学生读好文中人物的对话

  2、对字词有不明白之处,可让学生之间相互帮忙,充分利用学生自己的资源。

  (三)、抓住对话,深究人物的内心活动

  这一环节是教学的重点,有了前面的铺垫,我首先出示词语(骄傲、傲慢、谦虚、轻蔑、恼怒、宽容、不再理会)在学生齐读后进行分类,随机板书:

  骄傲

  谦虚

  傲慢

  宽容

  恼怒

  不再理会

  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走进文本,读读课文,找找、画画从哪些语句看出铁罐的傲慢、骄傲,陶罐的谦虚、宽容?在学生汇报交流中,我主要做了以下点拨引导:

  1、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如奚落,我先让学生说说奚落的意思,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说你曾在什么情况下奚落过谁?或你曾受过谁的奚落?

  2、用指名读、师生合作读、评议读、赛读、加动作表演读等多种方法读好人物的对话,重点指导读好以下几个句子:

  (1)、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陶罐争辩说,我们生来就是盛东西的,并不是来互相碰撞的。说到盛东西,我不见得比你差。再说

  (2)、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多种方式读课文,学生在一次又一次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感悟了人物的品质,也潜意识领悟了故事的道理。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领略了祖国语言的精妙。学生不仅积累了语言,还提高了思维能力,自主能力。此时,学生已取得获得知识的快乐,也更加关注了陶罐和铁罐的命运,于是我以陶罐和铁罐的最终命运到底如何?这一问题过渡到下一部分内容的学*,即默读课文10----17小节内容,重点抓住人们对陶罐赞赏的语言及陶罐说的话,感悟陶罐的品质。

  (四)、延伸文本

  我说:如果此时陶罐与铁罐就站在你面前,你想对谁说句什么话?学了课文你想对自己或身边的谁说句什么?请选择其中的一个话题写写。(这样不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也在写话中明白了道理,突破了难点,同时也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教育,还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能力。)

  (五)、布置作业,读写结合

  我说:如果陶罐和铁罐再次相遇,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故事呢?请你也来当一回童话大师,写一写这个故事,写完后读给爸妈听,让他们给你打打分。(这个作业为指导学生写作指明方向,长期这样训练,学生的写作水*一定得以提高)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2)

——陶罐和铁罐教案10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2、联系已学课文和生活经验加深对寓言的`理解。

  3、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具准备:陶罐和铁罐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看一看,老师讲台上摆的是什么?板书(陶罐和铁罐)

  2、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一学在这两个罐子之间发生的故事。

  3、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边听录音,边在每个自然段的前面标上序号。并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由发言。

  3、师归纳。

  国王的御厨里有一只陶罐和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

  三、学*1——9自然段了解陶罐与铁罐的性格特点。

  1、听1——9自然段的录音思考:这几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铁罐自命清高,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板书:奚落

  2、哪一位同学来说一说“奚落”的意思。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3、这几个自然段也就是常讲铁罐常常用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

  4、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思考:

  ①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②铁罐用了哪些尖刻的话数说陶罐的短处(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③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

  请同学们边读就边把有关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

  5、生回答老师的问题

  6、小黑板出示对话,体会各自态度。

  ①“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陶罐一开口就是“你敢碰我吗?”它的意思就是陶罐敢不敢碰它,<不敢>。它根本就没有把陶罐放在眼里,它称呼陶罐“陶罐子”直呼其名,说明它有没有礼貌?<没有>。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出一个能够体现铁罐态度的词来。<傲慢>。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理,陶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不敢,铁罐兄弟”。陶罐有没有生气?<没有>。它不但没有生气,还很礼貌地称呼它为兄弟,并承认自己不敢碰它,说明陶罐怎么样?<很谦虚>。

  ②请同学们自学后面的句子,看看这些句子体现了陶罐和铁罐怎样的态度?铁罐:傲慢、狂妄陶罐: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

  ③请同学们看到书101页的插图,

  教案《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陶罐和铁罐》教案一》!

  看一看,哪个罐子是陶罐,哪个是铁罐,为什么呢?

  7、指导朗读1——9自然段。

  ①通过1——9片段段的学*,我们了解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性格特点,铁罐的傲慢、狂妄,陶罐的谦虚、忍让、不骄傲不自卑。我们就来分角色把1——9自然段读一读。

  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铁罐的傲慢、狂妄,读出陶罐的谦虚。

  ③分角色朗读:男生读铁罐说的话,女生读陶罐说的话。叙述的语句就由老师朗读。

  ④请两位同学把刚才读的内容演一演。

  四、总结1——9段、学*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请大家快速的默读10——17自然段,并思考:

  1、许多年过去了,陶罐是什么样子?铁罐呢?(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的无影无踪。)

  2、当人们发现陶罐时,人们的态度怎样?为什么呢?(高兴、惊讶)(它是古代的东西、很有价值)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没有,因为它只看到自己坚硬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易氧化的短处;同样陶罐也只看到自己易碎的一面,而没有正视自己易保存的一面。)

  3、从这则寓言中我们明白了什么道理?联系学生的课文和联系生活实际谈一谈。

  五、总结课文

  完成小黑板上的练*

  这则寓言采用了手法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描写,告诉人们看待问题要,任何事物都有和。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比,更不能因此而。

  六、作业:

  把故事讲给弟弟妹妹听,告诉他们看问题要全面,不能用自己的和别人的短处比,更不能因此而骄傲。

  板书设计:

  陶罐 易碎——→永久

  忍让↑↓奚落

  铁罐 坚硬——→氧化

  课题:陶罐和铁罐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激发兴趣。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3)

——《陶罐和铁罐》教学反思 (菁华5篇)

  本教学片断体现了以下教学理念和教学特点:

  1、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中学*,创设了宽松的学*氛围。

  学会学*、学会合作、学会做人、学会创造,是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的主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教师正是基于这种认识,让学生在朗读课文时,展开合作,通过分角色朗读、体验、相互启发、评价、激励,弥补了自己的不足,发展了学生的特长,使学生树立了自信心。在合作学*时,教师注意了指导和参与。合作学*以学生为主体,但并不意味着“放任自流”。合作应该是在教师引导的前提下的合作。首先应让学生明确学*的目的和要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合作学*方式。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合作之中,及时发现问题,引导交流,促进合作的实效性。

  2、以小组竞赛的形式展开了教学活动。

  “竞争”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的需要。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他们喜欢竞争的。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是教学组织的有效的教学方式。教师正是抓住了学生的这种需要,以评选擂主的形式,展开朗读比赛,同时用激发性的语言,激励学生大胆的参与,调动每一组成员学*的积极性,既面向了全体又照顾了个性的差异,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朗读竞赛中,教师还注意了读中指导,让学生在体验中读,在感悟中读,读出自己的感受,读出自己的个性。

  3、鼓励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感受课文内容。

  课程标准指出:“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方式”“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理解、体验”。因此,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神态的语句,可以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等多种方式来体验。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产生了极大的乐趣,有的学生说,有的学生读,有的学生画。特别学生对画画表现的兴趣更浓,教师顺势利导,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这时学生的提问(为什么这样画?)更具有深刻意义,教师抓住这一问题,让学生谈出各自的感受,可见,挖掘了学生思维,拓展了学生想象。教师引导学生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陶罐和铁罐,再一次激活学生思维、训练了学生语言概括的能力,对事物的不同感受能力及情感表达能力。

  4、探究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是打开思维、唤起想象的钥匙,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问题意识。传统的教学是教师问学生答,串讲串问占据了整个课堂教学。我们现代教学主张把问题尽量留给学生,让学生自主的发现问题,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理想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问和学生的问相互的融汇。问题还要由学生自己来解决,最好的方式是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看法,不追求答案的统一。本片断教学,教师在鼓励学生问的基础上,也不乏教师的问,教师的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在于有思考的价值。例如,片断的最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文中的人物对话及生动的神态,动作的描写,给同学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通过读、想、画、大家也一定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吧!那么你们喜欢陶罐还是铁罐?”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却意义深重,既启发了学生有价值的思维,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通过讨论,珍视了学生的独特感受、理解、体验。

  这篇课文是一则很有启发性的寓言,通过体会陶罐和铁罐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让学生理解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教学中,我抓住了以下三点进行教学。

  一、读。

  《陶罐和铁罐》主要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的发展,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都在人物的对话中充分展现。因此,对话的朗读指导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

  先请同学们自己初步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把课文正确、流利地读下来。然后交流:你喜欢谁,不喜欢谁,理由是什么?学生会根据各自不同的感受表示:有的喜欢陶罐,因为它谦虚;不喜欢铁罐,因为它骄傲。有的认为陶罐不但谦虚,而且很善良。有的喜欢陶罐敢说真话,不喜欢铁罐,它不仅骄傲,还很武断。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初步把握了“人物”的整体形象特点。接下来,让孩子们通过读课文找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和陶罐说的话。为了指导学生读好铁罐的这些话,我再让学生画出描述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想象铁罐说话的神情。并有层次地展开对话的朗读指导:第一层次的对话通过老师的指导,让孩子们在评议中理解,在理解中练读,学会抓住铁罐、陶罐的神态读出他们的傲慢和谦虚。第二层次的对话,让孩子们自主读书、自己去发现两个罐子神态的变化,再运用刚才学*的方法自由练读,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第三层次的对话指导,以“恼怒”为切入点,引导孩子们加上自己的动作读书,与伙伴合作表演,来辅助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宽容。第四层次的朗读指导,用给动画片配音的方式激发孩子们的朗读兴趣,把所有对话连起来练读,这是在前三次充分练读基础上的总体回归,也是孩子们对课文理解的升华。

  二、改。

  先引导学生领悟这则寓言的寓意,学生理解的侧重点可能各有不同。如:1、人应该谦虚谨慎,不应该骄傲自满;2、不要只看到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人人都有长处和短处,更不要以自己之长比人之短;3、人们应该胸怀宽广,善良真诚,不要像铁罐那样心胸狭窄,孤高自傲;4、长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短处,像铁罐虽然结实但容易氧化锈蚀,短处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长处,像陶罐虽然易碎,但埋在土里多少年也氧化不了……

  这里,就有一个逆向思维的问题。铁罐就没有优点吗?铁罐坚固不易破碎这一点不值得陶罐学*吗?陶罐就没有缺点吗?陶罐虽然光洁、朴素、美观,但它确实易碎,不结实,这一点铁罐说的也是实情。大家讨论一下:铁罐和陶罐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各抒己见,别被课文束缚住,放飞思路,大胆去想。

  学生归纳,教师板书:优点缺点陶罐美观易碎铁罐坚固丑陋

  师生共同改写这则寓言,赞扬铁罐,批评陶罐,赋予他们相反的性格,题目改为《铁罐和陶罐》。

  学生分组边议边改,集体创造,大意如下:

  陶罐很骄傲,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铁罐子,你敢和我比美吗?”铁罐回答:“人们用我们盛东西,并不是让我们比美的。”“丑陋的东西,就知道你不敢和我比美……,’

  一天,突然发生了大地震,陶罐被摔得粉身碎骨,而铁罐却无羌。人们掘出铁罐,却找不到陶罐了……

  这样学*就使自己的思维进入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没有被教材所设定的思路限制住,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改故事我则放在了第二课时。

  三、辩

  学生在朗读人物对话时也总是少了一份神韵,师在课堂中按部就班地指导朗读对话,没融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中。教案是死的,而学生是活的,那么有意思的故事,应把他们带入到故事有趣的情境,随着情节发展自然展开对话呢。老师不是在背教案上课,而是在与学生共同学*,探讨、感受这个生动的故事。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与学生们一起成了里面的陶罐和铁罐,

  “铁罐,你是在用怎样的态度奚落陶罐啊?”

  “陶罐们,铁罐那么傲慢地奚落你们,我们就来和他来碰一碰怎么样,准备好了吗?”

  随着教师的一句句引拨,在这场对话中,学生们俨然把自己当作了铁罐和陶罐,随着故事的发展,情绪也自然转换,读对话时栩栩如生,惟妙惟肖。

  “陶罐在哪里?谁来为你们的陶罐家族争辩一下啊?”

  一个个小陶罐们理直气壮地道出各自的优势。“我们陶罐不比铁罐差,我是工艺品,花纹很美。”“我们不会生锈。”“我们也很朴素、美观”。……

  一句句的争辩,情真意切。学生通过角色转换,亲自走到故事中,在情境中,境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当学生和教师一同成为情境的一部分,在其中思考、活动达到忘我的境界时,便进入一种人境融合的最佳的创新状态,学生读起来会入情入境。

  《陶罐和铁罐》是一篇童话故事,课文生动有趣,情节富有变化,它讲述了国王御厨里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许多年代后,陶罐出土成了文物,铁罐却不复存在的故事。全文可分为两部分:第一主要讲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即他们的对话;第二部分主要讲许多年代过去后,人们发现了陶罐,铁罐却早已消失。作者告诉人们“不能只看到自已的长处,而看不到自已的短处,也不能只看到别人的短处而看不到别人的长处”这样一个道理。这则寓言故事语言朴素却富有童趣。

  初读教材时,我感觉对话应该是重点,以对话贯穿全文,给学生呈现一个傲慢自大的铁罐和一个谦虚善良的陶罐。但多读几遍后才发现,作者的这篇童话目的不是给我们呈现两个罐子,而是以两个罐子的形象来说明“人无完人,金无足赤”的道理,我们应如何正确的看待人和事物。找到了人文价值,以何种形式来贯穿全文呢?我觉得可以从以“提示语”贯穿对话的朗读,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为了让课堂更加明晰、教学思路更加精细,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进行了深深的思考。通过这节课,我也有许多的感悟与想法。

  感悟一:放手有益。

  每次拿过课文,我都会着急的去思考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才能想出新点子,让大家看到我精彩的设计,但每次都没有预想的效果。仔细想想,我忽略了课堂上最主要的人物——学生,他们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的兴趣才是课堂的源泉。因此,我认真听取了师傅的意思,课堂上放手,让学生随便谈,随便说,随着学生的兴趣爱好走。没想到真的有效果了,学生的'表达完全出乎我的意外,而且与我的预设也完全一样。仔细想想,原来站在学生的立场,想想他们对什么感兴趣,他们最想了解什么?会给我带来那么多的惊喜。比如说通过对话让薛恒感受铁罐的傲慢和陶罐的谦虚,我就安排学生从称呼着手,从“东西”、“子”、“兄弟”,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着手,就容易出效果,学生也容易理解。

  感悟二:走进文本,走进学生,达到师生、文本对话之效。

  记得李家栋老师说过:语文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正如淳淳小溪流淌在课堂上。因此,以学生文本、关注学生才是我们上课的最终目的。课堂伊始,我可能没有走进学生、走进课文,因此不知其功效。当我投入地与学生一起挖掘陶罐和铁罐的性格,探究其价值时,我和学生全身心投入其中,完全以学生为本,和他们同感悟、同体验。这时我们的思想相互碰撞,心灵相互交流,让我真正体会到了真正的课堂。另外,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进一步指导铁罐和陶罐的功能与区别,从而知道陶罐的谦虚。

  感悟三:抛开设计,以生为本。

  通过这节课,让我深深领悟到:课堂是随机的,课堂也是学生的,教案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学生的发言进行教学。处处体现学生自主性,当然,这也需要教师自身有深厚的文化功底。因此,通过这节课也让我深深的明白:知识的储备对一个教师来讲是多么的重要。

  这节课,我也深深的反思过,对于我个人来说缺乏一定的锻炼,听的少,练的少,因此也有些不成熟的地方。在教这篇课文时,考虑到课文的内容中四次对话的层次性,我一直有一个困惑,那就是怎样既可以体现学生的自主学*和探究,又不会使教学过程显得杂乱无章呢?在教学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其实这根本不时一个问题,学生在读通读顺课文的基础上,已经能够认识到了我所考虑的这个问题了。可能会有不同的意见,但是在学生读课文,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这些分歧就会渐渐趋与统一,不要要求学生一次就能达到所想要的高度,而是让他们一步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尝到智慧的果实。作为老师,我觉得自己在这个方面的经验还不足,还放不开,怕学生跟不上自己的脚步,其实这些都是杞人忧天。要相信他们的能力,相信他们能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解决问题。

  通过这次教学,我也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在阅读教学方面和课堂经验的不足。我将在以后的教学中更加虚心地向老师们请教,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再上一个台阶。

  为了提高课堂效率,我从整体上把这篇文章分成了两个部分,也就是“御厨里的争论”和“许多年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命运”两大块。前一个部分我以“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为线索,通过教师的指导,读出两只罐子不同的性格特点,使情感的变化渐渐明晰,这一部分是我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的教学,我对文章进行了一些取舍,以两个问题来引导阅读,通过默读、导读、细读让学生体会两只罐子命运的不同,从而进一步让学生悟出这则寓言所蕴涵的道理。

  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仍然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对文中词语的理解方式应该更多样化一些;一些学生在读文时读错字,说明第一课时的学*中忽视了部分学生把书读正确的落实;教学中读的方式还可以更多样化一些,让全体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同时,在教学中我也存在着这样一个困惑:当教师指导朗读后,学生仍然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时该怎么办?在课堂上为了节约时间,我采取的是范读的方式,但这是否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在今后的教学路上还需进一步探讨。

  这篇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埋在土里许多年以后,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化为泥土,不复存在。故事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文内容简单易懂,生动有趣,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读,在自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作适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陶罐和铁罐的对话,以及表现陶罐和铁罐说话时的不同神态、语气,体会他们的不同内心活动。比如:通过“你敢碰我吗?”“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可以看出铁罐的自以为是,傲慢无理。通过“不敢,铁罐兄弟。”“何必这样说呢?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可以看到陶罐的谦让宽容。在学生自读后,教师检查学生自读的情况。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的方式进行检测:陶罐和铁罐是怎样对待对方的?让学生找出对话部分,反复读,根据课文对陶罐、铁罐语言、神态的具体描写,提出自己的看法。

  课文的第一部分主要写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为了让学生熟读精思,充分体现“以读为本”的思想,确保读书人人参与,在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时,首先采取男、女生分组朗读竞赛,再次是师生品评。在指导朗读过程中,要求学生读出不同人物的感情:读铁罐的话拖长一点,语气生硬些,给人以傲慢、蛮横之感;读陶罐的话,语调*缓些,语气温和些,给人以谦虚朴实之感。通过品读、比较、分析,让学生感悟:铁罐一次又一次傲慢无理,而陶罐虽然谦虚,但能据理力争。这样以读带悟,以悟促读,在读中体验、揣摩角色的性格特点,提高思想认识,为理解寓意作铺垫。

  故事中的两个角色──陶罐与铁罐而言,陶罐有他的优点:朴素、美观、保存时间长;铁罐也有他的优点,结实、美观,易携带,用途广。然而,三年级的孩子在自主阅读这则寓言时,往往会过于沉浸在故事情节中,而使自己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会认为陶罐是很“好”的,几乎是“完人”,没有什么缺点,而铁罐是“不好”的,几乎没有任何可取之处。这种认识上的偏差,需要我们老师在具体的课堂情境中巧妙地加以引导“修正”,绝不能因为孩子年龄小而放弃这种引导,以读为本,学生在多读中认字解词,体验感悟,凸现语文的可感性和整体性。做到多感受,少分析,入情入境,进行角色体验,用读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在超越文本的心灵对话和“补白”实践中,使学生得到“智”开发和“理”的感悟,使本堂阅读课成为学生一段难忘的经历。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4)

——陶罐和铁罐——续写《陶罐和铁罐》(精选五篇)

  自从上次教训以后,铁罐再也不敢骄傲自满了。而是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或意见。但是,陶罐却认为自己是全世界最了不起的。因为它被人们发现后,被送到博物馆展览。许多人都带着照相机兴高采烈地来到这儿拍照。在铁罐那儿拍照的只有五人,而在陶罐那拍照的足足有二十人!

  “怎么样?铁罐,还敢瞧不起我!”陶罐傲慢地说,还瞟了铁罐一眼。“不管怎么样,我们都是盛东西用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们何必争来争去呢!再说……” “住嘴!谁与你是同根生!你有什么资格和我*起*坐?”陶罐暴跳如雷,愤怒地说。

  就这样,谁也不理谁……一直到一百年后的一天。那一天,因为一场大地震,使城市里的高楼大厦,*楼小屋都崩坍了。人们四散而逃,只剩下那两只旷世珍宝。可是它们没有脚,不能走啊!突然,陶罐见到一块大玻璃从上往下砸来!铁罐见了,竟向陶罐滚来!陶罐急得昏了过去。

  过了好一会儿,地震停止了。 陶罐醒了,发现自己稳稳地站在地上。咦?铁罐呢?突然,它发现了旁边的铁片和玻璃片。“不!不要!”陶罐撕心裂肺地叫道。这使它明白了什么叫友情。没有友情的人是那么无助、孤独。陶罐想着想着,不由涌出了思念的泪花。

  陶罐被送到博物馆,却被一只锈迹斑斑的铁罐看到了,它看到陶罐被放到一个垫着软缎的玻璃匣里,陈列在展览大厅的镀金架上,再看看自己被放在一个玻璃柜里,有点不服气,就问:“陶罐子,你什么时候来的?”陶罐听了小心翼翼地说:“我……我是刚来的。”“刚来的?你知道我比你大几岁吗?我已在这里呆了很多年了,你凭什么享受这种待遇?”铁罐气咻咻地说。陶罐听了越发对铁罐毕恭毕敬:“啊!原来是前辈,幸会!

  幸会!

  铁罐带着命令的口气说:“既然知道我是你的前辈,为什么不把那位置让给我?

  吓得陶罐大气都不敢出……

  开馆了,参观的人们都簇拥在展览陶罐的镀金架前。铁罐这才从人们的谈论中知道陶罐是被挖掘出来的出土文物,价值连城,自己是无论如何也不能相提并论的!

  从陶罐和铁罐的`故事中,使我懂得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拥有丰富的知识和内涵,才能赢得人们的尊重;像铁罐那样,没有自身价值,仅凭老资格,就想呼风唤雨,那只能是自欺欺人!

  时间在流逝,陶罐和铁罐被遗落在荒凉的场地上,身上积满了厚厚的土。

  铁罐对陶罐说:“嘿!朋友,虽然宫殿倒塌了,我们身上布满了灰尘,但我相信时间不会改变我的容貌。”陶罐不屑的看了铁罐一眼,一言不发。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到了多雨的夏天。一场暴雨过后,由于铁罐表面很光滑,雨水冲去了它身上大部分的泥土,它又变成了原来的模样。它骄傲的对旁边被泥土包裹的陶罐说:“看看我,又变成了原来的样子,而你却灰头土脸的,比以前更难看。”陶罐笑笑说:“时间会证明一切。”接下来的几个阴天,让铁罐浑身发痒,铁锈渐渐腐蚀着它的身体。当太阳出来的时候,铁罐失去了应有的光泽,变得锈迹斑斑。它看着自己满身斑点,十分懊恼的对陶罐说:“嘿!兄弟,我的日子也许不多了,原谅我的傲慢,我们做朋友吧。”被埋了只剩一只耳朵的陶罐大声说:“我并没有生你的气,我们是永远的朋友。”

  随着时间的推移,铁罐上的锈蚀不断扩大,形成孔洞,最终消失在泥土之中。

  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一个是铁的。骄傲的陶罐看不起铁罐,常常奚落它。

  金秋十月,凉爽的天气最适合玩荡秋千了。于是,铁罐和陶罐一起去公园玩荡秋千的游戏。它们各自握着绳子,站在秋千上,陶罐得意洋洋地问:“铁罐子,你有我荡得高吗?”

  “没有,你可是荡秋千高手,我可不能和你比。”铁罐谦虚地说。

  “我就知道你不敢,胆小鬼!”陶罐越发得意洋洋了,“你看我,荡得这么高,姿势还是那么优美。”

  “陶罐兄弟,你荡得这么高,可要小心哦,不要摔下来!”铁罐友善地提醒陶罐。

  “闭嘴!”陶罐恼羞成怒了,“我自己难道不知道,用得着你来教我吗?”

  陶罐正说着,突然,手没有抓住绳子,“扑通”一声,掉到了地上,摔了个稀巴烂。

  铁罐见了,摇着头,惋惜地说:“多可惜呀!好好的一个陶罐这样破碎了。”

  以前,陶罐和铁罐是一对十分要好、亲密无间的朋友,可是今天它们却为一件鸡毛蒜皮的小事情从而吵了起来。

  事情是这样的:那天,它们在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边散步,铁罐看着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不由得称赞起来:“啊!太美丽了,我那苗条的身子真是好看极了!”

  这下,陶罐的笑脸收回了一半:“你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美男子啊!你那身子称的上苗条的身子吗?我看只是一根木杆子,只能用来支撑身子罢了。”“哼!”

  铁罐对着陶罐吹胡子瞪眼睛,“你看你那身子上的花纹,上面全是些恐怖、吓人的鬼脸,那些工人肯定想让你遭到厄运。”“你看看你自己,人们用铁把你制成,一定是想让你早点生锈。”“总而言之,我是最美的!”“我是最美的!”两个罐子气极了,便拳打脚踢起来。

  最后,陶罐变成了碎片,面目全非,而铁罐一脚踏空,掉进水里,淹死了。这就是它们应该得到的结局。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 (菁华5篇)(扩展5)

——陶罐和铁罐的说课稿通用5篇

  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认读生字词语。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目标(3分钟)

  1、展示实物:陶罐、铁罐。引导学生说说陶罐和铁罐两种不同物质的主要特征。(陶瓷易碎,铁质虽坚硬但易被氧化生锈)相机展示实物:一块锈铁和陶瓷碎片。

  2、谈话导入(陶罐和铁罐各有自己致命的弱点。可惜铁罐没有意识到,在它们之间发生了一则寻味的寓言故事)出示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齐读)(学*生字“陶”的音、形、义)

  3、提出学*目标。

  ①把课文读通读顺。难懂的字词和句子多读几遍。找出、画出生字词。

  ②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感受人物(陶罐和铁罐)的谦虚与傲慢。(在书中留下你思考的痕迹,批批划划,并在旁边做上读书笔记。)

  ③思考:故事是怎么发生的'?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二、展示学*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学生轻声自由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谦虚、神气、恼怒、相提并论、理会、荒凉、惊讶、光洁、朴素、价值、兴奋”等词语。

  2、同桌互相朗读课文,形式自定。互相评议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

  3、指名分段向全班展示朗读。其他同学做评委,听后评议。教师相机小结:读书要正确、流利,不多字,不少字,不回读,不错读。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说说故事是怎么发生的?

  2、学生从重点词句中体会情感。

  a、“我确实不敢碰你,但并不是懦弱。”

  b、“何必这样说呢?”陶罐说,“我们还是和睦相处吧,有什么可吵的呢!”

  c、“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

  d、“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3、学生展示朗读能力。

  分角色朗读课文。(强调把人物语言作为重点,注意对话语气)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1、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交流。教师注意激励学生。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

  第二课时

  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学*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语言。

  4.通过演一演、评一评课本剧,加深对寓意的理解。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一、提出学*目标(3分钟)

  1、小组分工朗读课文,注意读出陶罐和铁罐的不同语气。

  2、讨论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铁罐自恃坚硬,狂妄、傲慢无礼;陶罐谦虚、忍让而不软弱。)

  3、表演课本剧,欣赏课本剧。(重在体会表演是否体现出人物特点,对话的语气如何?)

  二、展示学*成果(20-30分钟)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2、结合学生的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你觉得铁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你觉得陶罐有什么特点?找出表现他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c.教师紧扣学生的朗读,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帮助学生归纳出理解词语的几种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理解“奚落”;利用近义词理解“谦虚、懦弱、轻蔑、争辩、恼怒”;通过表演朗读来理解表示神态和动作的词语。

  3、小组再次合作,分角色朗读全文。领悟陶罐和铁罐各是一种什么人物形象?

  (二)学文悟情展示(小组内)

  1、表演课本剧,欣赏课本剧。(分小组上台表演)

  2、点评表演情况。

  ①对话的语气是否体现:

  如:“你敢碰我吗?陶罐子?”——故意挑衅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狂妄自大、无理

  “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蛮不讲理,恼羞成怒

  “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我们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狂妄、蛮横

  ②铁罐消逝前的自言自语是否体现哀叹。

  三、激发知识冲突(适时进行)(5分钟)

  ①教师启发: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从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任何事物总有长处,也有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和短处,全面看待事物或问题。)

  ②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如:学生认为“要谦虚,不要骄傲”可以;认为“要多看别人长处、多看自己短处”可以;认为“谦虚的人有好的结局,骄傲的人下场可悲” 、认为“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也可以。

  四、知识拓展延伸(2分钟)(布置作业)

  1.拓展延伸,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故事,说说自己或周围的人是否也充当过铁罐或陶罐一类的角色。

  2.续编故事。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一个陶罐和一个铁罐的故事。骄傲的铁罐仗着自己的坚硬瞧不起易碎的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面对铁罐的傲慢无礼,陶罐表现出了谦虚,克制和友善的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罐子的命运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陶罐出土成为文物,铁罐却消失得无影无踪。

  本文将陶罐和铁罐人格化,通过人格化的语言,告诉人们,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理解课文讲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对于本文的教学,我将采取以下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学*中的问题。

  策略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质疑,然后以小组合作学*的方式解决问题。教学中尽可能发挥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

  策略二:充分利用课文中的插图,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不软弱。

  策略三:根据课文内容,采用多种方法指导朗读,理解这则寓言故事的深刻道理。

  策略四: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从这则寓言故事中悟出了什么道理。

  教学目标:

  1、通过铁罐与陶罐的对话,体会理解“奚落、轻蔑、恼怒”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掌握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体会人物特点的方法。

  4、理解陶罐的谦虚宽容和铁罐的傲慢无礼以及懂得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通过学*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通过学*让学生学会正确全面地看待事物,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做人道理。

  教学准备:教师在教学本课前,准备课文中的挂图以及陶罐、铁罐的头饰,幻灯片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形象揭题,导入课题。

  1、出示挂图,师:同学们,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个是陶的,另一个是铁的,你们还能分辨出哪一个是陶罐,哪一个是铁罐吗?

  2、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大小、神情)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来学*第27课《陶罐和铁罐》。

  3、教师引入:陶罐和铁罐是怎样相处的,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故事,你们喜欢谁?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精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㈠、指定一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

  师: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自然段讲了什么?

  生:骄傲的铁罐看不起陶罐,常常奚落它。

  板书:奚落

  师:谁能结合上下文,说说你是怎样理解“奚落”这个词的?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说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㈡默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找出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然后告诉大家,从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比比谁知道得多。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师:从两个罐子的对话中,你们还想知道些什么?

  (学生质疑)

  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问题:(幻灯片出示问题)

  1、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2、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3、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师:哪位同学来回答第一个问题,陶罐的短处是什么?铁罐又是凭什么来奚落陶罐的?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相机指导。

  板书:易碎、坚硬

  师:铁罐正是仗着他坚硬的特点,非常骄傲,常常奚落陶罐。下面我们一道来解决后面两个问题。

  同桌分角色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部分,理解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⑴幻灯片出示句子:“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师:同学们觉得这时铁罐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生:傲慢

  师:谁能说说傲慢是什么意思?

  傲慢:轻视别人,对人没有礼貌。

  师:谁能用傲慢的语气把这句话读一读?

  (学生试着用傲慢的语气读)

  ⑵幻灯片出示句子:“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生:轻蔑

  师:谁能说说轻蔑是什么意思?

  轻蔑:轻视,看不起。

  师:请同学们带着轻蔑的神态读一读好吗?

  学生用轻蔑的神态练读。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好!老师也想用轻蔑的神态读一读这句话,哪位同学愿意和老师合作呢?

  (师生合作完成对话2)

  ⑶师:铁罐奚落陶罐的句子还有哪些?

  (学生找出句子“住嘴……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幻灯片出示句子:“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师:铁罐的态度由开始的傲慢,到轻蔑,再到什么?请同学们读对话3,然后回答。

  学生读铁罐的对话,然后回答。

  师:谁能说说“恼怒”是什么意思?“相提并论”又是什么意思?

  恼怒:生气,发怒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教师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对话,理解和体会铁罐恼怒的神态。

  ⑷师:铁罐狂妄到了极点,一心想把陶罐碰成碎片。请大家找出表现铁罐狂妄自大的语句。

  学生找出句子“和你在一起……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教师引导学生读出狂妄自大的语气。

  ⑸面对铁罐的奚落,陶罐是怎样回答的?态度又是如何的呢?

  生:态度谦虚、礼貌、友善、大度……

  师:请同学们分别找出表现陶罐谦虚、礼貌、大度的句子,并读一读,体会关键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幻灯片出示句子:“不敢,铁罐兄弟。我确实不敢碰你,……再说……何必这样说呢?……有什么可吵的呢!”

  生读陶罐的话,教师相机引导。

  ⑹师:铁罐就是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奚落陶罐的,它的态度也从最初的傲慢到更加轻蔑到恼怒到越来越恶劣,可陶罐却始终那么的谦虚!最终它不再理会铁罐了。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一至九自然段,鼓励学生自配动作。

  1、师:你们能把陶罐和铁罐不同的态度读出来吗?同桌同学分角色试一试,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还可以自配动作。

  2、指名三个学生分角色朗读第一至九自然段,学生评议。

  3、戴上头饰表演。

  四、学*课文第10—17自然段

  ㈠师:同学们表演得非常精彩,老师从你们的表演中看到了谦虚的陶罐和傲慢的铁罐。可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俩的命运最终会如何呢?你们想知道吗?请同学们快速地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命运。

  ㈡学生认真读课文,积极发言。

  (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不易氧化;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板书:不易氧化(长处)、易氧化(短处)

  五、感悟寓意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