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2022-11-20 00:00:00 [db:标签-标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

  时间的脚步是无声的,它在不经意间流逝,相信大家对即将到来的工作生活满心期待吧!是时候开始制定计划了。我们该怎么拟定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全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惯(一)”、“汉语拼音”“识字”和“课文”四个部分组成。为了方便识字和阅读,生字和课文全部加注了拼音。

  1、“培养良好的学**惯(一)”共两部分,主要通过图画让初入学的儿童掌握正确的读书、写字的姿势,重视用眼卫生并在实践中养成“姿势不对不读书”、“姿势不对不动笔”的良好*惯,另外就是使学生从小学会爱惜学*用品。

  2、汉语拼音,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阅读、学*普通话。能默写声母、韵母并抄写音节,在四线格上写得正确、工整。

  3、识字,分2组编排,每部分每课都配有一幅情景图,这样按排不仅能使学生情景图集中识字,而且还能帮助学生认识事物,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4、课文,共安排14篇课文,分6组编排,每篇课文均由图、文、生字表、练*、笔顺图、描红六部分组成。14篇课文中随课文教学识字305个,写字168个,课文部分具有头绪简、篇幅短、内容新、插图美、作业准的新点,具体表现在:(1)入选课文篇幅短,而且题材广泛,内容生动活泼,插图新颖有趣。(2)每篇课文均为全文注音,这样安排既可复*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也有利于进行朗读、背诵、训练、培养阅读能力。(3)课后练*都是两次,一次是朗读,背诵或复述,一次是有关汉字基本笔画的学*和按笔顺描红。另外,每组课文之后安排了一个练*,练*的内容包括认读生字,巩固汉语拼音,复*笔画、笔顺,进行词、句训练和说话训练。6个练*自成系列又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班级概况:

  全班学生入学不久,活泼好动、天真烂漫,每个人的思想,品德都不成熟,处于形成的初步时期。对于学校班级的各项纪律、规定都不了解,心中集体主义观念还未形成,对于学*更说不上什么“勤奋、钻研、细心”的精神,学*目的还未明确,学**惯正处于逐步形成的阶段。

  三、教学要求:

  1、学**惯:

  (1)掌握正确的读书姿势、养成良好的读书*惯。

  (2)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握笔方法,养成良好的书写*惯,爱惜学*用品的*惯。

  2、汉语拼音:

  (1)认对、读准声母、韵母。

  (2)能准确地拼读音节。

  (3)能说出声调符号的名称,读准四声,学读轻声。

  (4)认识四线格,能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

  3、识字写字:

  (1)培养写字兴趣和良好写字*惯,准确认读305个生字。

  (2)说出基本笔画的名称。

  (3)能按笔顺在四字格里书写、默写168个生字,做到书写正确、规范,姿势端正、卷面整洁。学会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写字。

  4、口语交际:

  (1)能看图用一句完整的话或几名连贯的话回答问题。

  (2)能按照图意用几句连贯的话讲一件简单的事件。

  (3)能用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声音清楚,态度大方。

  5、阅读:

  (1)能联系课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和句子弟兵的意思。

  (2)认识句号、问号、感叹号,能读出陈述、疑问、感叹等不同的语气,能正确读出长句子中的停连、轻重。

  (3)朗读、背诵、指定的课文,分出角色朗读对话。

  (4)正确地复述课文、语句连贯。

  (5)能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学理念

  在教学中我一直为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目标而奋斗,我坚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以教育好的,每一个学生都是值得我们努力付出去教育的,我也相信通过我的努力,我所教的每一个学生都会有进步,都会取得成功。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3)班全班学生共28人,女生15人,男生13人。一年级的学生才入学,部分学生还不能完全适应小学的学*生活方式,大部分的同学上课时比较专心听讲,能积极的回答老师的问题,但还有部分同学的各种*惯较差,自理能力不是很强。由于年龄比较小,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在老师的要求、帮助下进行,依赖思想比较强。在以后的学*中我应该在学生的学**惯上多加培养,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惯。

  三、教学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学生能运用生活经验,对20以内数的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20以内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学生在对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和球等简单几何体的形状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用自己的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四、教材编写特点

  1.选择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数学。

  2.提供探索空间,引导儿童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

  3.内容呈现直观形象,课堂活动丰富多彩。

  4.实践活动,特色鲜明。

  5.体现学法,利学利导。

  6.注重数学文化,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数学思想。

  五、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

  1、认真钻研教材、大纲和课标,结合教学实际备好教案。

  2、上课前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做好复备课,并且作好课前准备,讲练结合,把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与教学之中。

  3、教学中注意应多用情景教学、游戏教学,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4、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注重学生学**惯的培养。

  6、练*过程不能单调,注意练*的形式多样话,要进行大量的变式练*。

  7、对接受能力好的学生鼓励他们多动脑筋完成思考题或一题多解。

  8、对接受能力稍差的学生要进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克服学*中的困难,还可以进行一帮一的活动。

  9、对学生的双基进行落实。对后进生的辅导应放在双基的训练上。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约4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本班学生数学学*情况分析与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2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102分、后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生活中的数、观察与测量、加与减(一)、(二)、(三)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四、本学期教学奋斗目标:

  力争经过一学期的努力,使学生全面掌握本学期所学的知识,在期末统考中及格率达到100%,均分达到105分以上,后进生转化率达到100%。

  五、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5、抓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对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多鼓励树立起他们的学*信心,挖掘提高成绩的有利因素,全面提高教学成绩。

  6、采取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提高学生的学*主动性。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这学期还是带一(1)、一(2)班,我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各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特制定下学期的工作计划:

  一、任教班级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

  但一班许多学生由于父母没时间照顾学*,送到托管所去托管,但学*效果不佳,成绩也没提高,这也是现在这个社会的普遍问题。这个学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班级学困生有xx等学生。这些同学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由于父母做生意无人监管,放到托管所托教,作业虽能完成,但成绩不升反而降。

  二班学困生有xx等,前两人上课不听,下课不做作业,似乎智力有点问题,严重影响了整个班级的*均成绩。

  三、采用的相关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改进教学思路: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四、教学进度安排(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8个单元:

  1、位置。

  2、认识钟表。

  3、100以内数认识。

  4、认识人民币。

  5、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一)。

  6、认识图形。

  7、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二)。

  8、探索乐园。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钟表。

  2、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五、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36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六、教学措施:

  1、勇于创新,坚持认真教学。

  2、因材施教,选用有效地教学方法。

  3、对学生进行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对后进生的辅导。

  七、课时安排

  1、位置4课时

  2、认识钟表12课时

  3、100以内数的认识;4课时

  4、认识人民币;4课时

  5、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一);15课时

  6、认识图形;4课时

  7、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二);15课时

  8、探索乐园;6课时

  9、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学生人数是23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97分,最低75分,其中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具准备

  1、计数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数100以内的数、认数位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用的教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或粗铁丝。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纸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棍。再准备一些带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来表示数了。

  2、数位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可以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块绒板,在绒板上贴上线,并在上面贴上“百”、“十”、“个”,再用纸剪一些不同颜色的圆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图片贴在绒板上。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学*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用的学具卡片(以下简称“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其中第8页印有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5、6、10、11、12页。这些卡片是配合教科书帮助学生学*认数、100以内加减法、图形的拼组等内容的。具体用法可以参看有关的单元或小节的教学建议。

  4、百数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7页,可以用于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以便于反复使用。

  5、人民币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23页。包括当前流通的所有的纸币图和硬币图。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图剪下来,进行元、角、分的变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6、钟面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25页。教学前,让学生把钟面和表针剪下来,把时针和分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刻。

  7、口算练*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4页。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一种练*材料,是根据学*的内容和进度编制的。各条的练*内容如下:(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十几减5、4、3、2,(6)20以内加减法混合练*,(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8)整十数加、减整十数,(9)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10)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1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13)100以内加法口算的混合练*,(14)100以内减法口算的混合练*,(15)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混合练*。教学时,可以根据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目进行练*。学生练*时,可以看着题口说得数;或者拿一张纸放在式题的右边,对准每一道题写出得数,然后大家一起对得数;也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练*。用这种卡片进行练*,费时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练*。

  8、口算加、减法练*表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9页。利用表上的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可以节省教师出题的时间和学生书写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第一列的数加第二列的数,如75+3,43+2……第二列的数加第三列的数,如3+34,2+66……

  (2)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五、七列的数分别加第八列的数,第八列的数加第九列的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三列的数加第四列的数,第四列的数加第五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加第六列的数,第六列的数加第七列的数。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第一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第三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

  (5)两位数减整十数:第三、五、七列的数减第八列的数。

  (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第三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减第六列的数,第一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

  (7)混合练*:第九列的数加、减第十列的数,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任意两列的数相加、减。

  可以把表放大挂在墙上,练*时随时使用。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七、全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0、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唤醒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经验,使其以已成长经验为基础进行数学知识建构,整个教学过程中必须将数学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放在首要位置。童玩理念是指教学过程中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将小学生个人作为发展的主体,以“玩”的心态带动小学生对数学的学*兴趣。

  一、创设情境,拉*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小学生的年纪十分幼小,对童话故事、谜语游戏的兴趣要远高于学*。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创设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学*兴趣,就像教师在讲解关于“计量单位的初步认识”这一课时,先要选好要学的单位,长度单位、重量单位、体积单位等,与之对应的是厘米、千克、毫升,教师要依次进行讲解,就拿千克为例,教师可以设计“小朋友称体重”的游戏,假设这里是体检室,要大家进行体检,那么同学们的体重的计量单位就是千克,某学生40千克,某学生39千克,这就是千克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数学是来源于生活的,数学知识是通过人类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实践得来的。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空间,让其自主参与一些贴*生活的数学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体会到所学的知识和生活息息相关,这样不仅令学到的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会对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更加崇拜。教师在“商场购物”一课中设计了有趣的数学活动,活动目的为了提高学生对人民币面值“元、角、分”的认识,上课时将班级假设为“某某商场”,学生5个人分为一组,分别扮演顾客、售货员、记账员、收纳员、以及评判员等角色,然后将某些“商品”进行标价售卖,游戏开始后模拟商场购物进行货币交易,此过程中要模拟生活中真实购物的场景,不仅问价还要讨价还价,交易时注意钱的换算,贴*生活的情境会加深对数学应用的认识,让学生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不断提升。

  二、组织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内涵

  实践活动的感染力非常巨大,实践活动可以让学生将自身的多种数学感官体现出来,激发数学实践的兴趣。同时学生还可以积累更多的案例素材,数学应用的表象更加清晰的建立,对材料分析、比较、概括、整理等能力都有很好的帮助,所以教师要多多开展数学活动,提升学生的数学内涵。在进行“圆周长”课时学*时,教师布置课前任务,让学生提前将卷尺、细绳、直尺、硬币准备好,关键的道具还有容易折叠的圆形纸片,教师先让学生用细绳和卷尺测量圆形纸片和硬币的周长,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形,让学生测量它的周长,学生花费了很大的力气测出了黑板上的周长,教师接着问:如果测操场的周长还能用绳子去量吗?学生发现问题后,教师要及时地点拨,推导出圆周长和圆直径的关系。

  任何科学知识的深入学*,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教师要将童玩理念和数学教学有机融合,引导学生接触数学的本质核心。在“自制年历卡片”活动中,教师要向创设环境,将精美的年历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学生欣赏年历时,教师要对年历的历史、文化和用途加以解说,引导学生了解关于年历的认识,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年历。制作过程中,学生会自主加深年历的了解,对年历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也有了深入的掌握,这就是在数学活动中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三、营造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童玩理念教学中,教师要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舒适的数学环境。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充满挑战和趣味性。就像在“乘除法练*”中,有一个小例子:森林着火了,猴子们要过河避难,每个大木筏只能载六只猴子,小木筏能载四只猴子,一共有四十八个猴子,那么都乘坐大木筏要几个?都乘坐小木筏要几个?首先让学生养成思维能力和对数字的敏感程度,结合实际内容就会将题目解决出来。还有在“表面积变化”相关数学知识学*中,教师可以将几个体相同的正方体拼在一起,形成一个大的长方体。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进而完成以下的表格。

  然后学生们通过观察,互相交流讨论,总结出表格内四项要求的关系,教师此时要用挑战的方式提问学生们:如果用更多的正方体拼接会是什么情况?像6、10、100等。这时学生就会根据刚刚总结出来的规律进行推导计算,直接算出结果。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还对生活中的数学应用有了全新的认识,提高了数学思维,做到知识与能力共同发展。

  在童玩理念的教育实施下,小学数学教学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时要具备足够的课堂掌控能力,在应对各种临时状况时要处理的得心应手,保证课堂质量。另一方面,童玩理念的针对性很强,低年级的小学生更适合这种教学,小学生的可操作性强,实践的效果就会十分显著,所以教育者要设计出合理的实践方案,尽量满足各个年龄段学生的数学需求。综上所述,在童玩理念下进行数学教学是一项新的尝试,但其实践理论和过程研究还要不断的完善,让这一理念不断推广,渗透到每个教育者的教育方式中,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帮助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完成教育任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和(4)的数学。(3)班的学生人数是50人,(4)班的人数是50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采取的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为了本学期的数学教学成绩,我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

  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要求及重难点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六、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七、课时安排:(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 增加练*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像是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带了两个班,现在共有学生88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情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认识10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元、角、分的认识。

  四、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显示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多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五、 本学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情况分析

  (一)班级情况分析:

  略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教学内容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

  2.9-2.15

  位置3

  11

  4.20-4.26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5

  2

  2.16-2.22

  位置1退位减4

  12

  4.27-5.3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1

  整理复*2考查1

  五一休息一天

  3

  2.23-3.1

  退位减5

  13

  5.4-5.10

  运动会三天

  认识时间2

  4

  3.2-3.8

  整理复*3考查1

  14

  5.11-5.17

  认识时间1

  小小商店1考查1

  5

  3.9-3.15

  图形拼组2

  数数、数的组成2

  15

  5.18-5.24

  找规律4

  6

  3.16-3.22

  读书、写数2

  数的顺序 比较大小3

  16

  5.25-5.31

  统计3端午休息一天

  7

  3.23-3.29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减法1

  摆一摆、想一想1

  复* 考查1春游一天

  17

  6.1-6.7

  总复*

  8

  3.30-4.5

  认识人民币2简单计算2

  清明休息一天

  18

  6.8-6.14

  总复*

  9

  4.6-4.12

  考查1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

  19

  6.15-6.21

  总复*

  10

  4.13-4.19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

  20

  6.22-6.28

  总复*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使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2.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二)教材说明

  教材说明

  1.这部分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情景,一方面给初入学的学生展现校园生活,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使学生知道,自己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小学生要遵守纪律按时到校,要尊敬老师、爱护同学,还要好好学*、热爱科学,锻炼身体。另一方面图中的人和物的数量都用到10以内各数,使学生通过数这些数,初步感知10以内各数,并体会到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数是人类的好朋友。使教师初步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好准备。

  2.教科书第2~3页是一幅“美丽的校园”图。这是一个富裕的乡中心小学,校园内有飘扬的**、高大的教学楼,还有和蔼的老师、活泼的学生,还有小小气象站等;校园外有高耸的大楼、飞翔的鸽子,路边有葱郁的树木,美丽的农舍等。图中每种数量的事物不止一种(如数量是1的,有一面**、一位教师,还有一座教学楼等),为的是给数数提供尽可能多的信息资源,通过让学生数同一种数量的各种事物,充分感知10以内的数。各种人和物的具体数量见下表。

  数量

  教科书第4~5页各集合圈中的人或物都是从“美丽的校园”中抽取出来的,每个集合圈的旁边都标上了相应的数,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使教师了解一下学生认数、读数的情况,这里还不是正式教学生认和读这些数。

  3.本单元只是让教师初步了解一下学生数数、读数的情况,还不是正式教学,所以没有安排专门的*题。

  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迈进小学,对课堂学*还不适应,容易疲劳,有意注意的时间比较短,观察能力有限。在观察教材插图时,往往只对其中的色彩、人物等感兴趣。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如教学”数一数”时,教师出示插图后,不要急于给出数数任务,分散他们观察的兴趣,而是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观察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让他们互相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当他们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以后,教师再让学生带着任务去观察、数一数各种东西的数量。

  2.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教师提供的“美丽的校园”图,每种数量的事物都不止一种,教材只抽取了一种作为每种数量的代表。数数时,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让学生充分地观察,充分地数。

  3.应倡导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观察、数数的活动,都可以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数,再小组交流,最后全班交流。

  4.应全面了解学生数数的能力。不仅要了解学生是否会口头数数,还要了解每一个学生是否能正确地数出物体的个数来。要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发言,以便做到全面的了解。发现有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给以帮助,但不必花过多的时间,在以后教学中,还可以继续给以帮助。

  5.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如当学生观察到图中有一个小小气象站时,教师可以及时引导:我们应该像这些小朋友一样热爱科学。

  (三)教学建议

  1.这部分内容可用1课时进行教学。

  2.开始教师可以用几分的时间,仿照书前“编者的话”,选择学生能够听懂的事例,言简意明地讲一讲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用处。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利用“美丽的校园”数数,提供以下几点意见供参考。

  (l)引导学生观察教科书第2~3页的插图。也可将插图制成多媒体课件,课件中先出示一位老师,再逐一出示一组一组的人和物。通过看图,引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教师可这样表述:这是一个美丽的乡村小学,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上学来了。大家来看看这里都有一些什么呢?

  (2)让学生先自己观察,再指名说一说图中都有什么。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逐一数出数量是1~10的人和数。可以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先数数目比较小的(如**、单扛、石凳等),再数数目比较大的(如垃圾筒、楼房、花等)。学生每数完一类物体,教师可以仿照教科书第3~4页,将这类物体加上集合圈,并写出相应的数。同一数量的物体可以集中排列。如,学生说“1面**、1位老师”,教师可用投影片或多媒体课件出示1面**、l位老师的图,并告诉学生,1面**、1位老师,都可以用数字“l”表示,周时在图的左面出示“1”。 10个数都出示后,让学生读一读,了解有多少学生认识这十个数。为了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学生,还可以一个人接一个人地说读。如果读错了,可让学生数一数相应的集合圈里的物体。如果有时间还可以跳着读这10个数。

  4.数过主题图中的人或物后,还可以数学生身边的一些实物(如教室的门窗、铅笔盒里的铅笔、一行课桌等)。引导学生数实物时,可以有意识地使用上、下、左、右等方位词。如,教室黑板的上面有什么?(1面**)左面有什么?(4扇窗户)等。逐步使学生分清方位,这对于以后教学中布置学生看书、做作业,都有好处。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学生知识现状的分析

  本班学生共有67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倾听*惯、交流*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19名聪明可爱的学生,其中女生7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大部分学生的数学素质较好,掌握了继续学*数学的基础知识,具备了基本能力,学*数学兴趣浓厚。但是部分学生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理解、审题能力还需要加强。这学期我将继续培养他们学*数学的能力、兴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4、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直观认识常见的简单的*面图形。

  5、会分类整理数据,填写简单的统计表。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进行恰当的描述,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

  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方向与位置、认识图形、100以内的数,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钟表,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实施方法及提高质量的措施

  1、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学*,改变自己呆板的形象,使用儿童化语言,寻找适合低年级儿童的方法,使学生喜欢上我的课。发展学生能力,努力激发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问题,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

  2、重视培养*惯。好的*惯使学生学*数学事半功倍。在*时的教学中想方设法培养学生认真书写,快速口算,使用尺子,认真思考等良好*惯,形成自觉行为。

  3、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效率,合理利用时间,在课堂上获取方法,解决问题,实现解决问题能力和基础知识同步发展。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数学实践活动通过有计划、有步骤的自主学*和实践,使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形式上要活泼有趣,课内外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逐步提高数学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1)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的数学。学生人数是23人。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已经初步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按时去完成学*任务。在上学期的期末测试中,最高分是97分,最低75分,其中看图列式的失分率较高,因此还要加强这方面的练*。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本册教材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具准备

  1、计数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数100以内的数、认数位和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师演示用的教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板做底,上面插入3根木棍或粗铁丝。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拿一个长方体形的纸盒,上面插入3根小竹棍。再准备一些带孔的珠子,把珠子穿到木棍上就可以用来表示数了。

  2、数位表利用这个教具可以教学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也可以教学100以内加减法。教具的做法是:用一块绒板,在绒板上贴上线,并在上面贴上“百”、“十”、“个”,再用纸剪一些不同颜色的圆片。教学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把图片贴在绒板上。学生操作用的学具,可以用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学*一年级下册实验教材用的学具卡片(以下简称“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其中第8页印有数位表。

  3、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几何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5、6、10、11、12页。这些卡片是配合教科书帮助学生学*认数、100以内加减法、图形的拼组等内容的。具体用法可以参看有关的单元或小节的教学建议。

  4、百数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7页,可以用于教学100以内数的顺序和探索100以内数的排列规律。教学时,可以让学生把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以便于反复使用。

  5、人民币图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3~23页。包括当前流通的所有的纸币图和硬币图。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把这些图剪下来,进行元、角、分的变换和简单的加、减计算。

  6、钟面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25页。教学前,让学生把钟面和表针剪下来,把时针和分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刻。

  7、口算练*卡片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1~4页。这是为使学生达到计算熟练用的一种练*材料,是根据学*的内容和进度编制的。各条的练*内容如下:(1)十几减9,(2)十几减8,(3)十几减7,(4)十几减6,(5)十几减5、4、3、2,(6)20以内加减法混合练*,(7)整十数加一位数及其相应的减法,(8)整十数加、减整十数,(9)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和整十数,(10)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和整十数,(11)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12)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的),(13)100以内加法口算的混合练*,(14)100以内减法口算的混合练*,(15)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混合练*。教学时,可以根据进度和需要选择合适的条目进行练*。学生练*时,可以看着题口说得数;或者拿一张纸放在式题的右边,对准每一道题写出得数,然后大家一起对得数;也可以全班学生同时进行练*。用这种卡片进行练*,费时不多,全班每人都能得到练*。

  8、口算加、减法练*表见人民教育出版社印制的一年级下册学具卡片第9页。利用表上的数进行100以内加、减法口算练*,可以节省教师出题的时间和学生书写的时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表的用法如下:

  (1)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第一列的数加第二列的数,如75+3,43+2……第二列的数加第三列的数,如3+34,2+66……

  (2)两位数加整十数:第五、七列的数分别加第八列的数,第八列的数加第九列的数。

  (3)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第三列的数加第四列的数,第四列的数加第五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加第六列的数,第六列的数加第七列的数。

  (4)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第一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第三列的数减第二列的数。

  (5)两位数减整十数:第三、五、七列的数减第八列的数。

  (6)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第三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第五列的数减第六列的数,第一列的数减第四列的数。

  (7)混合练*:第九列的数加、减第十列的数,上面没有列出的其他任意两列的数相加、减。

  可以把表放大挂在墙上,练*时随时使用。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己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七、全册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一年级下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正课16周,总复*5课时。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位置(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2课时)

  例1…………………………………………………3课时左右

  例2…………………………………………………4课时左右

  例3…………………………………………………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3课时左右

  (三)、图形的拼组(2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8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2课时左右

  读数写数……………………………………………2课时左右

  数的顺序比较大……………………………………3课时左右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五0、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七)、认识时间(3课时)

  小小商店…………………………………………………1课时

  (八)、找规律(4课时)

  (九)、统计(3课时)

  (十)、总复*(5课时)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经历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含义。

  经历编制1—6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的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在认识常见*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的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改探索。

  充分了解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富有情趣、富有挑战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加强对学生学*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耐心细致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三、课时安排(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

  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

  要结合学*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等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确实把本班教育教学工作搞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数学和本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3)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 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 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 增加练*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像是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 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 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 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二、 本班学生情况分析:

  本人带了两个班,现在共有学生88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础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到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的操作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们的成绩都还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们学*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的真实情况。因此对学生,我们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学会数学思考,学会解决问题。

  三、 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认识图形、认识100以内的数、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和元、角、分的认识。

  四、 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食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从具体现象中概括数学规律;在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方法时,能注意到方法的合理和灵活,培养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在算法多样化的交流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和灵活。

  3、在直观认识*面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初步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能进行初步的判断。

  (三)解决问题方面

  1、会用100以内的数描述显示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简单的交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并会运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多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解决问题等的数学活动。

  2、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在数学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五、 本学期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2)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该好好计划一下接下来的工作了!好的计划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xx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xx~x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xx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掌握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xx以内各数与xx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xx各数。

  2、了解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了解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掌握地口算xx以内的'加减法和x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示xx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了解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了解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了解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xx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了解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xx以内的加减、xx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xx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了解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了解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xx以内的加减法和xx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了解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x)班共xx人(男xx女xx),一(x)班共xx人(男xx女xx)。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x)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x)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2

  现阶段作为数学教师的自己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班级情况分析

  我班学生大部分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还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我将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小学生。

  二、教学内容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10以内的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数学乐园;认识图形,活动园地;11至20各数的认识,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最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我们的校园,数学实践活动;总复*。

  三、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四、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熟练地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表达式题。

  (4)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5)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资料,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2、数学思考方面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

  3、解决问题方面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2)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2、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3、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六、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实现多维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学过程要体现活动性。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实施多元化的评价。

  一年级有学生xx人,其中男生xx人,女生xx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因此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基本情况

  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至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至20各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2)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实物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图形卡片;口算练*卡片;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数的组成练*卡片;计数器;绒板;钟面;方木块;小棒;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2、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年级xx班共有51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因此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

  二、教学内容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20以内各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初步认识钟表、整时和半时。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五、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等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确实把本班教育教学工作搞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数学和本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x)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4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32人。男生24人,女生8人。刚进入学校的孩子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着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爱好。通过入学测试全部达到了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懂得怎样去学*,也不会学*;有些同学学*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得进行引导,教给学生们学*的方法,培养他们养成爱好学*的*惯,使每个学生都能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

  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措施

  〔一〕、培养学生数学学*的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二〕、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三〕、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5

  一、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摆一摆,想一想、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一)、找规律。

  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的风格和特色更加鲜明,将数学学科体系的严谨性和学生自主学*的开放性有机结合,更好地促进教育教学活动,初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又勇于探索创新的科学精神,更加符合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现有学生57人,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大部分学生在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因此,本学期要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维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和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培养认真倾听,书写工整的良好*惯。

  10、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维方法。

  四、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五、教学具体措施和方法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六、学科教学渗透

  法治教育具体的渗透点在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的教学中向学生简单介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币管理条例》的相关内容: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以人民币支付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一切公共的和私人的债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拒收。第四条、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人民币依其面额支付。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爱护人民币。禁止损害人民币和妨碍人民币流通。教育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共有24人,女生10人,男生14人,一(2)班是23人,女生12人,男生1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八、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单元练*1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1课时

  练*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练*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与复*2课时

  七、找规律(3课时)

  八、总复*(8课时)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7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期担任七年级数学,该班共有学生46人。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学*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及课标分析

  第一章有理数

  1、通过实际例子,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

  2、理解有理数的意义,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通过上述内容的学*,体会从数与形两方面考虑问题的方法。

  3、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4、理解乘方的意义,会进行乘方的运算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通过实例进一步感受大数,并能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了解*似数与有效数字的概念。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

  1、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方程"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种有效的数学模型,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及其相关概念,认识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

  2、通过观察、归纳得出等式的性质,能利用它们探究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了解解方程的基本目标(使方程逐步转化为x=a的形式),熟悉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体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4、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表示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体会建立数学模型的思想。

  5、通过探究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进一步体会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章图形认识初步

  1、通过大量的实例,体验、感受和认识以生活中的事物为原型的几何图形,认识一些简单几何体(长方体、正方体、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等)的基本特征,能识别这些几何体,初步了解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几何概念的方法,以及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关系。

  2、能画出从不同方向看一些基本几何体(直棱柱、圆柱、圆锥、球)以及它们的简单组合得到的*面图形;了解直棱柱、圆柱、圆锥的展开图,能根据展开图想象和制作立体模型;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点、线、面、体,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几何直觉。

  3、进一步认识直线、射线、线段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表示方法;结合实例,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的性质,理解两点之间的距离的含义;会比较线段的大小,理解线段的和差及线段的中点的概念,会画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

  4、通过丰富的实例,进一步认识角,理解角的两种描述方法,掌握角的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能估计一个角的大小,会计算角度的和与差,认识度、分、秒,并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了解角的*分线的概念,了解余角和补角的概念,知道"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质,会画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尺规作图)。

  5、逐步掌握学过的几何图形的表示方法,能根据语句画出相应的图形,会用语句描述简单的图形。

  6、初步体验图形是描述现实世界的重要手段,并能初步应用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研究几何图形的意义。

  7、激发学生对学*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通过与其他同学交流、活动,初步形成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

  第四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1、了解通过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收集数据的方法;会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收集数据;能根据问题查找有关资料,获得数据信息。

  2、初步感受抽样的必要性,初步体会用样本估计总体的思想。

  3、掌握划记法,会用表格整理数据。

  4、进一步体会条形图、扇形图和折线图在描述数据中的作用。

  5、能用计算器处理简单统计数据,进一步体会计算器处理运算的优越性。

  6、从事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的统计活动,经历数据处理的基本过程,体验统计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统计在生活和生产中的作用,养成用数据说话的*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8

  今年我带一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在本学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我把学生良好行为*惯的养成教育以及建设良好的班集体作为主要目标。因此我制定了一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活泼好动,对新学校、新同学、新老师等都充满好奇,充满憧憬,从幼儿园的“游戏为主”到小学生的“学*为主”;从“无规矩”到“遵规矩”;从“无知”到“懵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许多方面都是需要孩子在*期必须学会的,我们老师从入学第一天就开始做这样的训练工作,看起来一个简单的口令,一个简单的话语,一个简单的动作,但想要孩子们做到整齐划一是多么的不容易,任重而道远。

  二、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数出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并能认、读、写10以内各数。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名称,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减法;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知道这些图形的特征和名称,并能进行识别。初步认识钟面,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三、教材分析

  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四、教学措施

  1、培养良好的学**惯。学生学*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学*用品起,怎样听讲、怎样书写、怎样记作业,以及的简单的检验作业的方法等都是学**惯的内容。课堂上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将这一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要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数学活动,激励每一个学生自己去探索数学,独立思考,并会产生与同伴交流的愿望,达到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目的。

  3、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引导学生认真观察、获得信息,加深知识的理解。

  4、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一年级(3)班有学生49人,(4)班也是49人。通过师生一学期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部分上课能够专心听讲,积极思考并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下课能够按要求完成作业,具有一定基础的学**惯,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的学**惯较差,学生上课纪律松懈,精力不集中,思想经常开小差,喜欢随意讲话,作业不能及时完成,经常拖拉作业,以致学*成绩较差,还需要在新学期里多和家长取得联系,共同做好这部分学生行为*惯的培养工作。

  二、教学内容及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六个单元和一个总复*,分别从数与代数、空间图形、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二单元“观察物体”。学生将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学*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难点

  1.20以内退位减法。

  2.10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四、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数学内容,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自己身边的实际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2.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通过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初步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3.通过教科书里了解更多的有关数学的知识,体会数学是人类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逐渐形成的方法、理论,是人类文明的结晶,体会数学与人类历史的发展是息息相关。

  4.在教师的具体指导和组织下,能够实事求事地批评自己、评价他人。

  (二)知识与技能:

  1.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探索并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学生将经历从立体图形到*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面图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4.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活动经验,发展解决问题和运用数学进行思考的能力。

  五、教学措施:

  1.认真研读教材,搞好课堂教学研究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充分利用学生熟悉、感兴趣的和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各种数学活动中来,提高学*效率,激发学*兴趣,增强学*信心。提倡学法的多样性,关注学生的个人体验。

  2.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切实掌握好这些基础知识。特别是加强计算教学。计算是本册教材的重点,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基本的.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也通过相应的练*,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计算技能,同时注意教材之间的衔接,对内容进行有机的整合,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开展一帮一活动,与后进生家长经常联系,及时反映学校里的学*情况,促使其提高成绩,帮助他们树立学*的信心与决心。

  4.加强口算练*,逐步提高学生计算的能力。

  5.能掌握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应用题的解答方法,逐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6.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图形表象,正确计算一些几何形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

  7.每学完一个单元的内容,做到及时复*,及时考核,这样可以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及时补差补漏。

  8.从作业上严格要求学生,不但书写工整,且准确率高。对每天的作业老师要及时批改,并让学生养成改错的好*惯。

  9.向40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

  10.做好培优扶差工作,提高数学及格率,力争使及格率达95%。

  六、学困生辅导和转化措施

  1.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学生带动后进生,促使他们的转化。

  2.加强家校联系,共同教育。

  3.思想教育,转化观念端正学*态度。

  4.根据学生的知识缺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补缺补漏。

  5.多一份关心、帮助,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他们,使其体验成功、努力学*。

  6.因材施教,重视基础知识的掌握。

  7.课堂上多设计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让他们回答,并逐步提高要求。

  8.加强作业指导、抓质量。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0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x)班有xx人。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前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学**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位置,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一),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各数的认识,数学乐园,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总复*。

  三、教材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形式灵活多样,能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的指导思想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

  五、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使学生正确地数出不同物体的个数。逐步抽象出数,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10的组成,会正确,工整地书写数字。

  2、使学生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和十位上的数所表示的意义,能熟练地数出20以内的数,正确地读、写20以内的数,掌握20以内的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的数的顺序,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认识=、<、>三种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和减法的含义,直观地了解加法交换律和加法与减法的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式题。

  5、使学生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解答比较容易的加减法一步计算的图文应用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知道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会列出算式,注明得数的单位名称,口述答案,能看实物或直观图口述题意,简单的讲述和与求剩余的数量关系。

  6、使学生直观地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这些图形有初步的了解。

  7、结合主题图和插图及有关数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做题,正确计算,书写整洁的良好*惯,学会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问题。

  (二)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三)解决问题方面

  1、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3、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4、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使学生从小养成认真学*、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1

  一、形势分析

  我班有32名学生。有24个男生,8个女生。刚入学的孩子活泼天真。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学*数学兴趣浓厚,家庭教育和学*爱好良好。通过入学考试,全部达到入学要求。

  虽然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学,学不会。有些学生学*能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教师要耐心地给予不同层次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学*,培养他们养成热爱学*的*惯,让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完成这学期的学*任务。

  二、目的要求

  1、知识和技能:

  体验从实际情况中抽象数字的过程,知道20以内的数字,学会读写;理解20以内数字的构成,知道符号的含义,=,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的估计。结合具体情况,初步了解加减的含义;在探索了一位数加法和对应减法的口算方法后,我可以熟练地计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对应减法;20以内学会加减估计。知道钟面,整点时间和钟面上的大概时间。结合具体情况了解上、下、前、后、左、右,有初步的方位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认识这些物体对应的图形,通过实际活动体验这些物体的一些特征,就能正确识别这些物体。感受并比较一些物体的长度、大小和重量。了解象形图和简单统计表,通过实践学*简单分类,体会和体验数据采集和统计的过程,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数据回答简单问题,能够与同行交流。

  2、数学思维:

  初步学*从数学思维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比如数物体的数量,比较事物的数量,比较简单的长度、大小、重量等。在形成数字概念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理解20以内的数字时,通过比较和排列找到数字之间的联系,在学*“分离和组合”时,发展学生有序的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在“识别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可以用“除法”和“组合”的思路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结合具体情况探索一位数加减,体验他们与同行交流算法的过程,正确、有条理地讲解他们的算法;能够说明估计的过程。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空间的概念得到了发展。感受收集整理数据的简单过程,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有简单的统计思维。

  3、问题解决:

  在老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况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简单的几何可以简单分类,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可以联系情况来描述;在老师的组织下,我们可以收集有效的信息,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达问题解决的结果。体验和同桌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和同龄人交流想法。

  4、情绪和态度:

  在学*数学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对一些与ma有关的东西产生了好奇心

  三、兴趣和良好*惯

  数学学*的兴趣对于数学学*非常重要。因此注意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活动。教学时,首先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学生回答得对与错或语言是否完整,老师延缓评价,要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倾听学生的发言,特别注意的是不宜用统一的、程式化的语言来训练学生,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首先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数学。

  1、学生良好学**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只是要求学生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数学的学*过程。例如,在实践活动“小小运动会”的教学中,老师可以将教材中的内容设计成一个童话故事,在讲故事的进程中自然引入需要讨论的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表演;还可以结合学校的运动会,鼓励学生从中发现数学问题,并尝试解答。

  3、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进行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老师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可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的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四、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设立了“问题银行”等栏目,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即使有的问题当时不能解决,可以放在“问题银行”以后解决。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数学的重要性。

  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数学活动的基本线索。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2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x班共38人(男21女17),一x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x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x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3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有学生x人,其中男生x人,女生x人。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是在经过一年的学前教育后进入小学的,成为一名正式的小学生,当然也还处于启蒙阶段,学生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以及个人的接受能力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接触和了解,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这就是关键,再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成功的第一步。

  二、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2、教学目标

  ①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②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③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⑤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⑥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⑦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⑧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⑨培养学生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⑩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教学重点

  ①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以内各数的组成。

  ②知道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加法和减法的关系。

  ③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④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⑤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⑥会进行比一比,直观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初步认识钟表。

  4、教学难点

  ①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②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③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④了解分类方法,进行简单的分类。

  ⑤认识钟表。

  5、教具准备

  ①实物(动物、水果等)图画卡片、数字卡片、符号(等号、大于号、小于号)、图形卡片;

  ②口算练*卡片;

  ③20以内加法和10以内减法的计算圆盘;

  ④数的组成练*卡片;

  ⑤计数器;

  ⑥绒板;

  ⑦钟面;

  ⑧方木块;

  ⑨小棒;

  ⑩数位表。

  三、教学措施

  1、认真学*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和网络等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从而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加大培优辅差的力度,对后进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做到课堂上多提问,课下多关心,作业做到面批面改,使他们进一步树立起学*的信心,力争做到数学学*起步阶段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惯,为学生学*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课时安排

  1、数一数2课时第一周

  2、比一比3课时第二周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第三至五周

  ①15的认识

  ②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③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第六至七周

  5、分类2课时第八周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第九至十四周

  ①6、7的认识和加减法

  ②8、9的认识和加减法

  ③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④连加、连减、加减法混合

  实践活动:数学乐园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第十五周

  ①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②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8、认识钟表2课时第十六周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第十六至十八周

  ①9加几

  ②8、7、6加几

  ③5、4、3、2加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1课时

  10、总复*4课时第十九至二十一周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4

  一、学生基本情景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0人,其中男生11人,女生9人。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到达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必须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异常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资料都比较感兴趣。经过这段时间的学*,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可是学生的学*进取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所以,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资料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头一些资料:认识*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总复*。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资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构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同样,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面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有了这些资料的学*,不仅仅使得学生的数学学*丰富多彩,构成了比较合理的数学知识结构,并且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初步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数学问题。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明白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6、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行四边形,能用自我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构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经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构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四、教学措施:

  1、课前备课必须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设计当堂检测作业时必须针对学*本事不一样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个别学困生当面辅导。

  2、重视课堂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本事。

  3、结合教学具体的情境,灵活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审题,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我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联系生活实际和低年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经过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本事。在数学课堂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6、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并根据具体情景,自我创造一些教学效果更好的教具和学具。

  7、常到教室做课外辅导,为学生决绝疑难问题。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1)班共有学生47人,其中男24人,女23人,一(2)班,共有学生49人,其中男25人,女24人,学生上课发言积极的学生不多,说话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这学期着重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例如:

  1、找一找,说一说。“我找3个比我高的人”“我找2个和我同岁的人”“我找……”

  2、说一说生活中那些地方用到0。

  3、说一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

  4、整理一下自己住的房间,向同伴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

  5、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是怎么分类的,并与同伴说一说。

  6、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你们班每个小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7、调查你们班10名同学的上学情况。(1)乘车上学,还是步行上学?(2)结伴走还是单独走?等等

  学生经历上述观察、调查等实践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获得一些初步的数学实践活动经验,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中的作用。

  三、教材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一)20以内数的认识

  20以内的数的认识分三个阶段来安排:第一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第二单元,认识10以内的数的大小。这两个单元对后继的数的认识有迁移作用;这部分教材编写的突出特点是结合生动具体的情境,通过观察、记数、操作等教学活动,来呈现学*内容,让学生从中体验数的意义,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对数的理解力。

  (二)加减法的处理

  1、不以10以内数的合成与分解作为学*加减法的逻辑起点,直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把学*加减计算与解决问题的过程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经历从问题情境抽象出加减算式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理解加减运算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2、10以内的数的组成和分解虽然不再被作为10以内的加减法的逻辑起点,但它仍是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效手段。事实上,10以内数的合成分解与10以内数的加减法只存在描述数量关系的形式上的差异,并无本质的区别。因此,教材不但没有削弱对数可分可合的认识,而且还创设了丰富多彩的问题或游戏活动,不断强化数的分解与组成的意识。

  3、加减法学*内容的编排有分有合,加减法的提前混编。加减法提前混编的优点有:一是从一个问题情境即能提出加法问题,也能提出减法问题,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二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加法与减法存在某种关系,从不同角度揭示相同的数量关系。三是从心理学角度看,加减编后学*内容更富有变化和挑战,不至于因为内容单一而枯燥乏味。

  4、体现算法的多样化,,给学生提供自主选择算法与交流各自算法的时间和空间。

  (三)空间与图形的安排

  1、确定物体的位置与顺序是建立空间观

  念的一项基本内容,确定位置与顺序的方法很多,其中最基本的是会用前、后、上、下、左、右等词语进行描述。

  2、认识物体的形状和大小,也是建立空间观念的基本内容。第六单元所认识的是四种最常见的简单物体的形状: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和球。

  (五)分类与统计的编排

  分类的经验不仅是进行统计活动的必要基础,教学概念的学*本质上也是一种分类的行为,所以认识物体始于对物体分类。

  四、本册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五、教材的评价建议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

  要结合学*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六、教学进度安排:略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

  一、本册教材的特点:

  1、密切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教材试图形成“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基本叙述模式,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学*数学、理解数学和发展数学。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可以广泛接触到数、量、空间、图形、可能性、关系、算法等丰富的现代数学世界。

  2、确立学生在数学学*中的主体地位。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新教材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实验及独立思考的机会,进而通过学*者群体的讨论与交流,获得数学结论。这样的课程体系,为确立学*者的.主体地位创造了良好的课程环境。

  3、建立探索性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材注重问题的探索性,题材丰富多彩,信息的呈现形式多样并且有可选择性,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答案不唯一……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于试图使学生尽快地形成探索性学*方式,发展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刚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一年级的小朋友,天真可爱,对学校的一切都觉得好奇,从“游戏”到“学*”的转变,使他们对“学*”这回事更是似懂非懂,特别是在新鲜感过后,同时也对学*存着一种压力。他们有着儿童散漫、好动的天性,有着极强的可塑性。这些孩子大部分家境都非常富裕,家里都很宠爱,养成了他们的任性、自私、娇气,自我等一些不良*惯。他们学前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这册的数学知识有不同程度的掌握,但整体水*一般,两极分化较明显,有个别的孩子连一些简单加减法都不会的。甚至个别学生连数字也不能正确书写。一周观察下来大部分孩子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行为*惯比较随意,有的上课把脚放在凳子上的。因为是刚进入一年级进行学*,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这些孩子对数学有很强的学*欲望的,有较好的学*数学的兴趣。因此课堂上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动静结合,多表扬鼓励,不断强化学生的课堂常规,保护、发展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学期教学的内容及目标:

  本册教材安排9个小单元,主要教学内容包括:

  1、数与代数: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2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及认识钟表、比较。

  2、空间与图形:认识物体、位置与顺序。

  3、统计与概率:小统计和分类。

  4、实践与综合应用:主要有找一找、说一说;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0;说说你在生活中发现的加法问题;整理自己的房间,向同伴说说是怎样整理的;到图书馆或书店看一看,图书怎样分类,并与同伴说一说;调查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调查班中每个小组的男生、女生人数,并试着提出一些数学问题等等。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

  1、认识0~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能解决与此相关的应用问题。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4、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5、能说出个位和十位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

  6、能确定物体前后、左右、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7、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的名称,并能识别。

  8、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半时,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9、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和方法:

  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惯。

  2、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3、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

  4、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5、通过20以内数的认识和20以内加减法的学*,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的数学教师,任务较重,所以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来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一(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28人,女27人,一(2)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男29人,女26人。从学生人数上观察,男生多于女生,那么课堂纪律便是一项较棘手的问题,再加上一年级孩子表达能力不是很强,也不够完整,所以这学期的重点任务是:着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惯和生活*惯。

  二、教材分析和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二)空间与图形

  1、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结合生动有趣的情境或活动,体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回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2、第六单元《认识物体》。通过对实物和模型的观察、操作、分类等活动,获得对简单几何体的直观经验,能直观辨认它们的形状是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能直观辨认长方形、正方形、圆柱或球等立体图形。

  (三)统计与概率

  1、第四单元《分类》。结合日常生活中必须进行的分类活动,感受分类的必要性,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并在这些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第九单元《统计》。根据简单的÷现实的问题进行统计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全过程,感受统计的必要性;结合实例,认识统计表和形象统计图,会填补相应当图标;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四)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的正文和*题中提供了许多适合一年级小学生的实践活动或小调查。

  三、本册教材的教学方面

  (一)数学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

  数学教学必须遵循学生学*数学的心理规律,符合学生的发展水*和数学接受能力。符合学生的发展水*的教学应有实际背景,利用学生的经验,使用学生可以接受的语言,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探索和考察数学概念得出含义,使学生有机会讨论他们的想法。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的意识和能力

  为了避免小组学*流于形式,就必须用心培养学生交流技能。交流既有信息输出,也有信息输入,所以加谈、倾听、阅读、书写是基本的交流技能;此外对数学而言,交流还应具有描述的技能。

  (三)紧扣数学活动的目的设计安排活动

  数学教学活动是数学的教学,每一个教学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的,而活动本身有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过程。

  (四)做练*、写作业是数学课堂教学中巩固知识、*得技能的必要环节。

  四、教材的评价方面

  (一)重视对学生数学学*的评价

  要结合学*数学的过程评价学生对数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学生只有理解了数学概念和它们的意义或解释,他们才能理解数学、有意义的“做数学”。

  (二)重视对学生初步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对解决问题的评价,首先应注意评价学生对问题的描述,即怎样把情境图呈现的问题,用口头语言完整地描述出来。

  (三)重视对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

  对一年级学生学*数学的情感与态度的评价,主要通过课堂观察来收集有关的信息,象他们参与班级讨论中,试图解决问题中,独立或小组学*中,无时不在显示他们对数学学*的情感与态度,能看出是否有信心,是否有兴趣,是否乐于探究,是否有毅力,是否有好奇心,谁敢于质疑。

  一、教材分析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知识技能、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这三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立体图形,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加法。

  5.认识符号“>”、“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

  9.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能力和学**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说得比较完整而简洁。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轻声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合作。能与同学友好合作完成数学游戏、数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学研究。

  ⑼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学*、有条理、讲究美的好*惯。

  5.初步体验学*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等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学情分析

  本学期教学一年级两个教学班。其中一x班共38人(男21女17),一x班共42人(男25女17)。初入学两班已个性初显:x班如山野稚朴天成,勇敢无畏,少约束,法自然,拟严规矩,不压个性,严爱相加;x班如园林静美有规,和谐温顺,有礼貌,志上游,拟拓视野,鼓励张扬,放手而爱。

  四、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改变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加强游戏、儿歌、演示、观察与操作,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3.加强听、说、读的分量,创造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贯穿审题、解题思路训练,引导学生用数学思想思考。

  5.在学*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6.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学期我继续任教一年级(1)和(2)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共有24人,女生10人,男生14人,一(2)班是23人,女生12人,男生1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思维跳跃性大,课堂常规较差,尤其是倾听的*惯和随便插嘴的*惯。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找规律,总复*。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6、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惯。

  六、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七、20%后进生进步措施

  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八、课时安排

  一、认识图形(二)(4课时)

  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13课时)

  例13课时

  例24课时

  例32课时

  整理和复*3课时

  单元练*1课时

  三、分类与整理(3课时)

  四、100以内数的认识(9课时)

  数数数的组成1课时

  读数写数1课时

  练*1课时

  数的顺序比较大小2课时

  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1课时

  练*1课时

  摆一摆想一想1课时

  单元练*1课时

  五、人民币的认识(4课时)

  认识人民币2课时

  简单的计算2课时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15课时)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3课时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6课时

  整理与复*2课时

  七、找规律(3课时)

  八、总复*(8课时)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x)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x)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6、20以内的退位减法;

  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略)

  (一)教学内容

  两部分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10加几、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十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三)教材说明

  整体结构与义务教材相同,数数――读数――数的顺序――――写数――通过操作教学不进位加减法。

  教科书第84页,从实际生活中学生非常熟悉的“过马路”的情境引入,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数一数有多少人,为正式教学数20以内的数做好准备。同时老师可对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等的教育。

  教科书第85页,例1教学数数。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出另外的10根单根的小棒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而且直观地了解到11~20各数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还可以为进一步学*数的读法和写法做准备。

  例2教学数的读法。通过操作在数的组成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在用小棒摆数时,突出10根小棒1捆就是1个十,还有几根小棒,与前面的1捆小棒放在一起就是十几;2捆小棒就是二十。

  例3教学数的顺序。通过让学生读出直尺上的数,理解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教科书第86页,例4是利用小棒图和计数器教学数的写法。通过让学生观察计数器十位和个位上每个珠子表示的数的不同,使学生初步了解进制。由于学生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对每个数左边的1表示1个十能够理解。老师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第一次介绍数位,但只是让学生知道,不是正式教学数位,要到百以内数的认识才正式教学数位。这里所强调和突出的是十几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科书第88页,例5教学十加几及相应的减法,一方面可以巩固11~20各数的认识,同时也为后面学*进位加法做准备。老师一定都有印象,义务教材是通过看图,一图四式来进行教学的,现在与原来不同的是加强了操作,通过操作帮助学生计算。

  例6,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掌握和在15以内的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为以后学*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准备。在这里第一次给出“加数”“和”“被减数”“减数”“差”等名称,只是让学生认一认,不要求学生背下来,随着老师逐渐使用,学生会越来越熟悉。

  这一单元的内容与义务教材相比一个突出的变化是加强数感的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估计意识。例如教科书第89页第3题,“你能看出图中大约有多少个辣椒吗?”就是一道不用数而是通过观察来估计一堆辣椒有多少个的题目。老师在教学中也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数感和估计能力,例如遇到数一数有多少的题目都可以先让学生先估一估,再数一数。

  重点课时:

  11-----20各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84页―――85页的内容(11-----20各数的认识)

  完成“做一做”及87 第1―――3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物体的个数,并且知道这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通过学*,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出11―――20各数。

  3、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

  4、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5、向学生进行遵守交通规则的思想品德和安全意识的教育。

  教学重、难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

  教学准备:小棒、苹果教具、尺子、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放录音,歌曲《快乐的星期天》

  (同时)师:快乐的周末来到了,老师领着假日小队的同学去军属李奶奶家帮好事,这时他们正穿过一条喧闹的马路。(出示主题图)

  2、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有什么?

  数一数,他们的数量各是多少?

  (各小组讨论,讨论后,各小组派代表汇报结果,教师选择性地板书)

  3、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想像很丰富,那你们再观察黑板上这些数,你们能发现什么?

  生:这些数都没有超过20。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和11―――20各数

  (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二、操作观察、探索新知

  1、数小棒,感知满十

  师:拿出小棒,一根一根地数,满十根后,捆成一捆放在一边,继续数,又满十根,再捆成一捆,明白了吗?(学生数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一学生上台跟全班同学一起数。

  数完后,师问:通过刚才数小棒,想一想,1捆小棒就是几个十?2捆呢?

  2、摆小棒,学*数的组成:

  (1)认识15

  请小朋友拿出15根小棒摆一摆,看谁摆得又对又快。

  (学生摆,教师巡视,发现不同的摆法,把不同的摆法指名学生展示在黑板上。

  问:这几种摆法你最喜欢哪种摆法?

  看你摆好的15,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是由一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板书:15

  教师领读

  (2)认识11和20

  问:谁能用你喜欢的好方法一下摆出11和20,并悄悄地告诉同桌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独立操作,并说理由)

  反馈汇报,问:11和20是由 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指名回答,教师板书:11 20)

  同时领读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学*,我们已经知道了十几就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并且今后在摆小棒时,就可用较简便的方法摆了。

  3、看直尺,感知数的顺序、大小

  1)、拿出已经准备好的直尺,找出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读一读。(先学生自由的读,再同桌互读,然后指名读)

  2)问:看着尺子上的数,你能提出些数学问题?

  三、有趣练*,巩固新知

  1、比一比,摆一摆

  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 16 17 20

  (要求:摆每一个数时,指名一位同学上台演示)

  2、连一连,猜一猜(出示练*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出示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連起来

  师:这是一个隐形小动物,这很想和大家成为好朋友,你们想知道它是谁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第87页完成第2题。

  3、读一读,排一排

  (出示小狗汪汪并配音)

  小狗汪汪:同学们,你们爱吃苹果吗?今天,我带来一大苹果送缎带你们,但是你们必须解决了所有的问题才行,你们愿意吗?

  这时,老师拿出小狗汪汪带来和上面有数字的红苹果教具,把它发给大家,让学生大声读出来,并说出这个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最后所有拿苹果的同学上台来按顺序排好队,找自己的位置站好,全班同学进行评价。

  4、找一找生活中的数

  师:同学们,其实在我们的身边就有许多我们今天学*的这些数,你们能找一找,说一说吗?说给你的同桌听?

  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一)教学内容

  这一单元包括两部分内容: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会读写整时和半时(在教学时都是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的,而且都是钟面与电子表对照出现)。老师们都有印象:义务教材一册是在练*中出现了认识整时(第82页第8题“读钟面上的数。说出各是几时。”),并不做要求。现在的“认识钟表”这一单元与义务教材相比,内容扩展了,在认识整时的基础上,增加了认识半时,但要求并不高,只要学生知道就可以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三)教材说明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认识时间。

  教科书第91页,因为时间看不到、摸不着,不具有直观、形象性,儿童感知时间比较困难,所以需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因此在这一单元的开始,我们设计了一个“母亲叫孩子起床”的情境图,帮助学生认识钟面(分针和时针)和电子表及早晨7时。学生每天都会经历妈妈叫他起床的过程,一看到这幅图,就会联想到早晨起床的情景,比如说很不想起床,很想再睡一会儿等等许多的感受。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情境里,很自然去认识钟表并感受那时是早晨7时。

  2.会读写整时。

  教科书第91页下半部,将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整时。

  教科书第92页教材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六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整时,会读写整时,并使学生初步了解一天钟表上的时针要转两圈。

  有两点需要说明:一教材中釆用12时记时法,不用24时记时法,老师在教学时可引导学生用熟悉的日常生活用语来表述,说出上午、下午、晚上几时,帮助学生巩固认识。二关于时间的写法,根据新闻出版署的规定不能再写居中的“比号”,要写在下部的“冒号”,老师们注意一下就可以了。

  3.会读写半时。

  教科书第93页,与整时的教学相似,也是先用钟面与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式对照出现,使学生认识半时。再结合儿童的生活实际,举出一天中的四个时刻所做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帮助学生认识半时,会读写半时。

  有的老师提出来学生没有学过1时=60分,在用电子表显示半时的时候,学生对点右边的“30”表示半时不好理解。在教学中,老师不用过多解释,也不用让学生迁移类推,只要告诉他们“30”表示半时并知道怎么写就行了,在以后学*1时=60分时学生还要进一步认识半时。

  4.老师们可以看一下,在这一单元中我们选择不同的钟面设计,吸引学生兴趣。

  5.我们还设计了很多练*的形式,教科书第54页,有让学生认一认时间连线的,有让学生根据老师拨的钟面认时间的,还有老师说时刻让学生拨钟表的,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95页第4题“快乐的周末”。我们先按时间顺序呈现了一个小学生周末活动的四幅插图,起床、玩耍、回家、吃饭的情境,下面给出的时间不是按顺序排列的,让学生连线。如果老师们认为这个顺序不合适,可以进行调整。有的老师还让学生自己动手,用图画的形式表现自己的周末活动,如起床、游戏、吃饭等活动并标上时间。

  (四)教学建议

  1.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认识时间。

  因为时间不具有直观、形象性,所以要把时间的认识与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才比较容易掌握。例如,有的老师让学生在课前调查一下自己身边的父母、叔叔、阿姨的上下班时间,或者在爸爸妈妈的陪同下调查一下周围的商店、邮局、医院的开门关门时间,在课上说一说,使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感受时间。

  在教学第92页和93页内容的时候,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写出相应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一天是怎么安排的与图中的小朋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和学*,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惯。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

  由于时间和时刻都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学*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还要结合大量的操作活动来学*。老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重点课时:

  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内容:认识钟表(整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2、建立时间观念,培养学生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学**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用所学的知识,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做时间的主人。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表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正确、迅速说出钟面时间。

  教具准备:主题图,每个学生自备闹钟一个,小灯笼12个,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6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来自于外国语实验小学,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学校的同学们一天的学*生活情况?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一起看主题图)

  问:你的一天是怎样度过的?誰愿意说给大家听?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认识钟表)

  师:说起钟表,从古至今,从国内到国外,不知道有多少精致美观、造型独特的钟表。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部分钟表作品,好不好?(出示图片,学生欣赏)

  二、主动探索

  1、制作钟表

  (1)欣赏完了这么多美丽的钟表,你想对大家说点什么?

  (2)在*时,你们也见过许多钟表,现在,就请你们闭上你们的眼睛,静静地想一想:钟面上都有些什么?(放音乐伴奏)

  (3)在每个小组的桌上,有一些制作钟表的工具和材料,你们能用这些工具和材料做一个钟面吗?

  要求:先小组合作进行制作,做完后,同组的同学认真观察钟面,看一看,钟面上都有些什么,并相互说一说。

  (4)有哪个同学愿意代表你们组给大家说说。(指2人------3人)

  教师根据的回答进行板书:

  数字:1、2、3、4、5、6、7、8、……11、12

  针:分针(长)时针(短)

  (5):把你们制作好的钟面举起来给大家看一看,再拿出你们自己的小闹钟互相说一说哪是时针、哪是分针。

  2、认识钟表

  (1)电脑出示一个钟面时刻:2时

  问:有谁认识这个时刻?你是怎么认识的?请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指2-----3人)

  (2)再电脑出示四个钟表,请每个小朋友先认一认,再同桌互相说一说,你是怎么认的?最后指名起来认一认,说一说。

  (3)象这样的时刻还有一种更简单的写法,有谁见过?指名学生上台试着写一写。那这四个钟面的简单时刻谁会写?(指名写,全班齐写)

  3、每个小组在你们制作的钟面上拨一个整点时刻,先拨好就先贴在黑板上。(指名认,指名写简单写法)

  三、游戏巩固:

  1、教师说时刻,学生拨

  2、同桌互拨,互认

  3、师:圣诞节快到了,我们学校的灯笼还没有挂好,想请你们帮忙挂,你们愿意吗?请把你的灯笼挂到应该挂的地方?(学生活动)

  师:你为什么把这个挂在这个地方?

  圣诞节那天的这个时刻,你最想做什么?

  这么多的时刻中,你最喜欢哪个时刻?为什么?

  四:设计请每个小朋友做一个小小钟表设计师,设计一个自己最得意的钟表作品。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兴趣,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方法、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发展空间观念。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重、难点

  本册的教学重点是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较大数的认识与计算的基础,是学生适应终身学*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难点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这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它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求难、求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的方法。

  六、教学进度

  周次

  教学内容

  课时数

  1

  准备课

  2课时

  23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9课时

  49

  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

  16课时

  10

  分一分、认识物体

  5课时

  1113

  1120各数的人数

  7课时

  1416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8课时

  1719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9课时

  20

  总复*

  4课时

  指导思想:

  (1)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展开,《课程方案》提出了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指导思想和课程理念和改革要点。使学生掌握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所需要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其内容包括代数、几何、三角的基本概念、规律和它们反映出来的思想方法,概率、统计的初步知识,计算机的使用等。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有关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地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探索和创新的能力;运用归纳、演绎和类比的方法进行推理,并正确地、有条理地表达推理过程的能力。

  (3) 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加强学*目的性的教育,提高学生学*数学的自觉心和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顽强的学*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创新的精神。

  (4) 使学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维*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理解数学中普遍存在着的运动、变化、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的情形,从而进一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

  (5)学会通过收集信息、处理数据、制作图像、分析原因、推出结论来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方法和操作方法。

  (6)本学期是高一的重要时期,教师承担着双重责任,既要不断夯实基础,加强综合能力的培养,又要渗透有关高考的思想方法,为三年的学*做好准备。

  学情分析及相关措施:

  高一作为起始年级,作为从义务阶段迈入应试征程的适应阶段,该有的是一份执着。他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跨越性,理想的期盼与学法的突变,难度的加强与惰性的生成等等矛盾冲突伴随着高一新生的成长,面对新教材的我们也是边摸索边改变,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并落实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才能不负众望。我们要从学生的认识水*和实际能力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做好初三与高一的衔接工作,帮助学生解决好从初中到高中学*方法的过渡。从高一起就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方法,良好的学*态度和学**惯,以适应高中领悟性的学*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注意研究学生,做好初、高中学*方法的衔接工作。

  (2)集中精力打好基础,分项突破难点.所列基础知识依据课程标准设计,着眼于基础知识与重点内容,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教学,为进一步的学*打好坚实的基础,切勿忙于过早的拔高,上难题。同时应放眼高中教学全局,注意高考命题中的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及新趋势,这样才能统筹安排,循序渐进,使高一的数学教学与高中教学的全局有机结合。.

  (3)培养学生解答考题的能力,通过例题,从形式和内容两方面对所学知识进行能力方面的分析,引导学生了解数学需要哪些能力要求。

  (4)让学生通过单元考试,检测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从而及时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做好充分的准备

  (5)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提前展开数学奥竞选拔和数学基础辅导。

  (6)注意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数学教学;注意运用投影仪、电脑软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激发学生学*兴趣。

  教学进度安排:

  周 次 时 内 容 重 点、难 点

  第1周

  9.2~9.6 5 集合的含义与表示、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

  会求两个简单集合的并集与交集;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难点:理解概念

  第2周

  9.7~9.13 5 集合的基本运算

  函数的概念、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4)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七、课时安排

  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61课时

  1、数一数………………………………………………约1课时

  2、比一比………………………………………………约2课时

  3、1—5的认识和加减法………………………………约10课时

  4、认识物体和图形……………………………………约3课时

  5、分类…………………………………………………约2课时

  6、6—10的认识和加减法……………………………约21课时

  7、11—20各数的认识…………………………………约4课时

  8、认识钟表……………………………………………约2课时

  9、20以内的进位加法………………………………约12课时

  10、总复*………………………………………………约4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数与代数: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经历求几个相同数的和用乘法计算的认识过程,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乘法的含义。

  经历编制1—6乘法口诀的过程,熟记这些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空间与图形:

  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行四边形。

  统计与概率: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的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在学*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策略,发展推理能力。

  在认识常见*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的方法和获得的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的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的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联系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身边的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地参与观察、发现并解决数学问题的活动。

  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形成学好数学的信心。

  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有初步的经过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二、教学措施

  认真钻研教材,努力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参与教改探索。

  充分了解学生特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开展富有情趣、富有挑战性、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加强对学生学*能力和良好学**惯的培养。

  耐心细致地做好提优补差工作。

  三、课时安排(略)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将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一年级教材、教师用书、教辅资料等为指导思想,教学中遵循教育教学原则,确实把本班教育教学工作搞好。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3)数学和本班《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们一(3)班有学生5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23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上过幼儿班。他们天真可爱,活泼调皮。开学初,经过和学生初步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由于常规训练少,一些起码的常规知识都不懂,他们还像在幼儿班一样没有任何约束,想来就来,要走就走,上课时乱走乱动。本学期施行的实验教材,主要是开拓学生的思维,发挥学生的想象。因此,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使他们每一个人都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准备课、位置、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 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

  四、教学重、难点

  这一册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内容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一般总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五、教学目标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会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 <”,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六、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1)注意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活动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构建有关的数学知识。

  (2)尽量选择、设计现实的、开放式的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积极思考、相互交流,体会数学知识的含义。

  (3)让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

  (4)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生学*的兴趣与动机。

  (5)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学生特点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2、重视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建立数感。

  3、计算教学应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4、根据儿童生活特点,从感必经验出发直观认识立体和*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5、通过“用数学”的教学,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6、设计安排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实践活动,注意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7、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教学方法应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组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尽量注意使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

  8、教学中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学具。

  一、基本情况分析

  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学生的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了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各种学*活动。但是一年级学生毕竟年龄小,注意力易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使学生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在快乐学*中进一步体验思维的乐趣、成功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认识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找规律,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识和技能方面

  1、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100以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线图形”的不同。

  6、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7、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学*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常见*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情感与态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现象,初步体会可以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有初步的经过独立思考获得数学知识的体验。有初步的与同学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学*数学知识的体验。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6、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真正做到备好课、备好学生,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尽量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6、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7、重视基本口算和笔算的训练,培养和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8、利用家长联系本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数学的方法。

  五、转变后进生方法及措施

  1、坚持多表扬少批评,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其树立信心。

  2、帮助学生明确学*目的,端正学*态度,逐步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及上进心。

  3、利用课余时间给予耐心辅导,安排成绩好的和他们坐一块,以便帮助他们学*,共同提高成绩。

  4、与家长联系,使学校与家庭达成共识,共同培养好学生。

  一、学生情况分析

  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特别有少数几个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惯、行为*惯养成不好。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惯和培养学生的学*兴趣为工作重心。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根据儿童发展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体情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

  5、把握教学要求,促进学生发展适当改进评价学生的方法,比如建立学生课堂发言的“奇思妙语录”等。

  三、数学思考方面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四、教学方法方面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的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4、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

  1、重视学**惯的培养。

  *惯养成有很多方面,首先要学会的是整理书包和带齐学*用品,家长要为孩子准备的文具:铅笔(8—10支,每天卷好)、尺、垫板、橡皮。孩子忘带数学书、忘带文具盒在最初都是难免的,但如果有责任心的话,这类问题是不会反复出现的。孩子要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孩子细心认真的将学*用品准备齐全,这在*惯形成初期非常重要。

  其次,作业格式训练也是学**惯培养的一方面。要利用数学练*本让学生练*写数和写算式(老师会布置,家长只要督促书写端正、格式正确即可)。

  学**惯的另一方面就是作业的按时完成,还要注意提醒孩子认真完成。家长每天先听孩子说一说当天有什么作业,再看孩子做的是否符合要求,以逐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业*惯。

  2、重视孩子计算能力的培养。

  由于孩子的基础不同,不同孩子的计算熟练程度和速度也存在一定差异,要缩小这一差异,仅靠每天一节数学课练*是不客观的,因此还需要各位家长做有心之人,多进行这方面的练*。

  计算的练*方式多样,可以制作卡片,供孩子独立练*,也可在做家务、和孩子上街等时间来个对口令。同时要留心孩子计算错误的原因,是粗心还是计算方法存在问题。但要防止枯燥的题海练*,每天几十道,错了还要罚的做法会扼杀了孩子学数学的兴趣的。

  3、依据生活理解数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成长。

  有些数学知识较抽象,容易混淆,我们家长要注意给孩子创造生活情境,让孩子在实际体验中理解知识。如“左右”的认识,有些孩子正确掌握左右需要较长时间和过程,家长要有耐心,在生活中强化孩子对左右手的认识,引导孩子借此来分辨物体间的左右关系。同时还要注意一个参照物的问题,如两人面对面时,如何判别对面之人的左右边。

  在时间许可时,我们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做做数学游戏,通过那些具有训练目的的游戏促进孩子在数学、认知、空间理解、想象力等方面的发展,因为在游戏中孩子可以自由的、毫无压力的宣泄内在的情感,寻找问题的答案。而且当孩子把“成功”的希望渗透到游戏中时,他们不愿输的努力就会从游戏本身扩展到学*中去。又如用小正方体拼拼搭搭,观察小正方体的分布,数数一共多少块,对培养孩子的空间观念大有益处。再如用一布口袋,内放各种形体,让孩子蒙上眼睛摸一摸,说说摸出来的是什么,可以不断加深孩子对形体特征的认识。虽然这游戏具有挑战性,但孩子往往乐此不疲。

  4、重视数学语言发展,为聪明插上翅膀。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语言能力的增强可以极大的改善孩子的学*能力,促进思维的发展,因此我们应充分认识孩子语言发展的重要性。不妨给孩子的智力发展插上“语言的翅膀”,让孩子飞得更高,更远。

  在生活中要多为孩子创设说数学的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观点、看法与思路。和孩子交谈的形式不必过于正式,比如和孩子散步时,和孩子去公园时等等,这样交流的气氛要自然亲切得多。对话时要有意识的激发帮助孩子形成规范的语言表达*惯。如“我是这样想的”;“我认为……”“因为……所以……”。要求孩子说完整的话。

  数学书中的实际问题小朋友都要能在老师或家长引导下看书说出题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家长要能耐住性子,多听少说,只要我们的话语能引发交谈话题,进行适当的点评反馈就够了。

  5、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

  把孩子推上讲台,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收获。

  6、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与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得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7、注重孩子学*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过程,关注孩子的学*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6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和行为*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一、情况分析

  我班有学生xx人,经过半年的在校学*,学生的行为*惯、学**惯有了很大的进步。但仍有少数学生的行为*惯、学**惯跟不上,导致学*成绩跟不上。学生们都是活泼可爱,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整体上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为更好的开展数学教学工作,特制订本学期数学教学计划。

  二、教材分析

  (一)本册教材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数与代数(共3个单元)

  第三单元100以内数的认识

  第五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第七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2)空间与图形(共4个单元)

  第一单元位置

  第二单元认识钟表

  第四单元认识人民币

  第六单元认识图形

  此外还有实践活动第八单元探索乐园

  (二)本教材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根据《标准》调整了教学内容,为学生学*数学提供了更丰富的知识。

  2、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

  3、认数和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4、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初步建立数感。

  5、计算数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6、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7、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目的要求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经历认识左右、前后、上下等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会用左右、前后、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2、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表,知道钟面上表示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初步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惯。

  3、能认、读、写100以内的数,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会用、=等符合和词语来描述100以内数的大小。

  4、能说出个、十、百数位的名称,识别100以内各数位上数字的含义。

  5、结合具体物品感受100以内数表示的量;能运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6、结合生活实际中的购物等活动,使学生掌握有关元、角、分的简单计算,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7、会口算百以内的简单加、减法,会计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

  8、图形的认识: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它们拼图;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9、能进行两位数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掌握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计算法则和书写格式。

  四、教学措施

  1、努力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

  2、尽量注意创设情境为探索数学问题提供丰富的素材或信息,帮助学生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3、重视与生活的联系,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素材,使学*变为生活。

  4、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促进数学知识的学*和理解。

  5、及时呈现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增强数学意识。

  6、时常注意强调学生认真做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的*惯。

  7、课堂教学与家庭教学实践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学*进步和提高。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行线、*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收集。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学*兴趣和*惯品质。

  二、目标要求

  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练*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在期末考试中力争生均分60分左右,合格率50%以上,并将低分率控制到10%以。

  三、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努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和个性品质。

  2、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改进教学方法,用电脑,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惯:(1)课前预**惯;

  (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惯;

  (3)自主作业*惯;

  (4)课后复**惯。

  8、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过程的评价,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四、教学进度

  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

  相交线与*行线、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4月2日前后

  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

  *面直角坐标系、。并进行阶段复*。期中考试初定在4月28—29日。

  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

  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结束新课月考,初定在6月2日前后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

  数据收集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并进行阶段测试。

  初定在6月28—29日前后期末考试。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1)班和一(2)班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1)班有61人,一(2)班有58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孩子们对很多事情还没有概念,比如进学校不穿拖鞋、不乱丢纸屑等都没有养成*惯。由于年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但通过几天的相处,我发现他们对数学有着浓厚兴趣,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

  1、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3、分一分、认识物体;

  4、11-20各数的认识;

  5、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菁华5篇)

  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上学期的学生虽然大部分入学前,接受过学教育,但学生还处于启蒙阶段,基础参差不齐,而且学生在幼儿园还未养成良好的学*和行为*惯,对学校的常规管理还不适应。从学前班步入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时间较短,所以在数学教学中主要要从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感兴趣,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惯,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爱数学,并通过以后的学*,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5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及总复*和二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园。)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认数和计算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一)教学内容

  本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10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数学乐园,我们的校园,总复*。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惯。

  一、班级分析

  (一)任教班级大部分学生的学*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24名,大部分学生都来自附*村子。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深入了解,我对班里的孩子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刚步入小学阶段,有许多孩子还不能马上适应课堂学*,个别孩子常常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许多的不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声笑语。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的目标,对学*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二)学困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级学困生有麻彤彤、董雪芬、金伟信、董晓乐、董苗苗、吴高程、汤伟帆等学生。这些同学有的智力有些问题,有的则是自觉性不够,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总想偷懒,不做作业或者抄别人的作业。造成我班的学困生基本原因如下:1、学*动机问题,导致学*困难2、学*策略问题,导致学*困难。3、不良家庭环境导致学*困难。我们学校小学学生家长大多是在外务工,家长素质普遍不高,对孩子的教育认识不够明确,且大多把重心放在"养"上,他们不会"育",甚至在"养"上都有问题。因为教学方法、内容等方面的原因,这部分学生普遍跟不上这里的学*,导致学*困难。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以《标准》为基本依据,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为学生的数学学*提供丰富的知识。

  2.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

  (1)注意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境,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用数学的乐趣提供丰富的素材。例如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以一系列学生学校生活内容(发新书、联欢会、作业评比等)为素材引出计算问题,使原来比较枯燥的计算教学有了丰富的现实背景,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意义和作用。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体验。数学教学中的所有活动都是为使学生获取某一知识或技能而设计的,因此,要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兴趣需要,以便激发学生的学*动机,促进儿童主动建构有关的数学知识。

  3.教学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1)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

  (2)让学生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4.注意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氛围中学*。

  5.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数与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数与计算的知识和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育要使学生掌握和形成的最重要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

  (1)丰富关于数概念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数感。关于数感,在《标准》中已有明确的说明。

  (2)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计算教学的例题中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不对各种算法进行评价,尊重学生自主的选择,保护学生的自主发现的积极性。

  (3)计算教学的要求和训练强度相对降低的。

  6.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7.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问题的能力的。

  8.注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为教师创造性地组织教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1)注意为教师创设数学问题情景提供丰富的素材的。

  (2)很多插图提供的情境具有连续性或故事情节的,为设计、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投影片等教学辅助手段创设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方便。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体、正方体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的,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的、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数学信息作出解释的,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据描绘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

  2、能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

  3、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和类比。

  4、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5、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

  6、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

  7、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教学活动。

  2、在他人的鼓励和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5、体会学*数学的乐趣,提高学*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难点

  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以及数学思维的训练的。

  五、教学措施

  (一)落实教学"七认真"的具体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数学的热情。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品质。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鼓励和尊重学生的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的,在活动中学*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的,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二)针对学困生的具体措施

  五个必须"即:"备课时必须对学困生的问题及对策进行充分的预设,上课时必须让学困生提出问题,合作学*中必须让学困生发言,辅导点拨时必须解决学困生的困惑,设计作业时必须针对学*能力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次布置并对学困生当面辅导"。

  对学生因厌学辍学的,分析造成的原因,积极采取帮扶转化措施,采用教师和学优生对学困生一帮一、结对子的方式,帮弱促强,帮助学困生重新树立学*信心。

  1、教师在备、教、批、辅、考等教育教学环节,对学困生多加关怀,厚爱一层,从抓基础知识,激发学*兴趣,培养良好的学**惯入手,在备课时,关注学困生,注重基础知识和兴趣知识点设计教案。

  2、在课堂上,加强基础知识和学*兴趣的培养,让学困生树立"我也能回答教师提问,我也能学好功课"的信心

  3、批改作业时,对学困生进行面批,多以引导和补*为主;考完试,找学困生谈心,以鼓励教育为主。

  让学困生找出自己学*上的优势与长处的,唤起心灵深处的自我向上的意识,由消极被动地学*向积极主动地学*转变,由自卑向自尊自强转变,使学生真正成为学*的主人,切实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思想,、从根本上消除辍学的现象,确保了各学段、各学科的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教学进度安排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内容

  1、位置

  2、位置

  3、20以内退位减法

  4、20以内退位减法

  5、图形的拼组、数的组成

  6、读数、写数、数的顺序

  7、整十数加减一位数、摆一摆

  8、认识人民币

  9、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11、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2、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13、整理复*

  14、认识时间

  15、找规律

  16、统计

  17、总复*

  18、总复*

  19、总复*

  20、期末考试、放假

  一、 指导思想

  一年级数学下册,是以《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遵照义务教育新课标的要求,联系学生现实生活,,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坚定不移的推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加强语文实践,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特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一班、共有学生 30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他们都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兴趣较为浓厚。部分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惯,但他们的可塑性极强,会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和爱心滋润下,很快的适应学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学**惯,取得较大进步。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笔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做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米、厘米的认识,认识钟表。

  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15篇(扩展7)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九篇

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九篇

  时光在流逝,从不停歇,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计划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9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任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三、渗透教育

  1、进行学*目的性教育和学**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集体、爱大自然的教育。

  四、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惯。

  4、对思维活跃、学*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班级孩子情况分析

  本学期任教一(1)班数学,本班共有孩子36人,其中有11人是住宿生。由于刚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开始学*生活,孩子们短时间内还不是很适应,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带着几年幼儿园生活所养成学*和生活*惯。如:上课随意走动;随意说话,不听教师指挥;读、写方面的要求等。还有,本班有*1/3的住宿生,这些孩子在7、8岁就要离开家长独立生活,更是要有一个适应过程。这些都需要和班主任及其他任课教师一起慢慢引导,让每个孩子都能尽快适应小学阶段的学*和生活。

  二、教材分析

  (一)、 教学内容

  按照一年级刚入学儿童的学*水*,一年级上册教材具体安排了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包括。具体如下:

  (1)数与代数领域。

  知识与技能:认识20以内的数。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包括连加、连减);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

  解决问题:联系加法和减法的含义,解决求和、求剩余的实际问题。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知识与技能: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大、小,轻、重。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解决问题:简单几何体的分类。确定和描述物体所在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领域。

  知识与技能:物体的简单分类。象形统计图。简易统计表。

  解决问题:对简单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用象形图或简易表格表示整理的结果。对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说明。

  (4)实践与综合应用。

  有趣的拼搭(实践活动)。

  丰收的果园(综合应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愉快的周末(综合应用本册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上述内容可以看出,与过去的第一册教材相比,不仅"数与代数"领域的内容有许多变化,而且还大幅度增加了"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这两个领域的内容,并加强了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适应课程改革与孩子发展的需求。

  (二)、 教材特点

  本册教材为了适应新时期对教育的要求,贯彻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各项规定,促进孩子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对教学内容和教材编写作了精心的安排,具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

  1. 科学安排教学内容,使教材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

  教材把四个领域的教学内容分为十二个单元进行教学。其中"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三个单元的内容主要是数数、比较和分类;"数和运算"的内容分六个单元,教学20以内数的认识,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解决相应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认识钟表;"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分两个单元,分别让孩子认识物体的相对位置和简单的几何体;"统计与概率"的内容,主要教学收集、整理简单的数据,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另外还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和知识的综合应用。

  对于内容结构的安排,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本册教材的内容结构有较大的改变。首先,对于数数、比较和分类,不再作为"准备课"来教学,而是作为正式内容让孩子学*。它不仅让孩子学*这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初步体会可以从数学的角度和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观察周围的事物,初步接触一些数学思考的方法。其次,对于数和计算,10以内的不再把认数和计算穿**行,而是先认数,主要让孩子学*认数、写数和大小比较,并重视通过认数初步培养孩子的数感;再单独安排"分与合",让孩子在掌握10以内数的组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分"与"合"的思想,以便孩子自己探索加与减的含义、计算方法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然后采用相对集中、分段安排的方法教学加和减。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只分为三段进行教学。第三,对于"空间与图形",教材先安排认位置,让孩子认识前后、上下、左右,并能用它们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再安排认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对于"统计与概率",则通过对有效信息的收集、整理,让孩子初步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第四,把"解决问题"贯穿于教学内容四个领域的全部,使数学学*和数学活动本身成为对"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一方面,教材不再出现"应用题",而是选择现实的、有意义的、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的具体实际问题,作为学*计算的题材,使解决问题融于计算教学的过程中;同时,在认识图形、统计等内容的教学中,都是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探索、讨论、交流等活动,逐步学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另一方面,增加实践活动和综合应用,帮助孩子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探索性地解决一些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实际问题,加深对不同领域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发展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选取与孩子生活联系密切、孩子感兴趣的素材作为教学题材。

  教材注意从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孩子身边的、生动有趣的、有利于孩子主动探索的事物,创设鲜明的问题情境作为学*素材,以激发孩子学*数学的兴趣与动机,调动孩子学*相应内容的策略与机智。例如,选择孩子非常熟悉的家庭客厅、厨房这样的场景,让孩子观察、比较这些场景的物体,认识长短、高矮和大小、轻重,并建立相应的观念;选择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学具和文具,学*"分一分",认识分类的意义,学*分类的思想和方法;组织孩子自己通过搭积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几种几何体,并通过"有趣的拼搭"进一步感受这些几何体的一些特征。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题材,促进孩子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学*。又如,在教学10以内加、减法时,以学校生活里孩子亲身经历过的浇花、游戏、游泳和踢足球等活动,以及生活里常见的栽树、运南瓜等劳动的现实场景为题材,或创设动态变化的情景,或提出数学问题,激发孩子的兴趣,调动孩子的思维,让孩子展开学*活动并从中体会数学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再如,教材在选取童话题材方面,以"森林运动会"的场面为题材,引导孩子通过比较,学*"等于"、"大于"和"小于"的含义及表示方法;在教学简单的统计时,通过动物到大象家做客的情境,提出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引导孩子学*分类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材还注意从孩子身边选取一些有价值、感兴趣的问题,让孩子应用数学思想、方法及数学知识、生活经验来解决。例如,应用分类的思想整理日常用品和食品,在上下楼梯的情景中找出"都靠右走,谁走错了",让孩子联系实际生活说一说"你在哪儿见到过0",针对钟面上表示的时刻说说不同时间的钟面上"怎么都是10时",分清有上午10时和晚上10时。又如,让孩子根据"你最喜欢吃哪一种水果"的问题,以小组为单位收集、整理喜欢吃各种水果的人数,用统计的方法描述问题的结果。

  3. 重视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为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机会。

  本册教材改变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重视使孩子的学*活动充满主动探索和合作交流。

  首先,教材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一般采用"创设问题情境--孩子主动探索--建立数学模型--解释、应用和拓展"的过程,并采用图片、对话、活动等多种形式。例如,教学十几减9时,例题中先呈现孩子感兴趣的童话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接着采用卡通图片结合语言表达的方式,充分展示孩子思考、探索、交流的活动,在孩子的交流中呈现各自的算法,让孩子在感受不同的算法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计算方法,接着在"试一试"里让孩子"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不再统一给出某种算法,而是让孩子对自己的算法作出必要的解释。又如,在教学统计时,先设计到大象家做客的童话场景,提出不同的问题,再引导孩子分类、整理,用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的统计表表示问题的结果,然后让孩子用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解释和说明。

  其次,教学内容的呈现十分重视孩子学*方式的转变,突出孩子的学*活动,给孩子提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以适应培养孩子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例如,在"认物体"时,让孩子自己玩积木,试着把积木块分类,在分的基础上引导孩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进一步联系生活找它们的"朋友",逐步建立这些几何体的观念,同时安排"有趣的拼搭",使孩子在"滚一滚"、"堆一堆"、"摸一摸"、"搭一搭"、"数一数"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它们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又如,在"分与合"里教学5以内数的分与合时,例题先提出"把4个桃放在2个盘里,可以怎样放"的问题,让孩子自己动手操作发现4可以分成几和几,再提出"几和几合成4"的问题,让孩子讨论、交流,接着提出关于5的分与合的问题,组织孩子合作学*,主动探究,把结论交给孩子自己得出,然后让孩子独立摆一摆、填一填,完成2和3的分与合。在加、减计算中,都是先出现孩子熟悉的、有意义的实际问题的场景,提出数学问题,接着组织孩子用自己的方式、经验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组织相互间的交流,发现或总结算法,然后出现类似的数学问题或通过情境变式,让孩子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解决,并作出自己的解释。再如统计的学*,则让孩子着重通过小组合作,经历和体会简单统计的过程,用自己的语言交流统计的结果。教材的这些处理,有利于充分发挥孩子学*的主体作用,让孩子在观察、操作、猜测、探究、讨论、交流等过程中,体会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使数学学*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4. 提倡算法多样化,重视培养孩子的数感。

  教材在计算教学中,尽量为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空间,通过自主探索突出算法多样化。例如,10以内的加、减计算,不再像过去那样先复*数的组成,然后用数的组成引导孩子学*计算方法,而是联系实际问题的情境出现算式,让孩子来探索、交流计算方法。这样孩子就可以联系生活经验算出结果,也可以从图画里数出结果,还可以用"分"或"合"的思想解释结果。20以内进位加和退位减的计算,教材让孩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出现多种算法,使孩子在感受、体会不同算法的基础上,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这里不强调孩子采用同一种算法,也不要求孩子几种算法都掌握。

  教材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还十分重视帮助孩子建立初步的数感。例如,在认数中,让孩子理解所学数的意义,用涂色、画图或用学具来表示数,说出"比8小的数"、"比7大的数","说一说5离8*一些,还是离1*一些",通过游戏让孩子猜数,要求孩子用认识的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等;在计算中,让孩子"不计算"估计算式的结果,体会估计的方法及其合理性;让孩子在探索问题时自己选择适当的方法,也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除了上述特点之外,本册教材还具有落实思想品德教育、落实数学思想方法、重视数学实践活动和解决问题、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序扎实、图文并茂富有童趣等鲜明特点。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数与代数

  经历数物体个数的活动,认识20以内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知道几和第几;认识数0,知道一个物体也没有要用0表示,直尺上刻度的起点是0,知道0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应用;结合计数器初步认识个位、十位,初步知道十位上的1表示1个十,个位上的几表示几个一,知道10个一是1个十;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用符号或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

  在分与合的活动中理解并受气10以内数的组成;联系把两部分物体合起来求一共是多少和从总数里去掉一些求剩下多少的实际问题,理解加、减法的含义,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联系实际问题理解连加、连减和回头混合两步计算。

  结合钟面认识时针、分针,会正确说出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会说出钟面上接*整时时间大约是几时。

  (2)空间与图形

  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形状的物体。

  在堆、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活动中,初步感受"*面"和"曲面"。

  初步认识并会使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统计与概率

  经历把物体按种类、形状、颜色、用途或其他特征分类的过程,初步感受"分一分"是整理、统计数据时的重要方法。

  会用简单的象形统计图表示分类的结果,会把统计得到的数据填入相减的表格,会利用象形统计图和表格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判断。

  2、数学思考方面。

  在认数的过程中建立数感和发展思维能力。在数物体个数的活动中抽象出数,理解数的含义;在操作学具活动中,感受并概括出数的组成,具有初步的"分"与"合"的思想;在比较两类物体个数、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活动中,具有初步的对应思想和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描述关系的能力。

  在理解加、减法含义和学*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在对实际问题进行数量关系分析的基础上,选用恰当的数学方法计算;通过对一位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索、交流,发展计算策略,在多样化算法中选择适宜自己的算法;在计算练*中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在认识常见的几何形体的过程中,通过各种活动,在物体的形状、大小、相互位置等方面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在把物体分一分、理一理、数一数的过程中,感受到统计是分析事物、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具有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表达统计结果的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简单的观察、分析;用自己的语言讲述实际情境或问题,具有初步的发散思维;在教师帮助下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组织下,应用20以内的数描述、交流生活中的事情。

  在教师的组织下,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并联系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有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情产生好奇和兴趣,初步喜欢学*数学,喜欢观察并提出问题。

  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能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具有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具有经过独立思考认识数学知识的体验。

  在观察、操作活动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初步知道数学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措施

  1.把解决问题寓于认数与计算、空间与图形、统计内容的教学过程中。

  2.安排了三次实践活动,引导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发现、提出并解决数学问题。

  3.通过数一数,让孩子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

  4.通过分一分,让孩子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

  5.联系实际帮助孩子理解数的意义,较多的用实物、图形、小棒、数字表示数的内容,引导孩子用学到的数描述身边的事情并用数交流信息。

  6.通过交流算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为孩子保留较大的探索算法、交流算法、选用算法的空间。

  教学计划时间安排表:

  周次日期教学内容备注

  19/1~9/2准备课2/2

  29/5~9/9数一数1/1比一比1/1分一分1/1

  认位置1/1机动1/2

  39/12~9/16机动1/2认数(一)4/10

  49/19~9/23认数(一)5/10

  59/26~9/30认数(一)1/10机动2/2认物体2/2

  610/3~10/7国庆放假

  710/8~10/14机动2/2分与合6/6机动1/2

  810/17~10/21机动1/2加和减4/21

  910/24~10/28加和减5/21

  1010/31~11/4加和减5/21

  1111/7~11/11加和减5/21

  1211/14~11/18加和减2/21机动2/2期中考试1/1

  1311/21~11/25统计1/1认数(二)4/5

  1411/28~12/2认数(二)1/5认钟表1/1机动2/2

  加法1/10

  1512/5~12/9加法5/10

  1612/12~12/16加法4/10机动1/2

  1712/26~12/30机动1/2期末复* 4/4

  1812/26~12/30综合练*5/8

  191/2~1/6综合练*3/8(元旦放假)

  201/9~1/13小学期末测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以及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学*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情况分析:

  本组由7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实体,其中冯以兰老师、刘英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其余5为老师对教学工作也是非常的认真、负责,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良好*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能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台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6、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适当做到学科渗透法治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四、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计划

  五、单元过关安排:

  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每个月进行月考一次,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学*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

  六、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三月份

  1、拟订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2、深入研究本册教材、教参,更好把握本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

  1、认真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展示课。

  2、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赛的活动,认真听课、评课。

  3、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

  1、针对前期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组教师学*相关新标准、理念,以指导教学,并使教研组活动落到实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

  1、认真研究、制定计划,进行有效复*。

  2、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总结。

  3、期末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

  七、本学期二年级数学组公开课安排如下:

  冯以兰、刘英、王丽、吴小姗、邹小双、张问琴、雷敏

  一、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7)班和七(8)班的数学科教学工作。这两个班的基本情况如下:从上期末的考试成绩来看,七(7)班数学*均分72分、达标率83%、优秀率41%、排在全级的第一位;七(8)班数学*均分71分、达标率81%、优秀率40%、排在全级的第2位。两个班学*数学的兴趣都比较高,基础亦有比较好。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

  经过本期的教学,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团结协作*惯和勇于探究的精神,力争全面提高两个班学生的数学成绩。加强对基础较差的学生的辅导,同时也做好尖子学生的培养,总的来说:就是使基础好的学生成绩更优秀,中等的学生越来越好,基础较差的学生能稳步前进。

  三、教学的措施与方法。

  为实现所定的目标,特制订如下计划:

  1、课前准备。

  认真阅读教材和教学参考书,充分了解所教的学生的实际情况,写出详细的教案,准备好充足的教具。

  2、课堂教学。

  (1)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