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形统计数学教案优选【五】篇

首页 / 数学教案 / |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 1

  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惯。)

  4、操作体验,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 2

  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惯。)

  4、操作体验,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 3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你能从你的统计图上一下子就看出来什么积木最多?什么积木最少吗?谁也想来说一说?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条形统计图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山清水秀,名山众多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从统计图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展示课件第13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提出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更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效果。)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

  2、学*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

  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

  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

  二、幼儿操作。

  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

  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

  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

  (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5—8 9—12 13—16)

  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

  3、交流分享统计结果。

  师:小朋友们统计好了吗?每组请一位小朋友来介绍,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你们是用什么办法记下来的?

  小结:你们用了数字的办法进行了统计,知道了果篮里有哪些水果,每种水果有多少。请你们再看看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原来我们不能很快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三、教师出示条形统计图。

  师:怎样让别人不用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前两天余老师也帮小熊家做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统计图形式:水果标识在下面,用涂格子的方法,一种水果有几个就涂几个格子,按从下往上的顺序排。

  教师提问:

  1、这张图上记录了哪些水果?怎么看出来的?(引导水果标识——横坐标)

  2、每种水果有几个?你是怎么知道的?(引导左边数据——纵坐标)

  3、哪个的数量最多?哪个最少?(引导“计数条”)

  6、你们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介绍计数条最高数量最多,最矮数量最少)

  讨论总结:你们的眼睛真亮,像这张记录表上由横坐标、纵坐标、计数条组成的表格,我们叫它条形统计图,它能很快告诉我们统计的信息。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能够很快地知道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最高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多的,最矮的计数条代表的数量是最少的。

  四、指导幼儿使用条形统计图再次统计。

  1、师:刚才啊小熊妈妈又去进来一批水果,请你们用条形统计图再来帮小熊家做一次统计,看能不能很清楚地看出哪种水果最多?哪种水果最少?”

  2、交流分享。

  先完成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小组负责人)讲述自己的统计。

  “果篮里有几种水果?哪种最多?哪种最少?怎么看出来的?”

  五、激发兴趣,拓展生活经验。

  1、师:“在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还会用到条形统计图,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更复杂的问题。一起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时候会用到统计。”

  2、分享图片:分别观看幼儿身高、夏季气温、热门动画片、奥运会奖牌榜统计图表,再次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激发幼儿对统计的兴趣。

  六、结束活动。

  师:今天我们学*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都很棒!晚上回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他们的物品好吗?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能力和小组合作学*能力的培养。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 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小百科:统计图是根据统计数字,用几何图形、事物形象和地图等绘制的各种图形。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优选【五】篇扩展阅读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优选【五】篇(扩展1)

——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优选【5】篇

  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 1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山清水秀,名山众多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从统计图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展示课件第13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提出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更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效果。)

  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 2

  活动生成

  作为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物品不丢失是常规工作。到了大班后,随着孩子们能力的增强,我们经常会请他们帮忙来数数量较少的东西。虽然每次都是请一两个孩子,可总会有许多孩子积极地来帮忙。看到孩子们忙得“不亦乐乎”,我便想到通过统计班级物品,让孩子学*简单的统计方法。条形统计图浅显易懂,可以清楚地看出数量,便于比较多少,还可以帮助幼儿形成较为规范的统计概念及方法,对其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价值。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幼儿:愿意。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玩具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时老师请一两个孩子帮忙数玩具就已经让多数孩子羡慕不已了,所以,我的这个求助马上得到了全班孩子的强烈回应,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感知探索,学*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了解幼儿的前经验及当前的想法,是支持幼儿探究学*的基础。这个环节中让幼儿尝试记录玩具的数量,可以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正确判断幼儿的水*和需要。而幼儿在原有经验和想法上发展和建构的新经验或概念,往往更具有生命力。这个环节中幼儿的表现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幼儿可以较为完整地记录出玩具的数量,如:画出一个套筒,在它的后面点了7个点或7个对勾,这是来自中班时一节统计图形数量的活动的经验。也有的孩子将数学的记录概念表现为对这个词语的理解,如:在一张纸上满满地画了12个穿线板、9个机器人、7个套筒。也有的幼儿没有完成记录任务。陈鹤琴先生的教育观认为:儿童也可成为传授者,即“儿童教儿童”。在接下来的交流环节中,这些孩子从同伴那里获取到了新的经验,为下一个环节打下了基础。)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在师幼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对核心问题的明确和支解,将其放大抛给幼儿,聚拢幼儿的探究视点,把握幼儿活动的方向,引发幼儿进行新的探究。这个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由于孩子没有书写数字的经验和能力,对记录出的玩具数量还要再通过点数来比较数量,这时我的一个问题“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让孩子的探究欲望再次燃起,并将孩子的视点引入到条形统计图上。通过问题的步步深入,引导幼儿自己感受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通过讨论两种记录表的不同,自己找出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让孩子将学到的知识与原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说出自己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以促进幼儿养成在生活中注意观察的良好*惯。)

  4、操作体验,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以活动的形式学*数学,非常受幼儿的欢迎。幼儿通过动手操作,主动学*,进一步感知、体验了条形统计,使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轻松获得简单的数学经验。真正使数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孩子们从中体验到数学的有趣和重要。)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幼儿园的延伸活动作为教育活动的一种延续,为孩子更好地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提供了可持续性发展的契机。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幼儿的思维是感性的、具体的,只有应用于生活的数学教育活动,才能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

  活动反思

  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在幼儿的一日生活里到处充满数学。我们教师的数学教育目标便是,将幼儿在生活中零散的数学经验组织起来,形成系统的、具有严密逻辑的数学知识,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通过本节教育活动的进行,我得到以下反思:

  1、选材贴*幼儿生活,并且幼儿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所以,在整个活动中,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让枯燥的数学知识变为幼儿生活问题的解决方式,让幼儿在尝试、交流、探索中快乐地学*,并从中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

  2、在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记录的环节中,充分体现了同伴之间的相互学*。统计方法的获得来自于孩子之间的交流,没有教师生硬的传授。幼儿在同伴的互动中学会了统计、记录的最基本方法。

  3、本次活动中最成功的环节是认识、学*条形统计图。我的提问设计环环相扣,步步深入。让幼儿充分感知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优点和制作方法,让幼儿丝毫没有被动学*的感觉,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通过幼儿对一个个问题的思考,使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及制作方法在他们的大脑中建构起来,为下一步动手制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4、课后的延伸活动再次体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孩子们带回的统计表展示在墙上,成为孩子们活动之余的交流焦点。更有孩子提出问题:“我们家里的筷子很多,一张纸上画不下那么长的条条,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和小朋友一起来讨论,让幼儿更加深入地学*统计更多物品时条形统计图的运用。

  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 3

  一、单元教学内容

  *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理解*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理解*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均数

  一、教学内容:

  *均数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均数的含义。难点:会简单的求*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均数6的呢?

  师生交流后明确是通过把上层书本移2本至下层得到的相同数。今天,我们就来深度认识一下“*均数”这个朋友。板书课题:*均数。

  (二)探索发现

  1、教学例1。

  (1)课件出示教材第90页例1统计图:环保小分队的四名同学收集的矿泉水瓶如下(课件出示统计图)。

  师:从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交流后反馈:从统计图中,可以知道:小红收集了14个,小兰收集了12个,小亮收集了11个,小明收集了15个。

  师: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教师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选择求*均数的问题。

  (2)解决问题:*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矿泉水瓶?

  师:你是怎样理解“*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的?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如何解决?小组交流探讨。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展示。

  汇报预测:方法一:移多补少,学生汇报,多媒体演示移多补少的过程。

  师:像这样,把多的矿泉水瓶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得到的这个相等的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均数。13是14、12、11,15的*均数。

  方法二:根据总数量÷总份数=*均数,得。(14+12+11+15)÷4=52÷4=13(个)。

  (4)小结: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均数。也可以用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求出*均数。数据较少时,我们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数据较多时,用先求总数再求*均数的方法计算比较简便。

  (5)教师追问:*均每人收集13个,是不是每个人真的都收集了13个?你是怎么理解“*均每人收集13个”这句话的?

  师生交流后明确:“*均每人收集13个”表示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可以比13个多,也可以比13个少,也可以刚好是13个。

  (6)区分“*均分”和“*均数”。

  ①把52个矿泉水瓶*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几个?

  ②每人分到13个和*均每人收集13个,这两个“13”所表示的意义相同吗?师生交流后小结:*均分是实实在在的量,*均数是虚拟的量。2、教学例2。

  (1)创设问题情境。

  四(1)班第4小组男生队和女生队进行踢毽比赛,我们来看看他们的比赛情况。课件出示教材第91页的情境图和两张统计表。

  师:这两张统计表给出了他们踢毽的成绩。观察两张表,你能从中知道些什么?(参加人数、每人的踢键个数等)

  (2)探索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你认为是男生队的成绩好一些还是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呢?说说你的理由。让学生充分从多个角度分析表示男、女生队的踢毽情况。在尝试中体会到用*均数能较好地说明问题。

  学生动手列式计算:

  男生队:(19+15+16+20+15)÷5 =85÷5 =17

  女生队:(18+20+19+19)÷4 =76÷4 =19

  (3)全班汇报交流。

  师:为什么男生队除以5而女生队是除以4呢?你认为是男生队还是女生队成绩好?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男生队有5人,所以要除以5,而女生队只有4人,所以除以4。男生队*均每人踢17个,女生队*均每人踢19个,女生队的`成绩好一些。

  师:问题解决了吗?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交流后明确:用求*均数的方法来分析得到的数据,常常能反映一般情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三)巩固发散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2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求出*均数的。

  2、四(1)班学生参加植树活动,第一组种了180棵,第二组种了166棵,第三组种了149棵,*均每组种了多少棵?

  3、想一想:游泳池的*均水深是120厘米,小明身高130厘米,他在游泳池中学游泳,会不会有危险?为什么?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求*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也可以先求几个数据的总和再除以这几个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即为*均数。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后记

  略

  *均数

  求*均数的方法:

  数据较少:移多补少法常用方法:总数÷份数=*均数

  第2课时

  复式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内容

  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教学目标

  1、在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生活事例的调查,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惯,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信息、分析信息,提出并回答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知道中国有多少人吗?那你们知道自己所在的区有多少人吗?(学生回答)下面我们一起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探索发现

  1、教学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

  提出问题:怎样才能清楚地表示这个地区这几年城镇和乡村的人数变化呢?学生交流后,得出可以制作统计图来表示。让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统计表,分别完成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的纵向单式条形统计图。

  (2)展示学生绘制的统计图。

  提出问题:从这两个统计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师:如果我要很快地知道xx年与xx年中城镇人口与乡村人口的变化情况?那该怎么办?学生讨论,汇报。引导学生把两个统计图并列排放来比较,并思考怎样把它们合并起来。

  2、教学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探讨,试着绘制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2)展示学生绘制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讨论交流: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与小组内其他同学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复式与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与区别,使学生认识到为了区分两个内容,采用不同颜色的长方形来表示。

  (4)分析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小结时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统计图发现:该地区*年来城镇人口逐年增加,农村人口逐年下降,人口总数逐年上升,同时对学生进行人口教育。

  3、教学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出示教材第96页不完整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独立把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

  (2)展示作品。

  请你说一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应该怎样绘制?

  师生交流后明确:这个统计图中横轴表示人数,纵轴表示的是年份,所以画出的条形是横向的。

  (3)分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一说,然后进行小组交流。

  (4)比较纵向与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即: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们对比这两种统计图,思考:丙种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师生交流后小结:这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当数据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条形统计图表示更方便。

  4、即时练*。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7页“做一做”。

  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并回答统计图后的问题。

  (三)巩固发散

  市场甲、乙两种品牌的果汁饮料一、二、三月销售情况如下表。请你动手绘制统计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你是超市的经理,下个月应该怎么进货?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师生交流后总结:本节课学*并掌握了两种形式的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五)板书设计复式条形统计图

  六、教学后记

  略

  第3课时

  营养午餐

  一、教学内容

  营养午餐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营养与健康的常识,培养运用简单的排列组合、统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能根据营养专家的建议运用正确的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调配科学、合理的午餐菜式。

  3、明确科学、合理的饮食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饮食*惯。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培养学生分析整理数据、运用数据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科学分析结果,合理安排搭配方案。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你们*时喜欢吃哪些菜?这些菜搭配是否合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营养午餐。

  (二)探索发现

  1、自主配餐。

  (1)出示教材第101页情境图。让学生根据要求自主选择一份菜谱。

  (2)全班交流,展示学生的搭配方案。

  2、科学评判。

  (1)介绍科学的配餐要求:我们点的菜是否符合营养学标准呢?“不应低于”、“不超过”是什么意思?用数学符号应该怎样表示?

  (2)了解每份菜中热量、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情况。出示每份菜的热量、脂肪和蛋白质含量表。

  3、小结。

  我们在进行午餐营养判断时既要看热量又要看脂肪,只有两种指标都不超量时才能算是营养的午餐。

  (三)巩固发散

  1、学*合理搭配。

  如果让你动手搭配菜谱,你会了吗?每人只搭配一组就行。要求:在这十种菜中任选三种搭配一起,营养一定要合理。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各组派代表汇报本小组的搭配方案。

  2、小结。

  师生共同分析总结营养搭配的要求: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3、统计全班同学喜欢的菜谱。

  (1)男女生各选一个代表收集数据,教师记录。

  (2)学生根据统计表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

  (四)评价反馈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营养午餐

  热量不低于2926千焦脂肪不超过50g荤素搭配,营养均衡。

  六、教学后记

  略

  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 4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16~117页例1、例2,第118页课堂活动及练*二十五中相应的练*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提高学生的学*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统计。

  二、合作学*,探案求知

  1.教学例

  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思考讨论。

  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

  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

  学生1:用1格表示10,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

  课件出示例2的统计表。

  教师:根据这个统计表你获得哪些数据信息?学生汇报所获得的信息。

  教师:小明要帮爸爸制作条形统计图。思考或同桌交流。

  ①横轴和纵轴各表示什么?

  ②用1格表示多少千克合适呢?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己动手绘制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统计图,你有什么发现?

  课件出示:小明家苹果产量逐年增加;20xx年的苹果产量是20xx年的2倍……

  教师:根据你的发现,你对小明家承包苹果园有什么想说的?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3.小结今天学的条形统计图与以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教师:以前在学*和生活中,我们接触的数据都比较小,因此我们都用1格表示1个单位。在生活中,我们还经常接触到更大的数据。

  课件出示:为了方便,我们用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不仅可表示10个,也可以表示2个,5个,100个,1000个等,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而定。

  三、巩固练*

  (课件出示练*题)

  四、课堂总结

  教师:这节课学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或问题?

  《条形统计图》课后问卷

  1、老师用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的授课形式,你喜欢吗?为什么?

  2、老师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对你的学*有帮助吗?有哪些帮助?

  3、你喜欢老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授本节课吗?为什么?

  统计数据分析

  学生对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化学*效果统计

  图表二

  认同多媒体优化课堂教学的人数认同率%

  实验班(40人)3997.5%

  对照班(40人)3382.5%

  教学反思:

  1、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实验班学生对于多媒体进入数学课堂有较高的兴趣,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数学课,非常认同这种教学模式,认同率达到97.5%。从问卷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学生也希望数学课中能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认同率也有82.5%,希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2、在实验课中,我利用多媒体课件,放映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调动了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用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是在学生学*了用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进行学*的。通过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使学生更形象、更直观地看到了这是解决问题的需要,这较好的运用了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通过课件,让学生经历统计的全过程,放手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提高了学生的学*效率。

  数学教案:条形统计图 5

  一、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三、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

  (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你能从你的统计图上一下子就看出来什么积木最多?什么积木最少吗?谁也想来说一说?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条形统计图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优选【五】篇(扩展2)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实用5篇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1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进一步体会折线统计图在现实生活中应用;

  2.使学生能根据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制成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具准备:未完成的统计图、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明的妈妈记录了小明0~10的身高,如下表

  (师出示P110例2的统计表)

  引导学生看到统计表想提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绘制折线统计图的兴趣。

  二、动手制作折线统计图

  1.学生独立完成折线统计图

  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内的数据,独立完成小明0~10的身高统计表折线统计图。

  教师先演示其中一个数据的画法,然后再让学生动手画。

  分为两个层次动手实践:第一层次为学生练*2分钟,教师将巡视发现的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再推进第二个层次的'练*。

  师指导个别学生。

  2.小组交流作品,欣赏折线统计图

  A学生根据折线统计图说说发现了哪些信息?

  解决以下问题:小明几岁到几岁长得最快?(师小结:折线中线段最长的那条就是长得最快的那段时间,也可以通过计算所有差值得出结果。)长了多少厘米?是怎么发现的?

  小明115厘米时几岁?

  5岁半时小明身高大约多少?

  师引导学生从前几年身高的增长情况来猜测小明5岁半时的身高。

  B学生小组评价优秀作品;

  C全班交流优秀作品。

  3.根据折线统计图进行合理推测:小明身高的发展趋势。

  三、巩固练*

  1.完成书中P111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师组织学生进行评析、交流。

  2.完成书中P112练*十九第二小题的问题解答;

  四、小结评价。

  五、作业:完成书中P113练*十九第3小题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2、进一步加深对求*均数问题数量关系的理解,熟练掌握解答方法。

  3、学会分析统计表中包括的内容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编制和检查一个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重点

  本节课整理和复**均数、统计表、统计图三项内容。通过学*掌握*均数的数量关系、解题关键和方法,进一步明确统计表包括的内容及数量关系,掌握编制、填充、检查统计表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综合运用已学过的知识,分析解答有关求*均数问题的应用题,编制和检查统计表。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1、教师提问导入。

  同学们,记忆是智慧之母,你们谁的记忆最好呢?提个问题考考大家:在小学阶段都学了哪些统计知识?都是在哪册书上学的?

  2、学生汇报。

  在第十册的第一单元学*了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求*均数;

  在第十二册的第四单元学*了统计表和统计图。

  二、归纳整理。

  (一)加深对统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1、学生讨论汇报。

  2、教师说明:统计知识在生产、工作、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要认真学好统计知识,提高统计能力。

  (二)整理复*求*均数。

  例1。某初级中学七个班的学生人数如下:

  初中一年级:一班40人,二班38人;

  初中二年级:一班40人,二班40人;

  初中三年级:一班41人,二班38人,三班36人。

  1、学生读题,分析条件和问题。

  2、独立解答。

  3、教师提问:在求一组数据的*均数时,必须先求出什么?

  例1的*均数是按什么*均?

  如果已知七个班的*均人数,求这七个班的总人数该怎样计算?

  4、启发思考:求*均数的关键是什么?

  关键:先求出一组数的总数量,再知道*均分成几份。用总数量除以要分的总份数就等于*均数。

  5、练*。

  在一堆小麦中取样五次,每次测得小麦的千粒重是:32克、34克、36克、35克、38克。这五次测得的小麦千粒重*均数是多少?

  6、学生独立解答例2。

  振华小学六年级学生做玩具小熊。一班48人,共做267个;二班50人,共做292个;三班47人,每人做6个。六年级学生*均每人做多少个?

  7、思考:结合两道例题的解答过程,能试着概括出一个关系式吗?

  总数量÷总份数=*均数

  (三)整理和复*统计表。

  1、指导看书。

  2、教师提问:统计表中横向有几栏,纵向有几栏,分别表示什么?

  制作一个统计表,一般包括哪些内容?

  3、分析统计表中各数据之间的关系,根据已填的数据,把空缺的数据填满。

  4、教师说明:统计表的内容是根据统计的实际需要而确定的。在编制和分析统计表时关键要弄清各栏目、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5、练*。

  (1)下面记录的是某班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测验的成绩(单位:次)

  25、33、31、28、13、36、30、29、32、21。

  32、29、25、30、19、27、31、35、26、28。

  根据上面的成绩填写下表,再算出这班女生测验的`*均次数。

  参加测验人数:XXX总次数:XXX*均次数:XXX

  (2)下面是育新小学六年级两个班学生上学期体育成绩统计表。

  ①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

  ②两个班各有多少人?(百分号前面保留一位小数)

  (四)整理和复*统计图。

  1、指导看书。

  下面的两幅统计图,反映了某市电子仪器一厂、二厂两个方面的情况,请你看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折线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产值增长的快?

  (2)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哪个厂的工人人数多?哪个厂的技术人员多?

  (3)你认为哪个厂的生产搞得好?为什么?

  2、比较【继续演示课件“简单的统计”】

  3、练*。下面是某班上学期美术成绩统计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整理和复*了哪些内容?解答求*均数问题和编制统计图表的关键是什么?

  四、随堂练*。

  1、口述解答求*均数问题的关键和方法。

  2、口述统计表包括的内容,检验统计表的方法。

  3、口述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

  五、布置作业。

  1、甲乙两港相距140千米。一艘轮船从甲港驶往乙港用了4.5小时,返回时因为逆水比去时多用了1小时,求这艘轮船往返的*均速度。

  2、李小春、王芳、张强三个人的*均体重是43千克。其中李小春重44千克,王芳重40千克,张强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3、根据下面的统计图,编制成一个统计表。

  4、某地去年每月降水量如下表。

  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制成折线统计图。

  六、板书设计。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3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教学扇形统计图,众数与中位数。

  在前几册教材中教学了条形图和折线图,学生初步了解这些统计图的特点,能够有选择地使用。扇形统计图与条形、折线图不同,它反映部分与整体的关系,表达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之几。因此,教学扇形统计图,使呈现统计数据的形式更多样了。

  众数与中位数是常用的统计量。在许多场合,*均数不能确切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基本情况,经常使用众数或中位数来显示。因此,教学众数与中位数能提高数据分析的能力。

  全单元编排4道例题、两个练*,把内容分成两段。

  例1和练*十五,教学扇形统计图;

  例2~例4和练*十六,教学统计量。例2讲众数,例3、例4讲中位数。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看懂扇形图,利用数据解决问题。

  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要求是看懂图的内容,理解图上的每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能利用图呈现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计算。不教学制作扇形统计图,因为画扇形比较麻烦,不必把教学精力耗费在画图上。

  学生有圆的认识,有百分数的概念,能够看懂扇形统计图。

  看图、交流,理解图里的信息。例1让学生看我国陆地地形分布情况统计图,在小组里交流看到了什么,看懂了什么。教材呈现了交流的场景,虽然学生的讲述不完整,但都说出了从图中获得的信息和自己的理解。有人说得具体些,有人说得概括些,通过交流可以整理出以下三点:这幅统计图用一个圆表示我国国土总面积;圆被分成大小不同的5块,每块表示一种地形,哪种地形的面积大(小),统计图里相应的那块就大(小);标注的五个百分数,分别表示五种地形的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百分之几。

  计算、填表,体会图的特点。例题告诉学生,我国国土总面积是960万*方千米,让他们算出各类地形的面积分别是多少。计算要利用图中的各个百分数,从而体会扇形统计图表示的是各个部分数量与总数量的关系,知道它与条形、折线统计图的不同。

  比较、估计,利用图的特点。扇形统计图通过各个扇形有大有小,反映各个部分数量有多有少。图的直观形象,容易引发比较、估计和判断。练一练第2题,看着统计图,学生会想到我国的人口多,人均占有的国土面积少。练*十五第1题的两幅扇形统计图里能清楚看出哪天的食物搭配比较合理。第2题把果盘看成一幅扇形统计图,根据花生米所占的面积,能估计出其他几种干果所占的面积。解答这些题利用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又进一步体会了它的特点。

  2.整理数据,认识众数。

  例2教学众数的知识,包括众数的含义,得到众数的方法,以及众数的实际应用。

  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据,由于出现的次数最多,因而有一定的代表性。

  观察表格,初步感受众数。表格呈现9人做黄豆发芽试验的数据,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哪些人的试验做得最好。例题因势利导,让学生找出发芽几粒的人数最多,有几人。通过发芽17粒的人最多,感受17是这次实验发芽粒数的众数。

  排列数据,理解众数的意义。教材把表格里9人的发芽粒数依次排列,指出这些数据中17出现的次数最多,叫做这组数据的众数。在这句话里讲了众数的意义: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数;还含有求众数的方法:在一组数据中寻找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意义建构众数的概念。

  求*均数,区别新旧概念。众数和*均数都是统计量,*均数是三年级教学的。教材要求学生算出这组数据的*均数,通过计算回忆*均数的知识,体会*均数与众数的意义不同,求法不同,从本质上区分这两个概念。

  联系实际、应用众数。第79页练一练第2题,如果把上周销售男鞋的尺码一双一双地记录下来,在这组数据中25.5出现的次数最多,有48次,因此25.5是众数,这个众数会影响鞋店今后的进货。

  3.分析数据,认识中位数。

  例3和例4教学中位数,前一道例题以形成概念为主,后一道例题教学算法。

  创设情境,产生需要。例3呈现一张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记录单,对7号男生的成绩进行分析。有人利用*均数,指出7号男生跳的比*均数少,意味他的成绩不够好。有人把九名男生的跳绳下数从多到少排列,发现7号男生处在第三名,认为他的成绩不错。不同分析出现不同的评价,而且差异明显。为什么跳的比*均数少,成绩还是第三名?是许多学生的疑问,教学中位数就能解开这个疑。

  排列数据,讲解概念。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指这组数据按大小顺序依次排列,处于最中间的那个数。这既是中位数的概念,也是找中位数的方法。教材把九名男生的跳绳成绩从大到小排列,很容易找到中间的数,理解它就是中位数。

  评价7号男生的成绩,用中位数合适。九名男生中有2人的成绩十分突出,分别是182下和170下,这两个优异成绩拉高了全组的*均成绩。事实上,九人中只有2人的成绩在*均数之上,其余7人的成绩都低于*均数。可见,*均数在这里并不反映一组数据的实际状况,用中位数表示这组男生的跳绳水*比较合适。

  一组数据的个数如果是偶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正中间有两个数。求这组数据的中位数的方法,是例4的教学内容。

  适时指点算法。例3初步教学中位数的意义和求法,例4寻找十名女生跳绳成绩的中位数,学生会主动把这些女生的跳绳下数按大小顺序排列。在找中位数时,发现这组数据一共10个,正中间有两个数,于是产生疑问中位数是几呢?教材适时指出:正中间有两个数的,中位数是这两个数的*均数。在教材的指点下,学生通过计算正中间的104和102的*均数,得到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103。

  用中位数分析、评价数据。求得中位数103,把10号女生的成绩同中位数相比,可以看到略小于中位数,表明这名女生的成绩在整体中的位置是较偏后的。仍然用中位数评价其他女生,可以判断各人的成绩在整体中的大致位置。

  像这样用中位数进行数据分析,比*均数方便,有时比*均数合理。

  4.选用合适的统计量,反映数据的实际状况。

  到现在为止,陆续教学了三个统计量,分别是*均数、众数、中位数。有些时候,三个统计量都能确切反映数据的基本情况。也有些时候,统计量会引起误解,有误导作用。所以,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是十分重要的。

  选用统计量又是比较复杂而困难的。本单元只是初步教学选用,要求不高,难度不大。

  如果一组数据的众数出现的次数很多,这时的众数具有代表性。第82页练*十六第1题里,十名男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153,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了3次。十名女生身高数据的众数是148,众数在这组数据里出现5次。显然,女生身高的众数更具有代表性。

  如果一组数据里有极端数据,这时的中位数具有代表性。这里所谓的极端数据,是指和其他数据相比,明显大许多或小许多的数。极端数据影响了*均数的代表性,会把*均数拉大或者拉小。第81页练一练2位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分别是43*方米和50*方米,比其他同学家庭住房面积小得多。因此,九位同学家庭*均住房面积只有77*方米,低于中位数84。如果选一个统计量表示这九位同学家庭的住房情况,中位数是比较合适的。第81页第2题里,A飞机的飞行时间特别短,是一个极端数据。这个数据使八架飞机的飞行时间的*均数明显小于中位数,也使*均数失去了应有的代表性。如果A飞机不飞,其余七架飞机的飞行时间里没有极端数据,*均数和中位数应该比较接*,都可以用来表示七架飞机的飞行水*。第3题里工资的*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分别是1800、1100、1000,*均数远远大于中位数和众数,是由于总经理与副总经理的工资远远高于其他人。反映员工工资实际情况的统计量应该选中位数或者众数。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4

  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观察,初步感知物体有高有矮;知道;通过操作学会比较物体高矮方法;知道物体的高矮是相对的。

  通过猜想、验证、下结论等环节,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初步培养学生探究的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进一步学*比较的方法。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对身边物体的`比较,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难点

  在比较过程中,差别不明显的,要利用数量进行刻画,在比较。

  教学方法

  互动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情境引入

  播放《柯南》片段,你喜欢柯南吗?柯南抓坏人可厉害呢,为什么呢?因为他观察事物非常仔细,细小的差别也能看出。今天我们就学*他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精神,看谁观察最仔细!

  活动二:观察主题图

  出示主题图

  观察图,和同桌互相说一说图上有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你怎么知道是在路上?你怎么知道是盲人?

  把图上的三个人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他们三个人中,谁高,谁矮?(比较后板书:高矮)

  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又是谁高谁矮呢?

  活动三:游戏

  指名两个身高相差不多的学生,让学生猜一猜谁高谁矮。有什么方法知道谁猜到了?

  学生可能说出以下几种方法:

  ①请两位同学到前面比一比。(故意让一个学生踮着脚尖比)引导学生发现不公*。从而让学生明白,事物的比较要在同一起点上

  ②用尺子量一量。

  ③分别请两位同学到墙边站直,在墙上划一划。

  通过验证谁猜对了?

  开讲激趣: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柯南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既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良好*惯,又培养了他们的观察能力。

  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比较了图中人物的高矮之后,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比较?让学生明白比较是从生活中得来的。学会比较的方法后,又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进行比较。

  活动四 如何比一组学生的高矮?

  选一组学生上来比高矮,由高到矮排成一列,然后说出谁,谁最矮。

  选中间的某一位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这位学生比谁高,又比谁矮。

  活动五 做一做

  第16页的第1~4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活动六 练一练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学生独立解题的基础上,组织他们进行交流。

  活动七 总结全课

  活动八 下课

  每个小组从矮到高排成一列,每人用“高”或“矮”说一句话(如我在小组中,我比某某高,我比某某矮),再离开教室。

  让同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高矮,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留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人人参与,激励人人成功。

  小学统计数学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 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 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教学难点: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 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 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生:折线统计图。师:制成折线统计图有什么好处?生:易于看清气温的变化情况。师:怎样制作? 生:先描点,还应标数,数不会标错。 生:画线要用尺子。 3、 引出新知

  老师又提供了20xx年的乙市月*均降水量一些数据?这时你们又会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两个城市的月*均降雨量呢?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二。全班交流,形成方法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4、通过比较,形成共识。通过比较大家都认为选用复式折线统计图更能反应这两个城市月*均降水量。 三、联系实际 激发兴趣

  师:想想,生活中还从那儿见过这种复式折线统计图? 课前出示生活中的实物复式折线统计图。生:报纸上、股市上、父母单位、电视里

  四、巩固练*,复*小结: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优选【五】篇(扩展3)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五)份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 1

  知识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对事物进行统计。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进行简单的分析。

  3、能在格子纸上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能力目标:

  知道制作条形统计图的前提是收集数据,能根据图里提供的信息作简单分析和推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能在生活中运用统计知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地收集数据、合理地确定条形统计图中一格所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

  电子白板、自制课件、学*单。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揭示课题

  1、白板出示一副校运动会场景图。

  师:看,画面上出现的是什么情景?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进行一次《运动会上的小统计》。

  二、用流量统计长跑参赛队员的数据

  1、尝试单独统计数据

  (1)(白板出示长跑图1)

  师:瞧,这里是长跑比赛区域。这些身穿红、黄、蓝、绿四种不同颜色的服装的选手是来自各个学校的长跑高手。要知道每队有多少人参加,你们能不能统计呢?

  (2)(白板出示跑道终点图)

  师:他们正在进行比赛,即将到达终点,过了终点线后就不再出现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数仔细呀。

  师:谁来汇报一下你的统计结果?为什么不能完全统计清楚?

  师:对呀,以前我们统计的是静止不动的东西,但是像今天这样既是不同的参赛队,又是在流动的,光靠一人就很难统计了。

  2、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数据统计

  (1)师:好,那我们先在组内商量一下,怎样合理分工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并填写好这张统计表。

  各校长跑比赛人数统计表

  参赛队;红队;蓝队;黄队;绿队;人数。

  (2)师:准备好了吗?现在重新开始统计!

  师:我们在统计之前,首先就要准确地搜集数据。在这个过程中进行合理地小组分工、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非常重要。

  二、复*纵向条形统计图,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

  1、复*纵向条形统计图

  (1)白板出示长跑比赛人数统计表和空白统计图;

  (2)独立完成学*单。

  师:还剩蓝队和绿队的统计图就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个人学*单第一题。

  2、介绍横向条形统计图,比较异同

  师:我们的好朋友小丁丁也制作了一幅条形统计图,仔细观察,看看两幅图有什么共同点和不同点。(都有标题、横轴、纵轴、项目名称、单位、数量,方向不同)

  师:那么在横向条形统计图中怎样比较数量多少呢?(看横条的长短)

  师小结: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条形统计图,他们组成部分都一样,都能形象、直观地来反映数量的多少,只不过横轴纵轴表示内容不同。

  三、深入研究售货站两个食物统计图的区别

  1、白板出示售货亭情境,学生提问。

  师:其实在巡视过程中还有很多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些问题:(白板出示3个问题)

  ()最受欢迎。

  ()销售最少。

  ()和()销售量一样多。

  2、通过解决问题一,深入研究两幅不同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哪一件商品最受欢迎呢?

  3、小结:在两幅不同条形统计图中,看清每一格表示的单位数量非常重要。

  四、学会根据数量的多少,确定数量轴每一小格应表示的量。

  师:前几天,我们各小组进行了一次短绳比赛,请组长拿出你们的统计表。你能否根据这些数据来制作一张你们小组的条形统计图呢?试一试!

  第小组短绳比赛成绩统计表

  组员姓名;跳绳个数。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 2

  设计意图

  班级下学期开展“我们来策划”主题,随着“书香童年”活动的临*,孩子们的*期策划任务接*尾声,为了在活动当天向其他班小朋友更加全面的介绍端午节,美工区的小朋友制作了美味粽子在当天展览。为了支持幼儿策划活动的顺利展开,我们以对粽子的多角度分类作为目标,并以小组形式进行统计记录,培养幼儿的类别概念和统计能力。

  活动目标

  1、能按照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统计数量。

  2、与同伴协商共同统计粽子数量并记录,享受合作的'快乐。

  重点难点

  够根据物体的不同特征进行多角度分类,并以小组形式统计结果。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有过用表格记录的经验。

  物质准备:ppt、不同种类粽子每组若干,记录表每组两张,展览架每组一个。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问题

  1、小朋友们都知道我们班最*在策划书香童年的活动,为了向其他班级介绍端午节传统美食,朱老师带来了许多粽子。

  二、看图分类并统计

  1、将图片上的粽子分为两类

  如果让你们把他们按照同一特征分成2类,你可以怎么分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可以按照颜色分,也可以按照形状分。

  2、增加一种粽子,观察不同

  现在朱老师又拿出了一些粽子,你能发现这些粽子与刚才的粽子有什么不同吗?

  教师小结:绳子的颜色不一样。

  3、3人一组分类并记录

  第一次:三人一组,寻找最多的分类方法。

  教师总结方法:我们不光可以按照形状分、按照粽子的颜色分,还可以按照绳子的颜色分。

  第二次:每组一个记录表,统计每种粽子到底有几个

  三、整理小货架

  1、出示理货单,观察货架

  出示理货单,按照单子内容将粽子整齐又美观的摆放在货架上,这张理货单你能看懂吗?你们知道吗?货架和盘子上藏着小秘密,这些秘密会帮助你将手中的粽子放到正确的位置,我们一起来挑战一下吧!

  2、六人一组按照理货单整理小货架

  第一次:每组一张理货单、一框粽子、一个货架,请你们迅速分组到达指定位置按照理货单整理小货架。

  教师总结方法:按照理货单和货架上的提示信息将所有粽子分类摆放。

  第二次:增加几种粽子,按照理货单和货架提示,排除不属于该类别的“干扰”粽子,整理小货架。

  四、延伸活动

  1、将小货架摆放在班级门口,作为“书香童年”活动的道具,当天向其他班级介绍。

  活动相关图片

  理货单:

  活动总结

  本次教育活动基于主题生成,为了在书香童年活动当天向其他班级介绍端午节,孩子们制作了各种与端午节相关的作品。美工部制作的粽子种类繁多,如何将这些粽子整齐又美观的进行展示呢?于是生成了本次教育活动。通过观察粽子的不同特征,并对粽子进行多角度分类和统计,帮助幼儿建立类别概念,看懂记录表格。在实际操作中有层次的对粽子进行分类摆放,感受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在分粽子的活动中培养幼儿升入小学后的自理能力,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整理*惯。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 3

  活动目标

  1.敢于尝试和探索,学*分类和统计,能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2.通过实践活动,学会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积极参与数学活动,体验数学活动中的乐趣。

  活动重点:

  了解简单的统计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活动难点:

  在实践活动中,幼儿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课件、挂图、记录表、数字卡、各种水果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幼儿探索欲望

  1.幼儿随音乐《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在进入教室时,每位幼儿从树上摘一个自己喜欢的水果。

  并回到座位上。

  3.让幼儿给水果分类,并排列在黑板上。

  二、播放课件,幼儿学*分类统计

  1.出示课件,水果统计表。

  2.教师讲解统计概念。

  3.学*条形统计,通过图表感知数量多少。

  三、游戏《猜拳》

  游戏规则:男女小朋友各十人,;本文教师出示统计表,找一名幼儿进行统计,其余幼儿猜拳游戏。

  四、幼儿操作帮助小熊在超市物品进行分类并统计。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 4

  活动目标:

  通过实践活动,学会用自己的方法分类统计生活中物品的数量,从中体验数学的有趣及重要。

  活动准备:

  教师事先选择好实践的场地(幼儿园内),并亲自实践一遍做好记录,心中有数;纸、笔。

  活动过程:

  (一)复*巩固:

  1、你能从1数到几?数数看。

  2、更快的数数方法:5个5个地数,10个10个地数。

  3、100以内的随便一个数你会写吗?试试看(请几个幼儿到黑板上听写)。

  (二)联系生活:

  在生活中,你碰到什么东西要用数来数?举例子。在幼儿园里也藏了许多数,请小朋友们说说。

  用什么方法统计方便?(每5个或10个记录一次,然后5个5个或10个10个地数;列表统计等)(三)提出任务:

  1、分组统计并分类统计幼儿园里的一些物品(教师根据幼儿组的能力差异进行分配)。

  一组:车棚——车有几辆?自行车几辆?摩托车几辆?每种颜色的车各几辆?

  二组:前操场、后操场——树有几棵?前、后操场各几棵?大树、小树各几棵?

  三组:架空场地——柱子有几根?白色的几根?绿色的几根?圆的、方的各几根?

  (前三组让幼儿“统计——分类——再统计”,从中明白总数比分出的数多,几个分出去的数合起来等于总数)

  四组:电脑室——电脑有几台?在场办公的教师有几位?其中长头发几个?短头发几个?(检验幼儿如何解决“判断头发长与短的标准”)

  五组:教师办公室——教师办公用的桌子有几张?椅子有几张?哪个多?多多少?哪个少?少多少?(数的比较和一对一对应)

  六组:一楼架空——吊灯有几盏?(70多盏,幼儿要数准确不太容易,检验幼儿100以内的数数)七组:楼道——从一楼到五楼要爬几层楼梯?共有几级台阶?每层楼分别有几级台阶?(每层楼的高度不一样,让幼儿发现楼层高台阶就多)

  (四)要求:

  ①合理分工与合作;

  ②用自己的方法进行分类、统计与记录;③学会验证所统计的数。

  幼儿汇报任务完成情况,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新任务集中交流(每组选派一名幼儿汇报与交流):

  你们统计什么?统计结果如何?

  你们在实践过程中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你们碰到过什么困难吗?有没有想到解决的办法?

  请幼儿回家后,找一找家中或周围环境中有哪些事物可数,数数看,并用图表的形式记录下来。

  幼儿园中班统计数学教案 5

  教学内容:

  P96、97、98。

  教学目标:

  1、经历简单的统计过程,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统计的意义和作用。

  2、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各单位)和统计表,能提出问题。

  3、通过学生身边有趣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并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是重点。

  2、进一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收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是难点。

  教学准备:

  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1、让学生仔细观察,练*二十二1题图,你看到了什么?

  生:举手自由口答。

  2、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板书学生提出问题

  在此基础上,师生重点解决问题

  3、小黑板除数统计表、统计图

  (1)学生在树上独立完成

  (2)上台展示并回答问题

  (3)师质疑:你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统计停车场每种车的数量,把解决问题和统计知识综合进来,巩固所学统计知识和解决问题,体验怎样收集信息。

  二、生活应用

  1、出示97页2题

  (1)同桌观察理解

  (2)独立在书上完成

  2、互相纠错,教师巡视辅导。

  3、质疑: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数“正”字来收集信息。

  三、开放实践

  1、p97页3题4题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统计。

  (1、2、3组做3题,4、5、6组做4题)

  (2)展示师生互评

  [设计意图]:让学生发挥主体性去调查收集数据,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四、全课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优选【五】篇(扩展4)

——《条形统计图》数学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山清水秀,名山众多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从统计图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展示课件第13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提出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更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效果。)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制作、展示、交流、评价等实践活动,使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掌握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制作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简单分析统计图。

  3、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领悟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为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能看图准确地回答问题.

  教学难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第二步:确定直条和间隔的宽度;第三步:确定单位长度表示的数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幻灯机,直角三角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展示多媒体课件第2页)谈话:自古至尽,我们国家就是一个山清水秀,名山众多的国家。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名山吗?

  (设计意图:从生活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谈话:今天,老师把其中的五座名山给同学们搬来了。(展示课件第37页:五座名山图片)

  (设计意图:学生简单了解五座名山海拔高度,感受祖国山川的美,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探究新知

  1、认识条形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8页)出示问题:你能很快说出哪座山最高吗?

  (设计意图:为下面研究条形统计图做铺垫。)

  (展示课件第8页: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统计图)出示问题:观察条形统计图,你能回答老师的问题了吗?从统计图中还能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认识条形统计图,初步分析图,感知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简单概括条形统计图的表示方法。

  2、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展示课件第9页:四幅条形统计图)让学生感受条形统计图与实际生活联系的紧密,学*条形统计图制作方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欲望。

  (2)(出示课件第10页的问题:该怎么画条形统计图呢?)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引导学生探究制图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全班交流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评价,出示制图步骤。

  (3)(展示课件第11页)出示例题,指名读出例题统计表中的数据。

  教师: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画图。(教师课件演示制图步骤)

  (4)幻灯机展示学生学生画图,及时给予评价。对于不规范的图给予指导,画图难点集中指导。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身体验画图,亲身感受画图的难点,教师针对难点集中指导,让学生突破本课难点)

  3、引导学生简单分析统计图

  (1)(展示课件第12页)游戏:你来问 我来答

  出示问题,让学生选择问题,指定其他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分析图的能力。此环节变换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再有学*疲劳的感觉。)

  4、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展示课件第13页: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对比)提出问题:统计表和统计图,哪一种方式表示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更直观?

  (设计意图:通过对比,让学生深刻认识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三、巩固新知

  1、(出示课件第14页)让学生依据统计表中给出的数据画一幅条形 统计图。

  2、(出示课件第15页)让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强化教学重点,突破画图难点)

  3、(展示课件第16页,出示问题:把你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我好吗?)

  (设计意图: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新知,学*方法,情感体验等,提高本节课的学*效果。)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二年级数学第一学期第41-4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初步认识1刻度表示1或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条形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3.在具体情境中积累收集、解读数据的经验,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会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简单的统计分析。

  【教学过程

  一、统计分类——展现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

  1.情景引入,统计分类:学校食堂打算重新粉刷一下墙壁,现在有三种备选方案,绿色、蓝色和黄色。小朋友们喜欢什么颜色呢?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形成过程,并形成示范性板书。

  【设计意图】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结构。

  【评价关注点】学生具有认真倾听、积极思考的学**惯。

  3.对比统计表与统计图的价值。

  抢答1:第2组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怎么看出来的?

  抢答2:第2组喜欢三种颜色的一共有多少人?怎么知道的?

  【设计意图】在对比中让学生理解统计表与统计图各自的价值:统计表便于计算,统计图便于观察数量的多少。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说出观察指向。

  4.根据条形统计图口答。

  统计了什么内容?

  统计了哪些项目?

  1格表示多少?

  雨天比阴天多几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掌握读图的一般步骤“先看标题,知道统计主题;再看横轴,了解统计项目;然后根据直条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正确回答。

  二、深化理解——突破1格表示2的教学难点

  1.情景引入:除了粉刷墙壁,食堂还打算在墙壁上画一些同学们喜欢吃的水果。分别出示两张条形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探讨问题:

  1)最爱吃哪种水果的人最多?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刻度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高的数量不一定多。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直条所表示的数量”。

  2)最爱吃桔子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即使是表示相同数量的直条,在不同的条形统计图中高度也不一定相同。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在1刻度代表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中,奇数数量的表示方法”。

  3)最爱吃菠萝的有几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样本”概念有初步的感知,感受“我们班没人最爱吃菠萝”不能代表“所有人都不爱吃菠萝”。

  【评价关注点】学生知道“0值数据在条形统计图中的表示方法”。

  三、巩固提高——揭示统计的真实价值

  1.情景引入:不仅学校食堂的墙壁要改造,图书馆也打算为我班的图书角新购一批图书,让我们来听听图书馆老师在说什么?

  2.信息技术支持,互动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科技在统计过程中的优势,在和同伴合作交流中积累读图的经验,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评价关注点】学生能够结合条形统计图,给出合理的建议。

  四、全课总结——知识回顾、总结评价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

  每个孩子,从来到这个世界的那一刻起,就开始和物质的、直观的现实世界发生了直接的接触,同时也就意味着开始了与隐藏在直观的现实世界背后的数学世界发生了这样那样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他每时每刻都在接触一个由一定的“数”,按一定的“形”和“序”构成的数学的世界,这就为幼儿获取数学体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新《纲要》要求:“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的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概念,并学*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问题。”“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育应着眼于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熟悉的自然资源和感兴趣的事,让幼儿获得数学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学*通过图表感知数量的多少。

  3.体验积极帮助他人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穿线板12个,小机器人9个,套筒7套;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白纸。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统计的兴趣。

  师:好几天没有清点我们最喜欢的玩具了,今天我请全班小朋友都来帮忙数一数,愿意吗?

  2.感知探索,学*简单的统计方法。

  (1)鼓励幼儿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玩具的数量。

  师:不过我今天是有要求的,请小朋友认真听好哦:每组小朋友数一数自己桌上的玩具有几个,然后把你数的结果记录在白纸上。

  (2)交流统计结果,学*简单的统计方法。

  请小朋友说说你用什么方法记录的。(记录结果:点点、照样子画下来、画对勾等。)

  总结统计方法:先画出标记,再记录出数量。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同伴的统计方法。

  我们刚刚的记录中哪种玩具最多?哪种最少?怎样让别人不用数数也能一下就看明白呢?今天我也给小朋友带来了一张记录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张图上记录了谁的数量?怎么看出来的?它们各有几个?你怎么知道的?谁的数量最多?谁最少?也没数怎么就能知道呢?穿线板比机器人多几个?谁能不用点数就看出了套筒有几个?

  (2)讨论总结:这种记录表和你刚做的记录表有什么不一样吗?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种记录表?这种记录表有个名字叫条形统计图。

  4.操作体验,学*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2)幼儿自由选择任务,动手制作成条形统计图。

  为幼儿提供统计的物品有:幼儿的男女人数和客人老师数,教室的桌子、小椅子和玩具框。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5.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学*了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物品,小朋友们很棒!回到家我们也用这种方法帮助爸爸妈妈来统计一下家里的物品好吗?统计好了明天带过来贴到展示墙上,大家互相看看,讲讲。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

  2、学*通过统计图感知数量的多少。

  3、喜欢合作,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让孩子们能正确判断数量。

  5、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活动准备】

  记录纸、记号笔若干4盒蜡笔水果图片若干小熊仔一对。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喜欢吃水果吗?喜欢什么水果?

  (出示小熊,与幼儿问答互动环节)

  你们喜欢的这些水果小熊家都有!小熊家最*开了一家水果店,每次进货的水果都特别新鲜,美味,小动物们可喜欢了。今天勤劳的小熊爸爸又去进货了,好累好辛苦,你们愿意当小小记录员,帮小熊记录一下每种水果的数量吗?

  二、幼儿操作。

  1、交代任务,幼儿分组统计水果并记录,教师指导。

  师:我们可以怎样统计水果的数量呢?

  2、教师讲解合作统计要求

  老师儿有几张记录表,要小朋友们合作记录。4个小朋友一组,每组1位组长。

  (幼儿按照学号顺序分组1—4。5—8 9—12 13—16)

  我们4个人做一个记录肯定不容易,大家在统计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商量,谁来记、谁来数、谁最后来检查核对(2人核对)。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优选【五】篇(扩展5)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优选【五】份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对比图例,引入新课。

  1、出示统计表

  我国1997年和1999年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表年 份国家级省 级市 级县 级1997年124392843261999年1554021384492、出示统计图

  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老师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师:图2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例2

  1、谈话引入: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里都买上了小轿车、面包车。同时,还有大客车、货车等车辆给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为了给这些车辆停车带来方便,我们会修建很多停车场,让不同类型的车辆停放在停车场的不同位置。那么,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就要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从统计的数据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呢?这就要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课件出示例2统计表

  ①提问:请大家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有甲乙两个停车场,分别停有轿车28辆和24辆,面包车12和10辆,大客车6辆和7辆,货车4辆和3辆。

  ②教师引导:通过这个复式统计表,我们可以绘制出前面对比过的那种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出示待补充的统计图)

  教师:你能把它补充完整吗?

  ③教师:在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学过横向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前一节课我们又学*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请大家利用这两个旧知识尝试补充完成例2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分发学具――出示统计表。

  学生根据统计表独立补充完整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④教师:老师也根据统计表制作了一张统计图,大家来看一下。

  课件出示补充完整的统计图。

  教师:请同学们对比观察自己绘制的和老师绘制的统计图,说一说我们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归纳并板书:

  条形粗细要均匀;甲、乙两个停车场辆数的图案要不同;写好数量;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⑤根据绘制统计图需注意的问题,小组间展示交流,互相评价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

  教师: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间将各自绘制的统计图进行展示交流,共同评价小组内绘制的每张统计图,并对小组内的每张统计图进行评等。评等分a、b、c、d四个等级。

  ⑥请几位学生在全班展示交流自己绘制的横向复式统计图,同时师生加以评价。

  3、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根据这张统计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你还能发现哪些信息?

  4、请几位学生在班内汇报、交流。

  师归纳:通过甲乙两个停车场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两个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轿车停放的数量较多,由此可以初步断定其他停车场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或者在整个社会所有车辆中轿车的数量也是最多的。

  三、实践应用,巩固深化。

  指导完成106页的“做一做”

  1、让学生独立完成这张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1985年甲、乙二个地区降水量各是多少?20xx年呢?

  3、根据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信息?有没有什么建议?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绿化多――树林多――降水多――树林茂盛……形成良性循环

  师归纳:根据图中信息发现绿化搞得好,树木就多,树木越多就能带来更多得降水,树木就更茂盛,能够形成良性循环。为此,我们要积极进行绿化活动,努力把我们周围的环境绿化好,保护好。同时,我们要争做一名环保小卫士,大力宣传环保知识,积极参加环保活动,勇于制止破坏环境的行为。环境保护,人人有责。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

  课件出示:保护环境 人人有责

  我们要:热爱自然 保护环境

  四、全课总结,学生质疑,自我评价。

  1、让学生说一说这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2、教师:课要结束了,老师想问你们对自己这堂课学*满意吗?并想做以整理、统计、分析(课件出示统计图)。统计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教师根据统计的数据制作自动生成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生共同分析收集到的信息。

  五、作业

  练*二十的1、2题。

  板书设计:

  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1、条形粗细要均匀

  2、复式的两个图案要不同

  3、写好数量

  4、写出统计图的标题

  第一课时

  条形统计图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作用,掌握制作条形统计图方法,能看懂和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2.培养学生初步统计能力,向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过程:

  1.复*

  (1)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我们已经学会制作简单的统计表,用统计表表示的数量,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

  (板书:统计图)

  (2)导入新授

  (出示从报刊或图书搜集的一些学生易于理解的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告诉学生:常用的统计图有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表三种。这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一种―条形统计图。

  (完成板书:条形统计图)

  2.新授

  (1)教学条形图统计图的意义及组成。

  (2)教学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1)出示例1

  例1某地1996~20xx年的年降水量如下表

  年份1996年1997年1998年1999年20xx年

  降水量(毫米)9208601005670704

  根据表中数据,制成条形统计图。

  2)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

  自学:制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教师示范后,让学生完成这张统计图,教师巡视指导。

  1)归纳制作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

  2)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多?是多少毫米?

  3)哪一年的年降水量最少?是多少毫米?

  4)最多年降水量大约是最水年降水量的几倍?

  归纳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比较统计表和统计图,想一想: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特点: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3)课堂练*


条形统计数学教案优选【五】篇(扩展6)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五份

  一、导入:

  1.[课件显示图片],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

  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观念变了,过节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将来迎来6年的新春佳节,你们准备怎样过好6年的春节呢?

  指名学生回答。(5~6个)

  2.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大致作了一下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课件显示]

  请两个同学统计一下人数。(每个同学选择一种)

  [操作课件,师按统计结果填好人数]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了这张统计表,你从表中知道了什么?

  二、新授

  (一)绘制方块图

  1.如果老师准备用这样一个方块表示5人,你能把表中的数据用

  这样的方块表示出来吗?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请各小组组长打开①号信封,信封里的每个方块纸张表示5人,小

  组合作在职操作纸上把方块摆一摆,如果遇到问题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决?

  2.交流。

  (二)绘制条形统计图

  1.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看几个图。[课件展示一组统计图]

  观察最后一幅图,比较看统计图和看统计表我们获得的信息的质量有什么不同?

  [定格最后一幅]类似这样的统计图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指

  名回答]

  说明:这样的统计图叫(板)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读题。

  2.学*画法:

  指方块图:

  ①我们将这样的方块直接画成直条,就形成了条形统计图。

  [课件]如果将这样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5人,表示x人的就应该是这么高,按序把四种情况说完。添上横、纵轴,这就是条形统计图了。

  ②从这张统计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怎样看出来的?[多指名几位学生说说]

  ③学画法:

  a、a、那么这样的条形统计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呢?请各小组组长打开②号信封,自学自学材料,了解它的一般画法。

  b、教师展示画法:指名一生读步骤,师同步骤操作。(电脑显示)

  c、详细讲解第一个直条的画法说明可涂颜色,也可打上斜线。(用阴影表示)

  c、学生完成后第三个直条,教师巡视,画完后小组交流。

  e、说明:最后根据统计图所反映的内容,简明地写上统计图的标题以及制图日期

  d、提几个问题:(1)纵轴上1格长度表示xxxxx人。

  (2)XX的人数最多,是XX人,xxxxx的人数最少,是xxxxx人。

  三、练*

  1.P81.1

  2.P80练一练

  四、应用:

  周校长喜欢登山,*几个利用暑假的时间游览了的五岳名山,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并把五座名山海拔高度的数据带了回来,成了统计表,想请我班的同学完成条形统计局,先画泰山的直条。(其余几山记学主选择)

  五、: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将全班同学对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喜爱情况制成条形统计图。

  一、教学总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年制作方法,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能根据图中数据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难点:根据图中数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1 上节课,我们学*了复式条形统计图,谁知道它有哪些优点?

  2 今天我们进一步来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

  二 基本练*

  1、 指导完成练*十九第2题

  出示统计图,提问:

  这张统计图反映了什么情况?

  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还能了解些什么情况?

  指名回答,教师指点。

  教师追问:你能回答这两个问题吗?出示两个讨论题:

  A你觉得哪种果汁饮料更好喝?

  B你觉得这家超市的经理在下个月会多进哪一种果汁饮料?。

  2、 指导完成练*十九第3题。

  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这幅复式条形统计图统计的内容是什么?

  你觉得女生更喜欢什么玩具?

  你觉得男生更喜欢什么玩具?

  什么玩具男女生都比较喜欢?

  你是怎么看出来的?你能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吗?

  三 综合提高

  1、引入。

  谈话:学好复式条形统计图对我们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或事情有帮助吗?想自己试一下吗?

  2、 指导完成练*十九第5题

  (课前分小组调查本组同学喜欢的兴趣活动,各组汇报本组同学各项选择情况,其余组记录。)

  各组分工整理数据,把数据填入统计表。

  写作绘画电脑数奥唱歌

  男

  女

  完成统计表后,展示学生作业,核对数据是否准确一致。

  教师提问:统计表的数据应如何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呢?请先自己试试看。

  学生完成后,教师组织评讲,让学生结合以下问题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条形统计图的:每一项数据应该画在哪里?纵轴上一个单位表示多少?怎样区别男女生?

  指导完成练*十九第4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