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实用5份

首页 / 数学课件 / |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1

  一、教材分析:

  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以前研究的是关于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而本节课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出现了一道准备题,接着列表分析每经过1分钟、2分钟、3分钟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然后再出示例题解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情,应把本节课的教学突破点放在学生对应用题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对行动的体验上。

  二、设计理念: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过程,紧贴学生的学*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1、复*铺垫法。2、直观演示法。3、分组讨论法。4、启发讲解法。5、练*巩固法。这样通过多种教法的交叉进行,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五、教具学具:实物投影

  六、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在未学新课之前,老师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看谁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最好。)

  (一)、复*导入

  1、复*

  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3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投影出示)

  (1)、口头列式解答。

  (2)、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师:这道题是我们以前研究的关于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时,它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假如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们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看准备题。)

  【设计意图:在原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展示教学,通过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次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再次感悟行程问题。】

  2、准备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投影出示)

  (1)、读后回答a:这里讲的是几个人在运动?

  b: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c:做手势理解同时出发,相对或相向而行。

  (师:请大家伸出两只手,把两个食指比作两个人,让他们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准备好,听老师口令出发。看图,两人一起出发叫同时,不能一先一后。对面往一起走,叫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那么两人走的时间和路程变化情况怎样呢?我们先填表,再理解。)

  (2)、填表并汇报填表结果。

  (3)、观察表后思考回答:

  a、 每经过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和有什么变化?与此相反,两人之间的距离又有什么变化?

  b、 当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c、 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0,这表示两人相遇了,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两家的距离。像准备题这样的应用题,我们就叫它相遇问题,相遇问题如何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其中的一种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手势模拟表演,理解同时出发,相对或相向而行的含义,为学*新知打下了基础,不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探究新知

  1、学*例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读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完成线段图。

  (师:小强经过几分钟到校门口?这段距离应*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么?小丽经过几分钟到校门口?这段距离应*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么?求什么?这道题如何解答呢?老师准备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思考题,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找出解决办法。)

  (3)、出示思考题,分组讨论学*。

  思考题

  A、小强走的路程和小丽走的路程与所求的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B、小强走了多少米?小丽走了多少米?

  C、怎样列综合算式求出两家距离?

  D、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54+704 (65+70)4

  (5)、比较:两种解法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6)、小结:今后我们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分析比较、质疑问难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巩固练*

  第一组

  1、根据线段图口答。

  2、动笔做一做。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46米,经过5分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第二组

  1、看图列算式。

  2、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算式。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和问题。

  4、看图编一道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验收题

  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23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0小时两轮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思考题

  小红和小刚同时从两家出发,小红每分钟走38米,小刚每分钟走4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100米,小红和小刚家相距多少米?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先表述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促使知识内化,然后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应用题,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最后解决已知条件有变化的相遇问题,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3。(7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

  三、自学例4.(9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

  导学单:

  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1.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

  四、练*。(15分钟)

  【基本练*】

  1.第4页练一练。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

  2.练*一的第5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一的第6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

  4. 练*一的第7题。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5. 练*一的第8题。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0各表示什么?

  6.创编练*。

  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老师记数时,高于*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均数用负数表示。王明的成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王明实际跳(   )下,魏丽实际跳(   )下。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丽的实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算的?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题》第2-3页1、3、4、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小强从家向西走了300米记作

  +300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200米到了乙地,你能画出甲、乙两地的位置吗?

  六、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3

  一、解析教材内涵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在学*了*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与前两节一样,教材先通过小轿车车窗玻璃是梯形的这样一个生活实例引入梯形面积计算。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探索出面积计算公式,最后用字母表示出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但是要求又有提高,不再给出具体的方法,而是要求用学过的方法去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这里仍然要运用转化成已学过图形的方法,但是从教材中学生的操作可以看出,方法与途径多了,可以用分割的方法,也可以用拼摆的方法;可以转化为三角形进行推导,也可以转化成*行四边形进行推导。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有多种方法,教材显示了三种方法。

  (1)两个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2)把一个梯形剪成两个三角形。

  (3)把一个梯形剪成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

  还可以:从梯形两腰中点的连线将梯形剪开,拼成一个*行四边形,等等。

  策略与方法:

  (1)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形面积计算之间的内在联系安排教学顺序,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能力的提高。

  (2)体现动手操作、合作学*的学*方式,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3)重视动手操作与实验,引导学生探究,渗透“转化”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 复*导入

  1、单元知识梳理,揭示转化思想

  师:同学们,我们在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已经学*了*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计算方法,那谁来说说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它们的面积计算方法是怎么推导出来的?

  2、导入主题

  师:我们都是把它们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研究面积。看来转化这种方法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借助这个方法来研究梯形的面积。(板书课题:梯形的面积)

  三、利用转化,实践探究

  1、初步的想法,互受启发

  师:同学们来看,这是一个梯形。现在呀,就请大家想一想,怎样利用转化的方法知道梯形的面积怎样来计算呢?

  2、动手实践,主动探知。

  师:大家这样一说,我们的思路就打开了。其实还有很多方法,同学们没有说到。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个学*提纲深入地探究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1、运用转化的方法,将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借助学过的方法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3、填写学*单,小组进行交流。

  3、交流反馈(学生拿学具到实物展台汇报,教师拿事先预设的大教具评价,记录)

  预设:代表1: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这个*行四边形的底等于梯形的(上底+下底),这个*行四边形的高等于梯形的高,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4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4-96页的例1、例2,以及相应的“试一试”和“练一练”,练*十八第1、2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分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进一步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2、使学生在学*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与数学学*的趣味性。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难点:

  在认识事件发生的不确定现象中感受统计概率的数学思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老师把一个红色乒乓球和一个白色乒乓球放入黑色袋子里,让你摸一摸,它们的可能性相等吗?

  生:相等。

  师:如果放入两个红球和一个白球,可能性相等了吗?

  生:不相等。

  师:我们这节课来研究用分数来表示它们的可能性的大小。(板书课题:可能性的大小)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教学例1

  谈话导入:同学们喜欢打乒乓球吗?如果让你来当裁判,你会用什么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

  出示例1场景图,提问:裁判在做什么?(猜球。场景再现)

  师: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公*吗?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小结:乒乓球可能在左手,也可能在右手,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指出:用猜左右的方法决定由谁先发球时,每个运动员猜对的可能性都可以用1/2来表示。

  师:你是怎样理解这里的1/2?

  (评析: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使学生围绕这个问题展开思考和交流。)

  2、同步练*

  拿出装有一个红球和一个白球的袋子,问: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1/2 师:如果口袋里再放入一个红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

  生:1/3 师:袋子里都只有一个白球,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怎么会不同呢?

  生:第一次口袋里只有两个球,第二次口袋里有三个球。

  追问:如果再往袋里放入一个白球,任意摸一个,摸到的白球的可能性又是几分之几?如果要使摸到白球的可能性是1/5,口袋里该怎样放球?

  小组讨论,学生汇报:放5个球,其中白球1个。

  (评析:通过学生熟悉的摸球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有几个球,摸到其中一个球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思考方法。)

  3、教学例2

  出示例2中的实物图,让学生说说这6张牌各是什么牌,帮助学生区分“红桃”与“黑桃”。

  师:把这些牌一下反扣在桌上,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讨论后明确:一共有6张牌,红桃A有1张,摸到红桃A的可能性是1/6。

  一共有6张牌,摸到每张牌的可能性都是1/6。

  师:你还想提什么问题?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

  生1: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2:摸到方块2的可能性是1/6,摸到草花2的可能性是1/6,摸到“2”的可能性是1/3。

  生3:一共有6张牌,“2”有两张,摸到“2”的可能性是2/6,也就是1/3。

  生1: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生2:这6张牌中,红桃有3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3/6,也就是1/2。

  对比练*:红桃A、红桃2、红桃3、黑桃A、黑桃2五张,从中任意摸一张,摸到“红桃”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请学生自己提问题,自己说可能性。

  汇报1:摸到A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汇报2;摸到红色牌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汇报3:摸到黑桃3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

  (评析: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从6张牌中任意摸到一张,每一张牌被摸到的可能性都是1/6,从而为解答下面的问题奠定认识基础。教学时,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进行思考,以促使学生更加透彻地把握问题的实质,丰富学生对基本思考方法的体验。)

  4、同步练*

  ①学生口答第(1)题中的几个问题

  ②学生讨论:如果指针转动80次,可能有多少次停在红区域?

  指出:由于停在红区域的可性是1/8,所以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红区域的次数是80次的1/8,也就是10次。

  ③追问:如果把转盘上的指针转80次,停在红区域的次数一定是10次吗?

  生:可能是10次,也可能多于或少于10次。

  (评析:通过练一练,让学生先用分数表示指针转动后,停在每种颜区域的可能性,再根据可能性推算指针转动80次,可能停在各种区域的次数。进一步加深对用分数表示的可能性大小的认识。)

  三、综合练*,实践运用

  1、做练*十八第一题

  先让学生根据题意连一连,再指名说说思考的过程。

  追问:任意摸一个球,摸到红球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

  2、做练*十八第二题

  ①学生读题后,引导学生列表整理题中的条件。

  红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2、3、4、5、6;

  绿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1、2、2、3、3;

  蓝色正方体6个面上的数:1、2、2、3、3、3。

  ②组织比较:正方体都是6个面,为什么抛红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6,而抛绿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都是1/3?

  ③学生完成第(2)小题后,组织比较:抛蓝色正方体,落下后1、2、3朝上的可能性为什么不一样?

  3、摸球比赛

  师:红球4个,黄球3个,如果摸到红球算老师赢,摸到黄球算你们赢,你们愿意吗?

  生:不愿意。

  师:为什么?

  生:摸到的红球可能性是4/7,摸到黄球的可能性是3/7,比赛不公*。

  (评析:通过练*,让学生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经验,加深对可能性大小的认识。通过计算可能性的大小判断游戏规则是否公*,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法,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总评: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先从“猜左右争夺发球权”的游戏活动展开,既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学*活动的兴趣,又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在对可能性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有意义地接受“猜对或猜错的可能性都是1/2”。然后借助摸牌游戏情境,让学生收集数据,并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几分之几。并通过练*,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应用学*过可能性的知识解释一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有所增强。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 练*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实用5份扩展阅读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实用5份(扩展1)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 (菁华5篇)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1

  一、教材分析:

  相遇问题是和人们生活、生产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学生在前几册教材中已经学*了有关速度、时间、路程之间数量关系的应用题,以前研究的是关于一个物体运动的情况,而本节课要研究的是两个物体的运动情况,要学好两物体相向运动的相遇问题,关键是弄清每经过一个单位时间,两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从教材的编排来看,首先出现了一道准备题,接着列表分析每经过1分钟、2分钟、3分钟后,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变化,然后再出示例题解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情,应把本节课的教学突破点放在学生对应用题中关键词语的理解上,对行动的体验上。

  二、设计理念:

  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过程,紧贴学生的学*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精神。

  三、教法学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我准备采用如下教法:1、复*铺垫法。2、直观演示法。3、分组讨论法。4、启发讲解法。5、练*巩固法。这样通过多种教法的交叉进行,相信一定会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学法上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的方法掌握知识,学会知识的迁移、类推。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相遇求路程应用题的结构特征。

  五、教具学具:实物投影

  六、教学流程:

  (师:同学们,在未学新课之前,老师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比一比看谁的基础知识掌握的最好。)

  (一)、复*导入

  1、复*

  张华每分钟走60米,走了3分钟,一共走了多少米?(投影出示)

  (1)、口头列式解答。

  (2)、这道题的数量关系式是什么?

  (师:这道题是我们以前研究的关于一个人或一个物体运动时,它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假如是两个人或两个物体在运动,那么它们的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呢?我们看准备题。)

  【设计意图:在原有的数学知识的基础上展示教学,通过简单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再次理解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再次感悟行程问题。】

  2、准备

  张华家距李诚家390米,两人同时从家里出发,向对方走去,张华每分走60米,李诚每分走70米。(投影出示)

  (1)、读后回答a:这里讲的是几个人在运动?

  b:他们是怎样运动的?

  c:做手势理解同时出发,相对或相向而行。

  (师:请大家伸出两只手,把两个食指比作两个人,让他们同时出发,向对方走去,准备好,听老师口令出发。看图,两人一起出发叫同时,不能一先一后。对面往一起走,叫相向而行或相对而行。那么两人走的时间和路程变化情况怎样呢?我们先填表,再理解。)

  (2)、填表并汇报填表结果。

  (3)、观察表后思考回答:

  a、 每经过1分钟,两人所走路程和有什么变化?与此相反,两人之间的距离又有什么变化?

  b、 当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多少?这说明了什么?

  c、 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与两家的距离有什么关系?

  (师:出发3分钟后,两人之间的距离变成了0,这表示两人相遇了,相遇时,两人所走的路程和就是两家的距离。像准备题这样的应用题,我们就叫它相遇问题,相遇问题如何解答呢?今天我们就学*其中的一种相遇求路程的应用题。)

  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学生通过手势模拟表演,理解同时出发,相对或相向而行的含义,为学*新知打下了基础,不仅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概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了思考,促进了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二)、探究新知

  1、学*例题

  小强和小丽同时从自己家里走向学校,小强每分走65米,小丽每分走70米,经过4分,两人在校门口相遇,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

  (1)、读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完成线段图。

  (师:小强经过几分钟到校门口?这段距离应*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么?小丽经过几分钟到校门口?这段距离应*均分成几份?其中的一份表示什么?求什么?这道题如何解答呢?老师准备让同学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根据思考题,通过分组讨论的形式找出解决办法。)

  (3)、出示思考题,分组讨论学*。

  思考题

  A、小强走的路程和小丽走的路程与所求的两家距离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B、小强走了多少米?小丽走了多少米?

  C、怎样列综合算式求出两家距离?

  D、这道题还有其它解法吗?

  (4)、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654+704 (65+70)4

  (5)、比较:两种解法哪种方法简便?为什么?

  (6)、小结:今后我们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可以采用第二种方法,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2、看书质疑

  【设计意图:重点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空间,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分组讨论、分析比较、质疑问难找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满足了不同学生的学*需要,在这一过程中也促进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三)、巩固练*

  第一组

  1、根据线段图口答。

  2、动笔做一做。

  志明和小龙同时从两地对面走来,志明每分走54米,小龙每分走46米,经过5分两人相遇,两地相距多少米?

  第二组

  1、看图列算式。

  2、根据题意选择正确算式。

  3、根据算式补充条件和问题。

  4、看图编一道相遇求路程的问题。

  验收题

  两只轮船同时从上海和武汉相对开出。从武汉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23千米,从上海开出的轮船每小时行17千米,经过20小时两轮船相遇。上海到武汉的航路长多少千米?

  思考题

  小红和小刚同时从两家出发,小红每分钟走38米,小刚每分钟走45米,经过3分钟两人相距100米,小红和小刚家相距多少米?

  【设计意图:练*的设计由浅入深,有坡度多层次,先表述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强化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促使知识内化,然后解决与相遇问题类似的应用题,实现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迁移,最后解决已知条件有变化的相遇问题,突破固定的思维框架,形成自己的认知结构。】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练*,渗透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

  小数乘以整数的算理及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确定小数乘以整数的积的小数点位置的方法。

  教具准备

  放大的复*题表格一张(投影)。

  教学过程

  一、引入尝试:

  孩子们喜欢放风筝吗?今天我就带领大家一块去买风筝。

  1、小数乘以整数的意义及算理。出示例1的图片,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得出:

  ⑴例1:风筝每个3.5元,买3个风筝多少元?(让学生独立试着算一算)

  (2)汇报结果:谁来汇报你的结果?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汇报。)

  用加法计算:3.5+3.5+3.5=10.5元 3.5元=3元5角

  3元×3=9元 5角×3=15角 9元+15角=10.5元

  用乘法计算:3.5×3=10.5元 理解3种方法,重点研究第三种算法及算理。

  ⑶理解意义。为什么用3.5×3计算? 3.5×3表示什么?

  (3个3.5或3.5的3倍.)

  (4)初步理解算理。怎样算的? 把3.5元看作35角

  3.5元 扩大10倍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缩小到它的1/10

  105角就等于10.5元

  (5)买5个要多少元呢?会用这种方法算吗?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象这样的3.5元的几倍同学们会算了,那不代表钱数的 0.72×5你们会算吗?(生试算,指名板演。)

  ⑴生算完后,小组讨论计算过程。

  板书: 0.7 2

  × 5

  3. 6 0

  (2)强调依照整数乘法用竖式计算。

  (3) 示范:0. 7 2 扩大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4) 回顾对于0.72×5,刚才是怎样进行计算的?

  使学生得出:先把被乘数0.72扩大100倍变成72,被乘数0.72扩大了100倍,积也随着扩大了100倍,要求原来的积,就把乘出来的积360再缩小100倍。(提示: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5)专项练*

  ①下面各数去掉小数点有什么变化?

  0.34 3.5 0.201 5.02

  ②把353缩小10倍是多少?缩小100倍呢?1000倍呢?

  ③判断

  1 3.5

  × 2

  2.7 0

  (6)小结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计算 7 ×4 0.7×4 25×7 2.5×7

  观察这2组题,想想与整数乘整数有什么不同?怎样计算小数乘以整数?

  ① 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② 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

  ③ 再看被乘数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l 专项练* 练*一 4

  二、运用

  1、填空。

  4.5 ( ) 0 .7 4 ( )

  × 3 × 3 × 2 × 2

  ( ) 1 3 5 ( ) 1 4 8

  2、做一做 书p2

  三、体验: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板书课题)

  (2)小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四、作业: 练*一 1、2、3 个人修改

  口算:

  70×30

  45×100

  5.6×10

  7.3×1000

  0.75×10

  0.008×100

  注意:如果积的末尾有0,要先点上积的小数点,再把小数末尾的“0”去掉。

  板书设计: 小数乘整数1

  3.5元 3 5角

  × 3 × 3

  1 0. 5 元 1 0 5角

  例2

  0. 7 2 扩大到它的100倍 7 2

  × 5 × 5

  3. 6 0 3 6 0

  缩小到它的1/100

  教后反思:学生基本能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但是在计算完后小数点经常点错。下节课要进行专项练*。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例1、例2和“试一试”、例3和“试一试”“练一练”,第35页练*五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倍数和因数,能判断两个自然数间的因数和倍数关系;学会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能按顺序找出10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因数,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特点。

  2.使学生经历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特点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方法的内在联系,能有条理地展开思考,培养观察、比较,以及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发展数感。

  3.使学生主动参与操作、思考、探索等活动,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感受,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究等良好品质。

  教学重点:认识因数和倍数。

  教学难点:求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准备12个同样大的正方形学具。

  教学过程:

  一、操作引入,认识意义

  1.操作交流。

  引导:你能用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吗?请同桌两人合作拼一拼,看看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想想有几种拼法,用算式把你的拼法表示出来。 学生操作,用算式表示,教师巡视。

  交流:你有哪些拼法?请你说一说,并交流你表示的算式。

  结合学生交流,呈现不同拼法,分别板书出积是12的三道乘法算式(包括可以板书除法算式)。

  2.认识意义。

  (1)说明:我们先看4×3=12。根据4×3-12,我们就可以说:4和3都是12的因数;反过来,12是4的倍数,也是3的倍数。

  (2)启发:现在让你看另外两个算式,你能说一说哪个是哪个的因数,哪个是哪个的倍数吗?同桌互相说说看。

  (3) 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整数乘法算式里,两个乘数都是积的因数,积是两个乘数的倍数。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这就是我们今天学*的新内容: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所说的数一般指不是O的自然数。[在课题下面板书:(指不是0的自然数)]

  3.做“练一练”第1题。

  先要求分别看乘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再让学生把乘法算式改写成除法算式,(分别板书除法算式)然后分别看除法算式说说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因数,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倍数。

  二、导探究,学会方法

  1.找一个数的因数。

  (1)出示例2,要求学生找出36的所有因数,并思考是怎样找的。

  让学生自己找36的因数,并把所有因数记录下来。有困难时可以和同学商量。

  交流:36的所有因数有哪些?说说你是怎样找的。

  根据学生的交流,呈现各人找出的因数,并按交流的方法板书所有因数。 比较:你认为这里每人找因数的方法,哪个比较好一点?为什么?

  追问:想一想,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说明:找36的所有因数,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想哪两个数的积是36,一对一对地找,也就是这样想:先想1和36,写在因数的两端;(板书)再想2和18.3和12.4和9、(5可以吗?为什么?)6和6,相同的只要写一个。中间还有吗?(结合说明板书成:36的因数有:1,2,3,4,6,9,12,1 8,36 。)

  追问:你能说说找一个数的所有因数时,怎样可以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吗? 让学生按这样的方法把例2里36的因数补充完整。

  提问:现在你能说出36的全部因数了吗?(指名按顺序说一说)

  说明:一个数的所有因数,还可以用一个圈表示,请大家看课本上的表示方法,看看是怎样用图表示的。

  追问:这个圈里表示的是什么?(呈现36因数的集合图)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独立找出1 5和16的所有因数,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15有哪些因数,按怎样的方法想的?16呢?(按一对一对的顺序板书结果)

  (3)发现特点。

  2.找一个数的倍数。

  (1)引导:我们已经学会了找一个数的因数,那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呢?现在请你找出3的倍数,把它们记录下来。大家独立试一试。 学生自己找3的倍数并且记录下来。

  (2)完成“试一试”。

  (3)发现特点。

  三、练*巩固,应用拓展

  1.做“练一练”第2题和第3题。

  2.做练*五第1题。

  3.做练*五第2题。

  4.做练*五第3题。

  5.做练*五第4题。

  6.填充。

  (1)7的.倍数最小是( ),7的因数最大是( )。

  (2)一个数有因数3,它一定是( )的倍数。

  (3)8是2的( )数,2就是8的( )数。

  四、课堂总结,交流收获

  提问:这节课你认识了什么知识,学到了什么方法?在学*过程中有哪些收获和体会?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4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小数乘法、小数除法、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土地面积计算和简易方程。本册教材的重点是小数乘除法计算和简易方程,难点是小数除法和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数乘法是整数乘法的扩展和延伸。当第二个因数是整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当第二个因数是纯小数时,小数乘法的意义有了扩展,就是求一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类似,只要掌握了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应刃而解,为此教材应用积的变化规律,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都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和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对于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则较为复杂。教材安排了两个层次进行教学:一是当除数是整数时,计算方法与整数计算方法相同,只要弄清商里小数点的定位问题即可。二是当除数是小数时,则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它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通过教学和训练,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性和熟练程度,培养学生灵活应用规律,简便合理的进行计算的能力。本册教材的应用题主要是整、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分析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学会列综合式解答应用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土地面积计算,教材主要安排了直线的测定、测量和土地面积单位的认识、土地面积的计算等内容。通过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测量和的方法。

  简易方程是让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代数知识,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面图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公式等,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接需两、三不计算的

  方程,并能列方程解应用题。通过两种方法的比较,体会到用方程解应用题的优越性,渗透数学思想。

  二、学生情况的分析

  本年级有300名学生。从能力上看,大部分学生能够较好的接受课本上的新知识,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也有少数同学在解法上表现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但存在的问题也有不少,如个别同学接受能力差或主动性不强,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还有个别学生比较聪明,但学*不勤奋,成绩不理想。此外,在创造性方面也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目标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会用四舍五入法取积和商的*似数。

  2、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会用分步列式或列综合式解答整数、小数的三步计算应用题。

  4、会用简单的测量工具或步测、目测测定直线,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并能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计算。

  5、能够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运算定律和公式,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解简易方程,会列方程解应用题。

  6、会使用计算器。

  四、教学措施

  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扎实的掌握每一个知识点,同时还要注重学生情感的发展,把数学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学*规律有机的结合起来,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加强学*目的性教育,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加强个别辅导,提高学困生的成绩。对学困生要付出更多的关心和爱心,作业适当降低要求。

  4、多创设学*情景,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解疑问难,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5、注意加强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生活中解决数学问题,感受、体验、理解数学。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5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正、负数的含义,体会正数和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

  2.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3.渗透数轴、区间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从不同角度丰富对正、负数的认识,提高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的能力。

  教学难点:应用正、负数描述日常生活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分钟)

  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负数。

  二、自学例3。(7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表格。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

  导学单:

  1.读一读表格中的数据。

  2.根据表中的数据说说每个月的盈亏情况,和同桌说一说。

  导学要点:

  通常情况下,盈利用正数表示,亏损用负数表示。

  2.全班交流。

  3.试一试。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出示教材试一试情境图和表格。

  亏损用负数表示,盈利用正数表示。

  三、自学例4.(9分钟)

  1.自学。

  出示:教材例4情境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自学情况,收集有用信息在全班交流时用。

  导学单:

  1.观察示意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2. 思考: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

  3.仔细观察直线上的点,你有什么发现?

  2.小组交流:

  1.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2. 观察直线上的点,你的发现是什么?

  3.全班交流。

  导学要点:

  由于东西方向正好相反,因此如果把向东走2千米记作+2千米,那么向西走2千米可以记作-2千米。

  在数轴上,0右边的数表示正数,0左边的数表示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2和2到0的距离相等。

  4.阅读第4页的“你知道吗”?

  四、练*。(15分钟)

  【基本练*】

  1.第4页练一练。

  点拨:蓝色线框里的正数表示存入的钱数,负数表示取出的钱数。

  2.练*一的第5题。

  生活中很多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都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

  3. 练*一的第6题。

  和同桌说说表中正数和负数的含义。

  点拨:小明家四月上旬收支相抵后,还有没有结余?

  4. 练*一的第7题。

  点拨:直线上两个数之间的距离越短,它们就越接*。

  直线上的数,右边的数要比左边的大。

  5. 练*一的第8题。

  表中的正数、负数和0各表示什么?

  6.创编练*。

  五年级一班学生跳绳比赛的*均成绩为每人每分钟120下,丁老师记数时,高于*均数用正数表示,低于*均数用负数表示。王明的成绩是+12下,魏丽的成绩是-8下,王明实际跳(   )下,魏丽实际跳(   )下。

  提示:在表示王明和魏丽的实际下数时,是以多少下为标准计算的?

  五、课作。(8分钟)

  完成《补充*题》第2-3页1、3、4、5题。

  帮助学困生,收集典型错例,讲评时使用。

  校对作业,分析典型错例,统计正确率,订正错误。全对的做“提高题”。

  提高题。

  小强从家向西走了300米记作

  +300米,到达甲地,他从家走了-200米到了乙地,你能画出甲、乙两地的位置吗?

  六、家作。

  1.《课课练》第 页。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实用5份(扩展2)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教案实用五篇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教案 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分析法引导法练*法

  学法指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复*

  1.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指名回答通过复*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巩固

  (学*诊断)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教案 2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929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摸球、抽奖、举旗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数学的兴趣,形成良好的合作学*的态度。

  教学准备:

  1、装有各色小球的双层袋十个、各色小旗若干。

  2、学生分成6人小组。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一元硬币提问:这是什么?用它可以干什么?

  生1:一元硬币。可以用它买东西。

  生2:还可以用它玩猜正反的游戏。

  师:你会玩吗?能介绍游戏的玩法吗?

  生2:把硬币往上抛,落下后用手遮住,让别人猜正反。

  师:想不想现在玩?

  生(齐):想!

  师(抛出硬币后盖住):谁来猜?

  生有的猜正面,有的猜反面。

  师:能确定吗?

  生(摇头):不能。

  师:那该怎样说?

  生3: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反面。

  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可能性。(板书课题)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活动一:摸球比赛

  师:老师这儿有两袋球,请两组小朋友进行摸球比赛,摸到黄球多的小组取胜。

  两小组开始摸球。其中一组全摸的.是黄球,另一组一个黄球也没有摸到。

  学生渐渐觉察到什么,纷纷说:不公*,不公*!

  师:为什么不公*?

  生4:一只袋里全装的黄球,当然摸到的都是黄球。

  师:真的吗?抽出来看看,果真全是。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生5:任意摸一个,一定是黄球。

  师;板书一定。另一只袋子里呢?

  生6:一个黄球也没有。

  师(边抽出里面的网袋边提问):在这样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7:任意摸一个,不可能摸到黄球。

  师:板书不可能。如果我想在这只袋中,可能摸到黄球,你有办法吗?

  生8:放一个黄球进去。

  师:照你说的,放一个黄球,现在在袋中任意摸一个会有什么结果?

  生9:可能是红球、可能是黄球也可能是白球。

  师:板书可能。

  活动二:小组摸球

  师:小朋友们都觉得刚才的'比赛不公*、不合理,下面我们就举行一次公*合理的小组摸球比赛,比一比,哪一小组摸得最有秩序、收获最多?小组成员轮流摸球组长在表格内作好记录。附表格

  红球

  黄球

  白球

  小组摸球,组长记录。

  五分钟后。

  师:谁愿意把你们这组的摸球情况向大家汇报。

  生10(在实物投影上展示摸球情况记录表):我们小组摸了10次白球,6次红球。

  师:猜一猜他们小组的袋中装了什么颜色的球?

  生11:白球和红球。

  师:抽出你的网袋,看他猜对了吗?(猜对了)在这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2:可能是红球、也可能是白球。

  生13:不可能是黄球。

  师:根据你们组记录的情况,猜猜你们的袋中会有什么颜色的球。再抽出网袋验证一下。

  生猜测验证。

  师:你们猜对了吗?在你们组的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小组成员交流交流。

  小组成员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说从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出现的结果。

  师任选两组网袋,让全班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交流摸球结果。

  活动三:摸奖活动

  师:一个月前我们金坛举行了一次摸奖活动你参加了吗?手气怎么样?

  生(齐):不好!

  师:今天想不想碰碰运气?

  生(兴奋地叫了起来):想!

  师(拿起一只装有6只黄球的网袋和一只装有4只白球、2只红球的网袋,把球合并到一只袋中。):在这只袋中任意摸一个球会有什么结果?

  生14:可能摸到黄球、可能摸到白球、还可能摸到红球。

  师:现在规定摸到红球为中奖。

  师生合作进行摸奖活动。大约摸了10次还没有人中奖。

  师(故作疑惑):刚才明明小朋友说可能摸到红球的,怎么现在一个也没中奖?

  生15(急切地):因为红球少不容易摸到。

  师:如果让你再摸一次,你会选择什么颜色的球中奖?

  生16:黄色,因为黄球个数多,容意摸到。

  师:分析得真好。但真正的摸奖活动的组织者才不会向你这么大方,他们总把大奖放得很少,这样中奖的人才会很少,他们才能赚到钱。不过如果是为社会作贡献的摸奖活动,老师还是希望你们献上一份爱心。

  三、联系生活,学以治用

  师:摸球比赛、抽奖活动中有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事,看图你能用可能、不可能、一定说一句话吗?先说给好朋友听一听。

  实物投影展示:母鸡下蛋图、太阳落山图、球员射门图。

  全班交流。

  师:说说你身边可能、不可能、一定发生的事。

  全班交流。

  四、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

  师:这节课玩得开心吗?(开心)想不想下课?(不想)还想干什么?

  生(异口同声):玩游戏。

  师:满足你们,我们就来玩举旗游戏。让大家一定只能看到红旗。

  生:举红旗。

  师:让大家可能看到红旗。

  生:举红旗、黄旗、蓝旗。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教案 3

  教学目标:

  1、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作出简单的预测。

  2、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分析、预测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实验经历收集、数据、用统计图表呈现出来,并分析数据的全过程。

  2、看懂统计图表,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准备:

  草稿纸

  这次实践活动安排的是一个小实验,体现了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这一活动,是让学生通过实验用统计的.方法表示出豆芽生长的.规律。可以提前一周布置给学生做这个小实验,并提出实验的要求,如温度、湿度适当,坚持每天同一时间测量记录等。有条件的班级也可以同时在教室布置一处实验角,由专人负责。没有黄豆用绿豆代替也可以的。实验7天后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这里应该注意,要鼓励每个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如果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出现问题,可以去请教家长、老师,也可以自己查阅书本。让学生从小就体验实验的过程,对他们的成长是有利的。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二、出示要求:

  (1)把几十粒黄豆泡在水中,一天后将水倒掉,盖上一块湿布。

  (2)待黄豆发芽后,选择一颗豆芽测量长度并记录。

  (3)填入下表,并制成统计图。

  三、布置任务。

  1自己参与实验的全过程,有问题可以及时向老师或家长请教。

  2我们一周后,看看你的统计图。

  可以与同伴说一说,从这个图中你看到了哪些变化?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8个方向,告诉一个方向,能准确辨别其他7个方向

  2、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对不同物体进行描述和测量。

  能力目标:

  在复*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判断能力。

  情感目标:

  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数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

  1、长度单位的换算。

  2、8个方位辨别

  三、教学过程

  (一)长度单位

  说说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 )分米=( )厘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千米=( )米

  (二)方向与位置

  独立完成数学书94页第1题

  是辨认方向的练*题,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先小组说说,再全班交流。

  (三)长度单位练*

  填空。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是( )

  2、尺子上1小格的长度是1( ),毫米用( )表示,每1大格的`长度是1( )。

  3、10厘米就是( )分米,分米用( )表示。

  4、1000米就是1( ),千米又叫公里,用字母( )表示。

  5、 数学书94页第2题(独立完成,汇报点评)

  三、比一比?

  80千米( )8000米 9分米( )3米

  5厘米( )50毫米 28毫米( )6厘米

  500毫米( )50厘米 6米( )58分米

  1米50厘米○1米5分米 80厘米( )700毫米

  90分米○9米 300分米( )300厘米

  四、合适的单位

  1、数学书95页第4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

  2、一张床长5分米。 ( )

  3、小明高14分米。 ( )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 )

  5、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100米。( )

  排列大小。(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1、70米 800分米 800厘米( )

  2、80米 790分米 78米( )

  五、量一量,数学书95页第3题(独立完成,交流汇报)

  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件教案 5

  活动目标

  1、通过对乘法口诀多形式的训练活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高学生的口算素养。

  2、通过表内乘、除法口算展示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3、通过多方法对全班人数的计算和问答活动,进一步理解学*数学的意义,体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

  活动重点:

  提高学生对表内乘法、除法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

  活动难点:

  培养学生发现和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把乘法口诀学完了,今天就让我们来比比,赛赛,进行一次乘法口诀大比拼,(板书课题)同学们有信心吗?

  二、小组比拼

  (一)介绍比赛总规则

  师:同学们,我们要通过今天的比赛,选出表现最棒的明星组和速算小能手,下面先请一位同学阅读一下今天的比赛总要求。

  (课件出示:比赛总要求……)

  (二)赛前小热身

  1、师:还记得我们的乘法口诀拍手歌吗?先找一组学生来给大家做个示范。(学生示范)

  2、师:好,2分钟的.热身时间开始吧。学生练*拍手歌。

  (三)比赛活动

  第一轮:我会读算式说得数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读算式、说得数,并直接说出对应的乘法口诀,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2、 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3、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

  第二轮:按照乘法口诀说乘法算式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根据乘法口诀说出对应的乘法算式,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

  2、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3、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

  第三轮:按照乘法口诀说除法算式

  1、(课件出示:比赛小规则:请根据乘法口诀说出对应的除法算式,小组内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答题,每答对一题得1分,答错不得分)

  2、教师指名学生阅读本轮小规则。

  3、教师示意活动开始,课件出示题目,学生进行答题比赛。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

  第四轮:拍倍数游戏

  1、(课件出示:“游戏玩法:游戏时,从本组第一位同学依次报数,遇到指定数的倍数时拍手而过(或口头报“过”)。游戏比赛规则:由本组内任意一个学生抽签,抽到几就拍几的倍数,小组内用开小火车的形式进行拍倍数游戏,报的数最多的组得10分,其他组依次递减”。)

  2、小组代表抽签,小组内进行拍倍数练*。(作为机动时间)

  3、拍倍数游戏比赛正式开始……

  4、教师记录每轮得分,小结。

  第五轮:我会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请根据教室里现在同学们坐的位置,计算出:我们班共有多少名同学?(回答出相对简便方法的,给小组加2分。)

  2、教师记录得分。

  3、课件出示:“你能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数学问题吗?请提出来。”

  小规则:每组只有一次提问的机会。每提出一个问题给小组加1分,每答对一题给小组加1分。提出的问题要优先选其他组的学生来回答。

  4、比赛开始,教师记录分数。

  5、算出每组总得分,评出明星组,教师小结。

  三、个人比拼活动

  1、抢答。(要求:看谁答得又对又快!)

  2、当堂检测

  (1)比赛小规则: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算得又对又快!答题全部正确的同学被评为速算小能手。

  (2)温馨提示

  ①学生答完题后,同桌互换互评答题卡。

  ②学生代表大声读答案,同桌内互判,得出成绩。

  ③判好后交回同桌,有出错的同学进行纠错。

  (3)评出速算小能手,教师小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实用5份(扩展3)

——小学五年级数学周记

小学五年级数学周记

  时间乘着年轮循序往前,一个星期已经结束了,相信大家在这一周里收获不少吧,是时候仔细地写一篇周记了。你所见过的周记应该是什么样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周记,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星期五,我们学校举行了首届数学节。数学节的活动丰富多彩:有数学接力,有个人吉尼斯……我最喜欢的是数学接力。

  我们到了风雨操场,准备数学接力。只听“嘟”的一声,激烈的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同学像箭一样冲了出去,在对面胸有成竹得做了两道题,又飞快地跑了回来。接下来是第二个,第三个……我们每个同学都斗志高昂的投入到比赛当中。终于轮到我了,我像快箭手一样冲了上去。在做题目的时候,我有些紧张,心突突地跳个不停,手心里都出汗了。但我还是快速的做完题目,跑回了队伍。

  我做完之后,给每个人都喊加油。很想自己冲上去把所有的题目都做完呢!

  最后,我们并没有拿第一,有些遗憾!希望明年数学节我们集体拼搏,勇夺第一。

  昨天晚上睡觉前,我照着课程表收拾明天上课需要的课本,当收拾到数学课程的时候,发现数学课本不见了,我又找了找,可还是看不见,我有点着急了,跑过去找妈妈。妈妈说有没有掉在沙发周围,我找了下,还是没有发现课本,还找了房间里的抽屉,都没有找到。

  今天早上小黄老师在班里问,昨天哪位同学把数学书给丢了?全班同学就我一个人举手。小黄老师叫我问下同桌看看,我问了下同桌林逸尘,他说没有。这时候小黄老师给了我一本数学书,说这本书先用着,等找到那本书再还给我。经过这件事情后,我想把书保护好,每天及时收拾书本,以后早上带出去多少本,晚上带回来多少本都数一下。在晚上的时候,妈妈说有同学的爸爸妈妈看到了我的数学书,我听了后很开心,上面都有我的签名。好期待上学的时候能看到我的那本数学书哦!至于那本新的数学书,就留给其它丢书的小朋友吧!

  在上几个星期,我参加了数学口算比赛,在星期五,老师公布了获奖名单,我获得全级的第四名,全班的第一名,我很高兴,并对自己获奖原因做感想。

  这次比赛我拿了66分,*时数学成绩最好的刘逸恒拿了全班的第二名,刘静文拿了全班的第三名,我在想,为什么我能拿到第一名,而他们却没有拿到了呢?其实,他们这一次是轻敌了,我也只是侥幸能获奖,到了下次,他们也有可能获奖,而我在*时的学*中,我也不够认真,所以我*时成绩也是不会上升,有时还会退步,所以说这一次只是侥幸,只有学*态度认真,把学*任务放在首位,才不会是侥幸而获奖,而是自己尽力、认真地做好而获奖,这样的获奖方法,才能持久获奖和进步,并超越他们,妈妈告诉我:“这次只是侥幸,可不能骄傲,只有继续努力、虚心地学*,才能更加进步,才能超越刘静文和刘逸恒。”

  这次获奖,只是我的侥幸,我一定要继续努力学*,在、在下次数学口算比赛中继续获奖。

  上个星期五,是我们的第一届数学节,我们别提有多开心了。

  在那天,一切都好像变得无比有趣,无比新鲜。在那天,操场上、教学楼里,都能听见同学们的欢声笑语,飘荡在空中。

  虽然那天有许多好玩的'课程吸引着我们,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计算工具的历史。老师在上半节课给我们讲了很多关于以前的计算工具。我们还知道了原来的计算工具还有一个叫算筹。后半节课老师给我们发了牙签,说:“接下来我们来自己摆摆算筹把!用牙签。”老师一说完,教室里就立刻传出了一阵阵欢呼声。我马上拆开摆了起来。摆了一会儿后,老师又让我们摆两位数,之后又摆了几个三位数。

  最后的摆算筹做加法我觉得最好玩。我们在摆算筹的过程中也遇到了难题,这个加数摆在哪儿呢?等老师讲过后我们才明白摆在下面就行了。

  这届数学节有趣又好玩,但我还是更期待下一届的数学节。

  10月20日星期三天晴

  今天,我跟妈妈玩了一个数学游戏,叫做“加减乘除等于二十四”。就是:你用4个数字,用加减乘除算出来等于24,谁先算出来谁就获胜。

  第一局开始了,分别是12、1、7、10。我想:12×2=24,但是,要怎么才能求出2呢?这时候,妈妈已经想出来了,10—7—1=2,2×12=24,哎呀,妈妈的脑袋怎么转得那么快!我只好认输。

  该第二局了,数字分别是9、1、2、6,哈哈!我想出来了!9—1=8,6÷2=3,3×8=24,耶!我赢了!我欢呼起来!

  第三局,这可要分胜负了,谁要是赢了,谁就吃雪糕。所以,我一定要赢!开始了,是8、4、9、10。看见了8,就要找3,耶!我这一局赢定了!我说出了我的想法,10—9=1,4—1=3,8×3=24,我开始欢呼了,耶!耶!耶!……

  数学游戏真好玩!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实用5份(扩展4)

——五年级数学课教学反思合集10篇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得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小数计算掌握不是很熟练,因而在教学时可能在进行小数的计算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根据教学的重点,少一点计算,多一些对小数的观察,从而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勤思考,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介绍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进而看看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看课件。

  师: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预设: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对你们的发现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2)、为什么继续除下去会永远除不完?

  (3)、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由于商的'小数部分总也除不完,并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数字“3”,所以我们通常把它写作“5.33…”。

  师:你对这种写法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2、探索规律

  (1)、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得出商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那是不是只有这一道题的商具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呢?这种循环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出示:28÷18 78.6÷11

  3、让学生发表看法:

  4、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1)0.2929 (5)3.212121

  (2)1.5353··· (6)3.333···

  (3)3.141592··· (7)4.061061

  (4)8.4666··· (8)0.475475···

  师:对这道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6、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计算、讨论、汇报。

  预设: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商可能是有限小数,可能是无限小数。

  师:你对回答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什么叫有限小数?什么叫无限小数?

  适时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

  师:我们现在学*的小数范围比以前有扩大了,有增加了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三、巩固应用,分层测试:

  【基本练*】

  1、写一写:你能根据下列循环小数的简便写法,写出它们的一般写法吗?

  2、对对碰:连线。

  【综合练*】

  1、求一求下面循环小数的*似数(保留三位小数位数)。

  1.29090…≈ 0.0183≈

  0.4444 … ≈ 7.275 ≈

  2、比较小数的大小

  3、把下面三个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拓展练*】

  循环小数1.360360…小数部分第50位上是数字几?

  四、分层评价,反思提升:

  五、课堂小结: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六、布置作业:P30第3、4、5、6题。

  《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28—2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上周三,我在同组教师及史老师的帮助下,上了这节课,接受了区督导组的检查。虽然校长反馈的时候说领导们的评价比较高,可我觉得虽然有优点,也有很多不足之处。

  首先还是说好的吧!

  一、我把握了这节课的重难点

  这节课对长方体的认识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面、棱、顶点。在课堂上我首先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了面、棱、顶点的概念,用手去摸这些部位,亲身去感受。接着是从数量上来认识,数数看有几个面?有几条棱?有几个顶点?进而更深入地认识面、和棱还有哪些特征。其中,棱的认识是学生接触较少的,课堂上对棱的教学作为重点。

  二、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做的是比较好的

  老师准备了实物、框架、挂图、*面图、多媒体课件等。学生也人手一个长方体纸盒。其中还包括特殊的长方体,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三、从教学方法上来看,我尊重了学生的差异

  新知的学*不是老师演的独角戏。首先就表现在,在老师讲之前问学生,“有没有同学,对长方体比较熟悉,可以先来向其他同学来介绍一下这位新朋友的?”这样,才有了这节课上,学生向学生介绍的长方体的“面”和“顶点”,关于“棱”同学们知道名称,但究竟是哪个部分没有弄清楚,这时我就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了。其次,我在放手让学生去探究长方体的“面”和“棱”还有哪些特征的时候,允许可以独立完成的同学就独立完成,独立完成有困难的同学可以找同桌议论,还完成不了的,带着问题来参加集体讨论。

  四、注重了学*方法的指导

  由于长方体的面和棱都比较多,特别是棱,学生在数的`时候,很容易充分,也很容易漏掉,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提出了“谁能有顺序地指出长方体有哪些面?”“谁能有顺序地指出长方体有哪些棱?”有顺序地数长方体的棱时,我还有意地指出按照棱的方向不同来数的方法,也为接下来得到相对的棱长度相等,埋下了伏笔。

  同时,由于准备时间很短,没有试上等原因,这节课还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当我上完这节课后,我就有还想上一遍的欲望,如果还上一次,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进:

  首先,课堂上要更紧凑些,不能前松后紧。严格控制时间,增加课堂练*量。在课堂上要有同学完成书上练*的1、3题。

  第二、在自主探究这个环节,要多给学生一些获取知识的方法,比如:量一量、比一比、推理等。不用学生填书上的问答,直接给出两个探究的问题“长方体的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体的哪些棱的长度是相等的?”节省时间。

  教材分析

  循环小数是五年级数学上册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了小数除法的意义、小数除法的计算及商的*似值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一个新的知识点,这部分内容概念较多,有比较抽象,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课标》指出:“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为学自己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我主要通过让学生观察计算,想一想,在观察、比较、讨论中获得循环小数的概念。然后放手让学生合作探究“两个小数相除,如果不能的到整数的商,会有哪些情况呢?”得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基础较差,对于小数计算掌握不是很熟练,因而在教学时可能在进行小数的计算时浪费的时间比较多,根据教学的重点,少一点计算,多一些对小数的观察,从而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观察、勤思考,获得新知。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掌握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教学难点:循环小数与无限小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介绍生活中的循环现象,进而看看数学中有没有这种现象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看课件。

  师: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

  预设:

  1、余数总是“25”。

  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对你们的发现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

  (1)、为什么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2)、为什么继续除下去会永远除不完?

  (3)、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由于商的小数部分总也除不完,并且依次不断、重复出现数字“3”,所以我们通常把它写作“5.33…”。

  师:你对这种写法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

  2、探索规律

  (1)、师:刚才我们通过计算、观察、思考、交流得出商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3”那是不是只有这一道题的商具有这样的循环现象呢?这种循环现象有没有什么规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

  出示:28÷18 78.6÷11

  3、让学生发表看法:

  4、请同学们判断下面哪些是循环小数?

  (1)0.2929 (5)3.212121

  (2)1.5353··· (6)3.333···

  (3)3.141592··· (7)4.061061

  (4)8.4666··· (8)0.475475···

  师:对这道题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6、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学生在小组内计算、讨论、汇报。

  预设: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商可能是有限小数,可能是无限小数。

  师:你对回答有什么疑问吗?


小学五年级数学课件实用5份(扩展5)

——小学五年级数学练*题实用五篇

  1、八百三十五万九千零四写作(_______),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___)

  ..........

  二、火眼金睛识对错。(6分)

  1、含有未知数的式子叫做方程。( )

  .......

  6、一幢7层楼每层的高度是相同的.,小宁从底层走到三楼要用40秒,那么走到顶层需要140秒。 ( )

  三、快乐A、B、C(6分)

  1、一个数(零除外)除以19 ,这个数就( )。

  A、扩大9倍 B、缩小9倍 C、增加9倍

  ...........

  2、求未知数X(4分)

  7X-434 =2.25 X - 14 X=6

  3、脱式计算 能简则简(8分)

  815 ×13+815 ×2 89 ÷ [56 +(47 - 47 )-16 ]

  (48×47 +48×37 )×1.25 (1118 ×922 +13 )÷712

  4列式计算(6分)

  一个数的3倍与25 的差是60%,这个数是多少?

  38 与16的积,加上5除59 ,和是多少?

  六、实践应用(30分)

  1、 新兴机械厂扩展厂房,原计划投资400万元,实际投资360万元,节约了百分之几?

  4、 王华看一本课外读物,第一天看了这本书的20%,第二天看了剩下的30%,还有140页没有看完,这本课外读物共多少页?

  1、在自然数(0除外)中,最小的质数是(),最小的合数是(),最小的偶数是(),最小的奇数是()。

  2、20的因数有()个,7的倍数有()个。20以内的质数有()个,合数有()个。

  3、用0,1,2,3组成一个同时是2、5的倍数的最大的四位数是();组成一个同时是2、3的倍数的最小的四位数是()。

  4、把10克糖放入100克水中,糖占糖水的()。

  5、一个盒子里装有一个红球,四个黄球,三个白球,从中任意摸出一个球,摸出红球的可能性是();摸出黄球的可能性是();摸出白球的可能性是()。

  二、火眼金睛,准确判断。

  1、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2、在0.3、0.33和13中,0.33最大。()

  3、三角形的面积是*行四边形的面积的一半。()

  4、3/

  4与1/

  5的和的分数单位是1/

  20。()

  5、个位上是3、6、9的数都是3的倍数。()

  三、精心挑选,慎重选择。

  1、要使四位数106□能同时为2和3的倍数,□里应填()。

  A.2B.4C.6

  2、10以内所有质数的'和是()。

  A.18B.17C.20

  3、一个三位数,最高位是最小的奇数,第二位是最小的合数,个位是最小的偶数,这个数是()。

  A.120B.142C.124

  4、把3化成分母是4的假分数是()。

  A.3/4B.7/4C.12/4

  5、某人掷一硬币,结果连续五次都是正面朝上,请问他第六次掷硬币时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A.16B.1C.12

  四、耐心细致,当好计算师。

  1、直接写出得数。

  1-5/

  121/

  2+1/

  35/

  6-1/

  34/

  7+1/

  81/

  9+1/

  10

  2、脱式计算。

  1/

  6+1/

  3+1/

  41-1/

  2-1/

  31-(3/

  8+1/

  6)5/

  6-2/

  7+1/

  6

  3、解方程。

  3x+2x=3547+x=89x-25=14

  五、走进生活,灵活运用。

  1、王叔叔和李叔叔同时从相距1500米的两地相对而行,王叔叔骑摩托车的速度是800米/分,李叔叔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00米/分。

  (1)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在图中标出。

  (2)几分钟后相遇?

  (3)相遇时王叔叔走了多少米?

  2、一节课的时间是23小时,有一节科学课老师讲解用了15小时,小组讨论用了310小时,其余时间学生做实验,学生做实验用了多长时间?

  3、螃蟹和青蛙共11只,共有56条腿,螃蟹和青蛙各有多少只?

  一、填空

  1、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四位数是()。

  2、被减数比减数多40,比差多35,那么减数是被减数的( )。

  3、27800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立方米

  4、已知A、B、C三个合数分解质因数是:A=2335, B=225 ,C=235, A、B、C的最小公倍数是( )。

  5、一个棱长4cm的正方体的体积是(),表面积是( )。

  6、在815 , 936 ,612 中,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是( )。

  7、把长1米的长方体木棍截成3段,表面积增加20*方厘米,这根木棍的体积是( )。

  二、判断,对的在()里画,错误的画。

  1、9.2能被4.6整除。()

  2、两个长方体,如果体积相等,那么它们的表面积也相等。()

  3、一个分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5以外的质因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三、应用题

  修一条水渠,前5天*均每天修0.25km,后8天共修2.65km,修这条水渠*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共重多少千克? 相距多少千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

  1、0.125×0.25×0.5×64=()。

  2、小明在计算某数除以3.75时,把除号看成了乘号,得结果225,求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

  3、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1,被5除余2,被7除余3,这个自然数最小是()。

  4、360的约数有()个,这些约数的和是()。

  5、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拼成一个表面积最大的正方体后,表面积比原来减少了()*方厘米,现在是()*方厘米。

  6、按规律填数:

  2,5,10,13,26,29,(),()

  7、把999999分解质因数是()。

  8、已知20xx年7月11日是星期四,那么这一年的10月11日是星期()。

  9、一种正方体的棱长是5厘米,用4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大长方体。大长方体的表面积可能是()*方厘米,也可能是()*方厘米。

  10、X-3(X-2)=4,这个方程的解是X=()。

  二、应用题。

  1、小明从家到学校,如果每分钟走60米,那么要迟到5分钟,如果每分钟走90米,那么能提前4分钟,小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多少米?

  2、一个长方体的木块,截成两个完全相等的正方体。两个正方体棱长之和比原来长方体棱长之和增加40厘米,求原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3、用两块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拼成一个长方体,已知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48厘米,那么,每块正方体木块的体积是多少?

  4、一根横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木料,表面积为114*方厘米,锯去一个最大正方体后,表面积为54*方厘米,锯下的正方体木料表面积是多少?

  5、文文爸爸今年43岁,文文是11岁,多少年后,爸爸的年龄是文文的3倍?

  一、填空

  (1)0.45公顷=()*方米。

  (2)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形。

  (3)一个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是15厘米,高是8.8厘米,面积是()*方厘米。

  (4)*行四边形的底是2分米5厘米,高是底的1.2倍,它的面积是()*方厘米。

  (5)梯形的上底增加3厘米,下底减少3厘米,高不变,面积()。

  (6)有一堆圆木堆成梯形,最上面一层有3根,最下面一层有7根,一共堆了5层,这堆圆木共有()根。

  二、判断题

  (1)*行四边形的面积大于梯形面积。()

  (2)梯形的上底下底越长,面积越大。()

  (3)任何一个梯形都可以分成两个等高的三角形。()

  (4)两个形状相同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行四边形。()

  三、选择

  1.两个()梯形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

  ①等底等高②完全一样③完全一样的直角

  2.等腰梯形周长是48厘米,面积是96*方厘米,高是8厘米,则腰长()。

  ①24厘米②12厘米③18厘米④36厘米

  四、解决问题

  1.一条水渠横截面是梯形,渠深0.8米,渠底宽1.2米,渠口宽2米,横截面积是多少*方米?

  2.两个同样的梯形,上底长23厘米,下底长27厘米,高20厘米。如果把这两个梯形拼成一个*行四边形,这个*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3.梯形的上底是3.8厘米,高是4厘米,已知它的面积是20*方厘米,下底是多少厘米?

  参考答案

  一、(1)4500(2)*行四边(3)66(4)750(5)不变(6)25

  二、(1)×(2)×(3)√(4)√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