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的随笔 (菁华6篇)

首页 / 随笔 / | 2022-10-03 00:00:00 随笔,语文

语文的随笔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应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而实际学生表现出的'往往是不愿学或是泛泛地学、完成任务地学。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在于学生是否能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况且,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极为短暂而有限。如果学生对这件事情不感兴趣的话,他是不可能主动参与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现出在做这件事,那也是为完成老师的任务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学总是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由此我认为:在低年级,语文课堂上最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1.注重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增强课堂活力

  低年级的学生,其直观思维占主导,他们对教师的言行、动作尤其喜欢模仿。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设计时,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滑稽的动作,一句幽默的话语,一个夸张的手势……都可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进而将专注的目光投向于你。同时,教师还应该对教材烂熟于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2注重多鼓励,多赏识,让学生在学中变得自信

  对于一个低年级的小孩子,他们不懂得什么叫自信。但他们都喜欢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喜欢在竞争中获得胜利,进而获得老师和同学赏识的目光。作为老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也应该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合适的场合予以鼓励、表扬,让他们尝试到成功的喜悦,进而向更高的目标奋进。如果我们老师能够发现他们的优点,哪怕是很微小的一点成绩,老师的鼓励,说不定就会唤起他沉睡的心灵,继而获取更大的成功。 当然,表扬与赏识、鼓励,要适度,要因人而异。对于“优生”不能过分地表扬,那样会让这类同学飘飘然,变得骄傲自大,自以为是。而对于差生,我们必须呵护他们,走进他们的心灵,用心去沟通,去鼓励,让他们摒弃“破罐破摔”的心理,进而取得一点点的进步。

  3.注重因“趣”利导,激发学*热情

  每个人都是只有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就一定会表现出热情,有了热情就会完成得很出色。小学生都具有好动的天性、爱玩、有强烈的求知欲这些潜在的兴趣倾向。在教学中,教师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导,运用新颖的教学方式、灵活的教学程序、探索性的教学活动,积极把学生潜在的兴趣转化为现实性。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有效地激发了孩子们的信息激情并主动参与其中,还培养了他们的阅读兴趣。

  4.注重课堂作业趣味性,唤起学生学*欲望

  作业的设计要可写、可读、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让每项活动增加目的性,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听、说、读、写与演、唱、画、做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符合他们好奇、爱动、形象思维占优势的特点,把语文技能的培养与活动相贯穿,让学生对作业充满兴趣。

语文的随笔2

  个子高高的,身材很魁梧,说话很温和,知识非常渊博,讲起课来很认真,对我们班的同学的学*一刻也不放松,记得有一次我们学校要举行《学经典.立壮志》为主题班会演讲节目,语文老师让我们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节目,我准备的是《头悬梁》的故事,星期一上学的时候,我给老师演讲了《头悬梁》的故事情节。

  老师说:你没有带表情,和动作,在准备这个节目的时候,你要想想古人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是怎样刻苦学*的,我们今天的学*环境是多么的幸福,只有珍惜现在的学*条件才能做好一切事情。听了老师的话我心里恍然大悟。

  我的演讲表情也丰富起来。到了开班会的时候,我表现的很优秀,我非常感谢我的语文老师。

语文的随笔3

  最*几天的语文课,让我发现了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学生的预*跟不上,致使课堂上每个环节进展连连受阻:课上提出的问题回答不上来,就连字音读错的地方都比比皆是,课文读得结结巴巴,更别说让他们提出不懂的问题了。连句子都读不通顺的学生,又怎么会体会出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品味、揣摩语言文字,理解语言文字的,领悟语言文字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呢?

  针对学生的预*情况,我专门为学生进行了一节课前预*的指导。

  首先着手对学生进行“自学方法”的指导,因为只有让学生掌握了自学方法才是对学生真正的负责,对他的一生负责,让他受益终生。所以课下在布置任务的时候,一定要让他们知道课前应该预*哪些内容,每一项内容怎么样解决,如何去思考,如何做好笔记、批注等等,并且要讲清楚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只有这样,才会让他们有章可循。

  其次是课上要留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并且能充分进行讨论交流,因为课前他们都已进行过深思熟虑,所以课堂上再留给她们互相交流机会,他们不仅能够尽情发表自己的独到见解,使之自己尽情享受那种成功的喜悦,而且也可真正激发起学生的自学兴趣,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知识点当中,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当然,在学*某一篇课文时教师应该注重根据具体的学*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对在学生自主学*的过程中对有困难的学生特别要进行个别指导,这样才会让每一名学生感受到课前预*给自己带来的收获。

  总之,从小培养孩子的课前预*的良好*惯,将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帮助,我们做教师的应该对此项工作给予高度重视。

语文的随笔4

  多年从事语文教学,当然离不开作文教学,不过我的作文教学实在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也没有什么很突出的指导,一般以学生自己写为主,然后从生活中,从细微中着手,让孩子们乐于表达,乐于写作,我常对孩子们说:“我们的作文写下来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的,只是为自己的成长留下一点记忆,等我们稍大一点,拿出它来读时,会觉得自己那时候多有趣,达到这一目的就好了。当然如果有写得好的,与同学与老师一起分享,那就更好了。”本着这一思想,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以学生自由写、多写为主。

  让他们每天写日记,记下当天最有趣的事,有则长,无则短。每天选出几篇较好的,读给孩子们听听,有时会把孩子们的作文收集汇编成册,在班级中传看。他们听到、看到自己的生活被同学写进了作文那是一种幸福。那么写作的兴趣也就被调动起来了。

  二、抓住各种机会渗透写作方法

  刚开始要求写日记时,每天放学,我会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今天发生了哪些有趣的事,大家说说聊聊,一方面帮助孩子们回忆,也拉*自己对孩子们之间的距离,另一方面也帮助孩子对当天发生的事进行一个梳理,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可以写些什么。

  经常给孩子们读到一些好文章,我们会共同探讨哪些地方让你感动了,他是怎样表达出来的,它给了你什么启发。如果我们碰到这样的事,可以从哪些方面来说呢。这都是我在给孩子们创造的一些机会。

  其实这样渗透,对小学生们来说暂时是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用处的,可是我想,如果长来以往,抓住一切可抓住的机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学*方法,写作技巧,对提高孩子们的*作兴趣,*作能力一定会有所帮助的。

  三、关于评价

  一般来说我对孩子们的作文改得不是很多,大多尊重其原貌,以鼓励为主,发现其中的一段或一句出色,我都会加以表扬,所以我读的作文有时只读一句,有时会读一段,当然全篇好的,我绝不会吝啬时间,通篇全读,以此来调动孩子们的*作兴趣。

  总之,我觉得作文我们在定位时不要给孩子过高的要求,只说是写出自己所想所感,*时再注意一些写作方法的指导,学生多写,老师多鼓励,孩子们一定会爱上作文的。

语文的随笔5

  微信同学群的风靡,常让我忆起学生时代,常忆起那些一起走过青春的同学。当我的指尖划过,一些文字应运而生,《同桌的你》,《往事如烟》,《那时花开》。我发现我所有的语言都存活在回忆里,那些鲜活的记忆足以让我回到从前,回到校园,可是一时竟发觉少了点什么,土著人的一篇文字《我的语文老师》像是点醒了我。是呀,我成长的步履中怎会少了老师的提携呢?

  与文字结缘,应该也源于语文吧。写作文好像是在小学三年级,教我们语文的是刚刚从学校毕业的张健康老师,那时的他二十出头,年轻儒雅,一个嫩小子似的。但是他一开口,就会露出两颗假门牙。姚好同学曾写过这么一篇作文,好像说的也是他这两颗假门牙的事,张老师还笑过他:难道你的语文老师给你的印象除了假门牙就没有别的了?写作文不能这样描述,要突出人物特点,就要找到他的精华,文字才会有吸引力。张老师还兼我们的班主任,别看他*日里和蔼可亲,可是只要我们犯了错误,他会立马变脸,毫不留情的批评我们,我们爱他敬他却也怕他。记得那时他住在洞氮,没有公交车直达麻纺厂,每天他骑着他那辆笨重的老式单车,往返几个小时,只为了能赶上我们的早自*,监督我们早读。那个时候的我们正是调皮没有自律的年龄,每天早上到了学校就知道吵吵闹闹,逗逗打打,老师来了才会安静下来。记得五年级时,我们的教室房是木条板隔成的,中间有一些小缝隙,张老师有时候就会在门板缝里观察谁在打闹,谁在说话,谁在认真读书,然后该批评的批评,该表扬的表扬。张老师是个很负责任的老师,可以说是废寝忘食,中午放学了也不记得按时吃饭。印象最深的是他一手咬着馒头,一手批改作业,他严重的胃病应该就是那时落下的。他不偏袒任一学生也不忘时时鼓励我们,毕业这么多年,我们这帮学生一直记得他,他也最记得我们。我们是他第一届学生,而且连任了三年,我们与他的感情最深,对他的印象也最好,尽管当时某些同学背后还恨过怨过他,多年后却是感触万分。

  初中了,我们升入了厂子弟学校初中部,经常还能在同一学校遇见张老师,我们会有礼貌的亲热叫上一句“张老师好!” 初中的语文老师叫袁三华,她的父亲曾和我的父亲同在一个单位,并住在同一栋房子,也算是邻居了。父亲为了能让母亲有一份正式工作,不惜从邮电局调到麻纺厂,解决了一大家的吃喝拉撒。谁曾料到,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若干年后,麻纺厂日渐衰落,我们都成了下岗职工,也埋怨过父母当初的决定,这当然是后话了。对文字的爱好也是起萌于土著人的一篇中考作文《及时雨》,当时好像印成了小册子,分发给各个班级。那本泛着油墨纸香的小册子一直在儿时的记忆中闪烁。也许,它是我最初文字梦的发源地。我开始爱上了作文,爱上了写诗,爱上了用文字记录我的点滴。然后我也学着装订成册,让袁老师帮我修正指点。袁老师鼓励我,给了我许多精神上的支持。偶尔翻阅初中的文字,那个待我如姐的袁老师就会跳上记忆的栅门,那些稚嫩的文字唤醒了我许多的梦。

  高中也换过无数的语文老师,那个满口之乎者也戴着厚厚眼镜的童老师,那个摇头晃脑只顾低头声情并茂朗诵的赵老师,那个一口华容腔却偏爱说普通话的黄老师,还有。留在记忆深处却是居然不记得姓什么的高二语文老师,大概他四十出头吧,对古文学造诣很深。一堂课下来,从不打开讲义夹,字字珠玑,满口的唐诗古词,而且幽默风趣。他给我们讲诗词怎样出神入化,讲笔锋一转如何构思,讲孤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讲大起大落,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一直记得他讲“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儿孙个个都是贼,偷得璠桃献至亲”的传说。对他我可是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琼瑶小说《窗外》流行,我也无可救药的爱上了这位语文老师,每天盼着他来上课,盼着他在我的作文上多多批阅几行字。能让他每堂作文课读我的范文是我最大的荣幸,我的作文也在那时突飞猛进,还一度帮姜红写过作文,只为换取她的手工钱包。为赋新词强说愁是我青春时期作文最大的弱点,那时的我多愁善感,好友曾戏谑我有着林妹妹的心态。他也曾让我参加让世界充满爱的作文比赛,并大力推荐。可惜的是没有等到结局时,他上调到了教育局,比赛一事由此搁浅。尽管如此,我却结交了文科班61班的钟卫,那篇作文转载在他们班刊七色帆上。也算是圆了我的一个梦,让文字变为了铅字。

  如今的我仍跋涉在这条路上,并且乐此不彼。在发达的网络上我重新遇见了土著人,读他的文字,读我们彼此熟悉的麻纺厂,读他的父母老师同学,我竟感到如此亲切。文字是开在心头的花,任何时候它都能温暖我,都能找到回忆,找到共鸣。也许,我们的人生路上最该感谢的还是教我们识字,教我们认知世界,并教我们成长成熟的领路人,我们的语文老师吧!

语文的随笔6

  今天是同心燃梦实践队驻扎博铺中心小学的第二天,我的支教生活也正式开始了,满怀着激动且期待的心情,幻想着上课的情景,学生们会乖乖地听我的课吧,就怕现实不如人意。

  我要给博铺镇中心小学三年级2班的学生们上人生中第一门语文课,其实我比学生还要紧张,毕竟是初体验,还不知道效果会如何,所以只能带着满腔热血硬着头皮踏进教室。走进教室的刹那,学生们都带着惊奇的眼神看着我,似乎我的脸上有着不干净的东西,不一会功夫小男生们开始调皮捣蛋起来了,你叫什么名字啊?上课无不无聊啊同学们七嘴八舌地开始讨论起来。我预料到场面会混乱起来,赶紧维持秩序,安静下来,同学们,老师叫一番自我介绍之后,同学们开始淡定起来了,接下来便是同学们自我介绍的环节,话音未落,场面又开始失控了,因为兴奋跟激动的原因,同学们又开始喧哗起来。没有办法接下去讲课的我又开始维持着秩序,好啦,同学们,我们安静的听每一位同学的自我介绍好吗?原本以为同学们会立刻安静下来,可是这次的阻止不奏效了,同学们还是叽叽喳喳地说着话。好啦好啦好啦,我们开始玩游戏啦!刚说完,同学们就立刻停止了讲话,开始认真听我讲解了,看来游戏是维持课堂秩序的一大救星啊!

  为了增进我跟孩子们的感情,尽快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我的语文课堂,我精心准备了成语接龙的小游戏,以组为单位进行竞争,累积获胜的小组的次数,并给予相应的奖励。同学们激动的大声应到好!接下来同学们便沉浸在成语接龙的世界里,在游戏的过程中,由于同学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课堂气氛变得吵闹和混乱起来,但是最终还是以圆满的结果告终。

  一整天过去了,我还是对自己的第一堂课念念不忘,从他们身上看到对待学*的认真态度,对游戏的认真的态度,令我感到挺欣慰的是他们记住了我这个曾经给过他们欢乐的语文老师,我觉得再多的辛苦也是值得的了。


语文的随笔 (菁华6篇)扩展阅读


语文的随笔 (菁华6篇)(扩展1)

——语文教育随笔 (菁华6篇)

语文教育随笔1

  课程改革,让语文教学充满了新的活力。同时,也应当看到,由于大家对新课程尚处于探索阶段,到底怎样去进行语文教学,众说纷纭,使人有种无所适从的感觉。许多观点虽然很独特,很新颖,但操作起来,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过听一些课,隐隐觉得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开始走向新的'极端:一味的课堂对话,一味的强调读和感悟。像这样教学,能否达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我认为,像这样去教语文,如果用辨证法来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个人以为,我们千万不能忽视学生学*语文的规律,千万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千万不能忽视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离开了全面地看问题,离开了变化发展的看问题,把什么都来个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们所揭示的教育教学规律。

  因此,新课程中的语文教学,尽力使学生具备养成一个良好的*惯是非常重要的。*惯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良好的语文学**惯的养成教育。无论是人格上的,学*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视,努力从多方面去积极引导,从点点滴滴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去培养学生良好的*惯。尤其要指出的是,培养*惯,正面引导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必要时,还需要有教师意志的左右。因为,学生对教师的某些*惯的培养还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对他们的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对于中学生来说,以下八个方面的*惯首当其冲:

  一、主动学*,刻苦学*的*惯;

  二、细心认真、一丝不苟的*惯。

  三、勤于动手、动笔、动脑的*惯;

  四、大胆、大方、大声说话,说普通话*惯;

  五、爱惜书本文具的*惯;

  六、好问的*惯;

  七、在合作学*中积极参与的*惯;

  八、规范、整洁写字的*惯。

  培养*惯,要悉心引导,严格要求,点点滴滴到位。举例来说,培养学生的写字*惯,要让学生写一笔好字,就必须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须规范、整洁地写字。还是以写字*惯培养为例来说,良好的写字*惯就具有极强的迁移性。学生把规范整洁地、有一定速度地写字的良好*惯养成了,其他*惯:如爱惜书本文具,学*细心认真,一丝不苟,学*讲效率,讲质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来了。

语文教育随笔2

  在这次“重读语文新课标”活动中,我们是这样做的:

  一.自学交流

  开学初在组内布置任务,每一位老师重读新课标,找出我们教学与新课标的差距,在教学中贯彻新课标精神出现的问题。在年级组内交流,在选出代表在大组交流。

  通过自学,交流,我们发现如果不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不会积累*作素材,学生的*作能力不强,作文内容就会千篇一律,无个性等。而这些都是课标对本期语文中考段提出的目标,所以,我们语文组的以研究*作为主。

  二.将子问题研究与校内赛课相结合。

  1.原来校内赛课是35岁以下的老师参与,随着我校教师队伍的日渐壮大,从上期开始,赛课分为两个阶段:现在年级组内上,再选代表在校内赛。要求上课之前认真阅读新课标,先说课(说课标,说教材,说教法),在上课,可后全组教师评课。

  2.问题研究是这样实施的:以年级为单位,根据新课标对各年级段的具体要求提出问题。在一学期的教学中以这个问题贯穿始终,期末进行总结。在研究过程中,既有老师的成果,也有学生的研究成果,还有老师的反思。根据新课标对各年级组的要求及我们在重读新课标中的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我们低年级组的研究识字教学为重点。

  本期,在重读新课标活动中发现了教学中的问题,我们将这两次活动结合起来。每个年级组选出代表展示了不光是一节课,更多的是展示了年级组对子问题的研究。如:三年级帅玉梅《照片的故事》*作指导课,四年级代敏老师在区上上的一节*作评改课《桥》,在组内试讲时,全组老师都参加了。

  课前,他们年级组内老师先谈了他们组老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理解及怎样设计教法的,在由执教老师上课。听课老师一样、有任务,课前就进行了任务分工,部分老师也听课边负责观察学生活动:包括课堂发言,小组活动,学生情绪态度变化,研究学生在课堂中是否提高了*作问素养。部分老师边听课边负责观察教师的课堂表现,对学生评价是否恰当,有无激励性,教学方式是否多样化,适合学生吗。课后分年级紧紧围绕“研究课堂教学是否符合新课标精神,是否体现新课标准下作文指导及评改原则,有无创新的思路以及做法”,开拓讨论,交流,本年级参与研究的老师也做出解释,展现了整个年级组的研究,而并不是上课老师一人的事。在这次活动中,还邀请了廖惠渝老师对两节课做精彩点评,为老师们做结题讲座,让老师们更深入的领会新课标的`精神。

  本期 一年级的家长开放课是这样进行的:

  低段识字教学为重点。在教学中不光教会学生识字,研究的重点刚在了如何激发识字的兴趣上以及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上。

  中高段以作文研究为重点。三年级以作文指导为研究重点,他们围绕新课标对中段*作的要求在指导学生*作上狠下了一翻工夫,有情趣性的,有开放式的,也有渗透性的,代表课三年级如帅老师的《照片的故事》,四年级的*作评改为研究重点,提升学生的*作能力。主要在“说”中学改;正面评改多激励;多种形式促修改:制作学生*作体价表,表中设计了自评,同学评,家长评,老师评等项目,还分列了留心观察,学会承受,喜欢阅读,欣赏美文,积累优美词句,表达组织真实情感等版块供学生评改,让每个学生都有优点被别人发现,让学生喜欢*作,提高*作能力。另外,还有老师专门尝试利用网络技术,教学生评改也很有成效。这与老师认真学*新课标,领会课标精神是分不开的。五年级结合课标和北师大教材要求,他们研究主题是“在阅读中学会批注笔记”。做法是:听专家讲课;集体学课标学教材;教学生分析课文;学生动手操作等。

  下面,再谈谈我们*时教学中如何贯彻新课标的。

  三.集体备课

  要求每个年级的教师集体备课,备课有共同的模式,也要有自己的个性化东西。年级中每个主研究两个单元,贯彻新课标精神,注重单元整合,还要求备课不仅要备教学思路,还要备课标与教材,备学生,课后要有反思。

  四.听课

  组内教师听校课,还要听*时课。师徒结对子,不光徒弟听师傅的课,师傅也要听徒弟的课,还鼓励跨学校,跨年级听课,学*上课教师的教学理念,是否贯彻课标精神,学校经常出现数学老师听语文老师的课,语文老师听音乐、美术老师的课的现象。当然,课后大家会互评,交流,改进教学方法。

  以上四点是本期我小语文组在“重读新课标”活动中具体的做法,做得不够的请各位专家指正。

语文教育随笔3

  每一次讲课都是一种历练,在评课议课中学*,在不断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这是前段时间执教《黄鹤楼送别》时的深切感受。

  这是一篇“文包诗”,文章是古诗的背景,古诗是故事的浓缩。根据以往的经验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情感三方面。为了理解得更深刻些,我搜索到这首诗的写作背景,阅读了多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赏析,自认为胸有成竹。但在试讲时,暴露出诸多问题:

  1、引导孩子们读文体会两位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后,汇报时有孩子直奔文章末尾,打乱了我的教学思路。赵老师告诉我,交流时要有调控。

  2、教学语言随意,要求读,展示时却让孩子演,有些为难孩子们。王老师告诉我每一步的教学要干什么必须心中有数。

  3、对学生的评价语起不到激励和导向的作用。

  4、对教材的理解没有高度……

  经过多次修改和推敲之后,我登上了公开课的讲台。读诗,解诗意,想意境,悟感情,虽然每一步的教学我都清清楚楚,但教起来总感觉有点费劲,教学时间前松后紧,教学任务完成不充分。要老师告诉我,诗题的理解花费时间过多,可以在回顾课文内容之后顺便解决。另外,教学过于理性,侧重古诗,朗读课文时间少,有些教学环节重复。这些点评实实在在,为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

  接下来,两位师傅和我一起分析哪些环节出了问题,该怎么问,怎么导。每试讲一次,我都要征求同组教师的意见,并反思自己的教学。四次试讲,四次反思,我的教学思路逐步明朗,教学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突破都心中有数。又一次面对外校的听课教师,我有条不紊,扎扎实实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心中无比高兴。因为我明白每一次登台不仅仅是对自己和孩子们负责,更是对学校负责。

  在磨课中成长,感谢帮助我的领导和老师,实验小学真的是个大熔炉!

语文教育随笔4

  对提高农村作文基础差生写作的几点想法。

  一、结合教材,激发*作兴趣,落实三维目标。

  对于刚进入三年级的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很重要的。我根据三年级的学段目标,结合教材的特点,首先把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放在第一位。教材中的*作在编排上努力为学生自由*作供给方便,不规定*作的题目,一般都提出一个资料的范围,使绝大多数学生都有能够写的资料。题目由学生自我拟定,学生能够把想写的写下来,存题目也行,设题目也行。这个宽泛的条件不再使学生感到写作的压力,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另外,我在教学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作兴趣。如让学生读自我的*作,请同学们评价;建立写作园地,自我欣赏、自我评价;教师口头,书面评价等形式让学生感受*作的欢乐。其次,我以赏识的眼光看待能表达真情实感,有创意的*作并及时给予肯定,把三维目标落实在*作当中。

  二、体验生活,写事实。

  学生的写作都需要占有真实,丰富的材料。以往作文题目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时没有写作材料的积累,到了写的时候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更谈不上真实情感。许多小学生一提起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说不出来。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生活的积累,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结合教材对*作的要求,让那些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并在评价学生的*作时,既关注结果,更关注学生写作材料的积累过程,用进取的评价,引导和促进学生经过观察、调查、访谈、阅读、思考等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方法搜集生活中的材料。例如,我让学生写“熟悉的小动物”,我没有给学生划定范围,更没有念什么范文,而是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把观察到的写下来。有一个同学写我喜欢的“小花猫”,她不仅仅写出了小花猫的外形以及*性等,还写出了与小花猫之间的`感情。她写到,“我每一天放学回家小花猫都会跑到我的面前用它的头蹭我的腿,是在欢迎我回来,让我抱抱它,还不断地用它的头拱我的脸,伸出脖子,这是让我给它抓痒痒,一边和它说话,它好像能听懂似的,等抓完痒痒,它就安静地回它的窝里趴着去了……”。我把这篇作文读给大家听,当读到小花猫白天睡觉夜晚出来时,我随机问学生这是为什么他们答不出来了。这时,我没有立刻告诉他们原因,而是让他们回去做个小调查或者查资料,过了几天,同学们把调查到的告诉了我,我随机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写事实。这就是要求每位学生*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很多的生活素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使学生对写作产生了兴趣,乐于把自我亲眼看到的事写下来,加强了写作与生活的联系。

  三、要养成良好的写作*惯。

  学生们从小学进入初中后,作文训练踏上了新的历程,要异常注意培养自我良好的写作*惯。我总结出下头几条良好的写作*惯。

  1、“天天动笔,多少写一点”的*惯。不少获奖学生说他们的作文获奖,归功于坚持写日记,时间多则多写,时间紧则少写,哪怕少到几十个字,也从不间断。这的确是经验之谈。俗话说“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动笔,既能使笔头子练得更灵巧,还能积累许多作文素材。

  2、“通篇构思,写作文提纲”的*惯。写文章切忌写了上段还不明白下段写什么,必须要通篇构思,并且用提纲的形式把构思的作文“框架”固定下来。长期从事写作的人动笔前也是有提纲,甚至有人把提纲藏在肚子里,名曰“腹稿”罢了。

  3、“认真修改”的*惯。古训云,“文章不厌百回改”,这是写好文章的金玉良言,如是没有这个*惯,要写出好文章几乎“是不可能的”。

  4、“坚持文面整洁,书写力求规范”的*惯。“文面”整洁和书写规范就是作文的仪表,自然是非讲究不可的。

语文教育随笔5

  新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新的课程体系改变了学生的学*方式,同时也改变了我们教师的教学方式、教学生活。特别是依托着教育科研的深入,我们也一步步的走进了新课改。

  一、以课题为突破口,推动学法教法革新

  自实施新课改以来,许多学校都及时找准定位,树立走科研兴校之路,作为新课改弄潮儿的我们,应该抓住机遇,以课题为突破口,努力推动学法教法革新。我们更注重情境教学法,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情境的呈现方法,如借助语言描述、实物陈列、电教手段、多媒体技术、局域网传递等途径。当然我更多的是利用电教手段、多媒体、局域网传递这三种手段,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燃创新的火花,加强学法指导,促进相互的交流与合作,真正使课堂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舞台,成为教学不断生成的*台,竭力摆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的教学模式,采用教师带着学生走向教材的教学模式,大胆尝试学生带着教材走向教师的教学模式。

  本人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兼班主任工作。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新课改精神,我们的课堂教学目前主要以课件、学件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借助共创动画这一软件,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积极性,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目前这两个班的学生已经能够根据自己所编的故事制作音乐动画,受到来校领导、专家的好评。

  二、更新教育理念,奠定课改理论基础

  新课改需要理论作指导,没有理论的课改是盲目的,只有掌握了先进的课改理论,才能避免盲目性,少走或不走弯路,才能发挥创造性。而教师是实施新课改的关键因素,直接决定新课改的成败,自我充电,强基固本,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新课改刚启动后,结合本组教研计划,我们先后认真学*了语文导报上新课改专版,到图书馆借阅新课标解读,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向《语文周报》、《中学语文研究》、等报刊杂志学*,向《教育在线》等教育网站讨教,取别人的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精神为我所用,努力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对此我们笑称为换脑行动。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努力利用自己的信息技术技能,融入课堂,大胆整合,积极撰写经验总结、教学感悟或课例论文,或借助教育网站这个*台,建立自己的个人专题集,坚持写教育随笔。

  目前,网上的一个个教育随笔记下了我们与新课改同成长的经历,到手的一张张论文获奖证书,引领着我们一步步走进了新课改。

  三、投身实践活动,构建三结合网络

  我校身居崇左市西北角,地处农村,远没有良好的城市科研条件,但我们积极创造条件,投身新课改所倡导的综合实践活动,建立与生活实践相沟通的教育体系,克服传统教育脱离生活实践的弊端,竭力让学生自主动手实践。努力做到四个结合:

  1、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

  2、与学校中心活动相结合,在我校开展争创绿色校园的活动中,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环境污染知多少的综合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走进生活,调查、了解环境污染情况,并上网查找环境污染的相关内容,通过活动,学生知道了身边的环境污染状况,懂得了相关的环保知识,树立了人人争当环保小卫士的信心,市电视台曾对我校争当环保小卫士的活动作过报道。

  3、与教学工作相结合,鼓励学生运用上网、去图书馆收集、整理相关内容,创办黑板报、手抄报及电子小报,丰富了学生的课外阅读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自主阅读的热情。

  4、与家庭社区教育相结合,网络世界带给学生和教师源源不断的交互的优秀的教育资源,也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脑本身就是一张网,是最丰富的活资源,教师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学生自身是一种教育资源,家长同样也是一种教育资源,社会生活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我们考虑学生发展的实际,开办了两期学生家长信息技术培训班,培训内容有基础知识、基本操作及共创动画软件,努力建设学*型的网络社区,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同时引导学生踏入社会,走进生活,迈进自然,运用所学知识,认识社会,了解自然,服务社会和改造自然,受到良好的活动效果。

语文教育随笔6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当年上学时的情景:每学期开学的第一天,恨不能第一时间领到语文课本,然后迫不及待地翻看课文。等到大致浏览一遍后,就再也对语文课打不起精神、提不起兴趣了。

  现在,作为一个研究语文教育的工作者,面对女儿的一道中考复*题,我曾经是那样的无奈。这是一道现代文阅读理解题,要求学生读完文章后回答后面给出的问题,其中有一道题要求学生把文章中某一处人物空缺的语言根据语境自己描述出来。我原以为这道题出得很灵活,答案只要合乎语境、表述准确就行了。可女儿再三强调,老师说不是人物的原话就不给分。众所周知,阅读理解所选的文章可能是经典名篇,也可能是大家都没接触过的短小时文,而对于后者,又怎么可能在没有看过原文的情况下一字不落地把主人公的原话写全呢?我对女儿说,这种考题纯粹是想把你们考倒,你不会标准答案是正常的。

  这就是让人哭笑不得的语文题。为什么我们的语文教育即使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也会遭遇此种尴尬呢?有人说是因为教材的选文与编排缺乏历史感和人文关怀,课前的背景材料与课后的练*设计更是缺乏思维的深刻性与灵活性;有人认为即使有时编写者考虑到了,但某些教师由于意识不到编写者的理念和意图或欠缺驾驭课堂的能力,以至于仍然依据“通读课文──划分段落──归纳段意──总结中心思想──归纳写作特点”的老办法进行教学,往往让教材的设计形同虚设。还有观点认为,我国的语文教材一向是古今中外的文章蜻蜓点水般地摘取,力求“大而全”,因而呈现在读者面前的语文教材只能是片段式的文学或文化碎片。再加上教师在课堂上的任意肢解,最终有价值的东西都给过滤掉了。

  语文属于人文学科,富含人文因素。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进行语言、文学、文化素养等方面的关照,而以人为本又是指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其中思维能力是其发展的核心。

  在与留学美国继续高中学业的同学交流后,女儿发出了由衷的感慨:美国的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而*的中学教育简直是用做题和考试进行淘汰赛。也就是说,我国的基础教育纯粹是为大学选拔人才,而不是为培养人才服务的。正因如此,同样是一个人的教育问题,在某些方面*要比美国晚12年。因为错过了教育发展的最佳时期,这就怪不得*到现在也产生不了诺贝尔奖得主了。

  通过交流,女儿还进一步发现:实际上美国学生每天大约也有3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但他们的作业非常灵活机动。老师给出题目,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然后自己思考、查资料。这样的作业会使学生感觉轻松愉快,并且更有兴趣学*,而速度快的学生就能够赢得更多的业余时间发展自己的特长。至于*学生,只能闷头做老师统一布置的作业。老师是研究中、高考的专家,你不跟着老师走,到时考不好谁也担当不起。至于向来把老师奉若神明的家长,谁敢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就这样,即使有点想法的孩子最终也在教师和家长的双重管制下,变得只知道一味做题、应付考试。至此,除了名牌大学的光环效应外,就再也谈不上兴趣驱动了。

  比较而言,美国的语文教育更注重人文关怀。美国语文教材非常注重彰显本民族独有的人文内涵,有些教材选编的课文甚至以美国历史发展为线索,并摘要其不同时期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及代表意义的文学、文化成果,学生能够通过听说读写的语言训练受到熏陶。

  另外,美国的中学语文教育非常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与创新,而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主旨。因此,课后的练*设计常常把学生置于时代背景以及作者身处的环境中,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全方位启发学生的多元化思维与独特体验。同时,课后练*中充满趣味性与现实性的*题又是触动学生学*乐趣的有效方法,使得学生在学*过程中体会到的是快乐和成长,而不是沉重的负担。


语文的随笔 (菁华6篇)(扩展2)

——初中语文随笔6篇

  八月的洪城,骄阳似火。值此党的十八召开之前,我们南昌市教育局在今年暑假开展了“万名干部教师访万家”家访活动,为响应市局的这一号召,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我进行了为期十余天的走访,走进了家庭,也走进了学生的暑期生活。在这十余天的走访中,收获甚丰,感慨甚多。

  一、家访走进学生的假期生活,能让老师较全面了解孩子。假期带给学生表面看起来是一种放松,其实在这轻松的表象中,其实还隐藏着学生许多的困惑,即暑假到底能带给学生什么?学生较长的时间在学校度过,生活处在一种既定的状态,而一旦离开了这种状态,学生会觉得有些无所适从,对他们来讲有种跌入社会市井生活的感觉。再加上家长们都在为生计奔命,无暇顾及学生的假期的生活,同学之间相距较远,彼此缺乏*距的交流,这样,就致使学生在假期有种茫然感,特别是假期长的时候,为排遣空虚无聊,有的的学生就会茫无目的的街上闲逛,有的选择做暑期工(很多不是为赚钱),有的则干脆躲进房间“与世隔绝”

  。在此次走访中,我深感到,要真正返假期给学生,让学生在假期中生活丰富多彩起来,还真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研究,热情的关注。让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能在一种健康的环境中形成,发展。

  二、家访走进家长的育人观,能在相互交流中,与家长探讨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规避孩子在暑期生活中可能产生的学生与家长、学生与娱乐、学生与课本等问题。帮助、提醒家长假期教育孩子要注意方式,以免对孩子造成太大影响,使家长针对家中的要发生大事,有的放矢地做好事前的铺垫和事后的处理工作,避免了孩子过大的感情波动。教师注重进行家访,在与家长沟通中,教会家长一些方式方法,有理有据地去转变家长的一些观念,对孩子的健康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家访拉*了彼此的感情距离,能和谐老师与家长、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进而更好地促进学生更健康的心理发展。以前,说起家访,很多的学生都有抵触的情绪,不愿意老师让老师与自己的家长见面,总认为老师家访就是向家长打自己的小报告,会在家长面前数落自己的“不光彩”。此次的家访,学生由起初的惊恐、小心翼翼,到后来的轻松愉快,认真的倾听,再到后来的自我的反思,我感觉到了在学生身上发生的变化,家长同样也在发生着变化,走访后,许多家长都来电话告诉我说,以前孩子在家不会这样*静的和家长去沟通,今天感觉到了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思想,今后也的确也要学会去倾听孩子的想法。

  四、家访能让有些学生从心里体验到“荣耀”,尤其是学*差的学生,这些学生,他们往往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友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关注,这种“荣耀”可能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潜在的学*兴趣,进而改变由于学*差而带来的自卑心理。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最好的学*动力”,古人也说,“亲其师,信其道”。主动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的家庭,就能在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学生与家长、学校与家庭中形成良性循环,让学生逐渐自信起来,健康成长起来。教育的根本在于学生的提高和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 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微、复杂的任务。良好的学校教育要建立在良好的家庭道德的基础上,而家庭教育是一门培养人的科学。”他强调在学生教育问题上学校、家庭同样都担负着责任,扮着各自角色。我认为,联系学校与家庭,让责任和角色充分协调起来,家访便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

  为期十余天的暑期家访结束了,回头看看那一路的汗水,低头揉揉那疲惫的双脚,心理却充满着幸福,因为,我觉得,老师不仅要铁肩担道义,还要倾心铸心灵。

  我觉得对于消费这一个词语,我们还是应该做一些比较高深的理解的,因为它与我们生活是永远分不开的,有生活就有消费,有消费就有各种各样的情况,我希望能够教会大家如何成为一个有着辨识能力的人。

  我们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当中,虽然享受到的服务过程是十分的舒适的,并且我们自己也对服务的质量作出我们自己的判断,但是产品的质量我们却是无法保证的,因为产品的生产厂家并不是我们,我们也同样没有见过这件商品从流水线一直到我们面前的经过,我们当然也不会去质问价格的由来,我们更不可能对着服务员去质疑商品的质量。

  可是,当商品在使用的过程之中,在我们将它消费的过程之中,万一有了不小的突发状况时,我们该怎么办?我们如何捍卫我们自己的权利呢?又有多少人知道我们消费者究竟享有怎样的权利呢?消费者应当享有的权利本来是为我们消费者所预备的,充分的维护我们的权利,可是我们却丝毫对于这样那样的法律置若罔闻,甚至都无法使用它们,你觉得我们消费者所处的地位还是高高在上的吗?

  我们在消费的时候,一定要明晰什么是自己的,什么不是自己的,要搞清楚物品的归属权,否则的话,我们很有可能为了贪图一时的小便宜而受到非常严厉的惩罚。

  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财产,财产是人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我们法律是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利剑”。当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凭借这把“利剑”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财产继承权是一种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我国公民的财产继承权受到法律保护。继承人继承遗产,既要遵循法律的规定,又要弘扬中华美德。

  知识和智慧是无形的财产,随着社会的进步,智力成果的作用越发重要。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智力成果权。让我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丰硕的智力成果装点我们可爱的家园。

  首先我们要明白财产属于谁,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才能真正的了解到我们拥有财产的权利是有哪些。(本文系新疆第二师华山中学八(8)班李俊杰创作的,其他人转载均为盗版,请认准99作文网首发*台,打击一切盗版和套作!)

  社会上的财产十分丰富,按照归属分为,有的属于个人所有,有的属于集体所有,有的属于国家所有。

  20世纪80年代中期,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取代了70年代的老三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成为我国居民家中的重要财产。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家中的财产日益丰富起来。

  在我国,施工发现的所有人不明的埋藏物、捡拾到的他人的遗失物、采用非法手段获得的财产,不属于个人所有。只有公民的合法财产,才属于个人所有。根据法律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我们都知道,只有属于自己的事物,我们才可以将它进行使用和管理,而和自己并没有关系的事物,我们是没有权利使用或者是移动的,但是现实生活真的如此吗?很多贪图蝇头小利的人们总会喜欢贪图便宜,为了自己的便利而损害他人的物品,甚至是盗窃,我觉得这种行为十分的不好,它不再是仅仅“偷”的概念了,或许更多的是一种对别人的侮辱与讽刺,我们一定要坚决杜绝这种行为的发生。

  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它是财产归谁所有在法律上的表现,是一种直接与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在我国,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直接关系到公民本人及其家庭成员的衣食住行,是实现公民其他权利的物质基础。切实保护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及其所有权,对于维护公民的正常生活,激励其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国法律明确作出国家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我们一定要从我们身边做起,从每一件小事上做起,因为我们不是做不到,是真的没有用心去做。法律给予了我们公民这么多的权利,是为了让我们充分享受到国家对于我们的关爱,国家对于我们的给予,所以我们要好好学*,长大之后报效我们的祖国,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焚上一炉香,膜拜我们即将逝去的青葱岁月;插上几根烛,追悼我们终将消散的美好年华;撒下一把草木灰,祭奠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初中生活。

  -----题记 犹记得,一千多个日子前,我们刚刚踏入校门,带着对知识的渴望,一头扎进了我们的初中生活,从无拘无束逐渐变得规规矩矩,就这样开始了一段全新的旅途。在这里,我们从顽皮的孩童成长为少男少女,而校门口的老槐树没有为我们留下一点痕迹,只是徒有那只增不减的年轮。

  仍盼望,回到那个不谙世事的日子里,有欢笑,有泪水,

  但更多的是面对困难的那份坚韧和勇气。还是喜欢当年的那个自己,大大咧咧,直来直去。那时候,每个人都像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简单、自然,不含一点儿杂质,一切都显得鲜明而富有活力。

  望今朝,今时不同往日,现在的我们不似当初那么爱玩,也没用太多的闲言碎语,看得到的,只有一张张焦急的面孔和紧锁的眉头,正面对着一道又一道复杂繁琐的*题,初中生活的节奏也就在这时变得紧张,每个人都绷着一根细细的弦,仿佛一碰,就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时间也随着我们手中的笔,滑过一分又一秒。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瞬之间,又是一个花开的季节,不久之后,这里将不再属于我们,不再属于我们这群人,从来没想过,这一天的来临,但一张又一张带着撕痕的日历,在提醒着我们-----我们终将会变成那英语书中绕口复杂的过去完

  成时。

  还有一百多天,这里的新主人会随之产生,我们带走的,不过是那些年,属于我们自己的记忆。但请不要忘记,这里,我们也曾拥抱过,也曾拥有过。

  那些年最难的*题,不过短短几行笔记。

  无论多少年后,我仍旧会记得当初的教室,当初的座位,以及那黑板上满满的板书,以及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初中生活……

  作为一位语文老师,“语文是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学语文得多读、多背、多写”,这样的箴言听得不少。为了让学生们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书上要求背诵的,我要求学生背诵;书上没作要求的,只要我认为有必要,依然要求学生背诵。有老师知晓后,惊呼:学生不唱反调呀我笑眯眯地说:“反对归反对,但是要求还得执行,我有治学生的高招。”有一次,我就挫败了学生的“谋反”——

  上完《马说》《虎说》《为学》三篇文言短文后,我说:“同学们,今日所学的文言文,请大家课后熟读成诵,并于三日之内到组长处过关。”一个学生喊道:“这三篇短文不要求背诵!”有人跟着附和:“此刻不是大力提倡减轻学生负担吗”还有人说:“这明显是加重我们的负担,我们不背!”我惊讶地发问:“怎样同学们,难道你们书上没写着背诵这篇课文”学生们异口同声:“没写!”我再现一脸惊疑:“真的没写”学生们一脸诚恳:“的确没写。”

  见他们步步入瓮,我这下才言之凿凿、煞有介事地说:“可我的书上却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写着‘背诵《××》这篇课文’。”学生:“在哪儿我看看。”学生们必须要眼见为实。我把书高高举起,指着一处空白:“看,在这儿。”同学们个个伸长了脖子,睁大了眼睛,前排的同学甚至站了起来。我问:“看见了吗”离我较*的学生起身瞅了瞅我指的地方:“明明没有嘛……”见时机成熟,我慷慨激昂,声音提高了八度道:“当然,这不是所有的人都看得见的。只有那些勤奋好学,力争上游的人才看得见……”

  同学们都学过《皇帝的新装》,明白自己上当了,但是许多学生还是开心地笑了。我随即转身在黑板上写下了三行字: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教室里静悄悄的。有不少学生埋头记下了这三句话。稍后,我再一次举起了书,指着原本没有的文字,问:“看见了吗”。学生们齐声高呼:“看见啦!”我和学生都开心地笑了。你上课在干啥。学生小万上课老是讲话,经常干扰课堂,让我不能集中精力把课上得完整流畅。今日上课,又是如此。我便将他叫起来,问他为什么总是讲话。他居然把头一昂,一副桀骜不驯的样貌,对我说他没有讲话,说完就一屁股坐下了。那趾高气扬的神态,那毫不把老师放在眼里的架势,当时还真的把我给愣住了!还有学生小陶,明明上课在睡觉,我把他喊起来,他却说自己没有睡觉。这种学生,气煞人也,可还奈何他不得。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连连在学生面前碰了一鼻子灰,下来深长思之,问题在我这儿,是我问的方式没对,让学生有了可乘之机。我想出了再次应对此种状况的办法,准备着第二次与小万或是小陶交锋。

  果不其然,没隔几天小万就再次在我的课堂上“活跃”起来。我明白机会来了,于是呼其姓名,叫将起来。小万站起来时一副大义凛然的样貌,以为我又拿他没辙。

  我不急不躁,和颜悦色地问他:“你刚才在干什么”可能是以为我又会怒气冲天地大声训斥他,所以我的语调和问话都出乎了他的预料。应对没有准备的问话,他显得有些慌张,连忙说:“没干什么。”初问得逞,我继续和蔼地追问:“真的什么也没干吗”小万感到十分蹊跷,低头仔细思量一番后回答说:“真的什么也没干。”二问得逞,我稍微提高了声调,佯作严肃再问:“的确什么也没干吗”小万不知我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自信心开始减退,没有了刚站起来时的器张气焰,轻轻地说:“的确什么也没干。”

  再问:“当真什么也没干”,再答:“当真什么也没干。”我陡然提高声调,声色俱厉地喝道:“大胆!好一个‘什么也没干’!身为学生,上课时间就应认真听讲,认真做笔记,用心开动脑筋,用心举手发言……你却什么也不干!你自己说说议该当何罪”小万懵了,一下子,张口结舌,低头不语。我乘胜追击:“该不该站”小万心悦诚服,连称:“该,该。”

  随着社会的前进,科技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认识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电脑的普及﹑网络的发展对语文教学产生的影响。我们可以在用好教科书的基础上,在现有的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地引导学生上网收集相关资料,阅读相关的文章,课后推荐相关读物,以增加对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了解,拓展学*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让学生对语文学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观、更形象地了解,这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精神。

  我们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到字、词的认识时,常用的教学方法是板书在黑板上的间架结构笔画笔顺,组词以及对字、词认识和方法,最多是让学生查查字典,更进一步地让学生对它的了解。其实,当你走进现代教学媒体的时候,你就会感觉到语文资源的魄力无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童年的发现》中有个词“草履虫”,学生在课前也进行了预*,知道“草履虫”是原生动物,形状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滞的淡水里,吃细菌、水藻等,身体周围有纤毛,是它的运动器官。在课堂中,我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眼中的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并非是草履虫,有的同学说得却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学却又表述不清。望着这些基本与生活实际相脱离的孩子,望着这些似懂非懂的学生,我充分利用现代化媒体教学,从自然这门学科中搜寻“草履虫”,学生望着课件中在蠕动的草履虫,不仅知道了“草履虫”长得样子,还知道了“草履虫”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级的课文中,让学生对字、词的了解更加有意思,学生像欣赏动画片一样极为兴趣。如: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一册中《雪地里的小画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青蛙为什么没参加?他在洞里睡着啦。”学生印象中的“小画家”是什么样?很抽象,可是多媒体一展示,学生乐了,竹叶、梅花、枫叶、月牙,一幅幅画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观。

  总之,语文教师可以从各个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现代教学媒体,创造性地开展各项语文活动,促进语文课堂教学面貌的改变,努力使语文教学新鲜、活泼、丰富起来。

  今天,我和八(二)班同学一起学*了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本课要求学生认识在当时的情况下陶渊明的社会理想,了解他借“世外桃源”这一虚构的故事表达他对黑暗社会的批判,对摆脱压迫剥削的要求。课堂正一如既往地进行着,一位女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到底有没有‘桃花源’哪?”

  一石激起千层浪,不等我回答,学生们已争论开来:“我认为‘桃花源’不存在,渔人作了标记,按标记去找却找不到了,说明它不存在。”一个男生先发表意见。不待其坐下,又一个学生噌地站起来, “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皆叹惋’,他们不想被外人打扰,可能破坏了渔人的标记。”“那记号能毁,小溪能毁吗?顺着溪流走到尽头就应该能找到,找不到就说明不存在。”新来的罗甫红说。 “就是,如果存在,太守能不知道它在哪儿吗?县里就那么大地方,县里人成天砍柴、打猎、捕鱼,哪里有什么,他们能不知道吗?” “书上说‘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里不易察觉,不易被发现。”正在争论,一个细心的女孩又找到了新的依据:“文中有一句话——‘便扶向路’,就是原路返回,那说明他记住了路,最终却找不到,暗示着桃花源不存在。” “还有,东晋时期战乱纷起,民不聊生,而桃花源却山清水秀,生活富足,和和睦睦,怎么可能?象做梦一样。”一贯善于思考的刘宾说,“老师,这是否就是陶渊明的一个梦呢?”

  “梦?”我一时间感慨万千,陶渊明生活在战乱纷起的环境里,他渴望没有压迫、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各尽所能参加劳动,老人孩子幸福愉快的社会环境,而在当时这样的理想是无法实现的。这可不就是他的一个梦呀!

  这篇课文选入课本多少年了,我教读此篇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教学内容、教学程序早已烂熟于心:朗读——理解大意——介绍写作背景,一年又一年,从没有听到如此激烈的辩论、如此新奇的想法,今天的课堂让我第一次感到自己准备好的“写作背景”“写作意图”比起“梦”这一精辟概括如此地苍白无力。由这件事我反思了自己的教学行为,这几年教材一换再换,可那几篇名篇却始终占据重要位置,每讲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背影〉〉等篇目,我几乎连书也不用拿了,还美其名曰“有经验了”,可从今天来看,这种经验难道不是一种负担,一种羁绊?因为它教会我“墨守陈规”“不敢超越”。我再也不敢卖弄“经验”了。

  教学过程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在此过程中,不断探索、研讨、反思,对教学中的得与失及时总结分析,方可扬长避短,有的放矢,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十几年中,我在教学八年级语文时,注重对每一课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让学生整理成笔记,在复*时,根据已总结的各课知识点,学生有序地进行复*,记忆。有了上学期的基础,本学期我指导学生学会自己去归纳总结每课知识点的方法,会有好的效果吗?我尝试着。我记得在以前的语文教学中,也多次强调要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要让学生多读,以读代讲,让学生通过阅读语言文字,自己去领悟、体会,也有人说,语文是提高学生悟性的。

  想想也是,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往往“读”之太少,“悟”之太浅,在我校的小组合作学*中,也要求学生先预*后做导学稿,但往往舍不得花大量时间让学生去预*,怕因此耽误了教学,然而结果总是不尽人意。[)是不是???但我深信,语文教学必须给学生提供大量的预*时间,必须交给学生预*的方法,必须让学生养成善于归纳整理的*惯。在*时的观察中,我发现虽然让学生去预*了,但一堂课不深入,草草结束,所以必须交给他们方法,比如,预*时应从那几方面入手,要解决哪些问题,达到那种要求等等,让学生有目的性,有针对性,也可限时限量预*,如,几分钟预*完那一部分内容,有意识强制学生去读去看,提高效率。其次,培养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及时归纳总结,整理成册。

  在本学期中,我教给学生不同类型课的知识点归纳框架,让学生去套。

  总之,我在尝试、摸索,不管成功与否,至少我努力过,奋斗过。


语文的随笔 (菁华6篇)(扩展3)

——美文的随笔 (菁华6篇)

  昨夜下了一场大雨,换来了今天早上清凉的世界.骑着单车慢悠悠地在校园里享受着雨后的恩赐.来到中区,一片绿色的海洋.一排排榕树像陆军赤卫队整齐地在千米长的主干道上守卫着我们这片神圣地校土.这些树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几个人才能抱得住的腰围,根像蜘蛛网分散到地上,好有力量,埋在地下的根深蒂固,坚不可摧,那些长长的如妖摩般的长臂肆意生长,绿荫密密麻麻地透着亮白色的阳光,风儿吹过,树的根须婴儿般地摇晃着,呵呵地笑了.

  这树不就是我们心中的善念和爱吗?你看它,又粗又壮,里面积累着多么水分,多少营养,树条张牙舞爪地有冲天之势,绿荫之下好乘凉.我们长大了,心中充满了这种饱满的涌动地赐人与恩泽的爱,不正是这棵大树所呈现给我们的吗?爱和善良不是从来就这么粗壮而蓬勃,在它的源头还有滋养着它的土地,给予土地养分的是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朋友,我们的社会文化和几千年的中华文化精髓,给予土地养分的是天上的雨,是天上的阳光,是父母在我们小时候呢喃地歌声,是父母在*时生活中的言传身教,是父母一句句的叮咛,是父母在长辈病重前一汤匙一汤匙地喂药,是父母推着轮椅在公园里陪着长辈说说笑笑,也是长辈们对儿时的我们殉循教导,教我们要孝顺长辈,教我们三字经,教我们读书字,它也是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或,是同学朋友们的纯真可贵的情谊,是我们的伴侣互相忍让,互相默默付出,彼此包容相待,也是我们的孩子出生,天下的父母一点一滴地辛苦培养孩子的学识,礼貌,供他们衣食住行,给他们无微不至地关爱,就是这样一个从小到大,不断循环地过程,才使我们拥有了如此强大的内心世界,如此强大用之不竭,取之不完的爱,如此源源不断地爱,如此...

  爱是相互影响的.你看路上悠然自得走着的陌生人,你熟悉的或是不熟悉的,汽车缓缓驶过而没有贱起漫天灰尘,他们是不是给你一种快乐而宁静的感觉,而你的绿荫是不是让他们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清凉,善心是会相互影响的.当然我们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不可能不受到外界灰暗的浸蚀,就像树不可能不受到虫子的侵害一样.所以我们要给树涂上白灰粉,我们要定时喷洒药水,我们的心灵也一样,会受到不良的影响,和我们也不得不借助书本,老师,朋友,社会,*的力量来完善我们的纯洁的`灵魂.

  我们有了爱,就要付诸于行动.看看那个才几岁的外国小男孩一年又一年,一个国家又一个国家地拉着他的玩具车不断地筹集善款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也为那些贫困落后地区的孩子送上我们的绵薄之力,是不是应该量力而行地做义工,是不是应该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们,包括亲人,朋友,同学,同事,和我们根本不认识的人?如果你是一个悲伤的人,如果这些也不能使你得到快乐,从悲痛中走出,那么去学佛吧,让佛的智慧和慈悲来静化你的心灵,如果这还是缓解不了你的痛楚,那么去世界各地旅游吧,学着独自闯荡世界是那么的不容易,看看那些因贫穷或者战乱而无法得到温饱的孩子们,地震天灾人祸的时候去支援支援吧,看看生命的脆弱而顽强,渺小而伟大.看看人们在困难面前是怎样一种临危不惧的态度,看看弱小的心灵是受到了怎样的打击和梦魇,你就会体会到现在的幸福真是唾手可得啊.

  *在书桌前,看看自己喜欢看的书。也许是看得有点久了把,感到眼睛有点累,于是就将书合了起来,放在了桌子上揉了揉眼睛,端起早以泡好的茶,慢慢的品着。

  突然看见地板上掉了一根不细不长的绳子,于是捡了起来。这也是我想起了小时候常和朋友玩的翻绳子的游戏,也让我想了小时的乐趣,于是将绳子两头系在了一起,准备玩一下。这又使我想起了小学时一位老师给我们班出的一个问题:他拿了一根绳子上面系了一个疙瘩,让我们来解。但是前提保留长短。可是我们班都试过了怎么也解不开。这下同学们急了,问老师答案,但是老师没告诉我们方法,让我们自己去想。就这样这便成了我们后来的话题,可是想来想去论来论去都不见答案,后来一位同学说:“许这根本就解不开,老师在糊弄咱们。”“对就是这样。”同学们都这样说了起来。也许这就是在自我安慰吧。就这样这个问题在我们讨论中消失,在也没有人去理会这根绳子。也许他真的解不开,我也曾这样想过。

  可是现在我回想这个问题的时候,我想未必去不掉,因为任何问题既然提得出,就一定有解决的办法。

  此刻,我没有什么心思去品茶看书,将全身的心思放在一根绳子疙瘩上了,但是想了许久,依然没有结果。倒生了一肚子闷气,埋怨老师当初为什么不告诉我们答案,害得我们想破脑袋也想不出。但是想来想去,埋怨老师又有什么用呢,只能怪自己智商不够高。

  于是我准备将其放弃,不再理会他,便将他狠狠的扔在了地上。这时,我看见这根绳子绞在了一块,嘿!这让我想到了一个方法。于是我有找了几根与其相似的绳子将其合在一起,没想到疙瘩确实不见了。老师当初只说保留长短,没说粗细呀!我兴奋不已,这个问题我终于有答案了。

  但回头想来,老师当初提问题的时候又是为了什么?而其没有告诉我们答案,这又让我陷入了一道深渊。答案我始终是找到答案了。也许是因为老师在告诉我们在遇到任何困难的时候,不要总在问题当中找答案,而且要在问题以外借助别的资物来解答。

  也许很多同学已经找到了方法去解除绳子上的疙瘩,也许与我的相似,也许与我的不同,因为我相信答案不仅仅是这一个。

  十八年过去了,我再也没见过黄鹂。我一直以为我忘记了这件事,可是直到我再次看到黄鹂的时候,那个草丛里的身影却如此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它的羽毛、叫声,连同那条断了的腿,仿佛不在十八年前,而是昨天一样,竟然丝毫没有变得模糊。

  我突然想,要是它没有从树上掉下来该多好,等它能飞翔了,它也会在那高大的树冠里,从这个枝头飞到那个枝头。树下,一定会有一个少年,把*装在兜里,仰着头虔诚地看着他,如同十八年后的那个下午……

  小伙伴们再来的时候,小黄鹂已经彻底站不起来了。我知道它已经没救了。他们提出来去村后的沟里烤着吃掉它,我无法答应,可是懦弱的我却说不出反驳的话。一边是我的伙伴,一边是一只快死的鸟,我悲痛而违心的选择了前者。我能做的就是找个借口不去而已。

  伙伴们捉着奄奄一息的黄鹂走了,我不敢想象接下来发生的事情,那对于我太过残忍。我站在后院,只看到一根惨白的绳子,和几只僵硬的虫子……

  小黄鹂已经奄奄一息,羽毛纷乱,满是泥土,虚弱的身躯依然向外挣扎着,把绳子绷成一条直线。由于挣扎太久,绳子越勒越紧,勒断了它的腿,只剩一点皮肉连着,耷拉在地上……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所有的后悔与懊恼都已经晚了。我小心翼翼的解开绳子,给它的伤腿抹了些药水,又把它放回井台上的窝里,给它又喂了几只虫子。我期待着会有奇迹发生。

  可是奇迹没有发生。小黄鹂越来越虚弱,像一个犯了瞌睡打盹的人,不停的摇晃着身子,一旦翻到,挣扎着半天也站不起来。

  我突然很后悔,我根本不该捉它回来,或许只要它不叫,在草丛里就不会有人发现,或许几天之后它就能翱翔蓝天。我没有料到它对自由的向往是如此的强烈,甚至勒断了腿还在挣扎,甚至愿意付出生命的代价……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留着莫西干发型戴着黑色宽边眼镜喜欢穿格子衫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不久前失恋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曾经爱过伤过痛过哭过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惯坐在角落吐着烟圈而呆呆沉思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喜欢旅行喜欢自然喜欢田园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喜欢K歌喜欢电玩喜欢动漫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不会再注重女孩是否漂亮而更看重内含气质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从小就被父母送离家在外求学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刚离开校园踏入社会还不时迷茫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遇到不*还会情绪化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独自一人生活时会懒惰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满身缺点仍自以为是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喜欢一个人宅家里不喜欢多言语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爱好网络爱好篮球爱好伤感文字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害怕感情逃避感情却一个人回忆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崇敬几米 海子 冰心 安妮宝贝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时常假装坚强,极力掩饰内心怯弱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宁肯委屈自己也要成全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故作成熟却时常做出幼稚举动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仍坚持自己理想而对现实不屑一顾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生活在喧闹冷漠颓败城市的边缘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仍在凭吊上一段逝去感情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心里仍然喜欢着那个另我心动慌乱的女孩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喜欢在夜里边听着伤感音乐边不停敲打键盘倾诉忧伤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面对误解喜欢冷笑不作任何解释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不再相信誓言和承诺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骄横跋扈,自大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逐渐褪去当年的脆弱变得坚强起来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在灾难面前始终表面微笑只会在心里哭泣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会为自己职责类的工作拼命做到一百分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乐观而又带忧郁的男子

  我这样的男子,一个青春已逝即将谈婚论嫁的男子


语文的随笔 (菁华6篇)(扩展4)

——语文教师教学随笔 (菁华6篇)

  社会关系善良者的烦恼

  玉门市管庄学校李秀兰

  在现代这个特殊的社会里,人际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为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师则只能在关系网中望洋兴叹了。其实,兴叹到也无所谓,主要是一遇到麻烦事,则真地让人烦恼得怒火中烧,比如说,你要去办点事情,如果让人家知道你是老师,马上就会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称自己是某某机关的,那么,马上人家就会对你另眼相看,这时,你会感悟什么是权势,什么是没有地位。因此,作为老师最好是无事,无病无灾,这样万事大吉,自得其乐,然而,这种情况似乎不太多,人生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这时,你就不得不硬着头皮,磨破脚皮,厚着脸皮,说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战,这时,你就会发现学校里对*的追求,到了社会上是多么地格格不入,这种“不入”很是让老师心中感到任务的艰巨和内心的烦恼。或许有人说,还有学生吗?学生也可以给你帮忙吗。一方面教师羞于知识分子的面子不愿意让学生帮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关系的学生也不肯为老师帮忙,因为老师没有东西给他嘛。所以,在关系大网面前,善良的老师只有一片烦恼了。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味,致力于学生终生、全面发展,突出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个语文教师的责任。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通过几年的阅读积累,已储备了一定的知识,也有着相 应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这些学生即将迈入中学的大门,如何进一步激发他们学*语文的兴趣,有效发展他们的语文能力?我认为应做到一下几点:

  一、因势利导 六年级学生在校园里显得更为活跃,他们有热情,也显得任性、容易冲动。有时他们会在桌面上、墙上写几句小诗、一行话语,好象像以此表达对学校的留念。教师如何因势利导,抓住学生的情感契机,引导他们以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呢?实践证明:积极疏导,把他们的心语得以外化,由此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是有效的路径。

  二、融会贯通 六年级语文教学如果仅凭几十篇课文的精讲深挖、设计无数的练*,由此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作水*,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学*兴趣难以提高。的确,课文只是个例子,应由一篇文章的阅读触及其余,启发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灵活、高效地学,有趣有味地学。

  三、开发课程 在实际课堂中,特别是六年级语文教学中,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如果我们基于以培养学生的读写兴趣为目的、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根本,必然会摒弃。所以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机会激发他们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同学们觉得毕业前的学校生活是紧张有序的,也是丰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们的*作里、日记中有生动的记录,还有的以诗与画的形式、书信的方式告诉自己的亲朋好友,这是没有预设的、水到渠成的语文学*活动。

  我们该认真反思反思教学中的一些行为了。《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探讨实施绝非上几节公开课、写几篇文章、出几份试卷所能涵盖的,它的积极实施是体现在每个教学进程中的,六年级的师生同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应共享一片艳阳天。

  实践证明,在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课堂里、在丰富有趣的活动中,六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会喜获丰收,他们的情感会得到升华,语文学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现。

  《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他把自己第一次见到草原的真情实感告诉读者。向我们介绍了草原的天美、地美、生活在草原上的人民热情好客,歌颂了民族大团结。学*课文,就是要让学生理解这些美,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从小争做语言美、行为美、心灵美的人。基于此,我教学本文,采取读的方式。

  一、初读,了解美。

  《草原》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初读时,学生可以了解到草原的天很蓝,地很绿,是色彩美;有马牛羊在草原上吃草、嬉戏,是动态美;蒙古族人穿着各色袍子,骑马飞奔几十里外迎客,蒙古包内热情待客,以及表演歌舞、摔跤,是草原人特有的传统美德。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课分段,并加上小标题。

  二、精读,理解美。

  老舍先生笔下的草原是一幅高远素雅的美丽图画。精读时,透过课文优美的语言,抓住重点词句,启发揣摩、品味语言美,从而让学生理解这些优美的语言描绘的图画美,受到美的陶冶。

  先生笔下草原的天“比别处更可爱”,什么地方更可爱呢?作者抓住“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来写的。引导学生仔细品读,并闭目遐想,甚至深深呼吸一口清新的空气,让学生的感受与作者有相同的美感。让学生读出“我”赞美草原美的方式是“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追问:“为什么想高歌一曲呢?”作者受到美的感染,决意用歌声来赞美草原。

  天很美,抓住“蓝”地很美,抓住一碧千里的“碧”字。老师引导学生找出描写“碧”的语句,仔细品味。“*地是绿的,小丘是绿的”,“无边的绿毯”上羊群还为它“绣上了白色的大花”,加上那些“线条柔美”的小丘“就像一幅”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画”。作者被这美境深深地吸引和打动了,从而产生了“惊叹”“舒服”“久立四望”“低吟小诗”的感受。读到这里,师生都被这美境打动,脑海里就会浮现出那美境的形象,体会到作者的神妙之笔,达到与作者感受同步,产生共鸣。也不知是谁带的头,师生们一齐唱起了: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

  三、选读,感悟美。

  情待客那一段,当他绘声绘色地读道:“进了蒙古包,奶茶倒上了,奶豆腐摆上了,主人都盘腿坐下,谁都有礼貌,谁都又那么亲切,一点也不拘束。不大会儿,好客的主人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干部敬酒,七旬老翁敬酒。举杯,举杯,回敬再回敬……”同学们争先恐后地发言:“嗬!蒙古包里待客真热闹!”“多新鲜啊,吃的,喝的全是奶制品,都是我爱吃的东西。”说完,还响响地咂咂嘴。“还有手抓羊肉,我从没见过。”更新鲜的是吃饭时,“还有戴尖尖帽的姑娘唱歌”……一切都是那么新鲜,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学们纷纷表示:“放暑假,我动员爸妈一起去草原旅游,亲口尝一尝那些我没见过的食品。”“我呀,想去穿上蒙古袍子在蒙古包前留个影。”“我要去学摔跤,蓝天碧草地,摔跤多有意思!即使摔倒在草地上,肯定不会疼。”……同学们在追求美的向往中陶醉了。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已经在班主任这个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了。回顾这么多年的工作,想说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而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全面公*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好的要爱,学*一般的要爱,学*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在地位和人格上应该是*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泪水,然而我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充实,那沉甸甸的情感。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在我的课堂上或是其他语文教师的课堂上,常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一篇课文,教师逐字逐句地分析、讲解,学生还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文章的整体意思不能体会得深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将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进行训练,效果出乎意料──许多学生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啊!”

  这就是语感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在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对语感的培养。

  现代教育学理论认为: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破除以教师讲解、分析、说明为主的知识灌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能力。我们的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教材,都是经过作者千锤百炼、反复推敲、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一字一句皆有情,一文一人都有义。而加强对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把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结合起来,发挥作品的感染作用。

  长期以来,语文课片面强调课文思想内容的分析,忽视了语言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让学生对语文材料进行感受和领悟。重分析研究轻语文实践,追求讲深讲透,却忽视了自悟自得,忽视了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先生说:“文字语言的训练,我认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敏锐的感觉。”吕叔湘先生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夏丐尊先生更是明确强调:“强烈敏锐的语感,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核心。”可见,语文大师一致认为: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语感的培养。语感是人们对语言文字直觉的感知、领悟和把握的能力,是对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的透彻理解,是一个人语言素质的直接反映。学生的语感如何,直接影响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影响其语言能力的发展。语感培养是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课本选用的《我爱故乡的杨梅》一文。“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和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读这段文字后,我引导学生开展想象和联想:可以从“细雨如丝”中联想丝绵细密和柔软;由“贪婪地吮吸”联想到嗷嗷待哺的婴儿;由“伸展”联想到摆脱束缚后的轻松和舒畅。整段文字可以使人将春雨中的杨梅树想象成一个饥渴的婴儿,在母亲轻柔的抚摸和温暖的怀抱里,饱吸甘甜的乳汁时,那种急迫的动作以及欢快与舒畅的情绪。

  这一段文字所展示给人的意境,饱含春天里旺盛的生命力和蓬勃的生机。应该说这段文字处理是充满了作者的想象和联想,是具体的、生动的。但是高超言语总是“意则期多,字唯期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谓“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力透纸背”,这就为读者留下了再创造、再想象的余地,否则“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狭长叶子的欢笑”便会令人莫名其妙不可理解了。其中“贪婪”一词本为贬意,但用在此处,即使人对久经饥渴的婴儿在吮吸母乳时,那种天真而不加任何掩饰,那种急迫贪吃的稚气的样子顿生怜爱之情。

  教学反思:

  学生之所以能够理解这段文字的意义,并产生丰富多彩的感受,不是经过老师的分析和对词语的直接解释,而是想象和联想在语感中起到的推波助澜的作用。语感中的联想和想象是学生在和言语对象接触的过程中,不是随意主观,而是依据言语对象的描述,由此想到彼,或构想出某种事物的形象。想象和联想使对言语的感受进入一个全新的境界,鲜活的形象,动人的景物,丰富的情感,严密的逻辑,深刻的哲理……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审美的愉悦,会在对言语的感受中源源不断,源源而来。

  学生阅读得多,自然就会增加对语言材料理解和领悟的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课外选取各种体裁、各种内容以及饱含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的文章,使学生努力从作品中揣摩、品味各种词汇、句式的特点,去感悟其表情达意上的“共鸣”。

  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要坚持重视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常听有人说,老师有什么,不就是那么几节课,每年有两个大假期,多么清闲啊!其实,这恰恰是他们对老师工作的不理解,他们不懂得几节课的背后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来看作业,需要超出几节课几倍的时间研究学生,老师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师心上的工作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老师工作的繁重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繁重的作业,小学在应试教育的重压下,大多数都在搞大量的机械作业,家长逼着看作业,老师忙着批改作业非常疲劳。二是复杂的学生问题,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高,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复杂,这就给老师的工作带来了太多的艰难,面对社会众多因素造成的问题学生,要求老师一个解决,老师搜肠刮肚,心里劳累,不言而喻。老师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体现在下课后,心理的沉重负担上,这种工作的无形延续让老师全天候工作,这是其他任何一个职业所不具备的。这种工作看不见,摸不着,但自己又说不得。因为,你一说累,就会有许多人反驳,农民会说,你能比我们挖土挥汗辛苦?工人会说,你能比我们机器隆隆辛苦?商人会说,你能比我们风险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说,只能埋在心中。


语文的随笔 (菁华6篇)(扩展5)

——雨中的随笔 (菁华6篇)

  “五一”这天下午突然下起大雨,我在十方商贸城站牌等车,因为没带伞,就和旁边一位陌生女孩共打一把伞。可是冷风**,雨水还是把我的衣服打湿了。

  在雨中,快步走来一位抱孩子的中年妇女。她没带伞,也来这个站牌等车,抱着孩子站在我旁边,孩子已经在她的肩膀上睡着了。我当时想给旁边的女孩说,别给我打伞了,给这位抱孩子的姐姐遮雨吧。但是我还没说出口,旁边已有一位中年男子把手中的雨伞交到孩子的母亲手中,并且很有绅士风度地说了句:“伞给你打吧。”恰好这时候来了辆公交车,那男子转身就上了车。

  孩子的母亲连声道谢,然后马上反应过来,说:“那我怎么还你伞啊?”那位男士回过头在车上说:“不用了。”车就开走了。

  旁边的人都啧啧称赞,不过我心里也有点小内疚,为什么我没有在第一时间把伞让出来呢?

  等我坐上公交车后,有位50多岁的老人拿着雨伞、挎着装了菜的手提袋也上了车。正好这位老人包里的手机响了,看她掏手机很不方便,旁边有位女孩就好心地帮她拿着雨伞、提着菜。然后又有一位女孩站起来说:“阿姨,您坐我这吧。”

  看到这里,我又自责了一下:明明自己就在老人的旁边,怎么没有第一时间帮助她呢?看见了,没去做,内心只能深深地自责。

  几声闷雷过后,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滴答,滴答”落在走廊上,溅起一朵朵小水花,那声音,犹如风铃一般清脆悦耳,让人心旷神怡。寥寥无几的鸟儿在空中忽高忽低,时不时发出几声婉转的鸣叫。

  校园里被淡淡的雾笼罩着,真好比披上了一层轻纱。白玉兰的叶子上,几滴露珠在悠然自得得打着滚。晶莹剔透的露珠动着,滚着,仿佛摇摇欲坠,显得楚楚动人。

  雨水拍打着湿软的土地,“淅沥沥,淅沥沥”,如缕如丝,就像在给大地妈妈洗个提神澡,整个大地在一片茫茫雨帘之中。

  在雨的“音乐会”中,我回到了家,楼底的蔷薇映入眼帘,它粉嫩的花瓣,一片裹着一片。雨水拍打着花瓣,好像在问候它的这个老朋友。花瓣上的雨珠顺着花瓣落在地上,漾起层层波纹,轻轻地把花瓣上的雨珠抹去,还能闻到淡淡的花香。

  我走上楼,打开家门,倚在窗前,雨还在滴滴答滴答得下,植物在雨的笼罩下是那样千娇百媚。

  雨,真美。

  天又下起了小雨,缠缠绵绵的,如一种心情 。

  不知是谁在这游丝的雨里想起了我?我又想起了谁?让寂静的旷野这样的心事重重。

  是谁在云里偷偷的哭。

  我迟缓的脚步踩踏的不知是雨珠还是露珠?雨雾缠着山峦缓缓的升起,那里又能升起通天的彩虹?脚下的路,泥泞且漫长。

  你是我深深蕴含在心底里的诗!我在有你的思念里幻想着你的到来。

  折一枝浓浓的槐香,你就是风雨里含笑走来的姗姗女子!

  百花因你而羞涩的低下了头,以一种静默的姿势等待你的到来,世界在你的身影里沉醉了过去。

  那只调皮的黑燕,叨起你如珠的情语,胡乱丢弃,荒凉的原野便开出一朵又一朵娇美的花来。

  如梦的思念总会去的实然。

  你去了那里,泥泞的小路死一般寂静,几只惊诧的山鸡,扑腾着向远处逃飞。

  每一页记忆都显得那样的仓促和模糊,又如一把无形的尖刀,在心上轻轻的划着伤口,血在季节里风干,结上了厚厚的痂!

  总想着今天和明天没有太大的差别,月光依旧很圆很亮,太阳依旧会从东山暖暖的爬出,你依然如旧,朗朗的读书声如山泉在流淌。我错了,岁月就在这微小的变化中缓缓流逝。只是偶然的一次错过,却过去了二十多个春秋,二十多个春秋呀!花开花落,春去春回。等我茫然回顾,一切都变了。

  你去了那里?

  我沿着你离去的脚步一路追赶找寻,却怎么也找不回你的身影,只拾捡到一些零碎的记忆,来装点梦境,夜因你而寂寞和苍白,每一片黎明在露水里潮湿。

  那个在风雨里爱哭的女孩,那个在街灯下等待的女孩,那个笑声如风铃的女孩,那个在梦里走来离去的女孩。长发飘逸,打湿一个又一个雨季,思念潮湿而朦胧。

  仅仅是一次没有告白的分手,就是二十多个春秋,风雨里月圆了几次?花开了几回?就失去了你含情的双眸。

  你那迷人的酒窝,曾醉倒了我多少个季节!

  独自信步于旷野,任思绪漫延。曾流过泪的小路异常潮湿,我粘满泥泞的脚寸步难行。

  那朵在风雨里哭泣的玫瑰。

  思绪可以穿越时空,回到冰封的从前,但眼前却永远失去了你的身影。我还能有多大的勇气再走?托不动的悔恨,把思念的天空弄的星星点点,千疮百孔。我又能去那里?我还能去那里?

  起风了,风真的很冷。

  不就是那条曾留下回忆的小路吗?物是人非,蹉跎岁月在额上精心的划着皱纹,思念长满了胡须,心怎么还那样的年轻?

  就这样孤独的走在曾留下笑声的小路,小路上曾有你,你的笑,你的歌,你的泪,你的寂寞!

  如果年少时的远行是一次小小的失误,弯曲的身影,也仅仅是为了更多的找寻。

  滴滴答答的雨还在下着,预报说未来几天雨会一直都在。

  我想,这雨定是想把积攒了一整个夏天的雨水都下干吧!

  雨,尤其是一口气连起来下的蒙蒙细雨总是能勾起人的万千思绪。滴答、滴答……雨滴轻打着窗台。

  听了一夜的雨声,早上出门,雨居然更大了。同事们都去上课了,整个世界仿佛都被这清脆的滴雨声和朗朗的读书声所覆盖,但这并不影响我看雨的兴致。

  我立于楼中一隅,看天、看地、眺望烟雨迷蒙的远方,突然身子一紧,一缕秋风扫过。我看着雨,看雨敲打着这纷繁复杂的世界,此刻许是少了本闲书,或是一份宁静……

  没有喧嚣的城市、没有战争的世界……未免太过理想。没有比较就没有进步,没有战争就没有和*,没有悲伤就没有快乐。

  滴答、滴答,雨还在下着。万千情绪,许是酝酿!雨是思念,雨是怀缅,雨是哀戚,雨是思考,雨是厚积薄发的隐忍,雨是久旱逢甘霖的幸福,雨是无所顾虑的欢欣,雨是秋的过度,更是心的成长……

  着一袭白衣,燃一缕薰香,手捧一卷诗书。字里行间品味凉的秋、细的雨、落的花、淡的香……

  雨中,杂想。

  我觉得肚子实在太饿了,昨晚睡觉之前数了一下想吃的东西,今天又确认了一遍,就出门觅食了。虽然很多东西都不能吃,但是还是想去看看。

  但是一个人还是不敢走太远,于是让妈妈陪我。她也是被困于大雨之中,于是才有闲情逸致去整理花草盆栽。

  出门的时候雨刚刚停了,尽管打起精神做了一些工作,也还是错漏百出。妈妈总是走得很慢,大部分时候我会迁就她一起慢慢走,但是今天的我没有办法慢慢地走。于是我往前走一段路,再回头看看我妈。我也没有办法发出什么声音,所以并非本愿地我们并没有怎么说话。

  走路走得疲惫,想坐下。但是脚步也没有停下来,别人难以理解的痛苦,也不打算多做解释。

  即使想要和妈妈一起作伴,她也并不是时时有空。正是很多细节明白了,我已经不是孩子了,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世上的人都想知道你在想什么,并会去猜测,去估量。但是讽刺的是,当你能够顺利地说出自己想法的时候,却没有人在乎了。不是说这样不好,只是会有些不*惯。

  但是明天的挑战,还是明天去迎接吧。今天的我,就暂时和妈妈一起散步吧。

  坐在教室,望着窗外。窗子虽透明,却依旧无法将自然送进教室。窗外雨声淅沥,优美而富有节奏感,不大的雨一丝丝地从空中垂下,让小杨树的.叶片更绿了。我甚至能看见雨滴从绿油油的叶子上滑落。

  下课了,我和着雨的步伐走出教室,走向楼下。救灾我即将她如久违的雨世界时,忽然觉得那雨变大了--我变小了,也许那就是迟疑。我大步走进雨中明白雨滴却变大了,我能感觉到它敲击我身体时的力量,家长们带着孩子快步往家赶,校门口满时花花绿绿的雨伞和雨披。“也许我也要和你们一样了。”我骑上了车子。


语文的随笔 (菁华6篇)(扩展6)

——高中的随笔 (菁华6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用这雄劲豪迈的诗句赞誉着大自然,宣扬着他对大自然的热爱。笔锋流转,“人游月边去,舟在空中行。”此刻,万籁俱静,只有皎洁的月华流淌在水中,他用着柔和温润的诗句低吟着他对大自然的敬仰。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篇中,他也曾思乡,时局动荡不安时,百姓们人心惶惶,他也如同浮萍一般不安的飘荡在乱世之中。他一直都那么乐观,心里充满了希冀,他将思念家乡的那份心情融入了青山流水,莺啼燕啭中,他表达出的思念之情哀婉中带着些许壮美。

  他的心境浩瀚无边,长空浮云自在他的心间,他的眼神孤傲散漫,不似杜甫的寂寥寡淡,一眼便被人看出经历沧海桑田,早已遍体鳞伤。即使处在乱世中,李太白依旧能与友人觥筹交错,一醉方休。“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即便这条路险如蜀道,他依然“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他是名副其实的诗仙,他写的诗都仙气缭绕,此诗只应天上有,人间那得几回闻。他的身边也曾有过奚落他的人与嫉恨他才华的人。然而他从未关心,双眼微微一阖,他心中装载的是一个世界,而并没必要在乎小人之事。他满腹经书,他心高气傲,他深居简出。他的生活只是诗一般的亭台楼阁,青山流水,茂林修竹。他将自己沐浴在大自然的洗礼下,与迤逦的山脉,星斗阑干的墨空,与莽苍的大地融为一体。

  垂暮之年,纵使孑然一身,他也有壮志豪情,虽然他恃才放旷,但有一颗热枕的爱国心。虽然他才华横溢,但却怀才不遇,到岁月流逝,两鬓霜白时也不免黯然神伤,竭尽自己的才华报销祖国是他*生的夙愿。

  诗仙李白,此号垂名青史,经久不衰。

  学校大门两侧高大的水杉,不经意间已经枝繁叶茂,青翠的细叶,挡下阳光,投下一片荫凉,光影斑驳,鸟语时时入耳。去年未掉的枯叶窸窸窣窣,不时从天而落。这里的叶子,已经绿了三次。

  我步履匆匆,走过阳光斑驳不林荫大道,到办公室准备今天的课程。

  备课完毕,我把做好的试卷整理好,用报纸包着,卷子已经矫正大部分,今天扫尾,剩下的时间不能浪费,于是,我又顺手把阅读材料装了一份,后半节课可以阅读,时间就是命运。拿起水杯,整理好耳麦,收拾好了着装,精神百倍,朝着教学楼行进。

  走到半路才想起,昨天已经通知停课,任课老师不用进教室了。攥着水杯,原地怅惘良久,真的要毕业了。

  可是,是总觉得课程还有很多没讲完,诗歌鉴赏的手法是否忘了太多,上次考试出现了小说阅读的标题作用题型,他们到底弄懂了没有,文言翻译完了十八个文言虚词到底掌握多少,六十四篇古诗文都能理解背诵了吗……我也已经无从得知!

  学生毕业,一段新的人生即将开始,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老师又要迎接下一批学生。对于学生来讲,这是好事,对于我,不知为何,总有一种莫名的淡淡忧伤。

  每听到毕业,就会产生感伤,就像异地中秋看到了圆月,就像送别嗅到了酒香;每逢毕业,我总会生出一丝惆怅,就像秋天看到了落叶,就像青丝里看到了白发,就像十月怀胎的母亲一朝分娩,肚中空荡荡。

  晨读,站在教室后面,望着朗朗读书的学生,还能瞥见瞌睡虫爬满了某些人的脸,头点的像油田的抽油机。我示意同桌,推了推,人醒了,睡眼惺忪。毕业时节,连睡觉的学生,都感觉有那么点可爱。应该就是人之将别,其言也善,其态也慈悲。

  三年,草木枯绿三秋,一届一轮回,一个班就是一场陪伴。胜地不常,盛筵难再,陪伴千日,终有一别。离别,是为了更好的未来更好地成长。三年里,他们从青涩变得逐渐成熟,羞赧渐渐消除,自信逐现脸端。

  师生三年,能走到最后,也是一场缘分。翻到了高一的作业本,一切仿佛还是昨天,可是昨天已非常遥远,但闭上双眼,依稀还看得见高一那双双清澈渴求的眼睛。

  幸运的是,彼此陪到了最后,曾一起走,却有人走着走着就已掉队。其实,先不论结果如何,能走到高考,你就是最幸运的一位。

  那天,他的座位开始空着,只是听说身体有恙。等再听到他的消息,已经奄奄一息,闵帅在微博里写到:那天,我去医院看他,他精神状态比较好。他对母亲说,我想跟闵帅聊聊天!他母亲离开病房,眼睛依旧是红的。我们聊了很多,蓝球,往事,还有学校发生的一些趣事。只希望他尽快好起来!

  再后来,噩耗传来,他已经离世了。那一段时间,很多同学都曾写到他:个子高高的,国字脸,高挺的鼻梁,棱角分明,很有轮廓感,一脸阳光,嘴角眉梢都常挂着微笑。天妒英才,高中生活还未铺开,上天就夺去了他的生命。

  经历了这次生离死别,认识他的同学,应该更能体会生命的宝贵,时光的珍贵。那个叫柴禹豪的学生,再也不能跟队长闵帅一起驰骋球场……

  高二蓝球比赛时,我在旁边看比赛,不经意间又想起了他,如果在,也应该是英姿飒爽,跨步投球,引起旁边女生的喝彩。那天阳光明媚,万物复苏,花无百日红,但明年会再开,而人呢……?想着想着,不禁哽咽。

  毕业典礼前夜,班级群里发红包,看到了毛青青的祝福红包。记得毛青青瘦小,一披长发,大眼镜框,回答问题大胆,也能出人意料。后来,不知为何,整日默默不语,心事重重。

  那天,她写微博说,老师,我跟同桌吵架了,她一气之下走了。我心里很难过,但也不知该怎么办!心里的委屈谈了好多。第二天,桌椅已空,再看,已换人。

  后来,她专门加我微信,聊了一些关于学*和工作、梦想的事情。我期望她能经历高考,然而,很多事情,一旦做出了选择,就像十八春里的那句话——再也回不去了。学*的路,已经中断,其他的路,可能正在敞开。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人世间路总有,只看你敢不敢走。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远道不可思,夙昔淡忘之。人生路常在,大胆向前走……

  然而,造化又常常为琐屑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忙碌的学*生活,大家很快就淡忘了悲伤,重归常态。临*毕业,应该记得,曾经有一个叫柴禹豪的同学,曾和我们一起在教室学*,可惜他没有陪我们走到最后。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高中三年,苦累交加,但心有梦想,则甘之如饴。

  彭登如和余金璐,想去学舞蹈,走艺考的道路,又怕班主任不答应。纠结再三,不知所措。我说,你们可以写一封信给老班,毕竟路是你们的,谁也无法阻挡。

  后来,她们欢快地去学舞蹈。下课就来学校上课,虽然有点累,但做一个有梦想的累学生,也是幸福的。因为舞蹈课占用了文化课的时间,她们更珍惜学校时光,做题也更用心。

  高三前半期,两人离校,专门去学舞蹈。考完归来,一脸轻松。专业课已过,现在就等着高考成绩呢!有梦想,就要坚持下去,不然,行百里者半九十!

  李云从外校转来,开始成绩并不出色,但是她敏而好学,乐而好学,高三已经能冲到班里前三名。是的,现实告诉我们,英雄不问出处,行动证明一切。

  还有不少人,不远万里从发达地区,来到这个偏远的小山区,只为了大学梦。发达落后,对比鲜明,但他们没有抱怨,没有撒娇,只是把头埋进知识的海洋里,只是用笔耕耘厚厚的试题集。

  曾有一期邺水朱华,题目是班里印象深的一件事,或者同学。小奶羊,竟然成了头条。小奶羊是戏称,从进班,他基本都是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史乃洋,(小奶羊的称呼,估计源于此罢)。

  他憨厚朴实,写得一手遒劲有力飘逸洒脱的字。为了大学梦,也不得不远离家人来到陌生环境拼搏。

  课代表杨坤从南方来,期待考回南方,成绩起起伏伏,有过太多迷茫,也曾无奈苦笑。但是,高三一年,她也慢慢学会笑着面对现实,承认现实是勇敢自信的开始。

  课代表敖天文说,我姐是我的榜样,九八五院校是我的目标,每次都鞭策努力,每次都有进步,有时有力不从心,但又能从梦想里汲取力量。

  漆跃从北京来,阳光自信,很有个性。七月流火,八月蟋蟀宿我床下。我读诗经,学生大声叫七月,漆跃脸颊绯红。她想回北京考北语,深造最爱的外语,三年,也见证了她不懈的努力,傲人的外语成绩就是见证。

  对罗苏的印象,源于课堂的话剧表演,他扮演梅侍萍,仅仅从语调眼神里,就能感受到所扮演人物的悲怆,他很有表演天赋,如果考表演专业,应该很有前途。

  曾跟其他同学聊过他,罗苏想学服装设计,家里不允许,只能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学*文化课,其实大学和梦想并不冲突,只有坚持,一定可以裁剪出最华丽的衣裳。

  还有很多怀揣梦想的同学,坚持走在大学的路上,大学只是实现梦想的一个途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毕业,又是一个充满回忆的时刻。三年来,座位调了多次,同桌也换了几波,这些即将离别的人里,有你爱的,你恨的,有跟你交流多的,也有没说过话的,甚至暗恋三年从未表白的,不论如何,此时此刻,他们都是那么可爱,厌恶和恨已经被离别冲散一空。

  汤吉浩在我的课堂做其他科作业,练*册被撕的粉碎,却能毫无怨言,再接再励。彭璟每天睡眼惺忪,成绩却好不落后,见了老师礼貌有加。

  朱海冰迟到已成为一种*惯,却在最后一刻,留下长文表明心志,自己的路,还要自己走。杨洁的作文反复写四遍,三遍被我枪毙,第四遍才符合我的要求,如此执着,何事不能成?

  高三,教师节,王清雯教师节送了我一副油画,感动不已,班里学生集体买了一支书法钢笔送给我,还有学生的祝福小卡片,满满暖意,感动的瞬间,还有好多……

  胡宜维玩手机,被我逮着,要手机时,一脸羞愧,从此以后,学*渐进,知耻而后勇大概如此吧。刘启鹏大大咧咧,勇敢十足,回答问题,个性鲜明。汪碧爱写诗,爱写优美淡淡忧愁的文字,却又因一时不适应变化的作文模式而苦恼不堪,好在能即使调整。

  课代表余秋雨爱文言,透露着一股古典诗人的忧郁气质。课代表王海蔚,脸上总是洋溢着笑,三年来兢兢业业,任劳任怨,为语文奔波,爱语文的人一定热爱生活。

  王超一直想练一手好字,断断续续,总是原地踏步。闰文才把写字当成一种享受,笔锋之间,透露一股子自信与豪气,那是最文字对语文老师爱。南褚桢字迹潦草三年,总成绩却能屡次问鼎。李龙慧精益求精,趋*不贰过。刘厚月踏实稳健,厚重有韧劲儿。

  毕业最后一个晚自*,我开门的瞬间被16班全体同学的祝福信砸中,读着信中的肺腑之语,温暖,感动,能积极地影响一个人,则是我最大地荣幸。感激的时刻,还有很多……

  这一届,我工作以来,第二次参加优质课大赛,10班同学积极配合我预演,16班同学积极配合参赛,最终也不负众望,取得优异的成绩。那天,我切了好多西瓜,餐盒装好,备好牙签——对爱的人,就该如此心细。有同学红了眼圈,我也一次次抑制泪水……

  当然,憾事也有。元旦那天,学生邀我去班里唱歌,却因教师参与比赛,遗憾没有去成。有些同学很喜欢我的课,我给予的关注却不够多……美好很多,遗憾也有,也许,正是因为有了遗憾,我们的回忆才更加美好……

  文有尽,情无限。学生多,篇幅有限,不能一一列举,匆匆忙忙,就写到这里吧,有太多的话还没讲,刹那间,已泪如雨下,从此你我各天涯,也许今朝再也难相逢。

  记忆的流年,是否可以回转,我又在等着谁,给我一个温暖的怀抱。

  那份温暖的拥抱,我得到了,可是,背后,却出现了一把匕首,将我刺得浑身鲜血。都说,爱情是座牢,我不信,等到我亲身体会,我才发现,爱情是匕首,婚姻是座牢。我捂住那伤口,我在哽咽,我在哭泣,为什么上帝如此不公,为什么要让我刚刚得到一份温暖,便开始让我受伤。

  那伤口,似乎很深,似乎,永远,永远,永远都无法拭去。

  记忆的流年,受了多少伤?流年是否可以回转,如果可以,我愿意紧紧抓住一个人,不放开手。

  我清楚的记得,那道伤疤,是她给予的,在她无情的离开,我的心碎了,似乎全世界都听到了我的哭泣,我窒息了,我死亡了,我不顾一切的去挽回,说那只是场误会,误会。可是,我也清楚的看到了她的泪,我也清楚的听到了她说,我们已经结束了,不可能了。

  记忆的流转,为何上帝对我如此嘲笑,我愤怒,我开始对爱情感到厌恶,我开始厌恶所有人,一次一次的拒绝,一次一次的心痛,一次一次的>孤独,让我成为了一个夜一样神秘,一样孤单的人。

  流年,那些你给我的.伤口,我不会在心痛,我不会再珍重。

  身上的,心里的,所有伤口都已经尘封了,我现在,只不过是一个皮皮的孩子,似乎百毒不侵,似乎,金刚不入我心。又或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的心里住着一个人,一个永远离开我的人,或许很多人都会替代她的位置,可是,心里的位置,又有谁,可以代替?

  那些伤口,已经不在了,我轻轻的抚摸,这上帝,真是个幽默的人,给我开了那么大的玩笑,我不在去为爱情付出一点一滴,开始玩弄感情,那些伤口,也被我的表面,隐藏了起来。

  流年,逝去的伤口,永远都别再出现了。

  在城市的尽头,在这漆黑的夜,那片天空中仿佛被蒙了一层神秘的雾,而我,却独自在这里。

  敞开衣襟,让那夜里特有的冰凉透过心里,凉透脚底。

  放声高歌,想要在茫茫的天涯中寻找自己心里的回音。

  渐渐地,在灯红酒绿中,发现自己变得颓唐,而理想,却是薄雾外的正无穷,不知去了何方。站在那被凉风横扫过的街口,只有片片枯叶在冥冥中挣扎,轻轻的,慢慢的,以轻柔的姿态飘起了又落下,正如我渐渐凋零的心。

  曾几何时,我曾发奋图强过;曾几何时,我曾泰然面对挫折。而这颗被世俗扰乱的心,只有在这样静谧的夜,才能察觉到自己的堕落!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