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

首页 / 文库 / |

  神奇的摩擦力 1

  两本书可以干什么呢?翻、看、读、写?不对,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我要和我的组员一起用两本书来做一个十分有趣的科学实验。

  实验开始了,我和组员黄张骁互相配合,将两本书一页一页地相互穿插重叠在一起,插的时候,我和黄张骁小心翼翼地把书页紧凑地插在一起。老师这是要我们干什么呢?我疑惑的看向黄张骁,而他也耸了耸肩,无奈地对我说:“你别问我,我也不知道。”

  接着,我和黄张骁接到命令,我们俩各拉着两本书的一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向两边拉,十秒过去了,二十秒过去了……只见我和黄张骁把脸涨得通红,紧紧地咬着牙、咧着嘴,不停地发出“依依呀呀”的声音,可两本书就像被胶水粘在一起一样,怎么也拉不开,旁边的同学哈哈大笑,我们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劲儿,但书还是纹丝不动。我们对书毫无办法,只得将它放在桌子上,我和黄张骁看着那两本像两条蛇一样缠在一起的书,叹了一口气。

  突然我灵机一动,赶紧对黄张骁说:“拉的不行,那我们就来抖的吧。”我们便开始使劲抖啊、扭啊,书还是无动于衷,黄张骁埋怨地看着我说:“这就是你出的好主意?”我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后脑勺,又把书拿起来说;“唉,只好一页一页地翻开了。”说完,我们便麻利地把书翻起并分开,“嘀”秒表的声音响起了,我们一看,居然用了十九分钟,“耶。”我和黄张骁为这来之不易的成功高呼了起来。

  这时,黄张骁冷不丁地问了我一句:“钟文龙,为什么这两本书的书页穿插在一起之后,我们就拉不开了呢?”我也百思不得其解,于是翻开百科全书查了起来,原来是摩擦力在作怪,在两个物体运动时会产生一股阻力,这就是摩擦力。我真为我的发现感到高兴。

  神奇的摩擦力 2

  “叮铃铃叮铃铃”上课了,我们一个个飞奔进教室里。我们一直等了5分钟张老师才来。我看见张老师手上拿着两本重叠的书,我心想:这两本书能干什么呀?

  老师说“今天是活动课,可是我遇到了麻烦,两本书竟然粘在了一起,你们谁能帮我解决这个大难题,把书拉开呢?”同学们一听,都兴冲冲地举起了手。我也不例外。

  首先,老师请了一个“小淑女”上台拉书,小淑女力气太小,脸都涨红了,却还是拉不开,她只好下了台。

  接着,老师又请了“粉红女神组”,我也在其中,我又高力气又大,拉得对方直往前滑,可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却还是没能拉开这两本书。

  看着大家累得气喘吁吁的样子,老师又请了“四大金刚”他们先是摩拳擦掌,然后又把自己的衣袖卷起,结果他们左一拉,右一拉书没拉开,却把书皮拉破了,还有一方往墙上一倒。

  下面的同学见了都哈哈大笑。看着被撕坏的书,老师无奈地说:“你们一起来吧!”全班一起上台。我们每个队由一个队长站在最前面,其他分队抱着前面一个人的腰。同学们都用尽吃奶的力,却还是拉不开,我们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座位。如果我有魔法就好了,就能帮老师解决问题了……我心想。

  正想到这,张老师说:“还是我来揭秘吧!你们信不信我能用魔法在两分钟之内把书拉开。”

  我们不信,认为张老师在吹牛,用怀疑目光看着她。只见她双手合十说:“天灵灵地灵灵。”用手在空中抓了一些东西,塞进口里,又吸了一口然后对着书又吹又抖,书就这样被打开了,真神奇呀!老师告诉我们:“这就是神奇的摩擦力。”

  张老师真有趣呀!她自己说自己遇到了麻烦,最后还是自己解决了麻烦。哈哈!我心想:这难道不是说反话吗?

  虽然张老师的话语与行动自相矛盾,但这种事向我们证明了摩擦力的神奇。

  神奇的摩擦力 3

  人为什么能在地上走?车为什么能在地上跑?这其中除了地心引力,还有什么奥秘吗?妈妈告诉我,这要靠摩擦力。

  妈妈为了让我了解摩擦力,教我做了一个实验:准备一些大米,一个漏斗,一根木筷子,还有一个空的干燥的矿泉水瓶。先把漏斗放在瓶口上,然后把米倒进瓶子。我问妈妈:“这样做有什么用,哪儿有摩擦力啊?”妈妈笑笑:“等会儿你就知道了。”我们继续做实验,米加满了瓶子,妈妈把筷子**瓶子里,提了起来。可是,只有筷子起来了,瓶子在桌子上纹丝未动。妈妈不慌不忙,把瓶子晃动了几下,瓶子里的米沉下去了,瓶口露出来了,妈妈继续往瓶子里加米,并用手指按压结实,接着把筷子从瓶口插入瓶子正中心,提起筷子,“哇!瓶子起来了!”我惊奇万分。妈妈用手左右摆动筷子,瓶子像黏在筷子上一样,随着左右摆动,好像在荡秋千。妈妈说:“现在我们倒出一些米,看瓶子还提得起来吗?”于是,我把瓶子里的米倒出来了一些,满当当的米变成了只剩下一半多点了,妈妈把筷子**去,瓶子提不起来了。

  妈妈告诉我这个实验的原理:这叫静摩擦力,当木筷插入米中,如果试图移动木筷,木筷表面会与米产生静摩擦力,米与瓶之间也有静摩擦力。被压死的大米对木筷和瓶壁产生了很大的压力,这个压力让静摩擦力变得很大,于是我们便可以轻松地把瓶子提起来了。

  其实在现实生活在静摩擦力无处不在,比如:人走路、人推箱子;写字时,手与笔之间的摩擦,手握瓶子时手与瓶子之间的摩擦等等。试想,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摩擦力,想吃饭,手拿不起碗筷,想喝水,提不起杯子……没有摩擦力,人们将很难生存。

  神奇的摩擦力 4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摩擦力实验。

  实验的准备很简单,老师要求我们将两本书打开,将它们隔页夹在一起,看我们能不能把两本书拉开。好了,实验就要开始了。林一凡和王浩宇负责将两本书拉开,他们各自站在书的两边,摆出两头公牛的架势。即将开战,他们的两只手分别拉着书的两端,牙齿咬得“嘎嘎”响。他们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脸都涨红了,但两本书却纹丝不动。“嘶……”的一声,书面都被他们给撕破了,但里面的书页却依然紧紧相依。

  大家绞尽脑汁都想不出有什么办法能够不用一张一张地打开。老师看我们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便从容地拿起书,向书吹了口气,然后上下抖动了几下,两本书就自然分开了。我们大家都很惊讶,不明白其中的秘密。老师解释道:“书页是一张一张贴在一起的,书页间自然就产生了摩擦力,这样那么多张贴在一起,摩擦力就更大了。当然还有其它原因,希望你们自己去解开。”终于真相大白。我知道了,老师向书吹气,是为了隔开纸和纸之间的距离,然后上下抖动是为了减少摩擦力,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啊!

  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可不少呢!假如你的车不幸驶入泥潭,打滑,你可以放稻草之类的东西下去,增加摩擦力就可以上来;有了摩擦力,我们就能拿住饭碗,拿住筷子,吃着一口又一口的美食佳肴;如果你打不开瓶盖,在上面加条毛巾,增加了摩擦力,就能拧开瓶盖了。

  现在我还知道两本书分不开,还跟气压有关。生活处处皆学问,我们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就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神奇的摩擦力 5

  今天,高老师神秘地走进教室,怀里还揣着两本与我们课本没有一点光系的厚书。他冲我们微微一笑,我看得出,这笑容里一定有什么内容?真不知道老师又在搞什么新花样,我愉快地期待着。

  高老师告诉我们,我们今天要做一个小实验。只见高老师把一个板凳放在讲桌上,是为了使我们看的更清楚些,老师把两本厚书的页码交叉在一起,没两页或三页插在一处,老师的动作很慢,我们都耐心地等待着。终于,老师做完了,然后问我们,这能不能拉开,让我们举手决定,结果,说能拉开的人多,不能拉开的太少。老师自己试了试,结果废了很大力气都没能拉开,就让我们来试一试,于是,两个女同学上去了,她们一人拉着两本书的一端使劲的拉,可是就是拉不开,几个男同学在底下笑了起来,还边笑边说:“女孩子都是千金大小姐,力气当然小。”老师又叫了两个男生,男生们信心十足的上来,一人拉着书的一端,挣了起来。瞧,他们的脸上全是汗珠。变的满脸通红,手上的青筋都暴出来了。胳膊上的肌肉都鼓起来了,可还是拉不开,尽管同学们都笑的前仰后合,但是,他们仍不放弃,最后,他们再没了力气,灰溜溜地下去了。老师把书给大家看了看,书页还是一丝不动。老师又请了四位“大力士”上来拉,“大力士”们拉得满头大汗,书面都快散了,可书页还是和原来一样一丝不动。老师又叫了六位“大力士”,八位“大力士”。最后,都没能成功。

  游戏结束后,老师问我们为什么拉不开,教室静极了,因为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老师只好讲出谜底:“那就是摩擦力,书越厚,摩擦力就越大,就越拉不开。”“哦”我们恍然大悟,原来是摩擦力搞得鬼呀!我想,我一定要好好学*,长大以当一位科学家,探索大自然神奇的奥妙。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1)

——《摩擦力》说课稿3篇

《摩擦力》说课稿1

  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②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③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全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和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的设计。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播放一段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

  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新课学*

  1、什么叫摩擦力

  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并且学生也会通过两个面的刷毛的弯曲方向不同进一步理解每个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的概念。

  课本中是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合在一起的,没有具体的区分,我在这里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三种摩擦的区别。对于滚动摩擦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力矩,可以一带而过;而对于静摩擦可以作一点补充: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且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是静摩擦,并且也可以用二个毛刷作演示。这对学生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况且在“科学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如不讲一下静摩擦,学生在这里当联系课本中的摩擦的定义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还会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指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还要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可以对有的猜想进行归类,比如有的同学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重力大小有关,而有的同学说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指导他们将这二个猜想归为压力这一类。在各种猜想都列出来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很复杂,对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工具来测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个力吗?(不是);那如何才能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衡的知识);那么实验中应该让木块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的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调零?(放在水*方向然后调零)。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起到了复*的效果,又为他们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铺垫。

  再让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因为在八年级的学*中,研究弦振动的音调和欧姆定律时,已多次用到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所以,这里对学生不算一个难点。

  然后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说他们组制定出的探究计划,并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对他们方案的理解,特别是对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不太科学的地方引导本组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而只拉动木板呢?为什么?并且让学生们再简单操作一次,让他们自己发现这样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数值,实验效果更好。而且这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

  3、摩擦与我们

  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多媒体,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分别举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让他们在对“科学世界”内容的阅读和刚才实验的基础上,对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还可以采用全班抢答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

  4、当堂反馈

  (1)采用讨论的形式,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要求学生回去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4题的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2)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文字并配上录音,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别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的。

《摩擦力》说课稿2

  一、说教材

  这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以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

  同时,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其中还编入磁悬浮列车、气垫船等与现代科技联系很密切的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说教学目标

  按照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与老教材的课程目标相比,它更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说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四、教学设计思路

  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在生活中,初二学生对摩擦有感性认识,只是还没有从物理学角度对它有一个科学的认识。为了贴*学生,一上课我就演示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的实验,并提出问题:“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待学生回答后,我们本节就要来学*科学探究:摩擦力。

  2、进行新课

  (1)介绍摩擦的分类及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由于教材中不仅研究了滑动摩擦,也提到了滚动摩擦,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演示实验,向学生简单介绍了摩擦的分类:摩擦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同时告诉学生在初中物理学*中,我们只重点研究滑动摩擦。接下来我向学生介绍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在解释这个概念时,主要强调滑动摩擦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而对于“相对运动”没作过多的解释。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并将全班分为两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我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我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时要水*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至于有同学问到为什么在匀速状态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将在第六章讨论这个问题,并对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进行表扬。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我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在每个大组我抽取了两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我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我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我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我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只是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在减小摩擦的事例中,我上网下载了有关磁悬浮列车的资料和图片,并简单介绍了磁悬浮列车减小摩擦的原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兴趣。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3、课堂小结

  我先让学生以“学到了什么”为线索进行小结,在学生小结的基础上,我再做适当的补充。因为学生大都只能对所学的知识进行一个小结,但对学*过程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却不能做一个很好的总结,所以我在学生小节后做了适当的补充,让学生知道探索知识的过程比单纯的学*知识更重要。

《摩擦力》说课稿3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 号,我今天说课的教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课——摩擦力的秘密。本课是在前三节课的基础上,专门介绍一种特别又普遍存在的力——摩擦力。我打算用二个课时来安排本节课的教学。现在请让我用说课的方式说一个教学片段:

  (一) 游戏导入,感受摩擦力

  在正式上课之前,老师想先请2位同学上来玩个游戏,比赛用筷子夹玻璃珠,看看一分钟内谁夹的多。谁来?

  好,小红和小明上来。现在小红这边是A组、小明这边是B组,准备,开始。

  时间到,现在老师请个同学来跟老师一起数数看哪队夹到的珠子更多呢?来,小军上来跟老师一起数。小军告诉同学们比赛结果,谁夹的多?

  小红的比小明的多好多。

  哈哈,老师听到下面有男生不服气了,说要他们2个人交换再比一次。好,那就交换再比一次。来,预备,开始……时间到,小军再帮老师数数,谁的多?

  小明多。

  这回怎么又变成小明多了呢?

  哦!小华同学说:老师提供的筷子有问题,两边的筷子不一样。

  有的同学观察的很仔细,发现两边用的筷子不一样,来,看看,A、B组的筷子毕竟有什么不同?

  嗯!小明同学说:A组的筷子套有橡胶,B组的没有。

  A组的筷子老师是给套上了橡胶,而B组的筷子老师给涂上了一些洗洁精。

  通过刚才的2次比赛,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比赛取胜的要害是什么?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套上橡胶的筷子

  恩,很好,橡胶是关键,那同学们知道橡胶在这里起到了什么作用呢?老师提示一下,橡胶提供了一种力来帮忙夹珠子。同学们开动脑筋好好想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很好,小晶同学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她说:橡胶增大了筷子与珠子间的摩擦力。

  同学们觉得对不对啊?有没有不同意见?都没有啊?可见大家都很智慧,小晶同学说的很对,橡胶就是起到了提供摩擦力的作用。

  老师接着教你们做个实验:来大家把手拿起来,放在自己的大腿上,由前向后移动,同学们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啊?

  哦!小乐同学说:裤子被搓起来了;越用力移动越慢;感觉移动的过程中手变热了;没有想象中那么轻易……

  恩,老师听到了好多答案,大家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现象吗?

  嗯!很多同学都说是摩擦力的作用

  恩,现在大家对摩擦力有没有一个详细的印象了?

  (二) 从生活中发现摩擦力,建立摩擦力的概念

  好,同学们大家还能不能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摩擦力?有没有同学能举例说明呢?

  也许很多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意识到有些现象就是摩擦力,那我们现在来看段录像资料,同学们一边看一边试着想想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好,录像看完了,有没有同学自告奋勇举手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很好,小辉同学来,试着回答一下。

  嗯!小辉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力就叫摩擦力。好,请坐,回答的还有些不完整,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好,小军你说。

  嗯!小军同学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产生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还有没有同学要补充的?都没有啊?那老师来说。小军同学刚才补充的很好,点出了摩擦力的特点是阻碍物体运动,但是大家都忽略了一点,摩擦力产生在什么地方啊?

  哦,接触面。

  所以准确的是应该是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产生的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揭开摩擦力神秘的面纱。

  (三) 入情入景,发现问题。

  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摩擦力,那老师想问问大家知不知道摩擦力产生需要哪些条件?

  嗯!要运动;要有接触面

  恩,很好,同学们这次考虑的很全面,既然这样,同学们看老师这里,老师这里有火柴盒、粉笔、木块、橡皮擦,老师把它们这样*放在讲台的一块木板上,大家想一想:这时候有没有摩擦力产生?

  嗯!没有

  那么,要怎样做才能使这四个物体与木板之间产生摩擦力?

  嗯!小辉同学说:用手推动他们

  老师只有2只手,没办法一下推动4个,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小军同学说:把木板的一边抬起来

  恩,这是个不错的好办法,那我们来试试。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在抬板的过程中,4个物体有没有要运动的趋势,有的话赶快告诉我。

  老师,要动了,要动了。

  嗯!好,那我们先固定在这个角度,同学们来猜测一下,老师再继承抬高的话是哪个物体先滑下来?

  粉笔;火柴盒;橡皮擦……

  好、好、好,老师闻声了好几种答案,大家记住自己的答案,老师来继续抬高木板看看哪种物体最先掉下来。

  大家看到了吗?最先掉下来的是粉笔,之后是火柴盒,然后是木块,最后是橡皮擦。老师想先问问大家,这个过程中有没有产生摩擦力?

  嗯!有

  那为什么不同的物体下滑的速度不一样,会有的快,有的慢呢?

  很多同学都说因为它们的摩擦力不一样。

  摩擦力的什么不一样?

  嗯!大小不一样。

  很好,所以说摩擦力的大小会影响物体下滑的速度?

  (四) 运用方法,解决问题

  根据刚才的4种物体,你们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嗯!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物体外形

  正好我们班分成了4组,一组挑选一个你们组觉得最值得研

  究的假设进行验证,但是每组挑的不能一样哦,然后小组讨论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所选择的假设。讨论好了以后,各小组进行研究方案的汇报,大家互相评价,提出修改意见。

  ……

  恩,经过汇报和同学们间相互提意见,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很有水*的选择了对比试验,那老师要再跟大家强调一下对比实验最重要的就是要明确哪些条件是要保持不变的,哪些条件是需要改变的,还要注重改变的方法。而且要留意各小组要有专门记录数据的同学。各组根据自己所研究的问题,选取好试验器材后,就可以开始动手实验了,老师这里提供一个实验记录的基本格式给大家,记录的同学就按照这个格式经行记录。

  老师刚看了看大家的实验都做的差不多了,那现在请各小组往返报下实验说明了什么?

  第一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轻重,结论是: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第二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接触面积的大小,结论是: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第三组研究的因素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第四组研究的因素是物体的形状,结论是:摩擦力与物体的形状无关。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的轻重和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

  (五) 学以致用,拓展延伸。

  同学们看老师展示出来的图,路面上油罐车漏油了,经过的自行车和摩托车都滑倒,同学们能不能利用我们刚刚得出的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结论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嗯!用水把油冲洗干净;在油上面撒上几层沙子把油盖住……

  同学们说说哪个办法好?为什么好?

  哦!在油上面撒沙子,使得轮胎和路面的接触面变得更粗糙,就增加了摩擦力。

  恩,回答的不错,撒沙子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但是用水冲行不行啊?其实也是可以的,只是用水冲洗没有铺沙子快,不过最终解决的办法还是要用水冲洗。

  同学们看,老师这边有一把生锈的钳子,用起来已经很不顺手了,同学们有没有办法帮帮老师?大家观察下生锈的地方,发现什么?

  生锈的地方是摩擦最厉害的地方

  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那就是要减小摩擦力咯?怎么减小?

  把油滴在生锈的地方。

  不错,看来大家对摩擦力已经有一定了解也知道摩擦力有好有坏了,就像上面的2个例子,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好处,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摩擦力会带给我们麻烦,需要减小摩擦力。我们只有科学的动手、动脑,恰当的运用好摩擦力,才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由于时间关系各位评委老师我的说课就说到这里,谢谢!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2)

——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物理摩擦力教案 1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初中学生

  2、教材版本:苏科版八年级下册

  3、学科:物理

  4、课时:2课时

  5、学生课前准备:预*课本,根据导学案初步掌握知识。

  二、教学课题

 1、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2、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三、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讲述滑动摩擦力和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2、现状分析

  学生已经学*了力的初步知识,对力的三要素已经有所了解,同时还懂得了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和匀速直线运动等知识。加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与摩擦力的接触,所以对于接受摩擦力的相关知识应该不会难。

  四、教学方法

  就学生状况来说,本班学生存在个体差异,喜欢老师用点拨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思考和讨论;所以对于本节课中的难点理解突破应该不是大问题。但是由实验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要注意引导。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要调动学生相互交流。

  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全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观看花样滑冰表演

  同学们看到运动员用力一滑,能够滑得很远,但让运动员在泥地上滑滑看,也能滑的远吗,同学们想一下这是由于什么得缘故?

  (二)新课学*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滑动摩擦是初中学*的重点。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滚动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2)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同学来说他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请部分学生说出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并请同学们观看视频,比较一下自己做的和别人做的有什么区别,自己做的在哪个方面没有注意到。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怎么办?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什么。我们以前有没有用到?试着回答一到两个实验。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学生都很熟悉,而且学生通过实验获得了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学到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试着说说将有哪些情景发生。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六、教学反思

  1、注重学生的探究活动,把科学探究的学*和科学内容的学*放到同等地位。这与传统的教学不同,这节是按新课程理念和目标,将学*的重点转化为知识的探究过程。

  2、要转变教学理念,不能走形式上的科学探究,要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以达到教学目的。而这个教学环节对能否真正达到新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教师在引导和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目的性和语言的技巧性;对于学生的看法和观点,要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来完成。第一节课完成科学探究,总结实验的方法;第二节课再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以及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物理摩擦力教案 2

  学*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会用公式F=FN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大小因素。

  3.知道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能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以及大小和方向。

  4.理解最大静摩擦力。能根据二力*衡条件确定静摩擦力的大小。

  学*重点:1.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并会用F摩=FN解决具体问题。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学*难点:

  1.正压力FN的确定。

  2.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的判定。

  主要内容:

  一、摩擦力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或者在另一个物体上有滑动的趋势时我们会感到它们之间有相互阻碍的作用,这就是摩擦,这种情况下产生力我们就称为摩擦力。固体、液体、气体的接触面上都会有摩擦作用。

  二、滑动摩擦力

  1.产生: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发生相对滑动时,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产生条件:相互接触、相互挤压、相对运动、表面粗糙。

  ①两个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摩擦力与弹力一样属接触作用力,但两个物体直接接触并不挤压就不会出现摩擦力。挤压的效果是有压力产生。压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也叫正压力,压力属弹力,可依上一节有关弹力的知识判断有无压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当一个物体沿另一物体表面滑动时,接触面粗糙,各凹凸不*的部分互相啮合,形成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即为摩擦力。凡题中写明接触面光滑、光滑小球等,统统不考虑摩擦力(光滑是一个理想化模型)。

  ③接触面上发生相对运动。

  特别注意:相对运动与物体运动不是同一概念,相对运动是指受力物体相对于施力物体(以施力物体为参照物)的位置发生了改变;而物体的运动一般指物体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了改变。

  3.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这里的相对是指相互接触发生摩擦的物体,而不是相对别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4.大小:与压力成正比 FN

  ①压力FN与重力G是两种不同性质的.力,它们在大小上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也可以毫无关系,用力将物块压在竖直墙上且让物块沿墙面下滑,物块与墙面间的压力就与物块重力无关,不要一提到压力,就联想到放在水*地面上的物体,认为物体对支承面的压力的大小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②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没有单位,只有大小,数值与相互接触的______、接触面的______程度有关。在通常情况下,1。

  ③计算公式表明: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只由和FN共同决定,跟物体的运动情况、接触面的大小等无关。

  5.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的受力物体上。

  问题:1. 相对运动和运动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2.压力FN的值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吗?请举例说明。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面积有关吗?

  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速度有关吗?

  三、静摩擦力

  1.产生:两个物体满足产生摩擦力的条件,有相对运动趋势时,物体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2.产生条件:

  ①两物体直接接触、相互挤压有弹力产生;

  ②接触面粗糙;

  ③两物体保持相对静止但有相对运动趋势。

  所谓相对运动趋势,就是说假设没有静摩擦力的存在,物体间就会发生相对运动。比如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就是由于有静摩擦力存在;如果接触面光滑.没有静摩擦力,则由于重力的作用,物体会沿斜面下滑。

  跟滑动摩擦力条件的区别是:

  3.大小: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实际大小可根据二力*衡条件判断。

  4.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①所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指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物体将要发生的相对运动的方向。比如物体静止在粗糙斜面上,假没没有摩擦,物体将沿斜面下滑,即物体静止时相对(斜面)运动趋势的方向是沿斜面向下,则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②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可用假设法。其操作程序是:

  A.选研究对象----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

  B.选参照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且施加静摩擦力的物体;

  C.假设接触面光滑,找出研究对象相对参照物体的运动方向即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

  D.确定静摩擦力的方向一一与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③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但并非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5.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物体的接触面受力物体上。

  【例一】下述关于静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正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只能在物体静止时产生;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物体相对运动的趋势相反.

  D

  【例二】用水*推力F把重为G的黑板擦紧压在竖直的墙面上静止不动,不计手指与黑板擦之间的摩擦力,当把推力增加到2F时,黑板擦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是原来的几倍?

  摩擦力没变,一直等于重力.

  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比较

  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N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问题:1. 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2.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成正比吗?

  3.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吗?

  课堂训练:

  1.下列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两个相对静止物体间一定有静摩擦力作用.B.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C.静摩擦力对物体总是阻力. D.有摩擦力一定有弹力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物体越重,使它滑动时的摩擦力越大,所以摩擦力与物重成正比.

  B. 由=f/N可知,动摩擦因数与滑动摩擦力成正比,与正压力成反比.

  C.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总是对物体的运动起阻碍作用.

  3.如图所示,一个重G=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面上向左运动,物体和水*面间的摩擦因数=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右的水*力F作用,则水*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B.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C.大小是20N,方向向左.D.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4.粗糙的水*面上叠放着A和B两个物体,A和B间的接触面也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力F拉B,而B仍保持静止,则此时( )

  A.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F.

  B.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C.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也等于零.

  D.B和地面间的静摩擦力等于零,B和A间的静摩擦力等于F.

  答案:1.ABC 2.ABCD 3.D 4.B

  阅读材料: 从经典力学到相对论的发展

  在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中,空间间隔(长度)S、时间t和质量m这三个物理量都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一根尺静止时这样长,当它运动时还是这样长;一只钟不论处于静止状态还是处于运动状态,其快慢保持不变;一个物体静止时的质量与它运动时的质量一样。这就是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到了十九世纪末,面对高速运动的微观粒子发生的现象,经典力学遇到了困难。在新事物面前,爱因斯坦打破了传统的绝对时空观,于1905年发表了题为《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的论文,提出了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创建了狭义相对论。狭义相对论指出:长度、时间和质量都是随运动速度变化的。长度、时间和质量随速度变化的关系可用下列方程来表示: ,(通称尺缩效应)、 (通称钟慢效应)、 (通称质速关系)

  上列各式里的v是物体运动的速度,C是真空中的光速,l0和l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沿速度v的方向测得的物体长度;t0和t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时间; m0和 m分别为在相对静止和运动系统中测得的物体质量。

  但是,当宏观物体的运动速度远小于光速时(v

  继狭义相对论之后,1915年爱因斯坦又建立了广义相对论,指出空间时间不可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空间的结构和性质取决于物体的分布,使人类对于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大大深化了。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统称为相对论。

  物理摩擦力教案 3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任务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该内容是学*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摩擦力。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

  ○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者分析

  学生是普通水*的高一学生。

  ○1已学*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

  ○2 *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

  ○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寻找其中规律并导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与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设备 砝码(若干个) 木板 贴有砂纸的木板 木板(长宽高不等)弹簧秤

  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 定义:滑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二 条件 接触 挤压 相对滑动

  方向 阻碍相对滑动-----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μ)(将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三 公式:f=μ N (0<μ<1)

  四 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弹力、导入新课

  复*弹力,联系实际说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例如:一个弹簧板上放着一个物体,当换放一个更重的物体时,弹簧板的形变量会增大,说明物体和弹簧板间的弹力变大;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当我们用力推讲桌时,我们会感觉到好象有一种阻碍的力量(老师实验)。我们知道,这种力量决不是弹力,但它一定和弹力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推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却能拉很重的货物,在普通路面却不行。走路时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这些是为什么?引入。

  师: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板书)

  师:从定义中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提问。

  生1: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生2:方向是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与相对滑动的力方向相反。

  (2) 探究思考

  师:那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弹力。

  生2:接触面大小。

  师:很好!其实呢,老师认为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那我们现在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它们进行探究,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完成下表中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下来观看同学实验,并指导。)

  表一

  甲组 乙组 丙组

  探究内容 与接触面压力关系 与接触面面积关系 与接触面性质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秤、木板、

  木块、砝码, 弹簧秤、木板、

  木块 弹簧秤、木板、

  木块、贴有砂纸

  的的木板

  实验步骤 把木块放在水*木板

  上,用弹簧秤匀速

  拉木块,读出这

  时的拉力并记录

  。在木板上放上砝

  码,再次用弹簧

  秤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和用

  弹簧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并记

  录。再把木块另

  一侧面朝下,

  (这次侧面应与

  上次面积不同)

  用弹簧秤匀速拉

  木块,读出这时

  的拉力和用弹簧

  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

  木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并

  记录。把木块放

  在贴有砂纸的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和

  用弹簧秤测出的

  重力(压力)并

  记录。

  结果 放砝码的物体受摩

  擦力大于不放砝

  码的物体受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两次受摩擦力一样

  大(由学生自行完

  成) 木块放在贴有砂

  纸的木板上受的

  摩擦力大于在木

  板上受的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师: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

  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老师板书)

  表二

  根据每组同学们测出的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压力N

  摩擦力f

  作出压力N与摩擦力f的图像,寻找其规律。并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吧!

  师:好!那从图像中我们得出什么呢?

  生:压力与摩擦力成正比。

  师:对。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得材料决定,我们称之为动摩擦因数,记为μ。即有:μ=f/N。(板书)故f=μN。(补充说明: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式子中可知μ没有单位并由大量的实验证明0<μ<1。)

  师:下面我们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题1.课本73页的例题。

  题2:课本77页作业的第一题。

  题3:一个橡皮绳,原长为l0,用它悬挂一本书,静止时测出橡皮绳的长度为l1。用橡皮绳沿水*方向拉书使书做匀速运动,测得橡皮绳的长度为l2。设橡皮绳伸长的长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书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l2-- l0)/( l1-- l0))

  师:下面谈谈滑动摩擦力的应用。运用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

  生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少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或减少物体之间的压力。

  师:生活的运用有:加润滑油,使用气垫;钉鞋,在轮胎上刻花纹等。

  (拓展: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讲课本中的信息窗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作业:课本77页第二、四题。

  教学总结

  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如果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动摩擦因数,它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μ<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由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

  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会由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后记

  1. 通过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动摩擦力,并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和其方向;

  2. 通过互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变“以往以定论式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过程中采用合作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兴趣。

  物理摩擦力教案 4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物理摩擦力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摩擦与我们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

  【参考方案】

  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

  【备注】

  1、写出专题报告。

  2、写出发现的新问题。

  物理摩擦力教案 6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任务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该内容是学*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摩擦力。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

  ○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者分析

  学生是普通水*的高一学生。

  ○1已学*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

  ○2 *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

  ○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寻找其中规律并导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与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设备 砝码(若干个) 木板 贴有砂纸的木板 木板(长宽高不等)弹簧秤

  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 定义:滑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二 条件 接触 挤压 相对滑动

  方向 阻碍相对滑动-----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μ)(将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三 公式:f=μ N (0<μ<1)

  四 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弹力、导入新课

  复*弹力,联系实际说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例如:一个弹簧板上放着一个物体,当换放一个更重的物体时,弹簧板的形变量会增大,说明物体和弹簧板间的弹力变大;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当我们用力推讲桌时,我们会感觉到好象有一种阻碍的力量(老师实验)。我们知道,这种力量决不是弹力,但它一定和弹力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推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却能拉很重的货物,在普通路面却不行。走路时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这些是为什么?引入。

  师: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板书)

  师:从定义中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提问。

  生1: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生2:方向是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与相对滑动的力方向相反。

  (2) 探究思考

  师:那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弹力。

  生2:接触面大小。

  师:很好!其实呢,老师认为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那我们现在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它们进行探究,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完成下表中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下来观看同学实验,并指导。)

  表一

  甲组 乙组 丙组

  探究内容 与接触面压力关系 与接触面面积关系 与接触面性质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秤、木板、

  木块、砝码, 弹簧秤、木板、

  木块 弹簧秤、木板、

  木块、贴有砂纸

  的的木板

  实验步骤 把木块放在水*木板

  上,用弹簧秤匀速

  拉木块,读出这

  时的拉力并记录

  。在木板上放上砝

  码,再次用弹簧

  秤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和用

  弹簧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并记

  录。再把木块另

  一侧面朝下,

  (这次侧面应与

  上次面积不同)

  用弹簧秤匀速拉

  木块,读出这时

  的拉力和用弹簧

  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

  木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并

  记录。把木块放

  在贴有砂纸的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和

  用弹簧秤测出的

  重力(压力)并

  记录。

  结果 放砝码的物体受摩

  擦力大于不放砝

  码的物体受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两次受摩擦力一样

  大(由学生自行完

  成) 木块放在贴有砂

  纸的木板上受的

  摩擦力大于在木

  板上受的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师: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

  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老师板书)

  表二

  根据每组同学们测出的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压力N

  摩擦力f

  作出压力N与摩擦力f的图像,寻找其规律。并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吧!

  师:好!那从图像中我们得出什么呢?

  生:压力与摩擦力成正比。

  师:对。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得材料决定,我们称之为动摩擦因数,记为μ。即有:μ=f/N。(板书)故f=μN。(补充说明: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式子中可知μ没有单位并由大量的实验证明0<μ<1。)

  师:下面我们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题1.课本73页的例题。

  题2:课本77页作业的第一题。

  题3:一个橡皮绳,原长为l0,用它悬挂一本书,静止时测出橡皮绳的长度为l1。用橡皮绳沿水*方向拉书使书做匀速运动,测得橡皮绳的长度为l2。设橡皮绳伸长的长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书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l2-- l0)/( l1-- l0))

  师:下面谈谈滑动摩擦力的应用。运用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

  生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少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或减少物体之间的压力。

  师:生活的运用有:加润滑油,使用气垫;钉鞋,在轮胎上刻花纹等。

  (拓展: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讲课本中的信息窗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作业:课本77页第二、四题。

  教学总结

  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如果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动摩擦因数,它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μ<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由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

  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会由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后记

  1. 通过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动摩擦力,并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和其方向;

  2. 通过互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变“以往以定论式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过程中采用合作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兴趣。

  物理摩擦力教案 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仪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一、滑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各种猜想:

  (2)制定计划与实验表格:

  (3)数据分析:

  (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现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或者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

  师: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

  (2)布置小活动.

  (3)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4)师: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5)师: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鼓励各种想法)

  (6)展示图片:看似光滑的金属表面,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

  (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现象共同点和原因.

  生:由于有摩擦.

  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

  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

  生: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生: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破;……

  生:简单了解滑动摩擦产生原因.

  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设置实践小活动,进行猜想

  (1)布置小活动.

  (2)师:请大家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想依据.(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发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比如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想和猜想依据.(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据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结论后再解释探讨.)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动,用脚在地上蹭动,轻轻的试试,再用力试试,体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生: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拖物体越容易.

  生:与压力有关,因为物体越重越难拖.

  生:与接触面的材料情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难溜起来.

  生: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因为接触面越大,受到阻碍的面就越大.

  生: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滑动摩擦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应该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时滑得越快屁股越热.……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1)演示:滑动摩擦力如何测量.

  师:用弹簧测力计水*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指针不要颤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强调要“匀速”,可不作解释,但要留给学生这样一个疑问,使他们清楚有这样的要求.)

  (2)师:请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分别来验证各个猜想.要求至少对两种猜想进行方案设计.(或者直接与学生说明首先对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后再研究其它因素.)

  参加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研究各个猜想因素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否则不能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指出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3)请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在和学生一起讨论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时注意渗透“控制变量法”.最后交流制定出研究各个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实验表格,举例如下:

  实验 操作(简单表述) 滑动摩擦力大小

  1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2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3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海绵上匀速运动

  4 木块*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横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5 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以较快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掌握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组讨论,包括器材和实验步骤,并且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考虑.

  生:研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压力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块上加一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接触面材料性质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放在薄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放在表面*整的厚海绵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品*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4.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数据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探究计划后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 进行实验,如实记录收集数据.

  5.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师:请各小组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描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给学生解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但我们不作深入研究,只作为了解层面,一般不用考虑).

  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

  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6.总结与评估

  师: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会和其它的因素有关?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吗? 能激发兴趣,对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他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入思考.

  7.设计实验,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1)演示实验:筷子提米

  (2)师: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饮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比如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你能举出生活中这两种摩擦的现象吗? 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概念,进行举例.

  生:推桌子但桌子没动时,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时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转动方向盘时手与方向盘间有静摩擦;各种绳结.……

  生:带轮子的行李箱拖动时与地面间有滚动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滚珠发生滚动,笔与纸间有滚动摩擦.……

  8.实例说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

  播放气垫船图片

  (2)布置小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几根圆铅笔.

  总结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示图片,请大家说出图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有:有花纹的鞋底;用力刹车;光滑*整的雪橇;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轴承中的滚珠.

  (4)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给接触面处加润滑油;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思考设计意图,知道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动,体会受到的阻碍;在手掌下垫上几根圆铅笔再在桌面上移动,体会体会受到的阻碍.对比发现,摩擦力变小了.

  生:鞋底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增加刹车皮和轮间的压力来增大有益摩擦.

  生:雪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轴间的有害摩擦;轴承用滚珠是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课后作业 相应练*册;小论文: 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教学反馈 (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虽然较熟悉,但有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学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

  (2)科学探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还是较多的.

  (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容易把握不准.

  (4)对于摩擦的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很大.

  备注 根据教学情况可把这些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接着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

  说明:需要视频目录:(1)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2)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3)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后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物理摩擦力教案 8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理念]:

  (1)立足于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多元学*方式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生活、社会与物理的关系。

  (3)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4)重视物理与科技前沿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5)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知道它们的方向、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自己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过程中学*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实验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静摩擦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今天我们来学*摩擦力。(课件展示)。

  二、推进新课

  1、摩擦力

  出示目标:什么样的力才是摩擦力?

  (1)阅读课本明确概念(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师生互动:进一步认识摩擦力,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说明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摩擦力有三种,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高中阶段我们只掌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

  出示目标:静止的物体受的就是静摩擦力么?

  (1)学生阅读课文明确静摩擦力,小实验说明相对运动的趋势以及静摩擦力的方向。

  (2)演示实验:拉人。探讨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认识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出示目标: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么?

  (1)阅读课文明确概念: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小实验明确相对运动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探究实验目标: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讨论影响因素:

  ③提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他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④设计实验方案。

  ⑤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方式。

  ⑥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计时实验,并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⑦老师抽样展示数据,并与学生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并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⑧学生结合课文,自己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N、并讨论它的用途。

  三、课堂总结:师生结合导学案第三部分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动一动(为课堂还有空余时间时用):拉书比赛。

  五、板书设计

  课题:3—3摩擦力

  一、摩擦力

  1、概念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二、静摩擦力

  1、概念

  2、方向

  3、大小

  三、滑动摩擦力

  1、概念

  2、方向

  3、大小

  物理摩擦力教案 9

  【设计理念】

  1.在摩擦力的定义中,“相对运动”是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两次海绵实验(木板不动,水*推动海棉;海棉不动,水*抽动木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如果让学生无目的猜想,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速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运动的方向等,由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本身就是有争议的谜团,它与以上因素的关系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还无法接受,但要是不让学生猜想,直接探究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又太牵强。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和增大摩擦力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解决办法归纳分类,自己形成假说,顺理成章地找出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

  3.在实验验证摩擦力与压力、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为了节约时间,保证实验质量,明确实验目的,采取分领课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一人抓一头,用力握住不锈钢管(一端事先抹上洗洁净)。(采访失利方)说说你失败的原因?

  生:太滑了。

  师:(采访胜利者)你这边滑不滑?

  生:不滑。

  师:除了自己的力量,还有什么力帮了你的忙?

  生:摩擦力。(若说不出,就转问“大家认为呢?”)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12.3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木板不动,水*推动海棉)

  推动过程中,海棉在水*方向上,除了受推力,还受什么力?摩擦力对运动起什么作用?摩擦力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再演示海棉实验。海棉不动,水*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何以见得?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生:(讨论后填空)

  师: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

  师:(出示定义;学生齐声朗读)

  2.摩擦力的大小。

  师:你见过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讨论后举例)

  师:既然大家这么熟悉摩擦力,帮我解决几个问题吧!

  问题1:小明新买了一瓶果酱,可是瓶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你有几种办法把它拧开?

  问题2。小华做航模时需要把木块的一条棱锉掉,操作要领是什么?

  问题3:攀岩活动中怎样做才能顺利到达顶峰,而不滑下来?

  问题4:妈妈买了几条泥漱,小红捉的时候发现很滑,怎么做才能把泥漱抓起来?

  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讨论、实验,写解决办法,贴到黑板上展示。)

  师:这些增大摩擦力的办法,哪几种实质是一样的?实质是什么?

  物理摩擦力教案 10

  教学设计:《研究摩擦力》

  一、课标要求

  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2.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到的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能在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计思想

  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主要通过问题引导和实验探究指导学生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物理思维方式。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 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间的关系;

  (2) 认识滑动摩擦力的规律;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3) 能运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

  2.过程与方法

  (1) 经历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

  (2) 学*通过查阅资料的形式,了解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

  (3) 通过对生活中各种摩擦的观察与思考,学*结果表述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和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提升。

  四、教学流程图

  五、教学过程

  1. 引入

  分组讨论:生活中关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例子有哪些?

  2. 新课

  (1)静摩擦力

  思考与提问:你对静摩擦力的认识有多少?你所知道的静摩擦力的规律有哪些?

  以下根据学生道出的关于静摩擦力的规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对错误观念进行纠正,重点放在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堂上小练:请分析以下三种情况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并准确把该静摩擦力在图上标出(a) (b)(c)木块受到水*方向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向右的外力木块受到水*向右的外力为0,保持静止F=1N ,保持静止 F=3N ,保持静止引导学生利用初中二力*衡的相关知识分析静摩擦力的大小,结合图讨论木块所受静摩擦力的作用点和方向,归纳出静摩擦力与接触面相切。

  实验与探究一:研究静摩擦力的规律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

  带着问题完成实验,并把有关数据填入课本P42表3-2-1中

  ①用弹簧秤水*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互相接触且挤压

  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

  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2)滑动摩擦力

  引入:a. 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 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实验与探究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数据处理:

  摩擦力f / N

  压力N / N

  分析与结论:从实验得知,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关系?

  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成正比:f = μN ,其中μ是比例常数,称为动摩擦因数,它与相互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堂上练*:

  ①P40例题(由学生根据刚学到的知识独立完成)

  ②用一水*外力F将质量为m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由于物体和墙之间有静摩擦力,此时物体保持静止,静摩擦力为f。如果外力大小增至2F,此时静摩擦力多大?若物体沿竖直墙壁自由下落,物体与墙壁间的摩擦力情况如何?

  (3)拓展与探究

  开展《摩擦力的再认识》系列探究性活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抛题。

  参考课题:

  ①研究鞋底花纹的防滑性能

  ②研究摩擦力的利与弊

  ③自行车中的摩擦力

  ④防抱死刹车装置—ABS的初探

  ⑤探究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有效方法

  ⑥研究几种材料的动摩擦因数

  ⑦摩擦现象本质的初探

  ⑧各种摩擦力方向的演示

  本系列探究性活动按小组为单位进行,每班分为8个小组,研究不同的课题,要求两周内完成,成果可以论文形式或课题报告形式展示,并要求制作成ppt文件进行演示,安排两个课时,进行交流答辩,互相学*。

  六、教学反思

  教材从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实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不必拘泥于教材,以学生生活的实例取代教材中的例子,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要区别于初中的教学,让学生上升一个层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归纳出物理规律。在初中,学生已接触过有关摩擦力的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当学*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信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科学探究学*模式的全面开展,目前仍存在一定难度。本届高一学生除少部分是来自东山区外,大部分的学生初中阶段物理的学*仍是采用就教材,因此过往传统教学的模式对他们影响很大,要他们完全转变这种学*模式,需要的是时间,教师新模式的教学思想和循序渐进的引导。从本节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探究,不难看到,学生人数过多,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3)

——《摩擦力》教学反思(精选5篇)

  《摩擦力》教学反思 1

  ①由于学生探究过程需要留出较多的时间进行实验的具体操作,因而静摩擦力大小的探究时间较为紧张,有些学生事先没有作充分的准备,提不出建设性的方案。建议以后在上堂课后布置每个学生在先预*一下。

  ②在探究静摩擦力大小时,由于没有对小组内的四名成员进行责任分工,导致在实验探究的整个过程中出现了小组内个别“能干”的学生唱主角,个别学生“无事可做”。建议小组内每个成员分配具体任务,如操作者、记录者、汇报者等使每个成员既能各行其是,又能合作学*。

  ③有些学生拉木块时不是匀速拉,导致记录的数据误差较大。建议学生多做几次取*均减小偶然误差。

  ④教学的各个环节的连接上,有些地方不太自然,建议以后在这些方面下些功夫,让课堂流畅起来。

  《摩擦力》教学反思 2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摩擦力的秘密》一课教材时准备基本遵循“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信息,提炼事实——分析总结,形成事实(规律)——实践运用,深化事实”的步骤,来展开探究式教学的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有关摩擦力的秘密,更着重是想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在对比实验中向学生渗透变量控制的思想方法,去最终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但作为事实学*课型中的—规律学*,要求学生能自主探究并找到规律,然后应用规律。

  但《摩擦力的秘密》这课是所在单元的第四课,所以这课的学*应该是在学生对力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且对力的方向、力的大小等力的要素初步的了解的基础上来探究的。如果没有前面如果没有前面几课的内容的铺垫和准备,让学生直接接触摩擦力那么对学生来说就缺少了必要的知识储备。因此我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向学生揭示摩擦力的秘密的规律也就成了本课的一个做科学实验对于学生来说,学会动手要比学*别人已经总结的事实、概念等好得多。因为学会做科学实验要比学*科学知识本身重要得多,探究过程远比学*事实重要得多。

  科学课程最基本的特点是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开始学*活动,以形成对科学进行探究的态度、技能,并从中获取科学知识。因此,适当的问题是探究的起点,提出什么样的问题与怎样提出问题,就成为我们教师教学的关键。只有既适合于学生知识水*及生活实际,又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及生活情趣的问题,才能产生有所收获的探究活动。

  学生对摩擦现象既熟悉又陌生,*时并不能引起探究的欲望。我便从学生的亲身活动——用手相互摩擦及擦拭桌面来感觉较费力,从而知道阻碍手向前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感受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并且就在我们的身边,一下子拉*了高深的“摩擦力”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亲历中感知科学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行为中,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到这时出示摩擦力的科学概念,他们不会再觉得生疏和突兀。

  在这里,我试图通过这些步骤,为学生营造出一种民主、*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在接下去的科学学*中大胆假设,勇于探究。我尽力做一个与学生*等交流,帮助、指导他们解决问题的朋友、他们科学学*的伙伴。

  学生的自行探究不是放任自流的探究,而应该是在教师指导下的探究。在自行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虽然需要自**,但还是离不开教师的帮助。这样的帮助我个人觉得应该包括从预测到实验整个探究的全过程,老师要指导学生经历像科学家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过程。

  预测是科学探究的起始阶段,学生的预测往往是比较初浅的、宽泛的。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在预测上做了些指导。当学生提出各种假设时,我指导他们再大胆地假设与哪种因素关系更大些,通过指导让学生的预测更加深入,并能真正为他们的探究服务。

  学生实验方法的设计是探究的瓶颈,离不开老师的帮助,因此教师要在实验材料上作好充分的准备。如果实验器材多且繁杂,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学生在在器材上的兴趣大于实验的兴趣,因此,这节课中我尽心设计、挑选了实验器材,尽量大地发挥器材的多方面作用。首先钩码盒的使用,既可以用来做测试在不同接触面上拉动的实验,又可以通过改变自身重量来做改变压力的大小的实验。启发学生的思维,从而知道同一物体的不同的探究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探究目标。

  科学记录也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然而学生因为年龄小的原因,他们的记录也是不够完善的,我在教学中及时抓住他们记录中出现的情况,让他们自己来理解数据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

  本课的教学中也存有诸多不足:

  学生的实验记录单设计难度过大,在实验中需要老师指导才能正确填写,可以把一些内容要求更明确些,降低学生的填写难度。导致了时间的不够用,把播放VCD光盘的环节机动删减了,是我的遗憾。

  经过这次的赛课活动,我认识到科学学科教学任务是非常重大的,它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有着严格的要求,可以说能当好一名语文老师、数学老师,却不见得就能做好一名科学教师,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加强科学专业素质的提升,使自己快速成长起来!

  《摩擦力的秘密》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本课与《力在哪里》、《物体形状改变以后》、《苹果为什么会落地》、《降落伞》共同组成了《无处不在的力》这一单元。

  本课所在的单元与前一单元《物体的运动》一起,完成了《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内容标准中物质世界部分运动与力部分内容的学*,并为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部分内容的学*储备基本的力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我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巧妙引导,贯穿一个疑字。

  我在教学中使学生于无疑处生疑把学生思维引到焦点上,使他们动脑筋,感兴趣,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例如:导入时,通过游戏,追问什么样的神秘力量使我们要费更大的力气才能拉开两本书呢?这样设疑大大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自主学*,着眼一个探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中指: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之后,让依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猜测,并且通过实验去验证,这样促使学生主动、全面地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主体性的生成和发展。

  (3)动手操作,突出一个动字。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依赖于学生的学*和探究活动,必须紧密结合科学知识的学*,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内化形成,而不能简单地通过讲授交给学生。在课堂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对比实验了解减小固体摩擦力的方法,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活动中,学生不单单是在动口、动手、动脑,更重要的是通过动的过程内化了摩擦力的知识,培养了通过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教学过程的设计来看,我能始终着眼于科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重在通过学生的体验和动手,探究摩擦力的秘密。从学生探究的过程看,还是符合学生的探究规律的。但在时间上还是没能把握好,后面时间显得较紧,只能匆匆结束,觉得挺遗憾的。这也是我每次上实验探究课常出现的问题,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是今后我要改善的主要方面。

  《摩擦力》教学反思 3

  一、教学反思

  1对于摩擦力的探究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因此依据本课的教学目标,采用了探究活动,增强了学生自己分析问题并得到结果的能力。

  2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学会在课堂上多倾听学生的观点,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尊重、激发、的兴趣,真正成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时间多留给学生。

  3为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情景引入较好,选用的素材和场景较好,通过为学生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4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将学生所探究的结论用于实践生活并加强学生的练*和应用研究。这是今后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5本节中的教学能配合多媒体补足了传统的教学的不足,尤其是图片及一些动画效果较好,这是应以发扬的。

  6在实验室中上课应充分想到与课室上课的不同及一些突以因素的出现,及时的调控好教学课堂及教学时间,避免一些突**况的出现,若有发生要控制在可控范围内,以完成好本节的教学任务。

  二、教学建议

  1 关于滑动摩擦力

  学生在初中已经学过滑动摩擦力的规律,高中对相关的内容的学*主要是以复*初中内容为主,有关概念可直接给出,在教学中,教师要唤起学生的记忆要准备一定的材料,这点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不同学校,可根据学生的情况,灵活开展学生自主探究活动。

  2 关于研究静摩擦力

  本节的重点是研究静摩擦力,这是学生的学*难点,特别是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大小的变化。不同类型学校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指导。

  3 关于最大静摩擦力的讨论,建议不同学生类型,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充分让学生理解。

  4 关于静摩擦力的范围,应该是一个范围,建议通过学生的讨论,解决学*的难点。

  《摩擦力》教学反思 4

  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摩擦力的实例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但不必拘泥于教材,以学生生活的实例取代教材中的例子,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上升一个层次,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例子归纳出物理规律。学生在 生活中已接触过有关摩擦力的物理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尊重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前提下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当学*的`主人,增强学生的信心。

  通过教学实践发现,对科学探究学*模式的全面开展,目前仍存在一定难度。教师需要用新模式的教学思想和循序渐进的引导。从本节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探究,不难看到,学生人数过多,从课堂管理的角度看,这一客观事实对开方式的探究性学*存在一定的阻力。虽然客观事实难以改变,但同时也应引起我们思考,从中找出解决困难的方法:可以把这种探究性学*模式延伸到课外。课前,教师以抛题形式提出多个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分组探讨;课后,仍可围绕教学内容加以延伸,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摩擦力》教学反思 5

  摩擦力是力学部分较难的知识点之一。因为摩擦力是发生在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是对物体间相对运动的阻碍作用,而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和物体实际所表现出来的运动往往不一致,所以单从物质表面上往往是不能直接看出是否有摩擦力存在的,这就给学生的学*和研究带来一定的困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获得感性体验,使其通过探究活动将感性体验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知识的内化和深化。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的情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与帮助,让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设计实验、系统观察,收集分析信息、得出结论等过程进行学*,充分发挥了学生自主学*的积极性,体现了合作学*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改进实验环节学生的思维被充分调动起来,畅所欲言,集思广益,虽然有些方法还值得商榷,但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反思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教学目标基本实现。

  通过反思教学过程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引入课题环节,对教材进行了改变,没有用问题引入而是用学生更感兴趣的游戏进行导入。游戏中与猜想截然相反的结果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迸发出强烈的探究热情,从而迅速的进入了学*状态。

  2、实验设计环节,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尽可能引导学生提出更多的猜想。同时要指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各种猜想列出后,师生共同分析,逐一排除,得出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这对学生深入理解摩擦力是有好处的。

  3、控制变量法是初中物理常用到的思想方法。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的实验学生在实验结论的表达上往往忽略了前提条件。因此,在每个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注意哪些因素是要控制不变的,哪些因素是要改变的,在归纳实验结论时再次提醒学生注意前提条件的设定。通过实际体验和训练学生的思维严谨性和语言表达的严密性都有了提高。

  4、在实验反思与评价环节,学生能对实验设计以及实验过程进行真实的反思评价,看看有没有失误之处,如拉动木块运动是否匀速、弹簧测力计示数是否稳定、怎样改进实验可以减小误差等。有学生提出将拉木块改为拉木板,这样使弹簧测力计产生示数的力就是因为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所以测力计上显示出来的示数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而且改进后的实验不受拉力是否匀速的影响。虽然学生对于其中的道理理解不是很透彻,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进一步养成了交流合作、评估反思的良好*惯。

  教学是一门充满遗憾的艺术,本节课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本节课中对摩擦力测量要用到二力*衡的知识,但苏科版教材中二力*衡是第九章第一节才学*的,这给学生设计实验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教师在此要补充这一部分知识,但因为时间关系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建议教师编排时将二力*衡知识前置。

  2、课堂上会出现很多上课前预想不到的情况,如在探究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是否有关的`实验过程中,就有一组学生由于没有控制好条件,从而得到摩擦力与面积有关的结论。作为教师,这时候不能把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强加给学生,而应及时做好指导,让诊断与矫治伴随学生的学*过程,真正走进学生发展的真实世界。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做适时的指导。该什么时候指导,指导的程度如何,这都是需要教师适时把握的。过早的介入,学生思考的不够成熟,会丧失反思的机会;过迟的介入,学生由于长时间的碰到难题而没有得到解决,会丧失以后探究的信心。这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不断的思考、尝试,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

  3、静摩擦力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力。它是发生在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没有实际相对运动的物体之间,所以物体表现为相对静止。这是一种典型的*衡状态,对于学生在物理学*中培养受力分析能力很有用处。教材将这一部分内容设置在了读一读栏目,我觉得这一部分很重要,但如果放在本节课学*,教学时间又很紧张,所以我建议将教学时间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静摩察力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学*摩擦力的分类及增大与减小摩擦的方法。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4)

——《摩擦力》的教学设计3篇

  一、教材分析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或具有运动的趋势时会与周围的物体发生摩擦,这种现象经常会出现在学生身边:汽车轮胎与道路之间的摩擦,航行的船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还有许许多多的摩擦现象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到而已。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了解什么是摩擦,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摩擦发生的条件。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教科书有两幅图,一幅是孩子高兴地从滑梯上滑下来,另一幅是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赛车在运动中,通过图来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存在哪些摩擦现象,摩擦现象发生时与哪些现象联系在一起,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作用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来发现:当物体静止的时候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运动的时候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孤立时、没有与其他物体接触时,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不孤立、与其他物体有接触时,有没有摩擦存在。从而发现摩擦发生的条件。

  第二部分: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科书安排的内容是:在一块较*滑的木板上,放置一些不同的物体,包括质量大小的不同,材料品种的不同。将木板缓缓地加大倾斜角度,使上面的物体逐个地滑下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求学生对影响物体下滑的因素,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看法或假设,然后,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看法或假设。

  第三部分: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一个典型事例——想办法增大或减少一个装满水的瓶子的摩擦力,来启发学生设计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到有关力的形式、力的表示、力的种类的知识并已认识到几种常见的力,如重力和弹力,这些将成为本节课学*的基础和铺垫。

  三、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课本第50~52页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知道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实验;

  4、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情感目标: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五、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钩码、干布、干毛巾、几支圆杆铅笔。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屏幕出示拉人画面(一个小朋友端在地上伸出双手,另一个小朋友站着拉着他的双手在地面上滑行。)

  师:同学们,屏幕上的场面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这种拉人的游戏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曾经玩过。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经历,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游戏在什么地面上好玩?

  生:光滑的地面。

  师:穿什么鞋容易滑?

  生:*底鞋。

  ……

  师:拉着体重不同的同学滑,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轻的同学比较容易拉,重的同学很难拉。

  2、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这都与我们今天准备研究的摩擦力有关系。好,今天老师就想和你们一起做一回科学家,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那同学们想通过我们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生2:我想知道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生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

  ……

  3、师:看来同学们的好奇心可真强呀,想知道这么多的东西。好,我们这节课就围绕着同学都想知道的东西来探究。(屏幕出示探究目标)

  (二)探究过程

  1、认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师:刚才的拉人游戏是一种摩擦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用两只手掌互相摩摩,两只手互接触,相互运动也叫做摩擦,你还看过哪些物体相互摩擦的现象呢?

  (生说出磨刀、擦黑板写字等现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能发现日常生活中这么多的摩擦现象,现在请同学再开动脑筋想一想,当这些现象发生时,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请你们发挥小组的力量,围绕着你们刚才说的例子去分析一下。

  (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1:我们组发现磨刀时,只有刀在磨刀石上来回运动时才会有摩擦现象,如果把刀拿起来,或只把刀放在磨刀石上不来回运动没有摩擦现象。

  生2:我们组分析了擦黑板的现象,也发现只有在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和运动时才有摩擦现象的发生。

  ……

  师:同学真聪明,通过和小伙伴的合作,分析出了摩擦存在的条件:接触和运动。

  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一起探究一下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首先请同学们把你们找来的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种类,不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块比较*滑的木板上,逐渐倾斜木板,(如课本50面图所示)比较它们下滑时的摩擦现象。

  (学生小组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通过这个活动发现了什么?

  生1: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它们下滑的快慢不同。

  生2:我们也有这个发现了这点,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它们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那这些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都提出。

  生1: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

  生2: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表面情况有关。

  ……

  师:刚才同学们都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但这只是我们的预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下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各小组经过讨论选择一种可能的因素,作为你们小组的假设,选择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工具(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钩码、干布、干毛巾),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与给与适当的指导。)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都能选择好工具设计了有趣的实验,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设计的实验与结论与大家分享一下呢?

  生1:我们小组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摩擦表面的情况有关,所以我们一起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把带挂钩的木块放在我们*滑的桌面上,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接着又在桌面上铺上干布,固定好,再放上木块,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最后又把干布换成干毛巾,读出这时的拉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生2:我们小组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所以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是这样的:把木块放在桌面上,放上一个法码,用测力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接着在木块上分别放两个、三个法码,读出这时的拉力。我们发现放的法码越多,拉力计的读数越大。

  生3:我们设计的实验和他们差不多,得到的结果也是放的法码越多,拉力计的读数越大。也就是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的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

  师:同学们真有科学头脑,设计了这么多有趣的实验证明了摩擦力与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还与被拉物体轻重有关。

  3、学以致用

  (1)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现象。

  ①鞋底和轮胎为什么都有凹凸的条纹?增大摩擦力对鞋底和轮胎有没有不利的方面?

  ②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

  ③为什么要经常在自行车转动轴的地方加润滑油?你还看到哪些东西需要加润滑油的例子?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例子来解释,其余学生帮他评价。)

  (2)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出示装了半瓶水的瓶子)

  师:看来摩擦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的挺广泛,而我们学知识最终的目标是要把它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现在你能运用这节课获得的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想办法增大或减少这个装一半水的玻璃瓶的摩擦力吗?

  生1:倒掉一些水可以减轻瓶子的重量就可以减少它的摩擦力。

  生2:这样的话,要增大它的摩擦力,可以往瓶子里多装一些水。

  生3:在瓶底涂抹润滑剂可以减少它的摩擦力。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

  (三)课堂小结

  那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自由说)

  (四)课堂延伸

  师:这节课时间差不多了,但并不代表着我们的研究活动结束,这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留待同学们回去思考(屏幕出示)“如果没有摩擦力存在,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等手段,继续研究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引入我采用了一个学生熟悉的场面“拉人游戏”。因为这个游戏我看过很多学生在课间有玩过,于是我就顺势让学生说说“这个游戏在什么地面上好玩?穿什么鞋容易滑?拉着体重不同的同学滑,感觉有什么不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回答出这些问题,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学生未能解释,我便顺势引出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然后让学生提出想通过这节课想研究的有关摩擦力的问题。让学生先确定了自己这节课的'学*目标。

  为了让学生进一步的认识摩擦力,我请学生举例自己在生活中风到的一些摩擦现象,然后让学生在小组中通过分析这些现象找出摩擦存在的条件。其实在这个环节中,我觉得是有些不足的地方,毕竟指名让学生自己举例分析,对他们来说是不够直观,如果可以直接展示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摩擦力的现象,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可能会降低了难度,效果应该会更好。

  在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先让学生通过观察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种类,不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块比较*滑的木板下滑时的摩擦现象,由此学生发现不同的物体它们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不一样的,然后再让学生各抒已见,提出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接着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的假设,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这样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实践出真知的道理,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也培养了学生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的兴趣。

  至于在设计增大或减少装一半水的玻璃瓶子的摩擦力的方法时,我光让学生把他们想到的方法说出来,虽然已对他们说出的有效方法都给予了肯定,但没有准备好学具让学生真正实践一下,这点我觉得还是有点不足的。如果可以将这个活动设计成竞赛,学生自己讨论制定竞赛规则与要求,自己拟定记分方法,然后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我反思,自我评价,应该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我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进行尝试,以改进本课的不足之处。

  一、教材分析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或具有运动的趋势时会与周围的物体发生摩擦,这种现象经常会出现在学生身边:汽车轮胎与道路之间的摩擦,航行的船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还有许许多多的摩擦现象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到而已。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了解什么是摩擦,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摩擦发生的条件。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教科书有两幅图,一幅是孩子高兴地从滑梯上滑下来,另一幅是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赛车在运动中,通过图来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存在哪些摩擦现象,摩擦现象发生时与哪些现象联系在一起,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作用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来发现:当物体静止的时候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运动的时候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孤立时、没有与其他物体接触时,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不孤立、与其他物体有接触时,有没有摩擦存在。从而发现摩擦发生的条件。

  第二部分: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科书安排的内容是:在一块较*滑的木板上,放置一些不同的物体,包括质量大小的不同,材料品种的不同。将木板缓缓地加大倾斜角度,使上面的物体逐个地滑下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求学生对影响物体下滑的因素,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看法或假设,然后,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看法或假设。

  第三部分: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一个典型事例——想办法增大或减少一个装满水的瓶子的摩擦力,来启发学生设计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到有关力的形式、力的表示、力的种类的知识并

  已认识到几种常见的力,如重力和弹力,这些将成为本节课学*的基础和铺垫。

  三、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课本第50~52页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知道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实验;

  4、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情感目标: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五、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钩码、干布、干毛巾、几支圆杆铅笔。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屏幕出示拉人画面(一个小朋友端在地上伸出双手,另一个小朋友站着拉着他的双手在地面上滑行。)

  师:同学们,屏幕上的场面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这种拉人的游戏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曾经玩过。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经历,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游戏在什么地面上好玩?

  生:光滑的地面。

  师:穿什么鞋容易滑?

  生1:*底鞋。

  ……

  师:拉着体重不同的同学滑,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轻的同学比较容易拉,重的同学很难拉。

  2、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这都与我们今天准备研究的摩擦力有关系。好,今天老师就想和你们一起做一回科学家,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那同学们想通过我们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生2:我想知道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生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

  ……

  3、师:看来同学们的好奇心可真强呀,想知道这么多的东西。好,我们这节课就围绕着同学都想知道的东西来探究。(屏幕出示探究目标)

  (二)探究过程

  1、认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师:刚才的拉人游戏是一种摩擦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用两只手掌互相摩摩,两只手互接触,相互运动也叫做摩擦,你还看过哪些物体相互摩擦的现象呢?

  (生说出磨刀、擦黑板写字等现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能发现日常生活中这么多的摩擦现象,现在请同学再开动脑筋想一想,当这些现象发生时,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请你们发挥小组的力量,围绕着你们刚才说的例子去分析一下。

  (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1:我们组发现磨刀时,只有刀在磨刀石上来回运动时才会有摩擦现象,如果把刀拿起来,或只把刀放在磨刀石上不来回运动没有摩擦现象。

  生2:我们组分析了擦黑板的现象,也发现只有在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和运动时才有摩擦现象的发生。

  ……

  师:同学真聪明,通过和小伙伴的合作,分析出了摩擦存在的条件:接触和运动。

  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一起探究一下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首先请同学们把你们找来的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种类,不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块比较*滑的木板上,逐渐倾斜木板,(如课本50面图所示)比较它们下滑时的摩擦现象。

  (学生小组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通过这个活动发现了什么?

  生1: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它们下滑的快慢不同。

  生2:我们也有这个发现了这点,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它们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那这些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都提出。

  生1: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

  生2: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表面情况有关。

  ……

  师:刚才同学们都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但这只是我们的预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下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各小组经过讨论选择一种可能的因素,作为你们小组的假设,选择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工具(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钩码、干布、干毛巾),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与给与适当的指导。)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都能选择好工具设计了有趣的实验,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设计的实验与结论与大家分享一下呢?

  生1:我们小组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摩擦表面

  的情况有关,所以我们一起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把带挂钩的木块放在我们*滑的桌面上,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接着又在桌面上铺上干布,固定好,再放上木块,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最后又把干布换成干毛巾,读出这时的拉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生2:我们小组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所以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是这样的:把木块放在桌面上,放上一个法码,用测力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接着在木块上分别放两个、三个法码,读出这时的拉力。我们发现放的法码越多,拉力计的读数越大。

  生3:我们设计的实验和他们差不多,得到的结果也是放的法码越多,拉力计的读数越大。也就是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的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

  师:同学们真有科学头脑,设计了这么多有趣的实验证明了摩擦力与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还与被拉物体轻重有关。

  3、学以致用

  (1)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现象。

  ①鞋底和轮胎为什么都有凹凸的条纹?增大摩擦力对鞋底和轮胎有没有不利的方面?

  ②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

  ③为什么要经常在自行车转动轴的地方加润滑油?你还看到哪些东西需要加润滑油的例子?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例子来解释,其余学生帮他评价。)

  (2) 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出示装了半瓶水的瓶子)

  师:看来摩擦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的挺广泛,而我们学知识最终的目标是要把它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现在你能运用这节课获得的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想办法增大或减少这个装一半水的玻璃瓶的摩擦力吗?

  生1:倒掉一些水可以减轻瓶子的重量就可以减少它的摩擦力。

  生2:这样的话,要增大它的摩擦力,可以往瓶子里多装一些水。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5)

——神奇的摩擦力作文 (菁选6篇)

  今天上课的时候,赵老师拿出了一张一百元的纸币和一枚一元的硬币。难道她想用钱来贿赂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学生?

  当然不是!原来,赵老师是给我们演示了一个实验:利用摩擦力将硬币放在百元大钞薄薄的侧面!我暗暗地想:这有什么难的,看我的!

  同学们纷纷行动起来,大家纸币竖立起来,然后放上硬币,只听见一阵清脆的响声,一枚枚硬币像熟透了的果子纷纷落了地,我的硬币也不例外。

  这时候赵老师神秘地笑了笑,说:请魏卓然同学演示一下。原来,只有她成功地将硬币放在了纸币上!只见她先将一百元纸币对折,再小心翼翼地把硬币放在对折的位置上,再慢慢地将纸币展开到180度。

  啊,成功了!不知是谁惊呼了一声。

  我也立刻依葫芦画瓢地开始了尝试,全程连一口大气也没敢出,几番尝试后,功夫不负有心人了,我也成功了!成功的一霎那,我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

  原来,在拉扯纸币的过程中,纸币会与硬币产生摩擦。随着纸币的张开,它们之间的接触面积越来越大,面积越大摩擦力也越大!当纸币被拉成直线时,硬币的重心正好落在了这条直线上,所以硬币就稳稳地站在纸币上了。

  赵老师的语文课真有趣!让我明白了凡事要用巧劲才能完成得又快又好!

  生活中有趣、好玩的发现数不胜数。现在,就让我把自己在生活中的一些发现给大家来讲一讲、说一说吧!

  有一次,我在学校休息时,与同桌玩起了尺子大战,我屡战屡败,心里十分焦急,顺手拿起一把三角尺,往头上蹭了蹭,放在了餐巾纸的上面。可是,当刚要放手时,我发现仿佛有一股神奇的力量,把餐巾纸吸到了三角尺的上面,我十分疑惑,为什么在头发上蹭过的三角尺,可以吸起餐巾纸呢?把纸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三角尺还可以吸起来吗?是所有类型的尺子在头上蹭过后都可以吸起小纸片吗?一大串的问题在我的脑中浮现出来。

  于是,我拿出一张餐巾纸,把它剪成一小块一小块的,再将三角尺在头上蹭了蹭,放在餐巾纸上空,餐巾纸碎片果然被吸上来了,我又拿出了其他的尺子试了试,都可以,这是什么原理呢?我查阅了科学书,也利用网络在线搜索了一下,终于找到了一些科学的解释:等带电体靠*轻小物体时,轻小物体由于静电感应,也带了电,但是是与带电体相反的电荷,由于异性电荷相互吸引的原理,所以带电梯能吸引轻小物体,看到这里我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这次生活中的小发现使我对科学产生了更加浓厚的兴趣,也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双慧眼,也许许多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探秘吧!

  小小的摩擦力,会有哪些神奇之处呢?今天,老师带我们玩了一个类似拔河的游戏——拔书。

  听到“拔书”这个词语,我们惊讶到,书怎么拔呢?难道要拔烂吗?只见老师左右手各拿了一本书,接着放在桌子上,将书页一页一页的交叉在一起。

  老师叫了两名同学来将书拔开,他们大步流星地走上了讲台,心里肯定会想:两本小小的书,怎么会拔不开呢?接着便把书紧紧的抓住,准备开始,他们先是轻轻的拔了拔,试一试,发现拔不开,便使出了九牛二虎之力,有一名同学,手滑了几次,两人都差点摔倒,我们都呐喊着:“使劲呀!使劲呀!”他们的眉毛都要开始打架了,咬紧牙关,恨不得把书撕烂,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可书却丝毫没动。

  之后老师把没参加过的同学都叫了上去,一共8人。“3、2、1!”8人一起使出吃奶的劲,开始拔书,可是怎么也拔不开,甚至有些人没抓住,都摔倒了,我心想:这两本书的力量也太大了,不会是老师拿订书机订住了吧!两本书仿佛在对我们说:“就凭你们这些小屁孩,还想拔开我们,我们是有魔法的。”

  原来它们的魔法是摩擦力,一张纸的摩擦力是小的,但许多纸的摩擦力是巨大的。这也告诉了我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许多人聚集起来的力量是巨大的,遇到困难团结才能克服。

  周末,妈妈看我很无趣,于是说:“弢,我给你变一个不是魔术的魔术。”我听了,心想妈妈葫芦里到底卖了什么药呢?

  过了一会,妈妈从书架里拿出了两本书,薄薄的,在空中抖了抖,好像在说:“这两本书里没东西吧?!”瞧她那架势可真有点像魔术师呢!接着,妈妈把一本书翻了几页,又把另一本书翻了几页,然后一页一页地重叠在一起,反反复复直到把一本书夹完。然后,妈妈说:“这两本书已经被我粘在一起了哦,扯不开了!”我听了,说:“不可能!”妈妈反驳道:“怎么不可能,要不你来试试?”

  我说干就干,拿住两本书的各一边用力一拉,“哗哗”书分开了,我不屑对妈妈说:“哈哈,我说不可能吧!”妈妈没有多说,只说:“我换一下道具。”说着,妈妈又拿出两本厚厚的书,按刚才的方法把两本书又重叠在一起,说:“这回你一定拉不开!”我还是不信,接过书开始扯,可这次就算我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都没法把书分开。

  这是怎么回事呢?我疑惑不解。

  妈妈笑了笑告诉了我其中的奥秘,原来是摩擦力的原因。书页与书页之间存在的摩擦力,页数夹得越多摩擦力就越强。摩擦力越强两本书就像涂了粘水一样分不开了!

  摩擦力可真神奇,自然的力量真是伟大!

  有位同学在一篇作文中描绘了这样一个离奇的情景:“早晨,我感到一身寒冷,睁开眼睛一看,被褥全掉在地上。我一动身体,整个床架都松开了,我于是滑倒在地上。我想站起来,却感到十分困难,我费了好大的劲硬是按地站起来。一个喷嚏,我好像被人推了一下,向后滑到了墙上……妈呀!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啊?”这到底是怎样的世界呢?哦,原来这位同学描写的是一个没有摩擦力的世界。“被褥掉地”,是身体与被褥之间没有摩擦;“床架松动”,是没有摩擦,床就不能装配;“站不起来”,是脚与地面之间没有摩擦;“一个喷嚏”,向前喷出一股气体,由于气体的反作用,且人与地面之间无摩擦,人就被推向后滑。

  假如地球上没有摩擦力,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假如没有摩擦力,我们就不能走路了,因为既站不稳也无法行走。比如在冰上步行,由于冰滑,走不多远就累得满头大汗。如果没有摩擦力的话,道路比冰还滑,那时人们只有伏倒在地上才会觉得好受些,假如没有摩擦力,镙钉就不能旋紧,钉在墙上的钉子就会自动松开而落下来,椅子都要散开来,并且会在地上滑过来,滑过去,根本无法使用……

  又如,传递带把货物往上运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摩擦力,则货物要沿斜面下滑,所以,物体有沿斜面下滑的趋势,所以传送带给了货物一个沿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的作用,以阻碍货物向下滑的运动趋势。如果没有摩擦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无法运动起来,反之,运动着的物体将无法停下来,最终大家只好碰在一起,某一物体以某一速度向某一方向不停地运动,如果碰撞后又能被弹开的话,他们又将沿着被弹出的方向不停的运动下去。如果没有摩擦和介质阻力,物体只发生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时,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那么,整个世界就将始终处于运动、碰撞、再运动的过程中,一片混乱,一片狼籍。

  好在我们的世界存在摩擦力。但有资料说,某国已研究出所谓的“超润滑材料”,可将它用到军事上,一旦战争爆发,将这种超润滑材料洒到对方的公路上、铁路的铁轨上和飞机的跑道上,这样对方的战车、运兵车、火车将无法运行,军用物资无法运送,飞机不能起飞……用以谋术战争的胜利,这种超润滑材料所起的作用还真有点战略意义呢!

  这就是神奇的摩擦力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今天班队课,冯老师给我们玩了一个游戏叫做——神奇的力量“拔书,”你们肯定会问拔书?书怎么拔?他又不是萝卜?

  一开始,我也很奇怪,等我看到冯老师带来的两本书后我就恍然大悟了,原来是让我把两本书拔开呀。

  老师刚说完规则,班级里就是一片躁动,同学们个个兴奋的脸上泛着红晕,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一边把手举着高高的,一边使劲喊着我来,我来。

  首先上场的是蒋展博,只见他挺着胸脯,雄赳赳气昂昂的上了场,像一位踌躇满志的将军,蒋展博抓住书脊,用出吃奶的劲也没将它分开,仿佛两本书就是一对紧密相拥,不肯分开的好朋友,蒋展博换了一种方法,像拉锯似的你来我往,简直成了单人拔河比赛,可是还没有拔开这两本书,这时,蒋展博直接用牙齿咬住书脊,然后两只手抓住另一边的书脊,连身子都微微颤抖起来,可终究还是败下阵来,他下台时的样子,活像一只刚被斗败的大公鸡那般狼狈不堪。

  接着,冯老师让我和戴楚哲上场拔书,根据我刚才在台下做的经验,往书缝里吹几口气再用力一拔就能分开,可这两本书我无论怎么吹,怎么拔都拔不开,我和戴楚哲只好用蛮力,可戴楚哲弓着背,眼睛紧紧闭着,眉头锁紧,脸上泛着红晕,似乎耗尽了全身的力气,但两本书还是没有分开,仿佛用了502胶水,将它们牢牢地粘住了,最终,我跟戴楚哲摇摇头沮丧地走向了坐位。

  接着,四个人,六个人……

  每一个上去拔书的人都垂头丧气的回到了自己的座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是摩擦力在作怪,一页一页的书页结合起来,竟然有这么大的力量,不由得让我心生赞叹。真是神奇的力量啊!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6)

——假如摩擦力消失了作文 (菁华5篇)

  聪聪住的地方下雪了。他走在雪地上,雪“嘎吱嘎吱”地想着。他来到教学楼这里,正准备上楼梯,脚下“哧溜”一声,给他摔了个踉跄。

  他知道这是摩擦力的原因,因为鞋子底上有雪,是光滑的,楼梯瓷片上也有雪,夜是光滑的,光滑的东西碰到光滑的东西,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于是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嘿!这样还蛮好玩的,不知道没有了摩擦力,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聪聪站在那里,想着。

  “啊!”远处传来一阵这样的声音,原来是有人走路跌倒了。“哈哈,这人真有趣,走路也能跌倒啊。”聪聪开始幸灾乐祸。可是,聪聪看到,街上的汽车如脱缰的野马似的飞快地行驶着,红绿灯那里也没有人停车,耳边还能传来一阵阵撞击的声音。

  “该不会……世界上真的没有摩擦力了吧?”聪聪看着眼前的情景,吃惊道。他知道,踩刹车是需要摩擦力,才能使车子停下来的,他们的车子停不下来,肯定是因为没了摩擦力。

  “啊呀!诶诶……”聪聪正准备回到教室,没想到脚下这么的滑,一不小心,就又和地面来个“亲密接触”了。

  聪聪小心翼翼地走到了楼梯上,正准备扶楼梯扶手,没想到,这扶手变得油一般的滑,怎么也抓不住,聪聪脚下一个不留神,又摔到了地上。“唉!没想到上个楼梯都这么不容易啊!”聪聪抱怨道,不过还好,没了摩擦力,摔着不是很疼。

  历经“千辛万苦”走到教室,看到同学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抓着桌子上的东西,想把桌子收拾干净。可是那些东西抓到了手里,就又滑了下去。“一个铅笔盒,你们都抓不住,好笨啊。”聪聪嘴里嘀咕着,不敢让同学们听到。

  正准备坐到板凳上,不料,又是一滑,还好旁边同学的手抓住了他,可是——他的手就像泥鳅一样,根本抓不住!所以,聪聪再次地倒在了地上。

  “哦不!我受不了了!赶快让摩擦力回来吧!”聪聪在心里大声喊道。少顷,世界变成了原来的样子,大家都跟没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只有聪聪的背还在隐隐作痛。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摩擦力,那就会……

  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了地上,我以为是晚上睡觉不小心掉下来的就没在意,可我准备穿衣服时,想从地上爬起来,可刚一起来就滑倒了,这是我才明白世界没有了摩擦!我想:总不能不穿衣服吧。于是我连滚带爬的“滑”到床边,想抓住衣服,可刚摸到衣服,衣服就从床上“滑”了下来,我只好“滑”到衣服那里,勉强的把衣服穿上。我站了起来,又一下滑倒了,这一倒没关系,我碰到了桌子,桌子倒了,坐姿碰到椅子,椅子倒了,椅子碰到床,床到了,床碰到……天呐!物理一片混乱!!我没办法,再怎么样总不能不上学了吧。我有“滑”起来 ,“滑”到卫生间,想拿起牙膏牙刷刷牙,可……怎么办?只能不刷啦!

  “滑”在路上我看见他们都是像我一样的,走一步滑几步,嘿,换挺好的哦,做几步就能和骑10几分钟的车子好啊!可开车的人不好喽~他们的车要么停不下来要么看不起来,连出去都出不去了!

  唉!终于到学校啦!同学们也都趴在地上,老师讲课了,连粉笔都拿不住,也只好也趴在地上给我们讲课,练*啦,考试啦都没法做了!可让同学高兴死喽!

  这天晚上看到电视里播放《新闻联播》,主持人趴在地上给我们讲解是怎么回事(唉!做这行的真难啊!为了人民……)。简讯:前天晚上,工厂工人正在干活,突然没有了摩擦力,工人一下滑倒,将大型机械撞到,机械一个接一个的倒,当场压死许多人……

  啊!天呐,这……这……这怎么办了!那些科学家们你们研究出来了嘛!~

  清晨醒来,感觉怪怪的。整个人都不受我的控制,怎么了这是?

  我刚从床上坐起来,“哧溜”一下子滑到了地板上。我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却摔了个四脚朝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滑到衣柜前,我刚想伸手拉开衣柜,问题来了,无论我多么的用力把手就是抓不住,我试了无数次,可还是没有成功。不管了,我扑!但是衣柜被我这么一扑,就沿着力的方向开始运动起来。衣柜碰上了桌子,桌子碰上了椅子,椅子又碰上书柜……家具像台球桌上的彩球一样开始四处乱串。

  我开始吃饭了,我好不容易碰到碗,但是碗却在上面滑来滑去,我放弃把碗拿在手上的思想了。碗好不容易滑到我面前了,我刚想拿起筷子加饭,但筷子被我这么轻轻一碰,“啪嗒”掉在了地上做起了匀速直线运动,无论我怎么抓都抓不住。哎,没办法,只好饿着肚子上学了。出了门,我举步艰难地抬脚开滑,左一下,右一下,好像走在冰面上。不,比冰面上还要滑几倍!我来到大街上一看,啊,世界都乱套了!运动着的汽车,没有收到摩擦力的影响,怎么也没法停下来;静止的东西,只要轻轻一推,不一会儿,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想开动的汽车,却又在原地打滑,怎么也开不出去。人们没有办法正常行走,但却又站不住,大家滑来滑去,你碰我我碰你。急着上班和上学的人气得干瞪眼儿,只好学着企鹅,“滑”着去上班和上学。

  我边滑边看,只见人们排着队,一步一步慢悠悠地往前滑着,后面的人还不忘记抓住前面的人,以防滑倒。这时,最前面的那个人一下子站不住,手忙脚乱地滑了几下,往后倒去。只听“啊!”“哎呀!”“呼!”“咣当!”的声音响成一片,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了下去,就像一副花花绿绿的多米诺骨牌。人们抱怨着想爬起来,可世界没了摩擦力又能怎么办呢!

  哎!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可真可怕呀!

  可怕的事是从昨天早上开始的。

  派特博士像往常一样从床上起来,穿上鞋,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向试验台,他要完成一个实验。可是没走两步就“咚”的一声摔在地上,他试图站起来,却立不起来了,地面就像光滑无比的冰面一样,让人无法行走。

  派特只好扶着身边的东西,一步一步往前滑,勉强下了楼,爬进车里,他要去超市买烧杯,他刚一发动车,车就“嗖”的一声跑了出去。

  “停!停!”派特大叫着踩刹车,可是车仍然急速奔跑,刹车失灵了。“太危险了!”结果,车撞倒了马路边一家水果店的墙上,苹果、橘子、凤梨满地乱滚,刚刚醒来的店主人生气极了,想快步走上去教训人,结果“咚”地摔了一个嘴啃泥,生气地撑着地破口大骂。

  派特刚想辩解,又一辆车冲了过来,“咚!”撞在派特的车身上,派特还没反应过来,又一辆车“呯”地撞上了两辆车,派特一看,得,这车里不能待了,再待就变成肉饼了,只好跳出车外,然后又“扑咚!”摔在地上。再看路边,全是和自己一样狼狈,在地上爬着走的人。

  爬回家中,派特惊奇地发现,家里乱成一团,实验台上的5个烧瓶两个实验架三个酒精灯一本力学的书和各种东西全掉在地上成了稀巴烂。这是怎么一回事?打开电视,电视中说,今日我市共发生1042500起交通事故,火车脱轨,人们无法站立起来,所有东西都掉在地上、说到这里,电视也“咚!”地冒了烟,因为摔坏了。

  派特无意翻开一本力学书,立刻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力,我们的正常动作都要靠它帮助我们完成,没有摩擦力,我们将陷入混乱。

  摩擦力?摩擦力?联想今天发生的事,派特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摩擦力消失了!

  出于本能,派特博士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因为实验物品随时可能滑出一米远,不用手稳住它是不行的,此外,派特不止一次摔伤、一个月两个星期零三天一十六小时二十四分五十九秒后,“增加摩擦力液”研制成功!于是派特爬到了科学研究所,爬进了所长室,又爬上了桌子、二十四小时后,各国直升机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摇晃着飞向空中,将“增加摩擦力液”洒向大地。

  一个星期后,地球又恢复了安宁和谐的生活状态。

  “亲爱的乘客,你所乘坐的13号快车已经到达终点站,请按秩序下车。”

  “啊,好痛。”刚下车还没有来得及观摹这神奇的无摩擦世界,就因为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揉着摔痛的胳膊,我为自己的愚蠢而懊恼,这是一个无摩擦力的世界呀,所以路面十分油滑,我们寸步难行,我竟然忘记了这些慌忙蹦下了车,能不摔着吗,哎,我太粗心了!

  我赶忙从背包里面拿出“万能鞋”穿上,这可是新一代的高科技产品呀,它能克服没有摩擦带来的难题,所以穿上它就不会因为没有摩擦让我滑倒了!

  没走多远我不禁被城市中的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每个人都开着一架小型飞行器在城市中穿梭,好酷呀!这里竟把飞机当交通工具了!但是我又仔细想了想,这个没有摩擦的世界,车能开动吗,根本不行的!因为没有摩擦,无法启动,即使启动了也无法停下,将一直跑下去不会停下来……除非碰到了障碍物,可以想象那不就是车祸吗?可怕!这里的人们真聪明,把飞机当作交通工具显然是明智之举。我为自己的大惊小怪而感到羞愧,真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了!

  突然,我看到有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学生开着小飞机乱窜,我拦下他疑惑地问:“你是高中生吗,高中学*如此关键,该多花时间在学校学*呀,怎么样还到处跑呢?”

  “你是指做功课吗,哈哈……”,他大笑起来,然后佯装很无奈的对我说:“到处都没有摩擦,你叫我怎么样写作业呢?你能拿起笔来吗,让我如何做呢?”哦,我恍然大悟!当我回过来神的时候,他已经远去了。我意识到我要赶快离开这里,因为我来是探亲的,不能耽误时间了!

  到了亲戚家,我坐在餐桌前,叔叔的嘴里不停的张张合合,从我到他家就听到他一直在讲没有摩擦力的好处!先是提到没有摩擦机器使用寿命就长了,性能也能提高了,生产成本就下降了,能赚更多的钱了!又讲到能节约很多资源,对于保护地球资源很有好处的,世界可持续发展了!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对叔叔说,没有摩擦你还让我吃饭吗?让我怎么生活呢?叔叔不好意思地说,我只看到了没有摩擦给我带来的好处,其实人类的生活是离不不开摩擦的!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7)

——摩擦力教案菁选

摩擦力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摩擦力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对于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先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再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进而理解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是本节课的难点,教学中应使学生能直观看到由于物体运动,在物体的表面上产生了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学生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作出猜想,设计实验并独立完成实验.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注意学*方法的引领,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滑动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了解厚海绵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下部间隔镂空的厚海绵、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班力气最小的女生将要和班里力气最大的男生大力士利用一根不锈钢棒举行一次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请二位运动员上场.

  比赛结果:女生获胜.

  [师]知道男同学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吗?请大力士自己说说.

  [生]钢棒这端特别滑,握也握不住.

  [师]表面上是老师帮助了女同学,在男同学握的棒的一端事先涂上了润滑油.实际上是谁帮助了女同学呢?是摩擦力!可见摩擦力就在我们身边.

  二、新课教学

  1.摩擦力

  [师]请同学们把手掌贴在桌面上,使手掌沿桌面滑动,体验手掌的感觉.

  [生]手掌与桌面间产生了摩擦.

  [师]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讨论某一个力的时候,一般讨论力的什么内容呢?

  [生]讨论一个力的时候,我们一般要了解力的三要素.

  [师]我们首先来了解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

  一长方体海绵,下端间隔镂空,在桌面上推,(分别演示向左推和向右推)底边显示出因受到摩擦阻力而倾斜.

  [师]请同学们说说从演示的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摩擦力阻碍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与海绵相对于桌面的运动方向相反.

  [生]摩擦力的作用点在海绵和桌面接触的接触面上.

  [师]大家都同意这两位同学的结论吗?

  [生]同意.

  [师]我们把两位同学所讲的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合在一起,就得到了摩擦力的定义.

  [板书]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frictin frce)

  [师]请同学们互相讨论一下在生产生活中有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

  [生]人走路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自行车或汽车在刹车的时候要用到摩擦力,

  [生]扫地、擦黑板的时候都要用到摩擦力.

  [生]滑雪的时候有摩擦力.

  [生]用手抓起东西的时候也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知道了这么多与摩擦力有关的例子,太棒了!现在老师有这么几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助解决,请同学们想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

  [投影]

  问题1:小明让妈妈他买了一瓶水果罐头,可小明怎么也打不开盖子,你能帮助他吗?

  问题2:小华星期天要去参加学校的攀岩比赛,你认为小华怎样做才不易滑下来而尽快到

  达终点?

  问题3:小红的妈妈去市场买回了几条泥鳅,可小红怎么也抓不住,怎么办呢?

  (同学们讨论后交流)

  问题1:

  [生]拧盖子时垫上一块毛巾或棉布.

  [生]找一个力气大的人去拧.

  [生]用螺丝刀撬一下盖子再拧.

  [生]用一个工具夹住盖子使劲拧.

  问题2:

  [生]让小华穿上一双有花纹的鞋.

  [生]向上攀的时候用力抓紧绳子.

  [生]戴上有花纹的粗布手套或在手上抹上防滑粉。

  [生]在绳子上打上一个一个的结.

  问题3:

  [生]抓泥鳅时戴上防滑手套.

  [生]抓以前在手上沾上沙子,然后用力抓.

  [生]把泥鳅打死后再抓.

  [生]给泥鳅前裹上一层布,再用力抓.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主意,大致归纳一下,比如垫毛巾和戴防滑手套基本上是一类,可以归纳成几类呢?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认为垫上毛巾、棉布或在手上沾沙子、抹防滑粉等是增大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力气大的人或用力抓等是增大了力的作用.

  [师]这种力是我们以前了解的哪一种力?增大力和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目的是什么?

  [生]这种力是压力.增大压力和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师]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要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可以采取什么办法呢?

  [生]增大摩擦时可以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减小摩擦时可以减小压力或使接触面更光滑,因此,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应该和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生]我认为摩擦力的大小还和接触面的大小有关系.

  [生]我觉得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拉动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系.

  [师]对于摩擦力的大小,同学们大致作出了四种猜想,你的猜想到底对不对?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师]我们把同学们的四种猜想分成四个研究课题,各小组自由选取其中之

  一,探索之后每个课题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研究结果的交流和答辩.

  [师]实验前请同学们注意下面的问题.

  [投影]

  (1)怎样测量摩擦力?

  (2)你计划采取什么方法来研究自己选择的课题?

  [生]摩擦力不能直接测量出来.根据二力*衡的知识,用弹簧测力计匀速拉动木块,使它沿长木板滑动,此时在水*方向上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衡力.弹簧测力计拉力的大小等于摩擦力,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可知摩擦力的大小.

  [师]哪位同学可以演示操作,并说明操作技巧?

  [生](演示并解释)拉动木块时,木块必须做匀速直线运动,保持弹簧秤的指针不动,这时拉力等于摩擦力.

  [师]第二个问题,大家讨论.

  [生]我们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多个,因此,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某一个因素时,要控制其他因素不变,即用“控制变量法”.

  [师]请同学们根据自己选择的课题设计实验及实验数据表格,完成实验后,写出探究报告和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同学们的活动)

  课题一: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投影](展示)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首先,在光滑的长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记下测力计的示数,然后分别将棉布和毛巾铺在木板上,再在棉布和毛巾上分别匀速拉动木块,记下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填入数据表格中.分析数据,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越粗糙,木块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的同学有什么问题可以提问?

  [生]问:实验过程中,你们如何控制其他变量不变呢?

  [生]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始终使用同一个木块的同一个面作接触面,用相同的速度拉动木块,保证了压力、接触面积等因素不变.

  课题二: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讲解:在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当压力是3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0.8 N,然后在木块上加一个砝码,压力是4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1 N.再在木块上加2个砝码,压力是5 N时,测出的摩擦力是1.4 N.分析这组数据后我们得出的结论是: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其他课题组同学提问题.

  [生]问:为什么在木块上加砝码可以改变压力?压力的大小是如何知道的?

  [生]答:因为木块是在水*面上运动的,所以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就等于物体的重力,因此改变物体的重力就改变了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用弹簧测力计分别测出木块、木块和一个砝码、木块和两个砝码的重力,也就测出了压力.

  课题三:研究接触面的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投影]探究报告

  演示并解释:我们将同一个长方体木块分别*放、侧放、立放在同一块木板上,匀速拉动木块,测出的摩擦力的大小基本相同.我们的结论是:在接触面和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注意:“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大小无关”是在“正压力一定”的情况下说的.研究结果表明两物体相接触挤压时,实际接触部分的面积越大,其摩擦力也越大.而两者的实际接触面积只跟正压力的大小有关,跟它们的表面接触面积无关.在物体的材料性质和表面粗糙程度不变的情况下,正压力越大,实际接触面积也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正压力相同时,改变物体间表面的接触面积,如将一块砖从竖放改为*放,由于正压力没有改变,并没有改变实际接触面积,故摩擦力保持不变.如一块砖变成了半块砖,则正压力改变了,实际接触面也变了,那么滑动摩擦力也变了.

  说明:对于摩擦力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关系,由于要求物体匀速运动.又要用不同的速度拉动,实验难度大.实验效果很难观察,不易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教学中可模糊化处理或放在课外探究.

  [师]我们将各个课题小组的结论归纳一下,能得到什么结论?同学们讨论.

  [生]我们得到的结论是: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在压力一定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情况下,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师]归纳得很好,同学们再一起回忆一下在探究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哪些研究问题的方法.

  [生]“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

  [师]“控制变量法”同学们已经很熟悉了,哪位同学能进一步说明哪些地方用了“转换法”?

  [生]实验中有两个地方用到了“转换法”.通过测拉力来测摩擦力,还有通过测物体的重力来测压力.

  [师]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不仅验证了自己的猜想,还学会了研究问题的方法.现在同学们一起来解决一个实际问题.

  3.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

  [师]还是老师的这块海绵,想要减小它在运动过程中的摩擦,你有什么办法吗?

  [生]可以在桌面上铺上一块玻璃板,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生]在海绵和桌面间放几枝圆铅笔,让海绵在铅笔上滚动.

  [师]这位同学说的是让滚动来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吗?同学们试试.

  [生]同一个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的摩擦力是1.2N,滚动时的摩擦力是0.3N,说明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的可以减小摩擦的方法吗?

  [生]还可以用使接触面分离的方法来减小摩擦,比如磁悬浮列车.

  [生]还有气垫船,也可以加润滑油.

  [师]同学们列举出了这么多减小摩擦的方法,也一定知道更多的增大摩擦的方法.请同学们课后阅读“科学世界”,了解更多的摩擦的利用和防止的办法.现在请同学们回顾这节课哪些知识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小结

  1.摩擦力的概念.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4.“控制变量法”“转换法”.

  四、动手动脑学物理

  请同学们尽可能多地列举生活中应用摩擦的例子,说明哪些做法是为了增大摩擦,哪些做法是为了减小摩擦,分别运用了增大摩擦或减小摩擦的哪种做法.

  五、板书设计

  5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任务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该内容是学*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摩擦力。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

  ○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者分析

  学生是普通水*的高一学生。

  ○1已学*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

  ○2 *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

  ○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寻找其中规律并导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与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设备 砝码(若干个) 木板 贴有砂纸的木板 木板(长宽高不等)弹簧秤

  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 定义:滑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二 条件 接触 挤压 相对滑动

  方向 阻碍相对滑动-----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μ)(将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三 公式:f=μ N (0<μ<1)

  四 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弹力、导入新课

  复*弹力,联系实际说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例如:一个弹簧板上放着一个物体,当换放一个更重的物体时,弹簧板的形变量会增大,说明物体和弹簧板间的弹力变大;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当我们用力推讲桌时,我们会感觉到好象有一种阻碍的力量(老师实验)。我们知道,这种力量决不是弹力,但它一定和弹力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推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却能拉很重的货物,在普通路面却不行。走路时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这些是为什么?引入。

  师: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板书)

  师:从定义中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提问。

  生1: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生2:方向是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与相对滑动的力方向相反。

  (2) 探究思考

  师:那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弹力。

  生2:接触面大小。

  师:很好!其实呢,老师认为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那我们现在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它们进行探究,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完成下表中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下来观看同学实验,并指导。)

  表一

  甲组 乙组 丙组

  探究内容 与接触面压力关系 与接触面面积关系 与接触面性质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秤、木板、

  木块、砝码, 弹簧秤、木板、

  木块 弹簧秤、木板、

  木块、贴有砂纸

  的的木板

  实验步骤 把木块放在水*木板

  上,用弹簧秤匀速

  拉木块,读出这

  时的拉力并记录

  。在木板上放上砝

  码,再次用弹簧

  秤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和用

  弹簧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并记

  录。再把木块另

  一侧面朝下,

  (这次侧面应与

  上次面积不同)

  用弹簧秤匀速拉

  木块,读出这时

  的拉力和用弹簧

  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

  木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并

  记录。把木块放

  在贴有砂纸的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和

  用弹簧秤测出的

  重力(压力)并

  记录。

  结果 放砝码的物体受摩

  擦力大于不放砝

  码的物体受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两次受摩擦力一样

  大(由学生自行完

  成) 木块放在贴有砂

  纸的木板上受的

  摩擦力大于在木

  板上受的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师: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

  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老师板书)

  表二

  根据每组同学们测出的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压力N

  摩擦力f

  作出压力N与摩擦力f的图像,寻找其规律。并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吧!

  师:好!那从图像中我们得出什么呢?

  生:压力与摩擦力成正比。

  师:对。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得材料决定,我们称之为动摩擦因数,记为μ。即有:μ=f/N。(板书)故f=μN。(补充说明: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式子中可知μ没有单位并由大量的实验证明0<μ<1。)

  师:下面我们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题1.课本73页的例题。

  题2:课本77页作业的第一题。

  题3:一个橡皮绳,原长为l0,用它悬挂一本书,静止时测出橡皮绳的长度为l1。用橡皮绳沿水*方向拉书使书做匀速运动,测得橡皮绳的长度为l2。设橡皮绳伸长的长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书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l2-- l0)/( l1-- l0))

  师:下面谈谈滑动摩擦力的应用。运用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

  生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少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或减少物体之间的压力。

  师:生活的运用有:加润滑油,使用气垫;钉鞋,在轮胎上刻花纹等。

  (拓展: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讲课本中的信息窗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作业:课本77页第二、四题。

  教学总结

  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如果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动摩擦因数,它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μ<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由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

  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会由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后记

  1. 通过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动摩擦力,并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和其方向;

  2. 通过互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变“以往以定论式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过程中采用合作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难点】

  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活动意图:

  5—6岁的孩子已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并感兴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学前后期的幼儿对周围生活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科学积极倡导让幼儿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了解摩擦力特征,激发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

  换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

  出示课件二, 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 如果…… 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筷子能将米甚至杯子都提起来呢?

  知道摩擦力是什么?设问:同学们,桌上有一个装有满米的玻璃杯,还有一只筷子,你能用筷子将杯子离开桌面吗?

  老师播放:筷子提米的实验。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筷子能将米甚至杯子都提起来呢?

  1.设问:摩擦力是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块。(木块不动)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滑动。

  3)将木块下放几支圆珠笔芯,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运动。

  提问:弹簧测力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呢?你能作何猜想?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观察现象,思考。

  (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做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块。(木块不动)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滑动。

  3)将木块轮下放几支圆珠笔芯,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运动。

  观察弹簧测力计,有示数,猜想可能有其它的物体

  目标:

  1、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感受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会改变物体的摩擦力,表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表面越光滑,摩擦力就越小。

  2、体验感受摩擦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

  准备:

  课件3个,幼儿两次实验的材料

  过程:

  一、引题:

  出示图片,分别是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及他们的鞋底特写。

  师:比较一下两双鞋子的`鞋底有什么不一样?(雪地靴--*面的、粗花纹、又大又重;冰刀鞋--立体的、又滑又?)

  如果换一下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操作,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师: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我们来做个实验。

  2、介绍材料和实验方法。(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幼儿四人一组进行实验

  4、交流: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又什么不一样?(距离远*、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会由这么不同的结果呢?

  出示课件二,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跟念)。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如果……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的防滑垫,为什么要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六、延伸:

  出示一瓶子,老师说遇到了困难,受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主要引导鼓励孩子对生活中有关力的现象进行探究,让他们亲历活动,探究科学的秘密,并逐步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本活动就是较典型的让孩子探究力学现象的实验课。摩擦现象孩子都看到过,也都感受过,但孩子不一定能觉察到。本活动从现象入手,从宏观出发,引导孩子认识摩擦力,了解摩擦力产生需要的条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摩擦和摩擦力的现象,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2、体验探索发现活动的乐趣。

  活动重点:感知摩擦和摩擦力的现象。

  活动难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活动准备:塑料管、PPT、实验操作材料等。

  活动过程:

  拔河比赛

  导入活动

  意图:通过拔河比赛,引起幼儿学*兴趣。

  1、师出示一根塑料管请两位力量悬殊的幼儿进行两次对比拔河比赛(一次塑料管一端涂洗洁精,一次不涂)

  2、师:两次比赛,第一次,大个子失败了,第二次却胜利了,是什么帮了大个子的忙?

  3、小结:原来是手和棍子之间的力在变化,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其中的'奥秘。好吗?

  感受摩擦力

  寻找摩擦力

  意图:感受摩擦力的存在条件,从生活中寻找摩擦力。

  1、师生实验感受摩擦现象

  手移动的时候,和桌面接触,感到比较费力的现象就叫摩擦现象,桌面阻碍手掌向前移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2、探究摩擦力的产生

  接触——运动

  3、举例说说生活中有哪些摩擦力。(课件展示生活中的摩擦力)

  4、小结:摩擦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摩擦力也经常陪伴在我们身边。

  设疑探究

  实验验证

  意图: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课件展示两种生活现象)猜一猜: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现象1:当你推箱子时,为什么箱子越重,推起来越费力——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重量有关;

  2:为什么下雪天汽车的车轮裹上铁链?——猜想摩擦力大小可能与路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幼儿实验验证。

  4、交流探究结果:你们的发现说明了什么?

  5、小结: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有关,物体越重,表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就越大。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意图:通过课件展示,拓展幼儿敢于摩擦力的相关经验

  拓展经验

  活动延伸

  1、摩擦力无处不在,它有可爱的一面,也有不可爱的一面。(课件演示)

  2、介绍两个关于摩擦力的小实验“你拉得动吗?”、“筷子提米”。(备选)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能在简单的问题中,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

  3、掌握动摩擦因数,会在具体问题中计算滑动摩擦力,掌握判定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4、知道影响动摩擦因数的因素;

  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以及摩擦力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区别对比,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情感目标

  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在分析物体所受摩擦力时,突出主要矛盾,忽略次要因素及无关因素,总结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规律.

  教学建议

  一、基本知识技能:

  1、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或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2、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作用力

  3、两个物体间的.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这两个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大小成正比.

  4、动摩擦因数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

  5、摩擦力的方向与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6、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最大静摩擦力.

  二、重点难点分析:

  1、本节课的内容分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两部分.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关系.

  2、难点是在理解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时,尤其是理解水*面上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时,学生往往直接将重力大小认为是压力大小,而没有分析具体情况.

  教法建议

  一、讲解摩擦力有关概念的教法建议

  介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时,从基本的事实出发,利用二力*衡的知识使学生接受摩擦力的存在.由于摩擦力的内容是本节的难点,所以在讲解时不要求“一步到位”,关于摩擦力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验、学生讨论来理解.

  1、可以让学生找出生活和生产中利用摩擦力的例子;

  2、让学生思考讨论,如:

  (1)、摩擦力一定都是阻力;

  (2)、静止的物体一定受到静摩擦力;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

  主要强调:摩擦力是接触力,摩擦力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但不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即在运动中也可以充当动力,如传送带的例子.

  二、有关讲解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教法建议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相互接触物体材料及其表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跟物体间的正压力有关;但和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注意正压力的解释.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以用公式:

  【设计理念】

  1.在摩擦力的定义中,“相对运动”是学*的一个难点,本节课通过两次海绵实验(木板不动,水*推动海棉;海棉不动,水*抽动木板)解决了这个问题。

  2.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如果让学生无目的猜想,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如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的大小;运动的速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运动的方向等,由于摩擦力的产生原因本身就是有争议的谜团,它与以上因素的关系要解释清楚并不容易,以学生现有的知识水*还无法接受,但要是不让学生猜想,直接探究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又太牵强。因此我精心设计了四个和增大摩擦力有关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解决办法归纳分类,自己形成假说,顺理成章地找出压力和粗糙程度的关系。

  3.在实验验证摩擦力与压力、粗糙程度的关系时,为了节约时间,保证实验质量,明确实验目的,采取分领课题的方法。

  【教材分析】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小游戏──拨河比赛。

  师:一人抓一头,用力握住不锈钢管(一端事先抹上洗洁净)。(采访失利方)说说你失败的原因?

  生:太滑了。

  师:(采访胜利者)你这边滑不滑?

  生:不滑。

  师:除了自己的力量,还有什么力帮了你的忙?

  生:摩擦力。(若说不出,就转问“大家认为呢?”)

  师:今天咱们就来研究一下摩擦力。

  板书:12.3摩擦力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定义(方向、作用点)。

  师:要认识一个力,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生:大小、方向、作用点。

  板书:大小、方向、作用点

  师: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演示海棉实验:木板不动,水*推动海棉)

  推动过程中,海棉在水*方向上,除了受推力,还受什么力?摩擦力对运动起什么作用?摩擦力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再演示海棉实验。海棉不动,水*抽动木板。)

  海棉还受到摩擦力吗?何以见得?它对运动起什么作用?发生在什么部位?

  生:回答。

  师:可见不管谁运动,只要有相对运动,就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摩擦力。

  由此可见,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的方向_________,作用点在______________。

  生:(讨论后填空)

  师:能不能根据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和它对运动的作用,给它下个定义?

  (学生讨论后说出答案)

  师:(出示定义;学生齐声朗读)

  2.摩擦力的大小。

  师:你见过哪些与摩擦力有关的现象?

  (学生讨论后举例)

  师:既然大家这么熟悉摩擦力,帮我解决几个问题吧!

  问题1:小明新买了一瓶果酱,可是瓶盖儿怎么也打不开,你有几种办法把它拧开?

  问题2。小华做航模时需要把木块的一条棱锉掉,操作要领是什么?

  问题3:攀岩活动中怎样做才能顺利到达顶峰,而不滑下来?

  问题4:妈妈买了几条泥漱,小红捉的时候发现很滑,怎么做才能把泥漱抓起来?

  板书:解决问题

  (学生选择自己想研究的问题,讨论、实验,写解决办法,贴到黑板上展示。)

  师:这些增大摩擦力的办法,哪几种实质是一样的?实质是什么?

  活动的构思:

  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如:孩子穿得运动鞋,鞋底就应用了摩擦力的原理;下雨天,教室内铺一些地垫就能防滑。这些现象都是摩擦力的原理,这些现象幼儿经常看见的,但幼儿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孩子不懂摩擦力的原理,因此想在活动中通过小游戏来引出摩擦力,并让幼儿亲手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原理。最后将科学原理回归生活,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的现象,并尝试用摩擦力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目标:

  ⒈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⒉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摩擦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摩擦力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活动准备:

  ⒈光滑桌面与铺上地垫的桌面各一张,积木若干,毛巾、手帕,玩具汽车。

  ⒉象棋的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品的粗糙与光滑,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

  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射门的.游戏,请你来看看。

  ⒈射门游戏:

  玩法:分别在光滑桌面与铺上地毯的桌面的一端,各设置一个“球门”。将象棋的棋子放在桌子的另一端,用力推动象棋子,使其滑向球门。(第一次在光滑的桌面上实验,第二次在有地毯的桌面上实验)

  ⒉讨论:

  ⑴刚才在射门游戏时,你发现了什么?象棋在两次的射门游戏中的滚动有什么不一样?

  ⑵为什么棋子在滚动的过程中会渐渐的停下来?

  为什么用同样的力,在不同的桌面上推动同一棋子,棋子滑动的速度不同?

  ⑶:原来棋子滚动时和桌面有一个力,叫摩擦力。在桌面光滑滚动的棋子摩擦力小,棋子滑得远。在桌面粗糙上滚过摩擦力大,棋子滑得*。

  (二)进一步感知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⒈看,有些小汽车在马路上不知道哪条路走得比较快,所以请小朋友帮忙去试试看。在每张桌子上老师准备了三条用积木搭成的斜坡的马路(一条路是光滑的表面、一条路上面铺着毛巾、一条路上面铺着手帕),三辆小汽车,请你们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车在哪一条路上走得快?车在哪条路上走得慢?哪辆汽车开得远?哪辆汽车开得*?

  ⒉幼儿分组操作、实验。

  ⒊交流实验结果:

  说说刚才实验中你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原来光滑表面的路,摩擦力小,所以汽车走得很快,粗糙表面的路摩擦力大,所以走得慢。

  (三)结合生活,感受摩擦力与生活的关系。

  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摩擦力,我们一一看吧!

  ⒉看看PPT幻灯。

  第一页幻灯运动鞋,引导幼儿观看鞋底,为什么鞋底会很粗燥呢?(增大摩擦力啊,让我走起来更加的稳)

  第二页幻灯轮胎,引导幼儿观察轮胎的环纹,为什么轮胎上有花纹?(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第三也幻灯汽车里的防滑垫。引导幼儿观察小垫子上放了饰品,车开动时,小物品不会滑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防滑垫上有突起的地方,物品放在上面有摩擦力,所以不会掉下来。)

  (四)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引导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的困难,请你用摩擦力的原理,帮我解决一下,好吗?

  问题一:下雨天,底板很滑,小朋友走过容易摔跤,想一想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可以怎么办?

  问题二:衣服的拉链拉不开时,可以怎么办?

  :现在我们小朋友能将学会到的科学原理用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太棒了。

  延伸活动:一会儿回到教室,小朋友还可以继续去发现一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哪里也有摩擦力的存在,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理念]:

  (1)立足于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多元学*方式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生活、社会与物理的关系。

  (3)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4)重视物理与科技前沿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5)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知道它们的方向、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自己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过程中学*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实验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静摩擦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今天我们来学*摩擦力。(课件展示)。

  二、推进新课

  1、摩擦力

  出示目标:什么样的力才是摩擦力?

  (1)阅读课本明确概念(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师生互动:进一步认识摩擦力,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说明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摩擦力有三种,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高中阶段我们只掌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

  出示目标:静止的物体受的就是静摩擦力么?

  (1)学生阅读课文明确静摩擦力,小实验说明相对运动的趋势以及静摩擦力的方向。

  (2)演示实验:拉人。探讨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认识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出示目标: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么?

  (1)阅读课文明确概念: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小实验明确相对运动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探究实验目标: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讨论影响因素:

  ③提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他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④设计实验方案。

  ⑤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方式。

  ⑥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计时实验,并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⑦老师抽样展示数据,并与学生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并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⑧学生结合课文,自己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N、并讨论它的用途。

  三、课堂总结:师生结合导学案第三部分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动一动(为课堂还有空余时间时用):拉书比赛。

  五、板书设计

  课题:3—3摩擦力

  一、摩擦力

  1、概念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二、静摩擦力

  1、概念

  2、方向

  3、大小

  三、滑动摩擦力

  1、概念

  2、方向

  3、大小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在水*面上运动的物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又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够辩证地看待摩擦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设计对比实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重量的关系。

  难点:掌握对比实验的关键与要注意的问题。

  三、教学准备

  学生:装有笔等的文具袋、测力计、毛巾。

  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

  教师:自制玩具小人;大米、玻璃杯、一支筷子;

  自制演示实验材料两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斜面组合装置一套;上下用木块,两侧各用海绵连接围成的矩形框子、条形木板、大理石块等组合装置一套。

  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学生有的教师也有一份)

  四、教学过程

  (一)利用实验创设情境,感知摩擦力

  1 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有趣的小实验,这个小人在这根绳子上可以随便移动,而且特别听老师的话,老师叫它停它就会停在哪里,想知道这里面的秘密吗?老师再给大家做一个小实验:筷子提米。为什么筷子能把大米提起来呢?

  这与我们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摩擦力的秘密有关。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摩擦力的秘密》。(板书课题)

  同学们都有这样一个生活经验:鞋子穿久了,鞋底的花纹会有什么变化?为什么呢?如果穿着花纹磨*的旧鞋子走在结冰的地面上容易怎样?怎样做才能不滑倒呢?

  (设计意图:著名教育家于漪说得好:“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坎上,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课始以俩实验创设愉快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新奇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迫切探求新知的欲望。苏格拉底说:“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顺势抛出一个问题,以回忆学生的生活经历,发现摩擦的普遍存在。)

  2 体验:把手放在桌面上,轻轻往前推;第二次用力压着桌面往前推,比较两次手的感觉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费力呢?

  3 演示并讲解:把手放在桌面上,加大压力往前推,我会觉得手好像受到了一种阻力,阻碍手向前运动,这就是桌面对手的摩擦力。

  把矩形框子放在条形木板上,用测力计轻轻向右边拉,矩形框就变形为*行四边形,上面的木块倾向右边,而下面的木块还在原来的位置并没有滑动。这就说明有一种阻力在阻碍下面的木块向右滑动,这就是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向右拉动让它在木板上匀速滑动起来,这个矩形框就受到木板对它向左的摩擦力,它是阻碍矩形框向右运动的。摩擦力的方向与矩形框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现象在我们身边到处都有。拿起一个物体,它没有掉下来,就是受到了我手对它向上的摩擦力。(搓搓双手)运动与摩擦总是相随相伴、密不可分的。

  4 课件出示摩擦力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的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这种阻力就叫做摩擦力。

  实物演示:让这两块木块这样相对滑动,在两块木块间就有摩擦力产生,这个摩擦力是阻碍两块木块发生相对滑动的。上面的短木块向右滑动,就会受到下面的长木块对它向左的摩擦力;下面的长木块向左滑动,就会受到上面的短木块对它向右的摩擦力。

  (板书接触面摩擦产生)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它是在生活实践的基础上组织起来的具有理性思想的内容,如果不把教材内容放到生活与实践中去,那教材内容只不过是“无土之木”、“无源之水”。根据课程标准与课堂教学的实际,我这样处理教材:在学生对摩擦力“一知半解”的基础上,通过亲自体验和运用感官观察,使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摩擦力的真实存在,这样将学生的已知与新知建立联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科学,感受科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此法印象深刻而又简捷方便,便于教师对概念的阐述和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明白摩擦力是一种阻力。领悟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接触,二是运动。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针对学生最感困惑的地方,利用形象直观可操作性强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看见摩擦力所产生的阻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是相反的。通过这几个小活动,将摩擦力概念巧妙的融合在活动产生的现象中,充分调动学*积极性,学生自然会兴趣盎然。从而推动教学过程的深入展开。)

  (二)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 演示并讲解:摩擦力的大小是可以间接测量的。用测力计拉着文具袋在水*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文具袋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所受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衡力,文具袋水*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桌面对文具袋的摩擦力也是一对*衡力。摩擦力和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拉力就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注意:尽量让文具袋不快不慢按一样的速度前进,要用手把测力计稍抬起,以免运动时测力计底板与桌面产生摩擦而增大了文具袋的摩擦力。)

  播放测量摩擦力大小的录像。

  (板书大 小)

  2 演示:在同一斜面上放上同一块木块(一面光滑,另一面粗糙),第一次实验木块下滑而第二次实验却没有下滑。为什么呢?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在矩形框下面的木块上加上一个重物后匀速直线拉动它,比较和没加重物拉动时的变形有什么不同?

  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

  3看看老师为你们准备了哪些实验材料?怎样用它们来验证我们的猜想呢?这里有两个因素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我们可以采用对比实验分别来研究。怎样设计实验证明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呢?

  4 出示: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实验记录表。小组轻声讨论实验方法,并把相同条件、不同条件分别填在表中。

  学生演示并汇报实验方法,提出注意事项,学生分小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在水*面上运动的物体,在不同的滑板上拖动相同重物时,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板书光滑 粗糙)

  5 刚才我们只拉着一个空文具袋,这个摩擦力已经记录下来了,现在再装上文具,看看摩擦力有什么变化?

  出示: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关系实验记录表。(学*方法同上)

  (板书轻 重)

  6 播放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的动画。

  我们已经知道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了。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和什么因素有关呢?

  演示:用手指轻轻一推透明胶圈,移动距离很小,换种运动方式变滑动为滚动,移动距离增大。

  (设计意图:实验是完成科学教学任务非常有效的途径,也是学生模仿科学家进行探究的重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不但要提倡自主、民主、开放、创造性的探究,更重要的是要指导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规范化操作。学生好奇心强、喜欢动手操作,喜欢鲜明的形象活动,他们爱看老师的演示实验,更爱自己做实验。通过录像和教师的演示使学生学会科学的实验方法,从而对学*产生更浓厚的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学生,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学生兴趣、刺激学生的材料,然后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设计结构性的材料为学生学*搭建“脚手架”,为最终解决问题服务。在活动前制定周密的计划,对整个探究活动的质量具有决定性的影响。科学记录也是我在教学中着力指导的,用数据、事实来说明问题是培养科学精神的重要方面。通过学生自主的对比实验使得他们对于实验的科学性有了更深的了解。这样不仅使学生在获取知识和方法上少走了弯路,而且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最简捷、最有效的锻炼,使学生的各种能力都得到了和谐的培养和发展,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联系实际、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 利用摩擦力可以帮助我们做很多事。在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出示自行车刹车装置、拔河、滑雪、拉琴等12幅图片,你能从这些事例中说出人们是在减小摩擦,还是利用摩擦吗?

  生活中还有哪些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例子呢?

  作业:观察生活中人们是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并记录下来,写一篇观察报告。

  2 总结:摩擦力,让人欢喜让人忧!我们要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摩擦力对物体的运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时对我们非常有帮助,有时又会给我们造成困难和危险。我们可以针对摩擦力的特性采取有效的办法消除它所带来的危害。

  揭示听话玩具小人谜底。

  (设计意图:《科学》的宗旨:以问题为纽带进行科学教育,从激发学生产生问题始,到产生新的问题终。其核心策略是解决学生生活中的真实问题。“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和价值感‘唤醒’。”利用课件针对生活中的实例判断说理摩擦力的运用情况,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以致用,温故而知新。科学来自生活,教学要走出课堂,向生活空间拓展,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体现科学的价值。)

  五、板书

  接触面摩擦

  产生↙ ↗轻重

  摩擦力的秘密→ 大 小

  ↘ 光滑 粗糙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摩擦与我们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

  【参考方案】

  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

  【备注】

  1、写出专题报告。

  2、写出发现的新问题。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根据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能根据二力*衡的条件,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水*运动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

  3.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改变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认识摩擦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利用与防止,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能表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2.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控制变量法在物理研究过程中的应用,培养学生乐于参与、勇于创新的意识和设计实验、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观察与实践使学生了解摩擦在实际中普遍存在,既有利也有弊。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辩证观点;

  2.通过生活中实例的研究,激发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弹力、重力之后,研究第三种常见的力──摩擦力。弹力、重力等知识的学*可以对摩擦力的学*起到正向迁移的作用,另一方面,本节的知识又为力的概念的形成起到巩固和深化的作用。

  本节内容由“摩擦力”和“摩擦的利用与防止”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测量水*运动的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这个实验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必做的测定性实验。为突出重点,选取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作为探究性实验,这需要学生具有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技能。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难得的训练学生开展科学猜想、实验检验、分析论证的好选题。因为学生虽然对摩擦现象不陌生,但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却不清楚。

  摩擦现象在生活中很常见,有些摩擦是有益的,有些是有害的。有益的摩擦应该增大,有害的摩擦应该减小。针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学生领悟客观事物之间的辩证关系。

  三、教学策略

  对摩擦现象,学生们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可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摩擦现象引入新课。例如可先向学生提问:自行车在水*道路上滑行时,无论路面多么光滑,总会慢慢停下来,为什么?(回答:受到地面的摩擦力。)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接触面间就产生摩擦力阻碍相对运动。这里不要解释动摩擦和静摩擦的问题。

  要探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及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解决三个问题:摩擦力的测量问题,实验的研究方法问题以及实验器材的选择问题。摩擦现象学生比较熟悉,要先引导学生对摩擦与哪些因素有关做出猜想,然后让学生按照课本提示,独立完成实验,包括自己设计实验,自己设计表格记录实验数据,自己得出实验结论等等。教师只需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即可。

  摩擦与我们息息相关。指出有时摩擦是有益的,有时是有害的。应该研究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然后让学生阅读这段课文。读完课文后,通过讨论先得出增大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再得出减小摩擦的方法并举出实例。对利用滚动减小摩擦,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实验,亲自感受一下利用滚动可以减小摩擦。对加润滑油减小摩擦,学生比较熟悉。但对利用气垫减小摩擦,学生不熟悉,教师可适当做些说明。

  四、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弹簧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侧面积不同)、砝码(或钩码)、长木板、棉布、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5分钟)

  播放视频:足球在草地上滚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矿泉水的瓶盖上有许多竖纹;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汽车在雪地上行走艰难,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等等)。

  思考:这些现象都与什么有关?摩擦总是阻力吗?摩擦总是有害吗?

  学生观赏并思考,初步了解摩擦力,它可能是阻力,也可能是有用的动力。

  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兴趣。

  新课教学

  (30分钟)

  (一)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小实验。

  (1)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手*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教师演示实验: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

  思考:

  (1)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

  (2)摩擦力的作用点在哪里?

  (3)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4)摩擦力的作用是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摩擦力的定义,了解摩擦力的作用点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摩擦力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学生动手实验,说出自己的体验,初步了解摩擦力及其产生。

  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后总结得出结论: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物体相对运动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充分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促进作用,帮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这里采用的方法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由浅入深,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测量滑动摩擦力

  演示:把木块放到水*桌面上,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子拉着木块前进。思考:木块在水*方向受哪些力?画出力的示意图。怎样知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

  进一步提问让学生思考:

  用什么工具来测量滑动摩擦力?

  弹簧测力计能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吗?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原理是什么?

  测量时要让拉力与滑动摩擦力相等,木块必须做怎样的运动?拉力的方向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桌面不水*行不行?

  总结:只有把物体放在水*支持面上,让弹簧测力计沿水*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才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通过思考讨论让学生明确:测滑动摩擦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测量的是拉力,不能直接测量摩擦力;测量时应用了二力*衡的知识。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三)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1)提出问题:根据你的生活经验,请你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或假设:滑动摩擦力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可能与压力有关,可能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可能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如果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怎样改变压力大小?怎样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请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记录的表格。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设计好的步骤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5)得出结论:在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学生汇报: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引导学生总结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速度大小、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学生思考,回答。

  每次只改变可能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中的一个,其他因素保持不变,测出滑动摩擦力大小并记录。

  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四)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让学生回忆或回放刚开始上课时的视频,思考并回答:摩擦总是阻力吗?摩擦总是有害吗?怎样增大和减小摩擦?

  实验:用滚动代替滑动能减小摩擦。

  (1)将一个实验小车放在水*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方向拉动,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示数大小。

  (2)将小车倒过来,轮子朝上放在水*桌面上,再用弹簧测力计沿水*方向拉动,使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示数大小。

  (3)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示数,能得出什么结论?

  通过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摩擦实例,认识生活中摩擦无处不在,有些摩擦对我们有益,有些有害,并能正确说出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

  思考、回答,动手实验。

  培养分析思考能力。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8)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

  第四章第3节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巩固

  五、教学仪器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

  六、教学过程

  ①用弹簧秤水*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互相接触且挤压

  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

  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滑动摩擦力

  引入:a. 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 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

  1.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B. 滑动摩擦

  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2.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A. 接触面*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B. 与接触面*

  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拉木块,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弹簧秤的拉力

  要求学生观察拉力的变化(保持木块的静止)。引导学生用二力*

  衡

  知识可以得到:小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也是从零开始不断增大。

  继续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物体刚开始运

  动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结论:0<F≤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拿出尺子夹在书中合上课本,体会用手抽出尺子时的用力;然后在合上的课本用另外一只手对课本施加一个压力,再一次体会用手抽出尺子时的用力。

  实验结论:通过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只改变压力,得到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F=μFN,μ是比例常数,没有

  单位,叫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跟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情况

  3.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应用

  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巩固学生对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应用

  4 . 课堂小结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p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控制变量的方法。

  (5)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了力、重力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来认识摩檫力,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本节课重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数据分析,有利于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手沿桌面滑动等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根据二力*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能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车刹车等实例,会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任务:

  1、通过“拔河比赛”、“手沿桌面滑动”、“推动牙刷”等方式,评价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

  2、根据二力*衡测量摩擦力,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

  3、通过举例,阅读课本,会说出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评价学生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2、穿钉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轮鞋的强壮男生进行拔河比赛。

  (完成目标一)

  1、明确目标。

  2、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生活体验

  感受摩擦力

  (8分钟)

  活动二:

  1、学生通过手沿桌面滑动感受摩擦力。

  2、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牙刷,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完成目标一)

  1、学生亲身感受,认识摩擦力。

  2、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义。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25分钟)

  活动三:

  1、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组选取研究课题。

  2、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摩擦力?小组根据课题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

  3、各小组进行实验,分享自己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5、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的实验装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完成目标二)

  1、学生根据课前预*,大胆猜想。

  2、引导学生如何测量摩擦力。

  3、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9分钟)

  活动四:

  1、引导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P25―P26页,分组讨论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标三)

  1、通过举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过阅读课本和讨论,得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第3节摩擦力

  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3、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加压力

  (2)使接触面更粗糙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4)使接触面分离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提问

  师:前面我们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慢慢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慢慢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问题)

  生:讨论举例(搜集事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归纳分析)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得出结论)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性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儿?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猜想或假设)

  师:(副板书)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学生现察进行评估、补充)(设计实验)

  (说明:在测量摩擦力时,物体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接触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地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大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

  1、轻轻向前推手指;

  2、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验。

  生:(实验谈体会)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讨论回答)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改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应控制相同。)

  (说明: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师:(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辨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 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让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第4.3节 摩擦力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

  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巩固

  四、教具准备

  木板、弹簧秤、物块、毛巾、泡沫板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

  2、能判断并运用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及数学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培养观察操作、归纳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严谨、创新、理性、求真、协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

  【难点】

  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前面学*的牛顿第一定律中强调:物体在不受力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衡状态,换句话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为什么我们在推桌子的时候桌子并没有动呢?在桌面用弹簧拉动物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拉力为什么还会是匀速直线运动呢?引出课题《滑动摩擦力》。

  环节二:建立概念

  1、学生分组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桌面上的木块,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并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尝试描述滑动摩擦力的的定义、方向、大小。教师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观察进行总结明确概念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i,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故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回忆旧知,归纳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并存在挤压力;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

  通过几组演示实验来验证以上条件,如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力的情况,学生也可自行尝试验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得记忆和理解。

  (2)教师明确说明摩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根据以往对力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环节三:深化概念


神奇的摩擦力(精选五篇)(扩展9)

——大班科学摩擦力教案汇总5篇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陀螺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二、展开

  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2、实验:摩擦力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

  :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

  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

  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

  :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三、结束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一、活动目标:

  1.了解物体间相互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2.能与同伴合作实验、观察、记录不同材质对摩擦力大小的变化。

  3.体验探究摩擦力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两种不同表面的“斜坡滑梯”。

  2.粘有狐狸的木块16块。

  3.普通木块、粘有光滑即时贴的木块、粘有砂纸的木块、粘有皮筋的木块总共16块。

  4.光滑斜坡与草地粗糙斜坡玩具4组、光滑斜坡玩具4组。

  5.记录表、活动课件。

  经验准备:

  1.活动前教师可让幼儿体验摩擦力现象,如:尝试在草场地面上推小木箱,可以用什么方法让小木箱更好推?(可放进小推车里)初步感受摩擦力产生时是什么样的,有什么感受,初步了解身边与其相同现象的事物。

  2.幼儿有用各种符号记录来表达自己想法的经历,会用符号以及数字等方式进行记录。

  3.家长在家中与幼儿通过观看新闻等方式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有所关注和了解。

  活动的构思:

  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如:孩子穿得运动鞋,鞋底就应用了摩擦力的原理;下雨天,教室内铺一些地垫就能防滑。这些现象都是摩擦力的原理,这些现象幼儿经常看见的,但幼儿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孩子不懂摩擦力的原理,因此想在活动中通过小游戏来引出摩擦力,并让幼儿亲手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原理。最后将科学原理回归生活,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的现象,并尝试用摩擦力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目标:

  ⒈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⒉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摩擦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摩擦力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活动准备:

  ⒈光滑桌面与铺上地垫的桌面各一张,积木若干,毛巾、手帕,玩具汽车。

  ⒉象棋的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品的粗糙与光滑,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

  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射门的游戏,请你来看看。

  ⒈射门游戏:

  玩法:分别在光滑桌面与铺上地毯的桌面的一端,各设置一个“球门”。将象棋的棋子放在桌子的另一端,用力推动象棋子,使其滑向球门。(第一次在光滑的桌面上实验,第二次在有地毯的桌面上实验)

  ⒉讨论:

  ⑴刚才在射门游戏时,你发现了什么?象棋在两次的射门游戏中的滚动有什么不一样?

  ⑵为什么棋子在滚动的过程中会渐渐的停下来?

  为什么用同样的力,在不同的桌面上推动同一棋子,棋子滑动的速度不同?

  ⑶:原来棋子滚动时和桌面有一个力,叫摩擦力。在桌面光滑滚动的棋子摩擦力小,棋子滑得远。在桌面粗糙上滚过摩擦力大,棋子滑得*。

  (二)进一步感知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⒈看,有些小汽车在马路上不知道哪条路走得比较快,所以请小朋友帮忙去试试看。在每张桌子上老师准备了三条用积木搭成的斜坡的马路(一条路是光滑的表面、一条路上面铺着毛巾、一条路上面铺着手帕),三辆小汽车,请你们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车在哪一条路上走得快?车在哪条路上走得慢?哪辆汽车开得远?哪辆汽车开得*?

  ⒉幼儿分组操作、实验。

  ⒊交流实验结果:

  说说刚才实验中你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原来光滑表面的路,摩擦力小,所以汽车走得很快,粗糙表面的路摩擦力大,所以走得慢。

  (三)结合生活,感受摩擦力与生活的关系。

  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摩擦力,我们一一看吧!

  ⒉看看PPT幻灯。

  第一页幻灯运动鞋,引导幼儿观看鞋底,为什么鞋底会很粗燥呢?(增大摩擦力啊,让我走起来更加的稳)

  第二页幻灯轮胎,引导幼儿观察轮胎的环纹,为什么轮胎上有花纹?(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第三也幻灯汽车里的防滑垫。引导幼儿观察小垫子上放了饰品,车开动时,小物品不会滑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防滑垫上有突起的地方,物品放在上面有摩擦力,所以不会掉下来。)

  (四)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引导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的困难,请你用摩擦力的原理,帮我解决一下,好吗?

  问题一:下雨天,底板很滑,小朋友走过容易摔跤,想一想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可以怎么办?

  问题二:衣服的拉链拉不开时,可以怎么办?

  :现在我们小朋友能将学会到的科学原理用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太棒了。

  延伸活动:一会儿回到教室,小朋友还可以继续去发现一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哪里也有摩擦力的存在,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活动意图: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