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

首页 / 教学设计 / |

  《摩擦力》教学设计 1

  第四章第3节 摩擦力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作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教学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三、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四、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巩固

  五、教学仪器

  实验器材:木块、弹簧秤、砝码、粗糙木板

  六、教学过程

  ①用弹簧秤水*拉木块,逐渐增大拉力,静摩擦力有何变化?与弹簧秤拉力读数有何关系?依据是?

  ②观察弹簧秤拉力增大到什么程度木块刚被拉动?(引入最大静摩擦力)

  ③木块被拉动后匀速运动,根据初中学过的知识,这时受到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如何读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④对比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有何关系?

  ⑤在木块上增加砝码,对最大静摩擦力有没有影响?

  实验后小组讨论,归纳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得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a.互相接触且挤压

  b.接触面粗糙且双方有相对运动

  以及静摩擦力大小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

  滑动摩擦力

  引入:a. 刚才的实验可观察到滑动摩擦力是一个怎样的力?(引导学生归纳滑动摩擦力是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有相对运动,物体之间存在着的摩擦力)

  b. 刚才的实验给我们暗示了一个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是什么? 通过上述实验得出:

  1.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A. 静摩擦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的趋势。B. 滑动摩擦

  力产生条件是粗糙,有弹力,有相对运动。

  2. 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A. 接触面*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B. 与接触面*

  行,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摩擦力的大小

  1.静摩擦力的大小

  通过演示实验,用弹簧秤拉木块,从零开始不断增大弹簧秤的拉力

  要求学生观察拉力的变化(保持木块的静止)。引导学生用二力*

  衡

  知识可以得到:小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也是从零开始不断增大。

  继续实验,要求学生观察木块的运动情况,可以得到:物体刚开始运

  动时所受到的静摩擦力就是最大静摩擦力。

  结论:0<F≤Fm ,Fm为最大静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要求学生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拿出尺子夹在书中合上课本,体会用手抽出尺子时的用力;然后在合上的课本用另外一只手对课本施加一个压力,再一次体会用手抽出尺子时的用力。

  实验结论:通过其它因素不变情况下只改变压力,得到摩擦力与压力有关。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F=μFN,μ是比例常数,没有

  单位,叫动摩擦因数,μ的大小跟两接触物体的材料及接触面的情况

  3.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应用

  通过让学生做一些相关练*,巩固学生对滑动摩擦力公式的应用

  4 . 课堂小结

  《摩擦力》教学设计 2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p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控制变量的方法。

  (5)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了力、重力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来认识摩檫力,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本节课重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数据分析,有利于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手沿桌面滑动等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根据二力*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能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车刹车等实例,会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任务:

  1、通过“拔河比赛”、“手沿桌面滑动”、“推动牙刷”等方式,评价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

  2、根据二力*衡测量摩擦力,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

  3、通过举例,阅读课本,会说出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评价学生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2、穿钉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轮鞋的强壮男生进行拔河比赛。

  (完成目标一)

  1、明确目标。

  2、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生活体验

  感受摩擦力

  (8分钟)

  活动二:

  1、学生通过手沿桌面滑动感受摩擦力。

  2、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牙刷,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完成目标一)

  1、学生亲身感受,认识摩擦力。

  2、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义。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25分钟)

  活动三:

  1、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组选取研究课题。

  2、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摩擦力?小组根据课题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

  3、各小组进行实验,分享自己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5、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的实验装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完成目标二)

  1、学生根据课前预*,大胆猜想。

  2、引导学生如何测量摩擦力。

  3、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9分钟)

  活动四:

  1、引导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P25―P26页,分组讨论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标三)

  1、通过举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过阅读课本和讨论,得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第3节摩擦力

  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3、

  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加压力

  (2)使接触面更粗糙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小压力

  (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

  (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

  (4)使接触面分离

  《摩擦力》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提问

  师:前面我们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慢慢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慢慢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问题)

  生:讨论举例(搜集事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归纳分析)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得出结论)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性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儿?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猜想或假设)

  师:(副板书)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学生现察进行评估、补充)(设计实验)

  (说明:在测量摩擦力时,物体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接触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地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大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

  1、轻轻向前推手指;

  2、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验。

  生:(实验谈体会)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讨论回答)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改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应控制相同。)

  (说明: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师:(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辨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 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让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摩擦力》教学设计 4

  第4.3节 摩擦力

  【教学设计思想】

  在课堂上创设生活情景,引出生活难题,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去解决问题,使

  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极大的兴趣,

  【教材分析】

  教材出处: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三节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是高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正确认识摩擦力对整个力学知识框架的搭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教师要试图将学生初中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的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学中要力图从两种摩擦力的区别与联系出发,让学生从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范围及其计算来理解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本节课也是一节科学探究课,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同时,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教材的编写突出了这一点。在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大量生活生产中的摩擦现象,并能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学情分析】

  学*者是高中一年级学生,目前还没有学*力的合成与分解相关知识,只是在初中阶段简单的了解了一下摩擦力的性质。所以在讲述新课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让他们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逐渐学*新课程,避免跨越式教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静摩擦、滑动摩擦力,和它们的产生条件及其作用效果,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2.根据物体的*衡条件简单地计算静摩擦力的大小。 3.能运用滑动摩擦力公式来计算滑动摩擦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利用物理语言分析、思考、描述摩擦力概念和规律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

  3.让学生参与和亲身体会在实验中控制变量和实验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参与实验激发学生学*兴趣。

  2.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正确理解最大静摩擦力的概念。 3.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以及方向的判断。 难点: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简单计算。

  三、教学方法

  分析归纳、实验探究、体会参与、练*巩固

  四、教具准备

  木板、弹簧秤、物块、毛巾、泡沫板

  五、教学过程

  《摩擦力》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产生条件;

  2、能判断并运用决定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及数学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培养观察操作、归纳和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养成严谨、创新、理性、求真、协作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的探究过程。

  【难点】

  实验中控制变量法的理解和使用。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实验导入:前面学*的牛顿第一定律中强调:物体在不受力的时候总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即处于*衡状态,换句话说,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那为什么我们在推桌子的时候桌子并没有动呢?在桌面用弹簧拉动物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拉力为什么还会是匀速直线运动呢?引出课题《滑动摩擦力》。

  环节二:建立概念

  1、学生分组用弹簧测力计拉动桌面上的木块,感受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并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并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尝试描述滑动摩擦力的的定义、方向、大小。教师之后根据学生的认知和观察进行总结明确概念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i,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方向总是阻碍物体运动,故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回忆旧知,归纳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

  (1)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并存在挤压力;

  (2)接触面粗糙;

  (3)有相对运动。

  通过几组演示实验来验证以上条件,如不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是否存在摩擦力?接触但没有相互挤压力的情况,学生也可自行尝试验证,以此来加深学生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得记忆和理解。

  (2)教师明确说明摩擦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根据以往对力的探究过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环节三:深化概念

  【滑动摩擦力影响因素的探究】

  1、小实验:

  a、将手放在桌面上轻轻滑动,用力!再用力!再用力!感觉滑动摩擦力不断增大;

  b、 将手放在纸上重复上述动作。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器材:滑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棉布、纸等。

  (3)实验步骤:

  a、提出问题: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b、作出假设:

  ①跟作用在接粗面的正压力有关系

  ②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

  ③跟接触面积大小有关系

  ④跟运动速度有关系

  c、证明假设:利用弹簧测力计测滑动摩擦力

  d、分析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学生四人一组进行实验,教师首先强调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实验,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实验结束后,小组代表上台进行数据分享,最后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

  环节五:小结作业

  1、教师引领学生回顾本节课学到了什么,对摩擦力有怎样的认识。

  2、作业:如何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什么时候需要增加滑动摩擦力?怎么办?

  (2)什么时候需要减小滑动摩擦力?用什么方法?

  方法归纳:

  (1)改变动摩擦因素μ

  (2)改变正压力

  四、板书设计

  《摩擦力》教学设计 6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p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控制变量的方法。

  (5)学*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惯。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了力、重力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学*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来认识摩檫力,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本节课重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养成规范的探究*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手沿桌面滑动等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根据二力*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能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 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车刹车等实例,会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任务:

  1、通过“拔河比赛”、“手沿桌面滑动”、“推动牙刷”等方式, 评价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

  2、根据二力*衡测量摩擦力,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 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

  3、通过举例,阅读课本,会说出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学生自学、归纳 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2、穿钉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轮鞋的强壮男生进行拔河比赛。

  (完成目标一)

  1、明确目标。

  2、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生活体验

  感受摩擦力

  (8分钟)

  活动二:

  1、学生通过手沿桌面滑动感受摩擦力。

  2、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牙刷,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完成目标一)

  1、学生亲身感受,认识摩擦力。

  2、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义。

  (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25分钟)

  活动三:

  1、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组选取研究课题。

  2、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摩擦力?小组根据课题研究设计实验 方案并分享。

  3、各小组进行实验,分享自己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归纳 总结。

  5、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的实验装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完成目标二)

  1、学生根据课前预*,大胆猜想。

  2、引导学生如何测量摩擦力。

  3、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9分钟)

  活动四:

  1、引导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P25―P26页,分组讨论 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标三)

  1、通过举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过阅读课本和讨论,得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第3节摩擦力

  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3、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加压力(2)使接触面更粗糙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4)使接触面分离

  《摩擦力》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它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教学重点

  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

  泥鳅、抓鱼手套、大米、筷子、玻璃瓶、实物投影仪、橡胶桶以及各种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

  教学内容:

  1、抓泥鳅比赛。

  2、学生实验探究摩擦手。

  3、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活动一:抓泥鳅比赛)

  活动目标:以抓泥鳅比赛为活动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

  1、组织学生进行抓泥鳅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自然事物倍感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究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2、交流。让“获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秘诀,让“失败者”说说自己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抓泥鳅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采用对应办法:为什么他的办法能行,而我的办法却不行?引出摩擦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研究的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快的进入下面的探究实验中去。)

  3、小结,揭示课题(板书: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活动二:学生实验)

  活动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3页的拖人游戏。

  1、哪一种方式拖人感觉轻松些,为什么?

  2、提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拖人游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并大胆提出假设,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用实验验证的兴趣。)

  3、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进行验证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讨论。并根据学生的相关回答进行板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系。

  物体的重量

  (设计意图:从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假设—实验—交流—结论,得出其中的科学道理。通过自己进行实验的选材、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其中我是用橡皮筋而不是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只需从橡皮筋的长、短定性地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应用与实践(活动三:筷子提米游戏)

  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5页的相关图片。

  1、讨论:图中哪些做法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做法是在减小摩擦力,为什么?

  2、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行为是在减小摩擦力?

  3、组织学生进行筷子提米游戏。

  (设计意图:在形成一定的结论后,通过理论—实验—应用的实践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巩固与提高(活动四: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1、教师又拿出开始抓过的泥鳅。

  2、交流: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说说你会想什么办法更快地抓住泥鳅呢?

  3、展示小小发明家的作品——抓鱼手套。

  (设计意图: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了科学知识又可以运用于实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好科学的兴趣。)

  五、拓展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创设:假如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假想的国度里遨游,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

  的确。没有摩擦力,我们寸步难行,那么对于摩擦力,你们还将进行哪方面的研究呢?

  《摩擦力》教学设计 8

  一、教学目标:

  1、过程和方法:

  ⑴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⑵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⑶能够设计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实验

  ⑷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力的研究结果

  2、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

  ⑵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⑶知道增大与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尊重事实的探究精神

  ⑵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⑶认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形成利用摩擦力为人们服务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一张、多媒体电脑一套、液晶投影设备一套、PVC管材13套、锉刀13把、砂纸13张

  三、教学过程:

  1、录像引入,激趣导思

  ⑴观看两遍录像。

  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⑶发现摩擦现象。

  ⑷引导学生发现摩擦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经过这一部分的引导,学生联系上了一些自己曾经切身体验的生活细节,虽然还不是所要探究的内容,但是经过这个步骤学生已经渐渐进入探究情景,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明确意识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学生的第一次观察通常是不够充分的,因此继续引入第二次观察,并且提示他们所要注意的内容,让他们更加明确地带着问题去观察。)

  (从这一段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在小学生的观察过程中,形象思维成分较多,从观察到联系实际,处处体现形象思维,尤其是对摩擦所产生声音的描述更是维妙维俏,学生能说出这些声音,其一是因为有*时生活的切身感受,其二说明他们对将要探究的问题充满兴趣的,这正是我们继续进行教学的着力点。第二次观察完成后,我们已经可以对学生明确我们今天所要探究的问题了。)

  2、引导学生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摩擦力”

  [板书:“摩擦力”]

  3、引导学生了解产生摩擦力的条件

  ⑴师:我们刚才讨论了很多摩擦力的现象,我们能不能从中总结出,摩擦力的产生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

  ⑶引导学生讨论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①需要两个物体。

  ②两个物体要紧密接触。

  ③两个物体要有相对运动趋势。

  (这一段教学说明对于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要从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是困难的,他们在这一个阶段必须克服两个困难:一是思维跨越的困难,二是语言表达的困难。所以,这个阶段的教学急不得,一定要把握好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慢慢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克服思维的困惑,手把手地教会他们将一个自然现象或是科学过程表述出来。而表述这一过程的载体就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这个需要他们进行探究的环节。我们可以发现,经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基本达到了要求,这是当前科学教学的一个难点。难在什么地方呢?一是得真正把握好知识和技能与过程和方法之间的联系,二是得真正把握好教学规律,不能急功*利。)

  4、实践探究,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条件有关系

  ⑴将pvc管比作“成龙”。

  (渗透模拟实验的探究方法,从录像向实验材料迁移。)

  ⑵想办法让管子从滑道上滑下来是不会滑得太快。

  ⑶引导学生讨论。

  ⑷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动手实践。研究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条件有关系。

  ⑸渗透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方法:

  ①对比实验所采用的材料是不是相同的?为什么要采用相同的材料?

  ②两个滑道的坡度是不是相同的?为什么要采用相同的坡度?

  ③为什么管子要同时放下来。怎么放才可以做到“同时放”?

  ④你发现了什么现象?

  ⑤什么条件是不相同的(只有管子的粗糙程度不相同,其他条件都一样),这种实验我们称为对比实验,对比实验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法之一。

  ⑥一次改变多个条件行不行?

  ⑦引导学生反思,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实验方法才可以――加深对比实验的认识。

  (以上为教学的主要部分:一是借研究摩擦现象渗透对比实验的实验方法。以前我们教实验方法多是直接告诉学生实验的名称,在学生实践的过程总是手把手地教,生怕学生遗漏了什么“重要环节”,学生实践的过程还要反复“告诉”学生这是“对比实验”。

  我想,认识“对比实验”不是一、两节课可以完成的,应该把这个认识过程当成一个“系列的教学”,然后在每一节实践课的每一个实践过程加以认真引导,科学的教学过程不能“心求通而未知其意”,应是“心求通而欲达其意”。从以上教学过程可以发现,通过对教学环节的“细节量化”,学生能深刻了解“对比试验”的实践意义、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这样教比直接“告诉”学生效果好多了。对于我们的教学对象而言,他们只不过是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对比实验这种科学方法在他们的学*阶段至少还得接触十年,那么我们更该给他们设计一个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让他们充分地理解这种实验方法。

  有的教师说,学生已经懂得将pvc管磨粗可以增大摩擦力,那教师还有什么可以教的?我认为其实不然,一是我们本来就不可能“教”会学生科学;二是学生懂得把管材磨粗不一定代表理解了摩擦力大小与物体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三是对于这个教学环节,其重点在于如何运用教材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不在于知识本身。小学科学教育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叫做:“行虽微而旨趣远,出虽浅而寓意深。”我们正是要通过一些通俗浅显、方便易得的东西,促使孩子去探究、去钻研。从中渗透现代的、先进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寓有深意,这样才能对未来的科学人才的成长施加良好的深远影响。)

  5联系生活事例,运用所学改进生活用品。

  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一些类似的现象呢?

  ⑵展示生活中的图片。

  ⑶找一找这些图片的共同特征。

  ⑷为什么这些物体的表面要做成凹凸不*的形状?

  ⑸引导学生多寻找一些生活中的事例。

  ⑹玩陀螺。

  ⑺讲一讲玩陀螺的体会:陀螺的哪个部分要增大摩擦,哪个部分要减少摩擦?

  ⑻利用所学联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改造。

  《摩擦力》教学设计 9

  一、设计思路

  1、 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解决办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并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过程】

  2、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本节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信息丰富,直观。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动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2)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对桌面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有没有作用?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 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2>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 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 、 、 有关。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呢?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衡)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探究压力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压力/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2

  3

  实验结论: ;

  (2)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木板

  2

  棉布

  3

  毛巾

  实验结论: ;

  (3)探究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较大面积

  2

  较小面积

  实验结论: ;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试一试>把一未开封的桶装水横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个费力?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1、摩擦力对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试一试举例说明。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 ,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

  【小结4】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

  (2)轴承中装有滚珠 ;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

  (4)鞋底的花纹 。

  <活动3>说说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着摩擦?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的?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思考>假如没有摩擦,世界会变得怎样?

  《摩擦力》教学设计 10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以及它的应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动手实验能力、归纳概括能力等。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教学重点:什么是摩擦力以及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

  教学方法: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泥鳅、抓鱼手套、大米、筷子、玻璃瓶、实物投影仪、橡胶桶以及各种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

  教学内容:

  1、抓泥鳅比赛。

  2、学生实验探究摩擦手。

  3、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活动一:抓泥鳅比赛)

  活动目标:以抓泥鳅比赛为活动背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和探究兴趣。

  1、组织学生进行抓泥鳅比赛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对自然事物倍感新鲜、好奇的心理特点,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境之中,激起探究兴趣,形成探究动机。)

  2、交流。让“获胜者”说说自己成功的秘诀,让“失败者”说说自己在比赛过程中遇到的困境。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交流自己在抓泥鳅比赛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他们所采用对应办法:为什么他的办法能行,而我的办法却不行?引出摩擦的概念,同时使学生产生好奇的心理,对研究的问题将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快的进入下面的探究实验中去。)

  3、小结,揭示课题(板书:摩擦力)。

  二、合作探究(活动二:学生实验)

  活动目标: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摩擦力,培养学生做对比实验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认识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3页的拖人游戏。

  1、哪一种方式拖人感觉轻松些,为什么?

  2、提出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拖人游戏图片,引发学生思考:摩擦力跟什么因素有关,并大胆提出假设,从而激起学生进一步用实验验证的兴趣。)

  3、学生合作探究实验(实验材料如:毛巾或橡胶板、玻璃片、带钩的小木块、砝码、橡皮筋等)进行验证并填写实验报告单。

  4、讨论。并根据学生的相关回答进行板书: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摩擦力的大小与等因素有关系。

  物体的重量

  (设计意图:从生活体验入手,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通过假设—实验—交流—结论,得出其中的科学道理。通过自己进行实验的选材、设计,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同时使学生形成“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观。其中我是用橡皮筋而不是用弹簧秤拉动小木块,主要是考虑到小学生只需从橡皮筋的长、短定性地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就可以了。)

  三、应用与实践(活动三:筷子提米游戏)

  先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出书本85页的相关图片。

  1、讨论:图中哪些做法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做法是在减小摩擦力,为什么?

  2、交流:联系生活实际谈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行为是在增大摩擦力,哪些行为是在减小摩擦力?

  3、组织学生进行筷子提米游戏。

  (设计意图:在形成一定的结论后,通过理论—实验—应用的实践过程,不仅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四、巩固与提高(活动四:认识抓鱼手套的秘密)

  1、教师又拿出开始抓过的泥鳅。

  2、交流: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说说你会想什么办法更快地抓住泥鳅呢?

  3、展示小小发明家的作品——抓鱼手套。

  (设计意图:科学教学应重视科学素养的培养,使学生深切体会到科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学了科学知识又可以运用于实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用好科学的兴趣。)

  五、拓展

  活动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并积极地去探索未知世界。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与创设:假如没有摩擦力,这个世界将会怎样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在假想的国度里遨游,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

  2、鼓励学生课后进行探究。

  的确。没有摩擦力,我们寸步难行,那么对于摩擦力,你们还将进行哪方面的研究呢?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阅读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1)

——《摩擦力》教学设计6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1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并结合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内容,制定了“透析生活中的摩擦”的教学设计方案。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对学生而言非常熟悉,但往往意识不到它的重要意义,甚至意识不到它的存在。在教学设计中,以“激发— — 冲突— — 顺应(或同化)— —建构” 为基本模式。在上课之前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 播放大约2分钟的与摩擦力有关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欲望。在上课时再辅以生动形象的影视剪辑画面引入课堂,诱导学生主动学*。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首先设计学生用手在桌面上拖动和用手握住玻璃杯两个小试验,让学生体会感受摩擦力.在学生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使学生逐渐深入地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通过实验得出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 充分运用多媒体播放影视及生活、生产中的画面,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分析解释其中的摩擦现象。让学生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感受科学,从而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物理课堂,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 学*任务分析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是北师大版八年级第七章第六节的内容,主要包括动摩擦力的概念,生活中摩擦力存在的重要性,以及影响活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该内容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从生活中观察现象,引发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培养善于思考的科学态度。为高中学*摩擦力打下基础。

  (1) 教学重点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特性和规律,通过演示实验得出影响摩擦力的因素。

  (2) 教学难点

  难点为摩擦力有阻碍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的性质。

  2、 学*者分析

  学*者是初二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跃,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喜欢自己动手实验,比较好动活泼。具备一定的观察归纳能力,已经掌握一些基本的物理思想,如控制变量法。但是对事物的本质的把握,还有一定的难度。

  3、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各种影响因素,灵活运用f=u、N.知道如何区分摩擦力和最大静摩擦力,相对运动和相对运动趋势,知道静摩擦力为

  O

  2.过程和方法。经过摩擦力的探究学*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多种影响因素中“变量控制”的实验技能。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实验的互动与合作,培养探究学*的兴趣,培养出学生精益求精的处理问题的科学态度。

  4、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剪辑画面,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的情景,汽车打滑,情景课件滚动代替滑动、加润滑油、磁浮列车、气垫船;4人一组,每组有玻璃杯,水,润滑剂,弹簧测立计,木板,毛巾,木块,钩码;小自行车。

  5、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摩擦力与什么有关?

  (同学回答的有:)

  与重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实验

  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秤

  示数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1

  木块

  木板

  2

  木块

  毛巾

  3

  木块加钩码

  木板

  比较1、2,当压力相同的时候,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比较1、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时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6、 教学设计

  【新课教学】

  课前播放有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的影视。播放电视剧《情深深,雨蒙蒙》剪辑画面,画面中出现“人骑鱼”和“人在鸡蛋清中滑倒”的情景。

  师:同学们,看到画面中的主人公“骑鱼”时是多么的浪漫,为何在鸡蛋清中却狼狈地摔倒?想知道为什么吗?

  生:想!

  师: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教师用多媒体呈现课题:《生活中的摩擦力—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师: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摩擦力。请大家先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下, 然后把手用力压在桌面再一次拖过。(教师边讲边演示,学生动手体验)

  师: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一个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个力就叫摩擦力。

  多媒体呈现上面这段话.同时向学生介绍:滚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

  .

  · 自评·学生通过观看实例后。直观地知道什么是滚动摩擦力,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减少了对有关概念的机械记忆。

  师: 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生活中你们所知道的或看到的有关摩擦力的例子?

  生1:人跑步时有摩擦力。

  生2:滑旱冰时有滚动摩擦力。

  生3:擦桌子时有摩擦力。

  师:同学们谈得非常不错,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到处都是。我们今天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同学们知道怎么测量它的大小吗?

  生:用弹簧测力计。

  师:对,不过拉动时得匀速拉动。至于原因吗?我们下节课再探讨。(教师边讲边演示)

  师:现在请同学们大胆猜想,然后分四人一组进行一个体验实验,然后交流:“你认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

  (1)让学生用一只手握住一圆柱形空玻璃杯的外壁,让玻璃杯静止在空中.此时学生能轻易地把玻璃杯握住.

  (2)当在玻璃杯的外壁涂上一层润滑油后,学生再握住玻璃杯时就感觉到杯子要往下滑落,若想握住玻璃杯就必须用稍微大一些的力.

  (3)不断地向杯子中注入水.随着杯中水的不断增多,学生就会感觉到杯子下落的趋势越来越厉害,此时要想能握住杯子,必须不断加大握杯子的力.

  (4)当水加到一定量以后,不论该学生怎样努力却再也握不住杯子了,杯子不断地向下滑落.

  完成上述实验后,可以进行如下的分析:

  (1)手握杯子且让杯子静止在空中,则手必须用力握住杯子,即手和杯子接触并且挤压了.也就是说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之一是接触并且挤压.

  (2)杯子和水受到的总的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杯子相对手的运动趋势是向下滑落.若要杯子保持静止,则由二力*衡知识可知,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即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同时也说明了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之一是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随着杯子中的水不断地增多,杯子和水受到的总的重力变大,杯子下落的趋势越来越厉害,然而,杯子并没有下落,说明手给杯子施加的静摩擦力越来越大,即静摩擦力的大小会随着物体所受的其他力的变化而变化.

  (4)没有涂润滑油之前能轻易地握住杯子,涂润滑油以后要握住杯子就必须用大一些的力,说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静摩擦力的产生有影响,即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之一是接触面粗糙.

  (5)第四步实验现象说明静摩擦力的大小有一个极大值— — 最大静摩擦力.当水和杯子的总重力大于手和杯子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时,则杯子开始下滑.这个现象还说明了,在该实验中,能让杯子处于静止状态的力并不是手握杯子的力(手施加给杯子的弹力),而是手施加给杯子的静摩擦力.在这个实验中,学生虽然不能通过眼睛直接观察到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但是却能通过自己的触觉强烈地感觉到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以及相对运动趋势的激烈程度,从而能正确地判断出静摩擦力的大小以及方向变化,对学生加深理解静摩擦力有很大的帮助。

  充分交流后,请学生汇报交流的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猜想内容板书:

  与重力有关;

  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与物体的运动快慢有关;

  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师:为了获得答案我们需要进行实验探究,其过程是: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D.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前两步我们已经做了,现在从第三步开始做。

  师:影响摩擦力的因素较多。我们今天主要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时, 同学们知道需要用到什么研究方法吗?

  生:控制变量法。

  师:对。如何利用桌面上的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来证实我们提出的猜想呢?现在请同学们分组讨论。

  学生开始讨论实验方案,教师巡视,参与讨论。

  讨论结束后,抽两组学生交流实验方案,学生方案中不完善的'地方,由各组学生相互补充。归纳得出的实验方案及实验记录表格用多媒体投影在屏幕上。

  。

  收集证据

  实验

  次数

  实验条件

  弹簧秤

  示数

  压力情况

  接触面情况

  1

  木块

  木板

  2

  木块

  毛巾

  3

  木块加钩码

  木板

  教师要求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实验与证据收集,教师巡视各组的实验情况。 ’

  师:同学们的实验完成了吗? 完成了的请举手。现在请同学把实验探究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哪一组先来?

  生1:比较1、2,当压力相同的时候,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生2:比较1、3,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的时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其他的几个猜想,可由同学们课后自己验证。

  · 教师自评·各实验小组在课堂上交流自己的实验探究结果,请学生讲解探究结论中有哪些内容与猜想相符,有哪些不符。由于学生总结不受限制,可能会提出与结论不一致的问题, 在学生互相质疑的过程中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加深学生对科学探究的体验与反思。

  师:摩擦对人类来说,是有利还是有害的呢?

  学生七嘴八舌,各说不一。教师没做说明.而是用多媒体课件演示— — 汽车打滑。

  师:同学们,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呢?

  生:(齐答)增大摩擦力。

  师:谁能回答增大有益摩擦力的方法?

  生1:增大压力可以增大摩擦力。

  生2:还可以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师:同学们刚才的回答非常不错,同学们能再举些生活中增大摩擦力的例子吗?

  多媒体播放相应的画面,学生自主举手发言。

  生1:人走路时要增大摩擦力。

  生2:我的球鞋底上有明显的花纹。

  生3:汽车轮胎的花纹

  生4:在冰雪路上行驶的汽车要系防滑链。

  师:同学刚才的回答非常精彩,看来同学们已悟到了生活中的物理。同学们知道生活中的摩擦力不总是有用的, 比如转动的机器会因为摩擦而加剧磨损,那如何减小有害的摩擦力呢?

  生:(齐答)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流畅,不过减小摩擦力的方法不止这些,请看屏幕。

  多媒体播放情景课件:

  1.滚动代替滑动;2.加润滑油;3.磁浮列车;4.气垫船。

  引导学生感悟画面中出现的有关摩擦力的现象。当画面中出现:“气垫船在草坪上行驶,从人身上碾过,将人身上的衣物弄得个精光”时,全班哄堂大笑。

  师:同学们看了刚才的画面,有些什么感悟呢?

  生:在生活中有很多减小摩擦力的实例

  生: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很多? ?

  结论: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师:同学们知道加润滑油、磁浮列车、气垫船有什么共同之处吗?

  生:使接触面彼此分隔开

  师:对.同学们知道摩擦力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两物体相互接触.因此减小摩擦力的最好的办法是使接触面彼此分隔开,加润滑油、磁浮、气垫等。

  师: 我们这节课学*了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教师从讲台下拿出一个小朋友骑的自行车放到讲桌上) 同学们看一看自行车中哪些地方要利用摩擦? 哪些地方要减小摩擦?

  学生边观察。边讨论。

  生:(走到讲台,边指边说)轮胎、脚蹬、把套这些部件都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们上面都刻有花纹。

  生2:(指车闸)它也增大了摩擦,因为它使用橡胶制成.同时要用力捏闸。

  生3:(指前轴、中轴、后轴说)这些部分都减小了摩擦.因为它们都安装了滚珠轴承,同时还加了润滑油。

  师:这几位同学回答得非常好,让我们一起为他们鼓掌。

  师:同学们还有发现吗?

  生:我觉得车轮是减小摩擦的,因为它是圆的,以滚动代替滑动可以减小摩擦。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的探究过程,想一想有什么收获呢?

  生1:通过学*.我知道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生2:我还知道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滑动

  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

  生3: 物理非常有趣, 电影画面里也有物理现象.这节课让我明白了许多物理道理。

  多媒体打出本节课的知识结构图。

  师:同学们刚才总结很好!

  【小结】

  在学生阐述随学内容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接触面的大小无关,而跟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形成性练*】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7、 资源及媒体的应用

  ,恰当适时地运用多媒体,构建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让学生在发展中寻求快乐,在快乐中寻求发展。在开课前和整个课堂教学中,适时、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在课堂情景的渲染、营造方面达到了淋漓尽致的效果。既加大了课堂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益,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各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这样将暂时兴趣转化为了持久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 几乎每个学生都在实践、在思考、在交流.因为这是他们最熟悉不过的摩擦现象。

  8、 教学设计后记

  1、 本内容的设计应用多媒体创设动态的、声形并茂的情境,渲染课堂氛围,使学生身临其境,亲身感受来自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给学生带来新感受,使他们的思维迅速地活跃起来,自然地进入到学*的兴奋状态。并完整的呈现了实验探究,其过程是:A.提出问题;B.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D.收集证据;E、分析与论证。本堂课的重点就是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由学生自己制定实验方案,体验科学的研究方法— — 控制变量。虽然学生的方案可能不够完善、甚至很粗糙,但通过学生相互补充,教师点拨,能使学生学会科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体现新课程理念。

  2.建构主义认为.学*不是将知识由教师向学生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冲突产生得越强烈,顺应的过程越彻底,知识的建构才有可能越牢固。在教学设计上,本课着力表现的正是针对“摩擦力”这一概念而“激发一冲突一顺应一建构”的过程。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冈素 这一教学环节时,教师关注了学生学*过程的体验。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通过共同探讨、相互交流,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对摩擦力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把手放在桌面上拖一拖”来使学生直接感受摩擦,加深对摩擦的感性认识。

  3.在教学中.将学*内容以问题情境的形式呈现. 这改变了传统的知识呈现方式— — 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这在转变学生的学*方式,实施探究性学*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

《摩擦力》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一)科学概念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运动物体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摩擦力。摩擦力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

  2.在水*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在水*面上匀速拉动物体,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基本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2.推测、设计实验验证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一)重点

  能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似匀速直线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

  (二)难点

  匀速直线运动时收到的摩擦力大小与拉力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一)学生实验准备:弹簧测力计(5N),两面粗糙不一的木板,毛巾钩码,塑料盒;

  (二)教师准备:微视频(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水*方向*似匀速运动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四、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
教师与学生简单交流。
搓手游戏。
搓手活动。
联系本节课的内容,缓解气氛。
一、导入
1.认识摩擦。
(PPT出示新旧两个鞋底的图片。)通过新旧鞋底的照片,引出“摩擦”。
师问: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现象呢?2.摩擦与运动密不可分
(PPT出示四幅图)滑滑梯与身体、滑雪板与积雪、黑板擦与黑板、手和单杠之间都有摩擦。
提问:归纳一下,需要什么条件?
联想生活中的摩擦现象。

思考发生摩擦时需要的条件。(两个以上的物体,接触,运动)

“摩擦”这个词学生都很熟悉,但是对摩擦的真正含义不一定真的领悟,这个环节在于把摩擦和运动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引出课题。

二、摩擦力
(一)感受并认识摩擦力
通过“人拉人”的活动,领悟拉力与摩擦力在水*方向拉动时,方向相反。
(二)摩擦力的大小
1.通过问题引出,摩擦力与拉力在匀速拉动时,他们的大小正好相等。
(板书匀速拉动大小相等)
提问:你觉得可以怎样测量这个摩擦力?
提问: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
2.观看视频,补充学生没有说到的注意点。
3.活动一: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个笔袋受到的摩擦力。
学生活动,体会鞋底阻碍移动的感觉。


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视频,学*使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水*方向摩擦力的方法。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




利用学生自己的切身感受,知道摩擦时会产生一种阻碍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并且用学生拉学生的方式与我们后面拉动物体的力的分析相同,有利于学生思维的连贯性。



反复强调本节课的实验结果一定要建立在两个条件下才能成立。使学生构建正确的科学知识。
三、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一)研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师通过活动一的实验结果对学生进行提问。
(二)完成实验方案,进行实验
选择想要研究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实验。
(三)实验结果分析
两个研究因素分开讨论,先形成初步的实验结论,板书。
提问:我们再回去看看我们的实验,上课时我们一直在强调哪些注意点?
学生思考猜测影响各组摩擦力大小不一的原因。


学生领材料,实验。


学生观察实验数据。

学生思考,将结论补充完整。

让学生通过几组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出相对合理的结论,而不是只有一组实验就轻易下定论,让科学探究更具科学性。
四、总结延伸
PPT出示一张图片,引出滚动与滑动。
分析思考图片中的摩擦。
引出滑动与滚动。

《摩擦力》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如何产生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感受手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摩擦力演示仪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NBA 篮球场上两名球员相撞后在地板上长距离滑行的视频

  2.观看图片:老师在学校塑料草坪打球及滑到后膝盖受伤的照片

  3.提出问题:老师腿受伤是什么惹的祸?——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

  1.学生活动:手放在水*桌面上,用力向前推,谈谈感受。

  2.对照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试探性归纳摩擦力的定义,教师可提示性提问:

  (1)谈某个力至少需要涉及几个物理?(2)是否需要接触?(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3.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4.摩擦力的实质:

  活动:通过展示用显微镜不同倍率放大后的手背的照片,说明摩擦力的实质是由于接触面间的凹凸不*产生的

  备注: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猜想:

  通过前面展示的老师在篮球场上膝盖受伤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动体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与接触面的面积

  (4)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5)………

  2.设计实验

  (1)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根据手中的器材(木块、砝码、棉布、长木板、弹簧秤),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实验方案: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利用二力*衡的知识,由弹簧秤的示数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

  思考:怎样验证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面积与摩擦力的关系?

  想一想:要用到什么科学方法?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3、动手完成实验

  主要设计表格参考:

  表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备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数据记录

  4、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摩擦与我们

  问:你认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

  答:有利有弊

  问:怎样减少有害摩擦;怎样增大有益摩擦?

  说一说:汽车在冰面上打滑,我们可以怎么办?

  考一考:以下是驾照交通规则考试的一道试题:

  动脑筋:同一水*面上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试给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备注:提出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收获了什么?

  1、什么是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五、练*

  书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备注:教师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摩擦力》教学设计4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在活动小认识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

  培养小朋友对摩擦力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

  难点: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积木、瓶子、笔、拔河绳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让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脚搓地面,然后说说感觉?(有一种力阻碍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让小朋友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扫帚与地面问、板擦与黑板间、布与玻璃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2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辆同样的小汽车在相向斜画的积木上往下滑,其中两个斜面上分别铺有一块毛巾,一块手帕,让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辆汽车走得最快,哪辆汽车走得最慢,说说为什么?(铺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车走的最慢,因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铺有手帕的汽车走得最快,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1)拧紧的瓶盖打不开怎么办?引导小朋友回忆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觉,尝试用肥皂水把瓶子打开,因肥皂水可减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自行车链子转动不灵活怎么办?(给幼儿提供石蜡、柴油让小朋友尝试,用减少摩擦力来解决问题?)

  (3)你手中的钢笔怎样才不易被别人拔出?爬杆时怎样爬的快?(让小朋友亲自体验活动,从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紧(或夹紧、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办?(穿上带花纹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马路上行走,怎样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黄沙,加大摩擦力)

  活动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区便于小朋友继续操作活动:

  评量:

  下面的问题是问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为什么用力系鞋带?滑冰鞋上为什么装有铁轮子?

  活动结束:

  有些科学概念在活动中的出现,不是让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师理解指导,因小朋友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应在实验活动和游戏活动小渗透科学知识,目的在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懂得粗浅的道理。

《摩擦力》教学设计5

  一、设计思路

  1、 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

  (1)摩擦力的定义

  (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

  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解决办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并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过程】

  2、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本节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信息丰富,直观。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动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2)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对桌面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有没有作用?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 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2>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 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 、 、 有关。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呢?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衡)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探究压力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压力/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2

  3

  实验结论: ;

  (2)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木板

  2

  棉布

  3

  毛巾

  实验结论: ;

  (3)探究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较大面积

  2

  较小面积

  实验结论: ;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试一试>把一未开封的桶装水横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个费力?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1、摩擦力对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试一试举例说明。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 ,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

  【小结4】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

  (2)轴承中装有滚珠 ;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

  (4)鞋底的花纹 。

  <活动3>说说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着摩擦?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的?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思考>假如没有摩擦,世界会变得怎样?

《摩擦力》教学设计6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学*了重力与弹力之后,教材以生活事例展开,以实验探究摩擦力的规律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二、教学的重难点

  知识掌握方面:

  重点是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大小和方向规律,难点是滑动摩擦中压力与重力的区别。静摩擦是否与重力有关?

  能力培养方面:

  重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探究过程中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思路

  1.对静摩擦力的学*以生活中的事例创设情景引入课题,探究了有关静摩擦力的有关知识后,启发学生说出生产生活中应用静摩擦力的例子,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2.为了加强这节课的探究性,体现课改精神,这节课我主要安排学生分组进行探究实验。将全班分为三个大组,分别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其中一个因素。

  四、教学目标

  按照新课程标准,本节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两种摩擦力的产生、方向、大小如何判断;了解滚动摩擦;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通过探究教学,加强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养成动手、动脑、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的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如何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学会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在交流合作中发展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②通过对我国磁悬浮列车和乒乓球知识的介绍,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奋发学*的精神。

  五、教学准备

  学生:探究摩擦力改进仪器一套(上附一个弹簧测力计和最大静摩擦力指示条)、一个摩擦块、一块木板(上下表面不同材料)、一块长布条、四个钩码。

  教师:与学生相同外,另加两组演示教具。

  六、教学实施

  (一)静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以两个富有趣味性和神秘色彩的演示实验(提米实验和拉书实验),激发起学生的探究欲,同时引入课题。引入时注意引导学生应用二力*衡的知识,为下面的学*提供了知识准备。

  摩擦力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一下有关摩擦力的知识。(投影课题名)

  2.体会感觉,明确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体会一下摩擦力,把一本书提在手中体会一下我们对书的摩擦力。引导学生从摩擦力的产生处、物体具有何种状态时、摩擦力起到了什么效果等方面来讨论分析。从而给出静摩擦力的定义,找到静摩擦力的方向和产生条件。(投影静摩擦力的定义、方向及产生条件)

  3.观察体验,提出猜想

  投影推木箱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变化?进而组织学生通过推课桌来体验静摩擦力的大小,提出对静摩擦力大小特点的猜想。(投影图片)

  4.实验探究,验证猜想

  刚才同学们的观点是随着推力的增大摩擦力跟着增大,并且存在一个最大值,这种猜想是否正确呢?下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展台投影)展示实验器材,小纸片的作用是什么?提示操作过程要点。请同学们明确分工,协调合作。(老师继续巡视参与交流,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注意提醒学生运用二力*衡的知识)

  5.讨论分析,得出结论

  我们从上面的实验中可以发现摩擦力的大小有什么特点呢?你的理由是什么?随机提问几个同学发表一下他们小组实验的结论。(投影静摩擦力的大小)

  6.应用结论,走向实践

  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对摩擦力有了初步的了解。大家想想实际生产生活中还有哪些利用静摩擦力的例子。随机提问几名同学。(投影奥运图片)

  (二)滑动摩擦力——本部分主要突出探究式教学的理念—自主、探究、合作。

  1.承上启下,引出课题

  回放刚才的图片,在上面的事例中箱子被推动后,受到的还是静摩擦力吗?提示学生仿照静摩擦力的定义来确定滑动摩擦力的定义。以推书为例分析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产生条件。(投影滑动摩擦力的定义、方向、条件)

  2.创设情景,鼓励猜想

  讨论并猜想一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今天,我们只对三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并将全班分为ABC三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A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B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的材料有关?C组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

  3.设计实验,验证假设

  ①制定探究计划,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既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应选用什么研究方法呢?

  ②选定所需器材,明确基本步骤

  确定实验方法后,我们还需要考虑选用哪些实验器材,如何进行操作,记录哪些实验数据,完成实验表格等等。

  ③分组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实验方法,探究计划确定以后,开始分组实验。实验前,各小组认真阅读学*指导卡的内容。注意与刚才的操作不同之处:实验时要固定附有弹簧测力计的支架,水*拉动木板。因为拉动弹簧测力计难于控制匀速,读数不稳,造成误差过大,而拉动木板对匀速没有要求。(展台投影操作演示)四名同学明确分工,协调合作,共同分析实验数据。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积极评价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实验数据,老师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帮助学生在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在每个大组抽取了一个实验小组,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实验结论。将各组的结论汇集在一起,引导学生一起总结出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规律。(投影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分析公式中各量的物理意义。

  5.应用迁移,指导实践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鼓励他们找出学*生活中存在滑动摩擦力的事例。(投影滑冰图片)进而引出雪橇的事例。

  通过人在有沙的地面上容易滑到的事例,插入滚动摩擦力,(投影滚动摩擦力的定义)并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应用滚动摩擦的事例。(投影滚动轴承图片)

  6.分层练*(备选)

  每小组从三个练*中任选一个完成。(投影练*)

  7.课堂小结(投影小结)

  ①获得了哪些知识:

  ②掌握了什么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③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你最深的体验是什么?

  8.课外探究,把学*引向课堂以外

  回扣开始的拉书实验,很重的课桌我们可以推动,问什么轻轻的两本书却拉不开呢?(投影问题)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再一次完整地体会探究实验的整个过程,体验探究实验中的快乐和成就感,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精神。最重要的是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把摩擦力与前面学过的相对运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找出了更合理、更好的实验方案,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同时,通过小组每个成员的通力合作,让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精神在学*中的重要性,为创建和谐校园奠定基础。通过探究实验,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争论“摩擦好不好”,使学生了解生活、生产中利用有益摩擦和防止有害摩擦的事例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途径,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惯,加强了物理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的联系,从而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教学理念。

  附:板书设计(适时投影)

  第三节 摩擦力

  一、静摩擦力

  1.定义: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产生的条件:相互接触,有相对运动趋势,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

  4.大小:0 根据二力*衡确定实际的大小。

  二、滑动摩擦力

  1.定义:当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跟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3.产生条件:相互接触,接触面不光滑,有压力,有相对运动。

  4.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与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表达式:分析各量的物理意义。

  三、滚动摩擦

  滚动摩擦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当压力相同时,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2)

——摩擦力教学设计实用10篇

  摩擦力教学设计 1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和对物体运动的作用。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

  (2)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而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3)认识摩擦的利与弊以及增大和�p少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4)经历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经历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的过程,学*控制变量的方法。

  (5)学*设计表格、分析实验现象、归纳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6)通过对摩擦的分析,激发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热情,养成用所学知识联系生活、生产问题的*惯。

  2、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积极性高,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但也是比较容易冲动,缺乏耐心。利用他们的好奇心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通过激励性的话语鼓励他们,让他们通过各自和团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任务。本节课的意义在于有较强的实践性,通过小组实验,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既能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第八章第三节内容,共1课时。本节内容是初中物理中的重点内容之一,是学*了力、重力的又一个重要的力,并为以后学*有关力的知识打下基础本节课通过情景体验,来认识摩檫力,探究实验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实验探究的方法,本节课重视科学探究中的猜想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养成规范的探究*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目标:

  1、通过手沿桌面滑动等生活体验,认识摩擦力。

  2、根据二力*衡,会使用弹簧测力计粗略测量物体运动时所受的滑动摩擦力;能运用转换法、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探究,总结出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通过解析生活中人走路、汽车刹车等实例,会说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任务:

  1、通过“拔河比赛”、“手沿桌面滑动”、“推动牙刷”等方式,评价学生理解摩擦力的定义,检测目标一的达成度。

  2、根据二力*衡测量摩擦力,运用物理实验方法进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并得出结论,评价学生设计实验、操作、语言表达能力,检测目标二的达成度。

  3、通过举例,阅读课本,会说出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方法,评价学生自学、归纳总结的能力,检测目标三的达成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明确目标

  情境导入

  (3分钟)

  活动一:

  1、出示教学目标,明确要求。

  2、穿钉子鞋的瘦小女生和穿滑轮鞋的强壮男生进行拔河比赛。

  (完成目标一)

  1、明确目标。

  2、情境导入,引出课题。

  (评价目标一)

  环节二

  生活体验

  感受摩擦力

  (8分钟)

  活动二:

  1、学生通过手沿桌面滑动感受摩擦力。

  2、教师演示在桌面上推动牙刷,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

  (完成目标一)

  1、学生亲身感受,认识摩擦力。

  2、学生根据教师演示,理解摩擦力的定义。

  (评价目标一)

  环节三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

  (25分钟)

  活动三:

  1、学生猜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各小组选取研究课题。

  2、实验前,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测量摩擦力?小组根据课题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并分享。

  3、各小组进行实验,分享自己的'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对各小组的结论进行归纳总结。

  5、引导学生思考传统的实验装置有没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完成目标二)

  1、学生根据课前预*,大胆猜想。

  2、引导学生如何测量摩擦力。

  3、学生根据研究课题设计实验。

  4、分组实验,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改进实验装置。

  (评价目标二)

  环节四

  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9分钟)

  活动四:

  1、引导学生举例日常生活中存在摩擦力的现象。

  2、学生阅读课本P25―P26页,分组讨论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完成目标三)

  1、通过举例,知道摩擦力既有益也有害。

  2、通过阅读课本和讨论,得出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评价目标三)

  附:板书设计

  第3节摩擦力

  1、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大小(摩擦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

  3、1、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1)增加压力(2)使接触面更粗糙

  2、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3)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4)使接触面分离

  摩擦力教学设计 2

  一、设计思路

  1. 设计理念

  本课以新课标要求为理念,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倡导学生自主学*、实践体验、合作交流的学*方式。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作用效果。通过探究实验来了解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体验物理来源于生活,同时物理也在改变或影响着生产和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2.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三节的内容。处于弹力、重力两种力之后,又处于力与运动之前,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对前两种力介绍完的延续又是认识阻力对运动物体影响的铺垫。本课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力的定义(2)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申。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在阻碍物体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好通过例证讲述了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3.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对于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力有关的例子。但对于摩擦力的认识,也只停留在此而已。对于摩擦力的种类,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摩擦力并不是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并不知晓。所以,本课在讲授、实验中要注意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及冲突,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滑动摩擦力与什么因素有关;会区分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及增大有益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以及处理实验数据,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规律的*惯。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摩擦力的概念,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解决办法:通过创设物理情境,学生讨论等方法突出重点

  2.教学难点:摩擦力概念的理解,设计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因素的实验方案及其实验操作

  解决办法:采取方案交流和分组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用启发、讨论、交流法突破难点

  四、教学准备

  1.实验器材

  (1)演示器材:橡胶棒一个,细毛扫帚一把、软弹簧一个,木块、长木板一个

  【设计意图:在学*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及方向时演示,增加学生感性认识,更形象,直观】

  (2)分组器材:牙刷、测力计、毛巾、棉布、长木板、小木块各12个,钩码72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参与并体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实验过程】

  2.多媒体课件

  设计意图:本节课全程使用多媒体课件,原因是:多媒体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于一体,信息丰富,直观

  五、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小游戏1:让一个力气大的男生握住事先抹过洗洁精水的橡胶棒一端,让一个力气小的女生握住棒的另一端,观察现象。

  小游戏2:两本书尽可能多的错页交叉在一起,找两个力气大的男生看能不能将书拉开?

  [探究新知一]摩擦力

  <活动1>感受摩擦力

  (1)演示实验:将一木块放在水*放置的长木板上,用软弹簧拉,观察弹簧的状态。

  (2)学生活动:将手放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手相对桌面滑动),感受桌面对手有没有作用?

  (3)学生实验:换用牙刷在桌面上向前推或向后拉桌面,观察牙刷的状态

  【小结】实验表明,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接触面 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探究新知二]摩擦力的大小

  <活动2>探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那些因素有关?

  生活中的实例:

  (1)推动一张课桌比推动一张讲台容易,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2)汽车制动后在柏油路面比在结冰路面上更容易停止,猜想摩擦力可能与 有关;

  (3)赛车的轮胎很宽,猜想摩擦力是否与 有关;

  由上述实例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 、 、 有关。

  想一想:在研究上述某一个因素对摩擦力的影响时,我们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研究方法?在实验中我们又该如何判断摩擦力的变化呢?

  信息快递:用弹簧测力计水*拉动桌面上的物体,使其沿直线匀速滑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滑动时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原理:二力*衡)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

  (1)探究压力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压力/N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2

  3

  实验结论: ;

  (2)探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木板

  2

  棉布

  3

  毛巾

  实验结论: ;

  (3)探究物体间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摩擦力的影响

  实验次数

  物体接触面积的大小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N

  1

  较大面积

  2

  较小面积

  实验结论: ;

  【小结3】物体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有关,与_____________无关。物体间的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物体对接触面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 。

  <试一试>把一未开封的桶装水横放在地面上,用力推和用力拖水桶那个费力?

  实验结论:若把滑动变为滚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变_____。

  [探究新知三]生活中的摩擦

  <思考>1.摩擦力对于人的生活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试一试举例说明。

  2.对于有害摩擦我们应设法 ,而对于有益摩擦我们应设法 。

  【小结4】

  (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2)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一练:下列示例中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摩擦,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1)自行车的刹车装置 ;

  (2)轴承中装有滚珠 ;

  (3)门与门之间的活页用久了要涂润滑油 ;

  (4)鞋底的花纹 。

  <活动3>说说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着摩擦?是增大还是减小摩擦的?分别采用了什么方法。

  <思考>假如没有摩擦,世界会变得怎样?

  摩擦力教学设计 3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学*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慢慢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慢慢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问题)

  生:讨论举例(搜集事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归纳分析)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得出结论)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性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儿?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猜想或假设)

  师:(副板书)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学生现察进行评估、补充)(设计实验)

  (说明:在测量摩擦力时,物体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接触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地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大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③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验。

  生:(实验谈体会)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讨论回答)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改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应控制相同。)

  (说明: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师:(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辨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 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让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摩擦力教学设计 4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的门槛。这对增强学生学*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理解“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难点:

  (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含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图

  实验器材准备

  木板小车及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地毯、玻璃板、长木板、米、塑料杯、筷子、水等。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用手竖直拿起一本书,将黑板擦压在黑板上。

  问题: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实验2:在一个小塑料杯子里倒一杯米,插一根筷子跟米里面,提问: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吗?有什么办法用一根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呢?引导学生回答:放一些水进米里面,压一压米,增大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了。

  实验3:把两本互相交替叠在一起的书分开:第一次,叠的页数较少,比较容易分开;第二次,叠的页数相对多一点,分开的难度增大。思考: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滚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们找找看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归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

  3.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各类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实例判断。

  (二)、探究静摩擦力

  1.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归纳

  (1)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

  (2)两个接触面粗糙;

  (3)相互挤压(有形变);

  (4)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问题: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归纳判断静摩擦力的两种方法

  (1)假设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

  (2)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

  3.实验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用右图实验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设计表格记录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静摩擦力不会无限制增大,它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物体将由静止变为运动。即由相对运动的趋势变为相对运动,此时所受摩擦力将变为滑动摩擦力。即静摩擦力有最大值,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水*拉力的大小。

  可见: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0<F≤Fmax

  4.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回顾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Fmax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与这些因素有什么关系?

  利用提供的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操作中改进实验,得出结论。

  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演示可能的几种方案,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找出教师演示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设计合适的方案

  (1)与物体的所受压力(正压力)有关。

  (2)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静摩擦力的方向

  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曲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即互以相互接触的对方为参考系。

  6.静摩擦力的应用

  阅读书本P58“说一说”,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并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练*: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判断下列传送带上物体有无静摩擦力以及其方向。

  做一做体验最大静摩擦的大小。将手压在桌面上,改变压力,拉动手。

  谈谈有什么感觉。

  三、新课巩固

  1.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三要素,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内容,还应该体会本课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完成问题与练*。

  3.补充练*

  摩擦力教学设计 5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的门槛。这对增强学生学*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理解“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难点:

  (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含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图

  实验器材准备

  木板小车及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地毯、玻璃板、长木板、米、塑料杯、筷子、水等。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用手竖直拿起一本书,将黑板擦压在黑板上。

  问题: 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实验2:在一个小塑料杯子里倒一杯米,插一根筷子跟米里面,提问: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吗?有什么办法用一根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呢? 引导学生回答:放一些水进米里面,压一压米,增大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了。

  实验3:把两本互相交替叠在一起的书分开:第一次,叠的页数较少,比较容易分开;第二次,叠的页数相对多一点,分开的难度增大。 思考: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滚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们找找看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归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

  3.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各类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实例判断。

  (二)、探究静摩擦力

  1.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归纳

  (1)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

  (2)两个接触面粗糙;

  (3)相互挤压(有形变);

  (4)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问题: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归纳判断静摩擦力的两种方法

  (1)假设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

  (2)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

  3.实验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用右图实验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设计表格记录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静摩擦力不会无限制增大,它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物体将由静止变为运动。即由相对运动的趋势变为相对运动,此时所受摩擦力将变为滑动摩擦力。即静摩擦力有最大值,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水*拉力的大小。

  可见: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 0<F≤Fmax

  4.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回顾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Fmax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与这些因素有什么关系?

  利用提供的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操作中改进实验,得出结论。

  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演示可能的几种方案,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找出教师演示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设计合适的方案

  (1)与物体的所受压力(正压力)有关。

  (2)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静摩擦力的方向

  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曲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即互以相互接触的对方为参考系。

  6.静摩擦力的应用

  阅读书本P58 “说一说”,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并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练*: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判断下列传送带上物体有无静摩擦力以及其方向。

  做一做体验最大静摩擦的大小。将手压在桌面上,改变压力,拉动手。

  谈谈有什么感觉。

  三、新课巩固

  1. 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三要素,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内容,还应该体会本课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完成问题与练*。

  3.补充练*

  摩擦力教学设计 6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在活动小认识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

  培养小朋友对摩擦力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

  难点: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积木、瓶子、笔、拔河绳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让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脚搓地面,然后说说感觉?(有一种力阻碍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让小朋友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扫帚与地面问、板擦与黑板间、布与玻璃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2.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辆同样的小汽车在相向斜画的积木上往下滑,其中两个斜面上分别铺有一块毛巾,一块手帕,让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辆汽车走得最快,哪辆汽车走得最慢,说说为什么?(铺有毛巾的斜面上的汽车走的最慢,因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铺有手帕的汽车走得最快,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1)拧紧的瓶盖打不开怎么办?引导小朋友回忆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觉.尝试用肥皂水把瓶子打开,因肥皂水可减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自行车链子转动不灵活怎么办?(给幼儿提供石蜡、柴油让小朋友尝试,用减少摩擦力来解决问题?)

  (3)你手中的钢笔怎样才不易被别人拔出?爬杆时怎样爬的快?(让小朋友亲自体验活动,从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紧(或夹紧、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办?(穿上带花纹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马路上行走,怎样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煤灰和黄沙,加大摩擦力)

  活动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区便于小朋友继续操作活动:

  评量:

  下面的问题是问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为什么用力系鞋带?滑冰鞋上为什么装有铁轮子?

  活动结束:

  有些科学概念在活动中的出现,不是让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师理解指导,因小朋友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应在实验活动和游戏活动小渗透科学知识,目的在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懂得粗浅的道理。

  摩擦力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理解摩擦力的应用,知道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2.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认识控制变量发的意义和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愿望,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兴趣。

  【教学重难点】

  1.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控制变量发的应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如上图1,将小车放在长木板上,将长木板逐渐倾斜,让小车开始慢慢向下运动长木板固定;然后,将一方木块放在长木板上,发现方木块并不下滑。

  [教师]问: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方木块为什么不下滑?

  [学生]由于方木块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方木块下滑是由于它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那么上面实验中的小车运动了,它是否也受到了摩擦力呢?

  用小车代替方木块,并将长木板的倾角逐渐减小,直到小车不向下运动,发现此时长木板与桌面仍有一定的夹角。

  [学生]小车也受到了摩擦力。

  [教师]什么是摩擦力?它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摩擦力;

  [教师]通过以上的实验,你能试着对什么是摩擦力进行定义吗?

  [学生](要求学生通过思考和比较,并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然后回答)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相对运动或将要发生相对运动是,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摩擦力。

  [教师]我们今天主要讨论的是滑动摩擦力。仿照上面的定义,你能对滑动摩擦力进行定义吗?

  [学生]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滑动时,在接触面上所受到的阻碍物体相对相对运动的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教师]你能举几个在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吗?

  [学生](举出生活中常见的滑动摩擦力的例子)

  [教师]通过这些例子,你知道了摩擦力的对物体的作用和摩擦力的方向吗?为什么?

  [学生]因为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师]通过前面的感受和观察到的实验,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请同学们进行合理的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学生1]可能与接触面受到的压力的大小有关;

  [学生2]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学生3]可能与物体受到的拉力有关;

  [学生4]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学生5]可能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

  [教师]由上面的猜想看来,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比较多,而我们在进行实验探究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去探究,在探究其中某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保证在其他因素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才能找到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也叫变量控制法。

  [教师]在本节课,我们先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根据控制变量法的思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要控制在什么条件下进行?你有打算如何控制?要改变什么因素?

  [学生]压力大小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方法是;把同一个物体放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表面上,就可以保持压力大小不变,而又改变了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教师]同样,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又要在保持什么因素不变时,改变什么条件进行呢?你又打算如何控制?

  [学生]保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时,改变压力的大小的条件下进行。在同一木板表面上的同一木块上加上一个钩码,就可以在保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压力的大小了。

  三、小结与反馈:

  [教师]通过本节课的学*,请同学们回忆,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学*了科学探究的什么方法?

  [学生](回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板书)

  [教师](1)滑动摩擦力的定义:(由学生叙述)

  (2)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学生叙述)

  摩擦力教学设计 8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三种重要性质的力之一,也是学生学*过程中感到最困难的一种力,高中物理力学问题的难点在于受力分析,受力分析的难点在于摩擦力的分析,是高中阶段物理学*必须跨越的的一道门槛。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重点是研究滑动摩擦力,要求会计算其大小和判断其方向,难点是静摩擦力,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教学中从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及其计算来理解认识两种摩擦力的异同。通过探究实验去加深巩固,教材从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引入,以探究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为主线,安排了学生猜想、设计实验、实验探究、合作交流等教学过程,让学生经历探讨两种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很好地体现了新教材让学生在体验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主动获取知识的精神。通过本节的学*将更加深入地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大小和方向,为以后能对物体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中已经初步学*了有关摩擦力的知识,已初步认识了摩擦力的分类,以及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等。但这些认识是定性的,较为模糊的,未涉及定量的计算。这节教材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及生产实际联系又十分密切,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生活中的实例比较丰富。

  因此,一些看法和认识已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节教学中必须纠正留在学生脑海中的错误认识,通过探究实验和科学的推理,深刻理解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影响摩擦力的大小的因素,摩擦力的方向。从具体形象的思维上升到抽象的逻辑思维,从定性分析上升到定量计算。尤其是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中相对运动趋势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的判断是学生学*的难点,从初中到高中这一步跨的比较大,因此一定要让学生经历实验的设计、探究的过程,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来减缓学*的坡度,顺利越过这道力学学*的门槛。这对增强学生学*物理的自信心,消除学*物理的畏难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认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2)知道静摩擦力的变化范围及其最大值;

  (3)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理解“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从实验结果总结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

  (2)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以及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2.难点:

  (1)设计方案,探究影响最大摩擦力大小的有关因素。

  (2)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静摩擦力方向的判断。

  (3)“相对”和“相对运动趋势”含义的理解

  教学流程图

  实验器材准备

  木板小车及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地毯、玻璃板、长木板、米、塑料杯、筷子、水等。

  教学方法

  (1)探究式教学法和实验教学法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

  (2)采取“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归纳分类――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思维程序,探究问题,得出科学结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演示:用手竖直拿起一本书,将黑板擦压在黑板上。

  问题: 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实验2:在一个小塑料杯子里倒一杯米,插一根筷子跟米里面,提问:筷子能把米提起来吗?有什么办法用一根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呢? 引导学生回答:放一些水进米里面,压一压米,增大筷子和米之间的摩擦,筷子就能把米提起来了。

  实验3:把两本互相交替叠在一起的书分开:第一次,叠的页数较少,比较容易分开;第二次,叠的页数相对多一点,分开的难度增大。 思考: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大家一起来回顾一下初中我们学*的摩擦力的有关知识。

  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的种类?(静、滑动和滚动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摩擦力

  1.同学们先观察下面四幅图,从图中我们找找看物体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2.归纳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概念

  3.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列举各类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存在情况,并进行实例判断。

  (二)、探究静摩擦力

  1.产生静摩擦力的条件

  根据上述实例引导学生归纳

  (1)物体与物体之间接触;

  (2)两个接触面粗糙;

  (3)相互挤压(有形变);

  (4)物体与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问题:你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判断物体是否受到静摩擦力?

  归纳判断静摩擦力的两种方法

  (1)假设法(又称解除法):可假设接触面是光滑的,看物体间是否会发生相对运动。

  (2)状态分析法:根据运动状态,运用*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判断。

  3.实验探究:探究静摩擦力的大小

  用右图实验进行研究:缓慢的拉动弹簧测力计,设计表格记录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分析归纳:静摩擦力不会无限制增大,它的增大有一个限度,当超过这个限度时,物体将由静止变为运动。即由相对运动的趋势变为相对运动,此时所受摩擦力将变为滑动摩擦力。即静摩擦力有最大值,静摩擦力的最大值Fmax叫做最大静摩擦力。它的数值等于物体刚开始运动时的水*拉力的大小。

  可见:两个物体间的静摩擦力可以是一个变力,它的大小可以在0与Fmax之间,即 0<F≤Fmax

  4.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探究

  回顾我们刚才的实验,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Fmax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与这些因素有什么关系?

  利用提供的器材,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操作中改进实验,得出结论。

  为了降低难度,教师利用桌面上的器材,演示可能的几种方案,让学生在观察中思考,找出教师演示中存在的不足和错误,设计合适的方案

  (1)与物体的所受压力(正压力)有关。

  (2)与物体的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静摩擦力的方向

  前面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大小,现在我们来探讨一下静摩擦力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曲面则与接触面相切的方向)

  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此处“相对运动趋势”是指该物体“相对”于与它接触的物体(另一物体)而言的。即互以相互接触的对方为参考系。

  6.静摩擦力的应用

  阅读书本P58 “说一说”,了解静摩擦力的应用。并举出生活中还有哪些应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练*:物体相对于传送带处于静止状态,判断下列传送带上物体有无静摩擦力以及其方向。

  做一做体验最大静摩擦的大小。将手压在桌面上,改变压力,拉动手。

  谈谈有什么感觉。

  三、新课巩固

  1. 小结:本节课我们研究了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三要素,要求学生们课后不仅要回忆本节课的学到的知识内容,还应该体会本课探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2.完成问题与练*。

  3.补充练*

  摩擦力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摩擦力如何产生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摩擦力的存在,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摩擦力跟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以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培养一定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观察、分析法:通过直观地感受手在桌面上的运动,感觉摩擦力的存在,分析摩擦力的方向及作用点;

  探究法:通过探究活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理解增加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教具准备 木板、投影仪、毛巾、棉布、木块、砝码、弹簧测力计、摩擦力演示仪等;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主要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播放视频:NBA 篮球场上两名球员相撞后在地板上长距离滑行的视频

  2.观看图片:老师在学校塑料草坪打球及滑到后膝盖受伤的照片

  3.提出问题:老师腿受伤是什么惹的祸?——摩擦力

  (二)新课教学:

  一、摩擦力

  1.学生活动:手放在水*桌面上,用力向前推,谈谈感受。

  2.对照上面的活动让学生试探性归纳摩擦力的定义,教师可提示性提问:

  (1)谈某个力至少需要涉及几个物理?(2)是否需要接触?(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效果

  3.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做摩擦力。

  4.摩擦力的实质:

  活动:通过展示用显微镜不同倍率放大后的手背的照片,说明摩擦力的实质是由于接触面间的凹凸不*产生的

  备注:观看视频,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利用生活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

  设计小实验,让学生体验摩擦力,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猜想:

  通过前面展示的老师在篮球场上膝盖受伤的照片以及用手推桌面的活动体验,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猜想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与接触面所受压力

  (2)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与接触面的面积

  (4)与物体运动的速度

  (5)………

  2.设计实验

  (1)怎样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学生活动:根据手中的器材(木块、砝码、棉布、长木板、弹簧秤),由学生自行设计一个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实验方案:用弹簧秤匀速拉动木块,利用二力*衡的知识,由弹簧秤的示数即可表示摩擦力的大小。

  (2)设计实验:

  思考:怎样验证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摩擦力的关系?

  怎样验证接触面的面积与摩擦力的关系?

  想一想:要用到什么科学方法?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猜想

  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3、动手完成实验

  主要设计表格参考:

  表一: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备注: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演示实验,学生完成实验数据记录

  4、实验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作用在物体表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粗糙程度一定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压力一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备注: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

  三、摩擦与我们

  问:你认为摩擦力都是有害的吗?

  答:有利有弊

  问:怎样减少有害摩擦;怎样增大有益摩擦?

  说一说:汽车在冰面上打滑,我们可以怎么办?

  考一考:以下是驾照交通规则考试的一道试题:

  动脑筋:同一水*面上有长方体木块和铁块各一个,现想探究木块和铁块的下表面谁更粗糙,请你只利用一个量程满足实验要求的弹簧测力计,,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你的猜想.试给出实验的设计方案。

  备注:提出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学以致用。

  四、收获了什么?

  1、什么是摩擦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3、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五、练*

  书本动手动脑学物理

  备注:教师进行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摩擦力教学设计 10

  【设计理念】

  摩擦力一节的课堂设计宗旨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摩擦力定义的引出是本节的一个难点,为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了透镜式教学。通过教师的演示,学生列举日常生活、生产中物体受摩擦力的事例,学生讨论、分析摩擦力的共同特点,然后让学生根据这些特点,给摩擦力下定义。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是本节的重点,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通过实验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学生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最后进行评估交流。整个过程全部放手给学生,由学生自己完成,让学生亲自体验探究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教师只起引导组织作用。

  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是本节设计的一个亮点。将辩论引入课堂。教师通过巧妙的设计,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进行辩沦。通过辩论学生自己总结得出增、减摩擦力的方法。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二是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三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小结不仅让学生总结本节学到知识,而且提炼出了所用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和思维程序。为学生的终身学*奠定基础。

  【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②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③知道摩擦力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①经历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研究

  ②学*从实验数据归纳简单的物理学规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乐理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池原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

  教学重点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压力与重力的区别,摩擦力的定义

  教学方法

  对摩擦力的定义采用透镜式教学模式“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对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采用猜想与反驳教学模式。

  教具和媒体

  教师演示用:小车、弹簧秤、木块、金属块、实物投影

  学生演示用:小车、长木板、毛巾、弹簧秤、木块、金属块

  【教学过程实录】

  一、复*提问

  师:前面我们学*了哪两种力?

  生:重力、弹力

  师:什么是重力?什么是摩擦力?

  生:思考回答。

  二、引入新课

  师:请看实验:老师把小车放在桌面上,此时小车处于什么状态?当用手推小车时,小车怎样呢?(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回答)

  生:开始处于静止状态,后来小车慢慢停下来。

  师:为什么运动的小车会慢慢停下来?

  生:小车受到阻力(讨论、回答)

  师:这个力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摩擦力。

  板书:第三节摩擦力

  三、进行新课

  师:日常生活中哪些现象说明物体也受到了摩擦力?(提出问题)

  生:讨论举例(搜集事例)。

  师:(副板事例)运动的小车、汽车、足球等这些物体它们都受到了摩擦力。他们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点拨、归纳(两物体是否接触,在什么位置,是运动还是静止)。(归纳分析)

  (说明:通过摩擦力事例,讨论其共同特点,对初中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此时教师应及时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

  师:根据刚才的分析,同学们讨论一下,给摩擦力下个定义。

  生:讨论、回答,补充(得出结论)

  师:板书定义。

  (说明:摩擦力定义的得出,主要采用了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的创造性思维程序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定义,对于摩擦力,同学们还想知道哪些内容呢?(提出问题)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作用点在什么地方?方向向哪儿?

  师: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问题,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首先来解决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请同学们看摩擦力的定义,然后讨论一下就能找到答案。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的作用点在物体表面上,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师:(板书摩擦力的作用点、方向,并举例巩固。)小车在桌面上向右运动时,桌面对小车的摩擦力向左。解决了摩擦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再来重点研究摩擦力的大小,请同学们猜想一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生:(讨论、猜想)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跟接触面、重力、速度、接触面的面积……(猜想或假设)

  师:(副板书)摩擦力可能跟这些因素有关,要研究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应该采用什么方法进行研究?

  生:(讨论回答)控制变量法。

  师:要研究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跟这些因素有关,首先应该测出摩擦力的大小,那么如何测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呢?用什么方法。

  生:(讨论、回答)讲桌上展示实验方案。(其他学生现察进行评估、补充)(设计实验)

  (说明:在测量摩擦力时,物体怎样运动?为什么匀速?怎样判断?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并找出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

  师:明确了摩擦力的测量方法,下面我们先来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力和接触面这两个因素是否有关呢?

  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展示实验方案并进行评估,找出最佳方案。

  师:明确了实验方案,各小组先讨论、设计好实验表格,并进行实验,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随后交流。

  (说明:在明确了研究目的的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完整地设计出方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搜集实验数据。)(进行实验)

  师:(实物投影展示实验数据)请同学们观察这几组同学设计的'表格与你设计的是否一致,不一致递给老师,(展示并进行评估)根据这几组表格的内容,同学们讨论一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生:(讨论,个别回答并补充)摩擦力与重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重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师:对刚才的结论,同学们有没有疑问?(评估交流)

  生:思考、讨论。

  师:(教师充当优秀学生的角色参与讨论)老师对摩擦力和重力有关有疑问,认为不大确切。为什么呢?请同学随老师一起做一个小实验来体验一下你就能找到答案。

  师生实验:请同学们伸出右手食指,并将食指放在桌面上①轻轻向前推手指;③用力向前推手指。手指向前推动的过程中感觉有什么不同?哪位同学谈一**验。

  生:(实验谈体会)手指前进越来越困难(受摩擦力越来越大)。

  师:什么原因使摩擦力变大呢?

  生:(讨论回答)手对桌面所施加压力不同,压力大、摩擦力大。

  师:因此,我们对上述结论应做怎样的修改呢?

  生:(讨论回答)摩擦力大小应改为与压力大小有关。

  师:当物体放在水*面上时,物体受的重力和它对桌面压力大小是相等的。有关压力的知识我们后面再学*。(板书)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度有关。

  师: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是否有关,请同学利用桌面器材继续实验。(提示:研究接触面积时,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应控制相同。)

  (说明:实验完全放手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设计并进行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学生亲自体验成功的喜悦,探究的乐趣。)

  师:(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通过实验你得到了什么结论?

  生:摩擦力与物体运动速度和接触面面积无关

  师:通过实验探究可知:摩擦力的大小只跟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现在老师有一问题:摩擦力越大越好?还是越小越好?

  (学生讨论,举手示意,教师对两种不同观点的学生,进行分组,开一个辨论会,认为摩擦力越大越好的是正方,认为摩擦力越小越好的是反方,老师是主持人。正、反双方在辩论时,一次一人发言,各举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自由辩论。)

  生:自由辩论。

  师:由于时间关系自由辩论此结束,请正反双方各派一名代表做总结性发言。(学生代表发言)

  师:通过辩论可以看出,摩擦力有时大好,有时小好,都有有利一面,也有不足之处,有利的在日常生活中要设法增大,为我们服务,有害的我们要千方百计减小。那么增大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讨论回答)

  师:(板书)增大、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说明:以上将辩论引入课堂,学生兴趣高涨,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培养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小结

  (让学生讨论小结)本节课:

  (1)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2)我们主要采用了几种研究问题的方法?(转换法和控制变量法)

  (3)在研究问题时,采用了几种思维程序?

  (①提出问题──搜寻事例──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②提出问题──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说明:小结不仅要总结知识,更重要的是将本节研究问题的方法及思维程序提炼出来,学生初步学会这些方法并体会到它们在解决问题中的巨大作用,从而实现教学的真正目的。)

  五、思考题

  1.自行车在设计、制造、使用的过程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摩擦力的知识。

  2,下雪天,路很滑,易发生交通事故,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想办法帮助解决,并说明这样做的理由。

  六、作业

  以“没有摩擦力的世界”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3)

——摩擦力说课稿6篇

  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②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③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全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究勇气、实事求是地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以及与他人交流与合作的精神。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难点是实验的操作(让弹簧测力计拉动物块匀速运动)和记录测量数据的表格的设计。

  二、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

  三、教学程序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先播放一段多媒体画面:(汽车在雪地上艰难行走,而当轮胎上裹有铁链后就能前进自如了;沾了水的茶杯盖很难拧开,而用毛巾裹住时就很容易拧开了;生锈的铁锁打不开,当加了几滴油后就可以打开了;运动员赛跑时穿着带有铁钉的跑鞋等等)。

  请学生思考一下这些都是什么原因?

  (二)新课学*

  1.什么叫摩擦力

  用二个长毛刷毛对毛合在一起,并产生相对运动,让学生看到二个毛刷的毛分别产生向不同方向的弯曲。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摩擦力是在两个物体表面间产生的,这个力的作用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并且学生也会通过两个面的刷毛的弯曲方向不同进一步理解每个面受到摩擦力的方向。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摩擦的概念。

  课本中是把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合在一起的,没有具体的区分,我在这里简单地向学生解释了三种摩擦的区别。对于滚动摩擦因为其实质是一种力矩,可以一带而过;而对于静摩擦可以作一点补充:当两个物体之间相对静止且又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是静摩擦,并且也可以用二个毛刷作演示。这对学生的理解并没有什么难度,况且在“科学世界”里面也提到了“走路时要利用鞋底与地面间的摩擦”,如不讲一下静摩擦,学生在这里当联系课本中的摩擦的定义时会产生疑问:为什么没有发生“相对运动”还会有摩擦?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1)指导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们的猜想后,还要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可以对有的猜想进行归类,比如有的同学说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重力大小有关,而有的同学说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可以指导他们将这二个猜想归为压力这一类。在各种猜想都列出来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很复杂,对于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有关?是否与接触面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指导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先让同学们思考:用什么工具来测滑动摩擦力?(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和摩擦力是同一个力吗?(不是);那如何才能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中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衡的知识);那么实验中应该让木块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时的弹簧测力计应该怎样调零?(放在水*方向然后调零)。通过这样的引导既起到了复*的效果,又为他们下面的探究做了一定的铺垫。

  再让每组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那我们在设计实验时应该注意运用怎样的科学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因为在八年级的学*中,研究弦振动的音调和欧姆定律时,已多次用到过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所以,这里对学生不算一个难点。

  然后请每组派一位同学到讲台前说说他们组制定出的探究计划,并在黑板上画出他们设计的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引导全班同学对他们方案的理解,特别是对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要进行必要的指导。对不太科学的地方引导本组或其他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与数据记录,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并适时进行指导。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

  实验结束后,还可以鼓励学生思考:能不能固定弹簧测力计不动而只拉动木板呢?为什么?并且让学生们再简单操作一次,让他们自己发现这样拉动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比较稳定,容易读出正确数值,实验效果更好。而且这也更能帮助他们理解“相对运动”的含义。

  3.摩擦与我们

  回顾刚上课时播放的多媒体,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分别举出一些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事例;并且让他们在对“科学世界”内容的阅读和刚才实验的基础上,对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提出一些方法。对于这个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小组进行讨论,还可以采用全班抢答的形式,让他们自己总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就可以了。

  4.当堂反馈

  (1)采用讨论的形式,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整个学*过程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要求学生回去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第4题的科学作文“没有摩擦的世界”。

  (2)用多媒体播放一段文字并配上录音,介绍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摩擦,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5.课后作业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分别是采用什么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的。

  课题: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一册第九章第四节《摩擦力》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动摩擦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大小的关系;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关系的过程,体会怎样进行科学的猜想,理解在研究多因素问题中怎样运用“变量控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实事求地是进行实验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注重对学生探究能力、创新精神的培养,更注重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教材的重难点

  本节教材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对于教材中的知识点,学生大都能理解和掌握,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究能力培养和探究过程体验方面,通过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各种因素的实验探究,突出“猜想与假设”这个环节,同时认识在探究过程中“变量控制”的意义和方法。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创设情境,实验引入:

  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新课学*

  1、认识什么叫摩擦力

  先请同学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

  (1).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2). 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

  (3). 手*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

  2.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1)探究活动的第一步是学生进行猜想与假设

  在学生认识到摩擦力的存在后,我很自然地向学生们提出了问题:同学们猜一猜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有的学生思维受教材的影响,提出的是教材上的猜想,对于这部分同学注意对他们进行鼓励,让他们提出其它猜想。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思维很活跃,不局限于书本,而会提出其它猜想,作为老师,这时即使学生提出的某些猜想显得很幼稚、很荒诞,也要发掘其合理因素并予以鼓励。但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在学生说出他的猜想后,可以问问他“你为什么要这样想呢?”在各种猜想均列出后,我向同学们指出,摩擦力产生的机理和制约因素都很复杂,对摩擦的研究已形成一门系统的学科“摩擦学”,其中一些问题至今仍在探索中。今天,我们只对四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与压力有关?是否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是否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有关?是否于表面积的大小有关?并将全班分为四个大组,每组用实验探究一个猜想。

  (2)探究活动的第二步是学生制定探究计划与设计实验

  怎样证明学生自己的猜想?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他们交流讨论,然后有针对性地请了一位同学来说说他们组讨论的探究计划。在这个过程中,注意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学生,问他们“大家赞同他的方案吗?其他同学还有没有更好的实验方案?”同时提醒学生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可能不止一个,我们这组的同学是要研究压力的变化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那我们应如何设计实验才能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变化是由这个因素引起的,而不是由其它因素引起的呢?通过学生的思考、交流和讨论、老师的点拨,学生都会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划。

  (3)探究活动的第三步是学生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论证得出实验结论

  实验前,提醒同学们注意实验器材的选择,提醒学生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衡知识)。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帮助学生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实验结束后,四个实验小组的代表公布自己的实验数据,全班同学共同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与实验的结论相符,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同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其他因素有关。

  在得到实验结论后,继续引导学生们总结实验中采用的方法: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它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变量控制法”。接着再讲述:“变量控制法”是科学研究的一个基本方法,它适用于多因素问题的研究。它不仅仅适用于研究物理问题,也适用于其他科学领域问题的研究,在今后的学*和探究中,我们还要经常使用这个方法。

  3、如何增大和减小摩擦

  有很多增大和减小摩擦的事例都是学生们所熟悉的,而且学生们已经通过实验获得了滑动摩擦的有关知识,所以对于这个问题组织学生自己进行讨论,还鼓励他们提供更多有趣的利用摩擦、减小摩擦的事例,让他们自己用所学的知识来解释这些有关摩擦的现象,并总结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常用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只适当地进行引导和点拨。

  4、讨论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从上面的讨论中,学生已经知道摩擦力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摩擦力也并不总是有害的,接下来我让同学们继续讨论假如我们的生活中没有了摩擦力会是什么样呢?并让学生在课后完成“迷你小实验”,并将讨论的内容以“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为题写一篇小论文。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5.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6.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7.课后作业:

  (1)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教学的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衡知识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学*本节教材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认知目标:知道摩擦力的种类,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摩擦力的大小,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以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自然科学的价值,体验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又作用于实践的辩证关系。

  3、重点、难点的确定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难点:摩擦产生的原因和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教材对滚动摩擦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讲,这在初中还是适当的。

  二、教法和学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导,重在转化,妙在开窍。引导转化作用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简单的把“启发式教学”看作是一种教学方法,而是要运用启发式教学的思想去指导教学。本着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本节课我打算采用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和实验为主的启发式教学方法。

  三、教学程序的设计

  依据本节教材编排的顺序,依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和相应的具体操作:

  (一) 创设情境,实验引入:今天上课之前,我带了几个小玻璃球准备和同学们一起进行科学研究。但在来学校的路上,小玻璃球变脏了。老师给他们洗干净了。现在,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请出来。(请两个同学上台20秒夹球)

  提出问题:玻璃球为什么不好夹?——学生讨论回答

  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二) 新课学*

  1、认识什么叫摩擦。

  先请同学们把手*放在桌面上,手心朝下,一起来做几个动手实验。1.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使手在桌面上运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2. 手*放在桌面上,用力推或拉,但保持手不动,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3. 手*放在桌面上,保持手不动,也不用力推或拉,感受有没有一个阻碍手运动的力;进而引入摩擦力的定义及种类。并进一步指出,在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中,滑动摩擦是初中学*的重点,自动导入到本节第二个环节“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的学*。

  (三) 关于第二个环节的学*,我打算请学生上讲台来完成书本上138页的“影响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实验。一个学生上台实验过程中,其它学生仔细观察,如发现台上学生操作有误,即可举手取而代之。这样做有几点好处:其一、台上学生得到了动手的机会;其二、台下的学生在整个过程中也由于有了驱动力,就不仅仅只是看“热闹”,而转为聚精会神看“门道”了,这样即使他们没有上台,但对这个实验也绝对印象深刻;其三、实验是同学动手做的,而不是老师包办的,故而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其四、实验装置只须一套,对实验器材简陋的部分学校,这个方案应该是可取的。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起着从旁引导的作用。一开始提出问题:如果要测一个力,大家首先会想到什么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是测什么力的?(拉力);如果想让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该让木块在长木板上做怎样的运动?(匀速直线运动);这里运用了什么知识?(二力*衡知识)。这时再让学生仔细阅读书上的这一实验,然后再点一位同学上台操作实验。完成书本138至139的实验后,再让同学开动脑筋想想:如果想通过实验知道滚动摩擦和滑动摩擦谁大谁小,可以怎样来设计一个实验,谁想到谁就上台来操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四) 第三个环节是“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我打算由身边事例进而总结得出理论。

  增大摩擦的方法:(1)增大压力;(2)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的方法:(1)减小压力;(2)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3)用滚动代替滑动;(4)使接触面脱离。

  接着顺带提问:我们观察到一般的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汽车、火车都装有轮子,这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摩擦?而现在有一种新型交通工具——磁悬浮列车,它是没有轮子的,但它的时速可达到500公里以上,是当今世界最快的地面客运交通工具,它又是利用什么途径来减小摩擦的呢?

  (五) 以分组抢答形式完成一些课堂反馈题:

  1. 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而当他想要做回环动作时,双手又不能抓得太紧,为什么?

  2. 某乡亲想清除黄豆中的砂粒,他把黄豆放在倾斜的桌面上,黄豆就顺着斜面滚下桌面,而砂粒都留在桌面上,这主要是由于

  A.砂粒比黄豆密度大 B.砂粒比黄豆体积小 C.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大 D. 砂粒受到的滑动摩擦比黄豆受到的滚动摩擦小

  3.一辆重100牛顿的小车,使它沿水*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需用推力10牛顿,这小车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

  4.下列事例各是哪种类型的摩擦:

  用黑板擦擦黑板时的摩擦

  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的摩擦

  行驶中的汽车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六) 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面小文章,加深对摩擦力的认识。

  小议摩擦力

  在人类生存繁衍的自然界,无处不存在着摩擦。那么,在我们的身边究竟有哪些常见的摩擦呢?

  当太阳重又点亮一个新的黎明,你睁开双眼,此刻你的眼球和眼皮之间已经完成了今天的第一次摩擦而你却全然不知。

  接着,你撩开被子伸手去抓衣服,衣服被抓过来靠的是它与手之间的静摩擦。如果这力消失了,即使你勉强将衣服揽在怀里,但鬼才知道你如何才能将它穿到身上,因为你根本抓不住衣襟,纽扣一个都甭想扣上,姑娘的裙带是永远系不住的。

  穿好衣服蹬上鞋子,你迈步走向洗漱间。这时,鞋子与地面及鞋子与脚之间都产生了较大的摩擦力,使你稳步前进。

  接下来牙刷又利用它与牙齿之间的滑动摩擦帮你除去牙垢。我们口腔中的牙齿根据功能可分成切牙、磨牙、尖牙等不同种类。其中磨牙(口腔里侧偏乎的牙)的作用是磨碎食物,有人认为食物是被压碎的,这纯属错误,不信你可以做一个咀嚼动作体会一下。这使我们马上意识到一个正常的人用餐是离不开磨牙的,而磨牙的工作是离不开磨擦力的。

  完成上述事情之后,你可能去上学或去上班。当你登上自行车时,你可曾知道,它的后轮是主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前的,起动力作用;而其前轮则是从动轮,所受地面的摩擦力是向后的,起阻力作用。当你拐弯时千万要减速慢行,因为拐弯所需的向心力是由地面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提供的。因为这种摩擦力是有限的(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故车速也是有限的。如果地面上有冰雪,更要注意,因为这时摩擦力是很小的,弄不好会人仰车翻造成交通事故。如果你想刹车,千万不要误认为只有轧皮与车轮之间才有摩擦力。车轮与地面之间摩擦力也起制动作用。

  如果你在机关、学校工作或学*;那么写字和画图是常用铅笔和圆珠笔的。用铅笔时,“铅”是靠纸将其磨掉而在纸上留下径迹的;圆珠笔笔端的“圆珠”只有受到纸的摩擦力才会转动,从而把油墨引出来,留下印迹。在特别光滑的纸面如油纸上是无法使用铅笔或圆珠笔的。

  如果你在工厂、仓库或码头上工作,那么传送带该是一件常用的工具了。正是传送带给了物体一个静摩擦力,才使物体随其所动,达到传送的目的,如果,失去此力,就会只是皮带走,不见物体动,即原地打滑。

  你知道砂轮、砂纸、砂布都是做什么的?它们都是专门制造摩擦的。如果你做的是金属器件的抛光工作或油漆工作,你肯定离不开它们。

  如果你是车工,会发现车刀工作一段时间就变热了。这是因为车刀与工件之间产生了摩擦力,木工也会发现锯子或钻头工作一会时间变热的现象,这也是它们与木料之间产生了摩擦所致。

  牢累了一天,你可能打算痛痛快快的洗一个热水澡。当拿起搓澡巾时,你会想到为什么它的表面非常粗糙吗?它也是为了和你的皮肤产生一点不可忽视的摩擦啊!

  当你上床脱去毛衣时,会听到“霹、啪”的轻响,有时还刺疼了你的皮肤。这是因为毛线之间摩擦产生了静电的原因。接着,你将合上双眼酣然入梦,这样你的眼球与眼皮就完成了一天的最后一次摩擦。

  如此看来,摩擦无时不有,无所不在,它渗透在我们的衣、食、住、行工作当中,离不开,甩不掉。它有时十分可爱,有时又相当讨厌。我们应当经常观察它、研究它、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很好地驾驭它。

  (七) 课后作业:

  (1) 以“假如没有摩擦”为题,写一篇科幻小文章。

  (2) 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 ,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我要讲的这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三章第三节《摩擦力》。本节课我从下面三个方面谈一谈我的教学构思:

  一、教材分析

  1.本节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课程标准中对摩擦力的表述是“通过常见事例或实验,了解摩擦力”。本节教材中摩擦力的测量涉及到二力*衡知识和弹簧测力计的具体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是摩擦力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具体应用。通过学*本节教材的知识,能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这一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上还是培养学生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接触面之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②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③进一步熟悉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4)

——《摩擦力》教学设计 (菁华5篇)

  一、教材分析

  物体处于运动状态时或具有运动的趋势时会与周围的物体发生摩擦,这种现象经常会出现在学生身边:汽车轮胎与道路之间的摩擦,航行的船体与水流之间的摩擦,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还有许许多多的摩擦现象发生在学生的周围,只不过学生没有觉察到而已。本课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对摩擦现象开展研究活动,了解什么是摩擦,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本课教学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研究摩擦发生的条件。首先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教科书有两幅图,一幅是孩子高兴地从滑梯上滑下来,另一幅是参加汽车拉力赛的赛车在运动中,通过图来引导学生讨论:在生活中存在哪些摩擦现象,摩擦现象发生时与哪些现象联系在一起,摩擦力是一种怎样的作用力。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摩擦力的存在,通过实验来发现:当物体静止的时候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运动的时候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孤立时、没有与其他物体接触时,有没有摩擦存在;当物体不孤立、与其他物体有接触时,有没有摩擦存在。从而发现摩擦发生的条件。

  第二部分: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教科书安排的内容是:在一块较*滑的木板上,放置一些不同的物体,包括质量大小的不同,材料品种的不同。将木板缓缓地加大倾斜角度,使上面的物体逐个地滑下来。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要求学生对影响物体下滑的因素,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提出看法或假设,然后,再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看法或假设。

  第三部分:针对不同的情况,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教科书通过一个典型事例——想办法增大或减少一个装满水的瓶子的摩擦力,来启发学生设计日常生活中需要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二、学情分析

  在学*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和了解到有关力的'形式、力的表示、力的种类的知识并

  已认识到几种常见的力,如重力和弹力,这些将成为本节课学*的基础和铺垫。

  三、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摩擦力的秘密》:课本第50~52页的内容。

  四、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

  2、了解摩擦力的大小既与压力的大小有关,也与物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知道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能力目标: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能够做研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3、能够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实验;

  4、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情感目标: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五、教学准备

  1、实验材料: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钩码、干布、干毛巾、几支圆杆铅笔。

  2、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屏幕出示拉人画面(一个小朋友端在地上伸出双手,另一个小朋友站着拉着他的双手在地面上滑行。)

  师:同学们,屏幕上的场面你们熟悉吗?

  生:熟悉。

  师:这种拉人的游戏我看见很多同学都曾经玩过。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经历,思考这个问题,这个游戏在什么地面上好玩?

  生:光滑的地面。

  师:穿什么鞋容易滑?

  生1:*底鞋。

  ……

  师:拉着体重不同的同学滑,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轻的同学比较容易拉,重的同学很难拉。

  2、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呢?其实这都与我们今天准备研究的摩擦力有关系。好,今天老师就想和你们一起做一回科学家,探究一下摩擦力的秘密,那同学们想通过我们这个探究活动知道些什么呢?

  生1:我想知道什么是摩擦力?

  生2:我想知道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生3:摩擦力有什么作用?

  ……

  3、师:看来同学们的好奇心可真强呀,想知道这么多的东西。好,我们这节课就围绕着同学都想知道的东西来探究。(屏幕出示探究目标)

  (二)探究过程

  1、认识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及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师:刚才的拉人游戏是一种摩擦的现象,现在请同学们用两只手掌互相摩摩,两只手互接触,相互运动也叫做摩擦,你还看过哪些物体相互摩擦的现象呢?

  (生说出磨刀、擦黑板写字等现象)

  师:看来同学们都是有心人,能发现日常生活中这么多的摩擦现象,现在请同学再开动脑筋想一想,当这些现象发生时,它们有哪些共同的地方呢?请你们发挥小组的力量,围绕着你们刚才说的例子去分析一下。

  (小组讨论)

  师:哪个小组派个代表说说你们的讨论结果?

  生1:我们组发现磨刀时,只有刀在磨刀石上来回运动时才会有摩擦现象,如果把刀拿起来,或只把刀放在磨刀石上不来回运动没有摩擦现象。

  生2:我们组分析了擦黑板的现象,也发现只有在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和运动时才有摩擦现象的发生。

  ……

  师:同学真聪明,通过和小伙伴的合作,分析出了摩擦存在的条件:接触和运动。

  2、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系?

  师:接下来我们还要一起探究一下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首先请同学们把你们找来的一些不同大小,不同种类,不同轻重的物体放在一块比较*滑的木板上,逐渐倾斜木板,(如课本50面图所示)比较它们下滑时的摩擦现象。

  (学生小组活动)

  师:谁来说说你们通过这个活动发现了什么?

  生1:我们发现不同的物体它们下滑的快慢不同。

  生2:我们也有这个发现了这点,也就是说不同的物体它们所受到的摩擦力是不一样的。

  师:同学们的发现真多,那这些物体所受到的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同学们可以将自己认为的可能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都提出。

  生1:摩擦力可能与物体的轻重有关。

  生2:摩擦力可能与物体表面情况有关。

  ……

  师:刚才同学们都大胆地提出自己想法,但这只是我们的预测,正所谓实践出真知,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证明一下我们的预测是否正确。各小组经过讨论选择一种可能的因素,作为你们小组的假设,选择老师为你们每个小组准备的工具(测力计、带挂钩的木块、钩码、干布、干毛巾),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

  (小组活动,教师巡视与给与适当的指导。)

  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组的同学都能选择好工具设计了有趣的实验,哪个小组的同学把你们设计的实验与结论与大家分享一下呢?

  生1:我们小组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摩擦表面

  的情况有关,所以我们一起设计了一个这样的实验:把带挂钩的木块放在我们*滑的桌面上,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接着又在桌面上铺上干布,固定好,再放上木块,用测力计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最后又把干布换成干毛巾,读出这时的拉力。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两个物体的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生2:我们小组假设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轻重有关,所以我们组设计的实验是这样的:把木块放在桌面上,放上一个法码,用测力拉木块,使木块慢慢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接着在木块上分别放两个、三个法码,读出这时的拉力。我们发现放的法码越多,拉力计的读数越大。

  生3:我们设计的实验和他们差不多,得到的结果也是放的法码越多,拉力计的读数越大。也就是被拉动的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被拉动的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

  师:同学们真有科学头脑,设计了这么多有趣的实验证明了摩擦力与两个物体接触面光滑程度有关,还与被拉物体轻重有关。

  3、学以致用

  (1) 利用所学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的一些实际现象。

  ①鞋底和轮胎为什么都有凹凸的条纹?增大摩擦力对鞋底和轮胎有没有不利的方面?

  ②体操运动员在比赛之前,双手为什么先要擦上镁粉?

  ③为什么要经常在自行车转动轴的地方加润滑油?你还看到哪些东西需要加润滑油的例子?

  (让学生自由选择一个例子来解释,其余学生帮他评价。)

  (2) 设计增大或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出示装了半瓶水的瓶子)

  师:看来摩擦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真的挺广泛,而我们学知识最终的目标是要把它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那现在你能运用这节课获得的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知识,想办法增大或减少这个装一半水的玻璃瓶的摩擦力吗?

  生1:倒掉一些水可以减轻瓶子的重量就可以减少它的摩擦力。

  生2:这样的话,要增大它的摩擦力,可以往瓶子里多装一些水。

  生3:在瓶底涂抹润滑剂可以减少它的摩擦力。

  ……

  师:同学们真聪明,想出了这么多方法。

  (三)课堂小结

  那么通过这节课的探究活动,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生自由说)

  (四)课堂延伸

  师:这节课时间差不多了,但并不代表着我们的研究活动结束,这还有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留待同学们回去思考(屏幕出示)“如果没有摩擦力存在,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同学们回去以后可以通过阅读书籍、上网查询等手段,继续研究与摩擦力大小有关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5)

——假如摩擦力消失了作文 (菁华5篇)

  聪聪住的地方下雪了。他走在雪地上,雪“嘎吱嘎吱”地想着。他来到教学楼这里,正准备上楼梯,脚下“哧溜”一声,给他摔了个踉跄。

  他知道这是摩擦力的原因,因为鞋子底上有雪,是光滑的,楼梯瓷片上也有雪,夜是光滑的,光滑的东西碰到光滑的东西,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于是就变成这个样子了。

  “嘿!这样还蛮好玩的,不知道没有了摩擦力,世界会变成什么样呢!”聪聪站在那里,想着。

  “啊!”远处传来一阵这样的声音,原来是有人走路跌倒了。“哈哈,这人真有趣,走路也能跌倒啊。”聪聪开始幸灾乐祸。可是,聪聪看到,街上的汽车如脱缰的野马似的飞快地行驶着,红绿灯那里也没有人停车,耳边还能传来一阵阵撞击的声音。

  “该不会……世界上真的没有摩擦力了吧?”聪聪看着眼前的情景,吃惊道。他知道,踩刹车是需要摩擦力,才能使车子停下来的,他们的车子停不下来,肯定是因为没了摩擦力。

  “啊呀!诶诶……”聪聪正准备回到教室,没想到脚下这么的滑,一不小心,就又和地面来个“亲密接触”了。

  聪聪小心翼翼地走到了楼梯上,正准备扶楼梯扶手,没想到,这扶手变得油一般的滑,怎么也抓不住,聪聪脚下一个不留神,又摔到了地上。“唉!没想到上个楼梯都这么不容易啊!”聪聪抱怨道,不过还好,没了摩擦力,摔着不是很疼。

  历经“千辛万苦”走到教室,看到同学们都在自己的位置上,抓着桌子上的东西,想把桌子收拾干净。可是那些东西抓到了手里,就又滑了下去。“一个铅笔盒,你们都抓不住,好笨啊。”聪聪嘴里嘀咕着,不敢让同学们听到。

  正准备坐到板凳上,不料,又是一滑,还好旁边同学的手抓住了他,可是——他的手就像泥鳅一样,根本抓不住!所以,聪聪再次地倒在了地上。

  “哦不!我受不了了!赶快让摩擦力回来吧!”聪聪在心里大声喊道。少顷,世界变成了原来的样子,大家都跟没发生过这件事情一样,只有聪聪的背还在隐隐作痛。

  如果世界上没有了摩擦力,那就会……

  早上醒来,发现自己睡在了地上,我以为是晚上睡觉不小心掉下来的就没在意,可我准备穿衣服时,想从地上爬起来,可刚一起来就滑倒了,这是我才明白世界没有了摩擦!我想:总不能不穿衣服吧。于是我连滚带爬的“滑”到床边,想抓住衣服,可刚摸到衣服,衣服就从床上“滑”了下来,我只好“滑”到衣服那里,勉强的把衣服穿上。我站了起来,又一下滑倒了,这一倒没关系,我碰到了桌子,桌子倒了,坐姿碰到椅子,椅子倒了,椅子碰到床,床到了,床碰到……天呐!物理一片混乱!!我没办法,再怎么样总不能不上学了吧。我有“滑”起来 ,“滑”到卫生间,想拿起牙膏牙刷刷牙,可……怎么办?只能不刷啦!

  “滑”在路上我看见他们都是像我一样的,走一步滑几步,嘿,换挺好的哦,做几步就能和骑10几分钟的车子好啊!可开车的人不好喽~他们的车要么停不下来要么看不起来,连出去都出不去了!

  唉!终于到学校啦!同学们也都趴在地上,老师讲课了,连粉笔都拿不住,也只好也趴在地上给我们讲课,练*啦,考试啦都没法做了!可让同学高兴死喽!

  这天晚上看到电视里播放《新闻联播》,主持人趴在地上给我们讲解是怎么回事(唉!做这行的真难啊!为了人民……)。简讯:前天晚上,工厂工人正在干活,突然没有了摩擦力,工人一下滑倒,将大型机械撞到,机械一个接一个的倒,当场压死许多人……

  啊!天呐,这……这……这怎么办了!那些科学家们你们研究出来了嘛!~

  清晨醒来,感觉怪怪的。整个人都不受我的控制,怎么了这是?

  我刚从床上坐起来,“哧溜”一下子滑到了地板上。我小心翼翼地站起来,却摔了个四脚朝天。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滑到衣柜前,我刚想伸手拉开衣柜,问题来了,无论我多么的用力把手就是抓不住,我试了无数次,可还是没有成功。不管了,我扑!但是衣柜被我这么一扑,就沿着力的方向开始运动起来。衣柜碰上了桌子,桌子碰上了椅子,椅子又碰上书柜……家具像台球桌上的彩球一样开始四处乱串。

  我开始吃饭了,我好不容易碰到碗,但是碗却在上面滑来滑去,我放弃把碗拿在手上的思想了。碗好不容易滑到我面前了,我刚想拿起筷子加饭,但筷子被我这么轻轻一碰,“啪嗒”掉在了地上做起了匀速直线运动,无论我怎么抓都抓不住。哎,没办法,只好饿着肚子上学了。出了门,我举步艰难地抬脚开滑,左一下,右一下,好像走在冰面上。不,比冰面上还要滑几倍!我来到大街上一看,啊,世界都乱套了!运动着的汽车,没有收到摩擦力的影响,怎么也没法停下来;静止的东西,只要轻轻一推,不一会儿,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想开动的汽车,却又在原地打滑,怎么也开不出去。人们没有办法正常行走,但却又站不住,大家滑来滑去,你碰我我碰你。急着上班和上学的人气得干瞪眼儿,只好学着企鹅,“滑”着去上班和上学。

  我边滑边看,只见人们排着队,一步一步慢悠悠地往前滑着,后面的人还不忘记抓住前面的人,以防滑倒。这时,最前面的那个人一下子站不住,手忙脚乱地滑了几下,往后倒去。只听“啊!”“哎呀!”“呼!”“咣当!”的声音响成一片,人们一个接着一个地倒了下去,就像一副花花绿绿的多米诺骨牌。人们抱怨着想爬起来,可世界没了摩擦力又能怎么办呢!

  哎!没有摩擦力的世界可真可怕呀!

  可怕的事是从昨天早上开始的。

  派特博士像往常一样从床上起来,穿上鞋,揉着惺忪的睡眼走向试验台,他要完成一个实验。可是没走两步就“咚”的一声摔在地上,他试图站起来,却立不起来了,地面就像光滑无比的冰面一样,让人无法行走。

  派特只好扶着身边的东西,一步一步往前滑,勉强下了楼,爬进车里,他要去超市买烧杯,他刚一发动车,车就“嗖”的一声跑了出去。

  “停!停!”派特大叫着踩刹车,可是车仍然急速奔跑,刹车失灵了。“太危险了!”结果,车撞倒了马路边一家水果店的墙上,苹果、橘子、凤梨满地乱滚,刚刚醒来的店主人生气极了,想快步走上去教训人,结果“咚”地摔了一个嘴啃泥,生气地撑着地破口大骂。

  派特刚想辩解,又一辆车冲了过来,“咚!”撞在派特的车身上,派特还没反应过来,又一辆车“呯”地撞上了两辆车,派特一看,得,这车里不能待了,再待就变成肉饼了,只好跳出车外,然后又“扑咚!”摔在地上。再看路边,全是和自己一样狼狈,在地上爬着走的人。

  爬回家中,派特惊奇地发现,家里乱成一团,实验台上的5个烧瓶两个实验架三个酒精灯一本力学的书和各种东西全掉在地上成了稀巴烂。这是怎么一回事?打开电视,电视中说,今日我市共发生1042500起交通事故,火车脱轨,人们无法站立起来,所有东西都掉在地上、说到这里,电视也“咚!”地冒了烟,因为摔坏了。

  派特无意翻开一本力学书,立刻被书中的内容吸引了:摩擦力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力,我们的正常动作都要靠它帮助我们完成,没有摩擦力,我们将陷入混乱。

  摩擦力?摩擦力?联想今天发生的事,派特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摩擦力消失了!

  出于本能,派特博士在极其艰难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因为实验物品随时可能滑出一米远,不用手稳住它是不行的,此外,派特不止一次摔伤、一个月两个星期零三天一十六小时二十四分五十九秒后,“增加摩擦力液”研制成功!于是派特爬到了科学研究所,爬进了所长室,又爬上了桌子、二十四小时后,各国直升机在没有摩擦力的情况下摇晃着飞向空中,将“增加摩擦力液”洒向大地。

  一个星期后,地球又恢复了安宁和谐的生活状态。

  “亲爱的乘客,你所乘坐的13号快车已经到达终点站,请按秩序下车。”

  “啊,好痛。”刚下车还没有来得及观摹这神奇的无摩擦世界,就因为脚下一滑,摔了一跤,揉着摔痛的胳膊,我为自己的愚蠢而懊恼,这是一个无摩擦力的世界呀,所以路面十分油滑,我们寸步难行,我竟然忘记了这些慌忙蹦下了车,能不摔着吗,哎,我太粗心了!

  我赶忙从背包里面拿出“万能鞋”穿上,这可是新一代的高科技产品呀,它能克服没有摩擦带来的难题,所以穿上它就不会因为没有摩擦让我滑倒了!

  没走多远我不禁被城市中的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只见每个人都开着一架小型飞行器在城市中穿梭,好酷呀!这里竟把飞机当交通工具了!但是我又仔细想了想,这个没有摩擦的世界,车能开动吗,根本不行的!因为没有摩擦,无法启动,即使启动了也无法停下,将一直跑下去不会停下来……除非碰到了障碍物,可以想象那不就是车祸吗?可怕!这里的人们真聪明,把飞机当作交通工具显然是明智之举。我为自己的大惊小怪而感到羞愧,真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了!

  突然,我看到有位和我年龄相仿的学生开着小飞机乱窜,我拦下他疑惑地问:“你是高中生吗,高中学*如此关键,该多花时间在学校学*呀,怎么样还到处跑呢?”

  “你是指做功课吗,哈哈……”,他大笑起来,然后佯装很无奈的对我说:“到处都没有摩擦,你叫我怎么样写作业呢?你能拿起笔来吗,让我如何做呢?”哦,我恍然大悟!当我回过来神的时候,他已经远去了。我意识到我要赶快离开这里,因为我来是探亲的,不能耽误时间了!

  到了亲戚家,我坐在餐桌前,叔叔的嘴里不停的张张合合,从我到他家就听到他一直在讲没有摩擦力的好处!先是提到没有摩擦机器使用寿命就长了,性能也能提高了,生产成本就下降了,能赚更多的钱了!又讲到能节约很多资源,对于保护地球资源很有好处的,世界可持续发展了!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我对叔叔说,没有摩擦你还让我吃饭吗?让我怎么生活呢?叔叔不好意思地说,我只看到了没有摩擦给我带来的好处,其实人类的生活是离不不开摩擦的!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6)

——摩擦力教案菁选

摩擦力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摩擦力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

  2.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

  3.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科学知识

  1.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

  2.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

  3.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探究日常生活的`摩擦现象感兴趣。

  2.意识到摩擦力会给人们带来好处,但也存在着负面影响。

  学*成果:预计学生能够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学*成果评价:

  概念发展

  层次1 :通过本课的学*学生不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不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2:通过本课的学*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不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不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层次3:通过本课的学*学生能认识摩擦现象发生的条件,能了解什么是摩擦现象,什么是摩擦力。能了解减小或增大物体间摩擦力的方法。知道生活中应用及避免摩擦力的现象。

  探究能力:

  层次 1: 不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层次 2:能够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有关摩擦、摩擦力的现象。不能设计实验研究减小或增大固体与固体间、固体与液体间摩擦力。不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摩擦的研究结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摩擦现象中的滑动摩擦和滚动摩擦.

  2.知道产生摩擦的原因。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4.知道摩擦在实际中的意义及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能力目标:

  1.通过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对学生进行学科研究方法的教育.

  2.通过对生活中摩擦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有益摩擦和有害摩擦的分析,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可包括以下三部分的内容:(1)摩擦、摩擦力。(2)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3)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在讲述摩擦力时,为了不使问题复杂化,教材中没有提出静摩擦的问题,而是统称为摩擦。教材对滚动摩擦也没有单独讲述,而是作为减小摩擦的方法来介绍的。教材中没有具体讲述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教学中使学生有所了解即可,不必引伸。

  教材首先通过分析一些事例使学生认识摩擦力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说明摩擦力是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随后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摩擦在生活和生产中都有重要的意义,教材最后用较大篇幅讲述了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虽然教学的重点在于应用摩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学会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增大或减小摩擦的方法,但这些应用都基于对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因此,应充分重视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

  教法建议

  1、现象教学,以实验为主

  摩擦是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现象.对摩擦现象,学生有比较丰富的感性认识,但不能因为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就忽视了演示实验,作为物理老师是非常清楚物理实验的作用,它不能用其他任何教学手段所能代替(包括现代化教学手段,计算机辅助教学不能替代实验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分析、判断、归纳),必须尽量做好.尤其在学生有一定认识基础时,更应注意选取生动的事例进行演示分析讲解,这样就能及揭示现象的本质,又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要注意让学生参与实验,能动手时尽量让他们动手.

  2、进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在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体现了物理学中对多变量问题的研究方法,即当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本实验中的变量有两个,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改变压力,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保持压力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得到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向学生渗透这种物理学研究方法,对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是十分有益的.

  3、可采用学生讨论自学的方式教学

  由于本节课的知识都不难理解,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通过学生阅读课文、自己进行实验研究、讨论的方式来进行教学.这样有助于提高学*兴趣,培养自学能力.对于基础不好或组织纪律较差的学生可采取部分内容教师引导,部分内容学生讨论的形式教学.

  4、适当补充静摩擦的知识.

  在摩擦现象中涉及静摩擦力的事例很多,教学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因此在教学中适当补充有关静摩擦的知识,使学生知道即可.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

  通过具体事例引导学生思考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决定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

  研究决定滑动摩擦大小的因素;

  会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的问题

  教学工具: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毛巾、空玻璃瓶、木板、砂纸、洗衣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方法1:从生活现象引入,学生感觉自然.

  摩擦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一个普通的现象,让学生用手按在桌面上滑动,体会手的感觉。

  比如老师使用板擦擦黑板,笔在纸上写字,学生用橡皮擦去铅笔字,这些都是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滑动时,感到受到阻碍。

  方法2:从新奇实验引入,提高学生兴趣。

  演示筷子提米的实验:在一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请学生分析讨论并举出身边的摩擦现象从而引出新课。

  手提空瓶的实验:在手上沾些洗衣粉水,握住瓶颈部分(图中覆盖部分)向上提,提不起来;再将瓶子擦干净,用毛巾覆盖在瓶颈部分,受我毛巾向上提瓶,瓶很容易提起。通过两次实验对比引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

   1、 摩擦力

  由同学们的讨论可以看出摩擦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现象,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要发生相对运动,指有发生相对运动的趋势,但是还没有发生,这种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方法1:一般情况下,对于“相对运动”的要求较低,可一带而过。对于摩擦力的方向简单情况可判断即可。

  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解释清楚“相对运动”“阻碍相对运动”的含义。可参考下面的讲解。

  如图9-4-3中一汽车水*向右运动,在某段时间内车上的箱子从车厢前部滑到中部.箱子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是以地面为参照物,此时箱子相对与地面是向右运动的,但箱子与地面间无摩擦。箱子相对于车的运动,是以车为参照物,箱子相对于车向左运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阻碍箱子相对于车向左滑动,车给箱子的摩擦力的方向应为向右,即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方法1:演示实验,实验中要设置好恰当的问题。

  1)怎样来测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什么?

  使学生理解匀速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与水*拉力大小相等。

  2)请同学们猜想一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3)根据学生的答案来请学生设计实验,教师进行操做验证。学生的设计会有很多漏洞,教师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可适当提出针对性问题来加以修正,帮助学生掌握研究对象有多个变量时,可采用控制自变量个数的研究方法。最后得出正确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既跟压力大小有关又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方法2:学生分组实验,探索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思考问题:1)怎样测出摩擦力的大小?

  2)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样验证?

  对于第二个问题可以先讨论,然后在老师不给出正确操作过程的情况下分组完成不同的验证内容,最后由学生总结得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结论。

  3、增大有益的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由学生讨论并举出相应的事例,准备适当的录像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最后由学生总结出结论。

  结论:通过增大压力,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可以增大有益摩擦。通过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使两个互相接触的摩擦面彼此离来(加润滑剂),可以减小有害摩擦。

  (三)巩固练*

  1、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下面哪个措施的目的是减小摩擦 ( )

  A、在机器的转动部分加润滑油

  B、自行车紧急刹车时用力捏闸

  C、汽车轮胎上有很多花纹

  D、北方下雪时,常在道路上洒些灰渣

  2、体操运动员在上单杠之前总要在手上涂些镁粉,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而在杠上做回环动作时,手握杠又不能太紧,这是为了________摩擦,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四)小结:

  1、不论那种方法都是由“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中得出的。

  2、摩擦可分为滑动摩擦、滚动摩擦和静摩擦。

  3、思考题:自行车轮胎蹩的时候为什么骑起来费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摩擦与我们

  【组织形式】学生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

  通过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写出对于我们日常活动密切相关的摩擦的认识。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写出专题报告,进行交流。

  【参考方案】

  可以从多方面了解摩擦。例如可以归纳摩擦的种类,摩擦的应用,摩擦的利弊等,在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研究基础上,查阅有关资料,写出专题报告,例如"体育中的摩擦"、"静摩擦的应用"等等,还可以设想"如果失去摩擦,世界将会怎样"等问题,自己确定题目,写出专题文章。

  【备注】

  1、写出专题报告。

  2、写出发现的新问题。

  一、学*目标

  1. 知道摩擦力的概念及分类,知道这两种摩擦力的分类

  2. 知道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3. 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4. 知道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

  5. 了解动摩擦因数μ的决定因素,会用实验测量计算μ

  6. 知道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止和利用摩擦力。

  二、课前预*

  1、初中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学*过摩擦力,请大家回忆一下,摩擦力可以分为哪三类?

  2、请同学们利用你们的课桌和书本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把书*放在桌面上,给书本一个初速度,仔细观察书本滑出后在桌面的滑行情况是怎样的?

  3、书本在滑动过程中速度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下来。是什么原因导致书本的速度越来越慢呢?

  4、你能概括出什么是滑动摩擦力吗?我们可以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两手相互对搓来感受滑动摩擦力。

  5、当我们用手掌压着桌面滑动时,桌面给手掌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6、手掌在桌面滑动时,桌面对手掌有摩擦力作用,那手掌对桌面有摩擦力作用吗?为什么?

  7、那手掌给桌面的摩擦力向什么方向?

  8、那桌面对手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手对桌面的摩擦力是三种摩擦力中的哪一种?

  9、大家还可以再做一个实验体会一下:左手压在一本书上,右手将书抽走,整个过程中要保持左手不动,由于书本与左手间是相对滑动的,所以无论是书给手的摩擦力还是手给书的摩擦力均是滑动摩擦力。

  10、你能说出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是什么吗?

  11、试比较说明弹力与滑动摩擦力在产生条件及力的方向上的关系。

  1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吗?

  13、请以左手压书,右手抽书的实例来体验滑动摩擦力方向。

  14、有一种野蛮缺货法,就是卡车加速后退,突然刹车,则货物由于惯性会滑出车厢,试分析此过程中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方向。

  15、请写出滑动摩擦力的严格定义。

  16、滑动摩擦力大小如何计算?

  17、公式中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吗?看下面三个图。

  18、例1、例2、例3、例4、例5

  19、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个大木箱停放在水*地面上,你用一个水*力推,没推动,什么原因呢?大木箱受到几个力的作用?

  20、静摩擦力的定义及产生条件是什么?

  21、如果你用10N的力推箱子没有推动,此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是多大?如果你用100N还没有推动,此时箱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又是多大?那如果你用500N还是没有推动,静摩擦力是多大?

  22、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如何计算?什么是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23、用一由0逐渐增大的水*力推物体时,当该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始终静止;当推力达到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从静摩擦力变成滑动摩擦力,那么滑动摩擦力与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关系如何呢?试作出(摩擦力-推力)图象。

  24、静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试分析:

  ①人用F力向右推箱子没有推动

  ②三角斜面上静止的木块

  ③放在汽车里的箱子随汽车由静止启动过程中与汽车没有相对滑动。

  ④人行走时,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方向如何?

  ⑤自行车前后轮与地面的摩擦是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前后轮所受摩擦力方向如何?

  25、例6、例7

  26、静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滑动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

  27、实例:①汽车启动时,放在车里的箱子相对于汽车向后滑,这里箱子受到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箱子对汽车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

  ②缓慢(以接*0的速度匀速)拉动物体B,AB相对静止,弹簧伸长。这段过程中B对A的静摩力是动力还是阻力?A对B的摩擦力是动力还是阻力呢?

  三、经典例题

  例1:砖横放和竖放在地面移动时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哪一个大?

  例2:那物体分别做匀速直线运动

  和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关系如何呢?

  例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只有相互接触且发生相对运动的物体间才可能产生滑动摩擦力。

  B.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可能受滑动摩擦力。

  C. 受弹力的物体一定受滑动摩擦力

  D. 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受到弹力。

  例4、判断下列各情况下物体所受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1)

  (2)汽车启动时,车上货物向后滑动,分析货物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3)汽车刹车时, 车上货物向前滑动,试分析货物受到的没动摩擦力的方向。

  (4)接触面均不光滑。

  (5)已知:传送带静止时,将物体轻轻放上,物体将由静止开始下滑,若传送带反向转动时,会不会减缓物体下落速度甚至物体不下落呢?

  (6)看图,斜面光滑,传送带不光滑。若带子不动时,物体从高处下来后会冲出带子,若带子反向转动呢?

  例5、一物体正在水*桌面上沿正东方向做直线运动,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物体的质量为m=10kg,g=10m/s2,此时物体正受一个沿正西方向的水*拉力F=20N的水*拉力的作用,求此时物体受到的滑动摩擦力。

  例6、一物体如图所示,F由零逐渐增大直到物体刚要开始滑动,则整个过程中关于说法正确的是( )

  A. 逐渐增大,当刚要开始滑动时达到最大。

  B. 大小不变

  C. 方向一直水*向左

  D. 方向先向左后向右。

  例7、判断静摩擦力方向

  1、人紧握瓶子水*移动

  2、 3、 4、

  例8、G=400N的木箱放在水*地面上,=120N,μ=0.25,若分别用70N、150N及180N力推,求f。

  四、巩固练*

  1、关于摩擦力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B.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运动方向相反

  D.摩擦力大小总正比于接触面上的压力

  2、下列关于摩擦力说法正确的是( )

  A、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

  B、物体间的压力增大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不变

  C、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一定等于μN

  D、静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某接触面上有滑动摩擦力,则也一定有弹力

  B、弹力的方向与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垂直

  C、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相对滑动

  D、滑动摩擦力一定阻碍物体的运动

  4、用手握住一个油瓶(瓶始终处于竖直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瓶中油越多,手必须握得越紧

  B、手握得越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越大

  C、不管手握得有多紧,油瓶受到的摩擦力总是一定的

  D、以上说法都正确

  5、有三个相同物体叠放在地面上,如图,物体之间及物体和地面之间不光滑。ABC静止。( )

  A. C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

  B. A受水*向右的摩擦力。

  C. B对C的摩擦力方向水*向右

  D. C和地面间无摩擦力

  6、一根质量为m,长为a的均匀木棒,它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用F力推动,当其经过如图所示位置时,求f。

  7、物体静止,F力作用处光滑,求静摩擦力。当力F变为3F时,再求静摩擦力。

  参考答案

  1

  、【答案】C

  【解析】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运动方向无必然联系,A错C对;摩擦力有两种: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只有滑动摩擦力大小正比于压力,D错;滑动摩擦力正比于压力不是重力,B错。

  2、【答案】BD

  【解析】静摩擦力是指产生摩擦力的两个物体是相对静止的,并不是指物体是静止的,A错;如果受的是静摩擦力,则可能压力增加但摩擦力不变,比如手握油瓶,握得再紧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还是mg,B对C错;D正确。

  3、【答案】ABC

  4、【答案】 AC

  【解析】没越多,为了不掉下来,必须增加最大静摩擦力,A对;由受力分析知:竖直方向只有竖直向上的静摩擦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瓶始终静止,说明静摩擦力始终与重力*衡,大于始终等于mg,不变,B错C对D错。

  5、【答案】AC

  【解析】分别对A进行受力分析有:

  6、【答案】μmg

  【解析】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

  7、【答案】mg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筷子能将米甚至杯子都提起来呢?

  知道摩擦力是什么?设问:同学们,桌上有一个装有满米的玻璃杯,还有一只筷子,你能用筷子将杯子离开桌面吗?

  老师播放:筷子提米的实验。

  提问:是什么原因使筷子能将米甚至杯子都提起来呢?

  1.设问:摩擦力是什么?

  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摩擦力呢!下面我们通过几个实验来认识。

  (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块。(木块不动)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滑动。

  3)将木块下放几支圆珠笔芯,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运动。

  提问:弹簧测力计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为什么呢?你能作何猜想?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观察现象,思考。

  (小组讨论后)回答问题。

  做实验:

  1)用弹簧测力计拉放在木板上的.木块。(木块不动)

  2)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木板上滑动。

  3)将木块轮下放几支圆珠笔芯,仍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运动。

  观察弹簧测力计,有示数,猜想可能有其它的物体

  活动意图:

  5—6岁的孩子已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并感兴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学前后期的幼儿对周围生活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科学积极倡导让幼儿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了解摩擦力特征,激发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活动过程:

  一、引题

  出示爬雪山和冰上芭蕾以鞋底特写图片。

  两双鞋底有什么不同?

  换穿可以吗?为什么?

  二、第一次实验,感知物体表面与摩擦力的关系。

  1、这里藏着什么秘密吗?实验。

  2、2条滑道——纸滑道和绒布滑道,2个纸筒。轻轻放上去,轻轻放手,会发生什么?

  3、四人一组进行。

  4、小纸筒从滑道上滑下来是有什么不一样?(距离远*、速度快慢)并记录(出示课件一)

  5、为什么同样的纸筒有不同的结果?

  出示课件二, 教师小结:纸筒划下去时,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它会牢牢拉住纸筒,不让它滑下去,这种力叫做摩擦力。当物体粗糙时,摩擦力就大,当物体光滑时,就拉不住纸筒了,摩擦力就小。

  三、第二次实验,感知

  1、实验要求:同样的滑道,给纸筒穿上不同的衣服(卫生纸、瓦楞纸、毛巾),与光纸筒的比较。

  2、交流:你用了什么办法?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毛巾最粗糙)

  四、讨论

  如果登山员穿上冰刀去爬山,会怎样? 如果…… 会怎样?

  小结:登山员只有穿上鞋底粗糙的登山鞋才能稳步爬山,冰上运动员只有穿上光滑的冰刀鞋才能翩翩起舞。

  五、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出示课件三:厕所里为什么要垫防滑垫?(增加摩擦力,防滑)

  滑梯的光滑(减少摩擦力)

  活动延伸:

  手太滑打不开瓶盖,怎么办?

  活动反思:

  活动中体现了“做中学”的思想。在实验活动中,充分引导幼儿操作各种不同的材料,探索摩擦力是一种阻力,不断感受、体验摩擦力现象的问题。体验到发现、探索的快乐,产生“我想做、我愿做、我能做”的学*态度。让孩子探索了解生活中离不开摩擦力。

  活动目标:

  让小朋友在活动小认识摩擦力.初步了解摩擦力对人类的影响:

  重点:

  培养小朋友对摩擦力的兴趣,发展动手能力。

  难点:

  操作技能的掌握。

  活动准备:

  汽车玩具、积木、瓶子、笔、拔河绳等。

  活动过程:

  1.通过活动让小朋友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1)让小朋友用手搓桌面,用脚搓地面,然后说说感觉?(有一种力阻碍磨擦即摩擦力)

  (2)再让小朋友扫地,擦黑板,擦玻璃,了解扫帚与地面问、板擦与黑板间、布与玻璃之间也存在摩擦力。

  2.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三辆同样的小汽车在相向斜画的积木上往下滑,其中两个斜面上分别铺有一块毛巾,一块手

  帕,让小朋友看看想想哪辆汽车走得最快,哪辆汽车走得最慢,说说为什么?(铺有毛巾的斜面上

  的汽车走的最慢,因为毛巾最粗糙摩擦力大。斜面上铺有手帕的汽车走得最快,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1)拧紧的瓶盖打不开怎么办?引导小朋友回忆用肥皂洗手滑溜的感觉.尝试用肥皂水把瓶子打开,因肥皂水可减少摩擦力。

  (2)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自行车链子转动不灵活怎么办?(给幼儿提供石蜡、柴油让小朋友尝试,用减少摩擦力来解决问题?)

  (3)你手中的钢笔怎样才不易被别人拔出?爬杆时怎样爬的快?(让小朋友亲自体验活动,从中得出答案:用力握紧(或夹紧、可以增大摩擦力):

  (4)在地板坎教室里走路易打滑怎么办?(穿上带花纹的'鞋子,加大摩擦力)

  (5)下雨或下雪天在光滑的马路上行走,怎样保证行人车辆的安全?(可以在路上放些木屑、

  煤灰和黄沙,加大摩擦力)

  活动延伸:

  把材料放入操作区便于小朋友继续操作活动:

  评量:

  下面的问题是问增大还是减小摩擦力:为什么用力系鞋带?滑冰鞋上为什么装有铁轮子?

  活动结束:

  有些科学概念在活动中的出现,不是让小朋友掌握,而是便于老师理解指导,因小朋友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应在实验活动和游戏活动小渗透科学知识,目的在于激发小朋友的兴趣,懂得粗浅的道理。

  一、教学目标

  1.学生能说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的过程,提高动手操作和归纳总结能力。

  3.通过本节课的学*,感受物理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对物理的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

  【难点】摩擦的利用与防止。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请学生将手举在空中并尝试前推,再请学生将手压在桌面上并尝试前推,引导学生发现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受到了某种阻碍。结合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受到了阻碍说明其中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这种力叫什么又有着怎样的特点,进而引入本节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问答:引导学生思考产生这种力时手和桌面有怎样的位置关系,并得到手紧贴着桌面移动,手和桌面之间产生了摩擦的结论。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提出“滑动摩擦力”并明确滑动摩擦力的概念: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产生的原因

  自主探究:教师在大屏幕上呈现显微镜下物块与桌面接触面的微观示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显微镜下的接触面与肉眼观察时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学生回答后教师顺势总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原因:正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所以当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彼此阻碍,产生滑动摩擦力。

  3.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小组讨论:请学生思考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一:将手压在桌面上前推时,发现手越用力压桌子,滑动摩擦力就越大,所以猜测可能与接触面压力有关。

  猜想与假设二:滑动摩擦力是因为接触面凹凸不*产生的,所以可能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设计实验:带领学生回顾测量力的大小需要用到弹簧测力计,明确实验器具,而后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教师提示:教师提示学生设计实验过程中要注意控制变量,并且因为是通过二力*衡间接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所以在拉动物块的过程中要注意保持匀速。

  实施实验:学生按计划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确实与接触面的压力和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也越大。

  环节三:巩固提高

  教师向学生提问并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哪些情况下利用了摩擦力,哪些情况下需要防止摩擦力的危害。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作业:观察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情况是利用或防止了摩擦力的危害,并想一想是怎样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

  四、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现象.

  (2)知道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能举例说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与实际的联系,了解摩擦现象存在普遍性,并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能力和猜想假设能力.

  (2)通过实验设计与操作,掌握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

  (3)通过对摩擦现象、因素猜想、方案设计等的讨论,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摩擦现象以及其运用的学*使学生关注周围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物理知识.

  (2)通过体会本节内容中探究的各个环节,培养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 探究滑动摩擦力与什么有关,猜想过程与设计方案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控制变量的方法;摩擦力的测量

  仪器材料一斜面,一木块;木块、木板、弹簧测力计、毛巾、小铁块、厚海绵、圆铅笔(多组)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讨论汇报,实践活动,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2

  板书设计 第四节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一、滑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

  (3)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的作用点可画在物体重心上.

  二、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各种猜想:

  (2)制定计划与实验表格:

  (3)数据分析:

  (4)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现象

  四、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1.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播放视频: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停下来.

  (或者演示:一木块从一斜面上滑下,在水*桌面上滑行一段后停下.)

  师:为什么最终都停了下来?

  (2)布置小活动.

  (3)师: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发生相对滑动时受到阻碍的现象,称为滑动摩擦现象.在滑动摩擦过程中产生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4)师:滑动摩擦力是物体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那么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有什么规律吗?

  (5)师:你是否感受过滑动摩擦的存在?(鼓励各种想法)

  (6)展示图片:看似光滑的金属表面,用显微镜看时的模样.

  (7)对滑动摩擦力这个力我们已知道了大小和作用点,现在你还想知道什么? 观看视频,思考现象共同点和原因.

  生:由于有摩擦.

  小活动:用橡皮擦去书上的字或用抹布擦桌子,并体会其中的力,感觉阻碍作用.

  知道滑动摩擦和滑动摩擦力概念.体会“相对滑动”情景.

  生:与运动(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生:滑滑梯时裤子会磨破;摔跤时皮被蹭破;……

  生:简单了解滑动摩擦产生原因.

  生: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2.设置实践小活动,进行猜想

  (1)布置小活动.

  (2)师:请大家猜想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尽量说出你的猜想依据.(鼓励学生的各种猜想,发掘其中合理的因素给予表扬;引导学生对结论进行猜想,比如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或越小).)

  在黑板上列出各种猜想和猜想依据.(有些猜想不合理或猜想正确但依据有偏差的,可以在探究出结论后再解释探讨.)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滑动,用手掌在衣服上滑动,用脚在地上蹭动,轻轻的试试,再用力试试,体会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生:与接触面的光滑程度(粗糙程度)有关,地面越光滑拖物体越容易.

  生:与压力有关,因为物体越重越难拖.

  生:与接触面的材料情况有关,旱冰在水泥地上好溜,在地毯上难溜起来.

  生: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因为接触面越大,受到阻碍的面就越大.

  生:与物体运动速度有关,滑动摩擦是相对运动引起的,应该和速度有关.滑滑梯时滑得越快屁股越热.……

  3.小组讨论,制定计划和设计方案

  (1)演示:滑动摩擦力如何测量.

  师:用弹簧测力计水*拉着木块匀速滑动,指针不要颤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反映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强调要“匀速”,可不作解释,但要留给学生这样一个疑问,使他们清楚有这样的要求.)

  (2)师:请各小组讨论如何设计实验分别来验证各个猜想.要求至少对两种猜想进行方案设计.(或者直接与学生说明首先对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这两因素进行研究.得出结论后再研究其它因素.)

  参加一些小组的讨论,指导学生研究各个猜想因素与摩擦力的关系时,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它因素不变,否则不能确定摩擦力的变化是由哪个因素引起的.指出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常用的“控制变量法”.

  (3)请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在和学生一起讨论各个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时注意渗透“控制变量法”.最后交流制定出研究各个因素的最佳方案,制定出实验表格,举例如下:

  实验 操作(简单表述) 滑动摩擦力大小

  1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2 木块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加上重物后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3 木块在毛巾上匀速运动

  木块在海绵上匀速运动

  4 木块*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横放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5 木块以较慢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木块以较快速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掌握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来反映滑动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小组讨论,包括器材和实验步骤,并且对实验的可行性进行考虑.

  生:研究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放在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压力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再在木块上加一重物,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接触面材料性质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放在薄毛巾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放在表面*整的厚海绵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接触面积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品*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横放(或竖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生:研究与运动速度的关系时,第一步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慢的速度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第二步把木块*放在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以较快的速度水*匀速拉动,记下此时的滑动摩擦力大小.

  4.进行实验,记录收集数据

  师:请大家根据以上的讨论,修正自己的探究计划后进行实验,并作好记录. 进行实验,如实记录收集数据.

  5.分析交流,得出结论

  师:请各小组分析所得数据,得出结论,描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关系如何?

  (给学生解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但我们不作深入研究,只作为了解层面,一般不用考虑).

  分析所得数据,把结论表述出来.

  进行小组汇报,交流得出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材料性质有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6.总结与评估

  师:在实验过程中是否有新的发现?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否还会和其它的因素有关?对我们所得的结论你还能做更深入的研究吗? 能激发兴趣,对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或其他学生和老师提出的问题作更深入思考.

  7.设计实验,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

  (1)演示实验:筷子提米

  (2)师:其实摩擦有三兄弟,除了滑动摩擦外,还有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但保持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静摩擦,比如用手握起饮料瓶.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滚动摩擦,比如旱冰鞋与地面间的摩擦.你能举出生活中这两种摩擦的现象吗? 思考杯子和米的受力可能.

  了解静摩擦和滚动摩擦概念,进行举例.

  生:推桌子但桌子没动时,与地面有静摩擦;人走路时靠的是鞋与地面的静摩擦;司机转动方向盘时手与方向盘间有静摩擦;各种绳结.……

  生:带轮子的行李箱拖动时与地面间有滚动摩擦;用圆珠笔写字时笔尖的滚珠发生滚动,笔与纸间有滚动摩擦.……

  8.实例说明,有害摩擦和有益摩擦

  (1)播放视频:磁悬浮列车.

  播放气垫船图片

  (2)布置小活动,要求学生找出几根圆铅笔.

  总结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可以减小摩擦力的大小.

  (3)展示图片,请大家说出图中是采用什么方法来减小有害摩擦和增大有益摩擦的.图片有:有花纹的鞋底;用力刹车;光滑*整的雪橇;给车轮的轴加润滑油;轴承中的滚珠.

  (4)总结:增大有益摩擦的办法有: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增大压力.

  减小有害摩擦的办法有: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压力;给接触面处加润滑油;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使摩擦面脱离接触. 思考设计意图,知道目的是为了减小摩擦力.

  小活动:用手掌在桌面上移动,体会受到的阻碍;在手掌下垫上几根圆铅笔再在桌面上移动,体会体会受到的阻碍.对比发现,摩擦力变小了.

  生:鞋底的花纹是为了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与地面的有益摩擦;刹车时通过增加刹车皮和轮间的压力来增大有益摩擦.

  生:雪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有害摩擦;通过加润滑油来减小轴间的有害摩擦;轴承用滚珠是利用滚动摩擦来减小有害摩擦.

  能举出生活中更多的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事例.

  课后作业 相应练*册;小论文: 假如生活中没有摩擦力

  教学反馈 (1)学生对一些摩擦现象虽然较熟悉,但有时意识不到摩擦的存在,所以教学一开始意识不到摩擦的重要意义.

  (2)科学探究中猜想阶段发现凭学生的感觉不合理的猜想还是较多的.

  (3)实验过程中学生对匀速时读数容易把握不准.

  (4)对于摩擦的一些现象和运用学生兴趣很大.

  备注 根据教学情况可把这些内容安排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和什么因素有关,第二课时接着介绍静摩擦和滚动摩擦,以及讨论增大和减小摩擦的办法.

  说明:需要视频目录:(1)冰球比赛中,推出的冰球在冰面上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2)滑冰运动员到终点时停止用力后慢慢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3)骑自行车不蹬后滑行一段后停下来的情景(一小段)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

  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

  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

  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

  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

  揭题:运动与摩擦力

  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

  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

  2、学生交流、讨论

  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

  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

  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

  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

  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记录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

  2、设计对比实验

  不改变条件 要改变的条件( ) 摩擦力大小(牛)

  3、学生实验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五、小结

  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六、板书设计

  七、教后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摩擦力,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就是摩擦力。

  2.明白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3.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4.通过实验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5.懂得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存在摩擦力,了解生活中增加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现象。

  【教学重点】

  1.了解什么是摩擦力,学会测量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教学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本插图、弹簧测力计、木块、有关实验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表等。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摩擦力

  1.出示工人推箱子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这些工人推箱子吃力吗?为什么非常吃力?

  工人推箱子非常吃力,一方面是箱子的重量,另一方面是箱子和地面有摩擦力。

  2.除了箱子与地面之间存在摩擦之外,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摩擦现象呢?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生活中存在的摩擦现象,并说一说是什么和什么之间产生了摩擦。

  3.出示课本29页上面的几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图中什么和什么物体之间存在摩擦现象?

  预设:

  图1,小女孩的身体和滑梯之间存在摩擦。

  图2,箱子和地面存在摩擦。

  图3,运动员的身体和水之间存在摩擦。

  图4,气球和空气之间存在摩擦。

  4.出示课本29页下面的一段文字。

  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会产生一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物体在液体或空气中运动时,也会产生摩擦力,这种摩擦力是一种阻力。

  5.学生仔细读一读这段文字,了解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

  活动二:测量摩擦力

  1.摩擦力是一种力,力有大小,那么我们怎样去测量摩擦力的大小呢?这就需要用到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我们可以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

  2.出示课本30页上面的一幅插图,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测量摩擦力的方法。

  将弹簧测力计的指针调到0刻度处,使用弹簧测力计水*拖动物体,使物体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对物体的拉力大小,它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3.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意思,懂得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

  4.学生试着利用弹簧测力计正确测量1到2个物体与课桌之间的摩擦力。

  活动三: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摩擦力的大小呢?请同学们来做一个预测。

  预测1: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预测2: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面积有关。接触面面积越大,摩擦力越大,接触面面积越小,摩擦力越小。

  预测3: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物体本身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2.出示课本30页的实验记录表,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本次实验的方法和要求分别是什么?

  全班交流。

  实验目的: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预测: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实验材料:长方体木块、弹簧测力计、桌面、塑料垫板、砂纸等。

  实验方法:将小木块分别放在桌面、塑料垫板、砂纸上,用弹簧测力计拖动小木块,分别测量出小木块与桌面、塑料垫板、砂纸之间的摩擦力。

  实验要领:本次实验中保持不变的量是物体本身与桌面、塑料垫板、砂纸之间接触面的大小,改变的量是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本次实验每一种情况,做三次实验,然后取*均值。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得出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出示各小组的实验记录,并交流实验结论,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3.刚刚这个实验我们仅仅验证了预测一的说法,下面请同学们继续实验,验证预测二和预测三的说法是否准确。

  学生分小组继续实验,验证预测二和预测三的说法。

  4.全班交流,教师总结:通过刚刚的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不仅仅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还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和物体本身的重量有关系。

  5.小结: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大小,物体本身的重量都有关系。

  活动四:研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1.物体在水中运动也有阻力,这个阻力来自于物体本身与水之间的摩擦力。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减小液体的阻力呢?下面我们来通过实验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课本31页上面的第一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了解实验方法及要求。

  实验目的:探究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

  实验预测: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有关。

  实验方法:在一个塑料瓶里装大半瓶洗洁精,用等重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的模型,将这些模型同时放入塑料瓶,仔细观察,比较它们下沉的速度。

  实验要领:

  塑料瓶里放的是洗洁精,这样做出来的效果会好一些。

  这些不同形状的模型是用等重的橡皮泥做出来的。

  3.学生分小组活动,按照要求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

  全班交流,说一说实验现象,并说一说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

  4.教师小结: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发现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大小与物体本身的形状有关系,水滴形的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阻力是最小的。因此,我们要减小液体的阻力,就尽量的把物体的形状设计成流线状。

  5.出示有关流线体的知识。

  流线体通常指的是前圆后尖,表面光滑,与水滴相似的形体。

  具有流线体形状的物体在流体中流动时,所受到的阻力最小。所以,汽车、火车、飞机、潜水艇、轮船等外形常做成流线型。

  6.流线型的运用。

  出示大海中的鲸鱼和海豚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鲸鱼和海豚的外形,认识到它们的外形是流线体,这样的体型有利于减少海水的阻力。

  7.交流讨论:如何减小飞机、火箭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呢?

  飞机、火箭受到的阻力主要来自于空气,要想减小飞机、火箭在空气中运动时所受的阻力,可以把飞机火箭的外形设计成流线型,这样受到的阻力最小。

  活动五:生活中的摩擦力

  1.摩擦力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过在有些地方,人们想要增加摩擦力,而有些地方却需要减小摩擦力。

  2.出示课本31页下面的5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情境中,是要减小摩擦力,还是要增加摩擦力,为什么?

  预设:

  图1,给自行车车轴上润滑油是为了减小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这样骑车更省力一些。

  图2,加深轮胎花纹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轮胎打滑,出现安全事故。

  图3,运动员在手上涂抹镁粉,是为了增加手与杆子之间的摩擦力,防止手掌因为出汗而打滑。

  图4,冰壶比赛中刷冰,是为了把地面刷得更光滑,减小冰壶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冰壶滑得更远。

  图5,给轮胎套防滑链,是为了增加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轮胎因为地面结冰而打滑。

  3.除了这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是增加摩擦或者减小摩擦力的呢?

  4.学生列举生活中减小摩擦力或者增加摩擦力的例子。

  预设:

  增加摩擦力有绳子上面有花纹;矿泉水瓶盖子上有竖直的花纹;在皮带传送中,拉紧皮带,并在皮带上上皮带蜡。

  减小摩擦力有旱冰鞋底下装有圆轮,是在相同条件下用滚动代替滑动来减小摩擦力;机械手表戴久了要给它上油;磁悬浮列车;拉杆箱下面装上轮子;儿童滑梯的表面非常光滑。

  活动六: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学会了测量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实验探究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研究了如何减小液体的阻力,懂得了摩擦力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根据实际需要减小或者增加摩擦力。课后,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的摩擦力,进一步了解摩擦力。

  【板书设计】

  10.摩擦力

  研究与测量摩擦力

  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减小液体阻力:

  流线状的物体

  阻力小

  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学科

  物理

  年级

  初二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6.5科学探究:滑动摩擦力

  课堂类型

  新课

  课时

  1

  课标要求

  对于“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要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整个过程,从而感悟科学探究方法,以此来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1.了解摩擦力及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知道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能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

  科学思维: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

  科学探究:经历探究过程,体验如何就探究的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

  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实验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实例。

  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

  实验法、观察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体现复*旧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过程讲授、重难点突破、师生互动、问题设计、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等环节)

  批注

  一、新课内容

  一、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视频播放:冬奥会冰壶

  问:冰壶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运动,那么它离开运动员后会不会一直运动下去?

  生:不会,最终会停止下来

  问:冰壶从运动变为静止的过程中有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生:有

  小结: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受到的阻碍物体运动的力

  问:滑动摩擦力阻碍冰壶的运动,使其最终静止,你知道这个力的方向吗?

  生:与运动方向相反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问:运动员一直刷冰面对冰壶有什么影响呢?

  生:让冰壶运动的更远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不是固定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呢?

  二、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提出问题。

  师: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或假设。

  师:你们的猜想是什么?

  生甲: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生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间压力的`大小有关。

  生丙: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大小有关。

  生丁: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运动速度有关。

  师:同学们很善于思考,你们作出的猜想有合理的地方,要证明你们的猜想正确,怎么办?

  生:实验验证。

  师:很好,大家都已懂得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实验。

  由于时间关系本节课只能对前面两个猜想进行实验探究。

  3.设计实验。

  师:滑动摩擦力是产生在发生相对运动的两个接触面上,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的程度,接触面之间的压力大小,接触面材料,接触大小有关,对这些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我们只能一个一个的单独研究,而且在研究某一个因素的变化怎样影响摩擦力时,必须保持其他因素不变,否则,你就无法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变化是由哪个因素的变化引起的,这就是在研究多因素问题时必须注意的“变量控制”方法。如在研究压力对滑动摩擦力的影响时,要保持接触面粗糙程度等因素不变,而在探究接触面粗糙程度对摩擦力的影响时,则应控制压力等因素的变化。

  4.分析论证。

  三、摩擦力的分类

  运动的物体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那静止的物体会不会受到摩擦力的作用呢?

  演示:向左用力拉气球,气球从静止变为运动,请另一个同学同时向右拉气球,气球静止。

  师:当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同一直线的力时,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演示:用力提起气球,静止不动

  此时气球受到哪些力作用呢?

  小结:静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而尚未发生相对运动时,在它们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四、增大摩擦和减小摩擦

  师: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还存在摩擦?这些摩擦是有益的?还是有害的?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生甲:足球场亡,摩擦力可以帮助守门员抓稳足球,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乙:人走路时,鞋底与地面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是有益的。

  生丙:木块在桌面上滑动时,桌面对木块有摩擦力,这个摩擦力是有害的。

  生丁:机器转动时,零件间存在摩擦,这个摩擦也是有害的。

  师:同学们发言很踊跃,说明大家*时生活中很注意观察,这是一个好*惯,希望今后保持。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

  举例说明请大家分组讨论、交流。

  五、归纳小结与学*过程评忙

  师:通过本节课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讨论、交流后得出:我们知道了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决定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增大有害摩擦的方法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

  教学反思

  摩擦力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任务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该内容是学*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摩擦力。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

  ○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者分析

  学生是普通水*的高一学生。

  ○1已学*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

  ○2 *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

  ○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寻找其中规律并导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与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设备 砝码(若干个) 木板 贴有砂纸的木板 木板(长宽高不等)弹簧秤

  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 定义:滑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二 条件 接触 挤压 相对滑动

  方向 阻碍相对滑动-----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μ)(将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三 公式:f=μ N (0<μ<1)

  四 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弹力、导入新课

  复*弹力,联系实际说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例如:一个弹簧板上放着一个物体,当换放一个更重的物体时,弹簧板的形变量会增大,说明物体和弹簧板间的弹力变大;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当我们用力推讲桌时,我们会感觉到好象有一种阻碍的力量(老师实验)。我们知道,这种力量决不是弹力,但它一定和弹力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推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却能拉很重的货物,在普通路面却不行。走路时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这些是为什么?引入。

  师: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板书)

  师:从定义中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提问。

  生1: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生2:方向是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与相对滑动的力方向相反。

  (2) 探究思考

  师:那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弹力。

  生2:接触面大小。

  师:很好!其实呢,老师认为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那我们现在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它们进行探究,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完成下表中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下来观看同学实验,并指导。)

  表一

  甲组 乙组 丙组

  探究内容 与接触面压力关系 与接触面面积关系 与接触面性质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秤、木板、

  木块、砝码, 弹簧秤、木板、

  木块 弹簧秤、木板、

  木块、贴有砂纸

  的的木板

  实验步骤 把木块放在水*木板

  上,用弹簧秤匀速

  拉木块,读出这

  时的拉力并记录

  。在木板上放上砝

  码,再次用弹簧

  秤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和用

  弹簧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并记

  录。再把木块另

  一侧面朝下,

  (这次侧面应与

  上次面积不同)

  用弹簧秤匀速拉

  木块,读出这时

  的拉力和用弹簧

  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

  木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并

  记录。把木块放

  在贴有砂纸的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和

  用弹簧秤测出的

  重力(压力)并

  记录。

  结果 放砝码的物体受摩

  擦力大于不放砝

  码的物体受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两次受摩擦力一样

  大(由学生自行完

  成) 木块放在贴有砂

  纸的木板上受的

  摩擦力大于在木

  板上受的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师: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

  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老师板书)

  表二

  根据每组同学们测出的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压力N

  摩擦力f

  作出压力N与摩擦力f的图像,寻找其规律。并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吧!

  师:好!那从图像中我们得出什么呢?

  生:压力与摩擦力成正比。

  师:对。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得材料决定,我们称之为动摩擦因数,记为μ。即有:μ=f/N。(板书)故f=μN。(补充说明: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式子中可知μ没有单位并由大量的实验证明0<μ<1。)

  师:下面我们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题1.课本73页的例题。

  题2:课本77页作业的第一题。

  题3:一个橡皮绳,原长为l0,用它悬挂一本书,静止时测出橡皮绳的长度为l1。用橡皮绳沿水*方向拉书使书做匀速运动,测得橡皮绳的长度为l2。设橡皮绳伸长的长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书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l2-- l0)/( l1-- l0))

  师:下面谈谈滑动摩擦力的应用。运用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

  生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少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或减少物体之间的压力。

  师:生活的运用有:加润滑油,使用气垫;钉鞋,在轮胎上刻花纹等。

  (拓展: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讲课本中的信息窗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作业:课本77页第二、四题。

  教学总结

  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如果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动摩擦因数,它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μ<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由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

  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会由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后记

  1. 通过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动摩擦力,并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和其方向;

  2. 通过互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变“以往以定论式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过程中采用合作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兴趣。

  【教材分析】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理念]:

  (1)立足于自主学*、合作学*、探究学*的多元学*方式相结合

  (2)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让学生理解生活、社会与物理的关系。

  (3)确立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

  (4)重视物理与科技前沿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5)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知道它们的方向、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在自己设计探究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创新意识。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探究影响摩擦力的过程中学*用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

  三、情感目标:通过摩擦力大小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严谨的实验态度。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静摩擦力

  【教学过程】:

  一、引入:今天我们来学*摩擦力。(课件展示)。

  二、推进新课

  1、摩擦力

  出示目标:什么样的力才是摩擦力?

  (1)阅读课本明确概念(完成导学案第一部分):

  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2)师生互动:进一步认识摩擦力,掌握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3)说明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摩擦力有三种,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和滚动摩擦力,高中阶段我们只掌握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

  出示目标:静止的物体受的就是静摩擦力么?

  (1)学生阅读课文明确静摩擦力,小实验说明相对运动的趋势以及静摩擦力的方向。

  (2)演示实验:拉人。探讨静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并认识最大静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

  出示目标:运动的物体受的摩擦力就是滑动摩擦力么?

  (1)阅读课文明确概念:

  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小实验明确相对运动以及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2)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①探究实验目标: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②讨论影响因素:

  ③提出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如果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关,我们在研究某一个因素对该物理量的影响时,应控制其他与该物理量有关的因素不变,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④设计实验方案。

  ⑤选择实验数据的处理方式。

  ⑥学生活动:学生分组计时实验,并完成导学案第二部分。

  ⑦老师抽样展示数据,并与学生一起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并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⑧学生结合课文,自己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FN、并讨论它的用途。

  三、课堂总结:师生结合导学案第三部分归纳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四、动一动(为课堂还有空余时间时用):拉书比赛。

  五、板书设计

  课题:3—3摩擦力

  一、摩擦力

  1、概念

  2、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二、静摩擦力

  1、概念

  2、方向

  3、大小

  三、滑动摩擦力

  1、概念

  2、方向

  3、大小

  教学目标

  1.知道摩擦力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3.知道摩擦的利与弊。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应用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设计探究实验。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推桌子前进时很费力,为什么?

  (二)新课学*

  实验:学生将手掌放在桌面滑动,脚在地板上来回擦动等。我们的手、脚运动受到阻碍的现象叫摩擦现象,这种阻碍物体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

  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你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请同学大胆猜想。

  猜想一:与压力大小有关(可能有同学会提出与重力有关,可举把黑板擦压到黑板上所受摩擦力与重力无关来引导学生找到压力影响摩擦)

  猜想二: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猜想三:与接触面积大小有关

  猜想四:与运动速度有关

  针对学生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得出结论

  3.生活中哪些地方存在摩擦?

  例:人走路

  a.哪里存在摩擦?

  b.想象:如果没有摩擦走路是什么样子?

  c.鞋底为什么有凸凹不*的花纹?

  例:汽车在冰面上打滑

  a.汽车出现了什么情况?为什么?

  b.怎样解决?(撒盐、木屑、煤渣等)

  c.轮胎上为什么有纹?

  例:滑雪比赛

  a.滑雪时板与雪间的摩擦有害还是有益?

  b.怎样减小摩擦力?

  摩擦有时有利,有时有害。因此有时我们要增大摩擦,有时又要想办法减小摩擦。从理论上看该如何增大摩擦力,又如何减小摩擦力。

  4.研究自行车上的摩擦。

  通过今天的学*,你们对自行车上的摩擦了解了多少,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比一比,赛一赛,看那一组知道的最多。(从教室外搬进一辆自行车)。

  5.知识的拓展。

  由于摩擦,限制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若要提速,你能想出什么方法吗?介绍水翼船、气垫船、磁悬浮列车。

  课后小结

  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两物体要相互接触,摩擦力只能发生在接触面上;

  (2)两物体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位移;

  (3)两物体之间要有压力。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2章第6节"摩擦力",在学生认识"力""弹力"和"重力"的基础上,再认识摩擦力。《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提出要"列举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并说明其意义",因此教材呈现很多实例,试图从摩擦力的产生和摩擦力的方向、作用点、大小及摩擦力的利和弊等方面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摩擦力。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摩擦力有一定的感知,能举出生活中和摩擦有关的例子,但认识上还存在不少缺陷,如"怎样的两物体间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大小与什么有关""有哪些方法可以改变摩擦力的大小""摩擦力并不完全是阻力,有时也是动力"等。所以本课在教学、实验中要针对这些难点,设置问题暴露学生认知不足,而后进行概念转化,借此教学策略帮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摩擦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知道摩擦力的存在,并建构滑动摩擦力概念。

  2.学生通过列举生活中滑动摩擦力的现象,进一步认识滑动摩擦力的概念。

  3.学生通过探究实验,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并熟悉控制变量法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4.学生通过"假如摩擦力消失了,世界将会变得怎么样"的问题的思考和想象,理解摩擦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摩擦力概念的建构;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难点:摩擦力概念建构及实验过程中对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

  【环节一】体验感悟,走进"摩擦"

  学*任务1:做一做,想一想。将手掌紧压在桌面上,并慢慢拖动,使手在桌面上滑动。()你的手掌有什么感觉?用手推一下放在桌面上的木块,使它运动起来,观察木块离开手后运动状态有什么变化,并用所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采用学生小组合作方式,在亲身体验基础上讨论、交流、体验摩擦力的.存在,感悟摩擦力会在一个物体在另一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及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反等,使对摩擦力这个概念的建构有真实的感悟作基础。

  学*任务2:看一看,想一想。观察PPT中"在河岸上跑步和在河中跑步"的画面,谈自己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及有何感受。观察教材第114页图3-74,航天器的碎片经过大气层的情境,并尝试解释这一现象。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例,让学生认识气体、液体的摩擦,进一步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摩擦,并且体会科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对科学的学*兴趣。

  学*任务3:摩擦力是生活中常见的力,你能利用手中的铅笔、橡皮擦、书本等物体来制造摩擦力吗?

  设计意图:学生对摩擦的初体验之后,再通过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制造摩擦力,使其对摩擦力有更深刻的理解,也说明生活中摩擦是普遍存在的。

  【环节二】动手实验,探究"摩擦"

  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会儿停下来是由于受到摩擦力,手掌在桌面上拖动,也受到桌面的摩擦力的作用,那么摩擦力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呢?

  学*任务4:探究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相关。

  建立假设1: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压力的大小有关。

  建立假设2: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器材准备:木块、钩码、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

  检验假设1:

  (1)控制变量:保持_____不变,______改变。

  (2)使小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记录此时摩擦力的大小。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7)

——高中物理摩擦力教案(精选10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难点】

  实验探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4.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交流讨论:分享实验中的数据和实验细节,误差处理等;讨论控制变量法的注意事项,即控制无关变量相同,只改变探究的物理量等;实验安全问题、保护器材问题等等。

  6.总结:结合实验结论和教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

  问题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如何判断呢?结合示例分析并讨论。

  示例:木块在地面上滑动、木块在木板上滑动并带动木板一起滑动。

  学生讨论: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相对运动方向有时并不是运动方向。

  问题4:滑动摩擦力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

  回答:生活中有很多地方可以见到滑动摩擦力,车辆的刹车系统是利用滑动摩擦力进行减速,打磨东西也是利用了滑动摩擦力,同时机器中的滑动摩擦力会损耗器材,所以需要使用润滑油来减小滑动摩擦力等等。

  (三)巩固提高

  给出适当例题,运用公式求解摩擦力大小,判断摩擦力方向。

  (四)小结作业

  小结:浅谈本节课收获。

  作业:课下继续探索,拓展科学知识。

  科学概念:

  ⑴、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

  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表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⑶、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重量有关:物体越重,摩擦力越大;物体越轻,摩擦力越小。

  过程与方法:

  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

  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重点及难点

  重点: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训练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难点:通过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感知静摩擦力的存在。

  教法和学法

  引导法、讨论法、示范讲解法。

  教具或学具

  1、演示实验材料: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钩码、100目砂纸一张。

  2、分组实验材料:玻璃球10个、筷子一双、橡皮泥、棉布、线绳、弹簧测力计、塑料盒子、50g的钩码、一100目砂纸一张。活动记录纸。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对比观察,感知摩擦和摩擦力

  ⑴、课件出示新旧轮胎,新旧运动鞋图片,请学生观察对比,发现它们的表皮发生了什么变化?

  ⑵、是什么使它们变得光滑了?

  ⑶、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会有摩擦现象发生?请学生举例。

  ⑷、15秒夹玻璃球比赛。

  思考:对筷子怎样改动能在15秒内夹得更多?

  ⑸、小结:(课件出示)由于摩擦,运动物体要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阻碍物体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教师板书)

  (二)物体运动与摩擦力

  1、测量摩擦力

  ⑴、出示鞋子请学生思考鞋子往右运动时,摩擦力会朝哪个方向?(左)

  ⑵、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会是多大呢?我们可以用什么仪器测量?(生:用测力计测量)

  师示范,“一小格,两小格,三小格……六小格”(物体刚运动时读数)

  ⑶、师:通过测量我们知道鞋子受到的摩擦力为“ n”,这是刚刚能够使鞋子运动起来的力。

  2、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⑴、(出示几种有代表性物体)这些物体运动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一样吗?物体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与什么有关呢?

  ⑵、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猜测。

  ⑶、提问:摩擦力有大有小,那么摩擦力会与哪些因素有关系呢?

  让学生充分讨论,提出假设。

  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提出以下假设: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物体的滑动或滚动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被拉动的物体的轻重有关系。

  ⑷、教师小结:看来摩擦力的大小可能和很多因素都有关系,我们今天先选择“表面粗糙和光滑哪个摩擦力大?”“物体的轻重不同,哪个摩擦力大?”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

  1、组织学生猜测: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表面光滑程度有怎样的关系呢?说说你的理由?

  2、师:在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两个物体的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系时,实验中哪些条件要相同,哪些条件要不同?学生交流,教师填写在活动记录纸上。

  3、同学们的猜测似乎有一定的道理,但这些都只是我们的猜测,我们还需要用实验来验证我们的想法。老师今天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测力计、塑料盒子(里面有两个50g的钩码)、一张砂纸。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吗?请你们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填写实验计划表)

  4、实验提示。

  ⑴、砂纸两面的区别

  ⑵、正确使用测力计

  5、小组讨论,制定实验计划。

  6、组织交流实验计划表,教师适时询问:实验要改变什么条件?怎么改变?实验中不能改变什么条件,怎么保持它们不变?我们的实验做几次比较好?

  7、学生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记录单1),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8、交流反馈,得出结论: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发现“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四)研究“物体轻重不同,摩擦力哪一个大?”(整个过程放手由学生分小组独立完成)

  1、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会有怎样的关系呢?

  2、请同学们先猜测(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3、请学生谈谈实验中我们要注意什么?(不改变的条件,改变的条件,怎么改变?)

  4、请各小组独立完成实验并填写记录单2

  5、生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2,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根据实验报告单反馈实验结果:物体重,摩擦力大;物体轻,摩擦力小。

  (五)实践活动

  1、课堂小结:通过以上实验的研究,你发现了物体在运动中,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2.摩擦力既然和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和物体的重量有关,那我们在生活中该怎样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使之为我们服务呢?大家一起来看一看。

  课件演示:汽车在雪地行驶时加防滑练,工人在自行车的转轴上刷油……

  3.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是增大摩擦力,哪些是减小摩擦力?

  学生交流。

  4.做个小小设计家

  张大爷家最*买了一套新房,这两天准备装修卫生间了,装修公司的老板催他把地砖买回来。请你帮他出出主意,买什么样的地砖好呢?

  板书设计

  物体表面粗糙和光滑

  物体重量不同

  接触面积不同

  滚动和滑动

  课后小记:

  这节课我花了很多的时间投入到备课活动中。包括课件的制作、教学的设计、精心准备的'有结构性的材料等。本课力求突出以学生为本,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设置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学*的环境,并提供充分的指导和精心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关注探究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全面有效地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探究得出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以及计算公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了解滑动摩擦力的存在,实验探究产生滑动摩擦力的条件以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提高实验技能和探索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提高实事求是的科学实验态度,锻炼思维能力、抽象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和计算式。

  (2)难点:实验探究的过程。

  三、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问答法等。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展示几个情景:孩子玩滑梯、火车急刹车、冰壶运动等。

  通过提问这些情景中的现象,引导学生思考,从而得出滑动摩擦力的概念,导出新课。

  环节二:科学探究

  问题1:滑动摩擦力什么情况下才会出现?结合前面学的静摩擦力条件进行讨论。

  学生讨论:需要有压力、粗糙的接触面以及相对运动。

  问题2:为什么冰壶、火车、孩子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同呢?

  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1、猜想:与压力有关,与速度有关,与质量有关,与粗糙程度有关等等。

  2、设计实验:用弹簧秤拉动木块,可通过加减砝码改变压力,改变拉动速度,更换接触面,例如玻璃、木板、石板、毛巾等。弹簧秤示数便是滑动摩擦力示数,设计表格进行记录。

  3、进行实验:6人一组进行实验,注意小组内部的分工问题,教师巡视。

  教学设计思路

  根据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制定“滑动摩擦力”的教学设计方案。

  对于“滑动摩擦力产生的现象、机理及其应用”部分,主要是采用接受性学*(了解)的方式,具体思路是:先通过生活中常见的有关滑动摩擦力的例子,引出滑动摩擦力;接着介绍摩擦力是怎样产生的;再说明滑动摩擦力的特点(方向等);最后说明生活中的应用(利与弊)。

  对于“滑动摩擦力公式”部分,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学*的方式,具体设计思路是:把学生分成三组,自己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接触面性质、接触面积和接触面压力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然后一起分析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最后举例巩固一下。

  学*任务分析

  滑动摩擦力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1(必修)第四章第三节的内容,主要是滑动摩擦力。该内容是学*了重力与重心和形变与弹力的基础上,继续学*摩擦力。其主要特点是实验探究学*“滑动摩擦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强化学生分析和论证的能力;强调滑动摩擦力的实际生活应用,为以后动力学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1)教学重点

  ○1 通过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并寻找其中规律,得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2加深对“滑动摩擦力”的理解(条件与方向);

  ○3正确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学会实验探究滑动摩擦力;

  ○2了解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者分析

  学生是普通水*的高一学生。

  ○1已学*了重力与重心、形变与弹力;

  ○2 *时重视课本知识的学*,但对知识的实际应用了解甚少,比如滑动摩擦力的日常应用(利与弊);

  ○3 学生对自己动手实验有着较浓厚的兴趣,利用实验探究的学*方法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以及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通过实验探究、理解滑动摩擦力;

  ○2 知道滑动摩擦力与哪些因素有关,寻找其中规律并导出滑动摩擦力的公式;

  ○3知道滑动摩擦力的产生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生活中的实例了解摩擦现象的普遍存在,并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2 通过实验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初步体会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3通过实验探究生活中的摩擦现象培养学生的信息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使学生能联系实际探究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养成勇于探索生活中的物理道理与原理的精神;

  ○2 培养学生实践-----认识(规律)-----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思想;

  ○3 通过探究活动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善于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和与人交流的能力以及合作精神。

  教学设备 砝码(若干个) 木板 贴有砂纸的木板 木板(长宽高不等)弹簧秤

  板书设计

  滑动摩擦力

  一 定义:滑动摩擦力是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二 条件 接触 挤压 相对滑动

  方向 阻碍相对滑动-----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二 决定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 压力大小(N) 接触面粗糙程度(μ)(将教学过程设计中的表格画在黑板上)

  三 公式:f=μ N (0<μ<1)

  四 应用

  教学过程设计

  (1) 复*弹力、导入新课

  复*弹力,联系实际说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的现象(例如:一个弹簧板上放着一个物体,当换放一个更重的物体时,弹簧板的形变量会增大,说明物体和弹簧板间的弹力变大;与此相对应的另外一种现象是,当我们用力推讲桌时,我们会感觉到好象有一种阻碍的力量(老师实验)。我们知道,这种力量决不是弹力,但它一定和弹力有关系,因为当我们推一个较小的物体时,我们就会觉得很轻松。那么,这种力到底是一种什么力呢?)马拉雪橇在冰道上滑行却能拉很重的货物,在普通路面却不行。走路时在光滑的路面容易摔倒。这些是为什么?引入。

  师:当两个物体彼此接触和挤压,并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一种阻碍相对滑动的力称为滑动摩擦力。(板书)

  师:从定义中可以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方向。提问。

  生1:条件是接触、挤压、相对滑动。

  生2:方向是阻碍相对滑动的力,即与相对滑动的力方向相反。

  (2) 探究思考

  师:那让我们实验探究一下滑动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生1:弹力。

  生2:接触面大小。

  师:很好!其实呢,老师认为还与接触面的性质有关。那我们现在对其进行实验探究,分别对它们进行探究,看看我们的推测是否正确。

  老师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三组,完成下表中的实验,并完成下列表格的内容。 (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下来观看同学实验,并指导。)

  表一

  甲组 乙组 丙组

  探究内容 与接触面压力关系 与接触面面积关系 与接触面性质关系

  实验器材 弹簧秤、木板、

  木块、砝码, 弹簧秤、木板、

  木块 弹簧秤、木板、

  木块、贴有砂纸

  的的木板

  实验步骤 把木块放在水*木板

  上,用弹簧秤匀速

  拉木块,读出这

  时的拉力并记录

  。在木板上放上砝

  码,再次用弹簧

  秤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和用

  弹簧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出

  这时的拉力并记

  录。再把木块另

  一侧面朝下,

  (这次侧面应与

  上次面积不同)

  用弹簧秤匀速拉

  木块,读出这时

  的拉力和用弹簧

  秤测出的重力

  (压力)并记录。 把木块放在水*

  木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并

  记录。把木块放

  在贴有砂纸的木

  板上,用弹簧秤

  匀速拉木块,读

  出这时的拉力和

  用弹簧秤测出的

  重力(压力)并

  记录。

  结果 放砝码的物体受摩

  擦力大于不放砝

  码的物体受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两次受摩擦力一样

  大(由学生自行完

  成) 木块放在贴有砂

  纸的木板上受的

  摩擦力大于在木

  板上受的摩擦力

  (由学生自行完成)

  结论 滑动摩擦力大小

  与接触面的压力有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

  接触面的`性质有关

  师:从上述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呢?

  生: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压力、接触面的性质有关,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老师板书)

  表二

  根据每组同学们测出的数据填入以下表格;

  压力N

  摩擦力f

  作出压力N与摩擦力f的图像,寻找其规律。并对实验过程和结论进行评估和交流吧!

  师:好!那从图像中我们得出什么呢?

  生:压力与摩擦力成正比。

  师:对。其比例系数由接触面得材料决定,我们称之为动摩擦因数,记为μ。即有:μ=f/N。(板书)故f=μN。(补充说明:μ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从式子中可知μ没有单位并由大量的实验证明0<μ<1。)

  师:下面我们举几个题目巩固一下。

  题1.课本73页的例题。

  题2:课本77页作业的第一题。

  题3:一个橡皮绳,原长为l0,用它悬挂一本书,静止时测出橡皮绳的长度为l1。用橡皮绳沿水*方向拉书使书做匀速运动,测得橡皮绳的长度为l2。设橡皮绳伸长的长度要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求出书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l2-- l0)/( l1-- l0))

  师:下面谈谈滑动摩擦力的应用。运用我们今天课堂上学的知识,同学们可以提出增大有益摩擦和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吗?

  生1: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有: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或增大物体之间的压力。

  生2:减少有害摩擦的方法有:减少接触面得粗糙程度或减少物体之间的压力。

  师:生活的运用有:加润滑油,使用气垫;钉鞋,在轮胎上刻花纹等。

  (拓展:如果时间充足的话讲课本中的信息窗与同学们分享一下。)

  作业:课本77页第二、四题。

  教学总结

  更为精确的实验表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也就是跟两个物体间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摩擦力与接触面面积大小和滑动的速度大小无关。如果f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N表示压力的大小,则有f=μN,其中μ表示滑动摩擦因数,它跟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的材料及粗糙程度有关,是一个无单位的物理量,能直接影响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其取值范围是0<μ<1。

  教学反思

  本节课在考虑到科学探究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基础上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假设猜想、设计实验师生共同探究。由学生小组自行进行探究,最后形成结论。实现学科核心向学生核心的

  转移,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通过具体事例将知识应用于生活和生产,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不会由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太多而不敢过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去探究,从而制约了学生的进步和创新。

  教学过程流程图

  教学设计后记

  1. 通过生活的例子引入滑动摩擦力,并了解其产生的条件和其方向;

  2. 通过互动实验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改变“以往以定论式的结论告诉学生”的教学,使学生对公式有更深刻的理解;

  3. 探究过程中采用合作学*的方式来吸引学生的学*兴趣。

  整体设计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

  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

  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

  出摩擦力的概念.

  图3-3-1

  问题导入

  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推进新课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

  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

  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

  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

  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一、静摩擦力

  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 在水*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实验如图3-3-2:

  图3-3-2

  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

  结论:由二力*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

  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参考设计:

  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

  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

  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

  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课件展示)图片示例:

  图3-3-3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

  答案:C

  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水*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图3-3-4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答案:mg mg

  二、滑动摩擦力

  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

  (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

  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

  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件展示: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钢—钢 0.25 钢—冰 0.02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皮革—铸铁 0.28

  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

  F=f=μN=μMg=0.02×180×9.8 N=35.3 N.

  答案:35.3 N

  课堂训练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拉力.

  (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

  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

  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

  知识拓展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

  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

  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课堂小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 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f=μN

  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2、3.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3 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1)变力:0<F静≤Fmax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

  (1)大小:F=μFN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与探究

  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

  *题详解

  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2.解答:(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

  (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

  3.答案:35 N 30 N 0.3 20 N

  设计点评

  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

  整体设计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

  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

  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

  出摩擦力的概念.

  图3-3-1

  问题导入

  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推进新课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

  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

  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

  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

  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一、静摩擦力

  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 在水*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实验如图3-3-2:

  图3-3-2

  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

  结论:由二力*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

  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参考设计:

  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

  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

  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

  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课件展示)图片示例:

  图3-3-3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

  答案:C

  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水*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图3-3-4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答案:mg mg

  二、滑动摩擦力

  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

  (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

  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

  (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

  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件展示: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材料 动摩擦因数

  钢—钢 0.25 钢—冰 0.02

  木—木 0.30 木头—冰 0.03

  木—金属 0.20 橡胶轮胎—路面(干) 0.71

  皮革—铸铁 0.28

  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

  F=f=μN=μMg=0.02×180×9.8 N=35.3 N.

  答案:35.3 N

  课堂训练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拉力.

  (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

  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

  答案:(1)5 N (2)10 N (3)10 N (4)10 N

  知识拓展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

  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

  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课堂小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 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 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 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 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 f=μN

  方向 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 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2、3.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3 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1)变力:0<F静≤Fmax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

  (1)大小:F=μFN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与探究

  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

  *题详解

  1.解答:手压着桌面向前移动时,手受到桌面的滑动摩擦力作用.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手指移动的方向相反,阻碍手指的运动.手对桌面的压力越大,手指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大,对手指相对桌面运动的阻碍作用越明显。

  2.解答:

  (1)不受,因为瓶子与桌面之间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2)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沿桌面斜向下。

  (3)受静摩擦力作用,静摩擦力的方向竖直向上(瓶子处于竖直状态)。

  (4)受滑动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沿纸条相对瓶子的运动方向。

  3.答案:35 N 30 N 0.3 20 N

  设计点评

  本节重点是理解动摩擦因数的意义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定.难点是对静摩擦力的理解,尤其是静摩擦力方向和大小的确定.教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并借助受力分析等方法来突破.静摩擦力是由于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其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如何判定静摩擦力的方向?通过假设物体间不存在摩擦力,那么在其他力的作用下物体将往什么方向运动去思考确定.教学时特别注意了对于静摩擦力大小与所受外力及所处运动状态的关系.设计中基本遵循问题—理论—问题的模式进行.

  整体设计

  摩擦力是力学中的三大性质力之一,正确认识摩擦力对后面知识的学*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摩擦力这节课中,要求会计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和判断其方向,以及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判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学生在初中所学过的相关概念与本节内容相结合,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逐步引导、循循善诱,对两种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判定有个清晰的认识、在探究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初中二力*衡的知识,在物体从静止到运动的过程中认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变化情况,使学生的认识从感性到理性发生质的变化、对于动摩擦因数的教学最好通过实验让学生探究得出、由于本节课的特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新课标的探究精神,让学生多用所学知识揭示生活中的相关现象本质、

  教学重点

  1、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的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3、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规律、

  教学难点

  1、静摩擦力有无的判断和方向的判断、

  2、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课时安排

  3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能计算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并会判断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设计实验,并使用控制变量法对影响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利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静摩擦力的探究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的思想方法、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木块、弹簧秤、木板、毛巾、纸、钢板、砂纸、水等、

  知识准备:搜集有关的摩擦力信息、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活动导入

  准备两只碗,分别放入数量较多的玻璃小球,一只碗内是光滑干净的,另一只碗内是粘有灰尘的请两个同学把玻璃球从碗中用筷子夹出来,比赛看谁夹得快、然后让两位同学分别说出自己的感想,从而引出摩擦力的问题、

  情景导入

  (课件展示)播放运动员滑雪的录像,如图3—3—1,让学生说出滑雪要求的环境条件,然后导出摩擦力的概念、

  图3—3—1

  问题导入

  粉笔在黑板上可以写出字来,在玻璃上写得出来吗?试试看、想想若在外面的柏油路面上用粉笔写字又会有何不同?为什么?你认为摩擦力是一种什么样的力?

  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叙述摩擦力、

  推进新课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摩擦力,通过直接提问使学生回忆并叙述摩擦力的概念、

  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本节课就来深入研究摩擦力、

  请学生做个小实验:要求学生用逐渐增大的水*力推动在教室中放置的桌子,直到推动一段距离、(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并分析出桌子受到推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使学生产生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学生活动:学生按老师要求推桌子,并感受推力大小变化、

  问题:为什么用力推桌子而桌子不一定运动?为什么想让桌子继续运动还要继续推?

  初步引出对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感性认识、

  一、静摩擦力

  由用力推桌子而不动,师生讨论引导出静摩擦力的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趋势而又保持相对静止时,在接触面间所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趋势的力叫静摩擦力、

  问题:静摩擦力是一恒定的力吗?怎样求静摩擦力的大小?怎样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实验探究】在水*桌面上放一木块,用弹簧测力计沿水*方向用较小的力拉木块但保持木块不动,并不断缓慢地增大拉力、注意提示学生观察弹簧秤的示数变化、

  实验如图3—3—2:

  图3—3—2

  实验现象: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拉力的增大,弹簧秤的示数不断增大、

  结论:由二力*衡的知识可以知道,木块受到的静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秤的拉力,方向和拉力的方向相反、所以静摩擦力不是一固定值,它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总是和外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继续试验:在弹簧测力计指针下轻塞一个小纸团,它可以随指针移动,并作为指针到达最大位置的标志、在刚才实验的基础上继续用力,当拉力达到一定的值时木块开始移动,此时拉力会突然变小、要求学生记下刚才的最大值、

  结论:静摩擦力的增大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最大静摩擦力Fmax,其值等于物体刚刚开始运动时的拉力、两物体间实际发生的静摩擦力F在0与最大静摩擦力Fmax之间、

  问题: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呢?(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的决定因素)

  学生活动:学生设计实验并探究,整理分析实验数据、

  参考设计:

  1、装置如上面的实验,在木块上面增加砝码,验证在不同的压力作用下的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保持压力不变,分别在桌面上、棉布面上、毛巾面上验证最大静摩擦力的值、

  2、用手握一油瓶,手的握力恰好使得油瓶不下落,此时最大静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不断增加瓶中的油,要想瓶恰不滑落,应该增加手的握力即压力,由此判断最大静摩擦力和压力的关系、换用不同粗糙程度的瓶子做实验,验证最大静摩擦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

  活动:学生交流讨论并得出结论:

  1、静摩擦力大小值并不唯一;

  2、最大静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有关系、

  引导学生说一下生活中和生产中利用静摩擦力的事例、

  (课件展示)图片示例:

  图3—3—3

  课堂训练(课件展示)

  1、有关静摩擦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静摩擦力

B、静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C、静摩擦力可能与运动方向垂直

D、静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一定相反

  解析: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故A错、静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无关,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受其他力的情况有关,故B错、静摩擦力的方向可与运动方向成任意角度,故C正确、静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无关,但一定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故D错、

  答案:C

  2、如图3—3—4所示,用外力F水*压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设受力F的面绝对光滑),恰好使物体静止,此时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如果F增大为3F,物体与墙之间的摩擦力为______、

  图3—3—4

  解析:物体受向下的重力为mg,由二力*衡条件知静摩擦力大小也为mg,方向向上,当推力增为3F时,物体重力不变,则静摩擦力也不变、

  答案:mg mg

  二、滑动摩擦力

  概念: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的时候,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可以通过复*回忆得出,或者通过演示实验总结得出,也可以直接给出)

  (提出要求)利用教材演示实验仪器设计实验,定量研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使学生意识到应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多变量的研究;使学生体会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1、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原理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利用二力*衡定量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方法的探究

  (学生活动:思考并交流讨论得出控制变量法)

  3、组织学生利用已有器材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活动: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4、要求学生设计表格记录数据,并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初步得出自己的结论、(学生活动: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最终定量得出压力与滑动摩擦力的关系,对动摩擦因数有定性的认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验数据的分析处理能力)

  小结:滑动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设计意图:训练学生语言表达及逻辑推理能力)

  介绍动摩擦因数的物理意义及常见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课件展示:

  几种材料间的动摩擦因数

  材料动摩擦因数材料动摩擦因数

  钢—钢0、25钢—冰0、02

  木—木0、30木头—冰0、03

  木—金属0、20橡胶轮胎—路面(干)0、71

  皮革—铸铁0、28

  例题、滑雪是北方地区人们喜爱的一种运动、有的地方人们用鹿拉滑雪板进行滑雪比赛、已知滑雪板与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02,滑雪板和人的总质量为180 kg、如果鹿拉着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求鹿的拉力大小、

  解析:由于滑雪板做匀速直线运动,可知鹿的拉力F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相等,即F=f、同时,滑雪板与冰面的压力N与滑雪板和人的重力相等,即N=G、

  由滑动摩擦力公式,可求出鹿的拉力大小为

  F=f=μN=μMg=0、02×180×9、8 N=35、3 N、

  答案:35、3 N

  课堂训练

  质量为2 kg的物体,静止在水*面上、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拉力、

  (1)当拉力大小变为5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2)当拉力大小变为12 N时,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3)此后若将拉力又减小为5 N(物体仍在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

  (4)若撤去拉力,在物体继续滑动的过程中,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多大?(取g=10 N/kg)

  解析:(1)当拉力F=5 N时,F<fmax,物体没有滑动,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f=F=5 N;

  (2)当拉力F=12 N时,F>fmax,物体滑动起来,地面对物体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F滑=μN=μmg=0、5×2×10 N=10 N;

  (3)当拉力又减小为5 N时,由于物体仍在地面上滑动,所以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是10 N;

  (4)当拉力撤去后,由于物体继续在地面上滑动,物体受到地面的摩擦力仍是滑动摩擦力,所以仍为10 N、

  答案:(1)5 N(2)10 N(3)10 N(4)10 N

  知识拓展

  增大有益摩擦:

  1、增加物体表面的粗糙程度、如:鞋底、车轮胎、各种旋钮表面都有花纹、

  2、增大压力、如:电动机的皮带拉得很紧,以便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防止皮带打滑、

  减小有害摩擦:

  1、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用滚动轴承代替滑动轴承、

  2、减小表面粗糙程度:加润滑油、

  课堂小结

  1、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物体间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符号及单位

  产生原因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表面粗糙有挤压作用的物体间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用f表示

  单位:牛顿

  简称:牛

  符号:N

  大小始终与外力沿着接触面的分量相等f=μN

  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相反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2、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有关,跟物体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常用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更粗糙的方法增大有益摩擦、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有:使摩擦面光滑,用滚动代替滑动,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加润滑油、气垫)这三种方法、

  布置作业

  1、教材第62页,“问题与练*”2、3、

  2、教材第60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3摩擦力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1)接触面粗糙

  (2)在接触面上有垂直作用的正压力

  (3)有相对运动或者有相对运动趋势

  2、静摩擦力

  (1)变力:0<F静≤Fmax

  (2)方向:静摩擦力的方向总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3、滑动摩擦力

  (1)大小:F=μFN

  (2)方向: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接触面相切,且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活动与探究

  1、设计实验测量纸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2、观察自行车上哪些地方存在摩擦,其中哪些是有益的,哪些是有害的,你能想出哪些办法来增大或减小它们、

  自主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实验步骤,并设计、写出实验报告、


《摩擦力》教学设计(10)份(扩展8)

——摩擦力大班教案实用5篇

  活动的构思:

  摩擦力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遇到,如:孩子穿得运动鞋,鞋底就应用了摩擦力的原理;下雨天,教室内铺一些地垫就能防滑。这些现象都是摩擦力的原理,这些现象幼儿经常看见的,但幼儿还是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主要是孩子不懂摩擦力的原理,因此想在活动中通过小游戏来引出摩擦力,并让幼儿亲手实验来感受摩擦力的存在,了解摩擦力的原理。最后将科学原理回归生活,让幼儿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摩擦力的现象,并尝试用摩擦力的原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活动目标:

  ⒈通过观察、比较、实验等活动,感知摩擦力的存在。

  ⒉结合生活经验,初步了解摩擦力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尝试用摩擦力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的问题。

  活动准备:

  ⒈光滑桌面与铺上地垫的桌面各一张,积木若干,毛巾、手帕,玩具汽车。

  ⒉象棋的棋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知物品的粗糙与光滑,初步理解摩擦力的存在。

  今天老师和你们玩一个射门的游戏,请你来看看。

  ⒈射门游戏:

  玩法:分别在光滑桌面与铺上地毯的桌面的一端,各设置一个“球门”。将象棋的棋子放在桌子的另一端,用力推动象棋子,使其滑向球门。(第一次在光滑的桌面上实验,第二次在有地毯的桌面上实验)

  ⒉讨论:

  ⑴刚才在射门游戏时,你发现了什么?象棋在两次的射门游戏中的滚动有什么不一样?

  ⑵为什么棋子在滚动的'过程中会渐渐的停下来?

  为什么用同样的力,在不同的桌面上推动同一棋子,棋子滑动的速度不同?

  ⑶:原来棋子滚动时和桌面有一个力,叫摩擦力。在桌面光滑滚动的棋子摩擦力小,棋子滑得远。在桌面粗糙上滚过摩擦力大,棋子滑得*。

  (二)进一步感知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⒈看,有些小汽车在马路上不知道哪条路走得比较快,所以请小朋友帮忙去试试看。在每张桌子上老师准备了三条用积木搭成的斜坡的马路(一条路是光滑的表面、一条路上面铺着毛巾、一条路上面铺着手帕),三辆小汽车,请你们小组合作观察、实验,车在哪一条路上走得快?车在哪条路上走得慢?哪辆汽车开得远?哪辆汽车开得*?

  ⒉幼儿分组操作、实验。

  ⒊交流实验结果:

  说说刚才实验中你的发现?为什么会这样?

  教师:原来光滑表面的路,摩擦力小,所以汽车走得很快,粗糙表面的路摩擦力大,所以走得慢。

  (三)结合生活,感受摩擦力与生活的关系。

  ⒈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摩擦力,我们一一看吧!

  ⒉看看PPT幻灯。

  第一页幻灯运动鞋,引导幼儿观看鞋底,为什么鞋底会很粗燥呢?(增大摩擦力啊,让我走起来更加的稳)

  第二页幻灯轮胎,引导幼儿观察轮胎的环纹,为什么轮胎上有花纹?(增大摩擦力,起到防滑的作用)

  第三也幻灯汽车里的防滑垫。引导幼儿观察小垫子上放了饰品,车开动时,小物品不会滑下来。为什么会这样呢?(防滑垫上有突起的地方,物品放在上面有摩擦力,所以不会掉下来。)

  (四)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引导幼儿解决生活中的困难。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的困难,请你用摩擦力的原理,帮我解决一下,好吗?

  问题一:下雨天,底板很滑,小朋友走过容易摔跤,想一想利用摩擦力的原理,可以怎么办?

  问题二:衣服的拉链拉不开时,可以怎么办?

  :现在我们小朋友能将学会到的科学原理用到生活中,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你们太棒了。

  延伸活动:一会儿回到教室,小朋友还可以继续去发现一下,我们的教室里,还有哪里也有摩擦力的存在,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老师。

  活动目标

  1、在动手操作中,激发幼儿探究摩擦力的兴趣。

  2、发展幼儿思维,能尝试用多种办法改变摩擦力的大小。

  3、引导幼儿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片—陀螺

  2、玻璃球、干枣、斜面、轮胎、麻绳、带拉链的衣服、蜡烛、饮料瓶、毛巾。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感知摩擦力的存在,激发幼儿的学*兴趣。

  请部分幼儿演示拔河比赛

  2、请小朋友说一说,手抓住绳子后有什么感觉。

  教师:会感觉到一种阻碍我们的手和绳子摩擦的力,这叫做摩擦力。

  二、展开

  1、教师:摩擦力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而且它还有一个古怪的脾气,就是有时候大,有时候小。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研究一下这个古怪的摩擦力呀?

  2、实验:摩擦力

  通过实验了解摩擦力,感知不同材料对摩擦力产生的影响。

  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1)让陀螺在光滑的木板和铺有绒布的木板上转动,比较那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

  提问:哪个陀螺会最先停下来,为什么?

  :铺有绒布的木板上的陀螺会最先停下来,因为绒布很粗糙,摩擦力大;

  光滑的木板因为表面光滑,摩擦力小,所以陀螺转动的时间长。

  (2)夹玻璃球和夹枣比赛。

  引导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装在瓶子里的玻璃球和装在瓶子里的枣夹出放在盘子里,

  看看哪一组最先夹完。

  提问:这次你有什么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摩擦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系,物体间接触面光滑,摩擦力小;

  物体间接触面粗糙,摩擦力大。

  3、动脑筋想办法,如何减小和增大摩擦力。

  摩擦力有时大,有时小,有时候会帮助我们,有时候又会给我们制造麻烦,

  现在请小朋友开动脑筋,让摩擦力帮助我们做好事。

  (1)衣服上的拉链拉不开怎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蜡烛减少摩擦力解决问题。)

  (2)饮料瓶的瓶盖打不开真么办?

  (让幼儿尝试用毛巾包住瓶盖增大摩擦力解决问题。)

  4、了解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增大:鞋子和轮胎的花纹、跑道、钉子鞋等。

  减小:润滑油、磁悬浮列车等。

  :原来,摩擦力是可以增大或减小的,我们小朋友要动脑筋让它们帮助我们。

  三、结束

  幼儿自由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力。

  活动意图:

  5—6岁的孩子已开始能从内在的隐蔽的原因来理解各种现象的产生并感兴趣,摸一摸、玩一玩是他们最渴望做的事情,学前后期的幼儿对周围生活有着积极的求知探索的态度,科学积极倡导让幼儿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大班科学活动《摩擦力》就是通过让幼儿亲身体验、自主操作、想象创造等,了解摩擦力特征,激发积极动脑想办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发现与成功的快乐。

  活动目标:

  1、理解摩擦力。

  2、摩擦力对生活的影响。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课件3个,两次实验的材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