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

首页 / 文库 / |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1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字,范仲淹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官吏或犯了罪人充发到边远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雨。霏霏,雨(或雪)繁密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花草。芷:香草一种。汀:小洲,水边*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人。之,。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山,吞吐长江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景象。前人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官吏和来往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鱼游来游去,岸上香草和小洲上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月光一泻千里,波动光闪着金色,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玉璧,渔夫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人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笔法来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两种截然相反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词,又表明了虚拟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情境,由天气恶劣写到人心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是,这一段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意味,把“喜洋洋”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超脱和“把酒临风”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一种更高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最高境界。古代仁人,就有坚定意志,不为外界条件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士大夫应立身行一准则,认为个人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2

  《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于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为重修岳阳楼写的。其中的诗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较为出名和引用较多的句子。文章通过对洞庭湖的侧面描写衬托岳阳楼。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下面是关于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请参考!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g),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 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yú)!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古文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他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气象变化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这样看来,那么向北直通巫峡,向南直达潇水、湘水,谪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大声呼啸,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风像老虎咆哮猿猴哀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非常悲伤。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州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然而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歌对唱,这样的快乐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时,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偏僻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是进朝为官也担忧,退居江湖为民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他们一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情感抒发 抒发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与生活态度,与友人共勉的情怀。文章概述 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3

  《岳阳楼记》原文:

  作者:范仲淹【宋代】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注释:

  [1]霪雨:连绵的雨。

  [2]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3]开:解除,这里指放晴。

  [4]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5]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迹。

  [6]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

  [7]“去国”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谗言,害怕讥讽。去:离开。国:京都。

  [8]“上下”句: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9]“沙鸥”句: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湖中游来游去。

  [10]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11]静影沉璧:湖水*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

  [12]“不以物喜”句: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13]“居庙堂”句: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君主担忧。

  [14]“其必曰”句: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

  [15]“微斯人”句: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和谁一道呢?微,非,如果没有。

  《岳阳楼记》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所有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好的和现代的诗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看那巴陵郡的好景色,全集中在洞庭湖上。洞庭湖衔接着远山,吞吐着长江,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景色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叙(已经)很详尽了。既然如此,那么洞庭湖北面直通到巫峡,南面到达到潇水和湘水,被贬官的诗人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的时候,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哀啼,登上这座楼,就会有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一眼望去,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极了,内心十分悲伤。

  至于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畅游,岸上的小草和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烈,花叶茂盛。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子般的光点,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此唱彼和,这种乐趣哪有穷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有一种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举起酒杯面对清风而喜气洋洋的感觉。

  唉!我曾经探求过古时候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和上面两种人的心情不同,这是为什么呢?(他们)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他们在朝廷做官就为黎民百姓担忧,不在朝廷做官就替君王担忧。由此看来在朝廷做官担忧,不在朝廷做官也担忧。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4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

  唐贤今人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经过。

  (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 5

  岳阳楼记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míng),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qǐng)。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 汀(tīng)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xié)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fú)!予(yú)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yú)!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古文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他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增它旧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滕子京)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水势浩大,无边无际。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气象变化万千。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这样看来,那么向北直通巫峡,向南直达潇水、湘水,谪迁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情感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大声呼啸,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风像老虎咆哮猿猴哀啼。在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会觉得)满眼萧条的景象,感慨到极点而非常悲伤。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州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或浮或沉;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然而有时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渔歌对唱,这样的快乐哪有穷尽!登上这座楼时,就会有心胸开阔,精神愉悦;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酒当着风,那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为什么呢?(他们)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处在高高的朝廷做官,就为百姓担忧;处在偏僻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是进朝为官也担忧,退居江湖为民也担忧。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他们一定说“在天下人忧虑之前先忧虑,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情感抒发 抒发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的政治抱负与生活态度,与友人共勉的情怀。文章概述 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通假字

  1.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托付)

  2.百废具兴(通“俱”,全,皆)

  注释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1041-1048)。本文句末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名作文的时间。

  (3)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字子京,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指做太守。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经过。

  (5)政通人和:政事通顺,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顺利;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都兴办起来了。废,该办而未办的事。具,通“俱”,全、皆。兴,兴办。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就。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托。作文,创作文章。以,用来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美好景色。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shāng):水势浩大的样子。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涯,边。际涯:边际。(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阴晴多变化,一天里气象变化多端。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阴,阴暗。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

  (16)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尽头。

  (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会。于,在。此,这里。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观赏自然景物的触发的感情,怎能不会有所不同呢?览,看,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19)若夫淫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又如”淫(yín)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淫,过多。

  (20)开:放晴。

  (21)阴风怒号,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2)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光芒。

  (2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潜藏。形,形迹。

  (24)樯(qiáng)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桨。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的样子。

  (26)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京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京都。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害怕,惧怕。忧,担忧。谗,谗言。讥,讥讽。

  (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感慨。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

  (29)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明媚。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澜不惊:波澜*静。惊,起伏。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万顷,极言其广。

  (3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潜行。

  (33)岸芷汀兰:岸上的香草与小洲上的兰花(此句为互文)。芷:香草的一种。汀:水边*地。

  (34)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湖水*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壁。璧,圆形的玉。

  (39)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40)何极:哪里有尽头。极:尽头。

  (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2)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

  (4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拿。临,面对。

  (44)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5)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

  (47)或异二者之为:或许和以上两种人的思想感情有所不同。或,*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他们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53)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浪静时的景色. 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字词讲解

  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 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 ,北通巫峡 通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1)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3篇)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1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至若春和景明

  以:(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嗟夫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空:.(1)(天空)浊浪排空

  2)(消散)长烟一空

  通:(1)(顺利)政通人和

  (2)(通向)北通巫峡

  和:(1)(和乐)政通人和

  (2)(和煦)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静、形势*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2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霪雨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至若春和景明

  以:(1)(来)属予作文以记之

  (2)(因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嗟夫

  观:(1)(看)予观夫巴陵胜状

  (2)(景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或异二者之为

  (2)(有时)而或长烟一空

  空:.(1)(天空)浊浪排空

  2)(消散)长烟一空

  通:(1)(顺利)政通人和

  (2)(通向)北通巫峡

  和:(1)(和乐)政通人和

  (2)(和煦)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静、形势*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3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为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的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赏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诗句或名句。

  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

  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

  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记的缘由。②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③——④、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⑤、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2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1、“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

  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

  答: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全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政治报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举出曾到过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之作。

  答: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7、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答: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2)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精选五篇)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 1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政治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本文末句中的“时六年”,指庆历六年(1046),点明作文的时间。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守,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词被贬官,降职解释。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郡的长官。汉朝“守某郡”,就是做某郡的太守;宋朝废郡称州,应说“知某州”。巴陵郡,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岳阳,这里沿用古称。“守巴陵郡”就是“守岳州”。

  越明年:有三说,其一指庆历五年,为针对庆历四年而言;其二指庆历六年,此“越”为经过、经历;其三指庆历七年,针对作记时间庆历六年而言。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乃:于是。

  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当代名人。贤,形容词作名词用。

  属(zhǔ):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连词,用来。记:记述。

  夫: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包含。

  吞:吞吐。

  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水流大而急。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助词,的。

  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最远到达。

  迁客:谪迁的人,指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多:大多。会:聚集。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到自然景物而引发的情感,怎能不有所不同呢?览,观看,欣赏。得无……乎,大概……吧。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天气)放晴。

  阴,阴冷。

  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行:走,此指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的样子。

  则,就。有:产生……的(情感)。

  赏析:

  袁中道《游岳阳楼记》:现实的、引人泪下的洞庭湖

  关于岳阳楼和洞庭湖,我们已经读了几篇诗文: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杜甫的《登岳阳楼》、李白《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李白、杜甫、孟浩然的都是诗歌,都是概括的写法,借助想像和虚拟,主体形象是抒情的,不过取岳阳楼和洞庭湖的某一特点,加以变异,借以抒发诗人的感情。诗和散文最大的不同,就是诗的形象,不是照抄现实的,而是把现实的某一特点,加以变异的。清朝诗评家吴乔在《围炉诗话》中有一段话:

  或问“诗与文之辨。”答曰:“二者意岂有异,唯是体裁、词语不同耳。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为饭,诗喻之酿而为酒。饭不变米形,酒形质俱变。”

  意思是,诗歌与散文的“意”,也就是内容,没有什么区别,不过就是形式不同而已。如果内容是米,散文就是把米煮成饭,诗歌就是把米酿成酒。饭没有改变米的形状,而酒把米的形状和质地都改变了。这个理论当然有它比较不够精确的地方(如把散文和诗歌的内容说成是没有区别),但是总的说来,相当有启发性。说诗歌是想像的、变异的,而散文则比较写实,就这一点来说,是比较到位的。对于这一点,也许我们仅仅读杜甫、李白、孟浩然的诗歌还不够清楚,把他们诗作和袁中道的散文一比,其间的差异,就十分鲜明了。

  在李白、杜甫和孟浩然笔下,洞庭湖永远是烟波浩渺的: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在李白笔下,这样的波澜还嫌不够过瘾,还要让它变成酒: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可是在袁中道的笔下,就没有这么浪漫:

  洞庭为沅湘等九水之委。当其涸时,如匹练耳,及春夏间,九水发而后有湖。

  这里说的和李白、杜甫、孟浩然的似乎不太一样。在诗人笔下,湖水如果写成“匹练耳”,是没有诗意的,至少是没有古典的诗意的。也就是说,李白、杜甫、孟浩然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洞庭湖的春天和夏天一段的特点,并不提只是春夏之间的特点,而把它当成洞庭湖的全部时间的特点。这种以偏概全的想像,忽略不同时段的不同情况,就叫概括性的想像。这种想像,是诗的优长。而散文则相反,以写实为优长。写实就是把具体的差异强调出来。当然,散文也有写得比较概括的,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还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虽然是散文,可是并没有强调不同季节的不同景况,把大水季节的盛况当成全部。这样的概括,就有了诗的特点。所以这样的散文,尽可能淡化散文的意味,尽可能强化诗意,就构成了诗化的抒情风格。而袁中道的散文,明确点出在枯水季节,洞庭湖并不怎么样宏伟,不过像一匹绸缎而已。这不是有点煞风景吗?是的,煞风景是没有诗意的,但是有散文的味道,这就是散文的写实性、知识性趣味。

  人的趣味是无限丰富的,诗的抒情不过是其中之一种,那就是情趣。散文的知识性,虽然缺少浪漫的情趣,但有另外一种趣味,那就是知识的趣味,也就是知趣,或者说智趣。

  智趣的特点,和情趣有所不同。情趣,特别是抒情的、强烈感情的趣味,它的变异性,决定了它的概括性,是不太讲究细节的具体性的。如在诗里写洞庭湖的水,就是水了,烟波浩渺,都是一样的。可是在散文里,同样是水,就有趣味的不同。作为抒情诗,把水的浩大声势,往感情方面去拓展,可以把它变异成分坼吴楚,蕴涵乾坤,氤氲云梦,撼动岳阳,使其化为醇酒,致秋色醉杀。但作为散文,光是这样的情感,还缺少散文的优长。要有散文的优越,就得来一点智慧:这样的浩渺宏大的水,什么是其“所以奇也”的原因?提出这个问题,回答这个问题,是需要知识的;而知识不能是主观想像的,要客观的,准确的,智慧的,才可能是有智趣的。袁中道文章的功力在于,他准确地回答了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此类散文的趣味和诗歌的趣味不同之处在于,后者是比较主观的,重感情的,而前者则是比较客观,重智慧的。 当然,这不是说散文就不能抒情。散文中,尤其是明清性灵散文小品,其生命就在重个人感情。关键在于,首先,散文的抒情,是建立在现实性的描绘基础之上的;其次,其感情是不单纯的,而是有过程,有动态变化的:

  游之日,风日清和,湖*于熨,时有小舫往来,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

  散文的描绘,功力在于有具体的时间气候(风日清和),有特殊的船只(小舫),有特殊的视觉效果(如蝇头细字),不像李白、杜甫、孟浩然的诗歌那样概括。特别是,人物的情感,也是随着具体的景色而不断变化的:起先是“意甚雄快”,后来风云变幻,“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廓”,作者感情就不是“雄快”,而是“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从这里开始,作者要表现的重点,已经不是洞庭湖的特点,而是自己的感兴了。作者乘机用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在宾客间大哭的典故,大发议论感慨,说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绩可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做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从这里可以看出袁中道在散文创作上放任个性的追求,从他的地位,从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来看,都是有点不怕骇世惊俗的勇气的。但是,猛风四起,湖浪奔腾,是大自然现象,而且又是和水波很贴*的情况下,不像杜甫、范仲淹,以登高远眺的姿态来引发感觉,而是为自然现象而哭,把这贸然地与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这样联系起来,是不是有点生硬,是值得考虑的;用这样生硬的联想,来表现自己敢哭敢笑,是不是有足够的真诚,更是值得考虑的。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 2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字,范仲淹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官吏或犯了罪人充发到边远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雨。霏霏,雨(或雪)繁密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花草。芷:香草一种。汀:小洲,水边*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人。之,。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山,吞吐长江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景象。前人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官吏和来往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鱼游来游去,岸上香草和小洲上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月光一泻千里,波动光闪着金色,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玉璧,渔夫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人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笔法来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两种截然相反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词,又表明了虚拟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情境,由天气恶劣写到人心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是,这一段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意味,把“喜洋洋”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超脱和“把酒临风”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一种更高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最高境界。古代仁人,就有坚定意志,不为外界条件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士大夫应立身行一准则,认为个人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 3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朝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静、形势*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宠辱偕忘”:受宠或**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赏析:

  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 4

  朝代:宋代

  作者: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静、形势*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宠辱偕忘”:受宠或**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赏析:

  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岳阳楼记原文及赏析 5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fú)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shāng),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fú)霪(yín)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日星隐曜(yào;同“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qiáng)倾楫(jí)摧;薄(bó)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chán)畏讥(jī),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zhǐ)汀(tīng)兰,郁郁青青(qīng)。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jié)夫(fū)!予(yǔ)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zāi)?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chǔ)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y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和当今贤士名人的诗词歌赋刻在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景,全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包含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流水,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早晚阴晴变化,景物的变化无穷无尽。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既然这样,那么北面通向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被降职远调的官员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可能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个月都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的光辉,山岳也隐没了行迹。商人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了,船桨折断了。傍晚时候天色昏暗,只能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鸣。登上这岳阳楼,就会有离开都城怀念家乡,担心谗言,惧怕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发感慨万千而十分伤心。

  又如春风和熙、阳光明媚时,没有惊涛骇浪,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的海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葱。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水面上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一块沉下的碧玉,渔夫的歌声响起来一唱一和,这样的乐趣哪有穷尽啊?这是登上这岳阳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之中,端起酒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悲或喜。在朝廷上做官,为百姓忧虑,处在偏僻的江湖边,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国君忧虑。在朝廷做官忧虑,在僻远的江湖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产生作者的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shì)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谪,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谪:古时官吏降职或远调。守,做州郡的长官。巴陵:郡名,即岳州,治所在今湖南省岳阳市。

  (4)越明年:过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6)百废具兴:各种该办而未办的事全都兴办起来。废,各种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旧制:原有的建筑规模。

  (8)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

  (9)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壮丽景致。一:全。胜:好。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纳。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汤汤(shāng):水流大而急。

  (11)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1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壮丽的景象。

  (14)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15)然则北通巫峡: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北:名词用作状语,向北。通:到达

  (16)南极潇湘:南面直达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到,到达。

  (17)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降职远调的官吏。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会,聚会。于,在。此,这里。

  (18)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览,看,观赏。得无……乎,莫非……吧,大概……吧。异:不同。

  (19)若夫霪(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引起论述的词。下文的“至若”用在又一段话的开头引起另一层论述。“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又如”淫(yín)雨,连绵不断的雨。霏霏(fēi),雨(或雪)繁密的样子。霪,过多。

  (20)开:原意指解除,本文中指天气放晴。

  (21)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2)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光辉。(23)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24)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

  (25)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的样子。

  (26)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7)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别人说坏话,惧怕别人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畏,害怕,惧怕。忧,担忧。谗,说坏话。讥,指责。

  (28)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感慨。极,到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29)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暖和,阳光明媚。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

  (30)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31)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上下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指水面浮行。泳,指水中潜行。

  (33)岸芷(zhǐ)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汀:小洲。

  (34)郁郁:形容香气很浓。

  (35)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而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6)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37)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38)静影沉璧:湖水*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璧,圆形的玉。这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39)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答,应和。

  (40)何极:哪里穷尽。极:尽头。

  (41)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2)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3)把酒临风:端酒当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4)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45)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心,思想感情(心思)。

  要记住这篇文章哦:岳阳楼记(范仲淹)_原文_赏析_翻译(2),如果喜欢,可以经常来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姐姐给大家讲述:【岳阳楼记(范仲淹)_原文_赏析_翻译(3)】

  (47)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48)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49)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即指“居庙堂之高”。

  (50)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意思是远离朝廷做官。下文的“退”,即指“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51)是:这样。进:在朝廷做官。退:不在朝廷做官。

  (52)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必:一定。

  (53)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政通人和”:政令推行顺畅,人民团结;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置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现在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薄暮冥冥”:傍晚时天气昏暗。

  “霪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春和景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浪静时的景色. 现在一般的说法是"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字词讲解

  一词多义

  夫:

  1)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2)夫环而攻之 发语词,不译

  3)未几,夫鼾声起 丈夫

  观:

  1)予观夫巴陵胜状 看

  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雄伟景象

  极:

  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尽

  2)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穷尽

  3)感极而悲者矣 十分

  去:

  1)去国怀乡 离开

  2)西蜀之去南海 距离

  3)委而去之 逃离,逃亡

  或:

  1.而或长烟一空 有时

  2。或异二者之为 或许

  空:

  1。浊浪排空 天空

  2. 长烟一空 消散

  通:

  1.政通人和 顺利

  2.北通巫峡 通向

  词类活用

  1.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名词作动词,作郡的长官) p>

  5.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说别人坏话)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7.锦鳞游泳(用锦鳞代指鱼群)

  古今异义

  1.气象万千(古义:事态; 今义:天气变化)

  2.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4.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5.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6.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7.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8.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中心思想

  要记住这篇文章哦:岳阳楼记(范仲淹)_原文_赏析_翻译(3),如果喜欢,可以经常来找我,我是你的“秀秀姐”。

  姐姐给大家讲述:【岳阳楼记(范仲淹)_原文_赏析_翻译(4)】

  通过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分析议论,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博大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勉励友人,警策自己。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 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文章理解

  1.本文的立意和构思有什么特点?

  据史料记载,滕子京函请范仲淹作记,特附上一幅《洞庭晚秋图》,并说:“山水非有楼观登览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但《岳阳楼记》却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篇看似闲笔漫叙,实际上却大有深意。滕子京与范仲淹为同榜(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即公元1015年)进士,两人交谊颇厚。滕子京是被诬陷擅自动用官钱而被贬的,他到岳州后,“愤郁颇见辞色”,别人庆贺岳阳楼将落成,他却回答说:“落甚成?只待凭栏大恸数场。”可见他的情绪极为低落。范仲淹正是借作记之机,含蓄委婉地规劝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试图以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决定了文章叙议结合的风格。

  2.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幼年丧父,生活贫苦,却刻苦读书,少有大志。据《宋史》记载,他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生之志”的誓言。欧阳修给他写的墓碑文也说:“公少有大节,于富贵贫贱毁誉欢戚,不一动其心,而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范仲淹自幼的心语,而藉《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孟子就曾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范仲淹把“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逆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范仲淹的从政生涯,始终践行了这一信念。例如,天圣七年(1029),30岁的范仲淹还在没有资格进谏的小小秘书阁校理任上,就上书谏止皇帝宋仁宗率百官为章献太后朝拜上寿;第二年又直接上书请章献太后还政退位──那时章献太后正垂帘听政,权倾朝野,满朝文武,“无敢言者”。范仲淹因此被贬离京,三年后才回来。又如,景三年(1036),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百官图》,指斥宰相吕夷简结党营私,任用谗佞,反被诬为“越职言事,荐引朋党,离间君臣”,又遭贬斥,连为他鸣不*的欧阳修等人也被贬放。范仲淹仕途沉浮几十年,数遭贬黜,但他澄清吏治、忧国忧民之心始终未改。他用自己的俸禄,在家乡买“义田”千亩,救济贫穷的族人,而自己却贫苦一生,以至于死时“身无以为殓,子无以为丧”。为民**,忧民之忧,这就是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精神的具体体现。

  3.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有什么作用?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4.本文的句式是如何骈散结合的?

  这篇记文以单行散句为主,间以骈偶短句,既流利畅达,又简洁凝练。散句骈句的运用,依文章内容而变化。如开头结尾的叙述文字用散句,庄严而质朴;中间写景状物的语句多用骈句,辞彩华美,音韵和谐;议论抒情语段(“嗟夫”一段)也用散句,抑扬顿挫,富于变化。这样,骈散交替,叙议结合,文质兼美,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5. 文中的“古仁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物,实际也许并不存在,那作者为何要议论这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人物?

  结合作者当时被流放的背景,显然“古仁人”在某种情况下也是作者的理想所在。作者所提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想境界也应合了“古仁人”拥有的坚定意志和不为外界所动摇的品格。也表明这一类人的境界是不为自己进退而悲喜的。所以在文中议论这个人物。

  6.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8.“沙鸥翔集,锦鳞游泳”一句的修辞是:对偶、借代

  9.总写: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0.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shāng)汤,横无际涯是空间描写

  1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的作用:承上启下

  文章分段段意

  第一段:①交代写作背景;②叙述了重修岳阳楼的作记缘由

  第二段:由岳阳楼的大观过渡到登楼览物的心情

  第三段:览物而悲者

  第四段:览物而喜者

  第五段:点明文章主旨抒发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与抱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千古名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3)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汇总五篇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1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到了,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

  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际、

  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

  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览:观看,欣赏。

  物:景物。

  之情:情感。,

  得无:恐怕/是不是。

  异:差别,不同。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

  折断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

  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游泳:或浮或沉。

  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芷:香草的一种。

  汀:小洲,水边*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或:有时。

  长:大片。一,全。

  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何极:哪有穷尽。

  何:怎么。

  极:穷尽。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

  偕:一起。

  宠:荣耀。

  辱:屈辱。

  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临,面对。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

  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

  进:在朝廷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

  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这样。

  退:不在朝廷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其:指“古仁人”。而,顺承。

  必:一定。微斯人,

  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时六年:庆历六年(年)。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静、形势*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

  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

  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

  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记的缘由。②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③——④、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⑤、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2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1、“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

  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

  答: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全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政治报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举出曾到过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之作。

  答: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7、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答: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共有三百六十八个字,共分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而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而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心忧国事;虽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期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具有教育意义。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是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概述

  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名家点评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明代孙绪《无用闲谈》: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

  清代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中间悲喜二大段,只是借来翻出后丈优乐耳,不然便是赋体类。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清代顾兖《文章规范百家坪注》:楼迁斋评: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然最妙处在临末断遗一转语。乃知此老胸襟度量,直与岳阳洞庭同其广。

  清代蔡世远《古文雅正》:前半设局造句,犹是文人手笔。末段直达胸臆,非文正公不足以当之。或问史臣吕本中及朱文公,皆以文正公为宋朝人物第一,何也?曰:魏文会大矣,而本领徽不及;派公诚矣,而规局徽不及。尧舜君民之念,无日不存于中心,事如白日青天;公诚绝伦超群也。

  清代林云铭《古文折义》:题是记岳阳楼,任他高手,少不得要说此楼前此如何倾坏,如何狭小,然后叙增修之劳。再写楼外佳景。以为滕公此举大有益于登临已耳。文正却把这些话头点过,便尽情阁起,单就迁客骚人登楼异情处,转入古仁人用心,遂将*日胸中致君**、先忧后乐大本领一齐揭出。盖滕公以司谏谪守巴陵,居庙堂之高者忽处江湖之远。其忧谗畏讥之念,宠辱之怀,抚景感触,不能自遣,情所必至。若知念及君民之当忧,自有不暇于为物喜,为己悲者。篇首提出“谪守”二字,本是此意。妙在借他方之迁客骚人,闲闲点缀,不即不离。谓之为子京说法可也,谓之自述其怀抱可也,即谓之遍告天下后世君予俱应如此存心,亦无不可也。嘻,此其所以为文,公正之文欤。

  清代吴楚材、吴调候《古文观止》: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幸,非先生其孰能之?

  清代过珙《古文评注》: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尤妙在入后忧乐一段,见得惟贤者而后有真忧,亦惟贤者而后有真乐。乐不以忧而废,忧不以乐而忘。此虽文正自负之词,而期望子京,隐然言外。必如是始得斯文本旨。

  清代余城《重订古文释义新编》:通体俱在谪守上着笔,确是子京重修击阳楼记,一字不肯苟下。圣贤经济,才子文章,于此可兼得矣。

  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先忧后乐两言,先生生*所持诵也。缘情设景,借题引合,想见万物一体胸襟。

  清代唐德宜《古文翼》:撇过岳阳之景,专写览物之情,引起忧乐二意,又从忧乐写出绝大本领。从来名公作记,未有若此篇之正大堂皇者,可想见文公一生节概。

  清代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入手即将题点过,而“谪守”二字,已伏一篇之意。盖谪者多悲而少喜,故将景物随写一笔,即便昂开,提出主意,隐对子京。切定洞庭畅发两段,得宽题走窄境法。末段提出仁人之用心,以规勉之,何其正大。不知此即文正公自己写照也。公为秀才时,尝言“士君子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觉因上悲喜,即便吐露,而忧乐正与悲喜对也。亦岂己所不能而貌为大言乎?楼记发此大议,可谓小中见大之文。看其一结,虚托闪开,作想慕不已之情,冷冷而住,不自任而矜张,不打照子京而寡迹,尤为巧妙绝伦。至中间两对,已早开有明八股之风矣。黼按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心可即境而存,心不可随境而变。其所存于中者大,斯其所遇于外者小矣。文正此记,前半为岳阳写景绘情,经营惨淡,已到十分。而其中或悲或喜,处处隐对子京,即处处从请守著想。故末以忧乐二字,易悲喜二字,归到仁人身上。见得境虽变,心不与之俱变;心所存,道即与之俱存。出忧其民,处忧其君,仁人之心,自有其所以异者存也。通幅不矜才,不使气,使自己胸襟显得磊磊落落,正大而光明。非其存于中者大,而能若是乎?

  清代尤焴《可斋杂稿》: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高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确实典重,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与世之图章绘句、不根事实者,不可同年而语也。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2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到了,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乃重修岳阳楼,

  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

  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衔远山,吞长江,

  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

  浩浩汤汤:水波浩荡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

  横:广远。

  际涯:边。(际、

  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

  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迁客骚人,

  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

  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览物之情,

  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

  览:观看,欣赏。

  物:景物。

  之情:情感。,

  得无:恐怕/是不是。

  异:差别,不同。

  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樯倾楫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

  折断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

  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则有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

  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上下天光,

  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

  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

  游泳:或浮或沉。

  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岸芷汀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

  芷:香草的一种。

  汀:小洲,水边*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

  或:有时。

  长:大片。一,全。

  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何极:哪有穷尽。

  何:怎么。

  极:穷尽。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

  偕:一起。

  宠:荣耀。

  辱:屈辱。

  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

  把:持,执。临,面对。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嗟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

  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

  进:在朝廷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

  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

  之:定语后置的标志。

  是:这样。

  退:不在朝廷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其:指“古仁人”。而,顺承。

  必:一定。微斯人,

  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时六年:庆历六年(年)。

  文言现象

  一词多义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2)( 因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观夫巴陵胜状

  (2)(表句尾感叹) 嗟夫

  观:(1)( 看) 予观夫巴陵胜状

  (2)( 景象)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极:(1)(直到)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2)(穷尽,尽头) 此乐何极

  (3)(表示程度深) 感极而悲者矣

  或:(1)(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2)(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空:.(1)( 天空) 浊浪排空

  2)( 消散) 长烟一空

  通:(1) (顺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峡

  和:(1)(和乐)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万顷

  (2)全:长烟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则:(1)那么 :然则何时而乐耶

  (2)就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3)就: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归(1)归依:微斯人,吾谁与归

  (2)聚拢:云归而岩穴暝

  备(1)前人之述备矣:译尽

  (2):备齐

  词类活用

  ⒈百废具兴(动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名词作状语,在……之前)

  3.后天下之乐而乐(名词作状语,在……之后)

  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封建王朝官吏降职或远调)

  ⒌忧谗畏讥(名词作动词,别人说坏话)

  ⒍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⒎而或长烟一空(形容词作动词,消散)

  ⒏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名词活用作状语,向北;向南)

  ⒐或异二者之为(动词活用作名词,这里指心理活动)

  古今异义

  ⒈气象万千【古义:景色和事物; 今义:天气变化;气象万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种多样、非常壮观。】

  ⒉微斯人【 古义:(如果)没有;今义:微小】

  ⒊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古:景象;今:看】

  ⒋横无际涯【古:广远;今:与“竖”相对】

  ⒌浊浪排空【古:冲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⒍予观夫巴陵胜状【古:指示代词,表远指,相当于“那”;今:丈夫,夫人】

  ⒎前人之述备矣【古:详尽 今:准备】

  ⒏增其旧制【古:规模 今:制度】

  ⒐作文【古:写文章 今:作文】

  ⒑至若春和景明【古:日光;今:景色、景物】

  11则有去国怀乡【古:国都;今:国家】

  ⒓则有去国怀乡【古:离开;今:前往】

  ⒔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经;今:品尝】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过】

  ⒖宠辱偕忘【古:荣耀;今:恩宠】

  ⒗沙鸥翔集【古:群鸟停息在树上;今:集体,集中】

  ⒘进亦忧【古:在朝廷做官;今:前进】

  ⒙退亦忧【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⒈属予作文以记之(通“嘱”,嘱托)

  ⒉百废具兴(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⒈倒装句

  例:微斯人,吾谁与归?(疑问代词“谁”作宾语,宾语前置。语序应为“吾与谁归”。)

  ⒉判断句

  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也”表判断语气。)

  ⒊省略句

  例: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省略主语“滕子京”。)

  ⒋状语后置

  例: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⒌定语后置

  例: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

  6.宾语前置句

  例:吾谁与归?

  重点语句

  (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流水,水波浩荡,无边无际,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千变万化。

  (2)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像那阴雨连绵繁密,接连几个月都不放晴,阴冷的风呼啸着,浑浊的水浪冲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

  成语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旷神怡”:形容心境开阔,精神愉快 旷:开阔;怡:愉快。

  “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有很多景物在进行变化。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形容国家稳定,人民安乐。

  “百废具兴”:许多被废弃的事业又都兴办起来。“具”通假“俱”规范词形写作“百废俱兴”。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指水势壮阔的样子。

  “淫雨霏霏”:形容细雨连绵不绝的样子。

  “波澜不惊”:是岳阳楼月夜里风*浪静时的景色。现比喻面对动荡局面保持*静、形势*稳,没受到什么变化或曲折,不惊不诧。

  “一碧万顷”:一片碧绿,广阔无际。顷,极言其广。

  “岸芷汀兰”:岸边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

  “宠辱偕忘”:受宠或**都毫不计较。常指一种通达的超绝尘世的态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风和煦,阳光明媚。

  分析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

  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

  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

  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 、政通人和、心旷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记的缘由。②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③——④、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⑤、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2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1、“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

  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

  答: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全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政治报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举出曾到过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之作。

  答: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7、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答: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创作背景

  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贬居邓州。昔日好友滕子京从湖南来信,要他为重新修竣的岳阳楼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一口答应,但是范仲淹其实没有去过岳阳楼。庆历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挥毫撰写的著名的《岳阳楼记》一记叙文,都是看图写的。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共有三百六十八个字,共分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的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的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的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的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的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的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笔法来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的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的词,又表明了虚拟的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的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的情境,由天气的恶劣写到人心的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的“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的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的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而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而有力。下面的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的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的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段的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的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的超脱和“把酒临风”的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的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的一种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坚定的意志,不为外界条件的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了作者虽然身居江湖,但仍心忧国事;虽然遭遇迫害,但仍不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的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的著名,是因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期的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的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的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的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的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应立身行一的准则,认为个人的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的。这两句话所体现的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无疑仍具有教育意义。

  艺术手法

  就艺术而论,《岳阳楼记》也是一篇优秀的文章。

  第一,岳阳楼之大观,前人已经说尽了,再重复那些老话没有意思。范仲淹就换一个新的角度,找一个新的题目,另说他的一套。文章的题目是“岳阳楼记”,却巧妙地避开楼不写,而是去写洞庭湖,写登楼的迁客骚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时产生的不同感情,以衬托最后一段所谓“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别出心裁,让人佩服。

  第二,记事、写景、抒情和议论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议论的部分字数不多,但有统帅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说这是一篇独特的议论文。《岳阳楼记》的议论技巧,确实有值得借鉴的地方。

  第三,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它虽然是一篇散文,却穿插了许多四言的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这些骈句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锤炼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衔远山,吞长江”这两句的“衔”字、“吞”字,恰切地表现了洞庭湖浩瀚的气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简洁的八个字,像格言那样富有启示性。“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丰富的意义熔铸到短短的两句话中,字字有力。

  全文记叙、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概述

  记事、写景、抒情融为一篇文章中,记事简明,写景铺张,抒情真切,议论精辟。

  这篇记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态度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名家点评

  北宋陈师道《后山诗话》: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尔。传奇,唐裴铏所著小说也。

  明代孙绪《无用闲谈》:范文正公《岳阳楼记》,或谓其用赋体,殆未深考耳。此是学吕温《三堂记》,体制如出一轴。然《岳阳楼记》闳远超越,青出于蓝矣。夫以文正千载人物,而乃肯学吕温,亦见君子不以人废言之盛心也。

  清代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中间悲喜二大段,只是借来翻出后丈优乐耳,不然便是赋体类。一肚皮圣贤心地,圣贤学问,发而为才子文章。

  清代顾兖《文章规范百家坪注》:楼迁斋评: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然最妙处在临末断遗一转语。乃知此老胸襟度量,直与岳阳洞庭同其广。

  清代蔡世远《古文雅正》:前半设局造句,犹是文人手笔。末段直达胸臆,非文正公不足以当之。或问史臣吕本中及朱文公,皆以文正公为宋朝人物第一,何也?曰:魏文会大矣,而本领徽不及;派公诚矣,而规局徽不及。尧舜君民之念,无日不存于中心,事如白日青天;公诚绝伦超群也。

  清代林云铭《古文折义》:题是记岳阳楼,任他高手,少不得要说此楼前此如何倾坏,如何狭小,然后叙增修之劳。再写楼外佳景。以为滕公此举大有益于登临已耳。文正却把这些话头点过,便尽情阁起,单就迁客骚人登楼异情处,转入古仁人用心,遂将*日胸中致君**、先忧后乐大本领一齐揭出。盖滕公以司谏谪守巴陵,居庙堂之高者忽处江湖之远。其忧谗畏讥之念,宠辱之怀,抚景感触,不能自遣,情所必至。若知念及君民之当忧,自有不暇于为物喜,为己悲者。篇首提出“谪守”二字,本是此意。妙在借他方之迁客骚人,闲闲点缀,不即不离。谓之为子京说法可也,谓之自述其怀抱可也,即谓之遍告天下后世君予俱应如此存心,亦无不可也。嘻,此其所以为文,公正之文欤。

  清代吴楚材、吴调候《古文观止》:岳阳楼大观,已被前人写尽,先生更不赘述,止将登楼者览物之情,写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忧乐一段正论。以圣贤忧国忧民心地,发而为文幸,非先生其孰能之?

  清代过珙《古文评注》:首尾布置与中间状物之妙不可及矣。尤妙在入后忧乐一段,见得惟贤者而后有真忧,亦惟贤者而后有真乐。乐不以忧而废,忧不以乐而忘。此虽文正自负之词,而期望子京,隐然言外。必如是始得斯文本旨。

  清代余城《重订古文释义新编》:通体俱在谪守上着笔,确是子京重修击阳楼记,一字不肯苟下。圣贤经济,才子文章,于此可兼得矣。

  清代浦起龙《古文眉诠》:先忧后乐两言,先生生*所持诵也。缘情设景,借题引合,想见万物一体胸襟。

  清代唐德宜《古文翼》:撇过岳阳之景,专写览物之情,引起忧乐二意,又从忧乐写出绝大本领。从来名公作记,未有若此篇之正大堂皇者,可想见文公一生节概。

  清代李扶九原编、黄仁黼重订《古文笔法百篇》:入手即将题点过,而“谪守”二字,已伏一篇之意。盖谪者多悲而少喜,故将景物随写一笔,即便昂开,提出主意,隐对子京。切定洞庭畅发两段,得宽题走窄境法。末段提出仁人之用心,以规勉之,何其正大。不知此即文正公自己写照也。公为秀才时,尝言“士君子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觉因上悲喜,即便吐露,而忧乐正与悲喜对也。亦岂己所不能而貌为大言乎?楼记发此大议,可谓小中见大之文。看其一结,虚托闪开,作想慕不已之情,冷冷而住,不自任而矜张,不打照子京而寡迹,尤为巧妙绝伦。至中间两对,已早开有明八股之风矣。黼按君子之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心可即境而存,心不可随境而变。其所存于中者大,斯其所遇于外者小矣。文正此记,前半为岳阳写景绘情,经营惨淡,已到十分。而其中或悲或喜,处处隐对子京,即处处从请守著想。故末以忧乐二字,易悲喜二字,归到仁人身上。见得境虽变,心不与之俱变;心所存,道即与之俱存。出忧其民,处忧其君,仁人之心,自有其所以异者存也。通幅不矜才,不使气,使自己胸襟显得磊磊落落,正大而光明。非其存于中者大,而能若是乎?

  清代尤焴《可斋杂稿》:文正《岳阳楼记》,精切高古,而欧公犹不以文章许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确实典重,凿凿乎如五谷之疗饥,与世之图章绘句、不根事实者,不可同年而语也。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3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世称“范文正公”。他的著作岳阳楼记更是闻名于世,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岳阳楼记原文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一、岳阳楼记注释

  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某些观念)。

  (1)范仲淹,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字,范仲淹朋友。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之述,指上面说“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人。骚人,诗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雨。霏霏,雨(或雪)繁密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花草。芷:香草一种。汀:小洲,水边*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人。之,。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三、岳阳楼记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山,吞吐长江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景象。前人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官吏和来往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鱼游来游去,岸上香草和小洲上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月光一泻千里,波动光闪着金色,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玉璧,渔夫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人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四、岳阳楼记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第一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导引。

  第二段

  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笔法来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主体。

  第三、四两段

  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两种截然相反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词,又表明了虚拟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情境,由天气恶劣写到人心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是,这一段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意味,把“喜洋洋”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超脱和“把酒临风”挥洒自如。

  第五段

  是全篇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一种更高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最高境界。古代仁人,就有坚定意志,不为外界条件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士大夫应立身行一准则,认为个人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4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一作:隐耀;淫雨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来往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里做**就应当心系百姓;处在僻远的江湖间也不能忘记关注国家安危。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的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的某些观念)。

  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的年号。

  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

  谪戍:把被革职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发到边远的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的长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的话。

  百废具兴: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的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势壮阔的样子。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的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的边界)。

  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前人之述备矣:前人的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的“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的。

  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的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的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的山。潜,隐没。形,形迹。

  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的样子。

  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的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批评指责。

  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的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的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的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的花草。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水边*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跃金:波动的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静影沉璧: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的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的玉。

  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洋洋:高兴得意的样子。

  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的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的“悲”与“喜”。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的“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的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的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的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的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中心思想

  这篇文章叙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主题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一提起岳阳楼,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阳楼记》,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宽阔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还会赞颂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生活态度。可以说,人们把太多的目光和关注给了范仲淹,而很少会有人想到功不可没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与友人共勉。

  后世影响

  影响力洞穿史册,成为延绵千年的治国理念之一,政事通达、人心和顺成为后代无数治国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语”云:“善为治者,贵运轶民之隐,达民之情。”“治民之大者,在上下之交不至于隔阂。”“上下之交”而不“隔阂”,其核心就是个“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关键所在。

  问题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种什么样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这是一种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虽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旷达胸襟与政治抱负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

  3、“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进亦忧,退亦忧”这句话中,“进”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

  “进”是指“居庙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处江湖之远”即“不在朝廷做官”。

  5、这段话中所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议论。作用:点明主旨,抒发了作者宽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6、“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以及对滕子京遭贬谪的慰勉。

  7、如何理解“进亦忧,退亦忧”一句?

  答:“进亦忧”照应“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照应“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这句话表达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处境,而是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请再写出一句你从课外读到的与此意思相似的诗句或名句。

  答:作用:体现本文主旨。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位卑未敢忘忧国。

  9、作者巧妙地用两个设问句来逐层深入地阐明论点。第一个设问句先从反面说,后从正面说,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得出“是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句,将文章推向高潮,从而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

  10、“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一句的修辞:对偶。

  11、“迁客骚人”登楼“览物之情”为什么不同?

  答:他们因外物的好坏和自己的得失而产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⑴对滕子京的劝勉和规谏。⑵抒发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

  13、“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答: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个自然段,其中叙事的是第1段,写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议论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语:百废具兴、政通人和、心旷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来之笔再现了岳阳楼的宏伟景象,照应了题目,此外还有什么作用?

  答:“衔”和“吞”把远山长江与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同时领起下文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景

  17、两种不同的览物之情,各是怎样的?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一种是“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因己而悲”的感情;一种是“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记的缘由。②描写洞庭湖远景,生发议论,引出两种情景。③——④、描写阴晴两种天气的景色极其感受。⑤、阐述古仁人之心,抒发自己的远大抱负。

  19、联系全文,说说你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这句话体现了忧君思想,带有时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20、文章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试简述其原因。

  答:写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图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

  21、“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区别在哪?

  答:迁客骚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本文的议论点明了作者的“忧乐”观,这种“忧”“乐”与前文“迁客骚人”的“悲”“喜”是否一致?为什么?答:不一致。作者的忧乐观是以天下为基础的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而迁客骚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坏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达了对友人滕子京地劝勉,结尾作者发出“微斯人,吾谁与归”的慨叹。就全文来看,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远;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4、“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三句话因其文质兼美而脍炙人口,请选择感受最深的一句,结合《岳阳楼记》和自己的生活谈一谈体会。

  答:任选其一即可。谈体会既要联系全文,又要结合自己的生活。如选第一句可围绕政治理想来谈;选第二句可围绕旷达胸襟来谈;选第三句可围绕远大政治报负及民族责任感来谈,言之成理即可。

  25、“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骚人”是什么意思?根据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举出曾到过岳阳楼的“迁客骚人”之作。

  答: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7、文中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为现代人的你能否做到?为什么?请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看法。

  答:①能。这说的是一种从容的*常心境。只要发挥心灵力量,砥砺意志,就可以养成*常心境。面对考试的失败,以*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这是一种需要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作为中学生,心灵尚需砥砺,战胜外在的力量不易。担心考试失败是学生普遍的心态,便是这个道理。

  创作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正值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心也不坚定,在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范仲淹

  范仲淹(9***10月1日-1052年6月19日),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北宋初年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丧父,母亲改嫁长山朱氏,遂更名朱说。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读及第,授广德军司理参军。后历任兴化县令、秘阁校理、陈州通判、苏州知州等职,因秉公直言而屡遭贬斥。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颍州,在扶疾上任的途中逝世,年六十四。累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楚国公,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岳阳楼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5

  岳阳楼记

  宋代: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具 通:俱)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隐曜 一作:隐耀;霪雨 通:淫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记:一种文体。可以写景、叙事,多为议论。但目是为了抒发作者情怀和抱负(阐述作者某些观念)。

  (1)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现江苏省吴县)人,北宋时期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岳阳楼在湖南岳阳西北巴丘山下,楼高三层,下临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士们登楼赋诗。

  (2)庆历四年:公元1044年。庆历,宋仁宗赵祯年号。

  (3)滕子京谪(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职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谅,子京是他字,范仲淹朋友。古时朋友间多以字相称。谪zhé①<动>谴责;责备。《左传?成公十七年》:“国子~我。”②<动>被贬官,降职。《琵琶行》:“~居卧病浔阳城。”③<名>缺点;过失。《老子》:“善言无瑕~。”

  【谪戍】把被革职官吏或犯了罪人充发到边远地方。在这里作为<动>被贬官,降职解释。

  守:指做州郡长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庆历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顺利,百姓和乐。政,政事;通,通顺;和,和乐。这是赞美滕子京话。

  (6)百废具兴: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了。百,不是确指,形容其多。废,这里指荒废事业。具,通“俱”,全,皆。兴,复兴。

  (7)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增,扩大。制:规模。

  (8)唐贤今人:唐代和宋代名人。

  (9)属(zhǔ)予(yú)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嘱咐。予,我。作文,写文章。以,用来,连词。记,记述。

  (10)予观夫巴陵胜状:夫,指示代词,相当于“那”。胜状,胜景,好景色。

  (11)衔(xián)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衔,衔接。吞,吞没。浩浩汤汤(shāng):水波浩荡样子。

  (12)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横:广远。际涯:边。(际、涯区别:际专指陆地边界,涯专指水边界)。

  (13)朝晖夕阴: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朝,在早晨,名词做状语。晖:日光。气象,景象。万千,千变万化。

  (1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就是岳阳楼雄伟景象。此,这。则,就。大观,雄伟景象。

  (15)前人之述备矣:前人记述很详尽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说“唐贤今人诗赋”。备,详尽,完备。矣,语气词“了”。之,。

  (16)然则北通巫峡:然则:虽然如此,那么。

  (17)南极潇湘:南面直到潇水、湘水。潇水是湘水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极,尽。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迁客,被贬谪流迁人。骚人,诗人。战国时屈原作《离骚》,因此后人也称诗人为骚人。多:大多。会,聚集。于,在。此,这里。

  (19)览物之情,得无异乎:饱览这里景色时感想,恐怕会有所不同吧。览:观看,欣赏。物:景物。之情:情感。,得无:恐怕/是不是。异:差别,不同。乎

  (20)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话开头以引起下文。下文“至若”同此。“若夫”*似“像那”。“至若”*似“至于”。淫(yín)雨霏霏,连绵不断雨。霏霏,雨(或雪)繁密样子。

  (21)开:解除,这里指天气放晴。

  (22)阴风怒号(háo),浊浪排空:阴,阴冷。号,呼啸;浊,浑浊。排空,冲向天空。

  (23)日星隐曜(yào):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曜(不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辉;日光。

  (24)山岳潜形:山岳隐没了形体。岳,高大山。潜,隐没。形,形迹。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樯(qiáng)倾楫(jí)摧:桅杆倒下,船桨折断。樯,桅杆。楫,船桨。倾,倒下。摧,折断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冥冥:昏暗样子。

  (28)斯:这,在这里指岳阳楼。

  (2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则,就。有,产生……(情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去,离开。国,国都,指京城。去国,离开京都,也即离开朝廷。忧,担忧。谗,谗言。畏,害怕,惧怕。讥,嘲讽。

  (30)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萧然,萧条样子。感极,感慨到了极点。而,表示顺接。者,代指悲伤感情,起强调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气候和暖,阳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风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辞)。

  (32)波澜不惊: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惊:这里有“起”“动”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万顷: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一,全。万顷,极言其广。

  (3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鱼在水中游来游去。沙鸥,沙洲上鸥鸟。翔集:时而飞翔,时而停歇。集,栖止,鸟停息在树上。锦鳞,指美丽鱼。鳞,代指鱼。游泳:或浮或沉。游:贴着水面游。泳,潜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汀(tīng)兰:岸上与小洲上花草。芷:香草一种。汀:小洲,水边*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长烟一空: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或:有时。长:大片。一,全。空:消散。

  (38)皓月千里:皎洁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跃金:波动光闪着金色。这是描写月光照耀下水波。

  (40)静影沉璧: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璧玉。这里是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璧,圆形正中有孔玉。

  (41)渔歌互答: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互答,一唱一和。

  (42)何极:哪有穷尽。何:怎么。极:穷尽。

  (43)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44)宠辱偕(xié)忘:荣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宠:荣耀。辱:屈辱。

  (45)把酒临风:端酒面对着风,就是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来喝。把:持,执。临,面对。

  (46)洋洋:高兴得意样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为两个词,皆为语气词。

  (48)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尝,曾经。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人。之,。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异二者之为: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或,*于“或许”“也许”意思,表委婉口气。异,不同于。为,这里指心理活动。二者,这里指前两段“悲”与“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为互文)。以,因为。

  (5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在朝中做官担忧百姓。意为在朝中做官。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下文“进”,对应“居庙堂之高”。进:在朝廷做官。

  (52)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处在僻远地方做官则为君主担忧。处江湖之远:处在偏远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退”,对应“处江湖之远”。之:定语后置标志。是:这样。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担忧之前先担忧,在天下人享乐之后才享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顺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谁与归:如果没有这样人,那我同谁一道呢?微,没有。斯人,这样人。谁与归,就是“与谁归”。归,归依。

  (55)时六年:庆历六年(1046年)

  译文

  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职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诗赋刻在它上面。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情。

  我观看那巴陵郡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连接着远处山,吞吐长江水流,浩浩荡荡,无边无际,一天里阴晴多变,气象千变万化。这就是岳阳楼雄伟景象。前人记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峡,向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官吏和来往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候,湖面*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鱼游来游去,岸上香草和小洲上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月光一泻千里,波动光闪着金色,静静月影像沉入水中玉璧,渔夫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人思想感情 ,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心情,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他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

  赏析

  《岳阳楼记》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开头即切入正题,叙述事情本末缘起。以“庆历四年春”点明时间起笔,格调庄重雅正;说滕子京为“谪守”,已暗喻对仕途沉浮悲慨,为后文抒情设伏。下面仅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八个字,写出滕子京政绩,引出重修岳阳楼和作记一事,为全篇文字导引。

  第二段,格调振起,情辞激昂。先总说“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设定下文写景范围。以下“衔远山,吞长江”寥寥数语,写尽洞庭湖之大观胜概。一“衔”一“吞”,有气势。“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极言水波壮阔;“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概说阴晴变化,简练而又生动。前四句从空间角度,后两句从时间角度,写尽了洞庭湖壮观景象。“前人之述备矣”一句承前启后,并回应前文“唐贤今人诗赋”一语。这句话既是谦虚,也暗含转机,经“然则”一转,引出新意境,由单纯写景,到以情景交融笔法来写“迁客骚人”“览物之情”,从而构出全文主体。

  三、四两段是两个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不同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互相感应两种截然相反人生情境。

  第三段写览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笔,意味深长。这是一个引发议论词,又表明了虚拟情调,而这种虚拟又是对无数实境浓缩、提炼和升华,颇有典型意义。“若夫”以下描写了一种悲凉情境,由天气恶劣写到人心凄楚。这里用四字短句,层层渲染,渐次铺叙。淫雨、阴风、浊浪构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无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啸猿啼”之际,令过往“迁客骚人”有“去国怀乡”之慨、“忧谗畏讥”之惧、“感极而悲”之情。

  第四段写览物而喜者。以“至若”领起,打开了一个阳光灿烂画面。“至若”尽管也是列举性语气,但从音节上已变得高亢嘹亮,格调上已变得明快有力。下面描写,虽然仍为四字短句,色调却为之一变,绘出春风和畅、景色明丽、水天一碧良辰美景。更有鸥鸟在自由翱翔,鱼儿在欢快游荡,连无知水草兰花也充满活力。作者以极为简练笔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色图,读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是,这一段句式、节奏与上一段大体相仿,却也另有变奏。“而或”一句就进一步扩展了意境,增强了叠加咏叹意味,把“喜洋洋”气氛推向高潮,而“登斯楼也”心境也变成了“宠辱偕忘”超脱和“把酒临风”挥洒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重心,以“嗟夫”开启,兼有抒情和议论意味。作者在列举了悲喜两种情境后,笔调突然激扬,道出了超乎这两者之上一种更高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动,因物悲喜虽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最高境界。古代仁人,就有坚定意志,不为外界条件变化动摇。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不改,“进亦忧,退亦忧”。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议。作者也就此拟出一问一答,假托古圣立言,发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誓言,曲终奏雅,点明了全篇主旨。“噫!微斯人,吾谁与归”一句结语,“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悲凉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标明写作时间,与篇首照应。

  本文表现作者虽身居江湖,心忧国事,虽遭迫害,仍不放弃理想顽强意志,同时,也是对被贬战友鼓励和安慰。《岳阳楼记》著名,是因为它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时另一位文学家欧阳修在为他写碑文中说,他从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岳阳楼记》末尾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一生行为准则。孟子说:“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这已成为封建时代许多士大夫信条。范仲淹写这篇文章时候正贬官在外,“处江湖之远”,本来可以采取独善其身态度,落得清闲快乐,但他提出正直士大夫应立身行一准则,认为个人荣辱升迁应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勉励自己和朋友,这是难能可贵。这两句话所体现精神,那种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品质,无疑仍有教育意义。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4)

——《岳阳楼记》教案3篇

  设计思想:

  古人行文很讲究文气,或曰气脉,特别是骈偶句式为主的散文,尤其如此。与此相适应,诵读课文时要整体整篇地读,一气呵成地读,分段分句、支离破碎地读容易破坏文气,所以进行诵读训练时一定要把好这一关。

  课时安排:

  本文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有关岳阳楼的情况:可从岳阳楼上镌刻的诗词歌赋谈起,也可从岳阳楼的修建历史谈起;可放录像或多媒体资料,也可由学生介绍。

  二、结合课下注释、工具书正音正字。

  三、初读课文两遍,熟悉文章的基本内容。

  四、齐读或个读文章,教师进行诵读指导。

  五、教师介绍作者情况和相关的背景知识。

  六、熟读成诵,也可组织背诵比赛。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情况。

  二、师生通过讨论、串讲等方式了解主要内容。

  三、从表达方式、对比反衬、思想感情的角度分析文章的主旨,学*本文情景相生的写法。

  四、讨论:联系现实生活和个人的成长谈谈怎样达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怎样树立“忧国忧民”的意识。

  五、整理文言字词,积累文化常识。

  教学目的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和积累文言词汇。

  重点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学法引导

  1.学*时,学生可在听课文范读录音、看“岳阳楼胜景”(岳阳楼就在本市)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本文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的特点。

  2.对文章表现的深刻的思想内容的理解,可在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完成。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拼音。

  谪守(zhé)、朝晖夕阴(huī) 、迁客骚人(sāo)

  霪雨(yín) 、霏霏(fēi) 、薄暮冥冥(míng)

  潜形(qián) 、岸芷汀兰(zhǐ tīng) 、皓月(hào)

  心旷神怡(yí) 、宠辱偕忘(xié) 、浩浩汤汤(shāng)

  2.朗读全文,做到本成诵?

  3.查字典,对照注释,试翻译课文。

  二、导入

  1.作家作品简介。

  《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死后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

  岳阳楼楼址在湖南省岳阳市西北的巴丘山下,其前身是三国时期吴国都督鲁肃的阅兵台。唐玄宗开元四年(716),张说在阅兵台旧址建造楼阁,取名“岳阳楼”,常与文人们登楼赋诗。

  2.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做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象,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要有宽阔的胸怀。

  三、正课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2.请学生翻译第1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政通人和:通,顺利。和,和乐。

  百废具兴:具,同“俱”,全,都。

  增其旧制:制,规模。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同“嘱”,嘱咐。

  3.请学生翻译第2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浩浩汤汤:浩浩荡荡。

  横无际涯:宽阔无边。涯,边。

  得无异乎:得无,表猜度,怎能不会?

  4.学生读课文一、二段,背诵。

  四、作业

  朗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二。

  第二课时

  一、预*

  背诵课文。

  二、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文章大意。

  三、正课

  1.请学生翻译第3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若夫霪雨霏霏:若夫,用在一段话的开头,表示另提一事,*似“像那”。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连月不开:开,放晴。

  浊浪排空:排空,冲向天空。

  日星隐耀:隐耀,隐没了光辉。

  山岳潜形:潜形,隐藏了形迹。

  薄暮冥冥:薄,迫*。冥冥,天色昏暗。

  去国怀乡:去国,离开国都。

  忧谗畏讥:谗,谗言,诋毁性话语。讥,讥笑,讥讽,挖苦。

  满目萧然:萧然,萧条冷落的景象。

  感极而悲者矣:感,感慨。

  2.请学生翻译第4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波澜不惊:惊,这里有“起”“动”的意思。

  上下天光:天光,天色,湖色。

  而或长烟一空:而或,有时。长烟,大片烟雾。一空,完全消散。一,全。

  3.请学生翻译第5段,注意以下词语的解释。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为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是进亦忧,退亦忧:是,这样。进,指在朝廷上做官。退,指不在朝廷上做官。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微斯人,吾谁与归:没有这种人,我同谁在一道呢?微,无、没有。

  4.再次朗读这篇文章。

  四、小结

  1、一词多义。

  国防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有时 而或长烟一空

  国 国家 国恒亡 或

  国都 则有去国怀乡 或许 或异二者之为

  处在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通过 初极狭,才通人

  居 居住 面山而居 通 顺利 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停了 居十日 通晓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开朗 则有心旷神怡

  旷

  宽广 土地*旷,屋舍俨然

  2.古今异义。

  古义:规律 增其旧制 古义: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

  制 备

  今义:制度 今义:准备

  古义:日光 至若春和景明 古义:曾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景 尝

  今义:景物 今义:品尝

  古义:没有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

  今义:微小

  3.通假字。

  具,同“俱”,全,都 百废具兴

  属,同“嘱”,嘱咐 属予作文以记之

  4.虚词。

  来 属予作文以记之 代词:他,他们 其必曰

  以 因 不以物喜 其 语气词 其喜洋洋者矣

  凭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代词:他的 必先苦其心志

  用来 所以动心忍性

  五、作业

  完成课后练*三。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一、预*

  1.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2.背诵全文。

  二、导入

  上节课我们已疏通文意,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深入研究课文。

  三、正课

  1.朗读课文。

  2.背诵前要理解文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文章内容,快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3.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用“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 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 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 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4.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阐明“古仁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四、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五、板书设计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

  下下 写景: 暗 明

  之之 抒情: 悲 喜

  忧乐 ↑ ↑

  而而 议论: 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乐

  六、作业

  完成课后练*一、四题。

  教学目标

  1.把握全文思路,学*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写法。

  2.深刻体会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3.学*和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结合时代背景,体会范仲淹的豁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2.学*和积累文言词汇。

  3.流畅地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记叙、写景、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的关系。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听说过“断齑食粥”的故事吗?它说的是我国宋代文学家范仲淹的故事。今天我们来学*他的一篇千古名作《岳阳楼记》。

  二、作者和写作背景简介。

  1.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中进士以后多次向皇帝上书,提出许多革除弊政的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打击,一再贬官。后来负责西北边防,防御西夏入侵很有功绩。一度调回朝廷担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的职务,可是在保守势力的攻击与排挤下,于庆历五年又被迫离开朝廷。写《岳阳楼记》时正在邓州做知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颍州任途中病死。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2.写作背景

  北宋庆历四年(1044)的春天,滕子京被贬谪到岳州巴陵郡做知州,第二年春重修岳阳楼,6月写信给贬官在邓州的好朋友范仲淹,并附有《洞庭晚秋图》一幅,请他写一篇文章记述这件事。到庆历六年9月,范仲淹便写了这篇著名的《岳阳楼记》。

  三、朗读。

  1.播放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注意字音、停顿、语气、感情。

  2.朗读指导。朗读时应注意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4.朗读对抗赛。教师对个别朗读错误给予纠正。

  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默读,学生参照注释翻译课文。

  2.结合注释,找学生说出每段应该注意的重点字词句,并说出全段大意,教师给予补充。

  3.采用分组挑战式提问,进一步检查掌握情况。

  五、课文分析。

  1.解题:“记”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古代的“记”是一种不定体,叙事、写景、状物的成分居多,而目的在于抒发作者的情操和抱负,或阐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在写法上常常是多种表达方式结合运用。

  2.默读全文,说说本文都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5)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6篇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学*重点: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学*和积累文言词汇。

  学*难点:

  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预*任务:

  1、对照课下注释,能翻译全文。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课外搜集有关“古仁人”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探讨一纸文章天下传的奥秘吧!

  二、明确学*目标。

  找一生读本节课的学*目标,大家共同明确学*任务。师:本节课的任务比较的重,要想顺利完成任务,就要靠大家肯自学,会合作,大家有没有信心呢?

  师:“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小组合作完成译文。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如: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把酒临风 喜气洋洋

  3、各小组展示自己翻译课文的成果。(2-6组)对应段落展示,开火车的方式。1组读课文(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

  四、理清思路,探究主旨。

  1、(1-5)组展示对应段落的段意和文中发现的闪光点。6组展示文章的主旨句。

  明确: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教师总结:作者叙的是重修岳阳楼的缘起及作记的缘由,描写的是洞庭湖的胜景,晴景,雨景,抒发的是观景的悲喜情感,议论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他们悲与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究竟跟什么有关系呢?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学生稍作思考,立即举手回答)

  学生: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十分准确,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到班上交流)

  学生: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阳楼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其实,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他想以《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学生:其实作者想让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同学们感到很吃惊,唏嘘了一下)大家不要惊讶,我是查阅有关资料的。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能引经据典,见解精辟,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学生: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他的“忧君”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过,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教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敢于陈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这种好的学**惯经常用到学*上。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积极)

  学生: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学生: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

  ……

  教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吸取他们的思想精髓,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当代公民。

  五、品读,析语言。

  教师: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划)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根据我们以往的学*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

  学生:也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因为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学生: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学生:我觉得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师: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方法,下面让我们就把它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吧。

  (学生分小组交流3分钟后,再到班上交流)

  学生:我很喜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说完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学生:我最喜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学生:我最喜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它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学生:我尤其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学生:我很喜欢“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学生:“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学生意犹未尽,还想说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同学们不愧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很强领悟力和感受力,老师被你们绝妙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希望大家在写作时,学学这样的写法,运用这些经典的句子。

  六、诵读,重积累。

  (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七、课堂小结。

  教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下课!

  八、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岳阳楼记》的导游词如何?

  板书设计: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下下 写景:暗 明

  之之 抒情:悲 喜

  忧乐 ↑↑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乐

  附教师下水文:

  游华山

  暑假期间,单位*旅游,正好儿子也放假了,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跟随大部队一快去了西安一线的“红色旅游区”。风尘仆仆的旅途,虽奔波劳累,但也玩的很快乐。

  旅游的最后一天,就是爬华山。在车上,听导游小姐介绍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山上到处是悬崖峭壁,山路险峻,有的地方笔直向上,只容一个人上下,有的地方成九十度的角度,如果有“恐高症”的人最好不要冒险,有好多女孩子爬上去,就下不来了,蹲在那儿哭,路很狭窄,又不能别人背,只能靠自己的耐性和胆量往下走,看来这些小姐们,哭过后,还要用自己的双脚走下来。

  很多人游华山,视为探险,在险中寻求自信与陶醉。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好容易鼓足勇气爬上了“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不禁大惊失色,想着这次可能回不去了,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这里的崖壁上就刻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这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编的,但却形象地表达了此境之险。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头,登上华山后,大笑韩愈的胆小;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但登到险处,胆战心惊,半途而返。华山之险是其特色,它的引人之处,也就在这个“险”字上。我的身体素质很差,听导游这么说华山的险峻,心里就想放弃登山。呆在山脚下等大部队,既不需要汗流浃背,也无险事迭生。即使枉费了那一张爬山的票,也不可惜。无奈,儿子死缠硬磨,非要我陪他爬上山顶,为了给儿子做表率,我和爱人(有恐高症)还是硬着头皮答应孩子的要求。最后,一家三口研究决定:既然来到山脚下,就要尽力去爬。如果中途实在爬不上去了,就原路返回。

  同行者中有三个很胖的同事,害怕爬山吃尽苦头,他们好不犹豫的选择了坐索道上山。还有五个年龄大的同事在华山山脚下等着。不过,这几个老同事都在华山脚下,花了八十元钱,他们和华山的各个险山风景合影了,也不枉此行!我们大部队从 华山山脚的玉泉院起步,前者呼,后者应,儿子跑在前面,我和主人也看不见儿子的影子,路又那么险,心里急,一路上嘴里不停的大声喊着儿子的名字,人家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来,怎么来到华山,老子落后儿子靠前了。沿山谷,走约二十华里,到达一处叫青柯坪的地方。其东侧有一块大石,刻有“回心石”三字。从这里往上就是华山的险途。这三个字是告诉那些体力不济和胆子小的人,到这里就可以原路返回了。同事们都很有毅力,没有中途返回的。太阳也来凑热闹,高高的挂在哪里,一点情面也不讲,顶着烈日,我们攀一步,再攀一步,再一步。

  大约一个小时零二十分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美风景,就在一瞬间照亮了我们的眼睛。好美的华山,云天相接,好似来到九霄云天里,好险的华山,从山顶往下看,山路笔直向下,就像站在井边往下看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感觉。我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没有自信。今天,我能登上这险峻的华山,看来我的身体还很过硬。可惜的是,登上北峰,主人的恐高症状反应很厉害,不敢再攀登了。主人不敢往山下看,坐在那山顶的石头上休息。儿子很疼他的爸爸,提议坐索道下山。我们一家三口,花了一百五十五元钱,坐索道下山了,体验了一下坐索道的滋味,还是蛮舒服的,就跟坐飞机差不多。

  有些东西光听别人说,自己没有亲身体验是感觉不准的。华山虽险峻,但并不可怕。我对华山的总体印象:华山,在险中让人沉醉。华山,没有桂林山水的风情万种,也没有漓江的“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芬芳,它有的是“雄奇壮美,空旷博大”。华山注定不能与险分割,他们是一个整体,是一幅绝世的画卷,彼此辉映,相互映衬。

  磨破双脚的华山之路,划破双手的铁索链条,令人胆战心惊的笔直的石级,给了多少人一个信念: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华山的险峻时刻提醒登山的人,路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凭借自己才可有“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勇往直前,风雨兼程,才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华山的险峻也给登山的人们*添了一种勇气,*添了一丝信念,将坚定的步伐踩的更扎实。

  设计思路:

  1、这篇文章是千古传诵的名篇,立意高远,文采斐然,句式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品位,体会文章的特点,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2、引导学生自读,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教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启发引导。

  学*目标:

  1、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

  2、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学*重点:

  疏通文意,理清文章思路,学*和积累文言词汇。

  学*难点:

  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领悟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预*任务:

  1、对照课下注释,能翻译全文。可以小组合作完成。

  2、课外搜集有关“古仁人”的名言警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古往今来,迁客骚人为洞庭湖壮丽的景观书写了浩如烟海的千古绝唱,岳阳楼上更是题满了文人的诗词歌赋。因此,有人说,岳阳楼就是一部文学史,连范仲淹也说“前人之述备矣”,面对前人熠熠生辉的文字,范仲淹没有像李白登临黄鹤楼那样“眼前有景道不得”,而是另辟蹊径,用神来之笔使岳阳楼再放异彩,使《岳阳楼记》从此名于世,传于后。今天,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探讨一纸文章天下传的奥秘吧!

  二、明确学*目标。

  找一生读本节课的学*目标,大家共同明确学*任务。师:本节课的任务比较的重,要想顺利完成任务,就要靠大家肯自学,会合作,大家有没有信心呢?

  师:“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你们知道哪些?学生讨论,多媒体出示。(《小石潭记》、《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等。)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读懂文句,小组合作完成译文。

  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教师提示重点词语与句子,要求学生自读时注意。如: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把

  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

  四字短语:政通人和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

  淫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薄暮冥冥 樯倾楫摧 虎啸猿啼

  满目萧然去国怀乡 忧谗畏讥 春和景明 波澜不惊 一碧万顷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把酒临风 喜气洋洋

  3、各小组展示自己翻译课文的成果。(2-6组)对应段落展示,开火车的方式。1组读课文(大家读得很好,虽然没有高歌入云,慷慨激昂,但是大家还是读得很投入,这说明我们对课文的理解是有一定程度的。)

  四、理清思路,探究主旨。

  1、(1-5)组展示对应段落的段意和文中发现的闪光点。6组展示文章的主旨句。

  明确:

  讨论并归纳: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段):记叙了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及作记的缘由,由此发出一篇之意。

  第二部分(2-4段):文章主体。写“迁客骚人”或悲或喜的“览物之情”。

  第1层(2段):写洞庭湖雄伟壮丽的景象并提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一问。

  第2层(3、4段):用两个排比段分别写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一明一暗,一喜一悲,形成鲜明对比。

  第三部分(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这是全文的核心。

  教师总结:作者叙的是重修岳阳楼的缘起及作记的缘由,描写的是洞庭湖的胜景,晴景,雨景,抒发的是观景的悲喜情感,议论的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

  2、请大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文中哪些句子概括了迁客骚人的“悲”与“喜”?他们悲与喜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在哪里?这样看来,古仁人的悲喜感情跟外物没有关系,跟个人遭遇也没有关系,那么究竟跟什么有关系呢?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呢?(学生稍作思考,立即举手回答)

  学生:概括迁客骚人“悲”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概括迁客骚人“喜”的句子有“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迁客骚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以物喜,以己悲”,而古仁人的悲与喜的原因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古仁人的快乐是在人民快乐之后才快乐啊!

  教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十分准确,看来,同学们对课文理解的程度很好。那么,我们如何来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呢?

  (学生分小组讨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到班上交流)

  学生:作者范仲淹是借岳阳楼来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其实,作者从小就立下“不能利泽生民,非丈夫*生之志”的誓言。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可见,这句话是范仲淹的心语,他想以《岳阳楼记》一文广为人知。

  学生:其实作者想让这句话表达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究其渊源,即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同学们感到很吃惊,唏嘘了一下)大家不要惊讶,我是查阅有关资料的。孟子曾有“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的说法,范仲淹使其进一步发展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就是要超越个人的忧乐,以天下为己任,以利民为宗旨,补救时弊,积极进取。为此,就要不为外物所动,不论是自然界的阴晴明暗,还是社会环境的顺遂艰难,都不能动摇心中的信念。(学生热烈鼓掌)

  教师:这位同学能引经据典,见解精辟,很好。同学们还有其他的理解吗?

  学生: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是针对封建君主提出的;范仲淹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仕途进退的原则,这是他有远大抱负的表现。但是,我觉得他的“忧君”带有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不过,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对我们来说,仍有着借鉴和教育意义。

  教师:同学们对这句话理解全面而又深刻,有一定的思想内涵,敢于陈述自己的思想,希望大家把这种好的学**惯经常用到学*上。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请大家谈谈。(学生静静地思考了一下,回答很积极)

  学生: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学生:现代歌手丛飞,为了让西部山区的孩子上得起学,竟然贷款捐助,而自己却一贫如洗,乃至得了绝症无钱医治。

  ……

  教师:同学们,大家说得很好。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忧国忧民的英雄人物层出不穷。我们一定要向他们学*,吸取他们的思想精髓,做一个胸怀祖国,心忧天下的当代公民。

  五、品读,析语言。

  教师:范仲淹不愧是一位英明的政治家,他忧国忧民,具有远见的卓识和博大的胸襟,但他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之作,以其规范、典雅、精致的语言被世人所喜爱。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地朗读课文,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学生边读边划)

  教师:同学们读得不错。根据我们以往的学*经验,品味语言有哪些方法?

  (学生自由说说,谈谈自己的看法)

  学生:可以从句式的角度来品味,因为课文是骈句和散句的结合,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

  学生:也可以从音韵方面来品味。因为文章有音乐美,读来润畅,听来清晰。

  学生:还可以从修辞手法的运用或哲理方面来品味。

  学生:我觉得从词语的运用方面来分析品味也行啊!

  教师:同学们提供了这么多方法,下面让我们就把它运用到实践之中去吧。

  (学生分小组交流3分钟后,再到班上交流)

  学生:我很喜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说完后同学们热烈鼓掌)

  学生:我最喜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学生:我最喜欢“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这句话。它运用对句,写出了洞庭湖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学生:我尤其喜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这句话是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概括了范仲淹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学生:我很喜欢“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学生:“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最富有诗意,我最喜欢。“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学生意犹未尽,还想说出自己的感悟)

  教师:同学们不愧是个诗人,对语言有很强领悟力和感受力,老师被你们绝妙的语言深深感动了,希望大家在写作时,学学这样的写法,运用这些经典的句子。

  六、诵读,重积累。

  (学生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七、课堂小结。

  教师: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先生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读先生的文章,我们好像站在岳阳楼上,那浩瀚无涯的洞庭湖水,给予我们恢宏的气势,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我们点燃精神的圣火,去照亮时代天空的一角,做一个个当代的范仲淹吧。下课!

  八、作业设置:

  1、背诵全文。

  2、写一段《岳阳楼记》的导游词如何?

  板书设计: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下下 写景:暗 明

  之之 抒情:悲 喜

  忧乐 ↑↑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乐

  附教师下水文:

  游华山

  暑假期间,单位*旅游,正好儿子也放假了,一家三口高高兴兴的跟随大部队一快去了西安一线的“红色旅游区”。风尘仆仆的旅途,虽奔波劳累,但也玩的很快乐。

  旅游的最后一天,就是爬华山。在车上,听导游小姐介绍说:自古华山一条路,山上到处是悬崖峭壁,山路险峻,有的地方笔直向上,只容一个人上下,有的地方成九十度的角度,如果有“恐高症”的人最好不要冒险,有好多女孩子爬上去,就下不来了,蹲在那儿哭,路很狭窄,又不能别人背,只能靠自己的耐性和胆量往下走,看来这些小姐们,哭过后,还要用自己的双脚走下来。

  很多人游华山,视为探险,在险中寻求自信与陶醉。唐代大文学家韩愈游华山,好容易鼓足勇气爬上了“苍龙岭”,回头一望,见山路如此险绝,不禁大惊失色,想着这次可能回不去了,于是写了遗书投下山涧。这里的崖壁上就刻有“韩愈投书处”五个大字。这故事很可能是后人编的,但却形象地表达了此境之险。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头,登上华山后,大笑韩愈的胆小;也有不少人,慕名而来,但登到险处,胆战心惊,半途而返。华山之险是其特色,它的引人之处,也就在这个“险”字上。我的身体素质很差,听导游这么说华山的险峻,心里就想放弃登山。呆在山脚下等大部队,既不需要汗流浃背,也无险事迭生。即使枉费了那一张爬山的票,也不可惜。无奈,儿子死缠硬磨,非要我陪他爬上山顶,为了给儿子做表率,我和爱人(有恐高症)还是硬着头皮答应孩子的要求。最后,一家三口研究决定:既然来到山脚下,就要尽力去爬。如果中途实在爬不上去了,就原路返回。

  同行者中有三个很胖的同事,害怕爬山吃尽苦头,他们好不犹豫的选择了坐索道上山。还有五个年龄大的同事在华山山脚下等着。不过,这几个老同事都在华山脚下,花了八十元钱,他们和华山的各个险山风景合影了,也不枉此行!我们大部队从 华山山脚的玉泉院起步,前者呼,后者应,儿子跑在前面,我和主人也看不见儿子的影子,路又那么险,心里急,一路上嘴里不停的大声喊着儿子的名字,人家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来,怎么来到华山,老子落后儿子靠前了。沿山谷,走约二十华里,到达一处叫青柯坪的地方。其东侧有一块大石,刻有“回心石”三字。从这里往上就是华山的险途。这三个字是告诉那些体力不济和胆子小的人,到这里就可以原路返回了。同事们都很有毅力,没有中途返回的。太阳也来凑热闹,高高的挂在哪里,一点情面也不讲,顶着烈日,我们攀一步,再攀一步,再一步。

  大约一个小时零二十分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绝美风景,就在一瞬间照亮了我们的眼睛。好美的华山,云天相接,好似来到九霄云天里,好险的华山,从山顶往下看,山路笔直向下,就像站在井边往下看一样,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的感觉。我一直对自己的身体素质没有自信。今天,我能登上这险峻的华山,看来我的身体还很过硬。可惜的是,登上北峰,主人的恐高症状反应很厉害,不敢再攀登了。主人不敢往山下看,坐在那山顶的石头上休息。儿子很疼他的爸爸,提议坐索道下山。我们一家三口,花了一百五十五元钱,坐索道下山了,体验了一下坐索道的滋味,还是蛮舒服的,就跟坐飞机差不多。

  有些东西光听别人说,自己没有亲身体验是感觉不准的。华山虽险峻,但并不可怕。我对华山的总体印象:华山,在险中让人沉醉。华山,没有桂林山水的风情万种,也没有漓江的“江作清罗带,山如碧玉簪”的芬芳,它有的是“雄奇壮美,空旷博大”。华山注定不能与险分割,他们是一个整体,是一幅绝世的画卷,彼此辉映,相互映衬。

  磨破双脚的华山之路,划破双手的铁索链条,令人胆战心惊的笔直的石级,给了多少人一个信念:没有比人更高的山。华山的险峻时刻提醒登山的人,路在自己的脚下,只有凭借自己才可有“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豪情勇往直前,风雨兼程,才能创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华山的险峻也给登山的人们*添了一种勇气,*添了一丝信念,将坚定的步伐踩的更扎实。

  教学目标

  1、 疏通文句,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

  2、 熟读、背诵全文。

  3、 学*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疏通全文,熟读、背诵全文。

  难点了解借景抒情、卒章显志的写法,感受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

  课时安排2课时

  第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走*范仲淹

  (请你查找有关资料。)

  2、字词积累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谪守浩浩汤汤属予霪雨日星隐耀樯倾楫摧忧谗畏讥岸芷汀兰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2)解释下列词语

  政通人和: 百废俱兴: 朝晖夕阴: 骚人: 山岳潜形: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6)

——《岳阳楼记》说课稿 (菁华5篇)

  一、【教材说明

  本节课选自“苏教课标版教材”初中语文第五册第20课。

  二、【教学与学*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学*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学*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过程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课文,理解本文所表达作者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的含义。

  2、培养学生翻译和朗读的能力

  3、背诵全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学*和积累文言词汇。

  2、难点:

  (1)学*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四、【本节课设计思路

  1、本文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不仅立意高远,而且文采斐然,句式于整齐中见变化,尤其便于朗读。教学中试图通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吟味,体会文章的特点,并让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

  2、通过配乐朗读欣赏、学生自读等方法,启发引导学生学*本文。

  3、教学时间安排三课时,其中第一课时通过与地理学科的整合,引入“洞庭湖”、“岳阳楼”地理位置以及有关资料引入本文,然后通过“配乐朗读”、学生“四读课文”等环节,了解、掌握本文的字词、中心句、课文结构以及“对偶句”、“多种写作手法综合运用的写作特点”等知识。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新课(PowerPoint)

  (利用长江简图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明确显示出来,配洞庭湖、岳阳楼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入本节课的学*)

  (解说词)我国第一大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它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有“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之称。长江以“宜昌”为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以“湖口”为中游和下游的分解线,西起“各*冬”,东入“东海”。中游有“洞庭湖”和“鄱阳湖”两大水系。进入长江中游后,图中“宜昌”东侧的大红圆点处就是“洞庭湖水系”流入长江的地方,也是有“八百里洞庭”之称的“洞庭湖”的地理位置。“洞庭湖”承载着长江许多支流的来水,对长江起着重要的调蓄作用。

  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自古以来,“迁客骚人,多会于此”,留下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岳阳楼耸立于“洞庭湖”畔,与“洞庭湖”相互辉映,为“洞庭”风光添上了绝妙一笔。

  今天,咱们共同走进美丽的“洞庭湖光”,领略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之一岳阳楼的风采。

  2、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西夏请和,范仲淹还朝,任参知政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包括限制以“恩荫”为官、选用干练的人员、严格执行政令等项,又主张兴修水利。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1045)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后在赴颖州任途中病死。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胸襟被千古传唱。《岳阳楼记》选自《范文正公集》。

  3、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范仲淹因提出政治改革主张,触动了朝廷中保守派的利益,被罢夺参知政事(副宰相)的职务,贬放邓州(现在河南省邓县)。第二年六月,谪守巴陵的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行将落成,函请范仲淹作记,并附上《洞庭晚秋图》。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就是在这年九月十五日写成的。

  4、岳阳楼介绍(视频)

  主要介绍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历代修建史以及现在岳阳楼风貌。同时介绍了岳阳楼中历代文人墨客所留下的名句,包括本文所要学*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

  5、课文配乐朗读欣赏

  运用Flash课文朗读课件,让学生在优雅的古筝曲中欣赏课文,初步感受本文的“美”。

  6、【一读课文】——主要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要求:朗读时应注意节奏。本文骈散结合。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句皆两字一顿,如: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句。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的停顿。如: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7、【二读课文】——主要目标“读懂文句”

  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初步理解全文大意。注意下列词句的读音、意思:

  字音:谪(zhé)属(同“嘱”zhǔ)霪(yín)

  霏(fēi)樯(qiáng)楫(jí)

  冥(míng)谗(chán)偕(xié)

  实词:(名词)赋、大观、迁客、骚人、宠辱

  (动词)谪、属、衔、把

  虚词:以、夫、斯、其、微、则、然则、得无

  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淫雨霏霏、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

  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

  心旷神怡、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想一想】出示两个问题:

  1、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本文表达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2、本文可以分几个部分?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写作记缘起。着重说滕子京的政绩。

  第二部分(第2—4段)写洞庭湖之大观及骚人迁客的“览物之情”,是全文主体。

  第三部分(第5段)抒发作者的阔大胸襟和政治抱负。全文主旨在此提出。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通过“想一想”环节,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知道本文中心。

  8、【三读课文】——主要目标“对偶句赏析”

  《岳阳楼记》词藻华丽,音韵铿锵,多用对偶句以写景状物。要求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对偶句”,并体会这些“对偶句”对写景状物所起的作用。

  对偶句“衔远山,吞长江”赏析

  这个对偶句由两个动宾语组成。动词“衔”、“吞”相对;形容词“远”、“长”相对,名词“山”、“江”相对,对仗极工。六字写洞庭湖,是粗线条的大写,极壮阔,极见气势。从修辞看,既是对偶,又是拟人。试想:湖中之山那么远大,却像把一片饼干衔在嘴里一样;万里长江却可以把它一口吞下,形象多么生动,气势多么磅礴。六字描绘“横无际涯”的洞庭,堪称绝唱。

  对偶句欣赏: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本文所运用的对偶句,不仅对仗工整,含意深刻,且句法变化多样,多姿多彩。这一特色和全文其他因素共同组成这篇文情并茂、脍炙人口的佳作。

  9、【四读课文】——主要目标“写作手法初探”

  本文虽是状物抒情散文,但在写法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顺理成章地表达了作者深刻而丰富的感情。要求学生读课文,找出本文采用了哪几种写作手法。

  本文是作者受朋友之托而写,所以文章有对朋友政绩的叙述,有对岳阳楼景观的出色描绘,有对谪居感受的抒情,更有对人生处世和政治抱负的议论。而这一切都结合得那么和谐那么自然,使记叙为描写服务,描写又为抒情服务,抒情又为议论服务,达到表白心意的目的。

  10、课堂小结

  《岳阳楼记》流传久远,固然是由于作者抒发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伟大胸臆历来为人们所赞颂,同时也由于作品中表现了一种非凡的辞采魅力,令人一读一叹,百读不厌,引入下一节课将继续学*的内容,结束本课的学*和教学任务。

  附:【板书设计

  宋山

  相关链接:说课稿九年级说课稿人教版九年级说课稿

  长期以来,文言文教学囿于“精华”二字,强调知识接受,只注重把语法、文法讲深讲透,却忽略了学*的主体,教学过程中缺少师生独特情感的体验,形成文言文教学模式的单一、固定化。无疑这样的教学不能适应新课改的需要,更不能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精髓的感悟力。因此,文言文教学必须从更高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角来把握,应该让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有一个领会的过程,有一个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和情感体验,对文章对作者发表真知灼见的过程。充分利用信息资料去了解作品的本身,让课堂教学成为师生交流经验的反思过程、资料整合的合作过程。在探究中学*、在合作中提高、在感悟中升华,才能真正使文言文的教学个性化、多样化,从而达到新课标对中学阶段文言文提出的更高教学要求和教学评价:“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的品位和审美情趣。”

  一、教学理念

  1、倡导自主学*。自主学*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发展基础上的“能学”;建立在学生具有内在学*动机基础上的“想学”;建立在掌握一定的学*策略上的“会学”;建立在努力基础上的“坚持学”。选择古文《岳阳楼记》的扩展课,正是充分考虑到初三学生古文赏析的能力、评价作品的能力和认知事物的能力已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会感兴趣于作品的文质兼美、立意高远,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这样,在老师的精心的指导下,学生在“能学”、“想学”的前提下,掌握学*古文鉴赏的策略,达到“会学”,为今后探究古文并“坚持学”奠定基础。提高学生人文素养,丰厚文化底蕴,实现自主交流、自主探究,将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构建开放课堂。新课程强调将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者力争将课堂创设成为探究、交流、合作的阵地。师生双方在相互交流中沟通,在相互启发下补充,共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表述自我的情感与体验。这种自主、活泼的课堂会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求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的共同发展。对于千古咏唱的岳阳楼其资料极其丰富,不是教师所能全部掌握和了解的,充分利用学生智慧资源,鼓励和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现代媒体参与教师备课,在广度、深度上创建开阔的课堂思维空间。

  3、尊重个性体验。教师用赞许的目光和适当的鼓励,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环境。给学生以思想的自由、欣赏的自由和发表见解的自由。让学生把眼光集于作品的美感美质,关注作者审美意识的投射。引导学生由课本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倡导学生从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抱负生发开去,引发学生对历史、当代社会周围事的评议,体现自己审美创造的个性。

  二、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文,是千古传颂的名篇。不仅文采斐然,而且立意高远。范仲淹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体现其人格的魅力,仿佛一盏灯,至今仍给人以明示。它既是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古典人文教育的较好载体,也是适应新课改创建古文教学多样化的典范课例。

  三、学生分析:

  初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趋于成熟,在形象思维丰富的同时,抽象思维有了较深层次的发展。对于文学的欣赏不仅仅停留于感性体验而且具有了理性的分析与较高层次的审美。正是基于培养学生古文自主学*能力、开拓学生思维空间、提高文化品位、倡导个性分析的考虑,我选择了《岳阳楼记》这篇结构美、语言美、立意美的文章并设计了本节拓展性教学。

  四、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把握作者独辟蹊径、精心设计的巧妙;正确理解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

  2、过程与方法:在学生充分搜集、筛选信息资料的基础上,自主交流、积极探究,在合作学*中让学生体验探究的乐趣。通过师生交流、相互提高,达成审美意识的共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作者胸襟、抱负的同时,体会作者的政治理想,引导学生对人生的思考,对历史和传统文化思想的借鉴。

  (二)、教学重点:体会作者设意的独特,领会文章寓情于景、卒章显志的写法。

  (三)、教学难点:领会名言警句的深刻内涵以及作者的志趣。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主交流、师生合作探究,辅之以创设情景法。

  (五)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展示*古代被誉为“四大名楼”的图片,配以古典音乐。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的美文妙句,引出文人骚客对岳阳楼的吟诵。

  2、合作交流::

  尝试以网络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热情、探究欲望。课堂上通过小组成员自主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自主探究:问题一:在“前人之述备矣”的情况下,范仲淹选择从那一角度为岳阳楼作记?问题二:文中哪些独到之处使《岳阳楼记》成为千古传颂的名篇?通过学生的讨论、交流,形成思维的交锋,师生交流,达成共识。使学生能从审美的角度把握课文本身,理解作者写景意图所在。

  4、思维拓展:在对作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深入理解,对作者为情设景、缘情抒情的感悟之上,领悟古代仁人志士的志向,更准确把握范仲淹的“忧乐观”,进而联及*现代的“今仁人”。评论之时充分给予学生言论的自由,让其从感性的体验上升的理性的分析,开拓课堂自由创造的空间。

  5、创新训练:在蓄积情势的状态下,以洞庭湖、岳阳楼烟波浩渺、雄伟壮观的实景展示,激发学生写作热情,借景抒情写出自己独到的感悟。

  本节课设计的意图是:力图改变古文教学过于沉闷的课堂气氛,过于固定的教学模式,体现新课改下对古文教学的要求,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达到古文教学与现代化教育整合,珍视传统文化基因与创新审美相结合。这只是尝试,是一次不成熟的探索,但会促使我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更新和完善。

  一、教材分析

  《岳阳楼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第六单元27课。它是一篇散文,以“记”为名,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因情而生发议论,环环相扣,层层蓄势,表达了作者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胸襟。文章句式长短错落有致,大量使用骈句,语言凝练,形象而富有音乐美。

  《岳阳楼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目标分析:

  (一)三维目标确定:知识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掌握稳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及文言虚词的用法。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对比的特点。背诵课文。

  能力目标:反复朗读,品味意境,读出情感,领会本文写景、叙事、抒情、议论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情感目标:理解文中的主旨句,激发爱国热情,胸怀天下,做一个大写的人。

  (二)学情分析:我们面对的是初二学生,通过将*两年的学*,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

  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八年级学生已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并懂得一定的朗读技巧。这篇文章较浅易,对于文章的主旨句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还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分析理解等方面的能力。本文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教法学法分析

  1、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朗读法:为了营造氛围,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讨论法:结合课文条理清晰,文意浅显的特点引导学生充分交流,探究文本的结构及表达方式上的特点。

  2、学法

  ①反复“读”。以朗读训练为主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自读自悟,合作探究,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博大胸怀,并从中发展自己的朗读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理解能力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在学*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三、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设计了六个环节。

  (一)、教学准备阶段。作好课前铺垫,培养收集和整理信息能力。

  (为了让学生主动探究文本,同时,为深入学*文本奠定基础)我要学生:1、利用注释及工具书疏通课文;2、分为两组查找资料。:一组搜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并将它写成《“岳阳楼”导游词》;另一组搜集范仲淹的有关资料,并整理成《走*范仲淹》。学生要充分利用教材、图书馆、网络等。

  (二)、教学活动阶段。关注学生个体体验,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第一,主体参与,设置情境,激趣导入

  导入新课。为了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拉*学生与学*对象的距离,提问:我国有四大名楼,其中我们湖南就有一座,同学们知道是什么吗?(岳阳楼)同学们想到岳阳楼一游吗?那就请我做大家的导游吧!利用多媒体有关资源介绍岳阳楼。同学的解说,优美的背景音乐,把学生带入了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

  然后再利用名言“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引出课题。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文本,理解作者感情,我再次设问:范仲淹是怎样一个人,你知道有关他的故事吗?

  第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重点理解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为了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作者感情,播放名家范读,学生边听边看边思考:作者记了岳阳楼的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感情呢?并找出文章主旨句。声情并茂的朗读,屏幕上古色古香的岳阳楼,使学生完全置身于具有浓浓文化氛围的岳阳楼中,学生能初步感受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第三,选读、美读,把握作者感情

  为了让学生与文本对话,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让学生先说说对主旨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及“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理解,再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如何理解的。最后让学生美读文本,融入文本的情境之中。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选第三、四、五段探究朗读。选择相同段落的可组合成学*小组。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分角色对比美读(探究第三段的同学读第三段,写景句男生读,抒情句女生读;探究第四段的同学读第四段,写景句女生读,抒情句男生读;第五段全体学生读,男生读问句,女生读答句)。

  第一、二段的理解是难点,为了突破难点,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问题是:1、剩下一、二段写了什么?它们与主旨有什么关系呢?学生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2、你认为该怎么朗读?学生分组探究朗读。学生汇报朗读,师生点评。

  第四,齐读、美读,读出感情

  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让他们更完整、更深入地理解作者感情,进一步受到情感熏陶。我用抒情的语调激发学生朗读激情:同学们,想象我们登上岳阳楼,眼望浩浩汤汤的洞庭湖,一起来表达伟大的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心声吧!打开多媒体“背景资料”中的“背景音乐”,学生一起配乐美读全文。

  第五,联系生活,畅谈忧乐观。

  为了让学生实现与自我的对话,完成自我价值观的提升。于是,我说:同学们,父母不理解时你痛苦过吗?与同学发生不愉快时悲伤过吗?学了本文后,你受到了什么启发呢?请以“ 时,我想对自己说……”说一段话。

  第六,拓展思维,丰富知识

  为了拓展学生思维,丰富知识,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我将学生分为四组,要求每一组都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分别探究:(1)、我国四大文化名楼特征;(2)、与四大名楼相关的诗文;(3)、二至三位名人的人生观;(4)、与岳阳楼洞庭湖名胜比较,谈谈如何开发与利用东江湖的旅游资源。然后安排学生在第二课时交流,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学生在探究和交流过程中,能感受*文化的丰厚底蕴,从而产生民族自豪感。对东江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的探讨,开发了校本课程,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美好情感,树立从建设好家乡到建设好祖国的崇高理想。

  板书设计:

  我考虑以“事、景、情、理”四字为主线,并截取文中相关的关键词语进行板书,对应整齐,一目了然。

  岳 阳楼记

  范仲淹

  事滕子京谪守

  阴 ———— 悲

  景 情

  晴 ———— 喜

  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五、效果分析

  本次教学使我认识到:多媒体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的合理运用,能一改沉闷的课堂,使之图文并茂,声情并茂,活力四射。它能创设学*氛围,提高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创生灵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认知与情感协调发展,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养素同时受到熏陶,使新课程理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面对教育的挑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用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大胆尝试利用、挖掘、拓展并整合教学资源,尽可能地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包括使用简捷方便的多媒体,优化教育过程,激活和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第一点 教材地位及作用

  《岳阳楼记》是苏教版九年级上学期第5单元学会读书5中的第5篇课文。是我国古代散文的名篇。虽然冠名为“记”,实际上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登临游记,而是借题发挥,表现作者在政治失意中旷达的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表达了自屈原以来文人士大夫兼济天下一脉相传的报国情怀,对学生品德的形成有很大的教益。其语言骈散结合,表达方式灵活,是一篇融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为一体的千古美文,是很值得我们品味和探究的。

  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

  依据《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中“能够阅读浅显文言文,并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及“通过诵读,有意识地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我预设了两个教学目标。

  ①反复朗读并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

  ②在领会作者情感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文学欣赏的能力。

  鉴于本课在初中阶段的重要性及课下注释全面的特点,我把教学的重点设为:引导诵读,理解文本。难点则预设为:理解作者用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抒写复杂的情感。这是因为学生受到年龄,阅历和人生经验的局限理解起古代迁客骚人的感情会比较困难的缘故。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是初三学生,通过前两年的学*,他们已经掌握一定地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和必要的知识积累。因此,可以大胆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和探究基本知识,将授课的侧重点放在鉴赏阅读上。

  三、说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兴趣,突破重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①营造氛围法:新课标强调课程资源的整合,实现教学最优化。而且这篇美文意境博大精深,极富感染力,所以我借助多媒体播放名家配乐朗诵,并以岳阳楼风景图片为背景,营造出诗意的学*氛围。

  ②点拨法:利用本文的语言优势,进行朗读技法点拨,引导学生诵读,提高其朗读能力。

  ③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赏析本文的美。

  四、说学法

  ①一字以蔽之——“读”。〈〈岳阳楼记〉〉的语言极尽音韵节奏之美,不反复吟诵则不能尽其兴,因此,不同形式的诵读将贯穿整个授课过程,以读促学,以读生情,以读明理。

  ②在学*中要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和分析理解的能力,所以,我在赏析环节充分利用勾画和批注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文本的感悟。

  五、教学过程设计(第三课时)

  (一)先让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岳阳楼的文化资料(名联和诗词),激发学生学*兴趣,为本节学*创设良好的学*氛围。

  (二)新课学*

  1、齐读课文,为找寻本文美点做准备。

  2、小组交流讨论,可以从哪些角度来赏析本文。

  文章句式美、景美、情美、表达美、修辞美、思想美……

  3、以小组为单位自选角度组内进行赏析交流,为展示做准备。4、展示交流结果。

  A、句式美

  ----本文骈散结合,文中描写登上岳阳楼所见洞庭湖景色的几段话,几乎都是四字句,大多用的是同韵字,既整齐又押韵,如同诗歌,琅琅上口,具有语言的音乐美。其他地方则长短句交错运用,短到一个字,长到九个字,参差错落,读来抑扬顿挫。全篇亦骈亦散,独具一格。

  纵观全文,四字骈句占了文章的大半山河,尽铺张之能事。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耀金,静影沉壁”等。作者把丰富的思想内含熔铸到骈散结合的句式中,让文字简洁凝练、节奏鲜明、音调铿锵、意境优美、意趣无穷,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由此,可以看出

  B欣赏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特色。

  作者写愁苦之景则悲情毕现,写欢乐之景则喜气洋洋,这主要在于景物的选择和气势的渲染。-----作者用白描手法,粗笔勾勒出登楼远眺的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这幅图景大气磅礴,雄伟壮观,放眼望去,只见洞庭湖水波澜壮阔,无边无际,连莽莽群山,滚滚长江,也被洞庭所吞噬,那早晚的阴晴变化,更是神秘莫测:或是阳光灿烂,或是暮色苍茫,或是暮霭朦胧,或是云霞满天。浩渺的水势,万千的气象,这就是作者登楼所见的雄伟壮观的景象美。

  ----作者用“若夫”开篇,工笔描绘,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暗淡的图景,天阴沉,浪浑黄,山模糊,路渺茫,大地晦瞑,星月无光,多么暗淡,多么凄凉!更有甚者,阴风怒号,密雨潇潇,浊浪似万马奔空,樯楫如朽木断裂,傍晚时分,天色更加昏暗,老虎厉声吼叫,猿猴尖声哀鸣,这一切,又多么恐怖,多么阴森!真是:骚人迁客下潇湘,霪雨连绵夜不光;浊浪排空风怒吼,猿声凄厉断人肠。

  ------同样工笔描绘,

  20xx/9/14 8:34:35给我们展示了一幅色彩明艳的图景:碧空如洗,波*浪静,天光水色,交相辉映;堪销魂,天上鸟儿飞,水中鱼儿游,洲上草青青,恬适的景致多么静穆,多么宜人!夜幕降临,长烟散尽,随着夜色加深,天上一轮皓月,水里一块璧玉,人间天上相映成趣,最荡目,湖水粼粼,波光流金,最驰怀,渔舟唱晚,歌声流韵。这一切又多么惬意,多么怡神!真是:云散雾消天放晴,沙鸥去后夜来临;一轮玉镜落湖海,上下天光一样明。

  C、修辞美

  ---- “沙鸥翔集,锦鳞游泳”这句话,这组对句由上到下写飞鸟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景相映衬,富于趣味。“锦鳞”,指美丽的鱼,是借代(部分代整体),加上“锦”字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日光下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这个句子。“阴”“怒”“浊”三字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怒号”运用了拟人,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 “衔远山,吞长江”这个句子。“衔”和“吞”二字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湖与山、湖与江的关系,更使静景富于动态美。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浮光跃金”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着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静影沉璧”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两句一动一静,相映成趣。

  5、拓展

  其实范仲淹就是一位古仁人,他放下自己来写天下,有一种超脱的济世情怀。古往今来,在我们*,像范仲淹这样的人还有谁呢?

  ----大禹治水的时候,他三过家门而不入,心中为百姓考虑。

  学生1:屈原忧国忧民,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学生2: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牧羊的时候,几十年仍手持汉朝旌节。

  学生3:明朝顾炎武忧虑国事,喊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言。

  学生4:孙中山为了让中华民族摆脱封建王朝,奔走呼号,呕心沥血,英年早逝。

  (三)课堂小结:本文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意、诗情、理趣溶为一体,不但给予我们美的享受,而且范老那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也给予我们一种责任。让继承并发扬“天下为己任,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高尚品格。

  (四)布置作业

  请大家以“读范仲淹名言有感”为题,把范仲淹的这句名言带给你的感受写下来。

  岳阳楼记 范仲淹

  景美、情美、语言美、思想美

  骈散结合、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先天下之忧而忧 (忧)(不以物喜 )

  后天下之乐而乐 (乐)( 不以己悲)

  以上,我从教材,教法,学法、学情、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方面对本课课堂教学设想进行了说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处敬请批评指正,我满意接受。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各位评委专家给我这个机会。

  我说课的题目是岳阳楼记,我准备从文本分析、学情分析、教法设想、学法指导、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文本分析

  1.分析教材

  岳阳楼记是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本单元入选的课文都是古代诗文,除最后一课是五言古诗外,其余四课均是古代游记或名胜记,都是历来传诵的名家名篇,很能代表*山水文学情景交融的特点。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老友滕子京之请,为新翻修的岳阳楼写的记文。作者以简洁的语言,先叙事后写景,进而由景入情,着重渲染了一悲一喜的情境,又因情而生发议论,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理想。在记山记水的背后,蕴含着作者忧国忧民的痴情。其人格魅力,千古传唱!

  2.教学目标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两个: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作者范仲淹及写作背景,能借助工具书,注释、疏通文义。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理解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激发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教学重难点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7)

——柳梢青·岳阳楼原文翻译及赏析 (菁华3篇)

  原文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翻译

  袖剑飞吟:相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留诗于壁上,曰:“朝游百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青蛇”,指剑。“袖剑”即“袖里青蛇”之意。“飞吟”,即“朗吟飞过”之意。作者即以吕洞宾的行动自比。

  洞庭青草:青草湖是洞庭湖的一部分,二湖相通,总称洞庭湖。

  一快披襟:宋玉《风赋》“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景差侍。有风飒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

  君山:在洞庭湖。

  赏析

  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但他的学*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原文:

  袖剑飞吟。

  洞庭青草,秋水深深。

  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

  问有酒、何人共斟。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译文

  带着短剑到处歌吟,洞庭湖和青草湖,明净的秋水襟又襟。在雄伟的岳阳楼上,眺望万顷粼粼波光,迎着西风敞开衣襟。

  用不着带酒登上高楼,问你有酒又与谁共斟?人世间的事不停变幻,只有湖中那一点君山,依然故我,自古如今。

  注首

  柳梢青:词牌名,又名《陇头月》《早春怨》《云淡秋空》等。此调有*韵、仄韵两种,字句悉同,俱为双调,共四十九字。此词之体为上下片各六句三*韵。

  岳阳楼: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

  袖剑飞吟:带着宝剑,昂首高吟。袖剑:袖内所藏短剑。

  洞庭青草:皆湖名,二湖相通,连成一片,在今湖南省岳阳县。

  一快披襟(jīn):披开衣襟,十分畅快。披襟:解开衣襟。

  携酒登临:带着酒来登高临远。

  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人世虽无穷无化,君山则自古至今,依然如故。

  赏析: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但他的学*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原文:

  袖剑飞吟。洞庭青草,秋水深深。万顷波光,岳阳楼上,一快披襟。

  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

  赏析:

  戴复古一生潦倒,浪迹江湖,足迹所至,常有吟咏。他远离官场,有相对自由的心灵和超脱的情怀,用不着蝇营狗苟,所以内心有更大空间容纳祖国的奇山异水,又时刻不忘抗金复国大业。登临之际,他的爱国豪情油然而生。这首登临岳阳楼之作即是如此。

  “袖剑飞吟”,据《唐才子传》记载,吕洞宾尝饮岳阳楼,醉后留诗曰:“朝游南浦暮苍梧,袖里青蛇(指剑)胆气粗。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戴复古浪迹南北,兼有豪迈胸怀,与吕洞宾诗中所表现的气质有相似之处。这里借用来抒发自己壮游洞庭的情怀,一开始就树立了一个飘泊江湖的词人形象,与那些浅斟低唱的.形象大不相同。“洞庭青草,秋水深深”,青草,湖名,是洞庭湖的一部分。八百里洞庭以浩瀚汪洋著称,这里作者只用“深深”二字,极凝练地概括出了它的特征。词篇至此,气象也更为开阔。此外,句中的“秋”字不单点明登楼时令,还以秋日多风和入秋百花凋零为下文“一快披襟”、“变尽人间”作铺垫,同时又与作者的苍凉胸怀相映衬。

  “万顷波光”仍写洞庭:“秋水深深”言其深邃,此句表其广袤,两相配合,极见情致。“岳阳楼上,一快披襟”,塑造出一个独立楼头、任风吹开衣襟的超旷、洒脱,豪情满怀的词人兼*形象。“自然”,“一快披襟”的原因不仅是因为有风,更重要的还由于深深秋水和万顷波光的感染。总起来看,上片词风豪中带逸,作者登楼的快意在这里得到了有力发挥。

  下片开始,词人笔锋陡转,“快”意顿生波澜:“不须携酒登临。问有酒、何人共斟”,不携酒的原因是无人共斟,冷静道来,中有无限孤寂感伤之情。

  此过片处实乃转折之处,纵览全词,上片写美景游情,下片抒兴废之叹,两片情感有异。但这两句转折得很自然,达到了“发起别意”的目的,算得上“才高者”的杰作。“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揭破主题。戴复古生活在南宋后期,其时收复北方领土已经无望,南方的偏安局面也在风雨飘摇之中。所以词人面对“自古如今”岿然不动的“一点”君山,难免要想起备受践踏的“偌大”*。可是当时的统治者流连光景、或苟且度日,有谁能共饮作者之酒呢?

  由此可见上文的“不须携酒”几字包含着无限感慨,而这里的“变尽人间”实为振起全篇的关键:因为只有“人间”才是作者真正关切的地方,而正因为这个“变”字,作者也才由眼前美景联想到国家命运,进而感物伤怀的。南宋词人中有很多受到了辛弃疾的影响,戴复古在《望江南》词中说:“歌辞体儿有稼轩风”,可见他也有意学稼轩。但他的学*不是模仿,他没有稼轩参加抗金斗争的真切体验,但他长期身处下层,历尽沧桑,抗金复国的要求因而特别强烈,这使得他在审美体验上向稼轩靠拢,常常抒发今古茫茫的感慨,如本词的“变尽人间,君山一点,自古如今”,但都是审美境界的自然展现,而不是生硬的模仿照搬。

  创作背景

  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石屏樵隐,于南宋孝宗乾道三年(1167)出生在天台道黄岩县南塘屏山(明宪宗成化五年分黄岩南三乡设立太*县,即今之温岭市新河塘下)的一个穷书生之家。

  他的父亲戴敏才,自号东皋子,是一位“以诗自适,不肯作举子业,终穷而不悔”(楼钥《戴式之诗集,序》)的硬骨头诗人,一生写了不少诗,但留下来的很少。曾写过相当有名的《赋小园》诗,又有名句:“人行踯躅江边路”为编《诗人玉眉》的魏庆之所赏识,在当时东南诗坛上颇有声誉。他在临终前还对亲友说:“我已病入膏肓了,不久将辞世,可惜儿子太小,我的诗将要失去传人。”可见他对诗真到了入迷的程度。

  戴复古不但继承乃父的诗迷,也继承了乃父的风格,并予发扬光大,俨然成一派首领。更可贵者,他一如乃父,不肯作举子业,宁愿布衣终身。他耿介正直,不吹拍逢迎,不出卖灵魂而求功名利禄,也与乃父一样,终穷而不悔。在南宋那纸醉金迷的时代里,这确乎是难能可贵的。

  戴复古的时代,正是“山河破碎风飘絮”,南宋小王朝偏安一隅,苟且求存的时代。如果说赵构在临安立足之初,尚有南方各路勤王部队,北方也到处有抗金义军的烽火,但到第二代孝宗时,由于赵构的不抵抗主义,失望的失望,覆灭的覆灭,统治集团又腐败无能,早已安于“直把杭州作汴州”的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小朝廷生活了。戴复古就生于这第二代小王朝之时,碰上这样的时代,辛弃疾、陆游等尚被闲置,何况一个无名后生,所以即使戴复古“负奇尚气,慷慨不羁 ”(元·贡师泰《石屏集》序),空怀一腔忠心报国的男儿热血,又哪里有用武之地呢! 由于南宋的偏安,使台州成为东南沿海的既接*京畿又较为安定的后方,这使偏远、闭塞的经济文化落后地区,得以迅速的繁荣。特别在文化上,从唐朝郑虔启蒙以来,到这时才有一大批著名文人学者如朱熹、唐仲友、赵汝愚、尤袤、岳珂等,来到台州,并任要职,把台州文化大大地推进了一步。朱熹等人又极为重视教育,到处办书院,四出讲学,因而科举之风日盛,中举之人空前增加。南宋153年间,台州考中进士的有550人,状元一人,所以明代著名的台州人士谢铎说:“其时,台之人以科第发身致显荣者,何限!”(《石屏集·序》)


岳阳楼记原文及翻译范本五份(扩展8)

——岳阳楼记教学设计(十)份

  1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文的兴趣,提高在比较中鉴赏诗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文意境。

  3.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2学情分析

  我所教班级学生成绩参差不齐,优等生占百分之三十,中等生占百分之五十,后进生占百分之二十。班内人数不多,我们教师在辅导学生,检查作业时,力求照顾周全,逐一过关,努力让每一个学生的作业精益求精。在课堂教学时,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学*各种先进而适用的教学方法,使之付诸于课堂效率上。

  3重点难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赏析诗文的方法。

  2.体会诗与散文两种体裁的异同点。

  4教学过程?

  一、复*与导入:

  1.检查背诵《诗两首》。

  2.《游岳阳楼记》作者简介:

  袁中道,明代文学家。字小修,一作少修。湖北**人。万历进士,官至南京吏部郎中。少即能文,长愈豪迈。与其兄宗道、宏道并有文名,时称“三袁”,同为**派。其绩稍逊于宏道。反对复古拟古,认为文学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的,“天下无百年不变之文章”;提倡真率,抒写性灵。晚年针对多俚语纤巧的流弊,提出以性灵为中心兼重格调的主张。

  二、感知课文

  1.请学生根据课文注解,理解课文内容。

  提示:第一段写洞庭湖水奇的原因;第二段写作者由洞庭湖上风景变幻而引发自己的联想和感慨。

  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1)洞庭湖水势浩大的原因是什么?(即“所以奇也”的原因)

  提示:袁中道的文章用知识为我们客观准确地回答了此问题,他在文中谈到如此盛大的水势,是由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第一,是“九水”,九条江的水汇集了,才有湖的规模。

  第二,是长江的水奔腾而来。

  第三,二者相遇,九水不能抵挡长江的水势,水面扩大了,才“澄鲜宇宙,摇荡乾坤八百里。”

  第四,岳阳楼正好在“江湖交会之间”,因而才能“朝朝暮暮”看到“吞吐之变态”。

  第五,楼前有君山,在君山上观景,“得水最多”,“千里一壑,粘天沃日为奇”。

  第六,在岳阳楼上看水比较少一点,但有“君山妖蒨”弥补了缺陷。

  第七,如果没有君山,“莽莽洪流”一览无余,比较单调;有了君山,就富于变化了。

  结论是:岳阳楼的景观之美,就在于“得水而壮,得山而妍也。”

  (2)找出文中表作者因景变而发生感情变化的句子,对于这情感的变化,你有什么看法?

  明确:予时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己也。

  提示:作者居然因为风景变幻而哭将起来,可见不但感情容易激动,而且对感情相当放任。这种敢哭敢笑,在封建道学自矜自持、喜怒不形于色蔚为风气的时代,明清小品作家敢于表述自由的性灵,正是其可爱可贵之处。

  (3)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哪些历史人物?有何用意?

  明确:作者在文中还联系了宋朝滕子京、范仲淹,联系了修建岳阳楼的滕子京因在在官场上受到打击而宾客间大哭的典故,以及范仲淹在其流传千古的《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提示:用这样的联系来对照自己当时的人生经历,表现自己的人生感慨。袁中道认为滕子京不应该哭,因为他已经在中央朝廷为著名的谏议,在地方也是著名的将帅,又有范仲淹这样的知己,到了岳阳这个地方,用不了多久,就该有政迹可报,如此境遇,“有何可哭?”而像自己这个样子,四十多岁了,头发都白了,还没有为保卫国家作出什么贡献;遭逢兄长病故,加上飘零异乡,又是面对“寒雁一影”这样的遭遇,“是则真可哭也,真可哭也!”他这不仅是为自然现象而哭,更是为个人政治遭遇而哭!他这种敢哭敢笑的个性追求,即他文学创作中一直追求的“独抒性灵”。

  教学目标 :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疏通文句,并尝试背诵课文。

  2、识记文言一些文言实词、虚词。

  3、能找出过渡性的词句,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重点:

  1、朗读、背诵。

  2、体会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教学过程 :

  一、检查预*

  多媒体出示词句练*。

  a、解释词义:

  (1)乃重修岳阳楼

  (2)属予作文以记之

  (3)予观夫巴陵胜状

  (4)此则后阳楼之大观也

  (5)前人之述备矣

  (6)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7)若夫霪雨霏霏

  (8)薄暮冥冥

  (9)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10)至若春和景明

  (11)而或长烟一空

  (12)宠辱偕忘

  (13)或异二者之为

  (14)是进亦忧,退亦忧

  b、翻译:

  (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3)微斯人,吾谁与归?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二、精心导入

  1、以赏析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导入 课文。

  2、学生明确学*目标。

  三、解难答疑

  1、学生集体朗读课文。

  2、请学生说说预*感受。

  3、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后,教师点拨明确。

  4、学生自由朗读刚才自己有疑难的语句,进一步疏通句意。

  四、研读分析

  本**到了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1、请同学们找出对应的语段或语句。

  2、第一节的“谪守”与第二节的哪个词对应?他们被“谪”后的心情会怎样?

  [明确]“谪守”与“迁客”对应。

  3、第二节中有一个过渡句,自然地引出下文对“迁客”之“情”的描写,请找出来,读一读。

  [明确]过渡句:“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4、“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有“异”,那么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会有不同呢?

  [明确]“物”“异”而“情”“异”:阴冷险恶——悲;春光明媚——喜。

  5、“古仁人”的“览物之情”又怎样呢?他们是怎样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呢?那么,他们以什么为“喜”,又以什么为“忧”呢?

  [明确]“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因为他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他们以“天下”为“忧”,以“天下”为“乐”。

  6、作者把“迁客骚人”与“古仁人”作比,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既是自勉,更是劝慰友人。

  7、另外,本文能做到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的高度融合,还得益于几个关键性词语的恰当地配合使用,你能把它们找出来吗?

  [明确] “观夫——然则——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 ……者矣——嗟夫——然则——噫”这些标志性词语的运用,使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教师小结:全文先以叙事带出写景,然后由景生情,情景交融,最后由情抒议,点明全文主旨。做到了情、景、议的高度融合。

  板书(多媒体显示)

  迁客骚人 谪 古 仁 人

  以“阴”悲,以“晴”喜 “览物之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即景抒情) (由情入议)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学生自由朗读一遍课文,进一步体会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五、尝试背诵全文

  1、教师指导背诵:

  a、全文结构:叙事——写景——即景生情——议论抒怀

  b、抓住关键词句:

  谪守——观夫——然则——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则有……者矣——至若——则有 ……者矣——嗟夫——然则——噫

  2、学生尝试背诵

  六、教师小结:

  同学们,《岳阳楼记》这篇文章,还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去赏析,去探究,比如还有文中的对偶句,凝练优美的四字句等等,千古流传,脍炙人口,常读常新。阅读这样的文章,会旷达我们的心胸,照亮我们的灵魂。

  七、布置作业 :

  1、熟练地背诵全文。

  2、仿照课文3、4两段,写一段100字左右的即景抒情的文章(可以尝试用文言文创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学*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精炼、生动的语言,赏析精彩语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学*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教学难点: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方法:

  朗诵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指名背诵。

  2.全班齐读。

  二、研讨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诵全文。

  2.掌握文章内容,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全文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骚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全文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骚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政治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明作“记”的时间。(这是全文的核心。)

  三、学生齐读课文,分步品味课文

  1.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明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2.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3.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

  5.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6.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7.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的主旨。

  8.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0.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做官;“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做官。(借代)

  11.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

  12.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文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教育的意义。

  13.提问:文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方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方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明“古六人之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文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PPT展示)

  四、拓展延伸

  (一)写作特色

  1.繁简得宜,层层蓄势。

  2.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本文全篇仅368字,却内容充实,情感丰富,将叙事、写景、议论、抒情自然结合起来,既有对事情本末的交代,又有对湖光水色的描写;既有精警深刻的议论,又有惆怅悲沉的抒情。记楼,记事,更寄托自己的心志。作者又善于以简驭繁,巧妙地转换内容和写法。如以“前人之述备矣”一语带过无数叙述,以“然则”一语引出“览物之情”,以“或异二者之为”展开议论话题,等等,千回百转,层层推进,叙事言情都入化境。

  3.骈散结合,词语富有生命力。

  骈句指的是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行文相邻、字数相等的两句话,跟对偶相似,只是不像对偶那样在音韵上有严格的要求。散句,则是相对于骈句而言,也可以说,骈句以外的句子都是散句。首段叙事用散句,写岳阳楼大观用骈句,起、结句又为散句,洞庭湖上一阴一晴多为骈句,结句又为散句,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给人以美的享受。

  (二)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对岳阳楼周围景物的描写,以及对“迁客骚人”“览物之情”的分析,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也表示了对好友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

  五、课堂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入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感受。

  六、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课后作业

  2.搜集整理关于岳阳楼的诗歌、对联。加强理解文本能力。

  3、完成练*册。

  板书设计: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先后 叙事:重修岳阳楼 作文以记

  天天 ↓↓

  下下 写景:暗 明

  岳阳楼记之之 抒情:悲 喜

  忧乐 ↑↑

  而而 议论:不以己悲 不以物喜

  忧乐

  教学反思:

  《岳阳楼记》通过描绘岳阳楼的景色及迁客骚人登楼览景后产生的不同感情,表达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当我讲完课文后,我不禁反思自己的教学,基本上这节课我完成了自己设计的教学环节,我的设计本着语文教学应该侧重于学生的朗读感悟,但在真正的实施过程中,我仍然觉得有一些遗憾在其中我对这节课反思如下:

  一、赏景悟情

  对于文章三四自然段的处理纠结中的不断变换,最初的计划是让学生在赏析了巴陵胜状,洞庭全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学生体会到了这段景物的特点“壮美“。继而自读领略三四自然段的美景,有一个词语概括其特点?(凄美,优美)再让学生赏析从哪个语句中品味到的,进行景物的赏析、但是后期发现学生赏析不到位,效果不佳。变改为了读文绘图,正所谓:美景配美词,美词绘美图,让学生展现自己头脑中出现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在引导学生去体会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本打算要重点指导“登斯楼也……”的情感处理,更加突出后文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但在课堂实施中却发现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做这样的处理,自己觉得悟情的力量略显单薄。

  二、拓展延伸

  对于拓展延伸的设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走*作者内心世界我设计了“面对范仲淹如此的感叹和期盼,你想对他说点什么?”学生的感悟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应该给予更多的时间。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学*我国古代进步知识分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思想。

  4、学*和积累文言词汇:

  实词:(名词)赋、国、景、大观、迁客、骚人、宠辱;(动词)谪、属、把;虚词:夫、斯、其、微、则、然则;词组:百废具兴、浩浩汤汤、气象万千、霪雨霏霏、阴风怒号、浊浪排空、虎啸猿啼、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一碧万顷、郁郁青青、皓月千里、心旷神怡、先忧后乐(先天下之忧百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理解句意:

  “得无异乎?”(反问句)

  “吾谁与归?”(变序句)

  “则有……者矣。”(长定语句)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