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高三数学的复*策略

首页 / 文库 / | 2022-10-26 00:00:00 [db:标签-标题]

研究高三数学的复*策略

  历年高考中,数学方面都会出现大量因基础不牢固或应用不灵活而痛失分数的现象,因此我们在复*时必须强调“三基”落实,向课堂要效益,向训练要成绩。

  基础是什么?简单说,就是课本。基础好,就是课本内容掌握得好。无论是哪个层次的学生,都应该把教材吃透,做到定义会说,公式会推,例题会讲,*题会做。课本例题和*题是多年来经过精心筛选后设置的,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典型性和探索性,在复*过程中要善于以这些题为原型,通过类比、延伸、迁移、拓展,提出新问题并加以解决、反思,充分挖掘例题的扩张效应,从而提高学生复*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

  对《考试大纲》中指出的三个层次的能力要求——“了解、理解和掌握、灵活和综合运用”,我们可以进行分解教学,讲到位,练到家。

  高考题是知识的载体,能力的体现,课本的延伸,大纲的注解。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安排适量的高考题让学生探究,可以达到明确方向,提高能力,增强自信的目的。教师对高考题的研究还应注意与新课标理念相联系,以把握命题的趋势。

  复*课既需要教师讲解和示范,也要充分发挥学生高度的自主性和参与精神,养成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学**惯。教学实践表明,注重复*方法,讲究复*策略,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第一轮复*中,学生们大多存在复*起点过高,选题过难的误区。要打破这一误区,就要降低起点。低起点,方能重视“三基”,方能使“四能”培养成为有源之水。

  在突出“能力”考查的今天,强调能力决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对“三基”的考查仍是高考的基调之一。因此,高三数学教学必须按《考试说明》对知识内容的不同层次要求,全面系统地复*,切实抓住“三基”的教与学,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形成知识网络,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高三复*课的基本策略可以概括为课本求会、知识融联、典题融变。

  课本求会——坚持用“四会”标准要求学生掌握课本知识,即定义会说、公式会推、例题会讲、*题会做。定义,特别是一些核心概念,务必让学生达到熟读成诵的要求。告诉学生不能只知大概,要能准确说出,特别是不能遗漏或说错“关键词”。课本公式,要求会推。高考曾考过勾股定理证明、余弦定理证明、两角和的余弦公式和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证明等,这些都是教材上清清楚楚写着的.。但考试结果证明,80%的学生记不得,没有印象;有少数有点印象,只知大概。像这样的基础性公式,不仅蕴含着重要的数学思想(一般与特殊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等),而且是推导其他公式的基础,因此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知识融联——坚持用联系观点审视教材,审视数学知识。高中数学知识丰富多彩,具有内在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只是学生高一、二时学的知识到高三的时候大都忘记了,好多公式记不住了,定理分不清了,概念模糊了。因此在高三复*的时候,必须将每一章,每一节的知识进行梳理,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可安排2—4节课进行专题梳理、横向联系,把书读薄。当然这种梳理不是简单的知识再现,更不是面面俱到的简单重复,而是择重点和难点,找准突破口,重新认识知识。

  典题融变——坚持用变化与发散的观点统领例(*)题教学。在进行单元或章节知识梳理时,应挖掘出含有典型方法和原理的典型题型。体验这些典型的方法该如何运用。


研究高三数学的复*策略扩展阅读


研究高三数学的复*策略(扩展1)

——有效制定初三化学复*策略的研究

有效制定初三化学复*策略的研究

  目前,有关初中化学复*的资料可以说非常之多,但因为初中化学是在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对教师和学生来讲,教学时间短,复*难度大。那么,如何科学有序地制定复*策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完成复*任务,这是每位化学教师所要重点探索的课题之一。

  第一,常考点要多讲精练,提高复*的针对性。

  常考点包含基础知识复*与基本技能训练。对此,复*中必须多讲精练。多讲是与该知识点相关的内容必须讲清楚,弄清基础知识的提出、内容、叙述、应用及知识间的联系等等;基本技能训练应引起高度重视,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多练*一些能直接运用基础知识来解的题目。精练可以学案的模式进行练*,加强基础知识的落实,提高复*的有效性。

  第二,注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不断建立和完善知识体系。

  基础知识的复*要在形成体系上下功夫,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新知识应及时纳入已有的知识体系,特别要注意化学知识间的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构建化学认知结构。要注意化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科间的迁移和对比,能比较和分析知识的区别和联系,把已有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意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学*过程的细化。

  第三,重视过程和方法的复*,提高学生应试能力。

  要引导学生总结课本学到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实验手段等等,在综合复*中,应注意对学生解题能力和方法的培养,指导学生提高审题能力。如教给学生学会如何从繁冗的情境描述中精炼题干;学会从文字、图像或表格获取有用的信息解题;学会如何进行知识迁移,用已有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第四,掌握科学的复*方法,提高复*的效率

  第一轮为系统复*,其内容是回归课本,准确理解所有概念和规律的含义,解决知识的覆盖面、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初中阶段学生不能完全做到理解学*的意义,大多数学生缺乏主动性,所以光有教师对知识梳理、整合、讲解还不够,还需要对学生进行分阶段的检测,如基础知识的默写、章节小测验、课堂上的问答。第二轮为专题复*,主要是对化学知识体系作分类归纳,让学生从分类专题中找共性,寻规律、明确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轮为综合复*,以检验学生总体复*情况,提高学生的应考能力,同时也可反馈出学生学*的信息,再通过讲评、个别辅导,对学生作查漏补缺、深化提高。第四轮为强化记忆阶段,也是一个心理和智力的综合训练阶段,主要是为增强考生自主学*、获取信息、实际操作、正确决策、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因此不宜进行大题量训练,主要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对自己的薄弱坏环节进行查漏补缺。

  第五,进行试题研究,精选各类新颖题型。

  研究*几年各省市的中考试题,特别是课改地区的,把握出现的新题型,让学生加以训练,以拓宽视野。


研究高三数学的复*策略(扩展2)

——高三数学复*资料(汇编5篇)

高三数学复*资料(汇编5篇)

  1.进行集合的交、并、补运算时,不要忘了全集和空集的特殊情况,不要忘记了借助数轴和文氏图进行求解.

  2.在应用条件时,易A忽略是空集的情况

  3.你会用补集的思想解决有关问题吗?

  4.简单命题与复合命题有什么区别?四种命题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如何判断充分与必要条件?

  5.你知道“否命题”与“命题的否定形式”的区别.

  6.求解与函数有关的问题易忽略定义域优先的原则.

  7.判断函数奇偶性时,易忽略检验函数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8.求一个函数的解析式和一个函数的反函数时,易忽略标注该函数的定义域.

  9.原函数在区间[-a,a]上单调递增,则一定存在反函数,且反函数也单调递增;但一个函数存在反函数,此函数不一定单调

  10.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单调性的证明方法吗?定义法(取值,作差,判正负)和导数法

  11.求函数单调性时,易错误地在多个单调区间之间添加符号“∪”和“或”;单调区间不能用集合或不等式表示.

  12.求函数的值域必须先求函数的定义域。

  13.如何应用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解题?①比较函数值的大小;②解抽象函数不等式;③求参数的范围(恒成立问题).这几种基本应用你掌握了吗?

  14.解对数函数问题时,你注意到真数与底数的限制条件了吗?

  (真数大于零,底数大于零且不等于1)字母底数还需讨论

  15.三个二次(哪三个二次?)的关系及应用掌握了吗?如何利用二次函数求最值?

  16.用换元法解题时易忽略换元前后的等价性,易忽略参数的范围。

  17.“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解”转化时,你是否注意到:当时,“方程有解”不能转化为。若原题中没有指出是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或二次不等式,你是否考虑到二次项系数可能为的零的情形?

  18.利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你是否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等”.

  19.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及其几何意义是什么?

  20.解分式不等式应注意什么问题?用“根轴法”解整式(分式)不等式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21.解含参数不等式的通法是“定义域为前提,函数的单调性为基础,分类讨论是关键”,注意解完之后要写上:“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是”.

  22.在求不等式的解集、定义域及值域时,其结果一定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不能用不等式表示.

  23.两个不等式相乘时,必须注意同向同正时才能相乘,即同向同正可乘;同时要注意“同号可倒”即a>b>0,a<0.

  24.解决一些等比数列的前项和问题,你注意到要对公比及两种情况进行讨论了吗?

  25.在“已知,求”的问题中,你在利用公式时注意到了吗?(时,应有)需要验证,有些题目通项是分段函数。

  26.你知道存在的条件吗?(你理解数列、有穷数列、无穷数列的概念吗?你知道无穷数列的前项和与所有项的和的不同吗?什么样的无穷等比数列的所有项的和必定存在?

  27.数列单调性问题能否等同于对应函数的单调性问题?(数列是特殊函数,但其定义域中的值不是连续的。)

  28.应用数学归纳法一要注意步骤齐全,二要注意从到过程中,先假设时成立,再结合一些数学方法用来证明时也成立。

  29.正角、负角、零角、象限角的概念你清楚吗?,若角的终边在坐标轴上,那它归哪个象限呢?你知道锐角与第一象限的角;终边相同的角和相等的角的区别吗?

  30.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内的三角函数线(正弦线、余弦线、正切线)的定义你知道吗?

  31.在解三角问题时,你注意到正切函数、余切函数的定义域了吗?你注意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有界性了吗?

  32.你还记得三角化简的通性通法吗?(切割化弦、降幂公式、用三角公式转化出现特殊角.异角化同角,异名化同名,高次化低次)

  33.反正弦、反余弦、反正切函数的取值范围分别是

  34.你还记得某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吗?

  35.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及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你会写三角函数的单调区间吗?会写简单的三角不等式的解集吗?(要注意数形结合与书写规范,可别忘了),你是否清楚函数的图象可以由函数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吗?

  36.函数的图象的*移,方程的*移以及点的*移公式易混:

  (1)函数的图象的*移为“左+右-,上+下-”;如函数的图象左移2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y=2(x+2)+4-3,即y=2x+5.

  (2)方程表示的图形的*移为“左+右-,上-下+”;如直线左移2个个单位且下移3个单位得到的图象的.解析式为2(x+2)-(y+3)+4=0,即y=2x+5.

  (3)点的*移公式:点P(x,y)按向量*移到点P(x,y),则x=x+hy=y+k.

  37.在三角函数中求一个角时,注意考虑两方面了吗?(先求出某一个三角函数值,再判定角的范围)

  简单地说C是组合,也可以理解为没有顺序要求的情况;A是排列,需要有不同的顺序。

  比如你写的C(4,1)就是指在4个里面选1个。没有顺序(1个本来就没有顺序,但2个以上也同样不用考虑顺序问题。)

  你写的A(5,3)就是在5个里面选3个,但这3个不同的顺序算作不同的情况。

  现举例说明A(5,3)和C(5,3)的区别。

  如:12345这5个数,选其中的三个数,共有C(5,3)=10种选法。列举为(123)、(124)、(125)、(134)、(135)、(145)、(234)、(235)、(245)、(345)共10种。

  同样这5个数,如果组成没有复数字的三位数,就是A(5,3)=60种。123、132、213、231、312、321也就是原来的一种组合现在变成了6种情况了。

  公式更简单。C(4,1)=4/1=4

  C(5,3)=(5*4*3)/(3*2*1)

  C(7,2)=(7*6)/(2*1)

  也就是分子是下标依次递减相乘,乘的个数正好是上标的个数。

  分母就是上标的阶乘。

  A(5,3)=5*4*3

  A(8,6)=8*7*6*5*4*3

  A(4,2)=4*3

  也就是只有组合时分子的情况,没有分母。

  函数思想是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或构造函数)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方程组)或不等式模型(方程、不等式等)去解决问题。利用转化思想我们还可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我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特殊与一般的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我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精彩。

  极限思想解题步骤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1)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2)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3)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分类讨论思想

  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拥有一个整体的高考文科数学解题思路,会对文科生答数学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更好的立于高考学生的第三轮复试,提高文科数学成绩。

  考纲要求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

  (1)|a+b|≤|a|+|b|;

  (2)|a-b|≤|a-c||+|c-b|

  (3)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ax+b|≤c,|ax+b|≥c;|x-c|+|x-b|≤a

  2.了解柯西不等式的不同形式,理解他们的几何意义,并会证明


研究高三数学的复*策略(扩展3)

——高三数学复*计划(精选十篇)

  高考数学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进行有效的复*,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夯实解题基本功

  高考数学题很多源于课本,因此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注重对课本例题、*题的演变训练,将课本内容延伸、提高。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并且在复*中要有意识地养成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惯。

  二、不依靠题海取胜,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

  由于复*的时间紧任务重,要避免题海战术,教学要精心备课,选择典型例题,使学生少走弯路。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有相当数量的这类题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传统的好题,应足够重视,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要特别重视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三、分层辅导,强化训练

  1、对于优生(90分以上),我们组建了培优班,由6个文科班中的数学前40-50名同学组成,培优的目的主要是能使这些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数学成绩稳定在115分左右,部分学生能超过125分。培优是对重点知识内容深化,是使他们既能熟练掌握,又能灵活应用,并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化、固化。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应试技巧。

  2、对于中等生(65-90分,比例较大),我们组建了两个提高班。主要针对中上等学生和只有数学单科较弱的中等学生群体,帮助他们树立学*数学的兴趣并改变数学拖后腿的现象。中等生的提高意味着上线率的提高,对此我们十分的重视。提高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力培养,以强化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为主,讲解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的基础题得分技巧。对重点、难点、疑点、误点、弱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

  3、对于学数学有困难的学生(主要集中在2,5,6班,数学成绩在30分以下),我们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以课本为主,强化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加以理解,要求记忆、默写,并会简单应用。6个文科班中,有的班级(3、4班),每天晚修或下午自*课,抽出半小时的时间专门学数学,数学课代表或数学老师组织学生默写数学公式、法则,或布置有针对性的*题;有的班级在课室专门搞了“数学角”,每天提供数学公式,概念及解题技巧,强迫学生学数学。几个周下来,很有收获。

  除此之外,我们每周有周测,出两套难度不同的试卷(A、B卷),对于数学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是一套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测试卷(A卷),80分为满分,48分合格,效果非常好,这部分学生学数学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按照教育局最新方案,我们告诉数学差的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只要达40—50分,那么总成绩一定可以达专B线的(若是高职,必是专A),用以提高每个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四、总体复*安排:

  1、7月14日-2月上旬,完成第一轮复*,按章节系统复*,以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为目标。我们以《全品高考数学复*方案》为主要复*资料,其最大特点就是“听课手册+活页的作业手册”,非常适合学生练*和测验。另外,我们普通班老师还用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09高考备考指南 数学(文科)系统复*用书”,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学生普遍感觉这本书的题目比较温和,基础性强,而不是面目可憎,无从下手。

  2、每周一考: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是我们文科数学周考时间,以主干知识为重点,注重选、填题的训练,特别是速度和解题技巧。因此,每次测试题目选“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3、2月中下旬-3月中旬(广一模之前),把复*过的知识重新“回炉”进行全面、滚动复*,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对小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的强化。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

  4、4月上旬-高考,最后综合训练,穿插专题、专项复*,查漏补缺、纠错,高考全真模拟,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发放一份我们备课组自己编写的“高考数学知识点考前再回顾”。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这一轮复*以仿真卷为主,一定要注意试卷的仿真性,把握好试卷的难度和梯度,掌握考试时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不断总结考试经验与考试技能,真正高考时不慌神,沉着冷静,创造性地考出高水*。

  一、指导思想:

  高三复*应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立足基础,构建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面向低、中档题抓训练,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要突出抓思维教学,强化数学思想的运用,要研究高考题,分析相应的应试对策,更新复*理念,优化复*过程,提高复*效益。

  二、复*进度:

  按教研室下发的计划为准,结合本校实际,一轮在2月底3月初完成。材料以教研室下发材料为主,进行集体备课,难题删去。

  每章进行一次单元过关考试和一次满分答卷,统考前进行一次模拟考试练*。

  三、复*措施:

  1、抓住课堂,提高复*效益。

  首先要加强集体研究,认真备课。集体备课要做到:“一结合两发挥”。一结合就是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相结合,集体讨论,同时要发挥每个教师的特长和优势,互相补充、完善。两发挥就是,充分发挥备课组长和业务骨干的作用,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优势、集思广益。

  集体备课的内容:备计划、课时的划分、备教学的起点、重点、难点、交汇点、疑点,备*题、高考题的选用、备学情和学生的阶段性心理表现等。

  其次精选*题,注重综合。复*中要选“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选有一定的代表性、层次性和变式性的题目取训练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再次上好复*课和讲评课。复*课,既讲题也讲法,注重知识的梳理,形成条理、系统的结构框架,章节过后学生头脑中要清晰。要讲知识的重、难点和学生容易错的地方,要引导学生对知识横向推广,纵向申。复*不等于重复也不等于单纯的解题,应温故知新,温故求新,以题论法,变式探索,深化提高。讲出题目的价值,讲出思维的过程,甚至是学生在解题中的失败的教训和走过的弯路。功夫花在如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

  讲评课要紧紧的抓住典型的题目讲评,凡是出错率高的题目必须讲,必须再练*。讲解时要注意从学生出错的根源上剖析透彻,彻底根治。要做到:重点讲评、纠错讲评和辩论式讲评相结合,或者让学生讲题,给学生排疑解难,帮助学生获得成功。

  2、畅通反馈渠道,了解学生

  通过课堂提问、学生讨论交流、批改作业、评阅试卷、课堂板书以及课堂上学生情态的变化等途径,深入的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的观察、发现、捕捉有关学生的信息调节教法,让教师的教最大程度上服务于学生。

  3、复*要稳扎稳打,注重反思

  数学复*要稳扎稳打,不要盲目的去做题,每次练*后都必须及时进行反思总结 。反思总结解题过程的俄来龙去脉;反思总结此题和哪些题类似或有联系及解决这类问题有何规律可循5;反思总结此题还有无其它解法,养成多角度多方位的思维*惯;反思总结做错题的原因:是知识掌握不准确,还是解题方法上的原因,是审题不清还是计算错误等等。

  注意心理调节和应试技巧的训练,应试的技巧和心理的训练要三高三的第一节课开始,要贯穿于整个高三的复*课,良好的心理素质是高考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数学老师在讲课时尤其是考试中主要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教育学生要以*常心来对待每一次考试。

  4、强化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复*中要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复*,特别要研究解题中常用的思想方法:函数和方程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转化和化归的思想,还有极限的思想和运动变化的思想,而采用的方法有: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判别式法、割补法等,逻辑分析法有分析法、综合法、数学归纳法和反证法等。对于这些数学思想和方法要在*日的教学中,,结合具体的题目和具体的章节,有意识的、恰当的进行渗透学*和领会,要让学生逐个的掌握他们的本质的特征和运用的基本的程序,做到灵活的运用和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去解决问题。复*中注重揭示思想方法在知识互相联系、互相沟通中的纽带作用。

  一、目的:

  在学校高三毕业班教学备考的指导下,根据学科的特点与历年的高考说明及高考中数学的地位,使数学复*有一个依据顺序,协调班级之间的教学复*工作,使与教师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特点、优点,出色完成高三数学复*的教学任务,让学生得到应有的数学知识,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达到理想的彼岸。

  二、指导思想:

  针对高三学生现有的真实水*及实际情况,以课本内容为基础,新课程标准及高考说明为依据,选择适合的复*资料,运用恰当的途径,熟读、细读高考说明,准确把握高考的信息、动向,规范复*,夯实基础,充分发挥本学科的科任教师的特长、特点,协调与其他学科间的横向关系,让各位老师都舒畅、乐意、轻松、出色的完成高三数学复*教学任务。

  三、复*安排:

  第一轮:(9月初至明年3月中旬)基础复*(课本为主,蓝本资料为辅助)。夯实基础,让学生弄清楚所学知识的基本结构,基本技能,重视知识结构的先后顺序及掌握基础知识的方法并赋以应用。具体课时安排:

  知识内容 课时数

  1、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6

  2、*面向量8

  3、不等式的性质与解法包括基本不等式和简单的线性规划。10

  4、函数的概念及性质10

  5、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6

  6、导数及其应用6

  7、函数与方程,函数的综合应用4

  8、等差数列与等比数列4

  9、递推数列与数学归纳法4

  10、三角函数8

  11、三角恒等变换4

  12、解三角形4

  13、*面解析几何初步10

  14、圆锥曲线方程10

  15、立体几何初步12

  16、空间中向量与立体几何6

  17、计数原理与概率10

  18、随机变量及其分布6

  19、算法初步、统计、统计案例12

  20、推理与证明及复数8

  第二轮:(明年3月下旬到4月下旬)专题复*(视情况有机选择)。教师以方法、技巧为主线;主要研究数学思想方法,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通性通法,系统全面地复*,灵活运用通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思想方法,注意必考点,关注热点,立足得分点,分析易错点,把握准确无失误。具体作法(专题选取):

  1、第一轮复*中反映出来的弱点;

  2、教材中的重点;

  3、历年高考试题中的热点;

  4、基本数学思想方法的系统介绍;

  5、解题应试的技巧;

  6、具体题型的复*(如:选择题、填空题、最值、定点、定值、*几、立几)

  第三轮:(5月份至临考)综合训练,补漏补缺。重视反思,减少失误,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创造性、规范解题。优化学*方法,规范模式规律,心理辅导,放松心情,轻松应考。


一、目前数学复*中,影响数学成绩提高的情况分析

就目前而言,文科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其主要表现有:

1、不制定复*计划,课前不进行认真的预*,有的同学基础本就薄弱,因而上课时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听课效率低下,成绩进步不大。

2、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独立思考完成,抄袭别人的作业,敷衍了事。

3、对复*过的相关概念不求甚解,轻视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复*。

4、作业书写不认真,解题思路不清晰、过程不规范。

5、复*方法不当,复*时不能抓住一个核心知识,扩散思维,举一反三,总结规律。

6、时间支配不合理,再加上受考试失败的打击,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以上存在的情况,必须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立即加以纠正。

二、如何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复*成绩,必须注重以下七个方面:

1、每节课必须做到课前预*,把课上要讲的*题和内容过一遍,课前预*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的目的就是知道老师下节课所讲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还一知半解,存在哪些疑点、难点,整理自己的解题思路,看看和老师的思路是否对路,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听讲效率,不让疑点轻易溜过。

2、上课必须全神贯注,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自己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眼到:上课既要看讲义,又要看老师板书,二者必须有机兼顾,学*老师的板书布局,提高自己解题的规范化。心到是指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解题思路,认真体会老师是如何抓住问题的重点,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向的。口到就是积极思维,随时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并且要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要点记录下来,记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课后复*之用,同时要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最忌讳以听懂为目标,最好能摘抄老师的讲解步骤,必要时甚至可以背诵一部分关键步骤。

3、课后必须认真回忆、折磨和反思,许多同学对课上没弄懂的题目,不是认真琢磨,而是立即请教其他同学,这样即使知道答案或者解题方法,记忆效果也不会很好。回顾一些典型例题,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认知印象,日积月累,很快就能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回想得起来的知识,才能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最关键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不懂的题目,经过老师或者同学讲解以后,弄懂了,就放在一边不再过问,如果过两天再拿出来,发现自己又不懂了。所以,对于难题、不懂的题目我们应该采用滚动复*的方法,隔几天就把前几天的内容拿出来回顾一遍。

4、必须做好每章节的复*小结,每章节的知识复*结束后,要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同样采取回忆式的方法,先不看课本,不看讲义,不看课堂笔记,认真回忆该章节的知识脉络,回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板”题型,尤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然后再打开讲义和笔记,认真对照,使知识网络和思路更进一步完善。

5、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练*和数学作业,在应试考试的大背景下,要准确的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不做一定数量的练*和作业是绝对不行的,只有多做练*,才能熟而生巧,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考试的成功率。并且在做题后要“回头看”,看自己解题时用到了哪些基本知识和数学方法,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思路,另外,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要始终把解题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把解题的通法排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速度、技巧和捷径,这是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保证。

6、必须正确估计自己的数学水*和数学学*能力,确立自己切实可行的数学复*起点和数学成绩的学*目标,对高三文科班的绝大部分同学而言,数学基础不如理科生,毕竟文理科的思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数学复*必须要狠抓基础复*。通过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最基本的填空题和中档题,尤其是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起点必须是从课本开始,看课本上的概念和例题,做课本上的*题。如果课本上的概念都不清楚,数学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复*讲义上的题目,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对于难题,要学会主动放弃,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如果真正把基本的东西弄懂了,高考110分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基础掌握的较好的同学,同样不能忽视“三基”的复*,要熟练掌握基础。讲义、周练、月考试卷上的题目必须逐题过关,学校所发的资料必须充分利用。确保填空题、中档题不失分或少失分,牢牢抓住80%(试卷结构易、中、难比例为4:4:2)不放松,再根据可能,完成后两道题中的容易部分,高考向135冲刺。个别基础很好的同学,要准确把握自己,不要故步自封,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充分发扬“钉子”精神,有钻劲有干劲有耐力,通过复*,掌握一些新题型的解决方法,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创新解题,高考向145分冲刺。

7、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这是提高考试成绩的的最后一道关卡。每次考试,不管是周练还是月考,高考,都要足够重视,养成良好的应试*惯。考试的基本原则是:读题一字一句的读,读清的基础上读懂,认真审题,在题意不清的情况下,切不可轻易动笔。胡乱审题,轻易下笔,这是考试中的大忌。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前至后,依次答题,中途碰到不懂,无法下手的题目,要舍得暂时放弃或及时变换思路角度,绝不可打攻坚战,消耗过多的时间,会做的题目,千万不要出现计算上的失误,这种失误在高考阅卷中经常会造成整道试题的错误而失去本该拿到的分数。

总之,对于数学复*可以概括为:课前预*,找出不足;课上听讲,解决问题;课后复*,巩固疑难。日轻周结阶段过关。

  高三数学复*计划 5

  一、目前数学复*中,影响数学成绩提高的情况分析

  就目前而言,文科班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其主要表现有:

  1、不制定复*计划,课前不进行认真的预*,有的同学基础本就薄弱,因而上课时无法跟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听课效率低下,成绩进步不大。

  2、对老师布置的作业,不独立思考完成,抄袭别人的作业,敷衍了事。

  3、对复*过的相关概念不求甚解,轻视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的复*。

  4、作业书写不认真,解题思路不清晰、过程不规范。

  5、复*方法不当,复*时不能抓住一个核心知识,扩散思维,举一反三,总结规律。

  6、时间支配不合理,再加上受考试失败的打击,对数学产生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以上存在的情况,必须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立即加以纠正。

  二、如何学好数学,提高数学复*成绩,必须注重以下七个方面:

  1、每节课必须做到课前预*,把课上要讲的*题和内容过一遍,课前预*是学好数学不可缺少的环节,预*的目的就是知道老师下节课所讲的内容,在这些内容中,哪些是已经掌握的,哪些知识还一知半解,存在哪些疑点、难点,整理自己的解题思路,看看和老师的思路是否对路,是否还有更好的方法,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提高课堂的听讲效率,不让疑点轻易溜过。

  2、上课必须全神贯注,做到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耳到就是专心听讲,听老师对问题的分析,自己从中得到什么样的启发。眼到:上课既要看讲义,又要看老师板书,二者必须有机兼顾,学*老师的板书布局,提高自己解题的规范化。心到是指用心思考,跟上老师的解题思路,认真体会老师是如何抓住问题的重点,如何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解题的方向的。口到就是积极思维,随时准备回答老师的问题。手到就是在听、看、想、说的基础上,划出知识的重点、难点,并且要将老师讲课的重点,要点记录下来,记忆老师分析问题的方法和技巧,以便课后复*之用,同时要认真做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课堂上最忌讳以听懂为目标,最好能摘抄老师的讲解步骤,必要时甚至可以背诵一部分关键步骤。

  3、课后必须认真回忆、折磨和反思,许多同学对课上没弄懂的题目,不是认真琢磨,而是立即请教其他同学,这样即使知道答案或者解题方法,记忆效果也不会很好。回顾一些典型例题,通过反思进一步加深认知印象,日积月累,很快就能举一反三,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数学成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回想得起来的知识,才能内化成为自己的知识。最关键也是大家最容易忽视的一点是,不懂的题目,经过老师或者同学讲解以后,弄懂了,就放在一边不再过问,如果过两天再拿出来,发现自己又不懂了。所以,对于难题、不懂的题目我们应该采用滚动复*的方法,隔几天就把前几天的内容拿出来回顾一遍。

  4、必须做好每章节的复*小结,每章节的知识复*结束后,要进行阶段性的小结,同样采取回忆式的方法,先不看课本,不看讲义,不看课堂笔记,认真回忆该章节的知识脉络,回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样板”题型,尤其是解决这类问题的通法,然后再打开讲义和笔记,认真对照,使知识网络和思路更进一步完善。

  5、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数学练*和数学作业,在应试考试的大背景下,要准确的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巧,不做一定数量的练*和作业是绝对不行的,只有多做练*,才能熟而生巧,才能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才能提高解题的准确性和考试的成功率。并且在做题后要“回头看”,看自己解题时用到了哪些基本知识和数学方法,看一看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或思路,另外,无论是作业还是考试,要始终把解题的准确性放在第一位,把解题的通法排在第一位,而不是一味的追求速度、技巧和捷径,这是数学成绩提高的重要保证。

  6、必须正确估计自己的数学水*和数学学*能力,确立自己切实可行的数学复*起点和数学成绩的学*目标,对高三文科班的绝大部分同学而言,数学基础不如理科生,毕竟文理科的思维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大家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因此,数学复*必须要狠抓基础复*。通过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最基本的填空题和中档题,尤其是数学基础比较薄弱的同学,起点必须是从课本开始,看课本上的概念和例题,做课本上的*题。如果课本上的概念都不清楚,数学复*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对复*讲义上的题目,能做多少就做多少,对于难题,要学会主动放弃,没有必要去浪费时间。如果真正把基本的东西弄懂了,高考110分是没有问题的。对于基础掌握的较好的同学,同样不能忽视“三基”的复*,要熟练掌握基础。讲义、周练、月考试卷上的题目必须逐题过关,学校所发的资料必须充分利用。确保填空题、中档题不失分或少失分,牢牢抓住80%(试卷结构易、中、难比例为4:4:2)不放松,再根据可能,完成后两道题中的容易部分,高考向135冲刺。个别基础很好的同学,要准确把握自己,不要故步自封,而是应该脚踏实地,充分发扬“钉子”精神,有钻劲有干劲有耐力,通过复*,掌握一些新题型的解决方法,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创新解题,高考向145分冲刺。

  7、必须掌握行之有效的考试方法,这是提高考试成绩的的最后一道关卡。每次考试,不管是周练还是月考,高考,都要足够重视,养成良好的应试*惯。考试的基本原则是:读题一字一句的读,读清的基础上读懂,认真审题,在题意不清的情况下,切不可轻易动笔。胡乱审题,轻易下笔,这是考试中的大忌。要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从前至后,依次答题,中途碰到不懂,无法下手的题目,要舍得暂时放弃或及时变换思路角度,绝不可打攻坚战,消耗过多的时间,会做的题目,千万不要出现计算上的失误,这种失误在高考阅卷中经常会造成整道试题的错误而失去本该拿到的分数。

  总之,对于数学复*可以概括为:课前预*,找出不足;课上听讲,解决问题;课后复*,巩固疑难。日轻周结阶段过关。

  高考数学复*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进行有效的复*,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下面谈谈我们的做法。

  一、夯实解题基本功高考数学题很多源于课本,因此要依据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强化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巩固。注重对课本例题、*题的演变训练,将课本内容延伸、提高。数学高考历来重视运算能力,运算要熟练、准确,运算要简捷、迅速,运算要与推理相结合,要合理,并且在复*中要有意识地养成书写规范,表达准确的良好*惯。

  二、不依靠题海取胜,注重题目的质量和处理水*由于复*的时间紧任务重,要避免题海战术,教学要精心备课,选择典型例题,使学生少走弯路。对立意新颖、结构精巧的新题予以足够的重视,要保证有相当数量的这类题目,但也不一味排斥一些典型的所谓“新题”、“热题”。传统的好题,应足够重视,陈题新解、熟题重温可使学生获得新的感受和乐趣。要特别重视讲评试卷的方法和技巧。

  三、分层辅导,强化训练

  1、对于优生(90分以上),我们组建了培优班,由6个文科班中的数学前40—50名同学组成,培优的目的主要是能使这些优秀的学生在高考中数学成绩稳定在115分左右,部分学生能超过125分。培优是对重点知识内容深化,是使他们既能熟练掌握,又能灵活应用,并在解题过程中,不断强化、固化。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应试技巧。

  2、对于中等生(65—90分,比例较大),我们组建了两个提高班。主要针对中上等学生和只有数学单科较弱的中等学生群体,帮助他们树立学*数学的兴趣并改变数学拖后腿的现象。中等生的提高意味着上线率的提高,对此我们十分的重视。提高班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对“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能力培养,以强化解题方法、解题思路为主,讲解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中的基础题得分技巧。对重点、难点、疑点、误点、弱点、考点进行强化训练。

  3、对于学数学有困难的.学生(主要集中在2,5,6班,数学成绩在30分以下),我们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以课本为主,强化数学知识的概念、定理、公式、法则,加以理解,要求记忆、默写,并会简单应用。6个文科班中,有的班级(3、4班),每天晚修或下午自*课,抽出半小时的时间专门学数学,数学课代表或数学老师组织学生默写数学公式、法则,或布置有针对性的*题;有的班级在课室专门搞了“数学角”,每天提供数学公式,概念及解题技巧,强迫学生学数学。几个周下来,很有收获。

  除此之外,我们每周有周测,出两套难度不同的试卷(A、B卷),对于数学成绩差一些的学生,我们给他们提供的是一套以基础知识为主的测试卷(A卷),80分为满分,48分合格,效果非常好,这部分学生学数学的信心也大大提高了。按照教育局最新,我们告诉数学差的学生,高考数学成绩只要达40—50分,那么总成绩一定可以达专B线的(若是高职,必是专A),用以提高每个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四、总体复*安排:

  1、7月14日2月上旬,完成第一轮复*,按章节系统复*,以夯实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熟悉高考考点为目标。我们以《全品高考数学复*方案》为主要复*资料,其最大特点就是“听课手册+活页的作业手册”,非常适合学生练*和测验。另外,我们普通班老师还用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编,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xx高考备考指南 数学(文科)系统复*用书”,针对数学基础薄弱的学生,进行基础训练。学生普遍感觉这本书的题目比较温和,基础性强,而不是面目可憎,无从下手。

  2、每周一考:每周三下午第八节课是我们文科数学周考时间,以主干知识为重点,注重选、填题的训练,特别是速度和解题技巧。因此,每次测试题目选“题型小、方法巧、运用活、覆盖宽”的题目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

  3、2月中下旬3月中旬(广一模之前),把复*过的知识重新“回炉”进行全面、滚动复*,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注重对小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的强化。在这一阶段,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与应试技巧,提高学生采用“配方法、待定系数法、数形结合,分类讨论,换元”等方法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针对选择、填空的特色,学*一些解题的特殊技巧、方法,以提高在高考考试中的对时间的掌控力。

  4、4月上旬高考,最后综合训练,穿插专题、专项复*,查漏补缺、纠错,高考全真模拟,提高学生适应高考的能力。综合模拟在前两轮复*的基础上,为了增强数学备考的针对性和应试功能,做一定量的高考模拟试题是必须的,也是十分有效的。

  该阶段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1、强化知识的综合性和交汇性,巩固方法的选择性和灵活性。

  2、检查复*的知识疏漏点和解题易错点,探索解题的规律。

  3、检验知识网络的生成过程。发放一份我们备课组自己编写的“高考数学知识点考前再回顾”。

  4、领会数学思想方法在解答一些高考真题和新颖的模拟试题时的工具性。

  这一轮复*以仿真卷为主,一定要注意试卷的仿真性,把握好试卷的难度和梯度,掌握考试时间,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不断总结考试经验与考试技能,真正高考时不慌神,沉着冷静,创造性地考出高水*。

  高考数学试题中有80%是基础题,所以每个考生都应该把重点放到基础题上,能克服基础题的粗心毛病,把它做好也是不易的。本文给出高三数学学*计划,以供高三学生查看。

  具体方法:

  聪明和敏捷对于数学学*来说固然重要,但良好的学*方法可以把学*效果提高几倍,这是先天因素不可比拟的。学好数学首先要过的是心理关。任何事情都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循序渐进的积累过程。

  一、预*。

  不等于浏览。要深入了解知识内容,找出重点,难点,疑点,经过思考,标出不懂的,有益于听课抓住重点,还可以培养自学能力,有时间还可以超前学*。

  二、听讲——核心在课堂。

  1、以听为主,兼顾记录。

  2、注重过程,轻结论。

  3、有重点。

  4、提高听课效率。

  三、复*,像演电影一样把课堂复*,整理笔记。

  四、多做练*:

  1、晚上吃饭后,坐到书桌时,看数学最适合,

  2、做一道数学题,每一步都要多问个别为什么,不能只满足于老师课堂上的灌输式传授和书本上的简单讲述,要想提高必须要一步一步推,一步一步想,每个过程都必不可少,

  3、不要粗心大意,

  4、做完每一道题,要想想为什么会想到这样做,大脑建立一种条件发射,关键在于每做一道题要从中得到东西,错在哪,

  5、解题都有固定的套路。

  6、还有大胆的夸奖自己,那是树立信心的关键时刻。

  五、总结。

  1、要将所学的知识变成知识网,从大主干到分枝,清晰地深存在脑中,新题想到老题,从而一通百通。

  2、建立错误集,错误多半会错上两次,在有意识改正的情况下,还有可能错下去,最有效的应该是会正确地做这道题,并在下次遇到同样情况时候有注意的意识。

  3、周末再将一周做的题回头看一番,提出每道题的思路方法。4有问题一定要问。

  六、考前复*

  1、前2周就要开始复*,做到心中有数,否则会影响发挥,再做一遍以前的错题是十分必要的,据说有一个同学*时只有一百零几,离高考只有一个月,把以前错题从头做一遍,最后他数学居然得了147分。

  2、要重视基础。

  最后提醒高三学生,听老师的话,勤学苦练不可少,成功没有捷径,要乐观,有毅力,要有决心,还要有耐心,学数学是一个很长的过程,你的努力于回报往往不能那么尽如人意的成正比,甚至会有下坡路的趋势,但只要坚持下去,那条成绩线会抬起头来,一定能看到光明。祝愿每一个高考生明年都会有好成绩。

  一.背景分析

  *九年来,安徽省高考数学试题在国家考试纲要指导下确定《考试说明》,进行自主命题。不出意外,20__年的安徽高考数学卷还是自主命题。纵观八年安徽自主命题《考试说明》和试题,都力求立足现行高中教材,在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全面考查的同时,突出对数学思想、数学核心能力进行综合考查 ,贯彻了 总体保持稳定,深化能力立意,积极改革创新的原则,充分体现了高考 能力立意的思想。数学试题注重基础,突出重点,层次分明,逐步深入;试题能力要求渐进提高,层次区分明显,多层次、多角度、多视点地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潜能。


研究高三数学的复*策略(扩展4)

——高三数学复*教案(精选五篇)

  考试要求 重难点击 命题展望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3.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

  4.了解从自然数系到复数系的关系及扩充的基本思想,体会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1.复数的有关概念;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本章难点:运用复数的有关概念解题. *几年高考对复数的考查无论是试题的难度,还是试题在试卷中所占 比例都是呈下降趋势,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多为容易题.在复*过程中,应将复数的概念及运算放在首位.

  知识网络

  15.1 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典例精析

  题型一 复数的概念

  【例1】 (1)如果复数(m2+i)(1+mi)是实数,则实数m= ;

  (2)在复*面内,复数1+ii对应的点位于第 象限;

  (3)复数z=3i+1的共轭复数为z= .

  【解 析】 (1)(m2+i)(1+mi)=m2-m+(1+m3)i是实数1+m3=0m=-1.

  (2)因为1+ii=i(1+i)i2=1-i,所以在复*面内对 应的点为(1,-1),位于第四象限.

  (3)因为z=1+3i,所以z=1-3i.

  【点拨】 运算此类 题目需注意复数的代数形式z=a+bi(a,bR),并注意复数分为实数、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几何意义,共轭复数等概念.

  【变式训练1】(1)如果z=1-ai1+ai为纯虚数,则实数a等于()

  A.0 B.-1 C.1 D.-1或1

  (2)在复*面内,复数z=1-ii(i是虚数单位)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1)设z=xi,x0,则

  xi=1-ai1+ai1+ax-(a+x)i=0 或 故选D.

  (2)z=1-ii=(1-i)(-i)=-1-i,该复数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故选C.

  题型二 复数的相等

  【例2】(1)已知复数z0=3+2i,复数z满足zz0=3z+z0,则复数z= ;

  (2)已知m1+i=1-ni, 其中m,n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则m+ni=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2i)x+2+ki=0有实根,则这个实根为 ,实数k的值为.

  【解析】(1)设z=x+yi(x,yR),又z0=3+2i,

  代入zz0=3z+z0得(x+yi)(3+2i)=3(x+yi)+3+2i,

  整理得 (2y+3)+(2-2x)i=0,

  则由复数相等的条件得

  解得 所以z=1- .

  (2)由已知得m=(1-ni)(1+i)=(1+n)+(1-n)i.

  则由复数相等的条件得

  所以m+ni=2+i.

  (3)设x=x0是方程的实根, 代入方程并整理得

  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

  解得 或

  所以方程的实根为x=2或x= -2,

  相应的k值为k=-22或k=22.

  【点拨】复数相等须先化为z=a+bi(a,bR)的形式,再由相等 得实部与实部相等、虚部与虚部相等.

  【变式训练2】(1)设i是虚数单位,若1+2i1+i=a+bi(a,bR),则a+b的值是()

  A.-12 B.-2 C.2 D.12

  (2)若(a-2i)i=b+i,其中a,bR,i为虚数单位,则a+b=.

  【解析】(1)C.1+2i1+i=(1+2i)(1-i)(1+i)(1-i)= 3+i2,于是a+b=32+12=2.

  (2)3.2+ai=b+ia=1,b= 2.

  题 型三 复数的运算

  【例3】 (1)若复数z=-12+32i, 则1+z+z2+z3++z2 008= ;

  (2)设复数z满足z+|z|=2+i,那么z= .

  【解析】 (1)由已知得z2=-12-32i,z3=1,z4=-12+32i =z.

  所以zn具有周期性,在一个周期内的和为0,且周期为3.

  所以1+z+z2+z3++z2 008

  =1+z+(z2+z3+z4)++(z2 006+z2 007+z2 008)

  =1+z=12+32i.

  (2)设z=x+yi(x,yR),则x+yi+x2+y2=2+i,

  所以 解得 所以z= +i.

  【点拨】 解(1)时要注意x3=1(x-1)(x2+x+1)=0的三个根为1,,-,

  其中=-12+32i,-=-12-32i, 则

  1++2=0, 1+-+-2=0 ,3=1,-3=1,-=1,2=-,-2=.

  解(2)时要注意|z|R,所以须令z=x +yi.

  【变式训练3】(1)复数11+i+i2等于()

  A.1+i2 B.1-i2 C.-12 D.12

  (2)(20xx江西鹰潭)已知复数z=23-i1+23i+(21-i)2 010,则复数z等于()

  A.0 B.2 C.-2i D.2i

  【解析】(1 )D.计算容易有11+i+i2=12.

  (2)A.

  总结提高

  复数的代数运算是重点,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①加减法按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②乘法展开、除法须分母实数化.因此,一些复数问题只需设z=a+bi(a,bR)代入原式后,就 可以将复数问题化归为实数问题来解决.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典例分析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an|}的前n项和Tn

  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

  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

  (1)求{an}的通项公式

  (2)令bn=anx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

  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值,并求出它的值

  .已知数列{an},an∈NXX,Sn=(an+2)2

  (1)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

  0.已知f(x)=x2-2(n+1)x+n2+5n-7(n∈NXX)

  (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设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

  11.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

  12.某商品在最*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

  函数关系式是f(t)=

  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

  g(t)=-t/3+109/3(0≤t≤100)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值

  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值,通过比较,确定值

  1.如图,已知直线L: 的右焦点F,且交椭圆C于A、B两点,点A、B在直线 上的射影依次为点D、E。

  (1)若抛物线 的焦点为椭圆C的上顶点,求椭圆C的方程;

  (2)(理)连接AE、BD,试探索当m变化时,直线AE、BD是否相交于一定点N?若交于定点N,请求出N点的坐标,并给予证明;否则说明理由。

  (文)若 为x轴上一点,求证:

  2.如图所示,已知圆 定点A(1,0),M为圆上一动点,点P在AM上,点N在CM上,且满足 ,点N的轨迹为曲线E。

  (1)求曲线E的方程;

  (2)若过定点F(0,2)的直线交曲线E于不同的两点G、H(点G在点F、H之间),且满足 的取值范围。

  3.设椭圆C: 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A,过点A作垂直于AF的直线交椭圆C于另外一点P,交x轴正半轴于点Q, 且

  ⑴求椭圆C的离心率;

  ⑵若过A、Q、F三点的圆恰好与直线

  l: 相切,求椭圆C的方程.

  4.设椭圆 的离心率为e=

  (1)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上的一点,且点A到此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求椭圆的方程.

  (2)求b为何值时,过圆x2+y2=t2上一点M(2, )处的切线交椭圆于Q1、Q2两点,而且OQ1OQ2.

  5.已知曲线 上任意一点P到两个定点F1(- ,0)和F2( ,0)的距离之和为4.

  (1)求曲线 的方程;

  (2)设过(0,-2)的直线 与曲线 交于C、D两点,且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 的方程.

  6.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F,左、右顶点分别为A、C,上顶点为B.过F、B、C作⊙P,其中圆心P的坐标为(m,n).

  (Ⅰ)当m+n0时,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Ⅱ)直线AB与⊙P能否相切?证明你的结论.

  7.有如下结论:圆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类比也有结论:椭圆 处的切线方程为 ,过椭圆C: 的右准线l上任意一点M引椭圆C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A、B.

  (1)求证:直线AB恒过一定点;(2)当点M在的纵坐标为1时,求△ABM的面积

  8.已知点P(4,4),圆C: 与椭圆E: 有一个公共点A(3,1),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直线PF1与圆C相切.

  (Ⅰ)求m的值与椭圆E的方程;

  (Ⅱ)设Q为椭圆E上的一个动点,求 的取值范围.

  9.椭圆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一个顶点为 ,右焦点 与点 的距离为 。

  (1)求椭圆的方程;

  (2)是否存在斜率 的直线 : ,使直线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满足 ,若存在,求直线 的倾斜角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椭圆方程为 的一个顶点为 ,离心率 。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 :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满足 ,求 。

  11.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F,左右顶点分别为A,C上顶点为B,过F,B,C三点作 ,其中圆心P的坐标为 .

  (1) 若椭圆的离心率 ,求 的方程;

  (2)若 的圆心在直线 上,求椭圆的方程.

  12.已知直线 与曲线 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为坐标原点.

  (Ⅰ)若 ,求证:曲线 是一个圆;

  (Ⅱ)若 ,当 且 时,求曲线 的离心率 的取值范围.

  13.设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A是椭圆C上的一点,且 ,坐标原点O到直线 的距离为 .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Q是椭圆C上的一点,过Q的直线l交x轴于点 ,较y轴于点M,若 ,求直线l的方程.

  1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过其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为 为常数).

  (I)求抛物线方程;

  (II)斜率为 的直线PA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A,斜率为 的直线P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B(A、B两点不同),且满足 ,求证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

  (III)在(II)的条件下,当 时,若P的坐标为(1,-1),求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15.已知动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且满足|AB|=2,点P在线段AB上,且

  设点P的轨迹方程为c。

  (1)求点P的轨迹方程C;

  (2)若t=2,点M、N是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动点(M、N不在坐标轴上),点Q

  坐标为 求△QMN的面积S的最大值。

  16.设 上的两点,

  已知 , ,若 且椭圆的离心率 短轴长为2, 为坐标原点.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AB过椭圆的焦点F(0,c),(c为半焦距),求直线AB的斜率k的值;

  (Ⅲ)试问:△AOB的面积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7.如图,F是椭圆 (a0)的一个焦点,A,B是椭圆的两个顶点,椭圆的离心率为 .点C在x轴上,BCBF,B,C,F三点确定的圆M恰好与直线l1: 相切.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点A的直线l2与圆M交于PQ两点,且 ,求直线l2的方程.

  18.如图,椭圆长轴端点为 , 为椭圆中心, 为椭圆的右焦点,且 .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记椭圆的上顶点为 ,直线 交椭圆于 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 ,使点 恰为 的垂心?若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轴上,离心率为 ,且经过点 . 直线 交椭圆于 两不同的点.

  20.设 ,点 在 轴上,点 在 轴上,且

  (1)当点 在 轴上运动时,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设 是曲线 上的点,且 成等差数列,当 的垂直*分线与 轴交于点 时,求 点坐标.

  21.已知点 是*面上一动点,且满足

  (1)求点 的轨迹 对应的方程;

  (2)已知点 在曲线 上,过点 作曲线 的两条弦 和 ,且 ,判断:直线 是否过定点?试证明你的结论.

  22.已知椭圆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 、 、 三点.

  (1)求椭圆 的方程:

  (2)若点D为椭圆 上不同于 、 的任意一点, ,当 内切圆的面积最大时。求内切圆圆心的坐标;

  (3)若直线 与椭圆 交于 、 两点,证明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在直线 上.

  23.过直角坐标*面 中的抛物线 的焦点 作一条倾斜角为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用 表示A,B之间的距离;

  (2)证明: 的大小是与 无关的定值,

  并求出这个值。

  24.设 分别是椭圆C: 的左右焦点

  (1)设椭圆C上的点 到 两点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设K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 的中点B的轨迹方程

  (3)设点P是椭圆C 上的任意一点,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M,N两点,当直线PM ,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 试探究 的值是否与点P及直线L有关,并证明你的结论。

  25.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直线 : 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 的方程;

  (II)设椭圆 的左焦点为 ,右焦点 ,直线 过点 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 垂直 于点 ,线段 垂直*分线交 于点 ,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III)设 与 轴交于点 ,不同的两点 在 上,且满足 求 的取值范围.

  26.如图所示,已知椭圆 : , 、 为

  其左、右焦点, 为右顶点, 为左准线,过 的直线 : 与椭圆相交于 、

  两点,且有: ( 为椭圆的半焦距)

  (1)求椭圆 的离心率 的最小值;

  (2)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若 , ,

  求证: 、 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

  27.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 ,左右顶点分别为 ,上顶点为 ,过 三点作圆 ,其中圆心 的坐标为

  (1)当 时,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直线 能否和圆 相切?证明你的结论

  28.已知点A(-1,0),B(1,-1)和抛物线. ,O为坐标原点,过点A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C于M、P,直线MB交抛物线C于另一点Q,如图.

  (I)证明: 为定值;

  (II)若△POM的面积为 ,求向量 与 的夹角;

  (Ⅲ) 证明直线PQ恒过一个定点.

  29.已知椭圆C: 上动点 到定点 ,其中 的距离 的最小值为1.

  (1)请确定M点的坐标

  (2)试问是否存在经过M点的直线 ,使 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A、B满足条件 (O为原点),若存在,求出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是理由。

  30.已知椭圆 ,直线 与椭圆相交于 两点.

  (Ⅰ)若线段 中点的横坐标是 ,求直线 的方程;

  (Ⅱ)在 轴上是否存在点 ,使 的值与 无关?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1.直线AB过抛物线 的焦点F,并与其相交于A、B两点。Q是线段AB的中点,M是抛物线的准线与y轴的交点.O是坐标原点.

  (I)求 的取值范围;

  (Ⅱ)过 A、B两点分剐作此撒物线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于N点.求证: ∥ ;

  (Ⅲ) 若P是不为1的正整数,当 ,△ABN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时,求该抛物线的方程.

  32.如图,设抛物线 ( )的准线与 轴交于 ,焦点为 ;以 、 为焦点,离心率 的椭圆 与抛物线 在 轴上方的一个交点为 .

  (Ⅰ)当 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 经过椭圆 的右焦点 ,与抛物线 交于 、 ,如果以线段 为直径作圆,试判断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 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求出这样的实数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3.已知点 和动点 满足: ,且存在正常数 ,使得 。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设直线 与曲线C相交于两点E,F,且与y轴的交点为D。若 求 的值。

  34.已知椭圆 的右准线 与 轴相交于点 ,右焦点 到上顶点的距离为 ,点 是线段 上的一个动点.

  (I)求椭圆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过点 且与 轴不垂直的'直线 与椭圆交于 、 两点,使得 ,并说明理由.

  35.已知椭圆C: ( .

  (1)若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1)的条件下,设过定点 的直线 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 ,且 为锐角(其中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 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3)如图,过原点 任意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椭圆 ( )相交于 四点,设原点 到四边形 一边的距离为 ,试求 时 满足的条件.

  36.已知 若过定点 、以 ( )为法向量的直线 与过点 以 为法向量的直线 相交于动点 .

  (1)求直线 和 的方程;

  (2)求直线 和 的斜率之积 的值,并证明必存在两个定点 使得 恒为定值;

  (3)在(2)的条件下,若 是 上的两个动点,且 ,试问当 取最小值时,向量 与 是否*行,并说明理由。

  37.已知点 ,点 (其中 ),直线 、 都是圆 的切线.

  (Ⅰ)若 面积等于6,求过点 的抛物线 的方程;

  (Ⅱ)若点 在 轴右边,求 面积的最小值.

  38.我们知道,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进行判别,那么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类似的判别方法吗?请同学们进行研究并完成下面问题。

  (1)设F1、F2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 的距离分别为d1、d2,试求d1d2的值,并判断直线L与椭圆M的位置关系。

  (2)设F1、F2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

  (m、n不同时为0)的距离分别为d1、d2,且直线L与椭圆M相切,试求d1d2的值。

  (3)试写出一个能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并证明。

  (4)将(3)中得出的结论类比到其它曲线,请同学们给出自己研究的有关结论(不必证明)。

  39.已知点 为抛物线 的焦点,点 是准线 上的动点,直线 交抛物线 于 两点,若点 的纵坐标为 ,点 为准线 与 轴的交点.

  (Ⅰ)求直线 的方程;(Ⅱ)求 的面积 范围;

  (Ⅲ)设 , ,求证 为定值.

  40.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直线 : 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 的方程;

  (II)设椭圆 的左焦点为 ,右焦点 ,直线 过点 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 垂直 于点 ,线段 垂直*分线交 于点 ,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III)设 与 轴交于点 ,不同的两点 在 上,且满足 求 的取值范围.

  41.已知以向量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 过点 ,抛物线 : 的顶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在该抛物线的准线上.

  (1)求抛物线 的方程;

  (2)设 、 是抛物线 上的两个动点,过 作*行于 轴的直线 ,直线 与直线 交于点 ,若 ( 为坐标原点, 、 异于点 ),试求点 的轨迹方程。

  42.如图,设抛物线 ( )的准线与 轴交于 ,焦点为 ;以 、 为焦点,离心率 的椭圆 与抛物线 在 轴上方的一个交点为 .

  (Ⅰ)当 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 经过椭圆 的右焦点 ,

  与抛物线 交于 、 ,如果以线段 为直径作圆,

  试判断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 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求出这样的实数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3.设椭圆 的一个顶点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且离心率 且过椭圆右焦点 的直线 与椭圆C交于 两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 ,使得 .若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Ⅲ)若AB是椭圆C经过原点O的弦, MN AB,求证: 为定值.

  44.设 是抛物线 的焦点,过点M(-1,0)且以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顺次交抛物线于 两点。

  (Ⅰ)当 时,若 与 的夹角为 ,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若点 满足 ,证明 为定值,并求此时△ 的面积

  45.已知点 ,点 在 轴上,点 在 轴的正半轴上,点 在直线 上,且满足 .

  (Ⅰ)当点 在 轴上移动时,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Ⅱ)设 、 为轨迹 上两点,且 0, ,求实数 ,

  使 ,且 .

  46.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A,P为C 上任一点,MN是圆 的一条直径,若与AF*行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 的直线 恰好与圆 相切。

  (1)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

  (2)若 的最大值为49,求椭圆C 的方程.

  ●知识梳理

  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

  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

  ●点击双基

  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

  A.b1 B.b1 C.b1 D.b=1

  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时,2x-1单调增加,

  b2-1=1.

  答案:A

  2.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f(x+1)-1|2得-2

  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1),

  f(3)

  答案:(-1,2)

  ●典例剖析

  【例1】 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则点P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

  A.点P1、P2都在l的上方 B.点P1、P2都在l上

  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 D.点P1、P2都在l的下方

  剖析:x1= +1= ,x2=1+ = ,y1=1 = ,y2= ,∵y1

  P1、P2都在l的下方.

  答案:D

  【例2】 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20xx)的值.

  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g(-x)=-g(x),

  故有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

  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

  f(20xx)=f(4500+2)=f(2)=0.

  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例3】 函数f(x)= (m0),x1、x2R,当x1+x2=1时,f(x1)+f(x2)= .

  (1)求m的值;

  (2)数列{an},已知an=f(0)+f( )+f( )++f( )+f(1),求an.

  解:(1)由f(x1)+f(x2)= ,得 + = ,

  4 +4 +2m= [4 +m(4 +4 )+m2].

  ∵x1+x2=1,(2-m)(4 +4 )=(m-2)2.

  4 +4 =2-m或2-m=0.

  ∵4 +4 2 =2 =4,

  而m0时2-m2,4 +4 2-m.

  m=2.

  (2)∵an=f(0)+f( )+f( )++f( )+f(1),an=f(1)+f( )+ f( )++f( )+f(0).

  2an=[f(0)+f(1)]+[f( )+f( )]++[f(1)+f(0)]= + ++ = .

  an= .

  深化拓展

  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4】 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f(x+y)=f(x)+f(y),且当x0时,f(x)0,f(1)=-2.

  (1)证明f(x)是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

  (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f(x)+ 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f(x)+f(-x)=0.

  f(-x)=-f(x).f(x)是奇函数.

  (2)证明:任取x1、x2R,且x10.f(x2-x1)0.

  -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

  (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f(3)=f(1+2)=f(1)+f(2)=f(1)+f(1+1)=f(1)+f(1)+f(1)=3f(1)=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

  深化拓展

  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y=ax+by+cxy,其中a、b、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1*2=3,2*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m=x,试求m的值.

  提示:由1*2=3,2*3=4,得

  b=2+2c,a=-1-6c.

  又由x*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

  b=0=2+2c.

  c=-1.(-1-6c)+cm=1.

  -1+6-m=1.m=4.

  答案:4.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

  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 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

  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 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

  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减性,f-1(x)的值域是[1,3].

  答案:C

  2.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1.

  答案:1

  3.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 )(xR),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

  解析:由f(px)=f(px- ),

  令px=u,f(u)=f(u- )=f[(u+ )- ],T= 或 的整数倍.

  答案: (或 的整数倍)

  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a=sin2x-2sinx=(sinx-1)2-1.

  ∵-11,0(sinx-1)24.

  a的范围是[-1,3].

  5.记函数f(x)= 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研究高三数学的复*策略(扩展5)

——高三数学复*资料实用5份

  考纲要求

  1.理解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并能利用含绝对值不等式的几何意义证明以下不等式

  (1)|a+b|≤|a|+|b|;

  (2)|a-b|≤|a-c||+|c-b|

  (3)会利用绝对值的几何意义求解以下类型的不等式:

  |ax+b|≤c,|ax+b|≥c;|x-c|+|x-b|≤a

  2.了解柯西不等式的不同形式,理解他们的几何意义,并会证明

  (1)柯西不等式向量形式:|α||β|≥|α·β|

  (2) x1-x2 2+ y1-y2 2+ x2-x3 2+ y2-y3 2≥ x1-x3 2+ y1-y3 2(通常称作*面三角不等式)

  3.会用上述不等式证明一些简单问题.能够利用*均值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求一些特定函数的极值.

  4.了解证明不等式的基本方法:比较法、综合法、分析法、反证法、缩放法.

  简单地说C是组合,也可以理解为没有顺序要求的情况;A是排列,需要有不同的顺序。

  比如你写的C(4,1)就是指在4个里面选1个。没有顺序(1个本来就没有顺序,但2个以上也同样不用考虑顺序问题。)

  你写的A(5,3)就是在5个里面选3个,但这3个不同的顺序算作不同的情况。

  现举例说明A(5,3)和C(5,3)的区别。

  如:12345这5个数,选其中的三个数,共有C(5,3)=10种选法。列举为(123)、(124)、(125)、(134)、(135)、(145)、(234)、(235)、(245)、(345)共10种。

  同样这5个数,如果组成没有复数字的三位数,就是A(5,3)=60种。123、132、213、231、312、321也就是原来的一种组合现在变成了6种情况了。

  公式更简单。C(4,1)=4/1=4

  C(5,3)=(5*4*3)/(3*2*1)

  C(7,2)=(7*6)/(2*1)

  也就是分子是下标依次递减相乘,乘的个数正好是上标的个数。

  分母就是上标的阶乘。

  A(5,3)=5*4*3

  A(8,6)=8*7*6*5*4*3

  A(4,2)=4*3

  也就是只有组合时分子的情况,没有分母。

  (1)直线的倾斜角

  定义:x轴正向与直线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直线的倾斜角.特别地,当直线与x轴*行或重合时,我们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度.因此,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α<180°

  (2)直线的斜率

  ①定义:倾斜角不是90°的直线,它的倾斜角的正切叫做这条直线的斜率.直线的斜率常用k表示.即.斜率反映直线与轴的倾斜程度.

  当时,;当时,;当时,不存在.

  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注意下面四点:(1)当时,公式右边无意义,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倾斜角为90°;

  (2)k与P1、P2的顺序无关;(3)以后求斜率可不通过倾斜角而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直接求得;

  (4)求直线的倾斜角可由直线上两点的坐标先求斜率得到.

  (3)直线方程

  ①点斜式:直线斜率k,且过点

  注意:当直线的斜率为0°时,k=0,直线的方程是y=y1.

  当直线的斜率为90°时,直线的斜率不存在,它的方程不能用点斜式表示.但因l上每一点的横坐标都等于x1,所以它的方程是x=x1.

  ②斜截式:,直线斜率为k,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为b

  ③两点式:()直线两点,

  ④截矩式:

  其中直线与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即与轴、轴的截距分别为.

  ⑤一般式:(A,B不全为0)

  注意:各式的适用范围特殊的方程如:

  *行于x轴的直线:(b为常数);*行于y轴的直线:(a为常数);

  (5)直线系方程:即具有某一共同性质的直线

  (一)*行直线系

  *行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二)垂直直线系

  垂直于已知直线(是不全为0的常数)的直线系:(C为常数)

  (三)过定点的直线系

  (��)斜率为k的直线系:,直线过定点;

  (��)过两条直线,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

  (为参数),其中直线不在直线系中.

  (6)两直线*行与垂直

  注意:利用斜率判断直线的*行与垂直时,要注意斜率的存在与否.

  小编寄语:进入高三,大家都需要有一份有效的复*资料,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的复*,同学们也都有各种各样的资料,但是这些资料都有一些问题,对于大家的复*不利。下面为大家提供高三数学复*资料,供大家参考。

  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是高考的热点之一,是历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主要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最优解的最值类问题的求解,高考的命题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

  (1) 常规的线性规划问题,即求在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值问题;

  (2) 与函数、*面向量等知识结合的最值类问题;

  (3) 求在非线性约束条件下的最值问题;

  (4) 考查线性规划问题在解决实际生活、生产实际中的应用.而其中的第(2)(3)(4)点往往是命题的创新点。

  【例1】 设函数f(θ)=?3?sin?θ+??cos?θ,其中,角θ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始边与x轴非负半轴重合,终边经过点?p(x,y)?,且0≤θ≤?π?。

  (1) 若点p的坐标为12,32,求f(θ)的值;

  (2) 若点p(x,y)为*面区域ω:x+y≥1,x≤1,y≤1。 上的一个动点,试确定角θ的`取值范围,并求函数f(θ)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