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

首页 / 文库 / | 2022-10-26 00:00:00 [db:标签-标题]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

  才资源是指杰出的、优秀的人力资源,着重强调人力资源的质量。以下是yjbys小编为您整理的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摘要:广西针对自身处于西部地区的实情采取了相应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西部其他地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有借鉴之处,但西部地区应创造适宜的社会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以满足人才的各层次需求,促使人才留下来。

  关键词:广西人才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策略 人才的需求

  一、广西人才资源发展现状

  2014年1月,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该《报告》对广西人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2011 年广西人才数量竞争力排全国第16 位,居西部地区第2 位;2011年广西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24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6位。对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基础比较薄弱的广西来说,其人才资源发展取得这些成绩与广西实施引人用人留人战略有密切关系。

  (1)广西引进人才的战略措施

  2010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依据广西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环境等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并据此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

  一是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引进优秀青年后备人才。截止2013年,广西与北大、清华等17所“985”重点高校签约选调了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青年后备人才队伍中。

  二是以“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广西的经济、财政金融、科技、产业、生活环境等处于全国中下游水*,要外部的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来广西安家落户难度较大,于是广西采取了“柔性”引进方式。“柔性”方式即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广西从事咨询、讲学、兼职、技术诊断、技术入股、兴办高新企业等,通过运用 “智力嫁接”、“科技联姻”、“客座顾问”、“远程会诊”、“兼职兼薪”等形式达到人才共享的目的。

  (2)广西使用人才的战略措施

  广西比较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自2011年起广西已连续3 年从区管企业、高校选派*150 名55 岁以下的中青年企业管理人才、高校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到宝钢、华润、中铝等30 多家央企,到浙大、武大、中山大学等30 多所部属高校挂职培养;自2010 年起,广西分6期组织了240 多名市**、**、副**等党政正职,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培训。

  但是广西在使用人才方面还比较欠缺。根据《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广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超过10万的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钦州、百色、河池、梧州、贵港等9个,其中超过20 万的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等3个。但是广西的“人才贡献率”*均值才19.91%,只有来宾、北海、防城港这三个人才不足10万的城市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南宁虽然人才众多,但人才的使用效益不佳。在广西各城市的竞争力对比中,南宁仅在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具有微弱优势,在人才创新竞争力、人才投入竞争力、人才贡献竞争力方面则处于相对弱势。

  (3)广西留住人才的战略措施

  2010 年以来,广西采取了三类留住人才的措施。一是建立了区、市、县各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广西自治区党委、**、人大、**四家班子领导每人联系3名优秀专家,建立定期探望慰问、信息直通直达机制,落实联络服务部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到2013 年底,各市、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关护的各行各业专家人才4100 多名。二是各级党委、**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扎实为人才办实事、办好事。2012 年解决了自治区优秀专家享受医疗优诊待遇问题;2010 年全区仅有约200 套交流干部周转房,但到2013 年,仅南宁、钦州、防城港、贺州等4 市建成的人才公寓就达2000 套,为优秀人才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三是自治区领导切实加强与各类人才的思想联系、工作联系和感情联系,每年都出*在邕专家、高技能人才代表春节茶话会,与各类人才共话广西发展。

  二、西部地区实施人才资源发展战略的建议

  (1)人才的引进方式要与人与事与地相宜并多管齐下

  现在的人才引进方式不是过去那种单一地把人才调入、落户安家,除了人才的调入落户外,还有人才来兼职、顾问咨询讲学、专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广西的 “柔性”引才方式就是与广西的`地理社会环境、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因此,西部地区在引进人才时应该根据人才的特长、产业发展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及本地地理区位的优劣势、经济发展水*、社会环境情况等灵活地采取相适宜的一种或多种人才引进方式,即人才的引进要与人才自身情况、与事项的需要、与地区的情况相符合。对那些紧缺又长期需要的人才要想方设法将之调入安家,而对有些人才只是聘来短期使用、有些人才只需在关键时期请他们来指点或者咨询一下即可。换句话说,可以根据人才自身情况、完成事项的需要及地区发展的需求将不同的人才引进为:终身正式工、长期合同工、短期合同工、临时钟点工等。这样既便于最大限度地引进和使用各类各层次人才,又可以尽量减轻与引进人才相关的负担,如人才的编制落户、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工资福利等问题。

  (2)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满足人才较低层次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三种是较低层次需求,后两种是较高层次需求。生理需求指人们对食物、水、住等生活最基本条件的需求,安全需求指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工作稳定、健康等的需求,社交需求指人们对友谊、关怀、归属感等的需求,尊重需求指人们对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等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指人们对工作的挑战性、工作自**等的需求。引进的人才像普通人一样有较低层次的需求,所以可从如下两方面去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来加以满足。

  首先,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满足引进人才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社会生活环境是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据《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显示:广西的社会生活环境总体上较好,人们对广西社会生活环境总体评价较高。但广西的城市基础设施、人才配套服务等却处于较低水*。人们对广西的城市基础条件满意率为66.23%,对广西房价的满意率为 42.68%,对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方便性的满意率为 47.68%。由于社会生活环境是一个涉及较多因素的综合复杂系统,因此各地**部门要对此类问题做出总体、长远的规划,从住房、配偶的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其次,建立各级领导与各层次人才进行思想感情联系的人才关怀制度,满足引进人才的社交需求。广西实施的区、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不过,广西三级领导关护的仅仅是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关护人才的面太窄,应该把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延伸到中层、基层及各单位,让不同层级的领导关护不同层次的人才,增加关护人才覆盖的纵深度,使各个层次的人才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怀,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因为许多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仅靠少数几个高层次领军人才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团结合作、学科交叉、专业多样、能力互补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如果只关护高层次领军人才,而冷落中层、基层的人才,忽视他们的社交需求,那么不仅不利于整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且会引起人才的流失。

  (3)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满足人才较高层次的需求

  广西在使用人才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广西的人才贡献率不高。其实,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人才。对现有人才配置、使用得当,才能既不会浪费现有人才资源,提升现有人才的贡献率,又能激励现有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做出成绩,功成名就后安心留下来,进而通过人才配置使用得当的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慕名而来。

  但是,使用人才时容易出现三种弊端:一是像书一样,“人非借不能用也”。把人才引进后以为就万事大吉了,不是将人才束之高阁,就是疏于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规划、调配、开发、重用等,而把精力放在引进新的人才上。结果不但浪费了现有人才资源,而且使现有人才感觉到浪费了青春,没有发展前途,因此跳槽。二是只重视外部引进的人才,轻视内部的现有人才。就像崇洋媚外一样,认为引进的人才都是好的,内部现有人才都是差的,因此把优惠政策、发展机会、待遇等一切好处都向引进人才倾斜,从而挫伤了内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三是人才的考评机制和标准存在偏差。考评人才时,要么仅仅以承担项目的级别与数量、以发表论文的多寡及核心与否来“论英雄”;要么就是走过场,你好我也好,皆大欢喜。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弊端,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来发挥人才的作用:

  首先,加强省、市、县及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各级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的建设,规范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给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公*施展才能的舞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才在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时已不再仅仅是考虑工资福利待遇问题,而更多地是考虑能否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工作挑战性、发展晋升空间、工作自**、工作成就感等。另外,由于许多类别科研项目的审批权掌握在少数行政官员和科研管理者手中,各层次人才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搞好与管理者的关系,依附行政力量,才能争取到项目和资金。所以要加强研发中心等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这样才能给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公*竞争、施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满足他们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激励并留住人才。

  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调动人才努力工作、争创绩效的积极性。在对人才进行考评时,一方面要适度地以成败论英雄,建立起向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将人才的收入及福利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等直接挂钩;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制度,对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另一方面则要建立起由品德、能力、行为、知识、绩效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并通过多种考评方法和途径严格认真地执行考评,然后依据考评结果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对所有人才及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并使人才的职责、权限及利益三者对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人才的积极性和潜能,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大力提升人才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桂仁轩.用“四补”对症“四弱”――广西探索西部地区引才路径[J].中国人才,2013(12)

  [2]唐贵伍,朱杰.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战略发展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8(8)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扩展阅读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扩展1)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探析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探析

  摘要:广西针对自身处于西部地区的实情采取了相应的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政策措施,这些措施对西部其他地区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有借鉴之处,但西部地区应创造适宜的社会生活环境、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以满足人才的各层次需求,促使人才留下来。

  关键词:广西人才发展现状 西部地区人才发展策略 人才的需求

  一、广西人才资源发展现状

  2014年1月,广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发布了《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该《报告》对广西人才发展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进行分析后,得出结论:2011 年广西人才数量竞争力排全国第16 位,居西部地区第2 位;2011年广西人才综合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24位,在西部地区排名第6位。对位于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基础比较薄弱的广西来说,其人才资源发展取得这些成绩与广西实施引人用人留人战略有密切关系。

  (1)广西引进人才的战略措施

  2010年以来广西自治区党委、**依据广西的地理区位、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社会环境等情况,制定下发了《关于加快吸引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的意见》、《八桂学者制度试行办法》、《特聘专家制度试行办法》和《关于进一步加快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人才开发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并据此通过多种途径引进人才。

  一是与国内著名高校合作,实施“名校优生计划”,引进优秀青年后备人才。截止2013年,广西与北大、清华等17所“985”重点高校签约选调了500多名优秀毕业生,充实到青年后备人才队伍中。

  二是以“柔性”方式引进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广西的经济、财政金融、科技、产业、生活环境等处于全国中下游水*,要外部的高层次骨干领军人才来广西安家落户难度较大,于是广西采取了“柔性”引进方式。“柔性”方式即鼓励高层次人才来广西从事咨询、讲学、兼职、技术诊断、技术入股、兴办高新企业等,通过运用 “智力嫁接”、“科技联姻”、“客座顾问”、“远程会诊”、“兼职兼薪”等形式达到人才共享的目的。

  (2)广西使用人才的战略措施

  广西比较重视对人才的培养,自2011年起广西已连续3 年从区管企业、高校选派*150 名55 岁以下的中青年企业管理人才、高校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骨干,到宝钢、华润、中铝等30 多家央企,到浙大、武大、中山大学等30 多所部属高校挂职培养;自2010 年起,广西分6期组织了240 多名市**、**、副**等党政正职,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培训。

  但是广西在使用人才方面还比较欠缺。根据《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广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才”超过10万的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玉林、钦州、百色、河池、梧州、贵港等9个,其中超过20 万的城市有南宁、桂林、柳州等3个。但是广西的“人才贡献率”*均值才19.91%,只有来宾、北海、防城港这三个人才不足10万的城市能够比较充分地发挥人才的作用,而南宁虽然人才众多,但人才的使用效益不佳。在广西各城市的竞争力对比中,南宁仅在人才结构竞争力方面具有微弱优势,在人才创新竞争力、人才投入竞争力、人才贡献竞争力方面则处于相对弱势。

  (3)广西留住人才的战略措施

  2010 年以来,广西采取了三类留住人才的措施。一是建立了区、市、县各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广西自治区党委、**、人大、**四家班子领导每人联系3名优秀专家,建立定期探望慰问、信息直通直达机制,落实联络服务部门,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到2013 年底,各市、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关护的各行各业专家人才4100 多名。二是各级党委、**落实人才优先发展的理念,扎实为人才办实事、办好事。2012 年解决了自治区优秀专家享受医疗优诊待遇问题;2010 年全区仅有约200 套交流干部周转房,但到2013 年,仅南宁、钦州、防城港、贺州等4 市建成的人才公寓就达2000 套,为优秀人才安居乐业创造了条件。三是自治区领导切实加强与各类人才的思想联系、工作联系和感情联系,每年都出*在邕专家、高技能人才代表春节茶话会,与各类人才共话广西发展。

  二、西部地区实施人才资源发展战略的建议

  (1)人才的引进方式要与人与事与地相宜并多管齐下

  现在的人才引进方式不是过去那种单一地把人才调入、落户安家,除了人才的调入落户外,还有人才来兼职、顾问咨询讲学、专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广西的“柔性”引才方式就是与广西的地理社会环境、产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因此,西部地区在引进人才时应该根据人才的特长、产业发展项目任务的完成需要及本地地理区位的优劣势、经济发展水*、社会环境情况等灵活地采取相适宜的一种或多种人才引进方式,即人才的引进要与人才自身情况、与事项的需要、与地区的情况相符合。对那些紧缺又长期需要的`人才要想方设法将之调入安家,而对有些人才只是聘来短期使用、有些人才只需在关键时期请他们来指点或者咨询一下即可。换句话说,可以根据人才自身情况、完成事项的需要及地区发展的需求将不同的人才引进为:终身正式工、长期合同工、短期合同工、临时钟点工等。这样既便于最大限度地引进和使用各类各层次人才,又可以尽量减轻与引进人才相关的负担,如人才的编制落户、配偶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工资福利等问题。

  (2)创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满足人才较低层次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将人类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前三种是较低层次需求,后两种是较高层次需求。生理需求指人们对食物、水、住等生活最基本条件的需求,安全需求指人们对人身安全、生活工作稳定、健康等的需求,社交需求指人们对友谊、关怀、归属感等的需求,尊重需求指人们对成就、名声、地位、晋升机会等的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指人们对工作的挑战性、工作自**等的需求。引进的人才像普通人一样有较低层次的需求,所以可从如下两方面去营造适宜的社会环境来加以满足。

  首先,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活环境,满足引进人才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社会生活环境是人才安心工作、潜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据《广西人才资源发展报告》显示:广西的社会生活环境总体上较好,人们对广西社会生活环境总体评价较高。但广西的城市基础设施、人才配套服务等却处于较低水*。人们对广西的城市基础条件满意率为66.23%,对广西房价的满意率为 42.68%,对子女入学、配偶就业方便性的满意率为 47.68%。由于社会生活环境是一个涉及较多因素的综合复杂系统,因此各地**部门要对此类问题做出总体、长远的规划,从住房、配偶的工作安排、子女入学、医疗卫生保健等方面解除引进人才的后顾之忧,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

  其次,建立各级领导与各层次人才进行思想感情联系的人才关怀制度,满足引进人才的社交需求。广西实施的区、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不过,广西三级领导关护的仅仅是高层次的领军人才,关护人才的面太窄,应该把省、市、县三级领导联系关护人才的制度延伸到中层、基层及各单位,让不同层级的领导关护不同层次的人才,增加关护人才覆盖的纵深度,使各个层次的人才都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关怀,这样有利于调动各层次人才的积极性。因为许多工作,特别是重大项目不是一个人可以完成的,仅靠少数几个高层次领军人才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团结合作、学科交叉、专业多样、能力互补的团队来共同完成。如果只关护高层次领军人才,而冷落中层、基层的人才,忽视他们的社交需求,那么不仅不利于整体工作任务的完成,而且会引起人才的流失。

  (3)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满足人才较高层次的需求

  广西在使用人才方面比较欠缺,因此广西的人才贡献率不高。其实,引进人才和留住人才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人才。对现有人才配置、使用得当,才能既不会浪费现有人才资源,提升现有人才的贡献率,又能激励现有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做出成绩,功成名就后安心留下来,进而通过人才配置使用得当的示范作用吸引更多人才慕名而来。

  但是,使用人才时容易出现三种弊端:一是像书一样,“人非借不能用也”。把人才引进后以为就万事大吉了,不是将人才束之高阁,就是疏于对引进的人才进行规划、调配、开发、重用等,而把精力放在引进新的人才上。结果不但浪费了现有人才资源,而且使现有人才感觉到浪费了青春,没有发展前途,因此跳槽。二是只重视外部引进的人才,轻视内部的现有人才。就像崇洋媚外一样,认为引进的人才都是好的,内部现有人才都是差的,因此把优惠政策、发展机会、待遇等一切好处都向引进人才倾斜,从而挫伤了内部现有人才的积极性。三是人才的考评机制和标准存在偏差。考评人才时,要么仅仅以承担项目的级别与数量、以发表论文的多寡及核心与否来“论英雄”;要么就是走过场,你好我也好,皆大欢喜。

  为了防止出现上述弊端,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来发挥人才的作用:

  首先,加强省、市、县及企事业单位和高校的各级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实验室、科技创新中心等的建设,规范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给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公*施展才能的舞台。随着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才在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性质时已不再仅仅是考虑工资福利待遇问题,而更多地是考虑能否满足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如工作挑战性、发展晋升空间、工作自**、工作成就感等。另外,由于许多类别科研项目的审批权掌握在少数行政官员和科研管理者手中,各层次人才往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搞好与管理者的关系,依附行政力量,才能争取到项目和资金。所以要加强研发中心等科研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科研项目的申报评审机制,这样才能给各类各层次人才提供公*竞争、施展抱负、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满足他们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而激励并留住人才。

  其次,建立科学的人才考评机制、竞争上岗机制和激励机制,以调动人才努力工作、争创绩效的积极性。在对人才进行考评时,一方面要适度地以成败论英雄,建立起向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倾斜的分配机制,将人才的收入及福利待遇与其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等直接挂钩;建立以**奖励为导向、社会力量奖励和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的激励制度,对贡献突出者给予重奖。另一方面则要建立起由品德、能力、行为、知识、绩效等多种要素构成的人才评价考核体系,并通过多种考评方法和途径严格认真地执行考评,然后依据考评结果和“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对所有人才及岗位实行公开竞聘上岗,并使人才的职责、权限及利益三者对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掘出人才的积极性和潜能,利用好现有人才资源,大力提升人才的贡献率。

  参考文献:

  [1]桂仁轩.用“四补”对症“四弱”――广西探索西部地区引才路径[J].中国人才,2013(12)

  [2]唐贵伍,朱杰.推动北部湾经济区人才战略发展的启示[J].特区经济,2008(8)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扩展2)

——企业发展战略口号 50句

1、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2、鼓励科技创新,推动社会进步。

3、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4、任何时候,当务之急就是顾客服务更上一层楼。

5、事故不难防,重在守规章

6、抓质量保*安促进度创效益

7、体系有效运行,销售蒸蒸日上

8、创新管理理念,融入文化元素

9、弘扬求是精神,争做创新人才

10、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11、一个疏忽百人忙,人人细心更顺畅

12、以科技为动力,以质量求生存

13、创新是优势,创新是潜力,创新是希望

14、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15、安全做的好,生命有保障

16、产品与产品的差异,在于细节

17、优质灌溉,缔造将来

18、求实是我们的根本,创新是我们的动力

19、创新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20、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21、勤学*,谱文明直风;争创新,绘秀美蓝图

22、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全面推进自主创新

23、抓经济,抓创新,两手都要硬

24、市场竞争不同情弱者,不创新突破只有出局

25、轻轻松松上班;快快乐乐干活;开开心心进步;高高兴兴创造

26、坚持科学发展,加强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27、抓科技就是抓经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

28、增强科技创新意识,投身科技创新实践。

29、努力营造创新环境,全面推进自主创新。

30、跨越今日的视野,扩展21世纪的眼光。

31、培育创新精神,塑造创新人格。

32、自信沉着,勇者无畏,厚积薄发,笑看今朝!

33、顾客反馈勤分析,品质改善有主意。

34、得意时应善待他人,失意时你会需要他们。

35、只有步入国际标准的轨道,才有无限延伸的空间。

36、宁做事前检查,不可事后返工。

37、只有不完美的产品,没有挑剔的客户。

38、劳动创造财富,安全带来幸福。

39、老毛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40、不要小看自己,人有无限可能。

41、艰苦创业拼搏奉献务实创新发展气化。

42、爱护公物 珍惜资源 勤俭节约 共同发展

43、企业求发展,环保需先行。

44、病,要根治;小问题,要重视。

45、我们想要1个有意义的公园,1个使家庭团聚的地方。

46、科学管理,持续发展

47、三工并存,动态转换

48、上下沟通达共识,左右协调求进步

49、关爱生命,安全发展

50、节约促发展,节约出效益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扩展3)

——国防教育需与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探究

国防教育需与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探究

  国防教育是国家为增强公民的国防意识,提高公民的国防行为能力而进行的教育,是国防建设和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具有双重属性,既有国防属性,又有国民教育属性。国防教育的双重归属表明国防教育具有巩固国防和综合育人的双重功能。国防教育的国民教育属性决定着国防教育必须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国防教育的组织者们只有依照一定的教育规律去开展国防教育,才能更好地达到理想而科学的效果。国防教育所具有的综合育人功能表明国防教育工作者可以按照一定的教育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去开展实际活动,实现教育的基本作用与功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著名高等教育学家潘懋元教授提出,关于教育这种社会活动与社会的其他活动关系的规律,叫作教育的外部关系的规律,简称为教育的外部规律;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规律,是一切教育活动应遵循的,称为教育内部的基本规律,简称教育内部规律。从潘懋元教授的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出发,国防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以及学生个体等各种因素之间有着必然联系。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作为各种因素中的一部分,同样与国防教育有着必然联系。理解和处理好国防教育与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之间的联系有着重要的现实作用与意义。

  一、教育制度与人才培养战略的含义

  所谓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中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旨在实现教育目的的社会公认的组织系统。教育制度,即要求大家在进行教育方面活动时所应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具有规范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在规范性方面,无论是法制性教育制度还是社会惯行的教育制度,都具有比较浓厚的强制色彩。此强制性来源于制定教育制度的机构具有权威性,以及实行教育制度某些方面时所运用的方式的强制性。在系统性方面,体现出了整体性、结构性的特点。而可操作性,则为教育制度提供了操作实行教育实践活动的基本依据。教育制度的性质与这些特点决定着它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充当着一种指导性的角色。

  战略,关系到事物的全局发展和长远利益的谋划。具有高立足点、气势宏大、深谋远虑等特点。人无远虑,必有*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等成语,充分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对战略思想的重视与对战略思考的推崇。人才学家王通讯认为:在种种竞争中,战略上胜人一筹往往成为捷足先登的关键。由此可见,不论古今,各个领域的建设都需要重视战略。自中国入世后,各领域竞争日趋激烈。如何科学进行现代化,完成赶超欧美强国的计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复兴,只靠物质方面硬性比拼是远远不够的。当今世界的竞争靠的是人力资本的积累与运用。人力资本理论告诉我们,人力资本的增长是现代经济增长和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源泉。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是人,只有人才能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和创造知识,具有越多知识的人才有可能创造出更加先进的生产力。中国虽是世界上拥有最多人口的国家,但它远不能够达到人才资源强国的水*。为了让我国早日转变**力资源强国,实施人才培养战略是顺应时代要求的选择。而所谓的人才培养战略,就是一种关系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全局和长远利益的谋划,把人才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全局性的构想与安排。

  二、学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

  20xx年实施的《国防教育法》第5条明确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有接受国防教育的权利和义务。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第13条: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工作计划,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并对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定期进行考核。第16条:学校应当将国防教育列入学校的工作和教学计划,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国防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长期以来,党和国家一直非常重视学校国防教育的发展,把学校国防教育作为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首先,学校教育具有系统完善的教育教学制度、固定合理的教学时间和课程安排、稳定优良的教学场所和学*风气、完整配套的教学设施设备、组织有素的师资队伍,是全面推行国防教育的优良之地。其次,学生一般还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塑造阶段,易于对其进行思想意识方面思想的熏陶,便于进行国防教育观念意识的深刻传输。学校国防教育所达到的效果大大明显于社会国防教育所取得的效果。再者,现在的学生也就是未来社会国防教育所针对的对象。如果前期有了良好的学校国防教育的积淀,那么便利于后期社会国防教育的推行和推广,最终实现全民国防教育的良好发展。

  正是因为开展好、发展好学校国防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国家、社会以及学校有必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手段、内容及要求针对各级学校进行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法》第14条中提到:小学和初级中学应当将国防教育的内容纳入有关课程,将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国防教育法》第15条: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三、国防教育受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所制约,并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服务

  教育受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制约,并为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服务,学校所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都是按照国家不同时期既定的教育制度、方针开展,受到不同时期的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的支配。因此,学校国防教育同学校其他的教育活动一样,受到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制约,并为其服务,要与其相适应。

  (一)国防教育受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所制约

  国防教育是国家公民基本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国家教育制度所制约。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国防教育围绕着如何适应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而开展,并受制于当时的人才培养战略,随之转变而转变,发展而发展。

  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第41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它规定了新民主主义教育的性质、任务、国民道德标准、教育方法以及教育改造过程的步骤和重点。教育部部长马叙伦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开幕词中说道:按照共同纲领,我国的高等学校的目的应该是以理论与实际一致的教育方法,培养具有高度文化水*,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等建设人才。为达到这个目的,我们的高等教育要进行革命的政治教育,肃清封建的买办的***主义的思想,发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要配合工业、农业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密切地联系实际,进行关于科学理论和技术的教学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国防教育便是围绕该教育方针以及人才培养战略进行的,服务于新的政治、经济,也服务于新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战略,培养新民主主义革命者。

  1958年发出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明确宣布:党的教育工作方针,是教育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后来***在一次谈话中,把党的教育方针表述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社会主义时期教育方针的确立,确定了国防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国内政治左倾思潮的扩大以及国家外部安全环境的恶化,国家以发展国民经济为中心逐渐为以国防建设和阶级斗争为主要任务所代替。随着国家教育中心的偏移,教育方针与人才培养战略也发生了严重的左倾。为适应此时期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战略,学校国防教育也转变成以培养学生成民兵为任务,对学生进行民兵训练,开展政治和战备教育。***开始后,阶级斗争的需要严重逆转了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战略,也大大影响了学校国防教育,使学校国防教育一度处于无序和扩张的状态,以阶级斗争为纲渗透于学校国防教育中,学校国防教育同样沦落为阶级斗争需要的工具。

  改革开放以后,新的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教育需要和人才需要。1993年,在《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提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四有及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002年,党的***报告进一步阐述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改革开放后的新时期的国防教育依然围绕着国家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战略而开展,并随之转变和发展,表现在学校国防教育突出了育人功能,并最终定位于适应国家人才培养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上,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国防教育受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所制约的现象不仅存在于中国,也出现在外国。如通观苏联在建国初期、20世纪20年代、30年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教育改革中表现出来的学校国防教育随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的不断改变而不断转变的情况即可得出。

  (二)国防教育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服务

  教育可通过教学的途径来实现既定教育目的,完成一定社会(或阶级)的人才培养目标。国防教育作为一种教育,能够对所需培养的人才进行国防教育,增强其国防意识,提高其国防行为能力,使其在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知识学*中,提高身心素质,激发爱国热情,掌握系统方法,更好地去发展未来和服务社会。因此,国防教育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能够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服务。

  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现代化建设。高校国防教育的发展必须适应这个时代的要求,支持、顺应社会的发展潮流,为国家的人才培养战略服务,帮助培养社会各行业所需人才,只有这样,国防教育自身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生存和有价值的发展。

  国防教育,关键在于高校的国防教育,应考虑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和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要求,通过确立相应的学校培养目标和教学目标,来组织教育教学内容,采取教育教学方式手段,完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设置合理有效的课程安排,连同国家、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力量来发展和促进,帮助培养出社会各行业所需人才,为国家人才培养战略服务。

  四、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与发展离不开国防教育的影响

  国无防不立告诫着我们国防安全的重要性。国防安全是经济、政治、文化*稳发展及人民安居乐业的重要前提。而如何加强国防建设,离不开国防教育。

  新中国成立之初,***亲自批准在高等学校学生中开展军训,为部队培养预备役军官。***对此更为强调,认为搞好国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加强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国防教育。***年,***在《要切实重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中提到:越是在和*建设时期,越要宣传国防。他明确指示:学生军训,我看要坚持下去,通过到部队的锻炼,培养一个人的组织纪律观念,艰苦奋斗精神,不管他将来做什么工作,都是大有益处的。***提出:坚持全民办国防的方针,广泛开展全民国防教育,完善国防动员体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国防、保卫国防的生动局面。这些均体现了不同时期,不同领导人对国防教育的重视。另外,在《国防教育法》中也有明确显示。《国防教育法》第2条:国防教育是建设和巩固国防的基础,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素质的重要途径。第3条: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必要的军事技能,激发爱国热情,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在高校推行国防教育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国防教育是加强国防建设的必经手段,是发展后备军事力量的重要环节,是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式,也是整个教育系统的一部分。正是由于国防教育在整个教育系统,甚至整个社会系统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与作用,所以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的提出与发展总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其影响。

  回顾国防教育与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之间的发展概况,我们深切体会到,国防教育必须与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相适应。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是遵循教育规律的发展。只有使国防教育与国家教育制度和人才培养战略相适应,才能使三者都能得到进一步充分协调的发展。国家、社会、学校等方应好好利用这一结论,实现社会和教育的和谐发展。


西部地区人才资源发展战略分析(扩展4)

——中国企业急需人力资源高级战略管理人才

中国企业急需人力资源高级战略管理人才

  随着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资格认证(IMHR)的首个培训班开始公开招生,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战略话题再次成为了当前一个社会热点。有关专家表示,随着当前人才竞争的加剧,迫使国内企业不仅需要优秀的经济师和会计师,还需要有优秀的高级人力资源管理者参与到企业的战略经营。

  长期以来,国内大多数企业的高层决策者很少将人才视为企业发展的战略资源。在这种意识观念下,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发展和创新水*普遍较低,而人力资源部门也大多被排除在企业战略管理之外,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或被称为人事科或者劳资科,或被视为企业的业务后勤服务部门,主要职责就是为业务部门提供工资档案管理等内部事务,在人手紧缺的时候负责招聘和选人,或干脆就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附属职能部门。

  有一个故事生动反映了当前人力资源部门的`尴尬处境:在一家大型企业集团的内部讨论会议上,销售经理调侃人事经理“从今天起销售部和人事部都全体请假1个星期,你看公司敢不敢批准销售部休息 1个星期;反之人事部即使休假1个月,也不会有什么影响!”不过在全球性市场竞争的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意识到,人才是企业最大的资本和核心竞争力,人力资源部门成为企业人才战略的实施者。这时企业对于人力资源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不久前***培训中心王建国副主任指出,知识经济的新特征对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提出更高目标和要求,探索与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培养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已成为当务之急。在国内率先推出国际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资格认证(IMHR)培训机构北京中智源认为,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已成为参与国际竞争的最短的短板,而要弥补这种缺陷,首先需要在国内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先进理念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并在全社会形成国际化的人力资源意识和氛围。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