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

首页 / 心得体会 / |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1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我们认识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苏教社的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参加这次培训之后,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培训结束后,我们个人的学*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2

  一、我对语文教学备课的认识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是我在高中教学一周后体会到的,它的微妙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抓大纲方向

  只有明确了这个方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心里踏实。

  2、抓教材,并且这个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着眼

  所谓广度,就是对语文各项知识(文学、常识、语法、修辞、表现手法、构思立意、表达技巧,甚至历史、地理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并且能信手拈来,不拖泥带水,牵强附会。

  所谓深度,就是快速的领悟力、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咬文嚼字的功夫、深钻细研的技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等。

  3、抓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先了解他们,研究他们,首先,要知道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理解领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等。其次,要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信心与爱好等,这些直接体现着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后,在综合了解学生各种情况的基础之上,为他们考虑:在课堂上他们需要什么(具体)、不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反感什么;哪些理解起来容易,哪些理解起来不容易;哪些是可以当堂接受的,哪些需提前预*、课后巩固;哪些对他们最有效果,哪些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费力不讨好的……

  4、抓自己

  我有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我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生能接受我哪些方面?不能容忍我哪些方面?昨天教学得失?今天该怎样惩前毖后……

  综上所述,大纲、教材、学生,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才是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善于揣度的思想家、优秀的组织者、高超的指挥家、出色的演讲家……高中语文,应该有许多值得深研的地方,非花费大量的心血是不能做好的。

  二、我教学备课的总体构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做了以下总体构想:

  1、课堂模式

  少讲,尽量把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这就需教师在备课时作极其充分的准备,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作缜密的部署。

  2、以本为本,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从整体着眼,高屋建瓴

  对课程内容思想、主体风格(或格调)、作者构思、写作特点等,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并以此为框架,拉起全文之“纲”,这个,我觉得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3、抓要点

  抓住教材中若干要点,钻进去,点燃,让它爆炸,升起来烟雾弥漫,扩散无限,是意境,是张力,是遥远的星空和宇宙;底下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什么就是什么,看什么就是什么,是触动,是震撼。深刻、难忘,是支撑天空的大地……

  4、问题教学

  多设计些课堂练*题为好,因为文学毕竟是相当抽象的精神产物,只想不做,光说不练,容易使学流于一种更为空洞的思维领域、更为虚幻的失重空间、更为迷茫的精神沙漠、更为偏离的边缘地带……在一片扑朔迷离的“烟雾”中,摸不着头脑,或者索性,自顾自地去作心灵的旅游——与其劳神费力,还取不到“真经”,不如驾一片闲云回我的“花果山”或“高老庄”去。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因为这项工程做起来确实庞大,头绪繁多,耗时费力,弄不好,哪个环节上准备不到,就可能导致全局失利,所以我得一项一项落实,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搞定。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3

  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现状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教出好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广泛地阅读,只有教师本身深有所得,那么才有货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阅读,而自己却不去阅读,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来静心阅读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备不完的课还有改不完的各种作业,特别是在高考这座大山的压力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试分数上。与之相对应的任课老师,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想要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更多的教师会静下心来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其实,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会发现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和学生成绩的最佳方法。

  曾经有人调查发现:在中学教师这个群体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备课、阅卷、和学生谈话等占据。

  阅读课外书的教师数量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教师中,去图书馆次数最少的竟然是我们语文教师。这样的数据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语文教师不是最需要阅读的群体吗?事实却让大家大失所望。

  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压力大,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狭窄,阅读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为如此,面对知识面越来越广、求知欲越来越旺盛的学生,不少高中语文老师感到底气不足、有着捉襟见肘的感觉。

  在*两年,当地教育局组织的高三教师与学生考同样的试卷,并将试卷混在学生卷里同时批改,出现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考试成绩落后于学生的情况,这是令人感到非常尴尬的局面,这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高中语文学科有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博的特点。上至**开辟天地,下至风土人情,从天文地理历史到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无所不含。因此,教师只有宽泛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驾驭得了语文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则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持之以恒、广泛地阅读,才能够得到专业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也只有书本能带给教师丰富的营养和广博的世界。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生活范围狭窄,接触人群和事物单一,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专家或者一个满腹经纶的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追求,不断成长。纵观一些起点普通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的领头羊,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并且形成独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细细探究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发现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着广泛的阅读,常年与书结伴而行,在课外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他们的知识面比普通教师要广、思维更开阔、视野更宽广、底蕴更加丰厚,自然而然地教学能力更强。

  三、阅读方法与内容的选择

  构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书籍品种之繁多,内容之广泛,即使穷极一身,也不可能读完。因此,选好书、读好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精通语文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广涉自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阅读。要满足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须有广泛深厚的知识作为支撑。语文学科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涵盖其它学科的内容。

  由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阅读并且汲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涵盖社会、科学、生命等广泛领域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师以高的专业素养教授出出色的学生。

  再次是要钻研教育发展类的书籍。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光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配合以渊博的知识,才能够出色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知识储备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4

  通过微课题研究工作资料的准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困惑过、无措过、苦恼过,同样也欣喜过、收获过。在研究的初步阶段也得到了语文组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和我的学生得到很多。

  一、加强学*,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为微课题研究的实施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展开研究,阅读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案例,积极学*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坚持进行理论学*,不定期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与所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随着资料的准备,课题的立项,课堂效果的总结,脚踏实地学*研究。通过阅读学*,教学实践,力求做到:1、紧扣课题,激发学*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充分准备课题研究的资料。2、通过资料的大量准备,结合日常教学,构建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3、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问卷,力求为课题服务。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准备阶段,我还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日常教学导入方法的改变,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学生求知和课堂导入密不可分。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我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课堂导入方法的不确定性,课堂内容的不一致性,总结自己,找资料找方法,提高导入效率。让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价值,更有意义,及时的改进和总结,为课题准备成长自己,再接再厉。

  通过准备阶段的学*,我会坚持自己的课题,用心研究,用心准备,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课题,也是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5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在*时的教学中,首先我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精讲课本范文

  学生学*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如语音题、古诗名句背诵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在处理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充分认识到了本学期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使学生们成才,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

  四、阅读教学长抓不放

  高中阶段,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阅读课及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关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工作恰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探索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创设情景来引发学生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6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过硬,这是教好一门课程最起码的要求。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就得准备一桶水。这话广泛流行了好多年,一直是那些奉行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师们的座右铭。很多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仍然继续提这句口号固然无可厚非,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必须得弄明白。

  这一大桶水究竟是多少?是比学生那碗水多一点,还是要跟个水缸一样?这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凭借着四年师范大学的学*经历和专业理论水*,很多教师基本上都符合这个“水桶定律”的要求。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你有了一桶水,就一定能够把语文课给教好吗?

  有的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层面之上,把教师这一角色牢牢地固定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之上,每一堂课都很乐于把自己所遵从奉行的道理讲给学生们听,如同古代私塾里的老学究一般滔滔不绝。其实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往往听得如坠云雾之中,昏昏欲睡。而这样的教师并不一定真的在乎学生是否真得听进去,只要把课堂四十分钟注满内容就行了。

  这样的课堂又怎么能做到高效、务实、有趣呢?

  新课程改革之后,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教育界焕发生机呈现一派盎然之景象,很多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破土而出。比较知名的如“三疑三探”、“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等模式。

  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模式的大行其道有它的充分理由,但试想一下:如果一种方法被冠之以“模式”,那么这个方法还能适用于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千差万别的教学实践活动吗?实际上,它只能作为教学实践的一种参考和借鉴。不过这些新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搞“一言堂”了,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指导者。那么谁又成了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了呢?学生。

  学生是校园中学*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体,更是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唯一对象。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教师只有转换角色观念,下定决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好一个服务于学生学*活动的角色,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效率。

  二、教学环境的改善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现实中,由于区域间资源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历史因素,各地的同层次院校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水*也因此呈现出高低参差、极不均衡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硬件主要是指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配置管理。硬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外部形象和精神风貌,更直接展现了师资力量和群众口碑。新课程改革理念更加提倡和注重学生形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台),再形象的语言也不如一张实景图片的展示来得生动。课堂教学中,因为缺少必要的器材设备,学生无法身临其境,无法切身感受形象的直观和文化的魅力,还会有什么好心情听课呢?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又如何完成?

  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自主择业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教学环境较好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发展前景广阔的单位。这种就业意向的趋势充分说明了提高学校硬软件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过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足够使用的层面之上,势必会一步步落后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而软件则是指学校里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各地高级中学的在职教师大多来自本科师范院校,从学历文凭上比较并无太大差距。可为什么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越往后就越能体现出优劣高低了呢?关键在于人才的继续教育。

  考察、学*、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普遍存在,但能否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落到实处,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还需要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决策者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人才强国毋庸置疑,人才强校亦是此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育实践主体的凝聚力和进取心是提高基层教育水*和实效的必由之路。

  三、课堂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师本课堂,也就是教师研究教材,如何更好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兴趣被压抑,积极性自然也就不会很高。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是生本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探讨教材内外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主学*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往往陷入一个不良循环:为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提前充分备课,准备好了满满一桶水,然而在课堂上等着让学生来提出疑问时,学生常常因为承受多门学科作业的重压而未做好预*,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无奈之下,教师只好如往日一般将那桶水分别注入学生的碗中。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也是*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场合。如果这块阵地都无法守住,那么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学生的学*积极性也会就此一蹶不振。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所在。

  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在于让学生快乐地学*,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世界,用脑去思考和探究科学。如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性的重复操作和毫无意义的形式上,那么即使是再著名的教育学者都将无力回天。每节课的时间都只有短短几十分钟,短暂而宝贵。与其让学生牺牲课余活动时间去做作业,为何不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呢?

  当教师们能自由地采用适合自己、切合实际的一些教法将自己的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课堂上时,完全融入其中,外界所有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这才是理想中最佳的教学状态,也是教师们最乐于体现价值、成就感最为强烈的时候。而这一理想状态的前提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自由多样的。

  举个例子,民国时期北大的教育教学风气是很开放的,这得益于蔡元培校长倡导并践行的“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理念。教授之间对某个争论探讨的话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抨击批评其他人的观点。如胡适和钱穆,两者是师生关系,但钱穆在不认同胡适观点的时候,仍然敢于在众多学生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对方;而胡适依然对钱穆的学问持尊重和肯定的态度。这一段佳话成为北大学生值得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恰恰是由于对不同风格、不同见解甚至不同立场的包容,才使得当时北大的学术风气领先国内,学术成果名列前茅,其地位迄今亦难以撼动,而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履行了自身应尽的责任。

  四、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果说,教师转变角色是首要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是物质基础,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特点是思想准备,那么创新教学方法则是教师践行课改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传道授业解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思考性强,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主动去接受、理解、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法。

  所谓创新,自然要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是分析文中语法现象,分解文本信息,培养古文翻译的能力。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对学生而言不啻是天书,如果缺少兴趣,就很难融入其中领略古文魅力。试想我们教师能否转变观念,通过音像、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样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人生活起居、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古人读书学*、为官一方的人生信条和道德操守等),先从思想上让学生对这一文体发生兴趣,继而在教学中注重人物形象、突出事迹、精神品质方面的分析,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强调语法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形式和方法也会不断变化。除了对传统教法的改良和改造之外,我们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诗词鉴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是读意象、赏意境、品感情、析主旨等步骤,虽然这种方法是极为符合逻辑分析规律的,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惯性,反而束缚和禁锢了思维。

  也许可以这样:在硬件允许的前提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穿上古装扮演诗词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声诵读作品,切身感受彼景,体会彼情,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主旨。

  还可以这样:让学生操作个人电脑,自己去查找诗词作品相关的资料,如古代前贤和专家学者对作品的评价、相关的歌曲影视作品等,让他们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这一作品讲得透彻明白,教师则只需稍加点拨即可。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必须立足于以上各方面,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真正地将师生从传统模式的桎梏中**出来。

  1983年9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创造性地概括了当代中国的教育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内容。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只有立足长远、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勇于实践探索,才能使教育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7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预*

  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讲课前,可以要求他们书面翻译出所要学*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再求助于教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教师及时、真实地了解到了学情,讲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熟读成诵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课堂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讨论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几个步骤去读。首先,让学生对照着注释把文章从头到尾边读边译,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圈出来,同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直到真正弄懂为止。其次,让学生试着不看注释诵读文章,在还不能记住意义的地方作出标记,然后将这些难记的知识反复地记忆。在这样的自主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学*。同时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诵读对学*文言文的意义。所谓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

  三、激活知识

  文言文学*不是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而是以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为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识,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体现在对词义的理解、语法使用方面,也体现在对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常见的固定格式,在新课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关知识再联系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解和保持。通过这种方式,使已有的知识在多次重复中得到逐步的强化。

  四、重视积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加大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诵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学**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8

  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现状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教出好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广泛地阅读,只有教师本身深有所得,那么才有货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阅读,而自己却不去阅读,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来静心阅读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备不完的课还有改不完的各种作业,特别是在高考这座大山的.压力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试分数上。与之相对应的任课老师,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想要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更多的教师会静下心来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其实,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会发现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和学生成绩的最佳方法。

  曾经有人调查发现:在中学教师这个群体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备课、阅卷、和学生谈话等占据。

  阅读课外书的教师数量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教师中,去图书馆次数最少的竟然是我们语文教师。这样的数据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语文教师不是最需要阅读的群体吗?事实却让大家大失所望。

  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压力大,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狭窄,阅读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为如此,面对知识面越来越广、求知欲越来越旺盛的学生,不少高中语文老师感到底气不足、有着捉襟见肘的感觉。

  在*两年,当地教育局组织的高三教师与学生考同样的试卷,并将试卷混在学生卷里同时批改,出现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考试成绩落后于学生的情况,这是令人感到非常尴尬的局面,这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高中语文学科有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博的特点。上至**开辟天地,下至风土人情,从天文地理历史到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无所不含。因此,教师只有宽泛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驾驭得了语文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则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持之以恒、广泛地阅读,才能够得到专业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也只有书本能带给教师丰富的营养和广博的世界。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生活范围狭窄,接触人群和事物单一,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专家或者一个满腹经纶的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追求,不断成长。纵观一些起点普通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的领头羊,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并且形成独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细细探究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发现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着广泛的阅读,常年与书结伴而行,在课外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他们的知识面比普通教师要广、思维更开阔、视野更宽广、底蕴更加丰厚,自然而然地教学能力更强。

  三、阅读方法与内容的选择

  构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书籍品种之繁多,内容之广泛,即使穷极一身,也不可能读完。因此,选好书、读好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精通语文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广涉自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阅读。要满足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须有广泛深厚的知识作为支撑。语文学科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涵盖其它学科的内容。

  由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阅读并且汲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涵盖社会、科学、生命等广泛领域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师以高的专业素养教授出出色的学生。

  再次是要钻研教育发展类的书籍。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光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配合以渊博的知识,才能够出色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知识储备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9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过硬,这是教好一门课程最起码的要求。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就得准备一桶水。这话广泛流行了好多年,一直是那些奉行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师们的座右铭。很多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仍然继续提这句口号固然无可厚非,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必须得弄明白。

  这一大桶水究竟是多少?是比学生那碗水多一点,还是要跟个水缸一样?这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凭借着四年师范大学的学*经历和专业理论水*,很多教师基本上都符合这个“水桶定律”的要求。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你有了一桶水,就一定能够把语文课给教好吗?

  有的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层面之上,把教师这一角色牢牢地固定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之上,每一堂课都很乐于把自己所遵从奉行的道理讲给学生们听,如同古代私塾里的老学究一般滔滔不绝。其实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往往听得如坠云雾之中,昏昏欲睡。而这样的教师并不一定真的在乎学生是否真得听进去,只要把课堂四十分钟注满内容就行了。

  这样的课堂又怎么能做到高效、务实、有趣呢?

  新课程改革之后,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教育界焕发生机呈现一派盎然之景象,很多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破土而出。比较知名的如“三疑三探”、“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等模式。

  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模式的大行其道有它的充分理由,但试想一下:如果一种方法被冠之以“模式”,那么这个方法还能适用于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千差万别的教学实践活动吗?实际上,它只能作为教学实践的一种参考和借鉴。不过这些新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搞“一言堂”了,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指导者。那么谁又成了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了呢?学生。

  学生是校园中学*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体,更是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唯一对象。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教师只有转换角色观念,下定决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好一个服务于学生学*活动的角色,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效率。

  二、教学环境的改善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现实中,由于区域间资源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历史因素,各地的同层次院校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水*也因此呈现出高低参差、极不均衡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硬件主要是指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配置管理。硬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外部形象和精神风貌,更直接展现了师资力量和群众口碑。新课程改革理念更加提倡和注重学生形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台),再形象的语言也不如一张实景图片的展示来得生动。课堂教学中,因为缺少必要的器材设备,学生无法身临其境,无法切身感受形象的直观和文化的魅力,还会有什么好心情听课呢?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又如何完成?

  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自主择业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教学环境较好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发展前景广阔的单位。这种就业意向的趋势充分说明了提高学校硬软件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过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足够使用的层面之上,势必会一步步落后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而软件则是指学校里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各地高级中学的在职教师大多来自本科师范院校,从学历文凭上比较并无太大差距。可为什么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越往后就越能体现出优劣高低了呢?关键在于人才的继续教育。

  考察、学*、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普遍存在,但能否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落到实处,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还需要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决策者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人才强国毋庸置疑,人才强校亦是此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育实践主体的凝聚力和进取心是提高基层教育水*和实效的必由之路。

  三、课堂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师本课堂,也就是教师研究教材,如何更好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兴趣被压抑,积极性自然也就不会很高。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是生本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探讨教材内外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主学*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往往陷入一个不良循环:为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提前充分备课,准备好了满满一桶水,然而在课堂上等着让学生来提出疑问时,学生常常因为承受多门学科作业的重压而未做好预*,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无奈之下,教师只好如往日一般将那桶水分别注入学生的碗中。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也是*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场合。如果这块阵地都无法守住,那么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学生的学*积极性也会就此一蹶不振。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所在。

  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在于让学生快乐地学*,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世界,用脑去思考和探究科学。如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性的重复操作和毫无意义的形式上,那么即使是再著名的教育学者都将无力回天。每节课的时间都只有短短几十分钟,短暂而宝贵。与其让学生牺牲课余活动时间去做作业,为何不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呢?

  当教师们能自由地采用适合自己、切合实际的一些教法将自己的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课堂上时,完全融入其中,外界所有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这才是理想中最佳的教学状态,也是教师们最乐于体现价值、成就感最为强烈的时候。而这一理想状态的前提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自由多样的。

  举个例子,民国时期北大的教育教学风气是很开放的,这得益于蔡元培校长倡导并践行的“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理念。教授之间对某个争论探讨的话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抨击批评其他人的观点。如胡适和钱穆,两者是师生关系,但钱穆在不认同胡适观点的时候,仍然敢于在众多学生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对方;而胡适依然对钱穆的学问持尊重和肯定的态度。这一段佳话成为北大学生值得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恰恰是由于对不同风格、不同见解甚至不同立场的包容,才使得当时北大的学术风气领先国内,学术成果名列前茅,其地位迄今亦难以撼动,而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履行了自身应尽的责任。

  四 、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果说,教师转变角色是首要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是物质基础,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特点是思想准备,那么创新教学方法则是教师践行课改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传道授业解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思考性强,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主动去接受、理解、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法。

  所谓创新,自然要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是分析文中语法现象,分解文本信息,培养古文翻译的能力。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对学生而言不啻是天书,如果缺少兴趣,就很难融入其中领略古文魅力。试想我们教师能否转变观念,通过音像、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样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人生活起居、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古人读书学*、为官一方的人生信条和道德操守等),先从思想上让学生对这一文体发生兴趣,继而在教学中注重人物形象、突出事迹、精神品质方面的分析,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强调语法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形式和方法也会不断变化。除了对传统教法的改良和改造之外,我们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诗词鉴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是读意象、赏意境、品感情、析主旨等步骤,虽然这种方法是极为符合逻辑分析规律的,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惯性,反而束缚和禁锢了思维。

  也许可以这样:在硬件允许的前提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穿上古装扮演诗词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声诵读作品,切身感受彼景,体会彼情,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主旨。

  还可以这样:让学生操作个人电脑,自己去查找诗词作品相关的资料,如古代前贤和专家学者对作品的评价、相关的歌曲影视作品等,让他们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这一作品讲得透彻明白,教师则只需稍加点拨即可。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必须立足于以上各方面,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真正地将师生从传统模式的桎梏中**出来。

  1983年9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创造性地概括了当代中国的教育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内容。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只有立足长远、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勇于实践探索,才能使教育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10

  通过微课题研究工作资料的准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困惑过、无措过、苦恼过,同样也欣喜过、收获过。在研究的初步阶段也得到了语文组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和我的学生得到很多。

  一、加强学*,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为微课题研究的实施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展开研究,阅读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案例,积极学*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坚持进行理论学*,不定期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与所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随着资料的准备,课题的立项,课堂效果的总结,脚踏实地学*研究。通过阅读学*,教学实践,力求做到:1、紧扣课题,激发学*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充分准备课题研究的资料。2、通过资料的大量准备,结合日常教学,构建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3、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问卷,力求为课题服务。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准备阶段,我还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日常教学导入方法的改变,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学生求知和课堂导入密不可分。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我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课堂导入方法的不确定性,课堂内容的不一致性,总结自己,找资料找方法,提高导入效率。让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价值,更有意义,及时的改进和总结,为课题准备成长自己,再接再厉。

  通过准备阶段的学*,我会坚持自己的课题,用心研究,用心准备,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课题,也是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扩展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扩展1)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汇编15篇)

  某些事情让我们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问题来了,应该如何写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与收藏。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通过微课题研究工作资料的准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困惑过、无措过、苦恼过,同样也欣喜过、收获过。在研究的初步阶段也得到了语文组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和我的学生得到很多。

  一、加强学*,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为微课题研究的实施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展开研究,阅读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案例,积极学*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坚持进行理论学*,不定期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与所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随着资料的准备,课题的立项,课堂效果的总结,脚踏实地学*研究。通过阅读学*,教学实践,力求做到:1、紧扣课题,激发学*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充分准备课题研究的资料。2、通过资料的大量准备,结合日常教学,构建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3、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问卷,力求为课题服务。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准备阶段,我还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日常教学导入方法的改变,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学生求知和课堂导入密不可分。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我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课堂导入方法的不确定性,课堂内容的不一致性,总结自己,找资料找方法,提高导入效率。让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价值,更有意义,及时的改进和总结,为课题准备成长自己,再接再厉。

  通过准备阶段的学*,我会坚持自己的课题,用心研究,用心准备,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课题,也是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堂精彩的课程一定要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同样说课也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理念以及教学单元和学情等来设定,教师应准确、清楚、深入定位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绝不等于教学范围,我们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将目标设定在具体的小点上,结合实际,切记泛泛而谈。

  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说课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规划讲述出来,这属于教学创作。既然是创作,教学活动就一定要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观摩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规划或者是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从创新性导入到文本的梳理探究、课堂小结在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并且每个环节都有活动设计和设计意图展示,将教学目标落实到环节之中。以高中粤教版《项脊轩志》为例,参赛者从细节着手,以“细节传情,思维品质”为题,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入情境,品读书房斋的德馨之喜,思念三位亲人,融合师生的思考,最后以练的形式思考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这堂课通过分析书房的变化,从细节处着手分析人物,既解读了文本,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教学重点的模拟教学。参赛者在说课结束之后,需围绕设定的教学重点模拟教学,将某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在模拟教学中,教师通过预设情境来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讲解并加以板书。以《审辩式思维的力量—时评写作指导》为例,参赛老师在讲述重点时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寻找事实依据和正反方的辩论得出结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次说课比赛聚集了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参赛者在题材的选择上也结合自身优势选取了诗歌、小说、散文、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说课环节流畅,内容丰富,活动设计有趣又不乏深度,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当然在此过程中,个别选手的说课脱离实际,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活动的设计具有不可操作性,但多数教师均能够围绕要求来进行说课。此次学*对自身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想自己一定能够结合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自己对贯穿于新的"教学大纲"中的语文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坚定了语文学科是一个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的认识,对第一次使用的新教材也能较的把握和处理了。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在写作教学方面

  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学生的写作水*较过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二、在处理新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

  充分认识到了本册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请了山东师大中文系的教授吕家乡先生和宋遂良先生前来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两次文学活动。

  一次是诗歌朗诵会,一次是诗歌背诵比赛。两次活动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诗歌朗诵会上,学生踊跃上台,深情朗诵自己精选的诗歌作品,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诗歌的迷人境界中。在诗歌背诵比赛中,学生们将"课下十年功"展示于"课上的一分钟"中,让诗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以后,又外现为一种气质。

  四、按照"教学大纲"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较有效地组织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不足的几点:

  一、在学生*作的讲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自己有了"老朽"的感觉,常想得过且过,对新事物(如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新教材中的诗歌背诵、新概念作文等)有些不以为意了。就总结到这里吧,工作和生活都还是要向前的。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1

  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态度、学*能力和学*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方法,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学*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二、语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中用什么样的学*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起*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等的知识水*。教师在尊重学生*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2

  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三、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

  3

  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四、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学生的日常的学*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

  例如,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言上,材料真实、题材多样、语言真实、鲜活、地道、现代、自然、标准,所用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发展趋势;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汇教学采用单词框,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词汇学*的过程;重视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在写作方面有梯度,过程清晰,会在写作之前均有形式多样的铺垫。除了情景,还有开放式作文,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新一轮课改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把语文推到了课改的最前沿,似乎语文是最简单、最可以为所欲为的学科。这本身就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与错误。语文教学大环境的异化和恶化,已经使不少人(甚至包括语文教师)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中学的教学生态环境让语文处于异常尴尬的境地。常说“语、数、外”,好似语文理所当然的居于最重要的位置,而实际上,占据学生时间最多的是数学、外语,其次是物理、化学,再其次是政治、历史,而拥有150分的语文在中学校园里是“失宠了的正宫娘娘”,勉强维持正常的上课时间,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

  其次,社会的审美变异也使语文课本缺少了吸引力。光怪陆离的社会,催生出大量“快餐文学”,学生们崇尚的是愤世嫉俗的少年写手,却对深刻犀利的鲁迅文风嗤之以鼻;学生们会为忧郁阴冷的幻想落泪,却视冰心的纯净、朱自清的真情为浅薄;老师眼里坚守***的语文课本,在学生们的眼里远不如《少男少女》之类的时尚杂志。

  再次,我们的语文教学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不说过去的“一言堂”,“解剖麻雀”似的分析课,就是在课改后,传统的考试模式、固有的评价方式不改,老师们也是“带着镣铐跳舞”,如何能舞得轻盈?

  而当今的孩子自小养尊处优,即使课改后的新课堂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要么缺乏“自主”意识,以被动的思维为主;要么不会倾听、交流与合作,“霸占”课堂。这些缺陷使课堂上不能形成有效地“自主学*、合作探究”。

  最后,教育同仁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认识不足,导致对语文课改缺乏正确的估计,评价过于苛刻,期望过高。在这种背景下,让语文承担“课改先锋”的重任,无疑是把语文推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从担任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以来,有不少学生反映过这样一些看法,感觉初中语文的学*比高中要简单许多,原来初中时文言文背一背,稍加理解就足以应对考试,作文只要语言通畅、符合题意就可以很快完成。而到了高中,文言文难度加深了,作文好像深奥了很多,学*明明很认真刻苦,但语文成绩却经常不尽如人意,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其实,有不少教师也觉得语文课是一个较尴尬的科目。*时认真爱学*的同学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而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却可能考出一个令人惊异的分数。这样会使部分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上有投机的想法,觉得语文课听也行,不听好像影响也不大,考试时反正不会考到课本上的课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认真学到的知识是不会搁浅的,考试只是涉及到一部分语文知识,而真正的语文知识丰富庞杂,需要用心学、用心记。

  一、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

  在新版的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都写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些都是对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的充分肯定。

  从开始学*说话,语文就开始进入到我们的周边,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使我们逐渐具有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对于日后进入社会,进行日常交际都奠定了基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在这一基础性学科的学*中得到改善。高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更深入一层,更加侧重于理解和思维表达,在认识上形成第二次飞跃,从认识事物的表面而逐步探索事物的本质。因此,对于刚刚步入高中学*的新生可能会有一阶段的适应期。语文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单就语文课程本身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这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就人际交往而言,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人类总体而言,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另一方面,语文的工具性是一种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另外,就整个课程系统而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还表现在语文是学*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就是说语言的学*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

  二、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实用性

  语文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从一开始就应进行综合性的学*,包括对于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科技文、文言文的理解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现代文阅读的欣赏水*,都讲究其综合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抱怨说,学*语文就如同大海捞针,*时学的东西可能在考试时只是涉及到星星点点。其实语文课的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学*语文要求基础知识扎实丰富,在此基础上能够延展,以一推十,还有现在的语文讲求语言表达或者说是语言的实际运用。针对上面所述题型,它显得实用性更强,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相对于英语,语文有着更为普遍的语言环境,生活中处处是知识,处处离不开语文,在*时的运用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语文是来源于生活又是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已经成为共识。学生阅读课文,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在阅读中,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与课文对话,构建课文的意义;阅读的收获,又提高了生活品位和言语能力。因此,语文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应放眼于整个生活环境,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社会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与时俱进,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活的气息。除强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应与生活紧密相联,树立在语文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知识,提高技能的理念,使语文学*与生活实践相辅相成,将语文教学和语文学*尽可能地融入到学生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以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自主、灵活地学*语文。

  三、语文学科具有审美性和人文性

  在高中语文的学*过程中,课本(包括读本)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学工具,其中辑录了古今名家的多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我们从中可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在唐诗宋词中感受千百年前的风俗文化;可以感受《孔雀东南飞》那至死不渝的真情;可以感受《荷塘月色》那淡淡的愁思与那如梦如幻的荷塘美景;感受《祝福》那吃人的封建礼教对于劳动妇女的残害;感受《雷雨》那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欣赏的同时,我们获得了审美享受,还可以提高自身品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文章所展示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我们要懂得继承和弘扬。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文质皆美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逐渐形成追求***的高尚品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用无情鞭挞人情淡薄、人性丑陋一面的文章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摒弃假、恶、丑。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心理素质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二是注意、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倾向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三是个性心理特点的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与语文教学有着极其密彻的关系。

  四、语文学科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语文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其中知识涉猎很广,天文、地理、历史、医药、社会品德等可能都会有所涉及。在学*上,更多的是感受学*知识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上的多样性。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课本、讲解、视频、组织教学演出等手段,将文章内容生动形象地传达给每个学生,使他们能真正地融入课堂,自主地去感受作者、感受作品。现代信息技术能集声音、文字、图像、色彩、形体、动画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线性输出的模式,使信息传输成为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发空间,有助于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完整准确地理解知识、迅速敏捷地获取信息。另外,语言环境的优势也可以处处发挥,春节时候的对联、门口的启事、电视报纸广播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达着语文的魅力。

  总之,学好语文对学生目前以至将来学*各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极大的帮助。它是打开各门学科知识大门的锁匙,学好语文并不是那么困难,只要我们把握住高中语文的特点,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提高认识和兴趣,广泛阅读,注意生活细节,循序渐进,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语文学*终会渐入佳境的。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中享受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三峡》一文我展示有关三峡的画面,播放有关“三峡”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意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三峡》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比如教《三峡》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第一步:通览全卷,做必要检查

  这是所有考试都必须有的第一环节,不可或缺,意在发现考卷是否有问题。同时对整个试卷的结构、题量的大小等有个直观感受,做到心中有数。耗时不到一分钟。

  时间安排:大概规划一下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

  第二步:填写基本信息后,马上做名句名篇填空题

  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古诗文填空题,是因为考虑到趁热打铁的意思,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

  其实很多学生*时也是这样做的,趁着新鲜和记忆的清晰,先把仅有的一道考查记忆的题做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即使你一时想不起某一空要填的句子,还可以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思考,极有可能在其他时间猛然想起,也就是给这道题足够的思考时间。

  【注意】其他题型大致按照顺序依次作答,作文不可在答题之前写。

  第三步:认真阅读作文材料,对作文题要提前形成初步感知

  考场作文,审题至关重要。对于材料作文和图画作文,有时候把握材料难度较大,时间仓促,很容易造成偏题,直接使得写作处于危险甚至失败之中。

  为此,在考试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认真阅读作文材料,了解作文要写什么,可以在潜意识中对作文题产生思考。基本做法是认真阅读一遍作文,看清要求,即可,然后做其他题。

  第四步:小阅读、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顺序

  先做小阅读,也就是高考语文的第一题,次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最后做小说等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们不去探究高考语文试题这样安排的用意,但从答题的角度,试卷安排并不合理。我所建议的顺序体现的是——考生思维的有序过渡和转换。因为我们知道,小阅读完全是在考查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涉及文学阅读能力,而小说则完全是文学性的阅读,考查的是感性思维能力,这和小阅读要求的能力正好相反。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将它放在中间,可以实现较好的思维过渡和转换。

  特别提醒,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时候,先认真阅读第三小题,也就是仅有的一道主观题题干,然后再从第一道选择题做起。这样做有助于对第三题提前思考。

  第五步:四个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顺序有讲究

  诗歌鉴赏,一定要利用好第一道选择题的五个选项,那些选项实际上就是对诗歌的赏析,是理解诗歌的一把把钥匙。当然,你可能会说,那里面不是有两项错误的吗?是的,但影响不大,错误的地方只是某个选项的局部。

  文言文题的第一步一定是阅读第三小题的四个选项,依然是起到对全文内容熟悉的目的,因为那四个选项就是对全文部分内容的翻译!翻译题一定要放到原文中翻译,这点很重要。

  第六步:按照已有的经验做法完成其他所有的题目

  接下来的语言运用题目,大家都有较好的做法,这里提醒一点,就是两道主观题无论如何要作答,哪怕时间实在来不及,也要尽可能的写上一些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我们认识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苏教社的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参加这次培训之后,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培训结束后,我们个人的学*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

  XX高级中学XX组XX通过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培训学*,我有太多的感悟和收获。不同类型的专家和名师讲座,带来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让我耳目一新,为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很大帮助。一、课程教学改革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大胆引入"活动教学"观,即逐步改变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讲授为主,轻视主体活动,轻视学生素质发展的传统教学形式,逐步形成"学生学,教师导,关注学生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尝试自主学*、探究学*、合作学*等新的教学形式,力求使传统课堂教学的学生以"听"为主,转成以学生的"动"为主。及时改变教师的传统角色,努力树立新型的教师角色,即应使教师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教材、教参的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形成教学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应努力营造全新的课堂教学氛围,能充分调动学生学*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师生关系*等,教学互动,教师注意及时给予学生必要的`鼓励,教学过程充满着"成功"的体验,师生热情高,课堂气氛活跃有序。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我国的课程政策发生了重大转变,我国基础教育已走向多元化的轨道: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这为我们创办特色学校,培养多元化人才开辟出一条重要途径,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我们更清楚认识到开发适合自己学校的校本课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立足于学生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学生的兴趣爱好、家长的愿望、教师的特长、学校的办学理念等实际情况构思了校本课程体系。二、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和积极自觉的学*态度上。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积极的学*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合作默契,同伴间团结合作、和谐民主,树立新的*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争取将每一节课堂都打造成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分为三部分:预*,展示,反馈。即每节课教师占用5—10分钟,学生自主学*时间要保证得到25分钟,课堂达标5分钟。预*环节是把这节课的学*任务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自学。展示环节,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成果,然后进行全班展示,学生会的不展示,不会的出错率高的进行展示,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反馈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对他们进一步检查学*情况,看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大同学”;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指导学*”。

  我们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我决心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三、实施高效课堂新课程改革下,我认为最先解决的问题是: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

  2、怎样在分组合作以后维持学生的纪律?现在的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差,自制力也不好。现在进行的合作学*,但合作的意识并不明确,这不等于是合作学*。在我们*时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自己学会读书,学会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能用写或者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需要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真正的让给学生,让他们

  在学*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效率。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XX、XX、XX、XX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XX、XX的、XX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功课,以后的学*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通过这些学*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工作总结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

  作为语文老师,消极的抱怨无济于事,职业道德容不得我们“怠工”。李镇西博士曾说:“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是一个绝望的理想主义者”。吴*安老师的文字更是振聋发聩:“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濡染的杏坛传人,还是要有一点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要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要存有几分知识分子犬儒化而磨蚀殆尽的书生意气!”在这一点上,夏敏老师,董明实老师的确是我们的楷模!出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出于对中国语文的责任,我们应该放弃的是无谓的牢骚,迎接这个时代向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发起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语文学*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搭课改的“顺风船”,通过自己脚踏实地而富于诗意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小环境,影响自己班级的'语文学*,进而为社会语文学*大气候的扭转有所贡献。那么语文的课改究竟应从何入手呢?

  一是改变教学内容。我并不是说要舍弃我们的语文课本,而去迎合社会上媚俗甚至庸俗的文化风气,而是在如何使经典艺术作品离我们*些下功夫。例如鲁迅作品,因时过境迁,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产生隔膜在所难免,但其作品中映射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责任感,却永不过时,更何况,其针砭时弊的艺术手法于当今又有几人能超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语文教学“技术化”的问题,找回曾经精神失落的真正的人文性阅读。

  我们曾经以课文代作品,用*题代阅读,拿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从根本上动摇了阅读的本质,造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的缺失。没了灵魂的阅读,只剩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思想是把火,阅读就是传承的火把;思想是声雷,阅读让雷荡涤灵魂;思想是把剑,阅读就是把血脉切开”。当我们与学生共同走进鲁迅的那个时代,共同追溯大师的思想历程,我们就不得不因大师的个性而热血喷张,我们的灵魂也将在碰撞中被荡涤、被洗刷。

  当学生的思想有了如此这般的精神底子,浮华、流俗的“麦当劳”式文字又怎能在学生的心海荡起涟漪?

  改“技术”为“艺术”,改“知识”为“文化”,重精神底蕴,在阅读中寻找“心灵世界”,从中体验自己的人生,获得的不仅是“共鸣”,也是一份人生的“传奇”。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者12年学*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指望他能够爱上学*,并通过学*获得快乐?我们怎么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生命灵动与新奇天性被不断销蚀,主动性、被动性的学*方式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傀儡”,好的作品也会因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变得让人生厌。

  改变理念,转变角色,认清身份,让自主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常态,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教师应退下讲坛,协助学生思索、烦恼、迷惘、激奋、恍悟,成为他们成长的陪伴者。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我们的改变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变得快乐,学生的生命变得滋润、丰盈、健康和俊朗,何愁语文课不成学生的最爱?

  但要谨防我们成为“牧羊人”,我们要关注对学生学*热情的激发与保持,我们要关注学生学*方法的科学与有效,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我总认为,课改的基础就在这两个“改变”,有了这两个改变,语文将“杀出重围”,就如砖块下的小草,亦如石缝间的杜鹃,迎来生命的春天。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当新课改的一切沉淀为我们语文课的信仰与信念时,我们,语文老师,将幸福在我们的语文中如泉水般自然展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

  原先以为会与往常的培训一样,理论会多一些。没想到这次周老师教授的讲座听下来,竟然如此地真实和可操作,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讲座先是引用了温儒敏老师解读教材的观点,概括下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让语文学*真实发生,要多使用任务驱动促学生主动,要注重进行整合式教学,要创造真实情境;二是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改一改,力求围绕自主学*的任务去设计;三是对学*任务的设计,最好还要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要关注“如何体现”,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周教授就按照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展示了她在华师附中上课的情况,主要展现的是第一单元的上课情况。她强调高中语文任务群设计宗旨:让语文学*真正发生,并将这一点落实到实处。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主题:由学*资源+素养导向提炼;

  2、整合:对学*内容要进行整体安排、群文学*;

  3、情境:与生活联系,情景主管产生问题;

  4、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

  5、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6、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以第一单元为例,大体梳理一下周老师上课的思路:

  主题方面,确立了“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分析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类别和特点。有诗歌题材,也有小说题材;有现代诗,也有外国诗;有教读部分,也有自读部分。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整合方面:先在上课前教授了思维导图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整合资料的工具。还有表格。

  情境方面:教读课的情境任务活动和单元综合任务的设计举例,让情境真实发生。本单元是举办一个***、郭沫若、闻一多三首诗歌比较研讨会。

  任务方面:按照单元学*任务,分成八个小组的研讨会,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学*研讨任务,

  活动方面:自学了SQ3R阅读学*策略,提供相关论文支持学生探究,提供大致的整合思路的表格。

  评价方面:老师点拨、学生评价,还有课外梳理和总结整个单元学*,实现单元学*效果的评价化。

  讲座的`后面还仔细地展示了每节课的安排,如何实现她的教学目标,一步骤一步骤的讲解,环环相扣,十分有耐心。再有展示八个学生小组的学*成果,非常认真和详细,让人不禁感慨“别人家的学生”。还有周老师上课的教学实录,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看完上课的所有过程。

  最大的感悟,周老师上课还很认真,每一步的策划,到每一步实施的设计,十分用心。按周老师的话来讲,以后的语文老师应是一名设计师。对新教材认识不够的我,还将要继续学*和实践,努力设计好每堂课。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

  时间飞逝,20xx年的工作也已经接*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年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师,系统地接受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培训活动,政治理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

  和刚走上工作单位时相比,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第二班主任,自己能够协助第一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关心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班级工作无小事,就是在每天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自己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

  在教学方面,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做,认真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堂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自己能认真执行“青蓝工程”,认真参加学校的学*培训和校内校外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教学之余,自己也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把*时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及时总结成文字形式,这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凝练,也是对教学的再思考,对自己教学理论水*的'一次提升。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在一年中自己担任一个班级的第二班主任,执教5个班级的思想品德,一星期10节课,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的各项会议、活动,没有缺*和病假。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学校提供了各种让自己快速锻炼成长的*台,学校领导给予自己很多工作上的关心,老教师给自己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帮助,这一切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自己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学*工作,争取工作水*的更大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扩展2)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当我们有一些感想时,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就可以通过不断总结,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一、我对语文教学备课的认识

  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这是我在高中教学一周后体会到的,它的微妙体现在以下几点:

  1.抓大纲方向

  只有明确了这个方向,才能在日常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心里踏实。

  2.抓教材,并且这个必须在广度和深度上着眼

  所谓广度,就是对语文各项知识(文学、常识、语法、修辞、表现手法、构思立意、表达技巧,甚至历史、地理等)融会贯通,灵活运用,并且能信手拈来,不拖泥带水,牵强附会。

  所谓深度,就是快速的领悟力、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咬文嚼字的功夫、深钻细研的技能、综合运用各种知识的能力等。

  3.抓学生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必须先了解他们,研究他们,首先,要知道他们的知识储备情况、理解领悟能力、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接受能力、自学能力等。其次,要知道他们的性格特点、文化背景、信心与爱好等,这些直接体现着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最后,在综合了解学生各种情况的基础之上,为他们考虑:在课堂上他们需要什么(具体)、不需要什么;喜欢什么、反感什么;哪些理解起来容易,哪些理解起来不容易;哪些是可以当堂接受的,哪些需提前预*、课后巩固;哪些对他们最有效果,哪些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费力不讨好的……

  4.抓自己

  我有什么样的教学风格?我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学生能接受我哪些方面?不能容忍我哪些方面?昨天教学得失?今天该怎样惩前毖后……

  综上所述,大纲、教材、学生,都是教师在备课时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最后才是自己。

  在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善于揣度的思想家、优秀的组织者、高超的指挥家、出色的演讲家……高中语文,应该有许多值得深研的地方,非花费大量的心血是不能做好的。

  二、我教学备课的总体构想

  鉴于以上认识,我做了以下总体构想:

  1.课堂模式

  少讲,尽量把时间控制在15~25分钟,这就需教师在备课时作极其充分的准备,根据大纲要求,针对学生特点,作缜密的部署。

  2.以本为本,抓住教材中最主要的,从整体着眼,高屋建瓴

  对课程内容思想、主体风格(或格调)、作者构思、写作特点等,有一个全方位的.把握,并以此为框架,拉起全文之“纲”,这个,我觉得是上好一节课的前提。

  3.抓要点

  抓住教材中若干要点,钻进去,点燃,让它爆炸,升起来烟雾弥漫,扩散无限,是意境,是张力,是遥远的星空和宇宙;底下是活生生的现实,是什么就是什么,看什么就是什么,是触动,是震撼。深刻、难忘,是支撑天空的大地……

  4.问题教学

  多设计些课堂练*题为好,因为文学毕竟是相当抽象的精神产物,只想不做,光说不练,容易使学流于一种更为空洞的思维领域、更为虚幻的失重空间、更为迷茫的精神沙漠、更为偏离的边缘地带……在一片扑朔迷离的“烟雾”中,摸不着头脑,或者索性,自顾自地去作心灵的旅游——与其劳神费力,还取不到“真经”,不如驾一片闲云回我的“花果山”或“高老庄”去。

  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这是我目前最大的困惑,因为这项工程做起来确实庞大,头绪繁多,耗时费力,弄不好,哪个环节上准备不到,就可能导致全局失利,所以我得一项一项落实,力争在最短时间内搞定。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通过这些学*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工作总结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高中语文因该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旨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学目标从单纯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转向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的同步发展。语文课堂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语文学**惯的养成和语文学*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 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第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民主、*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 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的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学*目标和学*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学*课文,通过 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把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和小组合作学*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第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

  我 们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旧模式,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语言文化修养课。教师在阅读指导上,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 读、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第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

  开放语文课堂,实施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好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向40分 钟要质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课堂上所获得的内容远远达不到广泛阅读的标准,所以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 大课堂”。引导学生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第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要慎用。曾看过这样一事例:一堂优质课《蘑菇该奖给谁》,一开课教师就让媒体展示了故事的动画,师复述内容,生提问,就是不让学生读书,用多媒体取代了对文本的解读。阅读,就是把文字符 号转换成图象,多媒体运用得不当,剥夺了学生转换语言符号的训练。

  总之,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来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让我们一起共勉。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时间飞逝,20xx年的工作也已经接*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年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师,系统地接受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培训活动,政治理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

  和刚走上工作单位时相比,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第二班主任,自己能够协助第一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关心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班级工作无小事,就是在每天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自己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

  在教学方面,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做,认真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堂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自己能认真执行“青蓝工程”,认真参加学校的学*培训和校内校外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教学之余,自己也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把*时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及时总结成文字形式,这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凝练,也是对教学的再思考,对自己教学理论水*的一次提升。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在一年中自己担任一个班级的第二班主任,执教5个班级的思想品德,一星期10节课,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的各项会议、活动,没有缺*和病假。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学校提供了各种让自己快速锻炼成长的*台,学校领导给予自己很多工作上的关心,老教师给自己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帮助,这一切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自己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学*工作,争取工作水*的更大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我担任高二1714班和高一1715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师,5月份开始接手1716班。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三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第一次使用的教材也能较的把握和处理了,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在*时的教学中,首先我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精讲课本范文

  学生学*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如语音题、古诗名句背诵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在处理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充分认识到了本学期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使学生们成才,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

  四、阅读教学长抓不放

  高中阶段,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阅读课及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关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工作恰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探索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创设情景来引发学生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预*

  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讲课前,可以要求他们书面翻译出所要学*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再求助于教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教师及时、真实地了解到了学情,讲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熟读成诵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课堂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讨论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几个步骤去读。首先,让学生对照着注释把文章从头到尾边读边译,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圈出来,同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直到真正弄懂为止。其次,让学生试着不看注释诵读文章,在还不能记住意义的地方作出标记,然后将这些难记的知识反复地记忆。在这样的自主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学*。同时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诵读对学*文言文的意义。所谓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

  三、激活知识

  文言文学*不是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而是以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为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识,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体现在对词义的理解、语法使用方面,也体现在对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常见的固定格式,在新课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关知识再联系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解和保持。通过这种方式,使已有的知识在多次重复中得到逐步的强化。

  四、重视积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加大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诵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学**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一、实施课改,首先要改变教学观念。

  1、学生观。承认学生的差异性和主动性。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1

  特长,教师要不断了解、分析学生的差异情况,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每个学生都是生动、活泼、有求知欲、有创造力的个体,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创造热情,使学生主动自觉地接受教育。

  2、质量观。不把以前的考试分数、*时课堂答问题的正确与否,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要把学*态度、学*能力和学*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学生。只要有进步,就是好学生。

  3、教学观。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的实现,重视多维素质的培养与发展,强调学生掌握学*方法,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每个学生获得学*的成功和快乐。

  4、师生观。学生学*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依赖于和谐互助的师生关系,教师必须充分信任学生,坚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发展的潜能,都有进步愿望,都有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本质。

  二、语文教改感悟

  1.“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非我们的教学目标,而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方法和途径。语文学*中用什么样的学*形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合作与探究,都取决于教学目标的要求。

  2.“语文教学应建立在师生*等对话的基础之上”。这里的“*等”绝不是师生在任何事务上都是绝对*起*坐,更不是说教师与学生具有*等的知识水*。教师在尊重学生*等地位的同时又是高于学生的,他们要引导学生掌握更广泛且更有深度的语文知识。如果教师不加鉴别地肯定学生所有的言论,而不对其进行一定的点评和拔高,学生是很难获得进步的。

  2

  因此,教师应在坚持学生*等地位的同时在某些方面又要高于学生。

  3.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并不是要求我们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都要实现该教学目标,而是凭借语文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课文内容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润物细无声”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最佳教学境界。

  4.很多教师认为,新课标的最终目标应是“学生在耳、眼、口、手等都动起来”,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下,达到大家都动起来的最终目的。其实不然,语文学*中的调动并不等于真正的激活,如果学生在调动的外表下内部的思维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也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不管课堂上采取哪些调动方式,只有那些能让学生的思维一直处于活跃状态,学生的感情一直沉浸其中的方式才能称之为真正的“动”。相反,如果学生在热闹的形式下内部的思考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这样的“动”也无益。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中的任务是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的'同时更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情思,这才是真正的“动”。

  三、课堂教学注意问题

  1.教材。教材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探究”不仅是学生的探究,也包括教师自身对教材的探究和挖掘,如何挖掘好教材的深层内涵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千万不能课文还未读懂,就找来课外知识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教师须知知识的迁移不是“见异思迁”,向课外延伸应有“度”的限制,很多时候,将延伸的内容作为课外作业完成,会更有收获。

  2.教法。任何一种课堂形式(包括电教媒体的运用)都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教学活动要防止公式化、程式化:如有的课堂讨论或呆板单一,或在枝节问题上争论不休;有的一节课则完全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录音代

  3

  替教材等,这样的教学方法冲淡了语文教学的实际任务,难免有“做秀之嫌”。

  3.师生关系。我们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但更不可忽视教师在教学中的作用,只有教师适时介入,进行必要的点拨归纳,对文本作最后的拓展,才能将探究引向深入,也才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深层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系统的知识和正确的观点。

  四、课堂教学避免误区

  1、不能让语文课变成朦胧诗,即阅读文章不求甚解笼而统之,了解大意即可。

  2、不能将语文阅读变成警句摘读,即让学生只找出自己认为最精彩、最感人的语句,任意阐述缘由即可。

  以上是我在语文课改中的点滴感悟,从中不难发现,实行课改并非只是教学方法的转变,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思想、观念、方法等各方面的内容,它要求教师必须有一个脱胎换骨的转变,而转变的唯一途径就是钻研新课程标准,并在学*的过程中结合实践,不断反思,不断更新,不断突破,这样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课改教师。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困难的学生,提高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

  第一步:通览全卷,做必要检查

  这是所有考试都必须有的第一环节,不可或缺,意在发现考卷是否有问题。同时对整个试卷的结构、题量的大小等有个直观感受,做到心中有数。耗时不到一分钟。

  时间安排:大概规划一下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

  第二步:填写基本信息后,马上做名句名篇填空题

  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古诗文填空题,是因为考虑到趁热打铁的意思,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

  其实很多学生*时也是这样做的,趁着新鲜和记忆的清晰,先把仅有的一道考查记忆的题做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即使你一时想不起某一空要填的句子,还可以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思考,极有可能在其他时间猛然想起,也就是给这道题足够的思考时间。

  【注意】其他题型大致按照顺序依次作答,作文不可在答题之前写。

  第三步:认真阅读作文材料,对作文题要提前形成初步感知

  考场作文,审题至关重要。对于材料作文和图画作文,有时候把握材料难度较大,时间仓促,很容易造成偏题,直接使得写作处于危险甚至失败之中。

  为此,在考试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认真阅读作文材料,了解作文要写什么,可以在潜意识中对作文题产生思考。基本做法是认真阅读一遍作文,看清要求,即可,然后做其他题。

  第四步:小阅读、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顺序

  先做小阅读,也就是高考语文的第一题,次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最后做小说等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们不去探究高考语文试题这样安排的用意,但从答题的角度,试卷安排并不合理。我所建议的顺序体现的是——考生思维的有序过渡和转换。因为我们知道,小阅读完全是在考查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涉及文学阅读能力,而小说则完全是文学性的阅读,考查的是感性思维能力,这和小阅读要求的能力正好相反。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将它放在中间,可以实现较好的.思维过渡和转换。

  特别提醒,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时候,先认真阅读第三小题,也就是仅有的一道主观题题干,然后再从第一道选择题做起。这样做有助于对第三题提前思考。

  第五步:四个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顺序有讲究

  诗歌鉴赏,一定要利用好第一道选择题的五个选项,那些选项实际上就是对诗歌的赏析,是理解诗歌的一把把钥匙。当然,你可能会说,那里面不是有两项错误的吗?是的,但影响不大,错误的地方只是某个选项的局部。

  文言文题的第一步一定是阅读第三小题的四个选项,依然是起到对全文内容熟悉的目的,因为那四个选项就是对全文部分内容的翻译!翻译题一定要放到原文中翻译,这点很重要。

  第六步:按照已有的经验做法完成其他所有的题目

  接下来的语言运用题目,大家都有较好的做法,这里提醒一点,就是两道主观题无论如何要作答,哪怕时间实在来不及,也要尽可能的写上一些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

  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中享受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三峡》一文我展示有关三峡的画面,播放有关“三峡”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意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三峡》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比如教《三峡》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作为语文老师,消极的抱怨无济于事,职业道德容不得我们“怠工”。李镇西博士曾说:“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是一个绝望的理想主义者”。吴*安老师的文字更是振聋发聩:“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濡染的杏坛传人,还是要有一点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要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要存有几分知识分子犬儒化而磨蚀殆尽的书生意气!”在这一点上,夏敏老师,董明实老师的确是我们的楷模!出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出于对中国语文的责任,我们应该放弃的是无谓的牢骚,迎接这个时代向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发起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语文学*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搭课改的“顺风船”,通过自己脚踏实地而富于诗意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小环境,影响自己班级的语文学*,进而为社会语文学*大气候的扭转有所贡献。那么语文的课改究竟应从何入手呢?

  一是改变教学内容。我并不是说要舍弃我们的语文课本,而去迎合社会上媚俗甚至庸俗的文化风气,而是在如何使经典艺术作品离我们*些下功夫。例如鲁迅作品,因时过境迁,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产生隔膜在所难免,但其作品中映射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责任感,却永不过时,更何况,其针砭时弊的艺术手法于当今又有几人能超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语文教学“技术化”的问题,找回曾经精神失落的真正的人文性阅读。

  我们曾经以课文代作品,用*题代阅读,拿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从根本上动摇了阅读的本质,造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的缺失。没了灵魂的阅读,只剩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思想是把火,阅读就是传承的火把;思想是声雷,阅读让雷荡涤灵魂;思想是把剑,阅读就是把血脉切开”。当我们与学生共同走进鲁迅的那个时代,共同追溯大师的思想历程,我们就不得不因大师的个性而热血喷张,我们的灵魂也将在碰撞中被荡涤、被洗刷。

  当学生的思想有了如此这般的精神底子,浮华、流俗的.“麦当劳”式文字又怎能在学生的心海荡起涟漪?

  改“技术”为“艺术”,改“知识”为“文化”,重精神底蕴,在阅读中寻找“心灵世界”,从中体验自己的人生,获得的不仅是“共鸣”,也是一份人生的“传奇”。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者12年学*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指望他能够爱上学*,并通过学*获得快乐?我们怎么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生命灵动与新奇天性被不断销蚀,主动性、被动性的学*方式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傀儡”,好的作品也会因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变得让人生厌。

  改变理念,转变角色,认清身份,让自主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常态,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教师应退下讲坛,协助学生思索、烦恼、迷惘、激奋、恍悟,成为他们成长的陪伴者。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我们的改变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变得快乐,学生的生命变得滋润、丰盈、健康和俊朗,何愁语文课不成学生的最爱?

  但要谨防我们成为“牧羊人”,我们要关注对学生学*热情的激发与保持,我们要关注学生学*方法的科学与有效,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我总认为,课改的基础就在这两个“改变”,有了这两个改变,语文将“杀出重围”,就如砖块下的小草,亦如石缝间的杜鹃,迎来生命的春天。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当新课改的一切沉淀为我们语文课的信仰与信念时,我们,语文老师,将幸福在我们的语文中如泉水般自然展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2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XX、XX、XX、XX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XX、XX的、XX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功课,以后的学*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

  “教者父母心”,“学生事,无小事”,参加老师工作一年以来,尝遍酸甜苦辣,蓦然回首,发现收获颇丰,尤以上面两点为重。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也成为一名班主任,刚从大学校园走出,尽管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却是踌躇满志,正是凭着这种热情以及跟学生亦师亦友的优势,我的工作逐渐上手,慢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是,慢慢的……,生活就像学生的周记,在*淡中一页页翻过。每次批改周记,都像在无边的沙漠中艰难跋涉,我非常渴望眼前突然出现一杯清水或是一片绿叶,给疲倦的眼球和麻木的神经注入一丝激情与活力。

  突然,一位学生的周记让我紧张了起来。

  “老师,你不是一个关心学生的老师,我对你挺有意见的。”

  我心咯噔跳了几下,没看错吧,揉揉眼睛,没错,一直以来,我挺自豪的',自问能将班管理得不错。原来那个打架,旷课现象时有,第一次连续几次考试“稳坐”倒数第一的班级,现已井然有序,好不容易丢掉了“差”帽子,没想到同学对我却颇有微词了。

  “你根本就没把学生事当自己事,这次期中考,我这么努力考,成绩终于有了很大进步,本以为可以向家人报喜的,可是我的政治成绩加少了20分,政治老师都知道,可排名时为什么没加上?还有考完试后,我上课走神,成绩又退步了,你都没发现,你一点都不关心学生。”

  我愕然。这位学生政治加少20分,这我知道,也明明跟政治老师一齐改过,重新输进电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脑子里填满了愤怒和不屑,瞬间变成了一个充足了气的氢气球,一个针或一粒火苗就足以让我眨眼间爆炸,气冲冲地找来这位学生了解情况,语气非常地不友善,把学生吓得小声嘀咕:“你们就是没加嘛。”我气不打一处来,声音提高到八十分贝:“没理由!”

  她胆惊心跳地拿出全级排名单给我看,我傻了眼,真的没加!怎么会这样?与政治老师慢慢回想,猛然醒悟,原来改了以后忘记在电脑存盘了!这真的是我的疏忽。解释为时已晚,对学生的伤害已造成。学生一脸的无辜“老师,排名没出来之前,你为什么没看看呢?你应该再仔细复检一遍啊,这次我这么拼搏,又不能向家报喜,很沮丧。”尽管我一再保证会亲自打电话与她家长解释,可是学生还是开心不起来。

  终于明白,高中生是很敏感的,不论用哪种方法,她都很容易感到老师是在运用技巧而缺乏真诚和尊重,一旦学生认为老师有错,缺乏尊重的时候,就可能心中有阴影,产生不再信任的心理,以致产生对抗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老师一定要细心,真心的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事。学生事,无小事,事事关心,事事在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

  本学期,我担任了高二两个班的语文课。能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两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自己对贯穿于新的"教学大纲"中的语文教学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更坚定了语文学科是一个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学科的认识,对第一次使用的新教材也能较的把握和处理了。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在写作教学方面

  将课堂作文和课下周记结合起来处理,既完成了教材规定的写作教学任务,又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本册教材课文教学与写作训练脱节的不足,学生的写作水*较过去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写出了不少有思想、有情感、有文采的好文章。

  二、在处理新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

  充分认识到了本册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请了山东师大中文系的教授吕家乡先生和宋遂良先生前来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两次文学活动。

  一次是诗歌朗诵会,一次是诗歌背诵比赛。两次活动都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在诗歌朗诵会上,学生踊跃上台,深情朗诵自己精选的诗歌作品,所有的人都沉浸在诗歌的迷人境界中。在诗歌背诵比赛中,学生们将"课下十年功"展示于"课上的一分钟"中,让诗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以后,又外现为一种气质。

  四、按照"教学大纲"有关课外阅读的要求,较有效地组织了学生的课外阅读活动。

  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考试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不足的几点:

  一、在学生*作的讲评方面做得还很不够,客观原因是时间少,主观原因是自己的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挤出时间来完成好这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

  二、对学生的课后作业检查的力度还不够,使得一部分学生没有按时保质保量地完成作业,在期末考试中就表露出来了。

  三、自己有了"老朽"的感觉,常想得过且过,对新事物(如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新教材中的诗歌背诵、新概念作文等)有些不以为意了。就总结到这里吧,工作和生活都还是要向前的。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

  在实*的两个月期间,我进行了语文教学的实*和班主任工作的实*。虽然时间很短,但我体味到了做老师特别是做一名班主任的乐趣、责任与艰辛。我也深刻的理解了“学为人师、学为人范”真正含义。

  作为一名高中一年级的语文实*老师,我对高中一年级的语文课程学*作了一次深入的了解,我以一名语文老师的要求,站在另外一个高度,欣赏课文、了解课文、讲解课文。

  经过学*和实践,我觉得语文教学应该注意一下几个方面:

  第一:备课。

  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我认为,备课不仅仅备的是知识点,而备的是整个教学流程;备课不仅仅是备的是教师的授课,而备的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与差异的语言与行为;备课不仅仅备的是知识点的数量,而备的是知识的质量……一份完善的、符合教师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具有指导性和启发性的教案,不仅能帮助教师按时按量完成教学的内容,更能让整个教学的流程更加的流畅,让学生学的充实的知识。所以,我认为,备好一堂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第二:讲课

  如果说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的话,那么讲课就是一堂课的关键。讲好一堂课,教师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善的教案,而更应该具备丰厚的专业知识。当然,丰厚的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也需要有清晰的思维和超强 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我觉得讲好一堂课应具备以下几点:标准而熟练地普通话;清晰的教学思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随机应变、解决临时问题的能力;多方运用辅助教学工具的能力;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的能力以及活跃课堂气氛的能力。讲台虽然只有三尺,但他是教师施展个人魅力的舞台。我们应该利用好这个舞台,讲好每一堂课。

  第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即是对教学流程的`再次思考,看哪些环节不够完善;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调查,看那些地方任然需要补充。当然,更重要的事后者,特别是在知识的迁移、课堂临时问题的解决方面,我们最好形成书面的反思,为以后的的教学留下经验与教训。实*期间,我一边听其他老师讲课,向他们学*,一面请指导老师听我讲课,给我多提意见,多做指导。我在一次一次的反思中提升自己,尽管我知道自己与教师还有很大的差距,但是我相信,经过我的努力,经过我的反思,我一定会有所进步,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所以我认为教学的另一个要点就是自信。

  在实*期间,我还实*了班主任。虽然只是实*,可是我做的东西和一个真正的班主任一样,我尽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做到接*一名真正的班主任。

  作为班主任,出来处理好班里的日常事务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有爱心。爱我的学生,就像爱我的弟弟妹妹一样。其实,孩子们的思想非常的简单,那就是“你爱我我就爱你”。所以爱是化解一切不愉快的最好良药。关心他们的生活、包容他们的错误、耐心的讲解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是让孩子多么害怕你,而是让孩子敬畏你,因为你渊博的知识、高尚的人格。

  当然,作为一名老师,更应该以身作则,为孩子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认真的对待我们的工作我们学生。、

  通过实*,同时感知到得 自己的能力的与不足,任然要我更加的努力。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扩展3)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菁选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时,写一篇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如此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心得体会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

  这一学期我担任高二(三、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顾一个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实践,我本着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提高实践水*的思想,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将教学方面的体会和工作总结如下:

  一、积极听课,认真备课,善于反思

  听课,不仅开阔了思路,也为备课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素材。各种鲜活生动的事例,各种教学方法、模式的展示,微小细节之处的精彩处理,使我在丰富课堂教学的同时,也改变了学生对学*感到枯燥、单调、脱离实际的成见。为了能及时发现和改正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我有意识的进行阶段性的工作反思,小到一节课,大到一个学期;*到上一节课说错的一句话,远到一种教学思想的深层次思考。虽然它们都还很肤浅,但我相信“九尺之台,起于垒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二、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作业的检查和批改,是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途径。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认真批改,这不仅有利于对学生知识落实的情况的更好掌握,更使我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有了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从而能够更好的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教学。对于班里的后进生,我一直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在给学生谈理想、谈目标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功夫不负有心人,XX、XX、XX、XX等几名学生的语文成绩有所进步。

  三、深入扎实的上好每一节课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它不同于数学,语文教学要求语言文字教学和情节、内容教学相结合,相辅相成。而低年级的语言文字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的四个基本环节,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说”和“读”的重要性尤为突出。所以,在教学中我特别重视“说”和“读”的训练。高一年语文教科书上“口际交际”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自古以来,能说会道,体现一个人的睿智,思维敏捷。现代语文教学,“多说多练”势在必行。整个学期,我注重课堂上的合作探究,让每个小组讨论并展示结果,学生之间互听互评,共同积累,共同提高。通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我发现同学们的表达能力有较大的进步,逻辑思维能力也增强了。并且,通过评奖活动,选出了口才最好的学生,如XX、XX的、XX等。

  在“说”的过程中,有一个与之相促进的过程不容忽视,那就是“读”。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等。再次,用“读”帮助记忆,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进行摘记,并对学生的手抄本进行定期检查,并对写得好的学生加以表扬。

  语文教学中,除了“说”和“读”很重要外,还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即学完一个单元,学会自己归纳,学懂了一些什么,还存在哪些问题。孔子云:温故而知新。经常温*功课,以后的学*才会觉得较轻松。

  课程改革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攻坚战,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必然要和旧有的一切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摩擦。通过*两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饱尝了其中的艰辛与甘甜。甘甜的是我们看到了课程改革实验给我们的`教育注入了勃勃生机与活力,感受到了我们与学生在课程改革中的共同提高、共同发展;艰辛的是我们对课程改革曾经有那么多的茫然与困惑,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来探索课程改革之路的,在课程改革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许多困惑和难题。

  (一)对课标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用解读的课程标准。现在的课程标准有那么多解读的书本、文章多如牛毛。我想原因无非有二,要么是课程标准太难,太深奥,课程标准的制定者也知道一般老师是读不懂的;要么是对一线教师的不相信,课程标准制定者害怕一线教师读不懂;

  我认为课程标准应该通俗、详细,一看就懂,如此教师才能用好;应该把解读融入课程标准之中,这样才能做到专家研究与一线教师的实践紧密结合。

  (二)对课堂的困惑

  我们需要不是表演的课。现在有的课放得很开,但收不拢,学生天马行空,谈天说地,离题越来越远;有的课,学生活动的样式很多,唯独读书不多,课堂上嘻嘻笑笑,气氛十分活跃。可仔细一想学生真正学到的语文知识可能很少。有的研究课,教学的着力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的深究,或是知识内容的任意拓展,或是思想内容的无限拔高。学生海阔天空,说短道长,甚至离开了书本去大谈从网上看到的新闻。不同的是,过去是教师主讲,学生旁听;现在是学生主讲(主要是尖子学生),教师插话补充。仿佛教学的重心已由教师转移给了学生,仿佛这是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可是,读书的时间不多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很少了,对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运用的时间也被挤掉了。这样的课听多了,我们的老师都说我们现在不知道语文课怎样上了。

  (三)对教材的困惑

  1、对必修内容的困惑。

  高二语文必修五和选修1集中了高中阶段*80的古诗名篇、以及部分文言名篇,教学内容重,教学进度紧张。而且因为一味的赶进度,使得每堂语文课都上得满满的,而语文课所必需的一些课外趣味补充,因此都被忽略了,语文课索然无味。

  2、对教学重点的困惑。

  现在的教材自由度很大,每篇课文后面的练*和要求都很少,这一方面是扩展了教师的能动性,但是对教师来说是增加了难度。我们的老师很难把握教学的重点。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2

  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现状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教出好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广泛地阅读,只有教师本身深有所得,那么才有货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阅读,而自己却不去阅读,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来静心阅读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备不完的课还有改不完的各种作业,特别是在高考这座大山的压力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试分数上。与之相对应的任课老师,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想要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更多的教师会静下心来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其实,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会发现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和学生成绩的最佳方法。

  曾经有人调查发现:在中学教师这个群体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备课、阅卷、和学生谈话等占据。

  阅读课外书的教师数量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教师中,去图书馆次数最少的竟然是我们语文教师。这样的数据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语文教师不是最需要阅读的群体吗?事实却让大家大失所望。

  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压力大,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狭窄,阅读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为如此,面对知识面越来越广、求知欲越来越旺盛的学生,不少高中语文老师感到底气不足、有着捉襟见肘的感觉。

  在*两年,当地教育局组织的高三教师与学生考同样的试卷,并将试卷混在学生卷里同时批改,出现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考试成绩落后于学生的情况,这是令人感到非常尴尬的局面,这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高中语文学科有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博的特点。上至**开辟天地,下至风土人情,从天文地理历史到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无所不含。因此,教师只有宽泛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驾驭得了语文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则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持之以恒、广泛地阅读,才能够得到专业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也只有书本能带给教师丰富的营养和广博的世界。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生活范围狭窄,接触人群和事物单一,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专家或者一个满腹经纶的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追求,不断成长。纵观一些起点普通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的领头羊,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并且形成独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细细探究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发现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着广泛的阅读,常年与书结伴而行,在课外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他们的知识面比普通教师要广、思维更开阔、视野更宽广、底蕴更加丰厚,自然而然地教学能力更强。

  三、阅读方法与内容的选择

  构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书籍品种之繁多,内容之广泛,即使穷极一身,也不可能读完。因此,选好书、读好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精通语文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广涉自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阅读。要满足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须有广泛深厚的知识作为支撑。语文学科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涵盖其它学科的内容。

  由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阅读并且汲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涵盖社会、科学、生命等广泛领域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师以高的专业素养教授出出色的学生。

  再次是要钻研教育发展类的书籍。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光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配合以渊博的知识,才能够出色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知识储备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3

  “教者父母心”,“学生事,无小事”,参加老师工作一年以来,尝遍酸甜苦辣,蓦然回首,发现收获颇丰,尤以上面两点为重。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也成为一名班主任,刚从大学校园走出,尽管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却是踌躇满志,正是凭着这种热情以及跟学生亦师亦友的优势,我的工作逐渐上手,慢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是,慢慢的……,生活就像学生的'周记,在*淡中一页页翻过。每次批改周记,都像在无边的沙漠中艰难跋涉,我非常渴望眼前突然出现一杯清水或是一片绿叶,给疲倦的眼球和麻木的神经注入一丝激情与活力。

  突然,一位学生的周记让我紧张了起来。

  “老师,你不是一个关心学生的老师,我对你挺有意见的。”

  我心咯噔跳了几下,没看错吧,揉揉眼睛,没错,一直以来,我挺自豪的,自问能将班管理得不错。原来那个打架,旷课现象时有,第一次连续几次考试“稳坐”倒数第一的班级,现已井然有序,好不容易丢掉了“差”帽子,没想到同学对我却颇有微词了。

  “你根本就没把学生事当自己事,这次期中考,我这么努力考,成绩终于有了很大进步,本以为可以向家人报喜的,可是我的政治成绩加少了20分,政治老师都知道,可排名时为什么没加上?还有考完试后,我上课走神,成绩又退步了,你都没发现,你一点都不关心学生。”

  我愕然。这位学生政治加少20分,这我知道,也明明跟政治老师一齐改过,重新输进电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脑子里填满了愤怒和不屑,瞬间变成了一个充足了气的氢气球,一个针或一粒火苗就足以让我眨眼间爆炸,气冲冲地找来这位学生了解情况,语气非常地不友善,把学生吓得小声嘀咕:“你们就是没加嘛。”我气不打一处来,声音提高到八十分贝:“没理由!”

  她胆惊心跳地拿出全级排名单给我看,我傻了眼,真的没加!怎么会这样?与政治老师慢慢回想,猛然醒悟,原来改了以后忘记在电脑存盘了!这真的是我的疏忽。解释为时已晚,对学生的伤害已造成。学生一脸的无辜“老师,排名没出来之前,你为什么没看看呢?你应该再仔细复检一遍啊,这次我这么拼搏,又不能向家报喜,很沮丧。”尽管我一再保证会亲自打电话与她家长解释,可是学生还是开心不起来。

  终于明白,高中生是很敏感的,不论用哪种方法,她都很容易感到老师是在运用技巧而缺乏真诚和尊重,一旦学生认为老师有错,缺乏尊重的时候,就可能心中有阴影,产生不再信任的心理,以致产生对抗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老师一定要细心,真心的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事。学生事,无小事,事事关心,事事在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4

  作为语文老师,消极的抱怨无济于事,职业道德容不得我们“怠工”。李镇西博士曾说:“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是一个绝望的理想主义者”。吴*安老师的文字更是振聋发聩:“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濡染的杏坛传人,还是要有一点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要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要存有几分知识分子犬儒化而磨蚀殆尽的书生意气!”在这一点上,夏敏老师,董明实老师的确是我们的楷模!出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出于对中国语文的责任,我们应该放弃的是无谓的牢骚,迎接这个时代向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发起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语文学*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搭课改的“顺风船”,通过自己脚踏实地而富于诗意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小环境,影响自己班级的语文学*,进而为社会语文学*大气候的扭转有所贡献。那么语文的课改究竟应从何入手呢?

  一是改变教学内容。我并不是说要舍弃我们的语文课本,而去迎合社会上媚俗甚至庸俗的文化风气,而是在如何使经典艺术作品离我们*些下功夫。例如鲁迅作品,因时过境迁,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产生隔膜在所难免,但其作品中映射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责任感,却永不过时,更何况,其针砭时弊的艺术手法于当今又有几人能超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语文教学“技术化”的问题,找回曾经精神失落的真正的人文性阅读。

  我们曾经以课文代作品,用*题代阅读,拿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从根本上动摇了阅读的本质,造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的缺失。没了灵魂的阅读,只剩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思想是把火,阅读就是传承的火把;思想是声雷,阅读让雷荡涤灵魂;思想是把剑,阅读就是把血脉切开”。当我们与学生共同走进鲁迅的那个时代,共同追溯大师的思想历程,我们就不得不因大师的`个性而热血喷张,我们的灵魂也将在碰撞中被荡涤、被洗刷。

  当学生的思想有了如此这般的精神底子,浮华、流俗的“麦当劳”式文字又怎能在学生的心海荡起涟漪?

  改“技术”为“艺术”,改“知识”为“文化”,重精神底蕴,在阅读中寻找“心灵世界”,从中体验自己的人生,获得的不仅是“共鸣”,也是一份人生的“传奇”。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者12年学*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指望他能够爱上学*,并通过学*获得快乐?我们怎么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生命灵动与新奇天性被不断销蚀,主动性、被动性的学*方式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傀儡”,好的作品也会因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变得让人生厌。

  改变理念,转变角色,认清身份,让自主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常态,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教师应退下讲坛,协助学生思索、烦恼、迷惘、激奋、恍悟,成为他们成长的陪伴者。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我们的改变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变得快乐,学生的生命变得滋润、丰盈、健康和俊朗,何愁语文课不成学生的最爱?

  但要谨防我们成为“牧羊人”,我们要关注对学生学*热情的激发与保持,我们要关注学生学*方法的科学与有效,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我总认为,课改的基础就在这两个“改变”,有了这两个改变,语文将“杀出重围”,就如砖块下的小草,亦如石缝间的杜鹃,迎来生命的春天。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当新课改的一切沉淀为我们语文课的信仰与信念时,我们,语文老师,将幸福在我们的语文中如泉水般自然展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5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预*

  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讲课前,可以要求他们书面翻译出所要学*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再求助于教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教师及时、真实地了解到了学情,讲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熟读成诵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课堂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讨论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几个步骤去读。首先,让学生对照着注释把文章从头到尾边读边译,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圈出来,同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直到真正弄懂为止。其次,让学生试着不看注释诵读文章,在还不能记住意义的地方作出标记,然后将这些难记的知识反复地记忆。在这样的自主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学*。同时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诵读对学*文言文的意义。所谓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

  三、激活知识

  文言文学*不是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而是以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为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识,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体现在对词义的理解、语法使用方面,也体现在对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常见的固定格式,在新课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关知识再联系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解和保持。通过这种方式,使已有的知识在多次重复中得到逐步的强化。

  四、重视积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加大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诵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学**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6

  我担任高二1714班和高一1715班两个班的语文教师,5月份开始接手1716班。我按“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研究三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较为适宜的教法,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比较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我对第一次使用的教材也能较的把握和处理了,较为满意的几点: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在*时的教学中,首先我根据教学环境、学生实际,结合自身对教材的透彻理解,加以灵活的处理,设计出独具匠心的教案,才能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和生动性。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课前精心设计与课堂中的恰当引导,构建一个流畅自然的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和促使学生主体参与,使课堂教学取得最佳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能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轻松而又紧凑地参与学*与思考,较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情感、情趣等因素。总之,教师只有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为学生创设宽松愉快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精讲课本范文

  学生学*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如语音题、古诗名句背诵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在处理教材的课文教学方面,充分认识到了本学期课本以文学鉴赏为主要教学任务的'特点,为配合教学,先后给学生作了“诗歌鉴赏”和“散文鉴赏”两个专题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三、组织了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要使学生们成才,必须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我经常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如举办诗歌朗诵比赛锻炼学生的朗诵能力,开展演讲活动等,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上讲台表演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等等。

  四、阅读教学长抓不放

  高中阶段,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我不断地把大纲推荐的阅读篇目介绍给学生,要求他们制定可行的读书计划,利用阅读课及零碎时间读名著,并通过写读后感的形式检查他们的阅读情况。

  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在教学中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学生关系密切融洽,能把握学生的心理需求,使教学工作恰好与学生的心理需求相结合。在新的学期里,我将继续探索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创设情景来引发学生讨论,训练学生思维的方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是无止境的,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中,我将不断学*,更新教育观念,注重教育科研,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争取将自己的教学水*提高到一个崭新的层次。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7

  新课标是教学的依据。我们认识到新课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要求学生扩大知识面,要求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等,尤其是要求我们每一位老师都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文本的阅读体验。

  关于高中语文新课改来说,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但是这又谈何容易?往往我们的一些课堂滥用讨论、合作学*的方式,不给学生足够的机会和科学的指导,使课堂流于形式。环顾周围,在我们的教学中也是有这样的一些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在生活中早已熟知的.东西,教师还在不厌其烦地细讲精练;一些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知识,教师却将之分化,影响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和综合运用知识能力的形成;一些学生自己的见解和体验,往往因为老师所谓的“标准答案”而扼杀。带着这些疑问,我认真的听专家们的引导和指点,认真和专家们做心灵上的交流。苏教社的老师说的好,教师应该对教材进行分析运用独到的处理方法,把教学思考中的特点、优点、亮点通过情景表达出来。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的去做:

  第一、在*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参加这次培训之后,面对新课程,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所以,培训结束后,我们个人的学*并没有结束。

  1、认真学*新课标,具体的去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各种弊病。

  2、研究学生,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

  3、研究实验教科书和相应的教辅书,弄清它们与《课程标准》之间的联系点和着力点。

  4、研究本校本地的实际情况和文化生活氛围,争取能够创造性地选择和运用各种民族传统文化来改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亲切感中增添新的体验。

  当然了,这些都是为了让学生在课堂学*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接受熏陶感染,养成良好的学**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8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通过这些学*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工作总结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

  原先以为会与往常的培训一样,理论会多一些。没想到这次周老师教授的讲座听下来,竟然如此地真实和可操作,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一步地了解和认识。

  讲座先是引用了温儒敏老师解读教材的观点,概括下来主要有几点:一是让语文学*真实发生,要多使用任务驱动促学生主动,要注重进行整合式教学,要创造真实情境;二是教案的设计方式要改一改,力求围绕自主学*的任务去设计;三是对学*任务的设计,最好还要能够重新研究和参照课标,要关注“如何体现”,为学生提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途径。

  接下来周教授就按照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具体展示了她在华师附中上课的情况,主要展现的是第一单元的上课情况。她强调高中语文任务群设计宗旨:让语文学*真正发生,并将这一点落实到实处。17年《高中课程标准》的教学要求:

  1、主题:由学*资源+素养导向提炼;

  2、整合:对学*内容要进行整体安排、群文学*;

  3、情境:与生活联系,情景主管产生问题;

  4、任务:解决问题的方案;

  5、活动: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和策略;

  6、评价:教、学、评一体化。

  以第一单元为例,大体梳理一下周老师上课的思路:

  主题方面,确立了“青春的价值”的主题,分析了第一单元的单元类别和特点。有诗歌题材,也有小说题材;有现代诗,也有外国诗;有教读部分,也有自读部分。确立了单元教学目标。

  整合方面:先在上课前教授了思维导图的新知识,让学生学会整合资料的工具。还有表格。

  情境方面:教读课的情境任务活动和单元综合任务的`设计举例,让情境真实发生。本单元是举办一个***、郭沫若、闻一多三首诗歌比较研讨会。

  任务方面:按照单元学*任务,分成八个小组的研讨会,每组负责一个小的学*研讨任务,

  活动方面:自学了SQ3R阅读学*策略,提供相关论文支持学生探究,提供大致的整合思路的表格。

  评价方面:老师点拨、学生评价,还有课外梳理和总结整个单元学*,实现单元学*效果的评价化。

  讲座的后面还仔细地展示了每节课的安排,如何实现她的教学目标,一步骤一步骤的讲解,环环相扣,十分有耐心。再有展示八个学生小组的学*成果,非常认真和详细,让人不禁感慨“别人家的学生”。还有周老师上课的教学实录,不过遗憾的是由于时间关系,未能看完上课的所有过程。

  最大的感悟,周老师上课还很认真,每一步的策划,到每一步实施的设计,十分用心。按周老师的话来讲,以后的语文老师应是一名设计师。对新教材认识不够的我,还将要继续学*和实践,努力设计好每堂课。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0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过硬,这是教好一门课程最起码的要求。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就得准备一桶水。这话广泛流行了好多年,一直是那些奉行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师们的座右铭。很多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仍然继续提这句口号固然无可厚非,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必须得弄明白。

  这一大桶水究竟是多少?是比学生那碗水多一点,还是要跟个水缸一样?这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凭借着四年师范大学的学*经历和专业理论水*,很多教师基本上都符合这个“水桶定律”的要求。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你有了一桶水,就一定能够把语文课给教好吗?

  有的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层面之上,把教师这一角色牢牢地固定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之上,每一堂课都很乐于把自己所遵从奉行的道理讲给学生们听,如同古代私塾里的老学究一般滔滔不绝。其实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往往听得如坠云雾之中,昏昏欲睡。而这样的教师并不一定真的在乎学生是否真得听进去,只要把课堂四十分钟注满内容就行了。

  这样的课堂又怎么能做到高效、务实、有趣呢?

  新课程改革之后,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教育界焕发生机呈现一派盎然之景象,很多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破土而出。比较知名的如“三疑三探”、“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等模式。

  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模式的大行其道有它的充分理由,但试想一下:如果一种方法被冠之以“模式”,那么这个方法还能适用于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千差万别的教学实践活动吗?实际上,它只能作为教学实践的一种参考和借鉴。不过这些新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搞“一言堂”了,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指导者。那么谁又成了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了呢?学生。

  学生是校园中学*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体,更是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唯一对象。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教师只有转换角色观念,下定决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好一个服务于学生学*活动的角色,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效率。

  二、教学环境的改善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现实中,由于区域间资源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历史因素,各地的同层次院校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水*也因此呈现出高低参差、极不均衡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硬件主要是指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配置管理。硬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外部形象和精神风貌,更直接展现了师资力量和群众口碑。新课程改革理念更加提倡和注重学生形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台),再形象的语言也不如一张实景图片的展示来得生动。课堂教学中,因为缺少必要的器材设备,学生无法身临其境,无法切身感受形象的直观和文化的魅力,还会有什么好心情听课呢?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又如何完成?

  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自主择业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教学环境较好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发展前景广阔的单位。这种就业意向的趋势充分说明了提高学校硬软件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过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足够使用的层面之上,势必会一步步落后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而软件则是指学校里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各地高级中学的`在职教师大多来自本科师范院校,从学历文凭上比较并无太大差距。可为什么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越往后就越能体现出优劣高低了呢?关键在于人才的继续教育。

  考察、学*、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普遍存在,但能否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落到实处,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还需要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决策者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人才强国毋庸置疑,人才强校亦是此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育实践主体的凝聚力和进取心是提高基层教育水*和实效的必由之路。

  三、课堂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师本课堂,也就是教师研究教材,如何更好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兴趣被压抑,积极性自然也就不会很高。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是生本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探讨教材内外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主学*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往往陷入一个不良循环:为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提前充分备课,准备好了满满一桶水,然而在课堂上等着让学生来提出疑问时,学生常常因为承受多门学科作业的重压而未做好预*,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无奈之下,教师只好如往日一般将那桶水分别注入学生的碗中。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也是*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场合。如果这块阵地都无法守住,那么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学生的学*积极性也会就此一蹶不振。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所在。

  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在于让学生快乐地学*,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世界,用脑去思考和探究科学。如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性的重复操作和毫无意义的形式上,那么即使是再著名的教育学者都将无力回天。每节课的时间都只有短短几十分钟,短暂而宝贵。与其让学生牺牲课余活动时间去做作业,为何不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呢?

  当教师们能自由地采用适合自己、切合实际的一些教法将自己的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课堂上时,完全融入其中,外界所有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这才是理想中最佳的教学状态,也是教师们最乐于体现价值、成就感最为强烈的时候。而这一理想状态的前提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自由多样的。

  举个例子,民国时期北大的教育教学风气是很开放的,这得益于蔡元培校长倡导并践行的“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理念。教授之间对某个争论探讨的话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抨击批评其他人的观点。如胡适和钱穆,两者是师生关系,但钱穆在不认同胡适观点的时候,仍然敢于在众多学生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对方;而胡适依然对钱穆的学问持尊重和肯定的态度。这一段佳话成为北大学生值得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恰恰是由于对不同风格、不同见解甚至不同立场的包容,才使得当时北大的学术风气领先国内,学术成果名列前茅,其地位迄今亦难以撼动,而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履行了自身应尽的责任。

  四 、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果说,教师转变角色是首要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是物质基础,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特点是思想准备,那么创新教学方法则是教师践行课改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传道授业解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思考性强,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主动去接受、理解、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法。

  所谓创新,自然要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是分析文中语法现象,分解文本信息,培养古文翻译的能力。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对学生而言不啻是天书,如果缺少兴趣,就很难融入其中领略古文魅力。试想我们教师能否转变观念,通过音像、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样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人生活起居、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古人读书学*、为官一方的人生信条和道德操守等),先从思想上让学生对这一文体发生兴趣,继而在教学中注重人物形象、突出事迹、精神品质方面的分析,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强调语法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形式和方法也会不断变化。除了对传统教法的改良和改造之外,我们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诗词鉴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是读意象、赏意境、品感情、析主旨等步骤,虽然这种方法是极为符合逻辑分析规律的,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惯性,反而束缚和禁锢了思维。

  也许可以这样:在硬件允许的前提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穿上古装扮演诗词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声诵读作品,切身感受彼景,体会彼情,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主旨。

  还可以这样:让学生操作个人电脑,自己去查找诗词作品相关的资料,如古代前贤和专家学者对作品的评价、相关的歌曲影视作品等,让他们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这一作品讲得透彻明白,教师则只需稍加点拨即可。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必须立足于以上各方面,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真正地将师生从传统模式的桎梏中**出来。

  1983年9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创造性地概括了当代中国的教育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内容。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只有立足长远、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勇于实践探索,才能使教育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1

  通过微课题研究工作资料的准备,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困惑过、无措过、苦恼过,同样也欣喜过、收获过。在研究的初步阶段也得到了语文组同事们的帮助和指导。使我和我的学生得到很多。

  一、加强学*,提高自身的理论素质,努力寻找研究的突破口。

  作为微课题研究的实施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于是我在已有的理论基础上结合本班实际情况展开研究,阅读大量相关教育教学的案例,积极学*他人的'成功经验和科学理论,使研究有效和有质。从一开始我就下定决心,坚持进行理论学*,不定期通过图书馆借阅、网上查阅、专业书籍的购买,收集了大量与所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开拓视野。

  二、积极做好课题的研究准备工作

  我坚持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随着资料的准备,课题的立项,课堂效果的总结,脚踏实地学*研究。通过阅读学*,教学实践,力求做到:1、紧扣课题,激发学*兴趣,提高课堂导入的实效性,充分准备课题研究的资料。2、通过资料的大量准备,结合日常教学,构建合理的课题研究体系。3、设计准备阶段的调查问卷,力求为课题服务。

  另外,在课题的研究准备阶段,我还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日常教学导入方法的改变,从学生的眼神中看出课堂导入的重要性,让我明白学生求知和课堂导入密不可分。

  三、及时总结经验,改进不足

  我在前期准备阶段中,总结在教学实践中的不足。由于课堂导入方法的不确定性,课堂内容的不一致性,总结自己,找资料找方法,提高导入效率。让课题研究成果更具有价值,更有意义,及时的改进和总结,为课题准备成长自己,再接再厉。

  通过准备阶段的学*,我会坚持自己的课题,用心研究,用心准备,力求完美的完成自己的课题,也是自身素质的进一步提高。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2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学生的日常的学*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

  例如,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言上,材料真实、题材多样、语言真实、鲜活、地道、现代、自然、标准,所用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发展趋势;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汇教学采用单词框,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词汇学*的过程;重视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在写作方面有梯度,过程清晰,会在写作之前均有形式多样的铺垫。除了情景,还有开放式作文,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当新一轮课改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几乎所有人都把语文推到了课改的最前沿,似乎语文是最简单、最可以为所欲为的学科。这本身就是一种认识上的偏见与错误。语文教学大环境的异化和恶化,已经使不少人(甚至包括语文教师)忽视了语文教学的功能和价值。中学的教学生态环境让语文处于异常尴尬的境地。常说“语、数、外”,好似语文理所当然的居于最重要的位置,而实际上,占据学生时间最多的是数学、外语,其次是物理、化学,再其次是政治、历史,而拥有150分的语文在中学校园里是“失宠了的正宫娘娘”,勉强维持正常的上课时间,已经是很好的待遇了。

  其次,社会的审美变异也使语文课本缺少了吸引力。光怪陆离的社会,催生出大量“快餐文学”,学生们崇尚的是愤世嫉俗的少年写手,却对深刻犀利的鲁迅文风嗤之以鼻;学生们会为忧郁阴冷的幻想落泪,却视冰心的纯净、朱自清的真情为浅薄;老师眼里坚守***的语文课本,在学生们的眼里远不如《少男少女》之类的时尚杂志。

  再次,我们的语文教学本身也存在不少问题。不说过去的“一言堂”,“解剖麻雀”似的分析课,就是在课改后,传统的考试模式、固有的评价方式不改,老师们也是“带着镣铐跳舞”,如何能舞得轻盈?

  而当今的孩子自小养尊处优,即使课改后的新课堂上,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要么缺乏“自主”意识,以被动的思维为主;要么不会倾听、交流与合作,“霸占”课堂。这些缺陷使课堂上不能形成有效地“自主学*、合作探究”。

  最后,教育同仁对语文学科特点的认识不足,导致对语文课改缺乏正确的估计,评价过于苛刻,期望过高。在这种背景下,让语文承担“课改先锋”的重任,无疑是把语文推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3

  在课程改革之后,课堂教学更加强调要实施素质教育,从原有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去我们的传统教育,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造能力,也抹*了学生的个性。而之所以提倡素质教育,原因在于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全面和谐地发展学生的素质,教学过程切忌整齐划

  一、***学,教师应该根据每位学生的实际,实施分层次教学,努力把因材施教发挥到极致。而且,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他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不是产品。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等地关注和尊重每一位学生,给他们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及表现、发展能力的机会,尤其对于外语教学来说,在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时,要多予以鼓励、肯定,对他们在学*过程中的失误和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滋味。

  在备课过程中,不仅仅要备教材,备教参,而且还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特点以及具体要实施的教学内容,来设计课堂教学,多思考如何才能用简练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在教学过程后,要及时对教学全过程进行反思,找出教学中存在哪些缺点与不足,从中悟出道理,总结经验,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高屋建瓴地指导自己的工作,做到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深入了解自己的学生,分析学生的学情,尤其教师要正视学生之间存在的智力差异,心理差异和人格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对于提问以及布置课后作业等环节要兼顾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不同学生,提出相关一些难易不同的问题,让他们基本都能回答上,从而体验一下成功的滋味。而且,在课前预*,课后辅导以及作业批改中存在的问题都要从层次性出发,提高他们的学*兴趣,尤其对于那些学*困难的学生,提高学*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这是至关重要的。使他们能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真正体现出他们的主体地位。 教师除了要传授给学生知识以外,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掌握学*方法,引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学**惯和自学能力。教师在教学时,要多给学生设置一些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使之能够积极主动地加以思考,并适时加以启发、引导,使学生最终能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并且能够触类旁通。所以,和以往的教师角色不同,在教学实践当中,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学过程中作用的转变。也就是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作用是导,启发,帮助,指引学生学*,使学生乐学,会学,肯学。教师用自己的巧妙高效的工作开启学生心灵之门,帮助学生建构一生受用无穷的能力乃至生活工作的创造能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让学生在学*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4

  第一步:通览全卷,做必要检查

  这是所有考试都必须有的第一环节,不可或缺,意在发现考卷是否有问题。同时对整个试卷的结构、题量的大小等有个直观感受,做到心中有数。耗时不到一分钟。

  时间安排:大概规划一下时间。分配时间要服从于考试成功的目的,基本原则就是保证在能够得分的地方不丢分,不容易得分的地方争取尽可能多得分。按“分数时间比”实用原则,分值大的题目多花些时间,分值小的题目少花一些时间;

  第二步:填写基本信息后,马上做名句名篇填空题

  之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古诗文填空题,是因为考虑到趁热打铁的意思,一看就会做的题目先花时间。

  其实很多学生*时也是这样做的,趁着新鲜和记忆的清晰,先把仅有的一道考查记忆的题做完。这样做的另一个好处,即使你一时想不起某一空要填的'句子,还可以用接下来的时间继续思考,极有可能在其他时间猛然想起,也就是给这道题足够的思考时间。

  【注意】其他题型大致按照顺序依次作答,作文不可在答题之前写。

  第三步:认真阅读作文材料,对作文题要提前形成初步感知

  考场作文,审题至关重要。对于材料作文和图画作文,有时候把握材料难度较大,时间仓促,很容易造成偏题,直接使得写作处于危险甚至失败之中。

  为此,在考试一开始的时候,就去认真阅读作文材料,了解作文要写什么,可以在潜意识中对作文题产生思考。基本做法是认真阅读一遍作文,看清要求,即可,然后做其他题。

  第四步:小阅读、小说和实用类文本阅读题的答题顺序

  先做小阅读,也就是高考语文的第一题,次做实用类文本阅读,最后做小说等文学类文本阅读。

  我们不去探究高考语文试题这样安排的用意,但从答题的角度,试卷安排并不合理。我所建议的顺序体现的是——考生思维的有序过渡和转换。因为我们知道,小阅读完全是在考查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不涉及文学阅读能力,而小说则完全是文学性的阅读,考查的是感性思维能力,这和小阅读要求的能力正好相反。至于实用类文本阅读,正好介于两者之间,因此将它放在中间,可以实现较好的思维过渡和转换。

  特别提醒,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时候,先认真阅读第三小题,也就是仅有的一道主观题题干,然后再从第一道选择题做起。这样做有助于对第三题提前思考。

  第五步:四个鉴赏和文言文阅读的答题顺序有讲究

  诗歌鉴赏,一定要利用好第一道选择题的五个选项,那些选项实际上就是对诗歌的赏析,是理解诗歌的一把把钥匙。当然,你可能会说,那里面不是有两项错误的吗?是的,但影响不大,错误的地方只是某个选项的局部。

  文言文题的第一步一定是阅读第三小题的四个选项,依然是起到对全文内容熟悉的目的,因为那四个选项就是对全文部分内容的翻译!翻译题一定要放到原文中翻译,这点很重要。

  第六步:按照已有的经验做法完成其他所有的题目

  接下来的语言运用题目,大家都有较好的做法,这里提醒一点,就是两道主观题无论如何要作答,哪怕时间实在来不及,也要尽可能的写上一些内容。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15

  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总结如下:

  一、激发学生学*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中享受学*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注意新课导入新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譬如,在导入新课,让学生一上课就能置身于一种轻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而又不知不觉地学语文。我们要根据不同的课型,设计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用多媒体展示课文的画面让学生进入情景,比如在教《三峡》一文我展示有关三峡的画面,播放有关“三峡”的歌曲,从视觉和听觉调动学生的情感;也可用讲述故事的方式导入,采用激发兴趣、设计悬念……引发设计,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之门。

  (二)、培养积极探究*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充分让学生表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使学生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二、重视朗读品评感悟,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而由于课堂教学时间的有限,课文中的精彩之处没有可能引导学生一一感悟。为了使这些精彩给学生留下整体印象,我们可以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反复诵读,以悟出语言丰富的形象,意义,情感。同时,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居高临下地对课文进行品评,在品评中深化理解,升华认识,填补空白。如在《三峡》的阅读教学中,我是这样引导学生这样品评:“学*了这篇课文,你认为文中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点说一说。”此时的学生充分表述他们的真实感受,引导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升华认识。

  三、注重课内外结合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此外,注意学科间的整合。比如教《三峡》一文之前,我让学生利用地理学科查找有关三峡的资料。让学生从不同角度,采用不同的途径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本学期我虽然尽了自己的责任和能力去完成了教学工作任务,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今后我将继续加倍地努力工作,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而努力奋斗!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扩展4)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菁华6篇)

  从担任高中语文教学任务以来,有不少学生反映过这样一些看法,感觉初中语文的学*比高中要简单许多,原来初中时文言文背一背,稍加理解就足以应对考试,作文只要语言通畅、符合题意就可以很快完成。而到了高中,文言文难度加深了,作文好像深奥了很多,学*明明很认真刻苦,但语文成绩却经常不尽如人意,这些都是为什么呢?

  其实,有不少教师也觉得语文课是一个较尴尬的科目。*时认真爱学*的同学考试成绩却不是很理想,而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却可能考出一个令人惊异的分数。这样会使部分学生在语文课程的学*上有投机的想法,觉得语文课听也行,不听好像影响也不大,考试时反正不会考到课本上的课文。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认真学到的知识是不会搁浅的,考试只是涉及到一部分语文知识,而真正的语文知识丰富庞杂,需要用心学、用心记。

  一、语文学科具有基础性和工具性

  在新版的初中、高中《语文教学大纲》中都写到“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些都是对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工具性的充分肯定。

  从开始学*说话,语文就开始进入到我们的周边,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媒介,使我们逐渐具有了听、说、读、写的能力,这对于日后进入社会,进行日常交际都奠定了基础。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都在这一基础性学科的学*中得到改善。高中语文在此基础上更深入一层,更加侧重于理解和思维表达,在认识上形成第二次飞跃,从认识事物的表面而逐步探索事物的本质。因此,对于刚刚步入高中学*的新生可能会有一阶段的适应期。语文的工具性,是指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使学生熟练地运用语言工具,并能顺利地参与交际活动。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单就语文课程本身而言,包括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方面,这意味着语文本身就是一种工具。就个体而言,语言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就人际交往而言,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就人类总体而言,语文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另一方面,语文的工具性是一种用以达到目的的工具。语文是交际的工具,是表达思想感情、交流思想感情、传递文化的工具。另外,就整个课程系统而言,语文课程的工具性还表现在语文是学*其他学科的工具,也就是说语言的学*还有助于其他学科的学*。

  二、语文学科具有综合性与实用性

  语文学科,尤其是高中语文,从一开始就应进行综合性的学*,包括对于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等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科技文、文言文的理解以及对诗歌的鉴赏能力、现代文阅读的欣赏水*,都讲究其综合知识的掌握。有的学生抱怨说,学*语文就如同大海捞针,*时学的东西可能在考试时只是涉及到星星点点。其实语文课的学*并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多的是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语文学科的综合性决定学*语文要求基础知识扎实丰富,在此基础上能够延展,以一推十,还有现在的语文讲求语言表达或者说是语言的实际运用。针对上面所述题型,它显得实用性更强,这就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积累。相对于英语,语文有着更为普遍的语言环境,生活中处处是知识,处处离不开语文,在*时的运用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学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具备了一定的语文能力以后,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础。语文是来源于生活又是服务于生活的。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已经成为共识。学生阅读课文,从根本上说,是由于生活的需要;在阅读中,要凭借自己的生活体验和原有知识与课文对话,构建课文的意义;阅读的收获,又提高了生活品位和言语能力。因此,语文学*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在教学中,应放眼于整个生活环境,将语文教学与生活、社会这个大环境结合起来,与时俱进,给语文教学注入生活的气息。除强调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同时,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应与生活紧密相联,树立在语文学*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实践知识,提高技能的理念,使语文学*与生活实践相辅相成,将语文教学和语文学*尽可能地融入到学生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以大语文的观念引导学生自主、灵活地学*语文。

  三、语文学科具有审美性和人文性

  在高中语文的学*过程中,课本(包括读本)是我们最基本的教学工具,其中辑录了古今名家的多部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等。我们从中可以感知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在唐诗宋词中感受千百年前的风俗文化;可以感受《孔雀东南飞》那至死不渝的真情;可以感受《荷塘月色》那淡淡的愁思与那如梦如幻的荷塘美景;感受《祝福》那吃人的封建礼教对于劳动妇女的残害;感受《雷雨》那激烈尖锐的矛盾冲突。在欣赏的同时,我们获得了审美享受,还可以提高自身品性,形成健全的人格,对于文章所展示的优秀文化传统和崇高的人格魅力,我们要懂得继承和弘扬。教学中,一方面要用文质皆美的文学作品使学生受到文学美的熏陶,逐渐形成追求*的高尚品德、情操和审美情趣;另一方面用无情鞭挞人情淡薄、人性丑陋一面的文章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自觉摒弃假、恶、丑。语文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我们应该有足够的认识。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心理素质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一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能力因素;二是注意、兴趣、动机、情感和意志等心理倾向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三是个性心理特点的因素。这三方面的因素与语文教学有着极其密彻的关系。

  四、语文学科的丰富性与多样性

  语文是一门比较灵活的学科,其中知识涉猎很广,天文、地理、历史、医药、社会品德等可能都会有所涉及。在学*上,更多的是感受学*知识的乐趣,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上的多样性。借助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我们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利用课本、讲解、视频、组织教学演出等手段,将文章内容生动形象地传达给每个学生,使他们能真正地融入课堂,自主地去感受作者、感受作品。现代信息技术能集声音、文字、图像、色彩、形体、动画于一体,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知识线性输出的模式,使信息传输成为多层次、多渠道的开发空间,有助于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完整准确地理解知识、迅速敏捷地获取信息。另外,语言环境的优势也可以处处发挥,春节时候的对联、门口的启事、电视报纸广播的广告,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传达着语文的魅力。

  总之,学好语文对学生目前以至将来学*各门科学文化知识都有极大的帮助。它是打开各门学科知识大门的锁匙,学好语文并不是那么困难,只要我们把握住高中语文的特点,在实践中一点一滴的积累,提高认识和兴趣,广泛阅读,注意生活细节,循序渐进,所谓“有志者,事竟成”,语文学*终会渐入佳境的。

  “教者父母心”,“学生事,无小事”,参加老师工作一年以来,尝遍酸甜苦辣,蓦然回首,发现收获颇丰,尤以上面两点为重。

  成为一名人民教师的第一天起,我也成为一名班主任,刚从大学校园走出,尽管一切都是陌生的,但我却是踌躇满志,正是凭着这种热情以及跟学生亦师亦友的优势,我的工作逐渐上手,慢慢得到了学生的认可。可是,慢慢的……,生活就像学生的周记,在*淡中一页页翻过。每次批改周记,都像在无边的沙漠中艰难跋涉,我非常渴望眼前突然出现一杯清水或是一片绿叶,给疲倦的眼球和麻木的神经注入一丝激情与活力。

  突然,一位学生的周记让我紧张了起来。

  “老师,你不是一个关心学生的老师,我对你挺有意见的。”

  我心咯噔跳了几下,没看错吧,揉揉眼睛,没错,一直以来,我挺自豪的,自问能将班管理得不错。原来那个打架,旷课现象时有,第一次连续几次考试“稳坐”倒数第一的班级,现已井然有序,好不容易丢掉了“差”帽子,没想到同学对我却颇有微词了。

  “你根本就没把学生事当自己事,这次期中考,我这么努力考,成绩终于有了很大进步,本以为可以向家人报喜的,可是我的政治成绩加少了20分,政治老师都知道,可排名时为什么没加上?还有考完试后,我上课走神,成绩又退步了,你都没发现,你一点都不关心学生。”

  我愕然。这位学生政治加少20分,这我知道,也明明跟政治老师一齐改过,重新输进电脑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脑子里填满了愤怒和不屑,瞬间变成了一个充足了气的氢气球,一个针或一粒火苗就足以让我眨眼间爆炸,气冲冲地找来这位学生了解情况,语气非常地不友善,把学生吓得小声嘀咕:“你们就是没加嘛。”我气不打一处来,声音提高到八十分贝:“没理由!”

  她胆惊心跳地拿出全级排名单给我看,我傻了眼,真的没加!怎么会这样?与政治老师慢慢回想,猛然醒悟,原来改了以后忘记在电脑存盘了!这真的是我的疏忽。解释为时已晚,对学生的伤害已造成。学生一脸的无辜“老师,排名没出来之前,你为什么没看看呢?你应该再仔细复检一遍啊,这次我这么拼搏,又不能向家报喜,很沮丧。”尽管我一再保证会亲自打电话与她家长解释,可是学生还是开心不起来。

  终于明白,高中生是很敏感的,不论用哪种方法,她都很容易感到老师是在运用技巧而缺乏真诚和尊重,一旦学生认为老师有错,缺乏尊重的时候,就可能心中有阴影,产生不再信任的心理,以致产生对抗心理和抵触情绪。所以,老师一定要细心,真心的对待学生的每一件事。学生事,无小事,事事关心,事事在心,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教师,自身的业务能力需要过硬,这是教好一门课程最起码的要求。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就得准备一桶水。这话广泛流行了好多年,一直是那些奉行应试教育模式的教师们的座右铭。很多学校在新课改背景下仍然继续提这句口号固然无可厚非,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必须得弄明白。

  这一大桶水究竟是多少?是比学生那碗水多一点,还是要跟个水缸一样?这没有具体而明确的标准。凭借着四年师范大学的学*经历和专业理论水*,很多教师基本上都符合这个“水桶定律”的要求。但是,这是否就意味着你有了一桶水,就一定能够把语文课给教好吗?

  有的教师仍然停留在传统教学方式方法的层面之上,把教师这一角色牢牢地固定在“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地位之上,每一堂课都很乐于把自己所遵从奉行的道理讲给学生们听,如同古代私塾里的老学究一般滔滔不绝。其实真正的效果如何呢?学生往往听得如坠云雾之中,昏昏欲睡。而这样的教师并不一定真的在乎学生是否真得听进去,只要把课堂四十分钟注满内容就行了。

  这样的课堂又怎么能做到高效、务实、有趣呢?

  新课程改革之后,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局面被彻底打破,教育界焕发生机呈现一派盎然之景象,很多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如雨后春笋一般纷纷破土而出。比较知名的如“三疑三探”、“高效课堂”、“先学后教”等模式。

  不可否认,这些教学模式的大行其道有它的充分理由,但试想一下:如果一种方法被冠之以“模式”,那么这个方法还能适用于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千差万别的教学实践活动吗?实际上,它只能作为教学实践的一种参考和借鉴。不过这些新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点:教师的角色发生变化。

  学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培养鹦鹉学舌的模仿者,而是培养能够自己独立思考的创新者。教育的重任就在于让更多的学生去超越前人。所以,教学过程中应尽可能让学生放飞思绪,各抒己见,畅谈真正个人的创造性的解读。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能再像从前那样搞“一言堂”了,必须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活动的主导者、领导者转变为参与者、指导者。那么谁又成了新型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了呢?学生。

  学生是校园中学*各种科学文化知识的主体,更是教师们进行教育教学实践活动的唯一对象。如果不以学生为主体,那么教师所做的一切都毫无意义。教师只有转换角色观念,下定决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扮演好一个服务于学生学*活动的角色,才有可能真正地提高效率。

  二、教学环境的改善

  教学环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现实中,由于区域间资源配置、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均衡等历史因素,各地的同层次院校之间的硬件和软件水*也因此呈现出高低参差、极不均衡的特点。

  这里所说的硬件主要是指学校基础设施的建设规划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配置管理。硬件体现了一个学校的外部形象和精神风貌,更直接展现了师资力量和群众口碑。新课程改革理念更加提倡和注重学生形象、逻辑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如果缺乏必要的教学辅助设备(如多媒体*台),再形象的语言也不如一张实景图片的展示来得生动。课堂教学中,因为缺少必要的器材设备,学生无法身临其境,无法切身感受形象的直观和文化的魅力,还会有什么好心情听课呢?这堂课的教学环节如何落实?教学目标又如何完成?

  师范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在自主择业时往往会倾向于选择教学环境较好的、师资力量雄厚的、发展前景广阔的单位。这种就业意向的趋势充分说明了提高学校硬软件水*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反过来说,如果仅仅停留在基础设施足够使用的层面之上,势必会一步步落后于新形势下教育教学的需要。

  而软件则是指学校里的教学主体——教师和学生。各地高级中学的在职教师大多来自本科师范院校,从学历文凭上比较并无太大差距。可为什么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越往后就越能体现出优劣高低了呢?关键在于人才的继续教育。

  考察、学*、讲座、培训等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普遍存在,但能否将活动的目的和意义落到实处,转化为教育生产力,还需要教育机构的管理者、决策者们不断地思考和实践。人才强国毋庸置疑,人才强校亦是此理。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不断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育实践主体的凝聚力和进取心是提高基层教育水*和实效的必由之路。

  三、课堂教学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是师本课堂,也就是教师研究教材,如何更好地将教材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兴趣被压抑,积极性自然也就不会很高。新课改背景下的课堂应是生本课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认真探讨教材内外的科学文化知识,通过自主学*和合作探究的方式去解决疑难问题,从而真正地理解并掌握所学内容。

  现实教学中,课堂教学活动往往陷入一个不良循环:为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教师提前充分备课,准备好了满满一桶水,然而在课堂上等着让学生来提出疑问时,学生常常因为承受多门学科作业的重压而未做好预*,不能达到教师的教学预期。无奈之下,教师只好如往日一般将那桶水分别注入学生的碗中。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主阵地,也是*时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场合。如果这块阵地都无法守住,那么教师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而学生的学*积极性也会就此一蹶不振。解决这一问题,是关键所在。

  新课改的核心精神在于让学生快乐地学*,用心去理解和体会世界,用脑去思考和探究科学。如果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性的重复操作和毫无意义的形式上,那么即使是再著名的教育学者都将无力回天。每节课的时间都只有短短几十分钟,短暂而宝贵。与其让学生牺牲课余活动时间去做作业,为何不充分利用好这短短的几十分钟呢?

  当教师们能自由地采用适合自己、切合实际的一些教法将自己的学生牢牢地吸引在自己的课堂上时,完全融入其中,外界所有一切都与他们无关。这才是理想中最佳的教学状态,也是教师们最乐于体现价值、成就感最为强烈的时候。而这一理想状态的前提是,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是自由多样的。

  举个例子,民国时期北大的教育教学风气是很开放的,这得益于蔡元培校长倡导并践行的“百家争鸣,兼容并包”理念。教授之间对某个争论探讨的话题可以有不同的观点,甚至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抨击批评其他人的观点。如胡适和钱穆,两者是师生关系,但钱穆在不认同胡适观点的时候,仍然敢于在众多学生面前毫不留情地批评对方;而胡适依然对钱穆的学问持尊重和肯定的态度。这一段佳话成为北大学生值得一生珍藏的宝贵财富。

  恰恰是由于对不同风格、不同见解甚至不同立场的包容,才使得当时北大的学术风气领先国内,学术成果名列前茅,其地位迄今亦难以撼动,而更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无数的杰出人才,履行了自身应尽的责任。

  四 、教学方法的创新

  如果说,教师转变角色是首要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是物质基础,深刻认识课堂教学特点是思想准备,那么创新教学方法则是教师践行课改理念、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传道授业解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语文课堂教学信息量大,思考性强,对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要求比较高。如何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主动去接受、理解、消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地创新教法。

  所谓创新,自然要基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比如,文言文教学的传统方法是分析文中语法现象,分解文本信息,培养古文翻译的能力。但是晦涩难懂的文言文对学生而言不啻是天书,如果缺少兴趣,就很难融入其中领略古文魅力。试想我们教师能否转变观念,通过音像、图片、文字等多媒体样式让学生多接触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如古人生活起居、待人接物方面的礼仪要求;古人读书学*、为官一方的人生信条和道德操守等),先从思想上让学生对这一文体发生兴趣,继而在教学中注重人物形象、突出事迹、精神品质方面的分析,借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而不是一味强调语法知识的灌输和记忆。

  时代在不断发展,教学形式和方法也会不断变化。除了对传统教法的改良和改造之外,我们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比如诗词鉴赏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自然是读意象、赏意境、品感情、析主旨等步骤,虽然这种方法是极为符合逻辑分析规律的,但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思维惯性,反而束缚和禁锢了思维。

  也许可以这样:在硬件允许的前提下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穿上古装扮演诗词作品中的抒情主人公,大声诵读作品,切身感受彼景,体会彼情,这样一来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就能准确地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主旨。

  还可以这样:让学生操作个人电脑,自己去查找诗词作品相关的资料,如古代前贤和专家学者对作品的评价、相关的歌曲影视作品等,让他们站在教师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将这一作品讲得透彻明白,教师则只需稍加点拨即可。

  综上所述,教师在日常教学实践活动中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探索,必须立足于以上各方面,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趣味性,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才能逐步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真正地将师生从传统模式的桎梏中**出来。

  1983年9月,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为北京市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三个面向”创造性地概括了当代*的教育思想,正确地反映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是*教育理论中最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的内容。由此可见,作为教师,只有立足长远、面向未来,不断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育理念,勇于实践探索,才能使教育事业永葆生机活力

  一、寻找重点,完成目标整合

  在进行语文整合式教育的过程中,应从教材和方法这两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找到合适整合的教育教材,所以要求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重点、抓住主线、运用明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实现目标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注重抓住文章的重点,并不是一篇文章每个部分都应讲到,而是应围绕文章的重点,很自然的与其他相似文章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丰富话题,完成与内容的整合

  整合式的教学总的来说是非常讲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自顾自地讲是不被采用的,而是应通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问,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三、将书本知识有效的结合在实践中,完成资源的整合

  学*书本知识是为了以后的实践中能够灵活的运用,所以在语文的整合式教育中,就需要强调语文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教课中可开拓室外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也可布置与语文教学符合的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实践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资源的整合。

  四、问题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自我扮演过程中可以深刻地领会文本。同时在角色扮演中,更能揣摩到文章所表现的任务情感。学生在扮演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境中,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这就锻炼了学生在文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与竞赛教学方法整合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将重要的片段播放出来,让学生欣赏,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展开课堂竞赛,比如抢答比赛和辩论赛。大多数高中生都是处在青春期,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将教学资源与竞赛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预*

  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讲课前,可以要求他们书面翻译出所要学*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再求助于教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教师及时、真实地了解到了学情,讲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熟读成诵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课堂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讨论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几个步骤去读。首先,让学生对照着注释把文章从头到尾边读边译,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圈出来,同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直到真正弄懂为止。其次,让学生试着不看注释诵读文章,在还不能记住意义的地方作出标记,然后将这些难记的知识反复地记忆。在这样的自主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学*。同时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诵读对学*文言文的意义。所谓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

  三、激活知识

  文言文学*不是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而是以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为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识,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体现在对词义的理解、语法使用方面,也体现在对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常见的固定格式,在新课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关知识再联系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解和保持。通过这种方式,使已有的知识在多次重复中得到逐步的强化。

  四、重视积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加大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诵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学**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现状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教出好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广泛地阅读,只有教师本身深有所得,那么才有货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阅读,而自己却不去阅读,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来静心阅读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备不完的课还有改不完的各种作业,特别是在高考这座大山的压力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试分数上。与之相对应的任课老师,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想要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更多的教师会静下心来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其实,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会发现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和学生成绩的最佳方法。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扩展5)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教师,课堂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教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分享。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之间,我已经顺利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回顾这一学期,既忙碌,又充实,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反思的地方。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学*,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

  “学海无涯,教无止境”,只有不断充电,才能维持教学的青春和活力。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一学期来,我先后学*了:《一个语文老师的心里路程》和《教育,就是诗意的栖居》两本教育专著,让自己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明确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也催促着我不断学*。通过这些学*活动,不断充实了自己、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和见识,为自己更好的教学实践作好了准备。

  二、求实创新,认真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教育教学是我们教师工作的首要任务。本学年,我努力将我在山东经受的新课程理念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立足“立足老教材,实践新理念。”力求让我的语文教学更具特色,形成独具风格的教学模式,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日常教学中,我坚持切实做好课堂教学“五认真”。课前认真作好充分准备,精心设计教案,并结合班级的实际,灵活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当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仔细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类型的课,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批改方法,使学生对语文更有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另外,授课后根据得失,及时写教后感、教学反思,从短短几句到长长一篇不等,目的是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同时,我还积极和其它老师进行沟通,了解学生,改进教法,突破学法。对于我负责的语文课的教学,我采用系统性、阶段性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使每堂课都能让学生有收获。总之,不管在课堂教学,还是在课外辅导教学中,我都以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力求让语文教学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更大的作用。

  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和优势,博采众长,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为保证课改教研的质量和水*,本人充分利用网络,进行教学教研工作中。以科学研究的精神对课改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现象予以分析研究,特别是加强对“新课标、新教材验证”的研究,对“评价”的研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勤写教学反思,注意搜集、整理相关资料,使“教学改革”真正成为自己的事。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教学心得、生活感悟、教案设计……通过与其他老师及网友们的教学交流,特别是在专家在线指导下,质疑解惑,迅速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不断促进、提升了自己的专业化素质。

  四、加强反思,及时总结教学得失。

  反思本学年来的工作,在喜看成绩的同时,也在思量着自己在工作中的不足。不足有以下几点:

  1、不能及时将一些教学想法和问题记录下来,进行反思;

  2、教科研方面本学年加大了学*的力度,认真研读了一些有关教科研方面的理论书籍,但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到位,研究做得不够细和实,没达到自己心中的目标;

  3、语文教学中有特色、有创意的东西还不够多,今后还要努力找出一些语文教学的特色点,为开创语文教学的新天地作出贡献。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工作总结和反思,它将指引我今后的工作,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会扬长避短,发挥自己最大的优势,将自己锻造的更好。

  在政治科组长的精心安排下,我们听了高二文(3)班的政治课。通过这节课,使我受益匪浅。下面是我在听课后的教学收获和自我反思。

  听课印象:

  (一)好的方面:

  1、施老师教态自然,在整个课堂中的表情非常好,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亲和力非常强,语调*和,听起来很舒服。

  2、对教材比较了解,整节课各个环节连接比较好,没有出现停顿,课堂比较流畅。

  3、教师的活动范围比较广泛,一节课40分钟很少在讲台上活动,能够深入到学生,在学生回答问题时,老师和学生和目光交流,也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许多积极评价,有利用培养学生的情感价值。

  (二)值得思考的地方:

  1、课堂内容太多,包括两个单元的重难点。

  2、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回答较为混乱,问题的设计没有难度,难以让学生深入思考,在课堂的许多提问中,学生一眼就可以看出答案,但老师还是让学生讨论思考,然后再个别作答,一个说明练*太容易,二是老师的应变不好。

  3、讲课内容的深度不够,不能够满足优等生的学*要求。

  自我反思:

  这一课例的讲授过程,给了我们一些新的思考:

  1、教师只有熟悉教材,掌握内在的知识间联系,以及熟知学生的知识水*并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才能促使自身素质和学生能力的飞跃。

  2、自主学*,是指学*主体有明确的学*目标,对学*内容和学*过程具有自觉的意识和反应的学*方式。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渗透学*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教师要研究学生身心发展和学*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别和学*需求;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求知欲和进取精神。合作学*,是指学生在学*群体中为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为此,教师组织合作学*,要给学生群体一个明确的共同任务,让每个学生在这任务中积极承担个人的责任。除学生间的互动外,还要发挥“师生间的互通”对合作学*的促进作用。

  语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在生活、工作中的作用更为重要。但是,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的热情越低,尤其是到了高三,更是轻视语文学*,表现出种.种消极心理。现在我结合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对学生学*语文的消极心理及成因作一些分析,并试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表现

  1、漠视语文

  漠视语文的学生表现为对语文的学*抱无所谓态度,常常是上课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课后作业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不做甚或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特别是语文基本功较好的学生,认为语文过去学得不错,可以先放一放,临上阵前再搞突击,于是,语文就被他们打入了“冷宫”。他们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因为学得再认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数理化那样的高分,不认真学,分数也低不到哪儿去。

  2、应付老师,*衡自己

  这些学生迫于高考和老师的压力,对语文的态度比冷漠型要积极些,但也只是应付,没有明确的学*目标和学*计划,只是满足于上课听讲,课后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作业,满足于老师问起时,有“我已认真学过了”的回答;扪心自问时,也可以“我已努力过了”聊以慰藉。他们从不对学*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从不对学过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和总结,更谈不上读一些课外书籍,学*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3、担忧焦虑却不知所措

  这类学生对学*语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但由于基本功差和学*方法不当等原因,尽管在语文学*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试成绩不见提高甚至出现倒退,于是,他们便对语文学*失去了信心,怕上语文课,怕碰语文书,对能否学好语文存在忧虑。随着考试的临*,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力,知觉范围变窄,思维刻板,情绪慌乱,时刻担心失败,并想象失败后的情境,无法发挥正常水*。这样几个轮回之后,他们有种一筹莫展的感觉,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4、投机取巧

  有些学生不是不能学好语文,也不是不知道语文重要,而是认为高考语文不考课本,试题全部来自课外,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大搞题海战术,今天一套资料,明天一套试题,见题就做,企图能够“碰”上高考试题,对老师提出的紧扣课本、多读文章、培养语感的要求充耳不闻。还有一些学生,题目也不做。他们抱着“我聪明”、“我运气”的心理,等到考场“超常发挥”。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机取巧者。

  二、成因

  1、认识的偏差

  有的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们一个一个词语的积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阅读、一次一次说话的练*、一个一个片断的写作,就像砌房子一样,一块石头、一个砖头、一抹水泥、一张瓦片、一颗钉子、一根木条,你就得一点一滴的垒和砌,嫌麻烦就不行。而有些学生对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缺乏充分的认识,认为上课听听、课后做做练*就可以提高,从不注意观察生活,从不读课外读物,从不多写一篇文章。抱着这样的认识学*语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语文学*》杂志有一句醒目的标题语:“语文学*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含义是丰富的,但它至少说明一点: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把语文学*仅局限于课内是不行的。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语文成绩提高的渐进性。较之其它学科,高考语文更侧重于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综合素质的表现,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这就是所说的“渐进性”。语文学*往往会出现花了一些时间而看不出成效的现象,但是只要能坚持不懈,付出定有回报。有些学生的功利心太强,一旦努力没有效果,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弃,殊不知一旦抛开语文不学,或不能坚持不懈地学*,很快就会看出退步来,所谓“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是这个道理。还有的学生不能认识课内和课外的关系。*几年来,为有利于对考生能力的测试和人才的选拔,高考命题材料几乎全部取自课外,有些教师和学生便产生了一种错觉,课本对高考已经没有作用,于是,本来就有投机心理的学生对复*资料倍加青睐,却把语文课本束之高阁。殊不知,“教材是个例子”(叶圣陶先生语),高考试题与教材的关系是“流”与“源”的关系,正所谓“题目在课外,答案在课内”。

  2、学生自我调适能力不强。学生偏科,因素很多。进入高中,尤其是高三,还偏科,重理轻文,则主要是因为理科的题目透明度高,答案标准,成就感强,而文科的题目透明度低,答案模糊,就是花了时间做了,也不知对否。特别是写作类题目,有时是绞尽脑汁、搜肠刮肚写出来的,自认为不错,常常因偏题等原因被老师判为不及格。与其这样吃力不讨好,还不如去解理科题目,“解题目多带劲,解出一道难题多够刺激”。就是喜欢文科的同学也宁可花时间在政治、历史上,因为这些学科投入少,见效快,在这种心态下,一些本来对语文感兴趣、语文学得较好的学生对语文学*也失去了热情。再加上高三复*阶段,各科老师都感到课时紧,任务重,往往通过发资料、做作业的方式挤学生的课余时间,真是“无边作业萧萧下,不尽资料滚滚来”,学生的课外时间都忙于完成这些需要上交的书面作业,不知不觉就把“语文学*要多读书”这些无需上交的“软作业”抛到九霄云外了。

  三、调控措施

  1、变语文教学目标为学生的主体需要。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需要能生成目的,目的能推动行动,行动能优化心态。高中学生学*语文之所以出现种.种消极心理,很大程度上是部分同学认为凭着十多年积累的老底够了,“我不需要学了”,如果能让他们自己发现知识上的“空洞”,产生“我想学,我要学”的心理,他们就能付诸行动。笔者曾在学生高二时搞过一个试验,让学生分析、提炼、积累课本中的作文素材。每个班分成6个组。一个小组负责一册课本和读本的内容。每个小组指定一个组长。组长负责把本书里的重要课文分配到人。然后收集整理的资料,并加工处理,如修改、装订等。准备工作做好后,班上组织交流。最后教师收齐,装订成册,作为一个学生课题来处置。这样,原来不够重视课本的人,懂得了课本的价值;原来感到作文无料可写的人,也大有收获。因而,他们再也不小看课本,高三时候,还有一些学生在自觉梳理所有课本里的知识材料。他们再也不认为课本无用了。

  因此,教者要善于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需求,因为学生是学*的主体,离开了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效果当然不会很理想。

  2、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爱好和兴趣在学*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往往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者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教学实践中,虽然我不善于创设诱人的情境,但我感到应该朝这方面努力。因为这样做,可以有效地激发学*兴趣,激活课堂气氛。如复*古典诗歌的艺术创作手法时,《诗经》里“赋”与“兴”手法的运用往往成为学生理解的难点。朱熹关于“赋”“比”“兴”的定义虽然准确简洁,但老师如果照本宣科,学生会感到既难以理解,又枯燥无味。怎样才能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形象,化枯燥为生动?我在讲“赋”和“兴”时引入了同学们喜欢和熟悉的流行歌曲。讲“赋”时,在解释了“赋”的含义实际上就是直接进行叙述或描写后,我引了《小芳》的歌词:“村里有个姑娘叫小芳,长得美丽又善良,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辫子粗又长……”指明这种从多方面进行描写的方法实际上就是古代所说的“赋”。讲“兴”时,我引了《纤夫的爱》的歌词:“天不刮风天不下雨天上有太阳,妹不开口妹不说话妹心怎么想”,讲清了“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含义。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语文的兴趣。卢梭说:“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我想,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3、分解大目标,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俗话说,“信心是成功之舟”。自信心是人们完成任何一项工作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件很容易完成的工作,往往只是因为缺乏足够的自信心而导致失败,这在生活中司空见惯。自信心对于高三学生更为重要。高三学生考试频繁,情绪波动大,一旦哪门学科有两次考试“滑坡”,马上就自暴自弃,这时,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改善学生作为学*者的自我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不妨搞一些小的专题性的竞赛,如注音、改错别字、找反义成语、名句默写等,对高分获得者及时表扬和奖励,因为教师的“表扬和奖励”代表着一种“权威”的认可,它能够使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极大的增强。学生学语文,最怕的有作文、现代文阅读和诗歌鉴赏。在开始进入诗歌鉴赏复*阶段,我采用了分解法教学:了解诗歌的常识——鉴赏诗歌的形象——灌输诗歌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训练答题步骤——品味诗歌语言——最后,每人上交一篇关于谈诗歌鉴赏技巧的小论文。经过几周的训练,学生觉得“诗歌鉴赏也就这么回事情嘛,没有什么好怕的”。但是,有一个普遍现象值得重视——他们的阅读量有限,他们的鉴赏水*太低,必须强调他们多做练*。否则,理论并不能很好地指导他们的实践——准确鉴赏诗歌,这才是真正的难点。但无论怎样,我通过做这样的分解工作,使大部分学生排除了畏惧心理,这一点,仍然是有效的。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奖励可以提高学*效果,至少不会降低其效果”,“奖励是人的一种本能性的追求”。这样学生在阶段学*中有了收获感、成就感,尝到了学*的甜头,他们学*语文的胃口就会增加。

  1.抓住关键,从教师教学入手,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诱人的情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熟悉的形式巧妙的引入课堂。可以有效地激发学*兴趣,激活课堂气氛。比如,讲解诗歌鉴赏课时,我先从分析《东风破》,《菊花台》这些流行歌曲的美妙之处开始,引起学生的向往,再讲解诗歌鉴赏知识,学生学*的效果便很好。这种以俗解雅的方法,在教学中显得轻松风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复*语文的兴趣。“教育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语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真的能化“压力”为“魅力”,让“学生喜欢你教的东西”,学生学*语文的消极心理就可逐渐消除,而走向积极。

  2.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挖掘学生的潜力,激发和培养他们的学*兴趣,让他们在课堂上有自主的学*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比如每节课在课堂上我都让一两个学生上台发言演讲,然后再请一两个学生上台针对同学演讲发言,发表评价。还有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把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但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让学生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阅读分析的方法要领,改变旧的学*状态,不是被动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掌握和运用知识。3.培养学生的几个小*惯。

  其一,记的*惯。掌握科学的记忆*惯。科学的记忆方式,无论是联想法,还是其他,记住一条,适合自己就是最好的,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考试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实生命的基本单位不是时间吗?一定把学*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而且要及时复*,语文不是短时间能出成绩的,但是不要以为一次的好成绩,就忘乎所以。

  其二,爱读书的*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不要以为名著就是买来放在那里看封面的,而伟人传记,则体现了语文的人文性特点,旧时的说法文以载道是之。培养健全的人格,而且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惯,学生会终生受益。从应试来说,也有其现实意义。

  其三,动手的*惯:就是写的*惯。很多的学生背诵了不少,口中的话滔滔不绝如绵绵的江水,可是写得时候却如挤牙膏一般,那么*常就写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学生很多方面的问题。不要以为大作家都了不起,其实还不是都写出来的。

  其四,向别人学*的*惯:善于向别人学,甚至要会“偷”学啊,三人行,必有我师。终身学*的好*惯也要有的,现今的竞争,让我们不再有“铁饭碗”了,而从实际来说也是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其五,怀疑,好问的*惯。改编一个笑话,为什么嘴在耳朵前面啊,就是让你问的,让耳朵在后面好好听的。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扩展6)

——高中语文教师教学心得体会合集十篇

  自己从教已经进入第十五个年头了,按理来说,应该是精力经验最好的阶段,但是同样也伴随着一些不良的毛病,具体表现为:

  第一,重经验轻研究。

  我总觉得自己对教材的把握较好了,对课堂的掌控也有度了,因而,总想以不变应万变,轻视了对教材,对学生的研究和重新的解读,到底学生整体如何,个体如何,从学生的角度如何去解读教材,如何最大化的起到举一反三甚至教是为了更好的不教等作用,这些意识我都有点忽视了。我觉得我个人应该再把自己当作小学生,重新学*,相互学*,加强创新意识,更加的服务学生服务学校。

  第二,拖懒推影响工作热情。

  人啊,自觉不自觉中总会出现一些拖懒的思想,如果不“照照镜,整整衣,洗洗澡,治治病”,可能会更加严重。我就是这样,由于俗务过多,自己的想法过多,对工作出现了能拖则拖,能躲则躲,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有一点摆老资格,耍脾气。

  第三,门前雪影响大局意识

  我们学校最大的毛病恐怕是每位老师都各自为战,没能真正地形成教研组的合力,科研思想,“传帮带”的意识不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我也是一样!我只是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至于别人怎样,我基本上都是做和事老或者老好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事若关己糊涂至极。因而,我缺乏了大局意识和远见的思想,仿佛自己进入了老龄之年。

  第四,新教改要有新创新

  我们这一届是广西第三届进入新课程改革的一届,前面已经有了两届的经验和教训,而我们这一届对我们而言也是新的挑战,既要向先驱者们学*,认真地吸收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又要有所矜持,保留自己的原生态,不要迷失自己更不能失去语文教学中的语文味。总之,新教改就要有新创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懒懒而独好兮,我如浮萍以终生。

  以此自勉!

  一、寻找重点,完成目标整合

  在进行语文整合式教育的过程中,应从教材和方法这两方面入手,首先需要找到合适整合的教育教材,所以要求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重点、抓住主线、运用明确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掌握知识点实现目标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更需要注重抓住文章的重点,并不是一篇文章每个部分都应讲到,而是应围绕文章的重点,很自然的与其他相似文章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效率。

  二、丰富话题,完成与内容的整合

  整合式的教学总的`来说是非常讲究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的,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自顾自地讲是不被采用的,而是应通过寻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话题让学生积极的参与进来,这样可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问,实现有针对性的教学,减少教学资源的浪费,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三、将书本知识有效的结合在实践中,完成资源的整合

  学*书本知识是为了以后的实践中能够灵活的运用,所以在语文的整合式教育中,就需要强调语文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教师在教课中可开拓室外课堂,让学生身临其境的学*知识,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接受知识。也可布置与语文教学符合的实践任务,让学生根据实践来理解文章内容,这样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实现资源的整合。

  四、问题与情感体验相结合

  在语文教学中,可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实现语文教学,在学生的自我扮演过程中可以深刻地领会文本。同时在角色扮演中,更能揣摩到文章所表现的任务情感。学生在扮演过程中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语境中,了解到文章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可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这就锻炼了学生在文章中的独立思考能力。

  五、多媒体教学与竞赛教学方法整合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快速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高中语文教学的整合中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将重要的片段播放出来,让学生欣赏,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同时还可以展开课堂竞赛,比如抢答比赛和辩论赛。大多数高中生都是处在青春期,有着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可以利用这点,将教学资源与竞赛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性。

  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堂精彩的课程一定要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同样说课也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理念以及教学单元和学情等来设定,教师应准确、清楚、深入定位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绝不等于教学范围,我们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将目标设定在具体的小点上,结合实际,切记泛泛而谈。

  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说课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规划讲述出来,这属于教学创作。既然是创作,教学活动就一定要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观摩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规划或者是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从创新性导入到文本的梳理探究、课堂小结在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并且每个环节都有活动设计和设计意图展示,将教学目标落实到环节之中。以高中粤教版《项脊轩志》为例,参赛者从细节着手,以“细节传情,思维品质”为题,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入情境,品读书房斋的德馨之喜,思念三位亲人,融合师生的思考,最后以练的形式思考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这堂课通过分析书房的变化,从细节处着手分析人物,既解读了文本,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教学重点的模拟教学。参赛者在说课结束之后,需围绕设定的'教学重点模拟教学,将某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在模拟教学中,教师通过预设情境来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讲解并加以板书。以《审辩式思维的力量—时评写作指导》为例,参赛老师在讲述重点时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寻找事实依据和正反方的辩论得出结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次说课比赛聚集了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参赛者在题材的选择上也结合自身优势选取了诗歌、小说、散文、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说课环节流畅,内容丰富,活动设计有趣又不乏深度,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当然在此过程中,个别选手的说课脱离实际,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活动的设计具有不可操作性,但多数教师均能够围绕要求来进行说课。此次学*对自身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想自己一定能够结合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年1班和2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该两班是高三理科基础教学班。学生基础薄弱,学*语文兴趣偏低,信心不足。教学过程中,我本着“教有耐心,教有定法”的原则,从努力激发学生学*兴欲望着手,坚守传统语文教学理念和方式方法,想方设法开展各种语文教学活动,坚持“每课能得、每课必得”的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发展学生审慎、深入思考问题的能力,授课中摒弃随意性和遍地开花的教学局面,抓住教书育人的重点,推行启发点拨和自觉自主式教法、学法。

  我以课本和高三复*用书为主要学*内容,积极培养、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位一体”的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阅读,认真大量地写作,将语文融入广阔博精的读写交流之中;坚持每日一读古典名著《孟子》、《庄子》或一诗一美文的课前活动,注重挖掘、发挥中华传统文化里能对学生产生正面、积极作用的精髓知识,引导学生能正确认识、思考社会、生活中的`各类现象,帮助学生建立、健全以中华传统美德为核心内涵的正确有价值的人生观价值观。

  本学期我完成了高中第五、六册和第一轮总复*用书的教学工作,还引导学生完成了6本《新读写》、3本《中学语文》和部分《孟子》、《庄子》的阅读任务,带领学生到校阅览室上了5次自由阅读写作课;认真落实了八篇作文全写全批的教学任务。指导全体学生参加《名著之旅——校第6届科技艺术节子活动之一》,部分学生效果良好。

  遵循终身学*,不断自修,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为了不断的提高端正教书育人的能力和品行,我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业务学*、培训和交流活动,先后到xx等中学听课,广泛学*更先进实用的教学方法;怀着求真若渴的愿望,兼为组长,我能深入课堂,指导青年教师,担当课题教研联系工作,帮助他们提高教育教学水*;组织带领大家一起着手编写课题研究《校本教材》。指导何旋珠、张婷婷等老师撰写案例、论文。一学期来,所任教班级学生的语文学*能力和道德品行有所提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努力提高,总结经验,扎实进步,教学相长。

  一、浅析目前高中语文教师阅读现状

  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想要教出好学生,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先广泛地阅读,只有教师本身深有所得,那么才有货倾囊而授。如果只是一味地指导学生阅读,而自己却不去阅读,那么效果会大打折扣。阅读的重要性,每一位语文教师都知道,但是真正坐下来静心阅读的教师却少之又少。

  高中的语文教师有备不完的课还有改不完的各种作业,特别是在高考这座大山的压力下,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眼光更多地停留在考试分数上。与之相对应的任课老师,有着很大的升学压力,想要静下心来阅读,可能更多的教师会静下心来想方设法地提高成绩。其实,从宏观角度去看待考试与阅读的关系,会发现阅读是高中语文教师提高自身专业水*和学生成绩的最佳方法。

  曾经有人调查发现:在中学教师这个群体中,他们大部分时间都被批改作业、备课、阅卷、和学生谈话等占据。

  阅读课外书的教师数量不多,而这为数不多的教师中,去图书馆次数最少的竟然是我们语文教师。这样的数据让很多人觉得匪夷所思,语文教师不是最需要阅读的群体吗?事实却让大家大失所望。

  当下,高中语文教师工作压力大,阅读量小,阅读范围狭窄,阅读的品味也有所欠缺。正因为如此,面对知识面越来越广、求知欲越来越旺盛的学生,不少高中语文老师感到底气不足、有着捉襟见肘的感觉。

  在*两年,当地教育局组织的高三教师与学生考同样的试卷,并将试卷混在学生卷里同时批改,出现了不少语文教师的考试成绩落后于学生的情况,这是令人感到非常尴尬的局面,这也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二、阅读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

  高中语文学科有着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博的特点。上至**开辟天地,下至风土人情,从天文地理历史到古今中外名人传记,无所不含。因此,教师只有宽泛的视野、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够驾驭得了语文课堂教学。苏霍姆林斯基则建议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只有持之以恒、广泛地阅读,才能够得到专业的发展和素养的提升,也只有书本能带给教师丰富的营养和广博的世界。

  教师的工作性质决定了生活范围狭窄,接触人群和事物单一,知识面相对比较狭隘。若想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专家或者一个满腹经纶的语文教师,只有努力追求,不断成长。纵观一些起点普通的语文特级教师、语文界的领头羊,他们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表现得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并且形成独有的教学理念和思想。

  细细探究他们的专业成长过程,发现他们一直都在进行着广泛的'阅读,常年与书结伴而行,在课外阅读中与古今中外的名家进行着思想交流和思维的碰撞,他们的知识面比普通教师要广、思维更开阔、视野更宽广、底蕴更加丰厚,自然而然地教学能力更强。

  三、阅读方法与内容的选择

  构建语文教师的知识结构,是一个异常复杂的过程。书籍品种之繁多,内容之广泛,即使穷极一身,也不可能读完。因此,选好书、读好书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是汉语言文学类书籍的阅读。语文教师首先要精通语文专业方面的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从宏观角度掌控课堂,引导学生在语文的天空中自在地翱翔,发挥语文特有的育人功能。

  其次是广涉自然、科学、社会等方面的阅读。要满足学生日益旺盛的求知,必须有广泛深厚的知识作为支撑。语文学科是其它所有学科的基础,同时也涵盖其它学科的内容。

  由诸子百家到天文地理,均需阅读并且汲取,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形成涵盖社会、科学、生命等广泛领域的独特教学风格。教师以高的专业素养教授出出色的学生。

  再次是要钻研教育发展类的书籍。教师有着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光有丰富的知识结构还不能达到育人的目的。只有在科学的教育理论指导下,配合以渊博的知识,才能够出色的履行教师的职责。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知识储备以外,他的教育方式和教育理念也不可或缺。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把“形成传统文化底蕴”确定为学*文言文的价值追求。同时要求“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文化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这一点也对古诗文、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由于文言文离我们时代久远,且语言简约、精深,学生读起来难以理解,因而产生厌恶文言文的情绪,甚至会谈“古”色变。为改变这一现状,实践新课标精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作了如下尝试。

  一、加强预*

  教给学生阅读、翻译、分析文言文的方法。例如,翻译时要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学生掌握了方法后,每次讲课前,可以要求他们书面翻译出所要学*的篇目或段落,先行理解。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分小组讨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疑难杂症”再求助于教师。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使教师及时、真实地了解到了学情,讲课时就能有的放矢,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熟读成诵

  俗话说:“三分文章七分读。”宋朝朱熹也说:“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的能力,应该充分重视文言文课堂的诵读,让学生在读中疑,读中悟,读中品,读中诵。针对学生的特点,在课堂讨论解疑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几个步骤去读。首先,让学生对照着注释把文章从头到尾边读边译,老师巡视指导,让学生把自己还没有弄懂的地方圈出来,同时整理到笔记本上,可以问同学,也可以问老师,直到真正弄懂为止。其次,让学生试着不看注释诵读文章,在还不能记住意义的地方作出标记,然后将这些难记的知识反复地记忆。在这样的自主学*中,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尽量让每一位同学都能进入学*。同时要使学生克服畏难情绪,明白诵读对学*文言文的意义。所谓根基扎得深,果实才芬芳,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愉悦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

  三、激活知识

  文言文学*不是以读懂一篇课文为目的,而是以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为基础,在教学中首先要激活先前知识,建立文言文材料之间的联系。这一联系体现在对词义的理解、语法使用方面,也体现在对情感的感悟上。比如文言文中有一些常见的文言句式,如判断句、省略句、倒装句,还有常见的固定格式,在新课文中可先激活先前相关知识再联系新课,这样能够有效地促进理解和保持。通过这种方式,使已有的知识在多次重复中得到逐步的强化。

  四、重视积累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学生要“诵读古代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也加大了对名句名篇的考查力度。因此,背诵并积累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既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优秀文化的感情的需要,也是提高学生自身文化品位,适应高考的需要。

  总之,文言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学**惯,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中受到传统文化的熏染。

  时间飞逝,20xx年的工作也已经接*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年度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作为党员教师,系统地接受了“保持***员先进性教育”培训活动,政治理论进一步加强,党性修养有了进一步的提高;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

  二、专业知识、工作能力。

  和刚走上工作单位时相比,自己在教育教学能力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作为第二班主任,自己能够协助第一班主任参与班级管理。关心班级班风、学风的建设,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班级工作无小事,就是在每天繁琐的日常工作中自己不断的积累工作经验。

  在教学方面,本人自始至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认真按照学校教学常规的要求做,认真参加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以积极的态度上好每堂课,在实践中探讨、落实新课程教学理念。自己能认真执行“青蓝工程”,认真参加学校的学*培训和校内校外的教学观摩活动。在教学之余,自己也进行一些教学研究,把*时在教学过程中的所感所想及时总结成文字形式,这不仅是一次经验的凝练,也是对教学的再思考,对自己教学理论水*的一次提升。

  三、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

  在一年中自己担任一个班级的第二班主任,执教5个班级的思想品德,一星期10节课,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参加学校、学科的各项会议、活动,没有缺*和病假。

  回顾这一年的工作,学校提供了各种让自己快速锻炼成长的*台,学校领导给予自己很多工作上的关心,老教师给自己提供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帮助,这一切让自己在各方面都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当然,自己也存在着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以务实的工作态度,一如既往地认真学*工作,争取工作水*的更大提高。

  一学期来,在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得到同事们的帮助,我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思想理论素质和业务水*上有了较大的提高。我担任高一(3)班、(4)班的语文教学,能更好的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能更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现就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努力提高思想德道水*,端正自身工作态度

  热爱教学事业,自觉向身边的优秀同志学*,从中吸取营养与力量,进行自己教育,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态度端正,教风良好,能认真落实学校对备、教、批、辅、考各教学环节的各项规定和知道思想,认真备课,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二、认真探索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理论素质

  作为语文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修养,更要有广博的语文知识。为此我十分重视知识水*的更新和提高。在语文教学上认真学*大纲,学*新课改理论,积极参加由清镇市第一中学承办的贵阳市青年教师课堂教学研讨会、贵阳市举办的'三次教研会、并积极参加北京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教育培训。自主学*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知识,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不断加强自身素质,给自己充电,主动参与语文组“老带新”教学活动,并撰写学*心得体会,进一步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参加“师德师风”教育培训,不断正确认识教师的职业道德和师表功能,加强理论素养。

  三、加强教学基本训练,搞好常规教学

  1、个人备课。

  刻苦挖掘拓展知识重点范围,扎实备课。我在备课时,采用网络、教材和教案等相联系的方法并用,使得教学时不断拓展和顺手。在备知识的同时,还要备人,不断加强“以人为本”的教学建设。通过一个学期的的接触,基本掌握所教班级语文学科的整体水*,了解学生的实际水*,对症下药。

  2、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让学生“感兴趣”,使学生在语文学*中享受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课堂效率环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活学活用。学*远程教育技术理论后,我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了“表现性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在愉悦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克服教学的盲目性、随意性,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学质量。

  教学中,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不断探索,收到很好的效果。教学之余,我积极探索,积极主动与语文教学组的同事们讨论交流经验,不断更新自身教学意识和知识结构。

  3、抓紧抓好批改、搞好各种考试。

  将语文知识、阅读训练、作文训练等结合。批改作业是教学工作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通过批改作业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真批改作业是语文组的重头戏,为了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坚持两周批改一次大作文,批改时全批全改。全面了解学生的作文水*,讲评作文时能做到有的放矢,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考试、测验是教学的重要环节,积极批改单元测验,各次测试。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做好月考和单元测试的批改,及时正确找到学生的缺陷,有利于更好地促使学生在*时下功夫,巩固了学生所学,也让教师对学生学*情况了解得更加清楚。我对教学工作不敢怠慢,认真学*,深入研究教法,认真总结工作,虚心向学*。

  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进行教学反思

  除了进行教学交流外,还注重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随时记录,随时总结,撰写教学反思,并按照自己的教学思总结进行思考,探索教学方法。

  五、存在的不足

  这学期的教学,实属辛苦。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但还有一些不足。由于参加工作时间较短,工作经验不足,教学思路有待于进一步调整,对自己的要求进一步加大,还得抓紧时间充电,不断提升自己的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在教学重心、学生底子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气继续深入。

  六、下学期设想

  教好高中语文课对我而言是个不小的新课题,下学期,我将继续努力,进一步有经验的同事学*,不断提升自己,争取在将来的教学工作中有更好的表现。再经过新的一个学期的努力,不断自己提高,增强学生的语文水*,将会有更理想的成绩。因此,无论怎样辛苦,都将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学,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一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堂精彩的课程一定要有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教学目标,同样说课也需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理念以及教学单元和学情等来设定,教师应准确、清楚、深入定位教学目标。但教学目标绝不等于教学范围,我们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将目标设定在具体的小点上,结合实际,切记泛泛而谈。

  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说课是将自己的教学活动规划讲述出来,这属于教学创作。既然是创作,教学活动就一定要有创造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在观摩过程中,多数教师在教学活动规划或者是教学流程的设计方面都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模式,从创新性导入到文本的梳理探究、课堂小结在到作业布置,环环相扣,并且每个环节都有活动设计和设计意图展示,将教学目标落实到环节之中。以高中粤教版《项脊轩志》为例,参赛者从细节着手,以“细节传情,思维品质”为题,通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导入情境,品读书房斋的德馨之喜,思念三位亲人,融合师生的思考,最后以练的形式思考文章中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这堂课通过分析书房的变化,从细节处着手分析人物,既解读了文本,也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是教学重点的模拟教学。参赛者在说课结束之后,需围绕设定的教学重点模拟教学,将某一个知识点讲解透彻,真正达成教学目标。在模拟教学中,教师通过预设情境来阐述自己对某一问题的分析与讲解并加以板书。以《审辩式思维的力量—时评写作指导》为例,参赛老师在讲述重点时采用了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探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通过寻找事实依据和正反方的辩论得出结论“人所不欲,勿施于人”。

  此次说课比赛聚集了全省的优秀青年教师,参赛者在题材的选择上也结合自身优势选取了诗歌、小说、散文、写作等多方面的内容,说课环节流畅,内容丰富,活动设计有趣又不乏深度,很好的体现了语文的核心素养。当然在此过程中,个别选手的说课脱离实际,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活动的设计具有不可操作性,但多数教师均能够围绕要求来进行说课。此次学*对自身教学有很大的帮助,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想自己一定能够结合实际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活动,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动起来!

  *时的阅读教学总喜欢抓住文本里的那个最重要的问题,而后营造良好的讨论环境,让学生围绕着这个问题说话,尽量钻到文本的深处,尽量还原作者原来的情趣,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文本后面以“仁厚黑暗的地母啊,请你永安她的灵魂”作结,阿长不过是鲁迅家里的一个保姆,我们还读出她各种各样的毛病,鲁迅为什么如此的祝福她,纪念她呢?抓住此问题,深入文本,读阿长的名字的由来,读阿长的相貌,读阿长切切擦擦的毛病,读阿长粗俗的睡相,读阿长烦琐的规矩,读阿长古怪的故事,读不识字的阿长为我买来了人面的兽、九头的鱼的三哼经……学生钻到文字底下,读出了生活中的阿长,或者是我的奶奶,或者是我的外婆,或者是邻家的老奶奶;学生也读出了不幸的阿长的乐观,千百年来朴实的农村妇女微薄的希望;学生更读出了不识字的粗俗的长妈妈是怎样在乎年幼的鲁迅,怎样历尽周折费尽艰难给他找来了山海经——文学大师的第一本书……一篇容量似乎很大的文章,在学生阅读一个早自*的基础上,我一节课就分析完毕。

  还要学吗?课代表问我,好象那些重点难点都已经点破,好象我们已经入文、入境、入情、入理,也已经出味!课堂上热热闹闹的,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呢?这节课,有五位学生好几次练笔迟交或者不交,再这样下去,他们会养成拖拉懒散的不良*惯,应该施以惩戒,让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互相应和,于是我请他们几个去一旁补作业。其他学生上新课,不等他们几个吗?我总觉得不好,还是等等他们吧,

  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了《我给阿长设计履历》的读书心得题目,要求学生这节课以此位话题作文,500字以上,当场交卷,算是复*此文吧。学生似乎皱着眉,我又写下了几个条目:阿长的姓名,阿长的相貌,阿长的性格,阿长的职业,阿长的经历。一些同学翻着书,开始动笔,一些同学如阿长一样切切嚓嚓的,似乎没有眉目。我不得不又安排几分钟的讨论,而后学生作文。外面下着冷雨,昨晚新闻里预报湘北有暴雪,今年的冬天来得太早了,学生们和老师们都穿得鼓鼓囊囊的,可是江南的教室里一般是没有暖气的,孩子们以人多取暖……我看着外面的天气,再看看孩子们瑟缩着双手,有的写了几百字,有的还才开头,我请一位写得很长的也是写作水*比较好的李腊同学站起来宣读自己写的,她还没写完,同学们听了,又动笔写起来,但是教室里总不能十分安静,中途那些补随笔的同学回来了,教室里又有一些骚动,似乎这题目总有些难度似的。


高中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十)份(扩展7)

——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优选【十】份

  通过第一学段的教学,我感觉新课程涉及到很多内容,延伸出很多讨论的主题,引发出更多的思考。对于我们老师来说要学得更多,想的更深。

  我把事先设计的问题带到我自己的课堂中,交给学生,让他们去思考一下,看看他们有什么好的想法,新的观点,把他们的想法和观点都记录下来,写成自己的教学资源。学生也可能会有观点的碰撞,这样也为我的教学带来了很好的材料,让学生进行自由的辩论,让学生进行写作,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发言,这样的话我们的语文课程可能会变的更丰富多采。学生也不会觉得语文课就是书本上那些知道,课外的东西也能很好地很自然地加入到课堂中,这样的话也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以及与他们交流的能力。

  随着社会经济时代的迅速发展,普通高中新课改主动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最终反映在高中生的素质发展上,因而,“以人为本”是高中新课改的根本理念,同时也要求尊重高中生的人生历程的发展需要,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人格和尊严,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和个性发展的需要,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都应体现选择性和多样性。

  新课程的实施真实的反映了高中学生的学校生活体验。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所需要的物质条件;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生活相适应的文化环境。从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新课程通过问题的解决进行学*是教学的主要途径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学*动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力以及自我反思与监控能力,其次贴*学生的日常的学*和生活实际。还要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评价和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各个环节以及效果,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中提升他们的素养,这就是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

  例如,高中语文新课程在内容上,更贴*现代生活、更富有时代气息、更适应中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学*者人文素养的提高;在语言上,材料真实、题材多样、语言真实、鲜活、地道、现代、自然、标准,所用语言反映了当前的生活实际和语言发展趋势;在方法上,遵循题材、功能、结构和任务的编写方式,以题材为纲,以运用性为目标;在主题和任务结合,开放性的任务型活动,使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的看法与观点、发现、总结。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学生通过提供材料去完成任务;汇教学采用单词框,分散到模块中的各个部分,体现词汇学*的过程;重视阅读技能、技巧的培养;重视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注学生的情感等;在写作方面有梯度,过程清晰,会在写作之前均有形式多样的铺垫。除了情景,还有开放式作文,能够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促进学*方式的多样化,引导高中生自主获取知识和观念,去适应知识经济的时代。

  以上就是高中语文新课改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参加工作已经有两年多了,在学校时老师就给我们介绍过新课程以及在中学的实施情况,虽然新课程已经实施有六个年头了,但是好多教师仍是一头雾水,而且经常能够听到老教师这样说:“真是不知道怎么教才好,越改越迷茫啦”,其实,并不是改革不好,而是好多人还没有彻底地去改变自己头脑中的老观念,以至觉得无从下手。下面谈谈自己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点体会。

  心得一:高中语文因该把教学的目标定位在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和旨在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上。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语文课的教学设计应努力挖掘课文中的人文因素,教学目标从单纯地提高听说读写能力,转向情感、能力、审美情趣的同步发展。语文课堂既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有利于形成学生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精神。着眼于学生语文学**惯的养成和语文学*兴趣的提高,使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均衡发展,因此我们要敢于“跳出”语文看语文。

  心得二: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民主、*等、和谐,教师和学生在自由愉悦的`心态下积极参与教学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师要设法创设愉快的学*情景,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体现“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人”的现代师生关系观,教师的角色定位要准确,在自己全身心“投入”教学的同时,尽量发挥学生在学*中的主体地位。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选择合适的学*目标和学*内容,允许学生用自己特有的方法学*课文,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不断把教学引向深入。教师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力求有所创新。使用同桌伙伴学*和小组合作学*的组织形式,提高课堂上师生交往和生生交往的效率。

  心得三: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中积累,读与写相结合。

  我们语文教师要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阅读教学的首要目标,用“以读为主、自悟自得、读法渗透”为特色的现代阅读新模式代替以“内容分析、烦琐提问、写法分析”为特征的阅读教学旧模式,使阅读教学返璞归真,成为真正的阅读能力训练课,语言文化修养课。教师在阅读指导上,要从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出发,注重诵读、感悟和积累,引导学生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独特理解。

  心得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

  开放语文课堂,实施课内外结合,拓展阅读教学的深度和广度。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搞好课堂阅读教学改革,“向40分钟要质量”。但是我们不能因此把发展学生阅读能力的希望全部寄托于课堂教学,把学生的阅读视线限制在课本上。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时代,课堂上所获得的内容远远达不到广泛阅读的标准,所以阅读课堂教学必须是开放性的,要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语文教学资源,跳出教材,放大阅读范围,把“阅读小课堂”引向“阅读大课堂”。引导学生读书报杂志、“电子书”(电脑、网络、光盘)和“无字书”(自然万物、人情世故等),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阅读、积累感悟、提高能力。

  心得五: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音像材料和文字材料互相补充,实现超文本阅读,提高阅读教学效率。但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要慎用。曾看过这样一事例:一堂优质课《蘑菇该奖给谁》,一开课教师就让媒体展示了故事的动画,师复述内容,生提问,就是不让学生读书,用多媒体取代了对文本的解读。阅读,就是把文字符号转换成图象,多媒体运用得不当,剥夺了学生转换语言符号的训练。

  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学生其他素养的发展必须通过理解和运用语言来实现,我们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语文修养,坚守属于自己的那块领地。让我们一起共勉。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语文是终身学*,教师也不例外

  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效果、推动学*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五、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今年8月,我参加了高中语文课改远程培训,通过学*,有了新的认识。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中明确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在教学过程中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社会性的发展,让每个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我们教师必须依据新课程理念对每一堂课认真思考,精心准备,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我们要把学生的大脑看成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想方设法去点燃这把火把,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让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过程中,充分地活动起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活动,充实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真正体现了在乐中学、趣中学、动中学、做中学,让每一堂课都充满活力。

  一: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精神。

  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语文素养内涵十分丰富,它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方法、学**惯的融合。因此本次课程改革不再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同时,还要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以上目标达到之后,知识的获得将是很自然的事。这就要求教师在活动设计的时候,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爱上这门课,产生强烈的学*动力和参与欲,在活动中,让学生自觉去获取知识。

  二:因材施教,注重学生发展。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首要目的是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引导他们体验情感,培养能力,构件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深入地了解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学生好奇心强,有活力,情感单纯而强烈,记忆力强,想象力丰富,处在形象思维强而抽象思维正在形成阶段,由于学生们受到现代各种传媒的影响,有较广的知识面,对所学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如果能根据学生们的情感和年龄特征,找到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进行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课程的改革,需要学校、家长评价观念的转变,需要每一个人思索我们用什么样的评价观念才能有利于下一代更加健康地发展。新教材突出教学方法的转变,让学生在学*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一开始,就运用亲身体验与亲身实践的新型方式进行学*。在传统的学*方式中,课堂的主角是教师,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而此次课改中强**师是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同时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题,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把放飞心灵的空间和时间留给学生,营造宽松自由的可让氛围,在这种轻松的氛围里真正地引导学生们积极、主动地学*,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较自由的学*,有了与老师*等对话的机会,变得越来越大胆,在课堂上踊跃发言,积极地表现自我。在教学实践中,试图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这样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过程中快乐的学*到知识。在教学中,充分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变化,采取积极的评价,较多地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现在的教师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鱼,最重要的是授之渔。教会学生知识,教给学生独立和生存的能力应成为所有教师的职业追求。

  三、转变观念,注重“过程”。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

  对学*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我最初的认识是主要有两个转变:一是转变教的方式;

  二是转变学的方式,即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在新课程下,教师应当成为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激发学生的学*积极性、创造性,为学生提供思考和发言的机会,构建合作研究的*台,让学生成为学*的主人。所以老师既要学*先进的课堂理念,又要因地制宜适当改革教学;

  要能发挥学生主体性和积极性,有一个创新思维活动的空间或情境。这就需要我们教师这样去做:

  第一、在*时备课中吃透教材,搜集、整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并制作教具,研究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

  第二、在教学中善于引导学生从熟悉的事物、现象出发,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参与合作,发挥想象思维来解决问题,并尊重和正确解读这些合作体验的结果。

  培训后,我们老师应确定更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全面、深入地理解语文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体会并实践课程理念的核心——“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评价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惟一标准。

  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观念仍是关键

  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阶梯的.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在高一、二就是文体不限的高考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语文是终身学*,教师也不例外

  新大纲、新教材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体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和素质以适应教材和时代的要求。广博的知识、较高的语言水*和诵读能力是新形势下语文教师所必备的,“终身学*”不再是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更是时代对每位教师的要求。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效果、推动学*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运用“拿来主义”,大胆取舍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五、要善于总结和回顾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我校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

  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把课标学*与教材教法研究结合起来:要钻研新教材,理解和把握新教材,用好新教材,要重视教学反思,个案研究和收集,要牢记验证课标和检验教材的实验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将力求打破传统封闭、单项、机械的教学模式,主要将采取以下几点作法:

  1、认真学*新课标,深入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切实转变观念,克服以往在语文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培养,过公追求学科知识系统的错误倾向,真正确立语文教育的新理念,通过教学任务的`完成,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注重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促进学生主动发展的学*方法,拓宽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联系生活,跨科学的学*和探究式学*,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能力。

  2、我还将从整体上把握实验教科书,弄清其编写意图,体系特点,弄清教科书与《课程标准》,教科书各教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教产书各种编辑设计的意图和着力点,以在备课和教学活动中准确设定教学的重点,找准达到《课程标准》提出的课程目标的落脚点,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

  3、在准确把握教科书编辑的思想的基础上,从本班本校本地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科书的各种设计,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把读写听说和综合实践活动落到实处,大力改进课堂教学,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积极开发课堂学*资源,和课外资源,沟通课堂内外,沟通*行学科,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语言积累,掌握学*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学*风气。

  我觉得把握新的课程评价标准,有一点最应值得重视,那就是:语文课程评价一定要立足于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所具备的语文素养上,也就是说,我们的评价要让社会认可,当我们的学生踏入社会,社会上的人说“这个人的语文素养不错”时,我们的评价才没有出问题。现代社会需要怎样的语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除了这两点,现代社会要求民要有一定的口语交际能力和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处理信息的能力,基于这些思考,就可以发现目前的评价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口语交际的水*,也没有很好地评价学生的书写能力,更没有很好地去评价学生开展语文活动的实践能力,既然现代社会需要这些能力,我们就应该做好这方面的评价工作。

  作为语文老师,消极的抱怨无济于事,职业道德容不得我们“怠工”。李镇西博士曾说:“对于语文教学改革,我是一个绝望的理想主义者”。吴*安老师的文字更是振聋发聩:“深受儒家经世致用濡染的杏坛传人,还是要有一点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执着,要有一种当今之世舍我其谁的自信,要存有几分知识分子犬儒化而磨蚀殆尽的书生意气!”在这一点上,夏敏老师,董明实老师的确是我们的楷模!出于对语文教学的热爱,出于对中国语文的责任,我们应该放弃的是无谓的牢骚,迎接这个时代向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师发起的挑战。我们无法改变语文学*的'大环境,但我们可以搭课改的“顺风船”,通过自己脚踏实地而富于诗意的努力,改变自身的语文教学的小环境,影响自己班级的语文学*,进而为社会语文学*大气候的扭转有所贡献。那么语文的课改究竟应从何入手呢?

  一是改变教学内容。我并不是说要舍弃我们的语文课本,而去迎合社会上媚俗甚至庸俗的文化风气,而是在如何使经典艺术作品离我们*些下功夫。例如鲁迅作品,因时过境迁,学生对大师的作品产生隔膜在所难免,但其作品中映射出的价值观、人生观,对社会的责任感,却永不过时,更何况,其针砭时弊的艺术手法于当今又有几人能超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改变语文教学“技术化”的问题,找回曾经精神失落的真正的人文性阅读。

  我们曾经以课文代作品,用*题代阅读,拿能力训练代心灵感受,从根本上动摇了阅读的本质,造成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阅读场的缺失。没了灵魂的阅读,只剩下知识的逻辑性、系统性。而“思想是把火,阅读就是传承的火把;思想是声雷,阅读让雷荡涤灵魂;思想是把剑,阅读就是把血脉切开”。当我们与学生共同走进鲁迅的那个时代,共同追溯大师的思想历程,我们就不得不因大师的个性而热血喷张,我们的灵魂也将在碰撞中被荡涤、被洗刷。

  当学生的思想有了如此这般的精神底子,浮华、流俗的“麦当劳”式文字又怎能在学生的心海荡起涟漪?

  改“技术”为“艺术”,改“知识”为“文化”,重精神底蕴,在阅读中寻找“心灵世界”,从中体验自己的人生,获得的不仅是“共鸣”,也是一份人生的“传奇”。

  二是改变教学方式。试想,如果一个在学校度过9年或者12年学*生活的孩子,整天处于被动地应付、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简单重复之中,对于所学的内容总是生吞活剥、一知半解、似懂非懂,那么,我们怎么指望他能够爱上学*,并通过学*获得快乐?我们怎么指望他能成为一个有修养的高素质的人才?学生的生命灵动与新奇天性被不断销蚀,主动性、被动性的学*方式最终使学生成为知识的“傀儡”,好的作品也会因枯燥乏味的教学方式而变得让人生厌。

  改变理念,转变角色,认清身份,让自主学*成为学生学校生活的常态,让合作探究成为学生获取新知的主要途径。教师应退下讲坛,协助学生思索、烦恼、迷惘、激奋、恍悟,成为他们成长的陪伴者。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在我们的改变中不断生成、张扬、发展和提升,学生的学*变得快乐,学生的生命变得滋润、丰盈、健康和俊朗,何愁语文课不成学生的最爱?

  但要谨防我们成为“牧羊人”,我们要关注对学生学*热情的激发与保持,我们要关注学生学*方法的科学与有效,我们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

  我总认为,课改的基础就在这两个“改变”,有了这两个改变,语文将“杀出重围”,就如砖块下的小草,亦如石缝间的杜鹃,迎来生命的春天。

  挑战意味着机遇。当我们走上课改的道路,当我们困惑在路上,当我们挣扎在路上,我们就将课改变成生活,我们就将语文溶于生命,我们必将笑在路上当新课改的一切沉淀为我们语文课的信仰与信念时,我们,语文老师,将幸福在我们的语文中如泉水般自然展现出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通过这次十天的新课改培训,收获很大,我深刻地认识到高中语文新课程重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除此之外,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教研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新大纲、新教材的出台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是时代的要求,这要求广大语文教师必须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高中新课程的实施必须更新观念,尤其是教材观。解决了教材观才能谈改善教学,才能谈有效教学,高效教学,魅力教学。注重人文性、注重能力的培养、编排体例新是新教材“新”的所在,我们要严格遵循新教材的编排体系、充分利用好课本、读本,吃透教材,宏观调控,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

  课本是点,读本是面,我们须下大力气备课本、备读本,把读本分门别类的和课本相对应,做到课本、读本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阅读和写作分开是新教材的又一亮点。写作要遵循创作的规律,采用阶梯式的训练方法,进行系统的记叙文、议论文的训练,让学生一步一个台阶地在作文之路上成长,而不是搞高考应试式作文训练。

  新教材对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了明确的规定和具体的要求,不能随意化,要作为语文课的一部分,做到口语训练和课文教学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方式是关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重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长期以来,对教学的评价,往往只重视结果,不看过程,导致教的过程“走过场”;对学*的评价也只注重考试成绩,而忽视学生学*的过程,或只注重记住结果,而忽视亲历亲为的重要性,这是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病根所在。“因材施教”已讲了两千多年,“启发式”教学早已写进了语文教学大纲,至今我们也没有很好地落实。这与我们忽视对教学过程的研究、管理和调控不无关系。我想在教学中我们,一是教师要研究自己的教学行为,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思路,对语文教学过程实施有效地调控。二是要落实教学的具体环节,使过程“到位”,每个环节中还要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并做到各种方式、方法综合贯通,做到教学流程合理。三是要因人施教,教师走进每个学生的生活世界、经验世界和学*过程,因材施教,尤其注意使学*的有困难的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有所收获,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四是要使教学内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建构的需要,循序展开。五是要转变教学评价指向,即由侧重评价教师教的过程和艺术,转变为侧重评价学生的学*过程和方法。

  三、抓住契机,激发学生学*兴趣。

  兴趣是一门学科,是一位技巧最好的老师。兴趣是通向学*乐园的向导,只有对学*产生了兴趣,它才能引导你在知识的乐园里遨游。学*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兴趣,诱发学生学*的欲望,是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成为课堂主人的前提。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认真备好课,讲究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努力把每堂课上好、上活、上得有趣,让学生回味无穷,从心底里喜欢上语文课。这样,才能激起他们高昂而持久的学*兴趣。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空间,广大语文教师应抓住契机,深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形式各异的激励办法和开展各项活动。从课堂到课外,从一堂课到一个单元再到一册书,都要匠心独运的设计一定的检验学*效果、推动学*动力的办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时代的进步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又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手段和更为广阔的空间,语文教师应抓住机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手段,活跃课堂气氛,扩大语文外延。

  四、要善于交流合作,借鉴别人长处,继承传统,大胆创新。

  对于新教材我们也应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运用脑髓,自己拿来”,大胆借鉴取舍。课本上的篇目可以不讲,读本上的'篇目可以精讲。另外,为新教材配置的新教参的可操作性差了,而是提供了尽可能多的参考资料,面对那些纷繁的资料,我们也必须采用“拿来主义”。

  继承传统,开拓创新,应是对语文新课标最恰当的评价。在语文新课程改革中,我们要处理好传统和创新的关系。不因为创新而丢掉传统,割断历史,也不因为继承而放不开手脚,固步自封。语文教学要“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这规律就包含着数千年来语文教育的丰富积淀。比如,阅读教学的口诵心记、学思结合、温故知新、躬亲实践,写作教学的读写结合、厚积薄发、经世致用等等,都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认真学*与弘扬。又如,*现代一些语文教育的大家,如叶圣陶、吕叔湘、张志公等,他们的语文教育理论是科学化、现代化、民族化的理论,是我国语文教育理论的高山,值得我们继承。创新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创新,离开了继承的厚实土壤,创新就失掉了根基。

  五、要善于反思和总结,积累教学经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有许多闪光的做法、独具匠心的设计,但却如过眼烟云,没有积累下来,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积累经验和总结教训,最终形成一整套自己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模式。我们知道一线教师任务重,时间紧,*时教学中的得与失往往在一霎那间忽闪忽现,即便有心劲儿也没时间捕捉,没功夫理会,于是教学失误恶性循环,教学智慧转瞬即失,教学实践在费时费力中不见成效。而本次培训,给了我们教师这样的机会,有完整的时间来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

  给了我们教师这样一个*台,集中学*,同位次的交流和沟通,学员之间的交流撞击出思维火花,互相学*,在反思中进取。特别是有实践经验的教师的反思显得最有价值。而作业的原创原则,也使大家的表达和思维的深度从艰涩走向了流畅,在这个过程中正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积累和整合,也是我们教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梳理和探究,更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提升和进步。

  我们能清醒地认识到,新课改培训只是我们教师个人成长的一个加油站,但培训给了我们相互学*和结识的*台,相信这只是我们交流学*的开始,在今后的教学实际工作中我们一定会相互学*,共同提高,为敖汉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贡献我们的力量。

  通过新课程的实施,我对于怎样充分利用新教材、落实新大纲的指导思想、克服语文教改中的困难有了新的思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