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春》音乐教案设计3篇

首页 / 音乐教案 / | 2022-08-06 03:27:31 音乐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1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报春》

  2、读谱知识:3/4拍的拍号及三拍子指挥图式,人教版音乐第5册教案第7单元《报春》教案。

  教学目的:

  1、根据歌曲内容,运用连音、断音、非连音的唱法,表达春天来到时的喜悦心情。

  2、指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来理解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重难点:演唱歌曲,理解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同前节

  二、学唱歌曲《报春》

  1、导入:同学们,现在已经是冬天,天气非常的冷,大家都非常的盼望春天的到来,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报春》。

  2、教师范唱,请同学说一说有什么感觉?歌曲有什么特点?

  3、跟琴视唱曲谱,注意休止符处。

  有节奏的朗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词。(熟练练唱)

  4、歌曲处理:

  (1)、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2/4拍的拍号,现在大家看看《报春》这首曲子的拍号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3/4拍。

  (2)、请同学们自己根据2/4拍的知识得出3/4拍的含义

  教师再讲解3/4拍的强弱规律。

  (3)、请同学按照3/4拍的强弱规律来演唱歌曲《报春》。

  (4)、教师再次讲解三拍子指挥图式。

  请同学跟着教师做一做。

  5、集体齐唱:拍皮球

  三、请同学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节目。

  表演节目

  四、小结:

  集体演唱报春,一部分划牌子,一部分用乐器伴奏。(注意:强弱)

  板书设计:

  拍号

  3每小节三拍

  4以四分音符为一拍

  强弱规律强弱弱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综合训练

  2、欣赏《缆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运用节奏连接的初步知识,选择通顺、流畅的节奏连接方式。

  2、复*巩固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重点:复*巩固3/4拍的含义,了解三拍子的指挥图式以及强弱规律。

  教学难点:选择节奏

  教学手段:录音机、磁带

  教学过程:

  一、发声练*,同前节

  二、检查复*:

  1、请同学们齐唱《报春》。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互相提问:3/4拍含义、强弱规律及三拍子指挥图式。

  3、集体演唱报春,一部分用乐器伴奏,一部分打三拍子(注意要体现出强弱规律)

  三、综合训练

  1、请同学分别视唱第一题的两条旋律。

  然后分组作两条旋律,每组派出代表将本组做出的题目写在黑板上,看那组做得又正确又好。

  教师做评委

  2、请同学们分别拍击第二题的两条旋律,仍然按两组作比赛的形式,看哪一组排列的节奏比较合理,又准确。

  四、欣赏《缆车》

  1、同学们,你们都做过缆车吗?请学生说说缆车是什么样子的?

  今天,我们就来欣赏《缆车》

  教师简介:《缆车》又名《弗尼古利-弗尼古拉》是一首著名的意大利现代歌曲,它以乐观洒脱、粗旷热情的情绪和风格赢得人们的喜爱,流传于世界各地。歌曲表现了乘坐在登山缆车上的旅游者们欢乐兴奋的心情。歌中所唱的"弗尼古利-弗尼古拉"系模仿缆车在缆绳上滑动的声音。

  2、初听乐曲,请同学说说这首歌曲和《我们的田野》在情绪上有什么不同?

  3、复听乐曲

  总结这首乐曲的速度、力度、和节奏。完成听听想想。

  板书设计: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2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唱3/4拍的歌曲,并感受三拍子音乐的强弱规律

  1、引导幼儿体验歌曲的快乐,演唱时注意用稍快的速度、优美的歌声表现歌曲

  2、培养幼儿与同伴配合,尝试领唱、齐唱的方式。

  重点与难点

  尝试领唱齐唱的方式

  环境与材料

  带领幼儿参观过公园,与幼儿讲述、讨论过春天景象。为幼儿准备一张春天的图画。

  设计思路

  通过参观春天的公园,让幼儿感受春天的景象了解春天的变化学*春天的歌曲,有利于幼儿对春天进一步的了解。

  活动流程

  活动导入――活动组织――活动延伸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1、幼儿观看春天布谷鸟在树木里叫的画面,引导幼儿讨论画面上什么?布谷鸟是怎样叫的?在哪里叫?

  2、教师弹奏“布谷”两字的间,让幼儿试唱,注意末拍的休止符。

  二、活动组织

  1、教师以唱词的方法,有节奏地讲述歌词。

  2、帮助幼儿再一次熟悉旋律,引导幼儿用“啦”唱出旋律,并引导幼儿体验歌唱的快乐。

  1、老师富有情感、准确清楚地范唱,并有目的地引导幼儿音乐中三拍子的强弱规律。

  2、教师带领幼儿练唱。可采用取集体练*、分组练*及分段练*的方式练唱。

  3、尝试用领唱、齐唱的方式演唱。

  教师启发幼儿将歌曲的第一、二段处理成领唱,第三段齐唱。提示幼儿应把歌声中优美、明朗的感觉唱出来。

  三、活动延伸

  音乐游戏:熊与石头人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3

  活动目标:

  1.在情景中感受优美、活泼的音乐旋律,并用多种表现形式演唱歌曲

  2.体验歌曲欢快的情趣,能愉快与同伴一起演唱

  3.捕捉春天里小草从泥土里钻出来的迹象。

  活动准备:

  小草图片、白纸、磁带等

  活动过程:

  1.调动经验。

  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是怎么知道春天来了呢?

  2.想一想?说一说。

  教师提问:春天来了,你是怎样感受到春天来了?大自然是怎么告诉我们的?(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如:树叶绿了、太阳暖暖的、花儿开了等)

  3.听一听?看一看。

  教师提问:今天老师带来了一首春天的歌《小草报春》,我们一起来听听歌曲里说了些什么?(教师表演并清唱歌曲,幼儿倾听与欣赏)

  教师提问:我刚才扮演的是谁?你听到了什么?

  (幼儿根据倾听内容与同伴讨论分享,大胆的用语言或者肢体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教师提问:是谁从泥土里钻出来?它告诉我们什么了?

  (教师第二次表演,通过二次倾听与感受,理解歌曲内容。)

  4.唱一唱?跳一跳。

  (1).幼儿整体听唱并表演歌曲

  教师引导:请小朋友当小草,边听歌曲边和老师一起表演,让我们来当一颗小草籽,慢慢从泥土里钻出来吧。

  (师幼共演,引导幼儿蹲在地上,做一颗小草籽,随音乐慢慢长高)

  (2).引导幼儿歌唱时用高低、轻重不同的声音来表现。

  教师提问:小草刚刚从泥土中钻出来是怎么样的心情呢?我们用怎样的声音来唱小心翼翼、惊喜的感觉。

  (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假如你是小草宝宝,你在泥土下是什么样子的?)

  5.笑一笑?玩一玩

  教师扮演提问人,幼儿扮演小草回答。

  幼儿扮演提问人,教师扮演小草回答。

  师:太好啦,这个西瓜好吃吗?如果用歌唱出来,这个西瓜会更填哦。

  活动延伸:

  在草地上寻找小芽儿,讨论小芽的形态和给人的感觉。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3篇扩展阅读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3篇(扩展1)

——《捉泥鳅》音乐教案设计3篇

《捉泥鳅》音乐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3、正确掌握附点节奏,通过听、唱,找出节奏相同、旋律相同的乐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欢快、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好歌曲《捉泥鳅》;

  2、难点:

  1)正确掌握附点节奏,找旋律相同、节奏相同的乐句;

  2)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课前活动:

  唱唱跳跳《闪烁的小星》

  一、谈话导入:

  从与学生交谈中,引出大家都熟悉的动画片《灰太狼与喜羊羊》,从而以故事引入情境学*。

  二、闯关活动——第一关:听一听,拍一拍

  师口述节奏,生拍手模仿

  1、X X |

  2、 X — |

  3、X — |

  4、XX X |

  5X |

  三、闯关活动——第二关:辨一辨,学一学

  1、师弹奏音符,生听辨,说出唱名,唱出旋律。

  (1)、653 66 5 3 |

  (2)、532 5 3 3 2 3 —|

  (3)、1=C 66 5 3 | 5 3 3 2 3 —

  2、出示第一组乐句,师弹奏其中一句,生听辨并指出师弹的是哪一句。

  (1)1=C 6 3 | 3 —|

  (2)1=C 6 3 |3 —| 师指导附点节奏

  3、同上学*第二乐句

  4、比较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异同

  (第1、3小节节奏相同,旋律不同;第2、4小结节奏旋律都相同)

  5、试唱第三、第四乐句,并比较异同,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6、学唱第五、第六乐句,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7、把六个乐句组合起来,师弹奏,生唱旋律。(提示反复记号)

  四、闯关活动——第三关:唱一唱,动一动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轻快、活泼、风趣)

  2、生跟读师按节奏读歌词

  3、师带唱歌曲

  4、跟琴学唱歌曲

  5、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6、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关系,用声势为歌曲做伴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2)声势练*。“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老师动作讲解。

  (3)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为歌曲伴奏。

  (4)老师提问:“在刚的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

  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和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中快乐地成长!”

《捉泥鳅》音乐教案设计2

  一、教学内容:《捉泥鳅》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捉泥鳅》,并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验“捉泥鳅”的快乐。

  2、学生能够认识四四拍的拍号并了解其意义。

  3、欣赏校园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让我们荡起双桨》

  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以轻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捉泥鳅》。教学难点:附点的演唱、四四拍的强弱规律的掌握。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话题导入。

  1.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2.情境创设,实图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呀?”(课件:泥鳅图片)你们玩过捉泥鳅吗?它容易捉吗?(课件:泥鳅的介绍)

  师: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去见识几位爱捉泥鳅的小朋友。听!他们来啦!(课件:播放歌曲)板书:捉泥鳅

  第二环节:歌曲新授

  1、初听师:请同学们说说你们听后感受到的歌曲是什么情绪呢?(欢快地、活泼地、风趣地)

  2、二听师:我们再认真听一听,想想从哪些歌词中你能感觉到小朋友特别想去捉泥鳅呢?(天天我等着你,等着你捉泥鳅)(课件:播放歌曲)

  3、三听师:谁来说说歌曲的最后几句歌词出现了什么情况?(出现了反复,唱唱反复部分,说明了孩子想去捉泥鳅的急迫心情)(课件:播放歌曲歌谱)

  4、学*附点部分的歌唱。

  师:请同学们在曲谱中找出附点节奏,并数一数有几处?(8处)

  师:这些是八分附点音符,这些附点节奏在歌曲中增添了欢快的气氛。

  5、跟琴分句学唱歌曲。

  师:现在我们来跟琴一句一句的学唱这首歌曲。

  6、接唱练*。

  师:你们唱带有附点的一、三、五等单数句,老师接唱双数句。

  7、难点解决。师:在歌唱中你觉得还有哪里唱起来比较困难?

  8、完整地歌唱歌曲。师:我们一起跟着音乐来完整的唱一遍这首歌曲。

  9、理解拍子: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四四拍。它表

  示的意义: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唱四拍。它的强弱规律为:强、弱、次强、弱)

  10、声势训练:以第一句为例子,第一拍:跺脚第二拍:拍腿第三拍:拍手第四拍:拍肩

  11、师:我们自己打着拍子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这首歌曲。

  第三环节:自主创编:

  1、师:每首歌曲都有它的情节,这首歌曲里描述了哪几个人?

  2、师:你能将这其中的人物表现出来吗?你可以找搭档配合,同学们想一想,动一动,一会请同学们表演唱。

  3、请同学们表演并评价。(课件:播放歌曲伴奏)

  第四环节:歌曲欣赏

  1.师:捉完了泥鳅,好累呀!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下,聆听校园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让我们荡起双桨》。(课件:播放歌曲)

  2.课堂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开心吗?美妙的世界,动听的校园歌曲给我们带来了欢乐,那么我们也要努力学*本领,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捉泥鳅》音乐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捉泥鳅》

  2、认识四四拍,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能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3、正确掌握附点节奏,通过听、唱,找出节奏相同、旋律相同的乐句。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用欢快、活泼、风趣的情绪演唱好歌曲《捉泥鳅》;

  2、难点:

  1)正确掌握附点节奏,找旋律相同、节奏相同的乐句;

  2)用声势语言为歌曲伴奏。

  课前活动:

  唱唱跳跳《闪烁的.小星》

  一、谈话导入:

  从与学生交谈中,引出大家都熟悉的动画片《灰太狼与喜羊羊》,从而以故事引入情境学*。

  二、闯关活动——第一关:听一听,拍一拍

  师口述节奏,生拍手模仿

  1、X X |

  2、 X — |

  3、X — |

  4、XX X |

  5X |

  三、闯关活动——第二关:辨一辨,学一学

  1、师弹奏音符,生听辨,说出唱名,唱出旋律。

  (1)、653 66 5 3 |

  (2)、532 5 3 3 2 3 —|

  (3)、1=C 66 5 3 | 5 3 3 2 3 —

  2、出示第一组乐句,师弹奏其中一句,生听辨并指出师弹的是哪一句。

  (1)1=C 6 3 | 3 —|

  (2)1=C 6 3 |3 —| 师指导附点节奏

  3、同上学*第二乐句

  4、比较第一乐句与第二乐句的异同

  (第1、3小节节奏相同,旋律不同;第2、4小结节奏旋律都相同)

  5、试唱第三、第四乐句,并比较异同,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6、学唱第五、第六乐句,提醒学生附点与无附点的区别

  7、把六个乐句组合起来,师弹奏,生唱旋律。(提示反复记号)

  四、闯关活动——第三关:唱一唱,动一动

  1、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情绪(轻快、活泼、风趣)

  2、生跟读师按节奏读歌词

  3、师带唱歌曲

  4、跟琴学唱歌曲

  5、完整地歌唱歌曲,请一到两名同学个别歌唱表演,其他学生讨论,取长补短。

  6、感受四四拍子的强弱关系,用声势为歌曲做伴奏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一首几几拍的歌曲吗?”

  (2)声势练*。“根据四四拍的节奏,我们来玩一个声势练*。”老师动作讲解。

  (3)学生听伴奏歌唱,老师运用声势练*为歌曲伴奏。

  (4)老师提问:“在刚的这四个动作中,你认为哪几个动作声音比较响亮?(力度比较强)”

  老师揭示四四拍的强弱规律。(强—弱—次强—弱)

  (5)老师钢琴伴奏,学生尝试进行声势练*和演唱。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大家都爱玩,今天我们学*了《捉泥鳅》,在音乐课上也玩了一把,不过在玩的同时也不能耽误了学*。老师希望大家合理分配时间,在玩耍和学*中快乐地成长!”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3篇(扩展2)

——小学音乐教案设计 (菁华3篇)

小学音乐教案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10个生字,认识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到王二小是个机智、勇敢的人,是我们学*的小英雄。我们要继承先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

  教学重点:

  能写要求学会的10个生字,并能听写课文要求听写的8个词语。学会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体会对敌人的恨,从而产生对小英雄的爱。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几个小黑板,磁带。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拉*和学生的心理距离,同时也渗透对“老乡”一词的感受。)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了解课文特点。这篇课文和我们前面学过的课文结构有点相似,也是按一节节来编排,也可以用来唱的?谁来唱一句好吗?《歌唱二小放牛郎》这一课也是一首诗,是讲了一个故事的诗,其实更准确地说,是一首人们为了歌唱王二小作的歌词。大家先来看看课文共有几节?并标上序号。

  (设计意图:通过新旧知识的联系,了解课文特点。也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

  (二)、范读课文。

  今天看到小朋友这么可爱,我很想把这个故事读给大家听,你们愿意听吗?不过我有个小小的请求,你们能答应吗?“大家能特别认真听,怎么个特别认真呢,也就是不放过每一个字。同时还能一边听一边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1、检查听读情况。

  ①、你听出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你觉得老师读得好吗?你喜欢像老师这样读吗?想知道老师是怎么读好的吗?看大家那么认真,那我就告诉你密绝啦!

  A、我是按一节一节来读的,

  B、读每一节的时候还把生字词画出来读一读,难读的字还多读几遍呢。

  C、把课文读三遍后,我还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或者说不明白的词语作上记号呢

  D、我还把课后“田”字格的字写一写。

  2、学生自学课文。

  (设计意图:范读激发兴趣,并巧妙地出示自学要求,让学生从心理上自觉接受这样的要求,并能运用到具体的自学过程中。)

  三、小组合作学*。

  出示合作要求:

  ①组长分配每个人读一节,其他同学仔细听,看谁能听出同学读得好,或者不够的地方,并帮助指正。

  ②把你刚才作上记号的词语,和同学做个交流。(比如,我还有哪些词语或哪些问题不太明白,请教同学;说说你都喜欢哪些词语,把它读出来让同学听听等等。)

  ③告诉同学,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改变学生的学*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并能根据不同的学情,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四、交流合作学*情况。

  1、出示词语。(老师准备的词语)

  2、出示句子。敌人到山沟扫荡,走到山口迷失了方向,抓住王二小要他带路。王二小假装顺从自有主张,他把敌人领进八路军的埋伏圈。敌人发现上当受骗,把王二小摔死在大石头上。周围响起了乒乒乓乓的枪声,战士将复仇的子弹射向敌人的胸膛。王二小保护了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他的英雄故事到处传扬!

  3、请一到两个小组交流。(每个人读一节课文;谈谈对一些词语的理解;提出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检查词语的认读情况,并把把词语编成一段话,一方面可以进行复*巩固词语,另一方面又能通过读句初步了解故事内容。同时也意在引导学生学*积累词汇,并在梳理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五、写字指导与练*。

  1、交流难记难写的字;

  2、学生练*描红。

  (设计意图:扎实写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激发写字的兴趣。)

  六、听写词语

  敌人迷失埋伏顺从战士机关主张传扬

  (设计意图:这些词语是课后要求听写的,应该在课堂上得到落实。)

  第二课时

  一、学*课文。

  (一)、引导感悟“勇敢”。

  提出问题:读了课文,你们觉得王二小是个怎样的人?你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他很勇敢?请你读出来好吗?

  (二)相机学*第四节。

  1、指名读,想想:这个句子讲了王二小的什么事?

  2、教师结合交流板书:

  把 领进

  王二小——敌人————八路军的埋伏圈

  3、出示句式练*;()把()领进我们的埋伏圈。

  ()被()领进我们的埋伏圈。

  4、拓展练*:看教师做动作,把你看到的用“把”和“被”这样的句子说出来。

  5、谁还能说说像这样的句子

  6、你们佩服他吗?那就把你的感受一起读出来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了解王二小给敌人带路这事,体会他的勇敢。同时利用这一节的第一句教材内容,进行“把”“被”句式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样的表达方法。)

  (三)、引导理解感悟“机智”。

  学*第三节。

  ①、敌人为什么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不带路行吗?指名读出句子,并根据理解回答。

  ②、敌人叫王二小带路,王二小就去带路,可以看出王二小怎样?谁能用课文中的一个词语来回答?(顺从)例如,妈妈叫你扫地,你就去扫地,说明你是个怎样的孩子?(听话),顺从的意思,就是听话的意思。板书:顺从——听话。

  ③、王二小是真的听敌人的话吗?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他为什么要假装顺从?他会想些什么?课文的哪个词语说出了这个意思?从这儿你感觉王二小又是个怎样的人?

  ④、指读、全班读这一节课文。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体会词语意思。并从中感悟王二小的机智。)

  (四)、朗读感悟敌人的“残忍”。

  学*第5节。

  1、指读第5节

  2、自读,边读边想:你觉得敌人是怎样的人?还可以看看课文中的插图。

  3、交流理解:出示“挑”“摔”

  4、听读,闭眼想像这一情景。

  5、说说你听后的感受。

  6、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试试看。

  过渡:同学们刚才在闭眼时仿佛看到了,王二小被敌人挑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上的情景,心中有着无比的愤怒,而我们的八路军战士却是亲眼看到了这样的情景,你们想想八路军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呢?

  7、谁能把八路军这时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

  8、齐读这一句。

  (设计意图:通过品词、观察、想像等让学生充分感悟到敌人的“残忍”激起对敌人的仇恨,对英雄的热爱与怀念。)

  (五)说话练*。

  过渡:是啊,一个年仅13岁的小孩子就这样被敌人残忍在杀害了。

  1、假如你是王二小的朋友,你会对他说什么?,

  2、假如你是王二小的父母,你会对他说什么?

  3、假如你是王二小的乡亲,你会对他说什么?为什么会这么说?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角色和王二小对话,进行说话的训练,同时也在说中缅怀先烈,珍惜今天这来之不易的生活。从而更加努力学*。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六)学*第2节。

  1、齐读第二节。

  2、交流的情况。侧重理解“扫荡”“潜伏”“隐藏”。并分别了解“潜伏和隐藏”两个词语的近义词。“扫荡”一词为什么加上引号?你能想像出敌人是怎么扫荡的吗?

  王二小为了保护后方机关和几千老乡,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这样的人就是英雄!这样动人的故事,人们怎么不到处传扬呢!

  (设计意图:检查预*情况,养成良好的使用工具书进行学*的*惯,同时引导积累词汇。)

  (七)小结

  1、看板书或课文插图理故事经过。说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齐读取2-6节课文。

  (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叙事过程有个完整的印象。)

  (八)、学*第一节课文。

  1、看图,再读读课文第一节,想想:那放牛的是真的贪玩耍吗?那他到哪儿去了?和同桌一起读读这一节课文。

  过渡;刚才我们用朗读来传扬小英雄王二小的故事,下面我们用歌声来传扬他的故事吧。

  二、欣赏学唱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

  (设计意图:这篇课文本来就是一首歌词,和其他课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一定的区别。通过学唱歌曲,加深理解和背诵课文,激发兴趣,实现多学科的融合。)

  三、拓展阅读。

  1、我们不仅可以用朗读和歌唱来传扬王二小的故事,还可以看王二小的故事书呢,下面请大家打开一年级课文《王二小》。自己读读,也可以和同桌一起读。

  2、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实现课内外结合,不同版本结合,扩大了学生知识面,又能让学生对王二小有一个比较立体的印象。)

  四、指导背诵。

  五、课外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2、把这首歌学会,并唱给大家听。

  3、学看故事《小英雄王二小》

小学音乐教案设计2

  课题: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教材版本:

  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授课年级:

  小学四年级

  教材分析:

  《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是一首旋律优美,意境动人,有很抒情感人的儿童歌曲,这首歌歌颂了教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辛勤劳动,忠于教书育人的老师的热爱和敬仰之情歌曲的高潮部分是这首歌教学时应该特别注意的,不但出现了附点音符,还有就是节拍的把握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成长在农村的孩子,学生们对乐理知识的掌握较少,但是对音乐课的热情高涨,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对音乐的热情拓展学生的视野,带领学生感受音乐之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认识附点音符,会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这首歌。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与小组合作的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提升音乐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首歌的教学,让学生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进一步培养学生尊敬老师的思想感情,热爱教师,尊重老师的劳动。

  教学重点,难点:

  附点音符的节拍把握,以及高潮部分的演唱,尤其“敬爱的好老师”一句的节拍要唱够。

  教学准备:录音机,钢琴。

  教学过程:

  一听,初步感受整首歌。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首很好听的歌曲,大家先认真听一遍,告诉老师这首歌歌唱的是谁?它都描写了那些内容?

  生答:歌唱的是老师,告诉我们老师深夜还在改作业,工作多辛苦。

  生:老师为了我们呕心沥血,我们感激老师。

  师:同学们说的好,我们的老师们为了我们不辞辛苦。那今天的课堂上你们想不想唱一首歌给老师?

  生:想。

  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学*这首《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二学*乐谱。

  1.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乐谱,看歌曲的高潮部分,让学生看到有的音符后面带点,表示什么?想想之前学过的音乐知识,音符上面加点表示声音高了,下面加点表示声音低了,那后面带点呢?

  认识附点音符,注意演唱时的节拍,师示范,生跟唱。

  “敬爱的好老师”一句,“师”应该唱几拍?师生一起边打拍子边唱,感受这句的正确唱法和节拍。

  (设计意图:用旧知识来学*新知识,既是对以前知识的复*,又是学*新知识的桥梁,而且学生自己总结来的知识记起来不但容易,而且持久。通过此环节的教学首先突破重点难点,使得学*这首歌更加简单。)

  2.看第一段歌词,老师按节奏边拍手边朗读第一句歌词(静静的深夜群星在闪耀),让学生体会这首歌的节奏。第二句(老师的房间彻夜明亮)让学生模仿就来拍节奏朗读。第二段歌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练*按节奏朗读,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台前表演。每小组一句,看哪组最棒。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是为了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并且熟悉了歌词,为接下来学*这首歌做铺垫,通过小组学*的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并且敢于展现自己。)

  三学唱这首歌

  3.听录音试着轻声跟唱。

  4.逐句教唱

  5.跟琴唱,学生唱的不准的地方给予指导。

  6.一人领唱,其他人齐唱来唱这首歌

  (设计意图:了解合唱的魅力,领略不同方式合唱的美,增强音乐素质,提升音乐修养。)

  四教师小结。

  通过学*这首歌谈谈你心里的感受,你最想告诉老师什么?我们在今后应该怎样对待我们朝夕相处的老师?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教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小学音乐教案设计3

  教学目标:

  1、能学会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初步体会合唱的效果,养成良好的合唱*惯。

  3、在听赏乐曲时,能感受乐曲热烈欢快的音乐情绪,并能用碰铃等打击乐器参与表现。

  4、能认真完成《音乐万花筒》板块中的综合活动。

  教学重点:

  1、演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2、《音乐万花筒》的综合活动。

  教学难点: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中的二部合唱。

  教学过程:

  一、学唱歌曲《如今家乡山连山》。

  1、进行“打哈哈”发声练*。如:

  6 66 6|6 66 0 || 5 55 5|5 55 0||

  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2、练*歌曲合唱部分的旋律片段。

  3、全班分成两组,分别唱两个声部的旋律片段。注意演唱时音量不能过大,同时注意聆听对方声部的演唱。

  4、分声部演唱合唱部分。

  5、师问:演唱这首歌曲时,同学们的心情怎么样?

  生:活泼、欢快。

  师:对,那就请大家带着欢快的情绪演唱整首歌曲。

  二、听赏民乐合奏《喜洋洋》

  1、导入听赏

  歌曲的情绪既可以通过旋律来表现,又可以借助歌词来传递,那么乐曲有是怎样来表现某种音乐情绪呢?

  2、整体听赏

  感受乐曲欢快热烈的情绪,并初步认识笛子、二胡、木鱼。

  3、分段赏析

  分别听赏第一乐段和第二乐段,然后让学生说说两个乐段音乐情绪的表现特点。第一段旋律欢快,热情洋溢;第二乐段旋律舒展流畅,非常抒情。

  4、参与表现

  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

  三、综合活动《音乐万花筒》

  第一阶段:复*

  1、唱一唱

  将学生分成四组,用“开火车”的形式进行歌曲复*,每首歌只唱第一段。

  2、听一听

  还是以组为单位,播放乐曲的主题音乐,学生进行抢答。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3篇(扩展3)

——大班音乐教案设计 (菁华5篇)

  活动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练声。

  “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

  学*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三、练*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大班音乐《放风筝》公开课教案

  活动目标

  学唱歌曲,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培养幼儿敢唱,喜欢唱歌的情感。

  活动准备

  和歌曲相匹配的图谱。

  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谈话活动导入

  1、师:现在是什么天啦?冬天会有什么呢?你喜欢冬天吗?

  2、师: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冬天的好听的歌,你们想听吗?

  二、听歌给图谱配图片

  教师清唱歌,幼儿感受歌曲的优美意境。

  1、师:你们刚刚听见了什么啊?歌曲中有几种花啊?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3篇(扩展4)

——乌鸦与狐狸音乐教案设计优选【五】份

  活动目标

  1、能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连贯清楚地语言大胆表述乌鸦上当受骗的原因。

  2、感受角色鲜明的特征,创造性的运用动作、语言表现故事内容。

  3、通过模仿、表演乌鸦和狐狸的语言、动作、表情,明白乌鸦上当的原因是喜欢听好话。

  4、领会故事蕴含的寓意和哲理。

  5、能分析故事情节,培养想象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理解故事内容,明白喜欢听好话容易上当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狐狸和乌鸦的头饰

  2、《狐狸和乌鸦》 故事动画

  3、大树林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导入

  师:“孩子们,美丽的秋天快来了,外面的景色多美呀,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出示大树林的图片。

  “美丽的树林是小鸟的家,看,飞来飞去的是什么鸟?”出示乌鸦的头饰,“它的妈妈年纪大了,它飞出来给妈妈找吃的',我们一起帮助它寻找食物好不好?”

  “它找呀找,终于找到了一块肉,可就在这时,来了一只狡猾的狐狸,它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呢?”引出故事《狐狸和乌鸦》

  2、 教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1)提问:乌鸦找到一块肉,心里怎么样?(高兴)

  (2)引导幼儿学一学乌鸦高兴的样子。我们一起看看它是怎么高兴的?

  3、请幼儿看《狐狸和乌鸦》的动画。

  (1)提问:狐狸看到乌鸦嘴里叼着的肉,会打什么坏主意?(把肉骗到手)

  (2)它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怎么对乌鸦说?乌鸦怎么做的?引导幼儿学说,并想象表现出动作。

  (3)引导幼儿讨论:狐狸是不是真的想听乌鸦唱歌?你觉得狐狸怎么样?(狡猾)乌鸦为什么会上当?(爱听好听的话)我们能不能学*它?

  4、引导幼儿自由选择角色进行故事表演,对幼儿进行教育:遇到事情要多动脑筋,不能光听好话,以免上当受骗。

  5、活动延伸

  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改编故事。

  教学反思

  因为幼儿对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感兴趣,所以本次活动利用狐狸和乌鸦的头饰以及一些图片,让幼儿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幼儿的认知水*出发,有利于调动孩子们的学*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使他们想要学。紧接着,师幼共同演一演,说一说,评一评 ,师幼互动,教师用形象的语言、逼真的动作,把孩子们带入到了故事的情境中,使教师极具亲和力,营造了融洽的学*氛围,使学*充满了乐趣。在活动中,幼儿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小百科:乌鸦是雀形目鸦科鸦属中数种黑色鸟类的俗称。又叫老鸹,嘴大喜欢鸣叫。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2、学会4个生字,3个认读字,认识“将字旁”。

  教学重点

  学*生字并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

  教学难点

  背诵这首古诗

  渗德渗美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准备

  语文书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一、导入:

  1、教师朗诵《花影》,把学生带入情境。

  2、我们一起来学*宋代诗人苏轼的《花影》。

  二、小组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1、齐读古诗,纠正字音建立整体印象。

  3、自学生字:

  (1)读准字音,想想生字可以怎样记。

  (2)汇报:

  上下结构:童;左右结构:影、拾、将;

  (3)指导书写,教师板书。

  “将”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将字旁”由“点、横、提”组成,第二部分:“多”的上半部分,第三部分:“寸”,后两部分高矮、宽窄差不多。

  “影”左宽右窄,三撇之间距离均匀,走向一致。

  (4)在书上田字格中写一写,教师巡视

  3、小组自学古诗,教师巡视指导。

  自学要求:

  (1)先互读古诗,要读通读顺。

  (2)互相说说自己对每句诗的理解。(不必一个字一个字的解释。)

  (3)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讨论解决。解决不了的,一会儿在全班提出,集体解决。

  (4)讨论:“从哪儿看出是写花的影子”?

  (层层叠叠地铺在屋前的台阶上,几次叫书童去扫也扫不掉,刚刚被落山的太阳带走了,可以一轮明月又送回来了)

  4、汇报自学情况,集体解决疑问。

  收拾:(shou shi)整理。“拾”轻声。

  教:同“叫”,“使”的意思。

  将:没有实在意义,“送将来”就是“送来”

  三、指导朗诵:

  1、指名朗诵诗,要读出韵律和自己的感受。

  2、教师范读,比较不同。

  3、指导断句:

  (1)先让学生自己试着断句,说明理由

  (2)教师根据学生的断句进行分析:总结出最佳断句方法。

  (3)按照断句再朗诵,看看有什么不同。

  4、同桌互读古诗,读出自己的感受和韵律。

  5、请一两名学生吟诵,生生评读、师生评读。

  四、指导背诵:

  1、填空,帮助背诵。

  重重叠叠()瑶(),

  ()度()童()()()。

  ()()()()()()(),

  ()教()()()将()。

  2、教师背上句,学生背下句,合作背诵。

  3、试着自己被下来,看谁背的快。

  4、试着背诵两首古诗

  五、作业:

  1、书写本课生字词。2、背诵这首古诗。

  齐读古诗

  自学生字

  写生字

  自学古诗

  回答问题

  朗诵古诗

  背诵古诗

  板书设计

  《花影》

  苏轼

  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才被太阳//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将/来。

  一、教学思路:

  本文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朗读和教师的引读,抓住描写狐狸和乌鸦的神态、语言、动作的词,加深对语言文字内涵的理解。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注重电教媒体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兴趣;设计精当的提问、抓语言文字的训练,达到字、词、句、篇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听、说、读基本能力的培养。同时设计富有情趣的朗读、说话等教学环节,力求达到理解的升华。

  二、本课的主要教法特点是:

  1、随课文阅读教学生字、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利于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也一有利于在教学过程中落实语言文字训练。因此,本课的生字教学设计采用随阅读课文进行的方法。

  2、围绕目标,运用ppt播放动画片,把学生带人课文的情景中。感知课文。凭借直观形象的画面,使无形变有形,抽象变具体,化解教学难点。在字词教学中插入“羽”字的字形演化录像,一方面缓解学生学*疲劳,另一方面让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神奇发生更大的兴趣。

  3、围绕目标,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紧紧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如个别读、范读、引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小组赛读,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三、教学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生字词,在语言环境中认读“底、洞、肉、直、羽、差、受、刚”8个生字,在老师指导下在田字格中正确描写“洞、肉、直、差”4个生字。

  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狐狸和乌鸦的三次语言、神态的变化,体会故事的寓意。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3、能展开想像,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和难点:

  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读错字。能在朗读中抓住重点词句,通过对狐狸和乌鸦的三次语言、神态的变化,体会故事的寓意。懂得爱听奉承话容易上当的道理,知道要正确认识自己。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一)、谈话引入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位动物朋友,一位是——(出示狐狸图片,板贴狐狸),另一位是——(出示乌鸦图片,板贴乌鸦)。

  在你们的印象中,狐狸和乌鸦是什么样的人呢?

  狐狸(狡猾)、乌鸦(声音难听、全身乌黑)

  (二)、揭题

  师过渡:在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一个有趣故事,大家想不想听啊?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第21课、狐狸和乌鸦(指名读题、齐读)

  (三)、动画激趣

  老师奖励同学们看一个动画片,讲的就是狐狸和乌鸦的故事。看完后要请同学告诉大家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生交流。

  二、初读课文,知情问由(问候是假,想吃是真)。

  (一)、读通课文

  这么有趣的故事,大家想不想自己读啊?那就请轻轻打开课本,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加字不漏字。师巡视指导坐姿等。

  (二)、理清人物关系

  出示第一小节,引读:故事发生在一个森林里。

  乌鸦在——大树上做了个窝。大树底下——有个洞,洞里——住着狐狸。

  随机学洞:个别读、开火车读。找朋友。

  师:我们知道了,乌鸦住在(大树上),狐狸住在(大树底下的洞里)。

  活动目标:

  1、 观察动物表情,理解图片所表达的内容,学会完整地编出符合图意的故事情节。

  2、 扩展幼儿思路,学*迁移新的讲述经验,发展幼儿的操作力、想象力和语表达力。

  3、 培养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述,并能认真倾听同伴讲述的*惯。

  活动准备:

  1、 投影片四幅;配乐音讲述磁带一盘;供幼儿讲述的图片及绘画材料人手一份。

  2、 课前已有到小河边观察倒影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 模仿狐狸的三种表情,激发幼儿学*兴趣。

  师:一天,有只狐狸不知什么原因,它的表情发生了三种变化,哪三种变化呢?请看老师的表演。师表演滴口水、很得意、垂头丧气,引导幼儿用不同的词语描述(如滴口水、口水直流、很得意、很神气、垂头丧气、灰溜溜、无精打采)。

  师:狐狸的表情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我们一起看看到底遇到什么事情

  二、 引导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内容。

  1.出示三幅表情图及肉位置变化的图片,引导幼儿用因为所以表达出现三种表情的原因。

  提问:狐狸为什么一会儿掉口水,一会儿很得意。一会儿又垂头丧气呢?引导幼儿互相讨论,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表达。

  2.引导幼儿理解重点、难点。

  提问:狐狸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的肉的?乌鸦又是怎样夺回狐狸嘴里的肉的呢?

  为化解难点,启发提示:

  (1) 这块肉在乌鸦的嘴里,狐狸要得到这块肉,必须使乌鸦怎样?(启发幼儿想出使乌鸦嘴巴张开)怎样才能使乌鸦开口呢?你认为它会对乌鸦说些什么? (充分发挥幼儿想象,想出乌鸦开口的多种句子。)

  (2) 乌鸦失去了肉,心情怎样?它会怎样想?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得到这块肉的?出示图片三提示幼儿。

  三、 引导幼儿编出合乎意图的故事情节。

  1. 人手一份操作卡片幼儿自由编故事。

  2.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述。

  3. 听录音示范进述。要求幼儿在仔细原清楚录音里是怎样讲的。

  4. 师生共同讨论讲述思路。幼儿按照以下讲述思路重新整理故事。

  (1) 什么时间,狐狸在什么地方,发现了什么?它的表情怎样?会怎样想?

  (2) 它是怎样得到乌鸦嘴里这块肉的?它得到肉的表情怎样?乌鸦失去肉的心情怎样?

  (3) 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夺回这块肉的?狐狸失去了肉又是怎样的?

  四、 表演故事:

  1.老师讲述故事,幼儿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头饰,扮演角色进行表演。

  2、幼儿三人一组协商角色表演故事,一人讲,一人扮演乌鸦,一人扮演狐狸。

  五、 扩展幼儿思路,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师:这只狡猾的狐狸以后还会遇见谁呢?它会怎样想,怎么说呢?别的动物相信它吗?结果会怎样呢?请想好的小朋友用画画出来,画好后按我们刚学的乌鸦和狐狸的讲述方法编一个好听的故事,找个朋友讲讲。幼儿绘画,自编故事,教师重点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

  最后,请1-2名想象独特的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教师指导他们用连贯的语句表达,但不要打断他们的讲述思路。

  六、 结束:

  鼓励幼儿把编得故事讲给小、中班的弟弟、妹妹听。幼儿出教室,自找伙伴讲故事。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多音字“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这篇课文,使学生从中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学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7个字,认识多音字“差”。

  教学难点:

  通过关键的词句了解乌鸦是怎样上当的,使学生从中懂得爱听奉承话就容易上当受骗的道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联系课文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位新朋友。(出示乌鸦,你对乌鸦有什么了解。出示狐狸,你对狐狸有什么了解?)

  导入课题:乌鸦和狐狸。齐读

  二、读文正音。

  乌鸦和狐狸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请同学们一边听老师朗读课文,一边检查自己预*时有没有哪里读错,用笔点出来。

  预*时有读错的地方吗?想不想马上纠正,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纠正错误的同时,思考乌鸦和狐狸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汇报。(发生了什么事)

  同桌之间比一比,互相朗读正音并标出段落序号。

  指生按段落读课文。

  三、认字

  1、同学们看黑板上的生字,我们开始猜字游戏。(由生说出字谜,老师和同学猜是哪个生字,再齐读。)

  2、这些字,你们记住他们了吗?

  认读词语。

  3、指出多音字兴、差。

  4、讲述乌、鸟鸣的故事。

  (为了奖励大家把生字、词认的这么好,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汉字的小故事。)

  (乌鸦长得黑,看不清眼睛的位置,所以古人写“乌”时就不带点。但还有其也小鸟,于是就在乌字上加了一个点,变成了现在的“鸟”字。鸟叫用嘴,于是加个“口字旁”就念“鸣”。)

  四、写字指导

  1、注意:“叼“的右边刁第二笔是提。可与*进行区分。

  2、“哇“右边圭的笔顺。

  3、观察“叼、枝、哇”都是左右结构的字,指导书写时注意左窄右宽。“和”字左宽右窄。

  4、“您”和“意”都是“心字底”的字,上下结构,要写得上大下小。

  5、“差”是半包围结构的字,外边是羊字的变形。

  6、写出词语:

  叼走、您好、意见、枝条、树枝、差不多。

  五、师小结,布置练*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课文《乌鸦和狐狸》。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看,大树上的是谁?(乌鸦)旁边是她的?(乌鸦宝宝),所以她是一个?(乌鸦妈妈)。在大树下有个洞,洞里住着谁呢?(狐狸)有一天,乌鸦飞出去给予她的孩子找吃的,她找到一片肉,叼了回来,站在窝旁边的树枝上,心里可高兴了。她会想些什么呢?

  2、这时候,狐狸也出来找吃的,他抬起头一看,就看到了乌鸦嘴里的那一片肉,它怎么样?他想?(吃肉)你从图中什么地方看出他特别想吃肉?(他连流水都流出来了)流了一滴吗?(不是,)口水在不停地流,一个劲儿地往下流,这就叫做是?(出示幻灯:狐狸馋得直流口水)介绍馋字(幻灯:食字旁加免加两点就是馋,食字旁的字一般都和好吃的有关,如饼、饺、馅、饭、饮、饥、馒,同学们看到好吃的有什么感受,见到食物就免不了要流口水,这两点就是口水,我们古人在造这个馋字时,该多有才)狐狸见到好吃的肉也免不了要流口水了,那谁能把这句话读好呢。(选二生读,评价后,同学齐读)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

  课文的狐狸特别想吃那片肉,所以它就去想办法了。课文的4---7自然段就写了这个过程。同学们“不动笔墨不读书”,老师请同学们打开书,要求同学们一边读一边画(出示自读要求:狐狸对乌鸦说了什么?用“——”画出来,乌鸦听了狐狸的话又有什么反应?用“~~~”画出来。)

  三、学*4---7自然段

  1、老师把4-7自然段打在了大屏幕上,同学们看一看,狐狸说的话有哪些呢?这就是狐狸说的话,一共有几次呢(三次),乌鸦什么反应呢,谁来告诉我?(幻灯指证)

  这就是乌鸦的三次反应。那现在都读完之后你就知道狐狸想的办法是什么?(目的就是让乌鸦开口)怎样让乌鸦开口呢?

  2、学*第一次对话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对话,谁能把它说的话读给我听?(幻灯)(注意,只读它说的话)


《报春》音乐教案设计3篇(扩展5)

——音乐《草原上》教案设计优选【五】份

  [设计理念]

  有创造性地运作“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基本思路,引导学生有创意地阅读。以“读说式”的课堂交流,培养学生“引经据典”地解读课文、阐述见解的能力。注重学生的课堂语文实践,多方面训练学生的能力。

  [设计特色]

  景、情、理一体解读,读、思、说滚动推进。

  [教学流程]

  一、初读课文,结合预*印象,对课文进行整体认知。

  学生各自朗读课文后讨论:

  1.草原在你的印象中是什么样子?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在阅读和影视中得到的知识漫谈。

  2.本篇课文作者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情况?(写了两方面的情况,一是风景很美,一是草原人民的热情。)教师引导归纳,学生发言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3.课文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草原和草原人民的热爱,歌颂了蒙汉两族人民的深厚友情。)

  二、学*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课文;

  2.请学生分析本段内部结构;

  3.抓住两个抒情句的理解,以情感的体会带动对全段的理解;

  4.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有情感地朗读,使学生进一步入情入境。

  (教师的导读应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处理。第一段,作者意在写景抒情,教师就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情景交融”的情感体会;第二段作者是写事抒情,教师则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情节中的重要部分——表达蒙族人民热情豪爽和特殊风俗的语句——来体会“蒙汉情深”的中心。)

  三、整体认识课文第二部分的内容和层次。

  1.提问:从这一部分内容的整体上看,它主要写的是什么内容?(这一段主要写的是草原上蒙族人们的热情豪放和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2.默读这一部分课文,分析作者按什么顺序写了几层意思,给每层意思概括出一个小瓣题。(这一部分课文,作者按参观访问活动的顺序写了四个自然段,各是一层意思,它们分别是:迎客、相见、款待和联欢。)

  四、学*第二部分课文的各层意思。

  1.指导学*第一层意思(迎客)。

  (1)指名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勾画:

  ①作者的哪些描述表现了蒙族人民的热情好客

  ②哪些描写表现了蒙族人民特有民族风情和民族性格?

  (2)学生进一步默读课文,继续思考上述问题,然后讨论发言,发言运”读说式“,就是在发言中把朗读与发表个人见解结合起来,一边引读课文有关语句章节,一边评述分析。

  (3)最后归纳本层的中心内容,概括成小标题的形式。

  在这一层中,蒙族人民的热情豪爽和独特风俗,主要表现在他们迎客的方式上。学生可围绕此进行读说。作者在这里用一连串短语短句,生动地描述了蒙族朋友几十里外驰马带路的情景。(板书:几十里外,驰马带路)

  2.总结学*这一层课文的过程:读思——勾——读说——概括。

  3.依次学*第二部分课文的其他三层意思,运用在学*第一层时归纳的“读思——勾画——读说——概括”的方法,让学生独立学*,然后逐段发表意见。(教师在讨论过程中同步板书:语言不通,心意相通;敬酒唱歌,会心微笑;夕阳西照,谈兴正浓。)

  在“相见”一段中,需要注意的“也不知道是谁的手……”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这些句子;在“款待”一段中,要注意“也不知怎的,就进了蒙古包”“不管喝的是什么……”这些句子;在“联欢”一段中,要注意最后两句诗。对这些重点表达作者内心感受的语句,教师可视学生“读说”的情况,设计辅助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体会。最后一句诗“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各家理解略有分歧,有些理解是:“我们在这边疆的草原上倾心交谈,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偏西了,蒙汉两族人民情谊浓厚真不忍心就这样分别啊!”认为是作者一行恋恋不舍地告别了草原。我认为这句诗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这里的“别”不是离开草原的“告别”“分别”,而是大家住宿休息的“暂别”。因为天色既已向晚,怎么可能驱车远行离开呢?因此可能是留宿一夜。但双方谈兴正浓,即使是今晚的暂时分别,明日还要相聚,双方也不忍离去,可见情谊之深。

  (第二大段是采用默读、思考、表达的方法,教师在这里运用了一种“读说式”,让学生把读和说结合起来,既培养学生“引经据典”阐述个人见解的能力,又是一种特殊的口头表达训练。学生要把“引证地读”“引证地说”结合得很好,确实需要在组织语言上下一番功夫。下了功夫就得到了锤炼。根据教材不同,写法不同,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普遍应该遵循的规律,也是本课例教师教学设计的一个特色。在本教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朗读、默读、勾画、思维、表达等各方面的基本功训练,这对促进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五、总结课文。

  1.依据板书,讲清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借景、借事抒**感的写作手法。(板书: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2.归纳课文整体内容,并指出本课第一大段,写了草原的风光美,第二大段写了草原的人情美,把这两部分联系起来,作者实际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浓笔重彩、有声有色的草原风情画。(板书:草原风情画,并用箭头连接有关内容)

  (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完整的“整体——部分——整体”的教学思路,不论对全篇课文的认识还是对每一个大段、段中的每层,都是引导学生先从整体上形成一定的认识,然后再进行具体的学*,最后再从整体上进行更高层次的概括。这在各个教学步骤的实施过程中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板书设计

  风光美→人情美→草原风情画←天高气爽—激动—高歌

  迎客——几十里外

  驰马带路

  ︳

  相见——语言不通

  心意相通

  ︳

  清丽柔美—陶醉—低吟

  款待——敬酒唱歌

  会心微笑

  ︳

  联欢——夕阳西落

  谈兴正浓

  ︳

  写景————→抒情————→写事———→抒情———︳

  [评点]

  语文课文是一个充满了诱惑的“意义”世界寻求“意义”是人的一种精神追求,是一种至高的境界。这就点明了语文课堂引导学生学会解读“意义”,领悟人生,其功莫大焉。本案所展示的解读引导艺术,据文而入境,因境而生情,由情而悟理,知理而养性,既反映了解读的基本规律,又展现了教师的艺术造诣。戴震云:“凡学生始于离词,中乎辨,终乎闻道”,在本设计中既可见承传,亦可见出新。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勒、骏马、无限、鞭子、疾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养美感。初步感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教学难点: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新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忘记了时间的流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伸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学生汇报收集的资料。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