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童趣 阅读答案 1

  ①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②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字:(4分)

  以丛草为林( ) 方出神 ( )

  尽为所吞 ( ) 鞭数十 ( )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蹲其身,使与台齐 。

  (2)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

  【小题3】选文第①段中“私拟”的自然景物有哪些?(3分)

  答案

  【小题1】把、正、被、鞭打(打) (各1分,共4分)

  【小题2】翻译略(各2分,共4分)

  【小题3】丛草、虫蚁、土砾(答出一个得1分,共3分)

  解析【小题1】

  试题分析: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之外,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鞭”这个字,在不同的语境中意思是不同的,这里是词类活用,名词用作动词,“鞭打”。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2】

  试题分析:要想理解文中的句子,就要留心句中的关键性词语,弄明白句中有关词语的指代义,把握句子间的关系,看是否有活用现象,明确使用的文言句式等。所谓“翻译句子:就是能将文言句子译成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的白话文,做到文从字顺,规范简明,通顺畅达。

  考点: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小题3】

  试题分析:首先在于对语段的整体理解。即,读懂故事内容。然后在原文中找到,但找答案不是盲目的,要看看题目问的是哪方面的内容,然后再有的放矢地去找,最后进行总结。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童趣 阅读答案 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请解释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鹤唳云端 (4) 怡然自得

  【小题2】.请翻译下列句子(2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4分)

  (1)通“僵”僵硬

  (2)慢慢地

  (3)鸟鸣

  (4)安适、愉快的样子

  【小题2】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分)

  【小题3】富有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2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结合选段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童趣 阅读答案 3

  童趣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 (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童趣 阅读答案 4

  童 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画线的词语。

  (1)故时有物外之趣( )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

  (3)鞭数十,驱之别院( )

  (4)徐喷以烟( )

  2、文中有很多词语作为成语保留下来,请你摘录一个并说说它的意思。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一种*常的景象或景物,在儿童眼里可能会变得美丽而又神奇,你在童年时代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请写出其中的一个事例。不少于40字。

  参考答案:

  1、(1)故,所以

  (2)强,通僵,僵硬

  (3)鞭,用鞭子打

  (4)徐,慢慢地

  2、解释合理即可。

  (示例: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怡然自得: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庞然大物:指高大笨重的东西。现也用来形容表面上很强大但实际上很虚弱的事物。)

  3、(1)心里这样想着,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成了白鹤。

  (2)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吞下。(意思对即可)

  4、略

  童趣 阅读答案 5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6.解释加点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2)常蹲其身

  (3)以丛草为林 (4)盖一癞蛤蟆也

  7.翻译句子。(2分)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8.“物外之趣”有哪几件事?作者是怎样产生“物外之趣”的?(5分)

  9.根据上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人。(3分)

  答案:

  6.(1)同“僵”,僵硬。(2)这里指自己。(3)把……当做……。(4)原来是[(1)通假字的解释,一定要先答出所通的字,然后再解释意义。(2)“其”是文言虚词,要注意其语境义。(3)“以……为……”是文言固定句式。(4)“盖”是古今异义词,要识记它的古义。]

  7.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8.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作者观察细致,想像奇特。(概括事件,可采用“什么+怎么样”或“谁+做什么”的格式。)

  9.热爱生活、乐观向上、善于观察、富有想象力等。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1)

——《童趣》阅读答案6篇

《童趣》阅读答案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童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之别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C.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又名“鬼市”云

  D.使之冲烟而飞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又留蚊于素帐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三件趣事?(每件趣事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2.C

  3.(1)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里争斗。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意思对即可)

《童趣》阅读答案2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小题3】.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5】.《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5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一分)(1)白色 (2)高亢的鸣叫(3)原来是(4)正

  【小题1】C (3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1分)

  【小题1】(1)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3分)

  (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分)

  【小题1】(1)幼稚的童心,细心的观察,奇特的想象。(3分) (2)略(2分)

《童趣》阅读答案3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划线的字。

  (1) 项为之强

  (2) 鞭数十

  2.翻译下列句子。

  (1)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3.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

  4.课文描写了童年时时期的哪些趣事?

  参考答案:

  1.通“僵”,僵硬 ; 用鞭子打,鞭打

  2.(1)心里这样想,那么有时成百上千的蚊子果然像鹤。

  (2)我凭着想象在这个境界中游览,愉快而又满足。

  (意思对即可)

  3.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童趣》阅读答案4

  阅读《童趣》选段,完成下面各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项()为之强()

  徐()喷以()烟

  2.翻译下列句子。

  见渺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释下列句中“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3)为之()怡然称快

  4.作者的“物外之趣”,全凭新奇合理的想象,除了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四种趣物之外,你还能想到那些相似的并且富有童趣的情形?写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张开对着,向着

  清楚秋天鸟兽身上新长的羽毛

  脖子同“僵”,僵硬

  慢慢用

  2.看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

  3.(1)的

  (2)它

  (3)此,这

  4.“略”。

《童趣》阅读答案5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请解释划线的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项为之强 (2)徐喷以烟 (3)鹤唳云端 (4) 怡然自得

  【小题2】.请翻译下列句子(2分)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你认为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4分)

  (1)通“僵”僵硬

  (2)慢慢地

  (3)鸟鸣

  (4)安适、愉快的样子

  【小题2】每遇见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有(能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2分)

  【小题3】富有联想和想象,有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观察能力,能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2分)

  解析:

  【小题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小题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省略的成分应补充上。

  【小题3】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结合选段内容言之成理即可。

《童趣》阅读答案6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A、果如鹤唳云端( )

  B、项为之强( )

  2、翻译。

  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这句话中作者的观察对象是谁?“项为之强”一句反映出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到“鹤唳云端”的景象,作者认为富有情趣,你认为要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鸟鸣;通“僵”,僵硬

  2、慢慢地用烟雾喷,使它们冒着烟雾边飞边叫。

  3、 夏蚊 富有童趣、充満好奇心与想象力、观察事物比较专注等

  4、结合课文,联系现实,言之成理即可。如:要成为一个富有情趣的人,第一要留心一切事物,他细观察;第二,要善于联想,充分发挥自已的想像力;第三,要从联想与想像中产生美 好的、奇特的意境,使自已“乐在其中”。(意思对即可)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2)

——《童趣》阅读答案(五)份

  《童趣》阅读答案 1

  阅读下面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童趣

  沈复

  ①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④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

  (1)项为之强 强:_________________

  (2)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怡然: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选项中加粗的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驱之别院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B.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C.故时有物外之趣 故又名“鬼市”云

  D.使之冲烟而飞鸣 而楼上人往来屑屑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又留蚊于素帐中。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日,见二虫斗草间。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儿时“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描写了童年时期的哪三件趣事?(每件趣事用四字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通“僵”,僵硬

  (2)安适、愉快的样子

  2.C

  3.(1)又在白色帐子里留几只蚊子。

  (2)一天,我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里争斗。

  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观蚊成鹤,神游山林,鞭驱蛤蟆 (意思对即可)

  《童趣》阅读答案 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云趣。

  夏蚊成雷,私拟做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僵。

  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给划线字注音 (2分)

  (1)余忆童稚时( zhì ) (2)见藐小之物(miǎo)

  (3)拟做 (nǐ) (4)怡然称快(yí)

  小题2:解释句中划线的词(2分)

  (1)张目对日 (太阳 ) (2)昂首观之(抬,仰)

  (3)鹤唳云端 (鸟鸣) (4)作青云白鹤观(景象)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2分)

  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小题4:找出文中的主旨句,并说明其作用(2分)

  小题5:用原文填空 (3分)

  只有“明察”“细察”,才能获得“物外之趣”。写观察本领的句子是 ,写观察*惯的句子是 ,写观察收获的句子是 。

  小题6:你曾有过“物外之趣”吗?回味一下当时的情景吧! (3分)

  参考答案

  小题1:zhìmiǎonǐ yí (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1)日 ( 太阳 ) (2)昂(抬,仰)

  (3)唳(鸟鸣) (4)观(景象)(每空0.5分,共2分)

  小题1:心中想象的景观是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2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总领全文(2分)

  小题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故时有物外之趣 (每空1分共3分 )

  小题1:略(3分)

  小题1:试题分析:做给加点字注音的题目要注意形似字,更不能字读半旁音。“稚”不能误读成“维”;“藐”不能误读成“貌”;“拟”不能误读成“似”或“以”;“怡”不能误读成“殆”或“台”等。

  小题1:试题分析:“日”太阳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日光”;“昂”抬,仰“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高”;“唳”鸟鸣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眼泪”;“观”景象的意思,此处不能误解为“看”。

  小题1: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之”助词,没有实在的意思;“所向”名词短语,指想像的景象;“则”连词,那么;“或”连词,或者;“果然”副词,真的,果真。最后把语言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

  小题1:试题分析:审题后可知,答题要到全文内容中寻找,二至四段每段一件事。第二段写观蚊如鹤之趣;第三段写神游山林之趣;第四段写鞭打蛤蟆之趣。这三种趣事都是因为“我”小时候“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的结果,都是“物外之趣”。文章脉络清楚,结构严谨,全文采用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故时有物外之趣”来写,所以,文中的主旨句是:故时有物外之趣,在文章结构上起总领全文的作用。

  小题1:试题分析:填写时除了要注意“明察秋毫、藐小、纹理、物外”等词语的正确书写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提示口语“观察本领的句子、观察*惯的句子、观察收获的句子”。

  小题1:试题分析:“物外之趣”指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只要留心生活一定会有“物外之趣”的。叙写时要注意把时间、地点、人物和整个事件的过程交代清楚。如:有一天,我在家里闲得无聊,就到院子里去玩,忽然看见那儿有一堆蚂蚁在搬食物,我突发奇想,拿出了一个“尖叫”水瓶,灌满了水,去撒蚂蚁,它们被我困得无处可逃,十分有趣。

  《童趣》阅读答案 3

  读下面文言文,完成913题。(1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1)又留蚊于素帐中 (2)果如鹤唳云端(3)盖一癞蛤蟆也(4)方出神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于土墙凹凸处

  B.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心之所向

  C.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而置之其坐

  D.何不试之以足以丛草为林

  【小题3】.用斜线(/)为下面句子断句,只限一处。(1分)

  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小题5】.《幼时记趣》记述了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读了本文后,你能说说作者是怎么获得这些乐趣的吗?你的童年生活中一定也有许多趣事,请你列举一件和我们分享分享吧。(5分)

  答案

  【小题1】(4分,每小题一分)(1)白色 (2)高亢的鸣叫(3)原来是(4)正

  【小题1】C (3分)

  【小题1】故/时有物外之趣 (1分)

  【小题1】(1)抬起头观赏这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了。(3分)

  (2)(蛤蟆)舌头一伸,两只虫子就全被吞进肚里。(3分)

  【小题1】(1)幼稚的童心,细心的观察,奇特的想象。(3分) (2)略(2分)

  《童趣》阅读答案 4

  童趣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 (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童趣》阅读答案 5

  《童趣》节选自清代文学家沈复作品《浮生六记·闲情记趣》。我们为大家整理了《童趣》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童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童趣》阅读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强:___________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___________

  (3)捉虾蟆,鞭数十鞭: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3、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

  《童趣》阅读答案

  1、通“僵”,僵硬被鞭打

  2、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3、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

  4、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童趣》作者简介

  沈复(1763年—1826年),字三白,号梅逸,清乾隆二十八年生于长洲(今江苏苏州)。清代文学家。著有《浮生六记》,《童趣》等工诗画、散文。据《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

  《童趣》译文

  我回忆幼稚的童年时,能张开眼睛看太阳,观察最细微的事情,看见藐小的事物,必观察它的特点,所以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夏天蚊子成群,嗡声如雷鸣,我把它比作在空中的仙鹤飞舞,心里这么一想,果然出现成千成百的白鹤;抬头看着,脖子也为这种景象而僵硬,把蚊子留在蚊帐中,慢慢用烟喷它,使蚊子冲着烟雾而边飞边叫,当作青云白鹤图,果然仙鹤在云端鸣叫,眼前的景象使我感到,安适满足。

  我常在土墙凹凸的地方,花坛小草丛,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与花坛并齐;凝神细看,把草丛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野兽,把土堆凸起的地方当作山丘,凹下去的地方当作山谷,在其中遨游,安适愉快而满足.。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间打架,便观看,兴趣正浓,忽然有庞然大物,气势汹汹而来,是一只癞蛤蟆,舌头一吐,把两只虫子都吞了进去.我年纪还小,刚刚出神,不禁大吃一惊,定神,捉住癞蛤蟆,用鞭子抽打数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3)

——童趣 阅读附答案汇总五篇

  童趣 阅读附答案 1

  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从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下列加粗字用法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心之所向

  B、昂首观之

  C、使之冲烟而飞

  D、观之,兴正浓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一段为什么要交待“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要怎样才能“时有物外之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A

  2、①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时常有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②心里这么一想,眼前果然出现了千百只鹤(或心里这样想着,那成千上百的蚊子果真就成了白鹤)。(意对即可)

  3、写“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是为后面写“我”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蛤蟆等趣事作必要交待(铺垫),表明我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只要有童心童趣,热爱自然和生活,善于仔细观察,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就会时有物外之趣。

  童趣 阅读附答案 2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账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小题1】解释划线的词。(4分)

  (1)项为之强 ( ) (2)徐喷以烟 ( )

  (3)见藐小之物 ( ) (4)果如鹤唳云端 ( )

  【小题2】翻译下列文言语句。(2分)

  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小题3】本文段写了哪些“物外之趣”?(2分)

  我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你愿作一个富于情趣的人吧!请发挥你的想象力,用下面的几个词营造出一份物外之趣!(3分)

  湖水 斜阳 流云

  答案

  【小题1】(1)同“僵”,僵硬 (2)用 (3)的 (4)鸟鸣

  【小题1】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党感受到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小题1】将蚊子冲烟飞鸣看作是鹤唳云端的景象。

  【小题1】略

  解析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时候,除了要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一些字的特殊用法,比如“强”为通假字。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在翻译文言语句的时候,除了注意“故、之”等重点字之外,有时还要注意句子的省略成份,同时哈药注意整个句子翻译的准确性。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根据“群鹤舞空”这一景象来概括。

  【小题1】本题是一道开放题。围绕三个词写出自己从中获得的乐趣即可。

  童趣 阅读附答案 3

  余忆童稚,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夏蚊成雷, ① ,心之所向, ② ,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③ , ④ ,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在下面横线上补充文章中所缺语句。

  2、解释下列加横线词。

  ①昂首观之

  ②项为之强

  ③方出神

  ④鞭数十

  3、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故时有物外之趣

  B、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C、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

  D、鞭数十,驱之别院

  4、请你翻译下面语句。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③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5、仔细阅读全文,简要说说“我”能得到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我”从小就有如此情致,以致后来成为文学家,请简要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①私拟作群鹤舞空;②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③忽有庞然大物;④拔山倒树而来

  2、①观赏;②僵硬;③正在;④名词活用作动词,鞭打。

  3、A

  4、①看到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②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鸣叫。

  ③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

  5、原因:①有强烈的好奇心;②有细致的观察力;③有丰富的想像力。启示:“略”

  童趣 阅读附答案 4

  读《童趣》,回答问题。(10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4分)

  项为之强( ) 鞭( )数十

  盖( )一癞虾蟆 方( )出神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2分 任选一句翻译)

  ①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②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

  【小题3】、课文一共回忆了自己儿时哪四件趣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小题4】、你认为怎样才能在*凡的生活中寻找乐趣,成为一个有情趣的人?(2分)

  答案

  【小题1】同“僵”,僵硬;鞭打;原来;正在。

  【小题2】①夏天的蚊子叫声像打雷,我心里暗暗把它们比作一群鹤在空中飞舞 ②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慢慢地用烟喷它们,让它们冲着烟雾边飞边叫。

  【小题3】观蚊飞;观花台草木;观虫斗;驱虾蟆。

  【小题4】示例:首先应以一颗天真烂漫的童心来细致观察事物,生活中的一切,无不蕴藏着难以察觉的妙处,惟有仔细观察才会有独到的发现。其次要善于联想与想像,超脱于世俗之外,寻找乐趣。

  解析

  童趣 阅读附答案 5

  (1)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3)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4)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小题1】第(4)段中的“庞然大物”指的是所拔之“山”指的是所倒的“树”指的是(3分)

  【小题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参考答案

  【小题1】癞虾蟆,土砾凸者,丛草(3分)

  【小题2】(1)抬头看着它们,连脖子都变得僵硬了

  (2)见到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经常获得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庞然大物是癞虾蟆。从“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可以看出“山”指的是土砾凸者,树指的是丛草。

  【小题2】试题分析:(1)注意“强”通“僵”,僵硬的意思。(2)藐小之物:细小的东西。故:因此,所以。时:经常,常常。物外之趣:超出事物本身的乐趣。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4)

——贝壳阅读答案(精选五篇)

  每次包饺子,爸爸总是两手神秘地一捏,一个小贝壳似的饺子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真是打心眼里羡慕,真想让那“小贝壳”在我手中诞生。所以,我特别想吃饺子,练练手艺。

  这一天,终于要吃饺子了!

  我同爸爸、妈妈分工后,高兴地补一句“你们都给我打下手,今天,瞧我的了!” 他们瞧着我,笑了。

  开始包饺子,我抄起一块圆圆的、中间厚、周围薄的饺皮,放了好多馅,双手使劲一捏,心里叽咕着“啊,贝壳就要诞生了!”

  咦,这边怎么黏糊糊的!我松开手一看,“哎呀!不好!”馅太多,饺皮破了,活像一个吃得太多、撑破了肚皮的娃娃一样。我慌忙拿起另一块饺皮,像贴膏药一样贴上去。

  第一次失败了,不过没关系,吃一堑长一智,下次少放些馅就是了,我暗暗给自己鼓劲。

  第二次,我只放了一点馅,两手轻轻一捏,这次没破,我高兴地把它放到桌子上。“哎呀,馅又少了!”它根本站不住,一松手就趴下了。真像一个发育不良、十分瘦弱的孩子,没精打采地瘫在那里,别提多难看了。

  我连着包了好几个,不是胖了就是瘦了,有的“还负了伤”,像残兵败将一样,真叫人伤心。

  我实在忍不住了,赌气地把饺皮扔在桌上“包个饺子也这么难,不包了!”

  爸爸看我这样,便风趣地开导说“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是丰收的肥料;半途而废,是一事无成的起跑线。”

  我默默听完爸爸的话,便仔细观察爸爸是怎么包的,想想自己为什么包不好。学着爸爸的样,我又练*起来,终于,一个漂亮的“小贝壳”在我手中诞生了!

  不一会儿,“小贝壳”排成一个实心方阵,十分整齐,像一队训练有素的士兵,正在操练。

  饺子下到锅里,一个个在水上漂游,真像一面面风帆。我觉得那一面面风帆,载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向我驶来。

  1.解释下面词语。

  (1)残兵败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半途而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题目中的“小贝壳”指的是什么?文中的“诞生了”实际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主要运用了___的修辞手法,用“____”在文中画出一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觉得那一面面风帆,载着一个深刻的遭理向我驶来。”载着的“深刻的道理”是什么?请你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这个道理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1)指被击溃的军队。(2)未做完而终止。

  2.“小贝壳”指的是饺子。“诞生了”实际是指饺子包好了。

  3.比喻 我连着包了好几个,不是胖了就是瘦了,有的“还负了伤”,像残兵败将一样

  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活灵活现。

  4.“深刻的道理”是:取他人之长,补自身之短,是丰收的肥料;半途而废是一事无成的起跑线。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仓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1.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

  2.作者由贝壳感悟到什么?你对结尾句怎样理解的?

  《贝壳》阅读答案:

  1.这句话可以这样理解.作者*慕容并不希望建立什么丰功伟绩,她只想像那颗小小的贝壳一样,用一丝不苟来塑造执着美丽的形象,回馈生命,打动人们.

  2.从词语里来理解.此处的"固执""简单"是作者相对自谦的说法,是执着和单纯的意思.作者希望自己给这个世界留下一些像贝壳这样的东西来,很小,甚至不起眼,但却是自己所能做到的更精致.更仔细,更一丝不苟的事情.她并不梦想自己成就伟大的功业,只想对生命作出一些精美的回馈.她渴望的不是人们对她的赞美和崇拜,而是有人能看懂她*常但执着的灵魂.

  贝壳

  在海边,我捡起了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沟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经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1.“痕迹”的正确读音是____;“一丝不苟”是指 ,“把玩”的意思是。

  2.分别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坚硬近义词() 精致近义词() 卑微近义词() 固执近义词()

  反义词() 反义词() 反义词()反义词()

  3.文中斜体的句子中,“躺着”一词表达了作者 的情感。

  4.文中画“ ”的句子中,“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包括 。

  5.“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在这一句中,作者想要留下 。

  6.文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固执”一词意为,从感情色彩上讲,它属于 词。

  7.你从全文最后一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hénjì 贝壳很精致 拿着赏玩(意思对即可)

  2.坚固 柔软 精细 粗糙 渺小 伟大执着 妥协(答案不唯一)

  3.对贝壳珍爱(意思对即可)

  4.生活中应该做的一切事情

  5.自己的成就(意思对即可)

  6.执着 褒义

  7.作者希望自己所做的事和取得的成就能得到后人的肯定,对后人有所启示。(答案不唯一)

  我从医学院毕业后,来到一个临海的村庄开了家诊所。

  转眼间,诊所开张快半年了,这天下午,我正在埋头看病历单,只见门口人影一闪,走进来两个人,是一个女人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女孩。我看到女孩一直在抓挠手背,面露痛苦的神情,便猜她是患了某种皮肤病。果然,女人拿起孩子的手臂,忧心忡忡地对我说:“医生,您看看我女儿得的是什么病?每隔一段时间就发作,怎么都好不了。”

  我仔细地看了看,问女人:“孩子一生下来就是这样吗?”

  女人却茫然地摇摇头:“我不知道,医生,这孩子不是我亲生的,她父母三年前出海时遇难了,我就收养了她。”女人想了想,又说:“我想起来了,这病确实是遗传的,她妈妈在世的时候也有这种病。”

  听了这番话,我很同情女孩,也对眼前的女人生出几分敬意。我一边观察患处,一边问道:“以前看过医生吗,都用什么方法治疗过?”女人摇摇头道:“没看过医生,家里穷,看不起,听说您这儿收费便宜,医术又好,就赶来试试。”

  我深感女人对我的信任,就安慰她道:“你别急,我开服中药,孩子服用一个疗程就会好了。”女人眼里燃起了希望,她小心翼翼地问:“那这药……要多少钱?”

  我望着女人身上朴素的穿着,决定只收她成本,不要诊费,我算了一下,说:“不多,一百块就够了。”没想到就是这个价格,女人仍显得很为难,她低声说道:“我、我只出得起五十块。”

  我有些迟疑,我可以贴一半钱为女孩治病,可是价格已经说出了口,如果这次减免了一半费用,传出去后再收费就难了。

  这时,我突然看到女孩的脖子上挂着一只黄色的贝壳,上面的花纹很少见,我顿时有了主意,于是走过去拿起贝壳,故作欣喜地说:“好漂亮的贝壳!这可是稀有品种,城里要卖几十块钱一只呢。”然后我转身对女人说:“这样吧,孩子这只贝壳给我,就算是一半的医药费吧。”

  女人似乎有些不相信,问道:“这种贝壳真能卖几十块一只?”我点点头:“是啊,我有个朋友开了家饰品店,需要这种贝壳呢。”女人沉吟了一下,却突然说道:“医生,那我们改天再来吧。”说完就拉起女孩,头也不回地走出门去了。我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弄糊涂了……

  傍晚,诊所里没人,我来到不远处的沙滩上散步,忽然看到海边有个人在捡贝壳,仔细一看,竟是下午那女人。我不禁暗暗冷笑,想:看来这女人不但要卖掉先前的那只贝壳,还想捡更多的贝壳,卖更多的钱。其实,这种贝壳只是很普通的品种。

  我躺在沙滩上,小憩了一会儿,天渐渐暗了下来,我知道涨潮的时候又到了,就向岸上走去。走了两步,回头一看,我突然发现,那女人竟然还在沙滩上,而且已经走出很远了。糟糕!这女人一定是捡贝壳太投入,忘了涨潮的时间了!我赶紧冲着她大声呼喊:“喂,快上来,涨潮了!”可是由于距离太远,女人浑然不觉,仍低着头一步步向前走。

  就在这时,女人紧走几步,捡起一只贝壳,她兴奋地抬起头来,可惜一切都迟了……

  我不知自己是怎么回到诊所的,也不知那个晚上是怎么过的。第二天,我听到患者说,昨天村里有个女人在捡贝壳时被潮水冲走了……

  这天下午,一个男人走进了诊所,他的样子非常憔悴,眼里布满血丝。男人把两只一模一样的黄色贝壳放到我面前,我顿时明白了男人的身份,怔怔地望着他。男人用沙哑的声音对我说:“找到我爱人遗体的时候,她手里还紧紧攥着这两只贝壳。”

  我一阵难过,说:“唉,我已经跟她说了,我收下一只贝壳就可以给孩子治病,她为什么还要去捡啊?”

  男人的脸上露出一抹苦笑,说:“其实不怪她,我们收养的是一对双胞胎,两个孩子都有这种病,可家里只有一百块钱。”听了男人的话,我惊诧地抬起头来,只见门口站着两个一样身高一样长相的女孩。我握着那两只贝壳,眼泪如潮水般涌了出来……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两个女孩的父母去世后,女人出于同情收养了她们。但听说贝壳能够卖钱,利益的诱惑又超过了她内心深处情感的底线,最终为此丧失了生命。

  B.当女人听我说贝壳能够卖钱后,“说完就拉起女孩,头也不回地走出门去了”,这一情节的设置既为读者设置了很大的悬念,又为后来寻找贝壳这一事件做了极好的铺垫。

  C.当我看见女人在沙滩上捡贝壳时想:看来这女人不但要卖掉先前的那只贝壳,还想捡更多的贝壳,卖更多的钱。这充分暴露了我心理极为阴暗的一面。

  D.两只贝壳本不值钱,为了不破坏我的行规,我用女孩脖子上挂的一只价值几十元的贝壳折合了五十元钱,这也充分折射出我人性中美丽的一面。

  E.面对妻子的去世,男人没有责怪,只是苦笑着,这也说明了男人对两个孩子的爱。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和写作手法的分析概括能力。A项,“利益的诱惑又超过了她内心深处情感的底线”不正确,她去捡拾贝壳,目的是给两个孩子治病;C项,“暴露了我心理极为阴暗的一面”不正确,当“我”看到女人正在捡拾贝壳时,以为女人是为了卖钱才那么做的,这是“我”对她的一种误解,文中“我”本性是善良的;D项,“一只价值几十元的贝壳”不正确,贝壳本身根本就不值钱,说它值钱,是我善意的谎言;E项,“男人对两个孩子的爱”,虽有点牵强,但也算正确。

  答案 BE

  (2)小说第一自然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的分析能力。文章开头说“我从医学院毕业后,来到一个临海的村庄开了家诊所”,因为“医学院毕业”,才有了那为后文母女看病故事的发生;因为“临海”,才有了母亲因寻找贝壳而溺海的背景。所以,文章的开头,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做了铺垫。

  答案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3分)②为后文故事的发生做铺垫。因为“医学院毕业”,所以有机会接触到那一对看病的母女;因为“临海的村庄”所以为那位母亲后来被海潮吞噬了生命提供了可能。(3分)

  (3)文中的“女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解答本题,一定要全面,且要联系原文事迹。如“当女孩们的父母出海遇难后,见她们可怜,便收留了这对双胞胎姐妹”“为了给女孩们看病,她毫不保留地拿出家里仅有的一百块钱”“当得知贝壳可以换来女孩看病的钱时,便亲自去海边捡了扔、扔了捡地不辞劳苦地寻找贝壳”“为了寻找能够给他人的孩子治病的贝壳,最后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答案 ①有同情心和爱心;②慷慨无私;③勤劳执著;④勇于奉献。

  (4)小说以“两只贝壳”为题,有何寓意?(8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对作品意蕴的挖掘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在正确理解作者价值观的前提下,既要注意她的表情内涵,又要挖掘它的深刻寓意。“贝壳”,表面上,它就是挂在女孩脖子上的一只不值钱的普通贝壳而已;实际上,在这里,“贝壳”还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作为医者的一颗善良的心,女人对领养孩子的大爱等;再者,两只贝壳,还代表着那对双胞胎姐妹。

  答案 ①“两只贝壳”其实不过是两只普通的不值钱的真实贝壳;②在我善意的谎言之下,那两只贝壳又变成了能够换来为女孩治病的价值一百元的“钱”;③当“找到我爱人遗体的时候她手里还紧紧攥着两只贝壳”时,两只贝壳便升华成了“女人”的生命和大爱的象征;④一个女孩治病需要一个贝壳,“两只贝壳”还是两个女孩的象征。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成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要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的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微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卑微的生命,上仓给它制作居所时却是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啊!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吧.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

  “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慕容《贝壳》阅读理解练*题:

  (1)古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贝壳“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宝贝”?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5)

——《浪淘沙》阅读答案(精选五篇)

  【原文】

  浪淘沙

  左辅

  曹溪驿折桃花一枝,数日零落,裹花片投之涪江,歌此送之。

  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者是春山魂一片,招入孤舟。

  乡梦不曾休,惹甚闲愁?忠州过了又涪州。掷与巴江流到海,切莫回头。

  【注释】左辅(1751―1833),字仲甫、蘅友,号杏庄,江苏常州人。以进士分发安徽任知县。嘉庆间,官至湖南巡抚。有《念宛斋词》。

  ①左辅,清乾隆年间进士,江苏阳湖(今江苏武进)人。②曹溪驿:地名,与下文忠州、涪州、巴江均在四川。③者是:这是。④春山魂:指桃花。

  ③忠州:今四川忠县。涪州:今四川涪陵。

  ④巴江:指长江川东一段。

  【翻译】:在曹溪的驿站折了一枝桃花,过了几日就零落了,裹起花瓣把它投到了涪江,高歌一曲送别他。水流缓缓,摇橹声很轻,小洲上绿草遍地。几束碧桃掩映在红楼中。将春山的一片魂魄招入孤舟。对家乡的思念从未停止过,惹来什么闲愁?过了忠州又过涪州。将它掷入巴江随流到海,切记不要回头。

  【赏析】:潇洒有余致。词人似乎想说明,对于美好的事物,只要留有回忆,就已足够。然而文学作品毕竟不是说理文,此词动人之处并不在这种旷达的心情,而是词人所用的艺术手段。经过作者的渲染,这枝随手折得的桃花,仿佛是有了灵魂,也就拥有了新的所指。

  【阅读训练】:

  (1)“水软橹声柔,草绿芳洲。碧桃几树隐红楼”三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请简要赏析。(4分)

  (2)本词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全词简要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①清新幽静,色彩鲜明。②水流缓缓,桨声轻轻,春草染绿小洲。几树碧桃掩映在红楼之间。

  (4分,每点2分)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思念故乡却潇洒旷达的思想感情。(2分,画线处各1分)词人羁旅巴山蜀水,虽然乡梦不断,却不生闲愁,(1分)以桃花一枝掷入巴江,希望它带着自己的悠悠乡梦流向大海,显得潇洒而旷达。(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浪淘沙①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②。垂杨紫陌③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①本词是诗人春日与友人旧地同游而作的游宴诗歌。 ②从容:悠闲舒缓。 ③紫陌:京城郊外。

  8.本词是一首游宴之作,但作者在上片中并未直接描写宴饮的场面,请结合诗句分析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处理?(5分)

  9.结合诗句“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分析作者所表达的情感。(6分)

  答案:

  8、诗人不写酒筵之盛,也不写宴饮之欢乐,而是述说举酒向东风祝祷,希望东风不要匆匆离去,停留下来,一同欣赏大好风光;(2分)也是希望人们慢慢游赏,尽兴而归;(1分)同时也以游宴的地点指出此行是故地重游,回忆了往昔的游赏之乐,同时为下文抒怀铺垫。(2分)

  9、 “今年花胜去年红”既有希望友人尽情赏玩之意,又与上片“当时”句呼应,道出了对过去美好的回忆及久别重逢的喜悦;(2分)“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虚笔想象,明年此处花朵将更加繁盛,但自己与友人又将天各一方,突显出了好友相逢,不能久聚的痛苦;(2分)此二句呼应前文“当时”句,将三年之花加以比较,层层推进,用惜花来写别情,以新颖的构思,抒发好友难得聚首,见面旋即离别的伤感。(2分)

  《浪淘沙》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刘禹锡。其全文古诗如下: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前言: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本诗句是唐朝诗人刘禹锡的作品。是《浪淘沙九首》的第一首诗,句意思:九曲黄河从遥远的地方蜿蜒奔腾而来,一路裹挟着万里的黄沙。你从天边而来,如今好像要直飞上高空的银河,请你带上我扶摇直上,汇集到银河中去,一同到牛郎和织女的家里做客吧。

  注释:

  ⑴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⑵九曲:自古相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⑶万里沙:黄河在流经各地时挟带大量泥沙。[2] ⑷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风浪滚动的样子。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上下簸动。

  ⑸自天涯:来自天边。李白有一首诗中说:“黄河之水天上来”。古人认为黄河的源头和天上的银河相通[2] ⑸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牵牛:即传说中的牛郎。

  翻译:

  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

  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朗州司马。一度奉诏后还京后,他又因《游玄都观》触怒当朝权贵而被贬连州刺史,后历任和州刺史。他没有沉沦,而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世事的变迁。这首诗正是表达了他的这种情感。

  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的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浪淘沙·秋夜感怀

  宋·刘辰翁

  无叶著秋声,凉鬓堪惊。满城明月半窗横。惟有老人心似醉,未晓偏醒。

  起舞故无成。此恨难*。正襟危坐二三更。除却故人曹孟德,更与谁争。

  [注]刘辰翁:南宋末年著名爱国词人,宋亡后,矢志不仕。

  14.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叶著秋声”两句写深秋时节,树叶已落光,虽无秋声,但鬓角的凉意让人难耐。

  B.“惟有老人心似醉”一句写出作者放下了俗世忧愁,借酒沉醉,希望不用醒来。

  C.“未晓偏醒”中的“偏”字强调天未亮不想醒却醒了,写出词人内心的不情愿与无可奈何。

  D.“此恨难*”中的“恨”字具有深意,对于词人来讲,国破家亡之痛令他难以释怀。

  15.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了“曹孟德”,这首词的下片亦写到了“曹孟德”,两处都借“曹孟德”表情达意,请分析两处所抒情感有什么不同?

  答

  14.BB项,“写出作者放下了俗世忧愁,借酒沉醉,希望不用醒来”错误,前一句“满城明月半窗横”,意思是皓月当空,明月当窗的夜晚美景,这句“惟有老人心似醉”紧承“满城明月半窗横”,词人沉醉在这种美景当中,不是借酒沉醉,主要是不愿面对社会现实。故选B。

  15.①苏轼《赤壁赋》中描写建立功业的曹孟德为周郎所困,最终也消失在历史深处,作者借此表达了看淡功名利禄的豁达心态。②而本词则借不能忘却曹孟德,表达了词人希望建功立业、有所成就的理想,抒发了词人执着于收复故土的宏大抱负。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6)

——曹刿论战......阅读答案(精选五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句子中划线词。(4分)

  (1)肉食者鄙( ) (2)牺牲玉帛( )

  (3)小惠未徧( ) (4)公将鼓之( )

  小题2:用现代汉语写出句子意思。(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小题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1)肉食者鄙( 目光短浅 )

  (2)牺牲玉帛( 猪牛羊等祭祀用品 )

  (3)小惠未徧( 通“遍”遍及 )

  (4)公将鼓之( 助词,表音节,无意 )

  小题2:(1)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会衰弱,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衰竭了。

  (2)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明察详审,也一定依据实情处理。

  小题3: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目的是什么?大国难测,怕有埋伏;通过考察敌情,弄清齐军退却真相,再决定是否追击齐军。(用自己的话回答)第③段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既克,公问其故。(用原文回答)

  阅读《左传.曹刿论战》,完成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加粗的词。

  (1)小惠未徧:__________________

  (2)神弗福也:__________________

  (3)小大之狱: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加粗词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忠之属也 属予作文以记之

  B.公问其故 并驱如故

  C.何以战域民 不以封疆之界

  D.必以信 愿陛下亲之信之

  3.翻译下列语句。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我的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直以来,长勺之战中的鲁庄公被人认为是肉食者鄙的形象。其实他并不鄙。他不鄙在哪里?请简要地说说你的感悟。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同遍,遍及(2)赐福、保佑(3)案件

  2.C

  3.做官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4.示例:从四个方面表现鲁庄公的不鄙广开言路,礼贤下士;尽职尽责,取信于民;知人善用,用人不疑;虚心求教,不耻下问。答对其中一个方面即可。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解释下面句中加粗词的意义。

  (1)牺牲玉帛:( )

  (2)公将鼓之:( )

  (3)小大之狱:( )

  (4)望其旗靡:(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本文主要通过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在对话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最重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这样,曹刿的__________和鲁庄公的__________ 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用文中的词句作答)

  4.有人说,长勺之战的胜利,曹刿功不可没;但从某种意义上说,鲁庄公也有一定的功劳。你的看法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指猪牛羊等

  (2)击鼓进军

  (3)案件

  (4)倒下

  2.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土气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枯竭了。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远谋;鄙

  4.从有功方面答:鲁庄公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作为决策者,有一定的功劳。从无能方面答:鲁庄公是个*庸的国君,作为统治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军事上的无能,完全依靠曹刿的才能才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也可以把有功 无能结合起来答。(以上主观题意对即可)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唐齐王景达①将兵二万自瓜步②济江,距**③二十余里,设栅不进。诸将欲击之,太祖皇帝④曰:“彼设栅自固,惧我也。今吾众不满二千,若往击之,则彼见吾众寡矣;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居数日,唐出兵趣⑤**,太祖皇帝奋击,大破之,杀获*五千人,余众尚万余,走渡江,争舟溺死者甚众,于是唐之精卒尽矣。

  (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唐齐王景达:南唐齐王李景达。④瓜步:今江苏**东南。③**:今江苏**。太祖皇帝:赵匡胤。⑤趣(qū):奔赴。

  10.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2分)

  A.公将鼓之 唐齐王景达将兵二万自瓜步济江

  B.公将驰之 若往击之

  C.彼竭我盈 则彼见吾众寡矣

  D.惧有伏焉 彼设栅自固,惧我也

  11.将选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译文:

  (2)不如俟其来而击之,破之必矣!

  译文:

  12.简要概括【甲】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7)

——读树阅读答案(精选五篇)

  我的家乡在福建松溪,茶叶是我家乡的特产。在我家后院的山上,便是一片美丽的绿色茶园。我爱家乡,我也爱家乡的茶树。

  春天,雪融化了,万物慢慢地舒展出自己嫩绿的芽儿。茶树特别懂得春意,早早地发芽生长,暖和不几天,就长得绿油油的,十分整齐,远远望去,就像绿色的海洋。茶芽生长得特别快,差不多两个星期就可以摘了。

  春茶的嫩芽虽然被人采得光秃秃的,但它没有一丝的哀愁和悲伤,因为它们深深懂得自己为人类作出的贡献。

  夏天,茶树又开始第二次生命。在充足的阳光下,茶树的芽叶生长得很稠密。这时,阿姨们用勤劳的双手摘下茶叶儿,然后再加工成精制的“茉莉花茶”。用这茶叶泡水喝,可以使人提起精神。

  秋天,茶树上缀满了茶花。茶花的花瓣像雪花似的,花蕊是黄色的,十分美丽。这花把香气送给了万家。过些时候,茶树上就不知不觉地挂满了茶籽,这些茶籽可以榨成茶油,也可以用来培育茶苗。

  茶树的生命力十分顽强。它不像梧桐,一到秋天就会落叶,冬天,它顶得住严寒冰雪的考验……

  我爱家乡,更爱家乡的茶树那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1.题目中的“奉献”一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第3自然段采用_________的修辞手法,在_________全文中起_________的作用。

  3.用“_________”画出短文的中心句。

  4.短文是按_________顺序写的,体现这一顺序的词语依次是:_________ 。

  5.第1自然段和第7自然段是什么关系?这样写有何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短文在表达上最突出的特点是:_________ 。

  参考答案:

  1.点明中心。

  2.拟人承上启下

  3.文中最后一句。

  4.时间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5.前后照应。使文章表述得更具体,感情更强烈。

  6.借物喻人

  银杏树,又叫白果树,它是几亿年前的树种,十分珍贵。银杏树的样子很容易辨认,一片片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银杏树长得慢极了,如果你小时候种下一棵银杏树,一直要等你当上爷爷,才能吃上它的果子。所以,银杏树又叫公孙树。

  大熊猫是我们熟悉的动物,非常可爱。和它在同一时期生活过的动物,许多早就灭绝了,大熊猫却一代一代地活到了今天。我们都知道大熊猫爱吃竹子,你能想到吗,它的祖先却以食肉为生。

  中华鲟也是一种古生物,它有一亿多年的历史。中华鲟生活在江河里,最大的可以长到五百千克重。它身上披着大片的硬鳞,核桃大的眼睛亮晶晶的,一张大嘴又尖又长,样子怪怪的。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稀有鱼种了。

  银杏树、大熊猫、中华鲟,科学家把它们叫做“活化石”,我们要好好保护它们。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银杏树,又叫( )树,它是( )年前的树种,十分( )。又叫( )树。

  大熊猫爱吃( ),它的祖先却以( )为生。

  中华鲟也是一种( ),它有( )多年的历史。由于以前缺乏保护,目前,中华鲟已成为( )鱼种了。

  ( )、( )、( ),科学家把它们叫做( ),我们要好好( )它们。

  2.用“珍贵”、“可爱”、“保护”这几个词写一段有关环保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白果 几亿 珍贵 公孙 竹子 食肉 古生物 一亿 稀有 银杏树 大熊猫 中华鲟 活化石 保护

  2.例:大熊猫非常可爱,是非常珍贵的活化石,我们应该保护它。

  ①那时住东城,去劳动人民文化宫的机会较多,后来,随着北京市的向外拓展,我便搬到城外去了。这样,只有每年的书市,来到太庙,挤到熙熙攘攘的青年读者群中,买一些想买的廉价书。但热销的摊点,往往难以与年轻人比赛力气,半天下来,也着实累,便找个树阴下的长椅歇腿。

  ②过去逛太庙,喜欢读树。树可以读吗?我想这个回答是肯定的。因为一棵树,就是一本书,树和人一样,即使同一品种的,也自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如果说没有两片叶子相同,这世界上也找不到两棵完全相同的树。无论在旷野,在公园,在小院的树木,或是马路的行道树,只要成林,那也是一个形态迥异,性格不一,各呈风采,绝非一色的丰富世界。读树如看人,尤其那些种植在大庙里的松、柏、栓、槐,巍峨庄重,枝根虬结,风姿苍劲,气势不凡,她们矗立在那里数百年,几乎是北京的历史见证了。

  ③如果树能言语的话,一定会涌出沧桑的感叹。所以,细读她每一圈年轮,都能寻觅出皇室的兴衰,民国的变迁,五四的激情,抗日的斗争,以及**以后的新岁月的生活轨迹。古树虽古,可并不因年纪的包袱,而嚣张跋扈,在她周围,许多年轻的后辈树,同样生长得从容不迫,这种大度,宽容,便越发地显得一种分量感、尊严感。但是,树老和人老也差不多,老人通常行动迟缓,老树通常也就长得很缓慢;老人通常不那么活跃,老树通常也就不是很起劲地生长。那残断的枝桠,萎缩的树干,不太振作的针叶,留下了太多的岁月痕迹,好像时间凝滞在古老的身躯里,不免给人老态龙钟的印象。使人肃然起敬的同时,也多少使人生出一丝惆怅。

  ④因此,整个太庙里面,满园关不住的春色,一片郁郁葱葱,青绿苍翠,唱主角的已非这些前辈树木了。老树的光辉,已是昨日的事情。看来,还是年轻好,因为在成长着,意味着拥有时间,因为在成熟着,意味来日方长,所以,**后陆陆续续栽种的别的什么树,就比老树要生机盎然,要朝气蓬勃,显得生命力特别旺盛的样子。风一来,你可以听到那白杨树的硕大叶片,或细细低语,或大声聒噪。也许生活就是这样一个后来居上的局面,未来属于谁,谁就拥有最多的话语权,而徜徉在古树底下,就没有这一份热闹。

  ⑤展眼望去,所见皆绿,欲与天公试比高的白杨,爬满了照壁瓦墙的藤萝,拥塞于行路夹道的冬青灌木,花飞花落招蜂惹蝶的丁香海棠,令读树的我不禁觉悟,古树的缄默沉思,庄重成熟的状态,固然具有历史的魅力,但是,要没有这半个世纪种下的树木花草,仅凭那些爷爷辈子的老树,是构不成这一片苍葱凝碧的绿色世界的。正因为老树之外,更多的是新树的陪衬,才形成这一片怡人景色。

  ⑥其实,树的世界如此,人的世界又何尝不如此呢?看一看挤在书市里的人群,年轻人远远多于老年人,年轻作家的书远远要比老年作家的书卖得好,便知道文学的这种新人辈出的过程,和树木的繁衍一样,是一种事物发展的必然。只有新鲜血液的不停输入,肌体才会不断更新,焕发青春,才能后浪追逐着前浪,一浪更高于一浪,才能生气勃勃,气象万千。

  ⑦买书,看压缩在书中的空间和时间;看树,阅读大自然,那可是活生生的大块文章,树的世界,人的世界,其实都在新陈代谢的进化规律之中。懂得这一点,无论是白发苍苍的老者,还是血气方刚的青年,都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话,都像园子里的这些新老树木,融洽相处,和衷共济,社会的祥和氛围,肯定会日益地浓烈起来。

  1、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

  A、这篇散文文字*实,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将客观的眼前事物与历史的人生的思考自然地结合在一起,阐述了“读树”带给人的无穷启示。

  B、第一段写书市中青年读者熙熙攘攘的热闹场景是为了说明自己难与年青人“赛力气”,这也与后面写人的世界和新人辈出等内容相呼应。

  C、文章将“书”与“树”这两种记录人世与自然变迁的事物巧妙而自然地联系在一起,主要抒发了作者对于自然界新旧事物更替的感慨。

  D、作者认为“树和人一样”“有她自己的独特个性”,文章二到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

  E、本文告诉我们:只要善于用眼光去捕捉,用心灵去体悟,一切都是可以读的,作者就是借助太庙里有着丰富阅历的古树来抒发对人生的思考的。

  2、如何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6分)

  3、文章三、四段主要运用了哪两种修辞手法,请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进行简要分析。(6分)

  4、结合文章的主旨,联系现实中的某方面存在的的问题谈谈这篇文章的现实意义。(8分)

  阅读【答案】

  1、C E(答对1项给2分,全答对给满分)

  2、寓意是:老树是对过去的光辉历史的记录,是沉稳成熟的象征;而新树是代表了成长中的可以憧憬的将来,是新生的力量(2分)怡人景色来自于老树与新树的互相映衬(2分),只有老树和新树同时存在的世界,才是一个完整得到有底蕴又有活力的世界(2分)。(适当联系人类社会也可以)

  3、对比和拟人(2分,各1分)将老树与新树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树宽容大度等方面的特点,新树生机盎然等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分,能说出作用1分,共2分);将新树和老树都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点,形象生动并且为后面联系人的议论作铺垫(结合具体内容分析1分,能说出作用1分,共2分)

  4、结合文章主旨:文章通过“读树”阐述了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共同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3分)现实生活中并非人人都能和谐相处,尤其是老人与青年人之间,列举一个具体问题(2分),现实意义就是文章提示我们的老与新从各自的角度该如何与对方和谐存在,观点可有不同,要言之成理(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C项抒发的主要是对人生世事的感慨;E项写作对象应该是太庙里的古树与新树。

  2、要理解“老树”与“新树”的寓意及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梳理一下全文,找到相关的答题敬意。文章二到五段比较充分地表现了古树和新树的特点,为最后两段的深化主题做好了铺垫。特别是文章第五自然段对前面的文章内容作了小结,并写出了老树与新树的关系,因此答题时紧紧抓住第五自然段的重点语句。

  3、三、四两个自然所用的修辞手法较多,但是要注意题干,不然极容易答错题的。文章第三段重点表现老树的特点,第四段表现新歌台新树的特点,三四两段将老树与新树进行对比,表现出老树宽容大度等方面的特点,新树生机盎然等特点;另三四两段,将新树和老树都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性格特点,修辞上是用拟人的手法。

  4、回答本题,首先要概括出本文的主旨。要准确理解文章的主旨,就要抓住文章中的重要语句、过渡段和结尾部分:文章通过“读树”阐述了老与幼、新与旧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和谐相处,共同为世界的存在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结合此来谈自己的看法,主要依据两个角度:老年人和年青人要各自发挥自己的特点;老人与青年人要和谐相处。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和对文章主旨进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F级。

  点评:题目,是命题老师和考生交流的主要手段,是命题老师向考生下达的指令,是命题老师给学生的善意的提醒,更是对考生答题时的无情限制,是考生答题的行动指南。读懂题目,审清题意是拿高分的前提。根据高考能力点划分,现代文阅读题题型有理解题、概括题、分析题、评价题、鉴赏题、探究题,各种题型问题所指是不一样的,答题时思维的角度也不尽相同,*时学*时,应该加以总结,以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方法。

  世界上有各种各样的树___你听说过能产面粉___结面条___长面包的树吗___

  老挝(wō)有一种“面粉树”。把它的树皮剥下来,晒干磨成粉,就成了面粉。非洲南部有一种奇怪的树,它结的果实是条形的,最长的有二米,人们叫它“须果”。“须果”成熟后,放在水里煮熟,捞起来加进调味品,就成为味道鲜关的面条啦!人们称它“面条树”。还有一种热带海岛的“面包树”,结的果实圆圆的,大的像西瓜,小的像柑橘,营养很丰富。热带居民把它当作主要的食品。

  1.给第1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课文给我们介绍了三种奇特的树,它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别生长在_______、_______和______。

  3.短文共有_____个自然段,其中第二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

  4.“面条树”名字有什么来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 _______”画出短文的比喻句,这个句子是把_________比作_________和_________。

  6.修改病句。

  (1)把“面粉树”的树皮晒干磨成粉,剥下来,就成了面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面包树”的营养十分丰富美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2.面粉树 面条树 面包树 老挝 非洲南部 热带海岛

  3.2 面粉树、面条树和面包树这三种奇特的树。

  4.因为它结的果实是条形的,放在水里煮熟,捞起来加进调味品,就成为味道鲜美的面条啦!

  5.还有一种热带海岛的“面包树”,结的果实圆圆的,大的像西瓜,小的像柑橘,营养很丰富。

  面包树的果实 西瓜 柑橘

  6.(1)把面粉树”的树皮剥下来,晒干磨成粉,就成了面粉。

  (2)“面包树”的果实营养十分丰富.

  瀑布激出的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高达数百米,落在瀑布右侧的黄果树小镇上,形成了远*闻名的“银雨洒金街”奇景。

  黄果树瀑布泻落在一片群山环抱的谷地里。我们自西顺着台阶往下走,一 直来到谷底。我们坐在水边的一块岩石上,离那道瀑布*得很,中间只隔着一口小小的绿潭,仿佛一伸手便可以撩过来洗洗脸。瀑布泻入谷底激起的水珠直洒到我们的脸上,凉丝丝的,舒服极了。

  黄果树瀑布虽不如庐山瀑布那样长,但远比它宽得多,所以显得气势非凡,雄伟壮观。瀑布从岩壁上直泻而下,如雷轰鸣,山谷回应。我们坐在下面,仿佛置身在一个圆形的乐池里。四周乐声奏鸣,人就像漂浮在一片声浪之中,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

  我们久久地坐着,任凉丝丝的飞珠扑上火热的脸庞,打湿薄,薄的衣衫。我们聆听着訇(hōng)然作响的瀑布声,只觉得胸膛在扩展,就像张开的山谷,让瀑布飞流直下,挟来大自然无限的生机。

  离开潭边,我们循着石径登上溪旁的一个*台。绿树掩映间,有一座徐霞客的塑像。他遥对瀑布,仿佛在凝神谛听远处的瀑布声。他完全沉醉了。此时此刻的我们,也完全沉醉了。

  1. 给加粗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闻:A. 听见;B. 听见的事情;C. 有名望的。

  (1)瀑布激出的水花……形成了远*闻名的“银雨洒金街”奇景。( )

  (2)老李跟我们讲起了峨眉山的趣闻。( )

  (3)“耳闻不如眼见”,我们要多走,多看。( )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舒服——() 壮观——()

  仿佛——() 扩展——()

  3.黄果树瀑布与庐山瀑布相比有哪些不同?


童趣 阅读答案(精选五篇)(扩展8)

——《煮书》阅读答案(精选五篇)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得心座手:______________

  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

  2、“我”认为“煮书”是指什么?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什么?

  3、“煮书”的好处是什么?

  4、听了爷爷的话,你知道如何“煮书”学语文了吗?

  5、“煮书”上引号的作用是。

  参考答案:

  1、文中指杜甫写诗本领娴熟高超。文中指“我”一下明白了煮书的道理和好处。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

  3、“煮书”的好处是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牢记好词好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4、从“煮”语文书入手,多读,多品味,咀嚼词句,深入体会文章情感,积累妙词佳句。

  5、表示具有特殊意义,并非真的煮书

  小编整理了《煮书》阅读答案以供各位同学学*和练*,希望对于大家学*《煮书》原文有素帮助和裨益,同时希望大家的阅读水*更上一层楼,关于《煮书》阅读答案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吧!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特 奇怪 奇妙):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zhuǎn  zhuàn)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情感,还可牢记妙词佳句……好处(chù  chǔ )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恍然大悟,“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阅读题:

  1、将文中括号里用得不正确的音节和词语用“/”划掉。(3分)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1)煮书——

  (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3、按要求填空。(5分)

  (1)“疑惑不解”的反义词是______(在文中找)。

  (2)“应”在字典里的解释有:a、应该; b、回答、回应; c、满足要求;d、顺应、适应。“得心应手”一词中的“应”字应选第__种解释;“热烈响应”一词中的“应”字应选第__种解释。

  (3)“煮书”的好处很多,既可以______,还能够_______。

  4、选择本文的中心,在正确答案后面的括号内打“√”号。(2分)

  (1)书是精神食粮,是可以煮的。 ( )

  (2)课文都是范文,要放声朗读,仔细品味。( )

  (3)读好书时一定要做到反复诵读品味,这样说话、写文章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 )

  5、读了短文后,谈谈你自己的看法。(2分)

  参考答案:

  1、煮书

  2、划掉:奇特 奇妙 zhuàn chǔ

  3、①反复诵读品味,把书读熟读透。②读的书多了,写起诗来才能得心应手。

  4、①恍然大悟 ②a b ③体会文章的情感,牢记妙词佳句。

  5、③

  《煮书》阅读答案由YJBYS文学网小编收集整理,供大家参考学*,更多精彩内容尽在YJBYS文学网。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很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

  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藤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爷爷: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锅里煮,不是要煮坏了吗?

  爷爷笑了,说: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嘛。

  爷爷看见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就能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做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

  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

  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嘛。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来,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到文章的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儿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

  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哩!

  1.从短文中找出与下面意思相*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A.指心里不明白,不相信。(疑惑不解)

  B.形容运用自如,心里怎么想,手就能怎么做。(得心应手)

  C.形容开阔或通达,一下子就明白了。(豁然开朗)

  2.阅读短文后填空。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啊!。

  (2)我认为煮书是把书放在锅里煮。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读书时反复诵读品味,积累妙词佳句。

  (3)煮书的好处是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情感,还可牢记好词好句,说话和写文章不会犯愁。

  3.给第三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4.写出你对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理解。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有多读书,而且要读透,领会文章的内容,就可以不断地积累好词佳句,不断地增长知识,只有这样写文章说话才得心应手。

  煮书

  爷爷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写着“煮书”两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我感到奇怪:书只能读,怎么可以煮呢?一天,爷爷刚刚写完一篇文章,正坐在转椅上品茶。我指着条幅问:“书怎么可以煮呢?书放在锅里煮,不是要煮坏吗?”爷爷笑了:“书是精神食粮嘛,既是食粮怎么不可以煮呢?煮熟了,吃下去才好消化吸收呀。”

  爷爷看我疑惑不解的样子,便接着说:“你知道唐代大诗人杜甫吧?他小时候读书,常常是反复诵读品味,非把书读熟读透不可。其实,这就是‘煮书’。这样,他作起诗来就感到得心应手了。所以他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们学*语文,对那些好的文章也应该这么‘煮’。否则,就很难把语文学好。”“爷爷,你看我该怎么‘煮书’呢?”“你可以从‘煮’语文书入手吗。语文课文都是范文,每天清晨起床,放声读上几遍,仔细品味一番,多有意思呀!这样‘煮’下去你不仅能体会文章情感,还可以牢记妙词佳句……好处可多啦。肚子里的词可多了,今后说话和写文章还会犯愁吗?”爷爷的`话使我豁然开朗,“煮书”还真有道理呢。

  1.阅读文章后回答下列问题

  (1)使我感到奇怪的问题是什么?

  --------------------------------------------------------

  (2)“我”认为“煮书”是指什么?而爷爷说的“煮书”是指什么?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