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

首页 / 阅读答案 / |

  《待客》阅读答案 1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切成块的肉。⑤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因谒公()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③不复下箸()

  ④公取自食之()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A、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谒:拜见,请见 ②去:离开 ③复:再,又 ④食:吃

  2、(B)

  3、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

  4、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待客》阅读答案 2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2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12、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我们要学*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待客》阅读答案 3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 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馔(zhuàn):准备食物。

  ④果蔬:泛指菜肴。

  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⑦啖:吃。

  【试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谒公

  (2)觉饥甚而不敢去

  (3)旁置菜羹而已

  (4)公取自食之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方命坐( 才 )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只 )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答案】

  1.⑴拜见、拜访 ⑵离开 ⑶放、摆 ⑷吃

  2.D

  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4.节俭,不铺张浪费

  《待客》阅读答案 4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切成块的肉。⑤箸: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③不复下箸 ( )④公取自食之 (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小题1】

  【小题1】( B )(2分)

  【小题1】(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

  【小题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待客》阅读答案 5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切成块的肉。⑤箸:筷子。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因谒公 ( )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 )

  ③不复下箸 ( ) ④公取自食之 ( )

  9、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 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 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8、(4分)①谒:拜见,请见 ②去:离开 ③复:再,又 ④食:吃

  9、( B )(2分)

  10、(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

  1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阅读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1)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菁华3篇)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1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⑦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⑦啖(dàn):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因遏公_____________

  (2)觉饥甚而不敢去_____________

  (3)旁置菜羹而已_____________

  (4)公取自食之_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粗的字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方命坐(才)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3.翻译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拜见、拜访(2)离开(3)放、摆(4)吃

  2.D

  3.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

  4.节俭,不铺张浪费。(意对即可)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2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②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③,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④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⑤,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果蔬:泛指菜肴。③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④脔:切成块的肉。⑤箸:筷子。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①因谒公()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③不复下箸 ( )④公取自食之 ( )

  【小题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2分)A.是吾剑之所从坠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C.久之,目似瞑D.故时有物外之趣【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小题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2分)

  答案

  【小题1】(4分)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小题1】

  【小题1】( B )(2分)

  【小题1】(2分)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

  【小题1】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3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2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12、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我们要学*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文言知识】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2)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通用5篇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1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胡饼:烧饼。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⑧箸:筷子。⑨啖: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因谒公()(2)觉饥甚而不敢去()

  (3)其人已心怪之( ) (4)果蔬皆不具( )

  【小题2】下列各句“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②又久之 ③公约之饭 ④其人心怪之

  A.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B.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C.①②不同,③④也不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

  【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小题4】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答案

  【小题1】(4分)(1)拜访 (2)离开(3)对……感到奇怪或以……为怪(4)具备,准备

  【小题1】(2分)B

  【小题1】(2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小题1】(2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2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公约之饭(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4)其人愧甚而退

  2、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2分)

  3、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4、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参考答案:

  1、(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12、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我们要学*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3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⑥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馔(zhuàn):准备食物。④果蔬:泛指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方命坐(才)

  B.萧氏子颇骄纵(很;非常)

  C.惟啖胡饼中间少许(只)

  D.其人愧甚而退(但是)

  2、王安石具有 品质。

  参考答案:

  1、D

  2、虽然位居**,但艰苦朴素,勤俭持家。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4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箸:筷子。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2分)

  (1)公约之饭 (2)又久之,方命坐

  (3)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4)其人愧甚而退

  11、翻译: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2分)

  12、理解:上文末了说“公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2分)

  13、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3分)

  参考答案:

  10、(1)代词,代萧氏子(2)才(3)吃(4)回去

  11、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12、胡饼的四傍。即胡饼的四边,没有肉馅的部分。13、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人。我们要学*这种精神,从自身生活做起,杜绝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5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1)萧氏子(2)至京师(3),因谒(4)公,公约之饭.翌日(5),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6).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7).又久之,方(8)命坐,果蔬(9)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10).酒三行(11),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12)数四,顷即供饭,旁置(13)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14),惟啖(15)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16)而退.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3)京师:京城.

  (4)谒:拜见.

  (5)翌日:第二天.

  (6)馔(zhuàn):准备食物.

  (7)去:离开.

  (8)方:才.

  (9)果蔬:泛指菜肴.

  (10)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11)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2)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3)置:放置.

  (14)箸:筷子.

  (15)啖:吃.

  (16)甚:很.

  (17)饭:饭食

  (18)方:刚才

  (19)盛(sheng):很,非常,及

  (20)具:具备,完毕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几块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的品质

  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也主要体现了王安石生活朴素,作风简朴,节约,不铺张浪费.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v5book5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案一: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答案二:答:吾观文后方知;王公极俱察人之相之能,公于内必以测知萧氏子仅能为一裤绰弟子耳,由是“又久之,方命坐”,并视其为无能之主(“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竟然“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拜读及此不由喟然‘堂堂一品当朝宰相,约亲往饭,竟若此!无粮乎?无孔方兄乎?非也。若来者乃曲阳春白雪者,吾思王公必果蔬具备,佳肴占*,倾力而为。公实乃唯是料此子如鸟无凤翅,鸠不鹰翔。

  直拜读至萧氏子“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吾愈念则悲愈从中来,观此子实如今之衣口手食之辈,图私欲不思稼穑。

  再至“公取自食之”初,吾三思公何‘取’且‘自食’,甚惑!王公须节俭至此?良久,方悟。惟有一解释之,公乃思无能者无食能者自食尔就此举动矣。

  于是令萧氏子“愧甚而退”,使萧氏子蒙羞。

  由上析可知,王公有三能;1.察人之相测人能之能。2.观人能许许多饭之能。3.不惧羞人,思之敢为之能。此三能亦招致安石变法归败王公晚年无福之顾也。

  (由以上分析总结出,王安石以下能力;1.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动推断他有多少才能的本领。2.看那人有多少才能再给他吃多少饭的本领。3.不怕使别人蒙羞,自己咋样想就么样做的本领。如说到品格就二点,观察入微、敢想敢为。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sunnysunny_6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这点可以了么?

  望楼主采纳,谢谢。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莫拉米拉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3)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实用五篇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1

  原文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1)萧氏子(2)至京师(3),因谒(4)公,公约之饭.翌日(5),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6).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7).又久之,方(8)命坐,果蔬(9)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10).酒三行(11),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12)数四,顷即供饭,旁置(13)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14),惟啖(15)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16)而退.

  注释

  (1)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2)萧氏子:萧家的一个儿子.

  (3)京师:京城.

  (4)谒:拜见.

  (5)翌日:第二天.

  (6)馔(zhuàn):准备食物.

  (7)去:离开.

  (8)方:才.

  (9)果蔬:泛指菜肴.

  (10)心怪之:对此责怪(王安石).

  (11)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12)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

  (13)置:放置.

  (14)箸:筷子.

  (15)啖:吃.

  (16)甚:很.

  (17)饭:饭食

  (18)方:刚才

  (19)盛(sheng):很,非常,及

  (20)具:具备,完毕

  文言知识

  说“颇”.“颇”的义项较奇特,它既可指“很”、“甚”,也可指“稍微”、“略微”.这往往要随上下文决定它的含义.上文“萧氏子颇骄纵”中的“颇”要作“很”解,意为萧氏的独生子很骄横放纵.又,“其妇年五十,颇有姿色”,其中“颇”要作“略微”解,因为女子到五十已不太可能很有姿色了.又,“公为人正直,乡里颇有望”,意为他为人正直,在乡里很有名望.

  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子(因为)到京城,所以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到了中午的时候,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不具备.萧氏子心里暗暗的责备王安石.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几块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四边取来自己吃,萧氏子感到很惭愧,便回去了

  王安石的品质

  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也主要体现了王安石生活朴素,作风简朴,节约,不铺张浪费.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v5book5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案一: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答案二:答:吾观文后方知;王公极俱察人之相之能,公于内必以测知萧氏子仅能为一裤绰弟子耳,由是“又久之,方命坐”,并视其为无能之主(“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竟然“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拜读及此不由喟然‘堂堂一品当朝宰相,约亲往饭,竟若此!无粮乎?无孔方兄乎?非也。若来者乃曲阳春白雪者,吾思王公必果蔬具备,佳肴占*,倾力而为。公实乃唯是料此子如鸟无凤翅,鸠不鹰翔。

  直拜读至萧氏子“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吾愈念则悲愈从中来,观此子实如今之衣口手食之辈,图私欲不思稼穑。

  再至“公取自食之”初,吾三思公何‘取’且‘自食’,甚惑!王公须节俭至此?良久,方悟。惟有一解释之,公乃思无能者无食能者自食尔就此举动矣。

  于是令萧氏子“愧甚而退”,使萧氏子蒙羞。

  由上析可知,王公有三能;1.察人之相测人能之能。2.观人能许许多饭之能。3.不惧羞人,思之敢为之能。此三能亦招致安石变法归败王公晚年无福之顾也。

  (由以上分析总结出,王安石以下能力;1.通过观察一个人的行动推断他有多少才能的本领。2.看那人有多少才能再给他吃多少饭的本领。3.不怕使别人蒙羞,自己咋样想就么样做的本领。如说到品格就二点,观察入微、敢想敢为。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sunnysunny_6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这点可以了么?

  望楼主采纳,谢谢。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 莫拉米拉 20xx-09-23

  谒:拜见

  去:离开

  置:放置

  食:吃

  解释错误的:D

  翻译:王安石担任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氏的儿子到京城,于是拜见王安石。王安石请他一起吃饭。第二天,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到了中午,萧氏的儿子觉得十分饥饿,但又不敢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让他坐下。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很奇怪了。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一旁安置着菜汤罢了。萧氏的儿子很骄横放纵。不再动筷子,只吃了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

  答:生活节俭,不铺张浪费,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以自己的行动绝妙地教育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2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释】

  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 ②京师:京城。 ③果蔬:泛指菜肴。 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 ⑤脔(luán):切成块的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 )   ②意为公必盛馔( )

  ③又久之,方命坐( )   ④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2、翻译句子   ①觉饥甚而不敢去   ②其人已心怪之

  3、理解:上文末了说“人取自食之”,那么王安石到底吃了什么?

  4、这篇文言文中可以看出王安石什么品质?

  参考答案:

  1、①第二天 ②食物 ③才 ④ 吃

  2、①觉得很饥饿但不敢离去②那人心里对这事已感到奇怪。

  3、胡饼的四傍。

  4、不屑那些酒囊饭袋的小人,萧氏子虽人品不坏,但似乎是一个嫌贫爱富、阿谀奉承的人,王安石以自己的行动绝妙的讽刺了那些贪名贪利的人,即使对方是自己的亲戚他也不失原则,嗤之以鼻。

  【参考译文】

  王安石做宰相的时候,儿媳妇家的`亲戚萧公子到了京城,就去拜访了王安石,王安石邀请他吃饭。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前往,料想王安石一定会用盛宴招待他。过了中午,他觉得很饿,可是又不敢就这样离开。又过了很久,王安石才下令入座。菜肴都没准备。萧公子心里觉得很奇怪。喝了几杯酒,才上了两块胡饼,再上了四份切成块的肉。一会儿就上饭了,旁边只安置了菜羹罢了。萧氏子很骄横放纵,不放下筷子,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王安石把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公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3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③。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④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⑤,初供胡饼⑥两枚,次供猪脔⑦数四,顷即供饭,旁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⑧,惟啖⑨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旁。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选自宋.曾敏行《独醒杂志.卷二》)

  【注释】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盛馔(zhuàn):准备丰盛的饭菜。④果蔬:泛指果品菜肴。⑤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⑥胡饼:烧饼。⑦脔(luán):切成小块的肉。⑧箸:筷子。⑨啖:吃。

  小题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4分)

  (1)因谒公( ) (2)觉饥甚而不敢去( )

  (3)其人已心怪之( ) (4)果蔬皆不具( )

  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小题3:王安石具有什么品质?根据文意,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2分)

  参考答案:

  小题1:(4分)(1)拜访(2)离开 (3)对……感到奇怪或以……为怪(4)具备,准备

  小题1:(2分)王安石拿过来自己吃了,萧氏的儿子十分惭愧地离开了。

  小题1:(2分)节俭,不铺张浪费(意思符合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品质的能力。结合文章中对“王安石”的描写来分析他的人物品质即可。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4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因谒公()

  ②觉饥甚而不敢去()

  ③不复下箸()

  ④公取自食之()

  2、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与“公约之饭”中“之”相同的一项是 ()。

  A. 是吾剑之所从坠

  B、遇子方虫,则一钳博之

  C、 久之,目似瞑

  D、故时有物外之趣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自己的话说说“其人愧甚而退”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谒:拜见,请见②去:离开③复:再,又④食:吃

  2、( B )。

  3、各种菜肴都没有准备,那人心中已经对此感到奇怪了。(重点字:具、怪)

  4、原因:客人看到王安石竟然把自己吃剩下的胡饼吃了

  王安石待客阅读答案 5

  王安石待客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①萧氏子至京师②,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③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④,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猪脔⑤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菜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⑥,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注】①子妇之亲:儿媳妇家的亲戚。②京师:京城。③果蔬:泛指菜肴。④酒三行:指喝了几杯酒。⑤脔:切成块的肉。⑥著:筷子。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

  (1)公约之饭( ) (2)惟啖胡饼中间少许( )

  2. 用“∕”划出下句的朗读节奏最明显的一处。

  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代词,代萧氏子(2)只

  2.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

  3.(1)第二天,萧氏子穿盛装出*,以为王安石必定会以盛宴相邀。(2)王安石就把他剩下的饼拿过来自己吃了,那个萧氏子很惭愧地告辞了。

  4.示例:王安石员为宰相,仍艰苦朴素、勤俭持家。这在今天有极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要学*这种精神自身生活做起,杜绝奢侈浪费,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出自己的努力。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4)

——《陈情表》阅读答案(精选5篇)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 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 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乌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4、对下面句中横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犹蒙矜育 矜:怜悯 B.不矜名节 矜:夸耀

  C.听臣微志 听:听见 D.日薄西山 薄:迫*

  5、比较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和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

  ③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④谨拜表以闻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②与③相同,①与④不同

  C.①与③相同,②与④不同 D.②与③相同,①与④相同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

  A.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7、《孝经》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下列不能体现“孝心”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B.区区不能废远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D.矜悯愚诚,听臣微志

  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2)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答案:

  4.C 5.B 6.B 7.A

  8.⑴我受到过分的提拔,而且恩命十分优厚。

  ⑵我(将来只要)活着就愿意献出生命(为国出力),死了也愿意报答陛下的恩惠。评分标准:共6分,每小题3分。“拔擢”“ 陨首”翻译不正确,各扣1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馀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小题1】指出各句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更加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迫*

  【小题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够表达李密动之以情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一组是()

  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③⑤B.②③④C.③④⑤D.②④⑥

  【小题3】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小题4】把文言文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5分)

  ②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5分)

  答案:

  【小题1】C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①我因为命运不济,早年遭到不幸,刚生下来六个月,慈父就去世了,到了四岁,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心愿。

  ②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 答案解析: 【小题1】

  【小题2】

  试题分析:①是陈述自己小时候的情况。②是说晋武帝催促自己上任。⑥是说自己要报道晋武帝的知遇之恩。

  【小题3】

  试题分析:B项:不是开篇就提出辞官,而是第三段才道出真情。

  【小题4】

  试题分析:注意得分点:①以:因为;夙:早年;见:用于动词之前,表示对……怎样;夺:强行改变。句意通顺一分。②拜:授予官职;郎中:古今异义词,官职名;除:授予官职。句意通顺一分。

  陈情表

  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B.是以区区不敢废远区区: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C.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盘桓:徘徊不前的样子

  D.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终日辛勤劳作

  6.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现李密和祖母之间真挚深厚感情的一组是(3分)

  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②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③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④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⑤茕茕孑立,形影相吊。⑥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

  A.①②③B.④⑤⑥C.③④⑥D.①③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开篇,作者就举重若轻,只从情事二字上说去,且明说事,暗蕴情。即可避免触犯什么忌讳,又可为辞官不就埋下伏笔。

  B.在这篇《陈情表》中,作者向汉武帝陈述了自己与祖母刘氏相依为命,暂时不能**为官的苦衷。

  C.结草典出《左传宣公十五年》,说的是晋卿魏武子之子魏颗在父亲死后未尊父嘱,把父亲的宠妾嫁了人,没有殉葬。宠妾的亡父为报答魏颗,在魏颗与秦国打仗时,结草把秦将杜回绊倒,使秦军大败。后遂用结草表示报恩。

  D.本文语言形象而生动,所以后人称赞它沛然从肺腑中流出,殊不见斧凿痕。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4分)

  (2)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4分)

  (3)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分)

  参考答案:

  5.D6.C7.B

  8.(1)臣从小多病,九岁时还不能行走,孤苦零丁,直到长大**。

  (2)臣下(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情一天天加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告求不被允许。

  (3)臣(我)怀着像犬马一样禁不住惶恐(不胜惶恐)的心情,特恭恭敬敬地拜呈此表,向皇上陈述以上实情(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冼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陈情表》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除臣冼马 除:革除

  B.以刘日薄西山 薄:迫*

  C.则刘病日笃 笃:病重

  D.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到了

  2.下列句中,加点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B.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②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C.①但以刘日薄西山 ②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D.①报养刘之日短也 ②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8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 ②虽然,犹有未树也

  B. 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C. ①臣具以表闻 ②屈贾谊于长沙

  D. ①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②宾主尽东南之美

  4.下列对这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叙述了朝廷屡次征召催逼,自己辞不赴命,进退两难的处境,提出了愿乞终养的要求。

  B.逮奉圣朝实为狼狈一段分别以逮寻两个时间副词领起,连续两次征召,一次辞不赴命,一次辞不就职,原因都是祖母供养无主,与全文首段呼应。

  C.本段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到责臣催臣,不仅文法错落,显出由弛而张、逐步紧迫的情势,同时也体现出先恭维皇恩浩荡,后申诉委屈矛盾的心理层次。

  D.在本段末,作者以两个年龄数字的'对比,说明报国日长,尽孝日短,表明忠孝难以两全,有力地证明自己只好舍忠而取孝的抉择的正确性,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

  参考答案:

  1. A 除:授予官职。

  2. 【答案】B

  A项,①介词,比;②介词,对、向;B项,①②都为动词,是;C项,①连词,因为;②介词,凭的身份;D①结构助词,的;②动词,去、往、到。

  3. 【答案】D

  A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B项,①②均为名词活用作状语;C项,①②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①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远离、离开;②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才俊。

  4. 【答案】D D项以使皇帝心甘情愿地批准他的请求是无中生有。

  1、指出各句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逮:及,至

  B、凡在故老,犹蒙矜育。 矜:怜惜

  C、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笃:更加

  D、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薄:迫*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B、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B、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3、分析比较下列句中“以”的意义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

  ③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A、①和②相同 ③和④不同 B、①和②不同 ③和④相同

  C、 ①和④相同 ②和③不同 D、①②③④各不相同

  4、选出翻译准确的一项是( )

  ①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②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A、①生下小孩六个月,父亲离开了他。

  ②我小时候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

  B、①生下来只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我小时候常生病,九岁还不行,孤独无靠,直到长大**。

  C、①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我小时候常生病,九岁还不能走路,孤独无靠,直到成家立业。

  D、①生下来六个月,父亲就去世了。

  ②我小时候常生病,九岁还不会走路,孤独无靠,直到长大**。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够表达李密动之以情向晋武帝提出辞官的一组是( )

  ①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②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③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④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⑤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 ⑥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⑥

  6、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 )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5)

——珍珠鸟阅读答案(精选5篇)

  珍珠鸟(节选)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然后蹦到我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子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声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有一次,它居然跳进我的空茶杯里,隔着透明光亮的玻璃瞅我。它不怕我突然把杯口捂住。是的,我不会。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文章多次使用“小家伙”,换成“珍珠鸟”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美好的境界”在文中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阅读理解与欣赏难度:偏难来源:同步题

  1.不好。“小家伙”更能体现它的小巧、可爱。

  2.作者与珍珠鸟和谐相处

  (意思对即可)

  ①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

  ③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回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④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皂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⑤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1.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意料之外的词,并说说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2.把第①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3.上面文字通过对小鸟形体、动作的描写,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

  4.从哪里可看出小鸟已完全信赖“我”了?

  5.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6.选段②中,作者把珍珠鸟称为“小家伙”,这一称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选段 ④中“居然”一词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答案:

  1,居然 竟

  2.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3.无赖 天真

  4.它没醒,睡得好香!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5.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5.自然亲切,不露声色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6.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喜之情,与下文“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竟”相呼应。

  7.行动和外貌描写。

  ①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②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儿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③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再三的呼唤声中,飞回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④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皂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⑤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阅读题:

  1. 在文中找出两个表示意料之外的词,并说说它们在句子中的作用?

  2. 把第①自然段中的比喻句找出来,写在横线上。

  3. 上面文字通过对小鸟形体、动作的描写,突出了它怎样的特点?

  4. 从哪里可看出小鸟已完全信赖我了?

  5. 画线句子的深刻含义是什么?

  6.选段②中,作者把珍珠鸟称为小家伙,这一称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7.选段 ④中居然一词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8.选段描写珍珠鸟时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

  参考答案:

  1,居然 竟

  2.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3.无赖 天真

  4.它没醒,睡得好香!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5.成了统领全篇的点睛之笔,闪耀着动人的思想光彩。不仅是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尊重对方的生存空间、思想空间,真正做到不以强凌弱、不以大欺小。这是建立信赖关系的前提条件,而有了信赖无疑会使世界多一抹温柔的色彩。

  6.自然亲切,不露声色地表达了作者对小鸟的喜爱之情。

  7.表示出乎意料,表达了作者无比惊喜之情,与下文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中的竟相呼应。

  8.行动和外貌描写。

  《珍珠鸟》阅读试题及答案

  真好!

  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儿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大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叫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茏。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父母: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象一个蓬松的球儿。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6)

——湿地阅读答案(精选5篇)

  保护湿地

  ①湿地是地球上独特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的生存、繁衍息息相关,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态资本之一,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国际湿地公约》认为,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或半咸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处不超过6米。湿地的主要类型包括:沼泽地,湖泊湿地,河流湿地,浅海、滩涂湿地,人工湿地等。

  ②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享有“生命的摇篮”、“地球之肾”、“物种基因库”等美誉。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衡、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补充地下水、控制土壤侵蚀以及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生态功能。

  ③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但是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各种威胁。

  ④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造成天然湿地面积削减、功能下降。*40年来。我国已有50%的濒海滩涂不复存在,全国*1000个天然湖泊消亡,三江*原78%的天然沼泽退化。湿地生物资源和水资源过度利用,造成湿地生物种类减少,威胁生态系统*衡。湿地污染严重,水质不断恶化。*岸海域屡受赤潮污染,影响生态环境。全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水的功能。东部地区湖泊、河流的污染和富营养已成为公害。

  ⑤更令人忧虑的是,即使在今天,湿地的生态功能及其脆弱性仍未得到人们的认识和重视。从全国总体情况看,天然湿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的趋势仍在继续,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的严重威胁仍在进一步加剧。如果再不采取强有力的保护措施,湿地资源的破坏将严重威胁当地经济发展和居民生存环境。具有环保意识的人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1.本文说明的中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对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D.①②‖③‖④⑤

  3.第②段说“湿地仅占地球表面6%,却为地球上2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态环境”,这一组数据说明的作用是

  4.目前我国湿地面临哪三种威胁,各会造成什么危害,请分别用8个字加以概括。

  ①面积减少功能下降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本文及社会生活实际,你认为保护湿地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参考答案

  1.我们要保护湿地(或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肾脏那样,保护湿地。)

  2.A

  3.突出湿地对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起到的重要作用。

  4.②利用过度物种减少③污染严重水质恶化

  5.如:避免盲目围垦和开发;注重开发秩序和布局;加强污染源的控制,防止水质恶化和富营养;退垦还湖还岸;洗涤剂的无磷化等。

  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生物(尤其是植物)。

  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时,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威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地还是有毒辣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滥,还在入海处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000*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导致入海役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办法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以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带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

  6.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湿地通常被认为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

  D.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7.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B.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如食物、饮水、能源等。

  C.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

  D.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有“地球之肾”的美誉。

  8.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湿地面积的锐减,将会对与之相关的生态系统安全构成威胁,带来严重的后果。

  B.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衡,从而导致湿地生态功能的减弱。

  C.湿地生态系统具有整体性,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

  D.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

  9.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

  B.人类应当汲取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牺牲湿地的教训,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

  C.只要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

  D.只有着眼于全面地恢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对各类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才会真正有效。

  参考答案:

  6.A(该题主要考查阅读科普文,“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A项中“长期”与文中“长久的或暂时”的表述相异。文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是指自然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水域。”)

  7.B(该题主要考查阅读科普文,“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B项“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的表述有误,是以偏概全。文中的相关意思是“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等。“所有”一词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8.A(该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B项“捕捞和采挖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的生态*衡”的表述不准确,原文是“过度捕捞、采挖湿地动植物”,“过度”缩小了判断范围。C项“上游湿地生态的破坏必然带来下游湿地水质的污染”中的“必然”太过武断,原文的表述是“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主要强调“湿地蓄洪功能下降”。D项“各类湿地生态功能完全不同”言过其实,原意是“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

  9.D(该题主要是考查“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A项“因此我国淡水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也很高”错误,原文只说“我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而我国人口远远超过世界*均数,人均湿地会大大下降。B项“不要再为自身利益去利用湿地资源”错,人类对湿地资源是可以利用的,只是不能“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透支湿地资源”。C项“就能充分保持湿地在自然状态下的‘原型’状貌”言过其实,文中信息是“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的有效办法。”)

  《湿地》阅读答案

  湿地

  ①*静的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芦苇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成群的野鸭在水面上玩耍,各种水鸟在欢娱地歌唱……这就是湿地的真实写照。像这样濒临江河湖海的地带,长期受水浸泡而形成的滩涂、沼泽、湿草甸、泥炭地、红树林以及潮落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都是湿地。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种独特功能的生态系统。

  ②湿地是如何形成的呢?

  ③当泥沙丰富的流水流*湖泊之时,由于水域变阔而流速变缓、泥沙下落沉积而成浅水滩。湖泊,不单是五彩云霞的梳妆镜,更是水生植物的乐园。浅水湖区,芦花飞荡,香蒲拂摇;次深湖区,睡莲、浮萍悬浮,漂摆于水面上;深水湖区,墨绿色的绸缎般的波浪时起时伏,那些生长于湖中的水草繁杂而茂盛。春来夏往,秋隐冬藏,植物生活于湖泊,总会有生有死,有死有生。那些腐烂的残体日积月累,最终多默默地、叠加式地沉积于湖底,经由水涨水落的浸泡,经由日月轮转的沧桑,终成泥炭,于是,湖底慢慢抬升,湿地也就逐渐形成了。

  ④湿地调节着地球的水循环。那些河边的森林、湖边的漫滩,一直在进行地下水与地表水的交换。洪涝之时,湿地总能够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倘遇干旱季节,又能够将水分“**”出来。湿地上的植被摇荡起伏,减轻或减缓了水体对海岸线、河湾及湖岸的侵蚀。

  ⑤人类本应与湿地和谐相处,本应悉心地呵护湿地。

  ⑥令人忧虑的是,随着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湿地的现状不容乐观,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就我国来说,从科学家们绘制的湿地分布遥感图即可看出,中国的湿地总面积10年间已减少了5万多*方公里。由于人类盲目围垦和过度开发,天然湿地面积不断消减,功能不断下降,造成湿地生物多样性衰退,威胁着自然生态系统的*衡;同时,还造成湿地降解污染能力的下降,导致水质不断恶化,许多河流因被污染失去了饮用功能。比如,目前我国大型河流61℅的河段已被污染,不可饮用。另外,又致使其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下降,直接给调蓄防洪带来极大的隐患。*年来,我国南方地区洪涝灾害频繁发生,不能不说与湿地面积的锐减有着一定的关系。不讲“土地伦理”(【美】利奥波德:《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

  ⑦保护湿地已经成了人类刻不容缓的行动。国际《湿地公约》的诞生,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缔约国的行列。迄今为止,《湿地公约》缔约国已逾百个,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可以说,保护湿地目前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相信随着人类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湿地的命运定然会出现转机。

  (本文有删改)

  1.本文是一篇科学小品,文章以 为说明对象,说明顺序是 。(2分)

  2.说明文语言有“*实说明”与“生动说明”之分。请分析文章第①、第③两段划线的文字,其中属于“*实说明”的是第 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

  属于“生动说明”的是第 段文字,其说明效果是: 。(4分)

  3.湿地面积减少已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仔细阅读第⑥段,试概括湿地的功能。(3分)

  4.湿地被科学家誉为地球之“肾”,它将逐渐衰竭,还是重新焕发生机?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并说出理由。(3分)

  参考答案:

  1.2分,湿地(1分),逻辑顺序(1分)

  2.4分,③,(1分) 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运用极富形象化的语言,生动形象的说明了湖泊是水生植物的乐园,引发读者对包括湖泊在内的湿地的兴趣和喜爱,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1分) , ①,(1分) 运用*实的语言,对湿地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说明,简洁明了,易于读者准确理解湿地的相关知识。(1分)

  3.3分,①湿地有利于保持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衡;(1分)②湿地具有降解污染能力,净化水质;(1分)③湿地具有调蓄防洪能力(缓冲、储蓄和吸收洪水的能力)。(1分)

  4. 3分,

  (1)看法:湿地将逐渐衰竭。理由:①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的漠视在短时间很难改变;②人口不断增长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膨胀。③不讲“土地伦理”成了自蒸汽机诞生以来世界性的不可逆转的黑色潮流,湿地的命运岌岌可危。(每点1分,答对两点得满分。理由要结合选文内容,意思接*即可,只说看法不谈理由不给分)

  (2)看法:湿地将重新焕发生机。理由:①人类对湿地保护的认识不断深化,引起了人类对保护湿地的高度重视,包括我国在内的逾百个国家加入了《湿地公约》缔约国行列;②每年2月2日“世界湿地日”都会有一个宣传主题,保护湿地目前业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每点1分,答对两点得满分。理由要结合选文内容,意思接*即可,只说看法不谈理由不给分)

  拯救滨海湿地

  ①美国科学家的一份报告指出:滨海湿地生态系统每公顷每年创造的综合价值达4052美元,相当于同等面积的热带雨林的2倍,或其它森林的13倍,或草地的17倍,或农田的44倍!然而,对于滨海湿地的功能与价值及其被破坏的严重性,大部分**官员和社会公众却知之甚少, 甚至毫无认识,以至于把它们统统视为有待于开发利用的荒地。

  ②滨海湿地系指沿海区域以及湿地范围的岛屿和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包括河口、滩涂、盐沼、海湾、海峡、红树林与珊瑚礁等等,是介于海洋与陆地之间的一种特珠的生态系统,拥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种类。中国滨海湿地的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

  ③中国海岸线曲折绵长,有1.8万多公里,仅潮间带滩涂面积就有217万公顷,沿海水域是为 数众多的水生生物、鸟类和两栖动物的栖息地及一些洄游鱼类的繁殖地。在中国的海域沿岸约有1500条大小河流入海,形成了浅海滩涂、河口湾、海岸湿地、红树林、珊瑚礁和海岛等6大生态系统30多个种类,其中不少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国际湿地。

  ④我国河口海岸面临的主要挑战:一是入海泥沙急剧减少,如*几年黄河由于来水减少和断流,河口来沙仅及50年代的1/60,导致黄河三角洲遭受海水 侵蚀;二是入海污染物显著增加,全国河流长度的70.6%受到污染,农田化肥施用量*20年增加4倍多,大量工业与城市污水排放,造成*海水质恶化,赤潮频发,每年仅此一项损失就以10亿元计。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7)

——野草阅读答案(精选5篇)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

  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⑤*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了。

  1.理解题目中绿的含义。(3分)

  2.阅读下面的材料,借助上文中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德国的许多城市马路上几乎没有尘土的原因。(5分)

  【链接材料】在一些欧洲国家,自然生长的野草野花在房前屋后扮演着地表绿化的主角,天然草地与各种道路和设施无缝对接。人们的观念是:裸露的土地犹如人体的伤口,必须进行修复,用土地自产的野草来修复是最自然最完美的。在英国,有时风大到能把卡车吹倒,但没有扬尘;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路边树坑中的野草是不允许拔的,只能修剪,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阅读答案:

  1.草木葱绿,空气清洁,饮水干净(共3分,每个要点1分,意思对即可)

  2.因为德国的许多城市中,路边树坑中的野草只能修剪,是不允许拔的;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所以,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共5分,结合材料2分,联系原文2分,表达1分,意思对即可)

  像野草那样活着

  方益松 很多时候,面对着那些泼辣生长的野草,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触。人就应该像野草那样活着,即使默默无闻,也要扎根于砖块瓦砾的缝隙中,汲取阳光雨露,不畏严寒酷暑、不计得失,默默地给这个世界奉献一抹新绿。

  没有玫瑰的娇艳与婀娜,没有大树的挺拔与坚硬,但野草却不畏严寒酷暑、无视狂风暴雨,哪怕选取不被人注意的一角,也要挤出重压的岩石,能屈能伸、坚韧不拔,并且仍然春绿秋黄、岁岁枯荣。

  野草的生命里没有退缩与忍让,永远向上并且勇往直前。野草的一生是*凡的一生,但真是这*凡,才决定了它与人无争、与世无争,默默的延续和繁荣。

  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最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蕴蓄。山野与丘壑少不了小草的点缀,这是每一位画家作画时的心得;即使茎叶沦为牛羊口中的美食,小草仍然留下自己倔强的根,为来年的生长做下强有力的蕴蓄与铺垫,这是小草的执著与追求。所以,有经验的农民在拔草时一定是连根拨起。

  野草的由来早于恐龙,当那些曾经主宰地球若干万年的生物早已绝迹,或者成为坚硬的化石,或者早已成为滋养野草生长的泥土,野草却依然默默地繁衍至今。

  寂静的夜里,倘若忽视虫儿的呢喃,面对黑暗中的野草,用一颗虔诚的心,你可以感觉出它的卑微与成长。

  人也应该如此。做不了大树,就做一棵小草,但即使是做小草,也应该做一棵有花、有果实的小草。并且开花结果,生生不息。

  (选自《当代文萃》,有删节)

  1、本文借物抒怀,用自然界极为*凡的野草来阐释人生的哲理。请你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理解下面划线字的含义。

  (1)很多时候,面对着那些泼辣生长的野草,我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野草是有灵性的,有春的绚丽,有夏的泼辣。秋的丰实,更有冬的蕴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用“野草”和“恐龙”作比较,说明了怎样的观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倒数第2段作者说:“寂静的夜里,倘若忽视虫儿的呢喃,面对黑暗中的野草,用一颗虔诚的心,你可以感觉出它的卑微与成长。”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从文章内容来看,野草的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人类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赞扬野草勇往直前、顽强不屈的精神,告诉我们:成不了大人物,不妨做一个像野草一样*凡而顽强的普通人。(意对即可)

  2、(1)长势十分旺盛。

  (2)野草随着时令的变化而呈现出不同的姿态的机智,是拟人的说法。(意对即可)

  3、恐龙已经绝迹,而野草却繁衍生息至今,赞扬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留心黑暗中的野草,让它进入你的心灵深处,你就会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渺小,以至于时常被人遗忘,但同时你会被它顽强不屈、努力向上的精神所感动。(意对即可)

  5、没有退缩与忍让,永远向上并且勇往直前;野草是这个世界上最为*凡和普通的植物,但却最具有最顽强的生命力。(意对即可)

  ①“绿色城市”应指两方面,一是城市看上去草木葱绿,二是城市能提供清洁的空气与干净的饮水。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城市绿地要有草本植物的覆盖。如果草本植物是自然生长起来的天然植被,俗称“野草”,就能体现出该城市的绿化方式已有了“生态文明”的概念。

  ②为什么留住野草有利净化城市的空气?这是因为,空气中的尘颗粒有很大部分来自绿地裸土。而野草大多具有发达的根系,它们不必浇水就能生长繁茂,有些因具有耐阴性,在树下也能存活。所以,只要不拔草,野草的根系能像网一样将土壤颗粒固定住,绿地就不会扬尘了。在德国的许多城市中,野草只能剪短,不能拔除。这一来,马路上就几乎没有尘土了。

  ③利用野草绿化城市的另一优点是管理简单并且景观好。对草地的维护每年只需做几次修剪。因野草地中的野花能顺应时节开放,一年四季使城市绿地呈现不同的色彩,这常常会使人们流连忘返。目前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

  ④利用野草绿化城市还有利于保护水资源。不必浇灌就能减少绿地耗水。野草根粗而长,能在土壤中钻出多条通道,下雨时,雨水能顺着这些根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笔者观察到,下大雨时,长满野草的绿地中几乎不见积水,而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却会出现雨水滞留地表的现象。这说明:野草地吸收雨水的能力比草皮地强。

  ⑤*年来,我国城市增加了树木的种植量,这本是件好事,但许多新栽的树木下面都是裸土,这增加了城市扬尘。让树下土壤不再裸露的简单方法就是让野草生长起来。在春、夏、秋三季,只要下雨,野花、野草都能自然生长。有些城市的绿化部门会组织民工拔草,请千万别再这样做。

  ⑥大自然的草地本身就是由野草、野花组成的。当城市绿地中能出现自由生长的野花、野草时,这个城市就离“绿色城市”的梦想很*了。(文/李皓)

  1. 请结合全文,说说标题中“绿”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文中画线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②段中加粗词语“大多”为什么不能删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某市绿化部门的刘科长将组织民工把树木下面的野草拔掉,请你运用本文的知识,有礼貌地劝说刘科长放弃这一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草木葱绿,空气清洁,饮水干净。

  2. 作比较,说明长满野草的绿地比人工铺设的草皮地吸收雨水的能力强。

  3.如果删去“大多”,就说明野草都有发达的根系,这与实际情况不符。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4. 刘科长,谢谢您为绿化城市作出的努力,但请您放弃组织民工拔草的计划,一是因为野草大多有发达的根系,不仅能将土壤颗粒固定,使土壤不会扬尘,净化城市空气,雨水也能顺着这些根系流入地下,补充地下水。二是因为野草地的管理简单,景观也好;三是因为在许多发达国家,让野草绿化城市的做法已广泛采用。刘科长,谢谢您的倾听,留住草地,城市才能绿起来。请放弃您的计划吧。

  野草丽尼

  (1)在间壁的牛房中的母牛真安静,惯常在后山吼着的松风,也停止了它的呼吸,狗也没有叫吠。整个的村庄,甚至整个的*原,该是全都睡熟了吧?

  (2)女孩子感觉得这夜晚是过于寂寞的;而生活,也同样安静而且寂寞。她还刚刚十六岁,母亲在一年前已经死去了。只有父亲,而他,却每个晚上把她留在这祖遗的房屋里,自己则到镇上去,一直到午夜以后才醉醺醺地歪歪倒倒跑回来。

  (3)荒唐的父亲啊!——女孩子叹息着,感觉寂寞和恐怖。她抖了一抖,拿起火油灯来,走到了间壁牛房里去,好像在这阴惨而寂寞的屋子里,惟有那匹母牛才是一个可靠的伴侣似的。母牛已经衰老了呢。它安静地躺在那里,虽然明知道有人来到它的身旁,但是,却没有动一动的意思。它的头伏在地面,眼睛好像已经阖上,而骨瘦的身体,在那安静的躺卧姿态里,似乎更为显得支离了。年轻的女主人把灯照到它的眼前,端详了一下它的呆滞的眼睛,于是,抚抚它那带着白花的头额,忍不住地有着想要哭泣的抽搐了。

  (4)“母亲……”她模糊地嗫嚅着,一滴眼泪不自主地流下了她的面颊。她记起来,那母牛是母亲坚持着要买来的。她自己,那时还不过十岁。她也爱这只母牛,它是驯良,在那时,它还年轻,有些害羞,怕人摸它的脸面和鼻子,同时,却又非常淘气,爱故意扬起头去,让幼小的女主人的手不能顺利地摸到它的犄角。她把它叫作“傻子”叫作“蠢货”,而它,则把尾巴一撅,趁着她还不曾把缰绳系到那脱了皮的柏树上面,就如飞地跑开了。

  (5)然而,记忆却不能永远这么明朗。一层黑的阴影罩上来了。从那时以后,她就被送到城里去,在一处有如修道院的学校里被禁锢起来了。老处女们的眼睛是严厉的,言语是急促而愠怒的。人们不再教她唱着山歌,却教她唱着敬神的歌曲。到这时候,是临到别人来叫她“傻子”,叫她“蠢货”了。

  (6)“傻子,敏子,你十二岁了,你可晓得?年纪不小!”可是,到明年,别人又来提醒她道:“蠢货,敏子,你十三岁了,还不会作祷告?上帝要罚你的!”

  (7)她轻轻地咽了一口气,从牛房里,照样端着火油灯,再回到堂屋里来。她有一些幻想,她想着在那遥远的天上,生活应当是快乐的;她想到她的母亲,那个慈祥的妇人,只在三十五岁的时候,就死掉了的。

  (8)在村头,忽然传来几声断续的狗吠。她抬起头来,静听着,也许是父亲回来了吧?然而,狗吠声立刻又停止下来,整个村子,一时又重归静寂。

  (9)“是赶夜路的人从村头经过呢,”她又低下头来,继续着她的思想。她有一些秘密,但是,她不知道向什么人去告诉。在乡村里,她感觉着她该疏远每一个年长的人,而对于少年人们,她更感觉着一种不自主的羞怯。她孤独着,她不会对人说话,而别人,也同样地用着歧视的眼睛看她,要不然,就是给她嘲笑:“啊,敏姑,乡下住不惯啊!”或者,“敏姑,到底是城里人啦!城里人比乡下人好啊,多斯文!”她感觉得羞惭,感觉得嫌憎和恨恶,然而有时也感觉得一些自满,可是,有什么可以自满的呢?

  (10)她有着许多的秘密,她感觉得无论怎样也要向一个人倾吐出来。她从那积满灰尘的笔盂里拿出一根细的铅笔来,在一本抄本上轻轻地写下了两个字:

  (11)“妈妈——”

  (12)而在灯焰里面,妈妈的慈爱的脸面就好像出现了来;仍然是那样含着微笑,眼睛和嘴唇仍然是显示着坚决和良善,头发上面仍然是包着那块印着蓝色条纹的头巾。女孩子的手指颤栗了,她深深地认识那个脸面,她想要捉住它,然而,她知道那不可能,于是,低下头来,在纸上迅速地写了下去。

  (13)“妈妈,我看见您在我的眼前!我在这里是这样寂寞。这是怎样寂寞的地方啊。母牛阿黄也老了呢,没有精神,青草和黄草都不高兴吃……”

  (14)她望望灯焰,母亲的脸面变得多么模糊啊,好像是有一些泪花挂在她那含笑的眼睫上面,使那慈爱的脸面变成看不清楚的影子了。她急忙又低下头来,疾疾地写着,好像怕那模糊的影子转眼之间就会消逝。

  (15)“……妈,我怎么办呢?您怎样来安排我呢?父亲对我什么事也不管,他忘记我了,好像他已经不记得他还有一个女儿。妈妈,别人瞧不起他,瞧不起我们呢。在乡下,没有合适的人家做亲,人家不要不会作田的女孩子,人们把我们当作了另外的人。妈妈,我怎么办呢?没有人理我——我……我……我是一根野草啊……”

  (16)油灯快*熄灭了,只剩有一星如豆的火光,而母亲的影子,也忽地消灭了下去。女孩子把头俯在案上,手里握着笔。“母亲,您在哪里呢?”她喃喃着,“我要到您那里去。……”

  (17)在间壁的牛房里,母牛轻轻地叹息着。在村子的一端,狂吠声传来了,凄厉而且恐怖;然而,父亲还是没有回来呢。

  (有删改)

  注:丽尼,原名郭安仁,1909年生于湖北孝感,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一位有影响的散文家。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文章开头描写村庄没有风吼犬吠,结尾处描写狗吠的凄厉恐怖,表现了村庄乃至社会的死寂,用以衬托女孩的孤独寂寞。

  B.文章具有诗化的结构之美和哀婉沉郁的感伤之情,语言风格独特,清新秀雅,真挚细微。

  C.作者把笔触伸入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描写了女孩贫穷艰难的生存状况,表达了作者对弱小者深深同情。

  D.文章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一系列对比,突显了独处家中的女孩孤苦伶仃、备受侮辱和损害的事实,深化了作品的主题。

  E.通览全文,女孩的遭遇令人心酸,其孤独的原因是父亲的冷漠、不负责任,村人的讥讽和学校的禁锢。

  16.请联系上下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请简要分析第(4)、(5)段中“傻子”“蠢货”的妙处。(3分)

  答: ▲

  (2)理解第(15)段中“我是一根野草啊”一句的含意,并分析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3分)

  答: ▲

  17.文章描写老牛有什么作用?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答: ▲

  18.丽尼的散文被称为“内心探索”散文,请根据本文,探究“内心探索”这一特点是如何体现的。(6分)

  答: ▲

  试题答案:

  五、(22分)

  15.(4分)C E(C.“贫穷”错,文中无此意。E.“学校的禁锢”错,而是女孩自身与村里人格格不入。如第(9)段“有时也感觉得一些自满”,第(15)段“在乡下,没有合适的人家做亲,人家不要不会作田的女孩子,人们把我们当作了另外的人”。)(每项2分)

  16.(6分)

  (1)(3分)第(4)段是女孩对老牛亲昵的称呼(1分),表现了女孩对老牛的喜爱之情(1分);第(5)段则是学校里的人对女孩的称呼,表现了学校里的人对女孩的讥讽和侮辱(1分)。

  (2)(3分)运用比喻手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女孩对自己像“一根野草”一样无人照顾、无人关爱、任人践踏的不幸命运的深沉慨叹(2分)。照应文章题目(1分)。

  17.(6分)①首尾照应。文章从老牛入笔,以老牛结尾,首尾照应,使结构更加完整严谨。②全文线索。文章中老牛贯穿全文,将女孩的遭遇连结为一体,使结构紧凑严密。③象征母亲,揭示主题。文章中的老牛是女孩的情感寄托,象征了母亲,借以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之情。(每点2分)

  18.(6分)①细腻入微的人物心理描写(1分)。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法描写了女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内心独白式的书信,将女孩的内心世界展现在读者面前,揭示出文章的主题。(2分)。②以人物心理意识来结构文章(1分)。文章以女孩的心理意识来联结其遭遇和背景材料。(2分)。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8)

——《古琴》阅读答案(精选5篇)

  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是汉文化中的瑰宝。她以其历史久远、文献浩瀚、内涵丰富和影响深远为世人所珍视。

  根据文献记载,先秦时期,古琴除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雅乐外,一度盛兴于民间,深得人们喜爱,用以抒情咏怀。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民间诗歌集《诗经》中的许多作品那里得到印证,如《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这说明古琴至少在春秋时期,便是一件在民间非常普遍、非常受古人喜爱的乐器。

  唐宋以来历代都有古琴精品传世。存见南北朝至清代的琴谱百余种,琴曲三千首,还有大量关于琴家、琴论、琴制、琴艺的文献。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

  关于古琴的起源,有伏羲作琴、神农作琴、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等说。作为追记的传说,可不必尽信,但既然传为先古圣贤所作,古琴理所当然地成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的工具。因此,其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蕴含着特殊的意义。例如,古琴的形状以前宽后狭为标准,其实是象征尊卑的意涵。《风俗通》中记载了:琴长四尺五寸,法四时五行也;七弦者,法七星也,大弦为君,小弦为臣,文王、武王加二弦,以合君臣之恩。说明了古琴最初的尺寸象征四时五行,到后来文王、武王加的二弦,则是有君臣之恩的意义在里面。至于古琴上的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而居中最大的徽代表君王,象征闰月。另外,古琴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

  所谓焚香操琴,对琴乐艺术的欣赏,讲究的是一种净与静的体现。古琴音乐之所以能够给予人们一种曲调高古的意境,这是因为古人对于弹琴的时机、心情、仪容以及气氛,甚至在对象的选择上,都是非常讲究的。有所谓六忌、七不弹之说。六忌是指大寒、大暑、大风、大雨、迅雷以及大雪六种天气气候,七不弹则是指:闻丧者、奏乐时、事冗时、不净身、衣冠不整、不焚香以及不遇知音等七种情况,都不是弹琴的好时机。

  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历来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古琴因其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而在棋术、书法、绘画中居于首位。古琴被视为圣人治理国事的圭臬,君子修身养性的凭借,所以只要是违反了圣人与君子的风范,一律不准弹琴。班固在《白虎通》中记载:琴者,禁也。所以禁止于邪,以正人心也。可见古琴又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因此,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展现出君子修身养性的精神境界。

  1.下列有关古琴的描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先秦时期,古琴除了作为雅乐出现在许多重大神圣的场合外,还被人们用来抒情咏怀,在民间流行,深受人们欢迎。

  B.古时,琴、棋、书、画并称,用以概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而作为中华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古琴早在孔子时期就已经非常流行。

  C.古琴在中国虽然有悠久的历史,但是关于谁最早制造了古琴这个问题,一直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许多说法也仅是传说而已。

  D.作为发扬先贤道德精神工具,古琴又被人们赋予许多特殊的含义,如其十二徽分别象征十二月。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古琴是遗存最为丰富的一种乐器。不仅有许多古琴精品传世,还有大量的琴谱、琴曲被保留了下来。

  B.古人对弹琴的各种条件及弹琴对象的选择十分讲究,这也是古琴音乐能让人感受到曲调高古的意境的原因。

  C.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因此,比其他中国器物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D.古琴被认为有禁止淫邪以匡正人心的.蕴含,是圣人治理国事的准则,它的地位是棋术、书法、绘画所不能比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中有许多诗歌内容涉及古琴,可见,在春秋时期或者更早,古琴就已经是一件受到人们欢迎的乐器。

  B.古琴在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有特殊的意义和文化内涵。如文王、武王加二弦之举赋予了古琴君臣之恩的含义,泛音按音和散音三种音色则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等,这些在《风俗通》中都有记载。

  C.关于古琴演奏,古人有六忌、七不弹的说法,古人认为如果遇上大风大雨等恶劣天气,或者哪怕只是事务繁杂、衣冠不整都不是弹奏古琴的好时机。

  D.古琴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寄寓了文人凌风傲骨、超凡脱俗的处世心态,它与棋术、书法、绘画被视为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阅读【答案】

  1.B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原文第一段说古琴是汉民族最早的弹弦乐器。

  2.试题分析:原文为比起其他中国乐器,古琴更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筛选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能力层次为C级。

  3.试题分析:三种音色分别象征天地人之和合在《风俗通》中有记载于文无据。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和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

  古琴艺术

  吴钊

  伯牙鼓琴,钟子期善听,这因琴相知、因人绝弦的千古美谈,讴歌了超越现实存在的心灵沟通,在被后世传诵数千年的岁月中,每每会激起“天下谁人能识君”的深深感叹。

  古琴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国音乐体系的基本特征,构成了华夏民族音乐审美的核心,经过两千载岁月浸润而臻于完善,已成为再现中华传统艺术风貌、重拾传统文化记忆、传承民族文化血脉的重要精神遗产。

  古琴艺术与中国其他传统器乐艺术形式相比较,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在律学、乐学、斫琴工艺、演奏技巧、传承方式以及哲学、文学、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具有突出的高雅文化特点。

  相比于传统乐器,古琴琴体形制特殊,制作工艺精致,兼具视觉审美与实用器物的双重价值。历代琴人将古琴每一处结构、每一分尺度都视作自然与生命的浓缩或延展。在传世名琴的琴腹、琴底等处,多见类似画作之上的题款、刻印,无论是作为寄情寓志,还是作为操弄之后的闲暇把玩,都体现出琴人对古琴所特有的、非一般乐器所能比拟的文化情感。

  现存的传统古琴曲目约有三千余首,在标题之下多有提示性的解题。从思想内涵来看,基本可以归在儒、释、道三家以及清谈玄学的范畴之内,其表现形式多借写景、叙事完单抒情。

  与其他传统音乐多用工尺谱标记音高与节奏的方式不同,古琴谱记载的M弹奏时的定调、弦序、徽位以及左右手指法、奏法,而不记节拍节奏。现藏于日本的“文字谱”《碣石调幽兰》是目前已知的中国最早的乐谱,其用汉字详细描述的记谱方式像是一份加密文件,缺少古琴这一“密码本”,是无法从中读出鲁乐的。

  繁琐的记谱在唐代得以简化,减字谱沿用至今已逾千年,具有简便易学与记录音位、手法详尽的优点。也正是由于琴谱是一种只记录音高和弹奏手法的'指位谱,因而这一古琴秘笈须通过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才能完整地传承旋律。

  琴谱不记节拍节奏的特点,也使得据谱演奏古琴充满创造性与灵活性,这一特殊的过程被称为“打谱”,是传承古琴音乐的重要方式。两千年来,琴人通过“打谱”的方式,不断地在古老的琴乐艺术中注入新鲜的血液,充分体现了琴人在处理“口传心授”与“依谱寻声”、流派传统与琴人个性等关系方面的经验与智慧,使得传统乐曲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独有的传承方式使古琴艺术既保持了原有的风姿,又展示出容纳百川的情怀,使得这条开放的前进的河流,承载了数以千年的积淀,缓缓流至今日。

  古琴艺术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无论是清微淡远,还是中正*和,传达出由感官愉悦到情感愉悦以至培养情操的不同审美诉求。作为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弹琴有助于找到静雅与畅达之间的最佳*衡点,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独特的情感追求,琴人将艺术、人生、理想等情感内涵融入指端,以求得知音与共鸣。

  (有删改)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古琴艺术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艺术品格,是传承民族文化的精神遗产。

  B.在古琴的琴腹、琴底等处,常见体现琴人特有的文化情感的题款、刻印。

  C.古琴琴谱不记节拍节奏,难以直接视唱,只有依托古琴,才能读出音乐。

  D.琴人在演奏古琴时之所以能够“打谱”,是因为古琴琴谱是一种指位谱。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知音的故事有力地论证演奏古琴是中国传统文人修身养性的必由之径。

  B.文章从多个方面将古琴艺术和传统器乐艺术作了比较,阐述了古琴艺术的特点。

  C.文章以“文字谱”《碣石调幽兰》为例,论述了古琴琴谱记谱方式的独特性。

  D.对于古琴琴谱,文章先交代记载内容,再从旋律传承和演奏两个层面加以分析。

  3.古琴艺术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哪些情感追求?请联系全文简要概括。(6分)

  答案:

  1.(3分)B(应为“传世名琴气)。

  2.(3分)A(“知音的故事”是用来引出论题,不是用于论证的。)

  3.(6分)

  ①追求知音与共鸣;

  ②追求高雅情致;

  ③追求自然与生命的永恒;

  ④追求兼容并包的开放精神;

  ⑤追求清微淡远、中正*和的艺术品格。

  评分建议:每点2分,答出三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

  ① 古琴历史悠久,是汉民族最早的拨弦乐器,自古“琴”为其特指。据文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已把古琴用于郊庙祭祀、朝会、典礼等重要场合。《诗经》中已有“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妻子好合,如鼓瑟琴”等诗句,说明古琴在那时就已比较普及了。

  ② 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是一个扁长形音箱,它头大尾小,宽六寸,厚二寸,长三尺六寸五,由两块中空的木板粘合而成。琴面呈拱形凸起,琴底为方形*面。七根琴弦通过岳山(琴头凸起的部分)架在面板上,一弦外嵌有十三个徽点。古琴形制的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象征意义。例如琴面圆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琴长象征三百六十五天。形制各部分的命名也用意深远:有的从空间角度命名,使琴各部分的名称对应于天地、山川等自然之物;有的从生命角度命名,古琴就被比作人或凤,有头、项、肩、腰和足。因此在琴人眼里,一张琴就是一个生命,更是一个世界。

  ③ 古琴的式样很多,不同式样反映了设计者不同的审美情趣。“蕉叶式”顾名思义像一片芭蕉叶,它的琴头别具一格,整体线条圆润,生趣盎然。“仲尼式”只在琴体的项部和腰部有两个凹进的线条,其简洁流畅、含蓄大方的造型颇能体现儒家中庸内敛的风格。“落霞式”的两侧呈对称的波浪曲线形,让人联想到无际的天边、灿烂的晚霞。“正合式”一线直下,从琴首到琴腰没有任何变化,造型朴素大方,颇受琴人喜爱。

  ④ “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这是说古琴有很强的音乐表现能力。古琴的木质共鸣箱是由一块整木掏空而成,所以能产生深沉、厚实、古朴的音响。古琴的有效弦长一般超过110厘米,琴弦振幅大, 振动时间久, 自然能给人余音绕梁之感。古琴的音色多变,有散音、按音与泛音三种基本音色。散音响亮,共鸣性强;按音温厚结实;泛音清脆透亮。乐曲中三种音色常配合使用,使古琴能细腻精微地表现音乐中的意境和情感。清微淡远的《*沙落雁》,刚烈粗犷的《广陵散》,悠闲舒展的《渔樵问答》,哀婉沉痛的《长门怨》……都能在古琴的乐声中得到很好的表现。

  ⑤ 古琴是中国古代文化地位最高的乐器。它位列“琴棋书画”之首,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寄情山水,物我两忘的重要媒介。古琴艺术所追求的情趣与意境都符合传统文人对世界和生命的体认,也与中国传统文化崇尚内在、寓意含蓄的精神特征吻合。文人的深度参与提升了古琴艺术的境界,也给我们留下了无数与琴有关的诗篇和优美传说。伯牙与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丽,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的孤独,陶潜抱着无弦琴弹奏时“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的天真……至今读来仍令人神往。

  15.根据上文中的相关知识,下列选项中的古琴属于“仲尼式”的一项是( )。(2分)

  A. B. C. D.

  16.请简要回答文章第②段是从哪几个方面对古琴的形制进行说明的。(3分)

  答:

  17.请你阅读下面的材料,联系上文内容,分析我国古琴艺术得到世界认可的原因。(5分)

  【材料】

  1977年8月,美国发射的“旅行者2号”太空船上放置了一张可以循环播放的镀金唱片,古琴大师管*湖演奏的古琴曲《流水》就被收录其中。20xx年11月7日,中国古琴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古琴艺术的突出价值再次得到世界公认。

  答:

  参考答案:

  15.答案: C (共2分)

  16.答案要点:

  (1)古琴形制的基本组成。


《待客》阅读答案(精选5篇)(扩展9)

——《文王》阅读答案(精选5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七年,秦与赵兵相距长*,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秦数挑战,廉颇不肯。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 “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详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余,几不得脱。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曰:“赵壮者尽于长*,其孤未壮。”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君,为假相国。

  廉颇之免长*归也,失势之时,故客尽去。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

  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

  (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赵军固壁不战壁:坚守B.赵使廉颇将攻秦将:率兵C.为假相国假:代理D.顷之,三遗矢矣矢:筷子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赵王因以括为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B.乃得解邯郸之围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C.壮者尽于长*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夫天下以市道交以勇气闻于诸侯赵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全都能表现出赵孝成王昏庸无能的一项是()

  ①赵王信秦之间②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

  ③悉更约束,易置军吏④赖楚、魏诸侯来救,乃得解邯郸之围

  ⑤使乐乘代廉颇⑥赵王以为老,遂不召A.①②④B.①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⑤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秦与赵兵相距长*,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赵使廉颇将攻秦(4分)

  (2)君何见之晚也?夫天下以市道交,君有势,我则从君,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4分)

  (3)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4分) 参考答案: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A

  小题4:①秦军与赵军在长*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

  ②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的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

  ③赵国的使臣见到廉颇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

  小题1:

  试题分析:矢,通“屎”。

  小题2:

  试题分析:A.因,分别是“于是”“通过”的意思。B.乃,都是“才”的意思。C.于,分别为“在”“对于”的意思。D.以,分别是“用”“凭借”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③是赵括做的事,⑤⑥是赵悼襄王做的事,④可以从侧面表现出赵孝成王的.昏庸无能。

  小题4:

  试题分析:尽量采用直译。第一句:距,通“拒”,相拒,对峙;病笃,病重;将,动词,率领。第二句:见,见识;以,根据;市道,做买卖的法则;固,本来。第三句:为之,为了这事;饭,吃饭,动词;被,通“披”。

  【参考译文】

  赵惠文王去世,太子孝成王即位。孝成王七年(前259),秦军与赵军在长*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得很厉害,赵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次挑战,廉颇不肯应战。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间谍说:“秦军所忌讳的,就只是怕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于是就以赵括为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粘住调弦的短木再去弹瑟一样不知道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书籍,却不懂得灵活应变(随机应变)。”赵王没有听从,还是命赵括做了大将。

  赵括代替廉颇之后,就把廉颇的规定制度全都改变了,又撤换了原来管事的军吏。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情况,便调遣奇兵,假装败逃,后又去截断赵军运粮的道路,把赵军分割成两半,赵国军心涣散。过了四十多天,赵军饿得没有办法,赵括就出动精兵亲自与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括军队战败,几十万大军最后投降了秦,结果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赵国前后损失共四十五万人。第二年,秦军就包围了邯郸,有一年多,赵国几乎不能保全自己,全靠楚国、魏国军队来援救,才得以解除邯郸的包围。

  自邯郸解围五年之后,燕国采纳栗腹的计谋,他说:“赵国的壮丁全都死在长*了,他们的遗孤尚末长大**。”便发兵攻赵。赵王派廉颇领兵反击,在鄗(音“浩”)城大败燕军,杀死栗腹,于是包围燕国都城。燕国割让五座城请求讲和,赵王才答应停战。赵王把尉文赐给廉颇,封号是信*君,让他任代理相国之职。

  廉颇从长*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原来的门客都离开他了。等到又被任用为将军,门客又重新回来了。廉颇说:“先生们都请回吧!”门客们说:“唉!您的见识怎么这样落后呢?天下之人都是用市场法则进行交往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本是很常见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又过了六年,赵国派廉颇进攻魏国的繁阳,把它攻克了。

  赵孝成王去世,太子悼襄王即位,派乐乘接替廉颇。廉颇大怒,攻打乐乘,乐乘逃跑了。廉颇于是逃奔到魏国的大梁。廉颇在大梁住了很久,魏国对他不能信任重用。赵国因为屡次被秦兵围困,赵王就想重新用廉颇为将,廉颇也想再被赵国任用。赵王派了使臣去探望廉颇,看看他还能不能任用。廉颇的仇人郭开给了使者很多钱,让他回来后说廉颇的坏话。赵国使臣见到廉颇之后,廉颇为了这件事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又披着铁甲骑上马,来表示自己还可以重用。赵国使者回去向赵王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但还能吃很多饭,可是陪我坐着时,一会儿就拉了三次屎。”赵王认为廉颇老了,就没有再征召他。

  楚国听说廉颇在魏国,暗中派人去迎接他。廉颇虽做了楚国的将军,并没有战功,他说:“我想指挥赵国的士兵啊。”廉颇最终死在寿春。

  司马文王①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②,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王谓贾充③曰:“是人之无情,乃可至于乎!虽使诸葛亮在,不能辅之久全,而况姜维邪?”

  充曰:“不如是,殿下④何由并之。”

  他曰,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⑤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父坟墓远在陇、蜀⑥,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选自《三国志.蜀书》

  【注解】①司马文王:指司马昭。他死后,被尊称为文帝,故这里称“文王”。②蜀技:表演四川的歌舞。技,同“伎”。③贾充:司马昭父子的亲信。④殿下:汉代以后,对太子、亲王的尊称。⑤郤正:刘禅旧日的大臣,和刘禅一起,被迁送到洛阳。⑥陇、蜀:指四川。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1)颇思蜀否? _________________

  (2)宜泣而答_________________

  (3)会王复问正 _________________

  (4)诚如尊命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何乃似郤正语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充分表现刘禅“无情”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由此句演化出的成语是______________,现在常用来比喻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文中刘禅的言行你是怎样评价这位亡国之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很

  (2)应当

  (3)正巧

  (4)的确

  2、(1)司马昭和刘禅在一起宴饮,(派人)专为他表演四川的歌舞。

  (2)怎么竟然像郤正说过的话呢?

  3、此间乐,不思蜀。 乐不思蜀 乐而忘返或乐而忘本。(意对即可)

  4、通过文中刘禅的言行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昏庸无能、贪图享乐、敌我不分、麻木不仁的亡国之君。(意对即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王文正①在相府日,未归第②。上遣使赐御酒十器,其兄丞令人首取二壶,其妇曰:“上赐也,俟相公归视。”即欲持去。兄怒,擎梃击壶皆碎,酝③流盈地。夫人恶之,不令扫却④。公归见之,问其故,左右具道所以然。公徐语曰:“人生光景几许时?其间何用较计。”余无他言。

  【注释】①王文正:北宋名相王旦,谥号文正。②归第:回家。③酝;酒。④却:去掉。

  11.解释上文中划线的词语(4分)

  (1)上遣使赐御酒十器( ) (2)酝流盈地( )

  12.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王文正从左到右地来回打听这样的原因。B 王文正向全部*旁侍者打听这样的原因。

  C *旁侍者全部向王文正讲述这样的原因。D *旁侍者向王文正详细讲述这样的原因。

  13.其妇“即欲持去”的理由是“ ”。(用原文语句回答)(2分)

  14.本文表现了王文正 的品质。(3分)

  答案解析:

  11(4分,各2分)(1)使:使者 (2)盈:满

  12D

  13(2分)上赐也,誓相公归视

  14(3分)为人豁达(宽宏大量)。

  文言文,完成4~7小题。

  王丘,光禄卿同皎从兄子也。父同晊,左庶子。丘年十一,童子举擢第,时类皆以诵经为课,丘独以属文见擢,由是知名。弱冠,又应制举,拜奉礼郎。丘神气清古,而志行修洁,尤善词赋,族人左庶子方庆及御史大夫魏元忠皆称荐之。长安中,自偃师主簿擢第,拜监察御史。

  开元初,累迁考功员外郎。先是,考功举人,请托大行,取士颇滥,每年至数百人,丘一切核其实材,登科者仅满百人。议者以为自则天已后凡数十年,无如丘者,其后*豫、严挺之为其次焉。三迁紫微舍人,以知制诰之勤,加朝散大夫,再转吏部侍郎。典选累年,甚称*允。擢用山阴尉孙逖、桃林尉张镜微、湖城尉张晋明、进士王泠然,皆称一时之秀。俄换尚书左丞。

  十一年,拜黄门侍郎。其年,山东旱俭,朝议选朝臣为刺史以抚贫民,制曰:“昔咎繇与禹言曰:‘在知人,在安人。’此皆念存邦本,光于帝载,乾乾夕惕,无忘一日。而长吏或不称,苍生或未宁,深思循良,以矫过弊,仍重诸侯之选,故自朝廷始之。”于是以丘为怀州刺史,又以中书侍郎崔沔等数人皆为山东诸州刺史。至任,皆无可称,唯丘在职清严,人吏甚畏慕之。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二十一年,侍中裴光庭病卒,中书令萧嵩与丘有旧,将荐丘知政事,丘知而固辞,且盛推尚书右丞韩休,嵩因而奏之。及休作相,遂荐丘代崔琳为御史大夫。丘既讷于言词,敷奏多不称旨。俄转太子宾客,袭父爵宿预男,寻以疾拜礼部尚书,仍听致仕。

  丘虽历要职,固守清俭,未尝受人馈遗,第宅舆马,称为敝陋。致仕之后,药饵殆将不给。上闻而嘉叹,下制曰:“王丘夙负良材 ,累升茂秩,比缘疾疹,假以优闲。闻其家道屡空,医药靡给,久此从宦,遂无余资。持操若斯 ,古人何远!且优贤之义,方册所先,周急之宜,沮劝攸在。其俸禄一事已上,并宜全给,式表殊常之泽,用旌贞白之吏 。”天宝二年卒,赠荆州大都督。

  (《旧唐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B.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C.俄/又分知吏部选事/入为尚书左丞/丁父忧/去职/服阕拜右散骑常侍/仍知制诰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