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风俗征文 (菁华3篇)

首页 / 征文 / | 2022-11-10 00:00:00 征文

家乡的风俗征文1

  每个人的家乡都有着自我特有的风俗,而我的家乡的风俗*惯也与众不一样,独具特色,处处显示着具有浓厚*文化的`民风民俗。

  我的家乡在四川省隆昌县,我们那里的风俗*惯是—舞龙,在每年最热闹的时候,也就是正月初八,家乡的舞龙表演异常隆重,也极有特色。

  这一天是县城出大龙的日子。全县十八个乡镇,就有十八条彩绸做成的大龙,*于县城大街。四面八方。城里乡下,就连临*的市县的人们,都纷纷闻名赶来一睹热闹。

  随着鞭炮声和锣鼓声,龙灯翩翩起舞,大家扶老携幼,源源不断地赶来。街道两旁的人欢呼着,簇拥着,赞叹着,有些人迫不及待,或是觉得可是瘾,居然向龙跑去,用手触摸着龙体,有的在龙腹下穿行,跳跃。据说摸了龙体能够让人免去病痛,给人带来好运。

  舞龙用的拜龙台建在城中心的人民广场。台后有两条十几米的彩龙相拥而成的柱子,更显得气势不凡。台上站着一排领导、贵宾,专门等着五彩龙来,给它们“点睛”。据说龙眼都由最高领导亲自点画。这足见画龙点睛的意义。

  演出最先是双凤的两条凤,最终的龙市镇的大彩龙,先凤后龙,可见其龙凤呈祥的蕴意。

  生活中的一点一滴,无不体现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特色,无不展示出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我们一齐建设家园,把家乡的民风民俗继续传承下去。

家乡的风俗征文2

  家乡的风俗有很多,有中秋节、端午节、春节等,这些节日有故事也有美食,不过外国也有节日哟!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要吃粽子,粽子里的陷多种多样,深受人们的喜爱。有些人可能会把粽子放在水边祭拜屈原。我的家乡也有这样的风俗,人们会把粽子放在水边,再把一杯酒倒在地上,是敬屈原的,也是求*安的吧!过端午节时,还要划龙船,那场面可热闹了!划龙船还没有开始时,就已经人山人海了,有时挤都挤不进去,所以最好来早点来。划龙船开始时,现场更热闹了,人们会拿着粽子在旁边大喊:“加油!加油!…”队员们拿着桨奋力划动着,哪一队先到终点就会得到奖品,那奖品想都不用想当然是粽子了。

  中秋节也是我过得传统节日,中秋节必须吃美味的月饼,月饼的陷也有很多,人们都喜欢吃。关于中秋节的来源,也是有一个传说的,就是嫦娥为了不让一个小人得到仙丹,就把仙丹吃了,最后升天了,人们为了纪念嫦娥,就把这一天叫中秋节。中秋节的由来可真悲伤啊!不过,有些人会在月亮下拜月亮,可能是为了赞美嫦娥的高尚品质。中秋节是我最爱的节日,因为奶奶会给我讲好听的故事,吃晚饭时,难免会拿几个月饼吃,奶奶有时要哄我,就会把月饼放在嘴边,说几个故事,再给我吃。

  在我的家乡,过中秋节,每人都要一口气吃几个月饼,月饼不仅外表好看,而且很好吃,所以我过中秋节总是开开心心的。

家乡的风俗征文3

  大家好,我是个汉族小女孩!我的家乡在江西,对于家乡的风俗,我非常了解。今天就让我来跟你们说说吧!

  在我的家乡,有许多传统的节日。例如:中秋节、元宵节、端午节等许多节日暗示着团圆,但有一个节日却让人思念自己的亲人,这个节日便是清明节。在清明节这一天,我们要去扫墓,要给逝去的亲人送花,表示对他们的缅怀。想想这些,不免内心有些许感伤。

  我们汉族的大多数建筑,既简单而又不缺失美观。在我们这里的县城,大家同住在一幢大楼里,我们把这个很多人居的地叫做小区。而在乡下的话,就不是这样的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一幢属于自己一户人家的房子,虽然没那么大,但却显得十分温馨。

  在我们汉族的家乡,美食也是不可缺少的。有龙虾、螃蟹、贝壳、肉类、米饭……这些都是我最爱吃的食物,它们都十分的美味可口。唯独遗憾的是没有蒙古族那里那么新鲜美味的牛奶。哈哈,不过还是很喜欢我的家乡。


家乡的风俗征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家乡的风俗征文 (菁华3篇)(扩展1)

——家乡的风俗教案 (菁华3篇)

家乡的风俗教案1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修改、完善*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9654;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作。

  3.学*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惯,对本次*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梳理思路,指导*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

  9654;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

  板块二完成*作,学会修改

  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作。

  2.学生自主修改*作。

  3.学生交换欣赏*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作。

  5.全班展示优秀*作。

  6.收集优秀*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9654;教学反思

  指导作文,要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作的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每次*作中都有所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要修改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文章哪些方面需要修改。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修改,让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地修改。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

家乡的风俗教案2

  教学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3.学*修改、完善*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4.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重难点

  1.借鉴本单元描写风俗的写作方法,学*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方法。

  2.能通过*作表达自己对家乡的自豪、赞美之情,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教学策略

  1.阅读理解

  以《北京的春节》为例,带领学生品味经典,学*作者的写作手法,在此基础上学以致用,帮助学生搜集生活中的素材,激发灵感,动笔写家乡的风俗,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

  2.表达运用

  通过阅读*作例文,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自己的*作中去。同时让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水*。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者问问长辈,深入了解自己感兴趣的家乡风俗*惯。

  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

  9654;课时目标

  1.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家乡的风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能够恰当审题,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作。

  3.学*抓住主要特点介绍风俗的写作方法,做到详略得当。

  4.用恰当的表达方式写出自己对家乡风俗的独特感受。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图片欣赏,导入新课

  1.边欣赏边思考,说说这些图片中隐藏着哪些传统节日。

  2.学生说一说:这些节日各有什么*俗?

  预设1:图一是春节,展示的是春节拜年。

  预设2:图二是元宵节,展示的是元宵赏花灯。

  预设3:图三是春节,展示的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包饺子。

  3.引言导入:同学们,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我们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风俗*惯。有的让我们感到新奇,有的让我们感到有趣,还有的让我们赞叹不已。这节课,我们就来写一写自己想要介绍的家乡的风俗。可以是查阅资料时知道的,也可以是询问长辈时了解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的。(板书:家乡的风俗)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风俗*惯,对本次*作充满写作热情,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

  板块二确定思路,回顾写法

  1.你最想介绍的是家乡的哪种风俗?

  2.引导学生交流自己在课前收集到的资料,明确自己要写的内容。

  3.你知道哪些传统节日?

  (1)指名学生说。

  (2)教师归纳总结:*的传统节日有春节、端午节、清明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每一个节日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故事、传说、风俗,或者有着独特的纪念意义。

  (3)谁知道在我们的传统节日中,都有什么风俗?学生自由发言。

  4.回忆本单元中学到的一些写作方法。

  《北京的春节》一文以时间为顺序展开叙述,详略得当。作者老舍先生用通俗易懂、富有“京味儿”的语言,对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和风俗*惯进行了介绍,展现了北京春节的热闹及传统节日的*俗。

  《腊八粥》通过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展现了八儿一家其乐融融的情景。

  《藏戏》先连用三个反问句把藏戏的特点写了出来,接着详写藏戏的由来,分述藏戏的三个特点。

  5.说说你在本次*作中能借鉴的一些写法。

  板块三梳理思路,指导*作

  1.指导学生观察和体验家乡的风俗。

  (1)要想写好家乡的风俗,得要注意观察家乡风俗活动的特点。

  (2)生动、具体地写出风俗活动的场面和细节。

  (3)观察时不仅仅是看,还要注意认真地听,要积极地展开联想和想象。

  (4)要注意观察人们的动作和心情变化等细节。

  (5)注意观察的顺序。

  2.指导写法。

  (1)要交代清楚时间、地点和气氛,使读者有整体的印象。

  (2)要注意刻画特定环境中人物的活动,在人物的动态中写出人物的特征。

  (3)要注意“点”与“面”的关系,把个别人物的活动或细节描写与整体概括描写结合起来,渲染气氛,加强艺术效果。

  (4)要把写人、写景、写事、写物融为一体,使文章形象真实而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板块四自拟提纲

  1.引导学生根据提示编写*作提纲。

  课件出示:

  要介绍的风俗是什么?

  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打算从哪几个方面加以介绍?

  将哪一部分作为重点进行具体介绍?

  根据其特点,你打算拟什么题目?

  2.学生自由编写提纲。

  3.小组内根据编写提示,互提建议,修改提纲。

  4.拟定作文提纲。

  【设计意图】写好作文,要选取合适的素材,要有清晰的思路。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行文思路,这其实就是训练学生拟提纲,梳理文章层次脉络的能力。

  第2课时

  9654;课时目标

  1.让学生将所学的作文技巧运用到写作中去。

  2.学会欣赏他人作文的长处,修改自己的作文。

  3.感受家乡这些独具魅力的风俗中蕴含的民族文化和传统美德。

  9654;教学过程

  板块一范文赏析

  1.范文赏析。

  家乡的春节

  杨晨曦

  照家乡的规矩,从腊月初一就开始新年的预热了。腊八一般是最冷的一天,大家都在这天熬腊八粥,里面的食材丰富极了,让人闻到就觉得心里暖和。

  在过年前,孩子们都喜欢提前准备自己过年时要用的东西。第一种是大家都喜欢买的花炮或鞭炮,尤其是男孩子,一买一大包。第二种便是又硬又甜的糖或又甜又红的枣,只要大人一买到,小孩就一抓一大把。

  终于到了小年腊月二十三,在这一天,鞭炮声接连不断,年味浓浓。街上卖东西的也多了,尤其是糖和瓜子,孩子们也开心多了,到处是欢声笑语。

  虽然别的地方一般是除夕当天才贴春联,但在我的家乡,腊月二十八便开始了。人们喜气洋洋地一边贴着春联,一边哈哈大笑,显示出了万象更新的景象。

  期待已久的除夕之夜终于到来了。这天晚上,鞭炮声比以前多了许多,每分每秒都在响,人们穿着新衣,做着一道又一道的美味佳肴。外出打工的人,除了万不得已,必定会回家吃个团圆饭。这天晚上吃完饭,人们便忙了起来,烧香、磕头、拜天、拜地,一刻也不停。一切活动结束后,除了很小的孩子,一家人都要守岁,听说这么做可以延年益寿。

  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人们都要去拜年,互相表达新年的美好祝愿。

  正月初六,多数商店都已经开张。这天也是我最不愿过的一天,因为家里每一个干活的人都要出去干活。

  元宵节是春节期间又一个重要的日子。这天晚上,人们去城里看灯会,有“二龙戏珠”“龙凤呈祥”……各形各色,各不相同。人们看完灯会便匆匆赶回来,因为大家都要点蜡烛、闹花灯,整个村子火红一片,真是一片灯的海洋。

  就这样,过完元宵节,春节也就结束了。人们各忙各的,又开始了新的生活,孩子去上学,大人去上班,一切就又恢复了*静。

  2.教师点评:小作者以时间为序,将春节从“腊八”开始写起,一直写到了元宵节,将家乡春节的热闹和喜庆淋漓尽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

  【设计意图】展示优秀范文,引导学生学*范文的写作方法,取长补短,主动地提升自己的写作水*。

  板块二完成*作,学会修改

  1.学生根据所写的作文提纲,完成*作。

  2.学生自主修改*作。

  3.学生交换欣赏*作。

  4.根据同学的意见修改、完善*作。

  5.全班展示优秀*作。

  6.收集优秀*作,创编班级民俗作品集。

  9654;教学反思

  指导作文,要先引导学生发散思维,构思与众不同的题目,告诉学生一篇好的文章,题目也是至关重要的,为学生今后*作定题起到一定的提示作用。

  在美文欣赏环节,教师朗读范文,让学生结合本次*作的要求掌握写作方法,并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点评,让学生明晰一篇好的文章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完成,让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体会写法,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写作方法,使学生在每次*作中都有所收获。

  在集体修改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小组里朗读要修改的文章,然后小组讨论文章哪些方面需要修改。小组讨论后,学生自由修改,让学生学会诊断,学会创新地修改。让学生在评改的过程中,体会到自己既是学生又是老师的双重角色,提高作文评改效果,从而提高自己的作文水*。

家乡的风俗教案3

  [教学目标]

  1.介绍自己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一写自己参加过的风俗活动的经历。

  2.借鉴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学会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3.修改、完善自己的*作,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运用本单元的表达方法,抓住特点、有详有略地介绍家乡风俗。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我们的家乡又有哪些特别的风俗*惯呢?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将极其*常的民间*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但本单元的课文为我们呈现的只是民俗风情画卷的一角,这节课就让我们畅所欲言,分享你所知道的民风民俗吧。

  二、畅谈风俗*惯

  1.什么是风俗?

  风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在*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范之不同,称之为“俗”。

  2.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的家乡有哪些不同的风俗。(提示:可以是调查了解到的风俗*惯,也可以是自己对这种风俗的实际体验。)

  (1)生产*俗。水稻是湖北的主要农作物,在选种和插播的过程中都有着当地盛行的一些*俗。过去,在播种前农户会选取少量谷物,放在神龛或灶台前,点上香烛,观察它发芽的情况,预测年成好坏。插秧时,有打“秧鼓”、唱“秧歌”、送“秧茶”的。

  (2)建房*俗。正式动工时,亲朋好友都要带上猪肉、豆腐、糍粑、挂面、烟酒或贺联前往祝贺,主人置酒设宴款待,称之为“吃神福”。“架桁条”“起梁”等也都有一定的讲究。

  (3)过节*俗。黄冈同*大部分地区一样,春节是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整个春节,从“小年”(腊月二十四)开始,历时二十多天,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才结束。传统*俗里,腊月二十四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洁锅灶、点灶灯、接祖宗。

  三、写作思路点拨

  刚才大家一起畅谈了自己所了解或实际体验过的家乡风俗。这么多的风俗都有着它存在的一定道理,我们如何把它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呢?请走进第一单元的*作阅读提示。学生阅读*作要求,明确本次*作应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1.审读题目,明确内涵。本次*作要求大家介绍家乡的一种风俗或写写自己参加过的一种风俗活动。

  2.化大为小,选好切口。通过认真审题,明确了题目要求和内涵后,就要学会化大为小,选择一个最易于表现主题的切入点进行构思写作。“家乡的风俗”是一个比较宽泛的范围,老舍先生写《北京的春节》,整个春节从开始到结束,前后有几十天,但作者只选取了其中最具特色的几件事来写。同学们刚才交流家乡的风俗的时候就提到了好几个方面,所以我们就要学会着重选择一个方面,用具体的事迹、生动的细节和典型的材料来以小见大。可以写家乡的一种节日*俗,或者写家乡的一种风味小吃,还可以写家乡的奇人俗事等。

  3.抓住特点,细致描绘。选好了文章的切口,同学们还要善于根据自身的实际,扬长避短,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受较多或体验真切的内容来写。有的风俗喜庆,有的风俗庄重,有的表达思念,有的传递孝道。不同的风俗表达的内容不同,呈现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体会,抓住想要表达的风俗活动的特点,细致描绘,才能写出特色,让读者一看就知道你所写的是什么。如:《寒食》中“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禁烟火的景象,就是作者感受最深切的,也是当时寒食节最有特色的风俗。

  4.有详有略,主次分明。某一风俗活动中常常有许多程序,有许多内容,在写作时就不能像记流水账似的从早写到晚或从开始写到结束,而应该分清主次,有详有略地写。如:《腊八粥》中作者在详写八儿等粥的过程,略写一家人吃粥的情景。

  5.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讲解如何进行写作。

  四、搜集材料,构思思路

  根据自己所了解到的本地的民俗风情,确定*作主题、选用材料、行文思路等,并试着列提纲。

  1.我随爸爸去老家看望爷爷奶奶。(略写)

  2.路上,爸爸给我讲东汉时期青年桓景,在重阳节刺死瘟魔,带领父老乡亲登高避疫的传说。(详写)

  3.午饭时,虽然没有菊花酒,但爸爸还是恭恭敬敬地向爷爷奶奶敬酒,表达了我们对长辈的祝愿。(略写)

  4.下午,我们和爷爷奶奶一起爬山赏景。(详写)

  结尾:过重阳节,让我明白了每一个风俗都有着独特的意义。插茱萸、喝菊花酒、登高预示着驱灾避祸,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双九”蕴含着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xx年起,我国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是对孝亲敬老的最好诠释。(略写)

  五、根据提纲,自行作文

  1.学生根据自己所列的提纲,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化。

  2.学生书写*作草稿,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修改

  1.出示一段学生*作的内容,集体修改,教师适时指导。

  2.根据同学和教师的建议在草稿上自主完成*作修改。

  3.改完后誊抄到*作本上。

  4.创编民俗作品集。

  [教学板书]

  家乡的风俗

  审读题目,明确内涵

  化大为小,选好切口

  抓住特点,细致描绘

  有详有略,主次分明

  [教学反思]

  本次*作因为有前面几篇写风俗民情的课文作基础,似乎进行得很顺利,但细细想来还是缺少突破。虽然在交流回顾时我给了示例,表明家乡的风俗不仅仅指节日方面的,还有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等方面,但因学生对这些方面缺少了解和观察,几乎所有的学生都避开了这些话题,都写了较常见的节日来表现家乡的风俗。现在过节的气氛变淡,少了过去浓厚热烈的节日气氛的冲击,同学们的感受也变得*淡了,笔锋也少了锐气,特点变得不像特点了。


家乡的风俗征文 (菁华3篇)(扩展2)

——家乡的风俗日记 (菁华3篇)

家乡的风俗日记1

  在松阳,过端午节时,粽子可以不吃,但薄饼是一定要吃的。

  端午节一到,大街小巷便飘着淡淡的薄饼香。

  专卖饼皮的老店前,早已排起了长长的队伍。

  饼皮店的老板将稀薄的面团抓在手中,熟练一甩,手腕一抖,将面团*摊,稍稍一顿,便又提起,一张饼皮便好了。

  松阳薄饼,是以皮薄,馅精著称的。

  家中,馅料已备好,什么笋丝豆芽豆腐干黄瓜丝桃田螺头海带丝等等,满满当当,摆了一桌。

  我将一张饼皮*摊在桌上,夹了点儿让人耳聪目明的田螺头,可以让人“海拔渐增”的豆芽菜,当然香酥可口的粉丝、新鲜的黄瓜丝也是薄饼中的精华,万万不可缺。

  馅放好以后,便可以包了。将薄饼皮的下端向上一掀,往前翻滚一圈,将左右两侧叠进,再滚一圈,包卷至竹筒状,薄饼便完成了。放在手中细细一看,薄饼十分薄,透过饼皮,依旧可见里面包着的菜,红的,绿的,青的……

  咬一口,猪肉的Q弹、黄瓜的鲜脆等味道依次在口腔中弥漫开,清爽可口的味道充满了整个口腔。

  “说到薄饼,其实还有一段特殊的历史呢!”爸爸咬了一大口薄饼,“相传抗倭名将戚继光奔赴前线,剿灭进犯的倭寇,为了不影响行军速度,戚继光便将菜包入薄饼之中,边行军边吃,后来打了大胜仗。为了纪念戚继光,后人便将吃薄饼的*俗保留了下来。”

  大家一边听爸爸讲着薄饼的历史由来,一边吃着美味的薄饼。一家人其乐融融。

  端午节,吃不完的薄饼,道不完的情。

家乡的风俗日记2

  今天是元宵节,晚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把工人文化宫和附*的街道堵得水泄不通。因为这里要举行白城市第三届烟火晚会。

  六点三十会,十多米长的鞭炮点燃了,在震耳欲聋的爆竹声中,烟火晚会开始了,只听一声巨响,脚下的大地在颤抖,一颗火球直冲夜空,随即在人们头顶上炸开了,夜空中出现了一派雄伟壮观的场面,无数个绿色的小球形成了一个“大伞”,而每个小球又炸出了黄色的“珍珠”,像一棵绿树开着黄花,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好一个“春色满园”,真美极了!我不由发出一声赞叹。再看那边,一颗颗五彩缤纷的“彩珠”,拖着长长的尾巴,带着叫声在空中钻来钻去。有的转着圈,像一条条蝌蚪在找妈妈;有的头朝下,像一只只小鸟在觅食,十分有趣。与此同时,又一簇礼花直入云宵炸开了,红的、黄的、绿的、蓝的、粉的……把天空映得五颜六色,像一只美丽的凤凰拖着长长的尾巴,与地面呼应,形成一幅美丽的图画——“百鸟朝凤”。它把晚会推入了高潮。突然,一串紫里透黄的“葡萄”从天而降,令人垂涎欲滴。

  这时,皎洁的圆月也钻出云层,欣赏这人间奇景,时而又迅速躲藏起来,大概是害怕人们笑话它此时暗淡无光吧。

  不知不觉地,快一小时了,我回头问爸爸:“为什么用这么多钱来买礼花呢?”爸爸说:“现在人民富裕了,家乡繁荣了,这是在祝贺昨天的成绩,也是祝愿家乡的明天像礼花一样美好。”

  我心里默默祝愿:“家乡啊!祝您前程似锦,盛世如花!”

家乡的风俗日记3

  我的家乡在四川,那里的'各个节日的风俗和别的地方有所不同,那么就由我来把家乡的风俗介绍给大家吧!

  春节是*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俗称“新年”。年节从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日。广大城乡年节前就开始备办年货,杀猪、羊、兔等,制腊肉、购食品、逢新衣,过年时大家穿好衣服、挂年画、贴春联,年三十吃团年饭,初二、三就开始走亲戚家拜年,祭祖等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清明节在一年的二月中旬,公历的4月5日前后,主要是郊游踏青、野炊;有的是祭祖上坟扫墓等活动。这一*俗活动也是城乡较普遍的活动。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彝族火把节:火把节是四川凉山彝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时间为每年农历六月廿四日,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男人们参加斗牛、羊、鸡、赛马、摔跤;妇女则唱歌,吹口弦,弹月琴。晚上把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打着火把,喝酒、唱歌跳舞,一直玩到天亮结束。这就是我们四川的风俗!我们四川的风俗都很特别,我喜欢我的家乡!

  我们金华人有一种很特别的*俗,那就是金华斗牛。

  金华斗牛,曾与金华火腿齐名,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清末民初尤其盛行。金华斗牛是牛与牛斗,不同于西班牙的人与牛斗,被誉为“东方文明斗牛”。斗牛当日,参斗之牛装以勇士之饰,由其主人护送进入斗牛场,此时鞭炮齐鸣,观者欢呼雀跃。

  我就看过几场:牛主把牛牵到赛场上。此时,两牛怒目而视,各自刨腿,四肢并力,奋力斗争,观众则呐喊助威,呼声响彻云霄。败者血肉模糊、仓皇而逃;胜者则奋蹄而追,紧随其后,斗牛即将结束。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在这里有相当大的体现。败退之牛将被主人贬成耕牛甚至宰杀;而胜者则身价加倍,威风一时。


家乡的风俗征文 (菁华3篇)(扩展3)

——家乡除夕的风俗作文 (菁华3篇)

家乡除夕的风俗作文1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我的家乡,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的风俗,比如:元宵节要吃汤圆、赏花灯;端午节要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节要吃月饼、赏月;重阳节要登高、喝花酒……在众多节日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除夕了。在我的家乡,除夕好生热闹:吃饺子,贴春联,大扫除,放鞭炮,穿新衣……

  在除夕的前几天,家里就开始忙碌起来了!首先是除尘。家里被打扫得一尘不染。然后爸爸要去买年货,妈妈要包饺子了,孩子们买鞭炮、买灯笼……各式各样的玩意儿。

  眼看除夕就要到了,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着红红火火的春联,不同的春联,蕴含着不同的意义,希望在新年里能够一帆风顺,心想事成。

  除夕是孩子们的快乐日,不管犯了什么错,家长也不会批评。孩子们放鞭炮、点烟花、穿新衣,可以收到压岁钱。这一天总是最开心,最放松的一天。

  到了晚上,我们必须要吃团圆饭。一家人团坐在一张桌子前,吃着色味双美的年夜饭。家人们分享这一年的新鲜事儿,谈一谈这一年的收获,笑容总是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除了饺子,鱼也是这顿年夜饭中必不可少的,预示着年年有鱼(余)。

  吃完年夜饭,我们还有一个活动,那就是守岁。一家人围坐在电视机前,和春节联欢晚会一起跨年,“3、2、1”——新的一年到了。在钟声敲响的最后一刻,我总会许愿,希望新的一年更加美好。

  这就是我家乡的除夕,喜气洋洋,热热闹闹。

家乡除夕的风俗作文2

  “正当人们要去深山里时,却见一个叫‘年’的小孩若无其事地在那里转悠,还说他可以赶跑夕兽……”当“年”的故事回想在我心里时,那,这天一定是除夕。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除夕这天,在我们绍兴老家,家家户户都会贴春联、挂灯笼、祭祖、吃团圆饭、分压岁包、放鞭炮、守岁和看春晚。

  除夕我们早早地就能闻到年夜饭诱人的香味,丰盛的菜肴摆了满满一桌,有鸿运当头、招财进宝、吉祥如意、团团圆圆……我数了数一共有十八个菜。说到这,你们肯定觉得这是让人垂涎欲滴、十指大动的年夜饭马上就要开动了。哈哈,如果这么想,那就高兴的太早了哦。

  你睢,奶奶双手捧着一大袋“银元宝”慢慢地走过来了。那小心谨慎的样子,好像捧着稀世珍宝一般。这个“银元宝”我们那叫纸锭,你可别小瞧了这些纸锭,制作这个纸锭可是有很高要求的,必须是由吃素的老奶奶一边念经一边折的。这些纸锭一会儿要送给祖先们,据说只有这样折出的纸锭,才能体现送“银元宝”人的诚心,祖先们才能收到。这时爷爷会小心翼翼地搬出他珍藏的铜鼎,铜鼎不大,直径大概50厘米左右,全身都是古铜色的,上边一点铜绿也没有。我以为是新买的,却听爸爸说,这是祖上留下来的,究竟有多少年,他也不知道,爷爷很爱惜,这是祭祖专用的器具。

  这时奶奶已经在桌子前案的烛台上点好了两根蜡烛,然后缓缓地往铜鼎里倒入一小部分纸锭。点燃后,爷爷一边小声地嘀咕着什么,一边继续往鼎里放纸锭。等纸锭都放好了,便站起来,神情严肃而又诚恳,双手合十,朝着上位端端正正地拜了几拜,一边拜一边念念有词。这时我也会马上上去有模学样地拜一拜。现在我们基本不行跪拜之礼,也就站着拜拜,但爷爷说态度一定要诚恳。我们要请祖先们先“吃饭”,好让他们知道我们对他们的怀念,让他们知道我们都生活的很好,也请祖先们保佑我们健健康康的。我想这样做大概也是为了表达我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盼吧!

  等祖先们“吃”好,我们就可以正式享用我们的年夜饭了。晚饭后,我们这些小辈就能收到了来自“各路”长辈的`红包雨,名曰“压岁包”,可以赶跑夕兽的压岁包。我会把它们都放到我的枕头下。

  收完红包自然就是和亲人们一起放烟花,然后开启守岁模式,等待新年钟声的响起。希望在新的一年里父母健康长寿,孩子们能茁壮成长。

  这就是我家乡的除夕*俗,一个有趣、喜庆、热闹、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除夕!

家乡除夕的风俗作文3

  春风吹十里,莺啼报喜年!爆竹声声起,好运又一年。相信小朋友们听见“春节”这个词,都会兴奋地跳起来。按照我们江西长江一带的老规矩,春节前一天的晚上,也就是除夕,就开始紧张准备起来了。

  除夕那天早晨,家家户户都给自己家所有的门窗贴上了一幅幅对联,窗花和“福”。大家伙一手拿刷一手按着对联,把刷子放在胶里挥来挥去,样子十分专业。

  到了傍晚,老家的人们都会做了鸡鸭鹅肉,烧纸钱,爷爷问我知不知道为什么要烧纸钱嘛?我当时一无所知,爷爷看着星空痴心心地笑着,“因为要请天上的老祖回家吃年夜饭呐”!看到爷爷眼里含着泪水,八成是想念在天上的奶奶了……

  烧完纸钱,一切准备就绪,家家户户家中的女人都会做蒸米粑。我认为,这东西就像放大版的饺子,形状和里面的馅都挺像的,只不过比饺子大那么三四倍,一个吃下去足以让我们满足了,桌子上的食材多种多样,米粑皮、猪肉、韭菜、白菜、**……一般是大姑作为“主力队员”,大姑的手法,是最娴熟的,一手拿米粑皮,一手捏出了许多的新花样,美得简直无与伦比。包好了之后,把米粑整整齐齐放入锅中,过一会一盘热气腾腾的米粑就好了,晶莹的皮,包着鲜美的肉,香气可以传的很远,更会唤起许多人对过年的期盼,蒸米粑香在舌尖蔓延,心得到了爱的填充。

  临*凌晨十二点,家家户户都会放烟花,漂亮的烟花、绽开、落下,一瞬间的美丽,一瞬间的光彩,那一刻,整个世界都属于它们,整个世界随着它们的绽放而光彩,一瞬间,多么美丽的烟花,仿佛寄托着美丽的希望,仿佛寄托着爱的光芒。附*的乡亲们祝我学业进步,我们大家看着烟花,相互祝福,十分美好。

  在这辞旧迎新之夜,家人们相聚在一起,一起看烟花,吃上一桌热闹的年夜饭,成为了我儿时最美好的回忆!


家乡的风俗征文 (菁华3篇)(扩展4)

——家乡的风俗赛龙舟作文 (菁华3篇)

  端午节的一种独特的民俗活动,这个活动的起因是为纪念我国古代时的一伟大的诗人——屈原而设立的。

  我今年有幸去看了一次赛龙舟,因为爸爸当天正好有空,所以我们全家去看赛龙舟。到达赛龙舟的场地时,岸两边早已被围观的人们围得水泄不通了,我看了桥上的一个空挡,便叫家人挤了过去。这个位置居高临下整个江面一目了然。

  赛龙舟开始了,每只龙舟都像一支离弦的箭,一个劲的向前冲,每一只龙舟下面都都绑着不少粽子,每向前一步,龙舟上都有人用刀子把粽子斩下扔进水里。每只龙舟的速度都不分上下;一会儿1号领先,不一会儿8号又追上了。

  突然,划船手好像力气大增,每一只龙舟的速度更快了。这时,击鼓手开始鸣鼓了,划船手顿时很有节奏的跟着喊起:“咚!咚!咚咚咚!嗬!嗬!嗬嗬嗬。”天公也好像来助威,开始下起了毛毛细雨。真是鼓声!人声!助威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江水水水相容!

  龙舟的速度越来越快,仿佛龙群在江水中急速飞腾。渐渐的,渐渐的。1号,5号,9号构成了领先集团。100米!50米!20米。终点越来越*,只见5号的力量一发不可收拾的爆发了!把后面的两条龙舟远远地甩在后面,然后冲线了!

  赛龙舟真是一项激烈的比赛啊!

  炎热的暑假到了,今天,爸爸带我去母亲河看赛龙舟。

  一到母亲河边,我就看见在*静的水面上有两艘彩色的龙船在水中摇来晃去,好像两只小鸭在走路。岸边已经是人山人海了,大家冒着酷热的阳光来观看精彩的赛龙舟比赛。

  过了一会儿,比赛就开始了。只见红龙顺利地游出了起点线,而青龙的人们一时反应不过来,所以晚了一步,被红龙渐渐甩在了后面。

  青龙中的人不甘心落后,努力向前追去,快看:打鼓的人敲一下,划船的人就用力划一下,他们齐心协力,还不断发出:“加油!加油!的鼓劲声。此时,岸两边的人,也拼命扯着嗓子喊加油。有的人还一边喊一边打手势。红龙中的人见青龙追了上来,赶紧向前划。这时候,激动人心的时刻到了:红龙和青龙的*速度不分上下,一会儿你前面,一会儿我前面,大家谁也不让谁,岸上的喊声响得快要震破了天:“加油,千万不能输,打败他们!”青龙似乎已感受到了人们对他们的希望,竭尽全力,终于,在观众的期待中,青龙遥遥领先了。红龙不服输,拿着船浆还在划行。一把把船浆一上一下,在他们的手中上下翻飞。可这时候,青龙已经到了终点,岸上的人们立刻欢呼起来,成功属于青龙!

  今天的赛龙舟比赛,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要坚持不懈,齐心协力,成功一定属于他们!

  杨成奎

  说起赛龙舟我想大家都是耳闻目睹过的,你听锣鼓声声,鞭炮齐鸣,划龙舟比赛就快开始了。

  小河两旁人山人海围满了观众,你一言我一语的争论谁输谁赢。龙舟争先恐后的划了出来,3辆龙子实力不分上下,选手们整齐的划着船桨“一二一,一二一”站在船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他拿着手上的鼓锤铿锵有力地敲着,鼓为自己鼓舞士气。

  岸上的观察们目不转睛地盯着,一边心急如焚地喊着加油,小河上选手们不一乐乎的划着,他们听着观众们强烈的耐喊声,顿时变得充满了信心,更加迈力的划着,锣鼓声变得越来越响,船桨划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河水被搅得汹涌澎湃飞溅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河水凶猛地向河岸拍击,选手们越战越勇。就在难解难分之时,蓝队,使劲往前划着,最后一举拿下冠军,其他两队虽然输了但他们并没有气馁,而是用乐观向上的心态向蓝对庆贺。这时鞭炮齐鸣,人声沸腾为冠军颁奖的,时候到了欢呼声呐喊声,鞭炮声是是这次龙舟大赛上最富有动力的的交响曲。

  河水*静了下来锣鼓与鞭炮消失影去。刚才热闹的气氛渐渐变淡,隆重的龙舟大赛拉下了围幕。

  评:开头直奔主题,“锣鼓声声,鞭炮齐鸣”不见其景,先闻其声,营造出热闹喜庆的气氛,第三段更是把赛龙舟的场面推向高潮,热闹的欢呼声呐喊声似乎还回荡在我们的耳畔,结尾自然、简洁令人回味无穷。


家乡的风俗征文 (菁华3篇)(扩展5)

——家乡风俗文化的作文 (菁华3篇)

  从小到大,令我最记忆犹新的是年三十的晚上,那天晚上,亲朋好友们都会回家,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奶奶总会做一大桌子丰盛的晚餐,我们一边吃饭一边聊天,大家一年到头好不容易团聚一次,总是会有说不完的话,这种生开别面的场合十分其乐融融。吃完晚饭,我们小孩子便会拿着炮仗到外面玩,大人们呢,无非就是打打麻将,看看春节联欢晚会。穿新衣,要压岁钱便成了我们小孩子这一天最高兴的事了,还有我们小孩子在这个晚上总是会不停地吃着摆放在桌子上的瓜子、糖果一类的东西,直到盘子里空空如也得时候,大人们才会十分惊奇地问我们东西哪去了,我们只是调皮地笑笑,便一溜烟跑掉了。

  年初一早,新的一年便在一阵阵的爆竹声中开始了,这场面让我想起了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一声声的祝福中,拜年这一环节开始了,我总是喜欢跟随家人去串亲戚,并对每一家人送上新的一年最真挚的祝福,这一天我还特别喜欢和家人围着一个大方桌子包饺子,这对于我来说是十分高兴地一件事,因为我想在我所包的每一个饺子中都包含着我的一个新年的愿望和祝福,这想法,大概是天真而又可笑的吧。

  转眼间到了正月十五,正月十五是要吃汤圆的,吃汤圆表示在新的一年了我们都要团团圆圆,和和美美的,各种游戏活动也不间断,以游龙灯、舞狮子为多,我也是特别喜欢看这种表演的。

  令我最喜欢的节目还有中秋节。“海上生明日,天涯共此时。”指的就是我国的这个传统节日——中秋节。圆月象征着团圆,月圆人也圆,在这一天,一家人总会团聚在一起,想搜那一份温馨的天伦之乐,中秋节也是一个最富有诗情画意的传统节日,“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指的就是这一天一家人一边吃月饼一边赏月的欣喜心情吧。

  总而言之,不管是什么节日,一家人能够团聚在一起才是最幸福的。

  端午节是*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奇怪的风俗,比如:做香角子,系百索子,贴五毒之类的。不过我不是个心细的人,自然做不了这些,我最感兴趣的自然就是吃粽子。

  我记得我最喜欢的食物之一就是粽子。总是忘不了那糯糯的口感和扑面而来的粽叶香气。小时候的我,每到了端午节来临之际,我便眼巴巴地盼着妈妈做粽子,妈妈磨不过我的软磨硬泡,总是无奈的系上围裙,宠溺的说我是个小馋猫。在粽子下锅后,妈妈都要抱着我与我讲为什么端午节要吃粽子。说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做屈原大诗人遭奸人陷害,对当时朝廷充满了失望,然后就跳江自杀了,人们到江打捞他的尸体时并没有打到。于是,人们就将粽子投入江中,喂江中的鱼虾,希望他们不要吃掉屈原的尸体。

  记得有一次,妈妈因为忙碌没有包粽子,我特别不高兴,故意在吃饭时把碗弄得直响。妈妈有些无奈的看着我,忽然对我说:“想吃粽子,就去买材料自己包!”说罢,就起身开门走了。回来后将材料都一一处理好,和我一同坐在客厅中,叫我手把手的包粽子。

  想找两片大小相似的粽叶弄成一个小漏斗的样子,不过底部不可以留有孔。再把水浸泡过糯米缓缓倒入其中,不过这一步还真不好弄,动不动就是粽叶松了或是压不实糯米,让人恼火得紧。我只好找来回形针把粽叶固定好后再压入糯米。接下来便是要更加小心的把粽子包成一个紧紧的立体三棱体,这也是最难的部分,我只好请妈妈帮我弄好。看着不是由自己完全完成的粽子,心中便冒起了那么一丝丝的不服气,但是还是把它压了下去。找来针和线,开始进行最后的步骤,小心翼翼的将粽叶固定住后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妈妈把包好的粽子放入煮沸的锅中。不一会,那记忆中的粽叶清香便扑面而来,我的眼睛也变成了弯弯的月牙。

  这就是我记得最清楚的家乡的风俗,吃粽子!

  我家乡有很多风俗,各种各样,千奇百怪,千奇百怪,什么样的都有。在这里,我列举两个内容。

  每次到了春节,家乡都要举行“赶集”“赶”跑、走的意思。“集”集市、市场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逛集市。在家乡,没到了新一年的第一天都要会举行隆重的.赶集活动,乡里的百姓走出家门,不约而同的朝集市走去,而集市里早已摆满大早人起来铺的店铺,有粮食、衣服、玩具,小吃等等很多。

  人们到了到了那里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价格相对的也都会很便宜最高也不会超过50元。到了赶集的时候就算是在城市里上班的人也不会忘记珍惜这一年一度的赶集活动,赶忙回家乡赶集,因此,集市上的人也就非常多,甚至是一个人的脚尖挨着一个人的脚跟,不会有多余的空间。

  卖东西的商贩也忙着收钱照应顾客,同时也不忘记提防着小偷。

  第二大风俗是清明节,扫墓和放孔明灯。到了清明节的早晨,大多数人都会衣着这样的服饰,白色布衣裤,白色布衣,头戴白色斗篷,右臂挂着黑布白色子“孝”字的臂标。成群结队的往田地里走,在一大片不种粮食的地里,四处都有亲人的墓碑,而那些人到了都会不约而同的哭泣,然后擦拭着墓碑,拔掉墓碑上的草,最后烧钱。整个场面非常严肃,没有人说一句话。

  但到了晚上情景就大不相同了。吃过晚饭后,人们拿着事先做好的孔明灯,在灯罩里的字条上写着祝福语,放上天空,一个个孔明灯载着人们的祝福飞上天空,这时场景就非常壮观了,百八十个孔明灯在上空,盘旋着,犹如一阵符咒又好像是“孔明雨”。放完孔明灯后,人们又会向同乡的亲人互相说祝福语,因为在我们家乡,是说的越多越好的,因此某些“文盲”也会闹出些笑话。

  这就是我家乡的风俗,既喜庆有很庄重严肃。但没有人会去计较这些,因为这就是家乡的传统风俗。


家乡的风俗征文 (菁华3篇)(扩展6)

——春节家乡风俗作文 (菁华3篇)

  春节过年来了,每一个地方都有它的春节过年风俗。我们的东北的风俗就由我来介绍一下吧。

  春节过年的时候,我们的东北不会忘记的一件事就是在家里和面包饺子,这时候,家里人会想出许多的办法来让家里人幸福,好运。比如说有些人会把一个红枣放进饺子皮让人嚼一嚼就嚼到了好运。还有一些人把一个杏子放进了饺子皮让人咬一咬就咬到了幸福。

  对了,东北还有一些人玩一种东西来庆祝新年,那就是红红的鞭炮。吃完热乎乎的饺子就会来放鞭炮,人们把鞭炮立在雪堆上点燃了就马上跑去远处看。“砰!砰!砰!”鞭炮炸开一团火焰出了来,代表着红红火火。

  这就是东北的风俗。

  我竞争的目标是我原来的职位——班长,原因是我很快乐我也要带给同学们快乐,建立心中快乐星球!

  按照我的家乡的*俗,春节差不多在小孩子放假的时候就开始了。而家家户户也会在这几天里尽量的吧需要的.食材准备好,开始做食物。

  在这期间,我们老家人最重视的食物就是——“茶果”。它虽不如外面那些零七八碎惹人喜爱,也不如那些可以调制出来的糕点好瞧,但却有一股浓浓的情谊包含在里面。

  它长得千奇百怪,有*凡丑陋,但在我的老家确堪称“美味点心”这一代号,它的香味,让人闻了食欲就会活生生的被调起来。不过,在重大的节日,“茶果”可就不能再这么相貌*庸的上台了。人们多数会将他们从锅里烧好,拿出来盛在印有梅花印等之类的白瓷盘里,然后再在他们的周边点缀一些刚从树上摘下来的新鲜果子,切成小块小块的,再放到指定的梅花印盘子里。这样一来,这“茶果”不仅色味双美,还微微透着别具一格的风情。

  孩子们准备回家过年,第一件大事儿就是帮人家捣面团儿。那白溜溜的面团儿家搅在手里,总是怪好玩儿的。而激昂面团揉好之后,便将面团儿交给长辈们,让他们做东西给自己吃。第二件大事便是买些小玩意儿,然后大大小小的聚在一起,展现自己手中的能力。恐怕第三件是才是保护自己的新衣服,以免他们新年还没过便糟蹋的不成样了。

  等到出*来了,便到处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穿起新衣,门贴红对联,在大街小巷贺新年,也是必不可少的事情。除夕夜鞭炮声连绵不断,不管是谁都精神抖擞的。

  当然,春节那日来时,就截然不同了大伙儿聚子一个大堂里,聊天、喝酒、看表演、耍戏子……样样都有。原本分在四处的桌子此时也拼成几个大桌子,每个桌上都有自家做的“茶果”和新鲜玩意儿,以及自家儿女在外地带回来的小食,特别热闹。晚上,大伙便在自家亭院白起桌子,赏景聊天;小孩子们则在则在一旁地安置等、财迷,玩躲猫猫。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尾声,老家的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学生做作业,大人么照常做事。一切又恢复*常,可喜气却还荡漾在空中挥之不去。

  我的家乡在吉林省舒兰市,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家乡的春节更让人陶醉。

  春节快到的时候全市的人们开始忙碌起来,有的人在家里贴春联,挂灯笼。大街上路两旁挂满灯笼,在树根部分缠上链状小彩灯,大人们一直忙到三十晚上。

  此时我们小孩子都能穿上新衣服,连我们的成绩都不管了,我们也能得到压岁钱,我们也能玩儿到上学,连寒假作业都忘了去写,到晚上钟声敲响,九点时,爸爸妈妈还有奶奶包饺子,爸爸包钱的,我就在那边猜灯谜,里边的谜语,我就让爸爸、妈妈、奶奶和我猜灯谜,我们就比谁猜得对猜的多谁就赢了。

  虽然一年一度的春节已经过去了,但春节热闹与祥和深深印在了我的心里!

  俗话说的好,“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春节,大家都很熟悉,是我们*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世界大部分的人们都在欢度春节,不论是*人还是外国友人,都会迎接春节的到来说明国际上是多重视我国的春节啊!我为此骄傲!

  可是,在不同的地方,人们过春节的方式一定也略有不同,下面我就介绍一下我的家乡是怎样过春节的。家乡度过春节的前一天,也就是除夕,年货都准备好了。

  除夕夜中,我们一家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一边等待着12:00,也就是0:00的到来;将*0:00的时候,家乡的居民就放起了爆竹,一直到了十二点过了十几分钟的时候才停下,这说明这儿的居民多么热爱春节,多么热爱*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