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04-19 21:02:53 数学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1

  一、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使学生理解*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均数的方法,理解*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

  5.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方厘米、*方分米、*方米;

  6.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7.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3.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5.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6.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15.数据分析的步骤和应用:数据分析有极广泛的应用范围。典型的数据分析可能包含以下三个步:

  (1)探索性数据分析,当数据刚取得时,可能杂乱无章,看不出规律,通过作图、造表、用各种形式的方程拟合,计算某些特征量等手段探索规律性的可能形式,即往什么方向和用何种方式去寻找和揭示隐含在数据中的规律性。

  (2)模型选定分析,在探索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一类或几类可能的模型,然后通过进一步的分析从中挑选一定的模型。

  (3)推断分析,通常使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所定模型或估计的可靠程度和精确程度作出推断。

  16.*均数: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解答*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在统计工作中,*均数(均值)和标准差是描述数据资料集中趋势和离散程度的两个最重要的测度值。

  17.二十四时计时法

  (1)分段计时法(十二时计时法):深夜12时是一日的开始,1天的24小时又分为两段,每段12小时。从深夜12时起到中午12时叫做上午,再从中午12时起到深夜12时叫做下午。生活中通常采用这种计时法。

  (2)二十四时计时法:这是是广播电台、车站、邮电局等部门采用的0到24时计时法,按照这种计时法,下午1时就是13:00,下午2时就是14:00……夜里12时就是24:00,又是第二天的.0:00.

  18.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是乘号,乘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做因数,“=”是等于号,等于号后面的数叫做积。

  例:10(因数)×(乘号)200(因数)=(等于号)20xx(积)

  19.乘法的运算定律:

  整数的乘法运算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消去律。

  随着数学的发展,运算的对象从整数发展为更一般群。

  群中的乘法运算不再要求满足交换律。最有名的非交换例子,就是哈密尔顿发现的四元数群。但是结合律仍然满足。

  (1)乘法交换律:a×b=b×a

  (2)乘法结合律:(a×b)×c=a×(b×c)

  (3)乘法分配律:(a+b)×c=a×c+b×c

  20.乘法表:

  21.面积:物体的表面—*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方分米和*方米。

  (1)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2)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3)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一般测量较大的面积用到公顷和*方千米。

  (1)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24.面积计算方法:

  长方形:S=ab{长方形面积=长×宽}

  正方形:S=a2{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行四边形:S=ab{*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三角形:S=ab÷2{三角形面积=底×高÷2}

  梯形:S=(a+b)×h÷2{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形(正圆):S=πr2{圆形(正圆)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25.面积计量单位及进率:

  1*方千米(k㎡)=100公顷(ha)1*方千米=1000000*方米(㎡)

  1公顷=10000*方米1*方米=100*方分米(d㎡)

  1*方分米=100*方厘米(c㎡)。

  26.公顷:公顷的单位符号用“h㎡”表示,其中h表示百米,h㎡的含义就是百米的*方,也就是10000*方米,即1公顷。

  27.小数: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组成。

  当测量物体时往往会得到的不是整数的数,古人就发明了小数来补充整数小数是十进制分数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表示。所有分数都可以表示成小数,小数中除无限不循环小数外都可以表示成分数。

  28.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但计数单位变了。

  而且,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100倍、10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100倍、1000倍。

  29.小数写法:整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前,小数部分写在小数点后,中间用小数点隔开。

  30.小数的读法:

  (1)按照分数的读法来读.带小数的整数部分按整数读法读;小数部分按分数读法读。

  例:0.38读作百分之三十八,14.56读作十四又百分之五十六。

  (2)整数部分仍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若几个零重复,不可只读一个0.

  例:0.45读作零点四五;56.032读作五十六点零三二;1.0005读作一点零零零五。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2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

  (一)年、月、日

  1、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年、月、日)和(时、分、秒)。

  2、重要的日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月1日元旦节、3月12日植树节,5月1日劳动节,6月1日儿童节,7月1日建党节,8月1日建军节,9月10日教师节,10月1日国庆节

  3、熟记每个月的天数:知道大月一个月有31天,小月一个月有30天。*年二月28天,闰年二月29天,二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一年有12个月(7大4小1特殊)

  可借助歌谣记忆:

  一、三、五、七、八、十、腊(即十二月),

  三十一天永不差。

  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

  每逢四年闰一日,一定要在二月加。

  4、熟记全年天数:*年2月28天,闰年2月29天。*年365天,闰年366天。上半年多少天(*年181天,闰年182天),下半年多少天(所有年份都是184天)。

  (1)季度:(一年分四季度,每3个月为一个季度)

  一、二、三月是 第一季度(*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四、五、六月是 第二季度(有91天),

  七、八、九月是 第三季度(92天),

  十、十一、十二月是 第四季度(有92天)。

  (2)会计算每个季度有多少天,连续几个月共有多少天。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3)给出一个天数会计算有几个星期零几天。

  如:第三季度有(92)天,有(13 )个星期零( 1)天。*年全年有(365)天,是(52 )个星期零(1)天。

  (4)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一般情况下可以用年份除以4的方法判断*年闰年。年份除以4有余数是*年,没有余数是闰年。

  如:1978÷4=494……2,1978年是*年。

  1988÷4=497,1988年是闰年。

  (5)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如1900年是*年,20xx年是闰年。

  5、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 1

  例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6月12日~~6月30日 30-12+1=9(天)

  7月有:31(天) 8月1日~~8月17日 有:17(天)

  9+31+17=57(天)

  6、给出一个人出生的年份,会计算这个人多少周岁;给出一个人的年龄会计算他是哪一年出生的。

  如:小华1994年6月出生,到今年6月(15岁)。小华今年12岁,他是(1997年)出生的。

  7、通常每4年里有( 1 )个闰年, ( 3 )个*年。

  (如果说某个人不是每年都能过到生日,8岁过两次生日,12岁过3次生日,那么他的生日就是2月29日。)

  8、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如: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

  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三往后数一天,即星期四。

  9、会计算到今年经过的年份:就用20xx - 给的年份

  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今年建国多少周年?

  熟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的时间是1949年10月1日;

  算式:20xx-1949=64(年)

  (二) 24计时法

  1、普通计时法又叫12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两个12时表示,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如凌晨3时、早上8时、上午10时、下午2时、晚上8时)

  2、24时计时法:就是把一天分成24时表示,在表示的时间前可以加或可以不加表示的大概时间段得词语。

  3、普通计时法转换成24时计时法时,超过下午1时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就是把原来的时刻加上12。

  如:

  普通计时法 24时计时法

  上午9时 === 9时或9:00

  晚上9时 === 21时或21:00

  4、反过来要把24时计时法表示的时刻表示成普通计时法的时刻,超过13时的时刻就减12,并加上下午,晚上等字在时刻前面。

  比如:16时等于16 - 12 = 下午4时。(必须加前缀)

  5、计算经过时间,就是用结束时刻减开始时刻。

  结束时刻-开始时刻=时间段(经过时间)

  比如:10:00开始营业,22:00结束营业,

  营业时间为:22:00—10:00=12(小时)

  ★(计算经过时间时,一定把不同的计时法变成相同的计时法再计算)

  比如:某商品早上8:00开始营业,下午6:00停止营业,一天营业多少时间?

  下午6:00=18:00 18:00 - 8:00 = 10(小时)

  6、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时间是一段,时刻是一个点)

  如:火车11:00出发,21时30分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7、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

  四,制作5月份月历。

  制作年历步骤:

  第一:确定1月1日是星期几;

  第二:确定12个月怎样排列,

  第三:把休息日用另外的颜色标出来。

  8、时间单位进率:

  1世纪=100年

  1年 =12个月

  1天(日)=24小时

  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钟

  1周=7天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①(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南—西北)相对,(西南—东北)相对。

  ②清楚以谁为标准来判断位置。

  ③理解位置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做题时先标出北南西东。)

  3、会看简单的路线图,会描述行走路线。

  一定写清楚从哪儿向哪个方向走,走了多少米,到哪儿再向哪个方向走。同一个地点可以有不同的描述位置的方式。(例如:学校在剧场的西面,在图书馆的东面,在书店的南面,在邮局的北面。)同一个地点有不同的行走路线。一般找比较*的路线走。

  4.、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它的一个指针永远指向(南方),另一端永远指向(北方)。

  5.、生活中的方位知识:

  ①北斗星永远在北方。

  ②影子与太阳的方向相对。

  ③早上太阳在东方,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

  ④风向与物体倾斜的方向相反。

  (刮风时的树朝风向相对的方向弯,烟朝风向相对的方向飘……)

  三下数学期中复*知识

  小数的初步认识

  1、小数的意义:像3.45,0.85,2.60,36.6,1.2和1.5这样的数叫做小数。小数是分数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2、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几百几十几)。小数部分每一位都要读,按读电话号码的方法读,有几个0就读几个零。

  例如:127.005读作:一百二十七点零零五。

  3、小数与分数的关系、互换。小数不同表示的分数就不同。

  例如:0.5=5/10 0.50=50/100

  4、运用元/角/分、米/分米/厘米的知识写小数;把7角、7分改写成以元作单位的小数。

  5、把“单位1”*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把“单位1”*均分成100份,每份是它的百分之一,也就是0.01

  6、分母是10的分数写成一位小数(0.1),

  分母是100的分数写成两位小数(0.01)。

  7、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小数的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从小数点后最高位比起。

  8、比大小的两种情况:跑步是数越少越好;跳远、跳高是数越大越好。

  9、计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再相加、减。

  10、小数加减法计算:。

  (尤其注意:12-3.9; 9+8.3 等题的计算。)

  11、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如:5.1 >5 ;1.3 > 1等)

  三下数学期中复*知识点(数学广角)

  简单的排列:有序排列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简单的组合:组合问题可以用连线的方法来解决。

  组合与排列的区别:排列与事物的顺序有关,而组合与事物的顺序无关。

  ★数学考试应注意:

  1、用手指着认真读题至少两遍;

  2、遇到不会的题不要停留太长时间,可在题目的前面做记号。(如:“?”)

  3、画图、连线时必须用尺子;

  4、检查时,要注意是否有漏写、少写的情况。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1)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1

  四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2

  1.相对的方向: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2.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实际方向: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3.指南针可以帮助我们辨别方向。

  4.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5.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

  6.绘制简单示意图: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面图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描述是要注意是选取哪个物体作参照物的,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描述的结果也不一样。)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最高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第三单元《统计》

  1.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数据。

  2.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应用题)。能根据统计图、表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进行解答。

  3.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4.理解*均数的含义,给出一组数据会求它们的*均数。(若干数相加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均数,简称*均数。求*均数分为两步,首先求出若干数的和,再用所求的和除以这些数的个数。)如:3个女生身高:135厘米、140厘米、132厘米,求*均身高。熟记*均数的格式,总数量除以总份数:( + + …… + )÷ 并脱式计算p42。会检查*均数的对错,*均数一定介于最大数与最小数之间。

  5.会用*均数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6.给出*均数和几个数据,求另一个数据。如:小明三科成绩的*均分是85分,其中外语83分,数学80分,求语文多少分。

  第四单元《年月日》

  (一)年、月、日部分

  1.一年有12个月;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1季度;4、5、6月为第2季度,;7、8、9月为第3季度;10、11、12月为第4季度)。

  2.记大小月的方法:1、3、5、7、8、10、腊,31天永不差;4、6、9、冬,30整,只有2月二八九。7个大月,4个小月,二月*年28天,闰年29天。

  3.*年全年有365天,*年2月是28天,*年的上半年有181天,下半年有184天。*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1天。

  4.闰年全年有366天,闰年2月是29天,闰年的上半年有182天,下半年有184天。闰年全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00、2100等不是闰年,而1600、2000、2400等是闰年。

  6.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12月和第二年的1月;

  一年中连续两个月共62天的是:7月和8月。

  7.一个人今年20岁,但只过了5个生日,他是2月29日出生的。

  8.计算周年的方法是用现在的年份减去原来的年份得的数就是周年。如:到2008年10月1日,是中国成立(59 )周年。用2008-1949=59周年

  (二)24时计时法部分

  1.年月日、时分秒都是时间单位。

  2.在一日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到24时的计时法, 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

  3.1日(天)=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4.求经过的时间。如:一辆汽车上午8:20出发,到下午5:50到达终点,一共行使多长时间。第一步要先进行换算:把下午5:50变成24时计时法的形式5:50+12=17:50,第二步用17时50分-8时20分=9时30分,就求出了经过的时间。

  5.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0小时30分,注意不要写成10:30。 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6.经过的.天数的计算:

  公式:结束时间�D开始时间+1=经过的天数

  例如:6月12到6月30日是多少天?(30-12+1=19天)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一)口算乘法:

  1.整十、整百、整千相乘的方法:先用0前边的数相乘,得到一个结果,然后再数一数被乘数和乘数中一共有多少个0,再在结果的后边添上多少0。

  2.估算:想被乘数和乘数最接*或等于哪个整十的两位数,那么所要估算的结果就是这两个整十数的乘积。

  (二)笔算乘法:注意竖式的格式。

  两位数乘两位数在笔算时,首先要相同数位对齐,用下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依次去乘上面因数的个位数和十位数,将所得的积相加。(遇到进位乘法时,那一位上的乘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 三 )位数,也可能是( 四 )位数。

  2、验算: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

  第六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方厘米(cm2),*方分米(dm2)、*方米(m2)。

  4.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厘米。

  5.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分米。

  6.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米。

  7.边长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10000*方米)。

  8.边长1千米(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方千米。

  9.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方千米。

  *方千米 公顷 *方米 *方分米 *方厘米

  10.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长 = 面积÷宽 宽 = 面积 ÷长

  11.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宽 = 周长÷2-长 长 = 周长÷2-宽

  1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4.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5.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16.相邻的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17.1*方米=100*方分米 ;1*方分米=100*方厘米 ;

  1公顷=10000*方米 ;1*方千米=100公顷(公顷、*方千米这两个土地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

  注:面积和周长是不能相比较的;分清楚什么时候填长度单位,什么时候填面积单位,填土地面积单位时,比较小的土地面积(如:公园、体育场馆、超市、果园、广场)等一般情况下填公顷;(城市的占地、国家的面积、江河湖海的面积)等一般情况下填*方千米。

  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周长不一定相等。

  注 意:

  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2.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

  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5.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八.解决问题

  在解答应用题时,首先要读准题目,分析题意,找出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在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进行解答。

  九.数学广角

  在进行等量交换时,首先要正确理解已知条件,掌握已知条件中的数量关系,在进行交换。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3

  知识要点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

  1、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方向盘”,即在一张纸上,画上“十”字,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标好

  (西―+―东);

  2、小学生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要点位置与方向:面朝南时,转动方向盘,将南对准前面,即:东―+―西,面朝东时,方向盘定为:北―+―南。

  (二)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三)确定中心,找方位――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是找准以谁为中心。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4

  一、 重要概念

  分类:

  1.代数式与有理式

  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单独

  的一个数或字母也是代数式。

  整式和分式统称为有理式。

  2.整式和分式

  含有加、减、乘、除、乘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有理式。

  没有除法运算或虽有除法运算但除式中不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整式。

  有除法运算并且除式中含有字母的有理式叫做分式。

  3.单项式与多项式

  没有加减运算的整式叫做单项式。(数字与字母的积包括单独的一个数或字母)

  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说明:①根据除式中有否字母,将整式和分式区别开;根据整式中有否加减运算,把单项式、多项式区分开。②进行代数式分类时,是以所给的代数式为对象,而非以变形后的代数式为对象。划分代数式类别时,是从外形来看。如,

  =x, =│x│等。

  4.系数与指数

  区别与联系:①从位置上看;②从表示的意义上看

  5.同类项及其合并

  条件:①字母相同;②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依据:乘法分配律

  6.根式

  表示方根的代数式叫做根式。

  含有关于字母开方运算的代数式叫做无理式。

  注意:①从外形上判断;②区别: 、 是根式,但不是无理式(是无理数)。

  7.算术*方根

  ⑴正数a的正的*方根( [a与*方根的区别]);

  ⑵算术*方根与绝对值

  ① 联系:都是非负数, =│a│

  ②区别:│a│中,a为一切实数; 中,a为非负数。

  8.同类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分母有理化

  化为最简二次根式以后,被开方数相同的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满足条件:①被开方数的因数是整数,因式是整式;②被开方数中不含有开得尽方的因数或因式。

  把分母中的根号划去叫做分母有理化。

  9.指数

  ⑴ ( 幂,乘方运算)

  ① a0时, ②a0时, 0(n是偶数), 0(n是奇数)

  ⑵零指数: =1(a0)

  负整指数: =1/ (a0,p是正整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 5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2)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精选五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1

  第一单元 混合计算

  6、0除以任何非0的数,还得0;字母表示:0÷a(a≠0)=0

  7、0÷0得不到固定的商;5÷0得不到商.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计算连加式题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连减

  786-284-249=253

  计算连减式题时,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两个减数加起来,再从被减数里减去两个减数的和。

  786-(284+249)=253

  加减混合

  259+148-342=65

  不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式题的运算顺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

  里程表中的问题

  求两地间的路程,要找准起点,用较远的路程减去较*的路程就得到两地间的路程

  里程数=终点数-起点数

  第四单元 乘与除

  2.月:

  小月:4、6、9、11月

  *月(二月):*年28天

  闰年29天

  3.日历:学会看日历,知道某年某月是星期几

  4.钟表:24时记时法 12时记时法

  4.公式:

  1时=

  60分 1分= 60秒 半时= 30 分

  60分=1时

  60秒=1分 30 分=半时

  第八单元 可能性

  1.‘不可能和一定’,都表示确定的现象。‘可能’,表示不确定的现象。

  2.请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

  一定:太阳一定从东边升起;月亮一定绕着地球转;地球一定每天都在转动;每天一定都有人出生;人一定要喝水……

  可能:三天后可能下雨;花可能是香的;明天可能有风;下周可能会考试。……

  不可能:太阳不可能从西边升起;地球不可能绕着月亮转;我不可能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东西;鲤鱼不可能在陆地上生活;空中不可能盖楼房;我不可能比姐姐大……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2

  一、位置与方向(一)

  例1 1. 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2 1.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例3 1. 知道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认识八个方向);

  2. 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例4 1.会描述行走路线

  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除法 例1 1. 理解整十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2. 理解整百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

  例2 1. 理解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120÷3

  例3 1. 理解几十几除以一位数(不退位)的算理,掌握算法。66÷3

  2.笔算除法 例1 1.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首位能除尽的算理,掌握算法。(42÷2)

  2. 掌握除的顺序和商的书写位置。

  例2 1. 理解两位数除以一位,首位不能除尽的算理,掌握算法(52÷2)

  例3 1. 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除尽的.算理,掌握算法(256÷2)

  2. 会进行除法验算。

  例4 1. 理解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不能除尽的算理,掌握算法(256÷6)

  2. 理解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的道理

  3. 掌握有余数除法的验算

  4. 掌握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例5 1. 掌握0除以非0数都得0。

  例6 1. 理解被除数中间有0的计算的算理,掌握算法。

  2. 理解计算时除到十位不够商1商0的算理,掌握算法。(216÷2)

  例7 1. 理解被除数末尾有0的算理,掌握算法。(650÷5)

  2. 理解计算时除到个位不够商1商0的算理,掌握算法。(245÷8)

  例8 1.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267÷3≈

  例9 2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三、复式统计表

  例1 1. 会读复式统计表

  2. 会填复式统计表

  3. 会根据统计表回答问题

  四、两位数乘两

  位数

  1.口算乘法 例1 1. 理解两位乘一位(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15×3(积在100以内)

  2. 理解几百几十乘一位(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150×3

  例2 1. 理解两位数乘整十数、整百数(不进位)的算理,掌握算法。

  12×20 12×200 (做一做)

  2.笔算乘法

  例1 1.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14×12)

  例2 1. 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48×37)

  2. 总结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法则

  例3 1. 理解连乘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例4 2 理解连除问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

  五、面积

  例1 1. 认识面积概念

  例2 1. 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例3 1. 认识常用面积单位*方米、*方分米、*方厘米

  例4 1. 掌握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 掌握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例5 1. 理解面积概念,会解决实际问题。(含有估计长方形面积的内容)

  例6 1. 理解相邻两个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例7 1. 简单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换算

  例8 1. 理解数量关系,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年、月、日

  情境图 2015年的年历;有关重要的纪念日

  例1 1. 掌握年、月、日间的关系,

  2. 认识大月、小月,二月,掌握记忆每月天数的方法。

  例2 1. 知道*年、闰年;了解判定*年、闰年的方法。

  主题图 学生一天的生活情景图,引出24时计时法

  1. 掌握日和时间的关系(1日有24小时);

  2. 能把两种计时方法进行转换。(12时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

  例3 1. 会解决关于经过时间的问题。

  综合与实践

  制作活动日历 1. 能制作出正确的日历

  七、小数的初步认识

  情境图 1. 会读小数,认识小数点。

  例1 1. 能借助具体量理解小数的含义。

  (1分米是0.1米, 1米3分米是1.3米是15厘米。)

  例2 1. 会借助具体量比较一位小数的大小。

  例3 1.理解一位小数的加减法的算理,掌握算法。(进位加、不进位加、退位减、不退位减。)0.8+0.6、1.2-0.6

  例4 1. 理解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争取解决问题。(解题方法多样)

  八、数学广角——搭配(二)

  例1 1. 能有序思考,找到排列数。

  例2 1. 掌握解决问题策略,找到乘法原理的结果。

  例3 1. 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到组合数。

  综合实践

  我们的校园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3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吨表示把1吨*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4时计时法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上午9时→9时;晚上9时→21时(9+12=21)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①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经过10小时30分钟),但这里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②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③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认识*年和闰年。

  2、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3、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

  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5、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认识年、月、日1。1年有12个月。

  7、大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8、小月:有30天的月份是大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9、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1)拳头记忆法。

  (2)歌诀记忆法。

  (3)单、双数记忆法。

  10、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年和闰年

  1、*年:2月有28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2、闰年:2月有29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3、*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4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 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 “估算”、 “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小学数**算定律

  1、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a+b=b+a](如:23+34=57与34+23=57)

  2、加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3、乘法交换律:a×b=b×a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4、乘法结合律:(a×b)×c=a×(b×c)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

  5、乘法分配律:(a+b)×c=a×c+b×c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他们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

  数学三角形体积知识点

  三角形是二维图形,二维图形没有体积公式。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体积,几何学专业术语,是物件占有多少空间的量。体积的国际单位制是立方米。一件固体物件的体积是一个数值用以形容该物件在三维空间所占有的空间。一维空间物件(如线)及二维空间物件(如正方形)在三维空间中都是零体积的。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梳理 5

  小数的意义

  把1个整体*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这样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母是10、100、1000的份数来表示,也可以依照整数的写法写在整数个位右面,用圆点隔开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小数的数位

  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小数点的右边是它的小数部分。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1.把1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1/10米,也是0.1米。3份就是3分米、3/10米、0.3米。

  2.把1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1厘米;用米作单位是1/100米,也是0.01米。7份就是7厘米、7/100米、0.07米。

  注:一位小数的形式实际上是分数十分之几的.另外一种表示形式,4/10写成小数就是0.4。

  3.小数的基本性质:在一个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如:10.05,在它的末尾添上0,就变成了10.050,10.05=10.050=10.0500=10.05000大小没有发生变化。

  4.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最高位,再看次高位,以此类推。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相同就比较百分位

  5.小数的加减法:列竖式相加减的时候,要把小数点对齐,然后再进行加减。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6.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3)

——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3篇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 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 9就用五入法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 189;1000 428等

  8、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学*方法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学*技巧

  回顾和把握*时的困难,注意检查错误,填补空白,合理解决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要抓住一个难题。我省高考数学考试的难度在0.65左右,如果命题的方向不偏颇,大多数学生都能减少当前问题的难度。对于优等生,要提高难度,灵活运用知识,深入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时,练*的次数应该适度控制,以前做过的问题应该被发现,特别是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我们应该再看一遍,把概念搞清楚,这样才能减少类似问题再犯错误的可能性。有两个重要的问题,一个是战略,另一个是技能。高考就像战争一样,在战略上要轻视敌人,在战术上要重视敌人。在策略上,学生应该建立信心。毕竟复*时间已经够长了,应该掌握知识,这样答案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就技巧而言,回答问题比回答问题容易。在试卷中,难度一般是分散的:选择题的难度在后面,填空的难度也是一样的。大问题一般可以在前面或两个做,在后面的大问题中,一两个小问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当你回答一个问题时,你必须先解决这些问题。当你遇到麻烦时,不要花太多时间。只要放弃,做一些简单的事情,专注于突破。考试时间比较紧,要分配合理的答题时间。当然,这会因人而异。中产阶层应该把重心往前移动,在前面选择,填的时间越多,问题越大,有的由前面的问题比较简单,就能拿到积分来把握。优等生要在掌握问题速度的前提下,在适当的重心转移的前提下解决问题。

  第一单元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

  8、

  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一单元

  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正好成直角的时间有:(3点整)、(9点整)。

  8、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

  半时=30分60分=1时

  60秒=1分30分=半时

  第二、四单元

  1、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

  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位上的数,如果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 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 9就用五入法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 189;1000 428等

  8、⑴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另一个加数+加数=和。

  ②和另一个加数=加数

  ⑵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

  ①差+减数=被减数

  ②减数+差=被减数

  ③被减数差=减数

  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

  第三单元

  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小技巧: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1公里==1000米,

  1000米=1千米,1000米=1公里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

  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

  倍的认识

  1、倍的意义:要知道两个数的关系,先确定谁是1倍数,然后把另一个数和它作比较,另一个数里有几个1倍数就是它的几倍。

  2、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3、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

  多位数乘一位数

  1、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2、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③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3、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4、三位数乘一位数: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5、(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估算时要用≈)

  例:387×5≈

  把387看作390(个位是7,四舍五入,7大于5所以进1,看作390)再算390×5=1950.

  所以:387×5≈1950

  第七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的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长方形和正方形是特殊的*行四边形。

  6、*行四边形的特点:

  ①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②*行四边形容易变形。(三角形不容易变形)

  7、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8、公式: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变式:

  ①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②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变式: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1、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分子表示:其中的几份

  分母表示:*均分成几份

  2、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3、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4,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小分数越大,分母越大分数越小。

  ②当分母相同时,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5、分数加减法:

  ①相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1可以看作所有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例:把12个圆的3/4有个圆;

  分析:先找整体12;再找分母4,表示*均分成4份;求出12÷4=3,表示每一份有3个;最后找分子3,表示其中的3份,所以:3×3=9;所以把12个圆的3/4有9个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学*方法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4)

——六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3篇

  一、负数: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能正确的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二、圆柱和圆锥

  1、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它们的基本特征。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认识圆锥的底面和高。

  2、探索并掌握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圆柱、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体积,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3、通过观察、设计和制作圆柱、圆锥模型等活动,了解*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比例

  1、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

  2、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成反比例量的实例,能运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

  4、了解比例尺,会求*面图的比例尺以及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5、认识放大与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6、渗透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一)、折扣和成数

  1、折扣:

  用于商品,现价是原价的百分之几,叫做折扣。通称“打折”。

  几折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八折=8/10=80﹪,

  六折五=6.5/10=65/100=65﹪

  解决打折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打的折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商品现在打八折: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80﹪

  商品现在打六折五:现在的售价是原价的65﹪

  2、成数:

  几成就是十分之几,也就是百分之几十。例如:一成=1/10=10﹪

  八成五=8.5/10=85/100=80﹪

  解决成数的问题,关键是先将成数转化为百分数或分数,然后按照求比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几分之几)的数的解题方法进行解答。

  这次衣服的进价增加一成:这次衣服的进价比原来的进价增加10﹪

  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八成五:今年小麦的收成是去年的85﹪

  (二)、税率和利率

  1、税率

  (1)纳税:纳税是根据国家税法的有关规定,按照一定的比率把集体或个人收入的一部分缴纳给国家。

  (2)纳税的意义: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国家用收来的税款发展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和国防安全等事业。

  (3)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叫做应纳税额。

  (4)税率:应纳税额与各种收入的比率叫做税率。

  (5)应纳税额的计算方法:

  应纳税额=总收入×税率

  收入额=应纳税额÷税率

  2、利率

  (1)存款分为活期、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等方法。

  (2)储蓄的意义:人们常常把暂时不用的钱存入银行或信用社,储蓄起来,这样不仅可以支援国家建设,也使得个人用钱更加安全和有计划,还可以增加一些收入。

  (3)本金:存入银行的钱叫做本金。

  (4)利息:取款时银行多支付的钱叫做利息。

  (5)利率:利息与本金的比值叫做利率。

  (6)利息的.计算公式:

  利息=本金×利率×时间

  利率=利息÷时间÷本金×100%

  (7)注意:如要上利息税(国债和教育储藏的利息不纳税),则:

  税后利息=利息-利息的应纳税额=利息-利息×利息税率=利息×(1-利息税率)

  税后利息=本金×利率×时间×(1-利息税率)

  购物策略:

  估计费用:根据实际的问题,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进行估算。

  购物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对常见的几种优惠策略加以分析和比较,并能够最终选择最为优惠的方案

  学后反思:做事情运用策略的好处

  一、圆柱

  1、圆柱的形成:圆柱是以长方形的一边为轴旋转而得的。

  圆柱也可以由长方形卷曲而得到。

  两种方式:

  1.以长方形的长为底面周长,宽为高;

  2.以长方形的宽为底面周长,长为高。

  其中,第一种方式得到的圆柱体体积较大。

  2、圆柱的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一个圆柱有无数条高,他们的数值是相等的

  3、圆柱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柱的底面是完全相等的两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柱有无数条高

  4、圆柱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表面积增加2倍底面积,即S增=2πr?

  ②竖切(过直径):切面是长方形(如果h=2R,切面为正方形),该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高,宽是圆柱的底面直径,表面积增加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即S增=4rh

  5、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①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长方形,如果h=2πr,则展开图形为正方形

  ②不沿着高展开,展开图形是*行四边形或不规则图形

  ③无论怎么展开都得不到梯形

  6、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侧面积:S侧=2πrh

  表面积:S表=2S底+S侧=2πr?+2πrh

  体积:V柱=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柱的底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高,底面积

  ④已知圆柱的底面面积和高,求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

  ⑤已知圆柱的侧面积和高,求圆柱的底面半径,表面积,体积,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柱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无盖水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一个底面积油桶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

  烟囱通风管的表面积=侧面积

  只求侧面积:灯罩、排水管、漆柱、通风管、压路机、卫生纸中轴、薯片盒包装

  侧面积+一个底面积:玻璃杯、水桶、笔筒、帽子、游泳池

  侧面积+两个底面积:油桶、米桶、罐桶类

  二、圆锥

  1、圆锥的形成: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直角边为轴旋转而得到的。圆锥也可以由扇形卷曲而得到。

  2、圆锥的高是两个顶点与底面之间的距离,与圆柱不同,圆锥只有一条高。

  3、圆锥的特征:

  (1)底面的特征:圆锥的底面一个圆。

  (2)侧面的特征:圆锥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3)高的特征:圆锥有一条高。

  4、圆锥的切割:

  ①横切:切面是圆

  ②竖切(过顶点和直径直径):切面是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的高是圆锥的高,底是圆锥的底面直径,面积增加两个等腰三角形的面积,

  即S增=2rh

  5、圆锥的相关计算公式:

  底面积:S底=πr?

  底面周长:C底=πd=2πr

  体积:V锥=1/3πr?h

  考试常见题型:

  ①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求体积,底面周长

  ②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③已知圆锥的底面周长和体积,求圆锥的高,底面积

  以上几种常见题型的解题方法,通常是求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再根据圆柱的相关计算公式进行计算

  三、圆柱和圆锥的关系

  1、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3倍。

  2、圆柱与圆锥等底等体积,圆锥的高是圆柱的3倍。

  3、圆柱与圆锥等高等体积,圆锥的底面积(注意:是底面积而不是底面半径)是圆柱的3倍。

  4、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体积相差2/3Sh

  题型总结

  ①直接利用公式:分析清楚求的的是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体积

  分析清楚半径变化导致底面周长、侧面积、底面积、体积的变化

  分析清楚两个圆柱(或两个圆锥)半径、底面积、底面周长、侧面积、表面积、体积之比

  ②圆柱与圆锥关系的转换:包括削成最大体积的问题(正方体,长方体与圆柱圆锥之间)

  ③横截面的问题

  ④浸水体积问题:(水面上升部分的体积就是浸入水中物品的体积,等于盛水容积的底面积乘以上升的高度)容积是圆柱或长方体,正方体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5)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

  1、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2、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小猪:憨厚可爱。小牛:勤俭节约小猴:聪明能干

  3、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三袋麦子》:理解“迫不及待”:着急的不能再等待。

  4、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赞成谁的做法?为什么?

  参考:小猴的做法更值得提倡,因为他有长远打算,而且聪明能干。

  小牛的做法可以赞成或不赞成,理由要成立。

  5、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吃一半,种一半)

  6、续写课文,想一想小猴会用丰收的麦子做什么?

  一、要掌握的词。

  1.养料 自豪 足够 担心 疼爱 镜子 松散 多亏 委屈 走一趟 陷进 铺天盖地 闭眼

  货轮 究竟 救援 迅速 茫茫 森林 输送 求救 遥远 渐渐 海鸥 喂养 救护 佩服 谈话

  盯住 厉害 监视 气象卫星 狂怒 泄气 跟踪 谈笑风生 哈哈大笑 狂风怒吼 撑牢 疯狂

  设计 旱灾 能够 闭目养神 喜出望外 扑灭 物资 甩掉 不慌不忙

  2.骆驼 脚掌 疙瘩 又大又厚 沙漠 无边无际 贮存 鼻孔 旅行 吃惊 降落 遇难 航行

  警报 遇险 机舱 随即 滑行 波浪滔滔 猛然 港湾 狂暴 甩掉 嘲笑 暴跳如雷 隔开

  行踪 懒洋洋 堤坝

  二、按要求写词。

  1.形容意志坚定的词语:沙漠之舟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 始终如一 飞沙走石 志在千里 义无反顾 坚定不移

  2.形容台风发怒的词语:狂怒 狂暴 怒吼 暴跳如雷 疯狂

  三、词语搭配。

  又大又厚的脚掌 茫茫的大沙漠 波浪滔滔的海面 松散的沙子 无边无际的沙漠 茫茫的大海 奇怪的大船 雪白的浪花 遥远的天边 巨大的身子 不停地眨眼 狂怒地嚷道 狂暴地跳起来 美丽的城市 紧紧地跟踪 嘲笑的口气 疯狂的巨兽 救援沉船 输送物资 扑灭大火 参加会议 默默地想 巨大的卫星 谈笑风生的人们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在茫茫的大海上,小海鸥发现了一条奇怪的大船:白色船体的两边长了两个大翅膀。小海鸥想:客轮、货轮,啥样的船我都见过,可就是没见过这种长翅膀的船。

  2.水上飞机有很多兄弟。有的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叫海上救护机;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参加战斗,叫海上战斗机;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叫海上运输机;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大火,叫海上灭火机。

  3.骆驼的脚掌又大又厚,遇到松散的沙子,不会陷进去。骆驼的睫毛有两层,闭上眼睛,风沙不会钻进眼睛里。骆驼背上的两个肉疙瘩,又叫驼峰,里面贮存养料,没东西吃时,它可以提供养料。旅行后,小骆驼不但不觉得难看、委屈,而且感到自豪。

  4.《水上飞机》是一篇科学小品文。作者用拟人的手法,形象地介绍了水上飞机的形态、种类、用途,以及在海上降落、由海上起飞的情景,

  5.《跟踪台风的卫星》中把台风当做人来写的句子:①在波浪滔滔的海面上,台风睡醒了。②台风泄气了,只好懒洋洋地朝海洋的另一个方向奔去。

  6.小骆驼默默地想:我的驼峰、脚掌和睫毛在沙漠里有那么大的用处,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呀!

  7.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孩子们戴香囊,吃粽子,人们要打扫房子,灭除毒虫。

  8.台风暴跳如雷,像头疯狂的巨兽,呼呼地向着城市扑去。可是,他很快发现,堤坝筑高了,树木撑牢了,人们谈笑风生,一点儿也不惊慌。

  一、要掌握的词。

  1.允许 坚定 铭刻 必须 鱼竿 低沉 规定 丝毫 夜幕初垂 菜汤 成千上万 垂钓 鱼钩

  拖出 未来 捕杀 葱绿 特意 消退 提防 居然 血泊 凯旋 其他 饥荒 悲惨 元旦 慈爱

  抚摸 保持 七嘴八舌 复杂 结构 入神 陶器 抢先 苍蝇 蚊子 掌握 据说 传染 队伍

  舌头 广泛 狠毒

  2.恢复 弧形 小心翼翼 斩钉截铁 慢吞吞 嘴唇 记忆 遵守 凯巴伯 贪婪 毒手 凶残

  青烟袅袅 大约 灌木 蔓延 降临 糟蹋 威胁 祸首 繁殖 毁灭 陶行知 蜻蜓 *衡

  二、按要求写词。

  1.与打仗有关的词:坐观成败 按兵不动 操之过急 轻举妄动 兴风作浪 蠢蠢欲动 雷厉风行 闻风而动

  2.环保词句:保护环境,人人有责。树木成阴,空气清新。绿了大地,润了人心。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山上树木光,山下走泥浆。治山治水不栽树,有土有水保不住。植树造林镇风沙,遍地都是好庄稼。

  3.写出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一瞬间 一刹那 一眨眼 转眼间 刹时

  三、词语搭配。

  银色的涟漪 赞赏的目光 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低沉的声音 恢复*静 遵守规定 慢吞吞地取下坚定的话语 可怕的灾难 斩钉截铁的口气 商量的口吻 破坏森林 毁灭自己 无奈地叹气 美丽的天鹅 翠绿的头巾 强劲有力的身子 茂密的树林 寻找食物 保护动物 大声地嚷叫 可爱的小鸟 *静的湖面 生机勃勃的森林 整洁的衣服 解除威胁 坚持原则 认真地听 贪婪凶残的狼 挤牛奶 青烟袅袅的枪口 绿色的蜻蜓 保持*衡 展开想象 小心地翻 活泼美丽的鹿 挑粮食 又细又长的尾巴 新鲜的鱼 商量事情 爱护公物 高高地举

  拌凉菜 撒种子

  一、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

  二、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三、作者的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由远及*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四、思考问题:

  “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儿争相开放的生动活泼的春景。

  五、重点词句:

  1、“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

  2、比喻句: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铺成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

  3、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是对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

  六、课文写了燕子的哪些特点?写了小燕子小巧玲珑、活泼可爱的特点。

  七、全文背诵默写

  2古诗两首

  一、《剪枝的学问》

  1、相关背景

  剪枝:为保证果树正常开花、结果或为了保持树形,对花木的枝条定期进行修剪。工人叔叔每年都要给果树修剪树枝,有的树一年要修剪两次。这是因为果树一年要长很多枝条,如果不去修剪,枝条就会越长越长,越长越密,最后连阳光也透不进去,没有阳光,果实怎么能长好呢?剪枝工作一般在秋冬或冬春之交时进行。

  2、主要内容

  《剪枝的学问》记叙“我”在桃园和王大伯之间的一段对话,深入浅出地告诉我们有关剪枝的学问,使“我”认识到生活中充满了知识的哲理,获得了必须留心周围事物,注意向生活学*的启发。

  3、句式

  比喻:

  1、春天到了,桃花开了,王大伯的桃园红云片片。

  2、桃子成熟了,一个个光鲜红润,仿佛胖娃娃的脸蛋。

  拟人:浓郁的花香引来了无数的蜜蜂,它们欢天喜地地在花间飞舞。

  3、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四段:

  第一段(1)简介王大伯是远*闻名的“种桃能手”。

  第二段(2、3)写“我”在果园看到王大伯等人在剪枝,非常奇怪,经询问,了解了剪枝的原因。

  第三段(4)写春天来了,桃花盛开,“我”盼望花儿早日结果。

  第四段(5)写桃子丰收了,我在惊喜的同时真正的理解了王大伯的话。

  二、《恐龙》

  1、相关背景

  恐龙,繁盛于中生代(约两亿年前)的一类爬行动物。与传说中的“龙”无关。恐龙种类繁多,一般头小体大,大的长达数十米,重达四五十吨,小的长不到一米。生活于陆地或沼泽附*。有食肉的,也有食植物的。中生代末期全部灭绝。

  2、主要内容

  《恐龙》是一篇知识性的短文,介绍了恐龙的种类、形态和生活*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恐龙的喜爱之情。

  3、分段及段意

  本文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1节)交代了恐龙的生活年代、生活环境的优越、活动范围广、数量多。

  第二段(2——5节)介绍了恐龙以及*亲的种类和生活*性。

  第三段(6节)恐龙消失了,但其原因至今还是一个谜。

  三、《槐乡五月》

  1、相关背景

  洋槐,豆科,落叶乔木,又名“刺槐”,高15~25米,奇数羽状复叶,有小叶7~25片,互生,卵状长圆形。花冠(ɡuān)蝶形,黄白色,夏季开花,秋季结果。荚果肉质,不开裂,内有种子1~6粒,果皮在种子连接处收缩,使荚果成一串念珠的形状。

  2、主要内容

  《槐乡五月》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洋槐花盛开的美丽景象和感人场面,抒发了槐乡孩子热爱家乡、热爱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

  3、句式

  比喻:

  1、五月,洋槐开花了。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2、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看如*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四、三年级语文学*方法

  首先要培养浓厚的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也就说明了学*一定要对所学的知识感兴趣,有兴趣去学*,是学好的根本,学*语文也一样。只要有了学*语文的兴趣,才会发觉其中的乐趣,发现了学*的乐趣,才有助于我们去持之以恒地学*语文,没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根本学不好语文。有的同学认为语文很无聊,要背记的东西太多,所以根本不想去学,成绩当然也就上不去,所以,兴趣对学*来说是很重要的。

  其次,学*语文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使语文学得更好。积累也就需要大量地阅读与背诵,当我们空闲的时候,读一读好的书籍或文章不仅能丰富知识,还能陶冶你的性情。不过,不能只是读,还要思考,我们应准备一个记录与摘抄的本子,在阅读的过程中将遇到的好的句子抄下来,并不时地看看,让它们变为自己的东西,当遇到疑点难点时,也要记下来,与旁人讨论,听取别人的看法。这样才会有所长进,水*才会提高。

  五、三年级语文学*技巧

  (1)了解。看课文、看注释、看课后的“思考与练*”,看单元知识和训练,了解了这些信息后,对单篇课文和整个单元就有了一个初步的印象和全面的了解。

  (2)查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扫除文字障碍。

  (3)独立思考。重要的是根据提示、文章、练*题进行思考。如提示的内容是否真懂了,文章主题的概括、层次的划分、段意的归纳、句子的理解、写作特色的分析等问题能否解决,课后*题能否回答。那些基础知识扎实、自学*惯好、自学能力强、有钻研精神的同学,在“思考”方面要适当地自我要求高一些。

  (4)批注。就是在不懂的地方标上符号。如不懂之处用“?”,重点之处用“※”,课前自学批的字,最好用铅笔,听课后批的字可用钢笔写,以免时间一久,将自己的见解和老师的观点搞混了。

  (5)质疑。就是对文章的见解、修辞手法、表达方法等提出疑问,这是成为一个批判型学*者的第一步,学生只有成为一个批判型学*者,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学*效果。例如在《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古典小说中有许多将对将的单独拼杀,同学们就应该想一想这可能吗?如果不可能,作者又为什么这么写?

  (6)记录。就是做好读书笔记。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6)

——三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 40句菁华

1、读读背背(谚语)P49

2、读读背背(气象谚语)P104

3、第二、三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动作特点主要包括:(1)鸣声清脆;(2)飞的速度快(翠鸟“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苇秆上了”。“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只有苇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4、生字:“透”字的第六画是_____,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

5、反义词:(背诵)

6、《画杨桃》

7、把反问句变成陈述句:(48页)

8、比喻句。(背诵)

9、表现思想方法的谚语。(背诵、默写)

10、这是一篇童话故事。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猴、小牛各一袋麦子。小猪把麦子磨成面粉,做成各种各样的食品吃了;小牛把麦子保存好慢慢享用;而小猴把麦子种下地,一年后收获了满满一囤麦子。同样是一袋麦子,个人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结果是不一样的。

11、本文运用了对比手法,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

12、养料 自豪 足够 担心 疼爱 镜子 松散 多亏 委屈 走一趟 陷进 铺天盖地 闭眼

13、骆驼 脚掌 疙瘩 又大又厚 沙漠 无边无际 贮存 鼻孔 旅行 吃惊 降落 遇难 航行

14、形容意志坚定的词语:沙漠之舟 自强不息 忍辱负重 始终如一 飞沙走石 志在千里 义无反顾 坚定不移

15、水上飞机有很多兄弟。有的可以迅速救援海上遇难的船只,叫海上救护机;有的可以随时从海上起飞,参加战斗,叫海上战斗机;有的可以给航行中的船只输送物资,叫海上运输机;还有的能从海中汲水,去扑灭森林大火,叫海上灭火机。

16、“掠”轻轻擦过的意思,指燕子身轻,速度快,一瞬间而过。

17、我们的家乡有哪“五宝”?新“五宝”指的是什么?

18、《美丽的小兴安岭》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构段方式怎样?为什么说小兴安岭是“美丽的大花园”和“巨大的宝库”?

19、连词造句,叙述新国王的所作所为。(怀恨在心、置若罔闻、接二连三)

20、课文中能说明这个成语意思的句子是?——(他赶快堵上了那个窟窿,把羊圈修得结结实实的。)

21、这个人往北走的原因有:马跑的快、车夫驾驶技术高超、带的盘缠多。

22、太阳的特点是:远、大、热。

23、我们看太阳,觉得它(并不大),(实际)上它大得很,130万个地球才能抵得上一个太阳。这句话用(列数字和作比较)来说明太阳究竟有多大。

24、太阳的温度很高,表面温度有6000摄氏度,就是钢铁碰到它,也会变成汽;中心温度估计是表面温度的2500倍。这句话用(列数字和举例子)来说明太阳的热。

25、在文中括号里填上词语。

26、这一段是总起来说(太阳和人类的关系的)。第一句话是从(正面)说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句话是从(反面)说的,最后一句是(总体说明太阳的重要性)。这样反复强调,更突出了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

27、《月球之谜》

28、“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就是指(我家的电脑上网了。)

29、“五湖四海”在文中是指(世界各地)。

30、《果园机器人》

31、读读认认:要求熟背。

32、读读背背(时间格言)P55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3、《惊弓之鸟》

  (1)“它飞得慢,叫的声音很悲惨。”

  “飞得慢”,因为(它受过箭伤,伤口没有愈合,还在作痛);“叫的声音很悲惨”,是因为(它离开同伴,孤单失群,得不到帮助。)它一听到弦响,心里(很害怕),就(拼命往高处飞),它(一使劲),伤口(又裂开了),就(掉了下来)。

  (2)更羸并不取箭,他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听得嘣的一声响,那只大雁直(拼命)往上飞,拍了两下翅膀,忽然从半空中(直)掉下来。

34、写出表示时间极短的词语:一瞬间 一刹那 一眨眼 转眼间 刹时

  三、词语搭配。

  银色的涟漪 赞赏的目光 从未见过的大鲈鱼 低沉的声音 恢复*静 遵守规定 慢吞吞地取下坚定的话语 可怕的灾难 斩钉截铁的口气 商量的口吻 破坏森林 毁灭自己 无奈地叹气 美丽的天鹅 翠绿的头巾 强劲有力的身子 茂密的树林 寻找食物 保护动物 大声地嚷叫 可爱的小鸟 *静的湖面 生机勃勃的森林 整洁的衣服 解除威胁 坚持原则 认真地听 贪婪凶残的狼 挤牛奶 青烟袅袅的枪口 绿色的蜻蜓 保持*衡 展开想象 小心地翻 活泼美丽的鹿 挑粮食 又细又长的尾巴 新鲜的鱼 商量事情 爱护公物 高高地举

  拌凉菜 撒种子

  一、课文的写作顺序

  课文以燕子为线索,是按燕子的外形特点、燕子在春天从南方赶来、燕子飞行和停歇的顺序记叙的。

  二、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课文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燕子的外形特点;第二自然段讲春天来了,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机;第三自然段讲在飞行中的燕子的各种姿态;第四自然段讲燕子停歇在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三、作者的观察顺序

  作者是按照由远及*的顺序观察燕子的

  四、思考问题:

  “像赶集似的聚拢来”体会这里用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花儿争相开放的生动活泼的春景。

  五、重点词句:

35、理解成语的意思:

  亡:丢失补:修补牢:羊圈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7)

——小学数学三年级知识点 (菁华5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20xx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xx千克,即2吨=20xx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均重3—4吨,非洲象*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1米=100厘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0、质量单位:吨、千克、克,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例1

  (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回顾除法的含义,并回顾除法各部分的名称及含义,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情境,经历除法竖式抽象的过程,体会除法竖式每一步的实际含义,能正确掌握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

  2、例2

  (1)在具体情境中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理解余数的含义。

  (2)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3)能口算或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并能解决简单的有余数除法的实际问题。

  3、例3

  (1)在解决问题中进一步理解有余数除法和余数的含义,并进一步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经历对许多有余数除法算式的观察、分析过程,探索并掌握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

  (3)能利用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有余数除法计算的正确性。

  4、例4

  (1)能灵活利运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最多"、"至少"等词语的含义,并学会用"去尾法"和"进一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除法》知识点

  (一)口算除法

  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

  1、牢固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步骤与格式,尤其是商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算式的写法。

  (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法则,除数是一位数,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会判断商是几位数。

  比较除数与被除数位的大小,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小,那么商一定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位上的数比除数大或相等,那么商和被除数的位数相等。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2)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4、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既然能相除这个数就不是0)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0乘任何数都得0。

  5、乘除法的估算:4舍5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得5600。

  除法估算:493÷8≈60,就是把493估成480(480是8的倍数,也最接进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

  小学三年级数学《吨的认识》知识点

  含义:

  计量很重的物品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吨用符号t表示。

  举例:1袋大米约重10千克,100袋大米约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单位换算:

  1吨=1000千克

  2吨=20xx千克

  方法分析:

  1吨=1000千克,2吨是2个1吨,就是2个1000千克,是20xx千克,即2吨=20xx千克。

  方法归纳:

  把较大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小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添上3个0,把较小的质量单位换算成相邻的较大的质量单位时,就是在所换算数的末尾去掉3个0。

  生活中吨的应用:

  吨的确是个比千克重的多的单位,那么,在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吨作单位?例如“一列货车每节车厢的载重量是50吨,一般一辆货车大约有30—50节车厢,也就是说可以运送200吨左右的货物。实际上,生活中很多物品的质量是用吨来作单位的。比如:嫦娥一号起飞重量为2。35吨;空集装箱本身的重量在2吨—5吨;亚洲象*均重3—4吨,非洲象*均五到六吨左右等等。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测量》知识点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mm)、厘米(cm)、分米(d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m)做单位。

  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km)做单位。

  2、运动场的跑道,通常1圈是400米,2圈半是1000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5、1厘米中间的每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6、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单位不同时,要先转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计算。

  7、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表示大型物体的质量或载质量一般用“吨”作单位。

  8、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千米。

  9、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3篇(扩展8)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精选五篇)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第六单元多位数乘一位数

  1、估算。(先求出多位数的*似数,再进行计算。如497×7≈3500)

  2、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1和任何不是0的数相乘还得原来的数。

  3、三位数乘一位数:

  积有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公式: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每节车厢的人数×车厢的数量=全车的人数

  4、多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分别去乘多位数每一位上的数,哪一位上乘得的数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与哪一位相乘,积就写在哪一位下面。

  5、一个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①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②因数中间有0,用一位数去乘多位数每一位数上的数,与中间的0相乘时,如果后面没有进上来的数,这一位上要用0来占位,如果有进上来的数必须加上。

  6、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简便计算:笔算时,可以把一位数与多位数0前面那个数字对齐,再看多位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7、(关于“大约)应用题:

  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条件中无论有没有大约都是求*似数,用估算。→(≈)

  8、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用被减数减去差,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减数

  ②用差加减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被减数。

  9、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②用和减一个加数,看结果是不是等于另一个加数。

  第七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

  1、有4条直的边和4个角封闭图形我们叫它四边形。

  2、四边形的特点:有四条直的边,有四个角。

  3、长方形的特点: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四个角都是直角,对边相等。

  4、正方形的特点:有4个直角,4条边相等。

  5、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6、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1、几分之一: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每一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比较大小的方法:

  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分数加减法:

  ①同分母的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和分子相加、减。

  ②1减几分之几的计算方法:计算1减几分之几时,先把1写成与减数分母相同的分数,在计算。

  5、分数的意义:把一个整体*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几份就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所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6、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计算方法:

  先用这个数除以分母(求出1份的数量是多少),再用商乘分子(求出其中几份是多少)。

  知识点: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练*题:

  一、填空题。

  1、把一块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把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分之(),写作(—)。

  3、把1分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的()分之(),写作(—)。3份是它的(—)。

  4、2/5是把一张纸*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3/5是把一张纸*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2/5和3/5都是把同样的一张纸*均分成了5份,这样的2份显然比3份(),所以2/5<3/5。同样道理,5/6比2/6()。

  5、4/5里有()个1/5,2/3里有()个1/3。

  6、7个1/10是(—),4个1/7是(—)。

  7、1/8是1个八分之一,2/8是2个八分之一,1/8+2/8也就是1个1/8加上2个1/8,一共是3个1/8,也就是(—)。

  8、一张纸*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9、58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10、一本书有21页,*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11、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12、59是5个()()37里面有()个()1-()10=610

  8个19是()()1里面有()个1525+()<1

  二、解决问题

  1、东东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剩下的第二天看完,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老师加工一批机器零件,第一天完成了任务的715,第二天完成了任务的315,两天共完成了这项任务的几分之几?

  3、一块蛋糕,小鑫吃掉了它的36,小淼吃掉了它的26,谁吃得多?一共吃掉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4、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这条公路的712,还剩几分之几未修好?

  5、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19涂红色,它的59蓝色,没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认识分数

  1、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一个分数的分母是几,它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一。

  2、分母越大,分数单位越小,的分数单位是1/2

  3、举例说明一个分数的意义:3/7表示把单位“1”*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3/7吨表示把1吨*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3份。还表示把3吨*均分成7份,表示这样的1份。

  4、4米的1/5和1米的4/5同样长。

  5、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6、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真分数总是小于假分数。

  7、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3/4,则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3。

  8、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被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数的分母。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b表示除数,可以写成a÷b=b(a)(b≠0)

  9、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它们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反过来,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能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

  10、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带分数是假分数的另一种形式。例如,4/3就可以看作是3/3(就是1)和1/3合成的数,读作一又三分之一。带分数都大于真分数,同时也都大于1。

  11、把分数化成小数的方法:用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

  12、把小数化成分数的方法:如果是一位小数就写成十分之几,是两位小数就写成百分之几,是三位小数就写成千分之几,……

  13、把假分数转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分子除以分母,如果分子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整数;如果分子不是分母的倍数,可以化成带分数,除得的商作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余数作为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14、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把整数乘分母加分子作为假分数的分子,分母不变。

  15、把不是0的整数化成假分数的方法:用整数与分母相乘的积作分子。

  16、大于7(3)而小于7(5)的分数有无数个;分数单位是7(1)只有7(4)一个。

  17、分数大小比较的应用题:工作效率大的快,工作时间小的快。

  18、求一个数是(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列算式计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24时计时法

  1、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会把普通计时法和24时计时法进行互化。

  如:普通计时法24时计时法:上午9时→9时;晚上9时→21时(9+12=21)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等前缀。

  2、【计算经过时间、开始时刻、结束时刻】【认识时间与时刻的区别】

  ①如:火车11:00出发,21:30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经过10小时30分钟),但这里不要写成(10:30)。正确的列式格式为:21时30分-11时=10时30分,不能用电子表的形式相减。

  ②再如:火车19时出发,第二天8时到达,火车运行时间是(13小时)。像这种跨越两天的,可以先计算第一天行驶了多长时间:24-19=5(时),再加上第二天行驶的8个小时:5+8=13(时);

  ③又如:一场球赛,从19时30分开始,进行了155分钟,比赛什么时候结束?先换算,155分=2时35分,再计算。

  3、会根据给出的信息制作月历和年历。如:某年8月1日是星期二,制作8月份的月历。再如:某年4月30日是星期四,制作5月份月历。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两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2、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3、估算:18×22,可以先把因数看成整十、整百的数,再去计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似数。)

  4、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5、凡是问够不够,能不能等的题目,都要三大步:①计算、②比较、③答题。→别忘了比较这一步。

  6、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7、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运算顺序:先乘除,再算加减;同级运算,应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计算;如果有括号,要先算括号内的运算。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只要是*均分就用(除法)计算。

  2、除数是一位数的竖式除法法则:

  (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2)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

  (3)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顺口溜:除数是一位,先看前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除到哪位商那位,每次除后要比较,余数要比除数小。

  3、被除数末尾有几个0,商的末尾不一定就有几个0。(如:30÷5=6)

  4、笔算除法:

  (1)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在有余数的除法中:最小的余数是1;的余数是除数减去1;最小的除数是余数加1;

  的被除数=商×除数+的余数;

  最小的被除数=商×除数+1;

  (2)除法验算:→用乘法

  没有余数的除法有余数的除法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0不能为除数)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5、笔算除法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6、笔算除法时,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添0占位。(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再商。)

  7、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判断商是几位数):

  用被除数位上的数跟除数进行比较,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被除数是几位数商就是几位数;当被除数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就是被除数的位数减去1。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年、月、日

  1、认识年、月、日。认识*年和闰年。

  2、记忆大小月的方法

  3、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

  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5、普通记时法与24时记时法的转换。

  6、简单的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认识年、月、日1。1年有12个月。

  7、大月:有31天的月份是大月。大月有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

  8、小月:有30天的月份是大月。小月有4月、6月、9月、11月。

  9、记忆大小月的方法:(1)拳头记忆法。(2)歌诀记忆法。(3)单、双数记忆法。

  10、一年分四个季度:1、2、3月第一季度;4、5、6月第一季度;7、8、9月第一季度;10、11、12月第一季度;

  *年和闰年

  1、*年:2月有28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2、闰年:2月有29天的月份是*年,*年有365天。

  3、*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一般情况下,公历年份除以4没有余数的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除以400没有余数才是闰年。

  知识点:

  1、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均分成几份,取其中的几份,就是这个物体或图形的几分之几。

  2、把一个整体*均分得的份数越多,它的每一份所表示的数就越小。

  3、①分子相同,分母小的分数反而大,分母大的分数反而小。

  ②分母相同,分子大的分数就大,分子小的分数就小。

  4、①相同分母的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和分子相加、减。

  ②1与分数相减:1可以看作是分子分母相同的分数。

  练*题:

  一、填空题。

  1、把一块月饼*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2、把正方形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个正方形的()分之(),写作(―)。

  3、把1分米*均分成10份,每份是1分米的()分之(),写作(―)。3份是它的(―)。

  4、2/5是把一张纸*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3/5是把一张纸*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2/5和3/5都是把同样的一张纸*均分成了5份,这样的2份显然比3份(),所以2/5<3/5。同样道理,5/6比2/6()。

  5、4/5里有()个1/5,2/3里有()个1/3。

  6、7个1/10是(―),4个1/7是(―)。

  7、1/8是1个八分之一,2/8是2个八分之一,1/8+2/8也就是1个1/8加上2个1/8,一共是3个1/8,也就是(―)。

  8、一张纸*均分成8份,每份是它的()(),6份是()个()(),就是它的()分之(),写作()。

  9、58这个分数中,()是分子,()是分母,读作()。

  10、一本书有21页,*均每天看这本书的3页,占全书的()

  11、妈妈买了12个苹果,给哥哥7个,给妹妹5个。哥哥得这些苹果的()(),妹妹得这些苹果的()()。

  12、59是5个()()37里面有()个()1-()10=610

  8个19是()()1里面有()个1525+()<1

  二、解决问题

  1、东东看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25,剩下的第二天看完,第二天看了这本书的几分之几?

  2、老师加工一批机器零件,第一天完成了任务的715,第二天完成了任务的315,两天共完成了这项任务的几分之几?

  3、一块蛋糕,小鑫吃掉了它的36,小淼吃掉了它的26,谁吃得多?一共吃掉了蛋糕的几分之几?

  4、修路队要修一条公路,已经修好了这条公路的712,还剩几分之几未修好?

  5、一张长方形的纸它的19涂红色,它的59蓝色,没涂色部分占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第一单元时、分、秒

  1、钟面上有3根针,它们是(时针)、(分针)、(秒针),其中走得最快的是(秒针),走得最慢的是(时针)。(时针最短,秒针最长)

  2、钟面上有(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1)个大格,也就是(5)个小格。

  3、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走1小格是(1)分钟;秒针走1大格是(5)秒钟,走1小格是(1)秒钟。

  4、时针走1大格,分针正好走(1)圈,分针走1圈是(60)分,也就是(1)小时。时针走1圈,分针要走(12)圈。

  5、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秒针走1圈是(60)秒,也就是(1)分钟。

  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1小时)。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分钟)。秒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5秒钟)。

  7、公式。(每两个相邻的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

  1时=60分1分=60秒60分=1时60秒=1分

  第二、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认识整千数(记忆:10个一千是一万)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数字)

  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②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

  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②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似数:

  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5、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

  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

  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

  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

  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6、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

  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

  ②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在本位上加上10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7、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8、公式:被减数=减数+差

  和=加数+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第三单元测量

  1、在生活中,量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毫米、厘米、分米)做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常用(米)做单位;测量比较长的路程一般用(千米)做单位,千米也叫(公里)。

  2、1厘米的长度里有(10)小格,每小格的长度(相等),都是(1)毫米。

  3、1枚1分的硬币、尺子、磁卡、小纽扣、钥匙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在计算长度时,只有相同的长度单位才能相加减。

  5、长度单位的关系式有:(每两个相邻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①进率是10: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进率是100:1米=100厘米,1分米=100毫米,

  ③进率是1000:1千米=1000米,

  6、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做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做单位。

  小技巧: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7、相邻两个质量单位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1吨1000克=1千克

  第五单元倍的认识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计算方法:一个数÷另一个数=倍数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方法:这个数×倍数=这个数的几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