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02-10 21:22:27 中考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1

  中考数学学*方法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同学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你这么做有那么多困难呢?原因是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理解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水*。

  因此,每天做作业之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课本的相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能否如此坚持,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是当练*不匹配时,老师通常没有刚刚讲过的.练*类型,因此它们不能被比较和消化。如果你不重视这个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但使用现在做主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问题,并总结我们自己的收获。

  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复一日,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的内容和方法。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做完作业,回头细看,价值极大。这一回顾,是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考数学学*技巧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2

  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2.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元),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列方程

  1.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列方程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利用方程可以解出未知数。

  解方程

  1.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等式的性质

  1.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合并同类项

  1.把多项式中同类项合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移项

  把方程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就相当于把方程中的某些项改变符号后,从方程的一

  边移到另一边,这样的变形叫做移项。

  去括号

  1.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2.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

  一.正数和负数

  ⒈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负数:比0小的数正数:比0大的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注意:

  ①字母a可以表示任意数,当a表示正数时,-a是负数;当a表示负数时,-a是正数;当a表示0时,-a仍是0。(如果出判断题为: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例如+a,-a就不能做出简单判断)

  ②正数有时也可以在前面加“+”,有时“+”省略不写。所以省略“+”的正数的符号是正号。

  2.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若正数表示某种意义的量,则负数可以表示具有与该正数相反意义的量,比如:零上8℃表示为:+8℃;零下8℃表示为:-8℃

  支出与收入;增加与减少;盈利与亏损;北与南;东与西;涨与跌;增长与降低等等是相对相反量,它们计数:比原先多了的数,增加增长了的数一般记为正数;相反,比原先少了的数,减少降低了的数一般记为负数。3.0表示的意义

  ⑴0表示“没有”,如教室里有0个人,就是说教室里没有人;

  ⑵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线,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二.有理数

  1.有理数的概念

  ⑴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为整数(0和正整数统称为自然数)

  ⑵正分数和负分数统称为分数

  ⑶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理解:只有能化成分数的数才是有理数。①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不能写成分数形式,不是有理数。②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都可化成分数,都是有理数。

  注意:引入负数以后,奇数和偶数的范围也扩大了,像-2,-4,-6,-8?也是偶数,-1,-3,-5?也是奇数。

  凡能写成q(p,q为整数且p?0)形式的`数,都是有理数.正整数、0、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p

  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注意: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a不一定是负数,+a也不一定是正数;?不是有理数;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阅读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1)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0句菁华

1、次数:单项式中所有的字母的指数和

2、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

3、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4、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positivenumber).

5、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negativenumber).

6、由绝对值的定义可知: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

7、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

8、有理数减法法则

9、有理数乘法法则

10、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相等.

11、有理数除法法则

12、把一个大于10数表示成a×10n的形式(其中a是整数数位只有一位的数,n是正整数),使用的是科学计数法.

13、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14、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15、*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4、图形*移的性质:图形经过*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16、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17、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18、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19、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20、*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2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22、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23、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24、算术*方根

25、方程是等式,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26、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方法。

27、解方程就是求出式方程中等号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这个值就是方程的解。

28、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同时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结果仍相等。

29、括号前面有"+"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不改变

30、括号前面是"-"号,把括号和它前面的"-"号去掉,括号里各项的符号都要改变成相反的符号。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2)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范本五份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1

  射线:

  1、射线的定义:直线上一点和它们的一旁的部分叫做射线。

  2、射线的特征:“向一方无限延伸,它有一个端点。”

  线段:

  1、线段的定义:直线上两点和它之间的部分叫做线段,这两点叫做线段的端点。

  2、线段的性质(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2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10、*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3、*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六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方根、算数*方根和立方根

  1、*方根

  (1)*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即:如果

  a,那么x叫做a的*方根.?x2

  (2)开*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开*方运算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才有意义。

  3?3的*方等于9,9的*方根是?(3)*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4)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即正数进行开*方运算有两个结果;

  一个负数没有*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方运算

  (5)符号:正数a的正的*方根可用表示,也是a的算术*方根;

  正数a的负的*方根可用-表示.

  a?2(6)x <―> ??x

  a是x的*方x的*方是a

  x是a的*方根a的*方根是x

  2、算术*方根

  a,那么这个正数?(1)算术*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

  x叫做a的算术*方根.a的算术*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方根是0.

  。?a (x≥0)中,规定x?也就是,在等式x2

  (2)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当a是完全*方数时,是一个有限数;

  当a不是一个完全*方数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当被开方数扩大时,它的算术*方根也扩大;

  当被开方数缩小时与它的算术*方根也缩小。

  (4)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a (x≥0)?(5)x2 <―> ?x

  a是x的*方x的*方是a

  x是a的算术*方根a的算术*方根是x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3

  一、知识点:

  1、“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2、*行公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补充定理: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垂直,那么这两条直线也*行。简述: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行。

  3、*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判定定理性质定理条件结论条件结论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4、图形*移的性质:图形经过*移,连接各组对应点所得的线段互相*行(或在同一直线上)并且相等。5、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若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则

  6、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注意:①三角形的高、角*分线、中线都是线段。②高、角*分线、中线的应用。

  7、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8、多边形的内角和: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任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4

  第五章相交线与*行线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

  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

  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

  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

  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行。如果b//a,c//a,那么b//c

  10、*行线的判定:

  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行。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行。

  11、推论:在同一*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行。

  12、*行线的性质:

  ①两直线*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行,同旁内角互补。

  13、*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14、*移:①*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②对应点的线段*行且相等。

  *移:在*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移*移变换,简称*移。

  对应点:*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15、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命题分为题设和结论两部分;题设是如果后面的,结论是那么后面的。

  命题分为真命题和假命题两种;定理是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

  用尺规作线段和角

  1.关于尺规作图:尺规作图是指只用圆规和没有刻度的直尺来作图。

  2.关于尺规的功能

  直尺的功能是:在两点间连接一条线段;将线段向两方向延长。

  圆规的功能是: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作一个圆;以任意一点为圆心,任意长度为半径画一段弧。

  第六章实数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π(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

  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方根、算数*方根和立方根

  1、*方根

  (1)*方根的定义: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即:如果

  a,那么x叫做a的*方根.?x2

  (2)开*方的定义:求一个数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开*方运算的被开方数必须是非负数才有意义。

  3?3的*方等于9,9的*方根是?(3)*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4)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即正数进行开*方运算有两个结果;

  一个负数没有*方根,即负数不能进行开*方运算

  (5)符号:正数a的正的*方根可用表示,也是a的算术*方根;

  正数a的负的*方根可用-表示.

  a?2(6)x <―> ??x

  a是x的*方x的*方是a

  x是a的*方根a的`*方根是x

  2、算术*方根

  a,那么这个正数?(1)算术*方根的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

  x叫做a的算术*方根.a的算术*方根记为,读作“根号a”,a叫做被开方数.

  规定:0的算术*方根是0.

  。?a (x≥0)中,规定x?也就是,在等式x2

  (2)的结果有两种情况:当a是完全*方数时,是一个有限数;

  当a不是一个完全*方数时,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3)当被开方数扩大时,它的算术*方根也扩大;

  当被开方数缩小时与它的算术*方根也缩小。

  (4)夹值法及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小

  a (x≥0)?(5)x2 <―> ?x

  a是x的*方x的*方是a

  x是a的算术*方根a的算术*方根是x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5

  中考数学学*方法

  1.先看笔记后做作业。

  有的同学感到,老师讲过的,自己已经听得明明白白了。但是为什么你这么做有那么多困难呢?原因是学生对教师所说的理解没有达到教师要求的水*。

  因此,每天做作业之前,我们必须先看一下课本的相关内容和当天的课堂笔记。能否如此坚持,常常是好学生与差学生的最大区别。尤其是当练*不匹配时,老师通常没有刚刚讲过的.练*类型,因此它们不能被比较和消化。如果你不重视这个实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2.做题之后加强反思。

  学生一定要明确,现在正做着的题,一定不是考试的题目。但使用现在做主题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我们应该反思我们所做的每一个问题,并总结我们自己的收获。

  要总结出:这是一道什么内容的题,用的是什么方法。做到知识成片,问题成串。日复一日,建立科学的网络系统的内容和方法。俗话说:有钱难买回头看。做完作业,回头细看,价值极大。这一回顾,是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中考数学学*技巧

  1、科学的预*方法

  预*中发现的难点,就是听课的重点;对预*中遇到的没有掌握好的有关的旧知识,可进行补缺,以减听课过程中的困难;有助于提高思维能力,预*后把自己理解了的东西与老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即可提高自己思维水*;预*后将课本的例题及老师要讲授的*题提前完成,还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与老师的方法进行比较,可以发现更多的方法与技巧。总之,这样会使你的听课更加有的放矢,你会知道哪些该重点听,哪些该重点记。

  2、科学的听课方式

  听课的过程不是一个被动参预的过程,要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学*,耳到、眼到、心到、口到、手到。还要想在老师前面,不断思考:面对这个问题我会怎么想?当老师讲解时,又要思考:老师为什么这样想?这里用了什么思想方法?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这个题有没有更好的方法?问题多了,思路自然就开阔了。

  3、科学的记录笔记

  记问题--将课堂上未听懂的问题及时记下来,便于课后请教同学或老师,把问题弄懂弄通。

  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大意造成的,记下来后,便于课后与老师商榷。

  记方法--勤记老师讲的解题技巧、思路及方法,这对于启迪思维,开阔视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并对提高解题水*大有益处。

  记总结--注意记住老师的课后总结,这对于浓缩一堂课的内容,找出重点及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掌握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寻找存在问题、找到规律,融会贯通课堂内容都很有作用。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3)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菁华5篇)

  一.整式

  ※1.单项式

  ①由数与字母的积组成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单独一个数或字母也是单项式.

  ②单项式的系数是这个单项式的数字因数,作为单项式的系数,必须连同数字前面的性质符号,如果一个单项式只是字母的积,并非没有系数.

  ③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2.多项式

  ①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②单项式和多项式都有次数,含有字母的单项式有系数,多项式没有系数.多项式的每一项都是单项式,一个多项式的项数就是这个多项式作为加数的单项式的个数.多项式中每一项都有它们各自的次数,但是它们的次数不可能都作是为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一个多项式的次数只有一个,它是所含各项的次数中最高的那一项次数.

  ※3.整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二.整式的加减

  1.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括号前面是“-”号,去括号时,括号内各项要变号,一个数与多项式相乘时,这个数与括号内各项都要相乘.

  三.同底数幂的乘法

  ※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运算中最基本的法则,在应用法则运算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幂的底数相同而且是相乘时,底数a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数字式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项或多项式;

  ②指数是1时,不要误以为没有指数;

  ③不要将同底数幂的乘法与整式的加法相混淆,对乘法,只要底数相同指数就可以相加;而对于加法,不仅底数相同,还要求指数相同才能相加;

  ④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法则可推广为 (其中m、n、p均为正数);

  ⑤公式还可以逆用:(m、n均为正整数)

  四.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1.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是幂的乘法法则为基础推导出来的,但两者不能混淆.

  ※2..

  ※3.底数有负号时,运算时要注意,底数是a与(-a)时不是同底,但可以利用乘方法则化成同底,

  如将(-a)3化成-a3

  ※4.底数有时形式不同,但可以化成相同.

  ※5.要注意区别(ab)n与(a+b)n意义是不同的,不要误以为(a+b)n=an+bn(a、b均不为零).

  ※6.积的乘方法则:积的乘方,等于把积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即 (n为正整数).

  ※7.幂的乘方与积乘方法则均可逆向运用.

  五.同底数幂的除法

  ※1.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 (a≠0,m、n都是正数,且m>n).

  ※2.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

  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 ,如 ,(-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 ( 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

  1、整式的乘除的公式运用(六条)及逆运用(数的计算)。

  (1)an·am(2)(am)n=(3)(ab)n=4)am÷an(5)a0(a≠0)(6)a—p==

  2、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3、整式的乘法公式(两条)。

  *方差公式:(a+b)(a—b)=

  完全*方公式:(a+b)2(a—b)2

  常用公式:(x+m)(x+n)=

  4、单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转换单项式除以单项式)。

  5、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和

  6、两直线*行的条件:(角的关系线的*行)

  ①相等,两直线*行;

  ②相等,两直线*行;

  ③互补,两直线*行。

  7、*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8、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9、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10、三角形

  (1)三边关系:角的关系)

  (2)内角关系:

  (3)三角形的三条重要线段:

  (4)三角形全等的判别方法:(注意:公共边、边的公共部分对顶角、公共角、角的公共部分)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6)等腰三角形:(a)知边求边、周长方法(b)知角求角方法(c)三线合一:

  (7)等边三角形:

  11、会判轴对称图形,会根据画对称图形,(或在方格中画)

  12、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

  13、(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线段:对称轴,性质

  (3)角:对称轴,性质

  14、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4)作角的*分线(5)作三角形

  15、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1)摸球:P(摸某种球)=

  (2)摸牌:P(摸某种牌)=

  (3)转盘:P(指向某个区域)=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4)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

2、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3、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4、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1时,通常省略数字“1”。

5、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6、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7、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8、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的分式。

9、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10、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11、底数相同的幂叫做同底数幂。

12、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am)n=(an)m。

13、此法则也可以逆用,即:am—n = am÷an(a≠0)。

14、任何不等于零的数的―p次幂,等于这个数的p次幂的倒数,即:

15、系数相乘时,注意符号。

16、多项式与多项式乘法法则: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即:(m+n)(a+b)=ma+mb+na+nb。

17、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必须做到不重不漏。相乘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即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在未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等于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

18、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含它前面的符号,确定积中每一项的符号时应用“同号得正,异号得负”。

19、运算结果中有同类项的要合并同类项。

20、*方差公式中的a、b可以是单项式,也可以是多项式。

21、*方差公式还能简化两数之积的运算,解这类题,首先看两个数能否转化成

22、整式的加减实质上就是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运算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是单项式.

23、单项式与单项式、多项式相乘的.法则。

24、*行线的性质:两直线*行。(线的*行

25、能判别变量中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会列列关系式(因变量=自变量与常量的关系)

26、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27、(1)等腰三角形:对称轴,性质

28、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

29、“三线八角”①如何由线找角:一看线,二看型。同位角是“F”型;内错角是“Z”型;同旁内角是“U”型。②如何由角找线:组成角的三条线中的公共直线就是截线。

30、三角形的内角和:三角形的3个内角的和等于180°;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意一个内角。

31、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某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32、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顶角*分线所在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33、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

34、性质

3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36、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

37、*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

38、相反数

39、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40、算术*方根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5)

——初中七年级数学知识点 40句菁华

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

2、整式的运算:

3、直线的性质

4、角的表示

5、一元一次方程

6、变量中的图象法,注意:(1)横、纵坐标的对象。(2)起点、终点不同表示什么意义(3)图象交点表示什么意义(4)会求*均值。

7、尺规作图:(1)作一线段等已知线段(2)作角已知角(3)作线段垂直*分线

8、事件的分类:,会求各种事件的概率

9、方法归纳:(1)求边相等可以利用

10、ADBCADBC180°—∠1—∠2∠3+∠4

11、∠1=∠5或∠2=∠6或∠3=∠7或∠4=∠8

12、*行,证明如下:

13、对,证明如下:

1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对顶角,对顶角___________.

15、如下图,在Rt△ABC中,∠C为直角,则∠A的锐角三角函数为(∠A可换成∠B):

16、任意锐角的正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切值;任意锐角的余切值等于它的.余角的正切值。

17、有理数比大小:(1)正数的绝对值越大,这个数越大;(2)正数永远比0大,负数永远比0小;(3)正数大于一切负数;(4)两个负数比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5)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6)大数-小数> 0,小数-大数< 0.

18、有理数加法法则:

19、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

20、乘方的定义:

21、正数:大于0的数。

22、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23、乘法结合律:(ab)c=a(bc)

24、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同级运算,从左到右进行。

26、多项式的次数:多项式中,次数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27、同类项:多项式中,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28、合并同类项:把多项式中的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叫做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后,所得项的系数是合并前各同类项的系数的和,且字母部分不变

29、常数的系数是它本身,次数为零。

30、如果是分数的多项式,那么他的系数就是他的分数常数,次数为最高次幂。

31、人们通常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number axis)。

32、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

33、有理数除法法则

34、根据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可以得出

35、单项式中的数字因数叫做这个单项式的系数(coefficient)。

36、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37、有些几何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圆锥、球等)的各部分不都在同一*面内,它们是立体图形(solidfigure)。

38、点动成面,面动成线,线动成体。

39、点M把线段AB分成相等的两条线段AM和MB,点M叫做线段AB的中点(center)。

40、把一个周角36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degree)的角,记作1°;把一度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记作1′;把1分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记作1″。


中考七年级数学知识点3篇(扩展6)

——七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合集5篇

  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

  1、实数的分类、正有理数、有理数零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

  整数包括正整数、零、负整数。

  正整数又叫自然数。

  正整数、零、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为有理数。

  2、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三类:

  (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7,2等;

  (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

  1、相反数

  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与b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

  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

  如果a与b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零没有倒数。

  4、实数与数轴上点的关系:

  每一个无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表示出来;

  数轴上的点有些表示有理数,有些表示无理数;

  实数与数轴上的点就是一一对应的,即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是表示一个实数。

  三、初中数学线段的性质

  (1)线段公理:所有连接两点的线中,线段最短。也可简单说成: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两点的距离。

  (3)线段的中点到两端点的距离相等。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一、单项式

  1、都是数字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

  2、单项式的数字因数叫做单项式的系数。

  3、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单项式的次数。

  4、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

  5、只含有字母因式的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D1。

  6、单独的一个数字是单项式,它的系数是它本身。

  7、单独的一个非零常数的次数是0。

  8、单项式中只能含有乘法或乘方运算,而不能含有加、减等其他运算。

  9、单项式的系数包括它前面的符号。

  10、单项式的系数是带分数时,应化成假分数。

  11、单项式的系数是1或�D1时,通常省略数字“1”。

  12、单项式的次数仅与字母有关,与单项式的系数无关。

  二、多项式

  1、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

  2、多项式中的每一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

  3、多项式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

  4、一个多项式有几项,就叫做几项式。

  5、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项前面的符号。

  6、多项式没有系数的概念,但有次数的概念。

  7、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三、整式

  1、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单项式或多项式都是整式。

  3、整式不一定是单项式。

  4、整式不一定是多项式。

  5、分母中含有字母的代数式不是整式;而是今后将要学*的分式。

  四、整式的加减

  1、整式加减的理论根据是:去括号法则,合并同类项法则,以及乘法分配率。

  2、几个整式相加减,关键是正确地运用去括号法则,然后准确合并同类项。

  3、几个整式相加减的一般步骤:

  (1)列出代数式:用括号把每个整式括起来,再用加减号连接。

  (2)按去括号法则去括号。

  (3)合并同类项。

  4、代数式求值的一般步骤:

  (1)代数式化简。

  (2)代入计算

  (3)对于某些特殊的代数式,可采用“整体代入”进行计算。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