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50句

首页 / 知识 / | 2022-05-05 04:27:41 物理

1、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后一位为估读出来的)

2、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有差别,误差不可避免

3、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衡求得

4、实验原理:欧姆定律(R=U/I)。(导体的电阻大小与电压、电流无关)

5、家庭电路的进户线由火线和零线组成,它们之间的电压为220V,零线和地线之间没有电压。

6、一般家庭电路的触电都是由于人直接或间接的与火线接触造成;一般高压触电有高压电弧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

7、在照明电路里,开关应与被控制的用电器串联,电灯与插座之间应并联;把三角插头插在三孔插座,在把用电部分连入电路的同时,也把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与大地连接起来。

8、当有大的电流通过时,保险丝产生较多的热量,使它的温度达到熔点,保险丝熔断,自动切断电路起到保险作用

9、测量结果包括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10、质量的单位:

11、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2、测*均速度:

13、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14、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15、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6、熔点和凝固点

16、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汽化有两种不同的方式:蒸发和沸腾,这两种方式都要吸热。

17、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18、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19、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20、人们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

2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但温度不变;同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温度不断上升;在凝固过程中要放热,温度不断下降。

22、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23、水的沸点与大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海拔越高,气压越高,沸点越高。)

24、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c = 3 × 10 8 m/s

25、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26、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7、惯性的危害及措施

28、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

29、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0、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3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32、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33、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34、反射定律: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35、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36、两种反射: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7、凸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增大视野(汽车上的观后镜);凹面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太阳灶,利用光路可逆制作电筒)

38、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39、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0、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41、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42、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运动。

43、U=U1+U2+…+Un (串联电路中电压的特点: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

44、R串=nR (n个相同电阻串联时求总电阻的公式)

45、摩擦起电

46、原子的结构及元电荷

47、电路的组成

48、并联

49、电路的连接

50、电流表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50句扩展阅读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50句(扩展1)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50句

1、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一般情况下,v固>v液>v气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合1224km/h,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m/s。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2、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3、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4、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6、噪声:

7、控制噪声:

8、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9、路程时间图像 速度时间图象

10、光速:

11、名词: 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12、实验:实验时点燃蜡烛,使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目的是: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中央。

13、测量:

14、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15、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16、凸透镜的作用:对光线会聚所以也叫会聚透镜。凸透镜的焦点:*行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就会聚在主光轴上的焦点。这一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

17、凹透镜的作用:对光线发散。

18、幻灯机的原理:f2f倒立放大实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在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时,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19、照相机的结构:

20、投影器与幻灯机的区别:投影器用两块大塑料螺纹透镜作聚光镜,并用一块*面镜把像反射到屏幕上。

21、速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符号为m/s或m·s—1,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每小时做速度的单位,符号为km/h或km·h—1。

22、匀速直线运动: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23、时间的单位:

2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25、速度:

26、测量原理:*均速度计算公式v=ts。

27、声的产生:

28、骨传导及实例:

29、人耳听觉范围:

30、声音传递信息的实例:

31、温度:

32、温度计制作原理:

33、汽化:

34、液化现象:

35、凝华:

36、入射角:

37、球面镜对光线的作用

38、光的折射:

39、一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定的,物质不同,其比值一般不同,这反映了不同物质的不同特性,物理学中用密度表示这种特性。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40、量筒的使用:液体物质的体积可以用量筒测出。量筒(量杯)的使用方法:

41、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能解释影子的形成和小孔成像。

42、真空中的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用字母c表示:c=3×108 m/s光在水中的速度约是真空中的3/4

43、光遇到水面,玻璃以及其他许多物体的表面都会发生反射。光的反射遵守反射规律。

4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反射分为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表面光滑,*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还是*行的。漫反射:表面粗糙,*行光线入射,反射光线向四面八方。

45、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46、眼睛好象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明视距离为25cm。远视眼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而看不清*处的物体,晶状体太薄,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视眼能看清*处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晶状体太厚,成像在视网膜只前。

47、物质从固态变成气态叫做升华,升华吸热,从气态变成固态叫做凝华,凝华放热。

48、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单位:库仑(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e=1.6×10—19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不显电性,但是得到电子就显负电,失去电子就显正电。

49、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50、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50句(扩展2)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 (菁华5篇)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托盘天*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时,应将天*放在水*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横梁是否*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质量体积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物理八年级学*方法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物理八年级学*技巧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八年级物理下册知识点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1㎏=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托盘天*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时,应将天*放在水*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横梁是否*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

  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密度=质量体积

  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

  一、分子世界

  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中。2、分子间不仅存在吸引力,而且还存在排斥力。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二、静电现象

  1、用摩擦的方式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

  2、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把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称为负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3、失去电子的物体因缺少电子而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4、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而只是将电子由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更小的微粒

  分子由原子构成。

  原子是由带负电的核外电子和带正电的原子核构成的。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统称为核子。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第八章力

  一、力弹力

  1、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称为力。一个叫施力物体,一个叫受力物体。

  2、形变的物体在撤去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使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外力越大,物体的形变就越大。(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3、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符号位“N”。

  弹簧测力计主要由弹簧、秤钩、指针和刻度盘组成。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⑴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使用时所测力的大小应在量程范围内。

  ⑵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

  ⑶将弹簧测力计按测量时所需的位置放好,检查指针是否在“0”刻度线处,若不在,应校正“0”点。

  ⑷测量时,要使弹簧测力计的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观察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二、重力力的示意图

  1、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物体所受重力的大小与它的质量成正比。物体所受的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m表示物体的质量,公式G=m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公式G=mg中,g表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质量之比,约等于9.8N/㎏,在粗略计算中,可取g=10N/㎏。

  2、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称为力的三要素。对于物体所受的任何力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来表示,这种表示力的图称为力的示意图。

  三、摩擦力

  1、摩擦:静摩擦、滑动摩擦、滚动摩擦。摩擦力: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2、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会受到阻碍它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有关,接触面越粗糙、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在一定范围内,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无关。

  3、减小物体接触面间的压力和粗糙程度、在接触面间加润滑剂或用滚动代替滑动等可减小摩擦。

  四、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第九章力与运动

  一、二力*衡

  1、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该物体处于*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衡状态时,就称为这两个力相互*衡,简称二力*衡。

  2、二力*衡的条件: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时,两个力才能*衡。

  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物体具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称为惯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式物体的物理属性。

  三、力与运动的关系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物体在二力*衡的条件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物体所受的力不*衡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

  八年级物理学*方法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因此,我们不能盲目地迷信某种模型解题,它会束缚你发散探索的思路,只能让你走进机械模仿,死记硬背的死胡同。提倡独立思考,重在方法的迁移和变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就什么,该用什么就用什么的理念解每道题,以不变应万变。提高解题的应变能力,使自己的脑子真正活起来,通过解题获得成就感。

  三、不贪难题,要抓“双基”

  题目有难易度之分。我们解怎样的题更有助于理解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应该以解中档题为主,这种题含有基础性要求,同时又有能力提升的空间。也就是说解这类题能驾驭自如,那么,面对有难度的题也不会一筹莫展,或胆怯退缩。现在,相当一部分学生好高骛远,热衷于做难题。贪大求难,但往往受挫,久而久之消磨了意志,望题生威。究其原因,底气不足,还未到火候。要知道,所谓的难题就是综合的知识点多,需要统筹的方法多,设置的情景新颖,问题的过程复杂,实际应用强。

  但是,我们只要认真解剖,分立而治,分析背景,提取信息,善于转化,复杂问题得到简化。再则,再难的综合试题往往设置了由易到难的思维能力梯度,使你逐级往上,不是压根儿全然无知。因此,我们解题不必总觅难题。要抓基础题和中档题,逐步修炼,增强正确解题的自信心。

  八年级物理学*技巧

  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

  关于基本概念,举例子:速率。它有两个意思:一是表示速度的大小;二是表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如在匀速圆周运动中),而速度是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指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关于基本规律,比如说*均速度的计算公式有两个经常用到V=s/t、V=(vo+vt)/2。前者是定义式,适用于任何情况,后者是导出式,只适用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

  要清楚基本概念,首先,反复看课本。这一步是至关重要的,几乎所有的尖子生都有如此的体会。课本是最好的老师。

  很多同学会说:“课本那么简单,而考试又那么难,看它有用吗?”这种想法很不对。其实据我了解,但凡物理成绩不好或*庸者,都是基础知识不牢。他们自以为学好了,但实际上却没有理解好那些最基本的概念、定理。不信的话,你可以翻开课本目录,一节一节地仔细回想相关的内容,这个时候你就会明白你的不懂之处在哪里。对于一个物理概念,你要从深层次地去理解它。

  比方说,两个小球相撞,你从中能想到什么?动量方面有什么问题?能量方面有什么问题?――并不是非得做题目时才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仔细一想却可以想出很多问题来;并且,这类简单小问题就是亿万考题之根源。

  其次,做一些简单的题目。这第二步和第一步一样,被许多人瞧不起。

  他们可能认为做那些简单的题目是降低了他们的身份,抑或他们忙着做难题,没“功夫”去做简单题。何谓“简单的题目”?就是那些直接考察基本定义、定理的题目,比如课本上的*题和稍微复杂点的题目。

  做这些题目,目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而是吃透这道题,从简单题目中联想出一些东西。一些所谓的难题,其实就是由几个简单题目组合而成。

  然后,多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做一些中等难度的常规题目。我个人最喜欢看参考书上的例题,因为题量少,并且很典型,解答也很规范。课后,做几道中等题目实践实践,效果往往很好――不求多,几道足矣。还是老话,做完后好好回想回想,记笔记。

  第七章力

  第1节力

  1、什么是力?力是,力不能离开存在,其中给出力的物体叫物体,另一个接受力的物体叫物体;

  2、力的单位:物理学中,力用符号表示,力的单位是,简称,符号是

  3、力的作用效果有两种:一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二是力可以使物体的发生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物体运动快慢的改变和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叫力的三要素。

  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力的、、

  5、力的示意图:在受力物体上沿着力的方向画一条线段,在线段的末端画一个箭头,表示物体所受力的和。这种方法叫做力的示意图。(会画力的示意图)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的。穿溜冰鞋的人用力推墙,人会向退,这是因为力的作用是

  第2节弹力

  1、物体由于而产生的力叫做弹力。物体受力时会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形变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特性叫做;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形状的特性叫做。拉力、压力、支持力都是弹力,对吗?答。

  2、测力计是测量的大小的工具。实验室里测量力的工具是,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越大,弹簧的就越长的道理做成的。测量力的工具还有握力计,臂力计等。而各种各样的秤是测质量的。

  3、使用弹簧测力计时,首先要观察它的和,不许超过它的。还要观察弹簧的指针是否指到零刻线,若没有,则要调或读数时要进行加减修正。弹簧在测量范围内有: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比,弹簧的伸长=长度-原长。如原长2厘米,受3n时弹簧长5厘米,受6n的拉力时弹簧长厘米。

  4、注意:.测力时力的方向要与弹簧测力计的轴线方向一致.

  第3节重力

  1、重力:物体由于而受到的力叫做重力,用字母表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方向是。地面附*的一切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

  2、物体重力的大小跟它的成正比,表达式为,重力与质量的比值为,它的意义是。粗略计算时,g取N/Kg.重力的大小要随位置而,而质量随位置变。物体在月球上受到的重力是地球上重力的。地面上60千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拿到月球上去重力为n。地面上800克的物体受到的重力为牛顿,用量程为5n的弹簧秤能称出它的重力吗?答。

  3、重锤线是利用重力的制成的,用它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

  4、重心是重力在物体上的。均匀外形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这个物体的几何中心上。

  会画物体受到的重力的示意图:

  5、宇宙间的任何两个物体间都存在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第八章运动和力

  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1、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运动的小车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如果小车运动时不受阻力,小车将运动下去.

  2、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状态或状态。这就是的。

  牛顿第一定律是:经验事实++科学推理得出的,因此(能/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3、牛顿第一定律直接描述:物体在不受力时所处的状态,即状态或状态。牛顿第一定律间接说明: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惯性指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来性质叫做惯性。一切物体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2节二力*衡

  1、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如果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衡,物体处于*衡状态。*衡状态是指状态和状态。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50句(扩展3)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40句菁华

1、国际单位制: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

2、关于刻度尺的估读

3、15c或者2.14c或者2.16c(最后一位为估读出来的)

4、分类:

5、家庭电路主要由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插座、用电器和开关等组成。

6、长度的单位

7、质量:

8、水中倒影的形成的原因

9、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或它们之间的位置不变,则这两个物体相对静止。

10、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11、噪声及来源

1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皮影戏”、“立竿见影”等

13、两种反射现象

14、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15、浮力的利用:

16、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和生活的声音都是噪声。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声音不能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

17、汽化有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18、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越远。

19、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20、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1、弹簧测力计

22、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23、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24、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25、生物光源(水母、斧头鱼),非生物光源(太阳、灯泡)

26、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

27、光在同种介质中传播,当介质不均匀时,光的传播方向亦会发生变化。

28、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29、在复*测量小灯泡的电阻时,要注意滑动变阻器的使用及其在本实验中的作用。

30、定义:物理学里把物**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3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32、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3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4、速度: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5、根据可求路程:和时间:

36、R=R1+R2+…+Rn (串联电路中电阻的特点:总电阻等于各部分电路电阻之和)

37、I1:I2=R2:R1 (并联电路中电流与电阻的关系:电流之比等于它们所对应的电阻的反比)

38、电流表

39、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

40、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求解有关问题的电路: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50句(扩展4)

——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必考知识点 40句菁华

1、光的直线传播

2、光的反射

3、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

4、光的传播综合问题

5、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

6、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

7、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

8、电学计算——①画等效电路图(几个状态画几个图);②按串联、并联找等量关系和比例关系;③求解(注意电流、电压、电功率均应取同一状态下的值)

9、乐音与噪声:

10、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11、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12、斜射时,总是空气中的角大;垂直入射时,折射角和入射角都等于0°,光的传播方向不改变

13、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14、生活中与光的折射有关的例子:水中的鱼的位置看起来比实际位置高一些(鱼实际在看到位置的后下方);由于光的折射,池水看起来比实际的浅一些;水中的人看岸上的景物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些;夏天看到天上的星斗的位置比星斗实际位置高些;透过厚玻璃看钢笔,笔杆好像错位了;斜放在水中的筷子好像向上弯折了;(要求会作光路图)

15、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16、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17、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18、光速

19、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2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21、*面镜对光的作用

22、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23、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24、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25、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汽化,汽化的方式有蒸发和沸腾。都要吸热。

26、液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27、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8、我们能看见物体,是因为来自物体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

29、光的反射面叫镜面;反射面是*面的镜面是*面镜。

30、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入射点、入射角、反射角

31、*面镜成像作图:运用对称法(虚线、垂直、距离相等、箭头、字母、虚像)

32、光的折射定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发现的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他透明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其他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可归纳为空气中的折射角或入射角最大)。入射角越小,折射角也越小;入射角减小为0时,折射角也为0(光线不偏折)

33、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4、固体、液体压缩时分子间表现为斥力大于引力。固体很难拉长是分子间表现为引力大于斥力。

35、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36、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37、机械运动:物**置的变化。

38、压力—这种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

39、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面积的单位是*方米,压强的单位是牛/*方米,叫做帕斯卡,简称帕,符号为Pa。

40、在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50句(扩展5)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30句菁华

1、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2、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

3、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4、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5、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6、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

7、质量的理解:固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 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8、定义: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9、放大镜的原理:u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

10、换算关系:1m/s=3.6km/h。

11、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12、频率:

13、光的直线传播实例:

14、反射的分类:

15、面镜分类

16、*面镜成像规律:

17、物体的颜色:

18、焦距:

19、投影仪成像特点:倒立放大的实像。

20、凸透镜成实像时,物和像在凸透镜两侧。

21、凸透镜成像规律:

22、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用m表示。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态、状态、位置、温度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23、红外线位于红光以外,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红外线,物体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多,物体辐射红外线同时也在吸收红外线。红外线作用:

24、温度是物体的冷热程度。

25、物质从一种状态到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熔化吸热,凝固放热。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26、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叫做汽化,从气态变成液态叫做液化。汽化吸热,液化放热。汽化分为蒸发和沸腾。蒸发现象:在任何温度下,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影响蒸发的因素:

27、折射角:折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

28、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

29、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30、图表记忆法:可采用小卡片、转动纸板、列表格等方式,将知识内容分类归纳小结编成图表记忆。


八年级物理知识点 50句(扩展6)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优选【10】份

  力的涵义

  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定义中的“作用”是推、拉、提、吊、压等具体动作的抽象概括。

  2)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即:(1)发生力时,一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存在,也就是说,没有物体就不会有力的作用(力的物质性);(2)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了力,受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施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所以没有施力物体或没有受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不一定发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不一定没有力“接触与否”不能成为判断是否发生力的依据;(4)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对力总是同时产生,同时消失;(5)施力物体、受力物体是相对的,当研究对象改变时,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也就改变了。

  二力*衡

  定义: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这两个力是一对*衡力,或叫作二力*衡。

  1)两力*衡的条件:①作用在一个物体上;②大小相等;③方向相反;④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两个*衡的力的合力为零。

  3)二力*衡的结果: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注意: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求几个共点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

  (1)力是矢量,其合成与分解都遵循*行四边形定则。

  (2)一条直线上两力合成,在规定正方向后,可利用代数运算。

  (3)互成角度共点力互成的分析

  ①两个力合力的取值范围是|F1―F2|≤F≤F1+F2

  ②共点的三个力,如果任意两个力的合力最小值小于或等于第三个力,那么这三个共点力的合力可能等于零。

  ③同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共点力才能合成(同时性和同体性)。

  ④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也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

  亚里士多德观点:物体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伽利略观点:物体的运动不须要力来维持,运动之所以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作用。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收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

  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定义:

  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

  说明:

  ①地球附*的物体都受到重力作用。

  ②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

  ③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④在两极时重力等于物体所受的万有引力,在其它位置时不相等。

  (1)重力的大小:G=mg

  说明:

  ①在地球表面上不同的地方同一物体的重力大小不同的,纬度越高,同一物体的重力越大,因而同一物体在两极比在赤道重力大。

  ②一个物体的重力不受运动状态的影响,与是否还受其它力也无关系。

  ③在处理物理问题时,一般认为在地球附*的任何地方重力的大小不变。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即垂直于水*面)

  说明:

  ①在两极与在赤道上的物体,所受重力的方向指向地心。

  ②重力的方向不受其它作用力的影响,与运动状态也没有关系。

  (3)重心: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

  重心的确定:

  ①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只与物体的形状有关。形状规则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就在几何中心上。

  ②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质量分布有关。

  ③薄板形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确定。

  说明:

  ①物体的重心可在物体上,也可在物体外。

  ②重心的位置与物体所处的位置及放置状态和运动状态无关。

  ③引入重心概念后,研究具体物体时,就可以把整个物体各部分的重力用作用于重心的一个力来表示,于是原来的物体就可以用一个有质量的点来代替。

  八年级物理学*方法

  (一)做好章节的知识总结

  初中物理知识点多且凌乱,所以做好章节总结十分有必要。学生可以在每一章老师讲完课后,系统地复*一遍课本知识,把考试要考的重点内容记录在册,可以用图表或者文字来表达。根据自身教学经验总结初中物理的知识主要有:相对运动、压强、浮力、声现象、光现象、物态变化、凸透镜成像、密度测量、二力*衡、杠杆、滑轮组、欧姆定律、家庭电路、机械能和内能,比热容、电磁(发电机、电动机)等,这些都是中考的重点内容,学生们都应牢牢把握。

  (二)适当地多做课后*题

  俗语云:“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要把学到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在熟练掌握课本知识的前提下,我们可以进行个人能力的拓展,买一本基础的练*题册,不需要多,好好研析。多做一些基础经典的老题。对一些奇奇怪怪比较偏僻的题我们可以尽量少做。我们在做题时还可以对经典例题进行改编和抽吸它所考的知识点。知己知彼,方能在考试的战场上百战不殆。

  八年级物理学*技巧

  1、死记硬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规律要熟悉,基本方法要熟练。课文必须熟悉,知识点必须记得清楚。至少达到课本中的插图在头脑中有清晰的印象,不必要记得在多少多少面,但至少知道在左页还是右页,它是讲关于什么知识点的,演示的是什么现象,得到的是什么结束,并能进行相关扩展领会。

  2、独立做作业:要独立地(指不依赖他人),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把不会的题目搞会,并进行知识扩展识记,会收获颇丰。

  一、物体的质量

  1、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为�K。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换算关系为:

  1t=1000�K1�K=1000g1g=1000mg

  测量工具:天*托盘天*使用说明

  ①、使用天*时,应将天*放在水*工作台上。

  ②、使用天*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

  ③、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游码所示质量之和等于所测物体的质量。

  注意:

  A、用天*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待测物体的总质量不能超过天*的测量值。向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

  B、天*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或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的托盘中,不要用手直接取砝码。

  2、判断天*横梁是否*衡有2种方法:一种是等指针完全静止下来,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另一种是指针在相对于分度盘中央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3、质量是物体的一种物理属性

  当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发生改变,但它们所含物质的多少并没有改变,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温度、形状、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二、用天*测物体的质量

  测量方法:当被测物体的质量较小时,可以先测量多个物体的总质量,然后算出一个物体的质量。这种“测多算少”的方法能使测量的结果更精确。

  三、物质的密度

  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质量体积通常用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则密度的公式可以写做:

  mρ=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体积的单位是米,则密度的单位是千克/米,

  符号为�K/m,读作千克每立方米。密度的单位有时用克/厘米,符号为g/cm。

  2、在常温、常压下,一些物质的`密度(单位:�K/m)

  四、密度知识的应用

  鉴别物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物理属性,可以用测量密度的方法来鉴别物质。

  除了用于鉴别物质外,还可以在已知密度和体积的情况下,利用密度公式计算该物体的质量;或者在已知密度和质量的情况下,计算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五、物质的物理属性

  物质的物理属性包括:状态、硬度、质量、密度、透光性、导热性、导电性、弹性、磁性等。

  物理八年级学*方法

  1、理象记忆法:如当车起步和刹车时,人向后、前倾倒的现象,来记忆惯性概念。

  2、浓缩记忆法:如光的反射定律可浓缩成"三线共面、两角相等,*面镜成像规律可浓缩为“物象对称、左右相反”。

  3、口诀记忆法:如“物体有惯性,惯性物属性,大小看质量,不论动与静。”

  4、比较记忆法:如惯性与惯性定律、像与影、蒸发与沸腾、压力与压强、串联与并联等,比较区别与联系,找出异同。

  5、推导记忆法:如推导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即p=F/S=G/S=mg/s=pvg/s=pshg/=pgh。

  6、归类记忆法:如单位时间通过的路程叫速度,单位时间里做功的多少叫功率,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密度,单位面积的压力叫压强等,都可以归纳为“单位……的……叫……”类。

  7、顾名思义法:如根据“浮力”、“拉力”、“支持力”等名称,易记住这些力的方向。

  8、因果(条件记忆法):如判定使用左、右手定则的条件时,可根据由于在磁场中有电流,而产生力,就用左手定则;若是电力在磁场中运动,而产生电流,就用右手定则。

  物理八年级学*技巧

  一、不要“题海”,要有题量

  谈到解题必然会联系到题量。因为,同一个问题可从不同方面给予辨析理解,或者同一个问题设置不同的陷阱,这样就得有较多的题目。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体现教与学的测试要求,因而有一定的题目必是*以为常,我们也只有解答多方面的题,才得以消化和巩固基础知识。那做多了题就一定会陷入“题海”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对于缺乏基本要求,思维跳跃性大,质量低劣,几乎类同题目重复出现,造成学生机械模仿,思维僵化,用定势思维解题,这才是误入“题海”。至于富有启发性、思考性、灵活性的题,百解不厌,真是一种学*享受。这样的题解得越多,收获越大。解题多了,并不就一定加重学生负担,只有那些脱离学*对象实际,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的,才会加重他们的负担。虽然题目不多,但积重难返,犹如陷入题海。所以,为了提高学*成绩和质量,离不开解题,而且要有一定的题量给予保证,并以真正理解熟练掌握为题量的下限。

  二、不求模型,要求思考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道理,解题有法,但无定法。所以,我们不能用通用模型的方法解多种不同的题。首先,文理科的思维特点有差异,文科侧重理性思维,而理科侧重逻辑思维。数学偏重图文与函数关系的分析推导,而物理突出具体问题高度概括,抽象出物理模型。

  其次,解题方法也是随题而变,不同题目的解题方法一般是不同的,不太可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统揽,或者用几种既定模型搞定。再者,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尽管解题要经历审题(理解题意),解题(具体过程),答题(说明结果)几个环节,但解题的方法是灵活的,因题而变。可能是简单的,也可能是复杂的;可能是基本的方法,也可能是巧妙方法或综合方法的适用。

  第六章 电压 电阻

  一、电压

  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1)电源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对外供电时,电源通过用电器把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常见电源的电压值:①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1.5V;

  ②一个蓄电池的电压为2V;把每节电池的正、负极依次相连,组成的电池组叫串联电池组,它可以满足用电器对直流电压的不同需求。因为每节电池的电压U1相同,n节电池串联后,电池组的总电压U=nU1。

  ③对人体安全的电压不超过36V;④家庭电路中电压为220V(照明电路)⑤发生闪电的'云层间电压可达10kV.

  ●常见电压值的划分(1)不高于36V的是安全电压; (2)1000V以下的叫低压;(3)1000V以上的叫高压。

  知识点2――电压表 33-3-6

  ●电压表是测量电压的仪器 电流用电流表测量,电压用电压表测量,电压表在电路中的符号是 。

  在电路中,电源或用电器两端的电压可以直接用电压表测量。

  表盘上的V表示直流电压表,用于测量电池等电源的直流电路电压。

  实验室中,常用的双量程电压表有三个接线柱、两个量程,一般情况下“―”接线柱共用,另外两个接线柱分别标有“3”、“15”字样,它们与“―”接线柱一起分别组成0~3V和0~15V两个量程。

  选用不同量程,分度值不同,选用0~3V量程时,分度值为0.1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下方的刻度线为准;选用0~15V量程时,分度值为0.5V,读数时应以刻度盘上方的刻度线为准。

  ●电压表读数 1)使用电压表测电压,读数时首先分清电压表用的量程是多少,从而确认电压表相应量程每大格及每小格所代表的电压值。示数=分度值+小格数。

  (2)指针偏向哪个刻度就按哪一刻度读数,不必估读,指针向两刻度线中间时,按哪一刻度读数都行,此时读数有两个正确值。 ●电压表使用规则(1)使用前应先检查指针是否指零,如有偏差,则要用螺丝刀旋转表盘上的调零螺丝,将指针调至零位。

  (2)电压表必须和被测用电器并联。(3)连线柱的接法要正确:电流“+”入“―”出。(4)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

  (5)在不能预知被测电压的范围时,先试用大量程,并采用试触的方法,如电压表示数在小量程范围内,则改用小量程,提高测量精度。

  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

  知识点1――串联电路电压规律(见实验教学)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即U=U1+U2+ ?? +Un

  知识点2――并联电路电压规律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都相等:U1=U2=??=Un=U

  三、电阻

  四、变阻器

  知识点1――导体与绝缘体 ●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体叫半导体。

  举例:金属、石墨、人体、大地及酸、碱、盐的水溶液都是导体;

  橡胶、玻璃、陶瓷、油等都是绝缘体;硅、锗是半导体。 不同材料的导电性能不同。

  ●导体和绝缘体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

  原来不导电的物体,当条件改变时,也可能成为导体。例如:常态下玻璃是良好的绝缘体,如果给玻璃加热,使它达到红炽状态,它就变成导体了;纯净的水是绝缘体,但含有杂质的水却容易导电,是导体;干燥的木棒是绝缘体,潮湿的木棒是导体。

  导电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导体;绝缘性能强的物体是良好的绝缘体。良导体和良好的绝缘体都是良好的电工材料。如:铜制导线中,铜丝是良导体,外包绝缘皮是良好的绝缘体。

  ●影响半导体导电性能的因素:温度、光照和掺杂物。

  在半导体中掺入少量的其他元素,它的导电性能会得到很大改善,从而可以把它们制成:

  光敏电阻:有无光照电阻值差异很大。热敏电阻:温度略有变化,电阻值变化很明显。 压敏电阻:电压变化,电阻值明显变化。 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三极管:具有将电信号放大的作用。

  半导体元件的应用十分广泛,已成为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仪器的重要元件。

  知识点2――电阻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叫电阻。

  不同的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不同,物理学中用电阻来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的大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他的大小与是否接入电路,及加在它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压大小无关。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方法

  会说。

  “说”即“归纳”,根据测量数据,横纵对比,归纳实验结论。哪些数据可以进行数量上的对比,得出初步结论?如何对数据运算处理,得到进一步结论?归纳初步结论时,语言叙述要精炼,也要注意控制变量,还要注意结论的完整性。归纳进一步结论时,要明白进行加(求和)、减(求差)、乘(乘积)、除(比值)运算,是为了得到新的物理概念,与普通的数**算是有本质区别的。

  囫囵吞枣的学物理,没有过程,就像盖楼房没有地基,是不牢固的。只会背概念,不会用概念,时间久了,那些物理名词、公式、原理,就成了“天书”,不理解,不是“真经”。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技巧

  会探。

  上述是《研究液体压强规律》的引入课,若要深入研究,还需要分组探究。动手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必须注意控制变量,编制数据表格要分清有几行几列,需填写什么内容,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沟通协作,这都是很重要的实验技能。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学*方法

  提高学*效率。

  在学*中,上课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听力的效率决定了听力学*的基本情况,为了提高听力的效率,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前预*可以提高听力的针对性。预*中发现的困难是听课的关键,为了减少听力过程中的盲目性和被动性,我们可以弥补旧知识和新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预*后对知识的理解与教师的讲解进行比较,分析可以提高他们的思维水*,预*也可以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2、倾听集中的过程,而不是抛弃。专注是对课堂学*的奉献,是对耳朵、对眼、对心、对嘴、对手的奉献。如果你能做到这“五到”,就会高度集中,课堂上学*到的所有重要内容都会在他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讲课的过程中,要确保你们能集中注意力,不偏离对方。我们必须注意课前休息10分钟,不要做太激烈的运动或激烈的辩论或阅读小说或家庭作业,以免课后喘息、幻想、无法*静,甚至大脑开始睡觉。因此,我们应该做好上课前的物质准备和心理准备。

  3、要特别注意教师讲课的开始和结束。在一堂课的开始,老师概括地总结了上一课的要点,并指出这堂课的内容是连接旧知识与新知识的纽带。最后,教师通常总结一堂课的知识,这是高度概括的,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知识和方法的概要。

  4、做笔记。不会记录,但演讲中的重点,难点,使一个简单的总结记录,写下演讲的要点和自己的感受或创造性思维。审查和消化。

  5、我们要认真审视问题,了解实际情况和物理过程,注意分析问题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从对方身上吸取教训,提高知识转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学*技巧

  步骤1、模型归类

  做过一定量的物理题目之后,会发现很多题目其实思考方法是一样的,我们需要按物理模型进行分类,用一套方法解一类题目。例如宏观的行星运动和微观的电荷在磁场中的偏转都属于匀速圆周运动,关键都是找出什么力_了向心力;此外还有杠杆类的题目,要想象出力矩*衡的特殊情况,还有关于汽车启动问题的考虑方法其实同样适用于起重机吊重物等等。物理不需要做很多题目,能够判断出物理模型,将方法对号入座,就已经成功了一半。

  步骤2、解题规范

  高考越来越重视解题规范,体现在物理学科中就是文字说明。解一道题不是列出公式,得出答案就可以的,必须标明步骤,说明用的是什么定理,为什么能用这个定理,有时还需要说明物体在特殊时刻的特殊状态。这样既让老师一目了然,又有利于理清自己的思路,还方便检查,最重要的是能帮助我们在分步骤评分的评分标准中少丢几分。

  一、电压知识点1――电压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水压是使水发生定向移动形成水流的原因;电压是使自由电荷生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1)电压使电路中形成电流。

  (2)电压与电流的区别:①电压对电路中两点间才有意义,而电流和电路中某处或某点对应,一般说成某处的电流,某用电器两端的电压。②电压是原因,电流是结果。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简称伏(V),此外常见的电压单位还有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 1kV=10V,1mV=10V,1μV=10V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