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

首页 / 知识 / |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1

  1、意大利工业小区模式: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有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的基本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

  ⑤企业分布于小城市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2、传统工业区当前发展状况: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衰落,急需改造。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主要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过于单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整治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调整工业布局;

  ④完善交通网络;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新工业区基本特征:

  (1)时间新:出现于二战后;

  (2)地区新:形成于无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4)部门新:以出口型轻工业或高科技电子工业为主。新工业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①以新兴工业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②以出口型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型工业区,如意大利萨索洛、普拉托。

  5、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它们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

  (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

  (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6、美国硅谷电子工业区

  (1)主导区位:科技、环境、交通。

  (2)主要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稳定的市场(美国***的军事定货);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主要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的知识和技能;

  ②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2

  全球昼夜长短以及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要以动态的眼光(直射点的移动)分析。

  昼夜长短的变化

  昼夜长短的变化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的感觉得出,而在实际的光照图中,主要是通过晨昏线切割纬线圈的比例来判断。

  晨昏线是由太阳光线决定的,且是垂直关系。

  太阳直射点移动,晨昏线发生偏转,相切在不同的`纬线圈(与直射点度数互余),全球各地昼夜长短产生变化。自己画二分二至日图(三线图)梳理。

  二分日晨昏线*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分。

  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注意:有时候也会以晨昏线与经线(或地轴)的夹角来体现直射点的纬度。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3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4

  1、意大利工业小区模式: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有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的基本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

  ⑤企业分布于小城市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2、传统工业区当前发展状况: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衰落,急需改造。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主要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过于单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整治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调整工业布局;

  ④完善交通网络;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新工业区基本特征:

  (1)时间新:出现于二战后;

  (2)地区新:形成于无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4)部门新:以出口型轻工业或高科技电子工业为主。新工业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①以新兴工业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②以出口型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型工业区,如意大利萨索洛、普拉托。

  5、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它们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

  (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

  (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6、美国硅谷电子工业区

  (1)主导区位:科技、环境、交通。

  (2)主要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稳定的市场(美国***的军事定货);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主要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的知识和技能;

  ②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5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6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分地球。

  (2)晨昏线*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知识点总结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3、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7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2、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3、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

  5、治理措施: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控制载畜量;

  ③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退耕还林、还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8

  1、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

  (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

  (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2、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

  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3.传统工业区与新兴工业区兴安岭以西及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区主要以游牧业为主。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9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水少,光照充足.

  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

  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

  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自然条件)

  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社会经济条件)

  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

  弊:旱涝灾害频繁.

  变式: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

  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企业化种植园.

  生产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

  主要分布: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 10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2、天气状况;3、地势;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②晴天多;③地势高;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2、地形、地势;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扩展阅读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扩展1)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6篇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1

  一、东亚:

  1、总括:

  (1)东部沿海:山地丘陵为主,*原狭小;

  (2)西部内陆:高原山地为主;

  2、山脉:阿尔泰山(蒙古),昆仑山(*),喜马拉雅山(*);

  3、高原:蒙古高原(蒙古),青藏高原(*);

  二、东南亚:

  1、总括:

  (1)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北高南低;

  (2)马来群岛:地形崎岖,多火山地震;

  三、南亚:

  1、总括:

  (1)北:喜马拉雅山南部;

  (2)中:两大冲积*原(印度河*原、恒河*原);

  (3)南:德干高原(亚洲的高原);

  2、山脉:西高止山(印度西部),东高止山(印度东部)

  四、中亚:

  1、总括:以丘陵*原为主;

  2、*原:里海沿岸*原(俄罗斯),图兰*原(乌兹别克斯坦);

  3、丘陵:哈萨克丘陵(哈萨克斯坦);

  五、西亚和北非:

  1、总括:以高原为主,*原狭小

  2、山脉:阿特拉斯山(非洲西北部,阿尔及利亚),大高加索山脉(西亚,为亚洲和欧洲分界线),格罗斯山(西亚,伊朗);

  3、高原:伊朗高原(伊朗),美索不达米亚高原,

  4、*原:尼罗河盆地和三角洲;

  六、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1、总括:

  (1)以高原为主,东南向西北倾斜;

  (2)第二大热带雨林分布区;

  2、山脉:东非大裂谷,乞力马扎罗山(肯尼亚);

  3、盆地:刚果盆地(世界上的盆地);

  4、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

  七、西欧:

  1、总括:

  (1)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

  (2)以*原山地为主,南北分布,东西走向;

  (3)冰山地形分布:挪威峡湾海峡;

  2、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阿尔卑斯山;

  3、盆地:巴黎盆地;

  4、*原:西欧*原,波德*原

  八、欧洲东部和北亚:

  1、总括:地势*坦,以*原高山为主,东高西低,南高北低;

  2、山脉:乌拉尔山(亚洲、欧洲分界线);

  3、*原:东欧*原,西西伯利亚*原;

  4、高原:中西伯利亚高原;

  九、北美:

  1、总括:纵列分布,山脉与海*行;

  (1)东部:高原山区;

  (2)中部:*原区(冬冷夏暖);

  (3)西部:高山区;

  2、山脉:科迪勒拉山系,落基山;

  3、高原:拉布拉多高原;

  十、拉丁美洲:

  1、总括:

  (1)北部:以高原为主;

  (2)西部以安第斯山为主;

  (3)东部以*原、高原为主(相间分布);

  2、山脉:安第斯山脉,迪勒拉山系;

  3、*原:奥里诺科*原,亚马逊*原(世界第一大*原),普拉塔*原;

  4、高原:圭亚那高原,巴西高原(世界第一大高原),巴塔哥尼亚高原;

  十一、大洋洲:

  1、总括:

  (1)东部:山地(大分水岭)大堡礁;

  (2)中部:*原(大自流盆地→澳大利亚盆地);

  (3)西部:低矮高原(占澳大利亚面积一半);

  十二、南极:

  1、总括:

  (1)冰雪高原(*均海拔:2350m);

  (2)90%大陆冰川;

  (3)淡水水库;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2

  一、影响日照时间长短的因素:

  1、昼长;

  2、地势(地势高,日出早,日落晚,日照时间长);天气状况。

  二、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1、太阳高度(即纬度);

  2、天气状况;

  3、地势;

  4、空气密度。

  如为什么青藏高原太阳辐射?

  ①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

  ②晴天多;

  ③地势高;

  ④空气稀薄,大气洁净。

  三、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1、纬度;

  2、地形、地势;

  3、下垫面性质(海陆位置、植被状况);

  4、天气状况。

  四、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及变化规律:

  1、纬度:低纬小,高纬大;

  2、下垫面性质:海洋小于陆地,沿海小于内陆,有植被的小于裸地;

  3、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五、河流的治理措施:

  上游:治理原则是调洪,做法是修水库、植树造林;中游:治理原则是分洪、蓄洪,作法是修水库,修建分洪、蓄洪工程;下游:治理原则是泄洪、束水,做法是加固大堤,清淤疏浚河道,开挖河道。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3

  重要纬线:

  00纬线(赤道):几内亚湾(0°)、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30°E)、马来群岛(120°E)、亚马逊河口(60°W)

  地理意义:最长纬线;南北半球自然分界;全球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23°26N或23.5°N):撒哈拉西部(0°)、红海、*半岛中部(60°E)、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90°E)、云南广西广东南部(汕头)、台湾海峡(120°E)及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墨西哥湾中部(90°W)、古巴以北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北;热带与北温带分界。

  南回归线(23°26S或23.5°S):南非高原东侧(30°E)澳大利亚西部高原(120°E)澳大利亚大分水岭(150°E)拉普拉塔*原(90°W)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南;热带与南温带分界。

  300N纬线: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河口)、青藏高原(*以北)、四川盆地(成都)、长江中下游*原、杭州湾南端(宁波)、密西西比河河口

  400N纬线: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敦煌、嘉峪关、河口、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秦岭—淮河:32°—34°N;南岭:26°N;阴山:41°N)

  北极圈(66°34N或66.5°N)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地理意义: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界;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

  南极圈(66°34S或66.5°S)南极大陆外围。

  地理意义: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界;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

  大洲经纬大致定位:

  非洲最西侧正是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左右,最东侧大约50°E左右,北侧在地中海沿岸,南侧开普敦,两地均是地中海式气候,而地中海式气候在世界各地分布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总结起来非洲位置应该是:小东经,小纬度!同样道理,欧洲位置(小东经,大北纬)在非洲北面;大洋洲位置(大东经,南半球);南北美洲都在西半球(160°E——20°W),且北美东侧和南美的西侧都是大致60°W,所以是:大东经,小西经;南极洲自然是大南纬,全经度了;我们亚洲是:东半球(20°W—160°E),中(30°—60°)低(30°以内)高纬度(60°N以北)。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4

  1.晨昏线的概念

  由于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白天(昼半球),背着太阳的半球是黑夜(夜半球)。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圈)叫晨昏线(圈)。它是由晨线和昏线组成。

  2.晨昏线的判读

  在日照图上,晨线和昏线的判断方法,一是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是昏线,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是晨线。二是根据昼夜半球判断:位于昼半球西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位于昼半球东部边缘与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18时是昏线。

  3.晨昏线的特点

  (1)如果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同时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散射作用,那么,地球上昼半球与夜半球的面积应相等,时间管理,即晨昏圈是一个过球心的大圆,且*分地球。

  (2)晨昏线*面与太阳光垂直。晨昏线上的各点太阳高度为0,昼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大于0,夜半球上的各点太阳高度小于0。

  (3)晨昏线永远*分赤道。

  (4)晨昏线只有在春、秋分时才与经线圈重合。

  (5)晨昏线在夏至、冬至时与极圈相切。

  (6)晨昏线自东向西移动15°/小时,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

  4.晨昏线的移动

  一般地,如果地轴的倾斜方向不变,晨昏线在如图1~3范围内移动。1、2、3分别表示冬至、春秋分、夏至日时晨昏线的位置。即3月21日与9月23日晨昏线与经线圈重合,导致全球昼夜*分;6月22日摆动幅度,导致北半球昼最长,南半球夜最长;12月22日摆动幅度也,导致南半球昼最长,北半球夜最长。

  知识点总结

  1、提供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

  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烈的显示。

  太阳风在日冕层;太阳风暴发生于太阳表面。

  3、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

  (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

  (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

  (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5

  1、我国典型地区:西北;华北地区(世界分布:中亚、美国、北非)

  2、自然原因:

  ①气候干旱,降水少;

  ②快行冷锋天气影响,春季大风日数多;③地表植被稀少

  3、人为原因:

  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破坏植被;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

  ③开矿。

  5、治理措施:

  ①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②控制载畜量;

  ③营造“三北防护林;

  ④退耕还林、还牧;

  ⑤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

  ⑥禁止采挖发菜等。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6

  1、水土流失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黄土高原、南方低山丘陵地区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表植被稀少;黄土土质疏松黄土高原)。

  (2)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

  治理的措施:

  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植树造林;小流域综合治理。

  治理的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系统;建立生

  态农业模式,有利于促进生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2、荒漠化问题

  我国典型的地区:

  西北地区(新疆、青海、内蒙等地)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全球变暖,蒸发旺盛;处于内陆地区,降水少;鼠害;蝗害。

  (2)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治理措施:

  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建设;退耕还林、还牧;

  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治理意义:

  有利于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可以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经济

  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生活质量;有利于保护土地资源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利于促进生

  态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干旱缺水问题

  我国典型地区:

  华北地区、西北、长江中下游地区

  华北地区: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温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变率大;春季蒸发旺盛。

  (2)人为原因: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浪费多,利用率低;春季春种用水量大。

  治理措施:南水北调;修建水库;控制人口数量,提高素质;减少水污染;减少浪费,提高利用率;限制高耗水工业的发展;发展节水农业;采用滴灌、喷灌农业灌溉技术,提高利用率;实行水价调节,树立节水意识;海水淡化等。

  (思考:我国东北地区为何没有形成春旱?)

  4、土壤次生盐碱化

  我国典型地区:

  黄淮海*原、宁夏*原、河套*原等

  产生原因:

  (1)自然原因:频繁的旱涝气候(黄淮海*原);地形低洼;大气降水少,以灌溉水源为主。

  (2)人为原因:不合理的灌溉;不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渭河*原)

  治理措施:引淡淋盐;井排井灌;生物措施;农田覆盖;合理的灌溉,不能只灌不排;采取喷灌、滴灌技术等

  5、地面下沉、沿海地区盐泽化

  我国典型地区:

  北方广大地区和南方城市

  产生的原因:

  过度抽取地下水

  治理措施:

  控制抽取地下水;实行雨季回灌

  6、赤潮

  我国典型地区:

  珠江口、杭州湾、渤海等

  产生的原因:

  (1)自然原因:气温高;静水;静风;海域相对封闭。

  (2)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排入海洋的工业和生活污水多;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由于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

  ①坡面开垦→水土流失(影响因素:坡度、植被覆盖率、降水强度、坡面岩性);

  ②干旱、半干旱地区过垦、过牧、樵采→荒漠化(降水较少,生态脆弱);

  ③沼泽地开发→破坏湿地→气候恶化(干旱)

  ④围湖造田→湖泊面积缩小→调节河流功能减弱→气候干旱、洪涝多发;

  ⑤蒸发量大的地区不合理灌溉(漫灌)→次生盐碱化(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盐运动);

  ⑥过度引水灌溉→河流中下游和河口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水量减少,河流下游断流、河口三角洲萎缩,海岸线后退);内陆河湖水文生态问题(河流流量减少,湖泊萎缩甚至消失,河湖盐度升高,河湖区生态环境恶化);

  ⑦农药化肥→土壤板结、酸化、污染水源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扩展2)

——地理高考知识点(10)份

  地理高考知识点 1

  交通运输网中点的区位因素分析

  (一)港口的区位

  1、自然条件

  水域条件(航行条件):等深线密──江阔水深,空间大,便于航行和停泊

  港湾:避风浪

  陆域条件(筑港条件):*原或三角洲──地形*坦,坡度适当,地质稳定,抛锚空间大

  2、社会经济条件

  经济腹地:(港口服务的区域)经济发达,辐射范围大,客货集散量大(影响港口的兴衰)

  城市依托:单一大城市或某个城市群为依托,为港口提供人、财、物的优势国家政策:政策支持,如自由贸易港,对外开放港

  (二)汽车站的.区位

  汽车站区位选择的总原则是能够限度地方便旅客,

  即:①路宽,与市内外交通联系方便;

  ②地形*坦面积较大;

  ③工程量。

  (三)航空港的区位

  1、自然条件

  地形:*坦开阔、坡度适当,保证排水

  地质:有良好的地质条件,地基要稳,坚实

  气候:少云雾、大风、暴雨天气日数

  2、社会经济因素

  交通:要与市内有便利的交通联系

  经济:要建在经济发达的地区

  地理高考知识点 2

  东亚、南亚、东南亚、中亚

  知识点1:东亚各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各自优势

  中国:劳动力丰富且廉价,资源丰富,消费市场广阔。

  蒙古:资源丰富。

  日本、韩国:科技力量强,资金雄厚。

  特别提醒

  1、朝鲜海峡的地理意义为:位于韩国和日本海之间,是连接黄海、东海与日本海之间海上交通要道,地理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2、东亚地形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1)气候: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向海洋倾斜,利于夏季风来自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2)河流:地形呈阶梯状使河流在流经阶梯之间的河段,由于具有较大的地形落差,蕴藏极为丰富的的水能资源。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使河流短促,落差大,水能丰富。

  (3)植被与含沙量:半岛和岛屿上多丘陵山地,加上气候湿润,有利林木生长,森林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3、我国东南种植茶叶的有利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充足,雨热同期,降水多;红壤呈酸性,适合茶叶生长;丘陵地区排水性能好。

  知识点2:日本问题

  1、日本农业重视生物技术和水利化,重点发展适合水田用的小型农业机械。日本人多地少,地形复杂,农场规模小,农民精耕细作,农产品单产高。

  特别提醒

  2、从河流的长度、流域面积、水流速度、流量季节变化等方面,归纳日本河流的主要特征。

  流域面积狭小,河流短促。多山地,落差大,水流急。降水丰富,水量较大,流量季节变化比较明显。植被较好,水土流失轻,含沙量少。

  3、说明日本河流在航运、水能利用方面的价值。

  日本河流短小而湍急,不利于航运;水能资源丰富。

  4、一般而言,夏季日本太*洋沿岸河流径流量大于日本海沿岸河流,其原因是什么?而日本太*洋沿岸地区的水资源却显得较为紧张,原因又是什么?

  因为夏季风会带来丰富的海洋水汽,形成大量地形雨,从而补给地表径流;而夏季日本海一侧处于背风坡,雨水较少。因为日本太*洋沿岸属世界著名工业区,城市密集,人口众多,工业与生活用水需求量大。

  5、濑户内海沿岸地区河流在冬、夏季节的降水补给均比较少,解释其原因。

  在濑户内海沿岸地区,冬季有北部的山脉阻挡西北季风带来的日本海水汽,夏季有南部的山脉阻挡东南季风带来的太*洋水汽。

  6、日本的地形地质特征

  (1)境内多山,山地、丘陵占国土总面积3/4以上。*原面积狭小,多分布在各岛的沿海地带。东京湾附*的关东*原是面积最大的*原

  (2)位于太*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地壳不稳定,多火山地震。

  (3)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横滨、神户)

  7、北海道渔场的形成

  位于温带大陆架浅海地区,日本暖流和千岛寒流在此交汇,浮游生物丰富

  8、日本工业主要集中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要大量进口

  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需要大量出口

  沿海*原地区,利于建厂

  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进出口

  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9、日本东南海岸夏季多雨,西北海岸冬季多雪。原因:日本位于东亚季风区,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东南太*洋海岸为迎风坡;冬季受西北季风影响。西北日本海海岸为迎风坡

  10、烟威地区冬季大暴雪的原因是:冬季西北风经渤海上吹来,带来丰富的水汽,到烟威地区登陆,地势提升,多降雪。

  11、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的原因为:日本矿产资源缺乏,消费市场狭小,所需石油大部分从中东运入,马六甲海峡是必经之路,日本从国外运入原料、燃料,向国外出口工业品,也大部分通过马六甲海峡,故日本把马六甲海峡称为海上生命线。

  知识点3:东南亚问题

  1、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中南半岛地形特点:

  地势北高南低,

  地形北部山地,南部冲积*原。

  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

  马来群岛地形: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地势中高周低。

  2、中南半岛(横断山区)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形特征成因是什么?

  位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强烈的挤压作用形成褟皱山系,地壳不断隆起抬升,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条件下,流水的侵蚀切割作用强烈,形成中南半岛和横断山脉地区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形态。

  3、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马亚半岛南部和马来群岛大部分,终年高温多雨,降水类型为对流雨、

  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每年分旱、雨两季

  4、昆曼公路穿越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地势北高南低,山高谷深,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发育,地表崎岖;北部冬暖夏凉、南部终年高温,沿线地区降水丰沛,气候垂直变化大;河流纵列分布(或山河相间),流向自北向南,水能资源丰富;热带和亚热带森林广布,生物具多样性。

  5、爪哇岛是世界上雷雨最多的地区之一,其原因是什么?(6分)

  地处热带;周围水域广阔;地形复杂;空气对流强烈。

  6、分析印度尼西亚渔业资源丰富的自然原因。(6分)

  岛屿多,海域广阔;热量充足,生物生长速度快;入海河流多,饵料丰富。

  7、简述爪哇岛种植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8分)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防治水土流失;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推行生态模式,优化种植结构;加强科技研发、应用与推广;提升产业化水*,延长产业链。(每点2分,满分8分)

  8、简析洞里萨湖成为湄公河蓄水池的主要原因

  地区地势低*,湖泊与河流相连;河水的水位季节变化大,丰水期水位高,可倒流入湖泊;

  9、简析洞里萨湖湖面季节变化对种植业和渔业的影响。

  ①使农事和渔事活动具有季节性;(2分)

  ②丰水期淹没的农田沉积了大量的泥沙和有机质,提高了土壤肥力;(3分)

  ③丰水期河流带来的泥沙和有机质,以及淹没的土地上的动植物为鱼类提供了丰富的饵料来源。(3分)

  10、简析洞里萨湖鱼种繁多的原因。

  ①洞里萨湖水域广阔,常年水温适宜,饵料来源丰富,适合多种鱼类的生长;(2分)

  ②湄公河南北流程长,水域环境复杂,鱼种多,有湄公河鱼类进入;(2分)

  ③有海洋洄游鱼类进入。(2分)

  11、苏门答腊岛种植油棕的有利自然条件。

  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光照充足;冲积*原面积大,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地形有一定坡度,便于排水;河流众多,灌溉水源充足。(任答三点)

  12、中南半岛水稻种植业的区位优势:

  ①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的气候适合水稻的种植和生长;

  ②处河流中下游*原,土壤深厚肥沃;

  ③悠久的种植历史,丰富的传统经验;

  ④人口稠密,劳动力充足;

  ⑤人均耕地少,水稻单产高,能满足人多对粮食的需求

  ⑥稻米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主食

  13、新加坡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1)充分利用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良港口,发展转口贸易、对外贸易和航运业。

  (2)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原料,并发挥本国的技术力量,迅速发展了炼油、造船、海上钻井*台制造、电子电器等加工工业。

  (3)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等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14、克拉地峡开凿的影响

  对中国:开凿后可以改变欧亚贸易路线,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安全性提高。拓宽我国能源进口渠道,减少对海运及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

  对泰国:克拉地峡位于泰国南部,开凿后,不仅可以为泰国的石油贸易提供快捷,安全的路线,还可以带动泰国的经济发展。

  15、马六甲海峡的作用:

  沟通太*洋与印度洋,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西亚、南亚、北非及西欧各国物资往来的必由之路,也是中国、日本从中东运入石油的必经之地。

  15、泛亚铁路的区位条件?

  ①地势*坦,施工难度小,投资少;

  ②可利用原有铁路;③沿线经济发达,人口城市密集。

  16、新加坡地理位置的重要性:新加坡扼守在马六甲海峡东口,马六甲海峡沟通太*洋与印度洋,是东亚、东南亚各国与西亚、南亚、北非、西欧各国物资往来的必经之路(最*通道),新加坡一向是东南亚各国物资集散中心和转运中心。

  17、我国与东南亚国家关于澜沧**列开发的项目有:澜沧江水能资源开发、水运开发、旅游开发及沿边贸易。

  知识点4:南亚问题

  1、印度半岛的地形特征

  半岛地形以高原为主;(2分)高原面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或起伏和缓);(2分)半岛东西两侧有山地,沿海有狭窄(狭长)*原。(2分)

  2、南亚热带沙漠的成因:

  (1)冬季受副高热带高压的控制,降水少。

  (2)夏季西南风无法到达。

  (3)历史上对印度河流域的过度开发,导致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3、印度河径流12~2月流量最低,3~6月水位上升快,7~9月流量最大,此后水位急剧下降,10月初水位开始*缓减退,分析印度河径流量呈上述变化的原因。

  冬季(12~2月)盛行东北季风,温度低,降水少,上游山区封冻,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气温升高,上游地区的高山冰雪融化补给河流,流量增大,形成春汛;雨季(7~9月)受西南季风影响,降水多,形成夏汛。(6分)

  4、印度河(恒河及雅鲁藏布江)每年有两个汛期,其河流水的来源各为:3—5月为积雪融水补给,6—9月为西南季风带来的雨水补给。

  5、德干高原为热带季风气候,但其中部的天然植被为草原(其自然带为热带草原),原因为:

  ①地处背风坡,降水较少;②纬度低,气温高,蒸发量大;

  ③为古老的侵蚀高原,地形*坦,水汽抬升少,降水量少。

  6、孟加拉国多风暴潮的原因:

  位于板块交界处,多海底地震;西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口大内小的喇叭状港湾;

  7、孟加拉国洪涝灾害的原因:

  ①热带季风气候,夏秋多飓风,降水集中②地势北高南低,位于西南季风迎风坡多地形雨

  ③南部恒河三角洲地势低*,排水不畅④干支流同时进入汛期,相汇于孟加拉国

  ④地处孟加拉湾顶端,受海潮影响不利于洪水入海。

  8、南亚地区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地区偏高原因?

  因北面有喜马拉雅山高山屏障,阻挡冬季风,受东北风影响小。(同四川盆地)

  9、斯里兰卡南部人口稠密的原因

  位于北印度洋,南部由西南季风带来丰沛降水,(2分)淡水资源丰富;南部地势较高地区,气候凉爽,(2分)适宜人居;沿海*原,地形*坦,(2分)利于农业发展。

  10、中巴经济走廊交通建设(中巴两国计划建一条从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到中国新疆喀什的中巴铁路),指出中巴铁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加强与巴基斯坦的经济联系,便于扩大贸易往来;大大缩短石油等能源运输时间和距

  离,提高的效率。丰富能源来源渠道,减轻我国能源压力;扩大我国西部地区开放程度,促进经济发展。(6分)

  11、印度为世界第一养牛大国,鲜奶及奶制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印度乳牛业发达的原因为:

  ①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广阔;②国家政策支持;

  ③热带草原面积广大,饲料丰富;④加大了科技投入,培育了良种牛,重视了疫病防治工作。

  12、加尔各答与孟买的区位条件:接*原料产地,海上交通便利。

  亚洲硅谷—班加罗尔(软件)—高新技术产业区位条件:

  气候宜人,环境优美;**鼓励政策;技术力量雄厚;社会治安和劳资关系好;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制约印度经济发展的因素:人口膨胀,环境恶化,民族宗教关系复杂,自然灾害频繁,与周边邻国不和。

  知识点5:中亚问题

  1、中亚的气候特点及成因

  特点: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且季节分配不均,降水变率大

  成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水汽难以到达,常年受大陆气团控制

  (3)内陆湖泊问题:

  咸海面积不断萎缩的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变暖,降水量少,蒸发旺盛,咸海水量减少,面积缩小;(2)注入咸海的阿姆河和锡尔河河水下渗、蒸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

  人为原因:(1)人口增多,为了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大量引河水灌溉,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2)人类活动破坏植被,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河流水量减少,导致注入咸海的水量减少,咸海的面积缩小。

  3、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咸海面积萎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地理环境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咸海的面积缩小,使周围气候更加干旱、沙尘增加,土壤退化、土地沙化,湖泊调节气候能力下降,湖泊及周围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农业、渔业生产环境恶化。

  4、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的种植条件

  有利条件:夏季光热充足;降水少,利于收摘;灌溉便利;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不利条件:灌溉水源不足,距市场较远。

  5、、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说明乌兹别克斯坦棉花种植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对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

  自然地理环境是各个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个整体;棉花种植区,大量引河水灌溉,地下水位上升,蒸发旺盛,造成土壤次生盐碱化;由于上中游大量引水灌溉,造成下游河流水量减少或干涸,生态用水缺乏,土地沙化、荒漠化加剧;入湖水量减少,湖泊萎缩,生态环境恶化。生物栖息地破碎、消失;

  6、从地理角度分析甲国(哈萨克斯坦)与中国开展经济合作的有利条件。(8分)

  从地理位置分析,甲国是我国陆上邻国,距离*,且边境漫长,有利于发展边境贸易;

  从资源分析,甲国矿产资源丰富,经济欠发达,对资源的消费量和开采量少,资源优势难以转变成经济优势,而我国拥有资金、技术等优势,对资源的需求量大,所以两国经济互补性强;

  从交通条件分析,欧亚大陆桥连接两国,交通便捷,便于交往;从能源分析,甲国油气资源丰富,我国能源需求缺口大,合作前景广阔。

  7、修建中哈输油管道的重要意义有

  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我国的好处是:

  ①缓解了我国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有利于我国能源工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中国能减轻对时局动荡的中东的石油依赖,有助于我国石油进口渠道多元化,有利于我国能源安全;③石油源地距我国*,运费低安全性好。

  ④将为中国提供一个长期稳定的陆地能源供应源

  我国从哈萨克斯坦运入石油,对哈萨克斯坦的好处是:

  ①有助于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②有利于石油资源的勘探与开发,有利于基础设施建设,并拉动相关产业发展;

  ③有利于哈萨克斯坦石油出口渠道多元化;④出口源地距中国*运费低,有利于降低石油运输成本。

  8、亚欧大陆桥的意义

  缩短了亚欧大陆东西岸的运输距离;

  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经济的合作与交流;

  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维护了地区的和*与稳定等。

  9、巴尔喀什湖:东部为咸水湖,西部为淡水湖

  ①东部:深居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②西部:有源自天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伊犁河淡水河流汇入(伊犁河),而东侧没有

  ③东西连接处水域狭窄,两侧湖水交换不畅

  西亚、北非、撒哈拉以南非洲

  知识点1:伊朗高原冬夏温差小的原因

  ①地处高原,地势高,夏季不十分酷热。

  ②冬季高大山脉(高原)阻挡了北方冷空气入侵,使其冬季不十分寒冷。

  说明:伊朗高原周围有高大山脉阻挡,水汽难以进入,且有副热带高气压控制,降水稀少。

  知识点2:死海问题

  拯救死海最好的方法是使约旦河动起来,但目前十分困难的原因是什么?

  ①约旦河是死海的主要水源;

  ②约旦河沿岸为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水资源缺乏;

  ③约旦河沿岸人口集中,工农业生产发达,需水量大(当地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是约旦河的河水,人口、工业农业主要集中于约旦河沿岸);④以色列占据约旦河上游建坝拦水造成上游来水减少,且以色列与约旦河沿岸国家矛盾重重,不易缓解。

  特别提醒

  约旦计划从距离死海较远的红海调水进入死海,不从地中海调水的原因为:

  ①红海和死海均位于东非大裂谷,东非大裂谷地势低,修建输水线路投资少,工程量小,而死海与地中海之间除地中海沿岸为*原外,其它地区地势高,工程量大;

  ②红海盐度与死海盐度相差不大,从红海调水有利于保护死海的生态环境;

  ③红海至死海沿线均在约旦境内,而地中海沿岸被以色列占据,约旦与以色列矛盾重重,不易调解。

  知识点3:索马里半岛

  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自然资源等方面说明索马里半岛的地理环境特征:

  ①位于红海和地中海之间,红海是世界上重要的石油运输航道(是西亚和北非石油输往西欧、北美的最*海上通道),亚丁湾是红海出入印度洋的交通要道。

  ②气候以热带沙漠和热带草原气候为主(索马里半岛西海岸为热带沙漠气候,其形成与夏季的索马里寒流有关),降水少。

  ③地形以高原为主。

  ④西亚和北非盛产石油,是世界主要出口石油的地区。

  索马里半岛东侧索马里寒暖流成因:

  夏季,北印度洋西南季风吹拂下,表层海水向东流,周围海水不足以补偿流出区海水的减少,底层冷海水上泛,形成夏季寒流,索马里寒流。

  冬季东北风推动海水自北向南运动,由于印度洋北部为热带海区,***半岛为热带沙漠气候,温度高,地温使海水变暖,形成冬季暖流。

  冷海水上泛带来了底层丰富的磷酸盐等,7月渔业资源丰富。

  7月有浓雾的原因:7月蒸发旺盛,水汽含量多;7月海域出现夏季寒流。

  特别提醒

  12月份我国军舰出南海到索马里护航,从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两方面分析该季节对我国此次航行的有利影响:12月份,太*洋盛行西北风,船只顺风航行;12月份北印度洋盛行东北风,船只顺风顺水航行;此时空气对流较弱,大气稳定,睛天多,利于航行。

  气温高、干燥地区广、气候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知识点4:撒哈拉以南非洲

  1、非洲的气候类型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带状南北对称分布。

  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南北跨度相当,地形起伏,海岸*直,

  2、赤道地区的东非高原为什么是热带草原气候,而不是热带雨林气候?

  赤道地区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气流上升,形成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但位于赤道的东非高原,因地势较高,气温大大降低,上升气流减弱,降水量减少(比刚果盆地。总体降水仍较多),因而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热带雨林气候:

  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从海洋上吹来,带来大量的水汽,沿岸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

  4、撒哈拉大沙漠面积广大的原因:

  ①终年被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候;

  ②北非与西亚相连,东北季风来自亚洲大陆,性质干燥;

  ③大陆西岸有加那利寒流经过,起到了降温降湿的作用;

  ④非洲大陆海岸线*直,少半岛、岛屿及海湾,海洋影响范围小;

  ⑤非洲地势为和缓的高原,缺少高大山脉。

  5、维多利亚湖西侧降水远高于周边其他地区,其原因是什么?(6分)

  来自印度洋的暖湿偏东风经过维多利亚湖面,空气湿度增加;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形成地形雨;赤道地区对流旺盛,多对流雨等。

  6、*年来,肯尼亚的鲜花产业发展很快,鲜花出口量约占欧盟市场的三分之一。试分析肯尼亚的鲜花种植业有何优势条件?(3分)

  自然条件:热带草原气候,常年温暖,年较差小,花卉可生产时间长;雨季雨量丰沛。(4分)

  社会经济条件:(发展中国家)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土地租金低,有利于产业化经营;通过航空运输,可方便联系欧美、日本等花卉市场;(**决策)推动花卉种植和出口。

  7、非洲推广高产水稻种植将面临的限制性因素。

  水稻种植经验不足,生产技术落后;水利设施不完善,机械化程度低;

  传统生产观念和主食消费*惯的影响。

  8、坦噶尼喀湖鱼类资源丰富、特有物种多的形成原因。

  湖泊面积广阔,为鱼类提供了广阔的生存空间(2分);湖泊相对封闭且非常古,湖中众多鱼类经漫长时间的进化,形成当地特有的物种(2分)。

  9、沙特***气候干热特征的形成原因。

  北回归线横贯中部,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的控制(2分);位于亚欧大陆和非洲大陆之间,东西相邻的海域狭窄,受海洋影响很小(2分)。

  10、沙特***发展种植业的自然条件很差,但在首都利雅得附*却有大片的枣椰林分布。试推测其成因。(6分)

  利雅得附*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但热量条件好,光照强,昼夜温差大(3分);地处绿洲地区,地下水(泉水)丰富,有充足的灌溉水源,适宜于枣椰林的生长(3分)。

  11、海水淡化能源耗费大,成本较高。沙特***是全球海水淡化产量最大的国家。简析沙特***重视海水淡化的原因。(6分)

  沙特降水量少,大部分为无流区,水资源严重不足(2分);但该国油气资源丰富,能源充足,并大量出口油气创汇,经济实力强(2分);同时该国人口少,人均国民收入高,有雄厚财力通过海水淡化来缓解生活用水不足(2分)。

  12、阿斯旺水坝的利和弊

  利:发电、防洪、灌溉、旅游、养殖、航运等。

  弊:1尼罗河携带至下游的泥沙大大减少,使下游农田的肥力下降;2尼罗河三角洲受到海浪侵蚀,海岸线不断向后退缩;3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沙丁鱼数量减少;4库区地下水位上升,导致土壤盐碱化5库区蚊蝇滋生,疾病传播,水质变差。

  13、发展科特迪瓦的工业,有人建议应大力发展木材出口加工业,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

  赞成。理由:热带雨林资源丰富;海运条件便利,便于出口;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促进工业发展。

  不赞成。理由:会使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导致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导致当地气候异常变化。(6分)

  14、科特迪瓦最大城市阿比让,是西非著名的良港,也是邻*国家货物的转运港。咖啡、可可和木材等产品从这里出口到世界其他地区。

  阿比让的成为著名港口的原因。

  沿海地区地势低*,利于筑港;位于海湾,风浪小,海域面积广;属于热带气候,无结冰期;依托阿比让,综合实力强;大量农产品从这里出口,经济腹地广(6分)

  15、尼日利亚是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拉各斯是尼日利亚旧都和最大港口。现为西非第一大城市。也是尼日利亚经济中心、金融中心、工业中心和物流中心,尼日利亚80%的商贸活动集中在拉各斯。

  材料三:物流业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物流业是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根据实际需要实施有机结合的活动的集合。

  利用图和材料信息,分析拉各斯成为尼日利亚最大物流中心的区位因素。

  (3)位于大西洋沿岸,地形较*坦开阔;是全国最大港口,水陆交通便利;石油资源丰富;农业商品率高,工业相对发达,商业贸易活动频繁,物流量大;是尼日利亚旧都,是全国最大的金融中心,能为物流业提供金融、信息等服务;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廉价。

  16、分析马达加斯达岛生物物种丰富且极为独特的原因

  ①岛屿长期与大陆远离,地域相对孤立,形成独立的生物进化环境;(1分)受人类影响时间短,干扰少;(1分)③岛屿面积大,地形复杂,气候区域差异显著,生存环境多样。

  17、补充盐度:

  1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度递减。

  2影响因素:沿海地区首要影响因素是河川径流。其次是寒暖流(寒流盐度低,暖流盐度高)

  3世界盐度最高的海域:红海4%;理由:位于北回归线附*,受副高控制,蒸发旺盛,降水少;周围多沙漠,几乎没有淡水河流的注入;海区较封闭,与外海的交换少。

  最低波罗的海1%理由:位于较高纬度,蒸发弱;位于欧洲西部,受西风和暖流的影响,降水量大;周围多淡水河流注入,稀释强;海区较封闭,与外海的交换少

  4密度流:由盐度低处流向盐度高处。

  地中海直布罗陀海狭,常年表层海水向东流。底层海水向西流。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夏季只顺水;冬季顺西风,顺水。

  欧洲西部、东部和北亚

  知识点1:西欧

  1、与同纬度地区相比,欧洲西部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及盛行西风的影响,冬季比较温和,夏季比较凉爽,气温年较差小,全年降水多,且季节分配均匀,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气候。

  2、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的原因:

  ①大部分地区位于35°N—50°N之间,属温带气候;

  ②大部分地区处于西风带,全年盛行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含有水汽量多;

  ③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

  ④中部为*原,山脉东西走向利于海洋上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⑤西邻大西洋,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内海及边缘海,海水深入内陆,海洋影响范围广。

  3、西欧温带海洋性的差异

  东西差异:西部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东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南北差异;北部是极地气候,南部是地中海气候

  本区自西向东降水量逐渐减少,年温差逐渐增加,海洋性减弱,大陆性增强。

  4、地中海沿岸:夏季受副高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控制,温和多雨。植被以常绿灌木为主,叶质坚硬,表面有腊质,根系深,适应耐旱特征此处为欧洲主要的亚热带水果产区:盛产柑橘、柠檬、无花果、葡萄。木本油料作物:油橄榄。

  5、西欧冰川地形广布,请举例说明:

  ①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或挪威西侧峡湾);

  ②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及阿尔卑斯山脉两侧的湖泊;③西欧*原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地形。

  6、冰川对西部欧洲的影响

  冰川运动时对地面的强烈刨蚀作用,造成角峰、宽谷、冰蚀湖、峡湾等冰蚀地形。冰川消退后,又形成冰碛丘陵、冰碛湖等冰碛地形。第四纪冰川在欧洲有两个中心,一个是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为中心的大陆冰川,一个是以阿尔卑斯山脉为中心的山岳冰川。第四纪冰川对欧洲的地形起了雕塑作用,如芬兰、瑞典众多的冰川湖,挪威幽深曲折的峡湾,东欧*原和波状起伏的冰碛丘陵,阿尔卑斯山脉高山带峰峦挺拔、谷地宽阔、两侧多湖泊等,都是第四纪冰川塑造的结果。

  7、西欧乳畜业发达的原因为:

  ①地处中纬大陆西岸,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及盛行西风影响,全年温和多雨,日较差小,光照弱,适合多汁牧草生长;

  ②工业发达,城市化水*高,非农人口比重大,乳畜产品消费市场广阔;

  ③地形以*原丘陵为主,地形*坦,草场面积广大;④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8、英国呈现“东耕西牧”的自然原因。

  东部地处背风区,降水相对较少,光照丰富;东部以*原为主,地形*坦,便于耕作。西部地处迎风坡,降水丰富,利于牧草生长;西部以山地为主,不利耕作但可发展牧业。(4分)

  9、西欧水运为什么发达?

  ①西欧地处*原,且为温带海洋气候,河网密布,水量充沛,水流*稳,河流终年不冻,利于通航;

  ②许多大河之间有运河相通,且河流直通海洋,便于江海连运;

  ③西欧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港口终年不冻,海运发达;

  ④西欧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城市众多,货物运输量大。

  10、冰岛冰川和火山大范围并存的原因

  冰岛纬度高,中部地区海拔较高,气温低,常年被冰雪覆盖;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岩浆活动频繁,火山众多。

  11、荷兰人在500多年前就发明了木鞋并流行至今,长期以来荷兰人喜欢木鞋反映了荷兰什么样的地理环境特征?(6分)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温带海洋性气候潮湿,土壤含水量高;是主要的旅游商品并出口创汇,反映旅游业发达;森林资源丰富(6分)

  12、鹿特丹被称为“欧洲的门户”的原因

  位于莱茵河河口和亚欧大陆桥的终点,河海、水陆联运便利(既是河港又是海港);港阔水深,不淤不冻;地形*坦,有利于建港;欧洲经济发达,腹地广阔;以大城市鹿特丹市为依托。(任答3点得6分)

  13、法国波尔多酒庄:分析种植在靠*河岸砾石层上葡萄质量高的原因。

  (3)靠*河岸,土壤水分充足,利于葡萄生长;(2分)砾石石白天(受到太阳辐射)增温快,夜间降温也快,增大气温的日较差,利于葡萄的糖分积累;(2分)砾石利于保持土壤水分(利于地表水下渗,防止土壤水分蒸发);(2分)砾石增强地面反射,使葡萄获得更多的光照(或热量)等。(2分)

  14、鲁尔区的兴衰(必修内容)

  a、区位优势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

  ②离铁矿区*,靠*法国东北部洛林铁矿区

  ③充沛的水源

  ④便捷的水陆交通: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河运方便并直通海洋

  ⑤广阔的市场

  ⑥科技水*高

  b、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单一:集中于煤炭、钢铁、电力、机械,煤炭、钢铁是基础。

  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石油、天然气的广泛应用,使煤的比重减少、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产量增加,经济危机及替代品广泛使用,使用量减少。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传统的生产和组织形式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

  c、综合整治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造传统工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数量减少、规模扩大,新建迁移的以技术精良的中小企业为主。

  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衡发展:如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有的把高炉建到荷兰海边。

  ③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航运繁忙,运输的一半是铁矿石。

  ④消除污染、美化环境:控制污染排放,建立完善回收装置和污染处理系统和植树造林。

  ⑤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

  知识点2:俄罗斯

  1、俄罗斯东西气候差异及成因:

  俄罗斯西部(东欧*原)因受大西洋影响,气候温和,降水稍多,为温和的温带大陆性气侯,东部沿海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为温带季风气侯,广大的西伯利亚地区距海洋(太*洋、大西洋)较远,受海洋影响小,形成冬冷夏温,年较差大的温带大陆性气侯。

  2、俄罗斯奥伊米亚康冬季气温在北半球最低的原因:

  ①地势高,位于东西伯利亚山地;②北极寒冷气流受山地阻挡而集聚;

  ③深居内陆,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冬季降温幅度大。

  3、俄罗斯的沼泽形成也是套用这几个因素:

  (1)水源:有鄂毕河、叶尼塞河等河流的凌汛作用,河水溢出河床。

  (2)地形:位于西西伯利亚*原,地形*坦,不利于水流的排出。

  (3)蒸发量:纬度位置高,蒸发量小。

  (4)下渗量:冻土广布,不利于水流的下渗

  4、西西伯利亚*原沼泽广布的原因。

  地势低*,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量小;下部土层冻结(永冻层),阻滞水分下渗;(凌汛等导致)河水泛滥。

  5、顿河因其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所以在世界上享有“静静的顿河”美誉,分析原因(8分)。

  顿河流经地区为*原地形,地势起伏小,(2分)河流流速缓慢(2分);顿河流经地区降水较少,且全年降水较为均匀,(2分)水量较少且稳定(没有特别大的汛期)(2分)所以河水流动的声音很轻,比较安静。

  6、克里米亚是黑海北部海岸的一个半岛。半岛的海岸线形成几个海湾和良好的天然港口。塞瓦斯托波尔的海军基地是俄罗斯唯一的暖水海军基地,是俄罗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进而进入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窗口。根据材料,从地理角度分析克里米亚半岛对俄罗斯的重要性。

  ①克里米亚半岛是俄罗斯从黑海进入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的重要窗口;

  ②克里米亚半岛拥有优良海湾和天然良港,是重要的海上贸易通道;

  ③俄罗斯纬度较高,海运不发达,而克里米亚半岛沿岸多终年不冻港,利于发展海运。

  7、乌克兰成为“欧洲粮仓”的原因。

  温带大陆性气候,生长期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作物高产稳产;(2分)地处东欧*原,耕地面积广,利于种植业发展;(2分)世界著名黑土区,土壤肥沃;(2分)众多河流流经,水源丰富;(2分)欧洲人口众多,市场广阔,农业发展历史悠久,耕作经验丰富;(2分)地广人稀,适合大规律机械化作业,重工业发达,农业机械化水*高。(2分)

  8、简述北冰洋航线的重要经济意义。

  ①大大缩短北太*洋沿岸和北大西洋沿岸之间的航程,节省运输费用和时间;

  ②促进沿线地区资源开发;

  ③促进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

  9、俄罗斯顿河流域农业地域类型为高品谷物农业的原因:

  ①纬度位置相对较低,无霜期较长,热量条件较为优越,且受北大西洋影响,降水较多,形成冬夏温差不大,降水稍多的温带大陆气候,适合农作物生长;

  ②地处东欧*原,地势*坦,土壤肥沃;

  ③有便利的河流水用于灌溉。

  10、乌拉尔山脉和缓起伏的原因为:位于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形成时间早,长期受风化侵蚀作用的影响。

  11、俄罗斯和日本兴建工业区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各为:俄罗斯兴建工业区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矿产资源条件;日本兴建工业区所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海洋运输条件。

  12、伏尔加河和叶尼塞河河流汛期特点为:伏尔加河和叶尼塞河一年均有两次汛期,春汛来自积雪融水补给,为主要汛期,夏汛来自降水中雨水补给。

  13、俄罗斯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措施为:

  ①合理砍伐与抚育更新相结合,以蓄积量定采伐量;

  ②制定法律法规限制砍伐量,坚决制止乱砍滥伐现象;

  ③适当进口木材,研究木材替代品;

  ④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高全体公民保护森林资源的环保意识水*。

  北美

  1、北美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1)海岸山脉紧逼着太*洋沿岸,迎风坡地形雨丰沛。但是,海岸山脉阻挡了太*洋上的暖湿西风向东深入,限制了山脉以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式气候向东延伸,使上述二种气候呈南北向带状分布于沿海地区。山间高原盆地由于地形闭塞,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因此,气候干旱,呈现出荒漠的景象。

  (2)东部高地西北坡面迎冬季西北风,常造成大雪;东南坡面对大西洋水汽产生抬升作用,造成地形雨。但因东部高低缓,连续性差,冬季干冷的西北风可影响到东海岸,夏季从大西洋的暖湿气流亦可越过高地,进入内陆。

  (3)中部*原地区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最大,大陆性较强。这是因为中部*原地势低*,无东西走向山脉,南北开敞,致使南北气流畅通无阻。冬季极地冷气团可长驱南下,骤然降温。夏季来自墨西哥湾的热带暖气团可自由北上,天气闷热多雨。中部*原在冷暖气团争逐交锋、交替控制之下,形成气温、降水季节变化据烈、大陆性较强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2、北美大陆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的原因:

  北美大部分地区地处中纬度地带,为温带气候类型。北美西部为一系列紧逼海岸的*行山脉,阻挡了来自太*洋暖湿气流的到达。中部为*原地区,北通北冰洋,南通墨西哥湾,冬季来自北冰洋的冷空气可迅速到达南方,所经地区急剧降温,夏季,墨西哥湾的暖湿气流自由北上,所经地区普遍暖热,形了冬夏温差较大,降水较少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3、北美东北部沿海地区气候与北半球同纬度其它大陆东岸有何差异?

  北美大陆东北部濒临大西洋,由于大陆和大洋之间的海陆热力质差异,不足以产生明显的随季节转向的季风,因此东部地区没有形成如亚欧大陆东岸的季风气候,而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别提醒

  (1)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比美国南部亚热带湿润气候分布纬度低的原因为:中国西靠世界上最大大陆,东临世界上最大大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冬季风强烈,冬季气温较同纬度的其它地区气温更低,而美国位于北美大陆,东临大西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小,且冬季风不强烈,亚热带(0℃等温线)向更高纬度推移。

  (2)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原,有“风城”之称的原因为:芝加哥位于美国中部*原,易受来自北方寒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的影响。

  4、美国中东部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和形成原因。(4分)

  由沿海向内陆地区逐渐减少(2分)。

  形成原因:中部是*原,阿巴拉契亚山脉海拔较低,对于来自大西洋的水汽的阻挡作用较弱,降水深入内地,由沿海向内陆递减(2分)。

  5、从大气环流的角度分析,美国太*洋沿岸降水北多南少的成因。(2分)

  西岸降水主要受西风影响,由北向南,西风的影响逐渐减弱。(2分)

  6、分析美国东北部工业区高度发达的原因?

  ①东北部是欧洲移民最早迁入的地方,资本主义发展最早。

  ②矿产资源丰富。如阿巴拉契亚山北部的煤炭,五大湖西部的铁矿。

  ③大西洋沿岸有许多良港。如纽约、费城等。

  ④五大湖水运便利。(保证了铁矿石、煤炭与主要城市高效率的运输联系)

  ⑤*原肥沃,临*玉米带、小麦区、乳畜带,农业基础好。

  ⑥拥有庞大的市场。(人口稠密、生活水*高,市场潜力巨大,发达的.工业、农业、矿业、交通运输业本身就是重工业产品庞大的消费市场。)

  7、分析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

  ①农业现代化水*高②种植业和畜牧业并重。

  ③是世界最大的农产品出口国。④农业生产实行了地域专门化

  8、墨西哥中北部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为旱作农业,东南部沿海主要为热带种植园农业。从地形和气候角度,分析这种农业地域类型格局的成因。

  (1)旱作农业分布的成因:中北部以高原、山地为主,高原周围高山环绕,海洋水汽难以进入,高原内部干旱少雨,因此以旱作农业为主。

  (2)热带种植园农业分布的成因:东南部沿海为*原地带,地处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和东北信风影响,气候湿热,适宜发展热带种植园农业。

  9、哥斯达黎加森林覆盖率为52%,其国土只占世界陆地面积的0。01%,但却拥有全球*4%的物种。说明哥斯达黎加物种丰富的原因。

  纬度低,热量丰富,降水充足;

  地形复杂多样,相对高差大,垂直分异显著;森林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

  拉丁美洲

  1、南美热带沙漠的成因:

  ①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或东南季风背风坡;②沿岸有寒流经过。

  2、南美热带沙漠气候呈狭长分布的原因为:

  ①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脉紧逼海岸;②秘鲁寒流降温降湿。

  2、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的成因

  亚马孙*原面积广大,地势低*,又位于南美洲北部的赤道附*,常年受赤道低压和信风的控制,空气对流旺盛,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它的北、西、南三面为高原、山地,东面向大西洋敞开,沿海又有暖流经过,从东北、东南方向海上来的湿热气流汇集内陆,并受西部山地抬升作用,终年降水丰沛。

  因此,亚马孙*原成为世界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

  3、亚马逊流域城市稀少的原因为:

  ①热带雨林气候区,气候湿热,人口密度小;

  ②热带雨林茂密,陆路交通不便;

  ③汛期**许多地区洪水泛滥,不便通行。

  4、亚马逊河流域的热带雨林对全球环境产生的影响为:

  ①调节全球气候,维护全球生态*衡,保持生物多样性;

  ②促进全球水循环,维护全球水*衡;

  ③影响地球大气中碳氧*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是对亚马逊河流域而言的)

  5、利马既是著名的“无雨”城市,同时又被人们称为气温宜人,气候潮湿,绿树繁花,风景秀丽的“花园城市”,试分析原因。(6分)

  位于低纬太*洋沿岸,受副热带高压和信风控制,多下沉气流和离岸风影响,降水少(“无雨”)的热带沙漠气候(2分);但由于秘鲁寒流的影响,气温降低(气温宜人)(2分),沿海空气与寒流水面接触,下层冷却,形成了稳定的逆温层,水汽只能形成大雾,(难以向上输送成云致雨)迷雾蒙蒙,气候潮湿(2分),虽地处热带沙漠之中,却空气清新,一尘不染。

  6、(1)简述阿根廷地理位置特征及其意义。(8分)

  (2)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分析潘帕斯草原成为世界著名牧区的有利条件。(8分)

  (3)位于阿根廷南部的巴塔哥尼亚高原东临大西洋,但气候却十分干燥,分析其原因。(5分)

  答案(1)位置:阿根廷位于南美洲东南部;东濒大西洋,西接安第斯山脉,南与南极洲隔海相望;跨热带、亚热带、温带三带;西邻智利,北与玻利维亚、巴拉圭交界,东北与乌拉圭、巴西接壤。

  意义:纬度跨度大,地表热量迥异,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与多国接壤,利于与邻国的交往和合作;海岸线长,利于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运输;成为南极科学考察休整、给养补充的基地。(任答两点即可)

  (2)自然方面:位于东部*原,地势*坦;气候温暖;降水适宜;土壤肥沃;牧草茂盛,(任答四点即可)

  人文方面:畜牧业专业化、商品化程度高,经营规模大;草场管理现代化,围栏放牧;重视牧业科学研究,培育优良牲畜;铁路与港口的交通条件便利,便于畜产品的运输;市场广阔,畜产品远销国外。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3)地处西风带,西面紧靠安第斯山脉,阻挡了来自太*洋的丰富水汽;部分越过安第斯山脉的气流,沿背风坡下沉,气温升高,难以形成降水。

  7、委内瑞拉马拉开波湖湿热的原因

  (1)湿:多对流雨和地形雨,降水充沛;气温高,河流众多,湖泊面积大,蒸发旺盛,水汽多;盆地地形,水汽不易扩散。

  热:纬度低,气温高;盆地地形不易散热。

  8、巴西人口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带的原因:气候条件好,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开发历史早,地势低*,多优良港口。

  9、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到巴西利亚的原因:加强对内地的政治管理开发;促进内地经济发展;分散城市职能;高原气候凉爽,适宜居住。

  10、亚马孙河口无三角洲的原因:

  流域植被覆盖率高,携带泥沙量少;入海口地壳下沉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发源于安第斯山脉东侧,流经赤道地区,水量丰富,洪水季节河口地区有“河海”之称。

  11、巴(戈)塔巴尼亚荒漠成因:处于安第斯山脉东侧,盛行西风的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离岸风影响(干热),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荒漠景观。

  12、智利人口多分布于中部,而南北部少的原因:北部地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少,多沙漠,水源少;南部温带海洋性气候,气温较低,冷湿,雨水多;中部地中海气候:,夏季光热充足,冬季温和多雨,适合居住。

  13、巴西西南部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地处巴西高原边缘,地势落差大,水流急;亚热带湿润气候,降水多,水量大。

  大洋洲、澳大利亚

  1、从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分析澳大利亚动植物具有古老性和原始性的原因?

  ①从地理位置看:该大陆与其他大陆分离早,四面临海;

  ②地形*坦,自然条件单一,动植物进化缓慢。

  2、澳大利亚大牧场放牧业的有利条件:

  ①干旱半干旱地区面积广大,草场资源丰富;

  ②大自流井盆地地下水丰富,为牲畜提供饮用水源;

  ③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④无大型食肉动物,缺乏天敌。

  3、澳大利亚气候呈半环状

  分布:澳大利亚大陆地处热带和亚热带。降水从北、东、南三面向内陆作半环状递减,植物带也相应呈半环状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带向内陆逐渐过渡为草原、荒漠。

  成因:

  (1)南回归线横贯大陆中部,大部分地区处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控制,气候炎热干燥。

  (2)南部和西南部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地区,属地中海气候。

  (3)北部夏季来自赤道的西北风带来丰富的降水,多为湿季;冬季受东南信风控制,形成干季。降水季节性变化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4)东南沿海一带,受澳大利亚暖流的影响,增温增湿,因而比较湿润,东北部常年吹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并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南部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最南端和塔斯马尼亚岛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5)西部沿海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和来自大陆的东南信风的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亚寒流的影响,降温减湿,因而干燥少雨。中部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东部大分水岭阻挡了来自海洋的东南信风,形成干燥少雨的热带沙漠气候。

  4、混合农业的优点

  农场是一个良性的农业生态系统。有利于保持土壤的肥力。

  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小麦耕作活动与牧羊活动交替进行,

  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5、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上游修建水库大量取水用于灌溉,对该河流下游地区的影响为:

  ①入海泥沙及水量减少,河口地区海水倒灌,水质下降,引发土地盐碱化,三角洲地区被波浪侵蚀,面积减少。

  ②河流下游径流量减少,导致湿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遭破坏,生态环境恶化。

  ③一些鱼类可能发生绝迹现象。

  6、针对墨累一达令盆地降水不足的现状,在该地区发展农业的应对措施为:

  ①跨流域调水(东水西调);

  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农林牧相结合土地利用结构;

  ③采用喷灌,滴灌等节水措施,发展耐旱农作物。

  两极

  1、南极

  特点:酷寒、干燥、烈风。

  原因:

  ①纬度高──地处高纬,一年之内地面接受太阳光热最少,造成严寒。

  ②地势高──南极洲的高原地形和巨厚的冰层,冰雪覆盖,冰雪反射率大;加剧气候的寒冷,形成酷寒。

  ③气压高──酷寒使南极洲形成了极地高压中心,从大陆中心向边缘地带经常吹反时针方向(即从陆地吹向海洋)的极地东风,降水稀少而风力极大,形成干燥、烈风。酷寒使降水以暴雪形式出现,长久的积雪形成庞大而深厚的大陆冰盖。烈风、暴雪和巨大的冰盖又是南极大陆酷寒的原因。

  ④洋流──南纬40°~60°持续西风环流,造成一种特殊的“风壁”。它阻碍南极地区与低纬地区的热量交换,也是造成该地区气候酷寒的原因之一

  ⑤地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导致冬季气温低。

  2、北冰洋范围内气温非常低的原因

  ①北冰洋位于北极圈以内,冬半年有漫长的极夜,散失掉大量的热量。

  ②极昼期间尽管光照时间很长,但太阳高度角很小,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很有限。

  ③同时,在极昼期间由于积雪和海冰的融化要消耗大量的热能。

  ④白色的冰雪对太阳辐射有很强的反射作用。如新雪的反射率达到90%以上。

  3、南极气温低于北极的原因?

  ①南极地势高,北极地势低;②南极是陆地,北极是海洋;

  ③南极与低纬地区热量交换少(寒流环绕)北极与低纬热量交换多(北大西洋暖流)④南极冰川覆盖面积大,反射率高⑤南极极夜天数长于北极。

  地理高考知识点 3

  1.形成:

  ●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

  地理高考知识点 4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东部沿海地区:需求量大,能源相对贫乏,供不应求;;中西部内陆:资源丰富,需求量小,供大于求。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长期以来,我国以煤炭作为最主要的能源,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及交通问题,所以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重,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同步发展。

  3.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我国东北、华北地区的大部分油气田,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而西部地区丰富的油气资源尚未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今后奖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时期战略接替区。

  地理高考知识点 5

  (1)冷暖气团的势力强弱和锋面移动的方向不同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冷气团势力强,暖气团势力弱,冷气团前进的方向(或者说暖气团后退的方向)就是冷锋移动的方向。在冷锋天气图上的冷气团一侧,一般画有冷气团向前推进方向的箭头。

  暖锋是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势力强,冷气团势力弱,暖气团前进的方向(或者说冷气团后退的方向)就是暖锋移动的方向。在暖锋天气图上的暖气团一侧,一般画有暖气团沿锋面爬升的气流运动方向箭头,与锋面另一侧的冷气团的移动方向一致。

  在图中暖锋冷气团移动箭头在锋面附*形成一个环流。

  (2)冷暖锋的表示符号不同

  是冷锋符号,尖锐锯齿状突出部分在暖气团一侧,画在锋线的前面一侧。是暖锋符号,半圆状突出部分在冷气团一侧,也画在锋线的前面一侧。

  (3)冷暖锋的锋面坡度不同

  锋面坡度即锋面与地面的夹角。因为冷气团移动速度快,并且推动锋面快速移动,暖气团被迅速抬升,因而冷锋坡度大。而暖锋中的暖气团势力强,主动爬升到冷气团之上,并推动锋面缓慢移动,故锋面坡度较小。

  (4)雨线倾斜方向不同

  冷锋附*风从冷气团吹向暖气团,雨线向暖气团一侧倾斜;而暖锋附*风从暖气团吹向冷气团,雨线向冷气团一侧倾斜。

  地理高考知识点 6

  1.形成:

  ●单圈环流:理想环流圈

  ●三圈环流:低纬、中纬、高纬环流。形成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注意:记住名称、位置以及风带的风向。气压带和风带关于赤道对称。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北半球夏季的时候,气压带和风带向北移动

  2.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冬季大陆降温快,形成高压,把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夏季大陆升温快,形成低压,把副热带高气压带切断。(冷高压,热低压)

  ●气压中心(北半球):

  亚洲

  北太*洋

  北大西洋

  冬季

  亚洲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

  阿留申低压

  冰岛低压

  夏季

  亚洲低压

  (印度低压)

  夏威夷高压

  亚速尔高压

  ●季风:

  夏季:我国盛行东南季风(来自西太*洋副热带高压带),南亚是西南季风(南半球东南信风夏季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逐渐偏成西南风)。

  冬季:我国盛行西北季风,南亚是东北季风。

  3.气候类型:

  ●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要把降水和气温描述清楚。

  ●(1)在单一气压带或风带控制之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2)在两种气压带或风带交替控制之下:地中海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比较重要的气候类型:

  (1)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主要分布于亚马孙*原、马来群岛、刚果盆地。

  (2)温带海洋气候:一般温度高于0o,降水不多也不少;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温带大陆西岸;以西欧最典型,其余分布在北美洲西北岸、智利南部、澳大利亚东南端及新西兰等地。

  (3)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的气候类型。分布于南、北纬30~40°间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其余分布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太*洋沿岸,智利中部,澳大利亚南部沿海地区和非洲南部的开普敦地区。

  (4)我国的气候主要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南方)、温带季风气候(北方)、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北)

  高原气候(青藏高原)

  地理高考知识点 7

  ⑴日本工业集中在太*洋沿岸及濑户内海沿岸,原因

  ①本土资源匮乏,工业原料需大量进口;②国内市场狭小,工业产品要大量出口;③沿海为*原,利于建厂;④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利于原料与产品的进出口。

  ⑵埃及的经济支柱

  石油、运河、侨汇、旅游.

  ⑶新加坡的经济支柱

  炼油、造船、电子电器、海上钻井*台制造.

  ⑷工业集聚:

  ①传统工业区:

  集聚原因:由于现代工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企业之间的协作和竞争性很强,工业集中布置可产生集聚效应。

  集聚意义: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合作;降低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获得规模效益。

  不利:工业集聚导致企业间争地、争水、争动力、争公共设施;加剧地区的环境污染。

  ②新兴工业区:

  高新技术产业在地区分布上常具有较为显著的地区集群特点的好处是:共用基础设施;加强信息联系和协作。

  ⑸意大利新兴工业基地和我国乡镇企业(浙江温州)

  区位分析:①大批廉价劳动力;②20世纪70年代原料和能源大幅度张价;③发达的银行信贷体系;④意大利经济高度开放;⑤**的大力支持。

  特点:①以中小企业为主;②轻工业为主;③生产过程分散;④资本集中程度低;⑤分布在小城镇或农村。

  不同点:①企业之间相互竞争;②没有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

  调整措施:①重视专业分工,形成机构完善、功能齐全的生产-销售-服务-信息网络;②加大产品研发投入,实施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③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产品的需求信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④形成规模生产;⑤树立品牌意识;⑥加大培训,提高职工的技术素质;⑦与国外大企业进行合作,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

  ⑹“硅谷”

  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的九州岛、英国的苏格兰中部地区、印度的班加罗尔区位分析:

  自然因素:地理位置优越;气候宜人

  社会经济因素:①科技发达(有高等院校);②便捷的交通(高速公路、航空港);③军事定货(美国硅谷)。

  特点:科技人才比例高;增长速度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研究开发费用比例高;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发展变化原因:利用这些地区劳动力、土地、住房都便宜的优势条件。

  ⑺我国四个工业基地的'区位劣势:

  辽中南重工业基地:能源、水源不足。

  京津唐工业基地:水源不足;污染严重。

  沪宁杭工业基地:能源、资源缺乏;土地紧张;污染严重。珠江三角洲轻工业基地:能源、资源不足。

  (8)工业区位因素分析

   (一)自然条件:位置、土地、水源。

  (二)经济因素:农业基础、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技术。

  (三)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政策。

  (四)环境因素:主要用于微观布局。

  工业区位因素是多方面的,在诸多的区位因素中,某种工业的区位选择所要考虑的主导因素可能只有一个(或少数几个),因此,在现实的区位选择中,要首先考虑其主导因素或具有明星优势的条件。

  注:①原料地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原因是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可替代原料越来越多,加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②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③沿海、沿江港口、铁路枢纽、高速公路沿线地区,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④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重要;⑤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逐渐加强。

  (五)工业区位选择的一般规律:1。从经济因素看,要考虑土地成本、原材料、运输、消费市场、劳动力价格等因素分析;2。从环境因素看,需要考虑风向、河流流向等因素,大气污染严重的工厂布局时应选择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或与冬夏季风垂直的郊外或城市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水污染严重的工厂则要考虑污水排放口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固体废弃物污染严重的工业则要远离农田和居民区。

  (9)区域工业发展条件分析

   (一)分析思路

  某地发展工业的条件,一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分析:地理位置;资源条件;农业基础(农业可以为工业提供粮食、副食品、原料、劳动力等);交通条件;市场条件;劳动力条件;技术条件;历史条件;政策条件等9个大的方面。

  注:①在分析某地工业发展条件时,不需要把每个方面都分析到,要抓住当地特色,前面提供的只是分析角度;②分析时应从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两个大的方

  面去分析。

  (二)举例

  例l:分析我国沿海四大工业基地发展工业的条件是:

  (1)均位于我国东部沿海,海运方便,有利于对外开放,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连接国内各地,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

  (2)当地及邻*地区资源或原料丰富,如,辽中南地区的铁、石油,京津唐地区的煤、铁、石油、海盐、棉花等;

  (3)京津唐和沪宁杭地区科技力量雄厚,辽中南地区工业基础好,珠江三角洲靠*港澳台和东南亚,为侨乡,有吸引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优势;

  (4)四大基地中有不少的开放城市和经济特区,享有发展经济的优惠政策。

  例2:上海建立大型钢铁企业的有利条件是什么?海南为何目前仍没有建立钢铁企业?

  上海无煤无铁,缺乏原料、燃料,它之所以能发展钢铁工业具有以下有利条件:

  (1)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处,居我国大陆南北沿海航运中点,京沪、沪杭两条铁路在此相接,是水陆交通枢纽。可以利用便利海运、廉价的河运从内地和国外输入煤铁,发展临海型钢铁工业。

  (2)接*消费市场。上海市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上海所在的长江三角洲工业区又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区,各种工业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钢铁,建立钢铁企业,可以就地消费,减少运输费用,降低成本。

  (3)工业用水方便。上海位于长江人海口,大型现代化宝山钢铁联合企业就建立在长江之滨,工业用水极为方便。

  (4)技术力量雄厚。上海工业的发展有悠久的历史,是我国沿海地区老工业基地,知识技术密集,高等教育、科学技术都很发达,能为我国生产高、精、尖、新的产品,为全国钢铁企业培养和输送高级技术和管理人才。

  海南岛虽然蕴藏着丰富的富铁矿,但由于能源短缺,开发较晚,技术落后,市场狭小,目前还没有建立大型钢铁企业。自从1986年成立海南省以来,它已成为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海南的钢铁工业也会兴起的。

  (10)、工业主导区位分类

  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原料的成本较高——接*原料产地——制糖厂、水产品加工厂、水果加工厂——原料影响在减弱

  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运输产品的成本较高——接*市场——饮料厂、家俱厂、印刷厂、石油加工厂——市场影响在加强

  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源——接*火电厂或水电站——有色冶金——动力影响在减弱

  廉价劳动力指向型:需投入大量劳动力——接*具有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地方——纺织厂、电子装配厂、服装厂——劳动力数量影响在减弱,劳动力素质影响在加强

  技术指向型:对技术要求高——接*高等教育和科技发达地区——集成电路,飞机制造、核电、精密仪器仪表厂人才和知识的影响力在加强。

  地理高考知识点 8

  (一)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气压差是大气水*运动的直接原因

  (二)大气的水*运动—--风

  高空风:在水*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行风向(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水*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大气水*运动的原动力地转偏向力: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在风向右侧,南半球在左侧),只改变风向,不影响风速。摩擦力:与风向方向相反,既减小风速,又改变风向(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夹角越大)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三)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

  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的名称与位置,注意各风带的风向,气压带成因(热力或动力原因)。

  (四)气压和风带的移动: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四、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地理学*方法

  要点一:要明确学*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要点二:要知道所学*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要点三: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要点四: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地理学*技巧

  我们应该认真听讲座。

  不要指望课后睡觉,背诵课后课本的规定,以提高地理成绩,那是妄想!地理是要理解的,你要认真听课,真正理解,课堂上就不再有很大的努力去自学了。此外,许多重要的知识和原则隐含在“活动”中。教科书中没有直接的答案。为了学*有用的知识,你必须认真倾听。充足的睡眠是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保证。

  地理高考知识点 9

  1、发展中国家人口迅速增加问题:

  粮食供应不足;就业问题严重;人民生活贫困化;妨碍人力资源形成;产生持久的环境压力。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问题:

  社会经济负担加重;影响社会劳动力生产率提高;国防兵力不足;老年人本身问题。(措施: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3、我国人口流动的影响:

  (1)有利影响:人口流动给城市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为城市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促进了城市商业的发展,增加城市的收入;改变城市的经济结构,为城市经济结构体制改革深化发展作出贡献;促进城市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周围地区的农、牧、渔、副业的`发展;为城市与农村的思想、文化交流查条件,推动城市文化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2)不利影响:大量流动人口的涌入,增加城市的住房、交通等压力;加剧城市的环境污染;给城市的社会治安管理带来问题;就业困难,事业人数增多

  4、目前我国人口迁移的原因:

  城乡收入差距大;国家政策允许人口流动;我国人口众多,农村剩余劳动力多。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影响:

  获取足够的劳动力;有利于当地资源的开发;给城市环境造成影响。对迁出地影响:加强与外界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交流;有利于缓解当地的人地矛盾;有利于增加收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上海成为人口迁入地原因:经济发达,收入高,就业机会多)

  地理高考知识点 10

  水环境

  陆地环境

  1、地球的内部圈层:地壳(地表到莫霍介面)、地幔(莫霍面—古登堡面)、地核(古登堡面以下)

  2、岩石圈范围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之上)

  3、岩石成因分类:岩浆岩(喷出岩和侵入岩)、沉积岩(层理构造、有化石)、变质岩。

  4、地壳物质回圈: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外力→沉积岩-变质→变质岩-熔化→岩浆

  5、地质作用:①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变质作用)

  ②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

  6、地质构造的类型:褶皱(背斜、向斜),断层(上升岩块-地垒、下沉岩块-地堑)

  7、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因:外力侵蚀(在外力侵蚀作用之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

  背斜顶部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8、地垒--庐山、泰山;地堑--东非大裂谷、河*原和汾河谷地。

  9、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背斜(储油)、向斜(储水)、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

  10.外力作用与常见地貌:

  ①流水侵蚀——沟谷、峡谷、瀑布、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的地表、溶洞(喀斯特地貌)

  弯曲的河道--凹岸侵蚀,凸岸沉积(港口宜建在凹岸)

  ②流水沉积——山麓冲积扇、河口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原

  ③风力侵蚀——风蚀沟谷、风蚀洼地、蘑菇石、风蚀柱、风蚀城堡等

  ④风力沉积——沙丘、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黄土高原;

  11、陆地环境的整体性:陆地环境各要素(大气、水、岩石、生物、土壤、地貌)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相互渗透,构成陆地环境的整体性。例如我国西北地方各环境要素都体现出乾旱特徵。

  12、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有: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纬度地带性

  ②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经度地带性

  ③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分和热量)----垂直地带性

  13.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①山地所处的纬度;②山地的海拔;③阳坡、阴坡;④迎风、背风坡。

  14、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雪线是指冰雪存在的下限的海拔高度)

  主要影响因素有两个:一是0℃等温线的海拔(阳坡、阴坡);二是降水量的大小(迎风、背风坡)

  15、非地带性因素: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影响等。例如我国西北地方的绿洲。

  16、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

  ①两大地震带是:环太*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我国多地震的原因是:我国位於两大地震带中。

  ②地质灾害的防御:提高建筑物抗震强度;实施护坡工程,防止滑坡和崩塌;保护植被,改善生态环境;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扩展3)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优选【10】篇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1

  重要纬线:

  00纬线(赤道):几内亚湾(0°)、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30°E)、马来群岛(120°E)、亚马逊河口(60°W)

  地理意义:最长纬线;南北半球自然分界;全球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23°26'N或23.5°N):撒哈拉西部(0°)、红海、***半岛中部(60°E)、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90°E)、云南广西广东南部(汕头)、台湾海峡(120°E)及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墨西哥湾中部(90°W)、古巴以北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北;热带与北温带分界.

  南回归线(23°26'S或23.5°S):南非高原东侧(30°E)澳大利亚西部高原(120°E)澳大利亚大分水岭(150°E)拉普拉塔*原(90°W)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南;热带与南温带分界.

  300N纬线: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河口)、青藏高原(**以北)、四川盆地(成都)、长江中下游*原、杭州湾南端(宁波)、密西西比河河口

  400N纬线: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敦煌、嘉峪关、河口、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秦岭—淮河:32°-34°N;南岭:26°N;阴山:41°N)

  北极圈(66°34'N或66.5°N)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地理意义: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界;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

  南极圈(66°34'S或66.5°S)南极大陆外围。

  地理意义: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界;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

  大洲经纬大致定位:

  非洲最西侧正是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左右,最东侧大约50°E左右,北侧在地中海沿岸,南侧开普敦,两地均是地中海式气候,而地中海式气候在世界各地分布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总结起来非洲位置应该是:小东经,小纬度!同样道理,欧洲位置(小东经,大北纬)在非洲北面;大洋洲位置(大东经,南半球);南北美洲都在西半球(160°E--20°W),且北美东侧和南美的西侧都是大致60°W,所以是:大东经,小西经;南极洲自然是大南纬,全经度了;我们亚洲是:东半球(20°W-160°E),中(30°-60°)低(30°以内)高纬度(60°N以北).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2

  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和人口自然增长。

  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的因素: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生产力水*(根本因素)

  3、人口发展模式:

  人口发展模式人口特点:原始型(“高高低”)极高的死亡率,*均寿命短,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慢。

  传统型(“高低高”)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代表:尼日利亚)

  过渡型死亡率低,出生率高但开始下降,人口压力大(代表:巴西)

  现代型(“三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人口老龄化(代表:德国)

  4、人口发展模式地区分布:

  全世界属于“过渡型”,正处向“现代型”转变的阶段发达国家“现代型”德国、匈牙利等负增长,美、加、澳、新西兰等国自然增长率稍高,日本等大多发达国家自然增长率接*零增长发展中国家多为“过渡型”,但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中国已进入或正要进入“现代型”。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3

  1.开挖运河对泰国的影响

  创造就业机会;为国家创收。泰国因此成为海运枢纽,会加大对国际资本的吸引力,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经济。

  2.如果开凿克拉运河,对我国来说将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1)运河不仅可以运油,还可以运输其他货物,而且将改变欧亚贸易路线。

  2)它可以使我国对欧洲、非洲贸易航程缩短,节省时间和运费,运输安全性得到提高。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地区及区位因素分析。

  主要集中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小的地区,主要有四大工业区――接*消费市场;建在港口便于进口原料和出口产品。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4

  重要纬线:

  00纬线(赤道):几内亚湾(0°)、刚果盆地、东非高原(维多利亚湖30°E)、马来群岛(120°E)、亚马逊河口(60°W)

  地理意义:最长纬线;南北半球自然分界;全球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23°26'N或23.5°N):撒哈拉西部(0°)、红海、***半岛中部(60°E)、印度半岛北部、恒河河口(90°E)、云南广西广东南部(汕头)、台湾海峡(120°E)及中部、夏威夷群岛、加利福尼亚半岛南端、墨西哥湾中部(90°W)、古巴以北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北;热带与北温带分界.

  南回归线(23°26'S或23.5°S):南非高原东侧(30°E)澳大利亚西部高原(120°E)澳大利亚大分水岭(150°E)拉普拉塔*原(90°W)

  地理意义:太阳直射点地表最南;热带与南温带分界.

  300N纬线:苏伊士运河、波斯湾北部(***河口)、青藏高原(**以北)、四川盆地(成都)、长江中下游*原、杭州湾南端(宁波)、密西西比河河口

  400N纬线:南欧三大半岛、黑海海峡、塔里木河、敦煌、嘉峪关、河口、大同、北京、秦皇岛、鸭绿江口

  (秦岭—淮河:32°-34°N;南岭:26°N;阴山:41°N)

  北极圈(66°34'N或66.5°N)穿过欧洲、俄罗斯北部。

  地理意义: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南界;北温带与北寒带分界.

  南极圈(66°34'S或66.5°S)南极大陆外围。

  地理意义:南半球极昼极夜的最北界;南温带与南寒带分界.

  大洲经纬大致定位:

  非洲最西侧正是东西半球分界线20°W左右,最东侧大约50°E左右,北侧在地中海沿岸,南侧开普敦,两地均是地中海式气候,而地中海式气候在世界各地分布为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总结起来非洲位置应该是:小东经,小纬度!同样道理,欧洲位置(小东经,大北纬)在非洲北面;大洋洲位置(大东经,南半球);南北美洲都在西半球(160°E--20°W),且北美东侧和南美的'西侧都是大致60°W,所以是:大东经,小西经;南极洲自然是大南纬,全经度了;我们亚洲是:东半球(20°W-160°E),中(30°-60°)低(30°以内)高纬度(60°N以北).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5

  1、描述大气与地面的热量传递过程

  2、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的直接热源)。

  大气的削弱作用:吸收和反射;晚上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

  3、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根本原因)――水*气压差――水*气压梯度力(直接原因)――大气运动

  4、热力环流:热低冷高(高低压是相对水*方向而言的);画图(海陆风)

  注意:实验及步骤

  5、三圈环流:(重点是气压带与风带)

  季节移动:7月北移、1月南移。

  6、东亚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2)陆地:1月是亚洲高压,天气:寒冷干燥;

  7月是亚洲低压,天气:高温多雨

  7、亚欧大陆**气候差异:会考纲要

  8、热带雨林:受赤道低压控制(上升气流),

  气候:全年高温多雨

  温带海洋性气候:盛行西风则终年湿润

  地中海气候:受副热带高压带与西风带的交替控制,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

  冷锋

  冷空气强大

  大风、下雨、降温(锋后下雨)

  气温下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暧锋

  暧空气强大

  连续性降水(锋前下雨)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准静止锋

  冷暖气团相当

  如5、6月份长江:梅雨天气

  10、气旋(低压):气流辐合上升,阴雨天气;

  反气旋(高压):气流下沉辐散,天气晴朗

  11、台风(热带气旋):西北太*洋频率强度;灾害由狂风、暴雨和风暴潮造成。

  寒潮:冬半年,尤其是秋末和春初农作物易遭冻害

  12、全球气候:历史时期(1万年)气温是波动上升,*代时期气温升高(*50年来主要是人为造成的)。影响:海*面上升;低纬农业减产,高纬农业增产;影响水循环过程。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6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

  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均1o/日*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均30千米/小时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3)沿地表水*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昼夜*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昼夜*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值离直射点越*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值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六: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7

  等太阳高度线图的判读

  等太阳高度线图可以看做是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判读时需掌握以下方法,有助于正确解答问题:

  1.中心为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以该点为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通过该点的经线即太阳直射的经线,地方时是12点;通过该点的纬线即为太阳直射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为90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从太阳直射的纬线向南北逐渐降低。根据太阳直射纬线推断直射点所在的半球及季节,并判断与之相关的地理现象。注意区别太阳高度和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的不同。

  2.在太阳直射的经线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纬度就相差多少度,据此可计算该经线上某一点的纬度数值;如果太阳直射赤道,则赤道上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就相差多少度;如果太阳直射点不在赤道,则太阳高度相差多少度,经度的差值一定大于太阳高度的差值,以此推算该纬线上某一点的经度和地方时。

  3.如果标注了太阳高度的数值,则视具体数值而判断:一是最外侧的大圆圈为0°等太阳高度线,即为晨昏线,一般是太阳直射经线以东的半圆为昏线,以西的半圆为晨线;二是图中的圆圈不是0°等太阳高度线,因此,也就不是晨昏线。如果没有标注太阳高度的数值,在图中最外侧的大圆圈上太阳高度为0°,即晨昏线。

  4.由于太阳直射经线上太阳高度南北跨度为180度,当太阳直射赤道时,此经线最北点为北极,最南点为南极;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北极点在最北点以南,图上没有南极点;太阳直射南半球时,相反。

  日影的朝向和长短变化

  1、正午日影朝向和长短变化

  正午日影的朝向取决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周年往返移动,正午日影朝向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日影始终朝北。北半球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上,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的日影始终朝南。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正午日影最短。北半球夏至日,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日影最长。

  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太阳直射(回归线上只有一次),日影最短(日影与物体本身重合)。

  2、日出、日落时日影朝向

  在北半球春秋二分日,全球各地太阳从正东面升起,正西面落下。因此日出时日影朝西,日落时日影朝东。

  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长于夜,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北方升起,西北方落下。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南。从春分日至夏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升起和落下方向也逐渐北移;从夏至日至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向南移。

  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在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于夜,南半球反之。全球各地(极昼区域除外)太阳从东南方升起,西南方落下,因而日出时日影朝向西北,日落时日影朝向东北。从秋分日至冬至日,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南移;从冬至日至第二年的春分日,太阳直射点北移,太阳的升落方向也逐渐北移。

  由此可见,太阳的升落方向(日影的朝向与升落方向相反)不仅随空间,而且随时问的变化而变化。从赤道开始,随着纬度的升高,太阳的升落在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幅度也逐渐增大。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8

  1、主要国家: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文莱(属于东盟国家)、东帝汶。共11国

  2、地理位置:在亚洲和大洋洲,太*洋和印度洋的十字路口。

  3、地形:中南半岛: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马来群岛:山岭众多,地形崎岖。

  4、马六甲在马来半岛和苏门达腊岛之间,他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的最短航线的必经之路。新加坡是咽喉要冲。

  5、①新加坡处于物产富饶、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地区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港口优良。

  ②通过对外开放、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进口原料,并发挥本国的技术力量。

  ③发挥本国风光优美,交通便利,服务周到的长处,迅速发展旅游业。

  6、中南半岛:北部地势高峻(是我国西南南北走向的横断山系向南的自然延伸,与我国西南地区的山水相连),高山大河自北向南延伸,形成山河相间、纵列分布的形势。上游河段落差大,切割成“V”形谷,水利资源丰富;中下游地区多形成冲积*原和河口三角洲。

  地理学*方法

  地理学*的灵魂-地图的运用

  学*高中地理,如果你不熟悉地图,甚至看不懂地图,那就有点难了。因此,高中地理学*必须能够使用地图,良好的地图。

  地理学*的支柱――对教材的理解

  任何学科的学*都离不开教材,地理是一样的。教材从目录到每一章到附录,都有其重要的作用。目录可以帮助你一目了然地理解整本书。每一章的标题是每一章的知识点。仔细看一看附录可以帮助你理解和扩展教科书的知识。因此,我们没有理由不使用好的教科书。

  地理学*技巧

  要点一:要明确学*的内容。是地形、气候等自然地理内容,还是人口、城市等人文地理内容?还是一个区域或是一个国家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综合情况?

  要点二:要知道所学*的那个区域在什么地方?这就要充分利用地球仪和地图,知道所学上述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空间联系。

  要点三: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产生的原因。比如,为什么一个地区同另一个地区有差别,为什么有些地区又很相似?

  要点四:要了解所学地理事物带来的影响。是有利,还是不利。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9

  一、荒漠化

  1、概念:是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土地退化,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实质是一种土地退化。

  2、表现: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西北地区的范围:大致位于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一线以北;大致包括新疆、宁夏、甘肃北部和内蒙古大部。

  2、干旱特征的成因: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加上山岭重重阻隔,水汽难以到达。

  3、西北地区以贺兰山为界,形成东、西两大区。

  4、干旱的自然特征:地表水贫乏,河流欠发育,流水作用微弱,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地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冬春干旱的季节。

  三、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压力加大;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人为因素的表现: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不合理的灌溉。

  四、不同历史时期的荒漠化

  古代盲目垦耕,大部分古绿洲相继被迫放弃;*代北方农牧过渡地带大规模移民开垦,人口剧增,迫于生计,农垦规模扩大,直接加剧荒漠化;现代由于人口压力和管理失误,荒漠化越来越严重。

  五、荒漠化防治的对策和措施

  1、荒漠化防治的内容

  (1)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2)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3)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2、防治原则:坚持维护生态*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治沙相结合。

  3、防治措施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5)控制人口增长。

  【问题思考】

  1、议一议:沙漠化与荒漠化有何区别?

  沙漠化与荒漠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沙漠化是属于荒漠化的一种形式,它是指单纯在风力作用下引起的沙质荒漠化。而荒漠化主要是指在干旱、半干旱和一些半湿润地区,生态环境遭受破坏后造成土地生产力衰退或丧失而形成荒漠或类似于荒漠景观的过程。

  2、想一想: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因素。

  (1)西北内陆地区东部有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南部有青藏高原,这样来自东南和西南的夏季风湿润气流对本区来讲,或是强弩之末,或受阻挡难以深入。

  (2)西部的天山、阿尔泰山则将已经长途跋涉的西风气流阻挡在外。

  (3)本区的北部地形比较开阔,无高大山地作为屏障,就使得冬季来自蒙古高原、西伯利亚的干冷气流长驱直入,导致气候异常干燥寒冷。

  这样,西北地区夏季缺水,冬季干冷,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强大的风力作用吹蚀地表,沙土不断移动、堆积,并发展扩大,广袤千里的`荒漠自然成了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典型景观。

  3、想一想:草方格沙障固沙的原理是什么?

  西北地区的人们利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扎设的草方格沙障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被存活。

  高考地理知识点总结 10

  1、意大利工业小区模式:以一项经营活动为中心,有比较稳固的协作关系和产供销体系。它的基本特点:

  ①以中小企业为主;

  ②以轻工业为主;

  ③集中了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

  ④生产高度专业化;

  ⑤企业分布于小城市甚至农村,实行家庭包工等形式,生产过程分散。

  2、传统工业区当前发展状况:

  (1)原料和能源消耗量大,运输量大,污染严重;

  (2)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衰落,急需改造。

  3、德国鲁尔工业区:

  (1)主要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铁矿较少,需由法国和瑞典进口);

  ②充沛的.水源;

  ③便捷的交通;

  ④广阔的市场。

  (2)衰落原因:

  ①生产结构过于单一;

  ②煤炭地位下降;

  ③世界性钢铁过剩;

  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3)整治措施:

  ①调整产业结构;

  ②发展第三产业;

  ③调整工业布局;

  ④完善交通网络;

  ⑤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4、新工业区基本特征:

  (1)时间新:出现于二战后;

  (2)地区新:形成于无传统工业基础的乡村地区;

  (3)形式新:以中小型企业为主;

  (4)部门新:以出口型轻工业或高科技电子工业为主。新工业区主要包括两种类型:

  ①以新兴工业即高新技术产业为主的工业区,如美国硅谷、德国慕尼黑、日本九州岛、英国苏格兰地区、俄罗斯新西伯利亚。

  ②以出口型轻工业为主的出口型工业区,如意大利萨索洛、普拉托。

  5、德国鲁尔工业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工业区(五大湖工业区)、中国辽中南工业区等都属于传统工业区,它们的主要特征:

  (1)建立在丰富的煤炭、铁矿等原料及燃料基地附*;

  (2)以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传统工业为主;

  (3)以大型企业为核心。

  6、美国硅谷电子工业区

  (1)主导区位:科技、环境、交通。

  (2)主要优势:

  ①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

  ②气候宜人;

  ③高等院校集中,科技发达,人才集中;

  ④便捷的交通;

  ⑤稳定的市场(美国***的军事定货);

  ⑥创新环境和创新文化。

  (3)主要特点:

  ①从业人员具有高水*的知识和技能;

  ②增长速度较传统工业快,产品更新换代周期短;

  ③研究开发费用在销售额中所占比例高;

  ④产品面向世界市场。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扩展4)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3篇

  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③南北回归线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下面是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讲解学*,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知识。

  铁煤石油的分布:

  世界上铁、煤、石油的分布情况如下:

  (1)世界上的铁矿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这七个国家的铁的储量约占世界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在世界各国中,煤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有*、美国、俄罗斯等国。

  (3)世界上石油资源的分布很集中,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主要输往日本、欧洲和北美洲等地。

  通过上面对铁煤石油的分布知识的内容讲解学*,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相信同学们会学*的很好的哦。

  关于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学*,希望同学们认真看看下面的讲解内容。

  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森林有调节大气成分、净化空气、含蓄水源、增加空气湿度、防风护田、保持水土等作用。所以,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 亿公顷,主要在以针叶林和阔叶林为主。全球森林资源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通过上面对大自然的总调度室知识的讲解学*,希望可以很好的帮助同学们的学*,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的更好。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扩展5)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6篇

  ⑴划分依据:经济发展水*的高低

  ⑵分布:

  ①发达国家: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②发展*家:共150多个,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属于发展*家。

  ⑶发达国家大部分位于北半球,称之为“北方”;发展*家决大多数分布在南半球,称之为“南方”。

  ①南北对话:发展*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

  ②南南合作:发展*家之间的互助合作。

  ⑷发展*家快速发展的经济:印度的软件业,*的航天业、核工业。

  国际合作

  ⑴经济联系:发达国家需在发展*家购买原料、出售产品;发展*家则需要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设备、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

  ⑵世界的主题——和*与发展:国际政治与经济合作

  ⑶重要的国际组织

  ①联合国: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45年,总部位于美国纽约,基本宗旨是“促进国家发展,维护世界和*”,由*、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5个常任理事国和10个非常任理事国组成,目前的联合国秘书长是来自于韩国的潘基文。

  ②世界贸易组织:英文缩写WTO,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主要职能是“减少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贸易限制,控制和减免关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在2001.12.11加入世贸组织。

  国家和地区

  ⑴目前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⑵地区:一些还没有获得独立的殖民地和属地。例如北美洲的格陵兰地区,是欧洲国家丹麦的属地。

  ⑶分类

  ①从面积上:大国与小国

  ②从人口方面:人口大国(如*、印度)与人口小国(如大洋洲的岛国瑙鲁)

  ③从政治制度: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

  ⑷世界上最大国家俄罗斯:1707万*方千米;最小国家梵蒂冈:0.44*方千米;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⑸重要概念

  ①国界:地图上一国与邻国或公海之间的界线;

  ②国语界划分依据:自然界线(山脉、河湖、海洋)、数理界线(经纬线)、人文界线(民族、语言、宗教)

  ③领土:国界范围以内的领陆、领水和领空。

  ④我国的领土:960万*方千米(陆地)+300万*方千米(海洋)

  1、降水与生活

  ⑴降水: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其中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

  ⑵测量:测量降水的工具是雨量器,表示降水量大小的单位一般为毫米。

  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降水影响交通、农业生产等。

  2、降水的季节变化

  ⑴通常用各月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一个地方一年内降水的季节变化情况。

  ⑵降水量柱状图的绘制方法:一横月、二纵水、三柱形

  ⑶主要降水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

  3、降水的分布

  ⑴等降水量线:降水量相同的点的连线。

  ⑵表示:世界各地降水量的不同,通常用等降水量图来表示。

  ⑶影响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⑷分布特点:

  ①赤道附*降水量较丰富,两极地区降水少;

  ②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③在温带地区,沿海地区降水较多,内陆降水较少;

  ④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⑸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原与高原为主*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通过上面对陆地和海洋知识的内容总结学*,相信同学们已经能很好的掌握了吧,希望同学们在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

  *的地理差异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原与高原为主*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1.地球的公转:

  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

  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长江径流主要由降水补给,降水超过一半被蒸发,因此,蒸发量是长江流域水量*衡的重要要素之一。

  暴雨的时间分布

  【暴雨开始月及结束月】流域东南部2~3月就开始有暴雨发生。汉江、嘉陵江、岷江、沱江及乌江流域4月才开始出现暴雨。金沙江5月才有暴雨。长江上游和中游北岸暴雨大多在9~10月结束,而中下游南岸暴雨大多在11月结束,个别地区在12月结束。流域大部分地区暴雨发生在4~10月。

  【暴雨的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暴雨出现最多月,在长江中下游南岸、金沙江巧家至永兴一带和乌江流域为6月,6月暴雨日约占全年暴雨日的30%。长江中下游北岸、汉江石泉、澧水大坪、嘉陵江昭化、峨眉山等地以7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30%~50%。沱江李家湾、岷江汉王场及云南昆明一带8月暴雨最多,其次是7月,七八两月暴雨占全年的80%左右。长江上游雅砻江的冕宁、渠江的铁溪、三峡地区的巫溪及长江三角洲一带以9月暴雨最多,占全年的25%~30%。

  暴雨的年际变化比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大得多,如大别山多暴雨区的田桥*均年暴雨日数为6.6天,1969年暴雨日多达17天,而1965年却只有1天;年暴雨日较少的雅砻江冕宁*均年暴雨日为2.5天,1975年暴雨日多达10天,而1969、1973、1974三年却没有暴雨。

  暴雨的落区和强度直接影响到长江干支流悬移质输沙量的多寡。长江上游烈度产沙区(输沙模数≥2000 t/km2·年)的*均年暴雨日数为1天左右,年降水量600~1000mm,当强产沙区暴雨日数及强度比正常偏多偏强时,长江上游干流的年输沙量就偏多,成为大沙年份,相反则为小沙年份。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扩展6)

——中考地理知识点总结(10)份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一)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二)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的不规则球体,它的*均直径为6371米。

  2、纬线与纬度

  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3、经线和经度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相等,指示南北方向。

  20°W和160°E的经线圈,是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

  4、地球自转与昼夜交替

  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西向东旋转,这叫做地球自转。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也就是一天。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

  5、地球公转和季节变化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就是一年。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变化。

  6、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四季变化明显。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

  7、地图三要素

  比例尺、图例与注记。

  8、海拔和相对高度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9、等高线

  把海拔高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10、世界海陆的分布

  地球上海洋面积占了71%,而陆地面积仅占29%。

  11、陆地地形

  分为山地、*原、高原、盆和丘陵五种基本类型。

  12、促使地形变化的力量

  地球内部所产生的作用称为内力作用,如地壳运动、火山、地震等,都是地球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来自地球外部的力叫做外力作用,如流水、风、海浪和冰川等。

  13、天气和气候

  天气是一个地方短时间里阴晴、风雨、冷热等的大气状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

  14、气温的变化

  一天当中,陆地气温一般出现在正午过后(约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15、世界气温的分布

  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向极地逐渐降;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气温还受地势高低的影响,海拔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降低0。6℃。

  16、世界降水量的分布

  一般规律:赤道附*地带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多;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17、热带主要气候类型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18、温带的主要气候类型

  ①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②地中海气候

  ③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温带海洋性气候

  19、自然资源

  对人类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阳光、水、矿产、森林等,都是自然资源。按其形成的特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一类是非可再生资源。

  20、土地的利用类型

  土地的利用类型可分为耕地、林地、草地、建筑用地等类型。

  21、土地资源的分布

  温带湿润的*原地的地势*坦,是世界耕地的主要分布地区。气候冷湿的亚寒带地区和炎热多雨的热带地区,保留了大片的针叶林和雨林。热带和温带半干旱地区草地面积广阔,是世界畜牧业的主要分布区。

  22、地球上水资源的分布

  地球上的水主要有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三种存在形式。

  23、森林

  人们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总调节室”。世界有森林面积40亿公顷,绝大部分分布在北半球。

  24、世界上的铁矿

  主要分布在俄罗斯、马西、国、澳大利亚、印度、加拿大和美国。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中部。中东地区约占世界石油储量的一半还多。

  25、各大洲人口

  非洲是世界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大洲,其次是南美洲,欧洲的人口增长速度最慢。

  26、人口迁移主要以三种形式为主。

  第一种是科技移民,第二种是劳动力输出,第三种是国际难民迁移。

  27、世界人口的分布

  亚洲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人口最为稠密,人口稠密的地区主要位于中低纬度*海的*原地带。

  28、城市人口

  世界上发达国家人口的70%以上为城市人口,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只占人口的30%多一点。

  29、世界的人种

  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30、世界上的国家

  世界上有190多个国家,面积的俄罗斯有1700多万*方千米。中国的面积约为960万*方千米居第三位。最小的是梵蒂冈。

  31、领土

  国界线范围以内的陆地、领海、领水和领空,总称为领土。

  32、七大洲和四大洋

  七大洲:亚洲、非洲、南极洲、南美洲、北美洲、欧洲、大洋洲。

  四大洋: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33、东亚国家

  东亚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西侧,包括中国、朝鲜、韩国、蒙古、日本等国家。蒙古的'畜牧业占有重要的地位。日本为现代工业发达的国家。东亚是世界上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地区之一,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

  34、东亚人口

  东亚是世界上黄色人种的主要分布区,居民绝大部分是黄色人种。

  35、日本

  日本是东亚的一个岛国,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一些小岛组成。日本群岛位于环太*洋火山、地震带上,火山很多。富士山是其中的一座活火山,也是日本的山。

  36、日本的经济

  日本的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

  37、东南亚

  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大部分。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的群岛国家。是世界上火山活动最多的国家。中南半岛和菲律宾群岛北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38、东南亚居民与经济

  东南亚是华人与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其祖先大多是中国广东、福建的居民。东南亚是世界上天然橡胶、棕油、椰子、蕉麻等热带经济作物产品的产地,各国居民多以稻米为主在食物。东南亚的矿产以锡和石油为最重要。新加坡有“花园城市”之称。

  39、南亚

  南亚是佛教和印度教的发源地。中部*原由印度河和恒河冲积而成,是南亚的主要农业区和人口密集区。印度半岛大部分被德干高原所占据。

  40、印度

  印度的耕地面积很广,是亚洲耕地面积的国家。印度的主要粮食作物为水稻和小麦,经济作物有棉花、茶、黄麻等。印度的矿产主要有煤、铁、锰等。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的东北部。首都新德里。加尔各答盛产黄麻。孟买位于西部沿海,是印度的海港和棉纺织工业中心。

  41、中亚

  中亚地处亚欧大陆中部,深居亚洲陆。地形以丘陵、*原为主。乌兹别克斯坦因盛产棉花而称为“白金之国”。牲畜以细毛羊和羔皮羊为主。

  42、西亚与北非

  西亚和北非地处亚欧非三大洲、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间的枢纽地带。死海湖面海拔高度为-400米,是世界上陆地表面的最低点。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

  43、撒哈拉沙漠

  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积的沙漠。终年高温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有丰富的石油。

  44、***人

  西亚和北非是多民族的聚居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西亚是、x和犹太教的发祥地。耶路撒冷被、x、犹太教都看做圣城。

  45、西亚和北非

  西亚和北非是出产和输出石油最多的地区。

  46、畜牧业与农业

  枣椰树是绿洲农业的代表植物。

  47、巴基斯坦

  位于***半岛西侧,是欧、亚、非三大洲的交通枢纽。发展滴灌和喷灌技术。

  48、埃及

  位于非洲东北部,全境90%以上是沙漠,尼罗河全长6600多千米,是世界上第一长河,发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过去,长绒棉一直是埃及的出口商品。*年,埃及的石油、运河、侨汇和旅游收入都超过了棉花,成为埃及的主要经济支柱。

  49、非洲

  非洲大陆的地形以高原为主,东非裂谷带,南起赞比西河,北经红海。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峰。东非大裂谷是地壳在运动过程中断裂形成的。动物主要以斑马、羚羊、长颈鹿、狮和豹子为主。黄金、金刚石的储量和产量都占世界第一位。

  50、非洲居民与经济

  整个经济是以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

  51、南非

  南非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首都比勒陀利亚。临*好望角的开普敦是南非港口。约翰内斯堡是金矿开采和机械制造工业中心。

  52、欧洲

  欧洲西部北临北冰洋,南临地中海,海岸线十分曲折。北部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南部有伊比利亚、亚*宁和马尔干三个大半岛。欧洲西部地形以*原和山为主,波德的*原、西欧*原。气候主要是海洋性气候,冬季比较温和,比较凉爽,全年降水的季节分配也比较均匀。莱茵河流经德国鲁尔工业区,也是一条重要的国际河流。

  53、欧洲居民

  欧洲西部居民以白种人为主。人口自然增长率是最低的。

  54、英国

  英国全称是“大不列颠和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领土主要包括大不列颠岛和北爱尔兰岛东北部。是工业化最早的国家。目前商船吨位仍居世界前列。

  55、法国

  法国是欧洲西部领土面积的国家。有着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以*原和丘陵为主的地形、温和湿润的气候、肥沃的土壤,都有利于农业的发展。西南部和地中海沿岸园艺业发达,所产的葡萄酒世界闻名。

  56、德国

  德国是欧洲西部邻国最多的国家。北部是北德*原,中部是山地,南部有高原和草地。德国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建立要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便利的水陆运输条件,雄厚的科技力量基础上。鲁尔区是德国重要的工业区。德国南部的慕尼黑是德国宇航、飞机制造和微电子中心,德国是欧洲经济实力的国家。莱茵河是德国的“黄金水道”。

  57、欧洲东部和北亚东部

  欧洲东部和北亚欧洲东部是指西起波罗的海东岸,东到乌拉尔山,北到北冰洋,南到黑海、高加索山之间的欧洲部分。北亚是指亚洲北部属于俄罗斯的领土部分以。

  58、北美

  是一些以英语为主的美洲国家。西部高山区,东部高原、山地区,中部*原区有中央大*原。苏必利尔湖是世界的淡水湖。北美大部分区属于北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在北美所占的范围最广。

  60、美国

  美国本土有48个州,位于北美西北角的阿拉斯加州,位于太*洋北回归线附*的夏威夷州。美国的全称为“美利坚合众国”。美国面积为930多万*方千米,居世界第四位。

  美国的农业生产可分为可抑制棉花带、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畜牧和灌溉农业区等主要农业带。

  加利福尼亚洲是西部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旧金山是西部的大港口,附*的“硅谷”是新兴的电子工业中心。

  61、拉丁美洲

  拉丁美洲是指美国以南的美洲国家和地区。北部,包括三个地理区域,墨西哥高原、中美地峡和西印度群岛。巴拿马运河位于中美地峡的最窄处。安第斯山被称叫做“南美洲的脊梁”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亚马孙*原是世界上的*原。巴西*原是世界上的高原。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流域面积最广的大河。秘鲁附*的海洋,是世界的渔场之一。阿根廷出口的牛肉,占世界第一位。

  天气与气候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量逐渐减少。③南北回归线附*,大陆东岸降水多,大陆西岸降水少。

  ④在温带地区,大陆内部降水较少,沿海地区降水较多。⑤用等降水量线图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 ⑥世界“雨极”——乞拉朋齐;世界“干极”——阿塔卡马沙漠。⑦通常情况下,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气候

  ①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均状况,一般变化不大。②世界气候分布图参见课本第58页。 ③赤道附*(热带雨林气候);两极地区(寒带气候);回归线附*的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回归线附*的大陆西岸(热带沙漠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温带大陆性气候)。 ④热带雨林气候特点:全年高温多雨;地中海气候特点:高温时期少雨,低温时期多雨。 ⑤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也是影响气温和降水的主要因素。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①图例和注记:介绍每个地理事物的标志。②方向:用来辨别方向的;有坐标:N为北S为南E为东W为西;无坐标: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经(南北)纬(东西)网确定方向。③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表现形式:a.数字式b.文字式c.线段式。性质:分母大,比例尺小,范围大,内容简单;反之则相反。

  二、地形图的判读

  1、常用的方法是用等高线来表示。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等高线越密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坡度越缓。山地五种不同形态: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

  2、地形图的类型:等高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

  3、陆地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总称为地形。

  地形类型:*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图上用海拔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绿色表示*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冰川。

  4、地形特点:*原和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小;不同的是*原海拔低,一般在200米以下,而高原海拔较高,边缘比较陡峭。山地和丘陵的共同特点是地面崎岖不*;不同是山地较高,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而丘陵较低,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

  5、海底地形:大陆架:陆地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水深一般在200米以内。大陆坡: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水深急剧增至数千米。大洋中脊:大洋中海底诞生的地方,火山活动比较强烈。海沟: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水深可达1万多米。

  三、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应用学过的知识,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的信息。

  (一)大洲和大洋

  1、海洋与陆地:人们常用“七分(71%)海洋(四大洋),三分(29%)陆地(七大洲)”概括地球海陆分布。

  2、七大洲: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做岛屿。大陆和它附*的岛屿,合成大洲。世界共有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列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注意看P29图2.6)。南极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大洋。拉丁美洲:美国以南的美洲,指墨西哥等和南美洲国家。大洲分界线:亚、欧:乌拉尔山脉;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沟通黑海和地中海);黑海;里海;乌拉尔河。亚、非:苏伊士运河(沟通地中海和红海)。亚、北美:白令海峡。南、北美:巴拿马运河(沟通太*洋和大西洋)。

  3、四大洋:从大到小排列:太*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二)海陆的变迁

  大陆漂移假说:原始地球有一整块大陆,成为“泛大陆”。

  板块构造学说(目前最流行最科学的学说)认为:地球由六大板块组成即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其中太*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有张裂拉伸、有碰撞挤压)。火山与地震带:板块与板块交接处。世界两大系列火山地震带:环太*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两大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科迪勒拉山系。


地理高考知识点总结汇总10篇(扩展7)

——初中地理知识点总结通用10篇

  1.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周期为365.2422天

  2.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1)一天中太阳高度正午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2)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杆影最长。

  (3)同一时间,太阳高度从直射点向两侧减小,纬度越高太阳高度越小。

  3.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 1、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 2、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太阳两次直射

  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3、回归线上直射一次

  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4、其他地区无直射

  4.昼夜长短的变化:

  (1)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2)北半球其他地区:夏至日白天最长,冬至日白天最短,北半球夏至日时,南半球冬至日。

  (3)夏季,南极圈,北极圈内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纬度越高,昼夜变化最大)

  5.五带的划分:

  (1)根据接受太阳辐射热量多少划分为: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和北寒带。

  (2) 热带:在南北纬23.5°之间,,有直射阳光,终年炎热,昼夜长短变化小.

  温带:在南北纬23.5°与南北纬66.5°之间,既无直射阳光,也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分明。

  寒带:在南北纬66.5°到90°之间,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

  (3)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四季更替、 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形成,是由于地球公转,

  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区域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有的是自然区域,如珠江三角洲;有的是经济区域,如工业区;有的'是行政区域,如**自治区。同一个地理区域,可能同时兼有多重“身份”。

  2、根据各地的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3、我国的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均有明显差异。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在生产方式、生活*惯、文化传统等方面也有很大差异。

  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差异比较:

  比较项目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秦岭—淮河以南地区

  1月*均气温(高于0°/低于0°)低于0°高于0°

  年降水量少多

  主要地形*原与高原为主*原、盆地与高原、丘陵交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河流流量小大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一年两熟或三熟

  耕地类型旱地水田

  粮食作物小麦水稻

  传统交通工具马车船

  传统体育项目滑雪、溜冰赛龙舟、游泳

  4、西北地区的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草原、荒漠景观为主;西部盆地中有大面积的沙漠分布;只有在盆地边缘出现稀少的绿洲。这一切说明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

  5、青藏地区因地势高耸而成为一个独特的地区,由“高”随之而来的另一个显著自然特征是“寒”。

  6、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都是我国主要的牧区。内蒙古主要是温带草原牧场;新疆主要是山地牧场;青海和**主要是高寒牧场。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的细毛羊,青藏的牦牛、藏绵羊和宁夏的滩羊都是著名的畜种。

  7、除了畜牧业外,在西北地区人们利用河水和高山冰雪融水,发展灌溉农业。

  第一章  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中国地理位置:

  ⑴、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⑵、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

  ⑶、从濒临的大洲和大洋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洋的西岸。

  2、中国的陆地面积达960万*方千米,差不多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居世界第三位。

  领土四至:

  ⑴、最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

  ⑵、最南: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⑶、最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汇合处。

  ⑷、最西:新疆的帕米尔高原。

  3、从五带来看,中国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少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

  4、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多千米。

  ⑴、四个*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太*洋的一部分)。

  ⑵、两个内海:渤海(辽东半岛的山东半岛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⑶、两个海峡:台湾海峡(福建省和台湾省之间)、琼州海峡(雷州半岛和海南岛之间)。

  ⑷、三大岛屿: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