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

首页 / 知识 / |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1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2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物理学*方法

  专心听讲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整理好学*资料

  学*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资料的分类包括练*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机械能知识点

  1、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质量和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

  4、势能和动能的关系:动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3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

  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4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2ff

  u=2f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①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5

  一、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

  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二、透镜

  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表:

  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

  倒、正放、缩虚、实

  u>2f倒立缩小实像f

  f2f幻灯机

  uu放大镜

  四、眼睛和眼镜

  *视及远视的矫正:*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阅读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1)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6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

  一、声音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2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3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不同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4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

  2、振动停止,发生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

  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

  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

  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

  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

  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

  四、怎样听见声音

  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

  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

  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

  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5、双耳效应:生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

  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

  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物体振幅越大,响度]越强;听者距发声者越远响度越弱;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法的声靠音色)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

  六、超声波和次声波

  1、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

  2、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噪声:(!)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

  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

  3、常见招生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

  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

  5、控制噪声:(1)在生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

  八、声音的利用

  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打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

  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生)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5

  1、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依次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这种现象叫色散;

  2、白光是由各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复色光;

  3、天边的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4、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其它色光可由这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白光是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世界上没有黑光;颜料的三原色是品红、青、黄,三原色混合是黑色;

  5、透明体的颜色由它透过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透过什么颜色的光);不透明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什么颜色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吸收其它颜色的光,白色物体发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例:一张白纸上画了一匹红色的马、绿色的草、红色的花、黑色的石头,现在暗室里用绿光看画,会看见黑色的马,黑色的石头,还有黑色的花在绿色的纸上,看不见草(草、纸都为绿色)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6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15℃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 8、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2)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 (菁华5篇)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1

  一、声音的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2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二、光的颜色

  1、色散: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这说明白光不是单色光。

  2、色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发射的光决定的,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透过的光决定的。颜料三原色是:品红、黄、青。

  三、光的反射

  1、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3、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有两类:一类是镜面反射,反射面是光滑的,如黑板“反光”;另一类是漫反射,反射面是粗造的,如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4、*面镜成像规律:物体在*面镜中成的虚像、像与物的大小相等,像与物的连线跟镜面垂直、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5、球面镜包括凸面镜,如:汽车的后视镜,公路拐弯处的反光镜,主要作用是扩大视野;还有凹面镜,如:太阳灶、手电筒的反光罩,作用是使光汇聚起来

  四、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它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骗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

  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时,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当光空气垂直射入水或玻璃等其它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

  3、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五、看不见的光

  光谱上红光以外的部分叫红外线,它用于红外夜视仪,红外线测温仪;光谱上紫光以外的部分叫紫外线,紫外线验钞机。

  六、透镜与凸透镜成像

  1、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凸透镜,它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2、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凹透镜,它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凸透镜的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通过透镜后会聚于一点,这一点叫凸透镜的焦点,用字母“F”表示

  4、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

  (1)焦距:用字母f表示,是指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物距:用字母u表示,是指物体到透镜的距离;像距:是指像到透镜的距离,用字母v表示

  (2)凸透镜成像规律和应用列表

  物距u像距v像的性质应用

  u>2ff

  u=2fu=2f倒立等大的.实像

  ① 照相机利用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② 投影仪利用物距大于1倍焦距小于2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

  ③ 放大镜利用物距小于1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原理制成的

  七、眼睛与透镜

  1、眼睛的作用相当于凸透镜,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产生*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眼的屈光本领过强,或眼轴偏长,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的前面。*视眼需要配戴凹透镜来矫正

  3、产生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眼的屈光本领过弱,或眼轴偏短,来自物体的光成在视网膜后面。*视眼需要配戴凸透镜来矫正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3

  一、光的传播

  1、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太阳、萤火虫等,而月亮不是光源。

  2、光在同种均匀的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生活中应用光的直线传播的事例有: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排队瞄准等。

  3、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真空中的光速c=3.0×108m/s,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也不同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4

  1、声音的发生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振动发出的声音都能被人耳听到。

  2、声间的传播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来说,固体>液体>空气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大约是340 m/s

  3、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因此声音必须被距离超过17m的障碍物反射回来,人才能听见回声。

  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远。

  4、乐音

  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乐音。

  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

  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用来分辨各种不同的声音。

  5、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6、声间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7、噪声减弱的途径

  可以在声源处(消声)、传播过程中(吸声)和人耳处(隔声)减弱。

  物理学*方法

  专心听讲

  上课要认真听讲,不走神。不要自以为是,要虚心向老师学*,向同学学*。不要以为老师讲得简单而放弃听讲,如果真出现这种情况可以当成是复*、巩固。尽量与老师保持一致、同步,不同看法下课后再找老师讨论,不能自搞一套,否则就等于是完全自学了。入门以后,有了一定的基础,则允许有自己一定的活动空间,也就是说允许有一些自己的东西,学得越多,自己的东西越多。

  整理好学*资料

  学*资料要保存好,作好分类工作,还要作好记号。学*资料的分类包括练*题、试卷、实验报告等等。作记号是指,比方说对练*题吧,一般题不作记号,好题、有价值的题、易错的题,分别作不同的记号,以备今后阅读,作记号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独立做题

  要独立地,保质保量地做一些题。题目要有一定的数量,不能太少,更要有一定的质量,就是说要有一定的难度。任何人学*数理化不经过这一关是学不好的。独立解题,可能有时慢一些,有时要走弯路,有时甚至解不出来,但这些都是正常的,是任何一个初学者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机械能知识点

  1、机械能是动能与势能的总和,这里的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2、决定动能的是质量与速度;决定重力势能的是质量和高度;决定弹性势能的是劲度系数与形变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物体的动能。

  4、势能和动能的关系:动能增加量等于重力势能减少量。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5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置改变(关键抓住五个字“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描述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时选定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不同

  3.运动的分类

  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

  单位:m/s、km/h;关系:1m/s=3.6km/h;1km/h=1/3.6m/s

  6.匀速直线运动

  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

  *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公式:v=s/t

  8*均速度的测量

  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物理量:路程s;时间t

  注意:一定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象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3)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菁华3篇)

  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

  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三、乐音及三个特征

  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有关。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

  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

  声音与环境

  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

  (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4、频率的高低决定音调的高低;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是Hz,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人们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音叫超声。超声的应用有:超声波粉碎结石、声纳探测潜艇、鱼群,B超检查内脏器官。

  5、乐音与噪声:

  乐音:悦耳动听、使人愉快的声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噪声:使人们感到厌烦、有害身心健康的声音;是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人们用分贝来划分dB声音的强弱的等级。

  6、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是:吸声、隔声、消声;即在声源处、在传播途径和在接收处控制。

  7、声的利用:(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渔民利用声纳探测鱼群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如某些雾化器利用超声波产生水雾

  8、回声:声音在传播途径中遇到碍物被返射回去的现象,叫回声。如回声比原声到达人耳晚0.1s以上,人耳能把他们区分开,否则回声会与原声混在一起会加强原声。利用“双耳效应”可以听到立体声。

  物理的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它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 其应用是重垂线、水*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 面是否水*。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 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 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 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斜面实验:

  ⑴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同一位置)滑下的目的是:保证小车开始沿着*面运动的速度相同。

  ⑵实验得出得结论:在同样条件下,*面越光滑,小车前进地距离越远。

  ⑶伽利略的推论是:在理想情况下,如果表面绝对光滑,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⑷伽科略斜面实验的卓越之处不是实验本身,而是实验所使用的独特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进行理想化推理。(也称作理想化实验)它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

  2、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 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 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的运动不需力来维持。

  3、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的区别:

  A、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

  B、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人们有时要利用

  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请就以上两点各举两例(不要求解释)。答:利用: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包装玻璃制品要垫上很厚的泡沫塑料。

  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

  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③要把牛顿第一定律和物体的惯性区别开来,

  前者揭示了物体不受外力时遵循的运动规律,后者表明的是物体的属性。

  ④惯性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我们有时要利用惯性,有时要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但并不是产生惯性或消灭惯性。

  ⑤同一个物体不论是静止还是运动、运动快还是运动慢,不论受力还是不受力,都具有惯性,而且惯性大小是不变的。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而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3)在解释一些常见的惯性现象时,可以按以下来分析作答:

  ①确定研究对象。

  ②弄清研究对象原来处于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③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变化。

  ④由于惯性研究对象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于是出现了什么现象。

  压强

  一、压强

  1.压强:

  (1)压力:

  ①产生原因:由于物体相

  相互接触挤压而产生的力。

  ②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

  ③方向:垂直于接触面。

  ④压力与重力的关系:力的产生原因不一定是由于重力引起的,所以压力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只有当物体放置于水*地面上时压力才等于重力。

  (2)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一个物理量,它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受力面积有关。

  (3)压强的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做压强。

  (4)公式:p=F/S。式中p表示压强,单位是帕斯卡;F表示压力,单位是牛顿;S表示受力面积,单位是*方米。

  (5)国际单位:帕斯卡,简称帕,符号是Pa。1Pa=lN/m2,其物理意义是:lm2的面积上受到的压力是1N。

  2.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

  (1)增大压强的方法:①增大压力:②减小受力面积。

  (2)减小压强的方法:①减小压力:②增大受力面积。

  二、液体的压强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液体具有流动性,因此发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2.液体压强的特点

  (1)液体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同种液体中在同一深度处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3)同种液体中,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4)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3.液体压强的大小

  (1)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液体深度有关。

  (2)公式:p=ρgh。式中,

  p表示液体压强,单位帕斯卡(Pa);ρ表示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每立方米(kg/m3);h表示液体深度,单位是米(m)。

  3.连通器——液体压强的实际应用

  (1)原理:连通器里的液体在不流动时,各容器中的液面高度总是相同的。

  (2)应用:水壶、锅炉水位计、水塔、船闹、下水道的弯管。世界上最大的人造连通器是三峡船闸。

  三、大气压强

  1.大气压产生的原因:由于重力的作用,并且空气具有流动性,因此发生挤压而产生的。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4)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学*和工作生活等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提升我们发现问题的能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你想好怎么写了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部分声现象及物态变化

  (一)声现象

  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振动都会发出声音。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1)声音要靠一切气体,液体、固体作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称为介质。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面对面交谈,也需要靠无线电,那就是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2)声间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

  (1)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的耳朵比原声晚0.1秒以上。

  (2)低于0.1秒时,则反射回来的声间只能使原声加强。

  (3)利用回声可测海深或发声体距障碍物有多运

  4.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它是由发声体振动频率决定的,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响度:声音的大小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大小有关,还跟声源到人耳的距离远*有关

  6.音色:不同发声体所发出的声音的品质叫音色

  7.噪声及来源

  从物理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地杂乱无章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和工作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8.声音等级的划分

  人们用分贝来划分声音的等级,30dB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超过50dB就会影响睡眠,70dB以上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长期生活在90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9.噪声减弱的途径: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和人耳处减弱

  第二部分光现象及透镜应用

  (一)光的反射

  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5、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的,实际并不存在)

  6、光的反射: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7、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归纳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

  8、理解:

  (1)由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

  (2)发生反射的条件: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处:入射点;结果:返回原介质中

  (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当入射角为零时,反射角也变为零度

  9、两种反射现象

  (1)镜面反射:*行光线经界面反射后沿某一方向*行射出,只能在某一方向接收到反射光线

  (2)漫反射:*行光经界面反射后向各个不同的方向反射出去,即在各个不同的方向都能接收到反射光线

  注意:无论是镜面反射,还是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0、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11、*面镜对光的作用

  (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

  12、*面镜成像的特点

  (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

  (3)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的距离相等

  理解:*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13、实像与虚像的区别

  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

  14、*面镜的应用

  (1)水中的倒影

  (2)*面镜成像

  (3)潜望镜

  (二)光的折射

  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2、光的折射规律: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抽中时,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在折射中光路可逆。

  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

  (1)三线一面

  (2)两线分居

  (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3、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4、透镜及分类

  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且透镜厚度远比其球面半径小的多。分类: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

  5、主光轴,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

  虚焦点:跟主光轴*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6、透镜对光的作用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5)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把一定阶段内的有关情况分析研究,做出有指导性结论的书面材料,通过它可以正确认识以往学*和工作中的优缺点,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是正确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章勾股定理

  1、探索勾股定理

  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方和等于斜边的*方,如果用a,b和c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

  ①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

  第二章实数

  1、认识无理数

  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

  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2、*方根

  ①算数*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方根

  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方根是0

  ③*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

  ④一个正数有两个*方根;0只有一个*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方根

  ⑤正数有两个*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方根合起来可记作±

  ⑥开*方:求一个数a的*方根的运算叫做开*方,a叫做被开方数

  3、立方根

  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

  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

  4、估算

  ①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

  5、用计算机开*方

  6、实数

  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

  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7、二次根式

  ①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

  ② =(a≥0,b≥0),=(a≥0,b>0)

  ③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

  ④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

  1、确定位置

  ①在*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

  2、*面直角坐标系

  ①含义:在*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面直角坐标系

  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水*的数轴叫做x轴或者横轴,竖直的数轴叫y轴和纵轴,二者统称为坐标轴,它们的公共原点o被称为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③建立了*面直角坐标系,*面内的点就可以用一组有序实数对来表示

  ④在*面直角坐标系中,两条坐标轴将坐标*面分成了四部分,右上方的部分叫第一象限,其他三部分按逆时针方向叫做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坐标轴上的点不在任何一个象限

  ⑤在直角坐标系中,对于*面上任意一点,都有唯一的一个有序实数对(即点的坐标)与它对应;反过来,对于任意一个有序实数对,都有*面上唯一的一点与它对应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

  ①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第四章一次函数

  1、函数

  ①一般地,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并且对于变量x的每一个值,变量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我们称y是x的函数其中x是自变量

  ②表示函数的方法一般有:列表法、关系式法和图象法

  ③对于自变量在可取值范围内的一个确定的值a,函数有唯一确定的对应值,这个对应值称为当自变量等于a的函数值

  2、一次函数与正比例函数

  ①若两个变量x,y间的对应关系可以表示成y=kx+b(k、b为常数,k≠0)的形式,则称y是x的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称y是x的正比例函数

  3、一次函数的图像

  ①正比例函数y=kx的图像是一条经过原点(0,0)的直线。因此,画正比例函数图像是,只要再确定一点,过这个点与原点画直线就可以了

  ②在正比例函数y=kx中,当k>0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当k<0时,y的值随着x的值增大而减小

  ③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因此画一次函数图像时,只要确定两个点,再过这两点画直线就可以了。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也称为直线y=kx+b

  ④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经过点(0,b)。当k>0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增大;当k<0时,y的值随着x值的增大而减小

  4、一次函数的应用

  ①一般地,当一次函数y=kx+b的函数值为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就是方程kx+b=0的解,从图像上看,一次函数y=kx+b的图像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方程kx+b=0

  第五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1、认识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所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②共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所组成的一组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③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公共解,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将其中一个方程中的某个未知数用含有另一个未知数的代数式表示出来,并代入另个方程中,从而消去一个未知数,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一元一次方程,这种解方程组的方法称为代入消元法,简称代入法

  ②通过两式子加减,消去其中一个未知数,这种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3、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

  ①鸡兔同笼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6)

——初二下物理知识点总结菁选

初二下物理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帮我们理顺知识结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好好准备一份总结吧。总结一般是怎么写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二下物理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

  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三、重力、

  1、重力的概念: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2、重力大小的叫重量,物体所受的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在要求不很精确的情况下,可取g=10N/k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

  4、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一、功

  1、做功的含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这个力的作用就显示出成效,力学里就说这个力做了功。力学里所说的功包括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不做功的三种情况:有力无距离、有距离无力、力和距离垂直。

  2、功的计算:作用在物体上力越大,使物体移动的距离越大,这个力的成效越显著,说明力所做的功越多。物理学中把力与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W=FS,符号的意义及单位:W功焦耳(J)

  F力牛顿(N)S距离米(m)

  功的单位:焦耳(J),1J=1Nm。

  注意:

  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就是这个力;

  ②公式中S一定是在力F的方

  向上通过的距离,必须与F对应。

  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要和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不能写成“焦”)单位搞混。

  3、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不会少于不用机械时所做的功,也就是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说明:

  ①功的原理是一个普遍的结论,对于任何机械都适用。

  ②功的原理告诉我们,使用机械要省力必须费距离,要省距离必须费力,既省力又省距离的机械是没有的。

  ③使用机械虽然不能省功,但人类仍然使用,是因为使用机械或者可以省力、或者可以省距离、或者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给人类工作带来很多方便。

  ④我们做题遇到的多是理想机械(忽略摩擦和机械本身的重力)理想机械: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FS)=不用机械时对重物所做的功(Gh)。

  二、功率

  1、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定义公式:P=Wt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W的单位:焦(J),时间t的单位:秒(s),功率P的单位:瓦(W)。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它们间的换算关系是:1kW=103W

  5、推导公式:P=Fυ;公式中P表示功率,F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υ表示物体在力F的方向上运动的速度。使用该公式解题时,功率P的单位:瓦(W),力F的单位:牛(N),速度υ的单位:米/秒(m/s)。

  三、动能和势能

  1、能量: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

  理解:

  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动能

  ①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②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动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3、重力势能

  ①物体由于高度所决定的能,叫做重力势能。

  ②决定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物体被举起的高度有关。高度相同的物体,物体的质量越大,重力势能越大;质量相同的物体,物体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

  4、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叫做弹性势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四、机械能及其转化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机械能=动能+势能)单位是:J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互相转化的。

  方式有: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动能和弹性势能之间可相互转化。

  2:机械能守恒: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机械能守恒;*地点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远地点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地点向远地点运动,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一、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⑴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⑵说明:

  A、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推理而概括出来的,且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所以已成为大家公认的力学基本定律之一。但是我们周围不受力是不可能的,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牛顿第一定律。

  B、牛顿第一定律的内涵:物体不受力,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物体都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C、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即力与运动状态无关,所以力不是产生或维持运动的原因。

  2、惯性:

  ⑴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⑵说明: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是否受力、受力大小、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皆无关。

  利用惯性:跳远运动员的助跑;用力可以将石头甩出很远;骑自行车蹬几下后可以让它滑行。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小型客车前排乘客要系安全带;车辆行使要保持距离。

  二、二力*衡

  1、定义:物体在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能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二力*衡。

  2、二力*衡条件: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两个力在一条直线上

  3.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衡状态.

  4、*衡力与相互作用力比较:

  相同点:①大小相等;②方向相反;③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不同点:*衡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相互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物体上,是相同性质的力。

  5、力和运动状态的关系:物体受力条件受*衡力物体运动状态静止匀速运动受非*衡力运动快慢改变运动方向改变运动状态不变说明力不是产生(维持)运动的原因运动状态改变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和运动方向的改变。

  三、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做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摩擦力分类: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

  3、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4、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5、滑动摩擦力:

  ①测量原理:二力*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拉木块,使木块匀速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运动速度大小等无关。

  7、应用:

  ①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摩擦的方法有:减小压力、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一、杠杆

  1、定义: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叫做杠杆。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杠杆,需要满足三个条件,即硬物体(不一定是棒)、受力(动力和阻力)和转动(绕固定点)。

  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甚至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在力的作用下能绕固定点转动,L1且是硬物体,都可称为杠杆。OF1L2F2

  2、杠杆的五要素: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力的作用线:通过力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所画的直线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3、研究杠杆的*衡条件:

  ①杠杆*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位置*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F2=L2/L14、应用:三种杠杆:名称省力杠杆结构特征动力臂大于阻力臂(L1>L2,F1

  (G物G动)

  ④组装滑轮组方法:首先根据公式n求出绳子的'股数。然后根据“奇动偶定”F的原则。结合题目的具体要求组装滑轮。

  第3节机械效率

  1、有用功:定义:对人们有用的功。

  公式:W有用=Gh(提升重物)=W总-W额=ηW总斜面:W有用=Gh

  2、额外功:定义:并非我们需要但又不得不做的功。

  公式:W额=W总-W有用=G动h(忽略轮轴摩擦的动滑轮、滑轮组)斜面:W额=fL

  3、总功:定义:有用功加额外功或动力所做的功

  公式:W总=W有用+W额=FS=

  公式:=W有用

  GhGhGFSFhF4、机械效率: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

  W有用W总GhGhGGhGhG动滑轮:=滑轮组:=FSF2h2FFSFnhnF5、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总小于1。通常用百分数表示。某滑轮机械效率为60%

  表示有用功占总功的60%。

  6、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减小机械自重、减小机件间的摩擦。

  7、机械效率的测量:

  (1)原理:=定滑轮:=W有用W总GhFS

  (2)应测物理量:钩码重力G、钩码提升的高度h、拉力F、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

  (3)器材:除钩码、铁架台、滑轮、细线外还需刻度尺、弹簧测力计。

  (4)步骤:必须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钩码升高,目的:保证测力计示数大小不变。

  (5)结论: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有:

  ①动滑轮越重,个数越多则额外功相对就多。

  ②提升重物越重,做的有用功相对就多。

  ③摩擦,若各种摩擦越大做的额外功就多。

  8、绕线方法和重物提升高度不影响滑轮机械效率

  一、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注意: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水*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F=G

  ⑵方向: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指向被压的物体。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P30图9.13中,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大小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3、压强:

  ⑴定义:物体所受压力的大小与受力面积之比叫压强。

  ⑵公式:p=FF推导公式:F=PS、S=SP2

  ⑶单位:压力F的单位:牛顿(N),面积S的单位:米m2),压强p的单位:帕斯卡(Pa)。

  (4)应用: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液体的深度:液体中的某点增大压强。如:缝衣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

  二、液体的压强

  到液面下的距离叫做该点在液体中的深度

  1、液体压强的特点: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

  ⑵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实用5份(扩展7)

——高二会考物理知识点总结(5)份

  1.可逆过程与不可逆过程

  一个热力学系统,从某一状态出发,经过某一过程达到另一状态。若存在另一过程,能使系统与外界完全复原(即系统回到原来的状态,同时消除了原来过程对外界的一切影响),则原来的过程称为“可逆过程”。反之,如果用任何方法都不可能使系统和外界完全复原,则称之为“不可逆过程”。

  可逆过程是一种理想化的抽象,严格来讲现实中并不存在(但它在理论上、计算上有着重要意义)。大量事实告诉我们: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过程。

  2.对于开氏与克氏的两种表述的分析

  克氏表述指出:热传导过程是不可逆的。开氏表述指出:功变热(确切地说,是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的过程是不可逆的。

  两种表述其实质就是分别挑选了一种典型的不可逆过程,指出它所产生的效果不论用什么方法也不可能使系统完全恢复原状,而不引起其他变化。

  请注意加着重号的语句:“而不引起其他变化”。比如,制冷机(如电冰箱)可以将热量q由低温t2处(冰箱内)向高温t1处(冰箱外的外界)传递,但此时外界对制冷机做了电功w而引起了变化,并且高温物体也多吸收了热量q(这是电能转化而来的)。这与克氏表述并不矛盾。

  3.不可逆过程的几个典型例子

  例1(理想气体向真空自由膨胀)如图1所示,容器被中间的隔板分为体积相等的两部分:a部分盛有理想气体,b部分为真空。现抽掉隔板,则气体就会自由膨胀而充满整个容器。

  例2(两种理想气体的扩散混合)如图2所示,两种理想气体c和d被隔板隔开,具有相同的温度和压强。当中间的隔板抽去后,两种气体发生扩散而混合。

  例3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

  这是一个不可逆过程。在实验中,重物下降带动叶片转动而对水做功,使水的内能增加。但是,我们不可能造出这样一个机器:在其循环动作中把一重物升高而同时使水冷却而不引起外界变化。由此即可得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普朗克表述”。

  再如焦耳-汤姆生(开尔文)多孔塞实验中的节流过程和各种爆炸过程等都是不可逆过程。

  4.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

  对上面所列举的不可逆过程以及自然界中其他不可逆过程,我们完全能够由某一过程的不可逆性证明出另一过程的不可逆性,即自然界中的各种不可逆过程都是互相关联的。我们可以选取任一个不可逆过程作为表述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基础。因此,热力学第二定律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但不论具体的表达方式如何,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实质在于指出:一切与热现象有关的实际宏观过程都是不可逆的,并指出这些过程自发进行的方向。

  一、传感器的及其工作原理

  1、有一些元件它能够感受诸如力、温度、光、声、化学成分等非电学量,并能把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为电压、电流等电学量,或转换为电路的通断.我们把这种元件叫做传感器.它的优点是:把非电学量转换为电学量以后,就可以很方便地进行测量、传输、处理和控制了.

  2、光敏电阻在光照射下电阻变化的原因:有些物质,例如硫化镉,是一种半导体材料,无光照时,载流子极少,导电性能不好;随着光照的增强,载流子增多,导电性变好.光照越强,光敏电阻阻值越小.

  3、金属导体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且阻值随温度变化非常明显.

  金属热电阻与热敏电阻都能够把温度这个热学量转换为电阻这个电学量,金属热电阻的化学稳定性好,测温范围大,但灵敏度较差.

  一、电磁波的发现

  1、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一: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在变化的磁场中所产生的电场的电场线是闭合的(涡旋电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稳定电场

  (2)非均匀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电场

  2、电磁场理论的核心之二: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麦克斯韦假设:变化的电场就像导线中的电流一样,会在空间产生磁场,即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理解:

  (1)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稳定磁场

  (2)非均匀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磁场

  3、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理解:

  恒定的电场不产生磁场

  均匀变化的电场在周围空间产生恒定的磁场

  振荡磁场产生同频率的振荡电场

  4、电磁场:如果在空间某区域中有周期性变化的电场,那么这个变化的电场就在它周围空间产生周期性变化的磁场;这个变化的磁场又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新的周期性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是相互联系着的,形成不可分割的统一体,这就是电磁场。

  5、电磁波:电磁场由发生区域向远处的传播就是电磁波。

  6、电磁波的特点:

  (1)电磁波是横波,电场强度E和磁感应强度B按正弦规律变化,二者相互垂直,均与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2)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速度和光速相同、v=λf

  (3)电磁波具有波的特性

  7、赫兹的电火花:赫兹观察到了电磁波的反射,折射,干涉,偏振和衍射等现象、,他还测量出电磁波和光有相同的速度、这样赫兹证实了麦克斯韦关于光的电磁理论,赫兹在人类历首先捕捉到了电磁波。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

  (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

  (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

  (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

  (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

  (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分;

  (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

  (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

  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