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

首页 / 知识 / |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 1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

  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

  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

  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3.做完实验后,要把小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14.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外,湿度、温度等其他

  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1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阴暗)、(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对照实验。

  16.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昆虫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C时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19.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2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5.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叫做(生物富集)。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 2

  1、消化道由上到下依次是:

  (1)口腔――牙齿的咀嚼磨碎食物,舌的搅拌使食物和唾液混合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没有消化作用。

  (3)胃――通过蠕动,使食物和胃液混合,并初步消化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使食物残渣推向**(大肠的起始部位为盲肠)

  (6)**

  2、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 3

  一、呼吸系统的组成:呼吸道和肺

  1呼吸道――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是气体进出的通道。呼吸道中的支架能保持气体通畅,其中的黏膜和

  毛细血管对吸入空气,有清洁、湿润、温暖的作用。

  2肺――是主要的呼吸器官(或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

  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

  二、肺泡的特点(适应气体交换):

  肺泡数目多,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 4

  人类生命活动的调节

  1、人的视觉和听觉

  (1)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角膜:外膜的前部,无色透明,可透光

  巩膜:白色,保护眼球内部的作用

  虹膜:中膜的前部,有颜色,中央是瞳孔,通光,能改变大小

  睫状体:虹膜稍后部,内有*滑肌,能收缩舒张,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脉络膜:**膜2/3的后部,有血管(营养眼球)、色素细胞(遮光并使眼球内部形成“暗室”)

  视网膜,内有大量感光细胞

  晶状体:双凸镜,依靠韧带与睫状体相连,玻璃体、房水.

  (2)视觉的形成:

  外界光线经反射在视网膜上成像,产生神经冲动传递到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眼的卫生保健:

  *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晶状体曲度过大,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戴凹透镜

  远视:由于眼球前后径过短,或晶状体曲度过小,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矫正:戴凸透镜

  沙眼:由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睑内面的结膜

  2、耳的结构和功能:

  外耳:耳廓收集、传导声波,外耳道:传导声波.

  中耳:鼓室:有咽鼓管与咽部相通,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衡;鼓膜:接受声波,产生振动.

  听小骨:三块,将鼓膜的振动传导至内耳的耳蜗;内耳:半规管,前庭:能感受头部位置的变化;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能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2)听觉的形成

  声波、鼓膜产生振动、耳蜗产生神经冲动听觉中枢骨传导有关的神经(形成听觉)

  3、神经系统的组成

  1)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脊神经

  2)脑:大脑、小脑、脑干

  大脑:表层是大脑皮层,具有运动,感觉,语言等高级神经中枢.大脑受伤:如植物人

  小脑:和身体*衡有关.脑干: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脑干受伤会导致死亡.

  3)神经元的结构、功能:

  (1)结构:细胞体、突起

  (2)功能:感受刺激,产生兴奋,传导兴奋(兴奋是以神经冲动的形式传导的)传导方向:树突―细胞体―轴突

  4、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反射的概念:动物(包括人)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产生的有规律的反应.

  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书P81)

  例如:膝跳反射的过程:扣击部位:膝盖下位的韧带现象:小腿突然跳起,

  感受器:股四头肌及肌腱内的感觉神经末梢,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

  效应器:(下肢的)股四头肌及其内的运动神经末梢

  3)反射的类型

  简单的反射又称非条件反射,先天具有的,一般不会消失,反射中枢在脊髓)

  复杂的反射(后天经学*获得的,可以建立也可以消失,反射中枢在大脑)

  激素调节

  1)、人体主要内分泌腺的位置和名称:垂体、甲状腺、胰岛、肾上腺、性腺、胸腺

  2)、垂体:分泌生长激素.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幼年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分泌过多引起巨人症

  甲状腺激素:由甲状腺分泌,促进发育,幼年分泌不足引起呆小症.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又称大脖子病

  胰岛素:由胰岛分泌,降低血糖的含量,促进合成糖元.分泌不足得糖尿病.

  5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关系:人体的生命活动的调节主要受到神经系统的调节,但也受到激素的调节

  6、人类活动队生物圈的影响

  分析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的实例

  人类活动改善生态环境-“三北”防护林,人类活动破坏生态环境森林遭到严重滥伐

  沙尘暴危害严重,大量捕杀野生动物,何时还太湖清澈秀美的原貌

  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由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引起,能腐蚀树木,建筑,有“空中死神”之称

  温室效应:由二氧化碳过多引起.如:全球变暖.

  水华和赤潮:由水污染而引起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 5

  六类营养物质: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水:约占体重60%-70%

  无机盐:钙――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鸡胸、X形或O形腿),中老年人,易患骨质疏松症。

  牛奶

  磷――厌食、贫血、肌无力、骨痛

  铁――缺铁性贫血(乏力、头晕)

  动物肝脏、菠菜

  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海带、紫菜、碘盐

  锌――生长发育不良、味沉发生障碍

  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干眼症

  鱼肝油、动物肝脏

  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消化不良,食欲不振

  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牙龈出血

  桔子

  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扩展阅读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扩展1)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篇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1

  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灌溉,所以接下来初中频道为大家推荐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阅读哦。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场、**)和消化腺(唾液腺、胃腺、肠腺、胰腺和肝脏)组成。其中,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肝脏分泌胆汁,胆汁也是一种消化液,但是胆汁中没有消化食物的酶。

  2、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肠。小肠5-6米小肠内表面有许多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大大增加了吸收营养物质的面积。

  3、*衡膳食宝塔:从下往上有谷类、蔬菜、水果类、肉类、奶及奶制品、油脂类。提倡城乡居民每天均衡吃这五类食物,避免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为了保持身体健康,必须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

  4、在我国将产自良好生态环境的、无污染、安全和优质的食品叫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标志在40页。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2

  1.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

  2.生物的特征:动物吃食物,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鲸呼气时产生雾状水柱,植物通过气孔吸收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生物能进行呼吸);

  人出汗、呼出气体和排尿,植物落叶:(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动物追猎物,含差草叶片合拢:(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植物产生种子,动物产卵、产崽:(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3.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

  4.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归为(植物、动物)和其他生物三大类;

  也可以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划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

  还可以按照用(用途)将生物分为作物、家禽、家畜宠物等。

  5.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把这一薄层叫做(生物圈)。

  6.如果以(海*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这个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7.大气圈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

  8.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的海洋和江河湖泊)。

  9.(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10.动物植物等所有生物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条件是一样的,它们都需要(营养物质)、(阳

  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动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

  食物),植物需要的营养物质是(无机盐)。

  11.影响生物生活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光、温度、水、空气等)非生物因素,另一类是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如(草、细菌等)都可能是生物因素。

  12.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13.做完实验后,要把小动物(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14.在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探究实验中,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光照)外,湿度、温度等其他

  条件都相同。也就是说,只有光照是不同的,光照就是这个实验中的(变量)。

  15.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例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中,设计(阴暗)、(明亮)两种环境,其他条件都相同,就是对照实验。

  16.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如七星瓢虫捕食蚜虫。还有(竞争)关系,如稻田里的水稻和杂草;(合作)关系如蚂蚁、蜜蜂等昆虫组成的大家庭。

  17.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相互影响)。

  18.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如:骆驼尿液少,体温升到46°C时才出汗;沙漠中的植物大多根系发达,叶片退化成刺等。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如:蚯蚓改良土壤,植物保持水土等。

  19.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的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20.(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因而叫做(消费者);

  (细菌)和(真菌)能将(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除了有生物外,还有(非生物部分),如(阳光)、(空气)和(水)等。

  21.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吃与被吃)的关系,这样就形成了(食物链)。

  22.一个生态系统中,往往有很多条食物链,它们彼此交错连接,形成了(食物网)。

  2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就是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24.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虽然在不断地变化着,但是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

  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外界干扰超过了这个限度,生态系统就会遭到破坏。

  25.当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叫做(生物富集)。会危害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最终威胁人类自身。食物链中营养级别(越高)生物,体内有毒物质积累越多。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3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

  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

  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

  【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

  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

  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

  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

  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

  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

  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 (富集)课本26页。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扩展2)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1

  写作分为标题、正文、落款。标题又分公文式的,一般由单位名称、时限、内容、文种组成。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精选7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2

  第一节人类的起源和发展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人与猿分界的标准之一是直立行走。

  5、类人猿与人类的根本区别在于:

  (1)运动方式不同(人类直立行走,类人猿臂行。)

  (2)制造工具的能力不同(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3)脑的发育程度不同(人有很强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学交流能力。)

  第二节人的生殖

  一、生殖系统

  1、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

  2、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并分泌雄性激素;

  3、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二、生殖过程

  1、**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卵,**的场所是输卵管。

  2、每个人的生命是从**卵开始的。

  3、胚胎经过8周左右形成胎儿。胎儿在38周左右发育成熟,成熟的胎儿从母体的**产出的过程称为分娩。

  4、胚胎发育的场所是子宫,通过胎盘和脐带从母体获得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氧气。

  5、试管婴儿是指利用人工方法,让卵细胞和**在体外**,**卵在体外形成早期胚胎后再植入子宫,胚胎在子宫内完成发育。

  第三节青春期

  计划生育:

  1、为了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素质,我国已经把计划生育列为一项基本国策。

  2、计划生育有具体要求: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三、计划生育的意义。

  1、坚持晚婚、晚育,对国家来说,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

  2、少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的关键。

  3、优生有利于提高我国的人口素质。

初一生物下册知识点总结3

  第一节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食物中含有糖类、脂肪、蛋白质、水、无机盐和维生素等六类营养物质(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2、糖类、脂肪、蛋白质都是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并且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人体需要含钙、磷、铁、碘、锌的.无机盐。

  4、人体缺乏维生素引起的主要病症:缺乏维生素A:皮肤干燥、夜盲症(夜晚看不清东西)、干眼症等。缺乏维生素B1:神经炎、脚气病(维生素B1缺乏症)、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缺乏维生素C: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缺乏维生素D: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维生素D可以促进磷、钙的吸收和骨质发育。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食物在消化道内分解成可以被细胞吸收的物质的过程叫做消化。

  1、消化系统由消化道和消化腺组成

  2、消化道

  (1)口腔——消化道的起始部位,内有牙齿、舌和唾液腺。

  (2)咽和食道——食物的通道,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3)胃——消化道中最膨大部分,有暂时贮存食物和初步消化蛋白质的作用。

  (4)小肠——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小肠的起始部位为十二指肠)

  (5)大肠—-暂时贮存粪便,既没有消化作用也没有吸收作用。

  (6)**

  3、消化腺

  (1)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淀粉麦芽糖)

  (2)胃腺——分泌胃液,胃蛋白酶能初步消化蛋白质

  (3)肠腺——分泌肠液,肠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4)胰腺——分泌胰液,胰液含有多种酶,能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

  (5)肝脏——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能乳化脂肪。

  注意: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胰腺和肝脏分泌的消化液注入到十二指肠后与食物接触。胃腺和肠腺位于消化道内。

  6、小肠中含有三种消化液:胆汁、胰液、肠液。

  7、适于小肠消化和吸收功能的特点:

  ①小肠长5—6米

  ②小肠内表面有环形皱壁

  ③皱壁表面有小肠绒毛

  8、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情况

  淀粉:在口腔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唾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蛋白质:在胃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胃液、肠液、胰液,最终产物是氨基酸。

  脂肪:在小肠开始被消化,需要的消化液是肠液、胆汁、胰液,最终产物是甘油、脂肪酸。

  第三节关注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全面而*衡的营养

  2、营养学家将食物分为五类,形象设计成*衡膳食宝塔。从下往上依次是:谷类——果蔬类——鱼蛋类——豆奶类——-油脂类

  3、保证每日三餐,按时进餐;早、中、晚餐的能量应当分别占30%、40%、30%左右。

  时刻注意食品安全

  ①食用蔬菜水果之前,应该浸泡、冲洗,或削皮;

  ②买食品时,应注意检验是否合格,是否变质等;

  ③发芽的马铃薯和毒蘑菇等有毒食品不要食用;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扩展3)

——高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菁华6篇)

  细胞中的糖类和脂质细胞中的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糖类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种类、分布、功能

  单糖、五碳糖、核糖

  (C5H10O4)、细胞中都有、组成RNA的成分

  脱氧核糖(C5H10O5)、细胞中都有、组成DNA的成分六碳糖(C6H12O6)、葡萄糖、细胞中都有、主要的能源物质果糖、植物细胞中、提供能量、半乳糖、动物细胞中、提供能量

  二糖

  (C12H22O11)、麦芽糖、发芽的小麦、谷控中含量丰富、都能提供能量蔗糖、甘蔗、甜菜中含量丰富、乳糖、人和动物的乳汁中含量丰富、多糖(C6H10O5)n、淀粉、植物粮食作物的种子、_或茎等储藏器官中、储存能量、纤维素、植物细胞的细胞壁中、支持保护细胞、肝糖原

  糖原

  肌糖原、动物的肝脏中、储存能量调节血糖

  动物的肌肉组织中、储存能量

  细胞中的脂质脂质的分类

  脂肪:储能,保温,缓冲减压

  磷脂:构成细胞膜和细胞器膜的主要成分胆固醇、固醇、性激素

  维生素D

  脂质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1、脂肪(C、H、O)存在人和动物体内的皮下,大网膜和肠系膜等部位。动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与糖类相同质量的脂肪储存能量是糖类的2倍。

  功能:①保温②减少内部器官之间摩擦③缓冲外界压力

  2、磷脂构成细胞膜以及各种细胞器膜重要成分。

  分布:人和动物的脑、卵细胞、肝脏、大豆的种子中含量丰富。

  3、固醇

  包括:①胆固醇------构成细胞膜重要成分;参与人体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_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激发并维持第二性征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Ca和P的吸收。

  单体和多聚体的概念: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连接而成的。核酸是由许多核苷酸连接而成的。氨基酸、核苷酸、单糖分别是蛋白质、核酸和多糖的单体,而这些大分子分别是单体的多聚体

  生物大分子的形成:C形成4个化学键→、成千上万原子形成→、碳链、→、单体、→、生物大分子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van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在非生物界都可以找到

  2、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存在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细胞内的含量与在非生物界中的含量明显不同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

  大量元素:C、O、H、N、S、P、Ca、Mg、K等;

  微量元素:Fe、Mn、B、Zn、Cu、Mo;

  基本元素:C;

  主要元素;C、O、H、N、S、P;

  细胞含量最多4种元素:C、O、H、N;

  水

  无机物无机盐

  组成细胞蛋白质

  的化合物脂质

  有机物糖类

  核酸

  三、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

  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扩展4)

——高一生物知识点归纳 40句菁华

1、用固体培养基对大肠杆菌纯化培养,可分为两步:制备培养基和纯化大肠杆菌。

2、溶酶体结构特点: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功能:是“消化车间”,含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杀死侵入细胞的病毒、病菌。

3、液泡结构特点:单层膜,含有无机盐、氨基酸、糖类以及各种色素等物质。功能:调节植物细胞内的渗透压,使细胞保持坚挺。

4、肺炎双球菌的类型:

5、遗传物质应具备的特点:

6、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7、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8、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9、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10、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1、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2、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13、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14、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15、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是线粒体、核糖体。

16、合成物质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高尔基体、内质网。

17、有氧呼吸过程

18、无氧呼吸过程

19、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20、以上的根据是葡萄糖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方程式,不包括其他有机物质。考点3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及其应用1.内因:遗传因素(决定酶的种类和数量)

21、通入A瓶的空气中不能含有CO2,以保证使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2、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23、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24、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_,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5、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6、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呈现周期性的消失和重建。

27、是遗传信息库(遗传物质DNA的储存和复制的主要场所),

28、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29、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3种方式:①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的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将信息传递给靶细胞;②相邻两个细胞的细胞膜接触,信息从一个细胞传递给另一个细胞(如**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③相邻两个细胞之间形成通道,携带信息的物质通过通道进入另一个细胞(如高等绿色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相互连接,也有信息交流的作用)

30、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相同点:①具有双层膜结构②都含少量的DNA和RNA,具有遗传的相对独立性③都能产生ATP,都属于能量转换器。

31、内质网:在结构上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功能:①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②是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和加工,以及脂质合成的车间(内质网是蛋白质空间结构形成的场所)

32、中心体:存在于动物和某些低等植物(如衣藻、团藻等)中。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及周围物质组成,与细胞的有丝相关。

33、有细胞膜细胞质,均有核糖体,均能进行转录与翻译过程合成蛋白质。

34、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上看:某些能进行活化能合成作用的原核生物属于生产者,为自养生物。例、蓝藻、硝化细菌等。多数细菌为分解者,例大肠杆菌、乳酸菌等;有的为消费者,例根瘤菌等。

35、正常人血糖含量一般维持在80-100mg/dL范围内;血糖含量高于160mg/dL,就会产生糖尿;血糖降低(50-60mg/dL),出现低血糖症状,低于45mg/dL,出现低血糖晚期症状;多食少动使摄入的物质(如糖类)过多会导致肥胖。

36、吸收及运输:葡萄糖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主动运输),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以甘油和脂肪酸和形式被吸收,大部分再度合成为脂肪,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组织器官中。以氨基酸的形式吸收,随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

37、利用直观演示,让学生从观察实物和教具的方式导入新课。

38、利用实验操作的方法导入新课。

39、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40、19世纪30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JacobSchleiden)、施旺(TheodarSchwann)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扩展5)

——高一生物知识点 40句菁华

1、DNA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配对,G与C配对。

2、DNA复制的计算规律:每次复制的子代DNA中各有一条链是其上一代DNA分子中的,即有一半被保留。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形成2n个DNA,但含有最初母链的DNA分子有2个,可形成2ⅹ2n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最初脱氧核苷酸链的有2条。子代DNA和亲代DNA相同,假设x为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母链的数量,形成新的DNA所需要游离的脱氧核苷酸数为子代DNA中所求脱氧核苷酸总数2nx减去所求脱氧核苷酸在最初母链的数量x 。

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质体。

4、根尖分生区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叶绿体、中心体、液泡。

5、生理活动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通过有氧呼吸产生)、线粒体(通过氨基酸脱水缩合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高尔基体(植物细胞壁的合成)、核糖体(脱水缩合形成肽链)。

6、原核细胞中具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

7、具膜结构的细胞器:单层膜的细胞器有液泡、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不具膜结构的细胞器有核糖体、中心体。

8、具有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

9、参与细胞分裂的细胞器有核糖体(间期蛋白质的合成)、中心体(中心粒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高尔基体(与植物细胞分裂末期纺锤体的形成有关)、线粒体(为细胞分裂提供能量)。

10、含色素的细胞器有叶绿体、有色体、液泡。叶绿体

11、:3 : 3 : 1 9 :3 : 3 : 1

12、人体内水分的动态*衡是靠水分的摄入和排出的动态*衡实现的

13、有氧呼吸过程

14、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动物和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称为发酵,但动植物的无氧呼吸不能称为发酵。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但有些原核生物仍可进行有氧呼吸。

15、有H2O生成一定是有氧呼吸,有CO2生成一定不是乳酸发酵。

16、水稻等植物长期水淹后烂根的原因:无氧呼吸的产物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玉米种子烂胚的原因: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对细胞有毒害作用。

17、实验原理

18、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的CO2是由无氧呼吸产生的。【方法例析】对比实验和对照实验

19、染色质:指细胞核内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故叫染色质。主要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在细胞有丝分裂间期:染色质呈细长丝状且交织成网状,在细胞有丝分裂的分裂期,染色质细丝高度螺旋、缩短变粗成圆柱状或杆状的染色体。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种物质在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两种不同的形态。

20、调控:细胞核是代谢的调控中心。其DNA通过控制蛋白质类物质的合成调控生命活动。

21、细胞中染色体数目:

22、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23、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

24、固体培养基的制备:计算→称量→溶化→灭菌→倒*板

25、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板法。

26、*板划线法是通过连续划线,将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表面,稀释涂布*板法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分别涂布到培养基表面。当它们稀释到一定程度后,微生物将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在培养基上形成单个菌落。

27、显微镜直接计数也是测定微生物数量的常用方法,但它包括了死亡的微生物。

28、筛选纤维素分解菌的方法:刚果红染色法,其原理是刚果红可以与像纤维素这样的多糖物质形成红色复合物,但并不和水解后的纤维二糖和葡萄糖发生这种反应。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解后,刚果红—纤维素的复合物无法形成,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产生了透明圈,说明纤维素被分解了,说明有纤维素分解菌)

29、目前常用的酶制剂有四类:蛋白酶、脂肪酶、淀粉酶和纤维素酶,其中应用最广泛、效果最明显的是碱性蛋白酶和碱性脂肪酶。

30、固定化酵母细胞时,酵母细胞的活化用蒸馏水;配制海藻酸钠溶液时,加热要用小火,或者间断加热;要将海藻酸钠溶液冷却至室温,再加入活化的酵母细胞。CaCl2溶液有利于凝胶珠形成稳定的结构。

31、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仅在男性个体中遗传

32、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克服生殖隔离(不同生物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33、体液调节中,激素调节起主要作用。

34、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5、前期

36、后期

37、细胞内的 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

38、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39、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40、致癌因子的种类有三类。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扩展6)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如静下心来好好写写总结吧。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总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一生物知识点总结,欢迎阅读与收藏。

  1、绿色开花植物是由根、茎、叶、花、种、果实六大器官组成的。其中,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花果实种子属于生殖器官。

  2、在成熟的植物体内,总保留着一部分不分化的细胞,它们终生保持分生能力,这样的细胞群构成的组织,叫做分生组织。分生组织的细胞小,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能够不断产生新细胞,再由这些细胞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保护组织(保护内部器官)、疏导组织(如茎、叶脉、根尖对成熟区等能运输水和无机盐)、营养组织(储藏营养物质)等。

  1、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协调配合,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脑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

  神经系统

  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概括:反射和传导功能。

  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3、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

  4、脑干也是脑的组成部分,下部与脊髓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神经细胞跟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神经元的这些结构形态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7、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到兴奋。(说明: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

  3、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一般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4、反射和反射弧不同,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而且只有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反射活动,反射是一种生理活动,而反射弧是一种结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实现的。例如:排尿中枢受损,将不能排尿,只能采用人工导尿。另外,如果大脑控制排尿的中枢受损,将无意识排尿。人能有意识地控制排尿,说明脊髓有传导功能,大脑能控制排尿。婴幼儿易尿床,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控制力差。

  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

  一、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二、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

  三、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

  四、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五、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

  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

  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

  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

  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

  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

  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一、生物区别于非生物要看生命现象:

  新陈代谢

  2.生长发育

  3.繁殖

  4.遗传变异

  5.应激性

  病毒是个特殊的例子:病毒无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自我复制,寄生生活,所以是生物。

  二、新陈代谢是其他各项生命活动的基础。

  三、探究实验要求设置对照装置并且变量唯一。巴斯德最成功的地方是他动手设计了曲颈瓶。

  四、显微镜的考点:

  ①由低倍镜换高倍镜时视野变暗,物象变大,视野中的数目增多。

  ②显微镜最主要的结构是目镜和物镜。③对光时用低倍的物镜和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④观察装片时:镜筒下降时,操作者的眼睛注视物镜,目的避免压碎玻片标本。

  ⑤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一个污点,你推测它可能存在的位置是目镜、物镜、玻片标本。先转目再移片

  ⑥物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的长度越长。目镜放大倍数越大,镜头的长度越短。

  五、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细胞。

  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区别是无细胞壁、叶绿体、液泡。

  六、细胞分裂时,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先复制。然后是细胞核一分为二,再然后是细胞质分成两份。

  七、细胞分化的结果是产生了组织。例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生物体内存在不同的结构主要是由于细胞分化的结果。


初一生物下册的知识点(5)份(扩展7)

——初一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一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如立即行动起来写一份总结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生物上学期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

  一、生物的特征:

  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2、生物能进行呼吸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6、由细胞构成(病毒除外)二、调查的一般方法

  步骤:明确调查目的、确定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记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撰写调查报告

  三、生物的分类

  按照形态结构分: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陆生生物、水生生物按照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宠物四、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生物圈的范围:大气圈的底部:可飞翔的鸟类、昆虫、细菌等

  水圈的大部:距海*面150米内的水层岩石圈的表面: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2、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基本条件: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3、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光、水分、温度等【光对鼠妇生活影响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照实验的设计(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P19的例子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调节空气湿度、植物的枯叶枯枝腐烂后可调节土壤肥力、动物粪便改良土壤、蚯蚓松土

  5、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一片森林,一块农田,一片草原,一个湖泊,等都可以看作一个生态系统。6、生态系统的组成:

  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部分:阳光、水、空气、温度

  7、如果将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中的所有生物分别称重,在一般情况下数量做大的应该是生产者。8、植物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动物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9、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流动的。营养级越高,生物数量越少;营养级越高,有毒物质沿食物链积累(富集)。

  10、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在一般情况下,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是相对稳定的。但这种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限度,超过则会遭到破坏。1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有许多是全球性的。

  12、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13、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注意DDT的例子(富集)课本26页。

  第二单元生物和细胞一、显微镜的结构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细准焦螺旋。

  转动方向和升降方向的关系:顺时针转动准焦螺旋,镜筒下降;反之则上升二、显微镜的使用

  1、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2、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3、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加工制成玻片标本。

  三、观察植物细胞:实验过程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细胞壁:支持、保护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即: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四、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基本单位。五、细胞中的物质

  有机物(一般含碳,可烧):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这些都是大分子

  无机物(一般不含碳):水、无机物、氧等,这些都是小分子

  六、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对物质有选择性,有用物质进入,废物排出。七、细胞内的能量转换器: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细胞内的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产生氧。

  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是细胞内的“动力工厂”“发动机”。

  二者联系:都是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

  二者区别: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分解有机物,将有机物中储存的化学能释放出来供细胞利用。八、动植物细胞都有线粒体。

  九、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遗传信息存在于细胞核中1、多莉羊的例子p55,

  2、细胞核中的遗传信息的载体DNA3、DNA的结构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DNA上的一个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片断5、DNA和蛋白质组成染色体

  不同的生物个体,染色体的形态、数量完全不同;同种生物个体,染色体在形态、数量保持一定;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数量要保持恒定,否则会有严重的遗传病。6、细胞的控制中心是细胞核

  十、细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的统一体。十一、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1、生物的由小长大是由于:细胞的分裂和细胞的生长2、细胞的分裂

  (1)染色体进行复制

  (2)细胞核分成等同的两个细胞核(3)细胞质分成两份

  (4)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十二、新生命的开端———**卵

  1、经细胞分化形成的各种各样的细胞各自聚集在一起才能行使其功能,这些形态结构相似、功能相同的细胞聚集起来所形成的细胞群叫做组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