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

首页 / 知识 / | 2022-10-03 00:00:00 生物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1

  1.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 ,男性是 。

  2. 2.就性染色体而言,男性形成的**有含 的和含 的两种。

  第五节

  1.生物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2.探究花生果实大小的变异。

  3.变异的原因 遗传和环境

  4.变异的应用 育种

  1.生物的变异首先取决于 ,其次与 也有关系。 引起的变异不能遗传给后代。

  2.高产奶牛的培育应用了 ,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应用了 ,太空椒的培育应用了 。

  第三章

  生物的进化

  第一节

  1.科学的推测,

  2.生命的起源

  (1)原始的地球条件

  (2)原始海洋

  (3)米勒的实验

  1.科学推测需要有 ,还需要有 ,也需要 。

  2.原始大气层是由 等构成的。

  3.原始生命形成的摇篮是 。

  第二节

  1.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

  2.生物进化的证据:化石

  3.生物进化的历程

  4.生物进化的趋势

  1.越古老的地层中,成为化石的生物越 。

  2.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

  。

  3.地球上最早出现的植物是 。

  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脊椎动物是 。

  第三节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2.生物进化的原因 自然选择

  1.保护色的形成是 长期作用的结果。

  2.自然选择的基础是 ,动力是 ,结果是 ,前提是 。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2

  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1、无性生殖:是一类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无性生殖的方式有:分裂生殖、出芽生殖、孢子生殖、营养生殖。

  3、出芽生殖的有:酵母菌、水螅等;营养生殖的有:马铃薯、景天等;分裂生殖的有:细菌,蓝菌,变形虫,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孢子生殖的有:根霉、青霉等。

  4、植物的无性生殖

  ⑴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

  ⑵营养生殖:植物依靠营养器官进行的无性生殖。

  ⑶营养生殖的优点:①能够保持植物亲本的优良性状,②加快植物繁殖的速度。

  ⑷常用的营养生殖方法:嫁接、扦插和压条。

  嫁接的定义:是把一株植物体的芽或带有芽的枝条接到另一株植物体上,使它们愈合成一株完整的植物体的方法。

  用于嫁接的芽或枝条叫做接穗,被嫁接的植物体叫做砧木。

  接穗的条件:生长健壮且无病虫害;砧木的条件:根系发达,茎秆粗壮。

  提高嫁接成活率的方法是要将接穗和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的在一起,这样两部分形成层分裂产生的细胞才能生长愈合在一起。

  生活中枝接的方法的植物有柑、橘;芽接的有桃、苹果、山楂等;压条的有石榴;扦插的有月季,杨、柳等。

  5、植物的组织培养

  (1)植物组织培养:将植物的器官、组织或细胞等,在无菌的条件下,培养在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和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它逐渐发育成完整的植物体。

  (2)植物组织培养在培养基中的组织块被诱导形成愈伤组织,从而发育成完整的植株个体。

  (3)植物组织培养的优点:

  (a)在短时间内产生大批植物;(b)防止植物病毒的侵害

  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1、植物的有性生殖:一般是指由亲代产生生殖细胞,通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成为**卵,进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传粉:植物开花后,雄蕊花药中的花粉通过不同途径传送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⑴自花传粉:同一朵花的雄蕊花药中的花粉传给雌蕊

  ⑵异花传粉:一朵花的雄蕊的花粉传给另一朵花的雌蕊

  3、**

  ⑴**卵:当花粉管从珠孔进入胚珠后,末端破裂,**释放出来,与卵细胞结合,成为**卵。

  ⑵**:植物的**与卵细胞结合成**卵的过程。

  (3)子房包括子房壁和胚珠。胚珠的外层是珠被,胚珠里靠*珠孔的地方有一个比较大的卵细胞。

  生物八年级学*方法

  最重要的是做题与总结。

  1)把做题当成积累。

  在做题中你会逐渐摸清哪些地方经常成为考点。尤其是大题,出题套路会比较固定,答案也很固定。比如一些有“本质是”这样字眼的题一般要答与基因、DNA有关的知识点;又如,问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为什么是单向传递的、要答“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生物是很有规律的一个学科掌握这些常考一些卡点的知识点,会保证得一个中等、稳定的分数。

  2)将经典的题收入记忆中。每一道生物题其实都是老师们智慧的结晶,一些考点,单独考的时候并不难,你甚至可以不假思索地回答出来,但出题人往往会将你在不同阶段学到的知识归纳、找出其共性进行考察,这样就考察了你对知识点掌握的准确性,以及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能力。这种题一般为选择题。例如:问:下列哪细胞器可以产生水?然后给你列出了如下细胞器:核糖体、叶绿体线粒体、溶酶体、液泡等等,A、B、C、D四个选项分别包含了上述细胞器中的几种,你就要动用之前学过的所有关于细胞器内的反应的知识点:在学蛋白质时,学了脱水缩合可以产生水,场所:核糖体。在学细胞呼吸时,学了有氧呼吸第三步时会产生水,场所:线粒体内膜,所以答案为:线粒体、核糖体。通过这道题,你可以归纳出:能产生水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这,就转化成你自己的积累了。这样一来,做题不仅检验了你的知识掌握的怎么样,还替你归纳、总结了知识点,丰富了你的知识储备所以,对经典的题适当加以记忆,会让你的知识网交织的更紧密,不失为冲击高分的良策。

  3)选择兼顾速度与准度。在*时的练*中,一套题往往会包含30—40道选择题,每道题大约分值在1—2分,但可别小瞧了选择题,正式的高考中一个选择要占6分,相比较而言,大题的一个空也就1—2分所以说,选择好坏对试卷的分数起着很大的决定性。在*时的训练中有些同学往往做到一半就失去了耐心,继续答时准确率就大大下降。对于这种情况,不妨尝试此法:按从前往后的答题顺序,先把考察概念,定义,识图(甚至看一遍题就能给出答案的)的简单题先答上,然后回头攻克涉及分析较繁琐,计算量较大的繁琐题目或难题。这样自信心有了,也能避免被难题卡住,造成简单题没时间考虑的情况。此外,记录自己每次在选择题上花费的时间也是很重要的,争取每次都能在速度与准确性上有所突破。

  生物八年级学*技巧

  归纳

  知识归纳将帮助我们系统的整理知识和思路,很有效的提高了复*效率,达到比较好的复*效果。我认为生物知识归纳包括基本知识的归纳、*题归纳和特殊知识点归纳。

  基本知识的归纳就是把书本上的所有知识点有条理的罗列出来,解释各个术语的含义,列出它包含的的种类或分支的方向,并清晰地标明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种知识归纳能帮助你准确的理解并牢固的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做这个归纳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些参考书上的归纳,大家可以以之为基本框架,再把更具体的东西,尤其是书上的例子补充进去。

  做这种归纳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意义是帮助你读透课本。这种基本知识归纳只不过是把书上的要点和例子抄在一起,但这个过程你要翻书,几本书一起翻,就可以对同一个知识点不同的表述做比较,这可以帮助你更透彻的了解这个知识点;而想做一个比较完整、美观的知识归纳,就必须知道什么知识点放什么位置,这就要弄清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个过程又帮助你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点,理清思路。最后再抄写一次,印象就很深刻了。所以做知识归纳最大的用处是在做的过程中帮助你熟悉课本、掌握知识点,其次才是做好了以后看。

  *题归纳就是把做过的错题、好题、经典的题目归在一起,然后写出每道题目的关键,如某个知识点或某种方法或技巧。如果是错题则写出出错的原因,尤其是要写明是哪个知识点的缺漏造成的。如果时间比较充裕,可以把题目抄在本子上,但如果觉得自己没那么多时间,可以在那道题目旁边做个记号,并写上我刚刚提到的“题目的关键”。考试前认真查看就可以了。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3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结合成**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怎样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记住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初中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

  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突破难点

  有些初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生物高频考点整理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并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7.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的上皮细胞。

  8.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9.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10.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1.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4

  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或骨骼肌)组成

  (2)骨胳肌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

  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活动的。

  (3)运动的产生过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4)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

  (5)关节的结构图:课本图

  (6)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

  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1、动物的行为分类: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攻击行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

  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而获得的行为,称学*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

  3、动物学*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

  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

  2、社会行为特征:

  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

  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

  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3、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蜜蜂跳舞—动作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

  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生态*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5

  细菌和真菌

  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2、列表细菌和真菌菌落的不同

  3、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

  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

  ②高温灭菌

  ③接种

  ④恒温培养

  4、接种——将少量的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的过程叫接种。

  5、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一定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另外,有些需氧,而有些则厌氧(即有氧时生命活动受抑制)。酵母菌可有氧呼吸,也能无氧呼吸,乳酸菌制奶也不要氧气。除少数细菌外,都不能自己合成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即营养方式为异养)

  第二节细菌

  1、细菌是由列文·虎克发现的

  2、法国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利用“鹅颈瓶”实验证明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3、细菌特征:微小,有杆状、球状、螺旋状等形态,无成形细胞核。大多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来生活,属分解者。分裂繁殖(裂殖)。有些细菌能形成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的休眠体,叫芽孢。

  4、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几乎无处不在。

  5、细菌的结构:课本图(73页)

  (1)一个细菌也是一个细胞。单细胞生物。

  (2)它和动植物的细胞都不同,主要区别在于它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此外,细菌有细胞壁(有些细菌的细胞壁外有荚膜,有些细菌生有鞭毛,却没有叶绿体,大多数细菌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并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6、细菌生殖

  细菌是靠分裂进行生殖的,20—30分钟一次。有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

  7、动物、植物、细菌、真菌细胞的对比

  8、营养方式(异养):腐生和寄生(靠现成的有机物来养活)

  腐生细菌和真菌:分解动物植物遗体;

  寄生细菌和真菌:寄生在活的动植物体内。

  9、作用:作为分解者促进自然界物质循环。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1)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3篇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1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以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实现的。

  2、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转基因超级鼠实验(研究的是鼠的个体大小,注入的是大鼠生长激素基因)启示: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5、转基因技术: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2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或卵细胞传递,因此卵细胞和**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构成,是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DNA和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有无数个基因。

  5、在形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或卵细胞中,DNA和基因也随之减少一半;而当**和卵细胞结合成**卵时,染色体又恢复成对,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3

  第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人们对遗传和变异的认识,最初是从性状开始的,以后随着科学的发展,才逐渐深入到基因水*。

  3.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4.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5.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6.转基因超级淑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或卵细胞传递,**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的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条DNA。

  5.在形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或卵细胞中而当**和卵细胞结合成**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2)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6篇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1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是指亲子间及子代个体间的差异。如一猪生九仔,连母十个样。

  3、性状就是生物体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特征的统称。

  4、肉眼不能观察到生物生理特征方面的性状。如血型。

  5、遗传学家把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称为相对性状。

  6、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但同时也受环境的影响。

  7、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间的传递

  1、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递给子代。

  2、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3、DNA分子主要存在于细胞核中,是长长的链状结构,外形很像一个螺旋形的梯子。

  4、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5、细胞核中有许多染成深色的物质,这些物质就是染色体。

  6、染色体主要是由DNA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的。

  7、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8、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23对(成对存在),DNA分子是46个(成对存在),基因有无数对(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23条(成单存在),DNA分子是23个(成单存在),基因有无数个(成单存在)。

  9、一种性状由一对基因控制,这对基因位于成对染色体的相同位置。

  10、在形成**和卵细胞的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数量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或卵细胞。

  11、 知识点整理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图: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被称为遗传学之父。

  2、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材料:具有明显相对性状的纯种豌豆。

  3、孟德尔豌豆杂交试验结论

  (1)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2)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惯上,用同一英文字母的大小写分别表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

  (3)体细胞中的基因是成对存在的,生殖细胞只有成对基因中的一个。

  (4)基因组合是Dd,只表现D控制的性状,d控制的性状不表现,但可以遗传给下一代。

  4、显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DD,Dd;隐性性状的基因组成有:dd

  5、亲代的基因组成分别是Dd,Dd,子代的基因组成有3种,分别是DD,Dd,dd ,比例分别为1:2:1 。表现型有2种,分别是显性性状(DD,Dd)和隐性性状(dd),比例是3:1 。

  6、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7、禁止*亲结婚的目的:减少后代患遗传病的机率。

  8、遗传病有红绿色盲,白化病,苯丙酮尿症等。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2、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Y,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是XX。

  3、男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Y;女性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是:22对常染色体+XX。

  4、X染色体较大,Y染色体较小。

  5、男性有两种类型的**:X或Y;女性有一种卵细胞:X。

  6、卵细胞与含X染色体的**结合,**卵发育成女孩;卵细胞与含Y染色体的**结合,**卵发育成男孩。

  7、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生男生女取决于父亲的**类型。

  8、性染色体上有与性别有关的基因,男女性别也属于性状。

  9、同种双胞胎:性别相同,长相一模一样;异卵双胞胎:性别不一定相同,长相不一样。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遗传和变异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2、引起生物变异的原因:

  (1)遗传物质改变

  (2)环境改变

  3、由遗传物质的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变异。

  4、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就不会遗传给后代,是不可遗传变异。

  5、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人工选择育种法、杂交育种法、诱变育种法。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2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如:种子繁殖(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结合成**卵→胚→种子)

  有性生殖的过程:开花→传粉→**→种子→新一代植株。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压条,分株、组织培养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1)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2)植物的扦插

  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

  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变态发育: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卵→幼虫→蛹→成虫举例: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卵→若虫→成虫。举例: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由蝗虫的**卵孵出的幼虫,形态和生活*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称为跳蝻,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

  3.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

  (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有性生殖、卵生,体外**,水中变态发育。

  (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雌雄蛙抱对有利于提高卵的**率。

  3.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与环境: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

  注意:两栖动物的发育只说是变态发育,不再区分到底是不完全变态发育还是完全变态发育。

  怎样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记住

  掌握规律

  规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联系。初中生物有自身的规律,如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生物与环境相协调。

  以及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过程。掌握这些规律将有助于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如学*线粒体就应该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突破难点

  有些初中生物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生物高频考点整理

  1.19世纪,进化论的建立者达尔文提出人类和类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

  2.四种现代类人猿: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猩猩。

  3.由于环境的改变和自身形态结构的变化,使得部分古猿进化成现在人。

  4.男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睾丸,睾丸的功能是产生**并分泌雄性激素;

  5.女性的主要生殖器官是卵巢,卵巢的主要功能是产生卵细胞并分泌雌性激素。

  6.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7.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的上皮细胞。

  8.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9.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10.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11.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3

  一.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动物按有无脊柱,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动物已知150万种,其中昆虫100万多种,是种类最多的类群。

  二.鱼类:

  靠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游泳,躯干部和尾部的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胸鳍、腹鳍和背鳍维持鱼的*衡,尾鳍控制运动的方向;鳃是鱼的呼吸器官,鳃丝密布毛细血管,可吸收溶解在水中的氧气。卵生。变温动物。

  腔肠动物:有口无**。如:海葵、海蜇、珊瑚虫等

  软体动物: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如:章鱼、乌贼、河蚌、田螺等

  甲壳动物:体表长有较硬的甲。如:虾、蟹、水蚤等

  三.蚯蚓:

  1、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

  2、以植物枯叶、朽根等为食。

  3、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在粗糙纸上比玻璃板运动快);身体分节使躯体的运动更灵活。

  4、靠可以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呼吸。

  5、是环节动物,此类还有沙蚕、水蛭等。

  四.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

  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多为胎生、哺乳。

  兔与植食性相适应的特点: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发达,无犬齿(撕裂食物),盲肠发达。

  五.空中飞行的动物:

  ①鸟:

  1、身体成流线型,前肢特化为翼,有羽毛

  2、消化系统发达,直肠短,食物残渣很快排出。

  3、胸骨具有龙骨突,便于着生发达的胸肌。

  4、有发达的气囊,减轻体重,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5、心脏发达,心率快。

  6、体温高而恒定。

  ②昆虫:

  1、特征: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翅和足都生在胸部。

  2、外骨骼的作用:支持、保护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

  3、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唯一会飞的,飞行扩大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繁殖。

  ③节肢动物:

  1、特征: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体表由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2、如:所有昆虫、蜘蛛、蜈蚣、虾、蟹等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4

  1、雄蕊和雌蕊是一朵花的主要部分。桃花是两性花,单生花,异花传粉的花,传粉媒介是昆虫,桃的食用部分是果皮。玉米是单性花,组成花序,是雌雄同株植物,异花传粉的花,传粉媒介是风力。

  2、自然传粉不足,常会引起缺粒现象,需要人工辅助授粉。

  3、**与卵细胞融合,形成**卵,这个过程叫**,这种生殖方式是有性生殖。同时另一个**与中央细胞融合形成**的中央细胞,称为双**,是绿色开花植物所特有的。

  4、必须经过传粉和**以后,子房才能发育成果实,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珠被发育成种皮,**卵发育成胚,**的中央细胞发育成胚乳。如果1个子房里有多个胚珠,就会发育成1个果实里有多粒种子。形成1个种子至少需要1个花粉。

  5、菜豆种子由种皮和胚组成。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组成。玉米种子由种皮、胚、胚乳组成。胚乳中储存着营养物质,遇碘变蓝。一粒玉米就是一个果实。

  6、种子的主要部分是胚,它是新植物的幼体,将来发育成幼苗。

  7、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种子必须具有完整的、有活力的胚以及供胚发育的营养物质,且不处于休眠期。种子萌发一般不需要光。

  8、种子萌发的过程:吸水膨胀,种皮变软→呼吸作用增强(逐步分解贮藏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化为可以被细胞吸收利用的物

  质输送给胚的胚根、胚轴和胚芽;有机物逐渐减少)→胚根首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轴伸长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9、根冠有保护作用,属于保护组织;分生区细胞体积较小,呈正方形,细胞壁薄,细胞核大,细胞质浓,属于分生组织;伸长区细胞出现液泡,能迅速伸长并吸收少量的水和无机盐;成熟区细胞开始分化,内部出现导管,表皮细胞向外突出形成根毛增大了吸收的表面积,是吸收水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10、根的生长主要依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和伸长区细胞的伸长。

  11、含氮的无机盐能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繁茂,如白菜、菠菜等叶类蔬菜需要较多;含磷的无机盐可以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种子提早成熟,如桃、李等花果类需要较多;含钾的无机盐使植物茎杆健壮,促进淀粉的形成和运输,如小麦、土豆等作物需要较多。

  12、枝芽能发育成枝条,其中生长点能分裂、分化产生新的芽结构,芽轴发育成茎,叶原基发育成幼叶,幼叶发育成叶,芽原基发育成侧芽。

  13、木本茎中的形成层属于分生组织,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使茎能逐年加粗。

  14、顶芽生长旺盛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对棉花打顶就是破坏顶端优势现象使其多长侧枝多开花多结果;行道树要破坏顶端优势使其多长侧枝,用材树要保护顶芽,摘除侧芽以使植株高大笔直。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5

  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过程:擦、滴、撕、展、盖、染、吸。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方法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技巧

  练*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归纳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听课时要记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预*时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6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一、各种环境中的动物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动物的分类

  2、识别鱼类和无脊椎动物常见动物

  鱼类:中华鲟海马黄鳝

  无脊椎动物:海葵海蜇章鱼鱿鱼

  3、鱼类的主要特征

  ①靠鱼鳍和尾部摆动的协调作用游泳

  ②能在水中呼吸。用腮呼吸

  ③鱼体表有鳞,外形呈梭形,能减少游泳阻力

  ④鱼体分头部、躯干和尾部三部分。

  4、鱼鳃为鲜红色,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流出。经鳃流出的水与由口流入的水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二)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生动物适应环境的特征:(陆地环境无水,无浮力,气态氧,不易隐蔽)

  ①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②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以便觅食和避敌。

  ③除蚯蚓外,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位于体内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

  ④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蠕动。

  3、蚯蚓的体温会随周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属变温动物。

  4、蚯蚓要靠能分泌粘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所以在观察蚯蚓的实验中要经常用浸水的湿棉球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

  5、大雨过后雨水会将土壤中的空气排挤出去,蚯蚓会纷纷爬到地面上来呼吸。

  6、哺乳动物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体温恒定(鸟也有)

  7、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体温的恒定,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三)空中飞行的动物

  1、鸟适于飞行的特点:可以说“鸟的全身都为飞行而设计”。

  ①身体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翼是鸟的飞行器官)

  ③胸肌发达。

  ④胸部有龙骨突,长骨中空。

  ⑤消化系统发达,食量大消化快(提供充足的能量),排便及时。(减轻体重)

  ⑥循环系统发达: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有体循环和肺循环,血液运输营养和氧气的能力强。所以鸟体温高而恒定。

  ⑦呼吸系统发达:有气囊可辅助呼吸,与肺构成双重呼吸,可提供充足的氧气。

  2、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分布广泛,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

  3、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是3对足和2对翅。

  4、昆虫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昆虫是用气管呼吸

  6、节肢动物的特点是:

  ①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

  ②体表有外骨骼,

  ③足和触角分节。

  蜘蛛、蜈蚣、虾、蟹等不是昆虫。但它们与昆虫都属于节肢动物。(有足)

  7、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为成体,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

  8、爬行动物有:鳄鱼、乌龟、甲鱼、蛇等

  二、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1、动物的行为:孔雀开屏仙鹤起舞大雁南飞蜜蜂采蜜

  不是动物的行为有:肠胃的蠕动心脏的跳动血液的流动

  2、动物的行为表现为各种各样的运动。

  (一)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

  2、每一组肌肉的两端分别附着在不同骨上,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课本P30图V—1617)

  3、关节头从关节窝滑脱出来叫做脱臼。

  4、运动并不仅靠运动系统,还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供应能量。

  三、动物的行为

  1、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如蜻蜓点水、孔雀开屏、青蛙冬眠等都是动物的行为;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2、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幼蛙捕食昆虫、菜青虫总取食十字花科植物等。

  3、学*行为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而获得的行为。如动物学会绕道取食。

  4、动物越高等,学*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5、有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具有社会行为。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有蚂蚁群体、狮子群体、狒狒群体、蜜蜂群体等

  6、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可起传递信息的作用。如蚂蚁是靠气味来传递信息,蜜蜂是靠跳舞来传递信息。

  7、用提取的或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素作引诱剂,可诱杀农业害虫。

  8、探究菜青虫的取食行为实验操作中要注意的是:

  ①找到菜青虫的卵后要进行隔离饲养,隔离饲养的原因。

  ②选择含特殊挥发油的植物的叶片较好如:芹菜、莴苣、莴笋叶等,不要选择有毛或带刺的叶子如:玉米、甘蔗叶等。

  四、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动物在生态系统

  ①维持生态*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任一环节出了问题,就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所以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

  4、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如“乳房生物反应器,即人类通过对某种动物的遗传基因进行改造,使这些动物的乳房可以产生分泌出人们需要的某种物质”。可节省建厂房和买设备的费用,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6、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

  例如::宇航员穿的“抗荷服”(模仿长颈鹿)、冷光灯(模仿萤火虫)、雷达(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薄壳建筑(模仿乌龟的背甲)、智能机器人。

  五、细菌和真菌(它们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异养)

  1、菌落: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叫菌落。

  菌落大小颜色形状

  细菌较小白色表面光滑粘稠或粗糙干燥

  霉菌较大有红、绿、黄、褐、等呈绒毛状、絮状蛛网状

  2、培养细菌真菌的方法:(P56—57)

  ①配制培养基:含营养物质的有机物②高温灭菌③接种④恒温培养

  3、细菌真菌生存的条件:水分、适宜的温度、有机物。

  4、细菌是单细胞生物。它的细胞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5、细菌靠细胞分裂生殖。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不是生殖细胞),对不良环境有较强抵抗力。细菌快速繁殖和形成芽孢的特性,使它们无处不在。

  6、真菌既有单细胞(如酵母菌)的;又有多细胞的(如霉菌、蘑菇、木耳等),它们的菌体由许多菌丝构成。真菌是通过产生孢子繁殖的。

  7、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细胞结构细菌真菌植物动物

  细胞壁√√√×

  细胞膜√√√√

  细胞质√√√√

  细胞核×√√√

  叶绿体——√×

  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

  1、在自然界中作用:

  ①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把动植物遗体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被植物重新吸收利用,制造有机物。故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重要作用。

  ②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营寄生生活的微生物从活的动植物体上吸收营养物质,致人畜患病。如链球菌引起扁桃体炎,真菌引起手足癣、小麦叶锈病。

  ③与动植物共生。◇真菌与藻类共生形成地衣;◇根瘤菌与豆科植物共生,帮助植物固氮,增加土壤肥力;◇草食动物与胃肠内分解植物纤维的细菌共生;人的肠道中一些细菌能制造维生素B12和维生素K对身体有益。

  2、制作发酵食品:

  酵母菌(可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生二氧化碳)可酿酒、制作馒头面包。

  3、抗生素是一些真菌产生的可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

  如青霉菌可产生青霉素。(长有绿毛的浆糊可防止伤口发炎。)

  七、生物的多样性极其保护

  1、生物分类的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分类的目的:弄清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2、植物分类主要观察形态结构。被子植物分类的依据是花、果实、种子。

  3、动物分类依据外部形态结构、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

  4、生物分类单位从大到小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

  5、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一个种里只有一种生物,同种生物亲缘关系最*。

  6、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物种越多,共同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分类单位越小,包含物种越少,共同特征越多,亲缘关系越*。界当中的生物种类最多,共同特征最少。

  7、生物多样性内涵:生物种类多样性;基因多样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种类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每种生物都是一个丰富的基因库。)

  9、保护生物多样性根本措施: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10、我国是“裸子植物的故乡”。是裸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

  11、利用基因多样性改良作物品种典型实例:袁隆*培育杂交水稻。

  12、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滥砍乱伐,滥捕乱杀,环境污染,外来物种入侵。很多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栖息地遭到破坏。

  13、我国珍稀爬行动物“活化石”扬子鳄;我国特有的珍稀哺乳动物是大熊猫、白鳍豚、金丝猴

  14、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15、我国已建立保护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动植物自然保护区。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3)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3篇

  第一节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 遗传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指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的差异。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2. 性状:生物体所表现的的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和行为方式统称为性状。

  3.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例如:家兔的黑毛与白毛。

  4.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例: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

  5 转基因超级鼠的启示:基因决定生物的性状,同时也说明在生物传种接代中,生物传下去的是基因而不是性状。

  6. 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第二节 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在有性生殖过程中,基因经**或卵细胞传递,**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间传递的“桥梁”。

  2.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 片段。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4.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46条),也就包含了46个DNA。

  5. 在形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的一条进入**或卵细胞中,而当**和卵细胞结合成**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亲代细胞中染色体的水*,其中有一半染色体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

  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如图:课本P31

  第三节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

  (2)实验过程:把矮豌豆的花粉授给高豌豆(或相反),获得了杂交后的种子,结果杂交后的种子发育的植株都是高杆的。孟德尔又把杂交高豌豆的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高矮之比为3:1)。

  (3)在相对性状的遗传中,表现为隐性性状(矮豌豆)的,其基因组成只有dd一种,表现为显性性状(高豌豆)的,其基因组成有DD或Dd两种。

  基因型比例: DD:Dd:dd=1:2:1

  表现型比例: 3 :1

  2. 我国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亲携带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比例较大,其后代患该遗传病的几率就增大。

  第四节 人的性别遗传

  1. 性染色体是指在体细胞中能决定性别性别的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性染色体有2条。

  2. 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男:44条+XY 女:44条+XX)。其中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对男女不一样,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3. 生殖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22条+Y或22条+X),卵细胞(22条+X)。

  4. 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比例为1∶1.

  第五节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可遗传的变异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不可遗传的.变异是由环境因素的变化而引起的变异。

  3. 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人工选择、杂交育种、太空育种(基因突变)。

  4. 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2、生态系统: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的整体。它包括生物部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温度等),二者缺一不可。

  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4、生物与生物的关系: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竞争关系(争夺食物、空间等)、合作关系。

  5、食物链:起点是一定是生产者(植物)。终点是消费者(动物)。食物链中的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

  显微镜细胞的结构

  1、显微镜所看物象是倒像,放大倍数等于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细胞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细胞总数越少(大暗少)

  2、调节光线强弱的结构:光线暗时:用大光圈、凹面镜

  光线强时: 用小光圈、*面镜

  3、制作植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清水;制作动物细胞临时装片,应滴加一滴生理盐水,目的是为了保持细胞正常的形态;二者均用稀碘液染色,目的是为了更好观察细胞结构。

  4、动植物细胞的最根本的区别是有无细胞壁,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植物的绿色部分,一般在叶片中才有,当然部分茎也有)

  5、动植物细胞共有的结构: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膜、核、质)

  光合作用的器官是叶,场所是叶绿体;动物植物呼吸作用的场所是线粒体

  细胞核:储存遗传物质(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

  液泡:存在酸甜苦辣等物质

  细胞的生活及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1、细胞的分裂:就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细胞数目和形态结构和原细胞一样

  2、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形态结构的细胞群的过程。细胞分化的结果是形成组织

  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4、绿色植物细胞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5、动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胞织器系人)

  6、动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

  7、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通过表膜进行呼吸,通过食物泡消化食物

  8、病毒: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仅有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构成

  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森林生态系统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4)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复*3篇

  1、细菌的发现:17世纪后叶,荷兰人列文.虎克制作了显微镜,观察发现了细菌;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证实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巴斯德还发现了乳酸菌、酵母菌(真菌的一种),提出了保存酒和牛奶的巴氏消毒法以及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后人称他为“微生物学之父”。

  2、细菌的大小:大约10亿个细菌堆积起来,才有一颗小米那么大。

  3、细菌的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单细胞,独立生活。

  4、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外面还有鞭毛和荚膜。

  与植物不同之处:虽有DNA集中的区域,却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因此像细菌这样的生物被称为原核生物);虽有细胞壁,却没有叶绿体(异养)。

  5、细菌的营养方式:多数细菌利用现成的有机物,把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是生态系统的分解者。

  6、细菌的生殖:靠分裂生殖在环境适宜的时候,不到半小时分裂一次。

  7、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小,繁殖快和形成芽孢的特性。(细菌生长发育后期,个体缩小,细胞壁增厚,形成芽孢,芽孢是细菌的休眠体,对不良环境有较强的抵抗能力,可随风飘散,再萌发成细菌)

  1、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1)生态环境改变和破坏;(2)掠夺式开发利用;(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如来自国外的水葫芦)

  2、建立自然保护区:含义:是指含有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这个区域就是自然保护区。功能:具有“天然基因库”、“天然实验室”和“活的自然博物馆”的特点。目的:(1)保护生态系统(如长白山温带森林生态系统自然保护区)(2)保护珍稀动植物(如保护斑头鸟、棕头鸥等鸟类及其生存环境的青海湖鸟岛保护区

  3、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2)迁地保护——迁出原地,移入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3)建立濒危物种种质库(种子、**库)(4)健全法制管理,全球合作生物的种类多种多样;不同种生物及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归根结底是基因组成有差别。生物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环境,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首先要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的法律和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自然保护纲要》。我国还是最先加入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国家之一。

  作为一名公民,在保护我国的生物多样性方面,应当如何做?

  (1)人人都来植树造林;(2)开展鸟周活动;(3)人人都来消灭白色垃圾;

  (4)不随地吐痰,不随意打鸟,不攀折花木等

  6、植物的分类:

  无茎叶(无根):藻类植物(如:水绵、海带)

  无种子无根的(假根):苔藓植物(如:葫芦藓)

  有茎叶有根的:蕨类植物(如:肾蕨)

  种子无果皮包被:裸子植物(如:松树、杉树)

  有种子种子有果皮包被:被子植物

  (1)单子叶植物:*行脉,一片子叶(如玉米)(2)双子叶植物:网状脉,两片子叶(如大豆)

  第一章

  一.动物的分类

  1.动物大约有150万种,依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按照动物生活的环境和运动方式的不同,可将动物分为三类:水中生活的动物,陆地生活的动物,空中飞行的动物。

  二.水中生活的动物

  1.鱼之所以能生活在水中,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鳍)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鳃)。

  1)能靠游泳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

  图中各部位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鱼是靠尾鳍和躯干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尾鳍可以控制游泳的方向,背鳍、胸鳍、腹鳍主要保持身体的*衡

  2)能在水中呼吸

  鱼的呼吸器官:是鳃,鳃的主要部分为鳃丝,鳃丝中密布毛细血管,有利于

  水中的溶氧进行气体交换。

  呼吸过程:水是从口进入鱼鳃,又从鳃盖后缘流出,流出鳃的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增多了,氧气减少了。鱼鳃中密布的毛细血管对鱼能在水中呼吸是至关重要的,鱼离开水后,鳃丝粘连,气体交换效率低,很快窒息死亡。

  2.其他水生动物:海葵、海蜇、珊瑚虫有口无**,属于腔肠动物。

  章鱼、乌贼、河蚌属于软体动物。虾类和蟹类属于甲壳动物。

  三.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生动物对陆地生活的适应:

  ①气候干燥--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鳞、甲、外骨骼等;昆虫有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有支撑身体和运动的器官:四肢、足等;

  ③呼吸—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壁呼吸)

  ④环境复杂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2.环节动物的代表—蚯蚓

  ①生活*性: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植物的 为食

  ②外部形态: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身体有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称为环节动物。蚯蚓的呼吸是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

  ③体温:蚯蚓的身体没有保温结构,所以不能保持能恒定的体温,因此,蚯蚓只能生活在变化不大的土壤深层。

  3.兔:①胎生,哺乳,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

  ②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③用肺呼吸

  ④循环系统:兔的心脏有四个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体温恒定

  ⑤消化系统:兔是植食性动物。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还有发达的盲肠,这些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性相适应的(草食性)。

  狼、虎等哺乳动物,除了有门齿、臼齿外,还有锋利的犬齿用于撕裂食物(肉食性)。

  4.哺乳类和鸟类都是恒温动物,它们的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循环途径,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使体温不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5.哺乳动物约有4000多种,一般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

  6.足够的食物、水分和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四.空中飞行的动物

  能飞行的动物有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脊椎动物中的鸟,以及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1.鸟类的特征:,身体呈流线型,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进行双重呼吸;心脏发达,输送氧气能力强,体温高而恒定。鸟类的身体结构和生理特点是与它的飞行生活相适应的。

  2.昆虫是动物中种类最多的一类,超过100万种,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多数有翅能飞行,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能飞的动物。

  3.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运动器官——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

  4.外骨骼的作用: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5.节肢动物包括蜘蛛、蜈蚣、虾、蟹等,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6.两栖动物: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两栖动物。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和行为

  一.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1.运动系统的组成:骨骼和肌肉。骨骼起杠杆作用,关节对运动起支点作用,骨骼肌两端附着在不同的骨上,在运动中起动力作用。骨骼肌由肌腹和肌腱构成。

  2.骨、关节和肌肉的协调配合完成各种动作

  骨骼肌的特性:受刺激会收缩。骨骼肌的`两端附着在两块骨上,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使躯体完成各种动作。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互相配合活动。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5)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菁华5篇)

  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GF+GG–FF-G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和对比法

  压强

  ⑴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⑶公式p=F/S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帕斯卡(Pa);F:牛顿(N)S:米2(m2)。

  A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一般F=G=mg)和受力面积S(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

  ⑷压强单位Pa的认识:一张报纸*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

  ⑸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

  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面受的压力F=G容+G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p=F/S)。

  液体的压强

  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2、测量:压强计用途:测量液体内部的压强。

  3、液体压强的规律:

  ⑴液体对容器底和测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⑵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都相等;

  ⑶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⑷不同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在深度相同时,液体密度越大,液体压强越大。

  压强公式:

  ⑴推导过程:(结合课本)

  液柱体积V=Sh;质量m=ρV=ρSh

  液片受到的压力:F=G=mg=ρShg.

  液片受到的压强:p=F/S=ρgh

  ⑵液体压强公式p=ρgh说明:

  A、公式适用的条件为:液体

  B、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为:p:Pa;ρ:kg/m3g:N/kg;h:m

  C、从公式中看出:液体的压强只与液体的密度和液体的深度有关,而与液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容器的底面积、容器形状均无关。的帕斯卡破桶实验充分说明这一点。

  D、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图象:

  计算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问题:

  一般方法:㈠首先确定压强p=ρgh;㈡其次确定压力F=pS

  特殊情况:压强:对直柱形容器可先求F用p=F/S

  压力:①作图法②对直柱形容器F=G

  连通器:

  ⑴定义: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

  ⑵原理:连通器里装一种液体且液体不流动时,各容器的液面保持相*

  ⑶应用:茶壶、锅炉水位计、乳牛自动喂水器、船闸等都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来工作的。

  学*物理注意事项

  (1)物理用语是学*物理的语言工具,必须学好。物理用语中专用词、专用符号、相关的科学家名字及贡献需要一定的记忆。这些内容也是有规律可循的。比如,每个物理量的表示字母,多数都是用物理名称的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用心准确的记忆。

  (2)有些物理量的修饰语也要注意,比如只能说“由于”或“”“具有”惯性不能说“受到”惯性;物理规律或定律的陈述,一般都是条件式陈述或因果关系式陈述,不能因果倒置,是要扣分的。比如在*面镜成像规律中“像与物大小相等”不能说成“物与像大小相等”。理解并灵活运用上述规律,正确使用物理用语,记忆物理概念,陈述物理现象或物理规律,就无需死记硬背,也不用担心表述不自如的尴尬。

  (3)物理公式的书写、物理计算题的解题格式,都要做到规范和熟练。它们是学好物理的基础。

  惯性知识点

  (1)惯性:一切物体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2)对“惯性”的理解需注意的地方:

  ①“一切物体”包括受力或不受力、运动或静止的所有固体、液体气体。

  ②惯性是物体本身所固有的一种属性,不是一种力,所以说“物体受到惯性”或“物体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F浮=G

  ρ液<ρ物>ρ物ρ液>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2/3)ρ

  分析:F浮=G则:ρ液V排g=ρ物Vg

  ρ物=(V排/V)?ρ液=23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

  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

  漂浮ρ液<ρ物;v排④判断物体浮沉(状态)有两种方法:比较F浮与G或比较ρ液与ρ物。

  ⑤物体吊在测力计上,在空中重力为G,浸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示数为F则物体密度为:ρ物=Gρ/(G-F)

  ⑥冰或冰中含有木块、蜡块、等密度小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不变,冰中含有铁块、石块等密大于水的物体,冰化为水后液面下降。

  5、阿基米德原理:

  (1)、内容: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2)、公式表示:F浮=G排=ρ液V排g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液体对物体的浮力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体积、重力、形状、浸没的深度等均无关。

  (3)、适用条件:液体(或气体)

  6:漂浮问题“五规律”:(历年中考频率较高)

  规律一:物体漂浮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它受的重力;

  规律二: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所受浮力相同;

  规律三:同一物体在不同液体里漂浮,在密度大的液体里浸入的体积小;

  规律四:漂浮物体浸入液体的体积是它总体积的几分之几,物体密度就是液体密度的几分之几;

  规律五:将漂浮物体全部浸入液体里,需加的竖直向下的外力等于液体对物体增大的浮力。

  7、浮力的利用:

  (1)、轮船:

  工作原理:要使密度大于水的材料制成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必须把它做成空心的,使它能够排开更多的水。

  排水量: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单位t由排水量m可计算出: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排开液体的重力G排=mg;轮船受到的浮力F浮=mg轮船和货物共重G=mg。

  (2)、潜水艇:

  工作原理:潜水艇的下潜和上浮是靠改变自身重力来实现的。

  (3)、气球和飞艇:

  工作原理:气球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升空的。气球里充的是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如:氢气、氦气或热空气。为了能定向航行而不随风飘荡,人们把气球发展成为飞艇。

  (4)、密度计:

  原理:利用物体的漂浮条件来进行工作。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6)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 50句菁华

1、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2、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3、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4、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5、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6、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7、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8、环节动物

9、4蛭

10、软体动物

11、鱼

12、1鱼的种类

13、1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14、2代表动物

15、3青蛙的主要特征

16、哺乳动物

17、1运动系统的组成

18、5运动的意义

19、1社会行为的特征

20、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1、2细菌的结构

22、4真菌的结构

23、7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24、1病毒的种类

25、生物的分类

26、3种

27、2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

28、3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的原因

29、联想记忆法。

30、细菌的发现: 17世纪后叶,列文 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细菌

31、各种各样的真菌 霉菌:青霉和曲霉的观察比较

32、作为分解着参与物质循环

33、引起动物或人患病 真菌引起植物患病,小麦叶锈病

34、与动物共生 真菌与藻类植物共生形成地衣

35、细菌与真菌与环境的保护:污水处理厂

36、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37、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38、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39、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40、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41、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42、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3、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44、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45、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46、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47、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组成【或骨、关节、骨骼肌】

48、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而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先天性行为指动物生来就有的、由体内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对维持最基本的生存必不可少,如蜘蛛织网等。而学*行为则是指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而获得的行为。动物越高等,学*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

49、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 它可节省费用,简化程序和减少污染

50、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了解常见仿生例子)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7)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30句菁华

1、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2、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3、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4、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5、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6、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7、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8、生物的特征:

9、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10、性别决定的类型:(1)X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11、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12、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13、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14、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15、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16、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17、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18、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19、变态发育:在由**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性差异很大。

20、昆虫是卵生、有性生殖、体内**。

21、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2、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23、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蝙蝠、鸟类等

24、鸟类适于飞行的主要特征?

25、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是也唯一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

26、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完成各种活动【特别是伸、曲肘动作: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则相反】

27、生态*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当稳定状态的现象

28、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29、体表被覆羽毛——保温和飞行

30、前肢变成翼——扇形适于扇动空气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8)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对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等方面情况进行评价与描述的一种书面材料,写总结有利于我们学*和工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你想知道总结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物八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分享。

  一、微生物与食品

  1、酵母菌:是一类单细胞真菌,广泛用于食品和发酵工业。如烤制面包或蒸镘头、酿酒等。

  2、醋酸菌:用于酿醋。

  3、乳酸菌:用于制酸奶和泡菜。制泡菜时,乳酸菌在没有氧气的条件下,分解糖类产生乳酸。

  4、大型真菌:如蘑菇、木耳、灵芝等可以直接食用或制药。

  二、微生物与疾病

  1、寄生在人体表面或体内,使人患病。如艾滋病就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它寄生在人体内的淋巴细胞中,使人体免疫能力下降。

  2、菌痢是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患病主要是由于食用了被痢疾杆菌污染的食物。

  3、本身致病物质或毒素使人患病: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素具有致癌作用,毒蘑菇、毒蝇蕈、毒粉褶菌等,被误食后会使人、畜中毒。

  三、微生物与医药

  1、提供维生素:多数酵母菌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提供医药用。

  2、抗生素:青霉素和头孢素是相应的真菌产生的抗生素;链霉素、金霉素、卡那霉素和庆大霉素等抗生素是某些放线菌产生的。

  四、微生物的应用前景

  1、氨基酸、有机酸、酶制剂、菌肥和农药生产方面得到应用。

  2、生产沼气;利用秸杆、粪便和产甲烷细菌等产生沼气。

  3、用于基因工程:涌过基因工程用微生物产胰岛素、乙肝疫苗、干扰素等。

  4、生产动植物产品;今后可由微生物大量生产动植物产品。

  5、在采油、冶金、治理环境污染等方面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动物的类群:

  1、动物的种类多样,根据体内有没有脊椎,可以分为两大类: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2、脊椎动物若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排列,应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鱼类的代表动物是鲫鱼,鱼类的特征是终身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

  4、鱼是靠尾鳍的摆动和躯干部扭动获得前进的动力;调整方向用尾鳍,维持身体*衡用胸鳍、背鳍、腹鳍鳍等。

  5、某同学想做鱼鳍有游泳中的实验,但一时找不到鱼,便用一个模型来代替,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6、(P25)两栖动物的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称为蝌蚪,经变态发育变为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类动物有青蛙、蟾蜍、大鲵等。

  7、鸟类的特征:体表被羽毛,前肢变为翼,体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

  8、鸟类适天飞行的特点如下:

  (1)身体表面:呈流线型,被覆羽毛,前肢变为翼,翼呈扇面结构,表面积大,可以扇动空气而飞行。

  (2)运动系统:骨薄,长骨中空,胸骨突出,称为龙骨突,有发达的胸肌。

  (3)呼吸系统:特有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主要靠的结构是气囊。这种呼吸方式的特点是鸟类每呼吸一次,气体两次进出肺。

  (4)消化系统:食量大,直肠短。

  (5)循环系统:心脏功能强劲。这些特点决定了鸟类可以快速而且长久的飞行。

  9、哺乳动物的特点:除个别的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的特点。其代表动物是家兔,家兔体内有膈,将体腔分为胸腔的腹腔;兔的牙齿分为门齿和臼齿,其作用分别是切断和磨碎食物。肉食动物有发达的犬齿。这些特点都是和它们的食性相适应的。

  10、动物种类特别多,但只有两种是恒温动物,它们是鸟类和哺乳类。

  11、我们学过的无脊椎动物从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是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环节动物(如蚯蚓)、(节肢动物)分三类:(1)昆虫(2)甲壳动物,如虾、蟹(3)其它:如蜘蛛和蜈蚣)

  12、腔肠动物的特点是有口无**。举例海蜇、海葵、珊瑚虫等。

  13、蚯蚓的运动是靠肌肉的交替收缩和舒张并在刚毛的辅助下完成的;呼吸是靠湿润的体壁进行的。将两条蚯蚓分别放于光滑的玻璃板和粗糙的硬纸板上,运动速度在硬纸板上的快。

  14、节肢动物的特点: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外骨骼的作用有二,分别是防止水份的散失和保护身体内部柔软的器官。)

  15、昆虫的特点是: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三对足和两对翅。

  怎样背生物才能很快的记住

  突破难点

  初中生物有些知识比较复杂,或是过于抽象,同学们学起来感到有困难,这时就应化难为易,设法突破难点。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复杂问题简单化。生物知识中,有许多难点存在于生命运动的复杂过程中,难以全面准确地掌握,而抓主要矛盾、抓矛盾的主要方面,能使知识一目了然。

  归纳总结

  在初中生物新课学*过程中,一般都是将知识分块学*。但当学完一部分内容之后,就应该把各分块的知识联系起来,归纳整理成系统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在脑子里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而且也便于理解和记忆。

  谐音串记法

  (1)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线叶双无心糖。

  即: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

  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

  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1.生物的特征:

  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②生物能进行呼吸

  ③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⑤生物能生长(由小到大)和繁殖

  ⑥生物都有遗传(相同)和变异(不同)的特性

  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就叫生物圈。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也是最大的生命系统。

  3.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捕食、竞争、合作、寄生。

  1、染色体的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亚中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组型也叫核型,是指一种生物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观察染色体组型最好的时期是有丝分裂的中期。

  2、性别决定的类型:(1)X型:雄性个体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异型的性染色体(X),雌性个体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XX)的性别决定类型。(2)ZW型:与X型相反,同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雄性,而异型性染色体的个体是雌性。蛾类、蝶类、鸟类(鸡、鸭、鹅)的性别决定属于“ZW”型。

  3、色盲病是一种先天性色觉障碍病,不能分辨各种颜色或两种颜色。其中,常见的色盲是红绿色盲,患者对红色、绿色分不清,全色盲极个别。色盲基因(b)以及它的等位基因——正常人的B就位于X染色体上,而染色体的相应位置上没有什么色觉的基因。

  4、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在写色觉基因型时,为了与常染色体的基因相区别,一定要先写出性染色体,再在右上角标明基因型。):色盲女性(XbXb),正常(携带者)女性(XBXb),正常女性(XBXB),色盲男性(Xb),正常男性(XB)。由此可见,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只要他的X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患男>患女。

  5、色盲的遗传特点:男性多于女性 一般地说,色盲这种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不病)遗传给他的外孙子(隔代遗传、交叉遗传)。色盲基因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

  6、血友病简介:症状——血液中缺少一种凝血因子,故凝血时间延长,或出血不止;血友病也是一种伴X隐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色盲完全一样。

  生物的多样性

  1、在被子植物中常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是花、果实和种子。

  2、生物分类的七个等级从高到低的顺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的单位是界。

  3、分类单位越大,包含的种类越多,其中生物相似的特征越少,亲缘关系越远。

  4、马在生物上的地位是(见书)。

  5、桃在分类上的地位是(见书)。

  6、生物的多样性不仅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还包括基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的多样性。

  7、我国是_子植物最丰富的国家,故有“_子植物的故乡”的美称。

  8、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根本的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9、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现我国已建立1500多个,其中有保护大熊猫的卧龙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为保护完整的温带森林系统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

  10、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我国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国自然保护纲要》等法律和文件。

  59、造成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有滥砍乱伐、滥捕滥猎、环境污染、生物入侵。

  60、当前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是人为破坏。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初中生物怎么学*

  想要学好初中生物,首先要保证认真预*,上课专心听讲,做好笔记。预*是为了让同学们可以提前了解知识点,而上课专心听讲则是学生学好生物知识的关键。

  听讲也是有技巧的,学生们每天上课的时间是一样的,但学*成绩就不一样,这就证明大家的听课效率不同。初中生在上生物课的时候,要全神贯注,并且思考教师提出的相关问题。

  做笔记则是为了简化生物重要的知识点,听课的时候,记下老师讲授的知识点,可以加深印象,减轻考试复*的负担。

  另外,学*生物切记死记硬背,想要取得好成绩,就要活学活用。生物是一门生活科学,来源于自然,来源于生活。紧密的联系生活实际,知识就会为你所用。

  单细胞生物知识点

  1、单细胞生物:眼虫、大肠杆菌、酵母菌、草履虫、衣藻、变形虫

  2、观察草履虫时,棉花纤维使草履虫得运动速度变慢,利于观察。从培养液的表层吸一滴是因为草履虫需要氧气,都聚集在培养液的表层。

  3、草履虫的结构:

  (1)胞肛:不能消化的食物残渣从胞肛排出。

  (2)食物泡:食物泡随着细胞质的流动,期中的食物逐渐被消化。

  (3)口沟:细菌和微小的浮游植物等食物由口沟进入体内。

  (4)纤毛:草履虫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5)表膜:氧的摄入、二氧化碳的排出都通过表膜。

  (6)收集管、伸缩泡:把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收集起来,排到体外。

  (7)细胞质

  (8)细胞核:大核、小核。

  4、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有利(鱼类的天然饵料)也有害(疟原虫、痢疾变形虫、赤潮)。

  5、赤潮是水体受到污染,大量含氮、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洋导致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6、草履虫是一个生物体,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食盐对于草履虫来说是不利刺激,肉汁对草履虫来说是有利刺激。

  一、动物(第一章至第三章)

  1. 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

  2. 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 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 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 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 ②用鳃在水中呼吸

  4. 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的适应:①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外骨骼. ②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有多种运动方式. ③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肺和气管(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 ④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快而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

  5. 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靠湿润的体壁呼吸.可根据环带着生在身体前端来判断首尾(环带也叫生殖带)

  6. 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

  7. 哺乳动物:具胎生,哺乳,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体温恒定等特征.如兔、大熊猫

  8. 恒温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包括鸟类和哺乳动物.反之,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

  9. 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10. 兔:体表被毛,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牙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在细菌作用下,有助于植物纤维质的消化),大脑发达, 四肢灵活

  11.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是陆生动物生存的基本环境条件


八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 (菁华5篇)(扩展9)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给我们下一阶段的学*和工作生活做指导,因此我们需要回头归纳,写一份总结了。那么总结要注意有什么内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八年级生物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节尝试对生物进行分类

  1、植物的分类:按照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来分分为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2、动物的分类:低等到高等、水生到陆生分为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3、微生物的分类:细菌、真菌。

  第二节从种到界

  1、生物分类等级从小到大是:种、属、科、目、纲、门、界。

  2、种是分类的最基本单位。同种生物的亲缘关系越*。

  3、生物命名法:瑞典人林奈提出的双名法,即属名+种加词。

  第二章认识生物的多样性

  1、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

  (1)生物种类多样性(即物种多样性)。

  (2)基因多样性。

  (3)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我国是裸子植物最丰富国家,被称为“裸子植物的故乡”。

  3、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实质是基因多样性。

  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根本措施是:保护生物的栖息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5、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6、建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1)是天然的基因库。

  (2)天然的实验室。

  (3)活的自然博物馆。

  一、知识结构1

  腔肠动物:珊瑚

  软体动物:河蚌

  无脊柱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蚯蚓

  注:(1)对动物的分类,除比较外部形态结构

  还要比较内部构造和生理功能(2)细菌真菌等的分类也是根据它们的

  形态结构特征进行

  动物的分类节肢动物:蜘蛛鱼类两栖类:大鲵

  有脊柱爬行类:龟

  鸟类哺乳类

  脊椎动物

  藻类如水绵无种子苔藓如地钱孢子植物

  2植物的分类蕨类如肾蕨裸子植物如油松、银杏有种子

  病毒3、微生物细菌真菌

  被子植物玉米、向日葵

  种子植物

  知识点归纳

  动物(第五单元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章各种环境中的动物第一节水中生活的动物---鱼

  1、运动器官:尾鳍控制并保持前进方向)

  胸鳍和腹鳍保持*衡

  尾部和躯干产生前进的动力

  2、呼吸器官:鳃,鳃丝(内布满毛细血管,有利于气体交换)口与鳃盖交替张合。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

  ①能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来取食和避敌。②用鳃在水中呼吸。(08中考)

  4、鱼离不开水的原因:呼吸器官是鳃,鳃丝在水中时能展开来,离开了水就不能展开,就得不到充足的氧气而死亡。

  5、模拟实验:科学研究过程中,在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以用模仿实验某一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来做实验,或者模仿某些条件来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就叫模拟实验。第二节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环境特点与陆生动物对环境的适应:(08中考)

  (1)气候干燥→有防止体内水分散失的结构,如角质的鳞或甲,昆虫有外骨骼.

  (2)缺少水的浮力→具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气态氧供呼吸→具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呼吸器官,如气管和肺(蚯蚓例外,靠体表呼吸)(4)昼夜温差大,环境变化复杂→有发达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对多变环境及时作出反应。2、环节动物

  (1)身体由许多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叫环节动物,如蚯蚓、沙蚕、水蛭。(2)蚯蚓:

  生活环境:蚯蚓生活富含腐殖质的湿润土壤中,昼伏夜出。食性:枯枝落叶、垃圾运动: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

  呼吸: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呼吸.,黏液溶解氧气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到达蚯蚓全身。(07、09中考)3、哺乳动物:

  (1)主要特征:体表被毛胎生,哺乳。如兔、大熊猫(07、08中考)

  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体腔:有膈分为胸腔和腹腔,膈是哺乳动物特有的特征。

  (2)陆地中生活的动物所要的基本条件是:

  足够的食物、水分、隐蔽地

  (3)兔:

  体表:被毛保温)呼吸:用肺呼吸,

  循环:心脏四腔,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体温恒定,消化:牙齿分门齿和臼齿,盲肠发达,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神经:神经系统发达调节体温,体温恒定。生殖:胎生、哺乳(后代成活率高)运动:跳跃(后退比前腿发达)4、变温动物和恒温动物的区别:

  (1)恒温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可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使体温不随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恒温意义:减少对外界环境依赖性,扩大生活和分布范围

  (2)变温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改变的动物是变温动物,如蛇、昆虫等。第三节空中飞行的动物1、鸟类

  适于空中飞翔生活的结构特征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

  (2)运动:有翅(翼):羽毛翅膀展开利于飞行

  胸肌发达,骨轻,长骨中空,有利减轻体重

  (3)消化:角质喙,无牙齿,食量大、消化快、直肠短,排便快,没有膀胱,不贮存粪便,减轻体重。

  (4)呼吸:用肺呼吸,气囊辅助肺的呼吸,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进行双重呼吸。

  (5)循环:心脏4腔,输送氧的能力增强,有利于有机物的分解。体温高恒定,42度左右。

  2、昆虫

  (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2)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都生在胸部。

  (3)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4)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5)昆虫的外骨骼不会随身体生长,因此会发生蜕皮。

  3、两栖动物: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

  第二章动物的运动与行为第一节动物的运动

  (1)哺乳动物运动系统由骨骼和肌肉(或骨骼肌)组成

  (2)骨胳肌结构:骨骼肌包括中间较粗的肌腹和两端较细呈乳白色的肌腱,

  骨胳肌特性:骨骼肌受神经刺激后有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所以与骨相连的肌肉至少有两组相互配合活动的。

  (3)运动的产生过程: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会牵动骨头绕关节活动,

  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4)运动系统在神经系统控制和调节,以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运动。(5)关节的结构图:如右图(09中考)(6)骨、关节、骨骼肌的协作屈肘: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双手自然下垂同时处于舒张状态,双手有重物同时处于收缩状态)

  (1)外型:流线型或梭型结构,第二节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1、动物的行为分类:

  按行为表现不同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等;按获得途径不同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2、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行为: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行为。如蜘蛛织网、蜜蜂采蜜、母鸡孵蛋、小鸟喂鱼、幼袋鼠吃奶、鸟的迁徙。

  (2)学*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而获得的行为,称学*行为。如鹦鹉学舌,小狗算数,猴做花样表演、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喝牛奶。

  3、动物学*行为意义:动物越高等,学*能力越强,适应环境能力也就越强,对生存也就越有意义。第三节动物的社会行为。(P37)

  1、社会行为:营群体生活的动物,群体内部不同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从而具有的行为。如白蚁群体、狒狒群体2、社会行为特征:①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②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③有的还形成等级

  3、通讯:一个群体中的动物个体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现象。分工合作需随时交流信息,交流

  方式有动作、声音、和气味等。(09中考)

  蜜蜂跳舞动作黑长尾猴声音蚂蚁气味蝶蛾类昆虫性外激素(气味)第三章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第一节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

  1、动物在自然界中作用:(08、09中考)

  ①维持自然界中生态*衡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③帮助植物传粉、播种

  2、生态*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的现象。

  3、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其中任一环节出了问题,都会影响整个生态系统。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各种生物与环境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4、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如用瓢虫杀灭、控制棉蚜数量。主要方法有:以虫治虫、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第二节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1、动物可供人类食用、药用、观赏用等,与生物反应器和仿生关系密切。

  2、生物反应器:利用生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个生物或生物的某个器官即生物反应器。目前最理想的生物反应器是“乳房生物反应器”。它可节省费用,简化程序和减少污染3、仿生: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的方法。细菌和真菌(第四章和第五章)第四章分布广泛的细菌和真菌第一节细菌和真菌的分布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