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

首页 / 总结 / |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1

  新课程特别强**师要有合作精神,有关专家还总结出了教师相互合作的七大益处(心理支持、产生新想法、示范合作、汲取力量、减少工作负担、增强动机、支持变革),集体备课让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以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理解,拓展教学思路,今年我们开展了全校性的集体备课活动,在这次数学集体备课中,我是一个组织者,又是一个参与者。现将这个学期的数学集体备课做一个阶段总结。

  这个学期开学后第五周我们开展了第一次活动。在第一次的活动中,我们强调了集体备课的重要性,集体备课的目的,集体备课的计划,展开了讨论,比如教案的流程,教案的格式,集体备课的时间,每个人承担的任务,如何合理使用集体备课的教材。总体有如下几点。

  一、制定制度,进行操作

  1、固定时间、地点、人员:以年级组为单位,固定每两周一次,星期三下午第三节课在会议室室进行集体备课,备课组长做好考勤记录。

  2、安排人员整理,确定了每位老师备课的内容,以及上交时间。负责人进行初审。

  3、固定每次备课内容:为了减少盲目性,开学初,各备课组长就组织讨论本学期的教学方向、重点研讨内容、教学时间的调配等宏观性的问题,再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制定好本年级集体备课计划。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我们主要讨论下周上课内容、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个人素质得到充分的展现与提高。

  4、结合本班实际修改:各教师领到资料后,必须根据本班具体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甚至再创造,力求体现一种共性和个性完美的结合。

  5、及时反馈改进:人总是在不断的反思中进步的。为了吸取经验,总结教训,我们要求老师一课一反思,记下课堂发生的事件,每次集体备课时首先讨论交流上周教后感,必要时请有关专家解难释疑。

  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备课为课堂服务

  提高集体备课的实效,集体备课只是形式,目的在于提高教师的专业水*,把“教科研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的工作落到实处。理论联系实际,我们不仅停在纸上,我们在集体备课中还进行了自已的得意片段教学,在集体备课中展现自已的特色,15周时一年级的陈艳华和王晓丽老师上了一节的校内优质课,上完课后,老师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充分肯定了这两节课的优点,同时提出了意见。从这两节课来看,集体备课是有质量的,集合了大家的智慧,同时也展现了个人的.特色。我们每次的活动都有影像资料,同时也有文字记录。

  三、在集体备课中老师成长了。

  通过一个学期的集体备课,老师们认真钻研教材,自已先独立编写教案,然后给大家一起审核,老师们你一言,我一语,互相交流,积极讨论,在争议中成长了,有了收获,然后带到课堂去,自已再进行加工,通过这样的活动,老师们有了更多交流的机会,提供了锻炼的*台。而且也带动了很多中年老师学*电脑的积极性。他们都主动去学*电脑,也有一些从来没有摸过电脑的中老年老师,也表示要去培训电脑。这就是活动中老师们成长了。

  四、及时总结反思,得到提升

  这个学期结束了,每个参与集体备课的老师进行及时总结反思,撰写了自已的案例与反思,写出了这个学期来自已集体备课中的困惑,还认真写出了自已的体会和总结。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2

  我们备课组共有四名教师,我们互相信任、互相帮助、互相学*、互相探讨、互相研究、互相提高。一学期以来,我们三年级数学备课组在教研组的带动下,全组教师坚持教育、教学理论的学*,积极参加各教研活动,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为提高我校的数学教学质量出了一份力。

  一、坚持理论学*,优化课堂教学

  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预先通知各个成员,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在教学中,我们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争取作到思想性、趣味性、知识性、科学性相统一。

  为加强修养,提高素质,我们认真学*教研教改知识,每月一个主题,并且积极撰写教学反思,了解教研教改信息,善学才能善研,善研才能善教,已成为全组教师的共识,不光如此,我们还注意用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加强课堂改革。

  二、积极参加和开展教研活动

  我组老师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还坚持除了组内的上课听课,这一学期备课组每人开了1节公开课。在活动中学到了新一轮的课改的新理念,新的教学方法、策略,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我们学期初备课组活动有计划,学期末备课组活动有总结。为了改革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坚持开展互相听、评活动,且把这个活动做为一个重要的教研活动。我组教师十分重视听评课活动,听课前认真备课设计教案,互相切磋;听课后认真评课。如教学内容安排是否恰当,难点是否突破,教法是否得当,教学手段的使用,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否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对老师的教学基本功等方面进行中肯、全面的评论和探讨。听评课活动促进了教学水*的提高。

  三、在课余时间经常交流教学经验、体会

  由于办公室的特点,我们数学备课组的老师经常坐在一起,除了每次的备课组活动,*时我们在教学中有什么好的方法、点子,有什么疑难的问题都会及时地在办公室进行交流。其实备课组的活动不一定都是要统一一个时间坐在一起讨论,任何时间只要大家有想法都可以进行交流。

  本学期我们备课组还组织了学生作品展、数学竞赛等学科活动,增强了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当然备课组有收获,但也有做的不够的地方。比如开展活动没有周期性,在培优和补差方面还没有发挥团队精神,在下学期会努力改进。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任重而道远。希望在新一年的工作中,全组成员通过努力,继续发扬团结无私协作进取的精神能够在培优补差这方面取得更大的突破,培养真正学有所得,学有所长的小学生。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3

  一个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们三年级的全体数学老师,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在我将三年级数学备课组这个学期以来的集体备课工作做个小结:

  (一)加强学*,提高认识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为了备好课,我们是利用每天的备课时间进行集体备课,集体备课能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作用,有利于教师之间相互切磋教艺,资源共享,减少教师的劳动强度,过去每人一学期要做十个单元教材分析,现在组内分工后每人只需做两至三个单元,教师的精力更集中,备课的质量也更高了。在集体备课中我们注意做到了“四个统一”:即***学目标要求、***学重点、统一双基训练、***学进度。打破了过去那种各自为战的局面,集体备课有效地提高了备课的质量,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促进了学科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所以,我们组4个数学老师都能够非常积极地参与到集体备课中来。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和业务素质。我们二年级组积极开展集体备课活动,前有方案,后有总结。整个活动自始至终都要求严格,组织严密,工作扎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在备课活动过程中,每个课案都会考虑到网上授课形式与线下授课形式的不同,备课教师积极想策略、提方案。集体备课内容是根据教材中的难点确定的,意在通过集中研讨,共同攻关,各个击破。通过个人备课、集中研讨、共同修改、课后反思等环节,每个课案都经过了多人合作、多轮反思,可以说最后形成的意见,既是个人的见解,又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深入研究教材,优化网络课堂教学

  在教学中,我们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利用兴趣点激发学*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数学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体现,是提高课堂教学效能的重要环节。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目标就是让学生不是接受数学知识而是学会利用数学知识,让学生把数学学好的同时还能很好的运用。保证课堂作业的有效性,我们坚持在课堂作业设计时关注学生基本知识的学*巩固与拓展、基本技能与*惯的形成、基本方法的掌握、完成作业时的基本态度与情感、作业体现的基本思想、学生完成作业的基本时间等层面,尽可能设计一些多元化、层次化、情境型、合作型、探究型作业,杜绝过难、无趣、无意、无关、单一等弊端,每天的课堂作业准时提交,并对作业进行及时的检查与评价。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能力和家里学*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效率。并通过电话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自信心和学*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本组共有4位老师,在备课、说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使自己在学*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作为主备人,要精心准备,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为了备好自己的课,大家查资料、共讨论,仔细钻研教材,认真书写教案。通过交流研讨,大家找到集体备课的意义,对新教材的处理交换了意见,大家对新教材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本学期我们组织了4节同课异构课,我们集体备课集体磨课,集体评课集体反思,让传统课堂和“互联网+教育”下的信息化课堂进行了碰撞,让老师认识到信息化手段的合理运用能最大限度的优化课堂教学,整合教学资源,触发了老师进一步学*的积极性。尤其是魏喜娟老师的《两位数乘法的口算》,在学校的公开课上受到了大家高度的赞扬。大家共同的感悟是:集体备课是教学科学化的有效途径,是教师情感与情感的沟通,是教师个体思维的碰撞,是教师集体智慧的结晶。可以说,集体备课大家收获多多,受益匪浅。

  (五)积极学*信息化技术手段,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参加网上研修,集体研讨,对于微课的制作方法、演示文稿的设计与制作、课堂导入的设计都进行了细致的学*,并且积极的应用到*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整体的信息化应用能力都有了大幅的提升。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4

  时间过得真快,一学期的工作即将结束,在这一学期中,我立足岗位,勤奋敬业,团结协作,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现简要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提高思想认识

  新课标的出台对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尤其是我们使用的还是老教材,要想在老教材中体现新课标、新理念更有一定的难度。本学期我们备课组继续加强了对数学新课标的理论学*,使老师们进一步明确了新课标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有效的指导。还学*了一些其他教育教学理论,切实改变教育观念,以此来指导我们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从而不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和业务素质。

  (二)深入课题研究,优化课堂教学

  我组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经常集体备课,共同研讨教案,把课题研究渗透到学科教学中。在教学中,我们能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坚持贯彻启发式教学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训练为主线,不断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如在教学时,老师们在上课时能结合新的理念,创设宽松愉悦的学*氛围,设计情趣横生的生活数学,使学生学的有趣,学的轻松。在教学认钟表时,让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便于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

  (三)注重对学生自主学**惯的培养

  除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自主学*能力的培养,我们还注重对学生课前预*能力和家里学*作业能力的培养。教给他们自学的方法,引导他们怎样进行课前预*,把遇到的疑难问题记下来,以便在课堂上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探讨,提高学*效率。并通过“手机短信”常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换信息,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使他们的学*自信心和学*兴趣有了一定的提高。

  (四)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不断反思提高

  本组共有六位老师,结合自己的研究课题,*时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严格执行互听互评课制度,在上课、听课、评课活动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使自己在学*中成长,在不断反思中提高。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 5

  组长述职报告备课是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同时又是学校教导处本期重点抓的一项工作,为此,我组这学期对这项工作十分重视,落在了实处,在这里对这项工作进行梳理、小结,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为今后工作的开始做好伏笔。

  一、认真读书,独立设计教案

  此环节是我组教师备课的第一环节,从认真读大纲、课标开始,接着读教材,读例题、*题,继而阅读参考书和别人的课案,初步构思出课堂各环节的活动设计,独立地写出第一遍教案。

  二、合作交流,二次修改教案

  每一个单元完成教学后,要对这单元教学中的点点滴滴进行反思小结,同时对下一单元的新内容的教学进行讨论、交流,从教学内容的顺序、步骤、删减、增补谈起,从单元目标到课时目标一一进行分解制定,对新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类,寻找到知识的生长点、迁移点,为新课中的铺垫环节的设计做好充分的准备,然而每一位老师对例题的教学提出自己的教学方案在组内进行交流,选择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法、学法设计教案,小到准备题的设计,环节之间怎样过渡,探究活动怎样开展,采用那种方式进行,巩固练*的层次、题型,做哪些教具、学具的准备,都要在组内进行讨论研究,统一认识后在进行课案的第二次修改。

  三、课后反思,改进提高教案

  课后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学生的闪光点、作业中的各种现状、也要利用课间休息进行反馈交流,提出一些改进措施,写出教学反思,如我们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这一章节时,事前对教材认真学*,梳理出每一小节的知识点,对教案设计进行了大体的统一,然而在教学后,普遍反映学生理解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特别是除数的小数点移动后,被除数也随着扩大相同的倍数,学生做得特差有的只移动除数的小数点而不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有的'表面移动了,算完后商的小数点又与移动前的小数点对齐了,有的移动的位数又不是同样多,还有的书写混乱,看不清被除数的小数点在哪里,无法正确地与商对齐,还有的试商困难,针对这些现状,老师们聚在一起商量讨论出单项训练各个击破的办法,先训练被除数除数的小数点同时移动,再教一种简便清晰的书写,即先竖式上表现出除数的小数点移动情况,而被除数在草稿纸上移好后再写上去,这样可避免商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错的情况发生,渐渐地学生计算的效果好多了,正确率也大大提高,这不能不说是大家智慧的结晶。

  四、互相学*,共同提高

  本期的集体备课有幸请到了龙华、跃进分校的老师们参加,在学*教材、梳理知识点谈教法学法时,大家都积极踊跃发言,都谈出了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意见,这也给我们不少的启发,特别是跃进小学的老师谈到对差生的教学和小组活动的有效开展,对每一教师的启迪,让我们看到了他们的敬业精神和对差生的关爱,同时也学到一些思想和方法,这对我们的教学有极大的帮助。

  最后,我想说的是,集体备课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园地,是相互学*、共同进步的场所,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措施,是每一位教师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愿大家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宽广。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扩展阅读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扩展1)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2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征吗?(板书:两步连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看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练*巩固,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就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1、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

  2、课件出示。

  师:小茄子告诉我们什么?大家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核对。

  3、课件出示。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核对。

  4、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2)让学生各自独立列式解答。

  (3)教师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口述画出线段图:

  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苹果树是桃树的6倍,掌握这题的两种解法。

  5、对比练*。

  (1)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一次可以运4吨,6辆汽车8次能运多少吨水果?

  (2)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可以运4吨,第一次来了6辆汽车,第二次来了8辆汽车,两次次一共运进多少吨水果?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评议,辨析两道应用题的异同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第(2)题的两种解法:

  方法一:6+8=14(辆);14×4=56(吨)。

  方法二:4×6=24(吨);4×8=32(吨);32+24=56(吨)。

  6、第6题。

  (1)观察插图,你读懂了什么?

  (2)要求8次一共运煤多少吨,一定要先知道什么?

  (3)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7、第7题。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2)告诉我们“每人每天组装8台电脑”,现在要求几人几天?

  (3)你打算怎么做?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这是连乘问题的又一种类型,也有两种不同的解答。

  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步连乘应用题,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谈谈你的收获,好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小明家离小华家有23米远,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小明家到小华距离的4倍,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列式计算(列竖式)

  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用了4分钟,大生从家骑自行车到体育场也用肋分钟。

  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出示主题图)

  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列式

  你会计算吗?动笔算一算

  指明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指2—3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试一试

  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三、练一练

  1、用竖式计算

  131×7612×83×4934×541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

  ⑴261×38×123

  ⑵621×38×312

  你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P73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4、去年放养896尾鱼苗,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提了什么问题/

  怎样求呢?

  学生说出方法并说出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你觉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一样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4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 *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5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 *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扩展2)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1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2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征吗?(板书:两步连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看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练*巩固,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就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1、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

  2、课件出示。

  师:小茄子告诉我们什么?大家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核对。

  3、课件出示。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核对。

  4、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2)让学生各自独立列式解答。

  (3)教师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口述画出线段图:

  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苹果树是桃树的6倍,掌握这题的两种解法。

  5、对比练*。

  (1)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一次可以运4吨,6辆汽车8次能运多少吨水果?

  (2)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可以运4吨,第一次来了6辆汽车,第二次来了8辆汽车,两次次一共运进多少吨水果?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评议,辨析两道应用题的异同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第(2)题的两种解法:

  方法一:6+8=14(辆);14×4=56(吨)。

  方法二:4×6=24(吨);4×8=32(吨);32+24=56(吨)。

  6、第6题。

  (1)观察插图,你读懂了什么?

  (2)要求8次一共运煤多少吨,一定要先知道什么?

  (3)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7、第7题。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2)告诉我们“每人每天组装8台电脑”,现在要求几人几天?

  (3)你打算怎么做?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这是连乘问题的又一种类型,也有两种不同的解答。

  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步连乘应用题,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谈谈你的收获,好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3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小明家离小华家有23米远,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小明家到小华距离的4倍,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学生列式计算(列竖式)

  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小华从家跑步到体育场用了4分钟,大生从家骑自行车到体育场也用肋分钟。

  小华每分钟跑152米,大生每分钟行248米。(出示主题图)

  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列式

  你会计算吗?动笔算一算

  指明说一说计算过程

  师:积的百位上应该写几?为什么?

  指2—3名学生说一说计算过程。

  试一试

  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少米?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板演,组织交流

  三、练一练

  1、用竖式计算

  131×7612×83×4934×541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2、算一算,看看积各是几位数

  ⑴261×38×123

  ⑵621×38×312

  你发现了什么?

  3、教科书P73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交流

  4、去年放养896尾鱼苗,今年放养的鱼苗数是去年的2倍,今年放养多少尾?

  告诉了我们什么信息?

  提了什么问题/

  怎样求呢?

  学生说出方法并说出计算过程?

  四、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你觉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方法一样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4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 *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5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 *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 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课课时五 (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 19 + 49 57 - 27 1 - 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 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扩展3)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范文五份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1

  教学目的:

  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三位数除以-?位数时商111间有0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被除数中间不够商1怎么办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32:8 45:5 63:7 4296 54:9 25:5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760:4 405^2

  3.被除数末尾或中间有。时怎么办?

  二、新授

  1.出示例7:星光小学83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天文馆,*均每批有多少人?

  ⑴读题,做什么方法,为什么做除法?怎么列式?

  ⑵832^4=?自己列竖式算一算,再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两个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3: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写0,不写行不行?还有没有不同的写法?

  ⑷打开书31页,看看书上的两种写法,你认为哪种好?为什么?

  2.做一?做:615^3 624:6 21892 525:5

  ⑴同桌任选一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

  ⑶集体订正

  3.判断对错33页,第2题

  ⑴这些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多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的计算过程。

  2、初步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了解竖式每一步计算的含义。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方法和积极的学*态度,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乘法竖式的书写格式,掌握计算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学*方法,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一、提出问题

  (出示主题图)

  师:元旦到了。小明、小华和小英正在用彩笔画画,准备布置“迎接元旦”专刊。他们要用美丽鲜艳的彩色图画歌颂伟大的祖国,迎接新年的到来。从这幅图画中,你能提出哪些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呢?引导学生提出:他们每人都有一盒彩笔,每盒12枝。他们一共有多少枝彩笔呢?

  先请同学们估算一下,3盒大约有多少枝彩笔?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要知道准确的枝数,该怎么办呢?

  小精灵问了:怎样算一共有多少枝彩笔?

  二、探讨交流

  请同学们说一说:

  (1)用什么方法计算?怎么列式?

  (2)12×3表示什么意思?

  (3)这道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乘法计算有什么不同?

  教师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呢?

  让小组内每个同学先思考3分钟,在纸上算算看,能不能算出来。也可以摆出小棒(或其他学具)或画画图等。如果能想出几种算法的,就把几种算法都写出来。

  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把自己的算法说给同组的其他同学听。

  小组长归纳一下本小组一共想出了哪几种算法。这时教师巡回了解各组的情况,尤其要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活动。

  全班汇报。由各小组的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自己小组的各种算法,教师将其板演在黑板上。

  三、分类评价

  教师提出要求:现在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我们能不能把这些算法分分类,看看一共有几种思路。

  估计学生的算法可能有如下几类:

  1.摆学具求得数。

  引导学生摆。因为一个因数是12,所以一行摆1捆零2根;因为另一个因数是3,所以摆3行,一共摆了3捆零6根,也就是得36。

  2.画图求出得数。

  例如画出如下的图:

  3.连加法。

  12+12+12=36 4.数的分解组成。

  10×3=30

  2×3=6

  30+6=36 5.拆数法。(转化成表内乘法) 8×3=24

  或7×3=21

  或6×3=18 4×3=12

  5×3=15

  18+18=36 24+12=36

  21+15=36

  评价各种算法,组织学生议论,每一种算法是怎么算的,各有什么适用范围。

  1.摆学具和画图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我们学了数学以后就应尽量使用计算的方法来算。

  2.根据乘法的含义用连加的方法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因数的个数比较多,算起来就比较麻烦。

  3.把一个因数分解成几个十和几个一,分别与另一个因数相乘,再把几个乘积加起来。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都能算。

  4.把一个因数拆成几个一位数,再分别和另一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几个乘积相加,这种方法不管因数是几也都能算,但有时也比较麻烦。如25×6=9×6+8×6+5×6+3×6等。

  四、介绍竖式

  从刚才议论的结果来看,用数的分解组成方法来算比较简便。那么我们能不能把这三个算式像加法竖式那样合并成一个竖式呢?下面就请大家打开课本第74页看看小英是怎样列出乘法竖式的。

  先出示有部分积相加的竖式,再出示简便竖式,并说明为什么可以写成简便竖式。

  学生在练*本上完成“做一做”的三题,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如有发现错误,指导订正。

  五、巩固练*。

  学生完成练*十六的作业。每道题先让学生估算,然后再用竖式计算。

  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为什么是用乘法计算。

  第2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并说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第3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后,再交流这道题有哪几种算法。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在笔算时你认为要注意什么?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3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面图,提问: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X2+宽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提问: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提问: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独立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独立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4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数学题,引起学生对数学学*的兴趣,开发他们的智

  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提高他们逻辑思考能力。

  2)让他们学会通过思考与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解答例题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让学生学会善于思考。教学难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课前准备:

  准备课堂上要讲的内容,预测提问环节所需要的使用的时间。多媒体课件,火柴棒,小奖品。

  教学过程:

  课前先向学生播放一些生活中应用数学知识的生活例子。讲一个小故事,动物中的数学“天才”蜜蜂。(蜜蜂蜂房是严格的六角柱状体,它的一端是*整的六角形开口,另一端是封闭的六角菱锥形的底,由三个相同的菱形组成。通过小故事起到让学生对数学学*产生兴趣。)

  一、游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火柴游戏,层层导入:同学们还想知道知道数学更多有趣的故事吗?今天我们来一起玩一个与数学有关的'趣味游戏好吗?

  学生讨论交流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演示摆法。

  1、下图是用24根火柴杆排成1大1小两个正方形,只能移动其中的4根火柴,要使其变成3个正方形,你会吗?

  2、六角星变菱形用18根火柴摆1个六角星(见图)。请你移动其中的6根火柴,使六角星变成6个面积相等的菱形。你知道应该怎么移动吗?

  3、用12根火柴杆,组成4个连靠在一起的单位正方形,如下图。游戏要求:

  (1)试试看,移动3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2)恢复原状,再试试看,移动4根火柴杆,把它变成3个不相连靠的正方形。

  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答对进行适当的奖励),并进行分析,然后逐渐深入课题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二、结合生活,小组互动。

  此环节分为四个小部分:

  1将学生分成几组,然后老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

  2从日常生活出发,模拟一些题目,让学生进行抢答。

  3最后进行统计,对表现最好的小组进行奖励。

  4、对相关题目进行详细的解释,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兴趣。

  具体如下:

  1.一加一不是二。(打一字)

  解析:“一”字、加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二”,而是“王”。谜底是:王

  2.一减一不是零。(打一字)

  解析:“一”字、减号“-”、再来一个“一”字,组合在一起,得到的字不是“零”,而是“三”。谜底是:三

  3.+-×(打一成语)

  解析:把支分解开即为“+、-、×”)谜底是:支离破碎

  4、一二三四五六七九十(打一字)

  谜底是:口(意为“只”少“八”)

  5、成绩是多少?(打二个数学名词)

  解析:学*成绩是用得分的数目计算的。问“多少”,可以换一个说法,改问“几何?”在中国古代数学书里,问一种物品有多少个,总是问“物有几何?”直到现在,有些地区的方言里,买东西问价钱,还是说“几何?”所以,问“成绩多少”,等于是问“分数,几何?”谜底是两个数学名词:分数、几何.

  二、探究拓展题:

  现在小明一家过一座桥,过桥时候是黑夜,所以必须有灯。现在小明过桥要1秒,小明的弟弟要3秒,小明的爸爸要6秒,小明的妈妈要8秒,小明的爷爷要12秒。每次此桥最多可过两人,而过桥的速度依过桥最慢者而定,而且灯在点燃后30秒就会熄灭。问小明一家如何过桥?

  答案:

  第一步:小明与弟弟过桥,小明回来,耗时4秒;

  第二步:小明与爸爸过河,弟弟回来,耗时9秒;

  第三步:妈妈与爷爷过河,小明回来,耗时13秒;

  最后:小明与弟弟过河,耗时4秒,总共耗时30秒,多么惊险!

  三、自主创作题:

  根据自己学过的数学知识,自主创作一幅与数学有关的图画。(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能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课堂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让学生认识数学的奥秘,进而提高对数的学*兴趣。)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集体备课教案 5

  教学目标:

  1、结合买文具的具体情境,理解小数的意义,体会小数的特征。

  2、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3、会运用小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4、感受小数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小数。

  教具学具准备:

  情景图,人民币学具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谁自己买过东西?买过什么?花了多少钱?(让学生自由发言)

  星期六,淘气也去超市买文具,却看不懂标价牌上的价格,想请大家帮帮忙,好吗?(板书课题)(出示情境图)

  二、探究新知:

  1、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1)说一说。

  认真观察情境图,你知道每种文具的单价是几元几角几分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每个标价牌上小数所表示的意义。

  (2)填一填。

  让学生动笔填写每种文具的价格,然后集体交流。

  2、认识小数的特征。

  (1)师介绍小数。

  像标价牌上用来表示文具单价的这样的数叫小数。

  观察一下,小数和我们以前学过的数有什么不同?(都有小数点)

  小数都有小数点,小数的读法也和以前的数不同。比如:16.85读作十六点八五。 (师边介绍,边板书)

  (2)让学生试读标价牌上的单价,再指名读。

  (3)师生共同小结小数的读法。

  小数点左边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点右边的部分顺次读出每个数位上的数字。

  (只要学生能正确地读出小数就可以,不要求学生背诵。)

  3、试一试。

  认真看图,图中一共是多少钱?既可以用几元几角几分表示,也可以用小数表示,认真想一想,填一填。

  (1)独立完成,师巡视,及时了解情况。

  (2)集体交流,说说是怎样想的。

  三、巩固应用。

  1、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时重点讨论“一张20元的人民币与一枚5分硬币”一共是多少钱,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

  2、统计所有教科书的价格,并填一填,与同伴说一说。 3、思考讨论:

  售货员阿姨把一件商品的价格写错了,原来是3.50元,她写成了0.35元,会出现什么结果?

  四、评价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评价一下,你自己和同学。

  板书设计:

  买文具

  小数

  16.85 读作十六点八五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扩展4)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6篇

  教学目标:

  1、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自主探索出“一个数与0相乘得0”。

  2、经历探索乘数中间月的乘法的笔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

  3、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你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今天有3只小猫去钓鱼,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有什么收获。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探索“0和一个数相乘得几”

  ⑴出示小猫钓鱼场景图

  问:(你从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你是怎样看出来的?)“3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可以怎样列式?

  ⑵学生独立列式,并计算出结果。

  ⑶问:你能改写乘乘法算式吗?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3个0相加等于0,改写乘乘法算式还可以怎样写?

  ⑷想一想:0×7=8×0=师小结:0和乘号在一起就是一颗炸弹,谁和他们遇上了谁就会等于0,因此我们这样说:0乘以任何数都等于0,任何数乘以0都等于0让学生说一遍给你的同桌听听

  指名口答。

  问:你还能说出几个类似的算式吗?从中你有什么发现?

  2、探索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

  ⑴出示看台图

  问:这个看台一共有几排?每排有几个座位?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求出这个看台一共有多少个座位吗?

  ⑵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⑶一个看台102个座位,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估计一下,学校体育馆大约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小组交流,并说说估计的方法。

  ⑷算一算,到底有几个座位?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指名板演。

  ⑸班级交流评讲。

  问:积的十位上的0十位怎样得到的?与刚才估算的结果接*吗?

  ⑹试一试:104×4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1

  在书上计算,同桌检查计算结果并改正。

  2、想想做做2

  独立完成在书上,做完后小组里交流订正。

  3、想想做做3

  独立检查,在书上订正,然后全班交流。展台展示书上*题中错误所在,分析错误成因然后问:你认为做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最容易发生哪些错误?怎样避免这些错误?

  4、想想做做5

  看图说一说,4个书架各有多少本书?你有什么发现?你能估计4个书架大约一共有多少本书?说说你的估计理由。

  5、想想做做6

  谈话: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一下。

  将学生提出问题板书出来,要求学生选择问题并解决。

  四、全课总结,深化理解

  问:今天这节课学*了什么?计算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要注意些什么?

  五、作业

  想想做做4

  0乘任何数都得0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不是难题,可简化过程,强化结果让学生牢记。

  关于0的乘法强调数位,那一位上乘的鸡写在哪一位上,有0一定要写,如进位要和这一位的积相加。

  强化竖式的对齐,这样会有利于计算的正确。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课课时五(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19+4957-271-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教学反思:

  学生在练*本上列式计算。

  2.说一说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

  1、说一说每种颜色图形的面积是多少。

  3、小组长取出信封里的纸片,这些纸片是干什么的?

  5、互相说一说测量的结果,由小组长把这些结果记录下来。

  d读作:*方分米

  读作:*方米

  公顷

  *方千米

  板书设计

  小组实验、讨论解决方案。

  2、用手比划1*方厘米、1*方分米、1*方米的大小

  3、想象7公顷7*方千米的大小。

  1、完成书第52页第4题,第53页第6、7题。

  问:怎样数才能数正确?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全班订正。

  板书设计:

  课题练*课课时五(30)

  1.谈自己的收获。

  学生用彩笔涂色,同桌交流各自作业。

  2、19+4957-271-15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可翻书回顾所学的分数的知识,并和同桌说一说。

  1、学生独立完成后,当“小老师”检查同桌作业并交流做法,评价作业。

  练*课

  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订正答案。

  四、合作交流,取长补短。

  1.小组讨论:我的成长足迹。

  (1)我解决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

  (2)我读了一本有趣的数学读物……

  (3)我学会了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2.分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

  小组总结汇报,师总结板书

  生独立思考,自由说:

  学过*方厘米,*方分米、*方米、公顷、*方千米等。

  *方厘米可用来测量橡皮、书本等的面积……米可用来测量教室的面积、黑板的面积等……

  学生讨论,小结:图形必须是封闭的。

  独立做提。(可以拿出面积单位比一比,再思考。又组长主持讨论、评估、反思)

  生独立看图

  小组合作学生可能提:

  (1)房间面积?

  (2)瓷砖面积?

  (3)需要多少块砖?

  小组汇报,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1)面积的含义

  (2)认识面积单位

  (3)认识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进行换算

  (4)计算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5)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学生在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这类题目时,有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

  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有时没有注意题目中所给数据的单位不同。

  课题实践活动课课时37

  教学目标:

  1.会用厚纸制作七巧板。

  2.能说出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各块的面积。

  3.会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正方形,会估计、测量他们的周长和面积。

  4.认识七巧板是我国人民发现的世界优秀文化,是我国人民对数学发展的重大贡献,能在自己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尊重与理解他人。

  教学重难点:

  1.掌握七巧板各块占原正方形的几分之几,能用七巧板拼出长方形、正方形。

  2.正确第算出拼成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一、激趣导入。

  你玩过七巧板吗?

  七巧板是*唐朝发明的一种非常有趣的游戏,它由一个正方形分割成五个三角形、一个*行四边形和一个正方形,19世纪初流传到西方,引起人们广泛的兴趣,并迅速传播,被称为“东方魔板”。下面是一年时你们用七巧板拼出的图形。

  一、教材简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知识已经积累了一些感性的经验,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基础上,使学生学*辨认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认识简单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

  二、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三、教学重难点

  对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东、南、西、北等方位概念的掌握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因此,在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想像、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方位知识的体验。

  四、课时安排

  认识东西南北方向

  2课时认识东北、西北、东南、西南方向

  3课时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生活情境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知道地图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在东、南、西、北中,给定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

  3、借助现实的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辨认方向的意识,发展空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辨认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在的方向;知道地图上的方向。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同学们,你们会背有关东、南、西、北方向的儿歌吗?读了这首儿歌,你们能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认识东、南、西、北方向)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以4人小组为单位,根据儿歌让学生在学校操场上辨认东、南、西、北方向。

  2、生观察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有什么建筑物?

  3、到教室,请各小组的记录纸贴在黑板上,汇报交流各种不同的方法,上方定为什么方向,为什么这样定?

  4、学生讨论各种不同方法后,教师讲解地图上通常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引导学生按地图的记录方式,重新整理自己的记录,完成校园示意图。再结合示意图用“东、南、西、北”说一说各种景物所在的位置。(图见单位邮箱之教案电子稿)操场教学楼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周围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

  4、合作完成教科书练*一的第2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

  3、看了刚才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自主探究,寻找方法

  1、谈话:小明在星期天做了不少的事,那你知道小明做每件事情用了多少时间吗?每个小组从中选出2件事情计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间。

  (1)分组学*。

  (2)集体交流。

  2、根据学生的提问顺序学*时间的计算。从整时到整时经过时间的计算。

  (1)学生尝试练*9:00-11:00明明看书、做作业所用的时间。

  (2)交流计算方法:11时-9时=2小时。

  3、经过时间是几十分钟的时间计算。

  (1)明明从7:40到8:20进行早锻炼用了多少时间呢?出示线段图。

  师: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早锻炼开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锻炼的时间。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40分到8时经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经过了多少时间?所以一共经过了多少分钟。(20+20=40分)小朋友们,如果你每天都坚持锻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身体一定会棒棒的。

  (2)你还能用别的方法计算出明明早锻炼的时间吗?(7:40-8:40用了一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或者7:20-8:20用了1个小时,去掉多算的20分,就是40分。)

  (3)练*:找出明明的一天中做哪些事情也用了几十分钟?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出明明做这几件事情用了几十分钟吗?你是怎么算的?

  三、综合练*,巩固深化

  1、想想做做1:图书室的借书时间。你知道图书室每天的借书时间有多长吗?学生计算。

  (1)学生尝试练*,交流计算方法。

  (2)教师板书。

  2、想想做做2。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3。

  学生独立练*,全班交流。

  4、想想做做4。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交流(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算的)

  5、想想做做5。

  (1)同桌交流。

  (2)集体交流。

  (3)小结归纳时间计算的一般方法。

  四、知识延伸,课外实践

  1、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本领?

  2、看来我们已经了解了许多有关时间的知识,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体会到了时间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你还想知道有关时间的其他知识吗?让学生阅读书上第55页“你知道吗”的内容。

  师:那你知道其他有关时间的知识吗?(学生提问)其实这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很多很多,小朋友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从课外书、电视上和网络中去搜集更多这方面的知识。

  3、布置作业。

  (1)收集有关时间的知识。

  (2)用24时记时法为自己设计一天的作息时间表。

  4、出示本课上课时间和下课时间,请学生用最快的速度计算出这节课的时间。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扩展5)

——三年级数学下册集体备课教案 (菁华5篇)

  教学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及初步理解了周长含义,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计算能力,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等活动,从而更好地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运用电教手段,指导学生直观的归纳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小组合作讨论获得知识,并将成果展示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语言表达、合作交流能力。

  知识与技能

  正确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建立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长方形周长算理的理解。

  一、创景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的花坛美丽可爱,吸引了好多同学的视线,有的同学禁不住要进入花坛欣赏花草,那样会损害这美丽的景色,为此,我们学校打算给他围上护栏,护栏每米8元,需要多少钱呢?如何来算呢?要是一个正方形花坛,你会算吗?(出示课件图画:长方形花坛实物图)(学生齐答)

  结果:需要先算出它的周长然后再乘以8,就是所花的.钱数。

  情境激趣,引出问题。

  自主探究,归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拓展应用小结巩固

  师:那么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如何来算呢?好,今天我们来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二、自主探究

  (一)忆一忆(回顾旧知)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过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及什么是图形的周长,看屏幕,谁知道他们的边有什么特征?什么是周长?(课件出示不同色彩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举手回答)

  结论: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围成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周长。(教师板书: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边相等)

  (二)试一试(探究新知)

  1、师:同学们能用不同的方法算出屏幕上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的周长吗?(出示课件:长6厘米,宽4厘米的长方形)(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结果:有三种方法。

  (1)6+4+6+4=20(厘米)

  (2)6×2=12(厘米)4×2=8(厘米)12+8=20(厘米)

  (3)(6+4)×2=20(厘米)

  2、师:同学们,哪一种方法最简单呢?(问题明显,齐答)结论:(6+4)×2=20(厘米)最简单

  3、师:这几个数字表示什么意思呢?由此我们可以得到什么结论呢?(小组讨论)(讨论出结果之后出示课件:长方形的周长公式)

  讨论结果:“6”表示长方形的长,“4”表示长方形的宽,“2”

  表示两条相等的长边和两条相等的宽边,“20”表示周长。

  由此得出结论: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教师板书此公式)

  (三)展一展(拓展应用)

  1、师:我们学*了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你能计算出屏幕上一边靠墙,边长是8米的正方形的院子的护栏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探讨)

  探讨结果:院子护栏周长=(8×4)—8=24(米),因为院子一边靠墙不用护栏,所以要减去一边的长度。

  2、师:同学们如果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那么新得到的图形的周长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吗?请看大屏幕,你能算出这两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组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吗?(演示课件动画)(小组合作研讨)

  研讨结果:长方形的长是2厘米,宽是1厘米,

  周长是(2+1)x2=6(厘米)。学生要明白:两个图形拼在一起组成新的图形的周长不是两个图形周长的相加

  三、小结巩固

  1、周长是围成图形一周的长度。

  2、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3、正方形的周长=边长x4。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需要我们用数学方法去思考、解决。(板书:实际问题)

  师:为了准备乒乓球比赛,老师去商店买乒乓球了。

  课件:出示乒乓球和价格。

  提问:看了屏幕你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你根据自己收集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问题来呢?

  问题: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

  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买6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

  问:哪个问题以前没有学过?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怎样解决呢?你可以自己先想办法解决,然后在小组里讨论。

  学生汇报(板书):

  方法一:5×2=10(元)

  10×6=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5表示什么?2呢?“每袋5个”和“每个乒乓球的价钱是2元”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出什么?(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5×2=10)知道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就可以求出什么?(买6袋要多少元:10×6=60)

  提问:谁能说说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买一袋乒乓球要用多少元,再算买6袋要多少元)

  方法二:6×5=30(个)

  30×2=60(元)

  提问:你是怎么想的?

  引导学生看图理解,电脑闪烁表示图意。

  提问:6表示什么?5呢?“每袋5个”和“买了6袋”这两个信息有直接联系吗?根据这两个信息就可以求出什么?(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6×5=30)知道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就可以求出什么?(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30×2=60)

  提问:这种方法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6袋乒乓球一共有多少个,再算买30个一共要多少元)

  如果学生提出如下解决方法:

  2×6=12(元)

  12×5=60(元)

  教师应让学生说明理由。

  理由可以是:如果每袋只有一个乒乓球,买6袋一共要12元,实际每袋有5个,所以再乘5,就是买6袋乒乓球所需的价钱。如果学生说不出理由,可以告诉学生:这样算出正确的得数,但道理比较难理解,你们可以继续研究。在想不通理由的情况下不用这种方法。

  师:方法一先算什么?方法二呢?

  讲述:虽然解答方法不同,但结果是一样的,还可以互相检验。

  提问:你能用一句话说出刚才我们解决的实际问题有什么特征吗?(板书:两步连乘)

  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时要怎样观察和思考?(要仔细看图,认真阅读文字,找到已知的信息,然后找直接关系的两个信息看能求出什么,再一步步地解答)

  三、练*巩固,体会解题思路及方法。

  谈话:下面,我们就到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帮小动物们解决两个问题,好吗?

  1、出示第1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同桌交流自己的算法,说说自己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汇报,集体评议,说说解题思路。

  2、课件出示。

  师:小茄子告诉我们什么?大家一起读一下。(学生齐读)

  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独立思考)

  交流核对。

  3、课件出示。

  师:图中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列式计算,交流核对。

  4、完成第5题

  (1)出示第5题的情景图,指导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呢?你找到了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

  指名把这题的条件和问题连起来,完整地叙述一遍。

  (2)让学生各自独立列式解答。

  (3)教师组织交流:

  指名说说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的口述画出线段图:

  通过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苹果树是桃树的6倍,掌握这题的两种解法。

  5、对比练*。

  (1)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一次可以运4吨,6辆汽车8次能运多少吨水果?

  (2)商店在运进水果,每辆汽车可以运4吨,第一次来了6辆汽车,第二次来了8辆汽车,两次次一共运进多少吨水果?

  学生独立解答,集体交流评议,辨析两道应用题的异同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第(2)题的两种解法:

  方法一:6+8=14(辆);14×4=56(吨)。

  方法二:4×6=24(吨);4×8=32(吨);32+24=56(吨)。

  6、第6题。

  (1)观察插图,你读懂了什么?

  (2)要求8次一共运煤多少吨,一定要先知道什么?

  (3)请你把你的想法告诉我们。

  7、第7题。

  (1)你获得了什么数学信息?

  (2)告诉我们“每人每天组装8台电脑”,现在要求几人几天?

  (3)你打算怎么做?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4)小结:这是连乘问题的又一种类型,也有两种不同的解答。

  四、回顾反思,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了两步连乘应用题,你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解决了很多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现在谈谈你的收获,好吗?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运用类推的方法探究并掌握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

  小明家离小华家有23米远,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小明家到小华距离的4倍,娜娜家到小华家的距离是多少米?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扩展6)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范文10份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掌握长方形、正方形 面积计算的方法,能够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2、 以单位面积为参照, 估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提高估测能力。

  3、在实践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中,积累活动经验,初步养成独立 思考,勇于探索的*惯。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形所含面积单位的个数等于长方形的长与宽的 乘积。

  教学准备: 课件、1 *方厘米的面积单位若干、长方形卡片、直尺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我们刚刚学*了面积和面积单位,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一、复*导入

  概括起来我们知道了两件事:什么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知道用面积单 位铺满的方法可以知道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 这节课我们继续 来学*有关面积的知识(板书课题:长方形的面积) 。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一)提供材料,启发研究 这张方形卡片的面积是多少?

  (1)估一估。考考你的眼力,估一估这张长方形卡片的面积大约是 多少?

  (2)怎样才能准确知道卡片的面积到底有多大?

  (3)就用你们刚才想到的方法看能不能求出它的面积?

  (二)展示、交流方法

  1.交流。

  (1)它的面积是多少?

  (2)谁估计得比较接*?

  (3)你用的什么测量方法?

  2.展示交流“全铺”情况。

  (1)沿长摆了几个?有这样的几行?一共是几个几?

  (2)算式怎么表示?(板书:4×3=12)这里的 4 表示什么? 3 呢? 一共有多少个面积单位?

  (3)用 1 *方厘米的面积单位全部铺满,这是一种方法,谁和他的 方法一样?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用 1 *方厘米的面积单位来测量卡片的 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面积,通过铺满、数 面积单位的个数,使学生建立和深化面积意识:把所有的面积单位都 数上,才是卡片的面积。]

  3.展示交流“半铺”情况:沿长一行,沿宽一列。

  (1)探究方法:这是沿长摆几个,沿宽摆几个? 铺满是多少个面积单位吗?

  (3)课件演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个

  (4)这种方法不用全摆满,通过想就知道全部铺满以后有多少面积 单位了。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使学生初步体验到全铺麻烦, 到铺一部分,只摆一行一 列,利用想象也能算出面积单位的总数,在操作中对直接经验进行修 改。]

  4.运用半铺方法测量长方形面积。

  (1)用这个方法,比比谁能很快地求出这个长方形卡片的面积。

  ( 2 )面积是多少?(课件展示:沿长沿宽一共是多少 个)

  [设计意图:通过测量卡片的面积,促学生深入思考,再次丰富学生 间接测量经验,优化方法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2)能想象出

  5.探究更简便的方法――间接测量方法。

  (1) “半铺”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它是不是适用于任何一个长方形面 积的计算呢?

  (2)那我们今后就揣着*方厘米、*方分米,扛着*方米的面积单 位到处去测量面积吧。比如足球场场地面积,想说些什么?

  (3)讨论:我们不妨把这张卡片就当作,大家开动脑筋,小组 研究能不能找到简便的方法?

  (4)探究交流:为什么长 20 厘米就能摆 20 个 1 *方厘米的面积单 位呢?

  (5)为什么宽是 4 厘米,就能摆这样地行呢?怎么列式?

  (6)量出长和宽还真的能知道长方形的面积呢!

  [设计意图:通过探究测量较大面积卡片的方法,引起学生自觉改进 旧方法的意识,发现长方形长、宽与面积单位边长个数的关系,突破 由面积单位到长度单位的转化这一理解难点。]

  6.利用多张卡片深 化理解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1)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它的面积是多少啊?怎么想的?(课件)看到长 9 厘米,就说明能 摆,宽 6 厘米,说明,一共多少个面积单位?所以。怎 样列式?

  (2)计算长方形卡片面积。 比比谁能很快地算出这张卡片的面积,面积是多少?怎么列式?(板 书算式。 ) 大家共同研究,有了这么了不起的发现!

  [设计意图:培养想象能力,内化操作活动,展现思维状态,推进学 生思维发展,深化理解面积计算方法。]

  (三)归纳公式

  (1) 研究到现在, 你知道量出长和宽后怎样求出长方形的面积吗?

  (2)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 。

  (3) (指算式)看到长几厘 米,就知道能摆几个面积单位,宽几厘米,就知道能摆这样的几行。

  所以长的厘米数乘宽的厘米数等于所含的*方厘米数。

  三、在解决 实际问题中验证公式

  1.这种发现对所有的长方形的面积都适用吗?

  2.交流反馈:选取教室里表面是长方形的物体,先估计它的面积, 再量出它的长和宽,计算出面积,看看估的和算的是不是较接*。 3.练*: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提供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巩固新知,感受 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数学的价值。]

  (四)总结研究过程,渗透数学研究的方法 回顾一下咱们的研究过程:同学们经历了“解决长方形卡片面积问 题―直接测量到不断改进测量方法―发现规律: 间接测量方法―形成

  方法:总结求长方形面积的一般方法”的研究过程。今天我们研究出 了求长方形的好方法,能解决许多的实际问题,其实利用这个方法, 还可以求其他图形的面积,今后我们会继续学*。

  四、课后反思:

《搭配中的学问》: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形,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学会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2.会利用分数比大小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观察、猜测、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激发学*兴趣,培养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比大小”是在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会认、读、写简单分数的基础上,让学生经历比较简单分数大小的过程。基于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的理念及教材的编写意图,我们将课堂教学分为以下三个环节。

  1.分类整理——意在从一组原始材料出发,让学生比较分数的大小。学生通过分析、讨论、思考发现:要比较分数的大小必须先观察分数的特点。这样设计,真实再现知识产生发展的过程,同时也使学生自然地运用到分类整理的方法。

  2.探索规律——给学生提供自主学*的机会。通过分、折、涂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尝试概括比大小的规律。

  3.运用规律解决问题——通过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练*和游戏情境,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有意识地联系生活,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交流解决。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校座落在市政治、文化中心,周边环境相对比较好。学生有良好的家庭环境,大部分家庭条件比较优越。由于学生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所以知识面很广,求知欲望也很高。因此,教师在本节课中及时鼓励、适时引导,营造自主的数学活动情境,让学生自发地挖掘自身的学*潜力。

  〖教学设计〗

  (一)分类整理

  师:分数王国的小伙伴们来到了我们身边,我们一起来认识它们吧!

  1/2,1/4,2/3,3/4,2/5,3/5,5/6,6/7,3/8。

  (学生读一读。)

  师:大家看,这么多的分数如果进行比较,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太麻烦了。

  师:能不能把这些分数分类整理一下?试试看。

  (同桌试着分类整理。)

  分母相同的分数:1/4和3/4;2/5和3/5。

  分子相同的分数:1/2和1/4;2/3和2/5;3/4,3/5和3/8。

  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5/6和6/7。

  (二)探索规律

  1.分母相同的分数大小的比较

  师:任选一组分母相同的分数,用图形折一折、涂一涂、比一比。

  1/4和3/4;2/5和3/5。

  (同桌交流、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

  如:

  3/4○1/4 3/4○1/4

  3/4○1/4 3/4○1/4

  3/4○1/4

  2.分子相同的分数大小比较

  板书:1/2和1/4

  (猜一猜,再验证,四人小组交流,全班汇报验证过程。)

  3.反馈评价

  (1)61页试一试:填分数,比大小。

  ()○()

  ()○()

  (2)按分数先涂上颜色,再比较大小。

  3/10○7/10

  1/8○1/4

  4.总结规律

  (1)思考讨论:①分母相同分子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②分子都是1,分母不同的两个分数,大小有什么规律?

  (2)学生总结:①在比较分母相同的分数时,看分子,分子大的就大,分子小的就小;

  ②在比较分子都是1的分数时,看分母,分母大的分数就小,分母小的分数就大。

  (3)思考: 2/3和2/5;3/4,3/5和3/8;5/6,6/7谁大谁小?

  (全班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像这样的分数你会比较大小吗?分子、分母都不同呢?如果不能解决可以存入问题银行。)

  (三)用规律,解决问题(教材62页“练一练”)

  1.按分数涂颜色,并比较分数的大小。

  2.在正方形中,涂出它的1/4。

  3.第3题。4.数学游戏:我说你拿。(小组竞赛)

  生1:拿出全部的3/10。

  生2:我应该拿3根。

  生3:拿出全部的12。

  生4:我应该拿5根。

  ……

  5.联系生活,发现问题。

  师:你在生活中发现过分数比大小的例子吗?会解决了吗?说一说。

  (生举例。)

  〖教学反思〗

  学生在整堂课中反应积极,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对用图形直观验证猜想的方法十分感兴趣,效果也不错。针对学生情况,我适度地拓展知识的广度,如:交流“分母不同、分子相同但不是1”及“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比大小,出现学生自发地运用图形探讨结果的场面,也为以后的知识系统性打下基础。但还应更关注群体教学环境下的个别学生,克服这些学生为活动而活动、随波逐流的倾向。

  〖案例点评〗

  本教学设计有下列几个特点。

  1.从给分数分类入手,先观察分数特点以便更好由学生总结分数比大小的方法。

  2.为学生提供大量动手操作、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机会和空间,突出体现教师的组织、引导、合作者角色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3.数学问题的设计不拘泥于教材,更多地挖掘学生的思维广度与深度。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学*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过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有序思考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教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人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巡视。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设计理念】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基本理念,设计本课。本节课充分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通过独立尝试,交流反思等活动进行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

  【学情与教材分析】

  排列与组合作为组合数学的最初步知识和学*概率统计的基础,它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是比较广泛的。在二年级上册教材中,学生已经接触了一点排列与组合知识,学生通过观察、猜测以及实验的方法可以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本节课就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事物的组合数。为落实新课程的理念,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运用自主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互相交流,互相沟通学*知识。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有关两两组合的知识,能采用列举、连线等方法进行探究,找出简单事件的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以及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互相交流,使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符号意识。

  (2)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的兴趣和信心。

  (2)进一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重点】

  经历探索简单事物两两组合规律的过程,使学生能进行有序地、全面地思考。

  【教学难点】

  能用不同的方法准确地表示出组合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彩笔、A4纸

  【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引出问题:

  师:同学们,在前两节课的学*中,我们发现*时的吃饭、穿衣、走路中都蕴含着搭配、排列等数学问题。通过有序思考,我们将它们一一解决了。今天让我们走进动物王国,应用我们学到的知识来为动物之王――老虎解决一件棘手的麻烦事。


三年级数学集体备课总结范文5份(扩展7)

——三年级数学估算教案范文10份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作业*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下面各题。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似商。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了解它在生活、学*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

  (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

  (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5)进行估算。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4

  (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的。

  3、巩固练*。练*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18。

  (1)出示题目:用估算检查下题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3976÷8=497

  (2)读题,理用题意。

  (3)进行估算。3976÷8≈500

  (4)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①实际结果497的*似数是500。

  ②估算的结果也是500,说明商的最高位没有错。

  5、巩固练*。练*十五第7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三、课堂。

  师生议论,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检查计算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结果接*或除法笔算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检验的*惯。

  四、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5题,第6、7题的第二行以及第8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9页的例17、例18和练*十五的第5—8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四舍五入”进行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方法。

  2、使学生了解估算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及良好的学*、作业*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口算下面各题。

  16×5 30×6 130×2 40×5

  80÷5 420÷7 510÷3 240÷6

  2、估算下面各题。

  479÷6 531÷5 2449÷8 1790÷3

  (1)逐题由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的过程,即第一步求什么?怎么省略被除数的尾数?第二步算什么?应该注意什么?

  (2)说出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

  二、新授。

  1.引言。我们已经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能够根据不同情况估算出它们的*似商。今天我们通过除数是一位数除法的估算的继续学*,了解它在生活、学*中的作用。

  2、教学例17。

  (1)出示题目:5530除以6大约等于多少?

  (2)读题并理解题意。

  (3)列式:5530÷6

  (4)这道题目对结果有什么要求?(只要求进行估算)怎么看出题目中只要求进行估算?

  (5)进行估算。由学生说出估算方法:把被除数5530的百位后面的尾数省略后约等于5500。再把5500÷6约等于900。

  提醒学生横式上要写“≈”号。

  (6)由学生笔算出准确数。

  得:5530÷6=921……4

  (7)引导学生将估算的结果与实际除的结果进行比较。

  得出:估算的结果和实际除得的结果是接*的。

  3、巩固练*。练*十五第6题的第一行3道题。

  (1)读题,学生进行估算,三人板演。

  教师行间巡视,注意学生被除数是根据哪一位进行“四舍五入”的,横式上是否写“≈”号。

  (2)订正后,再请学生算出各题的准确数。

  (3)通过讨论,说出每道题的估算结果比除得的准确数大一些还是小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4、教学例18。

  (1)出示题目:用估算检查下题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

  3976÷8=497

  (2)读题,理用题意。

  (3)进行估算。3976÷8≈500

  (4)引导学生对实际的结果与估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①实际结果497的*似数是500。

  ②估算的结果也是500,说明商的最高位没有错。

  5、巩固练*。练*十五第7题第一行的两道题。

  三、课堂。

  师生议论,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估算有什么作用?

  教师出:今天我们继续学*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的估算方法,知道了它在实际计算中的作用、今后我们要能够自觉地运用它来检查计算结果是不是与实际结果接*或除法笔算商的最高位有没有错误,养成良好的作业检查、检验的*惯。

  四、课堂作业。

  做练*十五的第5题,第6、7题的第二行以及第8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逐步建立空间观念。

  2、能力目标: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计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估计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计*惯。

  教学重点:

  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对长度进行估计的方法的。

  教学准备:

  学具盒、彩带、剪刀。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想象1千米的长度。

  3、估计:

  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一条绳子,请绳子拉直,估一估这条绳子大

  约有多长?

  4、引入:

  师: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在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估计。

  板书课题:估计

  5、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6、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7、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4

  (1)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2)组织学生量一量,判断所画线段长度在准确性。

  (3)组织学生画6厘米、10厘米在线段。并说说自己估的方法。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任意估一个物体,估计他们在长度或高,再实际测量长度,看看哪一组的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2、教学例5

  (1)组织学生估计

  各小组把准备好的文具盒观察一下,估计一下,用彩带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估计完后剪一段,试试看。

  (2)组织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估计的彩带长度比较准确?谁愿意把你们估计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3、小结

  通过实际围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估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时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选择估测的方法。

  三、反馈练*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十一的.第1题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