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11-07 00:00:00 作文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1

  西安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里面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碑林博物馆则更加有名。碑林博物馆内有许多书法佳作,正因如此,我们专门参观了碑林博物馆。

  刚进入碑林博物馆,就见一座看上去十分宏伟壮观的房子矗立在眼前。上面写着“碑林”两个金色的大字。门口立着两个八九米高的大碑。果然这碑林里的好东西还是多呀。只见那碑上刻着许多宏伟大气、端庄雍容的隶书,只有唐玄宗才能写得这么漂亮的开元体了。走进碑林博物馆内部,一进门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只见的展览室里每个方位都陈列着密密麻麻的石碑,置身其中好像真的在森林之中。这些碑上大都刻着左传、春秋等典籍。全部都由正楷写成,看上去十分正规,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穿过这密密麻麻的碑海,我们很快就来到第二展览室。这个展览室的好东西可就多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看上去龙飞凤舞的诗碑。碑上的草书如龙蛇游走,腾云驾雾,气势非凡。尤其是那个“飘”字,十分轻灵又流露出,好像真得要随风飘走一般。但每个笔画却又显得那么有劲儿。一看下面的解释,“呀!”这可是一幅名家珍品,乃是怀素的《千字文》。一手草书写得令人拍手叫好。目光向别处寻去,竟又是一幅草书佳作。这字相比怀素写得更加狂放,筋骨俱到,龙飞凤舞。最后三个楷书落款却看得清楚,只见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张旭书。这原来就是“草圣”的大手笔了。

  再往后走,欧阳询、智勇等人的大作一一呈现在眼前。忽然,见到了一个上面端端正正写着正楷的石碑。它吸引我,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字都写得十分宽大、四四方方,每笔看上去都有千斤之力,但却又显得极有弹性。书法造诣能达到如此的,再加上观察他的字形,我立刻猜到了他是谁。原来正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怪不得这字显得一身正气。而此碑正是颜真卿一生中的最后一篇作品《颜氏家庙碑》。这个碑旁边的就是颜真卿年轻时的传世佳作《多宝塔碑》。此碑看上去字形比《颜氏家庙碑》小了一些,看上去写得规规矩矩,但也不失其神韵风采。后面,则是颜真卿又一传世名作,名曰《勤礼碑》。此碑上的字可谓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力透纸背、遒劲有力、开阔壮观,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旁边颜真卿的“竞争对手”柳公权所书的《玄秘塔碑》也赫然在列。它与《多宝塔碑》互相对望,好像在比谁更具神韵,笔法更老道。而最令我惊讶的是一个看上去十分高大的石碑,它是我们赵家皇帝宋徽宗的手笔。一首瘦金体无人能敌,风采依旧。

  越往后看,越令人惊讶,黄庭坚、赵孟頫、苏东坡等这些名家的作品令人应接不暇。再到后来,我们还欣赏了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佳作。最令我惊喜的是我看到了拓印字帖的全过程。拓印必须得要高手来执行,这可是个技术活,弄不好反而浪费了一幅作品。只见师傅手持一个类似锤头的东西,用布包着,涂上墨水,把宣纸贴在石碑上使之显出石碑上的字。再把沾满墨水的“锤头”往宣纸上涂抹,涂匀之后,用电扇吹干。一幅珍贵的字帖就出世了。

  西安碑林真不愧是学*书法,修养身心、陶冶性情的好地方!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2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西安游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有“世界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也不是汁水四溢酥脆可口的肉夹馍,而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汇集了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这让自幼学*书法的我,感觉像闯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一次过足了瘾。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碑”字苍劲有力,非常好看。不过这个字少了一个撇,有人说这是题字的林则徐因为禁烟被朝廷撤职,心情郁闷,所以少写了一撇。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碑字可以不写撇。进了碑林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孝经。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隶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说实话,唐玄宗的字写的真不赖,风流力劲,被誉为唐代隶书的典范呢。

  碑林里面有许多大书法家的真迹,比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曹全碑等。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仔细看,里面却藏着描写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不是很有趣呢?

  碑林里各位书法大家的作品,让人如痴如醉。有些书法家的故事也让人忍俊不禁,大家都知道的草书大家张旭,据说一旦喝过酒极度兴奋的时候就会把笔一扔,直接用头发沾上墨来写字,是不是很疯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于他,颜真卿甚至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

  碑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如果今后有机会去西安,一定要实地去参观一下哦!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3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它形式独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7个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仔细看,却是一个个字,还是一首诗呢!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字画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图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当时没有测量仪器,地图还能画的如此精准,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用处类似于现在字典一样的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碑,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生们的课本都是他们自己用手抄出来的,你抄,我抄,他抄,难免会有些笔误。有了这样一个范本,学生们有了一个校对的地方。这块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博物馆,可我的心还在那一块块碑、一个个字前。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字写的好,不仅是看起来美,更是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信念。

  我爱西安碑林博物馆!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菁华6篇)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1

  各位游客,*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新疆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不但书法潇洒流畅,为人也是坚贞不移,刚正不阿。《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风格,。《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写的,书法造诣到达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请大家看这边的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也是我们碑林“最贵”的一块碑了。怀仁和尚将王羲之的墨迹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为玄奘撰写纪念碑文深以为荣,由因唐太宗特别推崇东晋王羲之的行草书,于是他就从32019年前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搜集字句,为了补齐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国张榜重金征集,前后花了24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因此,集字碑也称“千金碑”。

  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它主要向人们介绍书法的演变史。在这一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代到宋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源流的书体碑石。大家可以通过比较,来领悟书法的发展演变脉络。

  大家看这通曹全碑它是我国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也是汉隶的精品。是陕西合阳县县令曹权集资修建的。它体现了我国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蚕不双涉,燕不双飞”。也是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大家来看这两通碑,分别是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千字文碑》,他们是草书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四字一句对偶压韵,便于记忆是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

  穿过着道门我们就来到了第4陈列室。再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块比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这是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斗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戏之作。

  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最后,在后面的3个展厅当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时期之间的一些诗文碑石。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我们碑林博物馆不仅是因为“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艺术也是驰名海内外的。接下来我们来到的便是石刻艺术博物馆了,石刻艺术博物馆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由于时间关系再这里我只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2019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老君像,这座老君像原来位于西安郦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当时统治阶级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推崇道教封老子为创始人。据说这座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李聋基让人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圆雕的手法,既细致入微有自然生动,也是属于国宝级文物。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2

  在阅读了*古代最大最重的一部巨作之后,我们将进入第二陈列室进行参观。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书法的范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教堂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教堂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教堂早期传入*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颜真卿书写的《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纪念他的父亲而立的家庙碑,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的世袭与功业。仅从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颜氏家族的兴盛和荣耀,《多宝塔碑》是颜体早期的代表,《颜氏家庙碑》则是颜体不如辉煌与成熟的杰作。还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各种书体名碑,其中包括篆,隶,行,草等5种书体,如汉代《曹全碑》《仙人唐公房碑》唐代张旭和怀素草书的《千字文》,唐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曹全碑》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汉隶的精品,为国家级文物,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陕西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碑文记载曹全曾随军征战,战功显赫,主政合阳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在碑石上还刻有捐钱的花名册。《曹全碑》的书法扁*匀整,清丽流畅,自然典雅,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的代表,更是汉碑中的精妙之品。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3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书的骈体铭文292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景云钟的钟声悦耳动听,浑厚悠扬,咱们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钟声就是用景云钟录制的。

  我左手边是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大夏是少数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4年,由于当时的战乱,大夏国遗留下来的文物极其稀少。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巨石马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现在请大家看远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大家眼前屹立的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便是《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4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方米,陈列面积3000*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5

  唐景云钟因铸于唐睿宗景云二年,是1953年移入西安碑林的,以青铜铸造,重约6吨。钟身为三格,最顶端蹲有蒲牢,钟身分别雕刻有精美的蔓草、祥云、凤凰、狮、牛、鹤等纹饰及32枚钟乳,既装饰了钟表,又起到调节音韵的`作用。钟身正面铸有唐睿宗李旦自撰自书的骈体铭文292字,是李旦书法仅遗于世的绝少手笔。景云钟的钟声悦耳动听,浑厚悠扬,咱们每年除夕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钟声就是用景云钟录制的。

  我左手边是另一件国宝级文物,大夏石马。大夏是少数民族匈奴族建立的一个王朝,大夏王朝只有短短的24年,由于当时的战乱,大夏国遗留下来的文物极其稀少。因此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巨石马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现在请大家看远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大家眼前屹立的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便是《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6

  各位游客,*有四大碑林,而陕西省的西安碑林博物馆,以碑石之多、价值之高,名列四大碑林之首。它始建于北宋元祐二年(公元1087年),历经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收藏碑石最早最多的艺术宝库。该馆藏石3000余方,现展出的仅是藏石的三分之一,下面,请大家尽情地欣赏一番碑林的艺术精华吧。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新疆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不但书法潇洒流畅,为人也是坚贞不移,刚正不阿。《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风格,。《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写的,书法造诣到达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他的书法对后世影响很大,人称“颜体”。

  请大家看这边的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也是我们碑林“最贵”的一块碑了。怀仁和尚将王羲之的墨迹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为玄奘撰写纪念碑文深以为荣,由因唐太宗特别推崇东晋王羲之的行草书,于是他就从300年前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搜集字句,为了补齐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国张榜重金征集,前后花了24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因此,集字碑也称“千金碑”。

  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它主要向人们介绍书法的演变史。在这一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代到宋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源流的书体碑石。大家可以通过比较,来领悟书法的发展演变脉络。

  大家看这通曹全碑它是我国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也是汉隶的精品。是陕西合阳县县令曹权集资修建的。它体现了我国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蚕不双涉,燕不双飞”。也是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大家来看这两通碑,分别是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千字文碑》,他们是草书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四字一句对偶压韵,便于记忆是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

  穿过着道门我们就来到了第4陈列室。再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块比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这是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斗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戏之作。

  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最后,在后面的3个展厅当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时期之间的一些诗文碑石。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我们碑林博物馆不仅是因为“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艺术也是驰名海内外的。接下来我们来到的便是石刻艺术博物馆了,石刻艺术博物馆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由于时间关系再这里我只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14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老君像,这座老君像原来位于西安郦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当时统治阶级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推崇道教封老子为创始人。据说这座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李聋基让人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圆雕的手法,既细致入微有自然生动,也是属于国宝级文物。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实用10篇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1

  今天,我和爸爸、妈妈与我的好朋友赵嘉伟和他妈妈一起来到位于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天气虽然有点阴沉,但是游玩的心情却是无比激动。

  我们俩按照妈妈事先准备的问卷,仔细的听讲解叔叔讲,我们了解到碑林博物馆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陈列有从汉到现代的碑石。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

  碑林博物馆共分为四个展厅:

  第一陈列室前是专为陈列修盖的碑亭;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历史资料价值的石碑;在第一展室与第二展室之间陈列着康熙皇帝的亲笔石刻一百多块。这时我们发现有一块石碑的底座小乌龟的头没有了,我们赶紧去问叔叔,叔叔说这是在古代的一次地震中损坏的,这是可惜。第三展室是我们最为重视的石碑,它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我看到了东晋王羲之的《三藏圣教序》讲解员叔叔说这块碑文是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更让我吃惊的是碑上有唐三藏的签名,叔叔告诉我们《西游记》就是根据此碑记载改编而来。第四展室里陈列的是苏轼、祝允明等宋、明时期的名家诗文书籍等石刻。

  看了好多的石碑,听讲解员叔叔讲着每块石碑记载着的故事觉得自己懂了好多真开心。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2

  今天,我来到了碑林博物馆,那里有很多的石碑,上面有刻文。

  一进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石块,上面的字是从右而左从上而下阅读的,名字叫《于母竹刻石》,它高1.37米,是王世镗的草书。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关帝师竹》,高1.59米、宽62厘米,比我还大。它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提名关帝师竹。关帝是指关羽。它以风雨二竹的自然展性来体现关羽栖身曹营却不失忠义的精神。石刻利用两杆竹叶组成一首五言绝句,按大自然先风后雨的自然规律排列,风竹为:莫嫌孤叶淡,终究不凋零。雨竹为:不谢东郡意,丹青独立名。

  其实,这只是人们附会关羽的关字游戏之作罢了。

  碑林是一个文化产地,它里面收藏了石碑,更收藏了古代人们智慧与技术的结晶,是我们文化古国——中国的文化聚集地,其实这些文化遗产仅仅是古人杰作的沧海一粟。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3

  十一假期的第一天,我和妈妈一起参观了碑林博物馆。碑林是西安一处著名的景点,这里存放着众多历代的碑刻,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

  碑林是古代的文庙,是纪念孔子的地方。碑林文庙的大成殿在1959年被雷火烧毁,现在在广场上有一个黑色瓷砖拼成的大长方形就是大成殿的基座轮廓。

  走进展厅,首先来到第一展室。第一展室陈列的是《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氏传》、《论语》、《孝经》、《尔雅》等12部经书,共计60多万字,这些经书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当时为避免文人学士们在传抄经书时出现错误,以及永久保存,就把经书刻在石碑上作为范本,立于长安城国子监内,以供校对。《开成石经》是目前仅存的一套完整的石刻经书。

  第二展室到第四展室陈列的大多书法名碑,以唐代为主。内容上,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褚遂良《同州圣教序碑》、欧阳询《黄甫诞碑》、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张旭《断千字文》、柳公权《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颜真卿《多宝塔碑》、《颜家庙碑》等,这些都是从古至今书法爱好者学*的范本。

  在第四展室我还看到了工作人员制作拓片的场景,这是我第一次了解拓片的制作,原来我们练字的很多字帖都是通过拓这些书法家的碑刻得到的呢!

  参观完碑林,我被这些林立的碑刻震撼。中国古人高超的书法水*通过这些碑刻保留下来,是我们学*书法的最佳的“字帖”。碑林是一座文化之林,它既是西安的一块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4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去西安游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既不是有“世界八大奇迹”之称的秦始皇兵马俑,也不是汁水四溢酥脆可口的肉夹馍,而是西安碑林博物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汇集了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这让自幼学*书法的我,感觉像闯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一次过足了瘾。

  西安碑林博物馆的“碑”字苍劲有力,非常好看。不过这个字少了一个撇,有人说这是题字的林则徐因为禁烟被朝廷撤职,心情郁闷,所以少写了一撇。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在古代碑字可以不写撇。进了碑林博物馆,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李隆基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孝经。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隶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说实话,唐玄宗的字写的真不赖,风流力劲,被誉为唐代隶书的典范呢。

  碑林里面有许多大书法家的真迹,比如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曹全碑等。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仔细看,里面却藏着描写三国演义中的关羽的一首诗:“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是不是很有趣呢?

  碑林里各位书法大家的作品,让人如痴如醉。有些书法家的故事也让人忍俊不禁,大家都知道的草书大家张旭,据说一旦喝过酒极度兴奋的时候就会把笔一扔,直接用头发沾上墨来写字,是不是很疯狂?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怀素都曾师法于他,颜真卿甚至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

  碑林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同学们如果今后有机会去西安,一定要实地去参观一下哦!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5

  今天,我去了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里有许多大书法家的作品。碑林博物馆原名是:陕西博物馆。

  碑林博物馆是陕西创建最早的博物馆,他收藏碑林、石刻为主。碑林博物馆现在的文物都有11000个,其中,国宝级文物有19个。我发现碑林博物馆共有12个展厅,现有8做碑廊、8座碑亭,加上石刻艺术室和4座文物陈列,陈列面积达到4900*米。

  碑林博物馆创建于公元1087年,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目最大的一座艺术宝库,我估计陈列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墓志总共一千多块。我感觉这里碑石如林,故名碑林。我看到碑林博物馆内东西非常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时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忠实。西安碑林博物馆始建于宋哲宗元佑二年(1087),经金,元、明、清、民国历代的维修及增建,规模不断扩大,现收藏自汉代至今的碑石、墓志4000余件。时间跨度达2000多年。

  碑林博物馆是非常有文化的地方,收藏着许多有知识的东西,很值得一去。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6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我憧憬已久的地方,在我的想象中,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石碑林。游走其间,寻找我最喜爱的书画家,充分感受我国古代书画艺术魅力,这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事情。

  走进碑林博物馆的大门,我首先看见一个又高又大的亭子,上面挂着一块大大的匾,上面写着“碑林”两个大字。看到这儿,我不禁想到:‘碑林’这两个字是谁写的呢?”导游似乎猜透了我的心思,慢条斯理地说道:“‘碑林’这两个字是清朝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写的。”我仔细一看,咦,那个“碑林”的“碑”字怎么少了一撇呢?我心想:难道林则徐写错了字?好像不太可能,于是,我就带着这个疑问请教了知识渊博的爸爸,爸爸带着疑惑地口气说道:“有可能是林则徐被罢官了吧,所以就没有了上面的那一撇,表示乌纱帽丢了。”导游听到爸爸的回答立刻解释道:“并不是林则徐不写撇,而是古代时的文字讲究对称,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哦,原来是这样,我们恍然大悟。

  在亭子的下方,有一座高大的石碑,据说它是碑林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叫石台孝经碑,碑上刻的全都是隶书。每一个字都很漂亮,整个碑是空心的。据说这块碑是由唐明皇李隆基、他儿子、他侄子等四个人写的,上面主要写的是首孝悌。这块石碑真不愧是镇馆之宝啊!

  接着我们进入第一展厅,据导游说,第一展厅陈列世界上最重的书——石头书。比如《开成石经》,内容包括《周易》、《论语》、《孝经》、等经书,计60多万字,用石114方。清代补刻的《孟子》也陈列于此,合称《十三经》。每一个碑,我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心想:哇,这么多的字,还是刻在碑上,那不得累死。我有点半信半疑地问道:“这些碑都是真的吗?”导游肯定又响亮地回答:“当然是真的了,这些都是他们的心血,是古人留给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是一代一代人视如珍宝才保存至今的。”那些碑上竟然有《论语》的全篇,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而时*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真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啊!我不禁想:古代的人真是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啊,在碑上刻了这么长的文章,得花多长时间和精力啊!真让人敬佩!

  在第二展厅和第三展厅,大多都是各种字体的名人名碑,如:张旭的《断千字文》;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以及僧怀仁集王羲之书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这两个展厅可让我大开眼界了,因为我正好也是学书法的,对里面的碑略知一二,“这块就是颜真卿的绝世佳作……”没等导游说完,我就迫不及待地回答道:“这块就是颜真卿的绝世佳作《多宝塔碑》。导游听了,连连夸奖:“这位小朋友懂得还真挺多,听得也很认真,你们要向他好好学*。”很多游客都向我投来了敬佩的目光,乐得我连大牙都差点笑掉了。看完所有的展厅,我走进石刻艺术室。导游介绍说:“这儿陈列了西汉至唐代的石刻艺术品60余种,是碑林博物馆把散存在陕西各地的大型石刻集中于此而建立的展室。”我走*一看,有许多动物和菩萨,急忙跑上去和它们合影。导游又说:“这里面最珍贵的就是浮雕六骏图了,据说这是唐朝画家阎立本设计的,哇!这么珍贵漂亮的雕刻,我可不能错过,于是,我趁紧别的游客没上去之前,赶紧过去和浮雕六骏图拍照留念。在石刻艺术馆里,还有许许多多的珍贵石刻,比如:高大的石头大象,沉稳的乌龟,凶猛的鳄鱼······每一个艺术品雕刻得都栩栩如生,非常美丽。还有许多精美的水墨画也都非常的漂亮。在碑石林立的碑林中,我欣赏到了无数的名人名碑,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大饱眼福啊!我喜欢这样美的艺术品,我喜欢这样的字,更喜欢碑林博物馆!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7

  在这个假期里,我和我的家人们走进了碑林,一起去探索了中画五千年的文字秘密,收获了文字的果实,在这段时间里,我感到无比的开心与自豪。原来,中华民族的文字秘密是多么神秘,多么奇妙。不妨跟我去看看走进文字的秘密里去探索。

  西安碑林建于1087年,至今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碑石收集最多得地方,石碑如木,众多石碑如林。所以才以碑林成名。我最喜欢的还是魁星点斗图,它是画,不如说它是画又是字,它源于1862——1874年马德昭绘图。古代科举以五经取士,每经首选一人成为“魁”所以当时学宫多筑有魁星楼,塑造魁星点斗像奉祀,此图以“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个字组成小鬼,一脚立在“鳌”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我还喜欢“石台孝经”它立在碑林博物馆的大门口,人们一看到它,就会庄严起来。《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与孔子的交谈语录,主要讲的是孝、悌之道。此碑碑身由四石合成,上有浮雕云纹碑额,下有刻饰精美的三层石台,造型宏伟庄重,玄宗的隶书雍容华丽,世称“开元体”。这个碑志距今已经有九百余年,是碑林最早的藏品之一。

  探索了两个上下五千年的中国碑志,你们也有所感受吧,也可以去碑林在探索一下,也写一遍感受吧!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8

  西安作为一个十三朝古都,里面有许多珍贵的文物。其中,碑林博物馆则更加有名。碑林博物馆内有许多书法佳作,正因如此,我们专门参观了碑林博物馆。

  刚进入碑林博物馆,就见一座看上去十分宏伟壮观的房子矗立在眼前。上面写着“碑林”两个金色的大字。门口立着两个八九米高的大碑。果然这碑林里的好东西还是多呀。只见那碑上刻着许多宏伟大气、端庄雍容的隶书,只有唐玄宗才能写得这么漂亮的开元体了。走进碑林博物馆内部,一进门就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只见的展览室里每个方位都陈列着密密麻麻的石碑,置身其中好像真的在森林之中。这些碑上大都刻着左传、春秋等典籍。全部都由正楷写成,看上去十分正规,给人一种沉稳的感觉。

  穿过这密密麻麻的碑海,我们很快就来到第二展览室。这个展览室的好东西可就多了。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看上去龙飞凤舞的诗碑。碑上的草书如龙蛇游走,腾云驾雾,气势非凡。尤其是那个“飘”字,十分轻灵又流露出,好像真得要随风飘走一般。但每个笔画却又显得那么有劲儿。一看下面的解释,“呀!”这可是一幅名家珍品,乃是怀素的《千字文》。一手草书写得令人拍手叫好。目光向别处寻去,竟又是一幅草书佳作。这字相比怀素写得更加狂放,筋骨俱到,龙飞凤舞。最后三个楷书落款却看得清楚,只见上面端端正正写着张旭书。这原来就是“草圣”的大手笔了。

  再往后走,欧阳询、智勇等人的大作一一呈现在眼前。忽然,见到了一个上面端端正正写着正楷的石碑。它吸引我,主要是因为这里的字都写得十分宽大、四四方方,每笔看上去都有千斤之力,但却又显得极有弹性。书法造诣能达到如此的,再加上观察他的字形,我立刻猜到了他是谁。原来正是唐朝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怪不得这字显得一身正气。而此碑正是颜真卿一生中的最后一篇作品《颜氏家庙碑》。这个碑旁边的就是颜真卿年轻时的传世佳作《多宝塔碑》。此碑看上去字形比《颜氏家庙碑》小了一些,看上去写得规规矩矩,但也不失其神韵风采。后面,则是颜真卿又一传世名作,名曰《勤礼碑》。此碑上的字可谓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力透纸背、遒劲有力、开阔壮观,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旁边颜真卿的“竞争对手”柳公权所书的《玄秘塔碑》也赫然在列。它与《多宝塔碑》互相对望,好像在比谁更具神韵,笔法更老道。而最令我惊讶的是一个看上去十分高大的石碑,它是我们赵家皇帝宋徽宗的手笔。一首瘦金体无人能敌,风采依旧。

  越往后看,越令人惊讶,黄庭坚、赵孟頫、苏东坡等这些名家的作品令人应接不暇。再到后来,我们还欣赏了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的佳作。最令我惊喜的是我看到了拓印字帖的全过程。拓印必须得要高手来执行,这可是个技术活,弄不好反而浪费了一幅作品。只见师傅手持一个类似锤头的东西,用布包着,涂上墨水,把宣纸贴在石碑上使之显出石碑上的字。再把沾满墨水的“锤头”往宣纸上涂抹,涂匀之后,用电扇吹干。一幅珍贵的字帖就出世了。

  西安碑林真不愧是学*书法,修养身心、陶冶性情的好地方!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9

  西安碑林博物馆,是全国最大的石质书库,它之所以叫碑林,是因为它里面碑石如林,藏石达3500余件。

  碑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石台孝经碑》,这块碑是由唐玄宗亲笔书写并注释的。它形式独特,四面都刻字,碑冠刻的是青龙腾空,它还有三层碑座,每一层都都刻有精美的图案。那石碑上都画上了一个个格子,格子里是用楷书工工整整的刻上了每一个字,格子旁边的小字是对该字的注释。可以看出,唐玄宗对这种所谓的小事都这么认真,真是一位真正的好皇帝。

  接下来我们去的是7个大型石碑展室,展室里的石碑不仅造型百出,碑上记录的事也是五花八门,不仅有李斯、王羲之、颜真卿等书法家的杰作,还有文字游戏《画里藏字》碑,乍一看,是一幅漂亮的竹子,可走*仔细看,却是一个个字,还是一首诗呢!画即是字,字即是画,字画合一。更有的碑刻的是地图,图上“每六寸折地一里”标注得清清楚楚。当时没有测量仪器,地图还能画的如此精准,真是不可思议。

  我们最后去的一个展室里的碑全是原来放在国子监给学生作范本,用处类似于现在字典一样的碑。之所以有这样的一些碑,是因为当时还没有印刷术,学生们的课本都是他们自己用手抄出来的,你抄,我抄,他抄,难免会有些笔误。有了这样一个范本,学生们有了一个校对的地方。这块碑上,用正楷端端正正地刻上每一个字,字字都工整准确,让人肃然起敬。

  走出博物馆,可我的心还在那一块块碑、一个个字前。这次参观,使我认识到了书法艺术是中华文明的奇葩,字写的好,不仅是看起来美,更是为了准确地传递信息。通过这次参观,端正了我写字的态度,教会了我怎样把字写好,树立了我写好字的信念。

  我爱西安碑林博物馆!

  游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小学生作文 10

  10月5日,我和爸爸来到了西安市碑林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座落在西安市文昌门内学街,原为陕西省博物馆。博物馆里内容丰富,它既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宝库,又汇集了古代的文献典籍和石刻图案;记述了我国文化发展的部分成就,反映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因而驰名中外。

  碑林博物馆分为孔庙、书法、石刻三部分。主体是陈列室,中有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南北朝的墓志;大唐名家虞、欧、褚、颜、柳、旭、素的绝代佳作及宋元名士苏、黄、米、赵的洒脱墨迹;另外还有明、清两代书画大师的`笔情墨趣。我们要感谢先辈们给我们保留下来这些文化遗产,那灿烂的文明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有了历史的见证。

  石头虽不会说话,成碑之后便有了灵气,这里的作品或内容华美,或外表俊秀,或形神兼备。仔细欣赏着每块碑刻,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用手去抚摸身负重碑的赑屭,去感受每块石碑之后的故事,还有作者的心情。在博物馆里,有些碑已经禁止再拓,有些却仍在继续,拓碑的师傅们还在不停的工作,他们日夜兼程,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多的纪念品,或者为了更多的收益。碑上的图案日渐消瘦,石板已经渐成墨色,不知道这样还要持续多久,后来的人们还能不能见到那字中有画,画中藏字的关公诗竹、魁星点斗,还有一笔虎,一笔寿。

  告别碑林,天开始起雾,这秋日里的雾,弥漫在古老的街巷里,随便你走在哪里,都只能透过它去呼吸出那古老的文化韵味。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五)份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1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方米,陈列面积3000*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2

  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自古孔庙无南门,礼门仪路两边开。所以孔庙的门开在东西两侧,西门称礼门,东门称仪路。走进去之后映如我们眼帘得是高大而不失精巧的太和元气坊,它是在明万历年间有皇族资助400两黄金建造而成。北边有两个半圆形的水池,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泮池。泮池以北的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叫棂星门。中门刻有“文庙”东门刻着“德配天地”西门“道冠古今”。在当时,进棂星门有严格的规定,祭孔活动时,只有主祭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门内有4根华表相向而立,在第2道门戢门的东侧的钟亭里陈列的是景云钟。它铸造于唐睿宗景云年间而得名。它用青铜制成,上面有唐睿宗书写的铭文。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我们在除夕之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的新年钟声就是以景云钟录制的。与钟亭位置对应的马亭里有另一文化瑰宝——大夏石马。大家看这匹马的腿部下方刻有“大夏真兴6年。。大将军”等字样,它和景云钟都属于国宝级文物。

  大家抬头远远可以看见正前方的碑亭上方刻有“碑林”两个大字的烫金匾额,匾额出自清代爱国志士林则徐之手,是他在 战争之后,被革职戍边新疆伊利时,路径西安时所写的。

  接下来我们看见的这块石碑是博物馆内形制最大、最华丽的《石台孝经》。《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编撰的讲的是孝道,提倡“事君如事父”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为此碑作释作序并书写,目的就是想表示自己是以孝来治理天下。此碑高*6米,碑身、背座、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所以此碑显的是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也有“迎客第一碑”之称。

  下来请大家跟我到碑林的第一陈列室参观,这里展示的是《开成石经》。“开成”是因刻成于唐文宗开成年号,“经”是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包括孝经,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粱传,论语,尔雅,孟子)这些书都是古代文人学士必读之书,由于古代印刷术不发达,所以将经文刻到石头上作为范本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88面,650152字,最初只有12部经书,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合称13经。中国历史上曾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于是,人们称其为“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参观完了开成石经之后,我们就来到了第二展室,这个展室主要向大家展示的是一些唐代名碑。以及和书法毫无关系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这通碑是唐朝波澜壮阔的中外交流史的一个见证,。“大秦”是中国古代对罗马帝国的泛称。景教是基督教中斯脱里派的中国称呼。此碑记载了景教的教规,教义,教旨。更难能可贵的是用古叙利亚文记载了景教徒再中国的活动和一些教徒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同欧洲,中亚交流提供了珍贵资料。在它的拓片传入国外后引起了国际上的广泛关注,据说现在已经有了好几块景教碑的复制品,但真品还是在我们的西安碑林博物馆。

  颜真卿的《多宝塔碑》和《颜氏家庙碑》,颜真卿不但书法潇洒流畅,为人也是坚贞不移,刚正不阿。《多宝塔碑》是颜真卿44岁时所写,是留下来的颜书中最早的作品,代表了他早期风格,。《颜氏家庙碑》是他73岁时写的,书法造诣到达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

  请大家看这边的这《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也是我们碑林“最贵”的一块碑了。怀仁和尚将王羲之的墨迹集合而成。他以唐太宗能为玄奘撰写纪念碑文深以为荣,由因唐太宗特别推崇东晋王羲之的行草书,于是他就从300年前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搜集字句,为了补齐所缺的字,他不惜在全国张榜重金征集,前后花了24年,花费了巨大的代价。因此,集字碑也称“千金碑”。

  好,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第三陈列室,它主要向人们介绍书法的演变史。在这一展厅里,我们可以看到自汉代到宋代不同时期、不同风格源流的书体碑石。大家可以通过比较,来领悟书法的发展演变脉络。

  大家看这通曹全碑它是我国著名的汉代书法名碑也是汉隶的精品。是陕西合阳县县令曹权集资修建的。它体现了我国隶书的特点“蚕头燕尾,一波三折,蚕不双涉,燕不双飞”。也是国宝级文物。

  接下来大家来看这两通碑,分别是张旭的《肚痛帖》和怀素的《千字文碑》,他们是草书的代表作品,狂草,即狂放的草书。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特别是张旭他为人豪爽,嗜酒如命,经常喝的是酩酊大醉,酒醉之后为求尽兴竟然用自己的头发蘸墨来写字,疯疯癫癫的,因此也被人称之为“张癫”。而千字文就是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四字一句对偶压韵,便于记忆是我国儿童的启蒙读物。

  穿过着道门我们就来到了第4陈列室。再这里我给大家介绍几块比较有趣味的碑石。大家看这是清代马德昭《魁星点斗图》此图以儒家修养的标准“正心修身,克己复礼”八字组成魁星形象,左手托砚,右手执笔,一脚翘起托一“斗”字,一脚立“鳖”字上,取魁星点斗独占鳖斗之意。形象生动,拼字巧妙,是文字游戏之作。

  清《关帝侍竹图》图中有一竿风竹和一竿雨竹,仔细看此图由竹叶组成五言绝句一首:“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淡,终久不凋零。”此诗图实为当时文人附会关羽而拼组的文字游戏之作。

  最后,在后面的3个展厅当中,主要展出了一些宋代至清代时期之间的一些诗文碑石。大家可以参观一下。

  各位游客我们碑林博物馆不仅是因为“碑石如林“而著名。而且它的石刻艺术也是驰名海内外的'。接下来我们来到的便是石刻艺术博物馆了,石刻艺术博物馆建于1963年,它收集了散失在陕西各地的西汉至唐代的石刻70余件,分为陵墓石刻和宗教石刻两大类。

  由于时间关系再这里我只给大家介绍以下这两个石刻艺术的代表作昭陵六骏和老君像。

  昭陵六骏,相传由著名的画家阎立本所作的。营建昭陵时,诏令立昭陵六骏的用意,除炫耀一生战功外,也对这些曾经相依为命的战马的纪念,并告诫后世子孙创业之艰难,六骏采用高浮雕手法,以简洁的线条,准确的造型,生动仪神地表现出战马的体态、性格和战阵中身冒箭矢、驰骋疆场的场景。它们分别是(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青骓,什伐赤),由于他们过分的精美,其中飒露紫和拳毛瓜两骏马石刻于1914年被以美国人勾结封建军阀盗运美国,现存于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中。六骏经过了1000多年的风雨沧桑但他们的造型依旧健美,神态逼真,是唐代杰出的艺术珍品之一。

  老君像,这座老君像原来位于西安郦山的老君殿,老君既老子,他是道教的创始人,当时统治阶级们为了维护自己的**,推崇道教封老子为创始人。据说这座老君像是安禄山为了取悦李聋基让人用汉白玉雕刻而成,采用了圆雕的手法,既细致入微有自然生动,也是属于国宝级文物。

  好了各位游客西安碑林博物馆参观到次结束了,如果有兴趣您还可以参观其他的碑刻,但原今天的参观能给您带来艺术的启迪,知识的收获。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3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方米,陈列面积3000*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4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

  现在我们就来到了碑林。顾名思义,它的意思就是“碑石丛立如林”,这座博物馆始建于公元1087年,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了。它是收藏我国古代碑石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所以,人们又将其称为“石质书库”。西安碑林是在保存唐代石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唐代恩所称的石经包括:唐天宝四年,也就是公元的745年,由唐玄宗书写的《石台孝经》;以及唐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的837年刻成的《开成石经》。这些石经原来都立在唐长安城务本坊的国子监太学内。唐朝末年,朱温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驻守长安的佑国军节度使韩建将长安城进行了缩小,致使石经弃于郊外。在许多人的建议下,韩建和后来的刘郇陆续将这些碑石移到了城内的文宣王庙内,也就是今天的西大街社会路一带。由于那里地势低洼,所以对保存经石不利。于是,公元1087年,在北宋漕运大使吕大忠的组织下,又将那里的碑石移到了今天的位置。这便形成了最早的西安碑林。

  “碑林”一名始于清代。它收藏了从汉到清的各代碑石3000余件,分布在七个陈列室,八个碑厅和六座碑廊之中。这些碑石主要可以分为“碑林”和“石刻艺术室”两大部分。博物馆占地面积31900*方米,陈列面积3000*方米。碑林博物馆是典型的中国传统庙宇式建筑群。它的前半部分是由原先拜谒孔子的孔庙改建而成,至今仍处处可见孔庙的痕迹。孔子是中国儒家的创始者,历来被封建统治者所推崇。汉武帝就曾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按照中国历来的建筑制式,门都是朝南开的。而碑林的门却是东西向的。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碑林为孔庙旧址,按照中国古代的制度,孔庙的门都开在东西两侧,以示对孔子的尊敬。西门称为“礼门”东门称为“义路”。南面的门则封闭起来,叫做“塞门”。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高大的牌坊叫做“太和元气坊”。它是明代的建筑,是由华山西岳庙移过来的,采用的是四柱三檐。上面的这些彩画是和玺彩画。中国古代制度森严,彩画也是有等级的。最高的是和玺彩画,另外还有旋子彩画和苏式彩画。

  大家眼前看到的这两个半圆形的水池,它是孔庙特有的建筑。按照古代制度,国家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圆形,叫“辟雍”;地方级孔庙内的水池为半圆形,叫做“泮池”。“泮”是三滴水加个一半的半。汉字讲究象形,“泮”就是半个水池。孔子提倡学无止境,学问永远没有满的时候,就像这水池,永远也不可能成为满圆形的。在古代,只有考中秀才的人才可以走上泮池中间的小桥,当一回秀才。

  在泮池北边的这个石牌坊也是孔庙特有的建筑,称为“棂星门”。传说“棂星”是二十八星宿中主管取土的神。当年,进出棂星门有严格规定:祭孔大典时,只有主祭的最**员才能由中门出入;一般官员由西门出入;其他人员由东门出入。所以就有了成语“旁门左道”。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棂星门内。中国古代的建筑都是讲究中轴对称的。那么,碑林也不例外。碑林的各个陈列室以棂星门的中门为中轴线,自南向北对称排列。两边的房间为临时陈列室。大家请注意看,中央道路两旁有许多的石柱,它是我国古代民间石刻的瑰宝―渭北栓马桩。这些栓马桩高2米左右,上面刻有各种纹饰,造型丰富。马是古代重要的交通和作战工具。在一望无垠的渭北高原上,出于交通与军事的需要,在驿站旁边设立了大批的栓马桩。它除了可以栓系、震慑牲畜这个目的外,还具有震邪、吉祥和装饰的意义。在**前,渭北地区的官宦或富豪人家的院门外两侧大都栽有成排的栓马桩。

  现在请大家看远出处的这个巨大的匾额,上面书写着“碑林”二字。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碑”字少了一撇。那么为什么会少一撇呢?难道这是一个错别字吗?显然这是不可能的。这两个字出自清代著名的爱国将领林则徐之手。战争之后,他革职戍守新疆伊犁。当时路经西安,写下了这两个字。有人说“碑”字少了一撇,正好象征他当时丢了乌纱帽。其实,并不是这样的。你待会儿就会发现,碑林中的所有“碑”字都少了一撇。这是因为古代的汉字讲究对称,“碑”字少了一撇,只是为了看起来对称美观罢了。

  现在请大家看这通高大威严的石碑,这便是久负盛名的《石台孝经》。它是碑林中最大的石碑。《孝经》是儒家经典之一,是由孔子的学生曾参编纂的。全书共分18章,主要讲述封建社会基本伦理道德之一的孝道。并且把孝敬父母和忠于君王联系起来,提倡“事君如事父”,以宗法血缘关系维护封建统治,因而得到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的特殊重视。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把“以孝治天下”视为基本统治策略。《石台孝经》的前半部分是唐玄宗李隆基用隶书为孝经作的序,目的是为了表示自己要以孝来治理天下。后半部分是孝经的原文。那些小字是李隆基为孝经作的注释。在当时,此碑立在国子监太学内,因此被称为“御碑”。又因为此碑建在三层石台之上,所以叫做《石台孝经》。这块碑石高*6米,碑座、碑身、碑首由35块巨石组成。碑顶雕有卷云蜷龙,似乎就要凌空而去。碑身由四块巨石组成,是整个碑林中碑身最大的一块石碑。碑座底下有三层石台,形制特殊。“风流天子”唐玄宗也擅长书法,这块碑刻书法工整,字迹清晰,华美飘逸,在唐代隶书中堪称佼佼者。这块碑林中的超级巨碑因为太大,只好向下延伸,在碑亭中形成一个方坑,向上则快到亭顶,显得顶天立地,气度不凡,因此被称为“迎客第一碑”。

  现在请各位随我进入碑林的第一陈列室。这里展出由艾由晦、陈《》等楷书的《开成石经》。“开成”是因为它刻于唐文宗开成二年,也就是公元837年。“经”,是指中国古代儒家的经典著作。《开成石经》包括12部著作,除《孝经》外,《周易》通过八卦形式推测自然和社会变化,是先秦思想史的重要资料;《诗经》是编成于春秋时代的中国最早诗歌总集;《周礼》、《仪礼》和《礼记》是先秦典章制度与社会礼俗的汇集;《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分别从史料和儒家义理角度阐释我国最早的编年史《春秋》;《论语》是技记述孔子言行的专集;《尔雅》是我国最早解释词义的专著。这些都是封建社会文人学士的必读之书。因为当时雕版印刷还不普遍,为避免传抄错误,唐文宗下令把它们刻在石碑上,立于国家最高学府国子监太学内,供人们校对。《开成石经》由114块碑石双面组成,共计228面,650152字。清代又补刻了《孟子》一书9石,合称十三经。中国历史上曾经组织过7次经籍石刻,只有这一部保存得最完整。加上时代又早,史料价值极高,人们赞叹它是“世界上最厚最重的书籍“。

  西安碑林博物馆导游词 5

  在阅读了中国古代最大最重的一部巨作之后,我们将进入第二陈列室进行参观。这里主要陈列唐代著名书法家书写的碑石,历来都是人们学*书法的范本。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它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公元1623年被重新发现,清末移入碑林。“大秦”是中国古代对东罗马帝国的称呼。景教,属教堂的一个分支,称聂斯脱利派,“景”是光明、美好的意思。碑首刻有教堂标志十字架。这块碑石记载了教堂早期传入中国的情况以及教规、教义,还有古叙利亚和汉文对照刻了72个景教僧侣的名字。为研究中国古代和欧洲、中亚的友好往来提供了宝贵资料。颜真卿书写的《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72岁时为纪念他的父亲而立的家庙碑,碑文记述了颜氏家族的'世袭与功业。仅从文中“孔门达者七十二人,颜氏有八”这句话,我们就可以看到颜氏家族的兴盛和荣耀,《多宝塔碑》是颜体早期的代表,《颜氏家庙碑》则是颜体不如辉煌与成熟的杰作。还有唐初著名书法家欧阳询书写的《皇甫诞碑》,以及他的儿子,也就是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唐代书法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高峰时代。一大批书法家涌现出来,如同百花齐放。

  我们继续往前走就来到了碑林的第三陈列室,通过这里陈列的碑石,我们可以对中国古代书体的演变做一个大致的了解。这里陈列着汉魏至唐宋的各种书体名碑,其中包括篆,隶,行,草等5种书体,如汉代《曹全碑》《仙人唐公房碑》唐代张旭和怀素草书的《千字文》,唐徽宗的《大观圣作之碑》等。《曹全碑》是我国现存汉碑中汉隶的精品,为国家级文物,碑石刻于东汉晚期,是百姓和官吏为纪念东汉灵帝时陕西合阳县令曹全而集资修建。碑文记载曹全曾随军征战,战功显赫,主政合阳为官清廉,造福一方,在碑石上还刻有捐钱的花名册。《曹全碑》的书法扁*匀整,清丽流畅,自然典雅,秀美飞动,不仅是汉隶中婉约的代表,更是汉碑中的精妙之品。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参观西湖博物馆有感 (菁华5篇)

  进门右手边看见了西湖全景沙盘,呈现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整体格局。我在沙盘上试着找雷峰塔,保俶塔和六和塔。还试着找我们学校的位置。左手边摆设了许多杭州经常出现的动物标本,有蛇,鸟松鼠等,很逼真!一旁的陈列柜里还陈列了许多西湖水下出土历代古铜币。再往里走有岳母刺字场景、文澜阁模型等。

  这是他们举办的“寻宝探珍"”活动。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展厅内能找到。我拿着卡片立即进入“寻宝”状态。一朵花映入我眼帘————这是杭州的市花———桂花!我顺利的找到第一个答案!上面资料写:桂花又名木犀,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经冬不凋。我真为桂花的高尚的秉性而敬佩:它耐着寒冷继续生长。戒指我去找杭州市前*模仿苏东坡造的杨公堤。杨公堤上有六个桥,自北向南名为环璧、流金、卧龙、隐秀、景行、浚源。我经常去杨公堤玩,那里碧波环绕,美极了!我顺利地答完答题卡上的题得到了一张“玉兔的由来”文化纸走出了博物馆。

  西湖博物馆真不错!以后有亲戚来杭州一定推荐他们去!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假日小队来到了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西湖博物馆参观。

  西湖博物馆是*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位于南山路西侧,钱王祠南面,西部紧邻西湖。西湖博物馆四分之三在地下,馆内陈列有展示杭州山水的“天开画图”,展示西湖人文的“钟灵毓秀”, 展示西湖浚治的“浚治之功”,展示西湖影响的“明珠璀璨”四个单元,馆内采用了文字、书画、沙盘模型、多媒体、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

  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绿头鸭、鸳鸯、针尾鸡、白鹭等动物标本,个个栩栩如生的,仿佛是一个“野生动物园”。杭州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展柜中陈列有有民用剪、兴花剪、山郎剪、五虎剪、长头剪、圆头剪、龙凤金剪等,其中那把金光闪闪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龙凤金剪,传说是张小泉打死了两条缠绕在一起的乌蛇后变成的。

  参观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参观活动是短暂的,但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让我们不仅了解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第二课堂,我期盼着你的到来!

  今天上午,爸爸和我一起去位于南山路的西湖博物馆,参加第二课堂的学*。

  西湖博物馆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建筑。一进门,我就被一个非常逼真的杭州市沙盘模型吸引过去了,那里错落有致地分布着山、水和市区的建筑物,三潭印月、六和塔、雷峰塔、北高峰等等和西湖水,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图。

  到了生物区,那里有很多很多在杭州地区栖息的动物,有老鹰、野天鹅、绿毛鸭和各种各样的蝴蝶及蛇,还有远古时代的生物化石,原来杭州还有这么多的物种。

  来到风景区,我看到了介绍杭州西湖风景的图片,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夕照等等是西湖的十景,还介绍了宝石流霞等西湖新十景,旁边有西湖旧十景的老照片,照片上的雷峰塔已经倒塌了,其它照片上的景观也很破旧,植物也长得很荒芜。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们的杭州变得更美丽了!

  来到人文区,我看到了杭州出水和出土的文物,拜读了杭州的名人介绍,苏轼、白居易原来在我们杭州当过官,并做了很多保护西湖的事。我还知晓了西湖三杰:岳飞、于谦和张苍水以及他们的故事。

  在风情物产区,我看见了杭州三大物产——剪刀、扇子和绸缎。这里我第一次认识了张小泉剪刀制作材料原来是铁和刚锻造出来的,一把把精美的扇子和一匹匹华丽的绸缎深深地吸引了我的眼球。

  通过参观,使我长了很多的见识,作为杭州人我感到十分的骄傲和自豪!

  寒假里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美丽的西湖博物馆,西湖是我很向往的地方,终于可以去看看了。西湖,经过多少个年代;西湖,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西湖,受到多少次的改善和整修,变得更加美丽、秀美,西湖的文化也是代代相传,在这过程中有着不胜枚举的故事、事迹。而今天,我和父母一起走进西湖博物馆,走进西湖美丽的文化。

  西湖博物馆坐落在南山路西侧,占地总面积达23800多*方米。西湖博物馆在绿树掩映、鲜花簇拥中,与西湖南线湖滨绿化带的优美风光自然衔接,有机融于一体。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我和父母一起前往现代又内敛的西湖博物馆。在大门的入口处,有一个西湖全景沙盘展示器,里面容纳了西湖名胜景区60*方公里的微缩景观,一眼望去,能把西湖美不胜收的景色一览无余。欣赏完西湖名胜景区的美景,我们继续往前走,里面有一个展览厅,一进展览厅,便看见墙上挂着许多领导来杭州的照片,再往里走,挂着西湖从古到今的文化知识,走着走着就看见了许都从西湖出土的奇珍异宝,在旁边,透过玻璃,有几个泥做的小人在制作茶叶,先是采茶,接着摊茶,让后炒茶,再藏茶,最后再品茶。走出展览厅,就看见一座奇特的透明桥,桥下面安装着彩电,电视机下面流淌着水,有许多小鱼从这些彩电的屏幕见有动,栩栩如生。走完桥,便通往了一个展览动物标本的展厅,有我从没见过的扇尾沙锥和小灵猫等动物,抬头往上一看,有三只最抢眼的动物标本,一只是雕,灵位两只是鹰,它们屹立在树枝上,十分威风。在墙上还挂着许都昆虫,有圆翅钩粉蝶、落叶夜蛾还有一只很大的云斑天牛等昆虫。接着我们便上了二楼,在二楼陈列着人物画像和地图,真是大饱眼福。

  观赏完西湖博物馆,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湖,西湖的魅力更加吸引我。

  2600年前,西湖形成,水域周围有群山的溪流注入,逐渐淡化成水湖。而它是怎么从一个小小的淡水湖逐步转化为举世闻名的“东方明珠”的呢?这个问难倒了我这个杭州人。我去问了妈妈,妈妈也回答不上来,“不过,不用怕!我们有最好的老师——西湖博物馆,能帮我们解答这个问题。”妈妈说。说走就走,我和妈妈立马出发向博物馆前进。

  参观完西湖博物馆后,我的心中渐渐浮出了答案“天时,地利,人和。”西湖远离中原战乱地理位置,在经济、政治等文化方面有天然的优势这是所谓的“天时”;山清水秀,有深厚的文化积累,如龙井茶文化、隐逸文化、忠孝文化等,它还是宗教圣地这就是“地利”;最重要的“人和”,我认为离不开以下几位历史人物的努力:882年,唐代著名大文豪白居易担任杭州刺史,唐代疏浚西湖的大功臣就是他,他还以挖出来的湖泥筑了一条长堤,用以拦蓄湖水,不仅利于农田灌溉,而且美化了西湖景观,在西湖景观设计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后人为了纪念白居易,将湖上原有的孤山与断桥之间的白沙堤改名为白公堤。

  到了唐末五代,公元10世纪,吴越王钱缪建都临安,(今浙江杭州)。他认为“无水即无民”,设“撩湖兵”千人专事浚湖,为疏浚西湖的最早专职人员,经过五代君主的勤勉治理,逐渐成为江南繁荣昌盛之地。吴越国历代君主笃信佛教,在西湖周边大兴佛寺、建宝塔、开石窟,使西湖被誉为10世纪*佛教发展最繁荣的圣地,被誉为“东南佛国”,在地方文化中留下浓厚的信仰传统。1090年,宋朝大诗人苏轼任杭州太守,对西湖进行了空前规模的疏浚,并利用浚挖的葑泥在西湖西部水域修筑了一条连接南北湖的长堤,堤上建六桥,遍植桃树、柳树,后世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将其命名为“苏堤”。到了清代两位皇帝因为爱新觉罗·玄烨(康熙皇帝)和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的偏爱和多次临章,使西湖的景色之美,被全国乃至国外,广为流传,把西湖秀美的知名度推上一个新的高度。

  西湖博物馆,谢谢你!经过参观,我才能这么详细的了解西湖文化。我更为西湖之美丽感到自豪。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3篇)(扩展5)

——参观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5篇)

  妈妈当导游,我和妈妈走进博物馆进行参观。

  我们先去四楼参观,首先看到的是猛犸象、披毛犀、原始野牛等动物的化石,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兴趣。我看得非常仔细,怎么没找到恐龙的化石呢?因为这里展出的是牡丹江的历史,这里不是恐龙的故乡。我还看到许多人们制造和使用过的石器、陶器,还有用陶做成的小猪小鸡呢。还有以前人们使用过的钱币、马车、柜子、小孩的摇篮和漂亮的衣服鞋子等很多很多东西。在这里我了解到了牡丹江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勤劳的牡丹江人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值得我们去学*和发扬。

  在三楼和二楼展出的是日本侵略*和*人民反抗的历史。看到一幅幅被侵略的图片,我的内心充满了愤怒,恨不得也拿起枪赶跑日本人,让他们不要再来侵略我们。在八女投江纪念馆,看到中华儿女的抗争,她们真了不起,为祖国做出了那么伟大的贡献。

  这次参观活动,我了解到了很多牡丹江的历史,感受到了革命战士们的爱国热情。我也要做一名新时期的小战士,好好学*,长大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今天我来到了一个火锅店——“重庆崽儿”火锅店。这里很有意思,不仅能让我们吃到美味的火锅,竟然还能让我们参观民俗博物馆!

  我们来到大门前,大门的招牌上写着:“重庆崽儿”火锅店,进入大门,就来到了一个长长的巷子,巷子的两边有两排树木,树木的枝干上,还挂着两排灯笼,每隔20多步就有一对灯笼!

  我们进入了前院,前院最显眼的部分就是有一个黄包车,这样的黄包车我只在电视里见过,谁知道竟然还能在这里见到!接着就是一个大公鸡得标本,老师告诉我们:“这个标本,除了鸡冠和它的嘴巴是假的,全身的羽毛可是真的!”接着又进入了一个民俗博物馆,这里面最显眼的部分就是一个水轮,水轮的下方就有一个大大的水缸,里面还装有水,水就表示“财”!这里面的东西都特别的多,有梭子、八仙椅、黑白电视机……各种各样,真是让我们大开眼界!能将那时的东西传到这里,我们真是惊叹不已!

  我们又来到后院!后院有一个假山,假山的上面还有帘帘飞瀑呢!这哗啦啦的水声,很清脆,里面还有好几条小鱼在嬉戏!

  向前走,就有一个小屋,上面的招牌写着:“一个能吃的博物馆。”门前有两个石柱,这两个石柱是用来拴马的!柱子上面有两只猴子,这代表什么意思呢?猴就是“拜相封侯”意思,经过老师的讲解,我终于明白了!

  我们来到后院,后院有一个小木舟,还有一个船桨。啊!真是一个奇特的火锅店!

  博物馆大家都去过吧!可是你们有和自己的弟弟或妹妹一起去过博物馆么?今天,我,爸爸妈妈,外公外婆还有我的表妹一起去了博物馆玩。在车上,我的表妹因为兴奋过度而导致睡着了。

  从寒冷的外面进入温暖的室内。因为表妹第一次来到这个博物馆,所以她一进门就到处乱跑。而且今天,我也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看着表妹,不让她到处乱跑所以不管她是走还是跑,我都得跟在她的身后作“小跟班”。

  博物馆的一楼有一条仿照古代的街而制作的街,而且这条街上还有许多栩栩如生的假人和店铺。我牵着表妹的手,指着假人问她这是什么,她并没有回答我的问题,反而挣脱了我的手,向外婆的方向跑去,跑的时候,还用着自己那只长了两三颗牙齿的嘴巴说着:“怕······”这是我第一次听她说怕,因为我的表妹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女汉子”。她用自己的双手抱起一条比自己还要大一点儿的鱼都不怕,竟然看见几个假人就说怕,这真是难得一见啊!

  就这样在博物馆里的快乐之旅就这样结束了!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学校组织三至六年级的同学们去汽车博物馆参观。我们的心情无比激动,期待着揭开汽车博物馆神秘的面纱。

  到达汽车博物馆,一进门,我们便看到了各式各样,令人目不转睛的汽车模型。我印象最深刻是蒸汽车展示。这些车的样子十分简陋,外型也不美观,可当时制造它们的人们付出了很多心血,才创造出这样古老而伟大的发明。

  看到这里,我不禁联想到,在那个技术落后的时代,能有这样的发明,真是了不起啊!我们还参观了一辆被拆分了的汽车,这辆车的结构碎片被细绳吊着,这样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它的内部结构。汽车零件多得数不清,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圆,有的尖。*时我们看一辆汽车的外观,会觉得很简单,不就是安个外壳,装几个轮子,安几扇窗,装几个灯吗?谁知道它的内部结构竟然这么复杂,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我四处参观,应接不暇,不知不觉就到了集合时间,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汽车博物馆。

  这次的参观,十分有趣,而且意义重大,教会了我许多道理和知识。我懂得了,不管在什么地方,只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一些细节,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上周我参观了徽商博物馆,是大江晚报社组织的小记者活动,我特别兴奋。

  热热闹闹一行人刚进大门,就迎来一个 “庞然大物”——铁画“铁打丹青”,记录的是徽商的创业过程,同时展现了我们芜湖铁画的精美和庄重,我们一下子就被那凝重的气氛感染而安静下来,就像被点了穴一样,情不自禁地亲临场景,渡进悠悠的历史长河。我看见好像“屈原”的人物,他正在小舟上望江兴叹,在他旁边,“皇上”正在和“妃子”嬉戏,一边的大臣似乎有点烦躁地看着折子;一眨眼,我来到另一个朝代,这里的“皇帝”正在仔细地观察地图,一览大局,看上去是个明智的君主;忽然间我们处在“五世同堂”的巨大横匾之下,环顾四周,都是我们安徽的名人字画,着实让我们欣赏和骄傲了一把;接着我们来到一个大石雕门楼边,那层层叠叠飞檐翘角的门头,想必就是代表徽派建筑的独特之处吧!一阵热风,我们已然处于古徽州繁华的商业地,难怪如此热闹!这里是磨坊、茶庄、中药铺。中药铺里有一个小女孩站在一个老人的身边,眼神奇特地望着我。我看到老人那瘦削的面容,忍不住想掏两文钱去买点中药。我们路过一位书生的家,书生已然出门,书童正在向外张望。一回头,只见织布机横躺在一边,这必定是织出布匹制出衣服的地方;剃头匠挑着挑子四处吆喝着从我们身边经过;一处大户人家的祠堂里,子孙正拜谒祖先,盛况在目,声声不绝于耳……很多大户人家里都刻着读书处世的对联,徽商重视读书,对我的启示十分深刻,原来做生意主要是做人,待人处世的学问离不开读书学*,难怪徽商文化那样久远,那样闻名!我仿佛明白了学*和做人、读书以明理的真正含义!正在下定决心,要牢记这一刻的感悟,忽然眼前一亮,我们已经到了露天的“随园”——一个不大却有山石、雕刻、墙画、水池和园艺,布局巧妙,幽静雅致的小园子,跟这白墙灰瓦的徽派建筑浑然天成,令人感觉耳目清新,心神从喧闹复又变得安静。

  悠悠岁月,悠悠古乐,心头伴随着琴音,我们通过石雕、木雕和砖雕这“三雕”刻画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场景,穿越了一次纵横四百年的徽商之行,获得一种奇特的体验,那就如一滴浓墨在历史的长河中缓缓*,宁静,淡雅,深刻,我不知不觉地拍了许多照片,直到电池告急还舍不得离开。真是一次有意义的徽商文化之旅啊!


参观西安碑林博物馆有感作文 (菁华3篇)(扩展6)

——参观西湖博物馆有感优选【5】份

  十月,丹桂飘香、秋风送爽,我们一家人来到“柳浪闻莺”,品味秋天的美景,参观西湖博物馆。

  走过安检通道,便来到人山人海的大厅。绕过大厅,一排排放在储物柜里的古代铜钱吸引了我的目光,那一枚枚精致、美观的小钱币让我浮想联翩,这些铅钱币埋在地底下见证着杭州时光流转、风月变幻的历史,从先秦的钱塘郡到唐末五代的吴越国,从北宋杭州到南宋的临安,这座城市沉积了太多的文化。

  绕过储物柜,一块块气派的石碑印入我的眼帘,那上面记载着十位与杭州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名人,其中有:大文豪苏东坡、大将军于谦等人。其中令我最钦佩的人莫过于大文豪苏东坡了。

  苏东坡任职中,他廉洁奉公、勤政爱民。一上任,他就深入百姓中,了解民情,为他们排忧解难。但他了解到西湖中污泥淤积得很深时,他为百姓的疾苦而急,并决定要治好西湖。在他亲自主持、带领下,西湖终于变得清澈见底了。

  苏堤春晓便成了西湖十大景之首,“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杭州一个有着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走在西湖边,领略着文化的古韵,作为一个杭州人的我真幸福!

  今天阳光明媚,我们假日小队来到了杭州市青少年学生第二课堂———西湖博物馆参观。

  西湖博物馆是中国第一座湖泊类专题博物馆,位于南山路西侧,钱王祠南面,西部紧邻西湖。西湖博物馆四分之三在地下,馆内陈列有展示杭州山水的“天开画图”,展示西湖人文的“钟灵毓秀”, 展示西湖浚治的“浚治之功”,展示西湖影响的“明珠璀璨”四个单元,馆内采用了文字、书画、沙盘模型、多媒体、图片等多种形式展示。

  在博物馆内我看到了绿头鸭、鸳鸯、针尾鸡、白鹭等动物标本,个个栩栩如生的,仿佛是一个“野生动物园”。杭州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展柜中陈列有有民用剪、兴花剪、山郎剪、五虎剪、长头剪、圆头剪、龙凤金剪等,其中那把金光闪闪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龙凤金剪,传说是张小泉打死了两条缠绕在一起的乌蛇后变成的。

  参观活动在同学们的欢声笑语中结束了。参观活动是短暂的,但它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让我们不仅了解了西湖的历史和文化,而且加深了同学间的友谊。第二课堂,我期盼着你的到来!

  今天,我和同学们去杭州西湖博览会博物馆参观。我看到了从第一届到第九届的西博会,从这些展览中,我看到了祖国发展的变化、科技的进步。

  比如,一把第一届的手术刀,哎呀,这叫什么手术刀啊——跟“柴刀”差不多大了!现在的医生做手术,已经有许多不用刀了,用的是伽玛刀。伽玛刀其实不是真的刀,它是一种射线,人的脑子里生了病,只要对准生病的位置,一下子就能把病烧焦、打碎,不像以前,头颅里面生了病,只能用笨重的“大柴刀”剖开头;脚里面生东西,就剖开脚。那样啊,人又痛,还要流很多血,能不能治好还是个问题呢!从这一点,我看到了医学的进步。

  之后,我继续看,看到了世界上第一把电风扇。它的体积不算大,但操作起来很麻烦。现在的电风扇只要点一下“开”,就会转;点了“关”,就停止。那时侯,不知道要点多少个键才能开启和关闭呢!不过,现在的人都不怎么用电扇了,用的都是空调,它的制冷、制热效果可比电扇强多了!

  从这些变化中,我增强了对科学的热爱,也增强了我好好学*,将来成“大器”的决心。

  寒假里爸爸妈妈决定带我去美丽的西湖博物馆,西湖是我很向往的地方,终于可以去看看了。西湖,经过多少个年代;西湖,经历多少个日日夜夜;西湖,受到多少次的改善和整修,变得更加美丽、秀美,西湖的文化也是代代相传,在这过程中有着不胜枚举的故事、事迹。而今天,我和父母一起走进西湖博物馆,走进西湖美丽的文化。

  西湖博物馆坐落在南山路西侧,占地总面积达23800多*方米。西湖博物馆在绿树掩映、鲜花簇拥中,与西湖南线湖滨绿化带的优美风光自然衔接,有机融于一体。

  在这炎热的天气里,我和父母一起前往现代又内敛的西湖博物馆。在大门的入口处,有一个西湖全景沙盘展示器,里面容纳了西湖名胜景区60*方公里的微缩景观,一眼望去,能把西湖美不胜收的景色一览无余。欣赏完西湖名胜景区的美景,我们继续往前走,里面有一个展览厅,一进展览厅,便看见墙上挂着许多领导来杭州的照片,再往里走,挂着西湖从古到今的文化知识,走着走着就看见了许都从西湖出土的奇珍异宝,在旁边,透过玻璃,有几个泥做的小人在制作茶叶,先是采茶,接着摊茶,让后炒茶,再藏茶,最后再品茶。走出展览厅,就看见一座奇特的透明桥,桥下面安装着彩电,电视机下面流淌着水,有许多小鱼从这些彩电的屏幕见有动,栩栩如生。走完桥,便通往了一个展览动物标本的展厅,有我从没见过的扇尾沙锥和小灵猫等动物,抬头往上一看,有三只最抢眼的动物标本,一只是雕,灵位两只是鹰,它们屹立在树枝上,十分威风。在墙上还挂着许都昆虫,有圆翅钩粉蝶、落叶夜蛾还有一只很大的云斑天牛等昆虫。接着我们便上了二楼,在二楼陈列着人物画像和地图,真是大饱眼福。

  观赏完西湖博物馆,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西湖,西湖的魅力更加吸引我。

  在祖**亲的生日之际,我和妈妈来到美丽的北山路上,我们带着怀旧的心情参观了西湖博览会博物馆。这座博物馆欧式风格,靠山面湖,与白堤遥相呼应,在黄绿的梧桐树下,显得格外醒目。

  一走进博物馆,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杭州老品牌建筑模型。看,右手边白色古老建筑是杭州火车站。左手边的是我最爱吃的香肠品牌旗舰店——万隆火腿庄。继续往前走,是亨得利钟表店——里面的钟表品种繁多,有怀表,有挂钟,有闹钟,有手表,还 有座钟,钟表修理柜台更是令我好奇不已,只可惜现在我们家里只有挂钟。沿街的还 有是孔凤春香粉店,就是以前女人最爱的护肤品店,中医馆胡庆余堂,邵芝岩笔庄 这些店面都是青砖木梁构建。我一边仔细地参观,一边认真地听妈妈讲述这些老牌子的故事。

  再往里走就是博物馆的各个分馆,包括工业馆、教育馆、农业馆、医学馆、丝绸馆。这里陈列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和历史文物,有老式收音机、有手摇式留声机、有拨盘电话机、有民国时期的火柴盒,还 有及其逼真的中国政要的蜡像我们继续往里面走,里面陈列了大量的有关西湖博览会成立至今的发展历史文字图片资料。我仿佛穿越到了从前,看到了人民大众用智慧创造了国家的进步,振兴了中华民族。

  走出博物馆,我和妈妈又兴致勃勃地交流了很多未来的科技发展。现在的我虽然年龄很小,但是我有一个大大的梦想——做一个伟大的科学家,研究和创造很多新兴的东西。我会为了我的梦想一步一步地努力向前!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