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大舞台作文 (菁华3篇)

首页 / 作文 / | 2022-11-26 00:00:00 作文

戏曲大舞台作文1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铿锵有力的音乐声像鼓点,急促而有节奏的敲击在我们心上。仿佛把我们带入了那远古的戏曲世界里,在悠久而精湛的艺术文化中,我们深深沉醉……

  话说回来,能有这样的感悟,我还要感谢这次以*戏曲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活动呢――今天我们围绕古老的*戏曲展开了一次激烈的问答赛。

  前几天老师发给我们一份有关*戏曲的资料,我们浏览着上面的知识,不禁感慨于*文化的博大精深,也认真的背诵起来――这大概就是今天的问答赛上大家活跃表现的原因吧!

  这次问答赛分为四个小组,每一组依次选择问题回答,根据问题的分值给各组加分或扣分,如果选题的人回答不出选择的问题,同组的人可以给予帮助。

  就这样,在老师宣布的比赛规则以后,问答赛正式开赛!

  开始的一轮各组都小心翼翼的选择10分的题,绞尽脑汁思虑答案。但在各组分别积累了30、40分左右的时候,坐在我前面的班长不顾大屏幕上“30分题组,答错扣10分”的字眼,勇敢的选择了30分组的第二题。

  在一片或敬佩或不屑的吵闹声中,屏幕上显示的竟是一道异常简单的题――“京剧的四大行当?”台下骤然鼓起掌来,我所在的组员更为这来之不易的30分欣喜不已。

  紧接着各组开始争先恐后的选择30分的题,答对的大笑击掌,答错的则后悔不已。不一会儿30分的题就被抢完了,连20分的题也被银枪一空,各组的比分也明显的拉开了距离――我所在的组90分,第二组50分,第三组70分,最后一组暂时领先――100分。

  在我们时而愉快时而沮丧的声音中,问答赛已*尾声,同学们的欢呼声也一浪高过一浪,最后,终于到了我们组和第四组决一死战的时候,一直领先的第四组能不能得到这决定胜负的10分呢――

  “赢了!”

  不知是从哪里在整齐的掌声中忽然传来这突兀的声音,同学们一齐笑了。虽然我们并未获胜,但这次问答赛带给我们的知识和快乐将永远留在心中。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在这低沉的戏曲声中,我们结束了这次综合性学*。虽然现在许多年轻人并不认为“*戏曲”多么动听,多么精湛,但这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悲伤的韵律中所蕴藏的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底蕴,却让我们一生铭记。

戏曲大舞台作文2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搞笑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十分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搞笑,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主角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主角。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主角和命运。红脸内含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这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戏曲大舞台作文3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戏曲”对我来说是个陌生的词,只是一个上代人爱看的节目,远远不及现代的动画片,所以我从来没有看过,根本不了解“戏曲”的所有相关资料。

  小时候,在沉闷的假期里,按动电视遥控器,不时地会发现有一些关于“社戏”的节目,但我却毫不犹豫地跳过了,看那些有趣的动画片。

  很多熟悉歌曲,都来自社戏。比如黄梅戏《天仙配》中的歌,常常在我妈妈嘴边挂着,不时还会哼两下: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再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我非常需要认识“社戏”,恰好我上了一节关于“社戏”的课。

  课上,我们先听了一首歌叫《唱脸谱》,我觉得很有趣,因为歌里有现代的音调,也有古代的唱法。接下来是交流资料,因为我准备充分,自然也会学得很好。

  社戏的角色分四大类:生旦净丑,是按胡须的颜色分的。“生”分为老生(须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摇旦);“净”分为做工和唱工;“丑”是扮演喜剧的角色。我国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

  我们还欣赏了几种戏曲剧的简介:昆剧――*戏曲之母;京剧――东方“歌剧”;黄梅戏――芬芳的泥土气息。我们欣赏了我最熟悉的黄梅戏《天仙配》、粤剧《分飞燕》、豫剧《花木兰》。

  我们还学了京剧的脸谱: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性质、角色和命运。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黄脸和白脸含贬义,代表凶诈;金脸和银脸是神秘,代表神妖。脸谱起源于上古时期的宗教和舞蹈面具,今天许多地方戏中都保留了这种传统。

  “戏曲”这个词突然变新鲜了,我真想回到从前,看那古代的戏曲表演。


戏曲大舞台作文 (菁华3篇)扩展阅读


戏曲大舞台作文 (菁华3篇)(扩展1)

——《戏曲大舞台》 教案3篇

《戏曲大舞台》 教案1

  一、活动背景

  *文化,源远流长。*的戏曲,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她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的提高,电影、电视的出现,网络的覆盖,这些现代元素的盛行,给了*传统戏曲以巨大的冲击,我们的孩子现在说起音乐,往往的第一反应是流行音乐,说起剧作,往往是言情武打剧。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综合性学*《戏曲大舞台》,正好给了我们教育教学这一机会。希望借助这次“走进戏曲大舞台”综合实践活动,通过上网、竞赛、表演等形式,组织学生听戏、唱戏,寓教于乐,提高年孩子对戏曲的兴趣,使他们关注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从自己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

  二、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传统文化艺术样式——戏曲,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

  2、了解*戏曲的基本常识(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鉴赏戏文。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欣赏*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5、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6、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7、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8、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9、通过合作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新发现有喜悦感和成就感,在活动中感受合作和交流的乐趣;

  10、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文化的感情和关注, 为家乡戏曲献计献策的激。

  三、【活动计划】

  (一)活动准备

  1、成立研究活动小组,制定活动计划,明确各人分工。每小组6人为宜。

  2、查阅资料 。利用泾川二中图书馆、阅览室资源,信息技术课,阅览课时间查阅资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3、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

  4、准备表演戏曲节目。准备教学用具,如道具(扇子、水袖等)、照片、影碟、音带等。

  附: 各小组成员分工活动情况:

  组长:赵彤,负责组织协调、信息综合;

  组员一号:温亚楠,负责搜集网上资料;

  二号:赵梅梅,负责搜集、推荐名家名曲选段;

  三号:李颖,查阅相关书籍,摘录或复印有关知识;

  四号:张蔷,查阅相关书籍,摘录或复印有关知识;

  五号:周旋,负责问卷调查及汇总分析。

  (二)时间安排

  1、查资料、搞调查、学唱戏等前期准备活动,用二周时间。

  2、交流、讨论、写方案,用二节课时间。

  3、教师介绍和经典戏曲欣赏,用一节课时间。

  4、知识竞赛、粉墨登场、活动总结,用两节课时间。

  (三)活动步骤

  1、 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 师生协作完成“传统戏曲知多少”调查。

  2、指导学生课外收集资料,听戏、看戏,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初步了解传统戏曲的一般知识(如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脸谱、水袖、戏装、戏曲音乐、动作程式、戏曲作家等)。

  3、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不同戏曲小剧团,学*戏曲表演。

  4、 学*传统名曲名段,开展故事会、演讲赛、论文赛、手工制作赛等活动走进戏曲世界。

  5、策划戏曲艺术节。亲身体验,学唱戏曲,学演戏曲,学画脸谱。

  6、 策划“戏曲活动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等经验共享。 制作卡片、小报,宣传册活动。

  7、召开“传统戏曲现状反思会”,分析戏曲的现状和危机。

  8、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结集,建立传统戏曲数据库,开发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

  四、活动过程

  (一) 师生协作完成“传统戏曲知多少”调查。调查的内容可包涵不同年龄、不同教育程度、不同成长环境的人们对传统戏曲的认知、情感、态度及对戏曲现状的感受和建议。学生自由组合、分工协作,深入城市、乡村、社区、当地文化馆及剧团,进行问卷调查、实地走访、拜访戏曲表演名家和戏迷、访问戏曲研究专家和作家,通过数据分析和整理,了解现阶段戏曲文化建设现状,写好访问日记和调查报告。

  附: 传统戏曲知多少”调查表。

  此后,我们指导同学们调查汇总,将意见分类处理;计算比例,形成数据;分析数据与意见,发现问题。小组分工学*获得的信息资源与调查意见汇总,同学们相互交流学*成果,资料共享。

  (二)通过请教音乐老师,邀请戏曲专家或戏迷现场表演、讲座,利用图书室和互联网查阅相关资料,深入音像市场调查,收看戏曲频道及戏曲节目等形式,收集传统戏曲的文字、图片、视频、磁带、光盘、网站等资料,初步了解传统戏曲的一般知识(如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脸谱、水袖、戏装、戏曲音乐、动作程式、戏曲作家等)。通过摘抄、做读书笔记、办黑板报手抄报、创作张贴画、欣赏戏曲片段、进行模仿秀比赛等形式让学生亲*传统戏曲。

  (三)要整合课程资源,进行系列综合性学*,开展传统戏曲主题性、专题性研究。如戏曲文化史研究、戏曲行当研究、戏曲唱腔研究、戏曲脸谱研究、戏曲道具研究。音乐课上,学唱选段;体育课上,学*身段;美术课上,描绘脸谱;语文课上,赏析唱词。通过写训练日记,阅读整理戏曲资料,写研究小论文,使学生熟悉戏曲,爱上戏曲。

  (四)戏曲赏析

  教师把事先剪辑好的名家名段通过多媒体直观地展示给大家。

  1、京剧:《铡美案》

  2、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3、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4、越剧:《我家有个小九妹》

  5、婺剧:《僧尼会》

  欣赏不同剧种经典剧目片段 ,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及特长,成立不同戏曲小剧团,学*戏曲表演。要求同学们用语言把自己听戏曲的感受表达出来。

  生1:听完了京剧这一国粹剧目,我体会到什么叫字正腔圆,什么叫气吞山河。

  生2:听完了京剧,我感到痛快淋漓的爽。

  生3:听完了越剧,我仿佛感觉到了春风的抚慰,特舒服。 生4:婺剧的欢快跳跃,柔中带刚的风格令人赏心悦目,我为家乡戏而自豪。

  (五) 学*传统名曲名段,开展故事会、演讲赛、论文赛、手工制作赛等活动走进戏曲世界。尝试着去做了几张脸谱,并作简单介绍,介绍作品代表的人物和表示的性格特点,让学生在骨子里折服于戏曲博大精深的魅力,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操,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浸润。

  (六)戏曲知识竞赛。在班级内以小组为参赛单位进行。各组6名选手参赛,共7组。 答题分必答题、抢答题、连线题、欣赏戏曲片段、戏曲动作模仿五种类型。比赛结束后宣布各组最后得分情况,并授奖。

  附:

  1、必答题。

  答题规则:每组连续回答五题,每题十分,答错不扣分,时间30秒。

  ⑴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戏曲) ⑵享有“*戏曲之母”雅称的是?(昆剧)

  ⑶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⑷*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唱、念、做、打) ⑸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戏曲是?(京剧)

  ⑹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手、眼、身、法、步)

  ⑺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⑻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⑼京剧四大名旦是谁?(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⑽“旦”可分为哪几类?(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⑾越剧的发源地是哪里?(浙江嵊州)

  ⑿四大徽班是指什么?(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合春班) ⒀请你说出婺剧的一个经典曲目?(《牡丹对课》、《白蛇传》、《僧尼会》)

  ⒁绿脸代表什么性格的人物?(草莽英雄)

  ⒂“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大花脸和二花脸) ⒃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清代乾隆时期)

  ⒄茅善玉是哪个剧种的著名演员?(沪剧)

  ⒅“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沙家浜》) ⒆“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川剧)

  ⒇请说出婺剧一个著名演员的名字。(吴光煜、郑兰香、陈美兰、张建敏、周志清等)

  2、抢答题

  答题规则:听到开始后才可以抢答,否则取消本题答题资格。答对加十分,答错扣十分,时间30秒。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猜测人物。

  3、连线题

  ⑴红脸代表 猛智

  黑脸代表 凶诈

  绿脸代表 忠勇

  白脸代表 草莽英雄

  ⑵越剧 严风英

  京剧 袁雪芬

  豫剧 王彬彬

  黄梅戏 常香玉

  锡剧 梅兰芳

  ⑶梅派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尚派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4、欣赏《林海雪原》片段,思考:

  ⑴从这段表演中,可以看出杨子荣具有什么性格特征?

  ⑵戏曲“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这一特点在这一段表演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⑶你觉得这段戏曲哪些地方很美?

  动作美——舞蹈艺术

  唱词美——文学艺术

  5、戏曲动作模仿:

  多媒体展示几幅戏曲动作表演画面,请各小组派代表上讲台前表演。(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课堂掀起又一次高潮。)

  小结:*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一门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我们欣赏戏曲,就可以从人物的角度,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的角度进行欣赏。(新课标非常强调“自主”和“体验”。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我体验的基础上,领略戏曲艺术之美,自己总结出欣赏戏曲艺术的方法,为以后的进一步学*打下基础。)

  (七)策划“戏曲活动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等活动。

  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并加工发布, 制作卡片、宣传册,制作成专题学*网页或者黑板报手抄报;进行戏曲知识的擂台赛;举行“走进戏曲”班会课,邀请同学、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人士观摩;在泾川二中广播站开辟戏曲专栏;在学校张贴戏曲表演家及戏曲作家照片;在学校文化艺术长廊制作永久性戏曲展板。使国粹艺术在校园文化中占有一*之地,成为校园独特的校本课程。

  (八)召开“传统戏曲现状反思会”,分析戏曲的现状和危机,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群体智慧共享。根据反思结果设计弘扬戏曲的活动方案,送交学校领导;向*写建议书,提出振兴戏曲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为家乡原生态戏曲的发展献计献策,为家乡戏曲的明天开一剂良方;设计公益广告,呼吁人们重视地方戏曲文化。

  五、【活动成果】

  1、学生总结

  学生代表谈本次活动的感受(赵彤彤)

  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

  经过二十几天紧张而忙碌的准备,我们七⑻班的大型综合性学*活动《戏曲大舞台》在一片欢笑和掌声中圆满结束了。

  为了这一堂课,我们七⑻班的每一位同学忙碌并且快乐着,全都使出了自己的“十八般武艺”。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参加的是辩论组和智囊组,刚开始,我父母并不赞同我参加这个活动,认为这会影响学*,后来经过我的一番劝说,终于勉强答应了。真是“一波未*,一波又起”,我所在的组分给我的任务是:组织辩词和查询资料,可偏偏那天我因着凉而生病,只好左手打着点滴,右手握着鼠标查。现在回想起来,觉得那时的我就像一只还没有成长的幼鹰。

  最后,我终于在坎坎坷坷中完成了任务,就像是幼鹰经过风雨的洗礼后在天空飞翔。

  今天,看了这一堂课,我忽然觉得我们都长大了,我们已经懂得如何给班级增光彩,我们懂得如何在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我们懂得了如何坦然面对生活中的风雨。

  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声有味,有香有色,这就是生活。

  2、语文老师总结:

  为了准备今天这六十分钟的汇报活动,我们同学们付出了很大的艰辛和努力。无疑,今天的活动是成功的,因为我看到了42颗火热的心在跳跃、在碰撞。感谢大家的精心准备和精彩汇报。感谢同学们畅所欲言,谈收获、谈感受。

  郭亮同学在《我努力,所以我收获 》的发言稿里讲述了自己在活动中遇到困难,然后在妈妈的帮助下解决困难的过程,她说我努力所以我收获了,收获了课本以外的人生体验 。

  张倩同学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表演组里,自己亲身体验、学*戏曲表演,使自己的许多方面都得到了锻炼,更加感受到了戏曲的魅力,尤其是对家乡黄梅戏有了深切了解。吴航同学(性格内向)他的总结论题是“勇于挑战自我”,他由开始不喜欢上台,到活动中也演了一段精彩的京剧。他说:“我终于战胜了自己,我感到了参与的快乐!”

  我相信,我们的人生历程,会因为这十多天难忘的经历,而变得与众不同。十多天来,我们感受了*传统戏曲的魅力:我们学会了搜集材料、整合材料的能力;更重要的是我们懂得了克服困难、团结协作、迎难而上的道理。

  这次综合性学*虽然结束了,但同学们那灿烂的发自内心的笑容,那听上去还有稚嫩的唱腔和表演,那句句来自肺腑的感受体会,那富有创意的手抄报,那一叠叠丰厚的资料和那张张填满的记录表都深深的留在了我的心里,这些不就是语文吗,不就是学生们愿意接受的来自更广阔天地上的语文吗?

  愿我们同学们带着这些宝贵的财富上路,“天上太阳正晴,路上春色正好。”

  3、全班跟随音乐齐唱《说唱脸谱》,结束本次活动。

  六、教师点评

  (一) 语文老师点评

  1、学生在此次活动中表现出特有的积极性。能主动利用图书馆、因特网等资源,通过向周围的老戏迷请教,收集、了解有关戏曲的材料和知识。

  2、在活动中表现出同学们多方面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查阅资料、知识竞赛、学唱戏曲的环节中,同学们能大胆尝试,主动配合,可以看出现在孩子的非凡社交能力与特有的独创性,,从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学会了从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3、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可借助音乐、美术、脸谱、舞蹈等综合手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我收集了许多戏曲音像资料,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激情高昂,从而达到了意想的效果。几个星期的备课浓缩在一节课中,使学生在这堂课中既了解了戏曲的有关知识,有对戏曲的唱腔有了兴趣,达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二) 领导点评

  泾川二中教导主任代月和:这是一堂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综合性学*研讨课。综合性学*是新教材的一个亮点,对语文教学来说也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是对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一次综合性检阅。在这次活动课中,体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亮点:

  1、这是一堂突出了“综合”二字的实践课,体现了“大语文”的教学观。

  首先是学科的综合。它突破了狭隘的语文教学观,是语文和艺术的完美结合,实现了语文夸学科的融合,体现了“生活的外延就是语文的外延”的理念。

  其次是学生多项能力的综合。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写作能力和语文思维能力等都得到了锻炼。

  第三是多种教学资源的综合。它有效的利用了我们身边的教学资源,创造性的开展活动。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到的不仅仅是文字的信息,而且还有图像、音乐等信息。学生不仅仅是从书本(或者音像)上学到京剧、越剧、豫剧等知识,而且还有颇具乡土气息,学生从小耳濡目染的黄梅戏,有许多知识是他们在课本上所无法学*到的。这些资源的开发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2、这是一个“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一位专家说过“教改的根本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的内驱力”。在课堂上,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台。课堂又是舞台,学生成了活动中的“主角”,从课堂的说、唱、辩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高潮迭起。

  3、这是一个“新型师生关系”的缩影,体现了老师“*等中的首*”地位。师生间*等对话,各抒己见,学生是学*的主人,是课堂的“主角”;老师在整堂课中出场次数虽然不是很多,但评点独到精辟,引导穿插恰到好处,可以说老师是整个活动的“编剧”。

  七、教学反思

  综合性语文学*活动——《戏曲大舞台》历时*四周,在为学生上这堂综合课的过程中有许多感想,许多收获,也有许多困惑,我把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写下来,与大家共勉。

  感受之一:教师是学生合作学*的指导者和调控者。

  合作学*是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三种学*方式之一。目前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合作学*的重要性,能够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学*。但由于理论上的研究和实践上的探索还很不深入,合作学*存在着流于形式的倾向。在合作学*的背景下,教师的角色是合作者。教师应当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不同的合作学*小组的学*活动中去,指导学生的合作学*,监控学生的合作学*。教师的指导主要包括合作技巧的指导和学*困难的指导两个方面。合作技巧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合作学*小组如何分配学*任务、如何分配学*角色,指导小组成员如何向同伴提问、如何辅导同伴,指导小组成员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学会共同讨论、学会相互交流,指导合作学*小组如何协调小组成员间的分歧、如何归纳小组成员的观点。学*困难的指导,是指当合作学*小组遇到学*困难时,教师适时地点拨、引导,提供必要的帮助。

  教师的监控主要体现在:纠正学生偏离主题的讨论,避免学生的合作学*步入误区,防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出现冷场的局面,防止某些学生过度依赖同伴的帮助,根据学生学*的状况合理调节合作学*的时间。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去,倾听并观察各小组的行为,注意工作完成或合作学*过程中的问题。如果小组活动开展得非常顺利,教师要给予及时表扬;小组提前完成任务时,教师应检查他们是否正确完成了任务,即完成的质量;发现小组内角色分工不清,讨论混乱无序时,教师要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明确角色,尽快进入有效的讨论;讨论偏离主题时,教师要及时发现、及时制止,将学生引回到任务中来;讨论受阻时,老师要及时点拨,引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

  感受之二:让学生感受到戏曲的魅力。

  尽管流传到现在的戏曲种类繁多,尽管流传下来的戏曲皆是精华,但作为十三四岁的中学生,他们对流行歌曲的喜爱要远远超过戏曲,那么如何将这种距离缩短呢?

  我是个戏曲爱好者。在备课过程中,我除了梳理自己已了解的戏曲常识,还查阅了各种资料,寻找吸引学生的知识点。如果仅凭自己的了解向学生讲授,这堂课肯定让学生恹恹欲睡。于是,我想到了既然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何不借助音乐、美术、脸谱、舞蹈等综合手段,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因此,我收集了许多戏曲音像资料,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们的兴趣被极大地调动起来,激情高昂,从而达到了意想的效果。

  感受之三:综合学*课需要“全才”教师。

  新教材的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首先要有全新的教学理念,需要教师加强文化修养,除本专业扎实的知识外更要有多方面的才能。

  在《戏曲大舞台》这一综合活动课中,我对此有了更深的体会。例如关于京剧脸谱。什么脸谱象征什么性格,什么品质,什么角色,什么命运,都各有说法;关于服饰,文将穿什么,武将穿什么;关于服饰颜色,皇帝穿什么色,大臣穿什么色,百姓穿什么色,也各有讲究,就是戏曲的“四艺五法”也各有韵味。由于自己业余学过几种戏曲唱腔,在课堂上时不时唱上几句,便于学生理解,便于学生模仿。在课外指导时,这些能力也派上了用场。几个星期的备课浓缩在一节课中,使学生在这堂课中既了解了戏曲的有关知识,有对戏曲的唱腔有了兴趣,达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

  八、问题讨论

  学生在活动中对戏曲有了浓厚的兴趣,教学也达到了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理想效果。如何将孩子的这份热情保持下去并弘扬呢?

  九、参考文献

  1、《*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

  2、《*文化艺术丛书·*戏曲》

  3、《*文化艺术丛书·杂技·木偶记·皮影戏》

  4、《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辞海》

《戏曲大舞台》 教案2

  活动目标:

  1.了解*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活动重难点:

  1.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

  2.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活动准备:

  1.课前指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搜集有关戏曲的资料,感受戏曲的魅力。可以去图书馆查阅,也可以上网查阅。*时在家多听听戏曲,看看戏曲表演,和长辈聊聊戏曲方面的知识,然后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

  2.把学生分成三组,每组推选—组长,准备戏曲知识擂台赛,欣赏和表演戏曲,辨识脸谱,讨论写作。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没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

  活动过程:

  资料助读:

  1、*戏曲剧种: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京剧、昆剧、越剧、豫剧、黄梅戏、评剧、粤剧、庐剧、徽剧、淮剧、沪剧、吕剧、湘剧、河南坠子、河北梆子、湖南花鼓戏、淮北花鼓戏、梅花大鼓、梨花大鼓、京韵大鼓、西河大鼓、评弹、单弦、山东快书、山东琴书等五十多个剧种,尤以京剧流行最广,遍及全国,不受地区所限其中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为五大戏曲剧种。

  2、*戏曲特点:戏曲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进一步分工。我国戏曲的又一特点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我国戏曲讲究用“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巧法来表现人物。另外,戏曲中的唱腔、龙套、脸谱、服饰以及演出场地所涉及的露台、庙台、舞台等也都有它们特殊的韵味。

  3、主要戏曲剧种简介:昆曲,又称“昆腔”,是一种古老的戏曲剧种,有“*戏曲之母”的雅称。它源于江苏昆山,明中叶后开始盛行,当时的传奇戏多用昆曲演唱。除了保持早期昆曲特色的南昆外,还在全国形成许多支脉,如北方的昆弋、湘昆、川昆等。昆曲的风格清丽柔婉、细腻抒情,表演载歌载舞、程式严谨,是*古典戏曲的代表。

  黄梅戏发源于湖北黄梅县,发展壮大于安徽安庆一带。它是由民间山歌小调发展而成的,曲调悠扬委婉,优美动人,具有芬芳的泥土气息,深受各地人民群众的喜爱。代表曲目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豫剧原称河南梆子,也叫河南高调.是在河南地方小曲的基础上,吸收秦腔、蒲州梆子等形成的新剧种,至今已有三百年历史,流行于河南和邻*各省。声腔分豫东调、豫西调两大流派。豫东调以开封、商丘为中心,男声高亢,女声活泼,擅长表演喜剧。豫西调以洛阳为中心,男声苍凉悲壮,女声委婉缠绵,擅长表演悲剧。代表曲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等。

  京剧是地地道道的*国粹,因形成于北京而得名。1790年,安徽的四大地方戏班——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先后进京献艺,获得空前成功。此后,徽班常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演出,于是一种以徽调“二簧”和汉调“西皮”为主,兼收昆曲、秦腔、梆子等地方戏精华的新剧种诞生了,这就是京剧。因为它是一种集歌唱、舞蹈、音乐、美术、文学等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所以被誉为“东方歌剧”。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家之一。他的代表剧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断桥》、《奇双会》、《游园惊梦》、《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4.鉴赏京剧脸谱

  紫色,象徵忠贞、耿直、果断、沉稳,如廉颇、李密、庞统、尤俊达、严良等;

  红色,作为主色,表示忠勇义烈,比较典型的如关羽、姜维;用作副色,暗示人物命运,如蒋忠、马谡、华雄、高登等。

  黑色,象徵刚烈、勇猛、粗率、鲁莽,如包拯、李逵、张飞、牛皋、尉迟恭、杨七郎、项羽等。

  蓝色,表示刚强、粗旷、骁勇、桀骜不驯,如马武、单雄信、窦尔敦、吕蒙等。

  绿脸,象徵刚勇、强横、猛烈、暴躁等性格,如青面虎张青、太史慈、马强、程咬金、公孙胜、柳仙等。

  活动一:考一考

  戏曲知识擂台

  1.必答题。

  第一组

  (1)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是什么?()

  (2)享有“*戏曲之母”雅称的是什么?()

  (3)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

  (4)*戏曲采用哪些艺术手段表现人物?()

  (5)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什么戏曲?()

  (6)戏剧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法?()

  (7)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什么?()

  第二组

  (8)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什么?()

  (9)京剧四大名旦是谁?()

  (10)“旦”可分为哪儿类?()

  (11)四大徽班是指什么?()

  (12)“净”这个角色又可以分为什么?()

  (13)京剧诞生于什么时候?()

  (14)“阿庆嫂”是哪一部样板戏中的人物?()

  第三组

  (15)“变脸”是哪一种戏曲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

  (16)你知道*的四大“国粹”是什么?()

  (17)京剧有哪两种主要唱腔?()

  (18)*最早的戏曲形式是什么?()

  (19)京剧曲目有几出戏连演的,如“失”“空”“斩”,就是表现的三国故事。你能说出它们是指哪三个剧目吗?《》《》《》

  (20)“三五步行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说的是戏曲表演中成队的随从或兵卒在台上表现大场景的演出特点,这些演员被称为()

  (21)据统计,*现有戏曲剧种大约是多少?()

  2.抢答题。

  出示不同脸谱,要求学生根据脸谱,推测人物。

  3.连线题。

  第一组

  红脸代表猛智

  黑脸代表凶诈

  白脸代表忠勇

  绿脸代表草莽英雄

  第二组

  越剧严凤英

  京剧袁雪芬

  豫剧王彬彬

  黄梅戏常香玉

  锡剧梅兰芳

  第三组

  梅派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委婉的风格

  程派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的风格

  荀派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活动二:听一听

  欣赏戏曲片断,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戏曲的无限魅力,丰富我们的文化内涵。

  1、京剧《玉堂春》(苏三起解);

  2、越剧《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3、黄梅戏《女驸马》(谁料皇榜中状元);

  4、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等。

  欣赏指点:*戏曲艺术就是这样一门综合了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等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综合性艺术。我们欣赏戏曲,就可以从人物的角度,从音乐、美术、舞蹈、文学的角度进行欣赏。

  活动三:唱一唱

  1.请三组同学上台,每组一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2.家乡戏大展台

  你的家乡有些什么地方戏?向大家推荐一曲。

  活动四:诵一诵

  诵读有关戏曲的对联。你能对出最后一幅对联吗?

  陈迹兴怀古今人岂云不相及

  群情毕寄天下事当作如是观

  余音绕江城问玉奋谁吹折杨柳数声落梅花一曲

  游踪临汉水且金樽共把集汾榆雅社话桑梓闲情

  且从忙里偷闲看尽古今来情状

  莫道局中是戏点破千百世机关

  闻所闻而来聆遗响千秋高山流水

  见所见而在醒繁华一梦御苑宫花

  幻即是真世态人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今亦犹昔新闻旧事扮演来毫发无差

  唱一曲白雪阳春大江东去

  活动五:议一议

  现实生活中,随着流行歌曲的火爆、影视文化的传播,戏曲艺术日趋衰弱,曾经人才辈出的剧团青黄不接,曾经广为传唱的曲子曲高和寡。那么,戏曲的出路在何方?我们如何来振兴*戏曲?请大家出谋划策。(小组讨论,为戏曲的振兴出谋划策,全班交流。)

  例:20xx年11月,我们罗田县人民*下发了关于同意罗田县黄梅戏剧团公开招聘15名黄梅戏演职人员和招收20名黄梅戏学员的文件。这是我们家乡为弘扬*戏曲文化实行的一项有力举措。

  我的观点或建议:

  活动六:写一写

  一、*作要求

  1、介绍你所知道的某一剧种(最好是你的家乡戏)的历史发展概况和基本特点,要做到条理清楚,言简意明。

  2、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像,编写一个小故事。

  3、在你看戏、听戏、学戏的过程中,你一定有些感想或者有有趣的经历,把它们写出来。

  二、写作指导

  【我要写】.

  七十年代,我国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国外公演。**亲笔撰写海报:“欢迎欣赏*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观众如潮,盛况空前。

  这就是*戏剧的魅力。难怪鲁迅先生在他的《社戏》中也说:“至于我在那里所第一盼望的,却是到赵庄去看戏。”

  *戏剧,源远流长。曾几何时,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每个角落都有着各富特色的地方戏,无一处地方没有票友的吹拉弹唱。

  【写什么】.

  由于影视文化快捷而广泛的传播,也许同学们对戏曲艺术知之甚少。不过我们可以采访或者询问家中长者,请他们说一说他们当时或者第一次看传统戏曲演出的经历和感受;也可以查阅书籍,搜寻一些诸如梅兰芳蓄须罢演等名家逸事;或者就影视文化和传统戏曲你更喜欢谁开一次辩论会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社会,收集各类资料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英特网、图书馆等,我们都可以去淘一番金。

  我们可以将收集到的材料分类整理:如家乡戏发展史、辉煌史、优秀家乡戏剧目、精彩唱段等等,形成一些个具体的知识点。说不定,你还可以就此写一篇颇有价值的小论文呢。

  我们准备写这篇作文的时候,正是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那么,选择一篇课文,先改编成戏剧,再约几位同学参与排练,并且在班上的文艺晚会公开表演一番,亲身体会一下传统戏曲的魅力,不亦乐乎!

  【怎样写】.

  一、介绍戏剧可以查阅有关资料,然后整理就可以了。

  二、编写小故事,有两种情形:改编和新编。

  改编就是在尊重原故事的基础上,就其中的细节,比如心理、对话展开大胆的想像,从而丰富人物的形象,深化主题,也让读者容易理解,产生共鸣,增强戏剧的感染力。

  所谓“故事新编”,是在准确把握话题题意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想象和联想,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名著、历史、传说中,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其中的情节、人物予以加工、演绎和包装,即进行再创作,从而对话题的内涵作出独特而传神的诠释,加以丰富想象,使其焕发现代气息,成为一个崭新的故事。

  不管改编和新编,都要注意:一要展开合理的想象,如心理,如细节等方面的想象,但又不能天马行空;二要挖掘,挖掘出新意,绝不能泥古不化;三要和话题挂钩,不能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四是最好能和现实发生“关系”,能带点“刺”。但要注意两点:

  要熟悉“故事”,即要了解原故事的必要背景、意蕴及其他相关知识,以避免内容上牵强附会、知识上张冠李戴,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前提。只有这样,新编出来的故事才能与“故事”中人物的言行、性格以及语言风格相吻合,才能与“故事”的基本情节联系得上。举例来说,用《西游记》来写一篇作文,如果编孙悟空贪小便宜,好吃喜睡,时常耍一点弄巧成拙的小聪明,那岂不离谱了?

  要“新编”,这是写好“故事新编”的关键。写作时不要简单地复述原故事,不要拘泥于历史题材,必须加以生发改造,进行切合题意的必要演绎。最常见的新编方式是错位演绎,即时空错乱——古今杂糅,中外互通,熔于一炉。比如,将名著、历史、传说中的人物安排到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中来,展示他们崭新的行为、言语、心理等;又比如,写历史,但又艺术地穿**某些典型的现代生活细节。

  三、谈感想或者写有趣的经历,要做到有真情实感。

  例文:《梁祝》让我陶醉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总括听的感受,高度评价《梁祝》的价值。)

  乱花浅草,清风鸣蝉,枫叶荻花,银装素裹,四季袅袅绕指柔;高山流水,百鸟争鸣。

  千里婵娟,万里无云,只在仅仅几弦间。有哪一壶陈年佳酿比这筝曲更醉人呢,又有哪一种情愫比这旋律更感人呢?当年琵琶霓裳,一曲博得江州司马青衫湿,如今筝音款款,一首引得众宾泪沾襟。(通过比较来突出听的独特感受。)

  初听梁祝,是在西湖畔,我正凭栏远观西湖上迷蒙的雨雾,筝音借着雨声在耳边呢喃,心中那根小小的弦突然共鸣,那流传的凄美故事,彩蝶的翩翩双飞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婀娜而至,时而嘈嘈切切时而如泣如诉,时而跌宕时而幽怨,春雨沾衣欲湿,人已泪流满面,未曾知道筝的21弦可以演绎出人间悲欢离合。ィǔ跆《梁祝》人已经被征服,被凄美的故事所感染。)

  再听梁祝,在某个静谧的夜,乐曲从CD中流淌出来,回荡在夜空中,化成几缕逐月的烟云,几许拂面的晚风,(用比喻形象地写出了乐声)灵魂开始舞蹈,没有忧愁没有烦恼,随着思潮飘舞,穿过回忆走过未来。(再听《梁祝》已化成灵魂的共鸣。)

  现在,我可以用自己的手指弹奏梁祝,编织梦想,轻拢慢捻,筝就是知己,可将心事付瑶琴,你知道筝是有生命的`吗?指尖的弦在颤动,有时是佳人的微笑,有时是流浪者的愁肠百转,有时是夕阳*黄昏的无奈,闭上眼,千丝万缕织成一网情愫,带着心和灵魂上升、上升,空气中飘着花香,清脆的筝音传得很远,这是一泓永远的泉,我醉在其中。(用排比和联想形象地写出了感受,化抽象为具体。乐声在作者的眼里、心里,是人,是有血有肉、有丰富情感的人,在向你倾诉。)

  我想知道思绪中有多少道网,网罗了我全部的梦想,无论是华丽的网,朴素的网,空虚的网,真实的网,我都无力挣脱,只能在网中用指尖抚着网络,或哭或笑,或喜或悲,那都是我最真的情感。(用网来比喻音乐的魅力。)

  点评:这篇佳作的第一个特点是语言的老练。作为初中生,作者的语言功底令做教师的也自叹弗如。排比的运用,绝妙的比喻,词语选配的精致,引语的点化,段落的匀称,都十分老到。这样的文章,若无丰厚的艺术素养,是无法一挥而就的。第二个特点是情感的真实。“在西湖畔”“初听梁祝”,泪流满面;“在某个静谧的夜”“再听梁祝”,灵魂随着思潮飘舞;“现在”“弹奏梁祝”,编织梦想,醉在其中。听的何等陶醉,奏的何等陶醉!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构思以及篇末抒情,看出该考生作文时的从容和激情。文章是一篇相当温馨、动人,有着个人化感受的佳作。

  活动总结:

  答案:

  (1)(希腊悲喜剧、印度梵剧、*戏曲。)

  (2)(昆剧。)

  (3)(生、旦、净、丑。)

  (4)(唱、念、做、打。)

  (5)(京剧。)

  (6)(手、眼、身、发、步。)

  (7)(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8)(黄梅戏。)

  (9)(尚小云、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

  (10)(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

  (11)(三庆班、四喜班、春台班、和春班。)

  (12)(大花脸和二花脸。)

  (13)(清代乾隆时期。)

  (14)(沙家浜)

  (15)(川剧)

  (16)(京剧、书法、国画、中药)

  (17)(西皮、二黄)

  (18)(宋杂剧)

  (19)《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

  (20)(龙套)

  (21)(360多种)

  下联:看满眼流丹叠翠爽气西来

《戏曲大舞台》 教案3

  学*目标:

  1、初步识记并积累戏曲文化知识,如几种主要地方戏的名称、特色和京剧的脸谱知识、行当等。

  2、利用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说一说戏曲文化的魅力,接受一点传统文化的熏陶。

  3、探讨青少年对传统戏曲的态度,针对问题提出应对措施。

  学生课前活动:

  1.自主阅读教材,同学间分组合作查找资料,通过书籍、网络等渠道了解*戏曲的一般知识。

  2.访问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

  3.调查青少年对戏曲的态度,以及应对措施。

  课堂教学过程:

  一. 导语

  课堂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引入: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包括历史悠久的戏曲文化。我们可以欣赏河南豫剧的淳朴厚实,此外,在戏曲上,还有京剧的雍容典雅,越剧的轻柔婉转,梆子戏的高亢悲凉,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民族文化的瑰宝----戏曲天地中,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吧!

  二、在这节课上,我们要达成的学*目标是(见上述学*目标),学生齐读。

  三.赛一赛,积累戏曲常识

  1、赛一赛

  (1)课前,你们在前几天的自主学*活动中,一定搜集到很多有关戏曲的资料,了解了戏曲的一些常识吧。下面我们就检测一下,检测分必答题和抢答题,必答题分组进行,抢答题谁最先举手作答并回答正确,就可为本组挣分,最后评出评出优胜组,给予小小的奖励;每题10分,现在大题开始。(大屏幕显示)

  必答题有两轮,抢答题有两轮:

  必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 第一组题

  1.被称为“*戏曲之母”的剧种是哪个剧种?(昆剧)

  2.*戏曲起源于哪些形式?(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

  3.与希腊的悲剧、印度的梵剧合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曲的剧种是什么?(*戏曲)

  第二组题

  v 1.全国现有的戏曲剧种大约有多少?(360多种)

  v 2.享有“东方歌剧”盛誉的是哪个剧种?(京剧)

  v 3.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必答题:第二轮(连线题)

  第一组题

  昆剧 芬芳的泥土气息

  京剧 浓浓的河南特色

  黄梅戏 *戏曲之母

  豫剧 东方歌剧

  第三组题

  梅派 A.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具柔媚娇婉的风格

  程派 B.以气与力取胜,有阳刚之美,具刚健婀娜风格

  荀派 C.善良、温柔、华贵、典雅而具正义感的古代妇女

  尚派 D.遭遇悲惨,具有外柔内刚性格的中下层女性

  抢答题(每题10分)第一轮

  判断正误

  1、*戏曲起源于民间歌舞、说唱、滑稽戏。(正确)

  2、 我国戏曲讲究 “唱念做打”四种艺术手段和“手眼身法步”五种技术方法来表现人物。(正确)

  3、戏剧表现于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正确)

  4、京剧称为“*戏曲之母”。(错误)

  抢答题:第二轮

  看图片辨剧目(略)

  优胜组老师给予小小的奖励。

  2、问一问

  由大屏幕看图片猜剧目引入,在所有戏曲中,影响力最大的剧中是什么?(学生答:京剧)提到京剧,就不能不提京剧和其他戏曲的最大的区别,那就是脸谱。下面,让我们来判断一下,京剧演员脸上五颜六色的脸谱代表什么。

  出示脸谱图片,学生探讨,并总结脸谱特征:

  简单地讲,红脸含有褒义,代表忠勇;

  黑脸为中性,代表猛智;

  蓝脸和绿脸也为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和 白脸 含贬义,代表凶诈;

  金脸和银脸 是神秘,代表神妖。

  3、猜一猜

  大屏幕上出示脸谱图片,学生猜猜他们分别是什么性格,代表人物是谁。

  4、听一听

  热闹之后,请大家静静地欣赏戏曲。

  学生通过多媒体欣赏戏曲名段《苏三起解》、《谁说女子不如男》。

  5、想一想

  也可以小组讨论,各抒己见:

  1、我国的传统戏剧究竟该去,还是该留?为什么?

  2、我们为什么不能像热爱流行音乐那样热爱戏曲呢?我们的传统戏剧应该怎样摆脱困境,重获新生?

  (学生发言)同学们都认为戏曲应该存在下去,并为此提出了宝贵的意见,那么,河南电视台有个栏目做到了让戏曲发扬光大的重任(学生答:梨园春)。自从这个栏目开办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唱戏的热潮,这些面孔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出示梨园春小擂主的照片),尤其是孔莹,先后带巴西、悉尼等地演出,让戏曲的魅力发扬到了海外,让越来越多的外国人了解进而喜欢*戏曲。下面,让我们共同欣赏《唱脸谱》,看看外国人眼中的戏曲是什么样子。(播放FLASH《唱脸谱》)

  6、写一些

  一节课马上结束了,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呢?请大家书面总结一下,20个字左右即可。(挑一组同学代表发言)

  四、老师总结

  由于戏曲艺术博大精深,仅仅靠这次语文课实在无法从语文的角度领略其全部内涵。课堂是有限的,而语文学*的空间却是广阔的。希望大家能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去进一步感受戏曲文化的无穷魅力!

  最后有两句话和大家共勉:关注传统文化,关注*戏曲!


戏曲大舞台作文 (菁华3篇)(扩展2)

——《戏曲大舞台》 40句菁华

1、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以了解学生欣赏*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3、多媒体课件;

4、了解*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优秀戏曲。

5、以了解*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6、我国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7、*戏曲发展中“南戏”的形成是戏曲走向成熟的一个标志,请问“南戏”产生于哪个年代?——(宋代)

8、*戏曲表现生活的基本手法是——(虚拟——没有实物的表演)

9、“没见过那五色的油彩愣往脸上画”唱的是戏曲表演中的一个什么特点?(脸谱)

10、戏曲表演艺术有哪些技术方法?(手、眼、身、法、步)

11、脸谱是我国戏曲一项富有特色的夸张性的化妆艺术,它设色鲜明,勾绘精巧,富有图案美,是把绘画和表演统一在演员一张脸上的独特艺术。不同颜色的面部化妆,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问含有贬义,代表凶诈的是——A黄脸和白脸B蓝脸和绿脸C金脸和银脸

12、元杂剧一般分为四个大段落,称为四折。“折”基本上相当于现代话剧的“场”或“幕”。描写发生在西湖边上,充满浪漫色彩的传奇故事的戏曲剧目《白蛇传》,也是由四折戏构成。请问下面哪一折戏不属于《白蛇传》?A《游湖借伞》B《盗仙草》C《断桥》D《劈山救母》(D)

13、了解*戏曲的基本常识(脸谱、行当等的含义),学*鉴赏戏文。

14、以了解、欣赏*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15、初步学会与同学、与社会交往的技巧并逐步培养社交能力;

16、学会写活动计划,培养实践能力;

17、交流、讨论、写方案,用二节课时间。

18、调查学生对*戏曲的了解程度, 师生协作完成“传统戏曲知多少”调查。

19、策划“戏曲活动进校园”综合实践活动课开放周等经验共享。 制作卡片、小报,宣传册活动。

20、豫剧:《谁说女子不如男》

21、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

22、抢答题

23、连线题

24、学生总结

25、语文老师总结:

26、在活动中表现出同学们多方面的能力和探索精神。在查阅资料、知识竞赛、学唱戏曲的环节中,同学们能大胆尝试,主动配合,可以看出现在孩子的非凡社交能力与特有的独创性,,从他们喜爱的活动中感受传统戏曲的魅力,从而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学会了从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27、这是一个“自主、合作、开放”的课堂,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一位专家说过“教改的根本任务,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的内驱力”。在课堂上,老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自我能力”的*台。课堂又是舞台,学生成了活动中的“主角”,从课堂的说、唱、辩等活动中都可以看到他们热情高涨,畅所欲言,高潮迭起。

28、《*文化艺术丛书·*戏曲》

29、《*文化艺术丛书·杂技·木偶记·皮影戏》

30、请三组同学上台,每组一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31、家乡戏大展台

32、培养学生在学*中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善于合作的品质。

33、鼓励学生在赏戏、学戏、演戏的过程中,感受戏曲的魅力,在鉴赏与实践中提高艺术品位,丰富课内外生活。

34、图书查找积累资料的方法:可以选定书目,查找目录,参阅有关文章。也可以摘录资料,复印、摘录或抄录要点,概括总结。

35、教师充分肯定学生在此次活动中积极参与、主动探究、合作学*的精神。表彰成绩突出的合作小组;以及自主学*能力强热情高的学生。

36、访问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我们家乡的地方戏。

37、课外收集资料,了解*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38、戏曲的角色分为哪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39、发展于安徽安庆一带的剧种是(黄梅戏)

40、选择你喜欢的一出戏,就其主要情节发挥想象,编写一个小故事。


戏曲大舞台作文 (菁华3篇)(扩展3)

——*戏曲文化英语作文3篇

  Opera culture Chinese opera has a long history, and there are many kinds of Chinese opera.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 have their own operas, and each place has its own unique local culture. Do not believe it? Lets go into the cultural treasure of opera and enjoy its unique beauty!

  There are more than 360 kind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operas, and the number of traditional operas is even more amazing: tens of thousands! We know that many kinds of plays and many kinds of plays have their own unique evolution process, and we know the more famous ones: Peking Opera, Yueju Opera, Jiju opera and so on. And Chinese opera is different from western drama. It has its own unique aesthetic concept and performance system. Now lets introduce some of them: "Sheng" refers to the general designation of male roles except big Hualian and clown. Inside and outside, it is divided into "Laosheng, Xiaosheng, wusheng and Huasheng". "Dan" is the general designation of female characters, including: Zhengdan, Huadan, boudoir Dan, Wudan, laodan and Caidan. "Jing" refers to playing some special male characters in character, quality or appearance; "Jing" is divided into singing and work-oriented Hualian; "ugly" plays a comedy role.

  OK? Do you think its interesting after reading it? In fact, there are many more! There are three major operas in China: Kunqu Opera, Peking Opera and Huangmei Opera. Beijing Opera is divided into four schools: Mei school, Cheng school, Gou school and Shang school. And we can see on TV that the face of the Peking opera character is very delicate. The actors face is painted with a certain color to symbolize his character and quality. The role and destiny is on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eking Opera. Its function is to help the audience understand the plot. In short, red faces contain praise and represent bravery; black faces are neutral and represent fierce intelligence; blue faces and green faces are neutral and represent rash heroes; yellow faces and white faces are derogatory and represent guile; gold faces and silver faces are mysterious and represent gods and demons. Facial masks originated from religious and dance masks in ancient time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many local operas today.

  Its nice to see the introduction above! Chinas opera culture is so wonderful that it cant be said for ten days and nights! Hope we can continue to carry forward it in the future!

  Chinese opera enjoys a high reputation in the world, because it has a long history and a distinctive national style. Bu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popular culture occupies the absolute mainstream in the mass cultural life. Gradually, I began to reject opera with the times.

  My grandfather is a theater fan. Naturally, he loves watching, listening and singing. Every morning, Grandpa would show his singing voice, singing and comparing: "Su San left Hongtong County, and will come to the street -" I lie on the window, shouting: "Grandpa, stop singing, passers-by are looking at you! Which one are you singing! " Where to sing? Come on, I'll tell you. " Grandpa waved to me. I ran over and grandpa said, "this song is called yutangchun, isn't it good?" "Oh, it turns out that you fans like this song!" "Pop"?? Ha ha -- "Grandpa smiled," yes, we are popular. What's popular with your children? " So I proudly sang Jay Chou's new song: "in my territory, you have to listen to me..." "Xuaner likes to hear mosquitoes hum? Well, listen, listen! " I can see grandpa is a bit lost, but I don't like it. My classmates will say I'm old-fashioned. In this way, whenever the village comes to play, grandpa has no shortage of seats, and I prefer to watch meteor garden alone at home, because it's popular!

  When I was a child, I had a dance "new bud of art garden". I drew a big face on the costume. I thought it was weird, so I threw it at the bottom of the cabinet, and it was out of sight. Until one day a few years later, my cousin was surprised to find it and couldn't let it go. I gave it to her without hesitation. Later, when I came to her house, I found that her room was covered with all kinds of face masks and a lot of opera CDs. I laughed at her: "Hello earth!" "What do you say?" Cousin pouted: "don't you know? Facebook and opera are the hallmarks of our country. No matter where we go to the world, foreigners know that we are Chinese... " Then, my cousin gave me a drama class, and I was so surprised that I didn't come back to my senses for half a day.

  Back home, grandpa is still singing: "Su San left Hongtong county and will be in front of the street..." "Grandpa, are you still in fashion?" "Yes, we'll always be popular. By the way, did your mosquito hum or not? " "Hey, it's out of date again!"

  Only then did I understand that opera, regardless of age, is neither out of date nor old-fashioned. Since then, I no longer reject opera, because it symbolizes the long and profound Chinese culture

  "Opera" is a strange word for me. It's just a program loved by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which is far less than the modern cartoon. So I've never seen it, and I don't know all the relevant materials of "opera".

  When I was a child, in the dreary holiday, I pushed the TV remote control and found some programs about "social drama" from time to time, but I didn't hesitate to skip them and watch those interesting cartoons.

  Many familiar songs come from social drama. For example, the songs in Huangmei Opera "the match of immortals" are often hung on my mother's lips, and I will hum twice from time to time: the birds in the tree are in pairs, the green water and the green mountains bring a smile, from now on, they will not suffer from that slavery, the couple return their home, you farm to me to weave, I carry water to water your garden, although the cold kiln can be broken to avoid wind and rain, the love of the couple is bitter and sweet, you and I are like mandarin ducks, flying in the world .

  I really need to know "social drama". I happened to have a class on "social drama".

  In class, we first listened to a song called "singing facebook". I think it's very interesting because there are modern tones and ancient singing methods in the song. Next is the exchange of information, because I am fully prepared and naturally will learn well.

  There are four main types of roles in the social drama: fresh, clean and ugly, according to the color of the beard. "Sheng" is divided into Laosheng (Xusheng), Xiaosheng, wusheng and Huasheng; "Dan" is divided into Zhengdan, Huadan, boudoir Dan, Wudan, laodan and Caidan (Yaodan); "Jing" is divided into craftsmanship and singing; "ugly" is the role of comedy. Our country pays attention to four artistic means of "singing, reciting, doing and beating" and five technical methods of "hand, eye, body and step" to express characters.

  We also enjoyed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several operas: Kunqu Opera, the mother of Chinese opera; Beijing opera, the oriental opera; Huangmei Opera, the fragrant earth flavor. We enjoyed my most familiar Huangmei Opera "celestial match", Cantonese Opera "Fen Feiyan" and Henan Opera "Hua Mulan".

  We also learned the face of Peking Opera: to paint a certain color on a person's face to symbolize his character, nature, role and destiny. The red face contains commendation and loyalty; the black face is neutral and represents fierce intelligence; the blue face and the green face are neutral and represent reckless heroes; the yellow face and the white face contain derogation and represent fierce deceit; the gold face and the silver face are mysterious and represent gods and demons. Facial masks originated from the religious and dance masks of the ancient times, which are preserved in many local operas today.

  The word "opera" has suddenly changed. I really want to go back to the past and watch the ancient opera performance.


戏曲大舞台作文 (菁华3篇)(扩展4)

——大舞台作文600字 (菁华5篇)

  每个人都有无数个第一次,而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上大舞台。

  那是20xx年的暑假,我参加湖南省第二届音乐艺术节的电子琴比赛,获得了独奏、重奏两个一等奖。因表现出色,被指定在颁奖晚会上表演四重奏,长沙生活电视台还要现场直播。当指导老师告诉我这个好消息时,我既兴奋又紧张,兴奋的是爸爸、妈妈能在电视里看见我了,紧张的'是担心自己失误,反正心里什么味都有。

  “怎么办呢?”那天晚上,我在房间里转来转去,也没心思练琴了。“明天就要表演了,照这样下去,我一定会紧张,一紧张就会失误……”我努力想使自己*静下来,可怎么也不行,我好像斗牛场上的公牛在狂奔。我反复想着,“我担心什么呢?比赛那么紧张,初赛、复赛我连过几关都没害怕,难道一次小小的表演就能难倒我吗?总会有第一次的……”终于,我不再紧张,安静下来,开始练琴了……

  第二天,我一大早起来,心情也好多了。表演的地点是在湖南大剧院,宽大的剧院里挤满了观看晚会的学生们和老师们,还有不少扛着摄像机的记者。这时,我的眼睛瞪得像铜铃似的,心跳又加速起来。我再看看其他三个合奏的同学,他们的眼神也和我一样。我们表演的曲目是《杨柳青》和《花好月圆》,而且是第一个上台。幕布缓缓拉开,台上的射灯照在我的脸上,一旁的记者晃来晃去,我更加紧张了,感觉手指好像僵硬了许多,没有*时灵活了。虽然剧院里有空调,我只穿着背心,但还是汗湿了一身。弹着弹着,突然,我的手指不小心碰到了一个不该弹的琴键。“不好!台下坐着那么多观众,我怎么就失误了呢?”幸运的是这个小小的失误被音响遮住了,观众们仍然报以热烈的掌声。我总算松了一口气,可我感觉这短短的十分钟好像一个小时一样漫长。

  这就是我的第一次大舞台经历。人生的每个第一次都是新的开始,只要努力就一定会有美好的结果。

  随着第二节课下课铃敲响,我的心仿佛被铃声一下一下敲击着,像紧绷的弦被飞快地拨动着,再望望窗外,天色阴沉,我多么希望此刻能够大雨倾盆,但转念一想,又开始祈祷下一秒能阳光明媚。

  我的心是多么不安啊!又是周三,又是全校瞩目万众期待的广场才艺秀,而偏偏这周是我们班,更令我忧喜参半的是,教学楼口屹立的海报上,赫然有我的名字。

  时间流逝,同学们浩浩荡荡冲下楼,所有的楼道都站满了驻足观看的人们。当万事俱备之际,却出了些问题,再等我过五关斩六将处理完毕之时,仅剩下为数不多的十几分钟。那肯定有节目表演不成了,我心中百味杂陈,万一唱不好不就成了丢人现眼,但我已经在脑海里无数遍模拟,我怎能临阵脱逃!

  终于轮到我了,我不紧不慢走上台,攥紧了话筒。台下相熟的同学纷纷为我鼓气。我的脑中一片空白,那伴奏似乎遥遥的在天际,隐隐约约。举目四望,同学们各做各事,不为所动。

  我唱了起来,努力循着伴奏的痕迹向前,耳畔总有一些隐隐的话语声、喧闹声、嬉戏声……这就是我该享受的待遇吗?不!我一定要震惊他们,唤醒他们,让他们无法忽视我的存在!

  这首歌的副歌部分是无比华丽的高音,我终于找到了机会。当我深吸气,放声大唱的一刹那,我感到全场沸腾了,鼓掌声如潮水般用来,叫好声不绝于耳,给予我莫大的勇气 。我更加努力,让每一个音,音色婉转圆润。仰望高出的楼层,同学们注视着我,双目有神,他们仿佛感受到我的目光,向我竖起了大拇指,多么坚定不移的赞美;低头俯视同班同学,我仔细地观察他们的神情,从瞠目结舌、惊讶万分;尔后向我投以微笑,赞许地点头。

  我深受触动,这些都激励我,更好地展示自己。台下观众为我打着节拍,颤栗的人群伴着歌声晃动……

  终于一曲终的,谢幕,下台,掌声再次轰动如雷鸣。那一刻,我由衷地感谢这个课间大舞台,给我磨砺,令我感动。那一刻,我才明白,正如那句广告词所说: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

  下课铃响了起来。寂静的教室里顿时“锣鼓喧天”,各路英雄你方唱罢我登场,上演了一出“热闹非凡”的大戏……

  教室的角落里,骤然爆发了一场大战。几位“将军”以扫帚为刀剑、畚箕为弓弩、拖把为枪炮,时而像斗鸡一样,虎视眈眈、剑拔弩张,使空气中都弥漫开了战火硝烟;时而发动突击,如猛虎下山、势不可挡,博得坐在课桌上的看客们一阵喝彩。扫帚舞得叫人眼花缭乱,身子敏捷地跳跃、闪避,一时间难分胜负,还有几个笔盒不时飞来助战。

  教室这头激战正酣,另一块空地上却过起了泼水节。瞧,他们俩手各抓一个灌满清水的水壶,紧张地在桌椅间进退周旋,不时给对方以劈头盖脸的一浇;遭遇袭击的同学自然心有不甘,立即“举壶”还击。你来我往,水花四溅,惹得“观众们”开怀大笑。

  “君子动口不动手”,这不书柜边上就有两位“君子”正绕口令般地拌嘴,两片嘴唇迅速的开开合合,如同机关枪一样连续开火,直听得人喘不过气。

  在这满教室喧闹中,倒也有些女同学闹中取静,组织起了“小组唱”。她们围坐在一起,低声地吟唱,脚尖轻轻的打着节拍,如同喧嚣的夏夜里低吟的蟋蟀,颇为怡然自得。

  还有那些“勤奋刻苦”的同学们,他们只顾奋笔疾书,好像丝毫听不见周围的喧哗。任它头顶笔盒满天飞,身边拖把时时挥动,背后正“人工降雨”,耳边吵嘴争执声不绝,他们置若罔闻,只管埋头苦读,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忽然间,只听得一声上课铃响,演出刹那间落下了帷幕。没有任何痕迹表明这里曾经上演过这么一场好戏,除了横在地上的扫帚和湿漉漉的地面……

  在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欢笑与喧嚣中,我们一点点磨去浮躁的棱角,一天天褪去稚嫩的外衣,一步步走向成熟,走向最美好的花季。

  每当星期六,我参加的兴趣班里,都永存欢笑,今天也不例外。第二节课,茅老师就把讲台当成了一个“小舞台”,好让大家来展示一下自我。

  第一位同学--丁佳浩。他自认为唱歌技术不错,踊跃举手,被茅老师叫到后,拿着一把“电吉他”走上了“梦想舞台”。一到那,他就一边用手指拔动“吉他”弦,然后一边又唱起歌来“来来,我是一支香蕉,蕉蕉蕉蕉蕉蕉……”结束后,全班都大笑起来。第二位无辜者孔维亮就诞生了(被丁佳浩叫中的),由于上台之前没有准备就被叫中了,于是他就苦想起来。最后,他终于想出了一个节目--学蜡笔小新叫妈妈,随后引起了一陈哄动,全班都学小新说话……第三位王培齐上去后,就说话起来“我为大家唱一首自创歌曲,希望大家喜欢。‘胖到心破碎,也别去管谁,只因为有肯德基’……”唱好后,高兴地不得了。回来时,也为自己拍手叫好。第五位同学黄炯,更是让我们开怀大笑,他走上去后,两只手就不停地扭来扭去,那张黑漆漆的脸也变成紫红色了。“同学们,既然我上来了,就为你们唱一首改编过的歌。”“好!”我们有些同学说出话来。“太阳出来我爬山坡,爬完山坡我爬电线,电线突然放出高压电,把我送进阎王殿……”在这唱歌的过程中,黄炯他几次三番的用握紧拳头的手放在脸上,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一们,逗得大家哭笑不得,并且他自己也一样,笑得脸都胀红了。

  ……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那些没叫到的同学拍手叫好,我也一样。虽然已经下课,但是我们班还是沉没在欢笑的海洋中。

  今年带着学生参加校信通举办的20xx暑期书香班级活动,意外之中获了奖。看着校信通送来的价值500元的图书,这些书的内容很丰富,体裁多样,有经典童话、动物小说、宇宙奥秘、科幻故事等,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怎样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这些书的作用?好书应该大家一起分享,想来想去还是办个班级图书角比较好。

  说干就干,在这些书的基础上,再本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让孩子们把自己家里的最喜欢的图书捐出来一些。这个提议很快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响应,不少同学纷纷拿出自己最爱看的课外书,你一本、我两本,图书角的课外书越来越多了。每天都有一些孩子围在图书角周围指指点点,有的忍不住问我:“老师,什么时候可以借书啊?”看来,小家伙们看见书眼馋了,胃口也已经吊足了。

  接下来就该好好制定一下对这些图书的管理细则了。

  1、培养一个班级图书管理员。这个人选既要有威信,又要有责任心,根据我的观察,就先由细心的刘崇担任吧。等她“业务熟悉”了,再培训几个图书管理员,轮流值班。

  2、给图书建立一个花名册,内容包括:图书名称、主人、价格、出版社、编号等。这个工作主要有我来做。我按照上述内容一项项建立电子档案,再打印一份归图书管理员参考使用。

  3、建立借阅记录表格,供图书管理员详细记录每本书的“借阅人、借阅日期、归还日期、书籍的爱惜程度(有无乱画乱涂现象)”。

  4、制定借书公约:丢失、损坏的要按价赔偿;贡献图书多的同学借书的次数要可适量增加(为了保证充足的书源);班级表现只要在某一方面有明显进步的(卫生、纪律、学*都可);读完一本书要及时写好读书的收获(感受可多可少,重在养成写读后感的*惯)……


戏曲大舞台作文 (菁华3篇)(扩展5)

——我最喜欢的戏曲作文 (菁华3篇)

  国庆假期前我们学校举行了“戏曲进校园”活动,这次活动让我们认识了戏曲,了解了戏曲。*的戏曲博大精深。

  戏曲的剧种有很多,不同的地区有着蕴含当地文化特点的戏曲剧种。京剧是我们的国粹,而豫剧则是我们河南省的著名种,也是*五大戏曲之一。豫剧以唱腔流畅、节奏鲜明、风格豪迈为特点。主持人还着重介绍了戏曲的不同扮相和不同角色的戏服特点,扮相有“生”“旦”“净”“丑”。紧接着豫剧演员们为大家表演了豫剧著名代表曲目:有《穆桂英挂帅》《花木兰》《朝阳沟》······,我最喜欢的是《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人情节深深打动了我,一句“谁说女子不如男”深深的吸引了我。

  表演结束后还进行了戏曲互动,演员老师们教大家简单的戏曲唱法和动作,我还和表演《花木兰》的老师一起唱了呢!同学们虽然学的并不熟练但是每个人都很开心!

  *文化博大精神,戏曲文化更是历史悠久,有现代的京剧,有优雅的越剧,有丰富的黄梅戏,但最令河南人骄傲的是豫剧。

  豫剧戏曲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调,**后称豫剧,河南的豫剧丰富多彩,有《朝阳沟》、有《花打朝》、有《花枪缘》。但我最喜欢的`是《花木兰》它讲的是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下断南下骚扰,北魏*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己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太小,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军旅生活。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网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欢难。

  不仅如此,为了更好地弘扬豫剧文化,我们河南电视台还专门开辟了一档节目,叫“梨园春”。

  《梨园春》是河南电视台的一档以戏曲擂台赛为主的栏目,最早的策划和创办人是周迪君。节目以豫剧为主,该栏目于1994年开播。

  我爱河南,更爱河南的豫剧。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的戏曲时,我真是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我现在才感受到这些戏曲,就像我国的一部部历史,只有懂得欣赏它的人,只有懂得关注它的人,只有懂得挖掘它的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人。因为他们深深地明白一个道理,戏曲是我们的国宝,戏曲是我们的国粹,戏曲是我们的国剧呀!我们怎能忘记它们?如今的社会,我们这些青少年们的喜爱,已经转移到流行音乐、影视和网络,我们似乎已经忘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