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

首页 / 作文 / |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1

  出去玩的第二天,我们首先去的八泉峡。八泉峡里面有一个叫做“天空之城”的电梯,大约有二百多米呢!我兴奋的不得了,恨不得长上一对翅膀,先飞到那里。

  到了“天空之城”,我们还是得排很长的队伍才能坐上。坐上电梯,我还特意站观光电梯的边上看着我们离地面越来越远、越来越远……终于到了最高处的台子上,我看到的是一块块擦得光亮的玻璃,下面直接能看到地面、地上的车和人。太刺激了!我到了玻璃上,一开始还不觉得怎么,但是时间长了,我这不恐高的人还两腿发软,只能扶着栏杆。

  后来走完了玻璃我就去爬山了,爬了一会儿,我又发现了一个地方:上面竟然还有露天的玻璃台子!我也走了上去,感到不那么害怕了,因为往下看不会看到地面。

  八泉峡很大,里面还有一个湖。湖水绿的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但是水深足有七八十米呢!我们坐上了游艇,一边观光,一边照相。到了目的地,我听见了瀑布声,真的有许多小瀑布。小溪的水清澈见底,水里还有一些小鱼苗。观光完深山里的风景,我们也该坐船回去了。

  下午我们来到了红豆峡。红豆峡毫无疑问就是种着红豆树,但是来的不是时候,红豆没长出来。红豆峡里还有一个索道,但是想做索道还是要走一个轮胎桥,下面是湖水。幸好有扶手,不然我可不敢走。

  一天的旅程结束了,最后一天将会是什么景点呢?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2

  源于宋朝*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阳木板年画。大部分*阳木板画是由有此嗜好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雕刻印制而成的。

  取材于当地的*俗和传说故事,木板画的内容主要是些花、鸟、鱼和历史人物。采用夸张生动的描写手法和鲜明的颜色,画面充满当地的风味,反映了当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阳年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悬挂在卧室,有的贴在门窗上,有的则用来装饰厨房或桌子。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3

  山西有很多名胜古迹,但我觉得最奇怪的是古雅的悬空寺。

  杭空寺位于衡山脚下,在浑源县以南五公里的金龙峡西崖。这座寺庙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晚期,是中国唯一一座融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于一体的独特寺庙。

  进入管理区,从谷底望去,悬空寺就像一个精致的浮雕,镶嵌在万仞的悬崖上。层层亭台楼阁只有十几根细长的木柱支撑,而殿上方的赭黄色巨石微微前倾,仿佛要倒下,让人胆战心惊。我很佩服当年建庙的设计师,在这么深的山峡上建了一座独一无二的庙。

  杭空寺的建筑非常精彩。它是通过挖洞和插入木头建造的。整栋楼不需要钉子。它背靠一个陡峭的悬崖,下面有深谷。这些亭子由栈道连接起来。走在寺庙的栈道上,就像漂浮在云上,随时都可能掉下来。所以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的踩着板子,生怕脚一重板子就塌了。然而,尽管脚下嘎吱作响,靠*岩石悬崖的梯田仍然屹立不倒。听导游说,悬空寺之所以能挂起来,是因为硬岩里支撑的横梁和树木都要仔细计算,有的用来承重,有的用来*衡城堡的高度。这些木头都泡过桐油,不怕虫,有防腐作用。因为寺庙离山很*,两侧有突出的岩壁,即使有大风也不会对寺庙构成威胁。

  参观孔庙使我由衷地赞叹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历经1500多年的风雨,寺庙依然保存完好,是中华文明的奇迹。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4

  合作如兰,扬扬其香;采而佩之,共赢四方。 ——题记

  既然仅是一场预赛,微笑合作可以代替厮杀,为什么还 要去苦苦相争?合作,便是那最好的选择。既然简单的拥抱,互相换位就可以顺利过桥,为什么还要去抵角而落?共赢,其实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说,化干戈为合作,君子之行也。

  那“大江东去浪淘尽”的红墙上印着蜀吴合作的绝唱, 那“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赤壁下刻着孔周二人共赢的华章。本是对立的他们,却可以抛下竞争,用合作换取共赢。 流芳千古的赤壁之战,留给后人的不是草船借箭的机智,也 不是敌对形势的阴谋,化而成为一场借东风的大戏,羽扇纶巾,风华绝代,笑容中曹军灰飞烟灭。合作,抛下敌对身份 的合作,换取利益最大化的共赢。若非蜀吴二国抛却竞争, 又如何见曹军赤壁下的落荒而逃?倘若孙刘二人不知合作之妙,又怎见振奋后人的赤壁之胜?

  傅莹曾说: “单枪匹马的时代已经过去,当今时代的主 题无疑是合作。 ”可是反观当下一些自私自利的年轻人,他 们坚信自己能独当一面,拒绝合作。在他们的眼中,比赛只 有竞争,结局只能是一方获胜。可是你可知道马云的阿里巴 巴不是一人缔造的,陈欧聚美优品的宗旨也绝不是让对手逃跑。若要走得快,我们可以单人前行;若要走得远,我们便 只能选择合作。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5

  “*遥的牛肉、太谷饼,清徐的葡萄甜抿抿,榆次太原祁县城,有的是拉面削面香煞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就是咱们山西民歌《夸土产》!今天就由我这个小美食家来给大家介绍介绍山西美食吧!

  要说山西美食那可多的不得了,浑源凉粉淳而香,驴肉甩饼油汪汪,太谷饼呀香儿软,山西美食数不尽。

  “天下面食,尽在三晋”,山西的面食从远古走向今天,也从黄土高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山西面食不仅是中华民族饮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饮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不过,我最喜欢吃的是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蒸的年馍,也叫花馍。虽然花馍只是比普通的馍上多了几颗大红枣,可是形态却不一样,有花朵的,还有十二生肖的,今年是狗年,年馍又增加了少许的小狗狗花样,它们形态各异,萌萌的很是可爱,都成了艺术品,有人说买回家不舍的吃,摆在家里成了装饰品。过年谣中的“二十八蒸枣花”指的就是春节前蒸年馍的*俗。

  闻喜煮饼,也是我的喜好之一。它也是山西传统的八大名点之一,历史悠久,做工精湛历代曾作为贡品进献皇宫,堪称国式糕点的绝产,选用了优质面粉、蜂蜜、芝麻、香油、食糖等上乘原料,就组成了香酥甜美的煮饼。

  山西美食真是数不尽,吃一口,口齿留香,美味无穷。光看着就让人“口水飞流直下三千尺了!”每次我都是吃到撑了才罢休。山西美食需要不断地慢慢的品尝,欢迎四面八方的游客来到我的家乡尝美食!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6

  俗话说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可谓是鼎鼎有名,而在众多面食之中,我最喜欢刀削面。

  刀削面由于制作迅速,材料简单,风味独特,深受大家的喜爱。

  刀削面的做法与其他面不同,刀削面不是用刀切,而是用刀削,削出来的面是否好吃,就要看你的刀功是否够好了。在削面时,左手拖住揉好的面团,右手持刀,不仅手腕要灵,而且出力要*,只听“嚓,嚓,嚓”几声,削出的面像密集的短箭一样射入锅中,在锅内,汤滚面翻,十分迅速,不到两分钟一碗。

  厨师把煮好的面捞入碗中,浇上香飘四溢的浓汤,洒上香菜和牛肉,白的。红的。绿的,五彩缤纷,光看一眼,就会让你垂涎欲滴,一饱眼福!

  再放入口中吃吃,只见这刀削面软而不烂,口感极佳,再看一看,这刀削面中厚边薄,棱锋分明,有些像柳叶,有些像木耳的花边,样子十分奇特。放入口中,再仔细嚼嚼,仿佛还有一丝甜味,越嚼越香,另每一个食面人都十分喜欢。转眼间,一大碗面就让人吃了个底朝天。四周顿时香飘四溢。

  一碗刀削面不仅可以让你眼,嘴都得到满足,而且营养丰富。刀削面里富含各种矿物质,可以防止各种疾病,让人身体健康。

  刀削面不愧为山西面食之首,怪不得在世界享有盛誉。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7

  刀削面是山西著名的风味小吃,我们小区就有一家专做刀削面的小馆。

  刀削面看上去朴实无华。一根根白白扁扁的面条纵横交错在碗中,像一座座山岭,而点缀其中的.绿绿的青菜,就像一道道万里长城了。

  虽然刀削面看起来朴实无华,但做起来不如想像中的容易。每次我去吃刀削面,都会看到师傅做刀削面的整个过程:

  首先,师傅从橱柜中拿出一大块面来,放在桌子上,揉了又揉,搓了又搓,然后将揉*的那一面捧在手上(底下一个工具撑着),一手抄起一把削面专用的刀,在上面可就削开了。只见师傅拿着刀,从面的上方往下方一削,看上去也没用什么劲,那面条就乖乖地跳进了锅。紧接着师傅越削越快,“刷刷刷刷刷”,一根根面条可就进锅了,烫了一会后,师傅又把面条捞起来放入另一个锅里,抓一把青菜,烧了几分钟,一碗热气腾腾的刀削面就做好了。

  在吃面的时候,我喜欢把面“拦腰”搛起,一股脑送进嘴里,然后慢慢咀嚼,细细品尝它的味道。吃青菜时,我喜欢把根部连在一起的先分开,然后藮一点汤,细细咀嚼。刀削面的汤很纯,也很好喝,用来解渴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每次吃刀削面,无论那刚盛起来的有多么热气腾腾,我都会迫不及待地搛起一根面就往嘴里送。由于脸靠碗口太*,那热气总是会将我的眼镜弄得全是雾气,让我分不清东南西北。从而我就给刀削面起了个别名——“玩笑面”。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8

  今天我的心情很不好,因为我在生活上遇到了困难,此时我的心情很糟糕。我只好到处走走,去散散步,解解忧。

  我骑着我心爱的马经过了一重重,一道道水,似乎前面已没有路了,可我还想往前走看看。我一边哼着曲儿,一边悠闲地看着风景,忽然一道刺眼的光照向了我,我连忙用手挡住了光,过了一会儿,我慢慢睁开了眼睛,我大吃一惊,前面竟然是一个美丽的村子,那里草翠花开,柳树盛开,让人就得眼前一亮。

  我走进了村子,这时好几户人家都出来,欢迎我来,还叫我去他们家去做客,我不知跟谁去,只好忽忽悠悠地跟着一户人家走了。

  我来到了他们家,他们家的房子不大,是座草房子,但他们家的四周是一座座山峰,好像一个个亭亭玉立的绿衣仙女手拉手的站在那,微笑着向人们致意。

  在以前,我们总会以为农家人很穷,有的时候,甚至瞧不起他们,但是只要有客人来了,他们总会热情的对待你。把今年刚丰收的果子、蔬菜,拿出来给你吃。吃完晚餐,我正想和他们道别时,他们连忙把我拉住,对我说“陆公子,何必现在回去呢,您就在住一晚吧,明天再回去吧!”我听了,不好意思拒绝他们,只好再住一晚上。

  第二天早上,我收拾好包袱,骑上马往回走,此时,我已经忘记了所有不高兴和烦恼,啊,山西村,你们虽是农民生活的地方但你们那里充满了热情,是你们让我们忘记了烦恼。为了感谢你们我立即写下了一首诗《游山西村》。

  如果你们也不开心的话,欢迎你们到山西村来玩哦!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9

  大年三十那天,到处张灯结彩,家家户户门口都贴满了春联,老的、小的都穿上了新装,整个城市都充满了节日的气息。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大家都赶着去拜年、送礼,我们家也不例外,早早地去了外婆家。

  外婆家的东西真齐全,不包括礼品,单单烟花就有小山似的一般高。我一眼便瞧见了那细长的“烟花棒”,嚷着要爸爸帮我放。当打火机接触棒头的那一瞬间,小小的火苗顿时变大了,一团七彩的的火焰,像离弦的箭般冒了出来。它们闪着艳丽的光芒,像一朵小花,盛开并飘散着金色的粉末。我喜上眉梢,情不自禁地舞动起来,渐渐的,我已忘记自己身在何处,只想一直停留在那一刻,把精彩的画面永远记在心里。

  晚上,全家人喜气洋洋地做菜,除夕之夜,最不能缺少的是饺子和鲜鱼,它们都代表了在新的一年**安安、年年有余。当美味佳肴摆满一桌子时,就可以大饱口福了,每一道菜都让人过目不忘,都充满着团圆的气息。

  “噼噼啪啪”放烟花了!大家早已放下手中的碗筷,去看烟花了。快看,一团七彩的烟火直冲云霄,在天空中绽放,烟花闪烁着耀眼的金光,向四周扩散开来,那流光溢彩四散开来的点点金光,把夜空装点得灿烂夺目。

  那升空绽放的烟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像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除夕之夜变得无比美丽。

  大年三十除夕夜,欢欢喜喜过春节。祝所有的人春节快乐!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 10

  山西是个热闹的地方,这里人山人海车水马龙,有着美味的面食和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自古至今山西还出了许多名人,下面就让我来给你们讲讲吧。

  山西的面十分好吃,并且种类繁多。有臊子面、刀削面、桃花面。其中刀削面最为出名,可谓是家喻户晓。因为它的做法很奇特:首先,要用一把形状独特的瓦形刀,从面团上把面削下来,削的时候要右手拿刀,手腕要灵,用力要均匀。对准汤锅,“嚓嚓”一刀赶一刀。削出来的面好像一条条小船,又好似一条条鱼儿在水里欢快游玩。再加入事先准备好的臊子汤,一碗香气扑鼻的刀削面就做好了。

  山西的名胜古迹也有许多。有五岳之一的恒山、有雄伟壮观的壶口瀑布、有险峻的洞石雄关、还有秀美的娘子关瀑布。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壶口瀑布了,它以壮阔著称,而娘子关瀑布却以秀美著称。山西还比较出名的瀑布还有王关谷瀑布和蟒河瀑布。这些景点都值得去看看。

  山西的名人也有许多。有勇猛果断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卫青、还有才华横溢的王维。其中我最喜欢的是山西的诗人王昌龄。他的边塞诗中,我最喜欢的是《出塞》,诗中描写了战士们守卫边塞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可见王昌龄也有一颗爱国之心。

  山西是个非常有趣的地方,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希望你也可以去看看。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扩展阅读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扩展1)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实用二十篇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2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3

  我的家乡在山西,我喜欢我的家乡,爷爷和奶奶经常给我讲山西的一些民间风俗和传说,所以我了解一些山西的民间风俗,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欢迎大家到我的家乡山西做客!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4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5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6

  一年的最后一天,是春、夏、秋、冬四季中的最后一个节日,民间俗称“年三十”,这天晚上称为“除夕”。要彻底清扫室内、外环境,即使*时很少光顾的犄角旮旯,这一天也要特别认真地打扫干净。俗话说“柴有柴样,炭有炭样,清水洒街,黄土垫厕。院里院外,喜气洋洋”。

  吕梁地区的一些乡村,大人小孩都担着水桶,到河沟里打冰块。担回后放在阴凉处,待到夜深人静时,把冰块砸碎如拳头状大小,满院洒开。另在院落的四角,放四块大冰,意喻银子满院,人丁兴旺。

  山西一些山庄小村,老人们要到泉里打水,称为“净水”。传统礼俗,一般用酒祭祀神灵。山区贫困,只好以水代酒。如今生活富裕了,山区也开始用酒祭祀,但老人们依然*惯水酒兼用。

  尤为隆重。天地神的宫寝设在院里,靠*正面上方,摆一张长桌,四周围以特别的幔帐。上面供奉“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神位”,俗称天地爷。天地和合,万物生焉。民间也往往以他代表一切神灵。如果是特别讲究的人家,还要在条桌外面搭成彩棚,饰以松枝柏叶。香筒蜡台较讲究,香炉*惯用木斗盛黍米来充当。木斗的前后左右及上方,皆用黄色纸裱出,意喻土地,正面贴“满斗焚香”斗方。这种*俗,应该属于一种五谷丰收以后的感激之举。天地神位前面,还要铺设毡毯,因为大年初一,村人互相拜年,均在天地神位前进行,天地神位的一切陈设,反映着一家的兴与衰,当然布置起来也就特别认真了。灶君的神像,由于位置紧挨锅台,进门就能看到,成了室内的一种重要陈设。还因为灶君神像一贴就是一年,不断受到烟熏气蒸,保护显得特别重要。细心者,要用秸秆及五色彩纸,扎成一座宫殿形外罩,配以能够活动的门。*时关闭双门,敬香、奠酒时才打开双门。对于其他诸神,民间都要擦洗香炉,换上新的砂子,形式与内容都比较简单。

  接下来便是邀请列祖列宗及一切亡故亲人的灵魂,回家与生者共度佳节。一般是在一个不住人的空居室里安排。存有家谱的人家,要将家谱恭恭敬敬地悬挂起来。没有家谱的人家,要设置亡人灵牌。灵牌分两种,一种用木材加工而成,外面配有金匣。*时灵牌装在金匣内,这一天要从套匣内取出陈列;另一种是用白麻纸做成,用尺许长八寸宽麻纸,折叠成方筒状,每面二寸宽,正面贴红纸三寸许,祖先名讳书于其上的如“故显考某(姓)公讳某(名)暨妣某(姓)氏之神主”,称为“亡疏”,也有的折成灵牌式样,写法同上(古礼丧父曰考,丧母曰妣)。背面粘在秸杆上,插在斗方内供奉。有的地方讲究有灵位者不再写“亡疏”,也有的地方是灵牌与亡疏同时祭供。有些大户人家传统是除夕晚上“安神”以后,才写“亡疏”,讲究“先神后祖”。多数老百姓要请人写疏,往往在白日里便将这些工作准备完毕。

  这一天,要垒旺火,扎草把,糊灯笼。灯笼分大灯、小灯两种。大灯悬挂于大门外,做工精细。有玻璃宫灯、纱灯,也有用五色纸做成的各类彩灯。一般讲究成双配对,齐呈吉祥。一些讲究的人家也*惯在天地神位前点大灯,甚至还配有十分精美的灯架。小灯摆在院内各神位前,一般用圆木板做底,巴掌大小;红绿纸糊筒,高三寸上下,灯烛置放其中,俗称“灯碗碗”。大年下的灯,见地方就摆。土地、井台、畜圈、鸡窝、厕所、窗台,到处是灯火通明。民间传说,古时候,有一种怪物叫作年(亦说九头雉鸡),经常糟害人类。后来人们发现,这种怪物非常害怕红颜色和火光,望见就慌忙逃走。于是人类在过年时就点旺火、捆草把、糊灯笼。今天,旺火、草把、灯笼都已经转化成了热烈欢乐的象征。

  这一天,要贴对联,贴字楼,贴门神。贴对联时,民间特别讲究倒贴“福”字,照壁上的福字斗方,一定要头朝下。因为“倒”与“到”同音,照壁又位于一进门的方位。春节这一天拜年时,一进院要喊“福倒(到)了”!“福倒(到)了”!取意吉利。字楼,亦称挂签,属于春节大门上的喜庆装饰,用五色彩纸染成,方形,下配马饰型穗子,共五张,中间一块为太阳图案,其余四张写“喜迎春节”等吉祥语,一字并排,贴在门楣。门神,多为秦琼和尉迟恭的图像,也有神荼与郁垒,还有的人家是在门上贴钟馗像。春联、字楼、门神,皆起源于古代的桃符。原意是驱邪,今天同样转化为吉祥的象征物了。旧俗贴上春联、字楼、门神以后,就象征已经过年了。人与人见了面,只能祝福,忌讳反目。债主要停止向欠债者索要。风俗所至,民间*惯早些将这些吉祥物贴出去。

  这一天,门上要悬挂松枝柏叶,凡是忌讳在腊月二十四贴年画的地方,这一天就将年画贴出来,室内室外一派崭新的气象。

  这一天,每顿饭都要敬神敬祖。饭前,要鸣炮示知,傍晚,要集中放一阵炮,并焚香、敬纸,*惯称为“安神”,犹如人间宴会以前发散请柬,邀请天地诸神。俗语有“安神不响炮,爷爷不知道”。山西多数地方“安神”包括了天地诸神,列祖列宗。也有些地方*惯单独迎请0。雁北乡村在初更时分,要在门外焚烧五色彩纸,称为“楮帛”,然后作出恭迎贵客的姿势,称为“请0”。

  安神炮响过,一般不再上街行动。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包饺子,谈天说地。包饺子时,要包一些“钱”。如果家里娶有新媳妇,还要包莲子、红枣、花生、柿子等等。莲为连生贵子、枣意早获麟儿,花生喻有男有女,柿子为“是子”。今天,已经成了一种鼓励大家多吃饺子的娱乐行为了。

  一夜连双岁,三更分二年。除夕,人们很少睡觉。老年人珍惜时间,不愿意在睡梦中度过最后时刻。青年人情绪活跃,更不睡觉了。家庭主妇则要把每个人的新衣服拿出来,进行最后一次检查,然后交给各人保管,第二天换穿。一家人围坐,或玩耍,或闲谈。目前绝大部分人家有了电视机,都在收看春节联欢晚会等文娱节目。这种不睡觉活动,民间*惯称为“熬年”。

  除夕,民间*惯吃糕,取意步步高升。也吃面条,取意长命百岁。午夜吃几个饺子,称为“交子”。钟声敲响十二点,便迎来了最隆重的新春佳节,春节的一切庆贺活动便开始了。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7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8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9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0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1

  在民俗中,婚姻是合两姓之好,人生历程中最重要的大事。婚姻的好坏,对于当事人的一生幸福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婚姻的禁忌颇多。比如中国古代有同姓不婚的禁忌,特别是**禁忌在世界各国都非常严格。在中国人眼里,**不仅伤天害理,且为禽兽不如的行为。再婚禁忌也很严格。这里我们只谈常见的有关婚礼方面的一些禁忌。

  相亲时如有盆碗等物摔碎,被认为是十分不吉利的,说明二人无缘颇为忌讳。打碎器皿有分、碎、烂、折的表述,而这些语言对于婚姻,对于生命均非好事,故其他一些庄重正式的场合,人们都有此忌。

  晋南闻喜在结婚的当日,男女双方在饮食中忌带荤、不准吃猪肉,据说如果吃荤两人便不能白头偕老,中途夭折死亡。而河津一带却与此恰恰相反,结婚当天必须杀猪并以猪头祭祖宗,供奉于祖宗牌位前。同时,还要用扫帚蘸着猪的热血在洞房的墙上划几个“十”字,有辟邪之意。

  在晋中一带,新郎到岳父家迎接新娘时,一定要“偷”一个茶杯,所谓偷,就是女方看见也不能说,茶杯是一定要让新郎带上的,且必须完整带回,不得破损。否则,对于新郎新娘的婚姻有某种不祥的预兆。这里似乎是说日后待新娘要象对待这个杯子一样,小心爱护,好好照顾,珍惜珍爱。

  在汾阳,新郎不偷茶杯而要输两个水碗,当地俗语叫做zhunzhun,因为有“偷两 zhun zhun,快抱孙孙”之说,所以偷碗被赋予了抱孙子的含义。

  新娘离开娘家时,过去要坐轿子,在雁北和吕梁的山区中人们常常乘一种颇有特色的“骡驮轿”,坐轿子是一定要挂上弓、箭和镜子的,现在这些*俗都已逐渐消失。但在很多地方,母亲还是要给女儿一面铜镜或现在样式新颖的镜子带上。它的用途并非用来梳妆打扮,是为了在路上避邪驱凶的。

  山西很多地方,接新娘时,新郎往往要送一幅墨镜给女方戴上,似乎是取代了以前的红布盖头。而新人来回最忌走自己已走过的路,以避走回头路之嫌,当然也不能走办丧事人走过的路。

  盖头与墨镜的作用都是避免与鬼神等不祥之物直接面向。婚礼队伍也怕中途通上如狗群打架,疯人病人等,怕冲了“花套”与喜庆,是不吉利的征兆 。碰上了是要倒霉的 ,以后不是妻死便是夫亡,要不就是多灾多难。这是任何一个结婚人家所不愿意看到的。结婚这一天也忌讳谈论什么与死、病有关的事情,也忌天气时阴时晴,人们总是把这些事情联想到婚姻的命运。

  在一个村子里如果有两家办喜事,人们都忌落在后面。因一般再婚者山西方言称后婚,所以不愿意落个“后”字。而且也忌两结婚者相遇,偶而相遇则要交换所戴的鲜花或者手绢,这样才算吉利。

  晋南一带,对于相同时间里村里同时举行婚事和丧事是极力回避的,办喜事者尤为不悦。迎亲的队伍也忌途中遇上诸如十字路口 、水井 、碾子、石头等物,如果避犹不及,则须用红布盖住,或用白石灰划线圈住。

  而在吕梁、汾阳一带,迎亲队伍如果在半路与送葬队伍相遇,对于结婚者来说还是个好兆头,是吉利祥和的。也许是红白喜事都是喜吧,人们并无此忌,双方互扔钢嘣儿以示招呼。

  新娘下轿后,有属相相克的人都要回避,以免对人对已之不吉。在五台县,厨师们还要把菜刀插入菜板底边,锁起厨房,全部回避。据说,厨师是新娘下车时相犯的主要对象,而菜刀更是不可示之于外的。此外,在新娘被接到婆家后,要在嫂嫂的陪伴下更换所有的衣服,换下来的衣服一般不再穿着回娘家,特别是鞋子是绝对不能再穿回娘家去,否则对于娘家兄弟极为不利。这似乎可以作为“嫁出去的女儿,拨出去的水”的注脚。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2

  山西大部分地区为一日三餐制,个别地方如阳城等地有一日吃五六顿饭的。冬闲日短时节,一般改为两餐,称"一老晌"。民间称一餐饭叫"一顿饭"。早饭为"早晌饭",午饭叫"晌午饭"、"后晌饭",晚饭叫"夜饭"。一般做重体力活时在三餐之间有饼类食品加餐称为"犒晌",老百姓也叫"搬的'吃"。晋中早饭大多以稀饭里加玉米面,俗称"煮疙瘩",用小菜佐餐;晋东南一带,早饭多食小米稠饭加凉菜丝。午饭比较丰盛,吃面条、饼子、馍头,加上土豆、粉条、白菜烩菜及腌菜。晚饭也多备有汤类杂锅饭,和子饭面食等,但不讲究多吃。晋南的开水白馍就辣椒,又是极有风味的饭食。

  春冬寒季,晋北人吃饭总喜盘腿围坐在热炕头上,主妇坐锅头掌勺盛饭,给男人、孩子们吃好,自己拣剩下的随便吃点,俗叫:"做在人前、吃在人后"。吃完一碗饭如若把筷子横架在碗上就表示吃饱了,如筷子放旁边或拿在手中,就是没吃饱。

  一些农村在夏秋暖和时节,有站街吃饭的*惯。各家各户盛一大碗饭走出院门,或站蹲门口,或到街中碾盘上、大树下,聊天吃饭两不误,趣闻笑谈、家长里短得以交流。如在农忙收割、打场时,多有手提黑陶饭罐送饭到田间的*惯。如路途较远无法送饭,便带点干粮和干菜临时充饥,谓之"打饥儿"。

  山西人*时吃饭较节俭,但有客人来,必然竭尽家力热情招待。多置饭桌摆饭,客人坐上*位,主人相陪,一般要以新碗新筷给客人用,饭前多饮酒助兴。上菜家贫者二凉一热、四凉一热、四凉四热;富裕者六六、八八、十全*、双十*,上火锅。主人暖酒后,双手执壶为客斟满酒,叫做"茶七饭八酒十分"。客人要以手护盅杯表示致谢:"我自己来、我自己来,你先来。"主人举杯劝酒,客人轻抿一点,以示礼貌。*间主人频频指点、调换菜盘位置,热情劝饭。客人要讲究吃一口菜放一次筷子,若连续大吃会被视为"没风水","少礼失教"。酒未喝完绝不吃饭。过去中食为白馍、饺子、油糕。馍馍搁盘子里端上,放在客人面前。客人吃好后把筷子搁碗上稍稍往前一推,以示吃饱了。饭后以茶相待。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3

  我生长在一个美丽的城市——太原,不知道你们来过没有?如果没有来过就让我给大家介绍介绍吧!

  太原的道路四通八达,交通顺畅。如今已修建了广阔宏大的国际机场,能起降落大型的客机;建造了造型美观的立交桥,还修建了顺畅便捷的火车站,想来我们美丽的太原,交通非常便捷哟!

  享有锦绣龙城的太原不仅风景优美,而且有许多名胜古迹。汾河像一条会唱歌的“银蛇”,发出淙淙的流水声,好像在伴奏呢!太原的晋祠也很美,有造型典雅大方的鱼沼飞梁、有惟妙惟肖、情态各异的圣母像、还有清澈见底的难老泉……来到我们美丽太原的游客一定会大饱眼福的。

  我们的太原也很富饶,有位居全国第一的煤炭储量、有酸甜醇香的老陈醋、还有闻名中外、独具一格的面食美称。太原的特产说都说不完哩!

  这就是我美丽富饶家乡,有时间的话来转转吧!我可以当大家的小导游呦!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4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山西。那里的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生产各种农作物,尤其是水果更为驰名。宽阔的公路两旁种植着大片大片的果树林,放眼望去,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

  春天,果树林里芳香一片。瞧,那粉红色的是桃花;那雪白的是梨花;那粉白的是杏花;那火红火红的是石榴花……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真是一个花的世界。

  夏天,那大片大片的果树林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这个季节树林里百鸟争鸣,小动物们也在林子里欢快地追逐打闹,它们在这美丽的果园里安了家。抬头看,青青的果实挂满了枝头,那一串串的果实枝条压弯了腰。看看那诱人的果实,你一定会馋的流口水。但是我告诉你现在果实还没成熟,又酸又涩,所以不能吃。要想吃到又香又甜的水果,一定要等到秋天水果成熟的季节。

  秋天,是水果丰收的季节,也是家乡人们最忙碌最开心的季节。瞧,红通通的苹果挂在枝头向你招手;玛瑙似的葡萄多惹人喜爱;粉嘟嘟的桃子撅着嘴;黄澄澄的梨子含羞地低下了头;石榴高兴得咧开嘴巴笑……它们争先恐后地等着人们来摘,摘下的水果堆成一座座小山。人们个个脸上都喜气洋洋的。这时,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家乡的人们都会拿出又香又甜的水果热情地招待你。

  冬天,是我们小朋友最喜欢的季节,漫天的雪花在空中飞舞。田野里、树枝上都积满了厚厚的白雪,从远处看,银装素裹美丽极了!

  瞧。我的家乡一年四季景色都很迷人,春天的花、夏天的鸟、秋天的果、冬天的雪,人们欢喜的称赞我的家乡是“花果山”。欢迎大家来我的家乡来旅游!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5

  一个神话能流传下来,是因为它有一个好的故事内核;一个美好的故事,能演绎出一曲千古神话,比如农历三月三洪洞的“接姑姑”活动就是这样……

  一条弯弯曲曲的汾河,顺着山势穿过洪洞,在低窄的谷底,分割出河东、河西两块高地。河东头地势*坦、土地肥沃,住着娥皇、女英两位少女。两位少女的父亲叫尧,当时已八十多岁,白胡子老长,是当时的天子。但天子也有不如意的事,这就是自己六十多岁才生出的.两个宝贝女儿渐渐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尧经过仔细甄别“档案”,决定对一个叫做舜的青年进行考察。

  舜在河西头住着。河西山丘相连、地脊民穷,舜自然是个穷后生。因为生母早逝,家里除了小妹,人人都不喜欢他,特别是他的后母和弟弟象,总想谋害他、独吞家产。他却毫无怨言,以仁爱之心感化家人。以德治天下的尧了解了这些情况后,不由对身边的人感叹道:以仁报毒,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于是决定把两个女儿都嫁给舜。

  而河东、河西的百姓,不仅为他们当地出了两个天子而自豪,更为娥皇、女英两女下嫁的贤慧所感动,故以其后辈自豪,争相敬奉。鉴于尧籍羊獬,舜籍历山,自尧女嫁舜以后,两地便结成了联姻亲眷。历山人称舜为爷爷,称娥皇、女英为娘娘。羊獬人称舜为姑父,称娥皇、女英为姑母。河东、河西两边以亲戚形式走动,于是洪洞后世就有了三月三接姑姑的民俗,一直流传至今……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6

  我热爱我的家乡——山西和顺。

  在我所接触的书籍中,以及所认知的世界中,我们山西号称”煤海”!煤炭储量占到了全国总量的26%,是全国煤炭资源大省和煤炭输出大省,为全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我家乡位于山西省中东部的晋中市和顺县,这里已探明的煤炭储量140。48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可以说是煤海中的煤海。在全县经济产值中煤炭占到了95%,听爸爸时常对我讲:我县的产业经济结构严重失衡。一煤独大的现实状况,是我们和顺经济之荣,也是这个煤海之惑,更是煤海之憾啊!由于山西经济主要是靠煤业维持,一旦煤炭开采完了,山西经济就一定几乎崩溃,想到这,我对家乡前途充满忧虑。

  我的家乡和顺县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全国知名的牛郎织女文化之乡,这里山川秀美,植被丰富,是清漳河的源头。但是,*几年随着煤炭资源过度开采,在为全国经济做出贡献的同时,我们以付出宝贵的生态环境为惨痛的代价,我们都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感受到煤炭给我们带来的困惑和遗憾。清澈宽阔的河水干涸了;裸露的河床中,尚有一丝生机的溪流似乎在哭泣;在每条公路上,我们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车流滚滚的煤尘飞扬,乌烟瘴气,好似“天蓬元帅下凡间”;我们的日常自来水龙头经常叫停;一些有煤的乡村因煤矿开发而房屋塌陷。尤其是*来一些国有大型企业落户和顺了,山东兖矿、山西阳煤、潞安集团纷纷由煤炭枯竭的地方涌入和顺,我为此深深地忧虑和不安……我不禁想起陆游的一句诗词“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一定要成为一名科学家,为改变我们家乡现状而奋发努力。我要将我们引以为豪的“乌金”进行升级,改造,换代,将煤炭研究开发,使它更加节能,环保。同时,能够替代稀缺的石油,这样就可以将煤炭运用到更广阔的市场。想到这里,我的眼前仿佛有看到了家乡的壮美清秀的山河。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7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吕梁市离石区,吕梁有许许多的特产,是土豆之乡、红枣之乡、煤炭之乡,核桃之乡、汾酒之乡、小杂粮之乡……,我最喜欢土豆了,它可以做成各种各样的美味。

  土豆就生长在吕梁,我格外的喜欢它。我经常会催爸爸买一大袋的土豆,给我做各种各样好吃的小菜,有炒土豆丝、土豆片、土豆块、土豆炒肉、土豆焖牛肉,土豆炖菜、炸薯条……各种各样的美味。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那道炸薯条了!我们一家人都非常喜欢这几道菜,都非常喜欢土豆。

  土豆的外表并不好看。土豆穿着一件棕色的外衣,有很多小黑点,这儿凹进去,那儿凸出来,全身爬满了尘土,脏兮兮的,里面是白白嫩嫩的身子。

  土豆的外表虽然不好看,可内心却很美丽、很友善。土豆给人的贡献很多,而对人们的要求却很少。土豆具有玩强的生命力,它让我们吃,让我们补充体力,健健康康地生活。土豆默默无闻地工作着,我们却没有发现;那些认为土豆外表丑陋的人,那些认为土豆是个无能的物品的人,你们都错了!

  土豆被人们称为“地下苹果”,外国人还称土豆为“物体面包”。吕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土豆。

  土豆还可以制成各种农副产品、美味小吃。有粉条、淀粉、合愣子、擦擦等。

  我喜欢土豆,我喜欢家乡的土豆,我喜欢吕梁的土豆。我愿没有吃过土豆的朋友都来我的家乡吃吃土豆,品品土豆的滋味,那滋味可真美呀!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8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家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19

  普天之下,总不乏奇人异事。在我们身边就有这类人存在,那一天我见到拉一个身坏绝技的刀削面师父。

  那一天,我路过一家拉面馆,拉面师父正在拉面的动作震住了。不知是店里的那位客人点了刀削面。师父正在削面,那动作之快。令人震惊。削出来的面,更是薄如纸。

  不知是做久了,熟练了,还是别的`什么。只见拉面师父神色从容,动作敏捷。他手里的削刀,被他运用的极为灵活。不得不佩服的是,一快简单的削刀,一堆面粉,在他的手里,居然可以削出一片片大小差不多,却有薄的如纸蝉翼般的面鱼来。师父左手抓着面团,右手拿着削刀。不停地削着,右手在面团上一划,出来的面鱼小巧可人,落在高汤里,活像畅游在水中的小鱼。也许,这就是它被称为"面鱼"的原因吧。消出来的面鱼,两头尖尖,中间则宽宽的,一点也不失谐调。乍眼一看,锅里已经有满满一锅的面鱼了。令人胃口大开,真想赶紧品尝这美味,呵。没一会儿功夫,一碗刀削面便出锅了。远远的,就已经闻到了刀削面的味道。我想,这碗刀削面一定不矢为一碗美味。

  看了山西刀削面的做法,不禁对拉面师父佩服至极。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 20

  源于宋朝*阳(古临汾)的木板年画艺术在元、明、清时期得到广泛发展。宋朝灭亡以后,元代统治者强迫许多印刷工人从南方迁到*阳,使这里成为印刷工业的中心,从而产生了*阳木板年画。大部分*阳木板画是由有此嗜好的农民在业余时间雕刻印制而成的。

  取材于当地的*俗和传说故事,木板画的.内容主要是些花、鸟、鱼和历史人物。采用夸张生动的描写手法和鲜明的颜色,画面充满当地的风味,反映了当地人民健康、勇敢、浪漫的性格。*阳年画根据不同的用途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悬挂在卧室,有的贴在门窗上,有的则用来装饰厨房或桌子。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扩展2)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汇总十篇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1

  中国的版图上有56个少数民族,而每个民族的特色都是与众不一样且别具特色。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就是:***族。因为***族是中国北方的古老民族,并拥有悠久的历史文化。***族目前有800多万人口,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仅次于壮族、满族、**,已经接*,甚至超越苗族,位居于少数民族人口总量的前五名。

  ***族拥有自我独特的文化艺术,例如家喻户晓的“新疆舞”,那婀娜的舞姿使人着迷,还有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等,这些都是闻名中外的。还有***族位于我们“三山夹两盆”的新疆,新疆盛产葡萄,且新疆的葡萄汁多味甜,使葡萄成为***族最具代表性的水果。

  ***族的人很喜欢跳舞,所以他们的舞蹈也分好几种,最常见的就是:顶碗舞、大鼓舞、铁环舞、普塔舞,而伴舞的乐器,当然也不下数十种。

  以上关于***族的介绍都是耳熟能详的,但可是有一样可能很少会提起,那就是***的民族医术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先***族的人不单只舞跳得精美绝伦,并且医术也是如此高明。

  虽然***族的文化传统远远不止这些,但仅仅是这些也足以让人不禁感叹:中国56个民族,果真与众不一样、别具特色啊!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2

  我的家乡就在这一片,具体是哪,我也不太清楚。在家乡中有很多风俗,例如:在过年时。

  过年时的凌晨0点0分,是要放烟花的,每家都争着放,比谁放的时间早,据说是放的时越早,这一年的财运就越顺。不过,大部分儿童可就遭殃了,毕竟儿童可坚持不到这个时间啊,基本上到白天都成了“熊猫眼”。早晨的空气中仍然弥漫着一股仍未消散的硝烟味。

  大年初一,要去奶奶家拜年,还要去的很早,因为要包饺子,在我家,基本上人人都会包饺子,就连我上三年级的妹妹也会。全家总动员,每个人各司其职抓紧干活,没多长时间就做好中午吃的了。饺子一次做一顿饭的,有时也做许多。在吃饺子之前,我和妹妹要先给大人们拜年,才能拿到压岁钱。相传,故事有一种怪兽名为“祟”,每到晚上便会出来,找到小孩,令其生病,整宿的哭闹。有一户人家将铜钱放入红纸袋中,“祟”出现后被那红纸袋吓跑了,便多用这种方法。

  大年初二则去姥姥家,姥姥在初一便做好饺子,我们一回去就可以开吃了。下午,大部分时间就是放鞭炮了,有五百响的,一千响的,多时有两千响的大致没什么不同,就是拉着的炮数量不一样罢了。但家中最后还是要留一部分要等到晚上和十五放的,意思是开始了新的一年。下午放完炮,就要开始走街串巷的拜年了,我对这是没有多大兴趣的,走来走去的多累啊!所以我大多是去寻找小伙伴玩耍,把擦炮埋入雪里、放入下水道什么的。我最钟爱的还是那种烟雾弹,就是味道刺鼻了些。

  以上所述,便是我家乡过年的风俗了,虽然不是多有趣,但也是必不可少的风俗。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3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春节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4

  大家好!最*,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5

  在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地区,有着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与丰碑,民风民俗中的建筑群一直让我惊叹不已,比如土楼就是其中之一。

  土楼的特点是防火防盗,拥有“一座住百户”的惊叹统计,他的直径约80米,高20米,在一层一层土楼的包围之下,真像是中国式的城堡。

  土楼的由来是因为有一个人,在山中看见了圆形*地,于是,用一砖一瓦建造了这了不起的建筑。这个建筑一造出来就震惊全国。还曾有个笑话:曾经美国来了一群特工,看了这个围屋,觉得像导弹发射台,于是便潜入进去,想在屋内探个究竟。后来结果就可想而知了,不仅没有发现导弹,还被领导骂了一顿,因为他们的历史知识不渊博。

  南方的土楼很接地气,楼中有喽,家家相连,户户相接,亲如一家。其建筑结构奇特,圆楼外左右有对称的半月形馆相辅,外观建筑恰似一顶封建官吏的乌纱帽,主体是以我国神奇的八卦楼所布局,中华五千年为之骄傲。上次我去福建,就亲自看了围屋“土楼”。我看见的就是一个高大的圆圈,走进大门,首先,人还要绕一圈才能进入住处,住处里到处沉浸着历史悠久的气味,黄土坡砖一直经久不衰。

  民俗文化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强烈地显示着我们这个民族独有的生活特征,历史建筑永垂不朽,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民俗建筑——土楼,让我们踏上民俗之旅,走进中国传统文化寻找祖国文化的根源!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6

亲爱的美国朋友玛丽:

  你好!

  玛丽,你知道吗,在我们中国,现在是最喜庆的节日——春节,它呀,可是与你们的圣诞节有异曲同工之妙呢!那你想知道我们的春节是怎么过的吗?哈哈,很好奇吧,是不是已经做好准备洗耳恭听了呢!

  我们中国过节可不像你们,拿着刀叉吃火鸡,去教堂祷告。我们追求的可是红火与古典!

  在我们这,腊月二十三日是要祭祀灶王爷的,别小瞧了它,灶王爷在我们的传说里,可是神灵,每到这一天,他都要上天去禀告每一户家庭的善恶。我们当然希望灶王爷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了,就拿出贡品,他吃了人家的嘴短,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嘻嘻,有意思吧,当然玛丽,我们的活动还不止这一些呢!

  在腊月二十七日,我们还要杀牲畜,赶大集!在过春节时,为了喜庆,我们这的人都要杀点家禽,或赶集买点肉,烧好放在饭桌上,而且每天的菜都要把饭桌放满,直到春节结束!

  最隆重,最开心,最喜庆的,当然要数属腊月三十,除夕小年夜了。你不知道吧,在那一晚啊,我们全家人都要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饭。而且,在饭桌上,可不像你们,斯斯文文、安安静静的。我们可是要“喧闹”,越吵越好——大家互相开开玩笑,说说今年的好事,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家要互相敬酒,以示友好。在这一天,我们大家都不能睡觉呵!要守岁,它可是表达了一种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美好寓意呢!

  当十二时的钟声敲响时,我们这,顿时成了声音的海洋,墨黑的天空,顿时形如白昼,猜,是什么在搞怪?嘿嘿,想不出来了吧,告诉你,这是我们全国,千千万万的烟花,一起燃放的结果,在十二时,仰望着天空,你会发现,无数的花儿在绽放,又悄然离开,正当你伤心时,旁边又有许许多多的“花儿”绽放了。那感受,简直就是无与伦比。

  怎么样,玛丽,我们的春节有趣吧?古色古香,趣味盎然,相信你听了一定怦然心动,想来过一次春节吧!看我耐心给你介绍的,什么时候你也把你们过圣诞节的过程也给我说说!

  祝万事如意、身体健康!

  中国朋友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7

  在漫长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春节从萌芽到定型,不断发展,构成独具中华民族特色、丰富多彩的*俗。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很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庆祝。这些活动均以祭祖敬老、感恩祈福、阖家团聚、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资料,带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祭灶神

  祭灶,是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俗。传说到了腊月二十三,灶王爷便要升天,向玉皇大帝禀报这家人一年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当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送灶神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百姓供上红烛、糖瓜,以隆重的礼节送灶神上天,祈望灶神“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如今,农村很多地区还沿袭这种风俗。

  贴春联

  贴春联这种春节期间的活动从宋代开始盛行,每到过年时家家有贴春联的*俗。

  春联,俗称“门对”,又名“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称春联。春联的一个源头是桃符。最初人们以桃木刻人形挂在门旁以避邪,之后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据史料记载,有一年过年前,朱元璋曾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之后改写在纸上。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所以春**都用红纸书写。

  倒贴福字

  在我国,人们往往用一个“福”字来表达对福运、福气、幸福的向往和追求。每当辞旧迎新的时刻,家家户户都要把“福”字贴在屋门上,意味着福气进入家门。许多地方还倒贴“福”字,利用“倒”与“到”的谐音,寓意“福到了”。

  放爆竹

  中国的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劈劈啪啪的爆竹声辞旧迎新。燃放鞭炮是中国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能够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据史料记载,最早的爆竹是用竹竿之类的易燃品制成的火炬。因为我国南方盛产竹子,这个*俗首先是从南方流行起来的。当竹子燃烧时,竹节里空气膨胀,引起竹腔爆裂,发出了噼噼啪啪的响声,爆竹的名称也由此得来。大约到了唐代,人们把火药装在了竹筒里点燃。宋代人们已经普遍使用内装火药的纸卷代替竹筒,也就是此刻的炮仗了。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8

  古代有一个爱国大诗人,名叫屈原。因受奸人挑拨,被皇上驱逐。但他仍然爱自己的国家。最后投江自尽。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便有了今日的端午节。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地方的节日特色已经不复存在了。可是闽南一带却还有着浓浓的民风民俗。

  上午,大家都会去割艾草。割来的艾草都被挂在门前屋后。整条街都是绿茫茫的一片,仿佛有千万条绿色的丝巾迎风飞舞。这艾草寓意驱蚊除虫,驱灾避邪。艾草驱邪的民俗流传至今,而十二点的光阴更让人难以忘怀。

  正午十二点。家家户户都端着盆子,到河边取水。用晶莹剔透的水来冲洗脚或脸,洗走自己身上的晦气。之后,人们还会聚集在河边跪拜祭祀。不仅是跪拜,在贡台上还供着不少供品,有鸡鸭鱼肉、美酒果蔬等。当然,更少不了最重要的棕子。最后,将其中6个棕子投下河去喂鱼虾。(好让屈原的遗体继续安息于海底)祭祀便完毕了。其余的贡品便可以自己带回家食用,以求沾一些福气,带来好运。

  午后,端午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采莲。由一个打扮不堪入眼的醉汉为导,抬一尊木雕龙头。龙头雕刻的栩栩如生,眼睛炯炯有神,有一股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威严。身后跟着锣鼓队、花童等。这个**队伍要进入每家每户舞旗拂尘。主人则要行待客之礼,送一些糖果饼干给他们。队伍十几米长,上百人组成。鞭炮声持续不断,锣鼓声响彻云霄。气势真是不同凡响!

  在端午,小孩子最高兴的莫过于得到一件礼物——香包。它的色彩多以红黄紫为主,表面细绣着一些美丽的图案。据大人们说,香包里还有许多好东西。喻吉祥如意,带有长辈们对孩子的美好祝愿。

  闽南的端午总是那么别具特色,那么令人难以忘怀!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9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描绘了我国人民欢度春节盛大的喜庆情景。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经商人家。放爆竹还有另一番意义:他们在除夕之夜大放炮仗是为了新的一年大发大利。不过,据旧*认为,敬财神要争先,放爆竹要殿后。传说,要想发大财者,炮仗要响到最后才算心诚。

  我的故乡浙江和全国许多地方一样,过年时都有一样的风俗。如:

  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俗。守岁的*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吃年夜饭

  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正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年菜都在前几天做好了,而年夜饭总要在年三十当天掌厨做出来。在北方,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这时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着剁肉、切菜。此时,家家户户传出的砧板声,大街小巷传出的爆竹声,小店铺子传出的“劈劈啪啪”的算盘声和抑扬顿挫的报帐声,再夹杂着处处的说笑声,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织成除夕欢快的乐章

  ……

  除了这些以外,我的家乡还有一些不同的民俗。我就举其中一个来说吧。

  照田蚕

  也叫“烧田蚕”、“烧田财”,是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民间祈年*俗。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将绑缚火炬的长竿立在田野中,用火焰来占卜新年,火焰旺则预兆来年丰收。

  民风民俗优秀作文 10

  家乡江西风俗非常多样:有抓周啊,有守岁啊,还有祭拜天地……今天我就来介绍几样。

  一是家乡江西特色饺子,家乡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家乡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家乡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让后家乡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家乡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家乡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三是祭拜天地,每次在过年的期间家乡都要祭拜天地,让他们保佑家乡可以全家安全一年里不会出事。家乡要把猪头和一些吃的东西放在桌子上,拜天地这样可以全家幸福。

  家乡江西还有很多*俗想要了解的话就到本地去了解吧!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扩展3)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1

  民间花园之旅

  早上,我们一家人收拾行李,骑着马去了民俗花园。

  当我们走*这个地方时,磨盘一路把我们带到了民间花园的门口。看着古色古香高耸入云的大门,我猜测着里面的`环境。刚进门,看到一个中间有一口井的小亭子。我和哥哥跑过小桥,桥前有一片竹林。人们会在竹子上刻上“参观这里,美丽的”。微风吹过竹林,竹子轻轻摇摆。我摘了一片竹叶放在口袋里。我和哥哥飞到了磨盘山。哥哥和爸爸先爬上去,我再爬上去。我在旁边发现了一些花园柱子。父亲告诉我,那是梅花桩。我让爸爸抱着我,跳上一堆。我在上面做了一个金鸡独立模型。还有磨面的石磨。我们原路返回。转身后,我们回家了。

  这次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了磨盘山。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2

  今天,沈家门渔港民间大会开幕。十里渔港,彩旗飘扬,烟火飞溅,掌声雷动。

  红色和绿色的渔船在大海上浩浩荡荡地行驶。“绿眉”古色古香的船变成了领航船。十六个鼓手穿龙裤,环舟山锣鼓。“长,长,长,长。”。鼓声吹响了港口节日的节日气氛和渔民心中的'喜悦。随之而来的是桃花岛“黄”古船,带来了“射雕”的武术表演,“射雕英雄”展现了风采,让观众仿佛进入了金庸笔下的“射雕”世界。

  街上的**队伍慢慢来了。有舞龙舞狮、渔歌、踩高跷、秧歌、跳跳蚤、跳俄罗斯民间舞,还有济公陪“火神大人”玩耍,人群中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尤其是渔民少女组成的铜管乐队,吹灭了人们的欢乐心情。

  今年的沈家门渔港民间大会很精彩。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3

  大家好!我叫张海霞。最*我很喜欢收集关于民俗节日的资料。我真的很心痒,想和大家好好分享。不,我已经整理好了,做了一个“大盘点”。什么?你们不服气吗?好的,那我现在就给你介绍一下。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有特别的节日。在德昂族,这种特别的节日并不令人惊讶,竟然在特别的'节日里包含着更特别的民风民俗。(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什么)。历史悠久的德昂人每逢节日都要互相举行宴会制定风俗,不管酒桌上的菜有多少,都要用新鲜蔬菜做一碗难吃的蔬菜,然后再端一碗蝴蝶辣椒水蘸辣椒水吃。听着,喜欢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起来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真让人忘记!李舜臣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炬节在全国也颇有名气,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流行。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也过了火炬节!农历6月24日的火炬节是彝族最隆重、场面最壮观、参与者人数最丰富的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整个民族的庆典!当我想象李舜臣火炬节的热闹时,不由得充满了憧憬。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尝到了很多民族的情趣,也充满了对生活的完美憧憬!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4

  3000多年前,一颗流星划过夜空空,伴随着“砰”的一声落到了中国地球的某个角落,这是远*都能看到的。大火明亮地照耀着天空,周围的植被被烧毁了。

  一棵奇怪的茶树从坠落的流星中生长出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柏树长得又高又茂盛。

  不久,大地复原了,一片棕色的田野已经在茶树下面了。

  秋天快到了,茶树的绿叶闪闪发光,飘向田野的'每一个角落。

  时间像箭一样飞逝,太阳和月亮像梭一样穿梭。一年零三年一点一点过去了。茶树下面的田野覆盖着绿茶。

  有一天,持续了三月的毛毛雨,但是绿茶的叶子并没有枯死,绿茶地里的部落弥漫着绿茶淡淡的清香。

  此后,人们用绿茶泡茶,绿茶充斥了世界。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5

  我的家乡是长潭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过去,有两个娃娃,一个是金娃娃,另一个是银娃娃。一些强盗想要这两个娃娃。他们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在石头上刻一朵莲花,上面写着:金娃娃和银娃娃都来看我的'莲花。这两个娃娃确实看到了它,抓起它,带走了黄金娃娃。银娃娃立刻回家,告诉她妈妈。

  结果,他们的母亲和儿子开始了寻找黄金娃娃的旅程。他们找遍了他们的家乡,但是他们还没有找到那个金色的洋娃娃。他们翻过了一个山脊,叫做“母子沟”,我的家乡叫做“谈畅河”。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6

  春节有着悠久的历史。传说尧舜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春节”的*俗。

  关于春节的起源,传说中国古代有一种叫“年”的野兽。“年”有长长的触须,特别凶猛。“年”在海洋深处生活了许多年,只在特定的一天(现在是除夕)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们的生命。因此,在除夕之夜,村里的人帮助他们的老人和年轻人逃到偏远的'山区,以避免年的伤害。一年除夕,一个老乞丐从村外走来。村民们惊慌失措。没有人注意他。只有村长的一位老太太给了老人一些食物,并劝他上山避开年。老人捋了捋胡子,笑着说:“如果我岳母让我整晚呆在家里,我一定会把年赶走的。”老妇人继续劝说,恳求老人笑而不语。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7

  按照广西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就开始了。这天,是传统的小年,是灶神爷升天的日子。人们杀鸡宰鹅祭拜灶神爷,企盼在新的一年里衣食无忧。

  腊月二十五左右,人们必须选出一天来把家里打扫得一尘不染。此外,人们还要买菜,割肉和准备年货。

  除夕,是春节的.第一个高潮,鞭炮声日夜不绝,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街上飘着一股烟火和酒肉的香味。人们在门口贴上新的对联,屋子里贴满了各色的年画。人们到了晚上还要吃团圆饭,在外边做事的人,必须要赶回来。此外,大人们是要看《春节联欢晚会》的,小孩子们燃放烟花,真是快乐的时光。

  正月初一,春节有一个高潮到了。大街上的店铺不但不关门,还有许多小贩在大街两旁摆了摊,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三个一伙,五个一群,在大街上逛街,下棋,聊天。小孩们牵着大人的手,购买玩具。

  正月初二,人们开始互相拜年,互相道贺。这天,是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的。元宵上市,春节最后一个高潮到了,这一天,大街上像是在办喜事,张灯结彩。有条件的人家,还会在门口挂上两个大红灯笼。还有猜谜踏歌的活动。大街上也许会有舞龙的节目,大家要燃放完剩下的烟花爆竹。这天,人们是要吃元宵的。

  过了元宵,春节差不多也就结束了。天气回转,农民开始春耕,学生准备上学,人们有回到忙碌的生活去了。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8

  中国各地,到处都是花样繁多的民风民俗,我最喜爱的,莫过于淄博周村的.花灯了。周村花灯出名,芯子更出名,周村芯子少说也有二百五十年的历史了!

  有“双人、单人、车、拾、桌、多人”芯子灯等芯子。其实所谓的“芯子”就是人们高高竖起一根铁棍,顶端座子上束站着一个女姐或男童,他们扮演各种人物造型。在远处看,好像是站在灯芯子顶上,所以大家就叫这种活动叫芯子。兴盛时,六七十台芯子上街,一走就数十里,前面锣鼓喧天,后边旗幡扇飘舞。中间还有舞龙,滚狮,踩高跷,划旱船,跑驴,扑蝴蝶等各种好玩的,扮者如林,观者如云,热闹非凡。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一下济南的千佛山庙会了。

  每年九月九日重阳节,人们要到千佛上登山,站在“赏菊岗”上赏花。自从元代开始,就定九月九日为千佛山庙会。千佛山盛产柿子,尤为以大 盒柿著名,所以千佛山庙会又叫“柿子会”。还有艺术团来表演,如流如潮啊。

  怎么样,民俗是不是特别有意思呢?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9

  家里有一个漂亮的中国结,一个鲜红的结,下面还有五个胖乎乎的彩色绣球,更漂亮。我想:这个美好的东西是什么来历?为此,我特意查了一下资料:

  中国结是中国特有的手工饰品,始于远古先民的打结笔记。作为装饰艺术,始于唐宋。到了明清时期,人们开始给结取名,赋予了它丰富的内涵,如代表吉祥的:如意结,代表吉祥的双鱼结等等。

  中国结的特点是每个结从头到尾都有一根线,每个基本结都是根据其形状和含义命名的`。将不同的结和饰品组合在一起,或者用其他带有吉祥图案的东西,成为一种造型独特、色彩丰富、内涵丰富的传统吉祥饰品。

  啊!原来我手里拿着一个漂亮的如意结,心里在想:明年春天买个中国结!

  介绍民风民俗作文 10

  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所以被称为中秋或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还要圆,要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节”。中秋前夕,人们都尽可能和家人团聚,取人月双圆的意义,八月十五又叫“团圆节”。

  中秋节是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民间传统节日。早在三代时期我国就有“秋暮夕月”的*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晚上,有赏月、游湖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今天,月下游玩的*俗,已很少了。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古时还有祭月和拜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梨,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有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地方,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月饼与中秋节的联系是在明代。具有关资料说,当时,北京城市里出现了一种以果做馅的月饼,而人们在中秋节这一天自己制作月饼,用于自身和赠于亲朋好友,以表达团圆和祝贺之意。那时的月饼大小和形状很不规范,差别甚大,其名称也颇特别。比如,山西省介县一带在中秋节这天,当地老百姓已有合家围坐分食团圆月饼的*俗其制作的`月饼名堂多且有趣,如有专供男的食用的月牙月饼,有只限于女的享用的葫芦月饼,还有特别为小孩们准备的“孙悟空”,“兔儿爷”之类的月饼,等等。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中秋节的*俗很多,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寄托着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中秋节是人们一直都喻为最有人情味,最有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中秋节这一份思念当然会更深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刻。

  带着月是故乡明的思乡之情,我们又迎来了。这是一个没有团聚的中秋节,因为即将面临小升初考试的我不能回到遥远的家过上一个中秋节,再奔波回来继续学*。

  中秋月下,我们望着同一轮圆月,任思乡的泪水泛滥而出。想象着往年的中秋节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虽然彼此之间的话少之又少,那个却是那么地温暖与温馨。这也将会变成一个难忘的中秋节,因为通过这一次我懂得了团圆时刻的可贵。

  中秋到来,兄弟团聚,姐妹团聚,亲友团聚,这是家,是一个温暖的家,是一个团圆的家。以前,那玩玩的月脸,总挂起亲情的思念。但在此时此刻,月亮圆了,家也圆了,那千千万万的思念也圆了。一起吃饭,虽是简单,却情意绵绵。团聚的愉悦,亲情的'思念早已在我的心中,真正明白什么是家。

  晚上,月亮格外的圆,小区里几十个大人和孩子一起点灯笼,点蜡烛。一闪一闪的烛光在我扑朔迷离的眼中闪耀。月亮啊,这是亲情的烛光么?看看这一对对父母和孩子,脸上的笑是迷人的,是单纯的,是个真正的团圆家。烛光点明了整个小区,照亮了夜晚的黑暗,那熊熊的火焰,使我觉得,这,真的是一个家。

  今晚,月亮很圆,月光很柔和美丽。一家人在月光下赏花观月,这难道不是世界上莫大的幸福吗?星星和月亮妈妈、蓝天团圆了,我们一家也团圆了。这是盼了多少个早晨,多少个夜晚啊!

  在今晚,是中秋的夜,是团圆的夜,是亲情的月光永远普照的着这个温馨可爱的家的夜。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扩展4)

——山西民风民俗作文6篇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元宵(汤圆)上市,新年的高潮到了--元宵节(从正月十三到十七)。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元旦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的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各形各色,有的通通彩绘全部《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的,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作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除了悬灯,广场上还放花合。在城隍庙里并且燃起火判,火舌由判官的泥像的口、耳、鼻、眼中伸吐出来。公园里放起天灯,像巨星似的飞到天空。

  男男女女都出来踏月、看灯、看焰火;街上的人拥挤不动。在旧社会里,女人们轻易不出门,她们可以在灯节里得到些自由。

  小孩子们买各种花炮燃放,即使不跑到街上去淘气,在家中照样能有声有光的玩耍。家中也有灯:走马灯--原始的电影--宫灯、各形各色的纸灯,还有纱灯,里面有小玲,到时候就叮叮的响。大家还必须吃汤圆呀。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学生该去上学,大人又去照常做事,新年在正月十九结束了。腊月和正月,在农村社会里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而猪牛羊等也正长成,所以大家要杀猪宰羊,酬劳一年的辛苦。过了灯节,天气转暖,大家就又去忙着干活了。北京虽是城市,可是它也跟着农村社会一齐过年,而且过得分外热闹。

  青春有太多的好与坏,快乐与烦恼……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会有成长的波动。会有许多烦恼,而这些烦恼源自于在懂事上,许多事我们能做,为家庭而操劳。就会产生烦恼,因而产生逆反的心理。有些同学是因为家庭的关系,而产生逆反心理;有些是因为与别人混,而产生逆反的。在产生逆反心理的时候,那么需要自己克服自己;这样才不会带来更多的危害,不害自己也不害别人。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这些内心矛盾,是我们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这些心理矛盾有时让我们感到苦闷,但正是它们构成了我们向前展的动力。当然,如果处理不好这些矛盾,它们也会妨碍我们的发展。因此,通过各种方式,借助各种力量调控心理矛盾,是很重要的。当我们感到很难解决内心矛盾的时候,除了可以向父母、老师、朋友以外,还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比如:听听歌呀!跑跑步啊!……

  但除了这些,更重要的是还是得自己当自己的‘心理医生’,这些不良情绪如果控制不好的话,会对自己的身体不好的。

  高尔基说的一句话:要爱惜自己的青春!世界上没有比青春更美好的了,没有再比青春更珍贵的了!青春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只有锐意进取,青春才能焕发出巨大的能量。青春是两颗连在一起的心,是友谊。青春的友谊是无私的`,纯洁的,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像一杯清香的茶,在若干年后,依然是那么令人怀念。

  青春是一把竖琴,是快乐。青春没有理由不快乐,青春是书架,是智慧。没有书的青春是不结果实的花。

  青春是一面旗帜,是理想的旗帜。青春的目标,是奔跑在风中的一面旗帜。所以逆反的心理变化都将是你未来的象征。

  郑光祖,字德辉,*阳襄陵(今山西襄汾县)人,生卒年不详。他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和散曲家,与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齐名,号称元代四大杂剧家之一。

  有关郑光祖的生*事迹没有留下多少记载,从钟嗣成《录鬼簿》中,我们知道他早年*儒为业,后来补授杭州路为吏,因而南居。他“为人方直”,不善与官场人物相交往,因此,官场诸公很瞧不起他。可以想见,他的官场生活是很艰难的。杭州的美丽风景,和那里的伶人歌女,不断地触发着他的感情,他本来颇具文学才情,使他开始了杂剧创作。

  据文学戏剧界的学者考证,郑光祖一生写过18种杂剧剧本,全部保留至今的,有《迷青琐倩女离魂》、《刍梅香骗翰林风月》、《醉思乡王粲登楼》、《辅成王周公慑政》、《虎牢关三战吕布》等。

  从这些保留的剧目中,我们可以看出,他的剧目主要两个主题,一个是青年男女的爱情故事,另一个是历史题材故事。这说明,在选择主题方面,他不像关汉卿敢于面对现实,揭露现实,他的剧目主题离现实较远。他写剧本,大多是艺术的需要,而不是政治的需要。

  假日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一头扎进梦中仙境——庐山西海。

  西海是用水做的,水就是它的生命。那的水清澈无比,透到它水底的沙石看得一清二楚。风儿吹过,它便与风儿玩雾,一跳一跳的,似乎要把风儿捉住。风儿不能久留,它便依依不舍地道别,在湖面上荡起一道道波痕,那样子在画家眼中定然是美的。但在我眼中、心中、口中、笔下它却是一个孩子,一个嬉戏的顽童。那的水是彩色的。阳光洒在它身上,好似为她穿上了华服。你看啊!走*些,看它是绿的,那种绿让人心旷神怡。再走远些,它又是多么蓝,比人间天堂中最美的蓝色钻石还美。它的美,竟不能用言语表达。你再仔细看阳光下水天相依的地方,黄的水、紫的色,如同步入仙境。

  移步到岛上,水也是主角。不论身在何处,总能看见水的身影。有人说:“水只是为了衬托岛。”但我认为,水才能配上主角之称,岛不过是这绿色的陪衬罢了。在岛上,树儿绿得像在湖水中浸染过,花儿美得像是画家精笔细指数十年才画成的,鸟儿的鸣叫比史上最美的乐曲还优美……

  西海,你美丽得就像人间仙境,置身于你的怀抱便觉得是在梦中。不过就算你是梦,也是我做过的最美的梦!

  我的故乡是个美丽神奇的地方,坐落在一个山环水绕的小县城,一年四季风景如画,让人陶醉。

  到了春天,漫山遍野都是美丽的花朵,五颜六色的,好像是鲜花织成的大棉被,把山丘和*原盖上了厚厚的一层。

  到了夏天,我的故乡更美了,山清水秀,小河清澈见底,里面有许多鱼,虾和螃蟹,它们快乐地嬉戏着,一会儿躲到石头缝里,一会儿伸出头来看看是谁来了,这里有是孩子们的乐园,我和伙伴们经常去小河边游泳,捉鱼,洗澡,玩水,洗去 夏日的炎热,我们凉爽爽的,好玩极了!

  秋天,我的故乡一 片金黄,片片落叶就像翩翩起舞的少女一样,在 空中划着美丽的舞步。一簇簇菊花争奇斗艳,为 金秋增添了无限的生机。

  到了冬天 ,我的故乡变成了一个 美丽的童话世界,白茫茫的一片,我和伙伴们一起打雪仗,堆雪人,陶醉在这美丽的白色世界里,雪姑娘在空中翩翩起舞,是在向我们诉说春天的故事吗 ?

  我的 故乡像妈妈一样,在我烦恼忧伤的时候 ,给我温馨和快乐,让我茁壮成长,我的故乡山清水秀,绿树环绕,鸟语花香,是个天堂般美丽的地方,我爱我的故乡!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扩展5)

——民俗民风的作文300字汇总二十篇

  海南岛上生活着一个少数民族-----黎族。我们听导游说黎族有一个关于他们祖先是谁的`传说:“传说上古时代炎帝时代,其诸侯部落之一的蚩尤部落是东部、南部各族部落的统称,各族部落众多,以后又称“**”、“百越”、“九黎”、“三苗”,是黎族、苗族、壮族等现今南方少数民族的祖先。“蚩尤”部落因为经常叛乱,被黄帝、尧、舜、禹以及以后朝代兼并、驱敢,逐渐向南躲避于山岭,以至其中一支古骆越人(后称“俚人”),人口大量减少,部分人从大陆两广和越南北部一带乘独木舟、竹筏登上海南岛,成为海南最早的居民,这就是黎族的祖先。到了南北朝时,大陆两广一带的“俚人”跟随首领冼夫人,大规模迁移海南岛,并归附冼夫人统治。海南岛的“俚人”在宋朝以后始称"黎"至今。

  我到黎族居民区的时候看到不是房子,而是一个个看着就像大船一样的房子。导游告诉我们这是内为竹架或木架、外铺茅草的架空高脚船形屋。

  到了中午我们就在黎族居民区那里吃饭,我们吃的是那里的特色菜----竹筒饭。我们刚一掀开竹筒盖子就闻到了一股肉香。黎族一游真是让我们回味深长。

  端午节的中午,我和妈妈在江边散步。突然,我听到一阵振奋人心的鼓点声,很多人都跑到江边。啊,江上正在赛龙舟!

  这可是我第一次见到赛龙舟!我急忙跑了过去,发现江上有4条龙舟,舟上整整齐齐坐满20个头缠红巾的彪形大汉。每个龙舟前端都有一个敲鼓的人,只听见“咚咚,咚咚”声音震耳欲聋,振奋人心。敲鼓的人敲得越快,划的人就划得越快,敲得越竭尽全力,划的人就越拼命地摇摆着手臂!快!再快!更快!龙舟伴随着鼓声,越来越快!一条条龙舟就要变成一真正的巨龙,飞向广阔的天空!

  好一场赛龙舟!

  水波荡漾,所有的划手都不停地摆着手臂,似乎驾起龙舟想“飞”到终点,获得冠军!他们跟着鼓手的节奏,鼓点一落就用力,一敲一划,一敲一划,龙舟像离弦的剑一样飞速前进。“加油!加油!”鼓声似乎在不停地呐喊,四条“龙”像争夺金珠一般,不停地向前飞!永不停歇!

  好一场激动人心的赛龙舟!

  划手们的手臂每一次摇摆都是那么刚劲有力,那么有气势,那么有激情!使岸上的人们激动无比。

  冲线了!获胜的“龙”像获得了金珠一般,不停欢呼着!

  鼓声消失了,水波消失了。

  江面又恢复了*静,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灶祭之后,人们就开始准备过年了。

  春节前,家家要彻底清扫,人人都理发洗澡,准备干干净净过新年。民谚道:“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掸尘土,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理发师傅们这时也挑着挑子走街串巷,忙于为人理发。节前,一般人家在门上贴门神、门框上贴春联,门楣上挂挂笺,门前插芝麻秸。屋门上贴有”抬头见喜“等吉祥文句,窗上贴剪纸。屋内摆设的八仙桌、太师椅带上桌围椅帔。条案正上方挂上有吉祥图案、语句的.中堂、对联。条案前方桌上摆设五供、高足盘,放上蜜供或年糕。屋里挂起大红灯笼。墙上要贴年画、福字。

  除夕和元旦是春节的高潮,守岁辞岁、送神仙、接灶、祭祖先、吃团圆饭、过桥、摸门钉、拜年等,活动繁多。举行”接神“、”接灶“仪式时,要将”接神桌“放在院中,置”百份“于案上。”百份“亦称”天地“,上绘有天地间诸神像。在”百份“前要摆设蜜供、年糕、饺子、苹果等祭品。夜深之后,人们点上红烛,打开大门,燃放鞭炮、烧”元宝“、”接神咒“,贴上准备好的新灶君爷神像。接神完后,一家人在神坛前行叩首礼,并祭拜家中的祖先像或家谱。

  新年踏着农历12月24日零时的钟声,走入桂林的城乡。这天是桂林人的“小年夜”,也就是“过小年”。过小年这天,人们宰狗、杀鸭,庆贺新年来临。这天的.爆竹声,带着人们送灶王爷“上天言好事”的心愿噼哩啪啦地炸响,声传高宇。人们认为灶神是一家之主,一家的善恶功过祸福都由它掌管,所以每年将尽,都要送灶神上天向玉帝奏明,为全家降福免灾。祭灶的仪式多由家里的长辈去办,他们将糖果放在灶头祭祀灶神,祈求灶神“上天言好事,下凡降吉祥”。用糖果祭灶神,目的是让糖“粘住”灶神的嘴巴,让他甜甜的嘴巴尽说好话,不使人间遭殃。除夕夜幕降临后,再放爆竹接灶王爷下凡。这是桂林“过小年”的古俗,现在即便是鸣放鞭炮,也仅是古俗遗存的仪式罢了。

  从腊月二十四到三十,人们忙着置办年货,打扫居室内外,以干干净净迎接新年。过节的传统食品种类繁多,且寓有美好的愿望:腊月二十九蒸年糕,年糕有甜、有成、有荤、有素,吃了年糕(高),新的一年生活、工作蒸蒸日上,步步高升。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今天是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这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端午节的风俗吧。

  端午节的风俗非常的多,像吃粽子、赛龙舟、戴五丝线、吃“五黄”等。

  说到粽子,我可是很喜欢。我见到的粽子有两种,一种是竹叶粽,一种是竹筒粽。馅儿也是多种多样的,有红枣馅的,豆沙馅的,有香米馅的,有糯米馅的,有八宝粥馅的,这些馅都是粘粘的,吃在嘴里又香又甜,好吃得很!恐怕你馋得都要流口水了吧!

  我听家长说,端午节还有一个故事呢。楚国时期,当时正是五月初五,屈原因受冤枉,抱着石头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百姓听到这个消息后,划船去搭救,可是打捞了半天都没捞到,他们怕鱼虾吃了屈原的尸体,就在汨罗江上划龙船、丢粽子,引开鱼虾。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一直把赛龙船、吃粽子的*俗延续到今天。

  就这样,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形成了,而国家也越来越重视端午节的风俗,相处各种办法保护端午节的风俗。

 一是我们江西特色饺子,我们每一次过除夕都要包各色各样的饺子,有绿豆饺子,有韭菜饺子,还有豆腐饺子,甚至还有辣椒饺子等让人目不暇接。让人吃了还想要再吃一口。在除夕的酒*上啊,必须要有鱼,有鱼了还不能吃。有人会问不吃干嘛呢?因为我们江西人把鱼留在桌子上表示年年有余,要是把鱼吃了那不成了年年没余了吗?

  二是抓周,抓周这个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抓周的意思就是慢一周岁的人都要抓周。先拿一个大一点的盆子,让那个小孩子坐上去,上面放上本子,玩具,计算机,一些东西。我们在门外打爆竹,那个小孩子开始抓,要是抓到本子那他长大以后肯定是一个学*非常好的人;要是抓到的是玩具他长大以后一定是非常贪玩的一个人;要是抓到计算机的话他长大的工作一定是计算机。让后我们趁他在抓的时候扔钱给他们,要是小孩子不拿钱的话,我们大人都把钱放到他的手上。因为我们都想要他长大以后做个有钱的人。

  令人期盼的春节马上到了,大家是不是很激动呢?因为春节好玩的有很多。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味美、馅儿足、饱满的“耳朵”了,那个味道可比肯德基、麦当劳好吃健康多了,还是中国的传统食品。这个“耳朵”就是驰名中外的饺子,你猜出来了吗?

  还有孩子们最喜欢的放鞭炮,那“噼噼啪啪”的响声让我们感觉很开心,所以,放鞭炮也是必不可少的春节*俗。

  过年玩的时候把“腰包”花扁了,怎么办呢?不用担心,有压岁钱呢!相信你一定会有不少收获。可是,有些家长要帮孩子保管,我觉得这样是不妥当的,压岁钱本来就是给孩子的,否则,孩子会被“岁”这个妖怪抓走。

  春节还要贴春联,贴春联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此外还要贴门神等等。但你们知道贴“福”的时候为什么要倒着贴吗?因为这个意思是福“到”了。

  现在春节又多了一项活动,就是大名鼎鼎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了看这项节目,常常要付出熬夜的代价。不过很值,因为春节联欢晚会可是非常精彩的。

  嘻嘻,相信大家想起了以前过春节的时候许多好玩的事吧,那就让我们共同期待今年的春节吧!

  每到农历的 三月初三,我的家乡湖南便有一个*俗,就是用地菜煮鸡蛋吃。

  其实“地菜”这种野生小草,其真正的学名叫“荠菜”。这荠菜在田边、地头、沟坑、丛林哪儿都长,它虽是野菜,但是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而且钙铁的含量也比较高,具有清热止血、清肝明目之功效。

  那么,三月三吃地菜煮鸡蛋的*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资料告诉我:“三国时期,名医华佗来沔城采药,一天偶遇大雨,在一老者家中避雨时,见老者患头痛晕症,痛苦难堪,华佗随即替老者诊断,并在老者园内采来一把地菜,叮嘱老者取汁煮鸡蛋吃,老者照办,服蛋三枚,痛即痊愈。华佗给老者治病的日期是三月初三,因此三月三地菜煮鸡蛋便成了*俗。

  每到三月三,家中的长辈便会用地菜煮鸡蛋给家里吃,它那清甜的滋味时常让我回味,这虽然只是家乡的一种*俗,但是俨然已经成为我心中最温暖的一部分。

  那达慕大会是内蒙、甘肃、青海、新疆的蒙古族人民一年一度的传统节日,在每年七、八月这一水草丰茂、牲畜肥壮、秋高气爽的黄金季节举行。

  那达慕,蒙语是“娱乐”或“游戏”的意思。它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适应蒙古族人民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那达慕大会有着悠久的历史。过去时那达慕大会期间要进行大规模祭祀活动,**们要焚香点灯,念经颂佛,祈求神灵保佑,消灾消难。现在,那达慕大会的内容主要有摔跤、赛马、射箭、赛布鲁、套马、下蒙古棋等民族传统项目,有的地方还有田径、拔河、排球、篮球等体育竞赛项目。此外,那达慕大会上还有武术、马球、骑马射箭、乘马斩劈、马竞走、乘马技巧运动、摩托车等精彩表演。参加马竞走的马,必须受过特殊训练,四脚不能同时离地,只能走得快,不能跑得快。

  夜幕降临,草原上飘荡着悠扬激昂的马头琴声,篝火旁男女青年轻歌曼舞,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欢快之中。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世界上有许许多多个国家,每个国家的风俗*惯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喜欢的衣着也是不同的。今天,我要带大家去了解的是日本的和服和韩国人穿的韩袍。

  和服是是日本大和民族的传统服饰,在当地被称为着物,因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又叫赏花幕。和服不用纽扣,只用把结的腰带,腰带种类很多,打结方法也不同,广泛使用的是太鼓结,就是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一个纸或布做的`芯。由于打结很费事,二战后又出现了改良带和文化带。

  韩袍是韩国人的传统服装,它的样式适合韩国的气候,和韩国人起坐*惯,女性的韩服短上衣搭配优雅的长裙,上衣和长裙的颜色,五彩缤纷,有的还加了明艳华丽的锦绣。

  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特点,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色彩,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汇成一幅幅绚丽多姿的风情画,无不体现出丰富多彩的地域特色,无不展示着各个国家的独特魅力。

  在美丽的大草原上,处处可见一朵朵盛开的白花”,这就是牧民们的家蒙古包。蒙古包是蒙古特有的象征,它的形状亦有圆满完整、*安吉祥之意。

  包”在蒙古语中就是家”的意思,充满智慧的牧民们为了生活的需要,设计了这样的房子”。蒙古包呈圆形尖顶,高10-15尺,由哈那(支架)、天窗、椽子和门组成。蒙古包的大小是由哈那的多少决定,最大的蒙古包哈那有十二个,面积有600*方米左右,远看如城堡一般。蒙古包不仅方便建造与搬迁,而且还具备冬暖夏凉,不怕风吹雨打的功能,十分符合游牧民族的'生活*惯。

  去年暑假的时候,我来到了美丽的大草原,也住上了蒙古包。我细细观察蒙古包,看着这白色的帐篷以及包顶天蓝的图腾时,仿佛正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策马奔腾,也似乎感受到了牧民们那辛苦的游牧生活,我的内心一度震撼。这就是蒙古包特有的魅力,果然名不虚传呀!

  蒙古包虽然没有客家民居的壮观,也没有傣家竹楼的别致,但却也因其独特的风格而闻名于世,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前来参观、体验!

  现在最*的节日就是清明节,就说说它的.风俗吧。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这一天里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要忌使针,忌洗衣,有一些地区妇女忌行路。而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按照旧的*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水果、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的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而清明节又名踏青节的原因是,那时正好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季节,也正好是人们春游又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俗。

  在这个节日里,有些人拥有了亲人在身边的那种亲切感,有些人拥有了春游时接*大自然的那种欢悦感,让我们祝福所有的人吧。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海霞。最*,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族、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海霞。最*,我异常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此刻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我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特殊的节日。在德昂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昂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西族、基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完美的憧憬!

  我的老家在山西,我喜欢我的'老家,因为那里的风俗*惯深入我心。

  比如:二月二龙抬头、添仓节、桃花节、寒食节、走麦节、乞巧节、敲锣儿节、中元节、过唱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节日是二月二龙抬头。

  传说中,农历二月初二是万物复苏的日子,二月二龙抬头是山西民间普遍流传的节日。在山西,老百姓都*惯在这一天理发,农村则是剃头,图个吉利的意思,所以一到这个节日奶奶总会让我去理发。

  但我不喜欢理发,小时候总担心剃头刀子伤到我,所以每到这个时候就嚎淘大哭,几个人都按不住,妈妈和奶奶为了让我顺利理完发,会答应我一些*时不能满足的要求。在二月二时,故乡的人总要改善一下伙食,吃饺子,吃麻花,吃煎饼。我特别喜欢吃饺子,奶奶包的饺子好吃极了!每到这个时候,我还会和奶奶和妈妈一起包饺子,我喜欢帮妈妈擀饺子皮,还会包象包子一样大的饺子。所以每到这一天,我很开心,我喜欢这个节日。

  我们老家的风俗*惯还有很多,欢迎大家到我的老家山西做客!

  大家好!我的名字叫张海霞。最*,我特别喜欢收集一些民俗节日的资料。看得我真是心里痒痒,想要与大家好好的分享。这不,我已经都整理好,做成“大盘点”了。什么?你们不服气?好,那我现在就给你们好好地介绍一下吧!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惯,在漫长的历史中,也拥有了特殊的节日。在德*族,这些特殊的节日不足为奇,竟然在特殊的节日中还包含着更加特殊的民风民俗呢!

  历史悠久的德*族,每逢节日,相互宴请成风俗,不论酒*上菜肴有多少,都要用新鲜的蔬菜做一碗没有味道的素菜,然后再端一小蝶辣椒水,蘸着辣椒水吃。听着听着,爱吃辣的我,口水都流下来了。这样吃,别具风味,真是让人流连忘返啊!

  彝族是一个古老而又热情的民族。彝族的火把节也在全国颇负盛名,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它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连白族、纳*族、基*族等都过火把节呢!

  农历六月二十四日的火把节是彝族最盛大、场面最壮观,参与人数最富有浓郁民族特征的节日,更是全族人民的盛典!当我想象起彝族火把节的热闹,不由充满了憧憬……

  各民族的.民风民俗使我领略了许多民族气息,也让我更加对生活充满了美好的憧憬!

  “咚呛呛,咚呛呛……”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扩展6)

——东北的民风民俗作文优选【十】篇

  我的家乡在东北,每次过年回去时我都会很兴奋,不仅是可以见到家人,而且又可以玩雪了。可是令我烦心的却是这凌冽的寒风和冰冷的天气。

  每每一出门,就得捂的严严实实的,要不然就得是被冻的份。走在大街上,每个人都是穿着羽绒服,戴着帽子,围着围脖,戴个口罩,手不是缩在袖子里就是戴双手套,只留眼睛在外面。虽说这样已经很保暖了,可还是抵挡不住凌冽的寒风。刀子一样凌厉的风迎面而来,狠狠的刮在我的脸上。鼻涕不住的往下流,虽然有纸,但是穿这么多衣服,天这么冷,一想想还是不拿了吧,便又把鼻涕吸了回去。

  虽然东北的'冬天冷,但是东北的雪却是非常美的。

  当雪精灵飘然而至时,她们如羽毛般漫天飞舞,落在树上,房屋上,土地上,冰面上,更落在了每个东北人的心上:又一个冬天到了!不一会儿的工夫,外面就有些小孩子在雪地里跑。

  东北的雪下的有大时间又长。一天过后,孩子们陆陆续续的从家里出来打雪仗,堆雪人。雪大概有3厘米那么厚,白花花的一片,将山川大地装点成银色。这是属于我们家乡特有的雪!

  这就是冬天的东北。

  一、泡腊八蒜

  在北方,一到腊月初八,过年的气氛就会一天赛过一天,腊八可以说是过年序曲的一个开头。

  泡腊八蒜是北方,尤其是华北地区的一个*俗。顾名思义,就是在阴历腊月初八的这天来泡制蒜。

  其实材料非常简单,就是醋与大蒜瓣儿。虽然简单,却有讲究!

  蒜得用紫皮蒜,因为紫皮蒜瓣小泡得透,蒜瓣硬崩瓷实,泡出的蒜脆香;醋要选米醋,因为米醋色淡,泡过蒜色泽如初,橙黄翠绿,口感酸辣适度,香气浓而微甜。那老醋熏醋泡过蒜色泽发黑,蒜瓣也不够绿,口感较差,尤其是熏醋,略带糊味。

  腌制的时候将蒜瓣去老皮,浸入米醋中,装入小坛封严,至除夕启封,那蒜瓣湛青翠绿,如同翡翠碧玉。蒜辣醋酸香溶在一起,扑鼻而来,是吃饺子的最佳佐料,拌凉菜也可以用。不仅味道独特,爽口味美,而且营养价值也很高。

  腊八蒜的起源

  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与“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腊八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与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腊八这天要债的债主子,要到欠他钱的人家送信儿,该准备还钱。北京城有句民谚:“腊八粥、腊八蒜,放账的送信儿,欠债的还钱。”后来有欠人家钱的,用蒜代替“算”字,以示忌讳,回避这个算账的“算”字,其实欠人家的,终究是要还的。老北京临年关,街巷胡同有卖辣菜的,可没有卖腊八蒜的。这是为什么呢?您想啊,卖腊八蒜得吆喝吧,怎么吆喝?直接喊“腊八蒜来!”(腊八算来)欠债的人听见吆喝心里咯噔一下,怎么街上还有喊着催债呀!再说了,你一个做小买卖的跟谁算哪!人家不跟你算就不错了,所以腊八蒜不能下街吆喝,都是一家一户自己动手泡腊八蒜,自己先给自己算算,今年这个年怎么过。

  二、腊八粥

  腊八粥是一种在腊八节用由多种食材熬制的粥,并不是东北地区春节特有的*俗。腊八粥传说来自印度天竺,但现在腊八粥的*俗,已非佛门所有,而是作为一种民间风俗,农历十二月八日吃腊八粥,用以庆祝丰收,一直流传至今。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以谷类作为主要原料,又以豆类、果仁等作为配料,不仅是*俗与美食,更是养生佳品。

  三、杀猪菜

  在农村,过了腊八之后,人们开始杀猪宰鸡,把猪肉切成块,放在大缸中送到仓房里冻起来以备节日期间用。谁家杀猪都要用酸菜与肥肉、血肠放在大锅里炖,这便是人们常说的 “杀猪菜”。

  杀猪菜,原本是东北农村每年接*年关杀年猪时所吃的一种炖菜。

  过去,在农村杀年猪是一件大事,无论哪家杀年猪都必定要把亲朋好友请到家里来吃杀猪菜,这后腰腿的都是好东西,剩下的肥肉下水怎么吃?这就有了杀猪菜了:自家腌的酸菜做的血肠再加上肥肉原料就齐了。要好吃大肥肉不能腻,要切成片放进过锅里煮了过油,然后与酸菜、血肠一起炖。那时,人们没有条件讲究什么配料、调料,只是把刚杀好的猪肉斩成大块放进锅里,加入水,放上盐,然后边煮边往里面切酸菜,等到肉烂菜熟后,再把灌好的血肠倒进锅内煮熟。上菜时,一盘肉,一盘酸菜,一盘血肠,也有的是把三者合一,大盆大盆地端上桌来。这种菜不是刚做的好吃.而是多做.以后吃的时候一热.那才是最好吃的.

  四、办年货

  过年之前要作很多准备,要买很多东西,吃的、用的、穿的、戴的、耍的、供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统名之日“年货”。过年之前采购工作称为“办年货”。有些地方的人会买糖果瓜子,亲戚朋友来拜年时,就请他们吃糖果与瓜子等。还有拜年时送的礼物,到亲戚朋友家拜年时,传统*俗是要带一些礼物。

  年货一般包括鞭炮、对子(春联)、灯笼、冻梨、冻柿子等。家里有小孩的还要给小孩买件新衣服,这是规矩。

  在农村置办年货多选择赶集,就是大家约定俗成地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年集是一年中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一般在旧历新年前腊月二十五。年货的品种有香蜡、纸码、鞭炮、年画、红纸、白糖、烟茶、糖果、佐料等。

  五、祭祖上坟

  年前还有一件大事那就是祭祖上坟,纸钱与纸元宝可以在街边买到现成的,也可以买来金箔纸自己叠元宝,一般家里老人都会自己叠元宝。等到上坟时候,带上纸钱与一些水果点心,离得*的,要到祖坟地去祭扫,离得远去不了的,要在十字路口烧纸祭祖。

  六、二十三糖瓜粘

  腊月二十三是东北的“小年”,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或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

  小年也意味着人们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

  在东北,小年这天要祭灶。灶神,也称灶王、灶君、灶王爷、灶公灶母、东厨司命、灶司爷爷(浙江衢州称),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

  祭灶时要买些用麦芽糖做的祭灶糖如糖瓜(锦州又称小锅白糖)、关东糖供着,希望灶神升天到玉皇大帝那儿禀报时,请他多多美言之意,又以糖粘上灶王爷的嘴不让他多说。有一句歇后语:“灶王爷升天---好话多讲”。

  七、其他准备

  “二十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这一天要扫房。过去的农村住*房的时候要用报纸把室内墙面与顶棚裱糊一遍,现在不需要糊墙则用鸡毛掸子或扫帚扫掉房顶的蜘蛛网与灰尘,屋里屋外全面进行大扫除,这就是辞旧迎新。

  节前还要蒸馒头、蒸黏豆包、蒸好以后放到外面冻起来,过年时只要放在锅里热一下就可以慢慢享用了。旧时为了春节期间来客人做饭锅不够之备,所以要提前蒸几锅馒头备用,也为春节祭祖用,也做粘豆包之类,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即指此,也有称二十九把油走,意指做油炸食品。

  粘豆包是一种满洲食品粘豆包,满洲人传统上喜欢粘性的食品,有利于在寒冷的天气里长时间地进行户外活动,如狩猎等。目前在东北地区仍非常的普遍,是人们冬季餐桌不可或缺的主角。 粘豆包一般是在冬季开始的时候制作,然后放入户外的缸(天然冰箱)中保存过冬。

  制作方法是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用揉好的黄米面将豆馅团包入里面,团成豆包状,放入波罗叶(苏子叶)的屉中大火蒸二十分钟,即可出锅。

  吃的时候可蘸白糖,吃其香甜粘;也可拍成小圆饼用油煎吃,品其香酥脆。

  八、贴春联、贴窗花、挂年画

  过年家家都要贴对子(春联),村里谁的毛笔字写得好,人们就会带着笔墨与红纸,请人帮忙写副对子。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养猪的要在猪圈上贴上“肥猪满圈”,粮囤子上要贴上“粮食满仓”,马车与拖拉机上要贴上“出入*安”的字样。贴春联时间是不固定的,一般是在二十九或者三十早上。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与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每逢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福”字代表着“幸福”、“福气”、“福运”。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与祝愿,都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福倒(到)了”。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每家为了来年财源广进,春节都要请财神,有的是送上门的,说是请都要花钱买,但是绝对不能说买。

  九、年夜饭

  东北人过年最为讲究的要数大年三十(除夕夜)的年夜饭了,这可能是年迈父母一年最大的盼头——家人团圆,欢聚一堂,有说有笑。东北人非常重视年夜饭的质量,通常这顿饭必须包括所谓的“四大件儿”,这四样菜即鸡、鱼、排骨与肘子,好像只要缺了其中一样,这顿饭就显得非常不“地道”、不“东北”。

  吃完年夜饭,开始吃冻梨、冻柿子。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与冻柿子,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冻秋梨是将普通白梨冰冻变成乌黑色,硬邦邦的,砸到地上,也不会有丝毫损伤。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十、饺子

  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俗。东北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惯。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饺子包好煮好,吃之前要放烟花鞭炮,这是孩子们最喜欢的节目了。之后初一、初五、十五的早晨饭前也要要放爆竹。

  十一、正月不剪头

  东北人一般都在大年初一到农历二月初一之前不能剪头,如果剪头会克(死)舅舅,所以东北人很忌讳这点,没有人会在正月里剪头。“二月二,龙抬头”这表示着二月初二这天人们剪头会很吉利,所以在这一天很多人都会争相剪头,讨吉利。

  十二、拜年

  年夜饭吃完后孩子要给长辈拜年,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叔叔伯伯磕头,然后大人准备红包,成年人也要给父母拜年,祝福老人长寿、健康。然后就是从初一开始要带上礼物给亲朋好友等等挨家挨户拜年,要很多天。一般已婚男子携全家除夕、初一要在父母家过年,初二要到岳父家拜年。初三以后一直到二月二,是走亲访友,朋友间相互请客拜年的时间,过了二月二,才算过完了年。

  十三、高跷与秧歌

  高跷与秧歌向来都是东北人的挚爱,虽然城市中的表演已不再像往日那样红红火火,但一到过年还是会让这一传统项目得到最大频率的曝光,生长在黑土地的人们那热辣豪爽的性格全都在这热情洋溢的大秧歌中挥洒出来,让你体验到的不只是过年的喜庆,更多的还是来年的好兆头。

  寒假,我和妈妈一起去哈尔滨玩。哈尔滨在我国的最东北端,那里的冬天都在零下二三十度。湖面结了厚厚的冰,人们可以在上面溜冰、坐马拉爬犁车。那里的雪厚厚的、白白的`、软软的,最深的地方有1米多厚,如果你一脚踩下去,你的鞋子就会变成一双白色的雪地靴。

  第一天,我们去冰雪大世界,那里都是用冰雕成的城堡,打上五颜六色的灯光,就像童话世界里的仙境。那里的雪像海边的沙子,踩上去发出“沙沙”的声音。我玩了冰滑梯,从高高的地方滑下去,就像一只自由的小鸟在云间飞翔。

  第二天,我们去滑雪。教练先教我雪板刹车,就是把滑雪板摆成一个“八”字形,只要学会这个,你就会滑了。我从高高的雪坡上滑下来,感觉真爽啊。我滑了一遍又一遍,简直停不下来。

  我们还去了雪乡,那里的雪落在建筑上成形了各种各样的造型,有的像白云,有的像兔子,还有的像蘑菇,感觉来到了一片白茫茫的童话世界。

  东北真是太好玩了,如果你想感受一下北方的雪,那么就请你有空去看看吧。

  刚下飞机,一股冷风吹过。路边堆这小雪,头顶飞过一架飞机。我们到了——东北。

  到了东北我早以压不住心中的快乐,跑到路边,捧起一团雪就是朝爸爸扔去,刚好在爸爸没有丝毫防具的头顶。爸爸回过头手捧雪团,朝我扔去,幸好我身手敏捷,要不会被扔的个狗啃泥。突然,一双手搭在我的肩膀上。我回头一看,一团雪直冲我口。那扔雪的正是我爸的朋友的儿子,我叫他——骕骕。

  为了报那一雪之仇,我与骕骕展开了世纪大战。

  在大战里不是他一扔,就是我一抛。路边的.被我们搅的天翻地覆,雪也飘的飘、散得散。大战还为持续多久就结束了。我们找到宾馆,在那过夜,等着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外面白雪纷纷,与室内完全是不同的世界。外面北风怒号,室内温暖舒适,但这也阻止不了我强大的玩心。我和骕骕大清晨就到宾馆旁的公园里玩着地上的雪。东北的雪有一些特殊,不关你怎么滚都无发将它滚成雪球,因为这里太干燥,空气里没有水份,无发将雪结和,所以无发制作雪球。但这也不能阻挡我快乐玩耍,我们在雪地里你仍我、我仍你在雪地里乱成一团。

  随后我们在东北再玩两天才依依不舍的离开,在这两天我们泡了温泉、滑了雪橇、还在冰湖上溜冰,快乐不断,有机回请你也去东北玩一玩、看一看,最好在冬天去,因为那里的雪还等这你去瞧瞧呢?

  中国有许多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劳动节、中秋节……但我最难忘也是我最盼望的就是春节。

  外婆家住在北方,那里的年味儿比南方来得浓。一到除夕,外婆就一直在厨房里忙,准备着丰盛的年夜饭。饺子可是少不了的。这时我总是围着外婆学着各式各样的包法,不时还别出心裁地加一点我的小创意,有时包的四不像,引来一阵欢笑。若是赶上大雪纷飞,一边吃着热乎乎的饺子,一边赏着白雪舞蹈,更是喜上加喜的开心,瑞雪兆丰年嘛!

  欣喜了整个晚上,第二天不论大人还是小孩儿都换上新衣服、新裤子,出门去走访亲朋好友。走在冰天雪地里,踩在雪上发出一串串“噶吱噶吱”的声音。只听锣鼓喧天,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往一块拥,围成一个大圆圈。这时,从大巴车上下来了穿五彩缤纷衣服的人,我才明白原来是扭秧歌的。走在最前面的'那人最引人注目,只见他举着一个像长矛一样的杆子,在前面趾高气扬地走着,下面跟着一队人马。开始扭起来了!有的年轻人扮演老爷爷,有的人扮演小丑,有的人扮演小姑娘,热闹非凡。看呀,从人群中挤出一位高高胖胖的小丑,红红的大鼻子,咧着夸张的大嘴巴,我们还沉浸在他滑稽形象中时,他麻利地来了三个前空翻,稳稳地落在了地面上。那一刻,全场掌声雷动,地上的雪也似乎被这热烈的气氛融化了。

  我喜欢这样的民俗表演,我喜欢这样的传统文化。

  星期天晚上,经爸爸的介绍下,我们来到这一家“东北水饺 ”店。

  “老板,来一盘韭菜和一盘白菜的!”爸爸说。我坐下来,仔细打量了一下菜馆:菜馆装饰得很朴素;地方很小,只有一张供客人吃饭。旁边一张桌子是用来包饺子的。

  “来喽!这一盘是韭菜的,”老板将两盘热腾腾的水饺端上来,”我两眼发光地看着水饺,迫不及待地想尝尝这些“美味”。

  这些水饺个头不小,皮薄肉多,就像快要撑破了似的,白的是白菜的,里面有青的.是韭菜馅。 吃的 时候,先在碗中倒一些酱油,麻油和醋之类的调料,吃辣的也可以倒一些辣油。然后,夹起一只水饺沾点调料端着吃。这样既有调料的美味又有肉的香嫩,仿佛咬一口就“飞天成仙”一般。

  东北水饺的做法说简单也不简单。由先,要用擀面杖将皮擀*,由于他们的面皮是纯手工制作,所以吃起来非常香。包好饺子后就可以下锅了。然后,好吃的饺子就出炉啦!

  这个地方特别冷门,一般人绝对找不到这里。爸爸又是怎么知道呢?原来,里头还有故事呢!前些日子,爸爸有些感冒,单位的饭总是吃不下去。于是,他在大街上摸索着。当夜深人静时,大街上很多店都关门了,只有这一家的灯还亮着,爸爸怀着试一试的心态进去尝了尝,反而胃口打开。

  我们吃完后,老板娘和老板说“吃完了吗?再见!”顿时,一股暖意涌上心头,东北人真热情!

  我是一只东北虎,家乡在森林里,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旦饿了,就随便出去找食物。在不久前,我出去找食物,被猎人抓进笼子,我的生活变得凄凉:只要不听话,就会被猎人拿鞭子抽,我身上差不多都是伤。

  我被高价卖给动物园,每天有吃不完的肉,每天有许多游客来看我,给我喂食,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美食,但我仍然不是特别开心。

  一天下午,动物园没开放。又被送进来一只老虎,她像我一样。她告诉我自己的经历:“在我的家乡,我们一家过得很开心,聚在家里吃午饭,突然外面有声响,我们出去看。中了圈套,进了猎人的陷阱,最后也被送进来了。”听完她的'讲述,不知为何我也开始伤心,从此我们成了好朋友。我们虽然隔着一扇窗,但也玩得很开心,我们在一起表演。游客也越来越多。

  饲养员还带我去他那里玩,从此我们住在了一起。她的肚子越来越大,最后她有了小老虎,更受人们的喜爱了。从此,游客来看我们的时候,差不多都是给小老虎买猪肉,牛肉,羊肉的。我们又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南方人,我见到雪的次数仅有一次,但是我妈妈想去东北玩,于是我们便去了东北。

  东北会下雪这点我是知道的,听妈妈说今天会下雪,我便一大早就站在门口准备看雪。

  突然一片云遮住了正想发光发热的太阳,天空变得比之前阴暗起来。

  一片片雪开始从云里跳下来,越来越多,宛如开始掉毛的白猫,若一阵风吹过,风便卷起千万片雪花,形成一个白色龙卷风,又突然散开。像及了一朵在白雪中盛开的.白花。一个小白人不愿意落单,它们在云里跳下来,跳到地上时便紧紧拥抱在一起,任凭其它小白人将它们盖住,要是伸出手,它们就立刻往你手上跑,仿佛想让你看清它的真面目一般,可你还未看清,它就化成了一滩晶亮亮、的没有一杂质的水,原来是就是它的真面目。

  雪停了,云也从太阳前挪开了。那温和的阳光照在雪地上,既不让人觉得寒冷,也不让人感到炎热。在看看地面,一张洁白的地毯铺在地上,没有一丝杂色,一看就感觉很舒服,可以踩上去就感觉才到流沙里一样,立刻陷下去就再也不想出来了。

  下雪时的美景不是还让人沉迷吗?

  东北的春节个个都是有很大的讲究的,摆桔树、扭秧歌、二人转、包饺子……而其中最有趣而隆重的就是包饺子。

  大年三十儿那天晚上,在各形各色的年夜菜中,饺子,则是不可缺的一个“主菜”。到了三十儿晚上凌晨,就要开始蒸饺子了。饺子象征着更岁交子,象征着对新的一年的寄托。此外,在农村还有另外一个意义。女娲用土造**时,由于天气寒冷,人的耳朵很容易冻掉,为了使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娲在人的耳朵上扎一个小眼,用细线把耳朵拴住,线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里咬着,这样才算把耳朵做好。老百姓为了纪念女娲,用面捏**耳朵的形状,包上馅(线),用嘴咬着吃。除此之外,在众多的饺子里,人们通常会在其中三四个饺子里分别放上一枚硬币。有些人家认为硬币太脏了,便在里面换上桔子瓣儿,象征吉祥如意。

  除了吃饺子之外,就是要隆隆重重得蒸几大笼馒头。为的是到时候迎接客人时饭菜和锅不够,就拿出大白面馒头来招待。同时,也备着吃菜时就着吃。

  初一初二是放鞭炮的最好时机,家家户户灯火通宵。整日整夜噼哩啪啦的响着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即使在天台上也照样放得起劲。有花、小串鞭炮、踩炮、摇炮……日夜不绝。这不停休的鞭炮声,才真是睡不着的重要原因呢!这鞭炮的残屑初一初二不能扫,扫了就会把好运气扫掉,只有初三才能扫哦!

  这就是我们东北的春节。我爱过春节,它不但让我长了一岁,还能给我我快乐。我爱过春节!

  “下雪了,下雪了!”舅舅大声地把我从美梦中唤醒。我立刻从被子里爬出来,走到窗户前一看,咦,怎么一点儿雪也没有呢?原来被舅舅骗了。于是我洗漱完,准备去体验东北农村的生活。


讲述山西的民风民俗作文汇总十篇(扩展7)

——民风民俗元宵节作文(精选十篇)

  “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农历正月十五也就是传统节日元宵节。

  在元宵节这一天有许多风俗,比如:吃汤圆,吃饺子,放天灯等等,最令我感兴趣的则是放孔明灯。

  传说,在三国时期,诸葛亮被司马懿围困在了*阳,诸葛亮的手下也各个个束手无策,干在城外着急,诸葛亮在这时想到了一个可以通风报信的办法,那就是点烟火,让军队知道自己的位置。于是他令人拿来了千万张白纸,糊糊弄弄,裹成了一个个“小灯笼”,再算准风向,将“小灯笼”放上天,“小灯笼”飞上天后,在城外的军队看到了飞上天的“小灯笼”和一些轻烟,大喊道:“诸葛亮先生做灯笼突围啦!”

  司马懿像一个不懂事的孩子,竟然相信了,带着自己的兵队向灯笼飞的方向赶去,诸葛亮才得以脱险,后人为了祭念这“小灯笼”,就把它命名为“孔明灯”。

  现代孔明灯都是用布做的,是一个*似的长方体,它的底部是一个圆形,五颜六色,各不相同。

  通常刚买到的孔明灯是还没有组装的,所以用的时候还需要我们组装。先将孔明灯的灯体用铁丝撑开,让它里面有足够的空间,然后再将燃料球捆在灯体下方,捆牢固,有的孔明灯则是需要牵引线的,这时,我们就应该将牵引线绑在牵引环上。

  组装完后,我们就可以点火了,将燃料球点燃后,将孔明灯的底部尽量放低一点儿,这是为了让灯体内的空气加热,使它上升,但不能过低,以免灯体内的氧气不足而熄火。等我们赶到灯体有点儿烫时,并且有一股往上“蹬”的感觉,就可以慢慢松手,让孔明灯缓缓上升后,就可以拉灯体上的线,由此来控制孔明灯的高度和方向。

  飞到空中的孔明灯像一个个气球似的,五彩斑斓。它渐渐越飞越高后就更像一颗颗小星星一样,闪亮亮的,遍布在黑漆漆的夜空中。

  现在孔明灯不仅让我学到了科学知识,好玩,还寄托了我们对未来美好的愿望和期盼。我爱元宵节,更爱放孔明灯,仿佛与唐寅心有灵犀。

  又是一个热闹非凡的元宵节,大街上张灯结彩,到处是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一路上人山人海,整条马路都已变成了“人行道”,一眼望去看不见人流的末尾,公共汽车早已被挤得水泄不通。

  好不容易来到了广场。哇!眼前的景色让我惊呆了,各种各样的花灯。设计新奇。造型各异。你瞧,那荷花,粉红色的花瓣就像仙女的裙子,荷叶展绿叠翠。浑圆宽阔。碧盘滚珠。皎洁无暇。

  因为今年是猪年,所以大部分花灯都以牛为主题。你看,那头满身金黄的金牛,头微微抬起,仰望着夜空,好像在欣赏着这轮皎洁。圆润的明月,美丽的夜空,祝福人们在猪年里牛气冲天,财源滚滚,心想事成。

  我们慢慢地往前走,一盏盏绚丽多彩的花灯相继展现在我们眼前:天女散花,可爱的米老鼠,柳州全景,红鲤鱼……真是美不胜收!

  “瞧!这盏灯真有意思!”爸爸对我说。嗬,可不是!在碧波荡漾的大海里,一只调皮的小龙追一个宝珠。可追来好长时间,还没追上。看样子,它也着急了,拼命地追呀追呀。那宝珠好像故意戏弄它,使劲地跑呀跑呀,小龙怎么也追不上。哎呀,笨蛋!我都替它着急。我还没看够,就被闹闹嚷嚷的人群卷到了一盏鲤鱼灯前,它的嘴巴一张一合,鳞片闪闪发光。尾巴一摇一摆,像是在无边的大海里游动,两只大眼睛一眨一眨的,似乎要跳过龙门,寻觅可口的食物。

  看着这些花灯,我真佩服设计师独特的想象和精湛的手工。

  九点多钟,在广场上,一朵朵绽放的礼花,腾空而起,哇!好像的夜空。

  只见深蓝色的天空布满了五彩斑斓的礼花,开放的礼花如一个个彩球,似一朵朵雪花,想一颗颗拖着彩带的流星,把漆黑的夜空照得如同白昼一样,把元宵之夜变得无比美丽,我简直被迷住了。

  夜深里,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但观灯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各种彩色的灯像天上的繁星一样,大放光彩。真是“一夜花灯醉,只缘春意浓。”

  “正月十五闹元宵”,每年春节过后的农历正月十五是我国的传统元宵佳节,又叫“灯节”和“上元节”,是中国自古以来就在民间流传的另一个已有20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

  传统元宵佳节起源于西汉王朝。相传汉惠帝死后飞扬跋扈的吕后篡权,任用了大量吕氏亲信,宦官当权。吕后死后,公元前179年,汉文帝在老忠臣协助下登基,博采众议,在正月十五这天,一举扫除了诸吕残余势力。因古代“夜”与“宵”同义。正月又叫“元月”,为了纪念正月十五这一天,汉文帝就将此日定为“传统元宵佳节”。从此,经隋至唐,到唐玄宗李隆基时,为显示大唐兴盛,国泰民安,逐沿用旧俗,每到“传统元宵佳节”这天,张灯结彩,欢庆狂欢,“一曲笙歌春如海,千门灯火夜似昼”,使这一节日更加兴盛。

  节日期间,灯月交辉,游人如织,正如唐代诗人张说所描绘的:“花萼楼前雨露新,长安城里太*人。龙衔火树千灯焰,鸡踏莲花万岁春”。李商隐的诗曰:“月色灯光满帝城,香车宝辇溢通衢”,描绘了当时观灯时车水马龙的宏大场面。流传到宋代,在元宵之夜悬灯欢乐的范围更加盛况空前,花灯的装饰造型也更精美,灯节带给人们更多欢乐,更多光明。诗人苏东坡有诗云:“灯光家之有,笙歌处之楼”;大词人辛弃疾也曾有著名词作:“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这些诗词描绘了当时元宵佳节满城花灯齐放,通宵达旦,歌舞笙乐的壮观场面。到了清代,据《京都风俗志》记载:清代太*年间每年传统元宵佳节都是:“通街委巷,灯光星布珠悬,皎如白昼”,“王孙贵客、士女儿童,倾城出游,谓之逛灯”,由此可见传统元宵佳节观灯的热闹场面。

  到*代,这一*俗代代流传,至今仍经久不衰。老百姓家家户户都在门前和屋内悬挂彩灯、大红灯笼,全家团圆,围坐一起,观花赏灯吃元宵,象征着“团圆美满,丰收和睦”,同时这一天还标志着是春节欢乐的最后一幕,热热闹闹过完了“传统元宵佳节”,才算是真正过完了春节。

  宋代诗人欧阳修诗曰:“去年元宵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说明在这灯好月明人团圆的喜庆佳节里,亲朋好友相约团聚,早已是民间庆春节的重要*俗。如果在团聚时捧去一把鲜花,携带上一个花篮,让美丽娇艳的鲜花送来一个吉祥幸福的欢乐好运,会给朋友相聚增添无比欢乐的心情,这时应该选用寓意团团美美、如意祥瑞的花材,如火红的火鹤花、满枝悬挂形似红爆竹的炮仗花、鲜艳的孔雀草、象征明媚春天光明的银芽柳、闪烁洁白繁星的满天星等,都会展现出一片祥和安乐的氛围,为亲朋好友送去一年吉祥幸福的祝愿。

  “正月十五闹元宵,红红火火过大年”。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来临啦,虽然今年的元宵节下着雪,但家家户户仍然都洋溢着红彤彤的笑脸来迎接元宵节的到来。

  “吃元宵啦!”妈妈手里端着热气腾腾的元宵,嘴里高兴地叫着,元宵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生活像元宵一样蜜甜,我嚼着绵绵的、甜甜的豆沙馅元宵,真是美在碗里,甜在心里。

  吃过元宵,我们一家人便欢快的来到街上看烟花,街上的人真多呀,像潮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涌来,各个脸上洋溢着节日的喜悦,我们随着人流来到**楼前,这里是看烟花的好地方,只听见“咚当”的一声,一个大花盘在空中骤然开放,从中绽放出无数个色彩斑斓的花点,顿时把美丽的夜空装饰得更加绚丽多彩,人们不约

  而同的发出赞叹声;紧接着两束五光十色的光束相互喷射打斗,只见两者实力相当,还好他们在最后时刻握手言和,才*息了这场玩逗;又听见“砰”的一声,一个小圆点爆裂了,迸出无数个小圆点,它们像一个个小伞兵从空中飘落下来,一会儿消失在深邃的夜空中,人们陶醉在了这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忽然底下等着上场的烟花

  着急了,迫不及待地喷射出来,像火山爆发一样;这时又有两束光花在下面倒着往上撒花点,五颜六色,美丽极了;接着“降落伞”上场了,他们穿过像雨点一样的光点凯旋而归,这时又由下而上喷射出猛烈的火花,好像在祝贺_看完烟花,我们随着人流开始观花灯,街上的灯真多,使我目不暇接,有龙腾虎跃灯、富贵花开灯……把整个*鲁区装扮得更加美丽。 2010年是虎年,花灯的主角是十二生肖中的虎,一个个金虎显得神采奕奕,它那股劲真让人好笑,它们好像在说:我老虎今天也该扬眉吐气了!最引人注目的是县**门前的龙灯,它们是那么的雄伟壮观,引来了无数摄影爱好者。

  抬头望去,一轮又大又圆的月亮挂在空中,还有无数的孔明灯冉冉升起。孔明灯是三国时期的诸葛孔明发明的,又叫许愿灯,它给人们带来了吉祥和快乐。

  今天是元宵节,一大早我就和爸爸妈妈说好了晚上去看烟花,焰火太美了,真不知道叔叔们是怎么做出来的,听爸爸说焰火的花药里掺杂了好多种金属,具体的原理我上高中后就会明白的。看来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了,生活中到处都是知识啊!我喜欢焰火,因为它美得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五彩斑斓,多姿多彩。

  一整天天都阴沉沉的,似乎谁惹老天生气似的,北风呼呼的刮着,不时卷起地上的树叶,难道天上也有小羊要吃草吗?窗户缝里偶尔透过来的冷风在提醒我:门外很冷。我不由得缩了一下头,还是在房子里玩吧。可是当我目光转向绿地里仍顽强生长着的三叶草时,我感到爸爸对我说过“世上没有绝对的事”真的太对啦,在这一片肃杀的冬天有这么一丝绿意不正说明这么一个道理吗?所以我们不能因为一时的成绩差就气馁,什么都是在不停的转换的。看——还有有几只小鸟,它们是在忙着给它们的孩子寻找食物吧?

  不觉白天就过去了,天慢慢暗了下来,赶紧吃饭,吃的元宵,远没想象中好吃,急着看烟花呢,凑合着吃吧……我催着爸爸赶紧出门,因为我听见外面嘭嘭的响声了。我拿上我的烟花,和爸爸就往外走,刚打开门,呼——寒风夹杂着雪花扑了我俩一身,只顾在屋子里玩啦,没想到雪下起来啦,鹅毛似的雪片被狂风吹的团团打转,不时的往我的脖子里钻,地上已是白茫茫的一片了,雪——下的可真快。可是我反而更兴奋了,因为我喜欢雪,不管多么疯狂的暴雪我都喜欢。可是爸爸说雪太大太冷不要出去了,等雪小了再出去玩吧,我就先在院子里放了我的烟花,太没劲了,不刺激。我就盼着雪赶快停下来,可是雪分明就没停的意思,纷纷扬扬的下个没够,雪还会停吗?别耽误了我看焰火啊!眼看着连树木也戴上了白色的大帽子,大地上渐渐也见不到其他的颜色啦,放烟花的声音虽然比往年的稀少,可也渐渐的多了,远远地也能看见美丽的烟花在漫天的风雪中开得更绚烂了。我们决定戴上帽子出去看一会儿,刚出门就被灌了一脖子雪花,吸了几口凉气,感觉很刺激,路上不滑,脚印很少,雪把漆黑的夜晚映射得很亮,漫天的风雪像发疯的魔鬼在疯狂的飞舞,偶尔有些雪花钻进我的脖子里,可这并不影响我看花的热情。

  大街上行人稀少,偶尔有几个人匆匆走过,看样子不像是专门看花的。我左右看了看,人少放花的也少,多少有些失望,只能偶尔看到远处有几束腾空而起的烟花,稀稀落落的不成气氛。继续往东走,渐渐有几个人了,还有拿着花的,好啊!出来的人也越来越多,尽管北风夹杂着雪花把人们吹的频频转头。烟花升起来了,一束、两束……姹紫嫣红,争奇斗艳。烟花在风雪的映衬下显得特别美丽——天女散花,对,这就是天女散花。半空中的雪花在烟花的照耀下格外漂亮,真是雪花与烟花共舞,炮声与风声齐鸣。连爸爸也说从没见过如此美好的景色,是啊,能有几个元宵雪夜啊!我觉得我很幸运,你说呢?雪依然很猛,放花的明显比去年少得多,可能在这样的元宵雪夜观花心里真的很幸福,这不爸爸喊我我都不想回家呢!看——远处的雪花被风吹成了一团儿,它们也在庆祝节日吗?

  风雪激荡扑向我的脸,眯上眼——遐想:与风雪烟花飘荡——蓝天——寻月……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元宵灯会是使元宵节增光添彩的压轴戏。从古至今,赏花灯的*俗一直保留着,而且越来越热闹。

  差不多在下午六点多钟的时候,街上的灯就都亮起来了。*凡而温馨的路灯,为赶去看灯会的人们照亮了前方的路。你看,灯会大门口的人们,有的擎着自制的萝卜灯;有的提着在超市买的走马灯;有的手拿一本灯会手册,左顾右盼;有的盯着辉煌的大门楼,目不转睛。不过这大门楼倒是饶有气质:高大的门楼上缀满了金色的星星灯,门楼顶上“灯会入口”四个大金字,让整座门楼熠熠生辉。单是入口就这般夺人眼球,门内的灯会定也不同凡响!

  走进灯会会场,我顿时感觉飘飘然,仿佛来到了仙境一般!瞧呀,彩灯时而化作亭亭玉立的荷花,含情脉脉;时而化作大如轮盘的荷叶,青翠欲滴;时而化作娇小玲珑的鸟雀,鸣啭歌唱;时而化作鲜活灵动的小鹿,欢呼雀跃。这一幕幕生动传神的自然美景图,在我眼前穿插交错,我不仅感慨道:“良辰美景在今夕啊!”

  走过一座石桥,我们来到了一棵巨树脚下。这可不能不说是奇怪呀,巨树的.树冠上挂满了彩灯,这我猜对了。可是谁又能想到这巨树竟长了一副五官呢?它的眼睛眨了又眨,眉毛上扬下倾,嘴巴开开合合,脸上的皱纹也在不断地抽动。这也太神奇了,我小心地碰了它一下,它的脸上竟露出了笑容,顿时我又觉得它可爱了不少!

  “爸爸,元宵节为什么要看花灯呢?”弟弟疑惑不已。

  “宝贝,元宵节看花灯象征新的一年里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工作和学*蒸蒸日上哟!”爸爸回答。

  “我明白了,爸爸!”弟弟恍然大悟,我也豁然开朗。这原来就是元宵节看花灯的寓意啊!

  “呯!呯!”天上绽放了朵朵烟花,我望着五彩斑斓的烟花,为新的一年祈祷……

  “祝所有人幸福安康!”元宵灯会在十点钟结束了,可是,那美好的情景仍然在我心头回荡,久久不能散去……

  元宵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在这一天,人们都有吃元宵、猜灯谜、赏花灯等等活动。寓意着我们的生活团团圆圆,更加美满。

  今年的元宵节,爸爸也在家,所以我早早就起床了,承包了煮汤圆的重任。我学着妈妈以往的样子,先把锅里的水烧开,再把圆胖子们一个个小心翼翼地放进去。接着用勺子轻轻的推了推,防止粘锅,最后盖上锅盖。

  重点我要说明的是:今天的汤圆可不是*常吃的“小白”哟,而是“大黄”,也就是大黄米汤圆啦。大黄米汤圆的个头,可是小白汤圆的两倍大哦。

  几分钟后,我掀开锅盖,发现“黄胖子”们正在锅里冲浪呢。它们一个个窜出水面不停地翻滚着,个头愈发变大了,就像乒乓球似的,都要溢出锅来啦。我赶紧关火,把“黄胖子”们装进碗里端上餐桌,我们一家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爸爸妈妈都夸我厨艺好,汤圆一个都没破皮,我心里美滋滋的,特有成就感。

  大饱口福后,我背上心爱的小书包,牵着爸爸温暖的大手满心欢喜地去学校啦。上音乐课时,老师给我们分享了关于元宵节的传说。据说,很久很久以前,天帝最宠爱的神鸟被人间的猎人射死了。天帝大怒,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至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一切烧毁。但是,天帝的小女儿很善良,就偷偷下凡告诉了人们这件事。大家伙立刻聚在一起想办法,有一位老爷爷说道:我们可以在正月十四、正月十五、正月十六闹花灯放鞭炮,这样一来天帝就以为我们失火了,说不定会取消天兵来放火,大家纷纷都说这个主意好。于是,他们就按照这个方法去做了,果然天帝信以为真,大家都*安的活了下来。所以闹花灯、放鞭炮就这样在每年的正月十五延续下来。

  虽然今年的元宵节,天公不作美,不能放孔明灯,也没有看到花灯和圆月。但有爸爸在家里,我们一家子过了一个热热闹闹、团团圆圆的元宵节!

  今天是元宵节,是与往年不同的元宵节。

  “请在晚修的班级,听广播指挥去食堂吃汤圆……”“嘭!”从广播里出来校长的声音,但随即很快被犹如打雷般的响声盖住了,原来是外面放烟花的声音。同学们很快的把注意力从广播转移到了窗外,“嘭!”是那样的振奋人心,在上晚修的同学们一个个都向窗外探出了小脑袋。但很遗憾,以我们教室窗户所在的方向,只能看到一点点烟花的边沿,所以同学们又一个个耸拉着脑袋回到自己的座位。

  “嘭!嘭!嘭!”那振奋人心的声音再次响起,似乎要把地都震破了才甘心。我期待着,期待着吃完汤圆去看烟花,我看见同学们似乎也和我一样期待。“请七年级十五班的班主任带领本班同学去食堂吃汤圆……”终于等到这个时刻了,同学们像脱了缰的野马飞一般的跑出去排队。打雷般的声音不断响起,这使我们更加兴奋了!快要到食堂时,只见空中“嘭!”的一声像被炸开似的,随即便看到一个犹如蘑菇样的烟花印在了天空中,接着有很多蘑菇样的也炸开来了。是那么的响亮,那么的辉煌灿烂,巨大得像要把整个天空吃下去,引得同学们的尖叫声不断响起。我们不禁呆在原地欣赏起来。我看见老师也有一瞬间呆住了,但很快的反应过来喊道:“十五班的同学们快跟上来!”我不禁笑道,老师真可爱。

  吃汤圆时,我们有的狼吞虎咽,有的细细品尝,那场景像个大家庭一样温暖。我吃了很多,都快撑了!这时,老师见大家都吃饱了,笑道说:“都吃饱了,那就走吧!别的班级也还要吃哦!”于是我们陆陆续续的走到食堂外,刚走出去,“嘭!”烟花巨大的响声再次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一群人赶紧跑到食堂旁边看。

  烟花很漂亮,很大很大,颜色也很多。形状各异,有像菊花的,杨柳的,蘑菇的,最漂亮的要属“星星”的了。这种烟花首先一个点,然后炸开一朵一丝丝的花,最后像星星似得闪几下就消失了。“嘭!嘭!嘭!”烟花随着声音出现在了漆黑的天空中,是那么的明亮,把原本漆黑的天空一瞬间照得亮彤彤,也照亮了我的眼睛,照亮了我的心灵。

  我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激动,我的眼睛睁得很大,嘴微微张开,想说些什么,却又说不出来。看着看着,我想起了我的家人,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呢?吃汤圆了吗?看见烟花了吗?想我了吗?我很想你们……眼睛不禁湿润了,我昂起头来,避免眼泪流下来,因为我觉得在欢庆的气氛里哭很丢脸。我是第一次离开家人在学校过元宵,所以思家之情是很正常的。这就是我说与往年不同的元宵节的原因。

  “嘭!”烟花的响声把我从思绪中带了回来。转眼之间,“叮铃铃”的上课铃把同学们恋恋不舍的带回了教室,但很明显同学们都还处在兴奋状态,都还想去看烟花,但很快就恢复到了晚修安静严肃的状态。这天晚上我久久难以入眠,我不仅想念我的家人,我还停留在看烟花中,窗外的天空红彤彤的,也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边……

  我想,我一定会记住今年的元宵,因为这是和往年不一样的元宵节。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张祜的这句诗描述了古代京城元宵佳节的热闹情景。

  元宵节这天,我也期待着能走出去欣赏那“万灯明”美景,可因为已是六年级,马上要毕业,元宵节这天,便与往常一样,放学后还要再补两节课。只是,人虽在教室,心却早已飞出,在想着晚餐会吃啥,在想着花灯是什么样子,还在想着该去哪儿玩,更在想奶奶的汤圆是芝麻馅还是花生馅。

  很快,班主任来了。她走上讲台,环视一周,才说:“这节课来做个活动。”听到这句话,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老师接着说:“我之前不是有布置大家做花灯吗?”“对!”同学们大声回答。“现在,请有交花灯作业的同学上台拿回花灯。”十几个同学走上讲台,其中就有我。老师又说:“请台上的同学高举手中的花灯,台下的同学投票。”老师顿了一下,又宣布:“花灯要来评选,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台上的同学要为花灯做讲解,台下的同学投票。”一听这话,我急了。我可连花灯的名字都还没想好,怎么讲?

  快轮到我的时候,我还没理出头绪来,急得抓耳挠腮。突然,灵光一闪,似乎灵感来了!“我、我的花灯叫‘福……福临门’,它寓意新的一年会有好运气,幸福会降临。”说罢,想冲回座位却被老师拦住了。“你还没讲解材料及制作过程呢。”我只好继续:“这个花灯由气球和矿泉水瓶组合而成,在矿泉水瓶身用刀子割开数条缝,两头不能割断,仍连接着。然后,把大红气球塞进瓶中,再充气,撑开瓶身后,外观就像一个大红灯笼,最后用带有福字的中国结做成灯笼下面的流苏。”终于说完回到了座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在评奖的时候,我心里像压了块石头一样,紧张又激动。见到同学们纷纷把票投给我,心里的石头才算落了地。

  “铃铃铃……”铃声响起,放学了。大家都忙着收拾书包,想快点赶回家吃大餐,看晚会,我则依然沉浸在花灯中……

  “正月正,正月十五挂红灯”,又到元宵节,又是一个小年了。按我们这儿的风俗,全家人要在一齐吃顿团年饭,还要吃汤圆,这样才是和和美美、团团圆圆嘛!

  可我们家的团圆在哪里呢

  父亲早就说好了,争取在节前从江西赶回来,可前两天又打电话说:买不到车票,只好不回来了!我心里有说不出的失望,年三十父亲就没回来,我盼啊盼,盼着元宵节到了,父亲也该回来了,可……,父亲,你已经离开家350天了,难道你就真的一点也不想我和母亲吗我想您也许是身不由己吧!再说,来回一趟车票钱就要几百块,又呆不了几天,这样似乎也是不值得!

  可“团圆饭”还是要吃的,我忙着端菜、摆碗筷、拿杯子,倒饮料,一切准备就绪,喜庆的鞭炮声此起彼伏的,家家户户都开始吃团年饭了。

  我看着满桌子的美味,端起最爱喝的果汁,却怎样也高兴不起来,想起去年元宵节时,我和父亲划拳喝饮料,母亲却硬是要喝白酒,一家人争来吵去,多热闹啊!父亲呀父亲,你今日在哪呢是在上班,还是休假,是和朋友们一齐喝酒呢,还是独自一人在街上闲逛呢哦,也许这就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吧!

  吃完饭,母亲告诉我,她也要外出打工了,此刻家里仅有父亲一个人挣钱,再没有别的经济来源了,况且我读书的费用会越来越高,所以她也要为父亲分担些。

  明天,再过十几个小时,母亲就要离开家,去南方打工了,我多么舍不得母亲呀!她这一去就是一年,两年、三年也说不定啊!我就只能把这家门锁了,呆在奶奶家了!下次回来时,推开家门,也许就满是蜘蛛网、灰尘了,也许这儿就变成了老鼠们的乐园了吧!我真不愿想呀!

  啊!父亲母亲,你们可必须要保重身体,**安安的呀!我也会努力学*的,你们放心好了!但愿我们一家人能早日团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