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

首页 / 导游词 / |

  天一阁导游词 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天一阁导游词 2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谢谢大家来参观天一阁,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破坏文物,乱涂乱画,做一个文明游客!祝大家玩得开兴,让这一天成为你们人生中美好的记忆!

  天一阁导游词 3

亲爱的游客和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这次宁波天一阁一日游的导游,我姓鲍,大家可以叫我“鲍导”。今天我们游览的宁波天一阁是中国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它之所以取名为“天一”,不是因为藏书楼的主人范钦决心将他的藏书楼建为天下第一藏书楼,而是取义于《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这名字无意中也应了“天下第一”的含义,后来真成为天下第一藏书楼。

  大家看,这就是天一阁,它具有历史文化而中外闻名。等会儿我们走进去,就会看见那一份优美也是最有特色的园林景色。天一阁的花园是按照江南园林修建。走进去之后能看见假山、水池、小亭等各种各样的建筑。好,百名不如一见,现在我们去走一走看一看天一阁吧!来,大家往这边走。

  在这里,我们来到了东园。你们看,中间是不是有个小水池?它叫“明池”。旁边是不是有一座大假山?这座大假山,是用海边礁石修建的。来,靠*假山,是不是似乎能闻到大海的气息呢?在湖中,游着五颜六色的小鲤鱼,如果你们扔下鱼食,鱼儿们就不会像刚才那样优美地在水中游了,而是争先恐后地来抢食物。有意向的游客可以到那边买一些鱼食试试,不过为了保证池水的洁净,千万不要擅自扔其它食物哦!

  大家再往这边走,这里是天一阁中最有名的景点——天一池,小小的水池旁的假山就是著名的“九狮一象”。“九狮一象”是被誉为古代私家花园园林经典,是有福禄寿等吉祥的九狮一象构成。而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个有点像女人在照镜子,换一个角度看呢,又像位老人在牧羊,再换个角度看呢,又像一只田野里的青蛙,又像海龟在拜佛。

  现在是自由活动时间,请大家做到不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大声喧哗。一个小时候到门口集合。

  再见了,各位,欢迎下次再来天一阁。

  天一阁导游词 4

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导游自我介绍)。 宁波藏书文化是浙东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底蕴深厚的浙东人文培育和促进了宁波藏书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我们的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占地2.6万*方米。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年)之间,是明代兵部省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

  天一阁是一个饱经风雨的老人,440多年来经受了人间的沧桑,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真是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的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却是宁波一颗闪亮的“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 天一阁就象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所有的书籍都是主人自己喜欢并精心收藏,每个书柜就是一段历史。书籍的排列显得很有条理,按书籍的目录,你可以查找你所需要的图书,颇有现代目录检索的味道。历代的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一阁一饱眼福的。但是几百年来,能真正登上天一阁的也只有寥寥十余人。现在的天一阁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专家学者一饱眼福,也使楼阁中的珍贵藏书“古为今用”。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成为宁波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

  西大门

  现在我们到的是天一阁的西大门了。宽大的奔马墙面石雕是天一阁欢迎各位朋友最好礼物,整个天一阁的风格从进门开始就定下了它的古朴基调。大家先看大门两侧,它是一对清代石狮。这木结构大门也是清代的构筑,门厅外侧有一匾额,上面写者“南国书城”这四个大字,这是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于1962年所书。大门两侧还有一幅对联,不知各位能不能把这副对联读一下?...... 还是让我告诉大家吧!这是继甲骨文之后的另一种文字――钟鼎文,读作“天一遗行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是著名书法家顾廷龙先生所写。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楼悠久的历史,下联讲的是第一个外姓族人、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登上藏书楼以后的感慨心情。他当时感慨道:“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堆塑

  各位团友,现在请跟随我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又字安卿,号东明,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没有什么财富和政治背景的家庭,完全是靠自己的刻苦努力,勤奋学*。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中进士,之后就在各地为官,三九年(1561)升任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在同年十月,辞官回乡。他为官二十八年中,足迹他边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范钦从小就非常喜欢读书,做官后,到处留意购书,一地留心收集,广泛购抄,罗致海内奇书,尤其注意收集当时各地出版的地方志和明代科举文献,因此,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也就特别多。范钦不仅竭尽全力收藏书籍,而且勤于研读校勘,手自题笺,精细详审。他刻书、论书则是有清鉴而无妄作,最终聚藏高质量的书籍达七万卷。 在范钦后面有一幅堆塑――溪山逸马图。这幅堆塑作品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馆内还有其它很多的作品。

  大家看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我们从右边的洞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大家会发现在照壁上有似麒麟的怪兽,有一个龙角,一张牛嘴,它叫“獬豸”。它可是古代传说中的异兽,据说它能辨是非曲直,见人争斗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

  东明草堂

  在天一阁建成之前这里就是范钦的藏书处了。因为创始人范钦的号是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作为会客厅,也是重要领导休息的地方。

  范氏故居

  范钦宅第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作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精心安排的。请大家注意了:在这道小黑门和门上“禁止烟火”几个字,千万不要带火入内。 “历年二百书无恙,天下储xx此家”。天一阁能历经440多年保存完好,这与范钦生前作了周密安排,定下严格的规矩是分不开的。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是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了两份,一是白银万两,还有一份则是全部藏书。结果,大儿子大冲体察老父心情,继承了藏书,被后人传为佳话。此后,天一阁所藏的书籍不再作为财产分配,而归家族共同所有。

  “代不分书,书不出阁”,要看书必须各房子孙云集,方能开锁入阁。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至今,天一阁里仍保存着禁牌:禁牌一烟酒切忌登楼。禁牌二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摒逐不得与祭。这种互相监督互相制约的做法,也不为是防止藏书流失的一个好方法

  据传,清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才女。她听说范氏家族有很多珍贵的藏书,为求登楼看书,就托邱太守为媒,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尝了,不料族规不准妇女登阁,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终。凡是都有变通,更何况登阁看书呢!第一位破格登楼看书的是清初黄宗羲。黄宗羲的人格,气节,学问在当时受到各界的钦佩。他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范氏族人的帮助下出乎意料的得到了各房的同意登阁阅览。六年之后,着《天一阁藏**》,还为天一阁藏书整理编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大家看这就是书橱,“前后有门,两面书橱,取其透风”。房屋、书橱的通风,是一个创新。而保护古籍最令人瞩目之处,当推芸香避蠹、英石吸潮。不只大家有没有闻到一股香味?这就是芸香草,是古人通常采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物。范钦在藏书中较好地运用了这一技术,但所用之草有独创性,是产于广西的一种灵香草。而“橱下各置英石一块,以收潮湿”,这更是范钦独创,还没见有其他藏书楼运用此方法。 天一阁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不知大家发现没有这柱子也是黑!在五行五色中,黑就是水,水就是黑。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这九狮一象在哪呢?各位不妨到处找找!看还有美女照镜子呢,这个美女就是钱绣云了。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天一阁在漫漫历史长途中先后经历了许多次浩劫。虽说乾隆年间的进呈对于修《四库全书》来说是贡献巨大,进呈的638种珍贵的古籍真正得到归还的寥寥无几。乾隆虽再三警告经手者不准扣留和索要地方藏书者进呈的书籍,凡进呈的书抄录后务必认真发还,但侵吞这些书籍的正是过手的翰林学士和地方官员,这对天一阁藏书是一次较大的打击。

  清道光,十年(1840年)英军侵占宁波,闯进天一阁,掠取舆地方数十种。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军进驻宁波前后,当地的小偷乘混乱之际拆毁阁后墙垣潜运藏书,论斤贱卖给奉化造纸商人,还雇佣窃贼薛继渭潜入阁内,早上在梁上睡觉以枣充饥,晚上就偷书,这样他窃去藏书1000多部,后来商务印书馆搜集了数百种,放在东方图书馆涵芬楼内。上海“一·二八”事变以后,不幸涵芬楼遭到日本轰炸而被毁,这批散出的文献也就被毁。经过数次浩劫,加上零星的散失,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除清代新增的《古今图书集成》外,只剩下1.3万多卷,仅及原藏书的1/5左右,而不少还遭受虫蛀霉烂,成了断编残简。

  民国二十二年到二十四年(1933—1935),天一阁被台风吹倒东墙,藏书危在旦夕,范氏族人已无力维修这座文化宝库。宁波地方人士组成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筹款维修天一阁,并将原在府学内的尊经阁连同当地保存下来的历代碑石移建到天一阁后院,建立了“明州碑林”。以后范氏后裔和地方人士组成“天一阁管理委员会”,开始了天一阁的公共管理。

  尊经阁

  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二层三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

  共计有碑石173方,其中*90仿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1292)至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一九三三年九月,天一阁遭台风袭击,东垣倾圮,宁波地方人士发起募捐,成立重修天一阁委员会。维修工程历时三年告成,其间,移建宁波府学尊经阁于天一阁后园,又搜集碑碣八十余方,罗列尊经阁之北,署称《明州碑林》。 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

  宁波古称明州,人文荟萃,碑碣不少。一九二八年拆除城垣,出土宋元碑石多种,有宋《楼公告记》、《耕织图诗》、《能仁院新佛殿记》、元《庆元绍兴等处海运达鲁花赤千户所记》、《唐刺史吴侯庙碑》、《张循王庙碑》、《移建海道都漕运万户府记》等残碑。自宁波府学改建公共体育场,旧存碑碣倾覆土中,雨淋日炙,剥蚀严重。上述碑石后来都移到明州碑林,才得到保护。 千晋斋

  1927—1931年间,宁波拆毁城墙,改建马路。在拆城过程中,出土了大量汉晋以来的古砖。北大教授马廉等人纷纷拣选具有历史艺术价值的古砖加以珍藏和研究。马廉教授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然用这个名字。目前尚存五百余枚。 东园

  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方米。自1959年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取名为明池,与园名相合为范钦的号东明。园内那只千斤重的铁牛和一对石虎,皆为古时候的遗物。 百鹅亭

  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在古代大族清明祭祀的时候,要杀很多鹅来祭天,祭地,祭祖宗,所以称它为百鹅亭。

  凝晖堂

  凝晖堂原来在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1986年迁建于此地。它是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明代四明书法家薛晨、薛选父子的“千字文”等等。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现代中国社会,麻将这种娱乐方式可谓是家喻户晓,但说起麻将的起源,我想几乎没有人知道,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麻将陈列馆了。在这里我们能真正了解麻将的起源和历史,国内唯一介绍介绍麻将历史的专门陈列馆。

  现代麻将最早源于中国古代的博戏,骰子、诗牌、叶子戏是博戏的主要构成,其中的叶子戏发展到后来的“马掉”,又称“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发展成麻雀纸牌,即现代麻将的雏形。然而原先的纸牌抓拿不便,特别是在船上风大玩时极为不顺,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咸丰年间结合纸牌和骨牌的特点,制成了流传至今的现代麻将。

  此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1998年6月18日麻将已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1998年6月15日《中国麻将竞赛规则》正式编写完成。麻将运动在我国广大的城乡更是普及,流行范围涉及到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成为我国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智力体育活动 麻将与宁波文化息息相关,还与航海密不可分很多术语皆由宁波话改变而来。“麻将”本是“麻雀”的宁波方言;和牌的“和”念“hu”,也是宁波音; 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麻将中的许多术语与航海有关:“索”象征船的缆绳和鱼网;“筒”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吃”渔民开饭就是吃,“朋(碰)”就是两船相碰。等等。

  陈列馆里还引用了多位名人对于麻将的评说,***说,中国对世界的三大贡献是中医、麻将、红楼梦。梁启超称,惟有打麻将才能忘记读书,惟有读书才能忘记打麻将。

  在*和堂有个麻将局坐在中间那位就是传说中麻将的发明者宁波人陈政钥(字鱼门)。铜像中一左一右各坐着一个英国人(英国驻宁波理事)和一个普通的日本商人,明显就是“三缺一”。不过不管谁坐上这个空位,都要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祖师爷他已经赢了这胡牌了。

  花轿厅

  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着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是村姑的母亲是个大嘴巴,把小康王与她女儿之间的暗号给泄露了。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宁波地方风格。为何称为支祠呢?秦君安是颜料商,常往返于上海与宁波之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德国商人以低廉的价格把刚从德国运来的优质颜料卖给秦君安,大战结束,颜料成倍上涨,秦君安变成了富商。但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秦君安因为是偏旁所生,还是遭族人的鄙视,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仍无法提高,于是他赌气召集甬上能工巧匠,耗银20余万两,建造了这个祠堂,名“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戏台是整幢建筑最华丽的部分。戏台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穹行藻井由千百块经过雕刻板榫搭接构成,其制作工艺之精,被行家推为浙东第一。它还具有大音响的作用呢,演员在戏台唱戏不用麦克风,也能让大家清晰的听到,并且音色很好!

  它于1981年被宁波市人民**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划归文物部门管理使用,由国家***拨款110万元人民币进行维修,历时三年,已按原貌修复,并于1994年5月向社会开放。XX年作为天一阁的扩展部分升为全国重点保护单位。

  书画馆

  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书画馆不定期展出天一阁收藏的历代书画精品和当代书画家的佳作,并为宁波文化艺术的研讨与交流提供活动场所。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1996年动土,用了两年的时间,园主要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水北阁

  原先是清咸丰同治年间著名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海曙区西门外花池18号。徐时栋,字定宇,好谵斋,别号西湖外史,又号柳泉。他的读书处原在月湖旁,一开始的名字叫恋湖楼,又称烟屿楼,积书六万卷,毁于咸丰十一年(1862年)。同治三年在城西草堂故址重建新宅,继续收集藏书。因藏书楼在河之北,故命名新书楼为“水北阁”。新中国成立后,于1984年10月26日被公布为海曙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由于居民众多,存在火险等隐患。1993年,在宁波旧城改造中,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建设控制范围内进行保护,在对原屋进行丈量、拍摄等技术处理后,全屋落架,于1996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占地面积242.2*方米,建筑面积523.3*方米,耗资30余 万元,并配套建设了水池、假山、绿化植被等。现为中国地方志珍藏馆。

  司马第

  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各位游客,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今天天一阁之游肯定不虚此行,谢谢大家来天一阁参观游览!

  天一阁导游词 5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要去参观的这个景点就是在全内外都非常有名的藏书楼,浙江宁波天一阁了。浙江宁波天一阁是国内现在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历史非常悠久,至今已经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是一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同时也一家国家4A级的风景名胜区,向来都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目前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那么为什么要取名为浙江宁波天一阁呢?那是因为浙江宁波天一阁的主人范钦在古书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书最怕火,为了让自己的藏书楼有个好的将来,于是就取名为了浙江宁波天一阁。但是现在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已经不在是原来的几间小房子了,它由三个部分组成,一个是藏书文化区,主要是收藏古籍为主的,一个是园林休闲区,主要以园林,假山等为主,还有一个就是陈列展览区了,主要陈列以前留下来的一些砖块,书籍、书法绘画及地方志等。规模非常的宏大。

  好了,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浙江宁波天一阁的西大门了。我们先来看一下门外的这对石狮,任何动物呢都有雌雄之分,脚下踩球的这个是雄狮,而脚下踩下小狮子的这个就是雌狮了。

  我们再往前看,这个西大门呢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请大家抬头,在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南国书城四个字,这四个字呢看起来非常的苍劲有力,这四个字是谁写的呢?它是由著名的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写的。那么下面的柱子上呢还有两幅对联,大家可能不知道上面写了什么东西,其实这些字呢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顾庭龙写的。浙江宁波天一阁在以前的时候有许多深严的族规,其中有一个族规就是规定外姓人不能上楼看书,但是再严的族规总有破例的时候,第一个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看书的是谁呢?就是黄宗羲了,我们可以来看一下这边,这边有黄宗羲的图像,黄宗羲号南雷,他登上浙江宁波天一阁后发出了这样的感慨,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好了,看完了这里我们再来看下后面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书这幅对联的字也是写的非常好的。这幅对联呢是由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先生写的。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洲。郭沫若先生曾经在浙江宁波天一阁访问了两天。同时对浙江宁波天一阁作出了很高的评价。好了,下面呢就请大家跟我到里面去参观一下。

  天一阁导游词 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天一阁导游词 7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鸦片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导游词 8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明朝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占地面积2.6万*方米,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代表之作。天一阁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1982年天一阁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0xx年10月17日,文化和旅游部对全国9个达到国家5A级旅游景区标准要求,拟确定为国家5A级的旅游景区进行公示,其中,天一阁在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5篇有关浙江天一阁的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天一阁导游词 9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方米。自1959年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天一阁导游词 10

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导游。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就等于没有到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建嘉靖(公元1561——1566)之间,是明代兵部首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历经440多年,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走进天一阁,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古朴的建筑,优雅的园林和恬静的环境,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是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1561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在他为官的二十八年中,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收集了许多海内奇书,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等。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参观过了天一阁的西大门、前庭及东明草堂,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这里原来是范钦后人居住的地方。我们来看,这里有堵非常高的墙,是用来防火的,也叫做防火墙。在防火墙的两边,一边是范氏的生活区,一边是藏书楼。当时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在这里呢,我们看到挂了许多牌子,这些就是天一阁的禁约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去参观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了。请大家抬头看,在上面的匾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就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本书,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天一阁”。现在请大家抬头看这儿的天花板,上面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火。

  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天一池里的水是与西边的月湖相通的。

  天一阁还有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东园、凝晖堂、麻将馆、花轿厅、秦氏之祠、南园……这些都是天一阁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游览完了。它是宁波人引以自豪的文明星座。请大家记住它的宣传口号: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谢谢大家!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阅读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1)

——天一阁导游词9篇

天一阁导游词1

各位来宾: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月湖之滨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3.1万*方米,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天一阁的西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对清代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是清代的时候,浙东工匠的作品。它们原本守护的是寺院,“下岗”后“再就业”,来到了这里。后面的木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单体,1980年迁建过来的。*面三开间,硬山式屋顶,五层马头墙。

  请各位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在1962年的时候所写的。这个匾额所用的字体是隶书。由于宁波在*的南方,故城“南国”。“红豆生南国”,书乃读书人的相思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为南国也是十分恰当的。“书城”的意思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一座为书的安全而筑的城。

  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当代版本目录下泰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1981年78岁时专门为天一阁书写的。用的是“钟鼎文”。所谓“钟鼎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的华夏先民刻在青铜器如钟、鼎之类上的文字,说他是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似乎更确切一些。这幅对联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时间悠久,藏书规矩、藏书精神可师可法。下联说到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在清代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破例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人,后来应天一阁传人的请求写国一篇专记《天一阁藏*》,落笔就写了四个“难”字:“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后面的一副对联则为*代文学家、原*部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

  请大家抬头,上面还有一块匾额,“天一阁”,这个匾额的字体是楷书,没有落款。据天一阁人讲,是从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一个字一个字挑出来,并做技术处理。

  范钦铜像、溪山逸马图(这一段对范钦仅做简单介绍,具体的可以选择在车讲完成)

  进门后请大家往后看,这幅对联: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是由宁波本地的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在1963年提写的。看完这幅对联,请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个铜像。这个铜像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宁波鄞县人。他年幼时并不聪明,但在祖父和叔父的教诲和熏陶下,自幼苦读四书五经及名家书籍。家族中没有的书,他就到各藏书家那里去翻、去借、去抄。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求学,23岁时首次去杭州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27岁进京参加会试,中了贡士,在殿试中入选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列三十八名。

  范钦中进士后不久,就出任湖广隋州知府,属一级地方长官,在这等级制度森严的明朝是较少见到的。此后,范钦到处做官,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直到明嘉靖三十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辞去官职,回到宁波。范钦的官宦生涯,为他的藏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铜像后面照壁上的这幅图,叫做溪山逸马图。画面高2米,长4.9米,是一幅堆塑作品,是已故宁海籍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堆塑作品。据说这种堆塑是用蚌壳灰、稻草灰和泥等堆塑刻画出来的,非常繁琐复杂,十分精巧。我们仔细看这幅作品,八匹骏马在溪边休息,形态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觉得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天一阁的堆塑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胡善成先生的力作。这幅溪山逸马图,一下子把人们的视线紧紧锁定在这好似无意间安排的审美空间内,避免了南北两侧视线内高大建筑对小庭院的压迫感,构思之精妙由此可见一斑。1983年3月23日,柬埔寨国王*亲王参观天一阁时,大大夸赞了这个堆塑作品,不止合影留念,还用自己带的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10多张照片带就去留作纪念。现在请大家往上看,跳斗上还雕有“三国演义”等戏剧人物。参观完这块照壁后,我们从旁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参观。门楣上的“春随人意”四个字著名的绍兴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题写的。

  东明草堂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照壁,也是胡善成老先生的堆塑作品,有人说是四不像,有人说是麒麟,天一阁人说是“獬豸”。据史*载,獬豸是头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辩是非曲直,看到人打架什么的,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古代各朝的执法官员的衣服上也绣有獬豸的图案。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这个叫做东明草堂宅子,原是范氏司马第前宅的中厅和主客厅,因范钦自号东明,所以称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原建筑是五开间,但是已经被毁。现在的建筑是由清代道光年间的木结构房子于1980年改建而成的,面阔三间,单层硬山式建筑。东明草堂是范钦早年的藏书楼,后来藏书越来越多放不下了,就建造了真正的天一阁宝书楼,这里就成为了会客厅,现在主要用来接待一些重要领导。

  范氏故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宅子,是范氏故居,是范钦宅地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去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在进入故居之前,我们看到的这幅对联“佳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是凡是后人范永祺所写的,从这个对联中,可以看出他的自豪、自足、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范氏故居,左边主要是一个藏书楼的“情景再现”,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右边。这里有三个人物,涉及到了一个典故。话说当时80岁高龄的范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把大儿子范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为了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一座楼和一楼藏书,让他们挑选。儿子范大冲善解父意,选择了全部藏书,并表示愿意再投入,以增加藏书并保护和修缮好天一阁。也是从范钦的这一次分家产开始,天一阁的藏书制度更加严格,制定了很多的规范,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女子不得登楼等等。关于这个女子不得登楼,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我们稍后再讲。

  宝书楼(天一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藏书楼,天一阁,也叫做“宝书楼”,是范钦存放书籍的明代老房子。这是一座重檐硬山顶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空气流通。六开间的西间安排上下行走的楼梯,东间楼下放杂物,楼上空着,用来隔潮,因为宁波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际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保存藏书非常不利。楼下其余房间当初是用来会客的,现在中间放的是范钦的铜像。而楼上中间的四间便是真正的藏书之地。六开间的房屋格局比较少见,因为*传统的房屋讲究的是对称,以中堂为轴,两边对称,因此间数为奇数而不是偶数。

  天一阁的这个“天一地六”的模式,在清代的时候,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垂青,指令收藏四库全书的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等七处藏书楼,都要仿照天一阁的式样和结构建造。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天一阁会叫做天一阁呢。关于天一阁的命名,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范钦在读书时看到《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受启发而设置了这座楼,并取名天一阁。关于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天一阁的天花板的藻井图案,都是古代的水纹和水兽,也象征了以水克火。另一种说法是,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而成为天一阁,所以楼上书橱编号有“日、月、星辰”等字。

  天一阁建成后,也经过几次修葺。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1933年9月18日台风刮塌天一阁东墙后,范氏无力维修。鄞县文献委员会发起组织了“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共计工作人员30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制定了简章和办事细则,向社会各界募捐,至1937年6月,维修工程完工,共收捐款2万多元。从这次修缮开始,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逐渐向公共藏书楼方向过渡、发展。1949年宁波**,范氏后人将天一阁捐赠给国家。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天一阁前面的假山泉石。郭沫若先生是这样形容的:林泉雅洁多奇石。天一阁前的假山与水池占地面积很少,但非常精致,论年龄,水池比假山年纪大,因为水池是范钦造天一阁的时候挖的,为什么要挖这个水池呢,还是那句话,寓意以水客火。水池边上的假山石头上有“天一池”三个字,是1934年修葺天一阁的时候刻的。

  旁边的这些假山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由范钦的后裔范光文增加的。假山的年龄与假山旁边的那颗三叉大樟树差不多,因为樟树也是那个时候种的,大概算算,也有300多岁了。说到假山,大家都知道在苏州园林中,大多数取材于“皱透漏痩丑”的太湖石为主,而这里的假山则是就地取材,用的是产于宁波海滨和岛礁上的海礁石。

  总体来说这里的假山造型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假山石头堆成九狮一象等。我们重点把目光集中在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叫做美女照镜。关于这个石头,就涉及到天一阁的其中一条规范“女子不得登楼”。话说当时有个美女叫做钱绣云,是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据记载,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了能登上天一阁读书,就托邱太守为媚,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以为可以如愿以偿上楼看书了,但她万万没想到成了范家的儿媳妇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楼。说是古代妇女的一大职责是下厨房做饭,跟火打交道,而书最怕的就是火,所以妇女不得登楼。最后她含恨而死,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望者天一阁。

  尊经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一阁的北面,眼前的这个建筑叫做尊经阁。尊经阁原来是宁波府学(孔庙)的藏书楼。1935年,因建造体育场,宁波府学(孔庙)被拆掉,尊经阁也无处安身。而天一阁在那个时候,刚好在做大规模的修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便征购了天一阁北面的房屋,把地面修*后,将尊经阁移建到了这里。

  话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媒体记者、游客把尊经阁错认为天一阁,将尊经阁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报道说现在的天一阁如何如何啦,闹出了好多笑话来。说到主要原因,还是得归咎于天一阁是在太朴实,太不起眼了,而尊经阁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门前蹲了两只石狮子,还有一棵硕大的广玉兰,非常气派,太符合他们心中想象的天一阁了,于是就张冠李戴了,天一阁人对于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哭笑不得。现在的尊经阁主要用来收藏天一阁内部用的工具书,延续了它的藏书功能,楼下通常用来接待贵宾观赏馆藏古籍和字画。

  明州碑林

  现在我们看到的,尊经阁周围的这些墙壁上的石碑,被统称为“明州碑林”,一共有173方,其中*80多方是1953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移过来的。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半个多世纪来,宁波各地的碑石移到这里才得到有效的保护。碑文记载了宁波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情况,成为了“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这个明州碑林的围墙边上,以前有一个北大门。民国时期一度作为进出天一阁的大门。1949年3月12日下午,蒋先生第二次来天一阁,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天一阁,由*、沙孟海等陪同,从这个大门进入了天一阁。他对当时的范氏后裔说,要好好保护天一阁,将来总有用。

  千晋斋

  各位游客,夸过这道小门,我们就直接从明代跨进了*时期。这三间*屋叫“千晋斋”。这块“千晋斋”的匾额是宁波慈溪书法家钱罕在1935年所题。门前挂的是一幅竹刻对联“石潭白鱼自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是清代赵之谦所书。我们一般看到的楹联都是木刻的,竹刻的比较少见,像这么大的竹刻楹联更是少之又少,这大概与宁波奉化盛产大毛竹有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千晋斋。它有三个展厅,首先看到的这间藏有样式大小不一的晋砖的是真正的千晋斋。这个房子的由来,同样得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1931年,同大多数*城市一样,宁波成的城墙被拆毁,出土了大量汉晋由来的古城砖,宁波的文化人士纷纷前往挑选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拿回家珍藏,以做研究。回宁波度暑假的马廉发现其中大量的汉晋古砖价值很高,故收集了很多。因其所藏多为晋砖,故藏室命名为千晋斋。1933年天一阁重修时,马廉将自己收集的数百块古砖全部捐赠给了天一阁。天一阁特别建造了一个屋子用来陈列,依然称为“千晋斋”。此后,凡有古砖出土,或者有收藏家捐赠,都存放在这里,这些古砖见证了宁波城市的发展。从此,“千晋斋”成了天一阁的一个组成部分,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马廉先生对宁波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

  第二个展厅展示了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收藏品,其中有冯真群、张季言等藏书家的献书词,表达了他们将辛勤积累的藏书与天一阁并存和造福于后人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个展厅是历代登上藏书楼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他在康熙十二年登上天一阁,范氏后代规定,非各方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所有藏书,并且还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制了目录。其他这些都是后期有幸登上天一阁的学者的介绍。

  东园、明池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东园,它原本不属于范家范围,是*为了适应旅游需要而扩建的。从1959年开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知道1986年才算是正式完工。由于在天一阁的东面,古称东园。东园以假山、水池、树木、亭阁为主题,环境优美。宝书楼、尊经阁是天一阁博物馆的藏书文化区,这里便是博物馆的园林休闲区。这里的假山和天一池边的假山一样,也是用宁波产的海礁石堆砌起来的,石头上还完整地粘了牡蛎壳。东园中的这个池子,叫做“明池”,东园与明池的名字合起来,刚好是天一阁主人范钦的号——东明。

  百鹅亭

  现在请大家跟我过来看一下这座亭子,这座是明代晚期的石亭,叫做百鹅亭,原来位于宁波南郊的祖关山,是明代墓前的一座祭拜亭,1959年迁移到这里。之所以叫做“百鹅亭”,并非亭子上镌刻了100只鹅,而是因为宁波富家大户祭拜先人的一种排场和阔气,清明做羹饭的时候,要杀100只鹅孝敬祖先,因此而命名。现在宁波还有道叫做“清明鹅”的时令佳肴。这是座石头仿木头建筑的亭子,呈四方形,结构精巧,雕刻细腻,四角梁柱及顶棚、边沿刻有鱼跃龙门,麒麟招宝、双狮戏球等传统吉祥图案,迁移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顶盖,现在也无法复原,因为谁都不知道它原先顶盖的模样。亭子里的石桌子,据说是以为老太太送来的',旧城改造,老太太离开了原先的一楼院子搬到楼上,石桌子无处安身,赠送给了天一阁,于是它便成为了天一阁东园百鹅亭的一分子。

  凝晖堂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房子。这座飞檐翘角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叫做凝晖堂。原是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张公祠,1986年从江北槐树路原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搬迁过来,改名凝晖堂。凝晖堂是专门用来陈列天一阁馆藏的贴石的。

  天一阁藏书丰富,天下皆知,除了藏书之外,收藏碑帖的数量之丰富,在业内来说,也是享誉全国。范钦除了收集书籍之外,也收藏书法、贴石。只是范钦后人重书轻“石”,直到清代乾隆三年,史学家全祖望登上天一阁,为天一阁整理碑帖,并作《天一阁碑目记》,天一阁的碑帖、拓本才开始引起世人的重视。

  天一阁现藏宋代开始的拓片4000多件。陈列贴石最多最好的当数西安碑林,但天一阁的凝晖堂里,也有很多好的贴石。尤其是明代所刻神龙本《兰亭序》,据说刻石的时间要比绍兴兰亭的那块《兰亭序》还早。

  我们经常听到碑石和贴石合称为“碑帖”,但实际上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有六个方面的不同。第一是内容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铭、志、传、记及文学作品之类,贴石则以手稿或名家书稿为主,如诗文等,内容比碑石丰富。第二是功能不同,碑石以实用为主,记述人物或事迹用来流传后世,贴石作为书法艺术摹本,将书法艺术流播后世。第三,字体不同。碑石所用的文字多以庄重的篆书、隶书、楷书为主,贴石则各种字体都有。第四,形状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高大的竖石,而贴石多为横向。碑石大多数是单面刻的,背面就算有内容,也属于次要的。贴石正反面没有主次之分,甚至四面都有刻字。第五,上石方法不同,碑石用书丹直接上石,而贴石则为模仿原件上石。六、刻法不同,贴石需要忠实于原作,反映书法家真实的墨迹,而碑石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摹刻。说简单点,所谓贴石,上面所刻的字拓下来就可以做临摹的字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房子是德和(HU)堂。此馆主要陈列的是各种麻将牌,有*、日本、韩国、美国等不同产地、不同质地的麻将牌。

  说起麻将,不得不提到的是,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现代麻将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叶子戏,后来发展成为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又发展成麻雀纸牌,就是现代麻将的雏形。纸牌玩起来不方便,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朝的时候,将纸牌改良成了竹牌,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东南西北*在内的16张牌,由此形成了流行至今的136张一副的麻将牌。这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在1998年的时候,麻将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由于陈鱼门“发明”了麻将牌,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及负面影响,因此当时和后来的有些宁波人骂他是“屙老爷”。

  请各位回过头来看地上,这个地面上是放大了的麻将牌。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所以麻将中的许多术语於航海有关:索(北方念条),象征船的缆绳和渔网;“筒”(北方念作饼),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三个铜像,讲的是陈鱼门和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在打麻将,不管是不是麻将爱好者,应该都能看出这是一个三缺一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坐下来跟他们拍个合照。旁边有一幅对联“筒来索去尤半日,参横月落不曾知”。非常诙谐的刻画了打麻将者的模样和心态。

  花轿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展厅,主要陈列的是宁波独有的、专供浙东姑娘出嫁用的花轿——万工轿。所谓“万工轿”,就是说要花一万工劳动力才能做成的轿子,包括木工、雕花工、油漆工等等,绝对算得上劳动力密集、精雕细琢,甚至可以说是奢华了。关于宁波姑娘出嫁用如此高等级的轿子的原因,还涉及到一个故事。据说南宋小康王赵构逃难时路过宁波,宁波西乡的一位姑娘救了他。赵构跟姑娘说,等我过了这个难关,回到宫里,我就派人来迎娶你。后来赵构安定下来后,命人来宁波找这位姑娘,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于是,他便下令说,凡是浙东姑娘出嫁,均可使用公主才能戴的凤冠霞帔、坐公主才可享受的花轿,所以宁波的新娘花轿,才有了如此的奢华。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万工轿并不是家里有姑娘出嫁就去特地制作的,如果是这样,这花轿可要泛滥成灾了。有商人看好花轿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于是专门制作并用来出租赚钱,就跟现在的婚庆公司出租高档车子做婚车有异曲同工之妙。20xx年,天一阁的这个万工轿,被国家博物馆借去作专门的展出,为此,还给花轿买了不少的保险。现在的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所陈列展出的最好的花轿也都是宁波产。

  秦氏支祠

  给为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秦氏支祠。这个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宁波地方风格。为什么要称为支祠呢?那是因为建这个地方的主人秦君安是偏房所生,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遭到族人的鄙视,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无法提高,于是他赌气,召集了宁波的能工巧匠,花费20余万两姻缘,建造了这个祠堂,命名为“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的这个戏台,是整幢建筑最华丽的部分。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戏台的藻井由千百块经过精雕细刻的板榫搭接而成,尤其是朱金木雕更让整座戏台变得金碧辉煌,被行家推为浙东第一。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戏台的顶部,是盘旋上升的,就像个大号的扩音喇叭,这就是演员在戏台唱戏不需要麦克风,也能让大家清晰的听到的原因,叫人不得佩服古时候人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匠心。

  南园、水北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的南园,该园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一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的是水北阁。水北阁原是清代宁波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西门外亨六享,清代末期藏书散掉后,徐氏后裔住在里面。1993年,因宁波旧城改造,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博物馆内。在天一阁古建筑公司的精心施工下,水北阁及徐氏旧居于1996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1999年开始,称为专门收藏新编地方志的“*地方志珍藏馆”。

  司马第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司马第。这里原来是范家最早的大门,因此上面悬挂了“司马第”的匾额。司马是古代时的官名,是兵事类的,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以司马代称,他的府第也就称作司马第了。范家原先的“司马第”大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这个,是在1996年于原址上重新建造的。门口的8根旗杆石是明代的原物。门前的这个对联,是清代嘉兴人,曾任宁波府教授的冯登府所写。

  好了,各位游客,天一阁博物馆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从这个门出去就又回到了东明草堂,旁边便是刚才我们进来的西大门。

天一阁导游词2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导游词3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谢谢大家来参观天一阁,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破坏文物,乱涂乱画,做一个文明游客!祝大家玩得开兴,让这一天成为你们人生中美好的记忆!

天一阁导游词4

  位游客,我们即将到达的景点是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畔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年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一阁占地26000*方米,它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天一阁的西大门,眼前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在古代,只有官府及官宅门前才能摆放。木结构的大门,是迁移重建的清代建筑。大家顺我的手指看去,“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的对联是钟鼎文,由当代版本目录学泰斗顾廷龙先生所作,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登天一阁后曾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后面一幅对联则为*代文学家、原*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各位游客现在请跟我进去游览。

  看了“四年级天一阁导游词”的人还看了:

天一阁导游词5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

  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

  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天一阁建于明嘉靖四十年(1561年)至四十五年(1566年),是当时兵部右侍郎范钦所建的私家藏书楼。范钦喜好读书和藏书,*生所藏各类图书典籍达7万余卷。

  范钦所收藏图书以方志、政书、科举录、诗文集为特色。

  由于一度位高权重,范钦的'一部分藏书为官署的内部资料,这也是普通藏书家难以获得的。

  在他解职归田后,便建造藏书楼来保管这些藏书。

  范钦最早的藏书楼名为"东明草堂"。

  辞官归家之后,随着藏书的增多,亟需兴建新的藏书楼。

  范钦根据郑玄所著《易经注》中的"天一生水……地六承之"之语,将新藏书楼命名为"天一阁",并在建筑格局中采纳"天一地六"的格局,楼外筑水池以防火,"以水制火"。

  同时,采用各种防蛀、驱虫措施保护书籍。

  范懋柱辑《天一阁藏书总目》,序中提及"乾隆间诏建七阁,参用其式,且多写其书入四库,赐以图书集成,亦至显荣矣"。

  1585年,范钦去世。

  据全祖望《天一阁藏*》载,范钦去世前,将家产分为藏书和其他家产两部分。长子范大冲自愿放弃其他家产的继承权,而继承了父亲收藏的7万余卷藏书,这也形成了天一阁"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祖训。

  范大冲在维系和补充天一阁藏书的同时,也建立了维系天一阁藏书的族规,规定藏书归子孙共有,非各房齐集书橱钥匙,不得开锁。

  这些制度在天一阁私藏时期(天一阁始建至1949年)一直保留,并得到历代补充。

  1665年,范钦的曾孙范文光在天一阁前修造园林,用假山石形成"九狮一象"等动物形态,改善了天一阁周围的环境。

  这一时期同时也是天一阁藏书最为丰富的时期。据考证,当时天一阁藏书达到5000余部,70000余卷,此后直到1949年,藏书几乎没有增加。

  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范光燮破例帮助大学者黄宗羲登楼阅读天一阁藏书,使得黄宗羲成为第一个进入天一阁的外族人。

  黄宗羲为天一阁编制书目,并撰写《天一阁藏*》,赞扬范氏后人"范氏能世其家,礼不在范氏乎?幸勿等之云烟过眼,世世子孙如护目睛"。

  天一阁因而提高了在学者中的知名度。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结束对外封闭的状态,对著名学者开放,尽管获得这种机会的学者并不多。

  1773年,乾隆帝诏修《四库全书》时,范钦八世孙范懋柱进呈天一阁珍本641种,数量上名列全国第二,但质量一流,包含大量珍本、善本。所呈藏书中,七分之五收入《四库全书总目》,六分之一全本抄入,但所有藏书未归还,使得天一阁藏书下降到4819部。乾隆三十九年六月,特颁谕旨,恩赏天一阁《古今图书集成》一部,以示嘉奖,且派遣杭州织造寅著前往天一阁了解建筑格局,并下旨仿天一阁建造文渊阁等"内廷四阁","阁之制一如范氏天一阁",希望借鉴天一阁的设计使得《四库全书》能够安全保存。。乾隆四十四年六月,赐范家郎世宁刻《*定回部得胜图》十六幅。乾隆五十二年二月,再赐《*定两金川战图》十二幅。

  1820xx年,范筠甫、范邦冉等范氏后人对藏书楼进行大修,更换砖瓦台阶,修葺假山,疏浚池水,同时修订天一阁管理制度,立下禁碑三种,条款十五项,严格保证天一阁图书"书不出阁"。

  1840年,*战争爆发,1841年,宁波府城陷落。英国占领军掠夺《大明一统志》等舆地书数十种。

  至1847年,天一阁中仅存书籍2223部。

  1861年,太*军攻陷宁波,盗贼乘乱盗取天一阁藏书出售,后部分书籍被范钦十世孙范邦绥尽力购回。据薛福成命人所编《天一阁见存书目》,至1884年,天一阁存有原藏书2152部,共17382卷,《古今图书集成》8462卷。

  *成立后的1920xx年,大盗薛继渭潜入天一阁,与楼外盗贼里应外合,将盗走的天一阁书籍运往上海,在书店中出售,后被商务印书馆的张元济巨资赎回一部分,藏于东方图书馆涵芬楼,但在抗日战争中由于东方图书馆被炸而焚毁。这一事件使得天一阁藏书损失千部。

  1933年9月18日,台风造成天一阁毁坏。在鄞县*陈宝麟支持下,冯孟颛、杨菊庭等地方人士成立包含范氏后人的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将宁波府学内的尊经阁迁移至天一阁内,并将80余方碑刻移至天一阁后院,建立"明州碑林"。同时,在尊经阁西侧开辟千晋斋,将宁波学者马廉搜集的历代古砖和宁波城墙拆除后收集的城砖予以陈列。

  1933年天一阁重建时,宝书楼藏书迁至范氏诒谷堂保存,*派兵守卫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为了保护天一阁藏书,天一阁经历了建成370年以来的首次大范围出阁。首批三箱书籍于1937年8月17日离开天一阁。

  1939年1月5日,第二批明以前版本八箱也运离天一阁,运往乡间暂避。

  1939年4月12日,先前运出的两批藏书和阁中剩余的藏书总计28箱,9080册,由鄞县*加封,运往龙泉县后方,暂存于跶石乡,与浙江省图书馆的藏书一同隐蔽。抗战结束后,这批藏书被运往杭州,直到1946年12月16日,天一阁藏书方才运回阁中,并于次年3月1日至3日进行了天一阁建成以来的首次公开展出。

天一阁导游词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导游词7

各位来宾:

  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市月湖之滨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博物馆是一座由天一阁藏书楼为核心,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多年的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博物馆总占地面积约3.1万*方米,环境优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西大门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天一阁的西大门,首先印入我们眼前的是一对清代的石狮子。这对石狮子是清代的时候,浙东工匠的作品。它们原本守护的是寺院,“下岗”后“再就业”,来到了这里。后面的木门是清代的木结构建筑单体,1980年迁建过来的。*面三开间,硬山式屋顶,五层马头墙。

  请各位朝我手指的方向看去,“南国书城”四个大字,是我国著名的宁波宁海籍国画大师潘天寿在1962年的时候所写的。这个匾额所用的字体是隶书。由于宁波在*的南方,故城“南国”。“红豆生南国”,书乃读书人的相思物,从这个角度来讲,成为南国也是十分恰当的。“书城”的意思是,一座以书筑成的城,一座为书的安全而筑的城。

  请大家看下面的这幅对联: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这幅对联是由当代版本目录下泰斗,上海图书馆原馆长顾廷龙先生,1981年78岁时专门为天一阁书写的。用的是“钟鼎文”。所谓“钟鼎文”,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商周时期的华夏先民刻在青铜器如钟、鼎之类上的文字,说他是文字,其实说是符号似乎更确切一些。这幅对联上联说的是天一阁藏书时间悠久,藏书规矩、藏书精神可师可法。下联说到的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在清代康熙十二年也就是公元1673年,破例成为了第一个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人,后来应天一阁传人的请求写国一篇专记《天一阁藏*》,落笔就写了四个“难”字:“尝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后面的一副对联则为*代文学家、原*部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

  请大家抬头,上面还有一块匾额,“天一阁”,这个匾额的字体是楷书,没有落款。据天一阁人讲,是从唐代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字帖中一个字一个字挑出来,并做技术处理。

  范钦铜像、溪山逸马图(这一段对范钦仅做简单介绍,具体的可以选择在车讲完成)

  进门后请大家往后看,这幅对联:建阁阅四百载,藏书数第一家。是由宁波本地的大书法家沙孟海先生在1963年提写的。看完这幅对联,请大家回过头来看这个铜像。这个铜像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浙江宁波鄞县人。他年幼时并不聪明,但在祖父和叔父的教诲和熏陶下,自幼苦读四书五经及名家书籍。家族中没有的书,他就到各藏书家那里去翻、去借、去抄。由于他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求学,23岁时首次去杭州参加乡试,就中了举人。27岁进京参加会试,中了贡士,在殿试中入选第二甲,赐进士出身,列三十八名。

  范钦中进士后不久,就出任湖广隋州知府,属一级地方长官,在这等级制度森严的明朝是较少见到的。此后,范钦到处做官,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直到明嘉靖三十九年升兵部右侍郎,同年十月辞去官职,回到宁波。范钦的官宦生涯,为他的藏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铜像后面照壁上的这幅图,叫做溪山逸马图。画面高2米,长4.9米,是一幅堆塑作品,是已故宁海籍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堆塑作品。据说这种堆塑是用蚌壳灰、稻草灰和泥等堆塑刻画出来的,非常繁琐复杂,十分精巧。我们仔细看这幅作品,八匹骏马在溪边休息,形态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觉得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天一阁的堆塑作品,绝大多数都是胡善成先生的.力作。这幅溪山逸马图,一下子把人们的视线紧紧锁定在这好似无意间安排的审美空间内,避免了南北两侧视线内高大建筑对小庭院的压迫感,构思之精妙由此可见一斑。1983年3月23日,柬埔寨国王*亲王参观天一阁时,大大夸赞了这个堆塑作品,不止合影留念,还用自己带的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10多张照片带就去留作纪念。现在请大家往上看,跳斗上还雕有“三国演义”等戏剧人物。参观完这块照壁后,我们从旁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参观。门楣上的“春随人意”四个字著名的绍兴籍园林艺术家陈从周先生题写的。

  东明草堂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照壁,也是胡善成老先生的堆塑作品,有人说是四不像,有人说是麒麟,天一阁人说是“獬豸”。据史*载,獬豸是头独角兽,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据说能辩是非曲直,看到人打架什么的,就用角去顶坏人,是正义的象征。古代各朝的执法官员的衣服上也绣有獬豸的图案。

  现在我们转过头来看这个叫做东明草堂宅子,原是范氏司马第前宅的中厅和主客厅,因范钦自号东明,所以称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原建筑是五开间,但是已经被毁。现在的建筑是由清代道光年间的木结构房子于1980年改建而成的,面阔三间,单层硬山式建筑。东明草堂是范钦早年的藏书楼,后来藏书越来越多放不下了,就建造了真正的天一阁宝书楼,这里就成为了会客厅,现在主要用来接待一些重要领导。

  范氏故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面前的这个宅子,是范氏故居,是范钦宅地的东厅,是其后代原来居住生活的地方。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范氏故居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去相互隔离,这是范钦为保护藏书而精心安排的。在进入故居之前,我们看到的这幅对联“佳酿满瓶书满架,山花如绣草如茵”是凡是后人范永祺所写的,从这个对联中,可以看出他的自豪、自足、自得其乐、自我陶醉。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入范氏故居,左边主要是一个藏书楼的“情景再现”,我们主要来看一下右边。这里有三个人物,涉及到了一个典故。话说当时80岁高龄的范钦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弥留之际,他把大儿子范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为了两份,一份是白银万两,一份是一座楼和一楼藏书,让他们挑选。儿子范大冲善解父意,选择了全部藏书,并表示愿意再投入,以增加藏书并保护和修缮好天一阁。也是从范钦的这一次分家产开始,天一阁的藏书制度更加严格,制定了很多的规范,如: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烟酒切忌登楼;女子不得登楼等等。关于这个女子不得登楼,还有一段凄美的故事,我们稍后再讲。

  宝书楼(天一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就是真正的藏书楼,天一阁,也叫做“宝书楼”,是范钦存放书籍的明代老房子。这是一座重檐硬山顶建筑,坐北朝南,前后开窗空气流通。六开间的西间安排上下行走的楼梯,东间楼下放杂物,楼上空着,用来隔潮,因为宁波属于海洋性季风气候,夏秋之际多东南方向来的台风,湿度很大,对保存藏书非常不利。楼下其余房间当初是用来会客的,现在中间放的是范钦的铜像。而楼上中间的四间便是真正的藏书之地。六开间的房屋格局比较少见,因为*传统的房屋讲究的是对称,以中堂为轴,两边对称,因此间数为奇数而不是偶数。

  天一阁的这个“天一地六”的模式,在清代的时候,获得了乾隆皇帝的垂青,指令收藏四库全书的故宫文渊阁,圆明园文源阁,承德避暑山庄文津阁等七处藏书楼,都要仿照天一阁的式样和结构建造。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问,那么为什么天一阁会叫做天一阁呢。关于天一阁的命名,一般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是,范钦在读书时看到《易经》中,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说,他认为书最怕火,而水则能克火,受启发而设置了这座楼,并取名天一阁。关于这个说法,我们可以发现,天一阁的天花板的藻井图案,都是古代的水纹和水兽,也象征了以水克火。另一种说法是,源于道家的“天人合一”而成为天一阁,所以楼上书橱编号有“日、月、星辰”等字。

  天一阁建成后,也经过几次修葺。最大的一次修葺是在1933年9月18日台风刮塌天一阁东墙后,范氏无力维修。鄞县文献委员会发起组织了“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共计工作人员30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制定了简章和办事细则,向社会各界募捐,至1937年6月,维修工程完工,共收捐款2万多元。从这次修缮开始,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逐渐向公共藏书楼方向过渡、发展。1949年宁波**,范氏后人将天一阁捐赠给国家。

  现在请大家回过头来看一下天一阁前面的假山泉石。郭沫若先生是这样形容的:林泉雅洁多奇石。天一阁前的假山与水池占地面积很少,但非常精致,论年龄,水池比假山年纪大,因为水池是范钦造天一阁的时候挖的,为什么要挖这个水池呢,还是那句话,寓意以水客火。水池边上的假山石头上有“天一池”三个字,是1934年修葺天一阁的时候刻的。

  旁边的这些假山是在清代康熙年间,由范钦的后裔范光文增加的。假山的年龄与假山旁边的那颗三叉大樟树差不多,因为樟树也是那个时候种的,大概算算,也有300多岁了。说到假山,大家都知道在苏州园林中,大多数取材于“皱透漏痩丑”的太湖石为主,而这里的假山则是就地取材,用的是产于宁波海滨和岛礁上的海礁石。

  总体来说这里的假山造型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假山石头堆成九狮一象等。我们重点把目光集中在这块石头上,这块石头叫做美女照镜。关于这个石头,就涉及到天一阁的其中一条规范“女子不得登楼”。话说当时有个美女叫做钱绣云,是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据记载,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了能登上天一阁读书,就托邱太守为媚,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以为可以如愿以偿上楼看书了,但她万万没想到成了范家的儿媳妇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楼。说是古代妇女的一大职责是下厨房做饭,跟火打交道,而书最怕的就是火,所以妇女不得登楼。最后她含恨而死,就变成了这块石头,日夜守望者天一阁。

  尊经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天一阁的北面,眼前的这个建筑叫做尊经阁。尊经阁原来是宁波府学(孔庙)的藏书楼。1935年,因建造体育场,宁波府学(孔庙)被拆掉,尊经阁也无处安身。而天一阁在那个时候,刚好在做大规模的修葺。重修天一阁委员会便征购了天一阁北面的房屋,把地面修*后,将尊经阁移建到了这里。

  话说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有些媒体记者、游客把尊经阁错认为天一阁,将尊经阁的照片刊登在报纸上,报道说现在的天一阁如何如何啦,闹出了好多笑话来。说到主要原因,还是得归咎于天一阁是在太朴实,太不起眼了,而尊经阁飞檐翘角,巍峨壮观,门前蹲了两只石狮子,还有一棵硕大的广玉兰,非常气派,太符合他们心中想象的天一阁了,于是就张冠李戴了,天一阁人对于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哭笑不得。现在的尊经阁主要用来收藏天一阁内部用的工具书,延续了它的藏书功能,楼下通常用来接待贵宾观赏馆藏古籍和字画。

  明州碑林

  现在我们看到的,尊经阁周围的这些墙壁上的石碑,被统称为“明州碑林”,一共有173方,其中*80多方是1953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移过来的。把出土的或被废置的古代碑碣集中起来建成碑林,这是保护文物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半个多世纪来,宁波各地的碑石移到这里才得到有效的保护。碑文记载了宁波历代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教育等情况,成为了“刻在石头上的地方史书”,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

  在这个明州碑林的围墙边上,以前有一个北大门。民国时期一度作为进出天一阁的大门。1949年3月12日下午,蒋先生第二次来天一阁,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天一阁,由*、沙孟海等陪同,从这个大门进入了天一阁。他对当时的范氏后裔说,要好好保护天一阁,将来总有用。

  千晋斋

  各位游客,夸过这道小门,我们就直接从明代跨进了*时期。这三间*屋叫“千晋斋”。这块“千晋斋”的匾额是宁波慈溪书法家钱罕在1935年所题。门前挂的是一幅竹刻对联“石潭白鱼自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是清代赵之谦所书。我们一般看到的楹联都是木刻的,竹刻的比较少见,像这么大的竹刻楹联更是少之又少,这大概与宁波奉化盛产大毛竹有关。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进入千晋斋。它有三个展厅,首先看到的这间藏有样式大小不一的晋砖的是真正的千晋斋。这个房子的由来,同样得追溯到20世纪三十年代。1931年,同大多数*城市一样,宁波成的城墙被拆毁,出土了大量汉晋由来的古城砖,宁波的文化人士纷纷前往挑选具有历史文化艺术价值的拿回家珍藏,以做研究。回宁波度暑假的马廉发现其中大量的汉晋古砖价值很高,故收集了很多。因其所藏多为晋砖,故藏室命名为千晋斋。1933年天一阁重修时,马廉将自己收集的数百块古砖全部捐赠给了天一阁。天一阁特别建造了一个屋子用来陈列,依然称为“千晋斋”。此后,凡有古砖出土,或者有收藏家捐赠,都存放在这里,这些古砖见证了宁波城市的发展。从此,“千晋斋”成了天一阁的一个组成部分,迄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这是马廉先生对宁波历史文化的一大贡献。

  第二个展厅展示了宁波许多著名的藏书家捐献给天一阁的部分收藏品,其中有冯真群、张季言等藏书家的献书词,表达了他们将辛勤积累的藏书与天一阁并存和造福于后人的良苦用心。

  最后一个展厅是历代登上藏书楼的著名学者的事迹介绍。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他在康熙十二年登上天一阁,范氏后代规定,非各方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所有藏书,并且还为天一阁的藏书编制了目录。其他这些都是后期有幸登上天一阁的学者的介绍。

  东园、明池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东园,它原本不属于范家范围,是*为了适应旅游需要而扩建的。从1959年开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知道1986年才算是正式完工。由于在天一阁的东面,古称东园。东园以假山、水池、树木、亭阁为主题,环境优美。宝书楼、尊经阁是天一阁博物馆的藏书文化区,这里便是博物馆的园林休闲区。这里的假山和天一池边的假山一样,也是用宁波产的海礁石堆砌起来的,石头上还完整地粘了牡蛎壳。东园中的这个池子,叫做“明池”,东园与明池的名字合起来,刚好是天一阁主人范钦的号——东明。

  百鹅亭

  现在请大家跟我过来看一下这座亭子,这座是明代晚期的石亭,叫做百鹅亭,原来位于宁波南郊的祖关山,是明代墓前的一座祭拜亭,1959年迁移到这里。之所以叫做“百鹅亭”,并非亭子上镌刻了100只鹅,而是因为宁波富家大户祭拜先人的一种排场和阔气,清明做羹饭的时候,要杀100只鹅孝敬祖先,因此而命名。现在宁波还有道叫做“清明鹅”的时令佳肴。这是座石头仿木头建筑的亭子,呈四方形,结构精巧,雕刻细腻,四角梁柱及顶棚、边沿刻有鱼跃龙门,麒麟招宝、双狮戏球等传统吉祥图案,迁移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顶盖,现在也无法复原,因为谁都不知道它原先顶盖的模样。亭子里的石桌子,据说是以为老太太送来的,旧城改造,老太太离开了原先的一楼院子搬到楼上,石桌子无处安身,赠送给了天一阁,于是它便成为了天一阁东园百鹅亭的一分子。

  凝晖堂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这个房子。这座飞檐翘角的单檐歇山顶建筑叫做凝晖堂。原是建于清代同治年间的张公祠,1986年从江北槐树路原宁波机械工业学校内搬迁过来,改名凝晖堂。凝晖堂是专门用来陈列天一阁馆藏的贴石的。

  天一阁藏书丰富,天下皆知,除了藏书之外,收藏碑帖的数量之丰富,在业内来说,也是享誉全国。范钦除了收集书籍之外,也收藏书法、贴石。只是范钦后人重书轻“石”,直到清代乾隆三年,史学家全祖望登上天一阁,为天一阁整理碑帖,并作《天一阁碑目记》,天一阁的碑帖、拓本才开始引起世人的重视。

  天一阁现藏宋代开始的拓片4000多件。陈列贴石最多最好的当数西安碑林,但天一阁的凝晖堂里,也有很多好的贴石。尤其是明代所刻神龙本《兰亭序》,据说刻石的时间要比绍兴兰亭的那块《兰亭序》还早。

  我们经常听到碑石和贴石合称为“碑帖”,但实际上他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主要区别有六个方面的不同。第一是内容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铭、志、传、记及文学作品之类,贴石则以手稿或名家书稿为主,如诗文等,内容比碑石丰富。第二是功能不同,碑石以实用为主,记述人物或事迹用来流传后世,贴石作为书法艺术摹本,将书法艺术流播后世。第三,字体不同。碑石所用的文字多以庄重的篆书、隶书、楷书为主,贴石则各种字体都有。第四,形状不同。碑石大多数是高大的竖石,而贴石多为横向。碑石大多数是单面刻的,背面就算有内容,也属于次要的。贴石正反面没有主次之分,甚至四面都有刻字。第五,上石方法不同,碑石用书丹直接上石,而贴石则为模仿原件上石。六、刻法不同,贴石需要忠实于原作,反映书法家真实的墨迹,而碑石则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摹刻。说简单点,所谓贴石,上面所刻的字拓下来就可以做临摹的字帖。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首先我们看到的这个房子是德和(HU)堂。此馆主要陈列的是各种麻将牌,有*、日本、韩国、美国等不同产地、不同质地的麻将牌。

  说起麻将,不得不提到的是,宁波是麻将的发源地。现代麻将最早起源于古代的叶子戏,后来发展成为马吊,到清代中期,马吊又发展成麻雀纸牌,就是现代麻将的雏形。纸牌玩起来不方便,于是麻将发明人陈鱼门在清朝的时候,将纸牌改良成了竹牌,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包括东南西北*在内的16张牌,由此形成了流行至今的136张一副的麻将牌。这种麻将一经问世,便迅速盛行于大江南北,后来相继传到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在1998年的时候,麻将被正式批准为一种体育竞技项目。由于陈鱼门“发明”了麻将牌,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副作用及负面影响,因此当时和后来的有些宁波人骂他是“屙老爷”。

  请各位回过头来看地上,这个地面上是放大了的麻将牌。宁波是个靠海的城市,航海业发达,所以麻将中的许多术语於航海有关:索(北方念条),象征船的缆绳和渔网;“筒”(北方念作饼),象征船上的盛水桶;万,象征船家对财富的渴望;风则为出海的风向等等。

  现在我们看到的三个铜像,讲的是陈鱼门和一个英国人,一个日本人在打麻将,不管是不是麻将爱好者,应该都能看出这是一个三缺一的情况,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坐下来跟他们拍个合照。旁边有一幅对联“筒来索去尤半日,参横月落不曾知”。非常诙谐的刻画了打麻将者的模样和心态。

  花轿厅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展厅,主要陈列的是宁波独有的、专供浙东姑娘出嫁用的花轿——万工轿。所谓“万工轿”,就是说要花一万工劳动力才能做成的轿子,包括木工、雕花工、油漆工等等,绝对算得上劳动力密集、精雕细琢,甚至可以说是奢华了。关于宁波姑娘出嫁用如此高等级的轿子的原因,还涉及到一个故事。据说南宋小康王赵构逃难时路过宁波,宁波西乡的一位姑娘救了他。赵构跟姑娘说,等我过了这个难关,回到宫里,我就派人来迎娶你。后来赵构安定下来后,命人来宁波找这位姑娘,可是怎么都找不到。于是,他便下令说,凡是浙东姑娘出嫁,均可使用公主才能戴的凤冠霞帔、坐公主才可享受的花轿,所以宁波的新娘花轿,才有了如此的奢华。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万工轿并不是家里有姑娘出嫁就去特地制作的,如果是这样,这花轿可要泛滥成灾了。有商人看好花轿的市场行情和经济效益,于是专门制作并用来出租赚钱,就跟现在的婚庆公司出租高档车子做婚车有异曲同工之妙。20xx年,天一阁的这个万工轿,被国家博物馆借去作专门的展出,为此,还给花轿买了不少的保险。现在的上海博物馆、浙江博物馆所陈列展出的最好的花轿也都是宁波产。

  秦氏支祠

  给为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地方是秦氏支祠。这个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于一体,具有与众不同的宁波地方风格。为什么要称为支祠呢?那是因为建这个地方的主人秦君安是偏房所生,在一年一度的祭祀大典上,遭到族人的鄙视,他在家族中的身份地位无法提高,于是他赌气,召集了宁波的能工巧匠,花费20余万两姻缘,建造了这个祠堂,命名为“秦氏支祠”。

  秦氏支祠的这个戏台,是整幢建筑最华丽的部分。戏台的屋顶由十六个斗拱承托,戏台的藻井由千百块经过精雕细刻的板榫搭接而成,尤其是朱金木雕更让整座戏台变得金碧辉煌,被行家推为浙东第一。请大家抬头看一下戏台的顶部,是盘旋上升的,就像个大号的扩音喇叭,这就是演员在戏台唱戏不需要麦克风,也能让大家清晰的听到的原因,叫人不得佩服古时候人的聪明才智和独具匠心。

  南园、水北阁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的南园,该园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一期扩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我们主要看的是水北阁。水北阁原是清代宁波藏书家徐时栋的藏书楼,原址在西门外亨六享,清代末期藏书散掉后,徐氏后裔住在里面。1993年,因宁波旧城改造,为更好地保护水北阁,宁波市*决定将水北阁迁移至天一阁博物馆内。在天一阁古建筑公司的精心施工下,水北阁及徐氏旧居于1996年在天一阁南园按原貌恢复。1999年开始,称为专门收藏新编地方志的“*地方志珍藏馆”。

  司马第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是司马第。这里原来是范家最早的大门,因此上面悬挂了“司马第”的匾额。司马是古代时的官名,是兵事类的,范钦官至兵部右侍郎,以司马代称,他的府第也就称作司马第了。范家原先的“司马第”大门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现在的这个,是在1996年于原址上重新建造的。门口的8根旗杆石是明代的原物。门前的这个对联,是清代嘉兴人,曾任宁波府教授的冯登府所写。

  好了,各位游客,天一阁博物馆的游览,到这里就结束了,我们从这个门出去就又回到了东明草堂,旁边便是刚才我们进来的西大门。

天一阁导游词8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天一阁的最后一站南园,在南边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建筑,那里呢是抱经厅,在中间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水池,水池里还有假山,天一阁水池里的假山呢基本上都是用海边的礁石堆砌而成的,而这里呢却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所以这也是南园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在水池的北面还有一个建筑,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叫做水北阁,因为在水池的北面所以而得名,但是现在呢已经改建成了*现存地方志陈列馆了。在天一阁藏书里呢有两种书非常有名,一种是登科录,就是历代KAO生们的资料。另一种就是地方志了,地方志又称志书,是记录各个地方风土民情,*俗礼仪,饮食特产等的一种书。所以如果你要到哪去旅游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以及当地人的风俗人情的话,去找一下那个地方的地方志看一下就会知道了。那么这里呢现在正是存放着各个地方的地方志,很多地方的地方志在这里都能够找到,比如说上海,海南,云南等,到目前为止呢这里已经收藏了6730多册了。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全部参观完了,下面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出去。

天一阁导游词9

  位游客,我们即将到达的景点是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畔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年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一阁占地26000*方米,它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天一阁的西大门,眼前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在古代,只有官府及官宅门前才能摆放。木结构的大门,是迁移重建的清代建筑。大家顺我的手指看去,“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的对联是钟鼎文,由当代版本目录学泰斗顾廷龙先生所作,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登天一阁后曾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后面一幅对联则为*代文学家、原*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各位游客现在请跟我进去游览。

  看了“四年级天一阁导游词”的人还看了: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2)

——天一阁导游词6篇

天一阁导游词1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天一阁导游词2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方米。自1959年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天一阁导游词3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欢迎大家来到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非常高兴能成为大家本次的导游。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天一阁是*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由当时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范钦*生喜欢收集古代典籍,后又得到鄞县李氏万卷楼的残存藏书,存书达到了七万多卷,其中以地方志和登科录最为珍稀。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2年),下诏开始修撰《四库全书》,范钦的八世孙范懋柱进献所藏之书638种,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范钦为了保护藏书而订立了严格的族规,世代的子孙严格遵循“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遗教,但终因年代过于久远,藏书还是有很多的失散。嘉庆十三年(公元1808年),阁内的`藏书实有4094部,共53000多卷*战争时,英国侵略者掠去了《一统志》等数十种古籍。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又有盗贼潜入阁内,偷去了许多的藏书,转卖给法国的传教士和造纸厂。后来又经历了许多的变故,到1940年,阁内的藏书仅存1591部,共13038卷。新*成立后,*为了保护天一阁,专门设置了管理机构,探访得到了流失在外的3000多卷原藏书,又增入当地收藏家捐赠的古籍,现藏珍版善本达到了8万多卷。

  天一阁之名,取义于汉郑燮《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之说,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而“天一生水”,可以以水克火,所以取名“天一阁”。书阁是硬山顶重楼式,面阔、进深各有六间,前后有长廊相互沟通。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范钦的重孙范文光又绕池叠砌假山、修亭建桥、种花植草,使整个的楼阁及其周围初具江南私家园林的风貌。

  天一阁面积约2.6万*方米,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谢谢大家来参观天一阁,请大家不要乱扔垃圾,破坏文物,乱涂乱画,做一个文明游客!祝大家玩得开兴,让这一天成为你们人生中美好的记忆!

天一阁导游词4

各位游客:

  现在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花轿厅、秦氏支祠和南园。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漂亮,非常富丽堂皇的花轿,这个轿子呢叫做万工轿,它是我们宁波花轿的典型代表,那么为何要叫做万工轿呢?据说造这么一个轿子,当时要花一万个左右的工人来做,所以就取名为了万工轿。好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氏支祠。我们先来留意下秦氏支祠的支字,按理说呢应该是之乎者也的之,那么为何变成分支的支了呢,那是因为这里的主人叫做秦君安,他是秦家第三房所生的儿子,所以在秦家没有什么地位,当时他要在这建个祠堂,秦家人不同意,所以他建的祠堂就取名为了从秦家分支出来的祠堂——秦氏支祠了。在这里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富丽堂皇的戏台,由于这个戏台是祠堂里的戏台,所以戏台前面是过世的祖宗们看戏的地方,中间不能站人,而人们看戏一般是站在两侧的。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秦氏支祠非常的富丽堂皇,我们可以猜一下当时建造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当年秦君安建造这个祠堂的时候花了20多万银元,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呢?有1780多万。当时这里呢在外面都涂了一层铂金,非常的昂贵,但是后来在革命的时候很多都被毁掉了,所以现在外面都是用朱金木漆漆上去的。好了,这里呢我们主要来留意一下戏台的这个顶,这个顶呢叫做鸡龙顶,因为它的形状像我们宁波当地关鸡用的鸡笼子。这个顶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扩音的作用,因为在以前的时候没有麦克锋,所以上面的人唱戏就靠个顶来扩大音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是扩大空间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古代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武戏就得在上面翻跟斗,如果上面的顶是*的话就很容易碰到,所以就造成了这样,起到了一个扩大空间的作用。那么看完了这里呢我们再到后面看一下,这里呢也是秦氏支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被改成了*现存藏书楼陈列馆,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天一阁导游词5

  各位游客,大家好。俗话说得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等于没有到过宁波。”现在,我们就前往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很高兴成为大家的导游。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距今月四百多年历史,素有“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人自豪的书香文明星座。

  现在我们到了天一阁的西大门---雄踞大门了,雄踞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山逸马图”。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的老艺人胡善成。参观完这块照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可以看到天一阁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他叫什么吗?它统称为“麒麟”。

  天一阁是晚清时期的建筑遗物,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藏书楼是几经修缮后保存下来的天一阁遗址。天一阁的主人叫范钦,他爱书成癖,喜欢收藏古代典籍。范钦的藏书楼原名叫“东明草堂”,楼前开凿了一池与月湖相通,蓄水备用。为了防止火灾,范钦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了“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受到启发,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将藏书楼改名成“天一阁”。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

  现在共藏书三十万余卷,主要收集的是明代的地方志、科举录、家谱,这是它的特色所在。来宁波,天一阁是值得看一看的,希望大家来宁波看看。

天一阁导游词6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分享到:宁波著名景点

  天下玉苑(4A)北斗湾漂流白溪漂流凤凰山主题乐园(4A)梁祝文化园九峰山网岙(4A)溪口(5A)五龙潭(4A)东钱湖(4A)东钱湖小普陀更多>>宁波旅游注意事项

  宁波象山檀头山岛怎么乘车?宁波九龙湖怎么去?宁波石浦渔港古城自驾怎么去?雅戈尔达蓬山在哪里?宁波东钱湖福泉山怎么去?怎么去宁波五龙潭?宁波天童森林公园怎么去?雅戈尔动物园怎么去?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3)

——山东蓬莱阁景区导游词 (菁华3篇)

  欢迎大家来到这里,下面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

  蓬莱阁在山东烟台蓬莱市区西北的丹崖山上,1982年与水城同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蓬莱阁同武汉黄鹤楼、湖南岳阳岳阳楼、江西南昌滕王阁齐名,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楼。蓬莱阁虎踞丹崖山巅,它由蓬莱阁、天后宫、龙五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六大单体及其附属建筑组成规模宏大的古建筑群,面积1.89万*方公里。

  这里是观赏“蓬莱十大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最佳观景处。最佳旅游时间蓬莱阁地处山东烟台,在夏季天气更加干爽凉快,冬季空气更加温润。全年*均气温12℃左右,四季皆宜旅游。

  历史文化蓬莱阁的主体建筑建于宋朝嘉祐六年(公元1061年)坐落于丹崖极顶,阁楼高15米,坐北面南,系双层木结构建筑,阁上四周环以明廊,可供游人登临远眺,是观赏“海市蜃楼”奇异景观的最佳处所。阁中高悬一块金字模匾,上有清代书法家铁保手书的“蓬莱阁”三个苍劲大字,东西两壁挂有名人学者的'题诗。位于蓬莱阁下的仙人桥,结构精美,造型奇特,传说为“八仙”过海的地方。

  世界著名的蓬莱阁就位于蓬莱城北靠海的丹崖山上。初建于北宋嘉佑六年(1061),明清时期,此阁又经过多次重修,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四大名楼。这实际上是一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达18900*方米,有6个主体建筑和其他辅助建筑。主体建筑分别是:蓬莱主阁、天后宫、龙王宫、吕祖殿、三清殿、弥陀寺。里面展出的以及大殿柱子上的对联和石刻都是著名文人的书画作品。

  龙王宫初建于唐代,重建和扩建于宋代和元代,包括三个庭院:大门,前殿和后殿。

  传说龙能潜海,腾云驾雾,呼风唤雨。事实上龙只是先民虚构的作为征服自然的象征。他们期望龙的存在能够对世间困难和苦难表示同情,并能够帮助苦难者。因此,首先祭祀龙王的是渔民和船家。根据蓬莱风俗,农历正月十三日渔灯节,渔民敲锣打鼓放鞭炮,给龙王送灯。

  前殿中间的坐像是东海龙王敖广,两边各有护法一尊。东西两侧塑有8位站官负责风、雨、雷、电等。

  后殿是龙王寝室。在古代干旱时,人们来这里向龙王求雨。他们头戴柳条帽,高喊“求大雨”,然后抬出龙王塑像游街。不管他们走到哪儿,居民都给他们洒水。这种办法还真奏效,不久就会下及时雨。

  戏楼是当地渔民唱地方戏的`地方。每年正月十六日,在天后宫都要举办庙会。当地渔民在戏台上演出山东地方戏。

  天后是海员和渔民的保护神,受到大多数沿海居民的爱戴。据统计,*大约300多个县、市建有天后宫。甚至在一些东南亚国家也建有祭祀天后的宫殿。蓬莱的天后宫是*北方此种宫殿中最大的,由前殿、主殿和后殿组成。

  前殿内站立两尊塑像,名叫嘉应和嘉佑。据说他们是天后降服的妖怪,现在他们站立于此负责天后的安全。

  主殿正中坐立的是天后,也就是海神娘娘,旁立4名伺女。东西两边站立的是龙王和文官。和其他地方的天后宫相比,蓬莱的天后宫与众不同。东海、西海、南海和北海龙王都站在天后左右,他们成为天后的手下。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一种说法是,历代以来海神经过层层晋封。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她被封为天后,能够控制海里的所有神仙妖怪。她的管辖远远超出了龙王的范围,因此,四海龙王不得不听他调遣。另一种说法是天妃曾经降服过东海龙王。

  后殿是天后的寝室。据说她单日睡东屋,双日睡西屋。

  在农历三月二十三她的生日那天,人们举行重大的仪式来祭祀天后。清代康熙曾经制定了祭祀标准和祭祀器具。远*的男女同时来到天后宫跪拜祭祀天后。

  蓬莱阁是蓬莱阁建筑群中的主建筑,初建于宋代(1061),以后各代都有重修扩建,形成现在的规模。主阁朝南,飞檐起翘,雕梁画栋,雄伟壮观。阁南的横匾上“蓬莱阁”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代著名书法家铁保书写。另有许多其他名家的真迹,如宋代的苏东坡、明代的董其昌、清代的翁方纲。这些碑刻都是对海山奇观的生动记述,讴歌了仙阁胜景。

  一楼为重要人物参观蓬莱阁时的摄影资料展。

  二楼再现了八仙醉酒的场景。八仙依次为铁拐李、蓝采和、何仙姑、汉钟离、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他们各持宝物,神态各异,所以后来有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说法。八仙过海的传说源于蓬莱。

  这里是海市蜃楼的最著名的观赏地。海市在一些科学家的科技书籍和作家的文学著作中都有描述。众所周知的一篇就是现代著名作家杨朔的散文――《海市》。

  避风亭建于明代。高踞山颠,面临大海,任凭室外狂风怒吼,亭内却是纹丝不动。过去传说亭内有避风珠阻止风吹进来。然而,其实原因在于它那独特的建筑结构,可以说是人工建筑和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北边是短墙,其下是弧形悬崖。海风由海面吹来时随即由弧形悬崖急剧上升,飞跃屋檐,向南而去。因此,亭内就无风可进了。

  卧碑亭内横卧一通石碑。这就是著名的卧碑,亭因碑而得名。两面的碑文都是苏东坡的手迹。内墙上嵌有著名书法家的手迹,弥足珍贵。

  苏公祠是为纪念宋代的苏东坡而建。据说苏东坡做了五天的登州府尹,但是他为当地人做了不少好事,同时也留下了不少诗文。而且,当他回到朝廷,向皇帝建议加强登州海防和减轻当地人民负担,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当地人民感激苏东坡,所以建祠纪念他。

  三清殿祭祀的是三位道教始祖:原始天尊、灵宝天尊和道德天尊。道教是唯一根源于*的主要宗教,并扎根于*土壤。因此,这三尊神在*广为人知。

  吕祖殿是祭祀八仙之一吕洞宾的地方。八仙过海的故事家喻户晓,为什么单单建了一个吕祖殿,独尊吕洞宾呢?原因是吕洞宾被尊为道教全真道北五祖之一,而且也风流倜傥,所以他受到更多人的欢迎。

各位团友:

  大家好,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蓬莱阁。提起蓬莱阁,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海市蜃楼。海市,本是一种大气光学折射、反射现象。但在古代,人们无法解释其成因,便生出许多奇妙的幻想和美丽的传说。据说秦始皇东巡来到蓬莱,见到海市,误认为那时海上的三座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于是派方士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入海求仙,寻访长生不老药。以后的多位封建帝王也曾登临眺望过神山。汉武帝多次寻求蓬莱仙境不得,只好将丹崖山叫做蓬莱,聊以自-慰。这也是蓬莱名称的由来。当然,海市的神秘、朦胧、飘渺,也确如仙境一般。历代文人更是把海市渲染得异常神奇。同时八仙过海的传说也为它抹上一层仙气。传说八仙去给王母娘娘拜寿途中,在蓬莱阁上喝醉了酒,为显示自己的本领,相约都不乘船,而以自己的法器做渡海工具。铁拐李乘葫芦,汉钟离坐扇子,张果老坐纸驴,吕洞宾踏宝剑,曹国舅站云板,韩湘子乘洞箫,何仙姑坐荷花,蓝采和则坐在花篮中,飘洋过海。“八仙过海,各显其能”的典故即源于此。在山脚下,还有八仙出海时留下的脚樱这些文章和故事的流传,使蓬莱阁“人间仙境”的美名到处流传。古往今来,蓬莱仙境引起人们无限的憧憬和幻想。今天我们就去仙境看一看吧。

  烟台蓬莱阁建筑面积为32800*方米,分布在丹崖山上。阁建于北宋嘉祐6年(1061年),当时的郡守朱处约看到这里山势雄伟,风光秀丽,便修建高阁以供游览。至今已有900多年历史了。明万历17年(15*),山东巡抚李戴又在附*增修了一批建筑物,统称为蓬莱阁。清朝嘉庆24年(1819年),再一次扩建,形成现有规模。**后,经过多次修缮,古老的建筑既保持了原有的风韵又焕发了盎然生机。整个建筑以高阁为主,从山巅到山脚分中东西三个院落,上中下三个层次,依山构成。主要有蓬莱阁、三清殿、吕祖殿、天后宫、弥陀寺等六组建筑组成。100多间楼阁殿宇,参差错落。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4)

——宁波天一阁导游词(精选10篇)

  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范氏故居原来是范钦的后人住的地方。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司马第三个字,司马是范钦曾经当过的一个官。

  我们再来看下这里,这里呢有堵非常高的墙,是用来防火的,所以也叫做防火墙。在防火墙的两边一边是范氏故居一边是藏书楼,范钦把生活区与藏书区隔开来,那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藏书,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范钦的用心良苦。现在请大家跟我进去看一下,我们可以看到这里挂了一副图画,上面的人物就是范钦了,在图像的旁边放了他当时所穿官服的复制品,在官服上我们可以看到前面缝了只兽类,这呢也说明范钦是个武官,因为文官衣服前是缝禽类的。下面请大家跟我到这边看一下,这个是范家的系氏表,旁边挂着的都是对天一阁作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如范光文,范大冲等等。

  范钦总共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范大潜,而小儿子就叫范大冲。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的时候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叫到床前,他把遗产分成了两份,一是白银万两,二是全部藏书。而范大冲体察老父亲的心情,决定“代不分手,书不出阁”。于是就继承了全部藏书,而范大潜的媳妇就拿走了白银万两。范光文呢对天一阁也做出重要的贡献,天一池里面的九狮一象假山就是他建造起来的。

  除了这些以外呢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也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禁约,下面就请大家跟我到另一边看一下。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挂了许多牌子,这些就是天一阁的禁约了,有烟酒切忌登楼,女不上楼,书不出阁,外姓人不准上楼看书等等,这里我们看到的这些禁忌牌当时就是挂在藏书楼楼上的。好了下面再请大家跟我往这边走,去参观一下下一个陈列室。

  现在我们看到的这里其实就是范钦藏书楼的一个缩影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宝书楼三个字,这三字是由原来明朝的郡守王原相写的。在这里存放的书籍都是范家保存下来的登科录和地方志,大家可以看一下。

  在书橱里面呢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个小布袋,面放的呢其实是用来防虫的芸草。(好了,下面请大家跟我从这边出去。)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D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各位游客:

  大家好!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在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有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各位游客,俗话说的好:“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我相信今天天一阁之游肯定不虚此行,谢谢大家来天一阁参观游览!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各位游客,现在请大家跟我到里面看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位人物呢就是天一阁的主人范钦了。范钦生于1506年死于1585年,享年79岁,他是我们宁波人,曾经在朝为官,27岁的时候就中了进士。我们都知道以前的官呢分为武官和文官,那么在这里首先请大家猜一下,范钦到底是个文官还是武官呢?相信很多人都会猜是文官,因为他非常喜欢读书而且在这里造了藏书楼,其实范钦呢是武官,他的官隙遍步了*半个中国。

  而且最高的一次当上了兵部右侍郎,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范钦生性非常梗直,所以在当官的时候经常会得罪一些人。其中有一次得罪了皇亲国戚武定候郭勋,于是郭勋就在皇帝面前参他,结果范钦就受了庭杖之责并且被污陷下狱。还有一次得罪了当朝宰相严嵩的儿子严世潘,严世潘本来要他父亲在皇帝面前参他,可是严嵩却告诉他儿子说范钦是个连武定候郭勋都不怕的人,如果我们再参他那不是让他出了名了,所以这件事就作罢了。后来范钦见朝庭里严嵩父子俩当道,朝政日费,觉得国家无望,于是就辞官回乡到这里建了这个藏书楼。好了范钦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这里呢有一块照壁叫做溪山逸马图。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有八匹骏马在溪边媳戏,非常的生龙活虎。这块溪山逸马图呢是已故的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先生的力作。我们可以用手去摸一下,猜一下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其实呢它是用我们海边的礁石磨成粉再加入粘合剂和墨汁堆塑而成的。整个照壁看起来非常栩栩如生,所以当年***亲王来我们宁波的时候就指名要在溪山逸马图前留影,说是要把这么好的佳作也带到他们的国家让他们的国人看看。好了,看完了下面的马我们再来看一下照壁的上面,在照壁的上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些小人物,这些小人物是谁呢?其实他们是三国演义里面的人物,好了,看完了这里再请大家跟我从这里的月洞门进去,去参观一下东明草堂。

  在月洞门上呢我们可以看到春随人意四个字,这四个字是由陈从周先生写的。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看一下前面的这块照壁。在照壁上呢我们可以看到一只非常奇怪的动物,在这里呢还是要请大家猜一下这个动物叫什么呢?很多人肯定会猜是麒麟,其实不是,这个动物呢叫做獬豸,是一只有龙角,牛嘴,狮身,鹰爪,马尾的动物。同时它是一种生性非常梗直的动物,是正义的像征,据说每当人们吵架的时候它总会出来顶那个坏人,所以在古代的朝堂后面总会挂着獬豸的图案,而且在以前执法官的官服前面也有獬豸图案,而且他们所带的帽子也叫作獬豸帽。

  而现在呢我们在一个地方的门口也可以看到獬豸,大家猜一下是在哪里呢?就是在人民法院的门口了,如果有机会的话大家可以去留意一下。好了,看完了獬豸呢请大家回过头来,我们再来看一下后面的这些房子,这里呢就是东明草堂了,又称一吾庐,是天一阁建成前范钦的藏书楼。

  那么为何要叫作东明草堂呢,因为东明是范钦的号,这里是范钦的地方所以就叫东明草堂,好了东明草堂我们就参观到这里,现在请大家跟我去下一站参观一下范氏故居。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4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宁波天一阁图片集萃(3)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天一阁坐落在浙江省宁波市月湖之西的天一街,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私人藏书楼之一。始建于公元1561年(明嘉靖四十),建成于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1982年3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麻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获2000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2003年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点,2007年又被公布为全国重点古籍保护单位。

  天一阁占地面积2.6公顷,是一个以藏书文化为核心,集藏书的研究、保护、管理、陈列、社会教育、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专题性博物馆。现藏古籍达30余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余卷,除此,还收藏大量的字画、碑帖以及精美的地方工艺品。设有《天一阁发展史陈列》、《中国地方志珍藏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明清法帖陈列》等陈列厅,书画馆常年开展各种临时展览和文化交流活动。天一阁分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以宝书楼为中心的藏书文化区有东明草堂、范氏故居、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和新建藏书库。以东园为中心的园林休闲区有明池、假山、长廊、碑林、百鹅亭、凝晖堂等景点。以*代民居建筑秦氏支祠为中心的.陈列展览区,包括芙蓉洲、闻氏宗祠和新建的书画馆。书画馆在秦祠西侧,粉墙黛瓦、黑柱褐梁,有宅六栋,曰:“云在楼,博雅堂,昼锦堂,画帘堂,状元厅,南轩。”与金碧辉煌的秦祠相映照。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宁波市人民**先后紧邻天一阁的陈氏宗祠、闻家祠堂和秦氏支祠,以及白云庄、银台第、鼓楼、天封塔、伏跗室等文保单位(点)纳入天一阁统一管理,并在陈氏宗祠内增设《麻起源地陈列》、白云庄设置了《浙东学术文化陈列》、银台第开设官宅博物馆;秦氏支祠、白云庄相继列入第五批、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宁波市城市口号中的“书藏古今”便指天一阁的藏书文化。

  天一阁博物馆宣传语:“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好了,现在我们再来参观一下天一阁的最后一站南园,在南边呢我们可以看到有一些建筑,那里呢是抱经厅,在中间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水池,水池里还有假山,天一阁水池里的假山呢基本上都是用海边的礁石堆砌而成的,而这里呢却是用太湖石堆砌而成的,所以这也是南园里比较特殊的一个地方。在水池的北面还有一个建筑,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现在我们看到的这个建筑呢叫做水北阁,因为在水池的北面所以而得名,但是现在呢已经改建成了中国现存地方志陈列馆了。在天一阁藏书里呢有两种书非常有名,一种是登科录,就是历代KAO生们的资料。另一种就是地方志了,地方志又称志书,是记录各个地方风土民情,*俗礼仪,饮食特产等的一种书。所以如果你要到哪去旅游想了解一下当地的`情况以及当地人的风俗人情的话,去找一下那个地方的地方志看一下就会知道了。那么这里呢现在正是存放着各个地方的地方志,很多地方的地方志在这里都能够找到,比如说上海,海南,云南等,到目前为止呢这里已经收藏了6730多册了。大家可以自由的参观一下。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全部参观完了,下面呢请大家跟我往这边出去。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 书阁为木构的二层硬山顶建筑,通高8.5米。底层面阔、进深各六间,前后有廊。二层除楼梯间外为一大通间,以书橱间隔。

  此外,还在楼前凿“天一池”通月湖,既可美化环境,又可蓄水以防火。天一阁的建筑布局后来为其他藏书楼所效仿。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5)

——大理苍山导游词合集10篇

  苍山有名点苍山,它是云岭山脉南端的主峰,东临洱海,西望黑惠江,共有雄峙嵯峨的19峰,海拔一般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为4122米,山顶上终年积雪,被称为“炎天赤日雪不容”。 最奇妙的是,每两座山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由上而下,顺东流淌一直注入洱海。这19峰18溪构成了苍山独特而多姿的景观。 许多充满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观都位于苍山之麓,比如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佛图塔、无为寺、桃溪中和寺、九龙女池、清碧寺三潭、感通寺等。在大理著名的“风花雪月”这四大名景中,“雪”之所指就是苍山上的雪景。

  苍山十九峰,巍峨雄壮,与秀丽的洱海风光形成强烈对照,其峰序自北而南依次为: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这些山峰,海拔一般均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高达40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海拔为4122米。苍山十九峰,每两峰之间都有一条溪水奔泻而下,流入洱海,这就是著名的十八溪,溪序为:霞移、万花、阳溪、茫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阳南。这十九峰十八溪构成了苍山独特而多姿的景观。

  苍山既是自然保护区,又是风景名胜区。1992年,当地**在海拔2600米玉带云出处新辟了一条玉带云游路。游路南起马龙峰,北抵应乐峰,长约18公里,将苍山许多景点连结在一起,游人至此,可览苍山奇峰异石、林泉飞瀑,亦可俯瞰苍洱大地的.壮丽景色。

  公元八世纪,南诏王异牟寻曾仿照中原**的做法,把南诏境内的名山大川敕封为五岳四渎,点苍山被封为中岳。许多充满白族文化特色的景观都位于苍山之麓,比如著名的崇圣寺三塔、佛图塔、无为寺、桃溪中和寺、七龙女池、清碧寺三潭、感通寺等。

  苍山并不仅仅只是一座山,苍山是一个集合体,所谓的苍山,其实是我们来到大理之前想象的一个载体。但是,苍山无疑是大理的一切开始的地方。

  玉带云

  云,一直都是用来观望的,而大理的云,却可以置身其中,于是我们看到的一切就有了虚幻的色彩。而我们,却是真实地走进了如此的虚幻中。季节在循环往复中充盈着清澈透亮的湖水。读尽秋日的明朗,我们还要品味夏季阳光与雨水的充沛。

  高原之夏,雨来得比人们的想象还快,去得往往又比我们的视线还远。常常是在雨后初晴,碧空如洗的时候(用蓝宝石镶嵌的晴空),在苍山翠绿妩媚的宽大的胸前,我们时常会幸运地见到一条乳白色的云带在婀娜多姿地飘荡着,犹如盘居在苍山身上的玉带。玉带云,我们头顶上的云,我们身边的云,离我们如此地遥远,又让我们如此地亲*。将身后的一切烦忧割断吧,用轻盈的步子,踏上浮云中的玉带路吧,我们进入清凉洁净的天界,这里有飞瀑流泉之景、这里有曲径通幽之境。沿着玉带云笼罩着的玉带路,在鸟语花香中,我们就走入了苍山的深处,走入了飘渺的云端。云散天开,从一块又一块云之间,饱览玉洱风光,纵横绿野*畴,眼界与胸襟大为开阔。这是似乎只有梦中才有的迷人神韵。玉洱银苍,在不同的角度,呈现出极为不同的景致,也荡涤着我们原本窄小的心胸。

  云蒸腾向高处,而花,幽香着开放在我们的身边。这时,那些坚强地、透明地、优美地扇动着的双翼,伴和着歌声从隐秘之所飞过来了。云与花构成的大自然,赐与了这些生命飞翔的特性!

  蝴蝶泉

  泉与山是密切相关的,山是一个沉默的庞大个体,而泉水则是山在隐秘处不停地吐出的呓语。蝴蝶泉水流入山溪,最终流进洱海,因此洱海也应该是一眼巨大的泉。洱海之语是一种天音,需用心方可听见。这就是洱海与苍山的关系。

  越过葱笼的山林,穿过如画的田野,我们眼中的一切让人多么神往与流连,回眸处,天际边望夫云飘荡在高处,杜鹃花怒放在林中,而在苍山之麓的蝴蝶泉边,清泉辉映,斑阑的色彩已迷住了人们的眼睛。在所有眸子的底部,传说是苍山的血液,是一百二十里洱海的命运。蝴蝶泉中,清澈的泉底铺满了晶莹的卵石,汩汩的泉水,在不停地从细细白沙中漫涌而出,却永远也不会搅乱这个小小泉池中的安宁与透彻。那些美丽轻盈,晶莹透亮地吐出水面的气泡,是不是那些遥远的有关爱情的歌声?一个小小的蝶泉,掩映在一树绿荫中,又寄托世上了多少人的神往与遐思。

  枝叶婆娑,苍劲的夜合欢伸出一片清凉和一团幽幽的清香。清凉的合欢树下讲述的仍然是那个火热的爱情故事。雯姑和霞郎,在久远的年代,象年轻的我们一样相爱,苍山洱海间,所有的树听过他们的歌声,所有的鸟啄食过他们依偎在一起的甜蜜的影子,然后飞翔与鸣唱。

  然而,苍山洱海间刮起一阵狂风,世袭的领主榆王垂涎于雯姑的美貌……

  悲惨的结局,相爱的人沉入潭中殉情而死……阳光最终撕破乌云,光明重新照耀大地,一对彩色蝴蝶从深潭中飞向生命的高处,与蓝天白云融合在一起。悲伤的合欢树鲜花怒放,激情难己;*静的泉池撕裂岩石,发出呼叫。

  这是农历的四月十五,一树花开,万蝶来朝,狂舞不绝。合欢树,蝴蝶花,蝴蝶树下的蝴蝶会。这是多么神圣而又激情难已的日子,怒放的花树下,亿万只蝴蝶翩然而来,它们首尾相衔,一串串从树梢坠落至水面。而在花树蝶影的掩映下是狂热的人们,那些来此聚会爱情的青年男女,弹起柔美的三弦,唱开炽热的情调。真挚而纵情的传说又再次上演,人类的情感,总象花一样永远季季开放。

  当人类这些无以伦比的情愫从心灵的高处回到我们身边真实的世界时,时光之流就是苍山之间不绝流淌的十八溪之水,它们清澈透亮,并且,在生活的低处融入我们的日常情感,汇聚成一泓永远也不会干涸的洱海之水,一种难以拒绝的千古沧浪之韵。

  沧浪之水,在这里是苍洱之水么?

  苍山十八溪

  十九峰与十八溪,这是自然中最为独特的爱情方式了--总归有一个夫恋者。苍山有十八种性格,苍山有十八种柔情。清溪之水,将亘古充盈并洞穿的低声吟唱。

  在所有的季节,色彩斑斓、形态各异的花是苍山绚烂燃烧的情感,而这作为冰的消融与雾之凝结的水,该是苍山不灭的灵魂了。如果没有这充盈的水的滋润,苍山以及它所统领的一切,也就失去了所有的诗意。

  苍山之水永远在翠绿的主调和五彩变幻之中跳跃,欢笑。在这个动态十足的过程中,它们永远都是不成熟的。它们在十八条装满了典雅诗句与质朴直接歌谣的溪流间无穷地变化身姿,蜿蜒快乐地奔涌。高山之水未及沾染人间烟火,它们在山石与丛林中时隐时现,飞花点翠,灵动清澈,滋养了苍山万物,并在驻脚与相聚之处,浸润着肥美的原野,聆听着白墙青瓦的村落间袅袅炊烟下的鸡鸣犬吠,在将一个又一个季节淹没之后,终于汇聚成凸现“百二河山”独特景致的浩浩洱海。十八条溪流,性格各异,千姿百态,万种风情。惟一不可改变的,是溪流中无法沾染的天界之纯净。

  十八溪之水,一头来自天之高处,一头,吟唱着世俗的歌声。

  望夫云

  云,是时空变幻的象征。而在大理或是只有在大理,它触及到了爱情,并具有了与它的形态和气质十分相符的性别。它是女性的。

  在这让人心生高洁、被杜鹃花落下的工作花辨覆满的山林深处,我们同时也走向了我们心灵无以复加的高度。杜鹃花丛中的缕缕雾气,在轻盈的游动动中,逐渐又凝结成变幻无穷的神奇云景。在如此的场景,我们必须要将自己降低,从鸟瞰变换成上眺。秋天来了,冬天还在更高的地方,那些美丽轻盈的云团或是云带,用倾听和探望的姿态徘徊在苍山玉局峰顶,这时,低处的洱海被这深情的望夫云所召唤,*静的水面上一霎时狂风大作,浪涌数丈,回应那高处与生命一样深情的呼唤。狂热的爱情故事不断被人讲述美丽的传说如花之永恒,如云之变幻,永远也不会在时间的风雨中凋零。代表我们相爱的南诏公主与苍山猎人,他们的千古一爱,曾经毁灭在南诏王恶毒的罗荃法师手中。然而,在世间之外,南诏公主幻化为峰顶幽愤之云的一缕轻盈魂魄,总是在云天之下深情凝望被沉入海底的猎人,如泉涌出的泪水化成点点雨滴落下来,在季节的风中,在历史变幻无穷的天空,在人类一脉相承永远不变的心里。

  人类的爱情,并非永远如此地沉重与艰难,在丰厚的情愫前方,因为坚定,因为永恒,我们一直都在自然的情怀中获得流水一样幸运的绚烂。

  清碧溪

  碧溪归来不看水。清碧溪,是大理所有水中的典范。因水我们可以废物。它是这样一种方式,我们在水的底部见到了一枚圆润的石子,但我们不能将这块石头从水中取出来。

  十八溪之首,为名如其实的清碧溪。

  苍山之溪,水尽清洌,潭则秀美。在高峻的马龙峰和幽静的圣应峰间,我们站在名冠众溪的清碧溪前,看一水如游龙穿峡临涧,山崖上数丈清泉飞泻而下,如落九天,聚成银液之潭。水清石丽,碧翠叠加,清纯无比。潭中水清似玉,卵石粒粒珠圆玉润,其上下的涧中更是飞峡流急,瀑布溅出万千玉珠,阳光从中透过,七彩光泽缤纷,如入太虚幻境。

  观苍山诸溪,身临清碧溪则足矣。挂一而绝不漏万。

  因此,面对这一泓跌宕起伏的净水,我们已经无话可说。

  幸好在大理,还有更多的地方与景物可以满足我们讲述的愿望。

  比如说,“风花雪月”。

  由此,在这样的讲述中,我们也像一道溪水一样,流淌进宽阔的洱海了。

  苍山十九峰

  十九峰背负青天之高远、千年历史之厚重、映衬着一种最独特而最神奇的生活方式。在嵯峨高峻的点苍山雄浑的身上,镌刻着那久远的逝去时光;苍山如画屏,将它的东西两侧分割成截然不同的两种气派。在高远得几乎与蓝天相接之处,苍山十九峰抖动着黛色鬃毛逶迤飞动南北,成为云岭山脉那庞大身躯所释放出来、并在最南端的这里骤然止住前行的庞大激情。雄奇的群峰崛起千古的高峻,苍山,兀立成我眼前巨大的惊叹。屏立的十九峰如龙游动,连绵百里,气势磅礴。它们姿态万方,巍峨耸立,直插云霄,崛起大理的性格,成为一种雄伟的标志。

  让我们从历史的影子中超然而出,置身于这苍山的香树繁花间。如居仙界的高处。繁多的植物种类营造着一个堪称伟大的森林公园。摇曳多姿的阔叶林,高大伟岸的冷杉,以及在接*峰顶处的千万株杜鹃林,展现着丰富多彩的季候标志。最终再让我们从苍山共有、种类繁多的6000多种植物中,将充满惊奇的探寻目光,定格在这些群仙般摇曳身姿的苍山杜鹃花身上:火苗样的映山红,洁净如雪的大白花杜鹃,以及乳黄色的在这高处让人感觉到温暖的黄杜鹃,密枝中还会显眼地探出朵朵的紫色杜鹃,更有那居于高大的枝头上让人不可*睹与触摸的泡叶杜鹃……

  走出姿态万千的杜鹃花林,走过大理有名的山茶的艳红,再穿越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山花与发出沁人心脾的芳香的野草,我们却始终走不出苍山之上终年盘绕于雪峰之间的苍山云雾之中。苍山之云,是为苍山注入了万千情趣的千年情感与性格的装饰。

  杜鹃花丛中的缕缕雾气,在缓缓的移动中,凝结成变幻无穷的神奇云景。狂热的爱情故事不断被人讲述,美丽的传说如花,永远也不会在时间的风雨中凋零:代表我们相爱的南诏公主和苍山猎人,他们的千古一爱,曾经毁灭在南诏王和恶毒的罗荃法师手中。然而,南诏公主幻化为峰顶幽愤之云中的一缕轻盈魂魄,总是在云天之下深情凝望被沉入海底的猎人,如泉涌出的泪水化成点点雨滴落下来。在季节的风中,在历史变幻无穷的天空,在人类一脉相承情感永远不变的心里。

  读尽秋季的风云变幻,千古绝唱,让我们回过头来,细细品味苍山夏日的充沛与明朗。从洱海的西岸向东眺望雄性的莽莽苍山,常常是在雨后初晴的时节,碧空如洗甚或有彩虹飞架的时候,在苍山的胸前,清新的翠绿显出诱人的妩媚,如果你恰好来到盈动着的洱海水边,我们会幸运地见到,也是在苍山雄浑的胸前,一条洁白的云带在婀娜多姿地飘荡开来,几乎糸住了曾经奔放不羁的十九座伟大的山峰。玉带云,我们身边的云,我们头顶上的云。而如果在此时,你满怀难以抑止的激情走入玉带云中的玉带路,伸手可捕捉缕缕云气,你会发觉曾经离我们如此遥远的美丽云雾,离我们又是这样的亲*。趁着这飘飘欲仙的感觉,轻轻地踏上浮云缭绕中的玉带路吧,我们就此走入苍山的深处,走入飘渺的云端,进入清凉洁净的.天界。这里有飞瀑流泉之景,这里有曲径通幽之境。而一旦云散天开,从云窗所透露出的天路之上,玉洱风光一览无余,只见湖岸美丽而朴实的村庄星罗棋布,阳光将田野涂抹得一片绚烂,于是顿觉神清气爽,眼界与胸襟大为开阔,我们似乎又找到了只有梦中才有的迷人幻境。

  苍山十九峰孕育着终年奔流而下的十八溪,孕育成风光漪旎的洱海,孕育成苍山洱海间的百里绿野*畴,也孕育成这绿野*畴间迷人而神奇的生活。苍山形胜,莽莽苍苍,大气磅礴中尽显阳刚之气;洱海碧水,浩浩荡荡,舒卷起伏中充盈阴柔之秀。大理作为名胜之地,其性格莫不在这山水的交融之中。“西南雄阔地,点苍冠群山”。让我们再次诵读这一千古名句,再一次阅读点苍山十九峰这大理数千年历史的永恒注解。

各位朋友:

  大家好!游览了大理古城,初步感受了此地人文景观的深邃;现在我们去观赏苍山洱海,领略大理的山水之美。

  首先,我们乘游艇去洱海公园。洱海公园又名团山公园,位于下关城区东北2公里处的团山。它北临碧波万顷的洱海,西与苍山南端的斜阳峰相对。南诏国时,这里是国王的鹿苑。1976年这里新辟为公园,占地1600余亩。山上有动物园和苗圃花坛,广植大理地区的各种名花异卉,是一个很好的休憩游览之地。

  现在游船已到洱海公园临海长堤,我们离船上岸,这是团山脚下的滨海游览区沿着270多级石阶拾级而上,我们到达山顶。大家看,这翘角飞檐的楼阁是望海楼,檐下悬匾,上书:玉洱银苍”,黑底金字,苍劲古雅,它是中国慕名画家吴作人的手笔。望海楼是领略“玉洱银苍”的佳境,凭栏远眺:东边洱海浩瀚,一碧万顷,西边苍山绵延,莽莽苍苍。

  各位朋友,让我们再次登船,到洱海中去遨游。但我先要向大家介绍是却是苍山。先前,我们在大理城,在苍山脚下的公路上,没能很好地端详苍山雄姿。正如古人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洱海公园望海楼,视角偏斜,也只能看到苍山末端。现在,随着游船不断前行,我们眼中的苍山是不是更真切些?有人说,横断山脉像一只巨臂,从“世界屋脊”**高原向南伸到了云南西部,苍山就是这支世界著名山脉中云岭的一个分支。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共有十九峰。这十九峰从北至南的顺序是: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基排列为:霞移、万花、阳溪、芒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q、阳南。

  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而著称。我先向大家介绍苍山的雪。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皑皑苍山雪,历代文墨客赞辞颇多,民间传说也不少。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苍山的云更是名传遐迩。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云,忽志忽落,上下飘动,若盼若顾。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点苍山便骤起暴风,刮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末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云朵聚汇,慢慢拉开,宛若洁白的玉带横束苍翠的山腰。绵延数十里,竟日不消散。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苍山的泉也很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碛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泻,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冰碛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异花卉,特别应告诉大家的是,苍山的花卉早就芳名远播,而且它还使苍山名扬四海。美国教授罗・兰开斯特曾说:“在美国有100多万知道中国云南的大理苍山,因为他们都种有许多美丽的大理苍山的杜鹃花。”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顺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竞珍传。”

  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的最奇美,且开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正在前行,现在应该向大家介绍这碧波万顷的洱海本身了。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湖岸线长117公里,面积250多*方公里;*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面积与蓄水量均列云南湖泊第二,在全国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洱海南有弥苴河等注入,西纳苍山十八溪水,东汇波罗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口,经漾濞红绕入澜沧江。洱海属构造湖,湖岸东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为沙洲。

  大家看,洱海水深清澈,宛若无瑕的美玉,秀丽无比,它正以广阔的胸怀欢迎各位来自远方的宾朋。洱海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汉代它已名载史册。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从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洱海月为什么如此明亮?科学的结论是:一、洱海水质特别纯净,透明度相当高,其反光极强;二、洱海海面尘埃较少,空气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

  与苍山雪、洱海月相连的大理四大名景还有上关花、下关风。洱海和苍山之间的坝子,是一个狭长形的冲积*原。南诏国时,在这一狭长地带北南两边各筑一座小城,扼守要冲,保卫王都的安全。北边的称龙首关,又称上关;南边的称龙尾关,即今下关。所谓上关花,是指上关“十里香奇树”,此花原在上关沙坪街的和山寺内,其花大如莲,年开数百朵,香气溢四方,花开时节,观者如云。又因此树结果壳坚,可做朝珠,故花又称“朝珠花”。后来,此花绝迹了。前些年,据说有人在苍山森林中又找到了它。下关风指西洱河谷吹入下关的风,终年不止,尤以冬春为盛,你一进入下关就可以感到下关风的存在。它几乎每天都以怒号,扫街穿巷,撩衣揭帽,使下关了得到了“风城”的雅号。

  大理的风花雪月四大名景,有小诗一首将其串在一起,便于记忆,亦颇有情趣: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说到这里,请各位看一看我们白族姑娘的绣花包头。你可别小看它,它体现了大理四大名景。请看:微风吹来,耳边雪白的缨穗随风飘飘洒洒,显现了下关的风;包头上绚丽多彩的花朵,代表了上关的花;顶端这白茸茸的丝头,远远看去就像苍山的雪;整个包头的形状就如洱海上的弯月一样的明丽动人。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连绵50多公里,由19座山峰组成,巍峨耸立,直插云霄,海拔一般都在4000米左右,峰顶上终年积雪。这十九峰从南至北分别是:斜阳峰、马耳峰、佛顶峰、圣应峰、马龙峰、玉局峰、龙泉峰、三阳峰、中和峰、圣观间峰、应乐峰、雪人峰、兰峰、三阳峰、鹤云峰、白云峰、连花峰、五台峰、苍浪峰、云弄峰。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

  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南向北分别为:阳南溪、葶溟溪、莫残溪、清碧溪、龙溪、绿玉溪、中溪、桃溪、梅溪、隐仙溪、双怨溪、白石溪、灵泉溪、锦溪、茫涌溪、阳溪、万花溪、霞移溪。

  苍山自然景观优美,风景名胜荟萃。如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奇险兼有的凤眼洞和龙眼洞、历史悠久的将军洞、南诏德化碑感通寺、中和寺等文物古迹。山顶有绮丽的花甸坝子、洗马潭、黄龙潭、古代冰川遗迹等自然景观。古人将苍山多种自然景观概括为苍山八景,即晓色画屏、苍山春雪、云横玉带、凤眼生辉、碧水叠潭、玉局浮云、溪瀑丸石、金霞夕照。

  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皑皑苍山雪,素裹银装,在阳光照耀下,洁白晶莹。关于苍山雪,历代文人墨客赞辞颇多,民间传说也不少。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相传在远古的大理,有一年来了一批瘟神,到处散布瘟疫,河海地区瘟疫流行。很多百姓被瘟疫压去了生命,人们苦不堪言。苍山脚下两兄妹从外学法回来,决心为民除害。哥哥带着狂风,妹妹带着大雪,把瘟神赶到苍山顶上。为使百姓不再受瘟疫的侵害,哥哥化为风神,妹妹化作雪神,用大风大雪把瘟神冻死在山顶。从此苍山上的积雪就终年不化,成为“风花雪月”四景之首――苍山雪。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达4122米,由于海拔较高,峰顶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

  苍山的云更是名闻遐迩。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白云,忽起忽落,上下飘动,若盼若顾。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点苍山便骤起暴风,刮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未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云朵聚汇,慢慢拉开,宛若洁白的玉带横束苍翠的山腰,绵延数十里,经日不散。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玉带云

  多出现在夏末秋初的雨后初晴时,苍山腰部出现一条乳白色的带状云,缠绕山腰,将百里苍山分为两截,故有“云横玉带”之称。

  在秋季雨过天晴的早晨,苍山之腰出现的缕缕云丝,然后逐渐聚拢,汇成一条无暇的白练,宛若玉带横系苍山十九峰,把巍峨起伏的群山拦腰截断;继而慢慢地又化为万朵雪莲,盛开在苍山文巅,转眼间又似春风中飞舞的柳花絮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传说这是观音下凡,预示着来年一定风调雨顺。清人张杨度曾以"秋来雨后看之容,天将玉带封山公。"的诗句来赞美神奇美妙的玉带云。

  望夫云

  秋冬时节,苍山玉局峰巅常常出现一种絮状白色云团,不离不散,像一位满怀愁思的公主俯首探望被打下海底的情人,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望夫云”。只要望夫云一出现,狂风怒吼,洱海波涛汹涌,船不能行,所以又称为无渡云。

  传说望夫云是南诏阿公主的化身,她因与苍山上的年轻猎、人相爱,遭父王反对,并请来罗法师将阿龙害死,打入海底变为石骡。公主因愤郁和思念死于苍山玉局峰,其精气化为一朵白云,怒而生风,发誓要吹开海水寻找情人。从此,每年秋冬季节,常常有一股洁白飘逸的云气从苍山玉局峰吹向万里浩空,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净而奇丽,象一位素洁的少女立于苍山之巅向洱海眺望。只要它一出、现,海上就会狂风大作,洱海随之波涛翻滚。狂风大有不吹飞海水,不见海底石螺子,誓不罢休之势。

  苍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蚀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泄。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冰蚀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异花卉。苍山的花卉早就芳名远播,而且它还使苍山名扬四海。“在美国有100多万人知道中国云南的大理苍山,因为他们都种有许多美丽的大理苍山杜鹃花。”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时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竟珍传。”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最奇美,且开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苍山现沿山腰部开辟了1条游路。在大理古城北门外,还建有1条7000余米长的索道、可直达中和寺。游客可乘索道往返。

  苍山洗马潭

  洗马潭古称表龙潭,它位于苍山第二高峰玉局峰顶的一个*台上,海拔四千零九十七米,距峰尖约五十步。洗马潭方圆百余米,水深一米六七,呈椭圆锅底形,潭底和四周由很薄的青石板自然铺砌而成。潭水晶莹碧澈,终年不涸,它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绝佳的高山湖泊。

  潭周布满形同虬龙的高山杜鹃灌木林,其下不远处则是高大挺拔的苍山冷杉原始林带和茅竹林带。

  每当春夏交替,杜鹃盛开,湖边五彩缤纷,斑斓一片,烂若云霞,一侧衬着刚吐新绿的翠竹和墨蓝苍郁的冷杉,一侧衬着斑驳灰黄的岩峰石屏,倒映湖中。游人若有兴致躺于湖边一块岩石上任凭丛生的粉紫荆花、淡黄野百合花、浓艳的龙爪花亲吻抚弄脸颊,会疲劳顿消,神志为之一爽,再加上随风送来阵阵山杜鹃的蜜香,使人留连忘返。

  凤眼洞

  从大理古城向西南方向,至苍山龙泉峰麓,再上爬七八里,便到了凤眼洞。

  凤眼洞嵌在龙泉峰半腰靠南的普陀崖上。这里悬崖万仞,架空凌虚,景色幽峭。岩通一线,洞口恰似一只凤凰的眼睛。洞背面是龙泉峰的侧面。洞前面是一块凌虚巨岩,走向岩边探头往下望去,只见绿玉溪和一条匹练倾泻而下,云气茫茫,深渊万丈,令人目眩,这就是“舍身崖”。崖南有一张靠东面西的石床,表面光滑发亮,人称“仙人床”。这是凤眼洞最奇险之处。床边石壁上刻有“此地非人间”、“应知别有天”等。又有一称“西佛像亭”之所在,每亭内雕有一尊石佛,要想看到佛象的全貌,必须坐到仙人床上仰望,俗称“回头望八仙”。凤眼洞,自古以险峻著称,堪称苍山胜景之一。

  苍山公园

  在下关西北郊的斜阳峰麓,即将军洞风景区。

  1982年,由下关市人民**开辟为苍山公园,在将军洞的外围新建松柏园和清泉瀑布两大景区。松柏园中有山门石牌坊,上有“斜阳胜境”大理石匾,建有长廊亭阁,供游人休息。瀑布由悬崖峭壁上跌下,常年不断。花园、瀑布和将军洞古建筑群浑然一体,占地数百亩,景致优美。林木森森,流水溢翠,东观洱海碧波,南听西洱河涛声,背靠斜阳主峰。

  将军洞始建于明末清初,主要建筑有门楼、戏台、大殿、财神殿、娘娘殿、厢房等,整个建筑群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其中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雕龙画栋,十分雄伟壮观。唐天宝年间,唐将李密率兵攻打南诏,进至西洱河,被南诏王打败,全军覆没,筑万人冢于河尾南岸,百姓为纪念李密而建祠,俗称将军洞。庙前有一株数百年的大青树,传说为李密兵败逃至斜阳峰,将手中兵器插在地上,后来长大成树。将军洞的存在,充分反映出边疆各族人民反对分裂,反对征战,要求和*的愿望,及大度能容,涵纳万物的宽阔胸怀。

  周城

  在苍山沧浪峰下,是大理最大的白族聚居的村镇――喜洲镇,人口8350人。村里房屋建筑多为三方一照壁的白族民居,粉墙青瓦,巷道幽深。

  南、北西个广场上,各生长着两棵高大的榕树(俗称大青树)。南广场前有一巨大的照壁,嵌有"苍洱毓秀"4个大字。北广场有一砖林结构的古戏台,座东朝西,台高2公尺,抬梁式的建筑歇山顶戏台,正对两棵大青树,这里是每日下午集市贸易的地方。每逢火把节这里竖起巨大的火把,成了庆祝演出活动的场所。

  此外,村里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显得古色古香。由于办起了社队企业,商业经济十分活跃,有传统的扎染酿酒、食品加工以及建筑等行业,办起了文化宫、电影院、学校、医院等,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因距蝴蝶泉公园较*,游览游客与日剧增,村里食宿方便,特别是豆腐煮鱼味美可口,独具风格,成了大理的重要民俗旅游村。

  花甸坝

  花甸坝,是苍山顶上一块美丽富饶的盆地,在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之巅,海拔二千九百公尺,南北长二十多公里,东西宽约三公里。坝子西部有类似苍山的十九座山峰,称小苍山,林木茂密。山中有大大小小的小溪40多条,汇聚后成为苍山万花溪。

  顺着喜洲镇对面的万花溪,攀登两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花甸哨口。进了哨口,一块铺碧飞霞的宽坝子蓦地展现在眼前,使人顿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花甸坝四面,群峰起伏,翠竹满山,流水叮咚,小鸟欢鸣,静谧而秀丽。花甸坝奇花异卉争奇夺艳,每到春夏之间,满山遍野都是马樱花,纵横20多里,汇成花的海洋,成为花的世界。花中间杂着白豆花、芍药花等草本花卉,五彩缤纷,瑰丽迷人。山茶花、杜鹃花、映山红、野菊花、豹子花、龙抓花,把整个坝子都点缀得五彩缤纷。花甸坝是植物的王国,花的海洋。

  古佛洞

  古佛洞座落在大理苍山云弄峰上,是一个天然的溶洞,因洞内塑有佛像而得名。明末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考察过,在《滇游日记》中记载:“南山峡中有古佛洞甚异,但是悬岸绝壁,恐不能行,无引者亦不能识”。在引者的指引下,徐霞客不畏艰险,攀枝直下,来到洞口,但因“跃陡甚难,不得度而下”。每当人们读到此,无不为徐霞客未能进洞内考察而深感遗憾,同时,也给古佛洞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溶洞曲折幽深,怪石离奇,是一个神妙的世界。这种景观的造成,是由于地下水不断渗透,水里所含的碳酸钙长期沉积逐渐形成钟乳和石笋。这种奇异的景界,后来被僧侣们寻找到了,为了向善男信女游说骗取“功德”,又在这些钟乳和石笋上雕凿佛像、菩萨像。这也正是《徐霞客游记》中所说:“数年前,有一僧栖此间,多置佛,故以佛名”。当然僧侣们在雕凿时并没有想到能为今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

  苍山主峰位于临沭县东北4公里处,海拔394.7米,是全县最高点,面积5*方公里。古人云“山攀见东海,海与天交融,山无边,谓苍山”。

  苍山依次与马山、曹珊、关山、严武相连,绵延数十里,形成苍山地区。所以说“仓马草冠,五山通一线”。苍山北侧高大、笔直、陡峭,岩壁陡峭。远远望去,有一种“柱子触天”的景象。山上的岩石。石色蓝白色,山谷郁郁葱葱,山谷清澈,鸟语花香,景色迷人。每天早晚雾都是满满的,诗意的,更壮丽的。特别是阴雨天气,有云有雾,青山白云,相互隐藏,天气很多。古人有“苍山叠翠”之称。《益州府志》将“苍山叠翠”列为益州八景之冠。历代文人墨客,登山客,游客,经常写诗赞美。明代翻译家舒香写过赞美苍山的诗:“在好的山面上剥芙蓉更有力量。几座堆积的山峰青绿长戟,几层清晰的屏障甚至空无一人。遥望淮阴小,忽地高联泰岳冲。日落时,百叶窗看起来明亮美丽,天空充满了美好的空气和雨水。

  苍山地区有很多名胜古迹。仓山有牛口峪,马山有康金寨,关山有凤洞,严武山有三清亭和银杏树。牛口峪位于苍山东麓,其间还有窦相公庙、窦王坟等遗迹。窦相公研究什么世代不祥。马山抗金寨,破壁至今。它有3英尺高,几十英尺长。据考,宋绍兴三十一年,建寨长滕然,抵御游牧民,十万人避苍山。寨主向海州的'宋将军求救,宋救得其所,内外夹击,金兵未等仓山之围解决就撤退了。后人作诗赞曰:“三峰绝壁难削,名山造天救众生。老少互助,丹将挺身而出,与白云玺一战。一心修千层郭,群石可称十万兵。藏诗的妖气已经一扫而空,凌钢通过赞美和推广来勾搭”。凤山洞位于关山顶峰的北部。因为关山也叫凤山,所以叫凤山洞;洞口朝东北,又称朝阳洞。古志上说“上下如阁的二洞,体积不超过方丈,中间有天然石床、石椅,上洞有石奶,滴不尽”。洞穴的右侧是“凤山洞”的碑文。洞的北面有“三清亭”。院子里有2棵银杏树,其中一棵是40年代砍伐的,现存的一棵树干周长5米。亭西有大金八年石碑,记载此树为徐泽、殷所植,洞内有两个隐士居住。这棵树的年龄在一千多年前。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

  现在我们的游船正行驶在洱海的泄水河道——西洱河之上。游船的航行方向是由西向东的,再往前行,大家便可以看到烟波浩淼的洱海了。

  洱海,是云南著名的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区的西北,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形成于冰河时代的末期,其主要成因是沉降侵蚀,属构造断陷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公里。湖面面积256.5*方公里,虽没有滇池大,但蓄水量比滇池要大很多。这是由于洱海的*均深度有10米,最深处可达到20米。古称“叶榆水”、“昆弥川”。但是小徐呢,更喜欢它现在的名字——洱海。因为这个名字更加的贴切可爱。从空中往下看,她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像极了一只可爱的大耳朵。这也就是大理“风花雪月”中的‘洱海月’了。

  现在我们的游船已经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洱海了。

  大家看,湖水清澈见底,就像无瑕的'美玉,秀丽无比,它正以广阔的胸怀欢迎各位来自远方的宾朋。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到这儿,月亮会特别的圆、特别的圆,那景色,我也是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仿佛才从湖里沐浴过。水天辉映,都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洱海月为什么如此明亮呢? 科学的结论是:一、洱海水质特别纯净,透明度相当高,反光极强;二、洱海海面尘埃较少,空气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这一大奇观。

  在我们的前方,大家所能看到的这个玲珑剔透的小岛,就是洱海中最小、但又最负盛名的岛屿——小普陀了,在介绍大理的画册中少不了它。小普陀周长只有200多米,全由石灰岩构成,总面积约有70*方公尺。这里为什么叫小普陀呢?普陀,是梵文普陀珞伽山的缩写,意思是小白花山或小花树山,传说是观音在印度修行的地方。因此啊,凡是传说中观音显圣地大都称为普陀山。比如,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由于小普陀的外形比较像传说中观音的道场,但又因为它的规模和地形都比较小,所以得名“小普陀”。 大家可以看到,小普陀这么远远的望去,就像一个天然的盆景置于洱海当中。在白族人的心目当中,小普陀可是最富灵气的一个小岛,附*村庄的白族人民,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是遇到任何喜事,都要到小普陀进行祭祀,以示庆贺或者是以求*安,每当新郎新娘结婚的这一天,新郎还要用小船载着新娘绕岛三圈,希望小普陀能为他们带来:幸福、吉祥。

  今天,各位嘉宾不远万里来到大理,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那我们也希望这小普陀能给各位带来幸福和*安。下面呢,各位做好登岛准备,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小岛的风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游览了大理古城,初步感受了此地人文景观的深邃;现在我们去观赏苍山洱海,领略大理的山水之美。

  首先,我们乘游艇去洱海公园。洱海公园又名团山公园,位于下关城区东北2公里处的团山。它北临碧波万顷的洱海,西与苍山南端的斜阳峰相对。南诏国时,这里是国王的鹿苑。1976年这里新辟为公园,占地1600余亩。山上有动物园和苗圃花坛,广植大理地区的各种名花异卉,是一个很好的休憩游览之地。

  现在游船已到洱海公园临海长堤,我们离船上岸,这是团山脚下的滨海游览区沿着270多级石阶拾级而上,我们到达山顶。大家看,这翘角飞檐的楼阁是望海楼,檐下悬匾,上书:玉洱银苍”,黑底金字,苍劲古雅,它是 中国慕名画家吴作人的手笔。望海楼是领略“玉洱银苍”的佳境,凭栏远眺:东边洱海浩瀚,一碧万顷,西边苍山绵延,莽莽苍苍。

  各位朋友,让我们再次登船,到洱海中去遨游。但我先要向大家介绍是却是苍山。先前,我们在大理城,在苍山脚下的公路上,没能很好地端详苍山雄姿。正如古人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洱海公园望海楼,视角偏斜,也只能看到苍山末端。现在,随着游船不断前行,我们眼中的苍山是不是更真切些?有人说,横断山脉像一只巨臂,从“世界屋脊”**高原向南伸到了云南西部,苍山就是这支世界著名山脉中云岭的一个分支。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共有十九峰。这十九峰从北至南的顺序是: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基排列为:霞移、万花、阳溪、芒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蓂、阳南。

  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而著称。我先向大家介绍苍山的雪。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皑皑苍山雪,历代文墨客赞辞颇多,民间传说也不少。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苍山的云更是名传遐迩。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云,忽志忽落,上下飘动,若盼若顾。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点苍山便骤起暴风,刮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末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云朵聚汇,慢慢拉开,宛若洁白的玉带横束苍翠的山腰。绵延数十里,竟日不消散。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苍山的泉也很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碛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泻,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冰碛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异花卉,特别应告诉大家的是,苍山的花卉早就芳名远播,而且它还使苍山名扬四海。美国教授罗·兰开斯特曾说:“在美国有100多万知道 中国云南的大理苍山,因为他们都种有许多美丽的大理苍山的杜鹃花。”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顺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竞珍传。”

  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的最奇美,且开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正在前行,现在应该向大家介绍这碧波万顷的洱海本身了。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湖岸线长117公里,面积250多*方公里;*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面积与蓄水量均列云南湖泊第二,在全国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洱海南有弥苴河等注入,西纳苍山十八溪水,东汇波罗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口,经漾濞红绕入澜沧江。洱海属构造湖,湖岸东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为沙洲。

  大家看,洱海水深清澈,宛若无瑕的美玉,秀丽无比,它正以广阔的胸怀欢迎各位来自远方的宾朋。洱海是 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汉代它已名载史册。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从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洱海月为什么如此明亮?科学的结论是:一、洱海水质特别纯净,透明度相当高,其反光极强;二、洱海海面尘埃较少,空气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

  与苍山雪、洱海月相连的大理四大名景还有上关花、下关风。洱海和苍山之间的坝子,是一个狭长形的冲积*原。南诏国时,在这一狭长地带北南两边各筑一座小城,扼守要冲,保卫王都的安全。北边的称龙首关,又称上关;南边的称龙尾关,即今下关。所谓上关花,是指上关“十里香奇树”,此花原在上关沙坪街的和山寺内,其花大如莲,年开数百朵,香气溢四方,花开时节,观者如云。又因此树结果壳坚,可做朝珠,故花又称“朝珠花”。后来,此花绝迹了。前些年,据说有人在苍山森林中又找到了它。下关风指西洱河谷吹入下关的风,终年不止,尤以冬春为盛,你一进入下关就可以感到下关风的存在。它几乎每天都以怒号,扫街穿巷,撩衣揭帽,使下关了得到了“风城”的雅号。

  大理的风花雪月四大名景,有小诗一首将其串在一起,便于记忆,亦颇有情趣:

  下关风,上关花,下关风吹上关花;

  苍山雪,洱海月,洱海月照苍山雪。

  说到这里,请各位看一看我们白族姑娘的绣花包头。你可别小看它,它体现了大理四大名景。请看:微风吹来,耳边雪白的缨穗随风飘飘洒洒,显现了下关的风;包头上绚丽多彩的花朵,代表了上关的花;顶端这白茸茸的丝头,远远看去就像苍山的雪;整个包头的形状就如洱海上的弯月一样的明丽动人。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连绵50多公里,由19座山峰组成,巍峨耸立,直插云霄,海拔一般都在4000米左右,峰顶上终年积雪。这十九峰从南至北分别是:斜阳峰、马耳峰、佛顶峰、圣应峰、马龙峰、玉局峰、龙泉峰、三阳峰、中和峰、圣观间峰、应乐峰、雪人峰、兰峰、三阳峰、鹤云峰、白云峰、连花峰、五台峰、苍浪峰、云弄峰。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

  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南向北分别为:阳南溪、葶溟溪、莫残溪、清碧溪、龙溪、绿玉溪、中溪、桃溪、梅溪、隐仙溪、双怨溪、白石溪、灵泉溪、锦溪、茫涌溪、阳溪、万花溪、霞移溪。

  苍山自然景观优美,风景名胜荟萃。如闻名遐迩的蝴蝶泉、奇险兼有的凤眼洞和龙眼洞、历史悠久的将军洞、南诏德化碑感通寺、中和寺等文物古迹。山顶有绮丽的花甸坝子、洗马潭、黄龙潭、古代冰川遗迹等自然景观。古人将苍山多种自然景观概括为苍山八景,即晓色画屏、苍山春雪、云横玉带、凤眼生辉、碧水叠潭、玉局浮云、溪瀑丸石、金霞夕照。

  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著称。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皑皑苍山雪,素裹银装,在阳光照耀下,洁白晶莹。关于苍山雪,历代文人墨客赞辞颇多,民间传说也不少。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相传在远古的大理,有一年来了一批瘟神,到处散布瘟疫,河海地区瘟疫流行。很多百姓被瘟疫压去了生命,人们苦不堪言。苍山脚下两兄妹从外学法回来,决心为民除害。哥哥带着狂风,妹妹带着大雪,把瘟神赶到苍山顶上。为使百姓不再受瘟疫的侵害,哥哥化为风神,妹妹化作雪神,用大风大雪把瘟神冻死在山顶。从此苍山上的积雪就终年不化,成为“风花雪月”四景之首——苍山雪。苍山十九峰,每峰海拔都在3500米以上,最高的马龙峰达4122米,由于海拔较高,峰顶异常严寒,终年白雪皑皑,在阳光下晶莹洁白,蔚为壮观。

  苍山的云更是名闻遐迩。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白云,忽起忽落,上下飘动,若盼若顾。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点苍山便骤起暴风,刮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未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云朵聚汇,慢慢拉开,宛若洁白的玉带横束苍翠的山腰,绵延数十里,经日不散。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玉带云

  多出现在夏末秋初的雨后初晴时,苍山腰部出现一条乳白色的带状云,缠绕山腰,将百里苍山分为两截,故有“云横玉带”之称。

  在秋季雨过天晴的早晨,苍山之腰出现的缕缕云丝,然后逐渐聚拢,汇成一条无暇的白练,宛若玉带横系苍山十九峰,把巍峨起伏的群山拦腰截断;继而慢慢地又化为万朵雪莲,盛开在苍山文巅,转眼间又似春风中飞舞的柳花絮影,消失得无影无踪。

  传说这是观音下凡,预示着来年一定风调雨顺。清人张杨度曾以"秋来雨后看之容,天将玉带封山公。"的诗句来赞美神奇美妙的玉带云。

  望夫云

  秋冬时节,苍山玉局峰巅常常出现一种絮状白色云团,不离不散,像一位满怀愁思的公主俯首探望被打下海底的情人,这就是民间传说中的“望夫云”。只要望夫云一出现,狂风怒吼,洱海波涛汹涌,船不能行,所以又称为无渡云。

  传说望夫云是南诏阿公主的化身,她因与苍山上的年轻猎、人相爱,遭父王反对,并请来罗法师将阿龙害死,打入海底变为石骡。公主因愤郁和思念死于苍山玉局峰,其精气化为一朵白云,怒而生风,发誓要吹开海水寻找情人。从此,每年秋冬季节,常常有一股洁白飘逸的云气从苍山玉局峰吹向万里浩空,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洁净而奇丽,象一位素洁的少女立于苍山之巅向洱海眺望。只要它一出、现,海上就会狂风大作,洱海随之波涛翻滚。狂风大有不吹飞海水,不见海底石螺子,誓不罢休之势。

  苍山的泉也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蚀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泄。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冰蚀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异花卉。苍山的花卉早就芳名远播,而且它还使苍山名扬四海。“在美国有100多万人知道 中国云南的大理苍山,因为他们都种有许多美丽的大理苍山杜鹃花。”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回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时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竟珍传。”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最奇美,且开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苍山现沿山腰部开辟了1条游路。在大理古城北门外,还建有1条7000余米长的索道、可直达中和寺。游客可乘索道往返。

  苍山洗马潭

  洗马潭古称表龙潭,它位于苍山第二高峰玉局峰顶的一个*台上,海拔四千零九十七米,距峰尖约五十步。洗马潭方圆百余米,水深一米六七,呈椭圆锅底形,潭底和四周由很薄的青石板自然铺砌而成。潭水晶莹碧澈,终年不涸,它是苍山顶上一个风景绝佳的高山湖泊。

  潭周布满形同虬龙的高山杜鹃灌木林,其下不远处则是高大挺拔的苍山冷杉原始林带和茅竹林带。

  每当春夏交替,杜鹃盛开,湖边五彩缤纷,斑斓一片,烂若云霞,一侧衬着刚吐新绿的翠竹和墨蓝苍郁的冷杉,一侧衬着斑驳灰黄的岩峰石屏,倒映湖中。游人若有兴致躺于湖边一块岩石上任凭丛生的粉紫荆花、淡黄野百合花、浓艳的龙爪花亲吻抚弄脸颊,会疲劳顿消,神志为之一爽,再加上随风送来阵阵山杜鹃的蜜香,使人留连忘返。

  凤眼洞

  从大理古城向西南方向,至苍山龙泉峰麓,再上爬七八里,便到了凤眼洞。

  凤眼洞嵌在龙泉峰半腰靠南的普陀崖上。这里悬崖万仞,架空凌虚,景色幽峭。岩通一线,洞口恰似一只凤凰的眼睛。洞背面是龙泉峰的侧面。洞前面是一块凌虚巨岩,走向岩边探头往下望去,只见绿玉溪和一条匹练倾泻而下,云气茫茫,深渊万丈,令人目眩,这就是“舍身崖”。崖南有一张靠东面西的石床,表面光滑发亮,人称“仙人床”。这是凤眼洞最奇险之处。床边石壁上刻有“此地非人间”、“应知别有天”等。又有一称“西佛像亭”之所在,每亭内雕有一尊石佛,要想看到佛象的全貌,必须坐到仙人床上仰望,俗称“回头望八仙”。凤眼洞,自古以险峻著称,堪称苍山胜景之一。

  苍山公园

  在下关西北郊的斜阳峰麓,即将军洞风景区。

  1982年,由下关市人民**开辟为苍山公园,在将军洞的外围新建松柏园和清泉瀑布两大景区。松柏园中有山门石牌坊,上有“斜阳胜境”大理石匾,建有长廊亭阁,供游人休息。瀑布由悬崖峭壁上跌下,常年不断。花园、瀑布和将军洞古建筑群浑然一体,占地数百亩,景致优美。林木森森,流水溢翠,东观洱海碧波,南听西洱河涛声,背靠斜阳主峰。

  将军洞始建于明末清初,主要建筑有门楼、戏台、大殿、财神殿、娘娘殿、厢房等,整个建筑群具有浓厚的白族风格。其中大殿为单檐歇山顶建筑,雕龙画栋,十分雄伟壮观。唐天宝年间,唐将李密率兵攻打南诏,进至西洱河,被南诏王打败,全军覆没,筑万人冢于河尾南岸,百姓为纪念李密而建祠,俗称将军洞。庙前有一株数百年的大青树,传说为李密兵败逃至斜阳峰,将手中兵器插在地上,后来长大成树。将军洞的存在,充分反映出边疆各族人民反对分裂,反对征战,要求和*的愿望,及大度能容,涵纳万物的宽阔胸怀。

  周城

  在苍山沧浪峰下,是大理最大的白族聚居的村镇——喜洲镇,人口8350人。村里房屋建筑多为三方一照壁的白族民居,粉墙青瓦,巷道幽深。

  南、北西个广场上,各生长着两棵高大的榕树(俗称大青树)。南广场前有一巨大的照壁,嵌有"苍洱毓秀"4个大字。北广场有一砖林结构的古戏台,座东朝西,台高2公尺,抬梁式的建筑歇山顶戏台,正对两棵大青树,这里是每日下午集市贸易的地方。每逢火把节这里竖起巨大的火把,成了庆祝演出活动的场所。

  此外,村里还有本主庙,文昌宫等古建筑,显得古色古香。由于办起了社队企业,商业经济十分活跃,有传统的扎染酿酒、食品加工以及建筑等行业,办起了文化宫、电影院、学校、医院等,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因距蝴蝶泉公园较*,游览游客与日剧增,村里食宿方便,特别是豆腐煮鱼味美可口,独具风格,成了大理的重要民俗旅游村。

  花甸坝

  花甸坝,是苍山顶上一块美丽富饶的盆地,在苍山云弄峰和沧浪峰之巅,海拔二千九百公尺,南北长二十多公里,东西宽约三公里。坝子西部有类似苍山的十九座山峰,称小苍山,林木茂密。山中有大大小小的小溪40多条,汇聚后成为苍山万花溪。

  顺着喜洲镇对面的万花溪,攀登两个多小时,便可到达花甸哨口。进了哨口,一块铺碧飞霞的宽坝子蓦地展现在眼前,使人顿觉豁然开朗,心旷神怡。花甸坝四面,群峰起伏,翠竹满山,流水叮咚,小鸟欢鸣,静谧而秀丽。花甸坝奇花异卉争奇夺艳,每到春夏之间,满山遍野都是马樱花,纵横20多里,汇成花的海洋,成为花的世界。花中间杂着白豆花、芍药花等草本花卉,五彩缤纷,瑰丽迷人。山茶花、杜鹃花、映山红、野菊花、豹子花、龙抓花,把整个坝子都点缀得五彩缤纷。花甸坝是植物的王国,花的海洋。

  古佛洞

  古佛洞座落在大理苍山云弄峰上,是一个天然的溶洞,因洞内塑有佛像而得名。明末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徐霞客曾考察过,在《滇游 日记》中记载:“南山峡中有古佛洞甚异,但是悬岸绝壁,恐不能行,无引者亦不能识”。在引者的指引下,徐霞客不畏艰险,攀枝直下,来到洞口,但因“跃陡甚难,不得度而下”。每当人们读到此,无不为徐霞客未能进洞内考察而深感遗憾,同时,也给古佛洞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溶洞曲折幽深,怪石离奇,是一个神妙的世界。这种景观的造成,是由于地下水不断渗透,水里所含的碳酸钙长期沉积逐渐形成钟乳和石笋。这种奇异的景界,后来被僧侣们寻找到了,为了向善男信女游说骗取“功德”,又在这些钟乳和石笋上雕凿佛像、菩萨像。这也正是《徐霞客游记》中所说:“数年前,有一僧栖此间,多置佛,故以佛名”。当然僧侣们在雕凿时并没有想到能为今人留下一份珍贵的文化艺术。

  大家好,欢迎各位来到“五朵金花”的故乡――大理。

  现在我们的游船正行驶在洱海的泄水河道――西洱河之上。游船的航行方向是由西向东的,再往前行,大家便可以看到烟波浩淼的洱海了。

  洱海,是云南著名的高原湖泊,位于大理市区的西北,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形成于冰河时代的末期,其主要成因是沉降侵蚀,属构造断陷湖。洱海,北起洱源,长约42.58公里,东西最大宽度9公里。湖面面积256.5*方公里,虽没有滇池大,但蓄水量比滇池要大很多。这是由于洱海的*均深度有10米,最深处可达到20米。古称“叶榆水”、“昆弥川”。但是小徐呢,更喜欢它现在的名字――洱海。因为这个名字更加的贴切可爱。从空中往下看,她宛如一轮新月,静静地依卧在苍山和大理坝子之间,像极了一只可爱的大耳朵。这也就是大理“风花雪月”中的‘洱海月’了。

  现在我们的游船已经行驶在碧波荡漾的洱海了。

  大家看,湖水清澈见底,就像无瑕的美玉,秀丽无比,它正以广阔的胸怀欢迎各位来自远方的宾朋。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到这儿,月亮会特别的圆、特别的圆,那景色,我也是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仿佛才从湖里沐浴过。水天辉映,都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洱海月为什么如此明亮呢? 科学的结论是:一、洱海水质特别纯净,透明度相当高,反光极强;二、洱海海面尘埃较少,空气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这一大奇观。

  在我们的前方,大家所能看到的这个玲珑剔透的小岛,就是洱海中最小、但又最负盛名的岛屿――小普陀了,在介绍大理的画册中少不了它。小普陀周长只有200多米,全由石灰岩构成,总面积约有70*方公尺。这里为什么叫小普陀呢?普陀,是梵文普陀珞伽山的缩写,意思是小白花山或小花树山,传说是观音在印度修行的地方。因此啊,凡是传说中观音显圣地大都称为普陀山。比如,我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浙江普陀山。由于小普陀的外形比较像传说中观音的道场,但又因为它的规模和地形都比较小,所以得名“小普陀”。 大家可以看到,小普陀这么远远的望去,就像一个天然的盆景置于洱海当中。在白族人的心目当中,小普陀可是最富灵气的一个小岛,附*村庄的白族人民,每到逢年过节,或者是遇到任何喜事,都要到小普陀进行祭祀,以示庆贺或者是以求*安,每当新郎新娘结婚的这一天,新郎还要用小船载着新娘绕岛三圈,希望小普陀能为他们带来:幸福、吉祥。

  今天,各位嘉宾不远万里来到大理,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风俗、民情、那我们也希望这小普陀能给各位带来幸福和*安。下面呢,各位做好登岛准备,让我们一起领略这座小岛的风采。

  各位朋友:

  大家好!游览了大理古城,初步感受了此地人文景观的深邃;现在我们去观赏苍山洱海,领略大理的山水之美。

  首先,我们乘游艇去洱海公园。洱海公园又名团山公园,位于下关城区东北2公里处的团山。它北临碧波万顷的洱海,西与苍山南端的斜阳峰相对。南诏国时,这里是国王的鹿苑。1976年这里新辟为公园,占地1600余亩。山上有动物园和苗圃花坛,广植大理地区的各种名花异卉,是一个很好的休憩游览之地。

  现在游船已到洱海公园临海长堤,我们离船上岸,这是团山脚下的滨海游览区沿着270多级石阶拾级而上,我们到达山顶。大家看,这翘角飞檐的楼阁是望海楼,檐下悬匾,上书:玉洱银苍”,黑底金字,苍劲古雅,它是中国慕名画家吴作人的手笔。望海楼是领略“玉洱银苍”的佳境,凭栏远眺:东边洱海浩瀚,一碧万顷,西边苍山绵延,莽莽苍苍。

  各位朋友,让我们再次登船,到洱海中去遨游。但我先要向大家介绍是却是苍山。先前,我们在大理城,在苍山脚下的公路上,没能很好地端详苍山雄姿。正如古人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洱海公园望海楼,视角偏斜,也只能看到苍山末端。现在,随着游船不断前行,我们眼中的苍山是不是更真切些?有人说,横断山脉像一只巨臂,从“世界屋脊”**高原向南伸到了云南西部,苍山就是这支世界著名山脉中云岭的一个分支。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共有十九峰。这十九峰从北至南的顺序是: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基排列为:霞移、万花、阳溪、芒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蓂、阳南。

  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而著称。我先向大家介绍苍山的雪。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皑皑苍山雪,历代文墨客赞辞颇多, 民间传说也不少。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苍山的云更是名传遐迩。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云,忽志忽落,上下飘动,若盼若顾。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点苍山便骤起暴风,刮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末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云朵聚汇,慢慢拉开,宛若洁白的玉带横束苍翠的山腰。绵延数十里,竟日不消散。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苍山的泉也很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碛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泻,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冰碛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异花卉,特别应告诉大家的是,苍山的花卉早就芳名远播,而且它还使苍山名扬四海。美国教授罗·兰开斯特曾说:“在美国有100多万知道中国云南的大理苍山,因为他们都种有许多美丽的大理苍山的杜鹃花。”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顺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竞珍传。”

  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的最奇美,且开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正在前行,现在应该向大家介绍这碧波万顷的洱海本身了。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湖岸线长117公里,面积250多*方公里;*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面积与蓄水量均列云南湖泊第二,在全国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洱海南有弥苴河等注入,西纳苍山十八溪水,东汇波罗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口,经漾濞红绕入澜沧江。洱海属构造湖,湖岸东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为沙洲。

  大家看,洱海水深清澈,宛若无瑕的美玉,秀丽无比,它正以广阔的胸怀欢迎各位来自远方的宾朋。洱海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汉代它已名载史册。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从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洱海月为什么如此明亮?科学的结论是:一、洱海水质特别纯净,透明度相当高,其反光极强;二、洱海海面尘埃较少,空气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

  与苍山雪、洱海月相连的大理四大名景还有上关花、下关风。洱海和苍山之间的坝子,是一个狭长形的冲积*原。南诏国时,在这一狭长地带北南两边各筑一座小城,扼守要冲,保卫王都的安全。北边的称龙首关,又称上关;南边的称龙尾关,即今下关。所谓上关花,是指上关“十里香奇树”,此花原在上关沙坪街的和山寺内,其花大如莲,年开数百朵,香气溢四方,花开时节,观者如云。又因此树结果壳坚,可做朝珠,故花又称“朝珠花”。后来,此花绝迹了。前些年,据说有人在苍山森林中又找到了它。下关风指西洱河谷吹入下关的风,终年不止,尤以冬春为盛,你一进入下关就可以感到下关风的存在。它几乎每天都以怒号,扫街穿巷,撩衣揭帽,使下关了得到了“风城”的雅号。

各位朋友:

  大家好!游览了大理古城,初步感受了此地人文景观的深邃;现在我们去观赏苍山洱海,领略大理的山水之美。

  首先,我们乘游艇去洱海公园。洱海公园又名团山公园,位于下关城区东北2公里处的团山。它北临碧波万顷的洱海,西与苍山南端的斜阳峰相对。南诏国时,这里是国王的鹿苑。1976年这里新辟为公园,占地1600余亩。山上有动物园和苗圃花坛,广植大理地区的各种名花异卉,是一个很好的休憩游览之地。

  现在游船已到洱海公园临海长堤,我们离船上岸,这是团山脚下的滨海游览区沿着270多级石阶拾级而上,我们到达山顶。大家看,这翘角飞檐的楼阁是望海楼,檐下悬匾,上书:玉洱银苍”,黑底金字,苍劲古雅,它是中国慕名画家吴作人的手笔。望海楼是领略“玉洱银苍”的佳境,凭栏远眺:东边洱海浩瀚,一碧万顷,西边苍山绵延,莽莽苍苍。

  各位朋友,让我们再次登船,到洱海中去遨游。但我先要向大家介绍是却是苍山。先前,我们在大理城,在苍山脚下的公路上,没能很好地端详苍山雄姿。正如古人所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洱海公园望海楼,视角偏斜,也只能看到苍山末端。现在,随着游船不断前行,我们眼中的苍山是不是更真切些?有人说,横断山脉像一只巨臂,从“世界屋脊”**高原向南伸到了云南西部,苍山就是这支世界著名山脉中云岭的一个分支。

  苍山,又名点苍山,因其山色苍翠,山顶点白而得名。苍山共有十九峰。这十九峰从北至南的顺序是:云弄、沧浪、五台、莲花、白云、鹤云、三阳、兰峰、雪人、应乐、观音、中和、龙泉、玉局、马龙、圣应、佛顶、马耳、斜阳。十九峰中,马龙峰最高,海拔4122米。苍山十九峰,两峰夹一溪,一共十八溪;溪水东流、注入洱海,十八溪由北向南,基排列为:霞移、万花、阳溪、芒涌、锦溪、灵泉、白石、双鸳、隐仙、梅溪、桃溪、中溪、绿玉、龙溪、清碧、莫残、葶蓂、阳南。

  苍山景色以雪、云、泉石而著称。我先向大家介绍苍山的雪。经夏不消的苍山雪,是大理“风花雪月”四大名景之最。皑皑苍山雪,历代文墨客赞辞颇多,民间传说也不少。明代文学家李元阳曾赞美:“日丽苍山雪,瑶台十九峰”。

  苍山的云更是名传遐迩。云聚云散,有时淡如轻烟,有时浓如泼墨。在变幻多姿的云景中,最神奇的是“望夫云”和“玉带云”。所谓“望夫云”是指每当冬春时节,苍山玉局峰顶常会出现一朵孤单的云,忽志忽落,上下飘动,若盼若顾。奇特之处在于它一出现,点苍山便骤起暴风,刮向洱海。所谓“玉带云”,是指每当夏末秋初,雨后初晴,苍山十九峰半山间往往会出现白云朵朵,云朵聚汇,慢慢拉开,宛若洁白的玉带横束苍翠的山腰。绵延数十里,竟日不消散。奇妙的是,“玉带云”会预兆农业丰收:它出现次数多,当年就风调雨顺。当地白族有农谚:“苍山系玉带,饿狗吃白米”。

  苍山的泉也很有名。十九峰中海拔在3800米以上的峰顶有不少高山冰碛湖泊,这是第四纪冰川留下来的。还有那十八溪的溪水,飞瀑叠泉,四季奔泻,在清纯甘甜泉水的滋养下,苍山充满生机。冰碛湖畔,密布着原始森林和许多珍奇林木、奇异花卉,特别应告诉大家的是,苍山的花卉早就芳名远播,而且它还使苍山名扬四海。美国教授罗·兰开斯特曾说:“在美国有100多万知道中国云南的大理苍山,因为他们都种有许多美丽的大理苍山的杜鹃花。”

  苍山的石,驰名中外。郭沫若有《咏大理石》诗:“三塔矜高古,顺思贞观年。苍山韵风月,奇石吐云烟。相在心胸外,凉生肘腋间。天功人力代,海外竞珍传。”

  苍山孕育了大理石,大理石就是苍山的魂。这种瑰丽的奇石,世界许多地方都有,独大理的最奇美,且开民得早,因此,全世界凡此奇石均称为“大理石”,“大理”也因石而名扬天下。

  各位朋友,我们的游船正在前行,现在应该向大家介绍这碧波万顷的洱海本身了。

  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等;因其状似人耳,故名洱海。它南北长4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湖岸线长117公里,面积250多*方公里;*均水深10。5米,最深21。5米,蓄水量28。8亿立方米,面积与蓄水量均列云南湖泊第二,在全国淡水湖中居第七位。

  洱海南有弥苴河等注入,西纳苍山十八溪水,东汇波罗江、挖色河、南面的西洱河是惟一出海口,经漾濞红绕入澜沧江。洱海属构造湖,湖岸东西多崖壁,北西南三面为沙洲。

  大家看,洱海水深清澈,宛若无瑕的美玉,秀丽无比,它正以广阔的胸怀欢迎各位来自远方的宾朋。洱海是中国著名的高原湖泊,早在汉代它已名载史册。

  “洱海月”是大理四大名景之一。如果在农历十五月明之夜泛舟洱海,其月格外的亮、格外的圆,其景令人心醉:水中,月圆如轮,浮光摇金;天空,玉镜高悬,清辉灿灿,从洱海中浴出。看着,看着,水天辉映,你竟分不清是天月掉海,还是海月升天。洱海月为什么如此明亮?科学的结论是:一、洱海水质特别纯净,透明度相当高,其反光极强;二、洱海海面尘埃较少,空气清新,使得水天相映,月光更加明亮。此外,洱海月之著名,还在于洁白无瑕的苍山雪倒映在洱海中,与冰清玉洁的洱海月交相辉映,构成银苍玉洱的一大奇观。

  与苍山雪、洱海月相连的大理四大名景还有上关花、下关风。洱海和苍山之间的坝子,是一个狭长形的冲积*原。南诏国时,在这一狭长地带北南两边各筑一座小城,扼守要冲,保卫王都的安全。北边的称龙首关,又称上关;南边的称龙尾关,即今下关。所谓上关花,是指上关“十里香奇树”,此花原在上关沙坪街的和山寺内,其花大如莲,年开数百朵,香气溢四方,花开时节,观者如云。又因此树结果壳坚,可做朝珠,故花又称“朝珠花”。后来,此花绝迹了。前些年,据说有人在苍山森林中又找到了它。下关风指西洱河谷吹入下关的风,终年不止,尤以冬春为盛,你一进入下关就可以感到下关风的存在。它几乎每天都以怒号,扫街穿巷,撩衣揭帽,使下关了得到了“风城”的雅号。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6)

——天一阁印象作文600字优选【5】篇

  今天,骄阳似火,可也抵挡不住我去天一阁品味一番古韵之阁的步伐。

  到了天一阁,我们买好票(友情提示,我们小学生免票的哦),拿了一张手绘地图,高高兴兴地开始游览了。刚一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石像,这石像就是这里面的主人——范钦,旁边还有两棵千年古树,它的根在地下不断生长,把地上的砖都拱起来了。

  往右走穿过一排长廊,忽然眼前一亮,只见中央有个水池,奇形怪状的假山堆在一处,高高矮矮的树木分散四周,池中红鲤鱼自由自在地游来游去,一片绿意悠然的景象。看到这景象,我那因为天热而烦躁的心也不由自主地静了下来。

  再往前走,我发现了一条有趣的路,它是由一块块麻将牌铺成的,还有两个大骰子在一旁立着,抬头一看——*和堂。最有意思的是*和堂门口的雕像,三个不同国家的人围成一桌,三缺一,我连忙坐上去跟他们“打了一桌麻将”。走进馆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麻将,详细介绍了麻将史与宁波关系史。

  对了,来天一阁有一处地方不能不看,那就是秦式大戏台。我都被它惊呆了,只见那戏台上雕刻的鱼虫花卉,各个造型生动逼真。我不禁感叹,古代劳动人民真聪明啊!

  天一阁是宁波人的骄傲,我在这儿细细地品味着中国文化,感受着历史的沧桑,收获颇丰。

  今年寒假,我们全家去了宁海的前童古镇、森林温泉,安吉的冰火两重天等地方,但我最喜欢的地方还是宁波的天一阁。

  到了天一阁的大门口,就看见“南国书城”四个大字,大字下面是“天一阁”的牌匾。走进大门,就看到一位带着帽子,手拿一本书的老人铜像,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范钦,这南国书城也就是他以前的家。

  向右拐进一个小门,我们来到了东明草堂。它是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所以将他的书室命名为“东明草堂”。沿着长廊笔直向前走,我们来到了范氏故居,这里是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的居住之处。走进去,就能看见范钦亲手书写的对联:“养十年豪气,读万卷诗书”。

  出门继续向右走,穿过一扇门,我们就到了著名的天一阁。天一阁藏书楼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的意思,建造书楼,取名“天一阁”。天一阁楼上有一间,楼下分为六间,并且在阁楼前面凿池蓄水以防着火。清康熙四年,范钦的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植树筑园。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海礁石堆砌成九狮一象等景物,放眼望去,亭台楼阁、小桥流水,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向右走,穿过曲折的长廊,一座石头砌成的亭子映入眼帘,这就是“百鹅亭”。百鹅亭原来是坟墓前的祭亭,1959年移建到这里,上面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吉祥的图样,非常漂亮。百鹅亭的对面是凝晖堂,这里陈列着各个年代的书法家临摹的《兰亭序》。

  再向右拐个弯,我们又回到了大门口。原来,天一阁里的房子是围着蓄水池一圈建造的。天一阁有400多年的历史,这里有许许多多的文化,说也说不完,希望你有空去那里细细游览。

  那天,天雾蒙蒙的,虽然不是什么出游的好天气,但是我们一家人依然怀着兴奋的心情去游览宁波的天一阁。天一阁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呢!

  说来惭愧,我可是土生土长的宁波人,这可是我第一次去天一阁。路上哼着欢快的小曲儿,急切地盼望着快点到达目的地。

  车子大约行驶了四十多分钟,我们一行人到了。

  “真是一个清静、优雅的地方,真不愧是‘读书的天堂’!”我不禁发出这样的惊叹。

  我们首先来到了东明草堂,映入眼帘的是醒目的三个大字——“藏书楼”,草堂两旁放着许多古色古香的红木椅子,别有一番味道。

  出了馆门我们就到了南园。这里简直风景如画一般。有小桥流水,有一盆盆香味扑鼻的植物……只见一块又宽又长的匾上写着“北水阁”三个大字,两旁的柱子上写着“江上风生浪作堆,中山云在意入妙。”我好像置身于古代一个书香门第的大户人家。

  满眼好奇心的我继续笔直往前走,来到了“光荣屋”,呦,这个名字真有意思,难道来这里的人都是最光荣的人吗?哈哈。藏着很多书籍,“都是社会各界人士捐献出来的藏书,很是珍贵。我好想在这里徜徉、遨游。

  夕阳西下,我们恋恋不舍地离开了这个全国闻名的天一阁,我的心久久不能*静。

  总是听说宁波有一个天一阁,除了藏书闻名外,自然风光也美轮美奂,漂亮地像一幅悉心创作的画。我和妈妈慕名而来,有幸一睹它的美好风光。

  一进园子, 果然名不虚传,真可谓“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大园子里水天山石、花草树木、蜂鸟虫鱼个个美的令人称绝。仰望蓝天,虽没有一碧如洗,但在云端的小尖尖上,有一轮夺目万丈、金光闪闪的红太阳。太阳边有一朵又白又轻又软的祥云,让我觉得天边一定有一位神仙正盯着我们看了又看呢!一缕清清的细流,从小山上缓缓地淌了下来,下面有如明镜一般的小湖,细流就在这里安家。细流跳入湖中,湖水向下一凹,又拼命向上一鼓,几滴水珠溅了起来。

  园中有许多巨石,奇形怪状。有的一边高高的、**的,另一边向下凹了一下,又高高凸起,活像一个大巨人用的大砚台;有的三块石头连在了一起,中间又细又长又厚,两旁又宽又短又薄,从高处看,真像是一只蝴蝶,漂亮极了;有的坑坑洼洼,中心里有好些连通的轨道……

  园中的竹子又长又苗条,分成好几段,狭长的叶子像一叶叶扁舟,随风摇摆。松树枝干苍劲有力,笔直笔直,一根根针尖一般的小叶子苍翠欲滴,向着阳光,愈长愈高。一朵朵梅花都那么娇嫩欲滴、璎珞缤纷;数十片鲜嫩的粉红花瓣簇拥着金子似的雄蕊和小草似的雌蕊,好不热闹。树根下的土里,还藏着没有融化的松软积雪呢。喝了甘甜的雪水,树儿一定会更加粗壮,花儿一定会更加艳丽吧!小草们有的嫩绿嫩绿,软软的腰肢在风中扭动,翩翩起舞;有的像怒放的花儿,一根一根向四面散开,有点像妈妈肩上披着的一头闪亮闪亮的长发;有的叶片长长的,头上顶着一丛绒毛,很像小狗尾巴草。

  空中掠过几只鸟儿,细细的羽毛,一根又一根,是那么的柔顺、轻软;细长的鸟喙,黄黄的,朝天高唱一曲,是那么的愉悦、幸福。偶尔,它停在树梢,那双灵活的黑色大眼睛,一直紧盯着天空中随处飘动的淘气白云。

  天一阁的风景真美呀!

  天一阁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

  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待郎范钦主持建造。宁波市城市口号与天一阁有关:“书藏古今,港通天下。”

  抬头仰望,只见黑色的大理石上面刻着七个遒劲有力的大字:“南国书城天一阁”,大门两旁盘据着两只耀武扬威的石狮,有不少游客都被这两只石狮给吸引了。

  来天一阁就要看天一阁的藏书楼,不然就白来了。藏书阁里现藏古籍达三十余万卷,非常得多,放在好几个精致的书柜里,书虽然多,但都放得整整齐齐的,有的还微斜放着,像一位位少女依着墙站着。

  我参观完藏书阁,又去看了戏台。一走到戏台,我忍不住大叫起来,用“金碧辉煌”这个词来形容一点儿也不夸张。戏台很大,差不多可以同时容纳100多人,戏台上布置了许多亮闪闪的装饰品。

  如果你想看戏,必须得走到楼上一层,我一看,上面放着两把金光闪闪地大椅子,两张小圆桌和一些木头椅子。如果座在上面一边看戏一边品茶,那是一件多么惬意的事啊!正当我还在天马行空时,爸爸妈妈叫了我,我这才反应过来。

  转身一看,发现戏台旁有三座石雕人在下棋,那石雕人表情也各有各的特点,雕得栩栩如生。

  天一阁旅行结束了,这次游玩,我更长见识了。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7)

——天一阁的导游词(精选5篇)

各位游客:

  现在请大家跟我去参观一下花轿厅、秦氏支祠和南园。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非常漂亮,非常富丽堂皇的花轿,这个轿子呢叫做万工轿,它是我们宁波花轿的典型代表,那么为何要叫做万工轿呢?据说造这么一个轿子,当时要花一万个左右的工人来做,所以就取名为了万工轿。好了,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秦氏支祠。我们先来留意下秦氏支祠的支字,按理说呢应该是之乎者也的之,那么为何变成分支的支了呢,那是因为这里的主人叫做秦君安,他是秦家第三房所生的儿子,所以在秦家没有什么地位,当时他要在这建个祠堂,秦家人不同意,所以他建的祠堂就取名为了从秦家分支出来的祠堂——秦氏支祠了。在这里呢我们还可以看到有一个非常富丽堂皇的戏台,由于这个戏台是祠堂里的戏台,所以戏台前面是过世的祖宗们看戏的地方,中间不能站人,而人们看戏一般是站在两侧的。在这里呢我们可以看到秦氏支祠非常的富丽堂皇,我们可以猜一下当时建造的时候花了多少钱?当年秦君安建造这个祠堂的时候花了20多万银元,那么大家可以想一下,相当于现在的人民币多少呢?有1780多万。当时这里呢在外面都涂了一层铂金,非常的昂贵,但是后来在革命的时候很多都被毁掉了,所以现在外面都是用朱金木漆漆上去的。好了,这里呢我们主要来留意一下戏台的这个顶,这个顶呢叫做鸡龙顶,因为它的形状像我们宁波当地关鸡用的鸡笼子。这个顶呢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扩音的作用,因为在以前的时候没有麦克锋,所以上面的人唱戏就靠个顶来扩大音量,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第二个是扩大空间的作用,我们都知道,古代戏分为文戏和武戏,武戏就得在上面翻跟斗,如果上面的顶是*的话就很容易碰到,所以就造成了这样,起到了一个扩大空间的作用。那么看完了这里呢我们再到后面看一下,这里呢也是秦氏支祠的一部分,但是现在被改成了中国现存藏书楼陈列馆,大家可以进去参观一下。

各位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我姓*,大家可以叫我*导游。今天,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游览我国现存历史最早的私家藏书楼——天一阁。

  俗话说的好:“到宁波不到天一阁,就等于没有到宁波。”天一阁博物馆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滨,建嘉靖(公元1561——1566)之间,是明代兵部首侍郎范钦的藏书之处。历经440多年,成为亚洲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走进天一阁,大家请看,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古朴的建筑,优雅的园林和恬静的环境,这些都是令人神往的。

  现在,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人物塑像,他就是这家藏书楼的主人——范钦。范钦是宁波鄞州人。他出生于一个很普通的家庭,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在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1561年升任兵部右侍郎。在他为官的二十八年中,足迹踏遍了当时的大半个中国,收集了许多海内奇书,尤其是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诗文集等。

  各位游客,刚才我们参观过了天一阁的西大门、前庭及东明草堂,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地方就是范氏故居了,这里原来是范钦后人居住的地方。我们来看,这里有堵非常高的墙,是用来防火的,也叫做防火墙。在防火墙的两边,一边是范氏的生活区,一边是藏书楼。当时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定了许多严格的禁约。在这里呢,我们看到挂了许多牌子,这些就是天一阁的禁约了。

  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去参观天一阁最重要的地方宝书楼。好了,我们从这边进去,这里就是天一阁藏书楼了。请大家抬头看,在上面的匾额上我们可以看到“天一阁”三个字,也就是这个房子的名称了。当时范钦认为书最怕火,为了防火,就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本书,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因此受到启发,所以就取其以水克火之意,把藏书楼改名为“天一阁”。现在请大家抬头看这儿的天花板,上面有许多图案,这些图案上画的一些水纹和水兽,也是象征着以水克火。

  下面请大家跟我出来看一下外面的这个水池,叫做“天一池”,是当时范钦建造用来防火的。天一池里的水是与西边的月湖相通的。

  天一阁还有尊经阁、明州碑林、千晋斋、东园、凝晖堂、麻将馆、花轿厅、秦氏之祠、南园……这些都是天一阁重要的组成部分。

  好了,天一阁呢我们就游览完了。它是宁波人引以自豪的文明星座。请大家记住它的宣传口号:风雨天一阁,藏尽天下书!

  谢谢大家!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的导游赵霞涛,你们可以叫我小赵。

  天一阁是国内现存最古老的藏书楼之一。古籍浩瀚,历史悠久,距今已有430多年的历史,素负“南国书城”之盛誉,巍然屹立在宁波城月湖之滨,成为亚洲现存历史最悠久、最古老的私人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三个家族图书馆之一。它是宁波人最引以自豪的一个文明星座。文人墨客到了宁波,没有不到天一阁一饱眼福的。这古朴的建筑,幽雅的园林,恬静的环境,确实令人神往。然而过去的天一阁只是一个普通的私家藏书楼,历经几代沧桑;如今的天一阁则是宁波的一颗“明珠”,它集藏书、文物、旅游于一体。1982年2月23日,天一阁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雄踞大门两侧是一对清代石狮。这些木结构的大门,是清道光年间造的。“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而“古阁藏英”则是由大书法家沙孟海亲题。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对联是钟鼎文,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和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曾赏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

  进入天一阁,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照壁上气势宏大的“溪山逸马图”,当年柬埔寨国家元首诺罗敦·***亲王曾在这里拍照留念。这幅八骏图是“堆塑”,它的作者是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天一阁的堆塑,绝大部分是他的作品。参观完这块照壁后,从右边的直门“春随人意”中进去(左面是1980年新建的书库和阅览室)。可以看见天一阁的又一块照壁,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吗?它统称为“麒麟”。但细分下来,这是一个龙角、牛嘴的“獬豸”,是正义的象征。

  天一阁藏书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幢藏书楼就是几经修缮后保存下来的天一阁遗址,它是晚清时期的建筑遗物。天一阁的主人名叫范钦,字尧卿,号东明。明嘉靖十一年(范钦27岁时)进士,做过湖广隋州知府、江西袁州知府、广西参政、福建按察使、云南右布正使以及陕西、河南等省的地方官。后来又巡抚南赣汀漳诸郡,宦迹遍布半个中国,直至官升兵部侍郎。范钦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曾顶撞过权倾朝野的武定侯郭勋,因此蒙受冤狱。后在袁州知府任内,因秉公执法又得罪了权臣严世藩,为了避祸,辞官还乡。回到宁波后,就建造了藏书楼。范钦爱书成癖,在做地方官时,每到一处总是留心搜集当地的公私刻本,对无法买到的书就雇人抄录。经史百家之书,他兼收兼蓄,不厚古薄今,比较重视当代著作和文献的收藏。在他的藏书中,明代地方志、政书实录、明人诗文集及历代科试士录,占了很大的比重。此外,还汇集了许多有价值的碑贴,其中著名的是北宋拓本。

  范钦的藏书楼原名叫“东明草堂”,楼前开凿一池与月湖沟通,蓄水备用。当时宁波有许多藏书楼,但先后遭受兵火破坏,范钦想,兵灾无法避免,火灾可以防止。为了防止火灾,范钦费尽苦心,查阅了许多书本,最后在《易经》中看到有“天一生水,地六成之”这句话而受到启发,便取其以水制火之意,将藏书楼改名“天一阁”。藏书楼上为一大通间,楼下六间,象征:“天一地六”。范钦不但将藏书楼改了名,还规定抽烟喝酒后切忌登楼,不准擅领亲朋好友开门入阁及留宿阁内,更不准擅自将藏书借出外房及他姓者,凡违者处以不能参加祭祀祖宗的大典的惩罚。天一阁的主人连取名时都考虑到了防火的重要,可见其用心良苦。

  范钦一直活到80岁。临终时把大儿子大冲和二媳妇(次子大潜已故)叫到榻前,他把遗产分成两份,一是白银万两,二是全部藏书。大冲体察老父心情,决定“代不分手,书不出阁”。范钦的后代对天一阁藏书的保护制订了许多严格的禁约。据记载嘉庆年间,宁波知府邱铁卿的内侄女钱绣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聪明才女,为求得登阁读书的机会,托邱太守为媒与范氏后裔范邦柱秀才结为夫妻,婚后的绣云满怀希望,以为这下可以如愿以偿了,但万万没想到,已成了范家媳妇的她还是不能登楼看书,因为族规不准妇女登阁,竟使之郁郁含恨而终,遗命夫君将她葬于阁边,愿以芳魂与书作伴,了却她另一种“青灯黄卷”的夙愿……这一悲剧足以说明禁约的严格。

  原来藏书楼四周都是花园,以防附*一旦发生火灾不会遭受其害。到了清初时,范钦的曾孙范文光请来名匠垒起玲珑假山“九狮一象”、“福禄寿”等。由名匠大师堆砌造就的玲珑剔透、形象逼真的假山中有许多动物,大家不妨数一数共有几只?主人为了保护藏书楼而制定了极为森严的规定,同时作为一份私人财富,藏书楼也是外人不可染指的。然而世代规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第一个破例登上天一阁藏书楼的外姓族人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清代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黄宗羲由于他的道德、文章、学识、气节在当时普遍受到人们的敬佩。在范氏族中曾做过嘉兴府学训导的范友仲帮助下,很快取得了范氏各房的同意,登上了天一阁。原来范钦后代为防止藏书失散,还议定藏书由子孙共同管理,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非各房齐集,任何人不得擅开。黄宗羲不仅阅读了天一阁的全部藏书,还为天一阁藏书整理编目作出了贡献。

  天一阁是一座古代藏书楼,各类藏书丰富齐全。而藏书楼历经430多年,饱经了岁月的风风雨雨,其本身就是一部史书。天一阁原有藏书七万卷,在历史上饱经了沧桑。首次浩劫是在清朝乾隆年间,当时乾隆皇帝决定编写《四库全书》,为此下旨各省加意采访遗书进呈备用,乾隆还颇知属下的弊端,再三警告经手者不准扣留私索地方藏书者进呈的书籍,凡是进呈的书抄录后务必认真发还,然而范钦第八世孙范懋柱进呈的638种珍贵的古籍真正得到归还的寥寥无几,侵吞这些书籍的正是过手的翰林学士地方官员。这次进呈对于修《四库全书》来说是巨大的贡献,因为这600多种都是稀有的藏本,其中被收录在《四库全书》中的有96种,列入存目的有377种,居于全国各家藏书之冠。乾隆皇帝对于范氏进呈的藏书之功倒是念念不忘,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74年)六月特颁旨嘉奖天一阁武英殿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一万卷。后又赐给《*定回部得胜图》、《*定金川图》各一套。《古今图书集成》今在天一阁内还保存8300多卷。《*定图》的16幅画的作者为意大利籍的画家郎世宁,每幅画上都有乾隆题诗,并盖有御印,此图至今仍完好地保存在天一阁中。

  天一阁博物馆是以藏书文化为特色,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26000*方米。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天一阁藏书楼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三个私家藏书楼之一,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公元1561―1566)之间,原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的藏书处。于1982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藏各类古籍*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年来,我馆事业发展迅速,先后新增中国地方志珍藏馆、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麻将起源地陈列馆等处。中国地方志珍藏馆收藏全国各级各类当代地方志6730多册,占总数的80%以上。银台第博物馆展示了清代官宦人家的家居艺术和建筑艺术,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麻将起源地陈列馆以三维空间展示麻将的起源及与宁波的历史溯源。建于二十年代的秦氏支祠以其独特的祠堂文化,精湛的民间工艺为游客所叹服,并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

  天一阁博物馆常年举办各种书画展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成绩显著,自1996年以来获省级文明单位称号,并被评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宁波市行风建设示范窗口、市一级绿化单位及市十佳旅游景点等等。

  溪山逸马图系已故民间老艺人胡善成堆塑的力作,八匹骏马在溪边扬鬃踢蹄,甩尾扭头,嬉戏嘶鸣,其形其姿,栩栩如生。画面造型粗看时比例失调,其实是充分运用了中国传统绘画技巧,突出了画面重点。

  东明草堂系天一阁建成之前范钦的藏书处。范钦(1506―1585),字尧钦,号东明,故题其书室为"东明草堂",又称"一吾庐",现东明草堂于1980年重建。

  范氏故居原系范宅的东厅,后为范氏后裔居住生活之处。它处于高墙环绕的天一阁藏书楼之外,做到了生活区与藏书区相互隔离,是范钦为保护藏书的精心安排,现建筑为清道光九年重建。

  司马第即范钦宅第,环境幽雅,位于月湖深处,林木荫翳,规模丰敞,于1996年恢复司马第台门、耳房。

  宝书楼天一阁又称宝书楼,建于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1566)之间,为明兵部右侍郎范钦藏书处,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私人藏书楼。

  范钦取"天一生水"之说,以水制火之义,建筑书楼。楼上一大间,楼下成六间,并名为天一阁,且在阁前凿池蓄水以防火。

  清康熙四年(1665),范钦曾孙范光文又在阁前叠山理水,建筑园林。园林以"福、禄、寿"作总体造型,用山石堆成九狮一象等景点。风物清丽,格调高雅,别具江南庭院式园林特色。

  范钦原有藏书7万余卷,现尚存1.7万余卷,大部分为明代刻本和钞本,不少已是海内孤本,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为特色,**后,经文物工作者多年访求和当地藏家的慷慨捐赠,阁藏古籍已达30万卷,其中善本8万余卷,蔚为大观。

  尊经阁中国历代尊崇经学,各省、郡、县学中均建有尊经阁,用以珍藏经籍。此阁原在宁波府学内,系光绪年间重建的重檐歇山顶建筑。1935年宁波地方人士筹款维修天一阁时移建于此。

  明州碑林共计有碑173通,其中*90通是1935年从宁波府学、县学等处迁来。碑林中保存了自元世祖至元二十九年至清光绪二十四年先后16次重修府学的碑记。还有格言、箴言、学田、学山、进士题名等碑,反映了学校教育的内容、经费来源和人才培养情况。

  千晋斋民国时期,甬上学人马廉藏有晋砖千余枚,颜其藏室曰"千晋斋"。后捐赠天一阁,特辟一室陈列,仍用其名。

  东园位于天一阁东南,占地约6000*方米。自1959年始,*整土地,种植竹木,移迁石亭、铁牛、石虎于此,园林初具雏型。1974年将搜集的69通碑石嵌入围墙。1982年东园扩建,挖土成池,堆土为山,环园建廊,又移建清末建筑两幢,于1986年告竣并对外开放。

  百鹅亭明万历年间遗物,为墓前祭亭,原在祖关山,1959年移建于此。此亭结构精巧,雍容华丽,枋额等处雕有"鱼跃龙门"、"双狮戏球"、"海马跃浪"、"麒麟招宝"等图样。

  凝晖堂为砖木、石柱结构的清代建筑,内陈列收藏的明清帖石,有明代上石的"神龙本"《兰亭序》、文征明小楷《薛文明甫墓志铭》等。书香墨香,相得益彰。

  麻将起源地陈列馆麻将是中国博弈文化的集大成者,由马吊牌、骰子和宋代三十二张宣和牌化合而成,它的整合、流传、发展都和宁波息息相关。我们利用麻将发明人陈政钥先生(清道光年间的三品官)家族的宗祠,分"麻将的历史和文化"、"麻将与宁波"、"世界各地麻将牌展示"三部分,并配以中式、西式两间棋牌室和"三缺一"的塑像向观众呈现了麻将的历史和发展,理清了麻将源流的脉络。本陈列重在展示麻将运动的趣味性和益智性,旨在提倡健康文明的竞技麻将运动。目前,是国内唯一一家以麻将为主题的专题性陈列馆

  秦氏支祠建于1920xx年到1920xx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xx余*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

  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

  花轿厅宁波花轿又称万工轿,以其做工精细而著称。展出的花轿高3米,长1.5米,宽95厘米,木质透雕,漆朱贴金,给人金碧辉煌之感。

  传说南宋小康王赵构被金兵追杀,幸得一个宁波村姑相救。脱险后,两人约好来年接村姑入宫,但两人所约暗号泄露,于是赵构下旨浙东女子皆封王,出嫁时可穿戴凤冠霞帔,乘坐龙凤花轿,官员遇见,文官下轿,武官下马。于是从南宋开始,宁波姑娘出嫁坐花轿的民风愈来愈盛,花轿制作也愈来愈考究。

  南园

  位于天一阁藏书楼之南,占地3400*方米,是天一阁扩建一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于1996年动土,历时二年,园以水为主,水岸聚而不分,池岸迭石玲珑。池畔为临水的主体建筑"水北阁";池南面建"抱经厅"。整个园林简洁、清晰,给人以闲适、雅逸和*静之感。

  银台第(官宅)博物馆银台第位于月湖北岸,偃月堤边,建于清道光三年(1823),原为嘉庆十年进士、通政司副史童槐的私宅。童家为诗书礼仪世家,童槐之子童华中道光十八年进士,曾以礼部尚书入南书房行走,为光绪皇帝老师;其孙童祥熊,中光绪九年进士;所以童府有"一门三进士"的说法。在1999年的月湖历史文化景区一期建设工程中,银台第得以修复,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陈列布展和管理,成为展示清晚期到民国宁波官宦人家家居艺术的专题性博物馆,并荣获20xx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最佳创意奖"。

  陈列保留了传统的建筑格局,在"如何利用古建筑搞陈列"的问题上进行了一些探索。通过绳武堂(主厅)、今白华堂(祭祀厅)、书房、议政厅、家塾、宴*厅、雅玩室、沐浴房、绣房、卧室、佛堂、磨房等场景式陈列,全面反映了清朝中晚期宁波官宦学士人家的生活环境、家居艺术和蕴含的社会性与社会关系。

  白云庄位于宁波市西郊的白云庄,原为明末户部主事万泰的庄园,因其子万斯选著有《白云集》,死后葬于此地,故名"白云庄"。我国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黄宗羲先生曾讲学于此,故又称证人书院,现为省级文保单位。黄宗羲(1610―1695),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黄竹浦人。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倡导以经学为本,以史学为辅,独创了"经世致用"为宗旨的学风,形成了我国学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史学派别――浙东学派。康熙七年(1668)应邀来甬讲学,培养了一大批学术人才,其中就包括"布衣史家"万斯同,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全祖望,四明学风顿开。清末白云庄逐渐荒废,至1986年得以重修,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管理,主体建筑为五开间三进木结构*屋,四周围墙,环境清幽。

  伏跗室伏跗室位于城西孝闻街91号,坐西向东,为五间两弄三厢房木结构楼房,是浙东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冯孟颛先生(1886―1962)的藏书楼,现为市级文保单位。"伏跗"源出《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狡兔伏于跗侧"句,意为"伏处乡里不抗显,而致力于学"。

  1962年,冯孟颛先生长孙冯孔豫代表家属,遵照冯老的遗嘱,将全部藏书260余箱*10万卷,捐献给国家。伏跗室现由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进行管理。楼内现有《冯孟颛先生*身事迹陈列》,用大量图片资料和事物生动翔实的介绍了冯老的生*简历、著述成果、藏书业绩,以资纪念。

  位游客,我们即将到达的景点是宁波著名的藏书楼——天一阁,它位于宁波城西月湖之畔的天一街上。1982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荣获国家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

  天一阁藏书楼自明代创建以来,至今已有440年历史了。它以藏书文化为特色,素有“南国书城“的美誉,是融社会历史、艺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

  天一阁占地26000*方米,它环境幽雅、园林精美、建筑古朴,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总体布局由藏书文化区、园林休闲区和陈列展览区三大功能区组成。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天一阁的西大门,眼前雄踞大门两侧的是一对清代石狮。在古代,只有官府及官宅门前才能摆放。木结构的大门,是迁移重建的清代建筑。大家顺我的手指看去,“南国书城“这四个字由中国著名国画大师潘天寿所书,现在所看到的大门两旁的对联是钟鼎文,由当代版本目录学泰斗顾廷龙先生所作,读作“天一遗形源长垂远,南雷深意藏久尤难”,对联说明了天一阁藏书楼历史悠久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藏书楼以后的感叹心情。黄宗羲号南雷,他登天一阁后曾感叹:“读书难,藏书尤难。藏之久而不散,则难之难矣”。后面一幅对联则为*代文学家、原***长郭沫若所书,上联是:好事流芳千古;下联是:良书播惠九州。郭老先生曾于1962年10月连访天一阁两日,高度评价了这座文化宝库的重要价值。各位游客现在请跟我进去游览。

  看了“四年级天一阁导游词”的人还看了: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8)

——湖北晴川阁导游词优选【5】篇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禹碑亭。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蜂,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说,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间这块碑才被人们发现,并被人摹刻于三峡的夔门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禹碑上共有77个字,文字奇特难识,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还有人断其为“篆书”,历代想辨识者众多,但都不能解其中义。虽各家解释都不相同,但都认为碑文大意是: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至此以后,禹碑闻名天下,被摹刻于全国各地的名山之中,大江之畔。晴川阁的禹碑就是清朝著名文人毛会建历尽千辛万苦自衡山摹刻于此,后又摹刻于西安碑林。但晴川阁的原碑已毁,现在的这块是从西安碑林摹刻于此。历经了百转千回,才得以呈现于此。

  这个大殿叫禹稷行宫,也就是禹和稷的别墅。“禹”就是指治水英雄大禹,“稷”则是指后稷,是大禹的助手。相传大禹治水,救民于水火,稷则教民种植五谷杂粮,救民于饥寒,由此禹稷得以并称。

  再看这块无字碑,它是明代的遗物,用整块的汉白玉雕刻而成。1983年出土时是断裂的,经修复成现状。或许大家在全国各地见过不少类似的碑,但我们此刻所见的这块却同大禹治水有着不解之缘。古神话传说龙生九子,九子九样,都似龙非龙。这只看起来像龟的,也是龙子之一,名叫赑屃。传说赑屃好负重,背负着三山五岳到处兴风作浪,而大禹降伏它以后,它转而帮助禹治水,并立下汗马功劳,大禹为表彰其功绩,便让它背着这无字碑漫游神州大地。大家想想看,禹表彰其功绩,却为什么碑上一个字也没写呢?之所以只字未写,是为表明它功绩卓著,书之不尽。告诉大家区别赑屃和龟的一个简单的方法:看它的脚,龟足像鸭掌,有蹼;而赑屃的脚和龙爪一样,五指是分开的。

  这个圆形的透雕物,叫“落地罩”,也叫“垂花门”。你若细心的观察体会,则会发现上面许多有趣的装饰。大家请看落地罩的上方有一块雕刻牌,若直观地看其外形像“凤”字的外框,因此,此牌叫“凤”字牌。这个牌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龙,上方正中间有一个珠,合起来为“双龙戏珠”之意。珠的下面是一个“寿”字,“寿”字下缀着两枚方孔钱币;上方则刻有一只倒飞的蝙蝠,这里,“倒”通“到”,“蝠”通“福”,合起来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因牌中包含有“龙”、“凤”,所以又称“龙凤呈祥”。以上这些都反映了清代建筑的装饰技巧。再看上边横梁上的木刻图案中,有四个小海马,其寓意为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功绩名扬四海。大殿廊檐下的“万世蒙泽”四字门额,意思是大禹治水使世世代代炎黄子孙享受幸福和快乐,是由书法大师沙孟海所书。檐柱上的这幅对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申

  八年于外*成河汉江滩

  上联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新婚时也只在家呆了几天;下联意为大禹经过八年治水,治理了黄河、长江、汉水、淮河等河流。这幅对联是书画大师刘海粟的手笔。院子两边廊亭的壁画,体现了古时的社会风情。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的是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三楚胜境”之称的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东对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清顺治年间文人程封在其《登晴川阁》诗中写道:“凭栏高倚半江秋,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用“楚国晴川第一楼”冠誉晴川阁是不为过的。

  晴川阁由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包括主楼、禹稷行宫和铁门关。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去领略一番这座历史上与黄鹤楼齐名的古建筑群的风采吧。

  晴川阁主楼,又称晴川楼。它始建于明代初年,为当时汉阳知府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历史上晴川阁屡毁屡建。明清两代,晴川阁先后进行了五次维修,其间遭受最大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明末农民起义中,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几乎成为废墟;另一次是太*天国运动中,太*军在武汉与清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战乱中晴川阁毁于大火。屡毁屡建的晴川阁重建后规模一次比一次宏伟,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龟山屡遭重炮轰击,晴川阁受损严重,虽未全毁,但已成摇摇欲坠之势。到了1934年,一场大飓风吹塌了晴川阁。1983年,武汉市**在重修黄鹤楼的同时,依照清光绪年间的样式修复了晴川阁。阁名是由中国佛协**、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所书。从此,晴川阁与黄鹤楼再次雄踞大江南北,楼阁对峙,交相辉映,成为江城一大旅游胜景,有“三楚胜境,千古巨观”之美誉。请大家与我一起去登阁远眺,真切的去体会一番临江而立,纵览晴川全景的独特感受吧。大家可以在此凭栏远眺,前后龟蛇之巅黄鹤楼、电视塔赫然在目。

  现在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其他的景点,此时映入眼帘的是“荆楚雄风”碑,碑上的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由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荆南观察使李振义所书。“荆楚”是指古代楚国大地,“雄风”本意是指楚国人的那种英勇顽强,开拓进取的精神。而在这里则主要是赞颂晴川阁依山傍水,居高临下的磅礴气势。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的是包含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获批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有着“三楚胜境”之称的晴川阁风景区。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东对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相得益彰,蔚为壮观。

  晴川阁风景区由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包括主楼、禹稷行宫和铁门关。

  晴川阁主楼,又称晴川楼。它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为当时汉阳知府范之箴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历史上晴川阁屡毁屡建。明清两代,晴川阁先后进行了五次维修,其间遭受最大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明末农民起义中,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几乎成为废墟;另一次是太*天国运动中,太*军在武汉与清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战乱中晴川阁毁于大火。屡毁屡建的晴川阁重建后规模一次比一次宏伟。晴川阁的历史悠久,这里的视野极好,楼台的造型也好,无愧于“楚国晴川第一楼”的冠誉。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

  洪水龙蛇循轨道

  青春鹦鹉起楼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龟山屡遭重炮轰击,晴川阁受损严重,虽未全毁,但已成摇摇欲坠之势。到了1934年,一场大飓风吹塌了晴川阁。1983年,武汉市**在重修黄鹤楼的同时,依照清光绪年间的样式修复了晴川阁。阁名是由当时的中国佛协**、中国书法家协会副**、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居士所书。从此,晴川阁与黄鹤楼再次雄踞大江南北,楼阁对峙,交相辉映,成为江城一大旅游胜景,有“三楚胜境,千古巨观”之美誉。请大家与我一起去登阁远眺,真切的去体会一番临江而立,纵览晴川全景的独特感受吧。大家可以在此凭栏远眺,前后龟蛇之巅黄鹤楼、电视塔赫然在目。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将带大家参观的是武汉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三楚胜境”之称的晴川阁。

  晴川阁位于汉阳龟山东麓的禹功矶上,东对长江,与武昌黄鹤楼隔江相望。江南江北,楼阁对峙,互为衬托,蔚为壮观。清顺治年间文人程封在其《登晴川阁》诗中写道:“凭栏高倚半江秋,楚国晴川第一楼”。晴川阁的历史虽然没有黄鹤楼、岳阳楼那样悠久,但由于其所居独特的地理环境、独具一格的优美造型以及诸多文人名士的赞咏,使它赢得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所以用“楚国晴川第一楼” 冠誉晴川阁是不为过的。

  晴川阁由三大主体建筑组成,包括主楼、禹稷行宫和铁门关。现在请大家和我一起去领略一番这座历史上与黄鹤楼齐名的古建筑群的风采吧。

  晴川阁主楼,又称晴川楼。它始建于明代初年,为当时汉阳知府倡议兴建,取唐代诗人崔颢登黄鹤楼写下的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中“晴川”二字命名。历史上晴川阁屡毁屡建。明清两代,晴川阁先后进行了五次维修,其间遭受最大的破坏有两次,一次是明末农民起义中,晴川阁作为军事要地,在硝烟弥漫的战火中几乎成为废墟;另一次是太*天国运动中,太*军在武汉与清军进行殊死战斗,在战乱中晴川阁毁于大火。屡毁屡建的晴川阁重建后规模一次比一次宏伟,清湖广总督张之洞曾亲自为修葺后的晴川阁题写楹联: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禹碑亭。相传大禹治水“功成刻石衡山”。这块石刻被后人称为“禹碑”,由于原刻在湖南衡山的岣嵝蜂,故又称“岣嵝碑”。唐朝时期就有关于禹碑的传说,当时的大文豪韩愈还为此赋诗。但是好多人寻遍衡山却未曾见过此碑。直到南宋嘉定年间这块碑才被人们发现,并被人摹刻于三峡的夔门和长沙的岳麓书院。禹碑上共有77个字,文字奇特难识,有人认为是“蝌蚪文”,有人认为是“鸟虫篆”,还有人断其为“篆书”,历代想辨识者众多,但都不能解其中义。虽各家解释都不相同,但都认为碑文大意是:禹受舜命,坚苦卓绝地治理了洪水,使百姓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至此以后,禹碑闻名天下,被摹刻于全国各地的名山之中,大江之畔。晴川阁的禹碑就是清朝著名文人毛会建历尽千辛万苦自衡山摹刻于此,后又摹刻于西安碑林。但晴川阁的原碑已毁,现在的这块是从西安碑林摹刻于此。历经了百转千回,才得以呈现于此。

  这个大殿叫禹稷行宫,也就是禹和稷的别墅。“禹”就是指治水英雄大禹,“稷”则是指后稷,是大禹的助手。相传大禹治水,救民于水火,稷则教民种植五谷杂粮,救民于饥寒,由此禹稷得以并称。

  再看这块无字碑,它是明代的遗物,用整块的汉白玉雕刻而成。1983年出土时是断裂的,经修复成现状。或许大家在全国各地见过不少类似的碑,但我们此刻所见的这块却同大禹治水有着不解之缘。古神话传说龙生九子,九子九样,都似龙非龙。这只看起来像龟的,也是龙子之一,名叫赑屃。传说赑屃好负重,背负着三山五岳到处兴风作浪,而大禹降伏它以后,它转而帮助禹治水,并立下汗马功劳,大禹为表彰其功绩,便让它背着这无字碑漫游神州大地。大家想想看,禹表彰其功绩,却为什么碑上一个字也没写呢?之所以只字未写,是为表明它功绩卓著,书之不尽。告诉大家区别赑屃和龟的一个简单的方法:看它的脚,龟足像鸭掌,有蹼;而赑屃的脚和龙爪一样,五指是分开的。

  这个圆形的透雕物,叫“落地罩”,也叫“垂花门”。你若细心的观察体会,则会发现上面许多有趣的.装饰。大家请看落地罩的上方有一块雕刻牌,若直观地看其外形像“凤”字的外框,因此,此牌叫“凤”字牌。这个牌的左右两边各有一条龙,上方正中间有一个珠,合起来为“双龙戏珠”之意。珠的下面是一个“寿”字,“寿”字下缀着两枚方孔钱币;上方则刻有一只倒飞的蝙蝠,这里,“倒”通“到”,“蝠”通“福”,合起来就是“福到了”的意思。因牌中包含有“龙”、“凤”,所以又称“龙凤呈祥”。以上这些都反映了清代建筑的装饰技巧。再看上边横梁上的木刻图案中,有四个小海马,其寓意为大禹治水的精神和功绩名扬四海。大殿廊檐下的“万世蒙泽”四字门额,意思是大禹治水使世世代代炎黄子孙享受幸福和快乐,是由书法大师沙孟海所书。檐柱上的这幅对联:

  三过其门虚度辛壬癸申

  八年于外*成河汉江滩

  上联讲的是大禹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新婚时也只在家呆了几天;下联意为大禹经过八年治水,治理了黄河、长江、汉水、淮河等河流。这幅对联是书画大师刘海粟的手笔。院子两边廊亭的壁画,体现了古时的社会风情。


天一阁导游词合集10篇(扩展9)

——长沙天心阁导游词(精选五篇)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城市的中心,是以天心古阁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自明代以来,天心阁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天心阁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期重修过,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现在的天心阁共有三层,总高17.5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由60根木柱支撑,古色古香.江南三大名楼”的说法分别为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后来加上山东“蓬莱阁”誉为“中国四大名楼”现又加上长沙“天心阁”、南京“阅江楼”、昆明“大观楼”、永济“鹳雀楼”并称为中国八大名楼。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中的“长沙四大古迹”之一,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牌楼叫做崇烈门它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在1928年“济南惨案”及在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高级官员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牌楼用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与刚才我们看过的崇烈门是同一组建筑。亭中“崇德”牌匾为蒋介石亲笔所题有“怀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个匾上的“崇”字少了一点“德”字少了一横大家不要以为写的是错别字这是蒋介石临摹了中国四大楷书之一的长沙人欧阳洵的欧体的写法其特点是不拘泥于原字的笔画。此亭内原有一门报时的午炮每天中午鸣炮三响作为长沙城计时的标准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此亭是1946年蒋介石为纪念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阵亡将士所建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再振雄风重建家园”这就是“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这副对联的由来。

  现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楼阁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了。有关天心阁的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年善化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其具体始建的年代不祥。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

  天心阁位于湖南省会长沙城市的中心,是以天心古阁和古城墙为主要景点的历史名胜,自明代以来,天心阁被视为古城长沙的标志,素有“潇湘古阁,秦汉名城”之美誉。天心阁始建于明代,清乾隆时期重修过,1938年毁于“文夕大火”,1983年重建。现在的天心阁共有三层,总高17.5米,碧瓦飞檐,朱梁画栋,由60根木柱支撑,古色古香.江南三大名楼”的说法分别为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后来加上山东“蓬莱阁”誉为“中国四大名楼”现又加上长沙“天心阁”、南京“阅江楼”、昆明“大观楼”、永济“鹳雀楼”并称为中国八大名楼。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新潇湘八景中的“长沙四大古迹”之一,前面我们看到的'这座牌楼叫做崇烈门它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纪念在1928年“济南惨案”及在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高级官员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牌楼用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现在大家看到的是“崇烈亭”他与刚才我们看过的崇烈门是同一组建筑。亭中“崇德”牌匾为蒋介石亲笔所题有“怀念烈士崇高功德”之意。细心的游客会发现这个匾上的“崇”字少了一点“德”字少了一横大家不要以为写的是错别字这是蒋介石临摹了中国四大楷书之一的长沙人欧阳洵的欧体的写法其特点是不拘泥于原字的笔画。此亭内原有一门报时的午炮每天中午鸣炮三响作为长沙城计时的标准可惜此炮早已不存在此亭是1946年蒋介石为纪念抗日“长沙三次大会战”阵亡将士所建以此激励全国军民“再振雄风重建家园”这就是“旧事难忘一声惊午梦新风振起万里看朝霞”这副对联的由来。

  现在大家往前望去的楼阁就是建于明代具有500多年历史的天心阁了。有关天心阁的最早记载是明代万历四十年公元1613年善化知县唐源的《分地方申详》其具体始建的年代不祥。初建时阁楼为一层清乾隆年间修建为两层1774年作为《四库全书》总阅官的李汪度还作了《重修天心阁记》到清嘉庆年间天心阁下的城南书院院长罗畸拨款重建为现在大家所看到的三层并增加南、北两附阁使之更加雄伟、壮观现主阁高14.6米两附阁各高10米整座阁楼仿明清时期南方园林建筑风格“不登天心阁不知古长沙。”

  古城墙1923年开始,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长沙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以市政公所**曹典球为首的一批文人提议保留天心阁下这段城墙作为文化遗迹得到认可,故拆除后的长沙古城墙仅留现今天心阁下的一段,已定格为长沙古城的唯一遗存实物供后人凭吊历史,其长度为251米,高度为13.4米,顶面宽度为6.1米

  太*军魂1852年西王萧朝贵率太*天国农民军攻打长沙,与清军鏖战,中弹殉难于天心阁,太*军以失败而告终。该雕塑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情景,为长沙少有的群体雕塑。塑像高6米,重100吨,占地54*方米,用四川将军花岗岩石制作

  月城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天心阁其坐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崇烈亭此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的彩色,以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

  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旁边的一副用篆书写的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在这里的“忘”字读“王”声,上联出自《易经》: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崇烈塔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映山楼映山楼,是长沙天心阁景区内一处集品茶、接待、牌艺、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她位于天心阁古城墙东北角,远眺湘江且遥望岳麓映山红,故名“映山楼”。其建筑风格和室内装饰具典型明清古典特色。环境幽雅、功能齐全、服务上乘,营业面积达300多*方米,具备容纳100人的大型会场,设有大小雅间12个。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他晚年因误食一种叫“火焰草”(又称“断肠草”)的.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湖南株州的炎陵县;朱熹、张轼;李芾,长沙(古称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抚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长沙三日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尽,以示忠烈;曾国藩,魏源,郭嵩焘,茗香园茗香园,位于景区古城墙之下,主要对游客提供茶水、棋牌等休闲娱乐项目。熏风亭“薰”为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因建亭之初为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此得名。1932年,长沙市首任**何元文上任,便决定将天心阁北面空地整建为儿童健康公园。公园四周用木栏围护,并沿栏植树。园内建有四个小花园,三座花台,七张水泥椅。还有秋千、滑梯、摇篮、轩轾板、吊环等玩具。又于西北高岗上建构一古典木亭,名为薰风亭。薰风,取自舜帝《南风歌》中“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辞意。其时,国难重重,民生困苦,人们期望有一种美好的社会环境,让儿童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亭内刻有一篇何元文先生所撰的《薰风亭记》与一副对联,:“何云童子无知,但看攘往熙来,尽是天真活泼;须识后生可畏,等待名成业就,毋忘园里嬉游”。此亭毁于“文夕”大火,1987年,公园于原址复建此亭,为全花岗岩结构。

  逸响亭此亭位于景区杜鹃山下,为八方单檐琉璃构筑。柱联有“绕亭绿树生新籁;隔叶黄鹂共好音。”故为众多业余戏曲爱好者所雅集,击板行腔,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其乐融融。

  古城墙1923年开始,湘督谭延闿下令拆除长沙古城墙修筑环城马路,以市政公所**曹典球为首的一批文人提议保留天心阁下这段城墙作为文化遗迹得到认可,故拆除后的长沙古城墙仅留现今天心阁下的一段,已定格为长沙古城的唯一遗存实物供后人凭吊历史,其长度为251米,高度为13.4米,顶面宽度为6.1米

  太*军魂1852年西王萧朝贵率太*天国农民军攻打长沙,与清军鏖战,中弹殉难于天心阁,太*军以失败而告终。该雕塑再现了当时战斗的情景,为长沙少有的群体雕塑。塑像高6米,重100吨,占地54*方米,用四川将军花岗岩石制作

  月城月城又称瓮城或子城,天心阁由于地势高,为攻守险要,这里便成了兵家必据之地。天心阁其坐落处因地势险要,筑有内外两城,外城分为南北两月城,月城内共设炮洞十一个,为古时重要的军事防御要塞。

  崇烈亭此亭前身为午炮亭、国耻纪念亭。1929年,为纪念济南“五三惨案”遇难同胞,拆除午炮,改建为国耻纪念亭,亭中有水泥绘制的国耻地图一帧,租割失地均涂有鲜明的彩色,以唤起民众爱国热情,该亭后毁于“文夕大火”。1946年,为纪念抗日战争“长沙会战”中阵亡的将士,当时的湖南省**在国耻纪念亭的原址建十六柱斗拱、八角歇山顶亭一座,名曰“崇烈亭”,亭额系蒋介石先生亲笔题写。

  崇烈门始建于1946年,是为了抗日战争时期长沙三次会战中阵亡的将士,由蒋介石、陈诚、张治中等人带头捐款修建的,为牌坊式建筑,全麻石打造,宽8.5米,高5.9米。崇烈门上的居中的一副对联为“气吞胡羯,勇卫山河”,旁边的一副用篆书写的是“犯难而忘其死,所欲有甚於生”。在这里的“忘”字读“王”声,上联出自《易经》:下联出自《孟子·告子上》:这两副对联对抗战将士们勇于战斗,为保民族气节勇于献身的精神给予了高度的赞扬。

  崇烈塔崇烈塔,又名白塔,始建于1946年,系抗日纪念性建筑,塔高6、6米,全麻石结构,塔基为六边形,塔身为圆盘和圆柱构成,圆柱上端顶着一个圆球,寓意地球,球面刻有中国地图,球的上方昂首屹立一头石狮,石狮明眸远望,寓意着中国领土神圣不可侵犯的民族气节。

  映山楼映山楼,是长沙天心阁景区内一处集品茶、接待、牌艺、餐饮于一体的多功能游客接待中心,她位于天心阁古城墙东北角,远眺湘江且遥望岳麓映山红,故名“映山楼”。其建筑风格和室内装饰具典型明清古典特色。环境幽雅、功能齐全、服务上乘,营业面积达300多*方米,具备容纳100人的大型会场,设有大小雅间12个。名人石刻画廊它刻绘了33位对我们湖南有过突出贡献的`历史名人,其中湘籍16人。炎帝神农氏,品百草造福于民,他晚年因误食一种叫“火焰草”(又称“断肠草”)的植物而谢世于湖南,炎帝陵就在湖南株州的炎陵县;朱熹、张轼;李芾,长沙(古称潭州)知州既湖南安抚使,南宋末期人,在元兵攻打长沙三日守城无望的情况下,领全家十九口人集体自尽,以示忠烈;曾国藩,魏源,郭嵩焘,

  茗香园茗香园,位于景区古城墙之下,主要对游客提供茶水、棋牌等休闲娱乐项目。熏风亭“薰”为一种香草,“薰风”即香风。因建亭之初为盛夏,四周清香宜人,故此得名。 1932年,长沙市首任**何元文上任,便决定将天心阁北面空地整建为儿童健康公园。公园四周用木栏围护,并沿栏植树。园内建有四个小花园,三座花台,七张水泥椅。还有秋千、滑梯、摇篮、轩轾板、吊环等玩具。又于西北高岗上建构一古典木亭,名为薰风亭。薰风,取自舜帝《南风歌》中“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之辞意。其时,国难重重,民生困苦,人们期望有一种美好的社会环境,让儿童们健康地成长,成为国家的栋梁,亭内刻有一篇何元文先生所撰的《薰风亭记》与一副对联,:“何云童子无知,但看攘往熙来,尽是天真活泼;须识后生可畏,等待名成业就,毋忘园里嬉游”。此亭毁于“文夕”大火,1987年,公园于原址复建此亭,为全花岗岩结构。

  逸响亭此亭位于景区杜鹃山下,为八方单檐琉璃构筑。柱联有“绕亭绿树生新籁;隔叶黄鹂共好音。”故为众多业余戏曲爱好者所雅集,击板行腔,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其乐融融。

  关羽战黄忠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后,刘备领兵南征,取得长沙、武陵、桂阳、零陵四郡。千百年来流传许多传说,“关羽战黄忠”即是其中一个有名的故事,天心阁后“吊马庄”等地名由此而来。传说,东汉末长沙城东南角城墙已修到今天心阁一带,关羽就是从这里攻城的(也有传说关羽是从北门攻城的)。长沙太守韩玄令老将黄忠出城迎战。关黄大战,两人都不忍杀死对手。先是关羽见黄忠马失前蹄,便放黄忠回城;后是黄忠连放两次空箭,第三箭仅射下关羽盔缨。韩玄责怪黄忠故意放空箭,命缚下处斩。正要斩首,魏延领兵救出黄忠。关羽领大军趁机攻入城内。传说关羽入城后,在今天心阁后的`一块空坪内歇马,把马吊在这里的树上,自往一边歇息。后来关羽吊马的地方成了街巷,便取名叫“吊马庄”。黄忠救出后,刘备亲自上门恭请,黄忠终于归顺刘备。

  韩玄倒脱靴“吊马庄”附*还有一条老街,叫“南倒脱靴”,也与关羽战长沙的故事有关。传说关羽攻占长沙后,降将魏延欲杀长沙太守韩玄。韩玄从城南向北逃跑,当跑到今天心阁后磨盘湾一小巷时,为骗过魏延,有意将一靴子脱下,靴尖朝南放着,自己仍向北奔走,此巷后来就叫“南倒脱靴”。魏延识破韩玄诈计,继续向北追去。韩玄逃到今**西路一小巷岔口时,又将另一只靴朝西向岔口放着,自己朝北奔去。此巷后来就叫“西倒脱靴”。魏延仍向北追,追到今又一村六堆子那里,最终刺死了韩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