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苑长春》读后感3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05-07 07:48:23 读后感

《鹿苑长春》读后感1

  《鹿苑长春》是一篇很好看的小说,里面的乔弟是一个敏感又能自得其乐的小男孩。读了这篇小说,我被小说里那些故事所打动。

  乔弟像所有七八岁的孩子一样玩心很重。爸爸让他养了一只小鹿,他像爱兄弟一般地爱它。可是顽皮的小鹿长大后,糟蹋了很多粮食,最后被妈妈杀了。他带着悲伤的心情离家出走,尝尽了各种苦头,终于明白:有时候,人也必须学着舍去自己心爱的东西,于是他又满怀希望地回家了。

  这个小说告诉我们只有舍才有得,生活中不也这样吗?种桃子只有剪去那些粗壮的看起来很重要实际却只会占养分的枝条,才能结出又大又多的桃子。就像我,是个比较喜欢音乐的女孩子。我现在正在学*古筝,为了弹古筝,挤出了很多看电视、休息和玩耍的时间。双休日,别的小朋友都出去玩,我只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有时出去玩,也是在弹完古筝后。不过我的努力总算没有白费。一次表演,我弹了一首古筝曲,得到了场下的一片掌声,心里别提有多激动了。我心中明白了,我花去了自己休息和玩耍的时间,收获了自己的才艺进步。这同样是有舍有得啊!

  乔弟舍去了小鹿,收获了人生道理。我们的生活中,同样是有舍有得的!

《鹿苑长春》读后感2

  一本四百多页的小说,花了*一周读完。当看到最后几页的时候,忽然觉得很痛苦,就像又一次经历了自己当年成长中的心痛一样难过。

  每个人都有自己一夜长大的记忆,而我的一夜长大是娘亲歇斯底里的问身心同在崩溃边缘,十五岁的我:“你是希望一直这样躺到死吗?”对于当时瘫痪五年,全身肌肉萎缩,喝水用吸管的我来说,那句话是很恐怖的一声惊雷或者说一把直插心上的刀子。

  乔迪第一次见到小旗的时候,他觉得自己太开心了。这头小鹿驱散了他在家庭中的孤独感,他的心终于被填满了。

  而当乔迪的小鹿反复破坏垦地上的作物时,这个十三四岁的小男孩几乎被无助感击败。最后乔迪的妈妈举枪射杀小鹿却只打中了小鹿的一条腿,小鹿流着血逃跑,乔迪拿着枪追,然后一枪打中它的脖子,看着它死去。

  乔迪说他再也不会这样去爱任何人或事物,无论妻子,孩子,都不会这样倾注感情的去爱。这是一场异常可怕的死亡,杀死小鹿的不是乔迪或者他的父母,而是生活的残酷。

  人总是那样的矛盾,同样的杀戮,却会带来完全不同的心情,有着不一样的说法。同样一个男孩,看着父亲杀死那头叫做“大笨脚”的熊时,是那样的欢欣雀跃。

  大概我们的一生都要经历这样的刻骨之痛,失去最宝贵的,倾注最多感情的那一部分。我们躲在夜里哭泣,在白昼努力逃避,不结婚,不生子,甚至不善待自己,都是因为自己最珍爱的那一部分被生活击碎却只能无力接受。于是只能用自己来报复遭受的命运不公。

  又或者掉转头,带着苦涩的微笑去拥抱一度希望抛弃的那一切。然后说这叫责任,这就是人生和生活。就是会经历背叛,感恩,任性的丑陋和令人恐惧的饥饿与疾病。当然也有美好的收获,甘美的食物和温暖的时刻。

  可是终究还有玫瑰色的夕阳,湖水中起舞的高鸣鹤,以及细碎的惊喜和喜悦。

  我们会发现,家庭之于自身的意义。纵使是伤痛或者背叛,也依然需要坚守下去,不能逃离。

  就这样,我们长大了。也成了那多数时候温暖,偶尔冷酷无情甚至卑鄙无耻的成年人。在人生的水面上孤独的航行,所有人,都是天空或陆地以及水里相遇的伙伴与敌人,但总要学会欣赏对方的智慧与美好。

《鹿苑长春》读后感3

  最*正在给思思读《长袜子皮皮》,自己也在前不久读完《鹿苑长春》。都是第二次阅读。《鹿苑长春》是一部描写美国南北战争后佛罗里达州垦荒区普通人的生活,充满了乡土气息,其中作者用细致的笔法描写了丛林美丽风光。主人公是一个名叫裘弟的少年和他己的伙伴儿——一只小鹿。裘弟及父母的生活虽然艰难却也充满了温馨和欢乐。皮皮是个力大无穷、满脑子充满奇妙的鬼主意但又善良、活泼的孩子。皮皮及她的游戏给现实中的孩子带来欢笑,熟悉并崇拜皮皮的孩子会一次一次的将皮皮的动作、语言演变成游戏,会对皮皮的生活充满向往。前者小说,后者童话,在我看来却有着共同的主题:童年、成长、父母。

  一、童年是孤独的。作品长袜子皮皮整体充满了明快、乐观的风格,可在细细品味的过程中,也会感到文字中流露出的孤独。皮皮的形象无论是在作品创作的年代,还是在现如今,都是具有颠覆性的意义。童年的自由在**为孩子安排好的世界里是不可容忍的,所以才有了警察来要求皮皮去上学,才有了其他“不相关”的人要去把皮皮送到儿童室去。虽然有杜米和阿尼卡参与到皮皮的生活及游戏当中,但这两个极为听话、爱干净的孩子始终脱离不了父母的呵护及管教。孩子们两种完全不同的境地时时揪动着我的心,作品中“童年的自由”是需要完全脱离父母才可以存在,那么现实也是如此吗?读到皮皮过生日的那一章最后一段话,“汤米和安妮卡跟着他们的爸爸来到院子门口,听见皮皮在他们身后大叫。他们停下来听。风在树木间呼呼响,因此她的叫声很难传到他们耳里。不过他们还是听到了。“我大起来要当海盗,”她叫着说,“你们也要当吗?”院子门外是杜米和阿尼卡及来接他们回家的爸爸,屋内是皮皮一人,皮皮的叫声很难被听到,当然他们还是听到了,皮皮在向杜米和阿尼卡说出自己的长大后的心愿,并向他们试探性的发出邀请。但即使在故事结尾杜米、阿尼卡同皮皮共同吃下了天书药片,祈祷永远不要长大,杜米和阿尼卡也没有给予皮皮答复,。皮皮及皮皮的住房“维洛。维拉古拉”在更深的意义上只是杜米和阿尼卡的玩伴、游戏场所,只是人类童年时内心深处梦想和自由的象征。相比之下裘弟似乎更幸运一些,因为他有一个理解、体贴甚至有点宠爱他的父亲。可是在童年世界里裘弟是缺少玩伴的孩子,他喜欢的草翅膀,在世的时候因为劳动、距离以及两家之间的纠葛而很少能在一起,草翅膀的夭折也彻底的断了裘弟寻找伙伴的希望。

  因为孤独,裘弟才会去要求父亲帮忙他找回失去母亲的小鹿,同时请父亲说服母亲同意他养育。裘弟精心的照顾小鹿,不惜自己不喝牛奶也要为小鹿留下食物,裘弟同小鹿说许多的内心话,讲自己同父辈们打猎的故事,小鹿给予裘弟的是倾听,裘弟从小鹿的眼神里体会是理解。回到现实中,我们做父母的有多少养成倾听的*惯?有多少能理解孩子在刷牙的过程中吹泡泡等行为?我们能理解孩子们世界中的游戏及乐趣吗?


《鹿苑长春》读后感3篇扩展阅读


《鹿苑长春》读后感3篇(扩展1)

——《女巫》读后感_读后感3篇

《女巫》读后感_读后感1

  在童话故事里,女巫总是戴着傻里傻气的黑帽子,披着黑色的斗篷,骑着扫把飞来飞去,并且有着魔法的老太婆。可在《女巫》这本书里,英国的著名作家罗尔德·达尔却把女巫想象成和*常女人一样,有着*凡的相貌,*常的工作,*常的房屋。

  可不同的是,他们有七种和*常女人不同的东西。第一,她们的手没有指甲,只有薄薄的弯爪子,所以她们总是戴着手套。不管春夏秋冬还是严寒酷暑,她们一直戴着手套,知道上床睡觉。第二,女巫都是秃子,但是她们戴上假发,就和*常女人没什么两样。第三,女巫的鼻孔比常人的大,用来问小孩子的气味。第四,女巫的眼睛中的小黑点一直在变色,是冰与火在跳动。第五,女巫没有脚趾,她们的脚方方的,却硬要挤进尖头高跟鞋里去,真是苦不堪言。第六,女巫的口水都是蓝颜色的,想蓝墨水一样蓝。第七,他们无时无刻不想消灭这些孩子。一个女巫一星期消灭一个孩子,一年就是五十二个。

  只人工小男孩在偶然间的得知她们要消灭全英国孩子们的计划后被女巫变成了一只小老鼠。然后他和姥姥一起并肩作战,一起消灭了女巫们。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的反思了一会儿。这本书中的主人公小男孩虽然变成了老鼠,但他的信念并没有消失,而是更加坚定了。而我呢,做作业时遇到一点难的题目就放弃了,而不是用另一种想法去想这道题可不可以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去做,做完以后也可以想一想这道题有没有其他的式子、其他的方法去做答案也一样。这样才叫坚持不懈。

  人生中难免会遇到失败、矛盾和不理解,但我们不能总是以来做决定,我们可以尝试着用持之以恒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这样一定会成功的!

《女巫》读后感_读后感2

  《香**巫》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是一个瑞士人写的。书中讲述了一个叫香草的小女巫的故事。她特别爱吃香草烘烤的蛋糕,喝香草浸泡的饮料,所以鼻子总是闪着绿光。小女巫在家里的一次魔法试验中不小心变出了一条头连着尾巴、没有身体的蝌蚪龙,帮她拿到了梦寐以求

  《香**巫》是一本很有趣的书,是一个瑞士人写的。书中讲述了一个叫香草的小女巫的故事。她特别爱吃香草烘烤的蛋糕,喝香草浸泡的饮料,所以鼻子总是闪着绿光。小女巫在家里的一次魔法试验中不小心变出了一条头连着尾巴、没有身体的蝌蚪龙,帮她拿到了梦寐以求的飞天红扫帚。小女巫还在空闲的时候来到人间的学校,利用魔法教育了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

  这本书是一篇长诗,句句分行,还挺押韵,很适合朗诵。翻译这本书的人真不容易。

  我很喜欢书里的插图。插图夸张,细节生动,我觉得书中的人物就应该是这样的。

  书中的语言夸张、幽默。比如女巫的咒语很有意思,我说两个给大家听听。

  变出恶龙的咒语是——

  蜗牛的涎,女巫的瘤,

  这就变成龙的头。

  蚊子化作龙的背,

  龙尾重要不能丢。

  洋葱皮,蛤蟆油,

  外加一只白老鼠,

  霍库斯,伯库斯,

  一条猛龙变成功!

  把自己变苍蝇的咒语是——

  施罗底,多罗米,

  山羊蹄子,苍蝇屎,

  外加三叶草,阿嚏!

  苍蝇苍蝇快飞起!

  大家也来试试吧,说不定真的会灵验呢!

《女巫》读后感_读后感3

  一天,妈妈给我买了一本书,名字叫《女巫》。我可高兴了。

  《女巫》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罗尔德-达尔。他出生于英国威尔士的兰达夫。这本书曾三度获得“爱伦-坡文学奖”、“世界奇幻文学大会奖”。

  《女巫》这本书很有趣。主要讲了姥姥告诉“我”英国的女巫很多,而且是全国最坏的女巫。然后又告诉“我”怎样识别女巫。有一次。“我”一不小心来到了女巫们开会的地方,结果被女巫们用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变成了老鼠。最后“我”又把86号配方慢性变鼠药倒进了女巫们的饭碗里,让所有的女巫都变成了老鼠。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当我读到“我”碰见女巫时,我觉得也在害怕的发抖。当我读到“我”被女巫便成了老鼠时,我也觉得害怕、绝望。仿佛自己真的变成了老鼠似的。当我读到“我”打败了女巫时,我心里无比的激动和高兴,我真为小作者的成功感到高兴呢!

  读了这本书,是我知道了世界上真的有女巫。我还知道了如何识别女巫:女巫不管是冬天还是夏天都戴着手套,只有睡觉时才不戴。女巫的鼻孔比较大,外面有一层粉红色。她的口水是蓝色的,和蓝墨水一样,都可以写字了。还有,女巫比较厉害,如果有一个小孩住在女巫的对面,女巫就会用大鼻孔把他她闻出来。女巫闻小孩的味道就像狗屎的味道。还有,不要以为你洗澡洗干净了女巫就闻不出来你了。告诉你,你越干净,女巫闻出你来就越臭,如果你长时间不洗澡,你越脏,女巫就越难把你闻出来。

  我建议大家都去读这本书。


《鹿苑长春》读后感3篇(扩展2)

——《简爱》读后感-读后感3篇

《简爱》读后感-读后感1

  我不在乎前路的坎坷,也不在乎人世的烦扰,我只当一切都是一场意外或华丽的相逢,而我选择的只是敞开心扉,用最简单的方式去爱。

  ——题记

  她,很坚强。即使她自小无父无母,即使她被舅母虐待,被所谓的表哥嘲讽,欺凌。她也没有沉沦在所带来的种种不幸,而是从不放弃,哭过之后,便擦干眼泪,笑着面对一切苦难。

  这是一种爱,一种不屈的爱。

  她,很执著。即使在学校里受尽侮辱,承受着肉体的疼痛以及心灵的摧残。她也没有放弃,而是将羞辱与悲愤转化为一股无形的力量,最终取得了所有人的理解与尊重。

  这是一种爱,一种不懈的爱。

  她,很自爱。即使在罗切斯特面前,她只是一个地位卑贱的家庭教师,她也没有感到自卑。她始终认为所有人在精神方面都是*等的,从来没有高低之分。

  这是一种爱,一种自信的爱

  她,很自重。即使她深深地爱上了罗切斯特,即使她与自己所爱之人即将会永远在一起。她也在得知了罗切斯特有一位未逝的妻子时,执拗的转过身去,忍着心中无比剧烈的疼痛,最终,选择了放手。

  这是一种爱,一种自尊的爱。

  她,很善良,在得知罗切斯特为了拯救妻子不幸双目失明.躯体严重残疾,完全丧失了生活能力,而同时又妻亡财毁时,即使罗切斯特先生已不复往日辉煌,她也没有忘记罗切斯特先生的好,以及他曾经对她深切的爱,于是她带着自己全身心的爱再次投入了罗切斯特先生的怀抱,用行动诠释着爱的真谛。

  这也是一种爱,一种无私的爱。

  简爱,简单的爱,在我看来她拥有一个再美好不过的名字。当然,她也拥有着一颗最纯净的心,因为,在她的心底深处有着一份正直,善良,无私,自尊所凝结起来的最无瑕的爱,而这份爱,有着世间最简单,纯粹的东西。

  人生之路漫漫无边,我们曾洒下泪水,也曾笑着面对,我们向往光明,却始终活在黑暗之中,我们望向宽阔*坦的大路,却被荆棘一次次的灼伤。这条路,太漫长,一点一点消磨着我们的青春,让我们一次一次濒临绝望。可是,只要我们满怀希望,始终坚持不懈,自尊自爱,我们一定会在人生之路上大放光彩.

  简爱,一个原本幼稚的女孩,随着岁月的消逝,慢慢的长大,有了很多的变化,她变得成熟了,变得坚强了,可是唯一不变的是她对爱的执着以及她心中的那份最简单的爱。

  而在我心中,简爱就像一个充满智慧、充满爱心并努力使自己生命得到最大张扬的精灵。她的生命,犹如彗星般闪亮和美丽,她的爱,犹如钻石般璀璨和无瑕。

《简爱》读后感-读后感2

  《简爱》是一本必读名著,这本书具有完整有致的故事情节,具有鲜活形象的故事人物,也具有震撼人心的启发意义,因此说,《简爱》是一本好书,是一本具有教育意义,具有启发价值的精品书籍。

  一本好书不仅可以让人汲取到宝贵的文学知识,更加可以发人深省,叫人学会很多做人的道理,而简爱就是这样一本精品好书,它其中所涉及到的关于女性独立和自尊的精神品质,着实让人感到震撼无比,也让人觉得受益匪浅。

  在书中,简爱是一个极其自尊、自爱、自强的女人,她不会因为利益与权欲迷失自己的本心,更不会因为虚伪的爱情而放弃自己的骄傲。相反,在那样一个黑暗无情的社会背景之下,简爱一直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事情,一直本本分分守着自己的本心,丝毫不允许别人践踏自己的'自尊,欺骗自己的感情,主宰自己的生活,试问这样一个伟大的女性,如何不让人感到佩服呢?

  简爱说过,他与罗切斯特的对话并不是简单的躯体交流,而是两个完完整整的灵魂在对话,而他们这样两个不同阶层的人此时此刻是一同站在上帝脚下的,他们谁也没有比谁高一等,谁也没有比谁矮一截,他们是完全*等的,即使他们的社会地位不一样,但他们的精神地位是一样的。当我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深深感觉简爱是一个不惧强权,不怕世俗的女人,她是那么的强悍,那么的勇敢,那么的有主见,那么的有自信,这让人觉得她是一个新世纪的女性,甚至我觉得新时期的女性都没有她那么前卫,那么果敢。因此,我觉得把简爱作为女性的一个楷模,这无疑是一件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事情。

  简爱说过,人可以是卑微的,但人绝对不可以认为自己是卑贱的,一个女人绝对不可以自我诋毁,更不可以随意放纵自我、迷失自我。因此,当你遇到一些坎坷和挫折的时候,你必须勇敢的跨过去,而假如你能力有限无法避免逃离的时候,你就要坦然去面对,勇敢去忍受,否则你留给别人的只有软弱和愚蠢的印象。因此,不管处在什么情况下,一个人必须要勇敢,必须要坚强,即使自己过得很狼狈,很悲惨,但也不能放弃一些底线,不能丢失最为重要的尊严,尤其是对一个女人来说,更要时时刻刻的注重自尊和自爱,切不可让任何人小看自己,侮辱自己。

  总之,读完《简爱》这本书之后,我学会了很多,也懂得了很多,我知道对于一个人来说,贫穷不算什么,卑微不算什么,失败也不算什么,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拥有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拥有一种自傲自强的品质,这样方不会辜负自己,不会委屈自己。

《简爱》读后感-读后感3

  简爱,是一个始终伫立在文学史中无法磨灭的名字。而我在她的身上找到了生命的答案,在她*凡的外表下看见了她闪光的灵魂。

  简爱是个贫苦的孤儿,但生活的不公从未使她丧失希望,她用自己内心深处的无数细小光芒照亮了身边的茫茫黑暗。让自己本*凡的一生成为了奇迹般的存在。

  简爱是最顽强,不畏人间冷暖的坚石。舅妈里德太太的虐待,布洛赫斯特先生的欺侮,好友海伦的去世都未曾使她失去内心的那分坚毅。她始终用自己坚韧不拔的性格与命运顽强抗争,最终让命运都折服在她的脚下。正是她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让她如一把宝剑一般,愈是磨砺,愈是锋芒毕露。

  简爱亦是那个灰暗年代里一束追寻*等的光。当她面对身份地位都高于自己的罗彻斯特时,她铿锵有力的一句话令古今中外都为之震惊:“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一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如果上帝赐予我一点美,许多钱,我就要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凡微小而自卑,正相反,她像一只逆流而上的孤舟,在汹涌而浑浊的江流中找寻她所希望的自由与*等。

  简爱还是温暖善良的一把火。尽管曾经发誓再不将里德太太看做亲人,但在其弥留忏悔之际,还是选择了原谅她以往的所作所为。阿黛尔虽不是她的亲生女儿,她却依旧对她温柔以待,呵护有加。哪怕罗切斯特曾欺骗了她,隐瞒了自己已婚的事实,简最终还是放心不下他,放弃了钱财回到他的身边。她就同初升的太阳一般,用最明媚的光芒照亮了人心。

  简爱也是一股纯净,不慕名利财富的清流。她在富有却已经结婚的罗切斯特面前决绝地转身离去,不因他的钱财而产生一丝动摇。在叔叔将大笔遗产留给她后,她又将其给了自己的亲人们,重新回到已经残疾且一无所有的罗切斯特身边,陪伴他走完往后余生。她用自己满天星一般的纯洁高尚告诉人们,真情非金钱所能衡量。

  作者夏洛蒂将自己融进了简爱这个形象里,让大众看到这样一个挺立于高山之巅的女性形象。也让我明白,一个人只有敢于向命运索取抗争,才会被生活温柔以待,才会让自己的一生有存在的意义。


《鹿苑长春》读后感3篇(扩展3)

——《傻子》读后感3篇

  《活下来的是傻子》是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中的一篇,主要内容讲的是:客机在大沙漠中失事了,幸存者在沙漠中寻找水源时,一次次的被海市蜃楼愚弄,最后那些人都绝望了,唯有那个傻子相信一定有水源存在。有一次,他在一个高的沙丘上发现了一个水潭,大家都认为这次一定又是海市蜃楼,只有傻子认为那是真正的水源并走向水源,其余的人却没有同他一起再次寻找希望,突然沙漠中刮起一阵风暴,此风暴刮了三天,那些幸存者均被埋入了沙漠中,只有在水源旁的傻子安然无恙。

  故事中所谓的正常人都被风暴埋葬了,然而,杀害他们的真正凶手却不是自然界中的风沙,而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为失去了信念。傻子之所以活下来,正因为他坚信沙漠中一定有水源存在。

  我们不能对生活绝望,再怎样都应该有一丝信念。如果说绝望是黑暗的,那么信念就是在这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希望。著名诗人顾成曾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但很多人却早早地在黑暗的绝望中迷茫了,他们只能看见更加黑暗的一面,他们放弃了信念,放弃了寻找光明的希望。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失败。

  《活下来的是傻子》是感动小学生的100个故事中的一篇,主要内容讲的是:客机在大沙漠中失事了,幸存者在沙漠中寻找水源时,一次次的被海市蜃楼愚弄,最后那些人都绝望了,唯有那个傻子相信一定有水源存在。有一次,他在一个高的沙丘上发现了一个水潭,大家都认为这次一定又是海市蜃楼,只有傻子认为那是真正的水源并走向水源,其余的人却没有同他一起再次寻找希望,突然沙漠中刮起一阵风暴,此风暴刮了三天,那些幸存者均被埋入了沙漠中,只有在水源旁的傻子安然无恙。

  故事中所谓的正常人都被风暴埋葬了,然而,杀害他们的真正凶手却不是自然界中的风沙,而是他们自己,因为他为失去了信念。傻子之所以活下来,正因为他坚信沙漠中一定有水源存在。

  我们不能对生活绝望,再怎样都应该有一丝信念。如果说绝望是黑暗的,那么信念就是在这黑暗中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走向希望。著名诗人顾成曾说:“黑夜给了我一双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但很多人却早早地在黑暗的'绝望中迷茫了,他们只能看见更加黑暗的一面,他们放弃了信念,放弃了寻找光明的希望。等待他们的只能是失败。

  《傻子》是叶圣陶爷爷《稻草人》童话集中的一个故事。这个故事的的主人公虽然很“傻”,很“笨”,人人都喊他“傻子”,但他是真的傻吗?

  故事讲的是傻子一出生,父母养不起他,就偷偷把他放到育婴堂墙上的大抽屉里。他长大后被木匠领去当徒弟。有一夜,傻子和师兄在做夜工。傻子让师兄去睡觉,自己一个人来锯木头。师兄去睡觉了,傻子锯了一整夜。等师傅醒来后一看,只有傻子一个人在锯,另一个徒弟却在睡觉,气极了,要打师兄。傻子说是他让师兄睡的。师傅就气的一边打他,一边骂他傻子。有一天,傻子捡到了一小口袋银元,他傻傻的一直等人来找,等到大半夜才等到了遗失银元的老奶奶,把银元还给了老奶奶。他的傻换来了老奶奶开心的笑。又一天,傻子领到了两块糕、两个馒头。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群难民,他就把所有吃的都给了难民。还有一回,国王打了败仗,在广场上发怒,傻子对国王说:“国王,你要杀一个人解气就把我杀了吧!”没想到,这句话换来了国王的慈爱。国王对傻子说:“谢谢你教训了我!”傻子最终获得了大家的认同。傻子不是真的傻!善良的人,即使“傻”,也是可爱的。

  傻子善良、乐于帮助别人、不怕自己吃亏的精神值得学*,我们都要做一个善良的、乐于帮助他人的人。


《鹿苑长春》读后感3篇(扩展4)

——《火龙》读后感3篇

  最*,我有幸读了一本幻想小说《我捡到一条喷火龙》。这本书是作家彭懿叔叔写的。这本书主要讲述了十二岁的小男孩夏鸟鸟,在一个苦寒的雪夜,从乌桕中捡回一条喷火龙,尽管这条喷火龙已经奄奄一息,变成了一条蜥蜴大小,但是在夏鸟鸟的精心呵护下,它成功重生,变成了巨龙,在最后一刻帮助小主人打败了来自魔界的凶恶魔龙“烈火黄焰”。另一条魔龙“烈火蓝焰”,则成为夏鸟鸟的同窗好友,永远留在温馨的人间。

  这本书中的英雄气概与百结愁肠,在字里行间交缠,激动人心的的故事,掩不住淡淡的诗意忧伤。作者说:真诚的情谊,能将一头魔龙变成你生死与共的挚友。也就是说:对别人真诚的情谊,能让一个作恶多端的人变成一个积自已同甘共苦的'挚友。这部小说告诉我:朋友之间的友谊最珍贵的,只要以真诚相待朋友,在最危急的时刻,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他们都会出现在你的身边,来帮助你化险为夷。

  所以,在*常的生活中,要友善代人,别人才会帮助你,和你交朋友,和你患难与共。

  《我捡到一条喷火龙》是彭懿写的精灵飞舞幻想小说,他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他创造的第二个世界让我感到十分熟悉,的确有时“我的人已飞进了这本书,而坐在那翻书的,只不过是一具没有生命的躯壳而已。”

  小主人公——夏鸟鸟打的是《魔兽争霸》,骑的是山地车,过的是*常人的生活,没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爱给人取外号、乱吃东西。不该信的偏信,该信的偏不信。还爱讽刺人,却是一个有着不凡童年的魔界之子,5岁失去了五彩鸟妈妈、爸爸成了“植物人”,自己被流星击中,和树妖婆婆【其实是变**的绿毛怪物(恶龙)】、突然来到自己身边的“枯叶蝶”奶奶相依为命,7年后,他的爸爸突然苏醒了过来,他被树妖婆婆带到了一个叫魔界的地方,差点被“烈火红焰”(树妖婆婆)骗开了龙谷的大门,因为“烈火蓝焰”喜欢上了人间,“烈火蓝焰”阻止“烈火黄焰”把夏鸟鸟带回魔界,可是两条恶龙中的“烈火黄焰”又潜回了人间,小主人公在乌桕林捡回了“第299代天罚之门守护者喷火龙”。尽管它已缩成了迷你龙,但在夏鸟鸟的精心呵护下,在最后一刻帮小主人打败了“烈火黄焰”,拯救了魔界。

  这本书告诉我们:友谊,能将邪恶化为乌有。

  最*我读了一本《我捡到一条喷火龙》,这本书是彭懿写的。这本书是幻想故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这个故事主要写的是:12岁男孩夏鸟鸟,在一个寒苦的雪夜,从乌桕林中捡回一条喷火龙。尽管已气息奄奄,变成一条蜥蜴大小,但在夏鸟鸟的精心呵护下,它成功重生,变成巨龙,在最后一刻帮住小主人打败了来自魔界的凶恶魔龙“烈火黄焰 ”。另一条魔龙“烈火黄焰”,则成为夏鸟鸟的同窗好友,永远留在了温馨的人间。

  分别前夕,夏鸟鸟骑在巨龙背上,翱翔于魔界大地。他看到一个冰封的小湖,那就是“镜泉”——他的妈妈栖居的地方。他妈妈原来是一只来自魔界的五彩鸟...... 英雄气概与百结愁肠,在字里行间交缠,激动人心的故事,掩不住淡淡的诗意忧伤。

  我的启发是:夏鸟鸟你真勇敢,经历过风风雨雨可是你不怕,让我知道了你的独立。你的妈妈虽然是一只来自魔界的五彩鸟,但是你用自己的勇敢战胜了凶恶的魔龙。

  谢谢彭懿叔叔写给我们这么美的故事。


《鹿苑长春》读后感3篇(扩展5)

——《论语》读后感_读后感3篇

  《论语》是一部年代久远体量博大内涵丰富道理深奥文字怪僻的*古文化经典。《论语》是"语言的论纂"是一部言行录主要是孔子弟子及其后学追记孔子的言行。其内容以伦理教育为主涉及哲学历史社会经济军事文化艺术宗教等诸多方面。特别是以"仁义"为核心的忠恕孝悌宽信敏惠智勇刚毅温良恭俭让等道德规范或者说从朴素的自然法则中演绎出来的生命的大智慧确实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水*时至今日仍不乏借鉴意义和实用价值。

  孔子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其思想学说是以"仁义"为核心的德政与礼治其天道观是唯物崇尚自然的其人生观是重实践重人伦重内省而积极投身于社会现实其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启发疏导的普及教育其经济理念是"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达以得民安民其军事思路是"足兵""武备"以反对擅灭人国擅灭人祀的战争征伐而不一般地反对所有战事。同时孔子穷其大半生的精力立杏坛以授学开私人教育之先河救典籍于整理弘传统文化之流播。"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成就了孔子"万代师表"的悠悠英哲名;《诗》《书》《礼》《乐》《易》彰显了圣人"世界先贤"的熠熠赤子情。

  孔子仰其忧患心思与情怀诵诸道义仁德文章影响千秋彪炳万里。以"仁义"为内核以"中庸"为准绳的伦理哲学以及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天下"为理想的儒家学说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霜雪雨而长青犹茂成为*社会的立国安民思想。传统的儒家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理论蕴含着许许多多人生哲学和做人的道理。阅读儒家经典可以使人知识更丰富头脑更清醒更加有智慧更加勇敢和勤劳;还可以提高人们的修养使人们懂得诚信仁义礼让善良谦虚友爱是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的最基本要求。

  *传统文化它不仅在历史进程中产生过巨大影响而且在现代社会仍能发挥很大作用。当今由于我国*年来对学生人格素质道德品质培养的关注度不够青少年道德品质暴露危机。现在强调少年儿童阅读传统文化经典尤为必要弥补道德教育的缺憾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计有《学而》、《为政》、《八佾》、《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乡党》、《先进》、《颜渊》、《子路》、《宪问》、《卫灵公》、《季氏》、《阳货》、《微子》、《子张》、《尧曰》。

  《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问答,它是儒家思想所依据的经典。

  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他父亲孔纥,又名叔梁纥,曾做过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宰,本身属于贵族阶级下层的“士”。他的母亲姓颜,名叫征在。孔子3岁时,父亲就死了,17岁时母亲也死了。孔子青年时,曾做过管理仓库(委吏)和管理牛羊(乘田)的小吏。后来孔子精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孔子的政治主张是“礼”和“仁”的学说。他生活于春秋大变革时代,他反对以政、刑来强迫人民服从。他所说的“礼”,是一种政治秩序,他所说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规范,当然,这种仁和礼是有上下、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的。动荡不安的春秋时代,诸侯为了争霸,是讲究实力,着眼于利的,所以未能采纳孔子“仁”的政治主张,孔子也没有被重用。孔子师徒颠沛流离14年周游列国,于公元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返回鲁国,这时孔子已是白发苍苍的68岁的老人了。但孔子用他晚年的精力,集中整理古籍——“六经”。

  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享年72岁。他的弟子和再传弟子辑录其言论,编成《论语》一书,共20篇,计492节,合计12700字。《论语》记到孔子晚年的学生曾参的死为止,其中保留着孔子生*、思想学说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教育思想和教学活动的重要材料。它是我国一份十分重要的文化遗产,也可以说,它可作为*历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书。

  孔子从他的政治、哲学和心理学观点出发,认为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和礼。所以他主张“为政以德”,这反映了当时人的价值的提高和奴隶要求**的时代特征。因此,孔子的道德观是适应时代潮流的,具有进步意义的。孔子所谓“礼”,其核心是“正名”。在孔子看来,周礼最重要的原则是尊尊与亲亲。为了贯彻亲亲和尊尊的原则,孔子提出“正名”的主张,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无所措手足。”(《论语·子路》)所以,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论语·颜渊》)作为“正名”的具体内容。就是说,为君者要使自己符合于君道,为臣者要符合于臣道,为父者要符合于父道,为子者要符合于子道。在等级森严的奴隶制社会里,上下尊卑的关系是靠“礼”来维持的。因此,孔子对于不按自己名分行事的人和事进行批评。如他批评鲁国大夫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熟不可忍也?”(《论语·八佾》)鲁国的三桓在祭祖时,唱起天子祭祀“相维辟公,天子穆穆”的《雍》诗,也受到孔子的指责。

  孔子道德思想的范畴,主要是“仁”。孔子主张“仁”,在《论语》中有多重涵义。一是“仁者爱人”;二是“克己复礼为仁”;三是“仁者人也”。郭沫若在《十批判书》中说过:孔子“这种所谓仁道,很显然的是顺应着奴隶**的潮流的。这也就是人的发现。”孔子主张“仁”,孟子重视“义”,所以,孔子的“杀身成仁”(《论语·卫灵公》)与他的继承人孟子的“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对后世志士仁人的影响极为深远。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对子路、冉有的不同教育就可以说明: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子路和冉有向孔子请教的是同一个问题: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是不是应该马上去先向他们请教再说,哪能马上去做呢?而对冉有却是加以肯定:应当马上就去做。站在一做呢?孔子却对不同的人作出不同的回答。他对子路说:家里父兄在,你应该旁的公西华想不通,便问孔子这是为什么呢?孔子开导说:冉有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子路遇事轻率,所以加以抑制。

  孔子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在*教育史上有较大的影响。他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即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看得太容易和有畏难情绪。只有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补救。就是说,学生心理的差异性,决定了因材施教的必然性。

  在教学上,孔子还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共同讨论,互相启发,以收到教学相长的良好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如子路、颜回,子贡和子夏就是这样做的。

  性率直而鲁莽的子路,出于对孔子的爱护,常常向孔子提出批评性的意见,孔子也很关心、爱护子路,对他的批评也能接受,当有的学生对子路不太尊重时,孔子对他们说:子路的学问是不错的,只是还不够精深罢了。颜回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但由于颜回从未对孔子提出过疑问和批评,孔子曾不满意地说过:颜回不是对我有所帮助的人,他对我的话没有不喜欢的。子贡是孔子言语科的高材生,他经常向孔子请教《诗》。有一次,子贡引《诗经·卫风·淇奥》篇上的话说:“《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论语·学而》)意思是,《诗经》上说:要像对待骨、角、象牙、玉石一样,切磋它,琢磨它,精益求精。孔子听了高兴地说:赐呀,现在可以同你讨论《诗经》了。子夏是孔门晚辈中的高足,长于文学。有一次,子夏引《诗经·卫风》上的诗句,向孔子请教:“‘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论语·八佾》意思是,《诗经》上说:有酒涡的脸笑得真美呀,黑白分明的眼睛流转得真叫人喜爱呀,洁白的底子上画着花卉呀。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说:先有白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接着进一步阐明说:那么,是不是礼乐的产生在仁义之后呢?孔子高兴地说:卜商呀,你真是能启发我的人。现在可以同你进一步讨论《诗》了。孔子敢于承认比他小44岁的子夏在学问上对自己有启发,说明孔子能向被教育者学*的勇气,其精神可敬佩!

  儒家学说,后来成为封建地主阶级的正统学说,《论语》就成为儒家学说的主要经典。到南宋时,理学家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为四书。到了明清两朝,规定科举考试中,八股文的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而且要“代圣人立言”。这一来,当时的读书人都要把《论语》奉为“圣典”,背得滚瓜烂熟。

  《论语》由孔子弟子编写而成,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伦理思想、道德观念等,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并称“四书”。

  “学而时*之……”随着开篇这句脍炙人口的“子曰”,让我们打开《论语》这本国学经典,走进2500多年前孔子的世界。孔子在《论语》中主要讲了仁、礼、德、学这四方面,其中关于礼,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八佾篇首孔子谓季氏的那段话,“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以季氏的官职,只有用四佾的资格,但他却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这对孔子来说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礼的尊崇和信仰。他对礼所持的这个态度,在《论语》中常常可以看到。孔子会哀叹“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孔子会为难地边赞管仲大仁,边说他器小,“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那么礼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孔子在这里剥去“礼”复杂的外衣,道出了本质:与其奢侈,不如节俭。我觉得具体的有关礼的规矩、仪式都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为什么需要礼,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自觉守礼。

  《论语》中,孔子在学、仁、德等方面的意见是比较统一的,但在礼的叙述上,让我有些迷糊。类似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子曰:“赐也!尔爱其羊,我爱其礼”的话,不由令我疑惑起来。一会儿说宁俭,一会儿却又不愿省去祭祖的活羊。到底是形式重要呢,还是本质重要?“圣人年纪大了,说话有反复也是正常”我心里这么想。直到在做春节小报时,我突然明白了。春节有很多*俗,比如贴春联、吃饺子或汤圆、祭灶、迎财神……

  这些都是形式,都是用来表达人们追求团圆、*安、幸福等美好心愿的,而本质就是由这许多形式体现了出来。就像子贡觉得既然在礼崩乐坏的鲁国,一切都只剩下有名无实的形式了,那为什么还要每月浪费一只羊呢?但孔子在意的就是这个形式,它是古礼!如果没有了这个形式,礼就真的不存在了!我又想起在国学班上,大家一起学揖手礼见师长、见同学,现在这种礼仪只能在古装片中看到,现实生活中哪还有啊。可与人见礼的本质还在呀,只是变成了鞠躬握手您好,点头抬手说嗨了。

  在反复细读《论语》后,我发现对于现在仍有很多意义,比如有关于学的,有关于如何做君子的、有关于富与贫的,甚至还有关于孔子那些个性鲜明的弟子们的。让我不禁由衷感叹,《论语》不愧是一部流传至今的国学经典!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