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

首页 / 读后感 / |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 1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二》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二》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

  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 2

  这几天,难得清静。上午就拿出《学生第二》,又翻看了一天。第一次是在春节期间在热闹氛围下读。这次是安静下来再慢慢欣赏,得到的,收获得,果然不同。第一次读,只觉得这本书是写给校长们的。对于我而言,虽然也有启发,却始终无法获取作者的理念精髓。这次安静下来,才让我有机会走进李希贵老师的文字和心灵,让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领略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所表现出来的和执着。

  “打自己的鲜明旗帜”、“张扬教学个性”、“学会终点思考”,李希贵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事,如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剥掉种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更加难得的是,他在“共同走过”中,为读者列出了给他影响最大的几本书。这些书中有我喜欢的,也有我还不曾看过的。让我感悟到了他的豁达与细腻。

  一位整天垂头丧气、焦头烂额的老师怎么能教出一群健康活泼的孩子呢?“学生第二”,相信每一位教师看到这本书都会为他的题目而感动,会为书中的文字而鼓掌。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这是我接触语文主题学*以来读到的第一本李希贵老师写的书,却被文章所表现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打动。被李希贵老师的人格所折服,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进行主题学*的信心。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 3

  当初,因为自己刚当班主任,缺乏经验,心里不踏实,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于是去书城挑书,以求心里的一丝慰藉。因为书多,挑得我眼花缭乱,低头休息之际,《学生第二》印入眼帘,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吗?学生是主体啊!它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书的内容。于是,伸手挑出这本书,就这样我走进了这本书,虽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但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睿智”的思考让我感叹,他对老师的理解让我感动,他的说话艺术让我惊叹,他渊博的学识让我折服。

  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杜威说: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找学生简短地谈谈话。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但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了,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奋发学*。所以,教师重视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视学生,疼爱学生。

  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李校长说,在他的学校有18个班级,*老师的教室最干净,地面几乎是白的。他就向*老师取经,*老师给他讲步骤,他听了觉得很简单:跟扫自己的家一样嘛,简单!后来他也照着做。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校长去比较两个班的地面,一个白的,另一个还是黑的。从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我要学*老师学*的何止是怎么打扫那么简单,贵在向*老师学*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精神。扫地,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这样认认真真地打扫,这就难了。我对我自己的坚持力不敢恭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我经常干的事情,虽然说这种事情做起来比较简单,但越简单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难。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教师很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很多老教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书,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对于 教育事业却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教一年书很简单,就像我们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新鲜、热情,认认真真教几十年书才叫不简单。

  三、从哪里寻找教育的力量。

  在读师范时,一直认为就“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面对后进生,当你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时候,让人沮丧;面对个性张扬的学生,又显得手足无措。对此,许多老师茫茫然进而愤愤然。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多看书,可以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教育书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小说等等,让自己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从而客观冷静地去面对事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

  四、学生第二。

  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什么都一手抓,特别是班主任,什么都要去管,抓到最后自己么痛苦,学生也越来越漠然。长年累月,学生成了出气筒。所以学生第二有道理,为了“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放第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发展。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 4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书中好多事例都彰显了管理的艺术。作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使教育呈现别样的局面。玟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买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中粉红颜色的小汽车,专门配发给表现突出的员工;拿破仑在军营中走动,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这一个又一个事例告诉我们:管理真的是一门了不起的,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学校里如何让老师有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如何让老师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来从事教育工作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深思和践行的。因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离开了教师学校何谈发展?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 5

  李希贵校长的《学生第一》很有名,是非常好的德育活动指导手册。《学生第二》先于《学生第一》出版,书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作为一名校长,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学生第二》就是李校长的回答。

  刚走上挂职副校长的岗位,对管理工作有诸多疑问,正是李校长的这本书让我茅塞顿开。教育的复杂源于人的复杂,教育管理工作的复杂同样源于管理对象的复杂。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显著特性,如有较强的怀疑批判精神、比较清高、追求自由、情感丰富、有强烈的自我实现愿望等等。结合这本书,反思自己的教育管理工作,有如下心得与教育伙伴们分享:

  收获一,管理者要明确位置,校长不是官,是要有担当的教育领路人。

  都说位置决定思考,每一位教育管理者都要认真思量自己所坐的位置。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作为学校管理者,有没有认真去看看生活在学生中间的老师们,他们喜爱自己的校园吗?他们从工作中感受到幸福了吗?没有幸福的教师,何来幸福的学生。没有教师的美好人生,何谈学生的美好人生。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的领路人,带领教师打造自己的幸福教育生涯,让教师用自己的幸福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如李校长所在的潍坊一中工会,把教师节工会庆祝活动的主题定为"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由此引申出许多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让青年教师了解老教师的经历,看到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教育生涯,对青年教师也是种引领。让学校的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是感受到幸福的开始。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学校文化的播种者,每个制度、每项活动、每个决策、每次公开发言,都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步。如潍坊一中新校建设没有举行开工典礼或者奠基仪式,而是把省下来的钱建造了一座小型学生活动中心。学校管理者的做法明明白白告诉老师、学生和家长,学校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是学生的利益。

  校长不是官,校长是有大担当、大胸襟、大智慧的管理者。当家长怒气冲冲地来找你,你是怒气冲冲地找老师对质训话,还是安抚家长,私下里再来与老师*和沟通。你能否告诉你的中层,有点子大胆干,出了问题我来担。你能否在学校出现重大问题时,敢于对全校教师做检讨,说一句我也有责任。现在的潍坊一中校史馆里,还有李希贵校长当年亲手写的一份《检讨书》。正是有这样敢担当,能够与教师站在一起的校长,才能有团结的教师团队。

  收获二,管理者要重视民意,给教师选择的机会,营造民主的氛围。

  从1995年至今,从企业管理中的"厂长负责制"延伸出来的"校长负责制"已经落地生根发芽数年。在现代社会呼唤人性化,呼唤民主*等的大环境下,校园必须是民主的校园。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打造民主最好的阵地。重视教师的提案,真诚地回复提案,让教师参与制度的修订,把选择的权利交到教师手上。有了民主,就有了让步,有了妥协,一旦给予大家充分的民主,集中就显得特别有力量。

  在工作中,通过一件小事,我感受到了教师有了选择之后的改变。每学年开学后,都会安排教师执勤,保障校园安全。一直以来,都是政教处在了解教师们的课表后统一安排。政教处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尽量把老师们安排到课较少的那一天。即便是这样,也总是有个别老师不满意安排,而且大部分老师执勤的自觉性较低。在新学期开始,政教处就改变做法,列出执勤岗位和要求,请老师们自由申报执勤岗位,同时可以报两个。学校最后统筹的原则是,尽量满足大家的第一选择,优先调剂第二选择,最后实在无法协调,就照顾年龄大的教师。老师们开始自主申报岗位,最后学校进行协调,只有两位老师在进行私下沟通后,调整岗位,其他二十多位老师全部按照第一、第二选择安排执勤。这是管理工作中的一件小事,可是当给了老师选择的机会后,老师们对于执勤的自觉性确实提高了。有位老师笑称:"这是第一志愿,当然要愉快的接受了。"给予选择,就是营造民主的氛围。有了民主,就有了教师工作的热情,有了教师的自由呼吸和主动发展。

  收获三,管理者要提出共同愿景,为大家带来希望之光,同时将教师的"个人愿景"与"共同愿景"有机结合。

  拿破仑说,一个领导者就是一个希望经销商。这个希望,在一个团队中,既包括团队的,也包括个人的,即"共同愿景"和"个人愿景"。作为管理者,如何为教师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可以靠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高密四中将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质量、队伍建设等都做了具体的规划,提出了学校明确的奋斗目标,而且把奋斗目标分解到每一个岗位。经过教代会的'民主力量反复论证,最后写进了教代会报告中。在这个过程中,高密四中的老师都不自觉地估算着自己负责的工作与学校共同愿景的距离。老师们反复论证学校发展目标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齐心协力的过程,思想的工作做通了,行动自然也步伐统一。

  而对共同愿景的真诚关注往往根植于个人愿景。激励老师实现共同愿景的基础,就是激励他完成自己的个人愿景。教师是一个有着强烈自我实现愿望的群体,为了实现个人愿景,他必当全力以赴。借用费孝通老先生的一句话"各美其美,美人自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每个人都开始自我实现,那学校必定会高速发展。

  李希贵校长的书里,有教育管理的理论,也有大量的实践经验,对管理者如何对待教师,如何把握管理工作的*衡,很有裨益。管理者时刻清楚自己的位置,重视民主,传递希望,帮助教师诗意地栖居在教育大地上,安安静静读书,认认真真教书,从容收获职业幸福。

  谢谢李希贵校长能用文字分享自己的管理实践经验,能从事教育工作是我的光荣,能读到这样的好书是我的荣幸,能有所收获并指导实践,是我的追求!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扩展阅读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扩展1)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 (菁华5篇)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1

  读了《学生第二》,让我看到了李校长真实的一面,他敢于发言,敢于讲真话。记得这本书上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校长论坛上,李校长问一些所谓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校长,假如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会批评谁?那些校长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因为学生第二,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当先进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师与孩子的矛盾,孩子胜!”其实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错了。经没错,念经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纠正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顾学生“死活”,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核心,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否则,就是学生就会误入歧途,不能成才等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了!

  怎样才能更关注孩子,这是就凸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师的位置摆正确,把教师看成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正确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真正**。很难想象当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老师时,老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别说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就算是错误了,教育方法不正确了,校长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一边,这样说不是说教育不讲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因为我们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古以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怎能让学生信服你,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校长批得体无完肤的人,说出的话还有什么值得相信。教育不是做生意,学生更不是我们的上帝,尽管教师确实是由学生养活的,一旦老师沦落为商场里的售货员,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成为了上帝,请问,你见过一个普通的大众给上帝上课吗?你见过售货员跟顾客传授人生观价值观吗?我们是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要他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社会中是有地位阶级的不同,买卖关系的产生,但在学校,你必须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遵守规则,学会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师生之间也不是买卖的交易关系,而是有关知识道德理想真情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至纯无比,这种关系与社会不同!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2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二,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为什么又提出“学生第二”呢?若“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一直读下去,越看越感动,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的知名的企业: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也看到了崇拜的人名: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高尔等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二”才能更好的实施。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二”,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老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同时,才能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由此看来,“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绝不是哗众取宠。并且对教师的关注,不光是物质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精神,于是就有了“功勋教师”、“我最戴的老师”、“孺子牛”等各奖项的评选,年满30岁青年的牌匾,庆婚和庆寿活动,免费的生日午餐,教职工子女的春节礼品等等,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促进人的合谐发展,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教师自然就拥有了“学生第二”的心态,制度强调了“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转化成动力自然就能带来“学生第二”的效果……

  对于学生李希贵老师要求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他们学校曾经开展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甚至有一年,他们开发出*200个奖项。事实证明“尺子”越多,好学生也越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往往只看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各种长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消了学*的积极性,其实如果能够找出他们的亮点,我想对于他们学*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第二》是李希贵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教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如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3

  9月30日,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安昼安子所写的《第二代魔女的芳香配方》这本书,于是,我先构思好,再用两张心得纪录纸,将书中大意和个人心得在学校的读书角完成。接着,从图书馆回到教室后,一直到放学回家后,晚上就寝前的时间。那一天,我几乎除了吃晚饭的时间外,都沉醉在要将这本书的内容,用四格漫画的方式 表现出来,如文章附图所见。并将这本书心得内容稍加整理,跟大家分享在接下来的文章段落中。

  在特巴丝庄园里,有一位聪明又可爱的女孩—嘉利德,因为爸、妈去外地工作,所以嘉利德非常孤单,一开始大家都把嘉利德当作是外人,也因为嘉利德的认真与不斤斤计较的态度,让大家慢慢接受她。

  嘉利德虽然没有魔法,但因为她拥有善良的心,使那本神奇的书,可让她变有魔法。看完这本书后,让我体会到,爸、妈不在身边,会很孤单,但嘉利德不但振作了起来,也没有灰心。因此觉得应该要自己独立,不要太依靠大人,才不会很胆小,这一点是我须要改进,并向嘉利德学*的。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4

  读了《学生第二》,让我看到了李校长真实的一面,他敢于发言,敢于讲真话。记得这本书上说了这样一个案例:“在一次校长论坛上,李校长问一些所谓的具有先进教学理念的校长,假如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告到校长那里,校长会批评谁?那些校长都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批评老师。问他为什么?因为学生第一,教育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当先进的教育理念碰到了教师与孩子的矛盾,孩子胜!”其实这些先进的教育理念是没有错,但是被一些人理解错了。经没错,念经那和尚嘴歪了。以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在纠正教师没有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只知道照本宣科,全然不顾学生“死活”,认为教师才是教育的核心,学生应该完全听从老师的教诲,否则,就是学生就会误入歧途,不能成才等等。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成长,越来越需要高质量的教育,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有个性的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关注孩子的个性成长了!

  怎样才能更关注孩子,这是就凸显出教师的重要作用了,只有把教师的位置摆正确,把教师看成是学生人生成长道路上不可缺少的人,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引领孩子正确的走好人生的道路,才能让孩子真正**。很难想象当学生和老师发生了矛盾,校长很不客气地批评老师时,老师还有什么尊严可言,别说老师一般情况下是正确的,就算是错误了,教育方法不正确了,校长应该毫不犹豫地站在老师这一边,这样说不是说教育不讲道理,而是教育的大方向不能变,因为我们是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自古以来,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而一个没有人格尊严的人怎能让学生信服你,一个不分青红皂白就被校长批得体无完肤的人,说出的话还有什么值得相信。教育不是做生意,学生更不是我们的上帝,尽管教师确实是由学生养活的,一旦老师沦落为商场里的售货员,学生凌驾于老师之上成为了上帝,请问,你见过一个普通的大众给上帝上课吗?你见过售货员跟顾客传授人生观价值观吗?我们是教育者,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你必须要他知道,什么是黑,什么是白,什么叫尊师重道,什么叫天高地厚。社会中是有地位阶级的不同,买卖关系的产生,但在学校,你必须学会遵守纪律,尊重老师,遵守规则,学会感恩。教育不是做生意,师生之间也不是买卖的交易关系,而是有关知识道德理想真情的师生关系,这种关系至纯无比,这种关系与社会不同!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5

  早就听说过李希贵校长的这本书了,*日终于有幸拜读。这是一本教育管理随笔的书,朴实的文风,务实的做法让我如沐春风,我一气呵成地将它全部读完,并且做了几点思考。

  1、建设民主的课堂。李校长用一个事例来阐述这个观点。在课堂上,老师们都已经*惯采用“举手”、“起立”才能发言的规矩,这有利于教师控制课堂教学的秩序、不至于轻易打乱课堂教学进程。可是站在今天的新课程的视角来审视,我们会发现,老师设置的关卡越多,越是在削减学生发言的动力。我们不是常常慨叹学生张不开口吗?为什么不给他松绑呢?听着李校长的反问,我联想到自己在课堂上,也反对大家七嘴八舌,没有规矩地乱说,可是一旦让大家举手,大家就都不说了,为此自己也苦恼过。现在想来,没有必要去看中一个小小的阻碍学生的规矩,我们真正要看中的是学生发言的质量和数量,这才是教学的实际意义。

  2、降低管理成本。在这本书中有篇文章就名为《降低管理成本》,说做什么事都要考虑到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如开会成本=每小时*均工资的3倍×2×开会人数×会议时间(小时),所以会议要少而精,节约被管理者的时间,提高管理的效益。再如外出参观、考察、学*,必须凭考察报告才能报销差旅费,扩大受益面,考察活动才是最“合算”的。还有一个就是教科研工作,给大学当实验基地,为教科研部门承担实验课题,花最少的钱,构建自己的智力背景,实施低成本提高。从这点上,让我更钦佩李校长了。公办教育不是盈利的单位,但也要考虑它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我们不能盈物质上的利,但要盈智力、时间、能力等上的利,要想方设法地多盈利。

  3、说说不能“而已”。看到文章的标题时我就觉得很新奇,因为按照我们*人的*惯思维或*惯做法,很多话真的只是说说而已。但文章中介绍了几则国外的小故事,一下就体会到他们对“说出去的话”的慎重,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这点倒还真地值得我们学*。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扩展2)

——《学生第二》读后感(精选十篇)

  《学生第二》读后感 1

  当今社会好象有点“黄世仁怕杨白劳”,意思是说讨债人怕还债人;“老师怕学生”。这使一个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三年多的我,不说老将,老兵吧!头有点晕。读了李希贵著的《学生第二》后神又有点清爽。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住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

  学校以“教师第一”,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关爱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想一想我们有些学校,更多地给教师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教师也,《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我说:教师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围绕做人、做事如何教给学生知识。什么课改、培训、进修等等,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知识转。这个传统的常识一定要守住。一万年不会变。我们教师不用怕学生,只要我们凭良心教学生做人、做事。做人,做最好的我!做事,做尽力的事!

  《学生第二》读后感 2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一,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为什么又提出“学生第二”呢?若“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一直读下去,越看越感动,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的知名的企业: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也看到了崇拜的人名: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高尔等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一”才能更好的实施。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老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同时,才能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由此看来,“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绝不是哗众取宠。并且对教师的关注,不光是物质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精神,于是就有了“功勋教师”、“我最戴的老师”、“孺子牛”等各奖项的评选,年满30岁青年的牌匾,庆婚和庆寿活动,免费的生日午餐,教职工子女的春节礼品等等,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促进人的合谐发展,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教师自然就拥有了“学生第一”的心态,制度强调了“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转化成动力自然就能带来“学生第一”的效果……

  对于学生李希贵老师要求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他们学校曾经开展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甚至有一年,他们开发出*200个奖项。事实证明“尺子”越多,好学生也越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往往只看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各种长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消了学*的积极性,其实如果能够找出他们的亮点,我想对于他们学*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第二》是李希贵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教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如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 3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台。

  我想,这本书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和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教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我们学校提出的“每位教师树立自己的教育风格”就是一个很好的“教师第一”的具体体现。)如何让每一位教师能够“成就学生的时候也成就自己”?(学校“一律优成绩,一项棒特长”是成就每一个成功的学生个体的目标。)

  为“努力做一个具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自己,培养各具特长和个性特点的学生”而努力中……

  《学生第二》读后感 4

  不是学生第一吗?不是以学生为中心吗?怎么成了第二了?单说这本书的书名,便是对当前教育界“学生至上”热潮的一声棒喝。我们喊了那么久的学生第一,而学生的生存状态并没有什么实质上的好转,却是因为“为了孩子的一切”这句话书包便得越来越重,上课的时间越来越长,不喜欢学校的学生越来越多。口号喊得很响,落到实处时还没等落地便蒸发掉了。所以我更敬佩李希贵老师,因为书中第三页中的那个小例子,还有那四个字“实实在在”

  带着一份好奇,一份新鲜,我认真地阅读了每一篇文章,被文章中所展示出的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感动,同时也被文章所表现出来的才气,锐气,大气深深折服。只有“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的人”才会有如此深邃的思想和高远的目标。所以喜欢,并不是书里的语言有多优美,论述有多深刻,而是通过这本书我们能看到作者怎样脚踏实地地改变着他周围的教育现实。

  在一切以“以人为本”为先进理念的当今社会,“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这一句话无疑是对教育人本化的高度的经典的概括。在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奉其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最终的追求,无人有疑义时,我手头却捧着一本《学生第二》。“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的高呼声中,谁敢提出“学生第二”?这似乎有些“叛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封面上一段浅灰色的,小得几乎看不清的文字——“一个时期以来,有不少似是而非的东西确实给我们的许多校长带来了思想上的混乱,以至于使他们战战兢兢地面对着眼花缭乱的‘新理念’而迷失了自我,在一些学校里,看起来,他们是在直接服务于学生了,似乎把着眼点也全都放在学生身上了,但是他们却往往很不理智地抛开了教师,我们需要反思,当强调学生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应当把教师放在一个什么位置上?”十多年,忙忙碌碌的教师生涯,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相信也同样困扰许多同行。就这样,我开始读这本书。没想到越读越有味,越读越感动,感动于作者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作者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学生可以这样教育,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感动于学校可以这样管理??“谁敢,就赢!”再次被证明为真理。

  “谁敢”?此书作者李希贵。李希贵,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历任高密四中语文教师、班主任、副教导主任、副校长、校长,高密一中校长,高密市教委主任等职务。

  “敢干什么”?敢于提出“学生第二”(此话意思:对于一位校长或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敢于创新性地经营学校文化,敢于打出自己鲜明的旗帜,敢于张扬教学个性,敢于将教育改革的雷区——教师聘任制改革演绎成没有“压力”的改革??因为他——李希贵敢,他赢了,赢得一次又一次漂亮的“战果”。

  “谁敢,就赢!”他敢,他就赢。他还赢得了无数读者。读完此书不得不被作者具有的现代教育意识,现代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所吸引;不得不被作者的决策能力,理解他人和与他人沟通、交往的能力,指挥、组织、协调的能力,学校经营和公共关系的能力,反思与探索研究的能力所折服。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校长要做“整个的校长”,不做“命令式校长”。“整个的校长”,就是校长的一种整体形象和气质。现代教育管理理念提出“校长职业化”,这就意味着大、中、小学校长应当成为像法官、律师、医生那样的社会精英人才,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成为专家型的校长。或者说,校长要努力追求成为教育管理专家,把专家型校长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从作者身上充分体现了一个现代校长发现学校教育、管理中问题的敏锐性和判断力;处理问题的机智;善于把握教育时机和管理时机;具有吸引人、影响人的形象和魅力。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

  “谁敢,就赢!”他敢,他就赢!这样一个校长不仅让我们这些教育工作者感动,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教育的新希望。

  一直以来我们都认为,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可这一切是通过教师来完成的,正如文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

  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举的几个例子深有感触,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是上不好课的,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所以文中最后一句“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我们今天的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老师”真是说到我的心坎里去了。能如此深刻地了解教师,参透教育的人目光是深邃的,思考是充满智慧的。

  强调学生为主体,学生为中心的时候,确实我们也要考虑到把教师放在什么位置,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怕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会好到哪里去呢?当你做足“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之类的噱头以后,随之而来的是怎样把豪言壮语变为现实,这才是教育的本质。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说“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这样说,无异乎把教师神化了。

  “终点思考”让一个已经是两个孩子妈妈的杨澜以内涵和气质赢得观众,让一位校长提高了教师的素质,张扬了教学个性,由此培养了有个性的学生,带动了整所学校的发展,也成就了他自己。

  曾经对学生忙于“为四十岁做准备”而困惑,今天明白了如果你打算“不像一般的人一样生活”,那你必须“学会终点思考”。于是我问自己:“我终点思考了吗?”在我的人生旅途中,我总是只顾眼前,很少考虑多少年后我想干什么,达到什么程度,要完成些什么??因为总觉这是很遥远的事情,想来也无用。生活也是波澜不惊,不想后退,也不图进步,更不想做出什么惊人的事情来,真是*淡而又知足,正如文中所说“在生命的旅途中,我们却常常犯这样的错误:不是迟迟不肯出发,就是出发之后中途又犹豫不决,或者眼瞪眼地看着时机与自己交臂而过,永不再来”。我想,为了将来不留不太多的遗憾,为了自己有更多的进步,还是要“学会终点思考”。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追求的目标。有人说“优秀是一好*惯”,而好的*惯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学生第二》读后感 5

  9月30日,我在学校图书馆找到安昼安子所写的《第二代魔女的芳香配方》这本书,于是,我先构思好,再用两张心得纪录纸,将书中大意和个人心得在学校的读书角完成。接着,从图书馆回到教室后,一直到放学回家后,晚上就寝前的时间。那一天,我几乎除了吃晚饭的时间外,都沉醉在要将这本书的内容,用四格漫画的方式 表现出来,如文章附图所见。并将这本书心得内容稍加整理,跟大家分享在接下来的文章段落中。

  在特巴丝庄园里,有一位聪明又可爱的女孩—嘉利德,因为爸、妈去外地工作,所以嘉利德非常孤单,一开始大家都把嘉利德当作是外人,也因为嘉利德的认真与不斤斤计较的态度,让大家慢慢接受她。

  嘉利德虽然没有魔法,但因为她拥有善良的心,使那本神奇的书,可让她变有魔法。看完这本书后,让我体会到,爸、妈不在身边,会很孤单,但嘉利德不但振作了起来,也没有灰心。因此觉得应该要自己独立,不要太依靠大人,才不会很胆小,这一点是我须要改进,并向嘉利德学*的。

  《学生第二》读后感 6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一,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为什么又提出“学生第二”呢?若“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一直读下去,越看越感动,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的知名的企业: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也看到了崇拜的人名: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高尔等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一”才能更好的实施。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老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

  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同时,才能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由此看来,“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绝不是哗众取宠。并且对教师的关注,不光是物质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精神,于是就有了“功勋教师”、“我最戴的老师”、“孺子牛”等各奖项的评选,年满30岁青年的牌匾,庆婚和庆寿活动,免费的生日午餐,教职工子女的春节礼品等等,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促进人的合谐发展,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教师自然就拥有了“学生第一”的心态,制度强调了“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转化成动力自然就能带来“学生第一”的效果……

  对于学生李希贵老师要求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他们学校曾经开展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甚至有一年,他们开发出*200个奖项。事实证明“尺子”越多,好学生也越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往往只看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各种长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消了学*的积极性,其实如果能够找出他们的亮点,我想对于他们学*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第二》是李希贵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教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如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 7

  《学生第二》作者李希贵是北京市十一学校校长。读完此书,我发现李希贵是一个善于管理,管理中有创新的人,是一个善于创造资源、利用资源(人和空间的资源)的人;是一个有远见卓识、作风务实的人。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审视教育,思考教育管理,这和作者曾经在企业呆过有关,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才是关键所在。

  中国的教育,不时会刮起这样那样的一股风。在所难免的是,许多似是而非的理论给许多管理者和老师带来思想上的混乱,在眼花缭乱的“新理念”中迷失了自我的思考和判断。“一切为学生,为一切学生,为学生一切”,在这些体现“学生主体”思潮冲击下,全社会、所以人把着眼点全放到了学生身上,同时却很不理智地抛开了对教师的关注。作者用这样一个故事警醒了我们:“每一位教育管理者,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老师开始。”因为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要靠教师去实现的。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只有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当教师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当教师找到专业成长的成就感了,找到职业幸福感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身上。所以,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学校管理者都应该善待我们的教师,这样最终受益的还是学生。这样的理念和实践要形成共识,才更有利于教育的良性纵深发展,而这种良好的发展态势必然会对学生个体带来根有利于他们发展的空间和*台。

  我想,这本书无论从管理的角度,还是从教学的角度,都应该好好的阅读和思考: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关注教师,关注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团队里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为“努力做一个具有自己教育教学特色的自己,培养各具特长和个性特点的学生”而努力中……

  《学生第二》读后感 8

  当初次看到《学生第二》这本书时,我就被书的题目深深地吸引了,既然“学生第二”,那么谁第一呢?读完这本书后,我才知道,当然是教师。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时代,这个概念无疑是很有冲击力的,的确,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本书作者在几十年间由一位普通的语文老师、班主任,逐渐踏上教导主任、校长职位,并成为教育局主任,我想这和他喜欢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善于跳出教育看教育,擦亮了第三只眼睛有关,当然也和他对教育事业的执着与无限热衷有关。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我们不懈的追求。正如书中所说“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可以春风化雨,也可以‘*墨者黑’”。所以老师的力量是不可低估的。但是,有多少人能想到老师的作用是如此重要呢?文中列举的几个例子感触颇深,一位心情不好的老师怎能上好课呢?所以有时觉得做老师特难。

  李老师认为:当强调学生在主体、学生中心的时候,我们应当把教师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因为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于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在教师没有感到幸福的校园里,学生还能体会到幸福吗?只有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才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学生第二”,就意味着教育或者学校应该首先关注的是教师,因为学生的健康、学生的幸福、学生的成长……是以教师的健康、教师的幸福、教师的成长……为前提条件的!痛苦的教师哪怕要给予学生瞬时的幸福感都是极为困难的,倘若这种痛苦感不幸演变为职业的生态,那是教师的不幸,更是学生的不幸。有人会说,教师作为教育者肩负着教书育人的神圣使命,必须无条件地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教师毕竟也是“人”啊!

  “教师第一”是相对于管理者来说的,而学生第一,是相对于教师来说的,一切教育资源的建设,为的是服务于学生,为的是学生的发展。作者说“让教育资源流动起来”,这该成为我们每个教师的共识,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决策。教育资源的真正“流动”还得靠每一位学科教师。我们是否可以让把美术课堂也适时地移个位,去美术室感受一下艺术的氛围,去校园写生,甚至走向社会这个大课堂;我们是否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走进科学实验室,让学生更多体验实验与探索的乐趣……

  教育主管部门在我们农村小学教育资源的投入上,最*两年“大方”多了,学校的各室也已建立起来,面对这些资源,作为一线的教师,我们应该很好地利用起来,让学生真正体验到学*的乐趣。

  “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是我奋斗的目标。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可以获得成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还需要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良好的*惯可以影响教师一个人的一生,也可以影响孩子们的一生。

  《学生第二》是作者二十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我们的老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学生第二》读后感 9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书中好多事例都彰显了管理的艺术。作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使教育呈现别样的局面。玟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买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中粉红颜色的小汽车,专门配发给表现突出的员工;拿破仑在军营中走动,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这一个又一个事例告诉我们:管理真的是一门了不起的,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学校里如何让老师有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如何让老师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来从事教育工作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深思和践行的。因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离开了教师学校何谈发展?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学生第二》读后感 10

  这几天,难得清静。上午就拿出《学生第二》,又翻看了一天。第一次是在春节期间在热闹氛围下读。这次是安静下来再慢慢欣赏,得到的,收获得,果然不同。第一次读,只觉得这本书是写给校长们的。对于我而言,虽然也有启发,却始终无法获取作者的理念精髓。这次安静下来,才让我有机会走进李希贵老师的文字和心灵,让我看到了一位教育家思想的深度和广度,领略了一个教育工作者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教育理想所表现出来的和执着。

  “打自己的鲜明旗帜”、“张扬教学个性”、“学会终点思考”,李希贵老师用自己的经历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做事,如何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剥掉种种诱惑,立于不败之地。更加难得的是,他在“共同走过”中,为读者列出了给他影响最大的几本书。这些书中有我喜欢的,也有我还不曾看过的。让我感悟到了他的豁达与细腻。

  一位整天垂头丧气、焦头烂额的老师怎么能教出一群健康活泼的孩子呢?“学生第二”,相信每一位教师看到这本书都会为他的题目而感动,会为书中的文字而鼓掌。这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这是我接触语文主题学*以来读到的第一本李希贵老师写的书,却被文章所表现出的智慧、真诚和细腻所打动。被李希贵老师的人格所折服,这就更加坚定了我进行主题学*的信心。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扩展3)

——《学生第二》初中读后感 (菁华5篇)

  读完《学生第二》这本书后,李希贵校长给我留下的印象。书中收录的很多教育随笔都与他任校长期间的经历有关。虽然他是站在一个校长的角度来写的,但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却深深触动了我这个工作在一线教师的心灵。

  每个学校中总有一些老教师、老职工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一种感受不到自己重要的情绪总是笼罩着他们的心灵,没有阳光、没有鲜花、没有掌声的生活使他们没有办法对工作热情,也没有办法对别人“和蔼可亲”。李希贵校长积极想办法,借教师节,开展了“尊重默默无闻的劳动”为主题的活动,请全市最好的书法家给30年教龄的老师赠字;重视每年一次的教职工*,评选教职工代表中的优秀提案;让收发室的退休教师代表学校向到访家长介绍学校的发展规划和教育教学情况……每一个举措都用心良苦,都指向着“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一管理思想。

  作为一名班主任,总感觉班里缺了一股凝聚力,总有一些学生对班级事务漠不关心,班级常规扣分,与己无关;地上有废纸,懒得去捡……

  读罢《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一文,我似乎找到了缘由,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不是在老师的一次次唠叨,一遍遍重复中形成的,而是在活动中、实践中自然产生的。如果老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看成独一无二、缺一不可的个体,委以每一个人重要的岗位,给其具体的职责,我想他才会找到主人的感觉,整个班级才会凝成一股劲。我似乎看见了黎明前的曙光。

  学生第二,从一个校长嘴里说出这句话,好像有悖常理,甚至不可思议。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学生的地位,学生的利益应该摆在第一位才对呀。读完《学生第二》,你一定会改变想法的,在校长眼中,教师才是首位的占有者。

  教育是塑造人的事业,以学生为本,塑造他们美好的人生,是教育者不懈的追求。可是,这一切都只能通过教师来完成。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如果教师带着满肚子的怨气、怒火走进课堂,学生一个个噤若寒蝉,哪有幸福可言?如果教师带着学校施加的压力而非出于自身的热爱来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怎能唤起学生的主动性与热情?所以,在李校长眼里,教师第一。

  本书中还有很多这样独到新颖的观点,如《无中生有》《学会终点思考》《差一点儿与多一点儿》。厚积而薄发,站得高才能看得远,不间断地读书、思考,让李校长能跳出教育看教育问题。

  《学生第二》,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好好研读。

  当初,因为自己刚当班主任,缺乏经验,心里不踏实,很想了解一些关于教育的理论知识,于是去书城挑书,以求心里的一丝慰藉。因为书多,挑得我眼花缭乱,低头休息之际,《学生第二》印入眼帘,在新课程改革中,不是应该把学生放在第一吗?学生是主体啊!它的书名一下子就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很想了解书的内容。于是,伸手挑出这本书,就这样我走进了这本书,虽然只是每天晚上睡觉前翻一翻,但李希贵校长对教育“睿智”的思考让我感叹,他对老师的理解让我感动,他的说话艺术让我惊叹,他渊博的学识让我折服。

  这本书主要是从教育管理的方面来记录李校长的心得体会。共有9辑。第一辑是经营学校文化,第二辑打自己鲜明的旗帜,第三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四辑让资源流向哪里,第五辑学会重点思考,第六辑在校园里创造市场,第七辑换汤不换药,第八辑做希望经销商,第九辑共同走过。

  我就粗浅地来谈一下我读书后的几点感受。

  一、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性。

  书中李校长举了几个案例来体现:学校里的图书管理员是一名老教师,在青年教师渐渐变多,对他又不了解,都当他是普通的图书管理员,被冷落了的时候,这位教师开始闷闷不乐,服务态度也开始不那么“和蔼可亲”了。校长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想出了办法,找了最好的书法老师和最好的表字师傅,在教师节赠与写有“三朝元老”的字匾,让这位老教师心里充满温暖,重新变得“和蔼可亲”。杜威说:在“人类多有的冲动中,以‘希望成为重要任务’的欲望最为强烈”。 其实,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希望被得到重视。作为一名老师,在学校被重视了,老师才有动力竭尽所能地付出自己的心血,如果一名教师一直默默无闻地贡献自己,却得不到学校任何一句肯定的话语,我想任何一位这样的教师在这种情形下都会被现实浇灭所有的教育热情。

  虽然说,教师和学生有一定的年龄差距,但心理方面都是万变不离其宗,只是我们不善表达罢了,学生希望被老师重视,其实,教师也同样希望被得到重视。教师重视自己了,教师自己才有热情进行一些日常教学。教师有了热情,孩子才会喜欢上教师的课堂,喜欢上学*。试想,如果一个不重视自己的教师,让他如何去重视学生?这个道理,就如同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一个不爱自己的人如何去爱别人。只要我们有了重视自己的心理,我们才会在课堂上充分展现我们的热情,或给予学生一个微笑,或轻抚学生的头,或给学生一句简单的问候,或找学生简短地谈谈话。这些虽然都是一些简单的活儿,但都会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被重视了,学生有了这种心理,才更有激情去奋发学*。所以,教师重视自己了,也就是在重视学生,疼爱学生。

  二、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

  李校长说,在他的学校有18个班级,*老师的教室最干净,地面几乎是白的。他就向*老师取经,*老师给他讲步骤,他听了觉得很简单:跟扫自己的家一样嘛,简单!后来他也照着做。经过一段时间后,李校长去比较两个班的地面,一个白的,另一个还是黑的。从这件事情联想到自己,我要学*老师学*的何止是怎么打扫那么简单,贵在向*老师学*持之以恒,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的精神。扫地,多么简单的一件事,但真要每天这样认认真真地打扫,这就难了。我对我自己的坚持力不敢恭维,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是我经常干的事情,虽然说这种事情做起来比较简单,但越简单的事要把他做出色就越难。其实在我们学校,这样的教师很多,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得不简单!很多老教师在学校教了几十年的书,带过那么多的学生,对于 教育事业却一直兢兢业业,脚踏实地,几十年如一日。认认真真教一年书很简单,就像我们新教师,刚走上讲台,新鲜、热情,认认真真教几十年书才叫不简单。

  三、从哪里寻找教育的力量。

  在读师范时,一直认为就“教师是最神圣的职业”,走上讲台后才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别。面对后进生,当你讲了一遍又一遍,学生还是不理解的时候,让人沮丧;面对个性张扬的学生,又显得手足无措。对此,许多老师茫茫然进而愤愤然。我觉得唯有充实自己--多看书,可以是与自己工作有关的教育书籍,也可以是自己喜欢看的散文,小说等等,让自己从书中去寻找力量,从而客观冷静地去面对事实,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处事。

  四、学生第二。

  老师都是为学生着想,什么都一手抓,特别是班主任,什么都要去管,抓到最后自己么痛苦,学生也越来越漠然。长年累月,学生成了出气筒。所以学生第二有道理,为了“可持续发展”把学生放第二,有利于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发展。

  当今社会好象有点“黄世仁怕杨白劳”,意思是说讨债人怕还债人;“老师怕学生”。这使一个从事教育工作三十三年多的我,不说老将,老兵吧!头有点晕。读了李希贵著的《学生第二》后神又有点清爽。

  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对一位校长或者教育管理工作者来说,关注学生首先应该从关注教师开始。在管理工作中,我们希望达到的目标与我们需要运用的手段并不是同一件事情。如果我们总是一味地盯住目标而不去思量自己的角色,说不定会闹出南辕北辙的笑话来。

  学校以“教师第一”,这个传统的教学常识一定要守住。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热爱自己的学校,关爱自己的学生,提供最优质的课。想一想我们有些学校,更多地给教师是压力。不错,压力就是动力。但是,我们也不能忘记另一句话,“没有压力不行,仅有压力不够”。对一个从事着塑造“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崇高职业的教师来说,如果他的动力不是来自热爱,而仅仅是来自于压力。这样的塑造,其结果肯定是十分可怕的。

  教师也,《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要我说:教师是教学生做人、做事,围绕做人、做事如何教给学生知识。什么课改、培训、进修等等,都要围绕学生如何做人、做事的知识转。这个传统的常识一定要守住。一万年不会变。我们教师不用怕学生,只要我们凭良心教学生做人、做事。做人,做最好的我!做事,做尽力的事!

  刚拜读过李希贵大师的《学生第二》,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至上”,为什么又提出“学生第二”呢?若“学生第二,那谁第一,难道是教师?”这似乎有些不合常理的书名,激起我的好奇,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一直读下去,越看越感动,感动于李老师的教育教学理念,感动于他的学校管理模式,感动于教师可以这样对待。

  作为一个学校的经营者他是的,不寻常的。在这本书中他大篇幅引证企业管理经验,这位教育管理专家,善于借助他山之石,创造性地运用到自己的教育管理实践中。本书简直就是学校管理企业化、市场化的讲座,我看到了一连串的知名的企业:麦当劳、摩托罗拉、伊顿公学、也看到了崇拜的人名:比尔·盖茨、松下幸之助、高尔等等,读到了一个个生动的企业运营成功事例,通过对企业管理的成功借鉴,我们所受的启迪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们做的“希望经销商”管理下的在学校里四处转悠找活干的维修工人,能提前一两个小时来学校等待就医的校医等。这就是一个校长管理学校的智慧与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

  对待教师他也是很有自己的方法,他深知只有让教师有了幸福感,他们才能更好的投入教学中去,“学生第一”才能更好的实施。李希贵老师谈到,要真正落实“学生第一”,必须先“教师第一”;他说:只有“教师第一,学生第二”,才能真正达到“学生为本”、“学生为中心”、“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李希贵老师举例说:“豪尔认为,当公司把员工放在第一位的时候,员工就会把顾客放在第一位。

  同样,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一位老师,当他的家庭问题、待遇问题、被社会认可的问题等都不成问题了,他们自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生的身上。学生中心、学生主体地位是靠教师去实现的,在校园里,在课堂上,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同时,才能保证学生的幸福成长,由此看来,“教师第一,学生第二”这个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点绝不是哗众取宠。并且对教师的关注,不光是物质的待遇,更重要的是精神,于是就有了“功勋教师”、“我最戴的老师”、“孺子牛”等各奖项的评选,年满30岁青年的牌匾,庆婚和庆寿活动,免费的生日午餐,教职工子女的春节礼品等等,关心尊重每一个人,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让每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古人云“教学相长”,学校教育的最终方向是促进人的合谐发展,校长树立了“教师第一”的思想,教师自然就拥有了“学生第一”的'心态,制度强调了“教师第一”的观念,教师的专业成长所转化成动力自然就能带来“学生第一”的效果……

  对于学生李希贵老师要求多一些衡量学生的尺子。他们学校曾经开展过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甚至有一年,他们开发出*200个奖项。事实证明“尺子”越多,好学生也越多。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再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我们往往只看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学生的各种长处,让一些有特长的学生认识不到自己的优点,便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打消了学*的积极性,其实如果能够找出他们的亮点,我想对于他们学*积极性的调动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第二》是李希贵多年实践的结晶,他告诉我们学校的管理者要善待教师,教师才是第一位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心全意地投如到教育教学工作当中去,才能保证学生健康、幸福的成长。

  充满无限的好奇拿过《学生第二》这本书,怎么读完《学生第一》了,还会有《学生第二》呢?作者李希贵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学生究竟是第一还是第二呢?带着好多疑问,我开始了阅读。而这一读就一发不可收,一连几天,我什么都没有做,整天抱着书读读、画画、写写。今天,终于把它拜读完了。整理了一下思绪,读后的感受很多。

  书中好多事例都彰显了管理的艺术。作者从企业管理的角度去审视教育,使教育呈现别样的局面。玟琳凯化妆品公司的老板玛丽。凯买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中粉红颜色的小汽车,专门配发给表现突出的员工;拿破仑在军营中走动,叫得出手下全部军官的名字……这一个又一个事例告诉我们:管理真的是一门了不起的,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在学校里如何让老师有被尊重、被认同的感觉?如何让老师获得源源不断的内动力来从事教育工作呢?这是需要学校领导深思和践行的。因为学校发展的主体是教师,离开了教师学校何谈发展?

  "不要混到划船的队伍中去",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不越级,不包办,教师的事情不能校长做,校长的事情不能教师做。领导不一定是最聪明的、能力最强的人,但一定是心胸最宽广,最有远识的。领导的一句:"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看似简单,却看出了领导的智慧。这句话会引起下属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会有更多的方法出现,使下属越来越聪明,避免了依赖的心理。简单的一句话,看出了管理者"懒惰"的智慧。管理真是一门伟大的艺术。

  书中作者在工作时的好多做法都给了我启示。学校文化的打造、经营需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人人都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来,校园是所有教师智慧的结晶,这样形成的校园文化建设会内化成每一位教师生命成长的动力。作者对教师角色的定位我很赞同,我们不能把教师看成是蜡烛、春蚕、铺路石等一类悲情角色,教育的真谛应该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幸福成长的过程,而不是牺牲了一方造就另一方的苦情剧。作者努力在学校创造条件、营造氛围,铺设台阶,从物质生活上关心每一位职工,在事业上为每一位教职工铺设成为英雄的台阶。他为教职工提供"生日午餐",为职工子女发放节日礼物,为教师开设"教师成果展厅"……这种种做法无不看出作者对教师的尊重和关爱。在这样一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坐标,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光荣,感受到自己的存在和价值。在这样的校园环境下工作,老师的职业幸福感永远不会远离,每一位老师的人生都将绽放光芒。

  读到了这些,我才渐渐地明白,《学生第二》想要传递的是在学校里永远不要忽视学校的主体——教师。从这个角度看,学生应该放在第二,而在学校和教师的眼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所以《学生第二》的提法并不矛盾,它明确地告诉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关注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一定不要把教师丢弃。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我们永远要激发教师的内驱力,使教师在被认可、被尊重的同时,在爱的土壤里去播撒爱,在自由的园地里生长爱,这样教育的春天才会永驻。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扩展4)

——水浒传第二回读后感(精选10篇)

  四大名著中,我最喜欢的是《水浒传》,在《水浒传》的这些故事中,最令我有感触的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在经略府有一个提辖,名叫鲁达。一天,他在酒店听到有女子的哭泣声,便赶了过去。当他得知是当地的镇关西要逼这位女子与他成亲时,便决定去找镇关西算账。他来到镇关西的肉铺先要了十斤瘦肉,再要了十斤肥肉,最后再要十斤寸金软骨时,被镇关西发觉自已被人戏弄。鲁达将两包肉扔到镇关西的脸上,一拳打在他脸上,将他鼻子打歪了,鲜血直流。再一拳将他眼珠打出。当打完第三拳后,镇关西便不醒人事,躺倒在地。鲁达见了,说:“你小子装死,改天和你算帐。”

  原来,鲁达知道大事不妙了。我觉得鲁达是一个充满正气的人。首先,他听到有女子的哭泣声,便连忙奔过去询问。其次,他为了帮助那位女子讨回一个公道,竞冒着生命危险打死了镇关西。

  这一点是我们一般人都不可能做到的'。在我的现实生活中也发生过这种事情。我们组的胡辰宇成绩不太好,因为今天的数学题目做错了,被老师喊了过去。老师问了几个问题,来开通他的思路。可这几个问题胡辰宇都不会,他无可奈何,只好过来问我这个组长。我听了连忙用理由来推辞。这不是因为我不想教他,而是因为我怕教错了,被老师喊过去“开通思路”。这个事情现在想起来令我有些惭愧,鲁达为了帮助别人讨回一个公道,竟冒着生命危险;而我不教本组同学数学题,居然是怕被老师教训!

  从这个故事我也能看出鲁达是一个有机智的人。因为他在为女子讨回公道路的时候,先是耍了耍镇关西,让他尝点教训。而且他在打死镇关西后,见大事不妙,便灵机一动,说:“你小子装死,改天和你算账!”我相信,如果换成一般人的话,他们的第一反应肯定就是逃走。而鲁达却是镇定自若地说了那句话,然后正大光明地走了。好一个充满正义、机智聪明的鲁达啊!

  《水浒传》的主要内容是:宋朝统治者腐朽凶残,太尉高俅原本是个无赖,因为会踢球,得到了皇帝的常识,从此青云直上,无恶不作。

  他的干独生子高衙内横行霸道,为了霸占八十万禁军总教头林冲的漂亮妻子,他诬蔑林冲带刀进入军机重地白虎堂图谋不轨,把林冲发配充军,还想在野猪林半路把他杀死,幸亏花和尚鲁智深仗义相救。蔡太师过生日,他的女婿搜刮十万贯金银财宝,送往京城庆贺,派杨志护旁送。晁盖、吴用、阮氏三兄弟等人定计智取生辰纲,事后与朝廷激战,最终大伙一块投奔梁山。

  又有打虎英雄武松因为西门庆勾结大嫂潘金莲害死大哥武大郎,因而将他们杀死,被判充军,最终经历一系列波折,他也被逼上梁山。此外还有宋江、鲁智深等从多好汉,共108人,最终都因为种种不同原因而被迫在梁山落草为寇,揭杆起义。他们举起义旗,打着替天行道,动富济贫的口号,杀遍大江南北,沉重的打击了**统治者的嚣张气焰,张扬了人民群众的神勇斗志,干出了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哈哈,好高兴啊,妈妈要领我去买书了,一到书店,我便像一匹饿狼是的寻找起来,心想:买什麽书呢?对了,任老师推荐我们看看四大名著。

  于是,我买了一本《水浒传》,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我读书,那叫一个快,10分钟不到,已经读完了第二回合,讲的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读完这一回合,我感觉到鲁智深也蛮好的,比如:当金氏父女没有盘缠时,鲁智深毫不犹豫的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全部放在了桌上,帮助金氏父女渡过难关。

  还有一次呢,鲁智深为民除害,就让镇关西尝了一些苦头,可是,没想到的是,那镇关西经不起打,鲁智深仅用三拳就让镇关西与世长辞了,他没想到自己竟**了,心里很担心,俗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前,救过的金氏父女知恩图报,又救了鲁智深一命。

  通过这一回合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人人能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美好,就会少一些坏现象;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我相信,再也不会有抢劫、**,这些令人心惊胆跳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国家秩序会更好,大家会更和谐的相处在一起!哦,忘了说了,我们还要知恩图报哦!

  任老师推荐我们看看四大名著,于是我买了一本《水浒传》,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10分钟不到,已经读完了第二回合,讲的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读完这一回合,我感觉到鲁智深也蛮好的,比如:当金氏父女没有盘缠时,鲁智深毫不犹豫的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全部放在了桌上,帮助金氏父女渡过难关,还有一次呢,鲁智深为民除害,就让镇关西尝了一些苦头,可是,没想到的是,那镇关西经不起打,鲁智深仅用三拳就让镇关西与世长辞了,他没想到自己竟**了,心里很担心,俗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前,救过的金氏父女知恩图报,又救了鲁智深一命。

  通过这一回合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人人能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美好,就会少一些坏现象;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我相信,再也不会有抢劫、**,这些令人心惊胆跳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国家秩序会更好,大家会更和谐的相处在一起!

  今天,我读了《水浒传》第二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王教头谓王进。由于王进患病在身,在家调养休息,他无妻无子,只有一位老母亲。谁知,刚上任的太尉竟是浪荡子弟——高俅,高俅在一次比武中被王进的父亲用棍棒打倒在地,所以怀恨在心,高俅逼着王进带病进见。无奈,王进只得来见高俅,又被高俅痛斥一顿,早已算出高俅要将他至于死地。王进的老母亲让儿子自己逃走,王进不肯,硬要母亲一起走。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母子乘着夜色逃走了。不久,被高俅的人发现,高俅立马押下文书,行开诸州各府,捉拿逃军王进。

  我觉得,在古代,小人当道,王进是个志士,但英雄无用武之地,真令人惋惜。今天,我们中国繁荣昌盛,只要你有才华,就不用愁报国无门。所以,我们必须好好学*,努力争做国家的栋梁之才。

  任老师推荐我们看看四大名著,于是我买了一本《水浒传》,回到家,我便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10分钟不到,已经读完了第二回合,讲的是鲁智深大闹五台山,读完这一回合,我感觉到鲁智深也蛮好的,比如:当金氏父女没有盘缠时,鲁智深毫不犹豫的把自己身上仅有的.五两银子全部放在了桌上,帮助金氏父女渡过难关。还有一次呢,鲁智深为民除害,就让镇关西尝了一些苦头,可是,没想到的是,那镇关西经不起打,鲁智深仅用三拳就让镇关西与世长辞了,他没想到自己竟**了,心里很担心,俗话说的好: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以前,救过的金氏父女知恩图报,又救了鲁智深一命。

  通过这一回合的故事,我明白了一个道理:我们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的伸出援助之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如果人人能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国家会更美好,就会少一些坏现象;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我相信,再也不会有抢劫、**,这些令人心惊胆跳的事情发生了;如果人人都能这样做,我相信,我们的国家秩序会更好,大家会更和谐的相处在一起!

  我喜欢史进,他武功很高,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我还崇拜他有个不普通的师父,很特别,他的师父是八十万禁军的教头。

  史进是个好心的人。他先把跑涧虎陈达抓住了。陈达的朋友神机军师朱武和白花蛇杨春让他把陈达放了,他就把陈达放了,他们还交了朋友。

  《水浒传》讲述了梁山泊好汉替天行道的故事,展示了各路英雄好汉不畏强敌、杀富济贫、除暴安良的英雄故事。书中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雪中送炭的宋江、机智聪明的吴用。

  这几天,电视上一直在播《水浒传》,我非常喜欢看,特别喜欢里面的英雄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行者武松……他们打抱不*,杀富济贫,真令人佩服!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我最喜欢晁盖带人劫法场这集,他们把自己打扮好,隐藏在法场四周,晁盖便喝起酒,但密切注意着法场的动静,只听见监斩官的‘斩’字刚出口,晁盖立马将碗打破,只见周围的人都拿出家伙,向官兵冲去,官兵个个面色如土,逃命去了。晁盖救出了宋江,戴宗等兄弟,浩浩荡荡地返回了梁山泊。我不禁想,如果我也在那里,我也要投靠梁山。

  梁山泊好汉们的胆量与过人的武艺,令我震撼!

  暑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施耐庵的《水浒传》,它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号称"中国四大名著"。《水浒传》讲述了一个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从梁山聚义,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后来的破辽兵、剿叛党,最终遭高俅、童贯等朝廷权贵谋害的故事。

  雪夜上梁山的豹子头林冲,拳打镇关西的花和尚鲁智深,景阳冈打虎的行者武松,怒杀阎婆惜的及时雨宋江……一个个鲜明、个性的英雄形象、一幕一幕精彩绝伦的情节画面,就像电影一样一直在我的脑海回放,久久难以忘怀。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想成为鲁智深那样乐于助人、爱打抱不*的人,我想成为武松那样率性而为、爱憎分明的人,我更想成为宋江那样统帅群雄、攻城拔寨的人……,总之,我想成为故事里的每一位英雄好汉!

  读完这本书以后,我还懂得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如《智取生辰纲》这段,告诉我们: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学*上要懂得运用我们的大脑,勤于思考;如《李逵丧母》让我明白了做子女的一定要孝顺父母;再如《三打祝家庄》让我明白: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水浒传》真是一本好书呀!

  读了《水浒传》后,最大的感受就是书中的英雄们的豪情壮义,仗义疏财。先说智取生辰纲的七条好汉。智取生辰纲,是梁山好汉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的发端。这一段好汉壮举,轰动了水浒世界里的江湖。但是晁盖一伙,做下这桩弥天大案,背后的真实动机又是什么?是为了劫富济贫?还是说为了准备"农民革命"?显然都不是。黄泥冈上,这一伙好汉劫得了十万贯金珠,而后大概经过坐地分赃,晁盖、吴用等回了晁家庄园,三阮则"得了钱财,自回石碣村去了。"随后并没听说他们有济贫的.打算,也没见他们准备扯旗造反(或曰起义),如果不是东窗事发,保不准他们真的就此安心做了富家翁,一世快活。因此,这桩大案,打劫的固然是不义之财,但其实质,说穿了,就是一次黑道行动。

  再看鸳鸯楼上那幕血案,武松连刃十数人后,一片血泊之中,从容地将桌上银酒器踏扁,揣入怀里带走;而即使粗心卤莽至极的角色如李逵,沂岭之上杀了假李逵后,也没忘进房中搜看,"搜得些散碎银两并几件钗环",都拿了──李逵虽极端厌烦女色,但也知这些沾满了脂粉气的钗环可以换钱换酒,照拿不误。而后,还去李鬼身边,搜回了那锭被骗去的小银子,在这种事儿上,黑旋风也足够细心。

  最*,我读了《水浒传》第二回后半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文章写的是鲁达知道了金二父女受到恶霸“镇关西”郑屠的欺侮后,就全力帮助她们,并三拳打死郑屠,最后离家出走的故事,反映了鲁达急躁鲁莽、助人为乐、机智勇敢、惩恶扬善的性格特点。

  鲁达的性格是急躁鲁莽的。文章用两个事实写出了他的这种性格。一是当他和史进巧遇卖膏药的李忠后,就不管李忠愿意不愿意,硬是拽着李忠一起去喝酒;二是当他被金二父女告知受到了郑屠的欺侮,当下就要跑去把郑屠打死。看了这些内容以后,真叫人哭笑不得。

  鲁达虽然急躁鲁莽,但又有慷慨大方,助人为乐的一面。当他得知金二父女已经穷得无钱回家时,就毫不犹豫地拿出身边的5两银子,又向史进借了10两,一共15两,全部送给了金老父女。不仅如此,第二天早上,他早早就来到金二父女住的旅店,拿把椅子拦坐在旅店门口,足足坐了两个时辰,使狗腿子店小二眼巴巴地看着金二父女安全离去,不敢追赶。

  而鲁达最重要的性格特点是机智勇敢、惩恶扬善、爱打抱不*,这集中表现在三拳打死“镇关西”这件事上。鲁达故意耍弄郑屠,硬是“无理”地要郑屠亲自切三种从没人切过的肉丁,还把切好的肉丁掼在郑屠脸上。这样激怒了郑屠,两人就打了起来。接着,鲁达的第一拳打得郑屠的鼻子歪在一边,鲜血直流,像“开了个油酱铺”。第二拳打在眼框和眉梢之间,使郑屠眼框裂开,眼珠迸出,像“开了个彩帛店”。第三拳打在太阳穴上,使郑屠感到脑袋嗡嗡响,像“开了个水陆道场”。仅仅三拳,“镇关西”郑屠便一命呜乎了。鲁达也因打死了人,只好离家逃亡。

  文章读完后,我觉得鲁达的确有许多优点,比如本领高强、乐于助人,帮人帮到底,富有正义感,这些优点都是值得我们学*的。但是鲁达也有许多缺点,特别是急躁鲁莽、做事不考虑后果等。郑屠虽然有罪,但也罪不该死。鲁达却硬是打死了他,弄得自己只好四处逃命,最后落得个做和尚的下场。所以,我认为鲁达是英雄,但是个有很多缺点的英雄。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扩展5)

——二年级学生的优秀读后感通用五篇

  今天,我遇到了一个盲人女孩,她的名字很安静。安静是个盲目的女孩,但她不会感到自卑。她热爱生活,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一个春天的早晨,她穿梭在花丛中,*稳地走着,没有任何绊脚石。在花的指引下,她合上了一只蝴蝶,多么不可思议啊!正常人很难做到,但她很安静。

  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好斗好斗的人,比如著名作家海伦。凯尔,在她一岁半的时候,病得很厉害,变得又聋又瞎,然后失去了说话的能力。面对残酷的命运,她没有绝望,放弃了自己,依靠自己不屈不挠的毅力和坚韧不拔的精神,与疾病作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最终成为了一位著名的作家。还有著名的作曲家贝多芬,著名的作家张海迪。他们都创造了自己的世界。

  看自己,整天活“衣来伸手,饭来的小主人“的生活。我们遇到了一点挫折沮丧‘的’嘴。现在想想真是惭愧,我要学*他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多彩世界。

  今天,我学*了第17课《触摸春天》。有很多感受想和大家交流交流。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安静(一个盲女孩的名字)触摸春天的故事,反映了她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我想:我们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却发现不了这个世界的美,也不热爱生活。而一个盲女孩却如此热爱生活,在她的心里世界是美丽的。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曾经说过:“美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盲女孩的眼睛就是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而我们呢?盲女孩如此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但我们呢?其实,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是体会不到生活的幸福的。相反,如果是一个残疾人,他才能体会到他以前是一个身体健康的人时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美国著名的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就是一个残疾而又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她也认为只有当一个人落下残疾时才会后悔莫及:原来我以前的生活是多么快乐,多么幸福啊!

  所以,我们作为一个身体健康的人,一定要去热爱生活!

  《北大荒的秋天》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课文以极其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北大荒无比的热爱之情,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教材。

  本文的第四自然段向读者展现了北大荒原野热闹非凡的景象。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因为学生离农村生活比较遥远,对农作物的理解不到位,导致在阅读过程中未能体会出其中的“欢快”的感情。在课后,我通过查阅资料,搜索相关教学视频,发现“通过让学生看动画后分角色表演”的办法很是有效,所以,我准备在第二课时,精读课文的时候,让学生先看课文的网络动画,再分组表演“成片的大豆摇动着豆荚,发出了哗啦啦的笑声”和“挺拔的高粱扬起黑红黑红的脸庞,像是在乐呵呵地演唱”等动作,让他们把北大荒的原野搬到教室里来,让课堂也热闹非凡,在深入理解语境、情感的基础上再品读课文。

  一架铁道天桥,是火车站南北两侧市民步行来往的通道。

  二十一岁,秋天就快结束时,许天挽着女孩的手走过天桥,那是他的初恋。

  二十四岁,一个万家灯火的晚上,许天与他的第二个女友站在天桥上,遥望不远处的楼群。

  二十八岁,一个月黑风高夜,许天与后来作了妻子的她,正从天桥上经过时,突然一声火车鸣笛,她惊慌地逃入许天的怀里。

  秋天,三十五岁的许天,带着儿子过天桥,送前妻去火车站。

  天桥口立着一块大牌子,是一则因修高铁将于年底拆除天桥的公告。

  天桥的下面,早已堆成瓦砾山,秋风掠过,尘土飞扬。许天百感交集,拿出手机,请路人帮忙,为他们一家三口留个照儿。

  一家人背靠天桥护栏上已被秋风染红的爬山虎,面带微笑,一齐对着手机镜头喊了声“茄子”。

  读完小说《天桥的最后一个秋天》,鄙人不由感叹:鼓起勇气,走过人生的天桥——风景这边真好!

  星期五,我学了一篇名叫《触摸春天》的课文,这篇课文告诉我们,虽然文中的安静是个盲女孩,看不到光明,但是她和我们一样,也会用自己的内心世界去感受春天。

  这篇课文让我想起了自己八岁时的一件事。有一天也是春天,我在公园里玩,我看见一个盲童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身处绿色的大自然的她在感受春天的美,春天的景。从她脸上的表情我可以感受到,虽然她的眼前是黑暗的,但是,她的内心世界是那么丰富的,那么多姿多彩。转眼间,我深深地被她的内心世界所吸引着,同时也被这个盲童对生命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对春天的热爱所感动。看到她脸上充满笑容我没有打扰她,只是在一旁看着她,默默的祝福她。

  这次读了《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我真正懂得了不是只有正常人才能感受春天,盲童也可以感受春天,也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


《学生第二》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扩展6)

——林海雪原优秀读后感(精选五篇)

  阅读这本书的初衷是电视剧《林海雪原》播出,我几乎一集不拉地看了,感觉很不错,但是很多评论说和原著如何不符,所以就想看看原著了。书很厚,所以一直没翻开,直到前两天很闲,随手就打开看了。

  自然杨子荣是。《智取威虎山》让人记住了这个有勇有谋的侦察排长。其实他在其他战斗中也表现出了他的大智大勇,不过,威虎山是一个最完美的体现。书中描述了他的心理细节,惊慌、调整、更加冷静,王洛勇在表演的时候我认为这段特别成功。

  也就是少剑波,他是一个智勇双全的指挥者。带领着小分队,周旋在林海雪原,围剿残匪。他肯定是被美化的,实在太神了。几次下了险棋,对他的战友的要求极高,时间、体力、智力,当然成功了。这也凸现了他的认人之术了。

  其他的还有很多,孙达得(长腿),印象很深刻,因为他的长腿,传送信息的任务就落在他身上,奔波啊,在威虎山一战中,我认为他的作用仅次于杨子荣。

  姜青山这个人物,并不是很起眼,但是从出场就很有英雄气概。他打过日本鬼子,在马希山的土匪窝里呆了很长时间,土匪是因为他武艺高强,想利用他,所以把他的狗赛虎关起来,虽然在土匪窝,却没有对老百姓开过一枪,任是怎么样都不屈服。活脱脱一个草莽英雄。

  小白鸽,女中英豪。她身材娇小,却能在一次战斗中抢救13个人,跟随小分队在雪海中从来就没有拉过后腿,抢救起人来自不必说,后来更是承担了203秘书的工作。她并不把自己当成女孩子,甚至对于姜青山让三妹带路的想法“那怎么行,她可是个女的”,浑然没有想起自己亦是。

  还有许多,鞠**、**刘勋苍、猴登栾超家,个顶个棒!

  一环紧扣一环,环环相扣,许大马、座山雕、九彪、马希山、定河老道,依次剿灭。每一场都是布置的十分紧张,容不得一点失误,所以,心也提到了作者的笔上,经常是几路同时进行,出点岔子就完了。所以,一直都觉得紧张。

  我喜欢林海雪原,更喜欢故事情节!

  怀着—股澎湃的激情读完了全书,轻轻合上,望着“林海雪原”四个字,似乎是由火热的血所凝成的,衬着封面上的皑皑白雪,显得更加地艳,更加红了。在那上面,我仿佛看到了一位位亲切和蔼的***战士,为着自己的理想,更为着祖国的伟大事业——***事业,在深山老林中奋斗的身影。此时的学似乎已同他们的笑容与灵魂,融为圣洁的一体。

  对这些战士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它鉴证了一个个赤子之心,它的脉搏将永远在这片郁郁葱葱的老林里跳动。穿山风的狂卷,密集的枪弹雨林,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把火,一个信念——真正地**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或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就像《老人与海》中的老人,《绝顶》中的肖顿河,都为着自己心爱的理想而前进,虽然他们最终都失败了,都只在这茫茫大千世界中留下一副白骨或几行轻轻的痕迹,但在任何人眼里,他们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击倒的。

  耻笑他们对生命无谓浪费的人,必定是一个懦夫,若表面不是,在内心深处也是脆弱的,因为只有懦夫,才会耻笑勇者,更因为他们毫不明白倾尽自己一生去追求的感觉,也更因为他们没有这种气魄,没有这种理想。***也说过:“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少年,要有理想。”一个没有理想的,便对自己的前途自己要走的路感到茫然,也许,在徘徊上便像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若没有理想,莱特兄弟不会发明飞机,圆了人类飞向蓝天的梦;若没有理想,袁隆*不可能养殖出杂交水稻,解决中国人多粮少的难题;若没有理想,又哪来中国几千年的悠远文化;若没有理想,中国不会在一次次失败中站起,夺回自己的领土……

  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时为了它,历经几多沧桑几多岁月。

  前几天,我在看一本红色经典电影阅读,名叫《林海雪原》,我被书里的人物深深打动了。

  书中写到,在1946年,人民***派出一支由少剑波带领的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组织群众反抗,剿灭土匪。但通过抓获的土匪之口,他们了解到目标威虎山上土匪是小分队人数的好几倍,且地形复杂,便派出杨子荣同志,扮成土匪,取得土匪头目的信任,最后,杨子荣同志不负重望,与小分队里应外合,成功剿灭了匪帮。随后,他们继续发动了土地改革,投入了新的战斗。

  这也是东北当时剿匪时的真实写照。在本书里,给我感触最大的是杨子荣同志。他扮作土匪胡彪,深入威虎山,博得头目座山雕的信任,最后才能以少胜多。

  我想起了一位位身边的人,他们在不停地努力工作,为的就是报效祖国,为国争光,我同学的父亲就是一名军人,他长年在部队为祖国效劳!

  杨子荣同志智斗小炉匠的一段,最令人荡气回肠。杨子荣抱着必死的决心,成功地博得了众匪的信任,将小炉匠逼上绝境,除掉了这个大敌。

  战火硝烟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应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让各位先烈得以安息!

  我读过许多红书,其中印象最深是《林海雪原》,这是一部革命题裁的读物,回忆文章,我的心中激荡着英雄情结。

  故事一开始就把我带到了一个冰天雪地的东北大*原,这里有一支东北人民***小分队,在团参谋长少剑波的率领下,深入林海雪原执行剿匪任务。这股匪徒是原***的败兵,流窜到我军后方。侦察英雄杨子荣提出一个大胆的设想:打进威虎山内部,探得敌情,配合小分队里应外合全歼座山雕匪帮。一场斗智斗勇的故事就这样展开了。

  书中战士们吃苦耐劳,在雪原中纵横,与敌人做艰苦的斗争,在斗争中,战士们高度发挥了军人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战胜了常人所难以忍受的艰苦,克服了想像不到的困难,在冰天雪地里,侦察奔袭,斗智斗力。情节一环扣一环,精彩纷呈,我沉浸在这群英雄的故事里,跟着他们一道跨谷跳涧,滑雪飞山。跟杨子荣一起打虎上山,跟少剑波一道指挥战斗……我被这些英雄的故事深深地打动着。

  书里的每一个人物都那么活灵活现,个性十足。如年轻有为的军事将领少剑波,他的沉着冷静、不骄不燥、英勇善战、足智多谋都令我钦佩。在我印象里最深还是杨子荣,从我观看过《林海雪原》的电视剧起,他就一直是我崇拜的英雄人物。为了彻底消灭威虎山上的顽匪,少剑波和杨子荣数夜未眠,共同上演了一出机智壮烈的“智取威虎山”……

  对他们来说,死,毫不可怕,鲜血,更是为着这一片他们深爱着的土地,为着他们那可亲可爱的乡亲们所流的。无论在多么危急的情况下,都吓不退他们,因为心中的一个信念——真正地**人民,支持着他们在狂风暴雪中一次次站起,直至最后的胜利。他们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执着地追求着,不畏层层险阻,即使是到了“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地步,也甘愿拼死一搏,也许他们认为:面对自己的人生,唯有拼过,才了无遗憾。如果一个人没有理想,便会对自己的前途、要走的路感到迷茫,徘徊不定,成为迷途的羔羊,在黑暗中消逝。

  我体会到作为新时期少先队员,一定要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并具备坚强的意志力、勇于拼搏的气魄,决不放弃的信念,那么在精神上永远是无法被击倒的,不会因中途的失败而放弃自己的理想。理想,是人生的灯塔,更是人生的彼岸。有了理想这盏明灯的指引,我们才不会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前进的方向。

  细细品味《林海雪原》一书,发现它讲述的不仅是**战争初期的剿匪斗争,它所表现出的更是一种智慧,一股勇气,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这个暑假,我读完了《林海雪原》这部红色经典,心潮澎湃,久久不能*静。

  这本书讲的故事是:1946年冬天,年轻的团参谋长少剑波奉命带领小分队,深入林海雪原进行剿匪任务。这股土匪是***的败兵,转移到了***后方。土匪血洗了寨子,少剑波也因此失去了最亲*的姐姐,战士们咽不下这口气,更加奋勇拼搏。其中杨子荣与座山雕斗智斗勇最为精彩:杨子荣扮演了被小分队消灭的九彪,骗过了座山雕犀利的眼睛,成功潜入敌人内部。他和小分队里应外合,成功拿下座山雕。经过小分队的不懈努力和拼搏,终于全部消灭了这帮无恶不作的土匪。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小白鸽”——白茹,她活泼开朗,美丽动人。蘑菇老人称她是“灵芝”;夹皮叔叔誉她是“女侠”。在包围座山雕的时候,战士们的脚出现大片冻伤,白茹为了照顾战友们,一宿没睡。这种舍己为人的精神,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撼。

  在捕捉妖道时,战士们发现土匪“小炉匠”的老婆被人在雪地里刺伤,眼看就要不行了。白茹立马实施抢救。因为她知道,这个受重伤的女人是善良的,不像土匪那样可恶。最终,这个女人被救活了,从中我看出白茹心中宝贵的善良。

  《林海雪原》这本书向我们讲述了红色传奇,也让我们见识到了革命战友之间的生死情谊。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