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

首页 / 读后感 / | 2022-10-03 00:00:00 读后感

《癞蛤蟆》读后感1

  《癞蛤蟆》讲述了住在井底的小癞蛤蟆,它是所有癞蛤蟆中最小最丑的一个,但是它的头顶镶着一颗宝石,这颗宝石的名字叫做渴望和追求,意思是说它总在追求美好的东西,所以小癞蛤蟆特别想到井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终于有一天它跳到打水的桶里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它见识了很多美丽又奇妙的生物,有美丽的花朵,可爱的毛毛虫,以及大公鸡,还碰到了热情的小青蛙。小青蛙们给它准备了一场音乐会和许多好吃的,好喝的,希望它能留下来和它们一起生活,但是小癞蛤蟆还想继续往前走,它必须不停地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直到有一天被鹳鸟衔上了天空……

  我觉得小癞蛤蟆虽然很丑,但是它很可爱,它的头顶有闪光的宝石,它的心中有渴望。癞蛤蟆借着心中的这份渴望来到了井外,它见识了一切别的癞蛤蟆不曾见到的美好事物,但是它仍然不满足,它一步步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完美,不停的一路向前,直到生命消失。小癞蛤蟆值得我们敬佩,因为它有梦想,敢追求,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都应该向它学*这份精神。

《癞蛤蟆》读后感2

  我很喜欢看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四遍了,它是一部关于爱与梦想的美丽童话。

  讲的是一只被自己亲生妈妈抛弃的一只小蛤蟆,坠落在小泥河鳄鱼老美的荷花床上。老美是一只爱花爱草爱清洁的鳄鱼,它和小泥河的`居民为敌,非常霸道,也很惹人厌。它本来想趁小蛤蟆睡着的时候把它扔了,但听到小蛤蟆叫自己妈妈的时候,老美改变了主意,而且深深地喜欢上了小蛤蟆,把它留下来当女儿。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娇滴滴。还天天把娇滴滴顶在头上,到小泥河附*散步,游玩。

  但娇滴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飞起来。最后在小泥河居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也在捕梦者的帮助下,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它们都得到了自己喜爱的礼物,娇滴滴也飞向了蓝天。

  我还喜欢爱作诗的红皮老弟,爱讲故事的鹅大爷和故事迷鸭老扁,忠实的邮递员零蛋狗,热爱飞翔的捕梦者。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有梦想就会有奇迹,坚持就是胜利。

《癞蛤蟆》读后感3

  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癞蛤蟆小姐娇滴滴》,我喜欢这本书得原因是因为这本书很有趣。

  这里面主要讲了老美、女儿娇滴滴和小泥河边的居民发生的事情。

  主要人物有老美和它的女儿,老美性格暴躁,跟小泥河的居民为敌,女儿娇滴滴天真稚气,善良可爱,喜爱飞翔,有一颗快乐的心。

  我最难忘的精彩片段是半颗牙先生的诡计,故事是说在小泥河边,半颗牙先生和他六个徒弟在不停哭泣,因为老美砸了它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都毁于一旦,它心碎了,居民们谁也没去安慰他,只是偶尔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只有风泪眼牛大婶替它叹了一口气,就是一只气,让半颗牙先生看到了希望,牛大婶你评评理,我一生的心血,老美为什么这么坏,要我说要把娇滴滴赶走,半颗牙把娇滴滴带到木屋里用木棍拴起来,结果娇滴滴被关到里面了。

  啊!这本书真有意思,我好喜欢看这本书啊!

《癞蛤蟆》读后感4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叫《癞蛤蟆小姐娇滴滴》。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里的句子幽默、搞笑、比喻的非常夸张,所以我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说了许多内容,有癞蛤蟆小姐认错人了,把老美当成了妈妈,还有癞蛤蟆小姐被半颗牙先生骗进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很多,有娇滴滴、老美、半颗牙先生、风泪眼牛大婶、红皮老弟、鹅大爷、羊胡子老师、芭蕾兔、捕梦者、零蛋狗、鸭老扁。娇滴滴是一个天真稚气、善良可爱、迷恋飞翔的癞蛤蟆。老美是一个爱花、爱草、爱清洁的鳄鱼。半颗牙先生是一个自私、狡诈的手工坊老板。风泪眼牛大婶有一双爱流眼泪的牛。红皮老弟是一个冲动、单纯的年轻马。鹅大爷是一个*视、爱戴着眼镜看书的鹅。羊胡子老师是记忆力超坏的羊。芭蕾兔是一个热爱芭蕾的兔子。捕梦者是一个热爱飞翔的梦想家。零蛋狗是一个胖胖的狗,跑的很快。鸭老扁是一个爱听故事的鸭子。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邮递员零蛋狗这节和娇滴滴飞上蓝天这节。

  我以后也要像娇滴滴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

《癞蛤蟆》读后感5

  窗外,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静谧的柏油路上,我怔怔有些出神。这些天一直在看的小说,看完了,完美的大结局,完美得甚至缺了点儿真实感,居然有些恍然若有所失。

  我还是想起《陈二狗的妖孽人生》人物设置惊人的相似,这书里竹叶青倒是比那书里的竹叶青多些人间烟火味,作者说写的是后宫式的,我觉得,更像是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男人的奋斗史。

  故事从去大学报到的动车上展开,一个不高不帅看上去也不富的男生,锋芒不露却气场十足。

  这是一个强悍到变态的男生,从小到大数学考满分的次数比语文没考满分的次数还多,英语永远零分,只因为他的英语家教老师成了他的后妈。

  如果仅此,他只是一个倔强的考试机器,但不是,他把书读活了,在读书有用无用论上,作者通过主人公毕业后的一个演讲说读书读活了才有用。

  作者是幸运的,有陈*安那样的无双国士作启蒙老师,有周老师那样的小学数学老师,有一个溺爱他的精明奶奶老佛爷,有一个仙气满身超凡脱俗的童养媳姐姐,有一个牛哄哄的异父异母的姐姐,有一个将他放养的富到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的老爹,还有的一群不俗的发小。

  故事并没有太多的不可思义之处,一切,水到渠成,虽然势如破竹摧枯拉朽。故事涉及的知识面积之广,内容之深,让我对作者的敬意又深一层,作者也是一个牛掰到变态程度的妖孽呀!

  我想说的,只是两个小龙套式的角色,胡璃和陈浮生,胡璃是一个为了爱而放弃的女子,没有谁有资格指手画脚说她对了或者错,现在再回头想,还有泪噙在眼睛里,胡璃短暂的一生,堪称命运多舛,十四岁查出绝症的她居然也没有逃掉桃花劫,作者把她支教的村庄命名为观音,那她就是慈悲的象征,她就像漫山遍野的丁香花中普通的一朵,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芬芳,不争,不言,

  陈浮生就是《陈二狗的妖孽人生》里的陈二狗,历尽苍桑的心如止水,大有华山峰顶雪茫茫的那种意味。看尽人生百态,品遍酸甜苦辣,带着陈*陈安那对龙凤胎安然度日,褪却了枭雄的锋芒,只有一个父亲的慈爱。普普通通,简简单单。这就是整部《为你隐姓埋名》的缩影吧!我没看过,只是我知道,他还是放不下。

  江南甲第,赵甲第的爷爷陈山虎翻烂字典取的名字,就像他对沐红鲤的母亲说的那样,他对的起这名字。居官,他是想造福百姓,经商,他也多做福利,性格刚毅果敢,当然了,他可不是一般的花心!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阅读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1)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

《癞蛤蟆》读后感1

  《癞蛤蟆》讲述了住在井底的小癞蛤蟆,它是所有癞蛤蟆中最小最丑的一个,但是它的头顶镶着一颗宝石,这颗宝石的名字叫做渴望和追求,意思是说它总在追求美好的东西,所以小癞蛤蟆特别想到井外面的世界去看看。终于有一天它跳到打水的桶里来到了外面的世界,它见识了很多美丽又奇妙的生物,有美丽的花朵,可爱的毛毛虫,以及大公鸡,还碰到了热情的小青蛙。小青蛙们给它准备了一场音乐会和许多好吃的,好喝的,希望它能留下来和它们一起生活,但是小癞蛤蟆还想继续往前走,它必须不停地去追求更美好的东西!直到有一天被鹳鸟衔上了天空……

  我觉得小癞蛤蟆虽然很丑,但是它很可爱,它的头顶有闪光的宝石,它的心中有渴望。癞蛤蟆借着心中的这份渴望来到了井外,它见识了一切别的癞蛤蟆不曾见到的美好事物,但是它仍然不满足,它一步步的追求自己想要的完美,不停的一路向前,直到生命消失。小癞蛤蟆值得我们敬佩,因为它有梦想,敢追求,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我们都应该向它学*这份精神。

《癞蛤蟆》读后感2

  我很喜欢看这本书,我已经看了四遍了,它是一部关于爱与梦想的美丽童话。

  讲的是一只被自己亲生妈妈抛弃的一只小蛤蟆,坠落在小泥河鳄鱼老美的荷花床上。老美是一只爱花爱草爱清洁的鳄鱼,它和小泥河的`居民为敌,非常霸道,也很惹人厌。它本来想趁小蛤蟆睡着的时候把它扔了,但听到小蛤蟆叫自己妈妈的时候,老美改变了主意,而且深深地喜欢上了小蛤蟆,把它留下来当女儿。还给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娇滴滴。还天天把娇滴滴顶在头上,到小泥河附*散步,游玩。

  但娇滴滴最大的梦想就是能飞起来。最后在小泥河居民们的共同努力下,也在捕梦者的帮助下,他们都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它们都得到了自己喜爱的礼物,娇滴滴也飞向了蓝天。

  我还喜欢爱作诗的红皮老弟,爱讲故事的鹅大爷和故事迷鸭老扁,忠实的邮递员零蛋狗,热爱飞翔的捕梦者。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有了梦想,就有了奋斗的目标,有了梦想就有了动力,有梦想就会有奇迹,坚持就是胜利。

《癞蛤蟆》读后感3

  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做《癞蛤蟆小姐娇滴滴》,我喜欢这本书得原因是因为这本书很有趣。

  这里面主要讲了老美、女儿娇滴滴和小泥河边的居民发生的事情。

  主要人物有老美和它的女儿,老美性格暴躁,跟小泥河的居民为敌,女儿娇滴滴天真稚气,善良可爱,喜爱飞翔,有一颗快乐的心。

  我最难忘的精彩片段是半颗牙先生的诡计,故事是说在小泥河边,半颗牙先生和他六个徒弟在不停哭泣,因为老美砸了它精心制作的手工艺品,都毁于一旦,它心碎了,居民们谁也没去安慰他,只是偶尔向他投去同情的目光,只有风泪眼牛大婶替它叹了一口气,就是一只气,让半颗牙先生看到了希望,牛大婶你评评理,我一生的心血,老美为什么这么坏,要我说要把娇滴滴赶走,半颗牙把娇滴滴带到木屋里用木棍拴起来,结果娇滴滴被关到里面了。

  啊!这本书真有意思,我好喜欢看这本书啊!

《癞蛤蟆》读后感4

  前几天我读了一本非常有趣的书,书名叫《癞蛤蟆小姐娇滴滴》。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是因为这本书里的句子幽默、搞笑、比喻的非常夸张,所以我喜欢这本书。

  这本书说了许多内容,有癞蛤蟆小姐认错人了,把老美当成了妈妈,还有癞蛤蟆小姐被半颗牙先生骗进了一个破旧的小屋子里等。

  这本书里的人物很多,有娇滴滴、老美、半颗牙先生、风泪眼牛大婶、红皮老弟、鹅大爷、羊胡子老师、芭蕾兔、捕梦者、零蛋狗、鸭老扁。娇滴滴是一个天真稚气、善良可爱、迷恋飞翔的癞蛤蟆。老美是一个爱花、爱草、爱清洁的鳄鱼。半颗牙先生是一个自私、狡诈的手工坊老板。风泪眼牛大婶有一双爱流眼泪的牛。红皮老弟是一个冲动、单纯的年轻马。鹅大爷是一个*视、爱戴着眼镜看书的鹅。羊胡子老师是记忆力超坏的羊。芭蕾兔是一个热爱芭蕾的兔子。捕梦者是一个热爱飞翔的梦想家。零蛋狗是一个胖胖的狗,跑的很快。鸭老扁是一个爱听故事的鸭子。

  我最喜欢的章节是邮递员零蛋狗这节和娇滴滴飞上蓝天这节。

  我以后也要像娇滴滴一样拥有自己的梦想。

《癞蛤蟆》读后感5

  窗外,阳光透过树叶洒在静谧的柏油路上,我怔怔有些出神。这些天一直在看的小说,看完了,完美的大结局,完美得甚至缺了点儿真实感,居然有些恍然若有所失。

  我还是想起《陈二狗的妖孽人生》人物设置惊人的相似,这书里竹叶青倒是比那书里的竹叶青多些人间烟火味,作者说写的是后宫式的,我觉得,更像是一个人的成长,一个男人的奋斗史。

  故事从去大学报到的动车上展开,一个不高不帅看上去也不富的男生,锋芒不露却气场十足。

  这是一个强悍到变态的男生,从小到大数学考满分的次数比语文没考满分的次数还多,英语永远零分,只因为他的英语家教老师成了他的后妈。

  如果仅此,他只是一个倔强的考试机器,但不是,他把书读活了,在读书有用无用论上,作者通过主人公毕业后的一个演讲说读书读活了才有用。

  作者是幸运的,有陈*安那样的无双国士作启蒙老师,有周老师那样的小学数学老师,有一个溺爱他的精明奶奶老佛爷,有一个仙气满身超凡脱俗的童养媳姐姐,有一个牛哄哄的异父异母的姐姐,有一个将他放养的富到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的老爹,还有的一群不俗的发小。

  故事并没有太多的不可思义之处,一切,水到渠成,虽然势如破竹摧枯拉朽。故事涉及的知识面积之广,内容之深,让我对作者的敬意又深一层,作者也是一个牛掰到变态程度的妖孽呀!

  我想说的,只是两个小龙套式的角色,胡璃和陈浮生,胡璃是一个为了爱而放弃的女子,没有谁有资格指手画脚说她对了或者错,现在再回头想,还有泪噙在眼睛里,胡璃短暂的一生,堪称命运多舛,十四岁查出绝症的她居然也没有逃掉桃花劫,作者把她支教的村庄命名为观音,那她就是慈悲的象征,她就像漫山遍野的丁香花中普通的一朵,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的芬芳,不争,不言,

  陈浮生就是《陈二狗的妖孽人生》里的陈二狗,历尽苍桑的心如止水,大有华山峰顶雪茫茫的那种意味。看尽人生百态,品遍酸甜苦辣,带着陈*陈安那对龙凤胎安然度日,褪却了枭雄的锋芒,只有一个父亲的慈爱。普普通通,简简单单。这就是整部《为你隐姓埋名》的缩影吧!我没看过,只是我知道,他还是放不下。

  江南甲第,赵甲第的爷爷陈山虎翻烂字典取的名字,就像他对沐红鲤的母亲说的那样,他对的起这名字。居官,他是想造福百姓,经商,他也多做福利,性格刚毅果敢,当然了,他可不是一般的花心!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2)

——癞蛤蟆童话故事 (菁选6篇)

  井很深,所以井绳就很长,人们把水桶拉出井边的时候,滑轮几乎无法转动。太阳永远照不到井底,不管井水多么清澈,阳光也不能将影子在水面上倒映出来。但是只要是它能照到的地方,石缝中间便有绿苔生长出来。

  这儿住着一个癞蛤蟆家族,是从外面迁来的。他们实在是跟着老癞蛤蟆妈妈头朝下跌进来的,老癞蛤蟆妈妈现在还活着。那些老早便在这里落户,在井里游来游去的青蛙承认和他们是亲戚,把他们称为“井客”。他们打算在这里长住下去,在那些他们称之为潮湿井石的干地方生活,他们觉得很舒服。

  青蛙妈妈出门旅行过一次,当水桶提上去的时候,她跑到了桶里。但是外边光线太亮了,刺得她眼睛生疼。幸运的是,她跳出了桶,噗的一声便狠狠地落到了水里,跌得她背疼,躺了三天。关于上面的世界,她讲不出多少来,但是她知道,大伙儿也都知道,井并不是整个世界。癞蛤蟆妈妈当然可以谈出一点什么来,可是有人问起她来时,她从来不回答。

  于是大伙儿也就不问了。

  “她又肥又丑,又胖又叫人恶心!”小青蛙说道,“她的孩子也一样怪模怪样。”

  “很可能是这样!”癞蛤蟆妈妈说道,“但是这些孩子当中有一只头上有颗宝石,要不然就是镶在我头上。”

  青蛙听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因为他们不喜欢这种话,所以他们就做了个鬼脸,跳回井底去了。可是,小癞蛤蟆却骄傲地伸直了他们的后腿。他们都以为自己有宝石,所以他们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最后,他们发问了,问为什么而感到骄傲,一颗宝石到底是什么东西。

  “它是一种很美很值钱的东西,”癞蛤蟆妈妈说道,“我都无法形容它;它是一种人们自己戴着高兴,而旁人嫉妒的东西。不过别问了,我是不回答的。”

  “是啊,我没有宝石,”最小的那只癞蛤蟆说道;这只癞蛤蟆要多丑便有多丑。“为什么我要有这种可以炫耀的东西?要是它引起别人的嫉妒,自然就不会让我高兴!不,我只希望有朝一日跑到井边往外看看。外边一定是很美的。”

  “还是呆在你该呆的老地方吧!”老癞蛤蟆说道,“你知道,你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你可得小心那桶,它要压碎你的!要是你真的掉了进去,那你也会摔出来的。并不是大家都像我这样跌得这么幸运,保住了前脚后腿,卵也没有破碎!”“呱!”小家伙说道。这就和我们人类喊一声“呀”一样。他非常想到井边往外看看,产生了看看上边那片绿东西的渴望。

  第二天早晨,当装满了水的桶被提上去、在小癞蛤蟆坐着的那块井石前偶然停了一下的时候,小家伙心里激动起来,他跳进了盛满水的桶里,沉到桶底,接着桶被提了上去,水被倒出来。

  “呸,倒霉!”看见了他的那个年轻小伙子说道。“这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东西!”于是他用木鞋踢了癞蛤蟆一脚,他差不多被踢瘫了,不过他还是逃到了那高大的荨麻丛中去了。

  他看见一根麻秆挨着一根麻秆,它还往上看。太阳照在叶子上,叶子完全是透明的。对他来讲就像我们人类钻进了大树林里,太阳照在树枝叶子上一样。

  “这边比在井里好得多了!我真想在这里度过一生呢!”小癞蛤蟆说道。他在那里蹲了一个钟头,蹲了两个钟头!“不知道外面是什么样子?既然我已经跑了这么远,那我试试再跑远一点!”他使了最大的力气爬了起来,来到了路上。在他横穿大道的时候,太阳照射着他,灰尘扑到了他的身上。

  “这才算真正到了干地,”小癞蛤蟆说道,“我得到的好处可以说是太多了,浑身太舒服了!”

  接着他爬到了路边的沟旁上。这里长着勿忘我花和绣线菊。旁边是一道接骨木和山楂矮丛连结成的篱笆;“玛利亚的白色内衣袖”缠绕在上面。这里可以看到五彩斑斓的景致;这儿还飞着一只蝴蝶;小癞蛤蟆以为这是一朵挣脱枝子为了更好地看看世界的花儿。这自然是很合理的。

  “要是我能像它那样到处转悠,”小癞蛤蟆说道,“呱!啊!多美呀!”

  他在沟那边呆了八天八夜,他不缺食物。到了第九天,他想:“再往前走吧!”——可是还能再有什么更美的东西呢?也许碰到一只小癞蛤蟆,或许几只青蛙。昨夜风里夹杂着一种声音,好像说有“同胞”在附*似的。

  “活着真美!从井底下上来,躲在荨麻里,沿着尘土飞扬的道上爬,又在潮湿的沟里休息!不过还要再往前走!看看是不是能找到青蛙或者一只小癞蛤蟆,这是不能缺少的,光有大自然是不够的。”于是他又游荡起来。

  他来到田野里一个四周长着灯芯草的大池塘旁,下去探了一探。

  “这儿对您一定太潮湿了吧?”青蛙说道。“不过很欢迎您!——您是一位男士还是一位女士?不过全都一样,我们一样欢迎您。”

  接着他被邀请去参加晚间的音乐会——家庭音乐会:大家极为高兴,声音却很微弱;这我们都熟悉。会上没有什么东西招待,只可任意喝饮料,要是他们有本事的话,可以喝一整池塘水。

  “我要继续往前走!”小癞蛤蟆说道。他总是渴望有更好的东西。

  他看见星星闪光,又大又明亮;他看到了新月在闪光。他看到太阳升起来,越升越高。

  “我一定还在井里,在一个大一些的井里,我得爬上去!我有一种不安,一种渴望!”在月亮又圆又满的时候,这可怜的小动物心想:“那该不是一只放下来的桶吧,我可以跳进去高高升上去!要不然太阳便是那大桶?它多大、多亮哟,它可以把我们全都装进去。我一定要注意机会!哦,我的头多亮啊!我不相信宝石会更亮一些!不过我没有宝石,也不为它而哭。不,高高升到光明和快乐中去吧!我确信,但又害怕,——这是很难迈出的一步!不过非迈不可!前进!顺着大道走吧!”

  他迈步向前,尽一个爬行动物最大的努力向前。于是他来到人类居住的大道上了,道旁有花园和菜地,他在一个菜园子边上休息。

  “这里有多少我从来不知道的生灵啊!世界多大、多幸福啊!不过我也得深入看看,不能总厮守在一个地方。”因此他跳进了菜园子里。“多么绿啊!多么漂亮啊!”

  在一座巍峨的大山里,有一个幽深的大侠谷,这个侠谷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有一个鹅卵石砌成的大城堡,里面住着一个英俊帅气的蛤蟆王子。

  他每天都会用至少8个小时来健身,而且吃饭从不吃带脂肪的东西,他的盥洗室永远都会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水澡泥,每天晚上都要给做自己面膜。他实在是太帅了,只要一长门,立刻就会受到邻居们的追捧,所有见过他的蛤蟆,无不赞叹他的颜值。

  可时光如梭,日子飞快地流逝着,最*他忧郁起来,因为他一照镜子,竟然发现自己眼角有了鱼尾纹。“是啊,不管自己如何保养,怎么打扮,怕也无法阻挡岁月的打磨啊”,他一次次在脑海里感叹着。

  可是他不甘心,他太喜欢自己的美貌了,他实在是太想留住这青春了,只要能让他永保这份帅气的颜值,他愿意做任何事情。于是他开始了漫长地寻找之路。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跋涉,寻遍了各路高人,最终仍然没有任何进展,他有些心灰意冷,正当他准备放弃,有气无力地前行时,他突然看到前面冒出一座跟自己宫殿一样的城堡,他不禁长叹一声:上天这意思是让我回家啊!

  于是,他无比沮丧地走进了城堡。可是他进入后,一下子被吓到了:这城堡里的地面上到处是血,还有正在蠕动的大脑和不停跳动的心脏,整个城堡安静地没有一丝声音。他一边紧捂着自己的鼻子嘴巴,一边带着恐惧继续前行,突然他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披散着头发的女人背影。他试探着喊了一声“喂”,没想到那个背影竟然慢慢转身,他吓得赶紧闭上双眼,过了半分钟才一点点睁开,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背影竟然一位美丽的女子。

  “你是蛤蟆王子吧?”女子用一种似乎是地狱里传来的声调说道,“我在这里一直等你呢。”“啊——!你等我做什么?”蛤蟆王子更加害怕了。“等你,给你让你永远帅气的秘方啊,不过这个秘方能让你的脸帅气,却会伤害你的身体,你自己考虑好要不要。”“要!我一定要,我早就考虑好了。”蛤蟆王子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好吧。”说着,那个女子把一个盛满虫子的碗端了过来。蛤蟆王子一看,有的虫子扭着光滑的身子,有的虫子还吐着白沫,还有的虫子正在拉屎。看到这景象,他差点吐了,但一想到永远帅气,他闭上眼睛,一口气吞了下云。

  女子说“祝你好运”。说完,就化成一股烟消失了,并且整个城堡也不存了,蛤蟆王子面前是一条清澈的溪流。他立刻走到溪边去照镜子,他先是看到自己那张帅气的脸确实比以前更英俊了,他开心地一下子跳起老高。可当他看到水中自己的身体时,他差点从空中一头载下来,因为他看到自己身上全是小疙瘩。

  从此,他就成了我们熟悉的癞蛤蟆。

  癞蛤蟆得到了魔语瓶后,要满足它的所有心愿。

  癞蛤蟆已经讨厌了它自己那丑陋的形象,便对着魔语瓶说道:“魔语瓶呀魔语瓶,请把我变成世界上最漂亮的动物吧!”说完,难看的癞蛤蟆瞬间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孔雀。孔雀心里高兴得很,就到森林里绕了一圈,好让动物们看见她那五彩缤纷的羽毛和优雅的步态。

  孔雀回到小池塘边,再次对着魔语瓶说:“我心爱的魔语瓶呀!请把我这肮脏的池塘变为一栋高大的皇宫吧!”一眨眼,孔雀面前不再是小池塘而是用金子做成的巨大的皇宫。“我还要无数的奴隶为**活。”孔雀第三次对魔语瓶说。空阔的皇宫内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孔雀走进皇宫里,耀眼的珠宝让她睁不开眼,里面全是最稀有的美丽的珠宝,旁边的金子也在闪闪发光。孔雀便邀请她的所有动物朋友都来皇宫里和她一起跳舞。

  “我要成为世界的主宰者!”孔雀又对魔语瓶说道,这时,魔语瓶开口说话了:“我不会再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了,你太贪心了!”一秒钟,皇宫又变成了原来的小池塘,孔雀也变回了癞蛤蟆。

  癞蛤蟆终于明白了,贪心只会让你失去一切。从此,它用魔语瓶在各个地方做好事,十分快乐!

  从前,有一只相貌丑陋的癞蛤蟆,他非常爱慕天上的月亮,觉得那是世界上最漂亮的!每天每天什么都不做,就在那静静等待月亮升起,连每天捉虫的工作都放弃了。

  它希望有一天能够得到月亮,抓住它,所有的同伴都嘲笑它,说:“这是不可能的事。”

  癞蛤蟆每天每天都在夜幕降临月亮升起时仰望,突然,他看到池塘里天上月亮的倒影,就在自己的面前,它觉得这是抓住月亮的好机会,扑通……一声跳了下去。“我抓住你了,”癞蛤蟆大声的叫喊着。

  所有其他的小伙伴们,听到癞蛤蟆说自己抓住月亮了,都好奇的跑过来看个究竟,癞蛤蟆在水中抱着月亮的倒影,见到伙伴们都来看自己抓到的月亮,他骄傲的把月亮举起来,说:“看,这就是我抓到的月亮。”

  可是月亮却从癞蛤蟆的手上,一点一点流到了池塘里,惹得大家都哈哈大笑,一只青蛙跑来看热闹的说:“真是只笨癞蛤蟆,那只是月亮倒映在水中的影子而已,怎么可能抓得住呢!”

  癞蛤蟆因为被大家嘲笑而感到非常沮丧,龟爷爷游到癞蛤蟆旁边安慰说:“有梦想是好事,但要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所现有的能力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不要因为失败和别人的嘲笑而感到失望,相反要做得更好证明给大家看。”

  癞蛤蟆听了龟爷爷的话,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抓月亮,而是努力把池塘里的害虫都抓住消灭掉,现在,它成了捕虫能手,池塘在癞蛤蟆的保护下不受虫子的侵害,在阳光的照射下比月亮还要明亮。

  池塘里有只癞蛤蟆,总嫌自己长得不够漂亮。

  有一天,它意外得到了一个玻璃瓶。癞蛤蟆透过玻璃瓶看到了自己难看的模样,叹气道:“如果我可以变漂亮就好了!”突然,瓶子发光变大了,一闪一闪,金色的星星从瓶口里面飞了出来,洒在了癞蛤蟆的身上,刺眼的光芒让它睁不开眼睛。不一会儿,星星消失了,玻璃瓶变小了,等癞蛤蟆再睁开眼睛的时候,丑陋的样子已消失,它变得非常美丽。

  这时,它恍然大悟:“哇!原来这是一个愿望瓶啊!什么愿望都可以实现!”随后它贪婪地说道:“如果我可以到天上去生活,那该有多好呀!”话音刚落,一片祥云从天而降,带着它飞上了天。不一会儿就到了天城。天城好热闹啊,它来到人头攒动的地方挤了进去,原来他们都在看一个漂亮的小朋友表演。癞蛤蟆心想:这个人长得太难看了,让你们见识下真正的美丽。它走到人群面前,随便摆了几个动作,围观的人群都惊讶得合不上嘴,自言自语地说道:“它太美了,世上怎么会有如此美丽的人啊!”不一会儿,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太棒了!太棒了!”大家一起欢呼起来,癞蛤蟆却淡定地说:“谢谢,谢谢大家。”刚刚表演的孩子跑到它身边说:“哇,您真美!”“走开!长那么丑没有资格和我说话!”癞蛤蟆大声呵斥道。小孩子哭着跑开了。

  这时上帝从广播里播报:“选美大赛马上就要开始了,请选手们准备好!”癞蛤蟆心想:我长得那么美,一定可以得冠军的。比赛正式拉开了帷幕。选手们一个接着一个地登台露脸。癞蛤蟆一开始还自信满满的,可是最后的结果却让它大吃一惊,第一名竟是丑小鸭而不是它。

  癞蛤蟆一脸的气愤。它跑到上帝那儿去评理。“为什么第一名是丑小鸭而不是我呢?”上帝从容地回答:“因为丑小鸭很善良,总是帮助别人,心灵美才是真正的美。”

  癞蛤蟆终于明白了,外表美并不是最重要的。它取出愿望瓶,说:“我要变回原来的样子。”它的愿望再一次实现了。后来它帮助了许多人,获得了大家的称赞。癞蛤蟆最后还是把愿望瓶扔进了大海,呼喊道:“我再也不需要你了!”

  青蛙捉到了一只害虫,正要好好的享受美食,却被癞蛤蟆抢了去,青蛙对癞蛤蟆说:“你怎么能抢我的食物呢?”

  癞蛤蟆理直气壮的说:“谁让你是青蛙,我是癞蛤蟆呢!人们都夸你是捉虫的能手,喜欢你们,却讨厌我们癞蛤蟆,我抢你一个虫子你在多抓一些虫子不就行了,你多厉害啊!”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3)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 (菁华5篇)

  对于读书,每一本书对我来说都像是吃大餐,吃完以后心中有饱饱的幸福感,情绪也*和了很多,孩子练*钢琴时也没有那种要窒息的感觉了,此处省略500字。哈哈哈哈......

  关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我也是看群里的老师一次次的分享,就忍不住买了下来。刚拿到的时候感觉这本书好薄啊,能讲什么呢?结果晚上打开来看,就忍不住了,用了将*两天的时间才把整本书看完。谈谈收获和这本书给我的看见:

  *惯性的先看封面和封底,被封底的内容打动了,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想来我看这本书时,我应该把自己当成蛤蟆先生这样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叫蛤蟆,而不是蝴蝶,我想大概是蛤蟆本身就特别让人讨厌,而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吧。

  打开这本书,我了解到书里凝聚了作者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心得,也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普通的读者也能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作者也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书里的人物设定借用的《柳林风声》的人物形象,在这里演绎了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蛤蟆先生经过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他的心里终于发生了一些悄无声息的`变化。

  对于我而言,探索童年这一章的内容,让我找到了童年心理问题背后的冰山。时光把我拉回到了3岁那一年的某个晚上,那一刻的无助和绝望,这辈子大概很难忘记。

  起因是我的母亲生了3个孩子,也是弟弟出生不久,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他们必须要为多生孩子而付上代价,如果没有钱就需要被关进监狱里面,那时我3岁,我已经忘记了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只记得在无数个夜里鬼哭狼嚎的要找妈妈,会被邻居拦下,哭累了就睡,白天还好,晚上就会不停的哭。不记得这件事持续了多久,后来妈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但这个印记在脑海里始终无法抹去,直到现在为止,还容易影响到我的情绪和处理事情的反应。

  没有人一生不会受到伤害,而是受到伤害以后该如何包扎自己的伤口。而一个重伤的人,是无法完成自救,需要他人的帮助。要察觉到自己的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去操练和成长。先接纳遇到的伤害,拥抱过去受到的伤害,和自己和解,这个过程会很痛,因为会一次次的失败,慢慢的形成刻意操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被释放、得能力。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好的理论支撑和新的看见,慢慢的品,一定会有所收获和改变。

  整本书读下来,我察觉到了内在的情绪,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3岁那场妈妈暂时的离开,造成巨大的童年心理伤害,我也无法再回到当下去解决那件事。但我学会了遇到事情时,不再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回到3岁的情景中去,需要不断的提醒和操练自己:我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去处理的很好,也可以得到家人、朋友的帮助。不要绝望、恐惧、无助,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件事。让我在潜意识里开始去改变,被生活一点点的医治。

  通过这本书我成长了许多,愿你也和我一样,透过阅读、闪耀妈妈读书会,我们用心的陪伴可以让你的生命不再一样。

  期待着你也像书里说的那样“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我们是否常常牺牲自己用出丑来逗笑别人,自以为成就?是否经受过别人的奚落嘲讽,哪怕极度难堪也表现得云淡风轻,以显示心胸开阔?是否被不愿意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却不敢直接推辞?是否不敢在朋友圈展示情绪低落的自己,担心别人觉得自己矫情?是否用微笑掩饰尴尬?是否用无所谓掩盖委屈?是否……

  我不敢承认我是这样的人。而书中的蛤蟆先生,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蛤蟆先生是一位滑稽逗趣的先生。他没有那种正经端庄的品德,正如老獾所说,“没有哪个自尊自爱的动物会跟他站在一起”。但同时,他又有世界上最“可贵”的品德:心胸开阔,从不在意别人的低看,“尽职尽责”地做着“有趣”的自己来逗笑他人。

  有一天,蛤蟆先生变了,他敏感、悲观、邋里邋遢,甚至在众人面前放声大哭:“抱歉了,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这样的蛤蟆先生,让朋友都觉得他病了,一致决定送他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顺从地接受他人的好意,因为他不想让别人失望。

  一次又一次,麻木地接受他人好意的指导、训诫,蛤蟆先生已准备好被动地治疗自己的心理。

  直到苍鹭医生告诉他:“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处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自发的?为自己?不为取悦别人?

  这些话对蛤蟆先生来说是新鲜而震撼的。他从来都被当作是接受命令,或是坐等受教的对象。有一天,有人告诉他,拯救他的只能是他自己,他是最重要的参与者。

  事实上,这些年来,他从未有意识地将“我”放在第一位。为了讨好朋友,他常常做出夸张,甚至是浮夸的“扮丑”;为了不辜负长辈的心愿,他独自消化着被迫继承酿酒厂的阴影;为了迎合大家对他的“大大咧咧”的印象,他从不敢说出一些可能矫情尖锐的话。回望过去,他总是主动地挑剔自己,审判自己,然后判定自己有罪,继而谴责自己。

  事实上,这些年来,表面开朗大方的蛤蟆先生,从来都不快乐。因为姿态很低,旁人总是肆无忌惮地与他“开玩笑”。尽管他不断的说服自己“没有关系,我不重要,我不重要”,可是,每一次“开玩笑”的奚落,每一次“无心”的指责,都像一根刺,戳向蛤蟆先生,切切实实地扎在他心底,直到他再也无法承受,直到他觉得自己真的一事无成、糟糕透顶。背地里,他无数次为自己无人关怀的自尊心默哀。

  蛤蟆先生终于勇敢地尝试做一名重要参与者、*掌握者。他知道了哭也没有关系,哪怕这是父亲从来不允许的;他知道了他可以自己安排工作,就像獾无数次安排他一样;他知道了逗笑别人的前提是:取悦自己,使自己快乐。治愈自己的路上,他照旧遇到困难,但这一次,他选择将自己放在首位:一点点认识现在的自己,寻找丢失的自己,不断爱抚、矫正自己的心灵……

  以上,我用大量笔墨描写蛤蟆先生,看似是对情节的凌乱的摘抄,实际上,这更像是我的自白书,我的自画像。我东一笔、西一笔地勾勒自己,别人可能看不懂,但我心里清楚,这一笔是我,那一笔是我,这就是我。蛤蟆先生教会了我很多:他本身让我看到了我是什么样的,他的治愈之路让我明白了我应该怎么做。

  我应该认识自己。认识现在的自己:我不完美,心胸不开阔,不云淡风轻,我很介意别人的奚落,我只是善于伪装,也该承认使我陷入泥沼的是我自己;认识丢失的自己:我本该想笑时笑,想哭时哭,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以理所当然的姿态安排自己的人生。我本该首先取悦自己,将自己视为最重要的人。

  我应该接纳自己。一个善于伪装的我,不虚伪;一个敏感的我,不奇怪;一个会嫉妒的我,不可怕;一个开玩笑只为逗笑别人的我,不粗俗;一个希望做回自己的我,不自私。我接纳我的全部,我的残缺,我的阴暗面。

  我应该爱自己。无论如何,我都不完美,但我爱我。无论我功成名就,还是一败涂地,我都爱我,只是因为我是我。我歌叹我的闪光,修正我的不足。我用热烈的爱包裹自己的心灵。

  能使我们自觉的,只有自己;能治愈我们的,只有自己;能认识我们全面的,只有自己;能为我们做主的,只有自己……对的,那个最最重要的,自己。

  五个小时,可以帮你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可以帮你深入了解心理咨询是怎样带来改变和成长的,你是不是也很心动?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了一只热情又爱冒险的蛤蟆先生,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失利导致心情抑郁,然后去做心理咨询,每一次的心理咨询都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收获,一点点从抑郁状态中走出来,最终恢复了热情和活力。全书只有10.8万字,人们的阅读速度一般是每小时2万字到4万字,按最慢阅读速度2万字/时,5个多小时也完全可以读完本书。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你要不要尝试一下?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消除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比如有些人觉得只有得了心理疾病才做心理咨询,或者像书中所说那是针对经历过严重或者可怕事件后进行的一项神秘活动。不是的!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件普通的、科学的事情。每个人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心理困扰,比如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抑郁、亲子关系紧张让人烦闷、亲密关系无法调节让人痛苦、绝望等。心理咨询师帮助人们解决的是心理问题,不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属于精神科医生的职责范围。

  另外一个误解就像书中的蛤蟆先生一样,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见了心理咨询师就说:“是他们让我来做心理咨询的,你告诉我怎么做才能好受一些”。其实,心理咨询应该是一个自发自愿的过程,来访者有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改变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助人自助”。来访者不能像学生时代一样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学点新知识就算完成任务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痛苦的来源并摸索出解决痛苦的方法。咨询师在整个过程中会倾注全身心的关注和陪伴,使来访者更高效的完成自我改变和成长。

  书中描述了蛤蟆先生每一次咨询的详细过程,从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对话中,我学会了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联系过去再看向未来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帮助我更好的理解自己,有效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有一次,爱人开车送我去办事然后他再去上班,因为时间紧张导致他有可能迟到。一路上他在不停的表达自己对于迟到的焦虑,而我却一直默默无语。自己事后一直在疑惑,当时的自己为什么那么冷漠无情,跟*时相差很大呢?我尝试着用咨询师的话问自己。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我有点内疚、有点不知所措,我想要安慰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种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小时候我妈对我说‘我这么苦、这么累都是为了你,你还不好好学*,你对得起我吗’。那种内疚感、无力感很相似,甚至还有点愤怒。”

  “现在的你,理解了当时的自己吗?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是的,我理解了。默默无语的我其实回到了‘适应型儿童状态’,体验着跟童年时候一样的感受,然后用相同的沉默回应了那种感受。如果是现在这种‘**状态’,我可能会向他表达因为自己的拖延导致时间紧张的歉意,会安慰他帮助他缓解焦虑,也可能会跟他一同探讨避免迟到的其他解决方案。”

  从问题中看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回忆小时候是否有相似的情境,再回到当下用理性大脑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不但揭开了我的疑惑,也让我有了建设性的方法。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内疚感和无力感,我相信可以更快速的理解自己,帮助自己跳出“适应型儿童状态”,回到“**状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我们是否常常牺牲自己用出丑来逗笑别人,自以为成就?是否经受过别人的奚落嘲讽,哪怕极度难堪也表现得云淡风轻,以显示心胸开阔?是否被不愿意的工作压得喘不过气,却不敢直接推辞?是否不敢在朋友圈展示情绪低落的自己,担心别人觉得自己矫情?是否用微笑掩饰尴尬?是否用无所谓掩盖委屈?是否……

  我不敢承认我是这样的人。而书中的蛤蟆先生,确确实实是这样的。

  蛤蟆先生是一位滑稽逗趣的先生。他没有那种正经端庄的品德,正如老獾所说,“没有哪个自尊自爱的动物会跟他站在一起”。但同时,他又有世界上最“可贵”的品德:心胸开阔,从不在意别人的低看,“尽职尽责”地做着“有趣”的自己来逗笑他人。

  有一天,蛤蟆先生变了,他敏感、悲观、邋里邋遢,甚至在众人面前放声大哭:“抱歉了,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这样的蛤蟆先生,让朋友都觉得他病了,一致决定送他去看心理医生。蛤蟆先生顺从地接受他人的好意,因为他不想让别人失望。

  一次又一次,麻木地接受他人好意的指导、训诫,蛤蟆先生已准备好被动地治疗自己的心理。

  直到苍鹭医生告诉他:“心理咨询向来是一个自发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双方都处于自愿。所以,这就意味着,只有当你是为自己而不是为取悦朋友们才想咨询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地合作……为咨询负责的只能是你,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自发的?为自己?不为取悦别人?

  这些话对蛤蟆先生来说是新鲜而震撼的。他从来都被当作是接受命令,或是坐等受教的对象。有一天,有人告诉他,拯救他的只能是他自己,他是最重要的参与者。

  事实上,这些年来,他从未有意识地将“我”放在第一位。为了讨好朋友,他常常做出夸张,甚至是浮夸的“扮丑”;为了不辜负长辈的心愿,他独自消化着被迫继承酿酒厂的阴影;为了迎合大家对他的“大大咧咧”的印象,他从不敢说出一些可能矫情尖锐的话。回望过去,他总是主动地挑剔自己,审判自己,然后判定自己有罪,继而谴责自己。

  事实上,这些年来,表面开朗大方的蛤蟆先生,从来都不快乐。因为姿态很低,旁人总是肆无忌惮地与他“开玩笑”。尽管他不断的说服自己“没有关系,我不重要,我不重要”,可是,每一次“开玩笑”的奚落,每一次“无心”的指责,都像一根刺,戳向蛤蟆先生,切切实实地扎在他心底,直到他再也无法承受,直到他觉得自己真的一事无成、糟糕透顶。背地里,他无数次为自己无人关怀的自尊心默哀。

  蛤蟆先生终于勇敢地尝试做一名重要参与者、*掌握者。他知道了哭也没有关系,哪怕这是父亲从来不允许的;他知道了他可以自己安排工作,就像獾无数次安排他一样;他知道了逗笑别人的前提是:取悦自己,使自己快乐。治愈自己的路上,他照旧遇到困难,但这一次,他选择将自己放在首位:一点点认识现在的自己,寻找丢失的自己,不断爱抚、矫正自己的心灵……

  以上,我用大量笔墨描写蛤蟆先生,看似是对情节的凌乱的摘抄,实际上,这更像是我的自白书,我的自画像。我东一笔、西一笔地勾勒自己,别人可能看不懂,但我心里清楚,这一笔是我,那一笔是我,这就是我。蛤蟆先生教会了我很多:他本身让我看到了我是什么样的,他的治愈之路让我明白了我应该怎么做。

  我应该认识自己。认识现在的自己:我不完美,心胸不开阔,不云淡风轻,我很介意别人的奚落,我只是善于伪装,也该承认使我陷入泥沼的是我自己;认识丢失的自己:我本该想笑时笑,想哭时哭,大声说出自己的不满,以理所当然的姿态安排自己的人生。我本该首先取悦自己,将自己视为最重要的人。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4)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十)份

  英国资深心理咨询师罗伯特?戴博德,根据经典童话《柳林风声》的动物主角,撰写了一本畅销英国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豆瓣书评妥妥的8.8分。

  书中的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忽然一反常态郁郁寡欢,你好奇发生了什么吗?你自己或是周围朋友有人会突然变得心情低落吗?

  蛤蟆先生自己躲在屋子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先生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在每次的咨询中,都有很多另人难忘的对话。第一次咨询结束时,蛤蟆准备离开,问了自己的心理咨询师苍鹭:“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苍鹭站定了,直视蛤蟆的眼睛说:“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我无法保证事情一定会变好,但我可以承诺的是,我会对你倾注我全身心的关注,我也希望你对咨询是全心投入的。假如我们能像这样一同努力,就能预见积极的结果。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取决于你。”

  焦点解决中,说来访者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只是暂时忘记了或是没有发现自己的能力。当我们开始想要寻找解决问题方法的时候,就是我们希望有一个不同的未来。我们必定会被过去所影响,但不会被过去所决定。

  在蛤蟆和苍鹭讨论成长咨询时,蛤蟆若有所思的说到:“我之前从没意识到父母其实拥有巨大的权力,可以对子女拥有绝对的控制权。他们可以爱孩子也可以抛弃孩子,可以宠爱他们也可以虐待他们。你拥有怎样的父母,就像买彩票一样,得看走不走运。”苍鹭反馈到:“你说的很对,蛤蟆。大多数的父母会尽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把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递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父母教会和传递给孩子的应对问题的方法,我们会很熟悉,我们会一直用,但这样的方式不一定是正确的,因为我们总是喜欢使用熟悉的而不是正确的。焦点解决让我们有机会来审视我们处理问题的方式,拓宽我们认知的边界,发现新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并鼓励通过练*往前迈出一小步。

  咨询最后,蛤蟆先生渐渐地走出了自己的心情阴霾,开始对自己的独立性和共生性进行思考,明白了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而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自己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联结、协同合作。如果回到现阶段国际关系中,我们正在面对的这个不寻常的2020年,在独立性和共生性上,我们是不是又有了不一样的发现与成长呢?

  冲着这本书的排行版与名字好奇心,开启了学*之旅。粗略看完一遍后对于心理咨询具体的点位与其中交流的互动依旧不是很清晰,于是拿起笔展开二度阅读。同比这一次阅读的更深入些。

  心理咨询,在世俗角度或以往认知里,仿佛它就像一个疾病,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有毛病。那是一个很深的认知误区,就如抑郁与抑郁症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一个是状态一个是病症。天会下雨也会阳光,月有圆也有缺,都是不同的状态。国外心理咨询是很普及的活动,仿佛就像社区服务点一般。而国内往往有点“谈虎色变”,当然目前认知与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倒是可喜。但当前青少年自杀率,厌学率等系列数据表明,单认知提升已远远不足,甚至专业性贴入社会各通道,有点迫在眉急,尤其是“祖国的花朵”。

  咨询的过程,并非我们*常以为的,说教传授,更多的是引领来访者不断进行自我探寻,自我反观觉察,让来访者自己生长出力量。所以一切的咨询前提必须是从来访者自愿开始。

  一个人的年龄分为生理年例与心理年龄,可能他有很好的学历工作能力等等,但也可能拥有一个很小的心理年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常有3种模式的心理状态,即将:父母型状态(扮演指责批评权势等),**状态(理性客观地分析处事),儿童型状态(弱小受伤无助等)。

  一个人的童年心理轨迹往往决定了后面整个人生对待人事物的相处模式或者是总基调,就如一开始种下的因,在后面的一切都是结的果。而且大多是不太滋味好的果。而要破这个原有轨迹,意味着改变,改变意味着痛苦,而且可能是一段漫长的改变过程。

  情绪的力量与作用远比学*一门技术知识更关键,因为它是内在的力量。就如当下很多优秀的人可总觉得过不好一生。因为内在生命核心力不足。所以觉察内心世界,观察每一个情绪背后的需求是十分重要且有实际意义的。学*成为“我是我的观察者”,观察每一个起心动念。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之来处。

  愿我们都成长为一道光,

  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安。愿好眠。

  冲着这本书的排行版与名字好奇心,开启了学*之旅。粗略看完一遍后对于心理咨询具体的点位与其中交流的互动依旧不是很清晰,于是拿起笔展开二度阅读。同比这一次阅读的更深入些。

  心理咨询,在世俗角度或以往认知里,仿佛它就像一个疾病,做心理咨询的人都有毛病。那是一个很深的认知误区,就如抑郁与抑郁症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内容。一个是状态一个是病症。天会下雨也会阳光,月有圆也有缺,都是不同的状态。国外心理咨询是很普及的活动,仿佛就像社区服务点一般。而国内往往有点“谈虎色变”,当然目前认知与接受度也在不断提升,倒是可喜。但当前青少年自杀率,厌学率等系列数据表明,单认知提升已远远不足,甚至专业性贴入社会各通道,有点迫在眉急,尤其是“祖国的花朵”。

  咨询的过程,并非我们*常以为的,说教传授,更多的是引领来访者不断进行自我探寻,自我反观觉察,让来访者自己生长出力量。所以一切的咨询前提必须是从来访者自愿开始。

  一个人的年龄分为生理年例与心理年龄,可能他有很好的学历工作能力等等,但也可能拥有一个很小的心理年龄。从心理学角度来讲,常有3种模式的心理状态,即将:父母型状态(扮演指责批评权势等),**状态(理性客观地分析处事),儿童型状态(弱小受伤无助等)。

  一个人的童年心理轨迹往往决定了后面整个人生对待人事物的相处模式或者是总基调,就如一开始种下的因,在后面的一切都是结的果。而且大多是不太滋味好的'果。而要破这个原有轨迹,意味着改变,改变意味着痛苦,而且可能是一段漫长的改变过程。

  情绪的力量与作用远比学*一门技术知识更关键,因为它是内在的力量。就如当下很多优秀的人可总觉得过不好一生。因为内在生命核心力不足。所以觉察内心世界,观察每一个情绪背后的需求是十分重要且有实际意义的。学*成为“我是我的观察者”,观察每一个起心动念。

  万物皆有裂缝,那是光之来处。

  愿我们都成长为一道光,

  照亮自己也温暖他人。

  安。愿好眠。

  初读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这本书的内容不像书名那样简单易读,虽然故事的展开是那么的*淡无奇,但是每一个章节都给现实中的我们不同的启迪。

  文中苍鹭是怎样一步步地让蛤蟆自己修复了心理问题,值得每个人深思。佛洛依德说过的:“本我所在,自我所依。”深刻揭示了,一个人要改变自我,必先要有认识自我的前提。而一个成年人的自我现状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童年经历。早期的经历塑造了人格的雏形,理解人的童年就理解了自己的关键线索。而且从出生到大约四五岁的时候,发生的一切不仅影响了一个人后来的生长,也牵涉了一个人怎样看待自己和别人。这种心理视角是一个人看事情的唯一方式,除非你决心要改变。我觉得说得很对,小树苗栽下去了,不对它进行修枝剪叶,说长歪它就歪了。

  人生的四个坐标,变**存在的底层架构,自我会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换个词说,我们会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一个“自证预言”。文中提出的这个观念对我的思想是震撼的,为什么现实中的我总是老样子,无法改变?这是我提出的问题,需要好好思考!生活中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做好,想得到家长或者上司的表扬和认可,这样的正循环会让自己变得更好?我们控制事情的发生(认真做好事情),从而确保预言成真。但是得到认可之后换来的回报是做更多的事情(必然后果此处可以引申阅读艾瑞克。伯恩的《人间游戏》一书),人生的逻辑是对的,但是用错了地方。

  另外提醒自己注意的是一个“我好你不好”的人生坐标(在这个坐标上的人都处于父母状态),处在这个人生坐标的人喜欢玩“NIGYYSOB”、“你为什么总是让我失望”等游戏,处在这个坐标的人的最极端行为是谋杀!有多少父母是这样在对待自己的孩子?证实了这一点要及时反思自己对于孩子的教育。同样,处于“我不好,你好”人生坐标的人最极端的行为是自杀,这个坐标有多少在当前教育压力下和父母错误教育下的孩子是处于这个坐标的呢?由此推理,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回到“我好你也好”的坐标上去呢?这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

  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儿童状态。这个三位一体代表了人格的结构。儿童的自我状态里包括自然型儿童和适应型儿童。父母的自我状态里包括挑剔的父母状态和养育型父母,而**的自我状态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状态这么重要,但只能通过鼓励才能让别人进入**状态,只有他自己才能决定要怎么做。为什么说**状态很重要,因为父母和儿童状态不需要思考,很多情绪的发生都是自然发生的,是大脑的条件反射,就像在演戏一样,是处在父母和儿童状态的自我选择了当时的情绪。

  所以,在以后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自己都要进行分辨,看自己是在情绪化的状态还是在理性的状态,在我看来,理性状态就是**状态,不知道对不对,按照逻辑来说,应该是这样的。因为文中也说了,只有你为自己负责,才能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的,你才有力量来改变处境。

  苍鹭扮演的是咨询师的角色,咨询师最重要的是通过倾听做到共情,通过提出问题,比如说通过这件事发现了什么问题等等,来引导对方审视自我,发现问题,同时也能让对方释放自我和压力,重要的是要让对方从反思中学*和领悟。我觉得这是作为咨询师最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来说,作为父母面对孩子,也可以用这种方式来开展家庭教育,帮助孩子成长。但是首先引路人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状态,才能引好正确的路。

  蛤蟆先生在讲完自己的故事后也有过反思: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我觉得这应该就是这本书最根本的思想所在,活在当下,听内心的声音,做出改变,爱自己。

  在第十四章结尾的时候蛤蟆面对苍鹭的提问,发泄了自己的愤怒,他从依赖变成了对抗依赖,最终走入了独立的状态。第十五章又在回顾这个过程的时候讲解了心理学的“移情”和“情商”的概念,蛤蟆通过对苍鹭的愤怒宣告了对自己拥有**,走完了一个完整的心理成长过程,结局是完美的。

  你有没有时常感觉身体里有两种声音,一种声音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吧,我感觉我在你身体里对你不好”而另一种声音却在反驳“你觉得不好就不好啊,我要我觉得不好才会去心理咨询,其实我觉得我在你身体里挺好的”,这个对话像不像正在被焦虑和抑郁情绪困扰的你?你对很多事情也提不起兴趣,不想见人不想打扮,什么也不想做。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主人公蛤蟆先生心境就是如此,这看似是一本童话故事,却道出了我们成年人面对焦虑和抑郁最真实的感受。

  从开始不知道自己怎么了,到不愿意面对,觉得丢脸恐惧,再到了解自己的成长中原生家庭的羁绊,童年中的亏欠,成年后愤怒背后的故事,最后说出“我好,你也好”。蛤蟆先生被治愈了。

  一开始,蛤蟆先生哭着跟心理医生说道“我感觉自己好像没什么价值,我把自己的生活搞得一团糟。”

  这个感觉有没有似曾相识呢?也许只是在*淡无奇的日子,某个瞬间,一直看似积极乐观的你,却突然间失去了快乐的能力,那些让人斗志昂扬的正能量通通试失效,所谓坚强,不过是一盘散沙,你像一个皮球慢慢泄了气,做什么都没力气,甚至觉得活着都没意义。

  这本书将晦涩难懂的心理学知识,通过幽默的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蛤蟆先生找心理医生的10次咨询中,部分读者可能会有一些代入感,通过阅读或多或少的感受到力量,但如果已经没有办法继续,请及时寻求专业力量的帮助,相信你也能遇到苍鹭,我们可以拥有美好。

  这本书触动我的地方就在于,我们深陷痛苦时,却不自知自己为何痛苦,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剧本活成了悲剧,却不知这是我们自己亲手造成的自证预言,然而你卖力的演绎悲情的痛苦人生游戏,最后赢了游戏,却输了自己。

  蛤蟆从一开始像个孩子一样依赖父母权威,依赖心理医生给他一个答案,通过追溯童年,直面内心的恐惧,到最后幡然醒悟,没有人可以真正帮你,没有人可以给你答案,能帮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读书的过程像是在各种书中搜寻出自己的形状的拼图,读的书越多,越发感受到自己如今只是拼起了拼图的一角。

  是的,我认同,读的书越多是使人越谦和的。

  从这本书里没有学到许多什么新的东西,但跟随蛤蟆先生一起去看心理医生的过程,让我回忆起我是怎样成长的,一路走来与自己无数次的冲突与和解是怎样的不易,让我意识到不论现在的我有多少缺点或不足,都要珍爱自己,都要热爱生活。逐渐成长的蛤蟆先生,以及蛤蟆先生成长的故事使我感到一种亲切,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温暖、柔和又坚定的力量。

  和蛤蟆先生成长的契机是相似的,我人格上的成长也是从回顾生活开始的。

  在某一刻我的回顾中,我回顾的开始不再是事件本身,而是意识到这件事对我的意义,对我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来源。

  这让我进一步地看到,在我的过去中,一件件事情的发生实际上都不是“偶然”,而是有顺序、有联系的“必然”。一件事情它发生,它在一段时间内影响我,甚至重塑我的底层逻辑,使我成为拥有不同行为模式的人。

  回顾中的成长像是进入长跑最后的冲刺阶段,让人在快速前进中感到一种撕裂与能量注入的拉扯,然后在跑过终点的那一刻得到一种巨大的满足与充实。

  但确实只有悬置的、认真的反思才能为自己带来真正的成长。不严肃的反思,又或者说,从别处看来的自己认同的别人的反思只会让人有一种廉价的思考感,让自己觉得好似知道了什么道理,有了什么思想觉悟,但其实那还是在自己的价值观体系里的东西,哪怕不是,也不会因为看到时的认同感就成为自己的东西,看到了什么观点,以为“我也是这样想的,只不过我说不出来而已”,这就是虚假的反思和思考,你不是说不出来,你就是没有。只有自己严肃的思考过后反思出来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自己的东西。虚假的'回顾与反思是如此的轻浮,它只是一种附庸风雅。

  有很多曾经被认为是自己的“黑历史”,想起就想对自己说声对不起的那些事又或者让我回忆起来脚趾能抠出两室一厅的尴尬事,又或者曾经让我很愤怒、很受伤的那些事,在经历了悬置的回顾和反思以后,已经理解为什么会发生那些事,会做那些决定,会产生那样的情绪,所以现在再去回想,已经可以确定自己不会再做出同样的事情,不会做出同样的“错误决定”,所以过去那些已经发生、无法更改的事情已经不再使我对自己感到内疚,已经能够客观地去看待,与它们和过去的自己和解。

  当与所有的过去和过去的自己和解以后,就会迎来人格上的温和,我称之为一种真正的“温柔”,这样的温柔它不是能听得见的软言细语,它不是能看得见的笑脸相迎,而是对各种事情各种人的理解、认同,以及不理解、不认同时也不会有刻薄、偏激、否认的言语攻击,是不会情绪化处理事情,凡事只跟随自己的喜欢与不喜欢、自己认为对与不对去表态,是会控制自己的冲动言行举止,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当的行为。

  在书中将此定义为“高情商的人”:“情感智力能让你在自我成长和完善的路上走得更远,因为它将带你从独立的个体走向共生的关系。独立性隐含了做自己的自豪感,还包括独特的才能、与众不同的部分。独立的人时刻守护新发现的自**,如同一个曾被殖民的国家重获自由一样。这当然没错,但共生性则体现出成熟和自我接纳,还包括求同存异地接纳他人。共生性可以让你在社交和工作上与别人有效联结,协同合作。”

  和蛤蟆先生一样,我也认为“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这能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的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愿每一个人都能够真正的、精神上的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在思想的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对于读书,每一本书对我来说都像是吃大餐,吃完以后心中有饱饱的幸福感,情绪也*和了很多,孩子练*钢琴时也没有那种要窒息的感觉了,此处省略500字。哈哈哈哈......

  关于《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我也是看群里的老师一次次的分享,就忍不住买了下来。刚拿到的时候感觉这本书好薄啊,能讲什么呢?结果晚上打开来看,就忍不住了,用了将*两天的时间才把整本书看完。谈谈收获和这本书给我的看见:

  *惯性的先看封面和封底,被封底的内容打动了,也引起了我的好奇心。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想来我看这本书时,我应该把自己当成蛤蟆先生这样或许有不一样的收获和体验。不知道这本书为什么叫蛤蟆,而不是蝴蝶,我想大概是蛤蟆本身就特别让人讨厌,而我们每个人都要有被讨厌的勇气吧。

  打开这本书,我了解到书里凝聚了作者多年心理咨询工作的心得,也是英国畅销20多年的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普通的读者也能解深奥的心理学理论,明白心理咨询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原来作者也是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书里的人物设定借用的《柳林风声》的人物形象,在这里演绎了一个心理咨询疗程的标准模板。蛤蟆先生经过与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他的心里终于发生了一些悄无声息的`变化。

  对于我而言,探索童年这一章的内容,让我找到了童年心理问题背后的冰山。时光把我拉回到了3岁那一年的某个晚上,那一刻的无助和绝望,这辈子大概很难忘记。

  起因是我的母亲生了3个孩子,也是弟弟出生不久,由于计划生育的原因,他们必须要为多生孩子而付上代价,如果没有钱就需要被关进监狱里面,那时我3岁,我已经忘记了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只记得在无数个夜里鬼哭狼嚎的要找妈妈,会被邻居拦下,哭累了就睡,白天还好,晚上就会不停的哭。不记得这件事持续了多久,后来妈妈回到了我们的身边。但这个印记在脑海里始终无法抹去,直到现在为止,还容易影响到我的情绪和处理事情的反应。

  没有人一生不会受到伤害,而是受到伤害以后该如何包扎自己的伤口。而一个重伤的人,是无法完成自救,需要他人的帮助。要察觉到自己的情绪背后的原因,从而去操练和成长。先接纳遇到的伤害,拥抱过去受到的伤害,和自己和解,这个过程会很痛,因为会一次次的失败,慢慢的形成刻意操练,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就可以被释放、得能力。这句话也给了我很好的理论支撑和新的看见,慢慢的品,一定会有所收获和改变。

  整本书读下来,我察觉到了内在的情绪,找到问题的解决方法。虽然3岁那场妈妈暂时的离开,造成巨大的童年心理伤害,我也无法再回到当下去解决那件事。但我学会了遇到事情时,不再让自己内在的小孩回到3岁的情景中去,需要不断的提醒和操练自己:我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去处理的很好,也可以得到家人、朋友的帮助。不要绝望、恐惧、无助,相信自己可以处理好这件事。让我在潜意识里开始去改变,被生活一点点的医治。

  通过这本书我成长了许多,愿你也和我一样,透过阅读、闪耀妈妈读书会,我们用心的陪伴可以让你的生命不再一样。

  期待着你也像书里说的那样“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站定了,直视着蛤蟆先生的眼睛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这本书是我在最*买的这几本书中,唯一认真的翻看了一遍的,甚至在翻看第二遍做读后感的时候发现有些话很感同身受。

  我发现不管是我还是身边很多人大部分都存在于儿童自我状态中,也就是人生坐标“我不好,你好”的坐标轴中。比如,无论我们会认为自己差劲,很在乎自己在他人那里的感受;又或是有什么不好的事发生,不会去先思考为什么这样,而是会怨天尤人地觉得自己是太不幸了;再或是我们会一直处于无意识地焦虑中,不自信以及沮丧。然后在对待别人的时候,我们可能会去以一种自大的姿态审判别人的行为与言语,这也就陷入了父母自我状态中。特别喜欢里面心理医生的一句话“相比责怪,负起责任听着如何?”这做起来应该挺难的,因为大部分时间,我们不会认为自己的不快乐是因为自己怎么了,而是会第一时间责怪事情,责怪别人。但是希望我未来可以先审视自己,对自己负责任,让自己可以有力量去改变这种不快乐的处境。如果改变自己,就需要把自己调整到**模式,有勇气去回顾和面对那些在童年和成长经历过程中让我们情绪低落的事情。而做到这些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心理学的书真的好有意思哦,有这种经历的话,的确很好去懂。)

  这本书也让我想到了抑郁症的话题,就是前些年微博上也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大概也像这本书里说到的那样,真正可以得到积极结果的,归根到底都是取决于自己。我希望每个人都可以热爱这个世界,或许这个世界很糟糕,试着谅解自己,谅解他人。

  -你认为我会好起来么?

  -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每一个春天都会到来,每一个人都值得被爱。”

  一些摘抄:

  情绪温度计:温度计有10个刻度,最低为1,代表你感觉非常糟糕,可能还有自杀的想法。中间是5,代表你感觉还不算太糟糕。最高为10,表示你非常愉悦。

  处于什么状态-存在的方式是什么?

  儿童自我状态:行为和感受都感觉像一个孩子,不同于“幼稚”,而是像孩子一样。这种状态是由我们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的,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生活中有些特定的情形和场景会激发我们的基本行为模式,让我们自动做出反应,像小时候一样去行动和感受。儿童的基本情感包括:快乐和深情,愤怒,悲伤和恐惧。这些构成了自然型儿童状态。除此之外,在儿童成长的过程中也有其他因素参与进来,最重要的因素即父母,儿童会从经验中学*,对于父母的行为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的生存策略,这即适应性儿童状态。

  顺从行为的表现:同意,取悦,道歉,依赖。

  释放愤怒有攻击性的,也有非攻击性的(用缓和的方式来释放愤怒)(比如说撒泼,怄气,郁闷等等)

  父母自我状态:处于父母自我状态中,我们会表现的像自己的父母一样。(我们可以把“父母状态”想像成为一个法官,这个法官在控诉别人,给他们顶定罪,然后就能顺理成章地惩罚他们。)

  挑剔型父母状态表现:爱批评,愤怒,严厉,自我批判

  **自我状态: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我们可以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所有的技能都可以为自己所用,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会思考当下情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关于人生坐标:也就是说一旦我们在童年决定用哪种态度和观点,我们在随后的人生里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这些态度和观点,变成我们存在的底层架构。从那以后,我们便建构出一个世界,不断确认和支持这些信念和预期(也即我们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自证预言—我们会控制事件的发生,从而确保预言会成真。我们会确保自己的世界和预期的一样)就比如说酗酒这件事,人们时常会在生活不愉快的时候喝醉,喝酒过量的必然结果就是喝醉。(书中提到的一本书《人间游戏》,我觉得很有意思,描述的都是一些心理游戏,玩这类游戏的必然后果就是玩家最终会产生糟糕的,不快乐的情绪。)

  书中也提到了一些心理游戏,在此列举不同坐标下的心理游戏:

  悲伤的儿童状态(我不好,你好)-自杀

  1、我真不幸

  2、 PLOM(可怜弱小的我)

  3、不论我做什么都要爱我

  挑剔型父母状态(我好,你不好)-谋杀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5)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范文十份

  这是一本心理学入门级书籍,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开了陷入不好情绪中的蛤蟆先生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过程,这让我们认识到解救自己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另外,情绪影响着行为,而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意义,也似乎与我们儿童期的经历有着内在联系。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情绪,分析找到其原因,认识是改变的前提条件。

  儿童自我状态、**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每一种状态都对生存有着不同的价值。只有**状态是唯一能学到自我新知识的,而儿童自我状态里,只是在体验过去的情绪,父母自我状态里,不是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

  生命早期阶段的经历影响了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也就是你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人生坐标分成了四个维度,你选择的坐标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好我好”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并且是持续的动态的。

  所谓的高情商是能够理解并且管理自己的情感,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控制冲动,懂得延迟满足,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与君共勉~

  “河岸的天气渐渐变了,空气中弥漫着一丝前所未有的不详气息。乌云阴沉地笼罩着田野,黑压压的,令人不安。几只鸟儿漫无目的地在灌木树篱里飞来飞去,唱着不成曲的调子。鸭群*时总为谁冷落了谁、谁羞辱了谁而嘎嘎地争执,现在却一头躲进芦苇丛中,专注地待着,除非遇到最严重的袭击,否则一概不理会。唯有漆黑蜿蜒的河水依旧流淌着,千变万化的样子底下却是一成不变的性情。河流为一些动物划分了地界,也成为另一些动物的高速公路。水流默默地集聚威力,看似谦虚低调,可谁要轻视了它,它危险重重的能量就会爆发。”

  这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开头。

  在我的心理学小朋友圈中突然流行起一件事来――那就是去往西西弗书店买《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本书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蛤蟆先生第二次去做咨询。和第一次一样,蛤蟆先生在咨询开头时有些许沉默,紧接着就是压力在飙升,焦虑感倍增。这时,咨询师苍鹭终于开口了,“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蛤蟆想都没有想就回答:“挺好的,谢谢你。”咨询室里又沉默了。紧接着,咨询师苍鹭继续问到;“蛤蟆先生,今天你感觉怎么样?”蛤蟆先生就有疑问了,刚刚我不是回答了吗?怎么又问今天我感觉怎么样呢?

  读到这里,我想起小学时,英语老师总是会问,“How are you?”我们也总是想也不想直接回答:“I’m fine,thank you.”实际上,我们真的I’m fine吗?可能是有更多的情绪吧。比如:快乐、高兴、沮丧、紧张、不满、甚至愤怒等等。我们总是不能体察我们现在真实的情绪,而情绪化的用行为去表达,这样反而让对方一头雾水或产生更多不友好的情绪并也用着情绪化的方式去表达。两者就进入了人际冲突区。

  那我们应该怎么回答呢?答案很简单,用心去体会,体会到什么情绪就用情绪词来表达。按照中国古老的教育方法是不去体会情绪,把情绪压在心中,或用情绪化的方式来表达。前者久而久之会抑郁,后者不仅不能很好地表达情绪还会在人际关系中发生不必要的冲突。

  在这本书中,我在咨询师苍鹭先生上学*到了一个小技巧――那就是“聆听”。你读到这一定会觉得奇怪吧!“聆听”难道还有什么其他特别之处吗?

  亲爱的读者,请允许我细心地为你解释吧!这里的“聆听”可不是简单的“听”,有口无心、斤斤计较。而是“�”!十目一心耳为王的“�”。听“事实”,听“情感”,用“尊重”去“关注”。

  这个方法很适合用在亲子教育上。孩子回到家明显闷闷不乐,这时,家长蹲下来就需要“�”了。“事实”加上“情感”。“噢!妈妈好像明白了,宝贝在学校不小心撞到小美,宝贝给小美道歉,小美却回应宝贝是故意的。你当时的情绪是伤心难过还有委屈。”接着就是欣赏孩子:“宝贝,我从这件事中看出你的担当、勇敢,你是个负责任、善良的好孩子!”再接着可以让孩子学会表达情绪并解决此事:“如果解决这件事,宝贝心里是不是要好受很多?这样吧,我们给小美表达:‘小美,上次不小心撞到你的事我想花几分钟的时间向你表达。首先,非常抱歉,不小心撞到你了。上次道歉后,你的回应让我十分难过。我们一直一来就非常的要好。我也知道,我以前的一些做法不太妥当让你有情绪了。非常对不起,希望我们能和好如初。’”

  此书还有很多精彩的地方因为篇幅不能一一呈现,所以,我还摘抄了七个句子来结束此篇。

  “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

  “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自己。”

  “必须完成的事情,只能靠自己才能完成。”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

  “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所谓活得真实,就是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

  “情绪并非可有可无,而是自我的核心。”

  这是一本心理学入门级书籍,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展开了陷入不好情绪中的蛤蟆先生与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十次面谈过程,这让我们认识到解救自己的只能是我们自己。

  另外,情绪影响着行为,而每一种情绪都有存在的意义,也似乎与我们儿童期的经历有着内在联系。没有人能让你不快乐,是你自己选择了让自己不快乐。我们要勇于面对自己的真实情绪,分析找到其原因,认识是改变的前提条件。

  儿童自我状态、**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自我状态的三位一体,每一种状态都对生存有着不同的价值。只有**状态是唯一能学到自我新知识的,而儿童自我状态里,只是在体验过去的情绪,父母自我状态里,不是挑剔就是在教育别人。

  生命早期阶段的经历影响了你如何看待自己和别人,也就是你对世界的独特看法。人生坐标分成了四个维度,你选择的坐标决定了你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好我好”是我们奋斗的终极目标,并且是持续的动态的。

  所谓的高情商是能够理解并且管理自己的情感,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控制冲动,懂得延迟满足,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

  与君共勉~

  很快速的读了一遍,对于这种心理学入门书籍也看了几个版本,都是对话形式,从一个心理有问题的人物一步步从发现自我到**自我的过程。这本书的一些观念同样蛮令人印象深刻的。

  1、人生的三个心理状态,儿童阶段,父母阶段,**阶段。只有处于**阶段才能实现心理成长。

  反观自己,其实在一天中都时刻处于不停地切换状态中。

  我工作上是偏理智的**阶段,不会感情用事,实事求是,以一种共赢的目标对密切联系,并能促其帮助的工作伙伴。但处于竞争状态的同事,自己却没法抱着大度的心态去面对。所以每当有私心,过后都会自责和反省,但始终避免不了产生竞争的心理。

  生活上,就更容易恢复本性,要嘛像爱挑剔的父母一样,跟朋友聊天中侃侃而谈,丝毫没感受到自己在语气上是凌驾于人的,最终免不了会产生分歧。虽然过后自己也会反省,但当时自己就会以这样一种管教的状态,自以为自己才是真理。

  回想起自己跟亲密的人相处,发现自己是最容易变身为儿童型心态的,依赖,喜欢撒娇,用一种怄气,或者胡闹的处理方式去处理自己不喜欢的事。但说自己不喜欢什么,反倒是为了表现这个情绪,而不是具体因为什么。就跟小孩子总会撒泼打滚来吸引大人的注意力一样,女生也时不时会作一下来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却不曾想这样的行为还确实蛮儿童的,幼稚又不讲道理。

  心理学最终目的都是为了探究本心,你了解你自己吗,如何摆脱外力做自己。我是个自省的人,也能理解他人。但还是很难一天都维持**状态,做个情绪稳定,理智的人。虽然一直认为当下的选择最重要,但也不禁在想,是什么导致自己会在面对不同的人和事上,显现不一样的面貌。我相信千人千面,为了适应社会一个人也有不同的面貌,但问题行为却往往发生在自己最在意,也是心理最轻松的状态中。对外人可以和颜悦色,对亲密的人却抱有挑剔的眼光和对你的无条件纵容。双标的人是因为夹杂着情感成分,还是潜意识就有这样的观念。对于这个问题,我也像蛤蟆先生一样,回忆起自己的小时候。

  小时候作为家里的老二,得到的关注和关怀都是最少的。所以也养成了乐观,自得其乐的性格。现在对家里人的态度也是一样,从不奢望他们给到我什么,就是这么一种放养式的自由。自认为自己是可以处理好亲密关系的,因为反省道歉,我做得一点都不拖泥带水。但过程不断地在消耗,结果再怎么弥补也是有伤痕的。所谓的儿童状态和父母状态的自我,大多也是在亲密关系中较常出现,说明自己在这种模式的相处关系中是很不成熟的,这跟我想成为一个包容,大度,体贴是不相容的。

  再往前思考,为什么会那么在意亲密关系。其实一直还蛮羡慕我爸妈的,这么一对几十年来一直相互陪伴,对彼此的关心胜过于对孩子的。我没有体会过爸妈全身心的关心,但对于爸妈的彼此关心我内心也是觉得幸福的,他们给了我自由,我可以随心所欲的做我自己。所以内心也渴望有这么一个亲密伴侣,关心我多过于家里人的。就跟我爸妈一样,孩子始终会长大,而且也是独立的个体,以后会有自己的生活,让他们自己做主。但伴侣是要相伴一生的,不管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都应该是彼此的依靠。但现实是,两个人在一起都会经历从相识到热恋到熟悉或者冷淡的时期,处理不好还会产生厌倦期。或者自己不喜欢太过于*淡,焦点慢慢从对方身上转移,*以为常的时期,所以自己就会切换不同状态去作或者各种闹腾,为了让对方的焦点可以重新回归到自己身上,再来用**状态去弥补解决。

  如何去处理自己的问题行为呢,苍鹭给蛤蟆先生的建议是:下定决心去改变。意识到自己的状态在发生改变,并且是有害无益的.,认清它并做回**的自己。于我也是一样的,知道问题在哪,我要如何跟自己在亲密关系中,表现出的重视程度和解。史蒂夫柯维说过,人要以原则为中心。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在工作上,家庭上,生活中。不同职位都有自己的行事准则,这就是你人生的信条。不能仅仅以伴侣,以孩子家庭,或者工作为核心,这样迟早会有失偏颇。我也试着调整自己的人生准则,开始把精力分散给更多有意义的事,看很多的书,养成健身的*惯,看电影,听歌,断舍离过极简生活,努力做更好的自己。

  人生的三个心理状态,努力成为为自己人生负起责任来的**状态。

  2、另外一个比较印象深刻的观念是人生坐标。

  人跟人相处中,心理状态都是不一样的。处于我好,你不好的心理状态,就会产生幸灾乐祸,打压,pua的对话模式中。感觉现在社会很多人有这样的想法,才会出现内卷,攀比竞争的心态。人是很难避免跟人交际的,不能设法改变别人,可以先改变自己的观念。首先要学会跳脱开来,不管是上司还是长辈也好,总是想通过我好,你不好的挑剔型父母状态,设法对你精神攻击来达到一种管教的目的。这是他们惯常玩的游戏,我们可以从局中人变成局外人去看待它,让这个游戏难以进行下去,正所谓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也有这样一部分人,总是用一种祥林嫂的姿态,说自己的各种不如意,不顺,社会压力多大,通过抱怨自己的不好来获取别人的认同。这个社会可抱怨的确实很多,但我相信也有这么一些人,在自己的小时光里,安心悠闲的活着。想要一个良好的状态,就是让自己调整为我好,你也好的共赢心态。这是个团体性社会,朋友,家人,同事,生活总会围绕着他人。以一种我希望自己好,并希望大家也好的状态去面对人事物,所谓的竞争就变成互利,资源那么多,共享才能实现心理健康的双赢。

  通过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么简单的一个小故事,可以反观自己的很多心理状态也是需要调整的,最终都是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开心的做自己。

  读点心理学不仅是为了了解自己的行为和背后深层次的原因,也为了了解其他人行为背后的动机,就能从不同的视角对他人的行为进行解读。

  书中写到我们每个人的行为模式是在小时候形成的,“婴幼儿会从经验中学*,这样的学*不仅涉及用脑思考,也涉及全部的自我。我们学到的一种生存的策略,并发展出一套行为来应对父母和其他人。这套应对行为会跟随我们一生,直到我们改变它。“我们一直深受行为模式的影响,直到有一天你看到它,并决定改变它。“童年的经历如此强大,如此鲜活,于是便塑造了每个孩子对世界独特看法,外面的世界变成了在我这里的世界。”此后的一生我们在不断的强化自己构建的世界观,“把自己的人生变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书中谈到了心理学的专业概念“自我状态”,“自我状态是三位一体,分别是父母、**,儿童。”三种自我状态在生活中都可以找对对应的人,**的自我状态是理想的自我状态;“**自我状态是指我们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行事,它能让我们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只是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怎么做。”处在父母的状态总是认为自己是对的,想要把控所有事件。处在儿童的状态依赖心强,存在逃避责任。

  为什么相似的事情重复发生,是你决定了别人可以怎么对待你,以前不是很理解这句话;人有时候都很难自己,如何能控制其他人?在书中找到了答案。“为什么你总是遇到类似的事情?这些事情最后都让你显得很蠢,让对方占了上风,让你感觉又变回那小时候那个可怜弱小的自己,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这件倒霉事。”听起来匪夷所思,实际情况可能就是这么回事。“以往的经历教会我们在相似的情境下,不经大脑就自动做出反应。”

  感受是基于外部事件的影响还是基于我们的选择,阿德勒心理学强调是我们对事件的看法决定了我们的感受,而不是客观事件本身。同样这本书中写道“我认为没有人能让我们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你,说到底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人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从对于自己的信任和他人的信任的两个维度,划分出四个现象。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我不好你不好。其中我好你好是一种理想状态,“他们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了解自己的情感,他们能管理情绪,能从悲伤和不幸中重新振作,但也许最重要的是,他们能控制冲动,也得懂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我好你不好的典型特征是挑剔父母型,对应生活中总是挑别人毛病的人,生活中这类人可能是某个挑剔的同事。我不好你好处在悲伤的儿童阶段,存在自卑,对应生活中自尊水*较低,总是在自我否定。

  在朋友的推荐下,一起开始读书,这是我第一次写读后感,读书对我来说已经很陌生了,大概有20多年没有读过书了。

  为什么要选择读书呢,去年和朋友聊天时,他对我说读书很重要,我知道读书好处很多,但种种原因,应该是种种借口,没去读书,可能现在人都太忙了,忙生活、忙工作、忙孩子、忙还车贷房贷,稍有点空闲时间,就被各种兴趣app占去了,哪里有时间读书呢?

  现在想想,那些都是借口,做一件事要看你想不想去做,你不想去做,会有一万个理由去推辞,去找借口,就像我去年戒烟的时候,我想明白了为什么要去戒烟,当天就把抽了25年的烟戒掉了,到现在快一年了再没抽过,就是我想明白了或者说意识到了继续抽烟的后果,所以去做戒烟这件事的时候,就容易多了,现在当我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之后,选择开始读书。

  前天决定和朋友一起每天读书,为什么做这个决定?最*感觉有点压力大,每天都是焦虑、熬夜、失眠的状态,我意识到这是一种病态,我想去改变,却又想不出什么好办法,直到前两天,朋友介绍我一起读书,我突然意识到只有通过不断的输入知识才能改变自己,或许也能改变更多身边的人。于是几个爱读书的小伙伴就开启了我们读书之路。

  读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刚开始读,感觉自己的嘴笨的像上锈了一样,读的很不通顺,好在三个人一起读,就感觉好多了,若是我自己读,恐怕坚持不下来,弄不好就半途而废了。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们三个人一人读一个角色,说来也巧,我读的角色就是那只心理受伤不轻的蛤蟆先生,刚开始读,还没感觉什么,读了几段,蛤蟆先生的第一句话触动了我,“抱歉了,可我现在整个人都不太好”,就是这句话让我莫名其妙的进入了蛤蟆先生的角色,这不就是现在的我吗?最*我自己的状态就不是很好,特别能理解蛤蟆说的这句话,而且读的时候心里说不出来是难受、理解、还是同情,应该是身同感受吧。我特别能感觉到蛤蟆先生那种失落的感觉,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不好的状态,不想被别人瞧不起,总想证明自己能行,但他自己又清楚自己的脆弱,这种感觉真是太不好了,所以朋友来看他时,他才会说出“整个人都不太好”这句话来。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快乐的外表,未必是真实的,有可能为了更好的迎合这个世界,为了照顾家人、朋友、同事的感受,我们有时会做出一些与自己并不相符的行为,说难听点,其实就是在演戏,大多数人都有过这感受吧,至少我是的,但这只有自己知道。

  好在蛤蟆先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虽然这几个朋友做事让蛤蟆有些不爽,但他们都是心直口快的朋友,率真的朋友,率真到毫无顾忌的对朋友进行贬损,如果换做是他们病了,有可能状态比蛤蟆更糟,所以有时候,我们去帮助朋友的时候,要学会换位思考,多考虑一下别人的感受。

  人生很多时候,靠自己是无法完成自我救赎的,对于蛤蟆来说,有几个这样的朋友,真的是太幸运了,想想现实生活中,你身边有几个这样的好朋友?当你身处困境,有几个能理解你、帮助你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呢?其实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就知足了。

  蛤蟆先生的朋友们建议他去看心理咨询师,他们意识到蛤蟆现在状态不好解决,于是带他去见心理咨询师苍鹭。我感觉蛤蟆是不想辜负朋友们的好心才去见心理咨询师的,这和现实中的我们一样,因为父母和朋友为自己好而去接受教育和工作,其实这时候我们要自己鼓励自己,主动自救,这样才有用,才能解决问题。

  心理咨询师苍鹭一个资深的心理学专家,苍鹭的解决方式,蛤蟆不是很理解,苍鹭所用的方式和方法,是想让蛤蟆知道,出问题的是他自己,他要主动参与进来,主动站出来面对,这才能解决最根本的问题,而不是别人帮他解决问题,虽然前面蛤蟆先生很恼火,但在咨询师苍鹭的启发之下,蛤蟆先生从因为朋友被迫而来,转变成自己想要咨询,这说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只有自己主动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蛤蟆先生从被动变成主动,这是好的开始,这一点来说,除了他自己谁也帮不了他,现实生活中,我们想要摆脱真正的痛苦,这需要我们自己想明白,自己走出来,自己去改变,他人只是引导和帮助,就像之前说我戒烟的事,我自己想明白了这件事,就戒掉了,而且很轻松,如果我自己想不明白,别人和我说的再多,再有理,我可能也做不到,吸烟有害健康这几个字,每个吸烟的人天天都能看见吧,是我们自己选择了不去改变。

  不单是我,现在很多人都有蛤蟆先生这种不好的状态,这是一种病态,不论成年人还是孩子,只不过每个人心底知道自己的病态,却不愿意承认,或许是不想让身边的亲人朋友们担心,不想让人觉察到自己的病态,于是故作淡定,时间久了焦虑来了、烦躁来了、脾气来了、易怒来了、埋怨来了、孤僻自大等等都来了,这是必然的,因为病因从未解决,你自己并没有主动想去解决病因,这就是问题所在。

  和蛤蟆先生一样,阳光照不进心里那种感觉,一定很不好,*时看似表现很正常的人,可能内心正承受着无法释放的巨大压力,到了一定程度有可能会表现歇斯底里或一些极端行为,比如有时会听到一些孩子自残的相关新闻,而老师和家长在采访镜头里总会说“孩子*时挺乖巧挺懂事的,想不通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事”。

  很敬佩本书中的心理咨询师苍鹭先生的智慧,现实中他一定是一个非常合格的心理咨询师,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咨询师,他清楚的知道要解决蛤蟆先生的病状,还要蛤蟆自己参与进来,蛤蟆通过苍鹭的引导,配合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并找到了他的病因所在:“儿童自我状态”。

  什么叫“儿童自我状态”,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三种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和**自我状态,这个儿童自我状态又分为两种: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拥有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常常表现为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内心常常充满自责、担心、焦虑;而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的人往往表现为活泼、冲动、天真、自发行动、贪玩、爱憎分明等,像儿童一样追求快感并充分表达自我感情。书读到这,我才明白原来我和蛤蟆先生一样,属于这种自由型儿童自我状态。

  蛤蟆先生一开始觉得苍鹭咨询师什么都没做,问了一堆问题,没有给出解决方案,还说他幼稚,有些恼火,但心理医生就是要病人意识到自己的病因,再去引导病人自己去解决和改善。我想了想,我自己也是这样,自我觉察到一些问题时总是逃避,不去解决,因为自我剖析这个过程本来就很痛苦并且艰难,那么时间久了,问题变得更加严重。蛤蟆先生也是如此,虽然他身边的朋友对他很好,但是蛤蟆总是进入到儿童自我状态,尤其和父母型自我状态的朋友更是没法沟通,总感觉自己的位置很低,更像个孩子,蛤蟆先生更愿意主动和心理咨询师沟通,或者说是主动寻找自己的问题所在,我想他现在一定是很想解决自己的问题了。

  读到这里,我也想起了我的童年,我小时候不愿意听到父母和长辈的唠叨、指责、讽刺,这也养成了我的叛逆心理,父母无心的“坏话”往往会跟随孩子一辈子,哪怕孩子长大后也摆脱不了这些深刻印象,因为这些东西是埋在孩子心灵最隐秘角落里的,无形中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准则,希望家长们能重视起来,儿童时代对一个人的影响太深刻了,也是永久的,像书中的蛤蟆先生一样,如果他的朋友们没有带他去见心理咨询师,或许他会终其一生为他的童年经历买单,为童年而活,这将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就好比孩子原本是一张白纸,后面人生的经历就好像是书中说的三原色,在这张纸上添加各式各样的色彩。

  今天写这篇读后感,刚刚读到这本书的第九章,写着写着就想到了我自己,想到了自己小时候,也想到了我儿子小时候,后悔自己没有早点意识到这些道理,现在我儿子已经上高中了,还好不算太晚,以后我应该懂得如何跟他沟通了,他小时候我总凶他骂他,嫌他写作业慢、嫌他学*不认真、嫌他考试成绩不好,现在我后悔了,特别后悔,这对我儿子心灵的伤害该有多大,只有我自己才知道我曾经对他说了些什么,如果我当时能意识到这些,如果当时我读了这本书,可现实中没有如果,那些总埋怨自己孩子这不好那不好的家长该思考一下了。

  小孩子是值得欣赏的,他们咧着大嘴笑也好,哇哇大哭也好,开心的蹦跳也好,这些都是淋漓畅快的,他们现在是单纯的,早晚有一天,孩子们会面对复杂的世界,会经历我们成年人不愿经历的事情,那个时候,孩子们才会变得更聪明,更成熟。

  读完全书还会分享,第一次写读后感,看到的朋友给点鼓励,给点意见。希望我们都像蛤蟆先生一样,变得越来越好。

  最开始接触这本书,是源于朋友的推荐。在此之前,我对这类型的书接触不多,而这一种以叙事为主,再逐步深入的,着实还是所见的第一本。

  书籍篇幅不长,最具特色的是他的描写方式。将让外行人一看就晕的心理知识以童话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理论与情节相结合,有停有顿,不会给人增添太多的阅读疲劳感。

  这是一只患上抑郁症的蛤蟆先生在朋友的鼓励下去看心理医生,接受治疗最后获得新生的故事。在看着蛤蟆先生逐渐变好的过程中,我觉得我也跟着接受了一场心灵治愈之旅。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6)

——癞蛤蟆童话故事范文十份

  如果你给我一个机会成为我能成为的一切,那么我想成为一只癞蛤蟆。

  你认为这很奇怪吗?“蟾蜍”什么是好的?这个名字听起来不太好听!他看起来真丑!哈哈哈,你不要小看我这只癞蛤蟆!

  神话的故事。刘海扮演金蟾”在中间,邦在神仙的指引下,用一枚闪闪发光的钱把藏在井里的金色的我打出来,然后他得到了幸福。因此,每个人都想要我。你看,我是幸福的象征!如果你不相信我,看看你的咖啡桌。我坐在那里,嘴里有没有旋转的铜币?

  不管我在神话是谁,或者在现实生活中是谁,我的名气都不小!

  我在现实生活中的工作是消灭各种破坏庄稼的害虫。你不知道,是吗?就结果而言,我比一只穿着绿色衣服的英俊青蛙好得多。我一晚上吃的害虫比青蛙多几倍,我是庄稼最可靠的`保护者!

  当我休息的时候,我喜欢去游泳池,仔细观察荷叶的样子。或者,和你的朋友一起玩。我们在水生植物中捉迷藏,在陆地上跳得比任何人都快,跳得比任何人都远,非常悠闲!偶尔,我也喜欢玩一些小恶作剧,比如突然跳到几个小女孩面前聊天,吓唬她们“啊。啊。”大声喊。

  当敌人来欺负我的时候,我有一种怪癖。丑陋外衣将发挥其强大的作用分泌有毒液体,毒害敌人。我有另一种方法来保护自己,那就是“假装死去”。如果有人在路上遇见我,我会一动不动地呆在那里,这样别人会认为我死了而忽略我。当他走开的时候,我抓住机会跳着跑开了。你说,我很聪明吗?

  提到我的外套上长满大大小小的粉刺,效果很大。它分泌的毒液不仅能对付可怕的敌人,而且是一种非常珍贵的中草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连我脱下的旧衣服也被列入著名医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并被赋予了一个非常大气的名字“宝蟾。、“月亮精神”。当我活着的时候,我对人类做出了无数的贡献。即使我不幸死去,我的头、舌、肝、胆也可以制成药材,为人们消除病痛。

  这是我的荣耀,小癞蛤蟆!因此,请不要再低估我了,更别说伤害我了。我愿意为你奉献一切!

  当癞蛤蟆遇见天鹅的时候,正是癞蛤蟆沉浸在从前旧梦的伤痛中。说起了从前,癞蛤蟆依然魂消梦游在给了它刻骨铭心的那一次爱恋。那是一次同鸡的爱情故事。其实鸡也知道它自己外貌不是那么惊艳绝伦,更没有人拿鸡成为重心,所以鸡一只厌恶这个丑陋肮脏的现实,孤单一人活在自己的世界,从黑暗中走向黎明。在天快亮的的时候,鸡便兴奋高亢鸣唱,以为天下大白就是它理想的快乐世界。从此它开始一人生活,直到遇到癞蛤蟆之前。

  知道的人叫我癞蛤蟆,不知道的人叫我青蛙。其实,我也是蛙科类的一种。我有金黄灿烂的外形,虽然鼓鼓囊囊的身体眼睛遮蔽了我看世界,但是我一直是人类的朋友。除开我自己有一定药用价值外,我每天只吃几只有害的虫子,便无所事事,向往走得更远,去千里之外体验生命的乐趣和快乐。

  其实我是长期住在井中类似的洞穴里。我的天空只有从井底看到井外,虽然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的世界,但只有井口般大小。我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在自己的世界逍遥快活。在我遇到鸡的时候,我看到鸡翩翩飞舞煽动翅膀精彩绝伦。这是我看到有生以来最美的舞蹈,我体内荷尔蒙分泌旺盛异常,对鸡恋恋不舍的追逐。

  每一天,鸡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虽然鸡从来没有正眼看我一样,但我依然对鸡穷追猛爱。我想我是想念爱情,我的爱情春天来了。鸡见我成天像一只跟屁虫对它痴心迷恋,便对我说:只要你为我写三十首情歌,我就跟你走。

  鸡是物类世界最清高的一种。它自命不凡,不愿媾和这个黑暗无边,丑陋无比的世界。它一样不和大众的群,虽然看到的时候它和别的在一起觅食捉虫。但是它的不愿合流到这个物化人营苟苟的群体中来,就证明了它自己只愿活在它自己独有的世界中。

  而我癞蛤蟆,只是人类不了解而已。在动物世界,我短小精悍,不为外物所诱惑。而且,我最真的梦想就是一生拥有自己的真爱。或许在人类的世界我很可笑,那么丑陋居然想得到爱情。可是在我们动物界中,只有我癞蛤蟆鹤立癞蛤蟆群中,更精确地说是独立特行在动物世界中。我一样清高,骨子里鄙视黑暗丑陋的现实。

  所以我跟鸡有很多相同的共性。我为鸡写几十首情歌简直对我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因为我生来除开吃虫子外,脑海中就是幻想的唯美爱情。所以为我喜欢的它写这一点东西就是我的拿手好戏,囊中取物。

  我用了我全部的智慧和真心,还调动起我全部的情感线路,痴迷着魔的为它写一首又一首的情歌。在我和鸡交流谈心的时候,我才发现,其实鸡也与世无争,恬淡悠闲生活在它自己的世界。只是它一生也渴望拥有一份真爱,但它觉得不应该是癞蛤蟆。因为我的尊容太上不了桌面,连我自己都厌恶自己的丑陋面貌。但是这幅外形是老天给的,自有它的用心和用途,我再怎么痛苦都与事无补,所以我很快看开了。我的唯一独特使我与众不同。

  跟鸡相处的日子,我很开心,也很快乐,我以为我们就会这样一直过下去,到死。哪知道,冬天还没过完,春天还没到来,在我刚为鸡写完那三十首情歌的时候,鸡却在一个暗夜悄然离开了我。我知道,是我的太过于招摇,不伦不类,令它走不出心里的阴影。它不甘心这一辈子就陪着我这样一只癞蛤蟆过一辈子,何况它本来就鹤立鸡群,与众不一样。

  就在我跟鸡的爱情故事要结束的时候,我在冬天尾梢春天才悄悄起来的时候,在一个旮旯意外发现了一只高大威武的燕子。它翩翩的身体,玲珑剔透的身材,还有该翘该缩的部位无不令我想入非非。最重要的是,我在地上爬走,它在高空飞翔,如果它可以带我去遨游世界那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

  所以在鸡要和我分手离开的时候,我的心是在当时被谁捅了一下,有点感觉的痛。不过我虽然是一只蛤蟆,但是我也有自己的尊严和品格,我绝不会死乞白赖去乞求一份没有爱的陪伴。在鸡跟我道别的时候,我没有流眼泪,没有谁会发现蛤蟆会流眼泪。只有我自己,在黑暗我一个人的世界中,我才开始嚎啕大哭,对天长叹。

  那晚我为了鸡醉了。在跌跌撞撞的一蹦一跳中,我在黑暗中看见了栖息在树梢的那只燕子。我欣喜若狂,开始在树下围绕着燕子破开心扉,对燕子哭哭啼啼。而燕子呢,也暗中观察我很久了。在我大放厥词爱意绵绵的向燕子求爱时,燕子也为我的痴情和独特的爱情观有一点感动迷惑。

  “像你这么出类拔萃的蛤蟆,为什么没有谁喜欢你啊?”

  我喋喋不休的说,“爱我喜欢我的人需要缘分啊,不是每一个有独特品质的人都可以遇到自己的最爱啊。”

  燕子从树上飞下来,走到我身边。我看到漂亮的燕子火辣的身材,正一点点向我逼来,我的心开始窒息。我自己心里明白,跟燕子我只是有一点相同的心性,我喜欢的不是它的灵魂,我迷恋的是它高挑匀称的身体。

  燕子开始跟我交往。我每天看到燕子的人时候,总是在清晨飞出去,和她晚上回巢的时候。我试着去爱燕子。我发现,我遇到的这只燕子的确与众不同。它温柔善良,善解人意,而且它最大的好处是,从不把我当做是一只癞蛤蟆。她就认为我是它的青蛙王子,美丽可爱。

  燕子很勤劳,一直自己照顾自己。我不知道,它为什么会离群而居。有一天燕子对我说,“因为它的伴侣整天都知道贪玩,从不关心它,早就飞到不知哪里去了”。慢慢地,我发觉我不只是迷恋它的身体,我有点喜欢燕子了。因为我发现燕子很特别,很温情迷人,从不跟谁争吵计较,只是默默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不知不觉,我和燕子相处快二个月了,当暖暖的阳光照到我身上的时候,我很少看到燕子来找我了。终于有一天,燕子对我说:“我要走了,我要去更远的南方,明年才回来。但是你不要等我。”我急急的问它为什么。燕子说,“我们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永远没有交汇的一天。我的心我的身体只属于蓝天,就像你只属于大地一样,我们有各自的现实世界。如果要理智理性生活一辈子,最好的就是我们分开。”

  其实我早就明白了,只是不想来的这么快,不想就这么轻易的失去。我也知道燕子给不了我想要的东西,它在天上飞,早出晚归,我在地上跳,晚出早归。我们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中相同的两个。她的心性,它的性情,从未为我停留。它的热情只属于给它现实世界的人。而我,只是我醉酒后偶然找上它的一次意外。所以,在它慎重思考之后,离开我过完一生才是最佳选择,它说生命都很短暂。

  回过头想,我发现自己很滑稽。我不就是一只蛤蟆吗。虽然如今基本看不到癞蛤蟆,快要成为绝迹的最后稀有动物,但毕竟只是一只癞蛤蟆。怎么可以专门想要吃天上飞的燕子呢。我真是一个料柄,以为抓住一个有点喜欢和我说过话的,就是我的陪伴。我真是可笑透顶,还真以为可以这一生不顾自己的丑陋是为爱情而活。

  癞蛤蟆还是在地下,在属于它的井中世界生活。燕子,还是在它高高飞翔的天空生活。有时候,蛤蟆还是会抬头看天,看看有没有它爱过的那只燕子。人们都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其实癞蛤蟆和天鹅本来就有过一段真切感动的爱情故事。只有那只鸡,蛤蟆不知道它去了哪里,生活得怎么样。不过我有时候还是很怀念那只鸡,我为了它居然可以写出那么多情歌。一个人的日子,我开始思考,一只癞蛤蟆一生,该不该拥有爱情,那种一生走进心里,用灵魂高唱的那种爱情。

  一个炎热的夏天,树梢上的知了们唱个不停,好像在说:“好热啊!好热啊!”一只漂亮的青蛙穿着青色的背心,打着荷叶太阳伞,在荷花池边练“瑜伽”,他常常看着水中自己的倒影自己陶醉,总是自言自语地说:“啊!我的颜色是多么漂亮啊!我的身材是多么健美呀!”可是青蛙一直有件烦心事,那就是他有一个长得很丑的邻居——癞蛤蟆。癞蛤蟆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只会“咯咯咯”地发出急促而难听的声音。因此,青蛙常常奚落癞蛤蟆。

  “你看你,全身长满黑疙瘩,别人还以为我们是兄弟,我才没有你这么丑的亲戚呢!”青蛙傲慢地说。“虽然我长得不好看,可我会在夜里认真对待工作,从未偷懒。”癞蛤蟆真诚地回答道。“哼!难道你没有听过这首《青蛙进行曲》——呱呱呱,好青蛙,保护庄稼全靠它……”说完,青蛙得意地继续在荷叶上练“瑜伽”,享受美好的阳光。

  从此,癞蛤蟆不再理会青蛙。

  一天夜里,癞蛤蟆正在“值班”,突然,天空乌云密布,雷电交加,下起了倾盆大雨。正熟睡的青蛙却浑然不知一条大蟒蛇正贪婪地盯着自己。呼呼,嘶嘶,青蛙被这声音惊扰了,他揉了揉眼睛,问:“你是谁呀?”“哈哈,我是大蟒蛇!”大蟒蛇恶狠狠地回答。“啊——你……你想干什么?”青蛙胆怯地问。大蟒蛇露出了黑洞洞的`血盆大口,恶狠狠地说:“我几天没吃东西了,今天你就是我的美餐!”说着,便瞪着眼睛,伸长脖子,向青蛙游去。

  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正在值班的癞蛤蟆听见了声音,急忙从茂密的杂草中跳出说:“要不,你吃我吧!我肉多,长得肥,来呀,来呀,嘟嘟!”大蟒蛇迅速转移了目标。只见机灵的癞蛤蟆猝不及防地朝大蟒蛇的嘴喷洒出许多毒液,不一会儿功夫,大蟒蛇便倒在杂草里一动不动了。

  “它死了吗?”青蛙惊讶地问,癞蛤蟆关心地问道:“你没受伤吧?”随后便准备转身离去。“你别走!我们做朋友吧!”青蛙大喊道。

  癞蛤蟆缓缓地回到田间。默默地又继续他的工作。这时,雨下得更大了……

  井很深,所以井绳就很长,人们把水桶拉出井边的时候,滑轮几乎无法转动。太阳永远照不到井底,不管井水多么清澈,阳光也不能将影子在水面上倒映出来。但是只要是它能照到的地方,石缝中间便有绿苔生长出来。

  这儿住着一个癞蛤蟆家族,是从外面迁来的。他们实在是跟着老癞蛤蟆妈妈头朝下跌进来的,老癞蛤蟆妈妈现在还活着。那些老早便在这里落户,在井里游来游去的青蛙承认和他们是亲戚,把他们称为井客。他们打算在这里长住下去,在那些他们称之为潮湿井石的干地方生活,他们觉得很舒服。

  青蛙妈妈出门旅行过一次,当水桶提上去的时候,她跑到了桶里。但是外边光线太亮了,刺得她眼睛生疼。幸运的是,她跳出了桶,噗的一声便狠狠地落到了水里,跌得她背疼,躺了三天。关于上面的世界,她讲不出多少来,但是她知道,大伙儿也都知道,井并不是整个世界。癞蛤蟆妈妈当然可以谈出一点什么来,可是有人问起她来时,她从来不回答。于是大伙儿也就不问了。

  她又肥又丑,又胖又叫人恶心!小青蛙说道,她的孩子也一样怪模怪样。

  很可能是这样!癞蛤蟆妈妈说道,但是这些孩子当中有一只头上有颗宝石,要不然就是镶在我头上。

  青蛙听着,眼睛睁得大大的。因为他们不喜欢这种话,所以他们就做了个鬼脸,跳回井底去了。可是,小癞蛤蟆却骄傲地伸直了他们的`后腿。他们都以为自己有宝石,所以他们一动也不动地坐在那里。最后,他们发问了,问为什么而感到骄傲,一颗宝石到底是什么东西。

  它是一种很美很值钱的东西,癞蛤蟆妈妈说道,我都无法形容它;它是一种人们自己戴着高兴,而旁人嫉妒的东西。不过别问了,我是不回答的。

  是啊,我没有宝石,最小的那只癞蛤蟆说道;这只癞蛤蟆要多丑便有多丑。为什么我要有这种可以炫耀的东西?要是它引起别人的嫉妒,自然就不会让我高兴!不,我只希望有朝一日跑到井边往外看看。外边一定是很美的。

  还是呆在你该呆的老地方吧!老癞蛤蟆说道,你知道,你清楚这是怎么回事!你可得小心那桶,它要压碎你的!要是你真的掉了进去,那你也会摔出来的。并不是大家都像我这样跌得这么幸运,保住了前脚后腿,卵也没有破碎!呱!小家伙说道。这就和我们人类喊一声呀一样。他非常想到井边往外看看,产生了看看上边那片绿东西的渴望。第二天早晨,当装满了水的桶被提上去、在小癞蛤蟆坐着的那块井石前偶然停了一下的时候,小家伙心里激动起来,他跳进了盛满水的桶里,沉到桶底,接着桶被提了上去,水被倒出来。

  呸,倒霉!看见了他的那个年轻小伙子说道。这是我见过的最丑的东西!于是他用木鞋踢了癞蛤蟆一脚,他差不多被踢瘫了,不过他还是逃到了那高大的荨麻丛中去了。他看见一根麻秆挨着一根麻秆,它还往上看。太阳照在叶子上,叶子完全是透明的。对他来讲就像我们人类钻进了大树林里,太阳照在树枝叶子上一样。

  在一座巍峨的大山里,有一个幽深的大侠谷,这个侠谷林木最茂密的地方,有一个鹅卵石砌成的大城堡,里面住着一个英俊帅气的蛤蟆王子。

  他每天都会用至少8个小时来健身,而且吃饭从不吃带脂肪的东西,他的盥洗室永远都会摆放着各式各样的水澡泥,每天晚上都要给做自己面膜。他实在是太帅了,只要一长门,立刻就会受到邻居们的追捧,所有见过他的蛤蟆,无不赞叹他的颜值。

  可时光如梭,日子飞快地流逝着,最*他忧郁起来,因为他一照镜子,竟然发现自己眼角有了鱼尾纹。“是啊,不管自己如何保养,怎么打扮,怕也无法阻挡岁月的打磨啊”,他一次次在脑海里感叹着。

  可是他不甘心,他太喜欢自己的美貌了,他实在是太想留住这青春了,只要能让他永保这份帅气的颜值,他愿意做任何事情。于是他开始了漫长地寻找之路。

  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跋涉,寻遍了各路高人,最终仍然没有任何进展,他有些心灰意冷,正当他准备放弃,有气无力地前行时,他突然看到前面冒出一座跟自己宫殿一样的城堡,他不禁长叹一声:上天这意思是让我回家啊!

  于是,他无比沮丧地走进了城堡。可是他进入后,一下子被吓到了:这城堡里的地面上到处是血,还有正在蠕动的大脑和不停跳动的心脏,整个城堡安静地没有一丝声音。他一边紧捂着自己的鼻子嘴巴,一边带着恐惧继续前行,突然他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一个披散着头发的女人背影。他试探着喊了一声“喂”,没想到那个背影竟然慢慢转身,他吓得赶紧闭上双眼,过了半分钟才一点点睁开,让他没想到的是,这个背影竟然一位美丽的女子。

  “你是蛤蟆王子吧?”女子用一种似乎是地狱里传来的声调说道,“我在这里一直等你呢。”“啊——!你等我做什么?”蛤蟆王子更加害怕了。“等你,给你让你永远帅气的秘方啊,不过这个秘方能让你的脸帅气,却会伤害你的身体,你自己考虑好要不要。”“要!我一定要,我早就考虑好了。”蛤蟆王子不假思索地答道。

  “那好吧。”说着,那个女子把一个盛满虫子的碗端了过来。蛤蟆王子一看,有的虫子扭着光滑的身子,有的虫子还吐着白沫,还有的虫子正在拉屎。看到这景象,他差点吐了,但一想到永远帅气,他闭上眼睛,一口气吞了下云。

  女子说“祝你好运”。说完,就化成一股烟消失了,并且整个城堡也不存了,蛤蟆王子面前是一条清澈的溪流。他立刻走到溪边去照镜子,他先是看到自己那张帅气的脸确实比以前更英俊了,他开心地一下子跳起老高。可当他看到水中自己的身体时,他差点从空中一头载下来,因为他看到自己身上全是小疙瘩。

  从此,他就成了我们熟悉的癞蛤蟆。

  在一个池塘里,生活着一条快乐的小金鱼和一只勤劳的癞蛤蟆,它们还是一对好朋友。每天天还没有亮,癞蛤蟆就忙着到稻田里去捉害虫,直到晚上才回家。

  小金鱼想找癞蛤蟆玩,却始终找不到。这天,小金鱼终于在稻田边看见了癞蛤蟆,它嘲笑地说:“你可真是个傻瓜,你不出去玩,整天呆在田里捉什么害虫。你看我多快乐呀!捉害虫有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好玩。”癞蛤蟆听后并不理睬小金鱼,像往常一样一心一意地去田里捉害虫。

  秋天到了,稻子成熟了,农民伯伯夸癞蛤蟆说;“你整天在田里帮我们捉害虫,都没有和你的朋友一起玩,谢谢你了。”他的'话被在池塘里嬉戏的小金鱼听到了,小金鱼的脸不禁红了。

  最*几年癞蛤蟆创造了自己的事业,不是吹牛,还得行,真干出一番事业来了,看,他不是正坐在老板椅上吗?他有钱了,呵呵,想去做他在井底很多年都没机会做的事情,下列事情如患有艾兹病或神经病人请不要看,如看了以后有休克等症状后果自负

  啊?吃天鹅肉?没听错吧?简直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老板,给我来一份天鹅肉!”癞蛤蟆大喝一声。老板一见是癞蛤蟆先生,他知道他是个大款,老板心想:嘿,有钱赚了!便装出一副热情的`样子,说:“蛤蟆先生,您要吃天鹅肉呀?”“恩。快点上,我还有事情。”癞蛤蟆很不耐烦的说,老板见此状,便知道大事不妙,不敢罗嗦了。厨师也蛮听从老板吩咐的,三下五除二,一盘天鹅肉搞定!癞蛤蟆见此状,乐呵呵的吃完了天鹅肉。可能是太急了吧,一下子多拿了十元给老板,老板心里那个乐啊:值!

  呵呵,很好玩的事情,癞蛤蟆富了哟!

  读《安徒生童话·癞蛤蟆》,我喜欢文中那只最丑最小的癞蛤蟆。他和妈妈以及兄弟姐妹们住在很深的水井里,太阳从来不光顾他们的家。小癞蛤蟆渴望去井外的世界看一看。妈妈告诉孩子们,他们之中有一个头上是镶着宝石的。小癞蛤蟆没有发现自己头上的宝石,但是他的心里藏着颗“宝石”——一个走向世界的梦想。于是他始终乐观地向着目标前进,经历了一番磨难后,他终于见识了外面的世界,看到了想象中的绣线菊、蝴蝶、菜园和又圆又大的月亮,最后他和永恒的太阳融为一体了。

  读完这则蕴含哲理的童话,我陷入了沉思。也许有的人,一生下来头上就有颗“宝石”,就像《红楼梦》里的贾宝玉,是含着“宝玉”出生的,有着与生俱来的优越感,可是却没能像小癞蛤蟆一样,向着理想奋勇前行,只是以一副“公子哥儿”的身份示人。而有的人呢,比如神九宇航员刘旺叔叔,他的祖辈都是普通农民,漂亮和昂贵的宝石是不可能镶在头上的,可是作为空军唯一全优毕业学员,刘旺叔叔从来都没有放弃过他的梦想,他心中的“宝石”熠熠发光,并将他带入了浩瀚的宇宙太空!

  每个人心中都应有属于自己的那颗“宝石”吧?我心中的“宝石”就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

  看见报纸里报道的那些不好的事情,我常常惊恐地问妈妈,为什么要这样啊?妈妈说,世界不全是光明的,可是只要我们的心中有光明的存在,那世界就不会是黑暗的。我想起参加合唱团时最喜欢的一首歌了:《让世界充满爱》,妈妈的意思我懂了!

  散步时不要从青青的小草身上走过,要远远地去欣赏它的翠绿;开车时遇见慌张的小狗停在马路中央,记得按喇叭提醒它,而不是残忍地碾压过去;乘公交车时,怀抱婴儿的阿姨很辛苦,要把舒服的两个人的位子让出一个来给阿姨坐;可爱的麻雀三五成群地在草丛里嬉戏时,拿着**瞄准它们或者大声吆喝一声把它们吓跑,那对麻雀们来说是不礼貌的行为;小鱼死了,会伤心地落泪;小乌龟愿意吃肉了,会兴奋地跳起来……

  长大后的世界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但只要我们一直做一个善良的人,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样事物,无论我们的头上是否有宝石,心中的“宝石”都会把我们带去任何我们想去的地方!

  一天,在幼儿园的院子里,冬冬看准了一只停在草叶上的蚱蜢,正要扑上去抓它。唰地一声,跳出一只小东西,一张嘴把蚱蜢吞了下去。冬冬一慌,忙站了起来。

  “这是什么东西啊?”冬冬还是第一次看见它,瞧它张了一身疙瘩,灰不溜秋的,了难看啦!

  哦嘘……”冬冬想把它赶走,可那小东西不怕他。

  菲菲和扬扬跑过来了。

  “噢!是只青蛙吧!”扬扬好象认识它。

  “不对,不对!青蛙是绿衣裳、白肚皮。它那么难看,又那么脏。”菲菲摇摇头说。

  “那……它是冒充青蛙吧!像大灰狼冒充小红帽的外婆一样,是吗?”冬冬听过《小红帽》的故事。

  “嗳!那它一定是个坏东西了。”菲菲说。

  那个小东西伸出短短的前腿,又伸出了长长的后腿,慢慢地往前爬开了。

  “哎呀!它要逃走了。”菲菲喊了起来。冬冬和扬扬一个用树枝赶,一个用石头砸。菲菲怕被咬着了,不敢打,可又想看,就在冬冬和扬扬中间跑过来,跑过去。他们赶着,打着,还齐声喊:“打死大灰狼,打死大灰狼……”一直把那小东西赶到墙角:“打!打!看你往哪儿跑。”

  有个大班哥哥来了。“你们叫什么啊?”

  菲菲说:“大班哥哥,有一个小东西想冒充青蛙干坏事。”

  大班哥哥一看,忙叫:“别打了!别打了!是只癞蛤蟆,青蛙的哥哥。”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冬冬的树枝打下去,正好打在癞蛤蟆的后腿上,癞蛤蟆拖着受伤的后腿,一拐一拐地滚进了墙角一个洞里去了。

  大班哥哥学着老师的样子说:“癞蛤蟆和青蛙是一家子,它捉害虫的本领也很大。青蛙是白天上班吃害虫,癞蛤蟆是晚上上夜班捉害虫,它吃的害虫比青蛙还多呢!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的好朋友。”

  冬冬和扬扬听着听着,扔掉了手里的树枝和石头,问大班哥哥:“你说的话是真的吗?”

  “谁骗你们啦!我还看见癞蛤蟆吃过蚱蜢呢!蚱蜢就是害虫嘛……”

  “是的,是的!”冬冬抢着说:“刚才我就看见癞蛤蟆吃了一只蚱蜢呢!”

  唉,这可怎么办呢?

  冬冬又拾起了那根树枝,塞进洞口,轻轻地说:“对不起,癞蛤蟆。请你从树枝上爬出来吧。”癞蛤蟆没有出来。

  扬扬找来一段绳子,将绳子的一头塞进洞口,小声地说:“对不起,癞蛤蟆,下次我们不打你了,你抓住绳子,我把你拉上来。癞蛤蟆没有出来。


《癞蛤蟆》读后感 (菁华5篇)(扩展7)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后感1400字通用五篇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一本借以童话《柳林风声》的角色书写的一本大众心理学著作,故事内容以活泼开朗的蛤蟆先生患上抑郁症,朋友们劝他去看心理医生,然后在与心理医生苍鹭的对话中逐渐与自己和解,放下小孩子的心性,找到真正成熟的自己这一条线展开。主要表达的是原生家庭给人带来的影响。

  故事结尾是个常规的好结局(这儿有点跟不上庄园世家子蛤蟆先生被治愈的速度),在最后所有的小动物都明白了无论风险如何,都必须继续前行。可大家都知道数十年所经历的童年创伤仅凭几次心理咨询对话就能被治愈吗?这恐怕不是件容易的事。好在这样的结局让人充满希望。

  第一次了解原生家庭、儿童心理创伤等概念时是在《爱的艺术》这本书里,当我看完“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这章后,了解到父母的爱是不一样的,父亲与母亲扮演的角色有偏差,会使孩子性格往单一方向发展,童年父母给孩子的爱对孩子成年后甚至是一生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蛤蟆先生》这本书中说“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带到世上来,他们尽他们最大的努力来养育孩子,很少有父母要故意伤害孩子,可是父母也是人,会不可避免地将他们的观念和行为传给后代,正如他们一定会把自己的基因传给下一代一样。”所以没有任何一个原生家庭是绝对完美的,因此孩子们要学会的是,如何应对和防御因此而产生的后果。

  因此在看完《爱的艺术》后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时,像是被重锤敲了一下,我尝试着把我童年的经历就像电影一样在我脑海里完整的放映了一遍,这是个较为痛苦的过程,好比在镜子前将看似完整的自己一点一点撕开,逐步拨开自己身上的每个角落查找,然后发现每个地方都有需要去填补的地方。于是产生了对自我、父母、家庭的思考。

  看《蛤蟆先生》后比较有代入感,将自己代入到每个动物身上,发现他们身上的劣根有部分都是我自己,于是得到提醒要尽量改变自己的这一部分。从中也得到启发:辨别三种自我状态“父母、儿童、**”、自证预言与人生坐标、心理游戏与角色扮演。

  最后希望自己能成长为一个有共情能力(具有强大的意识,了解自己的情绪,能从不幸中重新振作,能控制得住冲动,懂得延迟满足,从而避免轻率的决定和不妥的行为)、高情商(也指共情能力,体现在成熟和自我接纳和求同存异接纳他人)、独立自我(做自己的自豪感)的**状态。

  将自己剖析这无疑是个痛苦的过程,没有痛苦就没有收获,正如那句所说的:没有一种觉醒不带着痛苦。但是正因为有觉醒才会有改变,尽管没有那么容易脱胎换骨。

  所有的爱都是需要学*和练*的,包括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恋人之间的爱、朋友之间的爱,自己对自己的爱等。就像是学*其他的艺术一样,如音乐、绘画等。那自己爱自己无疑是最重要的,足够的爱自己,才有能力爱别人,爱这世间万物,所以请务必学会好好爱自己!

  最后,引用这本书的一段话作为结尾:如果你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你对自己是有自**的。因此你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你自己。

  蛤蟆先生这个主人翁原本是英国一本童话书《柳林风声》里的动物主角,作者是一名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他为了方便人们理解,就借用了这样一个有趣的动物形象。故事以抑郁的蛤蟆先生为线索,讲述了他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开启了10次心理咨询的详细过程,随着每周一次的心理咨询,我们也逐渐走入了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的世界。

  蛤蟆先生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直视着他的眼睛,笃定地对蛤蟆先生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

  蛤蟆问:“我的日子还很长,如果真有自我惩罚,我不要一直那样下去,我想过得快乐一点,我该怎么做,你能帮我吗?”

  “这么说也许有些残酷,蛤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问自己。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听说过好多身陷抑郁的人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仿佛被囚禁在无边无际的沙漠中,永远找不到出路。所以当蛤蟆先生第一次见到心理咨询师,蛤蟆先生问他:“你认为我会好起来吗?”咨询师直视着他的眼睛,笃定地对蛤蟆先生说:“如果我不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变得更好,我就不会做这份工作了。”对于丝毫看不到希望的人来说,这段话温暖而有力量,仿佛在茫茫沙漠中发现绿洲;在干枯的草丛中发现破土而出的嫩芽;在危险的丛林中发现直升飞机;在暗流汹动的大海中发现灯塔……。当你品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你渐渐走出了心的牢笼,去拥抱一个全新的自己。

  整本书的结构,大概分为3个层次,一是讲述儿童自我状态,二是父母自我状态,三是**自我状态。最后在这3个层次的基础上引申出“人生坐标”的概念。

  儿童自我状态里,儿童有天生的基本情感。如同我们面对的小学生一样,他们充满了朝气,被快乐包围。他们会因为得不到满足而愤怒,会因为流浪狗被误伤而流泪,会因为夜晚怕鬼而恐惧。

  因为是儿童,毫无自保能力,所以依靠父母、信赖父母,所以从婴儿时期到幼儿园毕业,我们会无条件地顺从父母,比如同意父母的意见,试图取悦父母。正如我不到3岁的儿子,他无条件地相信我、信赖我,仿佛我是他的整个世界。他会在我哭泣的时候,束手无策地陪我一起哭;他会在我大笑的时候,毫无理由地陪我一起笑;他会在我要求亲亲的时候,把他的额头凑在我的唇边。他全身心地爱着我,这个他在天堂精挑细选过的妈妈,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如果成年后,我们依然无条件地依赖某个人,说明我们还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没有真正长大。

  我们在社交场合中,如果也总是附和他人,如果每次道歉的都是自己,如果每次受了委屈咬碎牙往肚子里咽的都是自己,这就意味着我们将小时候依附于大人的顺从行为带到了成年,我们小时候的生存策略一直潜藏在我们的潜意识里,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父母自我状态,是与儿童自我状态截然不同的反应。儿童是弱小的,但父母是强大的。我们在原生家庭中与父母的相处模式,往往会和我们与自己儿女的相处模式相似。我们会潜移默化地*得父母为人处世的态度。突然有一天,我发现我训斥儿子的'表情、动作、语气,竟然与母亲曾经训斥我是那么的相似,甚至如出一辙。

  长大后,工作后,我们也会遇到看上去很权威,老是一副高高在上的架势的人,永远都像法庭的审判长一样,忙着给你定罪,忙着惩罚你,忙着操碎你那本就有点受伤的内心。就算是儿童状态里的人,他也有父母自我状态的那一面,那个不断批评和惩罚的对象就是自己,自我批评、自我否定,自我惩罚,仿佛被永远囚禁在没有阳光的黑暗世界中。有一段时间,因为工作上的原因,我就总觉得自己技不如人,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持有消极的态度。可是一次与权威的叫板中,一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一次自己与自己对话的过程中,我决定自我救赎,放过自己,原谅自己。最终,我与*凡的自己和解。

  最后一个层次就是**状态里的我,我既不用紧张来自父母严厉的声音,也不用蜷缩在卑微的儿童情绪里。我身心放松、乐观自信,能够理性思考,能够以一颗*和的心态对待周遭的一切,慢慢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三个层次每个都有其必要,但就重要性来说,只有**状态下,我们才会去学*,不断提高自己,儿童状态奔波于情绪,父母状态忙着批评教育,只有在**状态,我们才能活在当下。

  蛤蟆问:“我的日子还很长,如果真有自我惩罚,我不要一直那样下去,我想过得快乐一点,我该怎么做,你能帮我吗?”

  “这么说也许有些残酷,蛤蟆,能帮你的人是你自己,也只有你自己。有许多问题需要你问自己。比如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也许,最重要的问题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这个问题我想我已有了答案,我要爱自己。有人说,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我要重新审视我的人生,我也慢慢学会感谢生命旅途中出现的所有人和事。感谢他们,让我变成了我想成为的样子。

  最后,感谢我成为了蓝色海共读沙龙的小秘书,感谢恩师兰梅老师对我的信任。愿在**状态下的我:努力地向下沉淀,向上生长。

  这本书和我有缘。

  当天的早上,由于自己看通知把10点集合看成9点,我也不知道当时脑子在哪里了。早到的我就是想去买杯咖啡喝喝,去到店里才知道12点才开门。就是这样没有喝上咖啡。这个种子就在这时候埋在滋润的土壤里。

  任务完成后,刚好来了一场雨,湿润了土壤,种子要发芽了,我要去找点肥料给它,咖啡我要来了,来到咖啡店没有顾客,只有一个女店员。

  来咖啡店的我很少会主动和店员打招呼,害怕打扰这份安静。找上一个舒服的座位,用手机查看没有回复的信息,看看自己右手边的角落放着几本书,基本是一些很红的书(销量名列前茅的)或者是制作咖啡的书。我就看了一眼,心想我对这些书没有兴趣。

  不知道哪只手的想法,在那个角落里拿上了一本书。这书很软摸上去很舒服。它成功地吸引了我。

  鼹鼠去看望蛤蟆的时候,发现蛤蟆抑郁了。蛤蟆在鼹鼠、田鼠、獾的鼓励下去接受苍鹭心理咨询。自那开始到结束,共和苍鹭有十次谈话记录。

  蛤蟆从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悲伤到解剖自己的状态,到理解身边的人为什么不一样和原谅已经过世的父母的事件。

  可以说《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是小说也是工具书。它使用外国童话故事《柳林风声》的引用,把蛤蟆先生心情变好的过程细化了。

  作者真的很聪明,书名取的很直白,让想去看心理医生的人特想先看看这本书。用蛤蟆先生的典故做引子又会让人感到轻松。使用动物做角色更容易让读者记住书里各个的角色。如果取人名的话,容易读者代入之前所了解人名,影响书籍阅读。

  在蛤蟆和苍鹭之前的谈话中不断使用了心理学的知识,这时候就更像一本工具书,从蛤蟆抑郁这件事延伸出来咨询心理学的概念。用独有的沟通方式让蛤蟆对自己不同情绪自我解读。咨询心理并不是告诉你这个情绪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而是引导你去理解自己所发出来的情绪,比如生闷气是一种不想立即表现,慢慢泄气的愤怒。

  蛤蟆在苍鹭的协助下把不同情绪的表现分成“自然儿童型”、“适应儿童型”、“父母自我状态型”、“挑剔父母型”、“**状态型”。

  因为在出生的时候婴儿根本就没有学会表达,当他肚子饿的时候会感到身体不舒服,他用了不同的动作去表达自己,不断的尝试后发现哭这个动作是可以被知道的,自然后面饿了也会哭。

  小时候当你在一个陌生的地方,你发现你唯一可以依靠的是两个体重比你重10多倍的庞然大物,又没有办法逃脱,你只能去服软,适应他们所颁发的任务,例如父母会告诉你,这样子不听话父母是会不高兴的。你会知道不能不听话。

  父母就是第一模仿的对象,身边就只有这两个生物同一类物种的,没有可能去模仿一只狗吧(但是事实证明没有选择的时候也会模仿一只狗),在中国有可能也会模仿爷爷奶奶。会有很多处事方面方式很像自己的父母,进入父母自我状态。

  从儿童到成年,应该会接受到很多父母的教育,当你在教育别人的时候你也会发现,口吻和父母相似,连挑剔也是一样的。

  假如你说,你和父母一点都不像,我是和父母完全相反的,我绝不成为父母的样子。那这样的你应该是用父母的方式批判自己吧。

  **状态型,是属于自己独有的,这时候的你是不停成长和进步,把自己不断完善。也不是说其他状态是不好的,那些是最原始的,是建立自己的基础。

  最后我看到到蛤蟆先生好起来了,忍不住对着书在笑。当一本书我觉得写得好的时候会爱屋及乌,现在有点喜欢蛤蟆了,就像我会因为《小王子》喜欢玫瑰一样。

  为第一次用三小时看完一本书,特此纪念。

  五个小时,可以帮你揭开心理咨询的神秘面纱,可以帮你深入了解心理咨询是怎样带来改变和成长的,你是不是也很心动?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讲述了一只热情又爱冒险的蛤蟆先生,因为生活中的种种失利导致心情抑郁,然后去做心理咨询,每一次的心理咨询都给他带来了不一样的收获,一点点从抑郁状态中走出来,最终恢复了热情和活力。全书只有10.8万字,人们的阅读速度一般是每小时2万字到4万字,按最慢阅读速度2万字/时,5个多小时也完全可以读完本书。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打开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你要不要尝试一下?

  通过阅读这本书,可以消除很多人对心理咨询的误解,比如有些人觉得只有得了心理疾病才做心理咨询,或者像书中所说那是针对经历过严重或者可怕事件后进行的一项神秘活动。不是的!心理咨询其实是一件普通的、科学的事情。每个人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很多心理问题或者说是心理困扰,比如工作压力大导致情绪抑郁、亲子关系紧张让人烦闷、亲密关系无法调节让人痛苦、绝望等。心理咨询师帮助人们解决的是心理问题,不是心理疾病,心理疾病是属于精神科医生的职责范围。

  另外一个误解就像书中的蛤蟆先生一样,以为心理咨询就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见了心理咨询师就说:“是他们让我来做心理咨询的,你告诉我怎么做才能好受一些”。其实,心理咨询应该是一个自发自愿的过程,来访者有想要改变自己的想法,咨询师帮助来访者改变自己,也就是所谓的“助人自助”。来访者不能像学生时代一样被动的听老师讲课,学点新知识就算完成任务了,更多的是需要自己去探索痛苦的来源并摸索出解决痛苦的方法。咨询师在整个过程中会倾注全身心的关注和陪伴,使来访者更高效的完成自我改变和成长。

  书中描述了蛤蟆先生每一次咨询的详细过程,从蛤蟆先生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对话中,我学会了一种思考方式,一种联系过去再看向未来的思考方式。这种方式帮助我更好的理解自己,有效的改变自己的行为。

  有一次,爱人开车送我去办事然后他再去上班,因为时间紧张导致他有可能迟到。一路上他在不停的表达自己对于迟到的焦虑,而我却一直默默无语。自己事后一直在疑惑,当时的自己为什么那么冷漠无情,跟*时相差很大呢?我尝试着用咨询师的话问自己。

  “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

  ——“我有点内疚、有点不知所措,我想要安慰他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这种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想到了小时候我妈对我说‘我这么苦、这么累都是为了你,你还不好好学*,你对得起我吗’。那种内疚感、无力感很相似,甚至还有点愤怒。”

  “现在的你,理解了当时的自己吗?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是的,我理解了。默默无语的我其实回到了‘适应型儿童状态’,体验着跟童年时候一样的感受,然后用相同的沉默回应了那种感受。如果是现在这种‘**状态’,我可能会向他表达因为自己的拖延导致时间紧张的歉意,会安慰他帮助他缓解焦虑,也可能会跟他一同探讨避免迟到的其他解决方案。”

  从问题中看清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然后回忆小时候是否有相似的情境,再回到当下用理性大脑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不但揭开了我的疑惑,也让我有了建设性的方法。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内疚感和无力感,我相信可以更快速的理解自己,帮助自己跳出“适应型儿童状态”,回到“**状态”去面对问题、解决问题。

  读书的过程像是在各种书中搜寻出自己的形状的拼图,读的书越多,越发感受到自己如今只是拼起了拼图的一角。

  是的,我认同,读的书越多是使人越谦和的。

  从这本书里没有学到许多什么新的东西,但跟随蛤蟆先生一起去看心理医生的过程,让我回忆起我是怎样成长的,一路走来与自己无数次的冲突与和解是怎样的不易,让我意识到不论现在的我有多少缺点或不足,都要珍爱自己,都要热爱生活。逐渐成长的蛤蟆先生,以及蛤蟆先生成长的故事使我感到一种亲切,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温暖、柔和又坚定的力量。

  和蛤蟆先生成长的契机是相似的,我人格上的成长也是从回顾生活开始的。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