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

首页 / 读书笔记 / |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1

  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觉得它很枯燥,没兴趣没什么耐心去看。但是为了写读书心得,于是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作者首先回想了“教师”这个词,毫无疑问,在纷繁复杂的人生社会大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即在各种各样的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而古今中外有诸多学者对此作过精辟的的论述。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者也。”

  作者还认为,在教育工作中的缺点之一,就在于教师虽然不否认自己有着教育学生的任务,但是常常把它们看成次要的任务。我很赞同作者的观点:

  一、作者只是认为教育工作没有和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但我认为教师有是正常人,也是凡胎肉体,也有自己的家庭和事业不可能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投入到教学工作上去。

  二、我个人认为教师就是应当在教学时间内上好自己的课,提高自己的业务水*,而不是一天到晚忙着干这个想着干那个,因为论文以及其他活动影响自己,特别是新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三、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而不是一味培养自己比较眷顾、看重的人,如果长久下去,势必会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进取心。

  那么,到底教什么?如何教?教师在学生面前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去爱学生?如何用正确的爱去教育学生?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因为恐惧不敢跟父母倾诉苦恼,日积月累,孩子们缺乏诚心,缺乏安全感。所以,我一直觉得,教书固然重要,但是育人更重要。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孩子终身发展来说,总是有益的。而通过多途径了解孩子,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恐怕没有比这点更重要的事情了。

  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所以,只要记牢这句话,你一定会努力的。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2

  忙里偷闲,今天坐下来欣赏了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我获得了一次与伟大的教育学家对照学*的机会。

  读了第一章,我看到了自己的落后,我开始深思自己的课堂,在我的课堂上,学生到底学到了多少?之前我也有对自己课堂的反思,相比较而言,现在的反思更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应该联系生活”。

  儿童是多么渴望多了解一些周围的事情,可是我们的课堂更多的只是把目光停留在课本之上。有的老师为这个提出了自己的理由:“课堂上的时间有限,应该着眼于课本,孩子们被身边的重大事件深深吸引着,当他们满怀着新的印象来到学校上课时候,我们的课堂却常常对这些重大事件以只言片语带过,孩子的新鲜感顿时跌到了低谷。作者也提到了课堂上这种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我的课堂中也偶尔涉及到联系到生活方面的对话,但都是及其简单,甚至是我一笔带过,学生附和几句便是。

  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学到了知识。与此同时,学生也能把自己在谈话中的感悟和思想过程运用到语文课堂上,真正实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和教师的谈话》让我重新做了一回渴求知识的学生,它不仅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也教会了我从正确的角度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我的学生。最重要的一点是它让渐渐地我明白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的真正内涵,直到有一天我能够发自内心地说出这句话。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3

  最*在看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在这一章节,提到一个子话题,那就是爱。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老师对学生的爱,但是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对学生那份特殊复杂的爱。“爱”这个字意味着一种自我牺牲的依恋的情感。老师对学生的爱,这可能是一种母爱或父爱,又跟本能的简单流露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白点,可能是把对职业的热爱,间接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又该如何正确地去爱学生?这就是一个引导的问题,慈祥,友善,关心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本人觉得,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而严格要求,并不是用严厉的手段迫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恐惧,“压服”对学生并不能发生良好的教育影响。所以说,教师应该正确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该如何树立呢?这好象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继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省,不断学*,多多积累不断完善……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可是面对班里有四十如此之多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在方方面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呢,不禁让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在各个方面理解一个学生况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那么多学生呢?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问题上?在个别对待的问题上作者一针见血的举了一个列子——鲍里亚,他是别的学校转来的学生,没有显示出什么才能,上课也很少发言。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培养了他对生活、科艺术各个领域的片面性,于是利用了班级集体的力量。是啊,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在办公室或是教室外面看见某位教师拉着一名学生对他语重心长或是严厉的训斥,在外人看来这名教师对学生非常的关心,但是其教育效果追根到底怎样呢,只有天知道。所以在办公室里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不聪明、淘气或没有进取心。鲍里亚这个例子用的非常的经典道明了究竟该怎样把每个学生所缺少的东西填补上去,而我们往往忽略了集体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想到个别学生,还要想到集体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兼顾好每个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和其他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协同一直的求取知识的气氛,才能充满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温暖的气氛。

  本章中最让人震惊的是符恩戈诺鲍林的《关于教师的书》中的一段引述,一批女学生居然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原因是教师总是她们喊作“小姑娘”。我相信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露出疑惑的表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那教师并不是很和蔼的叫她们而是有着鄙视或看不起的眼光在训斥她们,因此他们之间并没有很亲*的关系。这就是爱啊,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难免露出痛苦,而自身也得不到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在正确对待学生对与错的问题上,我认为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再现,他们渴望自由*等和幸福快乐,学*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不应成为强制的手段,学生从学*中应该体会到生命的美和力量,产生一种实现自我、超越生命的至乐感觉,而不是深深的痛苦和压抑。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4

  《和教师的谈话》一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新方法。书中采取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但又不是空泛议论,不是就方法—论方法,而是从长年的实验效果出发来分析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它的崭新立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赞科夫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以往在自己曾经教过的学生中总感到在教育上有缺陷。发现他们总是缺乏自主学*的积极性。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调动起学生的极大热情去参与学*。反之,不注意培养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则严重阻碍了学生学*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效益的提高。

  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使我深深地感到:建立和谐的教与愉快的学的师生关系是实施乐学教育和提高教育质量的首要前提。诚然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进活动,但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教师的理智、情感和教育方法。第一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是教育的前提。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取得学生对你的信赖。例如当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有困难,老师此时一定要用心去点拨学生,启发思维,切不可简单生硬地要求学生坐下,一定要给学生回答正确创造条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体会出掌握知识后的快乐。

  另外,通过这本书的学*,我还得到启发。我觉得提高课堂效益,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气氛,变死学为活学,老师要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在良好的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智能。其次要满足学生的学*需要。学生的学*基储潜能、水*不同,其学*的需要也不同,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有的需要点拨,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有的需要补课,尤其是对学*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最后是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

  总之这是一本对我们教学工作非常有帮助的书。通过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使我懂得,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首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用自己的身和心去影响孩子,用自己的激—情去诱发孩子的激—情,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孩子,使学生和我心心相应、协调一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立良好的教学情境,师生在和谐的氛围中学*,努力提高学*效率。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5

  在正式入编的这一年教师生涯中,感觉自己有了一丝丝的进步。虽然感觉进步不明显,但我知道要一步步慢慢的去提高,慢慢的去体悟。

  在这个学期中,我读了《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这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赞科夫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看完这本书,觉得虽然苏联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就站在现代的教育角度来看,有些教育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

  读到第一章——课堂上的生活,我就看到了自己的落后。对于课堂上的生活,作者提出了“学*应该联系生活”。这里指的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而科学不正是从生活中来的吗?还记得一次教研活动,科学组长胡可安老师说的真好,以生活经验引入,不仅使学生原有的知识暴露出来,也是潜概念的一种表现。作者还提倡无拘无束的谈话,对于班级集体的形成也有不可估量的意义。每一个孩子听着同学们的发言,如同他们体验着同样的内心感受,共同的感受也就有助于集体的团结。现在我认识到课堂时间是有限,但是如果能够不浪费时间,再把这些时间用到课堂谈话,这堂课就非常有意义了,学生也真正学到了知识。

  赞科夫的教学理念也让我想到现在的中国教学,分数为重,经常强调复*,而且是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上个学期,我任教三年级科学。到了期末,就要开始复*,同样的内容,生怕学生不会,同个班要重复好几遍。说真的,复*多了,我自己都觉得没劲,更何况是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后进生恐怕还是一知半解。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同一个材料,学生则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这个办法真的有效吗?书中赞科夫说:“这里我想起条件反射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的话。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一个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一个细胞上,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在我们的课堂学生经常会出现打瞌睡,半睡半醒的状态,提问他时表现出那种惘然若失的样子,并不奇怪。据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法,到一个学*日结束时,儿童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很严重。

  这说明了什么呢?单调的重复,烦琐的死记硬背,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还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而且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那么,该怎么有效地进行复*和巩固呢?赞科夫认为,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当时就练到那么纯熟的。要求一下子练熟,势必要搞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例如打算盘,让学生练得极其纯熟,但是以后不用算盘了,几年之后几乎忘光。那么先前的机械重复还有必要吗?赞科夫还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常常要用到它,谈到它,所以达到了高度熟练和终身难忘的程度。而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生,为什么要强迫他们一下子都记牢呢?这种要求学生连续重复而“一下子”记住的识记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我觉得,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学*和借鉴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灵活地遵循这个原则,特别要遵循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让我重新做了一回学生,对我受益匪浅啊!它不仅使我懂得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很好的去爱学生;还教会了我许多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以更好地培养我的学生。

  一定要勤于读书,充实自己,使自己知识的海洋不断得到充盈。这样才不会枯竭,才能源源不断地使自己充满活力。这是成为一名教师的基础。扎扎实实的多读一些书,我对自己说。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扩展阅读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扩展1)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1

  最*在看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在这一章节,提到一个子话题,那就是爱。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老师对学生的爱,但是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对学生那份特殊复杂的爱。“爱”这个字意味着一种自我牺牲的依恋的情感。老师对学生的爱,这可能是一种母爱或父爱,又跟本能的简单流露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白点,可能是把对职业的热爱,间接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又该如何正确地去爱学生?这就是一个引导的问题,慈祥,友善,关心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本人觉得,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而严格要求,并不是用严厉的手段迫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恐惧,“压服”对学生并不能发生良好的教育影响。所以说,教师应该正确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该如何树立呢?这好象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继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省,不断学*,多多积累不断完善……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可是面对班里有四十如此之多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在方方面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呢,不禁让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在各个方面理解一个学生况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那么多学生呢?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问题上?在个别对待的问题上作者一针见血的举了一个列子鲍里亚,他是别的学校转来的学生,没有显示出什么才能,上课也很少发言。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培养了他对生活、科艺术各个领域的片面性,于是利用了班级集体的力量。是啊,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在办公室或是教室外面看见某位教师拉着一名学生对他语重心长或是严厉的训斥,在外人看来这名教师对学生非常的关心,但是其教育效果追根到底怎样呢,只有天知道。所以在办公室里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不聪明、淘气或没有进取心。鲍里亚这个例子用的非常的经典道明了究竟该怎样把每个学生所缺少的东西填补上去,而我们往往忽略了集体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想到个别学生,还要想到集体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兼顾好每个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和其他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协同一直的求取知识的气氛,才能充满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温暖的气氛。

  本章中最让人震惊的是符恩戈诺鲍林的《关于教师的书》中的一段引述,一批女学生居然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原因是教师总是她们喊作“小姑娘”。我相信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露出疑惑的表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那教师并不是很和蔼的叫她们而是有着鄙视或看不起的眼光在训斥她们,因此他们之间并没有很亲*的关系。这就是爱啊,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难免露出痛苦,而自身也得不到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在正确对待学生对与错的问题上,我认为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再现,他们渴望自由*等和幸福快乐,学*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不应成为强制的手段,学生从学*中应该体会到生命的美和力量,产生一种实现自我、超越生命的至乐感觉,而不是深深的痛苦和压抑。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2

  在学校里学生有作业,老师也应该有作业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我打算在看了这本书后写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就知道这是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我觉得很枯燥,没兴趣看。可这是作业,作业总该完成。于是我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惊叹苏联的教育如此先进,如此科学。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就站在现代的教育角度来看,苏联的有些教育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苏联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就是其中一位。赞科夫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挑战,并指出其重大缺点,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大胆、有创造性的革新家。严格来说,他的教育思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我特别欣赏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他的实验教学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在这,我主要谈一谈第二条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强调复*,而且是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上学年,我任教一年级。每上一项新内容,几乎要花半节课复*,教学进度很慢,慢得让我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说真的,复*多了,我自己都觉得没劲,更何况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后进生恐怕还是一知半解。然而,一年级毕竟是学*的起始阶段,多次复*还是有必要的。但是高年级呢?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同1个材料,学生则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比如一篇语文课文,单是讲新课的时候就以各种名目读四五遍,课后还要求学生熟练,复*时又要读。用两节课可以讲完的课文,却要用三四节课。其实,有些课文是浅*的,只要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一遍,学生就懂了。读第一遍,学生还喜欢听。再读,学生就不要听了。学生知道你以后还要读许多遍,索性连第一遍也不注意听。赞科夫说:“这里我想起条件反射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的话。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1个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1个细胞上,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半睡半醒,提问他时表现出那种惘然若失的样子,并不奇怪。据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法,到1个学*日结束时,儿童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很严重。

  上述的例子说明:单调的重复、烦琐的哲学和*,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而且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复*和巩固是1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用在这上面的时间太多了。赞科夫认为,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当时就练到那么纯熟的。要求一下子练熟,势必要搞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例如打算盘,让学生练得极其纯熟,但是以后不用算盘了,几年之后几乎忘光。赞科夫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常常要用到它,谈到它,所以达到了高度熟练和终身难忘的程度。而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生,为什么要强迫他们一下子都记牢呢?这种要求学生连续重复而“一下子”记住的识记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高速度”不是“开快车”、“赶速度”,不是一节课上学的东西越多越好。“高速度”的意思不是搞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以至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这个原则要求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以丰富多彩的智慧,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获得的知识,把这些知识纳入1个广泛的体系。

  我觉得,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学*和借鉴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灵活地遵循这5个原则,特别要遵循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要避免浮躁,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多看看教育理论书籍,肯定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帮助。虽然理论离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理论终归对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3

  最*在看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在这一章节,提到一个子话题,那就是爱。我不知道该怎样去形容老师对学生的爱,但是教师的一切行为都源于对学生那份特殊复杂的爱。“爱”这个字意味着一种自我牺牲的依恋的情感。老师对学生的爱,这可能是一种母爱或父爱,又跟本能的简单流露有着原则性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白点,可能是把对职业的热爱,间接表现在学生身上。而又该如何正确地去爱学生?这就是一个引导的问题,慈祥,友善,关心的态度固然重要,但是,本人觉得,教师对学生的爱应当同合理的严格要求相结合,而严格要求,并不是用严厉的手段迫使学生对自己产生恐惧,“压服”对学生并不能发生良好的教育影响。所以说,教师应该正确树立自己的威信。可是,该如何树立呢?这好象是一门很深奥的学问,继希望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反省,不断学*,多多积累不断完善……

  在本章中作者提出教师应当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可是面对班里有四十如此之多的学生,作为教师的我应该如何在方方面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呢,不禁让我提出了这样一个思考。在各个方面理解一个学生况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是那么多学生呢?要花费多大的精力投入到这个问题上?在个别对待的问题上作者一针见血的举了一个列子鲍里亚,他是别的学校转来的学生,没有显示出什么才能,上课也很少发言。对于这种情况作者培养了他对生活、科艺术各个领域的片面性,于是利用了班级集体的力量。是啊,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可以在办公室或是教室外面看见某位教师拉着一名学生对他语重心长或是严厉的训斥,在外人看来这名教师对学生非常的关心,但是其教育效果追根到底怎样呢,只有天知道。所以在办公室里经常听见教师抱怨学生不聪明、淘气或没有进取心。鲍里亚这个例子用的非常的经典道明了究竟该怎样把每个学生所缺少的东西填补上去,而我们往往忽略了集体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想到个别学生,还要想到集体学生,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心他、爱护他,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兼顾好每个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和其他活动中教师与学生协同一直的求取知识的气氛,才能充满人与人之间的真正温暖的气氛。

  本章中最让人震惊的是符恩戈诺鲍林的《关于教师的书》中的一段引述,一批女学生居然跑到校长那里去告状,原因是教师总是她们喊作“小姑娘”。我相信每个人看到这里都会露出疑惑的表情,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原来那教师并不是很和蔼的叫她们而是有着鄙视或看不起的眼光在训斥她们,因此他们之间并没有很亲*的关系。这就是爱啊,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爱,学生难免露出痛苦,而自身也得不到学生对自己的尊敬。在正确对待学生对与错的问题上,我认为学生是一个有生命的再现,他们渴望自由*等和幸福快乐,学*是学生的主要任务,但不应成为强制的手段,学生从学*中应该体会到生命的美和力量,产生一种实现自我、超越生命的至乐感觉,而不是深深的痛苦和压抑。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4

  在学校里学生有作业,老师也应该有作业来不断提高自身的修养因此我打算在看了这本书后写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初看《和教师的谈话》这本书,就知道这是一本教育理论书籍,我觉得很枯燥,没兴趣看。可这是作业,作业总该完成。于是我耐着性子认真地看了一遍,没想到还有些收获和启发。

  看完这本书,我不得不惊叹苏联的教育如此先进,如此科学。虽然距今已有几十年了,但就站在现代的教育角度来看,苏联的有些教育思想还是有一定的先进性。苏联的教育为社会主义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教育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苏联教育界涌现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赞科夫就是其中一位。赞科夫对传统教学思想进行挑战,并指出其重大缺点,我们不能不说他是一位大胆、有创造性的革新家。严格来说,他的教育思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对传统教育思想的修正、补充和发展。

  我特别欣赏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他的实验教学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体现这一主导思想并指导各科教学工作的五条“教学原则”是:

  (1)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2)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3)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

  (4)使学生理解学*过程的原则;

  (5)使全班学生包括“后进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在这,我主要谈一谈第二条原则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现实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强调复*,而且是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上学年,我任教一年级。每上一项新内容,几乎要花半节课复*,教学进度很慢,慢得让我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说真的,复*多了,我自己都觉得没劲,更何况学生,那些优秀的学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后进生恐怕还是一知半解。然而,一年级毕竟是学*的起始阶段,多次复*还是有必要的。但是高年级呢?教师一遍又一遍地反复讲同1个材料,学生则必须一遍又一遍地听教师讲解。比如一篇语文课文,单是讲新课的时候就以各种名目读四五遍,课后还要求学生熟练,复*时又要读。用两节课可以讲完的课文,却要用三四节课。其实,有些课文是浅*的,只要教师有表情地朗读一遍,学生就懂了。读第一遍,学生还喜欢听。再读,学生就不要听了。学生知道你以后还要读许多遍,索性连第一遍也不注意听。赞科夫说:“这里我想起条件反射论的创始人巴甫洛夫的话。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脑皮层的1个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实验室里常说的那样,老是叮在1个细胞上,就会使它进入无兴奋状态,于是出现睡眠完全的或局部的睡眠。”所以,学生在课堂上打瞌睡,半睡半醒,提问他时表现出那种惘然若失的样子,并不奇怪。据观察,采用这种教学法,到1个学*日结束时,儿童神经系统的抑制现象很严重。

  上述的例子说明:单调的重复、烦琐的哲学和*,不仅浪费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而且更严重的是阻碍了学生的发展。

  复*和巩固是1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因为用在这上面的时间太多了。赞科夫认为,有许多知识和技能是不需要当时就练到那么纯熟的。要求一下子练熟,势必要搞机械重复和死记硬背。例如打算盘,让学生练得极其纯熟,但是以后不用算盘了,几年之后几乎忘光。赞科夫说,成年人对于自己的专业知识,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来的,只是因为他们常常要用到它,谈到它,所以达到了高度熟练和终身难忘的程度。而对于年龄尚幼的小学生,为什么要强迫他们一下子都记牢呢?这种要求学生连续重复而“一下子”记住的识记方法是很不科学的。

  “高速度”不是“开快车”、“赶速度”,不是一节课上学的东西越多越好。“高速度”的意思不是搞多次的、单调的重复,以至把教学进度拖得很慢。这个原则要求不断地前进,不断地以丰富多彩的智慧,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所获得的知识,把这些知识纳入1个广泛的体系。

  我觉得,赞科夫实验教学体系的教学原则是值得我学*和借鉴的,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尽量灵活地遵循这5个原则,特别要遵循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要避免浮躁,确实应该静下心来,多看看教育理论书籍,肯定会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帮助。虽然理论离实践有一定的距离,但是理论终归对实践是有指导作用的。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5

  “告诉我,我会忘记,做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参加,我就会完全理解。”读罢全书,恍然大悟,无论社会如何变迁,学校教育教学竟是一代一代的循环更替,并无大的时代差异性。智者倾其数年经历研究其中规律,对现行教育教学,也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好书犹良药,可以治愚;好书犹益友,可以建言;置身《和教师的谈话》之中,收获颇多,却始终以第三者的身份聆听教师的对话,现欲参与其中,与名书对话,谈谈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

  如果预先就规定好:什么东西、按什么顺序应当成为儿童内心注意和感受的对象,难道能够激发儿童的生动活泼的思想,唤起他们真挚而深刻的感情吗?

  我觉得不能。这也是初为人师的我现在易犯的错误。如若还像以前传统式的课堂,将一切都替学生安排好,为学生准备一份丰富的知识大餐,学生即使品尝到了美味,却很难学会制作的过程。正如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也正如书中所说的“如果班级里能够创造一种推心置腹地交流思想的氛围,孩子们就能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展开无拘无束的谈话,而教师以高度的机智引导并且参加到谈话里去,发表自己的意见,就可收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让课堂上充斥着杨秀清老师所说的三声即掌声、笑声和欢呼声,使儿童在课堂上过着一种积极的甚至可以说是沸腾的精神生活。我愿为之而努力。

  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我对这句话非常的感同身受。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播撒一份爱,回收一份爱。狰狞的面孔,粗犷的声音,一时震慑住了孩子,却总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孩子不再买账。真威信的树立根源来自于对儿童真正的热爱,亦离不开教师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机敏的教学智慧,终归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有人反感于“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可大多时候看来,这句话并不无一定的道理。

  对于直观教具的使用,我认为在低年级使用可能要多一些,但一定要注意适时和适度。只有巧妙地运用,直观教具才会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在此,我想谈谈对“直观教具”的使用。我所从事的是一年级的数学教学。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前运算阶段到具体运算阶段的转化时期,抽象思维慢慢形成,必须借助直观教具,并且还要让学生参与到直观教具的使用当中,才能真正的使学生明白知识,掌握所学内容。例如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一定要用小棒或计数器来让学生实际操作一下数的变化,体会加减的意义。

  在复*时加进新的因素,当然比要求单纯地再现学过的东西要有利得多。

  先暂且不谈如何复*,在实际教学中,深切感受到新知识的第一次传授是多么的重要,也就是我们常常所说的不要让学生吃“夹生饭”。如果常常想着新课讲不好,靠以后复*来弥补,那就打错特错了。巩固复*时,最好是加入新的元素,这比单纯的复*旧知识更有效。而这些新的元素与旧的知识直接一定要有一定的联系。使学生在复*的同时,又掌握了新的知识。

  所谓创造性,就是有一种不断前进,向着更完善,更新鲜的事物前进的志向,并且实现这种业已产生的志向。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的更好,这是一个创造性地工作的教师的座右铭。

  名师在讲授阅读应该包涵感情时,并没有一遍一遍的领读,而是通过_____游到了纸上;鱼____到了纸上;鱼游到了______无形中学生就理解了哪些部分应该重读,应该以怎样的感情来读。不得不令人佩服,这就是创造性。领读三遍,也未尝不可,但如果怀揣着一颗热爱教育的心,绝不会止步于此,将创造作为自己的责任,创造性的工作。

  最后我想说:“明天一定要比今天做的更好”。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扩展2)

——《和教师的谈话》读书笔记 (菁华5篇)

《和教师的谈话》读书笔记1

  *期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界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这本书非常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方法。书中采取谈话、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这种比较不是空泛而谈,也不是就方法而论方法,而是赞科夫从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出发,来分析如何克服旧教育课程的矛盾,建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教育课程。他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着重抓“能力培养”,这也是现在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而在书中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是它的崭新理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作用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教学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技巧和技能。但是现在的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我们不能一直用传统来应对现代教育,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现在的教育。但对于“发展”这个概念,赞科夫只下了一个很笼统的定义。他说“至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包含着发展这个概念的无所不包的意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沿着上升的路线,由旧的质的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的状态的运动;更新的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我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是教师不能默守常规,需要我们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技能,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改变我们的角色定位,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去调整,这样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

  赞科夫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而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我发现之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总是感觉学生缺乏自主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总是死气沉沉的,学生总是被动的跟着自己的教学而学*,学*效果很不好,总是不能发动学生的学*动力。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所明白了。赞科夫认为,教师的教育影响跟教师的威信有很大关系,因为教师的威信是他顺利而有效地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威信,师生之间就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么教师的威信怎么去建立呢?教师的威信主要来源于师生之间建立起的良好的关系。教师需要做的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尊重学生,*等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等。

  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反之,师生关系紧张,不仅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兴趣,还可能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学*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就很难进行,就更不要提育人了。

  那么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去创建呢?当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但是很大程度由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育方法所决定。要做到和谐首先需要老师改变以前的角色定位,要去尊重和关爱学生,教师应该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效。老师对学生的爱,我感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是又跟那种本能流露的爱有着原则性上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将教师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而又间接的讲这种热爱展现在了自己学生的身上。上面说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能像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溺爱,我们应该将对学生的关爱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学*做人上的严厉要求。

  我们刚刚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会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没有了这种认同就更不可能很好地去关爱学生,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只能感受到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教书育人的效果也就不可能实现。通过对赞科夫的话的感悟,再联想到自己曾经的教学生活中,有时候自己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烦闷的事情,有事就没有携带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毫无激情可言,就像是在给学生读课本一样,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整个课堂一点学*氛围都没有,就像往湖里丢下一颗石子都不起水花一样。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让他们这样。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去激化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其次,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赞科夫说过“一个有自卑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真正价值,因此我们要抛开成见,回到从前,尽可能找到学生现在的优点,甚至以前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衡,把他在学*上、生活上失去的健康的兴趣找回来,让全班同学共同关心他,使其参加各种活动,参与班级管理,融入班集体,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找回信心。”看了赞科夫的这段话自己深有感触。

  在之前的教学中,个人一直觉得两种人能让我记住,一种是成绩好的优秀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的差生。那时候对待这些“差生”、“落后生”的时候做的真的不是很好。记得自己当班主任的那几年,班上有些学生学*上没有积极性,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教师职责感,让我觉得我应该去帮助他,可是这些学生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最后我也就用一些不是很合适的方法去对待他们,结果显而易见。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也就不存在了。而从赞科夫说的话中,我理解到我们对待这些“落后生”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不能觉得他们差、落后就漠视他们,当然也不能在教育他们的时候急功*利,教育是急不来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去引导他们、吸引他们。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树立起信心。

  同时我们更要去关心关爱他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不能带着成见去对待他们,我们要尊重他们,要相信他们,多去挖掘他们的优点,从优点出发,鼓励、表扬他们。让学生拥有一颗强大的自尊心,再获得一份坚不可摧的自信心。我们要知道他们是学生更是孩子,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是天性。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掉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去吸取教训,再而改变它修正它。所以教师要学会去宽容学生,无论任何一类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再次,我觉得教师应该爱学生、“管”学生的同时,应该和学生做朋友。朋友之间最主要的是什么?信任。所以要做学生的好朋友才能取信学生,那怎样才能做学生的好朋友呢?个人觉得应该是人格魅力。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王,与学生们融为一体,从学生们的思维出发,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了解到他们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工作中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就要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走出以前的胡同,不要再将自己定格为学生的对头,不要总是认为师即父师即母,而应该作为朋友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和他们一起去感受,一起去努力。从中感受到学生学*上的困难和困惑,然后去帮助学生去排忧解惑。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那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才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无所不谈、无谈不欢,结果就是皆大欢喜的。

  另外,在读这本书中我还得到启发。现代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教本宣科了,不是教师教学生学那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了,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首先要改变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其次要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真正的将知识学到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记忆的脑海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气氛,变之前的死学为活学,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在良好的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其次老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的准备,要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再次要满足学生的学*需要。学生的学*基础不同、水*不同,其对于学*的需求也就不同,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让基础差点的学*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吃的了”,也让基础好的学*能力强的“吃的饱”。有的学生需要点拨,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期望不同的目标,在实现这些期望和目标的时候,要做到分层制定方法。尤其是对学*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最后是在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提到基于学生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等的不同,教师需要对教材实现多元性的理解,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等对话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说、无题不辩的对话心理,让*等对话在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心境中进行,才能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张扬。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机智进行引导并参加到谈话里去,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根本保证。

  从之前所看到的许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的和谐与否、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如何都与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学识、业务水*有很大关系。所以,首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并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他们密切配合,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精巧的教学艺术,这也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关键,一般来说渊博的学识是研究教学艺术的前提与基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学识上的差异导致一些教师在学生课堂质疑时,就以“师道尊严”去压服学生,长此以往,便会造成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课堂气氛不好,教育就不可能好。由此可见,不断增长教师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基本保证。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处理师生关系,也让自己反省了我许多在教学上的误区,可以更好的去培养我的学生。从中学会要做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表现,和学生同欢乐、同努力、同分担、同分享,做到师生一体,这样才能将教育真正的做好,才能实现教育的真谛。

《和教师的谈话》读书笔记2

  有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来形容教师这一职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记得当老师的第一天爸爸对我说:“教师是全天下最崇高的职业,你既

  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用心去做,一定要对得起这句话——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那时起我一直兢兢业业的工作,把所有的热情和爱心投入到学生身上,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我也遇到了很多困惑和疑问。

  于是我一直在工作中探索,不断请教,总是在盼望有人能为我指引方向,就在这时候,

  《和教师的谈话》——它是一部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亲身向教师们“现身说法”的名著。赞科夫在这本书中把自己那深邃的理论体系浅显易懂地介绍了一线教师,涉及“课堂上的生活”、“教师和儿童”、“学*的诱因”等11个章目的框架设计,很清晰地展现了赞科夫理论体系的全貌和要点。因为深入浅出,联系实际,使我很自然的联系到自己的教育教学,读后使我豁然开朗。它使我对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师德的核心源自于“师爱”。

  一.爱学生,就是要深入地了解他们。每个学生都有一个丰富的内心世界,这个世界里有他们的梦想,有他们的喜怒哀乐。通过多途径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我们找到他坏*惯的成因,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人格。而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对于学生的学*也是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每天,我们都有责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在快 乐中玩耍,他们的世界应该有蓝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欢快的笑声。“学生的很多命运,其实掌握在教师的手里”。我们班有个学生行为*惯懒散,上课总爱打瞌睡,没有一点学*的积极性,后来经过和家长联系,和学生谈话,得知这个孩子的父母也常年不在身边,自小跟随爷爷生活,加上自己有狐臭,常受同学排挤,因此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得知这个情况后我便找他谈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他爷爷的爱感化他,告知他要自强自立,懂得用行动去感恩。因为身体原因,许多同学不愿和他搭档,于是我特意让科代表做其师傅,辅导他学*。很快我便发现他状态好转,并能主动地和我接*。了 解就是教育的钥匙。

  二.教育学生,就要充分挖掘孩子的潜能。

  作为一名老师,面对这样有独特生命的“精灵”,我们不必去美化他们,但是又不能回避他们在学校生活中的种种矛盾,而是要宽容豁达,善待他们。放大他们的闪光点,赏识他们的优点,充分释放潜能。因为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看得起”,对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这是让孩子快乐成长的奥秘。在我们的教育行为中,要多说一些“太好了!” “你真棒,你真行”。这样的话,能让孩子感到自信,一个“行”字,消除了孩子的恐惧感;一个“行”字,激发了孩子的求知欲;一个“行”字,唤起了对生命的热爱;一个“行”字,找到了学*的快乐感觉。这样,就能够使孩子在各项活动中保持良好的状态,能够积极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了活动中的主体意识,也能够缩短老师与孩子之

  间的距离,使孩子更能亲*老师、信任老师。而我始终坚信这样一句话“用阳光的笑容对待阳光的学生,我们的教育必定会充满阳光。”以前有个学生上课老爱趴桌子,课堂提醒她,她反而很厌烦。课后我找她谈话,说她基础不错,完全可以成为语文科的种子选手。结果这次谈话让她大受鼓舞,上课便 开始积极发言,后来发现他朗读功底不错,于是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她很多朗读的机会,在同学们的好评和掌声中,她终于有了学*的热情。事后她对我说,她很感谢我这么重视她。其实我只是一根火柴,点亮了那根灯芯。

  三.爱是耐心和热情的结合。

  《和教师的谈话》的第二章讲到了教师和儿童之间相互的情感关系。他提到教师对学生的爱,首先应当体现在教师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果。教育工作很琐碎,学生们在成长中总会反反复复出错,这就需要我们要任劳任怨,持之以恒。心*气和地面对各种学生错误。教学初,因年轻气盛,常为学生的错误而恼怒不已,大发雷霆,教育缺少足够的耐心。因此教育效果很不好,学生不仅不能正视错误,还产生了逆反心理,怨恨心理。后来发现冷静得倾听,细心的教导,持续的关注,不断的鼓励,严格的要求才能让学生听话。其次,教师的爱还应该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赞科夫同时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可能会很好地去爱学生。这时候对照我自己,有时候我没有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我自己是窝了一肚子火出来。相反,我精神抖擞,学生也是激情高涨,课堂热闹,课后有收获。老师要把课堂变成自己的舞台,走上舞台,就要进入角色。

  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应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总之,书中赞可夫谈到的问题很多很多,我所学到的知识远远不止这些。古人云: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此我要把这本书当成我前进路上的指明灯,不断的阅读它研究它,让自己重新当一名渴求知识的学生,学*书中提到的教学上的技巧和知识,同时从正确的角度不断去反省自己的教学,更好地培养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德才兼备的21世纪新人才,也让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和教师的谈话》读书笔记3

  *期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界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这本书非常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方法。书中采取谈话、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这种比较不是空泛而谈,也不是就方法而论方法,而是赞科夫从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出发,来分析如何克服旧教育课程的矛盾,建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教育课程。他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着重抓“能力培养”,这也是现在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而在书中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是它的崭新理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作用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教学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技巧和技能。但是现在的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我们不能一直用传统来应对现代教育,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现在的教育。但对于“发展”这个概念,赞科夫只下了一个很笼统的定义。他说“至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包含着发展这个概念的无所不包的意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沿着上升的路线,由旧的质的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的状态的运动;更新的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我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是教师不能默守常规,需要我们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技能,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改变我们的角色定位,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去调整,这样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

  赞科夫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而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我发现之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总是感觉学生缺乏自主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总是死气沉沉的,学生总是被动的跟着自己的教学而学*,学*效果很不好,总是不能发动学生的学*动力。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所明白了。赞科夫认为,教师的教育影响跟教师的威信有很大关系,因为教师的威信是他顺利而有效地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威信,师生之间就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么教师的威信怎么去建立呢?教师的威信主要来源于师生之间建立起的良好的关系。教师需要做的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尊重学生,*等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等。

  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反之,师生关系紧张,不仅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兴趣,还可能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学*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就很难进行,就更不要提育人了。

  那么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去创建呢?当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但是很大程度由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育方法所决定。要做到和谐首先需要老师改变以前的角色定位,要去尊重和关爱学生,教师应该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效。老师对学生的爱,我感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是又跟那种本能流露的爱有着原则性上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将教师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而又间接的讲这种热爱展现在了自己学生的身上。上面说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能像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溺爱,我们应该将对学生的关爱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学*做人上的严厉要求。

  我们刚刚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会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没有了这种认同就更不可能很好地去关爱学生,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只能感受到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教书育人的效果也就不可能实现。通过对赞科夫的话的感悟,再联想到自己曾经的教学生活中,有时候自己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烦闷的事情,有事就没有携带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毫无激情可言,就像是在给学生读课本一样,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整个课堂一点学*氛围都没有,就像往湖里丢下一颗石子都不起水花一样。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让他们这样。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去激化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其次,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赞科夫说过“一个有自卑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真正价值,因此我们要抛开成见,回到从前,尽可能找到学生现在的优点,甚至以前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衡,把他在学*上、生活上失去的健康的兴趣找回来,让全班同学共同关心他,使其参加各种活动,参与班级管理,融入班集体,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找回信心。”看了赞科夫的这段话自己深有感触。

  在之前的教学中,个人一直觉得两种人能让我记住,一种是成绩好的优秀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的差生。那时候对待这些“差生”、“落后生”的时候做的真的不是很好。记得自己当班主任的那几年,班上有些学生学*上没有积极性,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教师职责感,让我觉得我应该去帮助他,可是这些学生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最后我也就用一些不是很合适的方法去对待他们,结果显而易见。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也就不存在了。而从赞科夫说的话中,我理解到我们对待这些“落后生”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不能觉得他们差、落后就漠视他们,当然也不能在教育他们的时候急功*利,教育是急不来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去引导他们、吸引他们。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树立起信心。

  同时我们更要去关心关爱他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不能带着成见去对待他们,我们要尊重他们,要相信他们,多去挖掘他们的优点,从优点出发,鼓励、表扬他们。让学生拥有一颗强大的自尊心,再获得一份坚不可摧的自信心。我们要知道他们是学生更是孩子,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是天性。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掉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去吸取教训,再而改变它修正它。所以教师要学会去宽容学生,无论任何一类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再次,我觉得教师应该爱学生、“管”学生的同时,应该和学生做朋友。朋友之间最主要的是什么?信任。所以要做学生的好朋友才能取信学生,那怎样才能做学生的好朋友呢?个人觉得应该是人格魅力。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王,与学生们融为一体,从学生们的思维出发,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了解到他们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工作中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就要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走出以前的胡同,不要再将自己定格为学生的对头,不要总是认为师即父师即母,而应该作为朋友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和他们一起去感受,一起去努力。从中感受到学生学*上的困难和困惑,然后去帮助学生去排忧解惑。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那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才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无所不谈、无谈不欢,结果就是皆大欢喜的。

  另外,在读这本书中我还得到启发。现代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教本宣科了,不是教师教学生学那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了,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首先要改变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其次要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真正的将知识学到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记忆的脑海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气氛,变之前的死学为活学,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在良好的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其次老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的准备,要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再次要满足学生的学*需要。学生的学*基础不同、水*不同,其对于学*的需求也就不同,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让基础差点的学*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吃的了”,也让基础好的学*能力强的“吃的饱”。有的学生需要点拨,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期望不同的目标,在实现这些期望和目标的时候,要做到分层制定方法。尤其是对学*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最后是在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提到基于学生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等的不同,教师需要对教材实现多元性的理解,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等对话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说、无题不辩的对话心理,让*等对话在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心境中进行,才能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张扬。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机智进行引导并参加到谈话里去,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根本保证。

  从之前所看到的许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的和谐与否、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如何都与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学识、业务水*有很大关系。所以,首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并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他们密切配合,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精巧的教学艺术,这也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关键,一般来说渊博的学识是研究教学艺术的前提与基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学识上的差异导致一些教师在学生课堂质疑时,就以“师道尊严”去压服学生,长此以往,便会造成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课堂气氛不好,教育就不可能好。由此可见,不断增长教师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基本保证。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处理师生关系,也让自己反省了我许多在教学上的误区,可以更好的去培养我的学生。从中学会要做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表现,和学生同欢乐、同努力、同分担、同分享,做到师生一体,这样才能将教育真正的做好,才能实现教育的真谛。

《和教师的谈话》读书笔记4

  *期我有幸拜读了苏联著名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苏联教育界学院院士、苏联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教学与发展问题实验室”领导人列·符·赞科夫的《和教师的谈话》一书,这本书非常全面地论述了新教学论同传统教学论的基本分歧,尤其是针对小学低年级的许多教学问题提出了新观点和新方法。书中采取谈话、对比方式大量论述了新旧教学方法的长短得失,这种比较不是空泛而谈,也不是就方法而论方法,而是赞科夫从长期实验积累起来的研究成果出发,来分析如何克服旧教育课程的矛盾,建立了适应社会要求的新教育课程。他的指导思想是在教学中着重抓“能力培养”,这也是现在很多国家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而在书中新教学方法所依据的心理学和教学论的科学规律,行文上举例生动,分析具体,通俗易懂。这本书虽然是专谈小学教学问题的,但是它的崭新理论对所有教育工作者都是有启发作用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从传统教学体系的消极影响束缚下解脱出来,探索教学新路子。

  教学就是给学生传授知识、技巧和技能。但是现在的教育不仅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还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所以我们不能一直用传统来应对现代教育,必须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现在的教育。但对于“发展”这个概念,赞科夫只下了一个很笼统的定义。他说“至于学生的一般发展,它包含着发展这个概念的无所不包的意义: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沿着上升的路线,由旧的质的状态到新的更高的质的状态的运动;更新的过程,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消亡。我们的时代不仅要求一个人具备广泛而深刻的知识,而且要求发展他的智慧、意志、情感,发展他的才能和禀赋。”我对于这个词的理解就是教师不能默守常规,需要我们去改变我们的教学技能,改变我们的教学方法,改变我们的角色定位,跟着时代的脚步不断去调整,这样才能满足当代的需求。

  赞科夫说:“不应当把儿童在课堂上的积极而充实的精神生活理解成连续不断地紧张状态,所谓儿童的生活并不是指让每一个人单独地去苦思冥想。孩子是在跟教师、同学一起交谈自己的想法,有时是互相争论。这里面有游戏的成分、有开玩笑,也有笑声……当然,儿童在课堂上的生活,毕竟是以学*为主的一种精神存在的特殊形式。可是,只要是真正的,有血有肉的,不故意造作的生活,它就会是既自由自在,又丰富多彩的。”

  而在自己的教育历程中我发现之前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总是感觉学生缺乏自主学*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总是死气沉沉的,学生总是被动的跟着自己的教学而学*,学*效果很不好,总是不能发动学生的学*动力。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有所明白了。赞科夫认为,教师的教育影响跟教师的威信有很大关系,因为教师的威信是他顺利而有效地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没有威信,师生之间就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那么教师的威信怎么去建立呢?教师的威信主要来源于师生之间建立起的良好的关系。教师需要做的是:要有渊博的知识,尊重学生,*等对待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等。

  所以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全动性、创造性的原动力,对提高课堂效益是十分重要的。师生关系融洽,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热情和积极性。反之,师生关系紧张,不仅不能培养起学生的学*兴趣,还可能让学生苦学,使学生厌学,这样严重阻碍了学生学*能力的提高,当然更谈不上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教学就很难进行,就更不要提育人了。

  那么这种和谐的师生关系应该如何去创建呢?当然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和学生的双向活动,但是很大程度由教师的情感、态度和教育方法所决定。要做到和谐首先需要老师改变以前的角色定位,要去尊重和关爱学生,教师应该毫无保留地贡献出自己的精力、才能和知识,以便在对自己学生的教学和教育上,在他们的精神成长上取得最好的成效。老师对学生的爱,我感觉可能是一种类似于父母对子女的爱,但是又跟那种本能流露的爱有着原则性上的区别;也可能是对学生的一种热情,说得更简单一点,就是将教师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热爱,而又间接的讲这种热爱展现在了自己学生的身上。上面说到教师对于学生的爱不能像父母对子女的那种溺爱,我们应该将对学生的关爱与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感觉到教师对自己的关爱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教师对于自己学*做人上的严厉要求。

  我们刚刚也说到教师还需要很大的热情,没有热情就不会对自己的职业有认同感,没有了这种认同就更不可能很好地去关爱学生,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只能感受到简单粗暴的知识灌输,教书育人的效果也就不可能实现。通过对赞科夫的话的感悟,再联想到自己曾经的教学生活中,有时候自己经历了一些不开心烦闷的事情,有事就没有携带一点热情就走进了教室里,上课的时候毫无激情可言,就像是在给学生读课本一样,结果学生听了一堂乏味无聊的课,整个课堂一点学*氛围都没有,就像往湖里丢下一颗石子都不起水花一样。学生很容易受教师的感染,你的无精打采也会让他们这样。所以教师要用自己的热情去带动、去激化学生的热情,用自己的爱去带动学生的爱。我很信奉赞科夫的这句话:儿童对教师给予他们的好感,反映是很灵敏的,他们是会用爱来报答教师的爱的。

  其次,我们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赞科夫说过“一个有自卑感的人,往往看不到自己的长处和真正价值,因此我们要抛开成见,回到从前,尽可能找到学生现在的优点,甚至以前的优点,多鼓励、多表扬、多肯定,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衡,把他在学*上、生活上失去的健康的兴趣找回来,让全班同学共同关心他,使其参加各种活动,参与班级管理,融入班集体,并提供成功的机会,让他们从成功的喜悦中找回信心。”看了赞科夫的这段话自己深有感触。

  在之前的教学中,个人一直觉得两种人能让我记住,一种是成绩好的优秀学生,一种是调皮捣蛋的差生。那时候对待这些“差生”、“落后生”的时候做的真的不是很好。记得自己当班主任的那几年,班上有些学生学*上没有积极性,我作为一名教师,我的教师职责感,让我觉得我应该去帮助他,可是这些学生一如既往的我行我素,最后我也就用一些不是很合适的方法去对待他们,结果显而易见。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没有了,师生之间的和谐也就不存在了。而从赞科夫说的话中,我理解到我们对待这些“落后生”的时候,要讲究方法。不能觉得他们差、落后就漠视他们,当然也不能在教育他们的时候急功*利,教育是急不来的。我们要利用一切机会去引导他们、吸引他们。通过一些合理的方法,尽量设法减轻他们的思想负担,逐步使他们对自己的学*树立起信心。

  同时我们更要去关心关爱他们,不能只看到他们的缺点,不能带着成见去对待他们,我们要尊重他们,要相信他们,多去挖掘他们的优点,从优点出发,鼓励、表扬他们。让学生拥有一颗强大的自尊心,再获得一份坚不可摧的自信心。我们要知道他们是学生更是孩子,孩子总会有犯错的时候,这是天性。而我们教师的职责就是让学生找到自己的缺点,从而改正掉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去吸取教训,再而改变它修正它。所以教师要学会去宽容学生,无论任何一类学生都应该一视同仁。

  再次,我觉得教师应该爱学生、“管”学生的同时,应该和学生做朋友。朋友之间最主要的是什么?信任。所以要做学生的好朋友才能取信学生,那怎样才能做学生的好朋友呢?个人觉得应该是人格魅力。首先教师应该把自己当成是孩子王,与学生们融为一体,从学生们的思维出发,去了解学生的生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了解到他们的心理,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在工作中教师要关心理解学生,就要约束自己,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榜样。

  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走出以前的胡同,不要再将自己定格为学生的对头,不要总是认为师即父师即母,而应该作为朋友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去,和他们一起去感受,一起去努力。从中感受到学生学*上的困难和困惑,然后去帮助学生去排忧解惑。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那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爱,才能融化学生心头的冰。这样学生才会对你无所不谈、无谈不欢,结果就是皆大欢喜的。

  另外,在读这本书中我还得到启发。现代教育已经不是以前的那种教本宣科了,不是教师教学生学那种机械的教学方式了,而是要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这样就需要我们教师要与时俱进,首先要改变一些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理念,其次要提高课堂效益,让学生真正的将知识学到成为自己的东西,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记忆的脑海里。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优化自己所教学科的课堂结构。首先要形成活泼进取的学*气氛,变之前的死学为活学,老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积极性,在良好的学*气氛中,丰富知识,增强学生的能力。其次老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精心的准备,要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动起来,参与进来。再次要满足学生的学*需要。学生的学*基础不同、水*不同,其对于学*的需求也就不同,所以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就要不同对待。让基础差点的学*能力有所欠缺的学生“吃的了”,也让基础好的学*能力强的“吃的饱”。有的学生需要点拨,有的需要辅导,有的需要鼓励,我们要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期望不同的目标,在实现这些期望和目标的时候,要做到分层制定方法。尤其是对学*基础差、接受能力慢的学生,教师要善于查缺补漏,下到功夫。最后是在教学中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发展个性特长,既要学得扎实,又应学得轻松。

  前面提到课堂教学,提到基于学生生活经历、思维方式等的不同,教师需要对教材实现多元性的理解,教师只有给学生创设*等对话的氛围,营造一个无话不说、无题不辩的对话心理,让*等对话在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心境中进行,才能让学生的奇思妙想得以张扬。营造和谐课堂气氛还需要教师具有高度的机智进行引导并参加到谈话里去,因此,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根本保证。

  从之前所看到的许多教学实践证明,课堂气氛的和谐与否、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如何都与教师自身的师德修养、学识、业务水*有很大关系。所以,首先,教师应该热爱自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并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模范的行为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而使他们密切配合,主动参与教师的教学活动。

  其次,教师应具有渊博的学识,精巧的教学艺术,这也是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的关键,一般来说渊博的学识是研究教学艺术的前提与基础。在传统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师学识上的差异导致一些教师在学生课堂质疑时,就以“师道尊严”去压服学生,长此以往,便会造成

  师生之间的对立情绪。课堂气氛不好,教育就不可能好。由此可见,不断增长教师自身的学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是营造和谐课堂气氛的基本保证。

  总之,《和教师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去处理师生关系,也让自己反省了我许多在教学上的误区,可以更好的去培养我的学生。从中学会要做一个有观察力的教师,学生的欢乐、兴奋、惊奇、疑惑、恐惧、受窘和其他内心活动的最细微表现,和学生同欢乐、同努力、同分担、同分享,做到师生一体,这样才能将教育真正的做好,才能实现教育的真谛。

《和教师的谈话》读书笔记5

  《和教师的谈话》是前苏联心理学家,教育科学博士列·符·赞科夫(1901—1977)的著作。在本书中,作者将其多年实验研究总结的教学法与教育思想,采用谈话的形式,十分新颖。读完这本书后,给人的总体感觉就像这本书名一样,像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在和我们交谈,交谈对学校教学的感悟。轻松通俗的话语给我们留下的教学论思想却是深刻的。

  一、赞科夫主张通过系统基础知识、技能和技巧的教学来大力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

  所谓“一般发展”,系指促进儿童的智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内部心理特性的全面和谐的发展。他主张尽可能创造条件,选用“能使儿童真正开动脑筋”的教材与教法,尽早地发展儿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越学越聪明,越学越主动,越学越会学,越学越爱学。

  赞科夫认为,引导儿童尽早掌握理论知识对儿童的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儿童每掌握一个初级的科学要领和原理及其逻辑联系,心智中就好像“点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由此促进儿童闻一知十,举一反三的能力的发展;并使得知识的掌握真正成为基本技能、技巧训练的基础,使得系统知识的学*融会贯通,在头脑中形成合乎逻辑的结构。

  二、赞科夫主张教学要引导儿童“个性自然的成长”,也就是引导个性自由发展。

  赞科夫特别重视语文课教学改革,从一年级起就开始设作文教学;强调在语文阅读和写作教学中,要着重促进儿童个性才能的自由发展。因此他反对语文教学方法上的僵化程式和死记硬背;他从发展心理学的科学高度较详细论述了语文教学。

  三、赞科夫始终把发展看做是儿童心理特性内部必然的自身运动,因而他的教学论渗透着儿童是学*的“主体”这一指导思想。

  赞科夫认为,学*的动因如果来自分数和赞扬,这只是学*的“外部动因”,而最根本的是要形成学*“内在的诱因”或动力,即发自内心需要的求知欲。

  为追求好分数而学*,甚至突击成风,赶考成灾,那么儿童学到的知识则会随考试的完毕而忘光。赞科夫认为,凡是没有经过紧张脑力劳动和克服困难而达于真正理解的东西,“是很容易从记忆中丧失掉的”。这不单是忘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发展思维能力,可能的后果是培养出健忘的恶性和毫无自学能力与*惯。这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我想,我们常见的那种“分数高能力低”的现象是有其必然性的。

  培养儿童内在的学*诱因,有赖于改造旧的教学路子。这方面赞科夫提出了许多有益的见解。与此同时,他还强调要教会学生自己“理解学*过程”,实质上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学*方法和思考方法;要研究儿童的“各种各样的思维形式”,据以引导他们学会开动脑筋,成为积极学*的主人,从而也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和主导作用。

  赞科夫的教学论是一个划时代的创新,但其中许多基本论点的提出,又不完全是出自他个人或他的学派所独创,而是有其历史渊源的。如果我们查阅教育思想史,考查一下诸如研究儿童的发展,确认理论性知识对发展的指导作用,主张个性的“自然的成长”,以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创造性劳动与儿童的主体作用等等观点,可以发现,有的是传统教学论已经提出过的问题,有的是实用主义教学论曾经片面强调过的问题;但就其整个体系而言,又绝不是旧话重提,而是一个重大发展。他的新体系反映了五十年代和以后在国际上兴起的具有共同性的教育思潮,反映了国际上教学论施行根本改革实验的创造性成果,从而才构成新颖的立论。因而,如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简单化地归结为重复传统教学论或实用主义教学论,或者认为他仅是“总诸家之说,而驳以己见”,那又是不公正的。科学发展中的任何合理的突破,必须有合理的继承,而不是简单重复。

  美国的布鲁纳、西德的根舍因和苏联的赞科夫,被国际上誉为“课程现代化”的三大典型代表,也是当代国际上教学论发展中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学派,此外尚有许多其它学派。三派立论各有异采,但在若干根本理论问题上也是异中有同。研究本书,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教学论在国际上发展的若干理论上的共同趋势。这是大有助益的。

  当前,教学论和课程论仍只是处在发展中的学科,无论在一国之内或国际之间,学术研究上都呈现出学派林立、百家争议的热烈纷杂的局面;人们不应该独尊一家。即或在苏联国内,对赞科夫的新体系迄今也仍然多有异议。这种事实说明,不宜把赞科夫的教学论看成全然不可移易的东西。我认为,在教育理论上可比较的学科和可比较的部分,应打开眼界,重视研究外国,才有利于加快我国教育理论建设。因此切不可闭关自守,作茧自缚;但双不能单研究一国一家,尤不应生吞活剥照搬一切。

  正确的原则应该是: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以我为主,博采诸家众国之长,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相宜而弃之;尤其重要的是,应通过自己的多种类型教育改革实验,进行跨学科研究,熔化古今中外于一炉,建设*式的教学论和课程论新体系。袁枚《诗话》说得好:“虽师勿师,不取亦取”。这才是个正理。

  虽然书中有些问题的提出在今天已不再新鲜,但我想凡是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思想观念是永远不会落后的。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多读书,多吸取经验,多实践,才能与时俱进。一句话:走自己创新之路。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扩展3)

——教师的读书笔记9篇

  早就从各种渠道听说过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这本《给教师的建议》,也曾对其中的内容有过涉猎,然而在自己真正拥有了这本早想拥有的“教育宝典”,怀着无比虔诚的`心情认真拜读之时,心灵仍是受到了深深的震撼。

  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讲到“争取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在苏霍姆林斯基看来,只有学生喜欢上了某一学科,那么这些学生的天赋素质才会得到发展,他们的爱好、禀赋、才能、志向才能建立起来。我们也可以从图书、报纸的种种事实可以看到,一个人最终的研究或发展方向,都可能与他小时候所喜爱的那门学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啊,作为老师,最希望的就是学生热爱你的学科,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学才可能学好!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学科呢?它所需要的条件太多了,教师靠高尚的人品,积极的智慧,高超的教育艺术吸引了学生,学生喜欢你,自然会爱乌及屋,从而喜欢了你教的这门学科。

  怎样让学生喜欢自己的英语课,是令多数英语老师费神的一个问题。课堂上的感受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积极性。“填鸭式”教育方法难以让学生进入学*之“门”,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其重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怎样学*,要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学*环境,积极的学*气氛,愉快的课堂模式、轻松的学*心态,让学生获取最大限度的语言信息量。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课堂活起来!

  活动课堂教学起始于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了一半”。融洽的师生关系为英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肯定的心理倾向,因此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该与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情绪饱满地投入学*,获取知识。

  1、用微笑缩短师生距离

  当我走进课堂,我总是用亲切自然的微笑,拉开课堂教学的序幕。用微笑来问候他们,用微笑来激励他们,同样用微笑来提醒他们,我觉得微笑比严厉更能拉*师生关系,更能让他们培养出学*英语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让兴趣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始终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让兴趣教学贯穿整个英语教学始终。因此想方设法让英语课情景化,戏剧化,让讲台变舞台、赛台,让学生在课堂“舞台”上大显身手,尽情地自我表现。使学生的学*热情被调动起来,使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提高,将“寓教于乐”发挥到极致。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我们知道,学生的智力各有差异有的智力水*高,有的智力水*低,再加上一些非智力关系的影响,其接受能力和巩固能力肯定有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尊重学生,因人制宜,在教学中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坚持激励教学法,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奖励,使他们树立信心,获得成就感。

  活的课堂教学需要依靠有效的教学方法

  教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是科学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个人的素质和教学特点是不完全相同的,要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充分利用英语教材的特点,有效地运用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搞活、让学生乐此不疲。

  1、表演对话

  小学的英语都是对话的形式呈现给学生的,所以我就利用表演的形式让他们试着走进想象中的情景中,发挥他们的想象,尽情地去表演,去理解、学*对话内容。表演能够加深他们的印象,营造一种欢乐和谐的教学氛围。真是“一箭双雕”啊。

  2、善用活动课

  在教学中适当安排一些英语活动课,这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到一定的语言知识,培养一定的语言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生活过程中自然地运用语言,让英语课成为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窗口。

  实践证明,只要有效地激活英语课堂教学,就一定能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我最*读了《赏识你的学生》一书,读后感受颇多。全书用许多生动的案例诠释了“期待效应”试验、“需要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教育理论知识,阐释了实施“赏识”教育的.重要性、可行性,通过一个个令人扼腕叹息的教育故事,喊出了教师要善待每一个生命的教育理念。

  一、让人人都享受一份关爱

  其实德育需要一种宽松、宽容和温馨的环境,对学生偶然的错误和闪失,不要过分求全责备,因为教师偶尔也会有背离道德的言行。学生在形成良好品行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教师的关爱。爱,是一种重视,一种呵护。我们要站在珍视每个生命价值的高度去关爱每个生命个体的成长,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去保护学生的自主发展权。我们要重视每个个体的存在,每个人都是同样重要的。所有的人都应该得到发展,不管是优秀的,还是发展有困难的,甚至是家庭特殊的,要不带任何功利的

  心理学家威廉·杰姆士说:人性最深层的需要就是渴望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赞美。因此,当教师能够以“赏识”的言行对待学生,就会激励起学生无穷的勇气,唤醒他深埋的潜能,鼓舞他向着成功之路大踏步前进。而要让教师拥有“赏识”这一法宝,根本就是要激发起教师的爱,让教师出于爱来工作,而不仅仅把教育当成一个职业或是一种谋生的手段。

  “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欣赏孩子每一个幼稚的想法和行为。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以宽容之心对待孩子,理解孩子身上存在的不足。教育中倾注了爱,教师就会理解、接受、运用“赏识”这一有效的教育手段,在教育的花园中耕耘。

  二、让人人都享有一次机会

  其中“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的课程理念。每一个学生的潜力是巨大的,而发展潜能的金钥匙就是自信心。学生在形成良好的品行过程中,尤其是后进生特别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表扬。鼓励和表扬的力量大于批评和处分的力量。学生在校接受教师的表扬和赞扬中,他会自觉地放大自己的优点,对自己表现出强烈的自信,极力使自己变得优秀,一些不良的品行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消除。

  我们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这个词,《现代汉语词典》给出的解释是:认识到别人的才能或作品的价值而予以重视或赞扬。这就告诉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必须首先认识到学生的才能,然后再予以重视和赞扬,要有针对性。也就是说并非“拉到篮里就是菜”,胡乱指着学生的某一言或某一行大加赞扬、夸奖之能事,而是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赏识。赏识是一门艺术、一门学问,是教师的一门必修课。教师要通过不断的钻研、深入的学*,掌握赏识这一有效手段,并在适当的时机、合适的场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

  《可以这样做班主任》这本书主要是讲述了65个教育故事,并简单分为了倾听生命拔节的乐曲、爱,不再犹豫、俯下身子,聆听花开的声音、练就一双慧眼四个章节。书中的文章都出自一些教育名家之手,这些著名的教育者都用了自己亲身经历的一些实例向我们阐述了一些不为我们重视的一些教育细节观点。

  一.对学生多一些宽容。

  俗语说“十个手指头伸出来也有长短”,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来自不同父母十月怀胎的结晶,来自文化层次各异的环境中成长的极易塑造的活生生的个体呢,我觉得作为老师要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善待他们的“黑点”并加以正确的引导,那么,我们将会得到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喜悦。《贴吧事件》就讲述了一个中途接班的老师,他接手的是一个缺乏凝聚力,人心涣散,班风不整……的高三混合班,但他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制订了一些改善班风纪律的政策。在这些政策下,班风是正了点,可一件意想不到的事件发生了:有人在学校贴吧公开骂他。这无疑惹火了那位老师,可深思熟虑后的他却选择了暂时沉默,选择了用广博的师爱去包容这个因怨生骂的孩子。因为他深信,宽容比苛责更具教育效力,也更能直指人的心灵!他一如既往地为班级负责着,直到一个适当的机会下,他召开了一个班会并将没能教育好学生怎样表达情绪的错误揽在自己身上后,学生们都开始了解老师并懂得关心老师了,而那个犯错的学生也勇敢承认了自己的.过错。

  二.和孩子一起成长。

  在以后的学*生活中,我们将面对的是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他们知道的我们不一定知道,他们会的我们不一定会,在新课程面前,我们每一位教师又成了新教师,单纯的教书匠成了学生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我们不再是教给学生知识的人,而是教学生去发现知识、接受知识、运用知识的人。作为参与者,我们得把自己变成一个学生,站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身心发展水*和个性特征的角度去钻研教材、备课上课,去检讨自己的得与失,这样才能和学生一起成长。 陶行知在《师范生的第二变》中说:未来的先生们!忘了你们的年纪,变个十足的小孩子,加入到小孩子的队伍里去吧!您若变成小孩子,便有惊人的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学校立刻成为乐园;您立刻觉得是和小孩子一般儿大,一块儿玩,一处儿做工,谁也不觉得您是先生,您便成了真正的先生。

  三.从孩子身上获得快乐。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好人,乐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与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个孩子。”

  从我们上学时候起,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背道德思想品格书上的条条框框,若将来角色换了,我们就应该深深地知道,给学生思想上指一个方向,不能苍白地讲,不能空洞地说,他们可嫌烦着呢。在教育中,我们还要爱学生,不是父母的那种溺爱,是给每一个学生相同的权利,让他们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相互沟通,我们还要爱家长,通过学生来爱,让学生为父母做力所能及的事,只有知道了父母的辛苦,学生才能有一颗感恩的心,还要爱自己,通过学生爱自己,学生有睡觉的倾向,不是不爱学*,可能是自己讲的太索然无味了,给学生希望,学生就会给你快乐,不要给学生恨你的理由。

  四.莫对学生轻言放弃。

  名师朱立峰说“我们不该急着放弃或拔掉我们看不上眼的‘小草’,而应给每一棵‘小草’开花的时间,让时间来证实他的价值。或许,他就是我们的‘蜡兰’”。记得寒假里我去医院拔一颗新生的牙齿,在门诊室碰到了一位老实巴交的父亲领着女儿在医生面前极力地表扬自己的孩子,能背古诗啦、能做算术啦等,声音还显得特别激动,可当医生让孩子做口算题,“6+6”这么简单的题目孩子扳着手指头也算不出来时,孩子的父亲那一脸的微笑慢慢地消失了。后来,这位父亲低声说的一句话让我震撼,“在学校里我们也没想过能学到什么,只要不欺负孩子就行。”多简单的要求啊,或许在这位父亲眼里这些都已足够!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有什么理由去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呢,学*是孩子的权利啊!

  其实,我们都知道班主任是学校中主要进行道德教育的教师;在学校生活中,更多、更好地关心学生全面发展的是班主任,更多、更好地关心学生精神生活、精神发展的也是班主任。班主任是一个特殊类型的教师。

  班主任工作是*凡的,班主任工作也是光荣的;班主任的事务琐碎而繁杂,但班主任的工作无一不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在社会和家庭对教师职业的专业化水*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班主任也要意识到自己工作的专业性,必须走专业化发展之路。

  不是任何教师都能胜任班主任工作的。班主任的劳动是一种专业性的劳动,要胜任班主任的劳动,就需要逐渐地走向专业化;而只有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发挥自己的教育智慧,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才能感受到自己劳动的价值,感受到它的神圣性,也才能真正体会到班主任的意义。

  一个班主任,要成为学生的“朋友”,而不是“敌人”;一个班集体,要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乐园”,而不是“地狱”,重要的因素在于这个班主任是否具有人格魅力,在于这个班是否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可以这样做把班主任》汇集了众多优秀班主任宝贵的实践经验。读着这些经验,你会从中体会到:一个班主任怎样才能成为学生的“朋友”,怎样才能具有人格魅力;一个班集体又是如何才能成为学生心目中的“乐园”,如何才能具有向心力和凝聚力。 建议大家有空也去读读!

  在读完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后,我们学校的青年教师开始了朱永新老师《致教师》的路。这本书,不同于李镇西老师的那本书,那本书主要是讲故事,让你从故事中学到教育方法,而这本书主要通过解答教师疑惑,比较擅长解决教师日常遇到的问题。下面我就这本书,说说我的感受。

  一、正确认识教师这份职业

  在《致教师》的前言里,有这么一段话“教师,不是园丁,教师本身就是一朵花,教育应该是师生互相作用的过程;教师,不是蜡烛,教师不能以化为灰烬做代价,以此去照亮学生;教师不是春蚕,教师的固步自封才会作茧自缚,心灵的成长来自每个季节”。是啊!历代人都会把老师比喻成园丁、春蚕或者蜡烛,这本是对老师的赞美,但却无形之中限制了老师的成长。老师不能固步自封,应该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老师不能以牺牲自己为代价,来照亮别人;老师也是花朵,不断汲取阳光雨露,茁壮成长,好庇佑比自己娇小的幼苗。

  二、给我一个做教师的理由

  “经师易得,人师难求”,在社会发展的今天,教师队伍日益壮大,那么到底为何那么多人选择做教师?到底是因为喜爱这份职业?还是为了传说中的“铁饭碗”?说实话,我想大多数人选择这份职业的最初原因都是因为收入稳定,有保障吧。当然,我和我家里的人最初也是这样想的,但是在和学生相处了那么久后,慢慢改变了我的想法。教师的理由有很多,它并非是因为那些名誉地位,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学生亲切的问候,是可以帮助学生逐渐成长的痕迹,是日积月累的点滴幸福……然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学生,因为他们带给我们的所有感动。*凡之中,点滴之间,都是幸福最真实的存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学会在*凡中寻找、发现幸福,甚至还可以自己创造幸福!在这本书里,我发现原来新教育是这样的,老师在教育里诗意栖居,通过坚持专业阅读、专业写作和专业发展共同体来自我培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在教育的旅程中边走边看,诗情画意,这就是做教师的理由。

  三、借我一双好教师的慧眼

  “不做谋财害命的教书匠”,这句话一直都被许多老师铭记在心。教书匠年年讲老内容,年年用老方法,每天每月每年都在重复自己。这不应该是一位教师的做法,只有我们坚持完善自己,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有意识地进行教育科学研究,这才是教师走向成熟的必由之路。

  另外,在班级里,最让教师头疼的应该就是问题学生了,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转变问题学生呢?通过阅读书籍,我也知晓了一些方法:

  1、深层次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只有深入了解才能找到解决办法。

  2、建立班级温暖领域,通过班级氛围改变学生。

  3、走进他的家庭,帮助建立亲子关系。

  4、“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因此我相信,适当的温度能给予他无限的热度。

  四、愿我书写一部教师的.生命传奇

  人活着的意义,或许就在于活出独特的自己。每个人都在让自己活得有意义,过得有价值,从而获得幸福感,那么幸福的源泉是从哪儿来的呢?它有三个途径:

  1、物质生活的满足。俗话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温饱问题都没有解决,何谈幸福呢?但拥有物质你就觉得幸福了吗?不,那种幸福感微乎其微。

  2、人际关系的满足。这个社会,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人际网中,而人们往往能从自己的朋友或者家人身上受到尊重,获得信任感,从而获得幸福。作为教师,绝大多数幸福感是来源于我们的学生。

  3、来自自己的内心。不断地给自己鼓励,设立小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当你达到这个目标时,内心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油然而生。其实获得满足就是幸福。

  其次,教师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接触最多的就是父母和老师,因此老师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他。言传身教是做好的教育方法,这也是为何建立家校共育的原因。建立家校合作,利于加强学校中老师和家长的关系,树立共同观念,促进学生进步。

  五、让我们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非常轻易地感受到新教育的魅力,但实行新教育并不仅仅是个别老师的任务,它是我们所有教师应该做到的。因为有了所有热爱教育的人,因为有了众多不断创新的人,因为有了坚持发展自己的人,才有了新教育,也让新教育不再是一个梦想。出发吧,带着使命,带着爱,当希望之花播撒在肥沃的土壤上,在丰收的季节,我们就可以尽情收获,肆意洒脱。

  读完《教师成长密码》,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署名绿草青青的《让学生喜欢你》。古人有句话“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你,才能信赖你!你传道他们才有更深的收获。曾经我因方法问题让学生误会。我这边是“爱之深,恨之切”“恨铁不成钢”的心对待学生,只是没有以一种让他们容易接受的方式,所以有部分学生肯定不接受我!师生之间如果有误会不及时消除,那么你的教学质量就大打折扣!前几日,在微博上我发一条“新学期,接新班;一定让学生喜欢我。只要爱,就会被感受到”一个博友回复:“如果爱,请深爱,坚持爱!”感受颇深!我想补充:一定找到合适的方法,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

  刚过三十,应该没有代沟,乐意做他们的知心姐姐。孩子们的心理健康比什么都重要,只要他们心里疙瘩解开了,他们才能安心学*。

  爱的表达,事无巨细,办公桌里,准备着健康小零食,以备学生饿了偶尔挡挡饿;有刚进青春期小女生所需的卫生巾。。。当然我是女教师。我特别希望自己做一个朋友式的老师,让学生敬我爱我,而不是畏我怕我!尽可能做到一视同仁,公*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遇到调皮捣蛋惹我生气的学生,我会来阵电闪雷鸣,吓唬吓唬他们!一定记住:不要动真气!

  学着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走进学生的心灵,你就走进了教育的捷径。蹲下身子,放下架子,去倾听,一定会享受到心与心交汇时的美好。想起张**老师说的那句话“学生毕竟是个学生,是个孩子”!犯错误也是学生的天性和权利,他们就是在不断地犯错误中一天天成长起来的。我会努力的!

  另一篇印象深刻的是高善斌老师写的《拜师学艺好》。“经师易做,人师难为”这里学问很深。多与名师进行精神上的结对。常见杨**老师在网上学*。杨老师是名师,何况我一个年轻教师呢。向名师学*,课堂上;作业布置和批改;处理学生问题;面对不同家长。生活中,为人处世等各方面。

  古语有云:“读好书如饮美酒”。有幸读完《教师成长密码》这本书,书中时刻围绕“教师成长”这一中心。通过讲述众多优秀教师生动感人的成长故事,如穿针引线般将教师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转折分析的丝丝入扣,给做为年轻教师才刚刚出道的我以很大的震撼和启迪。

  仔细读来,书中所涉内容包含教师成长的方方面面:良好的师风师德的建设,如何做尊重学生的老师,怎样提高自己的教学水*,教师未来的出路……等等。通过阅读学*,在授人以鱼的同时更是授人以渔!

  感受最深是当是:在绿草青青的《如何让学生喜欢你》中,关于“亲其师,信其道”重要性。学生喜欢老师,才会更加信任老师,那么对于老师传授与他的知识也才更能有所收获;还有李友焱老师写的《做养马的“伯乐”》中,每个人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个性因材施教,同时老师要摒弃“唯成绩论第一”等世俗的评判标准来衡量学生;更有刘祥老师的《我的秘密“武器”》中,关于“眼皮浅”的理解。往往妒忌别人只能使自己变的自私狭隘,可是通过合理的价值观引导却反而能激发自己前进的动力。

  “临渊慕渔,不如退而结网”,书上的知识只有切切实实的得到理解,并且运用到实践中,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通过学*我觉得在未来任重而道远的教师成长生涯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扩展4)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

  幸福是生命的主题,只有快乐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快乐和阳光。我读了陶星志老师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一本书,我开始解释自己的幸福。

  老师是园丁,因为他是在花园里的教育,无私的工作,所有的时间在学生的头脑中,穷人播种的知识的种子。老师是春天的蚕,因为她静静的工作,不是名字,不是利润,不后悔。老师是一支蜡烛,因为老师在学生公*的童话移植科学和文明的基因,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的生活本着辛勤工作和进取精神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园丁,一个春天的蚕,一根蜡烛,对我来说,那是多么的快乐。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师,每天工作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穿梭回家和学校在路上,年复一年地,雨水或光泽。虽然老师的工作是苦和累,但我喜欢的幸福的份额!选择这个职业的乡村老师,这意味着在选择高贵的同时,也选择了硬。经常忙碌的季节,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些孩子不要在早上洗脸,不要吃饭上学。每次我会来 热水洗孩子,买面包给孩子吃。没有时间回家,陪伴孩子在教室里学*,与游戏。在冬天,寒风肆虐,户外特别冷,教室温度很低,孩子的手总是冷红色。所以我的手变成了一个小火炉的孩子,一个一个在我的手的手柄,直到你不能给孩子们通过爱的温度。爱情让冬天撤退,让雪融化;爱,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让我成为孩子的第二母亲。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眼睛总是显示孩子们幸福的微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健康成长,努力工作和汗水正在做一个强大的自豪和幸福!我经常对自己说:我不能给孩子们所有的愿望,但我会尽我所能让孩子在童年,每个太阳都可以跳舞,我想支持孩子的成长举起来爱天空。我知道老师的幸福,在这沉默的奉献。

  我是一个快乐的老师,因为我会很高兴进入孩子们的孩子看到一点进步,有点长大,感觉孩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心中的小秘密 跟我讲话。他们是一个微笑,一个举动,一个赞美,一个祝福......使我的心充满了喜悦。

  在教室里的孩子照耀着眼睛,寻找知识的宝藏;儿童在活动中的脚印生长,寻找快乐的运动;探索儿童发展的智慧,寻找成功的喜悦;看到孩子们在路上成功的那个沉重,原来我的幸福是那么简单。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我们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陶老师对人生的豁达和独特的人生领悟。在这本书中,无处不渗透着陶老师吸取经典精华所洋溢的幸福感。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与陶老师相比,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了吗?我们做到对万事万物的宽容大度了吗?我们拥有那种与人为善的高贵精神了吗?细想起来,没有,真的没有。所以我们不时地感叹工作之劳累,心灵之疲乏,甚至抱怨命运之多变,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呢?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还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任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2、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总之,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3、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在*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让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让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4、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这样,虽然我们现在实行了绩效工资,收入增加了,但工作整天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幸福的教师,创造幸福的自己,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助的时间里,我们要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生活上、学*上有困难的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这种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直接进入终极关怀的话语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的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让我们以陶老师为榜样,

  在*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幸福,什么是幸福?同样的问题有着不同的答案。我也曾经问过我自己,我在教师这个行业上,幸福吗?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天天要应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还有可能遇到不明事理的家长,又或者纷繁杂乱的`事情一次又一次打乱自己的教学计划,那种烦躁感、无力感充斥着身心,似乎看起来毫无幸福可言。

  就在我晕头转向于这些杂务中,找不到方向的时候,经常唉声叹气的时候,一个前辈推荐《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书给我看,翻开书本,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懂得享受课堂舞台

  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课堂这个舞台。课堂就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我们个人的魅力与价值就是在这个舞台得到绽放的。如果我们把握好这个舞台,孩子们一定会因此而爱上我们,试问对于喜爱的人,他们又如何忍心去伤害呢?再说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齐痛苦、一齐欢乐,我们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2、学会放松、放手

  面对学生的屡次犯错,我们很多时候会头疼、烦躁,然后就会河东狮吼。如果有摄像机,把我们这份状态拍摄下来,我敢肯定,一定会让我们后怕。

  其实我们是否可以放松一点,别太焦急让孩子们变成完美。试着去抱着一颗宽容的心,尝试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尽管他只是一天不打架,他只是捡起了一块小纸屑;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不要急着批评教育,可以尝试让他在你身旁站5分钟,让彼此都有情绪整理的时间,暴怒中的人说话往往是最伤人的,情绪稳定下来后再去教育,相信话语会更有艺术感,至少我尝试了,也的确如此;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还能搞一些小花样,让孩子摸不着的惊喜,印象深刻,至少孩子犯错的频率就会减少了;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别怕烦,别怕累,你及时处理的一丁点事情,可能让他感动不已;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

  总之,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3、找到教育上的盟友

  做幸福的教师,要懂得找到教育上的盟友。这盟友,不仅是跟自己搭档的老师,还更应该是家长们。我自己也是一位家长,有哪位家长不希望多听好话。我们在跟家长沟通的时候,可以先肯定孩子正面的、积极的表现,然后在点出问题。点出问题只是第一步,最重要我们要告诉孩子,我们需要家长如何配合,并传授一定的方法。因为大部分家长还是愿意配合老师的,只是碍于方法的欠缺,无从做起。

  4、知道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

  我们得知道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懂得教育是一门慢的艺术,不能操之过急。要清楚学生是在不断错误中成长的,当然允许自己偶尔的暴怒,但是一定要谨记,暴怒时候,请及时走开,让自己情绪稳定后,再去处理,千万不要让这错误的情绪牵引着你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或说出伤害孩子的话。张爱玲说: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的弯路,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在学生犯错时,教师学会宽容的等等。

  5、距离产生美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不一定非要蹲守班级,对孩子寸步不离。适当给予彼此距离,这距离也能产生美感。我读书后更深知不是一个带病上课,起早贪黑,不顾家人,一心工作的老师就是孩子喜欢的老师。

  相反一个懂得享受生活,并引导孩子欣赏生活、感受生活、热爱生活的老师更受孩子的喜爱。所以我尝试在教室里插上美丽的花,孩子们除了有了美的享受外,上课眼睛也比以往的亮了。这环境的影响真的不能忽视啊。这么下来,我们作为老师的,学会享受健康,享受业余生活,享受家庭的美满,享受孩子的欢乐,享受父母的唠叨,享受节假日一家人其乐融融,心情愉悦地回到工作岗位上,散发出来的正能量,不就是感染学生积极向上的元素吗?

  我一直记得一句话“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光明”。与其我们在抱怨周遭世界的同时,抱怨孩子的反复犯错,不如尝试为孩子营造美丽的环境,舒适的环境,期待花开之时。

  6、积累知识,成为孩子的偶像

  其实,书中陶老师还说到了,做一位幸福的老师,知识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与其成为孩子们的敌人,不如成为他们的偶像。我们除了有丰富的文化知识作为基地,还得主动融入孩子们的生活,接触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有了这些前提,授课时候适当的时候带出这些热点,孩子们眼睛会闪闪发亮,点燃了他们的兴奋点,长久下来他们怎能不佩服我们呢?

  最后,我觉得在*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作为一个普通的教师,面对那些淘气顽皮,还不太懂事的孩子,特别是面对各种各样的检查和各级各类的比赛,我们幸福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翻开了这本书——《做一个幸福的教师》,随着阅读的步步深入,陶老师在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从容淡定,*易亲切,以及他深刻的教育思想,给了我很多的人生启示。

  读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陶老师对人生的豁达和独特的人生领悟。在这本书中,无处不渗透着陶老师吸取经典精华所洋溢的幸福感。作为普通教师的我们,如何打点自己的人生,寻找教师职业的幸福感,才能让自己更加幸福?与陶老师相比,我们能够做到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了吗?我们做到对万事万物的宽容大度了吗?我们拥有那种与人为善的高贵精神了吗?细想起来,没有,真的没有。所以我们不时地感叹工作之劳累,心灵之疲乏,甚至抱怨命运之多变,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呢?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还使我感悟到:幸福是一种心态,是自我的一种体验,幸福是需要用心去营造的。那么,作为一个教师,如何去感受职业的幸福呢?我想,要做到以下几点:

  1、做幸福教师,要懂得享受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我们要懂得享受学生,因为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任何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而要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用你的权威来管理学生,也许你就会离幸福更远。

  2、做幸福的教师,要拥有一颗宽容的心。

  有人说得好:如今我们身上的全部长处都是以前老师曾经夸奖过的,我们身上的大部分缺点也是当年老师曾经批评过的。所以一个教师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能够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要学会赏识学生。在评价学生时,多一些鼓励,使学生时刻感到自信;当学生犯错时,多给学生一些宽容;当学生取得成绩时,别忘了给学生送上掌声;当学生有疑难时,做学生最好的心理医生和真诚的朋友;当学生大胆表现自己时,做学生最好的欣赏者。总之,教师潜在的人格魅力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在*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不忘对孩子有一颗宽容的心。宽容是阳光,她会让我们每个人拥有健康,拥有幸福。

  3、做幸福的教师,要善于营造富有情趣的课堂。

  新的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一个好教师一定会给孩子营造一个富有情趣的课堂。在这本书中,陶老师给我们指明了一个方向:读书。他说:“知识关乎事物,智慧关乎人生。如果只有知识,那你看到一块石头就是一块石头,看到一粒沙子仅是一粒沙子而已。但是一旦拥有了智慧,就可以从一块石头里发现一道风景,从一粒沙子中感悟灵魂的律动。”在*时的工作中,我们要让教学与读书相得益彰,要享受自己的课堂,使自己乐教,学生乐学,让每次课堂都迸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而信其道。

  4、做幸福的教师,要有对学生真诚无私的爱。

  一个人只要心中有“爱”,无论人生的路多艰难、多痛苦,脸上带着微笑,心里就是宁静*和的,这就是幸福的人生。我们教师也是这样,虽然我们现在实行了绩效工资,收入增加了,但工作整天是忙忙碌碌的,而且压力也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要学会做个幸福的教师,创造幸福的自己,培养幸福的学生,服务幸福的社会。在学生需要我们指导、帮助的时间里,我们要真诚的关心、爱护、帮助他们,尤其是那些生活上、学*上有困难的学生。热爱学生就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陶老师说:“文化一旦在心灵安顿之后,就成为了一生幸福的储蓄。”他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师要想发展起来,就要给自己的心灵留下一个阅读经典的空间,从而使自己的教学登上‘会当凌绝顶’的境地。”他告诉人们,通过“文化存款”才能获得持久的幸福。而他所指的“文化存款”就是阅读经典!他深入揭示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的关系,这种为教师终生幸福打算,直接进入终极关怀的话语是前所未有的,它慢慢地指向人活一世的终极目标:幸福地活着。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本书,让我的心变得豁然开朗起来,让我们以陶老师为榜样,

  在*时的工作和生活中,始终做到从容淡定,宠辱不惊、淡泊名利,与经典为伴,与学生为友,多一些享受,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赏识,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苛求。真正做一个拥有“健康的身体,宁静的心灵,幸福的人生”的幸福教师!

  幸福是生命的主题,只有快乐的人,他们的生活是快乐和阳光。我读了陶星志老师成为一个快乐的老师,一本书,我开始解释自己的幸福。

  老师是园丁,因为他是在花园里的教育,无私的工作,所有的时间在学生的头脑中,穷人播种的知识的种子。老师是春天的蚕,因为她静静的工作,不是名字,不是利润,不后悔。老师是一支蜡烛,因为老师在学生公*的童话移植科学和文明的基因,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的生活本着辛勤工作和进取精神的精神。可以成为一个园丁,一个春天的蚕,一根蜡烛,对我来说,那是多么的快乐。

  我是一个普通的农村老师,每天工作要花上一个多小时的公共汽车:穿梭回家和学校在路上,年复一年地,雨水或光泽。虽然老师的工作是苦和累,但我喜欢的幸福的份额!选择这个职业的乡村老师,这意味着在选择高贵的同时,也选择了硬。经常忙碌的季节,父母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有些孩子不要在早上洗脸,不要吃饭上学。每次我会来热水洗孩子,买面包给孩子吃。没有时间回家,陪伴孩子在教室里学*,与游戏。在冬天,寒风肆虐,户外特别冷,教室温度很低,孩子的手总是冷红色。所以我的手变成了一个小火炉的孩子,一个一个在我的手的手柄,直到你不能给孩子们通过爱的温度。爱情让冬天撤退,让雪融化;爱,温暖每一个孩子的心,让我成为孩子的第二母亲。

  每天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眼睛总是显示孩子们幸福的微笑。看着孩子们一天天健康成长,努力工作和汗水正在做一个强大的自豪和幸福!我经常对自己说:我不能给孩子们所有的愿望,但我会尽我所能让孩子在童年,每个太阳都可以跳舞,我想支持孩子的成长举起来爱天空。我知道老师的幸福,在这沉默的奉献。

  我是一个快乐的老师,因为我会很高兴进入孩子们的孩子看到一点进步,有点长大,感觉孩子是最亲密的朋友,心中的小秘密跟我讲话。他们是一个微笑,一个举动,一个赞美,一个祝福。使我的心充满了喜悦。

  在教室里的孩子照耀着眼睛,寻找知识的宝藏;儿童在活动中的脚印生长,寻找快乐的运动;探索儿童发展的智慧,寻找成功的喜悦;看到孩子们在路上成功的那个沉重,原来我的幸福是那么简单。


《和教师的谈话》教师读书笔记范本五份(扩展5)

——教师名著读书笔记实用五份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跟《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朱者赤,*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跟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跟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中国有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跟《红楼梦》,部部皆是精彩绝伦,前三部对我而言没有多大兴趣,它们涉及到了军事、政治、神话,所以最吸引我的非《红楼梦》莫属了。

  《红楼梦》带着忧伤、凄凉的气氛,让人常常想落泪,而里面的诗词之多又让人不得不折服其下,怪不得有那么多的人在研究《红楼梦》呢。

  故事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玉,他应该说来是一个柔中稍稍带刚的男子,他的柔有部分是因为环境所致,他们家上上下下几乎都是女性,掌管全家的也全是女子,自然而然地就应了一句话*朱者赤,*墨者黑。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非提不可,那便是薛宝钗跟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跟尚。

  这里的是是非非是剪不断,理还乱,让人看到古时婚姻的纰漏,它们往往全有父母处理,什么指腹为婚,更为可笑的是,他们有时从未见过面便稀里糊涂地成亲了。而且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这一出出的悲剧让人心寒而又愤怒,让人不由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想了很多,或许吧,事事不能完美,而人也如此。

  这本书不厚,还分成了许多小故事,但其中蕴含的内涵却十分深刻。或许每个人的观点不同,在我阅读时,并未感受到作者的文笔有多么优美,多么细腻,但回过头来再次细细品味,却是感悟颇深,甚至不禁潸然泪下。

  正如我们读完海明威的名作《老人与海》后,又有哪一个人会不为之动容呢?但是你拿《老人与海》与其它一些名著对比,着实感受不到小说的文笔有多么突出,甚至可以说是较差的。但这完全影响不到作者对于美的表达。《城南旧事》也是这样一本书,在朴实的叙述中,娓娓道来动人的故事。

  童年的记忆永远是那样的美好与纯真。而童年时的我们也确实是那样天真烂漫、充满好奇。孩子们拥有比大人更加丰富的想象力,看待世界的眼光也与大人完全不同。《我们看海去》一文中,当偷东西的'贼被抓住时,大人们全都幸灾乐祸,只有英子一个人内心里感到深深的同情。她说,她分不清好人和坏人。只有她自己知道,男孩偷东西全是为了供他弟弟上学。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世界上是不存在绝对的好坏的。然而,只有孩子们能够看到那些“坏人”们内心深处的***,而大人们却只能观察到那些浅显的表象,这也是很可悲的。

  现代科技越来越发达,社会竞争也愈发激烈。或许,我们的真正无忧无虑的童年早已走远了。但每当回忆起小时候的那些事时,我仍旧感到很快乐——那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纯真善良的美丽童年,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品味,去珍藏。

  法布尔写的《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是一群昆虫共同谱写的生命乐章、是一部永远解读的书,正如法国戏剧家罗斯丹所说,“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维、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感受与抒写。”我在读他写的文章时,我感到每一只虫子都不是孤独的,有着人们的思维,正如蝉天真善良螳螂**不眨眼这样的特点,法布尔给予了虫子们人的特点。

  在法布尔的文章中,我读出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对虫子的喜爱,仿佛空气与他融在一起,我也如同生临其境,目睹了一场又一场虫子们的彼此较量,重新认识了虫子。

  读着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昆虫故事,我身临其境,仿佛与法布尔一起拿着放大镜观察着小昆虫的喜怒哀乐,让我感受到昆虫世界的.奇妙。

  《昆虫记》向我们介绍了法布尔迷恋昆虫研究,揭开了昆虫世界的许多奥秘,这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葆文。面对它的引领,我明白了人与自然、人与动物都需要和谐与友谊。只有学会热爱自然、热爱小生命,人类才会有光明的前景

  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的一颗明珠,它是一本神话小说。讲述的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的精彩故事。

  本书传神的塑造出众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孙悟空是一个勇往直前、嫉恶如仇、为民除害除暴的大英雄。唐僧是一位正直善良、有事不辨真假、是非对佛教信徒十分虔诚的人物。猪八戒是全书中一个重要的喜剧人物、他憨厚纯朴,虽对敌斗争有时畏缩不前,但从不屈服或投降。他明显的不足就是好吃嘴馋、自私偷懒‘有时搬弄是非’弄巧成拙。还有就是沙僧,他忠于职守、任劳任怨、虽然本领不如孙悟空和猪八戒那样高强,但他也总是尽职尽责。在这四个人当中我最喜欢孙悟空。他本是一只石猴住在花果山水帘洞里,后经观音菩萨点化成为唐僧的徒弟,保着唐僧一起去西天取经,一路上他降妖除怪,他对师傅忠心耿耿,对徒弟也表现了友好和关爱,本领超强充满正义感。凭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与妖怪斗智斗勇,最终成为妖魔恐惧的对手。是本书中有个性的重要人物。

  在师徒四人取经的路途中,遇到重重困难,他们从不轻言放弃,最终修成正果,这就是坚持的.力量。人们常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就是这个含义。

  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具有着某一方面的天赋,但就是没有坚持努力,最终一事无成。所以坚持是得等重要啊。

  让我们学*师徒四人的精神,共同努力,将来成就一番事业吧!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