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

首页 / 故事 / | 2022-10-03 00:00:00 名人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1

  一个人寄了许多履历表到一些贸易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文采很好,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很差,而且文法上也有许多的错误。”他非常生气,但转念又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或许自己在文法及用词上犯了错误,却一直不知道。”于是他写了一张感谢卡给这个公司。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寓意:你一定要明白,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意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好为人师的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这做得不合适了,那做得过分了,似乎他什么都在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个道理来。这种自负,恰好是自卑心理的曲折表现。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惟恐被人轻视,他们炫耀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更只能使他们捉襟见肘,遭人厌恶。道理很简单,你认为别人没有办好事情的能力,别人也不会把你的能力放在眼里。只有谦虚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懂得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不要说好为人师了。一个人有才能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用谦虚的美德来装饰,那就更值得敬佩了。任何人潜意识里都是争强好胜的,自负是人的本性之一。你的自我表现和炫耀往往会刺伤别人,谦虚正是使你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有效方法。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想要追求成功,谦虚都会是你必要的特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2

  牛顿其实是胡克的晚辈。早在1662年,胡克已成为英国王家学会的实验主管,而此时牛顿还是剑桥大学的学生。1969年,牛顿当上剑桥的教授,开始讲授他的光学研究。1672年,牛顿被选为王家学会会员,作为见面礼,他给学会寄去一篇论文,提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但是遭到了胡克的猛烈抨击。(胡克认为光是一种波),牛顿无法忍受,威胁要退出学会。在学会劝说下,牛顿才留了下来。

  但是在1675年,牛顿发表的另一篇光学论文招来了胡克更猛烈的抨击。胡克认为,牛顿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从他在1665年发表的《显微图谱》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中搬来的,只是做了某些发挥。两人进行了一番貌似彬彬有礼其实暗藏讥讽的通信。

  牛顿在1676年2月5日致胡克的信中写道: “笛卡儿 (的光学研究)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你在一些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特别是对薄板颜色进行了哲学考虑。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后面这句话被认为是牛顿的谦虚,后来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牛顿其实看重实验和数学计算而蔑视胡克的哲学思考,并且胡克身材不高、驼背得很厉害的话,就可以明白牛顿的这句话并不是在恭维胡克。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内情的人都把牛顿奚落胡克的这句话,当作了谦虚,人们把牛顿热爱科学的故事用作教育的材料,却忽视了这句名言真正的来龙去脉,只能说是一个被人为误传的美丽。

  胡克

  今天一般人知道胡克 (1635-1703)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初中物理中学到的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其实胡克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首次用显微镜看到并命名细胞;首次观察到火星和木星的自转,发现双星;首次测量恒星的视差;发明了轮形气压计、液体比重计、风速计里程计以及现在还用于车辆传动装置中的万向节、钟表的游丝、后来用于相机的可变光圈,并且还是当时有数的建筑设计师……如此多才多艺,难怪后来有人称之为 “英国的达芬奇”。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3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飞机的发明者,他们为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同时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在一次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人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人转向小莱特。小莱特站起来说:“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就这样推来推去,人们还是不放过兄弟俩。经各界人士再三邀请,小莱特只说了这样一句话:“据我所知,鸟类中会说话的只有鹦鹉,而鹦鹉是飞不高的。”

  这只有一句话的演讲,博得了人们长时间的热烈掌声。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4

  一个人寄了许多履历表到一些贸易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文采很好,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很差,而且文法上也有许多的错误。”他非常生气,但转念又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或许自己在文法及用词上犯了错误,却一直不知道。”于是他写了一张感谢卡给这个公司。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寓意:你一定要明白,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意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好为人师的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这做得不合适了,那做得过分了,似乎他什么都在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个道理来。这种自负,恰好是自卑心理的曲折表现。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惟恐被人轻视,他们炫耀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更只能使他们捉襟见肘,遭人厌恶。道理很简单,你认为别人没有办好事情的能力,别人也不会把你的能力放在眼里。只有谦虚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懂得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不要说好为人师了。一个人有才能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用谦虚的美德来装饰,那就更值得敬佩了。

  任何人潜意识里都是争强好胜的,自负是人的本性之一。你的自我表现和炫耀往往会刺伤别人,谦虚正是使你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有效方法。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想要追求成功,谦虚都会是你必要的特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5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等待人而感动。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1)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6篇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1

  一个人寄了许多履历表到一些贸易公司应聘。其中有一家公司写了一封信给他:“虽然你自认文采很好,但是从你的来信中,我们发现你的文章写得很差,而且文法上也有许多的错误。”他非常生气,但转念又一想:“对方可能说得对,或许自己在文法及用词上犯了错误,却一直不知道。”于是他写了一张感谢卡给这个公司。几天后,他再次收到这家公司的信函,通知他被录用了。

  寓意:你一定要明白,人们都喜欢谦虚的人,而不愿意与自以为是的人为伍。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可以遇到一些好为人师的人,他们总喜欢指出别人这做得不合适了,那做得过分了,似乎他什么都在行,对什么都可以说出个道理来。这种自负,恰好是自卑心理的曲折表现。他们之所以摆出一副“万事通”的面孔来,就是惟恐被人轻视,他们炫耀的目的就是要提高自己的地位。可是这样做的结果更只能使他们捉襟见肘,遭人厌恶。道理很简单,你认为别人没有办好事情的能力,别人也不会把你的能力放在眼里。只有谦虚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们懂得的一切都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更不要说好为人师了。一个人有才能是件值得佩服的事,如果再能用谦虚的美德来装饰,那就更值得敬佩了。任何人潜意识里都是争强好胜的,自负是人的本性之一。你的自我表现和炫耀往往会刺伤别人,谦虚正是使你人际交往中受欢迎的有效方法。不论你的目标是什么,如果你想要追求成功,谦虚都会是你必要的特质。在你到达成功的顶峰之后,你会发现谦虚更重要--只有谦虚的人才能得到智慧。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2

  孙叔敖谦而受益

  孙叔敖成为楚国*部门的长官,全国上上下下的吏民全都来道贺。但惟有一老者,穿着粗布衣,戴着白色帽子,最后来到孙府。他不是祝贺,而是吊问。孙叔敖并没有怪罪他,反而正衣帽非常礼貌地出去见他,对他说:“楚王不知道我无德无才,是个不肖之了徒,让我担*长官,使吏民都来道贺,而先生独来吊问,难道有什么说法吗?”老者说:“当然有说法。身份已经很高贵但对人态度骄横的,百姓会除掉他;官位已经很尊贵但擅揽大权 的,国君厌恶他;俸禄已经很丰厚但还不知足的,是不能长久下去的。”孙叔敖再次拜谢说:“敬受命,希望能听到阁下更多的教诲。”老者说:“官位越高而越应该没有架子,官职越大而越应该小心,俸禄越丰厚越应该谨慎地不敢多多取。你能严谨地遵守这三条,足可以使楚国大治了。”孙叔敖因为谦恭待人,无意之中获得了三条贵意见。

  晏婴居功不骄

  春秋时政治家晏婴用一匹驾车良马赎了奴仆越石父的身,将他带回齐国。到齐国后,晏子对越石父招呼没打,就回家了。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婴断绝交往。晏子派人说:“我与先生并没有交往,我看你可怜,赎你回来,你还不满足吗?”越石父说:“听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没有人了解我。你把我赎回来,我以为遇到了知音。可你这样这辞而别,和雇我当仆人又有何区别呢,还不如继续让我当仆人去!”晏子听到这样的话,赶快去见越石父,以尊贵的朋友对待他,以恭敬的态度对他说:“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志向。听说君子不因小误会而绝情,请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越石父激动地说:“这样做我反而不敢当了。”为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俗人有功德于人,便露出骄矜之色。而晏婴把一个奴仆从卑贱中救出来,又能毕恭毕敬地对待,这才叫不俗。而这也正是晏婴之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原因。

  刘邦与项羽

  刘邦率兵驻扎高阳时,有一天,他传见郦食其。当郦食其急匆匆地来到刘邦的住所时,刘邦正惬意地靠床坐着,由两个侍女给他洗脚。郦食其见刘邦对自己这样轻慢,心里很不高兴,只微微拱手为礼,并不下跪,说:“大王,你是想帮助秦国进攻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打秦国?”刘邦见郦食其不但不行大礼,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禁大怒。郦食其正色说道:“大王既然决心聚合人马,联合义军讨伐强秦,就不应该如此轻慢长者。”刘邦听郦食其这样一说,心中一震,感到自己确实不应该这样接见贤者。于是,急忙揩脚穿鞋,正衣整冠,从床上起来,屏退侍女,恭恭敬敬地请郦食其上坐,感谢他的提醒。

  刘邦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谦虚。刘邦的这种谦虚的品德,不但赢得了郦食其的尊重,而且赢得了许多人的佩服,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等等。正是这些人的邦助下,刘邦才得以成就了帝业。

  反观项羽,尽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势力也远远大于刘邦,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事事但凭一己之勇,不肯听从部下的意见,以致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韩信、英布等,都离楚归汉,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终只落得个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而死,连尸首也被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惨结局。

  大树将军

  东汉大将冯异,为人谦逊礼让不矜夸,走在路上和别的将领相遇,他总是先驾车让开路。他指挥军队前进驻扎都有清楚的标记,军队中号令严明,军容整齐。每当驻扎的时候,从将一起坐着谈论自己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退树下坐着。军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打下了邯郸,朝廷整编军队,军中人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很赞赏他。

  郑玄谦让

  郑玄(东汉著名学者)想要注释《春秋左传》,还没有完成。有一次外出和服虔相遇。郑玄住在旅店里,当时还不认识服虔,服虔正在外面车上和别人说自己注《左传》的大致意思,郑玄在车外听了好久,大多和自己的想法相同。于是郑玄就登上车对服虔说:“我想注《左传》很久了,但还没有写完,听了您刚才的话, 觉得和我的意思一致,现在我将我写的所有注解都送级您。”于是历史上就有了《左传》服氏注。

  白居易虚心请教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传诵。

  谢良佐去“矜”求上进

  宋代学者谢良佐,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和老师分别一年之后,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说:“分别又一年了,这一年在学问方面下了什么功夫?”谢良佐回答说:“也只是去掉一个‘矜’字。”程颐说:“是什么缘故呢?”谢良佐说:“因为仔细检点起来,所有的问题和毛病都是出在这里的。如果能够克服了这一个大缺点,就能够有上进之处。”程颐点头表示赞许,借机向在座的其他学生说:“这个人做学问,能恳切地求教,切*地思考。”

  欧阳修署名

  《新唐书》是欧阳修和宋祁合写的。欧阳修完成纪、志部分,宋祁完成列传部分。按照旧例,作者只署官司职最高一人的姓名。欧阳修官职高,理应署上欧阳修的大名。可欧阳修坚决反对,他说:我怎么能掩盖和夺取别人的功劳呢?于是分别署名:纪、志题欧阳修撰,列传题宋祁撰。宋祁听说后,感慨地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洪迈失言自愧

  南宋著名史学家、学者,《容斋随笔》的著者洪迈在翰林院时,有一次值班,赶上为皇帝起草诏书的事纷至沓来,从旱晨到傍晚,起草了20多件诏书。完成任务后,在庭院间漫步,碰到一个老人在花阴之下休息。洪迈问他是谁,老人回答:“我是京师人,世代做翰林院吏,现在80多了。而今我孙子又当了院吏,因此在这里养老。”老人借此机会又说:“听说今日文书很多,学士一定大劳神了。”洪迈愿听这些话,说:“今天起草了20多件诏书,都已经完成了。”老人又赞颂地说:“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迈非常得意,骄矜之色溢于言表,夸口说:“苏东坡大学士也不过写得这么快吧!”老人先是点头表示同意,接着不无惋惜地叹气说:“是啊,苏东坡学士敏捷也不过如此,只是他没用翻检书册罢了。”洪迈羞愧得脸红,自知失言。他以此为鉴戒,在向客人说起这件事,形容当时的心情时说:“人不可以自我夸耀,当时假如有地缝的话,我也会钻进去了。”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3

  牛顿其实是胡克的晚辈。早在1662年,胡克已成为英国王家学会的实验主管,而此时牛顿还是剑桥大学的学生。1969年,牛顿当上剑桥的教授,开始讲授他的光学研究。1672年,牛顿被选为王家学会会员,作为见面礼,他给学会寄去一篇论文,提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但是遭到了胡克的猛烈抨击。(胡克认为光是一种波),牛顿无法忍受,威胁要退出学会。在学会劝说下,牛顿才留了下来。

  但是在1675年,牛顿发表的另一篇光学论文招来了胡克更猛烈的抨击。胡克认为,牛顿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从他在1665年发表的《显微图谱》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中搬来的,只是做了某些发挥。两人进行了一番貌似彬彬有礼其实暗藏讥讽的通信。

  牛顿在1676年2月5日致胡克的信中写道: “笛卡儿 (的光学研究)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你在一些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特别是对薄板颜色进行了哲学考虑。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后面这句话被认为是牛顿的谦虚,后来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牛顿其实看重实验和数学计算而蔑视胡克的哲学思考,并且胡克身材不高、驼背得很厉害的话,就可以明白牛顿的这句话并不是在恭维胡克。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内情的人都把牛顿奚落胡克的这句话,当作了谦虚,人们把牛顿热爱科学的故事用作教育的材料,却忽视了这句名言真正的来龙去脉,只能说是一个被人为误传的美丽。

  胡克

  今天一般人知道胡克 (1635-1703)这个名字,是因为在初中物理中学到的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和弹簧的长度成正比。其实胡克在多个领域都做出了杰出贡献:首次用显微镜看到并命名细胞;首次观察到火星和木星的自转,发现双星;首次测量恒星的视差;发明了轮形气压计、液体比重计、风速计里程计以及现在还用于车辆传动装置中的万向节、钟表的游丝、后来用于相机的可变光圈,并且还是当时有数的建筑设计师……如此多才多艺,难怪后来有人称之为 “英国的达芬奇”。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4

  春秋时期,有一对罕见的要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这两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他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经商期间,管仲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天,管仲在街上碰上了年龄相仿的鲍叔牙,两个人攀谈起来,结果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觉得志趣相*,两人就相约结为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事的缺点,完全是爱惜管仲这个人才。

  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5

  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他家兄弟三人,都以从医为生。

  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既然你最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回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已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的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传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的好极了。”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6

  牛顿其实是胡克的晚辈。早在1662年,胡克已成为英国王家学会的实验主管,而此时牛顿还是剑桥大学的学生。1969年,牛顿当上剑桥的教授,开始讲授他的光学研究。1672年,牛顿被选为王家学会会员,作为见面礼,他给学会寄去一篇论文,提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但是遭到了胡克的猛烈抨击。(胡克认为光是一种波),牛顿无法忍受,威胁要退出学会。在学会*劝说下,牛顿才留了下来。

  但是在1675年,牛顿发表的另一篇光学论文招来了胡克更猛烈的抨击。胡克认为,牛顿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从他在1665年发表的《显微图谱》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中搬来的,只是做了某些发挥。两人进行了一番貌似彬彬有礼其实暗藏讥讽的通信。

  牛顿在1676年2月5日致胡克的信中写道: “笛卡儿 (的光学研究)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你在一些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特别是对薄板颜色进行了哲学考虑。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后面这句话被认为是牛顿的谦虚,后来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牛顿其实看重实验和数学计算而蔑视胡克的哲学思考,并且胡克身材不高、驼背得很厉害的话,就可以明白牛顿的这句话并不是在恭维胡克。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内情的人都把牛顿奚落胡克的这句话,当作了谦虚,人们把牛顿热爱科学的故事用作教育的材料,却忽视了这句名言真正的来龙去脉,只能说是一个被人为误传的美丽。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2)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通用5篇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1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

  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凡的谦虚分不开。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2

  孙叔敖谦而受益

  孙叔敖成为楚国**部门的长官,全国上上下下的吏民全都来道贺。但惟有一老者,穿着粗布衣,戴着白色帽子,最后来到孙府。他不是祝贺,而是吊问。孙叔敖并没有怪罪他,反而正衣帽非常礼貌地出去见他,对他说:“楚王不知道我无德无才,是个不肖之了徒,让我担**长官,使吏民都来道贺,而先生独来吊问,难道有什么说法吗?”老者说:“当然有说法。身份已经很高贵但对人态度骄横的,百姓会除掉他;官位已经很尊贵但擅揽大权 的,国君厌恶他;俸禄已经很丰厚但还不知足的,是不能长久下去的。”孙叔敖再次拜谢说:“敬受命,希望能听到阁下更多的教诲。”老者说:“官位越高而越应该没有架子,官职越大而越应该小心,俸禄越丰厚越应该谨慎地不敢多多取。你能严谨地遵守这三条,足可以使楚国大治了。”孙叔敖因为谦恭待人,无意之中获得了三条贵意见。

  晏婴居功不骄

  春秋时政治家晏婴用一匹驾车良马赎了奴仆越石父的身,将他带回齐国。到齐国后,晏子对越石父招呼没打,就回家了。越石父很生气,要与晏婴断绝交往。晏子派人说:“我与先生并没有交往,我看你可怜,赎你回来,你还不满足吗?”越石父说:“听说君子最大的痛苦是找不到知己。我地位低下,没有人了解我。你把我赎回来,我以为遇到了知音。可你这样这辞而别,和雇我当仆人又有何区别呢,还不如继续让我当仆人去!”晏子听到这样的话,赶快去见越石父,以尊贵的朋友对待他,以恭敬的态度对他说:“前两天只见到先生的容貌,今天才了解先生的志向。听说君子不因小误会而绝情,请给我一个改过的机会吧!”越石父激动地说:“这样做我反而不敢当了。”为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俗人有功德于人,便露出骄矜之色。而晏婴把一个奴仆从卑贱中救出来,又能毕恭毕敬地对待,这才叫不俗。而这也正是晏婴之所以成为一个成功的伟大政治家之原因。

  刘邦与项羽

  刘邦率兵驻扎高阳时,有一天,他传见郦食其。当郦食其急匆匆地来到刘邦的住所时,刘邦正惬意地靠床坐着,由两个侍女给他洗脚。郦食其见刘邦对自己这样轻慢,心里很不高兴,只微微拱手为礼,并不下跪,说:“大王,你是想帮助秦国进攻诸侯呢,还是想率领诸侯攻打秦国?”刘邦见郦食其不但不行大礼,还提出这样的问题,不禁大怒。郦食其正色说道:“大王既然决心聚合人马,联合义军讨伐强秦,就不应该如此轻慢长者。”刘邦听郦食其这样一说,心中一震,感到自己确实不应该这样接见贤者。于是,急忙揩脚穿鞋,正衣整冠,从床上起来,屏退侍女,恭恭敬敬地请郦食其上坐,感谢他的提醒。

  刘邦能改正自己的错误,这本身就是一种谦虚。刘邦的这种谦虚的品德,不但赢得了郦食其的尊重,而且赢得了许多人的佩服,因此,在他周围聚集了大批的人才,如张良、萧何、韩信等等。正是这些人的邦助下,刘邦才得以成就了帝业。

  反观项羽,尽管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气概,势力也远远大于刘邦,但他“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史记·项羽本纪》),骄傲自大,刚愎自用,事事但凭一己之勇,不肯听从部下的意见,以致许多有才能的人如陈*、韩信、英布等,都离楚归汉,甚至连他唯一的谋臣范增也被逼走,最终只落得个四面楚歌,兵败垓下,自刎而死,连尸首也被人分成五份用以邀功的悲惨结局。

  大树将军

  东汉大将冯异,为人谦逊礼让不矜夸,走在路上和别的将领相遇,他总是先驾车让开路。他指挥军队前进驻扎都有清楚的标记,军队中号令严明,军容整齐。每当驻扎的时候,从将一起坐着谈论自己功劳,冯异常常一个人退树下坐着。军中都称他为“大树将军”。等到打下了邯郸,朝廷整编军队,军中人都说愿意跟随大树将军。光武帝因此很赞赏他。

  郑玄谦让

  郑玄(东汉著名学者)想要注释《春秋左传》,还没有完成。有一次外出和服虔相遇。郑玄住在旅店里,当时还不认识服虔,服虔正在外面车上和别人说自己注《左传》的大致意思,郑玄在车外听了好久,大多和自己的想法相同。于是郑玄就登上车对服虔说:“我想注《左传》很久了,但还没有写完,听了您刚才的话, 觉得和我的意思一致,现在我将我写的所有注解都送级您。”于是历史上就有了《左传》服氏注。

  白居易虚心请教

  相传我国唐朝著名诗人白居易,每当作好一首诗,总是先念给牧童或老妇人听,然后再反复修改,直到他们听了拍手称好,才算定稿。像白居易这样一位著名的诗人,并不因牧童和村妇的无知而轻视他们,因为他懂得真正的文学作品,必须得到人民的承认,所以他虚心求教于人民,这才使他的诗通俗易懂,在民间广为流传,为后人传诵。

  谢良佐去“矜”求上进

  宋代学者谢良佐,是理学家程颐的学生。他和老师分别一年之后,去拜见老师程颐。程颐说:“分别又一年了,这一年在学问方面下了什么功夫?”谢良佐回答说:“也只是去掉一个‘矜’字。”程颐说:“是什么缘故呢?”谢良佐说:“因为仔细检点起来,所有的问题和毛病都是出在这里的。如果能够克服了这一个大缺点,就能够有上进之处。”程颐点头表示赞许,借机向在座的其他学生说:“这个人做学问,能恳切地求教,切*地思考。”

  欧阳修署名

  《新唐书》是欧阳修和宋祁合写的。欧阳修完成纪、志部分,宋祁完成列传部分。按照旧例,作者只署官司职最高一人的姓名。欧阳修官职高,理应署上欧阳修的大名。可欧阳修坚决反对,他说:我怎么能掩盖和夺取别人的功劳呢?于是分别署名:纪、志题欧阳修撰,列传题宋祁撰。宋祁听说后,感慨地说:“此事从所未闻也!”

  洪迈失言自愧

  南宋著名史学家、学者,《容斋随笔》的著者洪迈在翰林院时,有一次值班,赶上为皇帝起草诏书的事纷至沓来,从旱晨到傍晚,起草了20多件诏书。完成任务后,在庭院间漫步,碰到一个老人在花阴之下休息。洪迈问他是谁,老人回答:“我是京师人,世代做翰林院吏,现在80多了。而今我孙子又当了院吏,因此在这里养老。”老人借此机会又说:“听说今日文书很多,学士一定大劳神了。”洪迈愿听这些话,说:“今天起草了20多件诏书,都已经完成了。”老人又赞颂地说:“学士才思敏捷,真不多见。”洪迈非常得意,骄矜之色溢于言表,夸口说:“苏东坡大学士也不过写得这么快吧!”老人先是点头表示同意,接着不无惋惜地叹气说:“是啊,苏东坡学士敏捷也不过如此,只是他没用翻检书册罢了。”洪迈羞愧得脸红,自知失言。他以此为鉴戒,在向客人说起这件事,形容当时的心情时说:“人不可以自我夸耀,当时假如有地缝的话,我也会钻进去了。”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3

  扁鹊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由于他医术高超,被世人公认为“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由于他医术精湛,所以与君主们有过一些交往,下面讲几个关于他与君主们的小典故。

  扁鹊拜见秦武王,武王把自己的病情告诉给扁鹊,请求扁鹊予以治疗。 秦武王的*臣说:“大王的病在耳朵和眼睛之间,即使治疗也未必能治好。如果处理不当,还可能把耳朵搞聋,把眼睛搞瞎。” 秦武王把*臣的话告诉了扁鹊。扁鹊听了,大发脾气,把针石丢在地上,气愤地说:“君王既然跟懂得医理的人商量治病,却又听不懂医理的人胡言乱语,这怎么能治好您的病呢?如果用这种法则来管理秦国的政事,那么您只要在一次重大的举动上迟疑不决,秦国很快就会灭亡啊!”

  扁鹊弟兄三人均为当时名医,尤以扁鹊最负盛誉。某日扁鹊为魏王针灸,魏王问扁鹊:“你们兄弟三人到底哪一位医术最高?”扁鹊不假思索道:“长兄最高,我最差。”魏王诧异。扁鹊道:“我长兄治病于病发之前,一般人不知他是在为人铲除病源、防患于未然,所以他医术虽高,名气却不易传开;而我是治疗于病情发作和严重之后,人们能看到我为患者把脉开方、敷药刺穴、割肉疗伤,我也确实让不少病家化险为夷,大家就以为我的医术比长兄高明。”

  通过这两则小典故,我们了解了扁鹊谦虚谨慎和正直高尚的人品,他不愧为古代和当今从医之人的榜样!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4

  牛顿其实是胡克的晚辈。早在1662年,胡克已成为英国王家学会的实验主管,而此时牛顿还是剑桥大学的学生。1969年,牛顿当上剑桥的教授,开始讲授他的光学研究。1672年,牛顿被选为王家学会会员,作为见面礼,他给学会寄去一篇论文,提出光是由粒子组成的,但是遭到了胡克的猛烈抨击。(胡克认为光是一种波),牛顿无法忍受,威胁要退出学会。在学会**劝说下,牛顿才留了下来。

  但是在1675年,牛顿发表的另一篇光学论文招来了胡克更猛烈的抨击。胡克认为,牛顿论文中的大部分内容是从他在1665年发表的《显微图谱》一书中的有关论述中搬来的,只是做了某些发挥。两人进行了一番貌似彬彬有礼其实暗藏讥讽的通信。

  牛顿在1676年2月5日致胡克的信中写道: “笛卡儿 (的光学研究)迈出了很好的一步。你在一些方面又增添了许多,特别是对薄板颜色进行了哲学考虑。如果我看得更远一点的话,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后面这句话被认为是牛顿的谦虚,后来被许多人当成座右铭,但是如果我们知道牛顿其实看重实验和数学计算而蔑视胡克的哲学思考,并且胡克身材不高、驼背得很厉害的话,就可以明白牛顿的这句话并不是在恭维胡克。

  多少年过去了,不知内情的人都把牛顿奚落胡克的这句话,当作了谦虚,人们把牛顿热爱科学的故事用作教育的材料,却忽视了这句名言真正的来龙去脉,只能说是一个被人为误传的美丽。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5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位声誉显赫的物理学家,深受人们的敬仰。在纽约河滨教堂所设的世界最伟大的学者的塑像中,爱因斯坦是惟一活着的人。但他并没有被荣誉冲昏头脑,始终保持着谦逊的品质。

  他对别人把他当成偶像感到无法理解,对报刊上的宣传和赞扬十分厌烦,非凡是那些记者、画师、雕塑师来找他拍照、画像、塑像,更使他难以忍受,他说他简直成了这些行业的模特儿了。

  爱因斯坦从不认为自己是一个超人。他熟悉到,自己所走的道路是前人走过的道路的延伸,科学的新时代是在前人基础上开辟的,因此他总是抱着敬仰和感激的心情赞赏前人的贡献。

  他知道,在科学的道路上有许许多多人在共同奋斗,各人有各人的工作,各人有各人的贡献,因此他对同行的工作非常尊重。就是对自己的下属和学生,爱因斯坦也没有任何傲慢的表现,凡是和他接触过的人,无不为他的和蔼可亲和*等待人而感动。

  他还总结了这样一个成功公式:a=x+y+z,其中a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他认为自己不是什么天才,只是一个真理的忠实而勤勉的追求者。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3)

——*名人热爱国家的小故事 (菁华5篇)

  《戚继光》——血战歼倭,勋垂闽浙

  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字元敬,号南塘,晚号孟诸,祖籍安徽定远,生于山东济宁。出身将门。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17岁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三十四年(1555年)调浙江都司佥事,次年升参将,镇守宁波、绍兴、台州3府。9月,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三十八年(1559年)台州倭乱频繁,百姓深受其害。数千名倭寇包围桃渚千户所,戚继光从宁波率兵连夜驰援台州,解桃渚之围,歼入侵海门倭寇。

  接着,亲去金华、义乌等地招募精壮农民和矿工3000余人,以岳家军为榜样进行编练,终成闻名天下的戚家军。戚继光针对南方的地形和倭寇作战特点,创造了长短兵器配合,因敌因地变换队形、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使用飞刀、飞枪、飞箭的火箭等,屡次打败倭寇。三十九年(1560年)春,改任台(州)、金(华)、严(州)参将,驻守台州。

  在沿海造烽堠,修城墙,训练守军。四十年(1561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戚继光率军出击,在宁海健跳(今属三门),临海花街、上峰岭、白水洋和太*(今温岭)新河、长沙等地,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亦称台州九战九捷。次年夏援闽,捣破倭寇在横屿的老巢,并乘胜破牛田、兴化的倭寇,连克60余营。四十二年(1565年)与俞大猷剿*广东倭寇,解除东南倭患。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因受排挤,于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调广东戍守。后遭诬陷,夺职回乡。戚继光对练兵、治械、阵图等都有创见,他的优秀军事理论着作《纪效新书》、《练兵实纪》、《止止堂集》,倍受兵家重视。

  《岳飞》——精忠报国

  岳飞,字鹏举,北宋崇宁二年二月十五日(公元一一零三年三月二十四日)生于相州汤阴县永和乡(今河南省汤阴县程岗村)。绍兴十年(1140年)夏,金人撕毁和约南侵,岳飞奋起抗战,大破金兵于蔡州、陈州、颍州,郑州、西京、蒿州、许州、孟州、卫州、怀州、郾城等地,并在顺昌、郾城大捷中粉碎了金“拐子马”、“铁浮图”不可战胜的神话,朱仙镇大捷,威振敌胆、金兀术叹呼“撼山易、撼岳家军难!”正当岳飞所向披摩,抗金取得节节胜利之际,宋高宗于绍兴十年七月十七日连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二十四日,秦桧为剪除和谈障碍,指使万俟莴上章诬篾一贯主战的岳飞“谋反”,收买王俊作假证,十月将岳飞父子和部将张宪关进杭州大理寺。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142年1月28日),赵构秦桧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将岳飞父子和张宪诬害,岳飞宁死不屈,临刑前挥笔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柳如是》——凛然香扇坠,千古节堪哀

  柳如是,女诗人,秦淮八艳之首,后嫁给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党领袖、文名颇着的大官僚钱谦益。她一生中历来最为人称道的不是她的美貌、不是她的才学。而是她的爱国忧民的情怀,反清复明的大志。

  对于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是封建社会里一般女性很少过问的事情,而柳如是则不然,以一个儿女之身,特别是以一个饱受人世炎凉的女流之辈,偏偏要以天下大事为己任,以扶持大明社稷为志向,真可谓感天地,泣鬼神。崇祯17初年清兵铁骑频频叩关,明军屡战屡败,面对局势危急,柳如是心急如焚,2月春寒料峭,柳如是与钱谦益同游京口,当年梁红玉协助韩世忠擂鼓击退金兵的情景如在眼前,柳如是欲效仿梁红玉而不能,不禁恨恨不已。

  在清兵铁骑南下之际,柳如是极力劝说夫君钱谦益以死殉国。请钱谦益在刀、绳、水三种死法中选一种,钱临阵畏怯,柳如是愤而跳水,被人救起。后来,钱谦益在柳如是的影响之下,也开始暗中从事反清复明活动,接触反明志士,联络反明队伍,柳如是曾以七锭金子赠反清志士黄宗羲,以大量金银首饰赠与反清军队。后终于下定了决心,于是向朝廷托病辞官,很快便获得了应允,脱下官袍,再度回乡。

  宁静的生活又过了十余年,钱谦益八十三岁那年病殁于杭州。丈夫死后,四十七岁的柳如是受到钱氏家族的排斥。为了家产之事,族人与她纠缠不休。丈夫去了,柳如是失去了依靠,也失去了生活的希望,就在当年,她用三尺白绫,结束了自己风风雨雨的一生,追随钱谦益于九泉之下。一代奇女,香消玉殒。

  尽管柳如是的反清复明活动最后以失败告终,但是她的爱国情怀却使后来者感动,作为当时的地位卑下的女性女性,柳如是用自己的一生,无声的反驳了“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对后世影响深远。

  《崇祯皇帝》——鸡鸣而起,夜分不寐,焦劳成疾

  朱由检明朝第十六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于天启二年年被册封为信王。1627年—1644年在位,年号崇祯。

  崇祯是一个勤政的皇帝,据史*载,他二十多岁头发已白,眼长鱼尾纹,可以说是宵衣旰食,夕惕朝乾。史志称其“鸡鸣而起,夜分不寐,往往焦劳成疾,宫中从无宴乐之事”。

  崇祯执政时期,对于后金,群臣分为主战、主和两派。崇祯在用人方面,起用了主战派袁崇焕。文官集团使得军中之将只重出身门第,几次大规模对后金的军事活动均遭惨败,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力量,最终无力镇压农民军起义,间接加速了明朝灭亡。

  曾经强盛的明帝国已经风雨飘摇,两党分庭对抗,却难寻能用之人,也确实难寻可用之人。崇祯即位之初在文官集团的帮助下诛灭魏忠贤阉党,却间接推动了文官集团的权利膨胀。

  崇祯与臣子的关系或可说是历史上最为尴尬诡异的时期——相互仇视,相互依存、相互利用。崇祯在位的十七年,除了镇压农民军以及抵抗后金外,将更多的心力用于削弱文官集团的势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只是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虎视眈眈,明朝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林则徐禁烟

  清朝的后期,西方的英、法、美等国的殖民主义者和投机商人,纷纷向我国走私毒品*。他们的目的,一是用*换取白银,掠夺我国的财富;二是用毒品残害*人的身体,便于他们侵略。当时,很多正直的官员看透了英国人的险恶目的,坚决主张查禁*。

  林则徐的态度最坚决。他说:再不禁烟,我国就不会有白银当军饷,就不会有强壮的士兵抵抗侵略了。为了国家的尊严,必须禁烟。皇帝就让他去广州查禁*。

  林则徐到了广州,命令外国商人把全部*缴出来并保证不再私运*到*来,否则给予严惩。有些外国商人照办了,可英国商人不肯缴,英国*的代表义律还策划阴谋,企图顽抗。林则徐当机立断,坚决行使*,中断与英方的贸易并不再供应食物和水。英国人没办法,只好缴出了*。

  1839年6月3日这一天,林则徐亲自到虎门海滩,主持销毁害人的毒品*。他以无比的勇气和决心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是一位伟大的*。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4)

——名人创业小故事 (菁华5篇)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动乱,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方英尺。

  70年代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胜利,是成功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版图再进行一系列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一个*惯。

  在港台亿万富翁中,霍英东知名度可以说是最高。这不仅因为他个人资产大约有130亿港元,在1993年又当选为全国*副*!然而,霍英东出身,也许要算亿万富翁中最苦一个!

  霍英东父母靠着一只小驳船,在香港做驳运生意,也就是从无法靠岸大货轮上,将货卸上自己驳船,再运到岸边码头。霍英东7岁那年,在一次风灾中,他父亲因为翻船被淹死了。

  仅仅过了50多天,霍家小船又一次翻在大海里,两个哥哥葬身鱼腹,连尸体都没有找回来!母亲死命抱住一块船板,侥幸被过路渔船救下一条命。当时霍英东因为在海边找野蚝,不在船上,才躲过了这场灾难。

  霍英东找到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旧式渡轮上当加煤工。可是他身体实在太单薄了,顾得上铲煤就顾不上开炉门,刚上岗就被辞退了。那几年中,霍英东简直像俗话说“倒霉人喝水都牙痛”。不过,早年艰辛和挫折,并没有打垮霍英东,他在不断失败中,取得了经验,积蓄起力量,等待着机会,他坚信自己总有崛起一天!

  赚到第一笔大钱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霍英东终于以敏锐眼光,捕捉到了一个发财机会。日本侵略军投降后,留下了很多机器设备,价钱很便宜,但稍加修理就可以用,也可以卖出不错价格。霍英东很想做这种生意,于是他成了个读报迷,专门注意报纸上拍卖日军剩余物资消息,及时赶到现场,以内行目光挑选出那些有价值,大批买进,迅速修好后卖出。

  由于缺少资金,他难以放手大干。有一次,他看准一批机器,并且在竞买中以1.8万港元中标。有一个工厂老板也看中了这批货,愿意出4万港元从他手中买下,霍英东净赚了2.2万港元,这是他在那几年中赚到最。大一笔钱了,为他积累了最初资本。

  香港“土地爷”

  抗美援朝战争结束后,霍英东就预料到,香港航运事业繁荣,必然会带来金融贸易发展,而这又将促进商业及住宅楼开发。于是他抢先把经营重点转向了房地产开发。1954年12月,霍英东拿出自己120万港元,另向银行贷款160万港元,在香港铜锣湾买下了他第一幢大厦,并创办了“立信建筑置业有限公司”。开始,他也和别人一样,自己花钱买旧楼,拆了后建成新楼逐层出售。这样当然可以稳妥地赚钱,可是由于资金少,发展就比较慢。

  一个偶然事件,令霍英东得到了启发,他决定以采取房产预售方法,利用想购房者定金来盖新房!这一创举使霍英东房地产生意顿时大大兴隆起来,一举打破了香港房地产生意最高纪录。当别建筑商也学着实行这个办法时,霍英东已经赚到了巨大财富。他当上了香港房地产建筑商会会长,会内有会员300名,拥有香港70%建筑生意。所以有人把霍英东称为香港“土地爷”!

  李嘉诚童年过着艰苦生活。14岁那年(1940年),正逢*战乱,他随父母走难,逃往香港,投靠家境富裕舅父庄静庵,可惜不久父亲因病去世。

  身为长子李嘉诚,为了养家糊口及不依赖别人,决定辍学,先在一家钟表公司打工,之后又到一塑胶厂当推销员。由于勤奋上进,业绩彪炳,只两年时间便被老板赏识,升为总经理,那时,他只有18岁。

  1950年夏天,李嘉诚立志创业,向亲友借了5万港元,加上自己全部积蓄7000元,在筲箕湾租了厂房,正式创办“长江塑胶厂”。

  不过,李嘉诚预料塑胶花生意不会永远看好,他更相信物极必反。于是急流勇退,转投生产塑胶玩具。果然,两年后塑胶花产品严重滞销,而“长江”却已在国际玩具市场大显身手,年产出口额达1000万美元,为香港塑胶玩具出口业之冠。

  1965年2月,香港发生了严重银行信用危机,人心惶惶,投资者及市民纷纷抛售房产,离港远走。香港房地产价格暴跌,地产公司纷纷倒闭。1967年,香港更发生反英动乱,进一步使房地产市场陷于死寂。

  不过,李嘉诚却看好香港工商业前景,认为香港这个商机十足殖民地,不会久乱。他反行其道,在人们贱价抛售房产时候,却大量购入地皮和旧楼。不出3年,风暴*息,香港社会恢复正常,经济复苏,大批当年离港商家纷纷回流,房产价格随即暴涨。李嘉诚趁机将廉价收购来房产,高价抛售获利,并转购具有发展潜力楼宇及地皮。70年代初,他已拥有楼宇面积共630万*方英尺。

  70年代香港,4大资本最雄厚英资洋行怡和、太古、汇丰及和记,在许多大失业生意中,威力只手遮天。李嘉诚决定运用长江实业雄厚资金,收购香港某些具有实力上市公司,第一个目标便直指怡和集团主要旗舰“九龙仓”。

  1978年,李嘉诚又再以出其不意战术,收购另一个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成为该公司董事局*。不过,最令李嘉诚难忘胜利,是成功控制了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

  李嘉诚长江实业,以6.93亿港元资产,控制了价值超过50亿港元老牌英资财团和记黄埔,实为“小蛇吞大象”奇迹;而李嘉诚更因此成为入主英资财团首位华人。

  80年代以后,李嘉诚版图再进行一系列扩张。除了房地产外,还经营航运服务、电力供应、货柜码头以及零售等,形成一个坚不可摧,在香港举足轻重大型综合性财团。

  1990年后,李嘉诚开始在英国发展电讯业,组建了Orange电讯公司,并在英国上市,总投资84亿港元。到2000年4月,他把持有Orange四成多股份出售给德国电讯集团,作价1130亿港元,创下香港有史以来获利最高交易记录。Orange是于1996年在英国上市,换言之,李嘉诚用了短短3年时间,便获利逾千亿港元,使他资产暴升一倍。

  进入2000年,李嘉诚更以个人资产126亿美元(即983亿港元),两度登上世界10大富豪排行榜,也是第一位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华人。李嘉诚并多次荣获世界各地颁发杰出企业家,还5度获得国际级着名大学颁授荣誉博士学位。

  经过20多年“开疆辟土”,李嘉诚已拥有4间蓝筹股公司,市值高达7810亿港元,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香港电灯及长江基建,占恒生指数两成比重。集团旗下员工超过3.1万名,是香港第4大雇主。1999年集团盈利高达1173亿港元。

  李嘉诚晚上睡觉前一定要看半小时新书,了解前沿思想理论和科学技术,据他自己称,除了小说,文、史、哲、科技、经济方面书他都读。这其实是他几十年保持下来一个*惯。

  1977年,我第一次参与了美国Junior Achievement(JA)组织“高中学生创业尝试”课程。学生将在商业志愿者指导下创办一个学生公司,发售股票,召开股东会,竞选管理者,生产和销售产品,财务登记,开展评估,清算公司。通过学*和实践,来学*商业运行方式,了解市场经济体系结构和它所带来效益。

  参加这个课程,将由学生担任员工并推选一个总裁,由总裁来设定公司名称、产品推出,以及目标客户。当年,我被推选为主管市场副总裁,负责销售。

  当时每个周末,工厂里都集中了很多学生在做雕花。在负责推广过程中,我建议让学生家长来购买,虽然他们其实并不需要。最后,公司虽然有盈利,但是这些产品几乎是在内部消化了。  有了这次切身参与,15岁我忽然意识到,真正好产品,其实不是求人去买,而是必须要有市场需求,真正好产品是有人来拉住你手,来恳求你,而我们企业不但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还要央求亲属给面子购买,显然不能算是一次成功尝试。不过,这已经充分奠定了下一次成功基础。

  1979年年中,我已经对建立公司整个程序了如指掌,我第一次像模像样地撰写了公司财务报告,不但包括《收入报告》(statement of earning)、《资产负债表》(balance sheet)、还有《清算报告》(liquidation report),我第一次知道了公司运转需要现金流顺畅,我们知道批发商对于付账有着非常严格要求,他们需要30天才给我们结账。我也第一次知道,当我们把商品销售到田纳西州以外公司时,田纳西州税率是不适用。在写财务报告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每个股东得到64.90美元回报,这个结果创造了我们高中有史以来最高回报率公司。让我更自豪是这个公司经过评比,得到了1978年全美Junior Achievement第一名,成为了那一年“Company of the Year”(年度最杰出公司)。

  这次小小成功带给我不仅仅是金钱收获,而且是收获一种“我可以成功”信念。

  王永庆早年因家贫读不起书,只好去做买卖。16岁王永庆从老家来到嘉义开一家米店。那时,小小嘉义已有米店*30家,竞争非常激烈。当时仅有200元资金王永庆,只能在一条偏僻巷子里承租一个很小铺面。他米店开办最晚,规模最小,更谈不上知名度了,没有任何优势。在新开张那段日子里,生意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刚开始,王永庆曾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一天下来,人不仅累得够呛,效果也不太好。谁会去买一个小商贩上门推销米呢?可怎样才能打开销路呢?王永庆决定从每一粒米上打开突破口。那时候台湾,农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由于稻谷收割与加工技术落后,很多小石子之类杂物很容易掺杂在米里。人们在做饭之前,都要淘好几次米,很不方便。但大家都已见怪不怪,*以为常。

  王永庆却从这司空见惯中找到了切入点。他和两个弟弟一齐动手,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秕糠、砂石之类杂物捡出来,然后再卖。一时间,小镇上主妇们都说,王永庆卖米质量好,省去了淘米麻烦。这样,一传十,十传百,米店生意日渐红火起来。

  王永庆并没有就此满足。他还要在米上下大功夫。那时候,顾客都是上门买米,自己运送回家。这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一些上了年纪人,就是一个大大不便了。而年轻人又无暇顾及家务,买米顾客以老年人居多。王永庆注意到这一细节,于是主动送米上门。这一方便顾客服务措施同样大受欢迎。当时还没有“送货上门”一说,增加这一服务项目等于是一项创举。

  王永庆送米,并非送到顾客家门口了事,还要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陈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把米缸擦干净,再把新米倒进去,然后将旧米放回上层,这样,陈米就不至于因存放过久而变质。王永庆这一精细服务令顾客深受感动,赢得了很多顾客。

  如果给新顾客送米,王永庆就细心记下这户人家米缸容量,并且问明家里有多少人吃饭,几个大人、几个小孩,每人饭量如何,据此估计该户人家下次买米大概时间,记在本子上。到时候,不等顾客上门,他就主动将相应数量米送到客户家里。

  王永庆精细、务实服务,使嘉义人都知道在米市马路尽头巷子里,有一个卖好米并送货上门王永庆。有了知名度后,王永庆生意更加红火起来。这样,经过一年多资金积累和客户积累,王永庆便自己办了个碾米厂,在最繁华热闹临街处租了一处比原来大好几倍房子,临街做铺面,里间做碾米厂。

  就这样,王永庆从小小米店生意开始了他后来问鼎台湾首富事业。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5)

——名人尊师的小故事有哪些 (菁华5篇)

  1903年,居里夫人发现了一种新的物质——镭。这一发现,震惊了全世界。居里夫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从而,她享有盛誉,博得了人们的敬仰。可她对她过去的老师仍然十分尊敬。

  居里夫人的法语老师最大的愿望是重游她的出生地——法国北部的第厄普。可是,她付不起由波兰到法国的一大笔旅费,回乡的希望总是那么渺茫。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年5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人忽然从*台上跑下来,穿过捧着鲜花的人群,来到一位坐在轮椅上的老年妇女面前,深情地亲吻了她的双颊,亲自推着她走上了*台。这位老年妇女就是居里夫人小时候的老师。在场的人都被这动人的情景所感动,热烈地鼓掌,老人也流下了热泪。

  居里夫人就是这样,当她成为一个伟大的科学家之后,仍旧没有忘记曾经传授给她知识的老师。

  那年正月新春,我不满六周岁,便到邻*的乡村小学去读书。

  这个小学设在一座庙内,只有一位老师,教四个年级。当时学生少,四个年级才一个班。老师姓田,十七岁就开始教书了。他口才、文笔都很好。

  开学头一天,我们排队进入教室。田老师先给二年级和四年级同学上课,叫三年级学兄把着一年级学弟的手描红。描红纸上是一首小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田老师给一年级上课了。他先把这首诗念一遍,又连起来讲一遍,然后,编出一段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起来。我还记得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

  一个小孩子,牵着妈妈的衣襟儿去姥姥家,一口气走了二三里地。路过一个小村子,只有四五户人家,正在做午饭,家家冒炊烟。娘儿俩走累了,看见路边有六七座亭子,就走进一座亭子里去歇歇脚。亭子外边,花开得很茂盛,小孩子伸出小手指念叨着:"……八枝,九枝,十枝。"他越看越喜欢,想折下一枝来。妈妈拦住了他,说:"你折一枝,他折一枝,后边歇脚的人就看不到花儿了。"后来,这儿的花越开越多,数也数不过来,变成了一座大花园。

  我听得入了迷,恍如身临其境。田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我却仍在发呆,直到三年级的大学兄捅了我一下,我才惊醒。

  那时候的语文叫国语。田老师每讲一课,都要编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我在田老师那里学*四年。听了上千个故事,有如春雨点点,滋润着我。

  有一年我回家乡去,在村边遇到了老师,他拄着拐杖正在散步。我仍然像四十年前的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谢老师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知识的种子。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老师的教诲之恩,我终生难忘!

  汉明帝刘庄,东汉第二位皇帝。明帝在位期间,吏治非常清明,境内安定团结。

  博士桓荣是汉明帝做太子时的老师,而明帝对老师一向非常的尊敬,后来他继位作了皇帝“犹尊桓荣以师礼”。有一次,明帝到太常府去,在那里放了老师的桌椅,就请老师桓荣坐在东边的方位,又将文武百官都叫来,当场行师生之礼。桓荣生病,明帝就派人专程慰问,甚至亲自登门看望,每次探望老师,明帝都是一进街口便下车步行前往,以表尊敬。桓荣去1

  世时,明帝还换了衣服,亲自临丧送葬,并将其子女作了妥善安排。明帝能放下自己九尊之躯的至高身份来恭敬老师,可见他的用心与风范,值得大家学*。

  张良,秦末汉初时期杰出的军事家,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三杰“(张良、韩信、萧何)之一。

  张良年轻时,曾计划要刺杀暴君秦始皇,失败后,为躲避官府通缉,潜藏在下邳。有一天,张良闲游到一座桥上,遇见一位穿褐衣的老翁。那老翁见张良走*,便故意将鞋坠落桥下,让张良下桥去捡。张良很不高兴。等张良把鞋捡上来交给老翁时,老翁又让他帮着把鞋穿上。于是,张良跪着帮老翁穿上了鞋。老翁没客气,笑眯眯地离开了。临走时留下了一句话:“小子可教矣!5天后黎明时分在这里等我。”张良按老翁的指示,5天后天刚亮,他就来到桥上,不料老翁早呆在那里,见了张良便怒斥道:“跟老人约会迟到,岂有此理。过5天再早些见我。”说完就离去了。又过5天后,鸡刚打鸣,张良便匆匆地赶到了桥上,可是不知怎么的,他还是比老翁来得晚。

  老翁这回更不高兴了,只是重复了一遍上回说的,就拂袖而去了。这下张良可点急了,又过了5天,他索性觉也不睡了,在午夜之前便来到桥上等着。一会儿老翁来了,见着他便点头称是。从袖中拿出一本书,很神秘地说:“你读了这本王者之书,就可以做帝王的先生了。10年之后,兵事将起。再过13年,你到济北,可以与我重逢,谷城山下的那块黄石,便是我的化身。”说完飘扬而去。

  天一亮,张良打开书一看,原来是太公望兵法书。张良特别高兴。后来,张良认真研读黄石老翁授给的那部兵法书,真的当上了汉高祖刘邦的高级参谋,帮助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全*,开创了历有名的大汉王朝。

  华罗庚,世界的数学家,*现代数学之父。在他成名之后,不止一次说过:“我能取得一些成就,全靠我的教师栽培”。1949年,华罗庚从国外回来,马上赶回故乡江苏金坛县,看望发现他数学才能的第一个“伯乐”:王维克老师。他在金坛作数学报告时,特地把王老师请上*台就座,进会场时让老师走在前面,就座时只肯坐在老师的下首。

  由于青年时代受到过“伯乐”知遇之恩,华罗庚对于人才的培养格外重视,他发现和培养陈景润的故事更是数学界的一段佳话。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6)

——名人读书的小故事 (菁华5篇)

  余秋雨是著名的文化学者,他的《文化苦旅》和《*文脉》丛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书中对*文化深刻的反思和认识,让很多人追捧。可你们知道吗,这与余秋雨先生的幼年读书时光有密切的关系。

  余秋雨的童年是在余姚县桥头镇度过的,乡村的生活简单、清贫而又快乐。从上海来的母亲几乎是村里唯一的文化人,在村子里开办了一个免费的识字班。儿时的余秋雨跟在母亲身边玩,竟然也认识了不少字。

  4岁那年,余秋雨背上书包走进了乡村的小学。小学有一个图书馆,有几十本童话和民间故事,十分诱人。但是几十本书怎么能够满足得了几百名学生呢?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写100个毛笔小楷字才可借得一本书。余秋雨的毛笔字,就是在那时打下的根基。他在回忆那段日子时,曾说:“我正是用晨昏的笔墨,换取了享受《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伊索寓言》的权利。直到今天,我读任何一本书都非常恭敬,那是从小养成的*惯。”

  在余秋雨11岁的时候,为了能够让他有更好的前途,他们全家借住到上海市区。余秋雨在上海报考了中学。

  中学的图书馆不小,但是每天借书都要排长队,而且想借的书十次有九次都被借出去了。后来,余秋雨到处打听,终于知道有一个叫“上海青年宫图书馆”的地方借书比较方便,就立即去申办了一张借书证。青年宫在江西中路200号,快到外滩了。当时正值困难时期,人们每天都吃不饱。余秋雨在晚饭后要步行一个多小时才能够到达青年宫,走到一半就饿了。当他走到图书馆时,离人家关门已经不到一个小时了。从青年宫图书馆把书借出来也不容易,所以余秋雨只能够在那里看。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等找到书,就只剩下半个多小时了,能读几页?但就为了这几页,一个十三四岁的男孩子,每天忍着饥饿走一个多小时,看完再走一个多小时回家。这种如饥似渴的阅读精神怎能不让人为之感动?

  正是少年时那段艰辛的阅读时光,为他今后的文化之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余秋雨的《长者》一文中,我们还看到了余秋雨在年轻时发愤读书的情景。1975年世事纷扰,29岁的余秋雨因肝炎回乡下养病,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被安排到了奉化山间的一个*的图书室,专心阅读了当时很难找到的《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四史》《四部丛刊》等书。这简直是上天的一个有意的成全,也使得余秋雨好像金庸笔下的人物,仅有高人指点还不够,还让他在某山某洞中获得某种“武功秘笈”。这次阅读对余秋雨无疑是重要的,因为这正好和他在上海戏剧学院的老师张可的指导互为补充,形成双翼:张可指导他接触西方文化,这次他却走进了浩瀚的*历史。

  关于读书的方法,余秋雨有一个著名的“畏友”论:“应该着力寻找高于自己的‘畏友,使阅读成为一种既亲切又需花费不少脑力的进取性活动。尽量减少与自己已有水*基本相同的阅读层面,乐于接受好书对自己的塑造。我们的书架里可能有各种不同等级的书,适于选作精读对象的,不应是那些我们可以俯视、*视的书,而应该是我们需要仰视的书。”

  车胤是晋代的名臣,以博学闻名。他从小勤奋好学,但家里特别穷困,有时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这样一到晚上,车胤就不能读书,为此,他非常苦恼。

  一个夏夜,车胤无聊地坐在屋外纳凉。这时,在草丛里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引起了他的注意,那些小虫子身上一闪一闪的亮光多像灯光呀!他赶紧找来一个用白纱制成的小口袋,一口气捉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口袋里。这么多虫子发出的光聚在一起,不就是一盏小小的灯吗?车胤拿着这盏“灯”,高兴地进屋读书去了。就这样,车胤经历长年累月的苦读,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感悟】

  晋朝一代名臣车胤,小时候家里的条件并不好,甚至连点灯的油都买不起,但他为了读书学*,并不气馁,用装了几十只萤火虫的“灯”勤奋读书,最后终于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古人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尚且好学不厌,现在党和*为我们提供一个如此良好的学*环境,对于青少年来说,就更应该努力学*,奋发向上,不要浪费了求知求学的好时光。

  他的成功,与他从小就有刻苦自学的*惯是分不开的。11岁时,他就读完了一套通俗科学读物,并对科学开始发生兴趣。12岁时,他又自学了欧几里得几何。此外,与现代的孩子们相比,他特别重视哲学的阅读,13岁时就开始自学康德的哲学了。他还根据自身的特点、志向与兴趣,把精力集中在物理学的学*上。结果他在物理学方面果然取得了重大的成就。爱因斯坦在读书学*时不搞不必要的死记硬背,经常爱与同学在一起讨论,使他感受到互补的乐趣。

  名人读书故事4:顾炎武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个家喻户晓的名言,是由明末清初的爱国主义思想家、著名学者顾炎武最先提出的。顾炎武自幼勤学。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图省事,只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以为万事皆了了,我认为这是不足取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顾炎武勤奋治学,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限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温*不完,决不休息。

  读书的意义是广泛的,可以说,读书的意义跟书的种类一样,书有多少种,意义就有多少广。这里,笔者择其要简述之。读书与认识水*读书跟认识水*一点也分不开,要想有高的认识水*,就得读书。

  马克思经常有针对性地阅读。每逢书中他自认为重要和有参考价值的地方,都加以摘要,并做笔记。马克思的一生虽然颠沛流离,经济经常陷入困境,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依然克服各种困难,坚持读书和科研。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书的方法与众不同。他拿到一本书,不是翻开从头至尾地读,而是对着书思考一会,然后闭目静思。他猜想书的谋篇布局,斟酌完毕再打开书,如果作者的思路与自己猜想的一致,他就不再读了。华罗庚这种猜读法不仅节省了读书时间,而已培养了自己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不至于使自己沦为书的奴隶。

  相声语言大师侯宝林只上过三年小学,由于他勤奋好学,使他的艺术水*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成为有名的语言专家。有一次,他为了买到自己想买的一部明代笑话书《谑浪》,跑遍了北京城所有的旧书摊也未能如愿。后来,他得知北京图书馆有这部书,就决定把书抄回来。适值冬日,他顶着狂风,冒着大雪,一连十八天都跑到图书馆里去抄书,一部十多万字的书,终于被他抄录到手。

  数学家张广厚有一次看到了一篇关于亏值的论文,觉得对自己的研究工作有用处,就一遍又一遍地反复阅读。这篇论文共20多页,他反反复复地念了半年多。因为经常的反复翻摸,洁白的书页上,留下一条明显的黑印。他的妻子对他开玩笑说,这哪叫念书啊,简直是吃书。

  世界文豪高尔基对书感情独深,爱书如命。有一次,他的房间失火了,他首先抱起的是书籍,其它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考虑。为了抢救书籍,他险些被烧死。他说:“书籍一面启示着我的智慧和心灵,一面帮助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鲁迅先生从小认真学*。少年时,在江南水师学堂读书,第一学期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立即拿到南京鼓楼街头卖掉,然后买了几本书,又买了一串红辣椒。每当晚上寒冷时,夜读难耐,他便摘下一颗辣椒,放在嘴里嚼着,直辣得额头冒汗。他就用这种办法驱寒坚持读书。由于苦读书,后来终于成为我国著名的文学家

  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1、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2、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3、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人,真了不起!”

  4、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5、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6、张曜拜妻为师

  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武官叫张曜,因苦战有功,被提拔为河南布政使。他自幼失学,没有文化,常受朝臣歧视,御使刘毓楠说他“目不识丁”,因此改任他为总兵。张曜从此立志要好好读书,使自己能文能武。张曜想到自己的妻子很有文化,回到家要求妻子教他念书。妻子说:要教是可以的,不过要有一个条件,就是要行拜师之礼,恭恭敬敬地学。张曜满口应承,马上穿起朝服,让妻子坐在孔子牌位前,对她行三拜九叩之礼。从此以后,凡公余时间,都由妻子教他读经史。每当妻子一摆老师的架子,他就躬身肃立听训,不敢稍有不敬。与此同时,他还请人刻了一方“目不识丁”的印章,经常佩在身上自警。几年之后,张曜终于成为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他在山东做巡抚时,又有人参他“目不识丁”。他就上书请皇上面试。面试成绩使皇上和许多大臣都大为惊奇。张曜在山东任上,筑河堤,修道路,开厂局,精制造,做了不少利国利民之事。因为他勤奋好学,死后皇帝谥他为“勤果”。

  7、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

  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7)

——名人诚信的小故事 (菁华5篇)

  门德尔松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

  一次,英国的维多利亚女王在白金汉宫为正在英国访问的门德尔松举行盛大的招待会,欢迎这位著名的作曲家的到来。当门德尔松演奏完署有自己名字的《伊塔尔兹》这支曲子时,女王倍加赞赏,说:“单凭这一支曲子,就可证明你是天才。”

  门德尔松并没有喜形于色,而是安详地对女王说:“不,那是我妹妹的作品。”

  原来她妹妹芬妮亚也是个极有音乐造诣的作曲家,她写了这首曲子,几位兄弟不赞成署女人之名,一致商定用门德尔松的名字发表。尽管门德尔松誉满国内外,艺术才华出类拔萃,但他并不相夺人之美,贪他人之功为已有,表现出较高的素质和修养。

  据《玉泉子》一*载,吕元膺任东都留守时,有位处士常陪他下棋。有一次,两人正对局,突然来了公文,吕元膺只好离开棋盘到公案前去批阅公文,那位棋友趁机偷偷挪动了一个棋子,最后胜了吕元膺。其实吕元膺已经看出他挪动棋子了,只是没有说破。第二天,吕元膺就请那位棋友到别处去谋生。别人都不知道辞退他的原因,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被辞退。临走时,吕元膺还赠送了钱物。

  吕元膺之所以要辞退这位棋友,是由于他从这位棋友挪动一个棋子、搞了一个奷诈的小动作中发现了他的不诚信。诚信者,真诚守信之谓也。诚信,是人生的无形资产,是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无信不立”,不诚信的人,不可能做好人,也难处世。与没有诚信的人交往,是十分危险可怕的。

  挪动一个棋子,看起来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似乎不值得认真。但小事不小,小中可以见大。诚信,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可贵的善良;而不诚信,却是一种恶德,世间的无数不幸和灾祸的根源,无不是由恶德所滋生、引发的。小与大,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

  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强项令董宣执法的故事

  汉光武帝时,京都洛阳表面浮华,暗地里却问题成堆。聚居在城内的皇亲国戚、功臣显贵常常纵容自家的子弟和奴仆横行街市,无恶不作。朝廷接连换了几任洛阳令,还是控制不住局面。最后,光武帝刘秀百般无奈,决定任命年已69岁的董宣做洛阳令。董宣到任后,遇到的第一件棘手的难题,就是处理湖阳公主的家奴行凶**的案件。

  湖阳公主是光武帝刘秀的姐姐。这位公主仗着自己和皇帝的姐弟关系,圈养着一帮凶狠的家奴,在北京里作威作福,为非作歹,横行无忌。有一天,公主的家奴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在街上杀了人,董宣立即下令逮捕。可是,这个恶奴躲进湖阳公主的府第里不出来,地方官又不敢去禁地搜捕,董宣寝食不安。没有别的好办法,董宣就派人监视湖阳公主的住宅,下令只要那个**犯一出来,就设法抓住他。

  过了几天,湖阳公主以为新来的洛阳令只不过是故作姿态、虚张声势而已,于是公然带着恶奴出行。在大街上,派出去的小吏立即回来向董宣报告说,那个**犯陪乘公主的车马队伍,无法下手抓捕。董宣一听,立即带人赶到城内的夏门亭,拦住了公主的车马。湖阳公主坐在车上,看到这个拦路的白胡子老头如此无礼,便傲娇地问道:“你是什么人?敢带人拦住我的车驾?”董宣上前施礼,说:“我是洛阳县令董宣,请公主交出**犯!”

  那个恶奴在马队里看到形势不妙,就赶紧爬进公主的车子里,躲在公主的身后。湖阳公主一听董宣向她要人,仰起脸,满不在乎地说:“你有几个脑袋,敢拦住我的车马抓人?你的胆子也太大了吧!”

  可是,她万万没有料到,眼前这位洛阳令竟怒气冲天,双目圆睁,猛地从腰中拔出利剑向地下一划,厉声责问:“身为皇亲,为什么不守国法?”湖阳公主一下子被这凛然的气势镇住了,目瞪口呆,不知所措。这时,董宣又义正词严地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何况是你的一个家奴呢?我身为洛阳令,就要为洛阳的众百姓做主,决不允许任何罪犯逍遥法外!”董宣一声喝令,洛阳府的吏卒一拥而上,把那个作恶多端、杀害无辜的凶犯从公主车上拖了下来,就地砍了脑袋。

  湖阳公主感到自己蒙受了奇耻大辱,气得脸色发紫,浑身打战。丢了个奴仆,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这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她倒并不十分痛心,可是在这洛阳城的大街上丢了这么大的面子,怎么能咽下这口气!她顾不得和董宣争执,掉转车头,便直奔皇宫而去。

  湖阳公主一见到刘秀,又是哭,又是闹,非让刘秀杀了董宣替她出这口恶气不可。光武帝听了姐姐的一番哭诉,不禁怒形于色。他感到董宣如此蔑视公主,这不等于也没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吗!想到这里,便喝道:“快把那个董宣捉来,我要当着公主的面把他乱棍打死!”

  董宣被捉来带上殿后,他对光武帝叩头说:“请允许我先说一句话,然后再处死我吧!”光武帝十分恼怒,便说:“你死到临头了,还有什么话说?”董宣这时十分严肃地说:“托陛下的圣明,才使汉室再次出现中兴的喜人局面。没想到今天却听任皇亲的家奴滥杀无辜,残害百姓!有人想使汉室江山长治久安,严肃法纪,抑制豪强,却要落得个乱棍打死的下场。我真不明白,陛下口口声声说要用文教和法律来治理国家,现在陛下的亲族在京城纵奴**,陛下不加管教,反而将按律执法的臣下置于死地,这样的法律还有何用?陛下的江山还用什么办法治理?要我死容易,用不着棍棒捶打,我自寻一死就是了。”说着,便一头向旁边的殿柱上撞去,碰得满头满脸都是血。

  光武帝不是个糊涂的君主,董宣那一番理直气壮的忠言,以及刚直不阿、严格执法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他。他又惊又悔,赶紧令卫士把董宣扶住,给他包扎好伤口,然后说:“念你为国家着想,朕就不再治你的罪了。不过,你总得给公主一点面子,给她磕个头,赔个不是!”董宣理直气壮地说:“我没有错,也无礼可赔!因此,这个头不能磕!”光武帝只好向两个小太监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们把董宣搀扶到公主面前磕头谢罪。两个小太监照办。这时,年*七十的董宣用两只胳膊支撑着地,硬着脖子,怎么也不肯磕头认罪。两个小黄门使劲往下按他的脖子,却怎么也按不动。

  湖阳公主自知理亏,却仍耿耿于怀,不出这口气心里憋得慌,便又冷笑着说:“嘿嘿!文叔(光武帝的字)当老百姓的时候,常常在家里窝藏逃亡的罪犯,根本不把官府放在眼里。现在当了皇帝,怎么反而连个小小的洛阳令也管不住了呢?我真替你脸红!”光武帝回答得也真妙。他笑着说:“正因为我当了一国之君,才应该律己从严,严格执法,而不能像过去做*民时那样办事了。你说对不对?”

  光武帝转过脸又对董宣说:“你这个强项令,脖子可真够硬的,还不快点退下去!”光武帝从心里喜欢董宣那股子执法如山、宁折不弯的虎气、牛劲儿。为了对他嘉奖和鼓励,他专门派人给董宣送去了三十万赏钱。董宣把这一笔赏金全部分给了他手下的官吏和衙役。从此,“强项令”、“卧虎令”的威名传遍了全国,整个洛阳城的豪强、皇亲,没有一个不怯他的。

  经过治理,洛阳的社会规则得到好转。据史*载,当时洛阳有一句民谣说:“枹鼓不鸣董少*。”枹鼓是官衙前的警鼓,少*是董宣的字。意思是说,董宣做洛阳令,没有人敢违法胡来,也就没有人去官府门前击鼓鸣冤了。

  董宣又做了五年洛阳令,当他74岁的时候,因积劳成疾病逝,有许多大臣前来吊唁,只看见白布覆盖着遗体,连口像样的棺木也没有,妻子和儿子相对而哭,家中也只有几斗大麦和一辆破车。光武帝知道后感到非常伤心,说:“董宣如此廉洁,但直到他死了朕才知道。”因为董宣曾经当过二千石俸禄的官,所以赐予他有印纽但直到他死了朕才知道。”因为董宣曾经当过二千石俸禄的官,所以赐予他有印纽的绿色丝带,用葬大夫的礼仪把他埋葬了。

  商鞅立木取信

  商鞅任秦孝公之相,欲为新法。为了取信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招募百姓有能把此木搬到北门的,给予十金。百姓对这种做法感到奇怪,没有敢搬这块木头的。然后,商鞅又布告国人,能搬者给予五十金。有个大胆的人终于扛走了这块木头,商鞅马上就给了他五十金,以表明诚信不欺。这一立木取信的做法,终于使老百姓确信新法是可信的,从而使新法顺利地推行实施。


名人谦虚的小故事 (菁华5篇)(扩展8)

——谦虚的名人故事范文十份

  扁鹊是我国古代的名医,他家兄弟三人,都以从医为生。

  有一天,魏文王问扁鹊说:“你们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医术最好呢?”

  扁鹊回答说:“大哥最好,二哥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问:“既然你最差,那么为什么你最出名呢?”

  扁鹊回答说:“我大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已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哥治病是治于病情刚刚发作之时。一般人以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只在我们的村子里才小有名气。而我扁鹊治病,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看见的都是我在经脉上的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手术,所以他们以为我的医术最高明,因此名气传遍全国。”

  文王连连点头称道:“你说的好极了。”

  比尔·盖茨是美国首富, 沃伦·巴菲特是仅次于比尔·盖茨的美国超级富豪。但是,盖茨却是巴菲特的仰慕者,而非相反。

  巴菲特有“股神”之称,但是他选股票进行投资的决策很简单,不但长期不变,还广为人知,在这种情况下,却从来没有人在这一方面超越过他。

  这是一件耐人寻味的事情。

  巴菲特对于投资有三个不要:不要贪婪,不要跟风,不要投机。

  很简单,但是做起来如果没有惊人的意志力,完全做不到。

  贪婪是人的本性,跟风是人得天性,而投机简直是快速致富的不二法门。但是巴菲特把这些全都屏蔽掉了。

  对一个企业进行深入的了解,了解它的产品,它的经营策略,它的市场对象,它的管理人员的素质,它的股东的诉求,它的市场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解决方案,都是巴菲特要做的事。一条简单的规则背后,有无数基础工作需要去做。从这个角度来看,巴菲特的成功是不是那么的容易复制?比尔·盖茨仰慕巴菲特, 并不仅仅由于巴菲特在投资上具有极为精准的眼光。作为被美国**优待的超级富豪,2011年8月15日,巴菲特在《***》上发表了《停止宠爱超级富豪》一文,认为像他这样的符号享受特别减税优惠,而那些穷人和中产阶级却在阿富汗为过作战,是不公*的事。

  对于因为财富分配不公正而成为富豪的人,有多少人知道自己富起来的真正原因? 仅仅因为自己勤奋、聪明,就可以得到比别人多得多的财富?

  巴菲特关于财富的眼光, 和他创造财富的眼光一样精准。他不仅是比尔·盖茨的偶像, 也应该是其他很多人得偶像。

  当然,看一个人,不能看他说了什么,而要看他做了什么。和比尔·盖茨一起环游世界宣传慈善,巴菲特没有自己打自己的脸。

  可能会有人说, 巴菲特如果把自己宣传慈善的钱捐出来,难道不比他去宣传更有效果吗? 类似的问题李连杰也遇到过。这位出生于中国,成长于中国的功夫巨星,为了慈善创办了壹基金,面对问题的时候回答的是,慈善不是一个人就可以完成的,他是希望可以将慈善的理念更大范围的为人所知,这远比一个捐出自己所有的财富要重要。

  我自认为不如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我也相信比我有钱的人即使在中国都有很多,但是,我仍然建立起一支慈善基金。我认为的慈善理念就是,不是一个捐出的钱越多就代表他对慈善更为热心, 慈善只是回报这个社会的一个手段,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他人。

  在我建立慈善基金之前, 我也曾为慈善捐过不少钱,但是我觉得那些钱都不多。不是我不愿意多捐,是因为我觉得,相比起那些我不认识,我也从来不知道的需要帮助的人来说,我的亲朋好友,我的员工,他们才是最需要我的帮助的人。如果一个人对自己身边的人极为苛刻,在外界形象再好又有什么用,这种行为难道不就是传说中的花钱买名声吗?

  财富不应该是这样被使用的, 尤其是我所拥有的财富,是我和我的员工们一起创造的,我的员工们理应优先得到这批财富的一部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正是从榜样那里,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自己想拥有却还不完善或者不具备的东西。我的几乎所有的对于财富、道德、人生等等的认识,都是学*而来,再从榜样那里参照不足。

  如果说,巴菲特给盖茨树了一个榜样,所有值得我学*的人都为我树立了榜样。

  一个人最初的那些认识,基本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我感谢我的父母。我今天所做的,我觉得所有无愧于心的那些事,所有那些让我某一天也可以成为榜样的那些事,我是为了我的儿子而准备。

  当他有一天成长起来的时候,当他有一天比我更为杰出的时候,我希望,我无愧于我的儿子,我希望他能够说,他是以我为榜样而那么杰出。比尔·盖茨是这么做的,沃伦·巴菲特也是这么做的。如果说,连他们这些几乎从来没有招致恶评的超级富豪们都在这么做的时候,我有什么理由不这么做呢?如果有比他们更好的存在,我也会修正我的目标。但是在此之前,我的方向是如此明确,会指引着我一路向上。

  诺贝尔是19世纪末的瑞典杰出化学家,一生贡献极大,但十分谦虚。一位瑞典出版商要出一部瑞典名人集,来找诺贝尔。诺贝尔有礼貌地回绝了。他说:我喜欢订阅这本有价值、有趣味的书,但请您不要将我收入。我不知道我是否应当得到这种名望,不过我厌恶过分的词藻。诺贝尔的哥哥想编一部家族史,请他寄一份自传。诺贝尔写道:阿道尔弗雷德·诺贝尔他那可怜的生命,在呱呱坠地时,差点断送在一位仁慈的医生手里。

  主要的美德:保持指甲的干净,从不累及别人;主要的过错:终生不娶,脾气不佳,消化力差;仅有的一个希望:不要被人活埋;最大的罪恶:不敬财神;生*重要事:无。哥哥反复劝说,并提出代为整理。诺贝尔执意不从。

  他说:我不只是没有时间,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不能写什么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什么值得去写?诺贝尔一生不愿意宣扬自己。他惊人的业绩与他不*凡的谦虚分不开。

  明末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在起义前期能和官兵同甘共苦,身先士卒,礼贤下士,因而屡战屡胜。

  但随着起义队伍的壮大,功绩的显赫,他的骄傲情绪一天天滋长起来,贪图享受,拒听忠言,居然杀害了向他进谏的忠臣李岩,以致军心涣散,辉煌功业毁于一旦,落得个自身被害的结局。

  著名艺术家梅兰芳在一大戏院演出京剧《杀惜》,演到精彩处,场内喝彩声不绝。

  这时,从戏院里传来*静老人的喊声:“不好!不好!”梅兰芳循声看去是一位衣着朴素的老人。于是,戏一下场,就用专车把这位老先生接到住地,待如上宾。梅兰芳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吾师也。先生言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者见梅兰芳如此谦恭知礼,便认真指出:“惜姣上楼与下楼之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一听,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疏漏,纳头便拜,称谢不止。

  以后每在此地演出,必请老者观看并请其指正。梅兰芳的谦虚大度,不仅使自己的艺术造诣更进一步,也使自己的德行操守胜人一筹,受人敬崇。

  春秋时期,有一对罕见的要好朋友,一个叫管仲,一个叫鲍叔牙。这两人后来都成了著名的政治家。

  管仲生于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青年时,他的家境相当贫困。他做过商人,这在当时贵族阶层看来是非常低贱的。经商期间,管仲到过很多地方,接触过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见过很多世面,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经验。

  一天,管仲在街上碰上了年龄相仿的鲍叔牙,两个人攀谈起来,结果越谈越投机,越谈越觉得志趣相*,两人就相约结为朋友。

  管仲和鲍叔牙曾经合伙做买卖,管仲家里穷,出的钱没有鲍叔牙多,可是到分红利的时候,他却要多拿。鲍叔牙手下的人都很不高兴,骂管仲贪婪。鲍叔牙却解释说:“他哪里是贪这几个钱呢?他家里生活困难,是我自愿让给他的。”

  管仲曾经带兵打仗,进攻的时候他躲在后面,退却的时候他却跑在最前面。手下的士兵全都瞧不起他,不愿再跟他去打仗。鲍叔牙却替他解释说:“管仲家里有老母亲,他保护自己是为了侍奉母亲,并不真是怕死。”鲍叔牙替管仲辩护,极力掩盖管事的缺点,完全是爱惜管仲这个人才。

  管仲听到这些话,非常感动,叹口气说:“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牙啊!”

  鲍叔牙的大度,使他和管仲结成了生死之交,并成为千古美谈。

  左宗棠是晚清重臣,他喜欢下棋,而且棋艺高超,很少有对手。

  有一次他微服出巡,在街上看到一个老人在摆棋陈,招牌上写着:“天下第一棋手。”左宗棠觉得老人太高狂妄,立刻上前挑战,结果老人不堪一击,连连败北,左宗棠洋洋得意,命老人把那块“天下第一棋手”的招牌拆了,不要再丢人现眼。

  没想到,当左宗棠从新疆*乱回来时,居然又发现了那块牌子。他很不高兴,就又去和老人下棋,但是这次他竟然三战三败,被杀得落花流水。第二天再去,仍然惨遭败北,他很惊讶:老人为什么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棋艺进步得如此之快呢?他向老人请教。

  老人笑着说:“你虽然微服出巡,但我一看就知道你是左公,而且即将出征,所以我让你赢,好使你有信心立大功。如今你已凯旋,我就不必再客气了!”

  左宗棠叫后心悦诚服。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人叫孔圉,勤奋好学,而且很谦虚。他死了以后,卫国的国君为了表彰他,并让后人学*他的好学精神,就赐给他一个"文"的称号,所以,后来人们就尊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有个学生叫子贡,也是卫国人。他认为孔圉不像人们所说的那样,称他为"孔文子",似乎是有点评价过高了。他想来想去,觉得不能理解,就去向孔子请教。

  子贡说:"那个孔文子并没有什么了不起,凭什么要赐给他“文”的称号?"(美文摘抄)

  孔子回答说:"孔圉聪明好学,勇于向地位和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会感到丢脸,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所以要赐给他“文”的称号。"子贡听孔子这样一说,猛然省悟,顿时感到心悦诚服。

  美国的莱特兄弟是飞机的发明者,他们为世界的航天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是一对很善于思索、又刻苦钻研的兄弟,同时却是一对最不善于交际的难兄难弟。他们最讨厌的就是演讲。在一次盛宴上,酒过三巡,主持人请大莱特发表演说。

  “这一定是弄错了吧?”大莱特不好意思地说,“演说是归舍弟负责的。”

  主持人转向小莱特。小莱特站起来说:“谢谢诸位,家兄刚才已经演讲过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