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

首页 / 活动总结 / | 2022-09-28 00:00:00 活动总结,教研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1

  20xx年x月x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老师的辅助性练*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

  扣的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教研*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2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教学目标而言,同一文本,教师选择不尽相同。

  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囚绿记》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学*文章选择结合感情、选择材料的写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生动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让学生阅读学*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体会散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师以读促思,有的教师以读悟情,有的教师以读带说。每个教学目标,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哪种教学能使学生更乐学好学?更容易接受?

  更高的教学效率?只有我们教师通过在不同课堂中的观课议课,才能获得教学体验,通过比较研究,从而择善而用,借他人之东风,驰自己之渡船。

  “同课异构”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不是为找不到教学资源而烦恼,更是因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运用教学资源而忧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使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更加明确,教研效果更加明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由于没有指定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和观课、议课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没有明确的教研目的,听课后的议课往往泛泛而谈,不达要旨,发表意见成了“圆桌演说”,有论而无点。因此教研效果不明显,短处不能避,长处不得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大家讨论问题集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又能激发教师各自的教学灵感,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浅薄经验,现作简单罗列,在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醒自己,谨慎注意。

  第一,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扬长。因此,在听课的时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桃李之华,各有其芳,一味复制一个教师的课堂和完全摈弃一个教师的课堂,都不能达成教研目标。只有围绕教师的课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长,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学情。任何课堂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教学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法讨论,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同课异构”得到的教学经验,在推广应用时也要结合学情而定。有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甚好,有的班级学生朗读占优,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为佳。如果硬是将北方面食强加给南方之宾,于教师或许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于学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认识的片面化。“同课异构”之所以叫“同课异构”,不叫“同课异法”或“同课异策”,我想,转化课堂结构应该是这个活动的关注重点。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一个点上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知识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没有落掉知识点等等,这都有点舍本逐末,认为“同课异构”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选择和传授方法,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以为应该关注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过程,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优化,关注教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学*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从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止,降低了教学研究的目标。

  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参与,用心以对,我觉得,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3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的同课异构安排,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特点,研究熟悉语文课程的不同视角,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语文教研组依照中心学校的安排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级两位语文教师同上《小石潭记》公开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学*不同的构思和教法形式,取长补短,教研气氛甚浓。在议课时,大家毫不保留,畅所欲言,共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快使,使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实出,提高教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现将大家议课意见综合评议如下:

  张忠梅老师:朗读教学很成功,能分层次朗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板书详尽,突出重点。但有关知识(作者、写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记”)介绍过于详细,教师包办太多,会导致学生懒惰*惯的养成。学生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惯,老师不说不记。学*比较被动。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少,这样安排,无疑会加重第二课时的负担。

  张雪蓁老师:课件制作情境创设较好,直观形象。结构紧凑,授课条理清晰,讲析详尽。作业布置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拓展。但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时间紧,导致对重点的内容点拨不透。如:讲到潭中气氛时,应点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这与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朗读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二堂课的讲解中,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是一堂优质课、有效课。

  两位老师的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虽然教法各异,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是集体备课下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多样展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4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要走出自我。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5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

  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

  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

  20xx年5月7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老师的辅助性练*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教研*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扩展阅读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扩展1)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菁华5篇)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1

  20xx年5月7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老师的辅助性练*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教研*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2

  一、强化学*,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

  1、开展了多读书,读好书活动采取多种形式鼓励教师多购书,多读书,读好书,使学校真正成为“书香校园”。

  2、继续开展教师基本功训练活动每周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三笔字”的训练,夯实教师的基本功。

  3、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和一体机的功能全体教师参与了继续教育网上培训,让每位教师进一步熟悉一体机设备并能熟练运用,会制作课件,鼓励教师运用课件上课,会用电脑备课,尽量在网上学*,在网上交流,鼓励教师创建自己的博客。

  二、抓好常规教研,提高教研水*。

  (一)建构学*的*台,促进专业成长。

  1、加大教育理论学*,促进专业成长。我校结合建设书香校园活动,掀起读书热潮,特别是开展教师读书活动,网上学*与网下学*相结合,学*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既能及时了解教改动态信息,开阔视野,又能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

  2、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对教师业务能力的培训积极搞好校内的校本培训,在校内开展名师视频学*和校内公开课交流活动。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地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听课观摩活动。在这一学期里,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语文主题学*论坛及观摩课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研水*和教学能力。并邀请兄弟学校到我学校观摩课改课堂,对我们的课堂提出指导性建议,共同探讨课堂改革话题。

  在校内教研活动中,我校成立了以xx老师为语文教研组长,xx老师为数学教研组长的教研组织。要求教研组长,每学期初制定好该组教研计划,写好教研活动记录,学期末做好教研工作总结,每周四进行语文听课教研活动,每周五进行数学听课教研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在一学期内必须要讲一节校内公开课,教师们互相交流,互相学*,取长补短。本学期,我校共举行教研活动17次,取得了较好的教研效果。

  另外,我校还要充分利用学校的远程教育设备,组织教师学*专家讲座,优秀示范课等,和校内听课同步进行。本学期校长共听课45节,主任听课共38节,每位教师听课20多节。

  3、通过参加校区赛课活动,提高教师的素质我们学校本学期共推出无名教师参加校区的月赛课活动,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三名,三等奖一名。在赛课活动中,老师们均在各方面展示了自己的高素质。教态亲切、自然、普通话标准,语言准确,富有感染力,教师的范读情景交融,把学生带入如梦如幻的美景之中。教学语言流畅,板书美观工整、新颖,教态大方,驾驭课堂能力强。

  (二)抓好校本教研,促进教学实践。

  1、我校根据期初制定好的教研工作计划,根据学科特点,深入开展各科的校本教研活动。做到研训一体原则,既有教研课的观摩研讨,又有专题性的理论学*。使每一次的活动都对大家有一定的触动。

  2、举办一课多研、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活动,增强教师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了解、互相学*。

  3、结合我县教委的语文主题教学,语文方面把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和开展“走*、走进文本,走出文本”的校本教研作为校本教研的重点。

  4、注意总结经验。在这一学期里,我校的教师能按要求做好教学反思,撰写教学反思共计150余篇,能积极把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有意识的把实践上升为理论撰写成文章。

  (三)重视校本教研,创出亮点。

  本学期,我校的校本教研工作继续坚持进行。其中,教师共同听课,共同评课,互相学*,互相交流,学*制作课件,使用课件上课是校本教研的一大亮点。鼓励教师学*制作课件,运用课件上课,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

  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质量。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让静止的图像动起来,可以“引其观、诱其思、导其向、排其难、解其疑、探其源、穷其理”。所以,我想,我们校本教研时,还要加强这方面的学*,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

  三、严格落实常规管理。

  (一)做好各种计划、检查、训练和总结。

  学期初我们就制定好了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及人员安排,期间每月对教师的备课,作业批改,教师听课记录进行检查。本学期,我校积极做好小学生五项基本功工作,对学生阅读训练、古诗词背诵、口算达标、规范字书写、英语口语等训练常抓不懈。

  (二)抓好制度建设,落实教学常规。

  1、全面贯彻新课程计划。开足课程,上足课时。校长、主任亲自上课,并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情况,探讨策略、解决问题。

  2、加强教学全过程监控工作,提高教师质量意识。做好培优辅差工作,教师能制定好培优辅差的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落实好各项措施,确实提高学生的学*能力。

  3、做好教案作业等常规检查,完善校内常规自检方案,发挥教研组长的作用,做到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

  4、开展好学校兴趣小组活动,响应上级开展各种学科竞赛活动,注意培养学生个性、特长,促进学科知识互补,实现以活动促教学的目的,在各项竞赛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总之,我们将创新教研工作思路、积极服务课改,努力走在新课程改革的前列,带动和指导学校、一线教师,进一步领会新课标精神,将樊村中心小学的课程改革推上一个新台阶。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3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民和“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活动,这次同课异构活动,是一个很好的学*的*台。此项教研活动是真实地发生在课堂教学情境中的教师研究活动,针对需要研究的教学内容,由李蓉老师和郑首才老师两人开展课例教学。再进行反思、课例点评的。

  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可以通过听课和听课后的教师在此次的课题方面提出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分析和研讨,来改进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作为听课者的教师既是学*者,又是研究者。这种活动不仅将听课具体化,还为今后的研究分析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同时也给教师自己及同伴提供了自我提高自我反思的材料。

  “同课异构”即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根据自己的实际、已有的教学经验、学生状况、教学风格及教学技能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上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使教师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做到“八仙过海,各显其能。”这就形成了同一内容不同结构的课。“同课异构”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真“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教学效果。同时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经过教师一轮“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我认为建立在备课基础上的“同课异构”则是在集中大家智慧的基础上,形成大体的框架和思路,已经是集体智慧作为铺垫,这种“异构”体现的是教师的个人风格、个人高超教学技能、个人的教学风采。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教学过程,这种“异构”必然会张扬教师的个性特长,让课堂更精彩,让教师在“异构”中感悟自我,让教师在“异构”中学*他人的长处,找到自己的差距。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通过听课我受益匪浅,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两节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课堂上老师们都能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合本班学生的特点,采用学生自主学*,主动探究交流培养学生大胆创新,勇于实践的能力!

  新课改新理念,同课异构教学,各校之间的交流让每位老师都受益,同时也能传递新的教学理念。总之,每位老师各具特色但又互相包容。作为教师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在这“好”字上下功夫,怎样才能上好课,上出让学生喜欢的课?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多琢磨,多学*,要走出自我。

  总之,我觉得参加这次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给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也会以此次积累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实际教学工作中,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堂。为我们身边那些求知若渴的学生们奉献自己的力量。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4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

  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

  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5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教学目标而言,同一文本,教师选择不尽相同。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囚绿记》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学*文章选择结合感情、选择材料的写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生动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让学生阅读学*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体会散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师以读促思,有的教师以读悟情,有的教师以读带说。每个教学目标,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哪种教学能使学生更乐学好学?更容易接受?更高的教学效率?只有我们教师通过在不同课堂中的观课议课,才能获得教学体验,通过比较研究,从而择善而用,借他人之东风,驰自己之渡船。

  “同课异构”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不是为找不到教学资源而烦恼,更是因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运用教学资源而忧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使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更加明确,教研效果更加明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由于没有指定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和观课、议课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没有明确的教研目的,听课后的议课往往泛泛而谈,不达要旨,发表意见成了“圆桌演说”,有论而无点。因此教研效果不明显,短处不能避,长处不得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大家讨论问题集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又能激发教师各自的教学灵感,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浅薄经验,现作简单罗列,在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醒自己,谨慎注意。

  第一,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扬长。因此,在听课的时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桃李之华,各有其芳,一味复制一个教师的课堂和完全摈弃一个教师的课堂,都不能达成教研目标。只有围绕教师的课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长,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学情。任何课堂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教学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法讨论,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同课异构”得到的教学经验,在推广应用时也要结合学情而定。有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甚好,有的班级学生朗读占优,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为佳。如果硬是将北方面食强加给南方之宾,于教师或许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于学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认识的片面化。“同课异构”之所以叫“同课异构”,不叫“同课异法”或“同课异策”,我想,转化课堂结构应该是这个活动的关注重点。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一个点上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知识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没有落掉知识点等等,这都有点舍本逐末,认为“同课异构”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选择和传授方法,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以为应该关注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过程,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优化,关注教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学*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从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止,降低了教学研究的目标。

  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参与,用心以对,我觉得,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扩展2)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精选10篇)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1

  本学期,我的收获:

  本学期教研活动即将接*尾声,但对于教研组活动,作为新人的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在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学*中,我们综合组的全体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听课、评课;另外还开展了座谈会,读书摘记,学生书画、唱歌比赛等;而且我们还建立了博客,在博客上综合组的成员可以发表有关学科的一些知识内容,为科学、英语、音乐等教学开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

  本学期教研组的教课研活动开展得扎扎实实。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讨论、相互争辩,活跃思维,以“他山之石”推进思维的深度。教研组的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了互动式的对话氛围,引起了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在教研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或因估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记得那次是我第一次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开课,所以特别慎重: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结果课上下来还是很不好,尤其是课堂上实验交流时,很多学生根本没有在听,自顾自的。但我并没有因此气馁,接下来的`日子里继续努力,在课堂管理上下功夫。

  经过这一学期的教研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学会了如何评课;学会了如何将听课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相处之道等。

  总之,过去的已永远不再回来,且不代表未来,所以在以后的教研活动中我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在教研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下学期,我努力的方向:

  作为一名新教师,每次上课之前关注自己的教案和课堂时间的分配,所以课堂上我很少注意学生的各种表现;还有由于刚刚接受教学任务,对于时间的分配不够合理,有时忙得一团糟,以致影响我的教学过程。所以下学期,我打算把课堂管理的重心放在学生的表现上,如听课效果、发言情况、纪律情况,尤其是学生的课堂纪律,我一定得下功夫狠狠地抓一抓。作为班主任,我打算寒假期间整理好班级里的一些事,下学期开学就可以和学生很快融入到学*的氛围中。在管理过程中,我继续要求自己做到赏罚分明。

  下学期对教研活动的建议:

  1、每次教研活动的准备工作要充分,只有听课、上课、评课都有充分的准备,才能使参与活动的教师都有所收获,不会为活动而活动。

  2、教研活动要因人而异,针对不同的教师,指定不同的活动要求,安排的内容要有变化。这样才能各取所需、各得其所,从而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3、可以多安排一些竞赛类的活动,汉字书写比赛、学科设计比赛、教学反思比赛等。通过比一比,让教师提高兴趣。

  总之,教研活动不是单纯的听课和评课,而重在一个“研”字,不但要研究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研究教师的教法、教学思维等;研究学生的学法、基本技能等。

  教研活动:

  1、教研活动总结(20xx—03—25)

  2、学校教研活动总结(20xx—03—25)

  3、小学语文教研活动总结(20xx—03—25)

  4、小学教研活动总结(20xx—03—26)

  5、小学二年级语文教研活动总结(20xx—05—24)

  6、体育课教研活动总结(20xx—06—27)

  7、体育教研活动总结(20xx—06—29)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2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加大课堂教学研究力度,实现学校教师的智慧共享,本学期学校组织教研组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我们四年级语文教师便积极开始了准备工作。并在全校第一个进行了此次活动。活动中,本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备课、说教学设计、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我们踏踏实实地经历“理解教材、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过程。这一活动,不仅使自己能发现别人的长处,还找到自己的不足,以此改进以后的教学。达到相互比较、扬长避短,资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

  一、“同课异构”活动的操作程序

  本学期伊始,学校就制定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1、组织动员:四年级语文教师了解开展“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意义,明确活动安排及相关要求。

  2、确定备课课题。

  根据教学进度表选择四年级《桂林山水》一课。

  3、独立钻研,写好教学预案。

  课题确定后,备课组成员根据自己的积累和智慧,积极主动地搜索相关的资料,精心研究教材,潜心钻研教学方法,设计最高水*的教学方案。使用的教学预案必须自己设计,使用具有自己特色的教学预案。

  4、集体备课,集思广益。

  5、实施教学,听课评课。

  本组举行同课异构讲课时间定为3月x日至3月x日上午上课,并邀请学校领导参加听课,下午在本组办公室,集中评课。

  6、互动研讨,总结提高。

  首先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说教学过程中比较成功的设计,说在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需要改进的方面。然后教研组内互动评课,要求评课教师敞开心扉,实事求是的评价授课教师,优点要少谈,重点谈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设计。通过集体智慧的对比,找出需要完善的地方,让教师从不同角度领略了不同的教学功底、教学智慧和教学风格,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不足,找到下一步自己努力的方向。

  三、活动要求

  1、活动人员:四年级语文科教师。

  2、要求四年级语文科教师都必须思想重视,人人做好讲课准备,体现“异构”的独特性、创新性、全员性。

  四、活动成效

  开展“同课异构”活动首先有利于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同课异构”中的“异构”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是通过不同的'教师或者是同一个教师用不同的设计上同一节课这样的手段来帮助教师更好的理解课程标准、更好的把握适合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了解适合不同学生特点的教学情景、发现和改进*时教学中的一些低效甚至无效的教学方式等,来实现提高教学有

  效性的目的。而这些问题通过独自的思考很难得到透彻的理解并获得解决,但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讨后,很快就可以明确。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合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利用。

  其次开展“同课异构”活动还有利于教师的成长,促进教师的发展。“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的成长提供研究案例,成功的教学有赖于教学者对教学情境的复杂性有充分的了解,并在教学现场进行有效率的教学决策。教师每天在课堂上做出无数的教学决定,而且通常是要依据当时复杂的现实情况来判断如何做最好,没有所谓的“正确的”或“单一的”最佳教学决定适用于所有的课堂。“同课异构”活动为教师这样的决策提供了讨论和学*的案例,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有效与无效的教学活动,合理与不合理的教学情景等,这对教师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好处。“同课异构”活动还为教师间的同伴互助提供了*台。不论是课前对课程标准的讨论还是课后对教学设计与效果的分析都是“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得到发展的重要环节,在这些环节中教师之间的深入讨论互相取长补短、资源与信息的共享等对教师的成长的作用也是十分明显的。

  实施“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提高了教师备课、上课的质量,对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教师的教学不足之处通过与其他教师的对比评析全面显现,使教师的教学经验通过研讨活动得以总

  结提升,使教师的教学创新得以在展示中爆发,使教师的教学观念得以在听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改进行动研究获得实质性进展,课堂教学效益也大大改观。

  在这次教研活动中,我们语文组的同仁们秉着“立足教材,优化教材,超越教材”的理念,深入研讨教材,不断整合资源,优化教学组织结构,博采众人之长,凝聚集体智慧,达到了有效教学的目的。 “同课异构”听评课活动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

  “小学语文同课异构研讨活动”形式新颖,实效性强,为教师搭建了相互交流的*台,便于老师之间取长补短,本组四位老师各展风 采,大家互相学*、共同进步。实现教学资源和智慧资源的共享。

  无论是课上,还是课后的研讨,我们老师都表现出高度的热情,整个研讨过程都呈现出浓厚的氛围。通过本次活动,锻炼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相信通过坚持不懈地实践,我们的专业成长步伐会更快。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3

  20xx年x月x日,在校领导的支持下,数学教研组开展了“同课异构”的校本研修活动。“同课异构”是教研组为提升教师教学水*采取的一项举措。这一活动的开展,给教师一个发现自我、重塑自我的*台。在活动中,教师们通过授课与观课、自己和他人的对比,找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漏洞、不足和有待提高的地方,发现别人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这次活动数学组的教师非常重视,特别是做课教师提前一周就开始准备,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难点,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细心制作教学课件,积极和教师们探讨。其目的是带给大家一节有研讨价值的课。体现出教师们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合作意识。

  “同课异构”,顾名思义,同一节课用不同的结构或模式来上,对于同一个课题,教师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本节课的知识与能力、方法与过程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教学目标,各自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把握对重、难点的处理。同时本学科的所有教师都来观课,课上完后,大家进行议课,发表各自的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找到上好这一节课的最佳模式。而我们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教学情境的创设”,所以我们这次“同课异构”主要构的是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次活动先后共有5名教师做课,分别是一年级3位老师的“8的加减法”和二年级2位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可以说5节课风格迥异、各有特色。呈现了数学课堂教学的严谨与多样化。在议课过程中,每位教师都很认真地对每节课的优点和“情境的创设”提出自己的看法,从而发现每个教师的亮点,取长补短,在对比中大大地提高了大家的专业知识与教学水*。

  此次教研经历,使教师们深刻地体会到:“同课异构”作为一种教学研讨形式,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是一种有效的教研方式。

  在活动中,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观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观课者,不但能从几位老师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这种收获如果没有亲身的经历是不能体会到的,。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4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的同课异构安排,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特点,研究熟悉语文课程的不同视角,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语文教研组依照中心学校的安排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级两位语文教师同上《小石潭记》公开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学*不同的构思和教法形式,取长补短,教研气氛甚浓。在议课时,大家毫不保留,畅所欲言,共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快使,使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实出,提高教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现将大家议课意见综合评议如下:

  张忠梅老师:朗读教学很成功,能分层次朗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板书详尽,突出重点。但有关知识(作者、 写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记”)介绍过于详细,教师包办太多,会导致学生懒惰*惯的养成。学生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惯,老师不说不记。学*比较被动。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少,这样安排,无疑会加重第二课时的负担。

  张雪蓁老师:课件制作情境创设较好,直观形象。结构紧凑,授课条理清晰,讲析详尽。作业布置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拓展。但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时间紧,导致对重点的内容点拨不透。如:讲到潭中气氛时,应点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这与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朗读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二堂课的讲解中,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是一堂优质课、有效课。

  两位老师的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虽然教法各异,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是集体备课下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多样展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5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

  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

  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6

  20xx年5月7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老师的辅助性练*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教研*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7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

  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

  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8

  为了落实中心学校的同课异构安排,也为进一步推进我校语文教学课程改革,探索语文课堂教学的教法特点,研究熟悉语文课程的不同视角,更好地促进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加大教学常规管理的力度和深度。我语文教研组依照中心学校的安排实施同课异构活动,在第十二周安排八年级两位语文教师同上《小石潭记》公开课。语文组教师积极参与公开课观课、议课活动,学*不同的构思和教法形式,取长补短,教研气氛甚浓。在议课时,大家毫不保留,畅所欲言,共同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快使,使同课异构活动真正落到实出,提高教研实效,进一步提高全体教师的教学水*。现将大家议课意见综合评议如下:

  张忠梅老师:朗读教学很成功,能分层次朗读(听读,齐读,分小组读)。板书详尽,突出重点。但有关知识(作者、写作背景中的“永州八记”)介绍过于详细,教师包办太多,会导致学生懒惰*惯的养成。学生没有良好的记笔记的*惯,老师不说不记。学*比较被动。由于时间关系,本课的教学内容偏少,这样安排,无疑会加重第二课时的负担。

  张雪蓁老师:课件制作情境创设较好,直观形象。结构紧凑,授课条理清晰,讲析详尽。作业布置能结合本班学生的特点有拓展。但一节课安排的内容过多。时间紧,导致对重点的内容点拨不透。如:讲到潭中气氛时,应点出“幽深冷寂、孤凄悲凉”,这与作者的不幸遭遇密切相关。朗读教学要进一步加强。在第二堂课的讲解中,以上问题都得到了很好的纠正,是一堂优质课、有效课。

  两位老师的课,可谓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虽然教法各异,但达到的效果是一样的。同课异构是集体备课下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有效形式,是同一个教学内容下的不同教学理念、教学风格的多样展示。通过这次教研活动,老师们普遍认识到同课异构不仅仅是对比,更是交流互补。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同课异构不仅能让教师拥有更多自我钻研的空间,而且更能激活教研组集体的创造力,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并携手共创明天的辉煌!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9

  第一,徐老师展示的“朗读课型”与我们*日操作的传统课型很不一样。它更侧重读,各式各样的读:生读,师读,小组读,师生读,男生读,女生读……共计全课朗读次数达到28次,但一点不令人生厌,从开头到最后逐步加深,要求逐渐提高,整个课堂娓娓道来,是渐入佳境,越来越吸引人,直到一课结束,所有听课老师和学生均沉浸其中。尤其是指导学生朗读环节,不仅让学生会朗读,更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朗读能力。

  同时全课以小组活动为主,将老师的“导”和学生的“学”完美融合,不仅展示了老师深厚的语文素养和极强的课堂驾驭能力,也充分发挥了学生个体及小组的能力。

  第二,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

  实行导学案之前,语文课实则成了语文教师个人素质的展示课,实行导学案之后,我们变得很被动。想多说又怕多说,不说学生又要乱说。通过徐老师的课,我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了“导”与“学”的关系。如何导?我想,导学案的编写就成了重点。

  第三,导学案的编写。

  徐老师的导学案没有就课文内容设置一个问题,但在各环节提出了明确的时间限制和指导指令,反观我们的导学案,编写简单,操作困难,每一节课都变成了阅读理解课。一篇很美的课文分成了几个问题,学生通过小组活动分析问题,得出答案。小组展示分析过程,明确答案,顿时毫无美感可言,不仅消灭了语文老师的个性和创造力,也抹杀了语文的整体性特色。我们不愿意让语文失去它本身的魅力,可是谁能告诉我们语文导学案应如何编写才能既有美感又有效果?

  我想,语文的导学案可不可以这样编写?除了传统的三维目标,课前导读,课堂导学,课后总结,是否可以创造性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课型(不仅仅分为新授课和复*课,就语文而言可分为阅读课型,朗读课型,读写结合课型,品析课型,讨论课型,口语交际课型,作文课型等等)去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文体(如小说,诗歌,童话,说明文,散文等等)去编写,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基础班和提高班)去编写,第一次编写的过程会非常繁琐,但几年下来,必将形成一套完整的导学案。

  第四,小组分配原则。

  小组分配应同质分配,每小组的整体水*应相当,按优、良、中、差搭配,同时应考虑四人的科目是否发展均衡,四人的性格是否互补。班主任指定的小组长不一定是语数外特长生,各学科老师应私下告诉该组学科特长学生让他起到学科带头作用,而班主任指定的小组长主要是在班务方面起到管理和监督作用。

  第五,小组活动及小组奖惩细则的制定。

  通过交流,不难发现,龙泉中学的小组建设已经非常完善,从座位编排到小组活动到小组奖惩细则都非常成熟。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小组交流之前,教师应有明确的时间限制和指导要求,让学生的活动在教师的“导”之下进行。最重要的是,应让学生独立思考后再小组活动,并非七嘴八舌一起讨论。要让小组活动大放异彩,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可操作的小组奖惩细则,每一节课老师都应对各小组奖惩得分,每一天班委应算出各小组的分,一周一总,及时公布,并对表现最差的小组实施惩罚。

  第六,语文课后的阅读。

  研讨会后,我们还专门询问了龙泉中学语文课堂的设置及课时安排。徐老师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必须要让学生多读书。我个人认为,除了学校的图书馆外,语文老师可以在每一课导学案后增设“课后推荐”一栏,让学生由读一篇发展到读几篇,由课内发展到课外,班级也可以自行建立图书角,设立专门的图书管理员,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目前初一七班已建立了图书角,图书涵盖范围囊括了文学、心理学、哲学、自然科学、历史、社会、学*方法与学*态度等等)

  老师们,新课改之路无法一蹴而就,但我相信,通过学*别人的经验,加上自身适势创新,我们能摸索出的一定是一条具有一中特色的新课改之路。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 10

  历时两周的教师“同课异构”擂台赛和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评优活动到现在为止,正式落下帷幕。此次活动历时时间之长,参评教师人数之多、规模之空前、效果之最佳。50余节课,精彩纷呈,节节都有自己的亮点。具体突出了一下“五个做到”:

  一、敢于“标新立异”彰显自我教学风格

  “同课异构”其目的就是让教师发挥自己潜智,对同一节课,设计出超出常规的、不同他人的、体现自我教学风格的、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认为,上课教师不唯书、无定法、有创新。同一节课内容,没有一个照书顺水推舟教的,而都是经过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细心加工、巧妙设计,创新出求新求异的教学案。虽是同一课内容,老师们的教法,学生的学法真的不一样,但是取得课堂的最佳效果是相同的。就是科任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展示”也是如此。他们敢于挑战常规课堂,敢于标新立异、创设富有活力的学堂,让自己的教学风格得以彰显。

  二、回归本位,重教重学

  课堂本位就是通过教师有效的教,顺着学生学的需要教,指导学生学会学*。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一致反映,我们的教师变了,变得更加聪明、睿智,课堂上富有活力。以老师讲,学生听的课堂不见了,一问一答式的课堂不见了。而通过教师精心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探究学*时为普遍。课堂上读书画圈、动手操作、技艺训练、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汇报交流等有效学*场景,随时可见。现在我们老师敢教、会教。基本把握住了学生能独立学会的引导学生自己学会;独立学会有困难的启发学生合作学会;对较深难的知识老师教会。课堂上教师教的有智慧,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把教堂变成“学堂”。

  三、敢于挑战,追求“真实”课堂

  所谓“真实课堂”就是在教师不提前接触学生,在对学情及教学内容只做好预设,进行的即兴教、随机教、生成教。我们的大多数教师做到了。

  评委们都说:最让他们舒服的是看到了真实课堂。教师教的真,学生学得真。看到老师用尽智慧、挖尽心思,在随机调动学生学,启发鼓励学生学,把学生推进文本,融进教学内容中和知识探索中。虽然有时也出现教与学的碰撞和尴尬局面。但我们教师总能用适当的方法,调整到教与学的最佳状态。达到最佳效果。

  四、同台演技,彰显“强师”风范打造优师工程是我校多年来一直追求、永不放弃的目标,鼓励教师做专家型、学者型的强师,是我们坚持的一贯主张。

  实现教师的“自我发展”永葆“强师风范”,我们教师做到了。

  评委一致感到最让他们知足的是培养出的典型教师真的再次验证了个人的实力,守住了“强师”的尊位。本次活动是对我校“十五”、“十一五”各级各类教学典型教师课堂教学的大比拼。我们就是想让典型教师同台演技,一决高下,沿着自己的发展轨迹和目标让自己发挥的“最好”,看来我们的目的达到了。今天参加展示的7名教师大都是本学科目前取得的最高层次荣誉的典型教师。让大家尽情欣赏,从中受益,学*“大师”风范。

  五、全员参与,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提高

  本次活动具有全员性,其目的就是给每位教师提供公开教学的机会,以此促进教师整体素质水*的提高。这一点,我们也做到了。

  据评委统计应参加本次活动56名教师,实参加讲课51人,参与率是较高的。他们一致认为本次活动是我校“十二五”中、青年教师的一场课堂教学的大比舞。每位参赛者都能认真备课、细心研课、精心品课、创新上课。从课堂表现看,老教师宝刀不老,教学经验厚重;中年教师思路创新、勇于“自我”,青年教师活力无比、出类拔萃。现已形成了一支教学理念新、富有活力、敢于创新、整体发展、追赶优秀的教师队伍。

  方才我们欣赏了以上7节课,可以说节节精彩,让我们听了舒服,感到是一种享受。他们之所以有这样厚的功底,绝非是一日之功。我小学一贯提倡教师要人人有发展,但不求同步发展,提倡人人有风格,但不求同一种风格。每个人都要完成自己的发展计划,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课堂上都要追求有厚功底,为此对我们教师提出以下要求。

  一、多学*

  多向名师学*,让名师的经验发扬光大。经常听名师的课,通过互听互评或校本集备发挥名师的引领作用。同时也要求名师做好带教、帮教,促进我们教师整体课堂教学水*的提高。

  二、多琢磨

  现在有个新提法“要上好课必须要先磨课”。磨课的过程就是对教材内容,教与学的方法进行细加工的过程,不通过磨课不可能上好课。简言之,不磨课教师心中就无数,心中无数怎能上好课。因此在备课中就要磨教材、磨教法、磨学生、追求课堂最佳效果。

  三、深研究

  “新课程”需要研究型教师,如果不研究或者研究不深,新课程的实施就不会得到突破性的进展。那我们重点研究什么?研究教师该如何教、学生该如何学。这是新课改研究的核心问题。今天这7节课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把学生推到了学*主人的位置,让学生“真学”。有一位教育专家这样提过,如果在老师的课堂上看不到学生“真学”是一种最大的悲哀。现在我们追求的应该是真实课堂,要凸显真实课堂本色,就是处理好教与学,摆正教与学的关系,必须明确我们教师是学生学*的服务者、指导者、参与者,应顺学而教、因学而导、随机生成,坚决反对满堂灌、满堂问等低效做法。要学会欣赏学生,培养学生读书、质疑、专心听讲、独立思考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学**惯等。真正把学*主动权还给学生,回归课堂本位。

  重实效:

  追求教与学的最佳效果。教师课堂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无论是什么课,什么课型,都要培养学生兴趣,发展实践能力。一节课,应该是多种感观的协调活动,课堂上都要引导学生积极动脑、动眼、动口、动手以及亲身实践活动,使学生的学*既长知识,又长智慧。无论什么课堂教师要把发展语言、培养思维能力,培养应用意识放在首位,课堂上要让学生多思多想、多做,教师要培养学生会思、会想、会做,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惯。真正让我们的学生能说会做,让教堂变为学堂。

  注重实效,就要面向全体学生,让课堂成为全体学生的课堂,特别要关注差生在课堂中的学*表现。在这一点上我们有的老师做得好,把“学会”的底限定在差生的标准上。但有的老师做得不足,课堂上一味提问优生,好像课堂提问就是给优生准备的,因此我们必须调向,本次活动的评选就有这样一条评价标准“要面向全体学生,要随机而教”,这也是我们今后课堂必须落实的一项目标。

  修素质: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课”不难,但上好课难,要上好课必须得有高素质。现在我们队伍建设目标是促进教师的内涵发展。“内涵”指什么?就是指“素质”。素质不高不可能上出好课。那么我们课堂教学高素质如何表现。

  1、具有较强的处理教材,驾驭教材的能力,能较好的用教材教。

  2、精通教法,培养“会学”辅导得法,训练有道,课堂效果好。

  3、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善于启发、因势利导,运用评价,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主动性。

  4、语言清晰,简练、说普通话,教态自然大方,板书书写工整,设计合理。

  5、教具演示规范、准确、课件制作、科学、使用高效。

  同志们:学无止境、研无止境,课堂教学就是一门艺术,只有“艺高”才能让你有底气,才能让你课堂升华,达到至高至极的.境界。真诚希望大家加强“研修”早日修成“真功”,成为教学的强师。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扩展3)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菁华5篇)

  通过这次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使我受益匪浅。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这种感受和理解记录下来,对别人对自己都会有所启发。反思这次教研活动,我感到自己有如下的体会:

  一、拓宽视野,丰富了教育教学艺术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教师之间的这种差异性资源,在活动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并在相互的听课过程中,其他教师的一些缄默的知识和情境性教育机智可以被相互体会。

  二、智慧碰撞,构建了多重对话*台

  长期以来,教师的教学都是孤立地、分别展开的,在每个学校都很难做到集体备课,这种长期的“孤立”和“隔离”也给教师的成长和共同进步设置了很大的障碍。通过这次的教研和评课活动,教研组内形成了浓厚的研讨合作氛围,我们就每个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都打开自己的心扉,发表自己对听课后的感受和看法。经验丰富的教师乐意把自己的教学专长奉献出来,供其他教师观摩和分享,同时也为新教师表达和检验自己的思想提供了发展的空间和机会。

  在集体评议讨论时,我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看法。在讨论中,我们的思想发生了碰撞,我们讨论得越深入,发现的问题也就越多,对问题的理解也就越透彻,一些*时上课时不太注意的问题也被发现了。比如: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设计要明确,否则学生的回答就不会朝着教师预设的方向去;对于多媒体课件的运用,幻灯片的数量不能过多,也不能一味追求画面漂亮,这样反而会分散了学生对重点内容和主题内容的注意力等。

  三、相互对比,引起教师对授课方法的思考

  此次活动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教法,分别为授课式教学和导学式教学,授课方法无所谓好坏,一节课结束后主要是反思教学效果。这种效果一方面是与自己课前的教学设计相比照,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完成了三维的课程目标;二是从现场效果来看,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是否被激发出来,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所学的内容。对教学效果的反思主要是结合学生的反馈、同行和专家的评议,反思一节课的“得”与“失”,提出今后改进和完善的设想。在采用传统的授课方式上课时,大家一致认为教师不应越俎代庖,居高临下地对知识进行概括解析,用自己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解读;而应该站在一个引领者的位置,循循善诱,*等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真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善于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重视课堂生成,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在合作讨论的氛围中,让学生各自生成或建构自己的认识与知识。这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如何做一个与学生*等的对话者,又站在对话者首*的位置,是当前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而在导学教学中则全部的内容都由学生自行完成,教师只是起到引领的作用。

  四、更新观念,优化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首先同课异构,对于听课者来说,通过就同一内容开课,所以更有可比性,对教材的理解也更加深刻。在教学反思的过程中,大家有着共同的话题,对问题的探讨也更加深入,通过同课异构活动,可以具体探讨某一类教材的教学方法,相互学*不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风格;在互相的听课中,可以参照别的老师的长处,更好地改正自身的不足;在交流与研讨中,我也发现了自身知识结构上存在的不完整,特别是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还不能很好地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即使在听课和评课时,也缺乏理论的高度,不能站得高,看得远,所以还需要专家的引领,更需要在*时能多方面地去学*各种教育理念,从而使自己更好地成长。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形成了浓郁的教研氛围,大家达到共同学*,共同研究探讨,共同提高的目的,最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我认真反思,看到了自己的不足,以及自己与其他老师的差距,借鉴别人的长处,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水*。

  20xx年11月27日参加了扬州举行的全国典型初中同课异构听课活动,深有感触!

  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同课都是“整数除以分数”这个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不同内容的课。更新教育理念、创新管理模式、强力推进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是新时期对教师的要求。“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明显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我听的四节课内容是:“线段、射线、直线”上课老师分别是:第一节:扬州教育学院附中:高亮荣老师第二节:洋思中学:封涛老师第三节:宜兴实验中学詹慧老师第四节:杜郎口中学刘桂喜老师四位老师各自给我们展现了同一内容却进行不同教学方法的精彩课堂感受如下:

  1、精彩的课堂需要饱满的精神和热情及亲和力。

  2、对课堂生成资源的利用

  在第二节课中,封涛老师处理方式值得我们学*,当时一个男生每次都举手回答问题,他说“你们班是不是这个男生最聪明?”我想封涛老师会说大家要跟这位男生学*,没想到他却说:“我觉得这位男生是很聪明,但并不是最聪明的,还有许多同学比他聪明,只不过有点含羞而已!

  3、注重材料的积累、收集、知识的拓宽、延深,不是就知识讲知识而是把知识融于生活、融于社会,让学生有充分发展思维的空间。

  4、课型丰富、导入丰富、内容丰富、气氛特别活跃,这都是为调动学生学*兴趣的必要方式。

  5、授课语言经典、自然流畅。有的老师语言的经典幽默,体现了超凡脱俗,有的老师课堂语言的声情并茂亲切又富有激情,都给学生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6、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出发,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7、大都注重了教学方式的改变,让学生放开嘴巴大胆地说放开思维大胆地想,放开手脚大胆的做。

  总之“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为了促进“生本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从根本上强化教师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的“生本”理念。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为期一月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赛课”,踏踏实实地经历了“文本解读——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研讨过程。这一过程中,既欣赏到了教师个人的风采,又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在比对整合中,促进了专业水*的发展。

  一、存同——“生本”理念无声润泽

  “同课异构”中,“同课”是教学的基础,即同一文本,相同的教学内容,它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便于进行比较式的研讨。而我这里所谈的“存同”中的“同”,是存在于积极倡导“聚焦生本,致力改课”这一大环境下的,学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我们一次次接受“生本”这场春雨无声地洗礼,我们的思想站在了同一高度,我们会用同样的理念来支撑教学。在这次赛课中,我们四人虽然设计不同,但都渗透了“生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针对文本阿联酋今昔环境的鲜明对比,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有所思,发现阿联酋变化之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继而再次深入文本,探究原因,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我们都接受着“生本”理念的润泽,并实践于教学,这样的“同”,是理念的飞跃,思想的提升,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更上一层楼后极目远眺的愉悦。

  教师“生本”理念的同,在实践中就会悄然摒弃原先学生机械学*的“同”,利用话题讨论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开拓学*空间,养成自主学*的*惯,培养合作学*的能力,于是“同”又在学生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发现四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日创设的自主、合作的氛围下,已经养成了课前预*的*惯,逐渐学会质疑,通过自主感悟和小组交流来商讨问题,在小组的汇报与组际间的补充中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还会合理选择相关文章加深感悟,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活动,学*过程更具时效性,这样的“同”,体现了改课“理论说的通,实践有效果”的无限魅力。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看到了存在于我们课堂上更多的“同”性,这些“同”让我们看到了“生本”理念先进性在教学实践中实效性,更坚定了我们改课的决心,同时,同一理念下不同的展现形式则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的价值有所体现。

  二、求异——个性思维彰显风采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虽然有着许多“同”,但由于教师个性、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即是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解析、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课异构正是给了教师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异”让我的课堂绽放光彩!

  1、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众所周知《沙漠中的绿洲》中,作者用沙漠环境的恶劣来衬托出绿洲的多和美,画面的对比阅读凸显的阿联酋人民改造环境的勇气和智慧。研读建设绿洲这一部分内容时,我发现全段围绕三句话展开,总起句:“这里的每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过渡句:“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中心句:“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在这一过程中,我关注过渡句的作用——承上启下,承的是什么?是环境的恶劣:没有土、没有水、没有花草和树苗,启的是什么?是阿联酋人民的行动:三个“买来”以及“挖去”、“填上”、“埋下”,我稍做整理,发现围绕“代价”,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纵横交错,就可整合成一个体系,体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

  2、整体性的教学设计:关于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的心得体会

  鉴于我对文本的认识和课时的需求,我以话题架构学生、文本、课堂,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探究兴趣,调动学生情感体验;以“比较阅读”推进教学流程:

  ⑴、在单元文本的比对中,感受“绿洲”

  以小云雀的心愿导入,勾连单元组主题,在与单元课文的比对当中,激发活用学生已知内容,让学生发现创建绿洲不仅存于小云雀的内心世界,还存在于所有人的期盼当中,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探索交流的欲望。

  ⑵、在旧知新识的比对中,走*“绿洲”

  将学生课前预*和教学环节紧扣相连,融于小组合作的策略中,先学后交,通过新旧知识的比对,学生主体得到充分发挥,既达到了课内外的有效衔接,更利于有效教学效果的形成,也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惯,词、文、课外资料的有机结合,便于学生对绿洲的形成有整体上的认识。

  ⑶、在鲜明画面的比对中,欣赏“绿洲”

  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画面(昔日阿联酋和现今阿联酋的对比),运用己有生活的感知经验,通过沙漠、绿洲两幅画面的对比阅读,在读中有所感,感受阿联酋变化之大,由感引发思,思考变化原因,由感促读,读中有悟,潜移默化中受到阿联酋人民人定胜天精神的熏陶。

  ⑷、在“代价”的比对中,升华“绿洲”

  围绕“为什么说阿联酋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话题,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进行与文本的对话,并运用已有的知识策略,如读句、圈词、批注、赏读等自主学*,使学生在反复阅读过程中,构建自己的认识,感知课文内容,再通过和我们生活实际中种植花草树木所付出的代价比对,最终感悟出阿联酋人民所花费的代价之大,同时,针对学生的回答,我相机整理出板书,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将学生个性的回答整理成一个体系,从中感受阿联酋人民为了追求美好的生活不惜一切代价的勇气。

  ⑸、在人文呵护的比对中,追求更美的“绿洲”

  通过老师激情的语言,促使学生去进一步对大话题进行思考和感悟,在感受阿联酋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基础上,领悟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环保意识的渗透,追求于创建自己心中的“绿洲”。

  3、明快的教学节奏:

  我希望我的课堂节奏是明快的,这样能够符合孩子的认知特点。所以,在课堂上,出现了这样的朗读环节:这里没有土,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这里没有水,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这里没有植物,但恶劣的自然环境没有难倒阿联酋人民,他们——买!爽爽快快的三个买,不正能体现阿联酋人民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花费的财力代价之大吗?这种明快的节奏调动了学生的学*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这种变式朗读方式是我在一次无意间的交谈中听到的,设计时我就设想,在我的教学中是否能够创设这种教学情境呢?在阅读过程中,我发现文章的句式很有特点“土是咸的,水是咸的”“买来泥土,买来淡水,买来树苗和花草”句式是如此的整齐,明快!于是教学中,我就将变式朗读融入其中“泥土没有——买,买来后挖去;淡水没有——买,买来后埋上,植物没有——买,买来后种上。”这样,我以缺什么为经,买什么为纬,纵横交错,将学生的思维整合成一个体系,简单的回整,变式的朗读,让课堂节奏愈发明快起来,难点就在这整合之间得以突破。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追求课堂上更多的“异”性,这些“异”让我们欣赏了“百花齐放 春色满园”的美景,当然,我们追求的是“异”并不是一味地标新立异,创新思维也要有度,一位追求的个性如果目无原则,欠缺实效则毫无意义,异构不同展现开拓了视野,同课异构的价值更加鲜明。

  三、共融——多元发展海纳百川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同”的存在指引和激励你的发展,“异”的追求,只为“采得百花酿成蜜,博采众长功自成”。我们应该在这个过程中,存同求异,在专题学*中不断提升理论水*,在公开教学中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观课议课;在方案修正中进行说课评课,比较鉴别、存同求异;在行为跟进中以问题解决为核心,优化策略;在总结提高中反思教学得失,提升智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任何一个教师都不可能是一切优点的全面的体现者,每一位教师都有他的优点,有别人所不具备的长处,能够在精神生活的某一个领域里比别人更突出、更完善地表现自己。”

  为了促进“生本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的开展,从根本上强化教师特别是我们青年教师的“生本”理念。前段时间,我们学校进行了为期一月的青年教师“赛课”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赛课”,踏踏实实地经历了“文本解读——独立设计——课堂实践——比较创新——总结提升”的研讨过程。这一过程中,既欣赏到了教师个人的风采,又感受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在比对整合中,促进了专业水*的发展。

  一、存同——“生本”理念无声润泽

  “同课异构”中,“同课”是教学的基础,即同一文本,相同的教学内容,它保证教师有一个共同的基础,便于进行比较式的研讨。而我这里所谈的“存同”中的“同”,是存在于积极倡导“聚焦生本,致力改课”这一大环境下的,学校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让我们一次次接受“生本”这场春雨无声地洗礼,我们的思想站在了同一高度,我们会用同样的理念来支撑教学。在这次赛课中,我们四人虽然设计不同,但都渗透了“生本”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努力营造宽松、明快的教学氛围,针对文本阿联酋今昔环境的鲜明对比,运用“对比阅读”的方法,鼓励学生读有所思,发现阿联酋变化之大,激发学生探究兴趣,继而再次深入文本,探究原因,获得新的情感体验。我们都接受着“生本”理念的润泽,并实践于教学,这样的“同”,是理念的飞跃,思想的提升,让我们感受到的是更上一层楼后极目远眺的愉悦。

  教师“生本”理念的同,在实践中就会悄然摒弃原先学生机械学*的“同”,利用话题讨论的形式逐步引导学生开拓学*空间,养成自主学*的*惯,培养合作学*的能力,于是“同”又在学生的身上体现了出来,在这次同课异构的活动中,我发现四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日创设的自主、合作的氛围下,已经养成了课前预*的*惯,逐渐学会质疑,通过自主感悟和小组交流来商讨问题,在小组的汇报与组际间的补充中解决问题,有些学生还会合理选择相关文章加深感悟,学生更多参与课堂活动,学*过程更具时效性,这样的“同”,体现了改课“理论说的通,实践有效果”的无限魅力。

  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我看到了存在于我们课堂上更多的“同”性,这些“同”让我们看到了“生本”理念先进性在教学实践中实效性,更坚定了我们改课的决心,同时,同一理念下不同的展现形式则更有可比性,同课异构的价值有所体现。

  二、求异——个性思维彰显风采

  在同课异构的教研过程中,虽然有着许多“同”,但由于教师个性、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即是面对同一教学内容,在自己的独立思考后,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如教材的解析、环节的设计、问题的提出等各处,都会表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同课异构正是给了教师展示自我风采的舞台。“异”让我的课堂绽放光彩!

  1、个性化的文本解读: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扩展4)

——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惯。一起来学*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参加“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通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教师的教学理念在逐步转变,教学方式朝着如何更好地让学生自主学*方向改变。在活动中教师有着不同的理解,分别阐述自己的教学方法。同课异构相互交流教学方法

  本学期我校数学组“同课异构”活动围绕“该如何更好的实施课堂教学”为主题开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在逐步转变,教学方式在不断朝着如何更好的让学生自主学*方向改变。与此同时,我也发现了授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的诸多不足,需待深入反思和改进。下面就以五年级数学上册《组合图形》的教学的实施过程为例,针对二位老师的主要教学片段提出一些看法。片段一:复*回顾

  吴老师:我们以前学过哪些简单的图形?生:有长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然后多媒体课件出示。

  紧接着吴老师就提问学生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作答。师小结:这些单个图形称为简单图形

  丁老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探讨,有关图形面积的计算问题。动画出示长方形、正方形、*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紧接着丁老师让学生阐述这些图形本身具有的特性,然后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顾这些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在学生回答正确之后加以鼓励。

  赵雪本学期,我校教研室为提升教师的教学水*,采取了一项新的举措“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比赛。也就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作出了不同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参与这次的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经数日反复思索,在此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通过听课学*,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范本。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如王丽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田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抓住学生*时喜爱的动画节目,把课堂中的每个环节与动画中的人物相联系,极大地激发了学生观察和学*的兴趣。张娟老师在导课部分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流,交流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她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还有张韶燕老师课前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欲望,教师和学生表演配合默契,使课堂有真实感。等等。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感谢学校为我们这些教师提供了这样一次学*的机会,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教师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珍惜每一次学*的好机会,也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扎实些,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20xx年11月30日,我校与木瓜、孤山、前石畔四校举行了“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就是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讲授同样的教学内容,通过不同的教学设计来呈现不同的教学效果,从而达到教学研究的目的。每一位授课的老师各显其能,作出了不同的课堂展示,可以说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呈现了课堂教学的多样化。通过参与这次的教研活动,我感触颇深,下面谈谈我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通过听课学*,我发现同课异构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很大帮助,这是一种横向的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式的听课,它可以促进课堂优势互补,教师之间互相启发,智慧共享。而且同一课题便于教师理解教材,深入挖掘教材,通过同课异构的对比研究开展实质性的讨论与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同课异构活动也给我们教师“个人自备,分头施教”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和学*范本。

  “同课异构”本身属性决定了授课教师风采形式的多样化。让人感受到了不同的授课风格,在鉴赏中寻找差异,在比较中学*特性。如王霞老师的课堂在朴实中见真情,灵活中促情感。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进行心灵交流,老师能和学生融为一体,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扩散。能感受到她真的用心在讲课,整个课堂很大气,教态自然大方。倪献梅老师的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发挥小组合作,采用自读自悟的方式理解课文。教学中,问题设计小而精,贴*学生生活,易解决。书信教学细,重点突出。魏偏老师在导课部分与学生进行轻松的交流,交流之中给予适时的指导,他不仅以自身的热情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学*的欲望,更重要的是能把自己的发现及发现的过程讲给同学听,利用了多媒体教学,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

  在听课期间,我不仅能认真去听、去想、去感悟,还能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置身于课堂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通过这样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让我*距离的领略到每位教师的教学风格,深厚的教学功底及精湛的教学艺术,虽然这些课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借鉴的东西。“同课异构”让我真正地认识到了只有在听与评的过程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在批判继承先行者的基础上再做教学设计,在对许多问题的研讨中,取得比较一致的认识,更重要的是从异中领悟到许多有价值的东西。这样才能达到激发内在潜能,张扬个性,从而追求异中有同、同中求异的境界。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次学*的机会,同课异构活动非常有意义、有内涵,同时也为我们注入了一份新鲜的血液,我一定不会辜负学校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珍惜每一次学*的好机会,也争取让自己的课堂变得更加扎实,使学生逐步从“学会”到“会学”,最后达到“好学”的美好境界。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扩展5)

——初中数学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实用5份

  9月25日下午,数学教科室在一号教学楼一楼会议室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全体数学老师参加了此次活动,并邀请市教研员杨长智老师进行指导。马俊卿、张文刚老师选择了《线面垂直》这一内容,为大家带来了精彩的示范课。课后,老师们进行了深入的研讨,纷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市教研员杨长智老师立足高考实际,肯定了两位老师的课堂呈现,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通过充分研讨,教科室形成了课堂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首先是教学设计方面,从前面学过的线线之间和面面之间的关系引出线面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回忆直线与*面之间的关系,并且引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线面相交中的特殊关系——垂直。学生对线面垂直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经验,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中举几个线面垂直的实例来加深学生对他的理解,把数学与身边的事物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在思维中形成抽象的画面,进而自己尝试着总结出直线与*面垂直的定义。紧接着从定义出发,引导学生思考判断线面垂直的步骤,然后从以前学过的线线垂直的判断方法来引出线面垂直的判断方法,并从生活中举出线面垂直的现象的原因,充分加强了学生对这一方法的理解。

  然后让学生通过折纸游戏的判断方法来做出其图形表示,既加深了学生对这一方法的印象,有能够让学生能够运用数学符号语言来表示线面垂直的判断方法,使这一方法能够真正运用到线面垂直定理的判断上。紧接着我就给出一道典型例题让学生运用新学的方法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并且让学生在完成证明后进一步指出题中其他线面垂直的情形及原因,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学生的思考空间。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中把线线垂直,线面垂直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加熟练的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并能运用它来解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问题。总体来说,本节课教学过程设计充分的考虑了学生的认知水*和抽象理解能力,层层推进,思路清晰,使学生能够掌握线面垂直的定义和判断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学生的为主体的教学理念。首先,通过层层设问,步步引导,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自己思考得出结论,从而理解和掌握知识。其次,数次让学生在黑板上作图,解题,并让其他学生上来修改,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发展的空间。最后,多次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实例来加强知识的理解和印证,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数学,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引起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3月9日上午,海南中学初中部数学组在美伦校区举行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多所学校共100多名教师参加了听课以及课后交流活动。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师分别是府城校区刘岱君老师和美伦校区马海波老师,授课内容为《算术*方根》。

  首先登场的马海波老师通过xx的故事引入课题,引导学生归纳算术*方根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对概念进行辨析,再利用希沃白板进行课堂小游戏加深理解;然后通过课本例题引导学生总结算术*方根的性质,接着提出思考题进行进一步的拓展延伸;最后,同学们借助思维导图进行课堂小结。整节课落实了教学目标,加强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紧接着出场的刘岱君老师先通过一个“寻找*方数”的小游戏拉*和学生们的距离,然后通过实际问题引入新课,让学生通过自学得出概念,接下来,通过例题继续提出问题,在问题中归纳算术*方根的性质、疑难点,最后通过拓展练*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同时及时抓住课堂生成的资源进行引导和拓展,整节课显得流畅自然,学生积极活跃。

  两节激情四溢,深入浅出的数学课结束后,海南中学七年级数学备课组长张燕老师主持了课后的教学研讨交流。首先先由两位授课教师分别阐述了自己的授课思路和教学理念。

  紧接着由海南中学初中部数学组组长房一登老师进行了点评:一是肯定了两位老师对学生的关注,整节课不断鼓励和表扬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信心;二是两位老师课堂教学手段丰富,利用信息技术和传统方法设计了游戏,通过游戏丰富了学*的方式;三是围绕关键词展开定义课的教学,对定义课应该如何推进提出思考,并提出作为每一章书的第一节课,可以考虑如何利用章前引言更好地引入整章的内容;四是两节课的不同点是难点的突破侧重不同,马老师侧重于练*,刘老师侧重于思考;五是两位老师都关注到了数学思想在数学课中的运用,值得我们学*。

  来自于澄迈县大丰中学的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对两节课的看法,表示这是他第一次这么*距离的接触海南中学老师的课堂,感觉这两节课非常的好,通过游戏的导入,整个课堂都具有趣味性,真正体现了在快乐中学*。

  海南中学初中部数学组副组长陈健科老师认为:首先,两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其次,两节课都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包含心理情境和实际问题情境,通过小游戏都创造了比较愉悦的心理环境,通过小故事,小情景对探究性的问题创造素材,对产生新的概念做了铺垫;再次,两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和心理状况展开,都积极地与学生互动,遵循知识产生的过程。

  海口一中吴坤雄老师表示,两位老师的教学功底十分扎实,不是教教材,而是在用教材,备课认真,充分整合教材,从教材层面挖掘课题,两位老师都把知识变为问题,把问题变为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海南中学学生科副科长张开基主任对青年教师的表现高度赞扬,认为他们有很好的思维高度,并从心理学方面分析了这两节课,这两节课培养了学生的数**算能力,拓展了学生对问题的深加工能力,并且发展了学生的人格——我要学好数学,同时他也对美伦校区学生的学**惯及课堂能力表示肯定。

  华东师范大学澄迈附属中学吴永德老师对a的算术*方根的记法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如何从一般到特殊,也探讨了根号在现有数域应该如何更加准确的表示。澄迈县数学教研员吴祥皇老师表示,两节课设计思路都很好,教学思路都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学?”来探讨,抓住课堂目标。省教培院数学教研员孙孝武老师就本节课当中的根号是一个运算符号,运算应该拓展到什么程度,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孙老师还认为被开方数越大,所得的算术*方根就越大,这个规律的发现还要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应该强调清楚。最后,孙老师认为两位老师有很多亮点,都具有丰富的教学手段,节奏感强,问题设计合理,是两节值得我们学*的课。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推动了海南中学美府校区数学学科的互动交流,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数学组全体同仁将一如既往的精心研读教材,不断打磨课堂教学,期待海中的数学组能够越来越好!

  11月27日,由贵州师范大学附副校长邓华校长带队,组织九大学科专家教师到我校进行送教活动,并对我校高三教师进行高三复*备考专题培训。

  在同课异构方面,根据高三复*进度,选上的课题为高三复*课《*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分别由我校的班罗盼老师和贵师大附中赵斓老师对高三16班和高三14班进行同课异构教学,两位老师在课堂中都充分展现了自己教学中的特点。如班罗盼老师的课重视基本概念导与学,做到稳扎稳打,层层推进,充分展现了其严谨的教学风格,而赵斓老师的课根源教材,导向高考,思维拔高,展示出了他对教材和高考的研究深度,和驾驭高三复*的深厚能力。两位老师在师生互动、在PPT教学辅助的使用、在板书、在数学语言组织和学*生调动等方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评课环节,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并对教学效果及目标达成情况做了反思总结。同时,数学组还邀请赵斓老师对班罗盼老师的课进行点评,赵老师首先对班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班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像附中高一高二的新授课,感觉对高三学生来说容量有些不足,张老师表示,对于高三课堂,不能象高一高二课一样面面俱到,学生应该掌握的和应该做的事,我们教师不能代劳,更不能在课堂上做,教师要做的是加强研究高考和教材,这样才会对高三复*中做到有所侧重,这样才会增加了复*的效率,同时赵老师还对班罗盼老师教学设计指出了数学符号不规范的问题,精彩而犀利的点评让人受益匪浅。

  评课结束,张老师还对我校的老师做了高三复*教学方面的培训,他对怎样挖掘教材中的典例、怎样抓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怎样精选题目、怎样做好错题本、好题本,以及对待二级节论和对待新课改的观点等方面和老师进行了交流,他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可实操性,很是实用。他还以他是怎样从一名专科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到研究生再到进入师大附中教学这些个人的成长经历鼓励望谟民中的老师们,一定要对数学教学和教师事业保持初心,勉励大家要不断学*,还要多做题多实践,以各种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迅速成长,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最后在交流提问环节,赵老师们还分享了师大附中的高三各轮复*进度和做法,还对数学学科组的建设、集体备课等方面进交流。

  最后,望谟民族中学数学组组长陆明东老师对赵老师本次的望谟送教之行和培训活动表示了感谢,同时要求全组老师要下去思考和消化从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并且要勇于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和应用。结束时,双方还互留了联系方式,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以保持望谟民中和贵州师大附中的友谊长久。

  11月27日,由贵州师范大学附副校长邓华校长带队,组织九大学科专家教师到我校进行送教活动,并对我校高三教师进行高三复*备考专题培训。

  在同课异构方面,根据高三复*进度,选上的课题为高三复*课《*面向量的概念及线性运算》,分别由我校的班罗盼老师和贵师大附中赵斓老师对高三16班和高三14班进行同课异构教学,两位老师在课堂中都充分展现了自己教学中的特点。如班罗盼老师的课重视基本概念导与学,做到稳扎稳打,层层推进,充分展现了其严谨的教学风格,而赵斓老师的课根源教材,导向高考,思维拔高,展示出了他对教材和高考的研究深度,和驾驭高三复*的深厚能力。两位老师在师生互动、在PPT教学辅助的使用、在板书、在数学语言组织和学*生调动等方面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评课环节,两位老师分别介绍了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并对教学效果及目标达成情况做了反思总结。同时,数学组还邀请赵斓老师对班罗盼老师的课进行点评,赵老师首先对班老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指出,班老师的这节课感觉像附中高一高二的新授课,感觉对高三学生来说容量有些不足,张老师表示,对于高三课堂,不能象高一高二课一样面面俱到,学生应该掌握的和应该做的事,我们教师不能代劳,更不能在课堂上做,教师要做的是加强研究高考和教材,这样才会对高三复*中做到有所侧重,这样才会增加了复*的效率,同时赵老师还对班罗盼老师教学设计指出了数学符号不规范的问题,精彩而犀利的点评让人受益匪浅。

  评课结束,张老师还对我校的老师做了高三复*教学方面的培训,他对怎样挖掘教材中的典例、怎样抓好教学中的重难点、怎样精选题目、怎样做好错题本、好题本,以及对待二级节论和对待新课改的观点等方面和老师进行了交流,他的讲座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可实操性,很是实用。他还以他是怎样从一名专科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再到研究生再到进入师大附中教学这些个人的成长经历鼓励望谟民中的老师们,一定要对数学教学和教师事业保持初心,勉励大家要不断学*,还要多做题多实践,以各种方式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这样才会在教学中迅速成长,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最后在交流提问环节,赵老师们还分享了师大附中的高三各轮复*进度和做法,还对数学学科组的建设、集体备课等方面进交流。

  最后,望谟民族中学数学组组长陆明东老师对赵老师本次的望谟送教之行和培训活动表示了感谢,同时要求全组老师要下去思考和消化从本次活动中学到的知识,并且要勇于在教学实践中去尝试和应用。结束时,双方还互留了联系方式,表示今后要加强联系和沟通,以保持望谟民中和贵州师大附中的友谊长久。

  2021年10月19日上午,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一同观摩了由高二年级王洁老师和***老师提供的“椭圆及其标准方程”同课异构公开课,并于课后进行评课交流。

  学校党委**、校长李金山,副校长谢龙,党委委员苏宗新,党委委员刘宏及各年级数学组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王洁老师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两个探究活动展开教学。首先引导学生动手操作,通过自制教具深刻理解椭圆的定义,感受椭圆的形成过程。其次,从“数”与“形”两个角度推导两种形式下椭圆的标准方程,引导学生先猜想后验证,归纳总结椭圆标准方程的特点。王老师教学语言简练沉稳,教学设计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一步步推导出椭圆标准方程,在探究活动中有效锻炼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最后对比圆与椭圆,以“人生可以不完美,但要绚烂多彩”为结束语勉励学生。

  ***老师以椭圆的定义、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应用为主线,首先利用几何画板软件演示了椭圆的形成过程,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教具画出椭圆,在小组合作中体会椭圆的含义。其次,通过类比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将曲线方程的求解步骤概括为“建、设、限、代、化”,引导学生推导椭圆的标准方程。杨老师的课堂氛围活跃,学生参与度高,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与核心素养的提升,让学生在椭圆标准方程的应用中感受不同数学方法的魅力。

  课后,数学组全体教师进行集体评课。在教研组长马桂新的主持下,首先由两位主讲的青年教师分别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自我评价,随后各年级组备课组长进行点评。

  高二年级备课组长杨玉坡老师与辛培玉老师对于两位青年教师的用心教学给予充分的肯定。杨玉坡老师肯定王老师注重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感悟椭圆的形成过程,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引导学生先猜想再验证,从数与形两个角度体现坐标轴变换下的椭圆标准方程。同时,辛培玉老师建议两位青年教师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步骤中增加学生的参与度,锻炼学生的数**算核心素养。

  高三年级备课组长王仲杭老师与邹龙老师肯定了两位青年教师的教学环节设计合理恰当,都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王仲杭老师表示两位教师对于教材重难点的把握比较到位,板书条理细致,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氛围十分热烈。同时,邹龙老师建议两位青年教师适当增加课后练*题的数量,通过*题巩固知识点。

  教研组长马桂新老师表示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师生配合程度高,对课堂的驾驭能力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合作交流,通过对不同建系方式的解释,体现了自主学*与合作学*的协调发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在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数学的严谨性,对教材把握非常到位。最后,刘宏委员对两位青年教师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在课标理解方面,基于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恰当应用信息技术,充分体现了年轻教师的优势。刘宏委员提出,“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旨在通过讲课、评课,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机会,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及业务能力。数学科组老师通过共同观摩、共同交流,以数学教材为基础,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扩展6)

——语文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简报优选【五】篇

  20xx年5月7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老师的辅助性练*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

  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教研*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20xx年10月25日下午两点,语文组全体教师到录播室参与了同课异构活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由李凤斌老师、崔立萍两位教师担任主讲人,以经典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探究“双减”政策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布置高效作业。两位老师共同讲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中年鲁迅人生低谷时回忆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组散文。是先生童年回忆的一曲恋歌,本次活动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带我们走进童年记忆里那有趣而又神秘的百草园,感受童年那方天地里片刻的温暖。

  两位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节奏掌控恰到好处,预言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各有千秋,为我校教师探究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水*呈现了很好的范本。更为我们在“双减”政策下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深入挖掘教材,钻研文本深度。李老师从“光滑”二字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调动触觉来写景。深挖先生写作此文时的背景,让学生理解鲁迅写作此文时正逢人生低谷,以童年温馨回忆来慰藉苦闷的心。

  其次,寻找切入点,突出重难点。李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的合作探究法,以分析写作方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百草园”为什么被称为“我的乐园”。在逐步深入展开分析的过程中,辅之以抓关键词法,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来理解写景的妙处。从感官、修辞、写景角度三个层面来分析乐园之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写大自然中美妙的景色。而崔老师则从题目入手,抓住“从……到”关键词,让学生理清行文顺序和文章结构,以情感为切入点,先让学生体会鲁迅对百草园的感情,然后来分析鲁迅为何产生这样的情感.层层深入,启发诱导,师生共读,共同品味。先让学生读过渡段,初步感知作者感情。顺势发问为什么百草园被称为“我的乐园”,引入本节课重点。重点从写景的局势来让学生理解写景要条理清楚,井然有序。通过关键词“不必说……也不必说”让学生明白写景要抓整体,从“单是……就是”让学生明白要写局部。崔老师则是从写景布局这一角度分析“我的乐园”。最后又回归情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深思先生对百草园的深厚情感。两位老师选用两种不同方法,选择不同切入点,来突破本文重点。

  再者,巧妙收尾,一举多得。李老师通过说话训练任务,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百草园的印象。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中心主旨,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崔老师让学生讲故事时点拨学生要多用自己的话,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讲,点拨学生如何生动、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两位老师的设计兼具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崔老师则通过提问让学生在此体会鲁迅对百草园的情感,引人深思。

  最后,课堂点拨,讲练融合。为了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布置精炼高效作业避免冗长重复作业,李老师在课堂中写景方法的`分析直接为学生仿写一段话铺好路。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已经完成了一半作业,学会了如何构思,如何运用。而崔老师则是从写景布局角度点拨学生要学*运用整体到局部的方式来写景,直奔重点,直击学生写作头痛之处。作业设置时精选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作业,在课堂突破重难点时加以点拨,学生课后对于这类作业也不再害怕。精准实现了高效作业的目标。让学生快乐学*,不再像躲猛兽一样躲着学*,逃避作业。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不同课堂生成、不同处理教材的方式,也在语文组这个大家庭里达到了资源共享、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注重实效、共同提升的目的,也演绎出语文更高远的追求!

  “教而不研则愚,研而不教则虚。”教与研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教乃研之基础,研乃教之利器。为了激发教师之间思想智慧的碰撞,推进教师专业教育素养的提升,同时也为教师们提供一个面对面交流互动的*台,陕西咸阳中学语文教研组于20xx.10.27组织开展了组内青年教师“同课异构”活动。

  本次活动选取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9.1课《念奴娇.赤壁怀古》,旨在感受词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词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的同时,认识到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参与主讲老师分别是高二年级罗依荣老师和高一年级时超颖老师。

  活动分成课堂教学、互动交流等环节。教师们从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同听一节课到同评一节课的整个环节中,各显神通,学思研教合二为一,刮起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高潮。

  罗伊荣老师的课堂线索明晰,条理清晰。将宋词中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及婉约派李清照《声声慢》、柳永《雨霖铃》四首脍炙人口的名篇作以比较鉴赏,以独特的视角、新颖的授课方式进行探究,帮助学生构建了完整的宋词发展体系的同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蕴含着“气”和“韵”、阳刚与阴柔的和谐美的两种诗美形态,及所表现出的对立而又统一的关系。是一堂充满着语文味的课堂。

  时超颖老师以上阙所描写的赤壁胜景为切入点,通过声情并茂,字句铿锵的示范朗读和设计美观、主次分明的主副式板书让学生进情入境,为后面学生反复吟诵中存有层次、存有体悟、存有深情打下坚实的基础,努力做到了情境交融,难能可贵。由此自然、巧妙地突破了该课的教学重难点——领悟词作优美意境,体察作者情思,提升学生文学审美情操。领悟作为千古名篇在写景方面的艺术成就方面,时超颖老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以及生生之间知识的分享讨论进行呈现,较好地体现出该课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教育理念。

  在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对两位教师的这节课展开了积极的交流与探讨,对同课异构教学课从教材处理、教法选择、师生互动、组织形式等各个层面,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点评,提出了自己的深入思考和见解。最后,语文组长何卫安老师做出总结,让教师们对教学态度、授课方式、教学思路、教学效果等有了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教科处主任许爱瑛主任提出在学*中国传统诗词文化时,应渗透爱国主义精神,充分体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将树立文化自信与学*内容有效结合,使学生在浓郁的学*气氛中健康成长。

  此次活动,无论是对于执教者还是听课者,都受益匪浅。作为执教者,不但能在课堂教学的大舞台上尽显所能,而且还可以在相互的比较和学*中,充分认识到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处理等方面与他人的差异,从而达到优势互补、相互切磋与共同提高的目的。而作为听课者,不但能从智慧火花的迸射中有了对教学活动多角度、全方位的思考,而且还能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进行教学反思,从而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同课异构”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比较研究。语文学科教学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就教学目标而言,同一文本,教师选择不尽相同。老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风格和自身的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展开教学。例如《囚绿记》的教学中,有的老师抓住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引领学生通过阅读,学*文章选择结合感情、选择材料的写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生动而意蕴深长的语言,让学生阅读学*文章表情达意的方法;有的教师抓住文章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让学生学*体会散文优美生动的语言。教学方法上也是各具特色,有的教师以读促思,有的教师以读悟情,有的教师以读带说。每个教学目标,各种教学方法都不失语文学科的特点,那么,哪种教学能使学生更乐学好学?更容易接受?更高的教学效率?只有我们教师通过在不同课堂中的观课议课,才能获得教学体验,通过比较研究,从而择善而用,借他人之东风,驰自己之渡船。

  “同课异构”能更好的整合教学资源。面对纷繁芜杂的教学资源,我们教师不是为找不到教学资源而烦恼,更是因为不知如何取舍和更好运用教学资源而忧愁。在“同课异构”活动中,通过观察不同教师的课堂,让我们更加充分认识到不同教学资源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优化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同课异构”使教学研究活动目的更加明确,教研效果更加明显。在以往的教学研究活动中,由于没有指定教学内容,教师的上课和观课、议课或多或少有流于形式之嫌。大家没有明确的教研目的,听课后的议课往往泛泛而谈,不达要旨,发表意见成了“圆桌演说”,有论而无点。因此教研效果不明显,短处不能避,长处不得扬。通过“同课异构”的观课议课,大家讨论问题集中,教学研究目标明确,解决了教学中出现的共同问题,又能激发教师各自的教学灵感,教学研究效果明显。

  在开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中,我也于实践中总结了一些浅薄经验,现作简单罗列,在以后的教学研究活动中提醒自己,谨慎注意。

  第一,关注不同教师的教学长处。“同课异构”活动的目的不是抓短,在于扬长。因此,在听课的时候,找不足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发现教师教学优点。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桃李之华,各有其芳,一味复制一个教师的课堂和完全摈弃一个教师的课堂,都不能达成教研目标。只有围绕教师的课堂,于各家之中取其长,以此完善自己的教学设计,更好的开展课堂教学。

  第二,关注学生实际学情。任何课堂设计都不能离开学生的学情,关注学生,教学设计才是有意义的,教学活动的过程才是有效的。因此,在关注教师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注意关注学生实际情况,对教师的教法讨论,也要根据学生实际出发。“同课异构”得到的教学经验,在推广应用时也要结合学情而定。有的班级学生发言积极,多组织学生讨论交流甚好,有的班级学生朗读占优,组织学生朗读思考为佳。如果硬是将北方面食强加给南方之宾,于教师或许会落得一个“东施效颦”,于学生抑或“水土不服”。

  第三,注意认识的片面化。“同课异构”之所以叫“同课异构”,不叫“同课异法”或“同课异策”,我想,转化课堂结构应该是这个活动的关注重点。有的时候,我们太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一个点上的教学方法选择,一个知识点的选择是否恰当,有没有落掉知识点等等,这都有点舍本逐末,认为“同课异构”解决的是知识点的选择和传授方法,我认为这种认识有些片面。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以为应该关注教师的整个教学设计过程和教师的整个课堂组织过程,从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上优化,关注教师的设计是否符合语文学*的认知规律,是否更具有可操作性,而非从教学细节上纠缠不止,降低了教学研究的目标。

  一种好的教学研究形式,都需要在不断的尝试中逐步完善,只要我们认真组织,积极参与,用心以对,我觉得,我们每个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彰显自己的教学风格,达到更高的教学效率。

  20xx年10月25日下午两点,语文组全体教师到录播室参与了同课异构活动。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由李凤斌老师、崔立萍两位教师担任主讲人,以经典名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探究“双减”政策下如何打造高效课堂,布置高效作业。两位老师共同讲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本文节选自鲁迅先生的散文集的散文集《朝花夕拾》,是中年鲁迅人生低谷时回忆青少年时期生活经历的一组散文。是先生童年回忆的一曲恋歌,本次活动两位老师从不同角度带我们走进童年记忆里那有趣而又神秘的百草园,感受童年那方天地里片刻的温暖。

  两位老师的课堂精彩纷呈,节奏掌控恰到好处,预言抑扬顿挫,掷地有声,各有千秋,为我校教师探究高效课堂,提升教学水*呈现了很好的范本。更为我们在“双减”政策下教学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首先,深入挖掘教材,钻研文本深度。李老师从“光滑”二字引导学生认识到要调动触觉来写景。深挖先生写作此文时的背景,让学生理解鲁迅写作此文时正逢人生低谷,以童年温馨回忆来慰藉苦闷的心。

  其次,寻找切入点,突出重难点。李老师选择了适合学生的合作探究法,以分析写作方法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逐步深入理解“百草园”为什么被称为“我的乐园”。在逐步深入展开分析的过程中,辅之以抓关键词法,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来理解写景的妙处。从感官、修辞、写景角度三个层面来分析乐园之乐。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去写大自然中美妙的景色。而崔老师则从题目入手,抓住“从……到”关键词,让学生理清行文顺序和文章结构,以情感为切入点,先让学生体会鲁迅对百草园的感情,然后来分析鲁迅为何产生这样的情感.层层深入,启发诱导,师生共读,共同品味。先让学生读过渡段,初步感知作者感情。顺势发问为什么百草园被称为“我的乐园”,引入本节课重点。重点从写景的局势来让学生理解写景要条理清楚,井然有序。通过关键词“不必说……也不必说”让学生明白写景要抓整体,从“单是……就是”让学生明白要写局部。崔老师则是从写景布局这一角度分析“我的乐园”。最后又回归情感,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深思先生对百草园的深厚情感。两位老师选用两种不同方法,选择不同切入点,来突破本文重点。

  再者,巧妙收尾,一举多得。李老师通过说话训练任务,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于百草园的印象。既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中心主旨,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崔老师让学生讲故事时点拨学生要多用自己的话,加上自己的感情来讲,点拨学生如何生动、绘声绘色的讲故事。两位老师的设计兼具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崔老师则通过提问让学生在此体会鲁迅对百草园的情感,引人深思。

  最后,课堂点拨,讲练融合。为了更好落实“双减”政策,布置精炼高效作业避免冗长重复作业,李老师在课堂中写景方法的分析直接为学生仿写一段话铺好路。学生作业在课堂上已经完成了一半作业,学会了如何构思,如何运用。而崔老师则是从写景布局角度点拨学生要学*运用整体到局部的方式来写景,直奔重点,直击学生写作头痛之处。作业设置时精选能够提升学生能力的作业,在课堂突破重难点时加以点拨,学生课后对于这类作业也不再害怕。精准实现了高效作业的目标。让学生快乐学*,不再像躲猛兽一样躲着学*,逃避作业。

  本次“同课异构”活动的开展让我们看到不同课堂生成、不同处理教材的方式,也在语文组这个大家庭里达到了资源共享、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注重实效、共同提升的目的,也演绎出语文更高远的追求!


同课异构教研的活动总结6篇(扩展7)

——小学“同课异构”活动总结优选【5】份

  为认真贯彻“以生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打造高效课堂,探索适合提高听障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基本思路,同时也为教师提供沟通、交流、互相学*的*台,本着“共同进步,共同提高”的原则,听障语文组从于20xx年10中旬开展了中年级语文字词教学的“备课、上课、评课、总结、论坛”一系列“同课异构”活动,五位参加同课异构活动的老师,都结合课堂教学实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切实把握了词语教学的重要性,现总结如下:

  一、共同点:

  1、注重指导学生预*课文。老师们都能注重新课预**惯的指导,并且在授课伊始就检查学生的预*情况。

  2、注重了过好认读关。每位老师都先让学生读课文,了解学生对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并及时进行了纠正。

  3、采取多种方法加强了词语的学*和讲解。大部分老师都能先让学生自己找出词语,先让学生讲解,对于学生都不理解的词语,则根据学生学*的特点,采用观看图片、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或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讲解了词语的意思。

  4、都注重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结合课文内容,把文中的常用词语注重指导学生说句子。

  二、不足:

  字词教学是学生学*语文教学的重点这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很清楚的问题,而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却普遍存在着重视语言的理解,忽视语言的积累和运用的现象。虽然我们在教学中努力的关注了这些,效果还是不太理想,学生出现的错别字还是那样多,常用词语不会写句子,有的写了也是语句不通顺,意思不完整,这充分说明了字词教学的有效性不高。通过讨论、反思,大家一致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做的较欠缺:

  1、对生字的书写普遍没有重视,有的甚至没有提及。

  2、对词语的理解不透彻,没有很好的贯彻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理念。好多词语的理解仅限于让学生用手语翻译出来就以为学生理解了,根本不知道词语在文中的真正意思,老师也没有及时跟踪指导,不知道该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效果成了一句空话。

  3、常用词语的训练不够扎实。只注重了生字新词的学*,对一些熟字生词没有进行讲解,对一些常用词语没有练*,有的即使说了,学生也是比葫芦画瓢似的说,根本没有深刻的理解词语的意思,更不会运用。

  4、对课堂教学过程普遍预设不足,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每节课的课堂容量较大,学到哪里就到哪里,计划性不强,根本没有检测的时间,更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5、都缺乏当堂测试的环节,学生的学*情况没有及时反馈。

  三、字词教学达成的共识的基本思路:

  通过备课、授课、检测及老师们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把词语运用放在更加突出的位上,对于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要着力抓好“认读〃理解〃积累〃运用”语文字词教学四部曲为目标,可以采取“过五关”的形式来进行:

  1、抓好课前预*关。

  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和鼓励。如果课前没有很好的预*,那孩子在学*的过程中就是被动的,所以老师在课前要布一些预*作业,比如:让他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找出不会读的生字和词语,并借助字典扫除课文中的拦路虎;借助课后预*要求进行预*。这样就不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不仅可以在课堂上当“小老师”,他们会及时指出别的同学不会或不理解的生字、词语,而且为了不出现错误或少出现错误,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意识也越来越强了。

  2、过好课文认读关。

  在学生预*的基础上,让学生轮流读课文,一是检验学生对生字读音的正确率,二是为了学*和掌握生字的读音。可以采用一人读,其他学生看,再相互指出并纠正读错的字的形式,这样不仅利于学生认真预*,而且也能调动其他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达到共同进步的效果。这一关虽然用时较长,但对于过好认读关和培养学生养成遇到生

  字查字典的*惯具有重要作用。

  3、过好字词的理解关。

  虽然在低年级学*了一定量的词汇和句子,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运用语言的要求,学生必须在中、高年级继续学*积累更多的词汇和句子。中年级的生字新词教学是在阅读教学中进行的,教学的原则就是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放到课文的句子中去认识,结合句子意思去理解词义。在词语教学中应该秉承这一原则,不能只简单地以词解词,应该根据课文的不同类型、词语的不同特点、学生的不同程度,采用演示(实物、图片、动作、表情、创设情境、多媒体)、讲解、联系上下文等各种方法,还有一些表达课文中心的词语、抽象难以理解的词语还需读讲课文的同时去理解,让学生在课文的情境中建立深刻的表象。例如课前借助工具书自主学*,课上创设情境、联系生活、激活经验、朗读体会、品读理解等等,全方位地对词语进行朗读、理解、感悟,并以此为切入点,加深对文本的体会,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学*兴趣,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目的。

  4、过好语言积累关。

  为了让聋生更好地学*语言,提高他们的实际语言能力,在中高年级我们还要重视语句教学,从词、句人手,学*和积累词语,仿写句型,把读写相结合,一定还要落实到书面语上,而且应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在生活中运用所学词语,让语言走进学生的生活,通过表达和运用,积累词语,丰富语言,让词义在聋生的头脑中逐渐得到深化和巩固。如不强化读写训练,字词学完后,时间一长学生就不会用了。

  5、过好检测反馈关。

  对于学生的学*情况,当堂测试,不仅能随时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而且有利于老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突出以学*效果作为评价学生课堂的唯一标准。

  “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这种有针对性的“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不仅为我们广大教师搭建了一个畅谈教学思想、交流教学设计和展示教学风格的*台,而且可以长善救失,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能更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

  因为时间很紧张,没有全面准备,只是把这次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一些问题和老师们*时较为疑惑的一些问题写了出来,和大家交流。首先感谢老师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这次活动所有的数学老师都参与进来了,大家都很用心,年轻老师认真精心的准备课,有经验的老师不但课后要评课,有的老师课前还要对年轻老师进行指导,这是让人感觉最温暖的地方,这说明我们是一个团结、共同进步的集体。

  这次活动一共听了八节课,听完课以后心里特别高兴,觉得讲课的老师们无论从教学理念上还是课堂表现上都进步非常快,让人刮目相看。下面具体说说:优点:

  一、课上得很朴实,注重了课堂实效性。

  在课堂上尊重学生,注意了和学生的交流以及学生的体会,准备得很用心。比如吕老师在《圆的整理和复*》一课中,学生进行知识的整理环节,本来教学设计的是让学生自己完成知识的整理,但是在他发现学生个人完成有困难时,马上改变自己原有的教学设计,改为让学生小组讨论,说一说,再整理,这就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注重了实效性。在其他老师的课堂上也有很多这样的细节,不再一一赘述。

  二、课前认真钻研教材,能准确把握教学目标。

  这次是同课异构的活动,通过课堂观察和课前课后和老师们的交流,感觉老师们都注重了对教材的解读。

  三、创设生活情境,努力让数学贴*学生,贴*生活。

  老师们在课上都注意了把数学学*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生活情境的创设各具特色:比如马淑玲老师《统计》一课中课前就让学生统计青山泉的人口;结尾的小调查让学生调查本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制成复式统计图,并思考从中得到什么信息。这些环节的设计都特别贴*学生生活。这些都贴*学生生活,拉*了数学和生活的距离,在努力让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四、创设学生自主学*探究的*台,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

  吕老师在评王老师《圆的整理和复*》一课的时候说了一句话:说王老师把时间、话语权都充分的交给学生。这句话说得很好,恰当而且准确,王老师确实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其他的老师在教学中也都给学生创设了学*探究的*台,努力的把课堂还给学生,注重了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学*能力。比如吕老师在课上让学生自己归纳整理圆的知识,马淑玲老师在《统计》一课中让学生试着自己把单式统计图合成复式统计图等等,差不多每一位老师都能在课堂上做到“三个一”:有一条主线、有一个中心、还有一个面(也可以说创设一个*台,让学生去学*探究)。记得在上学期的教学中我们还在鼓励老师们相信学生,敢于放手,让学生动起来,从这学期的情况看老师们在落实新课标的思想方面已经跨出了一大步,这是大家努力的结果。(和本次老师们选择的课型也有关系。)

  五、课件的使用精彩纷呈。

  为老师们以后的教学提几点建议:

  一、课前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我们*时总说老教师经验丰富,老教师的经验体现在课堂掌控和教育教学方法上,更体现在对教材,对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的熟悉和了解上,这是他们多年在教学实践和学*中逐渐积累起来的,是年轻教师学不来的,所以,年轻老师能做的就是要要多下功夫读懂学生,读懂教材。

  关于读懂学生:只有充分的了解了学生的情况才能准确预设教学的目标和重点难点,预设课堂生成,才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学*。学期初省教学评估的时候,省教科所副所长,主抓小学数学的赵杏梅老师到永南去检查,赵老师可以说搞了一辈子的小学数学教研,老太太说话很利索,当时我和两位老师跟着一块儿去学*,永南的老师讲了一节二年级的《角的初步认识》,在评课的时候,找杏梅老师针对这节课给老师提了几个问题:

  (1)、学生今天学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什么?

  (2)、请说一说教材编排。

  (3)、你觉得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这节课的主要困难是什么?

  (4)、这节课上完以后你感觉学生哪个环节学的不理想?在这四个问题里面,有两个就是关于读懂学生的,一个是关于读懂教材的,还有一个是关于课后反思的。有的老师可能觉得我的学生我了解,其实我们*时的了解只是泛泛的,针对某一项内容我们还可以做更具体准确的分析,更好的了解学生的状况,更准确的预设难点和生成。

  下面说说读懂教材:读懂教材第一步:要先认真研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这部分我们可以做细一点,把每一个例题的编写意图,例题中每一个数据的使用意图,每一个插图的编写意图,课本中每句话的编排意图,课本中活动旁边的批注的意图,每一个练*的意图,教材要传达的思想方法等等都要理解清楚,把教材彻底弄明白,这一点对年轻老师尤为重要,可以看参考书,但不要先看参考书,更不能依赖参考书。第二步:数学一条线,语文一盘沙,这句话说明数学的知识点之间是有紧密联系的,我们在解读教材中还要注重知识间的联系。再说一点对教材的使用上大家有疑惑的地方:能不能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前两年有个提法是:用教材教不能教教材,提倡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两年老师们可能发现从国家到省到市,尤其是一些专家教研员听课的时候,遇到改动教材的情况大都会问授课老师为什么改动,这就给大家造成一种印象――教材不能改,当然有的评课老师也会直接否定教师改动教材。那到底我们应该怎么做呢?个人认为这两种方法其实是从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教材是专家组通过多年的研究实验才确定下来的,符合学生的学*和年龄特点,具有科学性,同时他的编排还要适应所有地区的孩子,所以它要具有普适性,可是我们教学针对的是某一地区的一部分学生,它在针对性方面可能就差一点。根据教材的这个特点,我们可以对教材科学性和普适性的东西保留,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灵活优化教学素材(不一定非得优化,认为合适,可以不优化),使之更具针对性。比方说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生活化处理,使之更贴*学生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使用教材。李雪《角的初步认识》一课上,老师在领着学生做练*的时候,课件上把课本练*上一个找角的*题的水管的图换成了一幅钟面的图,其实水管图比钟面图直观而且简单,在评课的时候赵杏梅老师就问为什么要换,指出“换教材上的材料必须要有自己充分的准备”。(这里把准备换成思考我更喜欢。)

  二、给学生更大的活动空间,在活动中学*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得到提升。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新课标还有这样一句话:“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现在能给学生提供机会,那么给学生提供机会了就达到目的了吗?没有,给学生提供机会是我们在在落实新课标的理念上跨出的一大步,但下一步怎么走还继续思考:在我们给学生提供的观察、合作、实验、推理等探究和活动的*台上,还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交流的活动中学*交流、学*思考,感受和别人思维碰撞带来的快乐,感受探究有所收获带来的快乐,并从中学*方法、锻炼思维、培养能力。探讨要有深度、有广度,思维要有撞击、有提升。不能浅尝辄止,走过场。给学生一个探究活动的机会不是目的,达到语言、思维等方面的提升的目的,更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在以后的课堂上可以让学生的.活动更开放、更自主,预设更细化、更充分。

  三、多维教学目标,注意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的培养。

  大家都有这种体会:孩子们在一年级入学时每个班和每个班的孩子水*没多大差别,可是六年学上下来,能力就有了高下之分,教两个班的数学老师体会应该更为深刻,有的班的孩子能力强,思维快,有的班就慢一些,为什么?老师的教学对孩子的影响。数学学科因为其特点,可以看作是小学阶段训练学生思维的最重要的学科,学生开放型思维、逆向思维、举一反三思维、质疑性思维等思维品质的形成和转化、分类、数形结合等思想方法的行成,和小学阶段数学学*中的训练是密不可分的。在现阶段的教学中,“知识为本”的现象非常普遍,大多数的课堂教学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的,目标过于单一化,目光太短,只看到了眼前利益,没有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考虑。注重学生思维方法的培养,不教傻学生。课堂上要让学生形成思维活动,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让学生的头脑动起来并且有提升。最初教给学生的可能是一种方法,但慢慢可以转化成一种能力。例如最初教给学生转化的方法,下次遇到类似的情况他还会去这么想,慢慢就形成了一种*惯,多了就会上升为一种能力。

  四、要关注课堂、关注生成、关注全体学生、注意细节。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孙双金曾说过:语文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文,让学生读懂课文;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这句话放到数学教学中同样适用:数学教学有三重境界:心中有案――关注教案的完成情况;心中有教材――让学生学会知识;心中有人――关注学生的发展。我们在教学中也要注意不能停留在第一种境界――走教案,我们可以达到第二种境界――心中有知识,想办法让学生学会知识;要力争达到第三种境界――心中有人,关注生成,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因为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对人的培养。

  生成资源来自哪里?一是教师精心预设,比方说老师可以预设一个情境冲突,引发学生的思考。二是课堂学*中自然生成,其实有时候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老师预设时没有的东西,这可以理解为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更应该看成一种课堂资源,我们更应该思考怎么利用这些资源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这儿我用几句话来概括对“课堂生成”的一点认识:・精心地预设生成;・宽容地接纳生成;・理性地认识生成;・机智地筛选生成;・巧妙地运用生成。关注全体学生,关注细节。(课堂生成的处理可以看做是一种细节、老师针对不同孩子思考和回答的引导评价是一种细节,甚至老师的不同语气和笑容都是细节――关注细节,细节让你更精彩)

  五、老师的语言要准确、简练、具有明确的引导性。

  一是指提要求的时候,语言要明确,指向清楚,要让学生通过你的话知道自己要干嘛;

  二是在评价或引导的时候,你的语言要有引导性或激励性。比如:“告诉我,你是怎么想的?”就具有名确的指向性――说说思维过程让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达到自省、修正方向的目的。

  六、注意对学生学*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学轻松的数学,学有兴趣的数学。在这八节课当中,有的课学生的兴趣没有被完全激发出来,课堂气氛比较*,缺乏亮点。兴趣的

  20xx年5月7日下午,在灵武一中操场上,全市中学体育教师参加了由市教研室组织的体育学科“同课异构”大教研。本次活动旨在进一步贯彻新课程理念,展示同课异构成果,博采众长、凝聚智慧,引领教师反思,提高课堂效率。这次教研活动主要由灵武一中李**老师和三中的杨文老师承担,两位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活动,他们就《跳远》同一课题,采用不同形式的构思讲课,听课教师认真听课并做好记录。

  课后教师们坐在一起进行交流探讨,先由两位主讲教师说课,然后听课教师们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这两节课进行细议深入分析。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并达成以下共识:

  一、备课充分,引用新课程理念指导教学

  1、教师备课充分,教学步骤清晰,教学过程流畅;

  2、课堂练*方法多样,针对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3、能有效的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

  二、不同的教学构思演绎了不同的'教学风格

  1、李**老师的辅助性练*多而有效,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使学生在环环相扣的练*中不知不觉学到了新技术;

  2、杨文老师利用设置不同标志物激发学生练*兴趣,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存在的不足

  1、技术技能目标设置多且高,教学重点、难点把握不到位;2、教师对学生的激励、评价不明确,语言表述能力较差。

  在评课活动中,大家还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高中学生体质下降状况分析;今后如何实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场地的合理运用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最后崔波老师作了总结、提出希望,并组织一场教师友谊篮球赛,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

  此次活动得到了市教研室的大力支持,由崔波老师具体督导,灵武一中积极提供场地、器材,调配学生,保证了课的质量,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教研*台,使得这次活动圆满成功!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