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的教案菁选

首页 / 教案 / | 2023-02-24 00:00:00

咏柳的教案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咏柳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的教案1

  活动目标:

  1.在熟悉七言古诗的基础上,尝试用黄梅戏《女驸马》选段演唱七言古诗《咏柳》等。

  2.借助教师动作暗示感知乐曲中的附点并理解古诗内容。

  3.体验用新诗为乐曲填词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已熟练背诵七言诗《咏柳》等。

  2.幼儿听过黄梅戏曲调,对黄梅戏有初步认识。

  3.《女驸马》vcd选段及伴奏带。

  活动过程:

  1.演唱黄梅戏《看灯》进场。

  2.看vcd画面,欣赏《女驸马》选段,初步感知旋律。

  师:音乐是一段……它和我们听过的黄梅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再次欣赏,进一步熟悉旋律。

  师:我们一起跟着这段音乐用“拉拉拉”来哼唱。

  4.听伴奏带,在教师启发下边哼唱边做动作,感知黄梅戏曲调拐弯绕的特点。

  5.欣赏教师用七言诗演唱黄梅戏曲调。

  师:你们发现这句歌词是几个字啊?我们学过什么诗也是一句七个字。

  6.再次倾听教师演唱,并随教师做动作。

  师:你们听我唱《咏柳》的时候,在哪个字是有点拐弯的,拐弯的地方我做了什么动作?

  7.跟随教师听琴声念歌词并做动作,体验乐曲中“附点”部分。

  师:你们发现最后一句哪个字重复念了?怎么重复的.?

  8.教师带领幼儿听琴歌唱。

  9.在教师引导下替换歌词,并听音乐随节奏做动作默念歌词。

  师:你们还会什么七言诗,我们一起不发出声音跟着琴声在心里念。

  10随教师用新诗演唱。

  11.幼儿散点站立,独立用新诗演唱。

  师:你们还想唱什么七言诗?你们自己能唱吗?如果不记得,你们怎么办?

  12.带领幼儿边唱边做“男生”动作。

  师:刚才我们做的动作都是旦角的动作,黄梅戏中男生动作和女生不一样,他的手是虎掌,脚是靠步,手指是剑指。

咏柳的教案2

  一、自读导航:

  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通诗句,疏通词句。

  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合注释和诗句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或查找工具书,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咏柳》中柳树具有_______特点。

  《春日》讲的是作者在春日浏览,看到_______。

  4、细读诗句,深入思考。

  《咏柳》的一、二句分别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三、四句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春日》里的_______景像让我们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顾全诗,总结提升。

  《咏柳》,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____的描写,歌颂_____,赞美大自然呈现的_____。

  《春日》,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点出____是春天的的源头。

  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

  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杜牧),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春色。

  7、诗情画意。

  选择其中的`一首画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

  课后反思:

  按照导学案进行预*后,课堂汇报时学生仍然说不好,导学案还要再细致些,要求再明确些。

咏柳的教案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古诗,并初步理解古诗含义。

  2.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准备:

  1。柳条、丝绦、剪刀、碧玉的图片,以及表情图片。

  2.录音机、磁带、视频。

  3.水袖若干条。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提问

  1、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景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示柳条图片:这是什么?柳树上面有长长的什么呀?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长长的柳条是怎样长在柳树上的?

  小结:又细又长的柳条是从柳树上垂下来的,你觉的又细又长的柳条像什么?

  3.柳条上面长着绿绿的是什么?它像什么?

  小结:春天到了柳树、柳条、柳叶都变得非常漂亮,老师想到了一首关于柳树的古诗,它的`名字叫《咏柳》。

  4、你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是赞美柳树,它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贺知章写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你最喜欢哪一句?)

  一、欣赏并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1. 播放视频

  提问:你最喜欢那一句?(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加文)

  2.请小朋友朗读一次

  3.你知道诗句中的图片代表什么意思吗?(碧玉、丝绦、剪刀)

  4.“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小结:诗人从远处看到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5.那谁知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意思呢?

  小结: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的巧手剪出来的?最后诗人终于想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这首古诗的意境美不美?那这么好听的古诗怎样读就更美啦!

  二、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我们看看前两句,诗人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贴表情图)

  2.诗人看见这么好的景色想到一个问题,这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剪出来的?这一句应该怎么读?(疑问、贴表情图)

  3.最后诗人终于找到了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恍然大悟、贴表情图)

  小结:诗人用古诗来赞美柳树,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赞美柳树?(唱歌,跳舞)

  三、游戏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柳树、柳条、柳叶。

  提问:跳舞的时候那你要用什么动作表示大树、柳条、柳叶?

  2、请幼儿请客人老师和自己跳。

  延伸:区域活动制作柳树、柳条、柳叶

咏柳的教案4

  教学目标:

  1、通过学*,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其爱护树木,保护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

  2、学会生词,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感受古诗的意韵

  4、掌握学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说诗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

  灯片,与诗歌相协调的音乐带一盒

  教学过程:

  一、*旧引新,激发兴趣。

  导语:现在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历代诗人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谁能背给大家听?

  同学们,背得很好,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咏柳》(板书)

  二、解题知人,感受美

  出示灯片,观察图画,说说画了什么?

  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介绍作者)

  三、逐句解释,理解美

  1、范读全诗

  2、学生试读,边读边思考,提出不懂的地方

  3、师生释词

  4、析句

  第一、二句作者用了什么方法?分别表现了整棵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把“三月春风”比作什么?

  5、请学生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四、赏境诵读,抒发美。

  1、教师诵读,配上音乐。

  2、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五、小结学法

  六、布置作业:

  ⑴抄古诗试背

  ⑵选择学校中一种植物试作诗一首

  简评:

  课堂教学中,能运用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结束时的作业

  布置非常好,能使学生的这一思想感情付诸于笔端,在文章中表达出来。

咏柳的教案5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tāo)。

  不知细叶谁裁(cái)出,

  二月春风似剪(jiǎn)刀。

  注释:

  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妆:装饰,打扮。

  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裁:裁剪。

  似:如同,好像。

  译文: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的教案6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咏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满人间,婀娜多姿”的画面。

  这首诗旨在赞颂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实,关于大自然的美,不仅仅在于春天,这种美好、蓬勃何尝不体现在夏天,秋天,冬天。《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赞颂其他的季节,既承接了课堂中的知识,有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精炼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优美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吟诗作画等方式来赞颂生活。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检测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教学反思

  夜深人静,当忙完一天的教学工作,静下心来,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中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丧失情趣。我想在三年级古诗教学中,应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

  基于“中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想象,锻炼学生思维”这样的理念下,我将前几稿中设计的关于识字,关于成语的积累,关于对柳树的描述等于主题关系不大的细枝末节的环节统统删除,而增加了大块的让学生想象的环节,使整个教学环节更为流畅,简洁,主题明确。

  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利用手头的工具书,结合古诗的书下注释,自学古诗:由于本首古诗学生耳熟能详,而且诗的内容也较容易理解,所以,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3、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4、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二月的春风,像一把剪刀,剪出了细细的柳叶,它还会剪出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剪出了绚丽的花朵,有的说检出了哗啦啦的流水,有的说剪出了明媚的春光,在孩子的眼中,我看到了发现春天的欣喜。此时,我又追问,二月的春风除了像剪刀,你觉得它还想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个手持魔棒的仙女,她的手一挥,大地一片万紫千红;有的孩子说,春风像一个司令员,她一声令下,万物都得复苏;有的孩子说春风像妈妈的手,轻轻把我们拥进她的怀抱……孩子们童真,稚嫩的语言,也激发着我的灵感,师生的思想碰撞着,共鸣着,20xx年的春天尽管姗姗来迟,可是在孩子们热火朝天的描述中,我们又分明看到春天似乎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5、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带有配乐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

  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6、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在区里展示的研讨课中,表现过于紧张,缺乏这个年龄段应有的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在本校和天津路小学上的效果完全不同,这说明孩子的阅读量,家庭教育是千差万别的,同样的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争取在教学上能有所突破,力争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咏柳的教案7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1.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学生自己练*,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咏柳的教案8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生字,认读3个新字。

  2.理解诗句,了解古诗大致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指导学生写春天柳树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教学重难点

  1.学会生字、朗读并背诵课文是重点。

  2.理解诗句意思及描写柳树的美的特点是难点。

  课前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田字格);朗读录音磁带;到户外观察柳树。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打开挂图(或放幻灯),激发兴趣

  放诗歌的朗读录音,在学生对诗歌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板书课题。

  解题。学生试说“咏”的意思。教师小结:“咏”的本义是歌咏,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作者借赞美柳树来赞美春天。

  作者简介:贺知章(659—744),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会稽永兴(今浙江省萧山县人)。少年就以文章出名,公元695年中进士,做过礼部侍郎等职。晚年不拘礼节,酒后作诗文,神采飞扬。今存诗19首,除《咏柳》外,《采莲诗》、《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指导看图

  图上有些什么?在什么地方?人在干什么?(先一个一个说,再连起来说一遍)

  同学们看了图,想一想诗人是怎样描绘自己所见到的情景的,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三、初读课文

  1.请听录音,看看课文有几句话。(标出句子)

  2.看音节卡片,开火车读。

  bìchuísīcáisìjiǎn

  3.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

  4.分组读课文,男女生各读一句。

  四、学*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2.去掉音节读。(注意“垂、似”的读音)

  3.识字、记忆字形。

  (1)出示要掌握的生字卡片。

  (2)分组观察、讨论。利用以前的学*方法识记字形。

  (3)检查自学情况。(指名学生当小老师,师生评议)

  (4)教师重点指导:

  碧,bì,上下结构,注意写好上面的部分,“王”的底下一横要变成提。

  垂,chuí,读准翘舌音,8笔,注意写好中间的部分。

  丝,sī,5笔,要读准*舌音,注意上面

  的写法。

  裁,cái,12笔,读准*舌音,注意里面的写法,和“栽”要区别开。

  似,sì,6笔,读准*舌音。

  剪,jiǎn,11笔,上下结构。

  4.巩固练*(做游戏)。

  (1)做找朋友游戏,找对了全班齐读三遍。

  (2)组词练*。

  五、课堂练*

  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认读汉字卡片。

  二、引导学生学*课文

  1.引导学*第一句。

  (1)自由读第一句,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能说一点就说一点)

  (2)齐读第一句。

  (3)指导朗读(注意轻重音和停顿):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教师范读,学生仿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4)教师小结:

  妆,打扮。一树,满树。“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万条,柳树枝条多。在古诗中“百”、“千”、“万”经常泛指数量多。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子,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2.引导学*第二句。

  (1)自由读,说说你懂得了什么?

  (2)指导朗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范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师生评议,齐读。

  (3)教师精讲:

  细叶,指柳树新萌发滋生的又细又嫩的叶子。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

  三、想象情景,朗读、背诵课文

  1.自由读全诗。结合看图及在户外所看到的柳树,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

  2.教师点拨:诗的第一句,写的是实景,表现了整棵柳树的颜色、形状及树上的柳条多。虽然是对静物客观的描写,但是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诗的第二句,是作者的想象,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拿剪刀的能工巧匠,把在春风吹拂之中的柳树想象为经过巧手剪裁的艺术品。这种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深化了诗歌的内容,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这首诗赞美柳树不是作者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凭借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四、课堂练*

  1.写一写课后生字。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五、指导学生写话

  1.启发学生说说在户外看到的柳树。同桌互说。

  2.小组推选代表说,师生评议。

  3.指导书写。

  例:春天来到了,柳树的枝条上长出了一片片长长的绿叶,*看好像绿色不是很深,但是当你远远地望去的时候,整棵柳树就被一层绿色的雾包围着。一阵微风吹过,柳条随风摇摆,就像在欢迎我们似的。

  板书参考

  探究活动

  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用一两句话说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咏柳的教案9

  教学内容:《咏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二.交流切磋,诵读求悟——品味美。

  1、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10、过渡: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可以知道诗人是用什么方法来写出柳树的美呢。(生:比喻)是啊,诗人一连用了三个比喻句,用碧玉来比喻柳树的枝和叶,写出了柳树的颜色美,又用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样子美,然后展开大胆的想象,由柳树想到二月春风,勾勒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从而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接下来请大家闭上眼睛,边听配乐朗诵边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等一下我要请同学们把你们想到的意境描绘出来。

  【主要运用课件图片帮学生理解,让学生通过反复读及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三个比喻句的精妙,品味课文语言的美及柳树的美】

  三、分组活动,熟读成诵——抒发美。

  师:大家都喜欢这首古诗,请同学们想一想,你喜欢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创造、表现这首古诗,告诉老师,好吗?

  (学生考虑、讨论,并纷纷说出自己喜欢的方式:表演、朗诵、写作、(画画等)

  1、教师根据学生的提议分成四组:诗朗诵组、表演组、图画组。根据自己的爱好自由选择小组。

  2、学生分组讨论、创作表演。(教师巡回指导,启发学生开阔思路)

  3、分组展示表演。

  (1)诗朗诵组;

  a.学生朗读几首有关柳树的诗歌。

  b.全组一起配乐朗读《咏柳》。

  师评:同学们有表情地朗诵《咏柳》,更加深刻地体会了古诗的韵味,井背诵了几首与春天与柳树有关的诗歌,让我们更多地了解和感受到春天的美。大家表演得非常好。

  (2)表演组:

  学生们发挥自己的想象,通过动作把柳树的婀娜多姿表演得惟妙惟肖。 师评:这组同学用优美的动作来表现这首歌曲的意境,表现柳树的特点。表现春天的勃勃生机。他们的表演,使古诗变得更加生动起来。真棒!

  (3)图画组:

  同学们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彩笔画出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

  师评:这组同**用图画的形式,鲜明形象地表现了古诗的意境。画得真漂亮。

  (4)写作组:

  学生用自己生动的语言,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师评:能写出柳树的特点,能用上生动的比喻,写得好!

  4、师:刚才同学们都运用了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了这首歌曲,我觉得大家都做得非常好,回家后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好吗?

  【设计分析:l.采用分小组合作学*的方式,既能发挥集体的智慧,又能让学生各展才能。2.用多种形式表现古诗,加深学生对古诗的体会和理解。3.通过创造、体验、合作,生生互动,使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四、总结写法,网络拓展——延伸美。

  1、小结: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你还知道哪些歌颂、赞美其它事物的诗?

  2、告诉学生相关古诗的网址拓展学生课外学*,并搜集。

  3、作业:画一幅春景图。

  五、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的教案10

  一、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材说明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

  “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学*重点是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投影片。

  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垂:翘舌音,读“chuí”,声母不要读成“c”。

  裁:*舌音,读“cái”,声母不能读作“ch”。

  似:多音字,在本课读“sì”,“好像”的意思。

  丝、碧、剪:要读准字音,同时用部件法记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练*读通语句的过程中熟悉字义。然后同桌练*读课后生字,最后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课文学完后指导写字时,再次巩固字音,分析记忆字形。

  2 写字教学。

  垂:独体字,共8画。书写注意笔顺:垂,第七画横要长些,托住上部笔画,盖住末笔横画。

  丝:上下结构,上部左右两部分都是“”,不要写成“幺”。

  裁:笔画多,半包围结构,里边是“衣”,书写时衣字的第六笔捺写作点。笔顺:。

  碧、剪:都是上下结构,笔画多,容易写长,书写时注意处理好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位置。

  难写的字,教师应字字示范,指导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三)词句教学

  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词句教学。不要孤立地解释词语,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和联系实际,去领会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内容。

  这首诗的大意是:

  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棵柳树,

  垂挂着千万根绿色的枝条。

  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

  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首诗押“ao”韵,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韵脚和感情来。朗读时,要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嫩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如果这样的解说再配上优美的古曲,一定能使学生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指导朗读可参考下面的节奏示例。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当学生多遍入情入境地朗读之后,便及时引导学生看图诵读,达到熟读背诵。

  (五)练*提示

  课后1、2题,是教学的主要内容,一定要在教学过程中完成。

  课后第3题,是结合课文内容的扩展练*。基本要求有三点:第一,学完本课后,让学生去观察春天的柳树,在观察过程中进行必要的指导。第二,观察之后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己观察到的情景和感受。第三,用两三句话写出春天柳树的美。此项练*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把课内学*与课外活动结合起来,去亲自感受一下大自然的美,另一方面,要学生进行实实在在的观察、表达训练。为取得好效果,要选择好活动时间和观察点。

  (六)课时安排

  教学本课可用1-2课时。

  四、教学设计举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 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 解题:“咏”,通过写诗作文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 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 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 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 利用生字卡,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

  5 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 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相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 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 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 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 看图练*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 用生字卡读生字。

  2 分析字形,说出难写的字的记忆方法。

  3 指导写字,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仿写。

  (六)完成课后练*第3题。

  如果课前已安排观察,可在练*背诵环节之后进行说、写训练。如果时机不成熟,课前没安排,则另外组织观察,练*说写。

咏柳的教案11

  第一课时

  齐读:“单元提示”“学*重点”“预*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今天学*的《<咏柳>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咏柳》

  ①背诵本诗。②从体裁来分类:③从内容来分类: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学生补出)

  订正:《<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学*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板书)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和学法。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学*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第一题: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他是怎样从表层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咏柳的教案12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现在正值春季,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不光是人们和小动物们有了变化了,连树木也开始发芽,这些都是幼儿*时随处都能观察到的,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的生活出发,选择他们周围的一个特定的植物-柳树展开活动,使他们不仅会演唱歌曲,而且能够对歌曲所表达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咏柳》。

  活动难点: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问题开始本次活动,幼儿较容易进入状态,大班幼儿已经对季节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会对接下来的问题充满好奇。)师:"现在,你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一看春天的变化。"(先进行一个提问,让幼儿能够对春天的变化有些回忆,在进行第二个提问,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些巩固,回答起来也容易的多。幼儿的回答会有很多种,例如:小草绿了,小花开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个放入一张大树就可以了,让幼儿自己说出树发芽了。)师:"你知道哪些树呢?"(例如:松树、桂花树、柿子树、橘子树等等)如果没有幼儿说出柳树,教师可以接着说:"老师也知道一种树,他叫做柳树,你们认识它吗?"(引出接下来的环节)

  3.欣赏歌曲《咏柳》。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美丽,名字叫做《咏柳》,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先让幼儿对诗有一些了解,教师对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带领幼儿念一遍,让他们对诗有一个初步的记忆过程。也能够丰富活动的形式。)师:"你们知道吗,有人把这个诗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听的时候也能够认真些。)

  4.出示图谱,学唱歌曲《咏柳》。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谱(绿色的石头、柳树、许多绿丝带、细长的叶子、问号、两个手指、剪刀):"看见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儿的回答肯定是和图片上画出来的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在他们说出一个答案后,加以修改变成歌词了。)

  5.根据图示,师幼共同演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树更美啦,我们要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唱出来,好吗?"(这只是为了让幼儿更能够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进行一些表扬。这时的演唱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动作,让幼儿学一学。)

  6.根据教师暗示,幼儿自己演唱。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图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谁最厉害,能唱出来的呢。"(难度加大,开始的第一遍教师要带领幼儿共同演唱,暗示的动作要做的明显些,让幼儿容易记,之后的几遍就可以只做动作不演唱了。)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看,柳树姑娘被你们一夸,好开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儿的信心,对他们所学的进行肯定,之后就会更愿意学*了。)

  7.结束活动师:"我们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树吧。"(最后再对歌曲巩固一遍)

  8.延伸活动:幼儿自己可以将会念的诗用黄梅戏的`方法演唱给小朋友们或者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咏柳》是贺知章所写的,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直接记忆一首古诗的难度要比一首歌要难很多,所以将本次活动进行了改编,利用幼儿喜欢的歌唱来记忆。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新颖,是一种全新的活动形式,采用的是黄梅戏的演唱方式,幼儿第一次接触戏曲,特别感兴趣。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能用黄梅戏调歌唱出来。对此,我运用了图谱让幼儿很快的掌握节奏,并通过演唱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曲调的特点。整个活动让幼儿对黄梅戏和古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的文化了解更多。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利用资源来丰富孩子的视野,用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咏柳的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2、理解古诗中“咏”、“碧玉”、“妆”、“丝绦”等字、词的含义。练*发音咏、高、条、绦、垂、知。

  3、欣赏古诗,并初步理解古诗发现古诗韵律的特点。

  二、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古诗中“咏”“碧玉”“妆”“丝绦”等词的含义。

  难点:初步理解古诗并发现古诗韵律的特点。

  三、活动准备:

  柳树图画; 教学课件.

  四、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幅柳树的图画.引起幼儿兴趣.

  这是一棵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教学课件.了解一些关于柳树的知识.

  1、教师小结柳树的特点:落叶树,柳枝细长,柔软下垂,生长很快,适合在水边生长,树皮,树枝,树根都可入药.

  2、让幼儿小结柳树的特点。

  你觉得柳树美不美?什么地方美?

  (三)欣赏古诗<咏柳>的教学课件.让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内容.

  1、初次欣赏古诗。

  在古代有个叫贺知章的.诗人也觉得柳树很美,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它,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完整欣赏古诗《咏柳》,初步理解古诗。

  诗歌里说了些什么?你记住了哪一句呢?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字词你不明白?你可以举手问老师。

  4、分句理解古诗意思。

  5、通过观察课件,小结古诗的特点。

  你们来看一看这首古诗和我们*时所学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四)学*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范读,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老师也想念一念, 你们来听一听好吗?

  2、师生一起朗诵古诗:集体、轮念等多种形式。

  3、请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咏柳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唐代的诗歌成就,唐诗不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5、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找一名同学读这首诗,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把柳树写得如此之美,那么是谁给了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姿?(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能不让人惊叹,那么,诗人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谁呢?

  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们可以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表演,为柳树或春天写几句话,画画,朗读)

  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比喻,写出了柳树的美,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我们不禁想到大自然这位能功巧匠,也让我们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五、课堂小结。

  诗写得精彩是因为作者观察仔细,能抓住柳树的特点善于运用比喻手法,抒发真情,才使得我们对柳树,对春天的也产生了喜爱之情。希望同学们也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灵,去观察身边的一切,领略身边的美景!

  六、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搜集描写柳树或春天的诗。

  板书设计:

  咏柳

  学法指导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写法持点运用比喻托物抒情大胆想象

咏柳的教案15

  活动目标:

  1、 培养幼儿听古诗的兴趣,并能记住诗名,初步理解古诗的大意

  2、 引导幼儿按要求进行观察,并完整地讲述图画内容。

  3、 知道贺知章是我国古代伟大的诗人。

  4、 愿意欣赏古诗,感知古诗语言的优美,风趣。

  5、 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教材、大书、录音机,磁带柳树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柳树

  1、提问:小朋友,春天来了,身边的景物发生了哪些变化,请幼儿说出春天的美好景色

  2、教师出示柳树的图片,提问:这是什么?

  3、你觉得春天的柳树像什么?鼓励幼儿自由想象,回答问题

  二、请幼儿学燕子飞,到指定的位置取书

  三、请幼儿将书翻到第15页,和乖乖熊一起看图讲述

  看图片上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处有什么?什么样子的`?远处有什么?什么样子的?

  四,看动画,与老师一起欣赏古诗。并回答问题

  1、请一名幼儿在大书上示范欣赏古诗,师生共同提出欣赏要求

  2、提问:这首古诗的名字是什么?请幼儿在书上划指古诗的名字,集体回答

  3、提问:你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鼓励幼儿大胆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小结:咏就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就是赞美柳树

  4、介绍作者贺知章,他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

  5、再次欣赏古诗一遍。

  小百科:《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阅读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1)

——咏柳说课稿菁选

咏柳说课稿15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柳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咏柳说课稿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咏柳》。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学情

  这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整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生字,会写“柳、丝”。

  2、通过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四、说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五、说学法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情境创设、自读自想、边看边说等方法学*。为了充分体系那学生是学*的主人,所以我运用最多的便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悟情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说说、读读,吟吟,诵诵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画

  课前我以一首《我的家乡——我的枝江》这首歌为引子,引出孩子们最熟悉的家乡景色,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五柳公园的话题说到春柳图,然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一首春天的诗。并且在此环节还要完成认咏,写柳的任务。

  二、初读—入诗

  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及铺垫,首先用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把学生引领学生带进诗中。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学生自读自学后,我采用齐读、开火车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丝”字并给生字介绍词语朋友。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将正确读整首诗。从上课后的效果看,这两个环节的把握也是非常得当的。

  三、品读——入境

  起初这个环节我是想借助学生的边读边想象着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但今早上反复一斟酌自己的这个环节二年级的孩子怎么会有读出诗味的能力了,而且学法指导不明确,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当时的设计初衷,把此环节定为边读边想,边想边吟,同时告诉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诗的味道便会水到渠成。看到学生们高昂的小手,强烈的吟诵欲望,我才发现我的更改是合适的。

  四、吟诵—入情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二月的春风吹呀吹呀吹绿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红了桃花,春天多美呀,喜欢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试着背诵古文,积累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最后引用雪莱的名言,旨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渗透生活经验、学*方法,哪就是鼓励多到春天里,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

  七、说预期效果及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同时,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第三,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咏柳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咏柳说课稿3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

  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咏柳说课稿4

  一、说教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宗旨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本文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完这首诗,要让学生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学*。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写本课9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目标1、2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可通过多读成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验,逐渐能够背诵课文。结合本课,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并在上课时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目标3是难点,通过课件展示资料图片,和课外延伸的小诗入手,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朗读法”、“练*法”、“小组合作法”、“歌唱法”等形式的学*方法来教、学本课。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四、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学*雷锋好榜样》,出示图片导入,板书,并随即讲解“锋”“叔”二字。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锋的资料,讲讲雷锋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首先利用视频播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听范读,熟悉课文。然后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自学字词。教师只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的读音:如“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字音读准了,接下来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同桌的小伙伴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桌互相读,互相正音。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读出感情。

  最后,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雷锋叔叔到过那里?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课文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让学生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3。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首先学*第一、二小节

  学*第一、二小节朗读时,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讲解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边读边想这两小节中,雷锋都帮助了谁?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体会“蒙蒙”、“冒着”的意思。

  然后学*第三、四小节。法与第二小节差不多。要体会“荆棘”的意思。

  下一个环节,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做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第五小节。提示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好吗?引起学生兴趣后让学生把第五小节读一读。并指导第五小节的第一句的朗读,要注意:读出急迫寻觅的感觉。然后突破重点。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雷锋叔叔真的会出现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谁?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最后,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伙伴,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

  四、巩固练*积累“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这样的词语吗。试着用这些词说话,或再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这篇课文中语言的优美。

  五、板书设计

  抓住诗歌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条理。

  小溪 抱过迷路的孩子

  处处 爱的奉献——雷锋精神

  小路 背过年迈的大娘

咏柳说课稿5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听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诵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诵的目的。

  5。演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课前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又能让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以及赞颂春天的主题。

  碧玉 —— 青翠

  咏——赞美

  丝绦 —— 柔顺

咏柳说课稿6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学生背完后,教师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八课《古诗两首》也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请同学先自由读《咏柳》一诗。

  二、指导预*,划出不懂的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听录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接着指名读课文,正音。引导学生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问题提出来。

  三、回忆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并按此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古诗学*的方法:

  (1)解字词;

  (2)明诗意;

  (3)赏意境;

  (4)诵诗句。

  先学*一、二行诗。

  以小组为单位学*,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小组自学后,进行反馈,检查自学效果,先指名说说以上字词的意思,老师重点点拨:万条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并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并指出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在理解诗意时,老师重点点拨一、二行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嫩绿的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一、二行诗学完后,小结一下学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接着让学生自学三、四行,重点理解“不知、细叶、裁、似”的含义,讨论三、四行诗意。学生自学后,交流自学情况,老师重点点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理解一至四行的字义、诗意后,老师小结学法。接着就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并进行讨论: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在反馈时,老师适时点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万条写出了柳枝数量多,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以及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发,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接着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四、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稻田、油菜田、荆江大堤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咏柳说课稿7

  一、教材分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方法是学*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咏柳说课稿8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入境,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柳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随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看图练*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咏柳说课稿9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10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咏柳》。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春天为人文主题,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爷爷植树》这三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春天的足迹,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感受春天。

  古诗《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说教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六、说学法

  学*方法是学*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后,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接着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解题并介绍作者,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指导。“碧、绿、剪”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碧”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并且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学*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这样让学生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

  2、学*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诗意情感及学*古诗方法:

  (1)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2)主题感悟:《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提问:春风还剪出了什么?拓展学生想象。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以加深记忆。

  九、说练*

  1.(检查背诵情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检查比喻手法掌握情况)《咏柳》的前两句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柳叶比(),因为两者()相同;把柳条比作(),因为两者的()和()相似,体现了柳条的柔美。

  十、说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十一、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本课的热情。

  2.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及找识字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3.注意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写话,消解写作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4.二年级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课堂上既需要想法调动孩子们学*积极性,又要掌控好课堂授课时间,不宜过长。

咏柳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说课稿13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2、诵读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将用五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感知,知人解题;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咏柳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第二板块: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第三板块: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本课要写的生字“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我先出示生字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要仔细认一认。如果这些字你都能读正确,写正确,它们就能成为你的朋友啦。第二层次:写美观。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下列内容,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

  飞直三千尺喜爱赞美

  疑银河

  五、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咏柳说课稿14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下面,我着重谈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一首春天的诗。接着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再进行过渡:柳树真美呀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没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春天的诗,(出示诗)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读通畅,对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既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又为深入理解诗奠定基础。

  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一定对一些词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诗中三个比喻句的理解可能还不透彻,我会逐一出示课件,让学生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来来的嫩叶写出柳树颜色碧绿生机勃勃。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的特点。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接着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配乐诗朗诵,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再让学模仿练读,更好的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 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 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说教法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四、说教学流程

  1.解析“摇篮”导入,并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范读

  3。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4)学*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5。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5)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7)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8)学生练读第2、3小节。

  (9)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说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 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 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 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的良好*惯。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2)

——《咏柳》教案菁选

《咏柳》教案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咏柳》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教案1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咏,意思是用诗词的形式描述。在本课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柳树在春天生发,是春天有代表性的景物,作者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咏柳》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这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品味诗歌意境。

  教法及学法指导:

  引导学生在观看微课的基础上,进行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并质疑问难,讨论交流,展开想象,开拓思维。

  教学准备:微课多媒体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首先以优美的图片及生动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生机勃勃的春天,再问学生

  你能背出一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再引出这首诗,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中去。

  二、认读生字,反复朗读

  我首先请学生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然后我利用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咏、妆、绦”等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

  在微课当中,已对古诗进行了范读,也对古诗的朗读作了重点指导,这节课中,首先请不同层次的学生以不同的形式进行朗读,并相机指导,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三、检查诗文,适时点拨

  因为在微课中,老师已对古诗的注释、译文及意境作了阐述,所以,这节课中,我打算采取学生汇报的形式检查、巩固知识,这样,既检测了看微课的效果,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再加上老师的指导,学生就能更牢固地掌握大意。在交流时,尽量让学*较吃力的学生来交流,从他们身上容易发现问题,从而灵活制定教学内容。

  四、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品味意境

  首先让学生在学*微课及品读大意的基础上质疑问难,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或提出自己的疑问,再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简单的问题同学相互解答,对于有价值的疑难问题,相机进行梳理。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反馈。

  学生可能会提出:“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或“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

  继而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有的学生可能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五、想象画面,背诵古诗在教学中我会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诵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可能已变成了一幅幅活动的画面。最后,我再配上柔美的音乐,让学生做一回诗人,配上适当的动作,边想象画面,边吟诵古诗,再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六、作业巩固。

  迁移能力让学生观察春天的柳树,或者其它景物,把自己的观察或由此想到的写下来。

《咏柳》教案2

  教学提示:这首歌的歌词是首古诗,小朋友在演唱的时候不理解其中的含义,老师可以通过图片来进行教学。课堂游戏:咏柳。活动目的: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知道春天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的美,并用歌声表达内心的.感受。

  活动准备:音乐《咏柳》

  活动过程:

  1.在音乐的伴随下,小朋友们以跑跳步依次进入教室。

  2.老师弹奏一首乐曲,分别在高、中、低三个音区弹奏,让小朋友随音乐的节拍拍拍手。当听到高音旋律时,双手在头上拍;听到中音旋律时,双手在胸前拍;听到低音时,双手在腿部拍。

  3.《咏柳》

  a.老师:“美丽的春天来到了,柳树发芽了” 。老师示范唱,引起小朋友学*的兴趣。

  b.老师用清唱的方法再次为小朋友示范,帮助小朋友熟悉记忆歌词。

  c.请小朋友随老师的琴声一起练*节奏。

  d.学唱歌曲,吐字要清楚,音要准。

  (第五课:咏柳)

《咏柳》教案3

  目 的 要 求

  1、知道古诗的大概意思,并乐意背诵古诗。

  2、知道柳树是在春天发芽的。

  准 备安静的课堂气氛,整理好幼儿坐姿。

  内 容 与 指 导

  1、教师出示有柳树的春天图片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老师手中的画里有什么啊?(柳树)那柳树都是在什么时候发芽呢?(春天)。那今天我们来学一首新的古诗《咏柳》。

  2、教师朗诵古诗。

  3、教师翻译古诗意思,幼儿了解。

  师:像碧玉一样打扮得高高的柳树,万条柳树垂下了绿丝条,不知道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出的.,哦,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好象剪刀一样。

  4、幼儿学*古诗《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才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教师再次带幼儿朗诵诗歌,让幼儿读准词句。

  6、活动总结:小朋友们!春天的柳树美不美啊,但是啊小朋友们要爱护花草树木,我们的的树才会更绿更美。

  7、活动结束

《咏柳》教案4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诗歌的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诗句;

  3、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4、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

  5、训练学生自学,互助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训练学生自学能力,培养学生边读边想的学**惯;引导学生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具:

  1、《咏柳》插图;

  2、诗人概况(生*、诗作);

  3、学*目的条目。

  4、古筝磁带,录音机;

  5、诗歌正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复*所学;

  师:同学们已经学过许多古诗了,你们能背几首给老师听听吗?

  生背古诗。

  2、引入新课;

  师: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古诗。是第九课古诗二首中的《咏柳》。(板书课题)请自由读一下这首诗,把不认识的字,词勾下来(生朗诵古诗)

  3、认读生字

  师:有哪些字不认识可以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注音生字)好,请大家一起朗诵这首诗。

  4、指导朗诵;

  师:朗诵的真好,可如果能注意停顿的话,我觉得你们能读得更好。读古诗是很讲究的,一般是按照什么原则来读。现在请大家听老师朗诵一遍,并在停顿的地方划上/。(师范读,配乐)听了老师的朗诵,你们想不想再来朗诵一次?(个别读,配乐)。

  二、讲解

  1、明确学*目的;

  师:今天我们这节课需要大家掌握的是以下几个方面(出示学*要求:1、了解诗人;2、理解诗题;3、能解释重点词碧玉妆一万条丝绦;4、能解释诗句的意思;5、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6、体会诗的意境;7、背诵古诗)

  2、组织自学;

  师:这既是学*的要求,也是学*古诗的步骤。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前四项学*要求。如有问题可向大家求助。

  生自学

  教师投影诗人情况并作巡视。(预计出现问题:1、不能理解一,解决方法:出示装满水的水杯,引导学生理解一在这里是满的意思;2、不知碧玉在诗中的意思,解决方法:出示插图,提问,碧玉是什么颜色,与柳树那一部分的颜色相似?3、不能理解丝绦的意思,解决方法:解释绦,再次出示插图,提问:柳树的哪一部分像丝带一样柔软。)

  3、师生交流;

  师:现在谁能给我们介绍一下诗人,

  师:这首诗的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师:请四位同学分别解释四句诗,

  4、分析全诗;

  师:请思考一下,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柳树,这个季节的柳树有什么特点?请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

  5、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感情;

  师:整首诗既描写了柳树,又提到了春天。现在谁能告诉我,诗人在写这首诗时是一种什么心情?提示:请大家把自己想象成诗人,跟随老师去郊外走一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你到郊外去游玩,当时许多植物还没有发芽,加上还有些寒意的风,使人觉得现在仍然是冬天,正在这时,一棵高大的柳树吸引了你的注意力,因为它已经长出了新叶。嫩绿细长的叶子长满了整棵柳树,远远望去柳树就象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而那长满了柳叶的柳枝柔柔地倒垂下来,随着春风摆动,就象是一条条的绿丝带。正是有了这棵柳树,才使人感到春天到了,想到寒冷的冬天终于走了,充满生机的春天来临了,过不了多久,万物都将复苏,五彩缤纷的颜色将重新装扮整个世界。想到这里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感到高兴,诗人因为春天来了而感到高兴,说明他对春天怎样?(板书:诗人的喜春之情)我们已经理解了诗人写诗时的思想感情,请大家再来朗诵一遍这首诗,注意要体现出诗人喜春赞春的感情。同时要一边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写的景色(配乐,生朗诵)我觉得大家还可以再投入一些,跟着老师再来朗诵一遍。(教师朗诵诗注意姿势)我感觉下面坐了一群了不起的诗人,你们读得太好了。

  6、背诵全诗;

  师:现在请大家用1分钟的时间背下这首诗。

  (生背诵)请这位同学背一下。好,请各位一起来背这首诗,注意要把自己当诗人。(生齐背)

  7、体会意境

  师:诗人为我们描绘了春天中柳树的美妙姿态,春天里除了柳树外还有其他美丽的景色,请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春天的景色。我看看谁的.想象力最好。(配乐)

  请同学们说说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景色?

  8、自查知识掌握情况;

  师:请大家对照学*要求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已经达到了。(出示学*要求)(板书:你已经知道的;你还不大清楚的;你还想知道的)

  练*(根据时间安排)

  三、结束

  1、学法总结;

  我们在学*这首古诗时是按什么顺序。你是怎样学懂这首诗的。(板书学法)

  2、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明天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教学目标:

  1.认识并且会写4个生字。

  2.朗读并背诵古诗。

  3.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4.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趣。

  教学重点:理解重点词语和诗句的大意。

  教学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清新自然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看图揭题

  1.出示课件(课文插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合作,试读课文。检查字音,纠正读错了字音。

  3、指名两人组朗读汇报。

  三、理解感悟。

  1、看课文插图,说说你觉得池塘怎样?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2、交流自学。课堂讨论疑难词句,通过投影重点讲解泉眼、晴柔的意思。

  (泉眼:泉水涌出的那个口子;晴:晴天;柔:柔和)

  3、仔细观察图画,你看到了上面有什么?诗中是怎么写的?

  引出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学生提问自学不能解决的字词,教师作简要解答。

  4、简单讲述诗意。

  5、全班齐读全诗

  四、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练读。(4人组内,一人朗读古诗,其余3人想象看到的画面。组内交流)

  3.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象。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这样的景象,给你一种什么感觉呢?

  4.引导学生带着这种感觉朗读。

  5.朗读反馈。

  6.练*背诵。

  五、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认读。

  2、小组合作,创造性认记字形。

  3、观察字形:

  廷:半包围结构,先写壬,再写建之。

  4、师范写,学生书空。

  5、引导学生口头组词。

  6、描红,练写。

  六、课外拓展

  大自然的景色真美呀!大诗人看见了,把它写成了诗。那你们能不能把看到的美丽景色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写下来呢!

《咏柳》教案5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抒发了诗人在春回大地时的欢喜、愉快的心情,反映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咏柳》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春满人间,婀娜多姿”的画面。

  这首诗旨在赞颂大自然的美,生活的美。其实,关于大自然的美,不仅仅在于春天,这种美好、蓬勃何尝不体现在夏天,秋天,冬天。《咏柳》重点在“咏”,用“咏”的形式赞颂其他的季节,既承接了课堂中的知识,有感受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精炼的语言组织能力。

  教学目标

  1、感受古诗中所描绘的春天的优美的景色,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吟诗作画等方式来赞颂生活。

  3、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激发学生的潜能,检测学生的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分别赞美了春天的什么?

  二、先学*《咏柳》,自读完成以下要求。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朗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机点拨: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

  (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全大自然的伟大神奇)

  (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3、结合理解,练*有感情地朗读。

  (1)自己练*读,边读边想象。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四、背诵古诗。

  五、作业。

  教学反思

  夜深人静,当忙完一天的教学工作,静下心来,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中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丧失情趣。我想在三年级古诗教学中,应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

  基于“中年级古诗教学重在发展学生想象,锻炼学生思维”这样的理念下,我将前几稿中设计的关于识字,关于成语的积累,关于对柳树的描述等于主题关系不大的细枝末节的环节统统删除,而增加了大块的让学生想象的环节,使整个教学环节更为流畅,简洁,主题明确。

  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学生利用手头的工具书,结合古诗的书下注释,自学古诗:由于本首古诗学生耳熟能详,而且诗的内容也较容易理解,所以,非常适合学生自学。

  2、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3、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4、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二月的春风,像一把剪刀,剪出了细细的柳叶,它还会剪出什么呢?学生有的说剪出了绚丽的花朵,有的说检出了哗啦啦的流水,有的说剪出了明媚的春光,在孩子的眼中,我看到了发现春天的欣喜。此时,我又追问,二月的春风除了像剪刀,你觉得它还想什么?有的孩子说像一个手持魔棒的仙女,她的手一挥,大地一片万紫千红;有的孩子说,春风像一个司令员,她一声令下,万物都得复苏;有的孩子说春风像妈妈的手,轻轻把我们拥进她的怀抱……孩子们童真,稚嫩的语言,也激发着我的灵感,师生的思想碰撞着,共鸣着,20xx年的春天尽管姗姗来迟,可是在孩子们热火朝天的描述中,我们又分明看到春天似乎正在向我们款款走来。

  5、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带有配乐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

  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6、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在区里展示的研讨课中,表现过于紧张,缺乏这个年龄段应有的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在本校和天津路小学上的效果完全不同,这说明孩子的阅读量,家庭教育是千差万别的,同样的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路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争取在教学上能有所突破,力争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咏柳》教案6

  教学要求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

  2.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朗诵古诗,想象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感受春天的美好。

  重点难点

  1.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的生字,背诵课文。

  2.通过朗读,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并通过想象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古诗二首

  村 居①

  [清]高鼎(dǐnɡ)

  草长莺(yīnɡ)飞二月天,

  拂(fú)堤(dī)杨柳(liǔ)②醉(zuì)③春烟④。[句导读:这两句生动地描写了春天时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

  释义:农历二月,村子前后的青草已经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如同烟雾般凝集着。杨柳似乎都陶醉在这浓丽的景色中。

  儿童散学⑤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⑥。[句导读:这两句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

  释义:村里的孩子们放了学急忙跑回家,趁着东风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看到的景象,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色彩缤纷的“乐春图”。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本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咏(yǒnɡ) 柳

  [唐]贺知章

  碧玉①妆(zhuānɡ)②成一树③高,

  万条垂(chuí)下绿丝(sī)绦(tāo)④。[句导读:这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

  释义: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就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不知细叶谁裁(cái)⑤出,

  二月春风似⑥剪(jiǎn)刀。[句导读:这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释义: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赏析: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先写对柳树的总体印象,再写柳条,最后写柳叶,由总到分,条序井然。在语言的运用上,既晓畅,又华美。

  1. 学*古诗《村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歌大意,背诵古诗。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一 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

  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

  二 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鸢”不要读成yān。

  2.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3.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例:诗=讠+寺 (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村=木+寸 童=立+里

  3.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

  4.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

  学生甲:用唱诗的方法来背诗。

  学生乙: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背诗。理解了每句诗歌的意思,知道连起来讲的是什么意思,就可以背诗。

  三 品悟古诗

  1.有同学说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上背诗,那么这首诗的大意是什么呢?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组长汇报。(教师课件展示)

  小草生长,黄莺飞翔,正是春光明媚的二月,

  轻拂河堤的杨柳沉醉在春天的烟雾之中。

  村子里的小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到了家,

  急忙趁着温暖的东风快活地放起了风筝。

  2.教师引导学生逐句分析。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师:早春二月的小山村是冰冷沉静的吗?它有怎样的美景?

  ①自由读读古诗,你会有很多的发现。

  ②学生自由读诗。

  ③你看到了什么?生汇报。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带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吗?(指名读文)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长”“飞”“拂”“醉”等字眼体会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

  ⑤你觉得诗句中的哪些字词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生:“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

  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柔态、神韵。

  ⑥瞧,草儿吐出嫩绿的新芽,黄莺也飞来快乐地歌唱,河堤上的杨柳也陶醉在这迷人的春色中,在春风的吹拂下轻轻柔柔的。我们的小山村变成了一个充满生命力的世界。你们想配合这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吗?

  ⑦你还有什么发现,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这么多美妙的画面,我想大家一定能读好这一句的。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在这么好的春光里,你想做些什么呢?(指名说)

  放风筝。(板书: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②你能配合画面说说这句诗所描绘的情景吗?

  生: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得早,趁着温暖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

  ③读了这一句,你有什么感受?能说给大家听吗?

  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归来早”“忙趁”体会孩童欢畅的心情。

  学生汇报。

  ④很有意思的想法,能将你的想法融入诗里读出来吗?你们想不想加入他们放风筝的队伍?这样吧,让我们一起放飞心爱的纸鸢,用诗歌表达自己的心情吧!

  四 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呀!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来这首古诗。

  2.生自由背。

  五 作业布置

  1.背诵古诗。

  2.搜集诗人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1.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村居》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把学生带入一个青草萋萋、百花盛开、花香四溢的情景中。在美丽的春天里,教师采用各种朗读形式(如:个别读、小组读、集体读、比赛读等),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味。在初步感知整首古诗的基础上,教师与学生配上哑语吟诵古诗,在肢体语言的帮助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思。

  2.教学时教师可以尝试不一句一句地讲解古诗文,而是让学生在吟诵中去感悟语言,在歌声中去想象意境,在舞蹈中去创造图画。

  1.学*古诗《咏柳》。

  2.正确读写诗中的生字。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咏柳》,理解诗意,体会诗人爱惜春光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

  一 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出示杨柳图)今天我们就来学*《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出示课件)?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汉族,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越州永兴(今浙江萧山)人。少时就以诗文知名。属于盛唐前期诗人,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诗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2.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咏:歌唱,赞美。咏柳,就是歌唱、赞美柳树。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用手中的工具书查一查,理解诗句的意思。(出示课件)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大家在朗读这首诗的时候,边读边想象柳树的姿态,仿佛柳树就在自己的眼前,轻轻的,柔柔的,那么碧绿,那么美丽,要用喜爱、惊叹的语气来读。

  二 释字词,明诗意

  1.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1)理解词语。

  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左右结构,注意“女”的写法。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爱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帮助了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地理解诗句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丝绦:形容一条条像丝带般的柳条。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2.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1)理解词语。

  剪:上下结构。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课件展示剪刀,引导学生理解)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后,引导学生串连诗意: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出的吗?就是那像剪刀一样的二月春风啊!

  3.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字,通过理解字义,结合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高高的柳树像碧玉妆扮成的一样,千万轻柔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

  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三 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前两句诗,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预设:柳树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万条垂丝,就像她的裙带)

  2.你觉得句中的哪个字用得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第一句中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第二句中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教师: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点名读,其他学生说画面)

  3.那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说说它还能剪出什么。

  示例:将小草剪成了一根根;将枫树的叶子剪得像手掌……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4.总结: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 横纵观,拓视野

  1.课堂小结: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2.教师布置作业: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课下搜集相关资料了解诗意。

  春 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

  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

  万紫千红总是春。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游 园 不 值

  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教学时,可以在课下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会比较容易理解一些。

  村 居

  景

  人

  咏 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把下列加点字的读音补充完整。

  莺飞 yīnɡ 拂堤 fú 儿童 tónɡ 杨柳 liǔ

  化妆 zhuānɡ 垂下 chuí 剪刀 jiǎn 裁衣 cái

  4.课文综合阅读。

  (1)“春烟”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2)《咏柳》中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

  (3)《村居》描写出一幅怎样的画面?不超过30个字。

  在江南二月的自然风光里,儿童们放学归来高高兴兴地放着风筝。

  (4)《村居》通过“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的情景,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春天的勃勃生机。

  1.风筝

  又名“木鸢”“纸鸢”“风鸢”。中国是风筝的故乡,早在两千年前中国人就发明了风筝。史**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公元前476)的能工巧匠鲁国人公输班,因看到鹞鹰盘旋于蓝天而受到启迪,传说曾“削竹木以为鹊,成而飞之,三日不下”。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发明纸以后,风筝用纸张糊制,称作“纸鸢”。到五代(907-960)李邺加以改进,装竹笛于纸鸢之头,临风嗡嗡作响,有如筝声,故而得名“风筝”。

  2.柳树

  可种可插,极易成活。“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的生命力多么旺盛。柳树姿态优美、秀色可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大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在西湖修了一道堤,堤上遍植柳树,如今已成为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田园诗人陶渊明喜爱柳树,室旁有柳五棵,所以自名五柳先生。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自号柳泉居士。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等,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咏柳》教案7

  教学要求

  会写“乃、夜、润、物、玉、刀”六个生字,会认“潜、妆、裁、剪”四个生字。

  2.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诗歌诗,感知诗歌的内容。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题。

  3.学会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理解作者不懈追求理想的精神。

  重点

  难点

  1.学会抓住关键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 古诗二首

  春雨

  咏 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句导读:首句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用“碧玉”来形容柳树,不仅突出了柳树的绿,还让绿有了亮度,有了光滑感,突出了它的颜色美。第二句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句导读:第三句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第三句的回答。这一问一答,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受到强烈的春天气息。】

  字词导读

  ①时节:节令;季节。

  ②当:正当;就在。

  ③乃:就。

  ④潜:这里指悄悄地,不为人所觉察。

  ⑤润物:滋润万物。

  ⑥妆:装扮。

  ⑦绿丝绦:绿色的丝带。

  ⑧裁:剪。

  ⑨似:好像。

  《春雨》

  1.会写“乃、夜、润、物”,会认“潜”字。并理解这些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3.初步懂得古诗的意思,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了解古诗的意思并且感受作者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

  一、 谈话激趣,引入课题

  1.同学们,以前学过哪些古诗?能背一首给大家听听吗?

  2.复*古诗的特点和学*古诗的方法:

  古诗的特点和学*古诗的基本方法:(古诗为了整齐押韵,便于吟唱、诵读,会省略一些词语,用很少,很简洁的文字就可以把意思变得曲折、生动、跳跃。我们学*古诗的时候,要先把古诗读通、读顺,然后再熟读成诵,逐句诵读领会,最后再联想全诗大意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二、揭示课题: 春雨

  1. 作者简介:(杜甫,字:子美,是唐代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被后人成为“诗圣”。)

  2. 解题:这首诗写的是春天的雨。

  3.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天的雨有什么特点。

  三、初读古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读通全诗。

  1. 教给学生自主学*的方法:遇到不会读的字,不懂的词语该怎么解决?(查字典、与同学讨论、向老师或同学请教等)

  2. 用这样的方法读读这首诗。

  3. 教师范读。

  4. 指名朗读古诗,学生评议。(读得是否流利,有节奏。)

  四、指导朗读,领会诗意

  1. 问:你比较喜欢哪一句?可以读一读吗?

  2.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3.合作探究:讨论:

  (1)诗人认为什么样的雨是好雨?

  (2)诗中描写的春雨有什么特点?

  (3)你从哪里看出来?

  (教师相机指导:知时节、乃发生、潜入、润物、细无声。)

  (知时节、乃发生:在诗人的眼里,这场春雨就像是个懂事的孩子,他等待了整整一个冬天,知道春天到了,世界万物需要雨水滋润了,所以就下了;潜入、细无声:诗人把这场春雨当成一个调皮又懂事的孩子,他知道白天人们要工作,所以,到夜晚人们休息了才悄悄地下,不会打扰人们休息啊!)

  4.指导朗读:提示前两句可以读出喜爱、高兴的语气,后两句可以读出静悄悄的语气。

  五、拓展创新

  结合学过的这首古诗,想象春雨过后会给万物带来怎样的变化,可以用画笔画出来。

  知 当……乃……(特点)

  春雨 善解人意,滋润万物

  潜 润 细 无声(作用)

  1.学*本课时,可从学生会背的课外古诗入手,然后交流课前查找的有关杜甫的资料。通过介绍,学生进一步了解了杜甫的生*以及他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上的地位。这样的导入开课,就可以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课外阅读,培养他们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大胆的展示,使学生体会到自学的快乐。

  2. 学生在初读古诗时,对内容的感悟,对情感的共鸣,对生活的联系有了一定的基础,但还没有达到更高的要求,还要抓住时机,趁热打铁,激**感,再次深入诗文情境。教师可以启发式提问,如“既然我们从这句诗中听到了这么美的声音,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我们是不是该好好地读一读”“你说得真好,你能把它读出来吗”。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è wǎn zǐ xì wù tǐ hóng rùn

  ( ) ( ) ( ) ( )

  附答案:

  夜晚 仔细 物体 红润

  二、原诗背诵填一填。

  春雨

  杜甫

  好雨( )时节,当春( )发生。

  随风潜入( ),润物( )无声

  附答案:

  知 乃 夜 细

  三、词语解释。

  1.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答案:

  1.知道 2.就 3.促使植物生长 4.偷偷 潜入

  《咏柳》

  1.会认“妆、裁、剪”这两个生字,会写“玉”“刀”,认识牛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在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体会诗的意境。

  4.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1.认读本课生字,会写本课生字。 2.熟读、背诵课文。

  对诗意的理解。

  教学课件

  一、情境引入,导入主题。

  师:春天花红柳绿,草长莺飞,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画,今天就让我们伴着优美的音乐,一起去寻找春天吧?

  (设计意图:优美的春的图片,悠扬的音乐,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唐朝诗人贺知章,仅用了短短2句话,就把这春天美好的一切描绘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到诗中去找一找春的气息吧!(游戏找春天)

  (设计意图:课件制作书中主题图,画面由“燕子”“柳树”“两个小朋友”构成,在找春天环节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每找到一处春天的景色,就诵读古诗的某个句子)

  (设置意图:以游戏吸引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促进学生积极观察。)

  1.简介作者。(《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贺知章生活在初唐后期和盛唐前期,与唐代大诗人李白是好朋友。他写的诗感情丰富,清新通俗。)

  2.听配乐诵读录音,伴有春天柳树图片,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垂下,在春风里摇曳着。(感受柳树的美)

  (设计意图:运用幻灯片图画配乐朗读等各种形式与手段,多感官让学生体会古诗的意境之美,从而激发起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3.教师把整首诗的停顿画出,学生按停顿自由读诗,并正确、流利认读“妆”字。(第一句中“一”读二声,可读重些,“绿”可读重。)

  4.学生再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字音。

  5.指名读,其他学生正音。

  6.出示“物”字,告诉学生“物”的偏旁是牛字旁,做偏旁的时候,“牛”的最后一笔是提。

  7.全班齐读。

  (设计意图:初读诗歌目标明确,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由读得正确流利,到读得有层次,逐步加深要求。)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1.指导朗读理解第一句。

  放柳树从远处看的图片,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的柳枝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1)借助课件出示的“碧玉、妆、万条、丝绦”词语的解释,在教师引导下,师生共同理解第一句诗的意思。

  (2)课件出示“碧玉”和绿色丝带的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两样与柳树的相似之处。加深理解第一句。

  (3)第一句还有什么不懂之处?大家共同探讨。

  (4)教师指导读,指读。柳树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垂拂的柳枝又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美丽极了!诗人的比喻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怎样读,才能表达出对柳树的赞美呢?全班看书中插图吟诵这句。

  (设计意图:着重抓住“碧玉”“绿丝绦”等词语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魅力和高贵。)

  2.指导朗读理解第二句。

  (1) 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让我们接着来看第二句。出示“柳叶”图片,观察描述柳叶的样子。

  (2) 前后两个人多读几遍这一句,思考“这么美的柳叶是谁的杰作呢?”

  (3) 结合课件上“似”的字义提示,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讨论:作者运用了拟人写法,从“裁”字看出,把春天人格化,使读者感到好像有一位春姑娘在那里巧妙地裁剪似的。

  (4)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是对上句提出问题的答复,把二月的春风比喻成剪刀。 师: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点燃学生的创造力合理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5) 指读,评价谁读得好,好在哪?

  四、诵读全诗,感悟诗情。

  1.让学生试着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讨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带来的蓬勃生机,蕴含着作者对柳树的喜爱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2.师生合作,引读诗句,练*背诵。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一树高 万条——绿丝绦

  细叶——谁裁出 春风——似剪刀

  《咏柳》一诗,世人通过写初春二月柳树、柳叶、柳条,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多姿多彩的春天,继而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让学生通过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的兴趣。

  一、读句子,看拼音,写词语。

  这是一块很完美的(yù_______)石,不可以用(dāo______)来裁剪的。

  附答案:

  玉 刀

  二、按原文填字词。

  咏柳

  贺知章

  碧( )妆成一树高,( )条垂下绿丝绦。

  不( )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 )。

  附答案:

  玉 万 知 刀

  三、词语解释。

  1.丝绦:

  2.碧玉:碧绿色的玉,在这里比喻春天的____________________。

  3.妆:

  附答案:

  1.用丝编成的绳带。形容像丝带般的柳条。

  2.嫩绿的枝芽

  3.装饰,打扮。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贺知章(659—约744),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唐代著名诗人、书法家。少时就以诗文知名。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证圣进士,官至秘书监。后还乡为道士。好饮酒,性狂放,与李白友善。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工书法,尤擅草隶。其诗今存二十首,多祭神乐章和应制诗;写景之作,较清新通俗。《回乡偶书》《咏柳》传诵颇广。

  为人旷达不羁,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八十六岁告老还乡,旋逝。属于盛唐前期诗人,又是著名书法家。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好酒,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咏柳》教案8

  设计意图:

  《纲要》中指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现在正值春季,万物复苏,大地一片生机勃勃,不光是人们和小动物们有了变化了,连树木也开始发芽,这些都是幼儿*时随处都能观察到的,本次活动就是从幼儿的生活出发,选择他们周围的一个特定的植物-柳树展开活动,使他们不仅会演唱歌曲,而且能够对歌曲所表达的含义有一定的了解,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点:

  学唱歌曲《咏柳》。

  活动难点: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问题开始本次活动,幼儿较容易进入状态,大班幼儿已经对季节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会对接下来的问题充满好奇。)师:"现在,你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一看春天的变化。"(先进行一个提问,让幼儿能够对春天的变化有些回忆,在进行第二个提问,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些巩固,回答起来也容易的多。幼儿的回答会有很多种,例如:小草绿了,小花开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个放入一张大树就可以了,让幼儿自己说出树发芽了。)师:"你知道哪些树呢?"(例如:松树、桂花树、柿子树、橘子树等等)如果没有幼儿说出柳树,教师可以接着说:"老师也知道一种树,他叫做柳树,你们认识它吗?"(引出接下来的环节)

  3.欣赏歌曲《咏柳》。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美丽,名字叫做《咏柳》,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先让幼儿对诗有一些了解,教师对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带领幼儿念一遍,让他们对诗有一个初步的记忆过程。也能够丰富活动的形式。)师:"你们知道吗,有人把这个诗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听的时候也能够认真些。)

  4.出示图谱,学唱歌曲《咏柳》。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谱(绿色的石头、柳树、许多绿丝带、细长的叶子、问号、两个手指、剪刀):"看见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儿的回答肯定是和图片上画出来的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在他们说出一个答案后,加以修改变成歌词了。)

  5.根据图示,师幼共同演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树更美啦,我们要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唱出来,好吗?"(这只是为了让幼儿更能够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进行一些表扬。这时的演唱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动作,让幼儿学一学。)

  6.根据教师暗示,幼儿自己演唱。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图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谁最厉害,能唱出来的呢。"(难度加大,开始的第一遍教师要带领幼儿共同演唱,暗示的.动作要做的明显些,让幼儿容易记,之后的几遍就可以只做动作不演唱了。)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看,柳树姑娘被你们一夸,好开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儿的信心,对他们所学的进行肯定,之后就会更愿意学*了。)

  7.结束活动师:"我们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树吧。"(最后再对歌曲巩固一遍)

  8.延伸活动:幼儿自己可以将会念的诗用黄梅戏的方法演唱给小朋友们或者爸爸妈妈听。

  活动反思:

  《咏柳》是贺知章所写的,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对于幼儿园的孩子来说,直接记忆一首古诗的难度要比一首歌要难很多,所以将本次活动进行了改编,利用幼儿喜欢的歌唱来记忆。本次活动对幼儿来说非常的新颖,是一种全新的活动形式,采用的是黄梅戏的演唱方式,幼儿第一次接触戏曲,特别感兴趣。本节活动的难点就是在熟悉古诗的基础上,能用黄梅戏调歌唱出来。对此,我运用了图谱让幼儿很快的掌握节奏,并通过演唱让幼儿感受到黄梅戏曲调的特点。整个活动让幼儿对黄梅戏和古诗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时也对的文化了解更多。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们要挖掘更多新鲜事物利用资源来丰富孩子的视野,用孩子喜欢的形式来开展活动,让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人,真正做到让幼儿在学中玩、玩中学。

《咏柳》教案9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插图,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字,掌握7个字的音、形、义。

  2、 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 结合插图,体会诗中的趣味,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代表希望的,你们喜欢春天吗?

  2、谁能背出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咏柳》。

  板书课题:《咏柳》

  齐读课题,师注意正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

  2、师逐句领读古诗。

  3、学生同桌之间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学*生字。

  1、 读诗的题目,学*生字“咏柳”。注意“柳”的笔顺。

  2、 同偏旁识字。“绿”“绦”

  3、 区别字识字。

  (四)反复诵读,体味情感。

  1、 学生自己练*读古诗。

  2、 指导学生借助插图及注解理解诗句的意思。

  3、 指名读古诗,引导学生根据古诗的意思,读出古诗的韵味。

  4、 同桌互相评读。

  5、 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诵读。

  6、 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1、书写本课生字。2、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一、复*导入。

  1、开火车或指名读词语。

  2、朗诵古诗。

  二、仔细品味,指导朗读。

  1、指名读。

  2、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朗读。

  3、配乐朗读。

  三、学*《咏柳》

  1、 出示柳树的图片,仔细观察,说说它的样子。

  2、 找一找诗中对柳树整体形态描写的句子。

  3、 把第一句不理解的画下来。

  4、 讨论解决。“丝”“绦”

  5、 试着说一说第一句诗的意思。

  体会这是一个比喻句。

  6、 诗中有一个问句把它画下来。

  7、 试着说一说第二句诗的意思。想象一下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8、 整体感知诗歌。说一说诗中描绘的景象。

  9、 配乐朗读诗歌,在头脑中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象。

  10、根据你对古诗的理解为古诗配一幅画。

  11、说一说你为什么要这么画?

  四、背诵古诗。

  五、布置作业。

  1、 写词语。

  2、 请你背一背《咏柳》

  3、 请你利用周末到湖边、池塘边,观察春天的景象然后记在日记上。

  六、板书设计:

  咏柳

  唐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教案10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力求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而且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及有关的柳树图片)

  (这里最好让学生说说自己所看到的柳叶、柳树形象。)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课题,解题。

  3.全班齐读课题。

  4(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5.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本课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1)(放远看柳树的图片)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1)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想象意境,美读成诵

  1.学生闭上眼睛,一边听老师的朗诵,一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

  2.直到有感情的朗读,能背诵的自己被一遍。

  五、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六、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1.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小组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说说怎样记住它们。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指导书写“妆、柳、丝”。先引导学生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师再师范写。

  3.学生自己练*,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反思: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咏柳》教案11

  一、自读导航:

  1、作者相关情况搜索:

  贺知章____________________

  朱熹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通诗句,疏通词句。

  初读古诗,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准字形,结合注释和诗句理解词意,不懂的查字典或查找工具书,并在书上做好批注。

  3、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咏柳》中柳树具有_______特点。

  《春日》讲的是作者在春日浏览,看到_______。

  4、细读诗句,深入思考。

  《咏柳》的一、二句分别把______比作了_______,三、四句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

  《春日》里的_______景像让我们感受春的美好。

  5、回顾全诗,总结提升。

  《咏柳》,作者通过对初春二月____的描写,歌颂_____,赞美大自然呈现的_____。

  《春日》,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也点出____是春天的的源头。

  6、丰富阅读,拓展视野。

  读《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清明》(杜牧),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春色。

  7、诗情画意。

  选择其中的一首画一幅画,并配上文字描述,突出春天的多姿多彩而又充满生机。

  教学目标:

  1、读读记记生字新词。

  2、背诵两首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1、自学反馈

  2、交流质疑

  3、分组展示

  4、课后检测

  课后反思:

  按照导学案进行预*后,课堂汇报时学生仍然说不好,导学案还要再细致些,要求再明确些。

《咏柳》教案12

  第一课时

  齐读:“单元提示”“学*重点”“预*提示”。

  提问:这一单元与上一单元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

  订正:它们各反映了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一单元是自然景物:这一单元是经济文化生活。它们的关系是并列的。今天学*的《<咏柳>赏析》中的《咏柳》一诗是你们在小学学过的,可是“赏析”从未学过,你们一定很有兴趣。

  (一)总体认识(板书)(出示投景片①)

  1.释题

  2.复*《咏柳》

  ①背诵本诗。②从体裁来分类:③从内容来分类:④本诗主题:

  3.关于赏析

  ①本文的主题:②本文的基本结构:

  4.学法

  请同学依次补出冒号后的内容。(学生补出)

  订正:《<咏柳>赏析》就是对《咏柳》的欣赏与分析。学*怎样欣赏诗歌,是本课的学*重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欣赏,是老师的教学目的。

  全班背诵《咏柳》。

  订正:明确《咏柳》是七言绝句,是咏物诗。

  请学生在“预*提示”中抓三个动词和三个名词,并搭配起来。

  订正:那就是揣摩含义——再现形象——引入意境。(板书)这就是本文的主题和学法。本文的结构很清晰,第4段是过渡,全文分为两部分,前部分是对《咏柳》作语言分析;后部分是对《咏柳》的艺术鉴赏。

  (二)阅读课文

  请同学们带表情地朗读课文。学*1—3段,讨论投景片②上的题(五分钟)。

  1.作者怎样串讲第一句?为什么抓住“碧玉”进行分析?通过什么进而分析全诗?

  2.作者怎样串讲第二句?为什么抓住“绿丝绦”进行分析?怎样进而分析全诗?

  3.作者抓住了第三句诗中哪一个关键词进而引出了“春风”的`?

  订正:明确“碧玉”是描绘柳树整体的关键词;作者是通过揭示“碧玉”的双关意义进而分析全句的。“绿丝绦”是描绘柳枝的关键词;作者通过想象,化静(万条垂下)为动(随风飘拂),进而分析全句。作者抓住第三句中的“谁”自然地引出了春风。

  请同学们归纳第一部分大意。明确第一部分是对诗的语言分析,让读者从总体上理解表层含义,初步感受诗歌塑造的意境。

  提问:第4自然段怎样承上启下?

  订正:用总说本诗的句数和字数来承上;用提示下一部分的内容来启下。其中“但”字起到了枢纽作用。

  学*第5段,讨论投影片③上的题(1分钟)。第一题:在第5段中,作者是从诗的类别的角度来鉴赏的。他是怎样从表层内涵深入到深层内涵的?

《咏柳》教案13

  教学目的:

  1、会认“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会认“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板书课题

  柳树可喜欢春天了,它总是轻轻摇摆那长长的柳条,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柳树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过渡:在这一片明媚的春光中,柳树垂下了姑娘长发似的柳条,一阵春风轻拂,那柳条随风摆动,碧玉似的叶子在春光中,仿佛一个个小生命在颤动,多么迷人的春天啊!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指名学生背诵。

  3、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2、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板书设计:

  咏 柳

  贺知章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

  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

  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

  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

《咏柳》教案14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学生会读,读准确。

  5.学生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学生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学生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布置作业

  1.回家修改自己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学生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不足之处。(注

  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学生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学生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学生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学生自己练*,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案点评: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咏柳》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熟读、背诵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安排了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同学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板书:3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同学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文中的图)你们在图中看到了什么?(诗人正看着柳树,赞美柳树)

  7、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板书:贺知章)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l、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身去读一遍古诗,边读边把课后的五个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同学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1)指名读。读得好的当老师带读。

  (2)开火车读。

  (3)全班读。

  4、从读“咏、妆、绦”三个字。要求同学会读,读准确。

  5、同学再自由读古诗,要求读通顺,读准每个字音。

  6、指名读,请其他同学正音。

  7、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l)(放远看柳树的图片或录像)

  (2)你看到了什么?(柳树)从远处看柳树像什么?倒垂下来的柳枝又像什么?(同学自由发挥)

  (3)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假如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4)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5)全班看着图片吟诵这两句。

  2、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同学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身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4)读到第三句的时候,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5)读到第四句的时候,引导同学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发明力”。

  3、全班齐读。

  4、能背的站起来背。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身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

  3、和同桌说。

  4、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即可。

  五、安排作业

  1、回家修改自身写的句子。誊写工整。

  2、背熟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1、开火车背。

  2、指名有感情的背。

  3、全班背。

  二、讲评

  讲评同学写的关于柳树的句子(课前收好,批改)

  l、选出优秀的到台上读。

  2、指出缺乏之处。(注意字要写正确,句子要通顺)

  三、指导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五个字。同学观察讨论:哪些字好记好写。

  2、同学提出难写难记的字。老师指导。

  “垂”的笔顺要多次书空,让同学记牢、写的时候四横的长度不一样。

  “裁”字注意笔顺。下面的部件与“衣”字要区别:一捺改成了一点。

  “剪”字下面是个“刀”不要写成了“力”。

  3、同学自身练*,老师指导。

  四、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3)

——咏柳说课稿菁选

咏柳说课稿

  作为一名老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那么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柳说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咏柳说课稿1

  一、教材及教学目标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结合古诗特点和本班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2、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3、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教法学法

  1、情境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使学生在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声中披文入情,尽情释放自己的情感。

  2、诵读法、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准备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所以在学法上我采用合作学*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综合学*方式,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注重讨论、交流、合作、体会,培养学生的学*能力和团结合作、用于创新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我将用五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二)初读感知,知人解题;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四)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第一板块: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上课伊始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咏柳第一课时说课稿设计

  第二板块:初读识字,整体感知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第三板块: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第四板块:指导书写,规范美观

  写字是语文课的一项重要的基本技能,在阅读教学中也不能忽视对书写的训练。本课要写的生字“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第一学段“养成良好的写字*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写正确,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字容易写错。我先出示生字然后引导,小朋友们,老师请来了一些小动物,每个动物身上都有一个字,要仔细认一认。如果这些字你都能读正确,写正确,它们就能成为你的朋友啦。第二层次:写美观。在学生仔细观察字的间架结构的基础上,我范写,然后伴随着优美的音乐让学生进入静心写字的氛围,感受到汉字的形体美丽,体验写字的乐趣。

  四、板书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相机板书下列内容,以帮助学生领悟古诗的语言艺术,给学生提供一定的学*古诗的方法。

  飞直三千尺喜爱赞美

  疑银河

  五、说效果

  我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看看,想想,说说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咏柳说课稿2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古诗两首》中的《咏柳》。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学情

  这首诗是描绘了春天里一种常见的柳树作为诗歌描绘的内容。题材是学生易于接受的,整首诗也浅白易懂,读来非常有画面感,加上二年级学生想象力丰富,具有爱表达、爱表现得欲望。因而我在教学中初从实景入手引导畅说所见;然后指导学生自读自认,自由吟诵来把诗歌读正确、读流利、最后达到吟诵的目标。

  三、说教学目标:

  1、认识“咏、妆”等生字,会写“柳、丝”。

  2、通过古诗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并背诵。

  四、说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五、说学法教法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古诗教学也是如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的情境创设、自读自想、边看边说等方法学*。为了充分体系那学生是学*的主人,所以我运用最多的便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想象画面,感悟情境,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说说、读读,吟吟,诵诵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下面,我着重谈谈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画

  课前我以一首《我的家乡——我的枝江》这首歌为引子,引出孩子们最熟悉的家乡景色,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五柳公园的话题说到春柳图,然学生有顺序的观察,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一首春天的诗。并且在此环节还要完成认咏,写柳的任务。

  二、初读—入诗

  有了前面的情境创设及铺垫,首先用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把学生引领学生带进诗中。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学生自读自学后,我采用齐读、开火车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丝”字并给生字介绍词语朋友。此环节的最后一步是让学生将正确读整首诗。从上课后的效果看,这两个环节的.把握也是非常得当的。

  三、品读——入境

  起初这个环节我是想借助学生的边读边想象着读诗歌,读出诗歌的味道。但今早上反复一斟酌自己的这个环节二年级的孩子怎么会有读出诗味的能力了,而且学法指导不明确,于是我临时更改了当时的设计初衷,把此环节定为边读边想,边想边吟,同时告诉学生读出停顿、读出重音诗的味道便会水到渠成。看到学生们高昂的小手,强烈的吟诵欲望,我才发现我的更改是合适的。

  四、吟诵—入情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二月的春风吹呀吹呀吹绿了柳树,吹来了燕子,吹红了桃花,春天多美呀,喜欢吗?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试着背诵古文,积累祖国优美的语言文字。最后引用雪莱的名言,旨在激发学生对春天的想象,渗透生活经验、学*方法,哪就是鼓励多到春天里,去观察、去寻找、去发现。

  七、说预期效果及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同时,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第三,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咏柳说课稿3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下面,我着重谈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感知美

  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引入正题:今天我们就带着愉快的心情来学*一首春天的诗。接着出示春柳图,使学生初步感知柳树的美,再进行过渡:柳树真美呀连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没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首赞美春天的诗,(出示诗)让学生自己大声朗读,读通畅,对不认识的字或不懂的地方作个记号,感兴趣的地方多读几遍既扫清了生字词的障碍,又为深入理解诗奠定基础。

  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质疑问难,交流朗读——品味美

  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一定对一些词句还有不理解的地方,诗中三个比喻句的理解可能还不透彻,我会逐一出示课件,让学生体会用碧玉来比喻柳树新长出来来的嫩叶写出柳树颜色碧绿生机勃勃。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条写出了柳条随风飘拂轻柔美丽的特点。用剪刀来比喻二月春风的精妙之处。接着我会让学生闭上眼睛,边听配乐诗朗诵,想象一下这首诗的意境再让学模仿练读,更好的体会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 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 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 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说课稿5

  一、教材分析

  1、选文缘由

  中国是诗的国度,优秀的古代诗歌如耀眼的群星般璀璨夺目。学*古代诗歌,既能丰富人的精神生活,给人以启迪,又能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培育民族精神。

  小学语文人教版三年级下册《古诗两首》中的《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2、文本魅力

  贺知章的诗以绝句见长,《咏柳》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彩画,着墨不多,却意境鲜明,耐人寻味。这首咏物诗,通过描写春风吹拂下,柳树的婀娜多姿,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由衷的赞叹,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呈现出的勃勃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歌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情调健康又意境优美,形象鲜明。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柳树的姿态。在诗的后两句,诗人运用新奇的想象,以自问自答的形式,生动的比喻,形象说明了柳树之所以美好动人的原因。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准确认读两个生字,会写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能力目标: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设计理念

  1、坚持“以读为本”的理念,采用范读、指名读、挑战读、竞赛读、配音读等多种形式朗读,培养学生良好的诵读*惯,感受古诗的`节奏韵律,激起学生美美地诵读古诗的兴趣,让学生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和积淀。

  2、始终以美为线索,让美贯穿整个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学*诗歌中深深地感受语言文字之美,真切感受春天柳树之美,感受祖国诗歌文化之美。

  五、教法学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学*方法是学*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感受美

  一堂新课的导语设计是至关重要的。富有情趣的导语,就像师生之间驾起一座沟通心距的桥。通过桥梁来连通师生的心。

  开课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眼中的春天,然后出示有关春天的图片,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把学生引入一个万物复苏、充满勃勃生机的情境当中,紧接着揭示课题,师生共同介绍作者,最后解题。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导入方式,旨在激发学生学*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营造课堂的浓浓春意,奠定课堂的情感基调。

  (二)自主读文,整体感知——探究美

  这一环节,我首先饱含深情的范读诗歌,引领学生走进诗歌,感知文本内容。然后提出自读要求,让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字形记清楚,把诗歌读流利,找出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反复读一读,大致了解诗意,把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学生自主学*后,我利用生字卡,开火车、回音壁等多种方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指导学生写好“裁”等难写的字。再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诗句,说一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感受诗人笔下的柳树之美。这样设计使学生自己去独立动动脑,动动口,动动手,在自读自悟、观察、思考的过程中掌握字词的音、形、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能力。

  (三)质疑问难,品读鉴赏——品析美

  俗话说,学贵有疑,这一环节首先让学生质疑问难,我根据学生的质疑进行梳理。以“作者为什么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什么?”为重点,引导学生进行品析。在层层推进的线索中,以“美”字为着眼点,通过指名读、挑战读、分组读、男女生赛读等多种形式的“美美”朗读,引导学生在诗中透过字里行间寻找美、体会美。通过对“碧玉”、“绿丝绦”等词的反复咀嚼,使学生对诗句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此时,学生的思维活跃,有的学生说“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多惹人眼呀!有的说“万条”写出了柳枝的茂密。还有的学生说“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学生在理解诗意中,真正领会诗中用词的准确与精妙,感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形象之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显示了它的神奇灵巧。教学中,以诗眼“裁”字为突破口,将该字与“剪”字相比较,帮助学生体会到那“忽如一夜春风来”的内在意蕴,引发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立刻形成一幅幅鲜活的画面,学生有的说裁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有的说裁出了各色鲜艳的花朵;也有的说裁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还有的说裁出了我们在美好的春光里踢球、打滚、放风筝、嬉戏的笑脸。最后,让学生体会这首诗不仅描写春天的柳树,而且还写出了诗人愉悦的心情。这一过程,拉*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使学生体会到春天那万物苏醒,到处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读中入境,体验升华——想象美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反复吟诵,边吟边想象诗歌的意境,然后让学生交流读诗时,眼前浮现的景象。此时的诗歌,在孩子们的眼中变成了一幅幅活的画。有的学生说,我看见一位诗人正在作诗,旁边有一排排柳树,一阵微风吹来,柳枝摇摇摆摆。有的学生说,我看见波光粼粼的湖面,岸边的柳条垂下来特别美。接着我通过优美流畅的语言和课件描绘我眼中的景象,通过展示婀娜多姿的柳树,配上吟诵《咏柳》的音乐,在学生的头脑中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最后让学生做一回诗人,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也可以背一背古诗。这样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有利于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对春天的赞美的创作用意。

  (五)趣味作业,迁移运用——拓展美

  学完这首诗后,让学生自主的选择趣味作业,

  ①我会唱。

  ②我会画。

  ③我会写。让学生自主的选择作业,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也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咏柳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 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咏柳说课稿7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咏柳》一课位于义务教育课程西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本单元以“亲*自然”为主题展开,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体现人文精神,歌颂着生命的美丽。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咏物佳作,诗歌歌咏了早春的柳树,既有鲜活的形象、新奇的比喻,还有响亮的音节。整首诗基调清新、明快,借物抒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二)教学目标

  依据课标对低年级古诗教学的要求,结合本课特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1、准确识记本课生字,并能正确书写课后的8个生字。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由整体到局部观察柳树,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能说出“谁裁出、似剪刀”等重点词语的意思,并结合图画,联系生活,在反复朗读中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提高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中对二年级学生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识字,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诗句的意思。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水*的局限性,把感受柳树的美,感受春天的活力,确立为教学的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低年级学生需要在老师指导下感悟诗歌意境。因此我采用导读、演示、创设情境等教学方法。依据“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

  读为主线”的原则,引导学生运用朗读、交流和勾画圈点等方法学*,在多姿多彩的视听环境中朗读诗歌,感受春天之美、中华语言之美。我将用一课时来完成这首诗的教学。

  三、说教学程序

  整个教学程序分为六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春季。”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生答:“柳树刚刚发芽。”接着我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至此,生字教学已解决了字音、字形的问题。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

  指导。“裁、垂、谁”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垂”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在学生书写时我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笔顺、笔画是否正确。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由整体观察柳树,描述柳树的样子。再局部观察那些倒垂下来的柳枝,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装饰成的一样,翠绿晶莹,美极了。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这时,柳树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栩栩如生,学生会情不自禁地朗读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我又说“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样来读这两句诗?”来激发学生读的兴趣,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进一步感受诗歌的节奏美,感知柳树的高大碧绿、婀娜多姿。

  2、学*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进而在

  一次次朗读中了解诗人不仅赞美柳树,还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

  (四)、体会意境,熟读成诵

  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我安排了下面的环节

  (1)体会意境

  我再次配乐朗诵《咏柳》,让学生闭目想象意境,之后学生交流想到的画面。这样既强化了古诗的意境美,使他们置身于古诗创造的艺术境界之中,又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认识柳树美,春风美,春天美,大自然美,生活美。

  (2)让学生吟诵本诗。

  通过“我来做诗人”的活动。学生可以配上适当的动作来吟诵古诗。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对诗意的理解,领悟诗人把对柳树的赞美,升华到赞美春天的创作用意。

  (五)、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这时候我引导学生看板书进行总结:春天来了,高高的柳树垂下碧绿的枝条,晶莹透亮。那在风中轻扬的细长柳叶,原来是二月春风巧手裁剪出来的。

  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六)、自主作业,迁移能力

  考虑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各不相同,我就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春天。(说说、画画等)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

  四、说板书设计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在板书设计中,我利用简笔画,清晰直观的把柳树碧绿的颜色、体态轻盈的特点展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咏柳说课稿8

  一、说教材

  《揠苗助长》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七单元,本单元教材围绕着“要正确看待问题,善于思考”这个专题选择了几篇不同体裁的课文,内容丰富,意在引导学生通过学*,懂得做事要善于动脑思考,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揠苗助长》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盼望禾苗长得快些,就把禾苗一棵一棵往上爬,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这则寓言告诉人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规律,急于求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作者安排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读懂课文,初步了解寓言表达上的特点,体会寓言包含的道理。寓言本身通俗易懂,故事情节鲜明有趣,但寓意深刻,体会这个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踏踏实实,不能急于求成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本课我准备用一课时来完成。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焦、喘、截”3个生字,会写“焦、望、费、算”4个字,理解并掌握“巴望”、“焦急”“筋疲力尽”等词语。掌握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

  2、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懂得做事要老老实实,不能急于求成。

  3、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寓言故事。

  三、说教法

  1、自主识字法:

  新课程的识字教学重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教师不以零为起点,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打破以往传统的老师教读学生跟读的做法,体现学生的学*自主性。

  2、情景教学法:

  我除了充分运用课文中的精美插图外,还应该充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种氛围,一个场景,从而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内心体验,

  3、朗读教学法:

  生是学*的主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

  四、说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获艺的先导”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开始上课先播放《揠苗助长》的动画视频有效地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引出课题:我们刚才看的动画片有个名字叫《揠苗助长》,是一个寓言故事。接着在学生讨论什么是寓言的基础上我简单介绍:寓言是一种文章的体裁。“寓”是寄托的意思。“言”是话,比喻故事,寓言就是以比喻的手法讲一个有趣的故事,用来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使人受到教育和启发。那么揠苗助长这个寓言故事中包含这什么道理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吧。以此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顺利地带学生进入文本的学*中。

  (二)自学字词,整体感知。

  1、自主识字,交流方法。《课标》指出“要让儿童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这就必须先帮助学生扫除文字的障碍,这样,他们的情感才能融入到语文学*之中,才能引发他们的探究欲望。不过本课生字并不多,而且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识字能力,所以先我引导学生先自主学*,然后通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互教互评,教师点拨等方式,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方法来识记生字,如:区别比较法、部件分析法,动作演示法、自编儿歌法等。

  2、学生再读课文,并把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听,师生共同评议。这一设计意在引导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同时体现尊重学生选择,以生为本,体现个性化阅读。

  3、出示古时候有个人,因为想让禾苗xxxxxxxxxxx,就把禾苗xxxxxxxxxxx,结果xxxxxxxxxxxxxxxxxxx。引导学生用这个句式,说说自己对课文的初步理解。这样学生对课文会有一个整体上的感知,有了这个浅层次的理解。为下面深层次的学*打下基础。

  (三)品读课文,悟出寓意。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在这一环节中,我准备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容和种田人心情变化两个方面展开学*与讨论。抓住几个主要问题,让学生自主学*基础上交流讨论,同时以读贯穿始终。如:“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他希望自己的禾苗长得快些,画出有关的词语”,再如“此时,农夫的心情如何?请带着这种着急的.心情读一下”如:课文的最后提出“儿子看到禾苗都枯死了,就急匆匆的赶回家,他会怎样对他的父亲说”“而农夫听了儿子的话,看见枯死的禾苗,想着自己拔禾苗那么辛苦,他会说些什么呢?”。就这样通过品词析句、通过朗读指导、通过想象补白等方法,逐步引导学生从中体会种田人的急切、兴奋、得意、后悔;从中培养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从中明白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在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激**感、培养语感。这样设计与安排,能够让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文本内容;在想象创造中加深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将较深刻的寓意层层推进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四)演演比比,加深理解。

  在学生对故事情节比较熟悉的情况下,分小组让学生自己演一演这个寓言故事,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小学生,尤其是中低年纪的小学生,对表演的欲望很强烈,他们非常想把自己当作课文中的人物。这一环节的设计既使学生好表演的天性得到了释放,同时也再现了课文内容,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为学生复述课文降低了难度,三全其美。

  (五)文本延伸,训练语言。

  在课末,通过“复述故事”、“运用词语”的设计,既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力求体现寓言梗概和深刻寓意,既重点突出,又便于学生复述。

  五、说效果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我认为我的这课时设计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语文学*能力,突出了四个亮点:

  1、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识字,提高了认字能力。

  2、注重书写指导,培养了良好书写*惯。

  3、以读为本,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4、注重语文实践,培养了学生的听说、表达能力。

咏柳说课稿9

  教材分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重点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的构建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颂的目的。

  5.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课前我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咏柳说课稿10

  一、说教材

  《咏柳》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千古佳作,诗人用独特的笔触描写了春天的柳树,歌颂和赞美了春天的创造力。依据学生实际及教材特点,从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三个维度确定本课。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写本课的5个会写字。

  2。通过理解诗歌内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感受到美,并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诗歌。

  三、说教法

  语文教学首先是人文教育。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之瑰宝,如何顺应新课程理念,使学生愉快轻松的学*诗的内容体会诗的情感领悟作者的审美情趣呢,在这首诗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以读为主旋律,以读促读思,读中悟情,让学生在读读,吟吟,唱唱,演演,画画中轻松领悟诗歌魅力。

  1。初读,文通字顺。即一看见诗后,要求学生先大声朗读,读准字音,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把诗读的通畅,既是学生的兴趣所致,也是为以后的深入理解奠定基础。

  2。再读,领悟诗意。即在读顺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自己借助插图读动诗句。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不一定能全读懂诗中每词每句的含义,可通过小组或全班交流诗句的含义。当然,在最疑惑时还需老师精当的点拨。

  3。听读,体会感情。古曰“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批之而入情”,在了解了诗的大意后再反复朗读就能体会到诗中情感,这里我们可以借用多媒体手段把学生带到春的意境,加强感知,形成表象,此外,我会借助录音范读,让学生听中感悟,从模仿练读中得到自悟提高。

  4。诵读,熟读成诵。在悟情的基础上熟读,指导有感情的读,以达到成诵的目的。

  5。演读,唱唱,画画,演演。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让诗丰富的内涵再现,让学生得到真正的理解。

  四、说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课前以一首《春天在哪里》为引子,并播放几幅春景图,创设愉快的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学*兴趣,接着引入正题: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朗读全诗,初知大意——领略美

  通过初读课文后,我会问学生:你读懂了什么,请大家自由来说说,有的可能会说柳树真美,我会趁热打铁问:你认为最美德地方是什么,

  有的会说树很高,有的.会说叶很绿,我会顺势引导这柳树的确很美惹人喜爱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学生一定会说赞美的语气,这时,我让学生齐读古诗进一步体会它的美。

  (三)质疑问难,想象意境熟读成颂——欣赏美

  此时,学生的情感已经被调动起来了,我适时进行引导:现在你们面对的就是美丽的春景,想不想作一回诗人也来吟颂一下这首诗呢,接着,我会放上音乐,让学生大胆的去表现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大声的朗读出来。

  (四)自主作业,迁移能力——延伸美

  乘着学生的情绪高涨时,我会鼓励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诗再现可以画可以演把诗中丰富的内涵变为简单的形象画面,再现诗中意境,得到真正的理解。

  总之,这一节课我以读为本,以读促思重在感悟为教学方式,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学*方法,在丰富的情感体验中陶冶了情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让学生真正从朗读课文中感受到阅读的兴趣。

  六、说板书

  板书力求简洁,便于学生记忆和背诵,又能让学生体会比喻的妙处以及赞颂春天的主题。

  碧玉 —— 青翠

  咏——赞美

  丝绦 —— 柔顺

咏柳说课稿11

  一、说教材

  这篇课文是一首散文诗,以儿童的眼光去追想那古老的原始森林。用充满童真童趣的幻想、优美的语言,把我们的思绪引向遥远而又神秘的远古时代,去探寻人类祖先生活过的地方。诗歌共有5小节。第1小节由爷爷的话引出“原始森林是祖先的摇篮”的说法,这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由此,“我”产生了丰富的想象,而这些想象又都源于“我”真实的童年生活。课文最后,树叶的响声使“我”的思绪回到现实中来,并与诗歌的开头相照应,将情感充分地表达了出来。

  二、说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问句。

  3.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内容说一说。

  4.学*准确使用动词,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祖先的摇篮”的含义。

  三、说教法

  1.识字时,可以让学生在读课文的同时借助拼音认识生字。写字时,注意偏旁部首的写法,教师可以结合学过的字,引导学生交流写字的方法。

  2.采取以读为主的教学策略,注意诗歌中有的语句比较长,而且排成两行,教师应该通过范读的方式指导学生注意语句中的停顿。

  3.以画助读,展开想象。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之后,可以让学生根据对课文的理解,展开想象,动手画画这美丽的摇篮

  四、说教学流程

  1.解析“摇篮”导入,并板书课题“祖先的摇篮”。(播放原始森林录像)

  2。范读

  3。学生自学:出示自学要求

  (1)朗读课文。

  (2)自学生字新词。

  (3)思考:“祖先的摇篮”指的是什么?课文的大意是什么?

  (4)读完课文后,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4。检查自学情况

  (1)朗读课文:齐读,指名读。

  (2)检查字词:你在自学课文时遇到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学*这些字词的?

  出示生字词卡,指名读。

  (3)提出问题:你在自学课文时有什么疑难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4)学*动词。

  读一读以下短语,注意加点的词语。再在文中用横线画出带有动词的'短语,读一读。

  摘野果 采蘑菇 挖野菜 逗松鼠 捉蜻蜓

  逮蝈蝈 看夕阳 赏明月 数星星

  5。初读课文,了解祖先的摇篮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数一数这首诗共有几小节。

  (2)指名读课文第1小节,其他同学思考:祖先的摇篮是指什么?

  (3)分组讨论:第1小节写了祖先的摇篮的什么特点?

  (写了祖先的摇篮很大。)

  (4)再读课文,找一找有关句子,说说课文中为什么把原始森林称为“祖先的摇篮”?

  (5)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原始森林里做了些什么?

  (6)想象一下,你如果像祖先一样在苍苍茫茫的原始森林里摘野果、掏鹊蛋、和野兔赛跑、看蘑菇打伞、逗小松鼠、采野蔷薇、捉红蜻蜓、逮绿蝈蝈,会有怎样的感觉?(学生自由发言)

  (7)教师范读第2、3小节,引导学生读好问句。

  (8)学生练读第2、3小节。

  (9)配上欢快的音乐,齐读第2、3小节。

  (10)想一想,在祖先的摇篮里,人们还会做什么?仿照第2、3小节,说一说。(分组讨论,自由发言)

  五、拓展延伸

  1.想象一下:我们的祖先在摇篮中会做些什么?画一画吧!

  2.如果我们置身于原始森林——我们祖先的摇篮中,你会做些什么?

  六、说板书

  祖先的摇篮

  摘野果 和野兔赛跑

  掏鹊蛋 看蘑菇打伞

  逗小松鼠 捉红蜻蜓

  采野蔷薇 逮绿蝈蝈

  原始森林 苍苍茫茫

  七、教学感悟

  这是一首儿童诗,作者把原始森林比喻为“祖先的摇篮”,深情地回想我们的祖先质朴率真的田园生活,真切地希望大森林永远青翠苍茫,大自然永远清秀明净,表现了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我通过一堂课的教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目标。整堂课从课前学生的预*到读通诗句到初步感受诗意,从读好诗句到领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帮助学生在读中体验、感受,养成独立学*的良好*惯。

咏柳说课稿12

  一、说教材

  《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是人教版二年级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本单元的宗旨是让学生明白:有爱,才会甘于奉献;有爱,才会乐于助人。本文是一首儿童诗,作者以优美的语言和流畅的音韵,沿着“长长的小溪”和“弯弯的小路”娓娓的向我们述说着,轻轻地拨动着我们的心弦。读完这首诗,要让学生明白,人们寻找雷锋、呼唤雷锋,其实就是寻找雷锋精神,呼唤我们都要向雷***学*。

  二、说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写本课9个生字。

  2。 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懂得奉献爱心,乐于助人。

  目标1、2为教学重点。在教学中,可通过多读成诵的方法让学生在读中体验,逐渐能够背诵课文。结合本课,让学生课前搜集关于雷锋的资料,并在上课时交流,培养了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目标3是难点,通过课件展示资料图片,和课外延伸的小诗入手,使学生明白了要乐于助人,乐于奉献爱心。

  三、说教法

  根据学生年龄特征,确定“情景激趣法”、“指导朗读法”、“故事法”、“展示法”等教学方法,以及“朗读法”、“练*法”、“小组合作法”、“歌唱法”等形式的学*方法来教、学本课。力求紧密结合课文,贴*学生心理,符合学生年龄特征。

  四、说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先利用课件播放歌曲《学*雷锋好榜样》,出示图片导入,板书,并随即讲解“锋”“叔”二字。然后,请同学们说说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雷锋的资料,讲讲雷锋的故事。

  2。整体感知课文,首先利用视频播放《雷锋叔叔,你在哪里》,听范读,熟悉课文。然后自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读准字音,勾出生字,标出小节,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小组内自学字词。教师只重点强调几个易错字的读音:如“锋、曾、泞、荆、莹”都是后鼻音;“曾”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céng;“泞”读第四声,不要读成第二声;“棘”读第二声,不要读成第四声。

  字音读准了,接下来让学生把课文读通顺。同桌的小伙伴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好。同桌互相读,互相正音。然后指名读,让学生读出感情。

  最后,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读,边读边开动脑筋想一想:雷锋叔叔到过那里?他在那里做了什么好事?边想边做上记号。划出有关的句子反复多读几遍。课文的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孩子?哪几个小节讲的是雷锋叔叔帮助年迈的大娘?让学生提出还有那些不懂的'问题。

  3。深入理解课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首先学*第一、二小节

  学*第一、二小节朗读时,重点指导两个“你在哪里”。讲解第二个比第一个语气加重,语调拖长,要读出深情呼唤的语气,要根据情感的起伏,读出急与缓的变化。小溪和小路的话,语速稍慢,娓娓道来,“瞧”以后的诗句可适当提高音调。

  边读边想这两小节中,雷锋都帮助了谁?你从哪些地方看出雷锋叔叔帮助了小孩儿的?体会“蒙蒙”、“冒着”的意思。

  然后学*第三、四小节。法与第二小节差不多。要体会“荆棘”的意思。

  下一个环节,听老师的朗读,闭上眼睛做想象,如果你是那个迷路的孩子,或是年迈的大娘,你想对雷锋叔叔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最后学*第五小节。提示雷锋叔叔在长长的小溪边帮助了迷路的孩子;在弯弯的小路上帮助了年迈的大娘。他还会到哪儿呢?我们大家愿意去寻找他好吗?引起学生兴趣后让学生把第五小节读一读。并指导第五小节的第一句的朗读,要注意:读出急迫寻觅的感觉。然后突破重点。引读:哪里需要献出爱心,雷锋叔叔就出现在哪里。

  讨论:最后一句话是什么意思?雷锋叔叔真的会出现吗?这里的“雷锋叔叔”指的是谁?

  播放一段公益广告,展示现实生活中“雷锋”图片,让学生体会雷锋精神一直鼓舞着人们,雷锋就在我们身边。懂得谁为人们做了好事,谁就是“活雷锋”。

  最后,请学生看看书上的学*伙伴,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很好的建议,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活雷锋。

  四、巩固练*积累“弯弯的小路”、“晶莹的露珠”这样的词语吗。试着用这些词说话,或再找一些这样的词语,再读一读。体会这篇课文中语言的优美。

  五、板书设计

  抓住诗歌的层次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条理。

  小溪 抱过迷路的孩子

  处处 爱的奉献——雷锋精神

  小路 背过年迈的大娘

咏柳说课稿13

  教学理念:

  本课设计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入境,通过创设情景,营造氛围,使学生入情入境,充分展开想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教材简说: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柳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启发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学生谈春天的景色)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学*的《咏柳》,就是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解题:“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那么,诗人在诗中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每句话读通顺。

  3、指导读课文,把课文读流畅。

  (三)细读课文,了解诗句大意。

  1、自读诗歌前两行,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同学间互相解答,教师随机点拨,理解重点词语:碧玉、妆、万条、丝绦等。然后,教师指导学生说说诗的大意。指导朗读加深理解。

  2、同样方法,使学生理解第三四行的重点词语,了解诗句的意思。

  3、把两句诗的意思连起来,看着插图了解全诗描写的内容。

  (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1、指名读,评议指导;教师范读,学生仿读。使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读出韵脚,读出感情。

  2、看图练*背诵,好像是面对真实的情景作诗。可指名到讲台上看图背诵。

  作业布置:

  春天是美丽的,正因为如此古今中外有无数的人描写春天,赞美春天。这些人中有画家,音乐家,诗人等。大家回到家后收集一下有关的资料,当然也可以把你对春天的看法收集进去。我们来开展一次“春天”展示会。

咏柳说课稿14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这首诗通过赞美嫩绿多姿的柳树来赞美春天,歌颂春风给大地带来了一派生机。

  下面谈谈这一课的教学思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是教师以优美的导语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到课文的学*中去。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就是苏醒,就是温暖,就是繁荣,就是希望。春是花的世界,是鸟的天堂,是诗的故乡。春天如此美好,有许多诗人都用优美的诗句赞美春天的可爱,你能背出1-2首你学过的与“春”有关的诗吗?然后指名背《春晓》《绝句》《草》等诗。学生背完后,教师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第八课《古诗两首》也都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诗。请同学先自由读《咏柳》一诗。

  二、指导预*,划出不懂的字、词。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然后听录音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接着指名读课文,正音。引导学生质疑,把自己不懂的字、词或问题提出来。

  三、回忆以前学*古诗的方法,并按此方法指导学生自学。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归纳古诗学*的方法:

  (1)解字词;

  (2)明诗意;

  (3)赏意境;

  (4)诵诗句。

  先学*一、二行诗。

  以小组为单位学*,先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咏、碧玉、妆、万条、丝绦”的意思,再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意。

  小组自学后,进行反馈,检查自学效果,先指名说说以上字词的意思,老师重点点拨:万条不是实指,而是虚指,并让学生再举出类似的例子。如:“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里江陵一日还”,“危楼高百尺”,“飞流直下三千尺”等,并指出此处用了夸张的手法。在理解诗意时,老师重点点拨一、二行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即把嫩绿的柳树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丝带。

  一、二行诗学完后,小结一下学法:先解字词,再明诗意,接着让学生自学三、四行,重点理解“不知、细叶、裁、似”的含义,讨论三、四行诗意。学生自学后,交流自学情况,老师重点点拨“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一句运用了设问、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体会这一问一答,问得新奇,答得有理,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是全诗的妙处所在,也是全诗的画龙点睛之笔,它让人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抒发了诗人对春光赞美的喜悦心情。

  理解一至四行的字义、诗意后,老师小结学法。接着就引导学生紧扣字词赏意境并进行讨论:诗中哪些字、词用得好?为什么?在反馈时,老师适时点拨:碧玉写出了柳树的嫩绿,万条写出了柳枝数量多,丝绦写出了柳枝的轻柔美丽,以及把春风比作剪刀写出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引导学生体会诗的意境:作者借柳树来赞美春天,赞美生命的萌发,赞美大自然欣欣向荣、朝气蓬勃的景象。

  接着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这首诗,并达到熟读成诵。

  四、迁移运用,培养能力。

  《咏柳》这首诗描写了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天,抒发了作者的喜悦心情。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并描写春天的一处景物(如:稻田、油菜田、荆江大堤等),表达对春天的喜爱。

咏柳说课稿1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古诗二首《咏柳》。

  一、说教材

  本单元以春天为人文主题,依次编排了四篇课文、一个《口语交际》、一个《语文园地》和一个《快乐读书吧》。《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爷爷植树》这三篇课文用优美的语言、生动的故事描绘了春天的足迹,激发学生发现、观察、感受春天。

  古诗《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一首世代流传,脍炙人口的佳作。选编本课的目的,一是让学生在诵读中了解大自然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从中感悟春天生命力的美好,同时,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让学生积累诗句,培养对祖国古代诗歌的热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准确认读“咏,绦”两个生字,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诵读、感悟诗歌内容,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中描绘的美丽景色。

  难点:体现在品味诗歌的意境上。

  四、说学情

  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形成了一定的语感。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水*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读懂一些浅显的诗歌。《咏柳》是一首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学生学*诗歌也正逢春天,学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对春天的景物有一定的感知,对诗句内容一定能产生浓厚的兴趣!

  五、说教法

  诗歌的教学离不开诵读和意境的想象。教学中,我采用诵读法,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读,品赏诗的意境,诗的感情。还采用想象法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

  六、说学法

  学*方法是学*活动规律的理性总结。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主要引导学生采用“读、写、说”的方法学*诗歌。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诵读为主线”的原则。

  七、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首先投影春天的图片,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提出问题:“这是什么季节?”学生回答后,我顺势引导:“你怎么知道是春季呢?”接着小结:“最先感受到春天的是柳树,唐代大诗人贺知章被柳树的美所陶醉,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咏柳》。”(板书:《咏柳》)解题并介绍作者,把学生带入对文本的学*中。

  (二)初读古诗,读写生字

  1、读准字音。

  在朗读教学中,教师的范读是让学生感知教材、生**感的有效手段。我首先进行范读,然后让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学生练读之后,我采用指名读、挑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古诗,根据学生读的情况适时进行读音的指导。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2、识记字形

  识字写字教学是二年级语文学*的重点。学生已有一定的自主识字能力,因此我让学生找出古诗中的生字读一读,利用已知的、自己认为最好的方法,如:加一加、说顺口溜、换部首变魔法等识记字形,再全班汇报。之后利用生字卡做开火车的游戏检查指导认读生字,让学生在快乐中牢固记忆生字。

  3、指导书写生字

  面面俱到,等于不到。我指导学生书写生字时特别注重有重点地指导。“碧、绿、剪”是学生识记和书写的难点。为突破难点,我利用课件指导学生写好“碧”等难写的字,然后让学生书写,并且关注他们的书写姿势,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写字*惯。

  4、整体感知。

  生字障碍扫除后,我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学生再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一读自己认为写的美的或者是自己喜欢的诗句,激发学生自主学*的兴趣。

  (三)、指导朗读,感知诗意

  1、指导朗读学*前两句诗。

  我让学生观察柳树的图片。引导学生有顺序的观察柳树,想象他们像什么?我根据学生说的情况,及时的加以补充、描述。这样让学生不但在观察想象中解诗意,悟诗情,而且在读中明白了“碧玉、丝绦”的意思,体会出诗句中比喻的精妙。

  2、学*3、4句。

  再让学生局部观察柳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柳叶的细小,想想诗人由此想到些什么?引导学生体会“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两句诗。放手让学生自己朗读,注意节奏。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谁裁出”,“似剪刀”来了解柳叶的细小以及春风的灵巧。我让学生想象: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还裁出了什么?使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学生在讨论交流中感受它的神奇灵巧,感受春天的.美好。

  (四)总结全文,拓展思维

  1.我引导学生进行总结诗意情感及学*古诗方法:

  (1)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好像是用碧玉装扮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好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来。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剪裁出来的?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

  (2)主题感悟:《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柳树、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3)学*古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2.提问:春风还剪出了什么?拓展学生想象。最后,我用课件出示几句跟春天有关的诗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读,既积累了古诗,又增加了识字量。

  八、说板书设计

  板书以简洁明了为主,突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使学生更清楚地掌握本节课的知识,以加深记忆。

  九、说练*

  1.(检查背诵情况)碧玉妆成一树高,()。

  不知细叶谁裁出,()。

  2.(检查比喻手法掌握情况)《咏柳》的前两句作者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柳叶比(),因为两者()相同;把柳条比作(),因为两者的()和()相似,体现了柳条的柔美。

  十、说反思

  1、整个教学过程,以生为本,以读为本,以画促说,以读促想,充分关注到学生学法的指导。适时注重用恰当的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去读、去说、去想象。

  2、紧抓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的每一步设计无论是开课的激趣还是初读检查、吟诵环节,我都力求让学生带着盎然的兴趣进行到底。

  3、因为文本的内容是一首古诗,针对古诗的内容少、画面感强等特点,于是我让学生从生活踏入诗歌的殿堂,然后由诗中走入大自然。

  十一、课堂中应注意的问题

  1.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教学中,应注意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激发学生学*本课的热情。

  2.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应注意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及找识字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3.注意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写话,消解写作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4.二年级孩子年龄小,自控能力不强,课堂上既需要想法调动孩子们学*积极性,又要掌控好课堂授课时间,不宜过长。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4)

——小学语文《咏柳》的教案 (菁华5篇)

  教学目标:

  1、会写“咏、碧、妆、裁、剪”5个生字,会写“咏、绦”2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等词语。

  2、背诵古诗。

  3、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点:

  背诵古诗,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注释理解词句,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课前准备:

  1、(学生)收集有关春天的图片,在大自然中寻找春天的足迹。

  2、(教师)写关于嫩柳的一段文字。

  教学过程和方法:

  一、导入。

  教师读下水文:

  那天我看到一株柳树从花园里伸出来,细细的柳丝蓬蓬松松,远远望去,就像是一团烟雾,走*一看才发现长发一般的柳丝上开始长出了一个个小苞苞,嫩黄嫩黄的,美丽极了。一阵风吹来柳丝摆动,就像在向人们轻轻招手。

  这时我想,再过几天这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说自己的发现。并出示收集的图片。

  是啊,是什么样的呢,唐代伟大诗人贺知章早就写了。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解释课题。理解“咏””的意思。(师导:根据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诗人觉得嫩柳像什么?)

  二、初读课文,体会意趣。

  1、试读古诗,借助拼音把字音读正确,给把握不准的字做上记号。(如:“似剪刀”中的“似”读“sì”。)

  2、出示生字。开火车认读,学生做小老师上台说说并说说怎样记其中的某个生字的。教师引导学生区别“妆—壮”、“裁—载、栽”

  3、师范读古诗。

  4、练*读练*读,把课文读正确。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再读课文,读懂古诗。

  1、自由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读后课件出示问题检查:你知道诗人笔下柳树又是什么样的呢?诗人把它比作什么?你从哪儿知道的?诗人看到了细细的柳叶想到了什么?(不强求全部回答,只求激发学生思考。)

  2、学生结合注释,逐句理解古诗。教师相机点拨。

  四、有感情朗读古诗,体会诗中包含着的思想感情。

  1、练*有感情朗读古诗。

  2、想象贺知章适中的嫩柳的风姿,学生自由说说。

  3、背诵古诗。

  五、作业。

  1、学*了本诗后你有什么感想,即兴写两句。

  2、说说你见到的春天。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潜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透过对诗古资料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

  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诗歌成就最高,唐诗不仅仅是我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此刻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个性多。这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这天我们就来学*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明白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能够小组讨论,也能够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样样?从哪看出来的?

  5、用赞美的语气来读古诗。

  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三、想象意境,体会情感。

  找一名同学读这首诗,要用什么样的语气读?

  闭眼倾听,在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诗人把柳树写得如此之美,那么是谁给了柳树婀娜多姿的身姿?(大自然的造化之功不能不让人惊叹,那么,诗人是借赞美柳树来赞美谁呢?

  再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我们能够用什么方式来表达这种感受呢?(表演,为柳树或春天写几句话,画画,朗读)

  四、总结全诗,回忆学法。

  1、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我们是用什么方法来学的?(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想意境,悟诗情)

  3、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运用比喻,写出了柳树的美,独具匠心,别出心裁,让我们不禁想到大自然这位能功巧匠,也让我们体会到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缘故吧。

  五、布置作业。

  背诵古诗。

  搜集描述柳树或春天的诗。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欣赏古诗,并初步理解古诗含义。

  2.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活动准备:

  1。柳条、丝绦、剪刀、碧玉的图片,以及表情图片。

  2.录音机、磁带、视频。

  3.水袖若干条。

  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

  提问

  1、小朋友春天来了,我们身边的景物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2.出示柳条图片:这是什么?柳树上面有长长的什么呀?你能用动作表示一下长长的柳条是怎样长在柳树上的?

  小结:又细又长的柳条是从柳树上垂下来的,你觉的又细又长的柳条像什么?

  3.柳条上面长着绿绿的是什么?它像什么?

  小结:春天到了柳树、柳条、柳叶都变得非常漂亮,老师想到了一首关于柳树的古诗,它的名字叫《咏柳》。

  4、你知道“咏柳”是什么意思吗?(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是赞美柳树,它是我国唐朝伟大的诗人贺知章写的。我们一起来听听,你最喜欢哪一句?)

  一、欣赏并初步理解古诗的含义

  1. 播放视频

  提问:你最喜欢那一句?(根据幼儿的回答贴出相应的图加文)

  2.请小朋友朗读一次

  3.你知道诗句中的图片代表什么意思吗?(碧玉、丝绦、剪刀)

  4.“碧玉装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诗人想表达什么样的意思?

  小结:诗人从远处看到高高的柳树像是用碧玉装饰成的一样,而下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绿色的丝带。

  5.那谁知道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意思呢?

  小结: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的巧手剪出来的?最后诗人终于想出了答案,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啊!这首古诗的意境美不美?那这么好听的古诗怎样读就更美啦!

  二、鼓励幼儿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我们看看前两句,诗人看见这么美丽的景色会是什么样的心情?(高兴。贴表情图)

  2.诗人看见这么好的景色想到一个问题,这细细的嫩叶究竟是谁剪出来的?这一句应该怎么读?(疑问、贴表情图)

  3.最后诗人终于找到了答案“二月春风似剪刀”应该是什么样的心情?(恍然大悟、贴表情图)

  小结:诗人用古诗来赞美柳树,那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赞美柳树?(唱歌,跳舞)

  三、游戏

  1、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示柳树、柳条、柳叶。

  提问:跳舞的时候那你要用什么动作表示大树、柳条、柳叶?

  2、请幼儿请客人老师和自己跳。

  延伸:区域活动制作柳树、柳条、柳叶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2个生字, 会写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插图,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

  1、 学*生字,掌握7个字的音、形、义。

  2、 培养学生的独立识字的能力。

  3、 结合插图,体会诗中的趣味,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

  识字卡片。

  五、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春天是代表希望的,你们喜欢春天吗?

  2、谁能背出有关春天的诗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一首古诗《咏柳》。

  板书课题:《咏柳》

  齐读课题,师注意正音。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学生注意字音。

  2、师逐句领读古诗。

  3、学生同桌之间读古诗。

  4、指名读古诗。

  (三)学*生字。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5)

——《咏柳》教学反思菁选

《咏柳》教学反思

  身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咏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当完成教学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会令他们丧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级古诗教学中,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2.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4.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的感叹,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5.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师本人,表现过于紧张,缺乏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此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到来的喜悦以及对春天景色的赞美。通过课文教学要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二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在上课过程中,通过诵读、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领悟诗句大意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有意识的让学生们通过对字词的理解来领悟诗文大意,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在本次教学过程中,也深刻认识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不足。

  一、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讲解诗意的部分时间太长,导致后面的环节过于仓促,没能真正让学生走进诗的意境中感悟作者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个人的朗读技巧有待提高。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未做到让孩子从读中去领悟诗文诗意。

  三、在各个环节中,过度语衔接不够自然,以后的教学中更应规范课堂的语言,做到精炼,衔接自然。

  四、在教学过程中,仅仅单一的从古诗出发,对古诗的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讲解,但对如何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方面涉及较少,没有达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目的。

  通过这次教学活动,我会继续努力,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让自己成长起来。

  《咏柳》、《春日》是两首古诗,前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所作,后者出自南宋诗人朱熹之手。这两首诗都描写和赞美了春天的景色。《咏柳》写的是初春二月柳树、柳条、柳叶。《春日》是一首春游诗,赞美了万紫千红的春天景色,同时也点出了“东风”是万紫千红春天的源头这个道理。两首诗把春天描写得姹紫嫣红,多姿多彩,而又充满了勃勃生机,表达了作者对万物复苏的春天的渴望,以及春天到来时的喜悦。除此之外,《春日》一诗还饱含劝学之意。

  上课之前,我细钻教材,品读诗句,搜集相关资料,做好上课前的准备。给学生布置的任务是:熟读诗句,背诵诗句,观察柳树。

  上课时,我自创了一个谜语——“春天到,抽丝叶;春风吹,细腰扭;梳长发,爱春天。”学生很快能猜出谜底:柳树。结合字谜以及学生观察到的柳树的样子,让学生说说柳树的.特点,这样很自然就导入了课题。板书完课题后,便是引导学生朗读诗句,着重注意语感和节奏的指导。《咏柳》诗意比较浅显易懂,加之课前布置学生观察柳树,学生对诗意理解起来难度不大,因此我才去抓住重点词语让学生自主读、悟,对照插图自行吟诵的方法来学*全诗,让诗句描绘的柳树的形象在学生的的心中形成以致终生难忘。《春日》的教学我抓住全诗的感情基调,通过设计找“证据”,从关键词入手,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诗句的大意,教师适时点拨。理解了诗的大意,学生再来诵读,必定是“功到自然成”。这是一首写春诗,劝学诗,学生便情不自禁地想起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警示语,也算是学生明白的另一个道理吧。

  课后,我检查学生背诵的情况,全班通过,然后默写,有十多个学生写错了一个字,其他的全对,奖赏他们每人一个“笑脸”。

  正文内容:

  一位老师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柳条的样子。她刚从包里拿出一条仿真柳条,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声音──“假的!”有些学生嘘嘘地笑起来。

  “能带真的来吗?”老师轻轻地问。

  “不能!”好多孩子喊道。

  “为什么?”老师笑吟吟地问道。

  “我们不能随便折柳条,柳条会疼的。”

  “柳条折下来就枯了。”

  “如果大家都折一根柳条,柳树妈妈会变得光秃秃的。”

  “同学们多么爱护柳树呀!你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喜欢柳树,咱们赶紧看看它长得漂亮不,好吗?”

  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着。

  [反思]

  “假的!”看似学生在搅和,但老师没有指责学生。在意料不到的情景中,教师因时而变,顺势一问“能带真的.来吗?”瞬间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反思氛围,使得学生立刻把视角放到“能不能摘柳条”的问题。学生毕竟是纯洁善良的,他们关爱柳树溢于言表。课堂建立起了浓浓的爱的基调,学生观察柳条兴致盎然,体会诗人赞美柳树、热爱春天的情感也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出现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运用教育机智敏锐地捕捉问题,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灵动而开放的课堂,却折射出现春天般的勃勃生机。

  在执教《咏柳》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在开始之前,说到:“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你认为他(她)读得不如你,你就帮帮他(她)”。一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开了,有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有的说:“我们一起读吧!”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动态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使我深刻感受到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全班这么多个学生,难免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面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我教师不是抱怨指责,不是轻言放弃,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你认为他(她)读的不如你,你就教教他(她)”,一句“不如你”,既保护了那些后进生同学的自尊心,又体现了老师的善意关怀和对每一位同学的尊重、期待。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鼓励,“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能够得到同学的赞扬、学*,这不是一件令人自豪而高兴的事情吗?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对吧!”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有的.说:应该是绿色的,不该是白色的!有的说:柳枝是不是太少了,春天来了,不应该只有这几枝。看到同学们一颗颗质疑的眼睛,我顺水推舟:“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 ‘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几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小草……这些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

  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让学生通过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的兴趣。

  本节课的背诵目标、识字目标、情感目标成功达成。但是诗文的理解方面还是不到位。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1、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感情理解比较到位。我采取学生自读,学生范读,老师评价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古诗情感。另一方面,七律诗,指导学生从诗文的节奏入手,感悟韵律美,体会诗词意境。

  2、学生当堂都能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接读的方式,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同学都能够有节奏的背诵古诗。

  3、个体的示范性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本节课的诵读部分采取学生相互影响的方式,即通过个别学生的泛读,起到教师泛读的效果。自读之后,指名本班的张国帅、胡瀚远、孟成存、李旭辉等朗读方面比较好的学生泛读,提示其他学生找找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从而起到整体的修正。我发现这个方式很好,比老师的泛读效果更好一些,学生之间的学*作用是无限的。

  4、通过小组赛学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默写古诗。我觉得这些都是这节课比较好的部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式:

  1、对诗意的突破不够,虽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班级的中上等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诗文的意思。等我班多媒体修好后,下次古诗的教学我将试着采用多媒体图画的.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要抓住这一点。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

  2、《春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整体的诗意学生理解不够,同时对这首诗写实的部分找的不准确。回想了一下,我觉得可能是我对本诗的背景介绍不够深入,上课之初我只介绍了朱熹,点明这首诗是朱熹春日郊游时写的。没有点明朱熹的写作特点。导致学生对本诗歌有模糊的理解却说不出来。

  1、两首诗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

  2、《咏柳》从剪,裁入手,学*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3、让学生学诗画画是最佳选择。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4、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5、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探讨:

  a.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几乎不思考,不想像,不发问。

  b.要不要学生记教参上的诗意。

  历来古诗的教学,有许多老师在探究。现代人学古诗,讲古诗,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把古诗课上得生动、学生轻松理解诗意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开始,我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些枝条。” ……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如果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授课前,我先让学生画一幅自己眼中的柳树,并写上一两句赞美柳树的话,好让学生提前从色彩方面感知一下碧玉妆成般的柳树,也从形态方面感知何为万条绿丝绦。这样一来,学生对古诗内容较容易理解一些。

  导课时,学生展示的作品超出了我的想象,当他们双手举起自己的作品时,站在讲台上的我禁不住叫了起来:“哇!太美了,我仿佛置身于柳树林。”然后,依次点了三个孩子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他们的描述令我惊叹,也令在场的老师们惊叹。看来,准备工作做得很好。授课时,我采用叙事的方式来贯穿整首诗,从一千年前的某一天开始,引出地点、人物,缘何出现了《咏柳》这首诗。

  整节课来看,流程进行得很好,从对“咏”的理解,到对柳树从远到*的认识,以及作者从观察到想象体现出的对春的无限热爱之情,课堂中呈现得都很好。不足之处是,老师表现得多,学生发挥得少,没有做到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在以后的教学中,一定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一次经历,一次收获,磨砺中总结经验,在教育这条大道上,和学生携手共进。

  《咏柳》和《春日》这两首古诗拥有同一个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教的时候既要注意区别,又要注意联系,前者为点,后者为面,点面结合构成了美丽的春天。《咏柳》从剪,裁入手,学*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

  为了让学生爱学,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的环节:

  1.通过优美的语言、配乐朗诵、启发想象、多种朗读、演演评评等手段,让学生在听听、读读、说说、演演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2.教案紧扣古诗特点,把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训练落到实处。从抓字词的翻译,抓词序的排练,抓句与句之间的衔接,以提高学生组词造词、遣词造句和语言思维能力。

  3.在上课前,有目的的安排学生查阅诗人的有关资料,为理解诗意创造条件。在课后举办“小小诗歌朗诵会”以提高学生积累语言的兴趣。学生在这种迁移、拓展、延伸的过程中,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一定的培养。

  另外我教学中自认为一大亮点的是让学生学诗画画。并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如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

  两首教学有所不同。《咏柳》是让学生感受到柳树的色彩美和形态美并用自己的话将一、二两句诗写下来。《春日》则是任选一个景物展开想像说具体感受景物美。还感受语言美、空间美、诗人情操美等。两首古诗品位语言美时,《咏柳》抓住了诗眼“裁”,品位“裁”的精妙。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作品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炼,感情最为丰富。而“每一首诗都离不开意念、意象和意境这三个层面”(张厚感)。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老师要引导学生把握好这三个“意”,品读好这三个“意”。就一定要培养学生诵读的*惯,读出语调、读出感情、读出韵味,让他们在反复吟诵中浮现出诗的意蕴。读诗,若要解得其中真意,就需仔细玩味,抓住每一个字、每一句话去体会,这是一个体味诗意的过程,更是一个炼字的过程,一个学*语言、积累语言的过程。这是读诗的关键,也是进入诗境、体会诗情的关键。例如《咏柳》前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我们要尽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会词的妙处。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以读代讲,让学生在读中自然领悟意味深长的诗意。

  诵读是引发读者与作者情感共鸣的酵母,是作者和读者情感交流的纽带,通过有声有情的诵读,文中的字句就会活起来,文章整体也会更具形象性,在潜移默化中,读者就会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体验。

  但教学中我又有了新的疑问:

  1、如何能照顾到基础较差的一部分学生,他们几乎不思考,不想像,不发问。

  2、要不要学生记教参上的诗意。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从中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

  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

  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教材简析:

  《咏柳》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之声”中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诗《咏柳》了。所以,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台,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6)

——《咏柳》教学反思菁选

《咏柳》教学反思15篇

  身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咏柳》教学反思,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当完成教学写这篇教学反思的时候,我心中涌动的是浓浓的感谢和感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很难定位,仅仅将古诗作为识字的载体,教学时满足于一遍一遍地读,缺失了发展学生思维、语言的重要环节,形同囫囵吞枣,让学生逐字逐句地理解研讨,对于学生来讲,又是强人所难,会令他们丧失情趣。我想在二年级古诗教学中,从情趣化入手,更符合学生年龄与认知特点,古诗重想象,没有想象就没有审美。解读古诗时,想象更是不可或缺,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达到“思接千载”“神通万里”的境域。古诗教学情趣化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注意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再现作品描绘的场景、画面,丰富作品中的形象,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产生移情和共鸣,融情于境,入境悟情。”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力争做到以下几点:

  1.结合关键词深入理解古诗: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笔下的柳树的样子——高,绿,柔软,茂密,美丽等,从而引出“高”“绿丝绦”“妆”“万条”“垂”等关键词。

  2.淡化诗意,寓诗意教学于无形:如设计贺知章和老船夫的`对话,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

  3.激发学生想象,发展学生思维。

  4.结合图片,激发向往:在这节课上,我多次通过图片,让学生欣赏春天,并力争通过优美的语言使学生产生“春天真美呀”的感叹,从而与作者贺知章产生共鸣——表面是赞美柳树,实际上是在赞美这催生万物复苏的春天。

  5.旁征博引,指导积累:让学生汇报所知道的关于春天的古诗。

  不足之处:

  1.在语文课上求大求全,想展示的东西太多,导致主题不突出,思路不清晰。

  2.教师本人,表现过于紧张,缺乏从容,导致课堂死板。

  3.在备课前一定要充分研究学生,同样一节课,不一定适用于所有的孩子。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为什么喜欢春天呀?(因为春天很美丽)那么,有没有同学能说说春天哪些地方是美丽的?(花草树木)同学们说得非常好,春天里美丽的景色实在太多了,那你们喜欢春天里的柳树吗?(喜欢)谁能说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说得好,今天呀,我们就要来学*一篇关于柳树的诗歌〈咏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看这里的诗歌是谁写的?(贺知章)贺知章是唐朝的诗人,少年时就以诗歌著名,现存的诗有19首,除〈咏柳〉以外,〈采莲诗〉和〈回乡偶书〉也很有名。

  二、学*诗歌。

  (一)、初读。

  1.师范读诗歌。

  2.让同学们指出生字,师生一起将生字读准。

  3.师生一起读诗歌。

  4.自由读师诗歌,指名读。

  5.找找会背的同学同背诵诗歌。

  (二)、了解诗意。

  1. 、诗人都写了些什么呢?现在我们再来做进一步的理解。先请同学们想一想:“咏”什么意思?“咏柳”呢?

  2、在“碧玉妆成一树高”中,我们得理解哪些字?

  “妆”——装饰。什么装饰了什么?柳树真是碧玉装饰成的吗?

  一“树”——在这时三月示一棵树吗?那“一”在这里什么意思?(整棵树)

  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展开想象,有不同的说法)

  3、千万条柳枝,在春风中飘荡,诗人又想到了什么?“丝绦”什么意思?用“绿丝绦”来比喻柳枝写出了柳枝的什么特点?说诗意。

  4、齐读1、2句,问:第1句着重写(树),第2句呢(枝),诗人通过形象的比喻,把新叶满树的翠绿比作(碧玉),把柔美的柳枝比作(绿丝绦),突出了垂柳的什么特点?(翠柳、柔美、充满生机)从而展现了“垂柳”的“美”。

  5、“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又该怎么理解呢?

  6、第1句写“树”……第3句写什么?(叶),第四句呢?(春风→风)

  7、从诗题“咏柳”上看,这首诗要赞美的是柳树,你觉得诗人仅仅是在赞美柳树吗?那是在赞美什么?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8、齐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你为什么喜欢?(师小结:作者的想象多么丰富,从满树的新叶想到“碧玉”,从随风飘荡的柳条想到“绿丝绦”,多么贴切而生动呀,更值得我们学*的是他大胆而巧妙的想象,把“二月春风”想象成手执剪刀的能工巧匠,把春风写“活”了,也把柳树写“活”了。)

  9、这首诗的妙处还不仅于此,请同学们看,诗人从“树”写到“枝”,再到“叶”,然后想到春风。诗人(整体)到(部分)先观察后(想象)的顺序来写,显得有条有理,自然有序。短短的四行诗,却充分的体现了丰富的想象和精心的构思,这也许便是“咏柳”传唱至今的原因。

  (三)、朗读,默写。

  1、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

  2、同桌对读。

  3、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背

  4、生字正形,默写

  三、背写春天的古诗

  四、学新诗

  春天多么美好,接下来,老师再给大家推荐一首〈春晓〉,这首诗又会把我们带入怎样的一种境界呢?(板书)

  1、你们知道孟浩然吗?

  2、师范读。

  3、生自由读。

  4、出示个别词意,同桌共同理解。

  5、指名1—2人说诗意。

  6、指名朗读、齐读。

  五、总结。

  六、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照顾到班上基础较差的几个同学,在课后,我与他们交流的时发现他们对诗歌的理解不够,也没能背诵下来。我觉得如果再上这一课,应该再增加读的机会,以及对诗歌的理解。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教这一课时,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时,我没有讲诗意,而是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柳树应该是什么样子呢?”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

  “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春天把柳树打扮得像个大美女!”全班哗然。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心中盘算该如何评价这样的答案,但已有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太美好了,让好多东西都穿上了新衣服,像美女一样真好看。”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学生兴趣很高。

  本节课的背诵目标、识字目标、情感目标成功达成。但是诗文的理解方面还是不到位。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1、学生对古诗的意境感情理解比较到位。我采取学生自读,学生范读,老师评价的方法指导学生在读中体会古诗情感。另一方面,七律诗,指导学生从诗文的节奏入手,感悟韵律美,体会诗词意境。2、学生当堂都能够背诵古诗。通过学生自读,指名读,师生接读的方式,包括学困生在内的全体同学都能够有节奏的背诵古诗。3、个体的示范性作用发挥的恰到好处。本节课的.诵读部分采取学生相互影响的方式,即通过个别学生的泛读,起到教师泛读的效果。自读之后,指名本班的张国帅、胡瀚远、孟成存、李旭辉等朗读方面比较好的学生泛读,提示其他学生找找自己与他们的差距,从而起到整体的修正。我发现这个方式很好,比老师的泛读效果更好一些,学生之间的学*作用是无限的。4、通过小组赛学的方式,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当堂默写古诗。我觉得这些都是这节课比较好的部分。

  这节课的不足之处与改进方式:1、对诗意的突破不够,虽然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但是收效甚微,只有班级的中上等学生能够准确的说出诗文的意思。等我班多媒体修好后,下次古诗的教学我将试着采用多媒体图画的方式。学生的形象思维比较活跃,要抓住这一点。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2、《春日》这首诗的最后两句“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整体的诗意学生理解不够,同时对这首诗写实的部分找的不准确。回想了一下,我觉得可能是我对本诗的背景介绍不够深入,上课之初我只介绍了朱熹,点明这首诗是朱熹春日郊游时写的。没有点明朱熹的写作特点。导致学生对本诗歌有模糊的理解却说不出来。

  在执教《咏柳》中,有一个教学环节: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在开始之前,说到:“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你认为他(她)读得不如你,你就帮帮他(她)”。一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开了,有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有的说:“我们一起读吧!”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形成了一种动态的、生长性的动态教学过程。

  这个过程使我深刻感受到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全班这么多个学生,难免有成绩不理想的.学生,面对班级中的学困生,我教师不是抱怨指责,不是轻言放弃,而是尊重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你认为他(她)读的不如你,你就教教他(她)”,一句“不如你”,既保护了那些后进生同学的自尊心,又体现了老师的善意关怀和对每一位同学的尊重、期待。当然,对于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老师也不失时机地给予赞赏、鼓励,“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能够得到同学的赞扬、学*,这不是一件令人自豪而高兴的事情吗?

  《咏柳》和《春日》两首古诗虽然作者不同,写作朝代与写作方式不同,但其主题却是一致的,即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在教学《古诗两首》时,我抓住“春”这一主题,与其说是在教学两首古诗,不如说是让学生通过两首古诗徜徉在更多描写春天的美诗文中,从而感悟春的勃勃生机,春的万紫千红。

  一、多方整合,营造浓浓春意

  本课教学采用了“合──分──合”的方式,将两首古诗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共同突显“春”这一主题。开课伊始,便将两首古诗和盘托出,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发现两首诗之间的共同点──都描写了春天,都写到了春风这一事物──从而引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以此导入对《咏柳》一诗的教学。又以“二月春风裁出了……裁出了……裁出了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出示:万紫千红总是春)”过渡到《春日》一诗。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

  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柳》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除了两首古诗之间的整合,本课教学还巧妙地引入朱自清的散文《春》,使古今诗文得以整合。课始,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了。”导入新课,揭示了整节课的主题,奠定了课堂的情感基调。课末,以《春》的结尾三段丰富了春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儿,诗、文各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个性,又具有相同的精神内涵。“诗”是“文”的浓缩, “文”是“诗”的诠释,其有效结合,使学生置身于更广阔的语文空间,营造了课堂的浓浓春意。另外,新旧知识的整合在本堂课中也有体现。课前谈话让学生背诵已学的描写春天的古诗,照顾到了学生的“最*发展区”,课终鼓励学生阅读和摘录有关春天的美诗文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

  二、抓住诗眼,巧设切入口

  语文课程具有重感悟的特点。古诗作为一个整体,传达出其各不相同的`情感和意境,而这恰是一首诗的精髓所在。教学时片面注重字词的讲解而忽略对全诗意境的感悟无异于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在分步解读《咏柳》和《春日》时,我分别抓住了“裁”和 “寻”这两个字展开教学。教学《咏柳》,以“为什么作者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把剪刀裁出了什么?”这一问题切入,成功地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营造了阅读期待,并最终统领全诗的教学。《春日》一诗,重在让学生思考:作者是在怎样地寻找春天,他的心情如何?带领学生不仅走进诗歌,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这一“裁”一“寻”,使两首诗互为注脚。

  三、想象补白,丰富诗歌意蕴

  古诗凝练含蓄。诗人往往用跳跃的语言,创造出一种言外有言、意外有意,令人回味无穷的意境来表达审美体验,反映生活本质。如何引领学生读出诗句背后的情味,离不开学生的想象。教学中,我多次通过想象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对诗句的内容进行补白。如教学《咏柳》时,让学生想象春风还裁出了什么?在这儿,学生将已有的对春天的认识,在脑海中转变成一幅幅立体的、鲜活的画面,再通过语言表达出来。这一过程,无疑充实了诗句的内容,拉*了古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丰富了古诗的意蕴。二次整合时,让学生以“ 总是春”练*说话,同样达到了这一目的。

  《咏柳》从剪,裁入手,学*完后自然剪出《春日》,过渡自然。两首古诗的分开教学看似独立,其中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始至终不离“春”这一主题,为二次整合铺垫基础。课末,将两首古诗再次整和,进行对比参读。使学生领会到:《咏》如细笔勾勒,由一柳而见出整个春天;《春日》则如泼墨挥毫,渲染出春天的“无边光景”,“万紫千红”。然而此处对比的实质并非为求异,而为探求两首古 诗内在精神之一致,即对春天的赞美和热爱。至此,学生对春的感悟和热情得以升华 柳,此时,让他们写下心中对春的感受便如水到渠成,一蹴而就。课堂氛围达到高潮。

  诗,以其古朴深邃的已经感染着我们。

  古诗《咏柳》,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教学中以学生实践导入,并通过温故知新,从以前学过的“咏鹅”理解“咏柳”就是赞美柳树。并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自主学*,主动探究,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课堂练*突出对学生说和写的锻炼。

  俗话说:“读书千遍,其义自见。”三年级的学生通过前面几个学期的学*,对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于是,对《咏柳》一诗,我作出了以下两个方面的要求:

  第一,熟读并能背诵这首古诗。

  第二,能用自己的话解释诗句的意思。

  这两个要求是相互相通的。通过诵读、男女互读,同桌互读的.形式让学生熟悉诗句,结合图片和音乐让学生在多次的诵读中感悟诗歌的意境,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二年级学生虽然对古诗诗意不作考查要求,但学生已经初步具备理解诗句的能力,可以在具体的教学中尝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诗句的意思,简单地写下来。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也把诗意理解作为一个小小的训练,让学生在读与写的两相配合下,细细品味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

  机勃勃的景象,继而理解题眼“咏”的意思,揣摩诗歌所要表达的歌颂、赞美之情。

  《咏柳》一诗,通俗易懂,且文段短小,在教学中,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让学生通过发挥学*的主观能动性来提高对古诗学*的兴趣。

  《咏柳》是唐朝诗人贺知章所作,写的是初春二月的柳树。诗的前两句用比喻的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却使人感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用自问自答的形式,赋予巧妙的想象,把对柳树的赞美,引向对春天的赞美。

  我从复*有关春天的古诗导入课题,板书课题“咏柳”,问孩子们“咏”是什么意思,他们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明白“咏”有歌颂、赞美的意思。《咏柳》这首诗孩子们课前读了,比较熟悉,背诵很快。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感情朗读、背诵很顺利。

  但是,到了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的时候,就不知如何回答了。这一环节,为了让孩子们自主去探究,我安排了>同桌合作学*,并提示孩子们看书中的注释,或者查《词语手册》。当汇报交流时,他们大多只是按照诗句的顺序,生硬地连起来,整句诗的意思听上去很别扭。古诗的语言倒置现象较多,有时要先解释最后的词句。

  孩子们较少接触,我举诗句例子说,强调诗句的意思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表达,但要说通顺。最后,部分的孩子能用自己的话说得出来了。当然还有一部分不会说的。我认为学*古诗最关键的是从理解重点词语入手,一步步理解诗句意思。

  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这需要一个过程。课堂中我讲得比较多,没有让学生在诵读中充分感悟古诗内容。以后我在古诗教学中会更放手些,多给学生一些自由思维的空间,去体会诗意。

  语文教学,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这是新课标中明确规定的,所以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根据低年级学生喜欢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这一特点,在课前,通过让学生收集有关柳树的图片,激发学生学*本课的热情。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诗歌的特点,出示直观的插图,再现诗歌意境,激发学生学*兴趣,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

  在教学古诗《咏柳》其中的两行诗“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时”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在这美好的春光里,似剪刀的二月春风除了剪出细嫩的柳条外,还剪出了什么?”一学生精彩纷呈的'各异思维就展现出来:剪出了火红的桃花,剪出了活泼可爱的小燕子,剪出了小草……这些答案让我满意,正当我打算收场时,一位孩子说:“还剪出了这一大片春光。”语出惊人,使我一愣如果按照常理思考:“春光”这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如何能用“剪”呢?但多年的教学实践又提醒我:“要小心对待学生萌芽中的创新思维”。

  有了这一想法,我马上把“球”踢给了孩子:“孩子,您为什么这么认为?”“因为春天各种美好的事物汇聚而来,凑成了美丽的春光图,我想这各色景物都是春风拿剪刀剪下来粘贴成的。”学生脸带笑容,似乎也在为自己的这一新发现而兴奋。我心中暗暗惊喜,马上就对孩子的回答给予了充分肯定。

  也许是受到了我的鼓舞和这个富有创意孩子的启发,接下来一个个孩子的发言则完全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带给了我更大的惊喜:剪出了花的香味,剪出了宛转的鸟语,剪出了草地上我们嬉戏的姿态,剪出了春光中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剪出了风中悠扬的歌声……

  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

  另外,我让学生在学诗歌中练*写话,让学生借助自己所收集的图片,先说后写,鼓励学生把心中所想、口中要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消解写作的神秘感,让学生想说什么就写什么。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对吧!”很多学生产生了疑问。有的说:应该是绿色的,不该是白色的!有的说:柳枝是不是太少了,春天来了,不应该只有这几枝。看到同学们一颗颗质疑的眼睛,我顺水推舟:“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 ‘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几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正文内容:

  一位老师教学贺知章的《咏柳》时,首先让学生观察柳条的样子。她刚从包里拿出一条仿真柳条,不知从哪里冒出了一个声音──“假的!”有些学生嘘嘘地笑起来。

  “能带真的来吗?”老师轻轻地问。

  “不能!”好多孩子喊道。

  “为什么?”老师笑吟吟地问道。

  “我们不能随便折柳条,柳条会疼的。”

  “柳条折下来就枯了。”

  “如果大家都折一根柳条,柳树妈妈会变得光秃秃的。”

  “同学们多么爱护柳树呀!你们一定跟老师一样喜欢柳树,咱们赶紧看看它长得漂亮不,好吗?”

  学生仔细地观察了起来,一会儿教室里响起了“碧玉妆成一树高……”学生声情并茂地吟诵着。

  [反思]

  “假的!”看似学生在搅和,但老师没有指责学生。在意料不到的情景中,教师因时而变,顺势一问“能带真的来吗?”瞬间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反思氛围,使得学生立刻把视角放到“能不能摘柳条”的问题。学生毕竟是纯洁善良的,他们关爱柳树溢于言表。课堂建立起了浓浓的.爱的基调,学生观察柳条兴致盎然,体会诗人赞美柳树、热爱春天的情感也自然水到渠成。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过程,出现课堂矛盾很正常,关键是教师如何随机应变,运用教育机智敏锐地捕捉问题,以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智慧化解矛盾。这样的课堂生成也许只是“昙花一现”,但是教师与学生共同搭建的灵动而开放的课堂,却折射出现春天般的勃勃生机。

  本课是唐代诗人贺知章描写春天的诗,诗中描写了春天柳树吐芽、柳条碧绿的生机勃勃的景象。在《咏柳》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先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

  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

  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条。……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另外,在本课的识字教学中,我充分发挥“主人”意识,让学生自己观察字的结构,然后小组讨论怎样记住这些字,从中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贯彻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这一课标精神。如果本课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诗歌的意境,同时也在读中感悟春天的美,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历来古诗的教学,有许多老师在探究。现代人学古诗,讲古诗,理解古诗,体会诗人的情感,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想把古诗课上得生动、学生轻松理解诗意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学开始,我板书课题“咏柳”,问学生“咏”是什么意思,学生摇头,我鼓励学生查字典,得到“咏是用诗歌的形式描述,有歌颂、赞美的意思。”我接着说:“诗人要赞美什么样的柳树呢?是这样的吗?” 我随手在黑板上用赭石色粉笔画出了一棵只有树干和几条光秃秃的柳条的样子。学生迟疑了片刻,马上有学生说:“不能吧!”这迟疑正证明了他们对诗句的不理解和疑惑,为进一步学*古诗起到了推动作用。“让我们打开书,看看书中是怎样描写的!”学生翻书读起来,我又分别找几名同学朗读。在多次的朗读之后,我又引领学生回到黑板,“你们能帮助我把诗人笔下的柳树画出来吗?”学生开始各抒己见,“这棵树应该很高,从‘一树高’就知道树很高。” “从‘万条’知道树的枝条有很多条,应该多画些枝条。” ……就这样,在这样的氛围中我们把这首诗学完了。

  如果让学生再看着图片来朗读感悟将会使学生印象更深刻。

  教材简析:

  《咏柳》是长春版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春之声”中的第一课。旨在春天来临之际,让学生随着文本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

  大多数孩子已经能熟读、甚至背诵这首诗《咏柳》了。所以,我们除了要让学生掌握本课的7个生字之外,主要是教给学生学*古诗的方法,培养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工具自学古诗的能力和兴趣。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初步掌握学*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本节古诗教学课,引导学生掌握学*古诗的方法,就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具体体现。“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设情境,搭建*台,通过理解字词的意思,通过一遍一遍地诵读,进一步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流程: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通过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不仅是帮助学生熟记字形,了解字义,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字更深刻的了解这句话的意思,诗的开始就把杨柳化身成一位美人。﹞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学*生字,通过理解字义,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大概意思。﹞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我们可以借助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拓展孩子们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引导学生根据对古诗的理解来感情朗读,使之做到与文本的真诚交流,从而达到感情升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板书:

  碧玉

  咏柳

  唐。贺知章

  丝绦

  妆 高 垂 万—— 二月春风似剪刀! ?

  《咏柳》的课后反思

  在执教《咏柳》中,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让同桌的两个学生互相读,纠正字音。在开始之前,说到:“请同桌之间互相读一读,你认为他(她)读得好,你就学学他(她),你认为他(她)读得不如你,你就帮帮他(她)”。一时间,两个小伙伴就你一句,我一句地读开了,有的说:“这句话应该这样读……”,有的说:“请你来教教我吧!”全班30个学生,每一个孩子都积极、主动,他们情绪高涨、热情投入,形成了一种动态教学过程。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7)

——《咏柳》教案通用二十篇

  【活动目标】

  1.了解黄梅戏曲调的特点,尝试用黄梅戏曲调演唱古诗《咏柳》。(重点)

  2.学*附点音符和拖腔的唱法,能用流畅的声音和喜欢的动作表现歌曲。(难点)

  3.感受中华戏曲文化的丰富多彩,对传统戏曲感兴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欣赏过《天仙配》《对花》等经典黄梅戏选段,会吟诵古诗《咏柳》;

  物质准备:视频《女驸马》,古筝曲,课件,水袖每生一件,戏曲视频《梨花颂》。

  【活动过程】

  1. 欣赏黄梅戏,发声练*,初步感知黄梅戏的曲调特点。

  (1)播放视频《女驸马》,初步感知黄梅戏的曲调特点。

  提问:跟*时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曲调有什么特点?

  小结:这是一首中国传统的黄梅戏,曲调流畅、婉转。

  (2)鼓励幼儿用连贯、流畅的“啊”“啦”随视频哼唱,进行发声练*。

  2.教师用黄梅戏曲调演唱古诗,幼儿吟诵古诗理解歌词。

  (1)教师随黄梅戏曲调演唱古诗《咏柳》,引起幼儿的学*兴趣。

  提问:我用黄梅戏曲调唱的什么歌词?

  (2)幼儿有感情地吟诵古诗《咏柳》,理解歌词。

  提问:古诗中描写的柳树是什么样子的?

  小结:高高的垂柳像美丽的少女一样,垂下无数条像绿色丝带一样的柳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剪出来的。

  3.幼儿学唱歌曲,初步掌握附点音符和拖腔的唱法。

  提问: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哪句唱起来感觉有困难?

  (1)感受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的附点音符,用婉转的声音表现柳树像少女一样美丽。

  (2)感受第四句拖腔的.演唱方法,声音圆润、节拍拖足。

  (3)分析歌曲情感,完整并有感情地歌唱。

  (4)幼儿尝试分两组轮唱。

  4.两人合作用流畅的声音和喜欢的动作表现歌曲,体验演唱黄梅戏曲的乐趣。

  (1)两名教师穿水袖配合表演唱黄梅戏《咏柳》,幼儿尝试黄梅戏的表演技巧。

  (2)幼儿分组随音乐自由练*配合演唱,教师巡回指导。

  (3)邀请个别幼儿示范,及时分享不同组幼儿的表演,引导幼儿观察两人的配合。

  (4)幼儿穿水袖集体表现歌曲,体验与同伴合作演唱表演的乐趣。

  5.戏曲欣赏,感受中华戏曲文化的丰富多彩。

  一、导入

  出示课件:春天柳树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幅画面,你有什么感受?图片上都有什么?我们这节课学*的诗就和柳树有关,这首诗的题目叫做《咏柳》。大声朗读课题:咏柳

  二、理解古诗题目出示课件:

  古诗题目

  老师这有个疑问了,《咏柳》是什么意思呢?

  老师提示你们一下,以前啊,你们学过一首诗的题目也带“咏”字,而且这首诗啊是描写可爱的“鹅”,你们知道是哪一首了吗?对了,就是《咏鹅》,我们知道《咏鹅》的意思是赞美“鹅”的,那么,《咏柳》的意思是什么呢?(赞美柳树)出示课件:咏柳的意思

  这里面的“咏”就是赞美的意思,柳指的是柳树。

  所以,我们在学*时要注意把以前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在的新知识中,要灵活运用,再读一遍,课题《咏柳》。

  三、理解古诗内容

  在讲这首诗之前,我要给大家讲一讲如何学*一首诗:

  1、首先,从题目入手,弄清题目所表示的含义,就大概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怎样的一幅画面了。

  2、然后要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因为作者生活背景可能使他写出不一样风格的诗来。

  3、接下来分析内容,通过分析诗歌内容了解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那我们了解完课题后干什么呢?(对了,了解诗人贺知章)出示课件:贺知章简介

  (指明读)了解完诗人贺知章,你们想不想看一看这位诗狂写了一首怎样的诗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课件:古诗

  1、范读(要求:学生听准字音,语调和语速)

  2、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

  3、指明读(要求:读准字音,模仿老师的语调和语速)同学们读的很熟练,接下来我们这就来学*学*这首诗的内容。逐句分析:

  出示课件:“碧玉妆成一树高”

  1、理解“碧玉”“妆”的意思。

  2、理解诗句意思,学生自由说。

  3、这句话写出来柳树什么特点?(板书:柳树——绿)出示课件:“万条垂下绿丝绦”

  1、学*“绦”你用什么方法记忆它?学生自由回答,开火车读一读这个字。

  2、理解“万条”“绿丝绦”的意思。

  3、理解诗句意思,学生自由说。

  4、这句话写出了柳条什么特点?(板书:柳枝——细、长)出示课件:“不知细叶谁裁出”


咏柳的教案菁选(扩展8)

——古诗《咏柳》教案范文五份

  活动目标:

  1、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2、理解古诗中“咏”、“碧玉”、“妆”、“丝绦”等字、词的含义。练*发音咏、高、条、绦、垂、知。

  3、欣赏古诗,并初步理解古诗发现古诗韵律的特点。

  活动重点:

  理解古诗中“咏”“碧玉”“妆”“丝绦”等词的含义。

  活动难点:

  初步理解古诗并发现古诗韵律的特点。

  活动准备:

  柳树图画、教学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幅柳树的图画。起幼儿兴趣。

  ——这是一棵什么树?它是什么样子的?

  二、欣赏教学课件。了解一些关于柳树的知识。

  1、教师小结柳树的特点:落叶树,柳枝细长,柔软下垂,生长很快,适合在水边生长,树皮,树枝,树根都可入药。

  2、让幼儿小结柳树的特点。

  ——你觉得柳树美不美?什么地方美?

  三、欣赏古诗<咏柳>的教学课件。让幼儿欣赏并理解古诗内容。

  1、初次欣赏古诗。

  ——在古代有个叫贺知章的诗人也觉得柳树很美,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它,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

  2、完整欣赏古诗《咏柳》,初步理解古诗。

  ——诗歌里说了些什么?你记住了哪一句呢?

  3、再次欣赏古诗,理解古诗中的字、词及古诗所表达的含义。

  ——哪些地方你听懂了,哪些字词你不明白?你可以举手问老师。

  4、分句理解古诗意思。

  5、通过观察课件,小结古诗的特点。

  ——你们来看一看这首古诗和我们*时所学的儿歌有什么不一样?

  四、学*有感情地朗诵古诗,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1、教师范读,让幼儿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这是一首很美的诗,老师也想念一念,你们来听一听好吗?

  2、师生一起朗诵古诗:集体、轮念等多种形式。

  3、请幼儿表演朗诵古诗。

  知识目标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五字。会读“咏、妆、绦”三个字。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和背诵诗歌初知诗意。

  3、体会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能力目标

  通过课前观察和学*诗歌、练*用两三句话描写春天。

  德育目标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读写”碧、垂、丝、裁、剪”这五生字。

  2、有感晴朗读背诵这首诗。

  教学难点

  了解本诗的大意。

  教学方法

  课前观察,图文结合,反复朗读。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观察“咏柳”的插图或幻灯片

  1、图上画的是什么?(长满绿叶的柳树。)

  2、从图上能看出这是什么季节吗?(春天。)

  3、教师介绍《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把春景描写得那么美好,是凭借自然景物——柳树,歌颂了春天。美好的新春,充满了勃勃生机,激起了诗人喜悦的心情。

  4、把你看到的春天柳树的样子说—说。(激情引趣)

  5、板书课躇。“咏柳”是赞美柳树的意思。

  二、读诗歌

  1、出示生宁卡片,指名读。

  2、借助拼音自读诗歌,要求读通顺。

  3、检查读的情况:指名读、小组齐读、互相推荐读。

  4、教师范读。

  三、初步了解诗文

  1、看插图或幻灯片,读课文,想一想每句诗说的意思是什么?

  2、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然后提出不懂的词语。

  3、互相讨论解释不懂的词语:“碧”,绿的意思。“妆”,打扮的意思。“垂”,东西的一头挂下来。

  四、边读诗文边体会诗中说的是什么

  五、识记字形、写字

  引导学生识记字形。

  形*字:“载”和“裁”,进行区别;“剪”和“碧”可通过熟字组合加以识记。“碧”,先写上半部的两个部件,要紧凑,下边的石字居中。“垂”可以通过教笔顺识记。“垂”字写法:。“丝”字要注意字形结构,两个“ ”并排写,千万不要加点,下面一长横把两个“ ”托住。

  第二课时

  一、熟读课文

  二、了解诗句

  1、理解第一、二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通过看图,看柳树的整体和它的枝条。了解全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像碧玉装饰成的一样。从树上垂下来无数的绿色柳条就像绿色丝带一样。

  其中帮助学生弄懂:“碧玉”是绿色的玉石;“一树”是满树;“丝绦”一种丝织的带子。

  (1)指导用欣赏赞美的语气读这句话。

  2、了解第三、四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先理解“细叶”、“裁”的意思。

  (2)再理解全句的意思。全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剪出来的呀!

  3、朗读全诗。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春日柳树的美景。

  4、背诵全诗。

  三、完成练*第3题,进行醣话、写话练*

  1、观察春天的柳树。(可在上本课之前领学生去附*有柳树的地方进行观察或看挂图)

  2、说一说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

  (1)说柳树的颜色。

  (2)说柳枝和柳叶的样子。

  3、写春天的柳树。

  (1)先写在什么地方看到了柳树。

  (2)写柳树的颜色、柳枝、柳叶的样子怎么美。

  4、学生写话后教师进行评议。优秀的可在全体同学面前朗读或展出。

  一、设计理念:

  小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对他们来说,学*古诗是有困难的,而且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力求做到教学具有趣味性,富有童趣,激起学生学*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生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因此,在教学中,采用灵活的形式,通过合作学*,进行交流反馈,并且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会探究。同时展示学生的个性。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出民主的课堂。

  二、教学设计:

  (一)激发兴趣,感悟春天。

  回忆有关春天的古诗,引出课题。将学生的`所得进行展示。

  (二)尝试解题,初读课文。

  1、借以前学过的《咏鹅》了解本课《咏柳》的主要内容。引发学生的学*兴趣,激发读古诗的欲望。

  2、解题:诗人贺知章也和同学们一样喜爱春天的柳树,他用诗歌赞美了柳树诗人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去读一遍古诗。

  3、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交流认读方法,尤其是自己的独特的识字方法。

  4、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三)个性阅读,体会内容。

  1、学*第一、二句。

  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

  2、再读课文,看图观察柳树与树枝的什么特点?诗人看到这么细嫩的柳叶,是怎么想的?

  3、请学生再读古诗。

  4、诗人从远处看到柳树,发出了感叹。你们看诗人比喻得多好呀。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5、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一”字读第二声,可读重些。“绿”字也可读重点。

  6、自读第三、四句。

  (l)接下来,诗人又是怎么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们和同桌去读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2)学生自读。

  (3)指名读,相机提问:你觉得自己读得怎么样?哪里读得好?你为什么这样读。

  7、全班齐读。

  (四)背诵古诗,赏境诵读。

  1、师启发:在诗人笔下,柳树是多么美妙,请同学们带着喜爱柳树,热爱春天的感情去朗读古读,在读中体会美。

  2、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下去和小伙伴们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3、让我们看着挂图一起来有感情的背诵这首古诗

  (五)作业设计:

  搜集有关春天咏物的古诗,练*诵读。

  板书设计: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挂图小黑板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教学目的:

  1、会认“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1、会认“咏、柳、碧、垂、似、剪”六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结合图画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启发谈话:

  同学们,春天来了自然界的景物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听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春天是温暖的,是充满生机的,是美好的。自古就有许多歌颂赞美春天的诗文,今天,我们就来读一首唐代大诗人贺知章,通过描写柳树来赞美春天的诗。

  2、板书课题

  柳树可喜欢春天了,它总是轻轻摇摆那长长的柳条,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快让我们来听听诗人是怎样歌颂柳树赞美春天的。

  二、初读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1、教师范读,使学生整体感受,激起兴趣。

  2、自己试读课文。

  3、对照格里的生字画出文中的生字,同桌间互相读一读,读准字音。

  4、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生字。

  三、细读课文,读懂诗句。

  1、你一定想把这首诗读给同学们听吧,那你可得多读几遍。(生自由读诗句)

  2、指名学生读诗句。

  (请读的好的学生配上音乐再读一读)

  你可以看着图也可以看着诗,你想到了什么?

  3、男、女生进行比赛,看谁读的好。

  四、朗读背诵,体会感情。

  过渡:在这一片明媚的春光中,柳树垂下了姑娘长发似的柳条,一阵春风轻拂,那柳条随风摆动,碧玉似的叶子在春光中,仿佛一个个小生命在颤动,多么迷人的春天啊!

  1、指导学生背诵古诗。

  会背这首古诗了吗?先自己试一试吧。

  2、指名学生背诵。

  3、分四人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

  4、集体背诵古诗。

  五、课外延伸,注重积累。

  1、你还收集了哪些和春天有关的故事?背给同学们听听吧。

  2、多么迷人春天,你也可以当当小诗人或是小作家,说几句赞美春天的诗句吧。

  板书设计: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