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案范本十份

首页 / 教案 / |

  植树问题教案 1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招聘会吗?

  生:没有。

  师:想不想拥有这样一次经历?

  生:想。

  师:瞧,老师带来了一份招聘启示。(课件演示)

  招聘启示:

  新兴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师:愿意试试吗?我们先来看看设计有什么要求。(课件演示)

  为了美化环境,要在的一条6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3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植树?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1:两端都栽。

  生2:头栽尾不栽。

  生3:尾栽头不栽。

  生4:两端都不栽。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路全长有60米,只在路的一边栽,每隔5米栽一棵。

  师:两端都栽要栽多少棵?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你都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师:这道题和上节课学的植树问题有什么不一样呢?

  提示: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还有需要注意的吗?到底要栽几棵,我们还是用前面学*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9米、12米、15米、21米)画一画,栽一栽?

  自主学*:

  小组四人每人选一个长度,间距还是3米,来画一画,填一填。展示交流:

  师:大家发现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间距、间隔数和总长有什么关系?

  生:棵数=间隔数—1

  间距x间隔数=总长

  讨论:在两头都不种的情况下,棵数为什么会比间隔数少1呢?师:那大象馆和猴山间栽多少棵数?

  60÷3=20(个)

  20—1=19(棵)

  19x2=38(棵)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x2”?(因为小路两旁都要栽树)

  师: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判断是“两端要栽”还是“两端不栽”。

  三、检测导结:

  师:在刚才的学*过程中,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几道题,把明明难住了,我们来帮帮他。

  1、目标检测:

  一、填一填

  1、一排同学之间有7个间隔,第一排有( )个同学。

  2、小红住的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从二楼到四楼要走( )个台阶。

  二、算一算

  1、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有多少米?

  3、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大家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的规律,而且还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问题还有一端栽一端不栽,下节课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教案 2

  教学目标:

  1、建立并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2、通过画线段图初步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尝试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应用意识。教学重点:建立并理解“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参加过招聘会吗?

  生:没有。

  师:想不想拥有这样一次经历?

  生:想。

  师:瞧,老师带来了一份招聘启示。(课件演示)

  招聘启示:

  新兴学校将对校园进一步绿化,特聘请校园设计师一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师:愿意试试吗?我们先来看看设计有什么要求。(课件演示)

  为了美化环境,要在的一条60米长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3米栽一棵,需要准备多少棵树苗呢?。

  说一说,你们打算怎样植树?

  师: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生1:两端都栽。

  生2:头栽尾不栽。

  生3:尾栽头不栽。

  生4:两端都不栽。

  师:从这份要求上,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路全长有60米,只在路的一边栽,每隔5米栽一棵。

  师:两端都栽要栽多少棵?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端不栽的植树问题。

  二、民主导学:

  任务呈现: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 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 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你都知道了什么?

  2、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师:这道题和上节课学的植树问题有什么不一样呢?

  提示:小路的两端都是场馆,还需不需要栽树呢?还有需要注意的吗?到底要栽几棵,我们还是用前面学*的方法,举简单的例子(9米、12米、15米、21米)画一画,栽一栽?

  自主学*:

  小组四人每人选一个长度,间距还是3米,来画一画,填一填。展示交流:

  师:大家发现棵数和间隔数有什么关系?间距、间隔数和总长有什么关系?

  生:棵数=间隔数—1

  间距×间隔数=总长

  讨论:在两头都不种的情况下,棵数为什么会比间隔数少1呢?师:那大象馆和猴山间栽多少棵数?

  60÷3=20(个)

  20—1=19(棵)

  19×2=38(棵)

  教师追问:为什么要“×2”?(因为小路两旁都要栽树)

  师:大家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判断是“两端要栽”还是“两端不栽”。

  三、检测导结:

  师:在刚才的学*过程中,同学们既发现了规律,又总结了方法,真了不起。老师这里有几道题,把明明难住了,我们来帮帮他。

  1、目标检测:

  一、填一填

  1、一排同学之间有7个间隔,第一排有()个同学。

  2、小红住的楼房每上一层要走20个台阶,从二楼到四楼要走()个台阶。

  二、算一算

  1、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有多少米?

  3、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结果反馈:

  3、反思总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大家有哪些收获?

  学生畅谈收获。

  师:同学们的收获真不少!通过今天的学*,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和两端不栽的规律,而且还学会了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那就是遇到复杂问题先想简单的。植树中的问题还有一端栽一端不栽,下节课继续研究!

  植树问题教案 3

  学*目标:

  1.学生会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和一端植两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学兴趣,体会数学价值。

  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1.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 你都知道了 。

  2. 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吧!

  总结

  植树问题

  总长( )=( )

  两 端 栽: 棵 数=( ) +1

  一 端 栽: 棵 数=( )

  两端不栽: 棵 数=( ) -1

  三、课堂达标

  1.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m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m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2.一条走廊长32m,每隔4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3. 一根木头长10m,要把它*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植树问题教案 4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手引发的思考。

  师:伸出你的左手,张开手指,用数学的眼光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师:大家都有一双锐利的数学眼睛,发现手指与间隔之间也有数学。其实在生活中那些司空见惯的现象,只要用心观察、思考也能发现他们的数学奥秘。这节课,我们将深入研究类似手指与间隔这样的数学问题。

  2、提问:每年的3月12日是什么日子?(点出植树的好处,进行思想教育。)揭题。(板书课题)

  二、新课探究。

  1、出示题目:同学们在校园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学生读题,分析题意。】

  2、学生大胆猜测。让学生利用学具表格完成对因为长度不定的猜想,展示学生的猜想:(由于长度的不同,学生出现的情况不同,但总是会出现棵数比间隔数多一)

  理解:“间隔”、“间隔数”、“棵数”。

  3、验证,建立数模。(学生分小组亲自动手验证)

  棵数和间隔数到底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学生大胆地猜想,并用图示的方法验证。

  课件显示:隔5米种一棵,再隔5米种一棵……,一直画到100米!学生会感觉:这样一棵一间隔画下去,方法是可以的,但太麻烦了,又浪费时间。

  引导学生:要研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有更简单的方法吗?

  让学生思考、交流,尝试从简单入手,用“把大数变小数”的方法进行研究,渗透“化繁为简”的数学思想。

  4、发现规律。

  学生开始动手画图、填表、比较分析,然后展示他们的研究结果,发现在小数据中两端都种的情况下,都有“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

  师:“棵数比间隔数多1”的规律是同学们用较小的数据研究出来的,如果数据增大,这个规律还成立吗?

  课件动态演示:一个间隔对应一棵,这样一直对应下去,100个间隔就有100棵,种完了吗?

  师:如果这条路变得很长很长、无限长,两端都种还有这样的规律吗?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不管数字多大,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最后还要补上一棵才能达到两端都种的结果。这个环节,潜移默化地渗透“极限”的思想。

  5、总结归纳,应用规律,完成例1的学*。

  归纳“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将困难的变为容易的,将复杂的变为简单的,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

  师:你们能用一个式子把规律表示出来吗?

  【板书】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

  学生完成课本例1的学*、解答。

  6、联系生活

  在我们生活中存在着很多类似植树问题的现象,你发现了吗?(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有关植树问题原理的实例)

  让学生通过举例,体会到植树问题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同时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路灯排列、排队等生活现象都与“植树问题”有着相同的数学结构,也给这种数学思想以充分的建模。

  三、巩固练*。

  1、点击生活。

  (1)一排同学之间有7个间隔,这一排有()个同学。

  (2)工人叔叔要在路的一边安装路灯,一共安装了6座。从第一座到最后一座一共有()个间隔。

  2、解决问题。

  (1)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km,相邻两站之间的距离都是1km。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2)在一条全长2km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隔50m安一盏。一共要安装多少盏路灯?3、拓展练*

  园林工人沿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m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四、课堂总结。

  五、作业:课本P109练*二十四第1、3题。

  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

  (两端要栽)

  全长÷间隔长度=间隔数间隔数+1=棵数

  100÷5=20(个)20+1=21(棵)

  答:一共要栽21棵树。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是人教20_版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教材将它分为以下几个层次:“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情况”以及”方阵问题”等。本节课要解决的是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一一对应的数学思想,初步感悟“化归”的解题方法,构建植树问题数学模型。设计教学时,我运用“问题导学,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即以问题情境为载体,进行自主学*,以认知冲突为诱因,展开合作探究,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观看图片,寻找数学信息,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手指数的关系。

  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放手让学生自主学*,应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引发学生认知冲突。

  三、抓住课堂生成的契机,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再度质疑,引导学生合作探究植树问题的实质。

  四、多层次、多角度的达标测评练*,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好:

  1、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成功的体验,增进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我设计了很多孩子喜闻乐见的教学环节。例如:在问题导入时,让学生根据不完成全的应用题,对缺少条件的应该题大胆进行猜测,激发学*兴趣。再如:自主学*、互动合作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题、验证“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规律。

  2、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交流等活动,既学会一些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和策略又逐步形成求实态度和科学精神。

  3、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本来就是来自于生活,通过观察生活找出解决这类问题的规律,从而应用于生活。所以,我设计的每一环节都紧扣生活,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为主线,有目的地进行数学学*活动,使学生学得有趣,同时,增强了数学学*的应用价值。

  4、本课的练*本着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有以下两个层次:

  (1)直接应用,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在巩固练*中,我安排学生完成已知间隔数求棵数及已知棵数求间隔数的两道填空题,以及“做一做”中知道总长和间距求棵数的练*,让学生从正反两个方面出发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训练学生双向可逆思维的能力。

  (2)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不同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如上楼梯、排队、敲钟、锯木头等,所以在后面的提高练*中,我把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编进题目中,让学生拓宽视野,解决生活中不同现象的“植树问题”。

  这节课的不足是过于侧重于植树问题的原理,课堂的练*密度不够,从练*中也反馈出个别学生吃不透的现象。所以今后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好度,适当进行取舍,照顾好中差生。

  植树问题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基本练*: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有多少人?

  5.提高练*: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植树问题教案 6

  教学内容:教科书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学*纸。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引入做铺垫:

  1.师:同学们,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除了一个谜语,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谜语。

  师说谜语,学生回答(手)

  师:真厉害!现在举起你们的右手,手心向我,尽量把五指张开,大家看,每两个手指间都有一段?(距离)。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一段距离就叫做一个间隔。(板书:间隔)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4个),4个手指呢?(3个),3个手指呢?(2个),2个手指呢?(1个)。好,同学们可以把手放下了。

  2.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前5位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这5位同学之间有没有间隔?(有)。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一共有几个间隔呢?(4个)后面一位同学也请站起来,现在有几位同学?几个间隔呢?(6位,5个),再站起来一位,现在是?(7位同学,6个间隔)。好,请坐,谢谢你们。

  手指之间有间隔,刚才站起来的同学间有间隔,我们在植树时,树与树之间也要有间隔,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探讨与间隔数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植树节到了,同学们要在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理解题意:

  师:在这道题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回答(总长度100m,5m一棵)。课件演示。

  师:每隔5m一棵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长度。

  师:还要注意哪些重要的信息?生:一边。师:一边是什意思?路有左右两边,只要在一边栽树,另一边不栽。生:两端要栽。师:路的起点和终点都要栽。

  课件演示。

  3.学生猜想:

  师:你们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谁来说说。

  生回答。怎样得到的。师板书:100÷5=20(棵)等等。

  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哪一种猜想是对的,我们要检验一下,你们认为怎样检验?(画图)100m的小路每5m画一棵,5m画一棵,这样画下去你们觉得?(太麻烦)。为什么麻烦?(100里面有20个5m),怎么办呢?

  像这样数据大、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选择100m中的一小段,如果是15m的小路,可以栽几棵?20m呢?

  4.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纸,我们用线段表示小路,把小路的长度缩小100倍,学*纸上15cm的线段表示15m的小路。20cm表示20m,我们用5cm一个间隔表示5m一个间隔。可以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示一棵树。画好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操作。师巡视。画好的互相检查。

  5.学生汇报:

  师:请一个同学汇报一下结果,15m的小路?生:3个间隔,4棵树。

  师:同意吗?我们来演示一下栽的情况。首先起点处栽一棵,隔5m栽一棵。

  第3棵树时,师问:还要栽吗?(要)为什么?(两端都要栽)起点栽一棵,终点也就是末尾也要栽一棵。

  大家看,15里面有几个5m?(3个),也就是3个间隔。1、2、3,3个间隔,1、2、3、4,4棵树。3个间隔4棵树。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20m的小路?(4个间隔,5棵树)。我们来看,(课件演示)还是5m一个间隔,终点还要栽一棵。20里面有几个5m?(4个)几棵树?(5棵)。4个间隔5棵树,回答正确。

  6.尝试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画图,你知道25m要栽几棵树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汇报,师板书:25÷5=5(个间隔)5+1=6(棵)

  学生说列式想法:5m一个间隔,25m里有几个5m就有几个间隔,求出的是间隔数,棵数比间隔数多1,所以要加1。

  师:为什么要加1,你怎么知道棵数比间隔数多1(从刚才表格得到的规律)你们同意吗?(同意)。

  7.理解规律:

  如果说5个间隔就栽5棵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5个间隔就是5棵树,这样栽完了吗?(没有)为什么?(末尾没栽,这是一端栽一端不栽)5个间隔栽5棵树行吗?(不行),应该栽几棵?(6棵)。

  要使两端都栽树,棵树和间隔数有一个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

  (棵树比间隔数多1,反过来,间隔数比棵树少1)

  8.巩固强化,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现在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7间隔栽几棵树?20个间隔栽几棵树?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2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非常好!

  如果用一个等式来表示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写?

  间隔数+1=棵树(棵树—1=间隔数)

  大家把这个关系齐说一次。

  要求棵数必须要知道?(间隔数)

  已知总长度和间隔长度怎样求间隔数?

  总长度÷间隔长度=间隔数齐读一次。

  9.运用方法,验证例题:

  师:现在我们回到例题,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到底要栽多少棵树?你猜对了吗?

  看看黑板上这种做法对吗?生回答,集体讲评。课件出示正确列式。

  三、巩固练*:

  1.同学们在全长4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m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学生完成,板演,讲评。、

  把一边改为两旁,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 工人叔叔正在架设电线杆,相邻两根间的距离是200m。在总长3000m的笔直路上,一共要架设多少根电线杆(两端都架设)?

  师:这道题和我们今天学的植树问题有联系吗?(有)谁来说一说。

  生回答,师引导找到联系,在课件上标示。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集体讲评。

  3.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m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独立完成,师提醒:先求间隔数。

  四、课堂小结。

  (略)

  植树问题教案 7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

  课件、表格、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 找出规律

  1.课件出示:为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准备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谁知道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

  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要栽几棵呢?

  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汇报。(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他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均分成4份,这时出现了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生:4个间隔和5个间隔点。也就是把一条小路*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5棵)205不是等于4吗?怎么是5棵呢?多的这一棵是怎么来的?

  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方法写在练*纸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

  总 长(米)

  20

  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对得到的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

  三、巩固练*

  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

  (1)基础练*。

  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

  A1. 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A2. 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口答)

  B.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这是陈老师家乡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想知道这座桥上有多少盏路灯吗?

  课件出示: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

  C.这是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陈老师每天就坐轻轨列车回家。

  课件出示:从学校到老师家一共有14个站,每相邻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均是1千米,你知道陈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2)拓展练*。

  师: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碑,想听听它的.钟声吗?

  课件出示**碑的大钟及题目。

  **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本上完成。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文化

  介绍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课件图片展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植树问题教案 8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了初步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类梳理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材分析: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而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是实际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思维方法。本册“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一些思想方法。通过现实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发现一些规律,抽取出其中的数学模型,然后再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这个数学内容既需教师的有效引领,也需要学生的自主探究。而例1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的植树问题并且两端都要栽树的情况,让学生先通过画线段,再来发现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从而会应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新课标》提出:“学生通过学*,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所以解题不是本节课教学的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在培养学生通过接触这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经历猜想、实验、推理等数学探索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间隔概念,知道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初步建构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2、能根据数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数学思考:

  1、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自主实验、探究、交流,从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过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解决问题:能够应用本节所建构的植树问题的数模以及探寻到的规律,针对实际情形灵活的来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建构数模,探寻规律。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仪、每组一张表格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猜谜语

  师:“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猜到了吗?”“对!就是这双勤劳的双手。请同学们伸出左手五指张开,看看你能想到哪个数?”“5是指5个手指,胡老师想到了4,你知道在哪吗?”“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些空格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是4。”

  “现在看老师的手变魔术了,5个手指有4个间隔,4个手指有3个间隔……你们找出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了吗?”(指名说)

  2、找间隔

  “生活中的间隔随处可见,请看大屏幕。你找到间隔了吗?”(出示课件2—4)

  “我们的身边还有间隔吗,一起来找找吧!”

  3、揭示课题出示课件5、6。

  师:“你更喜欢那组画面?怎样才能拥有这样美丽的环境呢?”“对!植树造林,美化环境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说到植树,大家知道吗?在我们数学王国里植树可是有一定的学问的。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师:“春天到了,为了美化校园,我们学校也要植树,想当环境设计师吗?看看具体要求。”(出示课件7、8)

  1、设计不同方案

  师:“画一条线段表示12米的小路,你想怎么载就用示意图或线段图画出来吧!”教师巡视。

  2、展示不同方案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设计方案,问:“你是怎么画的?”

  师板书三种情况,分别是:两端都栽,只栽一端,两端都不栽。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先来探讨两端都栽的情况。”

  3、小组探索、加强体验

  (1)提出问题

  出示例1(课件9)学生默读题目,找出关键词并做解释。

  师:“需要多少棵树苗呢?”指名说出不同的答案并板书。

  师:“现在出现了3种不同的答案,而且每种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对呢?”小组讨论,并说出理由。

  (2)验证猜想演示课件9

  师:“我们用这条线段表示这条路,两端都种,先在头上栽一棵,再一棵一棵的栽……这样栽下去,你有什么感受?”(太麻烦)“老师也有同感,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想知道吗?就是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在这里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种看。”(出示课件10)

  分组画出不同路长的栽法,小组展示栽的棵数。师“为什么这么画?”

  (3)总结规律

  小组内填写表格,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刚才通过画图知道了棵数,能不能通过计算得到呢?”

  师:“根据刚才发现的规律你知道例1的答案了吗?会列式计算吗?”(出示课件11)

  4、运用规律

  (1)现在我们的小手的5个手指看成5棵树,你能说说今天发现的规律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2)出示课件12“比一比谁的反应快”在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有8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有10个间隔共要种几棵树?如果已种了6棵树有几个间隔?如果已种了10棵树有几个间隔?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师: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类似于植树问题的现象小明就在不同的地方找到了,我们来看看吧。

  1、公共汽车上(出示课件13)

  2、公路上(出示课件14)

  3、上楼梯(出示课件15)

  4、钟表上(出示课件16)

  引导:师边模仿钟响边板书,学生击掌感受第一响与第二响之间有间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师: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对!今天你们发现了植树问题中的重要规律,我们是怎么得到的?”“你还学到了什么方法?”(复杂问题简单化)“收获方法比收获知识更重要,祝贺大家!”

  植树问题教案 9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案 10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初次接触“植树问题”,这部分的学*内容学生一定会很感兴趣,学*的热情也会比较高涨,但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这部分内容对于整体学生来说是不容易理解和掌握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关于线段的相关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分析思考能力与计算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应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整合,并充分利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来组织学生开展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

  1.认识不封闭曲线路上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2.会解决问题中“两端都栽”情形的植树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重点:间隔排列中的简单规律

  难点:两端栽树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口算:(白板出示)

  48÷6=? 13×3+1=? 83+42+17=? 32÷8+1=? (13-1)÷2=

  100÷5+1=? (73-1)÷8=? 12×4=? 1000÷10=? 35÷7+1=

  二、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每年的植树节是几月几日吗?

  生:3月12日

  师:那你们植过树吗?

  生:没有 有

  师:那今天老师就来带领大家一起来研究数学上的 “植树问题”吧!

  出示课题(ppt):植树问题

  准备:

  伸出左手 五指张开 每相邻两个手指之间有一个缝隙,这个缝隙也称做间隔。

  5—4 也称做间隔数是4 ; 4-3 3 ;? 3—2 2 ; 2—1? 1 ;

  那大家植树时是不是这样植的?每相邻两棵树之间有一定的距离,也称做间距。

  三、探究新知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出示课件例题1

  (1)理解题意

  师:认真读题,你认为哪些词语最关键?

  生:全长100米 ? 一边

  每隔五米 间隔 ?两端都要栽

  问题:一共需要几棵树苗?棵数

  (这些同学审题真仔细)

  师:那什么叫做每隔五米?两端都要栽?

  生: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间隔距离是5米?

  小路的最开始和末尾各栽一棵。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好,那请大家观看课件,跟着老师一起通过ppt再次深刻理解题意,认真看,小声跟着说……好!那你认为一共应该栽多少棵小树呢?

  师:1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用简单的数来试试。20米(师把100改成20),师在黑板上画出线段图,让学生清楚看出需要5棵小树苗。师:怎样写算式呢?20÷5=4() 4+1=5()

  (老师重点强调单位名称和答)

  师:把20米换成30米、35米呢?(学生在练*本上计算,后同桌对答案)

  师:那么大家来看黑板上,间隔数和棵树之间有什么联系?

  生:棵数=间隔数+1? 多找几个同学回答

  师:出示课件 一起读。

  师生共同回头看例1,学生在练*本上计算。

  师出示课件ppt例1的计算过程

  100÷5=20(个)

  20+1=21(棵)

  答:一共需要21棵小树苗。

  (表扬—你真了不起,写的跟答案一模一样,点赞!)

  四、巩固练*(ppt呈现)

  1、5路公交车线路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之间的路程都是1千米,一共设有多少个车站?

  2、把“1千米”改成“2千米”

  3、在一条长20米的小路一侧,每隔4米放一盆植物(两端都放),一共需要多少盆植物?

  4、两侧都放呢?

  5、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都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五、思考题

  学校的大钟8时敲响8下,14秒敲完。11时敲响11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六、谈收获

  通过今天的学*,老师很佩服你们的专注力,你们真了不起!那么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师生共同本课内容,下课。)


植树问题教案范本十份扩展阅读


植树问题教案范本十份(扩展1)

——《植树问题》教案(10)份

  《植树问题》教案 1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的数学广角主要是渗透有关植树问题的方法。它通过生活中常见实际问题,让学生发现规律,抽取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再用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课时是本单元的第2课时,是探讨关于一条线段并且两端都不栽的情况。

  “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的区别是比较明显的,可以借助线段图帮助学生建立两者的表象,再正确建立数学模型。

  教学目标

  1、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能利用数学模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规律,建立模型,应用模型,建立初步的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 体会数学模型的生活意义与作用,体验到学*的喜悦。

  学*重点:建立“树的棵数=间隔数-1”的数学模型。

  学*难点:“两端都不栽”与“两端都栽”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预设过程

  一、复*两端都栽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揭题:植树问题。

  2、呈现问题,请学生解决。新课标第一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种”与“间隔数+1”。

  二、研究两端都不栽

  在一条12路的一侧种树(两端都不种),每2米种一棵,共需种几棵?

  1、提出研究课题:要是两端都不种呢?

  2、呈现问题,请学生思考后试解。

  3、反馈解法,强调“两端都不种”与“间隔数-1”。

  4、比较:“两端都种”与“两端都不种”有什么不同?

  三、练*

  1、画示意图,完成P118例2,注意“两端都不种”与“两旁都种”。

  2、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1,注意“两端都种”与“两旁都种”。

  3、画示意图,完成做一做2,发现“锯的次数=段数-1”。

  4、完成补充题,知道“四层楼三个间隔”。

  四、

  《植树问题》教案 2

  教学内容:教科书106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测、实验、验证等数学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的规律,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2.培养学生通过“化繁为简”从简单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发现并理解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中间隔数与棵树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运用“植树问题”的解题思想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学*纸。

  教学过程:

  一、 谜语引入做铺垫:

  1.师:同学们,记得上一次上课前老师给同学们除了一个谜语,同学们一下子就猜出来了,今天老师又带来了一个谜语。

  师说谜语,学生回答(手)

  师:真厉害!现在举起你们的右手,手心向我,尽量把五指张开,大家看,每两个手指间都有一段?(距离)。在数学中,我们把这一段距离就叫做一个间隔。(板书:间隔)5个手指间有几个间隔呢?(4个),4个手指呢?(3个),3个手指呢?(2个),2个手指呢?(1个)。好,同学们可以把手放下了。

  2.现在请第一小组的前5位同学站起来,站起来的这5位同学之间有没有间隔?(有)。从第一位同学到最后一位,一共有几个间隔呢?(4个)后面一位同学也请站起来,现在有几位同学?几个间隔呢?(6位,5个),再站起来一位,现在是?(7位同学,6个间隔)。好,请坐,谢谢你们。

  手指之间有间隔,刚才站起来的同学间有间隔,我们在植树时,树与树之间也要有间隔,那么今天我们就以植树为例探讨与间隔数有关的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题:植树节到了,同学们要在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理解题意:

  师:在这道题中,你们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

  生回答(总长度100m,5m一棵)。课件演示。

  师:每隔5m一棵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5m,我们把这个距离叫做间隔长度。

  师:还要注意哪些重要的信息?生:一边。师:一边是什意思?路有左右两边,只要在一边栽树,另一边不栽。生:两端要栽。师:路的起点和终点都要栽。

  课件演示。

  3.学生猜想:

  师:你们猜一猜,一共要栽多少棵树?谁来说说。

  生回答。怎样得到的。师板书:100÷5=20(棵)等等。

  师:到底要栽多少棵呢?哪一种猜想是对的,我们要检验一下,你们认为怎样检验?(画图)100m的小路每5m画一棵,5m画一棵,这样画下去你们觉得?(太麻烦)。为什么麻烦?(100里面有20个5m),怎么办呢?

  像这样数据大、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我们可以选择100m中的一小段,如果是15m的小路,可以栽几棵?20m呢?

  4.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纸,我们用线段表示小路,把小路的长度缩小100倍,学*纸上15cm的线段表示15m的小路。20cm表示20m,我们用5cm一个间隔表示5m一个间隔。可以用你喜欢的图案表示一棵树。画好后,完成下面的表格。

  学生操作。师巡视。画好的互相检查。

  5.学生汇报:

  师:请一个同学汇报一下结果,15m的小路?生:3个间隔,4棵树。

  师:同意吗?我们来演示一下栽的情况。首先起点处栽一棵,隔5m栽一棵。

  第3棵树时,师问:还要栽吗?(要)为什么?(两端都要栽)起点栽一棵,终点也就是末尾也要栽一棵。

  大家看,15里面有几个5m?(3个),也就是3个间隔。1、2、3,3个间隔,1、2、3、4,4棵树。3个间隔4棵树。刚才那位同学的回答是正确的。20m的小路?(4个间隔,5棵树)。我们来看,(课件演示)还是5m一个间隔,终点还要栽一棵。20里面有几个5m?(4个)几棵树?(5棵)。4个间隔5棵树,回答正确。

  6.尝试列式:

  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不画图,你知道25m要栽几棵树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列式。汇报,师板书:25÷5=5(个间隔)5+1=6(棵)

  学生说列式想法:5m一个间隔,25m里有几个5m就有几个间隔,求出的是间隔数,棵数比间隔数多1,所以要加1。

  师:为什么要加1,你怎么知道棵数比间隔数多1(从刚才表格得到的规律)你们同意吗?(同意)。

  7.理解规律:

  如果说5个间隔就栽5棵树会出现什么情况呢?我们来看,一个间隔对应一棵树,5个间隔就是5棵树,这样栽完了吗?(没有)为什么?(末尾没栽,这是一端栽一端不栽)5个间隔栽5棵树行吗?(不行),应该栽几棵?(6棵)。

  要使两端都栽树,棵树和间隔数有一个怎样的关系呢?谁来说。

  (棵树比间隔数多1,反过来,间隔数比棵树少1)

  8.巩固强化,得出结论:

  师:同学们都明白了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树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现在老师出几道题考考大家,7间隔栽几棵树?20个间隔栽几棵树?9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20棵树之间有几个间隔?非常好!

  如果用一个等式来表示间隔数和棵数之间的关系,应该怎样写?

  间隔数+1=棵树(棵树—1=间隔数)

  大家把这个关系齐说一次。

  要求棵数必须要知道?(间隔数)

  已知总长度和间隔长度怎样求间隔数?

  总长度÷间隔长度=间隔数齐读一次。

  9.运用方法,验证例题:

  师:现在我们回到例题,1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两端要栽),到底要栽多少棵树?你猜对了吗?

  看看黑板上这种做法对吗?生回答,集体讲评。课件出示正确列式。

  三、巩固练*:

  1.同学们在全长40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8m栽一棵树(两端要栽),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学生完成,板演,讲评。、

  把一边改为两旁,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 工人叔叔正在架设电线杆,相邻两根间的距离是200m。在总长3000m的笔直路上,一共要架设多少根电线杆(两端都架设)?

  师:这道题和我们今天学的植树问题有联系吗?(有)谁来说一说。

  生回答,师引导找到联系,在课件上标示。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集体讲评。

  3.在一条笔直的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m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学生独立完成,师提醒:先求间隔数。

  四、课堂小结。

  (略)

  《植树问题》教案 3

  教学目标:

  (一)利用信息技术*台,提供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探索、掌握解决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方法。

  (二)通过多媒体课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分析、思考过程中,经历抽取出数学模型的过程。

  (三)在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解决封闭图形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发现封闭图形情况下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问题

  1.问题一:(出示图片)正方形桂花树台一边也要摆花,量一下边长是9米,每一米摆一盆,请大家帮助算一算,要几盆花?

  反馈:谁来告诉大家要摆多少盆花?

  预设:生1:91+1=10盆;生2:91=9盆;生3:91-1=8盆

  师:这里都有91这是什么意思?+1就是求出了什么?不加的就是求出了什么?-1求出了什么?

  小结:同学们用以前学*的植树问题帮我解决了这个数学问题。

  2.问题二:如果桂花树的正方形木台四周都要摆上10盆花,共要多少盆花?

  [通过展示校园中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色,创设情境,引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生1:40盆,

  生2:36盆,

  师:到底是36盆还是40盆,要知道哪个答案是对的,怎么办?

  (让学生互相争论)(听听学生的意见,如果学生说画最好,如果学生说其他,教师可以介入说:老师这儿有个建议。)

  小结:看来有些同学认为用画一画的方法比较好是吧,那就请同学们用自己认为好的方法来验证到底是需要多少盆?

  (二)多元表征,感知模型

  1.出示学*建议:

  (1)你可以自己最喜欢的方法来说明你的答案是怎么来的

  (2)你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的材料(材料1),画一画,圈一圈。并写出算式。(花盆可以用符号表示)

  (3)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中说一说你的方法。

  [把学*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放手让学生想一想、画一画、说一说,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既满足了学生的表现欲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小组合作学*的意识。]

  2.反馈:你是怎么想的?(先把学生的四种方法都出来,再讲评每一种方法)

  预设:

  生1:102=20,82=16 20+16=36;

  生2:94=36;

  生3、84+4=36;

  生4:104-4=36;

  师:你能解释一下是怎么想的吗?(听完学生说自己的思路如果他没画图的',问一下用同样的算法,但是画图的)

  [通过多媒体投影直观展示学生思维过程和解决方法,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回顾:刚才我们这四种方法解决了问题.(课件演示)

  [通过信息技术动态展示不同的解题策略,引导学生从不同之中找到相同点,将各种算法统一起来,散而不乱,达到了多样化之后的优化,让学生经历多元表征,充分感知数学模型,实现了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的整合。]

  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认真思考,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探索出了这四种不同的策略来解决了同一个数学问题。

  (三)探索规律,有效建模

  1.抛出问题:除了给桂花树正方形的台摆鲜花,在学校的其他的还有其他的一些地方也要摆一些鲜花,

  每边6盆,一共要多少盆? 每边4盆,一共要多少盆?

  2.反馈:你是怎么算的?(结合图说明算式的意思)

  预设:

  生1:63=18 46=24

  生2:63-3=15 46-6=18

  生3:63+3=15 46+6=30

  3.讨论:仔细观察这些算式,告诉我们这些封闭图形上每边摆花的盆数,求花盆总数可以怎么求呢?

  小结:我们从正方形,三角形,六边形等等作为研究的材料,发现了在这样的封图形上植树的棵数就是(每边盆数-1)边数=盆数

  4.

  展开:圆坛一周全长16米,如果沿着圆坛一圈每隔2米放一盆花,一共需要几盆花?

  学生自主探索。

  交流评价:一共种几棵?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在圆上放花有规律吗?有什么规律?(学生在电脑上进行多媒体演示并讲述想法)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引导学生将在圆坛上摆花的问题和线段上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

  小结:花盆数=间隔数

  [让学生在电脑上直观操作,充分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在思维碰撞中学生们认识到在圆坛上摆花的问题可以和线段上的植树问题联系起来,轻松地找到了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5.提升:在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上摆花盆的总数与间隔数是不是也具有这样的关系呢?

  (1)学生探索

  (2)反馈

  (3)演示:将这些图形拉伸为圆,并转化为线段。

  小结:其实在所有封闭图形上,都具有花盆数=间隔数这样的关系。所以我们要求花盆总数,可以先求出间隔数。

  [通过电脑动画的演示,学生可以直观地发现所有的封闭图形植树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在圆上的植树问题,并且有和在线段上一端栽树的情况一样。这样,又一次沟通了各个封闭图形之间的联系,轻松突破的本课难点。]

  (四)拓展提升,实践应用

  1.学校为了美化校园环境,开展了摆花设计方案征集。有以下三种,请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图形,算一算如果每边放三盆花,一共可以摆放多少盆花?你还能设计出其他方案吗?

  2.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植树问题》教案 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6-118页例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的是有关数学广角的“植物问题”,主要探讨的是关于在一条线段植树的问题,只栽一端、只栽中间、两端都栽等。教材以学生比较熟悉的植树活动为线索,让学生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探究栽树的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经历猜想、试验、推理等探索过程,并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其中的规律,再利用规律回归生活,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数学的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灵魂,本册安排“植树问题”的目的就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人手的思想。

  教学目标

  1、理解在线段上植树(两端要栽)的情况中“棵数=间隔数+1”,“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发现植树棵树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间隔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让你们猜个谜语好不好?出示谜面:(打一  我们在排队时,也出现了间隔数与人数之间的某种关系。下面,请几位同学上来排队(先请三人起来排队)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再增加1人)再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再增加1人)继续问有几个人?几个间隔?

  通过观察同学们刚才排队的情况,你们发现了人数与间隔数之间又有什么关系?(人数比间隔数多1,或者间隔数比人数少1……)

  3、引入植树问题的学*。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队列中间隔数与人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隐藏着总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问题,我们称为植树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植树问题。

  板书课题: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4、刚才我们谈到的手指和队列的问题都是植树问题,大家能说出生活中的相关实例吗?教师举例:(上课和铃声、整点敲钟报时、美国五年一届的总统选举)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课件出示问题: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旁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然后让学生说说这道题的关键词是什么。(每隔5米是指什么,两端要栽……,并重点理解“每隔5米”就是指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就是间距;两端:也就是这行树的两头)然后教师提问: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答案呢?(如果要求同学们通过画图证明,每5米1棵,那究竟要画到什么时候呢?其实,像这种比较复杂的问题,在数学上还有一种更好的研究方法,那就是: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先想简单的,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来研究。比如:100米的路太长了,我们可以先在短距离的路上种一种,看一看……?我们可以把这条路看作较短的10米、15米、20米……通过画图得出规律,再根据规律求100米路要植树的棵数),这是在我们数学上常用的'一种方法叫做“花繁为简法”。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①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学生实践记录单

  出示实践记录单后,教师先示范画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间距,间隔数,线路总长”等,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线路总长、间距、间隔数”。

  同学们在全长1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b、在长15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五米一棵,可植多少棵?(线段图),学生通过画图探究,逐渐对总长、间隔距离、间隔数之间的关系进行进一步建模。

  c、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两端要栽),每五米一棵,可植多少棵?那么在长25米和30米的小路上呢?

  (1)学生自主活动,完成实践记录单。(学生完成这个表格后,教师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并提问:怎样求间隔数?怎样求棵数?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全长(米)10 15 20 ┉

  间距(米)5 5 5 ┉

  间隔数(段)

  ┉

  棵树(棵)

  ┉

  (2)观察表中的棵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板书: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或间隔数=棵数—1),全班齐读规律。

  ②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师:应用这个规律,我们能不能解决例1的问题?(全班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教师提问:100÷5=20这里的20指什么?(间隔数)20+1=21为什么还要+1?(因为两端要种的棵数=间隔数+1)刚才我们通过简单的例子,发现了规律,应用这个规律解决了这个复杂的问题。以后,再遇到“两端要种”求棵数,知道该怎么做了吗?

  3、解决实际问题(口答)

  ①教师说间隔,学生说棵数。(或者教师说棵数,学生说有几个间隔。)

  ②小组内各同学互相出题。

  小结:

  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棵数=间隔数+1,如果知道了间隔数和间距(每两棵树的距离),怎样求总长呢?(引导学生说出:总长=间隔数×间距(板书)

  4、完成“做一做”

  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先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中的间隔数是多少,间距是多少,再让学生独立完成。订正后,教师可再进一步提问:如果在公路的两侧植树,又该怎么做?)

  教师:今天我们学*了怎样求植树的棵数,求间隔数,求植树的路线的总长度,解决这几个问题的关键是相同的,就是要运用好段数与点数之间的规律。

  三、应用规律,解决拓展

  1、植树问题(两端都栽)练*

  全路长(米)间隔距离(米)间隔数(个)棵数(棵)

  1 30 5

  2 50

  10

  3

  4

  21

  4 1000

  101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0时敲响10下,需要多长的时间?

  3、小明要在全长20m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m栽一棵(如下图),请你帮小明设计一下植树方案。(此题留待学生思考,为以后教学只栽一端和两端不栽做铺垫)

  四、谈谈你的收获?

  学生谈谈收获,教师总结。

  五、作业

  完成教科书练*

  六、板书设计

  植树问题(两端都栽)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间隔数=总长÷间隔距离

  教学反思

  “植树问题”原本属于经典的奥数教学内容,是一种情况较为复杂的问题,但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的原型,新课程教材把它安排在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数学广角”中。其教学侧重点是: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借助内容的教学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我教学了课本106-108页例1内容,主要教学两端都栽的植树问题。反思本课教学过程,我觉得以下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过程

  学*数学的目的是为了应用数学,在应用数学去解决各类实际问题时,建立数学模型是十分关键的一步。建立数学模型的过程,是把错综复杂的实际问题简化、抽象为合理的数学结构的过程。因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形成猜想—化繁为简—合作交流—发现规律—梳理方法—应用规律”的教学流程,意在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建立数学模型—应用”这一过程,从而建立“植树问题”数学模型。

  二、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在教学中,我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用画图方法模拟实际栽树。让学生体会到研究问题可以从简单入手,化繁为简,用这样的方法,可以有效的解决问题,把抽象的数学化归思想渗透在教学中,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体验到数学思想方法的价值,提高思维的素质。其次,通过画线段图,渗透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猜想、实验、推理、交流等活动,既培养了数学思想能力,学会了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又逐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三、注重探究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教学中,我创设情境,鼓励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验证猜想的合理性。其后,改变间距,让学生通过画图的方法再次验证,并完成表格,从而发现规律。在用“数形结合”方法探究规律的过程中,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精神都得到一定的培养。

  四、关注植树问题模型的拓展和应用

  植树问题的模型是现实世界中一类相*事件的放大,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所以,在现实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这一建模的意义,我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归类,出示生活实例,告诉学生“这些现象的事物间都存在着间隔,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是进行变式练*。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现实生活中的许多事件,都含有与植树问题相同的数量关系,它们都可以利用植树问题的模型来解决它,从而使学生感悟数学建模的重要意义。

  这节课虽然取得了一些收获,但也有许多遗憾。

  一是操作的实效性。在学生画图探究间隔数和棵数的规律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的小组比较少。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动手的积极性,其次是操作方法交待不够清楚,以致部分学生无从下手,出现操作困难,影响操作效果。

  二是练*设计不够精。因为希望把尽可能多的题型呈现给学生,所以没有把握好教学时间。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握好教学的度,相信学生的能力,合理取舍教学内容。

  《植树问题》教案 6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一种情况:“两端都要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少1的情况)。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惯。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 掌握已知间隔长度和全长,求间隔数的方法,以及已知间隔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春天是植树的季节,同学们,你们每年都参加植树造林的活动吗?美化绿化自己的家园,你们可曾注意到植树中也有很多学问,由于植树的线路不同,植树的情况也就不同,你们想了解植树中的学问并学会怎样解决植树问题吗?这个单元我们共同来研究你们想要解决的问题。

  2、小游戏。

  师生共同在毛线两端系个扣,然后等距离每隔一段系个扣,看一看,数一数,一共可以系几个扣。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集体交流,通过刚才的游戏,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通过操作,观察讨论后得出系扣的个数比间隔数多1。

  3、验证。

  学生拿出一根20厘米的毛线绳,每隔5厘米系一个扣,绳子两端也要系,数一数,一共系了几个扣。

  指名说说自己系了几个扣。 验证扣的个数与间隔数的关系。

  4、练*。

  同桌两人各拿一张纸条,互提要求在纸上分段,要求两端均画上标志。 相互评价,互提建议。

  二、新授

  1、出示教学教材第106页例1。

  (1)读题,理解题意。

  (2)交流从题目中获取的信息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3)学生动手试一试。

  (4)小组看图讨论,各自交流。

  想法一:100÷5=20,所以要准备20棵树苗。

  想法二:我用画线段图的方式帮助思考,如果把一条线段*均分成4段,两端也要栽树,这样就可以栽5棵。照此思路,可以推出间隔数比棵数少1。

  (5)猜测。

  猜一猜,谁的思路对。

  (6)集体反馈,发现规律。

  经过集体交流,发现栽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在100米长的小路上共有20个间隔,那么就可以栽21棵树。

  (7)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规律。

  因为植树总数比间隔数多1,这样我们就可以先求出树与树之间一共有多少个间隔,而每个间隔的长度是已知的,就可以求出一共植树多少棵。

  (8)研究列式的方法。

  100÷5=20(段)

  20+1=21(棵)

  教师表扬能自己正确列式的学生,并请他们阐明思考过程。

  2、尝试。

  (1)出示例题:在一条18米长的水泥路上,从头开始每隔3米摆一盆花,一共摆多少盆花?

  (2)读题,理解题意。

  (3)明确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4)找寻数量间的关系。 同伴探究,并得出结论。

  (5)独立列出算式。

  (6)集体反馈。

  指名板书:18÷3=6(段)

  6+1=7(盆)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步的意思。

  3、巩固练*

  1)有一根绳子,每隔2米挂一盏灯笼,起点和终点都挂,共挂了14盏灯笼。这根绳子长多少米?

  2)学校领操台前从起点开始每隔2米插一面彩旗。一共需要多少面彩旗?

  3)新建小区要在一条长1000米的路两旁安装路灯,每隔8米装一盏(两端都装)。一共需要多少盏路灯?

  4)一个小学生从一楼上到三楼用了40秒。照这样计算,他从三楼上到六楼需要多长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二种情况:“两端都不种”(即间隔数比株数多1的情况)。

  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棵数和全长,求间隔长度的方法,以及已知棵数和间隔长度,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提问:已知全长和间隔长度,怎样求棵数?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那么已知间隔长度和棵数,怎样求全长呢? 答后板书: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

  二、新授

  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另一种植树问题。

  1)出示教材第107页例2。

  (1)读题,理解题意。

  (2)投影出示教材图,帮助理解。

  (3)分组看图讨论。

  (4)尝试列式计算。

  (5)集体交流。

  教师板书:60÷3=20(段) 20-1=19(棵) 19×2=38(棵)

  (6)质疑。

  为什么减1?(因为两端都不种树,所以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为什么要乘2?(因为是在两馆间的路两旁植树,所以要乘2) (7)比较与例1的不同。 先分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例1是两端都要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多1。 例2是两端都不栽树,所以棵数比间隔数少1。 (8)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讲述: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米,60米里面有多少个3米,就是多少个间隔。我们知道大象馆和猩猩馆在路两端,也就是说两端不栽树,所以间隔数就比植树的棵数多1。

  2)小游戏。

  这里有一张彩纸条,老师想把它等分成2份,需要用剪刀剪几次?(一次) 请你们拿出彩纸条,分别把它们分成3段、4段、5段,看一看要剪几次。 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总结:剪的次数比纸条的段数少1。

  3)巩固练*

  1、两根栏杆之间每隔3米放一个障碍物,一共放了8个。这两根栏杆相距多少米?

  2、两栋楼之间每隔2米种一棵树,共种了 15棵。这两栋楼相距多少米?

  3、甲、乙两地相距4千米,每隔800米设一个站牌(甲、乙两地各设一个)。甲、乙两地一共设有多少个站牌?

  4、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米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载)。一共要栽多少棵数?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 教师指导:棵数=间隔数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植树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并能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与“植树”有关的问题。

  2、掌握“植树问题”的第三种情况:“关于一个封闭图形的植树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学**惯。

  重难点

  重点:掌握封闭图形中“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难点:掌握已知株数和全长,求株距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

  1、前两节课都学*了有关“植树问题”的哪些情况?

  根据学生的回忆内容,教师整理板书:

  (1)两端都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多1。 全长、棵数、间隔长度之间的关系: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1)

  (2)一端植树,则棵数就比在两端植树时的棵数少1,也就是棵数与间隔数相等,全长、棵数、株距之间的关系:

  全长=间隔长度×棵数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 (3)两端都不植树,则棵数比间隔数少1。

  棵数=全长÷间隔长度-1

  间隔长度=全长÷(棵数+1)

  2、设想。

  你还知道有关“植树问题”的哪种情况?给同伴做一个介绍,说一说你是从哪知道或学到的。

  3、谈话。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第三种“植树问题”,这种情况比较特殊,也很有意思,看谁最先发现规律。

  二、新授

  1、出示教材第108页例3。

  (1)引导学生审题,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

  生:从情境中知道张伯伯要在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池塘的周长是120m,每隔10m栽1棵树,问题是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2)引导学生:把这类问题转化成在封闭的图形上植树的问题。

  师:什么是封闭图形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无论什么图形,只要起点和终点重合,即首尾相连就是封闭图形。

  师:观察封闭图形上的棵数与间隔数,你有什么发现?

  生:棵数等于间隔数。 教师板书。

  师:本题该怎么解答呢?

  生:因为圆形池塘是封闭图形,根据“棵数等于间隔数”解答。120÷10=12(棵)

  师:如果把圆拉成直线,你能发现什么?

  出示下图:

  生:间隔数与棵数相同,也就是相当于一端栽树,另一端不栽树的情况。

  2、解决实际问题。

  (1)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自主探究或同伴共同探究。

  (5)集体交流。

  (6)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7)套用关系式进行验证。 (8)解答。150÷15=10(盏)

  三、巩固练*

  1、一个圆形花坛,它的周长是150米,每隔2米栽一棵树。共需树苗多少棵?

  2、社区有一块正方形活动区,每边都栽种19棵树,四个角各种1棵。共种树多少棵?

  3、时钟6时敲6下,10秒敲完。那么12时敲几下,需要几秒?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条件,解决“植树问题”。

  2、熟练应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

  重难点

  重点:能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这几天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解决实际问题。

  四(1)班同学办安全小报,全班48人每人展示一张。在每张作品的四个角都钉上图钉,一共需要多少个图钉?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重点是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

  (4)分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

  ①共1行,每行48张。列式:(1+1)×(48+1)=98(个)

  ②共2行,每行24张。列式:(2+1)×(24+1)=75(个)

  ③共3行,每行16张。列式:(3+1)×(16+1)=68(个)

  ④共4行,每行12张。列式:(4+1)×(12+1)=65(个)

  ⑤共6行,每行8张。 列式:(6+1)×(8+1)=63(个) 还有其他方法吗?

  最简单的方法是48×4=192(个)。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图钉,生活中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法。

  (5)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布置展板。

  (6)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2、拓展。

  (1)板书练*。

  李明上楼,从第一层到第三层要走36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各层之间台阶数相同)

  (2)理解题意。

  (3)尝试解答。

  (4)交流反馈。

  (5)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讲述:我们把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看作1个间隔,第二层到第三层看作1个间隔,所以李明从第一层到第三层共走了2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求出每相邻两层楼梯之间的台阶数为36÷(3-1)=18(级)。而从第一层到第六层共走了5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得,18×(6-1)=90(级)。 (6)归纳。

  这道题从表面看并不是“植树问题”,但是我们把层数看成棵数,可以抽象成为一条线段上的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3、巩固练*

  (1)计划在一条长8064米的水渠的一条边上植树,包括两端在内,共植169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椭圆形的跑道周长是400米。每隔40米装一盏红灯,两盏红灯之间装2盏绿灯。一共装多少盏灯?

  (3)舞蹈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舞蹈队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4、学生独立完成练*二十四的题目,并逐一校对。

  《植树问题》教案 7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题及相关练*。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感悟间隔数与棵数之间的关系。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使学生发现并理解段数与棵树之间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实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分析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惯,感觉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植树与间隔数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间隔与发现植树棵数的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学生用尺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讲故事:(略)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在说话、做事情时不能信口开河,不加思索来完成。

  2、揭示课题:

  明天就是“六一”儿童节,我们的节日有很多,同学们你们知道吗?3月12日是什么节?(植树节)其实,“植树”这件事还很有数学上的学问,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新授。

  1、出示准备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去植树,每隔5米分为一段,一共可以分成多少段?

  100÷5=20(段)

  2、出示例题

  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读题分析理解:“一边植树,两端要栽”的`意义。

  可能许多同学列成:100÷5=20(棵)

  (2)学生试做。

  让学生讨论。

  3、感知间隔的含义

  请你们伸出右手,张开,数一数,5个手指间有几个空格?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的有几个间隔?4个间隔是在几个手指之间?

  4、学生依次画图,课件依次演示画图过程的算法。

  段数棵数

  12

  23

  34

  56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发现了什么?

  棵数=段数+1

  或:段数=棵数-1

  5、完成例题。A:先要求出段数:100÷5=20(段)

  B:再次求出棵数:20+1=21(棵)

  6、再次感知,找到规律

  课件上做*题栽了8棵树,有()个间隔。(两端都要栽)

  有20个间隔,栽了()棵树(两端都要栽)

  三、尝试练*,做一做

  课件:1、园林工人沿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2、做书上的练*P122(练*二十)。T1、T2写在书上。

  四、巩固加深,拓展。

  1、打开书P117读书,思考。

  2、你在这一节课有什么遗憾?

  3、你在这节课中有什么收获?

  4、联系生活举例,加深理解。

  五、总结延伸

  植树问题还有许多学问,今天我们只是解决了两端都栽,如果两端都不栽,封闭图形(如圆形花坛)栽树又怎样计算等待下一节课再去研究。

  板书设计:

  段数棵数学生练*板演

  12

  23

  34

  45

  规律:棵数=段数+1

  或:段数=棵数-1

  《植树问题》教案 8

  课型新授使用人

  (学生会很快发现: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作 业 设 计

  基础:

  1.填一填。

  (1)下面的线段有( )个点,共有( )小段,不封闭图形的点数和段数的.关系是( )。

  (2)在一条长300米的公路两边种树,每隔4米种1棵(两端都要种),这样一共要种( )棵。

  (3)如下图,在一条防风带上每隔30米种1棵树,这条防风带共种( )棵树,由此可以

  推断出两端都种树时,树的棵树比间隔数( )。

  综合:

  2.选一选:

  (1)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36米,每隔4米摆一盆花,一共需要( )盆花。

  A.8 B.9 C.10 D.11

  (2)一座楼房每上一层要16个台阶,小红每天回家要走80个台阶,小红家住( )楼。

  A.5 B.6 C.7 D.8

  拓展提升:

  3.一条走廊长24米,每隔3米放一盆花,走廊两端都要放。一共要放多少盆花?

  《植树问题》教案 9

  学*目标:

  1.学生会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植树和一端植两种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数学兴趣,体会数学价值。

  学*过程:

  一、知识铺垫

  马路一边栽了25棵梧桐树。如果每两棵梧桐树中间栽一棵银杏树,一共要栽多少棵?

  1. 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2. 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

  大象馆和猴山相距60m。绿化队要在两馆间的小路两旁栽树(两端不栽),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3m。一共要栽多少棵树?

  1. 你都知道了 。

  2. 你认为一共要栽多少棵树?你会计算吗?试一试吧!

  总结

  植树问题

  总长( )=( )

  两 端 栽: 棵 数=( ) +1

  一 端 栽: 棵 数=( )

  两端不栽: 棵 数=( ) -1

  三、课堂达标

  1.小明家门前有一条35m的小路,绿化队要在路旁栽一排树。每隔5m栽一棵树(一端栽,一端不栽)。一共要栽多少棵?

  2.一条走廊长32m,每隔4m摆放一盆植物(两端不放)。一共要放多少盆植物?

  3. 一根木头长10m,要把它*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植树问题》教案 10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学生是数学学*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学生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注意看图上有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学生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学生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学生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学生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学生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植树问题教案范本十份(扩展2)

——植树节小班教案范本十份

  植树节小班教案 1

  活动目标

  1、利用绘画、粘贴等形式,制作“树木”。

  2、产生热爱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如何使用肢棒。

  材料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碎纸肩、胶棒、绘画纸。

  活动重难点

  重点:爱护树木,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对树木的喜爱。

  难点:利用绘画、粘贴等形式,制作出自己最喜爱的“大树”。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讲述植树节活动中的快乐见闻

  师:植树节当天咱们去哪里了?都做了哪些 事情?你都看到了什么样子的树呢?(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树木的外形特点)

  2、指导幼儿制作“美丽的大树”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重点介绍树的不同造型。

  (2)指导幼儿绘画:先画出树木的外形轮廓, 再进行添画,即要先创作树干,后粘贴树枝、树叶。

  3、分享与交流

  提问:请你介绍一下,你创作的是什么树, 这棵树有什么特点。

  活动延伸

  将幼儿绘画的作品《美丽的树》展示在互动墙上,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植树节小班教案 2

  【活动背景】

  3月12日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为使孩子们能够积极与社区环境“对话”,主动参与植树节的相关活动,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感受美化环境的意义,激发爱幼儿园、爱社区的情感,我们将在3月12日,组织孩子们开展“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的植树节爱树护树活动。

  【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发挥主人翁和团队合作精神。遇到挫折要相互体谅,相互帮助,能像一家人一样相亲相爱。

  2、能力目标:在实践过程中每名幼儿要体现出各自自信勇敢的一面,发挥出绿色幼儿园成员的自豪与自律,从小锻炼身体,向大家展示我们银河班的风采。

  3、知识目标:了解“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活动准备】

  1、制作“绿化环境,美化家园”宣传旗。

  2、制作植树节版宣传报(关于“植树节的来历”、“植树与环保”、“有关植树节的活动”等资料)

  3、浇树种树用的水桶铁锹等植树工具。

  4、树苗若干。

  【活动过程】

  1、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配以音乐解说,制造略显紧张的气氛。让幼儿通过听讲解、观看“风沙的危害”,多媒体课件,了解风沙对人类的危害。

  2、引导幼儿重点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呢?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幼儿得出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及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3、观看春天季节特征多媒体课件,引导幼儿了解每年的3月12日定为植树节。

  4、观看树木与人类关系并结合多媒体课件讨论,植树对人类的益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遮雨、防止火灾等功用。

  “种一棵小树,绿一方净土”植树节活动开始仪式

  1、教师讲解植树节的来历,宣布活动开始。

  2、老师向小朋友介绍种树的意义,讲解护绿爱树的重要性。

  3、提出口号“你来,我来,大家来,共创绿色幼儿园”,并向大家倡议:“让我们的世界变成青青世界,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幼儿种植,老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掌握每棵树枝的间距。

  植树节小班教案 3

  活动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言说出自己熟悉的树木的名称及特征。

  (2)通过观看视频产生爱护树木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之前带领幼儿观察小区及园所的树木。

  材料准备:多张不同种类树木的照片;《植树造林》的视频。

  活动重点:

  重点:会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身边的树木。

  难点:感受树木对人们的重要作用,学会爱护树木。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结伴参观“身边的的大树”照片展

  师:和你的伙伴一起找找自己认识的大树的图片,并介绍一下这颗树!(树木的外形:高、矮、粗、细、树叶的样子、颜色等)

  2、集体活动:说说我身边的大树

  (1)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见过的树木。

  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树木,告诉大家你所看到的树木长什么样子(高、矮、粗、细等),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你是在哪里看到的这棵树。

  (2)组织幼儿观看视频《植树造林》,说说地球上如果没有树木会变成什么样子,帮助幼儿感知树木和植物的重要性。

  3、生活经验迁移,启发幼儿回忆并说说自己家周围的树木都为人们做了什么贡献,进一步增进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4、小结:小朋友应该爱护身边的树木。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与父母讨论如何爱护树木,并将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植树节小班教案 4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的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认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优良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幼儿环保认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认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认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树木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认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以及雾霾天气的图片。

  2、大水桶一个(装满水),幼儿人手一个水壶。

  四、活动过程

  1、谈话:

  (1)你知道三月十二日是什么节吗?(植树节)教师用简单明了的话语向幼儿介绍植树节的由来。

  (2)你知道树木有什么作用吗?(幼儿互相讨论)

  引导幼儿观看多媒体课件“风沙的危害”以及雾霾天气的图片,让幼儿知道我们居住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危害。树木能阻挡风沙,避免或减少风沙造成的灾害。

  教师小结:树木可以净化空气、美化环境,调节气温、防风遮雨;另外,树木还可以制成各种家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树木,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

  2、教师与幼儿一起为小树浇水

  (1)教师提出要求:①按顺序给路边的小树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朵。 ②水壶里的水不要装太多,以免水洒出来弄湿衣服、鞋子。③取水时不要拥挤,要按照顺序排好队。 ④给树木浇水只要浇满就行,不能溢出水。

  (2)教师示范给小树浇水。

  (3)幼儿动手给小树浇水,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使用正确的方法。

  3、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植树节小班教案 5

  一、情况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日益关注问题。而对幼儿进行环境启蒙教育,使幼儿知道环境污染的危害,了解一些简单的环保知识并建立初步的环保意识,为他们长大以后成为具有牢固的环保观念的人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奠定一个扎实的基础,是很有必要的。随着幼儿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我们进一步结合劳动教育,组织幼儿自己动手美化环境,保护环境,使他们把初步的环保意识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在活动中巩固这种意识。于是我们在植树节这天,为美化、净化环境,组织幼儿给种路旁的植物浇水,宣传绿色植物的好处,教育小朋友要爱护树木。

  二、活动目标

  1、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3、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

  三、 活动准备

  1、 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2、 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3、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四、 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效果评析:

  从活动的结果来看,我们对幼儿进行的爱护植物保护环境的教育是有成效的。我们不是通过说理、说教的方法对幼儿灌输环保知识,而是重视让幼儿获得丰富的直接经验,让他们从有趣的活动中去体验、去认识。幼儿的这些情感及知识是来自于他们的自身经验的,其中的因果关系也基于思维可及的范围,幼儿可以通过自己的经验做出判断,获得正确的认识,作出正确的反应,从而调节自己的行为和*惯。

  虽然很累,但是他们很开心,一张张小脸干的红彤彤的,在太阳光的照射下显得特别好看。因为他们知道植树能美化环境,使我们的城市更加美丽。生活中的教育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美丽点点滴滴,让我们的心更温暖,真正生活在“蓝天、绿地、红积木;健康、快乐、我最棒”的教育蓝图下!

  植树节小班教案 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耐心、爱心,体验同伴间相互劳动的喜悦,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

  2、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懂得保护植物就是保护环境的意识。

  活动准备:

  1、提醒幼儿注意安全,知道要保护好植物,不能随便折断树枝。

  2、介绍植树节的相关活动。

  3、已学会用水壶给植物浇水的技能。

  活动过程:

  1、交代具体要求,告诉幼儿今天是植树节,我们将为路边的植物浇水,为环保出自己的一份力。

  2、幼儿提着水壶出发到路边。

  3、师提出要求,要按顺序给路边的植物浇水并注意不碰断小树苗不踩坏小花蕊。

  4、幼儿开始给植物浇水,教师巡回观摩并给予指导,引导幼儿用正确的方法。

  5、教师对幼儿的劳动给予肯定并进行评价。

  6、幼儿收好小水壶回园。

  7、互相交流体会,师总结活动。

  植树节小班教案 7

  ◆ 主题目标

  (1)通过植树活动,感受劳动的乐趣。

  (2)熟悉树木的外形特征,利用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制作美术作品。

  (3)懂得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 主题墙面环境

  “小动物的家”:创设小鸟和猴子在自己的家——大树上快乐生活的场景;同时,鼓励幼儿利用绘画、废旧物粘贴等形式,制作毛毛虫、花草等,参与环境创设。

  互动墙面环境(低矮墙面环境)

  (1) “五彩大树”:粘贴一棵大树, 然后请小朋友将制作好的彩色手印图形粘贴到树枝上,为小树装扮五彩的树叶。

  (2) “小画家笔下的树”:展示幼儿创作的关于大树的美术作品。

  ◆ 相关区域融合

  图书区:与幼儿共同准备“千奇百怪的树”的图片册,并和小朋友交流分享:谈谈认识的树木种类,讲述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美工区:提供树的轮廓图和彩色碎纸屑, 让小朋友发挥创造力自行进行添画创作。

  一、语言活动《身边的大树》

  ◆ 活动目标:

  (1) 能用简短的语言说出自己熟悉的树木的名称及特征。

  (2) 通过观看视频产生爱护树木的愿望。

  ◆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之前带领幼儿观察小区及园所的树木。

  材料准备:多张不同种类树木的照片;《植树造林》的视频。

  ◆ 活动重点:

  重点:会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身边的树木。

  难点:感受树木对人们的重要作用,学会爱护树木。

  ◆ 活动过程:

  1、 幼儿自由结伴参观“身边的的大树”照片展

  师:和你的伙伴一起找找自己认识的大树的图片,并介绍一下这颗树!(树木的外形:高、矮、粗、细、树叶的样子、颜色等)

  2、 集体活动:说说我身边的大树

  (1)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见过的树木。

  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树木,告诉大家你所看到的树木长什么样子(高、 矮、粗、细等),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你是在哪里看到的这棵树。

  (2)组织幼儿观看视频《植树造林》,说说地球上如果没有树木会变成什么样子,帮助幼儿感知树木和植物的重要性。

  3、 生活经验迁移,启发幼儿回忆并说说自己家周围的树木都为人们做了什么贡献,进 一步增进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4、小结:小朋友应该爱护身边的树木。

  ◆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与父母讨论如何爱护树木, 并将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科学活动《我们的植树节》

  ◆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

  (2) 具有保护树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和方法。

  ◆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植树节的相关活动;学会了用水壶给植物浇水。

  材料准备:水、大水桶、班级卡片、水壶。

  ◆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植树节的快乐。

  难点:能更好地与伙伴合作,相互帮助。

  ◆ 活动过程:

  1、介绍植树节的来历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3月12号,也就是植树节。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植树节吗?(为了鼓励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设立的)

  2、带领幼儿朗诵有关植树节的儿歌

  小朋友,快快来,大家一起来植树。

  小树苗,要长大,需要我们去爱护。

  你爱树,他爰树,小树长成通天树。

  3、认领树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院子里,将代表本班级的卡片系在树枝上,要求本班幼儿定期为这棵小树松土和浇水,让幼儿能够亲身体验爱护树木的快乐。

  4、指导幼儿给小树浇水

  对幼儿的要求:水壶里的水要少装一点,因为小树喝多了水,也要生病的;取水时不能拥挤,要按照先后顺序;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提水的路线和返回的路线要记清,以免撞到其他小朋友。

  ◆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假期和父母一起去郊外认领小树,这不仅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更能将保护环境发张成一件长久的乐事,让幼儿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三、美术活动 《美丽的大树》

  ◆ 活动目标

  1、利用绘画、粘贴等形式,制作“树木”。

  2、产生热爱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

  ◆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如何使用肢棒。

  材料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碎纸肩、胶棒、绘画纸。

  ◆ 活动重难点

  重点:爱护树木,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对树木的喜爱。

  难点:利用绘画、粘贴等形式,制作出自己最喜爱的“大树”。

  ◆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讲述植树节活动中的快乐见闻

  师:植树节当天咱们去哪里了?都做了哪些 事情?你都看到了什么样子的树呢?(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树木的外形特点)

  2、指导幼儿制作“美丽的大树”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重点介绍树的不同造型。

  (2)指导幼儿绘画:先画出树木的外形轮廓, 再进行添画,即要先创作树干,后粘贴树枝、树叶。

  3、分享与交流

  提问:请你介绍一下,你创作的是什么树, 这棵树有什么特点。

  ◆ 活动延伸

  将幼儿绘画的作品《美丽的树》展示在互动墙上,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植树节小班教案 8

  活动目标:

  1.能欣赏与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2.了解植树节的来历与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爱惜树木。

  活动准备:

  1.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2.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活动过程:

  一、欣赏与理解儿歌《留住小鸟》。

  1、教师朗诵儿歌《留住小鸟》。

  2、讨论:小猫与小狗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没有留住小鸟?小兔子用什么办法留小鸟?为什么留住小鸟了?小鸟为什么喜欢树?

  3.教师:你喜欢树吗?你为什么喜欢树?你喜欢什么树?

  二、分享与讨论植树节的资料

  1、教师请幼儿展示与分享自己搜集的树的资料或图片。

  2、教师请幼儿讨论树的作用、好处。

  3、教师介绍植树节的来历,意义,分享林木资源缺乏或者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4、教师请幼儿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三、以植树为主题分组绘画。

  1、教师请一组幼儿把讨论的保护树木的办法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

  2、教师请一组幼儿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

  延伸活动:

  组织幼儿踏青观察春天的树木。

  附:

  儿歌:留住小鸟

  小鸟飞进小狗的院子里,

  小狗想留住小鸟,为它搭了一间漂亮的积木房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猫的院子里,

  小猫想留住小鸟,为它编了一只精美的小笼子。

  小鸟看见了,扑扇着翅膀又飞走了。

  小鸟飞进小兔的院子里。

  小兔想留住小鸟,为它栽了一棵小树苗。

  小树苗慢慢的长大了,长出了许多绿叶。

  小鸟扑扇着翅膀说:“谢谢!谢谢!”

  小狗与小猫明白了:树是鸟儿的家,有树才能留住小鸟。

  瞧,他们拿起铁锹去种树啦!

  植树节小班教案 9

  设计意图

  植树节快到了,借此契机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活动设计拟在让幼儿认识自然物,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颂扬人类改造自然、保护自然。通过本次植树节的活动,把幼儿认知、情感、行为贯穿于各种活动中,让幼儿采用不同的认知思路、多层次去认识周围世界,运用观察、谈话、游戏、行动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目标

  知道3月12日是植树节,了解树木与人类的关系。

  了解植树节的'来历和意义,树木对环境的作用。

  在活动中激发幼儿爱护树木及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请幼儿搜集树的资料或图片。

  关于我国林木资源缺乏或森林火灾的新闻片断。

  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视频短片导入,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1。请幼儿观看风沙的危害及林木资源缺乏的新闻片断。

  2。教师引导幼儿一起讨论:如何来避免风沙带来的灾难?

  二、我知道的树木

  1。分组讨论:你喜欢树吗?为什么喜欢树?喜欢什么树?

  幼儿可以用搜集到的树木图片资料介绍自己喜欢的树木。

  运用多媒体课件以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认识了解常见树木的名称及种类,进一步激发幼儿了解树木的欲望。

  三、我喜欢树木

  1。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树的作用及好处。(净化空气、调节气温、防风降噪、防止火灾……)

  2。教师介绍植树节的由来及意义,认识植树节节徽。

  3。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

  四、我保护树木

  请幼儿把讨论保护树木的办法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可以创造性的设计宣传植树节、植树造林的宣传画报等。

  延伸活动

  带领幼儿去园内的种植角观察春天的树木或参与到种植树木的活动中,感受植树的乐趣。

  植树节小班教案 10

  ◆主题目标

  (1)通过植树活动,感受劳动的乐趣。

  (2)熟悉树木的外形特征,利用绘画、粘贴等多种形式制作美术作品。

  (3)懂得爱护植物、保护环境。

  ◆主题墙面环境

  “小动物的家”:创设小鸟和猴子在自己的家大树上快乐生活的场景;同时,鼓励幼儿利用绘画、废旧物粘贴等形式,制作毛毛虫、花草等,参与环境创设。

  互动墙面环境(低矮墙面环境)

  (1)“五彩大树”:粘贴一棵大树,然后请小朋友将制作好的彩色手印图形粘贴到树枝上,为小树装扮五彩的树叶。

  (2)“小画家笔下的树”:展示幼儿创作的关于大树的美术作品。

  ◆相关区域融合

  图书区:与幼儿共同准备“千奇百怪的树”的图片册,并和小朋友交流分享:谈谈认识的树木种类,讲述这些树木的外形特点。

  美工区:提供树的轮廓图和彩色碎纸屑,让小朋友发挥创造力自行进行添画创作。

  一、语言活动《身边的大树》

  ◆活动目标:

  (1)能用简短的语言说出自己熟悉的树木的名称及特征。

  (2)通过观看视频产生爱护树木的愿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活动之前带领幼儿观察小区及园所的树木。

  材料准备:多张不同种类树木的照片;《植树造林》的视频。

  ◆活动重点:

  重点:会用简单的语句介绍自己身边的树木。

  难点:感受树木对人们的重要作用,学会爱护树木。

  ◆活动过程:

  1、幼儿自由结伴参观“身边的的大树”照片展

  师:和你的伙伴一起找找自己认识的大树的图片,并介绍一下这颗树!(树木的外形:高、矮、粗、细、树叶的'样子、颜色等)

  2、集体活动:说说我身边的大树

  (1)请个别幼儿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见过的树木。

  师:请你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看到过的树木,告诉大家你所看到的树木长什么样子(高、矮、粗、细等),树叶是什么样子、什么颜色的,你是在哪里看到的这棵树。

  (2)组织幼儿观看视频《植树造林》,说说地球上如果没有树木会变成什么样子,帮助幼儿感知树木和植物的重要性。

  3、生活经验迁移,启发幼儿回忆并说说自己家周围的树木都为人们做了什么贡献,进一步增进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

  4、小结:小朋友应该爱护身边的树木。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回家与父母讨论如何爱护树木,并将讨论的结果告诉老师。

  二、科学活动《我们的植树节》

  ◆活动目标:

  (1)知道每年的3月12日是我们国家的植树节。

  (2)具有保护树木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3)了解保护树木的途径和方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了解植树节的相关活动;学会了用水壶给植物浇水。

  材料准备:水、大水桶、班级卡片、水壶。

  ◆活动重难点:

  重点:体验植树节的快乐。

  难点:能更好地与伙伴合作,相互帮助。

  ◆活动过程:

  1、介绍植树节的来历

  师:小朋友们,今天是3月12号,也就是植树节。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植树节吗?(为了鼓励人们植树造林,保护环境设立的)

  2、带领幼儿朗诵有关植树节的儿歌

  小朋友,快快来,大家一起来植树。

  小树苗,要长大,需要我们去爱护。

  你爱树,他爰树,小树长成通天树。

  3、认领树木

  带领幼儿到幼儿园的院子里,将代表本班级的卡片系在树枝上,要求本班幼儿定期为这棵小树松土和浇水,让幼儿能够亲身体验爱护树木的快乐。

  4、指导幼儿给小树浇水

  对幼儿的要求:水壶里的水要少装一点,因为小树喝多了水,也要生病的;取水时不能拥挤,要按照先后顺序;小朋友之间要相互帮助;提水的路线和返回的路线要记清,以免撞到其他小朋友。

  ◆活动延伸

  请幼儿在假期和父母一起去郊外认领小树,这不仅能加深亲子之间的感情,更能将保护环境发张成一件长久的乐事,让幼儿体验到其中的快乐。

  三、美术活动《美丽的大树》

  ◆活动目标

  1、利用绘画、粘贴等形式,制作“树木”。

  2、产生热爱树木、保护环境的情感。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知道如何使用肢棒。

  材料准备:水彩笔、油画棒、碎纸肩、胶棒、绘画纸。

  ◆活动重难点

  重点:爱护树木,大胆地用语言表达出对树木的喜爱。

  难点:利用绘画、粘贴等形式,制作出自己最喜爱的“大树”。

  ◆活动过程

  1、鼓励幼儿讲述植树节活动中的快乐见闻

  师:植树节当天咱们去哪里了?都做了哪些事情?你都看到了什么样子的树呢?(重点引导幼儿说出树木的外形特点)

  2、指导幼儿制作“美丽的大树”

  (1)教师介绍操作材料,重点介绍树的不同造型。

  (2)指导幼儿绘画:先画出树木的外形轮廓,再进行添画,即要先创作树干,后粘贴树枝、树叶。

  3、分享与交流

  提问:请你介绍一下,你创作的是什么树,这棵树有什么特点。

  ◆活动延伸

  将幼儿绘画的作品《美丽的树》展示在互动墙上,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植树问题教案范本十份(扩展3)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五)份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 1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植树问题中一条线段两端都植树的特征,并能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2)通过猜测操作,验证,交流的方式探究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

  (3)从封闭曲线(方阵)中发现植树问题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操作能力以及与人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新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在探究活动中发现规律,抽取数学模型,并能够用发现的规律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基本规律的提炼和方法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练*本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

  同学们,学校旁边有一条长100米的小路,老师要在栽几棵树苗,想请你们当回小小设计师帮忙设计行吗?(行)今天我们来研究研究植树问题中的奥秘。

  二、探究规律。

  (一)1.出示题目

  这条小路长100米,每5米栽一棵小树苗(两端要栽),一共可以栽多少棵?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会马上列出算式:100÷5=20(棵)

  ①理解题意

  a、 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 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实物演示。

  指一指哪里是小棒的两端?

  说明:两端要栽就是小路的两头要种。

  ②学生动手操作。

  拿出小棒,同桌间互相说一说,画一画,摆一摆。

  ③同桌互相讨论后,全班汇报交流

  a、指名说一说:你一共摆了多少根小棒?

  上黑板上来摆给大家看一看。

  b、数一数你们刚才摆的小棒,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c、间隔与种树的棵数有什么关系?

  ④师说明:开始大家算出的100÷5=20,这个20并不是表示可以栽20棵树,而是指共有20个间隔。

  2.改变题目条件变为:

  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请按照每隔5米栽一棵的要求设计一份植树方案,并说明理由。(可用线段图表示)

  1.学生试解答

  2.用小棒检验

  3.说一说你的想法

  间隔数与栽树的棵数又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

  4. 基本练*:同学们做操,某竖行从第一人到最后一人 的距离是24米,每两人之间相距2米,这一行 有多少人?

  5. 提高练*: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栽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二)出示例2

  1、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①“两馆间的小路”指的是哪一段?

  ②“小路两旁”指的是要栽几边?

  2、学生互相合作,用小棒摆一摆

  师提示:我们现在可以假设大象馆和猩猩馆相距18米,其它条件不变,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

  要求完成:

  ①你一共摆了几根小棒?

  ②每一边的小棒根数和间隔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3、全班交流

  4、教师小结

  这种情况属于两端都不种的植树问题,即植树棵数=间隔个数—1。

  (三)用摆小棒的方法教学例3

  教师小结:两端封闭的情况下 植树棵数=间隔个数

  三、练*应用

  1.一要木头长10米,要把它*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 在教学楼前植树,每4米栽一棵,20米内可以在多少棵树?

  四、课堂总结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 2

  教学目标: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利用生活中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发现分的段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并能利用规律来解决简单植树的问题。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教学、具准备:

  课件、表格、尺子等。

  教学过程:

  一、教学间隔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身边到处有数学。请你们伸出一只手张开手指,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5个手指,4个空)这4个空也可以说成4个间隔,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那4个手指之间有几个间隔?3个手指之间呢?(请生在自己的手上指一指)2个手指之间呢?(全班一起找)通过刚才我们找手指数和间隔数,你发现了什么?谁来说说。(手指数比间隔数多1或间隔数比手指少1。)

  2.引入植树问题的学*。

  师:你们真聪明!发现了手指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像这类问题其实就是植树问题(揭示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

  二、自主探究 找出规律

  1.课件出示:为迎接2008奥运会,北京市城市规划局准备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师:我们一起来读读题。谁知道每隔5米栽一棵是什么意思?那共需多少棵树苗,谁来猜一猜?

  预设:学生可能大多数对得到20棵。

  师:你们的猜测正确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想办法来验证一下,但是100米这个数字有点大,不好验证,怎么办呢?在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先用比较简单的例子来验证。假设路长只有20米,每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要栽几棵呢?

  师:下面就请小组同学一起想办法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测是否正确?

  全班交流汇报。(重点让用线段图来验证的小组来说明理由。)

  师:这个小组的同学真会想办法,他们用一条线段表示这条小路,*均分成4份,这时出现了几个间隔和几个间隔点?

  生:4个间隔和5个间隔点。也就是把一条小路*均分成4份后,如果两端都要栽树的话,共要栽几棵?(5棵)205不是等于4吗?怎么是5棵呢?多的这一棵是怎么来的?

  师:如果每隔4米栽一棵、每隔2米栽一棵又需要栽多少棵树苗呢?请小组同学一起讨论一下,并将你们解决的方法写在练*纸上。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填写表格:

  总 长(米)

  20

  全班观察表格寻找规律。

  师:同学们非常能干,通过猜测、讨论、验证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规律,那就是在一条路上植树,如果两端都要栽的话,栽树的棵数比*均分的份数也就是间隔数多1。(板书:棵数=间隔数+1。)

  师:对得到的这个规律有没有不同意见?

  三、巩固练*

  师:现在我们用得到的这个规律来验证一下你开始的猜测正确吗?

  (1)基础练*。

  师:请看题目,谁愿意来说一说?

  A1. 在长100米的迎宾道一侧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A2. 如果是每隔10米栽一棵呢?(口答)

  B.师:同学们真能干!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存在许多类似的植树问题,这是陈老师家乡重庆的鹅公岩大桥,想知道这座桥上有多少盏路灯吗?

  课件出示:大桥全长1420米,大桥的两侧每隔10米安装了一盏路灯。一共安装了多少盏路灯?

  C.这是我们重庆的'轻轨列车,陈老师每天就坐轻轨列车回家。

  课件出示:从学校到老师家一共有14个站,每相邻两个站之间的距离*均是1千米,你知道陈老师的家离学校大约有多少千米吗?

  (2)拓展练*。

  师:老师的家乡重庆是一个美丽的城市,在重庆有一个**碑,想听听它的钟声吗?

  课件出示**碑的大钟及题目。

  **碑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呢?

  师:请同学们独立的在练*本上完成。

  小结:同学们真棒!不仅能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找到植树问题中当两端都栽树时棵数=间隔数+1,而且还运用规律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数学文化

  介绍二十棵树植树问题:有20棵树,若每行四棵,问怎样种植,才能使行数更多?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2.其实植树问题里还有许多有趣的知识,如植树时有时需要一头栽一头不栽,在圆形的球场一周栽树以及围棋盘上摆棋子的问题等(课件图片展示),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 3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两端都要种的植树问题”的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已知株距和全长求株数的方法,以及已知株数和株距求全长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直尺、卡片、探究表。

  课前互动:

  1、同学们,我们先来说说顺口溜,好吗?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两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会说吗?请继续……

  2、接下来,我们来说一个不一样的,有信心吗?两个手指一个隔(教师示范用手指展示出来,让学生也跟着做),三个手指两个隔,会说吗?请继续……学生说到五个手指四个隔时,引出“间隔,间隔数”的概念。(在数学上,我们把空格叫做间隔,也就是说,5个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间隔数为4。)

  3、随机请一行同学站起来,不断增减学生,让学生边观察边说,几个同学几个隔,老师发问,哪个间隔长,引出“间隔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生活中“间隔”随处可见,比如,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也是一个间隔,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和解决一些简单的、与间隔有关的问题——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情景导入例题

  ①课件出示校园图片。

  植树不仅能净化空气,还能美化环境。这是我们学校的新校区,绿化校园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植树节那天,我们全体老师参与了植树活动,(出示综合楼前的小树图片)这是我设计的,你们想知道我是怎样设计的吗?(出示操场图片)这是我们学校的操场,操场外面是一条车道。现在要在车道一边种一行树,校长想在我们班选几名优秀环境设计师完成这项任务。你们想成为优秀环境设计师吗?

  出示示意图及题目: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车道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问:要求一共要栽多少棵树,首先应该考虑到哪些问题

  b.理解“两端”“一边”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尺子的两端?一边又是什么意思?

  说明:如果把这根尺子看作是这条车道,在车道的两端要种就是在车道的两头要种。一边栽就是在车道的一旁栽。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2.引发猜想

  师:三种意见(19棵、20棵、21棵),哪种是正确的呢?

  三、解决两端都种求总长度的实际问题

  同学们发现规律的能力可真不错。下面我们玩个站队的游戏。

  1、这一列共有几个同学?(4个同学现场站队)如果每相邻两个同学的距离是1米,从第1个同学到最后一个同学的距离是多少米?

  师:这个问题与刚才的类型有什么不同?学生试做,反馈。

  你运用哪个规律?(间隔长×间隔数=总长度)

  2、这一列共有10个同学呢?100个同学呢?

  3、这个规律,你能算算我们学校综合楼的长度吗?

  出示:学校综合楼前种树,每隔4米种一棵,一共种了15棵树。从第一棵到最后一棵一共多少米?学生口答。(示意选拔设计师)

  小结:刚才,我们应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两端要种”求棵数用间隔数+1; 还知道通过棵数与间距求总长度。

  四、回归生活,实际应用

  其实,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不仅仅能解决植树的问题,生活中很多类似的现象也能用植树问题的规律来解决。

  1、出示:在一条全长2千米的街道两旁安装路灯(两端也要安装),每个50米安一座,一共要安装多少座路灯?

  问:这道题是不是应用植树问题的规律解决的?学生读题,练*反馈。(示意选拔设计师)

  2 请同学们认真听,伸出右手,用手指记下钟敲打的次数,你发现什么?(次数比间隔数多1)

  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需要多长时间?

  学生讨论,汇报。(示意选拔设计师)

  五、全课总结

  1、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真不错,运用发现的规律解决了不少问题,你们看,老师把大家的发现编成了一首儿歌,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小树苗,栽一栽,

  两端都栽问题来,

  间隔数多1是棵数,

  棵数少1是间隔数,

  怎样求出间隔数?

  全长除以间隔长度。

  2、师:植树问题中的学问还有很多,在以后的学*中,我们还会学到两端不栽,一端栽,封闭图形中的植树问题,这些都需要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中开动脑筋、积极思考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 4

  教学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使他们发现间隔数与植树棵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在理解间隔数与棵数之间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植树问题。

  过程目标:

  1、使学生经历感知、理解知识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并应用规律来解决问题的能力;

  2、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培养学生借助图形解决问题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惯。

  情感目标: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热爱数学的情感;

  2、感受日常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理解“植树问题(两端要种)”的特征,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间距数+1=棵数,棵数-1=间距数

  教学过程:

  一、设计情景、引入课题

  1、教学“间隔”的含义

  师:每位同学都有一双灵巧的手,他不但会写字、画画、干活,在他里面还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你想了解他吗?请举起你的右手。(五指伸直、并拢、张开)

  (课件出示)师:张开的五指中有几个空隙?(4个)数学中我们把这个“空隙”叫“间隔”。(板书)我们发现5根手指中有4个间隔,那么4根手指呢?3根呢?

  2、举例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的“间隔”到处可见,你能举几个例子吗?(两棵树之间、两个同学之间、钟声…)

  3、理解间隔数,引入课题。

  在一条路上植树,每两棵树之间相等的段数叫间隔数(课件演示),每个间隔的长叫间距,研究间隔数和棵数之间关系的问题,我们统称为植树问题,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

  二、探索新知,探究规律

  1、出示招聘启事

  在操场边,有一条20米长的小路。学校计划在小路一边种树,要求每隔5米栽一棵。特聘请校园设计师数名,要求设计植树方案一份,择优录取。

  2、出示例题,理解题意:

  师:(课件出示例题。)

  师:谁能读一读?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求什么问题?你认为这道题中什么词语最关键?

  (课件解释关键词语,加深学生理解)

  师:你认为要求一共植树多少棵,关键是知道什么?(间隔数)那么间隔数和棵数之间是什么关系?下面我们就来研究。

  3、出示合作要求。

  (1)教师讲解小组合作要求。

  (2)学生4人小组开始合作学*,利用学具设计出植树方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表达)

  (3)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

  (4)小组作品展示,及小组评价。教师及时点评学生的设计方案,并及时鼓励学生。

  (5)引导学生总结出在实际生活中的植树情况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两端都栽,第二种:只栽一端,第三种:两端都不栽。

  4、以小组为单位探究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

  (1)数一数:数出棵数和间隔数。

  (2)比一比:比较出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规律。

  两端都要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棵数=间隔数+1)。

  只栽一端时,植树的棵数与间隔数相同(棵数=间隔数)。

  两端都不栽时,植树的棵数比间隔数少1(棵数=间隔数-1)。

  三、课堂小结、反馈练*

  1、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2、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响5下,8秒敲完。 12时敲12下,需要多长时间敲完?

  植树问题优秀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树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经历和体验“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玩猜谜语吧?(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谁能很快说出谜底?(生口答)。

  师:你思维真敏捷。

  (2)、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仔细观察,你能看到数字几?

  (3)、认识间隔、间隔数。

  (预设1: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你观察得真认真!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板书:“间隔”后加“数”)

  (预设2:生:有5数字5,5个手指头;有数字4,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间隔吗?

  生口答,师出示手的图片,板书“间隔”和“间隔数”。)

  (4)、认识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像这样有间隔现象存在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信息:一条新修的公路,全长1000米,在它的一侧种树(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师: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句子,分析题意。你认为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

  题目中,“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有“两端都栽”的情况,就有“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况。(课件演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

  (3)、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名生答)

  (4)、提出验证。

  a: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一下?

  b:生尝试寻求方法。

  生:可以画一画图。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条线段代表1000米长的公路,画一画图,数一数实际种了多少棵。)

  (5)、尝试验证,边叙述边课件演示: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点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师:现在栽了多少米了?就这样一直栽到1000米处吗?

  (预设生: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6)寻求“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1000米的路太长了,你觉得路的总长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尝试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50米、20米、10米

  师: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总长换成比较小的数就行了。你们的想法太棒了!)

  师:在数学研究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即把“大数变成小数”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找出规律。(板书:大数——小数,化繁为简)。比如,10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转化成20米栽几棵,从而找出规律。

  师:老师在电脑上可以画成小树,你们在练*本上,也画成一棵棵小树吗?怎样表示小树比较简单?

  (预设生:画成小树太麻烦,可以用一个点表示一棵小树比较简单。)

  师:你的方法真好!用线段图来表示,简单明了。(课件演示:小树变点,成为线段图)

  (二)、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数学家”,研究一下当总长分别是10米,15米、20米、30米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有什么规律。请你们拿出题卡,认真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生独立填表。

  (3)、汇报交流:谁把你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结果一样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

  师: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师:(边课件演示边引导)仔细回忆刚才画线段图填表的过程,认真分析这几组数据,能否说出总长、间隔、间隔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总长o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间隔数o( )=棵数)。

  那么,当两端都栽时,如果知道全长和间隔,怎样求出棵数?

  (5)、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

  结合生答,师完成板书:总长÷间隔=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

  (6)、师:如果不画线段图,你能说出总长是50米时,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吗?

  学生口述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前面的例题。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两端都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你能找到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2)、生找出正确解法。

  (3)师:200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200表示间隔数,因为间隔数加一等于棵树,所以要加一。)

  (师:你讲得太棒了!老师真心佩服你!)

  (4)、师:以后再遇到生活中类似于“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

  小练笔:运动会上,在一条长200米的笔直跑道的一侧插彩旗(两端都插),每隔10米插一面,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师:请大家默读题目,然后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三、学以致用。

  1、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看,我们的《小苹果》舞蹈比赛中同样蕴含着植树问题的知识。

  (课件配图片出示)五二班学生参加《小苹果》舞蹈表演,其中一列纵队全长18米,如果每两个同学之间相距2米,这列队伍一共站了多少人?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生交流方法和思路。

  2、钟声与钟声之间也有间隔,你能同化成植树问题进行解答吗?

  (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认真倾听钟声敲响几下?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课件出示:结合5次钟声,线段图出示四个间隔)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说出:钟声敲响5次,共有4个间隔。)

  大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共用了几秒钟?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时敲12下,有几个间隔?敲完用多长时间吗?请同学们尝试独立在练*本上完成。

  汇报交流,说出思路。

  3、师:你们真了不起。请到知识城堡一展身手吧。

  (课件出示)8个同学站成一队,每两个同学之间距离1.5米。这列队伍全长多少米?

  师: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请同学们在练*本上画出线段图,再解答。

  生汇报交流。

  四、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你有什么收获?

  生充分交流。

  师:在今天的探究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的规律,能运用这个规律解决生活中类似的问题,而且知道了数学研究中“化繁为简”方法,会通过画线段图帮助我们解决数学问题。其实,在植树问题中还有许多知识,比如两端都不栽时、只有一端栽时,或在封闭图形上栽时,棵数分别有什么规律呢?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中继续探究。


植树问题教案范本十份(扩展4)

——小学数学植树问题教案 (菁华3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06页例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植树问题,理解并掌握在一条直线上“两端都栽”的情况下,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

  (2)、在理解间隔数和棵树规律的基础上解决简单的“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活动探究新知,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2)、经历和体验“数形结合”、“化繁为简”的解题策略和数学方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养成良好的交流*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学生学*数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出植树问题中两端都栽时,间隔数和棵树之间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

  把现实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同化为“植树问题”,运用植树问题的模型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1)、师:同学们一定喜欢玩猜谜语吧?(课件出示):两棵小树十个叉,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谜底:手)

  谁能很快说出谜底?(生口答)。

  师:你思维真敏捷。

  (2)、师:同学们,伸出你的左手,仔细观察,你能看到数字几?

  (3)、认识间隔、间隔数。

  (预设1:数字5,5个手指;数字4,4个手指缝。)

  师:你观察得真认真!

  师:(课件出示)手指间的空隙,在数学上我们叫做间隔。(板书:间隔。)一只手上有四个间隔,我们就说它的间隔数是4。(板书:“间隔”后加“数”)

  (预设2:生:有5数字5,5个手指头;有数字4,手指之间有4个间隔。

  师:你懂得真多,能告诉大家什么叫做间隔吗?

  生口答,师出示手的图片,板书“间隔”和“间隔数”。)

  (4)、认识生活中的“间隔”。

  师:生活中间隔无处不在。(课件出示:人民大会堂柱子、路灯杆、摆花盆、钟声等),师边放课件边叙述说明。

  师: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间隔?

  生充分交流

  (5)、揭示并板书课题。

  师:像这样有间隔现象存在的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板书:植树问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有关植树问题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出示题目信息:一条新修的公路,全长1000米,在它的一侧种树(两端都栽),每隔5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从题目中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2)、理解题意。

  师:解决问题时,要善于抓住关键词或句子,分析题意。你认为哪些词是比较重要的?

  题目中,“两端都栽”是什么意思?

  师:既然有“两端都栽”的情况,就有“两端都不栽”的情况,也有“只在一端栽”的情况。(课件演示:两端都栽,两端都不栽,一端栽一端不栽三种情况。)今天我们重点研究两端都栽的情况。

  (3)、同学们大胆猜测一下,一共要栽多少棵?

  (指名生答)

  (4)、提出验证。

  a:师:到底哪个结论是正确的呢?我们怎么来验证一下?

  b:生尝试寻求方法。

  生:可以画一画图。

  师:你的想法非常好,可以用一条线段代表1000米长的公路,画一画图,数一数实际种了多少棵。)

  (5)、尝试验证,边叙述边课件演示:因为两端都栽,所以要先在起点栽一棵,然后每隔5米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再隔5米再栽一棵……看看一共要栽多少棵。

  师:现在栽了多少米了?就这样一直栽到1000米处吗?

  (预设生:太麻烦了,浪费时间)

  (6)寻求“化繁为简”的数学方法。

  师:老师和你们有同感。1000米的路太长了,你觉得路的总长要是多少米好了?

  生尝试发表自己的想法。

  (预设生:50米、20米、10米

  师:我明白同学们的意思了,就是把路的总长换成比较小的数就行了。你们的想法太棒了!)

  师:在数学研究中,遇到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就从简单的问题入手,即把“大数变成小数”进行研究,这样就可以“化繁为简”,找出规律。(板书:大数——小数,化繁为简)。比如,1000米太长了,我们可以转化成20米栽几棵,从而找出规律。

  师:老师在电脑上可以画成小树,你们在练*本上,也画成一棵棵小树吗?怎样表示小树比较简单?

  (预设生:画成小树太麻烦,可以用一个点表示一棵小树比较简单。)

  师:你的方法真好!用线段图来表示,简单明了。(课件演示:小树变点,成为线段图)

  (二)、自主探究。

  (1)、师:同学们,今天你们就来当一次“小小数学家”,研究一下当总长分别是10米,15米、20米、30米时,两端都栽的情况下,棵数有什么规律。请你们拿出题卡,认真画出线段图,并结合线段图把表格中的数据补充完整。

  (2)、生独立填表。

  (3)、汇报交流:谁把你的结果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和他的结果一样请举手?

  师:看来大家都做得非常认真!)

  师:为了便于大家观察,我把表格展示在大屏幕上。

  (4)、师:(边课件演示边引导)仔细回忆刚才画线段图填表的过程,认真分析这几组数据,能否说出总长、间隔、间隔数之间存在什么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总长o间隔=间隔数)

  间隔数与棵数之间又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课件表格下出示:间隔数o()=棵数)。

  那么,当两端都栽时,如果知道全长和间隔,怎样求出棵数?

  (5)、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

  结合生答,师完成板书:总长÷间隔=间隔数,间隔数+1=棵树。

  (6)、师:如果不画线段图,你能说出总长是50米时,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都栽,一共要栽多少棵吗?

  学生口述答案。

  师:你真了不起!

  (三)、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1)、出示前面的例题。

  师:利用刚才我们发现的两端都栽时,棵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你能找到这道题的正确结果吗?

  (2)、生找出正确解法。

  (3)师:200表示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加1?(200表示间隔数,因为间隔数加一等于棵树,所以要加一。)

  (师:你讲得太棒了!老师真心佩服你!)

  (4)、师:以后再遇到生活中类似于“两端都栽”的实际问题时,就可以运用我们今天学到的知识进行解决。

  小练笔:运动会上,在一条长200米的笔直跑道的一侧插彩旗(两端都插),每隔10米插一面,一共要插多少面彩旗?

  师:请大家默读题目,然后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三、学以致用。

  1、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看,我们的《小苹果》舞蹈比赛中同样蕴含着植树问题的知识。

  (课件配图片出示)五二班学生参加《小苹果》舞蹈表演,其中一列纵队全长18米,如果每两个同学之间相距2米,这列队伍一共站了多少人?

  生独立审题,尝试在练*本上独立完成。

  生交流方法和思路。

  2、钟声与钟声之间也有间隔,你能同化成植树问题进行解答吗?

  (课件出示)广场上的大钟,5时敲5下,8秒钟敲完。12时敲响12下,敲完需要多长时间?

  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师:同学们,认真倾听钟声敲响几下?仔细观察它们之间有几个间隔?(课件出示:结合5次钟声,线段图出示四个间隔)

  (学生结合课件演示,说出:钟声敲响5次,共有4个间隔。)

  大钟5时敲5下,有4个间隔,共用了几秒钟?由此能求出什么?那么12时敲12下,有几个间隔?敲完用多长时间吗?请同学们尝试独立在练*本上完成。

  汇报交流,说出思路。

  3、师:你们真了不起。请到知识城堡一展身手吧。


植树问题教案范本十份(扩展5)

——初中植树节作文范本十份

  植树节快到了,这天,七彩娃和胖哥带上铁锹到山坡上去种树。他们刚挖了一小会,居然挖到了一本神奇的羊皮书,书名叫《动物魔法书》。书的扉页上写着:一切魔法都是假的,最多一百天可变回原形。

  他们开心极了,七彩娃说:“我们何不学*一种魔法!”可是书上的许多字他们都不认识,就连字典上都查不到。学了很久,七彩娃才勉强学了一句:“咕哩唧咕吧啊……。”他兴奋地对胖哥念了这句咒语,胖哥一下子消失了。

  这可急坏了七彩娃,他台上椅下的焦急地寻找胖哥,边找边叫:“胖哥!胖哥!你在哪里啊?”。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微弱的声音:“我在这儿啊!”七彩娃朝四下张望了一番,别说胖哥了,连影都没瞧见。“快-出-来,——-别-躲起来-了!”,七彩娃心想真遇到大头鬼了,他脸都变绿声音都变了调。“我在这里”,声音又响起来。七彩娃定下心来,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我在你脚旁啊”,声音又响起来了。七彩娃赶紧趴地上一看,“妈妈呀”,这一看不要紧,一看吓出一身汗——只见一只壁虎正对着他的鼻子,蹿上蹿下,气急败坏地尖着嗓子叫唤:“我是胖哥啊,变什么不好,偏偏变成一只壁虎啊!”“你你你……”七彩娃一屁股坐在地上,惊讶地半天没合拢嘴,任由壁虎一个劲地神神叨叨。等他回过神来,壁虎已经口干舌燥,累得瘫在地上直喘气了。七彩娃看看四周没人,迅速拎起壁虎,哦,不应该是胖哥,把他装进了口袋,连铁锹都忘了拿,一溜烟地跑回家了。

  “噗”壁虎舌头灵活快速的一吐一收,一只蚊子就成了果腹美食。变成壁虎的胖哥当然也具备了壁虎的*性——爬墙和吃飞虫。这不,他正爬在墙壁上,舌头如弹簧般灵巧地捕食飞蚊呢。七彩娃可乐坏了:“哈哈,真好,自从你变成壁虎守侯在我床头,整个夏天,我都不用蚊帐!”胖哥心里那个懊恼啊,冲七彩娃翻了个白眼。只可惜,七彩娃并没有看见他的白眼,因为他实在太小了。

  在七彩娃的得意和胖哥壁虎的白眼中,日子如小溪般“哗哗”地从指间流过,转眼见就到第九十九天,再过一天胖哥就可以变回原形了。“哈哈,哈哈”壁虎心里那个乐啊,我的苦日子总算熬出头了。他得意忘形起来,忘记了七彩娃不许走出屋子的警告。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胖哥壁虎游走到了外面,在一户人家光滑的外墙砖上一个打滑,“哧溜”一下摔了下来。“啊呀”胖哥惊叫一声,“啪”的一下子摔到了草丛里。正当他庆幸命大时,一个阴影遮住了太阳。“呼”一块大石子向着他的方向砸了过来,胖哥头一偏,石头从他脸旁飞过。好险啊!这时,一个小孩出现了,死命得用石子砸他,胖哥连滚带爬的左躲右闪,体力渐渐不支,他拼命爬上墙壁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一块较大的石子带着风声呼啸地朝他头部而来,“完了完了”,胖哥哀号着,迅速往上一蹿。“啪”、“啊”石子正中胖哥尾巴,胖哥一声惨叫,身体如树叶一样掉下墙壁。

  胖哥这可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被石子砸死,正当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的时候。他看见小孩子如见了鬼似的撒丫就跑。嘿,原来咒语消失了,胖哥终于变回原形了!他摸摸尾巴,没了,呵呵,人怎么会有尾巴呢。只是,怎么屁股那里有些疼啊!

  胖哥顾不上和七彩娃庆祝,就跑回房间写什么。七彩娃凑过去一看,明白了,原来胖哥正在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保护壁虎,因为壁虎是人类的好朋友。

  当梅花向我们露出笑脸的时候,大家就知道,春天来了。春,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湖畔的小草探出了小脑袋,用那淡淡的青色给人们传递春的气息;杜鹃用它那甜美、悦耳的嗓音唱着“春之歌”……在这大好时节,江南晚报社组织小记者们开展植树活动。

  伴随着一路的欢笑,一支浩浩荡荡的植树大军便向目的地——前州出发了。我们来到了目的地,按照老师的指示,四人一组合作植树。我、裴文涛、胡佳玥和张铭珉被分到了一组,因为有两个男生所以拿了两把铁锹。植树活动开始了,我先给大家分好工:两个男生来挖坑,女生负责搬小树苗。因为昨天下过雨,土又烂又粘,很不好走。我们深一脚浅一脚来到一片旷地上,那儿有很多棵准备好的小树苗,小树苗看上去蛮轻的,可拎起来还真的有点吃力,我俩吭哧吭哧,终于把小树抬到了“营地”。

  看得出,两个男生挖得很卖力,虽然有两把铁锹,但也是好不容易才挖出一个坑。我们把小树苗放进坑里扶正,两个男生再一点点把土填到坑里,一棵小树就栽好了。当我们为没有水浇树而发愁的时候,春雨来凑热闹了,真是“来得早不如来得巧”哇。可给接下来的栽树带来了困难。我们冒着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又栽了两棵小树,此时我们也都成了“泥人”了。我们一共种了三棵树,每棵树上都挂着心愿卡。我觉得不光是要植树,*时也应当好好爱护花草树木。希望每个人都能为家乡添一点绿色!

  带着满身的疲惫,走在田间小路上。再回头看看那些小树苗,它们在风中微微摇摆,好像在和我们道别。想必大家这个时候心中都是无比快乐的吧……

  植树节快到了,这天,七彩娃和胖哥带上铁锹到山坡上去种树。他们刚挖了一小会,居然挖到了一本神奇的羊皮书,书名叫《动物魔法书》。书的扉页上写着:一切魔法都是假的,最多一百天可变回原形。

  他们开心极了,七彩娃说:“我们何不学*一种魔法!”可是书上的许多字他们都不认识,就连字典上都查不到。学了很久,七彩娃才勉强学了一句:“咕哩唧咕吧啊……”他兴奋地对胖哥念了这句咒语,胖哥一下子消失了。

  这可急坏了七彩娃,他台上椅下的焦急地寻找胖哥,边找边叫:“胖哥!胖哥!你在哪里啊?”。这时,不知从哪里传来一声微弱的声音:“我在这儿啊!”七彩娃朝四下张望了一番,别说胖哥了,连影都没瞧见。“快出来,——别躲起来了!”,七彩娃心想真遇到大头鬼了,他脸都变绿声音都变了调。“我在这里”,声音又响起来。七彩娃定下心来,仔细寻找声音的来源。“我在你脚旁啊”,声音又响起来了。七彩娃赶紧趴地上一看,“妈妈呀”,这一看不要紧,一看吓出一身汗——只见一只壁虎正对着他的鼻子,蹿上蹿下,气急败坏地尖着嗓子叫唤:“我是胖哥啊,变什么不好,偏偏变成一只壁虎啊!”“你你你……”七彩娃一屁股坐在地上,惊讶地半天没合拢嘴,任由壁虎一个劲地神神叨叨。等他回过神来,壁虎已经口干舌燥,累得瘫在地上直喘气了。七彩娃看看四周没人,迅速拎起壁虎,哦,不应该是胖哥,把他装进了口袋,连铁锹都忘了拿,一溜烟地跑回家了。

  “噗”壁虎舌头灵活快速的一吐一收,一只蚊子就成了果腹美食。变成壁虎的胖哥当然也具备了壁虎的*性——爬墙和吃飞虫。这不,他正爬在墙壁上,舌头如弹簧般灵巧地捕食飞蚊呢。七彩娃可乐坏了:“哈哈,真好,自从你变成壁虎守侯在我床头,整个夏天,我都不用蚊帐!”胖哥心里那个懊恼啊,冲七彩娃翻了个白眼。只可惜,七彩娃并没有看见他的白眼,因为他实在太小了。

  在七彩娃的得意和胖哥壁虎的白眼中,日子如小溪般“哗哗”地从指间流过,转眼见就到第九十九天,再过一天胖哥就可以变回原形了。“哈哈,哈哈”壁虎心里那个乐啊,我的苦日子总算熬出头了。他得意忘形起来,忘记了七彩娃不许走出屋子的警告。

  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胖哥壁虎游走到了外面,在一户人家光滑的外墙砖上一个打滑,“哧溜”一下摔了下来。“啊呀”胖哥惊叫一声,“啪”的一下子摔到了草丛里。正当他庆幸命大时,一个阴影遮住了太阳。“呼”一块大石子向着他的方向砸了过来,胖哥头一偏,石头从他脸旁飞过。好险啊!这时,一个小孩出现了,死命得用石子砸他,胖哥连滚带爬的左躲右闪,体力渐渐不支,他拼命爬上墙壁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一块较大的石子带着风声呼啸地朝他头部而来,“完了完了”,胖哥哀号着,迅速往上一蹿。“啪”、“啊”石子正中胖哥尾巴,胖哥一声惨叫,身体如树叶一样掉下墙壁。

  胖哥这可是做梦都没想到自己会被石子砸死,正当他以为自己就要死了的时候。他看见小孩子如见了鬼似的撒丫就跑。嘿,原来咒语消失了,胖哥终于变回原形了!他摸摸尾巴,没了,呵呵,人怎么会有尾巴呢。只是,怎么屁股那里有些疼啊!

  胖哥顾不上和七彩娃庆祝,就跑回房间写什么。七彩娃凑过去一看,明白了,原来胖哥正在写一份倡议书,号召大家保护壁虎,因为壁虎是人类的好朋友。

  今天是什么节日?对啦,是植树节啊!

  一大早,我和老师同学们按照约定,兴高采烈地来到移动大厦门口集合,然后我们又一起乘班车来到书法广场。

  “快来领树苗啊!”工作人员喊道。大家都按照顺序领树苗,我虽然力气小,但是也尽力一棵一棵地搬了起来。领完树苗,我们又去领取水桶和铲子,迫不及待地开始种树了!

  我先把树苗放进提前挖好的土坑里,让妈妈握住树苗不要倾斜,然后我再用铁锹铲土,把树苗埋起来。嘿咻嘿咻,终于埋好了,啊,可真累啊,但是我还是有一种说不出的喜悦,这可是我第一次栽树哦!

  “别忘了浇水啊!”妈妈看我高兴的样子,大声提醒我。对呀,新栽的小树还需要喝水呢,否则它会口渴的。于是我提着水桶来到河边,装了半桶水(一满桶太重了,我搬不动),艰难地提到小树旁,往树根部一倒,土堆里不断的冒出气泡,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就像小树在喝水呢!

  我和妈妈齐心协力,一共栽了两棵树,看着眼前挺立的`小树,我不由得感到无比自豪。妈妈拿出手机让我和小树一起合影留念,还说:“你和小树以后就是好朋友了,以后经常来看望它哦!”

  我们忙完后,又去帮助其他的同学。张佃秀还没盖土呢,我拿着铁锹马上跑过去,尽管盖土的活很累,可我还是愿意帮助她……焦梦洁栽的小树还没浇水呢,我急忙拿着水桶去河边提水……大家都胜利地完成了栽树任务,每个人的脸上都挂满了快乐的笑容,然后同学们又一路欢呼着去河边采集“纪念品”,有鹅卵石、贝壳、苍耳……植树节的这一天,我们做了非常有意义的事情,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有付出才会有收获,有劳动才会有快乐!

  三月十二日是植树节,芳芳来到花园里,她看到这里风景优美、鸟语花香。花儿的色彩是五光十色、万紫千红的。

  芳芳穿着五颜六色的连衣裙,拿着梧桐树苗,提着一桶水,带着铁锹来到了草地上。

  芳芳首先用铁锹挖了一个坑,然后把小树苗栽在里面 ,埋土、浇水、施肥。接着又用铁锹培土,很快就把一棵梧桐树栽好了。她又把其他梧桐树栽下去。

  天上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想:这些树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在这个美丽的地方住了。

  芳芳累得满头大汗,但是心里很快乐!

  冬去春来,又是一个植树节,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了曲江公园.

  曲江公园让我耳目一新,小桥流水,绿树成荫,鲜花遍地,老人们伴着悠扬的琴声在练功.这么美丽的公园,我们要在哪儿栽树呢?就在这时,一位技术指导人员笑每们眯眯地向我们走来.他带我们走过了一座小桥,来到了一片未开垦的农田.

  这片农田边上有一条小河,河水清澈明亮,河边上有一丛水草.技术指导人员捡起一根树枝,在地上用圈给我们规化位置.心急的我迫不及待地用力把铁锹**土里,握着锹柄用力一翘,地上出现了一个圆坑,我再次把铁锹往土里一插,这次可没上回那么幸运,不知碰到了什么硬东西,锹面一震,我倒像泄了气的皮球,无精打采.这时,“智多星”居伟顺手拿起一把小铲,把四周的土铲去,露出一个红石块,居伟又轻轻一摇,终于被挖出来.

  挖坑是体力活,放树可是个技术活.居伟把树苗放在坑里,我退后了几步,有点儿歪,“往左,往左,往右.”终于把树放直了.到了培土的时候,培土可是关键,细心的沈保民用手把土块握碎,埋在树根处,不一会儿,便填完了坑.我们又用小铲拍实,形成了碗口状.

  该到最后一步浇水了,吴浩拿起水桶就往树上浇,“智多星”居伟连忙拦住了他,“着水得慢慢浇”.说着拿过水桶,给树浇起水来,中间慢慢下沉,水也没有流失,让小树慢慢吸收.

  在回家的路上,我想象着:那棵小树,十年之后,茁壮成长,绿化家园,说不定还会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越来越多的`树木因为人类的过度砍伐而失去了生命,植树节让这样的生命又一次的注入了大自然,有一次的给了自然界生机和活力。

  植树节让大自然充满生机,植树节让更多的树苗找到了自己的家,植树节给人机会,补救大自然,补救人的过错,植树让生态*衡,保护这片绿洲。

  在过去的一年中雨水的冲洗下,这片山头已经变得非常的光秃了,但在学校的领导下,动用同学们的休息时间来到这个光秃秃的山上进行植树,意义非凡啊。植树造林是国家和党的号召。更多的树苗拥有了自己的圈子。回归到了自然界,树苗们的心里美丽的在微笑。老师把树苗分给了每个同学,之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按照老师所讲的把树苗栽进了这个已经挖好了的树坑中。同学们干的非常有劲头,你一棵我一棵的,很快的就把这树苗给栽完了。栽完之后就是浇水了,最有意思的就是这个环节,这个环节让更多的同学身上涂绘上了美丽的画面。有的同学穿的是白裤子,在泥土和水的混合下变成了一副画面。大家干的可来劲了。同学们看到了树苗,仿佛看到了自己,树苗茁壮成长,就是自己不断的进步,在这样的植树节里能多栽一棵树意义会不一样,多栽一棵树就会为自然多出一份力量,这样功德就会更大。

  植树节充实,植树节让我感受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让我看到了人未来的时刻里,这个光秃秃的山将会变成一片森林,一片绿洲。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植树节。我和妈妈买了几十棵沙枣树,在外公的这块地上种下。路上,天气阳光明媚,万里无云,就连小鸟也叽叽喳喳好像在为我歌唱呢!

  到了外公家,我们便和外公马不停蹄的到达山上的这块地。我们抬眼一看,啊!地上光秃秃的一片,一棵老树和几棵烧得只剩枝的树孤零零地在这里站着,向我们点头,好像在伤心地说:“小朋友,你们终于来了,我在这儿住了几十年,可没有一个伙伴和朋友,真孤独。”我心想:我们今天种上十几棵树,几年以后这里一定会变成一片美丽的树林。说干就干,外公看到我跃跃欲试的样子,便分了工:“爸爸负责拿着锄头挖树坑,妈妈负责栽树苗,外公铲土,外婆负责送树苗。”我纳闷了,于是我问外公:“**什么?”外公笑着说:“你还小,你没力气。”我灵机一动可以浇水啊。我连忙对外公说:“我负责浇水。”外公听了,说:“这几天雨水充足不用浇水。”啊!我彻底懵了。爸爸看到我失望的样子,豪爽的说:“我的任务让给你。”但妈妈不同意,她说:“你力气小还是负责栽树苗吧。”我听了,高兴的跳起来。

  开始植树了。外公手脚利索的铲了一个树坑,我连忙把树根**去,外公再用土把树根围起来,并用锄头的另一边敲了几下,我问外公为什么要这样,外公振振有词的说:“如果不这样的话,树就活不了。”外公语音刚落,妈妈这边又好了,我连忙跑到这边栽树。就这样来来**,忙得不亦悦乎。

  转眼间,几十棵树全部种完了。我对外公说:“因为星期1到星期5要读书,所以树苗拜托你了。外公答应了。我笑了。

  今天是植树节,阳光明媚,正是种树的好日子。听说萧山日报有个活动可以让我们到朝晖初中种树,我心中大喜,连忙报了名,和妈妈一起参加这次有意义的活动。

  一大早,我们就来到了朝晖初中,今天我们种的是桂花树和香樟树。我们各自背了一把大大的铁铲,在标有石灰点的地方开挖起来。我双手紧紧握住铲柄,用力把铲子**泥土中,再学着大人的样子用脚蹬铲子,让它能尽量地插得深一点,然后使劲往外拨泥土,可是我的力气实在太小了,每次都只能撬掉一点点泥土。

  妈妈也跟我差不多,我想她的力气还没我大呢。好半天,我们只挖了一个又小又浅的坑,再看看别人,都已经挖了很大一个了,我急得直跺脚。就在这时,两个大哥哥来帮我们了,他们的力气可真大,三下两下就把泥土铲松了,我只要把它们清理干净就够了。眼看就要赶上别人了,一块大石头却妨碍了我们的进程。妈妈说:“不急,咱们想想办法,看看别人有什么工具,我们借一借。”说完,借来一根粗粗的铁锤,我们轮番上阵,将大石块旁的泥土撬松,再齐心合力用铲子使劲一铲,总算将大石块“消灭”了。

  这时候,我的手已经很痛了,腰也酸背也疼,累得满头大汗。真想不到挖个坑都这么难!现在可以放树苗了,可是没想到的是,桂花树苗已经都被种完了,我们只好悻悻地把土填回坑里,个个垂头丧气。

  “快来种香樟树!”听到叫声我们赶紧打起精神跑了过去,这次说什么也不能落下,一定得种上一棵。

  香樟树比桂花树要大好多,所以挖坑就更不简单了。我们和另外一户家庭合作,挖了一个特大号的坑,终于把香樟树种了上去。

  香樟树威风地挺立着,修剪过的树叶轻轻地飘动着,显得虎虎有生气!希望我下次来看它时,它已经变得枝繁叶茂,健康茁壮!

  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里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植树节。


植树问题教案范本十份(扩展6)

——植树问题的教案实用5篇

  教学目标:

  1. 使孩子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2. 初步培养孩子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的能力。

  3. 让孩子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孩子的应用意识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孩子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指出:“孩子是数学学*的主人,老师是数学学*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教学中力求发挥孩子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动脑、动手、合作探究,经历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植树问题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植树吗?你植过树吗?(生答)植树能绿化环境,造福人类。在生活中,常常遇到在路的一边、间隔一定的距离植树,这就需要计算准备多少棵树苗。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比如在公路两旁安装路灯、花坛摆花、站队中的方阵等等,在数学上,我们把这类问题统称为“植树问题”。

  二、揭示学*目标:(媒体出示)

  通过这节课的学*,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呢?

  1. 能根据相关条件,求出需要多少棵树苗或计算两树间的距离。

  2. 能利用植树问题,灵活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

  三、探究新知:

  1. 出示例1: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生读题)

  师:你会计算吗?(让孩子回答)你算的对吗?请同学们自己动脑来验证一下。

  学*提示:(媒体出示)

  ①假如路长只有10米,要栽几棵树?如果路长是20米,又要栽几棵树?请你画线段图来看看。

  ②通过上面的分析,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和同桌或小组内说说。

  ③现在你能算出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吗?

  ④你还有别的想法吗,在小组内说说。

  2. 孩子自学探讨。(师巡视)

  3. 班内交流。孩子回答后,师媒体演示间隔数和间隔点数的关系。

  总结规律:栽的棵数比间隔数多1。

  完成例题。

  四、变化巩固:

  1. 做一做:118页孩子独立完成。订正时说说怎么想的,重点让孩子明确先求出间隔数,即36棵树有35个间隔。

  2. 122页第2题。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想法,可一生板演。

  五、检测反馈:(独立完成)

  1. 在一条长400米的马路的一边,从头到尾每隔8米种一棵树。一共可以种多少棵树?

  2. 5路公共汽车行驶路线全长12千米,相邻两站的距离是1千米。一共有几个车站?

  3. 从王村到李村一共设有16根高压电线杆,相邻两根的距离*均是200米。王村到李村大约有多远?

  孩子完成后师批阅订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六、总结延伸:

  这节课我们学*了植树问题,并能利用植树问题解决生活中类似的实际问题,解答时要重点分清栽树的棵数与间隔数间的关系,后面还有一些不同的情况,希望大家开动脑筋,灵活处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117---118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发现一条线段上两端要种和两端不种两种不同情况植树问题的规律。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复杂问题简单化”的解题策略和方法。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谈话引入,明确课题

  母亲节刚过,我们马上又要迎来一个快乐的节日──“六·一儿童节”,这也是全世界少年儿童共同的节日。其实,一年中有意义的日子还有很多,你还知道哪些?能说几个吗?(生说)

  大家知道3月12日是什么日子吗?(植树节)你参加过植树活动吗?植树不仅能美化环境,净化空气,而且植树中还有很多数学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植树问题”。(板书课题:植树问题)

  二、引导探究,发现“两端要种”的规律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①课件出示图片。

  介绍:这是我县新修的一条公路。公路中间有一条绿化带,现在要在绿化带中种一行树,怎么种呢?

  出示题目:这条公路全长1000米,每隔5米种一棵树(两端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②理解题意。

  a.指名读题,从题中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b.理解“两端”是什么意思?

  指名说一说,然后师实物演示:指一指哪里是这根小棒的两端?

  说明:如果把这根小棒看作是这条绿化带,在绿化带的两端要种就是在绿化带的两头要种。

  ③算一算,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④反馈答案。

  方法一:1000÷5=200(棵)

  方法二:1000÷5=200(棵)200+2=202(棵)

  方法三:1000÷5=200(棵)200+1=201(棵)

  师:现在出现了三种答案,而且每种答案都有不少的支持者,到底哪种答案是正确的呢?咱们可不可以画图模拟实际种一种?如果从图上一棵一棵种到1000米,数一数,是不是就能知道到底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了呢?

  2.简单验证,发现规律。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