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

首页 / 教案 / |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1

  设计意图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跷跷板:最*,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跷跷板两边*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

  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两边一样*。

  C.当天*跷跷板*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办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O”,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①。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衡的游戏呢?

  2.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衡。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跷跷板保持*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了。

  5.幼儿再次用天*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2

  【活动目标】

  1、感知并理解儿歌内容,感受“高”与“低”对比产生的情趣美。

  2、尝试运用合适的语调和肢体动作进行儿歌朗诵与表演。

  【活动重点】

  感知并理解儿歌的内容,感受儿歌的韵律美和情趣美。

  【活动难点】

  辨认并区分红色直箭头和绿色弯箭头,理解这两种不同箭头小图标的含义。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曾有过玩跷跷板的生活经验。

  2、物质准备:PPT教学课件;幼儿座位布置成半圆型。

  【活动过程】

  一、回忆生活经验,感知跷跷板的游戏乐趣。

  师:孩子们,你们有谁玩过跷跷板?跷跷板是怎么玩的呢?

  二、尝试念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

  1、教师完整念诵儿歌《跷跷板》,幼儿感知儿歌的内容。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儿歌,名字叫《跷跷板》,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然后告诉大家,你听到了什么内容?好吗?

  指导重点:辨认“向上、向下”的小箭头标记。

  2、教师分段念诵儿歌——第一段,集体感知并理解第一段儿歌内容。

  师:跷跷板,翘翘翘,翘的高,翘得低。翘得低低,我是鱼哟,鱼儿游游到河底。

  指导重点:辨认图谱标记“鱼儿游游到河底”。

  3、教师分段念诵儿歌——第二段,集体感知并理解第二段儿歌内容。

  师:跷跷板,翘翘翘,翘的低,翘得高。翘得高高,我是鸟哟,鸟儿飞飞上树梢。

  指导重点:辨认图谱标记“鸟儿飞飞上树梢”。

  三、尝试运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的内容和情境。

  指导重点:尝试运用“手臂舒展、侧身摆动、下蹲和起立”等身体动作,匹配教师和幼儿集体进行念诵儿歌的速度,合拍表现儿歌的`内容和情境。

  【活动延伸】

  1、尝试将《跷跷板》的儿歌念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进行复*和巩固练*,帮助幼儿掌握念诵儿歌的节奏、速度和韵律美。

  2、在幼儿能够完整、有表情地朗诵儿歌的基础之上,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学唱“跷跷板”的歌曲,并在班级表演区投放“小鱼、小鸟”的头饰进行分组表演,有的放矢地提升小班幼儿的艺术审美能力和歌唱表演能力。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

  2、通过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能对天**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3、在操作、想象的过程中,发展重量观念,认识天*的*衡原理,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本、天*、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两人玩跷跷板的生活图片。

  讨论:在跷跷板上你是什么感受?

  2、引出问题。

  讨论:(1)怎样通过跷跷板看出小动物们谁轻谁重?

  什么叫最轻?什么叫最重?

  怎么推理比较出最轻和最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任务一:掂一掂,比轻重

  1、播放视频:小朋友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2、学生实践:用手掂一掂比较身边物体的轻重,说一说谁轻、谁重。

  任务二:称一称,比轻重

  1、出示图片:淘气掂不出苹果和梨的重量。

  思考:用掂一掂的方法无法比较重量时应该怎么做?

  2、介绍天*:介绍天*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天*的图片用语言表达出比较重量的结果。

  3、出示图片:小铁球和大皮球比大小和轻重。

  学生讨论:皮球比较大,铁球比较重。

  小结:比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练*应用,巩固提升。

  1、看图比轻重。

  (1)一根香蕉和一个橙子称重比较。

  (2)一个苹果和两个橘子称重,比较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的重量。

  2、根据两幅图片推理比较三种蔬菜中最重和最轻的。

  方法1:南瓜比萝卜重,萝卜比茄子重,南瓜最重,茄子最轻。

  方法2:茄子比萝卜轻,萝卜比南瓜轻,茄子最轻,南瓜最重。

  推理比较不同数量的鸭妈妈和小鸭的重量。

  图1,鸭妈妈与3只小鸭一样重。

  图2,右边盘子去掉一只小鸭,鸭妈妈比2只小鸭重。

  图3,鸭妈妈相当于3只小鸭,左盘4只小鸭比3只小鸭重,所以4只小鸭比鸭妈妈重。

  (1)1只螃蟹和2条鱼一样重,1只螃蟹和4只虾一样重。所以2条鱼相当于4只虾。1条鱼就相当于2只虾。螃蟹最重,虾最轻。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生小结:这节课学*了用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比轻重。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比一比生活中的其他物品的轻重。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4

  教学意图:

  跷跷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公园里,幼儿园里,游乐园内都有,也很受幼儿喜爱。何不利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初步理解跷跷板的制作原理——杠杆原理。许多和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都蕴含着这个科学原理。而利用制作跷跷板这个有趣的实验就像搭建起一座学*的桥,让小朋友可以很容易理解杠杆原理的最基本内容。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养成主动学*和探索科学的*惯。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初步了解*衡原理。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长蜡烛、针、盘子两个、杯子两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引导幼儿说出跷跷板。

  教师:谜语是“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马儿虽然不走路,两人骑得笑嘻嘻。”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幼儿:跷跷板。

  教师:对,谜底是跷跷板,跷跷板有两头,一人做一头,一边上来一边下去。

  2、出示实验要用的材料,制作蜡烛跷跷板。

  教师:今天我要做一个特殊的玩具,首先请小朋友边看边说制作玩具的材料,有一长根蜡烛、一根针、两个杯子和两个盘子(幼儿一起说)。

  教师:现在要开始制作这个跷跷板,首先把蜡烛的尾部削掉一点,拉出灯芯,接着在蜡烛的中央插一根针,并把它横放在两个杯子的中间,然后将两个盘子放在蜡烛两端的下面。这个时候蜡烛是*衡的。

  3、请幼儿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一说原理。

  教师:我将蜡烛的两头点上火,看看出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蜡烛的两端上下压动,像跷跷板。

  教师:恩,这个玩具就是蜡烛跷跷板,为什么将蜡烛的两头点着之后会出现上下压动这种现象呢?(请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大家说出了许多答案来解释这种现象,蜡烛两边的重量是一样的,用来支撑的针是在蜡烛的中间,两边的长度就一样了。将两头点上火之后,一定会有边在下面有边在上面,但是火焰始终是向上的`,所以在下面的一端火焰直接烧在蜡烛的蜡上,所以烧得快,上面的一端就烧得慢,这样下面一端就相对上面一端越来越轻,所以就跷起来了。这个时侯下面这端的火变成直接烧在蜡上,也烧得快,变轻了往上翘,就这样反反复复,像跷跷板一样。

  4、幼儿动手制作*衡玩具,体验玩的乐趣。

  给每个小朋友人手一份积木制作*衡的玩具,为幼儿的探究指明方向。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5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时

  【教学目标】

  1、感知“轻”、“重”的含义,会用符号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观察、操作、尝试体验“轻”、“重”、“最轻”、“最重”的含义。

  2、通过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能对天**衡做出假设性解释。

  3、在操作、想象的过程中,发展重量观念,认识天*的*衡原理,获得相关的活动经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会比较物体重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渗透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准备】

  课本、天*、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出示两人玩跷跷板的生活图片。

  讨论:在跷跷板上你是什么感受?

  2、引出问题。

  讨论:(1)怎样通过跷跷板看出小动物们谁轻谁重?

  什么叫最轻?什么叫最重?

  怎么推理比较出最轻和最重?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任务一:掂一掂,比轻重

  1、播放视频:小朋友用掂一掂的方法比较轻重。

  2、学生实践:用手掂一掂比较身边物体的轻重,说一说谁轻、谁重。

  任务二:称一称,比轻重

  1、出示图片:淘气掂不出苹果和梨的重量。

  思考:用掂一掂的方法无法比较重量时应该怎么做?

  2、介绍天*:介绍天*的名称和使用方法。

  学生根据天*的图片用语言表达出比较重量的结果。

  3、出示图片:小铁球和大皮球比大小和轻重。

  学生讨论:皮球比较大,铁球比较重。

  小结:比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三、练*应用,巩固提升。

  1、看图比轻重。

  (1)一根香蕉和一个橙子称重比较。

  (2)一个苹果和两个橘子称重,比较一个苹果和一个橘子的重量。

  2、根据两幅图片推理比较三种蔬菜中最重和最轻的。

  方法1:南瓜比萝卜重,萝卜比茄子重,南瓜最重,茄子最轻。

  方法2:茄子比萝卜轻,萝卜比南瓜轻,茄子最轻,南瓜最重。

  推理比较不同数量的.鸭妈妈和小鸭的重量。

  图1,鸭妈妈与3只小鸭一样重。

  图2,右边盘子去掉一只小鸭,鸭妈妈比2只小鸭重。

  图3,鸭妈妈相当于3只小鸭,左盘4只小鸭比3只小鸭重,所以4只小鸭比鸭妈妈重。

  (1)1只螃蟹和2条鱼一样重,1只螃蟹和4只虾一样重。所以2条鱼相当于4只虾。1条鱼就相当于2只虾。螃蟹最重,虾最轻。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师生小结:这节课学*了用掂一掂、称一称的方法比轻重。同学们可以用学到的知识比一比生活中的其他物品的轻重。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6

  活动目标:

  1、能按照序观察图片,学*描述小动物的表情。

  2、懂得小伙伴要友好相处。

  3、引导幼儿细致观察画面,积发幼儿的想象力。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让幼儿自由交际玩跷跷板的感受,学念儿歌《跷跷板》。

  2、材料配套:挂图、幼儿活动操作材料《语言·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以"跷跷板"的儿歌引出活动的内容。

  引导语:小朋友们都喜欢玩跷跷板,玩跷跷板真快乐。我们一起朗读一遍儿歌《跷跷板》:"跷跷板,真好玩,你上天来我入地。上去好像坐飞机,下来好像坐飞船,一上一下真快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图片上小动物玩跷跷板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一次性出示四幅挂图,引导幼儿自由观察和交流。

  启发幼儿交流:小兔子在做什么?小熊来了以后怎么做?结果怎么样?

  三、引导幼儿观察图片,逐幅启发提问,帮助幼儿理解和讲述图片内容。

  1、图①:公园里,小白兔和小灰兔在玩什么?它们玩得怎么样?(丰富词汇:开心)

  2、图②③:这时来了一只小熊,它做了哪些不对的事?它是怎样对待小灰兔和小白兔的?小白兔和小灰兔的表情怎么样?(丰富词汇:害怕)

  3、图④小熊还说了什么?小白兔和小灰兔怎么样了?

  四、引导幼儿相互讲述图片的内容。

  五、要求个别幼儿利用挂图或操作材料中的`《跷跷板》,在集体面前完整讲述图片的内容。

  六、讨论交流,给图片取名。

  议一仪:小熊做了哪些不对的事情?它应该怎么做才对?小伙伴要怎样玩跷跷板才会玩得高兴又快乐?我们可以给图片取个什么名字?

  教学反思: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7

  活动目标

  1、了解三个物体之间轻重关系,具有初步的轻重守恒能力。

  2、有一定推理、比较的能力。

  3、能用完整的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感受过物体的轻重。

  物质准备:

  教具:实物鹌鹑蛋、鸽子蛋、鸡蛋各一个,天秤一架。

  学具:《幼儿用书》(P32页),幼儿人手一支笔。

  活动过程

  1、可爱的蛋宝宝。

  教师:爸爸带宝宝出去玩,他们在小河边发现了一些可爱的蛋宝宝。你认它们吗?

  教师分别出示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请幼儿辨认。

  2、谁轻谁重。

  教师:宝宝想知道它们哪个轻哪个重,你知道吗?

  请幼儿猜测、比较蛋的轻重,并讲述理由。

  教师分别引导幼儿比较鹌鹑蛋和鸽子蛋、鸽子蛋和鸡蛋的轻重,请幼儿将蛋放在天*上称一称,了解它们谁轻谁重。

  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鸽子蛋比鹌鹑蛋重,鸡蛋又比鸽子蛋重,那么鹌鹑和鸡蛋谁轻谁重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启发幼儿从鹌鹑蛋、鸽子蛋和鸡蛋三者的轻重关系上进行推理。

  3、幼儿操作活动。

  给重的'打勾。观察画面上小动物坐跷跷板的情景,感知动物的轻重,认读字:轻、重。目测下面的三个动物,请你给最重的动物打勾。

  观察数字天枰,感知两边的数量,并填写二、<、>符号。

  观察天*称上的水果,感知水果的轻重。目测旁边三个水果的重量,请何最重的水果打√。

  4、活动评价。

  请幼儿介绍自己的操作,大家检查,并引导幼儿讲述理由,进一步巩固推算轻的能力。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8

  活动目标:

  1、大胆探索翘翘板的多种玩法,发展*衡能力,提高动作灵活性、协调性。

  2、培养幼儿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重点:通过玩跷跷板发展幼儿的*衡能力

  难点:能通过不同摆放的跷跷板路

  活动准备:

  跷跷板每人一个,小木桩4个

  活动过程:

  一、热身运动(5分钟)

  1、每人拿一个跷跷板四散站立,跟随教师在音乐的伴奏下做准备操

  2、跟随教师一起冲浪(站在跷跷板上左右摇晃,前后摇晃)

  二、自由探索跷跷板的玩法(5分钟)

  1、刚刚潘老师带大家一起在跷跷板上玩冲浪,那么现在请我们小朋友想想,我们和跷跷板还有其他玩的方法吗?

  2、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方法如:站在跷跷板上摇晃、跪在跷跷板上摇晃、盘腿坐在跷跷板上摇晃、俯卧在跷跷板上摇晃、仰卧在跷跷板上摇晃、将跷跷板竖放跳跃、将跷跷板倒放站在上面等等。

  3、集合,请不同玩法的幼儿示范,其他幼儿学做。

  三、自由探索多人合作的玩法(5分钟)

  1、小朋友的本领真大,想出来了那么多好玩的方法,那我可要增加难度了,现在我要求你们2个或者3个小朋友一起来玩,看看哪一组想的.方法最多?

  2、幼儿分散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方法如:两人面对面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两人同向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两人背对背站在跷跷板上手拉手一起摇晃、多人将跷跷板排成各种不同的类型从上面走过等等(跷跷板可排列成横向、纵向、间隔等类型)。

  3、在探索的同时,教师选出1-2个特别的玩法请幼儿一起来尝试。

  四、游戏:勇敢者之路(10分钟)

  1、按照幼儿能力的强弱分成四组

  游戏方法:

  1)、保持身体*衡,走过勇敢者之路,一次也没有从翘翘板上摔下来的孩子,可以到前方裁判老师那里敲一个章。

  2)难度由易到难分成4条小路,要求幼儿每一条都要去尝试一下。

  2、一个跟着一个走跷跷板,教师在游戏过程中不断改变跷跷板的摆放,来增加难度。

  3、最终数一数谁的图章最多,谁就是今天的勇气之星。

  五、放松

  1、拍拍手拍怕脚,深呼吸。

  2、游戏结束,幼儿自行归还跷跷板。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9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感受朗诵儿歌的乐趣。

  2、初步感知高和低。

  活动准备

  挂图若干个跷跷板模型,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

  师: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你们觉得好玩吗?

  二、教师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

  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跷跷板是怎么玩的?

  三、教师出示自制跷跷板,边摆弄跷跷板边示范念儿歌。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小的跷跷板,我们一看,这个跷跷板长得和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吗?今天跷跷板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听,跷跷板里的儿歌都说了些什么:“跷跷板,两边翘,翘一翘,翘一翘,高高低低真奇妙。”这首儿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跷跷板》,小朋友在玩跷跷板的时候是怎样子的?(一边高一边低)

  四、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后提问:

  师:儿歌叫什么名字?

  2、教师边摆弄跷跷板边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这首跷跷板的儿歌吧!念儿歌的`时候,老师大声念,请小朋友小声的跟着老师念,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3、教师边用手演示边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师:老师不仅带来了模型跷跷板,看,老师的手也能变成跷跷板哦,看看老师变成的跷跷板会不会念儿歌呢?我们一起它好吗?

  4、幼儿边模仿老师的动作边大声念儿歌。

  师:现在也请你们把自己的小手伸直,变成跷跷板,用好听的声音一起念儿歌吧。

  五、一边念儿歌,一边做《跷跷板》游戏。

  1、先请两名幼儿上来做示范。

  师:请大家想想:还可以怎么变跷跷板呢?(先请幼儿思考后教师再请一名幼儿上来做示范,边做边念儿歌)

  2、请幼儿自发找朋友,两个为一组,集体一起边做游戏边念儿歌。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两个一起上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吧,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做一边念儿歌。

  六、发给幼儿跷跷板模型,边玩边念儿歌。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很多跷跷板的模型,它们也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模型,一边玩一边和老师念儿歌吧。

  活动延伸

  刚才老师教给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出去外面玩跷跷板的游戏吧。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 10

  设计意图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跷跷板:最*,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跷跷板两边*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

  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两边一样*。

  C.当天*跷跷板*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办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O”,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①。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衡的游戏呢?

  2.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衡。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跷跷板保持*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了。

  5.幼儿再次用天*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扩展阅读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扩展1)

——跷跷板教案(精选10篇)

  跷跷板教案 1

  教学意图:

  跷跷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公园里,幼儿园里,游乐园内都有,也很受幼儿喜爱。何不利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初步理解跷跷板的制作原理——杠杆原理。许多和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都蕴含着这个科学原理。而利用制作跷跷板这个有趣的实验就像搭建起一座学*的桥,让小朋友可以很容易理解杠杆原理的最基本内容。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养成主动学*和探索科学的*惯。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初步了解*衡原理。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长蜡烛、针、盘子两个、杯子两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引导幼儿说出跷跷板。

  教师:谜语是“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马儿虽然不走路,两人骑得笑嘻嘻。”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幼儿:跷跷板。

  教师:对,谜底是跷跷板,跷跷板有两头,一人做一头,一边上来一边下去。

  2、出示实验要用的材料,制作蜡烛跷跷板。

  教师:今天我要做一个特殊的玩具,首先请小朋友边看边说制作玩具的材料,有一长根蜡烛、一根针、两个杯子和两个盘子(幼儿一起说)。

  教师:现在要开始制作这个跷跷板,首先把蜡烛的尾部削掉一点,拉出灯芯,接着在蜡烛的中央插一根针,并把它横放在两个杯子的中间,然后将两个盘子放在蜡烛两端的下面。这个时候蜡烛是*衡的。

  3、请幼儿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一说原理。

  教师:我将蜡烛的两头点上火,看看出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蜡烛的两端上下压动,像跷跷板。

  教师:恩,这个玩具就是蜡烛跷跷板,为什么将蜡烛的两头点着之后会出现上下压动这种现象呢?(请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大家说出了许多答案来解释这种现象,蜡烛两边的重量是一样的,用来支撑的针是在蜡烛的中间,两边的长度就一样了。将两头点上火之后,一定会有边在下面有边在上面,但是火焰始终是向上的,所以在下面的一端火焰直接烧在蜡烛的蜡上,所以烧得快,上面的一端就烧得慢,这样下面一端就相对上面一端越来越轻,所以就跷起来了。这个时侯下面这端的火变成直接烧在蜡上,也烧得快,变轻了往上翘,就这样反反复复,像跷跷板一样。

  4、幼儿动手制作*衡玩具,体验玩的乐趣。

  给每个小朋友人手一份积木制作*衡的玩具,为幼儿的探究指明方向。

  跷跷板教案 2

  设计意图

  综述这首歌曲表现了玩跷跷板的情景,幼儿在学唱中体验着玩跷跷板的快乐,加上幼儿对玩跷跷板的情景很熟悉,因此创编动作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的感觉,并创编表演动作。

  教具准备大鼓,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跷起来并欣赏音乐。

  1、请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坐跷跷板。(两个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起。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师可以在强拍时击鼓。

  二、学*歌曲《跷跷板》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回忆歌曲的内容。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念歌词,并在重拍处拍手或跺脚。教师在重拍处敲鼓配合。

  3、听歌曲摇动身体,每三拍摇动一次,幼儿也可以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手臂摆动、双脚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变化。

  4、轻声跟唱歌曲几遍。边唱边摇动身体。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动作。说说怎样才能玩得更和谐?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4、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

  跷跷板教案 3

  教师播放教学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视频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跷跷板*衡的秘密。(板书)生:体重重的把轻的压起来了。

  生:只要使大一点的力气就能把对方压起来。

  生: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衡呢?

  为什么儿子把爸爸压起来了?利用对媒体课件的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一个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前奏是深入展开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所在。

  猜想假设:

  师:你们都玩过跷跷板吧!想想怎么才能使跷跷板*衡呢?

  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只是我们大家的猜测有可能对也有可能不对,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证明我们的猜想对不对,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证明吗?

  制定方案:

  师:怎样做实验呢?

  师:这样吧,你们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你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给大家准备的材料,来讨论制定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

  师:谁先来说一说?

  师:你说的这个小跷跷板实际应该叫杠杆尺。

  师:除了这些你们认为还应该注意什么?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记录好呢?

  (学生整理设计、讨论记录方案)

  实施探究:

  师:大家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了,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通过刚才的实验,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从两边挂的钩码数量和距离说一说。

  师:组内交流一下吧!

  师:找一名同学上前来边说边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师:你上前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不是还有一些*衡的规律我们没有找到呢?

  展示交流:

  师小结:除了我们找到的规律还是有别的*衡规律的,比如离支点远挂的数量就少,离支点*挂的数量就多也可以*衡。

  师:现在你们找到了刚上课时提出问题的答案了吗?

  师:谁能来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视频资料。【走钢丝】

  师生交流: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吗?

  (教师出示天*,介绍天*,学生亲自操作天*的使用。

  生:两边一样重能*衡。

  生:两边位置一样*衡。

  生:做实验。(齐)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

  生:制作小跷跷板来做实验。

  生:用杠杆尺和钩码、尺子来完成实验。

  生:安全。

  生:做好记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汇报交流)

  生: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衡。

  生:我发现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衡。

  (学生演示)

  生:找到了。

  生:1.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衡。

  2.我发现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衡

  跷跷板教案 4

  设计意图: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衡”。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衡的规律。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和杠杆保持*衡;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衡规律。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衡的条件,了解天*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衡现象。

  教学准备: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 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 。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杆尺*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衡?二是*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4、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复杂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衡的?”)

  5、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幅*衡图,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衡很相像?(学生汇报)

  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衡。

  6、师:如果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讨论分析第二类为什么能*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衡现象发明了秤、天*、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衡等。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天表现怎样?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师:(出示关于*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系列资料

  第3课《跷跷板》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需要课件或图片“玩跷跷板”

  (二)制定方案 实验探究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保持*衡?”

  2、学生预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进行探究实验。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4、总结杠杆尺*衡的规律。 出示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交流生活中的*衡现象。

  有关天*的资料和生活中*衡的图片,如走钢丝。

  (一) 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出示 “蜡烛跷跷板”。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 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跷跷板教案 5

  设计意图: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衡”。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衡的规律。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和杠杆保持*衡;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衡规律。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衡的条件,了解天*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衡现象。

  教学准备: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 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 。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杆尺*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衡?二是*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4、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复杂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衡的?”)

  5、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幅*衡图,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衡很相像?(学生汇报)

  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衡。

  6、师:如果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讨论分析第二类为什么能*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衡现象发明了秤、天*、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衡等。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天表现怎样?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师:(出示关于*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系列资料

  第3课《跷跷板》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需要课件或图片“玩跷跷板”

  (二)制定方案 实验探究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保持*衡?”

  2、学生预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进行探究实验。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4、总结杠杆尺*衡的规律。 出示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交流生活中的*衡现象。

  有关天*的资料和生活中*衡的图片,如走钢丝。

  (一) 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出示 “蜡烛跷跷板”。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 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跷跷板教案 6

  教学内容:跷跷板(比轻重),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说一说”、“掂一掂”、“称一称”等活动,逐步加深对轻重的体验与理解

  2、能力目标:初步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合作学*的意识,使学生在与他人的合作中体验学*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会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学难点:轻重的含义以及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小实验,感受重量

  1、引入:今天我们一起做个小实验,有兴趣吗?

  将一名同学叫到讲台上,两臂侧*举。将不同重量的两个书包同时放到手臂上。

  2、提问:大家观察这位同学,你发现了什么?

  3、提问2:问做实验的同学,你有什么感受?

  4、引出“轻重”: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关于“轻重”的知识(板书课题:跷跷板)

  二、互动探究

  1.说一说:看图说一说谁轻谁重?

  ①你是怎么看出来的?引导学生说出:往下沉得说明比较重,往上翘的说明比较轻。

  ②看第二图:这次小老虎又跟其它的小朋友玩了,这次谁重?

  提问:根据这副图,你能用“谁比谁轻”或“谁比谁重”说一句话吗?

  提问:你能说一说,在他们三个当中,谁最重,谁最轻?,

  请一名同学到台上感受感受两个书包的轻重,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哪个轻、哪个重。

  生:狮子比老虎重

  生:跷跷板重的一端会下降

  生:老虎比豹子重,狮子比老虎重,

  教师指导与教学过程,学生学*活动过程,设计意图和修改

  2.掂一掂、比一比

  ①操作1:把你的数学书拿到一只手上,练*本拿到另一只手上,两手同时掂一掂,比一比,练*本和数学书谁比谁重,谁比谁轻?

  ②操作2:再拿出铅笔盒和语文书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谁轻、谁重?

  3.猜一猜、称一称

  出示:大小差不多的梨和苹果各一个

  提问: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判断出究竟谁轻谁重?(出示天枰来称一称)

  三、巩固练*完成课本23页“练一练”1---4题

  四、小结:同学们,本节课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跷跷板(比轻重)

  狮子比老虎重老虎比豹子重

  老虎比狮子轻豹子比老虎轻

  教学反思:

  跷跷板教案 7

  活动目标:

  1、学唱歌曲《跷跷板》,感受音乐的高和低以及音阶的旋律。

  2、能设计相应的动作,能跟随音乐做相应的游戏,喜欢与同伴互动,喜欢参加音乐活动。

  3、初步掌握学唱儿歌的技巧,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游戏快乐。

  4、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能听着音乐游戏。

  5、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活动准备:

  音乐及伴奏、图谱、娃娃、玩游戏用的道具。

  活动过程:

  一、游戏律动:高人矮人

  1、带领幼儿听音乐玩“高人矮人”游戏进场。

  2、幼儿跟随老师在教室以圆圈队形转圈,随音乐变换动作,高低起伏,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二、发声练*

  玩吹气球游戏,练*用“呜”发长短音、高低音。

  教师示范:双手空中比划气球,一边发音,一边变化气球大小,运用音阶,“123”,“12345”,“1234567”逐步由低到高音,气球变大,由高到低音,气球变小。幼儿学*模仿,达到初步练声效果。

  三、以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认识了解跷跷板。

  1、谈话引出游戏内容。

  指导语:小朋友玩过跷跷板吗?跷跷板是怎样玩的?

  教师用动作讲解跷跷板的外形和玩法,用身体动作表现跷跷板。引导幼儿用动作表现跷跷板,体现出跷跷板高低不同的变化。

  2、两个小朋友一起合作表演玩跷跷板的游戏。

  引导幼儿学会两人合作找朋友,共同表现跷跷板的样子,在游戏过程中,初步导入儿歌内容。

  四、幼儿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说说听到歌里唱了什么?

  跷跷板,真有趣,一会高,一会低,1234567i天上摘星星。

  跷跷板,真有趣,一会高,一会低,i7654321一下碰到地。

  教师先示范演唱一遍,让幼儿感受歌曲旋律,了解歌词内容,对儿歌有初步的认识。

  2、教师示范演唱第二遍,出示图谱熟悉歌词。

  教师对照图谱讲解歌曲内容,让幼儿在认识图谱的过程中熟悉歌词,并激发幼儿对图谱的记忆。

  3、帮小娃娃唱出音乐台阶。

  指导语:小娃娃上的这个台阶叫做音乐台阶,每一步台阶都有不同的发音,请小朋友跟随小娃娃边上音乐台阶边唱出来。引导幼儿学唱并认识音阶的从低到高,及从高到低。

  4、完整的学*演唱歌曲。

  教师一边唱一边教,引导幼儿带上肢体语言来表达歌曲的情感。

  五、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歌表演。

  幼儿在初步熟悉歌曲的前提下,加上跷跷板的动作,进行歌曲演唱。

  六、两个小朋友合作,加上跷跷板的游戏进行歌表演。

  游戏:跷跷板。玩跷跷板的游戏结束活动。

  跷跷板教案 8

  设计意图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跷跷板:最*,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跷跷板两边*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两边一样*。C.当天*跷跷板*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办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O”,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①。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衡的游戏呢?

  2.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衡。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跷跷板保持*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了。

  5.幼儿再次用天*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衡的游戏,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附:教师示范用记录表

  比一比谁轻谁重

  动物名称

  硬币个数

  跷跷板教案 9

  活动目标:

  1、用等量代替法理解物体重量间的关系。

  2、用判断推理法灵活解决活动中的问题。

  活动准备:

  教具:天*一个、塑料水果、实物图片

  学具:人手一份操作卡。

  活动过程:

  一、出示天*介绍原理

  1、天*干什么用的?

  2、介绍原理:指针在中心时,左右两个托盘*衡时说明什么?

  左边高右边低说明什么呢?

  右边高左边低又说明什么呢?

  3、示范用天*称塑料水果

  称一个苹果和一个草莓,苹果那边的托盘低,草莓那边的托盘高,说明谁重谁轻呢?

  称一个苹果和两个草莓,两边的托盘*衡,又说明什么呢?

  小结: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草莓的重量。

  二、出示实物图片了解重量关系

  一个西瓜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

  一个菠萝等于三个苹果的重量

  一个西瓜是几个苹果的重量呢?

  幼儿先索,教师介绍用等量代替法换算。(用图片演示)

  (即把西瓜和菠萝全换成苹果的数量)

  三、出示跷跷板图片进一步换算

  图片:一个长方体积木等于两个正方体积木等于三个圆柱体积木的重量。

  1、跷跷板左边放两个长方体积木右边可放几个什么积木,让跷跷板*衡呢?

  2、跷跷板右边放四个正方体积木左边可放几个什么积木,让跷跷板*衡呢?

  幼儿讨论,教师小结可有多种方法,让跷跷板*衡。

  四、操作游戏“我是小小天*”

  老师出示图片:一棵白菜等于两个萝卜等于三只茄子的重量

  要求:幼儿的身体做支点,左右手做托盘,到操作蓝里找两种蔬菜,要使左右手托盘中的蔬菜种类相等。

  跷跷板教案 10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的主要构造;知道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杠杆尺的*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衡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衡原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天*的主要构造;知道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衡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阅资料法、交流法、观察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游戏?(秋千、滑梯、跷跷板)

  2、在跷跷板游戏中,为什么跷跷板一会儿跷上去,一会儿又落下来呢?(生自由说)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跷跷板”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热情。

  二、新授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衡,提出问题。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很熟悉,都很喜欢玩跷跷板。老师这儿有玩跷跷板的资料,你们想欣赏吗?(想)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谈话:同学们都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衡的奥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衡?”当然,对“*衡”这个词语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提不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衡?”这一问题,但只要学生能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两端一般高?”等问题就可以。

  4、谈活: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 想知道跷跷板保持*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来说一说,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资料来说。

  5、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玩跷跷板的经验回答。(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谈话: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听了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种可能,老师很高兴。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针对性的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比较分散,说出来的办法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善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惯。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衡的办法

  1、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学生汇报交流。

  2、认识杠杆尺。

  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励。

  师:同学们使杠杆尺*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作员讲一讲为什么能*衡?二是*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

  3、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小组同学使用“学乐师生”拍照,收集各组探究过程中的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4、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贴学生记录的图,师引导学生把图分成两类:(一类:两边格数是相同的,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另一类:左右挂的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长。)

  总结:杠杆尺*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便于相互取长补短,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使学生能通过交流,自已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衡现象

  1、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2、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学生自由交流:人们利用*衡现象发明了秤、天*、体重计等。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而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的灵活性。

  三、练*

  1、天*是根据 *衡原理制成的。

  2、距杠杆尺中心一样长,两边的钩码挂得 时*衡;杠杆尺左右钩码挂得一样多,距离 时*衡。

  3、一般来说,一个小孩与一个大人玩跷跷板时,如保持*衡大人坐的位置要比小孩坐的位置距离中心

  四、总结

  总结: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天*是根据杠杆*衡原理制成的。杠杆尺*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五、作业

  仔细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衡的现象。也可以利用杠杆*衡的原理做一件玩具。

  六、板书

  跷跷板

  杠杆尺 天* *衡原理 物重 左右一样

  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

  距离

  注意:左物右码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扩展2)

——大班跷跷板教案通用五篇

  大班跷跷板教案 1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观察图片,较完整的讲述图中小动物玩跷跷板的经过。

  2、学*词语:高高兴兴;丰富词汇:抛。

  3、懂得同伴之间要互相分享的道理。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教育挂图4张,小图书每人1本

  2、知识经验准备:幼儿有玩跷跷板的经验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幼儿兴趣

  师:小朋友玩过跷跷板吗?玩得开心吗?

  过度:今天,我们要看一个故事,一个关于跷跷板的故事。

  二、引导幼儿观察、理解,讲述图片内容

  1、出示图四,直接引入

  提问:图上有谁?他们的心情怎么样?小白兔为什么哭?

  2、出示图一,学*词语:高高兴兴

  (1)提问①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做什么?(学*词语“高高兴兴”)

  ②小熊看见了,他会想什么?怎么做?

  (2)个别幼儿讲述图一。

  3、出示图二、三

  (1)提问①小熊是怎么做的?(丰富词汇“抛”)

  ②为什么小兔会被抛到半空中?

  (2)幼儿集体讲述图二、三。

  4、揭示小兔哭的原因

  提问:结果怎么样?

  三、幼儿自由讲述,师提讲述要求

  1、运用所学词汇,按顺序完整讲述图片。

  2、与同伴轻声分享讲述故事。

  四、个别幼儿讲述,师幼评价、补充。

  重点引导幼儿按顺序完整讲述图片,并为故事命名。

  五、讨论:在哪几幅图中小熊做得不对?如果你是小熊,想要加入同伴的游戏,你会怎么说、怎么做?

  大班跷跷板教案 2

  教学意图:

  跷跷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公园里,幼儿园里,游乐园内都有,也很受幼儿喜爱。何不利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初步理解跷跷板的制作原理——杠杆原理。许多和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都蕴含着这个科学原理。而利用制作跷跷板这个有趣的实验就像搭建起一座学*的桥,让小朋友可以很容易理解杠杆原理的最基本内容。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养成主动学*和探索科学的*惯。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初步了解*衡原理。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长蜡烛、针、盘子两个、杯子两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引导幼儿说出跷跷板。

  教师:谜语是“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马儿虽然不走路,两人骑得笑嘻嘻。”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幼儿:跷跷板。

  教师:对,谜底是跷跷板,跷跷板有两头,一人做一头,一边上来一边下去。

  2、出示实验要用的材料,制作蜡烛跷跷板。

  教师:今天我要做一个特殊的玩具,首先请小朋友边看边说制作玩具的材料,有一长根蜡烛、一根针、两个杯子和两个盘子(幼儿一起说)。

  教师:现在要开始制作这个跷跷板,首先把蜡烛的尾部削掉一点,拉出灯芯,接着在蜡烛的中央插一根针,并把它横放在两个杯子的中间,然后将两个盘子放在蜡烛两端的下面。这个时候蜡烛是*衡的。

  3、请幼儿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一说原理。

  教师:我将蜡烛的两头点上火,看看出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蜡烛的两端上下压动,像跷跷板。

  教师:恩,这个玩具就是蜡烛跷跷板,为什么将蜡烛的两头点着之后会出现上下压动这种现象呢?(请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大家说出了许多答案来解释这种现象,蜡烛两边的重量是一样的,用来支撑的针是在蜡烛的中间,两边的`长度就一样了。将两头点上火之后,一定会有边在下面有边在上面,但是火焰始终是向上的,所以在下面的一端火焰直接烧在蜡烛的蜡上,所以烧得快,上面的一端就烧得慢,这样下面一端就相对上面一端越来越轻,所以就跷起来了。这个时侯下面这端的火变成直接烧在蜡上,也烧得快,变轻了往上翘,就这样反反复复,像跷跷板一样。

  4、幼儿动手制作*衡玩具,体验玩的乐趣。

  给每个小朋友人手一份积木制作*衡的玩具,为幼儿的探究指明方向。

  大班跷跷板教案 3

  活动目标:

  练*一个跟着一个走,培养幼儿排队走步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个幼儿一条布条。

  游戏前在场地上画两条相距10——15米的*行线为河岸。

  导入活动:

  一、教师:“老师跟小朋友们玩一个游戏,好不好?”

  “好!”老师扮演老鼠妈妈,小朋友们扮演小老鼠,现在我们先把这条布条塞到裤腰来,做老鼠的尾巴。

  二、 把幼儿分**数相等的'四组,各组成一列纵列站在河岸(*行线)一边。

  三、 说明游戏规则:教师扮演老鼠妈妈,小朋友扮演小老鼠,我们一起过小河,除了第一只小老鼠外,其余小老鼠都要抓住前面小老鼠的尾巴。由第一只小老鼠带领走到对岸。到了对岸也要排队站好,小老鼠过河之前还有两个要求:

  ⑴听到妈妈说:小老鼠一起过河吧!小老鼠才能过河。

  ⑵过河时,小老鼠一定要拉着前面小老鼠的尾巴,一个跟着一个走。

  四、 排队往回走。(同样的规则和要求)

  五、 结束活动。

  大班跷跷板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天*的主要构造;知道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知道杠杆尺的*衡条件;了解生活中的*衡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经验对杠杆尺*衡做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的*衡原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善于在游戏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衡的技术成果;愿意与人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

  了解天*的主要构造;知道天*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学生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衡的规律。

  教学方法

  本课主要采用阅资料法、交流法、观察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

  1、课前让学生玩一玩跷跷板

  2、支架、杠杆尺、直尺、钩码、记录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哪些游戏?(秋千、滑梯、跷跷板)

  2、在跷跷板游戏中,为什么跷跷板一会儿跷上去,一会儿又落下来呢?(生自由说)

  3、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去探究吧?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生活中的知识与经验,为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感觉,引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再次体验“跷跷板”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热情。

  二、新授

  活动一:感知跷跷板的*衡,提出问题。

  1、谈话:看来,同学们对跷跷板都很熟悉,都很喜欢玩跷跷板。老师这儿有玩跷跷板的资料,你们想欣赏吗?(想)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3、谈话:同学们都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也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问题,总之大家都想知道跷跷板保持*衡的奥妙。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引导学生自己提出要研究的问题“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衡?”当然,对“*衡”这个词语学生可能不太熟悉,提不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衡?”这一问题,但只要学生能提出“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两端一般高?”等问题就可以。

  4、谈活:同学们提的'问题真好! 想知道跷跷板保持*衡的秘密,我们猜一猜,到底是怎么回事?谁能来说一说,结合我们刚才看到的资料来说。

  5、学生自由发言,结合自己的玩跷跷板的经验回答。(给予学生各抒己见的机会。) 谈话: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听了同学们说出这么多种可能,老师很高兴。

  刚才,大家的讨论很积极,猜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怎样才能证明这些猜测对不对?(做实验)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针对性的对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思维比较分散,说出来的办法会很多,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培养学生积极讨论、交流、善于发表自己见解的好*惯。

  活动二:探究使跷跷板*衡的办法

  1、制定方案,实施探究 学生汇报交流。

  2、认识杠杆尺。

  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知道杠杆尺左右两边的距离相等,有等量的刻度等。

  教师演示:在杠杆尺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左边沉下去了),问:怎样使杠杆尺*衡?根据学生回答操作。并把杠杆尺图画到黑板上。

  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予以鼓励。

  师:同学们使杠杆尺*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桌上的杠杆尺*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作员讲一讲为什么能*衡?二是*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

  3、进行探究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记录。小组同学使用“学乐师生”拍照,收集各组探究过程中的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4、交流实验情况即发现

  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贴学生记录的图,师引导学生把图分成两类:(一类:两边格数是相同的,两边挂的钩码一样多;另一类:左右挂的不一样多,距离不一样长。)

  总结:杠杆尺*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设计意图:小组交流,便于相互取长补短,给每个学生提供发言的机会,使学生能通过交流,自已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体现学生是科学学*的主体,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发现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活动三:找生活中的*衡现象

  1、在生活中有许多地方都用到了*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资料(杂技演员走钢丝等)。

  2、师生交流:你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 学生自由交流:人们利用*衡现象发明了秤、天*、体重计等。

  设计意图: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体现教师的教学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而随时调整教学思路的灵活性。

  三、练*

  1、天*是根据 *衡原理制成的。

  2、距杠杆尺中心一样长,两边的钩码挂得 时*衡;杠杆尺左右钩码挂得一样多,距离 时*衡。

  3、一般来说,一个小孩与一个大人玩跷跷板时,如保持*衡大人坐的位置要比小孩坐的位置距离中心

  四、总结

  总结:通过探究,我们知道了天*是根据杠杆*衡原理制成的。杠杆尺*衡时,不仅与所挂钩码的数量有关,还与钩码到支点的距离有关。

  五、作业

  仔细观察,寻找生活中的杠杆*衡的现象。也可以利用杠杆*衡的原理做一件玩具。

  六、板书

  跷跷板

  杠杆尺 天* *衡原理 物重 左右一样

  结构:指针、游码、镊子、托盘、底座、砝码

  距离

  注意:左物右码

  大班跷跷板教案 5

  设计意图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跷跷板:最*,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跷跷板两边*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两边一样*。C.当天*跷跷板*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办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O”,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①。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衡的游戏呢?

  2.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衡。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跷跷板保持*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了。

  5.幼儿再次用天*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衡的游戏,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附:教师示范用记录表

  比一比谁轻谁重

  动物名称

  硬币个数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扩展3)

——小班教案《跷跷板》实用5篇

  小班教案《跷跷板》 1

  活动目标

  1、学说儿歌,感受朗诵儿歌的乐趣。

  2、初步感知高和低。

  活动准备

  挂图若干个跷跷板模型,活动前组织幼儿玩跷跷板。

  活动过程

  一、以谈话的形式进行导入。

  师:刚才我们去哪里玩了?玩了什么?你们觉得好玩吗?

  二、教师出示大图,引导幼儿观察后提问:

  图上有谁?他们在玩什么?跷跷板是怎么玩的?

  三、教师出示自制跷跷板,边摆弄跷跷板边示范念儿歌。

  师:今天老师也带来一个小的跷跷板,我们一看,这个跷跷板长得和我们玩的跷跷板一样吗?今天跷跷板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小朋友听听,跷跷板里的儿歌都说了些什么:“跷跷板,两边翘,翘一翘,翘一翘,高高低低真奇妙。”这首儿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跷跷板》,小朋友在玩跷跷板的时候是怎样子的?(一边高一边低)

  四、学念儿歌。

  1、教师示范朗诵后提问:

  师:儿歌叫什么名字?

  2、教师边摆弄跷跷板边和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师: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来念这首跷跷板的儿歌吧!念儿歌的时候,老师大声念,请小朋友小声的跟着老师念,听听谁的声音最好听。

  3、教师边用手演示边与幼儿一起朗诵儿歌。

  师:老师不仅带来了模型跷跷板,看,老师的手也能变成跷跷板哦,看看老师变成的跷跷板会不会念儿歌呢?我们一起它好吗?

  4、幼儿边模仿老师的动作边大声念儿歌。

  师:现在也请你们把自己的小手伸直,变成跷跷板,用好听的声音一起念儿歌吧。

  五、一边念儿歌,一边做《跷跷板》游戏。

  1、先请两名幼儿上来做示范。

  师:请大家想想:还可以怎么变跷跷板呢?(先请幼儿思考后教师再请一名幼儿上来做示范,边做边念儿歌)

  2、请幼儿自发找朋友,两个为一组,集体一起边做游戏边念儿歌。

  师:请小朋友们找一个好朋友,两个两个一起上来做跷跷板的游戏吧,做游戏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做一边念儿歌。

  六、发给幼儿跷跷板模型,边玩边念儿歌。

  师:老师今天也带来了很多跷跷板的模型,它们也想和你们一起做游戏,请小朋友每人拿一个模型,一边玩一边和老师念儿歌吧。

  活动延伸

  刚才老师教给小朋友玩跷跷板的游戏,现在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出去外面玩跷跷板的游戏吧。

  小班教案《跷跷板》 2

  设计意图

  在进行“动物王国”主题活动中,我们发现幼儿由于前期经验的缺失。常常会错误地认为“大的物体重,小的物体轻”。为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经验,我以跷跷板为切入点。设计了集体教学活动,并与区域活动有机融合,引导幼儿通过操作记录来分析比较、推理判断物体问的轻重关系。尝试在游戏情境中,引领幼儿积极地探索,快乐地学*。自主地成长。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尝试操作并用计数形式来比较物体的轻重。

  2.运用记录表分析推理和判断物体间的轻重关系。

  3.培养合作意识、分析观察能力,体验参与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事先玩过跷跷板游戏。

  物质材料准备:亲子制作“简易天*跷跷板”,师幼共同收集各种材质的小动物玩具和小动物玩具的图片。

  教师示范用材料:三个小动物(跳跳虎、小老虎和小狗)、示范用记录表一张(附后)、跷跷板示范图(同幼儿操作卡,附后)、简易天*一架、展示板。

  幼儿操作用材料:每3人一组,每组一架亲子制作的简易天*和一张记录表,每组一个篓子(里面有三个动物玩具,每组都不一样),自选跷跷板操作卡人手一张(图片可插入相应地方,方便幼儿改错),幼儿绘画的小动物图片若干,硬币、记号笔、篓子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引题

  1.教师出示天*跷跷板:最*,我们班的小朋友迷上了玩天*跷跷板。这么有趣的玩具,不但吸引了我们小朋友,也吸引了许多小动物。看,谁来了?(跳跳虎来了)

  2.教师引导语:跳跳虎可喜欢玩天*跷跷板了,它一下子就跳到了跷跷板的一头。咦,现在跷跷板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这样?

  二、操作探索:怎样让跷跷板两边一样*

  1.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有什么办法可以让天*跷跷板的两边一样*吗?(可以在跷跷板的另一头也放上东西)

  教师:跳跳虎找来了许多硬币,那要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多少个硬币两边才会一样*呢?

  2.教师请一幼儿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慢慢放上硬币,直到跷跷板变*衡为止。(提示:硬币要一个一个轻拿轻放)

  3.点数硬币个数。教师引导语:现在跷跷板的两头一样*了吗?刚才这位小朋友在跷跷板的另一头放了几个硬币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4.教师示范记录(小狗和小老虎后面的格子里先空着):在跳跳虎后面相应的格子里写上数字“9”。

  教师小结:原来跳跳虎和9个硬币一样重。

  三、小组合作,在操作中巩固10以内的计数

  1.分小组合作探索。①教师引导语:许多小动物都想来玩一玩让天*跷跷板两边*衡的游戏。在你面前来了哪些小动物,你认识它们吗?如果把你面前的某一个小动物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那另一头需要放进去几个硬币才能使跷跷板两边一样*呢?小朋友想不想试一试?②教师提出具体要求:

  A.三个小朋友一组,商量一下,一个做记录员,记录操作结果,另两个是操作员。

  B.一个操作员把小动物轻轻放进去,另一位操作员轻轻地一个一个增加硬币,直到天*两边一样*。

  C.当天*跷跷板*衡的时候,三位小朋友一起数一数有几个硬币,记录员把硬币的个数记录到小动物后面的格子里。

  2.幼儿分小组探索并记录,教师重点指导幼儿数清楚硬币的个数,并把数字填写到小动物后面相应的格子里。

  四、分析记录表,比较三个动物的轻重

  1.观察分析记录表。教师出示示范记录表:刚才大家在操作的时候,老师也做了一张记录表,请你们看一看老师记录的是哪三个小动物?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呢?为什么你这样认为呢?

  教师小结:原来我们只要比较记录表上硬币的个数,就可以知道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了,这个办法真好。

  2.用两种不同的标记区分最轻和最重的动物。教师引导语:请你们也仔细看一看你面前的记录表,比一比,三个小动物谁最重谁最轻,请每组的记录员在最重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画上“O”,在最轻的小动物前面的格子里打“√”。

  3.幼儿分组操作,教师指导幼儿比较记录表上数字的大小并在相应的地方做标记。

  五、运用记录表。推理判断跷跷板两头动物的轻重关系

  1.观察分析跷跷板图片。教师引导语: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好玩的跷跷板呢,如果在跷跷板的两头也坐着两个小动物,请你猜猜看,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轻,哪一头的小动物比较重?为什么?(轻的一头会翘起来,重的一头会垂下去。)

  2.推理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的位子。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单:这里的三个小动物,也想坐上这个跷跷板。仔细看一看记录表,想一想,你认为谁会坐在跷跷板的这一头,谁又会坐在跷跷板的另一头呢?还有小朋友有不同的想法吗?

  3.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在跷跷板图片的两头摆上相应的动物卡片,并适时追问:你们同意这位小朋友的想法吗?为什么?

  4.幼儿自选跷跷板操作卡独立操作。教师引导语:请仔细看看面前的记录表,然后帮记录表上的小动物在跷跷板两头找到合适的位置。(教师巡回指导,提示同一小组的小朋友可以互相检查一下同伴的操作卡。)

  5.集体交流讨论。教师引导语:你的跷跷板两头可能坐着哪两个小动物,请带上你的记录表和操作卡,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你们同意他的想法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根据这张记录表,我们就能知道可能是哪两个小动物在玩跷跷板了。

  六、拓展提升:初步感知加减法的实际运用

  1.引出问题①。教师引导语:小朋友刚才在操作的时候有没有遇到问题?遇到了什么问题?幼儿:表格上的三个小动物轻重都不一样,它们怎样玩让跷跷板*衡的游戏呢?

  2.讨论交流。教师手指示范用记录表:如果让这张记录表上的小狗和小老虎分别坐在跷跷板的两头,跷跷板会变得怎么样?为什么?

  教师:要让它们坐上去跷跷板还要保持*衡。怎么办呢?

  教师适时追问:如果我们在小老虎这一头加硬币,请你仔细看看记录表,猜猜看,你认为需要在小老虎这一头加上几个硬币跷跷板就会变*衡?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幼儿:加一个硬币就可以了,因为5减4等于1,它们俩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

  3.教师用天*跷跷板验证幼儿的想法并记录。

  教师小结:从记录表上我们发现它们只相差一个硬币的重量,所以在小老虎这边加上一个硬币两边就*衡了,真有趣。

  4.引出问题②。教师引导语:刚才我们用加硬币的方法让天*跷跷板保持*衡,如果不加硬币可以让跷跷板两边保持*衡吗?

  教师将跳跳虎放进天*跷跷板的一头:小朋友想一想,另一头如果不放硬币,怎样让跷跷板保持*衡呢?为什么呢?

  幼儿:另一头同时放上小老虎和小狗,因为5加4等于9,正好和跳跳虎一样重,天*跷跷板两边就会一样*了。

  5.幼儿再次用天*跷跷板验证猜测并记录。

  延伸活动

  教师引导语:在你的记录表里也有三个小动物,如果也让它们玩一玩让跷跷板变*衡的游戏,你会怎么做呢?我们在区角游戏的时候再来试一试好吗?

  附:教师示范用记录表

  比一比谁轻谁重

  动物名称

  硬币个数

  小班教案《跷跷板》 3

  教学意图:

  跷跷板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公园里,幼儿园里,游乐园内都有,也很受幼儿喜爱。何不利用幼儿的兴趣,让幼儿初步理解跷跷板的制作原理——杠杆原理。许多和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中都蕴含着这个科学原理。而利用制作跷跷板这个有趣的实验就像搭建起一座学*的桥,让小朋友可以很容易理解杠杆原理的最基本内容。我们力图通过这种生活中最常见的形象,培养幼儿关注生活,并在生活中养成主动学*和探索科学的*惯。

  活动目标

  1、在探索活动中,初步了解*衡原理。

  2、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兴趣。

  3、在动手操作中,体验玩的乐趣。

  活动准备

  长蜡烛、针、盘子两个、杯子两个。

  活动过程

  1、请幼儿猜谜语,引导幼儿说出跷跷板。

  教师:谜语是“一匹马儿两人骑,这边高来那边低;马儿虽然不走路,两人骑得笑嘻嘻。”知道谜底是什么吗?

  幼儿:跷跷板。

  教师:对,谜底是跷跷板,跷跷板有两头,一人做一头,一边上来一边下去。

  2、出示实验要用的材料,制作蜡烛跷跷板。

  教师:今天我要做一个特殊的玩具,首先请小朋友边看边说制作玩具的材料,有一长根蜡烛、一根针、两个杯子和两个盘子(幼儿一起说)。

  教师:现在要开始制作这个跷跷板,首先把蜡烛的尾部削掉一点,拉出灯芯,接着在蜡烛的中央插一根针,并把它横放在两个杯子的中间,然后将两个盘子放在蜡烛两端的下面。这个时候蜡烛是*衡的。

  3、请幼儿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说一说原理。

  教师:我将蜡烛的两头点上火,看看出现了什么现象?

  幼儿:蜡烛的两端上下压动,像跷跷板。

  教师:恩,这个玩具就是蜡烛跷跷板,为什么将蜡烛的两头点着之后会出现上下压动这种现象呢?(请幼儿回答)

  教师总结:大家说出了许多答案来解释这种现象,蜡烛两边的重量是一样的,用来支撑的针是在蜡烛的中间,两边的长度就一样了。将两头点上火之后,一定会有边在下面有边在上面,但是火焰始终是向上的,所以在下面的一端火焰直接烧在蜡烛的蜡上,所以烧得快,上面的一端就烧得慢,这样下面一端就相对上面一端越来越轻,所以就跷起来了。这个时侯下面这端的火变成直接烧在蜡上,也烧得快,变轻了往上翘,就这样反反复复,像跷跷板一样。

  4、幼儿动手制作*衡玩具,体验玩的乐趣。

  给每个小朋友人手一份积木制作*衡的玩具,为幼儿的探究指明方向。

  小班教案《跷跷板》 4

  设计意图:

  《跷跷板》一课是青岛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常见的力》的第三课。“游戏”是孩子们童年生活的一部分,而“跷跷板”这一活动更是孩子们乐于参与的。教材从引导学生回顾玩跷跷板时的发现入手,引领学生提出问题,进而利用杠杆尺“想办法找*衡”。使学生在动手中寻找杠杆*衡的规律。

  探究怎样才能让天*和杠杆保持*衡;

  教学目标:

  1、能用观察、体验和已有知识经验对杠杆尺*衡作出假设性解释;能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认识杠杆尺*衡规律。

  2、学会在游戏中合作交流,善于提出和发现问题;关心人们运用杠杆原理的技术成果,乐于用学到的知识改善生活。

  3、知道杠杆*衡的条件,了解天*的主要构造,了解生活中的*衡现象。

  教学准备:

  1、杠杆尺、钩码、蜡烛、火柴等。

  2、有关*衡现象的图片、制作简易天*的材料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1、观看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资料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2、学生交流汇报。

  3、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跷跷板*衡的秘密。(板书:跷跷板)

  (二)制定计划,实验探究

  1、师:请看,这是一个特殊的跷跷板,它叫杠杆尺,这是底座、竖杆、*衡尺,仔细观察杠杆尺,大家有什么发现?从中间往左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 格,从中间往右数是第1格、第2格、第3格、第4格,左边第一格和右边第一格到中间的距离是一样的,那么左边第4格和右边第4格到中间的距离也是一样 。这是钩码,它可以挂到杠杆尺上。我在左边第一格挂1个钩码,有什么现象发生?(左边沉下去了)看到这里,你有什么想法?你想怎样做?其他同学的想法和他一样吗?好,你来试一试,如果成功了,给他点掌声好不好(鼓掌),现在我把他的方法记录在杠杆尺图上,贴到黑板上。

  2、师:刚才,我们演示的只是一种玩法,要想研究*衡的秘密,仅靠一种玩法是不行的,需要大量的玩法,你们还想怎样玩,使杠杆尺*衡呢?

  学生自由发言,如实验中要做好记录,教师予以鼓励。

  3、师:同学们使杠杆尺*衡的方法可真不少!下面让我们按自己的想法使

  桌上的杠杆尺*衡,注意两点要求:一是小组要分工,要有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问题员,问题员可以随时提问题,让操做员讲一讲为什么能*衡?二是*衡了的杠杆尺可以放到一边,别乱动。开始做吧。

  (师巡回指导,督促学生做好记录,问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衡?两边比较,两边挂一样多钩码会怎样,两边不一样多时会怎样?)

  4、师:同学们找到这么多*衡的方法,真了不起,下面让我们以自己喜欢的方法交流一下,可以拿着*衡了的杠杆尺作介绍,可以展示你的杠杆尺图,谁的'玩法有趣,我们就把它贴在黑板上。

  (学生在实物投影前介绍,教师提问“你怎么想的?”“一边一个还可以怎样挂”“大家看他画得对不对,谁画这种玩法的图了?”“有没有一边挂两个的吗?” “谁能给他提问题,谁来补充一下?”等,适当进行鼓励性评价,如“你的想法真奇妙,还有别的挂法吗?”“你的挂法还挺复杂呢?有没有用很少的钩码让它*衡的?”)

  5、师:同学们,仔细观察这6幅*衡图,你们有什么发现?你们觉得哪些杠杆尺的*衡很相像?(学生汇报)

  师板书:一样多(重)一样长(格),*衡;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衡。

  6、师:如果一样多,不一样长能不能*衡?(可以演示一下)

  (师生讨论分析第二类为什么能*衡?总结出挂的多的一边离中间*,挂得少的一边离中间远;重的一边离中间*,轻的一边离中间远。)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

  师:同学们,*衡现象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你们了解多少?

  学生自由交流,如人们利用*衡现象发明了秤、天*、体重计;挑水时扁担放到肩部中间;起重机吊起重物而不倒;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做动作时要保持*衡等。

  (四)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五)总结评价,拓展活动

  1、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哪个同学表现最好?你觉得自己表现怎么样?除了你们小组之外,还有哪个小组表现最好,你们觉得老师今天表现怎样?

  2、师:这节课同学们探究了有关*衡规律方面的知识,你打算用它来干什么? (学生交流。)

  师:(出示关于*衡的小玩具)请同学们课下发挥你的聪明才智,动动脑,动动手,看谁制作的更好,更新颖。系列资料

  第3课《跷跷板》教学设计脚本样稿

  教学流程 素材说明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需要课件或图片“玩跷跷板”

  (二)制定方案 实验探究

  1、提出活动指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猜测一下,怎样才能使保持*衡?”

  2、学生预测。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制定研究方案。

  3、进行探究实验。交流实验情况及发现。

  4、总结杠杆尺*衡的规律。 出示杠杆尺、钩码、实验记录单等

  (三)联系生活,知识应用:交流生活中的*衡现象。

  有关天*的资料和生活中*衡的图片,如走钢丝。

  (一) 自由活动:玩“蜡烛跷跷板”,并说出其中的道理。 出示 “蜡烛跷跷板”。

  (五)总结评价 拓展活动 做个类似跷跷板的小玩具。

  小班教案《跷跷板》 5

  设计意图

  综述这首歌曲表现了玩跷跷板的情景,幼儿在学唱中体验着玩跷跷板的快乐,加上幼儿对玩跷跷板的情景很熟悉,因此创编动作有一定的经验基础。

  活动目标

  1、感受三拍子旋律的强弱变化,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

  2、在创编表演动作的过程中,体验同伴合作表演的乐趣。

  重点难点在音乐中体验玩跷跷板的感觉,并创编表演动作。

  教具准备大鼓,音乐磁带。

  活动流程:

  一、玩一上一下跷起来并欣赏音乐。

  1、请幼儿用动作来表演坐跷跷板。(两个人面对面双手拉紧,一蹲一站,一上一下翘起。

  2、放录音,幼儿边听音乐,边哼唱三拍子的旋律表演。教师可以在强拍时击鼓。

  二、学*歌曲《跷跷板》

  1、教师演唱歌曲。幼儿回忆歌曲的内容。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来念歌词,并在重拍处拍手或跺脚。教师在重拍处敲鼓配合。

  3、听歌曲摇动身体,每三拍摇动一次,幼儿也可以用身体的其他动作(手臂摆动、双脚移动等)感受三拍子的变化。

  4、轻声跟唱歌曲几遍。边唱边摇动身体。

  三、翘呀,翘呀,跷跷板。

  1、幼儿自由结伴创编表演动作。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动作。说说怎样才能玩得更和谐?

  3、引导幼儿思考:怎样才能唱出玩跷跷板一上一下的感觉?4、幼儿两两结伴边唱边做玩跷跷板的动作。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扩展4)

——幼儿园小班教案10篇

  教学目标

  让幼儿学会用手指点画葡萄。

  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引导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把自己的绘画材料分类摆放,养成良好*惯。

  活动准备

  一串紫色的葡萄、白纸、葡萄叶子。

  活动过程

  一. 观察一串葡萄,引起兴趣

  (引导幼儿说说葡萄的颜色:紫色。葡萄的形状: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

  老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了一样好东西过来,瞧!这是什么呀?(出示葡萄)

  老师:啊,原来这是一串葡萄哦,诶,你们有没有吃过葡萄啊?(幼儿回答)

  老师:那谁来说说葡萄是什么味道的?(幼儿回答)---哦,葡萄是酸酸甜甜的

  老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老师手上的这串通葡萄是什么颜色的?(幼儿回答)

  老师摘下一颗葡萄:你们看一看这颗葡萄是什么形状的?(幼儿回答)

  总结:哦,原来葡萄宝宝是紫色的,圆圆的,一颗一颗紧紧地挤在一起。

  老师:这串葡萄真漂亮,我们一起帮它拍张照片好不好?(幼儿一起做拿起相机的动作)一起来“咔嚓”.哇!照片出来了,真漂亮!

  老师:施老师照这它也画一张好不好

  二. 示范作画过程

  1老师示范手指点画:伸出拇指爸爸,亲亲颜料宝宝,点个葡萄娃娃

  2请个别幼儿尝试点画(指导幼儿:葡萄宝宝们一个挨着一个,所以我们要把它们画在一起,紧紧地靠在一起。)

  三. 交待作画要求,幼儿操作

  1一颗颗葡萄要紧紧地靠在一起

  2作画前先长袖变短袖,不要让颜料粘在自己和别人的身上。

  3注意桌面的清洁

  四. 展示幼儿作品,幼儿互相讨论

  五. 清洗葡萄,幼儿分享

  宝宝们本领真大,画的葡萄真好看,我们自己夸夸自己(我真棒!)

  你们知道葡萄还可以做成什么吗?(幼儿回答)

  老师今天带了很多用葡萄做出的好吃的食物过来,我们一会请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们一起吃好不好?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学*,幼儿了解了葡萄不仅是圆圆的,还是紫色的,一颗挨着一颗的,幼儿基本掌握了这些而且学会了自己清洗葡萄以及如何点画葡萄。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四散追跑的能力,锻炼幼儿下肢力量,

  2、提高听力和数数能力、敏捷的反应能力和动作速度。

  3、幼儿能积极地参与活动,并获得其中的快乐。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活动准备:

  老狼、小羊头饰,宽阔*坦的场地。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给幼儿讲故事:山上有一只大灰狼,上午它在家休息,到了中午十二点,他就会出来捉羊吃,所以小羊在山上玩耍时,就会经常问:老狼老狼几点了?如果老狼说:八点了。小羊就继续玩,如果老狼说:十二点了,小羊就会四散跑开,不让老狼捉到自己。你们想不想玩这个游戏呀?

  (二)教师说游戏规则,开始游戏。

  一人扮老狼,捂着眼面朝着墙,其余幼儿扮小羊站在老狼背后。游戏开始后,小羊开始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九点了或七点了。小羊继续问老狼老狼几点啦?老狼大声说十二点啦!这时候,小羊四散跑开,因为老狼一报十二点就意味着追捕开始了。如果有一只小羊被老狼抓住,被捉住的小羊再扮演老狼,游戏重新开始。

  (三)教师带领幼儿进行游戏,要注意幼儿的安全,不要让幼儿拥挤。

  教学反思:

  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民间游戏,它情节简单、有趣,游戏中角色扮演深受孩子的喜欢,其次规则简单,游戏中的问答对话,既是规则又是师幼互动的桥梁,老师在与幼儿对话的`同时,能合理、有趣地把握游戏节奏与运动频率。最后,它的运动技能以跑、急停躲避为主,是孩子们特别喜欢的一种运动方式,在奔跑中释放自由、愉快而奔放,体现了幼儿这个年龄段的运动特点,喜欢奔跑、喜欢被逗引。对性格内向不爱活动的幼儿,我要多鼓励他参与到活动当中。小班幼儿喜欢有情节、有角色扮演的民间游戏,对此我对民间游戏进行了筛选,最终选择了老狼老狼几点了。

  活动目标:

  1、知道玩具是各样的,并探索玩具的玩法,体验玩玩具的趣味。

  2、能和同伴一起玩玩具,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带自己喜欢的玩具(电动的、拖拉的、手推的、遥控的等)来园。

  2、将玩具陈列,布置成“玩具城”。

  3、日常活动中,幼儿已有一定与同伴分享玩具的经验。

  活动过程:

  1、相互介绍、欣赏玩具。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带了什么玩具,并展示玩法,幼儿相互欣赏玩具。

  2、自选玩具玩,体验玩玩具的趣味。

  (1)幼儿任选一种玩具玩一玩;试试怎么让玩具动起来。

  (2)幼儿间交换玩具,进一步体验玩具的多样性、趣味性。

  (3)谈话:除了这些玩具,小朋友还玩过什么好玩的玩具?为什么喜欢玩?

  小结:

  玩具是各种各样的,很有趣。有的要推,有的要拉,有的是电动的,有的是遥控的。玩具真好玩,小朋友都喜欢。

  3、和大家一起玩,感受共同游戏的快乐。

  (1)讨论:除了自己玩,玩具还可以怎么玩?

  (2)幼儿与同伴交换或一起玩玩具,感受一起玩玩具的快乐。

  教学目标:

  1、初步学*歌曲,熟悉歌曲的乐曲

  2、在老师指导下发挥幼儿想象力。尝试按节奏型创编歌词

  3、教育幼儿尊敬纺织工人。

  教学准备:节奏卡一套(×× ×|×× ×|×××× ××︱×× ×︱),歌词标记若干(各种布);词语卡片:小朋友︱小朋友︱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

  教学重点: 初步学*歌曲了解歌曲旋律特点

  教学难点:尝试按节奏创编歌词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发声练*,,《瞧锣打鼓放鞭炮》 。通过对声音的模仿练*发声,

  二、基本部分:

  (一)谈话。我们听到的声音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节奏卡,你能从里面找出我说话的节奏吗?老师分别说出:小朋友,小朋友,高高兴兴,来到,幼儿园。

  老师引导幼儿逐一找出各词组的`节奏卡。

  ×× ×| ×× ×| ×××× ××︱×× ×︱

  小朋 友 小朋 友 高高兴兴 来到 幼儿 园

  (二)请幼儿练*按此节奏填词说话。以此练*,为歌曲填词做准备 。

  师:生活中有很多有节奏的声音。比如钟表声,手机铃等。下面请小朋友看录象,看看工厂里机器工作时发出的有节奏的声音和工人们劳动时的场面。

  (利用VCD放织布的场面让幼儿观察)

  师:提问;你看到了是什么机器。工人们在干什么?

  师:纺织工人们织出了美丽的布我们小朋友才穿上漂亮的衣服,纺织工人真了不起,我们小朋友要尊敬他们。今天小朋友也来做纺织工人织出自己喜欢的布。

  (三)幼儿跟歌曲音乐学唱律动《织布》

  出示歌曲乐谱请幼儿了解曲谱,通过看乐谱帮助幼儿记忆曲子。提醒幼儿这是律动的乐谱。

  师:提问;小朋友织的什么布?(牛仔布、大花布、丝绸布、棉布、红布等)。启发幼儿说出劳动的喜悦心情。

  (四)根据幼儿所织布的不同引导幼儿编出歌词

  引导幼儿看乐谱找出各节奏型,教幼儿按节奏型填歌词,每填好一段请幼儿试着跟着钢琴唱。教师可根据幼儿填词的情况及时作必要的修改。让幼儿为歌曲起名字教师记录

  小花布,小花布,快快变成,我的 花衣服 。

  提醒幼儿还可以把其它事儿或动物编入歌曲中并起名

  三、结束部分;听乐曲《快乐的纺织工》结束

  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师:老师这里有一幅图片,你们看看,认识吗?演示教师带着学生过马路图

  生1:是我们在过马路。

  生2:放学了,老师带我们过马路。师:对,就是你们。队伍排得可真整齐。我们学校的门口就是一条马路,车来车往,小朋友们上学时也要和老师带着时一样,过马路要走人行道,并做到一停,二望,三通过。既遵守了交通规则又安全。

  观察:图中有什么?有多少?

  3、导入新课:生活中常常会碰到物体个数超过十,今天我们就来学*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学*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兴趣。通过让学生数一数,让教师明确学生对新知识的已有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说:影响学*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当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进行教学。只有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学*现状,才能确定哪些知识应当重点辅导,哪些可以略讲甚至不讲,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二、新课展开

  1、数数

  ①、 老师这里有一些小棒,请你猜一猜多少根?

  ②指名来数一数。

  ③你猜对了吗?

  ④、探索有什么好主意可以让自己和别人一下子看出小棒有多少根?

  ⑤、集体交流:总结出好方法。

  ⑥、数出10根小棒,十个一是( ),捆成一捆,一个十是( )。接着数到20根,同桌互数,指名数。⑥、怎样才能一眼就看出下面物体有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猜测根数较好地培养学生的猜测意识,并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来培养学生的数感。通过圈10,为以后学*20以内进位加法的`凑10法作准备。】

  2、数的组成摆小棒,说说是十几,这个数里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①指名说11

  ②、添上1根,同桌互说后交流。

  ③、13-18各数任选一个跟同桌说一说,再交流。

  ④摆19说一说再添一根有几个十是几根。

  设计意图:当前的教学改革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实践创新的数学学*方式,在这里,教师给学生提供了直观、形象的学*材料,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激发学生寻找好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提供了充分的活动与交流的机会。】

  3、数的顺序

  ①看直尺上的数,从0读到10,再从10读到20

  ②提问:13的后面是多少?16的前面是多少?11比13大还是小? 17比14大还是小?你发现了什么?

  ③指名数数,从七数到十三,从十二数到二十,从十八倒数到九。

  ④P87 练*十四,连一连,看看会有什么惊喜?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读数,让学生从多种角度去学*数,知道数与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通过让学生把1~20各数连起来,学生既可以从大到小连,也可以从小到大连,为学生提供了探索空间,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巩固延伸

  1、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东西可以用十几来表示?

  2、比一比谁翻得快找出数学书第8、12、17、20页。介绍好方法,现在往前翻还是往后翻,再翻几张,为什么?数出10张,看看有多厚,再数20张,看看有多厚。

  设计意图:不仅教会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而且让他们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感。】四、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认识了哪些新朋友?

  教学反思:11~20各数的认识这一内容的教学,笔者认为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份经验作为教学的起点。在这节课里,学生已基本上能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读数,数的顺序和大小,因此确定这节课重点辅导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以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发展学生的数感。建构主义学*理论认为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对建构新知识起着重要作用。在上面的教学设计中,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我校学生中午由路队长带领下排队回家,每天放学,班主任老师领着他们排队出校门,穿过马路,这是多么熟悉的情景啊,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小学一年级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学*要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因此本节课特别注重使学生通过操作(摆小棒)进行学*活动,促进独立思考以及在小组中的合作与交流。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 中的应用价值。*时我发现我班学生在翻书时速度较慢,一页一页地翻,有的甚至不知往前还是往后。学了20以内数的顺序后,让学生翻翻书,根据数的顺序来确定往哪边翻;体验一下10张、20张的厚度增强数感来确定大概还要翻多厚,增快翻书的速度。

  课程目标:

  花开的季节,五彩斑斓的蝴蝶吸引着孩子,他们多么渴望与蝴蝶追逐、嬉戏。根据3-4岁孩子的年龄特点,设计这节美术活动《花蝴蝶》,锻炼宝宝手指灵活性,培养孩子的动手绘画的操作能力

  课程材料:

  素描纸、水粉、树叶、毛笔、吹风机、关于花蝴蝶的图片资料

  自我介绍(老师、孩子相互介绍)

  美德环节——学会感受色彩

  感知环节

  (1)摸一摸,看一看:教师准备不同的树叶,让儿童感受树叶不同的纹理

  (2)尝试:把树叶涂上颜料,儿童尝试拓印,感受拓印的独特肌理效果

  创作环节

  第一步:在老师的引导下,在素描纸上画出蝴蝶的造型。

  第二步:观察各种蝴蝶的特性和飞舞的姿态

  第三步:添加蝴蝶身体,并形象地与树叶的拓印画结合(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并运用身边常见事物进行创造性设计的能力)①尽量的使蝴蝶的身体和翅膀相结合,提示儿童注意画面的遮挡关系②提醒儿童拓印时树叶尽量不要多次重合,影响画面效果

  第四步:.作业评赏:本课作业通过拓印树叶的肌理效果和冷色调的独特方式,奇妙的表现了蝴蝶的特点,培养儿童学会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欣赏环节

  家园互动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扩展5)

——《跷跷板》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在进行本课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出示图片跷跷板。问大家:玩过跷跷板吗?现在出了一个问题:只有你爸爸一起玩跷跷板,那你怎样把爸爸翘起来呢?这个问题较具有激发性,学生能够较好的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发言。有的同学说可以自己报一块大石头,或者再找一个伙伴。这个时候,我强调一遍,只有你和爸爸,不能抱起她的东西,或者找一个同学。这样同学们的思维就只能从爸爸,自己和跷跷板身上进行找了。学生的思考方向被指引到这个较为情景较为单一的环境中,这样学生就能够更好的的思考。从学生的回答中看,学生能够进行较好的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下面的解决问题:利用杠杆尺怎样能够将另一侧进行翘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纷纷进行操作。在操作之前我给出的问题是在位置3处,挂3个钩码,问在另一侧挂几个钩码才能够将另一侧的钩码进行翘起。在操作的过程周中,学生在另一侧的挂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一个位置过一个,有的三三两两的挂。总之他们的将我提出的问题解决。但是这现象进行总结量化的时候就较为的复杂。而学生不需要进行这样的复杂的学*。至少不是全部需要这样复杂的探究。现在看来,可以在指导实验的时候,指导个别现在的同学进行计算,然后进行汇报得出结论。或者再探究之前将这个问题简化:比如在另一侧只能在固定的位置挂钩吗,要求挂一位置,要么2位置。。。。。,这样学生就会更加明确的去操作了。然后在提出较为简单的要求,但是实际操作较为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操作。这样的.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进行进行较为长时间的操作,学生的实验跨越两节课。我想在以后的安排中,要进行更为优化的安排效果会更好的。

  在进行本课的教学的时候我首先在多媒体上出示跷跷板的图片。这样就很容易使学生想到自己的玩的跷跷板的经验和发现。在学生回忆中,我提出问题:你在玩的有什么发现。这个问题就是对于自己玩的'经验在进行思考和分析。在学生汇报自己的发现的之后,我出示本课的板书,今天再来研究跷跷板了。

  然后就是根据学生刚才的发现,就是验证学生的发现:怎样用轻的物体翘起中的物体,两边的怎样时候才能*衡。

  在下面的学*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介绍了杠杆尺,怎样调*杠杆尺。然后让学生按照他们提出的问题自由的去探究。在学生自由的探究中,学生们去发现问题,发现真相。

  在整个的活动的过程中,虽然耗费很长的时间,但是学生发现了很多的方法,他们的方法可以使杠杆尺*衡或者是将重的一端翘起来。甚至个别小组的同学在进行活动时候,竟然发现了杠杆的*衡原理。虽然这是比较深的理论的内容,但是孩子通过自己的操作竟然发现了。这说明,在科学探究的活动中,只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然后再予以他们一些指导,他们会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发现。因此在教学中,我想不能够轻视孩子。

  在介绍杠杆尺的应用的时候,我采取比较的快的方式介绍了天*。这是因为我在探究问题的时候,用了比较多的时间。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时间的安排再进行合理的安排,这样就不会太紧张了。

  教师播放教学资料【玩跷跷板】

  师:看过这段视频后,你们有什么发现吗?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吗?

  师: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一下跷跷板*衡的秘密。(板书)生:体重重的把轻的压起来了。

  生:只要使大一点的力气就能把对方压起来。

  生: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衡呢?

  为什么儿子把爸爸压起来了?利用对媒体课件的导入新课有助于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充分调动起学生提出问题的热情。一个问题的提出是科学探究的前奏是深入展开科学探究活动的关键所在。

  猜想假设:

  师:你们都玩过跷跷板吧!想想怎么才能使跷跷板*衡呢?

  师小结:同学们,这些只是我们大家的猜测有可能对也有可能不对,所以我们要想办法证明我们的猜想对不对,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去证明吗?

  制定方案:

  师:怎样做实验呢?

  师:这样吧,你们每一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材料,你们就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我给大家准备的材料,来讨论制定一下你们的研究方案。

  师:谁先来说一说?

  师:你说的这个小跷跷板实际应该叫杠杆尺。

  师:除了这些你们认为还应该注意什么?

  师:你们认为应该怎样记录好呢?

  (学生整理设计、讨论记录方案)

  实施探究:

  师:大家已经做好了实验的准备工作了,现在可以动手试一试看谁的方法多、发现多,谁的记录详实?

  通过刚才的实验,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哪些方法?有什么发现?

  师:谁能从两边挂的钩码数量和距离说一说。

  师:组内交流一下吧!

  师:找一名同学上前来边说边演示给大家看。

  师:你们还有什么发现吗?

  师:你上前来给大家演示一下好吗?

  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是不是还有一些*衡的规律我们没有找到呢?

  展示交流:

  师小结:除了我们找到的规律还是有别的*衡规律的,比如离支点远挂的数量就少,离支点*挂的数量就多也可以*衡。

  师:现在你们找到了刚上课时提出问题的答案了吗?

  师:谁能来说一说?

  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用到了*衡的规律,请大家看这段视频资料。【走钢丝】

  师生交流:你们还知道生活中有哪些类似这样的现象吗?

  (教师出示天*,介绍天*,学生亲自操作天*的使用。

  生:两边一样重能*衡。

  生:两边位置一样*衡。

  生:做实验。(齐)

  (学生小组讨论、设计方案、汇报)

  生:制作小跷跷板来做实验。

  生:用杠杆尺和钩码、尺子来完成实验。

  生:安全。

  生:做好记录。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学生汇报交流)

  生: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衡。

  生:我发现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衡。

  (学生演示)

  生:找到了。

  生:1.左边挂两个,右边挂两个,距离都一样*衡。

  2.我发现左右距离不一样数量不一样也可以*衡

  在科学上,学生对喜欢的、感兴趣的小实验、制作特别喜欢。这次我给三年级学生上跷跷板这一时,感觉上的很轻松,很舒服。在本教学中,我引领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回忆玩跷跷板时的经验,为学生提出有关*衡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问题提出后,我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动手之前先动脑,积极地猜想,尝试对观察到的现象和提出的问题作出解释,这样学生的生活经验得到充分的展示与交流,引出了与*衡有关的因素:重量、位置、支撑点。找到了研究的关键问题后,我引导学生制订实验计划,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验探究,利用杠杆尺找到了*衡的条。

  通过这节,我深深地体会到:

  1、生活是科学教学取之不竭的资库,也是一本学生具有亲身经历的活生生的教科书。在本案例中,学生们从游戏中,不仅对*衡获得了深刻的体验,而且从中发现了更多的问题,这些绝不是靠老师和学生坐在堂上讨论就可以做到的。从生活中,到生活中去体现了“科学自生活,用于生活”的本质。

  2、科学要重视学生的亲历活动。在上时,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玩跷跷板”的发现,当学生亲历了“玩跷跷板”这一活动时,他们的思维都得以展开了:“为什么小同学能把大同学跷起呢?、”“为什么不同体重的人能使跷跷板*衡呢?”、“为什么你能把妈妈给跷起?”“在什么情况下,跷跷板才能*衡?”……学生有了深深的体验后,问题意识强烈,学*效果很好。拼音教学反思拼拼摆摆教学反思鲁班和橹板教学反思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扩展6)

——幼儿园小班好朋友的教案通用10篇

  活动目标:

  1、知道对待朋友要真心,能与朋友共享美好事物以及在朋友遇到困难时愿意伸出援助之手。

  2、体验“朋友越多越快乐”的愉悦情感。

  活动准备:

  1、情景剧《好朋友》;

  2、《好朋友》小海报20份,大海报1份;《朋友船》大海报1份;

  3、布娃娃、遥控汽车、小汽车玩具各一个;

  4、场地布置:铺上桌布的方桌,上面放一盆花。

  活动过程:

  活动前给幼儿额头贴上动物贴纸(类似头饰作用)。

  1、教师以狮王的身份出现:小动物们,你们好!今天我们在一起真开心。你们的朋友来了吗?他是谁?

  请幼儿自由讲述他为什么是我的好朋友,朋友之间应该怎样。

  (此时,幼儿的回答仅是×××一直给我好吃的,我们经常在一起玩,或者我们的爸爸妈妈是好朋友之类。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让幼儿带着问题边游戏边思考。)

  2、(授旗课件)一巫婆坐着扫帚在怪笑声中出现:“我看见前面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啊哈!我正愁我的长生不老药没原料呢!”

  师:天呐!我从头被森林里的教参巫婆看见了,也要把我们制成长生不老药怎么办?

  (幼儿讨论得很热烈,有的说躲起来,有的说我们一起把老巫婆打跑,还有的说请仙女来帮忙……幼儿已进入了魔幻情景。)

  教师进一步让幼儿思考:与朋友遇到危险怎么办?

  3、师:我知道森林的那边有一位仙女可以保护我们,我们出发吧!前面有一条小溪,我们必须跨过去才能到仙女家,但周围没有树木的'遮挡,巫婆很容易发现我们。

  4、(课件播放)仙女再现:动物们别着急,我为你们准备了隐身衣,你们只要把它套在身上跳过小溪,巫婆就看不到你们了。

  (幼儿纷纷找朋友套上隐身衣,但第一对朋友跳过去时隐身衣便破了。于是,大家讨论:怎样才能既跳过小溪又能让隐身衣不破。教师在旁引导,直至发现问题的关键—两或三个幼儿要步伐一致同时跳过小溪。)

  5、全体幼儿跳过后,来到几锅蔬菜汤前。

  师:小动物们真能干,安全地跳过了小溪,躲过了巫婆的眼睛,前面就是仙女的家了。

  (播放课件)仙女出现:勇敢机智的小动物们,你们跳过了小溪,可还有一个难题在等着你们。你们必须用勺子喝完锅里的汤才能来我这里。记住,手必须抓住勺柄的顶端。

  (幼儿纷纷拿着长柄勺喝汤,但怎么也喝不到。教师在旁引导:“你的朋友遇到了困难,该怎么办?”最后,幼儿互相喂完了汤,欢呼雀跃,感受到了合作成功后的喜悦。)

  6、集体讨论、小结:朋友是什么?

  活动目标:

  1、能过抱一抱、捏捏手等方式表达与同伴间亲密友好的关系。

  2、学*大胆介绍自己及同伴。

  3、体验与同们一起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并基本会唱歌曲《我的朋友在哪里》

  2、幼儿每人一张自己的照片

  3、一棵画好的好朋友树

  活动过程:

  一、游戏:“猜猜我是谁”

  1、教师:今天我们来玩一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做“猜猜我是谁”。

  2、教师:“请一位幼儿到前面来,老师把你的眼睛蒙住,再请另一名幼儿到老师这里来,你要对蒙住眼睛的小朋友说说:猜猜我是谁?”(交代幼儿游戏规则)

  3、教师:(被猜出名字的小朋友)“你说说在我们班你的好朋友是谁?”“你为什么喜欢他(她)?”(引导幼儿说一个好朋友的优点在哪里)

  二、游戏:“我的朋友在哪里”,让幼儿感受同伴间表示友好的方式。

  1、教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随着音乐一边唱歌,一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想想他叫什么名字?找到后想用什么方式表达你对他(她)的友好?一会告诉大家。”

  2、教师:“(音乐结束后)你的好朋友在哪里?跟大家说说他叫什么名字?”(让幼儿多说,让幼儿学*大胆介绍自己)

  3、游戏可以重复进行,提醒幼儿多找几个好朋友。

  三、请幼儿说说是怎样表示与好朋友之间的友好。

  1、教师:“你叫什么名字?刚才,你找到的'好朋友叫什么名字?你们是用什么方式表示相互间的友好的?”(通过让幼儿表达,知道如何表达与同伴亲密友好的关系)

  2、请幼儿说一说,做一做,同伴之间交流表达的友好方式。

  四、师生共同布置“好朋友树“

  1、教师:“我们班新增了一棵树,这棵树是让我们把自己和好朋友的照片在树上找个位置贴在一起,让小朋友都知道自己的好朋友是谁”。(告诉幼儿树的用处)

  2、教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照片,选择和自己的好朋友贴在一起。

  3、教师:老师请小朋友来说说,你向同伴介绍自己和好朋友,并看看其他同伴与好朋友的照片。“

  4、教师:我们为这棵树取个名字吧!(幼儿讨论后,取名为“好朋友树”)

  目标:

  1、大胆地深广将玩具排队,体验与同伴游戏的快乐。

  2、会将玩具按大小的特性排队。

  3、能用讲述讲述排队的顺序。准备:

  物质准备:

  大小不同的球3个,大小不同的碗若干。

  知识经验准备:

  知道大、小的概念,会比较两个物体的大小。


幼儿园小班《跷跷板》教案通用10篇(扩展7)

——跷跷板_优选【5】篇

  星期六,吃过晚饭,我就到公园里去玩。我看见月亮就像一个玉盘,静静地挂在天空,它周围的星星就像一颗颗美丽的珍珠闪烁着星光。

  在公园里,我们把所有的健身器材都玩了个遍,最后来到了跷跷板旁边。我坐在左边的座位,他坐在右边的座位。我先用脚轻轻向下一蹬,然后赶紧收回脚。就这样我们的跷跷板就一上一下的飞舞起来,翘上去的时候就像小鸟飞向天空。下来的时候就像炸弹落到一样,轰的一声,跟大地来了一个亲密接触。这时候我感到了屁股一阵阵发麻,于是我大声叫了起来;“啊!我的屁股,。”引得朋友在半空中哈哈大笑。这时我趁他正得意忘形的时候,双脚使劲向下一蹬,我立刻被翘到了半空,而他那边就像炸弹一样轰的一声砸到了地面上。我的耳朵只听到他一片哇哇大叫的声音,就这样我们叫着、喊着、笑着,来来去去的不知道玩了多长时间。

  在我们的笑声中,公园里的人越来越少。等到公园里没有人的时候,我们也依依不舍的离开了那里。

  假如,我们的世界一直都是一个跷跷板,它管理着人,动物,植物的生态*衡,那么,跷跷板的两端,一边是熊,一边是人,而高山就是撑杆。也就是说,这个翘翘板象征着大自然。这个人,代表着我们人类,这头熊,代表着所有动物,而这个人对着熊,残忍的举起了枪。

  请仔细想想,如果这个人开了枪,熊死了,(所有动物灭亡了)那么,他自己也难逃厄运。(如果熊死了,翘翘板的*衡也会被破坏)他自己也会从山上摔下来,如果他不开枪,那么大自然的生态*衡自然就被维护了,这样,两者都可以活下去。

  请再想想,如果人类继续残害动物,那么,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会受到影响,最终的结局就是:人类也将逐步走向灭亡。

  面对可怜巴巴,无力反抗,望着自己的熊面前,这个人依然举起了枪。他到底是开枪还是不开枪,全由他自己决定,只需记住一条:熊死了,他自己也活不成。

  人类不过只是地球上的一个物种,根本没有权利去剥夺其他的生命,请切记:如果继续残害动植物,人类终有一日会灭亡。

  这周,我们学校举办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少年宫兴趣班活动。每当回想起那场比赛,我还是既激动,又兴奋。

  老师开始选篮球班的了。我,小敬,曹鸭子(外号),丹阳,和小余儿五位家喻户晓的蓝球迷不约而同地一起站了起来。耶!就是我们几个了。

  谢主任是我们女蓝的指导老师,老师教了我们很多要领后,就让我们自己练*。我们五年级的决定拿半场来打比赛。我们二班和三班一组,一班和四班一组。规则是对方拿到球后必须把球运出3分线外才能又一次回来。我们几个开始商量战略战术,根据三班的技术水*,我们决定主动进攻。

  比赛开始了。我方先抢到球,经过几次传球以后,球到了我的手上。我急忙投篮,时间仿佛很漫长,篮球慢慢地向篮框奔去,听话地落进了篮筐里。“YES,1-0。”我们开心地欢呼。后来,当我又让比分上升为2-0时,对方似乎已经明白了我方进攻的方式。于是,紧紧地拦着我、敬、曹、刘,却把小余儿忘了。当我方被对方拦得死死的,无法进攻的时候,球到了小余儿的手中,她立刻把球传给了我。我一个漂亮地投篮,耶,球进了,3比蛋!后来,我又以一分结束了这次比赛。4比0,我方赢了!

  通过这次兴趣班,大大地增强了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就是因为我们明白集体的力量,经常一起练*,才会有团队合作精神。否则我们个顾个,哪儿还会有这样优异地成果呢?

  你们*时玩的跷跷板,到现在却变成了迷你的跷跷板。往常的跷跷板,没有让人离开地球表面,但今天却让橡皮短暂离开了地球表面。

  今天我们玩了迷你跷跷板,同学们有的欢呼,有的激动,还有的大声尖叫起来……老师准备好橡皮,给我们演示了一遍,结果,一次也没接到。可池郑阳却是百发百中,眼睛里好像装了一台计算机。可以计算出速度多快,多高,甚至手该拍到哪里的数据,或者是一种速度与敏捷配合的机器。全班惊呆了,异口同声地叫道:“哇——”还有李晟律成了“神力之掌门”,一下子让橡皮离开地球表面一米多。结果,没拍着。不笑死全班才怪呢!我和我的同桌是最坑的。我先往手上运气,把全身的力气都运到手掌心上。“砰”的.一声,橡皮已经被弹到了半空中,仿佛在说:“哇!我飞起来了!我看到了底下的所有同学。”“哎哟!好疼。”橡皮掉了下去,没有拍到。全班同学还说我是降龙十八掌。第二次,我拍的只有十厘米高,足够同桌接到了。结果,我同桌反应慢了,又没接着。我既火冒三丈又垂头丧气,带着失落的心情下了。

  我看他们取胜靠的不是拍蚊子大法之类的技巧,这完全靠的是眼力和敏捷。

  周六,我和曾俊奥在小区里玩。突然看见一个跷跷板,就开心地走上前去,开始玩。

  玩着玩着,发现我虽然在班里同学们都叫我“胖子”但是我却无论如何也无法把使自己能够随心所欲的上升、下降,这让我有些欣慰。

  这时,隔壁家的小孩也跑下楼来,想和我们一起玩。我突然有些害怕,因为我曾经和他玩过,他的体重差不多是我的两倍。后来一想又觉得没事,因为三年级的小朋友应该也不会太猛。便和他一起玩了起来。

  他坐在另一半,我一个人自然不能把他跷起来,于是便叫曾俊奥来帮忙。曾俊奥一来,却还是没有用。我很不服气,就暗暗使坏:用双腿夹住石头。这下才*衡了。我很骄傲的说:“不还是没用吗?嗯?”没想到他一使劲,又把我翘了上来,而且反复的上下,还一边笑。我以为这是在挑衅我,很生气。就马上下来了。因为我在前面,要下来很难,又因为这样子很危险曾俊奥看见这样,我不想被砸到,就小心翼翼的操纵着,生怕被砸到。

  但是我下来时,下巴还是不小心被砸到了,非常疼。曾俊奥就走来安慰我。而隔壁家的小孩却觉得没趣,就走了。

  这件事给我的启示是:玩耍时一定要注意安全,文明玩耍,不然很有可能会受伤,也不能挑衅别人。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