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10篇)

首页 / 教案 / |

  庐山的云雾教案 1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只有在民主、*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

  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升华

  教学后记

  本是一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庐山的云雾教案 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继续学**分段式,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

  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知庐山云雾的奇丽。

  一、谈话导入,读题解题。

  1、上星期我们跟随老师不但领略了长城运河的风采,也感受了南沙群岛的美丽与富饶。老师要带领我们班的小朋友一起去江西省九江市的庐山去游玩,大家开心吗?(板:庐山)

  2、庐山,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北濒波涛滚滚的长江,南临烟波浩淼的鄱阳湖,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素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有着避暑山庄的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了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会的人跟老师一起背,好吗?(师生同背)这首诗大诗人赞美的是什么?(庐山的瀑布)

  3、这堂课,(板:的云雾)我们要学*的课文题目是:庐山的云雾(生:齐读)

  4、读了这个题目,你看课文的重点会写什么?(读题目要动脑筋,好多文章的题目会告诉读者文章要写什么。读了这个题目,我们看出作者重点是写庐山的云雾。)

  5、质疑:现在,你们的脑瓜里会产生什么问题呢?(生质疑:为什么写?有什么特点?)

  6、你们提的问题都很有价值,那么这些问题的答案你们是想老师告诉你们呢,还是自己到书中找答案?(看来我们班的每个同学都是学*真正的小主人。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二、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初步感知内容。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顺,并结合预*情况动动笔,读懂的地方写下批注,不懂的地方打上问号。(生读师巡视)

  2、检查自读情况:(出示词语)

  庐山、瀑布、似乎、笼罩、系腰带、变幻无常、千姿百态、一泻千里

  流连忘返、幽谷、游览、弥漫、云遮雾罩、瞬息万变、一屡青烟、神秘

  漂浮、四蹄生风、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A.看看小朋友有没有全读准了这些词(开火车,随意点击认读,及时肯定)

  似乎:即好象。(提示)似,多音字,大部分时读[si],如:似乎,骄阳似火,似茫茫的大海;只有在“像……似的”的句式中,与“的”连起来读翘舌音[shi]

  系腰带:系,多音字,当解释为“打结”时读[ji],如:系腰带、系鞋带、系蝴蝶结;更多的时候它读[xi],如:关系、联系、系统

  B.这些词中你们读懂了哪些词?能用朗读和大家分享你的学*收获吗?

  交流:

  笼罩:像笼子一样罩在上面。(手势理解)

  变幻无常:常,规律。

  千姿百态:千百种姿态,形容很多姿态。(真的有这么多姿态吗?用文中的句子来证明一下,读——)

  一泻千里:泻,很快地流。江河水流迅速。(正如李白诗句所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磅礴气势。)

  流连忘返:舍不得离开。流连、留恋,都有舍不得离开的意思,但在用法上,它们有一些细小的区别:流连,通常用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而留恋,则用于对故乡、母校、亲人等。

  幽谷:幽深的山谷

  弥漫:(热气、水气、雾气)充满、布满(联系实际:大雾天、浴室)

  瞬息万变:瞬,眨眼;息,呼吸。形容变化极快。

  神秘:

  C.同学们词语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要来检查一下你们课文的朗读情况了。(分组读,边读边想刚刚提出来的两个问题,看看有哪些聪明又胆大的孩子能用简短的话来解决那些问题)

  D.同学们读得很整齐,很流利,而且好多同学读得还很有感情呢,老师相信他们一定读懂了。现在有哪些同学已经找到那两个问题的答案了呢?

  (生答)你是从哪里找到答案的?

  这两个句子是二三两节的中心句,概括了这两个小节的意思,放在前面,起到了总起的作用,也叫总起句。后面的话全是围绕它来写的,这样的写法叫总分。

  E.那么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每一自然段的意思吗?

  (1)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4)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

  三、教学第一自然段

  1、过渡:是呀,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人一种神秘感,难怪作者要来写它呢。快速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作者对庐山云雾的情有独钟?哪些词句又让你感受到庐山云雾的神秘?

  2、生朗读思考,交流

  3、引读: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是因为那——(),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

  4、小结:我们班的同学真是了不起,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仅理解了生字新词,读通了课文,还初步解决了刚刚提出的两个非常有价值的问题,真是厉害,把掌声送给自己。下面还有本堂课最后一项任务,掌握生字的书写。

  四、生字教学

  1、学生自己看生字,提出注意点:瀑、幻、罩、系

  2、辨析识记:幻(幼),庐(炉),瀑(暴),泻(泄),返(饭、板)

  3、好词积累:三顾茅庐、风云变幻、天姿国色、迷途知返、返老还童

  五、作业

  1、抄写词语

  2、辨别组词

  庐山的云雾教案 3

  教材分析

  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的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课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4.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瀑、罩”等字形,写好钢笔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美丽的祖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今天啊,就让我们一起走*庐山(板书:庐山),去欣赏那里的迷人景色。(出示图片)

  2.庐山的景色是秀丽迷人的,但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将课题补充完整,“庐”字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激发学*本课的兴趣,并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准备好相关的社会语境。)

  三、初步感知, 正确读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庐山 瀑布 幽谷

  游览 笼罩 弥漫 遮挡

  似乎 系 漂浮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一屡轻烟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流连忘返

  注意读好*舌音“似、姿”,翘舌音“罩、遮、瞬”等字。注意读好多音字“系”在本课中读jì。

  (2)指名、开火车分段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笔做标记,读得好的地方,我们向他学*,不足的地方,呆会儿我们当小老师帮他。

  A.读好长句,注意停顿: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B.理解词语:

  如: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

  (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如果说不清,还可以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以上思考,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黑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部分(2、3):详细介绍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三部分(4):总结全文,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喜爱。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厘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学*第一部分

  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游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为什么作者偏偏喜欢云雾呢?云雾又给庐山增添了怎样的色彩呢?

  3.的确,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出示图片,引读):在山上游览( ),漫步山道,( ),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你能读出庐山这一份神秘美吗?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抓住“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语,整体把握庐山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然后,通过看图,读文,想象,让学生置身于其间,提醒庐山云雾无处不在有变幻无常、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六、指导书写,写好钢笔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巧妙记住这些字,写好这些字。如:

  瀑:左右结构,右面下部不要写成“水”。

  罩:上下结构,上面的“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2.指导书写这些生字。

  3.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复*导入,激发兴趣

  1.读题导入,复*词语:

  腾云驾雾 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飘飘欲仙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2.回忆课文内容,将这些词语填入下面这段话中。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漫步庐山,你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庐山因为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设计意图:读词检查学生学*情况,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先睹为快】

  1.这庐山的云雾到底怎样呢?让我们先去看一看吧!出图欣赏。

  (设计意图:学生对庐山云雾的景观不是很了解,所以先欣赏景色,为课文学*植入背景认知。同时,也为更好地学*作者描写庐山云雾的选材策略和写作手法做好准备。)

  2.多美的庐山云雾啊,怪不得作者会说:漫步山道——学生读。那么在作者的笔下,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课进文,走进庐山的云雾!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文2、3自然段,用心感受。

  3.指导交流: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呢?学生说。

  过渡:下面,让我们去细细欣赏着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吧!

  【千姿百态】出示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段内容吗?其实在这段话中,就有一句话表达了你的意思,找找看。

  小结: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中心句”。划线。下面的内容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2.那你知道(点红)“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这段话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默读这段话,思考问题并圈划出相关词语。(板书:读、思、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板书:说)。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绒帽、玉带、大海、天幕。

  3.作者把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比作了不同的景物。你最想读好哪一个比喻句?生读。你在读这个比喻句,你是怎么想的?看图片。谁也来把这份神奇、这份美读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说说、读读的方式,感受语言的优美,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

  4.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看:

  云雾笼罩山头,它像___________;

  云雾缠绕半山,它像___________。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___;

  云雾遮挡山峰,它是 。

  (1)生记忆、交流。

  (设计意图:提炼比喻内容,为下面的背诵做准备。)

  5.这里有一些动词(点红),能不能换一换?为什么?读读看。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点蓝地方名)。

  指导交流,小结:不行,相应的地方要用相应的动作。

  6.这么准确的比喻,这么优美的语言,这么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吧!(板书:背)

  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想问题、划词句、说想法、背优美语段的方法学*了第2自然段,下面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再来学*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思、划、说、背”这一方法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到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分明,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在山的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形态,边读边想,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体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背诵积累。)

  【瞬息万变】

  1.指名读。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这段话与刚才那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也是(指板书)总分结构。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找一句中心句来概括这段内容?

  2.那(点红)“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呢?你们从哪里能看出它的变化多、变化快呢?默读这段话,划出关键词语。

  3.指导交流,相关点红:

  A.你们是从哪些关键词语看出它的变化速度很快呢?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B.变得这么快,那它究竟变成了什么东西呢?(轻烟——银河,白马——冰山)这些都是真的吗?(不是,都是作者想象的。)难道作者只想象到了这些?(……)还可能会变成什么?请你也来想象一下。

  根据句式想象说: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

  转眼间就变成了 ;

  明明是 ,

  刹那间又变了 ……

  总结:正因为有了这姿态万千、瞬息万变的云雾,才使得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也正因为有了这云雾,才使得那些置身其中的人们产生了一种羽化成仙的感觉,让人们来了之后都不舍得离开了!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段。

  1.让我们一起再来赞一赞这云遮雾罩的庐山吧!齐读。

  2.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呢?(庐山的云雾)是啊,如果对庐山云雾这类自然景色产生热爱之情而不舍得离开,我们就要用“流连”这个词(出示:流连:用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那如果对我们的母校非常热爱而不舍得离开,改用哪个词呢?(出示:留恋:用于故乡、亲人、母校等)

  3.其实,庐山不仅云雾让人如此流连忘返,其他的景色也是让人——流连忘返。它不仅迷住了我们,还迷住了大诗人李白,出示《望庐山瀑布》,齐诵;还迷住了大词人苏轼,出示《题西林壁》,齐诵。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学*方法的巩固,学*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幻之快,另一方面感受到作者想象的丰富和语言的准确。)

  四、介绍景物,迁移写法

  1.那在*时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的景物呢?

  2.下面请你仿照课文2、3自然段,用上“总分结构”介绍一下这个让你流连忘返的美景吧!

  3.指导写,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美景”的练*,内化课文内容,渗透“总——分”构段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摘抄、背诵2、3自然段。

  2.完成本课练*。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 4

  12庐山的云雾

  教学

  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由此可以看出:要把事物写具体,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心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写一种花,你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和形状,这时就想象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形状像什么?然后再走*去闻一闻它的气味,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比较生动了,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庐山的云雾教案 5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片段),从中领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作。

  3.通过,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例文和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或其他人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含书面*作)

  四、教学用具:

  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明天,我们毕业》这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再过一个月,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和同学书。今天,我们就来写一话别的。

  板书课题:话别--写给......

  二、引导审题

  1.看到文题,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话要对谁书。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个人。

  5.讨论:这就是说文章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此外,要注意的是”话别“,所以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学*例文。

  1.怎样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有真情实感呢?我们先看文章的片段,这是吴小亮写给传达室沈伯伯的,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写的?

  2.自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

  (2)从这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沈伯伯怎样的感情?

  (4)联系例文和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板书:

  表达真情实感具体事例典型场景

  5.教师:文章抓住沈伯伯为”我“送作业本、打扫校园、迎送同学等具体事例,生动表现了他工作认真、关爱同学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沈伯伯的眷恋之情。

  四、指导选材。

  1.同学们已经想好了要写给谁了,请大家再回顾一下,在6年的学*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有具体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五、学生完成*作,教师巡视。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案 6

  教学目标 :

  1、学*3至5自然段,感受庐山云雾神奇、美丽。

  2、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过程 :

  一、 复*回顾。

  1、 上节课,我们学了课文的1、2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神秘、令人心醉、令人痴迷)

  2、 的确,庐山云雾是神秘的,令人心醉的,现在我就带大家去参观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好吗?

  二、 学*新课。

  (一) 学*第三自然段。

  1、 那就请同学们细细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用笔划出来,反复朗读,品味其中的美。

  2、 反馈(要求说出理由)。

  (1) 雾来时,风起浪涌;舞去时,飘飘悠悠。

  (生:从风起浪涌,我感觉到庐山云雾像大海上的波涛很壮观,很美丽;从飘飘悠悠,我感到轻柔、飘逸指名读,生评价,指名读,师评价我感觉到了雾来时磅礴的气势,舞去时是那样的轻柔男女生对读)

  (2)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生:帷幕是很厚的,轻纱是透明的;遮与披的感觉也完全不同。你说得真好,能有感情地读一读吗?生评价,再读齐读)

  3、 两个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发现。

  (来去、浓稀是两对反义词,来和浓、去和稀又是对应起来写的)你读书时真细心,文中这样写主要是为了告诉我们庐山云雾是瞬息万变的。

  4、 其实这一自然段的1、2两句也写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

  (1) 齐读

  (2) 你为什么把的确读得比较肯定?(对前问的肯定,承接上文)

  5、 多么富有变化,富有趣味的庐山云雾啊出示录像你能跟着录像来读一读,背一背吗?自由准备指名背齐背

  6、 过渡:听了同学们精彩的背诵,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其实,庐山云雾不仅多变而且多情。

  (二) 学*第四段。

  1、 默读第四自然段,从哪些词语或句子你体会到庐山云雾的多情,请读一读,感受一下。

  2、 反馈

  3、 这山镇牯岭之所以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是因为庐山雾齐读。

  4、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庐山云雾读得多么忘情啊,犹如仙境一般的山镇牯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处的云海。

  (三) 学*第五自然段。

  1、 轻声读第一自然段。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最美云海。

  2、 你想象到什么?交流

  3、 想看看现实中的云海吗?看录像。

  4、 多美的云海啊,其实作者笔下庐山云海也很美读一读,体会一下美在哪里这么美的景象你能有感情的读出来吗?(自由读全班合作读)

  5、 你能把书上的语言配到画面上去吗?

  三、 作业 。

  庐山云雾是神秘的,我们跟随作者在不同的地方看到的云雾也各有特色小组讨论汇报齐读

  作者在(登山路上)、(牯岭)、(大天池)三处所见的云雾各有特色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朝夕相处、变化多端)、(壮观、绚丽、动人)我观庐山云雾后不禁发出感叹(的确,庐山云雾令人心醉)。

  庐山的云雾教案 7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

  二、初步感知美

  1. 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 自由朗读课文

  4.浅谈感受 、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5.读课题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 教学第三自然段 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 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 出示黑板,指名读

  4. 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 刚刚……转眼间

  ① 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 指名读

  6. 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 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 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

  ?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 生自由读 1`

  3. 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 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 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 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 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 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 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 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

  还不够美的。

  3. 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 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 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 配乐读诗

  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

  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

  庐山的云雾教案 8

  一、说教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加入各课侧重点。)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二、说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初步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说话。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品味比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四、说教法、学法

  篇:“导学-自学”。第二、三两个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相同,都是采用“总-分”的构段方式。这是学生在三年级下半学期要掌握的重要的构段方式。因此,我采用从扶到放、学法迁移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学*能力。

  段:读悟结合,“读-划-品-读”,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具体方法: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形态美”和“动态美”;根据学生爱动的特点,请学生作画,加深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合理想象,拓宽文本等。

  五、说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练*1》的8个词语,说说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这样设计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具体设计: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三)“形态美”中悟学法。

  1.分三次读。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中心句,用“——”画出来。找出中心词,用“.”标出,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

  (2)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我把内容排列出来,关键词加上点。先点明“总分”结构写法。接着组织讨论: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练*词语运用(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然后用“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一个问题引出比喻。再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处比喻好在哪里,请学生到黑板上画白色绒帽和一条条玉带。(学生在画的时候,就要对云雾有充分的想象。其他看的学生也会把画出来的云雾与自己想象中的云雾进行对照,这样印象会比较深。其它两处利用“凤凰语文”资源库中丰富的图片来加深直观感受。)

  (3)相机逐句指导有感情朗读,再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内化积累。

  2.回顾此段学*,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四)“动态美”中用学法。

  1.运用以上学*方法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

  抓住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3)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4.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5. 背诵。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练*用“流连忘返”说话。

  配乐朗读全文。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六、说板书设计:

  本文层次明,结构清,主要讲出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案:

  教材分析:

  (一)单元解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三篇课文:《长城和运河》、《美丽的南沙群岛》和《庐山的云雾》。这些课文介绍的都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让人流连忘返,令国人引以为豪。如果让我给这个单元定个主题,我想应该是“祖国山河赞”。

  (二)文本解读:

  《庐山的云雾》是本单元的第三课。这篇散文紧紧扣住“千姿百态、瞬息万变”这两个关键词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庐山云雾图。全文层次分明,总-分-总的叙述方式适合刚刚接触*作不久的三年级学生掌握。第一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自然段通过庐山山头的云雾、半山的云雾、山谷的云雾和遮挡山峰的云雾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作者采用比喻的手法把庐山云雾写得十分形象、美丽。第三自然段中作者又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绘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奇幻景致。前“领”后“述”的写法是这篇课文的一大特色,这两个自然段就采用了相同的构段方式,即“总-分”结构。它们是课文的重点段,也是学生语言积累、情感体验和*作训练的重要凭据。在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用“流连忘返”一词,表达了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和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文章情景交融,文质兼美。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这也是重点中的难点;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

  教学过程:

  一、配乐读词造氛围。

  1.认读课后练*中的8个词语。

  (1)指名读正确。(2)齐读。(3)由这些词你想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一是为激起学生对课文的回忆,配上音乐营造气氛;二是为课后写话提供相应词语。】

  过渡:这节课,我们一起再去好好欣赏庐山的云雾。

  2.板书课题:3.庐山的云雾,齐读课题。

  二、引读课文回顾美。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有——,有——,有——,那——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理解的基础上,用引读的方式回顾第一自然段,回顾庐山云雾的变幻无常。】

  过渡:确实,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美丽而神奇。欣赏这样的美景,

  我们不仅要用眼睛,更要用心去感受。

  三、“形态美”中学构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读完后,找找课文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交流中心句。从这一段,哪个词特别能表现庐山的云雾的特点?理解“千姿百态”的意思。读句子。

  3.再读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

  (1)边交流边把内容排列出来,在表示位置的词语下划线。再点明“总分”结构写法。

  (2)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①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比喻好在哪里。

  瞧这山头,现在是有模有样啦!看它戴着“白色绒帽”会有什么样的感觉?(美丽、可爱、暖和、神奇等)适时理解“笼罩”。

  ② 看图加深感受。

  ③ 读出学生自己理解的感觉。

  ④ 点回中心句:这处恰当的比喻,让我们似乎真的`看到了庐山云雾的姿态。庐山的云雾还会有什么姿态呢?

  4.抓住 “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词语,运用图文结合,展开想象的方法感受其它几处比喻的精到。

  指名读一读句子。你可以想象一下它的样子吗?给你什么感觉呢?看看图,是这样吗?再读句子。

  5.背诵。

  (1)自己边想画面边填: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就像是戴在——;那些缠绕在——,又像是系在——。云雾弥漫——,它是——;云雾遮挡——,它又是——。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6.回顾此段学*,师生共同小结方法:读——划——品——读。

  【设计意图:对学生陌生的和词句进行点评,理解意思;学生不了解庐山云雾到底是怎样的,因此借助音、像,对抽象的文字进行直观感受,领略庐山云雾的“姿态美”。读悟结合,使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的感悟。从学*过程中提炼学*方法,为下段的自学提供“扶手”。】

  四、“动态美”中促想象。

  1.运用以上学*方法自主学*第三自然段。

  2.检查自学的情况,全班交流,师生共同总结补充。

  要点:

  (1)找准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快,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关键词: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②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来说,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③读好关键词,读出变化之快。

  (3)讨论:庐山的云雾变化很多,你又从哪里看出来的?

  ①找出云雾由什么变成什么?

  ②用朗读的方法检查学生对“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的想象是否到位。

  3. 利用资源库中的视频短片来帮助理解并加深印象,深刻感受文中所描绘的庐山云雾的动态美。

  叙述: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神秘的色彩。看,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过渡: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4. 利用文中的“……”,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

  (1)学生说自己的想象。(要注意开阔学生思维,使想象丰富起来。)

  (2)出示说话训练的句式: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3)学生写话、交流。

  五、创设情境露真情。

  练*用“流连忘返”说话:

  情境1:我们这里也有很多好玩的地方,你最希望他们到哪个地方游览? 请给外地游客介绍一下。

  情境2:我国的名胜数不胜数,你还去过哪里?也给大家介绍一下。

  配乐朗读全文。

  【设计意图:分层创设情境,给不同经历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引导学生找到合理的、能吸引人的内容,说规范的句。】

  六、课后练写固方法。

  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的写法,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例:

  河边的小树林生机勃勃。……

  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

  美丽的街灯令人眼花缭乱。……

  *作要求:

  1.可以选择提供的内容写,也可自己另外定。

  2.用上“总-分”的构段方式。

  3.展开合理想象,用上“比喻”这种修辞手法。

  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

  3.庐山的云雾 令人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教学反思:

  这课教什么?怎样教?

  如何使课堂成为高效的课堂,使学生获益更多是老师们最为关注的一个话题,也是教学的一个关键话题。在进课堂之前,教师总是先要弄明白两个问题,一是要教给学生什么?二是怎样教?即明确教学目标与制定教学方法。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是否恰当地使用方法,也是让目标落到实处的一个关键。

  目标一: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凭借《庐山的云雾》这个文本,我要教给学生什么?在读教材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发现,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尤为突出。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教材的课后练*中也有设计相应的训练(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一个本领: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这篇文章最让我满意的是有两段同样的“总——分”构段,我可以先扶后放,逐步进行教学。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师生共同总结上段学法,再请自学下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课后再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写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

  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不过,自己认为课后*题中的提示设计还不够理想,当时着急快要派用场了怎么就没招了,一时情急反而影响正常思维。上完之后静下来再想,倒不如列出例如“公园里的菊花多姿多彩。……”这类提示,反而更有启发性,学生也更容易着手。

  目标二: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

  此文中的比喻句可谓精彩纷呈,令人想象无限。迷茫的云雾在作者的笔下,竟活灵活现地成了不同的景物(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的到虚构的,从天上的到海上的,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便要在这堂课上教给学生第二个本领:通过对文中描绘庐山云雾的比喻的品味,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主要方法之一是联系生活实际。其实,想象得再不着边际,也是离不开生活的,大凡想象之中东西都是生活的本原或再创造。文中的比喻有些跟学生生活很贴*,如“白色绒帽”,我便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对这处比喻的感受。有学生马上说感觉很“暖和”。这是多么生活化的感受!如果在现在这样的12月的季节里,给你一顶绒帽戴在头上,你一顶也会觉得暖和。有学生说感觉很“美丽”,确实,青山白雾,想来也美。也有学生说感觉很神奇的,这也不错,那么大的山戴着顶绒帽,能不神奇吗?学生的感受谈得多么真切。

  在指导利用文中的“……”写话时,我也启发学生联系生活,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

  说到这处写话练*,在学生“写”的时候,我为学生提供了参照格式。(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不仅降低了写话的难度,(课堂上的写话训练目的一是要把想象到的用比喻句写下来,二是要尝试“总——分”构段,不宜太难。)而且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独立写话的时候有法可依。

  “总——分”构段方式和比喻修辞手法这两点是我在这堂课上特别要教给学生。在这堂课的教学目标中还设有其他些许目标,如背诵、用“流连忘返”说话等,其实也是在这两个主要目标的前提下自然而然可以达到的。(像“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这一目标几乎是每篇课文的第二课时都会训练的。这类“大众”目标应该可以不要写进“教学目标”之中了吧?)

  另外,内容与方法的整合是提高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在听课的时候,我们很容易可以发现,如果一堂课的容量太多,就会处理不好细节,使训练流于形式而学生学得并不扎实。在准备说课稿的时候,我理了一下我设计的训练,就发现存在这样的问题。于是,我将训练内容进行整合,将省略号的扩充练*之“说”改成了“写”,而将原本要“写”的形式移到了此处。这样一处理,将原设计中的两个“说”(还有一处是用“流连忘返”说话)改成了一“说”一“写”,并将写的要求明确化,也围绕了“总——分”这一重点展开。有机整合了修辞、构段于一处写话之中,让课堂精简了,训练也落到实处了。

  课文是教学的主要凭借,谨防步入教教材的误区。明白了要教什么,就可以从课文中找到可凭借的依据,使之成为学生学*的“扶手”。明白了怎样教,才可以将文本化为学生的内涵,使之成为课文与学生之间的可行“通道”。这关键是要为具体的目标寻找与之相应的具体方法(这方法也可能是一组方法),使两者相匹配。

  庐山的云雾教案 9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只有在民主、*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

  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①有感情地朗读,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让学生

  再让学生读课文

  学生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升华

  教学后记

  本是一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庐山的云雾教案 10

  教学目标:

  1、能划出课文中的过渡句,并说出它们的'作用。

  2、学会10个生字;理解15个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号的句子。

  3、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及生成的主要原因;能背诵第2、4自然段。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风光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凭借本课语言特色,引导学生充分挖掘句子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

  教学设计意图:

  1、在大语文思想的指导下,从小问题入手,进行研究性学*,并在研究互动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及不同层次的学生之间的碰撞。

  2、以体验感悟、交流等语言实践活动贯穿教学,充分挖掘句子内涵,以读悟情,激活学生思维,全体参与,充分体验,为语言实践增添情趣,培养学生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通过上节课的学*,我们初步感觉到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那么最能反映庐山云雾特点的句子是哪一个过渡句呢?

  2、出示句子“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齐读。

  二、深入学*课文第二段。

  1、听课文第2段录音,围绕“的确,庐山云雾……”这句话,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你留下怎样的感受?

  2、小组合作探究3、4、5自然段,自主选择其中一段进行研究。

  (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你最想学哪些句子,为什么?

  3、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

  4、交流反馈,指导感情朗读,随机填表,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三、细读第一段,入境悟情。

  1、引入:庐山云雾古往今来,令人心醉,那么古人是怎样赞美它的呢?学*课文第一段。

  2、出示苏轼的诗,理解意思。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3、体会清代学者的言行,感悟庐山云雾的令人心醉。

  4、指导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扩展活动:赞庐山云雾。

  假如你是一位庐山小导游,根据你的体会,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写诗、写片段、画画、唱歌)来赞一赞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五、布置作业。

  附板书15庐山云雾

  的确,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云海

  (大天池)壮观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课文通过对登山路上,山岭、大天池等处的云雾的形态、颜色的描写,赞美了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抒发了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纵观全文的内容,可按"古人的赞美——特点的描述——原因的探索"分为三大段。其中第二大段是重点,不仅篇幅最多,而且.写作上也很富有特色,充分体现了本单元教材的教学重点:过渡句或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因此,第二大段应当作为本课文的教学重点。

  仔细品读全文,我们还能领会到课文具有以下的三个.写作特点:一、言简意骇地引用古代老人言行稍加议论的办法,增强了赞美的感染力;二、段与段之间巧用过渡句,段意衔接自然,使文章具有一气呵成之感;三、语言形象、生动、有气势,采取比喻、对比、拟人等多种写法写出了庐山云雾之美。因此,本文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取多种教学手段,通过对文章中语言文字的读、思、议、品等,使学生领会文章的语言美,感受庐山云雾的景色美,从而使他们的心中升腾起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内容

  细读课文第二大段,感受大自然的美。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感受它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2、理解词语的意思,能用"刚刚……,转眼间……"、"时而……时而……"、"尤其"造句,能摘录有分句的句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

  教学难点:产生对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感受,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五、课前准备

  运用CAI.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过程

  一、以诗引文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学*了第一段。让我们听听一位游客游览了庐山后是怎么赞美庐山的?出示诗《情归庐山》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请你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反馈热爱大自然等。师板:热爱

  二、学*第二段

  (一)过渡:我们的作者也是如此,请打开课文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文章,说说在作者心中,在你眼里哪一处的庐山云雾最壮观最吸引人?那就让我们先跟随作者去领略这壮观的云海吧!

  (二)学*第5自然段

  1、请自个儿读读第5自然段,用一个词说说庐山云海给你最初的印象?板:云海壮观

  2、想亲眼目睹一下吗?请看大屏幕。此时此刻,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3、请再来读一读第5自然段,找出哪些句子最吸引你,多读几次用心去体会云海的壮观,并轻声将你的理由说给同桌听。

  4、汇报交流:生纷纷找句子,从句子的体会入手说明云海的壮观。(老师点拨:图文结合让学生体会并指导朗读。

  第一句要突出庐山云雾最壮观的是云海。

  第二句突出尤其两个字。

  第三句每当……只见……说明庐山云雾的'多。请同学们看图,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俯瞰"就是指怎样地看?看见了什么?是呀,多么神奇缥缈的庐山云雾啊,引读这句话。所以清代一位学者整整在云海待了100天啊!

  第四句形态描写。"茫茫"指什么?说明什么?"波涛起伏"是指?请看图,你还观察到什么?往常清风秀岭可是将自己完全展示给世人,这时呢?真是"一起千百里,一盖千百峰"。谁愿意读读这句话?生自个儿试读。指生读。齐读。怪不得清代一位学者对庐山云雾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

  第五句特别……更是……理解为什么绚丽动人?

  第六句比喻句颜色描写。还有哪句话吸引你?有位摄影师抓拍了这美丽的瞬间。请看图说说。如果你是画家,你会怎么画?庐山云雾色彩斑斓,真是一幅美丽生动的水彩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生试试朗读。指生读。生评价。指生读。齐读。是呀,所以庐山吸引了无数的游客想解开她神秘的面纱。

  第七句比喻句颜色描写。出示图文,微风吹拂,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瞧,仙女下凡了,她手持彩练,彩练就是?在向我们招手呢!似乎在说?芙蓉就是什么?以前我们学过《荷花》一文满池的荷花展现在我们面前是怎样的?那万朵的荷花呢?你理由说得这么好,老师相信你读得更好!指生读。齐读。

  4、这集形体美、色彩美、流动美于一身得庐山云雾多壮观、多迷人!让我们师生合作当一回解说员吧!播放录像生配乐齐读这段。(老师读一二句,学生读四到七句。)

  (三)学*第3自然段

  1、老师引读:这样壮观的庐山云雾使清代学者对她如痴如醉,恨不得"餐云""眠云"。怪不得作者说的确,庐山云雾生接着读: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你从哪儿看出她的这些特点?板:瞬息万变

  2、比较句子:①课文原句

  ②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淡时,给山川披上了一层外衣。

  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你能读好吗?分男女生读。齐读。愿意背下来吗?

  3、还有哪句也是说庐山云雾变化快的?

  (四)学*第4自然段

  1、引读第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板:朝夕相处多情

  2、指导学生重点理解"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浮游荡漾。"是呀,她时而为云海托起,时而被云絮重裹,时而隐现于重云薄雾之中,时而为浮云掠洗,其面目变化多端,令人莫识,难怪古岭有"云中之城"之称。

  三、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1、板书.总结全文。这多情、多变、多彩的庐山云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板书:多变多彩2、《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请再来读读这首诗说说你有什么新的感受?自个儿再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2、你也来赞赞庐山云雾好吗?愿意口述的口述,想写一首稚嫩的小诗也行,或编几句充满诗情画意的广告词也不错,想用歌声表达内心地热爱之情更欢迎。(机动)

  3、总结全文,再次引出赞美诗《情归庐山》结束这堂课。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拭、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板书:

  庐山云雾热爱

  瞬息万变多变

  朝夕相处多情

  云海壮观多彩


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10篇)扩展阅读


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10篇)(扩展1)

——《庐山的云雾》教案 (菁华5篇)

《庐山的云雾》教案1

  教学目标

  关于朗读:

  (1)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展现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瞬息万变的特点

  (2)个别学生能通过朗读的语气让听者感受文字表达的意思。

  关于背诵:

  (1)半数学生能在课堂中概括提示背诵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学生能在选择背诵其中的几个句子。

  关于运用:

  (1)将学*课文积累的语言运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语境中填写书本中积累的语句。

  教学重点:抓“神奇”研读全文,体味庐山云雾的神奇之美。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没有)我也没有,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庐山观赏一下风景。

  (出示课件)这里是巍峨耸立的龙首崖,这是美丽的三叠泉,秋天的植物园,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齐放的花茎,这里是幽静的石门涧,大天池,苍翠欲滴的山脚,……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宋代诗人苏轼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给忘了,你们知道是什么景色吗?(庐山云雾)对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2、那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领略大自然赋予庐山的神奇云雾。(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观其概

  1、朗读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读过课文之后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生发言)

  4、庐山云雾特点可真多,这些特点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处最吸引你呢?(教师随机板书)

  三、再读提出问题共解疑

  过渡:作者带我们领略过了这么美的云雾,我们赶快停下脚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会儿。

  1、引出研读专题:请同学们用劲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喜欢的云雾特点?为什么?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课件出示)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五、展读联系生活话感悟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1)、谁喜欢山间路上看到的云雾?为什么?(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师随机板书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间路上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读一读吗?

  (3)师指导朗读

  (3)、刚才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山间的云雾,你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觉得他有没有表达出你的心情?(说说理由)

  (4)、生读,

  师领读: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雾去时),生(飘飘悠悠)

  师:男同学读雾来时这一句,女同学读雾去时这一句。

  师:同学们,这云雾的变化简直太快了,让人有“风起浪涌”的感觉,有“飘飘悠悠”的感觉,有“像帷幕”一样的感觉,更像“轻纱”一样的感觉,现在请你自己再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什么也看不见;雾稀时,淡淡的一层。以此句与文中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让个别学生带着体会读。

  5、有谁喜欢山镇牯岭的云雾?说说原因。(有感情)师板书

  6、生读、组读、班读。

  7、指导学生尝试用

  “庐山云雾变幻无穷,时而,时而。”的句式说说云雾的变化。风娃娃喜怒无常,时而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时而___.

  师: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在山间路上领略了云雾的瞬息万变,在山镇古岭感受了云雾的悠悠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学*方式来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

  生整理,师总结。

  师: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学*经验来归纳,非常好。我们也可以这样归纳刚才的学*过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其次是划出体现云雾特点的词;再次是品读用词的准确生动,最后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只是众多学*方法中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有自己的学*方法,那就更加好,现在请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学*方法,自己去读读庐山云雾中称为最壮观的云海,读完之后,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雨过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阳光照耀下的云海)。

  师: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云海?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并体会

  师:雨过天晴的云海别有一番味道,瞧这万倾白云转眼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出示课件),看上去,无边无际,简直是太壮观了,所以课文中这样说,生读“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请把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读中去吧!齐读

  生继续回答

  生:读句子——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声的告诉我们,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板书:壮观)

  师:谁知道这句在文中的作用(过渡),文中还有一句请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吗?

  师: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语言更美,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好吗?(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齐读。

  师:是的,这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真让人留连忘返,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庐山云雾吧。有个要求,请同学们把看到景用课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播放课件)

  学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师:欣赏了这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时此景,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吧?请说一说(出示课件: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

  )

  师:这多变、多情、多彩的庐山云雾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无不赞叹,这《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轼、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庐山的云雾》教案2

  一、导入

  1.上课前请同学读两段话(课件出示第一、二小节)

  2.那么庐山云雾底有什么魅力吸引了这无数学者,诗人的呢?

  (板书:庐山云雾 )

  二、初步感知美

  1. 现在同学们就开始欣赏这篇美文吧!特别对描写云雾见风姿的句段,细细地读一读。想一想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

  2. 自由朗读课文

  4.浅谈感受 、朗读了庐山云雾之美文,你感受到的庐山云雾是怎样的呢?

  5.读课题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不同的感受读一读课题

  三、品味美

  (一) 教学第三自然段 多么令人神往的庐山云雾啊!它的一大特点即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1. 就这两个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2. 是不是真得如此呢?同学们认真地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细细品味,看谁能真切感受其中的真味。

  3. 出示黑板,指名读

  4. 哪些地方体现了庐山云雾这一特点呢 刚刚……转眼间

  ① 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

  雾来时,好壮观;雾去时,好轻悠;雾浓时,遮住万般秀色;雾稀时,给山川披上外衣。

  将原文改成这一段话,你认为怎么样?

  (什么东西也飘飘悠悠的)

  5. 指名读

  6. 老师请大家欣赏云雾那迥异的风格,相信观后你会读得更好

  7. 齐读:怪不得老舍爷爷在观赏完庐山云雾写下了这样几句话,瞬息万变万万变,忽隐忽显,或浓或淡,胜似梦境之迷离。现在让我们溶入这多变的云雾里,一起来享受这份无穷的趣味!

  (二)感受云雾的'多情

  1. 过渡:这奇异的云雾,特别喜欢光临牯岭,一年365天,就有197天与它朝夕相处,说起牯岭也有个故事:有位英国游客在炎热的夏天来到庐山观赏云雾住在牯岭,清凉的雾气沁入肌肤,老外连声说coll,coll,山民虽不知其意,但猜出可定是赞美,于是就将这coll变为岵岭。这令老外也连声说“凉快”的庐山雾,能引起你哪些丰富的联想吗

  ?认真读,你脑中一定会出现别具韵味的岵岭云雾图。

  2. 生自由读 1`

  3. 指名说联想(解决冉冉升起、团团相彻、浮游荡漾)

  4. 导说

  是啊!这多情的云雾,怎能让住在岵岭的人感到单调呢?

  他时而————时而————时而————时而————(仿照第三自然段)

  5. 齐读:同学们,有没有信心通过朗读将在场的所有老师带入这牯岭云雾之中?

  (三)欣赏云海的多彩

  犹如仙境的山镇古岭真令人流连忘返,但这不是最壮观的。 因为最壮观的要算大天池等地的云海。瞧!这就是云海的两张画。

  1. 出示图画(根据第五自然段内容所画的二幅画)

  你能从第五自然段中找出与每幅画对应的内容吗?指名读

  第一幅 每当雨过天晴……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第二幅 特别是太阳……竞相开放

  2. 你喜欢哪个景观,就选读那个片段,再看看老师的画你认为与课文内容比起来哪儿

  还不够美的。

  3. 讨论交流

  重点体会“俯瞰、万顷白云、绚丽动人、银涛要浪、斑斓”等词相机进行朗读指导

  4. 对比读两个片段

  四、深化美 1`

  1.读了这么美的课文,老师忍不住写了一首小诗 配乐读诗

  风起如涛静如纱,来去浓稀各不同。

  青峰秀岭云中裹,恍若身在仙境中。

  2.齐读

  3.导读课题

  这就是叫人神往的——————也令所有人着迷的——————

《庐山的云雾》教案3

  一、复*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2、课文着重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文中哪两句话分别告诉你们的?把它划出来,一起读一读。

  二、精读第二小节:

  1、这一小节重点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自由读第二小节,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试着用简笔画的方法来画一画这些姿态。

  2、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结合简图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

  师述引读:看作者用词多贴切呀。站在山腰或山脚,抬头仰望,那山头的一片云雾,就像——( ),多么轻柔可爱啊;那些——( ),又像——( ),显得高贵典雅,让人爱不释手。站在山顶,俯瞰山谷,那云雾——( ),一眼望不到边际,令人觉得辽阔而深远;仰望天空,云雾——( ),使我们不禁想仰天长啸。

  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云雾,真是让人觉得心旷神怡、陶醉其间。你们能用朗读读出这种感觉吗?(自由练*,指名读,齐读)

  4、庐山云雾这么美,这么神奇,那是它真的有这么多形态吗?作者用了什么方法把这云雾千姿百态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通过丰富的想象,用了比喻的手法)

  3、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4、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真的让人神往,让人陶醉,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指名读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2、快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用不同的符号分别标出表示变化快变化多的字词。

  (生读圈)

  3、交流:

  A.变化多:

  (1)请大家一起告诉我你们一共找到了哪些姿态?(4种……)

  (2)这4种就能让你们觉得变化很多了吗?(不能,还有省略号)

  (3)我们来看看这4种姿态究竟能不能说明变化多?

  一缕青烟:细细的、轻轻的、柔柔的——轻盈柔和的美

  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浓重、厚实,气势非凡——雄伟壮丽的美

  四蹄生风的白马:小巧运动着的美

  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高大静止的美

  师述:这些或浓或淡、或静或动的形态是多么地具有代表性啊,而这些形态都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果时间再长一些,那变化该有多少啊?可见变化真多。

  B.变化快:

  (1)那你们又从哪体会出云雾变化的快呢?

  (2)学生交流: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3)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一缕轻烟”“九天银河”“白马”“冰山”是真的吗?对,是作者看到云的想象,你能象作者一样展开丰富的想象,仿照他的写法也来写写云雾的瞬息万变吗?

  句式练*: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转眼间( );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 )……

  4、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它的变化之多、变化之快真是令人惊叹,我们该怎么通过朗读来展现出来呢?(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5、过渡:听了你们的朗读,我仿佛就置身于庐山的云山雾海之中了。在这里,老师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四、略讲第四自然段

  1、如果你们也置身于云遮雾罩的庐山,感受着这神秘莫测的云雾奇景,你们想说些什么?(生交流)

  2、师述:看来大家的感受一如作者一样,都不想回去了。

  3、造句:像作者一样,面对美丽的自然景物,不忍离去,即流连忘返。你们能用这个词造个句子吗?(生造句)

  4、美丽的景色总让我们沉醉,让我们流连忘返。现在我们正身临庐山,让我们再次读一读作者的慨叹:(齐读最后一小节)——

  五、作业:

  1、练*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庐山的云雾》教案4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品味比喻,感受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学*“总-分”的构段方式,结合第三自然段练*仿写。

  4. 用“流连忘返”练*说话。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

  认识“总-分”的构段方式,学*二、三自然段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3 庐山的云雾(板书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介绍,我们知道景色秀丽的庐山有 ,有 ,有 ,有 ,有 ,可作者为什么最喜爱庐山的云雾呢?请大家默读课文回答问题。

  出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云雾是因为庐山的云雾 。

  二、精读课文

  (一)探讨第一自然段(出示第一自然段)

  1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 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变幻无常)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作者最喜欢庐山的云雾?(更、神秘的色彩)

  指名读第一句。

  3 神秘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神秘的色彩,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怎样的感觉呢?(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云多、雾浓)是啊,在庐山游览、漫步,眼前飘来的是云雾,迎面拂来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的是云雾,你们仿佛在空中行走,走进了仙境,此时此刻你们感觉自己就像......(体会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齐读第二句。

  4 齐读第一段。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出示第二自然段

  1 自由朗读第二段,找出中心句。(板书:千姿百态)

  2 说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到底有哪些姿态呢?

  (笼罩在山头的~~`缠绕在半山的~~弥漫山谷的~~~遮挡山峰的~~~)分别出示图片与句子,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云雾的千姿百态。

  3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云雾的姿态的?(打比方)

  出示句子天空:

  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像 ; 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像 ;

  弥漫山谷的云雾像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 。

  4 通过对图片观察想象,齐读第二段。

  5 练*背诵。

  过渡:庐山的云雾之所以神秘,除了千姿百态,还有瞬息万变,现在我们来学*第三自然段。

  出示第三自然段

  三)精读第三自然段

  1 齐读第三自然段。

  2 这一段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什么特点?(瞬息万变)

  3 瞬息万变又是什么意思呢?(很短的时间内有很多变化)

  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变化呢?(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4 图片欣赏,读课文。

  5 你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些变化很快呢?(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了···)

  6 在本段的最后还有一个符号叫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还有很多变化)还有哪些变化呢?(学生自由说)

  (学生开始的时候只说有关于动物的想象,点拨之后想象比较丰富)

  7 仿照课文中的句子把刚才想到的变化连在一起说说。

  说得真好,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瞬息万变。

  8 齐读第三段,练*背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这样的感受——

  1 齐读最后一节。(板书: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对景色非常喜欢,舍不得离开)说明作者对庐山的云雾非常喜欢。

  2 用“流连忘返”说话。(美丽富饶的南沙群岛,风景如画的西湖,连绵起伏的长城,美丽的北大荒···)

  三 小结: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吸引了许多的游客,我们一起来向大家介绍神秘的云雾吧!

  齐读课文

  四 拓展延伸

  1 庐山四季风景如画,古代许多诗人都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句,如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和苏轼的《题西林壁》。

  2 仿照课二、三段,写一段话。

  傍晚,西边的天上出现了千奇百怪的云彩。

《庐山的云雾》教案5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词语卡片、幻灯片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映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3.谈话导入: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通过学*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齐读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范读课文。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思考: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互相讨论第二个问题:每段写了什么?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的云雾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分别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人们对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三、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的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二是瞬息万变)

  四、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字形的书写指导:

  幻、添

  重点理解的词语:

  秀丽、尤其、缠绕、弥漫、变幻、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在*字册上描红、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

  1.听写生字词。

  2.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细读课文第1自然段

  1.默读、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

  2.指名回答,互相交流,教师点拨,指导朗读引背。

  第一句:“秀丽”是什么意思?(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用“秀丽”说一句话。齐读这句,突出“十分秀丽”。

  第二句:“尤其”是什么意思?(“特别”。用换词的方法理解)庐山的云雾特别在哪里?(引导读书,找出“变幻无穷”,用自己的话说说这词的意思)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一、二两句。

  第三、四句:在山上游览、漫步,会有什么感觉?(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云多)启发想象: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云雾,在天空中行走,进入了仙境。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指导朗读,体会这种情境。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并引导背诵。

  4.小结:围绕云雾多,写出了游人漫步山道的感觉。总写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的景色增添了神秘色彩。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读课文,找出中心句。

  2.齐读中心句,说说这一段是围绕庐山的云雾哪个特点来写的。(板书:千姿百态)

  3.轻声读文,联系情境,说说“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读书回答)

  4.再读课文,想想作者用什么方法具体地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的。(打比方)

  5.齐读第一句,引读分述部分: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云雾弥漫山谷~云雾遮挡山峰~(感悟总述和分述的关系,体会作者是如何具体描写“千姿百态”的)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比喻句之妙用并引背。

  7.联系语境说说“笼罩”、“缠绕”、“弥漫”的意思;练*用“千姿百态”造句。

  8.小结:这一段围绕中心句,具体地描绘了云雾在四个不同的位置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

  9.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请总分关系——感受云雾现象——练*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的全过程)。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

  五、检查自学情况(读、议、背。重点是通过读议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云雾的特点写具体的)

  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七、总结全文

  1.配乐朗读全文。

  2.小结:总分的写法突出了庐山云雾的三个特点——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3.引导学生逐段背诵课文。

  附板书:

  10庐山的云雾

  多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庐山的云雾》教案之二,庐山的云雾,希望对你有帮助!


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10篇)(扩展2)

——《庐山的云雾》教案通用10篇

  《庐山的云雾》教案 1

  一、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片段),从中领悟如何围绕中心选材。

  2.迁移运用《明天,我们毕业》表情达意的方法完成*作。

  3.通过,激发学生对老师、同学或学校里其他人的眷恋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借鉴例文和学过的课文,围绕中心选择材料。

  2.通过具体事例,表达对学校老师、同学或其他人的真情实感。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含书面*作)

  四、教学用具:

  投影片

  五、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自我加减

  一、谈话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了《明天,我们毕业》这课文,作者通过对一幕幕往事的回忆,真切地表达了自己对母校、对老师、对同学的眷恋之情。我们都被那纯真的情感所打动,同时也勾起我们对往事的回忆。再过一个月,我们也即将毕业,也要告别母校,告别朝夕相处的同学和老师,也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老师和同学书。今天,我们就来写一话别的。

  板书课题:话别--写给......

  二、引导审题

  1.看到文题,你先想一下,你的心里话要对谁书。

  2.把题目补充完整。

  3.认真思考一下,你为什么要把心里话写给这个人。

  5.讨论:这就是说文章要有个明确的中心。此外,要注意的是”话别“,所以要表达真情实感。

  三、学*例文。

  1.怎样把你的意思表达出来,又要有真情实感呢?我们先看文章的片段,这是吴小亮写给传达室沈伯伯的,我们来看他是怎样写的?

  2.自读例文,思考下列问题:

  (1)文中主要写了哪些事?

  (2)从这几件事情中,可以看出沈伯伯是个怎样的人?

  (3)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沈伯伯怎样的感情?

  (4)联系例文和课文《明天,我们毕业》,思考:该用怎样的方法来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呢?

  3.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相机板书:

  表达真情实感具体事例典型场景

  5.教师:文章抓住沈伯伯为”我“送作业本、打扫校园、迎送同学等具体事例,生动表现了他工作认真、关爱同学的优秀品质,表现了作者对沈伯伯的眷恋之情。

  四、指导选材。

  1.同学们已经想好了要写给谁了,请大家再回顾一下,在6年的学*生活中这个人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有具体事例吗?你准备选择哪些事例来表达你的感情。

  2.同桌讨论、交流。

  3.指名说,评议。

  五、学生完成*作,教师巡视。

  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反思:

  《庐山的云雾》教案 2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谋而合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

  生:庐山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俺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俺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外面是一个广字框,里面是家家户户的户,这一瞥要写的长一些。

  教师范写庐山,

  同学书空

  师:好,齐读课题

  生: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假如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同学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应该自身读一读,才干发现读的对不对。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幽谷 游览 弥漫 漂浮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师:俺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弥漫:

  师:这个生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的声母是“m”。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假如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

  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很正确。

  生: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生:幽谷是什么意思?

  师:好,俺们来看,这样的山谷给你怎样的感觉?看屏幕。

  生:老师,这个山谷很高又很静。

  师:好了,这个山谷不是高,应该是深。山峰才说高。你看,这样幽深的山谷就叫

  生:幽谷。

  生:什么叫四蹄生风

  师:课文中是来形容什么的?

  生:白马

  师:联系你的生活,什么样的马,可以成为四蹄生风

  生:跑得比风还快的马

  师:课文中就是指形容马的四蹄跑得比风还快。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生:快标出来。

  师:这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考虑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生读。

  师:读课题,——恩,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俺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假如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

  生读。

  哟,你仿佛已经把俺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

  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俺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俺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俺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如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俺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俺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俺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

  师:谁把壮观读出来。

  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俺来读一读。

  师读

  师:谁来像俺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俺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

  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俺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

  师:俺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师:让俺们把这美景,优美的句文字记在心间。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练*,先背一下。自身背自身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你来试一试吧,其他的同学跟她一起轻声背。

  师:哎哟,好像这些云雾就在你眼前似的,都背下来了。

  师:那么,现在俺把表示位置的词语也去掉,背一背。能背吗?这么有信心。俺们一起来吧。没有掌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全班齐背

  师:哎呀,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教师小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这一段时,俺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俺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其实,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快找找。

  4.学*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师:你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瞬息万变

  师:俺们把这个词写下来。(板书)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呢?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就是总起句。学到的知识马上能运用起来,这不错

  师:仅仅有这几种变化吗?

  师:不只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还能读出标点符号的含义

  师:云雾的变化不只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身先试一试,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它读的怎样?

  生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生:你冰山读的延长一点,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生:你转眼间读得很慢,读的快一点。

  生读。

  师:转眼间能让它变化得更快一点吗?

  师:这段话还能读得更快一点吗?

  师: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变化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句尾。

  同学写

  师:

  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同学尝试填空)

  你写得什么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别忘了,回家查查字典,张开大口的狮子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生:一只小兔子,

  生: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师:【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生: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

  师: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生:

  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小兔子在吃草。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生: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师:这么多的变化,就在俺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

  一眨眼的意思。

  5. 学*第4自然段

  师: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一起的感受——

  读: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师:是呀,这美景吸引了俺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

  生:留恋忘返。

  板书。

  师:这也是俺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同学读

  师:读出俺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虽然俺们恋恋不舍,但俺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神秘的云雾。最后俺请大家优秀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俺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俺们一起的感受!

  师: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俺感受到庐山神秘的色彩。课文都用总起句写出庐山的特点,然后用比喻句,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出特点。下一节课俺们就学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俺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优秀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找来读一读,看一看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庐山的云雾》教案 3

  一 导入:

  庐山景色秀丽,山水怡人,庐山的云雾更是奇幻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

  1、认读生词:课文中有很多生词,王老师把他们摘录下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2、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 赏析课文:

  (一)作者游完庐山后,在最后一段写道: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作者游览庐山十分留恋那儿的景色,都忘记回去了。庐山到底有什么景色呢?作者最喜欢什么?

  学生回答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尤其)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游览云雾缭绕的庐山呢?

  生答后,出示画面。

  师:在庐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进入了仙境。让我们体会一下这种云中游走的感觉吧!

  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览云雾中的庐山,感觉像神仙一样。那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各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回答,指导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描写出来的呢?(比喻)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云雾比作什么?

  4、你能想象庐山的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各种姿态的云雾。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雾像是 。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王老师非常喜欢。配音乐范读。

  从山顶到山谷,从上到下,庐山上千姿百态的云雾缭绕,这是多么神奇美丽的境界啊!指读。

  当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飘飘悠悠,正是因为有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指读。

  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啊,我们都爱你!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还瞬息万变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2、庐山的云雾在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中,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学生读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分别把云雾比作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5、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6、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这景致多么奇异,让王老师惊叹不已。配乐范读。

  你肯定也惊叹于庐山的云雾吧!指读。

  这变化又快又多的庐山云雾太神奇了,太壮观了。相信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齐读。

  7、这段文字写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 总结全文

  1、游览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板书:流连忘返

  2、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云雾写出这么多姿态,写出这么多变化?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的云雾写得这样美呢?

  (认真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

  3、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下,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搜集有关庐山的诗句。

  4、仿照2、3段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最爱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欣赏方法欣赏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刚刚……转眼间”、“最”、“特别是……更是……”,懂得比喻、拟人,对称等修辞的特点和运用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学会欣赏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准备

  分好小组,配乐两段,投影片七张(其中文字片四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

  如果说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多变、多情、多彩”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么,课文(庐山云雾)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晶,任我们玩赏、品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初赏课文。

  1.师配乐朗读(庐山云雾》(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欣赏,体会美感。

  2.像这样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我们将要上一节语文欣赏课。

  3.出示小黑板,明确学*目标。

  学*目标:①词语、句式、段式、节奏

  ②划、议、读。

  三、分赏课文。

  (一)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晶词赏句,用。。。标出好词,用一标出好句,并想一想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共同欣赏。

  (生漫谈,师整理)

  (1)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a.这句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b.训练。

  把句子补充完整:

  庐山云雾______,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

  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____。

  c.指导朗读。

  用惊叹的语气读。

  (2)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理解蕴意: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

  风起浪涌:想象海上风浪的景色,写出了雾来时的气势。

  飘飘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飘飘悠悠的? 写出了雾去时的轻、慢。

  b.比读,体会节奏

  换成: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导朗读。

  男生读雾来时,雾浓时的句子,女生读雾去时,雾稀时的句子。

  小组赛读,站起来读。

  3.集体朗读及分读。

  4.谈欣赏体会,小结欣赏方法。

  读、划→议、读→评、读

  过渡:同学们,别留恋多变的云雾,那多情的云雾会更让我们忘情。

  (二)学生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 分小组按欣赏方法讨论欣赏。

  2.指名汇报欣赏过程。

  师整理板书:……时而……时而……

  ……一半(隐)……一半(留)……

  出示幻灯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云雾

  3.评价讨论学*的汇报情况。

  指名一组感情朗读。

  4.集体朗读。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云雾读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们去欣赏的将是更壮观、多彩的云海。

  (三)学生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独立欣赏。

  2.老师考查。

  (1)先填空,再照样子积累(找或写)几个词语:

  ①( )峰( )岭 (②) (③)

  ④( )( )云海 (⑤) (⑥)

  (2)填空:

  庐山云雾中(⑦)壮观的要算云海。

  每当(⑧),只见(⑨)。

  特别是(⑩),更是(11)。

  (3)用“_______”划出两个比喻句。

  出示幻灯片:像彩练,又如芙蓉

  3.指名朗读,师予以配乐。

  4.小结独立欣赏情况,总结分赏情况。

  欣赏课文不仅从词语、句式、段式;节奏等方面着手,还可看段落连接、开头、结尾、照应等。

  四、表现课文。

  (一)古人是用诗句、言行来表达对庐山云雾的热爱、赞美之情,今天的我们就大显身手,去用诗赞、歌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吧!

  1.学生发挥特长,表达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2.学生表现。 (配乐)

  (二)总读课文。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多变、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没有课文《庐山云雾),我们又怎能一睹庐山云雾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庐山云雾》。

  音乐渐起……朗读声渐起……

  [教案述评]

  浙江省龙游县教委教研室 赖正清

  这是省“教坛新秀”一节汇报课的简录,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奇语——引入美的境界。学生落座,教师就用新奇的导语 为学生撩开了庐山云雾神奇的面纱:庐山云雾的特点是“多变、多情、多彩”,因而有千古吟诵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云雾)真切描绘了这半是仙境、 半是人间的美景。教师还交给学生解读(庐山云雾)的一把钥匙玩赏、品味。这精心设计的导语 ,很快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妙乐——唤起美的体验。欣赏,必须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通感”,才会达到优化的效果。范读“庐山云雾……一层飘逸的外衣”时,随着(春江花月夜)寻而幽雅恬静,时而清越悠然的乐声,学生闭眼聆听,想像体验,仿佛已经置身庐山,如风起云涌的浓雾,如轻纱飘逸的薄雾,在眼前瞬息变换。在学生写诗作画、酝歌酿舞之时,又以乐配之,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

  巧练——晶味美的意蕴。(庐山云雾)用词华丽,句式富有韵律,形象地描画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这种神韵的品味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参与方能实现。这节课通过各种巧练达到了这一目的。

  点划圈注。如配乐欣赏后的标划好词好句,独立欣赏时的划比喻句。

  填空补充。有晶味构词特色积累词语的填空,有晶味构句特色的补充,有品味谋篇特色的字词填空。让学生在补充和填空过程中细嚼慢晶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

  句式比较。在品味“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一段话时,教师先以”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为对比,体会课文原句格式对称、节奏整齐的韵律美。接着又故意顺势出示另一写得“更好”的句子与课文原句比较;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学生反复诵读后悟到;改句虽节奏整齐,但读起来少了飘逸之感,而课文原句短长错落,读“雾浓时”句短急重,读“雾稀时”句长舒缓,真有些飘飘悠悠的感觉。可见句式长短要看所描述的对象而定。

  讨论汇报。教师比较重视每个学生的个体活动参与,多次采用小组学*的方式,让学生在组内积极活动,然后选小组代表汇报。

  个性表现。学生各有特长,对课文的意蕴也各有不同的体验。在最后一个环节,学生诗赞、歌赞、画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使课文欣赏达到了高潮。

  情读——倾吐美的感受。课文之美能够意会,却很难言传,而读则能充分发挥表情达意的作用。“欣赏”美文,读是必不可少的手段。课堂上,学生多次以不同的方式情读课文,如乐读、演读、站读、较读、赛读、组读、齐读等。读还讲究一定程序:通读、划注、议论、解读、评价、情读。

  另外,欣赏的三阶段安排、最后总结点化方法,符合学*规律,还有救学过渡语的运用和板书设计 等都有许多独到之处。

  《庐山的云雾》教案 5

  教学要求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

  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

  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课文

  要求:

  (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六、复*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七、作业:

  1、描红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写。

  《庐山的云雾》教案 6

  一 导入:

  庐山景色秀丽,山水怡人,庐山的云雾更是奇幻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

  1、认读生词:课文中有很多生词,王老师把他们摘录下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2、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 赏析课文:

  (一)作者游完庐山后,在最后一段写道: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作者游览庐山十分留恋那儿的景色,都忘记回去了。庐山到底有什么景色呢?作者最喜欢什么?

  学生回答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尤其)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游览云雾缭绕的庐山呢?

  生答后,出示画面。

  师:在庐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进入了仙境。让我们体会一下这种云中游走的感觉吧!

  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览云雾中的庐山,感觉像神仙一样。那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各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回答,指导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描写出来的呢?(比喻)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云雾比作什么?

  4、你能想象庐山的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各种姿态的云雾。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雾像是 。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王老师非常喜欢。配音乐范读。

  从山顶到山谷,从上到下,庐山上千姿百态的云雾缭绕,这是多么神奇美丽的境界啊!指读。

  当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飘飘悠悠,正是因为有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指读。

  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啊,我们都爱你!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还瞬息万变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2、庐山的云雾在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中,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学生读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分别把云雾比作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5、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6、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这景致多么奇异,让王老师惊叹不已。配乐范读。

  你肯定也惊叹于庐山的云雾吧!指读。

  这变化又快又多的庐山云雾太神奇了,太壮观了。相信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齐读。

  7、这段文字写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 总结全文

  1、游览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板书:流连忘返

  2、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云雾写出这么多姿态,写出这么多变化?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的云雾写得这样美呢?

  (认真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

  3、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下,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搜集有关庐山的诗句。

  4、仿照2、3段描写一处景色。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最爱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 7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 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 练*说话:庐山的云雾( )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 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 指导朗读。

  (4) 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七、写字教学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 8

  12庐山的云雾

  教学

  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识不写。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重点

  难点1.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

  课时两课时。

  12庐山的云雾

  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句导读:这句话是文章的总起句,总说庐山云雾变幻无常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在山上游览,似①乎随手就能摸到飘来的云雾。[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了什么?]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②庐山云雾整体给你什么印象?你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③这句话在本段起什么作用?]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④这段话连用了四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表现了什么?]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②。[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的特点,是本段的总起句。]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③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句导读:这句话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动态之美,变化莫测。][⑤本段中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段导读: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的特点。

  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④。[句导读:这句话点明了庐山云雾深受人们的喜爱,是本课的总结句。]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和流连。

  知识点详解:?

  ①似:在本文中“似乎”读“sì”,还有一个读音是“shì”,组词为“似的”

  ①“随手都能摸到云雾”,说明庐山之高。

  ②从“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这些词语,感到庐山云雾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③“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是全段的总起句,下面的内容是分说,具体展开说明这个意思。

  ④下面的句子连用四个比喻句,把“笼罩山头的云雾”,比喻成“白色绒帽”,把“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比喻成“一条条玉带”,把“山谷的云雾”比喻成“大海”,把“遮挡山峰的云雾”比喻成“巨大的天幕”。这些比喻表现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的特点。

  ②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变化快而多。形容变化很多很快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可发生很多的变化。

  ③缕:读“lǚ”.

  ⑤从“刚刚、转眼间、明明、又”等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感悟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④流连忘返:比喻喜欢、迷醉某种事物而不愿或忘记离开。常形容对美好景致或事物的留恋。

  1.初读课文,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认识生字,能正确书写。

  3.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课件

  一、简介导入

  1.有这样一座山,它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四季风景如画,是世界级名山。历代的文人墨客歌颂她;电视纪录片中宣传她;甚至我们中的一些人还游览过她。它就是——庐山。板书:庐山指导书写“庐”,指名读。

  2.庐山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她什么样儿呢?

  出示: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自由练读(注意读准字音)

  请同学来为大家读一读。指名读。

  其中生字“瀑”和“幻”是我们要学*的生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瀑:水从高山陡直地流下,远看好像一匹挂着的布,这就是瀑布。所以瀑是三点水旁,那它右边的暴,写时要注意它的笔顺。师范写。把你的小手心借给你的同桌,看看他写得对不对。

  幻:生说记法。可以组什么词?“变幻无常”就是这些云雾变化多,而且没有规律。

  3.渡:读着这句话,让我们感受到,庐山景色中最独特的是——(“更”中体会)补全板书,指名读。想不想先睹为快?【欣赏云雾图片】此刻,你想说—

  二、初读课文

  课文是怎样通过语言文字向我们描绘这变幻无常的云雾的呢?让我们走进课文。

  出示:

  1.自由地朗读课文,注意对照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难读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遇到难理解的地方做上标记。

  学生自由读文。

  三、检查预*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幻览漫姿态笼罩绕茫

  幽瀑驾绒缠遮瞬缕泻蹄

  (1)读准字音

  注意读准*舌音“姿”,翘舌音“绕、罩、绒、缠、遮、瞬”。

  (2)识记生字

  形声字结构特点识记:“漫姿态笼茫瀑驾绒遮瞬泻蹄”。

  形*字比较:幼一幻晓一绕

  组词扩展:“游览浏览幽静缠绕一缕”

  (3)重点指导,指导书写

  “罩”,提醒学生“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幻”,右半部分不是“力”。

  “笼”的最后一笔是竖弯钩。“绕”右边不要多一点。

  第二关:词语

  溪流游览感觉笼罩瞬息万变

  缠绕遮挡天幕漂浮流连忘返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瞬息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四、学*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学*《庐山的云雾》,第一课时教师鼓励学生自主预*,并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在小组的合作下解决生字的问题,读音、识记,书写,词语的理解和积累,不会的可以查字典。读通句子,了解自然段的意思,了解文章的脉络,理清顺序。为下一课的学*打下坚实的基础,扫清了阅读的障碍。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 shān pù bù lǒng zhào biàn huàn wú qióng

  (庐山)(瀑布) (笼罩) (变幻莫测)

  sì hū màn bù tiān mù yì xiè qiān lǐ

  (似乎) (漫步) (天幕) (一泻千里)

  二、写出下列各字的部首。

  系( ))罩(罒)幻(幺)姿(女)

  二、多音字组词。

  sì (似乎) xì(关系)

  似系

  shì(似的) jì(系紧)

  三、填上合适的词语。

  (变幻无常)的云雾(神秘)的色彩

  (飘飘欲仙)的感觉(随风飘荡)的轻烟

  (云雾缭绕)的庐山(巨大)的天幕

  (四蹄生风)的白马(茫茫)的大海

  四、“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是(总起句)。然后,把云雾分别比喻成了(白绒帽)、(玉带)、(大海)和(天幕)。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件及课文插图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2.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好吗?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总变幻无常

  庐山的云雾分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总——分

  总流连忘返

  《庐山的云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深深的热爱之情。文章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景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在教学本课时,教师紧紧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在学法上,教师先带领孩子们一起学*第二自然段,然后归纳总结学*方法,最后让他们自学。相信孩子们对于总分结构段落的学*应该会掌握方法了。

  一、照样子写词语

  例:千(姿)(百)态

  千(方)百(计)千(奇)百(怪)

  二、按照课文内容填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似乎一(好像)刚刚一(刚才)瞬息万变一(变化多端)

  1.庐山

  庐山,中华十大名山之一,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庐山市境内,庐山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共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

  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庐山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首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2.关于庐山的古诗

  望庐山瀑布水(其一)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庐山瀑布徐凝

  瀑布瀑布千丈直,雷奔入海不蹔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江上送客游庐山张继

  楚客自相送,沾裳春水边。晚来风信好,并发上江船。

  花映新林岸,云开瀑布泉。惬心应在此,佳句向谁传。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孟浩然

  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

  庐山独夜元稹

  寒空五老雪,斜月九江云。钟声知何处?苍苍树里闻。

  3.总分结构

  本文在写法上,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把事物特点写得非常具体。本文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美,通过边读边思,体会二、三自然段是运用怎样的方法写出庐山云雾的奇丽的。

  由此可以看出:要把事物写具体,同学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细心地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写一种花,你首先看到的是它的颜色和形状,这时就想象一下:它的颜色怎么样?形状像什么?然后再走*去闻一闻它的气味,这样写出来,文章就比较生动了,同学们不妨试一试。

  《庐山的云雾》教案 9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背诵《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1.(课件出示庐山风景)

  师:刚才,在同学们背诵的古诗中,大诗人苏轼和李白都不谋而合地赞美了同一座山,这就是——

  生:庐山

  教师相机介绍:庐山位于俺国江西省的九江市,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而到了庐山,不能不看的就是那里的云雾。(板书课题)

  师:这节课,就让俺们跟随作者一起去欣赏庐山的云雾。

  师: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外面是一个广字框,里面是家家户户的户,这一瞥要写的长一些。

  教师范写庐山,

  同学书空

  师:好,齐读课题

  生:庐山的云雾

  (二)整体感知,理解词语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别忘了拿出一支笔,边读边画出这课的生字新词,争取把它们都读对,争取把每一句话都能读通顺。假如遇到不理解的词可以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周围的同学。

  同学自由读课文。

  师:好了,都读完了。看你们读的那么认真,这一课的生字新词一定难不倒你们。

  来读一读。应该自身读一读,才干发现读的对不对。

  2.课件出示词语,先自由读,再开火读词语。

  幽谷 游览 弥漫 漂浮

  四蹄生风 瞬息万变

  师:俺请一组同学开火车读

  弥漫:

  师:这个生字读得很准确,这个字的声母是“m”。

  漂浮,出现在这个句子中,谁来读,你来读吧。

  生读。

  师:漂:假如放在句子中还能读对吗?

  在课文中还有一个句子带有风字部的飘

  出现在这个句子中,你读读这句话。

  小结:看来,漂浮在水面要用“三点水”的漂,而“随风飘荡”就是“风字部”的飘。

  这个小组的同学读得很正确。

  生:再看看这些词语中,有没有哪个词你不太懂?

  生:幽谷是什么意思?

  师:好,俺们来看,这样的山谷给你怎样的感觉?看屏幕。

  生:老师,这个山谷很高又很静。

  师:好了,这个山谷不是高,应该是深。山峰才说高。你看,这样幽深的山谷就叫

  生:幽谷。

  生:什么叫四蹄生风

  师:课文中是来形容什么的?

  生:白马

  师:联系你的生活,什么样的马,可以成为四蹄生风

  生:跑得比风还快的马

  师:课文中就是指形容马的四蹄跑得比风还快。

  (三)感情朗读,体会特点

  师: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生:四个

  生:快标出来。

  师:这个同学逐段朗读课文,其他的同学任务更重,考虑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开始生读。

  师:读课题,——恩,这四个同学都读的正确流利。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的印象是变化很多很神奇。

  师:谁还想说,那个女同学。

  生:庐山的云雾给俺留下了千姿百态的印象。。

  师:你看,他还用上了书上的词语。说的可真好。老师也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伸出手,和俺一起来写。谁还想说

  生:变化无穷的云雾有神秘的色彩。

  师:能把有关的语句给大家读一读吗?这句话没有读完,接下去。景色秀丽的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师:究竟是怎样一种神秘的感觉,你能接着读下去吗?。

  师: 是啊,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假如读得再轻一些,再慢一点,就更好神秘的感觉。

  生读。

  哟,你仿佛已经把俺们带入这飘飘欲仙的仙境啊。看来,庐山云雾的确是给同学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课文中的那一部份是写了它的千姿百态呢?

  生:第二自然段。

  快速读一读,写了几种姿态。

  课文: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生:四种。

  师:那你说吧。

  生:第一种是笼罩在山头的云雾,第二种是缠绕在半山的云雾,第三种是云雾弥漫山谷,第四种是云雾遮挡着山峰。

  师:现在,选把你最喜欢的一种姿态的云雾,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听清楚,再美美地读给你的同桌听,再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

  师:谁愿意把你划出句子的读给大家听。

  生: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俺喜欢这句话的原因是因为作者把云雾比喻成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作者把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比喻成系在一条条的玉带,戴在山腰间。俺觉得写得很有趣,很美。

  师:刚才俺发现很多同学也把这个句子划下来了。一起读读。男同学读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女同学读缠绕在半山的云雾

  师:看来,云雾的位置不同,姿态不同,作者打得比如也不同。谁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云它的千姿百态?

  师:俺注意到了,你把云雾的位置读出来了。你喜爱这些云雾吗?谁再来读读。

  师:哎哟,听了你的朗读,俺觉得这山也像人一样,又带白帽,又缠玉带,可真有趣。谁来说说,你还喜欢什么句子?

  生: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俺觉得云雾神奇在他的壮观。

  师:谁把壮观读出来。

  生读

  师:是呀,大海多辽阔啊。这云雾就像大海一样,千里茫茫,该怎样读呢?先听俺来读一读。

  师读

  师:谁来像俺这样读读吗?

  能感觉到云雾很辽阔了,能读得更辽阔吗?

  生读。

  师:你喜欢这样的云雾吗?让俺们通过朗读,再一次领略云雾不同的姿态吧!教师来读第一句话,每一组同学读云雾的一种姿态。边读边想,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师生读。

  师:通过这样形式的朗读,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写四种云雾的时候,写每一种用了分号。

  师:发现老师读得那一句了吗?

  生:老师读的句子是写云雾千姿百态,俺们读的是每一种云雾的样子。

  师:俺读得句子像首领一样。统领全段,这就是中心句,也叫总起句。把这句话用横线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总起句。。

  师:让俺们把这美景,优美的句文字记在心间。同学们先回忆一下,不同位置的云雾是怎样的?练*,先背一下。自身背自身的。

  师:谁愿意给大家背一背,你来试一试吧,其他的同学跟她一起轻声背。

  师:哎哟,好像这些云雾就在你眼前似的,都背下来了。

  师:那么,现在俺把表示位置的词语也去掉,背一背。能背吗?这么有信心。俺们一起来吧。没有掌握的同学可以看着书读一读。

  全班齐背

  师:哎呀,这美丽的云雾永远的留在了你们的心间。

  教师小结:看来,这美丽的云雾已经常驻在你们的心间了!学*这一段时,俺们通过总起句抓住了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又通过朗读,感受到作者运用形象的比喻把这一特点写具体了,让俺们领略到它神秘的色彩。其实,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运用了先总起后分述的方法写的。快找找。

  4.学*第三自然段。

  师:课文中还有一个自然段也是用这种先总起,再分述的方式来写的,谁找到了?

  生:第三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庐山的云雾还有什么特点?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一特点的。边读边画出有关语句。

  师:你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

  生:瞬息万变

  师:俺们把这个词写下来。(板书)你怎么这么快就找出来呢?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这句话就是总起句。学到的知识马上能运用起来,这不错

  师:仅仅有这几种变化吗?

  师:不只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含义,,还能读出标点符号的含义

  师:云雾的变化不只姿态多,更神奇的是——它变化的速度还特别的——快!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俺们感受到这一特点吗?自身先试一试,读一读。

  其他同学认真听,其他同学。评一评它读的怎样?

  生读: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随风飘荡的一缕轻烟,转眼间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明明是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生:你冰山读的延长一点,能给人无限的遐想。

  生:你转眼间读得很慢,读的快一点。

  生读。

  师:转眼间能让它变化得更快一点吗?

  师:这段话还能读得更快一点吗?

  师:快看看这云雾又变成什么了?(课件出示四幅画面。)

  选一两个你喜欢的或你想象到的云雾变化的样子写在这一段的句尾。

  同学写

  师:

  你看,眼前的云雾说变就变——(同学尝试填空)

  你写得什么一朵朵盛开的莲花。别忘了,回家查查字典,张开大口的狮子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转眼间就变成了————……】

  生:一只小兔子,

  生:一朵朵盛开的莲花

  师:【课件出示:明明是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

  生: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只可爱的小企鹅。

  师:俺们目不转睛地看着,可是一眨眼,它又变了:

  生:

  一只吃竹子的熊猫,

  生:一只小兔子在吃草。

  师:【课件出示: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她又变成了————】

  生:一朵朵盛开的百合花。

  师:这么多的变化,就在俺们一眨眼一喘息的时间,这庐山的云雾就有这么多的变化,这就叫“瞬息万变”。你觉得“瞬”在这里表示什么?

  生:

  一眨眼的意思。

  5. 学*第4自然段

  师:置身于这“千姿百态”的云雾之中,你们舍得离去吗?欣赏到这“瞬息万变”的云雾,你们还想踏上回家的归程吗?来到庐山的人们,都会有一起的感受——

  读: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师:是呀,这美景吸引了俺们,不想回去了,这就是——

  生:留恋忘返。

  板书。

  师:这也是俺们对庐山由衷地赞叹啊!谁来读读。

  同学读

  师:读出俺们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

  (四)总结全文,扩展延伸

  虽然俺们恋恋不舍,但俺们终究要告别庐山,挥挥衣袖作别这神秘的云雾。最后俺请大家优秀3名同学配乐朗读课文。俺们一起来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俺们一起的感受!

  师:你们绘声绘色的朗读,真让俺感受到庐山神秘的色彩。课文都用总起句写出庐山的特点,然后用比喻句,运用合理的想象写出特点。下一节课俺们就学抓住景物的特点写一段话。

  俺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在其他地方,山间的云雾又是什么样的呢?老师优秀你们两篇文章。《阿里山的云雾》、《黄山云海》,还有一篇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庐山云雾》,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这三篇文章,找来读一读,看一看不同地域的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不同作家笔下的云雾的不同特点。

  《庐山的云雾》教案 10

  教学要求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

  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

  [导语]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

  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课文

  要求:

  (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

  (1)你看到了什么?

  (2)教师简单的描述一下,提问:如果不看图只听老师的描述,你觉得庐山的风景美吗?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复*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1、描红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写。


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10篇)(扩展3)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实用10份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

  1、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2

  一、说教材

  《庐山的云雾》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本文全文层次分明,共4个自然段.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方式.第一自然段总写庐云雾神奇美丽,接着第二、第三自然段分别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第四自然段再总写人们对庐山云雾的喜爱与流连.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所写景物特点鲜明,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

  2.能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能用”流连忘返”造句,能背诵课文.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4.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仿写一处景物.

  本文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因此我把”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

  同时由于学生语言水*的限制,要在这么短的时间掌握一种构段方式写出一处景物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说”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是教学难点.

  二、说学情

  在上一册课文中,学生已接触过”总分”这种构段方式,及”比喻”这种表现手法.

  本文教学要求学生勤动脑、动手、会与别人交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学生普遍读书不注意感情朗读或掌握不够.也没养成与人交流探索的*惯.还有就是学生很少出远门,根本不知庐山云雾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所以要画出不同姿态的云雾也不容易.

  三、说教学方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极好的写景范文,宜采用多种教学手段.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单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学生学*活动的调控器.教师应做到”导而弗牵”,为学生学*导向、导法、导练、导学.以民主的教风和循循善诱的技巧,把学生引到一种想学、爱学、会学的境地.为此,针对教材的特点,我采用了教师稍加点拨,学生主动自学的”导学式”教学方法.通过一系列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引导学生体会并理解课文的内容.同时,注意情境教学的设计,使学生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

  四、说学法

  成功的语文教学策略应该体现以学生为主,以自学为主,以训练为主,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宗旨.本篇课文教学我让学生通过”读、思、画”感悟庐山美及文章的语言美.

  五、说教学程序

  根据讲读课文的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本课.

  首先第一课时学生学会了本课生字,以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完成了教学目标1。

  第二课重点分析课文.教学过程分为四步:

  (一).谈话导入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接着板书课题.这样就激发了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引导他们理解全篇课文的内容.

  (二).精读感悟

  1、精读第1自然段

  首先指名学生读这一自然段,可能学生读的时候,感情把握不准,教师相应指导,接着提问:”在庐山众多景物中,作者最喜爱的是云雾,你从哪里读出这点来?”学生不难答出(更,神秘)教师提醒在朗读时应突出”更,神秘”两个词,同时板书:神秘的云雾.

  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领悟词语,进入文章的意境:

  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们看,在山上游览,似乎……漫步山道……此时,你们会感觉自己就像……“让学生做出伸手摸云雾、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样子.使学生充分感受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这时用导语过渡到下一自然段的学*:“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精读第2自然段

  让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阅读并不是被动地接爱,而应成为主动的探索过程,因此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思考问题: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这样使学生明确了为什么而读,要思考什么问题,使学生养成阅读时动口动笔的*惯.学生交流汇报.教师板书:千姿百态.接着问:”作者是怎样描写千姿百态的?请用笔画出来.”指名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像绒帽,像玉带,是大海,是天幕.

  然后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次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绘画不同姿态的云雾,使他们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及文章语言的美.指名一两个学生上黑板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通过直观画面使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然后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接着引入下一段的学*:“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特点,请看第3自然段.”

  3、精读第3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结构与第2自然段相同,我让学生自学为主.辅以引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首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要求他们找出:

  (1) 中心句

  (2) 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 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学生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最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4、学*第4自然段

  让学生齐读这一自然段.读完后,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并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至此,教学目标2已完成.

  (三)、总结

  总结贵在升华.我这样设计结束语:”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使学生充满向往,激起爱祖国山河的感情.完成了教学目标3。

  (四)、练*

  读写结合,寓写作指导于阅读教学之中,是许多教师认为行之有效的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也是本册教材训练的重点.因此我布置了此道练*: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最后说板书:

  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突出教学法重点,一目了然地展现出教学的主要内容,整个板书我努力做到简洁明了,能加深学生的印象.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3

  教学理念:

  三年级学生已经基本掌握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意思的方法。对于掌握如何抓住景物特点进行生动形象地描写还有一定难度。因此,本节课重点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含义,在读中感悟文章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在读中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意境,在读中内化语言,积累背诵。

  教学内容:

  《庐山的云雾》运用比喻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第一自然段总写出了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留恋之情。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4.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以及练*写作。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我国自古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其中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山峰秀丽,是我国有名的风景名胜,我们先来看一组图片。

  2、庐山以风景秀丽闻名,但更吸引游客的是这里变幻无常的云雾,他为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想去看一看吗?

  二、检查预*

  1、要领略庐山云雾的神奇,首先要到他的家乡江西,只要你通过了这三关就可以顺利到达了。

  第一关:生字

  景、秀、尤、幻、增、添、漫、姿、态、笼、罩、弥、茫、匹、返

  第二关:词语

  景色、秀丽、尤其、增添、龙爪、弥漫、茫茫、千姿百态、流连忘返、瞬息万变

  第三关:成语积累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以生动有趣的设计,对学生的预*作了了解,又给了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

  2、看来大家预*的不错,以上这些没能难道你们,大家再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体会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第一段: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第二段:庐山云雾的样子;

  第三段:庐山云雾的变化;

  第四段: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三、学*第一段

  1、庐山的云雾到底什么样?快跟随作者去一睹为快,瞧,庐山到了!

  2、放第一段文章录音

  3、看书中插图,文中都描写了图中的哪些景物?

  4、众多景物中,云雾印象最为深刻,闭上眼睛想象我们四周都是云雾,我们漫步山间,真的有腾云驾雾的感觉。

  5、感情朗读此段

  四、总结

  这节课我们初步领略了庐山的秀丽,下节课让我们充分置身其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秀,庐山云雾的奇给我们留下美好的印象,这节我们就来细细品味它内在的美。

  二、学*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想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云雾的特点是,用一个词来形容。(千姿百态或其它)

  3、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把它找出来,同桌读一读。

  4、再读读这些句子,你最喜欢哪句?说说理由。

  5、作者把不同的云比作帽子、玉带、大海、天幕,这些动人的语句让大家有了身临其境之感,这么美的语言不读太可惜了。

  6、感情朗读。

  7、听到你们美妙的声音,我似身处云雾中,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你们还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有兴趣的同学也可以画一画。

  (将“话”转化为“画”,使生硬的文字变为美妙的画面。)

  三、学*第三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还给人什么感受呢?读读第三自然段便知。

  2、自由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段中又发现了云雾的什么特点?(瞬息万变)

  3、“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你觉得云雾怎样?(变化快)

  4、你还从哪些词体会到云雾变化得快?

  5、这段我们应该怎样来读?

  6、“瞬息”是说快,那“万变”是说变化的样子多,想象一下云雾在哪又变成了什么样子?

  (大胆、丰富的想象是对文章内容的补白。)

  7、学生交流

  8、大自然像一位魔术师,将庐山的千姿百态、瞬息万变一一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不由赞叹(引出文章的第四自然段)。

  四、写法拓展

  课文的二、三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一个共同之处,都以中心句起头,其他几句围绕中心句展开具体叙述,这就是“总分”结构,今后我们可以借鉴这种写法写写身边的景物。

  (激发学生*作欲望,读写结合)

  五、总结

  庐山的秀闻名天下,庐山云雾的神奇令人流连忘返,古今多少文人赞颂庐山,课下同学们可以读读,从中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

  六、作业

  1、学*“总分”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2、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像:帽子、玉带、大海、天幕……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4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魅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讨论法 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 联系导入 同学们,大家都听说过“桂林山水甲天下”吧!桂林秀丽的山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那你是否听过“匡庐奇秀甲天下”呢?这里的匡庐就是我们的庐山。庐山四季如画,景色奇异。那里的云雾更是无可比拟。今天就让我们一同踏上旅程,去欣赏一下庐山云雾的奇吧!

  请集体读课题:(板书《庐山的云雾》)

  二 感悟题意,激情诵文

  1 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的云雾怎么样?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板书: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2 你从哪几个自然段知道的?我们请两位同学分别来读一下(指名读课文)

  3 读的非常棒!而且大家意见一致!那现在,我们就去看看庐山的云雾是如何的`千姿百态。请大家集体读出写千姿百态的段落。(大屏幕现实第二自然段)

  4 那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思考下面的问题:(大屏幕出示) “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

  A这句话写的是哪的云雾?把什么比作什么?

  B“白色绒帽”写出了山头云雾的什么?

  C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

  5 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我们继续看:(大屏幕出示)

  “哪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A这句话写的是哪的云雾?把什么比作什么? B“一条条玉带”写出了山头云雾的什么? C你想用什么样的语气读出来?

  (运用多种方式让学生读)

  6 同学们理解的太好了!可是还有两句老师在备课时给忘

  掉了,谁来帮老师分析分析?(学生自己小组讨论)

  7 大家表现太棒了!都能当老师的老师了!那我们了解了

  怎么多,你能将它读好吗?

  8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瞬息万变。

  我们请一个小组来读读(大屏幕出示第三自然段)

  9 老师现在想知道什么是“瞬息”?

  10 那从哪个地方可以看出瞬息?(刚刚还是 转眼间 明明是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11 老师想把这些词语换成“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你来试着读读,看看怎样?(师生分析差异)

  12 那我们不换了!瞬息解释清楚了,还有“万变”呢?哪写出来了?

  13 咦?只写了四钟就叫做“万变”吗?

  14 呕!原来还有一个省略号呢,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怪不得他说“万变”!

  15 那谁来读读这个自然段?(大屏幕显示)

  16 听着大家的朗读,老师也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庐山的云雾。那我们来看看第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老师读,你来想。(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板书:变幻无常 神秘)

  17 也正式因为这样,庐山的云雾常常给人一种(腾云驾雾 飘飘欲仙)的感觉!

  18 此时此刻,你在山上游览,漫步,眼前漂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你仿佛到了云端。你能通过朗读让我有飘飘欲仙的感觉吗?

  三 总结全文

  是啊,庐山的云雾太美了!怪不得来到这里的人都舍不得离去,这里的美景真的令人流连忘返啊!(板书:流连忘返)

  四 作业布置

  1 背诵课文

  2 仿照2 ,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五 板书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 } 流连忘返

  神秘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5

  教学目的: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第2、3自然段的写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

  (1) 多媒体.课件展示庐山云雾的奇丽风光。

  (2) 练*说话:庐山的云雾( )

  二、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 自由读,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想想喜欢的'原因。

  (2) 交流相机给“秀丽”、“尤其”换词。

  (3) 指导朗读。

  (4) 小结并板书:多

  三、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画出中心句。

  2、哪些句子是具体描写云雾地千姿百态的?(读书回答)

  3、想想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些句子写得这么优美?(体会比喻句之妙)

  4、指导有感情朗读。

  5、让学生画出不同位置的云雾。

  6、根据板画引背。

  7、小结方法。

  四、运用学法自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想想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处还可补充些什么。

  4、出示填空引背。

  五、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六、.总结课文。

  1、配乐朗读或背诵课文。

  2、诵读古诗《望庐山瀑布》《题西林壁》

  七、写字教学

  板书:

  多

  10、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6

  教材分析

  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的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课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同时,文章语言优美,情景交融,为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流连忘返”造句。

  3.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4.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的8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弄清“瀑、罩”等字形,写好钢笔字。

  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层次,概括段落大意,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揭示课题,激发兴趣

  1.同学们,我们美丽的祖国有许多的名山大川,今天啊,就让我们一起走*庐山(板书:庐山),去欣赏那里的迷人景色。(出示图片)

  2.庐山的景色是秀丽迷人的,但最让人流连忘返的还是那变幻无常的云雾。(将课题补充完整,“庐”字正音)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欣赏,激发学*本课的兴趣,并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意思准备好相关的社会语境。)

  三、初步感知, 正确读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2.交流反馈。

  (1)出示生词,指名认读。

  庐山 瀑布 幽谷

  游览 笼罩 弥漫 遮挡

  似乎 系 漂浮 瞬息万变

  一泻千里 一屡轻烟 四蹄生风

  千姿百态 变幻无常 流连忘返

  注意读好*舌音“似、姿”,翘舌音“罩、遮、瞬”等字。注意读好多音字“系”在本课中读jì。

  (2)指名、开火车分段读文,其他学生边听边用笔做标记,读得好的地方,我们向他学*,不足的地方,呆会儿我们当小老师帮他。

  A.读好长句,注意停顿: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那些/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B.理解词语:

  如:腾云驾雾、飘飘欲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等。

  (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四、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1.同学们,课文我们已经读了好多遍了,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如果说不清,还可以再读读课文,想一想每一小节写了什么内容。

  2.根据以上思考,给课文划分段落,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1):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黑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第二部分(2、3):详细介绍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

  第三部分(4):总结全文,写人们对云遮雾罩的庐山的喜爱。

  (设计意图:再读课文,通过老师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厘清课文层次,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学*第一部分

  1.从第一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游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那为什么作者偏偏喜欢云雾呢?云雾又给庐山增添了怎样的色彩呢?

  3.的确,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出示图片,引读):在山上游览( ),漫步山道,( ),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像( )。你能读出庐山这一份神秘美吗?指名读,集体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主,抓住“变幻无常,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等词语,整体把握庐山云雾给人留下的印象。然后,通过看图,读文,想象,让学生置身于其间,提醒庐山云雾无处不在有变幻无常、飘忽不定的神秘感。)

  六、指导书写,写好钢笔字

  1.自由认记,想想怎样巧妙记住这些字,写好这些字。如:

  瀑:左右结构,右面下部不要写成“水”。

  罩:上下结构,上面的“罒”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中间,写得扁扁的。

  2.指导书写这些生字。

  3.自由练写,老师巡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特点,指导学生正确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3.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比喻、排比手法的妙处,体会文中总分构段方式的好处,初步学会运用。

  2.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复*导入,激发兴趣

  1.读题导入,复*词语:

  腾云驾雾 变幻无常 千姿百态

  飘飘欲仙 瞬息万变 流连忘返

  2.回忆课文内容,将这些词语填入下面这段话中。

  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漫步庐山,你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庐山因为有了这(变幻无常)的云雾,更加令人(流连忘返)。

  (设计意图:读词检查学生学*情况,用选词填空的方式,帮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唤起学生学*的兴趣,为后面教学做好铺垫。)

  三、研读课文,感悟语言

  【先睹为快】

  1.这庐山的云雾到底怎样呢?让我们先去看一看吧!出图欣赏。

  (设计意图:学生对庐山云雾的景观不是很了解,所以先欣赏景色,为课文学*植入背景认知。同时,也为更好地学*作者描写庐山云雾的选材策略和写作手法做好准备。)

  2.多美的庐山云雾啊,怪不得作者会说:漫步山道——学生读。那么在作者的笔下,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再次走课进文,走进庐山的云雾!请同学们打开书,放声读文2、3自然段,用心感受。

  3.指导交流:庐山的云雾是怎样的呢?学生说。

  过渡:下面,让我们去细细欣赏着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吧!

  【千姿百态】出示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谁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这段内容吗?其实在这段话中,就有一句话表达了你的意思,找找看。

  小结:这样的句子我们称为“中心句”。划线。下面的内容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这样的构段方式,我们称为总分结构(板书:总—分)。

  2.那你知道(点红)“千姿百态”是什么意思吗?指名说。这段话具体描写了云雾的哪些姿态呢?默读这段话,思考问题并圈划出相关词语。(板书:读、思、划)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说说(板书:说)。

  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交流:绒帽、玉带、大海、天幕。

  3.作者把庐山不同方位的云雾比作了不同的景物。你最想读好哪一个比喻句?生读。你在读这个比喻句,你是怎么想的?看图片。谁也来把这份神奇、这份美读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通过说说、读读的方式,感受语言的优美,庐山云雾的神奇、美丽。)

  4.庐山的云雾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看:

  云雾笼罩山头,它像___________;

  云雾缠绕半山,它像___________。

  云雾弥漫山谷,它是___________;

  云雾遮挡山峰,它是 。

  (1)生记忆、交流。

  (设计意图:提炼比喻内容,为下面的背诵做准备。)

  5.这里有一些动词(点红),能不能换一换?为什么?读读看。老师给你一点提示(点蓝地方名)。

  指导交流,小结:不行,相应的地方要用相应的动作。

  6.这么准确的比喻,这么优美的`语言,这么神奇美丽的庐山云雾,让我们把它们牢牢记在心里吧!(板书:背)

  指导背诵第2自然段。

  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读课文、想问题、划词句、说想法、背优美语段的方法学*了第2自然段,下面让我们用这个方法再来学*第3自然段。

  (设计意图:通过“读、思、划、说、背”这一方法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到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分明,感受到庐山的云雾在山的各个地方有不同的形态,边读边想,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体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并背诵积累。)

  【瞬息万变】

  1.指名读。细心的同学肯定会发现这段话与刚才那段话的构段方式是一样的,也是(指板书)总分结构。谁能用刚才的方法找一句中心句来概括这段内容?

  2.那(点红)“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呢?你们从哪里能看出它的变化多、变化快呢?默读这段话,划出关键词语。

  3.指导交流,相关点红:

  A.你们是从哪些关键词语看出它的变化速度很快呢?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B.变得这么快,那它究竟变成了什么东西呢?(轻烟——银河,白马——冰山)这些都是真的吗?(不是,都是作者想象的。)难道作者只想象到了这些?(……)还可能会变成什么?请你也来想象一下。

  根据句式想象说:

  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 ,

  转眼间就变成了 ;

  明明是 ,

  刹那间又变了 ……

  总结:正因为有了这姿态万千、瞬息万变的云雾,才使得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也正因为有了这云雾,才使得那些置身其中的人们产生了一种羽化成仙的感觉,让人们来了之后都不舍得离开了!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段。

  1.让我们一起再来赞一赞这云遮雾罩的庐山吧!齐读。

  2.到底是什么让人们“流连忘返”的呢?(庐山的云雾)是啊,如果对庐山云雾这类自然景色产生热爱之情而不舍得离开,我们就要用“流连”这个词(出示:流连:用于自然景色、名胜佳境等),那如果对我们的母校非常热爱而不舍得离开,改用哪个词呢?(出示:留恋:用于故乡、亲人、母校等)

  3.其实,庐山不仅云雾让人如此流连忘返,其他的景色也是让人——流连忘返。它不仅迷住了我们,还迷住了大诗人李白,出示《望庐山瀑布》,齐诵;还迷住了大词人苏轼,出示《题西林壁》,齐诵。

  (设计意图:通过对前面学*方法的巩固,学*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幻之快,另一方面感受到作者想象的丰富和语言的准确。)

  四、介绍景物,迁移写法

  1.那在*时的生活中,还有没有让你“流连忘返”的景物呢?

  2.下面请你仿照课文2、3自然段,用上“总分结构”介绍一下这个让你流连忘返的美景吧!

  3.指导写,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美景”的练*,内化课文内容,渗透“总——分”构段的写作方法。)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摘抄、背诵2、3自然段。

  2.完成本课练*。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7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

  1、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2、学第二节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8

  教学目标

  1.学会用欣赏方法欣赏课文。

  2.积累词语,会用刚刚转眼间、最、特别是更是,懂得比喻、拟人,对称等修辞的特点和运用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学*重点

  学会欣赏课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准备

  分好小组,配乐两段,投影片七张(其中文字片四张),小黑板一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如果说庐山云雾以其特有的多变、多情、多彩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的千古名句,那么,课文(庐山云雾)就宛若一件精美的艺术晶,任我们玩赏、品味。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半是仙境、一半是人间的庐山,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

  出示幻灯片:美丽的庐山云雾

  二、初赏课文。

  1.师配乐朗读(庐山云雾》(第三自然段),学生闭眼欣赏,体会美感。

  2.像这样美的景物、美的文章就值得我们去欣赏。今天,我们将要上一节语文欣赏课。

  3.出示小黑板,明确学*目标。

  学*目标:①词语、句式、段式、节奏

  ②划、议、读。

  三、分赏课文。

  (一)师生共同欣赏(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生晶词赏句,用。。。标出好词,用一标出好句,并想一想为什么写得好?

  2.师生共同欣赏。

  (生漫谈,师整理)

  (1)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

  a.这句话写出了云雾的什么特点?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b.训练。

  把句子补充完整:

  庐山云雾______,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

  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刚刚______,转眼间__________________。

  c.指导朗读。

  用惊叹的语气读。

  (2)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

  a.理解蕴意: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写得好?

  风起浪涌:想象海上风浪的景色,写出了雾来时的气势。

  飘飘悠悠:哪些事物也是飘飘悠悠的? 写出了雾去时的轻、慢。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b.比读,体会节奏

  换成: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轻轻地飘呀飘。

  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披向了千重山川。

  c.指导朗读。

  男生读雾来时,雾浓时的句子,女生读雾去时,雾稀时的句子。

  小组赛读,站起来读。

  3.集体朗读及分读。

  4.谈欣赏体会,小结欣赏方法。

  读、划→议、读→评、读

  过渡:同学们,别留恋多变的云雾,那多情的云雾会更让我们忘情。

  (二)学生讨论欣赏(第四自然段)。

  1. 分小组按欣赏方法讨论欣赏。

  2.指名汇报欣赏过程。

  师整理板书:时而时而

  一半(隐)一半(留)

  出示幻灯片: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庐山云雾

  3.评价讨论学*的汇报情况。

  指名一组感情朗读。

  4.集体朗读。

  过渡:同学们把多情的云雾读得多忘情啊!但等待着我们去欣赏的将是更壮观、多彩的云海。

  (三)学生独立欣赏(第五自然段)。

  1.独立欣赏。

  2.老师考查。

  (1)先填空,再照样子积累(找或写)几个词语:

  ①( )峰( )岭 (②) (③)

  ④( )( )云海 (⑤) (⑥)

  (2)填空:

  庐山云雾中(⑦)壮观的要算云海。

  每当(⑧),只见(⑨)。

  特别是(⑩),更是(11)。

  (3)用_______划出两个比喻句。

  出示幻灯片:像彩练,又如芙蓉

  3.指名朗读,师予以配乐。

  4.小结独立欣赏情况,总结分赏情况。

  欣赏课文不仅从词语、句式、段式;节奏等方面着手,还可看段落连接、开头、结尾、照应等。

  四、表现课文。

  (一)古人是用诗句、言行来表达对庐山云雾的热爱、赞美之情,今天的我们就大显身手,去用诗赞、歌赞、书赞、舞赞庐山云雾吧!

  1.学生发挥特长,表达对庐山云雾的赞美之情。

  2.学生表现。 (配乐)

  (二)总读课文。

  同学们,庐山云雾是多变、多情、多彩的,但如果没有课文《庐山云雾),我们又怎能一睹庐山云雾的风采呢?,让我们一起随着美妙的音乐朗读(庐山云雾》。

  音乐渐起朗读声渐起

  [教案述评]

  浙江省龙游县教委教研室 赖正清

  这是省教坛新秀一节汇报课的简录,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奇语引入美的境界。学生落座,教师就用新奇的导语为学生撩开了庐山云雾神奇的面纱:庐山云雾的特点是多变、多情、多彩,因而有千古吟诵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庐山云雾)真切描绘了这半是仙境、 半是人间的美景。教师还交给学生解读(庐山云雾)的一把钥匙--玩赏、品味。这精心设计的导语,很快将学生引入美的境界。

  妙乐唤起美的体验。欣赏,必须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通感,才会达到优化的效果。范读庐山云雾一层飘逸的外衣时,随着(春江花月夜)寻而幽雅恬静,时而清越悠然的乐声,学生闭眼聆听,想像体验,仿佛已经置身庐山,如风起云涌的浓雾,如轻纱飘逸的薄雾,在眼前瞬息变换。在学生写诗作画、酝歌酿舞之时,又以乐配之,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充分的激发。

  巧练晶味美的意蕴。(庐山云雾)用词华丽,句式富有韵律,形象地描画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这种神韵的品味必须,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参与方能实现。这节课通过各种巧练达到了这一目的。

  点划圈注。如配乐欣赏后的标划好词好句,独立欣赏时的划比喻句。

  填空补充。有晶味构词特色积累词语的填空,有晶味构句特色的补充,有品味谋篇特色的字词填空。让学生在补充和填空过程中细嚼慢晶文章遣词造句之精、庐山云雾之美。

  句式比较。在品味雾来时雾去时雾浓时雾稀时一段话时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9

  教学目标

  关于朗读:

  (1)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展现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瞬息万变的特点

  (2)个别学生能通过朗读的语气让听者感受文字表达的意思。

  关于背诵:

  (1)半数学生能在课堂中概括提示背诵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学生能在选择背诵其中的几个句子。

  关于运用:

  (1)将学*课文积累的语言运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语境中填写书本中积累的语句。

  教学重点:抓“神奇”研读全文,体味庐山云雾的神奇之美。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没有)我也没有,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庐山观赏一下风景。

  (出示课件)这里是巍峨耸立的龙首崖,这是美丽的三叠泉,秋天的植物园,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齐放的花茎,这里是幽静的石门涧,大天池,苍翠欲滴的山脚,……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宋代诗人苏轼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给忘了,你们知道是什么景色吗?(庐山云雾)对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2、那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领略大自然赋予庐山的神奇云雾。(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观其概

  1、朗读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读过课文之后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生发言)

  4、庐山云雾特点可真多,这些特点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处最吸引你呢?(教师随机板书)

  三、再读提出问题共解疑

  过渡:作者带我们领略过了这么美的云雾,我们赶快停下脚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会儿。

  1、引出研读专题:请同学们用劲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喜欢的云雾特点?为什么?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课件出示)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五、展读联系生活话感悟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1)、谁喜欢山间路上看到的云雾?为什么?(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师随机板书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间路上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读一读吗?

  (3)师指导朗读

  (3)、刚才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山间的云雾,你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觉得他有没有表达出你的心情?(说说理由)

  (4)、生读,

  师领读: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雾去时),生(飘飘悠悠)

  师:男同学读雾来时这一句,女同学读雾去时这一句。

  师:同学们,这云雾的变化简直太快了,让人有“风起浪涌”的感觉,有“飘飘悠悠”的感觉,有“像帷幕”一样的感觉,更像“轻纱”一样的感觉,现在请你自己再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什么也看不见;雾稀时,淡淡的一层。以此句与文中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让个别学生带着体会读。

  5、有谁喜欢山镇牯岭的云雾?说说原因。(有感情)师板书

  6、生读、组读、班读。

  7、指导学生尝试用

  “庐山云雾变幻无穷,时而,时而。”的句式说说云雾的变化。风娃娃喜怒无常,时而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时而___.

  师: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在山间路上领略了云雾的瞬息万变,在山镇古岭感受了云雾的悠悠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学*方式来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

  生整理,师总结。

  师: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学*经验来归纳,非常好。我们也可以这样归纳刚才的学*过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其次是划出体现云雾特点的词;再次是品读用词的准确生动,最后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只是众多学*方法中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有自己的学*方法,那就更加好,现在请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学*方法,自己去读读庐山云雾中称为最壮观的云海,读完之后,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雨过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阳光照耀下的云海)。

  师: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云海?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并体会

  师:雨过天晴的云海别有一番味道,瞧这万倾白云转眼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出示课件),看上去,无边无际,简直是太壮观了,所以课文中这样说,生读“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请把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读中去吧!齐读

  生继续回答

  生:读句子——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声的告诉我们,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板书:壮观)

  师:谁知道这句在文中的作用(过渡),文中还有一句请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吗?

  师: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语言更美,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好吗?(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齐读。

  师:是的,这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真让人留连忘返,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庐山云雾吧。有个要求,请同学们把看到景用课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播放课件)

  学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师:欣赏了这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时此景,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吧?请说一说(出示课件: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

  )

  师:这多变、多情、多彩的庐山云雾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无不赞叹,这《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轼、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庐山的云雾教案设计 10

  教学目标

  关于朗读:

  (1)大部分学生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展现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瞬息万变的特点

  (2)个别学生能通过朗读的语气让听者感受文字表达的意思。

  关于背诵:

  (1)半数学生能在课堂中概括提示背诵出二、四自然段。

  (2)小部分学生能在选择背诵其中的几个句子。

  关于运用:

  (1)将学*课文积累的语言运用在其它的情境中。

  (2)能够在教师提供的语境中填写书本中积累的语句。

  教学重点:抓“神奇”研读全文,体味庐山云雾的神奇之美。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去过庐山吗?(没有)我也没有,庐山位于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庐山观赏一下风景。

  (出示课件)这里是巍峨耸立的龙首崖,这是美丽的三叠泉,秋天的植物园,飞流直下三千尺瀑布,百花齐放的花茎,这里是幽静的石门涧,大天池,苍翠欲滴的山脚,……庐山自古以来深受众多的文学家、艺术家的青睐,宋代诗人苏轼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呀!我把庐山最具代表性的景色给忘了,你们知道是什么景色吗?(庐山云雾)对啊!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揭开庐山云雾神秘的面纱。

  2、那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领略大自然赋予庐山的神奇云雾。(齐读课题)师板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观其概

  1、朗读目标:请同学们认真的默读课文,用心去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并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

  2、学生自由朗读

  3、读过课文之后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庐山云雾的特点?(生发言)

  4、庐山云雾特点可真多,这些特点是作者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哪那一处最吸引你呢?(教师随机板书)

  三、再读提出问题共解疑

  过渡:作者带我们领略过了这么美的云雾,我们赶快停下脚步认真、仔细地欣赏一会儿。

  1、引出研读专题:请同学们用劲地、大声地读一读课文3、4、5自然段,找一找,划一划,文中哪些句子最能体现你喜欢的云雾特点?为什么?遇到问题,可以互相合作、共同研究。(课件出示)

  2、学生围绕专题自由研读全文,师巡视指导。

  四、精读潜心会文领其意

  五、展读联系生活话感悟

  1、明确交流要求:大胆表述,认真倾听,及时补充,学会交流。

  2、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朗读。

  (1)、谁喜欢山间路上看到的云雾?为什么?(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师随机板书

  (2)、你从什么地方看出了山间路上的云雾是瞬息万变的?(出示句子)

  能自己读一读吗?

  (3)师指导朗读

  (3)、刚才有那么多同学喜欢山间的云雾,你们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觉得他有没有表达出你的心情?(说说理由)

  (4)、生读,

  师领读: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雾去时),生(飘飘悠悠)

  师:男同学读雾来时这一句,女同学读雾去时这一句。

  师:同学们,这云雾的变化简直太快了,让人有“风起浪涌”的感觉,有“飘飘悠悠”的`感觉,有“像帷幕”一样的感觉,更像“轻纱”一样的感觉,现在请你自己再读一读句子,一边读一边想象自己看到的云雾。

  3、教师根据学生的感受整理成句——雾来时,很大很大;雾去时,很轻很轻。雾浓时,什么也看不见;雾稀时,淡淡的一层。以此句与文中原句作比较——引导学生进一步领会景之奇、文之美。

  4、再让个别学生带着体会读。

  5、有谁喜欢山镇牯岭的云雾?说说原因。(有感情)师板书

  6、生读、组读、班读。

  7、指导学生尝试用

  “庐山云雾变幻无穷,时而,时而。”的句式说说云雾的变化。风娃娃喜怒无常,时而___,时而___.____,时而___,时而___.

  师: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在山间路上领略了云雾的瞬息万变,在山镇古岭感受了云雾的悠悠之情。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刚才是通过怎样的一种学*方式来理解课文第3、4自然段?

  生整理,师总结。

  师: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的学*经验来归纳,非常好。我们也可以这样归纳刚才的学*过程:先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地方,找出能概括云雾特点的词;其次是划出体现云雾特点的词;再次是品读用词的准确生动,最后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这只是众多学*方法中的其中一种,如果你有自己的学*方法,那就更加好,现在请选一种适合自己的,或自己喜欢的学*方法,自己去读读庐山云雾中称为最壮观的云海,读完之后,想一想,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还等什么呢?赶快行动吧!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时候的云海?(雨过天晴之后的云海和太阳光照耀下的云海)。

  师:你最喜欢什么时候的云海?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生读并体会

  师:雨过天晴的云海别有一番味道,瞧这万倾白云转眼汇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出示课件),看上去,无边无际,简直是太壮观了,所以课文中这样说,生读“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

  请把这份深深的感受融入于朗读中去吧!齐读

  生继续回答

  生:读句子——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

  师:老师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庐山云雾的颜色是多姿多彩的,所以作者大声的告诉我们,庐山云雾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板书:壮观)

  师:谁知道这句在文中的作用(过渡),文中还有一句请你找一找?知道他的作用吗?

  师:这一段的云海,景色美,语言更美,老师也很想来读一读好吗?(师配乐范读)

  师:你们也来读一读吧,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

  生:配乐齐读。

  师:是的,这庐山之美景,庐山之神奇真让人留连忘返,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庐山云雾吧。有个要求,请同学们把看到景用课文中的文字把它描述出来(播放课件)

  学生边看课件边回答。

  师:欣赏了这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一定有不同的感受吧?此时此景,你一定会有许多话要说吧?请说一说(出示课件: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

  )

  师:这多变、多情、多彩的庐山云雾曾使无数游客被折服,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无不赞叹,这《情归庐山》的诗人就是其中的一位,让我们来读读这首诗。生各抒己见。老师总结:同学们,当你高兴时,不要忘记来到大自然,你会更加热爱生活;当你心情烦恼时,请来到大自然的怀抱,你会心情舒畅、豁然开朗;当你遇到挫折时,请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你会更勇敢地面对生活,在学*生涯中、人生道路上,让我们笑对人生吧!

  情归庐山

  庐山,像奋蹄的白马,昂扬向上。

  庐山,你吸引了李白、苏轼、陶潜,

  多少文人墨客为你泼墨挥毫,抒写你不老的青春。

  啊,庐山,云遮雾罩的庐山,如真似幻的庐山。

  你给了我梦一样的温馨。


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10篇)(扩展4)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菁华5篇)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中有以下感悟:

  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自由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教学第三段时我,先示范把第三段读一遍,故意把“刚刚、转眼间、明明、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这几个词给漏读了,然后让学生说老师读得怎样,学生就说老师把这些词漏读了,教师顺势说,这几个字老师刚才不读,课文不是也很通顺吗?让学生讨论这几个词能不能不要,学生体悟出不能不要,因为它写出了庐山云雾变化的快。然后又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庐山云雾变化快,即: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刚刚()(学生快速接着说)转眼间又()(学生又继续快速接着说)明明( )(学生继续快速接着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 )(学生接着快速接着说)如此反复几次,除了书上云雾变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还可以发挥想象让学生说云雾变成其它的样子。这样教学既把庐山云雾变化快的特点突出来,又训练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学生的思维在快速转动,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效果很好。学完这两段后,我让学生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备以导游员的身份向游客们介绍庐山的云雾。这样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兴趣,巩固并积累了语言,将书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为积累奠定基础。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时机不太准、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能力。<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第五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在教学本文中曾现了几个教学亮点:

  一、抓住想象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在本课中有二处想象的训练点:一、想象登山路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情景。二、看图想象庐山云雾有哪些动人的姿态。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着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男女生赛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品读词句,理解感悟

  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课文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再引导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课文,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给学生提示的图片不够丰富、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能力

  一、课文介绍

  《 庐山的云雾》这是一篇写景文章。作者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课文集中笔墨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课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先以“庐山的景色十分秀丽”开篇,整体介绍了庐山的景色到底秀丽在哪里。点出“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给人一种飘飘悠悠的感觉。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通过对庐山云雾特点的具体描写,展现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通过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给我们充分说明“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两个词语的意思。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总结了庐山的云雾整体给作者的印象是“云遮雾罩”让人“流连忘返”。

  二、教学设计

  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的孩子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庐山的美景。因此,开篇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我先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说出庐山的美景,然后引申到庐山云雾的学*上。在接下来的学*中,首先我主要抓住了庐山“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这两个特点,让学生通过自己阅读文本,找出关键词、句,抓住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句说明庐山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比如:“云雾笼罩山头时,像绒帽;缠绕山腰时,像玉带??;刚刚、转眼间、明明、??”从而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然后通过学生仿写练*和词语积累练*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于这两自然段知识的掌握程度,这样不仅让学生学*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还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其次,我通过男女生比赛读、小组比赛读、集体朗读等形式来训练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能力。最后,通过欣赏庐山云雾变化多端的图片,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变化和祖国河山的秀丽景色,从而激发他们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

  三、自我评价

  在此次的教学设计中,令我满意的是抓住了本课的学*重点,消除了紧张的情绪,课上的比较流畅,与学生配合的也比较好。但作为一名初出茅庐的新老师我还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其主要表现在:指令不清晰;段落的学*中过渡的不够自然;语言组织能力不强;口语化语言比较多等等。因此,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这充分说明我离一名好老师的距离还有很远、很远,这无疑给了我继续虚心学*的动力。以后我一定多多向老教师请教,认真钻研课标,争取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描写景物的文章,语言优美,脍炙人口。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奇绝妙,运用联想、比较和比喻等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云雾秀丽多姿、神奇多姿、神奇多变的景观,作者借景抒情,把对庐山云雾的赞美、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出来,字里行间都融入了作者的情感,浓而不俗,含而不露。令人百读不厌。

  今天,上了第一课时,课后想想,感觉很别扭。上课伊始,我请学生介绍自己去过的名山大川。虽然是六年级的学生,但也不会很条理的阐述。我就让倪吴伟讲述留给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地方(全班只有他去过)。他讲到了庐山:庐山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当我达到最高峰的时候,除了空气格外新鲜,更觉得周围的云都被我踩在了脚下,自己好像置身于云海中。所以我觉得庐山很漂亮。我就接着她的话引出了课文: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作者也和我们一样,喜欢庐山,他还将自己游览庐山时的所见所想写了成一篇优美的文章,这就是我们要学的课文:庐山的云雾。接下来,就是学*生字词,通读课文。以上环节都完成了,教学任务中还有一项是完成第一小节的讲解。因为几个问题出示顺序的颠倒,第一课时的教学条理不是很清晰。我是这么来问的:作者为什么喜欢庐山?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除了云雾以外,还有什么景色呢?作者为什么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呢?它和其他云雾有什么不同呢?这样的顺序,当然学*效果会不尽人意,学生的思维被打乱了,一会儿上面,一会儿下面,就像在庐山的云里雾里绕啊绕的。无奈,下课铃声响了,只能带着遗憾结束了这节课。

  下午,我把第一课时的问题重新整理了一下,就当复*导入了:庐山上有哪些景物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学生一下子就将“壮观”这个词找了出来。“变幻无常的云雾是怎么来展现它的壮观的呢?重点抓住“瞬息万变”、“趣味无穷”,体会云雾的多与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像,自己就在庐山顶上,身边、脚下全是云雾,置身云海的感觉,再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云海的绚丽与斑斓。

  最后总结全课:正因为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十分壮观,所以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苏教版第六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本文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在教学本文中呈现了几个教学亮点:

  一、紧扣关键词,体会变化美

  在课文的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中,我抓“千姿百态”进行体会。我先让学生默读,找出本自然段的中心句,明白这段先总后分的描写方法。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时代在山顶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悟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悟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悟课文的语言美。庐山云雾的形态还有很多很多,最后媒体展示云雾的图片,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畅所欲言说形态,加深对云雾特点的感悟。

  这个环节的教学中我牢牢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在读好关键词的基础上,把关键词放进语言环境中,层层深入,从字面到含义,到想象意境,通过让学生读读、议议、品品,学生在品中感悟,从而积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感悟,与作者产生共鸣,并碰撞出了有效生成,推进了学生入文理解、融情入文。

  二、朗读感悟,体会语言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本文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为了让学生能体味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我采取多种多样的读书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如男女生读,个人读,小组读,范读,齐读等。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学*第三自然段时,品庐山云雾“瞬息万变”时没有很好地给学生提供直观图片,重点词语“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又变成”没有通过品读很好的感悟,对文中的省略号也未展开一定的想象,来拉*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得学生在品读这一自然段时没有深刻感悟,致使后面背诵该自然段的训练不是十分顺利。写话训练的点应该放在文章的第三自然段之后,写写学生们展开的想象,还看到了云雾的哪些变化?这样更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而用总分的写法,来写一段课外描写景物的片段对于三年级下学期的孩子还是有一定的难度,最好把这个设计放在课后练*尤为恰当。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日,我面向本校老师上了一堂公开课——《庐山的云雾》,全班师生收获颇多。

  这堂课我的设计理念是: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在本课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并通过事先收集的有关庐山云雾的图片资料,学生更加形象地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美。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如:发动学生小组讨论,再组织交流,教师同时参与学生交流,做适当的点拨,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最后,我又让学生上讲台画简笔画,展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等语句加以文中的饿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象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地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

  多媒体出示庐山风景图。

  师:这就是景色秀丽的庐山。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庐山都有哪些景色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

  生: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作者最喜欢的是庐山的云雾。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更”这个词语读出来的。

  师: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这种感觉读出来的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自己练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一生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好)

  师:谁愿意再练一练?(再请一位学生读)

  师:一听就觉得庐山的云雾很神秘,他强调的是后面的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他的语气读得很重,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

  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齐读)

  师:如果我请你们到庐山浏览,你愿意吗?(愿意)

  启发想象: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山上浏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了云雾,在天空中行走,你仿佛到了哪儿?(进入了仙境,你仿佛变成谁了?(仙人)

  引读:难怪作者说,在山上浏览,__。漫步山道,___。

  师:加上你的想象读这两句话,就会读得更美。(学生齐读二、三句)

  过渡: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下面就让我们细细地去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出示课文二、三自然段内容)请大家读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庐山云雾有哪些特点呢?

  交流: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板书:千姿百态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师板书:瞬息万变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什么叫“千姿百态”?(姿态很多)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姿态呢?

  生读:“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师:这两句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第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段话就是总分结构段落。

  师:请大家再读二三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板画山峰。

  师:你们的脑海出现没出现画面?

  师问: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请四个同学上台在山峰上画出你想象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生上台画)

  师:懂了,从你们的画中,我看出你们读懂了。让我们再用朗读来感受一下千姿百态的云雾。(齐读第二节)

  师:其实作者只是选取了四种典型云雾姿态向大家作介绍,它还有许多姿态呢?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看完了这些姿态的云雾,你最说些什么呢?

  我相信,现在让你再来说这一小节时,一定会读得更精彩。齐读,


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10篇)(扩展5)

——庐山的云雾教学课件 (菁华3篇)

  一 导入:

  庐山景色秀丽,山水怡人,庐山的云雾更是奇幻美丽。今天我们一起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板书课题

  二 检查预*:

  1、认读生词:课文中有很多生词,王老师把他们摘录下来了。谁愿意当小老师领大家读一读?

  2、检查读文:生词宝宝回到了文章妈妈的怀抱里,同学们还认识他们吗?指四名同学起来读课文。

  三 赏析课文:

  (一)作者游完庐山后,在最后一段写道:

  出示: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释:“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形容十分留恋,忘记了回去)

  作者游览庐山十分留恋那儿的景色,都忘记回去了。庐山到底有什么景色呢?作者最喜欢什么?

  学生回答

  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尤其)

  作者为什么最喜欢游览云雾缭绕的庐山呢?

  生答后,出示画面。

  师:在庐山上游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游人仿佛升上了云端,驾起了祥云,行走于天空中,进入了仙境。让我们体会一下这种云中游走的感觉吧!

  指导朗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上……

  (二)作者游览云雾中的庐山,感觉像神仙一样。那庐山的云雾有什么特点呢?(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请大家自读课文第2、3自然段,各段围绕那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学生回答,指导中心句的作用,整段文字便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三)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读出来的?

  学生回答后出示文段

  2、这千姿百态的云雾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感觉?(美 奇丽 神奇 美不胜收 ……)

  3、作者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描写出来的呢?(比喻)有几个比喻句?各把云雾比作什么?

  4、你能想象庐山的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形态吗?请你仿照作者的方法,用美妙的文字描绘出你想象到的各种姿态的云雾。

  例如:漂浮在山腰下的云雾像是 。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

  王老师非常喜欢。配音乐范读。

  从山顶到山谷,从上到下,庐山上千姿百态的云雾缭绕,这是多么神奇美丽的境界啊!指读。

  当你置身其中,似神仙飘飘悠悠,正是因为有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指读。

  千姿百态的庐山云雾啊,我们都爱你!齐读。

  6、这么美的文字想不想把它变为我们自己的?

  出示填空,师生合作。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庐山的云雾不仅千姿百态还瞬息万变呢。“瞬息”是什么意思?(眨眼、呼吸)“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2、庐山的云雾在一眨眼、一呼吸的工夫中,就出现很多很多的变化,作者是怎样描述的呢?

  学生读出后出示文段。

  3、那些词语体现了云雾变化之快?

  4、使用什么方法来描写的?分别把云雾比作什么事物?这些事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5、请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6、瞬息万变的庐山的云雾,这景致多么奇异,让王老师惊叹不已。配乐范读。

  你肯定也惊叹于庐山的云雾吧!指读。

  这变化又快又多的庐山云雾太神奇了,太壮观了。相信同学们都被吸引住了。齐读。

  7、这段文字写得太美了,看提示背一背。出示填空。

  四 总结全文

  1、游览至此,我们忍不住要和作者一样感叹: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板书:流连忘返

  2、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云雾写出这么多姿态,写出这么多变化?作者为什么能把庐山的云雾写得这样美呢?

  (认真观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

  3、请同学们再把课文读一下,学完这一课,你有哪些收获?

  五 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摘录文中优美的词语。

  3、搜集有关庐山的诗句。

  4、仿照2、3段描写一处景色。

  教材依据

  苏教版国标本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庐山的云雾》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的意识和*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情境……”。只有在民主、*等、积极、愉悦的课堂情境下,在教师的点拨、引导、启发下,把课堂还给学生,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学*,才会有灵感,才能迸出智慧的火花,才能真正成为学*的主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当堂背诵。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3、理解课文内容,感悟庐山云雾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自学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挂图,配套课文录音,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

  1、听写词语:秀丽、变幻无常、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流连忘返

  2、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3、过渡:庐山的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

  二、感知第二自然段

  1、让学生自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画出来想想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具体描写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2请三位同学上黑板,写出云雾一种姿态,让生说说画的是什么,

  3引导学生画出两种姿态,师生共评。

  4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感受一下云雾,生齐读课文。

  5那么庐山云雾是这四种姿态吗?它还有哪些姿态呢?

  6让学生画,指名上黑板画,生解说内容,师生共同评点所有内容。

  三、自学第三自然段

  1、出示自学要求

  ①有感情地朗读,

  ②这一段的构段方式是什么,中心句是哪句?

  2、按照自学的要求,读懂第3自然段的同学请谈自己的感受。

  (1)让学生读课文

  (2)读书时不仅要正确、流利,还要有感情,才能给别人带来享受,请你们谈谈自学时,读懂了什么?

  让学生说,引导就弄懂这段话的中心句,总分构段方式。理解“瞬息万变”的意思,引导学生体会具体的语境,确切地理解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巧妙地点拨学法。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用笔画出描写云雾变化多、变化快的词句,想想作者是怎么写“瞬息万变”这个特点的。

  让学生说一说

  4、作者就是这样抓住“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展开丰富想象,运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庐山云雾瞬息万变这个特点写得具体形象的,我们一齐来读这一段。

  5、同学们是否注意到了最后的省略号,它表示什么?生说

  6、想想看,云雾还会变出哪些样子?

  生说

  谁能用上一些词,把你们刚才想到的连起来说?

  学生自己说,指名说

  7、这么多的样子,用一个词来概括就叫——

  生齐读千姿百态。

  云雾的变化这么多,这么快,也用一个词概括叫做——

  生齐读瞬息万变

  8同学们自己读懂了课文,真了不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讨论解疑。

  9现在,让我们带着对庐山云雾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一段。

  四、理解第四自然段

  正因为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到那里的中外游客。

  ——(生齐说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你能用“流连忘返”说一句话吗?

  五、,升华

  教学后记

  本是一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有独到之处,语言也有突出的特色,因此,本教学设计根据这课文的特点,注重引导学生整体把握,下面谈谈教后的几点感想。

  一、淡化分析,重视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语言文字重在感悟,让学生有所“感”然后各自“内化领悟”,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减少老师的分析、讲解、还是以读为主,用多种形式让学生感悟词语。

  二、注重朗读,整体感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各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教学中,我给了学生充分读书的时间,并注意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注重学科整合渗透,激发学生兴趣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画一画庐山的云雾,与美术学科整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教学要求

  1、默读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庐山的云雾教案(精选10篇)(扩展6)

——《庐山的云雾》教学反思范文20份

  《标准》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让他们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总之,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在教学中有以下感悟:

  一、朗读感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开头通过播放课文朗读的视频文件,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直观形象的感受庐山云雾的美,然后在感悟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时,通过默读、自由读、指读、齐读、诵读等方式感悟文章的语言之美。学生们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读得津津有味,从中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小组合作,培养自主学*能力。

  在教学文章第二自然段时,主要是我通过一步一步地层层设疑,让学生理解感悟庐山云雾在四处不同位置的.姿态和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到了学*第三自然段时,我通过出示学*提示放手让学生自主学*,然后小组交流问题之后再展示汇报。学生在第二自然段学*的基础上能够比较顺利地完成小组合作学*任务。

  三、抓住想象点,培养想象力。

  抓住第三自然段最后的省略号,启发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特点。为了诱发学生的想象力,我展示动人的画面,让学生大胆想象庐山云雾的不同姿态,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不仅刺激了学生的视觉,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激发了情趣,活跃了思维,发展了智力。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最大的失误之处在于教学环节安排不够紧凑,教学时间安排没有把握准确以致于最后教学任务不能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造成课堂教学的一大败笔。其次在组织学生自主合作、互助学*时,学生的学*热情不够高昂,小组交流不够充分和激烈,这些问题都值得在今后的教学环节中继续深入研究、实践和探讨,找到更好的方法和实施策略,培养学生自主、互助学*的能力,提高课堂的学*效率。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

  首先,课前我让学生背诵他们熟悉的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以这首描写庐山美景的古诗让学生渐渐走进庐山,这时再引出课文,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进而指导“庐”和“瀑”的书写,因为这两个字都是四会字,在实际的学*中学生经常会写错,故在上课伊始就加深印象。

  然后,从“在庐山,最有名的还不是瀑布,而是它的云雾”导入课文,在自读之后进行段落单独初读,接着就是随文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的过程。首先就是“幽谷、游览、似乎”,在这三个词语中分别指出注意要点,“幽谷”的含义和“游览”的意思,以及“似乎”的读音和近义词,接着是“飘飘欲仙”和“腾云驾雾”这两个四字词语的意思,特别抓住动词来体会,并让学生自述了成为仙人的体验和感受,进而在学生对这些词语加深理解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第一小节,体会庐山的风景秀丽。

  接着进入第二小节,第二小节着重写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到底有着怎样的形态呢?引入课文,自读后让学生找出这一小节的动词,从动词身上找寻突破口:“笼罩、缠绕、遮挡、系、戴”,动词最关键的就是理解和运用,在实际教学中,我让学生从字面出发,结合上下文来理解,有的在联系实际,从生活中,用身边的“无字词典”来理解和运用,效果不错,最后两个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比如“系红领巾”、“戴眼镜”,学生在这方面表现出了很高的积极性。特别要说明的是,为了让“教考合一”,根据当前的形势,我又让学生实践了“弥漫”的“漫”字的“一字多义”,学生在运用中也能得心应手。后来让学生带着这些对词语的理解,回味课文,朗读起来明显会好得多。

  再后来就是第三小节,第三小节主要描写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其中较难理解的就是几个四字词语,通过让学生抓住关键字,活用“引申”的办法让学生理解,效果良好。

  最后,回归课文的最后一小节“云遮雾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结束全文第一教时的教学。

  课后,我向王校长请教的时候,王校长指出:从总体上说,这节课完成了既定的课时目标,课堂反响也较融洽,但依旧是在操作和引导上的功夫还欠火候,有两个问题,提出了之后学生并未能领会,导致有些冷场。可能是由于我在备课的时候并没有充分的预见到这点,没能很好地从“儿童立场”出发,换位思考,还有就是朗读的少了些,这篇写景的课文更应该多读,多让学生在朗诵中自我感悟。我想我今后也会注意到这些,逐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更加认真地研究业务,争取取得更大的进步。

  在这里再次感谢王校长的教诲和师傅刘亦老师对我的付出和指导。

  《标准》明确指出,“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在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学中,我让他们努力寻找方法去表现自己思考的内容,“如何使自己所画的云雾更美”,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地发挥,在思考、分析和交流后,不仅锻炼了动口能力,也锻炼了动手能力。

  新课程中指出,“要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要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加强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老师的讲解和观察书中的.图片,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教学中我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所学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时所见的晨雾,让学生用笔来“说话”。一下子,同学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个个都在认真地读着每句话、每个词语。在接下来的交流中直观的画面使他们快速地理解“笼罩”、“缠绕”、“弥漫”等词语的意思,通过鼓励他们进行想象绘画,学生明白了想象还需要合理。

  总之,通过美术技能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使这节课充满了生趣,学生更具有表现欲和创造性。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根据课文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课件,激发兴趣

  展示庐山风光图,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学生情不自禁地发出 :“哇!”“哇!”“哇!”的声音。

  二、借助想象,进入文本

  课上,我引导学生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然后让学生闭上眼睛,跟随教师创设的情景,感受漫步山道的感觉:“云雾弥漫眼前;云雾流淌身边;云雾踩在脚下;随手就可摸到云雾”。通过图文结合、展开想象,把离学生生活实际的遥远空间拉*,使学生顺理成章的进入文本。

  三、以读为本,培养能力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作者集中对庐山的云雾作了精彩的描写,是一篇很适合用来训练朗读的材料。在课堂上我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范读、指名读、男女读、师生读等等。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目的,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体会到了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四、以文为例,教给方法

  这篇文章的条理特别清晰,第二、三两个重点段都是“总―分”结构。而这一构段方式正是三年级学生要掌握的重点构段方式,我便把学会“总―分”的构段方式作为了教学目标。

  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分层递进训练。围绕这点,我先指导学生精读第二自然段,感悟构段方式。课上,我先请学生找中心句(总写)及句中的中心词;然后找通过哪些句子具体写(分写)的;接着点明“总――分”结构;再逐句品读,每品过一处分写,便点回中心句,强调总分;最后根据文本来总结此关系的构段方式,这样逐步明确“总”与“分”的关系,使学生在头脑里对此关系一清二楚。

  学过之后,便要巩固,于是让学生自学第三自然段段,再一次清晰这一构段方式。在巡视的时候,我很高兴地看到几乎所有学生都找出了“总写”的句子,学生还有滋有味地品读着句子。弄懂之后,便要运用。我利用文中的“……”,指导展开丰富的想象,以“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为话题引导学生练*用总分的构段方式来写话。这样从学到用,逐层深入,可以说学生学得明明白白,用得轻轻松松。

  五、品味比喻,感受美景

  文中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精当的.比喻把变幻无常的云雾呈现在了读者眼前,白色绒帽、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一缕轻烟、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一座座冰山……从生活到虚构,从天上到海上,如此丰富的想象,着实让人感受到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与瞬息万变。于是,凭借这点,我把学会合理想象、使用比喻修辞作为另一个教学目标。

  在达成这一目标的时候,我主要让学生找出作者都把什么位置的云雾比作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利用文中的“……”想象说话。说说庐山的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开始的几个学生说像小狗,像小鸟,像老虎等等。我一听,学生都想到动物了呀,于是我引导:庐山的云雾除了像这些“动物”,还会像什么?学生很聪明,马上就更大范围地想开去了,植物也出现了,房子也出现了,汽车也出现了,还有很多(这些都来自于生活)。学生思维开开阔了,想象也就丰富起来了。所以说教材来自生活,教学也应来自生活。联系生活实际来教,学生容易接受,也能生发出精彩的思维碰撞。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结合上个自然段想象的事物,我引导学生说话:“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转眼间――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这样既降低了学生说话的难度,又使学生体会到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

  六、由文转画,检测理解

  在教学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这个特点时,让学生们一边读一边想,看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然后,教师在黑板上画了四个山峰,请四位同学分别在山峰上画出云雾笼罩山头、缠绕半山、弥漫山谷、遮挡山峰的样子。学生画对了,就说明他们已经读懂了。学生把文字转化成画面,加深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七、析文写话,提升能力

  在拓展环节,我设计了一个让学生分析段落的环节,重在检测学生对“总分”构段方式的掌握情况。还设计了一个看“黄山奇石”说话,写话环节,重在检测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分析能力,还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教学庐山云雾千姿百态这个特点时,用时太长。整节课教学不紧凑。对于主题教学来说,该节课还应再多拓展点课外类似的文章或片段。在设计的学以致用方面,学生写作时间不够。

  每一次公开教学,都能有所提高,是我最大的愿望!这次公开教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不仅要刻苦钻研教材“备教材”,还要充分“备学生”。

  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是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写景课文。本文语言优美明快,采用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热爱之情。

  全文层次分明,第二、三自然段采用了“总——分”的构段方式,具体写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忘返。文章景物特点鲜明,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把情境的“形态美”和文章的“语言美”结合起来,情境交融,为丰富学生语言积累与情感体验提供了很好的凭借。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的特点是很容易并且乐于学*新知识,具备较良好的学**惯,但缺乏创新意识,想象力不够丰富。

  在第一课时学*,学生已认识课文生字,熟悉课文内容,本课学*中将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慢慢感悟,充分理解庐山云雾的美。

  教学目标

  A知识和技能: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词语。

  3、初步认识总-分结构,重点学*第二、三段的写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B过程和方法:1、抓住重点词句,想象、了解庐山的云雾。

  2、读懂段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描写方法。

  C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读出喜爱庐山云雾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激发学生观察、描绘云雾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写法指导:了解总分的构段方式,学*抓住特点,把事物写具体的写法。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作者紧紧抓住庐山云雾的神秘、变幻无常,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及总分的写作方法,用优美的语句,传神的文字,描绘了庐山的景色秀丽、云遮雾罩。

  在本课教学中,我重点引导学生围绕庐山云雾的特点这一中心,抓住文中重点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美。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默读,明白这段用先总后分的方法描写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象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通过男女生分读、小组接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深入体会庐山云雾的形态美,体味课文的语言美。同时,我还引导学生在读中揣摩课文是怎样具体形象地写出云雾的特点的。使学生明白这段采用先总后分的方法,运用了许多恰当的比喻,生动形象的描述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结合学生的回答,我用简笔画在黑板上表现出不同方位的云雾的形态,加深大家对庐山云雾特点的感悟。

  学*第三自然段时,我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等语句加以文中的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象力的丰富并引发学生的想象,用上文中的句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也来想象一下云雾还会有哪些变化,学生由于学过《云房子》,并有了一定的阅读量,进行过同类的想象,因此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表现相当活跃,他们的想象也非常丰富,回答常常能令人耳目一新,有的说云雾像一只可爱的小白兔;也有的说像一条龙,像一只凶猛的老虎等等。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为了让学生能体味庐山云雾的美,我采取齐读、自由读、师生互换合作读等形式来激起学生读书的兴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和重点词去进行进一步的理解、感悟。如在学*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齐读课文,然后引导学生抓住“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白色绒帽”、“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茫茫的大海”、“巨大的天幕”等语句,边读边想象,入情入境,体会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图文结合,并展开想象,拉*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就发挥了无限的想象力,并且从中感受到了庐山的美。在学*第三自然段,描写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的时候,通过比较句子,找出能感受变化之快的词语,让学生结合自己经验谈了对这段话的理解,品读了语言文字,体会云雾变化之快和变化之多。在学生的朗读声中,我也确实真切的感受到了“山头”的“白色绒帽”,“半山”的“玉带”,“山谷”的“茫茫大海”以及“山顶”的“天幕”,更看到了“九天银河”“一缕青烟”“四蹄生风的白马”。这样的训练,不仅让学生读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有形的`训练中无形地入情、入境、用情……最终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双丰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当然,这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引导学生想象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感受庐山云雾的壮美时,我没有及时给出学生相关的图片、给学生创设的教学情境也有限,因而部分学生的思维欠活跃,在想象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时,只局限于某部分事物的范围内,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抓住文本的空白处,充分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发挥想象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学*能力。

  在教学《庐山的云雾》这篇课文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启发学生探究

  上新课前,请学生谈谈庐山有那些著名的景点。学生畅所欲言。有学生说到:宋朝著名大诗人苏轼在游过庐山之后写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因势利导,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哪里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庐山的云雾。

  二、创设情境,激励兴趣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应创设多种多样的教学情境,运用情境引入,启发式谈话引入等,激励学生主动参与,用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在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运用录象和多媒体课件,创设庐山云雾瞬息万变、多姿多彩、奥妙无穷的情境,并配上优美的音乐,展示给学生欣赏。一上课就把学生引入美的境界,使全体学生对这半是仙境,半是人间的美景,产生了无限的好奇,浓厚的兴趣。

  三、在新课学*中,注重学科的交叉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拓宽语文学*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效率,初步获得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时,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并用笔在纸上把云雾的姿态画出来。学生边读边画。学生画好后,请学生上黑板展示自己的画,并说清分别画的是什么地方的云雾,为什么这样画,学生说完后,我在加以引导,作者具体描写了四种姿态的云雾,其实云雾不止这四种,它还会有哪些姿态呢?请你展开想像。做一个小小的美术家,在自己的纸上画一画,学生画,画完后,师生共同交流。

  为了展现云雾的姿态,光凭借老师的讲解和多媒体课件,难以使云雾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在教学中借助学生在美术课中学到的`绘画本领,结合学生*时的生活实践,鼓…励他们进行想像绘画。通过绘制出来的直观画面在让他们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的意思,让他们领会作者使用“戴、系”等动词的准确与贴切。

  四、在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启发学生想像感悟庐山云雾瞬息万变的美

  爱因斯坦说:“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我在教学“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时,引导学生从“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等语句及文中的省略号,感悟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一方面体会庐山云雾变化之快,另一方面感受作者想像的丰富:将变幻莫测的云雾想像成“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一匹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生动的描绘出庐山云雾的动态美,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形。我从结尾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说云雾在瞬间还会有什么变成什么。学生通过朗读、想像,踊跃发言,云雾变成了:一之威武的狮子,一群可爱的白兔,一只美如凤凰的孔雀,一只凶猛的老虎……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这些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们齐答“惊叹”!下面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这一自然段。

  在本段的教学中,我通过学生朗读,启发学生充分体会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之后,让学生的心灵插上翅膀,想像云雾在瞬间还会变成什么?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想像和感受谈谈如何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这样既激发学生的学*兴趣,有提高了他们的想像力和朗读水*,使学生更深切的体会庐山云雾变化的快而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能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通过反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庐山云雾的姿态美,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庐山吗?(播放相应的图片资料)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位于我国江西省九江市南的庐山,峰奇山秀、瀑布闻名中外,尤其是因它的独特的地理条件而形成的神奇的云雾,更是吸引了无数的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那么,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呢?想去看一看吗?让我们渐渐靠*……

  二、欣赏影像资料

  1、欣赏影像资料,感受云雾之美。

  2、提问:伴随着美妙的音乐,我们一起去庐山游览了一番,欣赏了美妙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3―4位同学)

  3、过渡:你想再次靠*这些云雾,美美地细细地欣赏一番吗?就让我们随着课文去看一看吧!(板书课题10、庐山的云雾)

  4、读课题:谁想来读读课题?(1―2位同学)我们一起来!

  5、课文是怎样描写庐山云雾的呢?请同学们赶紧打开书本,自由地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二、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想作者笔下的庐山云雾,给了你怎样的感受。

  6、交流(3―4位同学),根据学生的回答进入相关段落的学*。

  三、品读课文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观看图片:说得真好!请看,这就是庐山云雾的倩影!

  2、看着这些美妙的云雾图片,你是不是和作者有了同样的感受了呢?是啊,庐山的云雾这么多样子,可真是――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千姿百态)(这里可以考虑适当补充一些词语)

  3、快看这里(放映图片),谁想来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4、作者是怎样来描绘他看到的景象的呢?请看!(出示第二自然段)

  5、请你和小伙伴一起轻轻地美美地读读这个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你可以和伙伴交流你的想法。

  6、谁想和我们大家一起来分享一下的?高举你的小手!像这种围绕一句话展开具体描述的构段方式我们把它称为什么呢?(总分的构段方式)

  7、你从哪些具体的语句中读出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呢?请在你的书本上将它们用曲线画出来。你找到了吗?想和大家交流一下吗?

  8、请你再默默地读读这些语句,在这些语句中,你最喜欢哪一句呢?想想,为什么你这样喜欢它?(4-5个同学)(这些句子都用了打比方的方法,给人以生动形象的感觉。这样动人的语句,都快把大家的心都带到庐山去了!)

  9、可是老师有个地方不明白了,同样是云雾,作者为什么一会儿把它比作帽子,一会儿比作玉带,一会儿是大海,一会儿又成了天幕了呢?(作者根据云雾所处的不同位置展开了想象)

  10、大家快看,(出示图片)这调皮的云雾,这里,那里,都有他们的身影,你觉得它们像什么呀?(说话练*)

  11、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难怪作者要用千姿百态来形容它了!你想把这么美妙的语句读好吗?自己先练读一下,待会儿老师请你来表现一下,OK?

  12、谁想来表现一下的?(个别读,请学生适当评价。2-3个同学)真好,真美!还有哪些同学也想来读一读的?想读的同学一起来!

  13、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仿佛看到了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了。请同学们轻轻地闭上眼睛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云雾,待会儿老师请你把你看到的情景画下来!(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眼想象)

  14、想象到了吗?请缓缓地张开你的眼睛,谁想来画画笼罩在山头的云雾?还有缠绕在半山的云雾,弥漫在山谷中的云雾,遮挡住山峰的云雾(指名画),其他的小朋友请在下面画在你们的语文本上好吗?

  15、真美啊,真是各有各的美景!你们能尝试着根据这些画的图将这个自然段背一背吗?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1、除了千姿百态,庐山的云雾还给怎样的感觉呢?

  2、通过阅读,你好像真的去庐山走了一回,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另一个风貌――瞬息万变(板书)。

  3、(出示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个词语觉得了庐山的云雾怎样?(变化得非常快!)除了瞬息万变,你还从哪些词语或是语句中感受到了庐山云雾的变化之快呢?(课件相应有表示:刚刚,转眼间,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谁能将这些词语读好的?读好了词语,你能试着将这段文字读好吗?赶紧先自己试试看!(生练读)谁想来读?(2-3个同学)我们一起来!

  4、云雾变化得是这样的快,你能想象一下,它还会变成什么样子吗?(播放相应的图片或是影片)你可以先和身边的小伙伴交流一下你的想法,老师也想和更多的小朋友交流一下呢!

  5、好吧,老师先利用这么点小小的优势先来表现一下:(备用)学生交流,评价,鼓励。

  6、请看:我们再来看这个自然段,边看边思考,这个自然段在构段方式上与第二自然段有什么共同点呢?你能说得具体些吗?

  7、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给秀丽的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你们还愿意离开吗?是啊,真舍不得离去,真令人―― “流连忘返”(出示最后一自然段)

  四、拓展练*

  1、课文学完了,按照惯例,该布置课外作业了,今天呀,老师请你自己来布置作业,谁第一个来布置?

  (1)读。读是我们语文最基础、最应该掌握的,相信你一定会读得很有味道。

  (2)背。把那么美的课文印到脑海里,这对你一定很有帮助。

  (3)画一画。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加深对课文的领悟,相信你一定会画得很棒!

  (4)去庐山看一看。只有亲身看过,才能真正领略到庐山的那份奇幻美丽。

  (5)找一些古诗,是啊,神奇的庐山云雾,美丽的庐山风景,自古以来就吸引了许多文人,他们也被庐山的景色陶醉了,留下了一些诗。老师给大家找来了几首。出示:李白《望庐山瀑布》,苏轼《题西林壁》。

  (6) 根据课文总分的写作方法,写一写。

  (7) 上网看看庐山的其他风景。

  2、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把这次的课外作业出色地完成!

  板书设计:

  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 瞬息万变

  《庐山的云雾》一课以优美明快的语言、比喻联想等手法,描绘了庐山云雾千姿百态,奇丽多变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对祖国山河深深的热爱之情。全文共4个自然段,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总写变幻无常的云雾给庐山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其中,第二部分是重点,具体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第三部分写人们对云遮雾绕的庐山的喜爱与流连。根据课文及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利用图片,展现庐山的美

  首先,我通过多媒体展示了庐山的幽谷、高峰、瀑布及溪流,让学生一下子走进了庐山,感受到庐山的景色秀丽,从而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为了让学生确切地感受庐山云雾给人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时,仅读文字比较空洞,因此,我借助多幅云雾图片让孩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效果颇佳。在感受云雾千姿百态时,那一幅幅生动形象的画面更令学生赞叹不已。

  二、利用画笔,感受云雾的美

  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云雾的姿态非常美。作者按照“山头―山腰―山谷―山峰”的顺序,以丰富的想象,恰当的比喻把云雾分别比作“绒帽”、“玉带”、“大海”、“天幕”,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首先,我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比喻句子感受云雾的壮美。接着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身临其境,你想不想用画笔画下这神奇的景象?” 把文字转化成图像的教学形式,()学生都感到很新奇,立即拿起画笔,于是我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边创作绘画。最后,我选了几幅作品与学生共同点评,讨论为什么这样画?在这个寓教于乐的过程中,不仅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理解了山头绒帽般的云雾、山腰玉带般的云雾……,再次回归文本,学生朗读时声情并茂,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指导读词,感受语言的美

  在讲授第三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自由朗读,感悟云雾的瞬息万变。为了让学生体悟云雾的变化之快,我引导学生抓住“刚刚还是……转眼间就变成了……”“明明是……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它又变成了……”语句,为了感受云雾的动态美,我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一缕轻烟”、“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四蹄生风的白马”、“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上”,并通过个别读、分组读、赛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使学生加强了对文本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边想象边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感受语言的美,学生如临其境,脸上写满了对美的向往。

  《庐山的云雾》是我初次面向全校老师上的一堂公开课,我对这次公开课非常重视,前期做了大量准备,听了全国的优质课,借鉴了名师的教学设计,但是上课的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我对这堂课进行了分析反思。

  一、我的课堂教学借鉴了名师的教学设计,但是我忽略了本班学生的学*程度,设置问题较难,学生无法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无法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

  二、课堂教学重点不突出,学*内容太多。《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课文共四个自然段,其中重点是

  二、三自然段,让学生感悟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特点。我在课堂上虽然也对这两段进行了重点讲解,但也讲解了一、四自然段,这使得我要讲的内容太多。

  三、教学内容多,学生无法一下都吸收接受,同时为了能上完课,缩短了师生互动的时间,给学生的`时间太少,我讲授的时间过长。

  四、问题设置太碎,也耽误了大量的时间。

  五、教学最后的微课展示,时机把握的不好,如果放在第二段讲完后放就更好。另外微课的内容程度有些深,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有些难,不易理解。教学过后,我深刻反思了,相信在以后的讲课中我能够避免出现这些问题,讲出更受学生欢迎的优质课。

  《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不仅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瞬息万变,而且写出了庐山云雾的神韵,让读者身临其境,赏心悦目。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