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合集十篇

首页 / 教案 / |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人教版高一化学新教材“第三章

  金属的化学性质”第一节的内容,是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元素化合物知识是中学化学重要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今后在工作、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既可以为前面两章所学的实验和理论知识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又可以为在化学2中学*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本节作为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起始节,以学生在初中学过的有关金属的性质及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基础,选取典型的金属如钠、铝、铁等进一步学*拓展金属的性质,而在本节学*中所用到的许多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也是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所以学好本节内容可为后继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学*奠定坚实的方法论基础。本节内容分两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要说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思路。

  2.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的编排意图及高一学生的特点我拟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方面: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与氧气、与水反应、铝与氧气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胜、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过程方法方面:通过对金属钠、铝与氧气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并学*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重要的化学学*方法。

  情感态度方面:通过了解金属及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知道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在实验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实验*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金属钠是最典型的活泼金属,学好它的性质对其它活泼金属的学*有着举一反三的作用,所以钠的性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而本节课学*所涉及的一些方法如探究法、观察法、实验法、比较法、归纳法等是今后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方法论基础,所以方法教育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和学法

  本节课的教学我突破了传统元素化合物课堂中采用的结构――性质――存在――用途的一条线教学方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特点及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选用“实验探究法”,从日常生活中金属的广泛用途引入新课,通过让学生观察金属钠的存放提出问题“金属钠为什么要存放在煤油中?”,引导学生猜想与假设,再用实验来进行验证,从而归纳出钠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调动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深刻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思考、讨论、归纳与总结,认识实验的本质,从而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用实验、观察、对比、归纳等方法,在亲自实践中,通过有目的地观察和教师的启发诱导,运用贮存在自己头脑里的知识,来认识对它们来说是未知的知识,解决新问题,产生新见解。这样不但使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而且达到发展学生智能的目的,同时让学生逐步掌握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学会学*。具体教学程序如下: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金属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常用的物质,所以在课的开始可让学生列举金属在日常生活及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兴趣盎然、七嘴八舌之时,我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这些金属从何而来?自然界中的金属以什么形态存在?此时还可通过多媒体打出几张金属矿石的图片,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讨论及观看图片学生发现只有少数金属以游离态存在,绝大多数金属是以化合态存在的。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很显然,这是与金属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的,即本节课讨论的重点内容(板书)。这样揭示出课题,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2.复*旧知,以旧带新。

  这时可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让学生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有关金属的反应,并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然后提问: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师生共同总结金属的化学性质

  (1)金属与盐反应;

  (2)金属与酸反应;

  (3)金属与氧气反应。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并将学生头脑中散乱的金属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性质奠定了坚实的.知识基础。

  3.实验探究金属钠的性质

  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主要应用实验探究法来进行教学。

  (1)提出问题:同学们在初中曾经接触到一些金属如镁、铝、铁、铜等,在大家的桌上有一种新的金属――钠,找到它,并看一看它是如何保存的?学生通过观察和闻钠瓶中液体的气味,不难发现钠是保存在煤油中的,那么我就可以顺势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钠存放在煤油中呢?为什么不能把它暴露在空气中或存放在水中呢?

  (2)猜想与假设:学生会想到也许金属钠会与氧气或水发生反应

  (3)实验验证:此时就可引导学生来做实验3-1,实验3-2,及实验3-3,在学生实验前我会提醒学生实验中的注意点。

  (4)实验现象与结论: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描述、归纳实验现象并总结得出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接下来我将引导他们阅读教材“科学视野”部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过氧化钠的性质和用途,拓宽知识面。

  (5)拓展延伸:在学*了钠、氧化钠、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后,我可以顺势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一个消防员,有人打119告诉你钠着火了,你该如何去灭火。根据所学知识,学生自己会分析得出钠着火只能用干沙子覆盖进行灭火而不能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用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只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通过这样一个问题不仅对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有了一个加深与巩固,也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享受了成功感、喜悦感,从而增强了学*的欲望。

  4、实验探究铝的性质

  对钠及其氧化物的学*告一段落后可向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已经知道了钠、镁、铁等与氧气的反应情况,金属铝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钠、镁之后,铁之前,大家预测一下铝与氧气反应的情形如何,由此创设问题情境自然过渡到铝与氧气反应的探究学*。在观察铝箔的燃烧实验时,学生会发现铝箔燃烧不会像镁条燃烧后滴落下来,而是表面像有一层膜兜着。经过探究原因让学生明白:正是由于氧化膜的存在使得性质活泼的铝成为一种广泛应用的材料。那么,怎样才能观察到铝剧烈燃烧的现象呢?针对这个问题,我将其设置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探究教学中要注意开放性。既然是探究,各种情况都有可能,学生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甚至是违反常规的结论,在探究中这些都属于正常的。学生提出的方案越多,思考的角度也就越广,取众人所长,考虑的问题就越全面,设计的方案就越完美。对探究的评价我会注意策略,多肯定学生好的方面;对于违反常规的设计也不会立即否定,而是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或重新再试。

  5.整理归纳,强化方法

  在课的结尾师生共同回顾总结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钠和铝的重要性质以及学*这些知识的重要方法,再将钠、铝与氧气的反应以及初中所学过的镁、铁、铜等与氧气的反应进行归纳比较,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总之,实验探究在本节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广泛参与并积极探求中一步步揭开金属有关性质的面纱。不仅使重点变为学生主动探求的知识得以落实,并把难点通过实验以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呈现给大家,做到了深入浅出。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 激发学*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 高温 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现象 (A组)稀盐酸属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Fe +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铜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 铜 >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NaMgAl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练*:

  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2) 锌和硫酸铜

  (3) 铜和硫酸锌(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 O2 ===2CuO

  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 + 2HCl == ZnCl2 +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 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使学生掌握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方法和格式;

  ②使学生加深对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等概念的理解,及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计算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能够根据方程式进行计算;

  ②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进行计算;

  ③能够掌握计算的格式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进一步认识微观与宏观的联系;

  ②理解量变与质变的联系;

  ③增强学*化学的兴趣,增强计算能力,服务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浓度、气体摩尔体积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通过前一章的学*,我们又知道构成物质的粒子数与物质的质量之间可用物质的量做桥梁联系起来。既然化学反应中各物质的质量之间符合一定的关系,那么,化学反应中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间、物质的量之间是否也遵循一定的关系呢?能不能把物质的量也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的内容。[板书]

  一、原理

  [讲解]我们知道,物质是由原子、分子或离子等粒子组成的,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也是这些粒子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化学方程式可以明确地表示出化学反应中这些粒子数之间的数目关系。这些粒子之间的数目关系,又叫做化学计量数υ的关系。

  点燃

  [板书]

  例如:

  2H2+O2====== 2H2O化学计量数υ之比:2∶1∶2扩大NA倍:2NA ∶NA∶ 2NA物质的量之比:2mol∶1mol∶2mol

  [小结]由以上分析可知,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组成各物质的粒子数之比,因而也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讲述]有了上述结论,我们即可根据化学方程式对有关物质的.量进行定量计算。[投影例题]

  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要H2SO4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板书]

  二、步骤

  1.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2.找出相关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3.对应计量数,找出相关物质的物质的量。

  4.根据的原理进行计算

  [教师]下面我们就按上述步骤来计算上题。

  [课件播放]

  2NaOH+H2SO4======Na2SO4+2H2O 21 0.1 mol n(H2SO4)v(NaOH)n(NaOH?v(H2SO4)n(H2SO4)n(H2SO4)?1?0.10mol?0.05mol

  2答:完全中和0.10 mol NaOH需H2SO4 0.05 mol。

  [练*]上述反应中同时生成水多少mol?[提醒学生注意解题格式]

  [过渡]实际上,我们在运用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解决问题,除了涉及有关物质的物质的量外,还经常涉及到物质的质量、浓度、体积等物理量。这就需要进行必要的换算。而换算的核心就是――物质的量。请大家回忆前面学过的知识,填出下列各物理量之间的转换关系。

  三、物质的量与其他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填写][投影]

  [过度]下面,我们就来系统全面地学*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

  四、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练*]

  在上述例题中,计算所需H2SO4的质量是多少?[学生活动]

  [投影]因为H2SO4的摩尔质量是98 g・mol根据m=n・M=0.05 mol×98 g・mol-1-1=4.9 g

  1答:所需H2SO4的质量为4.9 g。

  [投影]例2:将30 g MnO2的质量分数为76.6%的软锰矿石与足量12 mol・L酸完全反应(杂质不参加反应)。计算:(1)参加反应的浓盐酸的体积。

  浓盐(2)生成的Cl2的体积(标准状况)。[学生板演][课件播放]

  解:(1)MnO2的摩尔质量为87 g・moln(MnO2)=1m(软锰矿石)?w(MnO2)30g?76.6%??0.26molM(MnO2)87g?mol?

  1△4HCl(浓) + MnO2 ====== MnCl2 + 2H2O + Cl2↑ 41 ×V[HCl(aq)]

  0.26 mol

  4?0.26molV[HCl(aq)]=?0.087L

  1?12mol?L?112 mol・L-1△

  (2)4HCl(浓)+

  MnO2=======MnCl2+2H2O+Cl2

  1 0.26 moln(Cl2)

  0.26mol?1n(Cl2)=?0.26mol

  1V(Cl2)=n(Cl2)Vm=2.26mol×22.4L・mol=5.8L1

  [讲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时,同种物质的单位要上下一致,其他有关物质的单位必须保持左右对应。如上述求Cl2体积的后一种方法中,MnO2的单位均用mol,Cl2的单位都用L。

  [小结]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计算的依据是: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第三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巩固→联系实际。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

  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

  2Fe3O42Mg+O2

  2MgO4Al+3O2

  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

  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A组: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B组: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交流】(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

  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设计探究方案

  2、预测实验现象

  3、作出合理判断

  观看图片,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

  【讨论】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各抒己见,思考,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特点:A+BC=B+AC

  【课堂练*】

  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

  【布置作业】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Fe>Cu2、课后*题3、6、8

  【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

  二、金属的活动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三、置换反应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5

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金属钠的主要性质;   2、了解金属钠的保存,用途。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科学的学*方法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与探究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学生小组探究实验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创新精神和同学间的交流合作学*的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金属钠的氧化以及与水反应的原理。 学*方式:实验探究,小组讨论等。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室、化学实验室。 仪器药品:小刀、镊子、滤纸、三角架、酒精灯、烧杯、火柴、坩埚、坩埚钳、盖玻片。   钠单质、酚酞、稀硫酸铜溶液、蒸馏水、盐酸。 教学过程: 【ppt展示】图片:绚丽多彩的金属世界。 我们初中已经介绍过哪几种金属单质?(学生:铝,铁,铜) 你能举例说明金属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吗?请完成P38“思考与交流”。 【学生活动】完成P38“思考与交流”。 【学生汇报】金属可发生的反应有:①相互置换反应②与氧气反应③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 【过渡】展示图片:镁能存放在空气中、镁点燃时与空气剧烈反应。 提出问题:要使金属与氧气反应是否一定要加热或点燃? 【安排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完成实验3-1,记录现象,并将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 实验目的:认识金属钠的颜色、状态、硬度和密度的相对大小。 实验要求:仔细操作、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主动发言。 观察提示:注意观察新切开有钠表面的光泽和颜色的表化。 实验步骤:参阅课本P39  实验3-1 实验纪录: 实验内容  观察记录(你看到了什么?)  结论(小组讨论)   实验3-1 1保存在煤油中,在煤油下层。 密度比煤油大,不与煤油反应   2切开外皮,看到银白色光泽。 和大多数金属单质一样   3切口很快变暗。 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4Na + O2 =2 Na2O 4钠很软 硬度较小   5………… 【总结】从本实验中你了解到金属钠有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讲解】第一印象:物理性质:硬度较小、密度比煤油大、有金属光泽。    化学性质:很活泼,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思维拓展】如果金属钠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最后会生成什么物质? 【ppt展示】   CO2   H2O   O2     Na  Na2O  NaOH Na2CO3     【过渡】金属钠在常温下就被氧化,那么加热会如何呢? 【安排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完成实验3-2,记录现象,并将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与氧气的反应。 实验要求:仔细操作、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主动发言。 实验步骤:用小刀切下黄豆大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观察提示:金属钠受热后的变化,火焰颜色,产物颜色。 实验纪录: 实验内容  观察记录(你看到了什么?)  结论(小组讨论)   实验3-2 1受热融化成银色金属球 熔点较低     2剧烈燃烧,火焰黄色。 加热与氧气剧烈反应   3生成淡黄色固体,与常温下被氧化的  2Na + O2 Na2O2 产物颜色不同。  4一会有溶液生成……   【总结】根据第二个实验,请谈谈你对金属钠的第二印象。 【讲解】第二印象:钠的熔点低。受热后剧烈燃烧,发出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Na2O2。 【讲解】Na2O2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新的金属氧化物,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它的性质。 【阅读课文】P40的“科学视野” 【ppt展示】 潜艇  呼吸面具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2Na2O2 + 2CO2 == 2Na2CO3 + O2 【过渡】人们通常用金属器皿盛水,也用铁、铜制水壶烧水。是不是所有金属都不与水反应呢? 当金属钠遇上水,会是怎么样呢? 【动画模拟】钠起火用水救火。 【学生实验】请同学们完成实验3-3,记录现象,并将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和讨论。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要求:仔细操作、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主动发言。 实验步骤:参阅课本P41  实验3-3。 观察提示:1、注意钠与溶液的变化; 2、有没有气体产生。 3、有没听到声音。 实验纪录: 实验内容  观察记录[C1] (你看到了什么?) 结论(小组讨论) 实验3-3 1浮于水面 密度比水小   2熔成小球 熔点低,反应放热   3四处游动   有气体生成   4嘶嘶响声 反应剧烈,反应放热 5溶液变红 有碱性物质生成 6钠逐渐变小,消失。   7可能有火花等  ………… ………… 【总结】结合小组讨论的结果,谈谈你对金属钠的第三印象。 【讲解】第三印象:金属钠的密度比水小;非常活泼,容易与水剧烈反应,放出热量,生成氢氧化钠溶液,同时生成氢气。2Na + 2H2O == 2NaOH + H2  【提问】同学们还有疑问吗? 我有疑问1[e2] :从微观的角度钠跟水反应究竟是怎样进行的昵?为什么会哪么剧烈? 【动画展示】1、钠的微观结构  2、钠与水反应的微观原理 【结论】钠与水反应实质是钠与水中的H+反应,H+得到电子被还原成H,两个H原子结合成H2分子,形成氢气,而钠失去电子,而被氧化为Na+,进入溶液中,与OH-结合生成NaOH。 我有疑问2[e3] :放出的一定是氢气吗?如何证明? 【演示实验】用[C4] 用试管收集一试管的氢气,放在火焰上,听到爆鸣声。 【知识拓展】:根据金属钠的以上性质,思考下面的问题 1、  如果金属钠着火,能用水扑救吗?最好用什么灭火? 2、  金属钠能从硫酸铜溶液中置换出金属铜吗?说出你的猜测,并用实验验证。 【讲解】1、用沙子;2、不能,钠先与水反应。 【学生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要求:仔细操作、注意安全、认真观察、小组讨论、主动发言 实验步骤:取约30ml的硫酸铜稀溶液注入烧杯中,切下黄豆大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投入烧杯中,观察现象。 实验纪录: 实验内容  观察记录(你看到了什么?) 结论(小组讨论)   钠与硫酸铜  有钠与水反应的一切现象  2Na +2H2O = 2NaOH + H2 溶液反应  溶液中有蓝色沉淀生成  CuSO4 +2NaOH = Cu(OH)2↓+Na2SO4  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 【总结】结合以上的实验现象和总结,我们来归纳一下,钠是一种什么样的'金属。 【学生】物理性质:密度较小,熔点较低,硬度较小。有金属光泽。 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或过氧化钠; 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比镁铝铁活泼;    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金属。 【补充实验】[C5] 将一小块钠投入盐酸中,观察现象,说明金属钠还有很多性质,有待于将来继续探讨,激起学生不断追求知识的愿望. 【课堂练*】: 请阅读下面短文并回答问题 网上信息摘录: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2002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问题:1、推测以上的爆炸物是啥金属? 2、短文中提到了该金属的哪些性质? 【课后思考】:1、将金属钠投入煤油和水的混合物中,会有何现象? 2、上网搜索,了解金属钠的工业生产和用途。  [C1]不一定要求全部答完整,抓住主要的现象就行.  [e2] [e2]如学生无疑问 则不讲。  [e3]如学生无疑问 则不讲。待课后让学生思考交流解决  [C4]如果没有时间,也可由学生回答即可。  [C5]如有时间可补充做演示实验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6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给了我这次学*和锻炼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展示):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9页至13页,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理解,和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本节内容的学*,也为酸碱盐的知识奠定基础,而且,本节内容贴*生活实际,可丰富学生的知识,开拓视野。

  2、教学目标(展示)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为了切实突出重点,体现全面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展示):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③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展示):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展示):

  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②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和增强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学*化学的兴趣。

  3、教学重、难点

  教材介绍了金属与氧气、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这三点化学性质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为今后学*酸碱盐的知识做了铺垫;而且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所以,我确定本课题的重点是(展示)通过实验探究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由于金属活动性顺序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记忆,而且在运用时需考虑一定的条件;又紧密结合学生的思维能力、生活经验以及年龄特征等因素,我确定本课题的难点是(展示)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说教法(展示):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课题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自主学*法、启发法、分析归纳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通过动画模拟将微观的过程宏观化。

  根据这一教学理念,具体教法设计如下(展示):

  A.金属与氧气反应采用回顾―自主学*的教学方法。

  B.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我主要采用实验探究的教学方法。具体教学流程如下:创设情境→设计学生实验→讨论分析→归纳总结

  三、说学法(展示):

  本课题是比较系统地认识一类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形成良好的思维*惯是本节课学法指导的关键,引导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思维,观察实验现象,学会如何对比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本节课的学法形成,对以后的学*提供了基础和保障,因此在学法上,重在指导学生形成一种良好的正确的思维*惯。

  四、教学过程:

  为了让学生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紧凑有效,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我特意把置换反应的概念,放在金属的化学性质探究之后,并在教学程序的最后,通过反馈练*来巩固,以求得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温故导新

  为了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跃课堂气氛,我特意以生活事例创设情景(展示),用这个生活事例导入新课,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寓示着本课题的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板书:金属的化学性质)。

  (二)活动探究、探索新知

  (1)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板书)

  在教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的时候,我采用的是“温故而知新”教学策略。首先我提出问题(展示),抽生回答之后,课件展示金属镁和铁燃烧的现象,学生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然后,演示实验(展示),再追问:“真金不怕火炼”为什么?最后让学生讨论这两个问题(展示),从而得出结论(展示)。这样的教学设计,使学生能利用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来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提高学生分析能力,还可及时检查和反馈,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活动探究一】

  金属与酸的反应(板书)

  在教学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我主要采用的是实验探究法。学生亲自动手做镁、锌、铁、铜与酸混合的实验,探究镁、锌、铁、铜的活泼性差异,由学生代表汇报探究结果。汇报之后,我用课件展示了四种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用动画将反应的微观过程展示出来,同时,要求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板书:化学方程式)。学生对反应的微观过程有了理性的认识之后,提出问题(展示)。这样教材处理目的在于,提高学生与他人交流讨论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比较金属活动性强弱,突出重点;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

  学生讨论后汇报,得出结论(展示):

  1、金属活动性:Mg > Zn > Fe > Cu

  2、金属活动性较强的金属才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

  然后我追问:大家想想,如果在实验室制取氢气,你认为选用哪种金属

  最合适?提出这个问题,主要是能够刺激学生思维,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原有的实验室制备气体的知识基础上,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加强学生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促进学生知识到能力的转化。

  【活动与探究二】

  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板书)

  在教学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时,我主要采用学生分组探究,通过教师的启发,学生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板书)。通过实验探究的实验(1)Al浸入CuSO4溶液中置换出Cu,可知Al的活动性比Cu强,那么结合实验探究中的(2)Cu浸入AgNO3溶液中、(3)Cu浸入Al2(SO4)3溶液中能否比较出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这样给学生一定线索,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分析归纳、综合总结的能力。

  学生讨论后汇报,得出结论(展示):

  1、金属活动性:Al > Cu > Ag

  2、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通过以上探究过程的结果,以及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真实结论,进而给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用途(展示)。

  (4)置换反应

  在进行置换反应的教学时,我请学生认真观察,金属与酸、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方程式,找出以上方程式的共同点,从而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展示)(板书),再让学生说说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属于什么反应类型(板书),让学生回顾学过的反应类型。这样的设计直观、生动的再现金属活动性,突出规律性,便于学生总结置换的定义和比较学过的反应类型。

  (三)交流讨论、归纳小结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完成之后,我让学生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展示)?这样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通过反思,有助于师生双方的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使学生有效地提高学*效率,使教师不断深入地钻研、体会教学理论,从而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和能力。

  (四)练*反馈

  教学最后,我设计了如下三道练*题(展示)。这样的反馈练*,能够突出重难点,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理论联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学*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四、板书设计

  这是我的标书设计,这样的板书简洁明了,让学生一目了然,突出本课题的重点,让学生轻松掌握重点知识。

  五、自我总结:

  下面我想对我的教学设计作一个自我总结。在这节课题的教学设计中,我能够很好地完成复*与归纳、活动与探究、体验生活与化学、知识规律与应用四大板块的教学设计,抓住了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强弱两条主线,学生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并加以应用。教师能够创设问题情境,学生能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的教学设计,让我深深体会到了“教材安排与设计的巧妙性,问题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和知识规律应用的发展性”为新课程中教与学带来远大的发展空间。我将不断努力,创设自己的教学特色。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7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节课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两个主要教学环节: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通过教学,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对学生原有知识、能力的认知不够,对初中学生已接触过的知识重复再现。例如:金属与酸的反应。我设计了盐酸与镁、铝、铁、铜分组探究实验,希望能发挥学生的想象空间。而这个知识点初中已经出现过,因此学生探究起来,好像不是为了探究而探究,而是对初中知识的实验验证。

  化学源于生活,也应回归于生活。如果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会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产生厌倦。教学中我大胆创设情境,使学生大胆地想、充分的问、多方位的交流,教学活动中从一个知识的传播者转变为与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如: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因此化学教学,要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重视学生的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教学重难点把握上的反思

  我把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确定为本节课的重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金属活动性顺序在初中学生已经接触过,对此知识只不过是知识的再现。因此我觉得教学的重难点把握是否正确非常的重要。若不正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意义;若不明确,教学过程就失去了方向。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即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①语言功底:通过这次展示课我发现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逻辑性要非常严密,推导流畅,过度自然。语言(普通话)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以上这些我觉海南中学的吴海燕老师让我感到敬佩![NextPage]

  ②板书的设计:好的板书有助于将教学内容分清段落,表明主次,便于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体系、重点。

  ③多媒体的使用、学生实验操作的引导: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课件主要是起着辅助教学的作用,同时注意尽量简单避免玩花俏以防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实验之前,正确引导学生实验,同时提醒学生实验的安全以及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比较异同,非常注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同时与成功的实验进行比较,生成丰富的教学资源。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我采用实验探究法,按照思考、交流、实验、观察、分析、的出结论的方法进行启发式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作好探究性实验。但在课后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去思考:

  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照顾到绝大多数同学,课后还要因人施教,对学*能力强的.同学要提优,对学*有困难的学生,加强课后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精力和荣誉给予了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往往倾向于成绩好的学生,而忽略了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从而导致“贫富差异”越来越大,直接导致整体成绩两级分化,对后进生也是一种伤害,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学生的参与:由于本课我主要是通过学生实验探究、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的主体角色。在学生之间交流时,提醒学生学会倾听。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在教学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共同学*,共同进步。

  让化学知识回归于生活:提供生活案例,引导学生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有学*的成就感。如:A“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当黄金,进行欺骗活动,你会不会上当受骗?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时不愿意学*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测导电性⑤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⑥?⑦?B“酸菜鲜鱼汤”是某家饭店的招菜,店老板反应盛汤的的铝锅很不耐用,没用多久锅底就漏洞了。请你分析一下这主要是为什么?

  四、对教学小结的反思

  我主要通过学生自我小结,培养自主生成知识的能力。课堂小结是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课堂小结,不仅能使所学知识得以归纳、总结、概括和升华,而且能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深化记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深刻性、广阔性和整体性。

  以上是我对《金属的化学性质》的教学反思,不足之处恳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谢谢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8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完了以后,及时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本节课的学*兴趣。

  (二) 复*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 通性;复*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和收集材料并加工的能力。

  (六) 课堂。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9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0

  教学目标

  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化合物的溶液的反应。

  通过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学*,能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的良好行为*惯、从细微实验现象差别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形成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重点和难点

  金属与氧气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置换反应的判断

  实验准备

  教师:镁条、锌片、铁片、铜片、稀盐酸、稀硫酸、铝丝、铁丝、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和多媒体课件。

  学生:镊子、试管夹、试管架、试管、砂纸、火柴、酒精灯、小木条。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点评

  第 一 课 时

  创设情境引入

  多媒体展示下列实物照片:黄金项链、银戒指、铁匠铺刚打制出的镰刀、镁条。

  从学生熟悉的装饰品入手,有力地激发了学生寻求“金属为什么会变色”的欲望。

  问题

  是否为各种金属的本质颜色?

  不是本质颜色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活动

  ①学生讨论并填写下列表格并交流:(任选两种)

  物质 本色 观察到的颜色 是否

  变色 原因

  (猜想)

  ②猜想镁条、镰刀变色的原因。

  ③链接民间谚语:“真金不怕火炼”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学生讨论、小结:有的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反应,有的不能。如(化学方程式):

  从生活中的普通现象得到金属能与酸反应这一性质,无生硬感和灌输感,可谓水到渠成。

  衔接生活小知识

  绿豆在铁锅中煮熟后为何会变黑?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中煮了以后会变黑;苹果、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这是因为绿豆、苹果、梨子与多种水果的细胞里,都含有鞣酸,鞣酸能和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绿豆在铁锅里煮,会生成一些黑色的鞣酸铁,所以会变黑。

  问题: 从刚才的生活小常识中你有什么启示?

  过渡自然。

  由生活常识创设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比*淡的言语过渡更具“挑逗性”,学生也觉得“学*化学真有用”。

  学生猜想:金属与酸可能会发生反应。

  活动与探究: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观察)

  金属

  是否有气体产生

  速度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

  试管中,有何现象

  学生完成表格,讨论、交流。

  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猜想→探究→交流→分析归纳→小结,使学生觉得金属活动性顺序好像是自己刚发现的,既有所获,又体验了成功感。

  知识情景再现

  ①观察漫画。

  ②补充素材:多媒体展示银戒指、铅、白金戒指与硫酸反应的现象。

  问题:从你的探究和情景素材中你有何发现或有哪些收获?

  学生回答:

  ①不是所有的金属都可与酸发生反应。

  ②金属种类不同,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③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学生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板演)(教师指导)

  ①Mg+2HCl=MgCl2+H2↑

  ②Zn+2HCl=ZnCl2+H2↑

  ③Fe+2HCl=FeCl2+H2↑

  问题1:根据与酸反应的快慢或剧烈程度,能否判断出上述金属中哪种最易与酸反应,即它们的金属活动性如何?

  问题2:①上述反应是否是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②上述几个反应有何共同点?

  借助教学的辅助手段,让知识再现,有利于突破难点,扫清障碍。

  学生讨论、归纳

  反思小结:

  ①Mg、Fe、Zn、Cu的金属活动性依次减弱。

  ②置换反应的定义。

  联想与运用:

  1.多媒体展示:下列反应是否都是置换反应?

  a.CO+CuO=Cu+CO2

  b.Fe+CuSO4=FeSO4+Cu

  c.NH4HCO3=NH3↑+CO2↑+H2O↑

  2.活动与探究: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现请你设计两种实验方案鉴别真假黄金,要求写出实验方法、现象和结论。

  反思小结

  ①通过本节课的学*,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

  ②你还有哪些收获或疑惑不解的地方?

  巩固与练*

  ①课本P14 1、3、4。

  ②课后小实验:Sn、Pb、Ag与稀盐酸反应。

  看似练*,实为伏笔,为下节课进一步得出金属活动性顺序搭台阶。

  第 二 课 时

  复*巩固

  你知道了金属的哪些化学性质,并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①能与O2反应:4Al+3O2=2Al2O3。

  ②能与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Mg+2HCl=MgCl2+H2↑

  Fe+H2SO4=FeSO4+H2↑

  质疑激趣(小故事)

  奇怪的天*:趣味化学小组的张同学,从实验室借来一台天*,在天*两端秤盘里各放两只大小和重量都相等的烧杯,再在两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质量的硫酸铜溶液和硫酸镁溶液,使天*保持*衡。接着他又拿两个质量相等的铝球,并同时将这两个铝球分别放入两个烧杯之中,这时天*两端继续保持*衡。过一会儿,将铝球取出,天*慢慢地倾斜了。是天*出了毛病,还是其他什么原因?

  问题:为什么把铝球放入两烧杯中天*不能*衡?导致天*不*衡的原因你能否猜一猜?

  学生猜想:可能是铝与其中的一种溶液发生了反应,而另一种没有。

  学生验证猜想

  ①教师展示:铝丝、硫酸铜溶液、硫酸镁溶液。

  ②学生探究,完成下表:

  药品

  实验现象

  结论

  铝与硫酸铜溶液

  铝与硫酸镁溶液

  ③教师补充:铁丝、铜丝、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

  ④学生实验“自助餐”,完成下表中的任意两个。

  反应物质

  实验现象

  结论

  ⑤学生交流。

  问题:同学们刚才吃“自助餐”的时候有什么发现?

  学生1:我发现铝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而不能与硫酸镁溶液反应,知道了天*不*衡的原因。

  学生2:我发现铁能置换出铜、银,不能置换出铝。

  学生3:我发现铁、铜不能置换出铝,但能置换出银。

  问题:根据你的发现,你能分析一下原因吗?

  学生分析:

  ①铝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②铁能置换出铜、银,说明铁的活动性比铜、银强。

  ③铁、铜不能置换出铝,说明铝的活动性比铁、铜强。

  学生归纳:Fe、Cu、Al、Ag的活动性顺序从强到弱是Al、Fe、Cu、Ag。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金属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

  问题与启示

  问题:①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与酸反应?

  ②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相互从其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出来?

  启示:①金属与酸发生反应的条件。

  ②金属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条件。

  反思小结

  ①归纳金属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酸反应、与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②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置换反应的条件。

  练*与巩固

  1教材P14 5、6、7、8

  2下列物质能由金属与酸直接反应生成的是( )

  ACuCl2 BFeCl3 CZnCl2 DAgCl

  3下表是某种常见的金属的部分性质:

  颜色、状态

  硬度

  密度(g/cm)

  熔点(℃)

  导电性

  导热性

  延展性

  银白色固体

  较软

  2.70

  660.4

  良好

  良好

  良好

  将该金属投入稀盐酸中,可产生大量的.无色气体。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以下问题:

  ①试推断该金属可能的一种用途。

  ②该金属的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③请自选试剂、设计实验探究该金属与铁的活动性强弱,并完成下表:

  你的一种猜想

  验证方法

  现象

  结论

  ④若这种金属就是铝,而有些不法商贩为了牟取暴利,用铝等一些其他金属掺杂甚至代替纯银饰品卖给不知情的顾客,请你利用家中已有的条件设计一个方案,帮助鉴别这些饰品的真伪。

  执教:湖北省宜都市聂家河镇中学 张建*

  点评

  新课程标准下化学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必要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在本课题中,教师利用多媒体、小故事等多种形式创设了真实的教学情景,诱发了学生的学*兴趣,并通过提出问题、猜想、验证、分析、归纳、小结等过程引导学生开动脑筋,敢于和善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新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精神。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合集十篇扩展阅读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合集十篇(扩展1)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6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②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能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有关信息。

  ②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方法和*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熟悉金属活动性顺序。

  难点是:运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

  1.金属活动性顺序。运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的置换反应能否发生,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尤其含亚铁的)。

  【教学方法】

  问题情景→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练*巩固→联系实际。实验探究法、问题教学法、讨论法

  【学法指导】探究法、对比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投影仪、镁条、铝片、铜片、被氧化了的镁条与铝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

  学生用具:稀盐酸、稀硫酸、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铝溶液、铝丝、铜丝、

  镁钉、锌粒、铜片、铁片、砂纸、火柴、试管(若干)。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问题导入】展示古代金、银、铜、铁等金属制品的图片。

  为什么有的保留这么完整,表面没有什么改变;而有的金属表面却有这么大的改变呢?这些金属制品的“化妆师”是谁呢?

  【互动合作】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回忆相关反应的现象、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3Fe+2O

  2Fe3O42Mg+O2

  2MgO4Al+3O2

  2Al2O3

  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书写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本组的实验方案或生活实例。听讲,进一步理解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板书】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课题引入】确切地说应该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偷偷在起作用。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金属和氧气的化学反应有哪些呢?它们反应的现象是什么?化学方程式怎样写?

  【展示】镁、铁燃烧的图片

  【演示】将一根铜丝和金戒指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燃烧。

  【补充】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由此说明,金在高温下也不与氧气发生反应,金最不活泼。

  【板书】活动性:Mg、Al>Fe>Cu>Au

  【解说】这就解答了一开始提出的问题。铁的活动性比较强,因此铁制品被腐蚀地比较严重。

  铜活动性较弱,被腐蚀的程度比较轻。而金的活动性弱,基本上不被腐蚀。

  【思考】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为什么我们通常看见铁生锈而没有看到铝生锈?在清洗铝

  制品时应注意些什么?

  学生讨论并回答: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之故;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小结】镁、铝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如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也是铝的`产量在短短一百多年里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的运用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是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映出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活动与探究】

  将学生分成A、B两组。

  A组:在四支试管中分别放入两小块打磨光洁的镁条、锌粒、铁片、铜片,各加入约5mL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分组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并通过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和展示探究结果】引导对信息进行处理,并获取结论。A组: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Fe+2HCl==FeCl2+H2↑B组: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Fe+H2SO4==FeSO4+H2↑

  【交流】(1)镁、锌、铁可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不与盐酸或者稀硫酸反应。

  (2)镁、锌、铁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时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其次是

  锌,然后是铁。

  (3)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

  (4)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

  【导思】同学们,你们的观察真实可靠吗?

  【投影】“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过渡】一些金属不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如铜和银,如何确定它们之间活动性顺序呢?

  要求:对铝、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1、设计探究方案

  2、预测实验现象

  3、作出合理判断

  观看图片,对照自己的探究反思

  【展示】铜与硝酸银反应图片——银树,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图片——铜树。(若有条件,演示银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导入】我们作出了这么多探究,但规律还是零碎的,请同学们将已经探究的规律归纳起来。

  【介绍】“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辛勤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加倍努力把我们祖先的业绩发扬光大。

  【过渡】下面,是我们本节课探究时所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

  【讨论】

  回忆第五单元铁钉与硫酸铜的反应

  猜想:可用这种方法解决铜、银等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确定的困难。

  【设计探究方案】

  既可以按教材的方案设计,也可以自己创新设计,但记录必须真实。

  (当学生提出用Ag与硫酸铜溶液反应,不可否认方案的合理性,若有条件,教师应事先作好准备)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2Al+3CuSO4==Al2(SO4)3+3CuCu+2AgNO3==Cu(NO3)2+2Ag

  【讨论】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

  【学生各抒己见,思考,回答】

  这些反应的特点是: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特点:A+BC=B+AC

  【课堂练*】

  有X、Y、Z三种金属。X、Y、Z分别放入稀盐酸中,X溶解并放出氢气,Y、Z无变化;将Y放入Z的化合物溶液中无变化;Z放入Y的化合物溶液中有Y析出:则X、Y、Z的活动性顺序如何?

  【布置作业】

  1、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活泼性Zn>Fe>Cu2、课后*题3、6、8

  【板书设计】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的化学性质

  1、与氧气的反应

  2、与酸的反应

  3、与盐溶液的反应

  二、金属的活动性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三、置换反应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2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初中学*金属的置换反应以及金属的活动顺序、镁等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等知识的基础上,学*钠、铝等活泼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掌握越活泼的金属越易与氧气反应的规律。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在初三阶段学*了一年的化学知识,对金属的活动顺序、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过金属是否能发生置换反应来判断金属的活动顺序。

  2、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在“通过实验探究获得关于物质知识”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图片、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和加深初中有关金属化学性质的知识和规律

  2、通过观察了解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其保存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归纳能力,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方法

  3、通过实验了解活泼金属钠、铝与氧气的反应,归纳出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发生反应的知识,了解金属氧化膜在生活生产中的运用,培养学生*惯用化学的视角去观察身边的物质和发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况下,通过对比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条件难易、剧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属活动顺序的思维方法

  5、通过实验进一步熟悉和规范药品的取用、酒精灯的使用等基本实验技能

  四、教学策略

  1.举例身边的金属材料和回顾初三化学知识,引入新课,通过对比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引出“钠与氧气怎样反应”的问题。

  2.以实验探究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索钠的物理性质、钠在空气中存放所出现的问题以及实验钠与空气中的氧气的反应,并分析其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产物;通过铝在空气中加热的现象分析得出金属氧化膜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3.通过四幅金属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反应的图片,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归纳出金属活动性和金属与氧气的反应、剧烈程度有关

  通过图表归纳出钠、铝、铁、铜与氧气反应的有关知识,使知识系统化。

  五、教学过程

  [引入]在实验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属制成的,在家里呢?

  [学生回答] 水龙头、铁凳、铁窗筐,铁架台??

  [引言]大多数金属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说明大多数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今天我们再来进一步学*有关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第一节 金属的化学性质

  [学生活动] 根据书本图片,回顾初中阶段学*过的反应,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这些反应都表现了金属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归纳复*] 金属与盐反应 金属与酸反应 金属与氧气反应

  [板书]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投影]镁、铝、铁分别与氧气反应的图片。

  [设问] 是否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都需要加热呢?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蚀?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投影]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www。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CuSO4 =FeSO4 +Cu

  B、Zn+2AgNO3=2Ag+Zn( NO3 )2

  C、3CO+Fe2O3 === 2Fe+3CO2

  D、2AI+6HCI=2AICI3+3H2↑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的反应,二是与酸的反应。同时还学*了置换反应。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观察]

  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

  [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思考]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久也总是金光闪闪……[倾听思考] 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Fe,Cu>Au

  [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2HCl=MgCl2+H↑

  锌

  Zn+2HCl==ZnCl+H2↑

  铁

  Fe+2HCl==FeCl2+H2↑

  铜

  不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H2SO4=MgSO4+H↑

  锌

  Zn+H2SO4=ZnSO4+ H2↑

  铁

  Fe+H2SO4=FeSO4+H2↑

  铜

  不反应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观察思考]这几个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

  在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总结出这几种金属的活泼性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用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2MgO 2Al+3O2=2Al2O3

  2Cu+O22CuO 3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Zn>Fe>Cu

  置换反应:

  1、概念:

  2、用符号表示:A+BC→AC+B

  5分钟检测题

  1、下列金属中,常温下就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

  A、铝 B、铂 C、铁 D、铜

  2、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Y﹥Z B、X﹥Z﹥Y C、Z﹥X﹥Y D、Y﹥Z﹥X

  3、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金、铜、铁 B。铁、金、铜

  C。铁、铜、金 D。铜、金、铁

  4、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小

  5、有人利用摄影店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其中一种回收方法的反应原理是Fe+2AgNO3=2Ag+Fe(NO3)2, 这个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不是

  6、下列物质中,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A、Ag B、Fe C、Pt D、HCI溶液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4

  一、设计思想

  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

  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开展,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的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二、教材分析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②了解钠的制取,③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在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钠的制取以拓展视野的方式展示,让学生了解工业制取的原理。

  (2)在模块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惯及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奠定了基础。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最后本节内容安排在氯、溴、碘之后,而在镁之前,这样使学生在了解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属元素,这就为学生学*《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能力基础

  在前面学生已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已学*了氯、溴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学*方法,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合理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

  我校属于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的基础较好,学*化学的兴趣较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能与教

  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2.分析学生学*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取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六、教学策略与手段

  实验探究教学、STS教学、阅读-分析-思考-结论的自主学*模式。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准备

  准备化学I教材、笔记本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新闻、图片、音像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多媒体设备

  (2)实物投影仪

  (3)实验展示台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滤纸、石棉网、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培养皿实验试剂:金属钠、水、稀盐酸、酚酞、硫酸铜溶液

  八、教学过程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新闻资料]我们说生活之中有化学。如果大家*常多关注新闻,可以看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思考你从中发现或想到什么化学问题?

  网上信息摘录: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20xx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

  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问题讨论]:

  1.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2.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

  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4.事故的启示是什么?

  生1:引起爆炸的物质可能是钠,因信息中“窜起亮黄色火苗”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反应。发生爆炸是因为钠与水发生了反应。

  生2:发生爆炸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大量的气体,气体膨胀就产生了爆炸。生3:也有可能钠是爆炸物。

  生4:也有可能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是爆炸物。

  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很多的想法。钠是怎么样的物质?它能与水反应吗?若反应又生成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吧。

  活动2:实验演示,科学探究

  [实验](投影)取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成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水的玻璃皿中。

  师:实验中我们到了什么现象?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5:实验现象是金属钠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同时发生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结论有:说明钠的密度小,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产物呈碱性。

  生6: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2,碱性物质可能是NaOH。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所得结论也比较合理。请大家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

  教师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又回到问题解决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模拟实验证明了钠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但为什么模拟实验中钠与水没有发生爆炸,而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生7:我觉得发生爆炸的原因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氢气在反应中燃烧从而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爆炸原因分析:

  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尤其是当它遇到水的时候,会释放出氢气,氢气的着火点相当低,大量的金属钠在水里迅速的化学反应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所以必须用煤油在储存罐里做隔离层。在珠江水面上发生爆炸的桶装金属钠就是因为在铁皮桶里起隔离作用的煤油泄漏,引起金属钠与空气和水接触造成的。

  活动3: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师: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试着讨论解决第3个问题: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生8:用炸药炸掉。

  生9:用灭火器处理。

  生10:把它们捞上来,再把桶浸在煤油中。

  师: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请大家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他们的方法哪个更合理?或者提出自己的合理方案。

  归纳:实际做法:消防队员找来一个竹制的箩筐,在上面固定好缆绳,用来打捞铁桶。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活动4:兴趣延续,自主提出学*内容

  针对这一新闻,大家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钠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生:我想知道钠的结构和用途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哪些金属与钠的性质类似?

  生:我想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钠怎样保存?

  生:我还想知道钠是怎样制备出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的“水雷”从哪里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一桶钠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老师与学生一起就以上的知识点进行共同学*,下面以教学片断的形式对教材设计的重要部分进行展示)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过渡]钠能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那么钠还有其他的哪些性质?[交流与讨论]从钠的物质类别猜测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2、Cl2等)

  2.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4.与盐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钠的化学性质

  1.钠与水反应

  2.钠与非金属反应

  [实验2](投影)展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开。用玻璃管插入钠块,观察颜色。

  [师]实验现象说明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师]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时能否反应呢?

  [实验3]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师]钠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物质,它是过氧化钠,反应式为:

  2Na+O2=Na2O2

  过氧化钠中钠的化合价是+1价,氧的化合价是-1价。

  [过渡]钠还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如氯气、硫等。

  [实验4]将2块钠放在一团棉花中,放入一个盛氯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5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了解钠的性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

  三、实验准备

  实验用品:小烧杯、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水、钠。

  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五、实验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通过理论课上我们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学*,已经对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将会让大家与金属钠有深度的熟悉。

  【实验探究】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

  【实验探究】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

  结论:钠质软,银白色。

  【实验探究】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切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

  浮钠浮在水面上,小于水的密度;

  熔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熔点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水面上有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

  红烧杯中的溶液变红;有碱生成,NaOH。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讨论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等,总结如下:

  1.物理性质:

  色状:银白色固体;熔点低;硬度小,质软;密度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2.化学性质: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2H2O==2NaOH+H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6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高中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本节课又是后面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

  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

  B、钠在水面上游动

  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E、溶液变为红色。

  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

  1密度比水小;

  2有气体产生;

  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4反应比较剧烈;

  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合集十篇(扩展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菁华5篇)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新课导入3分钟 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

  复*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 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2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完了以后,及时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本节课的学*兴趣。

  (二) 复*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 通性;复*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和收集材料并加工的能力。

  (六) 课堂。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书写Na、Al与O2反应化学方程式;理解金属的性质与其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

  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学会在化学反应现象的过程中推导物质性质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钠的切割、钠的燃烧等奇妙的化学实验操作和精彩的化学现象,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化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

  【难点】

  通过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产物的比较分析,深化金属的性质与金属的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金属吗?它们有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学*过铁、铜等金属,具有的性质:固体、有金属光泽、不透明,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能够以氧气、酸等反应……

  【教师总结】那么像是钠、铝等金属有没有不同于铁、铜等金属的性质呢?这节课一起来学*《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环节二:新课教学

  1.钠与O2的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展示保存在煤油中的钠,提供小刀、滤纸等实验用品。

  【学生实验】取出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煤油,用刀切开,观察新切面的颜色及变化。

  【教师提问】通过观察与实验,能够总结出钠的哪些性质?

  【学生回答】①保存在煤油中是为了隔绝空气,也说明钠的密度比煤油小;②可以用小刀切开说明柔软;③断面的颜色很快发生改变,说明常温下,金属钠在空气中就会发生变化,说明钠比铁等金属活泼很多;……

  【教师提问】银白色的光泽变暗是为什么呢?性质发生了变化是不是生成了新的物质?那我们可以写出它的化学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有白色物质生成,化学方程式为4Na+O2=2Na2O。

  【多媒体展示】把一小块金属钠放在坩埚里并加热,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回答】钠先熔化成银白色小球后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的固体。

  【教师讲解】钠是一种活泼金属,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条件不同时,生成的物质不同。在加热的情况下,会与O2剧烈反应,生成过氧化钠(Na2O2)。

  【教师提问】能否书写钠与氧气在加热时的反应方程式?

  【学生书写】

  2.铝与O2的反应

  【教师引导】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易与氧气反应,表面生成了一层氧化膜。有的氧化膜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如铁表面的铁锈等;有的氧化膜致密,可以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继续氧化,如镁、铝等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在做镁条与氧气的反应实验时,在点燃镁条之前,常用砂纸打磨,这样点燃起来更加容易一些,这是为什么?

  【学生回答】除去镁条表面的氧化膜。

  【教师提问】铝的情况是怎样的?

  【学生实验】分别加热未打磨和已打磨的铝箔,观察有何现象?分析原因?

  【学生讨论之后回答】加热未打磨的铝箔,铝箔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加热已打磨的铝箔,铝箔也发红卷缩,变暗失去光泽,熔化不落下。这是因为打磨后的铝箔表面也很快形成氧化膜,因此与未打磨过的铝箔现象一致。

  【教师提问】我们观察到熔化的铝并不滴落,好像有一层膜兜着,这是什么原因?阅读教材回答。

  【学生回答】铝会与空气中的氧气生成氧化铝(Al2O3),形成一层薄膜保护铝,构成薄膜的Al2O3的熔点高于Al的熔点,包在铝的外面,因此熔化了的液态铝不会滴落下来。

  【教师总结】铝表面的氧化膜比较致密,阻止了铝的燃烧,我们*时用的铝制品就是因为形成了致密的氧化膜,才得以广泛的应用,同时这也是性质活泼的铝在空气中能稳定存在的原因,下面大家可以写出铝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吗?

  【学生回答】

  3.金属性质与原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教师提问】为什么金属易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请同学们结合金属的原子结构进行回答。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较少,最外层的电子容易失去,单质往往表现出还原性,当遇到氧化剂时,就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教师讲解】常见的这些金属,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环节三:巩固提高

  小明家中有一只20世纪50年代初的铝锅,至今仍保存完好。该铝锅未锈蚀的主要原因是( )。

  A.铝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B.铝不易被氧化

  C.铝的氧化物容易发生还原反应

  D.铝易被氧化,但生成的氧化铝具有保护内部铝的作用

  【答案】D。

  环节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这节课的收获。

  布置作业:①课后*题;②课下认真阅读教材或其它关于铝的氧化膜的资料。

  四、板书设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地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化学兴趣

  二、教学重点

  1.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

  2.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三、教学难点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

  四、教学准备

  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铝片、铁片、铜片、硝酸银溶液、硫酸铜溶液、硫酸锌溶液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新课导入3分钟 通过对金属化学性质的学*,你能说出用哪些化学方法可以鉴别金和铜锌合金。 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来鉴别呢?

  学生活动

  学生回忆上节课学*的金属和氧气、酸反应,回答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

  设计意图

  复*旧知识,引入新知识。

  新课教学25分钟

  铁和硫酸铜溶液能够发生反应,那么铁能和其他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吗? 其他金属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吗?

  教师在学生实验时进行指导。 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了什么?

  展示金属和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从中找出共同点,得出置换反应的定义。 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

  实验结束后,根据现象填写实验报告。 学生讨论得出金属和化合物溶液能够反应,说明金属比化合物中的金属活泼。 总结出金属和盐酸、稀硫酸反应,金属和化合物溶液的反应是置换反应。 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体会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体验探究学*的乐趣。 在实验探究活动中,体验到互助、合作的快乐。在交流和表达中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

  经过大量的实验,得出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 (H) Cu Hg Ag Pt Au。根据刚才的实验结合金属活动顺序表,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概括总结的能力。 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方法有几种?

  学生回忆本节课内容后,回答

  (1)与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判断。

  (2)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能否反应、反应剧烈程度判断。

  (3)与另一种金属化合物溶液反应。

  根据金属能否和金属化合物的溶液反应。 概括第一课时和本课时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完本课题,你还可以用哪些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呢?

  学生回答:将样品置于硝酸银溶液(硫酸铜等只要是排在金前面锌后面的金属的盐溶液均可)中,表面有灰黑色物质(红色物质)出现,则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 让学生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

  课堂小结2分钟

  金属的化学性质

  1.和氧气反应

  2.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3.和某些化合物溶液反应

  4.置换反应

  5.金属活动顺序表 金属活动性顺序从左到右依次减弱,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够把盐酸、稀硫酸中的氢置换出来,排在前面的金属能把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置换出来(钾、钙、钠除外)。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5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激发学*化学的兴趣

  2)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复*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2Mg+O2=====2MgO4Al+3O2=====2Al2O3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3Fe+2O2====Fe3O4

  高温

  2Cu+O2====2CuO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镁锌铁铜

  现象(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2HCl====MgCl2+H2Zn+2HCl====ZnCl2+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2HCl====FeCl2+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Mg>Zn>Fe>Cu〔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铁>铜>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A+BC==B+AC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A+B+……==AB……分解反应AB……==A+B+……置换反应A+BC==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回答:不是,例如:

  S+2KNO3+3C==K2S+3CO2+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稀硫酸中的氢

  3、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银和稀盐酸(2)锌和硫酸铜(3)铜和硫酸锌(4)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O2===2CuO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2HCl==ZnCl2+H2↑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Zn(NO3)2+2Ag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合集十篇(扩展3)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实用10份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

  一、教材结构和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全章以及在整个中学化学课程中的地位:本章开始学生初步、系统地接触元素化合物知识,内容在化学实验基本方法和化学物质及其变化之后。在本章和本节中,学生初步尝试从实验操作和实验现象去探索(金属)物质化学性质;从基本原理(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去深化对这些性质的理解,这种学*方式的过程和方法一经掌握后,可以驾轻就熟地学*后一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我提出本节教学的目标:

  1. 知识和技能目标:了解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探索金属的性质和金属的原子结构的关系,初步学会从实验的角度探索和认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本领。

  2.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通过实验发现化学问题,揭示物质性质的过程与方法。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奇妙的化学实验的操作(如钠的切割)和精彩的化学实验现象(如钠的燃烧反应)感受化学世界的美妙变化,提高学*化学的兴趣。

  要实现以上的教学目标,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一节课中面面俱到的讲清楚所有的金属的所有的性质,要有所侧重,其中钠在不同条件下和氧气的反应以及如何从实验的角度揭示这些反应的过程是本节课堂的重点。但是由于学生以前没有看到过钠,更谈不上钠的化学反应了,燃烧后得到的过氧化钠化学式特殊,学生比较难以接受,因此钠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及其产物的比较分析是本节教学的难点。同时也应该由点到面,能够学会几种金属之间性质的比较具体情况,以及金属的性质和金属原子的结构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些都是本节教学的难点所在。

  三、教法和学法

  以上的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是本节成功与否的关键,通过什么样的教法和学法显得异常重要。

  我的教法是:

  1 边讲边实验。这是化学教学的常用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可以充分展示知识的建构过程,充分体现了建构理念。具体如何去做呢?我的方法是教师演示和学生演示相结合,比如用小刀切钠,为什么不能让学生去做呢?让学生去实验,去体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己去思考,这样做完全符合新课程的学生主体的理念,不要老是老师做学生看,老师提问题学生回答问题,是在启发不假,但常常启而不发。当然教师要注意引导。2 提出问题展开讨论并及时归纳。可以是老师提出问题,也可以让学生在充分认识实验现象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可以是学生与学生的讨论,也可以是师生讨论。如可以在钠、铝和氧气反应学*完了以后,及时这些物质和氧气反应时表现出来的还原性,从反应的难易程度还原性的强弱,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和非金属的反应。

  学法是:学生在学*的时候可以多做比较,如学生在学*铝和氧气反应的时候可以去比较,两个实验做法不同但是现象一样,又如钠在不同的条件下和氧气反应,不比较难以深刻认识过氧化钠和氧化钠的区别。

  那么,这种教法和学法如何应用到具体的教学中去呢?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堂。其实,书本上的思考和交流部分的意思就是引导学生展开对金属部分的学*,但是不具体。我将让学生自己畅所欲言,去列举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属的反应,比如铁的生锈,铜绿的产生,铁质菜刀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银白色等。激发学生学*本节课的学*兴趣。

  (二) 复*旧知。初中已经接触到一些金属,这里复*金属的物理性质,让学生认识金属 通性;复*和金属相关的化学性质,并分类归纳:铁可以和氧气反应,活泼的金属可以和酸、盐发生置换反应等。最后性思考这些反应中金属原子的失电子情况,引出性质和结构的相互关系。

  (三) 由此及彼,提出问题。铁可以和非金属单质氧气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呢?从金、铁、镁和氧气的反应看,难易程度是不一样的。可以让学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属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属钠、铝分别和氧气反应的情况。

  (四) 师生互动,边讲边实验,探究钠的相关性质。展示钠的存放,取用和切割,从中让学生领悟钠的物理性质;从切割后截面的颜色变化让学生体会过程中的化学变化,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思考,去认识钠的化学性质活泼,并根据化合价自己去尝试书写反应方程式。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主体的理念,接下来让学生去思考钠燃烧的情况怎样,让学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钠,必要的仪器让学生去加热钠,使之燃烧,观察现象,比较性的提出问题,引出钠的燃烧反应。从产物的颜色认识到这是不同与氧化钠的新的物质,此时引导学生从化合价的角度初步认识过氧化钠。

  (五) 比较着做实验,认识铝和氧气的反应。从钠的反应和镁、铝表面有氧化膜的层次,让两位学生比较着做实验,观察铝在打磨掉氧化膜与否两种情况下加热融化后的现象,后学生自发思考为什么现象会一样?认识到反应的发生,体会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护作用。让学生在认真阅读教材的基础上开放性的思考对铝的氧化膜的认识,可以作为课外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的拓展,提高学生能动的学*和收集材料并加工的能力。

  (六) 课堂。由点到面,让学生思考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很多金属可以和非金属氧气发生反应,从化合价的变化认识到这些反应中金属都体现出还原性。这样和前面的氧化还原反应相呼应,并和本节课开始的时候金属的物理性质的通性相呼应,增强课堂的完整性。还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从反应的难易程度入手让学生认识到不同金属还原性的强弱区别。

  五、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新课程倡导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方式,这也是广大教师课堂教学中所要积极探索的问题。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尝试指导学生使用这种方式进行学*,让广大学生不但要“学会”,还要“会学”、“乐学”,当仁不让的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不但要授人以鱼,还要授人以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这种“渔”的过程。当然本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缺点和不足,请各位给予指正和批评。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 激发学*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

  高温

  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

  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铜

  现象 (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 +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

  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 铜 >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NaMgAl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 ++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

  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2) 锌和硫酸铜(3) 铜和硫酸锌(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 O2 ===2CuO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

  Zn + 2HCl == ZnCl2 +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

  Zn+2AgNO3=== 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现象。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课堂中,教师组织、引导和点拨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交流,认识金属的化学性质。

  3.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的信息。

  4.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惯和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五彩纷呈的化学现象的观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实践、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在有趣的实验与老师的点拨中轻松掌握化学知识,体验到学*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探究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

  难点

  初步运用金属的化学性质,掌握新的化学反应及反应类型。

  教学工具

  多媒体课件;实验用具:镁条、铝片、铜片、铁片、酒精灯、坩埚钳、火柴、砂纸、稀HCl、稀H2SO4、试管(若干)。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

  铁、镁等金属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以及化学方程式。

  二、新课导入

  师:铝和铁相比较,具有哪些优良性能?为什么饮料罐通常都用铝做而不用铁?

  目前一些人在一些黄金市场能用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为什么有些人会上当?可用什么办法来鉴别它们呢?

  生甲:黄铜与黄金的密度不同,测一下它们的密度即可区别。

  生乙:黄铜与黄金的硬度不同,把它们互相刻画,硬度大的为黄铜,小的为黄金。

  生丙:“真金不怕火炼”。用火烧一下,变黑的为黄铜,不变色的为黄金。

  ……

  师:甲、乙两种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物理性质,丙方法利用的是金属的化学性质。

  师: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个课题我们学*和研究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课题2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三、新课教学

  金属的化学性质

  [板书]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课件展示黄金项链、银戒指、学生用的小刀、镁条等金属物品。学生观察其表面颜色。

  师:是谁给纯净的金属穿上了“外衣”呢?

  生:是空气!

  师:确切地讲,是空气中的氧气。

  【实验探究1】

  步骤:1.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放在空气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现象。

  2.用坩埚钳夹住镁条、铝片、铜片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现象:1.镁条、铝片表面变暗,铜无变化。

  2.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结论: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学生活动]请三位同学上黑板书写:

  2Mg+O22MgO

  4Al+3O22Al2O3

  2Cu+O22CuO

  师: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3Fe+2O2Fe3O4

  师: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生:金属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讨论]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相同吗?

  生: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讲解]金属与氧气反应的性质除了可用于鉴别物质(如黄铜与黄金的鉴别)外,还有其他的一些用途。如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就是由于铝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师: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为什么不宜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

  生: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以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使其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保护膜;若用钢刷、砂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师:我们*常所说的“电化铝”实际上就是用特殊方法使铝表面形成加厚的氧化铝保护层的铝制品。

  [板书]二、金属与酸的反应

  在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现象:绿豆在铁锅里煮了会变黑;苹果和梨子用铁刀切了以后,表面也会变黑。请问这是为什么?

  资料:绿豆、苹果和梨子等水果的细胞里含有一种物质叫鞣酸,鞣酸能与铁反应生成黑色的鞣酸铁。

  【实验探究2】探究金属能否与酸反应

  (将学生分成A、B两大组)

  实验步骤:

  A组:在四支试管里分别放入适量的打磨过的镁条、锌粒、铁片和铜片。各加入约5 mL的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用燃着的木条放在试管口,观察并记录现象。

  B组: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比较反应现象。

  [实验记录]

  A组:课件展示

  B组:课件展示

  [结论]1.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

  2.不是所有金属都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镁、铁、锌等金属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而铜等金属却不能与稀硫酸和稀盐酸反应。

  3.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经检验是氢气。

  4.金属种类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锌、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最后是铁。

  5.与酸反应时,能生成氢气的金属活动性强,否则就较弱。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以反应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三、置换反应

  [提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如单质和化合物的角度,分析上述四个反应有什么共同点,与我们学*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是否相同。

  生:这些反应的特点: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板书]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特点:A+BC===AC+B

  课后小结

  四、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了金属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反应,二是与酸反应,同时还学*了置换反应。在实验探究过程中,要学*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4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

  一、实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掌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过程,了解钠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并分析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观察描述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重视实验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科实验的兴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二、实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

  难点: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及其分析,促进学生探究学*。

  三、实验准备

  实验用品:小烧杯、小刀、玻璃片、滤纸、镊子、酚酞、水、钠。

  四、实验教学方法

  实验法、问题探究法、讲解法

  五、实验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通过理论课上我们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学*,已经对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那么本次金属钠与水的反应实验将会让大家与金属钠有深度的熟悉。

  【实验探究】 出示金属钠保存在煤油中的样品

  (学生观察现象,得出结论:钠的密度大于煤油的密度且钠与煤油不反应)

  【实验探究】 用镊子取一小块金属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同学观察并说出现象,以及能得到哪些结论?)

  结论: 钠质软,银白色。

  【实验探究】向一只盛有水的水槽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切一小块金属钠投入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学生讨论现象,教师归纳)

  浮钠浮在水面上, 小于水的密度;

  熔钠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反应放热 ,熔点低;

  游小球在水面到处游动;有气体产生;

  响水面上有嘶嘶的声音;有气体产生;

  红烧杯中的溶液变红 ;有碱生成,NaOH。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跟大家一起讨论了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保存方法等,总结如下:

  1.物理性质:

  色状: 银白色固体;熔点低;硬度小,质软;密度 小于水而大于煤油。

  2.化学性质:

  金属钠与水反应方程式

  2Na + 2H2O==2NaOH+ H2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5

  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言]要想更好地使用金属,就需了解金属的各种性质。上节课我们学*了金属的物理性质,本节课我们来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问]大家观察桌面上的镁条、铝片、铜片分别是什么颜色的?把这些金属分别在空气中加热,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大家动手做这个实验。

  [问]铁在纯氧中点燃能反应吗?若能,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问]根据上面的反应,我们可得出金属具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小结] 金属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金属氧化物。

  [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一样吗?有什么不同?是不是所有的金属都能跟氧气反应呢?如果不是,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问] “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什么?

  [讲解]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能与氧气发生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如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根据上述事实,我们可判断出这些金属的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

  [投影]比较刚才提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蚀?

  [讲解]铝制品耐腐蚀是由于铝可和空气中的氧气在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的进一步氧化之故。铝能在短短的一百多年里产量得到如此大幅度的提高,并被广泛应用,除了因为改进了铝的冶炼方法,使其成本大大降低,以及铝的密度较小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铝的抗腐蚀性能好。

  [问]为什么不宜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

  [过渡]很多金属不仅能与氧气反应,而且还能与盐酸或稀硫酸反应。金属与盐酸或稀硫酸能否反应以及反应的剧烈程度,也可反应金属的活泼程度。下面,我们就通过实验来比较镁、锌、铁、铜的活动性。

  [投影展示活动与探究内容]

  在试管里放入两小块镁,加入5mL稀盐酸,用燃着的小木条放在试管中,观察现象,并判断反应后生成了什么气体。参照上述实验步骤,分别在放有两小块锌、铁或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比较反应的剧烈程度。如果有气体生成,判断生成的是什么气体。

  用稀硫酸代替稀盐酸进行实验,并比较发生的现象。

  []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与稀硫酸反应[学生尝试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现象可由学生口述]

  [问]通过以上实验,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评价]大家回答得都很好。

  [指导阅读]欣赏课本图金属与盐酸反应的比较

  [小结] 金属与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金属化合物和氢气。

  [板书]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投影]比较刚才实验中用到的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

  [过渡]大家观察这几个化学方程式

  [投影] Mg+2HCl==MgCl2+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问]请大家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如单质、化合物的角度分析,这些反应有什么特点?它与我们学过的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的特点是否相同?[师]回答得很好。化学上,我们把具有这一特点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板书]置换反应

  [讲解]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www。下列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

  A、Fe+CuSO4 =FeSO4 +Cu

  B、Zn+2AgNO3=2Ag+Zn( NO3 )2

  C、3CO+Fe2O3 === 2Fe+3CO2

  D、2AI+6HCI=2AICI3+3H2↑

  [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了金属的化学性质的两个方面,一是与氧气的反应,二是与酸的反应。同时还学*了置换反应。在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要学会如何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归纳问题,找出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逐步认识不同金属在化学性质上的差异。

  布置课后作业:

  [学生观察]

  镁条、铝片具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铜片具有紫红色的金属光泽。

  [实验]分别把镁条、铝片、铜片用砂纸打磨后在空气中加热。

  [观察]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铝片表面失去光泽;铜片表面变黑。

  [思考回答]金属可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思考回答]不一样,镁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而铝、铜要在纯氧中才能燃烧;常温下,镁、铝等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铁、铜要在高温下才能与氧气反应……

  [思考]人们戴的白金、黄金饰品时间再久也总是金光闪闪……[倾听思考] 不同金属活动性不同。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Al>Fe,Cu>Au

  [思考回答]若用钢刷、沙等来擦洗铝制品,容易把氧化铝薄膜除掉,从而起不同保护作用。

  [学生进行探究实验并填写表格]

  金属与稀盐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2HCl=MgCl2+H↑

  锌

  Zn+2HCl==ZnCl+H2↑

  铁

  Fe+2HCl==FeCl2+H2↑

  铜

  不反应

  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

  Mg+H2SO4=MgSO4+H↑

  锌

  Zn+H2SO4=ZnSO4+ H2↑

  铁

  Fe+H2SO4=FeSO4+H2↑

  铜

  不反应

  [思考回答]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Mg>Zn>Fe>Cu

  [观察思考]这几个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它们属于那种基本反应类型呢?[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些反应的特点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其特点不同于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引入新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的反应有更深刻的印象;提高学*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正确描述现象

  通过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巩固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温故而知新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通过小结,使学生对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认识系统化使学生认识到共性中存在个性,开始引导学生体会到金属间存在活动性的差异。

  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讲解,学生初步认识到金属活动性不同。

  在教师的分析之后,学生总结出这几种金属的活泼性

  联系生活实际,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学会辨证地看待问题

  训练学生的思维,用练*巩固所学的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化学的兴趣。使学生学会探究;通过实验,更直观地获取信息,进一步增强学*化学的兴趣;通过实验,巩固学生的实验操作。

  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汇报的机会。提高学生把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对比、总结归纳的能力。

  充分利用课本资源,该图惟妙惟肖地表现了金属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通过小结,使学生系统掌握金属与酸反应的知识。进一步比较金属的活动性。通过观察分析,认识到置换反应的特点,掌握置换反应这个基本的反应类型。

  知识拓展,激发学生求知欲。2MgO 2Al+3O2=2Al2O3

  2Cu+O22CuO 3Fe+2O2Fe3O4

  金属+氧气→金属氧化物

  金属的活动性:

  Mg>Al>Fe,Cu>Au

  2、金属与酸的反应

  Mg+2HCl==MgCl2+H2↑ Zn+2HCl==ZnCl2+H2↑

  Fe+2HCl==FeCl2+H2↑ Mg+H2SO4==MgSO4+H2↑

  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金属+酸→金属化合物+氢气

  金属的活动性:

  Mg>Zn>Fe>Cu

  置换反应:

  1、概念:

  2、用符号表示:A+BC→AC+B

  5分钟检测题

  1、下列金属中,常温下就易和氧气反应的是( )

  A、铝 B、铂 C、铁 D、铜

  2、X、Y、Z是三种不同的金属。将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只有X表面产生气泡;将Y、Z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一会儿后,Y表面有银析出,而Z无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

  A、X�Y�Z B、X�Z�Y C、Z�X�Y D、Y�Z�X

  3、出土的古文物中,金器保存完好,铜器表面有锈迹,而铁器则锈迹斑斑。这表明金、铜、铁的金属活动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

  A。金、铜、铁 B。铁、金、铜

  C。铁、铜、金 D。铜、金、铁

  4、铝制品很耐腐蚀的原因是( )

  A、铝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B、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

  C、铝的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D、铝的密度小

  5、有人利用摄影店废弃的定影液,每月可回收价值约20万元的银。其中一种回收方法的反应原理是Fe+2AgNO3=2Ag+Fe(NO3)2, 这个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以上都不是

  6、下列物质中,能与CuSO4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的是( )

  A、Ag B、Fe C、Pt D、HCI溶液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6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以及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能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3)能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能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能用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达有关信息。

  3)初步学会运用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与价值观

  1) 激发学*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

  3)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

  教学难点:

  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初步探究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多媒体

  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提问:

  什么是金属材料?金属材料有什么共同性质?

  情景导入:拿破仑的故事

  在拿破仑时期。一次宴会上,皇宫贵族们 为了显示自己地位的高贵,都选用金制、银 制的餐具。惟独拿破仑用的是铝制的餐具,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当时拿破仑已经是 一国元首。)

  讲授新课:

  一、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1、在常温下,镁和铝可以和氧气反应 2Mg + O2 ===== 2MgO 4Al + 3O2 ===== 2Al2O3

  2、在高温时,铁和铜也可以和氧气反应 3Fe + 2O2 ==== Fe3O4高温2Cu + O2 ==== 2CuO 3、金在高温时也不能与氧气反应

  结论:镁和铝比较活泼,铁和铜次之,金最不活泼

  二、金属与酸反应

  〔活动与探究〕 金属与酸反应高温

  金属 镁 锌 铁 铜

  现象 (A组)稀盐酸

  溶解,反应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 反应较剧烈 有少量气泡产生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A组)稀盐酸

  Mg + 2HCl ==== MgCl 2 + H2 Zn + 2HCl ==== ZnCl2+ H2

  有大量气泡产生生,金属 Fe + 2HCl ====FeCl2+ H2

  无明显现象

  四位先生的表情:

  结论:金属活动性 Mg > Zn > Fe > Cu 〔活动与探究〕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原理:活动性强的金属能把活动性弱的金属从它们的化合物溶液中反应出来

  思考:通过实验1、2、3,你可分别得出什么结论? 能否据此得出铁、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回答:实验1说明铁的活动性强于铜。

  实验2说明铜的活动性强于银实验3说明铜的活动性弱于铁。

  结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铁 > 铜 > 银.

  三、金属活动性顺序

  K Ca Na Mg Al Zn Fe SnPb(H)Cu Hg Ag Pt Au

  金属活动性由强逐渐减弱

  思考:你能看出以下反应有何特点?

  四、置换反应

  单质

  化合物

  化合物

  单质

  定义: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

  表达式:置换反应 A +BC ==B +AC 反应类型的比较

  化合反应 A+B+…… == AB…… 分解反应 AB…… == A+B+…… 置换反应 A+BC == AC+B

  判断:由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是否叫置换反应?

  回答:不是,例如:

  S + 2KNO3 + 3C == K2S + 3CO2 + N2

  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位置越靠前,活动性越强

  2、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盐酸、 稀硫酸中的氢

  3、 位于前面的金属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属从它们化合物的溶液里置换

  出来

  练*:1、下列物质能否发生化学反应?写出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它们是否为置换反应。

  (1) 银和稀盐酸

  (2) 锌和硫酸铜

  (3) 铜和硫酸锌

  (4) 铝和硝酸银

  2、黄铜(含锌和铜)与黄金的外观很相似,你能利用金属的化学性质采用两种方法来鉴别它们吗?

  回答:用火烧变黑的为铜,2Cu + O2 ===2CuO放入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的是黄铜,Zn + 2HCl == ZnCl2 + H2 ↑ 放入硝酸银溶液,能置换出银的为黄铜,Zn+2AgNO3=== Zn(NO3)2+2Ag

  作业:新学案

  教后:

  高温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7

  一、教学设计理念

  本课题是初中化学的重点内容,在教学中以学生已知的内容为基础,以实验探究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取分类研究、对比分析的方法认识置换反应,并通过对规律的应用,达到落实知识、形成能力的目的。

  在上一课题介绍金属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节课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九年级的学生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事物的认识正处于感性到理性的转变时期,实验是激发他们学*兴趣的好方法。因此,在本节课中我按如下流程设计教学过程:问题引入――实验探究――分析总结――应用规律。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顺序的探究上,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为节省时间,在做金属与酸的反应时把全班学生分为两部分,一半做金属与稀盐酸反应,一半做金属与稀硫酸反应。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能利用置换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过程与方法

  1、能进行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设计,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

  2、学*和体验对实验现象进行比较、分析、概括并获取结论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化学的浓厚兴趣;

  2、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使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学会与别人交流、合作,增强协作精神。

  三、教材分析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是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和置换反应的定义。在课题1介绍金属的物理性质的基础上,本课题侧重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金属活动性顺序。

  金属材料与人类生活的关系非常密切,本教材将此内容单列一章,体现了“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一主题。本课题重点放在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上,采用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通过对实验事实的分析,层层诱导,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并通过对某些金属的活动性的比较,进而引出金属活动性顺序。通过练*,使学生能应用置换反应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

  教学重点: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归纳得出置换反应的特点

  教学难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和置换反应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策略

  1、教法

  根据新课标及教学目标的要求,本节课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为主线,结合使用启发法、归纳分析法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教材的重点放在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究上,采用问题――实验――讨论的探究模式,设计这些探究过程,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善于动手、观察、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客观事实中归纳得出结论的方法,使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2、学法

  根据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学*主要采用以下学*方法:实验法、归纳总结法。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边观察、边记录、边思考,在教师指引下按科学的方法处理所得的材料,得出结论。这样强化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能力,逐步学会分析现象得出结论的方法。结合归纳总结法,指导学生进行综合归纳能力的训练,提高学生对所得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

  五、活动准备

  多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镁带、铜片、锌粒、铝条、铁钉、稀盐酸、稀硫酸、试管、烧杯、滴管、砂纸等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8

  苏教版高一年级化学《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的教学设计

  1、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思想

  新课程化学教材对元素化合物部分摒弃了传统的编写思路,倡导在自然界和生产生活的背景中进行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体现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自然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应用”的编写思路,表达了生活即化学,化学即生活的教学思想,化学不再只是一门科学性的高中课程,而是与我们的生活生产实际密切联系的科学。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体现了“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新课程化学教材编写的意图。

  2、课堂的动态生成思想

  走进新课程,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而“发展”是一个生成性的动态过程,有着一些我们无法预见的教学因素和教学情境。我们在组织教学时,考虑最多的往往是目标意识:这个课如何达到预定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却很少去想学生的体验,去了解他们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希望接受什么,学生的思维与活动总是被限制在教案的束缚中。因此,课堂上,教师不要急于教给学生什么,也不要满足于教给学生什么。重要的是,要不断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广阔发展时空,要让学生有机会表达自己想关注的内容、希望接受的信息,从而产生动态课程效果。

  3、实验探究教学思想

  现代化学教学观认为,化学教学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应注重对学生进行探索化学知识的过程和学*方法的训练,以此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兴趣,形成求学所必需的质疑态度和批判精神,从而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实验探究的教学是以实验为中心主题的探究教学。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归纳等科学方法,对某些化学反应实质、现象以及化学实验装置从多角度、多层面做深入的研究探索,进行探究其规律的学*,有力地解释客观事实的实验属性,从而有效地强化学生的创新意识,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在实验探究教学中,把实验作为提出问题、探究问题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要求课堂教学尽可能用实验来开展,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使学生亲自参与实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实验的能动性,引导学生根据实验事实或实验史实运用实验的方法论来探究物质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

  《课程标准》的要求:1.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等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的基本要求:①能用实验的方法探索和理解钠的重要性质,②了解钠的制取,③通过经历实验探究和问题讨论的过程,了解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一般方法,初步形成分析推理、综合归纳的能力。

  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和在模块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1)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节教材包括三部分内容:钠的物理性质、钠的化学性质,以及钠的制取、存在和主要用途。在钠的化学性质中,重点讨论了钠与氧气的反应以及钠与水的反应。在钠的存在和主要用途中,首先介绍了自然界里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然后结合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引导学生得出在自然界中钠只能以化合态存在,钠的用途只作简单介绍。钠的制取以拓展视野的方式展示,让学生了解工业制取的原理。

  (2)在模块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学生已经在初中学过金属活动性顺序,知道钠是活泼的金属,能跟盐酸等反应生成氢气;另外,刚学过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通过对钠的原子结构的分析,学生可以预测钠具有强的还原性;还有之前学过的研究物质的方法使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惯及操作能力。这些都为本节内容的学*奠定了基础。

  钠是一种典型的金属元素,是必修化学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重要元素化合物知识,也是高中阶段学*的第一种金属元素,学*本节内容对以后其他金属元素的学*具有指导性作用;本节内容安排在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可对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做进一步巩固;最后本节内容安排在氯、溴、碘之后,而在镁之前,这样使学生在了解了典型的非金属元素后,再了解典型的金属元素,这就为学生学*《化学2》中的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率的知识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因此,本节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和能力基础

  在前面学生已学*了氧化还原反应理论、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理解钠的化学性质,认识钠的活泼性奠定了理论基础;已学*了氯、溴等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元素化合物的学*方法,建立了从物质类别和化合价角度去分析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方法基础;通过前面实验的探究教学,对本节教材中的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能进行合理的探究,并能对产生现象的原因进行。

  我校属于省一级重点中学,学生的基础较好,学*化学的兴趣较高,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在课堂教学能与教

  师进行有效的“互动”,体现自己的主体作用。

  2.分析学生学*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1)学生观察能力尚有不足,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不全面。

  (2)表达能力不足,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和现象的解释可能会辞不达意。

  (3)知识迁移运用能力、发散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不足。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记住钠的物理性质。

  (2)能描述钠与水、钠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能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3)了解钠的工业制取方法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科学、合理地运用观察方法,体会实验方法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2)利用实验现象、生产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运用探究活动,在不断发现问题的基础上,运用讨论交流、使学生不断获取新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认识化学知识在公共危险性事故中的重要性。

  (2)通过实践调查,培养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实验探究教学、STS教学、阅读-分析-思考-结论的自主学*模式。

  1.学生的学*准备

  准备化学I教材、笔记本

  2.教师的教学准备

  搜集相关新闻、图片、音像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

  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

  (1)多媒体设备

  (2)实物投影仪

  (3)实验展示台

  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

  实验仪器用品:烧杯、镊子、滤纸、石棉网、铁架台、火柴、酒精灯、滴管、培养皿 实验试剂:金属钠、水、稀盐酸、酚酞、硫酸铜溶液

   活动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新闻资料]我们说生活之中有化学。如果大家*常多关注新闻,可以看到许多与化学有关的问题。阅读下面一段新闻,思考你从中发现或想到什么化学问题?

  网上信息摘录:若干神秘“水雷”惊现珠江。20xx年7月7日,在珠江石溪附*,前前后后共飘着七个白色的来历不明的金属桶。突然,从飘在水面上的一个金属桶内冒起一股白烟,窜起亮黄色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这个铁桶接着又连续爆炸了多次,爆炸腾起的白色烟雾有*十米高,还有许多未燃尽的白烟飘进旁边的公司内,这些灰白色的物体一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有时甚至还突然着火。

  据悉,其中另有一铁桶被过往船只发现,并将其打捞上船,打算清洗后使用,但当船员把盖子打开后,桶内冒起浓浓白烟,一接触桶内物质,双手立即感到剧烈地疼痛,于是他们又将其推入江里,一遇水,这个桶就又爆炸了。所幸该船只迅速逃离,伤亡不大。

  珠江水面上尚有五个一触即发的“水雷”漂浮着,消防队员、民警及广州化工集团的化

  学品专家赶来凑在一起,紧张地调查爆炸物的性质及研究“水雷”的处置对策。

  [问题讨论]:

  1. 引起爆炸的物质是什么?

  2. 为什么会发生爆炸(金属桶为什么会成为水雷)?

  3. 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4. 事故的启示是什么?

  生1:引起爆炸的物质可能是钠,因信息中“窜起亮黄色火苗”是钠元素的特征焰色反应。发生爆炸是因为钠与水发生了反应。

  生2:发生爆炸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了大量的气体,气体膨胀就产生了爆炸。 生3:也有可能钠是爆炸物。

  生4:也有可能钠与水反应的生成产物是爆炸物。

  师:非常好,同学们提出很多的想法。钠是怎么样的物质?它能与水反应吗?若反应又生成什么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说明吧。

  活动2:实验演示,科学探究

  [实验](投影)取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成一小块钠,投入盛有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水的玻璃皿中。

  师:实验中我们到了什么现象?又得到什么结论?

  生5:实验现象是金属钠浮在水面,熔成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同时发生嘶嘶的响声,溶液变为红色。结论有:说明钠的密度小,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反应有气体生成,生成的产物呈碱性。

  生6:生成的气体可能是H2,碱性物质可能是NaOH。

  师:同学们的观察很仔细,所得结论也比较合理。请大家写出此反应的方程式。

  教师在实验探究的基础上又回到问题解决上,进一步提出问题:模拟实验证明了钠与水能发生剧烈反应,但为什么模拟实验中钠与水没有发生爆炸,而新闻中却发生了爆炸? 生7:我觉得发生爆炸的原因应该是钠与水反应生成大量的氢气,氢气在反应中燃烧从而发生爆炸。

  [知识拓展]爆炸原因分析:

  由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尤其是当它遇到水的时候,会释放出氢气,氢气的着火点相当低,大量的金属钠在水里迅速的化学反应就会产生剧烈的爆炸,所以必须用煤油在储存罐里做隔离层。在珠江水面上发生爆炸的桶装金属钠就是因为在铁皮桶里起隔离作用的煤油泄漏,引起金属钠与空气和水接触造成的。

活动3:联系实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师:现在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试着讨论解决第3个问题:3.如何防止爆炸(另五个没有爆炸的金属桶如何处理)?

  生8:用炸药炸掉。

  生9:用灭火器处理。

  生10:把它们捞上来,再把桶浸在煤油中。

  师:有三位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方法,请大家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一下他们的方法哪个更合理?或者提出自己的合理方案。

  归纳:实际做法:消防队员找来一个竹制的箩筐,在上面固定好缆绳,用来打捞铁桶。又找来一个较大的白色塑料桶,准备将打捞上来的铁桶放在里面,再用煤油浸泡,因为金属钠在煤油里是不会燃烧的。

  活动4:兴趣延续,自主提出学*内容

  针对这一新闻,大家还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钠还有什么化学性质。

  生:我想知道钠的结构和用途是什么?

  生:我想知道哪些金属与钠的性质类似?

  生:我想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钠怎样保存?

  生:我还想知道钠是怎样制备出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的“水雷”从哪里来的?

  生:我想知道新闻中一桶钠爆炸的威力有多大?

  (老师与学生一起就以上的知识点进行共同学*,下面以教学片断的形式对教材设计的重要部分进行展示)

  【金属钠的化学性质】

  [过渡]钠能与自然界的很多物质到会发生反应,那么钠还有其他的哪些性质? [交流与讨论]从钠的物质类别猜测钠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反应(O2、Cl2等)

  2.与水反应

  3.与酸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4.与盐反应(金属活动性顺序)

  一、钠的化学性质

  1. 钠与水反应

  2. 钠与非金属反应

  [实验2](投影)展示一块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切开。用玻璃管插入钠块,观察颜色。

  [师]实验现象说明钠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钠。

  [师]钠在常温下能与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钠,在加热时能否反应呢?

  [实验3]把一小块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师]钠在加热时与氧气反应生成淡黄色的物质,它是过氧化钠,反应式为:

  2Na+O2=Na2O2

  过氧化钠中钠的化合价是+1价,氧的化合价是-1价。

  [过渡]钠还能与其它非金属单质发生反应,如氯气、硫等。

  [实验4]将2块钠放在一团棉花中,放入一个盛氯气的集气瓶,观察现象。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9

  教学目标

  1.知道镁、铁、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置换反应。

  3.通过金属与氧气、酸反应的实验探究,初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

  学时重点

  金属与氧气、酸的反应。

  学时难点

  用实验探究金属的活动性。

  教学活动

  【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提问]前边咱们讲了金属的一些物理性质,谁能告诉我合金与纯金属相比较有什么优良性能?

  【讲述】随着生活水*的提高,黄金及黄金饰品越来越多的成为寻常百姓的装饰品。随之而来的假黄金诈骗案也越来越多,提示:黄铜为铜锌合金,外观和黄金相似

  【讨论】人们为何会上当?你能想出一个鉴别真假黄金的办法吗?

  【回答】通过测密度;硬度不同,相互刻画等

  【设问】那么,能不能使用化学方法鉴别呢?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先来学*金属的化学性质。

  【过渡】金属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活动】温故知新归纳总结评论

  【提问】请同学们回忆有哪些金属能和氧气的反应?

  【回答】金属铁和镁

  【投影】镁在空气中点燃;铁在纯氧气中燃烧的图片。

  【提问】镁在空气中加热即可发生反应,而铁必须在纯氧中才能燃烧,从反应条件上比较,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回答】镁比铁活泼。

  教师出示表面氧化的镁片,再用砂纸打磨一半后,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镁铝在常温下就能和氧气反应,铁铜在常温下几乎不和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条件下却能和氧气反应,我们得出金属的第一个化学性质

  【板书】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一样)

  【投影】燃烧金戒指的图片: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其中蕴含着怎样的化学原理?教师启发引导

  【回答】金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

  【解释】金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金难与氧气发生反应

  【提问】学到这同学们有没有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了?

  【回答】用火烧

  【提问】你能描述具体的操作方法吗?

  【讲述】很好,取少量金属块在火焰上加热,若金属表面发黑则原试样为黄铜,若无变化,则为真金。

  【分析与讨论】1.比较镁铝铁铜金分别与氧气反应时的难易程度有何不同呢?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讨论交流】

  【教师总结】不同的金属活泼程度(即金属活动性)不一样。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与别的物质起反应,且反应现象越剧烈。

  【总结】我们知道了镁、铝等在常温下就能与氧气反应,铁、铜等在常温下几乎不与氧气反应,但在高温时能与氧气反应。金即使在高温时也不与氧气反应,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镁铝、铁铜、金的活动性依次减弱

  【投影】联系生活,铁制品易生锈,铝制品却不易生锈

  【提问】铝的化学性质很活泼,为什么通常铝制品却很耐腐蚀?阅读教材,回答问题。

  【回答】铝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Al2O3)薄膜,从而阻止铝进一步氧化,因此,铝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

  【提问】能不能用钢丝球擦洗铝锅?

  【回答】不能,会破坏表面的氧化膜

  【过渡】以上是金属与氧气的反应。那么金属还可以与哪些物质反应呢?回想你家庭厨房中盛放醋的容器是什么材料的呢?能用铁或铝吗?

  【活动】实验探究

  【学生分组实验】

  【投影】实验内容及实验过程中需观察注意的问题学生结束试验后

  【提问】请同学试着描述实验现象

  【回答】金属表面有气泡产生

  【讲述】有气泡产生说明将稀盐酸加入到金属中后,产生了新物质,从而咱们可以知道金属和酸发生了化学反应,所以咱们得到了金属的第二个化学性质二.金属能和酸反应(只介绍和盐酸硫酸的反应)

  【提问】根据现象,讨论,哪些金属能和酸反应,哪些不和酸反应?

  【回答】镁锌铁表面有气泡,能和酸反应;铜丝表面没现象,不能和酸反应

  【提问】根据是否能和酸反应,你能把金属分为哪两类?哪类金属活泼些?

  【回答】能和酸反应的活泼些

  所以我们得出铜在这几种金属中最不活泼

  【设问】那么镁锌铁三种金属的活泼性又是怎样的呢?

  【提问】第三个问题,回想实验过程中镁锌铁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如何呢?

  【回答】镁反应最剧烈,锌次之,铁最慢

  所以镁比锌活泼,锌比铁活泼

  根据能不能和酸反应和反应的剧烈程度你能得出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吗?

  【探究结果】镁、锌、铁、铜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为Mg>Zn>Fe>Cu

  【提问】学到这里,你能总结出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吗?

  【总结】1.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或者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判断

  2.金属是否与酸反应,及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

  教师引导学生写出几种金属与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讲解】铁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时,生成的是正2价的铁,亚铁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学生试着写出镁锌分别和盐酸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Mg+2HCl=MgCl2+H2↑ Mg +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提问】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角度分析,上述反应有什么特点?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小结。

  【总结】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置换反应。表达式:A + BC = B+ AC判断依据: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练一练】:学过的反应中有置换反应吗?

  【提问】我们还学过哪些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多变一‘’分解反应‘由一变多’

  练*;下面几个反应中哪些是置换反应哪些是化合反应哪些是分解反应学生小结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学生总结所学知识投影;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多数金属能和氧气反应

  2Cu+O2= 2CuO 4Al+3O2==2Al2O3

  Mg、Al>Fe、Cu>Au(金)二.金属和酸反应

  Mg+2HCl=MgCl2+H2↑ Mg+ H2SO4 === MgSO4 + H2↑ Zn+2HCl= ZnCl2+H2↑ Zn+H2SO4=ZnSO4+H2↑ Fe+2HCl= FeCl2+H2↑ Fe+H2SO4= FeSO4+H2↑

  Mg>Zn>Fe>Cu置换反应:判断依据: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

  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 10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金属的化学性质》。

  在得知我的说课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之后,我便开始深入研究教材和教师用书,在网上收集相关资料。我了解到,学生在初中时已经掌握金属的`一些性质。初中化学中介绍金属的性质以物理性质为主,同时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使学生初步了解金属与酸或盐溶液反应的规律。本节“金属的化学性质”是在初中介绍的金属和金属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加深和提高;本册书是学生学*高中化学的第三章,第一章是化学的实验方法,第二章是离子反应和从微观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第三章是在学生初步感受金属性质、了解必要的实验方法和掌握氧化还原反应之后再进一步的学*。本节课又是后面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端。学*“金属的化学性质”对以后把握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其他金属元素的学*具有指导性作用。所以这一章在化学的知识系统中具有承接旧知识系统,引导新知识系统的重要作用。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研究掌握钠与水的反应现象和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通过研究我了解到,本节课学生的难点是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在我设计教学过程时,我将实验放在学生眼前,带给学生真真切切的反应现象,让学生亲身观察、感受化学反应的过程。我相信,这样的方式可以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课前我必须将我要用到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试剂准备充分。

  本节课一开始,我会给学生一些金属与水的图片,比如金戒指掉在了杯子里,妈妈洗碗时银镯子接触到水等等与水不反应的金属图片。引导学生总结出金属与水不发生反应的生活经验,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之上提出质疑。金属与水会发生反应与实际生活经验不相符,所以学生更有求知的欲望,学生的学*兴趣可以充分调动起来。

  本节课的学*是在学生了解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氧化还原反应之后,所以这节课我将从这两方面导入。通过金属活动性顺序,引出钠与水发生反应的可能性,然后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深刻的感受到钠与水的反应过程,分析总结出钠与水反应的5个现象:

  A、看到钠飘在水面上

  B、钠在水面上游动

  C、熔化成银白色的小球

  D、发出了嘶嘶的声音

  E、溶液变为红色。

  从而总结出5个特性:

  1密度比水小;

  2有气体产生;

  3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4反应比较剧烈;

  5反应中有碱性物质生成。

  分析这五个特性的同时一定要将其逐个板书出来,板书的内容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通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化学现象分析清楚之后,要引导学生进行微观化学反应的研究,也就是化学方程式的分析。我以“现象中的气体是什么?”为切入口,从上一环节过渡到化学方程式的研究。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先引导学生分析出钠作为还原剂,水作为氧化剂,然后放手叫学生自己尝试写出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我研究新课标时知道,现在的教育不在于老师教,而在于学生的学,所以这个环节我准备教学生自己去尝试,自己去讨论研究。我负责引导得出最后的化学方程式。

  在本环节的最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来让学生进行思考,目的是巩固氢气的验证方法和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的更深入认识,掌握离子反方程式。第四部分设计一个钠燃烧不能用水扑灭的实际问题来总结钠的性质。通过教材研究,为了使学生有及时的巩固。我将课后练*的第1小题作为巩固练*题。这道题可以通过练*书写钠与氧气反应和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巩固理解钠的一般性质。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合集十篇(扩展4)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教学反思3篇

  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两个考点:

  1、比较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2、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这两个考点运用的知识都是金属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的活动性顺序。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及课后的思考,反思如下:

  一、行之有效的方法

  1、采用学生自主学*的课堂模式。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既掌握和巩固了考点的知识,又提升了学*的能力。

  2、通过先练*考题再归纳总结的学*方法,学生从点到面的学*过程中,学会整合知识,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通过自己思考、归纳总结,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都更加透彻。反馈在学生作业[课后提升]中,大部分学生的做题思路清晰,答案准确率高。

  4、课堂上请学生讲解思路、归纳和总结知识的次数比较多。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由于长期的积累,所以大部分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都较好。

  5、在思考、讨论、归纳、总结等环节活动汇报成果时,没有采用学*小组长汇报成果,而是采用点名汇报的方式。让学生在学*活动中的参与面更广,避免有学生没有有效参与到自主学*的各个环节中。这对教学中的全体性很有必要。

  二、不足之处

  1、进行堂上练*,这对及时反馈所学知识的巩固与运用非常有必要,而本节课的堂上练*较少,大部分在[课后提升]中完成。这是本人在以后的课堂教学和课堂设计中应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2、化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在化学的教学中应结合生活实际,把知识运用在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本课在以金属为主线的工业流程图的学*中有进行有关生活、生产中问题解决的教育教学。但本课总体与生活的联系较少,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有待改进的地方。

  总体上,本人认为这是一节温暖的实效复*课。虽然没有引人入胜的引入,也没有流连忘返的结尾,但课堂气氛融洽,师生的情感交流真挚;虽然不足之处很多,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但学生和老师都得到了成长,收获了过程,也收获了结果!

  金属化学性质和金属活动性顺序这节复*课,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掌握金属与氧气、稀酸和盐溶液的反应原理和现象,能够利用这些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是能够应用活动性顺序进行实验探究和解决工业生产的问题。这节课只完成第一部分的内容。现在将本人在执教过程中的所感所获总结如下:

  1、课堂内容设计方面

  本节课以游戏“金属知多少”导入,让学生利用一些常见的金属的主要性质进行猜测,即活跃了课堂氛围,也为引入“黄铜”埋下了伏笔。紧接着创设了“假黄金”案件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讨论破案方法,这样的开场轻松活跃,又紧扣本课主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在讨论过后,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学生进行点评推敲后,归纳出金属的三种化学性质,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接下来课堂内容安排就是逐一复*金属的化学性质,包括原理和现象,通过回忆、思考、讨论、作答、归纳的方法展开学*,强化了本节课的重点,尤其规范了学生写方程式和表述现象的*惯。另外,在每个内容复*完后都对应安排《中考赏析》,通过中考题目的赏析让学生了解中考的考查方向和掌握一些解题的技巧和方法,比如抓关键词,找出研究对象,利用排除法等等。在复*完重点内容后,本人又设计了《中考突破》这一环节,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让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吃得好”,也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本环节选择了两个有代表性的问题,一个是关于滤液和滤渣的研究,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置换反应的实际应用。二是关于氢气的计算问题,旨在引导学生利用规律进行巧算,突破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计算的难点。最后,本节课在小结后还有一个环节是下节提前看,以中考题的方式呈现,让学生提前感知下节课的重点和中考的考查方向,这样的设计体现了以生为本,也启发学生关注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总之,本节课课堂内容涉及合理,由简单到复杂,由整体到局部,环环相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练结合,题目选择有代表性和针对性,是一节有深度和广度的复*课。

  2、教师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中本人始终扮演指导者、参与者的角色,改变复*课“满堂灌,满堂练”的模式,每个环节设计中执教者都重视启发学生思考和讨论,把问题抛给学生自己解决,比如“黄铜破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言,讲述自己的破案方法和理由,教师只是做简单的点评和引导。在书写金属和酸的.化学方程式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考点和难点,引导学生自己找出问题,注意到反应中铝是+3价,铁是+2价,并让同学上黑板板书铝、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中考突破》这个环节,教师更是注重解题的思维点拨,让学生自己讨论研究,找出问题的答案,第二个题还由学生亲自上讲台分析和讲解。

  总之,这节课的教师活动设计中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空间思考和作答,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3、学生活动设计方面

  本节课复*的内容是金属活动性顺序,学生还是比较熟悉的内容,但会出现一些盲点,比如方程式的书写,现象的描述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尝试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学生能力有所提升。在课堂活动中创设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有提问作答,个别答、集体答、接力答的形式,还有黑板板书和上台讲解等等,学生活动形式多样。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进来,举手回答问题,虽然在回答问题方面有些学生回答得不够理想,但经老师引导,同学协助,也能够得到满意的答案。总之,这节课学生活动比较丰富,学生参与课堂度高,虽然有些同学还是胆子不够,表达能力欠缺,但坚持这样复*,这样训练,相信会有比较大的进步。

  4、教学后感

  这节课整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能够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各种教学活动,开展效果也比较令人满意。如果学生学*基础扎实,则可以深入挖掘,在基础知识回顾方面减少时间,加强金属活动性顺序应用的训练,提升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一节好的课,力求让大部分学生“吃得饱”,小部分学生“吃得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因材施教和分层导学,这点在这节课有得到体现,但这方面还需在日后工作中继续研究,力求做到更好!

  在“金属的`化学性质”一课的教学中,我从问题入手,恰倒好处地激发学生学*的积极性。上课开始时,我提出了“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常常鱼目混珠,社会上有些不法分子常以黄铜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因为单纯从颜色、外形上看,黄铜(铜锌合金)与黄金极为相似,所以很难区分。

  你有多少种办法区别黄金和黄铜?”这样的问题一下子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就连*时不愿意学*的学生,也参与了讨论。大家纷纷献计献策,设计的方案有①测密度②测导电性③用牙咬(硬度)④用火烧(真金不怕烈火炼、是金子在哪都发光),在热烈的讨论气氛中进入了“金属的化学性质。”可以说,良好的开端为教学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放在对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探讨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得金属活动性顺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科学探究的方法。在这个活动与探究中,结论的可靠性是很重要的,因此,控制相似的实验条件,以及对实验现象的正确对比和分析,是探究活动获得可靠结论的重要保证。为此我将学生的探究分三步进行:

  (1)从金属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是否有氢气生成,可以把金属分为两类,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强,不能生成氢气的金属其活动性比较弱。

  (2)从一种金属能否把另一种金属从它的盐城溶液中置换出来,可以比较出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能置换出来的,则这种金属比另一种金属活泼。

  (3)最后打出科学家们经过了很多类似实验的探究过程,而总结出来的结论—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一边学知识,一边将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在总结得出结论后,插入生活实践问题,让学生边学边用,使学生意识到学*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连。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突破了教材的难点和重点。

  本节课既有实验探究活动,又有重点知识展示,还穿插着问题的解决,但实验用的时间较多,再加上有些现象不是特别明显,使得本节课的课堂容量有些过大。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知识掌握程度,随时调整讲课进度,争取更好效果。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合集十篇(扩展5)

——化学教师总结合集十篇

  本着教育事业即为“生命教育”的信念,在张坪中学从事教学工作这四个月以来,我努力地使自己尽快适应角色的转变,认真地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仔细批改每一份作业;并且尽可能地多听课,多与同组老师交流、学*。

  在这几个月以来,收获不少,成长许多,但仍有不足之处第一月的教学工作对于每个新教师的角色转换及成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一点上我很庆幸自己来到了张坪中学,因为在这里每一个领导都很关心新教师的成长,每一个老师都很热心帮助、指导新教师,这一切对于我这几个月以来的教学工作及各方面的成长都有很大的帮助。学校给新教师提供了多方面的学*、成长机会,如与实验中学的结对辅导,使我们有更多的机会向一些优秀的老教师学*;还有本校的结对辅导,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指导机会,教学误点得以及时解决,有更明确的努力方向;而学校定期组织的集体备课及教研活动则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成长空间。在这些活动中我学到了很多东西,感触颇深,现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在结对的听、评课中感到上一节好课,应该作到以下三点:

  一、知识把握准确;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教态、仪表等有示范作用。

而作为一个新教师要上好一节课,需要我们作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断学*,充实自我;

  二、充分了解学生;

三、熟悉各种教学策略、技巧;

四、有应对能力、对突发事件的及时处理能力。

初中化学教师的任务是:教会学生化学知识,用化学的眼光看问题,使学生形成化学思维的品质。

而初中化学教师的功力体现为:

一、流畅性,包括语言的流畅性、过程的流畅性、思维的流畅性、问题的流畅性;

二、娴熟性,包括知识的准确性、知识的把握、对教堂的控制;

三、深刻性,要上一堂厚重的课。其次就是在集体备课中的感触:学*交流贵在“实”,集体备课贵在“实”,实行集体备课的目的在于张扬教师个性,挖掘集体智慧,真正实行“大脑资源共享”。

在集体备课中努力做到“四统一”:

1、统一思想、形成合力;统一进度、齐头并进;

  2、取长补短;统一练*、高效轻负。

3、分析教材、分析教学情况,特别是学生的学*情况。

4、研究和精选*题,合理控制作业负担。在集体备课交流研究教法、学法的经验,提高备课质量,使每一次活动做到主题集中、任务明确、措施扎实、责任落实、效果实在。

潜心研究课堂教学规律,关注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撰写课堂教学心得。做好考试后的质量分析,排查教学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拾遗补缺措施。备好课是教学工作中重要一环,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位教师都要全面掌握教学大纲,深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探讨最优课堂结构方式,设计出最佳教学方案,分时写好教案。坚持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集体备课同时要做好记录,在下次备课时结合教学实际,对前次备课作出简要的小结,备课记录本由备课组长保管,学期中和期末交教务处审阅和存档。

  集体备课时还必须做到五议:议学生学*状况;议备课中疑难问题;议可供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议课后的心得体会;议教改动态、教改信息。要依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做到“五备”;备教材: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本章、本节在整个教材中所处地位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深化拓宽教材的知识要求。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学目的与要求,突破重点与难点的具体意见,提出落实“双基”、“双力”的具体办法。备学生:老师要考虑学生知识状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预测学生在理解掌握本章本节教材时易出现的问题,掌握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和难点,了解、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及规律。备教法: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实现教育目的、符合学科特点、符合教学原则的教学方法。

  备思想教育:教学过程力争做到知识性与思想性有机结合,注意素质能力培养、渗透德育美育教育,针对各学科各章节特点,进行行之有效的、恰当的思想教育。备作业:围绕授课内容精选练*题,书上的练*题教师自己要先做一次。

  正确使用教学参考资料,反对生搬硬套,照章抄袭。不许以课本、资料的评注圈点代替教案。教案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和要求,体现教学全过程,内容一般包括:讲授课题、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方法及实施设想、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实验安排、作业布置等基本要素,卷容整洁,格式规范,并注明上课日期,要写详案,杜绝无教案或持旧教案上课现象。提倡写电子教案。每课或每单元结束后,提倡写教学后记,总结本课或单元教学的得失最后是关于教研活动的感触:每次在教研组的评审活动中,我都能从听课评课活动中受到了很多启发,对照自己的日常教学,发现有些课没能很好的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到化学知识的学*就是对已有经验的再发现,激发学生学*化学的乐趣,这是我在教研活动后找到的差距。

  结合认真学*了《新课程标准解读》这本书,我感触很深,让学生的经验与化学知识融为一体,感受化学学*的内在魅力是我们化学教师的`责任。我们相互勉励,在学校为我们搭设的舞台上,合作探索,让学生真正经历、感受化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和应用的过程,探索适合促进各层次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我深深地体会到:化学教学已不在是以“传授化学知识”为目的了,而是更加关注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思维方式的多样化。我们学校从日常教学研究着手,加强新课程理念的学*,把学到的心得和自己的感悟写入我的化学教案集里。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挖掘和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我在教研组内做到优势互补,探讨开放题的解题过程,把各自的解题方法拿出来讨论,确定最佳的解题方案。为学生们讲解最佳的解题方法,我在吸取大家的优势中,注重按一定的顺序、方向去培养学生展开思维,把思维的开放性与有序性结合起来,我自身的综合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高三化学总复*是中学化学学*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高三化学总复*的效果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为了使学生对高三化学总复*有良好的效果,并且顺利度过这一重要的时期,为此我对高三化学教学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注重教学过程,常总结和反思,根据高三各个不同时期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训练方式。

  一、研究信息,看准方向

  怎样着手进行化学总复*,复*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这是刚刚进入高三的同学所面临的第一个问题,也是面临新高考,老师们必须要解决好的一个问题。因此,就必须对一些信息进行研究,从中领会出潜在的导向作用,看准复*方向,为完成复*任务奠定基础。

  1.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其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只要根据*几年来宁夏等课改先行高考形式,重点研究一下宁夏*几年的高考试题,就能发现它们的一些共同特点,如试卷的结构、试题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要求等,从而理清复*的思路,制定相应的复*计划。

  2.关注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变化。与以往教材、课程标准相比较,现在使用的新版教材和课程标准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如内容的调整,实验比重的加大,知识的传授过程渗透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增加了研究性学*内容和新科技、化学史等阅读材料。很显然,这些变化已体现在高考命题中,熟悉新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的这些变化,将有利于把握复*的方向和深难度,有利于增强复*的目的性。

  3.熟悉考试说明。考试说明(即考纲)是高考的依据,是化学复*的“总纲”,不仅要读,而且要深入研究,以便明确高考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内容、试题类型、深难度和比例以及考查能力的层次要求等。不仅如此,在整个复*过程中要不断阅读,进一步增强目的`性,随时调整复*的方向。

  二、强化“双基”,构建“网络”,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

  主干知识:是学科知识树的树干部分。由核心概念、基本技能、主要规律和原理组成,是支持学科的脉络,约25条。

  核心知识:考试大纲中对测试内容要求为理解(掌握)层次的知识。《考试大纲》里列出的化学核心知识占39.8%,其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占21.2%,常见元素的单质及其重要化合物占6.8%,有机化学基础占3.4%,化学实验占2.5%,化学计算占5.9%。

  高考无论怎样改,“双基”都是很重要的。加强“双基”教学是我们每年在高考之后都要强调的话题,而且是如何强调也不过分的。这就启示我们,高考复*备考时一定要降低重心,强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复*,不盲目追求考试“热点”。故在复*备考时,要注重学生知识的基础性和全面性,要把落实“双基”放在首位。首先,要认真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依照考试说明的要求,对每一个知识点逐一落实,不留盲点,全方位复*。

  同时,要注意每年考试说明中的“变化点”,这些“变化点”在高考中一般都有所体现。其次,当学生把课本知识弄懂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注意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有机物、化学实验等知识分别通过点、线、面连成知识网络,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但要注意知识的归纳不局限于某一章节,要将整个中学阶段的相关知识融入其中,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三、切实抓好三轮复*,夯实基础知识,提高综合应用能力

  打好基础、落实基础是首轮复*的首要任务。进入第一轮复*前,学生对已学过的知识遗忘较大,这一轮花费的时间也最多,大约六个月左右。

  第一轮:夯实基础,系统构建化学知识结构。

  任务:以课本为中心,按照教材的结构体系,进行系统的单元复*。不仅要让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掌握教材的编排体系,理清知识脉络,熟悉知识的落脚点,而且还要勤于动脑、动手,做一些各种类型的练*。

  措施:回归教材,突出知识“全、联、活”,采取“查、讲、练、考”四环节进行。全:细致无漏,知识覆盖面要全。联: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把分散、零碎的知识要联系起来。活:专题训练,思维变通,灵活运用。查:检查课本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了解学情,教师对学生的薄弱之处做到心中有数。增强“讲、练、考”的针对性。讲: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使知识规律化;练:每讲完一个专题,配以适当数量的练*;考:每考一次,及时对试卷进行分析、讲评,指出存在的问题,做好错误统计;教师自我反思、回顾、诊断、总结在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及时调整复*计划和复*方法。

  第二轮: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化学综合素质。

  任务:重点是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结构化和网络化。即将分散的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培养和提高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能力、迁移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同时也是查漏补缺的重要阶段。

  第三轮:综合训练,提高实战能力。从知识、能力、心理上全面做好考试准备,提高学生对高考的适应性和应试能力。

  四、抓落实,向规范化训练要质量

  学生的应试能力最终要落实到卷面上,在卷面上,不会做和会做做不对及会做做得慢都是等效的,所以,有人提出高考成功的秘诀是:会题做对。这种观点是很有道理的,怎样才能做到“会题做对”呢?这些可以通过规范训练、规范讲评,得到较好的解决。

  1、要规范学生的学*行为,首先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从语言表达到化学用语的书写,教师要身体力行,做好表率。要重视自己的言行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营造规范训练的氛围,将规范教育寓于常规训练之中。提出“糊里糊涂做十题,不如明明白白做一题”等标语口号,时刻警示告诫学生。

  3、限时限量,对学生进行解题速度和准确率的规范训练。后期复*,训练很多,但要多搞定时训练,形式可不拘一格,可以是整套摸拟,也可以是专题训练某一题型,时间可以是一小时,也可以是一课时,也可以是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等。

  4、创设条件,让学生充分暴露思维过程,针对学生思维上的缺陷,对症下药,讲清错因,并辅以跟踪补偿训练,在纠错改错中达到规范训练的目的。

  积极学*:党的方针政策,学*学校下发的文件和学*资料,积极参加学校各项活动,如升旗仪式和各种会议,主动进行各方面的工作。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教育教学工作不辞辛苦,努力工作。注重师德修养,团结同志,积极协调各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使个人的教育教学工作、培养青年教师工作、教育科研工作、化学组的组务工作等方面均取得了突出成绩。这一学年,是丰收的一年。

  工作量较大,是超工作量的。工作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上半年,教高一的4个班(7、8、10、12),周课时12节。下半年,教高一4个班(5、6、7、22),周课时12节。星期六经常是一上就是4个小时,超负荷运转。这学期后阶段,在级部主任的安排下又增加了奥赛、培优班4个(没有收费,只是教学),没计报酬,辛勤工作。

  教学业绩明显。教学中,认真备课。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次上课前都要把教案再看一看。教案,全为电子版的。每次上完课后,还能及时将上课心得和新发现记录下来,及时对教案进行修改、完善。化学的题目是比较多变的,要学生做的,我们都能经过筛选,经过自己做了以后才给学生讲题。本年度作业安排的较灵活,有:作业本、《基础训练》、化学总结本、试卷1套、化学报、实验报告册等,这些作业我们都能全批全改,尽管本年级学生要“3+x”大综合了,但是我们也不太放心,况且还要重点本科人数呢。但我们的作业负担并不重,因为采用了分散加集中在课堂处理的灵活方式。

  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指导,也是勤恳工作的表现之一。我在班里经常找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课下多在教室里和同学们之间留一会儿,让他们问问题,有时也请他们到办公室里来进行个别指导和解惑。

  本人本学期担任初一化学教学,教23和24俩个教学班的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以及新的课程标准和学校的四层六部教学法的要求,本人已经如期地完成了初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教学工作。为了总结经验,寻找不足,现将一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课程目标

  初中化学课程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激发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尊重和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帮助学生获得未来发展所必需的化学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积极进行教法与学法的探索与实践,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学科知识,使学生感受化学对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看得见、模得着的事实,增强对化学学*的激情与原动力。

  二、教学研究

  1、备课深入细致。*时认真研究教材,多方参阅各种资料,力求深入理解教材,准确把握难重点。在制定教学目的时,非常注意学生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集体备课讨论,认真编写个案教案,并不断归纳总结经验教训。

  2、注重课堂教学效果。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为主线,注重讲练结合。在教学中注意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3、在作业批改上,认真及时,力求做到全批全改,面批面改。

  三、课程研究

  面临新课改,对我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课改就出现新的教学理念,这就需要紧紧围绕学*新课程,构建新课程,尝试新教法的目标,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了学生主体观,贯彻了民主教学的思想,构建了一种民主和谐*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使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观点,承认学生个性差异,积极创造和提供满足不同学生学*成长条件的理念落到实处。

  通过教学反思与教研活动的开展与积累,我觉得自己的教育理论水*、教学组织与调控能力、学科系统知识水*、教学科研与教育评价理念都有不同程度的深化或提高。反思自己的工作,仍然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1.新课程的实施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工程,需要的是坚韧、意志、责任和信念。只有思想,没有行动、措施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一线教师的扎扎实实的实践,新课程才会有生命力。

  2.在初一化学的教学中,对少数学生的学*基础的提高做得还不到位,问题学生的学*效率的提高一直是自己一块心病,但措施还不够完善,需要进一步探索与实践。

  3.教学中处理好教与学关系方面还没有真正体验新课程理念。放不开手脚,改革的步子不大。

  4.自身的理论修养与业务能力的不断提高仍然是自己今后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养成终身学**惯,不断向有特长的同事学*,使自己的工作逐步得到完善。

  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材挖掘不深入。

  2、教法不灵活,不能吸引学生学*,对学生的引导、启发不足。

  3、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学*不深入。对学生的自主学*,合作学*,缺乏理论指导。

  4、后进生未抓在手。由于本学期学生面临学业水*测试,后进生难度较大。

  5、教学反思不够。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加强学*,学*新课标下新的教学思想。

  2、学*新课标,挖掘教材,进一步把握知识点和考点。

  本学年,我适应新时期教学工作的要求,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检验教训,继往开来,以促进教训工作更上一层楼。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教学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需求和学*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三、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了做到这点,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受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学生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转眼间,短暂的一学期时光即将过去。回首这一学期的工作,本人按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如期完成了教学任务。期末复*工作也有条不紊的进行,做到了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进行复*,并积极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对学困生也能进行分层教学,个别指导。一个学期来,我在教学方面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都有所得,不断提高。自己也在教学中不断提高教学水*和思想觉悟,确保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本学期我担任初三(1)、(2)班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兼初三年的化学备课组长。通过一学期的认真努力、扎实苦干,各方面取得较好成绩。

  一、课堂教育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本学期我以活化、优化、个性化为导向,联系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教材教法,抓课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教学过程中的相互学*、研讨,培养学生学*化学的兴趣并感悟化学的科学魅力与价值。

  二、教学研究工作成绩显著


金属的化学性质教案合集十篇(扩展6)

——应用化学简历合集十篇

  基本信息

  姓 名:/性 别:男

  出生日期:1988.8.23 民 族:汉

  身 份 证:342422**** 身 高:177cm

  户口所在:六安 目前所在:合肥

  毕业院校:安徽工业大学 政治面貌:党员

  最高学历:本科 所修专业:应用化学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毕业日期:

  求职意向

  求职类型:全职

  应聘职位:物流,采购,质检

  希望地点:合肥

  希望工资:月薪[20xx—3000]RMB

  自我评价

  本人性格开朗、稳重、有活力,待人热情、真诚。工作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较强的组织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团体协作精神,能迅速的适应各种环境,并融合其中。

  教育背景

  20xx年9月至20xx年6月 安徽工业大学 应用化学专业 本科

  实践经历

  20xx年8月:双庙医院

  在医院药剂师的带领下学*各种药物的物理和化学成分,并对新引进的药物进行物理和化学方面的分析,了解各化学成分的作用。

  20xx年8月:马钢焦化厂

  在公司实*期间担任化验助理,进行一些基本的化学实验,分析整个生产过程的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主要成分,同时也了解到焦化厂的生产流程和主要原理。

  20xx年8月:马鞍山海丰超市 营销员。

  20xx年9月:上海宝钢化工有限公司

  前阶段在宝钢化工公司一厂,二厂及焦化厂参观苯精加工以及咔唑的生的生产,熟悉其工业加工过程和所用设备的原理,深入的了解苯及咔唑的生产流程.后阶段在化工实验室进行实验,对产品的进料、生厂过程,以及最终产品各个过程的各组分含量进行适时分析,为生产加工以及最终产品质量提供数据。

  20xx年7月:安徽美诺化药物有限公司

  所获奖励

  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二级;CET4-444;20xx-2006学年获校三等奖学金;20xx-2007学年获校三等奖学金。

  语言能力

  英语四级

  计算机能力

  全国高等学校(安徽考区)计算机等级考试C语言二级

  基本信息

  姓名:李xx

  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 男 | 25岁

  居住地:西安

  电 话:(手机)

  E-mail:

  最*工作 [ 1年4个月 ]

  公 司:XX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行 业: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职 位:生产/工艺质量经理

  最高学历

  学 历:本科

  专 业:化学

  学 校: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经历

  2004 /9 --2008 /7 西安交通大学 化学 本科

  证 书

  2006/12 大学英语六级

  2005/12 大学英语四级

  语言能力

  英语(精通) 听说(精通),读写(精通)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目标地点: 西安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部门经理

  工作经验

  2011/2—至今:XX石油开发有限公司[ 1年4个月]

  所属行业: 石油/化工/矿产/地质

  质检部 生产/工艺质量经理

  1、负责健全公司安全准则,保证生产运营符合安全标准;

  2、提供生产员工安全指导和生产培训;

  3、负责维护实验室设备,保证实验室工作运行顺利;

  4、负责监督生产过程,针对生产工艺提供改进建议;

  5、负责保证生产安全,减少设备故障率。

  2009/5--2011 /1:XX食品开发有限公司 [ 1年9个月]

  所属行业:快速消费品(食品、饮料、化妆品)

  品管部 化学分析师

  1、负责解决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对相关问题做好预防措施;

  2、负责测试生产设备的稳定性;

  3、负责测试产品的安全性;

  4、负责制定测试程序;

  5、负责根据分析结果,针对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2008/7--2009 /4:XX材料加工有限公司 [ 10个月]

  所属行业:原材料和加工

  工程部 产品工程师

  1、负责有害物质、原材料分析;

  2、负责健全、维护质量监测和管理流程,保证工作有序展开;

  3、负责不定期对产品中的化学物质做抽样调查,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负责对公司内部所用的化学物质进行管理和质量审核;

  5、负责设备校验和故障排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自我评价

  曾在知名500强公司任职,专业能力强,工作态度佳,在职期间,屡次获得领导赞赏和先进称号。多年的工作经验,锻炼和提升了自己的实验技巧和实验能力,现在已经能够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本人学*和应用能力强,思维严谨,思路清晰,善于总结,善于沟通。希望继续在化学领域工作。

  性别:男

  民族:汉族

  户籍:江西年龄:23

  婚姻状况:未婚身高:172cm

  现所在地:广东

  希望地区:广东湖北上海

  希望岗位:化工类-有机化工化工类-高分子化工/化纤/新材料化工类-精细化工

  待遇要求:¥3000元/月(可面议)

  最快到岗:1个月以内

  教育/培训

  XX-09~XX-07武汉理工大学应用化学本科

  XX-09~XX-07枝江市第一高级中学理科高中

  XX-05~XX-05铂金埃尔默gc-ms

  工作经验至今0年9月工作经验,曾在3家公司工作

  (XX-11~目前)

  公司性质:外资企业行业类别:生产、制造、修饰加工

  担任职位:质量管理/测试工程师(qa/qc工程师)

  工作描述:

  1.对送测样品进行各种检测:重金属的xrf筛选,icp-oes检测重金属,gc-ms检测pbb、pbde和邻苯二甲酸盐,uv检测六价铬,布类的甲醛测试,ph测试,金属的成分分析等等,并根据仪器检测数据处理结果,出具相关检测报告,提出改善方案;

  2.操作各种仪器设备对样品的测试前处理,称样,溶解,微波消解,超声波萃取等;

  3.熟悉各种国际检测标准,例如rohs,en71,astm,hr4040,aatcc等。

  (XX-07~XX-11)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行业类别:石油、化工业

  担任职位:工艺工程师

  工作描述:主要负责尿素合成生产的蒸发段工艺流程,日常操作和维护,运用dcs电脑控制系统协调控制生产,根据生产状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XX-01~XX-06)

  公司性质:其他行业类别:其他

  担任职位:课题研究

  工作描述:在导师的指导下成功合成量子点,并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尝试改变所有的实验条件,探究出了量子点的最佳合成条件,最后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

  技能/专长

  语言能力:普通话流利

  第一外语:英语良好

  计算机能力:初级

  计算机详细技能:精通excel,word,powerpoint,photoshop,flash,origin等电脑软件。

  其它技能:熟练掌握化学实验的各项操作规范。娴熟操作xrf,gc-ms,icp以及紫外,红外光谱仪,ph计;熟悉金属成分分析仪,碳硫分析仪。具备良好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能阅读各种英文文献资料。精通excel,word,powerpoint,photoshop,flash,origin等电脑软件。熟悉windows以及互联网应用,能有效利用网络检索网络数据库中的文献资料。

  发展方向

  寻求职位:1.研发工程师;2.开发工程师

  希望从事化学,有机合成,材料方面的研发工作

  自我评价

  具有良好的学*理解能力,研究探索精神。作风严谨,有责任心,有使命感,能吃苦,经得起考验,做事踏实稳重,能够适应各种环境,有很强的服从意识和执行能力,能与团队成员很好的沟通协作。本人热爱音乐、运动及看书,积极乐观向上。

  本人做事认真,仔细,负责,能吃苦耐劳,为人乐观向上,踏实肯干,勤奋好学,待人诚恳,乐于助人,有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精力充沛、干劲十足,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坚持不一定会成功但放弃一定会失败

  个人信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