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

首页 / 教案 / |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1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及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的实物,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理解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现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粉笔盒,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长方体)

  是的,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知道它们都是由*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观察实物,认识圆柱。

  教师用课件出示茶叶罐、药瓶、纸筒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并给出图形的名称。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主题图)

  2.教学教材第18页例1。

  (1)如果把刚才看到的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对照圆柱模型和图形认真观察,并适时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板书)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拿出圆柱形实物观察。

  (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3)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教师最后集中讲解。

  3.教学教材第19页例2。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巩固练*

  1.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点评与讲解。

  2.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该长方形的长展开前是什么?(圆柱的底面周长)

  追问:那宽呢?(圆柱的高)

  组织学生完成计算得出答案,集体订正。

  3.教材第20页练*三第1题。

  教师指名回答,点评并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2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3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及第18~1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圆柱,了解圆柱的特征。

  2、知道圆柱各部分的名称。

  3、理解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经历“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方法。

  2、经历圆柱侧面展开的操作过程,体验比较、发现、归纳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从生活中学*数学的乐趣,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抽象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圆柱的特征和各部分名称。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圆柱形的实物,认识圆柱的各部分。

  难点认识圆柱侧面展开图,理解展开图与圆柱各部分的关系。

  突破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发现方法。

  教法与学法

  教法结合实物,质疑引导。

  学法观察比较,自主探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盒、圆柱的教具模型、长方形硬纸、木棒。

  谈话引入

  教师出示粉笔盒,提问:这是什么图形?

  (长方体)

  是的,我们以前学*过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且知道它们都是由*面围成的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圆柱的认识)

  探究新知

  1、观察实物,认识圆柱。

  教师用课件出示茶叶罐、药瓶、纸筒等物体,引导学生观察。

  这些物体的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并给出图形的名称。

  你还见过哪些圆柱形的物体?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的主题图)

  2、教学教材第18页例1。

  (1)如果把刚才看到的这些圆柱形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

  引导学生对照圆柱模型和图形认真观察,并适时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板书)

  圆柱的底面是什么形状?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组织学生拿出圆柱形实物观察。

  (圆柱的底面都是圆,并且大小一样)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了什么?

  (圆柱的侧面是曲面)

  (2)教师出示准备好的长方形纸片。

  请同学们把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和我一起快速转动木棒,看一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后,汇报结果:转动起来像一个圆柱。

  (3)巩固应用,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先独立做一做,再在小组中相互说一说。教师最后集中讲解。

  3、教学教材第19页例2。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

  (2)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柱的底面和高有什么关系?

  让学生经过分析、比较,概括得出: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板书)

  (3)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情况下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圆柱的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是正方形)

  巩固练*

  1、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并进行点评与讲解。

  2、教材第19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读题,教师提问:该长方形的长展开前是什么?(圆柱的底面周长)

  追问:那宽呢?(圆柱的高)

  组织学生完成计算得出答案,集体订正。

  3、教材第20页练*三第1题。

  教师指名回答,点评并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两个相等的圆。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并且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底面;

  周围的面(上、下底面除外)叫侧面;

  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高。

  圆柱侧面展开得到的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4

  教学内容:

  圆柱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特征,能正确判断圆柱体,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判断等思维能力。

  2.使学生认识圆柱的侧面,理解和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具准备 :

  硬卡纸圆柱体,相应电脑课件,尺子,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1.提问: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

  2.引入新课。

  出示事先准备的圆柱形的一些物体。提问学生:这些形体是长方体

  或正方体吗?说明:这些形体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新的立体图形圆

  柱体。通过学*要认识它的特征。(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圆柱形物体,仔细观察一下,再和讲台上的圆柱比一比,看看它有哪些特征。提问:谁来说一说圆柱有哪些特征?

  2.认识圆柱各部分名称。

  (1)认识底面。

  出示圆柱,让学生观察上下两个面。说明圆柱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

  (2)认识侧面。

  请大家把圆柱竖放,用手摸一摸周围的面,你对这个面有什么感觉?说明:围成圆柱除上下两个底面外,还有一个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追问:侧面是怎样的一个面?

  (3)认识圆柱图形。

  请同学们自己再摸一摸自己圆柱的两个底面和侧面,并且同桌相互说一说哪是底面,哪是侧面,各有什么特点。

  说明:圆柱是由两个底面和侧面围成的。底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侧面是一个曲面。

  (4)认识高

  长方体有高,圆柱体也有高。请看一下自己的圆柱,想一想,圆柱体的高在哪里?试着量一量你的圆柱高是多少。谁来说说圆柱的高在哪里?说明: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圆柱的高是多少,怎样量出来的。

  提问:想一想,一个圆柱的高有多少条?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高有无数条,高都相等)

  3.巩固特征的认识。

  (1)提问: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形的?

  (2)做练*一第1题。

  指名学生口答,不是圆柱的要求说明理由。

  4.教学侧面积计算。

  (1)认识侧面的形状。

  教师出示圆柱模型说明:请同学们先想一想,如果把圆柱侧面沿高剪开再展开,它会是什么形状。现在请大家拿出贴有商标纸的饮料罐(教师同时出示),沿着它的一条高剪开,然后展开,看看是什么形状。学生操作后提问:你发现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

  (2)侧面积计算方法。

  ①提问:得到的长方形的长和宽跟圆柱体有什么关系呢?请同学们看从第3页最后两行到4页的想一想,并在横线上填空。提问想一想所填的结果。

  ②得出计算方法。

  提问:根据它们之间的这种关系,圆柱的侧面积应该怎样算?为什么?

  (3)教学例1

  出示例1,学生读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

  1.提问:这节课学*了什么内容?

  2. 课件出示练*题

  3.做练一练第3题。

  4.思考

  如果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相等,侧面展开是什么图形?

  四、作业布置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圆柱的特征,知道圆柱的底面及其直径和半径,圆柱的高,圆柱的侧面积及它的展开图.

  2.通过观察,认识圆柱并掌握它的特征,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

  教学难点

  1.建立空间观念.

  2.弄清圆柱侧面是一个长方形(正方形),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准备

  1.投影出示长方体、正方体.

  使学生明确:长方体、正方体.

  2.投影出示圆柱.

  使学生明确:圆柱.

  3.导入、揭示课题.

  板书:圆柱的认识

  二、新授教学

  (一)圆柱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是圆柱体?

  2.教师出示实物.

  3.出示投影,展示实物图.

  4.揭示实物图,出现圆柱几何图形.

  教师说明:我们所学的圆柱都是直直的,上下粗细相同的直圆柱,我们叫它圆柱.

  (二)圆柱的面.

  1.分组活动,每人拿一个圆柱,摸一摸它的面.

  2.互相交流,什么感觉.启发学生动手实验:

  (1)用手*摸上下底,有什么特点.

  (2)用笔画一画,上下底面积有什么特点.

  (3)用双手摸侧面.

  3.教师明确:

  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两个圆.

  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

  (三)圆柱的高.

  出示高、低不同的两个圆柱.

  1.用直尺和三角板演示圆柱的高.

  使学生明确: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四)操作实验

  使学生明确: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宽等于圆柱的高.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圆柱体有哪些特征?

  四、巩固练*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指出下面图形中哪些是圆柱.

  五、实践作业

  用硬纸做一个圆柱,再量出它的底面直径和高各是多少厘米?

  六、板书设计

  圆柱的认识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6

  课前准备:

  板书: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在经历操作、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特征。

  板书预*导航:

  1、生活中的圆柱。

  2、圆柱哪些部分组成,特点是什么?

  达标卡(练*册)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体、学生的学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上课:组内宣言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立体图形,非常好,(出示幻灯片一)大家看看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认识吗?谁来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请同学们齐读学*目标。

  三、探究活动。

  1、师:请同学们按预*导航的要求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7分钟)

  2、下面小组汇报环节,请做好交流的准备,要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指边说。

  (1)生活中的圆柱有哪些?

  (2)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底面2个大小一样都是圆形

  侧面1个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高

  (出示幻灯片二)演示幻灯片强**学重点

  师:除了这些,你还学会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三)演示长方形转动会形成一个圆柱。

  四、达标训练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在圆柱下打“√”。

  2、在上图中标出圆珠笔各部分的名称。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是两个()的圆。

  (2)圆柱的高是指两个()之间的距离,圆柱有()高。

  (3)圆柱共有()个面,它的侧面是()。

  (4)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是()厘米。

  3、如图:

  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则圆柱的高是(),底面周长是()底面直径是()。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7

  教学目标

  在动画动手操作总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培养数学素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光凭字面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将静态的画面转为动态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学生较难感受。

  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动画演示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2、通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2、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认识圆柱的底面、高和侧面

  (一)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即时补充)

  A组:指出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2个底面相等。

  B组:知道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C组:协助下指出圆柱的3个面。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

  (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三)、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A组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

  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A组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四)、圆柱的高。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

  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

  教师讲解: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五)、圆柱的侧面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得出结果:AB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2)动手剪一剪

  沿着罐头盒的侧面剪开,展开的包装纸是什么图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识小结

  圆柱有2个完全相同底面和1个侧面组成。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三、课堂练*(难点巩固)

  4、知识拓展

  (一)、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四、小结

  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8

  教学目标:

  1、在观察、交流、操作等活动中,经历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的过程。

  2、认识圆柱和圆柱侧面展开图,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

  3、积极参与学*活动,愿意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获得学*的愉快体验。

  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一个带商标纸的茶叶桶、剪刀、小黑板或课件。

  2、学生每人准备一个圆柱体实物、剪刀、线绳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

  1、谜语导入引出圆柱。上下一样粗,放倒一推骨碌碌。(板书:圆柱)

  2、(课件出示书中的情境图)师:上面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

  3、拿出你准备的圆柱形物品,举起来,大家互相检查,看看你们准备的都是圆柱吗?(教师也要认真观察及时发现不符的,如果有让学生说说为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指名说)预设:铁皮水桶、烟囱

  二、体验探究

  1、认识圆柱

  拿起你的圆柱,仔细观察,你发现了:圆柱有多少个面?再用手摸一摸,这些面有什么特点?也可以在桌上轻轻地滚一滚。

  (1) 学生观察,并用手摸表面、滚一滚。

  (2) 集体交流。好了,放好你的圆柱。你观察到圆柱有哪些特征?(指名说)

  预设:1、我发现了圆柱有三个面。(师:用手指一指都有哪三个面)

  2、我发现了圆柱的的上下两个面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师:同意吗?那你们怎么知道这两个圆完全相同呢?有没有办法验证一下?(指名说)教师总结: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它们是完全相同的两个圆。(并板书:2个底面 相等)

  3、我发现了圆柱还有一个面,(师:这个面有什么特点?和上下两个底面有什么不一样?)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圆柱的这个曲面,叫做侧面。(并板书:曲面)

  4、刚才大家观察的非常认真,那我们回忆一下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高),那圆柱有高吗?(有)谁来用手指一指或者用语言描述一下什么是圆柱的高?(指名说)

  那你们认为一个圆柱有多少条高?(无数条)而且它们的长度怎么能样?(相等)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9

  课前准备:

  板书: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在经历操作、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特征。

  板书预*导航:

  1.生活中的圆柱。

  2.圆柱哪些部分组成,特点是什么?

  达标卡(练*册)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体、学生的学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上课:组内宣言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立体图形,非常好,(出示幻灯片一)大家看看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认识吗?谁来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请同学们齐读学*目标。

  三、探究活动。

  1.师:请同学们按预*导航的要求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7分钟)

  2.下面小组汇报环节,请做好交流的准备,要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指边说。

  (1)生活中的圆柱有哪些?

  (2)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底面2个大小一样都是圆形

  侧面1个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高

  (出示幻灯片二)演示幻灯片强**学重点

  师:除了这些,你还学会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三)演示长方形转动会形成一个圆柱。

  四、达标训练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在圆柱下打“√”。

  2.在上图中标出圆珠笔各部分的名称。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是两个()的圆。

  (2)圆柱的高是指两个()之间的距离,圆柱有()高。

  (3)圆柱共有()个面,它的侧面是()。

  (4)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是()厘米。

  3.如图:

  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则圆柱的高是(),底面周长是()底面直径是()。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10

  教学目标

  在动画动手操作总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培养数学素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光凭字面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将静态的`画面转为动态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学生较难感受。

  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动画演示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2.通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2.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认识圆柱的底面、高和侧面

  (一)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即时补充)

  A组:指出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2个底面相等。

  B组:知道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C组:协助下指出圆柱的3个面。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

  (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三)、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A组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

  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A组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四)、圆柱的高。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

  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

  教师讲解: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五)、圆柱的侧面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得出结果:AB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2)动手剪一剪

  沿着罐头盒的侧面剪开,展开的包装纸是什么图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识小结

  圆柱有2个完全相同底面和1个侧面组成。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三、课堂练*(难点巩固)

  4.知识拓展

  (一)、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四、小结

  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扩展阅读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扩展1)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 (菁华5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1

  1.课件出示问题:

  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你手中圆柱的高,你发现什么?

  2.小组观察讨论。学生汇报: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3.圆柱的高。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游戏拓展,感受*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小结圆柱特征。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四)练*巩固(课件出示)

  第1题: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第2题:(读出下面各圆柱的有关数据。单位:厘米)

  叫学生回答。

  第3题:判断。指名学生回答,并说理由。

  第4题:想一想,围起来能得到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圆柱的特征

  两个底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曲面)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2

  教学内容: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31~32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和操作,认识圆柱的特征,能看懂圆柱的立体图,认识圆柱的高和圆柱侧面的展开图。

  2、使学生形成圆柱的清晰表象,能根据圆柱的特征辨认圆柱体,认识圆柱的高,并能想象出圆柱侧面的展开图,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特征和侧面展开图

  教学难点:使学生弄清圆柱侧面展开得到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周长,宽与圆柱的高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圆柱模型,卡纸做的长方形(长30 cm,宽20 cm),正方形。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侧面包装好的圆柱形物体,剪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出示一个长方形小旗,快速旋转,让学生观察:看到了什么?(圆柱)

  点出课题:圆柱的认识

  对于圆柱一年级时我们已经有了初步认识,今天我们对它进行进一步的研究,相信将会对圆柱的认识更加深刻。

  二、学*新知

  1、认识圆柱的特征

  (1)观察比较,建立表象

  师:生活中的圆柱体很多,同学们都在那些地方见过圆柱?

  课件展示老师搜集的圆柱图片,从实物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2)操作感知,归纳圆柱的特征

  师: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利用准备好的圆柱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对圆柱进行研究。重点解决以下问题:(课件显示)

  圆柱由那些面组成?这些面有什么特征?

  圆柱上下两个面大小相同吗?请你通过量一量,比一比等方式进行验证。

  活动完成,汇报交流,教师及时板书,引导,得出圆柱的组成及特征。

  2、认识圆柱的高

  瞧,老师这还有两个圆柱呢。注意看,它们的底面相同,那它们的什么不同呢?那什么是圆柱的高呢?你认为圆柱的高指的是什么?谁能指一指?

  课件讲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让学生再指出几条高。体会高有无数条。并引导学生明白内部也有高。并用课件演示高一样长。课件出示:圆柱有无数条高,长度相等。

  介绍生活中圆柱的高的不同叫法。

  及时练*(课件展示)

  这些问题孩子们轻而易举就解决了。看你们这么棒,老师手中的这个小圆柱也忍不住想请你们帮个忙了。它想知道自己身上的侧面包装纸有多大。该怎么办呢?

  3、研究圆柱的侧面展开图

  (1)思考:你想怎样剪呢?剪完展开后会是什么形状呢?想一想。

  (2)小组合作探究:(课件出示探究要求)

  (3)活动完成后小组汇报。(找两组同学上去边演示边讲解,师适时追问并板书)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

  (4)师进行演示操作,并把侧面展开图贴在黑板上。

  (5)课件演示侧面展开整个过程,让学生把整个过程理解消化。

  (6)思考:圆柱的侧面展开图有没有可能是正方形呢?什么情况下是正方形呢?(用正方形纸演示)

  小结:圆柱的侧面如果沿高剪开,侧面展开就是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如果斜着剪开就是*行四边形,如果沿折线或取下剪开得到的将会是不规则图形。

  这节课不知不觉中我们既认识了圆柱的特征,又研究了圆柱的侧面展开。同学们的学*效果如何呢?下面我们就来对自己作一检测。

  三、巩固练*

  1、概念辨析

  2、辨一辨(哪个是圆柱的展开图)

  3、创造圆柱

  结束语:同学们,其实在刚才旋转创造圆柱的过程中,隐藏着一个奇妙的数学现象呢。想知道吗?(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课件显示)有趣吗?在神奇的数学世界里,像这种有趣的现象还有许多,就等着你们去探索,去发现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的物体很多,学生对于圆柱都有初步认识。因此,在导入环节,我引导学生从*面图形联想到立体图形,感受“面动成体”从而引入新课。本课的重点是认识圆柱的特征。教学时我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研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在探究的过程中,我努力为学生创设动手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操作和思考,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活动经验。活动分两个层次进行:活动一研究圆柱特征,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等方式进行研究,探索出圆柱的主要特征;活动二探究侧面展开图。通过这样的活动体验,让学生经历学*数学的过程,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感悟,形成表象,观察、比较、探索规律。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教学,它的另一个重要功能是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我通过多个环节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1、从长方形旋转得到圆柱引入新课。

  2、在进行侧面展开之前,让学生先去想象展开后的形状,再去动手操作。

  3、巩固练*创造圆柱中鼓励学生大胆去想象、创造圆柱。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发展空间观念。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3

  课前准备:

  板书: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

  2.在经历操作、观察、探究的过程中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的能力。

  3.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特征。

  板书预*导航:

  1.生活中的圆柱。

  2.圆柱哪些部分组成,特点是什么?

  达标卡(练*册)

  教具准备:课件、圆柱体、学生的学具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上课:组内宣言

  二、导入新课:(3分钟)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已经学*立体图形,非常好,(出示幻灯片一)大家看看这些物体的形状,你认识吗?谁来说?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立体图形--圆柱。(板书课题圆柱的认识)

  2.请同学们齐读学*目标。

  三、探究活动。

  1.师:请同学们按预*导航的要求小组内交流自学情况。(7分钟)

  2.下面小组汇报环节,请做好交流的准备,要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指边说。

  (1)生活中的圆柱有哪些?

  (2)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的,特点是什么?

  生说师板书:底面2个大小一样都是圆形

  侧面1个是曲面展开是长方形高

  (出示幻灯片二)演示幻灯片强**学重点

  师:除了这些,你还学会了什么?

  (出示幻灯片三)演示长方形转动会形成一个圆柱。

  四、达标训练

  1.下面哪些图形是圆柱。在圆柱下打“√”。

  2.在上图中标出圆珠笔各部分的名称。

  (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它是两个()的圆。

  (2)圆柱的高是指两个()之间的距离,圆柱有()高。

  (3)圆柱共有()个面,它的侧面是()。

  (4)如果把圆柱的侧面展开得到一个边长为6厘米的正方形,那么圆柱的高是()厘米。

  3.如图:

  以长方形的长为轴旋转一周得到一个圆柱,则圆柱的高是(),底面周长是()底面直径是()。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生对于圆柱体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你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认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老师检查。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你还见过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从一年级我们就知道圆柱体,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柱体?说说看。

  二、探究新知

  1.从圆柱的图片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想看吗?

  课件演示:从图片中抽象出圆柱。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圆柱我们能看到几个面?

  2、探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样的?叫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教师: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画、剪、比等等方法。

  (2)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它们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得出:因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况下,半径大的圆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圆柱周围的面,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是一个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先用手比划下圆柱的高,在用彩笔画出圆柱的高。试试看,你能画几条。

  白板演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拓展应用,发展新知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白板展示)

  硬币是厚,井是深、钢管是长。

  三、巩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2、完成P18的第2题

  分析:分别以长方形的那条边为轴旋转而成,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帮助理解

  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认识到了什么?请用“1、2、3、无数”来总结今天学*的内容,你会吗?说说看。

  作业能力练*册第13-14页内容,回家体会理解记忆公式。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认识

  底面侧面高

  2个1个无数条

  大小一样的圆曲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中,重点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而不仅仅是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这一条。还让学生认识到圆柱的立体图形只有两个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5

  1.课件出示问题:

  ①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有什么关系?你有什么办法证明?

  ②用直尺量一量你手中圆柱的高,你发现什么?

  2.小组观察讨论。学生汇报: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板书:面积相等)教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学*,明确要求有利于学生有序地开展研究活动,在互相合作、互相补充中培养小组协作精神。动手操作有利于增强学生直观感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圆柱的特征,通过多种方法的展示验证拓宽学生思维。

  3.圆柱的高。课件显示:一个圆柱高度变化过程。请同学观察:圆柱的什么发生了变化?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教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小结并板书:圆柱的高有无数条,高的长度都相等。教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圆柱中心的高,指不到)面对无数条的高,测量哪一条最为简便?(为了方便一般测量侧面上的高)教师:请看这样画一条线段是它的高吗?(三角板斜放)预设: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在我们的生活中,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设计意图】把抽象的立体图形还原于生活原形,更好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为以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作好铺垫。

  4.游戏拓展,感受*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

  (1).出示一个硬纸板做成的长方形(长10cm,宽5 cm),用长尾夹将其10 cm的长固定在小木棒上。教师:这个简易的玩具跟我们今天所学的圆柱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可以快速地转动木棒,看看会发生什么奇迹?学生:转动起来是一个圆柱。教师:是怎样的一个圆柱?你能用具体数据来描述一下吗?(底面半径为5 cm,高为10 cm的一个圆柱)

  (2).如果我把这个长方形5cm长的那一边夹住后再转,转出来的圆柱跟刚才的一样吗?想象一下:这又是一个怎样的圆柱?(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出现的圆柱和你想象的大小一样吗?和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什么物体大小差不多?

  (3).同一个长方形,为什么转出来的圆柱不同?如果有一个长方形长是150厘米,宽是30厘米,快速旋转,会形成一个多大的圆柱?

  【设计意图】使学生从旋转的角度认识圆柱,即长方形的一条边快速旋转,形成圆柱形状,感受*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转换。通过想象、用手势比划大小、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物品,最后看圆柱辨长方形,层层递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 小结圆柱特征。教师:现在谁来完整的说说圆柱有什么特征(看板书)?

  (四)练*巩固(课件出示)

  第1题:指出下列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出示相应名称。)

  第2题:(读出下面各圆柱的有关数据。单位:厘米)

  叫学生回答。

  第3题:判断。指名学生回答,并说理由。

  第4题:想一想,围起来能得到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练*,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和特征,巩固所学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想?

  板书设计:

  圆柱的特征

  两个底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曲面)

  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扩展2)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实用5份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1

  教学目标

  在动画动手操作总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培养数学素养。

  重难点分析

  重点分析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光凭字面很难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将静态的画面转为动态画面,具有一定的难度。

  难点分析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需要具有一定的空间理解能力,学生较难感受。

  教学方法

  1.通过动手操作,动画演示了解构建圆柱的侧面展开图与底面周长和高的关系。

  2.通过体验圆柱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2.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二、知识讲解(难点突破)

  3.认识圆柱的底面、高和侧面

  (一)小组合作:探究圆柱各部分的组成和特征。

  师:那么圆柱究竟是怎么样的呢?(课件出示)

  ①、用手摸一摸、滚一滚,圆柱与长方体、正方体有何不同?你发现了什么?

  ②、圆柱有几个面组成?

  ③、小组讨论并验证:两个底面有什么关系?

  ④、量一量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有什么特点?

  (二)、小组汇报: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内交流感知。

  师:哪一组同学来给大家说说看,圆柱有哪些特征?你们是怎么验证的?

  (学生汇报,教师即时补充)

  A组:指出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2个底面相等。

  B组:知道圆柱有3个面组成,2个底面和一个侧面

  C组:协助下指出圆柱的3个面。

  生:我们知道了圆柱有3个面组成,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6个面。

  生:上下两个面是圆形。

  生: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一样的。

  师:指一指手中圆柱的底面、侧面。

  (板书:2个底面,1个侧面)

  圆柱的这些面有什么特征呢?

  (三)、观察、比较圆柱底面的特征。

  A组生:圆柱的两个底面都是圆,大小相等。

  师:你是怎样知道两个底面相等的?

  预设:剪出来比较、量直径计算、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是否重合。(分别请学生演示验证)

  师:用哪种方法验证最简单?

  A组生:画在纸上倒过来观察。

  (四)、圆柱的高。

  师:圆柱的高什么发生了变化?

  引导:哪段距离表示圆柱的高?

  请看屏幕,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就叫圆柱的高。

  (课件出示: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师:圆柱的高在哪些地方可以找到?

  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上显示并用有颜色的线闪烁。

  师:你能在你的圆柱上指出这条高吗?

  教师讲解:高是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应该垂直于两个底面。

  (五)、圆柱的侧面

  (1)、组织学生摸一摸圆柱形的模型,看一看圆柱侧面在哪里,猜想一下侧面展开后是什么形状。

  组织学生分小组操作:剪开一个圆柱模型的侧面,再展开观察。

  得出结果:AB组: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2)动手剪一剪

  沿着罐头盒的侧面剪开,展开的包装纸是什么图形?

  (注意剪刀的安全使用)

  (六)知识小结

  圆柱有2个完全相同底面和1个侧面组成。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是圆柱的高。

  三、课堂练*(难点巩固)

  4.知识拓展

  (一)、圆柱的高还有其他的说法。

  (课件演示)你看:一口水井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深“,一个1元硬币是圆柱形的,这个圆柱的高还可以说是“厚“,水管也是圆柱形的,它的高还可以叫”长“。

  (二)、师:为什么树干都是圆柱形的?

  (课件出示小知识)圆柱具有较大的支撑力。树木的树冠全靠主干支撑。特别是硕果累累的果树,上面挂着许多果实,需要强有力的树干支撑,才能生存。

  圆柱形的树干没有棱角,狂风吹打时,不论风卷着尘沙、杂物从哪个方向吹来,受影响的都只是极少部分,不易受到冲击的伤害。因此,树干的形状是圆柱形的,这是树木对自然环境适应的结果,也是长期进化的结果,更是为了适应生长的需要。

  四、小结

  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立体图形-圆柱,这一类图形有几个共同的特点:比如它们的上、下底面都是完全相等圆,侧面展开后是一个长方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2.通过学生自主研究,使学生掌握研究立体几何的一般方法,提高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学*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高的认识。

  三、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长方体模型,圆柱模型。

  学生:每生自带一个圆柱形物体,草稿纸。

  四、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立体图形?它们各有几个面?这些面是什么形状?生回答。(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研究方法)动手操作:画、剪、比、量。

  2.(课件出示)师:那下面的这些物体你认识吗?它们是什么形状?如果把这些物体的形状画下来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课件演示:从实物图抽象出圆柱图形。

  3.小结:上面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圆柱体。揭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圆柱。(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

  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圆柱模型,边看书边思考:

  ①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什么?

  ②用手摸一摸圆柱周围的面,你发现什么?

  ③圆柱一共有几个面?是哪几个面?

  ④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

  及时练*(课件出示):让学生根据圆柱的特点判断下面的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找一找,初步了解圆柱的特征,为后面突破难点打下基础。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让学生经历探索圆柱基本特征的过程,提高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概括的能力。

  重点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难点圆柱的侧面积和它的展开图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观察法、分析法、归纳法。

  学情分析

  圆柱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几何形体,学生对于圆柱体并不陌生,只是没有深刻的认识,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问题:你学过那些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

  今天老师要教同学们认识一个新的立体图形----圆柱体,简称圆柱。

  请同学们拿出你准备的圆柱,老师检查。

  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圆柱的图片,请大家欣赏。

  你还见过生活中那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体。

  从一年级我们就知道圆柱体,你认为什么样的图形是圆柱体?说说看。

  二、探究新知

  1.从圆柱的图片中抽象出圆柱的立体图形。

  教师:如果把它们画成立体图形是怎样的?想看吗?

  课件演示:从图片中抽象出圆柱。

  问:长方体和正方体最多看到几个面?圆柱我们能看到几个面?

  2、探究圆柱的基本特征

  (1)思考: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什么样的?叫做什么?

  学生观察后得出结论。

  教师:小组合作,动手动脑

  圆柱两底面的大小怎样?你用什么方法证明?

  画、剪、比等等方法。

  (2)比较胖瘦两个圆柱,它们有什么不同?是什么原因?

  让学生相互讨论,思考。得出:因为圆柱的底面半径不同,所以在高相等的情况下,半径大的圆柱就胖些。

  (3)思考:用手摸圆柱周围的面,你有什么发现?

  结论:是一个光滑的曲面。

  (4)思考: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什么?在哪里?有几条?

  学生先用手比划下圆柱的高,在用彩笔画出圆柱的高。试试看,你能画几条。

  白板演示,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3、拓展应用,发展新知

  在生活中,圆柱的高也有不同的称呼,你知道吗?(白板展示)

  硬币是厚,井是深、钢管是长。

  三、巩固提高,

  1、完成P18的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老师检查。

  2、完成P18的第2题

  分析:分别以长方形的那条边为轴旋转而成,底面半径和高分别是多少,引导学生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来帮助理解

  课题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你认识到了什么?请用“1、2、3、无数”来总结今天学*的内容,你会吗?说说看。

  作业能力练*册第13-14页内容,回家体会理解记忆公式。

  板书设计

  圆柱体的认识

  底面侧面高

  2个1个无数条

  大小一样的圆曲面

  教学反思

  圆柱是一种常见的立体图形。在实际生活中,圆柱形状的物体很多,学生对圆柱都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我注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教学中,重点理解圆柱的高有无数条,而不仅仅是两个底面圆心的连线这一条。还让学生认识到圆柱的立体图形只有两个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参与系统、全面整理知识的过程,梳理本单元的所学知识,引导学生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构建知识网络。

  (2)通过本单元知识的复*,比较熟练掌握比例知识,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回忆、讨论和交流,结合练*,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掌握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比例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整理本单元知识,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回家先整理本单元知识,作好交流的准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教师:我们已学完了本单元知识,今天来进行“整理与复*”。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

  二、梳理单元知识,形成知识网络

  1.方法回顾

  (1)以前我们是怎样整理单元知识的?

  (2)你们昨天回家是这样整理的吗?

  (3)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2.学生汇报交流

  (1)抽2位汇报整理结果。

  (2)根据学生的整理,大家提出建议并进行修改。

  (3)展示教师整理的结果,说出整理思路(展示)。

  比例比例意义、基本性质、解比例

  正比例意义[X=(一定)]

  应用

  反比例意义[X=(一定)]

  应用

  3.教师小结整理知识的情况

  三、复*本单元知识

  1.完成练*十四第1题

  这两面**的长和宽的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如果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并指出这个比例的内项和外项(生齐练)。

  教师:通过前面两个题的复*,你能说说什么叫做比?什么叫做比例?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在这里使学生明白比表示两个数,有两项;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2)完成练*十四第3题。

  教师: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在练*本上练*,指名板演,学生练*后讲评。

  2.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

  (1)判断下面各题中两种量是否成比例。如果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①正方形的边长与周长。

  ②行驶一段路程,车轮的直径与车轮转过的转数。

  ③=5X,和X。

  ④X=24,和X。

  (2)说出下列各组中的三种量在什么条件下能组成什么比例关系。

  ①速度,时间,路程。

  ②汽车每次运货吨数,运货的次数和运货的总吨数。

  ③三角形的底、高和面积。

  (3)说一说什么叫正比例关系?什么叫反比例关系?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梳理判断两种量是否成正(反)比例的思考步骤。

  ①先找出两种相关联的量和一个定量。

  ②根据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关系。

  ③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关系。

  (4)用比例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练*十四第6题)。

  ①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排成5列需要90人,排成24列,需要多少人?

  ②学校举行方阵团体操表演,如果每列16人,要排27列,如果每列18人,要排多少列?

  教师:说一说,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解题的步骤有哪些?注意什么问题?

  1.设所求问题为X。

  2.判断题中的两个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关系及成什么比例关系。

  3.列出比例式。

  4.解比例,验算,写答语。

  教师: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所以解题时要认真审题,做出正确判断。

  四、拓展应用练*

  (1)指导学生完成练*十四第9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集体评议。

  教师: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比值表示什么?成什么比例?为什么?

  教师:用图像把它们的变化规律表示出来。

  教师:观察图像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认识到:图像是一条直线。从这个图像可以直观看到航程和相对应的飞行时间的变化情况,航程增加,所需飞行时间也随着增加,航程减少,所需飞行时间也随着减少。

  教师:观察图像,估计飞行20xx千米需要多少时间?

  教师:根据图像估一下,7时大约飞行多少千米?

  学生回答,教师可以通过小黑板同步显示。

  五、教学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正、反比例这一单元的整理与复*,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六、作业布置

  完成练*十四第2、4、7、8、10、11题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P17-18内容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柱,掌握圆柱各部分的名称及特点。

  2.能建立圆柱的几何模型,体验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的学*方法。

  3.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比较和探索的过程,提高分析,推理和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发展空间观念,掌握圆柱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角尺、直尺、学*单

  教学过程:

  一、引“新”明标--引入新课,明确目标

  1.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粉笔盒,问:“这是什么图形”?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作铺垫。

  2.揭题明标

  揭示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回答:关于圆柱,你想了解它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师将问题整理后抓住关键词读、写、说并板书)

  二、探“新”依标--依标导学,探究新知

  (一)自学--发现圆柱。

  1.找一找: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圆柱?

  2.展一展:实物展示生活中的圆柱:保温杯、唇膏、电池、圆的笔筒。

  3.看一看、想一想:

  认真看课本P17,重点观察圆柱由哪些部分组成,要边看,边思考:

  ①这个圆柱形的物体,它由哪几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有什么特征?

  ②观察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分别是什么形状?

  ③你觉得,两个底面有什么特征?

  4.说一说

  让学生自说说自己的思考结果,验证圆柱的上、下底面是两个大小相等的圆。

  5.读一读

  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二)共学--小组合作,理解圆柱

  1.剪一剪,量一量,议一议

  拿出你制作的圆柱模型,四人小组讨论:

  ①圈:剪一剪你的圆柱模型。

  ②量一量:量圆柱上下两个底面的半径、直径;及身高不同大小圆柱的高。

  ③说:说一说你发现的圆柱两个底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圆柱的周围是什么形状?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2.展一展,评一评

  讲解要求:

  ①你发现的圆柱上下两个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②圆柱周围的面(上下面底面除外)是什么形状?

  ③圆柱的高矮和什么有关系?

  小结:圆柱是由3个面围成的,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圆柱周围的面(上下两个面除外)叫做侧面。圆柱的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

  4.探究拓展

  把一张长方形的硬纸贴在木棒上,快速转动木棒,看看转出来的是什么形状?

  小结:长方形硬纸围绕木棒快速转动,可以转成一个圆柱。

  三、测“新”评标--达标检测,评价目标

  1.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1题

  (1)指出下面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

  (2)圆柱有几个底面?是什么形状?

  (3)圆柱有几个侧面,几条高?

  2.课本第18页“做一做”第2题

  (1)图一的旋转轴在哪里?

  (2)图二的旋转轴在哪里?

  (3)为什么同一个长方形会旋转不同的圆柱呢?

  3.练*三第1题

  根据你对圆柱的理解,你能准确地判断出下面的图形哪些是圆柱吗?想一想为什么其他图形不是圆柱?圆柱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四、结“新”拓标--全堂总结,拓展延伸

  在这节课中,你学会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圆柱

  底面2个

  侧面1个

  高一样长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扩展3)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10篇

  今天我们要辩论的是关于善意的谎言是好的`还是坏的。

  在这里,我要先举个例子:

  有一位老人经常感觉很不舒服,去到医院检查。经检查后,发现他得了白血病,需要移植骨髓。经检测,他的儿子正好有适合的骨髓,于是,他就给老人说明了情况,可老人不让他移植。于是,他儿子就编了一个谎言,骗他说已经给他找到其他拥有适合骨髓的人从他身上移植了。到了做手术的那一天,他的儿子正在抽骨髓然后移植到老人身上。这样的谎言你能说是不好的吗?

  我认为,善意的谎言还是可以有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为何不可以呢?*有句古话说得好,用之正则正,用之邪则邪,不也是说什么东西使用都是要看人如何使用它的用法吗?像古代有一些人虽然杀了人,但杀的都是作恶多端之人,*民有反对他们杀这种恶人吗?善意的谎言虽然也是谎言,但它不同于其它的谎言,因为在它前面有一个修饰词:“善意的”。所以,善意的谎言是好的,并不是不好的语言。

  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为理想,而奋斗吧!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当然我也不例外。小时候,在我那小小的百宝箱中,也装着五彩缤纷的理想。今天我就打开我的百宝箱,把里面的宝贝一一拿给你看。

  很小的时候,我就有了我的第一个理想。当一名女警察。小时候的理想现在想起来既可笑又幼稚。当时的我其实是喜欢上了女警察们漂亮的警服,和她们站在马路中央指挥交通时的飒爽英姿。可是不久,我的理想就发生了改变,因为我逐渐了解了当一名女警察的辛苦与困难。

  于是,当一名画家成为了我的第二个理想。从小我就对绘画很敏感,很喜欢画画,经常自己画出一些大作,然后拿给爸爸妈妈看。爸爸妈妈得知了我喜欢画画,马上就给我报了美术班。可能是因为小孩子贪玩儿的天性。上了美术班后的我变得不怎么喜欢画画了。甚至上美术课时逃跑去和同学玩儿。就这样,我的第二个理想便又化为泡影。

  直到我有了第三个理想时,我已经上了小学年级。那时的理想是当一名老师。从小到大我接触过好多好多老师,有年龄大的、资历老的;也有年轻的、经验少的。但不管他们是什么样的老师,教哪一门学科,我都非。)常喜欢他们。将来也想像他们一样站在高高的讲台上给我的学生们授课。

  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六年级的学生了。快要步入中学的殿堂。如今的我,已不是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如今的我,对一些事已有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想法。现在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或许你会说,这并不算是什么理想。但是在这漫长的学*生涯中,我不敢肯定我的理想会不会再改变。但是我敢肯定的是,我始终不变的,就是要做一个对社会、对全人类有贡献的人。

  现在有不少学生经常高谈阔论自己的远大理想和抱负。但往往没有做好身边一些应该做好的小事。甚至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都没有做到。我们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就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不能有着不以善小而不为,不以恶小而为之。的想法。要脚踏实地地为自己的理想奠定基础。最终才能实现它!

  可能你的理想多如繁星,可能你的理想永世不变,但是不管我长大要做什么职业,做什么工作,对自己的要求唯有一条永远不会改变,那就是,要从小事做起,总自身做起。做一个对社会和全人类有贡献的人!

  在我很小的时候,妈妈带我上街逛商店,我看到商店里那花花绿绿的、五颜六色的衣服,就会感到特别地兴奋,对这些衣服特别喜爱,真想穿穿它们,哪怕只是去摸摸它们。

  在我七八岁的一天,妈妈带我到亚细亚去参加服装博览会。当我走进亚细亚的那一刻,我全身的血液都沸腾起来了,只见那五彩缤纷的服饰挂在架子上,使我看得眼花缭乱,目不暇接,有那色彩鲜艳的连衣裙,厚厚的毛衣,还有印着五彩花纹的t恤衫。

  走出亚细亚,我心里便立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做一个服装设计师。

  从此以后,我就不停地为这个理想而奋斗——开始服装设计。

  服装设计成为了我的一大乐趣。

  只要一有空闲的时间,我就会打开电视,收看服装秀。当看到自己喜欢的服饰的时候,我就会随手拿起纸笔,粗粗地画上几笔。等收看完了服装秀,再细细地添上几笔,补其之不足,最后再填上颜色,这样一套服装便设计出来了。我珍惜地把服装设计图放进了服装册里。如今,我的'服装册里已有一百多张了,我十分珍惜它们。

  茶余饭后,我都会拿起服装册,仔细地看服装册。

  我坚信,通过我坚持不懈地努力,我的理想就一定会实现。

  幼时,我总爱看电视:“动画城”,动画片《西游记》、《哪吒闹海》的精彩剧情使我高兴万分。

  进入小学了,我又看了《西游记》、《三国演义》少儿读本。我知道了作者吴承恩、罗贯中等,心里对他们十分崇敬。接着,我又看了电视剧《唐明皇》,知道了作者是绵阳的吴因易。

  于是,我异想天开地也想当作家。妈妈听了后说:“你做梦吧!”哦,想当作家,就是我的梦想。

  二年级学作文了。开头,我总下不了笔。郭老师教我们,作文就是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于是,我根据那年涨水,妈妈背我淌水送我上学写了作文《水》得了优。到仙海湖游玩,那里的美景激发我写了《游仙海湖》,郭老师看了后鼓励我去投稿,但多次投稿都石沉大海。这时,我意识到梦想原来就是实现不了的理想。

  爷爷鼓励我说:“只要努力,美梦也能成真。”他还告诉我,要写好作文必须要多读、多写、多练,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就这样去努力,天天上学时,我留心观察安昌河边的

  钓鱼人,写了《钓鱼》。接着,我又到七曲大庙去拜了文神——魁星菩萨,咳!还真灵,《钓鱼》在绵阳日报发表了。

  郭老师在班上表扬了我,鼓励我继续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接着,我的作品《喜树林》、《红桔》、《麻雀》相继在绵阳日报、绵阳科技报、青少年文学发表了。

  我想,继续努力,我的作家梦一定能实现。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或*凡、或特别,或多或少。我当然也有自己的理想—当一名蛋糕师。你可能会问了,为什么放着经理、总裁不干,偏要当个小小的蛋糕师?

  在我五岁的生日时,妈妈给我买了一个三层冰激凌蛋糕,奶油的香气和水果的芬芳扑鼻而来,我吃得不亦乐乎。虽然那时我萌生了当蛋糕师的想法,但是,我很快又对那些纸醉金迷的职业“奋斗”了。直至我十一岁的时候,我看韩剧《我叫金三顺》中发现:金三顺也是一名蛋糕师。我又从尘封的记忆中找到了我童年的梦想。我于是坚定信心,当一名蛋糕师。通向理想的路漫漫,坎坎坷坷,不小心就会摔得头破血流,许多人在理想的路上退缩了。我们如果没有实际行动和努力,再宏伟的目标,在远大的志向也会在瞬间化为泡影!

  我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要付出努力和汗水。我首先要学会熟练运用厨房里的工具,还要从最基本的和面、打鸡蛋开始学起。其次制作一些极其简单的糕点,再学会制作普通的小蛋糕。呵!这可不容易了,不过我会好好练*的。最后,再创建自己的蛋糕风格,学会并熟练掌握制作蛋糕的技巧。每当我和妈妈去蛋糕房,我都会观察每个蛋糕,那些蛋糕真是各式各样,琳琅满目。回到家,我还会自己画几张“蛋糕示意图”,从配料、选材、方法等多方面写写画画,不知改了多少遍。彩笔从我手下划过,蛋糕便在纸上“现形”了,我可比吃蛋糕高兴多哩!但对于缠得很的我可却也有着不小的诱惑力呢!

  我看着自己的蛋糕,还真不禁有些想入非非了我看到了我对顾客们捧出了香喷喷的蛋糕,空气中弥漫着牛奶和鸡蛋的清香,那种甜是来自心底的,是甜蜜的。浓郁的奶油包裹着整个蛋糕,蛋糕上除了香甜的果酱和新奇的动物糖外,还有一粒粒闪闪发亮的银色糖豆

  我渐渐回到现实中了,在兴奋和高兴之余,我想到:理想是一种人生的目标,是一种前进发展的动力。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满是向上的车轮”。我们也要勇往直前,敢于实现自己的理想。精精彩彩的打拼一生!

  我的理想是当歌星,原本我根本就没想过,将来要做什么,是我一个朋友,是她告诉我我的理想是什么。要是有人问我:“你的理想是什么啊?”我会骄傲的告诉她:“我的理想是当歌星!”

  要想当歌星必须最注重的是个人的形象,万一不小心就会被人偷拍或造成绯文。破坏了你的形象。在寒冷的冬天,你也会穿着单薄的衣裳不辞劳苦地为为大家演出。而炎热的夏天,会穿着厚厚的大棉衣拍片。

  有人说,你当歌星是为了赚钱吧!的确啊,歌星也是一个职业啊,一份工作啊,既然有工作那为什么不赚钱呢?可是那是靠你自己的努力去赚的!我想当歌星还有别的原因,那就是我想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音乐,供大家欣赏,在大家感到忧愁时,听了我的歌。会让你们忘记所以烦恼,心*气和地去解决事情。

  我想当歌星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在你当歌星时就会很出名,那就可以闻名全世界了,不管谁见到了,就会很高兴,马上跑过来和我拥抱,签名,我时常幻想着,再过十几年之后。我在世界级的舞台上放声歌唱时,有一群歌迷,伸出手来和我握手。这时一个人跑上舞台送我一束漂亮的鲜花。那是一个多么令人羡慕的场面啊!

  没个人都有各自的理想,我的理想是当歌星,不知道你们的理想又是什么呢?

  我就有许多的梦想:做个科学家,做发明家,做歌星,做演员。可做什么我都好像有点别扭的感觉似的。我最大的梦想,还是圆我现在的心愿,开一个玩具公司,拥有许许多多的玩具,来跟许许多多的小朋友一起分享快乐。

  我是一个非常非常喜欢玩具的女孩,我也不知道怎么的,对玩具有一种极度的迷恋。每次妈妈答应我给我买一件东西的时候,我要的不是别的,就是玩具。有了玩具我好像就有了一种说不出的兴奋与喜悦。每次去绍兴路过那可爱又有吸引力的玩具店时,我又产生了一种情不自尽的冲动,我千般地抑止住自己,不要进去,不要进去,可我还是控制不住自己,心里情不自禁的,整个人就像着了魔似的,脚也不由自主地跨了过去。直到妈妈使出十八般武艺硬把我从玩具店拉出来,我的情不自禁才渐渐的暗淡下去。

  从此我心中就许下这样一个心愿,长大了一定要开一家玩具公司,让与我一样喜爱玩具的小孩能达到自己的心愿。而且这种玩具只要唱一首歌或者背一首诗便可以得到,不用大人花钱,省得那些小孩的玩具梦又被大人残酷地击碎了。

  这是我的心愿,我的梦想。我不想许多的小朋友也有得不到玩具而心痛的感觉。

  “如果能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真正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诚实不自欺的思想而行,则定能至于至善至美的境地。”这句话出于居里夫人,我想她所说的是对的,为了自己的理想,任何人都可以抛弃一切,为自己的理想勇往直前。我的理想也许里我有些遥远,但我可以站在远处默默地站望着它——律师。当律师需要口齿伶俐,能说会道。我想,我当上了律师,应该是个优秀的律师吧!

  当律师的这个梦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才开始的。有一日,我拿着报刊,五姨夫认真地问我:“长的以后想当个什么有用之才?”我愣住了,停止了手中翻动的报刊,见我“许久”没有回答他的问题。手中的茶杯也放了下来,好像是在耐心地等待我的回答。我从未想过“理想”这个词,于是随口一说:“当律师吧!*时看上去挺威风的!”“律师可不好当呀,可累了,你有这个理想我想还可以。”他好像对我的回答挺满意的,有重新拿起了放下不久的茶杯!

  “理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就会沐浴在理想的光辉之中。”这句话出于巴金爷爷的“金笔”之下,不错。只要用尽心思,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努力,理想就不再会是梦,不你论怎么打自己,总会感到“痛”,但通并快乐着。追求理想我任为应从小事做起,当一名律师就是“管闲事的祖宗”,从小开始“管闲事”、替“人民伸冤”。当然,我的要求很简单,当律师都是出众的人,我不要名扬四海、家喻户晓,我只需做一名优秀的律师。

  让我萌生这个念头的不只是随可一说,也是看了一些有关律师的资料与事例,他(她)们为人民的那种“服务”为人民的“付出”,真的让我颇有几分感动。为了人民,律师们不知在雨中淋了几次!为了打赢一场官司,他们不知受了多少苦。曾经有一位律师,受了别人的托负,要努力打赢这场官司,他在奔波中感冒了,但在法庭上,他却让然坚持着,他心里知道,每一位被告人与原告之间都有一些纠纷,如果自己不努力的话,吃亏的是相信自己的人,即让她那么相信自己,那么自己一定要努力。他得病没有一个人知道,是他那种对自己事业认真的毅力,没有让任何一个人失望。“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如果工作是一种义务,人生就是地狱!”这句话出自歌德之口。对!对于这位律师而言,工作就是乐趣,人生就是乐趣,人生就是天堂!

  “理想并不是一种空虚的东西,也并不是玄奇;它既非幻想,更非野心,而是一种追求善美的意义。”我们的理想正如伏契尼所言,并不是空虚的东西,而是一种追求。

  理想是人生导航的灯塔.因为有了理想,人们才会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而努力.我的.理想就是当一名辛勤的园丁——一名老师,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老师像蜡烛,他们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老师像园丁,把幼小的树苗培育成参天大树.老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代代老师呕心沥血,无私奉献,一月月一年年耕耘在那三尺高的讲台上,把知识传播下去,把人类文明传播下去,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才使得社会更加文明,国家更加繁荣富强.

  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教我们唱歌、跳舞,给我们讲故事听.那时,我觉得老师真神奇,真伟大,什么都会,我就想:我长大了,我也要当一名神奇老师,把我懂得都教给小朋友.慢慢地,我长大上学了,觉得老师更加神奇了.不认识的字,不懂得的知识,只要老师一讲,就豁然开朗,全部明白了.老师教给我们做人的道理,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当我们伤心的时候,老师给予我们安慰;当我们遇到挫折的时候,老师给予我们鼓励.老师真伟大,就像一本书,那么多的知识老师都懂得,只要看到老师那和蔼的面孔,再困难,在伤心的事情都会简单起来,都会烟消云散.这更加坚定了我当老师的信念.

  如果我当上了老师,登上那三尺高的讲台,向孩子们传授知识,带领他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是一件多么奇妙的事情啊!我会把我的学生当做我的孩子,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他们,教育他们.让他们从一个个*的小故事,里领悟到人生的真谛;让他们从一首首如歌如画的唐诗宋词中,领略到“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的寂静.让他们从一个个含苞怒放的花苞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让他们从一个个英语单词中,感受到语言的神奇;让他们从一个个活泼乱跳的数字中感受到数学王国的神奇.我还会让孩子们从学*中找到乐趣,在乐趣中学*,爱上学*.当他们捧起奖杯时,我会告诉他们“不要骄傲,一定要再接再厉,在以后的道路上继续努力”;当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遇到困难而气馁时,我会告诉他们“不要气馁,阳光总在风雨后,坚持就是胜利”.像当时老师教育我们一样教育我的孩子.把他们培养成一个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正义感的好孩子,长大后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我一直在为这个理想而不懈地努力,扎扎实实学好每一门功课,一步一个脚印朝这个目标攀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它的名字叫理想;每个人都要走一段路,它的名字叫人生.有一句名言:人活着没有理想是可怕的.的确,没有理想,哪来得劲头?而我却有着许多的理想.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为自己建立了一个远大的理想,那就是,长大后,我必定要当一名教师.一方面是因为我妈妈是老师,我被老师的这种辛勤卖力的精力而深深地感染了;一方面是因为我觉得老师特别巨大.可以为祖国出一份力,还可以为祖国培养出更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有科学文化,又有较高探索精力的人才.

  我每天站在三尺讲台上,向“小听众们”传授知识,我的学生个个都是小才子.上课时,他们都坐得端端正正,我点名叫某某起来答复问题,他就站起来非常有礼貌的把问题完完整整的答复完毕了.下课后,我不会急匆忙忙的赶到办公室,坐在椅子上悠闲地喝水,而会放下手中地活,和孩子们到教学楼下面一起愉快地做游戏,让孩子们在紧张的学*过后也放松一下.每到周末,我都会带着我的学生到公园去玩,或是去军营参观,用我的独特方法让孩子们逐渐养成勤奋、热爱劳动的好*惯.

  人总是生活在现实与虚幻中,人们正把虚幻努力变为现实.我受到挫折时,那理想会给我勇气,我永远相信:巨大的理想只有通过忘我的斗争和就义才干胜利地实现.

  我相信,只要我心中有这个想法,并为着这个愿望去努力,就必定会实现.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一个远大的理想.包括我也是.我的奋斗,只为实现我的理想,完成我的梦想.

  从小到大,我一直想当一名设计师.一名生活在舒适的环境里,无忧无虑的高级白领.

  当一名白领,每天优哉游哉.让父母住在一个好的环境里,也算是报答父母了.他们从小把我拉扯大,教育我,指导我.他们是我的路灯,照亮我,让我迎向成功的彼岸.爸爸妈妈从小,从我和姐姐出生的那一天起,就更加努力、拼命的赚钱,为我创造良好的环境,让我成为一给幸福的小孩.假如我成功了,有个美好的未来,想必他们也觉得这么多年的教导苦尽甘来了.

  我想当一名设计师,不仅仅是为了报答父母.更是为了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为祖国添上彩色的翅膀.

  或许,在十多年后的我,每天坐在办公室里.手握着笔,下面一叠纸,我正挠着头,想着我的方案,创造灵感.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张张草稿纸,撒满一地,脑子里没有一丝灵感.我想,那一张张纸下,那优秀的作品,是我用尽心血换来的.在许多年后,人们开始穿上我设计的衣服,戴上我设计的珠宝.让社会迈入新的时代,为社会服务,为我们的子子孙孙创造更舒适的环境.然而,那些祖国的小花小草,个个成成为祖国的有用之才,国家栋梁.

  今后,为了完成我的梦想,实现我的理想.我要在我学*保证良好的同时,课余时间去学画画,去上数学班······我要努力学*,争取各科成绩优良.为了让我的未来更加辉煌,我只得这样.

  我会为他而拼搏、奋斗.

  冰心的《小橘灯》让无数的文学爱好者爱不释手;林海音的《城南旧事》让人们回忆起那纯真无私的童年;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让千万小朋友咧嘴开心一刻……这些女作家的形象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也想要当一名作家。

  听爸爸讲,在我一周岁的.时候,爸爸在桌子上摆了一些东西,有计算器、毛笔、QQ糖、《冰心文集》……让我抓周。我不知怎么的,一把拿起《冰心文集》乱翻一阵子。爸爸笑着说:“莫非这孩子将来要当作家?”

  从这以后,我与书结下了不结之缘。小时候,我不认识字,但又不知道书上的内容,便每次抱着书跑进爸爸的书房嚷着要爸爸读给我听。爸爸笑着说:“你这小书呆子!”

  在我会用拼读书的时候,我又吵着让爸爸给我买一些带有拼音的书,我趴在书桌上咿呀咿呀地读着那些书。别看我小,读起来认真着哩!那一本正经的样子,比爸爸学*还有模有样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认识了许多汉字。爸爸便给我买了许多名著,如《水浒传》、《冰心散文》、《老舍文集》、《城南旧事》、《笑猫日记》……我一边默读,一边作批注,积累了许多好句佳段。在读的时候,我认识了杨红樱、冰心等许多女作家。她们的作品是那么的有血有肉、真情实感,那么的吸引人。从那时起,她们已是我心中的一盏灯,这盏灯在我心中时刻闪闪发光。我在心里暗暗地想:我长大了要当一名作家。

  现在,我读的书已经数不胜数了。当我读到朱自清的《匆匆》时,我想到了浪费时间的恶行,并要在今后珍惜时间;当我读到《城南旧事》,我也回忆起我那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有时还为那些蠢事发笑……

  我爱读书,更爱写作。现在我每天奋笔不辍,也有10余篇大作发表在报刊杂志上。前几天,《*少年作家》给我寄来了信,让我参加培训。虽在遥远的北京,可我的心似乎已经飞到了那里。

  …………

  昨天夜里,我做了一个梦。我隐隐约约地记得:作家冰心在修改我的文章;杨红樱在指导我写童话故事……

  放假后的一天,我、爸爸和我的伙伴李新杰、陈志、钱飞宇在中学里面踢足球。我们小孩一队,爸爸和李新杰组成一队。

  比赛开始,守门的`钱飞宇把球踢出后,我接到了球,爸爸上前来阻拦,我用脚一跳蹭球旋转了起来。这球与老爸的脚一弹,到了他的身后。我乘机跑到了老爸身后接到了球,就差射门了。我使出了全身力气,踢出了全力一击,球进了。我们以击掌表示庆祝,这一球给了我们队里的陈志、钱飞宇两人一点信心。欣喜爬上了他们的眉梢,眼里也放射出一种振奋的光焰。

  第二球还是被我接住了,可后来又被老爸抢去了,“唉呀!怎么搞的?”这回我们肯定要输了!我脚一直在跺。此时,我的心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已经是汗流浃背。现在比分是一比一。休息时,我和陈志、钱飞宇开始商定策略了。策略是这样的钱飞宇还是把门守好了,陈志主要是抢球,我专门攻球。第三球开始了,我和陈志上前拦球,我们抢到球后就互相传,射门时,两人就各用一个腿使劲一踢。这一球,“完胜!”大家都兴奋极了。因为我们已经领先了一分。

  又到休息时,大家都高兴极了,“咕嘟,咕嘟,哇,真的好好踢呀,要不要喝呀?”我问陈志和钱飞宇。他俩分工,一下子各喝了一瓶,老爸那还有三瓶矿泉水,我便又去拿了一瓶。

  比赛又继续进行了,球先被对方抢了去,我立刻像战车一样把球给铲了过去,开始向球门攻击,力气用大了就会把球踢飞了,力气小了后,球到球门时速度就慢了下来。

  很快,这次踢球比赛就结束了。我对运动是最热爱的,大家在放假中,一定要注意坚持锻炼身体。

  设计理念:

  观察是我们获取作文材料的主要方法之一。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在教案中重视写作前的作文活动设计,这样让学生学*观察、摄取和感悟,使作文教学达到“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的美好境界,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周围事物,勤于思考、乐于探究的*惯;

  2.能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实验的经过;

  3.初步懂得这个小实验的科学道理,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把实验的经过有条理、具体地写下来。

  教学难点:能按照实验的过程有条理地、具体地记叙实验的经过,并能写清楚人的动作、语言和心情变化。

  教学准备:

  烧杯、锅盖、装有酒精的量杯、镊子、火柴、纸孙悟空

  教学时间: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西游记》大家看过吗?这学期我们刚刚学了第20课《猴王出世》,孙悟空大家都不陌生。它大闹天宫被太上老君关在八卦炉里,用三味真火炼了七七四十九天,不但没有被烧成灰,反而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今天,老师就给大家做一个火烧孙悟空的实验,让你们见识一下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本领。

  二、实验准备

  1、(出示孙悟空)这就是三打白骨精的孙悟空,但它现在既不能腾云驾雾,也无法七十二变,为什么?董老师要请个同学上来验证一下。大声告诉大家你看到的结果。

  2、(取出酒精)这个量杯里的液体是什么?谁来闻?把你闻到的气味好好描述一下,再判断它是什么。

  3、依次介绍实验器具:纸孙悟空、烧杯、装有酒精的量杯、镊子、火柴、锅盖

  4、提出观察要求:实验马上要开始了,老师做实验时,同学们要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心去想。

  三、实验演示

  现在,老师开始做实验了。

  1、第一步老师把孙悟空放入烧杯内。

  2、为了让火烧得更旺,第二步,我要在它上面倒上酒精帮它燃烧。(把酒精导入烧杯里)描述一下你看到的,你有什么想法?如果你是烧杯里的孙悟空,你会有什么想法?

  3、第三步,老师准备点燃酒精,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睁大眼睛好好看(擦着了火柴,做敢点又不敢点的样子,停了十秒钟,终于把盘子里的酒精点燃)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景象。

  第四步,盖上盖子。

  四、揭示结果

  1、(拍拍烧杯)猜猜看,烧杯里的孙悟空命运如何?我们一起倒计时:5、4、3、2、1。(从烧杯里取出湿淋淋的孙悟空)虽然没有练成火眼金睛,但这个孙悟空竟然没有烧坏!用一个成语或者一个词语形容这个实验结果——毫发无损(板书)

  2、究竟是谁保护了孙悟空呢?四人小组讨论一下,找出你们认为最合理的答案。

  3、经过讨论,我们的学*小组都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小组认为_______(指名),有的却这么想_________(指名),还有的认为______(指名)。

  4、同学们都说出了一定的原理,到底什么是正确答案呢?老师来揭开这个谜底。(PPT出示答案)

  这下你们明白了吧?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此时的心情吗?(恍然大悟)还有吗?

  用一句话来表达一下你此时的心情。

  五、实验复述

  1、老师做实验有几步?分别是做什么?谁能完整清楚地叙述出来。

  板书:步骤:放——倒——烧——盖

  2、你观察得真仔细,表达也十分准确。不过,老师觉得,想要把刚才那扣人心弦的过程表现出来,似乎还欠缺点什么,是什么呢?

  对,是动作、表情、语言和心理活动。来,我们能一起把刚才的实验经过分步骤、完整生动地叙述出来吗?

  1、首先,指名,你看到了什么?又有什么想法?

  2、老师的动作、表情是怎样的?

  3、你注意到你旁边的同学的反应吗?同学们说了什么?表情、动作呢?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扩展4)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教案3篇

  三课时: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63-64的内容,完成“做一做”题目和练*十六的第1~3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会解答两步计算的一般应用题和分数应用题;使学生掌握用方程解和用算术方法解的不同思路,提高用算术方法和用方程解应用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检查、检验*惯。

  教学过程:

  一、复*。

  1.两地相距18千米,甲乙二人从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经过2小时相遇。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指名学生口头列式解答,并说一说题中的数量关系。

  2.一个筑路队修筑一段公路,两周修了5千米,正好修了这段公路的 。这段公路全长多少千米?

  让学生画出线段图独立解答,指名说一说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把复*题第1题中的“18”改为“13”,“2”改为“ ”)

  (1)引导学生用方程解。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的数量关系是怎样的?(引导学生得出: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全长)列出方程:

  解:设乙每小时行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写答语。

  启发学生思考:根据以前学过的`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还可以怎样列方程?

  引导学生列出方程,并解答出来。

  解:设乙每小时行x 千米。

  答:(略)

  (2)启发学生思考:能不能用算术方法解答?

  答:乙每小时行 千米。

  学生独立思考,试着在练*本上写出算式。共同订正。

  (3)引导学生把两种解法进行对比。

  让学生想一想:上面两种解法有什么不同?思路有什么不同?

  (4)完成课本第63页“做一做”题目。

  2.教学例2。

  出示例2。(把复*题改为例2。)

  (1)启发学生画出线段图。

  “谁是单位`1`,数量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使学生明白:这段公路的 等于两周修的长度和。

  (2)学生列方程解答。

  解:设这段公路全长X千米。

  (让学生检验,再写上答案。)

  (3)订正后想一想:怎样用算术方法解答。学生列式计算。

  答:(略)。

  (4)完成课本第78页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

  完成练*十六第2题。

  四、全课小结。

  1.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2. 用方程和算术解法思路有什么不同?

  五、作业。

  完成练*十六第1、3题。

  第一课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59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十五1-5题。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正确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难点:

  正确地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准备。

  1.板演(指名学生脱式计算)

  46+570÷80 60÷[(30+30)×10]

  二、新课。

  1.谈话:如果把板演题目中的整数换成分数,应该怎样计算?运算的顺序是什么?这节课我们共同来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学*例1.

  出示例1:计算

  (1)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比,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3)想一想:这个算式含有几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4)大家打开练*本,抄题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

  (5)订正。怎样确保计算的准确?

  3.学*例2。

  出示例2 计算

  (1)请你试着按运算顺序读出例题。

  (2)想一想:这个算式里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应该怎样计算?

  (3)想一想:第一步算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4)在练*本上完成。

  (5)指名学生板演。

  (6)如何检查,计算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4.完成课本第60页上面的“做一做”题目。

  计算前,先说说这两道题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三、课堂总结。

  1.这节课学*的是什么内容?

  2.通过这节课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保证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正确率?

  四、课堂练*。

  1.填空:

  (1)( )与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扩展5)

——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作文优选【10】份

  理想是每一个人一辈子追求的目标。有了理想,生活才有方向,学*才有动力,人生才有价值。

  我从小就爱音乐,每次那些明星在舞台上唱着婉转动听的歌,我就不禁浮想联翩……于是,我就立志成为一个万众眼目的歌手。

  音乐是我的理想,是我人生奋斗的目标。当我疲倦了,一听到天籁之音——我喜欢的音乐,我就会恢复精神抖擞的样子,朝我的理想一步步逼*。

  为了我的理想,睡觉唱,吃饭唱,玩耍唱……总之,越唱越想唱。渐渐地我有了心中的偶像,她就是邓紫棋。她的专辑,我都有一大叠了,都是自己攒零花钱买的,一有空我就会放出来听听。至今她已出了600多首歌了,其中500多首都是自己创作的,她的才华,她的歌喉都让我仰慕不已。

  我时常幻想着,我站在属于自己的舞台上尽情地唱,不害羞,不惧怕,不担心,随心所欲地唱。想像着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一浪盖过一浪,经久不息。每当想到这些,有种自豪感从我心中升起,想唱歌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了。人生百年,立志少年!现在只有发历图强,努力上进,好好读书,打好扎实的基础,争取考进音乐学院,离成功就会更*一步。为了我的理想,我把“不能气馁,骄兵必败”作为我的座右铭。

  也许在实现理想的途中会碰到一只只“拦路虎”,会碰到许多道坎,但是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会为之付出一切。我深信“有志者,事竞成”。

  人在危难之中,毅力的坚强有时是不可估量的。汶川大地震那些在死神面前大放生命光彩的生灵是对生命的不易一次最好的慰问和尊敬。坚持生命是一种崇高的信仰。当人一旦面临外部绝境,他首先想到是如何生存下去。脑海里只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我要活下去。当人对生活或生命自设绝境时,他会想到:我为什么要活着?我想这个问题曾经在很多人的脑海里都应该存在过一段时间吧。这个问题是很值得人去探索和深思的。如果简单的回答说,为了活着而活着。那不仅是无聊,更是对脆弱生命对灿烂人生的不负责任。无异于行尸走肉。

  其实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是迷茫和无知的,甚至有些人给他三次生命的机会,他都不知道人为什么要活着。进一步说,人活着需要什么。我要站在山巅上雷声呐喊:需要理想,需要一个人生的目标,需要一个沉重的任务。而人在漫长的岁月中为此去奋斗,拼搏,求索,励志。那什么样的人会有理想,这个问题的答案绝对不是“每个人”。我认为只有懂得独立思考的“人”才会有理想。那什么样的人会为理想去活着,这个我无法完整的回答。但一定是些不易容于社会,社会不宽容的人。曾经,我也有一份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志向。但随着岁月的变迁,生命的'成长。理想越来越模糊,虽然我还在苦苦坚持自己的信念,但我真的很害怕有一天理想从我脑海里渐渐消失,而终无足迹。理想在人对生命进行活动的不同阶段会发生接替的改变。有些人的理想一辈子可能只有一个,有些人的一辈子在不同的年龄会产生数个。所以我感觉理想就好似情人,有人一生只爱一个,有人一生不只爱一个,有人一生一个也没爱……

  当人的理想失去后或他已经不为理想活着的时候,是不是人生的堕落,与悲哀的开始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是当老师,当医生,当老板,当警察还是当画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数学家。

  其实我以前有过许多的理想。我很小的时候,就有了自己的理想。那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音乐家。渐渐地,我又喜欢上了画画,想当一名画家。在我前几年时,我又想当老师。而现在,我的理想变成了当数学家。

  我想当数学家的原因不是受家庭的影响,而是因为我对数学的喜爱。我天生就爱数学,对数学有着很大的`潜力。我在班里,数学排前三名,每次考试几乎都能得满分。我也很崇拜像华罗庚、高斯、祖冲之、牛顿这样的数学名人。所以,我的理想才变成了当一个数学家。

  我当上数学家后,要解决世界七大数学难题,攻克世界上至今没有解答出来的数学难题。尽管可能我找出答案的一个字就要几年,找出答案可能需要几十年,但我觉得,这是值得的,我永远不会退缩,我要努力,这对于一个数学家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既然我立志自己的理想是当数学家,光嘴上说是不行的,我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我从现在开始,就要好好学*,不能为现在我的一些对数学的潜力而得意洋洋,我现在和那些数学家们还差远了呢。但是,我开始努力后,就一定能当上数学家吗?不。在实现自己的理想的途中有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困难,在这些困难面前,我们一定不能低头,我们要努力奋斗,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把困难压倒。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为自己的理想进发!

  科学,使人深刻,使人庄重,使人能发现世界的奇妙与神奇,进入科学的世界,仿佛进入科学知识的海洋,进入奇妙的科学王国,在那里,你可以闭上双眼,尽情地陶醉在这科学世界里。

  这天,我亲身体验了科学的奇妙。在这节课上,有三个同学各做了一个科学小实验,都很有趣。我最喜爱丁泽成同学演示的实验,他的实验是这样的:他首先准备了道具:水杯、硬纸片,接着,这恰似魔术的实验就开始了,只见他如魔法师一样梦幻般地拿出了一瓶水,再把水倒入道具水杯里,然后把纸片放在水杯上面,看似**凡凡的动作,其实暗藏“玄机”,见证奇迹的时刻就要到了,就在这时,他脸上露出了一种诡异的笑,正在大家十分专注地观看的时侯,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利索地把水杯倒了过来,纸片和水杯顿时像吸铁石一样紧紧相“依”,杯子里丝毫没有露出一滴水,台下掌声雷动。我百思不得其解:到底“何方神圣”在“作怪”呢?为了解开心中的疑团,我一次又一次地亲自实验,翻阅资料,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理:原来是“幕后英雄”大气压在作怪,由于外面的气压大,所以外面的气压会顶着纸片托起怀中的水,就造成了这样一种“奇迹”。

  也许,你痴迷于魔术,也许,你热爱于科学,但是,魔术再神奇,再炫丽,毕竟是虚假的,而科学,是大自然构造的一种真实的魔力是人类刻苦钻研创造出来的成果。科学,正因为有了你,才让世界更美丽,才让一切不*凡。

  所以,只有细心观察,反复实验,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正如诗人陆游所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每个人都有自己理想,有的想当记者,有的想当翻译官,有的想当军人,有的想当设计师,有的想当……而我想当发明家。

  我想当发明家,是因为发明家可以发明很多的东西来帮助人们,还可以发明机器人来保卫我们的祖国,所以我想当发明家。

  假如我是一名发明家,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人,为人们服务,看机器人大军向我们走过来了,我给大家介绍这几种机器人吧。

  第一位是,在春天,它用播种器播下种子,秋收时,它能用刀将谷子、高粱等农作物收割回来,放进仓库。有虫子和田鼠的农田里,它就会把虫子一只只吃掉,如果,一些农作物枯萎了,它就会把枯萎的农作物剪下了,放进嘴里然后变成它的能量。

  第二位是,边防战警,它是一个高智能机器人,它用世界上嘴硬的钢做成的`,拥有极强的防御力子弹、炮弹打在它身上一碰就成了废铁,它还有个种先进的武器,当它发现的敌人时候,它会毫不留情的向敌人攻击,直到敌人投降或被消灭了才会停下攻击。

  第三为是,矿工,它的左眼能探到几千米或几万米的地下有没有矿物,如果,矿物在水中,它就会跳入水中,在矿区里用手挖,再用手把探到的矿装进肚子里,几乎每次都能捞上几十斤。

  我为了实现我的理想,我要好好学*、天天向上,因为只有这样,我才能实现我的理想。

  这就是我的理想。

  在生活中善意的谎言是不可缺少的,在我身上就发生过这样的事情,我的父母曾都对我说过谎,是她们对我说的谎言都是善意的。

  我还记得我七岁那年我的爸爸要去国外了,那时爸爸对我说一个谎言,那天和妈妈去青田车站。爸爸在一辆汽车旁边,我跟爸爸说:“我要吃的,也想要玩具。”当时不知道是我年少无知,还是什么,我哭着对爸爸说:“原来在爸爸是不会同意我买的,是因为我们家当时很贫穷。当我又哭着说的时候,爸爸当时的心就被我打动了,爸爸立刻说:“好,爸爸给你去买。”说着妈妈就把我抱在怀里,而爸爸早已跑到离车站最*的小店去买东西去了。买回来时,我高兴的玩着爸爸买回来的玩具,吃起了爸爸买回来的好吃的零食,我对妈妈说这个零食好好吃啊!可爸爸在我高兴的时候上了车。爸爸,在我不知道的时候走了,我回头看爸爸的时候我又哭了,哭声中妈妈又轻轻的对我说:“女儿,爸爸去很远很远的地方给你去买糖果和玩具了。我说:“真的,是真的吗?爸爸真的去给我买糖果和玩具老妈?”我从妈妈的怀里下来,又蹦又跳得的哈哈大笑起来。我说着大叫着:“爸爸多带些糖果和玩具回来给我吃。”我向爸爸上的那辆车看去,只看见爸爸向我点头,之后爸爸打来电话总说:“爸爸会带回来好多吃的给你的。”

  这就是爸爸妈妈对我说的谎言。

  放假后的一天,我、爸爸和我的伙伴李新杰、陈志、钱飞宇在中学里面踢足球。我们小孩一队,爸爸和李新杰组成一队。

  比赛开始,守门的钱飞宇把球踢出后,我接到了球,爸爸上前来阻拦,我用脚一跳蹭球旋转了起来。这球与老爸的脚一弹,到了他的身后。我乘机跑到了老爸身后接到了球,就差射门了。我使出了全身力气,踢出了全力一击,球进了。我们以击掌表示庆祝,这一球给了我们队里的陈志、钱飞宇两人一点信心。欣喜爬上了他们的眉梢,眼里也放射出一种振奋的光焰。

  第二球还是被我接住了,可后来又被老爸抢去了,“唉呀!怎么搞的?”这回我们肯定要输了!我脚一直在跺。此时,我的心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我已经是汗流浃背。现在比分是一比一。休息时,我和陈志、钱飞宇开始商定策略了。策略是这样的钱飞宇还是把门守好了,陈志主要是抢球,我专门攻球。第三球开始了,我和陈志上前拦球,我们抢到球后就互相传,射门时,两人就各用一个腿使劲一踢。这一球,“完胜!”大家都兴奋极了。因为我们已经领先了一分。

  又到休息时,大家都高兴极了,“咕嘟,咕嘟,哇,真的好好踢呀,要不要喝呀?”我问陈志和钱飞宇。他俩分工,一下子各喝了一瓶,老爸那还有三瓶矿泉水,我便又去拿了一瓶。

  比赛又继续进行了,球先被对方抢了去,我立刻像战车一样把球给铲了过去,开始向球门攻击,力气用大了就会把球踢飞了,力气小了后,球到球门时速度就慢了下来。

  很快,这次踢球比赛就结束了。我对运动是最热爱的,大家在放假中,一定要注意坚持锻炼身体。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首诗叫《元日》,是我国宋代诗人王安石所说的一首诗。这首诗会让人联想到过年时候的情节。放鞭炮,贴对联,吃团圆饭。这些都是大家在过年时候该有的内容。

  今年的大年三十,所有人都回家过年吃着团圆饭,门上的旧春联焕然一新,厨房里不断地飘来一阵阵的香味,让我的口水垂涎三尺。如果你问我在干什么?哼,我正忙着呢,除夕的时候,我和弟弟一起坐着爷爷的车子,到爷爷的工厂去贴春联,这时弟弟碍手碍脚的,根本一点事情都不会做。不过至少还能拿点东西,帮一点忙。至于我做的事情就更多了,拿年货、贴春联,哎,这些事情都需要我做。贴完春联之后,我才发现,原来每次爷爷贴春联都这么累,我终于体会到爷爷的辛苦,贴完春联之后我们就回家了;接着我帮奶奶包饺子,再帮奶奶去菜园里拔青菜,之后做成饺子馅,这时弟弟又开始碍手碍脚了,差一点就坐到泥坑里去。新年来临,我就回家帮衬妈妈做年糕,妈妈做的年糕简直是我家里吃的一个,你要的吃一个呀,肯定唇齿留香。不止我们一家这么勤劳,每家每户都是这样,我觉得年味里的亲情就是家人在一起,团团圆圆、其乐融融。

  我爱过年,过年时得气氛和*常根本不一样,过年时的感觉也和*常根本不一样。家人在一起就是年味里的亲情。

  冬去春来,在这个生机勃勃的季节里,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季运动会。这是我们小学生活中最后一次运动会,因此,所有同学都异常激动。

  七点时,学校中已有许多同学了,今天的周水子小学格外热闹。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巨大的条幅,上面都写着“预祝大会圆满成功”等字样。观众*上,同学们做的井然有序。八点整,我们的队伍在乐队的伴奏下,开始了检阅,检阅完毕后,就开始了激动人心的比赛。

  在比赛当中,同学们各司其职,比赛的努力比赛,呐喊助威的,更是喊得震耳欲聋。在几轮激烈的比拼当中,我班和二班不相上下,谁能赢得最后一场比赛的胜利,就是本届的冠军。于是我们都憋足了劲,准备进行最后的斗争。

  最后一场比赛是10×100米赛跑,我们班的跑步高手——冯一川也参加了这场比赛。比赛开始了,当别人把棒递给他时,他像箭一样窜了出去,他摆动着双手,飞快地跑着。*了,更*了,他渐渐超过别人,把别人远远的落在后面。随着一阵欢呼声,我们班取得了最后的胜利。比赛结束了,当宣布我们班第一时,我们激动无比,因为这是我们六年来第一次得第一啊!

  难忘的小学生活就要结束了,当我们静下想以前生活时,会发现有很多都已忘记,但这次的运动会,会让我永生难忘!

  俗话说:“人无志而不立。”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没有理想就不是一个有用的人。朋友,你的理想是什么,是不是医生或是消防员,或是警察……而我的理想是做一个篮球运动员。

  对于篮球运动员,我认为他很光荣,可以为祖国争光,可以为家乡争光。我与篮球第一次接触是在八岁的时候,我看见小朋友们在打篮球,我跑过去问他们:“我们一起去玩吧。”他们说:“不,我们要打篮球。”于是,我只能坐在一旁看着,看着看着,我有种强烈的欲望,也想加入他们的行列中,和他们一起挥洒汗水,我就跑过去,让他们教我怎么打。过了几天,我变的得心应手。于是,从那天之后,我就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在国家队打球的人。

  打篮球需要很强的'身体素质,还要有很强的弹跳力和能在人群中脱颖而出的身高,最重要的一点是力气。我现在很矮,身体也不强壮,跳的一般高,力气也不够大,所以说。我现在要锻炼身体,长得更高更壮,让梦想离我越来越*。现在我除了应该锻炼身体,还要努力学*,将来要考上一所好的体育大学,学*专业的体育知识。

  俗话说:“人要立志,不要常立志”。意思是人要立下长远的理想,不要一下要成为这个,一下又想成为那个。现在,我要更加努力学*,更加努力锻炼,骑着理想之马,用努力换来的汗水铺成道路,朝着我的理想前进吧!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扩展6)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表面积》教案合集5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设计说明

  1.在情境中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本设计在教学伊始,有效利用教材提供的具体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发展形象思维,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学生建立了圆柱的表面积表象的同时抛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探究意识。

  2.在操作中渗透转化思想。

  转化思想是数学学*和研究中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本设计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使学生经历用自己的方法把圆柱的侧面化曲为直的过程,体会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所形成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柱的有关量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在观察、推理中掌握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转化思想,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在应用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本设计重视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运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一些相关的问题,使学生在分析、思考、合作的过程中完成对圆柱表面积的不同情况的探究,提高分析、概括和知识运用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纸质圆柱形物体 剪刀 长方形纸板

  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设疑导入

  1.说一说。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谁能和大家说一说?圆柱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2.想一想。

  课件出示情境图:做一个圆柱形纸盒,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接口处不计)

  师:要制作这个圆柱,你首先想到了哪些数学问题?“至少用多大面积的纸板”是一个关于什么数学知识的问题?

  3.汇报。

  小组合作,观察、讨论:求至少要用多大面积的纸板就是求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

  4.交代学*目标,导入新课。

  师:圆柱的上、下底面的面积和圆柱的侧面积之和也叫圆柱的表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圆柱表面积的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观察、讨论中初步感知圆柱表面积的意义,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活动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对圆柱的组成和特征已有初步认识,并且掌握了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学生的认知基础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特点:

  1.利用迁移、猜想,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新课伊始,通过复*长方体表面积的相关知识,使学生由长方体表面积的意义联想到圆柱表面积的意义,这样使学生对圆柱表面积有了初步的理解,为进一步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作铺垫。

  2.利用演示、分析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直观演示可以使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材料,加深对知识本质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不但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还要借助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建立起圆柱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轻松得出结论。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圆柱的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有时只需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有时要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一个底面的面积,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把自己的知识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不断地构建、重组、内化、升华,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同时得到提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圆柱形实物

  教学过程

  ⊙复*导入

  1.铺垫。

  师:长方体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6个面的面积之和)

  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

  预设

  生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生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2.迁移。

  (1)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三个面的面积之和)

  (2)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生自由回答)

  3.导入。

  圆柱的表面积的求法与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求法基本相同,都是求所有面的面积之和。这节课我们就来学*圆柱的表面积的相关知识。(板书:圆柱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复*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及求法,使学生建立起圆柱的表面积与长方体的表面积之间的联系,为进一步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的方法学*新知作铺垫。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探究计算圆柱表面积的方法。

  (1)理解圆柱表面积的意义。

  ①出示圆柱模型,观察思考: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什么?

  ②结合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理解:圆柱的表面积指的是两个底面的面积加上一个侧面的面积。

  (2)探究圆柱表面积的求法。

  学生独立探究,然后汇报交流。

  ①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强调长方形的长为圆柱的`底面周长,宽为圆柱的高)

  用字母表示为S侧=Ch。

  ②底面积=πr2。

  ③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侧面积+两个底面的面积。用字母表示为S表=Ch+2πr2。

  2.教学例4,解决求圆柱表面积的实际问题。

  课件出示例4。(利用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1)学生读题,找一找这道题的所求问题。

  明确:求做这样一顶帽子至少要用多少*方厘米的面料,就是求圆柱的表面积。

  (2)想一想:怎样求这个圆柱的表面积呢?

  ①一顶帽子由几部分组成?

  (一个侧面+一个底面)

  ②明确解题思路及解法。

  先求帽子的侧面积:帽子的侧面积=πdh。

  再求帽顶的面积:帽顶的面积=πr2。

  最后求帽子的侧面积与帽顶的面积之和。

  师:解题时需要注意什么?

  教学内容:

  教材第4~5页例2、例3和练一练及练*一。

  教学要求: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圆柱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认识取*似值的进一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一个圆柱模型(表面要有可揭下各个部分的一层纸);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

  教学重点:

  掌握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复*圆柱的特征。提问:圆柱有什么特征?

  2.计算下面圆柱的侧面积(口头列式):

  (1)底面周长4.2厘米,高2厘米。

  (2)底面直径3厘米,高4厘米。

  (3)底面半径1厘米,高3.5厘米。

  3.提问:圆柱的一个底面面积怎样计算?

  4.引入新课。

  我们已经会计算圆柱的侧面积,那么怎样计算圆柱的表面积呢?这节课就学*圆柱的表面积计算,(板书课题)

  二、自主研究:

  1.认识表面积计算方法。

  (1) 请同学们拿出圆柱来看一看,想一想圆柱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然后告诉大家。指名学生拿出圆柱,边指边说明它的表面包括哪几个部分。

  (2)教师演示。

  出示教具,说明把表面全部展开,看一看得到什么图形,和大家说的对不对。揭下圆柱表面的纸,贴在黑板上,再与圆柱对比说明各个部分,明确圆柱表面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相等的圆。

  (3)得出公式。

  请同学们看着表面展开的图形说一说,圆柱的表面积应该怎样计算?(板书: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两个底面积)追问:圆柱的侧面积怎样算?圆柱的一个底面积怎样算?

  2.教学例2。

  出示例2,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分哪几步来算?你们会做吗?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的具体含义,是怎样算的。

  3.组织练*。

  做练一练。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说说这两题计算时有什么不同的地方,为什么?指出:计算圆柱的表面积,要注意题里的条件,正确列出算式计算。

  4.教学例3。

  出示例3,学生读题。提问:这道题实际是求什么?这里求表面积与例2有什么不同,为什么?(只要用侧面积加一个底面积)指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本上。集体订正,追问为什么只加一个底面积。

  5.组织练*。

  (1)第七页第四题(2)。先小组合作讨论,再书面练*,然后集体订正。

  一、学*目标

  (一)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21~22页。例3、4教学圆柱表面积的概念,探求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学生已经学过长方体、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因此对圆柱表面积概念的理解并不困难。利用已有知识的迁移,联系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进行类比,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出圆柱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的数学思想。

  (二)核心能力

  运用迁移类推的学*方法,通过想象、操作、讨论认识圆柱的表面积及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发展空间观念,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三)学*目标

  1.通过复*旧知,对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知识进行迁移,并结合自己制作的圆柱模型,理解圆柱表面积的含义。

  2.利用自制的圆柱,通过想象、操作、讨论等活动,自主探求出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在对比中理清二者的区别,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并体会转化、变中有不变等数学思想。

  3.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圆柱表面积的相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圆柱的广泛应用。

  (四)学*重点 圆柱表面积的计算

  (五)学*难点

  圆柱体侧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圆柱的表面积》名师课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学具

  二、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自己准备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并分别测量出相关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表面积。

  【设计意图:唤起对学生已有经验的回顾,为新知识的学*作铺垫。】

  (二)课堂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圆柱,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这位新朋友。(生说各种特征)

  师:生活中有很多物体都是圆柱形的,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圆柱。关于圆柱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圆柱的表面积。(板书课题)

  2.探究新知

  (1)认识表面积

  ①回忆旧知

  师:我们学过正方体和长方体的表面积(出示一个长方体)谁来摸一摸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怎么求它的表面积?

  学生上台演示。

  小结:六个面的面积总和是长方体的'表面积。 师:正方体呢? 学生自由发言。

  ②迁移类推新知

  师:观察自己手中的圆柱模型,摸一摸、想一想并指出圆柱的表面积,怎样求圆柱的表面积?

  学生操作后,自主发言。

  根据学生发言板书:圆柱的表面积=圆柱的两个底面面积+圆柱的侧面积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圆柱的认识》教案通用10篇(扩展7)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五)份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课程标准》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创设了生活情景(装在杯子中的水的体积你会求吗?圆柱形橡皮泥的体积你会求吗?)学生经过思考、讨论、交流,找到了解决的方法。而且此环节还自然渗透了圆柱体(新问题)和长方体(已知)的知识联系。在此基础上教师又进一步从实际需要提出问题:如果要求某些建筑物中圆柱形柱子的体积,或是求压路机滚筒的体积,能用刚才同学们想出来的办法吗?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从问题中思考寻求一种更广泛的方法来解决圆柱体体积的欲望。

  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数学学*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因此,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数学学*的主要方式。在本节课提示课题后,我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要解决圆柱的体积问题,可以怎么办?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的形式。有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的经验,经过讨论得出:把圆柱的底面沿直径分成若干等份。小组拿出学具进行了动手操作,拼成了一个*似的长方体。同学们在操作、比较中,围绕圆柱体和长方体之间的联系,抽象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性地建构自己的数学。通过实验、操作、自主探究,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学*方式的转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中通过等分、切、拼将圆柱体拼成一个*似的长方体,再运用多媒体显示由圆柱体到*似的长方体的变换过程,让学生观察、比较*似长方体与圆柱的关系,使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推导过程完全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感悟到转化的思想在几何学*中的妙用。从而产生一种自我尝试、主动探究、乐于发现的需要、动机和能力。

  三、建立切拼表象,渗透极限思想

  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学具提供给学生,只一个教具。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我把操作的机会给了学生。接着再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把圆柱的底面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起来的图形就越接*长方体;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悟出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宽是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高是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道理,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基本没有亲身参与操作,很遗憾。

  圆柱的体积这部分知识是学生在有了圆柱、圆和长方体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知识和技能上,通过对圆柱体积的具体研究,理解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的体积;在方法的选择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想象、实际操作,从经历和体验中思考,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贴*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解决问题,体现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和对科学知识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善于探究。

  在圆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中,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我把圆柱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就是把一个新图形转换成一个我们学*过的图形,通过讨论,争鸣从而得出比较深层的数学知识,这种思维的火花,我们老师应及时捕捉,让它开得绚丽多彩,从而让学生的个性能得到充分的培养。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给自己带来了巨大的成功感和喜悦感,我们老师这样才能寓教于乐,从而达到了事半功倍了。

  本节可的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学第十二册﹙人教版﹚《圆柱的体积》,以前教学此内容时,直接告诉学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公式:V=S和,让学生套公式练*;我教此内容时,不按传统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新的教学理念,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在实践中体验,从而获得知识。对此,我作如下反思:

  一、学生学到了有价值的知识。

  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发现,得到的知识是“活”的,这样的知识对学生自身智力和创造力发展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所有的答案也不是老师告诉的,而是、学生在自己艰苦的学*中发现并从学生的口里说出来的这样的知识具有个人意义,理解更深刻。

  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方法。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要“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学生动手实践、观察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

  三、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传统的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学生的学*只是被动地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景,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究、独立思考、分析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教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本节课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不足之处是:由于学生自由讨论、实践和思考的时间较多,练*的时间较少。

  《圆柱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了《圆的面积》计算和《长方体的体积》及《圆柱的表面积》等相关的知识的基础上教学的。同时又为学生今后进一步学*其他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做好充分准备的一堂课。结合本课的教学实际情况,谈几点反思: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促进了学生思维发展。

  传统教学只关注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教师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在这种被迫无奈的条件下,学生的学*只是被动的接受、记忆、模仿,往往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其思维根本得不到发展。而这里我利用多媒体创设了丰富的教学情境,上课开始提出“如果我们要想知道这块橡皮泥的体积或这个圆柱体里水的体积,该怎么办?”学生提出“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的形状,把圆柱里的水再倒入一个长方体的盒子里,就可以求出来水的体积了”。这样不断地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旧知,探索和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经历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并适时用多媒体进行动态演示,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经历了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分析 整理、合作交流等过程,发现了数学问题的存在,经历了知识产生的过程,理解和掌握了一定的数学 思想和方法,获得了数学活动经验,掌握了数学基本知识。在练*的环节我用多媒体提出计算鸡蛋体积的思维练*,调动的学生的兴趣,从而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经历了基本科学方法和过程。

  “强调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科学研究的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 精神。”这是课改的明确要求。这里学生亲身经历提出问题、分析判断、动手实践、观察记录、 收集整理、得出结论的过程,就是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其中学生获得了直接的实践经验,尝试、经历了基本科学方法和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教师的验证性操作变成学生的探究性上活动,使学生在探究性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三、体验了丰富的学*人生。

  创设了丰富的情境和氛围让学生去经历、体验、领悟,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学生的学*兴趣、热情、动机、学*态度和责任,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以及对个人价值、人类价值、科学价值等的认识都得到了发展。同时学生 精神世界的发展从数学学*中获得了多方面的滋养,在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感受、体验、改变、创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了自己的生命世界,体验了丰富的学*人生,满足了生命的成长需要。

  此外,本课也存在不足之处:如有的后进生参与活动的意识不强,还有待在以后教学中改进和提高。

  圆柱的体积教学反思

  在这节课学生进行数学探究时,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更多的学具提供给学生,只一个教具。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我把操作的机会给了学生。接着再结合多媒体演示让学生感受“把圆柱的底面分的份数越多,切开后,拼起来的图形就越接*长方体;接着教师指导学生悟出这个长方体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宽是圆柱哪一部分的长度,高是圆柱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的道理,从而推导出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学生基本没有亲身参与操作,非常遗憾。但我使用了课件-----把圆柱体沿着它的直径切成诺干等份,拼成一个*似的长方体,展示切拼过程.学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但也一目了然.,学*效果还可以。

  圆柱的体积练*课教学反思

  本节的练*,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问题的能力,从学数学的角度,注意了数学知识的特点。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新的问题,在新旧知识的联系上,使学生想象合理、联系有方。

  本节课注重了数学 思想方法和学*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本节课沿着“猜想-验证”的学*流程进行,给学生 提供较充分的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数学推理能力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有力地促使了学*改善学*方式。本课中学生“以旧推新”-大胆地进行数学的猜想;“以新转旧”-积极把新知识转化为已能解决的旧问题;“新旧交融”-合理地把新知识纳入到原有的认识结构中,教学活动成了学生自己建构数学知识的活动。

  整个教学过程是在“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进行的,是让学生在和已有知识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学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学出了自信。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