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西湖》教案实用10份

首页 / 教案 / |

  三年级《西湖》教案 1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设计特色

  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流程

  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西湖的绿》这篇游记,写于40多年前。几十年过去了,喜爱它的人不见少。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

  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的绿

  教师:这篇游记的魅力,就是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她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呢?

  (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

  教师:一篇不到2000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20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三、点上探究,体验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然后加以引导。

  灵隐绿得()苏堤绿得()花港观鱼绿得()()()()

  1、灵隐的绿

  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2、苏堤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苏堤绿得阴或绿得美。苏堤绿得阴,苏堤两边是湖水,湖水是绿的,路旁的树是绿的,似乎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苏堤绿得美,树上的青苔有趣,多种形状都有。

  3、花港观鱼看到的的绿

  估计学生会说,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荷叶的绿的感受中,体会到花港观鱼看到的绿,绿得充满生机。

  四、体验导游,再现西湖的绿

  教师:西湖是这么的美,每年来旅游的人国内客人上千万,国外旅客也有几十万。你能根据课文的描述,当一回导游吗?喜欢带到哪个地方就带到哪个地方,要尽量用上课文中的词语。

  (生模拟导游)

  五、课外阅读,了解西湖更多的美

  教师:西湖的美是多方面的,不同的人去西湖会有不同的感受,请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那时你会有更多的感受。

  三年级《西湖》教案 2

  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2.、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西湖的美景。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12个生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学*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二、教学重点:

  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

  三、教学难点:

  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教学过程:

  (一)、背诵描写西湖的诗文。

  1、江南的景色美不胜收。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一天清早,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来到净慈寺送别好友林子方,写下了《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林升《题林安邸》

  3、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导入

  这几首古诗都是描写杭州西湖美景的!今天,我们要学*《6、西湖》(板书课题)。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来到素有“人间天堂”美称的杭州,饱 览西湖美景。

  生齐读课题

  (三)、引导学生质疑或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1、如果你们来到了西湖,那你们最想知道什么?

  2、班里有谁去过西湖?请来大家介绍介绍!(学生谈谈对西湖的印象。)

  (四)、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散文,以优美的笔调和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秀丽的景色。让我们赶快打开课文,认认真真地去读读课文,去感受西湖独特的美。注意:读准字音,读顺句子,不懂的地方作上记号,联系上下文仔细想想。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回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表扬表现出色的同学。同时把学生圈出来的不易读准的字写在黑板上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镶嵌 硕大 小瀛洲 阮公墩

  3、指名学生逐段初读课文。教师适时地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重点指导第二节中的长句: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5、重点指导第三节中的句子:

  (1)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飘浮在碧水之上。

  (2)湖心的三个小岛——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掩映在绿树丛中。(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6、学生读完全文后,表扬学生能把课文读通顺了。教师配乐范读课文。(适时奖励西湖图片。)

  7、学生配乐朗读全文。(奖励西湖图片。)

  8、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刚才同学们读课文读得都非常认真投入,欣赏到西湖独特的美。现在谁愿意来告诉大家,你觉得怎样美?可以选择文中语句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由选择读课文)。

  9、齐声朗读全文。

  (五)、指导书写

  1、复*词语。(出示词语,让学生读一读。)

  2、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素 令(上下结构)

  学生说说书写要点,教师范写。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运用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的手法描写了杭州西湖的美丽景色。指导学生阅读时要能体会作者以动静结合的勾勒渲染,使西湖美景跃然纸上,让读者感觉到:在盈盈湖水中,远山隐隐约约,孤山朦朦胧胧,若有若无,仿佛仙境一般。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这种自由、开放、多种形式的表达,能清楚地看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成长。没有整个课堂的开放,就不会出现这种活力四射,个性充分张扬的教学效果。

  三年级《西湖》教案 3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齐诵《忆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课题。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自主学*,我尝试

  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脉络: 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怎样介绍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参与

  1、 对子互相学*字词。(充分体现互助互学精神)

  2、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词。漂浮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犹如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读好前鼻音“嵌、掩、绵”,后鼻音“扬、层、荡、漾、轻、旷”,翘舌音“初、垂”。注意区分多音字“华”在“华灯”中读“huá”。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理解词语:素、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掩映、心旷神怡、荡漾、宛如、悠扬(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4)作者是怎样介绍西湖的?

  达标测试

  1、 我能把生字写的工整、漂亮。

  2、我记住了好多词语。

  西 湖

  本周*惯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

  学校:芹池中心小学

  主备人:孟粉红

  审核:

  课型:自主合作

  总课时:第二课时

  学*小主人: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我尝试

  1、 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2、 边读课文边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读出来。

  合作学*,我参与

  1、 互相朗读指导,取长补短。

  2、 小组成员赛读,读出水*。

  展示探究

  1、 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老师配乐)

  2、 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 学会运用。用“犹如”“好像”练*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 谈收获。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我会做(第三课时)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 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 ,在阳光下 , 。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 ,仿佛 。在这 的西湖边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 在湖中,宛如 在游动。[]

  我成我们 我们

  三年级《西湖》教案 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

  1、古诗转转龙

  2、唱《弟子规》

  一、导入

  刚才的课前展示,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那我就送你们一个礼物,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的美景图)

  问: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看到这西湖的美景图,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以前诵读的一首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生齐声朗诵

  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一篇与西湖有关的文章——《西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揭题板书:西湖

  读完课题之后,你们脑子里有哪些疑问?

  生:西湖什么样子?西湖美不美?……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预*

  出示预*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三、过关检查

  (一)

  1、同桌互相读生字,读准字音得一颗☆

  2、同桌互相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得一颗☆

  3、检查完毕,马上坐端正,再得一颗纪律☆

  (二)

  老师检查:

  1、词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镶嵌轻拂掠过一圈苏堤华灯琴声泛舟素有连绵浓淡犹如格外漂浮掩映一般一幅画夜幕初垂

  2、字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嵌拂幅掠圈堤幕垂华琴泛素绵淡犹格浮掩般初

  3、课文朗读(抽查4名同学)

  四、讲解课文

  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1、范读课文

  那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肯定很美,请同学们边听示范录音,边在书上划出西湖美的地方。

  2、小组合作讨论

  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检查自学效果。

  小组讨论,归纳:

  西湖美在湖

  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总结:远眺西湖→*赏西湖→月下游赏

  五、配乐朗诵

  总结: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配合着音乐,再来朗读课文,重新体味一下西湖的美景。

  六、课外扩充阅读

  《配套练*册》上的文章——《美丽的西湖》

  1、自由读

  2、找学生读好的段落

  3、做相关的阅读题

  七、课堂达标

  1、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峦

  ()的山水画

  ()的湖面

  ()的湖水

  ()的西湖

  ()的琴声

  2、试着用“犹如”、“像”、“仿佛”、“宛如”中的任意两个词造句。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三年级《西湖》教案 5

  【教学目标】

  1、在借助书中注音和字典自主预*的基础上,认识本课的生字新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受西湖美景,陶冶审美情趣的同时,引导学生初步体悟文章言之有序、合理想象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选择喜欢的语句背诵。

  3、初步体会比喻这一修辞手法能把事物写得更加生动与形象,并借助情境尝试运用。

  【教学准备】

  学生自主预*卡、学生游览过的景点图片或照片。

  【教学过程】

  一、课堂预热,博闻广记,形成期待

  1、组织学生进行对诗游戏,教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选取学生熟悉的描绘自然风光的古诗。)

  2、接下来这两首诗描绘的都是西湖,请同学们听诗意,诵诗句。

  (1)师描述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读整首诗。

  (2)师描述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大意,同步出示诗句,学生诵读整首诗。

  3、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西湖》,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博闻广记”是我们班每节语文课必备的环节,根据课文内容的不同,选取的内容也会有相应变化,有时是古诗,有时是成语,有时是歇后语,等等。这一环节的设计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由课外阅读引入课内阅读,帮助学生建立阅读期待,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做好上课的准备。】

  二、交流预*,主动识写,正确朗读

  1、看课文,听教师范读,留意预*时认为难读的字、词、句是否读正确了。

  2、组织学生结合自主预*卡交流(预*卡及相关要求如下)。

  (1)出示生词(生字加点),组织学生交流容易误读的字音。随机重点指导学生认读本课最易误读的“幅”“堤”。

  (2)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中以前认识的熟字,并用一用。

  (3)组织学生交流原先不理解,预*后理解其意的词语,教师随机重点指导以下词语:

  镶嵌——学生汇报后,教师出示几幅图片(宝石戒指、西湖全景、无框画),让学生选择何为“镶嵌”及理由。结合西湖全景图,朗读文中“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并结合图片理解文中第3自然段提及的“镶边”一词。

  宛如——学生汇报“犹如”“仿佛”“宛如”其中之一,即引导学生说说其近义词(可以是文中的,也可以是文外的)。

  (4)组织学生交流生字书写注意点,当堂完成生字描红。

  3、组织学生交流“朗读加油站”一栏中所选取的难读长句,随机重点指导以下长句:

  (1)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重点指导学生注意标点的停顿,并迁移练*,让学生读好文:“夜幕初垂,明月东升,轻风徐来,湖水荡漾。”)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重点指导学生注意长句中的适当停顿。)

  4、四人小组内练*朗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正确。

  【设计意图:预*能力是学生学*力的重要组成,教师布置预*并不代表就能落实预*,唯有课堂上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进行预*交流,才能实现对预*能力的有效指引,从而促进学生预*能力的发展。】

  三、感受西湖,品味《西湖》,会意得言

  1、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对“西湖”这一举世闻名的风景点有了哪些了解。(预设以下几种可能性,教师结合学生汇报随机安排教学顺序。)

  预设一:学生汇报第1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读好这一自然段。

  (2)这一自然段没有具体介绍西湖如何美丽,像这样总体介绍的文字一般会出现在文章的开头或者结尾,一起读一读吧。

  预设二:学生汇报第2、3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引导学生补充,随机板书2、3自然段中提到的景物及其方位。

  (2)引导学生结合板书,按照一定的顺序连贯起来说一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3)多媒体出示西湖地图及相关景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连起来说说文中提到的西湖景色。

  (4)小结:阅读写景的文章,我们一定要读懂“在哪儿?有什么?”(随即板书),同样,如果同学们要向别人介绍一处景色也要说清——在哪儿?有什么?

  预设三:学生汇报第4自然段中的内容。

  (1)结合学生汇报,板书“月光下”。

  (2)引导学生发现本文介绍西湖的顺序。

  (3)让学生说说除了时间,你还发现什么顺序,随机追问从何处看出。(由远及*、由边缘到中间等。)

  (4)正因为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介绍西湖,所以即便没有到过西湖,我们也能对西湖的景色有所了解。

  【设计意图:“教材内容”并不等同于“教学内容”,教师不仅需要让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更要引领学生去发现课文是“怎么写的”。学生既“会意”又“得言”,才能提升语文素养。】

  2、在学生整体感知西湖景色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说说对西湖的印象,并让学生再次默读课文,找出带给自己如此感受的语句,读一读。

  3、组织学生汇报体现西湖之“美”的语句,顺学而导,随机出示文中四个比喻句(如下),图文对照,指导朗读。

  句一:*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句二: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句三: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三年级《西湖》教案 6

  教学思路:

  在模式教学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鼓励积极学生参与、主体参与、高效参与,师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主学*自悟自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导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一起读了这一课,今天我们再来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通过昨天的读,你已经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在今天的课堂上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生:昨天我已经读懂了西湖的美在哪里?

  生:我会背三段了。

  生:我还学会了这一课的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

  师:字音读得很准,今天这节课上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和问题要提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解决?

  二、深入读议、释疑领悟

  一.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二.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三、学*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四、学*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

  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三年级《西湖》教案 7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学*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

  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 (重点讨论第2题。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

  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三年级《西湖》教案 8

  教学思路:

  在模式教学下力求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书为本的语文教学思想,鼓励积极学生参与、主体参与、高效参与,师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民主、*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中,通过自主学*自悟自得,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复*导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已经一起读了这一课,今天我们再来轻声读一读,,边读边想,通过昨天的读,你已经读懂了什么?还有那些问题需要在今天的课堂上提出来,我们大家一起解决。

  生:昨天我已经读懂了西湖的美在哪里?

  生:我会背三段了。

  生:我还学会了这一课的生字。

  教师出示生字卡,检查生字。

  师:字音读得很准,今天这节课上你们还有什么感想和问题要提出来大家一起分享解决?

  二、深入读议、释疑领悟

  一、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二、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 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三、学*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四、学*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

  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四、布置作业

  ⒈背诵课文。

  ⒉摘抄好词佳句。

  板书:

  6、西湖

  山峦 湖水 (远眺)

  湖堤 小岛 (*赏)

  华灯 琴声 (夜游)

  三年级《西湖》教案 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指导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西湖的绿》。谁能说一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游览西湖的。(灵隐、苏堤、花港)好!这节课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再次走进这美丽的人间天堂,一同饱览西湖的绿色之美。

  二、自主探究:

  (一)学*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来体现灵隐的绿的,画出相关的句子,然后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和同桌交流一下,如果能抓住重点词语来感悟就更精彩了。

  汇报:

  1、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语速慢,看都看不过来)

  满眼都是绿色,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的。)你从哪个词体会到的?(扑眼而来)

  2、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轻轻地、柔柔地、落到脸上凉丝丝的)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苍翠欲滴”树木长得茁壮,枝叶深青碧绿,水灵灵的都要滴落下来似的。

  在古老树木的映衬下,就连空中飘落的雨丝儿都是绿的,)

  是呀!树木长得那样茂盛,那样高大挺拔,直插云霄。你能读一读吗?

  3、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层层叠叠说明飞来峰上树很多,很茂密,有深的,郁郁葱葱,也有的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亮,呈现出浅绿色。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里的绿,那就是-------多彩。板书:多彩

  (由于树木种类繁多,由于阳光的照射,所以飞来峰上的绿的可真是有层次,不单调,那深浅不一的颜色可真美呀!谁来读一读把这种美展现出来。

  4、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石头缝里。(布满、直绿要重一些)

  (青苔都长到石头的缝里了,可见处处都是绿的,可能掀开石头你会看见石头缝下面也长满了青苔)

  你把这句读读,让大家体会一下这种随处可见的绿。

  5、亭旁溪水淙淙,说是溪水,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读出变化)▼碧澄澄的,写出了溪水绿得清澈透明的感觉

  作者在描写溪水时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把什么比喻成什么?

  生:比喻。把水花比喻成飞滚的珠玉。

  树木是绿的,小径是绿的,在“绿”的映衬下,连溪水也是碧澄澄的,这真是绿满西湖。作者每走一步,绿色都在变化着。所以作者坐在冷泉亭上的感受是——心旷神怡。

  “心旷神怡”是什么样的感觉?(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6、那么谁能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的这种感受,让同学们也心旷神怡。其他同学闭上眼睛看看能否看到作者所描绘的景物。

  看到了吗?其实我们不是在看,而是在——想象

  对!太重要了!我们读书时一定要一边读一边想象,想象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景,这样就读懂了。

  现在同学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第一自然段的?

  首先认真读一读课文

  然后想一想作者是通过哪些景物来表现景点的绿的

  画出相关的句子

  和同桌说一说你的感受

  你们已经能总结学*方法了,老师相信你们也能运用这种方法自学。(3分钟)

  过渡语:灵隐绿意浓浓,扑眼而来,直往你的眼睛里钻呢!同学们,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呢!那么漫步苏堤,作者又感受到了怎样的绿呢?谁来汇报一下

  (二)学*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1、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莽莽苍苍”是什么样的感觉?深绿色的草木茂盛的样子。)

  为什么说十分古怪呢?(因为树干应该是深褐色的,而文中说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

  2、走*一看,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油油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绿茸茸:形容碧绿而稠密。就像小动物身上的毛又细又密,那样可爱。

  当作者发现是树上长满了青苔时,她的心情怎样?(惊喜)读一读

  3、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一幅青绿山水。

  “宛然” 一词换一个词是 —— 仿佛,好像。

  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比喻、排比)

  比喻:(作者把青苔的形状作了比喻,有的-------排比:这说明青苔的形很多,

  这些形状不一的青苔,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它吗?(形状各异、千姿百态、千奇百怪、多姿)板书:多姿

  4、这么美的绿苔给作者的印象是?(坚忍不拔: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5、作者在写苏堤的绿时,主要写了什么?(青苔。)

  6、作者在写青苔时是按着怎样的顺序来写的?(由远及*。)

  总结写法:同学们,我们以后*作时描写景物可以由远及*地写,这样更有顺序。此外,在这一段中,作者对苏堤的绿的描写是详细的叫——详写,作者略写了那几处胜景呢?

  填空:(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苏堤的绿,绿得多姿,绿得坚忍不拔,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过渡:灵隐的绿和苏堤的绿各有千秋,在花港观鱼作者又看到了怎样的一种绿?谁能来继续汇报

  (三)学*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1、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直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

  (“亭亭玉立”:形容女子身材细长。在这里形容荷叶形体挺拔。)这句也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荷叶的美。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除了你看到的画面,你还能想到哪些画面?

  (微风一吹,满池的荷叶都在舞蹈,还有蜻蜓落在上面呢!)

  评价: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想得可真美,这让我想起了宋朝诗人杨万里写的一首古诗:(《小池》杨万里。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谁想读,读出这种蓬勃的生机。

  2、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的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

  (柳**样可爱,幼稚,向人们报春,这句也是拟人的手法)

  3、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在加上叶面上的水珠滴溜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1):与初春的柳枝相比,作者更爱这初夏的荷叶,因为在作者的眼里,这荷叶怎样?(成熟,稳重一些)

  (“裙袂飞扬”:裙摆被风吹起的样子。“翩然”形容动作很轻快。)

  (2)“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一般都是用来形容人的,在这里却用来形容荷叶,这又是拟人的手法,这说明荷叶在作者的眼里怎样?(充满活力,表现出茁壮的生命力)

  看!那满池的新荷在微风的吹拂下已经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她在抒发着自己内心的情感,所以说花港的绿是绿得——多情(充满活力,生机勃勃)板书:多情

  4、:你能把这种活力读出来吗?

  读到这,文章就要结束了,但作者却意犹未尽,甚至在归来的路上仍旧在回味西湖的“绿”,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的最后一段,体会作者那意犹未尽的感觉。

  三、总结全文

  同学们,从灵隐到苏堤再到花港,作者带领我们一路欣赏了这些景物,感受到灵隐绿得多彩、苏堤绿得多姿、花港绿得多情,我们也体会到了作者对西湖的——喜爱与赞美之情。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作者选取的许多作家诗人反复用过的题材,但在她的笔下,依然那样新鲜动人,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作者选取一个独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细腻的笔触尽力渲染。所以我们学*本文就是要学*作者选取独到角度,写出景物独特美的做法。

  四、拓展延伸

  师总结:西湖的美是多面的,不同人去游览西湖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课下请同学们搜集有关描写西湖的诗文读一读,我想你的收益会更多。

  板书设计:

  灵隐 :树木 小径 溪水绿得多彩

  西湖的绿 苏堤 :青苔 绿得多姿喜爱 赞美

  花港 :新荷 绿得多情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游记,节选自《西湖漫笔》。作者选取一个自己独特的视角,又以自己细腻的笔触,让我们领略了西湖的“绿”。文中用了*20个“绿”字,酣畅淋漓地揭示了西湖山水的青春与活力,使读者通过“绿”领略到西湖的美丽,从而激发起对祖国壮美河山喜爱之情。

  一、运用多媒体,形象直观教学

  在导课时,课件展示西湖的美景图片,引出课题——《西湖的绿》,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在品味语言汇报时,相机出示各景点的图片,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达到身临其境的目的。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感悟语言之美

  学生是学*的主人,拥有学*的自**。我们要把自**还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地努力去探索,去感悟。在本课教学中,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景点,细读品味,找出认为美的句子并说说美在哪里?只有细心去欣赏、体会,才能说出美在何处。

  三、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读中悟情

  这是一篇语言精美的散文,应该在学生感悟景物特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语感。学生选择景点并体验那儿的“绿”的特点,再通过朗读表现这种“绿’。指导学生在朗读中理解、感悟、积累,让他们读得明白,读得清楚,读得带劲,读得入情。从而,把文章读美了。

  三年级《西湖》教案 10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四、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五、说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的第一段的复*,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的状态。

  二、学*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看图,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读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因此,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

  要求:

  (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小组合作学*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这一段的学*,我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让学生说说最想说的一句话,既是对全文的归纳,又让学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六、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词语的理解上,因为西湖离孩子太遥远了,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于是,在理解词语时我采用了结合学生的学*生活来理解的方法,用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办法就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来理解的。在课文的32和33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课件视频,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亲眼看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了。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三年级《西湖》教案实用10份扩展阅读


三年级《西湖》教案实用10份(扩展1)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3篇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教学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展示:

  1、古诗转转龙

  2、唱《弟子规》

  一、导入

  刚才的课前展示,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那我就送你们一个礼物,请看大屏幕。(多媒体课件出示西湖的美景图)

  问:你们觉得西湖美吗?

  生:美!

  看到这西湖的美景图,不禁让我想起了我们以前诵读的一首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生齐声朗诵

  那我们今天再来学*一篇与西湖有关的文章——《西湖》,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揭题板书:西湖

  读完课题之后,你们脑子里有哪些疑问?

  生:西湖什么样子?西湖美不美?……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

  二、预*

  出示预*要求: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圈出生字词,标出文章的自然段。

  三、过关检查

  (一)

  1、同桌互相读生字,读准字音得一颗☆

  2、同桌互相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得一颗☆

  3、检查完毕,马上坐端正,再得一颗纪律☆

  (二)

  老师检查:

  1、词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镶嵌轻拂掠过一圈苏堤华灯琴声泛舟素有连绵浓淡犹如格外漂浮掩映一般一幅画夜幕初垂

  2、字宝宝(自渎、齐读、开火车)

  嵌拂幅掠圈堤幕垂华琴泛素绵淡犹格浮掩般初

  3、课文朗读(抽查4名同学)

  四、讲解课文

  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1、范读课文

  那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肯定很美,请同学们边听示范录音,边在书上划出西湖美的地方。

  2、小组合作讨论

  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检查自学效果。

  小组讨论,归纳:

  西湖美在湖

  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总结:远眺西湖→*赏西湖→月下游赏

  五、配乐朗诵

  总结: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配合着音乐,再来朗读课文,重新体味一下西湖的美景。

  六、课外扩充阅读

  《配套练*册》上的文章——《美丽的西湖》

  1、自由读

  2、找学生读好的段落

  3、做相关的阅读题

  七、课堂达标

  1、填上合适的词语:

  ()的山峦

  ()的山水画

  ()的湖面

  ()的湖水

  ()的西湖

  ()的琴声

  2、试着用“犹如”、“像”、“仿佛”、“宛如”中的任意两个词造句。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小节。

  2、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2

  一、 复*(说句练*)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三年级语文《西湖》教案3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全文。

  2、学*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二、重点难点:

  抓住重点词语和文中的比喻句,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西湖的美丽。

  三、教学教具:

  挂图、录音机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调动积累,激发兴趣

  同学们还记得上学期学过的《忆江南》吗?我们一起背背。

  学生背诵《忆江南》,老师后背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杭州和西湖真挚的感情。杭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称,西湖,就是镶嵌在"天堂"里的一颗明珠。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次文中游西湖吧。

  二、初读课文

  ⒈配乐范读课文。

  ⒉学生自读课文。

  ⑴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⑵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⑶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他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不理解的地方。

  3、检查自学效果。

  ⑴出示词语:

  杭州天堂远眺掩映一般犹如典雅轻柔秀美连绵起伏

  ⑵指名读词,开火车读,齐读。(重点读准后鼻音、翘舌音)

  ⑶解释疑难词意,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⑷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整体感知。

  ⒋感知全文

  在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中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景?

  板书:山峦湖水

  湖堤小岛

  华灯

  学生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⒌查字典理解"素有"的意思。

  ⒍第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三、指导朗读

  ⒈教师启发:我们读了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体会了文中的美景。

  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

  ⒉学生提问。

  ⒊教师小结。

  四、作业

  ⒈描红;

  ⒉抄写词语;

  ⒊练*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巩固生字

  ⒈导入:昨天我们学*了《西湖》这课,读了课文,学*了生字词。同学们

  提出了一些问题,这堂课我们继续学*。

  ⒉复*生字词。

  ⑴听写几个生字:雅、般、柔、州

  ⑵检查反馈,要求:①字形正确;②间架合理。

  二、细读课文,理解文意

  ㈠第1自然段

  ⒈教师引导:通过昨天的学*,我们感受了西湖那如诗如画般的秀丽景色。

  师生对背第一自然段,了解杭州有什么样的美称?

  ⒉西湖是什么?

  ㈡第2自然段

  ⒈同学们上节课读书时提出了一些问题:

  ⑴为什么说西湖时一副优美的山水画?

  ⑵为什么说西湖时人间仙境?

  ⑶月下的西湖时什么样的景象?

  ⒉以读代讲,读中作答

  ⒊启发思考:听了刚才这位同学的朗读,你们仿佛看到了什么?

  ⒋西湖的美不仅在湖,也在山,哪些句子写出了山美?

  (讨论后出示第2自然段第一句话)

  引导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⒌教师启发,引导朗读:

  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硕大"是什么意思?

  自由试读,边读边想象西湖湖面上点点白鸥飞掠的景色。

  ⒍现在你们明白为什么称它为一副优美的山水画?请用朗读来告诉老师。

  ㈢学*第3自然段

  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色?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

  请同学们朗读相关自然段。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那么你们想看看西湖仙境吗?请读课文。

  读了哪一句你彷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课文理解"飘逸""掩映""典雅"词语。指导朗读。

  ㈣学*第4自然段

  ⒈生自由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围绕那句话来写的。

  ⒉(出示2,3,4句)指名朗读,其他同学边听边想好像看到了什么?

  ⒊指名朗读两个比喻句。

  ⒋明月东升,湖光灯光交相辉映,此时如果你伴着悠扬的音乐泛舟湖上会有什么感觉?

  ⒌指导朗读最后一句。

  ⒍朗读:师读第一句,生读二、三、四句。

  三、回溯全文,朗读品味

  ⒈我们循着"远眺西湖——*赏湖中——月下游赏"的线索,细读了课文,我们又领略了西湖人间仙境般的秀丽景色。这样的美文我们应反复读,品。

  ⒉学生朗读练*。

  ⑴自由读课文。

  ⑵教师小结


三年级《西湖》教案实用10份(扩展2)

——三年级《西湖》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西湖》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4、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

  立湖心。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硕(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开始)垂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湖面湖堤小岛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话中画”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复*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总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闪耀夺目。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d、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赏西湖→月下游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观)

  华灯琴声(夜游)

  板书: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检查

  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

三年级《西湖》教案2

  人间天堂是杭州,最美莫过于西湖,那么美的景色,靠老师讲是讲不出来的。如何处理这一课呢?这一课有许多句子也特别难理解,怎样让孩子尽快走进去呢?想了又想,还是要依靠课文和文中的插图。如果有去过的小朋友,也可以让他们做个介绍。对,就这样讲这一课。

  在揭示课题后,我便范读课文,学生也都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中了,程度好一些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去,还有一些同学,似乎对生字词还没有掌握。面对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我准备分层进行教学,先让一些程度比较好的进行读词练*,再让一些程度差的来读,再开火车认读,每个学生都不能放过。在生字词过关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先是总述西湖美景,然后远眺西湖,再具体到几个景点,最后写了月光下的西湖的美丽。我感到整体感知,对学生以后怎样写景物也有好处,必须在日常的课中就要引导。第一课时,虽然还没有读得很好,但没有关系,学生最起码有了最初的感受,已经调动了他们想走进的积极性。在第二课时,品读中着重引导学生对几个比喻句的理解,理解倒是好理解,就是运用有了困难。说明孩子*时还是读的书少,积累的也少。“犹如,像,仿佛,宛如”都是比喻词,可放在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好处。先让孩子慢慢模仿吧,估计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就会准确应用。孩子们在品读中都能进一步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便趁机告诉他们,还有许多美景呢,可以课下收集一下,和同伴互相交流。那么美的地方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我又趁机告诉他们,只有现在好好学*,长大了才更有资格周游全国,甚至全世界。虽然感到自己有点说教的意思,但我感到必要的思想教育还是要讲的。毕竟老师给孩子一个示范作用。

  教完这一课,我都被西湖吸引住了,有机会,真想,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期待着有这么一天。

三年级《西湖》教案3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的第一段的复*,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的状态。

  二、学*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看图,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读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因此,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小组合作学*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这一段的学*,我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让学生说说最想说的一句话,既是对全文的归纳,又让学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六、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词语的理解上,,因为西湖离孩子太遥远了,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于是,在理解词语时我采用了结合学生的学*生活来理解的方法,用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办法就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来理解的。在课文的32和33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课件视频,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亲眼看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了。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三年级《西湖》教案4

  一、 复*(说句练*)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三年级《西湖》教案5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齐诵《忆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课题。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自主学*,我尝试

  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脉络: 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怎样介绍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参与

  1、 对子互相学*字词。(充分体现互助互学精神)

  2、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词。漂浮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犹如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读好前鼻音“嵌、掩、绵”,后鼻音“扬、层、荡、漾、轻、旷”,翘舌音“初、垂”。注意区分多音字“华”在“华灯”中读“huá”。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理解词语:素、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掩映、心旷神怡、荡漾、宛如、悠扬(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4)作者是怎样介绍西湖的?

  达标测试

  1、 我能把生字写的工整、漂亮。

  2、我记住了好多词语。

  西 湖

  本周*惯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

  学校:芹池中心小学

  主备人:孟粉红

  审核:

  课型:自主合作

  总课时:第二课时

  学*小主人: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我尝试

  1、 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2、 边读课文边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读出来。

  合作学*,我参与

  1、 互相朗读指导,取长补短。

  2、 小组成员赛读,读出水*。

  展示探究

  1、 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老师配乐)

  2、 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 学会运用。用“犹如”“好像”练*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 谈收获。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我会做(第三课时)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 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 ,在阳光下 , 。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 ,仿佛 。在这 的西湖边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 在湖中,宛如 在游动。[]

  我成我们 我们


三年级《西湖》教案实用10份(扩展3)

——三年级《西湖》教案 (菁华5篇)

三年级《西湖》教案1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景散文。作者以清新、流畅的语言描绘西湖秀丽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热爱自然的思想感情。全文共有4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开门见山,点明西湖是“天堂“杭州的一颗明珠。

  第二自然段介绍远山和湖面的美丽景色。

  第三自然段生动地描绘了西湖主要景点的旖旎风光。

  第四自然段描绘月光下的西湖给人留下的美妙意境。

  课文层次清晰,词汇丰富,文笔通达流畅,应将指导朗读和背诵作为教学的重点,以增加学生的语言及文化积累。

  学情分析:

  课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西湖风光的喜爱和赞美,在教学时重点就要抓住美丽的词与句来吸引孩子们的目光,由感兴趣到感情趣,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境的作者的情感。反复诵读,悟出作者的强烈思想感情;反复诵读,与作者读出共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和音像资料,通过朗读品味,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让学生理解具体描绘西湖主要景点;

  2.比喻句“像”、“仿佛”、“宛如”和“犹如”的使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照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的: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

  教学过程:

  一、俗语导入

  1、出示俗语的上半部分:上有天堂。有谁能答出下一半?(下有苏杭)苏杭——苏州和杭州

  2、天堂是怎样的地方?想象回答(幸福、美好的地方;让人神往的地方……杭州像天堂一样美,令人神往。)

  3、这么美的地方大家想去吗?老师介绍推荐大家去西湖走走看看,那是镶嵌在杭州的一颗明珠。揭题板书:西湖

  4、简介西湖:位于杭州市区的西部。四面环山,湖水*静。纵贯南北的苏堤和横列东西的白堤把西湖分成外湖、里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等五个湖区,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三个小岛鼎

  立湖心。

  二、凭借想象,指导初读

  1、配乐范读课文。

  2、小组预*课文,要求:

  a、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

  b、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想它们在句中的意思。

  c、想:课文描写了西湖的哪些美丽景色?

  3、检查自学效果。

  a、出示词语,指名读——齐读

  b、理解词义:素(一向)有硕(大)大泛(漂浮)舟

  令(使得)人初(开始)垂镶(嵌或加上)边

  c、找反义词:淡(浓)

  d、换近义词理解:格外(分外、特别)一般(一样)

  宛如(犹如、如同、好象)

  4、读了课文,你仿佛看见了西湖哪些美景?

  (指名说,并板书:山峦湖面湖堤小岛华灯)

  小组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质疑问难,指导朗读。

  1.你们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把不懂的地方画下来。

  四、作业

  1、描红,抄写词语

  2.把文中美的句子画下来,再根据想象,把它画成一幅画。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体会“话中画”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一、复*巩固生字

  1、听写生字词

  2、检查反馈

  二、品读课文,理解文意

  1、引读第1自然段

  总起西湖——是杭州的一颗明珠,闪耀夺目。

  2、指名读文章

  3、听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小组讨论,归纳:

  a、西湖美在湖

  画出山美的句子——把它画成画

  b、西湖美在山

  理解“远眺”、“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等词语。

  引导朗读:谁来读读描写西湖水美的句子?

  理解“硕大”,在*静而宽阔的湖面上你看到了什么?

  十里明湖中,孤山()

  (画出来,结合图画理解)

  c、西湖美在堤

  白堤和苏堤()

  d、西湖美在岛

  三个小岛()

  小结:十里西湖中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它是人间仙境呢?读了哪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仙境?

  结合理解“飘逸”、“掩映”、“典雅”等词语。

  e、西湖美在夜

  生自由读文,想这一段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出示:夜幕初垂,明月东升……

  画下夜景

  三.展示画,对照片,深感悟

  1、学生所画的西湖若干张,品品怎样?

  2、出示新西湖的美景,欣赏—看图读文

  3、总结:远眺西湖→*赏西湖→月下游赏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尝试用“如”、“像”、“仿佛”、“宛如”造句

  6、西湖

  山峦湖水(远眺)

  湖堤小岛(*观)

  华灯琴声(夜游)

  板书:

  第三教时

  教学目标:

  1、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一、复*检查

  听写:悠扬葱绿围绕荡漾一般

  二、背诵指导

  1、默读课文,确定你想背诵的自然段。

  2、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背诵这一自然段。

  以第四自然段为例:

  (1)这一段层次清晰,一共五句话,第一句承接上文,第二句用几个短句写景,很美。第三句是一个打比方的句子,第四句写琴声,第五句概括写,很容易记住。

  (2)这一段话里的短句较多,读起来上口,还有打比方的句子,写得生动。

  3.自由选择,练*背诵。

  4.当众造句。

  三.指导造句

  1.出示句子。

  (1)*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

  (2)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绿色的绸带,轻柔地漂浮在碧水之上。

  (3)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倒影,仿佛仙境一般。

  (4)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2.自由读读句子,想一想,这是些什么句子?(打比方的句子)

  3.讨论:用什么比作什么的'?

  4.任选两个说话,先自己准备,后当众交流。

  5.评议

  四、作业

  1.练*背诵你喜欢的自然段。

  2.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四个词语中,任选两个造句。

  教后小记:

  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百闻不如一见”,一点也不错,让学生从有限的好词佳句中也只能读来津津乐道,乐完了还是没能够完全领会,因为想象与真实总有距离,因此在对待这样的写景散文,除了品读理解外,最重要的是能让学生也亲身体验一回,这样,很多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说到比喻句,不少学生误把类似于“我长得像哥哥。”“我们真像是一家人。”这样的句子当成是比喻句,其间的本体与喻体构建不上,事物属同类型;另外,就是本体与喻体不恰当,构不成一个合理的比喻句。文字之妙在语感,语感也往往在积累,以后的教学中更要面向未来,让学生的学*成为一个缓慢而有节奏的过程。

  课后反思:写景的文章上得真的很累,虽然文章美得让人惊叹,但是对于一个才9岁的孩子来说,的确难以体会。如果有相应的课件,将西湖展示给学生,学生就能身临其境感受美。从文字到形象的的过程,学生有点缺乏,因为有时离他生活实践太远了,但是将形象和实践结合,他们就更容易理解文字了。唉,生字还是大问题,学生许多字都念的是别字,如仿佛的佛,轻拂的“拂”读“fo”……读一句话,要停好几次。这如何体会文章的美呢?

三年级《西湖》教案2

  人间天堂是杭州,最美莫过于西湖,那么美的景色,靠老师讲是讲不出来的。如何处理这一课呢?这一课有许多句子也特别难理解,怎样让孩子尽快走进去呢?想了又想,还是要依靠课文和文中的插图。如果有去过的小朋友,也可以让他们做个介绍。对,就这样讲这一课。

  在揭示课题后,我便范读课文,学生也都沉浸在西湖的美景中了,程度好一些的学生都迫不及待地想走进去,还有一些同学,似乎对生字词还没有掌握。面对这些参差不齐的学生,我准备分层进行教学,先让一些程度比较好的进行读词练*,再让一些程度差的来读,再开火车认读,每个学生都不能放过。在生字词过关的基础上,让学生初读课文,先整体感知课文,了解作者先是总述西湖美景,然后远眺西湖,再具体到几个景点,最后写了月光下的西湖的美丽。我感到整体感知,对学生以后怎样写景物也有好处,必须在日常的课中就要引导。第一课时,虽然还没有读得很好,但没有关系,学生最起码有了最初的感受,已经调动了他们想走进的积极性。在第二课时,品读中着重引导学生对几个比喻句的理解,理解倒是好理解,就是运用有了困难。说明孩子*时还是读的书少,积累的也少。“犹如,像,仿佛,宛如”都是比喻词,可放在不同的地方,各有各的好处。先让孩子慢慢模仿吧,估计熟能生巧,时间长了,就会准确应用。孩子们在品读中都能进一步感受到西湖的美,我便趁机告诉他们,还有许多美景呢,可以课下收集一下,和同伴互相交流。那么美的地方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孩子们积极性很高,我又趁机告诉他们,只有现在好好学*,长大了才更有资格周游全国,甚至全世界。虽然感到自己有点说教的意思,但我感到必要的思想教育还是要讲的。毕竟老师给孩子一个示范作用。

  教完这一课,我都被西湖吸引住了,有机会,真想,真想亲自去感受一下西湖的美。期待着有这么一天。

三年级《西湖》教案3

  说教材

  本文是一篇描写自然风光的优美文章。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西湖秀丽的景色,可谓句句是景,字字都美。细细读来,仿佛聆听悦耳动听的音乐,又如观赏秀美典雅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随之而来,了解西湖的愿望、热爱西湖的情感油然而生。

  一、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初步感知运用比喻手法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口头造句。

  3、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朗读品味,了解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陶冶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孩子走入课文描写的情境,在读中感知、感悟西湖的美景。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乐磁带

  说教法、学法

  一、情境创设法

  儿童是最富有情感的生命体。真实、鲜活的情境能丰富儿童的表象,激活儿童的思维、情感、联想、想象。因此,我用富有感染力的优美的语言,借助色彩鲜明的图画和悠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学生入境的场,使学生展开积极的想象,从而使学生主动、积极、创造性地理解课文,体悟情感。

  二、朗读体验法

  教学中我以读为主,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加深朗读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我通过个别读、比赛读、想象读等不同的形式,不断激发学生情感,让他们在读中理解词语,在读中积累词语和句子,并在读中加深体验,受到美的熏陶。

  说教学过程

  一、调动积累、激趣揭题。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我们知道了杭州被称为,而西湖就是

  师描述引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这么美,你们想不想亲眼去看一看?

  这一环节是对前一堂课学*的第一段的复*,让他们较快地入情入境。有助于让他们进入主动学*的状态。

  二、学*第二自然段:

  1、你站在西湖边看到了什么?

  2、西湖的山美水也美,那书上是怎么描写的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二段,看看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你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 [4]

  3、交流。(相机指导朗读)

  4、齐读。

  过渡:站在西湖岸边就能欣赏到西湖三面环山、层峦叠嶂、湖水*静、碧波荡漾,湖光山色美如仙境。而湖中的各个景点就更令人陶醉了,同学们想不想一起去饱览一番?

  这一环节中,我先让同学们看图,通过优美的图片把同学们带入情境。然后让他们说说看到了什么,给每个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最后读读课文,说说最喜欢哪一句,为什么。阅读的过程是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创建力去填补文本空白的过程,而不是机械地接纳文本。因此,让学生说说喜欢哪一句,并说说为什么,使他们有了进一步的体验。这样设计让学生越来越深入地走进课文描绘的情境中,感悟语言文字,并受到它的熏陶。

  三、学*第三自然段:

  1.自由读第3自然段,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

  要求:(1)数一数这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

  (2)找一找这段介绍了西湖中的哪些景点,用圈出。

  2.集体分析:

  (1)指名答,板书

  (2)你最喜欢哪个景点?为什么?

  (3)作者把湖中那蜿蜒的白堤和修长的苏堤比作两条翠绿的绸带,迎风飘逸,真令人赏心悦目。

  (4)下面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景点,美美地读一读。

  (5)我们已经知道*静的湖面犹如一面硕大的银镜,那么这些美景座落在这银镜上,又呈现出怎样神奇的景象呢?

  仿佛是什么意思?你能用仿佛说一句话吗?

  仙境是什么样的地方?谁能通过朗读把我们带入仙境。

  (6)太美了!如果你在这如画的西湖边走一走,看一看,你的心情会怎样呢?(愉快、舒畅)

  找一找文中用哪一个词语来形容这种心境的?(心旷神怡)

  带着这样的心情齐读最后一句。

  小组合作学*是一种有组织而又比较自由的学*方式。它营造了一种自由自在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尽情地读书,尽情地说话,从而使思维动起来,体验真起来,语言活起来。

  四、出示第四自然段

  过渡:夜幕初垂,明月东升,夜西湖又是如何一番景象呢?听老师朗读第四自然段。(出示夜西湖的图片,师配乐朗读)

  听了老师的朗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欣赏着这样的美景,再听到远处飘来的悠扬琴声,此时你会有怎样的感受?

  你是否也想来美美的读一读呢?

  学生配乐朗读体会

  你觉得哪句话特别美?

  这一段的学*,我通过语言的描述,音乐的渲染,图片的展示,让学生感悟、体验月光下西湖的美。在这里,学生的想象在驰骋;情感在激荡;思维在飞跃,受到了美的熏陶。

  五、总结:

  1、学到这里,你觉得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让我们再次齐读课文,再次感受西湖的奇丽风光。

  3、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让学生说说最想说的一句话,既是对全文的归纳,又让学生感受了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

  六、作业

  把你喜欢的一段背诵下来。

  《西湖》教学反思

  本文以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西湖的秀丽景色,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对西湖美景的喜爱和赞美。就是因为课文中的语言是诗一般的语言,所以教学时感到非常吃力,光是生字词的过关就化了一节课的时间。在词语的理解上,,因为西湖离孩子太遥远了,如何能读懂这样一篇美的课文,如何能从文中吸取起精华,又如何能从文中感受到如此的美景。只有借助远程教育资源,于是,在理解词语时我采用了结合学生的学*生活来理解的方法,用了很多方法,让学生自主理解,实在没有办法就或词典,总算是把这个拦路虎扫除了。如:镶嵌,就借助戒指来理解的,钻石的托就是天堂,而钻石就是西湖,即把钻石镶嵌在钻托里,就好象是西湖是一颗明珠镶嵌在天堂里的。硕大,孩子们都不知道是啥意思,我说了一句从那边跑过来一只硕大的老鼠,孩子们都快速地举起了小手,说出了答案。掩映一词的理解是借助文中的画面来理解的。在课文的32和33页的下方的画面上,一片片树林郁郁葱葱的,偶尔见到几处房舍。让学生在寻找树林中的房舍,再来理解掩映,层层叠叠是通过画简笔画来理解的。

  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本文内容略显深了,孩子们不是很容易理解。通过看课件视频,通过品味文中的优美词句,孩子亲眼看到西湖的胜景,西湖的美丽风在孩子的脑中形成画面,在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去描绘,基本上学生能理解课文了,然后再通过配乐朗读把课文读美了。

  在上完了全文,再一次运用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运用文中的词语来描绘图画中的美景,这样即巩固了词语,又复*了旧知:从画面中理解词语,还训练的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还再一次领略了西湖的美丽风光。

三年级《西湖》教案4

  一、 复*(说句练*)

  1、 今天,老师要带同学们去一个地方,这个地方就在我说的一句话里,请你认真听,听清楚,还要讲清楚。说得好,我们就去这个地方游玩,好吗?

  老师说句子: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说两遍)

  2、 你们知道这个天堂是哪里吗?(杭州)

  过渡:天下西湖三十六,其中最美数杭州,杭州也因西湖而闻名天下,赢得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誉。西湖的秀丽,不仅表现在她的一泓碧水,而且表现在环抱她的群山,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远眺、*详,西湖总是那样的秀丽,令人流连忘返。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西湖的山、湖(板书:山湖)

  二、 学*第二自然段

  1、 电脑出示西湖青山绿水的画面伴随朗读

  思考:你站在西湖边看到的山是什么样?湖是什么的?

  2、 交流刚才的问题:

  3、 同时板书:层层叠叠,绿青浓淡

  静如银镜,一闪一闪

  4、 这么美的画面你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出来吗?

  学生自由练读。

  请个别学生读。

  集体配音朗读。

  5、 (课前教学生一些句子。或读让一两个来赞美西湖。学生不会也可以由老师来说)

  过渡:是呀,正因为如此,西湖又有了一个比作美女西施的美名--西子湖。西湖之美,美在外有山,湖中有湖,园中有园,四季景色都能使人赏心悦目。尤其以西湖为中心的“西湖十景”更是闻名遐迩。下面就请同学们随我而来。

  三、 学*第三自然段

  1、 教师指着画面讲述第三自然段。(电脑出示画面)

  2、 学生可自由说说自己通过查找资料介绍有送景点的介绍。

  学生需准备:孤山 白堤 苏堤(可以是图片)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听了同学的介绍,我觉得西湖真美。不过,课文也写得也很美,有几词用得特别好,你能读一读把它找出来吗?

  3、 我们一起把这部分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好吗?待会儿,我要你们来做小导游介绍西湖。

  4、 谁愿意当个小导游来介绍西湖的几个景点。

  学生自由准备

  请个别学生来介绍

  过渡:刚才听了小导游的介绍,觉得西湖特别美,真让我看到了人间天堂。西湖的美景使古往今来的中外宾客目不暇接,游兴难尽。置身其间,眼里的一切,有山,有水,有景。都如诗、如画,如梦。每当清秋气爽,湖面*静如镜,皓洁的秋月当空,月光与湖水交相辉映,颇有“一色湖光万顷秋”之感,下一节课我就带同学们去观赏西湖秋色。

  四、 学*第四自然段

  1、 听配音朗读。(电脑出示画面)

  2、 看着这样一个画面,听着优雅的声音,你是否也想来做一次配音演员呢?

  3、 学生自由朗读。

  五、 总结:

  西湖,是一首诗,一幅天然图画,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不论是多年居住在这里的人还是匆匆而过的旅人,

  无不为这天下无双的美景所倾倒。让我们以苏东坡的`诗句来结束今天的游览吧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六、 背诵你喜欢的一段、

  板书:

  青山 层层叠叠 绿青浓淡

  西湖 湖水 静如银镜 一闪一闪

  景点 孤山 小瀛洲 湖心亭 阮公墩

  月光 明月东升 华灯倒映

三年级《西湖》教案5

  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

  1、齐诵《忆江南》

  2、出示“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板书课题。西湖,就是镶嵌在杭州这个“人间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自主学*,我尝试

  初读课文,自学提示:

  (1)遇到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圈画出来,利用课后生字表或查字典认识、理解这些生字词,并将这些字词多读几遍,读准为止。

  (2)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3)、理清脉络: 把课文再连起来读一读,看看作者怎样介绍西湖的。

  合作交流,我参与

  1、 对子互相学*字词。(充分体现互助互学精神)

  2、 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展示探究,

  (1)展示字词。漂浮 镶嵌 掩映 悠扬 远眺 层层叠叠 连绵起伏犹如 荡漾 葱绿 轻柔 围绕 心旷心怡 夜幕初垂注意读好前鼻音“嵌、掩、绵”,后鼻音“扬、层、荡、漾、轻、旷”,翘舌音“初、垂”。注意区分多音字“华”在“华灯”中读“huá”。

  (2)课文朗读。

  (读好长句子,注意停顿:站在柳丝轻拂的西湖边/放眼远眺,只见湖的南北西三面/是层层叠叠、连绵起伏的山峦,一山绿,一山青,一山浓,一山淡,真像一幅优美的山水画。)

  (3)理解词语:素、镶嵌、放眼远眺、连绵起伏、硕大、掩映、心旷神怡、荡漾、宛如、悠扬(设计意图:读好生字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在此基础上理解不懂的字词,为下面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做好准备。)

  (4)作者是怎样介绍西湖的?

  达标测试

  1、 我能把生字写的工整、漂亮。

  2、我记住了好多词语。

  西 湖

  本周*惯养成:认真倾听、乐于表达

  学校:芹池中心小学

  主备人:孟粉红

  审核:

  课型:自主合作

  总课时:第二课时

  学*小主人:

  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全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学*本课1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犹如”、“像”、“仿佛”,“宛如”等词语口头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的清奇秀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自主学*,我尝试

  1、 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一读。

  2、 边读课文边想,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作者的观察点在哪里?

  3、 把你心中感受到的西湖的美读出来。

  合作学*,我参与

  1、 互相朗读指导,取长补短。

  2、 小组成员赛读,读出水*。

  展示探究

  1、 朗读展示,读出西湖的美。小组赛读,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老师配乐)

  2、 感受西湖的美,从朗读评价中说出你对这些句子的感受。

  3、 学会运用。用“犹如”“好像”练*说话,感受比喻句的好处。

  4、 谈收获。说说从这一课你学到了什么。

  达标检测,我会做(第三课时)

  1、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站在 的西湖边放眼远眺, 是层层叠叠、 的山峦, , , , ,真像一幅 。 , 一面硕大的银镜。 白鸥掠过 ,在阳光下 , 。

  明净的湖水晃动着 ,仿佛 。在这 的西湖边 , ,怎能不令人 呢!

  孤山东边的白堤和西南的苏堤,就像两条 ,

  在碧水之上。

  月光下的西湖,又是一番景象。夜幕初垂, , ,湖水荡漾。岸边的华灯 在湖中,宛如 在游动。[]

  我成我们 我们


三年级《西湖》教案实用10份(扩展4)

——三年级数学设计教案实用10篇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周长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测量和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测量计算以长方形和正方形为主的常见*面图形的周长,并拓展研究不规则*面图形的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建立周长的概念,能指出各种*面图形的周长并会测量计算常见*面图形的周长是教学重点;正确、深刻地理解周长的含义是教学难点。注意设计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小组讨论等学*形式来强化对周长的理解,让难点在不经意中获得突破。

  三、教学意图和教学思路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体现做数学、玩数学的活动性和趣味性,感知先行,凸现探究过程。具体做到两个拓宽:拓宽周长概念的外延,拓宽周长的测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中尽力把绣球抛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争、去辩,在悟中得法。教学思路:从生活情境中引出周长概念+通过指和描理解周长概念十通过测量计算三角形和一般四边形的周长巩固周长概念并铺垫测量计算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一般方法+探究测量计算不规则*面图形周长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师生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

  1.体验中引出周长。沿着操场的边线绕操场跑步一圈(板书一圈、边线)、让学生比划路线,描述多少是一圈、什么是边线、贴*面图,让学生用粉笔画跑步的路线,强调起点、终点、操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操场的周长。(板书周长)

  [评析: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出数学知识,赋予《周长这一知识点以现实意义。这样学生的学*得到了感性材料的支撑,在这样的生活情境中学生也很容易进入角色。此外,本节课把《周长》描述为一圈边线的总长度,简明易懂,充分体现了周长这一数学问题的现实性。》

  2.操作中理解周长。

  (1)指导学生找出身边物体的周长、指出课本封面的周长。(电脑显示给予确认)

  (2)让学生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多媒体随后显示)

  〔评析:采用学生身边的、熟悉的或感兴趣的材料作为研究素材,增强学*的亲切感。通过指、描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在轻松的.操作中理解周长,而多媒体的效果使周长是什么更加清晰明朗。〕

  3.测量计算中深化对周长的认识。

  (1)(多媒体显示老鼠和兔子分别绕三角形、四边形的草坪跑步一圈)

  提问:谁跑得多?比什么?怎么能知道它们各自的周长呢?(板书:测量计算)

  [评析:多媒体的动态显示激起学生的学*兴趣,使课堂上的数学问题很快变成学生自觉探索的问题。]

  (2)在作业纸上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的周长,再组织小组汇报。(强调:所有边长的总和)

  [评析:通过练*获得测量计算*面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为探索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奠定基础。]

  (3)测量更多边形的周长,总结强调周长即一周边线的总长度。

  4.引导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1)出示方格纸上的正方形、长方形,要求测量计算并展示不同的计算方法。

  (2)巩固练*。正方形的边长为2分米,计算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由这两个正方形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强调:计算的应是有关图形一周的总长度。

  [评析:通过这一变式练*,使周长即一周的总长度得以巩固,进一步强化了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3)测量并计算周长。(出示下面的图形)

  5.合作解决问题。测量计算出硬币和树叶的周长。

  [评析:对周长的理解不局限于长方形和正方形等规则*面图形中,避免了学生生搬硬套,产生思维定势。把周长拓展到不规则*面图形中,使学生对周长的认识更加深刻,并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内容:

  第80页实践活动“设计旅游路线”。

  教学目标:

  了解一些地区或城市之间的路程,初步学*安排自己设想的'旅游路线,增强实践能力。

  教学具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一、认识城市或地区间路程

  1.出示地图,说明南京到北京之间的路程。

  你到过哪些城市?你知道我们这些城市之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吗?

  2.我们从地图上看一看,根据南京到北京之间大约有1100千米,估计我们与这些城市之间的路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二、设计旅游路线

  1.分小组讨论,你们准备到哪些地方旅游?

  2.每组可以在地图上找一找,你要去的这些城市在哪里,讨论怎样的路线去旅游,每段路程坐什么交通工具。然后算一算整个行程大约是多少千米。

  3.各组在全班交流小组设计的旅游路线和用的交通工具。

  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的巩固练*。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惯。

  3、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养成独立安排时间的*惯。

  教学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时间就是金钱”你是怎么理解的?

  生:

  师:同学们,当你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的时候,一天的学*生活就开始了。那么,你计算过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长吗?带着这个问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棒。听懂了吗?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说出怎样算出来的)

  二、复*旧知并拓展。

  1、复*旧知。

  出示课件1——小明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放学的时间。

  每张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出来。教师板书。

  起床:7:00

  上学:7:30

  到校:7:45

  第一节上课:8:20

  第一节下课:9:00

  放学:12:00

  小组内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并汇报本组算得的'什么和计算结果。(说出计算方法)

  有同学选起床到第一节下课有好长时间,如没有,教师出示课件叫学生试着计算。

  板书9:00-7:00=2(小时)

  师:为什么这里用小时不用时?

  师:2小时有多少分? (120分)怎样知道的?所以这里的2小时是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时刻。

  2、拓展练*。

  出示课件2(现在4:50,路上要用20分钟,回去看大风车节目能赶上吗?

  用钟面演示,4:50再过20分钟是多少时刻。(请学生上来演示)

  师:有谁知道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鼓励表扬知道的同学,建议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下来)。

  板书:回到家的时间:5:10

  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5:27

  师:能赶上看吗?

  三、团结协作。

  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郊游的活动时间安排,好吗?比比看那个小组设计的最合理。

  小组汇报。

  四课堂.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练*了时间的计算,还学会了安排时间.(板书课题:时间的计算)

  四、课后作业。

  观察邮政局的营业时间。

  第一单元时、分、秒

  单元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2、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单元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第一课时时、分、秒

  教学目标:

  1.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体会秒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观察、体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3.通过教学,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渗透珍惜时间、交通安全等思品教育。

  教学重点:

  1.知道时间单位秒,理解并掌握1分=60秒。

  2.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秒、几秒、1分的时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

  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你们看,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让我们一起倒计时,十、九、

  八、七、六、五、四、三、二、一!

  2.揭示: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秒。秒是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

  3.板书课题:秒的认识。

  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

  1.谈话:你都知道哪些关于秒的知识?你是怎么知道的?

  2.结合学生回答引导探究。

  (1)认识秒针。

  ①出示钟面(没有秒针):你看到了些什么?(时针、分针、12个数字、12个大格,60个小格。)

  ②出示钟面(有秒针):它与刚才的钟面有什么不同?(多了一根指针。)揭示:钟面上最长最细的针就是秒针。

  ③观察钟面,秒针还有什么特点?(最细最长走得最快)

  ④找一找:找一找自己学具钟面上的秒针,指给同桌看看。

  (2)认识1秒和几秒。

  ①揭示:秒针走1小格的时间是1秒。

  ②秒针走2小格的时间是几秒?走一大格呢?你是怎么想的?秒针走1圈的时间呢?为什么?

  (3)理解1分=60秒。

  ①课件演示秒针走动1圈,学生边观察边说出时间:1秒,2秒,3秒??58秒,59秒,60秒。

  ②课件演示,学生仔细观察钟面,想一想,你有什么发现?

  ③学生汇报,教师引导:秒针走了一圈用了多少秒?在秒针走一圈的同时,分针走了几小格?也就是几分钟?你发现了什么?(1分=60秒)

  ④你发现时、分、秒这三个单位间有什么关系?(1时=60分,1分=60秒)

  (3)认识秒表和秒的计时方法。

  ①课件出示。

  这是秒表。一般在体育运动中用来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②介绍秒表的计时方法。

  ③课件出示。

  有的电子表可以显示到秒。你知道这个电子表显示的时刻吗?(6时55分57秒)④读出电子表上的时刻。

  ⑤你还知道哪些地方、哪些工具记录以秒为单位的时间?

  (4)体验1分钟、1秒和几秒

  ①1分钟有多长?

  课件播放《时间像小马车》,猜猜播放多长时间?

  课件验证。

  ②学生闭眼感受1分钟。

  ③1分钟能做哪些事?

  ④1秒究竟有多长呢?

  出示钟表滴答声,学生闭眼感受。

  ⑤1秒钟能做哪些事?

  学生畅谈,课件出示。

  一秒钟,猎豹在草原上可飞奔28米;

  一秒钟,蜂鸟振翅55次;

  1秒钟,地球绕太阳转动29.8千米,从太阳接收486亿千瓦的能量,太阳系在银河系内运行220千米,宇宙空间里有79个星体发生爆炸结束其“生命”。

  ⑥感受几秒

  师吟诵《明日歌》。猜一猜,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想的?

  计时验证。

  师吟诵《长歌行》。估一估,老师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么估的?

  三、课堂练*,巩固新知

  1.课本第6页第2题。

  2.课本第6页第1题。

  3.课本第6页第3题。

  4.课本第7页第7题。

  四、全课总结,升华新认识

  1.课件播放《长歌行》,说说你从中知道什么。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时间的名言警句?

  3.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吗?

  第二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和*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准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游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馈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

  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1)时、分、秒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

  方法(2)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离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讨论回答,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忙算一算。

  三、巩固练*: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

  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给予奖励。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才是从9时开始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宝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领,长大更好地建设祖国。

  第三课时时、分、秒的巩固练*

  教学目标:

  1、通过贴*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一些简单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形成独立思考的*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完成“练*一”第3题。要求学生先估计,再实际进行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一”第4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较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一”第5题。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观察、交流等活动,经历认识旋转、*移现象的过程。

  2、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移现象。在对物体旋转、*移运动探索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教学重点:

  认识旋转、*移现象。

  教学过程:

  一、认识旋转现象。

  (一)做风车:

  1、指导学生动手用正方形彩纸做风车。

  2、让学生将自己亲手制作的风车玩一玩。观察风车转动的情形,说说风车转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在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使学生了解风车是绕一个点或一个轴转动的,说明风车的转动就是旋转。

  (二)说一说: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可直接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出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旋转现象。

  二、认识*移现象。

  (一)做一做:

  1、在教师的带领下,师生共同操作。

  2、让学生交流自己取书、推书的动作。

  3、讨论:

  取书、推书的动作以及书的移动有什么特点?

  使学生了解书是沿一个方向做*移运动。

  (二)说一说:

  1、先让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事例,说出*移现象。

  2、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在生活中还看到过哪些*移现象。

  三、练一练:

  第1题:鼓励学生用多种方式做*移、旋转动作。

  第2题:给学生充分的观察、交流空间。

  第3题:先让同桌讨论,再全班交流。先让学生指出事物的运动情况,再说出哪些是*移现象,哪些是旋转现象。重点了解学生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的情况。

  四、作业:课本第4页的第4题。

  设计说明

  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比较两个一位小数和两个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复*课在教学设计上主要关注了以下两个方面:

  1.设计有针对性的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时,结合一些有针对性的练*,帮助学生回顾万以内数的意义,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更好地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并掌握比较两个一位小数大小的方法。

  2.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对分数的直观感受。

  通过画一画、填一填等活动,给学生创设亲身体验的空间,使学生获得对分数的感性认识,同时进行两个同分母分数大小比较的相关训练,激发学生学*分数的兴趣和自信心。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整理复*

  1.说一说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数。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阅读教材84页第一个问题,然后请大家动手写出几个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整数、小数和分数,并在小组内说一说各自所写的数在日常生活中所表示的意义。

  (1)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2)个体汇报。

  (3)集体总结。

  数可以作为数量的数(基数);计数的数(序数);度量的.数(量数);计算的数。

  2.复*数位顺序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数位顺序表吗?请大家把教材84页的数位顺序表补充完整。

  (1)学生独立完成。

  (2)个体汇报。

  (3)出示教材84页计数器,让学生独立写出各数。

  (4)指名汇报每个数中的“5”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师:如果在每个数中的“5”所在的数位上添上7颗珠子,那么在计数器上应该怎么表示这些数呢?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小组内交流后个体汇报,然后集体总结)

  (5)课件出示教材85页1、2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3.复*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三年级《西湖》教案实用10份(扩展5)

——三年级写景作文:迷人的西湖实用五份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又来到了名扬中外的杭州西湖。我高兴的无法用言语表达。

  到了西湖,我眼前一亮。啊,西湖果然是名不虚传,这里游人如织,景色十分迷人。*静的湖面上,飘荡着几艘悠悠的小船,岸边的柳树姐姐飘起了绿色的小辫子。远处的高楼大厦倒映在湖面上。这些景色就好比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断桥。听说,之所以叫断桥,是因为到了冬天雪融化的时候,由于桥上的雪融化得快,两边的却还有皑皑白雪,远远看去,整座桥好像断了一样,所以叫断桥。

  西湖的景色还有很多,如:三潭映月、雷峰塔、长桥、花港观鱼……

  西湖真的是美不胜收。啊!迷人的西湖,我爱您!

  今年暑假,我们一家和表姐一起来到了杭州。这里风景如画,但令我最难忘的还是西湖。

  一天上午,我们来到了这迷人的西湖边,准备一睹那苏东坡笔下的“淡妆浓抹总相宜”。只见这西湖的湖水是淡绿色的,远看就像镶嵌在群山怀抱中的一面明镜、又像一块碧玉盘,*看那水中的山峦倒影,还有那身边的一排排柳树筑成的堤岸。你就会觉得西湖是一位曼妙无比的女子,正向你展现她那优美的身姿。

  在阳光的照射下,湖水波光粼粼,仿佛是金鲤鱼身上的鳞片在闪闪发光。远处的船只缓缓驶过,我真担心它会把这面镜子穿破了。“淅淅沥沥”天上竟下起了太阳雨,雨点如银珠般落入湖中,激起朵朵涟漪,一圈圈的荡漾开来,又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发出叮叮的清脆声响。转眼间到了傍晚,火一般的夕阳在空中挥洒余晖,打在夕照山上,映衬着金灿灿的雷峰塔,美不胜收,这就是著名的“雷峰夕照”。

  此后几天中我们又数次徜徉在西湖畔,相继领略了“曲院风荷”、“花港观鱼”、“苏堤春晓”、“*湖秋月”,使我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境界。待到“瑞雪兆丰年”之际,我们再来一续“断桥残雪”!

  爸爸妈妈带我去过许多地方,也让我见识过很多名胜古迹,但我最忘不了的当然要数家乡杭州的美景——西湖。在我眼中,我们的西湖是东方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我们一家经常要去西湖边游玩。这次,我们决定从柳浪闻莺出发。走进四季风景如画的柳浪闻莺,随之出现的是一幅巨大的柳帘,数不清的柳树像一位位绅士在迎接尊贵的客人。这些绅士前面是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因为绅士遮住了性格火爆的太阳,所以形成了一条绿荫小路。再往前走,是一片长满水葫芦的区域,偶尔还会有几条小金鱼游动,看上去是那么的生机勃勃。

  顺着一条开满山茶花的小路继续走,眼里看着美景,耳里听着勤劳的小蜜蜂的“嗡——嗡——”声,就像听着仙乐一样就不知不觉地来到了西湖边。

  西湖*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翡翠,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放眼望去,湖光景色尽收眼底。向左望去,雷锋塔像雄壮的勇士一样屹立在湖边。往前看,水天一色,郁郁葱葱的湖心岛漂浮在水面。向右看去,保俶塔像们仙女站在江边,好像要向我们飞来。还有、六吊桥、曲院风荷、断桥残雪……满满都是景点,每一个景点都有自己的故事,第一个景点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坐在岸边的长椅上,哼着欢快的小调,吹着徐徐的凉风,十分惬意。这里,湖上波光粼粼,太阳的倒影在水面上十分清晰,一阵风拂过,湖面上漾起波纹,像倒翻了金汤。哦,该回家了!

  啊!多么美丽的西湖,让我流连忘返的西湖!

  我想你们应该去过瘦西湖吧!没去过也没关系,下面我就讲讲我去的感受吧!

  我去瘦西湖看了牡丹花、蝴蝶花、郁金香等,它们五彩缤纷、竞相开放,其中我喜欢蝴蝶花,它五颜六色,仿佛就像一群彩蝶在空中翩翩飞舞。老师还带我们去玩一个像长颈鹿一样的滑滑梯,滑滑梯是黄色的,大家秩序井然地一个接一个地往下滑,当然我也不例外。我是第一次滑,站在高台上心里有点害怕,得看见别人玩得是那么开心,我就壮着胆子滑了下去,往下滑的感觉太爽了,于是我又滑了一次,第二次滑下来时没站稳跌了下来,虽然跌了下来,但心里非常激动,而且还觉得瘦西湖不仅玩的多,花多,而且那里还有刺激的滑滑梯。

  美丽的湖水清澈见底,被阳光照射后,湖面波光粼粼,仿佛撒上了一层碎金。湖面上金波灿烂,树的倒影,随着微微的波浪在里面荡漾,湖边的柳树垂下柔软如丝的枝条,在春风的吹动下,远远望去像一团团随风飘动的烟,那漫天飞舞的柳絮,就像成群结队的白蝴蝶嬉游在柳树枝头。我忍不信伸手去抓,抓到了,我开心极了。

  “烟花三月下扬州”扬州的瘦西湖真是太美了!

  瘦西湖——一个扬州最迷人的景点,一个扬州人引以为傲的景点。我爱秋天的瘦西湖。

  刚踏进瘦西湖,我们就被满眼金黄的树叶吸引。它脱下了碧绿的外衣,披上了一件金黄的外套,焕然一新。再往里走,石子路旁的小草弯下了腰,好似给我们敬礼呢;两旁的树也染上了迷人的金黄色。瞧!那一大簇五颜六色的菊花是开的那么的茂盛,红的像火,粉的像霞,它们开得很是艳丽,生怕摄像机没把它们拍上去。它们邀请勤劳的蜜蜂做它们的裁判,哪一朵花上花粉采的最多的,那肯定是最漂亮的,但菊花们每一朵都很艳丽,不分高下,这可为难******们了呢。白天的瘦西湖都这么绚丽多彩了,那晚上瘦西湖更别有一番风味呢。

  夜晚的瘦西湖是一片绚烂的景象。五亭桥和柳树倒影在河面上,小路上五彩缤纷的光,有红的,黄的,粉的,全都倒映在河面上,好似一幅美丽的画卷。小船轻轻拂过河面,一圈圈涟漪荡漾,有几片枫叶落在河面上,随着小船而去。夜晚的瘦西湖真安静,静得只能听到河水流淌的声音。

  秋日的瘦西湖虽然没有春天的生机勃勃,没有夏日的枝繁叶茂,没有冬日的宁静与祥和,但它是最迷人的。我爱秋天的瘦西湖。


三年级《西湖》教案实用10份(扩展6)

——美丽的西湖三年级通用5篇

  我家乡的西湖,真是美不胜收啊。

  春天,那里春暖花开,生机勃勃,花儿们被春姑娘的呼唤声渐渐叫醒了,那些小松鼠、小鸽子们也从家里跑出来,一起和人们高兴、友好地玩耍。风阿姨也用自己的口气来唤醒世界上美丽的万物。

  夏天,夏叔叔用自己委婉的歌声唤醒了一些一直在泥土里睡觉的荷花,那些荷花的花瓣白里透红,有着美丽而自然的色彩,看着就让人心旷神怡,这真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秋天,秋奶奶用优美的舞姿让清澈的湖面也跳起舞来,在夕阳的照射下更是波光粼粼,让人仿佛像在梦里看到了一幅最美丽,最漂亮的画面。

  冬姐姐带着飞舞的雪花和冰天雪地来到了人间,这些雪花落在湖面上,就像是给湖面铺上了一层最温暖最漂亮的被子,这也是冬天给西湖最好的礼物。要是人们在这湖面之中,一定觉得这是最美丽的梦幻,我好像也融入在这梦幻之中。

  这就是我家乡的西湖,我爱西湖。

  有人喜欢风景如画的海南,有人喜欢绿树成荫的北普陀山,还有人喜欢“一览众山小”的泰山……而我喜欢“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西湖。

  来到美丽而又神秘的西湖,仰望蓝天白云,蓝天像一望无际的大海,而白云像一朵朵顽皮的海浪花,争着抢着要进入大海妈妈的怀抱。我也到了山脚下,大山像一位沉睡的巨人,我看他睡得那么香甜,让我不忍心去打扰。告别巨人,我来到西湖旁,湖水像一面神秘莫测的魔镜,里面像有说不尽的知识,见我走到它面前,就开口说“小朋友,要爱护湖水呦!”那声音像一位慈祥的老者。我向湖中央眺望,中央有一座小岛,小岛里有一个豪华的宫殿,里面有一位英明的国王和一位美丽的王后,还有一群英俊的王子和可爱的公主。他们有几位忠诚的士兵——白杨树,这些“士兵”一年四季都在那,不管是寒冬腊月还是炎炎夏日,它们都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永远守护宫殿。椰子树上的叶子永远帮公主王子们乘凉,椰果永远为他们解渴。看,沙滩上的脚印是他们来过的痕迹。

  看着那美丽的西湖,我仿佛成为了一滴水,融入了神秘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历史上有许多诗人给西湖留下了千古名句。今天,我要给西湖写一篇四季的色彩文章。

  春天,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原先雪白的雪化成了水,滋润了小草。樱花也开了,粉似霞、白如雪,道路都变成樱花大道了,一阵强风吹来,樱花纷纷从树上飘飘落下,为道路铺上了一层粉色的花瓣。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另样红。”那荷叶,碧绿碧绿的,把西湖都铺满了。荷花,则是在万绿的丛中点上了一点红,十分美丽。

  秋天,荷叶都干枯了,黄黄的,西湖这时又变成了黄色的了,配上金黄的菊花,西湖好似成为黄颜色的世界了。

  冬天,西湖银装素裹,像一条雪白的巨龙躺卧在城市之中,非常的美丽。

  这就是我笔下的西湖,读完文章之后,你是不是也体会到“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意思了呢?

  我去过的地方有很多,但是最让我流连忘返的还是那风景迷人的杭州西湖。

  俗话说得好“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果然名不虚传。来到湖边,向远处望去。湖面波光粼粼,宛如一面大镜子。清澈透明的湖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十分耀眼,就像那首名诗“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湖边,几只野鸭和天鹅在岸边休息。岸上,花草繁多,一排排柳树垂下它们那又细又长的绿丝绦,仿佛在湖边梳洗着自己的长头发。凉亭里,坐着欣赏湖景,偶尔,你能闻到淡淡的花香。这美丽的景色一定会使你赞叹不已。

  湖面上有着一朵朵荷花,荷花的姿态各异,有的还是一个花苞,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展开了,露出一朵朵嫩绿色的小莲蓬,这时,我想到了一句古诗:“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那里还有大名鼎鼎的雷峰塔,据说里面住着白娘子,还有她的传奇故事。

  美丽的西湖,你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每当提起西湖,人们总会想起这句话。

  我玩赏过微波荡漾的东湖,却从来没有看见过西湖这样的水。无风时,西湖的水*静得像一面玉镜,照出岸边的柳树、小草、花儿;起风时,乘着游艇,荡漾在西湖中,欣赏西湖边的风景。

  我看过城市广场那五彩的喷泉,漂亮极了。却从没看见过西湖这样的喷泉,西湖的音乐喷泉真美啊。每当傍晚,音乐喷泉就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而升降,而喷泉也会不断地变换颜色,五彩缤纷,还不时发出美妙的音乐声。

  我见过风光秀丽的瘦西湖,却没看见过“三潭印月”,所谓三潭印月,就是指三个葫芦形的玩意儿中间围着一个圆东东,每当月光笼罩下来时,就会“掉进”那个圆东东,月光透过那个圆东东的孔,就会“跑”到那三个葫芦型的玩意儿里边,那三个葫芦型的玩意儿会把湖面照亮,这样就能变成一处美丽的风景了。

  有一首歌,唱的是:“西湖美景三月天。”三月的西湖是最美的时候,柳阴深深,鲜花簇簇,游人如织,柳树的绿绿的大辫子可漂亮了,花儿争奇斗艳,这就是三月的美丽西湖。

  希望你有机会,能去好好的观赏西湖的美丽风景!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