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

首页 / 教案 / |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谁会列式?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5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2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谁会列式?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正确进行计算。

  2.初步培养学生连续看图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体验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加减混合式题。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复*10以内的加减法单项口算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学生用手势表示得数。

  2.复*10以内连加、连减口算

  老师出示口算卡片,指名回答。(说出各题的计算过程)

  我们学*了连加、连减、知道连加、连减表示的意义,那么如果一个算式里面内有加法,又有减法,它又表示什么含义呢?该怎样计算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鱼缸里有几条黑金鱼?有几条红金鱼?求共有几条金鱼?应该怎么算?(板书:)如果捞走2条,求还剩几条?怎么计算?(板书:)

  如果我们把刚才演示的内容用图来表示(贴例题图)你能叙述一下这幅图的意思吗?

  (引导学生叙述题意:鱼缸里有4条黑金鱼,3条红金鱼,捞走2条,还剩几条?)谁会列式?

  板书:

  观察这个算式,和我们前面学*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像这样既有加法,又有减法的算式叫加减混合。

  板书课题:加减混合

  加减混全式题应该怎样计算呢?结合这道例题,谁来说一说?(在学生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先算4加3等于7,再算7减2等于5。)板书:让学生自己练*说计算过程,然后指名说一说。

  2.教学例2

  出示鸽子图

  你能说出这幅图表示的意思吗?(学生分组说一说图意,然后指名叙述:有4只鸽子在吃谷子,飞走了1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多少只?)

  谁会列式?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

  这也是加减混合算式,你会计算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齐说计算过程,老师板书:

  3.比较质疑:

  两道例题有什么不同?(一道是加在前,减在后,另一道是减在前,加在后)

  说明:无论是加在前,还是减在前,只要有加有减都叫加减混合,计算加减混合算式与前面学*的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是一样的`,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三、巩固练*

  1.看算式摆学具:

  出示:

  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请你用学具摆一摆。

  2.学生独立完成第65页的做一做。

  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口算:(指名说答案,其他同学当裁判)

  老师分别出示口算卡片:

  4.竞赛:争做计算小能手

  每人一张小卷子,学生独立计算,比谁算得又对又快,前五名完成的同学把卷子交到老师那里,全对的为“计算小能手”,其他同学订正后全对的第人发一朵小红花。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做加减混合式题要按什么顺序计算?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 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3、初步学*用连加计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会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把第一步计算结果记再脑子里,再参与第二步计算。

  教具、学具准备

  10根小棒、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小明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今天,她又在帮妈妈干活了,瞧!小明在干什么?(出示小明在喂5只小鸡)

  问:现在地上有几只小鸡在吃米?

  二、操作探索,学*新知

  1、引导观察。

  请同学们观察。(小明在喂5只小鸡,接着出示跑来2只小鸡,停顿一下,最后出示跑来1只小鸡)

  2、交流、汇报。

  ①问:你看到了什么?

  小组交流。

  ②学生汇报。(学生可能说:小明在喂5只小鸡,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共有几只小鸡?也可能说有5只小鸡在吃米,跑来3只小鸡,共有几只?提醒学生,跑来的学生说出算式,5十2十1,教师问: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一样吗?不一样。3只是一起跑来的吗?)

  3、揭示课题:像这种算式我们叫“连加”。

  板书课题:连加

  4、探究“连加”计算的顺序方法。

  问:5十2十1=8,你是怎样算出数的?

  ①小组合作探索方法。

  ②小组汇报。学生可能说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5只加上2只是7只,再加上1只是8只;共跑来3只,加上原来的5只,共是8只。(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③教师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板书:5十2十1=8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扩展阅读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扩展1)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

  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出示4组口算:

  (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回答。(说的有点道理即可)

  2、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

  预设:

  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直接说了)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

  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2(=7先不出现)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点击幻灯片,进入新知学*)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1)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

  (2)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预设:

  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53=8

  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5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71=8

  情况③: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

  5+2+1=8

  学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况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就很不错了,能算出或者数出“一共有8只”,就追问是怎么算的,让他们说出算式。

  说出的算式应该就是以上3种情况,估计第1种情况的会有一些。

  (3)对比:

  学生回答后,如果出现情况③最好,直接进入对比环节。

  如果没有出现情况③,可以老师自己引出:521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计算方法

  ①:出示:521,提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②:根据学生回答,归纳:先算5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1=8。(幻灯片出示过程)请3、4个学生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顺序:(出示幻灯片)所以,连加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④:(点击幻灯片,出示问题)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

  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5)巩固练*。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431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43=7,再算71=8)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连加的方法。咱们再来看一看刚才的小鸡们,它们已经吃饱了~

  出示动画(就点击幻灯片,2只小鸡走掉以后,再点击1次。)

  ——进入新知第二部分:连减

  2、连减

  (1)提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先算8-2=6,把6记在心里,再算6-2=4。

  (4)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说,师再次小结:连减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还剩下几只小鸡】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6)巩固练*。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10-3-5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5=2)

  三、巩固练*

  1、书本P66页第1题。其中连加部分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P66页第4题。减法的看图列示。学生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填一填。并说出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扩展2)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优选【五】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1

  设计说明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选择适当的形式和素材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与生活相关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究,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探究、思考、交流等活动中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提高探究活动的实效。据此,本教学设计重点突出以下两个方面。

  1、充分发挥情境图的作用,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教学设计借助教材情境图,让学生自主探究,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有机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必要性。

  2、采用思考、交流、比较、反馈等方式,体现学生学*的自主性。

  本教学设计在教学新知的过程中,以讨论、比较不同的列式等方法让学生经历新知的获得过程,从而完成知识的构建,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及合作交流的学*方式。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让学生体会学*数学的必要性。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这是同学们在周末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照片。(课件出示教材27页例1情境图及表格)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28个

  34个

  22个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信息?

  (同学们分成三个组帮助农民伯伯,他们收获了很多大南瓜)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的情境图,教师提出要求,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同时,注重提高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养成爱提问题的*惯。将生活中的问题与数学学*进行有机的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的必要性。

  ⊙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学生独立思考,根据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

  预设

  生1:第一组比第二组少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2:第一组和第二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生3:三个组一共收了多少个大南瓜?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非常好,思考一下,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们能解决哪些问题?

  (问题1和问题2比较容易解决,可以让学生举手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进行评价)

  师:(针对问题3)第三位同学给大家提出了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大家有信心解决问题3吗?请大家认真思考,在练*本上写出算式。

  (生汇报算式:28+34+22,然后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有三个加数的加法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大家先独立计算28+34+22,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计算的。

  (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算法)

  师:这种方法是大家普遍采用的,有没有其他的算法呢?

  (学生汇报不同的算法,教师用课件出示不同的算法)

  师:比比看,这几种算法有什么区别?哪种方法更简便?

  (学生进行算法比较,说出哪种算法更简便及理由)

  师:让我们一起来总结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好吗?

  (师生共同总结)

  3、学*效果检测。

  师:连加计算同学们掌握得怎样?让我们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在练*本上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46+25+17=54+20+16=

  (计算后小组内进行汇报,师指名板演)

  设计意图:掌握连加的运算顺序和用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及竖式的简便写法是本节课的重点,要引导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的迁移学*新知,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体验算法的多样化,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8页的例题,第58~59页“想想做做”的*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初步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

  2、能有条理地表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体会

  1、算式接龙。(小组学生互相合作,每人出一道题)

  2、学生汇报,说说你们组的题目和想法。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教学例1。

  贴出例1主题图。

  学生根据图意分小组讨论交流,编故事,表演动作。

  讲述:星期天,小红和弟弟去郊区的奶奶家玩,看见奶奶摘下了一些又大又红的南瓜。小红想,我长这么大了,应该帮奶奶做一点家务活。于是,她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奶奶摘下的南瓜运回家。第一次运来4个,第二次又运来2个,还剩下一个最大的没有运,奶奶一共摘下几个南瓜呢?怎样计算?(4+2=6,6+1=7)

  提问:其他组有不同的方法吗?(4+2+1=7)

  追问:为什么这样一来列式?

  你能给这样一来的算式取个名字吗?(连加法)

  讲述:这个名字取得真好,今后我们看见在一个算式里有两个以上的“+”,就叫它连加。

  2、教学例2。

  讲述:这时,弟弟在大声喊:“姐姐,快来看,奶奶家还种了一些丝瓜。”出示例2主题图。

  提问:你们能看着这幅图编个故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形成如下的表述:

  丝瓜架上原来有8根丝瓜,弟弟第一次摘下3根,第二次又摘下1根,还剩几根?

  讨论怎样列式,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并让学生把书上的算式填写完整。

  引导学生小结:8-3-1=4连续减了两次,我们把它叫做连减。

  3、师生共同小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新的内容?在计算的时候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想想做做”第1~3题。

  四、总结评价,点拨学法

  今天我们学到哪些知识?回家后出题给爸爸、妈妈做,好吗?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3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能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和顺序,能正确地口算10以内的连加、连减。

  3、初步学*用连加、连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1、借助直观图理解连减的含义。(减法动态图能理解,静态图没有划去、虚线这些鲜明的减法标志,部分学生无法理解图的意思)

  2、计算顺序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学生一般能掌握。但是计算时先算左边,得到的结果记在心里,再算右边的。——这个计算方法(过程)部分学生可能难掌握,需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同桌说、指名说)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1、出示4组口算

  (1)学生口答结果,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答案。

  (2)点击课件,暗示。再点击课件,提出问题:每组的两道题有什么关系?

  (3)让学生回答。(说的有点道理即可)

  2、看图列示

  (1)出示图片,提问:你看到了什么?(小鸡、男孩、树……)

  (2)继续提问:你能问一个关于图里小鸡的问题吗?

  预设:①生:有5只小鸡在吃米,又来了2只小鸡,一共有7只小鸡。(直接说了)

  如果学生直接说出一共有7只小鸡,追问:哦,7只小鸡,你是怎么列式的?

  ②生:左边有5只小鸡,右边有2只小鸡,一共有几只小鸡呢?(……能提出问题的估计很少……)

  如果学生能提出问题,再提问:谁能列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5 +2 (=7先不出现)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能看图列算式解决问题了,咱们把图变一变。

  二、探究新知

  1、连加

  (1) 你又看到了什么?(生1:又跑来了1只小鸡!)(生2:右边有3只小鸡了!)

  (2) 向学生提问: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 预设

  情况①:原来有5只小鸡吃米,又来了3只小鸡,一共有8只小鸡。5 3=8

  情况②: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就是7只。 5 2=7

  后来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8只小鸡。 7 1=8

  情况③:原来有5只小鸡,又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一共是8只小鸡。

  5 +2 +1=8

  学生的回答可能什么情况都有,能提出“一共有几只小鸡”的问题就很不错了,能算出或者数出“一共有8只”,就追问是怎么算的,让他们说出算式。

  说出的算式应该就是以上3种情况,估计第1种情况的会有一些。

  (3) 对比

  学生回答后,如果出现情况③最好,直接进入 对比 环节。

  如果没有出现情况③,可以老师自己引出:5 2 1

  提问:这两幅图有什么不同?列出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回答)

  (4)计算方法

  ①:出示:5 2 1 ,提问:你们会计算这个算式吗?(让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②:根据学生回答,归纳: 先算5 2=7,把7记在心里,再算7 1=8。(幻灯片出示过程)请3、4个学生再说一说计算过程。

  ③:总结计算顺序:(出示幻灯片)所以,连加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④:(点击幻灯片,出示问题)算式中的5、2、1、8各表示什么意思?

  这个算式在算什么?——【一共有几只小鸡】

  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5)巩固练*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4 3 1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4 3=7,再算7 1=8)

  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连加的方法。咱们再来看一看刚才的小鸡们,它们已经吃饱了~

  出示动画(就点击幻灯片,2只小鸡走掉以后,再点击1次。)

  ——进入新知第二部分:连减

  2、连减

  (1)提问: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说,并提问。

  (2)谁能列出算式?根据学生说的算式出示:8-2-2

  (3)这个算式该怎么计算?让学生说计算方法。

  ——先算8-2=6,把6记在心里,再算6-2=4。

  (4) 计算顺序是怎么样的?

  ——学生说,师再次小结:连减也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5) 算式中的8、2、2、4各表示什么意思?这个算式是在算什么?

  【还剩下几只小鸡】请学生说说每步计算表示的含义。

  (6) 巩固练*

  ①:这幅图是什么意思,谁能提出一个问题呢?(学生提问并解答)

  ②:10-3-5是怎么计算的?请生说计算方法。(先算10-3=7,再算7-5=2)

  三、巩固练*

  1、书本P66页第1题。 其中连加部分要求学生说出计算方法。

  2、P66页第4题。减法的看图列示。学生先说说图的意思,再填一填。并说出计算方法。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4

  1、教学目标

  1、认识连加,理解连加的意义,初步渗透部分与整体的相对性;

  2、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3、学*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情感。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并且初步学会解决图画信息和文章信息相结合的数学问题。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连加的意义,掌握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理解一步计算和两步计算之间的联系,感受连加计算的形成过程。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一、创设情境,复*旧知

  1、星期六小明坐上口算号列车去乡下奶奶家,来算一算这些口算吧!

  4+2= 3+2= 3 + 4= 2 + 2=

  6+3= 5+1= 7 +3= 4 + 4=

  2、看图列式 PPT出示喂鸡图

  同学们你们看小明正帮奶奶干什么呢地上有几只鸡出示动态小鸡,你们又看到了什么

  谁能试着把我们刚才看到的完整的说出来你能提出一个问题吗你会列式计算吗

  师板书5+2=7

  请你们再看黑板,说说又看到了什么又来了1只小鸡,刚才我们已经算出有7只了,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呢怎么列式计算

  师板书7+1=8

  活动2【讲授】二、探究新知

  1、小明又拿来一碗米,请同学们继续看(ppt出示动态图)谁能用“原来···来了···又来了···”完整地把题目的意思说出来(原来有5只小鸡,来了2只小鸡,又来了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A生说出题意 B你能像他这样说一遍吗C同学们齐读题意

  2、理解了题目的意思,你会列式吗

  板书5+2+1

  3、对比刚才我们同样是求 一共有几只小鸡第一种方法是我们熟悉的,用了两次加法计算,第二种算式,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哪儿不相同

  4、师小结我们原来学的加法是把两部分合起来,现在要连着再加一部分,像这样把三个部分合起来的算式,我们可以叫它连加(板书连加)

  5、认识了连加,跟老师一起读算式5加2再加1

  6、这个算式当中5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

  7、5+2+1这里有3个数字,应该先算谁和谁再算谁和谁呢

  8、计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活动3练*

  三、知识运用

  1、导学案出示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分组比赛

  7+2+1 = 3+0+5 =

  2、生活当中有许多连加的例子,你能用我们今天学的“原来···来了···又来了···”说句话吗

  2、同桌合作摆一摆,一人摆,一人列式计算

  1人拿出8根水彩笔,摆成三部分,另一人根据摆好的图,列出算式并且计算

  3、导学案出示 燕子图 看懂题意再列式计算

  4、编写连加算式

  活动4【作业】四、总结

  我们今天学到了什么

  活动5【导入】拓展延伸

  1、多个数连加的算式1+2+3+4+5+6+7+8+9

  2、( )+( )+ 4 = 9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连加、连减》教案 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2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能力目标: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情感目标:初步感知连加、连减算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

  教学媒体

  “连加连减(二).Swf”、实物投影仪。

  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发挥多媒体的优势。利用使新授部分的例题,变抽象为具体,非常生动形象地展现了小鸡只数的变化过程和相应的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借助直观感知接受运算顺序的规定。

  第二,加强观察指导。在进行演示的时候,着重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让学生记下演示过程中每个环节的数量变化情况,进一步和算式联系起来,促进学生在大脑里将生动的情节转化为数的运算,为掌握计算顺序打好基础。

  连加、连减是学*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重要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难点之一。它主要难在计算过程上,要分两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的得数,并且学生往往忘掉第一步的得数。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克服计算障碍,就着重训练学生把先算的数记在脑子里,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教学过程

  一、复*旧知

  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4+15+25-28-2

  5+37+13-16-2

  要求:先口算,再想一想,每组题中的第一题与第二题有什么关系?

  学生口算后交流。

  二、导入学*新课

  大家不但会算,还能找出它们的关系。今天我们就要用这些知识来学*新本领。

  (一)学*连加

  1、演示,引出算式。

  (1)出现5只在地上觅食的小鸡。

  问:院子里有几只小鸡在吃东西?(屏幕出现“5”)

  (2)出现跑来的2只小鸡和又跑来的1只小鸡。

  ◆指导观察:现在地上的小鸡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屏幕出现“2”、“1”)

  ◆问:要算出一共有几只小鸡,应该怎样列式?(屏幕出现“5+2+1”)

  ◆要求学生结合屏幕上的算式说说算式的含义。

  2、学*计算顺序。

  问:这个算式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1)小组讨论后汇报,并说出计算顺序。

  (2)根据学生叙述过程,演示,在算式“5+2+1”中标明计算顺序并依次闪动,最后成:

  问: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3。揭示课题。

  (1)问:今天学的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连加)

  (2)引导学生总结连加计算的运算顺序。

  ◆同桌讨论。

  ◆交流汇报: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把得数记在脑子里,然后再加第三个数。

  (二)学*连减

  1、演示(边演示边提醒学生注意观察)。

  (1)草地上出现8只小鸡。问:现在有几只小鸡?在算式中填数。

  (2)走了2只;又走了2只。

  2、让学生自己把算式列完整并算出得数。

  ○ □ ○ □ ○ □

  3、交流。

  (1)说说“8-2-2”的含义。

  (2)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4、小结并补充课题。

  三、巩固练*

  1、第72页“做一做”。

  要求:先用一种学具摆一摆,再填数计算。

  2、练*十一的第1、2、5题。

  要求:仔细观察,弄清图意,填空并计算。

  3、练*十一的第3、6题。

  (1)说一说各题应把哪个数记在脑子里。

  (2)直接说出各题得数。

  四、课堂总结

  1、引导学生小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和连加、连减计算的运算顺序。

  2、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况进行小结,并提出注意的问题。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扩展3)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菁选

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标

  1、知道连加、连减算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

  2、能比较熟练地口算连加、连减式题。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用自己的话表达图意,理解连加、连减的含义。

  2、掌握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介绍一位朋友,他的名字叫豆豆,听说啊,豆豆在家表现可好了,经常帮妈妈干家务活,做事情,今天,他又帮妈妈做什么事呢?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二、探索新知

  1、学*连加

  ⑴出示5只小鸡在地上觅食的画面

  问:豆豆在做什么?

  生:喂鸡

  师:现在有多少只小鸡?

  生:5只

  ⑵演示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的画面

  师:谁能把刚才看到的完整地跟同学们说说并能提出问题呢?

  ⑶边演示生边说

  师: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2只,怎么表示

  生:5+2

  师:这时又跑来了1只,又该怎么表示?

  生:再加上1(5+2+1)

  师:这个算式跟我们前面学过的算式一样吗?或有什么不同?

  2、揭示课题——连加

  3、学*计算顺序

  师:这个连加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先算前面再算后面

  问:第二步为什么用“7+1”

  生汇报

  演示计算过程并小结连加的`计算顺序

  4、学*连减

  过渡语:刚才有8只小鸡在吃东西,现在他们吃饱了做什么呢?

  ⑴出示8只小鸡的画面

  ⑵演示先跑了2只小鸡,又跑了2只小鸡的画面

  ⑶学生根据看到的用自己的话说图意

  ⑷根据图意列算式

  师:原来有8只小鸡,走了2只怎么表示(8-2)又走了2只,又该怎么表示(8-2-2)

  生汇报

  问:这个减法算式跟我们之前学过的减法算式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汇报

  5、补充课题——连减

  6、学*连减算式的运算顺序

  师:这个算式又该怎么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生汇报

  小结连减的计算顺序

  三、巩固练*

  1、课本p72做一做

  2、练*十一第2、5、6题

  思考:3+5+()=10 10-6-()=2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内容?它的计算方法是……

  教学设想:

  连加连减是在教学10以内加、减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加、减法的意义,进一步熟练加、减法的口算,学*解决稍复杂一些的实际问题,并渗透加减两步计算的运算顺序,为后面学*20以内的进位加和退位减做好准备。

  教学内容:

  一年级上册,连加连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知道连加连减的含义和运算顺序。学*有关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的算法。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学*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会学。初步感知连加连减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并说出连加连减的含义。

  教学难点:

  按照图意,找出规律,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非常高兴能与孩子们共同学*!孩子们的口算能力是不是很棒呀?(是)非常有自信!那老师就来考考你们。出示口算课件

  师:孩子们的口算能力真棒!真是个口算小能手!仔细观察这四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汇报:每组题目,两道口算题都是用前面算得的得数接着加或者减。

  今天我们就运用这样的知识来学*新的本领!好吗?

  二、创设情境,初步体会

  1、教学例题

  (一)教学连加

  师:上周末,老师去了一趟农场,在农场里认识了一位新朋友,他的名字叫华华。你们想认识他吗?展示图1,瞧!他在干什么?

  生:他在喂小鸡。

  师:华华是个热爱劳动的好孩子。你们想不想像他一样?(想)那么在家里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好吗?

  (1)出示喂小鸡的情景课件,教师分步操作,学生观察

  操作1: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

  师:看到这里你知道了什么?(一共有7只小鸡)谁会列式?口头

  操作2:又来了1只。

  师:这下你又想告诉大家什么?生:又来了1只……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喂5只小鸡,跑来了2只,又跑来1只。

  师:你表达得很清楚,真好!那么,地上的小鸡由几部分组成?(三部分)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鸡?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5+2+1=8)

  你会读这个算式吗?(5加2再加1等于8。)(带读)

  板演:5+2+1=

  师:5+2+1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不一样在哪?)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加,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加。

  师:像5+2+1这样的加法算式我们叫它做连加。(板书:连加)连加是我们这节课学*的第一个新知识。这道算式该怎样计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强调:第二步是由哪两个数相加?

  (学生说,老师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合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加上地三个数,算出结果。

  2、教学例题

  (二)连减教学

  (1)连接上面的情景课件,让学生猜想,小鸡吃完食物会怎么样?(动画演示)

  生:又去玩了,走开了……

  师:谁会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刚才的画面?

  生:华华原来喂8只小鸡,走了2只,又走了2只。

  师:你表达得很精彩,真棒!

  师:草地上还剩几只小鸡?(2只)谁会列式?

  (生说,教师板演8-2-2=4)

  师:8-2-2=4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减法算式一样吗?

  生:不一样,以前学的是有一个减,现在学的是有两个减。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你们可以给它起个名字吗?

  生:连减。

  师:你们给它起的名字与数学家起的名字是一样的,你们真像个小小数学家。

  师:像8-2-2=4这样的减法算式我们叫他做连减。(板书:连减)连减是我们这节课学*的第二个新知识。

  那么,该怎么运算呢?生同桌交流,汇报:板演

  (2)小结:像这样把三个数减起来的算式,在计算时,要先把前两个数相减的得数记在心理,再用记在心里的得数减去第三个数,算出结果。

  三、巩固深化

  1、做一做:65页最下面第一题:先根据图意思摆好小棒,边同桌讨论,边把算式写完整。

  65页最下面第二题,看图列式说图意。不摆。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减去可以用划去或圈出来表示。

  反馈:你的算式是……,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学生相互评价。

  2、课外延伸

  ①生活中连加连减的例子。

  ②口算比赛:连加连减(直接说得数)

  3、完成练*十四第1、2、3、4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连加算式表示什么?连减算式呢?怎样计算连加连减?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让学生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培养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探索并掌握连加及加减混混合运算的知识,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我们前面已经参观了各种展览和馆区,妈妈决定带领小红去买几种纪念品带回家,他们出现了一点小问题,我们一起来帮帮她们好吗?

  二、讲授新课

  1、观察信息

  (出示信息窗口5)我们先一起看看都有那几种标本?

  学生回答,引导学生说出每种标本的.价钱。

  2、提出问题

  小组合作。回答下面问题;

  妈妈想买什么标本?

  拿多少钱去买?

  大约还剩多少元钱呢?估计一下,

  还剩多少元应该怎样计算的?

  3、全班交流

  师:哪个组员一说一说你们是怎样解答的?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怎样进行解决

  学生可能出现:

  50-13=37(元)

  37-17=20(元)

  13+17=30(元)

  50-30=20(元)

  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一步求得是什么?为什么要先算?能否将你们的两个算式组成一个算式,

  小组再次合作

  全班交流

  先板书算式

  师:这些算式你觉得熟悉吗?

  有连减,加减混合算式

  师:这些算式中先算什么?怎样列竖式?

  引导学生比较一下两种不同的算式,哪一种更好,为什么?对于第二种方法,则重点引导学生是用50元减去13和17的和,因此要先算13和17的和,先算需要怎么办?怎样列竖式解答?

  4、如果给你50元钱,你想要买哪些物品?还剩多少元钱?

  学生提问,集体解答,解答时引导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举例连加算式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三、巩固练*

  1、先请学生说一说每个月各有多少天,

  然后解答自主练*第一题

  2、比一比,谁最棒!

  解答自主练*第二题

  3、看看谁有一双孙悟空一样的火眼金睛。

  解答自主练*第二题

  四、小结

  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说明

  1.动态感知,静态领会。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事情的发生过程来明白算式的含义,我把书上的两道例题变成一个运动的过程,通过跑来2只小鸡,又跑来1只小鸡,让学生感受“添上、再添上”;通过小鸡吃饱了,跑走2只,又跑走2只,让学生感受到“去掉、再去掉”的生活经验。通过喂小鸡这一课件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一目了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画面的意思,在看懂图意的基础上,列出算式。再用课件动态展示喂完小鸡后的情景,将连加、连减这两个知识点联系起来,像动画片一样娓娓道来,展示了知识的连续性,又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这一新授环节处理的得心应手,学生很自然地列出连加、连减算式。

  2.放手学*,渗透建模思想。

  连减的'教学与连加类似,所以这部分就放手让学生自己看图说图意,提出问题并解答,体会学*连减,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渗透建模思想。同时借助学具交流算法,体会先算第一步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1.情境导入。

  师:上个星期天,明明和爸爸一起去乡下的奶奶家游玩。一大早,他们就一起乘上“口算号”公共汽车出发了。来,我们都看看有哪些口算题,也来算一算吧!

  课件出示口算题:

  4+1 5+2 7-2 5-2 3+4 7-4

  5+3 8+1 9-1 8-2 6+3 9-6

  2.引出新课。

  师:不一会儿,他们便来到了奶奶家,奶奶正在院子里喂小鸡呢,明明可是个懂事的孩子,连忙跑过去帮奶奶喂小鸡。(课件出示教材65页上面情境图,引出连加)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了明明和爸爸去乡下奶奶家游玩和乘坐“口算号”公共汽车的情境,不仅复*了旧知,而且为下面初步感知两步计算与一步计算的关系埋下了伏笔,还激起了学生学*的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到学*中来。

  ⊙探究新知,动态生成

  (一)连加。

  1.看图理解连加的含义。

  (1)课件出示5只小鸡吃食图。

  提问:谁能把你观察到的说出来?

  预设生1:地上有5只小鸡在吃食。

  生2:明明正在给5只小鸡喂食。

  教师说明:这是明明在帮奶奶喂小鸡,5只小鸡吃得正香呢!

  (2)课件演示又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这次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跑来了2只小鸡。

  师:谁能把这件事说完整?

  预设生1: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

  生2:原来有5只小鸡在吃食,又跑来了2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几只小鸡?

  师:谁能说说如何列式呢?(教师在学生正确回答的基础上板书)

  (3)课件演示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师:谁能完整地说说这次又发生了什么事?

  预设生1:又有1只小鸡跑了过来。

  生2:原来有5只小鸡,跑来了2只小鸡,又跑来了1只小鸡。

  师:根据你看到的,可以提出一个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生:一共有几只小鸡?

  2.尝试列式解答。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扩展4)

——一年级数学认识教案合集10篇

  教学内容:课本93——95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会看钟表上的半时。

  2.培养学生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生活*惯。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钟表模型、投影仪器、小闹钟学具(学生人手一个)。

  教学重难点:

  学会看钟表上的半时,并会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 出示丽丽上学、读书、运动、复*的图片。

  2. 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丽丽还没有学过钟表的表示法,你能帮帮它吗?你能正确的说出钟面上的时刻吗?

  生:丽丽早晨7点半去上学。

  师:他在什么时刻读书呢?

  生:9时半读书。

  师:下午丽丽他们有一节体育课,你知道丽丽做操是在什么时刻吗?

  生:4时半他在做操。

  生:6时半复*

  揭示课题:丽丽是个很守时的孩子,他每天7点半去上学,9时半读书,4时半做操,6时半复*。

  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半时。(板书)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课件出示3时半钟面。

  师:你能说出这是什么时刻吗?请用你的学具钟表,依照图上钟面拨一拨。

  师: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自主汇报:时针指向2和3中间,分针指向6,就表示2半。

  3. 依次出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

  请小朋友们观察,并动手拨一拨,说一说。

  师: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2时半、8时半、10时半它们的分针都指向6。

  师:半时和整时分针指的位置有什么不同?

  生:整时它的分针都指向12,半时它的分针都指向6。

  总结得出:几时半的时候,分针总是指向6,时针总是指在两个数的中间。

  4. 引导学生观察半时的写法。(讨论)多个半字

  整时有几种表示法?想一想半时的电子表表示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生归纳:电子表的半时用“30”表示。点左边是几,点右边是“30”,就表示几时半。

  三、实践应用

  1.想一想你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一天的生活中,几时半都在做什么,加深对半时的认识。

  完成小英的作息表。

  2.游戏活动

  师: 教师说出几个时间,让学生用钟表学具拨一拨。

  师: 同桌合作,一个说时刻,另一个拨出来,相互交换。

  3.让学生任意拨一个你最喜欢的时刻,并说一说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后,鼓励同学们上台讲一讲自己最喜欢在那一时刻干什么?

  四、全课小结

  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钟表,知道了时间是很宝贵的,希望小朋友们像明明一样做一个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好孩子。

  五、拓展创新

  为自己设计一个快乐的星期六。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8~19页的例题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有趣的童话情境中,知道数是有大小的,理解符号=><的含义,并能运用这些符号来描述数的大小。

  2. 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初步知道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数的大小。

  3. 使学生在探索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中,提高合作、探究的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

  4. 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观察、积极动脑的良好*惯,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体会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 谈话: 在一片大森林里住着小白兔、小猴、小松鼠、小熊等许多小动物。它们决定举行第一届森林运动会,咱们去看看吧!

  2.课件呈现森林运动会的画面。

  (1) 提出要求: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数一数每个代表队各来了几位运动员,并帮它们整整齐齐排好队。

  (2) 每个小组发一张粘贴表(如下图)和小动物图片,让学生把它们贴在方格中。

  (3) 学生汇报,可让数得又对又快的学生介绍自己的经验。

  二、 引导探究,组织讨论

  1. 帮小动物设计比赛方案。

  提出要求: 小动物们首先要进行的是拔河比赛,小朋友能不能先帮助它们设计比赛方案(哪两种小动物分在一组比赛)?

  (1) 学生分组设计比赛方案。

  (2) 学生分组汇报。

  方案一: 小白兔(4)小猴(4)

  方案二: 小白兔(4)小松鼠(5)

  方案三: 小白兔(4)小熊(3)

  方案四: 小猴(4)小熊(3)

  方案五: 小猴(4)小松鼠(5)

  方案六: 小松鼠(5)小熊(3)

  2. 认识=。

  (1) 让学生看设计的这几种比赛方案,想哪一种最公*,并说说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 小白兔(4)小猴(4)这种方案最公*,它们都是4只,一样多。

  引导学生用○代替小白兔,用△代替小猴,摆一摆,画一画,说一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2) 指出: 像这样,小白兔和小猴一样多,我们就说小白兔的只数和小猴的只数相等,可以用=连接起来,写成4=4。(板书)

  (3) 引导学生摆同样多。

  教师摆6个○,让学生对着○摆△,要求△和○同样多,指名到投影仪上摆,其余学生自己摆。

  (4) 介绍=。

  =叫做等号,表示两边的数同样多,读作等于。学生读并观察=的样子。

  学生汇报: 两横一样长,粗细一样。

  指导学生写=。

  (5) 练*。

  出示5 ○ 5,让学生填空并读一读。

  3. 认识><。

  (1) 出示后几种比赛方案,让学生说看到这几种方案,有什么想法。

  (2) 学生观察,回答: 这几种方案不公*,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多,有的代表队小动物少。

  (3) 出示小松鼠(5)小熊(3)比赛图,组织学生讨论这种方案是不是公*。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得出: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扩展5)

——一年级数学幼小衔接课程教案合集五篇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

  自主练*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所以这一知识点对学生来说又是陌生的。所以教学时,我是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六一儿童节”联欢会的会场布置引入新知教学,既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的热情,也紧扣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学有用的数学的思想感情。当然教学中我也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积极创设情景,以激发学*热情。

  本节课我尽量考虑低年级小学生爱玩好动的特点,设计一些比较生动有趣的情景,如:找联欢会会场中的规律、画一画、图一图、找规律游戏、欣赏规律中的美等都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动中学,在乐中学。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体。

  班级的学生中有聪明灵活的优秀生,也有较迟钝缓慢的学困生,因此在课堂上我尽量照顾到学困生的需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优生带动学困生,帮助学困生,以达到全面发展。当然我也经常请一些学困生尝试回答问题,并给以鼓励支持,以激发他们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紧密联系生活,学有用的数学。

  本节课我都是以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展开教学的,比如今天是5月31日,明天就是学生最高兴地“六一儿童节”,每年的儿童节学校都会举行一系列的活动来庆祝孩子们的节日,所以我就紧扣这个有意义的日子展开了教学,学生不仅学得开心,也觉得意义深刻。在比如“欣赏规律中的美”这一环节,通过欣赏生活中一些有规律的事物,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规律,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本来我想让学生有说说自己见过的生活中的哟规律的事物却不能在课堂中完成,所以只好留着让学生当成课外的作业去完成,当然我也相信学生一定能够很好的完成老师布置得作业的。

  四、给与学*主动权,做学*的主人。

  本节课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去探索规律,然后在集体的反馈中矫正,总结,把学*的主动权还给学*,让他们真正做学*的主人。但是由于投影仪显示不够清晰等原因,课堂中也出现了各种不足的地方,如有些学生看不清图片的颜色,给教学带来一定得麻烦;在比如由于学具的不足,我只能把“摆一摆”的环节改成“画一画”,虽然学*目的同样达到了,但总感觉有些欠缺;另外由于我的一点紧张的情绪,把学生在操作时放点轻松的音乐让他们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的这一环节也给漏掉了,只有操作,没有音乐等等。这一系列的不足之处,都是由于本人的教学经验有限而引起的,这有待于以后不断地学*和改进。教学目标

  1、通过物品有序排列,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格物体。

  2、通过涂色,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4、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的价值,增强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在活动中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

  难点: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

  教学准备

  教具:教学课件

  学具: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探究意识

  1、师:小朋友们,有谁知道明天是什么节日?(六一儿童节)是呀,明天就是“六一国际儿童节”。我们学校准备举行一场联欢会,同学们听到这个消息可高兴了,都行动起来了,看课件演示:彩旗、灯笼和彩花。

  同学们有的剪了漂亮的彩旗,有的做了美丽的灯笼,有的折了各种颜色的花儿,想把会场布置得漂漂亮亮的。可是你们觉得这些东西这样摆放好吗?(不好)为什么呢?(因为不整齐)

  是啊,他们摆放得不整齐,如果能够按照一定得规律进行摆放,一定会更美丽的。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找规律(板书课题)

  二、感知规律——认识简单的规律

  1、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谁的眼睛最亮,能够找出这幅图里藏着的规律。

  (1)、四人小组讨论联欢上的规律。

  (2)、学生汇报:

  红旗的规律:黄红黄红黄红黄红……

  彩灯的规律:黄紫黄紫黄紫黄紫……

  花朵的规律: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红绿蓝……

  小朋友队伍的规律:男女男女男女男女……

  学生汇报,教师课件演示。并说明找规律的方法,用虚线分一分,分成相同的几组。

  3、教师小结,明确“一组”的概念

  师: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彩旗、灯笼、小花和小朋友队伍的规律。像灯笼这样一黄一紫、彩旗的一黄一红、小花的一红一绿,和小朋友队伍里的一男一女,以及我们黑板上的两朵黄花,一朵红花,我们都把他们叫做一组。(板书:一组,齐读:一组)

  当我们找到图形排列的规律的时候,只要找到一组是什么,在看一看是不是按照一组一组重复地排列(板书:重复),如果是我们就说他是有规律地排列。

  3、教学例2

  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能够又对又快地找出图里的规律,有几只小动物们听说;了,都来了,他们想和你们交朋友,但是他们也带来了很多的数学问题,并要求谁能够帮他们回答这些数学问题,他们就和哪个小朋友做朋友呢?你们想认识他们吗?(想)那就一起看看谁来了:

  课件出示小白兔和书本第88页的例2。

  (1)学生尝试画一画。

  (2)全班交流。

  4、教学例3。

  课件出示小猴子和例3。

  (1)学生尝试图一图。

  (2)全班汇报交流。

  (3)完成课本89页上面的“做一做”

  三、动手操作,巩固发展:

  1、画一画规律:

  师:小朋友们的眼睛真是太厉害了,个个都是火眼金睛。小松鼠觉得小朋友太聪明了,于是他带来几道更难得题目,有信心完成吗?(有)请把你的小手拿出来,你能用你灵巧的小手图出美丽的规律吗?请你打开书本89页和水彩笔,完成下方“做一做”的第2题。画出你喜欢的规律,先想一想你想画怎样的规律,想好的小朋友可以开始画了。

  ①学生画规律,师巡视,并注意表扬动作比较快的同学和提醒速度(画好的同学坐端正,同时也要注意时间,比一比哪个同学的动作最快。)

  ②汇报展示:(选几幅有代表性的)请小作者介绍自己的规律(或者其他同学找规律,并说说下一个图形会是什么。)

  四、游戏激趣,冲向另一个高潮

  师:同学们觉得找规律好玩吗?(好玩)下面老师想和同学们再来玩一个更有趣的游戏呢,想玩吗?(想)

  课件演示前两组图片,学生根据规律猜出下一张图片是什么。

  五、生活中的规律。

  师:同学们知道吗?规律不仅很有趣,而且还很漂亮呢?我们一起来欣赏规律的美吧!(课件出示)

  师:谁也能像这样找出生活中有规律的事物呢?

  五、总结延伸,拓展新知。

  师:今天我们班的小朋友真能干,不仅学会了找规律(板书:找)小手还能画出美丽的规律,做出有创意的规律。有规律的事物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很多,希望小朋友们课后能够多仔细观察,发现更多美丽的事物,下课。

  教后反思:

  本节课是比较有趣,联系生活比较紧密的一个知识点,对学生来说,规律其实在生活中处处可见,但是由于*时没有这方面的意识,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惯.

  教学重点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一猜今天我们该学*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教学例1.

  (1)板书:□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一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教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一题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一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教师板书:

  2.教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所以)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来推算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一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的口算.

  2.使学生能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进行迁移类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片等.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演示课件“”】

  2+9=3+8=4+7=5+6=

  3+9=4+8=5+7=6+6=

  4+9=5+8=6+7=7+6=

  5+9=6+8=7+7=8+6=

  2.()里应填几?【继续演示课件“”】

  5+()=11 4+()=12 5+()=14

  4+()=11 2+()=11 3+()=12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继续演示课件“”】

  (1)出示例1:11-5=□.

  ①启发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②汇报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开发学生思维.

  想加算减;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扩展6)

——一年级数学下册加与减教案范本五份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57页例1及练*一的*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观手段,数形结合引导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加深对算理的理解,能准确熟练地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渗透算法多样化的。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的过程在师生、生生的互动中建构新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达成知识目标的同时,渗透对学生多种能力,如观察、交流等的培养,感受生活数学,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理及算法多样化

  教具准备:课件、木棒卡纸、小棒、答题纸

  教学过程:

  一、复*铺垫

  谈话:今天很多老师都来看我们上课,同学们心情怎样?那老师们还要看哪位同学们上课最会学*,谁收获的知识最多。你准备好了吗?

  1、10个10个数,数到100

  师:同学们,我们上周学*了100以内数的认识,那你们会不会10个10数,数到100呢?(会)那就数数吧?

  2、抢答题。知道答案就站起来

  4+5=3+5=7+2=2+6=6+3=8―6=

  师:真棒!继续表现。

  3、我会填。

  50里面有()个十8个十是()

  一个数,十位上是6,个位上是0,这个数是()

  师:咦!同学们,余老师发现这些题中有这3个数:50、80、60他们好像有什么共同之处哟?谁和老师有同感。

  生:……

  3、揭示课题

  师:你们真是个善于观察的好孩子。我们把个位是0的两位数叫做整十数。(板书:整十数)今天,我们就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请同学们把课题齐读一遍。(板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二、师生互动,学*新知

  1、教学整十数加整十数。

  师:你们的声音真好听。人们常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花儿开了。下面,让我们走进大自然,感觉一下花儿的美。(课件)多美呀!这还有红花呢!数数看红花有多少盆?那黄花呢?比赛,谁数得快?多少盆?

  师:那谁能根据刚才我们信息,提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

  生: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板书)

  师: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生:30盆

  师:你怎么知道是30盆。

  生:10、20、30

  师:噢!你是10个10个数出来的,这是一个办法。那如果用列算式的方法,谁会列式?个个都说自己会列,请你把它列在你的练*本上。开始!

  (请生上台来列)

  生:10+20=

  师:你们同意他的列法吗?咦!你们怎么知道10加20等于30,不着急。把你的想法告诉你的小组成员,比一比,哪个小组想的方法最多?

  生:因为1加2等于3,所以10加20就等于30。

  师:谁听懂,他的方法?再说一次

  生:……

  师:1+2=3,这个算式是表示1个一加2个一,和起来就是3个一,3个一就是3,但10+20这个算式还是1个一加2个一吗?(不是)那它是表示什么?

  生:表示1个十加2个十,结果就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

  师:这是一种方法,那还有别的方法吗?刚才我看到有些小组用小木棒来帮忙。下面请他到黑板来演示一个摆小木棒的过程。

  生:……

  师:从他这一说,我觉得他是从数的组成上去解决。10+20,其实就是1个十加2个十,和起来是3个十,3个十就是30。所以10+20=30

  2、教学整十数减整十数。

  师:公园里的花儿还有紫色的呢?看,谁最棒,最先告诉老师一共有多少盆紫花?

  师:现在有个伯伯来了,请你观察,这个伯

  伯推着三轮车来这,打算干吗?他已经搬了几盆?他说:我要搬走10盆。看到这情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还剩多少盆紫花?

  师:还能提别的数学问题吗?

  生:还剩多少盆花?

  师:你们提的问题太具有挑战了,请你任选其中一个问题来列式解决?把算式列在你的练*本上。

  生:30―10=20

  师:正确吗?那你们怎么知道30减10等于20,和你的同桌互相交流一下,看谁想的办法最好?

  生:因为3减1等于2,所以30减10就等于20。

  师:谁听得懂,他的方法?再说一遍。

  ……

  师:还有别的算法吗?

  生:……

  师:同样的我也看到某些同学用小棒来摆,我请他上来摆一摆。

  生:……

  师:其实他的这种方法是从数的组成上去想:就是3个十减掉1个十,还剩2个十,2个十就是20。所以30―10=20

  师:这道题没人来挑战吗?请###上来写出算式。(60-10=50)请你说说你是怎样知道60-10=50?

  生:……

  3、对比练*,巩固算法。

  师:像这样整十数加整十数,整十数减整十数的计算题,你们会做吗?光说还不行,老师得检查检查。请你拿出这张答题纸完成这4组题。看谁完成得又对又快。

  3+2=4+5=6-4=8-3=

  30+20=40+50=60-40= 80-30=

  问: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每组题中的第1题和第2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及不同之处呢?你想举哪一组来说?

  :从同学们的发言中,这4组题中,每组题的第1个算式是表示几个一加几个一,或几个一减几个一,都是单位一的计算。每一组的第2个算式表示几个十加几个十,或几个十减几个十,都是单位十的计算。

  三、拓展练*,巩固新知。

  师:那下面你们乐意用我们学到的知识跟着老师去闯关吗?看看我们同学能否能通过这四关的挑战。有信心吗?

  第一关:我会看图列算式。(课本练*一第1题)

  第二关:我是计算小能手。(8道计算题)

  第三关:摘智慧果。(40+()=9060-()=10)

  第四关:我是生活家。(找找生活中哪些问题需要用到这个知识来解决)

  四、课堂。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拓展延伸

  师:老师这里有两道思考题:……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还剩多少盆紫花?

  10+20=30(盆)30-10=20(盆)

  教学目标

  1.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 探索不同的算法,继续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发现能力。

  3.让同学们体验到探索发现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引入

  教师:我们在前面学*过两位数加一位数和两位数加整十数,下面请同学们用你们掌握的计算方法算一算。43+5= 47+2= 6+51= 4+22= 43+50= 47+20= 60+51= 40+22=

  学生独立完成后,抽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算的,重点要求学生说出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

  教师:我们在学*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时,就要求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相加了,这节课我们学*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看我们原来掌握的计算方法在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中适不适用。

  板书课题。

  二、教学例

  多媒体课件出示第67页的情景图。

  教师:从图中知道些什么?

  学生:从图中知道班上男生有23人,女生有25人。


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合集五篇(扩展7)

——二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教案优选【5】篇

  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形式的练*让学生进一步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2、让学生感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函数思想、转化思想等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熟练正确用连写竖式的方法进行计算,会正确计算三个数的加、减法。

  2、正确区分加、减法计算中的进位与退位。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

  1、完成练*五第4题,先指导理解题意,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2、完成练*五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并请个别学生说说有小括号两题的运算顺序。

  3、笔算。

  (1)回顾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时,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算式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2)完成练*五第7题。(分三组每组完成两小题,3人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集体评判这两个同学做的好在哪里?错在哪里?

  二、指导练*

  1、完成练*五第10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交流计算方法和结果。

  引导学生体会:一个加数变大(或变小),和也随着变大(或变小);减数不变,被减数变大(或变小),差也随着变大(或变小)。

  2。完成练*五第11题。引导学生观察,指名说题意:运算符号和数据都写在箭头的上面,结果要写在方框内。(提醒:只要前面一个得数错,后面的都要跟着错。)

  学生以开火车的形式比赛,看谁算得又快又对。

  3。完成练*五第12题。学生读题说题意,教师引导完成一个斜行的3个数相加,其余的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归纳:每行、每列和每一斜行的3个数加起来,得数都相等,这就是神奇的九宫格。

  4、解决问题。

  (1)完成练*五第9题。

  ①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图中搜集信息,把搜集的.信息用语言表述出来,讲清楚是怎样找到的。独立解答。

  ②交流解答的方法。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别人的解答方法。

  (2)完成练*五第13题。出示表格,学生根据表格了解数学信息并提出问题,在小组内交流你想到的问题,并解答出来。集体交流,对提问和解答正确的学生给予表扬肯定。

  【设计意图】

  多样化的练*形式,既帮助学生巩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又激发了学生计算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逐步形成运算能力。

  三、拓展练*

  1、完成练*五第14题,引导学生运用“转化法”解决。

  (1)观察给出的4个数可以发现,它们十位上的数字相同,要把它们填入□中,使等式两边相等,可以只考虑它们个位上的数字。

  (2)通过计算,学生可以发现:6+9-8=7,6+9-7=8,8+7-9=6或8+7-6=9。根据这一发现,可以把这4个两位数写在相应的□中。

  (3)如果把题目中的数字变成26、27、28和29,你们会填吗?

  【设计意图】

  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给出的数的特点,化繁为简,再通过“组合、试算,组合成算式”这一系列的过程,让学生初步感受“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2、小组探索,共同完成练*五的思考题,指名汇报。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我们又学会了什么?

  1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2、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细心计算的*惯,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二单元混合运算的这部分知识。本课指导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理解运算顺序,掌握简单的加减混合运算的技能。

  3重点难点

  使学生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运算。

  掌握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的方法。

  4教学过程

  4.1第二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复*

  1、填空

  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从个位算起,

  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如果个位不够减,就向十位借()当十。

  2、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8+25+18= 90-25-11=

  学生独立完成,并找两名学生板演,师生共同订正;

  师:连加、连减的题按什么顺序计算?

  生:连加、连减的题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活动2【讲授】创设情境,新知探究

  1、创设情景。同学们,你们乘过公交车吗?你*时乘车都去过哪里?

  2、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出示例3)。

  师:你们瞧,一辆5路公交车缓缓地开过来了,它停在了南山站。

  (1)仔细观察,你从图上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车上原来有67人、从后门下车25人、从前门上车28人。

  (多找几名学生说67、25、28分别表示什么)

  (2)根据问题列出算式。学生可能会列出以下几个算式:

  67-25+28= 67+28-25= 28-25+67=

  3、小组合作,探究算法。

  (1)师提问引导67-25+28这道题与前面所学的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是什么?能不能直接口算?如果不能口算,那该怎么办?

  (2)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加减混合运算的笔算方法。(板书课题)

  (3)分小组讨论如何笔算67-25+28。要求:先独立思考,再与同桌讨论计算方法。最后在练*本上试做。

  4、汇报成果,比较评价。

  (1)指名两位学生(板书各种算法)

  (2)引导观察,对比上述两种计算方法,师提问:哪种方法更简便,为什么?

  小结:加减混合的运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便,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这样可以提高我们的计算速度,还要养成细心认真的*惯。

  师:你们可真棒,看下面这道题你会做吗?

  出示例4:72-(47+16)=

  启发性提问:

  (1)这道题有什么特点?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这道题有简便的书写格式吗?大家试试看.

  由学生在小黑板上试做,教师行间巡视,找出有代表性的做法,教师先出示正确做法.

  重点讨论有没有简便写法,出示学生可能出现的下面情况。有没有错误,错在哪里?

  第一步是正确的,第二步的被减数和减数填倒了,63减去72是不够减的。因此,像这样的题,只能列两个竖式,没有简便写法。

  活动3【活动】巩固练*

  一、用竖式计算

  1、52+29-38= 65-28+17=

  2、32+(55-46)= 86-(13+42)=

  二、解决问题

  学校合唱队原来有65位同学,27位同学毕业了,又加入了25位新同学,现在有多少位同学?

  详细介绍: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二)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难点: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准备

  1.板演(指名两个学生到黑板上演算):

  2.在两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其他学生口算下面的题,抽问其中一道连加、一道连减的口算过程,从而复*连加、连减运算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20+40+30=10+40+20=3+20+6=

  70-20-40=80-50-10=65-5-20=

  订正板演,两名学生分别说一说计算过程,大家检查计算是否正确.然后观察一下,两道加法题之间有什么联系,引导学生发现第一个加法算式两个加数的和也就是第二个加法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如果把这两道加法题连在一起写,就是一道连加题.今天我们就要学*连加、连减用竖式计算.出示课题“连加、连减”.

  (二)学*新课

  1.出示例128+34+23=

  启发提问:

  (1)连加式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2)用竖式怎样计算?

  相邻的两位同学互相说一说,然后自己动笔试着做一做(如果有条件,每人一块小纸黑板,每人在纸黑板上做).

  在学生自己试算过程中,教师行间巡视,找出几种有代表性的做法,可能有下面几种情况,先出示正确的算法,即

  大家进行评议,公认这种算法是正确的.然后出现下面两种学生可能出现的算法(如果班里学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就不必提出,以免误导).让学生说一说错在哪里.

  性提问:

  (1)计算连加式题,先加什么,再加什么?

  (2)计算连加两步式题,应注意些什么?

  在此基础上得出:

  计算连加式题时,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要注意计算第二步时,是把第一步计算的结果加上第三个数,还要注意每一个计算过程中,不要抄错数.

  教师介绍简便写法.为了书写简便,我们可以把两个竖式连起来写.即

  提问:这种写法和原来的写法有什么不同?简便在什么地方?

  教师同学的意见,得出:这种把算式连起来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少写一个“62”,比较简便,同时可以避免计算过程中抄错数的错误,使计算正确、迅速.

  做一做:46+25+17=

  要求学生在课堂练*本上做,先分步书写,再用简便方法书写.指名一个同学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

  2.出示例252-20-18=

  启发性提问:

  (1)这是一道什么样的两步式题?

  (2)你能根据刚才研究的连加两步式题,推想出连减两步式题的计算方法吗?同学们试一试在小黑板上做一做.

  教师通过行间巡视,可能发现有以下三种情况,教师先出示第(1)(2)种.

  通过学生评议,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而第(2)种是用简便算法,值得提倡.

  再出示第(3)种算法.

  让学生说一说这道题错在哪里.第一步计算对了,问题出在第二步是退位减法,而这位同学没有退位,造成计算错误.大家要吸取他的教训.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指出: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遇到哪一步可以用口算,就不必写竖式.如上面这道题,第一步可以用口算,就可以不写竖式(把第一步竖式用虚线框起来).做一做:84-26-30=

  由学生在课堂练*本上试做,指名一个学生在小黑板(或投影片)上做,便于在全班订正.教师还可以了解一下哪些学生直接用简便方法书写,而且一次做对;哪些同学还用两个竖式做;哪些同学只写了第一步竖式,第二步用口算就得出了结果.对最后一类同学可以提出表扬.

  性提问:

  (1)计算连减式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计算连减两步式题,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

  可以让学生直接在书上填写.

  2.对比性练*

  (1)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54+26+15=90-58-24=

  直接在书上第2页做,可以列两个竖式,也可以用简便写法.

  (2)口算下面各题.(书上第2页,直接在书上写得数)

  7+59+20=72-6-40=

  3.趣味性练*(练*一第1题)

  把每行的三个数加起来把练*一的第1题,如上图那样,把每行三个数的旁边画一个括号,把得数填在括号里.

  4.课后练*

  练*一的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以及口算连加、连减的基础上进行的.这节课的新知识就是,让学生学会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式题.教学中要紧紧抓住这一重点.

  教学过程的设计充分利用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主动获取新知识.教学一开始,安排两道有联系的加法算式进行板演,第一个加法算式中的得数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的一个加数,就为学生探索连加法怎样用两个竖式进行计算打下了基础.两道例题都是放手先让学生试算,在此基础上,全班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出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以及计算中应注意的问题.这样安排,使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不仅获得了新知识,而且培养了观察、分析能力和养成良好的计算*惯.

  本节课的练*除了边讲边练外,最后安排了有层次的集中练*,并进行及时反馈,表扬用简便写法及结合口算算得正确的同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正确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2、 通过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的能力及书写工整、规范的良好*惯。

  渗透教学:

  一. 要善于欣赏他人;

  二. 要及时地反思,找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人之长,补己之短。

  教学重点:

  掌握用竖式计算连加、连减两步式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计算连减式题。

  教学手段:

  投影片、有条件的可采用多媒体设备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