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

首页 / 教案 / |

  高三英语复*教案 1

一、教学说明 (Teaching Remarks):

本堂课把读前(Pre-reading)和阅读(reading)结合在一起。Pre-reading使学生熟悉话题,预测阅读内容,激发阅读兴趣和欲望。Reading是一篇说明文,是对“外语学*究竟难不难”提出看法并说明理由,设法使读者信服,达到启发思维、提高认识、增长知识的目的。

教学设计充分利用了多媒体电脑的优势,把搜集到的相关知识和课文中的内容相结合,择机设计一些活动,帮助学生化难为易,提高自信心,明确阅读的重点,达到启迪心智、增强理解能力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Teaching Aims):

知识目标:通过阅读 Reading这篇文章,学*文中的一些有用的词语和句型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能力目标:1. 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 学*文中成功的语言学*者的优秀品质,并鼓励学生将其运用到实践当中,以便提高自己的英语学*能力。

德育目标: 教导学生:好的学*方法固然重要,但勤勉更重要。“no pains, no gains.”

三、教学重点(Teaching Key Points):

1.采用不同的阅读技巧,让学生了解文章大意,并归纳每段文章的中心意思(main idea)和文章的主旨(purpose of the text)。

2.掌握文中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四、教学难点(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把文中所学到的有用的外语学*者的经验运用到学生的英语学*上,以便于提高他们的英语水*。

五、教学方法(Teaching Methods):

1. Ask and answer 和 pictures 相结合,导入课文。

2. Fast reading 归纳每段文章的中心意思(main idea)和文章的主旨(purpose of the text),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Careful reading 回答问题,了解文章细节内容。

4. Group work 讨论成功语言学*者的经验和特点。

5. Explaining and learning 掌握文中重点词汇、句型。

六、教学辅助(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tape

七、媒体的设计:

首先利用课文标题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Twice as Hard?” 问学生 “How do you think of this question?” 让学生讨论导入。然后利用图片与Pre-reading部分的问题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与问答,启发学生思考,引起联想,使学生对语言学*这个问题产生更浓的兴趣,以

促使他们学*方式的优化,提高其自主学*的能力。由于Pre-reading部分内容都在 “Reading”部分要进一步阐明,这就让学生先行考虑, 做好了准备,使他们提高阅读的自主性。

图片与问题设计如下:

Question1. How do we learn our mother tongue? 配以 “中国孩子认汉字、学古诗”和“外国孩子学母语,”的图片,学生根据图片和自身的经历便可轻而易举地回答此问题。

Question2. What are the difficulties we must face in learning English?

Question3. How 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learning our mother tongue? 配以孩子们围绕着电视看卡通米老鼠学英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我们从小是如何学英语的以及学英语和学母语 的区别。

Question4. What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Question5. How can we develop our confidence?

Question6. What can we do to learn better and faster?

配以李阳疯狂学英语和全国中学生英语口语大赛图片,学生从问题和图片中就可以体会到成功语言学*者的优秀品质,降低了回答以上问题的难度。

有了以上的准备工作,让学生进入Reading 快读。首句阅读并skim the whole text,找出每段的大意,呈现于屏幕上,检查学生阅读的效果,把握学生对文章的总体理解程度。

第三步进入课文精读。此部分内容的设计目的是使学生读懂文中的细节,从而找出文中的难点。问题按文中段落依次设计如下:

Question1. How do we acquire our mother tongue? (paragraph1)

Question2. How do different people explain our ability to learn our mother tongue? ( paragraph2)

Question3. At what age have most children mastered their mother tongue? (paragraph2)

Question4. How is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 different from learning one’s mother tongue? (paragraph3)

Question5. In the writer’s opinion, which is faster learning mother tongue and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paragraph3)

Question6. Why are some people better at learning foreign language than others? (paragraph4)

Question7. Why are successful language students able to gain confidence and to relax and enjoy learning? (paragraph5)

Question8. In which areas are

th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better? (paragraph5)

Question9. How can the learners make their language acquisition better? (paragraph5)

Question10. How can we become successful language learners? (paragraph 6)

重点词语讲解,排忧解难。把文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呈现于屏幕上,进行讲解,使学生达到熟知会用。

为了进一步为学生的交际创设情景,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文中成功语言学*者的经验做一归纳,于屏幕上显示出来,以便加深学生对这些特点的印象,从而加以利用。

反馈检测练*的设计重在检测学生对文中重点词汇的掌握,因此以短文填空的形式出现。

八.教案

Teaching Plan

(Pre-reading and Reading Unit 8 Senior 3)

Ⅰ.Teaching Aims

1.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

2.Develop the Ss’learning language ability.

3、Learn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4、“No pains,no gains.” Diligence is the key to success.

Ⅱ.Teaching Key Points

1. Improve the Ss’ reading ability. Sum up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 purpose of the text.

2.Learn som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Ⅲ.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1. How do the students us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uccessful learners to improve their English study?

Ⅳ. Teaching Methods

1. Ask and answer

2. Fast and careful reading

3. Group work

4. Explaining and learning

Ⅴ. Teaching Aids

Multi-media Computer, tape

Ⅵ.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1. Greeting.

The teacher and the students greet

each other.

Step2. Lead-in.

Step3. Fast-reading to find out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and the purpose of the author.

Step4. Careful reading to answer some questions.

Step5. Explain and memorise th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Step6. Listen to the tape and then read the text aloud. Pay attention to the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Step7. Test

Step8. Summary

1.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s.

2.the useful expressions and sentences

Step8. The design of the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Useful expressions:

1.communicate with sb./sth.

2.make sense of

3.be equipped with

4.adjust oneself to sth. / adapt to sth.

5.regardless of

6.take chances / a chance

7.take risks / a risk

8.experiment with sth.

9.contribute to sth ./ doing sth.

Sentence:

Not all of us want to be translators or interpreters.(原文)

部分否定句的构成:not all / both / every---- =all / both / every----not----

eg. All the answers are not right. = Not all the answers are right.

Both of the books are not useful. = Not both of the books are useful.

Not every student wants to take part in the game. = Every student doesn’t want to take part in the game.

Step9. Extra work

Retell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Step10. Record after teaching

  高三英语复*教案 2

阅读理解课(Ⅱ)

Ⅰ.教具 录音机、投影仪。

Ⅱ.课堂教学设计

1.通过提问,温*第10课内容:1)When we talk to each other,do we send messages only by words?What other ways do we use?2)Does all the body language mean the same thing in the world?Please give an example to explain this.3)Do people from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often touch each other? 4)Can you tell in which countries you must not touch the head of another person?5)Do you have to follow the customs when you are visiting a for-eign country?Why?

2.检查第10课课文复述。

3.准备阅读第11课,教师给出读前提问:1)What are good manners for an Arab to show when talking with a friend? 2)What can make your stay in a foreign country easy and com-fortable?

教师给学生两三分钟,要求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之后请同学回答上述问题。

Key:1)It is good manners for an Arab to stand close to his friend when talking with each other. 2)To use body language in a correct way will make your stay in a foreign country easy and comfortable.

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一至两遍。

4.教师用投影仪打出以下内容:1)in China 2)in some Asian countries 3)in Arab countries 4)in France 5)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教师口头形式给出以下各句,要求学生判断使用这些身势语的国家和地区。每个句子可有若干答案:

A.Waving one's hand is to say"Goodbye".

B.Kissing each other is to say"Goodbye".

C.Noddifig the head means disagreement.

D.Nodding the head means agreement.

E.Kissing each other is to say"Hello".

F.Shaking hands is to say"Hello".

G.Stand close to one another when talking.

H.Keep a distance away when talking.

I.Sitting with one's feet pointing at another person is bad manners.

J.Touching another person's head is bad manners.

Key:A,D,F-in China C,I,J-in some Asian countries E,G-in Arab countries B,E,F-in France 6)A,D,H-in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5.布置作业 1)将两课内容结合,复述整篇课文,对不同的身势语及其含义进行介绍;2)完成练*册中所安排的练*。

  高三英语复*教案 3

nderstanding each other-Reading教案

Teaching aim:Knowledge aim: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expressions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Students will get familiar with the topic of culture and learn how to talk about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Ability aims:

Students can master the reading strategy to understand the use of examples。

Students will be able to get the main subject of the conversation through fast reading and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through detailed reading。

Students can talk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their daily life。

Emotional aim:

Students will learn to respect different cultures and customs。

Students will be more confident in speaking English in public。

Key and difficult points:

Key points:

Students can ge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through careful reading。

Difficult points :

Students can ap*** the expressions into daily munication。

Students can show respect for different cultures。

Teaching procedures

Step 1: Warming up

Show some pictures of different wedding ceremonies i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ask students to guess the country。

Justification: Attract students’ attention and lead students into the class naturally。

Step 2:Pre-reading

Show the title of the reading passage and ask students to predict what aspect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passage involves。 For example:

T: Dear students, what is the title of our reading passage?

S:。。。

T:Yes。 Correctly。 It’s Cultural Differences。 What kind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do you know?

S:。。。

T: Food, marriage and festival and so on。 Excellent。 You all have a broad knowledge。 Of all these kind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what do you think the passage talks about?

S:。。

T: Good job。 Now let’s read the passage and find out if our prediction is right or not。

Justification : Arous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is lesson by asking them to predict what the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and help students to have a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topic in the reading text。

Step 3:While-reading

1。Global reading

Read the conversation quickly and find out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the passage talks about。 Later, ask some volunteers to share their answers。

Justification: Train the skimming ability of students and enable them to get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as quickly as possible。

2。 Detailed reading

Read the passage carefully with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 In the west, when is the polite rime to open a present? Why?

Q2:What surprised Peter about the wedding ceremony in Korea?

Q3: what drink is not permitted in Brunei?

Q4: What kind of food do Brits eat at Bonfire Night?

Justification: Improve students’ reading strategies to find out the detailed information and understand the use of examples。

Step 4:Post-reading

Divide students into groups of four and ask them to have a discussion about cultural difference in 7minutes。 And the discussion should be related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 What do you know about cultures that are different from our own?

Q2: Why do we need to find out about other cultures’ traditions?

Justification: Help students to hav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and improve their speaking abilities。

Step 5:Summary and Homework

1。 Ask students to make a summary of the cultural differences mentioned in the text。

2。 After the class, ask students to write a paragraph about how people can understand each other’s cultures better。

Justification: Consolidate what they have learned in this class and broaden their horizon。

  高三英语复*教案 4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Students should learn some useful words and phrases: musician, clap, passer-by, form, extra, earn, advertisement, 2 attractive, instrument, loosely, actor dream of, be honest with, play jokes on, or so, break up. 3)Students should understand the general idea of the passage 2.语言能力目标: 1)Develop the Ss’skills of skimming, scanning and careful reading. 2) Train the Ss to find the key words and the topic sentences. 3)Encourage the Ssto guess the new words according the reading. 3.情感态度与文化意识目标: 1)Encourage the Ss to share the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2)Improve the cooperation and share among the students.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a.To understudend the passage better b.To find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agraph 2、教学难点:a.Master the reading ability b.Develop the skills of reading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本节课共45分钟,具体教学步骤如下:

Step I Leading-in

播放一段小视频,内容为歌曲 If you are happy的英文版本,通过介绍演唱乐队twins引出本单元话题。随后,展示几张国内外流行乐队的图片,转入对本课阅读内容的探讨。

Step II While reading

Task I. Fast reading 快速大声阅读文章,完成练*1和2.

1. Read the passage and try to find out:

1) How many bands are mentioned in the passage? What are their nam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ich band is “The Band That Wasn’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Read the passage quickly and match main ideas with paragraphs.

Para.1 How the Monkees formed the band?

Para.2 Dreaming of being famous.

Para.3 How the Monkees became popular and developed as a real band?

Para.4 The common way that bands form.

Task II. Careful reading 分段阅读。分别默读每一段,完成相应练*。

1. (Para.1) Read Para.1 carefully find out how do people form a band.

Step 1

To practice music 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2

To pl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3

To give performanc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6

To make records __________________.

2. (Para. 3&4) Put the following steps in the right order. 小组合作,比赛式进行。

A. Had to use actors

B. Broke up, then reunited

C. Produced their own records

D. Produced a new record

E. Relied on other musicians

F. Sang their own songs

G. To find four musicians

H. Advertised in a newspaper

I. Sang songs by others

J. Pretended to sing

The right order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tep III Post-reading

Task I. Promotion and discussion.小组讨论,分组展示。

This is a press conference and your favorite band The Monkees is here.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them or what else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them? Work in groups and do a role play. Four of you play as members of The Monkees and the others work as journalists. And you can refer to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did your band start?

2.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and… ?

3.Why did you change to sing your own songs?

4.What’s your future plan?

5. What do you want to say to ....?

Task II. Summary of the passage 归纳总结所学。

The article is _________ (main) about the band --______ Monkees. It _________(believe) that many people want to be famous singers or musicians, _______ they form a band through different ______(way) .

However, there is a band ______ is different from others. At first, they sang the songs ________ (write) by other musicians. Later, they played and sang _____ (they) own songs. After _______(reunite) in the 1980s, they made _____ new record in the 1990s.

Step IV Homework

1. write a news report about the Monkees based on the interview.

2.Learn the song I'm a believer by the Monkees.

Step V enjoy the song I’m a believer by The Monkees.Here are the lines.

The Monkees------Now I'm A Believer

作词:Neil Diamond

I thought love was only true in fairy tales

Meant for someone else but not for me

Love was out to get me, that's the way it seemed

Disappointment haunted all my dreams

Then I saw her face, now I'm a believer

Not a trace of doubt in my mind

I'm in love, I'm a believer

I couldn't leave her if I tried

I thought love was more or less a given thing

Seems the more I gave the less I got

What's the use in tryin'? All you get is pain

When I needed sunshine I got rain

Then I saw her face, now I'm a believer

Not a trace of doubt in my mind

I'm in love, I'm a believer

I couldn't leave her if I tried

  高三英语复*教案 5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们将本着“培养良好学**惯,迈好高中第一步”的指导思想,做好组内事务,组织好教育、教学工作。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一英语教学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又强调培养灵活运用能力。为了适应这一趋势,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中我们将在努力培养学生良好学**惯的基础上狠抓基础知识,拓宽词汇,提高课堂容量与效益,注重提高学生自主学*和合作学*的能力,通过学生合作探究与师生互动,提高学生英语成绩,培养学生终身学*的能力。

二、工作重点及目标:

1、精心研究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寻找适合我校高一学生的教学方法。

2、开展小组合作学*,努力提高课堂效率,从激发学生的学*主动性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3、使全体学生通过一学期的高中英语学*,培养良好的英语学**惯,词汇量得以扩充,在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有相应的提高。

三、具体措施:

1、认真参加教研活动,加强理论学*,努力把新的教学理论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去,不断创新。

2、坚持集体备课活动,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坚持每周一次的集体备课活动,每单元的导学案主备课教师先展示导学案、陈述备课思路,再集体讨论、研究教材,确立重点和难点, 并讨论每单元小题测试的内容,然后再由老师分工合作,收集改编资料形成单元测试卷,做到精选精练,突出应用与能力,此外,集体研讨教学过程中遇到不清楚、难以把握的内容共同研究。

3、积极开展组内相互听课活动,做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均每周安排一次组内公开课,鼓励组内老师相互之间多听常规课。同时继续做好“师徒结对”活动,互相促进,抓好老带新工作,加强对新教师的课前指导、课内跟踪、课后总结,帮助新教师迅速提高业务水*,适应工作需要。

4、 抓实日常教学工作,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合作学*的能力,注重对学生的过程评价,激发学生学*主动性和积极性,本着“教书育人、以人为本”的态度,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5、培养*惯,夯实基础。定期检查学生课堂笔记、错题订正、课外摘抄等。除了课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成果展示外,*时还要利用每堂课前或课后,对一些基础知识坚持采取听写、背诵、翻译或课堂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每个单元的重点词汇、词组和句型逐个过关,在每个单元内容结束后,对学生进行一次基础过关小题测试,并做到及时批阅和讲评,认真写好讲评课教案。

6、拓宽教材,不断扩大学生阅读量,增加学生的词汇量。利用课外阅读材料、自选阅读材料以及校本教材,不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词汇量,为适应高考早做准备。

7、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开展各种课外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研究性学*,比如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适时组织英语社团活动,每学期至少组织一次英语竞赛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书法比赛、英文歌曲大赛,以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阅读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1)

——高三数学复*教案(精选五篇)

  高三数学复*教案 1

  考试要求 重难点击 命题展望

  1.理解复数的基本概念、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

  2.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

  3.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的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及其运算的几何意义.

  4.了解从自然数系到复数系的关系及扩充的基本思想,体会理性思维在数系扩充中的作用. 本章重点:1.复数的有关概念;2.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

  本章难点:运用复数的有关概念解题. *几年高考对复数的考查无论是试题的难度,还是试题在试卷中所占 比例都是呈下降趋势,常以选择题、填空题形式出现,多为容易题.在复*过程中,应将复数的概念及运算放在首位.

  知识网络

  15.1 复数的概念及其运算

  典例精析

  题型一 复数的概念

  【例1】 (1)如果复数(m2+i)(1+mi)是实数,则实数m= ;

  (2)在复*面内,复数1+ii对应的点位于第 象限;

  (3)复数z=3i+1的共轭复数为z= .

  【解 析】 (1)(m2+i)(1+mi)=m2-m+(1+m3)i是实数1+m3=0m=-1.

  (2)因为1+ii=i(1+i)i2=1-i,所以在复*面内对 应的点为(1,-1),位于第四象限.

  (3)因为z=1+3i,所以z=1-3i.

  【点拨】 运算此类 题目需注意复数的代数形式z=a+bi(a,bR),并注意复数分为实数、虚数、纯虚数,复数的几何意义,共轭复数等概念.

  【变式训练1】(1)如果z=1-ai1+ai为纯虚数,则实数a等于()

  A.0 B.-1 C.1 D.-1或1

  (2)在复*面内,复数z=1-ii(i是虚数单位)对应的点位于()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解析】(1)设z=xi,x0,则

  xi=1-ai1+ai1+ax-(a+x)i=0 或 故选D.

  (2)z=1-ii=(1-i)(-i)=-1-i,该复数对应的点位于第三象限.故选C.

  题型二 复数的相等

  【例2】(1)已知复数z0=3+2i,复数z满足zz0=3z+z0,则复数z= ;

  (2)已知m1+i=1-ni, 其中m,n是实数,i是虚数单位,则m+ni= ;

  (3)已知关于x的方程x2+(k+2i)x+2+ki=0有实根,则这个实根为 ,实数k的值为.

  【解析】(1)设z=x+yi(x,yR),又z0=3+2i,

  代入zz0=3z+z0得(x+yi)(3+2i)=3(x+yi)+3+2i,

  整理得 (2y+3)+(2-2x)i=0,

  则由复数相等的条件得

  解得 所以z=1- .

  (2)由已知得m=(1-ni)(1+i)=(1+n)+(1-n)i.

  则由复数相等的条件得

  所以m+ni=2+i.

  (3)设x=x0是方程的实根, 代入方程并整理得

  由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得

  解得 或

  所以方程的实根为x=2或x= -2,

  相应的k值为k=-22或k=22.

  【点拨】复数相等须先化为z=a+bi(a,bR)的形式,再由相等 得实部与实部相等、虚部与虚部相等.

  【变式训练2】(1)设i是虚数单位,若1+2i1+i=a+bi(a,bR),则a+b的值是()

  A.-12 B.-2 C.2 D.12

  (2)若(a-2i)i=b+i,其中a,bR,i为虚数单位,则a+b=.

  【解析】(1)C.1+2i1+i=(1+2i)(1-i)(1+i)(1-i)= 3+i2,于是a+b=32+12=2.

  (2)3.2+ai=b+ia=1,b= 2.

  题 型三 复数的运算

  【例3】 (1)若复数z=-12+32i, 则1+z+z2+z3++z2 008= ;

  (2)设复数z满足z+|z|=2+i,那么z= .

  【解析】 (1)由已知得z2=-12-32i,z3=1,z4=-12+32i =z.

  所以zn具有周期性,在一个周期内的和为0,且周期为3.

  所以1+z+z2+z3++z2 008

  =1+z+(z2+z3+z4)++(z2 006+z2 007+z2 008)

  =1+z=12+32i.

  (2)设z=x+yi(x,yR),则x+yi+x2+y2=2+i,

  所以 解得 所以z= +i.

  【点拨】 解(1)时要注意x3=1(x-1)(x2+x+1)=0的三个根为1,,-,

  其中=-12+32i,-=-12-32i, 则

  1++2=0, 1+-+-2=0 ,3=1,-3=1,-=1,2=-,-2=.

  解(2)时要注意|z|R,所以须令z=x +yi.

  【变式训练3】(1)复数11+i+i2等于()

  A.1+i2 B.1-i2 C.-12 D.12

  (2)(20xx江西鹰潭)已知复数z=23-i1+23i+(21-i)2 010,则复数z等于()

  A.0 B.2 C.-2i D.2i

  【解析】(1 )D.计算容易有11+i+i2=12.

  (2)A.

  总结提高

  复数的代数运算是重点,是每年必考内容之一,复数代数形式的运算:①加减法按合并同类项法则进行;②乘法展开、除法须分母实数化.因此,一些复数问题只需设z=a+bi(a,bR)代入原式后,就 可以将复数问题化归为实数问题来解决.

  高三数学复*教案 2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重难点

  数列求和的综合应用

  教学过程

  典例分析

  3.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7n-8,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an|}的前n项和Tn

  4.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S100=145,则a1+a3+a5+…+a99=

  5.已知方程(x2-2x+m)(x2-2x+n)=0的四个根组成一个首项为的等差数列,则|m-n|=

  6.数列{an}是等差数列,且a1=2,a1+a2+a3=12

  (1)求{an}的通项公式

  (2)令bn=anxn,求数列{bn}前n项和公式

  7.四数中前三个数成等比数列,后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和为21,中间两项之和为18,求此四个数

  8.在等差数列{an}中,a1=20,前n项和为Sn,且S10=S15,求当n为何值时,Sn有值,并求出它的值

  .已知数列{an},an∈NXX,Sn=(an+2)2

  (1)求证{an}是等差数列

  (2)若bn=an-30,求数列{bn}前n项的最小值

  0.已知f(x)=x2-2(n+1)x+n2+5n-7(n∈NXX)

  (1)设f(x)的图象的顶点的横坐标构成数列{an},求证数列{an}是等差数列

  (2设f(x)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构成数列{dn},求数列{dn}的前n项和sn.

  11.购买一件售价为5000元的商品,采用分期付款的办法,每期付款数相同,购买后1个月第1次付款,再过1个月第2次付款,如此下去,共付款5次后还清,如果按月利率0.8%,每月利息按复利计算(上月利息要计入下月本金),那么每期应付款多少?(精确到1元)

  12.某商品在最*100天内的价格f(t)与时间t的

  函数关系式是f(t)=

  销售量g(t)与时间t的函数关系是

  g(t)=-t/3+109/3(0≤t≤100)

  求这种商品的日销售额的值

  注:对于分段函数型的应用题,应注意对变量x的取值区间的讨论;求函数的值,应分别求出函数在各段中的值,通过比较,确定值

  高三数学复*教案 3

  1.如图,已知直线L: 的右焦点F,且交椭圆C于A、B两点,点A、B在直线 上的射影依次为点D、E。

  (1)若抛物线 的焦点为椭圆C的上顶点,求椭圆C的方程;

  (2)(理)连接AE、BD,试探索当m变化时,直线AE、BD是否相交于一定点N?若交于定点N,请求出N点的坐标,并给予证明;否则说明理由。

  (文)若 为x轴上一点,求证:

  2.如图所示,已知圆 定点A(1,0),M为圆上一动点,点P在AM上,点N在CM上,且满足 ,点N的轨迹为曲线E。

  (1)求曲线E的方程;

  (2)若过定点F(0,2)的直线交曲线E于不同的两点G、H(点G在点F、H之间),且满足 的取值范围。

  3.设椭圆C: 的左焦点为F,上顶点为A,过点A作垂直于AF的直线交椭圆C于另外一点P,交x轴正半轴于点Q, 且

  ⑴求椭圆C的离心率;

  ⑵若过A、Q、F三点的圆恰好与直线

  l: 相切,求椭圆C的方程.

  4.设椭圆 的离心率为e=

  (1)椭圆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A是椭圆上的一点,且点A到此两焦点的距离之和为4,求椭圆的方程.

  (2)求b为何值时,过圆x2+y2=t2上一点M(2, )处的切线交椭圆于Q1、Q2两点,而且OQ1OQ2.

  5.已知曲线 上任意一点P到两个定点F1(- ,0)和F2( ,0)的距离之和为4.

  (1)求曲线 的方程;

  (2)设过(0,-2)的直线 与曲线 交于C、D两点,且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 的方程.

  6.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F,左、右顶点分别为A、C,上顶点为B.过F、B、C作⊙P,其中圆心P的坐标为(m,n).

  (Ⅰ)当m+n0时,求椭圆离心率的范围;

  (Ⅱ)直线AB与⊙P能否相切?证明你的结论.

  7.有如下结论:圆 上一点 处的切线方程为 ,类比也有结论:椭圆 处的切线方程为 ,过椭圆C: 的右准线l上任意一点M引椭圆C的两条切线,切点为 A、B.

  (1)求证:直线AB恒过一定点;(2)当点M在的纵坐标为1时,求△ABM的面积

  8.已知点P(4,4),圆C: 与椭圆E: 有一个公共点A(3,1),F1、F2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直线PF1与圆C相切.

  (Ⅰ)求m的值与椭圆E的方程;

  (Ⅱ)设Q为椭圆E上的一个动点,求 的取值范围.

  9.椭圆的对称中心在坐标原点,一个顶点为 ,右焦点 与点 的距离为 。

  (1)求椭圆的方程;

  (2)是否存在斜率 的直线 : ,使直线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满足 ,若存在,求直线 的倾斜角 ;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10.椭圆方程为 的一个顶点为 ,离心率 。

  (1)求椭圆的方程;

  (2)直线 : 与椭圆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满足 ,求 。

  11.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F,左右顶点分别为A,C上顶点为B,过F,B,C三点作 ,其中圆心P的坐标为 .

  (1) 若椭圆的离心率 ,求 的方程;

  (2)若 的圆心在直线 上,求椭圆的方程.

  12.已知直线 与曲线 交于不同的两点 , 为坐标原点.

  (Ⅰ)若 ,求证:曲线 是一个圆;

  (Ⅱ)若 ,当 且 时,求曲线 的离心率 的取值范围.

  13.设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 ,A是椭圆C上的一点,且 ,坐标原点O到直线 的距离为 .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Q是椭圆C上的一点,过Q的直线l交x轴于点 ,较y轴于点M,若 ,求直线l的方程.

  14.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的负半轴上,过其上一点 的切线方程为 为常数).

  (I)求抛物线方程;

  (II)斜率为 的直线PA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A,斜率为 的直线PB与抛物线的另一交点为B(A、B两点不同),且满足 ,求证线段PM的中点在y轴上;

  (III)在(II)的条件下,当 时,若P的坐标为(1,-1),求PAB为钝角时点A的纵坐标的取值范围.

  15.已知动点A、B分别在x轴、y轴上,且满足|AB|=2,点P在线段AB上,且

  设点P的轨迹方程为c。

  (1)求点P的轨迹方程C;

  (2)若t=2,点M、N是C上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动点(M、N不在坐标轴上),点Q

  坐标为 求△QMN的面积S的最大值。

  16.设 上的两点,

  已知 , ,若 且椭圆的离心率 短轴长为2, 为坐标原点.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若直线AB过椭圆的焦点F(0,c),(c为半焦距),求直线AB的斜率k的值;

  (Ⅲ)试问:△AOB的面积是否为定值?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17.如图,F是椭圆 (a0)的一个焦点,A,B是椭圆的两个顶点,椭圆的离心率为 .点C在x轴上,BCBF,B,C,F三点确定的圆M恰好与直线l1: 相切.

  (Ⅰ)求椭圆的方程:

  (Ⅱ)过点A的直线l2与圆M交于PQ两点,且 ,求直线l2的方程.

  18.如图,椭圆长轴端点为 , 为椭圆中心, 为椭圆的右焦点,且 .

  (1)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记椭圆的上顶点为 ,直线 交椭圆于 两点,问:是否存在直线 ,使点 恰为 的垂心?若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9.如图,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轴上,离心率为 ,且经过点 . 直线 交椭圆于 两不同的点.

  20.设 ,点 在 轴上,点 在 轴上,且

  (1)当点 在 轴上运动时,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2)设 是曲线 上的点,且 成等差数列,当 的垂直*分线与 轴交于点 时,求 点坐标.

  21.已知点 是*面上一动点,且满足

  (1)求点 的轨迹 对应的方程;

  (2)已知点 在曲线 上,过点 作曲线 的两条弦 和 ,且 ,判断:直线 是否过定点?试证明你的结论.

  22.已知椭圆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且经过 、 、 三点.

  (1)求椭圆 的方程:

  (2)若点D为椭圆 上不同于 、 的任意一点, ,当 内切圆的面积最大时。求内切圆圆心的坐标;

  (3)若直线 与椭圆 交于 、 两点,证明直线 与直线 的交点在直线 上.

  23.过直角坐标*面 中的抛物线 的焦点 作一条倾斜角为 的直线与抛物线相交于A,B两点。

  (1)用 表示A,B之间的距离;

  (2)证明: 的大小是与 无关的定值,

  并求出这个值。

  24.设 分别是椭圆C: 的左右焦点

  (1)设椭圆C上的点 到 两点距离之和等于4,写出椭圆C的方程和焦点坐标

  (2)设K是(1)中所得椭圆上的动点,求线段 的中点B的轨迹方程

  (3)设点P是椭圆C 上的任意一点,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相交于M,N两点,当直线PM ,PN的斜率都存在,并记为 试探究 的值是否与点P及直线L有关,并证明你的结论。

  25.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直线 : 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 的方程;

  (II)设椭圆 的左焦点为 ,右焦点 ,直线 过点 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 垂直 于点 ,线段 垂直*分线交 于点 ,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III)设 与 轴交于点 ,不同的两点 在 上,且满足 求 的取值范围.

  26.如图所示,已知椭圆 : , 、 为

  其左、右焦点, 为右顶点, 为左准线,过 的直线 : 与椭圆相交于 、

  两点,且有: ( 为椭圆的半焦距)

  (1)求椭圆 的离心率 的最小值;

  (2)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3)若 , ,

  求证: 、 两点的纵坐标之积为定值;

  27.已知椭圆 的左焦点为 ,左右顶点分别为 ,上顶点为 ,过 三点作圆 ,其中圆心 的坐标为

  (1)当 时,椭圆的离心率的取值范围

  (2)直线 能否和圆 相切?证明你的结论

  28.已知点A(-1,0),B(1,-1)和抛物线. ,O为坐标原点,过点A的动直线l交抛物线C于M、P,直线MB交抛物线C于另一点Q,如图.

  (I)证明: 为定值;

  (II)若△POM的面积为 ,求向量 与 的夹角;

  (Ⅲ) 证明直线PQ恒过一个定点.

  29.已知椭圆C: 上动点 到定点 ,其中 的距离 的最小值为1.

  (1)请确定M点的坐标

  (2)试问是否存在经过M点的直线 ,使 与椭圆C的两个交点A、B满足条件 (O为原点),若存在,求出 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是理由。

  30.已知椭圆 ,直线 与椭圆相交于 两点.

  (Ⅰ)若线段 中点的横坐标是 ,求直线 的方程;

  (Ⅱ)在 轴上是否存在点 ,使 的值与 无关?若存在,求出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1.直线AB过抛物线 的焦点F,并与其相交于A、B两点。Q是线段AB的中点,M是抛物线的准线与y轴的交点.O是坐标原点.

  (I)求 的取值范围;

  (Ⅱ)过 A、B两点分剐作此撒物线的切线,两切线相交于N点.求证: ∥ ;

  (Ⅲ) 若P是不为1的正整数,当 ,△ABN的面积的取值范围为 时,求该抛物线的方程.

  32.如图,设抛物线 ( )的准线与 轴交于 ,焦点为 ;以 、 为焦点,离心率 的椭圆 与抛物线 在 轴上方的一个交点为 .

  (Ⅰ)当 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 经过椭圆 的右焦点 ,与抛物线 交于 、 ,如果以线段 为直径作圆,试判断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 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求出这样的实数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3.已知点 和动点 满足: ,且存在正常数 ,使得 。

  (1)求动点P的轨迹C的方程。

  (2)设直线 与曲线C相交于两点E,F,且与y轴的交点为D。若 求 的值。

  34.已知椭圆 的右准线 与 轴相交于点 ,右焦点 到上顶点的距离为 ,点 是线段 上的一个动点.

  (I)求椭圆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过点 且与 轴不垂直的'直线 与椭圆交于 、 两点,使得 ,并说明理由.

  35.已知椭圆C: ( .

  (1)若椭圆的长轴长为4,离心率为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2)在(1)的条件下,设过定点 的直线 与椭圆C交于不同的两点 ,且 为锐角(其中 为坐标原点),求直线 的斜率k的取值范围;

  (3)如图,过原点 任意作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与椭圆 ( )相交于 四点,设原点 到四边形 一边的距离为 ,试求 时 满足的条件.

  36.已知 若过定点 、以 ( )为法向量的直线 与过点 以 为法向量的直线 相交于动点 .

  (1)求直线 和 的方程;

  (2)求直线 和 的斜率之积 的值,并证明必存在两个定点 使得 恒为定值;

  (3)在(2)的条件下,若 是 上的两个动点,且 ,试问当 取最小值时,向量 与 是否*行,并说明理由。

  37.已知点 ,点 (其中 ),直线 、 都是圆 的切线.

  (Ⅰ)若 面积等于6,求过点 的抛物线 的方程;

  (Ⅱ)若点 在 轴右边,求 面积的最小值.

  38.我们知道,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用圆心到直线的距离进行判别,那么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有类似的判别方法吗?请同学们进行研究并完成下面问题。

  (1)设F1、F2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 的距离分别为d1、d2,试求d1d2的值,并判断直线L与椭圆M的位置关系。

  (2)设F1、F2是椭圆 的两个焦点,点F1、F2到直线

  (m、n不同时为0)的距离分别为d1、d2,且直线L与椭圆M相切,试求d1d2的值。

  (3)试写出一个能判断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充要条件,并证明。

  (4)将(3)中得出的结论类比到其它曲线,请同学们给出自己研究的有关结论(不必证明)。

  39.已知点 为抛物线 的焦点,点 是准线 上的动点,直线 交抛物线 于 两点,若点 的纵坐标为 ,点 为准线 与 轴的交点.

  (Ⅰ)求直线 的方程;(Ⅱ)求 的面积 范围;

  (Ⅲ)设 , ,求证 为定值.

  40.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为 ,直线 : 与以原点为圆心、以椭圆 的短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I)求椭圆 的方程;

  (II)设椭圆 的左焦点为 ,右焦点 ,直线 过点 且垂直于椭圆的长轴,动直线 垂直 于点 ,线段 垂直*分线交 于点 ,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III)设 与 轴交于点 ,不同的两点 在 上,且满足 求 的取值范围.

  41.已知以向量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 过点 ,抛物线 : 的顶点关于直线 的对称点在该抛物线的准线上.

  (1)求抛物线 的方程;

  (2)设 、 是抛物线 上的两个动点,过 作*行于 轴的直线 ,直线 与直线 交于点 ,若 ( 为坐标原点, 、 异于点 ),试求点 的轨迹方程。

  42.如图,设抛物线 ( )的准线与 轴交于 ,焦点为 ;以 、 为焦点,离心率 的椭圆 与抛物线 在 轴上方的一个交点为 .

  (Ⅰ)当 时,求椭圆的方程及其右准线的方程;

  (Ⅱ)在(Ⅰ)的条件下,直线 经过椭圆 的右焦点 ,

  与抛物线 交于 、 ,如果以线段 为直径作圆,

  试判断点 与圆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Ⅲ)是否存在实数 ,使得 的边长是连续的自然数,若存在,求出这样的实数 ;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3.设椭圆 的一个顶点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 分别是椭圆的左、右焦点,且离心率 且过椭圆右焦点 的直线 与椭圆C交于 两点.

  (Ⅰ)求椭圆C的方程;

  (Ⅱ)是否存在直线 ,使得 .若存在,求出直线 的方程;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Ⅲ)若AB是椭圆C经过原点O的弦, MN AB,求证: 为定值.

  44.设 是抛物线 的焦点,过点M(-1,0)且以 为方向向量的直线顺次交抛物线于 两点。

  (Ⅰ)当 时,若 与 的夹角为 ,求抛物线的方程;

  (Ⅱ)若点 满足 ,证明 为定值,并求此时△ 的面积

  45.已知点 ,点 在 轴上,点 在 轴的正半轴上,点 在直线 上,且满足 .

  (Ⅰ)当点 在 轴上移动时,求点 的轨迹 的方程;

  (Ⅱ)设 、 为轨迹 上两点,且 0, ,求实数 ,

  使 ,且 .

  46.已知椭圆 的右焦点为F,上顶点为A,P为C 上任一点,MN是圆 的一条直径,若与AF*行且在y轴上的截距为 的直线 恰好与圆 相切。

  (1)已知椭圆 的离心率;

  (2)若 的最大值为49,求椭圆C 的方程.

  高三数学复*教案 4

  高三数学复*教案大全  1.(2011年福建)i是虚数单位,若集合S=-1,0,1,则()  A.iS B.i2S C.i3S D.2i S  2.(201 1年全国)复数z=2-i2+i(i为虚数单位)在复*面内对应的点所在象限为()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3.(2011年江西)若(x-i)i=y+2i,x、yR,则复数x+yi=( )  A.-2+i B.2+i  C.1-2i D.1+2i  4.(2011年江苏)设复数z满足i (z+1)=-3+2i(i是虚数单位),则z的实部是________.  5.若将复数1+i1-i表示为a+bi(a、bR,i是虚数单位)的形式,则a+b=________.  6.(2011年全国)复数2+i1-2i的共轭复数是 ()  A.-35i B.35i C.-i D.i  7.(2011年安徽)设i是虚数单位,复数1+ai2-i为纯虚数,则实数a为()  A.2 B.-2 C.-12 D.12  8.i是虚数单位,复数z=2+3i-3+2i的'虚部是()  A.0 B.-1 C.1 D.2  9.(2011年浙江)把复数z的共轭复数记作 z-,i为虚数单位,若z=1+i,则(1+z) z-=()  A.3-i B.3+i C.1+3i D.3  10.如果一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相等,则称这个复数为等部复数,若复数z=(1+ai)i为等部复数,则实数a的值为________.  11.(2011年浙江) 把复 数z的共轭复数记作z-,i为虚数单位,若z=1+i,则1+zz-_______.  12.(2011年上海)已知复数z1满足(z1-2)(1+i)=1-i(i为虚数单位),复数z2的 虚部为2,z1z2是实 数,求z2.

  高三数学复*教案 5

  ●知识梳理

  函数的综合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函数内容本身的相互综合,如函数概念、性质、图象等方面知识的综合.

  2.函数与其他数学知识点的综合,如方程、不等式、数列、解析几何等方面的内容与函数的综合.这是高考主要考查的内容.

  3.函数与实际应用问题的综合.

  ●点击双基

  1.已知函数f(x)=lg(2x-b)(b为常数),若x[1,+)时,f(x)0恒成立,则

  A.b1 B.b1 C.b1 D.b=1

  解析:当x[1,+)时,f(x)0,从而2x-b1,即b2x-1.而x[1,+)时,2x-1单调增加,

  b2-1=1.

  答案:A

  2.若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经过点A(0,3)和B(3,-1),则不等式|f(x+1)-1|2的解集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由|f(x+1)-1|2得-2

  又f(x)是R上的减函数,且f(x)的图象过点A(0,3),B(3,-1),

  f(3)

  答案:(-1,2)

  ●典例剖析

  【例1】 取第一象限内的点P1(x1,y1),P2(x2,y2),使1,x1,x2,2依次成等差数列,1,y1,y2,2依次成等比数列,则点P1、P2与射线l:y=x(x0)的关系为

  A.点P1、P2都在l的上方 B.点P1、P2都在l上

  C.点P1在l的下方,P2在l的上方 D.点P1、P2都在l的下方

  剖析:x1= +1= ,x2=1+ = ,y1=1 = ,y2= ,∵y1

  P1、P2都在l的下方.

  答案:D

  【例2】 已知f(x)是R上的偶函数,且f(2)=0,g(x)是R上的奇函数,且对于xR,都有g(x)=f(x-1),求f(20xx)的值.

  解:由g(x)=f(x-1),xR,得f(x)=g(x+1).又f(-x)=f(x),g(-x)=-g(x),

  故有f(x)=f(-x)=g(-x+1)=-g(x-1)=-f(x-2)=-f(2-x)=-g(3-x)=

  g(x-3)=f(x-4),也即f(x+4)=f(x),xR.

  f(x)为周期函数,其周期T=4.

  f(20xx)=f(4500+2)=f(2)=0.

  评述:应灵活掌握和运用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性质.

  【例3】 函数f(x)= (m0),x1、x2R,当x1+x2=1时,f(x1)+f(x2)= .

  (1)求m的值;

  (2)数列{an},已知an=f(0)+f( )+f( )++f( )+f(1),求an.

  解:(1)由f(x1)+f(x2)= ,得 + = ,

  4 +4 +2m= [4 +m(4 +4 )+m2].

  ∵x1+x2=1,(2-m)(4 +4 )=(m-2)2.

  4 +4 =2-m或2-m=0.

  ∵4 +4 2 =2 =4,

  而m0时2-m2,4 +4 2-m.

  m=2.

  (2)∵an=f(0)+f( )+f( )++f( )+f(1),an=f(1)+f( )+ f( )++f( )+f(0).

  2an=[f(0)+f(1)]+[f( )+f( )]++[f(1)+f(0)]= + ++ = .

  an= .

  深化拓展

  用函数的思想处理方程、不等式、数列等问题是一重要的思想方法.

  【例4】 函数f(x)的定义域为R,且对任意x、yR,有f(x+y)=f(x)+f(y),且当x0时,f(x)0,f(1)=-2.

  (1)证明f(x)是奇函数;

  (2)证明f(x)在R上是减函数;

  (3)求f(x)在区间[-3,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1)证明:由f(x+y)=f(x)+f(y),得f[x+(-x)]=f(x)+f(-x),f(x)+ f(-x)=f(0).又f(0+0)=f(0)+f(0),f(0)=0.从而有f(x)+f(-x)=0.

  f(-x)=-f(x).f(x)是奇函数.

  (2)证明:任取x1、x2R,且x10.f(x2-x1)0.

  -f(x2-x1)0,即f(x1)f(x2),从而f(x)在R上是减函数.

  (3)解:由于f(x)在R上是减函数,故f(x)在[-3,3]上的最大值是f(-3),最小值是f(3).由f(1)=-2,得f(3)=f(1+2)=f(1)+f(2)=f(1)+f(1+1)=f(1)+f(1)+f(1)=3f(1)=3(-2)=-6,f(-3)=-f(3)=6.从而最大值是6,最小值是-6.

  深化拓展

  对于任意实数x、y,定义运算x*y=ax+by+cxy,其中a、b、c是常数,等式右边的运算是通常的加法和乘法运算.现已知1*2=3,2*3=4,并且有一个非零实数m,使得对于任意实数x,都有x*m=x,试求m的值.

  提示:由1*2=3,2*3=4,得

  b=2+2c,a=-1-6c.

  又由x*m=ax+bm+cmx=x对于任意实数x恒成立,

  b=0=2+2c.

  c=-1.(-1-6c)+cm=1.

  -1+6-m=1.m=4.

  答案:4.

  ●闯关训练

  夯实基础

  1.已知y=f(x)在定义域[1,3]上为单调减函数,值域为[4,7],若它存在反函数,则反函数在其定义域上

  A.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7 B.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7

  C.单调递减且最大值为3 D.单调递增且最大值为3

  解析: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在各自定义区间上有相同的增减性,f-1(x)的值域是[1,3].

  答案:C

  2.关于x的方程|x2-4x+3|-a=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实数a的值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作函数y=|x2-4x+3|的图象,如下图.

  由图象知直线y=1与y=|x2-4x+3|的图象有三个交点,即方程|x2-4x+3|=1也就是方程|x2-4x+3|-1=0有三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因此a=1.

  答案:1

  3.若存在常数p0,使得函数f(x)满足f(px)=f(px- )(xR),则f(x)的一个正周期为__________.

  解析:由f(px)=f(px- ),

  令px=u,f(u)=f(u- )=f[(u+ )- ],T= 或 的整数倍.

  答案: (或 的整数倍)

  4.已知关于x的方程sin2x-2sinx-a=0有实数解,求a的取值范围.

  解:a=sin2x-2sinx=(sinx-1)2-1.

  ∵-11,0(sinx-1)24.

  a的范围是[-1,3].

  5.记函数f(x)= 的定义域为A,g(x)=lg[(x-a-1)(2a-x)](a1)的定义域为B.

  (1)求A;

  (2)若B A,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由2- 0,得 0,

  x-1或x1,即A=(-,-1)[1,+).

  (2)由(x-a-1)(2a-x)0,得(x-a-1)(x-2a)0.

  ∵a1,a+12a.B=(2a,a+1).

  ∵B A,2a1或a+1-1,即a 或a-2.

  而a1, 1或a-2.

  故当B A时,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 ,1).

  培养能力

  6.(理)已知二次函数f(x)=x2+b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x=- ,

  又b0,- 0.

  ①当- 0,即01时,

  函数x=- 有最小值-1,则

  或 (舍去).

  ②当-1- ,即12时,则

  (舍去)或 (舍去).

  ③当- -1,即b2时,函数在[-1,0]上单调递增,则 解得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有两个,

  f(x)=x2-1或f(x)=x2+2x.

  (文)已知二次函数f(x)=x2+(b+1)x+c(b0,cR).

  若f(x)的定义域为[-1,0]时,值域也是[-1,0],符合上述条件的函数f(x)是否存在?若存在,求出f(x)的表达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是

  x=- ,又b0,- - .

  设符合条件的f(x)存在,

  ①当- -1时,即b1时,函数f(x)在[-1,0]上单调递增,则

  ②当-1- ,即01时,则

  (舍去).

  综上所述,符合条件的函数为f(x)=x2+2x.

  7.已知函数f(x)=x+ 的定义域为(0,+),且f(2)=2+ .设点P是函数图象上的任意一点,过点P分别作直线y=x和y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M、N.

  (1)求a的值.

  (2)问:|PM||PN|是否为定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O为坐标原点,求四边形OMPN面积的最小值.

  解:(1)∵f(2)=2+ =2+ ,a= .

  (2)设点P的坐标为(x0,y0),则有y0=x0+ ,x00,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PM|= = ,|PN|=x0,有|PM||PN|=1,即|PM||PN|为定值,这个值为1.

  (3)由题意可设M(t,t),可知N(0,y0).

  ∵PM与直线y=x垂直,kPM1=-1,即 =-1.解得t= (x0+y0).

  又y0=x0+ ,t=x0+ .

  S△OPM= + ,S△OPN= x02+ .

  S四边形OMPN=S△OPM+S△OPN= (x02+ )+ 1+ .

  当且仅当x0=1时,等号成立.

  此时四边形OMPN的面积有最小值1+ .

  探究创新

  8.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钢板,现对其进行切割、焊接成一个长方体形无盖容器(切、焊损耗忽略不计).有人应用数学知识作了如下设计:如图(a),在钢板的四个角处各切去一个小正方形,剩余部分围成一个长方体,该长方体的高为小正方形边长,如图(b).

  (1)请你求出这种切割、焊接而成的长方体的最大容积V1;

  (2)由于上述设计存在缺陷(材料有所浪费),请你重新设计切、焊方法,使材料浪费减少,而且所得长方体容器的容积V2V1.

  解:(1)设切去正方形边长为x,则焊接成的长方体的底面边长为4-2x,高为x,

  V1=(4-2x)2x=4(x3-4x2+4x)(0

  V1=4(3x2-8x+4).

  令V1=0,得x1= ,x2=2(舍去).

  而V1=12(x- )(x-2),

  又当x 时,V10;当

  当x= 时,V1取最大值 .

  (2)重新设计方案如下:

  如图①,在正方形的两个角处各切下一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如图②,将切下的小正方形焊在未切口的正方形一边的中间;如图③,将图②焊成长方体容器.

  新焊长方体容器底面是一长方形,长为3,宽为2,此长方体容积V2=321=6,显然V2V1.

  故第二种方案符合要求.

  ●思悟小结

  1.函数知识可深可浅,复*时应掌握好分寸,如二次函数问题应高度重视,其他如分类讨论、探索性问题属热点内容,应适当加强.

  2.数形结合思想贯穿于函数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全部过程中,掌握了这一点,将会体会到函数问题既千姿百态,又有章可循.

  ●教师下载中心

  教学点睛

  数形结合和数形转化是解决本章问题的重要思想方法,应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用函数的图象及方程的曲线去处理函数、方程、不等式等问题.

  拓展题例

  【例1】 设f(x)是定义在[-1,1]上的奇函数,且对任意a、b[-1,1],当a+b0时,都有 0.

  (1)若ab,比较f(a)与f(b)的大小;

  (2)解不等式f(x- )

  (3)记P={x|y=f(x-c)},Q={x|y=f(x-c2)},且PQ= ,求c的取值范围.

  解:设-1x1

  0.

  ∵x1-x20,f(x1)+f(-x2)0.

  f(x1)-f(-x2).

  又f(x)是奇函数,f(-x2)=-f(x2).

  f(x1)

  f(x)是增函数.

  (1)∵ab,f(a)f(b).

  (2)由f(x- )

  - .

  不等式的解集为{x|- }.

  (3)由-11,得-1+c1+c,

  P={x|-1+c1+c}.

  由-11,得-1+c21+c2,

  Q={x|-1+c21+c2}.

  ∵PQ= ,

  1+c-1+c2或-1+c1+c2,

  解得c2或c-1.

  【例2】已知函数f(x)的图象与函数h(x)=x+ +2的图象关于点A(0,1)对称.

  (1)求f(x)的解析式;

  (2)(文)若g(x)=f(x)x+ax,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理)若g(x)=f(x)+ ,且g(x)在区间(0,2]上为减函数,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设f(x)图象上任一点坐标为(x,y),点(x,y)关于点A(0,1)的对称点(-x,2-y)在h(x)的图象上.

  2-y=-x+ +2.

  y=x+ ,即f(x)=x+ .

  (2)(文)g(x)=(x+ )x+ax,

  即g(x)=x2+ax+1.

  g(x)在(0,2]上递减 - 2,

  a-4.

  (理)g(x)=x+ .

  ∵g(x)=1- ,g(x)在(0,2]上递减,

  1- 0在x(0,2]时恒成立,

  即ax2-1在x(0,2]时恒成立.

  ∵x(0,2]时,(x2-1)max=3,

  a3.

  【例3】在4月份(共30天),有一新款服装投放某专卖店销售,日销售量(单位:件)f(n)关于时间n(130,nN*)的函数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函数f(n)图象中的点位于斜率为5和-3的两条直线上,两直线的交点的横坐标为m,且第m天日销售量最大.

  (1)求f(n)的表达式,及前m天的销售总数;

  (2)按规律,当该专卖店销售总数超过400件时,社会上流行该服装,而日销售量连续下降并低于30件时,该服装的流行会消失.试问该服装在社会上流行的天数是否会超过10天?并说明理由.

  解:(1)由图形知,当1m且nN*时,f(n)=5n-3.

  由f(m)=57,得m=12.

  f(n)=

  前12天的销售总量为

  5(1+2+3++12)-312=354件.

  (2)第13天的销售量为f(13)=-313+93=54件,而354+54400,

  从第14天开始销售总量超过400件,即开始流行.

  设第n天的日销售量开始低于30件(1221.

  从第22天开始日销售量低于30件,

  即流行时间为14号至21号.

  该服装流行时间不超过10天.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2)

——英语复*教案高三通用5篇

  英语复*教案高三 1

设计理念:

1.新课程下的英语教学倡导充满情趣、真实的人文型的课堂,让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气氛中感受、*得语言,发展能力。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重在应用,在亲身经历中体验、感悟,在实践中发展能力。为此,在综合拓展练*时,我设计了“小小督导员”的活动,重在让学生在创设的与生活相关的语言情境中去感悟,并运用英语。

2.《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小学生英语教学任务之一是培养学生初步的语感和良好的朗读、阅读*惯。本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我注重了学生对于发出指令的祈使句的朗读训练和语气感悟。并在最后设计一个趣味阅读练*,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3.《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英语课程的学*,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过程;又是他们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拓展视野、丰富经历、开发思维能力、发展个性和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为此在本课的综合拓展练*时,我所选择的情景图画使学生熟悉的身边的生活场景,目的是能够很好的锻炼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惯,利用这个契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掌握语句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 Don’t ride your bicycle here.

2.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口头运用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等语句发出指令。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惯。

教学重点:

1、能听懂Don’t ride your bicycle here.这类指令。能口头运用Stop! Don’t go! Go!It’s green now.这类语句发出指令。

2、祈使句的读法。

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本第一部分的录音材料和标志图话、学生生活的情景图画

教学过程:

一、Warming up.

A game.

教师组织学生一起玩“Simon says”的游戏。首先教师发出口令,然后请一名学生担当教师角色。

T:Boys and girls,now let’s play a game“Simon says”。 Listen to me carefully.“Stand up, please. Turn left/right/back/north/south/west/east.”Now, who can say as me?

(设计意图:通过组织游戏,既可活跃一下课堂气氛,又可复*巩固祈使句的用法。此外在游戏中,尽量多的运用“left, right”等词,又可为本课的学*做好准备。)

二、Presentation.

1.Lead in.(精讲点拨)

教师出示指挥交通的图片,并向学生提出问题。“Do you know what dose it mean?”学生根据图片动作逐一进行回答:“Turn left. Turn right. Go straight on. Stop!”

教师出示课本第一部分的交通标志图,请学生用英语说一说它们代表什么意思。(T:I have more pictures. Can you tell me something about it?)学生可能对其中的一些标志图不是很了解,教师可告诉学生本节课结束后,你将会很流利的说出。(T: Don’t worry. You may say it very well after this class.)

(设计意图:用指挥图导入,能够很好的与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衔接,教师能够很自然的呈现本课的交通方面指示语的图画。另外,在学生遇到障碍后,给学生的鼓励的同时,也提出了本课教学目标。)

2.Listen and find.

教师首先让学生对图片的内容进行讨论,然后教师放录音,请学生边听边指向对应的图。教师放地二遍录音,进行检查,并让学生重复。学生听第三遍录音,完成课本第二部分的活动。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熟悉一下图片内容,学生能够很好的指向正确的图话。在听与指的过程中是对学生听力及反应能力的一种很好的锻炼。)

教师出示课本第一部分的图画,请学生快速说出对应的句子。

3.Listen and repeat.

教师出示课本第三部分的句子,让学生根据前几节课的知识自己先朗读。然学生对比自己的语气和升降调。

教师再次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并简单讲解祈使句的读法。(祈使句一般表示直接的命令、建议、告诫、邀请等多种意图,再读法上侧重读最后一个单词,读降调用以强调。)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接触过语调方面的知识,先让学生自己朗读,然后再对比录音,学生的学*印象更为深刻,更利于掌握。让学生掌握一点语音规则,对于他们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三、Practice.

1.Who can read it?

教师出示一些祈使句,让学生站起来朗读,对于读的好的进行奖励。读的不正确的请其他学生帮忙纠正。之后在小组内进行朗读比赛。

Don’t put it on the table.

Please make the bed.

Please open the window.

Don’t close the door.

Don’t ride that horse.

(设计意图:在掌握了简单规则后,进行简单巩固练*,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此外还能让学生更好体会英语学*成功的快乐,帮助学生进一步树立学生学*的自信心。)

2.Where is it?(巧问质疑)

教师请一名学生先走出教室,把一件物品藏在教室的某个地方,然后请学生回到教室试着找出所藏物品。首先由教师发出指令给学生提供线索,然后让他其他同学寻求帮助。

Eg:T: Walk to Song Shan.Go straight on. Then turn left.

S:Can you tell me more?…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的小游戏,帮助学生进一步练*关于方位指令的祈使句的用法。让学生实际练一练,在教室里走一走能很好的体会、运用。比单纯的口令练*效果更好。)

四、Development.

1.小小督导员

教师出示几幅生活中的情景图,让学生以“小小督导员”的身份对其中的人物进行劝诫。

首先让学生对情景进行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选一情景进行表演。

(设计意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很容易让他们参与进来,也很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运用能力。在给学生创设了练*与运用英语的学*情景的同时,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培养正确的行为*惯的很好的契机。)

2. Read it and have a test.

It is a rainy day. A man gets on a bus with a dog. It is a big dog. Its feet are very dirty.The man says,“Condutor(售票员), if I buy a ticket for my dog, can he have a seat like the other people?”

The condutor looks at the man and then he says,“Of course,sir. He can have a seat like all the other people on the bus, but he must not put his feet on the seat like the other people on the bus.”

T or F

(1)The man gets on a bus with a small dog.

(2)The dog’s feet were very dirty.

(3)The mam wants a seat for his dog..

(4T)he conductor would like to give a seat to his dog.

(5)The dog sits down at last.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不是很多,在一定的练*巩固之后,我设计了趣味阅读。并在阅读的同时对学生提出建议和要求。既可调节一下课堂气氛,又可在课堂上进行阅读练*,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五、Summary.(有效反馈)

学生进行简单小节,说一下自己的课堂收获,教师进行概括补充。

六、Homework.

List some rules about how to learn English well.

Eg: Please listen to the teacher.

Please speak English in class. …

  英语复*教案高三 2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尽管如此,面对基础差的学生,我们还是无能为力,效果不明显。因此,我们就要探究问题究竟在哪里?为什么学生的英语总是提不高呢?应该怎样教呢?下面就是总结出来的教师的困惑:

1.音标:学生不会读,没有能力自己拼读新单词。

2、单词:教师在困惑:该分散教还是集中教?

3、语法:学生对句子结构的把握很薄弱。

4、听力:高考听力越来越难,甚至有个别大学四、六级的题目,而学生的听力时间越来越少,所以听力的提高非常缓慢。

5、阅读:学生的最大问题是阅读速度太慢,理解能力薄弱。

6、口语:由于高考不怎么考口语,口语被很多人忽略了。

7、写作:用中文的思维写英语。

那么高中的英语应该怎么教?高一的英语应该教什么?高一一入学的新生,我们就应该告诉他们:中英文之间存在着两种语言文化背景;两种语言民族*惯;两种语言表达规律。所以,由于中文的思维和英文的思维不一样,高一的学生首先要知道知道两种文化的不同,然后从一开始就用英文的正常的思维来学英文,不要总是以中文的思维来学*英文。

反思:本学期开学我们没有做到的东西就是:没有去介绍中英文化的不同,尤其是强调中英文化的不同思维方式和语言特点。所以,在下学期,这一课我认为需要补上。毕竟,“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有了这个基本认知后,高一的学生就要从最基础的东西学起,所以即使到了高中,他们实际上还要补很多学英语一定要掌握的东西:音标,词类,基本的句子结构。再次从基础学起。

1.音标:很多学生,尤其是差生的最大的困难是记不住单词,记不住单词是因为不会读单词,不会读单词是因为不会音标。虽然是高一的学生,但实际上在我们这样中等的学校,中等的学生里面,没有几个人完全掌握了音标,大部分高一学生的音标水*基本上等于零。所

以,我认为,高一的学生入学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学音标,我们确实有花时间去学*音标,但是只是用了两三节课的时间。目标是基本上每人都可以自己独立地把书本上大部分的新单词拼读出来。但同时我们也要知道,音标不是一两节课就可以教会学会的东西,学*音标需要在会读的基础上大量地练*,达到熟练的程度,达到一看到音标就可以不费力地拼读单词的程度。

2、单词:学会音标后下一步就是大量地记单词。记单词是一件很需要下工夫的事,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一定要付出努力。但是,怎样才能够让付出的努力有收获呢?我们可以试着用五个步骤” :

1). 音节拼读,准确读词。

2).拼读准确清晰;

3).自然集中注意;

4).注意力快速摆动转移;

5).限制联想”。

3、词类:我认为高一就要让学生学*十大词类,不能等到高三才学*,那时已经太晚了。本人很赞同这个观点。学生在学*单词的时候就要搞清楚单词的词性,然后知道什么词可以放在句子的什么位置,例如,定语的用法和位置,介词的位置,状语的位置等。只有把这些词类的基本用法搞清楚才有可能写出的句子。反思:本学期我们没有时间去讲词类,但也从来没想过在高一就讲词类。所以,我的这个建议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高一下学期可以看看有没有时间去讲词类。

4、句子:有了单词后,学生要学的就是句子结构,也是我们教学中最重要的地方。没有句子,就没有文章,就谈不上学*英语。所以,在高一阶段,学生必须学*五种基本句型,而且必须要过关。在这方面,我给了我们一点建议。我认为,英语的句型简化后实际上只有两种:be句型和do句型。然后就是把句子扩展,把各种句子成分添加到基本句型里面,把各种词类用在句子里面,从而组合成高级的句子。反思:我个人很赞同我的观点,所以我坚持在高一上学期必须要教五种基本句型,也建议备课组长统一要求全级教授五种基本句型,因为没有正确的.基本句子,到后面的从句等高级句型学生就很难学下去。所以,这个基础一定要打好。而在本学期中,虽然我们也教了五种基本句型,但我相信还不是很到位,有的学生还是没有掌握好,所以,句子结构这个方面也需要在后面的学*中不断地巩固。

5、语法:我认为,给高中生讲语法,不要把他们当高中生,要用最简单的词汇,不要出现生词。他主张的语法教学法是“道可道,非常道:正反向语法拓展训练——由易到难,由难到易”并且根据学生常犯的错误,我建议“时态分离教学”,“时”为“过去、现在、将来、过去将来”;“态”为“一般、进行、完成、完成进行”。分开教学有利于学生清楚地掌握时态。反思:我的说法里面,令我们恍然大悟的是要用最简单的词汇教学生语法。如果单词的意思又不懂,语法又是新学的,那么学生肯定很费劲。另外一个让我们恍然大悟的是,我提到:我们小时候学语文的时候,都是老师给我们字,我们自己写词语,词组,然后让我们自己造句;但是反思一下我们现在的英语教学,我们从来没有给学生机会自己造句。通常我们都是直接给学生句子,或者是给中文让学生翻译成英文,从来都没有给学生机会造自己的句子。这就有可能降低了学生的学*兴趣和学*的主动性,因为老师给的句子不一定都和他们的生活相关,会令学生觉得这些英语他们都用不上。当然,让学生自己造句会是一个很费时的过程,而且老师无法检查学生的句子对错与否,所以,让学生自己造句是一个很有建设性的做法,但是需要经过一定时间对学生加以训练。

6.阅读: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弱项,主要原因在于词汇量低,阅读速度慢,还有就是自身的背景知识缺乏等原因导致的阅读理解能力低下。针对初级阶段的学生,我在讲座上给我们介绍了“如何以爬的姿势飞行?通过非机械性重复迅速提高阅读速度”的胡敏的十遍读书法,具体做法是:第一遍;通篇快速浏览,捕捉全文大意。第二遍:总结形容词和名词的搭配。第三遍:总结动词和名词的搭配。第四遍:总结大副词与动词、形容词的搭配。第五遍:查找带介词的短语。第六遍:体会英文语序,注意英汉对比。第七遍:研究句子开端,追求表达变化。第八遍:透析句子之间联系,衔接手段。第九遍:把握过渡手段,领会文章布局。第十遍:汲取语言精华,摘录文章亮点。我个人认为,这种方法只能是在初始阶段可以尝试,因为它很费时。总的来说,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要靠学生多看多读多练。正如中文里的一句话,“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我觉得英文也是这样,所谓见多识广,读多了,不仅在阅读速度上有帮助,在文章的理解上也会有帮助。

以上是我对英语教学内容的设计和反思。我们的教学对象——学生有不同的学*基础,因此首先要将学生进行分层。我尊重学生的意愿,安排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并选择相应的层次。同时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各种测试手段,将学生大致分成三个层次:

A、基础较差,学*积极性不高,成绩欠佳;

B、基础一般,学*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

C、基础扎实,接受能力强,学*自觉,方法正确,成绩优秀。

当然,学生的分层是动态的,学生可以依据学业的变化及时“升层”和“降层”,使自己始终处于最适合发展的层次。

1,备课的分层

我在每次备课时都会认真研究教材,研究教学大纲,查阅相关资料,收集有用信息。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确定不同教学内容的具体目标。在知识点的挖掘上,既要注重培养中等以上学生的运用能力、应变能力,也要照顾到英语薄弱学生的接受能力。总之,所设定的课堂内容、练*层次、问题难度都要体现分层教学的特点。切忌盲目追高或求全。

2,授课的分层

根据备课要求,我的授课主要着眼于B层中等学生,实施中速推进,课后辅导兼顾A、C优差两头,努力为基础较差的学生当堂达标创造条件。具体做法是:对C层学生少讲多练,让他们独立学*,注重培养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其解题的技能技巧;对B层学生,则实行精讲精练,重视双基教学,注重课本上的例题和*题的处理,着重在掌握基础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上下功夫;对A层学生则要求低,坡度小,放低起点,浅讲多练,查漏补缺,弄懂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课时进度以A、B两层学生的水*为标准,上课以A、B两层的要求为公共内容。课堂提问注重层次性,提问简单的问题或直接从课本上可以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我就优先考虑A层学生,并辅以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信心和兴趣。偶尔也给点难题,培养他们勇于尝试的精神。遇到难度较大或语言运用能力较强的问题时,可以让C层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人人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课堂活动安排上,机械性的训练,我优先考虑A层同学,并允许其犯一些错误,而对于B、C两层同学则提出较高的要求,在其他同学“知其然”的同时,他们就应该知其“所以然”。一些难度大的练*活动可以把不同层次的学生交叉安排。比如对活表演,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同台表演,可以让A层学生选择台词较少的角色。又如课文的当堂复述,A层学生可以在一定的提示下或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有的甚至可以看书模仿。在知识点的介绍上,可以通过板书或口头提示,让学生们清楚哪些是必须当堂理解的基础知识,哪些是拓宽和延伸,使得听课的学生都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阅读的训练,A层学生应先要读懂,达到一定的速度,细节题要有一定的准确率。C层学生应重视思维的培养,培养更全面、深刻、逻辑地考虑问题的能力。

3,练*和作业的分层

练*和作业是课堂教学反馈的形式之一。课堂教学效率要提高,教师就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学*活动情况,及时帮助学生克服学*过程中的困难。因此,我在授课过程中经常运用练*对学生学*进行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矫正。在完成课堂练*时,有些同学在四五分钟时间。

  英语复*教案高三 3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Get students to learn the useful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unit.

eyesight,ambition,disabled,beneficial,in other words,clumsy,adapt,microscope,out of breath,absence,stupid,fellow,annoyed,all in all,industry,tank,make fun of,encouragement,adapt to

2.Help students to learn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

能力目标

1.Let students read the passage Marty's Story to develop their reading ability.

2.Enable students to know that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can also live well.

情感目标

1.By talking about disabilities and life of the disabled,make sure students can learn some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disabled.

2.Help them understand more about how challenging life can be for the disabled.

3.Develop students' sense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Get students inspired by positive stories of the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教学难点

1.Develop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2.Help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ifficulties the disabled have to overcome.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ing up

1.Warming up by discussing

First ask students to talk about people with a mental or physical disability to see how much they know about disabilities. Then show some photos of people with disabilities. Students will be asked to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in small groups.

Do you know any famous people who are disabled?

What difficulties do they have to overcome in daily life?

What have they achieved?

Suggested answers:

Steven Hawking has a muscle disease,but he makes great contributions in science and puts forward his theory about black holes.

Beethoven was deaf in one ear when he was 26 and totally deaf at the age of 35,but he was a great composer.

Helen Keller was deaf and blind,but she was a great writer.

2.Warming up by talking

First,ask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read what these people have achieved even though they each have a disability. Next,work with partners to talk about what disability they might have according to each description below the picture.

  英语复*教案高三 4

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1) 能掌握以下单词: newspaper, use, soup, wash, movie, just

能掌握以下句型:

① —What are you doing? —I'm watching TV.

② —What's he doing? —He's using the computer.

③ —What are they doing? —They're listening to a CD.

④ —This is Jenny. —It's Laura here.

2) 能掌握语法:现在进行时态的用法。

3)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描述人们正在干的事情。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1) 词汇、词组搭配和现在进行时的用法。能用现在进行时的各种形式进行准确的描述和表达正在发生的动作。

2) 能掌握现在进行时态及一些表示具体动作的词组搭配,如: doing homework, using the computer, watching TV, eating dinner… 等

2. 教学难点:

现在进行时中现在分词的结构及读音,能在交际中准确地运用现在进行时来描述或表达正在进行的动作。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Ⅰ. Warming-up and Lead in

1. Greet the Ss and check the homework.

2. Watch a video program.

Ⅱ. Presentation

1.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big screen. Present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2. Ss watch and learn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3. Give Ss some time and try to remember the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4.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screen and ask some students to perform the actions.)

e.g. T: What are you doing?

S: I am doing homework. (Help him/her to answer)

T: What is he /she doing?

Ss: He /she is doing homework.

Teach: watching TV, cleaning, reading a book, eating dinner, talking on the phone...as the same way.

5. Work on 1a. Ss read the activities and look at the pictures. Then match the activities with pictures.

6.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

Ⅲ. Game (guess)

1. T: Now let's play a game. What's she/he doing? You must watch the big screen carefully.

(Show some pictures on the big screen quickly) Let Ss guess what's he/she is doing?

2. Ss watch and guess the actions.

3. Ask and answer about the pictures.

—What's he/she doing?

—He's/She's …

Ⅳ. Listening

1. T: What are Jenny, John, Dave and Mary doing? Now let’s listen to the tape, find out the right activities from 1a.

2.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wice.

3. Ss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nd write the numbers from 1a.

Ⅴ. Pair work

1. Ask the S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s in 1c with a partner. Then look at the pictures in 1a. And conversations about other person in the picture.

2. Ss make conversations by themselves and practice the conversations.

Ⅵ. Listening

1. Work on 2a;

T: Jack and Steve are talking on the phone. What are they doing now?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s and match the answers with the questions.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first time, students only listen carefully. Then, listen to the recording again, and match the answers with the questions. )

Check the answers.

2. Work on 2b.

Let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2b first. Then play the recording for the Ss twice.

The first time Ss only listen and write down the words in the blanks. Then play the recording again for the Ss to check the answers. (If necessary, press the Pause button to help.)

Ⅶ. Pair work

1. Now,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with your partners.

2. Let some pairs to act out the conversation in front of the class.

Ⅷ. Role-play

1. Ask Ss to read the conversation in 2d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below.

① Are Jenny and Laura talking on the phone?

(Yes, they are.)

② What's Laura doing now?

(She's washing her clothes.)

③ What's Jenny doing?

(She's watching TV.)

④ When do they meet at Jenny's home?

(At half past six.)

2. Ss read the conversation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above.

3. Check the answers with the Ss.

4. Let Ss work in pairs and role-play the conversation.

Homework:

1. Review the words and expressions in this period.

2. Understand the knowledge about the present progressive tense.

3. Make five sentences on what are you doing now.

  英语复*教案高三 5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标准英语三年级起点第五册第四模块第一单元《It’s mine》。本单元主要学*物品所属和名词物主代词的表达方法。学生通过学*掌握mine、yours、argue、matter等单词。掌握并灵活运用句型It’s mine./It’s his/It’s lingling’s./It isn’t his 来达到学*目的。

教学目标:

基于学生的实际学*水*,新课标的具体要求和本册教材的特点,我将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学生理解并掌握单词mine、yours、argue、matter、wear等。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句型对自己或他人的所属物品进行描述。

3.情感目标: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并在交流中学会与他人合作,敢于开口说英语的能力。

教法学法:

1.从儿童的年龄特点、学*兴趣和好奇心求知欲考虑,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我借助“任务型”教学模式,以听说、游戏活动为主线组织教学,并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来加深对学*内容的理解,培养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

2.学生通过游戏和小组活动,使他们在交际中理解和运用语言,促进学生听、说、读的练*,是学生在快乐的学*氛围中学到更多知识。

教学过程:

一、Warming-up 热身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chant,由学生共同拍手来完成。

I I I ,my my my

He He He, his his his

热身环节是英语教学过程的首要环节。采用节奏感很强的chant不仅能够凝聚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提高兴趣,将学生很快的带入到学*氛围中。同时复*了以前学过的主格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引出了新知识名词性物主代词,为下面的学*做好了铺垫。

二、presentation 新知呈现

首先,我拿起自己的书,问学生Whose book is it? It’s my book.可用It’s mine.来代替,然后带领学生多读几遍,练*这个句型。再拿起Mingming的铅笔盒,询问LingHang(学生)Whose pencil-box is it?引导学生回答:It’s Mingming’s pencil-box.告诉学生It’s Mingming’s pencil-box 可用It’s Mingming’s 来代替,用同样的方式教授his、hers。

接下来是课文教学

首先,让学生听一遍录音,理解课文大意,并让学生初步感知语音、语调。让学生再次听录音,跟读课文,回答我提问的问题。

It’s Amy’s T-shirt? No,it isn’t.

What colour is Sam’s T-shirt? It’s red.

让学生听第三遍录音,并且跟读,录音播放完毕后,请2~3名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

本环节是新知识的呈现和练*,充分利用课堂中有限的资源,给学生创设了一种真实的教学环境,培养了他们的兴趣。这样,让学生在快乐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本课的重点句型。反复的听读课文,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三、Practice 趣味操练、巩固新知

用多媒体课件呈现Prat 3 的四幅图片,图下面分别注明Ms Smart’s sweater Lingling’s skirt Amy’s skirt Sam’s trousers分别显示。老师问学生答或者学生问学生答,来练*句型Is this Ms Smart’s sweater? Yes,it’s hers./No,isn’t hers.

这一句型也是本课的重点,是一种否定表达方法。这样师生合作完成教学曾今了师生之间的感情达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效果。 本环节通过反复练*巩固并掌握了所学知识,小组合作联系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四、Consoludation 拓展延伸

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各组学生把在家带来的书包、外套、裙子等物品放在一起,利用今天所学的句型进行对话,找出物品的主人。如果找对了物品的主人就给小组加分,进行奖励,还可以去别组给物品找主人。

拓展延伸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御用所学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它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提高英语的交际运用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学*兴趣。

五、Summary and Homework

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单词和句型。

让学生将各种熟悉的物品画在一张纸上,并且用英语标明这个物品是谁的。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3)

——高三英语复*工作计划汇总五篇

  高三英语复*工作计划 1

  一、高三英语复*计划第一阶段:吃透基础知识

  时间段:9月――次年1月

  (1)熟练掌握单词、短语和句型,建议挑重点进行背诵,尤其是一些短语的固定搭配,一定要熟知。

  由于每个人都要背中考词汇,建议大家直接通过词汇书来掌握单词。

  最难能可贵的是它给每个必考词和常考词搭配了至少3个常考短语/真题短语,单词和短语可以同步掌握,并且能够保证背到考点上。

  (2)多积累,*时以阅读为主,高三时间有限,对语法知识不要抠的太细,但对一些重要句型一定要熟练。重点需要在*题中去系统学*。

  二、高三英语复*计划第二阶段:搞定历年真题

  时间段:2月――3月

  (1)研读*5年的真题,了解真题的难度、考法,出题方向等。

  (2)做题并改错。认真做每一套真题中的每一个题型,最好能每天至少练*一篇。做完之后,统一改错,然后按照题型逐一分析错误原因和*题所设陷阱。这个时候要对词汇和语法进行全方位掌握。像:

  ①完形填空中的固定搭配和词组辨析。

  ②阅读中的词义理解和长难句分析。

  ③写作中对于高级词汇和句子的选择、使用。

  (3)掌握正确的答题技巧

  通过做题,不断训练从记忆基础知识到正确答题的能力,分析每个题型的解题技巧,掌握正确的做题方法。

  三、高三英语复*计划第三阶段:总结知识漏洞

  时间段:4月――5月上旬

  (1)梳理所有试卷及做过的*题,重点将错题揪出来一个一个过,罗列所考察的知识点,然后利用课间、饭前饭后等零碎时间,反复复*这些知识点。

  (2)形成知识网进行复*,比如一个知识点不会,可以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全部抽出来辅助复*、记忆。

  四、高三英语复*计划第四阶段:回顾并调整心态

  时间段:5月中旬――考试前

  最后一个阶段,要合理安排每天的时间,对笔记、错题集做简单回顾。同时做好心态调整。

  关于时间安排,可以这样做:

  (1)每天学*英语的时间控制在40分钟左右即可,趁此背一背之前积累的范文。

  (2)每次看10个知识点+20道错题。

  (3)每天听听英文歌曲,舒缓紧张情绪。

  高三英语复*工作计划 2

  一、学情分析:

  根据高二期末考试的情况我校高三学生的英语学*状况不容乐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基础知识不扎实,这表现在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差,阅读与完形的失分现象普遍,书面表达明显存在诸多不规范现象。

  二、复*目标:

  在帮助学生全面且系统地掌握高中所学英语基础知识的同时,狠抓阅读与写作。

  三、复*策略:

  1、守住“

  阅读”,促进综合能力提升。坚持知识与能力同步进行,在复*基础知识过程中依然要关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既要突显知识网络的构建,通过使学生能归纳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促进学生迁移能力的发展,更要活化学生所学知识,在不同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在整个复*过程中始终把“阅读”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以其来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带动其它能力的发展。

  2、认真“选题”,把好学生训练的质量关。各位老师把好*题的质量关,这是提高练*效率的前提条件。以最*5年各地高考试题与模拟试题为主,让学生在应试能力训练的过程中加强对高中阶段所学语言知识的巩固,提高学生的应试技能。教师在讲评练*时。不要只求答案,要进行多角度设问,使学生既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要通过典型试题分析,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

  3、及时“反馈”,强化学生复*的成就感。在复*的过程中要注重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及时进行训练效果的反馈,对于每个学生在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积极态度,用心的付出,滴的进步都给予表扬与鼓励,使枯燥的复*充满活力与人情味,强化学生复*的成就感,提高学*的质量。

  4、以“实践”为途径,促进能力转化。现在的高考越来越淡化单纯的语法知识考查,而是突出强调考查运用英语的能力。既然高考是以考核听、读、写能力为主,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只能靠不断地练*,在实践中使学生诸方面的能力逐步提高。课堂时间毕竟有限,教师应该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如果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时间过多,就必然挤占学生用于语言实践的时间。

  四、复*进度表

  08月份必修一重点词汇与语法的复*及Topic1�C5(含配套蓝本的相关练*讲解)

  09月份必修二重点词汇与语法的复*及Topic6�C10(含配套蓝本的相关练*讲解)

  10月份必修二&必修三重点词汇与语法的'复*及Topic11�C15(含配套蓝本的相关练*讲解)

  11月份必修三&必修四重点词汇与语法的复*及Topic16-20(含配套蓝本的相关练*讲解)

  12月份必修四&必修五重点词汇与语法的复*及Topic21-24(含配套蓝本的相关练*讲解)

  01月份必修五&选修六重点词汇与语法的复*(含配套蓝本的相关练*讲解)

  02月份选修七&选修八重点词汇与语法的复*(含配套蓝本的相关练*讲解)

  03月份专题复*(含配套蓝本的相关练*讲解)

  04月份套题训练与讲评

  五、工作安排

  周测负责人:

  晨练负责人:

  晚练负责人:

  配套练*负责人:

  高三英语复*工作计划 3

  第一轮复*结束了,经过第一轮复*,学生们再一次熟悉了教材,掌握了各单元里重要的单词、短语及句型。现在马上要投入到二轮复*之中,高三英语备课组制定二轮复*目标如下:

  一、帮助学生掌握考纲上规定应掌握的语法项目,并通过练*让学生们能理解并灵活运用这些语法知识。

  二、熟悉题型特点,提高应试能力。

  (一)、语法专题复*

  在这个环节里我们一定要精讲精练、突出重点、考点、突破难点。在练*上要精心选题,有的方矢。

  (二)、熟悉题型特点,提高应试能力

  1、单项填空

  考生必须原则上做到语境为主,兼顾语法。灵活运用排除法、还原法、简化句子结构法等适合自己的应试技巧提高答题效率。在日常学*中要牢记基本词汇的本意、转化意、引申意或比喻意以及固定搭配;要以动词的学*为重点(时态、语态、主谓一致、非谓语动词、词义辨析);要强化从句的学*(状语从句、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

  2、完形填空

  该题型综合考察学生在特定语境下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在训练中要牢记应试原则:瞻前顾后、上下求索、左顾右盼、首尾一贯。

  在日常学*中要做到:注意重点词组、*语和常用句型的积累和应用;注意词汇的使用范围和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常读、常思、常悟、常总结,以阅读带动完形填空能力的提高;科学选题,选好试题,由浅入深,语言地道,文意连贯。

  高三英语复*工作计划 4

  夯实基础

  2月份和3月份是高三英语复*第一阶段。这一阶段中务必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地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知识是能力的基础,要肯花大气力夯实词汇、短语、句型、语法、交际、篇章结构等方面,按照话题和篇章,将高中课本知识进行回顾、梳理,形成系统的知识网络。

  模拟训练

  4月份至5月中旬是高三英语复*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把上一阶段积累的语言知识付诸实践,提高运用语言的整体能力。此时距离考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应该限时做一些成套的练*题(务必限时),以培养考试的感觉,并找出自己的弱点去突破。尤其是阅读和完型较弱的同学,应增加练*量,争取每天一套阅读一篇完型。但也要注意策略,不应盲目。例如阅读中可以使用的跳读,略读,抓主题句,抓关键段落等的方法就可以使用在*时的训练中。

  此外还应加强写作练*。对于高三英语写作训练,在上一阶段我们已经利用教材的优势,对遣词造句的能力加强了训练,所以在这一阶段提高一下连句成篇的能力。高考作文的类型大概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看图作文,议论文(列举观点型,分析利弊型,解决问题型等),应用文(书信,申请,通知等)等。每一种类型都有相类似的篇章结构,比如分析利弊类的议论文通常会给一个话题,然后给出写作要点,要求用流畅的语言组织文章并写出自己的看法。这类文章就可以用下面这个模板:Nowadays,thereisawidespreadconcernover(theissuethat)___话题______.Infact,therearebothadvantagesanddisadvantagesin__题目议题_____.Generallyspeaking,itiswidelybelievedthatthereareseveralpositiveaspectsasfollows.Firstly,___优点一______.Andsecondly___优点二_____.

  查漏补缺

  5月中旬至6月初,也就是高三英语复*自由阶段。这一阶段还应保证足够的练*,但不再适宜题海战术,题目应精炼。主要精力应放在以前做过的错题上,因为这些错题正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同时把大纲词汇再系统地读、背至少两遍,以应对单词拼写和辨音题。

  高三英语复*的特点就是实践性和交际性,多实践练*,则熟能生巧,能力自然会提高。在知识能力准备好之后,我们自然会以积极、乐观和自信的心态去迎接高考。

  高三英语复*工作计划 5

  高考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时间紧,任务重,如何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帮助学生巩固旧知识,学*新知识,查漏补缺,归纳总结,从而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指导思想

  根据《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结合学生实际学*情况,认真研读*几年全国新课程标准卷的'特点与规律,认真研究教学方法、优化复*策略;以“夯实基础、突出语篇、强调应用、注重实际”为原则,以模块复*为*台,突出词汇的应用与拓展,使学生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规律化,最终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网络;以培养听读写能力为重点,通过强化训练,使学生解题方法得到优化和熟练,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提升;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做好各层次学生的心理辅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进取心,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完成20__年高考,考出理想的成绩。

  二、复*计划

  (一)一轮复*阶段

  开学至4月中旬为一轮复*阶段。完成Module3―Module8共计6个模块的教材复*工作。*均每周完成两个单元的复*教学。一轮复*材料以课本和《世纪金榜》为主,在加上各名校试题、省市统测题以及*两年高考真题。

  针对我校学生普遍词汇量不足的问题,这个阶段的复*以“单词―词组―句子―篇章”为主线,始终把学生的词汇量构建放在重要的位置,特别是派生词、合成词和多义词等用法的训练,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章”。同时,努力抓好早读效率,早读课能否对所复*内容及时朗读、背诵,对复*成效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在一轮复*阶段,还要穿插以各单元相应的语法复*专题。以三大从句、非谓语动词、语气语态等代表性的考点为主,通过每周一次的周练强化训练,反复巩固。题目也以选编*年高考真题和各校最新试题为主。后期不再进行单独的语法复*。

  此外,在该阶段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抓好听力训练,使学生能以良好的状态参加3月中旬的高考英语第二次考试。

  (二)专项复*与训练阶段

  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专项复*与训练阶段。具体包含单项填空、完型填空、阅读理解、七选五阅读、书面表达训练等。各项训练侧重点如下:

  单项填空:这个阶段的单项填空训练以错题训练为主。帮助学生反思教训,熟悉技巧,总结方法。根据高考特点和我校学生实际,杜绝难题和怪题,避免题海战术,提高效率。

  完型填空与七选五阅读:在该阶段,这两项题型的训练也是以帮助学生总结方法和技巧为主,同时通过精选高考真题、名校模拟试题,根据高考试卷对阅读理解题限时的要求,让学生进行限时强化训练,进一步掌握解题规律,使得高考时进一步驾轻就熟。

  阅读理解:得阅读得天下,可见阅读训练的重要。这阶段的阅读训练突出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思维,总结各类阅读理解题型的解题思路,如寻找主题句、猜词、推理、跳读、略读等获取所需要的信息的有效技巧。

  书面表达:在前期*时训练基础上,在专项阶段,通过多篇幅的集中训练,借助于面批、学生互批以及课上利用多媒体全体学生共同批改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熟悉图表类、漫画类等各类写作类型,掌握相应的通用句型和写作模板。

  (三)综合模拟训练阶段

  从5月上旬末开始为综合模拟训练阶段。以高考38套试题、各校最新模拟试题训练为主,通过综合试卷的大量训练,对高考实战进行模拟,提升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应试能力,提升速度,适应高考。该阶段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讲评试卷,要重视学生考后的反馈和反思工作,帮助学生分析失分原因,帮助克服在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积累考试的经验。

  进入6月份后,以考前心里辅导为主,让学生保持轻量度的训练,保持题感即可,让考生轻装上阵,不加重学生心理负担。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4)

——高三语文一轮复*实用五篇

  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李密《陈情表》)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李密《陈情表》)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王勃《滕王阁序》)

  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王勃《滕王阁序》)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王勃《滕王阁序》)

  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滕王阁序》)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误区1:弃芝麻,得西瓜

  有的同学认为,语文能力是长期积累感悟所形成的,非一朝一夕所能提高。在他们的眼里,语文简直就是芝麻,其他容易抓分的科目就是西瓜。与其花费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学*提升幅度不大的语文,不如把时间与精力分配给容易得高分的其他学科。因而很多同学要么只是跟随老师安排复*,以保证不至于淡忘就行:要么就干脆放弃语文复*,连语文课上也在做其他练*,遑论课外花时间学*语文。这既是对语文课程特点和语文考试命题特点不了解的片面观点,也是不明白学*心理特点和课程*衡造成的结果。语文能力固然是经过长期积累、感悟形成的,但在相对集中的时间里,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训练,语文成绩在短时间内还是可以有较大的上升空间的。再者。人的大脑左右半球分工合作,在较长时期内如果其中一边大脑半球处于休息抑制状态,就不利于全面激发智力发挥,即使全身心投入到能够抓分的科目学*之中,这些科目所得到的分数,也未必能够弥补因放弃语文复*而丢失的分数。

  高三各个科目的复*,应根据本人的学科基本知识掌握程度,做合理的安排,做到突出优势科目,提升弱势科目。使各科均衡发展。无论以往功底如何,绝不能放弃语文复*。

  误区2:不知己,无计划

  进入高三语文复*前,同学们一定要花时间充分了解自身语文学*和语文功底的现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全面准确地了解自己,才不至于盲目跟随老师的复*计划转。了解自己语文学*状况和语文功底现状,就是了解自己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运用语文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写作能力等状况。了解自己有很多种方式,一是通过向了解自己的语文老师咨询,二是分析以往自己语文考试试卷的答题状况,三是分析自身记忆力的强弱、思维能力的强弱。从语文试卷答题情况,基本可以判断出自己语文学*方面存在的缺陷。因为一般来说,某个知识点错误率越高,越说明该知识点没有掌握好。自己的语文复*计划,就是针对自己个人掌握不牢固的知识点进行重点学*和训练。进入高三,语文复*的使命并非是要推倒重来、重新建构,而是要在原有语文知识基础上的系统化、条理化,达到熟练牢固掌握知识,准确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目的。因此,个人复*计划非常重要。只有针对自身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薄弱环节重点训练,才能避免因全面出击而分散精力。

  加强复*的计划性,也是基于把握复*的主动权而考虑的。从学*心理的角度考虑,主动出击的复*有利于提高学*的效率,而盲目跟从的学*,往往使自身的中枢神经处于抑制状态,使学*的效率大打折扣。

  误区3:宁信书,不信师

  一方面,学生面对浩如烟海的语文知识茫然无措,希望有人给予他们点石成金的指头;而另一方面,学生面对老师课堂上枯燥乏味的讲解又萎靡不振,希望赶快逃离这寡味的课堂。好像老师的讲解、安排的训练似曾相识、于己无益,而实际答起试卷来,却又是处处似是而非,无从下手。与其听老师不厌其烦地讲解,不如自己翻看复*资料来得实惠,于是大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你讲你的课,我看我的书”,出现了“宁信书,不信师”的现象。这固然与老师课堂教学能力有关,但作为高三学生,仍然仅凭个人兴趣喜好听课,不根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和面临的高考严峻形势调整自己的听课*惯,这将会制约语文应试能力的提升,与自己希望考上理想大学的初衷是相矛盾的。一般来说,老师经过长期的专业学*,有着比较扎实的专业功底,有充足的时间钻研教材和教法,有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了解高考命题的趋势和答题的一般技巧,听老师的课、按照老师的安排进行训练,效果总比自己单干要强得多。语文学*本身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语文课堂上不可能像理科课堂一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各种语文考试试卷命题看似与课本、课堂没有多少联系,但试卷中所包含的知识、能力要求都来自课本,来自课堂,来自*常的训练。另一方面,良好的心理预期,能够提高学*的效率。相信老师能够帮助自己提高语文复*效率,才会积极主动配合老师的要求,完成训练任务。

  相信老师而不盲从,主攻复*资料而不唯书本,听课的同时基本按老师的复*计划同步完成训练任务,听课与针对本人知识薄弱点进行强化练*相结合,语文成绩必定会有一个比较大的提高。

  误区4:重积累,轻思维

  考前语文复*的主要任务,一是再现、巩固语文基础知识,形成语文知识体系,达到熟练程度,在考试中能够迅速、准确地按要求答题;二是通过阅读、分析、综合、概括、表达训练,培养和提高阅读各类文章的能力,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的迁移,提高语文考试中阅读文章必须具备的感悟力、理解力、表达能力:三是通过*常的各类文体的写作训练,提高审题、组材、谋篇立意、表情达意的能力,写出较高水准的考场作文。很多同学明白语文复*的重要性,但是过于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忽略了思维能力的训练,把大量时间精力投放到机械记忆一般知识上面,导致经过一段时间的复*。还是未能形成语文知识体系,语文能力也未能有明显的提高。

  究其原因,一是以往形成的机械记忆*惯使然,二是不理解思维在语文复*中的优势地位。思维是实现语文知识向语文能力转化的桥梁。如果说语文知识是一粒粒的珍珠,那么思维就是贯穿语文知识的丝线。人的思维活动具有目的性、概括性、间接性、能动性的特点。把握这些思维的特点,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复*的过程中,对包罗万象的语文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概括,综合抽象,从中寻找出规律;或者运用已经掌握的基本概念,去解析复*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误区5:重分数,轻分析

  有些同学很重视考试的分数,分数高就情绪激动甚至忘乎所以,以为下个阶段可以放松复*了:分数低就情绪低落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以为自己难以学好语文。考前固然要重视分数,因为分数毕竟是一把标尺。标志着阶段复*中知识点掌握的牢固程度,以及综合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但我们应该明白,一般考试,除知识点单元测验外,基本上都是综合试卷,而且由于每次的命题人不同、要求不一、试卷难易度各异,考试的分数并不完全等同于自己的语文能力。每次考试,既是对前阶段复*的检验,又是对下阶段复*的指导。如果冷静、客观、科学地分析语文答卷,就能够从中了解语文复*中知识的掌握程度、知识的迁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训练程度以及答卷时的心理状态、答题技巧,并据此制订针对性的弥补措施,及时有效地进行复*。每次考完之后。不仅要认真听取老师对全班同学答卷情况的分析,从中学*分析答卷的方法,还要借鉴高分同学的答卷,分析与高分同学答卷中存在的差异,向他们学*答题的技巧。

  以上高三语文复*中存在的误区,实质上是不重视“思”造成的。“学而不思则罔”,紧张繁忙的高考语文复*。始终贯穿一个“思”字,用智慧统帅语文复*,用智慧追求高效,那么,语文复*存在的误区就可以成为亮点,语文能力就能够得到明显的提高,语文应试能力也必将相应得到提升。

  建议

  1目标与过程

  第一轮复*是整个高三备考环节中最主要的一环。之所以这样讲,理由有二。其一,这是最全面的、最完整的一环。在这一时间段中,要有计划、有目标地涉及所有高考考查的知识点与能力点。此后,再无这样全面应对的过程了。其二,这是最深入、最系统的一环。在这一环节中,不仅会较为深入地探触到各个知识点、能力点,而且还会关注到它们之间彼此的内在关联,建立彼此关联的网络。同学们依据以上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当结合自我实际,合理有效安排好“过程”。同时还可以请相关老师看看,提出修改意见,力求让此过程契合自我实际和班级整体安排的实际。这一阶段,用时最长,从整体的状况上,安排好个人学*过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2制定到践行

  计划制定好,一定要付出实际行动,充分利用每一秒钟意味着生命的延长。不要再在忙乱中苦恼,有计划地安排生活。一定要相信自己,最大化做到合理计划、充分复*、突出重点。人生本就有限,而又有太多太多的时光在苦恼、迷茫与毫无节制的享受中荒废。人是善变的,而白纸黑字却永远不变,违反了规划,只会助长自己的惰性,使人深深的陷入后悔与自责。在茫茫大海中,人常会迷失方向。不如出海前就带好海图和罗盘,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撞上暗礁。人性本不爱吃苦,只好给他鞭策与激励,使人生不断前进;人性本爱享乐,那就在辛勤耕耘后使他感到先苦后甜的无限乐趣并周而复始,进一步发现学*中获得知识的快乐,学*过程带来的探求研究之乐趣。一切提前计划好,不会慌乱,不会紧张,留下的只有从容不迫与必胜的信心。

  3循序以渐进

  整体的规划做好了,局部细节才能跟得上。每一天的学*安排看似是独立的,又能保持与整体步骤的和谐一致。保证了过程,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实现目标。天天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干什么才最有效,这样,复*备考虽说是艰苦的,但心底却总能漾起快乐。

  4课上牵课下

  在处理“过程”问题时,还要注意处理好课上与课下的关系。首先,课下,自己要通过努力,将“龙”备好画好;期待课堂,在课上得到老师充分的帮助,点亮龙“睛”,这样,“龙”必会破壁飞出,整个复*就会“活”起来。其次,还有可能需要依据老师点出的“睛”,去修改完善自己准备的“龙”。龙爪威猛,龙身腾跃,再配有灼灼双睛,“龙”也自会飞腾而去。

  5全局想细节

  ①将基础知识(语音、字形、同义词辨析、成语、病句、文言文阅读)安排时,既要注意专题性,又要注意分散性。

  ②基础知识中许多能力点的落实需要记忆,但不能盲目记忆,只靠工夫。如“惹是生非”中“是”字经常被误写为“事”,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是”与“非”的关联,“是非”在词中是指矛盾,争端。再如“寒暄”中的“暄”经常被误写为“喧”,仔细推究就会发现“寒”与“暄”是意义相反的两个字,是指寒和暖,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

  ③对于病句,要着重注意用足例句。对精选出来的例句要坚持“辨(感性)一析(理性)一改(操作)”三步走战略:辨就是能从结构性和语义性两个层面辨别正误;析就是能分析错例属于六种病句中的哪一类;改就是能将错例修改正确,这一点虽然不是*年来高考的重点,但它非常有助于我们在正误的比照中加深对各种病句类型的理解。通过三步走战略,精耕细作,务求辨得准、析得清、改得正,从而真正做到精选精练,以一当十。只有这样,才能跳出题海战术,收到事半功倍的复*实效。

  ④写作的改善,离不开词汇量的积累。在字词备考的过程中,要注意进一步了解词语意蕴,增强对词语的敏感力。如“水光潋滟”可以想象为描摹的是这样的一幅图景:最是那一片烟雨朦胧,轻轻荡漾在湖水中央,浅浅的暖暖的阳光温柔的抚摸着一切,轻掬一捧清湜,看阳光跳跃在手心,反着美丽光芒……

  一、第一轮复*进度安排。

  在开学前,确定整个复*的大框架,每个月的25号又细化下个月的复*内容。每周二晚讨论下周授课内容。具体安排见附表。

  二、教学案的编制和使用。

  1、及早思考,明确到人。在开学初就明确了各个专题的具体责任人,要求责任人及早思考,深思熟虑,形成草稿。

  2、具体智慧,完善学案。在授课前一周,将草稿发到每个教师手中,每个教师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进一步完善学案。

  3、统一行动,重视个体。在周二备课组会议上,所有教师各抒己见,见仁见智,最终讨论确定正式学案。但由于文科与理科学生实际不尽相同,不同班级之间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还特别重视个体差异,要求所有教师针对自己班级的实际,进行二次备课。

  4、学案确定后,提前一天发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做好预*。

  5、学案一般包括典型例题、知识讲解、课堂巩固练*、课后巩固练*四部分。课后巩固练*主要是针对知识讲解的内容来命题。

  三、第一轮复*的具体措施。

  (一)、采取“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策略,夯实基础,建立知识体系。

  我校学生底子薄弱,我们全体语文教师对此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我们语文第一轮复*起点不能高,容量不能过大。与其在高空作业,不如踏踏实实地给学生一些东西。因此我们采取了“超低空、地毯式、拉网式”的复*策略,把知识全面的给学生,学生得到的知识是实实在在的。

  (二)、构建立体式复*体制,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知识、方法、能力层层推进。

  说实话,我们的学生学*自觉性是不高的,而且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也不高,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师在复*中抓一个“实”字。要求“实效”,就必须实在的工作,早读、课堂、自修处处到位,构建立体式的复*体制,让学生时刻感到语文就在我们身边。当然实在的工作的最终目的是求的高效,因此我们先行实基础,再点播方法,最后才提高能力,层层推进。让学生感觉到语文并不可怕,高考并不可怕。

  (三)、处理好复*中的四个问题,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以实效为前提。

  背诵

  在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都会出现一些背诵题目,而这些题目基本上是白白送分的题目,考生需要在考试前对大量的课文以及古文这种背诵。由于顾文已经要古诗的数量比较多,高考涉及到的背诵题目,不单纯考查高中时期学*到的古诗,也会出现初中时期学*到的一些故事,需要这些考生长时间地进行背诵。

  高三考生要想在高考语文方面获得一些突破,就需要掌握高三语文复*的方法。在考试之前,每天都需要背诵一些经常会考查的课文。这些高三学生每天也需要背诵一些古文,文言文。除了对这些古文熟练的记忆之外,也能够应用到自己今后的写作中。

  作文复*

  高考作文从某一方面讲也是在考做人,因为作文就是做人。作文需实现两个再现:一是再现行为过程,作文不仅要体现对生活、人生的感悟,更要把感悟的过程展现出来,就是选取行为过程中典型的、美好的、感人的、有意义的东西再现出来。

  二是再现思维过程,在行为过程的再现中,揭示出思维的活动过程,这样可以使文章充实、有见地,从而起到陶冶情操、感染人的作用。

  作文占了语文试卷相当的比重,如何才能在作文时扬长避短,写出自己的特色?复*冲刺阶段,大家就要有意识地进行几个方面的训练:

  (1)梳理思想和生活的积累,从内容、语言、体裁上寻找自己的特色。材料作文是*几年高考中常用的一种作文形式,最大的好处就是给考生提供了扬长避短的空间。大家可以根据读过的书,看过的精彩文章,有过的独特经历,听过的心动的事,有过的好的构思等所熟悉的内容写自己擅长的文体。在备考的最后阶段,大家要把这些材料集中起来,按道德、亲情、成长等分类,做好素材的储备。

  (2)从不同的角度设计几个不同话题,做一些用相同材料写不同类型文章的训练,力求在任何文题下都能写出自己的闪光点。

  (3)锤炼几篇成功的范文。备考的最后阶段,最好能把一些*几年高考的满分作文从题材、内容、形式、语言等方面,仔细推敲分析,做好迎考的准备。

  (4)注意对审题能力的培养。在高考作文题目放开的时候,考生尤其要仔细地审题,对题目内容了解得越透彻,写出的文章就越有分量。

  课内知识要纳入考试中复*

  高考语文的特点是“直接”与课内知识相关的部分较少。但很多同学往往把它理解成“很少考课内”,在复*中对于课内知识不够重视。但实际上,高考语文的考查方式是“课内知识的课外迁移”,即把课内学到的知识以“非课文”的形式考察出来。因此,课内知识的归纳和落实也是复*的要点所在。

  在复*中,同学们要注意将曾经松散学*的课内知识点纳入到考试试卷的体系之内,落实清楚每一个知识点在高考中的考察位置。例如,课内文言文字词往往会在文言文阅读题中改头换面,用课外文章的例句来考课内知识;再比如,课内诗词鉴赏往往是熟悉作者的陌生作品,或者是熟悉流派中的陌生人(比如用南宋豪放派的张孝祥唤醒你对辛弃疾的记忆)。实际上,高考语文对我们的要求,无非是“学以致用”四个字而已。

  课外知识以积累阅读经验和写作素材为主

  除了单纯的课内复*外,同学们也不能忘记必要的课外拓展。世界上没有什么是不能纳入“语文”这个学科的范畴的。在狭义的“学*”之余,大家也必须拨出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课外书籍或文章的阅读。否则,单凭课内复*部分,是无法应付高考语文阅读延伸题和作文考察的要求的。

  阅读的对象可以是时政类的报刊杂志,也可以是一些职业写作人的专栏文字。对于文学性较强的文章,应当主要以训练现代文阅读能力为主,去捕捉作者思路、写作手法,尝试理解其立意;对于时事新闻等消息性的文字,则要本着启发思考、引发议论和积累作文素材的目的去进行,这样,在作文中才有“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余地和充实的内容储备。

  同学们用好手中做地安排好旧试卷,也可以达到提升成绩的效果。

  首先,有计划地对这些试卷中丢分处所暴露的知识漏洞和思维问题再审视、再思考是我们要完成的一项重要工作。错过、改过不等于已掌握,此刻针对性的查漏补缺是完善我们知识体系、严密我们思维方式的有效方法。

  其次,建议大家可以试着横向使用这些试卷,针对个人弱项,将这些旧卷子的某个专项集中横看,较少的时间投入几乎就等于重建了有关这个专项知识的网络图,重构了各类题型体系。举例来说,横看几十道做过的病句题,六种病句类型自然涵盖全面了,哪种语病常考,哪种语病自己最不敏感也都了然于胸。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5)

——英语的复*计划汇总五篇

  一、全面复*抓基础,帮助学生全面地系统地复*所学过的知识

  (一)过好单词关。单词是学*英语的基础,针对目前学生中存在的基础差,*惯差的现状,学生在反复记忆相同的内容能使这些内容长期储存在记忆里,不易遗忘。因此我准备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帮助学生复*单词。

  1、按词汇表复*单词。

  2、按课本内容来复*单词,

  3、按字母组合来复*

  4、把单词归类记忆

  加强单词的朗读与默写,给学生明确的任务,当然对于极个别学困生来说,还要区别对待,给他们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使他们也能尽最大努力过好单词关。

  (二)过好词组关。

  将词组复*与单词分类复*相联系,在复*的同时一起复*词组让学生在复*的同时掌握词组构成的规律。

  (三)、过好句子关。

  句子是学*英语的重点。

  1、指导学生在语境中复*句子,让学生分清日常交际用语的运用场合。

  2、根据句子类型指导学生在比较中复*句子,教给学生适当的语法知识。

  3、指导学生在表演中运用句子,使复*课同样生动有趣。

  英语中考复*是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根据我校学生素质和教学实际情况,依据《中学英语教学课程标准》和《英语中考说明》,特制定中考英语复*方案,从而有效地进行中考英语复*。

  一、正确分析实际情况,做好全盘筹划

  英语在中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课程标准中的教学时间安排,还是在中考试卷中的赋分,都对学生给予了较高的标准要求。而实际的教学,特别是农村的英语教学又面临了极大的困境:课堂是唯一的学*机会,校外的英语学*接触面和学*机会几乎没有,学*困难不能及时化解,日渐积累成为很多学生无法逾越的“鸿沟”。再加之受智力因素和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英语学*接受程度有快有慢,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差距。再就是中考复*任务重,三年学*内容的复*对多数学生来说是一项极为困难的事情。最为难办的就是要在短短的两三个月内完成任务。因此英语复*过程务必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明确的“战略”部署,恰当的“战术”运用,才能打有把握之战。

  二、精心安排时间,掌控进度,合理调整

  通过对多年来教学经验分析,我发现采用三轮复*方式比较高效。其时间和内容安排是:

  第一轮:强基础,树信心,注重全面性。时间大约用三十五天左右。此处的“全面性”含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知识的全面性和学生的全面性。主要任务是基础知识的复*。在这个环节应该不急不躁,全面掌握教材,注重基础为核心。教师*时对学生的学*掌握情况就成为复*的重要依据,学生对重点的掌握情况,对疑点的理解情况,易错点分布情况都是复*教学的“焦点”问题,多讲、重讲、多练就是我们的方法,自然对于中考的热点问题绝不轻易放掉。由于所复*的知识在该阶段相对容易,学困生的学*难度不会太高,应该大量地让他们参与到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常常产生“不过如此”的顿悟心理,树立起学*的自信心。

  第二轮:专项训练,培养能力,注重活学活用。时间大约为二十天。主要任务为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方法。前一轮复*知识庞杂,好多内容容易混淆,存在相互干扰的情况。教师在此应当把知识进一步条理化、清晰化。在精讲多练的原则下,教给学生解题要领,分析清楚答案与题目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选用多种题

  型加以强化训练,在多种常用方法掌握的前提下,帮助学生正确选用解题方法,争取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胸中有数。避免知识都很“面熟”、解题无从着手的现象在中等以上的学生当中存在。对于优等生要超前一点,该阶段可以紧扣*年来的中考趋势及当前的社会热点问题,适当选用课外内容,加强课外阅读和写作练*。

  第三轮:综合训练,模拟考试,正常发挥。时间大约为十五天。主要内容为适应性训练,以提高应试技巧。侧重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并重。训练方法为综合训练和模拟考试。综合训练是一种使学生所掌握的各种知识得以巩固的手段。模拟考试主要培养学生的时间意识和良好的应试心理。模拟训练中,让学生通过练*、思考、讲解,磨练解题方法和技巧,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能力,同时分析复*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复*方法和策略。

  以上三个阶段,系统复*教师重在引导点拨,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自我归纳、自我总结的能力;专项训练阶段以题型为载体,渗透做法指导,注意选题的针对性和代表性;综合阶段采取课上课下做题想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学生独立认真完成,查漏补缺。

  三、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共同为学生中考复*服务

  在学生的中考复*过程中,我们应该在知识和技能的指导、培训之外,在心理、环境、家庭等方面积极配合,大力支持。根据经验,通常应该做到以下一些工作:一是采用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进取意识;二是创建良好的班级复*氛围,特别是小组复*、结对帮扶、教师的个别指导等方法,会让学生觉得中考复*轻松愉快;三是采取积极心理暗示,严格实施从易到难的梯级训练方式,使学生不断体会成功的喜悦,让他们觉得英语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并不难,时刻有“我能行,我一定能办到”的心理冲动;四是与家长紧密配合,在身体、生活、情绪等诸方面关注和体贴学生,教师和家长成为他们强大的精神支柱,让学生觉得并不是孤军奋战,可以有力地去掉学生的孤独感和空虚感,避免焦虑情绪。

  总之,中考复*要想取得好的收效,一定要让学生最终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灵活多样的解题思路、足够的信心和恒心。教师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以应用为目的,在归纳总结中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自主学*能力。同时,还应该充分调动非智力因素,加强应试的技巧训练,提高复*效果,争取学生在中考中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取得优异的成绩。

  职称英语考试备考复*过程中,要科学地将时间精细化分配,做到全面、系统、突出重点的复*方略:准备一个良好的复*计划,安排一个正确的复*步骤。

  一般来讲,职称英语考试备考复*最好分为三个阶段,各个阶段有不同的复*目标和复*重点。就今年的复*时间,三阶段大致可分为:

  第一个职称英语考试备考阶段是基础巩固和强化复*阶段,从10月初到12月末左右,考生在恢复和巩固词汇和语法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职称英语考试教材,主要掌握考试教材上的内容,包括各个题型的解题技巧等。这个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非常关键。

  第二个职称英语考试备考阶段,冲刺复*阶段。从明年1月初到2月底,这个阶段一定要把国家教材上的东西基本上全部搞会。该背的背,该记的记,除了进一步复*国家教材以外,要做一些真题和模拟试题的演练,提高一下自己的解题技巧的能力。

  第三个职称英语考试备考阶段是串讲复*阶段,在考试前20多天,考生要进行最后一轮的全面复*,重点复*教材上的重点文章,把各个题型的解题技巧进行总结和归纳,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这样才能确保顺利通过职称考试。

  第一步:充分利用教材,掌握重点内容

  由于职称英语考试有一部分题目来自于考试命题组指定辅导教材中的原题,所以充分利用教材,抓住复*要领也是考生顺利通过考试的关键。

  1. 坚持有计划背诵职称重点词汇(每天半小时)。您可对照着老师总结的高频词汇等学*资料,在学*时,只需要去背划线的词及其对应正确选项就可以,把他们作为一对同义词来记忆即可;

  2. 巧记阅读理解答案。先听一遍本类别文章的中文朗读课程,能够把本类别的阅读理解文章中文意思都有大概的了解,因为阅读理解题型考当年教材中文章很可能换一些题目来问,我们了解了大意,考试时再怎么换题也不怕。再把文章后5道问题和答案内容意思掌握,这样就可以从中文的意思去选择正确的答案;

  3. 背完形填空的文章。因为每个类别在完形填空题型上共有15篇文章的背诵任务,所以建议从春节期间开始,每周背1-2篇文章,如果把完形填空文章全背下来了,换了空也不怕,重点是要背整篇文章而不是15个单词答案,之所以背下整篇文章,是为了防止换空。

  第二步:3个小题型(阅读判断、概括大意与完成句子和补全短文)要注意掌握和灵活运用解决技巧

  职称英语考试的解题技巧有很多,例如:红花绿叶做题法、大标题做题法、生活常识做题法、关键词回归做题法……这些方法都非常行之有效。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职称考试虽然是个技巧性比较强的考试,但也没有一个技巧能适合所有题目,因此不能将技巧绝对化、普遍化,夯实基础与掌握技巧两手都要抓。

  阅读判断、概括大意与完成句子和补全短文这三个小题型建议每周花1-2小时来听课进行学*技巧和方法即可。

  第三步:练*查词典并巧用词典,节约复*时间

  利用手中词典就应该去练*查词典的速度。您可以每天晚上花15到20分钟时间查词典,做一道阅读理解题就可以,找一句话查查它的意思,练*查阅速度。在查阅过程中,慢慢的您就会清楚哪些单词要查而哪些单词不要查。

  注意:在考试过程中,每篇阅读理解的大标题要查,词汇选项中的划横线的词要查,阅读理解题干中不认识的词一定要查,完形填空中某些搭配一定要查。

  保持一个良好的备考心态还是非常重要的,希望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和急迫,相信大家只要按以上建议认真准备复*了,就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高三的复*备考任务重,没有一个合理有效的计划,复*会毫无目的,知识体系将支离破碎,应试能力根本无法提高,最终会导致高考的失败。因此我们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系统的复*计划。实践证明把高三复*划分为四个阶段是行之有效的:

  1.第一阶段

  单元同步复*阶段,也是以教材为本,以考试说明、新课标为指导开展的第一轮复*。这一阶段是整个高三复*的必要阶段,它标志着你是否能够构建系统的知识网络并完成从知识到能力的顺利迁移。在复*中要做到将考试大纲的要求同课本结合起来,以“纲”为据,注重知识的横向联系,避免单一性,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有效地突破重合、难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原来分散在各单元中的知识点加以梳理、归纳,构筑完整的英语知识体系;再以题型为线索掌握答题方法和技巧,目的在于完成由知识记忆向能力运用的成功过渡。

  2.第二阶段

  专项训练。这一阶段的特点是:点连成线,线组成面,面结成网,构架起较为完整的知识系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同学们应在这一阶段进行适量的模拟训练,研读考纲导读类丛书,明确高考要求,就语法专项和高考题型进行针对性的限时训练。

  3.第三阶段

  综合模拟训练。前面两个阶段的知识与考点的纵向和横向联系,形成了鲜活的、系统的知识网络体系,这时同学们已具备了语言运用的初步能力,所以这一阶段应该是一个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全面提升的阶段。同学们应对自己通过做题表现出来的知识和能力上的弱点进行及时的弥补。这一阶段各种题型集中在试卷上,同学们应通过模拟训练促使自身能力的提高,做题速度的加快,心理素质的稳定,这样应试技能将会有较大的改观。

  4.第四阶段

  回归课本,重温基础,查看错题集,查漏补缺。这一阶段是对前三个阶段的回顾与反思,也是大战前的心理调试阶段。

  【资源配置】

  一个科学的复*计划、一套优秀的复*用书、适当的训练方法和*题量是整个高三复*质量得以保证的基础,所以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复*内容做出切合实际的安排。下面是一些著名高中的计划安排表,同学们不妨参考一下:

  轮次

  时间(天数)

  题量要求

  复*用书

  第一轮

  80

  以涵盖单元考点为准每周一次同步过关阶段性月考

  以自己的实际需要和复*进度为出发选用讲解全面透彻的复*用书

  第二轮

  30

  以高考题型的分值和时间要求为依据进行分组限时训练,题量要适中

  高考*五年分类试题——单选、完形、阅读、短文改错和书面表达

  第三轮

  40

  15—20套综合试题,进行模拟实战训练

  精选07年各省市模拟试题,根据新考纲精选三套信息题

  第四轮

  10

  主要复*错题,最后三天根据高考的时间和程序进行热身训练

  教材;错题集;各地信息卷;还要有一套战略战术

  1.第一轮是构建知识网络

  它是能力提升的关键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我们应把精力放在对词汇、语法和句型的牢固掌握上,注意知识点之间的串联和梳理,适当地进行延伸,同时配以大量的听力和阅读训练,为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和提升提供保证。

  (1)要打好词汇基础,词汇的复*内容包括:

  ①基本词汇,即考纲要求掌握的单词量;

  ②根据构词法:派生、转化、合成后形成的词汇;

  ③学生在*时学过,但在新的语境中产生不同意思的词汇,即“旧词新义”。

  (2)分类进行语法复*。

  尽管*年英语高考逐渐淡化语法,侧重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但是对于高考,语法还是不能被忽视的。因此在第一轮复*时,我们应该将初、高中所学过的全部基础语法知识按单元顺序进行梳理。

  (3)在拿下基础词汇和语法的同时,应穿插听力和阅读方面的练*,这两大项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便,而且它们最能检验同学们的英语应用水*。

  (4)在对课本基础知识进行复*的基础上,利用周练月考的机会,对已复*过的知识进行及时的检验。

  2.第二轮是专项突破阶段

  具体分为语法专项和高考题型专项训练两类。

  (1)语法专项训练

  重视基础语法乃是夯实基础知识的绝妙办法。各种时态以及主动、被动语态,在书面表达中必不可少,举足轻重。时态、语态的掌握和运用为学好非谓语动词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巧妙设置时态、语态、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独立主格结构、倒装、虚拟语气等*题,帮助学生总结归纳,环环相扣,层层推进,从而达到扎实语**底的目的。

  (2)高考题型专项训练

  ①完形填空题

  同学们应能快速阅读全文,分析文章结构,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和构架,并注意培养阅读语感,提高准确判断的能力。

  *年来,高考试题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大。阅读是英语学*必须掌握的技能,而阅读理解题是考查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要形式,其体裁多样,内容广泛。做阅读理解题时应根据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加以判断,不能将自己的主观思想强加于作者头上。

  ③短文改错题

  短文改错题综合性强,考查的知识面广。要做好这类题,重要的是要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同学们不仅要掌握扎实的语法知识,还要有较强的阅读理解和分析判断能力。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6)

——高三英语三轮复*学*计划(精选五篇)

  一、复*目的

  1、对所学的资料作一个回顾和巩固;

  2、对所学的资料作归纳和总结;

  3、提高综合运用语言的本事;

  二、复*方法

  1、注意复*的全面性;

  2、要异常关注后进的学生;

  3、按系统复*;

  4、注意重、难点;

  5、注意针对性

  6、注意密度、合理分配时间;

  7、以练为主、综合练*、应用性为主;

  8、重视学生的反馈信息。

  9、制定好复*计划

  贯穿整套教材的主线有三条,

  第一是知识主线,包括词汇、语法;

  第二是技能主线,包括听、说、读、写;

  第三是话题主线,包括主题、功能。

  其中,第一、二主线是由第三条主线带出来的,而第三条主线中的话题和功能在教材中的编排都是呈螺旋上升模式的。以人物的日常活动、学*生活等作为主线,一些主题如“therebe,time”主题。教材会在不一样册次的多个模块中分别从称谓、年龄、职业、梦想、外貌、性格、爱好特长、生活*惯、成长与变化等方面进行了学*,而这些模块又涉及一般此刻时(含第三人称单数)、此刻进行时、一般过去式等语法资料和表达喜好、描述外貌、比较等的功能语言。所以,在制订复*计划时,必须要研究这些线索间的相互关联,从而使复*有效。

  (一)复*资料的整理与划分

  第一部分:知识

  1、词汇:二、三会词汇的复*(听、说、读),四会词汇的复*(听、说、读、写,其中主要体此刻运用中)

  具体分为: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单数、复数,动词(三单形式,ing形式,过去式),代词(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名词性代词,形容词性代词),形容词(位置和作用,比较级),副词(位置和用法),介词,连词。

  各类词类按主题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划分,如名词分为职业、场所、服装、食品等;动词分为运动、休闲娱乐、家务等;形容词分为外貌、性格、情感、天气、表示“好”的形容词等类别。这样分类的目的使帮忙学生整理知识,并丰富他们的进取词汇量,如学生在描述人物性格时,能够有多个不一样的形容词涌入头脑,供其选择。这样说(写)出来的东西词汇和资料都会比较丰富。

  2、语法:

  (1)名词:名词的单数、复数形式;

  (2)动词:(A)一般式(原形),(B)过去式(规则形式、不规则形式),(C)此刻分词,(D)第三人称单数时动词的变化

  (3)代词:单数、复数形式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4)形容词:原级、比较级、级

  (5)副词:副词的作用

  (6)连词:连词的作用

  (7)介词:介词的作用

  (8)不定式(todo)

  (9)情态动词can,may,must,should,

  其中介词有分为了时间介词、方位介词和其他介词。主要是经过教材中选出的不一样例句来对介词的用法进行比较、归类和总结。其他的语法也主要是以语境中的比较、总结为主。

  这部分的学*记忆不是重点,重点是明白在什么语境中运用。教师在复*时用的例子要有代表性和全面,如介词for在教材中就有表示目的、时间延续、用途等的意义,所以教师要给出相应的例子,要注意引导学生对容易弄错的资料进行比较,并给予巩固练*。

  回忆在学过的课文什么地方用过,表达的是怎样的意思,并能自我举出使用这些词和语法现象的例子,是复*掌握这部分的资料的有效策略。

  第二部分:话题、功能和任务(含阅读、写作)

  这个部分可在第一部分的复*完成后进行。也可与第一部分的资料结合进行。教师要将8册书中的各模块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将那些相关的资料放在一齐,作为一大主题进行复*,建立起纵向的联系,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孤立的模块逐一处理。每大主题的复*应包括相关词汇、常用句型、典型对话(段落)等几个方面,包括听、读、写的练*。划分出的每个板块应从相关课文模块、重点涉及语法、重点涉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复*。

  这个部分在复*时要注意对学生本事的培养。这就意味着教师们不要简单重复教材中的对话,或简单的对教材对话进行部分词的替换,而是要将小学阶段学过的同某一个主题相关的资料综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使学生们加深对已学资料的理解。

  第三部分:复*如何进行

  一、复*资料的划分:

  按词汇表,语法,话题

  二、复*每个话题时应包括:

  (一)本话题涉及的词汇、短语等

  (二)本话题主要的语法

  (三)谈论本话题常用的句式、用语等

  (四)本话题的听、读、写的练*

  三、关于单词复*

  (一)按单词分类复*

  (二)按教材词汇总表复*

  (三)按字母顺序复*

  四、阅读的复*

  (一)适当讲解阅读的技巧,如字面、理解、归纳、总结、计算、猜测本事等

  (二)结合阅读教学进行

  (三)适当补充一些课外阅读

  五、短文写作的复*

  (一)短文写作的技巧

  (二)短文写作的训练

  (三)学生的*作要与学生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四)外国原文的欣赏

  六、关于听力本事的训练

  (一)利用课文材料进行听力训练

  (二)利用学生的*作进行听力训练

  (三)听力训练的各种形式

  (四)听力的资料设计

  七、其它

  (一)对学生就复*安排进行解释,以帮忙制订相应的复*计划。

  (二)对学生进行复*策略的指导。如单词的分类记忆,用排除法全面复*单词等。

  (三)注意在全面复*的基础上,突出重点,查漏补缺。

  (四)帮忙学生构成综合运用语言的本事。

  (五)注意复*的趣味性。

  1、 课前预*:良好的课前预*是掌握知识的必要保证。

  ①先把“考试说明”看一下,紧扣大纲和说明系统全面复*,做到不遗漏任何知识点,而又不出“圈”,不做无用功。

  ② 重“读”教材。

  翻开“五年真题”可以看到,很多高考题直接来源于教材,或者是由课本例题或课后*题改编而来的。因此复*时要依据课本,搞好对基础知识的复*,而不能一味地钻入高考复*的各种资料中。

  读教材的四个要素:“划”、“查”、 “思”、“问”。

  “划”是画出重要的概念、公式、定理或定律的涵义;

  “查”指查找复*参考书,丰富对公式、定理或定律的理解;

  “思”通过思考把知识、规律纲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变为自己的东西);

  “问”是发现自己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概念比较模糊,哪些规律的应用方法没有掌握,以便在老师们讲解时重点突破。

  2、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这是提高学*效率的保证

  ①与老师们同步:老师们一般都有丰富的经验,课前己经深入研究过大纲、考纲,研究过教学方法和同学们的'学*方法,课上专心听讲可以少走弯路。

  ②积极讨论互动:高三的课堂容量大、思维密度大,但你不是简单的“***器”,而是“信息处理器”,要把接收的信息条理化、系统化,存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库。要多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这样做,怎么想到这样做,有没有其它做法?要积极主动地回答老师们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同学间的讨论,将自己的身心与课堂的学*融为一体。

  ③做好记录:高三总复*无记录绝对不行,但把黑板上什么都抄下也不行,这样会过多分散听课的精力。可记录三点:重点(重点知识、重要方法);疑点(疑惑之处、需整理消化或易错之处);亮点(感觉特别巧妙,使自己豁然开朗之处)。多记模型、思维方法,少记题目。

  3、有效练*:这是升华知识、提高能力的保证

  选题针对:要针对考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不能搞题海战术。

  题后反思:做完作业不要以为完成了任务而将题目高高挂起,要养成题后总结反思的*惯,做到:“异中求同”:将不同的*题加以比较、归纳,找出同类问题的解题方法;同时做到“同中求异”:把“形同质异”的问题加以比较,从中找出本质的区别。通过总结,培养知识的迁移能力,收到“解一题,带一片”的效果。不动脑子仿效式的作业、讨论式作业是收不到这样的效果的。要知道,成绩的提高不是听来的,而是自己 “悟”出来的。

  检查效果:做完作业后,可检查一下自己对本单元的掌握情况。做高考真题相对其他检测题来说,回报率是最高的。此时,适合做难度稍低一些的真题。在这里我依旧推荐天利38套《最新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详解》,这本书选题难度适中,答案解析比较详细。拿出来“五年真题”,找到与本单元相关的题目做一做,看自己的掌握情况。我相信复*完本单元后,一般难度的高考题你都能做出来,原来“高考试题也就是如此”!是不是很有成就感的?

  4、测试补漏,完善提高:从测试中发现自己学*中的漏洞和不足,并及时补漏,力求真正掌握。

  (1)做好单元测试。测试题目最好用较基础的“高考真题”和高考试题模拟题,这样的题不偏不怪,紧扣考纲,难度适中,可以从《最新五年高考真题汇编详解》和《XX全国各省市高考模拟试题汇编》中找题组卷,这里我推荐《五年真题三年模拟(分类活页试题)》。

  (2)学生自主“周周练”。根据人的记忆规律,大规模的遗忘往往发生在学过之初的一段时间内,所以要做好“1-7-15”反馈练*。“1”是当天必须完成的练*,“7”是学过一周后的复*巩固;“15”是半个月的反馈巩固。由于*时复*时间紧,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自主的“周周练”(就是上面说的“7”)会很受欢迎。而周练的选题也最好是高考真题或模拟题,难度以你们做完后看答案能够完全解决为宜。能够直接用的周练题――《高考真题随时练》。从我*三年对学生的跟踪调查,他们对这本书很满意,训练效果也很好。

  5、建立错题档案簿

  将做错的题剪录下来,粘贴成册,备注上错解原因:是属于知识缺陷,理解错误,还是一时疏忽看错了题,或是计算失误书写不当等;记录自己的感受和启发; 写清楚正确解法。隔一段时间再回去做一做,重新测试这些易错题时,要争取百分之百正确。这里我《高考错题本》一书,该书系统的就高考中常考易错试题进行了分类,分析了易错点,提出了应对策略。

  步入高三,踏下心来学*,提高成绩并不是困难的事,难的是战胜自己,坚持不懈。在此,预祝各位新高三生尽快适应高三学*生活,找到适合自己的学*方法,在新的一年里,取得好成绩。

  一、复*目标

  经过系统地复*,让学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所学的单词、句型和其他与课本所学的知识技能,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经过总复*,让全体学生异常是中下生能扎实地掌握本学期的知识点,全面提高班级的合格率和优秀率。

  二、复*措施

  1、把好全体学生的单词关,每个学生都必须能背通单词。

  2、设计练*,把每单元的句型重点复*并巩固。

  3、设计不一样类型的题型,训练学生的审题本事。

  4、重点辅导中下生,坚持做好课后的个别辅导。

  5、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他们尽快地进入复*的状态。

  6、及时做好检测和小结工作,以便做及时地复*调整。

  7、多与家长联系,及时交流学生在校和在家地的学*情景。

  8、异常关注“学困生”

  三、复*资料

  从以往的毕业考试资料来看,六年级所学资料考试出现频率。所以,我以六年级上下两册为主要复*重点。因为班级学生的英语基础薄弱,主要还是以单词,句子为重点,再适当的复*重要的句型和常考试常出现的词汇句子。

  1、四会单词

  2、日常句子

  一、班级情景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31人,大多数学生学*态度比较端正,*时上课进取开动脑筋、作业认真完成,基础知识比较扎实,能按时完成背诵、默写任务,能跟着教师的节奏进行复*。但还有少数几个学生,很懒惰,作业不认真做,不花时间背诵,朗读,单词默不出,句子不会写。对于他们只能课后多去进行督促、辅导。

  二、复*目标

  1、经过有效的复*,进一步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提高自主学*的本事,增强学*的信心,促进学生英语思维本事的发展。

  2、能听、说、读、写81个短语和单词,以及16组句子和11个单句掌握四会单词60个,三会单词100个。

  3、加强文化意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礼仪修养水*。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7)

——高三复*知识点语文实用五篇

  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

  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

  3、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作的艰苦。

  4、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

  5、别无长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简朴。

  6、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7、不为已甚:指对别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

  8、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

  9、不容置喙:不容别人插嘴。

  10、不塞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

  11、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含有轻视之意。

  12、不以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注意。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14、蚕食鲸吞:用各种方式侵占吞并。

  15、分庭抗礼:现在用来比喻*起*坐,互相对立。

  16、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

  17、管窥蠡测: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隘、很片面。

  18、沆瀣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19、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20、讳莫如深:隐瞒的再没有比它更深的了。

  21、济济一堂:形容很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

  22、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

  23、间不容发:距离极*,中间不能放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24、见微知著:见到微小的迹象,就能察知发展的.趋势。

  25、江河日下:比喻情况一天天坏下去。

  26、胶柱鼓瑟: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

  27、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

  28、梁上君子:代称窃贼。

  29、屡试不爽:屡次实验没有差错。

  30、鳞次栉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的很密,很整齐。

  31、令行禁止:有令必行,有禁必止,形容严格执行法令。

  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

  33、期期艾艾:形容口吃。

  34、如数家珍:比喻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

  35、三缄其口:形容说话过分谨慎,不敢或不肯开口。

  36、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37、色厉内荏:外表强硬,内心空虚。

  38、尸位素餐:空站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

  39、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作自己的话。

  40、石破天惊:多用来比喻文章议论新奇惊人。

  41、弹冠相庆:指一人当了官或升官,他的同伙也相互庆贺有官可做。

  4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为人品德高尚就自然受到人们的尊重和景仰。

  43、为渊驱鱼、为丛驱雀:比喻不善于团结或笼络人,把可以依靠的力量赶到敌人方面去。

  44、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

  45、五风十雨:形容风调雨顺。

  46、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

  47、�@赫一时:在一个时期内,名声威势很盛。

  48、虚与委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49、一傅众咻:一人教,众多的人干扰。

  50、余能可贾:还有力量没有用完。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éi)”。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11、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在乡试次年三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

  1、“以字行”,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表示德行或本名的意义的名字。古代男子20岁女子15岁,举办成年礼,弱冠和及笄,不然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后称字为表字,“以字行”是指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

  2、《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现实主义的源头。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雅”分大雅、小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另有“赋比兴”三种手法。赋:直抒胸臆,比:比喻,兴:气氛渲染,先言他物,再引出所要歌咏之物。例如:孔雀东南飞这篇文章,本来是想讲刘兰芝和焦仲卿的爱情悲剧,但是先讲孔雀东南飞,为了引出下文。

  3、四书五经,是儒家学派经典著作。四书指《大学》--曾子、《中庸》--子思、《论语》和《孟子》;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4、“大理寺卿”-大理寺,官署名。相当于现代的法庭,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正三品,位于九卿之列,其副官为“大理寺少卿”,从四品。光禄寺:卿掌祭祀、朝会、宴乡酒醴膳羞之事

  5、五陵年少:指京城富贵人家的子弟。五陵,汉代五个皇帝(高、惠、景、武、昭)的陵墓,在长安附*,富豪人家多聚居在这一带,因此后世诗文常以五陵为富豪人家聚居长安之地。唐・白居易《琵琶行》:“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6、六艺:多指礼(礼仪)、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识字)、数(计算)等六种科目。但在《师说》中的“六艺”指的`是儒家经典《诗》《书》《礼》《易》《乐》《春秋》。

  《诗经》的“六艺”指“风、雅、颂、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主要表现手法。赋:*铺直叙,铺陈、排比。相当于如今的排比。比:类比,比喻。兴:托物起兴,先言他物,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事物、思想、感情。相当于如今的象征。

  7、《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它依孔子修订的鲁史《春秋》的顺序,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是研究我国先秦历史很有价值的文献,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8、《楚辞》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西汉刘向汇编。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

  9、博士: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如《送东阳马生序》中“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10、童生试,简称童试,亦称小考、小试。可分为县试、府试、院试(院试得到第一名的称为案首),是读书士子的进身之始。应考者称童生,亦作儒童、文童。合格后取得“秀才”资格,这样才能参加科举考试。应试者不分年龄大小都称童生,【备注】进身:指被录用或提升。

  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由秀才参加,考取的叫举人。乡试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wéi)”。放榜之时,正值桂花飘香,故又称“桂榜”。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11、会试,又称“春闱”或“春试”或“礼闱”,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的中央考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在乡试次年三月举行,各省的举人及国子监监生皆可应考,会试发的榜称为“杏榜”,录取三百名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由礼部主持,在京师贡院举行考试。会试的主考官称“总裁”。

  (1)通假字: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通“非”)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通“吁”)

  士之耽兮,犹可说也。(通“脱”)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通“畔”)

  岂不日戒?�N狁孔棘!(通“急”)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8)

——高三理科复*计划(精选五篇)

一、日常学*

在进入高三时,很多人因为受不到严格的复*时间与考试计划,而中途离场。这需要在*时的学*生活里要注意的点:

1.每一科目做到学以致用,不可不懂装懂的状态,会造成后期的无法坚持到高考的终点;

2.给自己休息时间,*时比较紧张的时,适当在周末时可以给自己半天玩的时间再或是少一些学*量。

二、试卷

在高中下半年最后一个月或下半年的状态下,都是以试卷为主的。各科都是试卷出场,不是测试则是解析试卷中难题,迷惑点等,这里要注意的点有:

1.每一科目试卷要及时完成,遇到问题及时做记号;

2.可以同学之前沟通或咨询老师,做到及时解决问题;

3.时间安排,这个对于高考生来说非常重要,哪一个时间段做某一个试卷或是处理某一个问题,切记要及时做到,否则会越累越多的现象。

三、复*

很多时候老师也怕给予学生太多的压力,造成精神上的.负担过大,反而不利于学*。这时会适当放宽晚自*的自觉时间段,这时要把这个时间段好好的调整一下:

1、把自己不会的,或是搞不懂的,在相应的科目课堂内及时解答出来;

2、根据科目不同的,及时调整自己对细节知识如:方程式,解题规则等的重新熟记;

3、高三的时间每天都是累的,精神点每天都被调到点,复*时间也是一样,先挑易记易懂的掌握了最后把难点写下来反复记。

四、早、晚自*安排

这时间段一般是用了自由安排的,早上尽量安排背诵或是熟记类的课程。晚上安排做题、解题、与老师沟通的事项。

五、课本

对于处在高中全部课程学完的情况下,课本一般是保持在一边的状态。对于一些不理解或是不能快速解决时,要及时把书本找出来查看再次清楚清楚。

1.所有的书本要统一保管,放到课桌面上或是桌肚内,以便第一时间能找到;

2.按照规律,把难点易考点进行折叠起来;

3.按照不易记易混的点,用笔做记号,再查阅时能及时对正。


  高三理科复*计划 2

高三化学的第一轮复*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三月中下旬结束,从三月中下旬开始的第二轮复*是高考复*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效果如保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我们高三化学备课组组经过认真讨论学*,特制订如下的复*计划与工作安排。

一、吃透教材,落实考纲

我组集中学*钻研《考试大纲》,按《考试大纲》要求复*备考,把握要求、明确方向;其次,要把《考试大纲》与高考试题、教材、练*相结合,重在发现高考内容的必考点,把握领会高考试题特点及其变化规律,发现今年处在高考考查方向上的知识点,在吃透《考试大纲》的基础上,还要把握命题趋向,增强备考的'目的性,强调学科间的真正融合和学科间的交融。

二、确立好专题

高三第一轮复*对所学知识已进行了充分的回忆和加工建立了高中化学知识体系,因此在第二轮复*中要注意主干知识的重新梳理,将对基础知识的单纯记忆转化为理解和应用,要做到概念准、规律清,准确理解化字概念和原理的意义及适用条件,以教材为立足点,切实做到重视课本而不完全依赖课本。第二轮复*我们将化学分为六大专题: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化学反应、无机框图题、有机推断和合成、化学综合实验。由于考试的形式和复*的时间紧,我们把化学计算融合在六大专题里面进行复*。它们之间不是完全独立的而是有着紧密联系。例如:对无机化学来说,我们学*元素及化合物这部分内容时,可以以“元素单质氧化物(氢化物)存在”为线索;学*具体的单质、化合物时既可以“结构性质用途制法”为思路,又可从该单质到各类化合物之间的横向联系进行复*,同时结合元素周期律,将元素化合物知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有机化学的规律性更强,“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酯一条线”,熟悉了官能团的性质就把握了各类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及相互转化。专题确立后,组织本专题知识内容时,不能简单重复一轮内容,而是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整合、把握主干知识,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抓住每一专题中的最基本原理及方法论,二是要抓住非常容易与日常生活中相结合的知识点,这样学生在复*本专题内容时,会很自然地用其所掌握的基本原理去联系现实进行分析,为后面热点专题复*打下基础。

三、明确教师在第二轮复*中的角色

第二轮复*不同于第一轮复*,因此教师在第二轮复*中要适当地转换角色。教师在第二轮复*中要当好一名指挥者和策划者。所谓指挥者,即要指导学生干什么,怎么干,知识要精讲,课堂上要少讲、多引导、多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谓策划者,即要教师要精选试题,每一次训练、测验都要在时间上、难度上,内容上做周密的计划与安排,争取使每次训练,达到好的效果,使学生有效地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提高复*效率。四、强化训练,增强适应性

第二轮复*以提升能力为目标,以加强综合、突出应用为特征,为实现这一目标,抓好训练这一环节显得十分重要。1.抓好自主性学*,精讲精练,提高能力

纵观*年高考命题立意旨在降低知识难度,突出能力立意,而能力考查中思维能力是核心,四月以后我们化学科内的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生反映的综合问题精讲精练,多留足时间学生的自主复*,去领会还不会做的题目来龙去脉,以求能力升华,同时让学生自己查漏补老师跟踪辅导。2.组织理综训练,增强高考适应性

化学单科测试主要安排在周一晚自*,命题模式采用“8道选择题和4道大题”的形式。理科综合测试安排在周六下午进行,然后统一进行阅卷,分析评价考试情况。通过这些训练提升学生适应能力,例如:在做题时,如何进行思维切换、答题规范化、审题准确化,并且要求我们老师认真配合做好学生思想工作,才能演到位。

  高三理科复*计划 3

  高三上半学期

  1.展开第一轮全面复*。

  2.注意对自己的评估和反馈,力争每隔一段时间成绩上升一个档次。

  选择自己最有可能选择的几类专业,对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了解;对学校的学费、地理位置、主要学科特色等进行了解,确定自己最感兴趣的学科领域。

  对各专业的能力要求进行调查,并和自己能力上的优劣势结合起来。

  1.了解最有可能选择的几类专业在毕业时的最佳出路和发展前景。

  2.高三是关键阶段,应该根据计划心无旁骛地进行学*。

  3.坚持锻炼身体,保证营养和饮食起居的正常。

  高三下半学期

  一、二三月份,继续综合复*提高成绩,对于尚有弱势的学科尤其要注意重点突破,初步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自己的学校档次,对同档次的学校展开调查。

  1.不能面面俱到,而要有所侧重。

  2.对专业和学校档次的确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并预留调整的空间。

  二、四五月份

  1.抓住几次地区性模拟考试的机会,了解自己在本校和本地区的排名情况,确定自己的位置区间,根据新的招生政策和其他信息对专业选择进行调整。

  A.了解和自己排名相*的同学所去的学校和专业。

  B.根据招生政策和招生计划的变动调整学校档次。

  C.寻求自己兴趣和专业方向的更佳的结合点。

  D.寻找有无二次选择机会。

  E.借模拟考试的机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应试技能。

  F.从性格、潜能等更深的层次确定自己是否适合于学*某个专业。

  2、将自己和专业出路情况结合起来进行考虑(推荐进行SWOT分析)。

  A.每年四五月份是信息集中的时期,应该抓住这些信息对自己的目标进行调整。

  B.通过模拟考试,明确自己成绩的竞争力。

  三、六七月份

  1.参加高考并对自己的成绩进行预估。

  2.等待成绩并填报志愿。

  A.结合试题的难度和自己对成绩的预估调整专业选择,;注意各个志愿之间的合理分布。

  B.寻找降低风险的途径。

  根据预估成绩对目标学校进行调整,缩小范围,对几所学校进行重点评估,根据多方面的信息进行通盘考虑,确定最终的报考学校。坚持将自己的兴趣和专业选择联系起来,一旦选定,不轻易动摇.不要盲目赶热门,应冷静分析能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最大发展的专业选择,从适合自己的出路出发选择合适的专业,并考虑到长远的职业发展。

一、 教学目的及要求:

1、 继续完成第一轮复*,要求在2月底前完成。

2、 引导学生搞好第二轮专题复*,逐步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复*的针对性,时 间安排为两个月左右。

3、 搞好三轮综合训练。

4、 坚持每长周一次综合考试,每小周一套小题。

二、 学生基本情况及应对措施:

经过第一轮复*的磨合,多数学生学*积极性更高,知识点也基本巩固,尚需提升能力。二三轮复*要在立足基础的前提下进行专题整合及综合演练,备课组应坚持整体推进,集思广益,把握尺度,控制难度,注重考练结合,特别要注意上好试卷讲评课,要认真分析*三年来的`高考试题及最新的考纲变化,精心选题,既分工又合作,并针对各班实际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强化,要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加强对高考信息的研究。要大力抓好心品素质和考试技巧的训练,特别是要抓好学生规范答题的训练,要认真搞好全市水*检测及全县模拟考试,力争20__高考数学成绩再上新台阶。

  高三理科复*计划 5

可参考的建议:

语文:提升的空间不大,重点放在文言文和作文,现代文带过了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9)

——语文高三复*方法实用五篇

  一、第一轮复*

  第一轮复*要全面阅读教材,查漏补缺,彻底扫除知识结构中理解上的障碍。在这一基础上,对语文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配以课堂针对性训练和单元训练,提高应用能力。

  建立完整的语文知识系统指的是整理、完善语文知识的各个系统。

  语文知识的大系统包括语音知识系统、文学知识系统、词及短语系统、单复句知识系统、修辞知识系统、标点知识系统、现代文体知识系统、古今文学常识系统、写作知识系统、文言知识系统等;语文知识的小知识系统即为每一个语文知识点的性质、分类、意义或用法。如“词”这个小系统,就包括词义、色彩轻重、范围、搭配、语体等。甚至还可分得更细,如词语的感情。在这一轮复*中,同学们需要熟悉大系统和小系统,并在复*具体知识点时,有意的将所复*的知识点和其所属的知识系统联系起来。

  二、第二轮复*

  第二轮复*要明确重点、难点,深刻理解每一个知识结构及其知识点中的重点,突破难点,把握知识结构内部之间的联系。同时进行解题训练,提高应战能力。高考语文复*,要防止两种偏向:一是拼命做题目,自以为做得越多越好;二是不认真复*,自以为复*未必有用,指望临场发挥。这两种偏向都是侥幸心理的反映。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有的放矢,认真复*,突出重点,讲究实效。

  测试重点无非是在阅读能力、语言表达和作文这三个方面。除了作文,大多数同学失分较多的是现代文阅读和语言表达,在这一轮复*中大家一定要注意对这几部分内容的复*。

  现代文阅读着重考查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理解和分析能力,鉴赏和评价能力。这三方面试题的正确回答都以对文章的准确理解为前提。大多数同学答不好题主要不是文章读不懂,试题不会答,而在于没有处理好读文章与答题的关系。因此复*时要特别注意找到依据不同类型文章的要素读懂读通文章的基本规律,进而形成运用文中语言材料组织答案的能力。

  阅读能力的培养应注重两个方面,一是信息筛选的能力,二是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大家在*时所阅读材料的内容大多是新鲜的,能否在短时间内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与学*效率有很大关系,因此快速有效地阅读是语文学*应该着重培养的能力,阅读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在高考试卷中所占比例较大,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阅读复*中应该注意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联系,了解文章作者的观点和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从整体上把握文章。

  作文复*主要不是听老师讲,而要靠自己写。在写中提高审题能力,提高运用来自生活中的材料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同时要关注当前社会在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发生的重大事件,积累写作材料。

  复*要点:①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②有效论述的训练③整理与运用材料的训练④强化文采的训练⑤发展等级能力的训练⑥写作提纲的训练

  复*措施:①专项训练与定时作文的结合。第一轮复*以专项训练为主,逐项落实。二三轮复*强化定时作文。②读与写的结合,阅读时,多读优秀文章,多积累精彩文段,写作中,多模仿,多借鉴。③练*与修改的结合。进行适度的写作练*,引导学生主动修改,在不断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l、审题包括审视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语”“提示语”“要求语”,从几个方面统一立意,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语”与“提示语”往往是作文角度切入的启发点,要建立起两者的内在关系。不妨运用“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的方法找到两者的对应点。

  2、构思①从大脑中探索意象、事例、古诗名言、精彩文段(教材;素材本;现实生活)②筛选,尽量做到古今中外正反点面都全。③安排顺序。

  3、行文行文是重中之重,而扣题尤为重要。篇首应当在50一100字提出鲜明的观点,开门见山让读者明确无误掌握文章立意。

  中间部分的扣题也必须明确,段首或者段中应该都有相关信息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文章没有跑题!最好方法是对每段的段首都进行草拟。

  结尾的扣题其实是对篇首的回应,要么是重申强调,要么是升华深化,要么是留有余韵。

  4、书写①字体清晰,标点正确;②字数要求要达到,以750―800字为宜。

  复*要点:研究考纲,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分点落实

  复*必读文献及阅读建议:

  1.阅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以此为教材复*提纲;

  2.阅读《普通高考语文科考试说明》以此为考点复*提纲;

  3.研读《高考语文试卷》,以此为题型复*蓝本,尤其是语言文字运用和古代诗歌、论语选读、默写等考试内容。

  复*要点:①作文审题立意的训练②有效论述的训练③整理与运用材料的训练④强化文采的训练⑤发展等级能力的.训练⑥写作提纲的训练

  复*措施:①专项训练与定时作文的结合。第一轮复*以专项训练为主,逐项落实。二三轮复*强化定时作文。②读与写的结合,阅读时,多读优秀文章,多积累精彩文段,写作中,多模仿,多借鉴。③练*与修改的结合。进行适度的写作练*,引导学生主动修改,在不断修改中提升写作能力。

  l、审题包括审视新材料作文中的“材料语”“提示语”“要求语”,从几个方面统一立意,揣摩命题者的意图。“材料语”与“提示语”往往是作文角度切入的启发点,要建立起两者的内在关系。不妨运用“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的方法找到两者的对应点。

  2、构思①从大脑中探索意象、事例、古诗名言、精彩文段(教材;素材本;现实生活)②筛选,尽量做到古今中外正反点面都全。③安排顺序。

  3、行文行文是重中之重,而扣题尤为重要。篇首应当在50一100字提出鲜明的观点,开门见山让读者明确无误掌握文章立意。

  中间部分的扣题也必须明确,段首或者段中应该都有相关信息明白无误地告诉读者:文章没有跑题!最好方法是对每段的段首都进行草拟。

  结尾的扣题其实是对篇首的回应,要么是重申强调,要么是升华深化,要么是留有余韵。

  4、书写①字体清晰,标点正确;②字数要求要达到,以750―800字为宜。

  一、端正态度

  同学中普遍存在的二种错误认识:一是认为语文拉分不大,二是认为语文提高不快。

  第一种认识过于片面,就整体看,在考试中,因为语文而损失几十分的同学大有人在,相比较于语文考到一百二十多分的同学,之间的较为普遍的拉分是三四十分,其差距并不比其他学科出现的差距小多少。

  就第二种认识来说,认为语文要提高比什么都难也是有失偏颇的。语文的提高快不快,要看我们确立一个怎样的学*时间。如果确定为一星期,那肯定是比不上其他功课的;如果确定为一个月甚至更长,就会发现语文的提高绝对不比其他学科慢。

  态度决定一切,只有端正了语文学*的态度,确立了语文学*的信心,下面的学*方法才能对你发挥作用。

  二、注重积累

  语文经过了我国几千年文化的积淀,语文的考试又涉及了语文知识的方方面面,大到一篇作文小到一个标点,其间还涉及到古文现代文散文社科文古诗词等的阅读水*的考核,没有一样可以轻视,没有一样可以轻易掌握,这就要求我们在高中的语文学*中尤其要注意*时的点滴积累。

  这积累的内容可分两个方面:

  1、基础知识的积累

  准备好一本基础知识的积累本。在*时做练*时,或在听老师讲课时,一遇到自己不曾掌握的语音、词语、成语、近义词区别法、标点用法、病句识别法以及不少题目的做题方法等都随时记录,且时常翻阅,熟记于心,这方法如能坚持半年,定可提高考试中选择题的得分。

  2、写作材料的积累

  作文在考试中占60分,是所有功课中的所有题目里占分最多的一道题。我们对作文绝不能顺其自然、听天由命,一定要积极主动,*时做个有心人。所以,要准备好一本素材积累本,*时阅读时遇上好的例子,要做好摘录。

  素材的内涵越广泛越好,应“横看成岭侧成峰”,能从不同的侧面向我们展示做人的道理,这样,我们在写作时,就可以在面对不同中心可以选用同一个素材,使素材使用烂熟化、精细化。

  三、抓牢基础

  对于一些带有硬性要求的识记、背诵内容,则容不得半点马虎,必须记牢、理解、会写。

  对于一些音、形、义,前面提到的积累整理、勤翻勤看是一种举措,如能把以往知识整合、对比,加以归类、区别记忆则是效果更好的一种举措。比如看到泥淖,就可以联想到船棹、悼念、掉以轻心、绰约等形*字;比如看到遏制,就可以想想它和遏止的区别。

  对于一些名句、名篇,作为高考名句默写考查的对象,作为一个送分的题目,它是基础中的基础,日常在背诵时不但要求自己背过,还应要求自己会写、能理解、会应用。

  作为基础的知识还有很多很多,通常老师都会在课上有意识地加以讲解,这就需要我们课上认真听、认真记,力争当堂理解。

  四、讲求规范

  答题的规范能把得分点和答案的亮点更大程度的展现给老师,带给老师的阅卷印象,为我们分数提高提供的可能。

  做题的规范,可从以下两点入手:

  1、答案的规范

  任何题目的作答都是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的,而这种章法除了学生个人的自我总结,更多的需要来自老师的讲解和传授。这就要求每位学生在课堂听讲过程中紧跟老师思路,把老师在专题复*中关于各种题目、题型的解题方法和答题步骤认真记录和整理,考前拿出认真复*和领会,考试过程中针对不同题目采用不同方法、按照既定的步骤作答,这将使考试变得轻松简单,其结果也往往事半功倍。

  2、卷面的规范

  现在高考采用网上阅卷,而电脑展示的试卷其清晰度远比直接看试卷要低,因此,清晰的卷面就成为制约学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不论任何科目,卷面都应做到工整、清晰,语文因文字数量较多,其要求更是如此。

  五、坚持阅读

  在高三阶段,不可以学*紧张为理由而放弃阅读。建议每天起码要读15分钟,读的内容也要多样,背几句古诗名句,读几篇精美散文,看一些高考满分作文,隔两天细细鉴赏一首诗歌,隔三天认真精读一篇古文。当这样的阅读成为*惯,不愁语文学不好。

  六、勤练语言

  对于写作水*的提高,除了上文提及的积累材料和坚持阅读之外,还需要做的就是勤练语言。对于作文,应加快自己的写作速度,锤炼自己的语言能力。*时我们格外要注意多练*遣词造句,让自己有这方面的特长,为自己得高分多增加一些砝码。

  语言的锤炼不等于追求华丽的词藻,美丽自古以来都和质朴清新、浅显通俗并不矛盾,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用大白话铸就了千古绝唱,余光中的一首《乡愁》用极其普通的语言倾倒了无数海外游子,关键是看你擅长于什么样的语言风格,你的文章适合用哪种风格,你只要把你的特长在文章中发挥出来即可。我们勤练,就是试图通过练来让自己有这样的特长,发挥这样的特长。


高三英语复*教案汇总五篇(扩展10)

——化学复*高三教案通用五篇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理解并能运用质量守恒定律;

2.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据此进行简单的计算,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

过程与方法:

1.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

2.认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依据,理解内容和形式的辨证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意义。

教学内容:

1.无数实验证明,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这个规律叫做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在化学变化中,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各原子质量不变。因此,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3.用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化学变化。

书写化学方程式遵循的原则是:(1)以客观事实为依据;(2)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4.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化学反应简单计算的方法。

教学重点:

1.质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应用和成立原因;

2.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配*;

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教学难点:

1.化学方程式的配*

2.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探究活动: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及成立原因。

教学过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探究学*:质量守恒原理的证明

发现问题:酒精灯内的液体燃烧后会逐渐减少,生锈的铁钉质量比原先质量增加,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总质量却没有变;那么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会发生什么变化?增加,减少还是不变?

提出假设:化学变化前后质量的总质量不变。

设计实验:

(1)参照课本P96图4-13 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现象:在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入无色氢氧化钠溶液后,锥形瓶中产生蓝色沉淀,天*保持*衡。

文字表达式:硫酸铜(CuSO4) + 氢氧化钠(NaOH) → 硫酸钠(Na2SO4) + 氢氧化铜[Cu(OH)2]

结论:参加反应的硫酸铜和氢氧化钠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硫酸钠和氢氧化铜质量之和。

(2)参照课本P96图4-14 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

现象:胶皮滴管中的稀盐酸滴入到小试管中的碳酸钙上,产生大量气泡,锥形瓶中的氢氧化钙溶液逐渐变浑浊,天*仍然保持*衡状态。

文字表达式:碳酸钙(CaCO3) + 盐酸(HCl) → 氯化钙(CaCl2) + 二氧化碳(H2O) + 水(H2O)

二氧化碳(H2O) + 氢氧化钙[Ca(OH)2] → 碳酸钙(CaCO3) + 水(H2O)

结论: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总量没有发生改变。

形成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即质量守恒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

2.质量守恒定律成立的原因

(1)根据化学反应的本质,原子的重组,即参加反应的各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质量也基本不变

(2)在宏观上,元素的种类和质量也不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

(1)必须在化学反应中,如:100g酒精和100g水混合形成200g酒精溶液,并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

(2)在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时,一定要注意是参加反应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才相等

如:酒精燃烧后,质量逐渐减少,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的话,参加反应的酒精和氧气的质量总和应该与生成的二氧化碳及水的总质量相等,而二氧化碳和水散失在空气中,无法称得质量,所以质量减少,化学教案《初三化学教案:第四章 第二节 定量认识化学变化》。而铁钉生锈后质量会增加,则是因为参加反应的铁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的铁锈的质量,当然铁锈的质量就会大于原先金属铁的质量。

例题:4.6g某物质R在空气燃烧后,能够生成8.8gCO2和5.4gH2O,请你分析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我们可以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R+O2→CO2+H2O,生成物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所以根据质量守恒原理,反应物中的碳、氢、氧元素质量应该和生成物中的质量分别相等。首先能够判断在反应物R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我们就要根据质量来算了:

m(C)=m(CO2)×ω(C)=8.8g×=2.4g; m(H)=m(H2O)×ω(H)=5.4g×=0.6g

氢元素与碳元素质量总和只有3g,而R中有4.6g,所以在该物质中氧元素就要占1.6g。综合上述,该物质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二、化学变化的表示方法

1.化学方程式的原则(1)严格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需要化学方程式配*

(2)严格尊重实验事实,不可主观臆造

2.化学方程式的意义:

以P为例 4P +5O2 = 2P2O5

4×31 5×32 2×142

(1)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情况下,完全燃烧,生成了五氧化二磷

(2)每4个磷原子在点燃条件下能与5个氧分子完全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3)每124份质量的磷在点燃的情况下,能与160份质量氧气完全反应,生成284份质量五氧化二磷

3.化学方程式的配*

书写化学方程式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因此,在化学方程式两边的化学式前面要配适当的化学计量数,使化学方程式左、右两边每一种元素的原子总数相等。化学方程式配*后,短线改成等号。

配*化学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这里介绍几种简单的方法:

(1)最小公倍数法:例如配*化学方程式:NH3+Cl2-N2+NH4Cl

观察上式:左边有3H,右边有4H,氢原子的最小公倍数是12。因此,在NH3前配上化学计量数4,在NH4Cl前配上化学计量数3,即:4NH3+Cl2-N2+3NH4Cl

上式中:右边有3Cl,所以在左边的Cl2前配"3/2"(使Cl原子个数相等);左边有4N,右边的3NH4Cl中有3N,所以在N2前应配"1/2"(使N原子数相等),即:4NH3+ Cl2- N2+3NH4Cl

上式两边分别乘以2,使各项化学计量数变成最小整数比,即:8NH3+3Cl2==N2+6NH4Cl

(2)观察法

先找出化学方程式中原子数目多的化学式,令该化学式的化学计量数为1

例如:配*化学方程式NH3+O2-NO+H2O

NH3的原子数目比较多,令其化学计量数为1;依据"等号"两边各种原子的数目相等确定其他各项的化学计量数。上式中有1N和3H,所以右边的NO前面应配"1"(使N原子个数相等),H2O前面应配2/3(使H原子的个数相等),此时,右边有5/2个O,所以左边的O2前面应配5/4(使氧原子个数相等),即:NH3+5/4 O2-NO+3/2 H2O。

  化学复*高三教案 2

一、教学背景

《甲烷》内容选择于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2)第三章第一节,这一节是学生在中学阶段第一次接触有机物结构和性质的有关内容,有机化学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分支,烃是一切有机物的主体,而甲烷作为烷烃的第一个最简单的分子,学生对他的理解将直接影响到今后对各种有机物的理解,因此本节内容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有机物的学*方法有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中化学就介绍了甲烷的燃烧反应和一些主要的用途,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也介绍了部分物质结构的知识,为学好本节内容提供了前提条件。

本节课将主要介绍以甲烷为代表的烃的分子结构、性质和主要用途,以及它们的性质与分子结构的关系,让学生掌握好甲烷这一节的知识,能为学生学*烃及烃的衍生物等有机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甲烷的分子组成、结构特征、主要化学性质(燃烧反应和取代反应);

(二)教学难点:取代反应的概念和实质。

四、教学用具:

甲烷的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甲烷氯代反应的试剂和仪器一套、高锰酸钾溶液;多媒体教学设备

五、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讨论、讲解、练*

六、教学过程:

[投影]可燃冰、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等图片,并进行如下讲解。

[小结]天然气是一种高效、低耗、洁净的新能源。我国已探明储量居世界第19位。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能源物质。据科学家估计,全球天然气水合物的碳储量是全球石油与天然气储量的两倍。如果能开发利用,那将是人类莫大的福音。甲烷是天然气,沼气和煤矿坑道气的主要成分。但同时甲烷也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他的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倍,且在大气中的浓度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我们知道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想要很好的利用甲烷的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服务,首先,就必须对甲烷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揭题]板书: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板书]一、甲烷的分子组成和分子结构

1、分子组成:CH4

[提问]碳原子需要形成__对共用电子对才能达到八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氢原子欲形成两个甲烷分子结构模型:球棍模型、比例模型

[学生活动]完成课本P60实践活动并小结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

[板书]3、分子结构特点:正四面体型结构,呈高度对称状,而且C—H键比较牢固。

[过渡]至此,我们对甲烷的结构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甲烷的结构决定了甲烷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这是本节课的重点。

[板书]二、甲烷的性质

[展示]贮存甲烷气体的装置,并结合甲烷的式量,让学生判断甲烷的部分物理性质。

1、对于一种并不是很了解的化学物质,我们研究它的化学性质一般从哪些方面分析?

2、甲烷能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等物质反应吗?

3、如何设计上述实验?

[探究活动]根据以上预测,分别设计甲烷能否与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氧气、氯气反应的探究性实验。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后汇报讨论结果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