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教案(五)份

首页 / 教案 / |

  凉州词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2、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

  2、师:这是一首边塞诗,说到边塞,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语呢?生自由答

  师补充介绍。【边塞,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正如同学们所说这里荒芜人烟,常常是黄沙漫天,主要指今天的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也就是我国的西北边陲。(出示中国地图)在唐朝时期,曾与周边外族(出示唐朝地图)如吐蕃,突厥,契丹等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我们的战士们为保家卫国,远离家乡,驻守在边关地区。许多诗人也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边塞诗因此在唐朝兴盛起来,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2、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深情朗读)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杜甫《兵车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些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3、师总结: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板书:20、凉州词唐王翰

  二、读题、解题

  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预*,你对诗题“凉州词”和作者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答、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豪放壮丽,可惜很多已散失,现存仅有13首,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的读音,“催”的写法)

  3、师: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师:熟读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多读、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查工具书、结合注释等)

  2、运用适合的方法,结合预*试着理解古诗,把不懂之处画上问号

  3、质疑交流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端起盛满葡萄酒的夜光杯刚要喝,耳边就想起了琵琶声,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第一、二句)——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琵琶声越来越急促了,战士们举杯痛饮,准备上马出征……

  2、三、四句。师: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引读后两句(板书:醉)——在说什么呢?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是啊,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战鼓隆隆、呐喊声、战马嘶鸣,尸横遍野)——带着你的想象让我们一起去边关战场看一看(课件展示边关战斗场面)——这战场怎样?明确:残酷、惨烈(板书:残酷)——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等,带着自己的体会练读后两行——此刻,在战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后两行——引读后两句:是啊,这一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六、拓展延伸

  1、师: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壮怀激烈,共赴国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2、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士,出征前你会对朝廷、自己的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师:让我们把这殷殷的期盼,把所有的豪情壮志再次诵进古诗中,全体起立,齐诵全诗。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请同学们细读品味,进一步体会边塞战士们在大漠风沙中磨练的坚定的报国之志。

  板书设计:

  20、凉州词

  唐王翰

  热烈

  醉、残酷

  豪迈

  凉州词教案 2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一类生字,认识3个二类生字,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诵读古诗,感受古代诗韵律美。

  3.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感悟、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教学准备:音乐背景,课件。

  基础知识:

  区别字:

  琵( )琴( )葡( )战( )

  琶( )瑟( )萄( )站( )

  教学过程:

  一、解题:

  凉州词:乐府旧题。作者王翰,字子羽,唐并州晋阳人, 睿宗景云元年进士及第, 直言谏诤, 被贬为道州司马, 现存诗篇不多, 但都属绝妙之作。

  二、学*生字、新词。

  三、配乐朗读诗。

  1.范读。

  2.练*读。

  3.指名读。

  4.齐读。

  四、听音乐,读古诗,想象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五、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六、作业:

  1.写生字、古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搜集长城资料。

  4.完成课后练*。

  (1)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

  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

  这是连绵词,不能拆开来理解,单个汉字没有意义。(澎湃、玫瑰、蚂蚁、玻璃、叮咛)

  (2)讨论交流。

  学生可以根据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3)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三句诗都是渲染了战争的残酷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凉州词教案 3

  学*目标:

  1、认识2个字。

  2、正确流利的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3、结合图画和主食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诵读古诗。

  教学难点: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寂寞心情。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语

  1、简介诗人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极负盛名的诗人,他多才多艺,诗话书乐无不精通,诗画作品被人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安史之乱以后,由于王维得不到朝廷的信任,坠入空门,作品的风格也充满了空灵的'色彩,后任因此称他为诗佛。

  2、引出诗题

  傍晚,王维来到鹿柴附*,在空旷的山林中看不见一个人影,只偶尔听得见山中回荡着人说话的声音,夕阳的余晖射入茂密幽暗的深林,又映照在绿的青苔上。这空山的沉寂,这深林的幽暗,不禁勾起了诗人的寂寞之情,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鹿柴》。(教师范读古诗)

  二、读古诗

  1、由读古诗,读完后同桌合作识字。

  2、反馈识字情况,了解生字的意思。

  3、再读古诗,注意把句子读流利。

  4、指名、齐读古诗。

  三、品读古诗

  1、结合教学挂图、注释自学古诗,提出不懂的问题。

  2、学生讲古诗,相机指导朗读。

  首句“空山不见人”直接描写空山的寂寥静谧,次句“但闻人语响”以局部的有声反衬整体的寂静;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用夕阳返照来反衬深林的幽暗清冷。

  3、尝试背诵古诗。

  4、教师小结反衬法的美学价值。

  四、结语

  用声音来表现寂静,用光亮来表现幽暗,往往比直接描写寂静、直接描写幽暗效果更好,你们可以将这一手法运用到写话中。

  板书设计:

  鹿柴

  空山人语响寂静

  深林返景幽暗

  凉州词教案 4

  教材分析:

  本课的两首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刘禹锡有关黄河的诗歌。《凉州词》写的是边塞的荒凉,《浪淘沙》写的是黄河的蜿蜒曲折,流程较长。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是本课的学*重点,体会诗人丰富的想象是学*难点。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了解诗歌的大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3.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关键处处理:

  利用教学课件,直观演示,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古诗的韵律,加深理解。

  课时安排:

  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录音机、磁带、课文插图等。

  学生:按要求预*课文,查阅作者的有关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凉州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刚刚学*了有关长江的文章,同长江的热情、奔放所不同的是黄河的凝重、悲凉。从古到今,黄河也是诗人们描写的对象之一,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

  二、学*《凉州词》。

  1.简介作者王之涣。

  2.解释题目。

  3.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4.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5.想意境,悟诗情。

  (1)自由读诗歌,思考: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指生读诗并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体会到:这首诗通过描写边塞、玉门关的荒凉,表达了作者的孤独、悲凉的心情。

  6.有感情地齐读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7.练*背诵。先自由练*背诵,再指名背诵。

  三、诵诗会。

  学*伙伴还会背别的古诗,你们也一定行!把自己积累的.古诗有感情地背给同学们听。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浪淘沙》

  教学过程:

  一、背诵《凉州词》

  1.指名背诵。

  2.全班集体背诵。

  二、学*《浪淘沙》。

  1.初读课文。播放录音,范读。自由练读,指名朗读,分男女生朗读。

  2.理解诗意。

  (1)分小组合作学*,根据查阅的有关资料,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结合学生的交流,引导学生理解诗意。

  3.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1)再读诗歌,思考:这首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样体会到的?

  (2)讨论交流,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4.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想象诗歌描写的情景,进一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5.练*背诵。先自由练*背诵,再指名背诵。

  四、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1.自读诗歌,想一想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

  2.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结合诗句具体谈。

  五、填写"我的视角"。

  1.阅读丁丁、冬冬的视角,自读课文,填写"我的视角"。

  2.先小组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

  六、配乐朗诵诗歌。

  七、课时小结。

  作业设计:

  1.背诵并体会诗的思想感情。

  2.预*下一篇课文。

  板书设计:

  凉州词 浪淘沙

  孤独 蜿蜒曲折

  荒凉 流程长

  同情 激奋

  凉州词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阅读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1)

——《凉州词》教案合集5篇

  《凉州词》教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学*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

  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2、学生自读古诗。

  3、简介作者。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写边塞诗,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诗;齐读。

  三、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熟读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读感悟“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看诗的第一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2、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王之涣曾有“黄河入海流”句,李白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比,你觉得有何不同?

  4、请站起来!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图片)

  1、出示:“仞”、“一片”意,思考: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出示课件:玉门关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3、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4、回读该两行。

  生齐读。

  师小结: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竞像一条丝带逶迤飞上云端,高耸的山越下,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前两行,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环境的荒凉,为后文刻画人物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这冷清寂寞的'城中会有谁呢?心情又如何呢?(三)、齐读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解词。课件出示: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柳”又有“丝(思)长”之特点。

  度:越过2、谈谈自己对这两行诗的理解。

  3、征人有怨吗?怨什么?(怨柳不发芽)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生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夜里,春风不到,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强烈的。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课件出示:读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着战争尽早结束,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4、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怨无用。慷慨悲壮。战士们尽管思念家乡和亲人,乡愁难禁,但为国戍边,责任重大,一想到此,就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壮,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也是盛唐的声音。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首诗!

  四、朗读背诵,拓展积累。

  1、自由朗读。

  2、指名背诵。

  3、齐背。

  4、抄写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被人们广为流传,更以书法的形式写成条幅、刻成石碑。让我们欣赏欣赏。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抄写这首诗,还可以默写。

  五、推荐阅读王翰《凉州词》。

  六、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板书:凉州词

  王之涣

  《凉州词》教案 2

  教学目标:

  ①学*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

  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 读题、解题

  1、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生自学 师巡视)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 (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 指名描述

  ③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 (板书:热烈)

  ④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 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

  ④这战场怎样 板书:残酷

  ⑤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⑥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

  ⑦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⑨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

  ⑩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2、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

  2、师:这是一首边塞诗,说到边塞,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语呢?生自由答

  师补充介绍。【边塞,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正如同学们所说这里荒芜人烟,常常是黄沙漫天,主要指今天的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也就是我国的西北边陲。(出示中国地图)在唐朝时期,曾与周边外族(出示唐朝地图)如吐蕃,突厥,契丹等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我们的战士们为保家卫国,远离家乡,驻守在边关地区。许多诗人也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边塞诗因此在唐朝兴盛起来,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2、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深情朗读)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杜甫《兵车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些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3、师总结: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板书:20、凉州词唐王翰

  二、读题、解题

  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预*,你对诗题“凉州词”和作者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答、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豪放壮丽,可惜很多已散失,现存仅有13首,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的读音,“催”的写法)

  3、师: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师:熟读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多读、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查工具书、结合注释等)

  2、运用适合的方法,结合预*试着理解古诗,把不懂之处画上问号

  3、质疑交流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端起盛满葡萄酒的夜光杯刚要喝,耳边就想起了琵琶声,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第一、二句)——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琵琶声越来越急促了,战士们举杯痛饮,准备上马出征……

  2、三、四句。师: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引读后两句(板书:醉)——在说什么呢?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是啊,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战鼓隆隆、呐喊声、战马嘶鸣,尸横遍野)——带着你的想象让我们一起去边关战场看一看(课件展示边关战斗场面)——这战场怎样?明确:残酷、惨烈(板书:残酷)——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等,带着自己的体会练读后两行——此刻,在战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后两行——引读后两句:是啊,这一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六、拓展延伸

  1、师: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壮怀激烈,共赴国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2、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士,出征前你会对朝廷、自己的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师:让我们把这殷殷的期盼,把所有的豪情壮志再次诵进古诗中,全体起立,齐诵全诗。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请同学们细读品味,进一步体会边塞战士们在大漠风沙中磨练的坚定的报国之志。

  板书设计:

  20、凉州词

  唐王翰

  热烈

  醉、残酷

  豪迈

  《凉州词》教案 4

  教学目标:

  1、学会2个生字,练*写好6个汉字。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品读悟诗情。

  教学过程:

  一、音画时尚导入:

  1、师:播放两首有特色的乐曲,引导学生想象情境,再根据情境联想诗歌。

  2、生:交流汇报并背诵相关的诗句。

  3、导入新课,板题,解题,读题

  (解题)凉州词:为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不是诗题,而是一种曲调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二、初读感知

  1、出示合作学*要求:

  (1)将这首诗读给同桌听,要求读准,读通。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将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标出来或写下来。

  2、学生按要求学*

  3、汇报

  (1)指名读文,齐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主要意思

  (3)质颖

  三、品读悟诗情

  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悟情。

  如疑:“欲饮琵琶马上催”什么意思?

  “醉卧沙场君莫笑”(为什么战前还要喝酒呢?)

  引导:“饮”是饮什么?琵琶声听过吗?有什么感觉?“醉”是因什么醉?看看诗中哪些词语与酒有关?

  过渡:以上这些词语都与酒有关,但是不是*上只有酒?

  1、想象:*上除了酒,还有哪些东西?

  2、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

  3、说一说:酒有哪些作用?

  《凉州词》教案 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2)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5)份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1

  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背诵积累送别诗。能正确默写名句。

  2、感悟诗歌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深厚的情谊。

  3、抓住“冰心”“玉壶”理解诗人不会因横遭谤议贬谪而改变志气的决心。

  教学过程

  1初步感知送别诗。

  (1)今天,我们要学*一首流传至今仍广为传诵的唐朝名诗——《芙蓉楼送辛渐》。

  指名读题。了解题目的意思和正确读法。

  (2)从题目看,我们知道这是一首送别诗,说到送别诗,你还知道有哪些?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别董大》、《赠汪伦》……

  (3)看看这些诗的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2读准字音,读好句尾字调。

  (1)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送别诗。

  (2)这首诗连同题目、朝代、作者只有38个字,却构思新颖,含蓄隽永,请你好好儿读上几遍。

  (3)指名读诗歌,注意“王昌龄”“冰心”的正确读音。[读得正确;读得字正腔圆;读得有味道]

  (4)同学们,诗歌的朗诵,读好句尾词语是相当重要的。请你读读,特别注意把最后一个字的字调读到位

  3了解要素,把握诗歌主要内容。

  (1)这首诗虽然短小,却把事件的几个要素都点了出来,你能找到吗?请你快速圈出来。

  (2)按顺序一起说:

  4教学一、二两句,感受含蓄的离别情怀。

  (1)好好读读一、二两句,说说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秋天的雨会带给人什么感觉?[是啊,雨带给人惆怅、凄凉]板书:寒

  “楚山孤”,楚山会觉得孤独寂寞吗?这楚山之所以“孤独寂寞”,正是诗人心中的真实写照,觉得那楚山也带上了重重的心事。板书:孤

  (3)指导朗读:一场“寒雨”一片“楚山”,悄然传递了缕缕情思,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离别情愁,同学们又该怎样读这两句呢?[读出了这份离别时的惆怅;读出了诗人的哀伤;读出了诗人送别时的凄寒孤寂。]

  5教学三、四两句,感受高洁的情怀。

  送别友人哀伤通过是人之常情,但请同学们看这两句。(出示后两句诗)

  (1)指名读。

  (2)理解“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心志。

  (3)课件出示写作背景:

  (4)小练笔:诗人想向亲友表达什么?

  (5)感情吟读: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诗人的心声,感受诗人玉洁冰清的节操。

  6配乐《阳关三叠》,吟诵古诗。

  7认真抄默千古名句:王昌龄是盛唐诗坛一著名诗人,《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媲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芙蓉楼送辛渐》是王昌龄的七绝名作之一。

  8同学们,只要我们心中都有彼此,只要我们懂得坚持,只要我们学会珍惜,我们的离别将不再是悲伤。

  板书设计:

  *明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山孤

  冰心玉壶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2、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师: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指名背——齐背

  2、师:这是一首边塞诗,说到边塞,你脑海中浮现出哪些词语呢?生自由答

  师补充介绍。【边塞,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正如同学们所说这里荒芜人烟,常常是黄沙漫天,主要指今天的甘肃、青海、内蒙古一带,也就是我国的西北边陲。(出示中国地图)在唐朝时期,曾与周边外族(出示唐朝地图)如吐蕃,突厥,契丹等先后发生过多次战争,我们的战士们为保家卫国,远离家乡,驻守在边关地区。许多诗人也从军边塞,或去边塞旅行,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歌,边塞诗因此在唐朝兴盛起来,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2、师: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深情朗读)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收。

  ——唐杜甫《兵车行》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这些诗句带给你怎样的感受?指名答

  3、师总结: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板书:20、凉州词唐王翰

  二、读题、解题

  生齐读课题

  师:通过预*,你对诗题“凉州词”和作者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答、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当时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豪放壮丽,可惜很多已散失,现存仅有13首,传世之作中最负盛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

  三、初读古诗

  1、自由读多读几遍,读到字正腔圆为止。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葡萄”的读音,“催”的写法)

  3、师:读诗不仅要读的字正腔圆,还要读的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师:熟读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多读、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查工具书、结合注释等)

  2、运用适合的方法,结合预*试着理解古诗,把不懂之处画上问号

  3、质疑交流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这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端起盛满葡萄酒的夜光杯刚要喝,耳边就想起了琵琶声,催促将士们举杯痛饮。)——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把这种气氛读出来(指名读第一、二句)——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琵琶声越来越急促了,战士们举杯痛饮,准备上马出征……

  2、三、四句。师: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引读后两句(板书:醉)——在说什么呢?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是啊,在你的想象中,战场是什么样的?(战鼓隆隆、呐喊声、战马嘶鸣,尸横遍野)——带着你的想象让我们一起去边关战场看一看(课件展示边关战斗场面)——这战场怎样?明确:残酷、惨烈(板书:残酷)——这次酒宴之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引出: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等,带着自己的体会练读后两行——此刻,在战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齐读后两行——引读后两句:是啊,这一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六、拓展延伸

  1、师: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壮怀激烈,共赴国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2、师: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如果你就是一位即将出征的将士,出征前你会对朝廷、自己的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谈

  师:让我们把这殷殷的期盼,把所有的豪情壮志再次诵进古诗中,全体起立,齐诵全诗。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请同学们细读品味,进一步体会边塞战士们在大漠风沙中磨练的坚定的报国之志。

  板书设计:

  20、凉州词

  唐王翰

  热烈

  醉、残酷

  豪迈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3

  教材简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作品,写了边塞的荒凉,情感深沉,风格悲壮苍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千古名作。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朗读、背诵这首诗。了解诗歌大意。学*作者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初读感知,细读品味,感悟理解,朗读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戍边将士豪迈之情,体会诗歌悲而不失其壮的气概,热爱古诗,感受母亲河之气势。

  教学重点

  感悟体会,朗读展示。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背诗引入、初知边塞诗。

  1、同学们,我们读过不少古诗,老师想让同学们展示一下,我开个头,看谁能接下去,好吗?

  2、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卢纶《塞下曲》:“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岑参《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

  2、这些诗都是反映什么的?(战争)以歌咏边塞军旅生活或描述边塞奇异风光为主要内容,这类诗我们称为边塞诗。边塞,也就是边疆地区的要塞。如阳关、玉门关等就是著名的要塞。在古代,以长城为界,长城以内称中原地区,长城以外称塞外或塞北,主要指今天的甘肃、内蒙古一带。盛唐时期国力强盛,拓土开疆,许多文人或投笔从戎,或漫游边塞,诗人常常为戍边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地知道战士们痛苦而又寂寞的生活却而又无可奈何!诗人将种种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从而使得这类诗作蔚为大观。边塞诗以其乐观高亢的基调和雄浑壮美的意境典型地反映出时代的精神风貌,尤其它悲壮、雄壮的境界,使人耳目一新,令人感喟不已。

  今天我们要学*的《凉州词》,就是这样一首。

  二、初读古诗,了解作者。

  1、出示古诗《凉州词》,课件自主朗诵。凉州词,盛唐流行的曲调名,不是诗题。

  2、学生自读古诗。

  3、简介作者。

  王之涣。公元688-742,字季凌,排行七,原籍晋阳(今山西太原),盛唐著名诗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善写边塞诗,留下来的诗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已足以使王之涣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

  4、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诗;齐读。

  三、感悟诗意,朗读体会

  熟读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

  (一)朗读感悟“黄河远上白云间”

  1、读一读:

  看诗的第一行:黄河远上白云间,你觉得该怎么读?指名试读,评议。

  2、想一想:读了诗,在你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

  3、王之涣曾有“黄河入海流”句,李白也有“黄河之水天上来”句,与“黄河远上白云间”比,你觉得有何不同?

  4、请站起来!鼓足气势,齐声朗读这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

  (二)、一片孤城万仞山

  过渡:放眼望去,黄河奔流着,远远地好像与白云相接。诗人将目光移到*处,看到的却是另一种景象:“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示图片)

  1、出示:“仞”、“一片”意,思考:这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卷?

  2、理解:“孤城”指哪座城?

  出示课件:玉门关

  玉门关故址位于甘肃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和田玉”经此输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丝绸之路”北路必经的关隘。现存城垣完整,呈方形,东西长24米,南北宽2***米,残垣高9.7米,全为黄胶土筑成,面积663*方米,西墙、北墙各开一门,城北坡下有东西大车道,是历史上中原和西域诸国来往必经之路。)

  看了图片,你觉得玉门关处在一个怎样的地方?(玉门关在茫茫戈壁滩上,显得那么荒凉、孤寂、冷清)――这就是诗句中所说的――“孤”。

  这样一座孤城,在万丈高山的衬托下,就更显得――孤单和渺小。

  3、诗人这里为什么不用“座”而用“片”?(孤城的单薄,犹如树叶一片)

  (1)万仞高山的衬托下,显得单薄;

  (2)在“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广阔背景下更显得单薄和孤单。

  4、回读该两行。

  生齐读。

  师小结: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竞像一条丝带逶迤飞上云端,高耸的山越下,只有玉门关孤立其中,显得十分孤独而寂寞。前两行,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环境的荒凉,为后文刻画人物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的环境。这冷清寂寞的城中会有谁呢?心情又如何呢?

  (三)、齐读诗句“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解词。课件出示:

  羌笛:笛。古代羌族的一种管乐器。羌是我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今天的甘肃、青海、四川一带,以游牧为生。何须:有什么必要。意即没有必要。

  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柳”又有“丝(思)长”之特点。

  度:越过

  2、谈谈自己对这两行诗的理解。

  3、征人有怨吗?怨什么?(怨柳不发芽)

  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同音,因此,借杨柳表示挽留的意思。自汉代以来,人们送别亲朋好友,爱折柳相赠,到唐代已极为流行。“折柳”便成为赠别或送别的代称。

  在古诗中,有许多诗句都提到了折柳风俗。生读。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诗经》

  长安陌上无穷树,惟有垂杨管别离。――唐·刘禹锡《杨柳枝词》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唐杨巨源《和练秀才杨柳》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师:在这荒凉的玉门关外,在这寂寞的夜里,春风不到,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出的怨情是强烈的。

  据《资治通鉴·唐纪》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天宝以后,山东戍卒还者十无二、三”。课件出示:读诗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唐·李颀《古从军行》

  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晚唐·曹松《已亥岁二首》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从这些诗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他们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着战争尽早结束,盼望着朝廷早点让他们回家,可是,“春风不度玉门关”,朝廷似乎忘记了戍边战士的存在,根本不顾他们的死活。

  如此残酷的战争,如此荒凉的境地,如此寂寞的生活,战士们怎能不盼望着春天早日到来,盼望回家的日子早日到来!)

  4、为什么又何须怨呢?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怨无用。慷慨悲壮。战士们尽管思念家乡和亲人,乡愁难禁,但为国戍边,责任重大,一想到此,就又生出一股豪情。何必怨呢?悲而不失其壮,正是这首诗的独特之处,也是盛唐的声音。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首诗!

  四、朗读背诵,拓展积累。

  1、自由朗读。

  2、指名背诵。

  3、齐背。

  4、抄写这首诗。课件展示:这首诗被人们广为流传,更以书法的形式写成条幅、刻成石碑。让我们欣赏欣赏。同时用自己喜欢的字体抄写这首诗,还可以默写。

  五、课外练笔:假如你是一名久戍边关的战士,你想说些什么?写下来。

  板书: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白云

  孤城万仞山何须怨(悲而不失其壮)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古诗。

  2.能借助注释,结合课文中的图画展开联想,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世人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恶战争的情怀。

  3.借此课的学*,对唐代边塞诗人及其作品作一些了解和积累。

  (二)过程与方法:

  1、释题,整体感知。

  2、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3、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4、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少年真诚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以读解意,以画悟情。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预*,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以前我们学*了哪些有关送别饯行的诗?这些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那么,边塞诗人写的为戍边战士饯行的诗,又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唐代边塞诗人王翰写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理解诗句

  1.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小组赛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

  3.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诗句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4.小组合作学*,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夜光杯:玉制的酒杯。这里指精美的酒杯。

  沙场:战场。

  5.汇报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

  (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战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三)再读感悟,以画悟情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诗歌描绘的情境。

  2.小组内交流,互相说说你所想象的情境。

  3.请学生描述情境,引导学生把想象的情境说具体、说生动。

  4.再说说从这些情境中,你获得的新感受。

  5.互动交流,教师小结:(这是一首反战的诗,但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争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正如《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饮之词,然怨戚已极”。)

  (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感情朗读,带着豪放诙谐、视死如归的旷达和厌战的情怀自由朗读古诗。

  2.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3.诵读古诗。

  (五)拓展活动

  你还知道哪些边塞诗人的作品,请读给大家听听。

  《凉州词》王之涣教案 5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古诗的学*,体会将士们为国捐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2.体会诗的韵律美,感受中国古代诗词的美好。

  3.认识4个生字,会写6个字。

  4.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查找有关诗人王翰的资料。

  2.准备三至五首题为《凉州词》的诗对比、拓展学*。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要求认识的生字中要注意“催”字的读音是*舌音“cu”。

  要求会写的生字中要注意“葡”“卧”字的写法。另外,“葡萄”“琵琶”两个

  词语在构词方式上比较特殊,可以让学生再举出一些类似的词语,但不必和学生

  讲构词的方法。

  2.阅读教学

  学*这首古诗的主要任务在于引导学生进行背诵积累,理解诗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懂的问题,然后在合作探究的学*活动中解决问题。在了解边塞诗的风格的同时,体会全诗慷慨激昂、豪放明快的感情。具体建议如下:

  (1)通过查工具书、阅读书后注释等,加深对诗意的理解,进而体会意境。

  (2)在理解和感悟意境的过程中,可以配乐读诗,可以给诗配画,把古诗改编成一个小故事,上网查找资料,还可以用多媒体展示意境等,促进学生对古诗的感悟。

  (3)要调动学生之间进行合作探究式的学*,用多种形式理解诗意。

  3.活动提示

  (1)“背诵这首诗”。这道题旨在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积累。教师要根据教材的指示,指导学生朗读背诵的方法。教学过程中还可以与学生总结更多的朗读背诵的方法。

  (2)“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认识词语,进行词语的积累。可以引导学生认识这类词语的特点,但不必讲构词的方法。

  (3)“讨论交流”。这道题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学*理解诗意的学*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诗的前两句,展开想象,画一画边关将士在一起举行盛大筵*的情景;根据诗的后两句,想象将士们在一起互相劝酒的语言,写一段对话;还可以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同学之间互相解答。

  (4)“读一读,比一比,说一说”。这里列出了三个句子。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比较,会发现这三句诗都渲染了战争的残酷和无情,自古以来,有多少人在战争中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战争令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带给人们无尽的灾难。

  (5)“积累”。这道题旨在引导学生积累另一首《凉州词》。这也是一首边塞诗,

  作者是唐朝的王之涣。这首诗写了出塞远征的士兵的哀怨之情,悲壮苍凉,表

  现了诗人慷慨激昂的心胸。

  诗歌第一、二句勾勒出凉州苍茫辽阔而又寂寞荒凉的景象。接着,第三句笔锋一转,写出了戍边士兵处境的孤危和思乡的情绪。在这时,忽然传来羌笛声。而羌笛吹奏的正是“愁杀行客儿”的《折杨柳》曲。唐代盛行折杨柳送别的风俗,因此杨柳容易引起离别的伤感。“何须怨杨柳”,按字面解释,是不必怨杨柳的意

  思,而实际上更加深切地提示了戍边士兵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诗歌以“春风不度

  玉门关”句结尾。玉门关这荒凉孤寂的塞外,连春风都不会吹到,还有谁来关心

  士兵的疾苦呢?流露出诗人对戍边士兵的无限同情。

  4.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教学中,学生对于诗意的理解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意见。例如:“欲饮琵琶马上催”一句中的“马上”“催”往往使人容易联想到“出发”,以为这是在催促将士们马上出发去打仗。其实在西域胡人中,琵琶本来就是骑在马上弹奏的。在这里,“琵琶马上催”,是着意渲染一种欢快宴饮的场面。教师在教学时对这句诗的

  理解应予以关注。

  5.相关资料

  凉州词:乐府旧题。

  夜光杯:相传是周穆王时代西胡以白玉制成的酒杯,犹如“光明夜照”,故称夜

  光杯,此指精美的酒杯。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3)

——凉州词(五)份

  凉州词 1

  一、开课

  师:同学们,经过国庆长假之后,你们还记得我们第三单元的主题是什么吗?

  生:母亲河。

  师:板书“母亲河”。前面两篇文章的学*,让我们知道了我们的母亲河——长江,她无私的哺育了我们,但是我们同样知道,我们还有另外一条河……

  (来不及说完,孩子们已经迫不及待的说出了——黄河)

  师:在母亲河旁边板书“黄河”。不错,黄河也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也一直是人们赞美歌咏的对象,我就记得在我们一年级的时候,大家还学过一首写黄河的古诗,你们还记得吗?

  生:忘了。(在师的提示下)背诵《登鹳雀楼》。

  师:今天我们同样要学**之涣写的一首描写黄河的古诗。板书课题——凉州词、王之涣。

  师:你们了解“凉州词”和王之涣吗?

  生:交流预*时收集的关于“凉州词”“王之涣”的知识。(对作者的介绍太过简单,导致后面诗意的理解不到位)

  二、学*古诗

  师:首先我们来朗读古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生:齐读古诗。

  师:这一遍,同学们能把字音读准,但是对于诗的韵律和节奏还把握得不好,现在请自由朗读,待会儿,愿意读的同学请大胆的起来朗读。

  生:自由读诗,用铅笔划节奏。

  生甲读,评价。生乙读,再评价,老师点评。全班齐读。

  (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诗歌的朗读技巧已经掌握的不错了。)

  师:我们读诗要讲究轻重缓急,这样才能读出诗的美,诗的韵。刚才同学们再一次的朗读,就让老师听出了这样的美。现在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笔和纸,我们再来画一画吧。

  师:请大家跟着我读第一句,然后用你手中的笔,把你读懂的东西画下来,我们再请同学起来说说你要这样画的理由。

  生:跟读第一句“黄河远上白云间”,然后把读懂的画下来。

  (学生很有兴趣)

  师:巡视。

  生甲:我画了黄河和白云,因为我从"黄河远上白云间"这句诗中体会到有黄河和白云。

  (这个学生*时是一个内向的男孩,但这次是他最先举手)

  生乙:我也画了黄河和白云,不过我和他的黄河不一样,我的黄河是远远的流向白云的,所以我画的越来越小。我从“远眺”这个词知道的。

  (这个同学的发言,很显然得到很多人的赞同,室里顿时热闹了起来,孩子们自主地进行交流了。)

  师:同学们,你们读得很认真,也画的很认真,那么,你们能不能将第二句诗也同样的画下来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第二句诗吧!

  生:齐读第二句诗,并继续作画。

  师:巡视。发现有孩子没有在第一副画的基础上画,于是马上提示:孩子们,我们现在是重新单独画呢,还是在第一副画的基础上画,为什么呢?

  生:应该在第一副画的基础上画,因为它们描绘的是同一幅画面。

  生甲:我又画了城墙和山,因为诗句中说了有城和山。

  师:有同学补充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诗句,诗句中告诉我们,是怎样的城,怎样的山呢?你能将你的画再进行修改呢?

  生乙:我只画了一座城,和很多的山。因为诗句说是“孤城”和“万仞山”。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仞”的意思吗?

  (生七嘴八舌,不能一致。)

  生甲:尺

  生乙:米

  师:“仞”是一种度量单位,它不是指数量,而是用来表示长度、高度。“一仞”相当于七尺。可见,万仞山是指山高,而不是山多。所以同学们,当我们看到自己手中的这副画,就知道第一二句诗写的是什么了?

  生:写景

  师:对,它在进行写景,那么后面两句诗又在干什么呢?请大家自由读后面两句,再用手中的笔进行描绘。

  生读诗,画。师巡视。发现很多孩子都不能画,问:“孩子们,你们为什么不能画了呢?”

  生:因为不知道该怎样画!

  师:为什么呢?这两句在些什么呢?

  生:写人。

  师:能不能具体的说说写人的什么,怎样写人的?

  生甲:写人在吹笛子,很忧伤。

  生乙:又在写柳树和春风。

  师:我们写人物有哪些呢?这里诗人写了人物什么?

  (引导出了问题,偏离了诗意)

  生:神态。

  师:对人物描写呀,可以有神态描写,但是,同学们,你们在回头看看我们的前两句诗,你明白前两句写景的目的吗?我们分析古诗,不能将几句拆开,而应该前后联系的进行分析。

  生静默,思考。良久,生甲:是作者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其他附和。

  师:以前老师曾经告诉过大家,诗人写诗都有它的目的,要么是借景抒情,要么是借古讽今,这首诗的作者,正是借用黄河之景,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

  (自己觉得像是硬灌)

  师:既然同学们已经感觉出作者的意图,那么,你能通过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吗?

  生自由读诗。

  生甲:我觉得是作者依依不舍,因为有战士要离别了。

  生乙:我感觉诗人生活很孤独,很无聊。

  生丙:我觉得作者心里很不舒服,在埋怨。

  (能够起来说的很少,很多同学都是一幅沉思状,这时候,我着急了,只有又开始硬灌。)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从诗句中理解到诗人的思想感情,那么,请问同学们,作者“怨”什么呢,在“怨”字的前面还有词语你认真体会了吗?大家知道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俗,那么是谁走谁留呢?诗句中写的人是谁呢?

  生开始议论纷纷

  生甲:作者没有怨,因为前面还有“何须”两个字,就是不怨的意思。

  师:诗句中写的人是谁,他们在干什么?

  生:写战士,他们在吹笛子。

  师:为什么吹笛子?

  生:因为有人要走了。

  (简直就是问答式的提问法了)

  师:请同学想象,在黄河边上,孤零零的城池里的那些人们,他们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他们吹奏笛子的目的真正的是为了送别吗?

  (问题开始绕了,纠缠不清的感觉了)

  生:他们很孤独,所以吹笛子解闷。

  师:这样的环境下,战士们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只有靠吹奏笛子来解除烦恼,但是他们缺并不抱怨,“何须怨”,这又可以看出战士们怎样的思想?

  生沉默,没人能够回答。

  师继续引导:这样孤独的生活,他们居然一点也不抱怨,这是怎样的思想啊?(还是没人回答,只有自己说出来)这是一种豪迈的情怀,一种悲壮的情怀。这也是诗人写作这首诗的目的,为的就是表达内心的这种孤独和豪迈。

  师:当我们面对滔滔的黄河水,却身处异乡,倍感孤独的时候,你的内心又是怎样的感情呢?请你将自己当作诗人去感受一下吧?现在,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去朗读全诗吧。

  生:读诗

  (下课铃响起,本打算推荐王翰的《凉州词》,也没有时间了)

  凉州词 2

  凉州词

  张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①,应驮白练到安西②。

  【注】①碛,沙漠。②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

  8.诗的一、二两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色?(5分)

  答:

  9.诗的三、四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6分)

  答:

  阅读答案:

  8.诗的首旬描写了黄昏时分,边城阴雨绵绵,雁儿在阴沉沉的暮雨天中低飞的景象,渲染了边塞城镇荒凉萧瑟的气氛(或阴沉抑郁的气氛)。(2分)第二句描写了河边芦苇发芽似笋抽枝吐叶,争着向上生长的景象。 (2分)两幅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或互相衬托),相得益彰。(1分)

  9.①虚实结合(或想象联想)。 (2分)②一列长长的骆驼队远远的走过沙漠,驼铃发出悦耳的声响,使人不由的想起往日丝绸之路的繁荣景象,而现在的安西都护府辖境为吐蕃控制,骆驼商队再不能到达安西了。(2分)③抒发了由对唐王朝落寞衰微的无奈而产生的辛酸沉痛之情。 (2分)

  阅读练*二

  (1)无数铃声遥过碛句表现了怎样的边塞景象?

  (2)本诗运用了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1)长长的驼队行进在广袤的沙漠上。

  (2)远与*、高与低、动与静、抑与扬的衬托对比。

  赏析:

  第一首诗描写边城的荒凉萧瑟。前两句写俯仰所见的景象。边城暮雨雁飞低,仰望边城上空,阴雨笼罩,一群大雁低低飞过。诗人为何不写边城晴朗的天空,却选择阴沉昏暗的雨景,因为此时诗人无心观赏边塞的风光,只是借景托情,以哀景暗示边城人民在胡兵侵扰下不得安宁的生活。为增强哀景的气氛,作者又将这暮雨雁飞的景置于特定的时节里。边城的阴沉悲凉,若是霜秋寒冬,那是自然物候;而这时既不是霜秋,也不是寒冬,却是万物争荣的春天。芦笋初生渐欲齐,俯视边城原野,芦苇吐芽,如笋破土,竞相生长。这句已点明寒气消尽,在风和日暖的仲春时节,边城仍然暮雨连绵,凄凉冷清,很容易启人联想那年年岁岁的四季悲凉了。这两句写景极富特色。俯仰所见,在广阔的空间位置中展现了边城的阴沉;暮雨、芦笋,上下映照,鲜明地衬托出美好时节里的悲凉景色,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后两句叙事。在这哀景之下,边城的`悲事一定很多,而绝句又不可能作多层面的铺叙,诗人便抓住发生在丝绸之路上最典型的事件: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这句中的碛(q),是沙漠;安西,唐西北重镇,此时已被吐蕃占据。眺望边城原野,罕见人迹,只听见一串串的驼铃声消失在遥远的沙漠中,这遥过的铃声勾起了作者的遥思:往日繁荣的丝绸之路,在这温暖的春天里,运载丝绸的商队应当是络绎不绝,路过西安,通向西域;然而如今安西被占,丝绸之路受阻,无数的白练丝绸不再运往西域交易,应驮非正驮,用来意味深长。诗人多么盼望收复边镇,恢复往日的繁荣啊!应驮这点晴之笔,正有力地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从而点明了此诗的主题。

  这首绝句,写景叙事,远*交错,虚实相生,给读者的联想是丰富的。一、二两句实写目见的*景,以荒凉萧瑟的气氛有力地暗示出边城的搔乱不安、紧张恐怖,这是寓虚于实;三、四两句虚写耳闻的远景,从铃声的遥过,写到应驮安西的遥思,以虚出实,在丝绸之路上,掠夺代替了贸易,萧条取代了繁荣,这虽是出于诗人的遥想,但已深深地渗透到读者想象的艺术空间。

  凉州词 3

  凉州词

  王之涣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黄 河 远 上 白 云 间 ,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一 片 孤 城 万 仞 山 。

  qiāng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iǔ

  羌 笛 何 须 怨 杨 柳 ,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春 风 不 度 玉 门 关 。

  王之涣《凉州词》注释:

  1。凉州词:为当时流行的一种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种乐器。

  6。杨柳:指一种叫《折杨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赠别的风俗。

  7。度:越过。后两句是说,羌笛何必吹起《折杨柳》这种哀伤的调子,埋怨杨柳不发、春光来迟呢,要知道,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1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王之涣《凉州词》赏析2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不是诗题,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后来许多诗人都喜欢这个曲调,为它填写新词,因此唐代许多诗人都写有《凉州词》。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来,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是从白云中流出来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储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句,明代的杨慎认为含有讽剌之意: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升庵诗话》)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

  凉州词 4

  凉州词

  王翰

  葡萄美酒夜光杯,

  欲饮琶琵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诗鉴赏

  《凉州词》,又作《凉州曲》唐代乐府曲名凉州泛指唐河西一带(今甘肃境)这首诗以奔放的热情和充满边地奇诡风光的特色给我们成功地描绘了一幅塞上军旅饮宴图。诗歌一开头就饱含激情,以浓笔重墨为我们大笔书写了军旅宴会的热烈气氛,充满了诗情画意。首句葡萄美酒夜光杯,从具有边塞风味的葡萄酒和酒具方面铺排了宴会的无比隆重、排场;次句则从音乐的角度渲染了宴会的热闹非凡。葡萄美酒是西域的特产, 夜光杯按东方朔《十洲记》记载:周穆之时西胡献夜兴常满杯,杯以优质白玉制成,光明夜照。在一个宴会上能用如此宝杯进酒,令人很容易联想到这次宴会可能是战斗胜利后的祝捷筵宴,美酒宝杯也可能是战利品。当然,这也可能是虚指,表明酒杯的奇异珍贵。正当大家即将畅饮之时,忽然,由马上传来了美妙的琵琶弹奏声,那欢快的旋律,仿佛是在催人快快举杯,开怀畅饮。(西域胡人有在马背上弹奏琵琶的风俗)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是宴*上的劝酒之辞。在醉人的琵琶乐曲声中,宴会上杯觥交错,当酒酣欲醉之时,有人不想再喝了,怕醉倒沙场传出笑话,于是性情豪放者就大声地嚷道:我们这些人死都不怕,还怕几杯酒吗?!今天,就是醉倒沙场也值得。

  凉州词 5

  唐代: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诗意一

  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将士何须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吹不到玉门关外。

  王之涣《凉州词》诗意二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注释

  1、凉州词:又名《出塞》。为当时流行的一首曲子(《凉州词》)配的唱词。

  2、原题二首,此其一,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七十九《*代曲词》载有《凉州歌》,并引《乐苑》云:“《凉州》,宫调曲,开元中西凉府都督郭知运进”。凉州,唐陇右道凉州治所在姑臧县(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

  3、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

  4、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5、孤城:指孤零零的戍边的城堡。

  6、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等于231cm或264cm,约等于2.3m或2.6m)。

  7、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属于一种乐器.

  8、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9、度:吹到过。不度:吹不到

  10、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东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

  11、何须:何必。何须怨:何必埋怨。

  12 杨柳:杨树的柳条,又指的是《杨柳曲》。

  鉴赏

  王之涣这首诗写戍边士兵的怀乡情。写得苍凉慷慨,悲而不失其壮,虽极力渲染戍卒不得还乡的怨情,但丝毫没有半点颓丧消沉的情调,充分表现出盛唐诗人的豁达广阔胸怀。

  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抓住远眺的特点,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图画:辽阔的高原上,黄河奔腾而去,远远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云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万仞山”,写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环抱下,一座地处边塞的孤城巍然屹立。这两句,描写了祖国山川的雄伟气势,勾勒出这个国防重镇的地理形势,突出了戍边士卒的荒凉境遇,为后两句刻画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这种环境中忽然听到了羌笛声,所吹的曲调恰好是《折杨柳》,这就不能不勾起戍卒的离愁。古人有临别折柳相赠的风俗。“柳”与“留”谐音,赠柳表示留念。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歌中提到了行人临去时折柳。这种折柳赠别之风在唐代极为流行。于是,杨柳和离别就有了密切的联系。现在当戍边士卒听到羌笛吹奏着悲凉的《折杨柳》曲调时,就难免会触动离愁别恨。于是,诗人用豁达的语调排解道:羌笛何须老是吹奏那哀怨的《折杨柳》曲调呢?要知道,玉门关外本来就是春风吹不到的地方,哪有杨柳可折!说“何须怨”,并不是没有怨,也不是劝戍卒不要怨,而是说怨也没用。用了“何须怨”三字,使诗意更加含蓄,更有深意。

  三、四两行,明代的杨慎认为其含有讽刺之意,其所著《升庵诗话》中言:“此诗言恩泽不及于边塞,所谓君门远于万里也。”作者写那里没有春风,是借自然暗喻安居于繁华帝都的最高统治者不体恤民情,置远出玉门关戍守边境的士兵于不顾。中国古代诗歌向来有“兴寄”的传统,更何况“诗无达诂”,我们认为读者未尝不可这样理解,但不能就此而肯定作者确有此意。具体这两句的解释: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 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 “怨”它又有何用?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4)

——凉州词教学设计3篇

  一、教材说明

  我所执教的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课时,《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苦。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2个生字,练*写好6个汉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品读悟诗情。

  二、说教法

  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用音画导入根据乐曲想象情境,联想相应的诗句,从而揭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让学生合作学*、探究、自读互读诗歌。说出诗的意思并质疑,让学生感知文本。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悟情,引导学生抓住与酒杯有关的几个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征人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进而引导学生想想:战士们喝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来挖掘文本,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位出征的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来悟战争的残酷,悲苦来达到悟诗情,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背诵其他的边塞诗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的边塞诗的诗句让学生课外去收集来进一步的巩固和体会边塞的特点。

  三、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所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答疑问难,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想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悟情,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教师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是似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的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一个由于时间紧,学生的带着感情的诵读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一、教材说明

  我所执教的第五单元的最后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课时,《凉州词》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边塞将士出征前开怀畅饮,一醉方体的情景,诗歌慷慨激昂,豪情满怀,表现出当时战争的残酷,无常和频繁,反映将士们生活的悲惨、痛苦。体现了盛唐边塞诗的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1、学生2个生字,练*写好6个汉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3、通过读这首古诗,感悟边关将士悲苦的生活。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品读悟诗情。

  二、说教法

  我从四个方面设计教学流程:首先,用音画导入根据乐曲想象情境,联想相应的诗句,从而揭题,让学生走进文本,其次,让学生合作学*、探究、自读互读诗歌。说出诗的意思并质疑,让学生感知文本。然后根据学生的质疑,引导学生悟情,引导学生抓住与酒杯有关的几个词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在征人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进而引导学生想想:战士们喝酒有什么特殊的含义来挖掘文本,让学生把自己当作这位出征的战士,出征前你会对父母、妻儿或自己说些什么?面对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来悟战争的残酷,悲苦来达到悟诗情,来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最后,通过背诵其他的边塞诗和向学生推介有关的边塞诗的诗句让学生课外去收集来进一步的巩固和体会边塞的特点。

  三、说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所采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法,充分地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答疑问难,让学生放开地说,大胆地想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并通过设计问题来引导学生悟情,师生互动来完成教学目标。

  四、课后反思

  这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教学任务,但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其表现在教师在设问时还缺乏对学生情的调查,有些问题学生回答时是似而非,有的是答非所问,其二,学生的见识较少,在引导品读悟情时挖掘的不够深,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只有老师代答,再一个由于时间紧,学生的带着感情的诵读不够充分,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力求做到尽善尽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体会诗人是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的,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体味古诗的节奏、韵律和意境。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一定的古诗学*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础。以“黄河”为主题的诗,学生接触的比较少,教学这首诗,一方面在熟读的基础上,使学生整体感知古诗的内容,理解一些关键词语的意思,一方面引导学生积累描写黄河的源远流长和塞外戍边将士艰辛的诗句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

  教学设想:

  根据课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要求,本课的教学重点我放在反复诵读上,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我将教学难点定位在引导学生在积累诵读中,发展语感,加深体验,提升审美情趣。《凉州词》虽然表现了边塞将士生活的凄苦,但悲而不失其壮,我也引导学生体会这一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训练:背诵古诗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一首好诗,往往蕴含着一种心情,一个故事,甚至是一段历史,让人回味无穷。现在,就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记忆的大门,背诵一些你所积累的古诗词吧。

  学生自由背古诗。

  师总结:只要大家持之以恒多积累,多背诵,一定能“胸藏万汇凭吞吐”,“腹有诗书气自华”的。

  一、导入新课。

  1、介绍黄河的相关资料。

  李白诗云:“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幻灯片导入)你明白这句话的意思吗?正如诗人所说,(出示黄河图片)黄河流经青海、甘肃、内蒙古、陕西、山东等九个省区,最后注入渤海。它的流程长约5500千米,流域面积达75万*方千米。它奔腾不息,无私地滋润着*的土地,养育着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因此人们称它为“母亲河”。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都写下壮丽的诗篇来赞美它,这节课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黄河,去聆听黄河岸边的故事。

  2、引出课题。

  有一位诗人,他对黄河情有独钟,留下来的诗篇很少,《全唐诗》仅存6首,但一曲《登鹳雀楼》,一首《凉州词》,已足以使他跻身于唐代一流诗人的行列。他就是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今天我们就来学*之涣的《凉州词》(板书课题)

  二、初读古诗。

  1、解释题目。

  凉州词:又名《凉州歌》。唐代在凉州传唱的一种乐曲名。这种诗多写边塞军旅生活的事情。

  2、自读古诗。

  下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书自由读两遍,要读准字音,将古诗的句子读流畅。学生自读。

  3、指名朗读。出示幻灯片古诗。谁愿意为大家朗读这首千古绝唱?

  三、感悟诗意

  (一)整体感知。

  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再默读这首诗,边读边想,此时此刻,在你的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看着这幅画面,你又想到了些什么呢?

  (二)品读诗句。

  1、学*诗歌前两行。

  (1)是啊,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这首诗的又一个特点,刚才大家所描绘的,便是这两行诗所表现出来的场景。(出示诗句)

  (2)读一读这两行诗,谈谈你的理解。

  (3)可见黄河的源头之远,流程之长,是令人惊叹的,读出你的感受(指名有感情朗读)

  (4)对于这条养育了我们无数华夏儿女的母亲河,还有不少诗人也在咏叹它。(出示幻灯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唐。刘禹锡《浪淘沙》“白花原头望京师,黄河水流无尽时”——唐。王昌龄《旅望》“千里万里春草色,黄河东流流不息。”——唐。王维)引读:XXX曾这样说……;在XXX眼中,读。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5)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设计

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设计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四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凉州词》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①学*本诗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古诗大意,背诵古诗。

  ②抓住重点词句,启发学生想象,读懂诗意,体会是人的情感。

  ③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将士们的豪情。

  ④了解更多的边塞诗,体会其特点,激发学生学*诗歌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诵读,想象画面,边读边悟。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上学期,我们曾经学过唐代大诗人王之涣的一首《凉州词》,谁来给大家背背

  指名背——齐背

  2、这是一首边塞诗,边塞诗在唐朝时期尤为兴盛,进入它发展的黄金时代,《全唐诗》中所收录的边塞诗就有两千多首。

  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把目光拉回到遥远的唐代去看一看——

  (配乐,师朗读)

  3、这些都是唐代的边塞诗歌,他们有的倾诉离别的思念,有的描写边关的风光,有的讲述战争的残酷……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边塞诗,体会一种别样的情怀:

  二、读题、解题

  1、生齐读课题

  2、通过预*,你对诗题“凉州词”和诗人王翰有了哪些了解呢(指名回答)

  3、师补充:凉州词是一种曲调名,是为唐朝很流行的的一种曲子(凉州歌)配的唱词。王翰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性格豪爽,无拘无束,他的诗大多都豪放壮丽。而最有名的就是他的《凉州词》,我们赶快去读读吧!

  三、初读古诗

  1、打开书,自由读诗,把字音读准确。

  2、指名读(出示全诗),相机识字“琵琶” “葡萄” “催”

  3、读诗不仅要读得字正腔圆,还要读得有板有眼,读出节奏,谁再来试试

  4、师生合作读(师四生三、生四师三、师读题生读全诗)

  四、理解诗意

  1、熟读古诗,是学*古诗的第一步,而要深深地烙印在自己的心上,理解就很重要。要想理解这首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指名答

  出示:

  ①多读

  ②先理解字词再理解一句话

  ③查工具书

  ④结合注释

  2、现在请大家结合课后的注释试着理解每句诗的意思,如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做上记号。和同桌交流或请教老师都可以。

  五、品读感悟

  1、一、二句(出示图画及一、二句)

  ①师:有人说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而诗词更多的时候是一幅画。那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指名答(出示:葡萄酒、夜光杯、琵琶声、战马、将士)

  变色

  ②把这些事物联系起来,又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指名描述

  ③这样的画面使你感受到了怎样的气氛(板书:热烈)

  ④指名读一、二句,把这种气氛读出来。

  ⑤出示音乐琵琶声,——你们听,琵琶声传来了,此刻,军旗烈烈,战马嘶鸣,出征在即,谁再来试试指名读

  2、品三、四句

  ①这样难得的盛宴,这样难得的气氛,将士们开怀畅饮,似醉非醉之时好像在说—出示三、四句,引读

  ②在说什么呢

  指名答(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又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呢)

  ③是啊,从古至今出去打仗又有几个人能活着回来呢我们一起去看看边关的.战场吧!(课件展示)

  ④这战场怎样板书:残酷

  ⑤这次酒宴后,将士们就要奔赴这残酷的战场,等待他们的也许会是什么(死亡)

  ⑥而此时他们仍在高兴的喝酒,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举杯消愁、视死如归、将生死置之度外)

  ⑦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三、四句。

  ⑧师:此刻,在将士们眼中只有这红红的葡萄酒而别无他物,也许面对残酷的战争他们想举杯消愁,但更多的是即将奔赴沙场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壮烈与豪迈。(板书:豪迈)

  ⑨让我们带着这种情感再读后两行(引读)

  ⑩是啊,这一醉,(板书:醉)醉在这热烈的气氛,还有什么不能看开呢这一醉,醉在这残酷的现实,在潇洒中实现自己悲壮的辉煌;这一醉,醉在这豪迈的气概,“为国捐躯,视死如归”?

  六、拓展延伸

  千百年来,多少视死如归的勇士,他们就这样胸怀壮志,共赴困难,精忠报国,魂归关外,豪放不羁的诗人王翰作为运送粮草的官员曾亲历边关,被边关战士英勇杀敌的爱国精神所感动,却又对战士们残酷、悲凉的军旅生活无可奈何!于是,诗人将这强烈的情感诉诸笔端,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这壮丽的诗篇!齐读

  七、作业

  课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一首边塞诗,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6)

——《反义词》教案范文十份

  活动目标:

  1、 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学*正确的运用反义词

  2 、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反义词。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奇妙的口袋” 球(大、小) 绳(长、短) 棍(粗、细)

  图片:<胖、瘦>“反义词“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游戏:高人矮人走。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二.观察实物,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1、出示奇妙的口袋,引导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2、通过奇妙口袋中的实物,让幼儿观察发现其不同,并用语言表达球(大、小) 棍(粗、细) 浅绳(长、短)

  3、知道像这样大和小、长和短、粗和细意思相反的`词叫反义词

  三、学近反义词说话

  1、根据幼儿的发展程度不同,分组投放难易程度不同的实物

  纯净水 (冷、热)

  书 (薄、厚)

  手绢 (新、旧)

  海绵和玩具 (软、硬)

  玩具 (上、下)

  智力拼图 (里、外)

  2、幼儿自主探索活动,幼儿经过看、摸、掂,自己发现藏在其中的反义词,并大胆积极地运用于语言表达出来。如:一瓶水热、一瓶水冷 一本书薄、一本书厚

  四.连线游戏:“找朋友”

  1、出示大图片:黑白、胖瘦、多少

  2、启发幼儿观察大图片,将意思相反的两个图用线连起来,并说出一对反义词

  3、教师出题,幼儿对相应反义词

  小老鼠将玻璃杯打碎了,他向妈妈撒谎,说不是自己做的,而小花猫做了错事,就像妈妈诚实的认错。(诚实——撒谎)(好——坏、前——后、左——右)(诚实——说谎、胆小——勇敢)

  活动延伸:

  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寻找自己生活周围的反义词,明天带给老师和小朋友分享。

  活动反思:

  这节课上的比预期效果好,中班的孩子在上课常规方面比小班的孩子要好的多,大部分孩子都参与到其中,接*生活常识,孩子很感兴趣,对于本节课结尾我在上课时结束的有点急促,故事结尾有些突然,可以延伸至课后孩子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这样活动效果就会更好。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

  2、能积极动脑,对实物、图片进行观察比较及尝试操作,勇于探索。

  3、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4、通过多种阅读手段理解图画书内容,了解故事,感受故事诙谐幽默的情节。

  活动准备

  1、大、小纸鹤各一只,厚薄不同的两本书。

  2、糖、苦瓜、橡皮泥、雪花片、长短粗细不同的圆柱积木、图片若干份。

  活动过程

  一、导入,引起幼儿尝试的兴趣。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准备了很多东西,它们里面藏了许多的小秘密,要我们一起来观察观察,用耳朵听一听,嘴巴尝一尝,并用上你们的小手,才能把它们的秘密找出来,你们愿意和我一起找吗?

  二、幼儿初次尝试。

  1、出示两只大、小纸鹤。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一只大,一只小)

  师:对,一只纸鹤大,一只纸鹤小,大和小是一对意思相反的词,我们把这样的词叫做反义词。那么,大的反义词就是小,小的反义词就是大。

  2、出示厚薄不同的书让幼儿观察,请幼儿听老师两次拍手的速度,引导幼儿说出厚和薄,快和慢两组反义词。

  三、幼儿再次尝试。

  1、师:老师在后面的桌子上也准备了很多东西,现在请小朋友轻轻走过去,找找看,它们里面又藏了哪些反义词呢?

  请幼儿品尝糖和苦瓜的味道,捏积木和橡皮泥的硬度,比较积木和雪花片的重量,以及积木的长短和粗细,并分组进行讨论,尝试说出苦和甜、硬和软、重和轻、长和短、粗和细五对反义词。

  2、师:老师这里还有一些图片,想请小朋友一起帮老师把里面藏着的反义词找出来,愿意吗?

  教师依次出示图片,幼儿观察,通过集体回答或个人回答的方式,说出相应的反义词(上和下、冷和热、高和矮、胖和瘦、哭和笑)

  四、游戏,巩固所学反义词

  1、介绍游戏玩法:教师说出一个词并做出相应的动作,请小朋友说出它的反义词,也要配上相应的动作。

  2、教师先演示一遍游戏的玩法(如哭和笑),再引导幼儿通过集体回答或个人回答的方式巩固所学反义词。

  五、启发幼儿尝试说出新的反义词

  1、教师说出一些新的词语,请幼儿尝试说出它们的反义词。

  2、告诉幼儿在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反义词,引导幼儿主动去观察。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一次活动过程中, 我偶尔听见两个孩子在交流过程中,一个孩子说,我的铅笔就是比你的小,另一个孩子说我的比你的长;诸如多、少;大、小;等这些简单的反义词给孩子的语言交流带来了障碍,所以我特设计此活动方案。

  活动目标

  1. 知道:什么是反义词

  2. 能正确用词表述自己的意思。

  3. 培养幼儿良好的观察能力,判断能力

  4. 引导幼儿准确表达,培养幼儿的语言交际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反义词的意思,学*几组常见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

  几组动物的头饰,花姐姐头饰,大小不同的花朵,小皮球,音乐磁带等。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 教师(扮演花姐姐):小朋友们好! 我是从大森林里来的花姐姐,今天花姐姐要带你们到森林里去玩一玩好吗?到森林里去,我们就要先变成可爱的小动物啦!

  首先按动物角色分两队,介绍各队成员。

  二、基本部分:

  2、我们先一起来看看哪个队的队员多,哪个少。让我们一起数一数。分出多和少。

  3、 像“多”和“少”这样意思相反的词,我们叫它反义词。

  4、我们两队进行一场比赛,看看哪队最棒好不好?

  游戏一:跳跳跳比赛

  规则:每队选出一个小朋友,比谁跳的快,快的得到一朵大花,慢的得一朵小花。

  小结:快和慢,意思相反就是一组反义词。大和小的意思也是相反的所以也是反义词。

  游戏二:投皮球比赛

  规则:从起点算看谁投的远,每组分别选一个小朋友进行!

  小结:远和*也是一组反义词。

  5、两项比赛结束了,我想问问小朋友,刚才得第一的小朋友高不高兴?高兴的时候我们就怎样?(笑!),那么伤心的时候呢?(哭!)所以我们知道了:笑的反义词应该是:哭!(笑—哭)

  6、小结:其实在日常生活中还存在着很多意思相反的词(拓展学*),如:胖—瘦、粗—细、冷—热、快—慢等等。小朋友今后只要留心观察,多动脑筋就能找出很多很反义词,学*到很多知识。就能成为聪明的好孩子!

  三、结束部分

  今天我们学*了这么多的知识,你们高兴吗?让我们一起听听音乐跳跳舞活动活动吧 。同时,请小朋友们找找歌词里面有没有反义词呢?

  四、活动提升:

  鼓励幼儿回家后与父母共同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今天,小朋友们跟随花姐姐学*的反义词都记住了吗?那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看看在你的家里能不能找到这些反义词呢?下次我们就来比比看谁找到的反义词最多!谁最棒!最聪明!

  教学反思

  游戏是幼儿园小朋友喜闻乐见的活动。由花姐姐带小动物一起去森林玩引入活动,孩子们就很自然的进入游戏活动,在玩的过程中通过(游戏一)跳跳跳比赛(游戏二)投皮球比赛就理解了什么叫反义词,从而在自己的游戏中找出相应的的反义词,同时使孩子的词汇得到了积累和提高。

  紧接着提问:刚才得第一的小朋友高不高兴?高兴的时候我们就怎样?(笑!),那么伤心的时候呢?(哭!)所以我们知道了:笑的反义词应该是:哭!(笑—哭)

  另外,在活动结束时,要求孩子和父母一起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是课堂教学得到了有效延伸,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学*热情。

  所以我觉得这节课上的很成功。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的思维能力,理解反义词,丰富幼儿的词汇。

  2.体验游戏的愉悦感,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掌握简单的反义词。

  活动准备:

  1.两个大小不一样的瓶子,并装有黑,白色的水。

  2.音乐《我真的很不错》。

  3.挂图“红星棒”

  4.字卡:长---短,软---硬,热---冷,胖---瘦,快---慢,高----矮。黑---白, 多---少,粗---细。

  活动过程:

  1,集体游戏:《拍手歌》

  教师:小朋友们好!来把你漂亮的小手拿出来和老师一起做个游戏吧!

  2.理解“反义词”

  教师:小朋友拍手拍的真好,老师拍的都好,那哪个小朋友记得我们第一次手是在哪里拍的呢?(上面),那第二次手是在哪里拍的呢?(下面)。对,上和下就是一对反义词,游戏中还有没有反义词呢?谁能告诉老师呢?

  教师:对,还有左右,前后都是反义词。

  3.丰富幼儿观察力。说出身体部位的反义词。

  教师:我们身体上有没有反义词呢?请小朋友找一找,看一看告诉老师,比一比谁的眼睛最亮。

  (左---右:眼睛,眉毛,耳朵,胳膊,腿等)

  (上---下:眼睫毛,牙齿)

  小结:原来我们身体上也有这么多反义词啊!对,相反的词就是反义词。

  4.丰富幼儿想象力,观察力,同一物体说出多组反义词。

  教师:其他地方还有反义词吗?我们一起找一找,寻找:(出示两个瓶子),哦,这有两个瓶子。

  (1) 提问:猜猜这瓶子中装的是什么呢?

  (2) 提问:请小朋友说说看这两个瓶子中有反义词吗?认真观察看谁说的最多。

  (3) 除了这几组反义词外你还知道其他的反义词吗?说说看。

  小结:小朋友都说的很好!但是不知道那个小朋友是最棒的呢?我们进行一个小比赛好吗?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先给自己加加油,鼓鼓力吧!

  5.比赛游戏:说相反

  规则:(1)举手回答问题,正确的奖励一个红星,错误的不奖励,得到星星最多的那一组就是冠军。

  (2)介绍:记录表,才赛队员分4组,两轮比赛,总结哪一组得星最多拿组就是冠军。

  第一轮:教师说词,幼儿举手抢答,正确奖励。

  哭----笑,热---冷,软---硬,长---短,胖--瘦,快---慢,对---错,开---关。

  高兴----难过,出去---进来,开始----结束,漂亮----难看,表扬----批评,上午----下午。

  小结:总结星数。没关系啦,虽然第几组不是冠军,但是我们还有机会,加油哦!

  第二轮:要求用所给反义词说短句。

  (长---短,软---硬,热---冷,胖---瘦,快---慢,高---矮)

  如长短这组反义词,小朋友可以说成:长长的什么,短短的什么或是什么设么很长,什么什么很短…….

  教师:听明白了吗?开始动动你的小脑袋,看看谁的又好而又多。

  总结:统计星星的数量,数字最大的一组,是获胜者,虽然我们不是冠军但还我们也是最棒的!我们一起给自己鼓励鼓励。(下来我们再比一次)

  一.教学目的

  认识本课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记住要求会写的字,感知汉字的形体美。

  初步认识反义词,体会反义词意义上的相反或相对,主动积累词语。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读课文认识15个生字,会写8个字。

  三.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什么是反义词、积累反义词。

  四.教学准备

  教师:

  1.生字卡片

  2.大小差别较大的纸(课间发给学生,同方的一大一小)

  3.美丽的苹果树(每个苹果上都写上要认识的字,共15个)

  学生:课外收集本课以外的反义词,制成卡片。

  五.教学过程:(本课用两课时进行教学,本课时为第一课时)

  一.观察比较,激趣导入

  1.教师拿出黑白相对的纸,提问:孩子们,你发现老师手中的纸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说出黑白,教师板书在黑板一角。然后请孩子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给的纸,同桌比较,看看两张纸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发现大小并板书。

  2.教师小结:像大小、黑白这样的一对对词,反映了事物的两个对立面,意思相对或相反,我们把这样的一组词叫做反义词。今天,我们就来学近反义词歌。

  二.初读课文,认字识词

  1.学生自读课文,边读边勾画出一对对反义词,并把自己勾出的这些反义词多读几遍。

  2.小组合作:交流自己刚才找到的反义词,小组成员共同努力,把字音读准,并找出值得注意读音的生字并作上记号。

  3.教师检查小组学*情况

  (1)汇报找到的反义词组(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情况将带拼音的反义词组帖在黑板上)

  (2)指名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引导说出仔是*舌音,深是翘舌音、前鼻韵,并多读几遍,记住它们。

  (3)开火车读、齐读

  4.互动合作,强化认识

  (1)指名和老师对着读

  (2)同桌对读,加深记忆

  5.小组比赛读,读后师生共议,评出最佳小组,送予流动红旗。让生感受成功的喜悦。

  6.师生合作做反义词对对子的游戏,边说边拍手。

  三.摘苹果游戏,进一步检查落实对生字的认识

  教师出示美丽的苹果树,请学生来摘。来摘苹果的同学必须告诉大家你摘到的是什么字,对于不会的或没有读正确的,师生共同纠正。尽可能让多数学生感受都丰收的喜悦。

  四.感悟字义,说用结合

  学生再读反义词歌,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对反义词练*说话,先在小组内说,再全班交流,说评结合,加深理解。

  五.拓展延伸,实践迁移

  1.看图说反义词

  2.交流课前找到的反义词,并选择几个写在课后的田字格里。

  活动目标:

  1、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培养幼儿积极动脑,用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7)

——识字学词学句教案(10)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和12个词语。

  2、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认字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培养学生认字能力。

  教学难点

  1、正确区分字形、字音相*的字。

  2、正确理解字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中经常会遇到同音字,这些同音字是音同字不同,但多数字形相*。

  今天我们就来学*几组既同音又*形的字,借助汉字构成规律学*生字。

  二、学*新课。

  3学*生字

  老师板书生字,指名由学生读。

  看哪个同学读得准,如果读错了,其他同学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3 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住字形。

  3 学生自己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小组讨论。

  ③指名回答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形。

  翅膀:翅,可用部分记忆加形象记忆结合的方法来记忆,“支”右边加上羽毛的“羽”;膀,偏旁加熟字记忆,“月”字旁右边是旁边的“旁”。

  蜜蜂:蜜,宝盖头下边“心”加一撇,“虫”字底。蜂也有“虫”,因为蜜蜂是昆虫的一种,所以有“虫”字。蜂左部是反文头下边为“丰”。

  峰:与蜂都是形声字。将蜂的虫字旁换成“山”。

  铺:“金”字旁。

  蒲公英:蒲与铺为形声字。

  沙:利用偏旁加熟字记忆,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少字

  纱窗:纱与沙是形声字,窗,穴宝盖头,大口框上加一撇,里面是“夕”。

  祥:偏旁加熟字记忆。

  详:偏旁加熟字记忆。

  2)巩固字形。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

  蜜蜂 纱窗 翅膀 蒲公英 慈祥

  详细 傍晚 山峰 铺路 沙滩

  2、写。

  3 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的位置。

  ②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③在书上描一描,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一气呵成。

  翅:“支”的最后一笔捺要写的长些,“羽”字要全部放在捺上。

  膀:左边窄,右边宽。

  傍:左右要紧凑。左右一样高。

  蜜:三部分一样宽,要紧凑些,必和虫写得扁一些。

  蜂:“虫”字旁细长,右边比左边宽高。

  峰:“山”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宽,丰的竖压田字格虚线。

  铺:左右一样高,右边宽,左边窄。

  蒲:“草”字头横要长,与下边的字同宽。

  英:上下部分要紧凑,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撇要冒出头。

  沙:右边宽,一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纱:左右两部分要紧凑些。

  窗:宝盖头要宽,盖住下边的部分。

  祥:左边窄右边宽,“羊”的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详:左边窄,右边宽。

  3、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特点。

  (2)在书中练*描写。

  (3)照范字写词。

  三、巩固复*。

  学生小声读句子,理解字在词、句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二)

  翅膀 蜜蜂 铺路 沙滩 慈祥

  傍晚 山峰 蒲公英 纱窗 详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复*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学重点

  1、复*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学难点

  1、复*巩固本课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完成课后第三、四题。

  教具准备

  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巩固字词。

  1、认读本课生字词。

  2、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读。

  3、说说你怎样识记这些生字:

  膀——傍 蜂——峰 铺——蒲 沙——纱 祥——详

  二、读句子。

  1、自由读,做到正确、流利。

  2、指名读,大家评读,看看谁读的又准确又流利。

  三、用词说句子。

  1、学生模仿课文中的样子,自愿从本课中选词说句子。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而且丰富学生的句子。

  2、你还知道哪些字是同音字或读音相*,分别用它们组成词语。如果有能力,可以试着用你组的词语说一句话(自愿)。

  列——陈列——自然博物馆陈列着许多生物标本。

  烈——猛烈——风猛烈的刮着,但这并不能阻止勇敢的水手继续前进。

  坐——坐下——妈妈刚下班回家,我马上端来茶水请妈妈坐下喝茶。

  座——座位——一位老爷爷带着小女孩上车了,我连忙起身把座位让给他们坐。

  ……

  四、小游戏:

  找朋友: 旁 少 羊

  帮他们找不同的“朋友”,使他们与新朋友一起组成新字。

  旁——傍,膀,(滂,磅 ……)少——沙,纱(砂,铩……)

  羊——祥,详(样,洋……)

  五、完成课后第三题。

  1、看懂四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2、说一说。要说完整话。

  3、动笔写下来。

  蜜蜂、蒲公英、山峰、翅膀

  4、反馈。同桌之间互相订正。如果有学生写错,帮助他分析错误原因,并且讨论该如何改正,更加准确的识记。

  5、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练*看拼音写词语,巩固本课所学的生字新词。

  六、打开课本完成第四题。

  (1)读题目,明要求。

  (2)学生小声读句子,比较一下,后一个句子比前一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第二句比第一句多了一个量词“一座”,使“古塔”形象起来。第三句比第二句多了一个形容词“远处的”。

  (3)加上这些词语有什么好处呢?

  加上这些词语后,句意更加明确了,表达更加生动了,内容更加具体了。学生要学会使用形容词和量词来修饰句子中的名词。

  (3)读一读第三句话。体会这些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4)练*扩句子。

  天上有鸽子。

  模仿书上的例句,请同学试着加上一些词语使这句话更加具体明确。

  蓝蓝的天上有鸽子。

  蓝蓝的天上有一只鸽子。(蓝蓝的天上有一群鸽子。)

  蓝蓝的天上有一只洁白的鸽子。

  (5)教师小结:

  在句子中加上适当的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可以使句子增加魅力。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14个生字,在学*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

  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时怎样记住会意字? (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2)这个同学在学*时,不仅学*了一个“众”字,还把这个字的组成告诉大家,还为我们分析了这个字的`意思。谁还能像他一样,分析其它的字?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 黑土墨……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会意字 ——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 j9ng s5n zh^ng

  品——晶 ——森 ——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

  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 尖(笔尖) 火(火车)

  舌(舌头) 尘(尘土) 灭(消灭)

  品(品味) 从(从来) 林(树林)

  晶(亮晶晶) 众(观众) 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xiu x9

  休 息 —— 图 ——范字

  w1i

  歪 —— 范字

  zh^ng

  众 —— 图 范字

  教学要求

  1.学会15个生字和8个词语,认识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独体字卡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前两天,同学们在学生字的时候,老师发现大家很聪明,有的生字不用教,很快就记住了。像洋芽(板书),能告诉老师你是怎么学会这些字的吗? 在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多这类字。它们有什么秘密,今天我们就来找一找其中的奥秘,掌握这个决窍,能学会更多的字。

  二、揭示课题读下面的字,并组一个词语。 马 木 虫 下 土 或 牙 鸟 巴 户 方 门

  三、出示每一组字词句

  1.指名读独体字女马,再齐读。

  2.认一认女组词识记。

  3.教学妈(妈妈)。注意后一个妈读轻声。指句领读,读准生字和词语。 说说:妈妈的妈是由哪两个字组成的?这两个部分各表示什么?(女字旁表示妈妈是女的,即字义;马表示妈的读音。)马和妈的读音有差别吗? 读第一组字词句。记住女、妈两个字。 句子里还有要求学会的字,我们放在下节课学*。

  四、出示第二组字词句。

  1.读一读,认识寸是一种长度单位,用手比示它的长度。说明很短小。村子是农民聚集居住地方。

  2.说说村子的村怎样记。

  3.读读第二组字词句。注意村子的子读轻声。

  4.小结。 总结每组字的学*步骤:先认一认独体字,再想一想合体字跟两个独体字的联系,最后读一读词和句子,记住合体字(形声字)的意思和用法。(用小黑板出示学*步骤,提示学法。)

  五、用以上方法自学其余6组字

  六、检查自学情况

  按教材顺序,一组一组进行。 重点指导最后一组:

  (1)认识耳,用组词了解字义(耳朵、耳机)。

  (2)认识闻,耳表示闻的意思,即听到。门和闻读音相*,表示字音。

  2.做找朋友的游戏,巩固生字。

  做法:

  (1)把独体字和合体字的字卡发给学生;

  (2)拿合体字卡片的一位同学上台呼唤: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相关独体字卡片的两位同学上台答应:你的朋友这里。按顺序站好。

  (3)依序领读、组词。

  七、指导写字。

  重点指导4个独体字(女、寸、父、耳)的笔顺与写法。

  女:第三横长些,做偏旁时横不出头。

  父:先撇后捺,做偏旁时写扁些。

  八、课堂练*:抄写这节课学的12个字 第二课时

  一、复*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口头组词。

  2.读拼音写词。(略) 先各自在作业 本上写出( )里的字,再集体订正。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8)

——大班教案《反义词》范文十份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积极思维,认真观察,通过找一找,想一想,寻找生活中的反义词。

  2、体验游戏快乐,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4、能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乒乓球(1个)、玻璃球(1个) 、 小口袋、盛满水的鱼缸、书(2本) 、 糖 、 药 、 海绵 、 木块、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出示口袋,引起幼儿兴趣。

  今天,李老师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小口袋,小朋友想不想知道里面是什么?请一幼儿摸:提问,摸到了什么?“乒乓球”。再摸,摸到了什么?“小玻璃球”。

  引导幼儿观察:让幼儿说出乒乓球大,玻璃球小,像大小这样一组意思相反的词,就叫反义词。

  二、 操作,引导幼儿说出反义词。

  1、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词。乒乓球和玻璃球给小朋友变魔术,小朋友看,这是什么?对“鱼缸”,鱼缸里盛满了水。现在,老师把玻璃球放到水中,小朋友你们看到了什么?

  幼儿:玻璃球沉了下去。

  教师:小朋友想,乒乓球放到水里会怎么样呢?让幼儿猜测,接着教师把乒乓球放入水中。观察到乒乓球浮在水面上。

  教师:沉和浮也是一对反义词。

  2、在活动室找反义词

  如:门关着----窗户开着的桌子高-----椅子低

  黑板黑----墙子白女孩子头发长-----男孩子头发短

  三、出示实物学近反义词

  1、教师出示两本厚薄不同书,引导幼儿说出厚---薄。再观察比较,厚的新,薄的旧,新――旧是一对反义词。

  2、出示海绵和木块,请幼儿捏一捏,说出软---硬是一对反义词。

  3、出示糖和药,请幼儿尝一尝,说出甜---苦是一对反义词。

  4、出示同样的两个瓶子,一个瓶子是空的,另一个瓶子盛满水,请幼儿通过视觉观察说出反义词,满―空。再让幼儿掂一掂,说出轻---重也是一对反义词。

  四、出示课件学说反义词

  1、一哭一笑的两个小娃娃,哭---笑是一对反义词,并引导幼儿做动作。

  2、出示夏天图片,引导幼儿说出热,则热的反义词是什么?“冷”,并让幼儿做冷的动作。

  3、图片一小朋友穿衣服,则它的.反义词是“脱”。

  4、火车和汽车图片,引出反义词,长---短,快---慢,并引导幼儿用反义词说出短句,如:火车长---汽车短等。

  五、通过游戏巩固复近反义词。

  1、拍手游戏

  教师:我说大。

  幼儿:我说小,大和小是一对反义词。

  2、做相反的动作

  如:教师做一个冷的动作,幼儿做热的动作。

  长---短高---矮 哭---笑

  胖---瘦厚---薄大---小

  3、给反义词说短句

  如:什么快?什么慢?

  胖胖的什么?瘦瘦的什么?

  六、律动《我真的很不错》结束活动。

  小朋友表现特别棒,现在来表扬一下自己,说儿歌《我真的很不错》。

  我真的很不错,我真的很不错,我头脑也不错,我脸蛋也不错,我身材也不错,我上上下下,左左右右,前前后后,都不错。

  反思:

  一、材料的选择

  本次活动根据孩子们的思维特点,从孩子们身边熟悉的事物入手,从实物到图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幼儿充分利用各种材料,通过感官、实践,思维认识反义词,让孩子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从两种物品中找一对反义词,到找出多对反义词,不仅达到掌握反义词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孩子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二、教学设计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的一开始,就利用摸“神秘小口袋”的游戏,给孩子们带来神秘感,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让幼儿通过观察发现了秘密,引出了本节活动的课题“反义词”。通过小实验和找自己身边的反义词,让幼儿知道反义词就在他们身边,引起了孩子们跃跃欲试的尝试兴趣,接着给孩子们提供了各种尝试材料,让幼儿通过看一看、捏一捏、尝一尝、来感知、探索,发现问题。让幼儿在感知的基础上理解了反义词。接着循序渐进,为使幼儿掌握更多的反义词,利用课件,出现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说出一些新的反义词。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本节活动共设计了三个游戏。第一个游戏:“拍手游戏”通过这个游戏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第二个是游戏是:“做相**作”,如:教师做笑的动作,幼儿就做哭的动作,不仅复*了反义词,还给反义词配上形象的动作。第三个游戏:“给反义词说短句”如:爸爸个子高,我个子矮,让幼儿知道反义词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最后通过小律动《我真的很不错》,结束了本节活动。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参与性很强,能积极思维,认真观察,说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反义词,并能和教师互动,整节课教师处于引导地位。幼儿处于主导地位,充分体现了幼儿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在轻松的氛围中掌握了反义词,并使其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设计意图:

  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敏感期。同时,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力、想像力、也是智力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为了使幼儿的智力得到全面发展。提高素质,因此,我设计了这一节课。

  活动目的:

  1、 对实物、图片的观察比较,使幼儿初步理解反义词的含义、丰富幼儿的词汇。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口语表达能力,动作表现能力及思维的敏捷性。

  3、 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精神。

  4、 培养幼儿大胆发言,说完整话的好*惯。

  5、 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幻灯片)。

  2、大、小皮球各1个。

  3、长绳、短绳、沙子、海绵、棉花、木块。

  教学重点:

  帮助幼儿获得相反的概念,能大胆探索反义词。

  教学难点:

  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表述。

  活动过程:

  (一)引起幼儿的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相反国”看看。“相反国”是一个很有趣的国家,听说到“相反国”里可以学到很多本领,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一起去看看吧!

  瞧:这里准备了很多东西,要请你们仔细观察观察,用手捏捏、拎拎,你们就会发现很多的小秘密,看看谁最快发现里面的小秘密哦。


凉州词教案(五)份(扩展9)

——《识字学词学句二》教案(10)份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

  2、认识“筑、烈、滩、换、慈、介、绍、况”8个要求会认的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4、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学难点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和12个词语。

  2、培养学生运用汉字的构成规律进行认字的能力。

  教具准备

  生字词卡片,拼音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中经常会遇到同音字,这些同音字是音同字不同,但多数字形相*。

  今天我们就来学*几组既同音又*形的字,借助汉字构成规律学*生字。

  二、学*新课。

  3学*生字

  老师板书生字,指名由学生读。

  看哪个同学读得准,如果读错了,其他同学纠正,达成共识后,教师写上音节。

  3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记住字形。

  3学生自己观察字形。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的字形。

  ②小组讨论。

  ③指名回答你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形。

  翅膀:翅,可用部分记忆加形象记忆结合的方法来记忆,“支”右边加上羽毛的“羽”;膀,偏旁加熟字记忆,“月”字旁右边是旁边的“旁”。

  蜜蜂:蜜,宝盖头下边“心”加一撇,“虫”字底。蜂也有“虫”,因为蜜蜂是昆虫的一种,所以有“虫”字。蜂左部是反文头下边为“丰”。

  峰:与蜂都是形声字。将蜂的虫字旁换成“山”。

  铺:“金”字旁。

  蒲公英:蒲与铺为形声字。

  沙:利用偏旁加熟字记忆,左边是三点水旁,右边是少字

  纱窗:纱与沙是形声字,窗,穴宝盖头,大口框上加一撇,里面是“夕”。

  祥:偏旁加熟字记忆。

  详:偏旁加熟字记忆。

  2)巩固字形。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读。

  蜜蜂纱窗翅膀蒲公英慈祥

  详细傍晚山峰铺路沙滩

  2、写。

  3仔细观察生字在书中田字格的位置。

  ②看老师怎样写,记住笔顺。

  ③在书上描一描,不能看一笔写一笔,要一气呵成。

  翅:“支”的最后一笔捺要写的`长些,“羽”字要全部放在捺上。

  膀:左边窄,右边宽。

  傍:左右要紧凑。左右一样高。

  蜜:三部分一样宽,要紧凑些,必和虫写得扁一些。

  蜂:“虫”字旁细长,右边比左边宽高。

  峰:“山”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宽,丰的竖压田字格虚线。

  铺:左右一样高,右边宽,左边窄。

  蒲:“草”字头横要长,与下边的字同宽。

  英:上下部分要紧凑,第二横要比第一横长。一撇要冒出头。

  沙:右边宽,一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纱:左右两部分要紧凑些。

  窗:宝盖头要宽,盖住下边的部分。

  祥:左边窄右边宽,“羊”的竖紧靠田字格竖虚线。

  详:左边窄,右边宽。

  3、指导书写。

  (1)自己观察每个生字的特点。

  (2)在书中练*描写。

  (3)照范字写词。

  三、巩固复*。

  学生小声读句子,理解字在词、句中的意思。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学*14个生字,在学*中初步感知会意字的组字规律,边学*边总结识字规律。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把会意字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引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大家都特别喜欢猜谜语,老师下面说两个谜语,看你是否能猜出是什么字?

  (1)把火盖住是一个什么字?(灭)

  (2)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休)

  老师边说边把“灭”、“休”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师问:一人躺在树桩下休息。为什么是“休”字呢?请大家观看课件。看后,告诉学生像这样的字叫会意字。

  二、学生自学生字

  1、学生自己借助汉语拼音读读本课字、词、句,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2、同桌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一比谁读得最好,相互纠正字音。

  3、看看本课的生字有什么特点,请大家说一说。你能不能想象一下这些生字的由来?

  三、小组学*

  1、4人为一组,组长带着组员读生字。

  2、分析字形,组词,说句。

  四、小组汇报结果

  教师设计形式如下:

  1、会意字识字

  (1)学生可以边说边演示

  “灭”字的由来:着火了,人们急中生智把一个东西盖在火上,火就灭了。这就是“火”的由来。

  “尘”字的由来:小土一般肉眼都看不见,落下来就是尘土。

  “歪”字的由来:不正就是歪。所以把身子不正的人或不正的物品都称为歪。

  “信”:人们把要说的话写纸上,通过邮局送到对方的手里,就是信。

  “休”:一个人躺在树桩下休息,就是“休”。

  讲解了这5个字后,请同学们想一想这些字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学生通过观察会发现,这些字都与古人造字的道理分不开,这些字我们给他起一个名字——叫会意字。有的同学会问了什么是会意字——会意,是我国古代造字法的一种,把两个以上的字合起来表示一个意义的造字法。会意字就是利用“会意”的方法所造的字。

  (2)谁说一说在学*时怎样记住会意字? (只要我们根据字理去想,就会记得又快又好)

  2、品字结构的字

  请你再看一看下面的4个字(品、晶、众、森)有什么特点?学生经过观察,发现这4个字都是由一个相同的熟字组成的。

  (1)你是如何记忆这类字的?

  “众”:一人为人,两人为从,3人为众。众是人多的意思,比如群众、观众、都是说有很多人。

  (2)这个同学在学*时,不仅学*了一个“众”字,还把这个字的组成告诉大家,还为我们分析了这个字的意思。谁还能像他一样,分析其它的字?

  “品”:一个口我们一般说尝一尝,3个人坐在一起喝茶,我们一般叫品茶。所以“品”字有3个口。

  “晶”:一个太阳就够亮的,3个太阳放在一起,就是亮晶晶的。

  “森”:一个木是一棵树,很多的树在一起,远远望去就是一大片森林。

  (3)记忆这些字可以编顺口溜

  如:一木木,二木林,三木森,林火焚;一日旦,二日昌,三日晶,日月明;小土尘,小大尖,竹毛笔 黑土墨……

  3、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甘、甜、舌“的?

  (1)“舌“是独体字,舌头在人的嘴里,所以古代的古,上面加一撇,就是舌头的舌。还可以用猜谜的形式记忆:千人一口。谜底——舌。

  (2)“甘”:草字头,小横连,表示的是嘴,一横,表示的是一样甜的东西含在嘴里舍不得咽下去。

  甘还可以用数笔画的方法来记。

  (3)“甜”字的由来:味道一般是用舌头尝出来的,所以古人在造字的时候,用舌头一尝,是甜的。因为甘是甜的意思,所以“舌、甘”为“甜”。

  4、其它字的记忆方法

  (1)“亮”:可以用换一部分的方法,用高字的上半部分,加上秃宝盖,再加上几个的几,合起来就是“亮晶晶”的“亮”。

  (2)“息”:自己的“自”加上“心”就是“息”;自己的心放松,就是休息。

  还可以用猜谜的方法记忆:身残心不残。身去掉下半部分,加上心就是“休息”的“息”。

  (当学生说字形有困难时,教师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五、复*巩固

  1、老师说字理,同学回答对应的生字。

  2、一个同学说字理,大家猜是哪个字。

  3、同学说字理,老师猜生字。

  六、认识“防、糖、演、束、鼓”五个生字

  七、朗读句子

  1、大家已经掌握了生字,请你自己读一读句子,看有什么不懂?

  2、小组里互相解决问题,小组里仍然解决不了的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可能会有“品茶”、“甜菜”不理解。

  品茶:喝茶,仔细辨别茶的好坏。如:我爷爷可会品茶了。

  甜菜:一种草本植物,根可以制糖。北方主要用甜菜制糖。

  3、自己读句子,看谁读的正确。

  4、指名读——小组读——齐读。

  八、学*造句

  1、下面老师读几个句子,你听一听这几个句子中有一个共同的词,你能不能给找出来?

  (1)甜菜可以制糖。

  (2)读书看报可以长知识。

  (3)我可以把这些句子读得很好。

  2、这三个句子中都有“可以”一词。那你能不能也用“可以”造一个句子。看谁的句子新颖。

  (1)坐飞机可以周游世界。

  (2)打球可以锻炼身体。

  (3)我们可以和动物成为好朋友。

  老师相信大家还有更多更好的句子,下面把你自己想的句子写在书上15页第4题上。没学过的字可以用拼音。

  九、作业

  (1)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了14个生字,回家后,把这种方法教给你的爸爸、妈妈或者你们家邻居的小弟弟、妹妹们。

  (2)请你观察我们学校的各个地方,如:板报、标语里有没有会意字,找出来同学互相说一说。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会意字 ——熟字+熟字=字的意思

  mi8

  灭——图

  ch6n

  尘——图

  p!n j9ng s5n zh^ng

  品——晶 ——森 ——众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良好的写字*惯。正确书写14个生字。

  2、重点讲解汉字占格的位置以及如何把字写得美观。

  教学过程

  一、复*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读对后,请同学把生字贴在黑板上。

  2、,谁能把这14个生字分一分类?

  二、指导书写

  好,你们说我们先写哪一部分?按学生的意思指导书写。

  1、上下结构的字

  (1)如:“歪”字的写法,老师就可以说不正字就会歪,我们同学写“不”字时,就应该把它放正,怎样就放正了,下面的正字最后一笔应该写长些,可以稳稳地托住上面的东西。

  (2)重点指导“息”字:在写这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说后,老师进行小结。注意“息”字的上半部分,左边有一竖,一撇被挡住。“自己”的“自”,要写短撇,撇不出头。和上节课我们学*的“抱着”的“抱”,右半部分是左边没有撇,一撇可伸出,指的是写长撇,撇出头。

  (3)注意在写“尘”字时第一笔不是竖钩,应该是竖。

  (4)自己练*写一个。

  (5)指导“亮”字书写。

  2、请学生说一说,品字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1)上面部分要写在上半格中间,下面部分的两个部件要写匀称。

  (2)在这些字里,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3)老师写出一个“众”字,请学生评一评,写得怎么样,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上面的人字是捺,下面的两个人字有变化,左边的人字的捺变成了点。

  3、独体字的指导

  (1)“甘”字的笔顺要注意。每一笔要注意先进人后关门。写后自己与范字对照一下,再写第二个。

  (2)自己写一个。同桌帮助看一看。

  4、左右结构的字上节课重点指导过,自己写。(休、信、甜)

  老师可以教给学生顺口溜:左右两边是一家,讲团结,讲谦让,你争我让紧挨上,比例得当字漂亮。

  三、自己完成作业

  1、15页第3题。

  读读比比,再组词语。

  古(古代) 尖(笔尖) 火(火车)

  舌(舌头) 尘(尘土) 灭(消灭)

  品(品味) 从(从来) 林(树林)

  晶(亮晶晶) 众(观众) 森(森林)

  附:板书设计

  识字学词学句(一)4

  xiu x9

  休 息 —— 图 ——范字

  w1i

  歪 —— 范字

  zh^ng

  众 —— 图 范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认6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

  第一课时

  一、复*有关部首字,引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了部首字,今天我们这节课就用到了这些部首字。下面我们来学*《识字学词学句(二)》

  1、出示“穴、足、皿、衣、月”等字卡认读。

  2、揭题:今天我们就要学*一些由这些部首组成的生字。

  二、自学生字

  自己一组一组地自读字、词、句。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读音。比一比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本课生字。

  “窝”是由部首字“穴”和一个简单的字“呙”组成,注意“穴”的形变。

  “踩”是由部首字“足”和一个学过的字“采”组成,注意做部首时“足”变为“”。

  三、检查自学情况,识记字形

  1、读生字卡片。

  2、挑选自己喜欢的词句读给大家听一听,全班评议谁读得好,并说出为什么。

  3、分组读字、词、句,组内互相评议。

  四、该句子,了解词句的意思

  1、学*第一组内容:

  (1)学生自由读字、词、句,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2)提出不懂的词语,小组讨论。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理解词句。

  (3)指导学生用适当的语气读句子。如“我家门前的大树上有一个鸟窝。”要读出惊奇、欣喜的语气;“早晨,打开窗帘,阳光立刻射进房间里。”“立刻”要重读,语速要读得稍快些。

  (4)出示课件,识记字形:

  窝: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一个简单的'“呙(guō)字;

  帘:上边是部首字“穴”,下边是“巾”。

  要注意“穴”做部首时的形变。

  2、学*第二组至第五组内容:

  (1)总结学*第一组的方法:自由读,说一说读懂了什么;提出不懂的地方,小组讨论解决;有感情地朗读句子;识记字形。

  (2)学*上述方法,自学第二、三、四、五组内容。

  (3)检查自学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

  l、指名读字、词、句,评议。

  出示本课的生字。

  2、认读生字卡片。

  3、说一说本课生字的部首是什么。

  4、用生字口头组词。

  5、形*字组词

  格(格子)彩(精彩)盆(盆景)踏(踏步)

  胳(胳膊)踩(踩坏)盘(盘子)踢(踢球)

  二、指导书写生字

  1、复*部首字“穴”、“足”等的写法。

  2、逐一指导书写生字。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

  “踩”:注意“足”的形状变化,右半边“采”不要写成“”。

  “袜”:右半边是“末”字,不要写成“未”。

  “膊”:右上部笔顺是:。

  “盘”:上部占格三分之二,注意“舟”的笔顺。

  3、按课后范字描红、临写。

  三、完成课后练*

  做课后第3题时,先让学生说一说部首字做部首时的变化,再照样子组成新字读一读。

  四、扩展练*

  1、让学生说一说还有哪些字做部首时样子变了,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也可以写一写。

  2、用生字卡片做“找朋友”的游戏,练*用字组词。用词语卡片做“连句子”的游戏,练*用词组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