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

首页 / 教案 / | 2022-03-25 14:11:52 教案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学*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幻灯展示)

  2003年,南京市第四中学在校园里挂出了这样的标语:“和声细语展淑女气质,谦恭礼让显绅士风度。”“出言吐语勿忘语言文明可净化心灵,行为举止切记恶小不为能修身养性。”一个倡导中学生做绅士淑女的活动在该校推开。

  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我发现,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我们*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没有任何东西能比人类的爱更富有智慧、更复杂。它是花丛中最娇嫩的,更是最质朴的、最美丽的和最*凡的花朵,这个花丛的名字叫教养。”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文本研读:

  (一)什么是真正的教养?

  1、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2、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幻灯展示):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二)、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引用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观点说明“何谓经典”:经典作品是一些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它们要么自己以遗忘的方式给我们的想像力打下印记,要么乔装成个人或集体的无意识隐藏在深层记忆中;一部经典作品是这样一部作品,它不断让周围制造一团批评话语的尘雾,却总是把那微粒抖掉;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这三个定义基本上把经典的特征说全说透了: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投入忘川,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

  3、你觉得我们一定要阅读经典吗?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三)、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1、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

  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着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着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着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2、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四)、教师以诗化语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起来。

  (三)、总结:

  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着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因为(幻灯展示):阅读经典,追求教养,我们——“永远都在半道上”!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技能目标

  学*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设想】本文必是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版块“经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专题的学*方法是问题探讨,而这一版块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并总结“问题探讨”这种学*方式给自己的学*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的需求和读书学*的欲望。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2、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

  明确: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归纳:

  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忘却,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经典作品是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3、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四、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工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王国维)

  五、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六、拓展

  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幻灯片出示读书名言:

  书是良药 汉刘向: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书是益友 臧克家: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窗户高尔基: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阳光 莎士比亚: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

  书是钥匙 托尔斯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火 雨果: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书是利斧 卡夫卡: 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

  书是源泉 乔叟: 书是人类新发现的源泉。

  书是宝库 俄罗斯谚语: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书是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书是航船 培根: 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七、作业:

  写一篇随笔:我的读书故事

  八、版书设计

  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途径 研读“世界文学”,即阅读经典。

  爱的阅读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方法层面: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3、情感层面: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纯正的读书观。

  【教学设想】

  1、本专题以“获得教养的途径”为话题,三个板块分别侧重“读”、“学”、“思”,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这三个重点,也要注意这三个方面并不能穷尽该话题,也就是话题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问题探讨”的更广阔的空间;

  2、本课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3、从学*方式上看,力图呈现“问题探讨”的课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学*,较多采用“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质疑争辩”、“内省思辨”等学*方法;

  4、从教学过程看,力争三维目标的交融与实现,既重认知的理解,又重方法的介绍和情感的渗透,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向青春举杯”专题中,我们体验青春的活力和责任,感受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进而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自然,我们就会追问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发展自我。毫无疑问,“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正尝试去做出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专题中的第一个板块——“经典的力量”,看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议。

  2、破题: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课文的标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教养”,在文中作何解释?它与“真正的修养”有何区别?“真正的修养”具有什么特性?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主要指什么?

  提示:教养指“精神与心灵的完善”;教养是静态的,修养偏指在动态;修养具有无功利性和无终极性;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3、探究活动:

  本文属于文化随笔,同时也属“节选”,文章层次并不明晰,但它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A、让自己发现:

  为什么说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呢?读书到底具有什么魅力,能成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我想归根结底,还在于去发现“读书的妙处”。

  设置情境:请从文中摘出200字左右的文字,稍作改动和连缀,以“经典的力量”为中心,为电视文艺专题栏目——《读书》配一段画外音,要求符合情境,切实表现出“读书”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教师可设置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模拟朗读,意在增强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常有一见倾心的喜悦,常常觉得作者说到自己心里去了,说得自己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往往会勾画和摘录,以一种格言或语录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收获。这种读书方法应该提倡。

  B、与同伴交流:

  明白了读书之于修养的重要意义,自然我们就该进一步追问读一些什么样的书,该怎样读书。通读全文,在“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这个问题上,作者有着怎样的经验和建议?

  设置情境:校广播台邀请您作为嘉宾聊聊“读书”,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几条读书建议。请以四人学*小组为单位,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经验和建议,合作完成,要求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

  (教师组织交流讨论,可让学生适当点评自己的建议,教师随机应变,随机突破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

  示例:1、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但必须是杰作;

  2、杰作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读书永无止境,但不以数量为目标;

  4、要不断读,要反复读;

  5、从个性、人格的高度去阅读(要以爱、敬重、心灵去阅读)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常有相见恨晚,满卷余香之感,通篇摘抄往往并不可能,因此需要提纲挈领,勾勒要点,我们往往会概括和提要,以一种提纲或卡片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收获,这是一种把书由厚读薄的方法。

  C、和作者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除了认同、接受,但也应有困惑、有感慨,甚至有反对,有和作者争论的冲动,这才是进入内心的阅读。

  设置情境:假设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首发式,作为读者的你拥有面对面向黑塞先生提问的机会,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或者想和他交换什么看法?(实际上,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联系自我、发现自我。)

  1、通过读书,有了知识,有了文化,是否一定就有“教养”?

  2、如果我们对那些富有盛名的杰作不感兴趣,可对眼下的流行文学感兴趣,那该怎么办?

  3、有没有“旧书不厌百回读”进而“常读常新”的读书体会,能不能说说?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难免也会有生疑、困惑,甚至跳出来想与作者争辩的情形,我们应鼓励学生*等地与作者对话,而不是做“应声虫”,“跪着读书”。我们往往以评点的方式进行批注,这样也许才真正是思想层面的阅读。

  D、向外部求证(作为课外作业):

  我们个性化的阅读未必都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向老师同学请教,需要同别人交流印证,需要在同类型的文章中比较鉴别,在名家大家的赏析里涵咏体会,也许这样才会使“问题的探讨”趋于深入,才会使读书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呈现“常读常新”的美丽景观。

  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列举出以下一些资料,供同学们参读,同学们也应该善于去收集资料、搭建自己的学*的*台。

  示例:

  青年人的阅读【*】余秋雨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美国】狄金森

  张五常推荐读书的方法【*】张五常

  知识改变命运【*】中央电视台……

  4、结语: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1)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菁选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经典的作用。

  2、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让学生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2、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问题探讨,领悟文中语句的丰富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正值青春,意气风发,激情澎湃;我们拥有青春,情感丰富,充满理想;我们面对青春,敢以挑战者的姿态迎接一切,能理性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努力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有教养的人。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人生。

  二、预*检查

  教养:①教育培养。②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修养: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三、文本研*,理清思路。

  1、研读第1自然段,思考获得教养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自我完善(非功利性)。(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研读第2自然段,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提示: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3、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书籍浩如烟海,作品之丰富令人望洋兴叹,一个人穷生一生也不可能尽读,作者认为应该读哪些书呢?

  提示:必须读杰作。

  4、读杰作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有些文学作品只是使我们“散心消遣”,给我们以“虚假的慰藉”,读杰作能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杰作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顶峰,阅读杰作可以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

  5、研读第3段,思考怎样读杰作,读杰作的一个前提是什么?

  提示:一定要带着一颗爱心,带着对知识的敬重去读。否则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就是戕害性灵。

  6、研讨第4段,思考赫尔曼·黑塞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文章来提倡通过阅读文学杰作来获得教养?

  提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在娱乐场所消磨时光,醉生梦死,生活颓废(享乐主义)。

  补充资料:代表着宗教冲动的禁欲与节制精神先是被世俗法制社会碾去了神学外壳;继而被工业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实用主义哲学和科技理性割断了它的超验纽带;最后,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分期付款、信用消费等享乐主义观念又彻底粉碎了它所代表的道德伦理基础,将社会从传统的清教徒式“先劳后享”引向超支购买、及时行乐的糜费心理。(物质的诱惑) ——丹尼尔·贝尔(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7、研讨第6段,思考阅读有哪两种层次?

  提示:

  多数人

  识字→读报

  低级的阅读

  少数人

  识字→人类精神世界

  真正的阅读

  8、很明显,作者期望我们能开始真正的阅读,研讨第7段,思考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提示:反复阅读,精细、深入、举一反三地阅读。

  9、为什么对一些杰作要反复阅读?

  提示:随着认识水*的提高,阅读经验的增多,生活经历的丰富,我们会对杰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四、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理解作者观点。

  1、为什么黑塞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提示: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2、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讨论研究,我们明白了读书,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希望大家都能用心去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最后用本文第二部分第1段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文:

  “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附:板书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2、技能目标

  学*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重点】

  1、教养的内涵;

  2、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问:同学们想做绅士淑女吗?你们心目中的绅士淑女有何特征?

  学生讨论,交流。请几位同学发表观点。

  教师:虽然大家关于绅士淑女的表述各有不同,但都认为,他们注重言谈举止,讲究文明礼仪。淑女气质优雅,说话和声细语;绅士风度翩翩,举止谦恭礼让。我们*惯性称他们“有教养”。

  (幻灯展示)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过:“教养是有教养的人的第二个太阳。”也有人说教养是人生命的文化灵魂。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阅读文本,探究问题。

  (一)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幻灯展示):

  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精神和心灵的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

  同时真正的教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

  2、教师: 譬如:根据史实改编的电影《泰坦尼克号》有这样两个镜头:泰坦尼克即将沉没之际,乐队仍坚持演奏,男人让妇女孩子先上船;男主人公浑身浸泡在冰冷的海水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一块浮木上,紧紧地拉住她的手,直至冻死……在大灾难来临时,能镇定从容地放弃自己的生命,从而拯救了他人。勇敢的面对生命中的灾难不就是他们生存的境界吗?

  你认为还有哪些行为也是有教养的表现?

  提示:“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仅仅表现在人际关系上吗? 学生讨论交流。

  (二)、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1、对于阅读经典,你有怎样的困惑呢?

  讨论,交流。

  困惑列举:怀疑要不要读;知道应该读,但不知道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畏难,难读,费力,越是认真读,越感到痛苦……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明确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流行文化:适口,富有刺激性,但意味不深长。

  经典不会像时髦之作那样,总是站在流行文化的风口浪尖,它也不能时时满足读者的尝鲜欲和猎奇心理。但是,经典是大师最美的创造物,也是读者生命中最美的邂逅,因而它们是最最耐读、最最意味深长的。所以,一定要读。

  幻灯展示: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2、教师: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不要走入这样一个误区:学者式阅读。

  幻灯展示:周国*:对经典可以有不同的读法。一个学者可以把经典当作学术研究的对象。对某部经典或某位作家的全部著作下考证和诠释的工夫,从思想史、文化史、学科史的角度进行分析。这是学者的读法。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3、如果我们带着得对教养的追求,以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去阅读,我们会有怎样的发现和体会呢?齐读第六段相关部分。

  明确: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

  文章运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是愉快的精神之旅。

  三、教师以诗化语言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教师(边走动边提示):拿起你的笔,把你头脑中想到的有教养和没教养的行为都写下来,简要扼要即可,有教养的行为写在左边,没教养的行为写在右边,标上序号。

  这些行为可以是对父母的、对师长的、对朋友的、对陌路人的,也可以是对集体的、对国家的、对历史的、对自然的,更可以是对自己的,勇敢地反省,果断地把它写下来!

  好了,看看自己哪方面的行为更多些。如果有教养的行为更多些,说明自己做得还可以,用力地握紧自己的右拳,在心里给自己一个鼓励。如果没教养的行为更多些,也不必气馁、颓丧,你应该庆幸,今天的语文课给你提供了一个自我反省、自我检点的机会,发现得早,你就会更早地改正自己的行为*惯!教养可以遗失,也可以重新捡拾起来。

  四、结束语

  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因为(幻灯展示):阅读经典,追求教养,我们——“永远都在半道上”!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

  理论支持

  建构主义学*理论强**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的意义生成,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学*的合作者。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方式,让学生“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课文时,可设计几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讨论即“多重对话”,通过组内同学间的合作和探讨,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成果,学会倾听和批评别人意见,学会表达和反省自己的观点。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成为学生学*的指导者、组织者、*等对话的参与者。可以坦诚地表达看法,参与对话讨论,对学生认识上的明显偏差,也应给予必要的评说与指导。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思想及其主要作品。

  过程与方法:理解重要语句,认识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经典的魅力,树立正确的读书观。

  教学重点难点

  阅读经典与获得教养的关系。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延伸

  一、识记字音

  跋()涉狭隘()慰藉()斑斓()闲暇()

  戕()害麻痹()符箓()锁钥()

  二、知人论世

  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1923年46岁时入瑞士籍。1962年于瑞士家中去世。爱好音乐与绘画。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过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黑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年代后,***在德国猖獗,黑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写作背景

  “然而,血统、故土、母语并非一切,在文学同样如此;超越这一切之上还有人类。常常既令我感到惊讶又令我感到幸福的是,在最遥远和最陌生之处也能发现故乡,对那些似乎最隐秘和最难接*的东西也能产生热爱,并因之变得亲密起来。”(黑塞《我最爱读的书》)

  就善读者而论,读一本书就是去了解一个素昧*生。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力目标:学*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正、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1、阅读经典,继续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2、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阅读经典与获得教养的关系;

  2、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这是瑞士作家赫马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阅读经典作品。

  三、走进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城,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黑塞曾进入神学校,但半年后就逃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1906)、《盖特露德》(1910)、《罗斯哈尔特》(1914)、《克诺尔普》(1915)、《德米安》(1919)、《*特哈尔》等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以抒发观感,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二战后,黑塞主要从事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四、生字词积累

  狭隘(i) 跋涉(b) 沉溺(n) 麻痹(b)

  戕害(qing) 给予(j) 符箓(l”) 恢宏(hu‰)

  五、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六、围绕课文的内容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1、真正的修养是什么?为什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经典?

  提示: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修养和教养的人生存的境界。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获得作家和思想家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

  提示: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呈?这些体现说明了什么?以你读过的中国古典名著为例。

  提示: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就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4、本文论述观点时,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提示: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又用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等。

  七、学生质疑

  八、总结

  经典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将久久地感动你,抚爱你。

  九、作业布置:

  1、阅读《语文读本·必修一》中“寻找精神家园”中四篇文章,摘抄优美和经典文句。

  2、选一篇采用批注的方式写出自己对读经典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技能目标

  学*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设想】本文必是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版块“经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专题的学*方法是问题探讨,而这一版块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并总结“问题探讨”这种学*方式给自己的学*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的需求和读书学*的欲望。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2、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

  明确: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归纳:

  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忘却,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经典作品是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3、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四、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王国维)

  五、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六、拓展

  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幻灯片出示读书名言:

  书是良药 汉刘向: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书是益友 臧克家: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窗户高尔基: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阳光 莎士比亚: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

  书是钥匙 托尔斯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火 雨果: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书是利斧 卡夫卡: 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

  书是源泉 乔叟: 书是人类新发现的源泉。

  书是宝库 俄罗斯谚语: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书是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书是航船 培根: 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七、作业:

  写一篇随笔:我的读书故事

  八、版书设计

  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途径 研读“世界文学”,即阅读经典。

  爱的阅读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6

  教学目标:

  1、认识研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理解研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作用。

  2、学*本文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了解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认识研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得教养的重要性,理解研读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本文语言的严密性,学*本文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要点:

  理清文章思路,研*文章第一部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曾说过:“教养是有教养人的第二个太阳。”也有人说教养是人生命的文化灵魂。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板书题目、作者)

  二、简介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20世纪重要诗人、小说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1906年又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不久写成小说《荒原狼》,1943年又写成长篇小说《玻璃球游戏》。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三、解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节选自《黑塞说书》,是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研读世界文学”,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民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社会,完善自我,提高修养。

  四、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一)正音

  狭隘(ài)慰藉(jiè)麻痹(bì)戕害(qiāng)符箓(lù)时髦(máo)恢(huī)宏给予(jǐ)

  学生齐读以上字词。

  (二)理思路

  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

  明确: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文章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中,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第2段至第5段,论述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第二部分第6、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五、问题探讨

  (一)教养的内涵

  1、学生齐读第1段。

  思考:文章标题是“获得教养的途径”,第一段开头却说“真正的修养”。“教养”和“修养”在字典中是什么意思?“教养”与“修养”之间有何异同?

  明确:《现代汉语词典》:

  “教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世的态度。

  “修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两者意思相*,也有交叉之处。

  2、请一名同学从第一自然段用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什么才是“教养”?

  明确:作者把“真正的修养”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把“教养”说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是“我们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3、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在一定程度上两者是等同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也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4、文章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这举话用了什么修辞方式?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目标的激励。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教养是一种境界。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二)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2、“研读世界文学”世界文学对我们具体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第2短里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明确:四个“使”。

  ⑴“可以使我们感到幸福和满足”,因为“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⑵“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即可以是我们领略到人类的所思所求。

  ⑶“使我们集中心智。”

  ⑷“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请一同学朗读第3段

  思考:既然我们知道了经典的作用,知道读经典的重要,为什么有人读了经典作品却没有发现他的价值,没有获得教养?

  明确:因为获得教养是有前提的,那就是“可教养的客体”,也就是个性和人格。

  4、你觉得为什么和个性或人格有关?“爱的阅读”怎么理解?

  明确:一个人没有个性和人格,一切努力也是白费。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读书人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的追求。只有这样的人,才把读书看成是获得教养、获得生命意义的途径。

  5、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这里倡导的是怎样的读书观?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阅读的.本质不在于积累某些知识、提高某种技能,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6、作者之所以提出“获得教养是有前提的”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请于第4节中分条列举。

  明确:

  (1)对书籍轻视,不愿埋头读书,只图生活享受。

  (2)只看报纸和流行文学,不读经典作品。

  7、阅读第4节,思考在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我们到底要读什么样的书?

  明确: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读“杰作”,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

  8、为什么我们要“认真对待”杰作,“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

  明确:因为杰作不像报纸和流行文学那么适口,也因为杰作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人文价值,如果我们只是肤浅地阅读,是不可能理解其精髓的,也是无法从中获得教养的。

  9、第5节作者总括了前三节的内容,“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明确:“自己的价值”就是对自我修养的追求,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这样才能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而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黑塞的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一节课讨论探究,我们明白了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我们要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获得教养。

  七、作业布置

  熟读并仔细预*文章第二部分。

  附:板书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赫尔曼·黑塞

  教养的内涵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增强和扩展自我的意识

  一(1—5)获得教养的途径

  作用

  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

  教养的重要途径前提

  方法

  二(6—7)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7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掌握生字词

  báshè xiá lán ài jiè

  跋涉 闲暇 斑斓 狭隘 慰藉

  bì qiāng lù yào huī

  麻痹 戕害 符箓 钥 恢弘

  二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当引导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年代后,***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著名小说家黑塞以《论与书为友》为题,写过一篇短文。他以为,“就善读者而论,读一本书就是去了解一个素昧*生者的德性和思维方式,寻求与他相知,尽力赢他为友。”而当读者一旦与书交上了朋友,他就在与书发展、深化感情的同时,当然地提高读书的效益,自觉地改进读书的方法。看来黑塞是反对由名家规定书单的,他指出:“各人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慢慢地积累书籍,正如他为自己挑朋选友无二。”“纵使有益的指点和友好的引导使之可能,无论老幼,每人仍应在书国自辟蹊径。”他的短文扣紧一个“友”字,结尾充满感情:“谁读书如恋友,书中真旨就将自行显露,与己融为一体。他所读之得就不会飘逝而去,荡然无存,而是如挚友之所能,同他朝夕相处、相依为命,为他带来欢乐和慰安。”

  (《以书为友》吴希义《读书》杂志1984年第10期)

  (二)问题探讨

  1、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的需求和读书学*的欲望。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结构思路分析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读书能磨砺人的思想,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3、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4、文章第一小结说到“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5、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掌握作品里的鲜活的意识和人类巨意识财富;

  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丰盈,使自己与整个人类建立起息息相关的形象;

  使生活更有意义 。

  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说明真正的阅读者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7、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讨论交流

  读书学*,“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的作用,明白学*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本专题的第二部分学*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三)课外阅读比较——名人读书观与黑塞读书观

  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三法:翦伯赞学*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培根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璜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断事是十足的学究气。读书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经验以补其不足,因为天生的才能犹如天然的树木,要靠后来的学*来修剪整枝,而书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经验加以制约,往往是泛泛而不着边际的。

  读书不可专为反驳作者而争辩,也不可轻易相信书中所言,以为当然如此,也不是为了寻找谈话资料。而应当权衡轻重,认真思考。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浏览,少数则须通读,读时要全神贯注,勤奋不懈。有些书也可请人代读,取其所需作摘要,但这只限于题材不大重要和质量不高的作品。

  叶圣陶 小孩进学校,都称为读书。国语科本来还有训练思想和语言的目标,但究竟是工具科目,光是捧着一本书来读,姑且不说它。而自然科、社会科的功课也只是捧着一本书来读,这算什么呢?一只猫,一个苍蝇,一处古迹,一所***,都是实际的东西,可以直接接触的。为什么不让小孩直接接触,却把这些东西写在书上,使他们只接触一些文字呢?这样地利用文字,文字就成为闭塞智慧的阻障。然而颇有一些教师在那里说:“如果不用书,这些科目怎么能教呢?”而切望子女的父母也说: “ 进学校就为读这几本书!”他们完全忘了文字只是一种工具,竟承认读书是最后的目的了。

  叶灵凤 学问家的读书,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了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是在购物,不是读书。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日夕之间便坐拥书城,那更是书的敌人。真正的爱书家固然手不释卷,但不是为了学问。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将读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

  读书,这个我们*以为常的*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苏联)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方法谈》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8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观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

  3、整体感知:请各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本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5) 指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作品;

  第二部分:(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作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4、重点研读: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节,其他学生思考:

  (1)“真正的教养”指的是什么?

  (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真正的教养”有什么特点?

  (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3)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三、反思总结: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

  教养是一些*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名片。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五、布置作业:

  完成预*案2.

  六、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岱宗(dài) 温馨(xīn) 阐明(chǎn)游目骋怀(chěng)

  B伫立(zhù) 糟粕(bó) 租赁(lìn) 舐犊情深(shì)

  C和煦(xù) 鞭笞(tái) 揣摩(chuǎi) 长篇累牍(dú)

  D慰藉(jiè) 阔绰(zhu) 驾驭(yù)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蛰居 按部就班 迫不及待 水火不相融

  B.描摹 我行我素 一股作气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竣工 不落巢臼 五脏六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寒暄 万籁俱寂 草菅人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 群众的意见。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倾听 熏染 不但/而且 B.聆听 熏染 不仅/反而 C.聆听熏陶 不但/而且 D.倾听 熏陶 不仅/反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面对滔滔洪水,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断与洪水搏斗,抢救落水的群众。

  C.张明思维活跃,常常在课堂上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博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D.一些政治骗子出于小集团的利益,把某些人和事吹得神乎其技,愚弄天下,尤其可恶。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弘?

  B.***曾高度评价笛卡尔的成就:“正式辩证法哲学家笛卡尔使数学有了这种地步。”(反杜林社论)

  C.他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的东西。”

  D.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则鸣 ②不*则鸣, 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⑤⑧ B①③⑥⑦ C①④⑥⑧ D②④⑤⑦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9

  [本文定位]

  本专题分为三个部分:“经典的力量”,“求学之道”和“从质疑到创新”。第一部分探讨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第二部分探讨重点是读书学*的作用和从师而学的基本原则。在解决这些问题的基础上,第三部分探讨重点是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和思考的方法,研讨质疑和创新的关系。三篇文章的关系,简而言之也可以概括为“读”——“学”——“思”。

  通过有效的探讨,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作用,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当引导。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年代后,***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二、问题探讨:

  1、黑塞在本文表述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本文阐述“获得教养的途径——读书”这一主题的整体思路是怎样展开的?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为下文张本。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3、作者论述什么是真正的修养时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你如何理解?

  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4、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

  读书学*,“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

  (此问可进行延伸: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如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

  5、为什么黑塞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6、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7、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你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吗?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三、课后思考:比较中国文人俞*伯先生与黑塞的读书观有何异同。

  读书的真意义

  俞*伯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不仅有关连,是一桩事情的两种看法而已。游历者,活动的书本。读书则曰卧游,山川如指掌,古今如对面,乃广义的游览。现在,因交通工具的方便,走几万里路不算什么,读万卷书的日见其少了。当有种种的原因,最浅显的看法,是读书动机的缺乏。

  讲到读书的真意义,于扩充知识以外兼可涵咏性情,修持道德,原不仅为功名富贵做敲门砖。即为功名富贵,依日下的情形,似乎不必定读书,更无须借光圣经贤传,甚至于愈读书会愈穷,这无怪喜欢读书,懂得怎样读书的人一天一天的减少了。读书空气的称薄,读书种子的稀少,互为因果循环。

  现在有一些人,你对他说身心性命则以为迂阔,对他说因果报应则以为荒谬,对他说风花雪月则以为无聊。不错,是迂阔,荒谬、无聊。你试问他,不迂阔、不荒谬、不无聊的是啥?他会有种种漂亮的说法。但你不可过于信他,他只是要钱而已。文言谓之好利。有一个故事,不见得靠得住,只可以算笑话。乾隆帝下江南,在金山寺登高,望见江中大大小小的船,戏问随銮的纪晓岚,共有几只。这原是难题,拿来开玩笑的,若回答说不知道,那未免杀风景。纪回答得好,臣只见两条船,一条为名,一条为利。在那时,这故事讽刺世情已觉刻露,但现在看来,不免古色古香。意存忠厚,应该对答皇帝道,只有一条船。

  好利之心压倒一切,非一朝一夕之故。古人说:“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以义为利是遥远的古话。退一步说,以名为利。然名利双收,话虽好听,利必不大。惟有不恤声名的干,以利为利,始专而且厚。道德名誉的观念本多半从书本中来。不恤声名与不好读书亦有相互的关连。

  在这一味好利的空气中寻求读书乐,岂不难于上青天,除非我们把两者混合。假如我们能够立一种制度,使天下之俊秀求官位利禄之途必出于读书,*乎从前科举的方法,这或者还有人肯下十载寒窗的苦功,严格来说,这已失却读书的真意义,何况这制度确立还遥遥无期。

  现在有一种情形,这十年以来,说得远一点,二三十年以来都如此,这是国文程度显著的低落,别字广泛的流行着,在各级学校任教的,人人皆知,人人皱眉头痛,认为不大好办的事情。这严重的光景,不仅象征着读书阶段的崩溃,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民族的前途,国家的生长文字教育好像不算得什么。文字原不过白纸上画黑道,一种形迹而已,但文化却寄托在这表迹上。我们常夸说神州立国几千年,华夏提封数万里,这种时空的超卓并不必由于天赋,实半出于人为,皆先民积久辛勤努力所致,我们应如何欢喜惭愧,却不可有恃无恐。

  方块字的完整,艰深,固定,虽似妨碍文化知识的普及,亦正于无形之中维护国家的统一与永久。从时间说,我们读古书如《孔孟》,觉得孔子孟子似乎不太远,而杜工部苏东坡的诗文呢,他们两位活像我们的老前辈,这是方块文字不易变动之力。假如当初完全用音标文字,那不必提周秦两汉,就是唐宋,也就很遥远而隔膜,我们通解先民的情思比较困难,而华夏国本亦因而动摇不安。再从空间说,北自满洲,南迄岭海,虽分南北中三部,细分还有更多的区域,然而中国始终只有一个,譬如说广东话与北京话完全两样,而纸上文字完全一致,我国屡经外夷侵略,或暂被征服,而于风雨飘摇中始终屹立不失者,上面已表过是先民血汗的成绩,而在民族的团结上,文字确也帮忙不少。历史事实具在,不容易否认的。

  所以文字教育的失败,表现上看只是读书种子稀少,一般国文水准低落而已,骨子里已损害民族国家的前途,自非好作危言耸人听闻。废书不读可谓今日之流行病。用功的人难道没有?即有少数人的好学潜修也不足挽回这颓风。即以学校教育而论,听讲的时间每多于自修,而自修课业,有如太史公所谓好学深思心知其意者能有几人?我不敢轻量天下之士,武断地说或者不多罢,如何使人安心向学,对读书感到兴味,似是小事,却是牵连社会生计问题,譬如饿着肚子读书当然不成的,更有关于教育考试铨叙各制度的改革。我们从事教育写作文字的固责无旁贷,但也不仅是个人努力的事,而成为民族复兴国运重光的大业之一支了。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0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从这段文字可看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必须多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这篇随笔又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二、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特》(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盖特露德》等许多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三、检查预*:

  闲暇 xiá 斑斓 lán 狭隘 ài 慰藉 jiè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箓lù 恢huī弘

  四、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讨论本文的结构。

  明确: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五、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从第一自然段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

  明确: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目标的激励。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教养是一种境界。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一个人的心中必须要有人类的`意识,要有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意识,要懂得敬重、悲悯和爱,黑塞说,让自己与人类的心脏一起跳动,让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2、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为什么?

  明确:因为通过研读世界文学,能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原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⑴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⑵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

  ⑶使我们集中心智 。

  ⑷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作者倡导的是一仲怎样的读书观?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4、第3段作者提出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怎么理解这个前提?

  明确: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

  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和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5、第4段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明确:①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可笑又不值得

  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真正的生活

  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6、第4、5段中,作者提出应该怎样读杰作?

  明确(1)每个人从自己能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

  (2)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7、第5段中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阅读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8、第6段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进一步阐述了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重要性:为获得教养而学*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七、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本段,作者更进一步强调要反复阅读经典作品,为什么?

  明确:因为经典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它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越是读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阅读杰作(作用)(2)

  阅读杰作的前提:

  表明“自己的价值”(“爱”“敬重”“心”)(3)

  阅读杰作的态度:

  屏除错误,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4)

  阅读杰作的作用:

  进入美妙的境地;常读常新,磨砺思想(6、7)

  阅读杰作的方法:

  反复阅读(7)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层面:理解“阅读经典”对于“获得教养”的重要意义;

  2、方法层面:侧重“阅读方法”的探究与体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惯”;

  3、情感层面: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逐渐养成良好、纯正的读书观。

  【教学设想】

  1、本专题以“获得教养的途径”为话题,三个板块分别侧重“读”、“学”、“思”,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这三个重点,也要注意这三个方面并不能穷尽该话题,也就是话题的开放性为我们提供了“问题探讨”的更广阔的空间;

  2、本课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3、从学*方式上看,力图呈现“问题探讨”的课型,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合作学*,较多采用“自我探究”、“讨论交流”、“质疑争辩”、“内省思辨”等学*方法;

  4、从教学过程看,力争三维目标的交融与实现,既重认知的理解,又重方法的介绍和情感的渗透,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教学过程】

  1、导入:

  在“向青春举杯”专题中,我们体验青春的活力和责任,感受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进而去思考自己的未来,规划自己的人生。自然,我们就会追问如何成就自我,如何发展自我。毫无疑问,“获得教养的途径”这一专题正尝试去做出回答。今天,我们就来讨论专题中的第一个板块——“经典的力量”,看看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有什么好的建议。

  2、破题:

  首先,我们来研究一下课文的.标题,“获得教养的途径”中的“教养”,在文中作何解释?它与“真正的修养”有何区别?“真正的修养”具有什么特性?作者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主要指什么?

  提示:教养指“精神与心灵的完善”;教养是静态的,修养偏指在动态;修养具有无功利性和无终极性;作者认为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

  3、探究活动:

  本文属于文化随笔,同时也属“节选”,文章层次并不明晰,但它围绕“读书”展开,从文本内容上看,关键在于弄清两个基本问题:1、读书之于修养的意义(即“读书的妙处”);2、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即“读书的经验”)。

  A、让自己发现:

  为什么说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呢?读书到底具有什么魅力,能成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我想归根结底,还在于去发现“读书的妙处”。

  设置情境:请从文中摘出200字左右的文字,稍作改动和连缀,以“经典的力量”为中心,为电视文艺专题栏目——《读书》配一段画外音,要求符合情境,切实表现出“读书”对于我们精神世界的影响。

  教师可设置一段背景音乐,让学生模拟朗读,意在增强学生热爱读书的情感。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常有一见倾心的喜悦,常常觉得作者说到自己心里去了,说得自己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往往会勾画和摘录,以一种格言或语录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收获。这种读书方法应该提倡。

  B、与同伴交流:

  明白了读书之于修养的重要意义,自然我们就该进一步追问读一些什么样的书,该怎样读书。通读全文,在“读什么书和怎样读书”这个问题上,作者有着怎样的经验和建议?

  设置情境:校广播台邀请您作为嘉宾聊聊“读书”,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几条读书建议。请以四人学*小组为单位,阅读全文,依据作者的经验和建议,合作完成,要求条理清晰,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

  (教师组织交流讨论,可让学生适当点评自己的建议,教师随机应变,随机突破一些较难理解的句子。)

  示例:1、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但必须是杰作;

  2、杰作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读书永无止境,但不以数量为目标;

  4、要不断读,要反复读;

  5、从个性、人格的高度去阅读(要以爱、敬重、心灵去阅读)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常有相见恨晚,满卷余香之感,通篇摘抄往往并不可能,因此需要提纲挈领,勾勒要点,我们往往会概括和提要,以一种提纲或卡片的方式记录我们的收获,这是一种把书由厚读薄的方法。

  C、和作者对话: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除了认同、接受,但也应有困惑、有感慨,甚至有反对,有和作者争论的冲动,这才是进入内心的阅读。

  设置情境:假设是《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的首发式,作为读者的你拥有面对面向黑塞先生提问的机会,你会向他提出什么问题,或者想和他交换什么看法?(实际上,此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在阅读中联系自我、发现自我。)

  1、通过读书,有了知识,有了文化,是否一定就有“教养”?

  2、如果我们对那些富有盛名的杰作不感兴趣,可对眼下的流行文学感兴趣,那该怎么办?

  3、有没有“旧书不厌百回读”进而“常读常新”的读书体会,能不能说说?

  方法点拨:读书过程中,难免也会有生疑、困惑,甚至跳出来想与作者争辩的情形,我们应鼓励学生*等地与作者对话,而不是做“应声虫”,“跪着读书”。我们往往以评点的方式进行批注,这样也许才真正是思想层面的阅读。

  D、向外部求证(作为课外作业):

  我们个性化的阅读未必都是正确的,我们需要向老师同学请教,需要同别人交流印证,需要在同类型的文章中比较鉴别,在名家大家的赏析里涵咏体会,也许这样才会使“问题的探讨”趋于深入,才会使读书成为一种动态的发展,呈现“常读常新”的美丽景观。

  鉴于时间关系,我们列举出以下一些资料,供同学们参读,同学们也应该善于去收集资料、搭建自己的学**台。

  示例:

  青年人的阅读【中国】余秋雨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美国】狄金森

  张五常推荐读书的方法【中国】张五常

  知识改变命运【中国】中央电视台……

  4、结语: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如此好事,如果等到成年后再来匆匆弥补就有点可惜了,最好在青年时就进入。早一天,就多一分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庸的困扰。青年人稚嫩的目光常常产生偏差,误以为是出身、财富、文凭、机运使有的人超乎一般,其实历尽沧桑的成年人都知道,最重要的是自身生命的质量,生命的质量需要锻铸,阅读是锻铸的重要一环。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2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观点,学*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了解本文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严谨的逻辑顺序,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3、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专题导语导入,并简要介绍本专题,转入“经典”话题(让学生说说对“经典”的理解)

  美梭罗“经典是什么?它们是人类思想的最崇高的记录,它们是唯一预言性的、不朽的作品。”

  二、了解作者

  三、内容分析

  1、检查预*(对文章的理解及存在的疑问)

  2、“教养”与“修养”的区别

  [字典]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文中]注意:真正的修养

  教养: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

  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

  既是完成又是激励

  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因此]文中的“教养”等同与“真正的修养”

  3、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的巨大财富

  4、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注意“使”)

  (1)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2)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3)集中心智

  (4)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这些都符合“教养”的内涵,说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确实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5、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必须有什么样的前提?

  ——个性和人格,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有爱和生命

  [读书观]不追求数量,而追求“爱的阅读”,追求心灵的获得

  6、当今之世,出现的“轻视”书籍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重视,针对这样的问题,作者提了怎样的建议。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杰作——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

  7、揣摩第五小节的语言

  自己的价值——有对自我修养的价值、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有个性和人格、有爱的阅读、有敬重的知识、有心的教养、能认真对待杰作杰作的真正价值——杰作能帮助我们获得教养(详见“作用”)

  [因此]3、4、5三小节是对第二小节的补充

  [小结]

  第一部分(1)阐明“教养”的内涵

  第二部分(2-5)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8、6-7小节论述了几类人的阅读情况——两类

  (1)多数儿童、多数缺少天赋的人

  (2)少数儿童、少数人、读书家、真正的阅读者、我

  9、两类人在阅读中获得的有什么不同

  (1)自然而然的事、学会阅读技巧、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

  (2)惊讶、痴迷、风魔、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神往、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自己、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欣悦不已、更精、更深、新的共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

  [小结]通过对比的论证,论述了真正的阅读能让我们有丰富的获得,能让我们获得教养第三部分(6-7)进一步阐述阅读经典作品的必要性

  10、正确理解结尾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学生讨论)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总结本课字词

  3、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练笔。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13

  [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了解关掌握阅读现代文的一般步骤与方法。

  [教学设想]

  1.进入高中,学生必须掌握一定的读书方法。因此学*本课前,可以让学生了解并逐步掌握阅读现代文的步骤与方法。对于学*目标2,可以采用教师教给方法,学生实践探索的方法来实现。

  2.通过学*讨论,让学生知道学*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从而树立正确的学*观,为以后的学*奠定基础。

  3.使用一课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讨论:

  读一篇文章要掌握哪些东西?怎样阅读现代文?

  明确:问题1

  高考要求: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问题2.阅读的步骤与方法

  整体感知,揣摩语言

  把握文意、理清思路

  概括要点,提取精要

  整体把握,筛选信息

  研究探讨,深入领会

  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以上步骤可以借助问题来完成。

  二、结合课文“问题探讨”读文章。

  1.整体感知,讨论:文章是怎样逐步深入论述的?

  (1)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可以从“寻找中心论点——理清分析思路——理解作者观点”入手来把握文章内容。

  (2)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3)第1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2段至第5段,论述阅读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第6、7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读书能磨砺人的思想,经典作品“常读常新”。

  (4)内容小结: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2.揣摩语言,讨论问题2.

  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尝试用自己的话阐述第一段的意思。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怎样的一种读书观?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取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

  答: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效的阅读。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分析观点,讨论问题3.

  为什么要重视阅读经典作品?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吗?这些体验说明了什么?

  答: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4.引发思考,讨论问题4.

  本专题的'文章可能会引发你的某些思考。有人认为,读书能获取知识但不一定能铸炼智慧,有文凭不等同于知识分子,有文化未必有教养;常言说“开卷有益”,有人却认为“开卷未必有益”;人们通过读书求知,贤人却又告诫“尽信书不如无书”……你在校读书9年,有了不少体会和教训,你的学*经历中有没有值得反思的地方?联系你的学*,就这类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

  提示:这个问题中涉及的概念并不相通。“知识”和“智慧”二者虽然密切相关,但是是两个概念,读书能获取知识,但是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产生智慧。知识可以继承,但是智慧是不能继承的。有学*经历固然重要,但是知识分子还需要有精神的追求,有独立的人格,有修养,这些,都不是文凭能代表的。“文化”和“教养”也有距离,如同人识字未必一定有礼貌。“开卷”是好事,但是如果不加选择,则未必有益;读书求知,如果没有质疑精神,读得再多,也只能是“仓库型的学生”,加上不知变通,也有可能导致失败。可以联系这方面的体会去谈。

  5.难点问题: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三、回顾反思,明确读书之道

  讨论:第一部分学*材料重点谈经典的力量,出发点是一个“读”字。可以分几个层次讨论展开探讨。

  1.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

  读书学*,“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的作用,明白学*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

  2.第1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

  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本专题的第二部分学*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四、作业:

  1.完成《学*与评价》

  2.预*下课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2)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合集10篇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从这段文字可看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必须多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这篇随笔又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二、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特》(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盖特露德》等许多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三、检查预*:

  闲暇 xiá 斑斓 lán 狭隘 ài 慰藉 jiè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箓lù 恢huī弘

  四、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讨论本文的结构。

  明确: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五、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从第一自然段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

  明确: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目标的激励。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教养是一种境界。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一个人的心中必须要有人类的意识,要有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意识,要懂得敬重、悲悯和爱,黑塞说,让自己与人类的心脏一起跳动,让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2、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为什么?

  明确:因为通过研读世界文学,能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原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⑴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⑵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

  ⑶使我们集中心智 。

  ⑷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作者倡导的是一仲怎样的读书观?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4、第3段作者提出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怎么理解这个前提?

  明确: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

  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和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5、第4段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明确:①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可笑又不值得

  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真正的生活

  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6、第4、5段中,作者提出应该怎样读杰作?

  明确(1)每个人从自己能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

  (2)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7、第5段中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阅读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8、第6段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进一步阐述了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重要性:为获得教养而学*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七、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本段,作者更进一步强调要反复阅读经典作品,为什么?

  明确:因为经典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它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越是读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阅读杰作(作用)(2)

  阅读杰作的前提:

  表明“自己的价值”(“爱”“敬重”“心”)(3)

  阅读杰作的态度:

  屏除错误,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4)

  阅读杰作的作用:

  进入美妙的境地;常读常新,磨砺思想(6、7)

  阅读杰作的方法:

  反复阅读(7)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 学*1-7节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3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离骚》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是“楚辞”体的代表作品。

  2、通过学*《离骚》,了解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移情法”。如屈原借诗中的的“香草”“美人”表述自己的政治理想及情怀。

  3、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4、了解以屈原作品为代表的积极浪漫主义和创作手法:丰富的想象,形象的描述。

  能力目标

  1、培养通过把握诗文形象,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的能力。

  2、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德育目标

  通过学*《离骚》,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并学*诗人不与恶势力同流合污,执著追求理想的高尚节操。

  教学重点

  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

  1、运用讲读法、逐节诵读、讲讲背背,指点难字读音、难字词义。

  2、运用讨论法,让学生理解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感情及他为追求理想而九死未悔的精神。

  3、通过比较阅读法,延展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的视野,充实对作品的理解。

  教具准备

  录音机 教学磁带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了解屈原的《离骚》及他的政治理想。

  2、了解《离骚》在诗歌形式上的革新及“楚辞”体。

  3、学*诗歌的1-7节,解决其中的疑难字、词,能够熟读并基本背诵下来。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在《沁园春 雪》中感叹古代帝王们武功有余而文治不足。(“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我们知道,"风"是指《诗经》中的《国风》,"骚"即《楚辞》中的《离骚》。《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诗经》《楚辞》分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风骚"也因此成为文学的代名词。古代帝王们需补充一点"风骚",作为新世纪接班人的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学修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离骚》,以求在文学的殿堂里接受美的熏陶。

  二、解题

  1、简介“楚辞”

  “楚辞”这一名称最早见于西汉前期,上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它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汲取民间文学特别是楚声歌曲的新形式,把《诗经》三百篇特别是“雅”、“颂”中的古板的四言方块诗改为参差不齐,长短不拘的骚体诗,建立一种诗歌的新体裁,标志着我国文学史的诗歌的新发展,是《诗经》以后的一次诗体大**。主要作者有屈原、宋玉、景差、唐勒等人。主要的作品有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宋玉的《九辨》等。

  2、屈原及《离骚》

  屈原,名*,字原。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上个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诗人屈原,生活在时代大动荡,社会大变革的战国中期。当时,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集团的残余势力,在宗国内部和宗国之间进行着内外交错的复杂斗争。据《史记 屈原列传》记载,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义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付诸侯。王甚任之。”还曾“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力主革新政治,举贤授能,除残去秽,励精图治。这就突破了贵族阶级的局限,而适应了新兴阶级的政治要求。楚国贵族集团中的顽固派不断打击和排挤屈原,使他一生为之奋斗呼号的政治理想不能得到实现。他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绵悱恻的情绪。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是“可与日月争光”的一篇浪漫主义杰作,是诗人的一篇主要代表作品,也是“楚辞”体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此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是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常将“风”“骚”并称,用“风”来概括《诗经》,用“骚”来概括《楚辞》。

  《离骚》的主题表现了诗人为实现祖国富强的崇高目标所作的热烈追求和不屈的斗争。“离”——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本课便是选于其中的20-32节。

  三、诵读课文

  1、放录音:

  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

  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如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余/虽/好修姱/以 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四、整体把握课文

  1、要求学生借助课下的注解,疏通课文的句子,注意生字、生词及常用字、词的特殊用法。

  2、要求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课文内容,梳理课文思路。

  明确:1-7节作者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8-13节表现了作者追求美政,九死未悔的高尚节操,抒发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感情。

  五、重、难点解决过程 学*1-7节

  1、要求学生集体朗读这一部分。

  2、提问:第一节中,诗人“太息”“掩涕”,为什么?这一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诗人是因为“哀民生之多艰”,即同情人民生活艰难。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余虽好修姱以羁鞿兮,謇朝谇夕替 ”两句启下。

  3、提问:屈原一生“好修姱以鞿羁鞿兮”,却为什么“謇朝谇而夕替”?有哪三个原因? 明确:小人投机(“众女”“谣诼”);君王“不察”,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4、屈原怎么对待这种不公*的待遇?(用诗句回答)屈原是什么态度?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感情?

  明确:“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世之所厚”。表现了屈原实施“美政”,振兴楚国的政治理想和爱国热情,以及修身洁行的高尚节操和嫉恶如仇的斗争精神,并对楚国的腐败政治和黑暗势力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斥责。

  六、小结:

  第一部分自述受屈遭贬的政治原因,表示不愿同流合污。

  七、作业:

  背诵课文。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4

  教学目标:

  1、理解阅读经典的作用。

  2、领悟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作者的观点。

  3、让学生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清思路,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明确课文的中心意思。

  2、指导学生通过合作学*、问题探讨,领悟文中语句的丰富含义。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我们正值青春,意气风发,激情澎湃;我们拥有青春,情感丰富,充满理想;我们面对青春,敢以挑战者的姿态迎接一切,能理性地追问生命的意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就更应该努力从蒙昧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有教养的人。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人生。

  二、预*检查

  教养:①教育培养。②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修养:①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②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三、文本研*,理清思路。

  1、研读第1自然段,思考获得教养的意义是什么?

  提示:自我完善(非功利性)。(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而在于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研读第2自然段,思考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提示:研读世界文学,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

  3、世界文学殿堂中的书籍浩如烟海,作品之丰富令人望洋兴叹,一个人穷生一生也不可能尽读,作者认为应该读哪些书呢?

  提示:必须读杰作。

  4、读杰作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有些文学作品只是使我们“散心消遣”,给我们以“虚假的慰藉”,读杰作能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杰作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了一个时代人文精神的顶峰,阅读杰作可以给我们以无穷的精神享受。

  5、研读第3段,思考怎样读杰作,读杰作的一个前提是什么?

  提示:一定要带着一颗爱心,带着对知识的敬重去读。否则一切努力全都白费,就是戕害性灵。

  6、研讨第4段,思考赫尔曼·黑塞为什么会想到写这样一篇文章来提倡通过阅读文学杰作来获得教养?

  提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在娱乐场所消磨时光,醉生梦死,生活颓废(享乐主义)。

  补充资料:代表着宗教冲动的禁欲与节制精神先是被世俗法制社会碾去了神学外壳;继而被工业时代的现实主义文学、实用主义哲学和科技理性割断了它的超验纽带;最后,二十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和分期付款、信用消费等享乐主义观念又彻底粉碎了它所代表的道德伦理基础,将社会从传统的清教徒式“先劳后享”引向超支购买、及时行乐的糜费心理。(物质的诱惑) ——丹尼尔·贝尔(美)《资本主义文化矛盾》

  7、研讨第6段,思考阅读有哪两种层次?

  提示:

  多数人

  识字→读报

  低级的阅读

  少数人

  识字→人类精神世界

  真正的阅读

  8、很明显,作者期望我们能开始真正的阅读,研讨第7段,思考怎样才能成为真正的阅读者?

  提示:反复阅读,精细、深入、举一反三地阅读。

  9、为什么对一些杰作要反复阅读?

  提示:随着认识水*的提高,阅读经验的增多,生活经历的丰富,我们会对杰作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会从中汲取更多的精神力量。

  四、揣摩文中重点语句,理解作者观点。

  1、为什么黑塞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

  提示: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2、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提示: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五、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讨论研究,我们明白了读书,读杰作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希望大家都能用心去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

  最后用本文第二部分第1段的最后一句话来结束今天的课文:

  “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附:板书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阅读经典的意义;认识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能力目标:学*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正、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情感目标:1、阅读经典,继续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

  2、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重点难点:1、阅读经典与获得教养的关系;

  2、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方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文题背景及解析

  这是瑞士作家赫马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经典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阅读经典作品。

  三、走进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7),20世纪德国文学重要作家。黑塞出生于德国西南部巴登符腾堡州的卡尔夫城,父亲和外祖父都是传教士,对佛教和印度教颇为了解。黑塞曾进入神学校,但半年后就逃离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1906)、《盖特露德》(1910)、《罗斯哈尔特》(1914)、《克诺尔普》(1915)、《德米安》(1919)、《*特哈尔》等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以抒发观感,有诗文集《堤契诺之歌》、散文集《回忆之页》《图像集》等。二战后,黑塞主要从事整理、编纂早年和中年时期的作品,有少量诗歌、散文、回忆和文艺评论发表。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四、生字词积累

  狭隘(i) 跋涉(b) 沉溺(n) 麻痹(b)

  戕害(qing) 给予(j) 符箓(l”) 恢宏(hu‰)

  五、默读课文,理清思路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六、围绕课文的内容设计问题,小组讨论:

  1、真正的修养是什么?为什么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阅读经典?

  提示: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又认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修养和教养的人生存的境界。

  阅读经典作品可以获得作家和思想家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作者倡导的是一种什么样的读书观?

  提示: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3、文中提到“每一位思想家的每一部著作,每一位诗人的每一个诗篇,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你有过这样的体验呈?这些体现说明了什么?以你读过的中国古典名著为例。

  提示: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阅读经典作品,能促进人的精神成长,增强自我修养,决定审美追求。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能不断地有所发现,是因为经典作品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这些作品思想内涵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就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地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4、本文论述观点时,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采用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你能举例说明一下吗?

  提示: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举例论证,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既采用例证法,又用对比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等。

  七、学生质疑

  八、总结

  经典是属于全人类的,它将久久地感动你,抚爱你。

  九、作业布置:

  1、阅读《语文读本·必修一》中“寻找精神家园”中四篇文章,摘抄优美和经典文句。

  2、选一篇采用批注的方式写出自己对读经典问题的看法和感受。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6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4.掌握生字词

  báshè xiá lán ài jiè

  跋涉 闲暇 斑斓 狭隘 慰藉

  bì qiāng lù yào huī

  麻痹 戕害 符箓 钥 恢弘

  二 .教学方法

  学生讨论为主,教师适当引导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国作家。出生于德国西南部的小城卡尔夫的一个牧师家庭。自幼在浓重的宗教气氛中长大,1891年,他通过“邦试”,考入毛尔布隆神学校。由于不堪忍受经院教育的摧残,半年后逃离学校。这期间他游历许多城市,从事过多种职业。

  在比较广泛地接受东西方文化熏陶之后,1904年,墨塞发表了长篇小说《彼得·卡门青特》,一举成名,从此成为专业作家。这一年他在玛丽结婚,移居巴登湖畔,埋头写作,1906年发表了长篇小说《在轮下》。这一时期的创作以浪漫主义诗歌、田园诗风格的抒情小说和流浪汉小说为主,作品洋溢着对童年和乡土的思念之情,充满对广大自然和人类的爱,同时也表现了青年人的精神苦闷与追求。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墨塞的创作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他醉心于尼采哲学,求助于印度佛教和中国的老庄哲学,并对荣格的精神分析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他试图从宗教、哲学和心理学方面探索人类精神**的途径。这时期的长篇小说有《克努尔普》(1916)、《德米尔》(1919)、《*特哈尔塔》(1922)、《荒原狼》(1927)和《纳尔齐斯与歌尔德蒙》(1930)等。这些书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得到极高的评价,其中《荒原狼》曾轰动欧美,被托马斯·曼誉为德国的《尢利西斯》。

  30年代后,***在德国猖獗,墨塞对社会前途陷入深深的怀疑与绝望之中,但他仍不倦地从东西方宗教与哲学中寻求理想世界,《东方之行》(1932)、《玻璃球游戏》(1943)正是这一时期追求与探索的结晶。

  黑塞被称为德国浪漫派最后一位骑士,这说明他在艺术上深受浪漫主义诗歌的影响。他热爱大自然,厌倦都市文明,作品多采用象征手法,文笔优美细腻;由于**神分析影响,他的作品着重在精神领域里进行挖掘探索,无畏而诚实地剖析内心,因此他的小说具有心理的深度。1946年,"由于他的富于灵感的作品具有遒劲的气势和洞察力,也为崇高的人道主义理想和高尚风格提供一个范例",黑塞获诺贝尔文学奖。

  德国著名小说家黑塞以《论与书为友》为题,写过一篇短文。他以为,“就善读者而论,读一本书就是去了解一个素昧*生者的德性和思维方式,寻求与他相知,尽力赢他为友。”而当读者一旦与书交上了朋友,他就在与书发展、深化感情的同时,当然地提高读书的效益,自觉地改进读书的方法。看来黑塞是反对由名家规定书单的,他指出:“各人只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慢慢地积累书籍,正如他为自己挑朋选友无二。”“纵使有益的指点和友好的引导使之可能,无论老幼,每人仍应在书国自辟蹊径。”他的短文扣紧一个“友”字,结尾充满感情:“谁读书如恋友,书中真旨就将自行显露,与己融为一体。他所读之得就不会飘逝而去,荡然无存,而是如挚友之所能,同他朝夕相处、相依为命,为他带来欢乐和慰安。”

  (《以书为友》吴希义《读书》杂志1984年第10期)

  (二)问题探讨

  1、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的需求和读书学*的欲望。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的观点是什么?

  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结构思路分析

  第一段,简说什么是“真正的修养”。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在这里,作者的意思很清楚: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并不矛盾。在这里“教养”和“修养”的内涵是交叉的。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第二段至第五段,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论述读书的必要性时,再次强调读书是为了完善自我,是为了使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不是“散心消遣”,也不是“虚伪的慰藉”。

  在深入分析这一问题时,文章提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或人格的追求为前提。作者的这一见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文章指出读书是心灵的追求,这个追求必须有对文明的热爱,有对知识的敬重。之所以提出这一问题,是作者看到生活中存在着许多诱惑,存在着轻视读书的现象,而即使是热爱学*的人,对读书的作用也会有误解。(第四段中,作者特别指出“为数甚多的年轻人”轻视读书的倾向。)作者建议读书应该从基础阅读开始,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要提高阅读的层次,因为读流行文学无法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他认为一些人对阅读杰作不愿意花力气、下功夫,是没能正确认识读书的目的,没有认识到自我修养的追求,因而也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

  第六段和第七段,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能够实现阅读的目的?作者以儿童阅读的不同发展趋向为例,形象地介绍层次不同的两类阅读。一种是“多数缺少天赋的人”,他们把阅读当成自然而无足轻重的事,只能阅读低俗的文字。一种是“为字母和文字的特殊魅力所风魔”的少数人,始终被“新的魅力”所吸引,他们的阅读过程就是心智成长的过程,他们面前的世界越来越宽广,从“幼儿园”变成“城市和国家”,直到变成“全世界”,变成“天上的乐园和地上的象牙海岸”。文章用这样的对比,再次强调为获得教养而学*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读书能磨砺人的思想,经典作品“常读常新”。文章最后,作者以自己的阅读体验为例,认为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懂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地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而这种感悟的过程,正是获得教养的途径。

  文章阐述读书是获得教养的途径,高视阔步,既有理性思考,也富有感染力,以亲身体验说明问题,许多论述充溢着对读书的感情。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如把不同的阅读品位作对比,以人成长的不同追求作对比等。文章用的是谈话方式,亲切自然,语言富有哲理和诗意。

  3、黑塞所说的“世界文学”是什么概念?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4、文章第一小结说到“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

  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只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5、为什么研读世界文学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

  掌握作品里的鲜活的意识和人类巨意识财富;

  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丰盈,使自己与整个人类建立起息息相关的形象;

  使生活更有意义 。

  6、如何理解文章结尾“通过原始密林的路有成千上万条,要达到的目的也有成千上万个,可没有一个是最后的终点,在眼前的终点后面,又将展现出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

  这句话运用比喻,形象说明真正的阅读者为获得教养而进行的阅读是一种愉快的精神旅行,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进入新的境界。

  7、为什么作者强调阅读经典作品?对经典作品为什么要反复阅读?讨论交流

  读书学*,“读什么?”是个基本问题。作者认为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的途径。为获得教养,先要了解学*的作用,明白学*的要求。文章开宗明义,建议人们多读书,读经典著作,强调从“世界文学”中汲取营养。

  这个问题可以引发学生探讨的兴趣:经典作品的作用为什么不同一般?为什么前辈学人总是提醒我们读经典作品?每个时代都有不计其数的文学作品,为什么很多东西被淘汰,无法流传?有些文学作品轰动一时,为什么才过了十来年就没有人再提及?为什么每个民族都会有自己的文学史?为什么每个民族尊奉的作家往往也是世界的?中国的屈原、司马迁、李白、杜甫、苏轼、曹雪芹和鲁迅,俄罗斯的普希金、托尔斯泰,法国的司汤达、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西班牙的塞万提斯等,他们的作品,不但在本国流传,也产生了世界的影响,滋养了无数的人。为什么经典作品能陶冶人的情操?

  经典既是民族与人类文化的结晶,也是语言艺术的典范,它代表一个时代人文和语文的顶峰。从获得教养的目的出发,必须阅读杰作。一个人在青少年时代所读的书注定要影响他的一生,对他的人文素养构成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能决定他一生的审美追求。所以,人应当在学*的起始阶段就注意打好精神的“底子”,确立一生阅读的方向。作者在这里特别谈到阅读的效率问题。他指出,有的人一生只读过十来本书,却成为真正的读书人,这是因为他们有追求,会选择,是“用心在读”;而有的人“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深入理解思想家和作家的杰作,能激发学*者产生鲜活的有价值的思想。本专题的第二部分学*材料也能印证黑塞的这个论断。

  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原因是什么呢?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地深入,就能不断地能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探讨这个问题,可以请同学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来谈。许多同学在高小到初中阶段读过中国古代名著,可是到了高中以后,他对这些名著会有新的认识和评价。教学时可举中国古典名著的阅读为例。如《三国演义》是历史小说,少年读此书,可能仅仅为其中的情节人物所打动,而有了一定的修养和阅历后,重读此书,可能就会从历史变迁、政治谋略、外交智慧等方面去解读了。其他如《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等,高中时代重读,体会和少年时代已经大不一样,而人生每个时期都能从中汲取营养,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黑塞认为“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黑塞阐明了一个认识,即问题不仅在于多读,更在于“爱的阅读”、“敬重知识”和“心的教养”,——因为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教养,只有“用心”,阅读效率才能得到提高。在具体的阅读方法上,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三)课外阅读比较——名人读书观与黑塞读书观

  三性:鲁迅终生酷爱读书,其方法有三:一是目的性,二是灵活性,三是广泛性。三到:朱熹提出读书应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

  三回:高士其介绍自学方法时说:"学*的东西,一回见生,两回见熟,三回就成为了朋友。

  三心:世界著名数学家陈景润说,学*要有三心:一是信心,二是决心,三是恒心。

  三多:欧阳修以文章闻名于世。他的经验有三多:多读好文章;多练*写作;多和朋友商讨。

  三法:翦伯赞学*经典著作有三法:一是通读,二是重点读,三是做笔记。

  三种好学:西汉刘向说:"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

  三个头脑: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总结自己长期创作的经验认为:人要有三个头脑,天生的一个头脑,从书中得来的一个头脑,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头脑。

  培根 读书可供消遣,可供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为消遣而读书,常见于独处退居之时,为装饰而读书,多用于高谈阔论之中;为增长才干而读书,主要在于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

  读书费时太多是怠惰,过分的藻饰装璜是矫情,全按书本条文而断事是十足的学究气。读书使天然得以完善,又需靠经验以补其不足,因为天生的才能犹如天然的树木,要靠后来的学*来修剪整枝,而书本上的道理如不用经验加以制约,往往是泛泛而不着边际的。

  读书不可专为反驳作者而争辩,也不可轻易相信书中所言,以为当然如此,也不是为了寻找谈话资料。而应当权衡轻重,认真思考。有些书浅尝即可,另一些不妨吞咽,少数书则须咀嚼消化。这就是说,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可以大致浏览,少数则须通读,读时要全神贯注,勤奋不懈。有些书也可请人代读,取其所需作摘要,但这只限于题材不大重要和质量不高的作品。

  叶圣陶 小孩进学校,都称为读书。国语科本来还有训练思想和语言的目标,但究竟是工具科目,光是捧着一本书来读,姑且不说它。而自然科、社会科的功课也只是捧着一本书来读,这算什么呢?一只猫,一个苍蝇,一处古迹,一所***,都是实际的东西,可以直接接触的。为什么不让小孩直接接触,却把这些东西写在书上,使他们只接触一些文字呢?这样地利用文字,文字就成为闭塞智慧的阻障。然而颇有一些教师在那里说:“如果不用书,这些科目怎么能教呢?”而切望子女的父母也说: “ 进学校就为读这几本书!”他们完全忘了文字只是一种工具,竟承认读书是最后的目的了。

  叶灵凤 学问家的读书,抱着“开卷有益”的野心,估量着书中每了个字的价值而定取舍,这是在购物,不是读书。暴发户和大腹贾,为了装点门面,在日夕之间便坐拥书城,那更是书的敌人。真正的爱书家固然手不释卷,但不是为了学问。他是将书当作了友人,将读书当作了和朋友谈话一样的一件乐事。

  读书,这个我们*以为常的*凡过程,实际上是人们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苏联)高尔基《高尔基论青年》

  阅读所有的优秀名著就像与过去时代那些最高尚的人物进行交谈。而且是一种经过精心准备的谈话。这些伟人在谈话中向我们展示的不是别的,那都是他们思想中的精华。

  ——(法)笛卡尔《方法谈》

  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阅读就是独立地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

  ——(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7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思路,品味文章的语言,把握文章观点。

  二、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检查预*:

  3、整体感知:请各小组合作,朗读全文,并思考: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是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文章认为读书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赞美了读书的作用,劝说人们用心研读经典作品,在书籍中发现世界,认识社会,完善自我修养。

  (2)本文的结构。(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1~5) 指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就是阅读经典作品;

  第二部分:(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3)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作者在具体论述过程中,首先阐述了什么是“真正的修养”。进而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通过阅读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第六段开始,进一步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最后,以个人的阅读体验为例,说明经典作品有持久的魅力,重复阅读,可以不断地有所感悟,有所发现。

  4、重点研读:请一名学生朗读第一节,其他学生思考:

  (1)“真正的教养”指的是什么?

  (真正修养达到的是精神、心灵层面的意义。即强调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正确认识过去,以大无畏的精神迎接未来。)

  (2)“真正的教养”有什么特点?

  (多侧重于目的性和永无止境,强调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即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永远都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3)黑塞说“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这两句话是否矛盾?

  (并不矛盾。真正的教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而“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三、反思总结:

  1、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2、本文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

  四、课堂小结:

  教养是一些*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名片。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五、布置作业:

  完成预*案2.

  六、随堂检测: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岱宗(dài) 温馨(xīn) 阐明(chǎn)游目骋怀(chěng)

  B伫立(zhù) 糟粕(bó) 租赁(lìn) 舐犊情深(shì)

  C和煦(xù) 鞭笞(tái) 揣摩(chuǎi) 长篇累牍(dú)

  D慰藉(jiè) 阔绰(zhu) 驾驭(yù) 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蛰居 按部就班 迫不及待 水火不相融

  B.描摹 我行我素 一股作气 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竣工 不落巢臼 五脏六腑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D.寒暄 万籁俱寂 草菅人命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3.依次填入下面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领导干部决不能高高在上,应该经常下到基层去, 群众的意见。

  ②在家庭浓厚的美术氛围的 下,小林也深深地爱上了绘画。

  ③尽管有的地方的“政绩工程”看起来规模宏大,但是由于脱离了实际,弄得劳民伤财, 没有使群众受益, 加重了群众的负担。

  A.倾听 熏染 不但/而且 B.聆听 熏染 不仅/反而 C.聆听熏陶 不但/而且 D.倾听 熏陶 不仅/反而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

  A.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望洋兴叹。

  B.面对滔滔洪水,战士们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不断与洪水搏斗,抢救落水的群众。

  C.张明思维活跃,常常在课堂上提出许多真知灼见,博得了同学们的好评。

  D.一些政治骗子出于小集团的利益,把某些人和事吹得神乎其技,愚弄天下,尤其可恶。

  5.下列各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学会阅读技巧之后并不背弃它们,而是继续深入书的世界,一步步地去发现这个世界是何等广大恢弘?

  B.***曾高度评价笛卡尔的成就:“正式辩证法哲学家笛卡尔使数学有了这种地步。”(反杜林社论)

  C.他所得到的最好教训是“决不可过分的相信自己单单从例证和传统说法中所学的东西。”

  D.有知识,才有比较,有比较,才能发现问题。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以苏东坡之才,治国经邦都会有独特的建树,他任杭州太守时的政绩就是明证。可是,他毕竟太富于诗人气质了,禁不住____,结果总是得罪人。他的诗名____,但他的五尺之躯____。____,他都照例不受欢迎。

  ①有感便发,不*则鸣 ②不*则鸣, 有感便发 ③流芳百世,冠绝一时 ④冠绝一时,流芳百世 ⑤却容不了当权派 ⑥却见容不了当权派

  ⑦无论同党秉政,还是政敌当道 ⑧无论政敌当道,还是同党秉政

  A②③⑤⑧ B①③⑥⑦ C①④⑥⑧ D②④⑤⑦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8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的观点,学*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2、了解本文层进式的论证结构,掌握严谨的逻辑顺序,体会语言的严密性。

  3、学会筛选重要信息,并能够概括要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以专题导语导入,并简要介绍本专题,转入“经典”话题(让学生说说对“经典”的理解)

  美梭罗“经典是什么?它们是人类思想的最崇高的记录,它们是唯一预言性的、不朽的作品。”

  二、了解作者

  三、内容分析

  1、检查预*(对文章的理解及存在的疑问)

  2、“教养”与“修养”的区别

  [字典]教养: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也指养成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

  [文中]注意:真正的修养

  教养:追求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它的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

  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

  既是完成又是激励

  帮助我们找到生活的意义

  [因此]文中的“教养”等同与“真正的修养”

  3、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

  ——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文学……的巨大财富

  4、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注意“使”)

  (1)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2)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3)集中心智

  (4)人生充实、高尚、有意义

  ——这些都符合“教养”的内涵,说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确实是获得教养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5、作者强调要从深入研读世界文学获得教养必须有什么样的前提?

  ——个性和人格,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有爱和生命

  [读书观]不追求数量,而追求“爱的阅读”,追求心灵的获得

  6、当今之世,出现的“轻视”书籍的现象,引起了作者的重视,针对这样的问题,作者提了怎样的建议。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必须读杰作——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

  7、揣摩第五小节的语言

  自己的价值——有对自我修养的价值、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有个性和人格、有爱的阅读、有敬重的知识、有心的教养、能认真对待杰作杰作的真正价值——杰作能帮助我们获得教养(详见“作用”)

  [因此]3、4、5三小节是对第二小节的补充

  [小结]

  第一部分(1)阐明“教养”的内涵

  第二部分(2-5)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8、6-7小节论述了几类人的阅读情况——两类

  (1)多数儿童、多数缺少天赋的人

  (2)少数儿童、少数人、读书家、真正的阅读者、我

  9、两类人在阅读中获得的有什么不同

  (1)自然而然的事、学会阅读技巧、只用来读报上的新闻或商业版

  (2)惊讶、痴迷、风魔、广大恢弘、气象万千、令人幸福神往、在其中寻觅并且体验到自己、一片片新的广阔的原野、欣悦不已、更精、更深、新的共鸣……(从广度和深度两方面)

  [小结]通过对比的论证,论述了真正的阅读能让我们有丰富的获得,能让我们获得教养第三部分(6-7)进一步阐述阅读经典作品的必要性

  10、正确理解结尾破折号后面的内容(学生讨论)

  四、布置作业

  1、整理笔记

  2、总结本课字词

  3、写一篇关于教养的练笔。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9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通过探讨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技能目标

  学*紧扣中心话题,多角度论证,对比说理的写作方法。

  3、情感目标

  阅读经典,继承前人的思想成果,是获得教养的重要途径。要重视阅读,树立正确的读书观,提高自身修养。

  【教学设想】本文必是修一第二专题“获得教养的途径”的第二版块“经典的力量”下的唯一的的文本,本专题的学*方法是问题探讨,而这一版块的重点是“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通过本课的学*,让学生理解经典作品对自我成长的意义,理解读书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让学生从基本的读书求知意识逐步上升为自我完善、服务人类的精神追求,并总结“问题探讨”这种学*方式给自己的学*带来的变化。

  【教学重点】 阅读经典对一个人获取教养的意义。

  【教学难点】理解文本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立足文本,主要采取讨论交流的问题探讨教学方式。

  【教具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人要想从蒙昧而走向智慧,从自然的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教养的人,只有读书学*,充分利用前人的知识积累。人应当具有终身学*的追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有赖于人开掘潜能,运用智慧,产生先进的思想,这就需要公民尊重知识,尊重科学,有学*的需求和读书学*的欲望。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教养的人?获得教养的途径是什么?今天我们大家一起学*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的《获得教养的途径》,聆听大师的教诲。

  二、对“教养”的理解

  1、问:黑塞认为教养是什么?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句吗?

  明确:“精神和心灵的完善”。

  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即“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这些只是生存的手段,教养是“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不带有功利色彩,这是生存的境界。

  2、你认为哪些行为是有教养的表现?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纳。

  明确:忠诚、勇敢、信任、勤勉、互助、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吃苦耐劳、坚贞不屈……充满敬重敬畏敬仰之心。

  教养的内涵非常广泛,当然不局限于上面的内容,此外还有:

  一个有教养的人,当热爱大自然。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历史有恰如其分的了解,知道身而为人,我们走过了怎样曲折的道路。

  一个有教养的人,除了眼前的事物和得失以外,他还会不由自主地想到他远大的目标。

  一个有教养的人知道害怕。明了自己的限制,知道世上有一些不可逾越的界限……

  三、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

  1、作者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是什么?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也就是阅读经典。

  2、你读过经典吗?你为什么认为它是经典?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才称得上为“经典”?

  学生分组讨论,推举代表回答。归纳:

  真正的经典,不怕被世人忘却,不在乎如冰的冷嘲和如火的热评,也不会使读者浅尝一口即束之高阁。经典作品是产生某种特殊影响的书,经典作品是具有持久魅力的作品,经典作品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3、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经典对我们的人生有何意义。

  请一位学生阅读课文第二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边用笔画出重点语句。

  明确:研读世界文学,能让我们“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在自己与整个人类之间,建立起息息相通的生动联系,使自己的心脏随人类心脏的跳动而跳动”,“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培根: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四、怎么读,才能读出经典的意味?

  作者认为,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和具体的方法去读经典呢?学生讨论后回答。

  明确:态度:阅读杰作,特别是读那些有久远影响、有世界声誉的杰作,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这就是作者第五段中写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具体方法:作者主张“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作者在第七段中以自身的阅读经验说,思想家和作家的著作,“过一些年都会对读者呈现出新的、变化了的面貌,都将得到新的理解,在他心中唤起新的共鸣”,学会读书,懂得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发现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而人的经验不断增长,阅读不断深入,就能不断地从名著中有所发现,这就是所谓的“常读常新”。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教师:黑塞倡导的读书观是“爱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作为普通人,我们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不妨把经典当作闲书来读。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千万不要端起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清王国维)

  五、教师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自我反思

  小结:

  教养是一些*惯的总和,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片子。教养和遗传几乎是不相关的,是后天和社会的产物。阅读经典,能够让教养在我们的骨髓里繁衍,假以足够的时日,就将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

  同学们,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繁花似锦,但只有内心的强健,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引导反思:我是一个有教养的人吗?

  六、拓展

  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幻灯片出示读书名言:

  书是良药 汉刘向: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书是益友 臧克家: 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

  书是窗户高尔基:每一本书,都在我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

  书是阳光 莎士比亚: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没有阳光。

  书是钥匙 托尔斯泰: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书是火 雨果: 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

  书是利斧 卡夫卡: 我们需要的书,应该是一把能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

  书是源泉 乔叟: 书是人类新发现的源泉。

  书是宝库 俄罗斯谚语:书籍是人类思想的宝库。

  书是灯塔 惠普尔: 书籍是屹立在时间的汪洋大海中的灯塔。

  书是航船 培根: 书籍是思想的航船,在时代的波涛中破浪前进。它满载贵重的货物运送给一代又一代。

  七、作业:

  写一篇随笔:我的读书故事

  八、版书设计

  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

  增强和扩展自我意识。

  途径 研读“世界文学”,即阅读经典。

  爱的阅读

  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 10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探讨了解学*之道,了解人获取教养的途径,树立正确的学*观。

  2.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3.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难点:

  1.学生探讨阅读经典和求知问道的作用,探讨独立思考和创新的关系,建立科学的学*方法。

  2.学生学会质疑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问题探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巴金曾这样说:“在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优秀的作品给了我生活的勇气,使我看到理想的光辉。前辈作家把热爱生活的火种传给我,我也把火传给别人,我更加热爱生活,热爱光明。”从这段文字可看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必须多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思想、品格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气质、陶冶人的修养。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这篇随笔又给我们怎样的启发呢。

  二、介绍作者:

  赫尔曼·黑塞(1877--1962),20世纪德国文学的重要作家。第一部长篇小说《彼得?拉门青特》(1904)令他一举成名,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他先后发表了《在轮下》《盖特露德》等许多小说。除了小说创作外,黑塞同时也致力于小品文与诗歌的创作。1946年,黑塞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他还曾获得冯达诺奖、歌德奖等。黑塞与1923年加入了瑞士籍。

  三、检查预*:

  闲暇 xiá 斑斓 lán 狭隘 ài 慰藉 jiè

  麻痹bì 戕qiāng害 符箓lù 恢huī弘

  四、整体把握:

  默读课文,理清思路,讨论本文的结构。

  明确:这是瑞士作家赫尔曼·黑塞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从文体上看是一篇议论文。

  一(1) 提出问题:什么是“真正”的修养

  二(2~5) 分析问题:论述阅读杰作的作用

  三(6~7) 进一步分析阐述:通过阅读经典作品获得教养的必要性

  五、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1、请同学从第一自然段概括出黑塞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修养?

  明确:作者把它界定为“为了自我完善”,“找到生活的意义”,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以“体育”为喻,把抽象的道理阐述得很形象,同时指出真正的修养呈现形式是“永远都在半道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努力的过程,是动态呈现的。“完成又是激励”是说完成了一个目标,又有下一个目标,上一个目标是下一目标的激励。修养无功利目的,读书是终生任务。教养是一种境界。教养永远只是一个过程,永远在路上,不追求任何的具体的目的。教养是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一个人的心中必须要有人类的意识,要有对生命的人文关怀意识,要懂得敬重、悲悯和爱,黑塞说,让自己与人类的心脏一起跳动,让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有意义。)

  2、黑塞说“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完善的追求,两句话是否矛盾?

  明确:“真正的修养”不存在功利的企图,正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自我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本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或教养是生存的境界。

  六、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作者说获得教养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为什么?

  明确:因为通过研读世界文学,能获得鲜活的意识和理解,逐渐熟悉并掌握大师们的思想成果。

  黑塞认为获得教养最重要的途径之一是“研读世界文学”,他在具体解说的时候,认为是“逐渐地熟悉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以及他们在作品中留给我们的思想、经验、象征、幻象和理想的巨大财富”,这里特别指出是“作家和思想家”。人的求学之路无止境,所以要集中心智,研读伟大人物的思想经验和理想。

  2、深入研读世界文学对于我们有哪些作用?请在原文中筛选信息,分条列出。

  ⑴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

  ⑵领略人类所思、所求的广阔和丰盈 。

  ⑶使我们集中心智 。

  ⑷帮助我们将自己的人生变得越来越充实、高尚,越来越有意义。

  3、作者认为阅读不在于数量,说“有的人一生中只读过十来本书,却仍然不失为真正的读书人 ”,作者倡导的是一仲怎样的读书观?

  明确: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心灵的获得,这是有价值的阅读。

  4、第3段作者提出获得教养有什么前提?怎么理解这个前提?

  明确:前提是有可教养的客体,即个性或人格。

  读书人自己必须是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和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和个性,他的阅读也未必能获得教养。

  5、第4段作者列举了几种读书的错误观点?

  明确:①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可笑又不值得

  ②以为现实生活中很多场所生气蓬勃,更能接*真正的生活

  ③读书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6、第4、5段中,作者提出应该怎样读杰作?

  明确(1)每个人从自己能理解和喜欢的作品开始

  (2)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3)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7、第5段中的“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价值”,你如何理解?

  明确:这句话阐述的是阅读的态度。

  阅读杰作,要有崇敬之心,庄重之感,如果没有一种敬重之心,是难以体会到杰作的伟大的。

  8、第6段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得出了什么结论?

  明确: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

  进一步阐述了通过阅读获得教养的重要性:为获得教养而学*是精神的愉快,同时这种精神追求能不断地进入新的境界。

  七、研读课文第三部分:

  本段,作者更进一步强调要反复阅读经典作品,为什么?

  明确:因为经典是一个时期的最高成就,它思想内蕴丰富,语言文字精致,像取之不竭的宝库。越是读得精细、深入和举一反三的阅读,就越能看出每一个思想和每一部作品的独特性、个性和局限性。

  读者运用自己的经验深入阅读,融会贯通,就能不断的有所收获。人的经验在不断增长,阅读也逐渐深入,就能不断地有新的发现。

  八、课堂总结:

  同学们,你的心中是否存在这样一本经典著作,你一直渴望读却总是没有读到?如果事实如我所说,那么,亲爱的同学们,当我们学完了《获得教养的途径》这篇文章后,你是否为了教养,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为了更加明确生活的意义,有了一种更强烈的想读书的欲望?那么,别犹豫,拿起书本,读吧!

  识字,不等于有知识;有知识,不等于有文化;有文化,不等于有教养。获得教养,能提高生存质量,能获得有价值的人生。阅读经典是获得教养的主要途径之一。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九、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获得教养的途径:

  阅读杰作(作用)(2)

  阅读杰作的前提:

  表明“自己的价值”(“爱”“敬重”“心”)(3)

  阅读杰作的态度:

  屏除错误,认真对待(花力气、下功夫)(4)

  阅读杰作的作用:

  进入美妙的境地;常读常新,磨砺思想(6、7)

  阅读杰作的方法:

  反复阅读(7)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3)

——《儿童技能教养法》读后感3篇

  我在我们的小群里读《儿童技能教养法》有一段时间了。文章也读了大半,也让我越来越清楚的看到焦点是如何用于儿童的教育当中去的。

  1、把人和问题分开。把问题转化为孩子要学*的技能,对于孩子来说,对于家长来说,都是能很好的接受的。比起讨论孩子的问题,让大家觉得更容易接受,也更愿意去配合和尝试。也就是说,当我们看到人是人,问题是问题,而不再把孩子当作一个有问题的人,那么家长也觉得更愿意去接受和配合。孩子呢,也会觉得学*一件事情,比说他是有问题的人,他也是感到更容易公开的去努力、去学*。也就是说大家转变了这种思维和观念就会让他们更多的去接纳自己,也更多的愿意去尝试去努力,其实也是一种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吧!那么学*技能比要解决一个问题,更让人容易接受的理论依据呢,可能就是我们外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呈现吧。

  2、给技能起个名字。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去实践,那么给这个技能起个名字,也是让孩子更感兴趣的点之一,因为这个名字可能会让他有更多的提醒和督促,更容易记得自己需要学*的技能是什么,因为这个名字是他自己取的,所以说他也会更有兴趣,更有可能卷入和带入,执行力也会更强。

  3、了解这个学*这个技能有什么样的好处?如果说想让孩子更多的去尝试和努力,一定要让他知道这个技能,学*了以后会给他,或者是家庭或者是身边的朋友带来什么样的好处?那么他可能才会更有动力,更有信心去学*,因为每一点的改变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努力,如果他能看到这些好处,还有就会有更多的动力去学*。

  4、持续的正向关注和鼓励。那么在儿童技能教养法里,要寻找支持者,可能是他身边的朋友,老师家长或者是心理辅导者或者是社工都会对孩子有一个支持,那么在这样一个有这么多关注他鼓励他支持的人,也会成为他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和力量。一方面在他做得好的时候,给他赞美和肯定;另一方面在他出现反复的时候的情况下给他支持和力量,鼓励他继续努力。

  5、给孩子开一个庆祝会,或者是说完成她一个想要的心愿,因为我们都是去害利弊的,如果说这件事情带给我们更多的希望,或者是向往,特别对孩子会有更大的动力。

  6、把技能传授给其他的孩子。我们知道知识的留存率,如果仅仅是听课,那么知识的留存率是比较低的,如果说我们把这个技能传授给其他的孩子,那么知识的留存率可能达到90%以上,当这个孩子完全掌握了这个技能,如果说他能教会给其他的孩子,第一能让他比较有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另外呢,也会让他对这个技能,嗯更加的加以强化,掌握得更加牢固。

  通过在群里给大家读这本书,也让我也促进了我自己对书的阅读和理解,抱团成长,可能会走得更远,抱团读书也会理解的更深更透。理论加上实践才是我们真正掌握书中内容的一个很好的途径。小伙伴们,我们一起加油吧!

  昨天去参加孩子学校的家委会,第一次听到了儿童技能教养法。学校正在五六班进行这样新的模式!是的,五六班多么幸运的孩子们,在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孩子的数学老师被调了过去,多受孩子们喜欢的老师去尝试和体验了这种方法!昨天在会场听到他们班孩子整体在各个方面都进步,我心里是既羡慕那些正在快乐无忧的学*的孩子们,同时心里也有一丝丝伤感,因为他们的幸运或多或少的建立在我孩子的不幸运上。

  因为孩子们老师的调离,使得我的孩子心理难过了好一段时间,每次听到孩子抱怨的说:妈妈,我感觉最*数学课变得有些枯燥了,我不再像以前那么期盼上数学课了”。我一边安慰和鼓励孩子,一边暗自遗憾!可是我能做的只能是解释和想法让孩子尽快适应并喜欢上新的老师。

  但是,我还是发现孩子在数学方面降低了自己的标准,从前偶尔失误的他,现在时有发生,我给孩子做了很多次沟通,可是效果并不明显,要知道他曾经也是全国数学素质杯一等奖的孩子,对数学曾是多么的热爱和痴迷!现在我深深体会到了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拿神圣的地位!就像千里马需要伯乐一样,孩子也需要懂他、欣赏他、鼓励他的老师和家长!

  希望那些正在尝试这样新的教学方法的孩子们是幸运的。希望越来越多的孩子们可以轻松地学*,有个快乐的童年!

  看了《儿童技能教养法》我突然觉得我的方法不对,总是在强化孩子的`问题而不是帮助她学*解决问题。*时总是让她改正,其实最好的方法是让孩子学*某种技能,让孩子学*并运用这个技能。吕睿之前不爱看书,让她看书必须是陪着她看。之后我让她自己找个地方看,我告诉她书中有许多知识是妈妈无法给你传达的,书中有“黄金屋”和“颜如玉”。今天她一口气看了60页,看完之后她告诉我书中她所学到的知识,和我一起分享,我都假装不知道,她和我分享之后特别自豪。我和她分析,你看不用我陪着你,你自己静下心来读书的这个技能的好处。我们身边的孩子都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应该如书中那样把问题转化为学*的一种技能。

  招募支持者这个建议非常好,支持者的存在能有效的在孩子遇到困难时鼓励孩子学*某个技能的意义,让她们相信可以学会这个技能,在她们进步时给予赞美。如果这个技能能做成功还可以和支持者一起分享喜悦。

  建立信心让孩子相信她有能力学会这个技能,在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我们要告诉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学会这个技能,因为你在妈妈眼里你是最棒的!

  策划庆祝的方式让孩子掌握了这个技能之后,我会问她想怎样跟你的支持者一起庆祝,可以在家也可以在外面一起庆祝。如果支持者是老师的话要让她感谢老师的支持和辛苦付出,让她学会感恩老师。

  为技能下个定义,她学会并掌握这个技能时,我会让她自己运用这个技能。

  广而告之的告诉大家孩子她现在正在学*什么技能,孩子通常情况下是不希望我们大人公开的讨论她的问题特别是不好的一面。她们会不好意思,会认为我们讨论她们的问题就是表示她们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够好。这时候我们要跟她说谈论的都是需要学*的技能这个意义就不一样了,我们要让孩子知道你学会这项技能时引以为傲的事情。

  练*技能,孩子学会了这项技能后,我们最好的办法就是演练。其实我知道但是还不能嫌弃她的啰嗦,而且还要鼓励和赞美她,会说你好厉害,你怎么这么棒懂得这么多。我们的赞美是我们对孩子的肯定,加大孩子的信心让她们感受到她们练*这项技能是非常有用的。

  提醒这个技能非常好。既然孩子学会这个技能肯定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忘记这项技能,如果退步了我们做家长的要及时做补救让她们重拾信心。

  庆祝成功,孩子掌握这个技能时就应该庆祝,就此机会让她学会感恩并感谢那些支持者和帮助她的人们。在庆祝成功的同时孩子们也体会到了做这件事的价值。这个对孩子的成长非常有意义,让她一直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把技能交给别人这个方法特别好,孩子学会了这个技能鼓励孩子把这个技能教给其他同学,这样一来不仅对自己有好处也给了别人带来了帮助。我们要给孩子创造机会,这样也有利于孩子降低忘记这个技能的风险。

  恐惧和噩梦,这个技能我需要自己先学会再让孩子克服和学会这个技能。说到恐惧和噩梦我最怕的就是这个,小时候僵尸先生看多了导致自己小时候不敢一个人睡觉。曾经我和老公说过,结婚之后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一个人睡觉了。吕睿是个特别胆小的小姑娘,看到一只蚊子或一只蟑螂都吓得要死,我帮她把“怪物”消灭她要崇拜我半天。走夜路她说她不敢走说有“鬼”我无语。我认为帮孩子或者是帮自己克服恐惧的最好方法就是熟悉让自己所害怕的事。其实这个世上根本没有僵尸或“鬼”,这些都是道途听说或看了电视之后自己所想象出来的。之后我和他爸爸陪着她体验走夜路带上自家的大金毛,走了几个月之后现在没有说过怕或者是有“鬼”。

  文中提到“耍性子”我认为可以适当的情况下可以有的,毕竟孩子还小心智不成熟,可以适当接受。生活中我是一个有点“矫情”的人,在老公面前也是爱“耍性子”的人,再说我家是位小公举啊!凡事都有一个度,只要不过度就行,原则问题还是要遵守的,做父母的不能一味的纵容孩子,要控制好。

  着手下一个技能,孩子学会了一个技能后我们父母就应该跟孩子商定好下一个要学*的技能。其实孩子学会了某个技能之后很自豪,而且自信心也会大大增加,这样一来学*下个技能她也会信心满满。

  现在已经读完了整本《儿童技能教养法》受益颇多!文中的15个学*技能非常值得学*,感谢师傅带我们了解“儿童技能教养法”的奥妙,如果不是带领我们了解这15个步,我们是不会领悟这么多的。现在我们有了这个学*技能我们大人小孩都可以一起学*和成长,让孩子和自己建立信心。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4)

——大班教养笔记6篇

  还有十几天,挥挥手就要告别幼儿园了,班级孩子的情绪状态波动很大。他们一方应对小学充满期待,一方应对幼儿园已经产生了倦怠。幼儿园的一切事物在他们眼里已经是旧的,他们渴望新的事物。作为教师的我,每一天都看到孩子们脸上的无聊,直到有一天……

  成成是班级男孩子中比较爱玩的,他爱玩但也十分会动脑筋。前段时间孩子们疯狂迷恋上陀螺,成成也是疯狂追随者之一。可是幼儿园仅有星期三能够带自我的玩具,*时却不能带。可怎样办呢?成成奇思妙想,把幼儿园的建构玩具拼成了一个简易陀螺,并且陀螺在不断地变改良,越改越转得快。作为教师的我彻彻底底地感觉到孩子的想法真是天马行空,他们的创造本事是层出不穷的。以后的几天他们开始疯狂的追随着成成,成成教他们怎样搭,自制陀螺一下子风靡整个班级。

  过了一个星期,成成看着一堆玩具在水里泡着清洗,他喃喃自语道:“这个做陀螺最好了,什么时候洗好呢。”教师在一旁有点哭笑不得。我很欣慰,孩子们能够动脑筋进行尝试各种办法,为了玩他们愿意去亲自体验失败和成功,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在大班最终的时间里,能看到孩子们的转变和成长我很开心。

  顾此失彼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我带领幼儿在院子里拣落叶。正因园里种的都是常绿树,因此落叶不多。到了一棵大树下,我抬头看了看,自言自语道:“树上有一些发黄的树叶,何不把它们摇下来?”只见我双手拉住树干使劲摇了摇,“哗哗哗”掉下了很多树叶,孩子们欢呼雀跃。随后,我与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拣着落叶。快拣完时,几个男孩子立即跑去摇树,边摇边喊:“哈哈,树叶掉下来了,快来拣呀!”听到喊叫声,有的孩子赶紧跑过去拣落叶,更多的孩子则加入了摇树行列。有的一齐拉住一棵树使劲摇;有的专挑小树摇。见此情景,我赶紧制止:“大家赶快停下来,不能摇树!”此时,孩子们根本听不进老师的话,他们奔跑于大树小树之间,摇完这棵摇那棵,十分兴奋。手足无措的我只能用铃鼓把大家召集起来,并与孩子们围坐在草地上,诚恳地向他们说明刚才自我摇树的原因并作检讨,还与孩子们交流摇树的危害性,这场摇树风波才得以*息。

  我出于教学需要摇了树,这一行为传递给幼儿的信息是“树是能够摇的”,造成幼儿见树就摇的后果。还好我勇于承认错误,*息了摇树风波。这个案例给咱们的启示是:教师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影响着年幼天真喜好模仿的孩子们,因此教师要注意自我的言行,以免带来负面影响。

  特殊孩子特殊照顾

  户外活动开始了,孩子们有的拍球、有的玩沙包、还有的跳绳……象一只只愉悦的小鸟活跃在院子里。可伟伟小兄弟姐妹却不一样别的小伙伴,正因他身患残疾,不仅仅一只眼睛看不见,而且他的右腿先天性骨关节脱落,在入园前的几个月刚刚动过一次大手术,此刻走路还不是很稳,语言表达潜质也比较差。对于这样的孩子,身为小班班主任的我,在看好别的孩子的同时,还要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不管走到哪里,我都随时带着他,牵着他的小手,生怕他出什么意外。可这一次,我却发现他的小手在往外挣脱,并不时的用另一只小手去掰我的手,用不清晰的声音对我说:“老师,我也要去玩。”一句话,让我心里咯噔一下,感觉到对这种个性的呵护方法起了疑问,我一边说:“伟伟,必须要留意,不好摔倒。”一边轻轻地放开他的小手。

  在咱们日常生活中象伟伟这样的孩子不是很多,身患残疾,是只“受伤的小鸟”。但他却有自我的理想,自我的愿望,他也想跟同龄的小伙伴一样去玩耍、去游戏、去想象、去创造、去飞翔。如果老师一刻也不离他左右,百倍的去关心照顾他,从这一点虽然充分说明了老师从身体这方面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却忽略了他的个性发展,虽然他的身体患有残疾,而他的大脑发育却很正常,识字、数数都不差。小兄弟姐妹想做的事情,他也想做;小兄弟姐妹想玩的事情,他也想去玩。如果别的小兄弟姐妹去游戏、去玩耍,让他例外,这样做是否会伤了他的自尊,心灵也能受到伤害。他会不满意老师对他的这种关心和照顾。因此,伟伟最后鼓起勇气,对老师说:“老师,我也要去玩”。老师就应在照顾他的同时,慢慢去锻炼他,让他适应幼儿园的环境,让他在这个环境中健康成长。不管哪些活动,哪些游戏,都就应让他去参加,让他加入到这个群众队伍中来。只是在活动时,老师随时倍加照顾,这样不仅仅保护了他的自尊,还让别的孩子,知道并学*并领悟照顾关心有残疾的小伙伴,知道互相帮忙是一种美德,更能体现出一种人人*等、和谐相处的氛围。

  别让孩子在抱怨中成长

  生活中父母喜欢以他们的角度去衡量孩子,继而代之的是不适当的埋怨孩子,责怪声不断。围绕在孩子耳边的经常是这样一句话:“这孩子不行!”任何人都有自尊自傲感,包括孩子也不例外。而小朋友经常受到批评后就会失去信心,对自我感到失望,有的甚至靠攻击他人才能体会到自我是个强者,来抚*自我的失望情绪,摆脱“我不行”的念头。

  我们班李欣航小朋友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们父母*惯于在别人面前数落批评他,久而久之,他的自信在父母的指责下丧失殆尽,所以做事的时候经常怕这怕那,他看见别的小朋友获得成功时便会乏味的说:“那种事真没意思!”我常常感到他在情绪上还没有成熟,也经常看到他常和自卑的孩子混在一齐,指责他人。他们更强烈的期望拥有同病相怜的伙伴。

  同欣航相反,我们班心仪小朋友不去指责他人,却情绪更低落,内心充满着自责,有着过分的自卑感,总是觉得在别人眼里自我很差。

  父母絮絮叨叨埋怨孩子,实际上是等于在叮嘱孩子:“你要不断的失败呀!”由此看出,在*鼓励教育刻不容缓。父母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及时送上鼓励,而不是一味的给孩子泼凉水。孩子幼小的心灵正是靠父母和幼儿教师的细心呵护才能健康成长!鼓励犹如一泓清泉,甘冽而清甜;犹如一剂良药,抚慰孩子心灵创伤;又犹如一缕春风刮过孩子心头,温暖孩子的童心!

  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桥梁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觉得不但要有爱心,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童心。

  每个孩子都爱看动画片,最*孩子们议论最多的是《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议论起来,一个个可来劲了,有时正因一个细节把小脸都争红了,我也爱看动画片,象《猫和老鼠》,《金刚葫芦娃》等,我都看了不止一遍,动画片我每一天不误。

  一天范晨阳,刘文睿等一些小兄弟姐妹正在议论“喜羊羊和灰太狼”,我走进去和他们一齐议论起来,开始他们一愣,一个个惊慌失措的看着我,随后便兴奋地同我一齐讨论起来。看着他们一张张可爱的小脸我可高兴了,正因此时我知道,我和孩子们已经没有了距离。一次范晨阳的母亲对我说:“咱们范晨阳回家很高兴地说‘咱们老师也钟爱看喜羊羊和灰太狼,我很钟爱咱们老师’。”

  是的,我明白我与孩子之间没有距离,是正因我有一颗童心,童心是与幼儿沟通的最好桥梁。从那以后,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更*了,心贴的更紧了,让咱们所有的幼儿教师都架起与孩子之间的那座童心桥吧!

  幼儿的沉默寡言

  我班的王晓芳小朋友异常听话,上课十分认真,也不跟别的小朋友胡闹。就是有一点,*时沉默寡言,不爱说话,总喜欢自我一个人静静的玩。

  我明白这个孩子不善交往,必定会为她的将来产生必须的影响。所以,我决定给她改掉这个坏毛病。我首先鼓励别的小朋友主动和她玩。问她:别的小朋友和你玩你高兴吗?那你去跟别的小朋友玩,他们会怎样呢?她很快就明白了我的意思,并也主动的和别的小朋友一齐玩。

  过了一段时间王晓芳小朋友开朗多了,也爱说爱笑了,还交了好几个小朋友呢。我真替她高兴,家长对她的改变也很高兴。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5)

——教养笔记6篇

  琪琪小朋友是大一班的一名学生,长得白白净净,十分招人喜欢,可他总是控制不了自我的行为,不是碰碰这个、就是推推那个,上楼梯时经常拽拉别的孩子,做操时也会捣乱,不是和这个说话,就是和那个打闹。在教学活动中,常常精心准备的一个活动不是被这个小朋友的告状声破坏掉,就是被那个小朋友的哭声搞得无法进行。于是,受批评成了他的家常便饭,刚开始还有效果,但是时光久了,琪琪就不听了,依然我行我素。和家长沟通,期望家长配合老师帮忙琪琪改变这个不良*惯。之后,我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我和家长把琪琪的日常表现记录下来,编成小故事,有小朋友们表演,再由“观众”评出对错(重点让琪琪自我说出故事中这个孩子做得到的对不对,这样做好不好)。琪琪认识到了自我的错误,渐渐的有所改变了。同时利用琪琪坐不住的*惯,经常让琪琪帮老师拿点东西,给同伴帮忙,对琪琪的行为给予及时的鼓励,让琪琪找到成功的喜悦,从此,琪琪不再调皮了,上课认真听讲了,老师和小朋友越来越喜欢他了。

  其实,孩子的调皮也是另一种美,相信孩子,我们就应用爱的目光和用心行动去帮忙他、改变他,让他体会的别人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懂得体谅别人,帮忙别人,相信他们会健康、快乐的成长为参天大树。

  最*一周,我值大班午睡,这群调皮的孩子让我感到头痛。每天午饭后,一走进休息室,孩子们就津津乐道的谈论着话题,嘻嘻哈哈,说说笑笑,甚至紧挨着的孩子还打打闹闹,一会儿告状声此起彼伏,休息室里一片混乱,不管我怎么喊,怎么教育都不起作用。于是我就认真反思,寻找解决问题的原因,结果我发现,饭后休息,在孩子们看来,他们一旦睡下,就没有自由畅谈的机会,因此利用睡前说完想说的话,做完想做的事情。

  找到问题的根源,我立即采取了措施,对孩子们说:“现在老师给你们10分钟的时间,让你们畅所欲言,痛快的说话,时间一到,我们就闭紧嘴巴,好好的休息,好吗?”我话音刚落,休息室里就叽叽喳喳起来,可热闹了,小嘴巴你一言我一语,互相谈论着:“六一节目排好了吗?你上台演出吗?我可喜欢跳舞了,我喜欢《彩虹的约定》……

  看着孩子们满面笑容,天真可爱的样子,我不禁去想,我是否了解我的孩子,满足我的孩子了吗?作为幼儿教师,不管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设身处地的为孩子着想,多留一些时间和空间给孩子,让他们有更多的自由活动时间,那么,他们一定会配合老师的。

  和孩子们相处的每一个日子,总是充满无限的活力,那是源于他们的纯真和热情。关怀和理解让我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当孩子的生活上需要照顾时,我就像妈妈一样帮助他们;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时,我会像朋友一样为他们进行调解;当孩子们遇到不懂的事情或犯错误时,我会以老师兼朋友的身份细致而耐心的指导并教育他们。在工作中,我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真正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和孩子们一起生活、游戏,带领他们走出幼儿园、走进大自然、走向社会,我成了孩子们最重要的朋友和伙伴。我用真诚换取孩子们的信任,用爱心呵护他们的成长。孩子们的一举一动,甚至细微的情绪变化都会被我捕捉。从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爱好、特长、潜能,并根据孩子们的个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从而使孩子们的潜能得到开发。

  转眼之间新生孩子们入园已有一个月的时间,宝宝们的哭声渐渐少了许多,孩子们的进步我们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生们也都个个进步了许多,此时真的好开心!这么多的孩子在这短短的时间里适应了集体生活,特别是那安静的午睡。这段时间的劳累就这样在笑声中飞走啦!我相信我们小三班的小朋友是最棒的,你们一定要加油哦!

  今年,我教的是小班,小班孩子的个子还小,每次洗完手,自己挂毛巾对于他们来说有点困难。所以每次我都帮他们挂毛巾。

  今天,我想:“如果不帮助他们,看看他们会怎样做?”只见有的小朋友拿着毛巾使劲地喊:“老师,我够不着!”有的小朋友站在原地不动;有的拿着毛巾往钉上扔;有的则追着个子比较高一点的小朋友让他们帮忙,只有夏铭彻小朋友将毛巾卷成一个棍状,并向两端使劲拉,将有绳的那端朝上,一下子就挂上了。就这样一件小事,孩子们有这么多种处理方法。自由活动的时候,我把小朋友集中起来,请夏铭彻小朋友示范挂毛巾,孩子们都高兴地为他鼓掌。崔亚棋对夏铭彻说:“你看毛巾变长了。”李泽睿、夏雪润等他们连忙把毛巾拿下来也学着夏铭彻的方法重新挂。我请小朋友说还有没有别的挂法,小朋友说可以跳起来挂,可以踩在小板凳上挂,可以垫起脚来挂等等,孩子们积极地想出了许多方法。

  这件小事体现了教育中无小事,教育工作是不忽略细节和小事的观点。

  俗语说:“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每一天应对的是几十张不同面孔的幼儿,同时也是穿梭在几十种不同的性格中。

  柴一圣小朋友是班内一个比较腼腆内向的孩子,一看这个孩子,你会认为他是个安静乖巧的孩子,但接触长了会发现,其实不然,也许正是因为他的孤僻,所以总会出现过激行为。孩子集中如厕时,他会趁人不注意,打一下小朋友的头或拍一下小朋友的背,这时就会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柴一圣打我。”追究原因,一圣会很无辜地说:“老师,我没有打人。”其实,老师明白,这也许是一圣对小朋友表示友好的一种方式,只是有些粗鲁罢了,但这样的行为毕竟是不对的,老师务必对其进行教育引导。让他学会和小朋友友好相处,体验和小朋友一齐游戏的快乐。

  说到游戏,又出现了一圣的有一大危险之处,当一齐玩玩具时,他会因为争抢某一玩具而张口咬人,作为老师,务必保证孩子的在园安全,当发现孩子的这一行为,我们务必及时教育。而应对老师的质问,一圣没有感到害怕,他会和老师表白,慢悠悠的对老师说:“老师,他抢我的玩具了。”

  其实,老师明白,在一圣的心里,他并没有觉得自己有什么地方不对,他喜欢这个小朋友所以他会拍他一下,用来表达自己的情绪。他抢我的玩具,所以我咬他一下来维护我的利益。

  在孩子与孩子的交集里,其实并不存在明明白白的是与非,应对各种性格的幼儿,老师最需要做的就是保证每名幼儿的心都不受到伤害,妥善解决孩子存在的偏激行为,保护他那幼小的心灵。

  《旅行是最好的教养》是台湾作家沈佳慧写的,通过亲身带着孩子出去旅行的经历。我好喜欢好喜欢这本书,她所说的每一句话,都说到我的心坎上,引起我的共鸣。感谢喆妈公益阅读又一次让我拥有一本如此美好的书。是的,美好的书,看完这本书后,让我觉得生活是多么的美好,原来我们现在做的事都是那样的美好。

  原来在每次的旅行中,坐火车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坐火车不仅可以省一大笔旅行费用,而且还可以增进亲子关系,让孩子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人,还可以从与陌生人的互动中,让他学*沟通、应对与辨识情况的方式。于是,让我更加坚定以后的旅行方式是火车式的旅行方式,像这次我们的草原之旅,一百多个小时的火车时间,我们却一点不觉得累与无聊,回忆起来满满都是幸福与快乐。

  原来与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去旅行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啊。骑自行车的乐趣真的很多,可以锻练体力,还可以用缓速的方式,看骑过每一个地方的风景、文物与民情,不仅仅是匆匆一瞥。于是,我好想现要就去买三部山地车,一家三口在周末闲暇时光,骑车旅行在林间地头,尽情地享受不一样的田园风光。

  法国艺术家罗丹说:“这世界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要带领孩子学*的,是从旅行中发现领略大自然的奥妙与美丽,尊重与我们一样生活在这个地球的每一种生物。翔与作者的儿子小K一样,也是极喜爱动物,回想着去年在深圳动物园翔为了多观看各种动物而飞跑的身影,仍然一阵感动与自豪。于是,我又很想带着他可以慢慢不赶时间地在动物园里观看他最喜爱的各种动物。

  人文素养,不见得是小提琴拉得多好、钢琴弹得多棒、画图画得多厉害,十八般武艺全部都会,而是要让孩子有鉴赏能力,又借着这些艺术修养和欣赏,提升自我治疗心灵挫折的能力。说得多好啊,学*,是为了提升能力,于是,我多想着与翔一起去听音乐会,静静地感受音乐的美。

  教育是无法速成的,梦想也必须透过努力才可以到达,品格的形成,也在这一点一滴的知识与见识中慢慢累积。而旅行拓展了孩子的视野,阅读却丰富了孩子的生命。于是,我更加坚定地想着陪伴孩子一起旅行,与孩子一起阅读。

  看完《旅行是最好的教养》这本书后,让我更加的相信:寒、暑假带孩子去旅行,比让孩子在各种补*班中度过来得更有意义。旅行,可以更让孩子建立信心与培养能力,甚至可以在旅行中健全人格与找到人生的方向。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6)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途径 (菁华5篇)

  只要企业存在,管理会计就存在,因为企业必须要解决经营的问题,要解决的好,就必须应用管理会计。所以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会计师》: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在不同的行业会起到不同的作用。请结合您所在的行业,谈谈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和主要目标。

  王团维:企业管理以经营管理为中心,经营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这里的财务管理在实践中主要讲的是管理会计。管理会计是针对经营活动来开展工作,回答的是经营活动对会计提出的问题:一个完整的经营活动需要解决的问题起码是:预测决策、规划控制、绩效管理。对于我所服务的发电企业来讲,主要涉及到以下内容:

  预测决策需要会计解决的问题是发一度电的单位边际贡献是多少?发多少电可实现亏盈*衡?由于发电企业是资本密集型企业,项目贷款占到总投资的80%,财务杠杆效应比较大;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70%左右,经营杠杆效应也比较大;所以发电量对营业利润的敏感性强,60万千瓦等级机组的*均敏感度是1:7。但发电成本中煤炭占到总成本的65%左右,而国定成本是比较稳定的,所以煤炭价格就决定了企业的保本量。每年年初,财务部总是根据燃料部对煤炭价格的预测和生产部的发电计划预测全年的经营成果。在这个基础上,计划部门编制全年的生产经营计划。

  在规划控制阶段对会计提出的问题是:有作业,必有计划,有计划必有资金。如何保证资金的供应?如何合理控制资金的使用促进经营预算的实现?财务部门通常的做法是根据扩大再生产的资金需求,资金成本,时间错配,风险控制做滚动的资金预算满足经营预算的需求。在这个过程中最有效的手段是召开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促进每个生产单位协调配合,发现短板,达到事中控制。

  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对会计提出的要求是如何评价各单位的业绩。这是会计最大的挑战,也是会计产生的历史渊源。所以发明了*衡积分卡和360°全方位考核等多种绩效评价的办法。不管如何,会计始终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工作,而人资部门只是结果运用和组织牵头。

  只要企业存在,管理会计就存在,比如,满大街的小商小贩,他们不需要财务会计,但他们必须解决解决经营的问题,要解决的好,就必须应用管理会计。所以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总会计师》:同煤集团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过程中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了哪些成果?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王团维:我长期以来一直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上学时这门功课也学的最好。从完全成本法应用到变动成本法,到作业成本法;从定额管理不断创新到*衡积分卡的绩效管理。我觉得比较值得分享的措施有两个:

  一是绩效管理,我在山西电建二公司担任总会计师期间设计并推行的绩效管理方案获山西省电力系统科技进步二等奖,设计理念是“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儿挣四个人的钱”,不能回避的问题是对员工绩效进行三六九等的分类,结果是使原来金字塔型的收入结构变成橄榄球型的收入结构。

  二是经济运行分析会,效果非常好,最初组织经济运行会仅仅是民主理财、阳光理财的一种形式,意想不到的效果是过程控制加强了,反馈和修正了经营过程中的偏差,每个单位都不想在大庭广众下献丑,有利于经营预算的如期实现。

  《*总会计师》:我们知道,王总作为同煤集团财务公司的董事长,同时还担任漳泽电力的财务总监,那么请根据您自身的经历,来谈谈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的角色定位会产生哪些影响?您认为总会计师应如何适应这一发展要求?

  王团维:在现实中,有很多总会计师和财务总监没有较高的职业资格,比如注册会计师、国际注册内审师、高级会计师等,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是他们有较高的管理会计思想,董事长和总经理喜欢什么样的财务总监,一个是通过核算过去,能告诉主要领导未来可能发生什么,一个是能为主要领导*衡好各种利益关系。我从业20多年来最大的感悟是“会计的智慧是预知,会计的灵魂是*衡”。为此我也屡屡受到重用和提拔。

  我觉得总会计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经营活动提出的各种问题,要通过管理会计来满足;其次要解决的问题是融资、投资、分配的问题,这是财务管理的核心;再次要解决的问题是确认、计量、报告,这是会计核算问题,会计核算可以请事务所帮忙,投融资问题也可请财务顾问来帮忙,经营活动的问题则很难也很少依靠外力来解决。

  《*总会计师》:楼继伟部长在*总会计师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上关于管理会计作了重要讲话,请您谈谈自己的体会。

  王团维:是的,楼部长的讲话,在学界,在实务界,都可以说一石激起千层浪,这多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一个部长应该站在社会监管者的角度审视会计,通过《准则》建设构建公允的价值体系。但他却从一个总经理的角度在国家层面上提出了管理会计的问题,无不让人惊叹!也许他在审计监督和财务舞弊的“猫和老鼠”的游戏中,敏锐地看到了问题的本质,在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中,*企业缺乏国际竞争力的最大的短板是管理会计的问题。打造*经济的升级版,最主要的是*企业的产业升级,管理会计是推动产业升级的最基础力量。这也许是一个部长的使命,让*的企业先打粮食,打粮食比粮食交易更迫切!

  【摘 要】文章阐述了战略联盟的概念,特征及动因,并分析了战略联盟的关键。

  【关键词】 企业 战略联盟 提高 核心竞争力

  一、战略联盟的概念

  所谓战略联盟指的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一定的目的或实现战略目标,通过一定方式组成的优势互补、风险共担、要素双向或多向流动的松散型 网络 组织,战略联盟是自发的,联盟各方保持着原有企业的经营独立性,具有边界模糊、运作高效、机动灵活等特点。战略联盟改变了传统的以竞争对手消失为目标的对抗竞争,联盟中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以寻求企业竞争优势。国际国内战略联盟都得到迅猛 发展 ,这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其客观必然性的。随着社会和 经济 的发展,企业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企业要想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善于利用各方面的力量,以提高自身竞争能力,企业通过与自己有共同利益的其它企业或单位建立战略联盟,彼此可以通过合作发挥优势。

  二、战略联盟的特征

  战略联盟把目标聚集于新产品、新市场和新行业,通过对成员企业技术、管理、资金、信息、市场等资源的重新组合,形成新的、更强大的协同优势,共同做大市场“蛋糕”,为客户和股东创造最高的价值。战略联盟也不同于企业间的购并行为。购并意味着投入大量资金,全盘接纳对方企业的各类资产,操作复杂,风险很大;而战略联盟并不强调伙伴之间的全面相容性,它所重视的是相互之间某些经营资源的共同运用,对相容性的要求是部分的、有选择的。根据不同的选择,可以组成各种不同类型的合作联盟,具有灵活、快速、经济等优势,因而受到诸多企业的青睐。

  三、企业战略联盟的动因

  1.战略联盟可使企业获取互补资源,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球化的浪潮*卷了世界上每一个市场,这使得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豁然开朗。同时竞争也日益白热化和全球化,特别是在产品技术日益分散化的今天,一个企业不可能长期拥有生产某种产品的全部最新技术,企业单纯依靠自己的能力很难掌握竞争的主动权,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必须围绕巩固和发展核心竞争力来实现资源优化配置,达到成本效益最优化,而通过与其他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可以沿着企业构建核心竞争力的方向,更有效地获取本企业原先不具备的互补性资产,借助与联盟内的企业的合作,企业间可以相互交流技术,加快研究与开发的进程,获取本企业缺乏的信息和知识,并带来企业文化的协同效应。

  2.战略联盟可以分担风险,实现规模经济,扩展企业核心竞争力

  变化无常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缩短开发时间、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分散研究开发风险,但是任何一个企业,研究和开发一项新产品、新技术会受到其自身能力、信息不完全等因素的制约,并且具有一定程度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该从技术自给转向技术合作,通过建立战略联盟扩大信息传递的密度和速度,从而降低风险。同时市场和技术的全球化使行业内实现规模经济成为可能,从而企业可以在以单位成本为基础的全球竞争中赢得优势。

  3.战略联盟有利于占领技术高地,巩固和革新核心竞争力

  在今天的国际经济竞争舞台上,先进的技术是获取成功的关键,这是不言而喻的。而激烈变动的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研究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缩短开发时间、降低研究开发成本并分散研究开发风险。对任何一个企业来说,研究和开发一项新产品、新技术需要花费很高的代价,而且常常受到自身能力、信息不完全和消费者态度等因素的制约。因此,企业从技术自给转变为技术合作,走向战略联盟越来越扮演重要角色。战略联盟可以促进研究与开发,加速技术商业化,使企业始终保持技术的领先地位,稳固核心竞争力,不会被拥有新技术的新公司赶下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后,可以共同支付技术开发费,承担单个企业力所不能及的巨额研究开发费用。 四、战略联盟的关键

  1.注重战略联盟伙伴的选择

  战略联盟是否获得成功,联盟的伙伴选择是关键因素。按联盟伙伴实力强度来划分,战略联盟可以包括强强联盟、强弱联盟和弱弱联盟3种方式。由于 * 企业 在国际市场相对属实力较弱企业,*企业往往愿意寻求强大的合作伙伴,以增强自己的实力。但在一般情况下,联盟双方都希望寻找一家规模和实力相当的合作伙伴。麦肯锡公司的研究表明,强、弱联盟的成功率一般只有30%左右,而弱弱联盟的成功率却在40%,强强联盟的成功率则在67%。

  2.战略联盟应建立在彼此相互信任的基础上

  信任是联盟企业进行有效合作的纽带,是联盟企业赢得长久的竞争优势的保证。在联盟时,由于联盟各方一般都具有特殊的优势,又各自独立。为了 发展 ,加上外部环境不确定性的因素增多,很可能会产生一些目标与利益的矛盾。如果管理人员一开始就能全力以赴有意识地建设和培育可信而可靠的战略联盟关系,一旦有矛盾,双方就不难朝着有利于化解矛盾的方向努力。

  3.注重联盟伙伴之间企业文化的一致性和差异协调能力

  选择合作伙伴时,必须深入了解、研究各公司的文化背景。一个联盟,如果单纯从能否实现既定目标的角度上来看可能没有问题,甚至前景光明,但如果伙伴之间存在着文化上的不一致,就会被失败的阴影所笼罩。文化及战略的一致性越高,战略联盟成功的可能性就越大。 现代 商品文化含量、文化附加值越来越高,市场 经济 与企业文化也呈现出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联盟企业一方面应注重自身文化的开发,同时要吸收合作方的文化精华,将其注入到企业管理实践中。在建立企业战略联盟时,企业文化的兼容性对联盟的成败具有深刻的影响,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与作风的指导思想,联盟企业间组织文化的差异,会转化为经营管理上的差异,加大管理的难度。所以,创造以“合作”为指导思想的战略联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

  4.确定适宜的战略联盟模式

  企业战略联盟模式可以灵活多样,包括合资、互相持股、合作、R&D合约、合作开发、联合生产和营销、加强与供应商合作、渠道协议及特许协议等模式。企业可以参照所属行业以及实力的不同而建立相宜的战略联盟模式。根据联盟企业的类型,我国企业可根据不同情况着重考虑选择如下几种战略联盟模式:一是龙头企业联盟模式。这种模式中存在处于支配地位的大企业于主导地位,其他附属企业紧随其后,龙头企业具有相当的市场优势,有更多的主动权。而企业对大企业的依赖比较明显,处于相对被动的位置。二是企业集合联盟模式。这种类型战略联盟模式的联盟各方都是中小企业,并且中小企业的数目较大。由于联盟企业各方均实力相当,可以根据联盟结合的具体形式和目标,将各个企业的优势资源整合在一起,并订立相应的协议来组织实施。目的往往是联合起来与大企业抗衡,或增加与大企业讨价还价的砝码。三是股份核心联盟模式。这种模式中关键的企业联盟成员通过股份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其他的联盟成员则通过较为松散的形式联系在一起。四是契约协议联盟模式。战略联盟参与者共同投入资源进行联合的R&D、联合生产和联合销售等,协议的具体形式可能有所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双方对于所承担的义务和相应回报都应相当明确。

  当今世界竞争日趋激烈,面对市场和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和挑战,企业也不断培育和提升竞争能力,寻求竞争优势。企业之间建立战略联盟,可以共同应对挑战,不断开拓发展。

  摘要:随着*电信行业重组的完成,*国内的电信企业的竞争将变得更加激烈,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继续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就变成了各大电信公司日益关注的问题,本文从介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入手,通过对当前我国电信企业的SWOT的战略分析,阐述了通过提高电信企业核心竞争力来保持企业战略优势的理论,以此作为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选择。

  关键词:电信;重组;战略;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经营战略的核心内容,国家经贸委曾提出以下建议:第一,深化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的改革,为增强大企业核心竞争力提供制度保证;第二,推进大公司特别是企业集团组织结构调整,提高企业管理能力;第三,加快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第四,建立*对大企业的“窗口指导”制度,对核心竞争力建设进行直接指导和推动。此外,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促进核心竞争力与信息技术的有机融合。

  然而,什么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摆在每个企业领导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内涵、特性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指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核心能力。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长时期形成的,蕴涵于企业内质中的,企业独具的,支撑企业过去、现在和未来竞争优势,并使企业长时间内在竞争环境中能取得主动的核心能力。从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同表现形式角度可将企业核心竞争力分为三类:核心产品、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他们之间关系密切,产品来自技术,技术来自能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其他类型竞争力之所以不同,是因为它具有如下三个主要特性:

  (1)价值性。核心竞争力富有战略价值,它能为顾客带来长期的关键性利益,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争主动权,为企业创造超过同业*均利润水*的超值利润。

  (2)独特性。企业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难以被其他企业所模仿和替代。

  (3)延展性。企业核心竞争力可有力支持企业向更有生命力的新事业领域延伸。

  二、研究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在竞争的环境中,为什么有的企业能长盛不衰,有的只能成功一时,有的企业却连一点成功的机会都没有?人们无法简单地从企业所处的行业、企业所有制结构、企业的组织形式、企业的规模或企业管理层和员工的努力程度等方面解开这一问题的答案。

  企业之间竞争的实质,就是企业为其生存和发展进行的对环境中企业所需资源的争夺战,企业竞争力是企业争夺环境中资源的能力。传统企业竞争力理论未能对企业长期性的盛衰原因做出令人满意的回答。而核心竞争力理论从对企业的短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延伸到对企业的长期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的研究。为确保企业可持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要有比其竞争对手更强的长期优化配置资源能力,也就是必须要有很强的核心竞争力。

  三、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核心技术的管理

  核心竞争力的管理包括核心竞争力的识别、规划、培育、部署和维护等五个环节。识别就是判断企业自身的优势、劣势、能力、资源,确定企业要培育的核心竞争力及其支持要素。

  规划是在识别的基础上,企业必须要有富有前瞻性的核心竞争力发展计划,保证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长盛不衰。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需要长期艰苦细致的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持之以恒。部署就是要使核心竞争力能在企业的多个领域中发挥作用。为保护和维系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领先地位,企业要经常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检验,尤其是在进行重大战略决策时更应如此。

  培育以核心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往往成为这类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主要内容。培育技术形式的核心竞争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解现有技术组合;

  (2)判别关键性技术;

  (3)培育核心技术。在关键性技术的基础上,制定出培育核心竞争力的计划,开展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工作。要根据对竞争对手和未来商机的分析判断,设计出自己要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四、对当前*电信企业的SWOT分析

  1. *电信企业的S(Strength:优势)分析。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电信企业己形成规模效益。面临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电信企业具有较强的竞争和发展优势。主要表现在客户规模、网络规模、人才储备规模、品牌优势等方面。*电信企业网络优势已经成为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同时具备了向相关专业延伸的基础和实力。*电信企业在发展中培养和储备了一大批了解本地市场、熟悉通信设备的电信管理和技术人才资源。品牌优势主要体现在:经一些著名的市场调查公司的调查,*电信品牌认知度最高。

  2. *电信企业的W(Weakness:弱势)分析。*电信企业拥有资源优势,缺乏资源运作优势。改革的风险将可能导致不能很好地合理利用优势,并使优势在发展中逐渐消失。*电信企业的发展弱势与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忽视长远战略,不能统观大局;缺乏应对复杂多变环境的企业运作战略策划人才。这个问题是当前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保持长久竞争优势的核心问题。

  3. *电信企业的O(Opportunity:机遇)分析。从移动电话业务看,尽管移动和联通的客户规模以摩尔定律方式增长,但全国普及率仍不到14%。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增长,消费者购买力水*的不断提高,移动电话需求进一步增长,市场潜力将不断增大。这对未来*电信进入移动市场和扩大市场份额提供了发展机遇。除此之外,互联网和固网智能网业务的市场规模和盈利能力将随着企业外部环境层次的提高不断扩大。

  4. *电信企业的T(Threat:威胁)分析。

  (1)电信市场竞争格局由局部转向全面、简单转向多元、约束转向无序。在竞争趋势方面,国内中期竞争将由价格竞争向核心能力创新竞争过渡。首先,竞争重点体现在互联网和长话业务领域竞争方面,大客户是竞争的焦点。其次,电信市场的ICP、EMAIL、数据库、传真、视频会议等增值业务首当其冲地受到较大冲击,对电信企业的稳定增长产生影响。其三,虚拟运营商将逐步增加,通信管制力度将进一步加大。虚拟运营商将会以自身优势,利用电信企业资源在本地市场开展服务和竞争,市场竞争格局将更为复杂。

  (2)电信人才流动将会加快。人才的流动是竞争的必然结果。因此,如何体现人才价值、发挥人才潜能,是电信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一环。

  因此,要使电信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实现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求企业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不断建立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确立比较优势,这必然要求企业在整体发展上做好竞争战略选择。

  五、*电信企业竞争战略选择及其措施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的放开,电信企业优势主要靠业务高差异或低成本(规模经济)战略实现;电信企业长期独占资源,从而获得独特的资源和能力;电信企业通过对大量资源的高度集中,从而拥有在资源和能力上的相对优势。而在动态环境下:

  (1)企业优势具有不可保持性,企业所有的优势都是暂时的,最终都有可能消失或者失效;

  (2)巩固、维持优势可能会成为创造新优势的障碍,企业战略目的不是保持优势,而是主动放弃原有优势,并不断创造新优势。这才是电信企业长期获得高于*均收益水*利润的.主要途径。

  *电信企业经过若干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固网和数据领域的规模经济,加之新业务、新应用的不断开发和推广,低成本和差异化已构成了当前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比较优势较为明显。但电信网络和业务的低边际成本性和规模经济特性,导致竞争对手必然逐步建设和扩大业务网络,并在各个业务专业上加大竞争力度。使*电信客户规模和网络优势将逐步缩小,核心竞争力将受到挑战和威胁。因此,电信企业必须重新审视比较优势,立足强化既有的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以创新为切入点,不断推进企业流程重组,建立动态竞争条件下的企业组织,不断培养和发展新型的核心竞争力。这是企业不断保持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这是所提到的企业业务流程重组(BPR),BPR(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是对企业业务处理过程中的核心过程,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并彻底地重新安排流程通过企业经营过程重组,使企业的各项关键性能,如成本、质量、服务、速度等同时获得大的改善。展开BPR的目的不是渐进提高和局部改善,而是性能和绩效的巨大飞跃。建立全新的体制,使企业管理发生质的变化,以不断提高顾客满意度和企业竞争能力。

  *电信企业作为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的行业企业,可根据企业面临的环境,选择最佳的方案组合。可通过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方式形成虚拟组织,即保留企业经营、维护、财务、人力管理等核心功能,将其他功能通过外购、外包的方式虚拟化。此组织形式能有效地集聚与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具有敏锐的市场反应力,可降低交易时间和成本,减少经营风险。

  积极推进知识型企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电信企业属于典型的知识型企业,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维系竞争优势。然而没有高素质的员工,就没有知识型企业的创新活动。在企业中,由于知识型员工具有自主性、创造性强,劳动过程难于监控、劳动成果较难衡量、成就感强和流动性大等特点。因此,可根据知识型员工特点,开发、利用和发展知识型员工的创造力与潜能,提高知识型员工的工作热情,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团队归属感,增加企业的凝聚力,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共同的持续发展。在开发和管理过程中,基于知识型员工不同于传统员工的特点,企业应以自我管理为基础,以企业共同目标为引导,创造一套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管理模式。

  1、可通过知识联盟获得企业核心竞争力。

  知识联盟有助于一个公司学*另一个公司的专业能力,有助于两个公司的专业能力优势互补,创造新的交叉知识。知识联盟具有以下特征:联盟的各方合作关系非常紧密;知识联盟的参与者广泛;具有巨大的战略潜能等。因此,知识联盟是企业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2、可通过企业兼并获得核心竞争力。

  企业兼并是企业迅速扩大规模,快速进入其他竞争领域的一种有效途径。通过兼并,企业可以重新整合自己的内部资源,构造新的企业经营格局,调整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构建新的企业经营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目的。因此,兼并也是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 的一条捷径。

  3、努力培育更多的更忠诚的稳定顾客群。

  顾客群越多,顾客的忠诚度越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就越强大,就越能经久不衰。企业都应重视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从产品、价格、渠道、促销到公关宣传等营销的各个方面着手,努力培育自己的顾客群,以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摘 要: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的生命线,是企业运行发展的动力源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做强做大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核心竞争力;创新;以人为本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定义

  《哈佛商业评论》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他们认为“就短期而言,公司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决定了公司的竞争力,但长期而言,起决定作用的是造就和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此观点一提出,就得到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广泛认可,并引起了企业家的高度重视。作者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定制度框架下,企业所拥有的、基于独特知识技术积累的一种竞争能力。当企业能够比竞争对手更好地使用这些要素完成某项工作时,企业就拥有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就拥有一定的竞争力。企业竞争力的实质就是企业有效使用生产要素的能力。竞争力的形式极其多样,如由掌握某种重要技术专利而具有的技术方面的竞争力,由出色的市场营销经验和高效的市场分销网络形成的市场营销方面的竞争力,等等。企业竞争力中那些最基本的,能使整个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获得稳定超额利润的竞争力,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企业核心竞争力主要分为基于整合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组合观的核心竞争力,基于知识观的核心竞争力和基于文化观的核心竞争力。

  二、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已不是简单的一般竞争力之间的竞争,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竞争。一个企业能否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最重要最关键的就是企业是否拥有核心竞争力。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已经置身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中,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大量进入我国,跨国公司也以其雄厚的资本和先进的技术优势在*抢滩,*企业在日益残酷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越来越迫切的感受到企业应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经济全球化为我国企业提供了更多获取新的科技、技术、市场及金融服务的机会,因此它们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具有“外向型”发展的前景。同时它们又不得不面对来自低价格进口产品以及设立在当地的国外公司的竞争。贸易壁垒的不断消除,国内市场也逐渐溶入国际市场,而此时我国企业就不得不按照国际市场的标准、价格、质量来提*品或服务。企业为了能够很好地迎接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日趋严峻的挑战,除了需要得到*及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外,从长远发展的观点来看,构建并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应该成为其首选,也是必然选择。

  三、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以人为本的理念

  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理论的基石。企业管理是企业的灵魂。纵观国内外大型企业管理已经从以物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从而越来越突出人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和力量;以人为本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以人为本能有效培养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职工参与企业的管理,最大限度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从而将职工的荣誉得失与整个公司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将企业目标和员工的个人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凝聚力。以人为本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具备竞争力。“以人为本”不断增强广大职工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水*和管理素质。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在众多观点的基础上,一般认为核心竞争力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企业的人力资本、核心技术、企业声誉、营销技术、营销网络、管理能力、研究开发能力和企业文化。

  (1)坚持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产生、维持和拓展,涉及技术、管理、制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但无论何种因素,创新是关键。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创新,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其中技术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管理创新是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制度创新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技术创新是形成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要素。离开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企业核心竞争力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源泉。技术和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两个轮子。从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到技术学*、技术积累,再到技术扩散,也就是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都离不开管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以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都是在某种制度环境中发生发展的,需要一定的制度保证。制度通过影响信息、资源的可获性,塑造动力,以及建立交易规则等方式来影响企业和产业发展。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7)

——我获得启示作文 (菁华3篇)

  人生在世,苦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转眼间,我来到初三的教室里,一阵莫名的心情涌上心头,说不上是什么滋味。

  四年级忙碌的学*生活确实很苦,可是它却让我尝到了与时间赛跑、与软弱抗争、与懒惰搏击的快乐。是的,我的四年级生活,痛苦快乐着!

  到了四年级,学*进入了冲刺阶段。显然,为了考上一所理想的高中,大家都竭尽全力。虽然说分数不能完全代表能力和素质。但是,学校在录取学生是,分数是一个硬指标,它是最管用的。为了分数,我和爸爸妈妈统一思想,做出了决定:拼了!

  在学校,一节了挨着一节课,老师们安排得井然有序。就这样,一天要上九节课,老师像走马灯般轮换着登上讲台。课程被排成了一串,语文、数学、英语、政治、物理……说实话,在一天的时间里,对所有的课程都保持十分专注是不可能的。我发现,我们班里学*成绩排名第一的同学也有上课打盹时时候。我总是不时提醒自己:不能偷懒,不能放松,否则后果不堪设想!于是,我睁大眼睛,拼命地抵抗着由于睡眠不足而发的困意,如果困得太厉害,我就会在自己认为不太重要的课堂上打盹。有时被老师发现,老师会严厉的说,在这样关键的时期还打盹,对得起谁呀?

  我所在的学校面对着一条繁华的大街,灯花辉煌,可是,我们没有一个去欣赏它,嫉妒它的悠闲和自在。放学实际上是意味着“开学”——回家后,我们每个人都有大量的作业需要完成,大量的学*计划需要实现。

  午夜,我在灯下奋笔疾书,手又胀又酸,人脑成了一窝糨糊。但是,作业还没有完成。我常常有“邪念”产生。想找借口放弃。可是理智告诉我,作业必须完成,还没有任何商量的余地。

  偶尔我会看看窗外,临*的楼房的窗户大多已不见光亮,只有很少的几个窗户仍亮着的灯。我想,那里也许有和我一样的学生吧!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完成作业顽强地抵抗着睡意,这或多或少地减少了我的寂寥之感。伴着钟表的“滴答”声,我把作业一个一个地“干掉”了。按时完成了作业,一种莫名其妙的成就感涌上心头,我感到自己在进步,有时,我竟会兴奋得睡意全无,从而出现最可怕的情况——失眠。我知道,晚上失眠越小,白天抵抗困意的压力就越来越大。这确实很折磨人。

  四年级的考试明显增多了。一开始,有月考、周考,后来就变成两天一考试,三天一考试,还有的老师逢课必测。考试能检验我们对知识掌握的程度,每一次小测我们都发现自己的不足。又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抽测我们的古文注释。我感到所学大多似是而非,模模糊糊,大脑一片空白。我只好乱说了几句,后来老师罚我把那注释抄30次。那天晚上,我从9点钟开始写,一直写到第二天凌晨一点。我的中指被笔磨出一个坑,麻麻的,酸酸的。

  当然,初三并不只是苦涩,酸楚与疲劳,更多的有快乐。我深深懂得,人可以战胜自己的懒惰和软弱。通过努力,我们可以获得知识,增长才干,会拥有无穷的成就感和乐趣。这样的初中生活真像一杯烈酒呀!

  打开天窗,去看星空,那漆黑的天幕上缀着几颗星星,它们都是那样闪耀、迷人。我恍然大悟:那漆黑的天幕不就是初三生活的外表,而那些亮晶晶的星星不就是四年级生活的内在之美吗?心中充满理想,不管未来怎样,永不放弃拼搏,世界任我闯荡。

  当花儿盛开,树叶不再飘落;风儿不再指来寒意,我就会张开双臂,放开理想,将四年级的点点滴滴积累,对全世界的人说:“我的未来不是梦!”

  我是一个乒乓球爱好者,*时与同学经常切磋球技。在家也和爸爸、妈妈打球、练*。在有节奏的乒乓声中,我悟出了一个让我受益匪浅的道理……

  那件事就发生在一个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吃完饭照常和妈妈来到家属院里的娱乐室练*乒乓球。我们摩拳擦掌,摆开架式,好似雄纠纠、气昂昂准备与敌人大干一场的士兵。我抛起球,有力的把球打出去,黄色的小球听话地翻过网弹到妈妈那边,妈妈的技术也不是吹的,轻松把我的球接了过来,我见球比较高,瞅准时机,一挥拍子,把球掺了过去。本已为会震慑住妈妈,没想到打空了,妈妈笑笑露出不削的眼光。我*时争强好胜,看妈妈这样很不服气,嚷道:“哼!再来。”那球就像受了遥控一样,直乱跑。我连打了几个球都掺空了,反而被妈妈揪准机会掺了我一拍。妈妈好像也看出了我的心思“要极力表现自己”,故意笑着“讽刺”道:“要想战胜杨茗皓,就让他掺,惹他生气,想办法让他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时我更气得火冒三丈,直摔拍子,根本没心思打乒乓球了。坐在地上生起闷气——

  就在这时与我约好打乒乓球的六年级哥哥下来了,他的球技与我旗鼓相当。妈妈、爸爸见状就去散步去了,让我们好好打。由于我还在生气,哥哥把球一发过来我就乱掺,球“嗖——”地飞向他的鼻子,“哎哟!冲动是魔鬼。”哥哥的话把我逗笑了,我渐渐调整好心态,*静下来。又该他发球了,我沉着应对的接了过去,他一侧身子,潇洒的一挥拍,球掺了过来,我看准球,轻轻一挡,球刚好擦球台边。他自然没接上。我高兴地大喊:“噢耶!”下一个球该我发了,我站在离球台比较远的地方,来了个“长途电话”,他接了过来,我见机会成熟,使劲往下一压,“砰”地一声,我又赢了。对哥哥说道:“老虎不发威,你当我是病猫。”渐渐,我发挥出了水*。最后我以大比分10比5大获全胜。

  后来我分析这次比赛明白了:掺球是一项高风险的乒乓球技术动作——即如果掺上了你的赢面就大,同时掺不上的概率也是很大的,那么你一定要承担掺不上的高风险。另外,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沉着冷静,越是心情狂躁你的缺点就越会暴露无遗,别人这时抓住你的缺点将是致命的;任何时候都不能将心情写在脸上,那样的话你的“敌人”就会抓住你的缺点或弱点。

  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

  人生就像一块调色板,赤、橙、黄、绿、青、蓝、紫;又像调味剂,酸甜苦辣,样样俱备;还像一串串小风铃,谱出人生精彩的乐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会给人启示,而那件事给了我终生的启发。

  记得那年夏天,烈日炎炎,红通通的太阳烤着大地。那天是单元考试,张老师抱着那厚厚的考卷缓缓走进了教室。他清了清嗓子:“现在考试!”教室的*静被打破了,随后传来了同学们的唉叹声,“天公要下雨,皇帝要娶妃,小学生要考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

  考卷发下来了,我用眼睛快速地扫描了一遍,“哇,这么简单。”我洋洋得意地小声说着。三下五除二,我一会儿就把试题做完了。瞧瞧别人——个个都还在埋头苦干……闲着没事做,于是我决定给橡皮擦妹妹洗个澡。我左擦擦,右擦擦,前搓搓,后搓搓。没过一会儿,橡皮擦妹妹那套黑糊糊的“小礼服”变成一条白花花的裙子……看着它,我不禁做起了春秋大梦——考卷发下来了,“第一名是余晓雯,你们要向她好好学*,争取更上一层楼。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她!”张老师用洪亮的声音说着……

  同桌摇了摇我:“再过10分钟就下课了,你还不快点检查?”同桌把我的大美梦给破坏了。我大声吼道:“我正在做美梦呢!再说,考卷这么简单何必检查呢?我看你们就是多此一举。”同桌无语了。我又开始做起了我的美梦:妈妈问:“今天考多少?”“我是第一名,厉害吧!”我洋洋得意地说。“真棒!”妈妈开心地笑了,把我紧紧地搂住……

  “下课了,快交卷!”同学异口同声地大叫道。交完了试卷,我还不忘那个春秋大梦,不断地幻想着。

  第二天,考卷发了下来,翻开卷子,一个鲜红的数字映入眼帘——87分。“怎么才87分?”我心里思索着,仔细一看,原来都是粗心惹的祸!这时,老师发话了:“你们看看自己的考卷!有些同学进步很大,有些同学退步了。”这是温柔的张老师,第一次这么大声说话……回到家,我深刻地反省了自己。

  这一件事让我明白了:虚心万事能成,自满十事九空。从那以后,我更加虚心好学,使自己更加优秀。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8)

——教养工作计划 (菁华3篇)

  新入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他们对新环境和设施不熟悉,个别孩子哭闹现象严重;多数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不会用水杯喝水,不喜欢用幼儿园的水杯和毛巾,但对从家里带来的奶瓶、手绢、衣服、玩具感到亲切。很多孩子喜欢听故事、听音乐,喜欢玩新鲜的玩具。他们对**有强烈的依恋,喜欢和固定的老师交往,怕见生人。由于他们情绪易受环境的影响,所以,他们很容易被有趣的事物吸引,注意力容易转移。

  月日标、环境创设、生活在轻松的生活环境里,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逐渐摆脱焦虑情绪。

  引导幼儿熟悉幼儿园的环境,逐渐认识常用物品及标记,鼓励他们尝试着做自己喜欢做的事。

  满足幼儿不同需要,适当保留幼儿在家的生活*惯,逐渐适应集体生活。

  保教人员分别照料幼儿的生活起居,给他们以母爱,多搂抱他们,给他们心理上的安慰。

  室内张贴幼儿家庭生活照片和教师的照片,增加大家庭的欢迎氛围。

  作息时间的随幼儿需要灵活调整,每天上午适当增加一次睡眠。 游戏鼓励幼儿保持愉快的情绪,喜欢上幼儿园。

  引导他们参与各种活动,喜欢幼儿园的玩具和环境。

  逐渐熟悉幼儿园老师和同伴,喜欢与他们游戏和交往。

  投入数量充足的电动玩具、拖车以及上弦的、机械的、带声响的各类玩具。

  将活动室布置成家的环境,让幼儿在松软的、温馨的环境里随意选择玩具玩耍。

  保教人员每人带一部分幼儿游戏,主动与他们交往。 锻炼开展丰富有趣的户外活动,吸引幼儿参与户外游戏,体验游戏的快乐。引导他们练*走、跑、跳等基本动作。鼓励幼儿合群玩耍。投放可以骑、可以拉的小车,鼓励幼儿积极活动。组织幼儿玩各种大型体育器械,做好安全检查。 教育反思

  周计划(年9月第一周) 项目、活动内容、环境材料准备

  生活活动 来到新的班,认识老师和小朋友,认识玩的房间和吃饭、睡觉的房间,熟悉周围的环境。

  1.收集孩子的小朋友和老师的生活照片,将照片布置在活动室时显的位置,以便孩子观看。

  2.班上投放新玩具,引导幼儿和玩具交朋友。(开学第一周要大量投放新的玩具,以吸引孩子在注意力,分数由于初到新的环境而产生的焦虑感)。

  3.玩玩具的活动要在老师的示范指导下进行。

  4.大皮球若干。

  5.音乐磁带。

  游戏 活动

  1.幼儿园的音乐真好听。

  2.自己会玩新玩具。

  3.老师爱我,我爱她,拍拍小手真开心。

  体育锻炼

  1.和大皮球来赛跑。

  2.跟老师跑、跑、跑。

  3.跟老师听音乐做动作:点头、弯腰真好玩。

  家园共育

  1.召开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本班的教养目标。

  2.老师了解幼儿在家的情况,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

  3.听听家长的建议,满足家长的`需求。

  周计划(年9月第二周) 项目、 活动内容、环境材料准备

  生活活动

  1.干干净净地吃饭,放好碗和勺,擦干净小嘴。

  2.认识毛巾架、水杯柜上的动物贴画。

  3.班里的小床贴上小朋友的生活照片或标记。

  4.班上贴有小朋友吃饭、睡觉的常规图片。

  5.用可乐瓶做的动物的家。

  6.油画棒、纸张若干。

  7.音乐磁带一盒。

  8.各种圆形的物品:皮球、弹球、滚球、气球、弹力球等。

  游戏活动

  1.和老师一起做游戏。

  2.跟老师去表演。

  3.学会唱礼貌歌,要做有礼貌的好孩子。

  4.小小彩笔真神奇,画出画来真美丽。

  5.我知道什么是圆的。

  体育锻炼

  1.跟着老师下楼梯。

  2.听音乐做动作,踢踢腿、转一转、跳一跳。

  3.学老师的动作跟在小朋友后面走。

  4.跑跑、跳跳真快乐。

  5.听音乐做动作,和老师做的一样美。

  家园共育

  1.老师向爸爸、妈妈表扬我有进步。

  2.爸爸、妈妈也说我长大了。

  转眼间,两个月的时间悄然而逝,曾经所谓的人生职业发展规划彻底改变了,从销售工作转入了教育工作,固然两者间有相通的地方,但仍是有良多不一样的地方。工作事务繁忙、事情良多、总有做不完的事情,有时候工作压力很大,总想一口吻把所有事情做完,跑去大森林里呼吸下新鲜的空气——————新生开学以来就再也没有时间自己再回屋里做饭吃了,天天都到学生食堂去吃饭。或许我在学生身上不用投入那么多的时间,但每当我看到我的学生、看到学生的父母从几十里以外的村庄里扛着行李背包把孩子从大山里送到学校,并再三的嘱咐自己的子女一定要听老师的话、一定要好好学*,要求对学生一定要严格管教等等的话,面前就浮现出一幕幕当年父母亲扛着被子和箱子、炊具送我到村里的小学上学的情景,上初中父亲送我到镇上去,上高中时父亲送我到县城里,办完手续后,父亲转过背预备离开回家时,我的眼睛潮湿了,上大学时,我自己一人去,但无论上高中、大学每次放假回家又收假时,哪怕家里的活再忙,父亲都要送我到镇上来,然后一个人回去,现在我最喜欢唱的歌曲就是刘和刚的父亲、母亲、儿行千里、每次唱这几首歌时,都会很投入,都会想起自己的父母家人——————写到这,我都快一年没回家看父母了,从大三开始一年就只回家一次。每当我想起自己求学的艰辛历程,我就放不下学生,我也深知农村孩子上学的艰辛和不易以及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天天不到学生宿舍转一圈了解一下学生的吃住情况晚上睡觉就感觉心里不踏实,哪怕再辛劳再累、花再多的时间、我都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这届学生带好,让我的学生学得舒心、让每一位学生的父母放心,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施展其最大潜力,学到知识和技能,做好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工作,努力做到每学期向每一位学生家长汇报至少两次以上学生在校期间的学*糊口情况,这样才对得起孩子们含辛茹苦的父母们、他们才放心自己出门在外的子女。为了达到以上目标,本学期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引导和培养所有学生育成良好的糊口、学**惯,始终保持个人、教室、宿舍的卫生整齐,营造良好的学*糊口环境。

  2、通过具体的观察、访问调查、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明主选举选择优秀的学生组成班级班委会,协助开展工作。

  3、让每一位新生以最短的时间融入到班集体中,适应学校、班级的学*糊口环境,并体会到班集体带来的温馨与***,找到“家”的感觉。

  4、教会每一位学生学*写学*和工作计划、总结、心得体会以及有效地治理自己的时间、学会理财。

  5、引导和鼓励每一位学生努力学好每一门基础课程,并有所收成和感悟。

  6、让每一位学生每周有一次以上上讲台演讲的机会,锻炼其心理素质、演讲技巧和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克服当众演讲怯场的心理,以到达高品质的沟通与交流的目的。

  7、开展以上工作的同时我自己也要不断的巩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的学*新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以及养殖技术服务、营销、治理等最新的知识和理论,并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农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动态,关心关注就业信息,推荐优秀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到养殖场里学*锻炼。

  8、努力做好招生就业办工作日常事务,当真备课、上好、讲好每一节课,努力争取做一位学生喜欢的.老师。

  一、指导思想:

  以永吉县教育局期初会议精神为统领,以学园工作计划为目标,认真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认真学*党的教育方针与政策,积极参加学校及园里举行的各种政治学*活动,努力提高自己政治素养。明确了本学期的工作目标和要求。本着以幼儿为中心,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尊重幼儿,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将社会、文化、环境与教育思想密切结合。使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赏识教育思想引领下,提高自身素养,促进幼儿健康活泼的发展。

  二、工作目标:

  1、通过各种教育手段让幼儿能感受**的.关心和爱护,并激发其爱父母、爱老师的情感,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

  2、提醒帮助幼儿遵守集体生活的行为规则,愿意与同伴交往和同伴共同游戏。

  3、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参加简单的劳动,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4、调节幼儿的情绪积极参加丰富有趣的活动,并发表自己的意见。

  5、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幼儿的爱心,知道帮助他人。与家人、伙伴、老师有好相处,关心别人。

  三、工作措施:

  (一)合理安排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1、制定适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的教学工作计划,创造和谐、宽松的教育环境,充分利用环境创设这一资源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2、通过主题教学让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空间,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3、根据幼儿对游戏的爱好,充分运用游戏教学,作为幼儿学*活动的基本形式。


《获得教养的途径》教案3篇(扩展9)

——浅谈大学通识教育的现状及其解决途径论文 (菁华3篇)

  摘要:南京师范大学自2006年开设博雅课程以来,在从通识教育的理论认识转向实践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通识教育的实践形式,指出学校在通识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考评机制上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对策。

  关键词:通识教育;师范大学;本科教学;教学改革

  1、通识教育的内涵

  通识教育如今日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关注,但是“我国通识教育在整体上仍然处于探索期”、“尚未形成一套公认的通识教育模式”[1],对于通识教育的理解也各有不同。通识教育一词源自拉丁语StudiumGenerale,即“来自各方的人一起参与学*”的意思。通识教育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主张“培养内外一切善德”,从而培养出能成为国家统治者和社会精英阶层的公民。在二十世纪4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颁布的《自由社会中的通识教育》(简称“红皮书”)中将通识教育集中进行了阐述,认为通识教育是主要通过提供文理基础教育内容的方式,让学生获得共同的'学*经验和基本公民素养的教育理念。2007年,哈佛大学通识教育委员会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明确提出,“通识教育的作于在于建立大学学*和大学之外的桥梁和纽带,让学生掌握全面分析问题、客观地看待社会、明了个体社会职责的思想方法”。由此可见,通识教育不等同于对专业教育的补充,也不是空泛地指传授一般的知识来普及教育,更加不是简单地增加学生学*兴趣和知识面广度的选修课。“它是一种世界性高等教育理念。”[2]它不与专业教育对立,而是两者互相联系和补充。它需要完整的教育体系来实现。“通识教育是人的教育”,重在启发学生思考和培养学生更好在社会上发挥自我的能力。

  2、南京师范大学本科通识教育模式

  南京师范大学共有26个学院,除强化培养学院之外,其余25个学院的课程结构由以下四部分组成: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和自主发展课程。在学分要求上,各个学院有些细微的差别,大致是50个通识教育课程学分,30个自主发展课程学分,专业主干课和学科基础课程为70个学分,总共150学分。在课程设置上,通识教育课程包含了公共课程和博雅课程两大类,其中公共课程即为公共必修课,包含了大部分的政治课类课程。强化培养学院是南京师范大学本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活动的特区和研究生优秀生源基地。强化培养学院设有理科强化班、工科强化班和文科强化班,学生入学后在大一下才会选择相关专业。强化培养学院在专业课程、自主发展课程和通识教育课程之外还设置了*台课程,减少了对博雅课程要求的学分,提高了对科研自主发展课程的学分要求。

  3、存在问题

  3.1课程设置不合理

  从学校在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上可以看出,通识教育课程的比例失调,政治思想课的公共基础课占了80%,无法体现通识教育的目标——培养学生成为优秀公民,狭隘地理解了通识教育的理念。尽管博雅课程种类丰富并且数量较多,给学生丰富的选择,但是这些五花八门、杂乱无章的博雅课从缺乏学科之间的整合和知识统整。许多课程仅仅是对某门学科的简单介绍,缺乏深入探讨,难以达到提高学生思维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很多博雅课如果不点名,学生便不会去上课,甚至出现了某门50多人选的课,有的时候只有5个同学去上课的情况。课程设置不合理导致了通识教育对于有专业教育的学生显得意义有限,造成了学生对于博雅课的重视程度不高,采取随意敷衍了事的态度,使得课堂效果大打折扣。

  3.2评价与考核机制不健全

  学校对教师教学过程的评价与考核是规范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目前,南师大仍然没有颁布详细的博雅课考评体系,尽管在《南京师范大学关于博雅课程的实施意见》中,学校明确规定了教学要求,但是对于博雅课并没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监督与考核。各个学院有专门的机构对于学生的专业课进行教学检查和最后的考试要求与监督,可是博雅课并不在其管理范围之内。这种评价机制的缺失,大大影响了博雅课的开展效果。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是教师了解通识教育状况和更好地改进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能够促进学生学*积极性并且提高其能力水*的一个重要手段。博雅课的考评应该依据课程目标,着重对学生思维和能力的考核,并且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来更好地指导其接下来的学*。由于博雅课的成绩最后不会计入学生个人的期末考评总分,所以许多学生不在意自己的博雅课成绩,也没有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性。老师也应学生的要求,对学生的考核上要求不严格,*时不点名,没有作业的课成为学生热捧的“大水课”。在学校选课的过程中,学生选课的标准取决于“这门课有没有作业”和“这门课点不点名”,那些严格要求学生的老师的课因为没有同学选择而无法开课。

  4、改进对策

  4.1明确教育理念

  进行通识教育绝对不单单是开设通识教育类的课程,从学校到教师,从教育者到学*者,都应该充分明确通识教育的根本理念,认识到通识教育的重要作用。反之,通识教育只能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流于形式。

  4.2改进课程体系

  在明确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改进课程体系,在博雅课程的设置上学校应该研制一套“符合自己学校品牌特色和本科生培养目标的通识教育体系”,并且突破单个学科的限制,以社会为主题进行开课。作为师范大学,可以设置体现师范特色的以教育为主题的课程,提高大家对教育体系甚至是教育产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比起已经开设的教育学这些理论性太强的课程,可以开设一些以师生关系、家庭教育、学生性教育等社会热点问题为主题的课程。学校应该充分考虑学生应具备哪些必要的能力,将一些新的课程纳入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内。比如当今社会,对法律和国际关系的理解是社会公民需要的能力,可将法律类课程和国际关系类课程作为分布必修类课程中,让学生掌握这些重要的能力。除此以外,还应该控制每门课程的选修人数在30人左右,以此保障课堂互动与交流的充分性,并给教师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以充分的支持。

  作者:姜子芸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张亮.我国通识教育改革的成就、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4,(6).

  [2]孟卫青,黄崴.我国大学实施通识教育的制度困境与出路[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4).

  1、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构,是要创造与发现新的知识

  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大部分高校其实算不上“大学”,只是“高等专门学校”而已。但是,国家对高校的资源配置差异极大,985高校、211高校、地方高水*大学、地方一般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按照这个等级国家投入资源量逐级快速递减。所以,才有“高职学校”要升级“本科学院”,“本科学院”要升级“大学”的强烈要求。实为“高等专门学校”的“大学”,本应以专业教育为重心,但是基于“大学”之名,又要以通识教育为重,学校陷于极其尴尬的境地。

  2、等级化的教育体系让专业教育受到蔑视

  从高考招生的录取分数线就可以看出来,985高校分数线最高,211高校次之,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录取分数线最低。在人们的观念中,进入高职的学生是最差的学生,高职学校是层次最低的学校。这种观念让职业教育成为被低水*、低档次、质量差的代名词。这种价值观念深入人心,这就让很多实际是“高等专门学校”的高校不愿意真正从事专业或职业教育。

  3、国家对高校的管理与考核往往使用同一个标准

  按照蔡元培的说法,真正的大学应该“治学”,以学术为目标,再没有其它目标。高等专门学校应该“治术”,以满足社会的各种职业需求为目标,以培养各种专门人才为目标。两者迥异,评价标准也应该不同。但是,现在的高校都在热衷与追求大学排名,国际上“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国内“武书连大学排名”最具影响力。大学排名的最大特点是“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高校”,这必然导致本该“治术”的学校拼命去“治学”,最后出现千校一面的结果。

  4、结语

  综上,真正的大学应该“治学”,通识教育是根本;高等专门学校应该“治术”,专业教育是根本。治学或者治术只是方向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不同学校应该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但是,现在大部分学校是治学与治术并重,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并重。这样,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之后,治学不真,治术不精,高不成、低不就,变成了“半吊子”专业人才。所以真正的大学应该重视通识教育,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优秀的人才。

  长期以来,我国工科院校学科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泾渭分明,虽然培养了千千万万的专业人才,但同时也暴露出许多问题。教育家们普遍认为,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养时,文化艺术的教育与培养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科技脑”与“人文心”相结合,正是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呼唤,也是对“钱学森之问”的正面回应。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本文论及的工科大学主要是指我国20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以后组成的以工学为单一主体和特色的大学。美国作为世界上教育科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中以艾斯纳(Etliot W. Eisner)为代表的“以学科为基础的艺术教育”理论(Discipline-Based Art Education,即 DBAE)和定位于人文教育的多元文化艺术教育理论为主。在国内,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则代表了两种实践模式:“由技入道”和“由理入道”。

  但从工科大学整体来看仍然存在以下困境:艺术教育地位不高、机构不健全、体制不顺畅,缺乏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美育课程缺乏顶层设计,导致因人而设,杂乱无章,质量不高;艺术活动背离普及初衷,陷入应试教育的窠臼。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思想上重视,政策上不重视;口头上重视,措施上不重视;表面上重视,行动上不重视”,而没有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和高等学校办学理念的高度来认识通识艺术教育,从艺术教育的实践层面看,往往缺乏思考和设计。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斯士德所提出的自由教育(Liberal Education),其目的在于发展人的理性、心智,探究真理。1909年,时任哈佛大学校长的洛厄尔首次对通识教育与自由教育进行区分。他认为,传统自由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通识教育主要是专业化教育前期的知识准备,并指出通识教育是关于人性修养的教育。我国*学位委员会艺术学学科召集人仲呈祥教授则认为:“文化化人,艺术养心……靠高素质、高境界的人去促进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正是我国工科大学开展通识艺术教育的充分性与必要性所在。

  二、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及研究内容

  (一)原则

  我们认为,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应遵循下述原则:定位于人文教育;以课程为中心,艺术实践和鉴赏并重;遵循艺术学和教育学的内在规律,把握艺术教育以情动人、重视体验等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艺术活动。

  (二)研究内容

  根据上述原则,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研究应主要包括课程体系、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艺术实践活动三个方面。

  1.课程体系

  以艺术类必修课程为中心,以艺术类选修课程和讲座为补充的“一体两翼”体系。必修课作为核心,让学生从宏观角度认识艺术;选修课程引导学生根据兴趣进行艺术鉴赏;讲座则旨在拓宽学生的艺术视野。

  2.高雅艺术进校园

  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重视亲眼亲见、亲耳亲闻的真实感受,为学生创造高雅艺术审美体验的机会,培养学生“有音乐感的耳朵”和“形式美的眼睛”。

  3.艺术实践活动

  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中的实践活动并不以技法训练为中心,而是为了让学生亲身去体验艺术创作的欢愉,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

  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比照国内外工科院校通识艺术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的理想实践模式是我们想要解决的问题。工科大学通识艺术的理想教育模式,需在实施中整合师资力量,把握教学水准,为通识艺术教育深度开展注入动力。

  (一)着力解决师资缺乏问题

  当前工科大学必须充分利用和发展校内资源,并不失时机地积极邀请著名的艺术大师与高水*艺术院团来校演出、展示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努力提升通识艺术教育水准

  由于我国地域发展的不*衡,目前我国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对象组成复杂,基础和水*参差不齐;工科学生的艺术基础较为薄弱,必须加快普及通识艺术教育并提升教育水准。

  (三)大力推进通识艺术教育的深度展开

  引导学生朝着积极向上、健康博爱的方向发展,完善学生人格,在心灵的最深处接*真正的自我,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四、总结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我国工科大学非艺术专业的通识艺术教育目前存在着认识不深、地位不高、师资不强、教育内容不够合理、教学方法有待改进等问题。本文立足于目前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的现实情况,构建工科大学通识艺术教育的理想模式,并制定具体措施推进这种理想模式的实现,为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模式的研究深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