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1

  学*《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又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2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课始,我让学生谈谈对峨眉山的了解,学生由于之前读了《补充》,举手挺踊跃的。良好的开端,成功的一半。学*诗歌,我引导学生看看图片,读读诗歌,想一想,李白在行船途中看到怎样的景色?心中又想了些什么?这一问题,贯穿全课。学生逐渐进入学*状态,默默地思考。如何让学生走进古诗,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呢?我决定从听觉方面入手,于是问学生:李白此刻在图片上的哪个位置?想象一下,他此刻会听到什么呢?

  学生纷纷开始讨论,交流时,说得流畅,轻松!此刻,他们仿佛真成了诗人,读起来也特别有味道!看来,教学古诗,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有时一个问题,便推了学生一把;有时看一下图片,学生便借机跳入了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不必囿于理解诗意,解释关键字词;进入情境,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3

  针对这一课,我提出的教学目标是:

  1、能有感情的读好这首诗

  2、理解关键字的意思

  3、能站在诗人的角度理解这首诗的内容

  4、理解诗人的心情和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由于学生预*情况的非常好,目标1和目标2学生根本能够达成。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的过程中,我从作者入手,引导学生说出有关李白的一些文学常识和诗句。在这一方面,学生的积累比拟丰富,大局部学生都能背诵李白的多首诗句,知道李白是“诗仙〞,但这里有一点我没有处理好的是,有一位同学说李白是“诗圣〞,我进行了纠正,但是并没有告诉他“诗圣〞其实另有其人〔杜甫〕。

  进入正文以后,我是这样处理的,从一二两句写景的诗句入手,让同学们找出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峨眉山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这里我给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小组讨论,根本上同学们都能说出诗句字面上的意思。然后我又引导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来理解这首诗,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同时能为后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做铺垫,顺利过渡到下文。但是在我在引导上做的不够,备课的时候“备学生〞做的不够充分,最后虽然大局部同学都能够站在诗人的角度来描述诗意,有个别同学也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来描绘诗人看到的美景,但还是和自己预先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

  通过设置了一个问题“诗人坐在船上他是要去哪里?〞顺顺利过渡到三四两句诗文的讲解。我先给出了一些简单的.提示,还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讨诗文的意思。小组讨论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能够完整的把诗意表述出来。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了“发〞、“向〞和“下〞这几个字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图文结合,体会整首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感悟诗人的心情和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4

  一、读诗

  出示古诗后,请学生自己读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在充分预*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有好几位同学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

  二、会意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的能力。如“半轮”一词的解释,学生是根据“一轮明月”迁移而来,其余的字词还是比较容易解决的。

  在学完这首诗后,我问学生:“读完这首诗,发现诗中描述的地名比较多,你能从中找出来吗?”学生马上低头仔细寻找,并在书上圈划,找到了这样五处地名“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州”。很显然,这也是这首诗中的一个亮点,诗人频繁使用了五处地名,我们读来却不觉罗嗦重复,这就是“诗仙”的魅力。

  三、悟情

  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乍离乡土”时所作,难免会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留恋之情,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感体验甚少,只是从“思君”这个词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为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足一些,所以我补充了有关描写思念朋友的诗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如: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孟浩然)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5

  学*《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和诗人,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

  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

  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6

  学*《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重点抓住“思”字,让学生自学古诗,并从古诗的字词入手,深入理解诗意,并抓住文中的两个比喻,做到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古诗内容,感悟情感,读好诗歌,体会秋夜思人的意境,也体会28个字的诗歌包含5个地名的不着痕迹的写法。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的这首“峨眉山月歌”以前我并不熟悉。备课时,我翻阅了“唐诗鉴赏”这本字典,了解到本诗短短28个字,却包含了5个地名,12个字,是唐诗中绝无仅有的。并且,这5处地名在诗句中的位置也不同,诗人写作诗歌时巧妙地把它们融合在了诗句的.各个部分,实在令人佩服。再从诗的整体来看,短短四行字,却给读者展示了从四川清溪到长江三峡的千里出游图,其磅礴气势也令人折服。于是在课堂上我就抓住了这两点来进行教学。

  首先是解题,“峨眉山月歌”这个诗题中“峨眉山”是地名,“月”指月亮,“歌”是诗歌,即这是一首写峨眉山月亮的诗歌。

  接着,我告诉同学本诗短短28个字,却包含了5个地名、12个字,是唐诗中绝无仅有的,要求同学自由读古诗,找出这5处地名来。5处地名找出来以后,学生对这首诗的理解略有所悟,但此时若放手让他们自己来读懂诗意对于半数同学来说还是有困难的。因此,第二步,我就要求学生再读古诗,试着解释诗意,遇到困难可以提出来。果然,学生对诗句中倒装的写法不明白,这“半轮秋”成了首当其冲的难题,在老师提醒“半轮是用来修饰月亮的”后,学生才弄明白了诗句第一行的意思。在此,我结合半轮月,配以简笔画介绍了上弦月、下弦月,了解了诗人出游的大致时间。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从字面解释并不难,主要是学生得发挥自己的想象,并结合生活中人在动景物跟着动的生活经验才可以充分感受到此句的精当。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两行只要明白“发、君、下”的意思,诗句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

  了解古诗的大意,第三遍品读古诗的要求是根据整首古诗的理解写出李白的出游路线。其目的是让学生在品读中在脑海中展现出这幅千里出游图来。或许是因为对诗句理解不透彻,或许是因为*时很少看地图,对此线路缺少了解,这条“清溪到峨眉山到*羌江到渝州到三峡”的线路图出错的同学很多,特别是渝州和三峡的次序,大部分同学给换了位置。我立即想办法补救,以讲台为“清溪”要到“三峡”去,以次明白了“三峡”是最终目的地。教室的一过道为*羌江,我顺江而下,向后看,看到了峨眉山,看到了那半轮秋月,前面不远我将要到达的地方是“渝州”。学生对这样形象的说法更能接受。

  最后,在有节奏地朗读故事的基础上还留有一点时间给学生反复吟诵古诗,形成积累。原本在教学设计中还有让学生结合书上的画面以“山月”为题说一段话的训练,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欣赏水*限制了这个训练,难以完成美的欣赏与创造,只有以教师语言给予补充,此教学设计得再思改进。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7

  本周四,上了一节录像课《峨眉山月歌》,上课后,将录像后的成品自己看了两次,也借此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综合前期的备课、上课、再备课,自觉本课有如下进步:

  第一、依据新课标中对中年段古诗的目标来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中,3-4年级古诗教学方面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重在情感的体验以及想象力的激发,据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除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的目标外,还有关于“学*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感悟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将目标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

  第二、吸收了本学期备课组在古诗教学方面的.结晶,流程比较清晰,重难点的突破比较顺利。本学期,区级古典文学现代化的课题观摩会在我校举行,同年级付晶老师要上一节展示课。整个磨课的过程跨度将*一个月,有备课组互听、互评,校长指导、区级教研员下校指导、市级教研员指导。我全程参加了,吸收了部分精华。特别是古诗教学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诵诗这几个流程,而且每个流程如何贯彻落实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在我的教学中,我吸收了这些精华,并且加以了运用,实现了过程清晰,学生走入了诗歌的情境,领悟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浓浓的乡愁。

  第三、教学语言更加精炼,对课堂的操控更加成熟。以前上课时,由于自己没有谱,这个“谱”我理解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理论的研读、备课的准备充分等,由于事先的积累不够,会出现课堂上有废话,操控不了整个课堂,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在一个细节问题上纠结顾此失彼等情况。随着自己学*的深入,以及对教学的领悟力有所提升,表现在备课上,更加有的放矢,上课中,语言比较规范,课堂的呈现也在可控的范围内。

  第三、教学准备比较充分,学生的表现能力较强。这节课本学期曾经上过一次,当时是校长推门听课。第一次上课,我自己对教材吃得不够透,诗中五个地名,没有提出来让学生去发现,甚至自己也没有搞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于是教学中没有呈现。在领悟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阶段,辅助的烘托比较少,比如说图片、音乐都没有,学生出现了地名不会读、背诵不顺畅的情况。这一次上课,备课方面我进行了调整,重备前,反复查找资料,首先自己把诗歌吃透,然后把自己的关于地名的思考加入到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的圈划、思考,一起理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在入诗境悟诗情环节,我加入课图片和音乐烘托,教学效果比第一次上课要好,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但是,本次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在入诗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时是围绕“作者此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经过复*的过程,对于诗歌已经十分熟练了。完全能否揣摩到我问这个问题的意图,马上就心领神会地说“看到了头顶的半轮月亮,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在这时候,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就带领同学们通过感情朗读进入诗歌描绘的世界。但是整个只有月亮的世界太单薄了,事实上,作者坐船漂流在江面上,是可以见到特别多的景物的,这些景物与月亮在一起,才更有意境更真实。可是,通过两个孩子看似完美的回答,我就将想象的脚步停留在此了。没有将学生的思维打开,是本节课的硬伤。

  第二、自身的形象需要再打磨提升。整堂课下来,我虽说有微笑,但是语言不够活泼、肢体语言太过古板略显僵硬,头发也没有整理好。离理想的小学老师外形活泼、贴*小孩子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还有距离,自己*时要试着去调整,多录音录像,对照不足去改。

  第三、自身的基本功需锤炼。在教学录像中,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板书很快、而且不够美观,在说话时有时停顿过长、有时会有一些方音出现。一节完美的课堂,这些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今后要有意识去改进。

  通过这节课,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有待发展的空间,今后要落实,离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和完美的教师形象还很远,尝思索、勤调整,朝着目标去。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8

  拿到一首诗,我们要首先注意三点:一要注意题目;二要注意作者;三要注意注释。对于题目,我们可以教会孩子找题眼,以题眼入手学诗就能更好地把握诗歌的主旨。《峨眉山月歌》中,以“月”为题眼。那么如何抓住“月”创设情境呢?我觉得如果用上这样的方式就很不错——

  师说:“月”在李白的诗中出现的频率是很高的。你能背几句吗?(生背)李白有一种“明月情结”,从他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知,李白用天上的明月来寄托他的.思念;从他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可知,李白有时把明月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

  经过这一番谈话,学生们渐渐进入思考,心想:《峨眉山月歌》诗题中的“月”确实给了我们一种提示。再来了解了解本诗的作者李白。他是一个浪漫主义诗人,行文自然流畅,夸张绮丽,喜好喝酒,并且酒后作得一首诗,被称为“诗仙”。学生心中想着这样一个人物,再看题目,他会作一首什么诗呢?了解了这二点,再来看诗意。谢冕先生在《诗论》中说:“我以为诗的欣赏的第一步是要读懂,要弄懂字面上的意义。”咱们的教学用书中,有一幅精美的插图,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 “山”“月”“江”,教师要激发学生看图,积累“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层峦叠翠”“一叶轻舟”等词语,并用这些词语描述在图中看到的景象,展开适当的想象。

  欣赏诗歌,最重要的是走进诗歌的意境,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我们应该多多思考,在教学古诗时,为学生创设更好的情境。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9

  针对这一课,我提出的教学目标是:1、能有感情的读好这首诗2、理解关键字的意思3、能站在诗人的角度理解这首诗的内容4、理解诗人的心情和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由于学生预*情况的非常好,目标1和目标2学生基本能够达成。教学的重点主要是引导学生理解诗的内容和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在教的过程中,我从作者入手,引导学生说出有关李白的一些文学常识和诗句。在这一方面,学生的积累比较丰富,大部分学生都能背诵李白的多首诗句,知道李白是“诗仙”,但这里有一点我没有处理好的是,有一位同学说李白是“诗圣”,我进行了纠正,但是并没有告诉他“诗圣”其实另有其人(杜甫)。

  进入正文以后,我是这样处理的,从一二两句写景的诗句入手,让同学们找出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然后用自己的话来描绘一下“峨眉山月”,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内容,这里我给了几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小组讨论,基本上同学们都能说出诗句字面上的意思。然后我又引导学生站在诗人的角度来理解这首诗,目的在于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同时能为后来理解诗人的情感做铺垫,顺利过渡到下文。但是在我在引导上做的不够,备课的时候“备学生”做的.不够充分,最后虽然大部分同学都能够站在诗人的角度来描述诗意,有个别同学也能运用联想和想像来描绘诗人看到的美景,但还是和自己预先设想的效果相距甚远。

  通过设置了一个问题“诗人坐在船上他是要去哪里?”顺利过渡到三四两句诗文的讲解。我先给出了一些简单的提示,还是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让学生自己探讨诗文的意思。小组讨论的结果非常令人满意,能够完整的把诗意表述出来。在这里我重点强调了“发”、“向”和“下”这几个字的意思。最后让学生图文结合,体会整首诗所描绘的意境,从而感悟诗人的心情和所要抒发的思想感情。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10

  古诗《峨眉山月歌》描写了月映清江的美景,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感情。出示古诗后,我请学生读读古诗。学生在充分预*的基础上,都读得很有自信,他们在朗读时还能注意诗句中的停顿,读得很有节奏感。同时对古诗的押韵也有所理解。

  理解古诗时,我采用了让学生说说自己读懂了诗句中的字词意思的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在学*时,边看图边讨论,先攻破字词的意思,再把整句诗连起来解释,这样的学*方式不失为在古诗教学中的方法,学生通过这样的学*容易掌握字词的理解,提高了学*的能力。学*第一、二行,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倒置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峨眉山半轮秋月”,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这首诗是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乍离乡土”时所作,难免会流露出对友人、对亲人的留恋之情,学生对于这样的情感体验甚少,只是从“思”这个字的字面上悟出李白对朋友的思念之情。为了能让学生的知识底蕴更足一些,所以我让学生回忆了李白颂月的诗歌,补充了其他诗人描写月亮的古诗,让学生反复诵读比较,理解诗人借助月亮烘托情思的写法。学生刚上四年级,课上总是不放心,怕学生不理解,在古诗的教学中分析过多。现在想想,教学古诗应让学生自己在诵读中体会,稍加点拨就可以了,一定要让学生走进古诗,走进诗人的内心。

  也许一个问题,一张图片,学生就能进入古诗的意境。教学古诗,要让学生拥有诗人的情怀才是最关键的。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阅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1)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合集十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

  教学目标

  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读,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读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3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兴趣

  1、导入新课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1、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4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峨眉山月歌》

  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5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

  时间:9月11日 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 班级:四(4) 教师:张立华

  诵读诗歌

  张老师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

  1、揭题。今天我们学**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2、读诗。老师请大家自由练读。学生读了大约两三遍,只是没有自由读,一直是齐读。老师要求大家停下,请了两位女同学来读诗。读后,老师问刚才读过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学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学生也能很准确的说出诗押的是什么韵。

  了解了这些之后,老师又请一位同学进行了朗读,提示注意节奏。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张老师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点。

  1、圈画诗中地名。张老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三处以上的地名,少数同学能找出四处,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找对了五处地名。

  张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师问: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月亮是半圆的。张老师再问:我们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呢?接着在课件上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为课件中音乐没有播放出声,老师用语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别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一个难点: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最后老师采用讲解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倒置。

  老师接着问第二句话谁懂?学生回答的很美,说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随波流动。老师想在细处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老师的意思,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老师相机板书: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发”、“下”、“君”。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思君不见。

  感悟意境

  感悟诗的意境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张老师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促成学生感悟。

  1、感情诵读。老师大段的抒情独白: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舟驶向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尽管他是一个三尺男儿,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他将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乡、朋友,谁来读一下。

  一名女生读的有声有色。

  老师感情充沛地说: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还略可安慰的话,后面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之感啊,请再读。

  再站起的这位女生读得更有感情。

  2、补充诗句。老师说,李白有一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离乡的李白因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单,但是,当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他思念着,想见着。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月亮。

  老师说,对。刚才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亲人的话,这里的“君”也可以说是月亮。这只是老师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给你一个答案,我相信随着岁流逝,你们慢慢长大,一定会寻找到一个答案。

  拓展阅读

  老师提出: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月亮是古诗常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学生回答了《静夜思》《塞下曲》等古诗。

  老师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请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名学生回答:都是写思念别人的。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说月亮在古诗的意象中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老师略作总结后,本节课教学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6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古诗。

  (板书:11 古诗两首)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

  《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查字典或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 影 流 夜发 向 思 君 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6、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抄写词语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7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过程与方法>:

  熟读成诵,读中理解感悟。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背诵。

  三、作业

  1.默写《峨眉山月歌》。

  2.完成《课堂作业》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清溪三峡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3——5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教学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预案:

  一、导入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入晚,我们抬头望月,想起住在那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再想起古典诗词中有关月亮的佳篇名句,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如果这也算是一种民族心理,那么最善于表现这种心理的诗人就是李白了。“太白十诗九言月”,明月经过诗人反复歌咏成为美丽皎洁动人的形象,赋予了它特别的生命和感情。

  二、走进李白笔下的月光世界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俱杯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三、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四、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离开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音韵流畅。

  《峨眉山月歌》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遍谒诸侯,海县清一”的政治抱负和生活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这个青少年生活过的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踌躇满志的胸中萦绕着留恋的情绪。

  五、朗读诗歌,理解大意。

  1、听录音,结合注释感知。调整:调整:教学反思教学内容《峨眉山月歌》第二课时主备人缪君丽执教老师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2、默写古诗教学重点、难点展开丰富想象,理解诗意,了解古诗表达的情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设计预案一、基础性诊断与矫治。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2、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两首古诗。

  3、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二、发展性诊断与矫治。

  1、读前启发:两首诗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渎,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1)半轮;(2)影入;(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

  三、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发展性练*。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渎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调整:调整:教学反思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10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2)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范本5份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1

  本周四,上了一节录像课《峨眉山月歌》,上课后,将录像后的成品自己看了两次,也借此对本课的教学进行反思。

  综合前期的备课、上课、再备课,自觉本课有如下进步:

  第一、依据新课标中对中年段古诗的目标来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新课标中,3-4年级古诗教学方面的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像,领悟内容。”,重在情感的体验以及想象力的激发,据此我设计本课的教学目标除识字写字、朗读背诵的目标外,还有关于“学*借助图画和注释理解古诗大意,感悟诗歌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的目标,而且在教学过程中,也时刻提醒自己要将目标落实到教学环节中去。

  第二、吸收了本学期备课组在古诗教学方面的结晶,流程比较清晰,重难点的突破比较顺利。本学期,区级古典文学现代化的课题观摩会在我校举行,同年级付晶老师要上一节展示课。整个磨课的过程跨度将*一个月,有备课组互听、互评,校长指导、区级教研员下校指导、市级教研员指导。我全程参加了,吸收了部分精华。特别是古诗教学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诵诗这几个流程,而且每个流程如何贯彻落实也有了深刻的体会。在我的教学中,我吸收了这些精华,并且加以了运用,实现了过程清晰,学生走入了诗歌的情境,领悟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浓浓的乡愁。

  第三、教学语言更加精炼,对课堂的操控更加成熟。以前上课时,由于自己没有谱,这个“谱”我理解的是——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理论的研读、备课的准备充分等,由于事先的积累不够,会出现课堂上有废话,操控不了整个课堂,教学重难点没有突破,在一个细节问题上纠结顾此失彼等情况。随着自己学*的深入,以及对教学的领悟力有所提升,表现在备课上,更加有的放矢,上课中,语言比较规范,课堂的呈现也在可控的范围内。

  第三、教学准备比较充分,学生的表现能力较强。这节课本学期曾经上过一次,当时是校长推门听课。第一次上课,我自己对教材吃得不够透,诗中五个地名,没有提出来让学生去发现,甚至自己也没有搞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于是教学中没有呈现。在领悟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阶段,辅助的烘托比较少,比如说图片、音乐都没有,学生出现了地名不会读、背诵不顺畅的情况。这一次上课,备课方面我进行了调整,重备前,反复查找资料,首先自己把诗歌吃透,然后把自己的关于地名的思考加入到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的圈划、思考,一起理出作者的游览顺序。在入诗境悟诗情环节,我加入课图片和音乐烘托,教学效果比第一次上课要好,学生的积极性也非常高。

  但是,本次课还是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

  首先,在入诗境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领悟时是围绕“作者此时可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经过复*的过程,对于诗歌已经十分熟练了。完全能否揣摩到我问这个问题的意图,马上就心领神会地说“看到了头顶的半轮月亮,想到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在这时候,我觉得我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就带领同学们通过感情朗读进入诗歌描绘的世界。但是整个只有月亮的世界太单薄了,事实上,作者坐船漂流在江面上,是可以见到特别多的景物的,这些景物与月亮在一起,才更有意境更真实。可是,通过两个孩子看似完美的回答,我就将想象的脚步停留在此了。没有将学生的思维打开,是本节课的硬伤。

  第二、自身的形象需要再打磨提升。整堂课下来,我虽说有微笑,但是语言不够活泼、肢体语言太过古板略显僵硬,头发也没有整理好。离理想的小学老师外形活泼、贴*小孩子的口头语言与肢体语言还有距离,自己*时要试着去调整,多录音录像,对照不足去改。

  第三、自身的基本功需锤炼。在教学录像中,明显感觉到自己的板书很快、而且不够美观,在说话时有时停顿过长、有时会有一些方音出现。一节完美的课堂,这些情况是不应该出现的,今后要有意识去改进。

  通过这节课,看到了自己的进步与有待发展的空间,今后要落实,离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和完美的教师形象还很远,尝思索、勤调整,朝着目标去。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2

  《彩色牛奶》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活动,这节语言课有两个目标,分别是: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这个活动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和有趣。第四个环节是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仿编故事情节。第一个环节中通过提问你认识吗?他有什么本领?这头奶牛神奇在什么地方,引起幼儿的兴趣。但是前期经验准备不够,导致幼儿觉得奶牛能挤出奶是神奇的地方,因而没有关注到牛奶颜色的不同。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为下面的创编做准备,同样也是为了达到目标一: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看的时候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注意力也很好,很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很乐于动脑筋。但位子安排似乎欠妥当,有几个小朋友看不见,因此就站了起来,有几个干脆走神,效果不是很好,但这头奶牛的神奇和有趣小朋友还是感受到了。第三个环节完整欣赏故事。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完整性的理解,并尝试跟着一起说说,回忆第二个环节中的“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可是在正式进行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部分幼儿根本跟不上flash的语速,以至于幼儿说的少了。第四个环节是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结构仿编,是为了达成目标二: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由于幼儿的前期经验不足,蔬菜图片有限,不足以丰富幼儿的认知要求。在这个环节的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如蔬菜图片是由课件呈现,而动物图片是挂在黑板上的`,因而体现不出“喂”的过程。或者改成全部由课件呈现,完善课件制作,体现“喂”的过程,或者改成每个幼儿都能选择一张蔬菜图片,进行喂奶牛吃并尝试仿编句式结构。

  语言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幼儿说,如果老师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幼儿觉得没什么可以玩的,会让幼儿觉得很没意思,不感兴趣,但是如果幼儿的前期经验也不够充分的话,也会失去说的机会,也同样会让幼儿无话可说。这个问题是以后的语言课中非常值得我去思考的。通过了这个活动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训,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到了一些语言课的技巧。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3

  《峨眉山月歌》与《望洞庭》写的都是秋夜景色,但又有不同,《望洞庭》侧重于写景《峨眉山月歌》侧重于抒情。

  学*《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重点抓住“思”字,让学生自学古诗,并从古诗的字词入手,深入理解诗意,并抓住文中的两个比喻,做到重难点突出,使学生尽快地掌握古诗内容,感悟情感,读好诗歌,体会秋夜思人的意境,也体会28个字的诗歌包含5个地名的不着痕迹的写法。

  我首先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

  接着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让学生充分展开合理的想像,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意。在讨论中老师参与学*小组讨论。

  最后让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把诗歌中的文字变成鲜明的形象、生动的画面、丰富的情感,培养提高学生感知语言形象的能力。在理解“下渝州”时,教师在下面标示出“渝州”的位置,问学生为何这样画?从而自然而然理解“下”的含义!为了让学生理解“影入*羌江水流。”我引入了一支歌“月亮走,我也走”。这里是“船儿走,月亮也走”孤独的离乡秋夜有着月儿的相送与陪伴,才能排解点思友之情。这节课学生兴趣高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4

  学*《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和诗人,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

  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

  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5

  本课是一节三年级课,无论在导入,还是在全部课程环节中,我在充分懂得新课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抛弃旧观念,旧模式。首先,在很自然的情况下让学生通过师生谈话中了解歌曲内容,在游戏节奏中控制歌曲难点。然后创设情境,把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望强、情绪丰盛的学生们到入到所创设的故事情节,激发了学生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欲望,他们的学*兴趣和热情一旦被激发,就能推进其自身发展。

  果真此,模仿、儿歌、游戏贯穿在特定的情节中,加之一些有趣的语言,使学生乐此不比的跟着你的思路走,在这过程中,教师引导他们积极、自动地参与,勇敢、自信地表现,积极、快乐地发明。学生的表现很杰出,真让我佩服他们的聪慧。

  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育他们发散性思维能力,使他们学会以审美的态度感悟人生。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是沟通学生和音乐的桥梁。现代教育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尊敬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成为学生的合作伙伴,所以在游戏表演中,我以小鸟的身份走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游戏,坚持良好的交换,做到师生互动,并且发明协调民主的教学气氛。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3)

——诗歌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精选5篇)

  诗歌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1

  首先,个人素质方面,有待提高。首先是备课环节上考虑的不够成熟,预设的课堂程序和实际的教学过程存在差距。再者是课堂语言缺少一步到位感。静心自对,思过学贤,学以致用,尽快提升素质是当务之急。其次,在高年级小组评课上,听几位领导的评述我在深深思索、反思我的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也感受到我在教学高年级略读课文时要把握住几个点:一是整体把握课文的体系,以文章前面的导学思考题入手,将问题简化突破重难点即可,不能放不下学生,扶的过多,放的太少,尤其是二类课文的字词关应一带而过,不可过细,将精力放在理清条理上,感悟语言,体悟表达方法上。二是要学会及时舍得,把多余的教学语言、教学环节舍去,去粗留精,为回归课文整体学*课文的表达方法节省教学时间,以利于引导学生体会文本的语言特色,学*写作方法并运用到*作实践中去。其三,学会尽快从线状教学过渡到块状教学,从繁琐的阅读指导分析中解脱出来,以帮扶学生自主学*、合作学*,为锻炼学生学文能力而服务,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其四,课前精心备课,深入钻研教材,既备文本,又要备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控课堂。

  在处理生字词时,除了将带有拼音的生字出示外,还将一些藏族特有的称谓出示,并教学生读准理解,为他们读通课文打下基础。此外,我还引导学生理解“鼻祖”“不一而足”等词语,让学生在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对课文有了大体的印象。我觉得这样做的效果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中下等的学生,不至于课文学完了,却读不准生字,读不通课文。

  课文是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的顺序来写,内容清楚,分“藏戏的形成”和“藏戏的艺术特色”两方面来介绍的。从文采上来看,“藏戏的形成”这一块内容是比较突出的,我将体验的重点放在这一部分,引导学生重点学*这部分,体会唐东杰布为民造福开创藏戏的艰苦经历。学生从课文的4——7自然段读懂了藏戏是怎样形成的,完成了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诗歌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2

  "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在《小摄影师》阅读教学中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规定的情境,在感悟语言的过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一)品析词语,揣摩情感。

  "吩咐"一词在文中包含着的内涵:高尔基被小男孩的天真可爱所感染,因而也就听从"吩咐",任其"摆弄"。从中足以看出高尔基的童心童趣和对小男孩的喜爱。如果忽视这一点,则其中所包含的情感是学生很难体会出来的。因此,我在教学时紧扣"吩咐"一词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进行理解,再通过说话的方式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把理解语言和体会情感结合起来,揣摩出其中包含的高尔基对小男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二)朗读体验,领悟情感。

  情感是附载在语言文字这一客体之中的。因此,它需要靠读者在读中去感知与感悟。如果说"吩咐"一词着重表现的是高尔基对小男孩的喜爱的话,那么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两句话则集中体现了高尔基对整个少年儿童的关心、爱护,并且这种情感是那样的强烈。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教学时,我没有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朗读,通过朗读去体验、去感知、去感悟,通过反复朗读把这种感受表达出来。高尔基对待记者的冷淡和不见,对待小男孩的热情和"一定"要见这种截然相反的态度,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达到了"在读中有所感悟"的目的。

  (三)激发想象,升华情感。

  有了这种体验和感悟,"高尔基为什么不愿见记者而热切希望小男孩能再来"这一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还不能就此打住,而是让学生再读全文并进一步思考:"小男孩会再来吗?"激发学生的想象,进一步把他们引进课文规定的情境之中。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并且给学生提供了展开想象的空间,学生会自然地由此想到高尔基还会等待小男孩来吗?小男孩再来时会是怎样的情景,进而进行续写的*作训练,让学生的思维会更加活跃、更加深刻。在他们积极的思维中,引起情感的共鸣,让高尔基对下一代的浓浓爱意在学生的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

  诗歌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3

  这篇课文,我首先以“破案子”导入,充分激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做一回警察,当一回侦查官,在破案子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对“认真观察,仔细分析”这一点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引出今天的课题——-“找骆驼”,和一个老人去帮一个商人寻找一只骆驼。

  简单的字词教学后,进入文章的品读过程。和学生的一段对话引出故事的起因——-商人的骆驼丢了很着急。这段对话重点在于朗读指导。商人的着急,老人的稳重,不紧不慢等等情感的表现。随后,我以一个问题引出老人的发现————“老人没有见过骆驼这么会知道骆驼的去向呢?”学生思考交流。黑板出示相关句子“老人看见什么了”“老人知道什么了”。

  在熟悉老人的观察和发现后,用“因为...所以”和“之所以.....是因为”两种句式进行转换,如:因为老人看见了路上有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之所以老人知道骆驼的左脚有点跛,是因为老人看见骆驼的脚印,右边深,左边浅。再进行句式的转化过程中,学生已经充分熟悉了骆驼的特点,也感受到了,老人“观察——思考——发现”的过程。

  在此次教学中,我也发现了几点不足,如:导课的过程,语言过于繁琐,没能抓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指导“因为...所以”“之所以...是因为”的句式转换过程中,学生在一开始没能很好的进入这个状态,难度太大,可以以简单的生活中的句子进行铺垫,从而使学生对这种句式有更清楚的认识。

  诗歌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4

  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吗?我个人在阅读完这篇文章后想到了这个问题,也不停地问自己。老师们阅读这篇文章会发现阿联酋人把沙漠变成绿洲花的代价是世界少有的,"培育一棵树的费用抵得上培养一个孩子"(这是许多国家的人无法想像的事实)、"他们从国外买来泥土,买来淡炎,买来树苗和花草。他们又把咸而板结的沙石挖去,填上适宜种植树木的泥土,并在土中埋下自来水管。由总水塔输出的淡水,通过纵横交错的自来水管,源源不断地送到树木花草的根部。",还有为园林浇水的"黄马甲工人"。读到这些内容,会让我们想得很多。

  引导学生阅读,学生会被"地上没有一片落叶,更不见有人攀树枝,摘鲜花,或是在草地上行走"、"这里的第一株小树,每一棵小草,都是国家花很大的代价培植的。"、"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园林工人高兴地笑了,做了个洗脸的动作,说:‘你看,它们更漂亮了!’"、"阿联酋人民像爱护孩子一样,精心侍弄着这些花草树木。正是有了这些绿树和鲜花,沙漠中的人们才有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些话感动,因为他们读到这些语言,想到现状,会发现我们在这方面做的远远不够。

  老师反复引导学生读课文,引导他们抽取文章之筋,引导他们多角度地想这些话的意思,他们一定会慨叹阿联酋的伟大,会慨叹花这么大的代价值。因为良好的生存环境是需要花代价的!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只能读到建设,读不到一点破坏,建设是要花时间的,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但破坏只需要一刹那。人们为什么不去破坏?因为他们已经有了自觉遵守的规则,他们把花草树木当作人来看待,当人来培育。美是怎么来的?我想通过这一课的学*,学生能够明白。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探讨这个沙漠变绿洲的过程中,其实也美育之过程。人怎么创造美?这篇文章写的非常具体,那就是要花大代价,要真心地去保护,最后才能永恒地享受。这篇文章给予学生的这种美的训练,是非常好的。我们应该抓住!

  中小学语文教学在美育方面重视的是不够的,我们也清楚美育的内容并没有写入语文课程标准,当然我们在实施三维目标时,那情感的训练,其实内涵着美。这一课,我们把美育的内涵引进来,通过反复的阅读引导,学生就能感受到美不是抽象的,美是具体的,美是要靠人类创造、保护,美是有规则的……

  我们心中的片片沙漠何时才能有绿洲?我们能创造如此的绿洲吗?这是这一课的阅读起点,学生沿着这个起点走,带上绿洲之美前行,那未来就是"生活更加美丽!"。

  诗歌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 5

  《彩色牛奶》是幼儿比较感兴趣的一个活动,这节语言课有两个目标,分别是:1.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2.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

  这个活动共设计了四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引起幼儿的兴趣。第二个环节是分段欣赏故事,理解故事中“变”的过程。第三个环节是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感受“变”的神奇和有趣。第四个环节是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仿编故事情节。第一个环节中通过提问你认识吗?他有什么本领?这头奶牛神奇在什么地方,引起幼儿的兴趣。但是前期经验准备不够,导致幼儿觉得奶牛能挤出奶是神奇的地方,因而没有关注到牛奶颜色的不同。第二个环节,主要是请幼儿分段欣赏故事,为下面的创编做准备,同样也是为了达到目标一:理解故事中有关“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感受想象的神奇和有趣。在这个环节中小朋友们看的时候兴趣还是比较浓的,注意力也很好,很积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也很乐于动脑筋。但位子安排似乎欠妥当,有几个小朋友看不见,因此就站了起来,有几个干脆走神,效果不是很好,但这头奶牛的神奇和有趣小朋友还是感受到了。第三个环节完整欣赏故事。这个环节主要是让幼儿对故事有个完整性的理解,并尝试跟着一起说说,回忆第二个环节中的“彩色牛奶”的变化过程。可是在正式进行的时候,我发现这样的设计对幼儿来说有些难度,部分幼儿根本跟不上flash的语速,以至于幼儿说的少了。第四个环节是游戏“喂奶牛吃蔬菜”,尝试用故事中的句式结构仿编,是为了达成目标二:关注蔬菜的颜色特征,尝试根据故事中的句式进行仿编,表达“变”的过程。由于幼儿的前期经验不足,蔬菜图片有限,不足以丰富幼儿的认知要求。在这个环节的材料准备不够充分,如蔬菜图片是由课件呈现,而动物图片是挂在黑板上的,因而体现不出“喂”的过程。或者改成全部由课件呈现,完善课件制作,体现“喂”的过程,或者改成每个幼儿都能选择一张蔬菜图片,进行喂奶牛吃并尝试仿编句式结构。

  语言活动最主要的是让幼儿说,如果老师准备的材料不够充分幼儿觉得没什么可以玩的,会让幼儿觉得很没意思,不感兴趣,但是如果幼儿的前期经验也不够充分的话,也会失去说的机会,也同样会让幼儿无话可说。这个问题是以后的语言课中非常值得我去思考的。通过了这个活动我得到了很大的教训,同时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学到了一些语言课的技巧。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4)

——峨眉山作文6篇

  都说峨眉山的雪景是美的,因为经不住这样的美景,终于拉上朋友去了一次峨眉,我想峨眉山的雪景一定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当那一片洁白映入眼帘,还有金顶的日出映照在雪上的美,如果你不亲自走一次,我想是不会体会到的吧,白雪、古刹、日出、云海。还有什么能阻我的去峨眉山的脚步呢!

  在四川中青旅-西部旅游网上订了峨眉山乐山的行程,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峨眉山的雪景却已经映在了我的心里!

  第一天先乘车经成乐高速公路至乐山,去到乐山自然是不能错过乐山大佛的呢,以前曾在照片上看过乐山大佛,却不曾想到真正看见乐山大佛时,还是被他所震撼了呢,此外还有凌云寺,大雄宝殿,下九曲栈道、观三江会流、德美化工点呢。在法物流通处佛缘堂自行参观完后,便乘车前往佛教圣地休闲天堂——峨眉山。

  峨眉山的雪景分外妖娆,冬季的峨眉山银装素裹,玉树银花,晶莹剔透的冰枝、银光闪烁的树挂,斑澜夺目的山峰......峨眉山奇观乍现,宛如仙境一般,令人留连忘返。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峨眉山因特殊的地理和不同的海拔气候条件,通常被分为高山区、中山区、低山区三大游览区,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之说哦。

  我们来到了峨眉山的半山腰,我往窗外一看,雪白的雪花随随风飘扬,被冰包裹住的一些植物,组成了美丽的图案。一些树枝上堆积着雪白雪白的、厚厚的积雪,弯着腰,好像在向我们敬礼呢!我们到了雷洞坪下车时,我被眼前美丽的景物惊呆了:雪白的雪花飘扬着,落到了我们的身上就化成了水;我们吐出来的气,都看得清清楚楚的,在地上捡起几堆雪,似乎在才感觉冬天的韵味更浓了呢。

  我们才走了一段路,忽然听到有个人说:“看!那里有几只松鼠!”顺着声音望去,“哇!真的有几只松鼠!”我们看到有两只松鼠在一个雪白的屋顶上面吃着几颗松果,我仔细一看,就看到那松鼠站着得不是屋子,而是几棵交叉在一起的,难怪我看错了,是因为那几棵树交叉的太密了,雪花落下来的时候,就把它们连成了一片,实在是太美啦!!

  在清音阁的右边有一条小路才是到万年寺的,顺着这条路开进,发现越来越陡,越来越吃力,就这样一边赏景一边前行,看时间允许坐车来到雷洞坪。白茫茫一片,到处是积雪,感觉好爽!准备好晚上在山上住宿,决定上金顶去滑雪。不久看见一个破败的小庙,前面有一个大大的雪堆,突然出现了一群猴子,有几个游客在观猴,这个时候来了一个管理员,为了避免猴子伤人,他把猴子吆喝跑了,猴子很怕这些管理员的。

  在峨眉山赏雪,是我今年冬季看过的最美的景致了,那些雪白的风景,不知在何时早已映在了我的脑海呢。

  俗话说:“蜀中多仙山,峨眉多俊秀”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貌似比九华、普陀等都幽静的多,那里佛事盛行,大大小小的寺庙共26座,著名的有8座,它以“佛光、云海、日出、圣灯”四大景观而举世闻名。清澈见底的小溪淙淙地流着,“灵猴”们在树林里自由的玩耍嬉戏……

  到了山脚下,我觉得它和一般山都不一样,公路宛如一条盘卧在山上的蛟龙,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幽静的气息侵入了每一个人的鼻孔,到了清音阁,一根根上香的烟雾飘在空中,没了踪影,黑黑的石岩长着草,山路陡峭崎岖,虽是水泥路板,我已经累的大汗淋漓,上气不接下气,只能用竹竿代步,而坐滑竿上山,据说是对菩萨大为不敬的!爬峨眉山,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人们毅力的坚持不懈!

  突然,耳旁传来一声尖锐的叫声,原来是“拦路打劫”的猴子,那些猴子体态肥胖,吃惯了游客的食物,懒懒的上树,悠闲地睡觉,这时,猴子看到我们已经放在包中的水和水果,已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开就拿,索性只是拿东西,对人没什么伤害,拿到后就躲在树上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一会儿,肚子就胀胀的了,“峨眉山的猴子当猪卖”这句话看来一点也不假,第一天我们就在这青山绿水中悠闲的结束了,晚上入住零公里!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驱车来到雷洞坪,向接引殿走去,上面很冷,让人直哆嗦,开玩笑,这里已经是海拔2千多米了啊,大约半小时,我们抵达接引殿,坐着100多人一车的大缆车,来到金顶。啊,金顶终于到了,这多让人兴奋!“到了,到了”游人们都兴致勃勃地大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普贤的坐骑白象,往上一看,普贤菩萨的金像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如此庄严肃穆!不时有白云飘过它的身边,让我感觉就像来到仙境,所有人都被普贤菩萨的威严石化了,做的每一件事都小心翼翼,不过一会儿,调皮的云雾就把它遮住,让我觉得普贤离我们忽*忽远,似有似无,那种感觉真是奇妙啊!

  峨眉山在我心里已经像气势磅礴的喜马拉雅山,险峻的泰山……但它的美丽景色已经进入了我的灵魂!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语言大气,有文采!)我作为一个重庆人——成都人的邻居,向往峨眉山已经很久了。如今,我坐在去往峨眉山的车上,心里乐滋滋的,不由得期待起这次旅行。

  我们来到山脚抬头向上望,只见峨眉山的山顶直入云霄,一眼望不见顶。望着云雾缭绕的峨眉山山顶,我不禁在心里问:自己真的可以爬上去吗?

  我们先坐了索道和汽车,然后就开始徒步爬山了。(此处如若加上对崎岖陡峭山路的描写会更好!眼前的山路蜿蜒而上,如一条银色在山林中若隐若现,充满了神秘感。)随着山路的陡峭,我渐渐的体力不支,期待的心情慢慢被沮丧取代。(可以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来化抽象的心情为更加形象的事物呀!)但是看看不远处一个拄着拐杖、双鬓斑白的老爷爷正步履蹒跚的前行着,我顿时觉得羞愧极了,告诉自己不能放弃。终于,我爬到了金顶。

  到达金顶后,眼前豁然开朗,我根本无暇顾及酸胀的双腿,因为眼前的一切是那样的美妙!远处的云朵有的在悠闲地散步、有的聚在一起玩耍,有的则在玩杂技:一会儿变成一匹英俊的白马,奔驰在天空中;一会儿又变成一只懒惰的小猫,躺在天空里睡觉;一会儿还变成一只活蹦乱跳的小白兔,在天空里不停地蹦来蹦去。还有的随风飘动,享受这美妙的'一天……

  举目眺望,云连着雾,雾连着云;山披着雾,雾笼罩着山,云连着雾,雾连着云,让人分不清哪里是雾,哪里是云,哪里是山。绿色中透着白色,白色中浸着绿色,苍苍茫茫!一阵微风吹过,树枝好似随风摆动,仿佛如一片沐浴在薄雾中的绿色海洋!

  过了一会儿,雾渐渐散开了,一尊菩萨的雕塑慢慢显现出来。这尊菩萨的雕塑有十个头,骑着一头有三个头的六牙白象,太阳光的照射使它变得金光闪闪,这就是普贤菩萨。

  突然,一个身影吸引了我的注意:只见一名环卫工人正在崇山峻岭之间冒着生命危险捡拾垃圾。看到这里,我不由得感叹:这么美丽的景色,原来是因为有环卫工人的付出啊!但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规范自己的言行,不乱扔垃圾,提高自己的素质,是不是就更完美了呢?想到这里,我在心中暗暗下定了决心。

  我不但欣赏了峨眉山的美丽风景,而且还明白了要坚持不懈的道理。最主要的是,我懂得了要保护环境才能让美景延续下去的道理。

  峨眉山之行,不虚此行。

  国庆大假,我和妈妈、赵叔叔、翟阿姨、二叔一起来到了远*闻名的峨眉山,听说峨眉山的美景很多,我们便来到了峨眉山观赏一番。大家一起来到了报国寺坐着公共汽车来到了雷洞坪。在路上我们看到了山山水水,看到了一个接一个美丽的瀑布,有大的、小的,形态不一。这美丽的景色一下子就映入了游客们的眼帘。坐了2个小时的汽车,终于来到了雷洞坪。大家一下车,微风就从峨眉金顶上吹下来,使人神清气爽。在往上走,越来越冷,和山脚下的气温比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大家依然忍着寒风呼啸,一步步地走着。不过越往上走越是热闹,有的人高兴的挥舞着打猴棒,有的人很胆小似的,捂着脸一步步的前进。

  不一会儿,我们随着热闹的人群来到了索道。我很惊奇,因为我从来没有坐过索道:一根钢丝把天与地连接起来,有无数个车厢向走钢丝似的滑着上去,滑着下来,穿越崇山峻岭,把人们从山脚载到山顶,或是把人们从山顶载到山脚。我很想尝试一下,便排着长龙一样的队伍,静静的等候着索道的到来。由于等待的人太多了,我们等了两个小时,我都等得有一点不赖烦了,但是在这个时侯索道终于来了,大家排着队走进了车厢,坐上了索道。不过我和妈妈站在最前方,索道渐渐的开动了,速度很快,有一种临空的感觉,好像大家都飞了起来。我和妈妈看着脚下的山巅,树木不断地向后移动,让人感觉舒服极了。时间不等人,一会儿功夫,索道就载我们来到了山顶,大家就只有依依不舍的离开了索道,又开始了步行。山顶的温度很低,大家穿着羽绒服,慢慢地爬着山。

  我们随着人群来到了舍身崖,舍身崖上寒风刺骨,我和妈妈绕过同心锁来到舍身崖的最高处,据说有3000多米,还没有栏杆呢!我们从舍生崖往下望去,好像在天上一般,云彩在脚下流动。我和妈妈大胆的坐了上去,微风吹来,我们向神仙一样,享受着大自然的抚摸。

  第二天来到了,大家早早的起了床,来到了观看日出最好的地方,天渐渐的被撕开了一个小裂缝,一团彩霞跳了出来。过了一会儿,彩霞周围越来越红,太阳马上就要跳出来了,大家为太阳欢呼吧!就在这时一团乌云飘了过来,乌云的势力越来越强大,连太阳公公也只好缩回了头。9点整,太阳公公跳了出来,让我们再次欢呼吧!黎明是始终会来到的。

  这次峨眉山之旅让我很高兴,峨眉山还有很多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

  峨眉山以其秀丽的山水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享誉天下。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留下千古名句,吟诵此山的诗词歌赋传承至今。

  鸟瞰峨眉山,它风光秀丽,植被茂密,俨然一片绿色的海洋。山野里花团锦簇,郁郁葱葱,青山之间,一道瀑布飞流直下。峨眉山是绿色的山,风光绮丽的山。

  游峨眉山,沿山路拾级而上,满目清翠,山野里野花送香,空气醉人,人游其间,心旷神怡。观不尽,双桥清音,洪椿晓雨,白水秋风,赏不完,象池月夜,金顶金佛,日出云海,峨眉灵猴。峨眉山的神奇、奥妙尽现其中。

  峨眉山是座蕴藏着丰富资源的宝山,各种各样的植物有300余种,古老的木沙椤堪称植物活化石,银杏、横桐、含笑更是峨眉山的瑰宝。峨眉山还有珍奇动物,像枯叶蝶、弹琴蛙、娃娃鱼、都非常罕见。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它的秀丽,同时也给予了它灵性。峨眉山---天下名山,一座令人神往的山。

  在寒假,爸爸说在过两天带我去峨眉山游玩,我听了十分激动,在去峨眉山的前一天,我带了许多食物,夜里,我睡不着觉,遐想着峨眉山的雪景,厚厚的一层雪,白茫茫的一片,许许多多的游人。顽皮可爱的小猴崽在地上跑来跑去,伸出那双胖嘟嘟的手向游人所要食物,一些蛮不讲理的老猴子夺过游人手中的花生、玉米……

  我坐在公交车上,一路上十分的兴奋,因为我去的地方是远*闻名的峨眉山。在经过几小时的车程,峨眉山山脚到了,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瀑布,瀑布上可了一行字 秀甲天下 有许多的游人在那里拍照,还有一对青年让我爸为他们拍照呢!

  第二天,又经过了几小时,终于到达了峨眉山山顶。

  哇,白雪皑皑的一片,一望无际。地面上结了冰,路很滑,有好几人就这样被滑倒了!

  啊!峨眉山的雪景多么的美啊!千朵万朵的雪花汇成了另一个世界。粗壮的松树上,挂满了一颗颗的“珍珠”。我站在缆车里,高处俯视那山腰的美景,那薄薄的云雾加上粗壮的松树与雪花,宛如仙境。

  在金顶上,我也大饱眼福。我看见了金殿,也看了银殿和铜殿。在金顶的中间,有一尊佛像,那位佛祖手拿一个如意,听说如意是用金子做的,还有那佛祖的帽子也是用金子做的!金顶上的风很大,吹得是轰轰轰的,吹得人是睁不开眼睛呢!

  走了一下午,终于到达了生态猴区,那里的猴子好可爱哦!正如我所料 一只猴子一下子抢走我手中的食物,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一只顽皮的猴子一下子窜到一个游人的身上,游人十分害怕,一下扔出好几包饲料,猴子见到它想得到的东西已经被扔在了地上,又一下子窜下去,捡起食物就离开了,那样子真可爱!

  天色暗了下来,所有人都离开了,我也与峨眉山说一声再见。

  这便是我的峨眉山之旅,一个美好的旅程!一个快乐的旅程!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5)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

  时间:9月11日 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 班级:四(4) 教师:张立华

  诵读诗歌

  张老师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

  1、揭题。今天我们学*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6)

——峨眉山月歌教案 (菁华5篇)

  一.知人论世 李白,唐代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生于西域,长于蜀地,25岁出蜀而漫游楚湘,最终葬在当涂。他一生创作丰厚,诗歌以清新飘逸见长,《峨眉山月歌》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 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骇骧筋力成,意在万里外”,于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途中,他写了著名的《峨眉山月歌》。可以说,受长江文明的哺育,李白才情如大江,妙思似明月。由于乡土因缘,诗中峨眉月就是这样一个意象。30年后他流放夜郎赦归后,在黄鹤楼送蜀地僧人去长安,又作《峨眉山月歌送进蜀僧晏入中京》。洋溢着思乡情的峨眉月,在李白手中又泛化为《静夜思》中人与月的瞬间精神遇合,使“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变得家喻户晓。后来又借酒力和醉态思维,创造出《月下独酌》,《把酒问月》等诗歌神品。谪仙之月,是想象最清丽奇特、极具情感渗透力的意象。因此经过李白、苏轼以及唐宋一系列诗人赋予明月具有人间亲和感的想象和意义,六朝至唐的文人玩月雅兴遂渐渗透到民间风俗心理,终于在北宋形成了人伦情感非常浓郁的*人盼团圆、庆团圆的岁时节日——中秋节了。

  二.课文分析 诗从“蛾眉山月”写起,点明时令是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是“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流露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巧妙构思、思想情感 这首诗是一首短小的绝句。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真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字中地名凡五见,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也就觉不着痕迹,妙入化工。 在表达情感方面,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这首诗只是以“蛾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展示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分而不可*,可望而不可接,又是思友之情的象征。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关于文中的“君”,一说指峨眉山月。《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 四.小结: 蜀江行旅图:峨眉山——*羌江——清溪——渝州——三峡 兼指友人、故士象征乡情、友情

  一、学*目标

  1、认识“峨、羌、渝”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江行思乡思友之情。

  二、学*重点

  了解诗句含义,感受“月”代表的思想含义,进一步感受诗人思乡思友之情。

  三、教学过程。

  (一)诗人简介

  今天,我们上课之前先来聊聊一位大家熟知的诗人——李白。

  你对他有什么了解?

  李白不仅文采斐然,他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爱游历。不信,来看看他的诗,请几位同学来读读。(诗文略)

  感受到什么?

  (李白足迹遍布九州,去过不少名山大川,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佳作。)

  是啊,这既是李白,他时常在路上。今天,我们就来细品他的一首《峨眉山月歌》,随它去领略名山大川之美,感受旅者之思吧!

  (二)初读释题,把握节奏韵味。

  谁来读诗题,读了诗题,你知道了什么?(描写了峨眉山月的景色)齐读诗题。

  自由读,反复读,读准字音,试着读出节奏来。

  正音、读出诗的节奏、韵味。

  (三)自主探究解诗意,品读感悟入诗境。

  1、勾画诗中表示地点的词,边画边想,诗人一路上看到了怎样的景色,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

  “峨眉山月半轮秋”看到了什么景物,有什么特点?

  “月”半轮;“山”高大雄伟。

  同学们,有了高山相伴的月亮,你们还确信它的形状就是“半轮”吗?有没有可能是的呢?你以为是哪种?为什么?

  小结:远远望去,这不就是一幅“青山吐月”的优美画面,请男生读。

  再读读,这月亮还有什么特点?“亮”

  从何可见?“秋”

  这青山吐出的还是月亮吗?吐出的是一颗闪闪发亮的明珠啊!美吗?

  全班女生一起读。

  2、我们知道,这是李白初次出游,加之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联想一下你们出去游玩时的心情,此时的李白,心情如何?(兴奋、高兴、已被美景深深地陶醉了……)他特别期待看到更多的美景,他看到了吗?找到了吗?请用诗句回答我。“影入*羌江水流”怎么个美法?江水流动,水波荡漾之美!读月亮照在江中,随着江水流动,显得很美!师质疑:这行没有写月啊,你们怎么知道月光在江中呢?“影”指月亮的影子。读能用一个词或句子来表现这种美景吗?虽不是渔火,但月影入江,李白似乎也可以体会到“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的妙处吧!一起读。

  3、看看插图,我们的诗人此时在哪呢?人在船上,船在江中,随江而下,结合插图我们知道了诗人的观察点。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两行诗,随作者感受夜行江景之美吧!

  4、看看你们圈画的地名,再读读诗文的三、四行,看看还有什么发生的变化?诗人除了陶醉于美景之外,心情会不会有变化呢?赶快读读后两行,感受一下。发现什么有变化?(地点发生了变化)感受到什么?(离家越来越远了)家在哪里?那高大雄伟的峨眉山也渐渐看不见了,谁来读?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出了诗人的一丝惆怅,还有谁读?你读出了什么?(一丝不舍、想念)离家越来越远,思念之情渐盛。女生一起读。

  继续往下读,你还从哪里读出了诗人的想念与不舍?

  “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君,这里的“君”指谁?(亲人)他会想念亲人的什么呢?

  还能见到么?为什么?

  是啊,思亲不见亲,还有谁读?

  除了亲人,这里的“君”还指谁?(朋友)

  李白一生爱交友,与友人情谊之深,在他的诗中也可见一斑,他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那你们知道,李白最喜欢和朋友在一起干什么吗?“喝酒”

  是啊,“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可现在呢?

  他是多么想和朋友把酒言欢啊,请男生读。

  5、随着船儿渐行渐远,诗人眼中的美景也渐渐被愈演愈烈的思乡之情所取代。来,请一、二组同学读一二行,三、四组同学读三四行。老师读课题,我们合作来读读这首诗,读出你的理解来。

  6、同学们,随着五个地点的依次出现,诗人似乎为我们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图。我们随着他一起欣赏美景,沉醉其中;一起思乡思友,依恋不舍;那么,我想问问同学们,作者的思念之情真的是从“夜发清溪向三峡”开始的吗?有没有同学有自己的想法?

  是啊,月亮常常作为思乡的代名词。诗人行至路上,看到家乡的山月之景,思乡之意已顿然而起。这也是为什么诗文短短28个字,连用了五个地名,但诗题却取之其一,名为《峨眉山月歌》之故啊!

  让我们齐读古诗,再一次感受诗人的思乡思友之情吧!

  理解之后的背诵更有效率,自由背诵。

  7、李白写“月”的诗句不少,也常常寄托了自己的思念之意,课下,也请同学们多读多积累。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为何写“峨眉山月”?

  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清溪三峡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借助工具书自学,了解诗歌的大意,背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2、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3、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诗歌的诵读、背诵、理解。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方法:

  诵读法,品读法,情读法。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静夜思》——李白——回顾小学时学过的李白的诗句——本课

  学生活动,

  师采用多媒体进行相关提示:李白,李白诗句《静夜思》《赠汪伦》

  《古朗月行》《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明确学*目标

  师多媒体展示学*目标:正确流畅的诵读诗歌、背诵诗歌。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生明确学*目标。

  师指导学生赏诗的方法:重在读,读中理解,读中品味,读中体会,读中感悟……

  读——读全诗,读诗句,读关键词,读出语气,读出情感……

  三、了解创作背景

  师多媒体展示:助读资料,写作背景

  助读资料:李白少年时代隐居深山读书,学*剑术,结交侠士、隐者。二十五岁时,诗人“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他登历名山大川的壮游,游历了长江中下游一带及长安、东鲁等地,结交名流,期待一朝受到达官赏识,授以重任,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写作背景:这是李白年轻时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诗歌。

  诗人即将离开故乡外出闯荡,内心的憧憬和喜悦自然而然地流露在诗中。

  学生了解创作背景,有助于对诗歌的理解。

  四。诵读诗歌,感受音韵之美

  学生自读——师提示注音、停顿——生再读——师范读——生诵读展示——师生评价

  (*羌,渝州)

  五、诵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诵读,明白诗体,感知内容内容。

  诗体:七言绝句,

  内容: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

  师适时指点。

  学生进一步诵读,搜寻问题词语,理解诗句大意,合作解决;师适时指点,以鼓励为主。

  诗句大意:峨眉山的半轮秋月,倒影映在*羌江上的粼粼江流。

  在静静的夜晚,我从清溪乘船向三峡进发。

  多么思念你呀,我的朋友!相思而不得见,我只好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乘流东去,直下渝州。

  六、品读诗歌,赏析诗句师指点赏析诗句的方法:走*诗人,联系背景,捉住关键词品内容,品写法,悟情感。例句:“峨眉山月半轮秋”一句

  题目是《峨眉山月歌》,诗人从“峨眉山月”写起;“秋”字既点出此次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季,又与“半轮”相叠,形容出月色之美。峨眉山半轮秋月,让人情不自禁的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学生活动:自主合作交流,赏析其余三句,师适时指点,合适处肯定鼓励,不足处适时指点。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中“影”“入”“江水”“流”四词让读者感悟出“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也暗点秋夜行船之事。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诗人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而去。辞亲远游,乍离乡土,对故乡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此时“思君不见下渝州”,对故乡、对故人的依依惜别的浓浓情意全浓缩在一个“思”之中。

  赏析小结:

  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音韵流畅。

  描景与抒情相结合。描景:描写峨眉山月的美丽景色。(青山吐月,月映清江)抒情:抒发对家乡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乡思友之情,令人陶醉。山月——是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师指点可从哪几方面进行总结:诗歌的美点,写法,此首诗中“山月”的象征意义,引导学生举一反三。

  七、情读诗歌,走*名家评说师多媒体展示:

  列举两例:《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学生进一步挖掘诗之美。适当处老师指点(诗中连用五个地名,这在绝句中是独一无二的,请写出这五个地名,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八、课堂检测

  1、诗中直接描写峨眉山月特点的一个词是:

  2、第二句诗用“入”、“流”两个动词写出了峨眉山月怎样的一种动中之景?

  3、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思?

  通过活动,简单检测学生对诗歌的理解程度。

  九、诗歌背诵

  形式不一,注意学生背诵的准确,情感的把握。

  十、课堂小结

  古代诗人创造了大量优美的诗篇,流传至今。

  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其中唐代诗歌更是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

  《峨眉山月歌》诗仙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借月抒发自己的情怀,令人陶醉。

  师生共同总结,师进行必要的指点:诗的国度——古代诗人众多——诗篇流传——李白,鼓励大家多走*古诗,走*经典,提升自我。

  十一、布置作业

  1、积累有关李白的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峨眉山月歌》。

  3、体会李白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4、搜集含有“月”的诗句并进行交流。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为何写“峨眉山月”?

  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

  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清溪三峡渝州

  2.明诗意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7)

——峨眉山介绍 (菁华3篇)

  峨眉山,耸立在四川盆地的西南边缘,是大峨、二峨、三峨山的总称。北魏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去成都千里,然秋日澄清,望见两山相对如峨眉,故称峨眉焉”。由于峨眉山的高度及地理位置的原因,从山脚到山顶十里不一样天,一山有四季。峨眉山抚弄星辰,积蓄云雨,神秘无比。

  峨眉山位于神秘的北纬30°附*,雄踞在四川省西南部。自古就有“普贤者,佛之长子,峨眉者,山之领袖”之称。峨眉山自然遗产极其丰富,素有天然“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地质博物馆”之美誉。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以其“雄、秀、神、奇、灵”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峨眉山的神秘来自它所经历的漫长时间和似乎难以穷尽的空间。今日,一些惊人的数据能够让人解读其中的种种细节。多达1600种的药用植物,令人想到神话中的仙草;超过3000种的高等植物,2300余种动物,构成这个灵性的世界;从温婉的谷地中突兀而起的山峰,海拔高度达3000多米。与这些绝对数字相应的,是这片秘境中种种令人难分真幻的自然奇观。

  峨眉山是人类文化的宝库,文化遗产极其深厚,是*佛教圣地,被誉为“佛国天堂”,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是盆地升起的天庭,是当之无愧的山之领袖。《杂花经佛授记》中说到:“震旦国中,峨眉者,山之领袖”。唐代大诗人李白则有“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的千古绝唱。更有“一山独秀众山羞”“高凌五岳”的美称。

  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山市境内,景区面积154*方公里,最高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地势陡峭,风景秀丽,有"秀甲天下"之美誉。气候多样,植被丰富,共有3000多种植物,其中包括世界上稀有的树种。山路沿途有较多猴群,常结队向游人讨食,胜为峨眉一大特色。它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寺庙约26座,重要的有八大寺庙,佛事频繁。1996年12月6日,峨眉山乐山大佛作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峨眉山景区面积154*方公里,包括大峨、二峨、三峨、四峨四座大山。大峨山为峨眉山的主峰,通常说的峨眉山就是指的大峨山。大峨、二峨两山相对,远远望去,双峰缥缈,犹如峨眉山画眉,这种陡峭险峻、横空出世的雄伟气势,使唐代诗人李白发"峨眉高出西极天"、"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之赞叹。峨眉山以多雾著称,常年云雾缭绕,雨丝霏霏。弥漫山间的云雾,变化万千,把峨眉山装点得婀娜多姿。

  峨眉山层峦叠嶂、山势雄伟,景色秀丽,气象万千,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一样天"之妙喻。清代诗人谭钟岳将峨眉山佳景概括为十种:"金顶祥光"、"象池月夜"、"九老仙府"、"洪椿晓雨"、"白水秋风"、"双桥清音"、"大坪霁雪"、"灵岩叠翠"、"罗峰晴云"、"圣积晚钟"。此刻人们又不断发现和创造了许多新景观,如红珠拥翠、虎溪听泉、龙江栈道、龙门飞瀑、雷洞烟云、接引飞虹、卧云浮舟、冷杉幽林等。峨眉新十景为:金顶金佛、万佛朝宗、*情缘、清音*湖、幽谷灵猴、第一山亭、摩崖石刻、秀甲瀑布、迎宾滩、名山起点。无不引人入胜。进入山中,重峦叠嶂,古木参天;峰回路转,云断桥连;涧深谷幽,天光一线;万壑飞流,水声潺潺;仙雀鸣唱,彩蝶翩翩;灵猴嬉戏,琴蛙奏弹;奇花铺径,别有洞天。春季万物萌动,郁郁葱葱;夏季百花争艳,姹紫嫣红;秋季红叶满山,五彩缤纷;冬季银装素裹,白雪皑皑。登临金顶极目远望,视野宽阔无比,景色十分壮丽。观日出、云海、佛光、晚霞,令人心旷神怡;西眺皑皑雪峰、贡嘎山、瓦屋山,山连天际;南望万佛顶,云涛滚滚,气势恢弘;北瞰百里*川,如铺锦绣,大渡河、青衣江尽收眼底。置身峨眉之巅,真有"一览众山小"之感叹。

  峨眉山山区云雾多,日照少,雨量充沛。*原部分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一月*均气温约6.9度,七月*均气温26.1度;因峨眉山海拔较高而坡度较大,气候带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500米~2100米属暖温带气候;海拔2100米~2500米属中温带气候;海拔2500米以上属亚寒带气候。海拔2000米以上地区,约有半年为冰雪覆盖,时间为10月到次年4月。

  峨眉景区随海拔高度的不一样,而呈现不一样的气候特征。清音阁以下为低山区,植被葱郁、风爽泉清,气温与*原无大差异,早晚略添衣着即可。清音阁至洗象池为中山区,气温已较山下*原低4℃-5℃,游客需备足衣物。洗象池至金顶为高山区,人行云中,风寒雨骤,气温比山下报国寺等处低约12℃左右。山上为游客准备了很多棉大衣,可供游人租用。峨眉山中间有一条"界线",山下被称为"阳间",山上被称为"阴间"。积云有必须的重量,所以在峨眉山的那条界线的位置。所以,游人在金顶时时常会听见雷声,但仅有"阳间"在下雨,"阴间"不会下雨。

  昔日十景

  【圣积晚钟】

  圣积寺,古名慈福院,位于峨眉城南2.5公里处,为入山第一大寺,环境清幽。寺外有古黄桷树二株,需数人才能合抱。铜钟原悬挂于寺内宝楼上,故名圣积铜钟,铸于明代嘉靖年间,由别传禅师募化、建造,此钟铜质坚固,重达12500公斤,相传为四川省最大的一口铜钟。赵循伯编撰,于一九三五年出版的《峨眉山记载》:“其钟每于废历(即夏历)晦望二日之夕敲击……每一击,声可历一分五十秒。*闻之,声洪壮;远闻之,声韵澈;传夜静时可声闻金顶。”

  1959年,圣积寺废,钟搁置于道旁。1978年,铜钟迁至报国寺对面的凤凰堡上,并建亭覆盖维护。凤凰堡上参天蔽日的苍杉翠柏,庄重典雅的八角攒尖钟亭,环绕四周有百余通碑刻的古碑林,与古朴凝重的巨钟浑然一体,融和了自然美与人文美,堪称一大景观。

  【萝峰晴云】

  萝峰位于伏虎寺右侧,距之0.5公里,是伏虎山下的一座小山峦。萝峰草丰竹秀、涧谷环流,古楠耸翠,曲径通幽。

  山峦上数百株古松苍劲挺拔、千姿百态,是峨眉山上少见的松树聚生地。山风吹过,阵阵松涛回荡在山谷之间。夏季雨后初晴时,烟云从涧谷袅袅升起,或从蓝空缓缓飘过,从密簇簇的松林中望去,轻盈婀娜,变化莫测,显示出峨眉云彩变幻的流动美。云从石上起,泉从石下落。奇妙景观,美不胜收。

  罗峰庵,又名罗峰禅院,是一座雅致的小庙,于1987年6月重建。此庵翠竹掩映,桢楠蔽日,幽静典雅,绝尘脱俗,其门联曰:“一尘不染三千界,万法皆空十二因。”庵后为新建的和尚塔林,墓塔林立,庄严肃穆。峨眉山的高僧大德,都把萝峰作为圆寂后的长眠之地。

  【灵岩叠翠】

  灵岩寺遗址位于高桥左侧,在报国寺西南5公里。创立于隋唐年间,曾名护国光林寺、会福寺。明洪武、永乐年间重建,仍名灵岩。明代是灵岩寺的鼎盛时期。此寺殿宇重叠,密林掩映,丹岩凝翠,层层叠叠,呈现出灵岩的雄伟壮观,“灵岩叠翠”便成为峨眉十景之胜。古刹于20世纪60年代全部毁坍,而“灵岩叠翠”的自然景色却依然如故,去灵岩山,赏叠翠层,仍有“仿翠摹青情不尽”的感受。灵岩地处金顶三峰后面山麓,在灵岩寺遗址上向北眺望,*处,青峰绵延起伏,茂林修竹,点缀其间;远处,万佛顶、千佛顶、金顶宛如三座巨型翠屏横亘天际,三峰挺拔而柔和的轮廊线十分清晰。由低至高,由*至远,青青的山色,由翠绿转黛青,由灰蓝到灰白,向远方层层扩展,一向延伸到与蓝天的分界线,这是何等壮丽的奇观!

  【白水秋风】

  龙门洞位于峨眉河中游,后山公路登山入口处,距报国寺西北2.5公里,集峡谷风光、地学旅游、摩崖艺术为一体,与清音阁素称峨眉山“水胜双绝”。

  峨眉河畔,两山对峙,宛如一门,门壁上有一大洞,传说曾有神龙居之,故名龙门洞,或龙门峡。因溪流清澈,色如碧玉,这段河流,又名玉溪、玉峡、种玉溪。此处原有“二龙戏水”,“洞口抛珠”、“龙门观鱼”等景观。

  洪水季节,龙门峡谷两山的绝壁上,一道瀑布飞泻而下,另有数道溪流,从河岸边喷射而出,弯曲纡行,犹如几条游龙奔涌峡谷,*称“九龙吐水”或“九龙游水”。

  龙门峡内,有一道铁索桥横架上空,峡谷低处怪石嶙峋。峡壁上有一条数十米长、紫灰两色相间的岩层,形如船舶,顺卧溪面。夏秋两季,水位涨高,似石船浮游于水上,乘风破浪,受任远征,构成一道鬼斧神工、浑然天成的自然景观。

  【大坪霁雪】

  大坪孤峰突起,高耸于黑白二水之间。位于峨眉山中部,左与华严顶、长老坪、息心所、观心坡诸山比肩相望;右有天池、宝掌、玉女诸峰环绕呼应;中心顶鼎峙于前,九老洞屏临于后,海拔1450米。大坪山势险峻,孤峰凌空,仅东北两侧各有一陡坡上下。此峰雪后景观堪称奇特,被选入峨眉山十胜景,名“大坪霁雪”。

  每年秋末,金顶开始飘雪;立冬一过,大坪已是雪花满山飞舞:挺立的常绿乔木,如琼枝玉叶,似白塔矗立。严冬时,峨眉山处处雪树冰花,全山宛如银色世界。大坪和周围的群峰,变成一片洁白的净土。晴雪初霁,伫立在高海拔的山峰上鸟瞰大坪,眼前是另一番“幽峭精绝”的冬景。大坪和环绕四周的群峰,组合成一朵庞大的雪莲花:大坪山峰如同花芯,丛丛参天古树活像花蕊,周围的峰峦犹如一裂裂花瓣,“大坪霁雪”展现出峨眉雪的形色之美。

  【洪椿晓雨】

  以清幽静雅取胜的洪椿坪,坐落在众山群峰环抱之中。坪上,云低雾浓,古木葱茏,涛声殷殷,山鸟长鸣。洪椿坪建于明万历年间,原名千佛禅院,以寺外有三株洪椿古树而得名。寺中有对联曰:“佛祖以亿万年作昼,亿万年作夜;大椿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以“大椿”来比喻洪椿树的古老和寺庙的历史悠久。

  春夏雨后初晴的早晨,山野空气格外清新,微带凉意;寺宇庭院一尘不染,整洁雅致。此时,山林中,石坪上,庭院里,落起霏霏“晓雨”。这“晓雨”,似雨非雨,如雾非雾,楼阁、殿宇、山石、影壁、花木、游人,以及庭院右侧的林森小院,一切都似飘忽在迷茫的境界中,呈现出一种虚无飘渺的朦胧美。游者或倚立庭院,或漫步寺外,仿佛周身被“晓雨”润湿,但抚摸衣装,却没有被雨水浸湿的痕迹,只感觉到清凉和舒适。

  【双桥清音】

  清音阁地处峨眉上山下山的中枢,与龙门洞素称“水胜双绝”。应对清音阁展开的是一幅青山绿水画卷。高处,玲珑精巧的楼阁居高临下。中部,是丹檐红楼的接御、中心二亭,亭两侧各有一石桥,分跨在黑白二水之上,形如双翼,故名双飞桥。*景,则为汇合于牛心亭下的黑白二水。右侧黑水,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绕洪椿坪而来,水色如黛,又名黑龙江;左侧白水,源出弓背山下的三岔河,绕万年寺而来,水色泛白,又名白龙江。两江汇流,冲击着碧潭中状如牛心的巨石。任其黑白二水汹涌拍击,牛心石仍岿然不动,组成独具特色的寺庙山水园林环境。园林学家称它是有声的诗,立体的画。伫立中心亭,观黑白二水,大有山随水动之感。

  【九老仙府】

  “九老仙府”是仙峰寺与九老洞的统称。“寺号仙府,洞临九老;山迎佛顶,台接三皇。”仙峰寺第一座大殿前石柱上的这副楹联,概括了“九老仙府”的主要特色。在仙峰寺右侧0.5公里的九老洞,全称九老仙人洞。相传九老洞是仙人聚会的洞府,给它蒙上了一层飘飘欲仙的神奇色彩。洞位于仙峰寺右侧山腰,旁边藤萝倒置,下临绝壁深渊。洞口呈“人”字形,高约4米。洞内黝黑阴森、凹凸湿润,能直立行走的通道有100多米,往前岔洞交错,深邃神秘,未探明前,人多不敢入内。

  1986年,经过四川省地质队和有关专家联合科学考察后,才初步揭开了九老洞之谜。九老洞为峨眉山著名的岩溶洞穴,在长达1500多米向下延伸的通道内,有一个全封闭型的观赏空间,首先呈现出的是形状多变的空间美。第一段为浅部,有比较宽敞的厅堂,及廊道式洞穴;第二段为中部,是九老洞的主体部分,这一段开始出现岔洞,多系网状交叉形的宫型洞穴,洞中有洞,上下重叠,纵横交错,仅在洞穴交错处,有较大的洞穴或竖井;第三段为深部,主要是裂隙型洞穴,一条暗溪时而沿裂缝渗出,时而蜿蜒隐入洞底。洞壁和洞顶有丰富的岩溶造型,如石钟乳、石笋、石柱、石芽、石花等等,千姿百态,造型奇特,新颖优美,浑然天成。

  【象池月夜】

  峨眉山月,自古闻名。观月的最佳地点是报国寺、萝峰顶、万年寺、仙峰寺和洗象池等处。毋庸置疑,中秋是赏月的最佳时节。“象池月夜”是峨眉十景中最富感情色彩的一景。

  每当月夜,云收雾敛,苍穹湛蓝,万山沉寂,秋风送爽,一轮明镜悬挂在洁净无云的碧空,唯有英姿挺拔的冷杉树林,萧萧瑟瑟,低吟轻语。月光透过茂密墨绿的丛林,大雄殿、半月台、洗象池、初喜亭、吟月楼,沉浸在朦胧的月色里,显得庄严肃穆、淡雅恬静。月光下,古刹酷似大象头颅,蓝天映衬,剪影清晰:大殿似额头,两侧厢房似双耳,半月台下的钻天坡石阶,又好似拖长的象鼻。这不会是纯粹的巧合吧,应当是建筑设计师的匠心独具。皓月当空,斗转星移,六角小池内一汪清泉,恰好映现出一轮皎洁的明月,空中嫦娥,池上玉兔,遥相呼应,天上人间,浑然一体。清高赏月君子,处此迷人美景,心旷神怡,踌躇满志,苏轼名句,脱口而出:“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那是何等的情趣!

  【金顶祥光】

  峨眉山金顶是峨眉山的象征,峨眉十景之首“金顶祥光”则是峨眉山精华所在,由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观组成。日出:在海拔3079.3米的峨眉山金顶,居高望远,日出景象更加浩瀚壮阔。黎明前地*线上天开一线,飘起缕缕红霞,空旷的紫蓝色天幕上,一刹那间,吐出一点紫红,缓慢上升,逐渐变成小弧、半圆;颜色由桔红变成金红;然后微微一个跳跃,拖着一抹瞬息即逝的尾光,一轮圆圆的红日悬在天边。旭日东升,朝霞满天,万道金光射向大地。

  云海: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中冉冉升起,苍茫的云海犹如雪白的绒毯,缓缓地铺展在地*线上,光洁厚润,无涯无边。山风乍起时,云海四处飘移,群峰众岭变成云海中的座座小岛;云海聚拢过来时,千山万壑隐藏得无影无踪。云海时开时合,恰似“山舞青蛇”,气象十分雄伟。佛光:天气晴朗时登上峨眉,当下方弥漫着雾气时,若有人背对着太阳,站在巍峨的金顶上,让阳光从身后射来,前下方的雾幕上,会出现一个彩虹般光环,中间浮现着他的身影,并且影随人动、形影不离,这就是所谓的“佛光”。即使有成百上千的游人同时观看,各人只看到自我的身影被光环笼罩,如此奇景,四海五洲,绝无仅有,既心感身受,又虚无缥缈,非海市蜃楼,乃人间仙境,十分神奇,十分玄妙,这种“佛光”又称“峨眉宝光”。佛光是光的一种自然现象,因阳光照射云雾表面而构成。佛光每年*均出现70余次,在午时2--4点钟出现较多。

  圣灯:“圣灯”又名“佛灯”,在金顶无月的黑夜,“舍身岩”下常出现飘浮的绿色光团,从一点、两点构成千万点,似繁星闪烁跳跃,在黑暗的山谷中飘忽不定,被人们称为“万盏明灯朝普贤”。“圣灯”现象极为奇特,对此有不一样解释:多数认为是山谷的磷火;另一种解释是,某些树木上有一种密环菌,当空气到达必须湿度时便会发光。

  今朝十景

  【金顶金佛】

  金顶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佛像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

  台座和十方普贤菩萨像组成。金像通高48米,象征着阿弥陀佛的四十八个大愿。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菩萨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高42米,重350吨,整尊金像设计完美,工艺精湛,堪称铜铸巨塑的旷世之作,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观赏审美价值,是海峡*艺术家智慧的结晶。

  【幽谷灵猴】

  峨眉山灵猴是峨眉山的精灵,嬉闹顽皮、滑稽可掬又极通人性,见人不惊、跟人嬉戏、与人同乐,给游人带来许多乐趣,成为峨眉山的一道活景观。与群猴玩耍,给猴子喂食,观赏其千姿百态,了解其生活*性,跟它们亲密接触,成为游客到峨眉山旅游不可缺少的项目。峨眉山生态猴区位于峨眉山清音阁、一线天至洪椿坪之间,为一段狭长的幽谷,占地25公顷,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自然生态猴保护区。生态猴区内现有三支家族式野生猴,共300多只。

  【万佛朝宗】

  万佛顶为峨眉山最高峰,海拔3099米,表示“普贤住处,万佛围绕”之意。是峨眉山原始森林生态旅游区,有万佛阁、高山杜鹃林、黑熊沟、仙人回头等景点。万佛阁高21米,雄伟庄严,悬于楼顶的“祝愿古钟”古朴庄重。万佛阁撞钟颇有讲究,常撞击108次: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次,慢敲18次,不紧不慢再敲18次,如此反复两次,共108次,其含义是应全年12个月、24节气、72气候(5天为一候),合为108次,象征一年轮回,地久天长,祈愿世界和*、国泰民安。佛家也解释为:击钟108次,可消除108种烦恼与杂念。

  【第一山亭】

  第一山亭,位于低山游览区中心,展示了峨眉山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表现了峨眉山磅礴而奔放的恢弘气

  势,是峨眉山古今文化的缩影,是*目前最大的铜亭,也是游客步行入山的起点。

  【清音*湖】

  清音*湖位于清音阁旁边,面积30万*方米,系绿色生态湖,水质纯净,清澈见底。四周青嶂翠峦环抱,古木参天,湖如碧玉嵌入其中,深深浅浅,点点滴滴,不知是树映绿了湖,还是湖染绿了树。置身于其间,只听绿树浓荫处,蝉鸣声声,山风阵阵,丝丝水气洗尽凡尘,好一派山水之情,逍遥之乐。那里夏清秋凉、景美色秀,为度假避署的胜地;即使在冬季和春寒料峭的`初春,那里没有冷风寒流相逼,仍然温适如画,翠色生烟。

  【摩崖石刻】

  摩崖石刻面向峨眉山最大的生态旅游广场,位于瑜伽小径旁,北靠红珠顶,瑜伽河从旁边缓缓流过,倍添一份静谧和雅趣。崖石上“神州第一山”和“山之领袖”九个朱红色大字,标明了峨眉山在*名山中的显赫地位,向世人展示了峨眉山的自然和文化魅力。分列在四周的名人名言,代表了魏晋、元、明、清时期不一样人物对峨眉“第一山”的评价。

  【秀甲瀑布】

  秀甲瀑布是迎宾广场的一大景观。“秀甲天下”是“峨眉天下秀”的浓缩,“甲”字突出了峨眉秀色的地位和峨眉山人的气质。同时,“秀甲天下”与“天下名山”牌坊互相呼应,对“天下名山”的特色作了补充和强调,概括了峨眉山的历史地位和景观特色。站在瀑布前,只见飞瀑从天上泻来,一条白练悬挂于石壁上,飞溅的水花在空中构成雨雾,阳光下七色彩虹隐现,溪河中浪花滚滚,响声隆隆。

  【名山起点】

  名山起点,位于有“世外桃源”之称的峨眉山第一乡——黄湾乡,是进入峨眉山景区的门户。“名山起点”牌坊结合了古代南北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北方建筑的庄严气势,又有南方建筑的精雕细刻,其牌坊顶部则采用了峨眉山民居典型的翘角手法,整体均为仿古式建筑,庄严凝重,古朴典雅,集景区的行政和客运为一体,也是“数字峨眉山”的重要组成部分。

  【迎宾石滩】

  迎宾石滩是迎宾广场的标志性景观,旁边有宝掌和尚所提“震旦第一山”,和康熙皇帝御提“峨眉山”三个大字,背靠峨眉山“游人中心”和峨眉山博物馆。四周绿荫环绕,山泉从石上流下,状像丝网,色如白练,似明珠镶嵌翡翠,犹水晶装饰琥珀,溪流跳跃奔腾,水声欢快歌唱,代表着热情好客的峨眉山人,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

  精选看点

  【峨眉金顶】

  峨眉金顶与峨眉顶峰的万佛顶相邻,海拔3079.3米,那里山高云低,景色壮丽,游客可在陡峭的舍身岩边欣赏日出、云海、佛光、圣灯四大奇景。如果天气晴朗,还可远眺数百里外的贡嘎雪峰。金顶地处高寒地带,游客须注意防寒,体弱者不宜久留。佛光、云海、圣灯,是峨眉金顶的三大自然奇观。在金顶的睹光台眺望,台前白云*铺之时,阳光照在云层上,可见明亮艳丽的七彩光环,通常称之为“佛光”,据说影入佛光可获吉祥,故名金顶祥光。云海是峨眉金顶的另一奇观。每当晴空万里时,深谷雾起,弥漫于睹光岩前,越积越厚,一望无涯。峨眉顶部诸峰在茫茫云海中犹如孤岛。如空中无风,云面似镜,寂静无声,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如遇风起,云海波涛翻滚,犹如万马奔腾,气势磅礴,十分壮观。月黑风清的夜晚,岩下幽谷中有时能够看到一种神秘的圣灯。实际上,圣灯既非来自阴间,又非出于神灵,而是由于大自然中的*燃烧而产生的。峨眉山以佛教文化和独到迷人的风光,吸引着四方游客,把人们带入那雄秀缥缈的奇妙境界。

  【清音阁】

  清音阁隐现于牛心岭下,左黑龙江,右白龙江,两水合抱,汇合处的峡谷有一黑色巨石,形似牛心,称牛心石。“黑白二水洗牛心”成为峨眉山著名景观之一。阁下有双飞桥,两桥之间耸立双飞亭,两条清澈的溪水从桥下奔流而过,“双桥清音”为峨眉山胜景。两溪交汇处有一大石矗立其间,溪水撞击大石,发出巨响,浪花飞溅,激起阵阵薄雾,阳光下呈现出五彩缤纷的虹影,令人爽心悦目。“双飞两虹影,万古一牛心”诗句概况了此阁特色。清音阁系公元877年(唐僖宗乾符四年)慧通禅师所创立。原名集云阁,清康熙时重建,改名清音阁。殿宇一排,供奉释迦、普贤、文殊像三尊。那里山环水绕,溪流有声,岩壑林泉,清幽绝佳,被誉为峨眉山第一胜景。峨眉山海拔700-3000米,有黑龙江、白龙江穿插其中,河床落差大,构成了众多的流泉飞瀑、峡谷悬崖。仙峰寺、洪椿坪、清音阁一带,峰谷高差都在七八百米以上。

  牛心寺位于牛心岭下,杉木茂密,遮天蔽日。此寺古称延福院,寺庙逐步荒废。为唐代药王孙思邈修身炼丹之所。

  【四面十方】

  峨眉山金顶四面十方普贤金像是世界上最高的金佛,也是第一个十方普贤的艺术造型。金佛系铜铸镏金工艺造像,通高48米,总重量达660吨,由台座和十方普贤像组成。其中,台座高6米,长宽各27米,四面刻有普贤的十种广大行愿,外部采用花岗石浮雕装饰,十方普贤像重350吨。金佛通高48米代表着阿弥陀佛的48个大愿。“十方”一是意喻普贤的十大行愿,二是象征佛教中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十个方位,喻普贤菩萨以圆满的无边愿行,广度十方三世一切众生。普贤大士的十个头像分为三层,神态各异,代表了世人的十种心态。

  【万年寺】

  万年寺是峨眉山的主要寺庙之一,始建于东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当时叫普贤寺,宋代改名为白水普贤寺。明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建无梁砖殿,第二年竣工,改名为圣寿万年寺。明代砖殿内宋代铸造的普贤骑象铜像为镇寺之宝。这尊铜像通高7.85米,重62吨。万年寺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有殿宇五重:山门、弥勒殿、砖殿、巍峨宝殿、大雄宝殿。万年寺砖殿为我国古代建筑一大奇观,该建筑400年来经历了18次地震,却安然无恙,被誉为我国古建筑史上的奇迹。1986年以后又修复了弥勒殿、般若堂、幽冥钟亭、鼓楼长廊、山门等,使整座寺院更加雄伟庄严。

  【一线天】

  一线天在清音阁西的黑龙江峡谷,*对峙,险如刀削,宽约6米,最窄处仅宽3米,倾崖壁立,直落江底,形势十分险要。黑龙江栈道一线天,是清音阁景区的泉峡景观。位于黑龙江上白云峡内,在清音阁西面1公里。黑龙江源出九老洞下的黑龙潭,经洪椿坪,至清音阁,会白龙江流入峨眉河。在牛心岭下,沿着黑龙江西行上山,山径总是在江*萦回纡曲。旧时步行需来回涉水踏石过溪,并在乱石中淌水行走,故这一带山道俗名“二十四道脚不干”。之后,景区管理部门已建起数座小桥,整修成一条*坦的水泥游山道。沿途*瀑布轰鸣,怪石峥嵘,山道随着溪流峰回路转,颇有“曲径通幽”之感。

  【洪椿坪】

  洪椿坪地处峨眉山中低部,海拔1100米,始建于明朝,称千佛庵;清代时重修,因寺前有三棵洪椿古树而得名,洪椿古树相传为唐代所植。那里树木葱茏,清荫如云,既无山下之嘈杂,又无山顶之寒冷,空气清新,环境幽静,是全山最宜长住避暑处所。抗战时期,蒋介石就曾在此逗留。

  【神水阁】

  神水阁一带,是宗教景点萃集之处。纯阳殿建于明万历年间,殿前不远处有普贤石,传为普贤登山憩息处。附*的千人洞是道教凌虚第七洞天遗迹,十字洞传为吕纯阳剑划而成。

  【峨眉云海】

  晴空万里时,白云从千山万壑冉冉升起,顷刻,茫茫苍苍的云海,雪白的绒毯一般*展铺在地*线上,光洁厚润,无边无涯,似在安息、酣睡。有时,地*线上是云,天空中也是云,人站在两层云之间,极有飘飘欲仙的感受。南宋范成大把云海称“兜罗绵世界”(兜罗:梵语,树名,它所生的絮名兜罗绵),佛家叫作“银色世界”。在*四大佛教名山中,佛家又把“银色世界”作为峨眉山的代称,如同五台山叫“金色世界”,普陀山叫“琉璃世界”,九华山叫“幽冥世界”。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8)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夜晚,每当我们抬头望月,就会想起住在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首和月亮有关的诗歌。

  二、了解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李白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三、了解作者

  1、请学生介绍李白

  2、看投影,深入了解作者

  3、想一想,以前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尝试背诵

  (1)《静夜思》:

  这首诗写于作者26岁时,写作地点在当时的扬州旅舍。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抬望天空一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静夜思》。

  (2)《望庐山瀑布》: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通过形象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早发白帝城》

  这是诗人五十多岁(57)时写的一首诗,当时李白要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走到白帝城得到朝廷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四、了解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学*的《峨眉山月歌》写于《静夜思》之前,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投影)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满怀留恋之情。

  五、齐读古诗,学*生字

  溪

  1、注意读音:君

  2、注意写法:“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3、尝试组词

  六、再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

  峨眉 /山月/ 半轮秋,影入 /*羌/ 江水流。

  夜发 /清溪/ 向三峡,思君 /不见/ 下渝州。

  七、细读古诗,两两合作,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半轮:半圆,(看插图理解)这里指上弦月(上上西西,上半夜从西面出来,月面朝西)或下弦月(下下东东,下半夜从东面出来,月面朝东)。

  2、影:指月影。

  3、流:流动,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4、夜发:连夜出发。

  5、向:驶向。

  6、思:思念。

  7、君:作者的友人。

  8、下:由上游往下走。

  八、看动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1、示例:我最喜欢第句,因为它描写了的美丽景象。或我最喜欢第句,因为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

  3、投影:

  第一句描写了秋夜峨眉山半轮明月高挂的美丽景象;

  第二句描写了月亮倒映在*羌江清澈水面的美丽景象;

  第三句描写了作者连夜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的美丽景象;

  第四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九、三读诗歌,找出诗中的五个地名,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投影:

  五个地名连用,既点出行程,也表达了思乡的情怀。

  十、拓展:填写与月有关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字册》;

  3、完成《补充*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

  3.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初读古诗,尝试感悟——披文入境,领悟全诗——拓展迁移,发展能力。

  教学媒体:

  小黑板,彩图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3.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

  5.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李白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7.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读前启发:《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读,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峨眉 | 山月 | 半轮秋, 影入 | *羌 | 江水流。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9)

——峨眉山旅游日记实用10份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爬峨眉山。

  一踏进峨眉山,我就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树木茂盛,鲜花盛开,美丽极了!我们首先走到雷洞坪,坐缆车到了金顶。

  一到金顶,寒风呼呼,冻得我瑟瑟发抖。于是,我就买了我梦寐以求的熊猫披风。穿了熊猫披风,我不再觉得冷了。

  在广场中央,矗立着十方普贤的雕像。她有10个头,骑着巨大无比的大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天上的云,更是美丽得无法形容。瞧,那团火烧云,半红半白,红的象火,白的像雪,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该下山了,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不坐缆车下山,好吗?”“行”。爸爸妈妈欣然同意。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山上的雾把我们包围起来,我们就像在仙境里一样。风把我的披风吹了起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大侠。这时,一个小女孩叫道:“看,熊猫大侠!”我听了很高兴。

  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下山,虽然我累得够呛,但是我很开心得了个“熊猫大侠”的称号。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爬峨眉山。

  一踏进峨眉山,我就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树木茂盛,鲜花盛开,美丽极了!我们首先走到雷洞坪,坐缆车到了金顶。

  一到金顶,寒风呼呼,冻得我瑟瑟发抖。于是,我就买了我梦寐以求的熊猫披风。穿了熊猫披风,我不再觉得冷了。

  在广场中央,矗立着十方普贤的雕像。她有10个头,骑着巨大无比的大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天上的云,更是美丽得无法形容。瞧,那团火烧云,半红半白,红的象火,白的像雪,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该下山了,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不坐缆车下山,好吗?”“行”。爸爸妈妈欣然同意。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山上的雾把我们包围起来,我们就像在仙境里一样。风把我的'披风吹了起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大侠。这时,一个小女孩叫道:“看,熊猫大侠!”我听了很高兴。

  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下山,虽然我累得够呛,但是我很开心得了个“熊猫大侠”的称号。

  放暑假了,成都很热,我和小罗避暑胜地――峨眉山登山。

  我们乘车来到了峨眉山的山脚下,向上望去,一片白雾��鳎�好似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白纱。在上山的过程中我和小罗你扶我,我扶你,终于走到了休息站。听说从休息站再向前走,走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远远地看到洗象池了。我和小罗一听这话赶紧背上包,打起精神又往上走,爸爸妈妈们看着我们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样子,都被逗笑了,也跟着我们一起精神抖擞地走了起来。没走多会儿,真的`可以在白纱似的的雾中隐隐约约看见洗象池的大概了。我们继续向前走,正当大家在欣赏美景时,一声尖叫似乎打破了我们的美好心情,只听见有人喊:“有蛇呀!”只见一条小青蛇从我和小罗中间窜过呢!我吓了一大跳,魂飞魄散地往后跑,直到蛇已经钻进草丛里,我才胆战心惊地回到妈妈身边。

  当我们走到洗象池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里面有很多小猴子,那些猴子都在烂草房里,旁边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潭,还有很多人向潭里扔钱币。这就是天然形成了“洗象池”,可能是普贤菩萨为他的坐骑“六牙白象”在这儿洗过澡,所以后人叫它洗象池吧。看了猴子天快黑了,我们就吃了晚饭,回到宾馆休息。

  放暑假了,成都很热,我和小罗避暑胜地――峨眉山登山。

  我们乘车来到了峨眉山的山脚下,向上望去,一片白雾��鳎�好似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白纱。在上山的过程中我和小罗你扶我,我扶你,终于走到了休息站。听说从休息站再向前走,走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远远地看到洗象池了。我和小罗一听这话赶紧背上包,打起精神又往上走,爸爸妈妈们看着我们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样子,都被逗笑了,也跟着我们一起精神抖擞地走了起来。没走多会儿,真的可以在白纱似的的雾中隐隐约约看见洗象池的大概了。我们继续向前走,正当大家在欣赏美景时,一声尖叫似乎打破了我们的美好心情,只听见有人喊:“有蛇呀!”只见一条小青蛇从我和小罗中间窜过呢!我吓了一大跳,魂飞魄散地往后跑,直到蛇已经钻进草丛里,我才胆战心惊地回到妈妈身边。

  当我们走到洗象池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里面有很多小猴子,那些猴子都在烂草房里,旁边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潭,还有很多人向潭里扔钱币。这就是天然形成了“洗象池”,可能是普贤菩萨为他的坐骑“六牙白象”在这儿洗过澡,所以后人叫它洗象池吧。看了猴子天快黑了,我们就吃了晚饭,回到宾馆休息。

  一大早,我和哥哥、娘娘就踏上了去峨嵋山的快乐旅程。

  在导游叔叔讲峨嵋山四大怪的时候,我可是认真听了——第一大怪:峨嵋山有成千上成只猴子,有三个种类。第一种是文明猴,就是说你给它吃东西,吃完就走了;第二种是强盗猴;第三种是流氓猴,大家想想就知道是什么样的了。第二怪:峨嵋山的蚯蚓有一米二那么长。第三怪:池塘里的青蛙发出的'声音像琴声一样美妙、悦耳、动听。第四怪:一年峨嵋山只有两个月不下雨。这四怪确实好奇怪啊,让我忍俊不住想要去感受这一切。听着听着,我们不知不觉地就到达了目的地。

  啊,终于爬上了金顶!我看到用纯金打造的普贤菩萨,她重六百六十吨,发出耀眼的金光,旁边还有云海,站在上面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美得令人窒息!

  后来又去了乐山大佛,佛高七十一米,站在佛脚下仰望好雄伟呀!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让我学到更多知识,万里路让我不仅增长了见识,还让我收获了快乐。每逢闲暇时,背上行囊,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欣赏它的旖旎见光,去感受它的与众不同,去学*它的独特文化,难道不是一件快乐的事吗?

  放暑假了,成都很热,我和小罗避暑胜地——峨眉山登山。

  我们乘车来到了峨眉山的山脚下,向上望去,一片白雾濛濛,好似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白纱。在上山的过程中我和小罗你扶我,我扶你,终于走到了休息站。听说从休息站再向前走,走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远远地看到洗象池了。我和小罗一听这话赶紧背上包,打起精神又往上走,爸爸妈妈们看着我们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样子,都被逗笑了,也跟着我们一起精神抖擞地走了起来。没走多会儿,真的可以在白纱似的.的雾中隐隐约约看见洗象池的大概了。我们继续向前走,正当大家在欣赏美景时,一声尖叫似乎打破了我们的美好心情,只听见有人喊:“有蛇呀!”只见一条小青蛇从我和小罗中间窜过呢!我吓了一大跳,魂飞魄散地往后跑,直到蛇已经钻进草丛里,我才胆战心惊地回到妈妈身边。

  当我们走到洗象池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里面有很多小猴子,那些猴子都在烂草房里,旁边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潭,还有很多人向潭里扔钱币。这就是天然形成了“洗象池”,可能是普贤菩萨为他的坐骑“六牙白象”在这儿洗过澡,所以后人叫它洗象池吧。看了猴子天快黑了,我们就吃了晚饭,回到宾馆休息。

  今年国庆中秋长假的第二天,我们就和叔叔一家到峨眉山玩,我们去了报国寺、万年寺、清音阁等地方,美丽的峨眉山景色使人流连忘返,其中尤其使我难忘的地方是峨眉山游人中心。

  峨眉山游人中心是向人们大致介绍峨眉山风景的地方,相当一个小型的博物馆。里有许多化石,其中一种很小很小,为了让人们看到,博物馆还专门在这个化石上面架了一个放大镜呢,可就是这样,透过放大镜看到的也只有针眼那么大。博物馆的中间有一大一小两副恐龙的骨架,它们的脖子都很长,我估计大的有八米高。博物馆还有许多鸟类的标本,有雄鹰的、画眉的、乌鸦的以及很多其它鸟类的标本。我和爸爸向前走去,发现那里有一个很大的玻璃橱窗,里面全是一些大自然的动物,有飞行类的,有走兽类的,还有游泳类的。我看了真想用照相机把里面的动物一张一张的全都拍下来,成为一个照相大师。我独自一个向前走去,这时我大叫了一声“啊”,原来,我看见了我最害怕的动物——蛇的标本。蛇长着三角形的脑袋,鲜艳的身体,一看就知道是毒蛇,真叫人发抖。

  我们在博物馆里转来转去,连二楼、三楼都还没有去过就到了下午,我们只好坐着客车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峨眉,回到了乐山。这次游玩真有意思,让我学到了不少知识。

  今天,我爸带我们参观了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峨眉山。我们碰到了难得看见的景色――艳阳高照!太阳一定是为我们准备的。

  我们匆匆地来到雷洞坪,停车场停满了车,人行道挤满了人,天上白云游动,夏日炎炎,我热死了!我们边走边照相。来到猴山,不见了攀爬的猴子,也许去避暑了。

  来到接引殿,排队买票和坐索道的人很多,我爸给一个叔叔说了句话,叔叔就去帮我们买票,还领着我们直接从一间小屋上了索道。他*时还说什么先来后到,自己都没有以身作则,这对那些排队的人多不公*!

  在索道上,看远处的山云雾缭绕,简直太美了!步行十几分钟,到了金顶,天一会晴一会阴,变化莫测。一个四十多米高的佛像直插云霄,几个穿着黑衣的老婆婆三步一磕头,围着佛走了三圈,嘴里还不停地念着什么。

  观云台并不怎么大,我们照了些相。在金顶悬崖边,有个舍身崖,从那往下看,可深了!真是一个吞云吐雾的险地方。

  在返回的路上,我看见了出没的猴群、吓人的山崖、明媚的阳光、白茫茫的云雾、金光灿灿的佛像……我为中国有这些美丽的地方而高兴,为我是一个中国人而自豪!

  我们一家人今天去峨眉山游玩,不仅参观了金顶等华丽的风景区,而且还知道了四大奇观。

  首先,我们坐车到雷洞坪乘车点,再坐索道到金顶,一路上,导游给我们讲:峨眉山有四大奇观,第一大奇观:“佛光”,所谓佛光,就是金顶下面金佛发出的光芒。第二大奇观:“圣灯”,所谓圣灯,就是在夜晚的时候,舍身崖边发着红光的球体,那圣灯据人们说,是圣僧的舍利子。第三大奇观:“云海”,云海在下雨的时候就能看见,正所谓“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第四大奇观:“日出”很多人会觉得很奇怪,日出?黄山,庐山都有,这里的日出又有什么特点呢?黄山和庐山的日出在海拔2000米以下,而峨眉山的日出都是在海拔3000米以上,这样的日出能不被称为奇观吗?

  听过了导游的一番讲解,我们向金顶出发了,那里是一个佛教圣地,也是峨眉山最高的.地方,太阳出来的时候,金顶就会有佛光,可惜那天我们运气不好,没看见。

  我们在去清音阁的路上看见了一条蚯蚓,约有15厘米长,1厘米宽,也难怪导游说“峨眉山第二怪,蚯蚓好似裤腰带。”可真是又粗又长啊!

  峨眉山的风景说也说不尽,看也看不完,还等你有机会去细细游赏一番。

  峨眉山,是一个美丽而充满生机的地方。为了避暑,我们一家去了峨眉山。

  我们一早从山脚下乘车到雷洞坪,走上接引殿的小路不过几十米便听到有人的`喧闹声,隐隐约约还有猴子的叫声,可当我们上去时一切又恢复了*静。到了山上安顿后,就直奔金顶,太阳照耀下金光闪闪,金顶的云雾变化莫测。吃过晚饭后,我们就早早休息了。

  次日凌晨起来看日出,到金顶边上天空已泛出点点金光,太阳未出来,有些暗,云边上镶着一道金边,渐渐地有些光开始由黄转红,聚成一团团,遮住云彩,边上的金光连成一条线,中间细,两端粗,这样慢慢扩展,似乎准备与红光对抗,红光也如般燃烧。这样过了好一会,两种光都散开了,两个颜色慢慢移动丝毫不相碰撞。金光最终没有了,全部变成了红光。突然,人们惊呼起来。啊,红光中窜出一个小小的光点,随即又消失了,不一会儿又窜了出来,这就是太阳!太阳慢慢的探出小半个小脸,忽然像憋住了一口劲似的一跃而起,这瞬间也发出夺目的光芒,白云不见了,天空中一片红云。太阳开始变白,越来越刺眼,云也随着变白,越来越亮,难以分清云与太阳。

  真是难以置信,峨眉山的日出如此奇特,而此时西边的月亮才悄悄的离开,日月同辉,多么奇妙的景色呀!

  我们从迷人的峨眉山回来了!始终不能忘记的是你气势磅礴的日出。峨眉山,我永远不会忘记你的!


《峨眉山月歌》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10)

——峨眉山月作文(精选5篇)

  峨眉山高出五岳,秀甲天下,素有“峨眉天下秀”的美称。今天我去看了,果然是名不虚传。

  走到了万年寺。万年寺是峨眉山主要寺庙之一。先称普贤寺,后又改为圣寿万年寺。一千多年来,它经历了18次地震,却毫无损伤,是我国建造史上的奇迹。这座寺庙是峨眉山规模最大的寺庙,在我国也很有名气。走进去,里面有大雄宝殿、无梁砖殿等殿,其中有一个殿里有一座高大的菩萨像,是万年寺内最大的一尊菩萨像。

  猴子是灵性的动物,这次上峨眉山,最大的愿望就是和猴子们见上一面。在山下的时候,导游警示说:上山不可穿着鲜艳的服饰,否则遇到好色的猴子就会遭殃;猴子有贪吃的、有贪色的不同种类……可想而知,猴子们的口碑并不好。

  还未走几步,就已经听到猴子吱吱的叫声。立时,我变作了一只猴子似的,欢蹦乱跳着迎了过去,回头喊,快点呀,你给我和猴子拍照片。

  几只猴子已从深山谷底钻了出来,翻过栅栏,来到人们上山的路边,有趴着的、蹲着的、互相打闹的,引得人们驻足观望,几个护山的人员把游人隔开。可好奇的猴子也总还是不惧怕人的,它们甚至走到人的跟前,毫不客气地抢夺食品。经年累月的经验教给了猴子们识别人们手中的物品,它们是专拣人们手中的塑料袋食品去抢夺的。旁边一个大叔就主动介绍说:“猴子喜欢吃花生的。谁有花生?”

  有花生的游客纷纷拿出花生,没花生的游客都去买花生了,还好我早有准备。我拿出花生,在空中晃了晃,好让猴子看见。一只猴子看见,跳过来抢我的花生,我把手一摊,意思是:给你吧。它开心的吃了我的花生,我让妈妈给我拍了张照片。

  晚上,妈妈带我住了五星级的宾馆,好贵啊。不过很舒服,服务很周全。我很疲惫,洗了澡就睡了。

  第二天,我依依不舍得离开了峨眉山。那儿风景如画,我一定还要去。

  爸爸带我们参加emc的会议,emc组织我们去峨眉山玩。

  我们走出酒店大堂,一位叔叔让我们坐上小巴车,爸爸告诉他我们还要等几个人,人都到齐后,我们的车就开了。

  我们的车开到一个很大的停车场,我们换乘了一辆很大的大巴车,坐了好久的车才到山顶。

  我们在山顶吃过中饭就开始爬山,我们看到了猴子。峨眉山的猴子很凶,抢过路的人的东西,还抓伤了一个叔叔。山顶有金碧辉煌的寺庙,我和弟弟非常虔诚的拜菩萨,还玩了一下就下山了。

  周末,妈妈驾车,我们开过了蜿蜒曲折的山路,终于到达了峨眉山——零公里。

  这里的土,都是有机土,每一口空气都是对人的身体有益的,因为空气中含有大量的负氧离子。这的水很清凉,能够清澈见底。峨眉山的山,云雾缭绕,还有茂密的森林,满山充满了鸟语花香。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

  我们住的地方的旁边有一条湖,湖里有一只黑天鹅和一只白鸭子,那只鸭子很喜欢把长长的脖子伸进水里捉鱼吃,它拍拍翅膀,似乎要飞起来呢。我们在绿树成阴的小路上行走,走了一会儿,我垂头丧气的说:“我还想看看黑天鹅巢呢。”最后,我们果真又看到了黑天鹅的巢。我们在这里驻足很久,欣赏着天鹅在水中嬉戏,它们时而仰目朝天,时而高歌一曲,好不惬意……正在我们沉醉的时侯,妈妈说:“看那边”。我们又发现了两只黑天鹅和一只鸭子在水里“打架”,一只黑天鹅在一块大石头上得意的下着蛋啦。

  离这六七公里的地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名叫——七里坪,这里满山遍野都是薄荷叶,所以这里有“薄荷空气”的美誉,摘一片放在嘴里,嚼起来有凉凉的清香味呢。

  我喜欢峨眉山,更喜欢那儿的蓝天和白云。

  元旦节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峨眉山滑雪。

  妈妈把车停在停车场,然后和爸爸一起去买票,票买完了,我冲上车准备出发。车开了十分钟左右,我们就看到了雪,山越来越高,雪也渐渐下大了起来。车开到山腰的时候停下来了,爸爸对妈妈说:“我们去滑雪场玩吧?”妈妈同意了。我们走下车,看见了许多人在滑雪,真好玩。我去问爸爸:“我可不可以去滑雪?”爸爸说:“我们两个去玩其他的,你妈妈去滑雪。”我连连说:“好的。”我和爸爸东看看西看看,终于找到了我喜欢的,它就是“狗拉雪橇”,我坐上雪橇准备出发,那只狗像飞一样的在雪地中奔跑,真爽!

  时间过的'很快,一会儿就已经是三点了,我们该走了。我告别了小狗,和爸爸妈妈一起走了。

  我爱峨眉山,我爱小狗,明年我一定再去峨眉山,看可爱的小狗看美丽的风景。峨眉山真好玩!同学们,你去峨眉山看一看吧,看看美丽的风景、看看可爱的小狗,大家一起来玩一玩吧!

  我们一家人的快乐暑假之旅来到了峨眉山,姥姥好多年前就来过峨眉山还在金顶看了日出,姥姥说峨眉山金顶的日出很美,我听姥姥说的也好想看啊!但是爸爸妈妈说要爬上金顶才能看到最美的日出。

  妈妈开车沿着山脚下的路一直走,一路上我都看到绿绿的山连绵不绝,越走越高,我们来到零公里,这里有个很大的停车场,我们把车停在这里先吃了午饭然后就准备坐大巴车上山, 爸爸和妈妈去买票,我和姥姥爸爸妈妈一起坐上了大巴车,车开的很快在山上转来转去的,终于开到了雷洞庭,这里有很多的酒店,我们就准备在这里住一晚上,凌晨上金顶看日出,我在雷洞庭看到了美丽的山峰,云海,特别美!我和爸爸站在山崖边感觉很刺激,脚下就是云海,太美了,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的云海。

  凌晨4点妈妈叫我们起床了,我没有懒床迅速的起床洗漱,我们一走出酒店大堂就看见外面黑漆漆的,爸爸妈妈用手机照亮了我们上山的路,我抬头一看,哇偶!满天的星星数也数不清!我在西安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星星,我想起自己原来背过的一首古诗就一边爬山一边大声朗诵:《夜宿山寺》 ,唐,李白,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一路走着,妈妈问我:小琪琪你累不累?我说不累我要早点爬上去看星星,我们爬了30分钟终于到了索道的入口,峨眉山的说道特别的大,排了好多的人,我们像坐在一个车厢里一样,索道好像在云上飘一样5分钟就到了,下了索道我们继续爬了一会儿终于到了金顶,金顶上有一座特别高的佛像,还有许多寺庙,其中一座就叫金顶,我们赶忙跑到金顶找了一个地方准备看日出,看日出的人好多啊!

  等了好久我一直盯着远处的云海,有一处特别的亮,我以为太阳应该就会从那里出来,可是爸爸说应该是旁边那个红红的一条线的地方,又等了一会太阳好像一个火红的球一样露出了一点点头,我觉得有点像红红的桔子,又有点像荷包蛋的蛋黄,慢慢的太阳一点一点的从云里钻出来了,太美了,这是我第一次看日出好激动啊!最后太阳完全出来了,在云海上美极了,我立刻想到了宋代诗人寇准的一首古诗: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这时整个金顶都闪闪发光,美极了!

  在峨眉山的金顶我第一次看到了日出,上山很累但是我在山里看到了最美的星星,这真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