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0-03 00:00:00 教学设计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

  时间:9月11日 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 班级:四(4) 教师:张立华

  诵读诗歌

  张老师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

  1、揭题。今天我们学*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2、读诗。老师请大家自由练读。学生读了大约两三遍,只是没有自由读,一直是齐读。老师要求大家停下,请了两位女同学来读诗。读后,老师问刚才读过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学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学生也能很准确的说出诗押的是什么韵。

  了解了这些之后,老师又请一位同学进行了朗读,提示注意节奏。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张老师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点。

  1、圈画诗中地名。张老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三处以上的地名,少数同学能找出四处,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找对了五处地名。

  张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师问: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月亮是半圆的。张老师再问:我们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呢?接着在课件上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为课件中音乐没有播放出声,老师用语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别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一个难点: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最后老师采用讲解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倒置。

  老师接着问第二句话谁懂?学生回答的很美,说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随波流动。老师想在细处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老师的意思,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老师相机板书: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发”、“下”、“君”。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思君不见。

  感悟意境

  感悟诗的意境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张老师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促成学生感悟。

  1、感情诵读。老师大段的抒情独白: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舟驶向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尽管他是一个三尺男儿,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他将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乡、朋友,谁来读一下。

  一名女生读的有声有色。

  老师感情充沛地说: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还略可安慰的话,后面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之感啊,请再读。

  再站起的这位女生读得更有感情。

  2、补充诗句。老师说,李白有一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离乡的李白因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单,但是,当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他思念着,想见着。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月亮。

  老师说,对。刚才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亲人的话,这里的“君”也可以说是月亮。这只是老师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给你一个答案,我相信随着岁流逝,你们慢慢长大,一定会寻找到一个答案。

  拓展阅读

  老师提出: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月亮是古诗常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学生回答了《静夜思》《塞下曲》等古诗。

  老师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请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名学生回答:都是写思念别人的。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说月亮在古诗的意象中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老师略作总结后,本节课教学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了,我们刚刚学过的《赠汪伦》,你会背吗?抽生背诵。

  2、你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哟,————《静夜思》。

  3、师生齐背《静夜思》。

  二、学*《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诗题。

  3、读通诗句

  (1)老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解决。

  (3)同桌互相教读,正音。

  (4)齐读。

  (5)个别读。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知诗意。

  (1)简介“峨眉山”。

  (2)齐读诗的第1、2句,想想诗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3)齐读诗的3、4句,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4个地点转换,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诗意: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说说诗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读。

  7、练*背诵。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出示诗句,学生感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酒》

  3、齐唱《峨眉山月歌》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4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插图

  课前:提示地名、江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2、同学们,其实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生介绍:诗仙,为后人留下*1000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幼年李白《古朗月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过渡语:

  诗人爱月,尤爱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度读,要求:正确、节奏

  3、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二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

  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三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诗人远游是哪个时令?秋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影——指月影。

  半轮——(看插图理解)半圆。上弦月或下弦月。

  思——思念。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流

  重点: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舟”。作者的友人。

  下——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更不复可见,诗人触景生情,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四品味诗境

  1、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 那么 ,诗人感到?(惆怅迷惘)

  ⑶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 思月怀乡之情”、 “思君/不见/下渝洲。”

  难怪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五诵读师生评读

  1、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晚年时,—位四川和尚要去长安,李白作了一首送行诗:“我在巴东三峡时,西看明月忆峨眉。月出峨眉照沧海,与人万里长相随。”(《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诗末又说:“一振高名满京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意思是劝蜀僧晏到长安以后,不要贪恋虚荣,还是早返故乡为好。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月,这不仅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1、默写《峨眉山月歌》。溪 3、完成补充*题第二题2、3;3、搜集写月的诗句

  秋月流 向三峡

  (思念情)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古诗。

  (板书:11 古诗两首)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

  《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查字典或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 影 流 夜发 向 思 君 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6、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抄写词语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阅读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1)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会背哪些?(让学生说作者)你们知道的诗人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吗?

  2、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解,背诵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等三五首。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提醒学生要有目的地读。(读准,找出地名)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学生自主交流对生字的学*体会,互相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交流找到的地名,读准。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5、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6、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结合插图)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君:作者的友人,读中指月亮。下:从上游往下*走。

  7、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8、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9、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 小题。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

  二、学*《峨眉山月歌》

  (一)介绍作者

  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

  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

  “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提醒读准生字“君”、“羌”。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5、简介“峨眉山”。

  6、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7、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下——由上游往下走。

  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8、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9、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10、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默写《峨眉山月歌》。

  3、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1小题。

  4、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峨眉山月歌》诗句的意思。

  3.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思念故乡、亲友的情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背诵诗文。

  难点:理解诗句,整体感悟诗歌情境。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主阅读整体把握

  1.出示《静夜思》插图幻灯片。

  在这幅画中你看到了什么?联想到了哪首古诗?在这首诗里你认为哪个字写得最好?

  2.过渡引入:今天,我们再一起学*一首寄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诗。(板书:《峨眉山月歌》李白)

  3.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初读,要求正确。

  4.师范读。

  5.正音、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洲。

  6.检查朗读,指名读;比较读。(注意纠正,评价)

  二、重点突破语意兼得

  1.解诗题

  (1)整体感知古诗。

  ○1为何写“峨眉山月”?

  ○2比较《静夜思》、《峨眉山月歌》的异同之处。

  大家刚才背诵了《静夜思》,也多次朗读了《峨眉山月歌》,这两首诗有一些相似之处,找一找在哪里?(板书:思,月)两首诗中都有一个“思”字,而且诗人都是借月亮表达了一种感情。

  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例如,在《静夜思》里,诗人借月亮抒发感情,他是在哪里看的月亮?(床前)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那么这首《峨眉山月歌》里,诗人还是在一个地方静静地看月亮吗?

  请大家再读这首古诗,找出表示位置变化的字词。

  入流发向下(结合诗句,解释这些词的意思)○3诗人的位置是变化的,那么诗中提到了哪些地点呢?自读诗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用笔圈出你找到的地方。

  找出地点的词:峨眉*羌清溪三峡渝州

  2.明诗意

  (1)交流自学情况。

  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3.悟诗情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借助课本中的插图,师配乐诉说: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晚,巍峨雄伟的峨眉山遮住了一些月亮,只露出了半轮明月。月影倒映在*羌江的江水之中,像一位好朋友那样,陪着我随着江水流动。我乘着小船,从清溪出发,往三峡的方向驶去。但是在顺流而下到渝州的时候,月亮总被*的高山挡着,让我看不到了,使我更加地思念故乡和亲友。看到了这样的景色,体会这样的心情,诗人是用什么语调吟出这样的一首诗的呢?

  分角色读、齐读。

  三、积累拓展读写训练

  1.看插图试背。

  2.指名背诵。

  3.齐背,注意节奏。

  4.课外拓展

  诗仙李白是一个非常喜欢月亮的人,他的诗中经常会有月亮出现,用月亮表达不同的感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首诗,它所抒发的感情和本诗一样吗?

  《月下独酌》其一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5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同学已经会背许多首古诗了,我们刚刚学过的《赠汪伦》,你会背吗?抽生背诵。

  2、你还记得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李白),本学期我们还学了他的一首关于月亮的诗歌哟,————《静夜思》。

  3、师生齐背《静夜思》。

  二、学*《峨眉山月歌》

  1、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

  2、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解诗题。

  3、读通诗句

  (1)老师范读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不会认的字借助拼音解决。

  (3)同桌互相教读,正音。

  (4)齐读。

  (5)个别读。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5、知诗意。

  (1)简介“峨眉山”。

  (2)齐读诗的第1、2句,想想诗人在哪里看到峨眉山月的?引导学生想像画面,指导个性化的朗读。

  (3)齐读诗的3、4句,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注意4个地点转换,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思念之情。

  (4)知诗意:尝试着和老师一起说说诗的大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

  (5)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6、有感情地朗读。

  7、练*背诵。

  三、吟唱《峨眉山月歌》

  四、拓展

  1、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

  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2、出示诗句,学生感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

  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酒》

  3、齐唱《峨眉山月歌》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6

  峨嵋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峨嵋山月歌》教学实录(送教课)(简)

  时间:9月11日 地点:新教育小学小圆厅 班级:四(4) 教师:张立华

  诵读诗歌

  张老师在台前一站,给人感觉很沉稳。

  老师显然准备了课件,因为没有电脑,而上课钟已响,张老师果断地开始上课了。

  板书了“唐·李白”之后,让学生谈谈对李白的了解。四年级学生都能很清楚的说出李白被称为诗仙,是伟大的诗人。老师让学生背诵一下自己知道的李白写的诗。学生依次背诵了《赠汪伦》《望天门山》《望庐山瀑布》《早发白帝城》,背诵的节奏感也很好,看得出,学生*素的古诗积累功夫很扎实。

  了解了李白,进入了本节课的学*。

  1、揭题。今天我们学*白年轻时候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峨嵋山月歌。老师请学生跟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了课题。

  老师问,歌是歌咏的意思,诗人歌咏什么呢?一名男生说,是在歌咏峨眉山的月亮。老师追问,有人知道峨眉山吗?有一个学生说在四川省,另一个补充峨眉山有一块石头叫峨眉石。

  2、读诗。老师请大家自由练读。学生读了大约两三遍,只是没有自由读,一直是齐读。老师要求大家停下,请了两位女同学来读诗。读后,老师问刚才读过的一首诗的节奏是什么?学生很流利的回答是2、2、3。那么——这首诗押什么韵呢?学生也能很准确的说出诗押的是什么韵。

  了解了这些之后,老师又请一位同学进行了朗读,提示注意节奏。

  理解诗意

  理解诗意,张老师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点。

  1、圈画诗中地名。张老师提示:这首诗一共28个字,可是却有五个地名。这在万首唐诗绝句中是仅见的,谁能找到告诉大家。

  学生一般都能找出三处以上的地名,少数同学能找出四处,全班只有极个别同学找对了五处地名。

  张老师再提示:除了地名,还剩下16个字,他们的意思是老师告诉大家呢?还是你动脑筋思考思考呢?请默读古诗,思考诗句的意思。

  2、逐句理解。老师问:第一句诗,你读懂了什么?学生能说出月亮是半圆的。张老师再问:我们都说一轮明月,为什么说半轮呢?接着在课件上出示了课本上的插图。请学生看图想象秋天的月亮。

  因为课件中音乐没有播放出声,老师用语言描述了秋天月色特别明朗的景象。然后引导学生体会第一句中一个难点:从意思上讲,应该是半轮月,怎么是半轮秋?最后老师采用讲解的办法告诉学生这是倒置。

  老师接着问第二句话谁懂?学生回答的很美,说是月亮的影子倒映在羌江,仿佛随波流动。老师想在细处挖掘一下:月影在江水中流动,这是为什么?学生没有很好的领会老师的意思,一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知道却原来是诗人站在流动的船上。

  老师相机板书:江月相伴。

  在三四句的理解中,老师给大家提示要注意三个字:“发”、“下”、“君”。这几个字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基本都能知道意思。老师在黑板上相机板书:思君不见。

  感悟意境

  感悟诗的意境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

  张老师采用了以下几个环节来促成学生感悟。

  1、感情诵读。老师大段的抒情独白:年轻的李白第一次离开家乡,乘舟驶向对他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尽管他是一个三尺男儿,当他面对这多情的月亮时,他将情不自禁地想念他的家乡、朋友,谁来读一下。

  一名女生读的有声有色。

  老师感情充沛地说:如果前面李白有江月相伴,还略可安慰的话,后面是怎样的一种寂寞之感啊,请再读。

  再站起的这位女生读得更有感情。

  2、补充诗句。老师说,李白有一句诗: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在李白的眼中,月亮就是朋友。初次离乡的李白因为有了月亮的相伴而不再寂寞,孤单,但是,当月亮落下西山,李白失去了最后的朋友,他思念着,想见着。李白思念的是谁呢?

  学生脱口而出:月亮。

  老师说,对。刚才的'“君”如果指的是朋友、亲人的话,这里的“君”也可以说是月亮。这只是老师的理解,到底要不要给你一个答案,我相信随着岁流逝,你们慢慢长大,一定会寻找到一个答案。

  拓展阅读

  老师提出:关于写月亮的古诗很多,月亮是古诗常见的意象。你还知道那些描写月亮的诗吗?学生回答了《静夜思》《塞下曲》等古诗。

  老师课件出示了两首诗。

  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老师请学生比较三首古诗有什么相似之处。

  一名学生回答:都是写思念别人的。

  老师肯定了学生的见解,说月亮在古诗的意象中往往带着思念的情怀。

  老师略作总结后,本节课教学结束。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2)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具准备:

  插图、投影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从历史上看,我们是个特别喜欢月亮的民族。夜晚,每当我们抬头望月,就会想起住在里面的嫦娥、吴刚、白兔和蟾蜍。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一首和月亮有关的诗歌。

  二、了解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峨眉山月歌》创作年代:唐代作者:李白作品体裁:七言绝句

  三、了解作者

  1、请学生介绍李白

  2、看投影,深入了解作者

  3、想一想,以前学过李白的哪些诗,尝试背诵

  (1)《静夜思》:

  这首诗写于作者26岁时,写作地点在当时的扬州旅舍。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李白抬望天空一轮明月,思乡之情油然而生,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静夜思》。

  (2)《望庐山瀑布》:

  这是诗人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通过形象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

  (3)《早发白帝城》

  这是诗人五十多岁(57)时写的一首诗,当时李白要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省西部,因参加永王李璘幕府事被牵连),走到白帝城得到朝廷赦免。在返回江陵途中,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四、了解写作背景

  今天我们学*的《峨眉山月歌》写于《静夜思》之前,是李白最早的一首写月诗。(投影)

  这首诗写于他出蜀远游,向三峡进发的途中。他怀着理想,扬帆东下,辞亲远游。然而山清水秀的蜀地,又使他满怀留恋之情。

  五、齐读古诗,学*生字

  溪

  1、注意读音:君

  2、注意写法:“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

  3、尝试组词

  六、再读古诗,注意读出节奏和韵律

  峨眉 /山月/ 半轮秋,影入 /*羌/ 江水流。

  夜发 /清溪/ 向三峡,思君 /不见/ 下渝州。

  七、细读古诗,两两合作,说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1、半轮:半圆,(看插图理解)这里指上弦月(上上西西,上半夜从西面出来,月面朝西)或下弦月(下下东东,下半夜从东面出来,月面朝东)。

  2、影:指月影。

  3、流:流动,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4、夜发:连夜出发。

  5、向:驶向。

  6、思:思念。

  7、君:作者的友人。

  8、下:由上游往下走。

  八、看动画,说说你最喜欢哪一句,并说明理由

  1、示例:我最喜欢第句,因为它描写了的美丽景象。或我最喜欢第句,因为它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补充。

  3、投影:

  第一句描写了秋夜峨眉山半轮明月高挂的美丽景象;

  第二句描写了月亮倒映在*羌江清澈水面的美丽景象;

  第三句描写了作者连夜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的美丽景象;

  第四句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和友人依依不舍的情感。

  九、三读诗歌,找出诗中的五个地名,说一说它们的作用

  投影:

  五个地名连用,既点出行程,也表达了思乡的情怀。

  十、拓展:填写与月有关的诗句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3、(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十一、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完成《*字册》;

  3、完成《补充*题》。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古诗的意思,通过自我诊断与矫治,感受诗的意境。

  3.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初读古诗,尝试感悟——披文入境,领悟全诗——拓展迁移,发展能力。

  教学媒体:

  小黑板,彩图

  教学过程:

  一、创景激趣,自主设疑。

  1.复*背诵学过的李白的诗歌。

  3.范读,让学生初步感受古诗。

  5.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安西都护府,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后迁居四川江油。天宝初,入长安,贺知章一见,称为谪仙人,荐于唐玄宗,待诏翰林。后漫游江湖间,永王李璘聘为幕僚。璘起兵,事败,李白流放夜郎(在今贵州省)。中途遇赦,至当涂依李阳冰,未几卒。是唐代著名诗人,有《李太白集》。

  7.简单介绍《峨眉山月歌》的创作背景。

  这是青年李白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尖吐出的半圆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羌江水之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这首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

  二、研读感悟,自主探究。

  1.读前启发:《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皆有山有水,景色优美,你能体会出诗的意境吗?

  2.自读,读后同桌检查是否准确通顺,再交流各自对诗句的理解。

  峨眉 | 山月 | 半轮秋, 影入 | *羌 | 江水流。

  夜发 | 清溪 | 向三峡, 思君 | 不见 | 下渝州。

  3.图文对照,理解词义:

  (1)半轮;

  (2)影入;

  (3)下渝州。

  4.展开想象,理解诗意,体会“青幽的峨眉山上挂着弯弯的月亮,影子倒映在*羌江中”这一优美意境。

  5.边读边悟,体会全诗意境。小结。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三、多元导悟,合探解疑。

  1.反复诵读,进一步体会诗的意境。了解诗意。

  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亮,月影映入*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到,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州驶去了。

  2.领会作者写该诗的思想感情。诗抒发了作者秋夜行船时思念故乡和友人的情感。

  3.讨论交流。

  4.熟读成诵,在诵读中进一步体会。

  四、巩固深化,学用延展。

  1.写字指导,注意“君”第二笔“横”要写长一些。

  2.出示一首描写山水景色的诗,生自读自悟。

  3.读后交流诗歌意境及作者思想感情。

  4.熟读成诵。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具准备:

  插图。

  教学过程:

  一、引入谈话

  1、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你会背哪些?(让学生说作者)你们知道的诗人可真不少,可你们知道哪位诗人被称为诗仙吗?

  2、学生介绍对李白的了解,背诵以前读过的李白的诗,如《早发白帝城》《赠汪伦》《静夜思》等三五首。今天我们再来学*一首李白的诗。

  二、学*《峨眉山月歌》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提醒学生要有目的地读。(读准,找出地名)

  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

  3、反馈:学生自主交流对生字的学*体会,互相提醒易读错、写错的字。交流找到的地名,读准。

  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5、学生根据注释自学,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

  6、交流自学情况。学生谈对诗句的理解,教师随机指导。

  重点:

  半轮:(结合插图)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

  夜发:连夜出发。

  向:驶向。君:作者的友人,读中指月亮。

  下:从上游往下*走。

  7、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8、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

  (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9、练*背诵。

  三、作业

  1、完成*字册。

  2、完成书后第四题的第2小题。

  3、收集两首没学过的李白的诗,课后向同学推荐。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3)

——游峨眉山作文9篇

  去年夏天,我和家人游览了*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

  我们在报国寺乘景区大巴出发,一路上,公路盘曲而上,放眼望去,公路两旁绿树成荫,淡绿,翠绿,墨绿层层叠叠,使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经过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了雷洞坪。一下车,天阴沉沉的,我们明显感到一丝凉意,立即穿上提前准备好的大衣,继续赶路。

  从雷洞坪到接引殿索道,还有半个小时的路程,随着山势越来越陡,山路也就越来越窄。石阶的一边便是悬崖峭壁,我好奇这山有多高,便低头俯视,顿时,眼前的景象令我心惊胆颤:云海从我脚下飘过,让我不禁想起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溪流随着山势,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时而缓,就像个顽皮的小娃娃。远处,云缠雾绕,山石壮观,那山就像害羞的少女,用云雾遮住了自己美丽的容颜。

  尽管我们举步维艰,可我们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地登上了索道,乘缆车抵达金顶。

  我驻足金顶,放眼望去,云海从山腰升起,好像一块雪白的绒毯铺开。拨开云层,在阳光的照射下,一尊金光闪闪的四面大佛若隐若现,宛如仙境,令人留连忘返。

  啊!气势磅礴的峨眉山真是秀甲天下的名山!

  峨眉山是我早已向往的佛教圣地,期末考试分数达到了爷爷订的标准,这次暑假旅游变成了现实,住在宾馆里我简直兴奋得睡不着觉!

  凌晨四点就被导游小姐喊起来,我们一行四人爷爷、爸爸、妈妈和我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车程,来到了金顶之下的雷洞坪车场,又步行了二十几分钟才到索道站,据说金顶上的温度在5℃以下,我和妈妈租了两件羽绒服,红色的羽绒服穿在身上显得臃肿不堪。世界一流的蓝色缆车启动了!像直升飞机一样直上云天,可惜顷刻之间就进入云雾之中,只觉得在飞翔,透过眩窗什么都看不清楚。

  一下缆车寒风扑面而来,人人冻得发抖。爷爷冷得受不了,我赶紧把羽绒服拿给他穿,我和妈妈搭伙穿一件,一人套一只袖子,就像一对连体婴儿。雾气腾腾中隐约看见一座硕大的鎏金雕像,这就是当年普贤菩萨做道场的地方!

  独立云天之上的华藏寺更是金碧辉煌,站在它面前显得自己很渺小,今天成了我们的临时避风港。

  站在海拔三千多米的舍身崖旁,放眼望去云海苍茫,脚下的山头仿佛大海中的一座座孤岛,时隐时现。耳边风声隆隆作响,恰似海涛的轰鸣。

  下山路上出现了所谓“峨眉灵猴”,是一群不折不扣的强盗猴,不但伸手索要食物,呲牙咧嘴对人进行威胁,还公然抢夺游客携带的物品。

  午饭过后稍事休息开始新的旅程,上午走的是A线以惊险著称,下午的B线则是另一番风光。坐了八分钟缆车到了万年寺前,向上仰望有分成两段的台阶,每段108个阶梯,据说爬上去就能长命百岁。寺内香烟缭绕,罄声不绝于耳。

  我们沿着山间小路奔赴下一个景点,陡峭的地方只能扶着栏杆才敢前行,爷爷更是老当益壮不逊青年。到了清音阁附*只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很多人拿着摄像机、照相机不停的拍照,可见这里是旅游者最向往的地方。

  进入一线天仿佛到了陶渊明所描写的世外桃源,*高山兀立,上有蓝天一线,山泉飞泻,谷底流水潺潺,满坡苍翠,奇花异草点缀其间,清幽凉爽,令人流连忘返。可惜这时已经天色渐暗,再也没有时间去附*的自然生态戏猴区了,遗憾的结束了这次峨眉之行。

  峨眉山的蝉鸣才真是一绝,不像山外的蝉吱吱叫个不停,噪音让人心烦。这里的蝉间或发出优雅的琴声,在幽谷间回荡,仿佛天外来音。游峨眉虽然已经过去很久了,但这梵音却时常萦绕在我的耳畔。

  “峨眉天下秀”名不虚传。

  六月二十八、九两天,爸爸、姑妈、我和弟弟到峨眉山旅游。车停山脚下停车场后,即坐缆车直奔万年寺。我抬眼向万年寺望去,一片青葱翠绿。在大殿前,有两排长着六根牙的大象雕塑,还有十几只青蜓在空中飞翔。虽然是寺,四周却象大花园一样美丽。走进大殿一看,哇!一头巨大的白象立在那里,驮着高高的普贤佛,像是永远不倒的守护神。这头铜铸的白象有上千斤重,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了,我们祖先的铸造技术在当时肯定是世界第一了!

  离开万年寺坐缆车直奔金顶。金顶有华藏寺和金光闪闪的`十面普贤像。向四周望去,绿油油的群山都在脚下,象是波涛起伏的绿色海洋。天黑了,我感到很冷,仿佛回到了冬天。于是我们找了家旅馆,吃过自带的干粮就睡觉了。

  第二天早晨三点五十分,我们被一阵吵吵闹闹的声音惊醒了,原来有许多人去看日出,我们赶快起床,随他们来到金顶最高处。早晨雾很大,白茫茫一片,能见度不到十米。我们从早晨四点过一直站到六点过足足两个小时,只见短暂的一丝红光,不见太阳露面,我们只得遗憾地离开金顶,下到半山腰,进入清音阁。

  清音阁景色真美,青山环绕,古树参天,一条清澈见底的山溪流过,我与弟弟在水中捉蝌蚪玩。清音阁四周有小桥、亭阁、寺庙,空气清新宜人。

  这是我第一次来峨眉山,因时间短只游玩了三个景点,我已感觉到峨眉山广大秀丽,名副其实“峨眉天下秀”。

  峨眉山美景久闻,迫不及待想亲身体验。于是我整天纠缠不休,大吵大闹,让父亲带我去峨眉山看看。偏偏有一个星期天我爸妈有空,爬山的机会终于来了,于是一家人就做好了去的准备,兴致勃勃的跑到了峨眉山。

  我被沿途美丽的风景迷住了。据资料显示,峨眉山是一座领土突起的断层山。东边的山低如锦屏,中间的峰如竹笋,西边的山雄伟壮观,被誉为“峨眉天下第一”。主峰是金顶,海拔3099米。登上金顶,可以领略“云海”、“日出”、“佛光”、“圣灯”四大奇观。从山脚到山顶有三个不同的气候带,雨量充沛,植物3000多种。因此,峨眉山被称为“植物王国”。它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国保寺、胡夫寺、万年寺、印青亭和西乡池风景区。这真是世界奇迹。

  我说我忘了自己。我环顾四周,来到了董磊坪。下车准备吃饭。哦,我的'上帝!怎么这么冷!还在下毛毛雨。就像一接触水就拿着冰一样。走吧!很快就要到达金顶了,天气晴朗。环顾四周,山峦绵长,云雾缭绕,处处生机勃勃,水绕山环,真是一派迷人的景象。再往深处走,此时的云淡如轻纱,使得群山显得格外清晰,所有的景观尽收眼底。为了保持这张美丽的照片,我很快拍了一些照片。走着走着,我看到了两把明亮的大同心锁,锁下有一颗红色的心。为了联系我们全家,我们在心锁拍了全家福。再往上走,突然,映入我眼帘的是点着香和蜡烛的大厅。多壮观啊!烧香拜佛后,我们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

  可惜没有看到日出,没有看到佛光,没有看到活泼可爱的小猴子。

  望着,望着,盼着,盼着,我终于来到了峨眉山脚下,那里的山是那么雄伟壮阔,水是那么清澈见底,叶是那么苍翠欲滴,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悦。这是我第一次登上这么高的山,从这儿看,峨眉不见山顶,只有云雾缠绕着峨眉的半山腰。

  抬头向上看,阶梯一层连着一层,不留一点空隙,阶梯式那么陡峭,让人看着腿就已经发颤,直打哆嗦。来来往往的人都挥洒着自己的激情和汗水,都希望能赶快爬上去。大家手挨着手,肩挨着肩,艰难地从人群中缓缓穿过。爬了许久,终于到达了一个坐缆车的地方,我天真的问妈妈,妈妈我们就爬完山啦哎?妈妈笑了笑,怎么可能呢,如果就爬完了,那还叫峨眉山吗。妈妈摸了摸我的头说:连峨眉山的百分之一都没爬到呢,我们现在要坐缆车上去,不然要爬一整天哦。我惊讶的嘴巴张成了一个o型。上了缆车,路边的风景尽收眼底。正当我沉浸路边的美景时,只听啪啪两声,缆车开动了,速度还真快,而且是笔直向上冲的,缆车上所有人都在尖叫,我往窗边稍微靠*了一点,没想到下面只剩下云和雾,只能看见白茫茫的世界里的偶尔的一点绿色。乘坐这缆车真是让人有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缆车越深越高,我的耳朵已经出现了令人讨厌的耳鸣,这可不算奇怪,毕竟峨眉山有海拔3千多米高呢。在大家的尖叫和欢呼声中,缆车*稳到达了目的地。

  下了缆车,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我们赶快换上了租来的大棉袄,还是觉得寒冷。难怪峨眉山有冰火两重天的称号。这个名字对峨眉来说,已经不能在准确了。在山下,我们穿的都是短衣短裤还觉得非常炎热,可刚到山上,穿棉衣棉裤还觉得格外寒冷,连说话和呼吸都随时有白色的雾飘出,融入干冷的空气中,只看到眼前茫茫的一片白色,和隐约出现的人影或阶梯。

  也许正是这美景激发了我一定要等上金顶的决心,来不及整理的耳鸣和疲惫,我又以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探索金顶的队伍中来了,路边的杉树在云雾缭绕中显得格外苍劲,还有那些野花野草也在寒冷的风中坚强的摇摆着,好像在欢迎远方客人的到来。看——-金顶,突然听到有人喊,我不禁抬头一看,一尊金色的佛像首先闯入我的视线。只见这尊佛盘腿坐在四头大象的背上,手中拿着如意金色的如意,周围全是千姿百态的石头小象,佛像的后面便是金灿灿的金殿和银闪闪的银殿,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出耀眼的光芒,真是太美了!

  绕过金殿和银殿,走上金殿后面的石梯,又看见一座两层宫殿,宫殿的第二层立着一个扁额,上面写着“金顶”两个字。接着往前走到一处栏杆旁,放眼望去,远处的山在云雾里若隐若现,*处的山一片碧绿,就像翠绿色的*画颜料从天下倾泻而下,铺了一层在山上似的。白云在山尖上萦绕着,好像连云也不想走了。这时的峨眉山,就好像一幅立体的*山水画一样,山中的瀑布、小溪、半山腰的停车场、农家乐尽收眼底。呼吸着新鲜的空气,沐浴着凉爽的微风,仿佛自己也融入了这幅美丽的画卷中了。

  突然一阵微风带着寒冷的气息吹过来,我们都颤抖一下,感觉好冷!哇!我们被云雾包围了,好象走进仙境一般,看不清东西,分不清楚方向,辨不明事物;又好象在腾云架雾,飘飘扬扬;一阵阵的凉意!云把山全部遮蔽了,好象是一片片的海洋。突然开始起大风,云雾在山间里翻滚、奔涌、升腾、追逐,图画似的景致变化万千,啊!这就是云海!真是太美了,所有游客都如同我一样非常惊讶。不一会儿远处隐约的露出了一些寺庙的塔尖。我仿佛陶醉在这让我措手不及的云海中,尽情畅游,享受着这种美丽和奇迹般的地方。游客们纷纷拿出照相机,记录下这令人惊叹的奇迹,云雾慢慢散去,还没有等我回过神,云海已经消失得不见踪影了。浩瀚的蓝天只留下一片片云彩,真是意犹未尽啊。

  天渐渐暗了下来,在离开金顶时,我不由自主的对着大佛,双手合十,眼睛缓缓闭上,许下了自己的心愿。再见了美丽的金顶,再见了秀丽的峨眉,后会有期。

  这是个风和日丽的周末,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梦寐以求的峨眉山,这里景色宜人,绿荫如盖。就让我们一览这美如仙境的人间天堂吧!

  来到山脚下,最夺目的莫属那刻在石头上的金色大字了。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熠熠生辉。仰望那围绕在山四周的登山小径,让人心惊胆战。山上峭壁林立,巍峨蜿蜒。我迫不及待地想登上高峰尝尝那居高临下的感觉,于是就带着一股力量,一步一步地往上爬。

  爬到半山腰时,俯瞰下面的那泓碧水,看那波光粼粼的水面正泛起阵阵涟漪。碧水旁那一棵苍翠欲滴的枣树在水面的映照下美不胜收。还有在树上时不时探出脑袋的小枣儿。红的像玛瑙,晶莹剔透;青的像翡翠,小巧玲珑。这山、这水、这景,形成了一幅浑然天成的山水画,纷繁而又和谐。

  再往上爬就是山顶了,我们整整用了三个小时,累得气喘吁吁。真是不可思议,最高峰上还有一座金光闪闪的佛像,四周云雾缭绕,犹如笼罩着一层轻纱。站在这里,仿佛马上就能变成神仙飞入云霄,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顿时什么烦恼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轻风穿过翠柳,摇动着掠过山顶,颇有一番韵味。

  我爱这美丽的峨眉山,爱它无与伦比的景色,尽管它没有黄山的巍峨挺拔,没有华山的奇峰罗列,但它却展现着自己的风采。也许,最让我留恋的是这份珍贵的回忆吧!

  “峨嵋天下秀,青城天下幽。”位于四川省峨嵋山市的峨嵋山,以其特有的秀丽而闻名天下。它那一幅雄伟壮观,气势磅礴,色彩绚丽的画卷吸引着无数中外游人。国庆节的一天,我带着无比向往的心情,来到了峨眉山游览。

  我们坐了四五个小时的车,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峨眉山。我下了车,不禁为之惊讶,这是怎样的'山啊!举目四望,一片葱绿。淡淡的风从山谷溢出,轻飘飘的,像图画中飞扬的轻纱,从密密覆盖的绿叶中盈盈流下。无声的森林像是刚刚苏醒的梦,颤酥酥地抖着,发出萧萧的翠声,好似海岸边轻轻的潮声/它的奇特幽静无可挑剔。

  说说笑笑,一路感叹。不知不觉到了”一线天”。举头仰望,那高高的山像是被利斧劈成两半似的,形成悬崖绝壁。若是站在那上边,真会叫你目眩心惊。

  峨眉山中最希奇的动物恐怕是猴子了。爬峨眉山若是见不到猴子那真令人遗憾,可要是一但见着了猴子,又不免有些担惊受怕,导游给我们讲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一天一只调皮的猴子趁一个游客不注意,将他的照相机抢了就跑,把这个游客逗来逗去,最后将照相机挂在了高高的树上……你若不相信只要稍加仔细观察就足可以领教猴子的聪明和调皮了。你瞧,它们见了游客后那诡计多端,抓手挠骚挤眉弄眼,追逐打闹的样子,错逗人。就连猴子妈妈抱着小猴子也出现一副讨人喜欢的样子。猴子终归是猴子一刻也不会安静。它们在树上你来我往,我上你下,腾飞跳跃,竟是如此轻松愉快。可好景不长,突然大雨袭来。我们的旅程只能在这里告一段落了。

  真希望下次我在去峨眉山的时候不要下雨,真希望再能去看猴子。

  这个暑假,我过得十分充实、快乐。这会儿,我还去了四川呢!我在那儿看见了雄伟的乐山大佛,人山人海的古街锦里和宽窄巷子,品尝了当地的特色小吃——甜皮鸭,还亲手抚摸了灵猴柔软的金毛。但我还是喜欢那四川最高的山——峨眉山!

  经过了三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峨眉山的半山腰。一下车,灵猴便来“欢迎”我们了,我还有幸摸到了灵猴的'皮毛呢!接着我们就要徒步走到缆车站,一路上山风景秀丽,微风吹过身旁,大好景色饱览眼底。到了缆车站,可怜的我们排了两个小时的队才上了缆车。一上缆车只见窗外一片翠绿,树木给峨眉山披上了一件绿衣服,缆车的重点就是峨眉山的最高峰——金顶。从金顶往下看去,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于仙境。边上耸立着一座普贤菩萨的金像,他端坐在金象上安详地笑着,好像在造福于人民。爸爸请了一炷香,每人点燃一根,接着每个人许个愿,我说:“我希望我能学*进步,快快长高!”然后由爸爸xx香炉。不久,妈妈便给我了一个惊喜,帮我请了一尊佛像!不过得净身后才能带,于是我就小心翼翼地把佛像藏进了包里。在金像边上,环绕着金、银、铜三座殿堂,里面的装饰十分精美,显得格外气派。时间过得很快,不一会儿我们就要下山了,我拍下了最后一张照片,并感叹道:“这儿真是一个佛教圣地呀!”

  峨眉山,那高大的佛像令我赞叹,那独特的风精灵我怀念。这次旅游真令我流连忘返!

  寒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来到了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的峨眉山。来到峨眉山脚下我看见的峨眉山市是那么的美,那里云雾飘渺,仿佛置身于画里!峨眉山是*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供奉的是佛教四大菩萨的普贤菩萨。来到这里是求事业和求学业非常灵验的地方!峨眉山为突起的断块山。东部低山,势如锦屏,中部群峰如笋,西部山势巍峨,远看像美女的弯弯细眉,素有“峨眉天下秀”之称,主峰金顶,海拔3099米。植物3000多种。故有“植物王国”之称,有报国寺、伏虎寺、万年寺、清音阁、洗象池等名胜古迹多处。真是人间的一大奇观。我门首先来到了报国寺烧报到香。报国寺分四个大殿,共烧5个香烛。在报国寺烧完香以后。我们就去了万年寺。万年寺有5个大殿。万年寺景区,属峨眉山的中部地带,海拔高度在800——1900米之间。最后我们来到了金顶,有人说登金顶可看到“云海”、“日出”、“佛光”、“圣灯”这四大奇观。我便想上去看一看说不定还能看到佛光的呢!金顶供奉的是普贤菩萨的大铜像,她屹立在峨眉山山顶非常壮观!她的身体全部是由铜做成的手持如意,骑着六牙白象,塑像雕塑着十个普贤菩萨的头像,尊称:十方普贤。面带微笑,惟妙惟肖,令人赞叹。普贤菩萨塑像的后面是庄严的金顶华藏殿,大殿的整体结构也是由铜做成我门在那里了愿。烧了香!便下山去了……

  这次来到峨眉山我感受到了佛教文化的伟大和峨眉山风景的壮观,我爱峨眉山!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4)

——峨眉山优秀作文 (菁华5篇)

  国庆节到了,我们一家要去风光秀美的峨眉山。

  远望峨眉山,真是高大雄伟。走上石阶,一阵轻风吹来。啊,多么清新的空气!在万年寺前,真是人山人海呀。我好不容易进去,真是香烟满天,根本连一个人都看不清。最后看见了有几个人在跪拜,许愿,希望他们更快乐,更幸福。

  我们又去了猴区。一只只小猴子跑来跑去。一个个肥胖胖的,真可爱。更有趣的是,我捡了几颗玉米扔了过去,一只猴子一跳就捡到了我的玉米,真好玩。

  传说,峨眉天下秀,今天我总算见到真面目了。

  “峨眉天下秀,青城处处幽。”位于四川峨眉山是峨眉山,以特有的秀丽而闻名天下。它那一幅幅雄伟壮观、气势磅簿、色彩绚丽画卷吸引着中外游客。却峨眉上路上,我翻开啦《峨眉山导游图》我看啦一会儿问妈妈说:“理峨眉山还远吗?”“不远啦,马上就快要到啦。”我又睡啦一觉。爸爸说:“下车吧,到啦。”我兴奋极啦,马上跳下啦车。

  我下啦车,不禁为惊讶,这是怎莫样的山?举目四望,一片从路,淡淡的风从西谷里溢出,轻飘飘的,像是图画中飞扬的轻纱。

  我爱峨眉山。

  7月7日游完乐山大佛,我和四姨、弟弟又去了峨眉山,住在山脚的一个宾馆里。第二天,我们坐车来到峨眉山半山腰上的雷洞坪。一下车,天空中便下起了倾盆大雨加上峨眉山上天气又很冷,我们只得每人租件羽绒服来御寒。从雷洞坪到金顶距离5.5公里,如果要上金顶,每人先要步行1.5公里,剩下的4公里可以步行,也可以坐索道。我四姨前一天在乐山游玩时,走路太多,很累,我们便坐索道上了山,很快,金顶呈现在了我们眼前。金顶有四个面,上面坐了三层菩萨,从下往上看,看不清到底有多少尊菩萨。只能看清最顶有10个头,整个金顶金光闪闪,美丽极了。金顶最底层有一道门,顺着门走进去,四周金碧辉煌,里面还有一尊威严的大佛。大佛的旁边坐着两排*,正在敲木鱼。我们拜过佛,走到门外,浓雾立即围了过来。这罕见的雾好白,不参一点杂色,一缕缕、一团团、一片片,如烟、如棉、如水,轻绕在山间从林里。过了一会,雨停了,我们沿着雾蒙蒙的小路下了山。路上还遇上了很多可爱的小猴子,它们有的在吃游人给的香蕉,有的在树上玩耍,有的在地上“沉思”……

  峨眉山真美丽!

  我们在爬峨眉山的时候,我欣赏了一下两边的风景,感觉可美了!边上全都是郁郁葱葱的小树,碧绿碧绿的小草,就像一个绿色的世界。

  我们走呀走,爸爸忽然叫起来:“你看一线天!”我感紧转身问爸爸:“一线天是什么啊?”爸爸指了指上面说:“你看!天是不是变成一条线了。”我们站在下面抬头往上看,果然天看上去就像一条粗粗的线。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叫一线天了。我们继续上路。在路上,我们看到了清澈见底的小溪,爸爸看着看着,跟我说:“我想喝一口小溪里的水。”说完,爸爸就用手捧着水喝了一口说:“真好喝!”我也想尝尝生水的味道。于是,我也学爸爸一样喝了一口水,真的好甜呀!

  峨眉山真是一个好地方,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它!

  “哇!到了到了,我们到峨眉山了!”随着姐姐的呼喊声,我们驾车大半天后,在下午5点钟左右到达了峨眉山收费口。

  开车到达报国寺后,我们选择从右面继续出发,因为左面是爬山的小路,右面是公路。一路上,公路犹如一条巨龙,蜿蜒的盘旋在峨眉山上。我们坐在汽车当中,一会儿右倾斜45度,一会儿向左倾斜45度。又这样颠簸了1个多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雷洞坪。一到雷洞坪,放眼望去人山人海,熙熙攘攘。姑爷在停车场找了一个停车位将车停好后,我们沿着一条小路继续向接引殿走去。在这条小路中,有一个猴子坡,猴子坡一边是高山耸峙,而另一边则是深不见底的悬崖,即便有一层护栏,但是让游客走在旁边,还是令人望而生畏。那里还有不少人在用食物来逗弄猴子。有的人向它们仍去瓜子,有的人向它们掷香蕉皮,小猴子们都为了抢夺食物而撕来打去,好几个偏体鳞伤。有一小部分猴子没有素质,直接扑向人们,抢夺人们手中的食物和水。

  经历了二十多分钟的行走,我们一行人终于到达了接引殿,我们买好票,排了队,终于开始乘坐索道了。站在索道上,望着脚下的树林,犹如是一片树的海林,让人们个个都说好,下了索道后,我们到了金顶。

  听说金顶的由来是:金殿的房瓦是用金瓦片拼接而成的,所以叫金顶。金顶上的小路上,两旁有一些小象,这些小象是用来纪念观世音菩萨的。而且金顶上有一个巨大的雕塑,它是一个菩萨,有十个脑袋,各朝一个方向,所以它叫做十方普照。

  一天的游玩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一行人就下山到宾馆住宿了一晚,第二天就回。

  放暑假了,妈妈带着我和奶奶去峨眉山游玩。

  峨眉山海拔3100,本来我们我们要爬到全山的金顶上结果奶奶不小心把脚给扭到了,我们就爬到了半山,听说那边有猴子,奶奶帮我和妈妈还有她自己买了一根棒听说可以赶猴子,那边分别有3种猴子有贪吃猴、强盗猴、流氓猴,我还和猴子拍了照可高兴了,峨眉山真好玩!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5)

——峨眉山旅游日记 (菁华5篇)

  放暑假了,成都很热,我和小罗避暑胜地——峨眉山登山。

  我们乘车来到了峨眉山的山脚下,向上望去,一片白雾濛濛,好似给大山披上了一层白纱。在上山的过程中我和小罗你扶我,我扶你,终于走到了休息站。听说从休息站再向前走,走不到半个小时就可以远远地看到洗象池了。我和小罗一听这话赶紧背上包,打起精神又往上走,爸爸妈妈们看着我们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样子,都被逗笑了,也跟着我们一起精神抖擞地走了起来。没走多会儿,真的可以在白纱似的的雾中隐隐约约看见洗象池的大概了。我们继续向前走,正当大家在欣赏美景时,一声尖叫似乎打破了我们的美好心情,只听见有人喊:“有蛇呀!”只见一条小青蛇从我和小罗中间窜过呢!我吓了一大跳,魂飞魄散地往后跑,直到蛇已经钻进草丛里,我才胆战心惊地回到妈妈身边。

  当我们走到洗象池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了,里面有很多小猴子,那些猴子都在烂草房里,旁边有一个清澈见底的.水潭,还有很多人向潭里扔钱币。这就是天然形成了“洗象池”,可能是普贤菩萨为他的坐骑“六牙白象”在这儿洗过澡,所以后人叫它洗象池吧。看了猴子天快黑了,我们就吃了晚饭,回到宾馆休息。

  今天到了峨眉山,进了报国寺,感觉真的轻松,虽说下着小雨,可是很喜欢在这个雨中游逛,尽管鞋子与裤子都会湿,但是无论是空气还是心境却让人无比的放松。

  不知为什么听到念经的声音,自己感觉很亲,一种久违的感受,让我喜爱滞留在这个时刻,一步也不想动。只想静静地听着,感受着,陶醉在这高山的寺院中,高大的树木,下着小雨的天气,带着点凉爽的空气,深深地吸一口气,在慢慢地把体内的热气呼出,能看到口中的热气在面前一点点消失。使你有一种想脱胎换骨的想法,吸入的是山中的精华,排出体内的污渍。

  突然间有一种冲动,能在这静静的寺院中生活是不是也是一种解脱呢?抛开这个复杂的社会,人与人间的尔虞我诈,做好人难,好人难做!好与坏,真与假,善与恶,事实难变!不知是自己城府不够还是心态调整的不够,已经有些厌恶这种生活环境,或许自己真的有佛缘,以后的生活会处处与佛相关的。

  听了一个故事,有一位小生一直念着观世音的佛号,可是真有一天观世音就出现在他的面前,他很是高兴,但同时也问观世音一个问题:观世音菩萨,您一直念的佛号是什么?观世音回答说:观世音。小生听后开始不明白,后来自己明白了。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是要靠自己的。

  哈哈……这个道理是不是很简单啊!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爬峨眉山。

  一踏进峨眉山,我就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树木茂盛,鲜花盛开,美丽极了!我们首先走到雷洞坪,坐缆车到了金顶。

  一到金顶,寒风呼呼,冻得我瑟瑟发抖。于是,我就买了我梦寐以求的熊猫披风。穿了熊猫披风,我不再觉得冷了。

  在广场中央,矗立着十方普贤的雕像。她有10个头,骑着巨大无比的大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天上的云,更是美丽得无法形容。瞧,那团火烧云,半红半白,红的象火,白的像雪,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该下山了,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不坐缆车下山,好吗?”“行”。爸爸妈妈欣然同意。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山上的雾把我们包围起来,我们就像在仙境里一样。风把我的'披风吹了起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大侠。这时,一个小女孩叫道:“看,熊猫大侠!”我听了很高兴。

  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下山,虽然我累得够呛,但是我很开心得了个“熊猫大侠”的称号。

  今天,我们一家三口一起去爬峨眉山。

  一踏进峨眉山,我就被眼前的风景迷住了,树木茂盛,鲜花盛开,美丽极了!我们首先走到雷洞坪,坐缆车到了金顶。

  一到金顶,寒风呼呼,冻得我瑟瑟发抖。于是,我就买了我梦寐以求的熊猫披风。穿了熊猫披风,我不再觉得冷了。在广场中央,矗立着十方普贤的雕像。她有10个头,骑着巨大无比的大象,在阳光下闪闪发光。那天上的云,更是美丽得无法形容。瞧,那团火烧云,半红半白,红的象火,白的像雪,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接下来该下山了,我对爸爸妈妈说:“我们不坐缆车下山,好吗?”“行”。爸爸妈妈欣然同意。我们一边走,一边欣赏风景,山上的雾把我们包围起来,我们就像在仙境里一样。风把我的披风吹了起来,看起来就像一个大侠。这时,一个小女孩叫道:“看,熊猫大侠!”我听了很高兴。

  我们花了两个多小时下山,虽然我累得够呛,但是我很开心得了个“熊猫大侠”的称号。

  今天,我们一家都非常开心,因为我们要去峨眉山玩了。峨眉山是以”雄、秀、神、奇、灵“和深厚的佛教文化而闻名天下。

  爸爸把车开到峨眉山脚下,我迫不及待的下了车。这里的空气很舒服。走上了半山腰,我们乘坐索道来到了金顶。

  金顶上面拥有世界上最高的十面金佛,她骑在大象的背上,手里拿着纯金的”如意“感觉上又慈祥,又神圣不可侵犯。四面八方还设有不同的观景台,可观云海、日出、佛光、圣灯、金佛等等奇观。

  峨眉山的灵猴在这里也是家喻户晓的哦,因为它会在游客身上抢东西吃,所以游客们大都会事先有所准备。只可惜这次我们没有碰到,据说是今年是安排到另一片方向了。

  峨眉山的景色真美,玩了两天。我带着愉快的心情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峨眉山,结束了这次的旅行。


《峨眉山月歌》教学设计 (菁华5篇)(扩展6)

——《峨眉山月歌》教案通用五篇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兴趣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教学反思

  学*《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学*目标】

  1、 认识3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理解诗句意思,感悟诗词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学准备:1、CAI 2、本诗的朗读录音,配合简易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1、 教师引入: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哪些和月亮有关的古诗呀!谁能背给同学们听听?(学*复*以前的学过的与月亮有关的古诗:《静夜思》《古朗月行》《竹里馆》《望洞庭》《宿建德江》等,主要是让学生回顾一下以前学过的古诗,引起学生学*这首诗的兴趣。

  2、 唐代的伟大诗人李白非常喜欢月亮,我们以前学过的《静夜思》《古朗月行》就是他写的,他还写了许多和月亮有关的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他写的`另外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完题目后,问:你知道了什么?你们知道峨眉山在哪儿?(峨眉山是李白故乡最有名的大山,也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这首诗是李白年轻时初次离开四川所做。

  3、 教师板书课题,指导学生读题。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悟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读顺。

  生:自读(教师巡视)

  师:请同座同学互读古诗,互相检查字音读得是否正确,读错字音互相纠正。

  生:互相检查。

  师:这几个字大家都会读吗?谁来读:指名

  1、 检查字

  2、 检查诗

  三、自主探究,读中感悟

  1、大家结合起来插图、注释再读古诗,教师提问:想想你了解到了什么?

  2、学生读完后,说说从诗中了解到了什么。

  同学们很会学*,知道利用插图和课后注释来帮助自己理解诗意,这就是学*古诗的方法。(出示古诗)

  在一个秋高气爽,月色明朗的夜里,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月亮倒映在江水之中,船在行,月亮也跟着行。他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驶去。第一次远离故土,难免恋恋不舍,可他心怀伟大事业大抱负,毅然决然地顺江驶向渝州。

  三、读中悟情境之美

  1、为了更好地体会诗人的内心情感,我们再来逐字逐句体会诗的意境。大家一边自由读第一句,一边脑海里浮现出画面。

  你们脑海中出现的是这样的一幅画吗?

  2、①和半轮 ②江水流

  3、半轮秋月挂在空中,陪伴作者顺流而下,这是多么优美的意境啊!谁来读一读。指名读评:月亮走,我也走,我顺流而下,才看到了影入江水流的妙景啊!多美的月色啊!四周一片寂静,只能听到江水的哗哗声。

  4、齐读,过渡语?诗人顺江而下,他从哪儿出发,又到哪儿去呢?是怀着什么样的心情呢?

  5、指名读第三名著重交流:思君不见教师可问学生:诗人在这里思念谁呢?

  预设:如有学生说李白在思念亲朋好友,教师可追问:这跟月亮有什么关系呢?(如果学生仍不能理解,教师可举一些李白把月亮当作好朋友的诗句引导学生理解,李白曾经写过这一句“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里的月亮诗人就把他当作了故乡的亲人、朋支。透过这月亮,诗人看到了故乡的一草一木,一切一切。这怎么不让他依依不舍呢?

  多么有意境的秋夜远行图啊!不仅写出月映清江的景色之美,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难舍之情啊!

  A. 指导学生朗读这句诗。

  B. 指名朗读这句诗,学生评读。

  C. 学生自由诵读这句诗,注意体会李白愉快的心情。

  四、品读古诗,感悟诗歌的意境

  1、学生自由读整首诗。

  2、配乐再来指名读。

  3、播放音乐,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诗歌的意境。

  是啊,李白即将离开家乡远行了,此时,他看到家乡的山、家乡的水,特别是家乡的月是多么亲切和留恋啊!他多么想和它们常常做伴呀,他要把这些家乡的美景一一带走。他马上就要离川远行,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了,他的内心豪情万丈!让我们怀着依依惜别心情,一起诵读这首诗。

  4、播放音乐,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5、读着读着,诗的语言活了吧,来,赶紧把它背下来吧!

  五、小结

  中国古代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其中唐代诗歌创造了我国文学史上的高峰。古代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优美诗歌,流传至今,我们为能够生在这样诗的国度而自豪。古代诗人很喜欢把月亮写入诗中,他们把月亮当作朋友亲人来歌颂,你们课后可多找一找,看看能找到多少写月亮的诗歌,读一读吧。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朗读背诵古诗

  难点:感悟诗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以前我们曾经学过不少古诗,谁能背诵给大家听

  (指名背诵)今天我们再来学*两首古诗。

  (板书:)

  这节课我们先来学*第一首

  (板书课题)

  2、解题。《峨眉山月歌》

  (1)简介“蛾眉山”。

  (2)简介作者。

  李白:唐代诗人,幼时随父迁居四川,长期在各地漫游,他的诗想象丰富,本诗是他青年时代初离四川时所作。

  3、初读课文。

  (1)范读课文。

  (2)自学课文。

  要求:

  ①准字音,读通诗句。

  ②结合诗句理解词语。

  半轮影流夜发向思君下

  ③读通课文,理解词句的意思

  ④不理解的注上记号。

  学生根据上述要求自学课文。

  (3)检查自学情况。

  ②指名说说有关词语的意思。

  ③指名说说诗句意思。

  ④提出不懂的词和句。

  4.精读课文。

  (1)疏通诗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半轮:(看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诗句中指月影。

  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夜发:夜里出发。向:驶向。思:思念。

  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

  (2)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①出示图画,看懂图意。

  ②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他的表情会是什么样儿。

  要读出诗人思念友人的感情,语调要低缓些。

  出示: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范读、指名读。

  5.指导背诵。

  朗读背诵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

  2、背诵两首古诗。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本课的8个生字及组成的词语。两首古诗的意思。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

  投影片、收集有关李白、刘禹锡的生*资料或名篇佳句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任务:理解《峨眉山月歌》诗意,并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

  一、激发学*兴趣

  导入新课

  1、谁能谈谈李白和他的诗?

  师述: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居士,幼时随父迁居四川清莲乡,25岁离蜀,长期在各地漫游,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人称“诗仙”有‘斗酒诗百篇“之称。

  2、说说你学过李白得哪些诗。指名交流收集的名言佳句。

  3、今天,我们来学*一首他青年时期写的一首《峨眉山月歌》。书:课题

  二、初读诗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读准字音。

  2、指名读,纠正字音。

  三、出示:峨眉君羌渝洲

  1、认读生字。

  2、理解字词的意思:半轮(看图理解,指上弦月或下弦月)

  3、影:月影。

  夜发:连夜出发。

  四、读文释义

  理解一、二两句: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照*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

  1、指名读。

  2、小组学*,理解意思,或提出疑问。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板书:月半轮

  理解三、四句: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思念友人却没有见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之情向渝洲驶去了。

  板书:影江水流

  1、由读。

  2、小组学*。

  3、交流。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两句诗。

  连起来读,指名串讲诗意。

  1、示幻灯片课文插图。

  2、引导观察想象。

  板书:思君

  五、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看懂图意。

  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见了什么,低头又看见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脸上会么表情。

  3、结合想象连起来说一段话。

  有感情地朗读,读出诗人因思念而惆怅的预语气。,语调要低缓些。

  六、指导背诵指名背

  齐背。

  总结作者借峨眉山的月夜美景,抒发了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意境清新,语言浅*,音韵流畅。

  书:写景抒情

  作业:理解带点的词语,再说说诗句的意思。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

  朗读并背诵《峨眉山月歌》。

  教学反思

  学*《峨眉山月歌》这首诗时,我简单介绍了一下写作背景,告诉学生这是李白离开四川到外地赴任时在途中写的。然后提出问题:你能读读诗,再联系插图,想象李白离开时的场景吗?有个学生说:他知道了李白离开峨眉山是在一个秋天的夜晚,那天晚上一轮弯弯的明月挂在天空,银色的光辉洒在江面上,非常美丽。我相机提示:这就是哪句诗的内容?有学生回答“峨眉山月半轮秋”,为了让学生尽可能学会自己读诗,我告诉他们,古诗中往往会出现词序颠倒的现象,那是诗人为了压韵,如“峨眉山月半轮秋”,其实是“秋峨眉山月半轮”,学生感觉理解起来容易多了。

  “影入*羌江水流”一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有学生说:我知道李白在乘船时,看到月亮也在跟着他走。现在,月亮在*羌江中的倒影也随船顺流而下,学生也能有所明白。接着,我示意学生:诗人乘着小船顺流而下,从清溪驶向三峡,快到渝洲时,他会想起谁呢?有同学说,他想念家乡的朋友,也有同学说,他想念一路陪伴他的月亮。这样的提问点拨,既发挥了学生的想象,有让他们理解了诗句“思君不见下渝洲”的意思,可谓水到渠成,又入情入理。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3.学*《峨眉山月歌》,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

  理解诗意,想象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