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

首页 / 教学反思 / |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1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律、节奏来感受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良好的*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氛围开放自由;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影响欣赏的效果与质量。要让听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首先从听入手,“听”包括“精听“和“泛听”。精听:指学生反复听,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进行分析、感受、鉴赏,直到从中听出“味”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性的讲述,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等、开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提出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培养孩子们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二、建立*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有人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用音乐的闸门,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自主学*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设计让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音乐的感受,音乐中用了哪些乐器?分别表现了自然界的什么声音?让学生自己创造自制乐器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在欣赏《鳟鱼》时,我也是将两种不同形式的《鳟鱼》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种是乐曲,一种是合唱。目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设计提问:这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这一提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乐曲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而合唱声音优美,具有感染力。这样使音乐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创设创造性课堂,组织创造性活动;

  创作音乐旋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环节。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和挖掘创造思维的手段。课堂上我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与自信。在认识唱名do、re、mi、三个音后,我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增进学生合作意识。请几位同学分别戴着画有do、re、sol的头饰找朋友,如两个“do”音在一起便是“do 、do” ,如两个do 在一起而re站住一边,便是“do 、do 、er ”。通过找朋友的方式创造出旋律,整理好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自己唱出自己编写的旋律。同时还选择一些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学生熟悉、喜欢的儿歌,辅导学生编配上旋律,让学生唱出来,选出编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学唱,这样不仅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挖掘了学生即兴创作的潜能。

  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图形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情绪的音乐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我启发学生:“从音乐中你想到什么情景?”鼓励学生把想象的情景说一说。接着再听,请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区分两段音乐主题,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图形和颜色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同学用了蓝色、红色。我问他们选择的原因时,他们说因为这些颜色都很明亮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很相符。音乐、色彩、图形的结合给了学生很深刻的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在一种自由而富有感情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其思维也活跃起来,他们的色彩感觉、音乐感觉都得到发掘与提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音乐本身就是创造,创造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老师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2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时不积极的同学,*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3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4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5

  在欣赏课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6

  三年级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投入地来欣赏一段音乐,那么就需要音乐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要把枯燥的音乐欣赏课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应帮助他们处理好听觉与联想的关系,让学生展开音乐想象的翅膀,从而丰富和发展他们的音乐感受力和想象力。

  本课课前我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因此,课堂上师生兴致盎然,气氛活跃,学生始终以愉快、饱满的情绪进行学*,取得较好效果。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听看结合,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曾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入门老师”,是调动学生学*积极性和主动性的重要前提。而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学生不易理解,如果光靠老师的讲解、介绍,学生就会缺乏兴趣,厌倦音乐欣赏课。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我尽量地运用图片、多媒体、视频等手段进行教学,通过视听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发其积极的思维活动,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本课在欣赏《赛马》时,我采用自制,随着音乐旋律、节奏、力度的不断变化,在大屏幕上时而出现骑手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的赛马热烈场面,时而又出现人们在草原上唱歌跳舞、休闲娱乐的场面。由于欣赏时,能有效地将视听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受到作品美的感染,加强了对作品的理解。

  二、听唱结合,加深理解

  欣赏一首音乐作品,一定要熟悉该作品的音乐主题,因为音乐主题是作品的核心,是音乐思维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要素。而唱音乐主题,是让学生熟悉主题,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好方法。通过哼唱主题,有利于学生把握音乐形象,使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准确辨认主题的重复和变化,使学生的音乐思维真正调动起来,更好地获得音响体验,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跟随乐曲哼唱第二主题旋律,并运用图形谱来辅助学生学唱,通过学唱,学生不仅分辨出音乐主题的重复和变化,还能体会出音乐的风格和情绪变化,从而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三、听动结合,体验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是以情感打动人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欣赏教学应通过音乐作品的鲜明艺术形象来诱发学生的情绪,让学生感受美、体验美。而体验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音乐实践,通过律动、演奏、舞蹈等,使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从而深化对音乐感情的体验,提高学生审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

  在欣赏《赛马》乐曲时,我让学生以双响筒、自制沙锤、手鼓、串铃等打击乐器表演模拟马蹄声、马铃声、马鞭声、欢呼声,来激发学生学*兴趣。

  本节课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打击乐器环节中,该加入一些不同速度、力度设计,让学生能够很好的表现马的“行进”、“慢跑”、“奔腾”的声音,来更好的体验感受跃马奔腾驰骋草原之时的欢快、自豪情感。

  通过这节音乐欣赏课,我体会到,教师只有开放学生的多个感知通道,充分利用他们灵巧的形体、自然的嗓音、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综合手段,进行直观欣赏教学,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才能让他们在轻松、愉快之中自觉、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起学生强烈的情感,使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真正成为审美活动的主体。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7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8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9

  在欣赏课《赛马》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聆听音乐的兴趣和*惯,感受颇深,有值得保留的教学经验,同时也有一些需要推敲的地方。

  一、成功之处:

  学生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一般情况下很难要求他们非常静心的投入地来完整欣赏一首音乐,那么,就需要教师来引导他们一步一步地被音乐吸引。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从而发展他们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但如何保证学生的学*对象始终是音乐,就需要教师把握一个度,因为任何教学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让学生充分地感受音乐情境。教学伊始,一段那达慕大会的视频将学生带进辽阔的大草原,带进紧张激烈的比赛现场,为学生感受音乐情绪、联想情境做铺垫,生动形象地引导学生打开视野。在完整初听音乐中模仿赛马激发学生的学*热情和兴趣,调动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我结合乐曲三乐段不同的音乐特点在分段细听时,我根据A乐段的旋律紧凑密集音乐情绪紧张的特点设计了蒙古舞扬马鞭的动作,将学生带进紧张激烈的赛马场。学生们有的小拳头握得紧紧的,有的兴奋地挥动着马鞭,进入到音乐的意境中。在细听B乐段时我以主题的三次变奏用了二胡连弓、顿弓、拨弦三种演奏方法为切入点,让学生视唱音乐主题,聆听主题出现几次,每次音乐情绪的变化。最后我揭示答案:演奏方法的不同。学生在音乐中兴高采烈的模仿二胡三种不同的演奏方法,对音乐知识,音乐情绪理解更为深刻。在细听A1乐段设计了学生模仿赛马冲刺,体验音乐。

  当学生脸上洋溢出紧张的神情时,我知道学生已与音乐融为了一体。在模仿马嘶鸣的动作时,学生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和热情,现在想到那一匹匹小骏马可爱的模样,我的心就会随着兴奋起来,这说明我的教学是成功的。他们已在律动与模仿中感受到了《赛马》所表现的意境和情趣。

  二、有待提高之处:

  针对学生音乐视野窄,对民族音乐的体验感受不足的弱点。如果教师能现场用二胡演奏一曲赛马,会让学生更为深刻的感受到二胡这种民族乐器的极大艺术魅力。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 10

  "竖笛是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竖笛是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音乐课就是唱歌课”的音乐教育观念是怎样形成的呢?清末,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极力推行变法维新,主张“远法德国。*采日本,以完学制”,于1898年上书光绪皇帝,请求废八股,开学堂。康梁变法虽然失败了。但在当时世界文化大潮流的冲击下,科举制度取消了,学堂兴起来了。

  学堂中设了唱歌课,称为“学堂乐歌”。由于种种原因,这种音乐课上只教唱歌的形式一直延续了90多年,久而久之,人们就把音乐课等同为唱歌课了。其实,这种制度和观念早已落后了,许多发达国家中,多年前器乐就进入了课堂,例如在美国和日本,每个中小学生都会演奏一二件乐器。

  为什么要“让器乐进课堂”呢?21世纪是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各国经济、军事、科技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据研究,人的手、眼、舌、脑等各个器官的运动,能刺激大脑和整个神经系统,宜于智力开发。为了这个目的,日本专门有个“筷子中心”,提倡人们使用筷子吃饭,锻炼手的灵活性。而演奏乐器要比使用筷子复杂的多。演奏乐器并不是简单的器官体操,因为所演奏的音乐作品是美的,因此孩子们会在欢悦的音乐体验中,受到美的陶冶。培养集体主义思想和高尚的情操。

  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中早已有了“器乐进课堂”的规定,有些学校已将竖笛、口琴、电子琴、手风琴等乐器引进了课堂,有些学校还成立了民乐团、管乐团、交响乐团。然而就教育整体来说,能占多大比例呢?我粗略调查过天津市一个区和郊区一个县的情况,市区的情况还比较好,全校有一个班器乐进课堂的占学校总数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县的情况就比较令人遗憾了,有器乐活动的学校还占不到总学校数的百分之五。作为中国三个直辖市之一的天津市情况尚且如此,广大农村的情况则可想而知了。国家教委号召并要求“器乐进课堂”已经多年了,为什么进展这样缓慢呢?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认识方面的原因外,乐器问题是主要原因之一。对于很多家庭来说,买太贵的乐器负担较沉重。那么什么乐器“进课堂”比较适合当前我们的国情呢?那就是竖笛。当前我国流行的塑料竖笛价钱便宜,造形美观,用清水冲洗不裂,风吹日晒不变形,笛头装有“微调”,可根据气温冷热变化调节音分。竖笛适合集体齐奏、合奏、重奏,并且坐、立、行走均可演奏。为适应课堂教学,天津市静海县盛兴乐器有限公司开发研制出系列教学用六孔、八孔、高音、低音塑料竖笛,它发音流畅,低音浑厚,高音清脆,转调离调符合我国传统演奏*惯,表达民族音乐很有韵味。在北京。天津的一些小学使用,效果很不错。可以预见,高质量的竖笛将成为广大青少年的亲密朋友。

  学生通过竖笛可以更广泛地接触音乐,如合唱、合奏、管弦乐等。所以国外有些地方把竖笛看作是广大青少年步入音乐王国的桥梁,是有道理的。在我国改革开放的今天,精神文明建设呼唤着美育,愿“器乐进课堂”尽快发展,让艳丽的美育之花结出累累果实。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阅读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1)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菁华3篇)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1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三、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节奏。谁能拍一拍?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

  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

  二、完整听赏全曲

  1、与森林共赏:

  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

  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

  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

  生:乐曲轻快、流畅

  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

  2、与森林共奏:

  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

  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

  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

  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

  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哦对了你除了听到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外还有没有其他声音?

  学生:有还有小动物的声音。那么你感觉小动物的声音加在什么地方合适?加什么

  呱呱加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结尾部分。

  那么我们来试试(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配小动物的呱呱声。或者分男女生)

  最后我们把音乐情绪加上再来一遍。

  2、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在聆听的时候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音乐情绪怎样?

  学生:是小提琴的声音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LI声模唱。

  这是乐曲的第二主题部分。你们也一定发现了除了乐器音色外还一小动物的叫声。我们不妨加进蛐蛐和鸭子的叫声好吗?(吱吱嘎嘎)分别加到什么地方合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

  师:(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运动的不只有手还有大脑,更包括身体其它部分的积极配合,音乐欣赏,就是要在或欢乐或激动或忧伤的情绪中,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鉴别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

  3、请同学们体会第三段旋律:3段是最热闹的一段,聆听时请注意:这段旋律是很强还是很弱?是一种乐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合奏(因为是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色彩很丰富)那么1、2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就是?——独奏(音乐色彩就相对单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样,所以音乐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LA来模唱。挥舞手臂。

  4、旋律3通过乐器的多样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独奏到合奏的转变,声音逐渐加强,音乐色彩也变得丰富起来。

  师: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三段旋律1、2、3,出现的先后顺序。板书乐曲结构:1—2—1—2—3—1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一段,就整首乐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乐曲是以小动物的叫声为引子,然后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然后重复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动物的叫声作为尾声,结束全曲的。

  与森林共唱--感受音效的伴奏

  跟着音乐边轻拍节拍边模唱。

  与森林共欢乐——合作表现

  表现全曲: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完整的演绎一遍。按照121231的排列顺序,尽情表现。

  指导学生完整表现121231。

  四、介绍乐曲:

  师:同学们喜欢这曲子么?让我们感谢曲子的制作者。

  师介绍: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但是同学们,现实的问题却是我们国家每年有接*50余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如果,我们刚才听到的美妙声音就此不再重现,如果像白鳍豚、华南虎、东北虎亚洲象等人类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声永远这样美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三、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节奏。谁能拍一拍?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2)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十)份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1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读》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由此可见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设备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音乐欣赏要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根据学生地域水*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欣赏,恰当的选择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只有如此才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欣赏;简析;理解;分层;电化教学

  20xx年以前,我国的音乐课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唱歌、欣赏、乐器和识谱。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欣赏教学又无法而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多次听课的感受,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至于复调的技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支生性复调:-声部进行,可用同向进行:-↗↗;*行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声部交叉:;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了复调高深的理论。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去正确认识它。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它能够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帮助自己来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同时,也明白了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xx)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20xx)《谈音乐教材中的有关问题》中国音乐教育

  [3]杨兆新(20xx)《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2

  音乐,作为一种听觉的艺术,是通过人的听觉器官对音律、节奏来感受于人们的心理,使人们在感知过程中得到美的享受和精神满足。音乐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审美能力、开拓学生思维有着积极促进作用。《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良好的*惯,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音乐新课程标准还在“分学段的内容标准”中,把“创造”作为专门一项予以阐述。可见,音乐新课程标准是十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我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课堂氛围开放自由;

  在音乐教学课堂上学生能否用心去倾听,能否积极地合作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直接影响欣赏的效果与质量。要让听与情感体验融为一体,首先从听入手,“听”包括“精听“和“泛听”。精听:指学生反复听,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耳朵和心灵去进行分析、感受、鉴赏,直到从中听出“味”来。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避免灌输性的讲述,我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等、开放的氛围。让孩子们在交流中提出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还可以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动,去实践,去玩!在玩中感受音乐,并培养孩子们肢体协调能力,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新的个性。

  二、建立*等的师生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有人说:“没有想象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而没有想象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学生时代是富于想象的时段。用音乐的闸门,培养孩子们发散思维的能力。在教学欣赏《电闪雷鸣波尔卡》时,为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使学生自主学*得到充分的发挥,我设计让学生聆听音乐后,思考音乐的`感受,音乐中用了哪些乐器?分别表现了自然界的什么声音?让学生自己创造自制乐器来表现音乐。提高学生的学*兴趣,营造出学生乐学。在欣赏《鳟鱼》时,我也是将两种不同形式的《鳟鱼》音乐让学生欣赏,一种是乐曲,一种是合唱。目的是丰富听觉、引发思考、激活课堂,发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设计提问:这两首音乐表现同一内容,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这一提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大家议论纷纷。接着,我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乐曲是由多种乐器演奏的,气势恢弘,具有立体感;而合唱声音优美,具有感染力。这样使音乐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感知上,提高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展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三、创设创造性课堂,组织创造性活动;

  创作音乐旋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较为困难的环节。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和挖掘创造思维的手段。课堂上我利用游戏活动培养学生创作兴趣与自信。在认识唱名do、re、mi、三个音后,我让孩子们玩“找朋友”的游戏,增进学生合作意识。请几位同学分别戴着画有do、re、sol的头饰找朋友,如两个“do”音在一起便是“do 、do” ,如两个do 在一起而re站住一边,便是“do 、do 、er ”。通过找朋友的方式创造出旋律,整理好用投影仪打出,让学生自己唱出自己编写的旋律。同时还选择一些低年级语文教材中学生熟悉、喜欢的儿歌,辅导学生编配上旋律,让学生唱出来,选出编得较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全班同学学唱,这样不仅极大的培养了学生的创作兴趣,而且挖掘了学生即兴创作的潜能。

  不同的颜色和不同的图形可以表达不同的情感。不同情绪的音乐也能表达不同的情感。如在欣赏《杜鹃圆舞曲》时,我启发学生:“从音乐中你想到什么情景?”鼓励学生把想象的情景说一说。接着再听,请学生用不同的图形来区分两段音乐主题,让孩子们在音乐中用图形和颜色来表现对音乐的理解。有的同学用了蓝色、红色。我问他们选择的原因时,他们说因为这些颜色都很明亮和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很相符。音乐、色彩、图形的结合给了学生很深刻的刺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欲望。在一种自由而富有感情的氛围中,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其思维也活跃起来,他们的色彩感觉、音乐感觉都得到发掘与提高,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使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音乐本身就是创造,创造精神的培养应体现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创设思维情境,激发学生思维兴趣,鼓励学生求异思维,使学生创新思维得到很好培养。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我们老师应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音乐教学环境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理解音乐,从而激发他们创造的灵感。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3

  我尝试的进行信息技术与音乐学科的整合,精心的设计了一堂京剧艺术欣赏课的探究合作式的教学。

  认知:

  通过对现代京剧选段《迎来春色换人间》的欣赏,了解中华民族国粹——京剧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及伴奏乐器的种类等内容。

  情感:

  1、通过协作、兴趣小组的集体研究活动,对自己的研究成果有喜悦感、成就感,感受到与他人协作、交流的乐趣。

  2、通过对自己民族的'国粹——京剧艺术的欣赏与研究,感受她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构建爱国情感。

  能力:

  1、教师的引导下,实践体验专题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初步学*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搜集能力、信息判断能力和信息运用能力。

  3、能与小组成员协作学*。

  4、能够将自己的研究成果通过不同形式展示与交流。

  根据自己的研究形成自己独立的观点,并养成不断反思的*惯。

  活动流程:

  1、播放一段(VCD)现代京剧的唱腔选段《智取威虎山》中的《迎来春色换人间》。

  2、出示课题,提问:“通过欣赏这段京剧,你能感受到京剧艺术有那些特点吗?”

  3、组织学生学*,教师指导归纳。

  (京剧是一种综合艺术,有唱、念、做、打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段,其中最基本的是诗歌、音乐、舞蹈3种因素,体现了京剧的综合性;所有这些综合的艺术手段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创造舞台形象、表现剧情内容服务的,这体现了京剧的戏剧性,具体体现为:音乐人物性格化、行当化和戏剧情节化;京剧与各地的民歌、歌舞、器乐、曲艺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京剧演唱又是相当专业化的,必须由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和专业技能的人才能表演,这体现京剧的民间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特点。)

  4、启发学生:“你们还想了解有关京剧更多的内容吗?还想了解京剧的那些方面的内容?”

  5、学生之间提问、交流,确定研究专题(京剧发展的历史背景、行当的划分、脸谱颜色的代表、唱腔的特点、著名的代表人物、伴奏乐器的种类……)。

  6、教师总结,帮助形成协作兴趣小组。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4

  音乐欣赏是人类诉诸于听觉的感性活动,它能唤醒人的音乐感觉。那么,怎样在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唤醒学生的音乐感觉呢?这就要*中学音乐教师按照新的课程理念,充分调动学生的耳、眼、手等感官来感受音乐(如:用懂音乐的耳朵来聆听世界万物之声;用聪慧的眼睛来捕捉人类、大自然乃至宇宙的美的瞬间;用稚嫩的双手描绘出心中充满童真的音乐的蓝图。),从而引导出学生丰富的敏感性。那么,作为音乐教育者如何上好音乐欣赏课呢?我认为要从课内外多方面启迪学生感受音乐、产生情感共鸣并引导学生探究音乐作品内涵。

  从课外,可以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与课本欣赏课题相关的各种资料(音像、图片、与音乐相关的实物等),也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录下各种美妙的声音,配上自己的解说,制作成一个有关音乐专题的片断。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对音乐欣赏的兴趣,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来体验音乐,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从课内,切忌音乐教师把音乐欣赏课上成政治理论课,应该让“乐、情”始终贯穿整个音乐课堂。

  首先用这堂课的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让学生产生一种神圣、奇妙的殿堂般的感受。教师紧接着再趁热打铁,让学生随心所欲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展现心中的最原始的'情绪体验。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的;也有用朴实或华丽的文字语言————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的;还有跃跃欲试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展现的……教师只需微笑地带着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您的每一位学生,并对他们的表达方式作出一定的评价,您的第一个想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欲望的目的就已经在自然而然中达到了。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5

  内容摘要:“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本文针对这一领域的重要性与根据学生厌听音乐的现象,对如何通过音乐欣赏去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和提高学生音乐审美的能力,进行了重开放式地提问题和重体验式教学法两方面的浅谈与描述。

  关键词:音乐感受能力开放式体验式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6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象评比”活动有感》一文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复阅读,细细品读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内涵。章老师在围绕“关于不适度地强调学科综合的问题”的论述中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评比活动的部分课例谈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对象不是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或人文学科——如舞蹈、美术、文学等。音乐成了学*其他学科内容的陪衬”。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前不久执教的音乐公开课《天鹅》的深层反思。

  在那堂课上我将音乐、舞蹈、美术结合起来教学。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引导学生学跳芭蕾舞,而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想象画。特别是为了学生能画好《天鹅》,我还有意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辅导学生画天鹅,并在公开课上让学生观看了一小段天鹅的生活录象,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音乐想象画时,能较好地画出天鹅的各种神态。的确,学生不负我望,果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鹅,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还请学生从黑板上张贴的一幅幅天鹅图中评价出最好地表现乐曲《天鹅》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窃喜,“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是,课后听课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褒奖我的这种“创新”之举,而是辛锐地指出,让学生在《天鹅》音乐声中画天鹅,难道真的体现了学科综合的思想了吗?这样做,和美术课上请学生在背景音乐下画天鹅有何区别呢?更何况,还有一些孩子不会画,把天鹅画成了鸭子。那么,音乐和美术应该如何综合呢?他说,我们可以从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启发学生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等手段来诠释音乐,如音乐强时,线条粗;音乐弱,线条细;旋律跌宕起伏,线条凹凸有致;旋律*稳连绵,线条柔和舒展……

  专家们的话深深地启发了我。是啊,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通过这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教师要扎实有成效地开展课改,应深入学*理论,加强实践,并要学会反思,那样才能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7

  摘 要: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中“美”的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就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中的若干问题提出几点反思,和学者们共同探讨此类问题。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 音乐欣赏 教学反思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感的艺术,音乐欣赏是欣赏者对音乐作品的感情内涵的体现,同时也是欣赏者自己的感情和音乐中表现的感情相互交融发生的共鸣。” 音乐欣赏课是音乐教育中“美”的教育,对于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审美观有着积极的作用。然而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学生经常反映出“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笔者认为,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效果,合理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应该首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

  心理学研究: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热情和肯定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们探求新事物,研究新问题,进而形成一种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精神力量。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兴趣。”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兴趣是一种基本动力,它使学生与音乐之间保持联系,不断了解音乐、聆听音乐、学*音乐进而享受音乐并且用音乐美化人生。这就要求我们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中要摆脱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理念,时刻关注学生的兴趣点在哪儿,注重如何将学生的兴趣点合理地引导到课堂内容当中。

  二、以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

  有了良好的学*兴趣作为前提,音乐欣赏的课堂还需要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以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听得懂”、在课堂下“懂得听”。在音乐鉴赏课程当中,我们教师要完成的内容有很多。例如:欣赏内容的所属分类、音乐的主题思想、音乐家的*生事迹、音乐创作的背景故事以及获得更多音乐素材的途径。使学生理解一首作品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能够表达内心思想的艺术。这就要求音乐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合理地引导学生如何去鉴赏音乐。在备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准备好充分的资料辅助自己的课堂教学。

  三、以多媒体设备辅助课堂教学

  科学技术的日渐发展使得音乐欣赏课的授课形式得以多样化进行。传统的板书式、挂件式的材料在现代课堂中所占比例已越来越小。

  多媒体的运用不仅使得写板书的时间大大节省,而且能够清晰、高效地表述课堂内容,快速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

  在音乐欣赏的课堂上,文字、音频文件、图片文件、动画影像等多种形式的材料都可以充分结合到办公软件中。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只要课前认真细致地准备,就可以做一个精美的课件。不仅如此,由人民音乐电子音像出版社发行、北京艾缪斯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设计开发的电子音乐配套软件更是为中小学音乐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该软件将课本中的歌曲以乐谱(简线兼备)、音频、视频的形式组合起来。而且还配套了节拍器、音频在线移调等功能,是音乐课堂教学上的一个巨大改革,为教师在音乐欣赏课的前前后后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可谓是音乐教师的福音。

  四、以本土音乐素材丰富课程内容

  “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音乐基本知识与技能培养、思想教育的基本内容。教材的编写、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方法、学校的教学环境与设施等方面都会对学生的学*兴趣产生重要影响。” 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堂中不能将课程的内容限定于课本之中。应结合本地、本校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具有本土、本校音乐特色的课程资源,充分运用这些资源,将它们融入到音乐欣赏的课堂之中。音乐欣赏的课程中融入本土音乐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资料易于搜集、整理;本土音乐大多更容易调动学生的学*兴趣;学*的内容更有助于学生将来的生活中得以体验;等等。

  *些年,全国各地学校都在积极配合国家的政策,认真开发校本课程。这就要求在开发中对本土音乐素材的充分运用。如若能够搭配计算机技术,以人民音乐出版社发行的电子音乐软件开发为启发,建设具有本土音乐特色的电子课件,将对中小学音乐欣赏课的提高有更大的帮助。

  五、结语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前提、培养学生的综合鉴赏能力为方向,结合多媒体设备丰富音乐欣赏的课堂,注重对本土音乐的掌握以及运用。中小学音乐欣赏课中学生所反映的“听不懂”、“没兴趣”等情况一定能够得到有效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尹爱青 当代主要音乐教育体系及教学法[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杜。

  [2]刘斐 浅谈中学音乐欣赏课中如何调动学生学*兴趣[J]。大舞台。

  [3]王彤 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初步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毕业论文。

  [4]杜静文 提高小学音乐欣赏教学效率的策略探析[J]。课程教学研究。

  [5]孙丽 刍议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策略探究[J]。音乐时空。

  [6]周媛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之我见[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

  [7]赵治华 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综述[J]。考试周刊。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8

  内容提要:音乐欣赏教学包括音乐与相关文化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具体音乐作的聆听,教师简明、生动、富有活力地讲解、提示,及其他辅助手段来体验和领悟音乐美的音乐教育形式。20xx年版新的《音乐课程标准读》中明确指出:音乐教学要以音乐为本,从音响出发,以赏为主。教师的讲解、提示,力求简明、生动,富有启发性。由此可见要上好一节欣赏课并不容易,这不仅需要学校提供设备支持,更离不开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业务水*,音乐欣赏要注重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参与音乐体验,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尊重学生独立的见解和感受;要根据学生地域水*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欣赏,恰当的选择电教手段进行辅助。只有如此才真正有效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

  关键词:音乐欣赏;简析;理解;分层;电化教学

  20xx年以前,我国的音乐课教学包括四方面内容:唱歌、欣赏、乐器和识谱。随着时代的发展新课标把音乐课程教学内容整合为感受与欣赏和表现两个领域,丰富了音乐欣赏的内容。音乐欣赏教学成了音乐教学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是单纯地听,它的基本任务在听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了解和熟悉音乐语言,领会和感受作品的内容。通过音乐欣赏,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音乐知识,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还能培养学生认识美和鉴赏美的能力,并且能在欣赏活动的主体性和积极参与中,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和高尚的情操,从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音乐欣赏教学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但欣赏教学又无法而法,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我根据自己几年的教学探索和多次听课的感受,也从中总结出了一些经验教训,下面就是我的一些粗浅体会。

  一、教师的教材简析要详略得当,不要不讲或多讲

  音乐教师在备课时,在理解欣赏教材透彻的基础上已产生了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通过教师的神态、表情、语言、动作等内容表达出来,潜移默化地转移到学生身上,使学生进入兴高采烈或伤感深重等情感状态。这样,便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欣赏活动。教师要注意通过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起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和愿望,激起情感共鸣,而教材简述是学*课文内容的开端,学生一般是通过听教师口述看教师表演,听音乐旋律来感受感化的。所以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对乐(曲)的作者,乐曲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乐曲的曲式结构等有必要对学生作以介绍,但这种纯知识型或理论性的介绍尽量删繁就简。要抓住乐(歌)曲的重点和特点用简洁的语言点到为止,绝对不可以过多地讲解。我以前也犯过这样的错误,总以为应该把乐曲所涵盖的内容要讲深讲透,唯恐学生不理解,结果讲得多听的少,学生无兴趣,无形中扼杀了学生欣赏音乐的积极性。后来,通过阅读音乐欣赏教参,方晓得自己教学中的弊端。但同样也存在着另一种现象,有的教师在欣赏教学中不讲或者很少讲解,只让学生自己去听。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小学生,毕竟音乐知识了解甚少,文学艺术修养还不够深厚,对音乐的理解只能是处在对音乐音响的感知和肤浅的认识上,教师如果不进行必要的介绍和提示,欣赏教学则很难达到教学目的,更无从谈起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了。

  那么教师在简短的介绍中应向学生讲些什么呢?

  最首要的两点:一是音乐的形式因素,二是音乐的背景因素。如这部作品是声乐曲还是器乐曲,如是声乐曲,那么它是那种演唱形式的歌曲,如:女高音独唱、童声表演唱、混声四部合唱等;如是器乐曲,那么它是哪种类型的器乐曲,是独奏、重奏、是西洋交响乐还是民族管弦乐。这些内容一般在音乐欣赏教材中都会提到。但是对于演唱、演奏者和词作者及作曲家的介绍,教材中有的介绍,有的则需要靠教师去查资料了。另外,声乐曲的演唱特点和风格,以及器乐曲各种器乐知识性的介绍和演奏方法、乐队的配器等知识,就要看每位教师自身对这些技术性知识了解和掌握多少了。背景因素,即围绕乐(歌)曲的产生而折射出的社会历史状况。一般来讲,一部优秀的作品都会在当时社会中产生过激昂振奋的社会涟漪,它能使人们的思想得到感化受到教育和鼓舞,能引起人们对某种事物和社会意识的导向性思维。另外,这些作品都带有深深的时代烙印,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如伴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而产生的《东方之珠》和《七子之歌》,我们在了解了香港和澳门及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之后,再来听听唱唱这些感人的歌曲,潜移默化中就培养了学生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第二,音乐欣赏教学要从感受音乐的要素入手。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等音乐要素,并了解音乐要素在表现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就渐渐学会了如何去欣赏音乐。教师主要教学目的就是教给学生欣赏音乐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音乐之耳,对于不懂音乐的人再美的音乐对他都没意义。在欣赏音乐教学中切忌过多的作曲式理论分析,学生最讨厌听这些。教师对作品的和各种体裁用简单的A、B、C提示即可,不可过于专业化。尤其是中国古典的音乐作品,句、段、章法并不那么规整,无法用我们在学校所学的作曲理论去生搬硬套,这是不切合实际的。中国的音乐作品大都是表现的一种精神,注重音乐的意境和精神意味,讲究的景外之景、韵外之致,思与景谐,就如同印度音乐的拉格精神。音乐不象文学,它没有具体形象的描写,大都为抽象的理念(旋律美)。因此,我们不能误导学生现在音乐是在讲(描写)什么。音乐的可感形象就每位欣赏者而言是不尽相同的,这也是音乐艺术区别于其它艺术种类的最主要特征。

  二、要让学生自己去理解音乐,教师不要框架学生

  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往往会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诠释音乐作品,这是不正确的。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如何去欣赏音乐,而不是去框架学生的思维,更不能将教师的偏爱强加于学生。尤其是对一些外国著名音乐家的作品,特别是一些*现代作品,决不能苟同于一些音乐作品的介绍文字。就如同毕加索的现代化,有的人竭力推崇,但也有的人就是不喜欢。教师不能用行政命令式的语言强加于学生,诸如这是某某大师的杰作、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音乐作品,多好听呀!等等语言威慑诱导学生,这样的效果将会适得其反。

  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欣赏音乐。正如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自己的见解。比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开头的引子,长笛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吹奏出恬淡而美妙的旋律,有的学生讲描绘的是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江南景色。而有的学生却认为描述的是夏天的原野上,鲜花盛开,小桥流水,蝴蝶飞舞的美丽景色。他们认为春天蝴蝶还没生出来呢。这些理解无可厚非谁对谁错,只要认为描写的是一种景色就可以了。

  在介绍中国和外国的一些器乐体裁的内容、风格、演奏形式和作曲技法时,教师只可作简短介绍。要让学生根据这些介绍自己去认识音乐和理解音乐。在分析乐曲的曲式结构时,可选一些较为简单明了的小型作品让学生分析,逐渐提高对音乐句、段、章的认识。初中音乐教材和思考与练*音响资料中有简短介绍。要复听音乐作品,以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印象。如我在介绍音乐的主题、副题、呈示、展开、重复、对比;和中国的作曲技法,如:合头、合尾、鱼咬尾、句句双等时,我们可将乐谱抄于黑板或投影仪展示来进行简短分析,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要有意识地介绍一些复调音乐作品。就主调与复调而言,复调音乐是高于主调音乐一个层次的。我们可以看到所有大师级的作曲家的作品中,都会有一些复调因素在里面。就是创作或改编的小品也会用复调的技法去修饰一下。复调音乐更能加深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如在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楼台相会中,小提琴与大提琴如泣如诉哀怨缠绵的对比式复调,掐死倒好处地表达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真挚的情感。

  至于复调的技法,我们可以用简单的图形来表示,如对比式复调:⌒⌒模仿式复调:~~支生性复调:-声部进行,可用同向进行:-↗↗;*行进行:;反向进行:;斜向进行:;声部交叉:;简单的图示,一目了然,使学生理解了复调高深的理论。

  三、要根据不同学生欣赏不同音乐,不要用高深音乐难为学生

  音乐有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之曲,人有高雅与粗俗之分(但这种粗俗通过教育是可以改变的)。我国广大城乡不同区域经济、文化环境和发展水*存在着许多差异,客观上影响着学校音乐教育的实施现状和教学水*,基于这一现实,音乐欣赏课要针对不同的学生施以不同层次的教育,音乐教育也是如此。就拿※※市来讲吧,※※市与周围各县不一样,每个县的中心区与五郊四邻又不一样,中心各校区也不一样,音乐班与普通班不一样。要根据学生具有的音乐素质的层次进行教学。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课本照顾到的是中层次学校的学生,而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教科书音乐则是较高层次的音乐教材,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而且必须了解和懂得中外音乐文化知识。但针对各地学校的情况,教学要有所不同,对具有较高音乐素质的音乐班学生,要进行深层次的教学,而对于一般的中学生,则要有选择的教学和简单地介绍了。我曾经到过几个学校听课,课余时间做了一次调查,问学生:你们是喜欢中外古典音乐还是更喜欢现代流行音乐呢?大部分学生的回答是更喜欢流行音乐;问现代的流行音乐包括哪些内容时,有的回答未置可否,有的则认为就是流行歌曲呗。可见现代的流行歌曲对音乐教育的冲击和在青少年的心目中的位置有多么的大呀!同时,也能反映出现代中学生认识和欣赏音乐的水*。

  就流行音乐而言,早在《学校审美教育全书》中有这样的解释:流行音乐,泛指一种通俗易懂、轻松活泼,易于流传,拥有广大听众的音乐,它有别于严肃音乐、古典音乐和传统的民间音乐。流行音乐的种类很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概念,在20世纪中,常有人把通俗易懂、轻快流畅、比较接*古典音乐的顺乐或音乐喜剧(例如施特劳斯的轻歌剧《蝙蝠》、圆舞曲《蓝色多瑙河》等)称为轻音乐,把时尚流行的歌舞,特别是通俗易懂的歌曲称之为通俗音乐或流行音乐。现代流行音乐包括各种形式、各种体裁的声乐曲和器乐曲(例如: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一些歌舞音乐、电视配乐以及世界流行的地方性音乐)。就流行音乐的特征:通常短小精练,器乐曲常作机械的反复和简单的变奏,而且多即兴演奏。并且认为流行音乐多为此时此地的创作音乐,多数未得到公认的经典之作,因而其中鱼龙混杂,精华与糟粕并存,需要欣赏者具备较高的欣赏水*去正确认识它。但就目前中学生认识水*而言是达不到这个层次的。我不赞成流行音乐进入课堂。当前一些学校音乐教育存在着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在课堂上教学一些大陆的、港澳台的以及国外的一些流行歌曲。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该引起我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视,音乐教育的核心是音乐审美,在音乐课上,应该开发学生的审美与能动能力。音乐教师更不能听之任之,学生说课本上的歌曲不好听,教师就教学社会上流行的歌曲。我们不能说流行歌曲都不好,但是现今社会上有相当一部分的流行歌曲,格调低下,歌词不伦不类,对学生起不到激发向上,积极进取,陶冶高尚情操的作用。但我也不反对对流行歌曲加以疏导和介绍地去欣赏,因为他们毕竟是在社会上和青少年心目中影响面太大了,一定要改变学生认为的流行音乐只有流行歌曲的不正确认识。对不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音乐教育。对整体素质教育较高的学生在感受音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了解乐曲的体裁、题材、风格特点、作曲家的创作意图、各个时期音乐的特征,以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之间的的联系。这时提高学生整体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但对于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而言,则只能是一般知识性的讲解,教科书上所介绍的内容能掌握就足够了,而且教学参考书上也是这样要求的。

  四、要充分运用电教手段,但不要盲目随意

  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表现力、鉴赏力和感受力。一段乐曲或歌曲光听教师的弹奏或演唱远远达不到欣赏的效果。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运用直观形象手段,通过放录音、幻灯片、影像资料等手段,能够将作品更准确形象的表现出来,同时较易培养学生感知音乐内涵的能力,并陶冶情操。如在欣赏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先放一段录像,动静并置、远*呼应的画面。同时引导学生联想,想象理解。一群牧羊迈进朝霞,山村姑娘提着篮子走向村野--提示乐曲内容清晨放牧的情景,碧草青青,溪水潺潺;一群顽童们正在忘情地追逐嬉戏--暗示乐曲欢快的情绪和节奏;星星点点的茅屋农舍,家家户户的缕缕炊烟;小姑娘头上清新秀丽的野花,还有牛背上悠然吹笛的牧童--展示了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衬托着乐曲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再配上优美而富有表现力的曲调,这样让学生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去理解作品、深情投入地欣赏乐曲。

  但是电教手段的运用也要慎重选择,切勿出现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师在媒体选择及运用上要注重实效,从音乐教学实际的需要出发。比如,欣赏音乐《天鹅湖》片断,虽然教材上写明了教学内容是了解什么是舞剧音乐,重点也是欣赏音乐,但在媒体运用上电视及DV就要比录音机的效果好。它能够把声音和图像结合起来,使学生可以通过舞蹈演员的形体动作帮助自己来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及思想,同时,也明白了舞剧音乐与其他音乐的不同。

  运用电教手段,省时高效,声、形、图、文并茂,可以创造一种学生喜闻乐见、轻松活泼的音乐氛围,激活音乐课堂使学生大道乐的境界,同时又能加深学生对乐曲的理解,提高唱歌及欣赏水*。但是电化教学这条路任重而道远,我相信经过教师们不断去努力求知、探索,音乐电化教学的前景将更为为壮观,电化教学之路也将越走越实。总之,要组织好一节成功的音乐欣赏课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辛苦和智慧,需要教师组织好自己的语言、展示出自己的才艺、发挥出自己的综合知识能力;需要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形象思维能力和智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提高感受和理解音乐的欣赏分析能力;引导学生产生深刻的情绪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强烈的审美激情,提高审美能力,最终才会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xx)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懿颖(20xx)《谈音乐教材中的有关问题》中国音乐教育

  [3]杨兆新(20xx)《音乐教育在教学中的价值取向》中小学音乐教育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9

  音乐欣赏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感受、理解、鉴赏能力以及发展想象力,丰富感情、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与手段。音乐欣赏对学生的教育作用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所不能替代的,我对*几年的音乐欣赏的教学谈谈几点体会。

  一、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教学

  音乐欣赏教学程度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由表及里,由 浅入深的发展过程。

  二、欣赏教学时精讲多听

  必要的作品分析和知识介绍应该主动、精练、富有启发性,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音乐上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听赏等共同活动,使学生深入体会作品的思想内容。

  三、对比教学,灵活多变地设计不同课型

  1.以题材为中心设计课型 以某一题材为中心,将不同表演形式的音乐、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音乐欣赏教学。

  2.以演唱(奏)形式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音乐表演形式、内容、主题不同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开展音乐欣赏教学。

  3.以作品曲式与体裁为中心设计课型 这一课型将同一曲式结构或乐曲体裁的音乐作品组合在一起进行教学。

  四、音乐欣赏教学时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联想等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音乐欣赏者必然产生的心理现象,是欣赏教学中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在欣赏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对音乐的丰富想象力,引导他们准确地体验音乐情感。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的教学反思 10

  “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新课程的一个重要学*领域,是整个音乐学*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音乐心理学家研究表明:任何一种音乐能力,都是在音乐感受能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激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尽可能地为学生树立终生学*和享受音乐的目标奠定基础。

  一、重开放式,轻关闭式。

  在这里的“开放”,本人诠释为问题的答案范围宽;而“关闭”则是局限在某个具体的小范围问题去思考。在音乐欣赏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去偏重开放式地提问题,让学生通过多方面、多层次的思考与感受发表自己个性化见解,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的兴趣和提高学生感受音乐的能力。反之,则要尽可能地避开关闭式地提问题。学生是教学最有用而广泛的资源,我们应从多方面去开发他、塑造他,如果把学生引入一种思维或关在一个“峡谷”,以我个人的实践来看,会出现三种结果:

  1、不适应或这种思维较弱的学生对课堂产生厌感,甚至恐惧感;

  2、就算是适合某位同学的强项思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也会成为定向思维,出现智力偏向

  3、整个课堂会很冷清,因为它不是面向全体学生,不注重四面鲜花齐放的创设。据此,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尝试:

  在欣赏课《瑶族舞曲》中,进行到欣赏第二部分主题时,我第一次是这样设计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完成以下三个问题:拍子(3/4);速度(中速);力度(较弱)。学生听后,老师按顺序逐个引导回答。实践后,教学任务基本完成,但由于受到关闭式问题的局限,学生的表现为两种:一是根据提问都不会的学生干脆不说;二是知道个别答案但顺序不对的也静止不动。由于没有空间让学生去畅谈,所以整个课堂陷入了冻结阶段。轻松、愉快的情绪一时被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结果以失败告终。之后,本人经过请教别人与查阅相关资料,进行了第二次试教,把这个问题设计为:请同学们认真感受第二部分的主题,并说说你的感受。欣赏音乐后,课堂真是像炸开了花,精彩不断,想说的同学非常多,既分别答出了以上的答案,又增添了很多个性化的见解。如:“这一部分主题速度较慢,力度较弱,旋律悠扬,让人听后的感觉是悠闲自如,心情舒畅,所以我很喜欢。”我给予肯定鼓励说:“谈得真好!掌声谢谢他的精彩回答!”又如另一位同学说:“这一部分是以木管乐器独奏为主,音调统一,音色清晰、悦耳,让人陶醉其中。”我也及时给予表扬说:“听得真仔细,说得也很完整,掌声表扬!”……虽然这些说法有时会出现大同小异,但是它是学生自己独立感受的结果,是开放课堂产生的效果。学生高兴、自由,老师轻松、自如,何乐而不为呢?

  因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自由的课堂,对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是最有效的途径,对提高学生音乐感受能力是最容易的环节。

  二、重体验式,轻讲解式。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音乐是不能“教”的,音乐的非语义性与不确定性决定了其教学机制主要不是依靠讲授和诠释的方式来进行。根据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致使我们在音乐欣赏课中必须重视体验式的教学法,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感受到音乐情绪带给自己的影响,激发学生学*音乐的兴趣与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反之,以大量的语言去讲解音乐的特点、情感内涵、曲式结构等,尽管你讲得多么精彩,语句修饰得多么华丽,结果都会成为学生的耳边风、纸上谈兵罢了。

  根据以上的理念及分析,本人在欣赏课《春节序曲》中,是这样设计的:进行到乐曲第一部分第一主题,等学生展开自己的联想去想象出锣鼓宣天的场景后,我给学生提供锣、鼓、镲、三角铁,要求学生自由组合,并用以上的打击乐器去表现出你心中热闹欢腾的场景。话音一落,大部分同学一拥而上,这难道不是学生渴望体验、渴望表现的体现吗?见此,我灵机一动,把打击乐器分给个别*时不积极的同学,*时积极的同学用各种乐器的打击动作和模仿各种乐器音响来表现,以保持学生的积极性。一声令下,教室一片欢腾,有乐器的声音,有嘴巴模仿各种乐器的声音,同时还有旁边同学的笑声,大家乐在其中。见到如此欢快的场景,我也情不自禁地以打鼓的动作融合进去,顿时,表演的同学更加起劲了,这时,整个课堂变成了学生快乐的海洋,自由演绎自己感情的天地。大概一分钟后,个个笑盈盈地回座位。我也及时给予表扬。

  以上的案例,我紧紧抓住人的第五个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运用了体验式的学*方法,带领学生进行一次通过音乐去感受节日的欢快,通过参与活动去体验乐曲的内涵,让学生在轻松中得到艺术熏陶。因此,在音乐欣赏课中,要以体验式教学法为主,舍弃频繁无味的讲解式教学法。

  总之,新课程理念下的音乐课堂,不是教师自我展现才艺的舞台、生从师教的课堂,而是以学生为主,师生共营的课堂。在教学中,应带领学生顺序渐进,重在参与,重在过程,有良好的结果是最好的,如果没有,应以发展性评价的方法去促进、完善。千万不要出现恨铁不成钢的急切心理。并且在开放式提问题与体验式教学法的实践中,一定要以发展、激励、发现为指导思想,努力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得到快乐,产生学*音乐的兴趣,培养能力,陶冶性情,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3)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实用5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

  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

  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

  二、完整听赏全曲

  1、与森林共赏:

  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

  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

  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

  生:乐曲轻快、流畅

  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

  2、与森林共奏:

  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

  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

  生:笛子、小提琴、吉他

  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

  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

  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

  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这就是乐曲的第一主题部分。哦对了你除了听到乐曲中乐器的音色外还有没有其他声音?

  学生:有还有小动物的声音。那么你感觉小动物的声音加在什么地方合适?加什么

  呱呱加在第一乐句和第二乐句的结尾部分。

  那么我们来试试(分组一组唱旋律,一组配小动物的呱呱声。或者分男女生)

  最后我们把音乐情绪加上再来一遍。

  2、请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乐曲的第二段主旋律。

  在聆听的时候你又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音乐情绪怎样?

  学生:是小提琴的声音情绪是优美抒情的。

  能模仿拉小提琴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LI声模唱。

  这是乐曲的第二主题部分。你们也一定发现了除了乐器音色外还一小动物的叫声。我们不妨加进蛐蛐和鸭子的叫声好吗?(吱吱嘎嘎)分别加到什么地方合适?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小组展示。

  师:(现在我们正在积极运动的不只有手还有大脑,更包括身体其它部分的积极配合,音乐欣赏,就是要在或欢乐或激动或忧伤的情绪中,培养我们的音乐素养,同学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就有了鉴别音乐,感悟音乐的能力。)

  3、请同学们体会第三段旋律:3段是最热闹的一段,聆听时请注意:这段旋律是很强还是很弱?是一种乐器演奏,还是多种乐器合起来演奏?合奏(因为是多种乐器的合奏,音乐色彩很丰富)那么1、2是一种乐器单独演奏,就是?——独奏(音乐色彩就相对单一)、1、2、3的演奏形式不一样,所以音乐色彩也发生了变化。我们可以用LA来模唱。挥舞手臂。

  4、旋律3通过乐器的多样加入和演奏形式由独奏到合奏的转变,声音逐渐加强,音乐色彩也变得丰富起来。

  师:完整聆听乐曲,请同学们仔细听,三段旋律1、2、3,出现的先后顺序。板书乐曲结构:1—2—1—2—3—1

  同学们,我们刚才分析的这一段,就整首乐曲而言,只是第一部分,整首乐曲是以小动物的叫声为引子,然后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一部分,又以动物的叫声为间奏,然后重复演奏121231作为乐曲的第二部分,最后以动物的叫声作为尾声,结束全曲的。

  与森林共唱--感受音效的伴奏

  跟着音乐边轻拍节拍边模唱。

  与森林共欢乐——合作表现

  表现全曲:

  师:让我们和小动物们一起完整的演绎一遍。按照121231的排列顺序,尽情表现。

  指导学生完整表现121231。

  四、介绍乐曲:

  师:同学们喜欢这曲子么?让我们感谢曲子的制作者。

  师介绍:

  今天我们欣赏的这首乐曲《森林的歌声》是《森林狂想曲》其中的一首,它是由荒野探险家徐仁修、自然录音专家刘义骅等5人经过耗时5年的制作,深入全台湾森林实地录音,共收集台湾鸟类、蛙类、蝉类、虫类、溪流…等*100种自然声音;他们的目的宣传环保,爱护动物。

  但是同学们,现实的问题却是我们国家每年有接*50余种动植物濒临灭绝,如果,我们刚才听到的美妙声音就此不再重现,如果像白鳍豚、华南虎、东北虎亚洲象等人类的好朋友在5年或10年以后,我们再也见不到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讨论)

  教师小结:

  保护野生动物,从你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一起祝福,愿森林的歌声永远这样美好……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三、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节奏。谁能拍一拍?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3

  教材分析:

  《出发》是苏联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所作的交响组曲《冬日的篝火》中的第一曲。乐曲描绘了孩子们郊游出发的情景,为标题音乐作品。

  学情分析:

  本年段学生活泼可爱,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模仿能力强,授课班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很多有过艺术培训的经历,认识常用音符,认识字母谱,对音乐有一定的兴趣,但是由于年龄小,学生的音乐素质存在个别差异。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和表演,体验《出发》的音乐内容,感受表现其活泼、有趣、快乐的音乐情绪。

  2、认识圆号、小提琴、小军鼓等乐器,并了解其音色的表现特点。

  3、能够创编与音乐相符的情景,并用动作表示自己听到的音乐。

  教学重点:体验、感受乐曲《出发》活泼、欢快的音乐情绪。

  教学难点:听辨圆号、小军鼓等乐器的音色。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铝片琴电子琴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音乐进教室。师生问好。

  二、导入新课

  师生交流,导入新课并介绍作者。

  师:谈谈出发时的心情……

  三、欣赏教学

  1、初听乐曲。提问:听听,作者出发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乘坐的是什么交通工具?

  2、认识小军鼓、定音鼓。

  3、复听乐曲。提问:还有哪些乐器参与了演奏?

  4、认识圆号、小提琴、单簧管等乐器。

  5、了解管弦乐队、管弦乐。

  6、细听乐曲。

  (1)聆听引子。提问:这段旋律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这段由圆号奏出的号角性音调,充满朝气和力量,象征整装待发的孩子们兴高采烈的精神面貌。

  (2)聆听第一部分。提问:这段旋律让你想到了什么?A、边听音乐边模仿开火车。(要求合着音乐的节拍)B、师生合作用声音模仿火车声。

  (3)聆听第二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使你想到了乘坐火车时的哪些快乐情景?A、边听音乐边用动作表演。B、介绍铝片琴。C、跟着老师唱旋律。

  (4)聆听结束部分。提问:这段音乐与前面的哪段音乐相似?给你怎样的感受?(了解力度、速度)

  7、完整复听乐曲。

  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演奏乐器、用动作表现音乐内容。

  五、总结下课。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歌曲的学*,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并以轻快、活泼的声音唱出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2、通过歌曲的学*,能基本掌握八分休止符的运用。

  教学重点:

  唱出神秘、急切的感受,表达对老师的尊敬与爱戴之情。

  教学难点:

  八分休止符的掌握

  教学准备:电子琴、教学课件,卡纸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师:每当夜幕降临,夜深人静的时候,忙碌了一天的人们开始休息了,老师呢? 同学们用稍慢的速度,深情的情绪,柔和的声音演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产前》。

  2、师:唱得那么深情、投入,你们从歌曲中感受到了?

  设计意图:熟悉的音乐唤醒学生心头真挚、浓厚的尊师意识,为下面的教学做了情感铺垫。

  (二)师生问好

  师:同学,今天老师要用另一种方式跟你们问好,你们听好了

  同学 0们 同学 0们| 早0上0 好 —| (出示课件)

  师:请你们用同样的`方式跟老师问好。

  老师 0啊 老师 0啊| 早0 上0 好—|

  二、新课导入

  师:我们再来问好一下,老师怎样说,你们也怎样说

  (老师大声问好,学生大声问好。老师小声问好,学生小声问好。)

  师:谁来告诉老师,你们一般什么时候会跟别人小声说话啊?

  生:悄悄说,说秘密的时候

  师:其实,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小秘密。我小时候也有个秘密,一直藏在心里,现在老师要悄悄地告诉你,请同学们竖起你的小耳朵,安静仔细的听好了。

  三、节奏练*

  师:屈老 0师 这一 0个 | 小0 秘0 密— |拍对 0了 节奏| 我才能 告诉 你—|

  一起来听听老师的小秘密,看谁能收到,又能领会老师的小秘密呢?

  4/4 O X | X . X X X X . X X X |X O X O X ||

  Da……

  原来老师的秘密藏在了 中了。

  3、一起分享老师的秘密。――出示节奏。

  4、现在你们能像老师一样,把你们的小秘密也藏在节奏中,又送给你的同桌一起分享你秘密中的快乐呢?要求同桌听了你的秘密也能听懂和领会!

  【意图】:

  1、掌握难点节奏:弱起、附点和休止;为学歌曲打下基础。

  2、自由创编节奏,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节奏的模仿能力。

  四、听歌曲

  师:大家刚刚的表现都很棒。听听老师秘密(师范唱)

  生思考:

  师:老师把秘密装进哪里,送给了谁?(桔子里,老师)

  师:这是个怎样的秘密呢?(甜甜的秘密)(出示课件)请学生来读一读,并且提示要读出甜甜的感觉,“秘密”两字要轻轻的。再大家一起读。

  2、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这首好听的歌曲《甜甜的秘密》。(出示课件)

  3,听录音范唱(看着歌谱)

  师:我们再次聆听这首好听的歌曲

  生:听的时候请伸出你的右手用点线图画出旋律。

  五、学*歌曲

  1、学唱1-4小节歌曲(出示课件)

  (1)、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师:刚刚我们同学给这里配出的画面是蹑手蹑脚的,左顾右盼的,生怕被发现的,所以大家要读出悄悄地感觉。

  (2)、跟唱学*1-4小节歌曲

  2、学唱5-8小节歌曲

  (1)有节奏、有感情的读歌词 (配上动作)特别要点出“把桔子放进老师的抽屉里”这部分的动作。脚步要更轻,更低一些。

  (2),跟唱学*5-8小节歌曲

  3、跟钢琴完整唱出歌曲的第一乐段

  4、学唱第二乐段(出示课件)

  (1)、师:把秘密送出去以后,你们肯定是很期待老师发现的,那此时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期待的,急切的)

  师:请你们用这种心情,把第二乐段的歌词读出来。

  (2)、读歌词(教师纠正朗读读时节奏的错误)

  (3)、听老师唱第二乐段 师:老师也很期待这个秘密被发现,所以我先忍不住想要让你们听听我急切的期待了,请同学们仔细听。

  (4)、跟钢琴学唱第二乐段 (请注意唱出急切的心情)

  (5)、最后一句要让我感受到你们对老师真切的爱意,是发自内心的甜甜话语,掏着心讲的。再唱最后一句。

  5、分角色表现歌曲(跟着录音范唱并加上动作)

  师:我们现在来分工合作,一起来送出这个甜甜的秘密,一二大组的同学来“藏秘密”,三四大组的同学来“送出秘密”,然后大家一起来期待老师的发现。

  师:老师发现有些人啊,藏得太大声,送的也太大声了,早就被发现了,而且也没有很急切的期待,让我们再来一遍。

  六、课堂拓展(祝福语话师情)

  师:我们除了把秘密装进桔子里,送出我们甜甜的话语,我们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来表达,请同学们将老师在课堂上为同学们奖励的爱心卡拿出来,在上面写上你要对老师说的话,或祝福语(一人一张,如果你有多的爱心卡,请将你这节课的荣誉卡分享个没有的同学,让他们也写出他们的话)在写之前,我们先来看几张照片(点燃同学们对老师的爱)(出示课件)

  【意图】:通过写祝福语、分享师生照片,再次点燃同学们对老师的爱。

  小学音乐欣赏课教学设计 5

  一、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小蜜蜂》,并启发学生带着愉悦的的心情有感情的歌唱。

  2.通过聆听、演唱和表演歌曲《小蜜蜂》,感受音乐所表现的“飞”的形象,表达对小蜜蜂的喜爱之情,渗透热爱大自然、保护益虫的教育。

  3.学会用打击乐器碰钟、响板、给歌曲伴奏。

  二、教学重点:用愉快的声音、活泼的情绪表现歌曲《小蜜蜂》

  三、教学难点:歌曲第二乐句连续出现的八分音符节奏。

  四、教具准备:

  钢琴 录音机 磁带 头饰 打击乐等

  教学过程:

  一、欣赏《蜜蜂》

  1、初听乐曲《蜜蜂》

  师导语:春天不知不觉已来到了我们身边,春姑娘一路走来,唤醒了大自然中的一切小生命,小草伸出了嫩绿的小手,小花张开了美丽的笑脸,春天可真美!这时,有一群勤劳的小精灵也来了,你们听,他们来了,请你用动作告诉我它们是谁?

  (放课件中的音乐,学生聆听音乐并用动作表示答案)

  师:从同学们的动作中,老师看出来了是会飞的小精灵,大家一起说是什么?

  生:蜜蜂。

  师:你是怎样听出来的?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我听到音乐的速度很快,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双灵敏的耳朵。这的确是一段用小提琴来模仿小蜜蜂飞舞形象的音乐,是由德国小提琴家、作曲家弗朗索瓦·舒伯特所做。

  师:歌曲表现的正是一群小蜜蜂,在空中盘旋起伏,漫天飞舞的小蜜蜂。

  2、复听乐曲《蜜蜂》

  师:让我们再仔细的聆听一遍乐曲,看看作者是怎样表现小蜜蜂在漫天飞舞的情景,同学们还可以跟着音乐做做小蜜蜂飞舞的动作。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下面,我们就学着小蜜蜂去采蜜吧!

  二、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小蜜蜂啊是益虫,它可勤劳了,它采的蜜蜂又香又甜,是人类的好朋友。那对于小蜜蜂你有了解些什么哪?谁你看一看,说一说?(播放图片)

  2.学唱歌曲: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

  师:让我们完整聆听,听完音乐告诉老师歌曲唱了些什么。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小蜜蜂整天在花丛中忙碌地飞舞着,来回采花蜜,让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美妙的舞姿吧!

  师:小蜜蜂是一种非常勤劳的小动物,从早忙到晚,今天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小蜜蜂》,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条节奏。谁能拍一拍?

  师:分组拍一拍。

  师:加上音乐拍一拍。

  师:加上打击乐器拍一拍。

  师:下面让我们跟着唱一唱吧!

  师:活泼欢快的.。

  生:小蜜蜂非常勤劳他们在采花蜜。

  师:让我们再来唱一唱吧!

  师:接唱。

  师:完整演唱。

  师:单独唱一唱。

  师:打击乐器伴奏唱。

  三、拓展:

  师:小蜜蜂多可爱呀,正如大家说的,它勤劳、善良、美丽是我们的好朋友。像小蜜蜂这样的益虫还有哪些?让我们来听一听,唱一唱吧!

  四、小结:大自然中有很多神奇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去创造,让我们做一个勤劳的小蜜蜂,好好读书,多做贡献吧!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4)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9篇

  设计意图:

  幼儿园艺术教学中的打击乐演奏,它能初步让幼儿掌握节奏还能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以及表现力,大班幼儿对音乐节奏有一定的认识,合作意识逐步增强。在日常活动中发现幼儿对鼓点的节奏很感兴趣,因此,我设计了《苗乡笙声》这个活动,利用我们少数民族地区的本土乐器鼓和芦笙,来让幼儿进行演奏简单的2/4拍节奏,并能按图谱进行合奏,让幼儿感受苗族原生态的乐器,体验民族文化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通过体验苗族乐器,以节奏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节奏感。

  2、能利用乐器吹奏出简单的2/4拍节奏。

  3、让幼儿感受苗族原生态的乐器,体验民族文化的快乐。

  重点:能用芦笙、鼓按乐曲2/4拍的节奏演奏出来为重点。

  难点:能利用芦笙、鼓,能在八分音符的地方自如的吹奏,并能按图谱同时演奏。

  活动准备:

  大芦笙一个、小芦笙(幼儿人手一个)、大鼓一个、小鼓(幼儿人手一个)、苗族人们打鼓吹芦笙视频、节奏图谱、篮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今天老师想和小朋友们分享一个视频,这个视频很神奇,老师每次听到里面的声音,就特别想跳舞,特别特别的开心,你们想不想看?(师可适当变换语气)师:看的时候小眼睛可要注意观察哦!

  2、观看视频,认识乐器。

  师:我发现小朋友们看得特别认真,有的小朋友还很激动,请告诉我你们看到上面的人们在做什么?(师举手示意)幼:有的在跳舞,有的在打鼓。师:这是苗家人最喜欢敲的"木鼓"。它叫什么?幼儿:"木鼓"。

  幼:有的在吹(师:吹什么?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芦笙"。它叫什么?幼儿:"芦笙")木鼓和芦笙都是苗家人最喜欢的乐器,过年过节时,苗族人们就会吹起芦笙打起鼓跳起舞,来庆祝节日。

  二、乐器尝试,学*图谱节奏。

  (一)、木鼓

  1、师:你们的小眼睛看得这么认真,观察得这么仔细,今天我把苗家人的鼓也带来了,出示木鼓"咚"。

  幼:鼓; 师:谁想来试试敲鼓?我喜欢坐得好的小朋友。

  :你真勇敢,第一个上来,再请一个小朋友来多敲几下给我们听听。请两名幼儿分别上台尝试,适度给予幼儿表扬。

  2、师:看到小朋友们都敲了,老师也想来敲敲!(师示范图谱节奏)师:老师敲得好吗?老师敲得好,因为老师有秘密武器(出示图谱),这是一个苗族的小妹妹送给我的图谱,这个图谱的名字叫《苗乡笙声》,她告诉老师只要跟着图谱节奏练*,就会敲得很好听,你们想学吗?(想)

  3、图谱节奏

  (1)师:那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图谱,这个图谱它是2/4拍节奏,每小节里面有两拍(师引导幼儿数1,2,1,2~~~)咦,这里第二拍怎么变成了~~~?幼:一条线;师:这是增时线,表示第一拍的音要延长到第二拍才能结束,我们现在来(师作拍手动作,幼儿观察回答),先用拍手来学*图谱节奏,一个X拍一下手,看着老师示范一遍(教师示范前三小节1,2,1,2~)会吗?都来试试,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师和幼儿拍前部分节奏|X X|X X|X-|);

  (2)师:再来数数后面三小节,1,2,1,2师:第二拍里面两个XX下面用一条横线(XX)就表示一拍里面有两个音,我们就拍(师连续拍两下手,幼:拍两下),师:连续拍两下(师再次示范一次连续拍手两下),师示范后三小节。现在我们一起来,(师作拍手动作,幼儿:拍手)准备好了吗?预备开始~~~(师幼拍后部份|X XX|X XX|X XX|)

  (3)师:你们学得真快,现在我们从头到尾拍手来一次,看你们会不会?(师指挥幼儿从头到尾练*一次)

  (4)师:拍得真好,这次我们换身体其他部位来练*,你们想拍哪个部位就拍哪个部位,师:一起来试一下,预备开始~~。

  (5)小朋友们拍得很好哦,这次我们的小嘴巴都跟老师"呜呜"动起来,同时拍你自己喜欢的部位,预备开始~~。

  :小嘴巴动得真整齐,你们表现得太好了,而且很有,但是有一点点不是很好,这儿(师指问题处)应该是~~~~我们都来试试。(适当表扬幼儿)

  4、分发鼓

  (1)、师:小朋友们表现得太让老师惊讶了,刚才我们用身体的各个部位按照图谱拍打出好听的节奏,那能不能用鼓也敲出这么美妙的节奏呢?(幼:能)先来说一下拿鼓规则:把鼓背在面前,鼓棒拿红绸这一头,老师说预备开始才可以按图谱节奏敲鼓。请幼儿拿鼓,预备开始~~~~。

  :小朋友们敲得很有,就是这里有一点点乱(指出问题处),引导幼儿把问题处练*。

  (2)、师:小朋友们真厉害,这次你们敲得很整齐哦,现在我们再来一次吧。

  (二)芦笙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学就会,那我们再来挑战另一种乐器芦笙,你们也能吹得好听吗?(幼:能)师出示大芦笙,介绍芦笙的笙斗、笙管、吹口,双手握住芦笙,嘴巴对着吹口,按照图谱吹,就能吹出好听的声音,想听吗?先看老师示范一遍(师按图谱示范吹奏)

  2、师:好听吗?想不想试一试,(幼:想)现在我看谁坐得好,我就让谁来吹芦笙,老师有一个要求,拿到芦笙后双手拿好芦斗,笙管朝外,吹口对着自己不要吹出声音,老师说预备开始,我们才开始按照图谱节奏吹,听清楚了吗?预备开始~~:小朋友吹得很好,都很认真,但是如果这里(指问题处),再吹得整齐一点就更好了,这里再来一次吧!(问题处再来一次)

  3、师:这次好了很多哦,我刚刚发现有几个小朋友吹得特别好,特别认真,我想请他们上来表演吹一下,小朋友们要认真听哦。(请吹得好的3~4个幼儿上来吹)

  4、他们吹得好听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像他们学学,一起再来一遍,预备开始~~。

  活动目标:

  1、 学*歌曲《我爱*》,感受3/4拍强弱弱的节奏。

  2、 知道*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地图与*的图片(各1张)

  2、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尝试运用有力的动作表现《*功夫》的音乐

  提问:这是一段什么音乐?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最想做什么动作?

  引导:是的,这是我们曾经做过的功夫操,今天我们可以来跟着音乐来试一试表演一段最神气的功夫。

  1、 幼儿运用动作表演*功夫

  引导:你们都愿意来试一试吗?

  2、 鼓励幼儿再次听着音乐表演功夫操

  小结:*功夫是我们*独有的特色,天天晨起练一套操,保证使你身体最健康。

  二、学*歌曲《我爱*》

  (一)、回忆或讨论关于北京*的经验

  1、 寻找*在哪里?

  提问:有谁知道*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提问:那么北京在*的哪里呢?

  (可请幼儿在地图上寻找到)

  小结:*是北京最有名的建筑物,北京是*的首都,所以*是*的一部分。

  2、 *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有谁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之后,出示*的图片)

  提问:你们想去*吗?什么时候才能去呢?

  (二)欣赏歌曲《我爱*》尝试用拍手、拍膝盖等方式感觉3/4拍的节奏

  引导: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片来感受*的雄伟,通过演唱来表达对*的热爱。

  1、边听音乐边尝试打节奏

  引导:让我来为大家演唱一首《我爱*》的歌曲,请你们用各种打节奏的方式感觉一下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教师范唱)

  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所以我们能从歌曲中听到强、弱、弱的音乐感觉。

  2、以拍手得方式再次表现3./4拍的节奏

  (三)初步感受歌曲,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提问:这首歌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提问:歌曲最后欢快的啦啦啦声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小结:欢快的啦啦声表达出了小歌手喜爱*的,向往*的感情。

  (歌曲跟唱2-3遍)

  三、音乐游戏《请你和我跳个舞》

  设计意图:

  音乐欣赏在我班还是一个薄弱环节,如何选择活动内容激发幼儿的兴趣事关重要,所选乐曲既要贴*幼儿生活,为幼儿所理解,又要让幼儿感受到旋律的美,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创造力。海底世界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小朋友对海底世界充满了好奇,充满了想象。法国圣桑的名曲《水族馆》旋律优美,结构简单,我想通过启发能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有趣的海底世界,充分发挥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因此我选择此乐曲开展欣赏活动。

  活动目的:

  1、欣赏乐曲,感受舒缓与轻快、活泼的不同音乐性质。

  2、尝试用多种方式(语言描述、身体动作、线描等)进行音乐表现。

  3、通过游戏,体会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白色图画纸一张、记号笔一把。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幼儿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

  师:小朋友你们好!今天将欣赏一首非常好听的音乐,请小朋友安静、用心地听,老师很想听听你们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1、安静欣赏音乐一遍,启发幼儿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1) 同伴之间交流对音乐的感受。

  师:请小朋友跟旁边的伙伴说说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给予幼儿自由表达审美感受的*台,通过让幼儿第一遍完整欣赏相互交流,表达对音乐的初步感受。

  (2) 请个别幼儿说说对音乐的感受。

  师:请告诉老师你听了这首音乐有什么感觉?

  幼:听了这首音乐感觉很舒服

  幼:听了这首音乐我好像看到仙女在飞。

  幼:听了这首音乐想跳舞。

  幼:听了这首音乐想转圈圈……

  幼:听了这首音乐我觉得好像很可怕,似乎里面有魔鬼。 幼:也有英雄在里面。

  通过提问,支持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同时也激发其他幼儿的审美想象。

  二、 通过欣赏,感受和表现两种不同的音乐性质。

  师:小朋友你们对音乐的感觉真好!那这首音乐的旋律有没有变化?在哪里发生了变化?我们再来听听看。

  1、完整欣赏音乐一遍,让幼儿能初步感受音乐的变化。 师:这首音乐的旋律有没有变化?有什么变化?

  幼:强弱

  幼:快慢

  《水族馆》分为四部分A B A* B*段,其中A和A*段旋律舒缓、优美。B 和B*段给人以轻快、活泼的感觉。两段音乐的性质明显不同,

  第二次完整欣赏,教师通过语言的启发引导幼儿感受不同音乐的性质。从幼儿的回答中我发觉只有少数幼儿能感受出音乐性质的变化,其他幼儿还停留在对音乐的审美想象里。

  2、教师随着音乐旋律配上简单的图谱,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和感受音乐的旋律变化。

  (1)师:在老师的心理还想用有趣的线条来表现这首音乐的变化。小朋友也伸出小手跟老师画一画,一起再来感受音乐的变化。

  (2)师:从这张图谱可以看出音乐的变化,在乐句舒缓的时候老师画的波浪线怎么样?(波浪画的比较慢,比较大)音乐变得轻快活泼的时候老师画的波浪线又是怎么样?(波浪画的快、密)

  借助图谱,请小朋友和老师一起随着音乐的节奏变化画波浪线来感受音乐性质的变化,然后再引导幼儿直观感受图谱波浪的幅度变化,通过听觉和视觉的体验使幼儿很快就领悟音乐性质的变化。

  3、通过图谱分乐句欣赏,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表现两种

  不同性质的音乐。

  师:小朋友当听到舒缓音乐的时候,你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幼儿自由的表现)

  师:随着音乐的变化,音乐突然变得轻快活泼起来,那小朋友会用什么动作来表现。(鼓励幼儿想用什么动作表现,就用什么动作表现。要求幼儿认真听音乐,随着音乐的变化动作也要发生变化。) 启发幼儿用语言描述和肢体动作进一步感受旋律A B A* B*段式音

  乐舒缓、优美和轻快、活泼的性质。有的幼儿用小鸟飞的动作来

  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幼儿用小鱼游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有的幼儿用翻滚的动作来表现对音乐的感受…

  三、通过欣赏课件,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

  1、教师向幼儿介绍作品的名称、内容。

  师:你们知道这首音乐的名称吗?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故

  事?原来这首音乐是法国一位伟大的音乐家圣桑的作品,他天天到水族馆去观察,看到小鱼们快活地在水草边游来游去,快活地嬉戏,觉得很美,就谱写了这首优美动听的音乐,名字就叫“水族馆。

  2、播放课件,让幼儿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有趣的水族馆。

  (1)师:我们随着这美妙的音乐也来感受一下美丽的水族馆吧!

  (2)师:感觉怎么样?

  幼:很漂亮。

  师:在音乐很舒缓的时候看到小鱼是什么游的?

  幼:慢慢地游

  幼:很舒服地游。

  师:音乐变得轻快活泼时小鱼变得怎么样?

  幼:游的很快。

  幼:很着急的样子。

  师:它们想干嘛去?

  幼:想找食物吃。

  幼:想玩游戏……

  通过视频,音乐与图像结合让幼儿感受作者创作音乐作品时用心灵体验到的水底世界里优美的意境。

  四、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有趣的水族馆。活动在欢快的气氛中自然结束。

  (1)师:美丽的“水族馆”还有什么东西会跟着音乐动起来?

  幼:水草、章鱼、螃蟹……

  (3)师:我们现在就变成水族馆里的东西随着这美妙的音乐自由自

  在地表现。记住要随着音乐的变化来表现动作。

  再次请幼儿欣赏音乐,用肢体动作表现对水底世界的审美感受和审美创造。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提供音乐、头饰等让幼儿进一步熟悉和表现音乐。

  活动名称:

  音乐——精彩夏天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夏季的特征,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语言讲述。

  2、在熟悉旋律的基础上,通过图谱学唱歌曲,感受歌曲轻松欢快的情绪。

  活动准备:

  自制小图卡、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大*》、《采茶》、《织布》。

  2、练声:《好娃娃》、《山谷回声真好听》,《山谷回声真好听》、《铃儿响叮当》、《雨中接妈妈》。

  二、导入部分。

  1、谈话导入教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夏天都有什么变化?(引导幼儿说一说夏季特征)

  2、教师完整范唱第一遍,幼儿倾听。

  教师:前几天,老师听了一首好听的歌曲,名字就叫《精彩夏天》。

  3、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教师:歌曲的名字叫什么?是几拍子的歌曲?

  教师小结:歌曲的名字叫做《精彩夏天》,是4拍子的歌曲。

  4、教师第二次范唱,引导幼儿完整欣赏歌曲内容,感知乐曲欢快的情绪。

  教师:歌曲里的“夏天”都有些什么?

  5、教师第三次完整范唱,帮助幼儿理解图卡。(教师结合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引导幼儿感知歌词内容,初步进行内容与旋律的匹配。)

  教师:歌曲里的“夏天”有……请你们仔细地听,歌里到底还唱了什么?小图都表示歌里的哪些内容?

  教师小结:歌曲里的夏天还有蓝天、白云、太阳公公、小鸟、小鱼、花儿、草儿、小朋友等。(教师结合图片小结)

  三、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1、引导幼儿根据图片的提示,自主学唱歌曲。

  (1)根据幼儿学唱过程中的困难,进行重点练*。

  (2)学唱歌曲2—3遍。

  2、引导幼儿探索用不同的形式分组演唱。

  教师:刚才,我们大家是一起演唱歌曲的,还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演唱歌曲呢?(鼓励幼儿大胆进行演唱。并进行对唱、领唱、分组唱,增加趣味性,熟练歌词。)

  3、表扬、鼓励能用好听的声音唱歌,并有感情表演的幼儿。

  教师小结:精彩夏天除了歌曲里说的有蓝天、白天、太阳公公、小鸟、小鱼、花儿、草儿、小朋友,夏天里还会有什么呢?小朋友下课后去找找看然后告诉自己的好伙伴。

  结束本活动。

  设计意图:

  幼儿园的孩子喜欢音乐,喜欢唱歌,喜欢用动作表现歌曲,将自己美好的心情表现出来,给孩子提供更多材料,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惊喜!

  活动目标:

  1.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歌表演。

  2.借由乐器联想表现盖房子的过程,并歌曲伴奏。

  3.体验劳动后的喜悦心情。

  4.欣赏歌曲,感受歌曲活泼有趣的特点。

  5.让幼儿知道歌曲的名称,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词内容。

  重点难点:

  在学唱歌曲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歌表演。

  活动准备:

  幼儿用书,音乐MP3、打击乐器若干、盖房子的视频。

  活动过程:

  一、看看、说说:

  1.你看过工人盖房子吗?房子是怎么样盖起来的呢?

  2.播放盖房子的视频(或户外观察幼儿园对面楼房的修建过程),并说一说工人叔叔在干什么?

  3.听一听盖房子时发出了什么声音。

  二、玩玩、想想:

  1.出示打击乐器,请幼儿自己探索乐器。

  2.想一想盖砖块、抹水泥、钉钉子可以用什么乐器表现,并选择出乐器。

  3.引导幼儿将乐器的声响与盖房子的动作连接。

  三、听听、唱唱:

  1.播放音乐,幼儿听一听。

  2.听赏并学唱歌曲《盖房子》

  3.幼儿练*演唱歌曲。

  四、唱唱、演演:跟着音乐节奏敲奏乐器。

  一组扮演搬砖块,一组扮演水泥。两组交换乐器,再次演奏。

  活动反思:

  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而音乐游戏是音乐教育中最易为大班幼儿接受、喜爱、理解的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是培养大班幼儿乐感和美感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融音乐与游戏为一体的艺术教育形式所以,我觉得要提高大班幼儿音乐教学的效果,培养大班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表现力,最关键的就是要从提高大班幼儿兴趣入手。在本次活动中,我觉得不足的就是教学时间的把握上,本次活动超过了所规定的时间。

  教材简解:

  节奏作为音乐要素之一成为诸多教学法中学*音乐的入手点。今年四月份的时候我到上海参加了"从头到脚玩音乐"的音乐培训,接触的都是节奏音乐,回来以后在孩子们中间尝试过几次,效果还不错,其中就有将儿歌填入节奏中进行游戏的,学过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本次活动,我有意将蔬菜的名字填入节奏谱中组织一个节奏活动。

  目标预设:

  1、通过语言中包含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和四个字的词组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

  2、尝试根据语言中的节奏型变化不同的节奏组合。

  3、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会用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前十六分音符、十六分音符等节奏型配上蔬菜名字中的一个字、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

  难点:根据语言中的节奏型变化不同的节奏组合。

  设计理念:

  奥尔夫教学法提倡从节奏与语言结合开始学*节奏,以使孩子用自己的语言来感知节奏的存在和律动。蔬菜又是孩子们很熟悉的,于是尝试着将蔬菜名填入节奏谱,通过"老师要办一个蔬菜大餐,请小朋友和我一起煮蔬菜汤"为由设计了本次活动。

  设计思路:

  在主题《秋的畅想》实施过程中,有一次在带领孩子们外出参观菜场的过程中,孩子们最关注的便是鲜灵灵的蔬菜了,他们发现了各种各样不同蔬菜,在认认说说中积累了一些蔬菜特征、名称的初步经验。在数一数菜场里有哪些蔬菜时,孩子们关注得最多是自己吃过的蔬菜,从家长资源的可利用性出发,特别是从孩子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点出发,如果能把蔬菜名字填入到节奏中组织一个节奏活动,孩子们肯定喜欢。于是就设计了《蔬菜汤》这一活动。

  一、"买菜"导入活动。

  二、认识各种蔬菜、教师引导幼儿分别用一个或两个、三个、四个字说。

  三、分组活动:"我们自己的蔬菜汤"

  四、谁是"小馋猫"

  教学过程: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5)

——大班音乐欣赏教案6篇

  活动目标:

  1、 学*歌曲《我爱*》,感受3/4拍强弱弱的节奏。

  2、 知道*在我国的首都北京,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 *地图与*的图片(各1张)

  2、 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尝试运用有力的动作表现《*功夫》的音乐

  提问:这是一段什么音乐?听到这段音乐你们最想做什么动作?

  引导:是的,这是我们曾经做过的功夫操,今天我们可以来跟着音乐来试一试表演一段最神气的功夫。

  1、 幼儿运用动作表演*功夫

  引导:你们都愿意来试一试吗?

  2、 鼓励幼儿再次听着音乐表演功夫操

  小结:*功夫是我们*独有的特色,天天晨起练一套操,保证使你身体最健康。

  二、学*歌曲《我爱*》

  (一)、回忆或讨论关于北京*的经验

  1、 寻找*在哪里?

  提问:有谁知道*在哪里?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提问:那么北京在*的哪里呢?

  (可请幼儿在地图上寻找到)

  小结:*是北京最有名的建筑物,北京是*的首都,所以*是*的一部分。

  2、 *是什么样子的?

  提问:有谁知道*是什么样子的?

  (幼儿回答之后,出示*的图片)

  提问:你们想去*吗?什么时候才能去呢?

  (二)欣赏歌曲《我爱*》尝试用拍手、拍膝盖等方式感觉3/4拍的节奏

  引导:虽然*离我们很遥远,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看图片来感受*的雄伟,通过演唱来表达对*的热爱。

  1、边听音乐边尝试打节奏

  引导:让我来为大家演唱一首《我爱*》的歌曲,请你们用各种打节奏的方式感觉一下这首歌是几拍子的?

  (教师范唱)

  提问:这首歌曲是几拍子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这是一首3/4拍的歌曲,所以我们能从歌曲中听到强、弱、弱的音乐感觉。

  2、以拍手得方式再次表现3./4拍的节奏

  (三)初步感受歌曲,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提问:这首歌听上去有什么感觉?

  提问:歌曲最后欢快的啦啦啦声来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感情?

  小结:欢快的啦啦声表达出了小歌手喜爱*的,向往*的感情。

  (歌曲跟唱2-3遍)

  三、音乐游戏《请你和我跳个舞》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感受民乐中热烈欢腾的气氛,引导幼儿了解和喜爱我们的民族文化。

  2、感受《金蛇狂舞》的气氛。

  3、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活动过程:

  ——记音乐欣赏《金蛇狂舞》

  和孩子共同表演金蛇狂舞是很久之前的大班了。那时侯的孩子年龄普遍较大,自我控制力强,但是老师们都觉得这节课挺累,孩子学不好。往往是一节课还没完,连老师都觉得有点无趣了。现在想来,那时侯大家都急于完成欣赏的表演,音乐欣赏只是作为了乐曲的开始部分而已,接下来的都是“看着老师,作动作,用音乐”所以特别是看这蛇头变动作变成了最难的了。

  现在,我觉得让孩子象蛇一样一个接着一个跳并不是很的难,那是很有趣的事。问题是怎样可以十分开心的兼顾运动和欣赏音乐呢?

  考虑再三,我觉得,既然是音乐欣赏那么,最重要的还是欣赏部分,对欢快乐曲有了舞动的兴趣,只要我把表演的要求定低,只是成为辅助欣赏的一部分那么这个活动会学得那么的有趣了。把较难的思路拆开来,一下子变得明朗,下面就是我设计的简单环节。

  1、听音乐猜想:金蛇为什么这么的开心?

  2、随乐感受乐曲ABA结构,并一起随乐跳舞。

  3、请几名幼儿和老师一起做狂舞的游戏,教师带头,在乐曲中表现ABA的结构。轮流全班分成四次完成。

  4、幼儿带头和老师共同舞蛇游戏。

  幼儿对一个音乐光有兴趣还不行,得让他觉得在他适度的努力之下,一切都是那么的有趣和简单。在本次活动中,幼儿和老师的情感交流是那么的自然融洽,水到渠成。

  活动反思:

  音乐欣赏是幼儿园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提高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理解力并能丰富音乐想象力,开阔幼儿音乐视野,提高音乐听觉能力和音乐素质;音乐欣赏也是向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欣赏作品,能从中体会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怀,愉悦身心。

  《金蛇狂舞》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活动,由于它的乐曲结构是幼儿不易掌握的,于是我采用图谱帮助幼儿理解音乐形象,分辨乐曲结构,帮助孩子去体验音乐和表现音乐,解决了活动中的重点、难点。另外,在进行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借助道具充分利用肢体动作表现音乐,可以说孩子们已经主动投入并沉迷在音乐之中,他们在主动的感受音乐、欣赏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将活动达到**。

  整个活动都是在教师有序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能动性,达到本次活动的目的。

  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6)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 (菁华6篇)

  音乐欣赏教学是音乐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扩大音乐视野,进行美育熏陶有着重要作用。在*时的音乐欣赏教学中,我采取以下几种做法:

  一、图文并茂,增进理解

  欣赏教学看似简单,其实是一个复*的过程。首先是音乐对欣赏者的主观感受,通过欣赏者的知识结构、与生活体验,形成自己独特的认识。所以教师要给学生一个准确的音乐形象。在欣赏教学中适时挂出图片,介绍风土人情。如:在欣赏《草原上》时,由于歌曲意境较**化,学生比较难体会这种情绪,更别说引起共鸣,因此,在让学生欣赏歌曲的同时配以录像画面,展现草原苍茫辽阔之美,白云般的羊群,强悍奔跑的骏马,绿毯上那星星点点的帐篷,在一轮红日的映衬下,如诗如画,再加上雄浑嘹亮的歌声,学生的情感被牢牢抓住,为明朗的草原气息陶醉。学生很有感触地看到曲子描绘草原迷人景色,赞美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抒发了草原人民的爽朗情怀……

  二、介绍背景,激发兴趣

  好多音乐作品,给人的感觉比较理性,况且学生年龄较小,阅历不深,不能理解、分析、感受作品。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给学生介绍有关作品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在欣赏莫扎特的作品时,可以不忘重点围绕“神童”、“生活清贫”,“学*刻苦“,”追求真谛”几个方面来介绍“音乐神童”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向他们展现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后,再来听赏他灵活,充满阳光的作品,效果就不一样了。有时,老师还可以亲自为同学演奏一遍,让他们印象更为深刻。

  三、静中有思,动静结合

  音乐欣赏较强调“静”,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如勃拉姆斯《摇篮曲》,老师可以让学生用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感受。有的说:夜深了,满天星斗,微风如轻纱,吹走了白天的闷热,连小虫子都钻进洞里睡觉。小朋友说得这么好,说明他对歌曲有一定高度的理解。欣赏《欢乐颂》时,由于歌曲情绪高亢,可以先让学生轻声跟唱,体会音乐情绪,感受乐队惊心动魄的演奏,了解人民要求和*、自由、*等的感愿望,更深地了解音乐家贝多芬的创作灵魂,学*他那不挠的坚强性格。与此同时,还可以创编一些律动,如击掌,拍腿等,听着欢快的音乐做不同的律动,让学生陶醉其中。

  在欣赏教学中,教师注意引导,就能够给学生一片绚丽的天空,学生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成为创造的主人!

  一首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慢板乐章,许多人觉得很难受,感觉听不懂,但同样的这首作品,改编成排箫演奏主旋律的轻音乐,听众就觉得很好听。其实整个改动很小棗仅仅把主旋律由小提琴演奏改成了用排箫演奏。在我看来,实质性的改动不在音乐上,而在名称上:“严肃音乐”棗“轻音乐”。前者令人感觉“听不懂”,而后者就让人觉得“好听”,其原因在于,在听众被灌输的概念中,前者是“严肃音乐”、“古典音乐”、“高雅音乐”,所以是有“深刻思想内容的”,需要“听懂”,没有那么深刻,因而可以轻轻松松地听就行了。

  这个例子表明,“听懂”音乐的概念,就好象是一座大山挡在听众的耳朵与音乐之间。这座大山就是人们要力图在音乐中获得看得见、摸得着、说得出来、讲得明白的文学性、美术性的内容。不打破这种审美观念,就难以真正走入音乐艺术的世界。

  古典音乐被贯以“高雅”、“严肃”的帽子。而“高雅”、“严肃”的音乐是有深刻思想内容的,这种音乐必须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才能理解。这些要领构成了音乐欣赏中的一个巨大的误区。在这一误区下中,音乐艺术成为神秘、高深莫测、拒人千里之外、高高在上的艺术。在这一认识的误区中,一部分人,对古典音乐敬而远之没有成为音乐爱好者;另一部分人虽然喜欢音乐,但也常常不自信地说:“我很喜欢音乐、但我不懂”。由于这个误区的存在,使得古典音乐难以为更多的人提供艺术享受,使许多听众远离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音乐艺术,无疑是人生的一大缺憾。而这个障碍仅仅是一个概念棗就象听轻音乐一样用我们的耳朵去接受音乐。迈出这一步,后面的一切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有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先用“形象鲜明”、“通俗易懂”的音乐来引导听众,渐渐的听众就可以深入理解音乐了。其实,这种“引导”的实际结果是:从个人来看,很多听众长年只欣赏几首被成功的解说了内容的作品;从全国来看,整个曲目局限在有乐曲解说的部分浪漫主义时代的作品上。音乐曲目范围严重狭小就是这种“引导”的必然结果。

  只有打破这个音乐审美的误区,让我们的耳朵而不是思想首先面对音乐,让我们放下一切对音乐的成见,自由地倾听,充分地感受,我们才能领略音乐时,你就会发现古典音乐之所以成为经典,应在于它们那种无法言传的音乐自身的美,它们是如此的亲切、感人至深,它们是如此的丰富,如此的令人无限回味。这时你一定会同意,如果仅仅按某种唯一正确的解说来理解音乐,甚至如果我们终生不能欣赏这种音乐,那么我们失去的就太多了。

  幼儿园音乐欣赏活动在幼儿阶段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走进音乐的天地,但是传统音乐教学的难点是教学手段单一,操作性不强,幼儿难以理解音乐内涵。我们尝试运用多种感官通道共同参与,以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欣赏能力。

  这里提到的多感官通道包括:听觉、视觉、运动觉、语言知觉等。其中听觉为主要通道,音乐欣赏当然强调以听为主,余者为辅助通道。各种辅助通道在音乐欣赏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

  运动觉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中,运动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随音乐做动作、唱歌、使用简单的打击乐器、开展一定情景性的游戏等方面。这是一种最常用而且最易为幼儿接受和理解的辅助通道,让幼儿置身于音乐作品的角**节中,为幼儿提供交流的机会。

  如在欣赏《水族馆>时,我们引导幼儿玩小鱼和水草的游戏,通过游戏中水草舞蹈→小鱼跑来探望水草→水草继续生长→小鱼探望水草并与水草道别,水草收起枝条休息这样一个情节,让幼儿在随乐的动作中感受了曲中abab的段落结构,以及每一段的不同情趣。

  视觉的运用

  在音乐欣赏中,视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用幼儿理解的图示与图谱表现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用图画的形式表现乐曲的故事情节。

  在欣赏音乐作品《啄木鸟》时,我用四棵苹果树来帮助幼儿理解乐曲旋律、节奏的变化。我巧妙地用听音乐绘制心形树冠来表现第一段音乐的*稳、流畅,又用树干上的三个虫眼表现第二段音乐中跳跃的×××节奏,幼儿在美术作品的帮助下更形象地感知了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变化,在对曲子的把握上显得更为轻松了。

  语言知觉的运用

  语言知觉的运用主要表现在,恰当地在欣赏的过程中加入故事、儿歌进行烘托,引导幼儿由浅入深地、形象地理解作品的情节、内容、风格及艺术背景。

  如:聂耳的《金蛇狂舞》是一首情绪欢腾激越的乐曲,象征了*人民对未来的信心与期望。 b段音乐有明显的对答乐句,且“越说越短”越说越情绪高昂,使人联想起*狮舞中狮子争绣球的场面。由于整个曲子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因此在理解的时候我加入了诗歌《闹新春》,让幼儿在按节奏朗诵诗歌的同时,从儿歌的语言节奏中找到曲子所要展现的欢腾激越的乐曲结构。通过文学作品的辅助作用,有效强化幼儿的音乐感受和音乐享受。

  但经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各种感官通道在音乐欣赏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反思、研究。

  问题一:过分追求多感官通道运用,反而淡化了幼儿对音乐思想内涵的理解。

  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为了让幼儿感受曲中浓浓的热带海洋气息,我绘制了精美的海岛风光图,并将曲中的主要节奏巧妙地设计在椰子树里,引导幼儿边听音乐边来欣赏图片。在此基础上,我还请幼儿用动作创造性地表现海边嬉戏的场景,再请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听音乐后的感受。原以为整个活动中视觉通道、运动觉通道、语言知觉通道都用上了,孩子对音乐的印象会很深,对音乐的把握能力、理解能力会很好但令我没想到的是,整个活动下来,孩子们几乎没有一个人对音乐有深刻的印象.很多孩子都对爸爸妈妈说:“今天我们玩海边的游戏了。”“今天老师给我们看了一幅很漂亮的图画。”

  音乐欣赏中多种感官通道的运用不是“万能的钥匙”,还需要老师深刻理解音乐内涵,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他们的发展水*,只有结合了优秀作品与幼儿发展水*相适宜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中灵活把握各种感官参与的“度”,才能使各感官充分帮助幼儿理解音乐,从而感受音乐内涵,使幼儿在欣赏中提高对艺术感悟能力,并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表达自己的感受。

  问题二:感官通道运用不当,反而束缚了幼儿参与的主动性和对音乐自由的想象。

  如在欣赏《水族馆》时,我先听音乐播放了一段表现《水族馆》内容的录像,孩子们饶有兴趣地看着录像里小鱼和水草嬉戏的场景。接着我提示道:“刚才我们听到的曲子让你想到了什么?”幼儿的回答是:“小鱼在和水草玩。”“小鱼和水草跳舞。”为了得到更多不一样的答案,我追问道:“还有呢?谁有不一样的想法?”孩子们都茫然地看着我,继续重复刚才的答案。孩子们的思维全局限在了刚才观看的画面上、没有感受到乐曲中所表达的诡异、神秘意境。而当我把这段音乐无意间播放给了邻班的孩子听时,他们有的说“像是仙女来了”,有的说“这听着很黑”,有的说“像小蛇在追我”,还有的说“像在一个黑黑的山洞里”…

  对音乐的感受力反而高于实验组的幼儿。

  反思:

  我们要允许并创造宽松的氛围让幼儿自由地感受和想象,只有这样才能让幼儿产生再次参与聆听的兴趣和期待。活动的开始部分尽量少用或不用辅助手段,以免分散幼儿对音乐的注意力,固定住幼儿独特的思维和想象。要以幼儿为本,从幼儿的实际水*出发制定欣赏的目标。支持幼儿的表现,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充分释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

  问题三:低幼阶段,多感官通道的运用使幼儿在欣赏音乐时感到不知所措。

  如在引导小班幼儿欣赏《加沃特舞曲》时,我设计了小免子、大熊、小老鼠等形象引导幼儿听音乐按节奏在不同小动物的脚印上走,以表现曲中的不同段落节奏的不同和情趣。但操作时我发现孩子们手忙脚乱,眼睛跟不上小动物走的频率,往往听了音乐忘了模仿小动物走,而模仿了小动物走路则乐在其中,全然忘记了音乐的引导。在我“费尽心思”的引导下,他们的眼神困惑,手忙脚乱。整个活动孩子在表演,在模仿小动物,却一点也没有体会到音乐带给他们的快乐。

  反思:

  各种辅助手段的运用要灵活,在运用辅助手段前教师必须对音乐进行深入地分析,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仔细研究各种手段在理解作品时应占的比重,避免盲目累加。运用辅助通道帮助幼儿理解作品时仍要强调以听为主,不要让过多的辅助手段喧宾夺主,把音乐成为“辅助”的“背景”。对于低幼阶段的幼儿,在帮助他们理解作品时要注意以他们已掌握的运动觉参与为主。

  以上只是我运用多感官通道参与幼儿园音乐欣赏教学研究中的几点疑惑和反思,为的是更好地让幼儿走进音乐,体验音乐的美,追寻音乐的美。让音乐欣赏教学成为教师和幼儿共同的快乐之源!

  高尔基说过:“在听音乐时,得用自己的经验、印象和知识去补充------”三年级学生的知识面和联想还不够丰富,但在音乐欣赏中对音乐情绪的直接感受能力并不差,而且自我表现欲望很强。他们常常会情不自禁地跟着音乐手舞足蹈起来。因此,音乐欣赏课堂中要给学生“动”的空间、时间,让学生在“动”中加深对歌形象的联想,从而增强对音乐的表现力。教师要努力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党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创造欲望。

  一、“动起来”加深感受了歌曲

  欣赏歌曲,学生创造一切“动”的机会,让他们用自己喜欢的动作来表达自己对歌的理解。这样学生进入了参与音乐的积极状态,就能更好地体验音乐的情绪。即使有个别学生精神不集中,教师也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从而作出调整。这种全体参与,不要求“动”的统一、优美。只需要与音乐情绪吻合,教师就应给予充分肯定。如:欣赏《嘀哩哩》出示歌谱后,六个人一小组游春,不要求每个同学的动作都一样,也不要求动作如何优美。只要他们能被歌曲的情绪感染,在教室里自由自在地创造“春天”。而在欣赏完《可怜的秋香》后,要求每一小组推荐一人朗读歌词,朗诵时让他们用自己体会到的感情,不要求语调统一,但要投入,最后还要谈一谈为什么这样朗读。

  二、“动起来”表现了音乐语言

  音乐作品是靠音乐语言来表达的,音乐语言包括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色、歌词等。通过多媒体营造一个与音乐情绪相符的环境气氛。然后根据音乐情节,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合做伙伴扮演角色,随着音乐“动”起来,增强学生对音乐语言表现能力。如:《可怜的秋香》中设置这样一个情境,让学生听音乐,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如太阳、月亮、星光、金姐一家、银妞一家、可怜的秋香和一群小绵羊。在“动”中,学生忘记了自己、忘记了教室,完全融入了悲苦、凄婉的音乐氛围中。这样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身林其境的感受到不同的音乐语言所表达的不同音乐内容。体会到歌曲的小调色彩,4/4拍旋律的悠扬、柔和,缓慢的速度、忧伤的情调等等。而在欣赏《嘀哩哩》时,让学生讨论选择歌名,学生在讨论中,结合歌曲的情绪,发现小黄鹂“叫声”比“找春天”的旋律更欢快。从而体会了这首歌是二段体歌曲,应选择比较欢快的小黄鹂的叫声“嘀哩哩”为歌名。

  三、“动起来”,塑造了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是通过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等来塑造的,它可以在人的想象和记忆中产生,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动”是把联想进一步深化的过程。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通过听、动体验到审美的全部过程。如:欣赏《嘀哩哩》时,分组汇演学生在春游的记忆中捕捉了可爱的音乐形象,从而加深了对音乐的表现力。而欣赏《可怜的秋香》中,给幼年、青年、老年的秋香容颜、衣着填色。学生通过联想、想象,抓住幼年、青年、老年人的特征来表现秋香孤苦的一生。学生在“动”中塑造了自己能接受的秋香。

  四、“动起来”,创造表现了音乐

  学生在“动”中积累丰富,丰富表现音乐时,就有

  了具体的感性材料,这样为学生创造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结束教育中的选择作业,一部分同学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尝试。有同学把流行音乐中悲伤歌曲和欢快歌曲收集了进来,还有把戏曲中的段子也收集了进来。第二个作业是同学们结合时事,画出听音乐的感受,结果有同学画了烟火晚会,此时的课堂真是“千树万树梨花开。”“同学们在动中创造了自己要表现的音乐情绪美。

  教育心理学认为:学*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渠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地掌握学*对象,音乐欣赏课,只有开放学生多个感知通道,才能让学生对音乐欣赏做到真正的主体参与,激发起强烈的情绪因素,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往往被忽视,但学生如果缺少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那么音乐的美感就不能为学生所感受,更谈不上达到陶冶性情,培养情操的目的。在音乐欣赏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的主导性,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在欣赏这课之前,首先轻声播放《我爱我的家乡》并和学生互动,问一些关于家乡的问题,音乐和对话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使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歌曲。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更加深刻的体会到“含蓄,深情,真挚”的情感所在。

  在教学中老师还要重视欣赏教学的方法,学生天生活泼,爱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不可能整堂课都安安静静地坐在座位上欣赏音乐。根据学生以上这些特点,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启发他们把听到的音乐和感受用各种方式表现出来,充分调动起学生欣赏的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实践中来。例如,在学生听完歌曲之后,试试让学生把歌中的歌词改为赞美和歌颂家乡的话语,让学生对家乡更加了解,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并能够对比着原歌词唱一唱,对音乐的表现作用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了把学生从座位的束缚中**出来,可以让会舞蹈的学生在音乐的伴奏下即兴的,轻松随意的跳些舞蹈,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取音乐知识,受到美的熏陶。

  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旋律,肢体动作、道具来感应乐曲曲式,感应颤音的特点。

  2、鼓励幼儿创编各种洗澡动作,感受音乐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图片、cd碟

  2、道具:铃鼓、沙球、圆舞板、水袖、呼拉圈(人手一份)活动过程:

  一、进入活动室。

  音乐《小白兔与大野狼》跟音乐做游戏进入场地坐定(用软垫,*地而坐)

  二、故事引入,出示图片,讲述故事师:咦!这是谁呀?(出示小花猫)有一天,小花猫很不高兴,妈妈问它为什么?原来啊,小猫身上痒痒非常难受,于是妈妈带小猫来到河马医生的诊所,河马医生拿出了他的秘密武器把小猫身上的跳蚤全都杀光光了,河马医生还送给小花猫一瓶神奇的沐浴乳,他还告诉小花猫每天都要用它来洗澡,这样跳蚤才不会在它身上安家,现在爱洗澡的小花猫变得越来越漂亮了,而且也变得爱清洁讲卫生啦!身上啊香香的!连蝴蝶和蜜蜂都围着小猫亲亲呢!提问:听了完小猫的故事以后我想请小朋友今天来当一回小猫,老师来当猫妈妈,你们愿意吗?提问:(幼儿讨论回答)

  1、小猫是怎么洗澡的?他都洗了哪些地方?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7)

——音乐欣赏教学反思(精选10篇)

  在这节课的教授中,第一环节我通过欣赏无声的《葫芦兄弟》影片,让学生初步感受没有声音的影片是怎么样的?然后通过三段不同音乐情绪的欣赏,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没有音乐的影片与有音乐的影片的差别。通过动一动、演一演,不仅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自主的去学,让他们自己发现问题和指导他们主动的去自主的解决问题,而且为下面的知识点作了铺垫。

  那么第二个环节我呢运用了动画片《龟兔赛跑》的.影视片段,让学生先通过听音乐感受音乐形象,再通过学学乌龟和兔子走路让学生根据音乐形象来挑选小乐器,跟着鼓点和琴声走一走,反复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情绪,同时也很好的复*和巩固音的强弱、快慢,再通过形式多样的故事表演,让小朋友充分感受不同的音乐可以表现不同的音乐形象,收到的效果也非常不错。

  第三个环节也是一个拓展部分,让小朋友把三段音乐和三段影片配对,提高他们对电影音乐的理解。授课中,我用“音乐编辑遇到了麻烦”的假设,让小朋友帮助音乐编辑找一找的表现形式,既发挥了小朋友乐于助人的精神,又调动了小朋友学*的积极性,让小朋友融于此景、此音乐,很好的活跃了课堂学*的氛围,较好的巩固了前面学过知识。

  在这三个教学环节当中,通过师声的互动、内容的细化、形式的多样,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氛围,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教学任务,基本达到了课前的设想。

  不经意间,我随手打开《中小学音乐教育》。章连启老师撰写的《课评之反思——参与“第四届全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录象评比”活动有感》一文震撼着我的心灵。我反复阅读,细细品读那字里行间蕴藏的深刻内涵。章老师在围绕“关于不适度地强调学科综合的问题”的论述中对当前中小学音乐课的教学实践及这次评比活动的部分课例谈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在音乐教学中,学生探究的主要对象不是音乐,而是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或人文学科——如舞蹈、美术、文学等。音乐成了学*其他学科内容的陪衬”。这不由得引发了我对前不久执教的音乐公开课《天鹅》的深层反思。

  在那堂课上我将音乐、舞蹈、美术结合起来教学。在欣赏柴科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曲》时引导学生学跳芭蕾舞,而在欣赏圣—桑的《天鹅》时引导学生创作音乐想象画。特别是为了学生能画好《天鹅》,我还有意请美术老师在美术课上辅导学生画天鹅,并在公开课上让学生观看了一小段天鹅的生活录象,为的是让学生在创作音乐想象画时,能较好地画出天鹅的各种神态。的确,学生不负我望,果真创作出栩栩如生的天鹅,有的在戏水,有的在游泳,有的在飞翔,有的在洗澡……最后我还请学生从黑板上张贴的一幅幅天鹅图中评价出最好地表现乐曲《天鹅》意境的作品。我暗暗窃喜,“音乐与美术的综合”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可是,课后听课老师并没有过多的褒奖我的这种“创新”之举,而是辛锐地指出,让学生在《天鹅》音乐声中画天鹅,难道真的体现了学科综合的思想了吗?这样做,和美术课上请学生在背景音乐下画天鹅有何区别呢?更何况,还有一些孩子不会画,把天鹅画成了鸭子。那么,音乐和美术应该如何综合呢?他说,我们可以从表现音乐的基本要素入手,启发学生通过不同的线条、色彩等手段来诠释音乐,如音乐强时,线条粗;音乐弱,线条细;旋律跌宕起伏,线条凹凸有致;旋律*稳连绵,线条柔和舒展……

  专家们的话深深地启发了我。是啊,把音乐与美术结合起来是为了更好地拓展艺术审美空间,增强艺术趣味,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实现审美教育的目的。而欲达此目的,贵在把二者灵活、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切不可公式化。要学生把音乐形象描绘下来,教师应启发每个学生用各自独特的画面构思去表达同一音乐主题。当我们启发学生描绘一幅图景的时候,不应当无形地诱导学生一起去寻找同一种图解,而要鼓励他们去积极寻找各式各样的属于自己的图解。

  通过这次新课程教学研讨活动,我真切地意识到我们教师要扎实有成效地开展课改,应深入学*理论,加强实践,并要学会反思,那样才能在正确的改革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由于本课是一节低年级的音乐欣赏课,音乐欣赏教学中,我们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他们的学*积极性,引导他们主动投入欣赏活动中。

  《龟兔赛跑》这部作品的篇幅较长,涉及的音乐知识也较多,而二年级学生的注意力不能持久,思维方式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同时唱唱、跳跳、玩玩、笑笑是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主要形式,所以在教学中就必须重视音乐欣赏形式,而利用各种形态、动作、歌舞等形式参与欣赏,就可以适当而充分的发挥学生通感作用,培养学生专注地倾听、再倾听,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表现,将音乐这种极为抽象的听觉艺术与视觉,运动觉联系在一起,发挥诸感官及意象之间的交错,混合的联觉作用,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艺术、思维能力和审美心理的发展,利用他们认识音乐的规律有机的'学*音乐,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文化素质。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以多媒体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处于一种舒适,富有乐趣的情境之中,这样既陶冶了情操,也不知不觉地体验到音乐表现的意境,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 的感受、欣赏能力。无论在导入、欣赏还是在为《新龟兔赛跑》故事配乐中,在充分领会新课标的前提下,结合实际,摒弃旧观念,旧模式,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小学生情感易受暗示性和喜爱小动物的特点,把有活力、有创意、求知欲望强、情感丰富的学生们带入到所创设的音乐意境,激发了学生较强的参与艺术实践的愿望,他们的学*兴趣和热情一旦被激发,就能推动其自身发展。

  本课的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尤其是音乐欣赏表演中,学生所表现出来的参与热情、以及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想象,都有很好的发挥。充分发挥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为学生创设了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环境,使学生始终处于愉悦的气氛中,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通过生动的动画课件进行音乐欣赏教学,使这堂欣赏课充满生机与活力。在以往单纯性倾听式的音乐欣赏教学活动中,学生不太容易产生真正持久的欲望,主动地欣赏音乐的热情。本课所欣赏的是管弦乐曲,如以文字介绍,既讲不清楚,又不能真正体验各种乐器的音色,而借助多媒体视听设备,则很容易实现这个教学目标,使学生很轻松、很直观地感受乐器发音特点和效果,从而进一步感受乐曲所表现的意境和情绪。运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设置情境,赋予动画的音乐性激活教学,在动态画面与音乐配合的实践中,能有效地进行音乐基本节奏的感知、内化、提高,从而优化课堂教学,能够做到视听结合,能够在短时间内向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使学生处于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气氛、环境中,很快与之发生情感上的共鸣。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在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中要以音乐的美感来感染学生,要以音乐中丰富的情感来陶冶学生,进而使学生逐步形成健康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欣赏是一种审美活动,用音乐本身的力量,使欣赏者置身于音响天地中,通过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我们的音乐欣赏课形成一种标准教学程序:1、先介绍作者生*;2、介绍作品时代背景;3介绍主题(可先聆听一遍);4、介绍作品结构(可聆听若干片断);5、完整的欣赏全曲。于是,一切尽在教师的导听之中。而通过这次培训学*有了很多的感触,再结合自己教学实践,我觉得有几点要重视与把握的,现将其分述如下,与大家共勉:

  1.改变学生的错误观念,以利于音乐欣赏

  初中学生往往有这样的观念:我们来校的目的是为了升学。因此音乐对他们来说无所谓,认为学音乐仅仅是为了娱乐,这就给上音乐课增加了难度,不认真听讲,更不细心欣赏作品。面对这种局面就要给学生讲学*音乐给人们带来的好处。美国的(神经学、心理学以及物理学)专家联合研究得知:音乐不但可以让猛兽安静下来,对人类有更多的益处。通常小孩一出生就喜欢音乐,一出生就对音乐有反应。空间推理能力强可提高思考逻辑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能在21世纪找到好工作,因为所有行业都会需要能够运用高科技的人。学*音乐可以让思维更清晰让人更容易专心,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能处理得更好,并可有效疏解各种压力,使人身体要健康。国家的兴旺、民族的强盛,需我们每个人具有相当的文化素质和艺术修养,只有较高的素养,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激烈竞争,人们才有创造力,社会才能更快发展,由此可见学*音乐有多么重要。

  2.流行音乐与音乐欣赏巧妙结合

  把流行音乐作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整个音乐文化的兴趣,最大限度地拓展文化艺术的视野,让优秀的流行歌曲走进音乐课堂,为学生搭建起通向高雅音乐的桥梁。流行音乐易被人们传唱,具有鲜明强烈的节奏,很具体现青春活力,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热衷于它非常自然。教师无需禁止学生去听去唱,并且在音乐欣赏时可选用一首与欣赏作品内容相关或相*的作品,以增强学生对作品的感染力,如:当欣赏内蒙古民歌《辽阔的草原》时,可事先播放腾格尔的《天堂》MTV。通过欣赏让学生对草原有初步的认识:蓝蓝的天空、洁白的'羊群、奔驰的骏马、绿绿的草原……再去欣赏《辽阔的草原》,更易理解作品,感受体验其意境。学生感受到祖国的大好河山之美,从而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在"美"的气氛环境中,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观念,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它的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和接受方式,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比其它姊妹艺术来得更直接、更迅速,且效率更高,又给欣赏者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促其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在音乐艺术的天空。

  3.要“听” 中“思”

  音乐欣赏特别强调“静”,这是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中,才能获得最佳的听觉效果。静则思,在听前教师有意识、有目的的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的、带启发性的问题。如欣赏《光明行》,听前教师出示在黑板上以写好的几个问题如:这个曲子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子的速度如何?情绪如何?你听后有什么感受?让学生有目的的聆听与思考。结果,听一遍后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曲子是有二胡独奏的;速度是:快等等。虽然问题简单,但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的听,思维想象也因此而积极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审美功能,获得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和理解,

  4.是要“听”中“说”

  有些乐曲学生没听过,不熟悉,兴趣不大。遇到这种情形,教师可以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叙述乐曲形成的过程以及情感特征,尽量缩短学生与乐曲之间的距离,并使他们逐步融入乐曲所表现得意境。也可以让学生说出聆听作品后的感受像《百鸟朝凤》,我要求同学们闭上眼睛全神贯注的欣赏,之后用一个词语或一段话把自己的感受描绘出来。于是各种各样的词语诞生了“争执”“百鸟争鸣”“清晨”......

  上面仅是粗浅的谈论了音乐欣赏中的教学方法,而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所谓教无定法。问题在于随机创造。只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的探索,充分看清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分析,巧妙设计,切实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让课堂充满活力,就会顺利地实现我们的教学目标。音乐欣赏课再也不会是死板的“一言堂”,那将是一个百鸟争鸣生机盎然的春天!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首先,注重“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多学科、新知识的渗透,对知识结构的挖掘和构建,并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从学科综合知识的角度来提高音乐分析能力均是有很大帮助的。其次,注重教学内容的实时性和连贯性。教师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去选择,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同时,更需要有效地在音乐课程中整合学科教学内容。

  二、创新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音乐公共课教学要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课前如何合理规划课堂教学内容设计,优秀的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成功的第一步,也是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课堂教学设计是教师研究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分析教学对象,制定教学目标,选择应用现代教学媒体的过程。

  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体现了教学实施的方向和达到的预期效果,是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最终归宿,它贯穿于整个课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指南针”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目标要指向清晰,尽可能量化,表述具体。教师在上一节课时,要想实现哪些课堂任务,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必须根据音乐课本身的特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目标。在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实现角色转换,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作品时去理解其音乐内涵,突出民族自豪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政治思想等多元化方面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例如教师让学生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可制定以下教学目标:①基础知识。了解作者、作品创作的年代、背景,弄清这支乐曲的创作背景和其中包含的民族抗争精神与人民奋起保卫祖国的伟大力量。②基本能力。学*、体验大合唱的声乐演唱形式,并欣赏作品《黄河大合唱》里相应乐章,增强对这些艺术形式表达的效果的了解。③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学*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且加强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促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出教学设计的整体功能,促使学生在知识、情感、能力、理论与思想认识上的有机结合,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挑战自我的机会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感染下,学生的竞争意识日益显著。在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调动学生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是一种行之有效地教学策略。例如:利用业余时间举办一些小型的.民族歌曲演唱或民族乐器演奏比赛等,再用精神奖励的方法予以鼓励,让学生们讨论、评价,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引导更多的同学参与进来,展示自我、表现自我、提高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音乐学*兴趣。

  老教育家陈鹤琴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关键在于音乐教师精心设计每一堂课,充分做好铺垫。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学生们的主体能动性。只有提高学生们的学*兴趣,学生才能接受,才能多思考、多练*、多比较,寻找出自己的问题,促进自我能力的、基本技能的提高,将来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高校音乐欣赏课即是一种艺术语言,同时也是一门唯美的艺术,作为高校音乐教师,我们要充分利用音乐欣赏课本身的魅力去折服学生,当然教师自身首先应被音乐课的魅力深深地打动,要做到“育人者先育己”。

  参考文献:

  1.李*.关于改革高师音乐传统教学模式的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xx,(3).

  2.戚序.21世纪中国高校审美教育解读[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1).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提高,校本课程开发成为讨论的焦点,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音乐课程起步较晚,目前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处在一种尴尬境地,同时面临着挑战和机遇。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了一些经验,现介绍如下,与大家交流讨论,共同提高。

  关键词:高校 音乐欣赏课 教学反思

  音乐欣赏课作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具有可靠性、可检测性、服务性、易操作性,大学阶段正是开展音乐教育的最佳时期,万万不可错过。普通高校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音乐教育体制不同。它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通过音乐教育和丰富多彩的课外、校外艺术活动,营造良好学*氛围,提高学生审美情操,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

  一、选用适当的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我国教科书政策也从“一纲一本”走向了“一纲多本”,教材选用由教研室或任课教师根据教材选用原则和教学大纲要求决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材品种多,性能各异,有多种多样的组合方式,加上教师教材的选用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和主观随意性,因此应根据高校音乐欣赏课的需要择优选用,高校领导必须严格把关,严格审查,确保选用教材的质量。由此可见择优选用音乐教材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音乐欣赏课教学反思实用十篇(扩展8)

——中班音乐欣赏教学反思优选【5】份

  音乐欣赏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下面就我对中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如:在音乐欣赏《荷包蛋》的教学时,我让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幼儿边听边感受自己煎荷包蛋的过程及荷包蛋煎好后请大家尝一尝切身体验。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做煎蛋的动作。此时教师适当用图谱诱导,加上一些自由发挥的简单动作。让他们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又如:《卡普里岛》的教学。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首先我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去卡普里岛旅行的情境中。“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开船去卡普里岛旅行啦!”然后让幼儿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缓、反复的特征,想象卡普里岛有什么情景。听完音乐让幼儿说谎产卡普里岛可能是一个什么地方,再让幼儿看图谱,游览美丽的卡普里岛。这样音乐欣赏《卡普里岛》就编排完成了。

  (二)让幼儿创造的模仿来表现音乐

  幼儿的创造开始于模仿,脱离了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思维方式等这些“创造工具”,创造性发展就等于一纸空谈。所以在此模式中,首先由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然后由教师直接根据主题引出基本动作,并引导幼儿学*基本动作,最后再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探索的形式,创造出各种新的动作。

  比如我在进行音乐欣赏“化蝶”的音乐欣赏活动时,我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请幼儿自由的创编,孩子们有的侧飞、有的向上飞、有的向前飞、还有的往后退着飞,一幅姿态各异、可爱的蝴蝶画面刹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孩子们的动作虽然不相同,却只局限于单独动作,此时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蝴蝶一个人飞多寂寞呀,这可怎么办?

  它们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之下,很快进入新一轮的创编,三三二二的做停在花朵上的动作,在此轮创编中孩子们不但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充分的想象,而且还加入了更多同伴间的合作,使自己的动作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三)发现典型,带动全面

  在活动中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同伴交流与合作,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他们间的交流是*等的、双向的,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情感上相互支持,行为上相互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表现的欲望和信心会更足。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幼儿提供同伴间充分交流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幼儿创作中好的范例,引导幼儿相互学*、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因为,这个好的“范例”,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一个很直接的启发,他们可能模仿这个好的动作,也可能在此启发下,创作出更新的、更独特的动作,从而更好的以“典型”带动“全面”。中班音乐教案及反思

  (四)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迪

  音乐一开始,幼儿就会马上进入到表现中去,这瞬间的反应,也就是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判断能力培养的时刻,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想象力,马上要随着音乐的韵律而动,投入到再创作——自我表现的阶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程序不同,对音乐、音乐欣赏反应的“潜质”各不相同,因此,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现程度。有的一听到音乐前便知道用什么动作去表现;有的则要在听完音乐后,才能表现出组合的动作;而有的只能反复停留在几个简单的动作上。这时教师就要进行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迪,帮助他们联想意境、理解音乐,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在音乐欣赏《小红帽》这一活动时,用视频仪放大幼儿用书,指着图讲述故事情境,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说图谱:“小红帽去森林,她一会儿走,一会儿跑一跑,见到外婆嘻嘻笑。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给帽出发吧!走一走一迪笃迪笃”。然后让幼儿倾听音乐《小红帽》,跟着教师的伴奏一起有节奏地说。这时性格内向的幼儿动作幅度小,缓慢地表现出小红帽走路的情境。性格开朗的幼儿则动作幅度大,用一蹦一跳的动作表现小红帽走路的情境。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分析,肯定和鼓励,引导和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活动进行得有趣,孩子们快乐,老师感觉有劲,很好地实现了教学目标,分析其成功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的巧妙引导。在倾听乐曲后,教师提问:听了乐曲后,谁来说说你的感觉?龙卢皓小朋友举手回答:我听到第一段和第三段是一样的,感觉像是***叔叔在走路,很精神的,第二段感觉很温柔。

  一下子把乐曲的性质说了出来。看他说得这么准确,而其它幼儿还有点似懂未懂的样子,我让幼儿再来听一听,看看你的感觉是不是和龙卢皓一样,在听的时候,你也可以把你的感受做出来。这样,在播放第二遍音乐时,孩子们的热情就一下子激发出来了,他们听出了三段音乐的不同,并且能够大胆地用动作来表现。

  二是图形卡的巧妙运用。两张图形卡的运用,既帮助幼儿明确区别了ABA结构,知道第一段有六个乐句,第二段有四个乐句。而且还为进行节奏谱的练*打下了基础。在我出示节奏谱的时候,我问孩子们:你们看得懂吗?孩子们说看不懂。

  这时,我将第一张图形卡放到了A段的节奏上面,用手比划了一下,然后再问:你们看懂了吗?孩子们恍然大悟:原来图形卡与节奏谱表现的是一样的句子。我接着引:是的,只不过我们要用身体动作把节奏拍出来。于是,孩子们在图形卡的帮助下,很快拍出了A段和B段的乐句,并且能够跟着乐曲连续地拍下来,表现非常棒。

  三是课前经验适度丰富。我利用日常生活中对比欣赏雄壮有力的歌曲与舒缓乐曲的播放,引起了他们对先前经验的回忆。再加上午饭、午点后让孩子们通过视频欣赏电影《闪闪的红星》和舞蹈《红星歌》,他们对此歌曲既不陌生,又不完全理解,只是从中了解故事中的主人公的聪明、勇敢、坚强的精神,体验了歌曲的特性,这为理解乐曲、听乐曲创编动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次是“雁翔工作室”的一次展示活动。我的课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赶花会》。知道要上课的时候,心里就紧张起来了。毕竟音乐欣赏*时接触的也不是非常多,而且音乐欣赏是需要老师对这段音乐足够的熟悉,对每一个乐句、节奏都要吃透的。

  刚听音乐的时候,我是一头雾水,几个月段,几个乐句,每一句乐句里有几拍,都是模模糊糊的。经过师傅的指导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回家以后我就开始抱着录音机反反复复的听,随着听音乐的遍数逐渐的增多,我对这段音乐的乐句、节奏也渐渐熟悉起来。再给孩子们试上的时候也就心中有数了。

  经过谢老师、师傅和园长帮助我多次修改了教案后各个环节也清晰了。我这几天,天天悬着的心终于可以放下一点了。但我想,在我一次次的试教的过程中孩子们对我的问题所做出的反馈都是不一样的,多多少少都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所以在上课的时候还是需要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尽量考虑到孩子们可能出现的问题,提早进行问题的预设。

  怀着忐忑的心情上完了整个活动,我觉得我在整个活动中让孩子们感受的东西还是太单一,《赶花会》中间的一段作为重点,我只让孩子们随着音乐去学一学花会上各种花朵的样子,其实让孩子们感受赶花会的人在看花卉的样子也是一个要点,我没有让孩子们也去学一学。但有一个比较成功的点就是这个活动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欢快,有一个情绪上的体验,他们的参与积极性也很强。

  通过这次活动,我对音乐欣赏活动有了更多的感想和想法,这是我的一次宝贵的经验。

  今天和孩子们一起上了一节音乐欣赏活动,《天鹅湖》之《四小天鹅》。孩子们兴奋极了。

  课前,我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在电脑上下载了《四小天鹅》的录像,找了跳芭蕾需要穿的芭蕾服和舞鞋的图片,还让学过舞蹈的小朋友提前做了表演节目的准备。就这样,我们的活动开始了。

  首先,由衣服和鞋子的图片入手,孩子们看了非常感兴趣,说出了这些衣服与我们衣服的不同。接着,我让孩子们看了《四小天鹅》的录像,孩子们更是看得津津有味,投入的不得了,当我提议要他们来当四小天鹅的时候,他们更是兴奋极了。我分组请他们来跟着音乐表演,大家不但从中感觉到了《四小天鹅》轻快的音乐,而且也对这个舞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谁学过舞蹈,让我们也来欣赏欣赏我们小朋友的舞力!”齐齐、凯宁、田子、宝宝,分分献艺,下腰的下腰,劈叉的劈叉,大家都拍手叫好!

  本次的欣赏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进行,孩子的兴趣点和参与热情都很高,自然地接受了《四小天鹅》。让孩子真正参与其中吧,感受活动带来的快乐。

  音乐欣赏是一项有利于幼儿身心健康和音乐能力发展的活动。下面就我对中班幼儿音乐欣赏教学的几点反思。

  (一)让幼儿充分地感受音乐。

  达尔克洛兹认为:“音乐本身就是以听觉为基础的,音乐教育应完全立足于听。”因此,音乐音乐欣赏教学应该以听为主线。在听的基础上,教师用简洁、准确、生动并具有启发性的语言、图片、电化教具去提示音乐的思想性、艺术性,启发幼儿的想象力,帮助他们认知和了解音乐。如:在音乐欣赏《荷包蛋》的教学时,我让幼儿注意倾听歌词内容,幼儿边听边感受自己煎荷包蛋的过程及荷包蛋煎好后请大家尝一尝切身体验。在听的过程中,孩子们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节奏做煎蛋的动作。此时教师适当用图谱诱导,加上一些自由发挥的简单动作。让他们进一步投入音乐的意境。又如:《卡普里岛》的教学。如在引导幼儿欣赏《卡普里岛》时,首先我用语言把幼儿带入去卡普里岛旅行的情境中。“请闭上眼睛,我们要开船去卡普里岛旅行啦!”然后让幼儿欣赏音乐,让幼儿感受韵律*缓、反复的特征,想象卡普里岛有什么情景。听完音乐让幼儿说谎产卡普里岛可能是一个什么地方,再让幼儿看图谱,游览美丽的卡普里岛。这样音乐欣赏《卡普里岛》就编排完成了。

  (二)让幼儿创造的模仿来表现音乐

  幼儿的创造开始于模仿,脱离了知识经验、技能技巧、思维方式等这些“创造工具”,创造性发展就等于一纸空谈。所以在此模式中,首先由教师直接提出主题,或引导幼儿回忆有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主题,然后由教师直接根据主题引出基本动作,并引导幼儿学*基本动作,最后再引导幼儿用集体讨论探索的形式,创造出各种新的动作。

  比如我在进行音乐欣赏“化蝶”的音乐欣赏活动时,我在准备好相应的歌曲之后,请幼儿自由的创编,孩子们有的侧飞、有的向上飞、有的向前飞、还有的往后退着飞,一幅姿态各异、可爱的蝴蝶画面刹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孩子们的动作虽然不相同,却只局限于单独动作,此时我只是稍加引导“哎呀,蝴蝶一个人飞多寂寞呀,这可怎么办?它们会怎么做呢?”孩子们在我的点拨之下,很快进入新一轮的创编,三三二二的做停在花朵上的动作……,在此轮创编中孩子们不但随着音乐打开记忆的闸门,展开充分的想象,而且还加入了更多同伴间的合作,使自己的动作经验得到了较好的提升,

  (三)发现典型,带动全面

  在活动中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同伴交流与合作,显得十分必要。因为幼儿在身心两方面都处于基本相同的水*,他们间的交流是*等的、双向的,双方在交流过程中,心理上相互影响,情感上相互支持,行为上相互模仿,经过认同、内化,融入自己的经验,从而促进自己的发展,表现的欲望和信心会更足。所以,在音乐欣赏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为幼儿提供同伴间充分交流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幼儿创作中好的范例,引导幼儿相互学*、相互观摩、相互借鉴。因为,这个好的“范例”,对其他孩子来说是一个很直接的启发,他们可能模仿这个好的动作,也可能在此启发下,创作出更新的、更独特的动作,从而更好的以“典型”带动“全面”。

  (四)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迪

  音乐一开始,幼儿就会马上进入到表现中去,这瞬间的反应,也就是对幼儿的个性发展和判断能力培养的时刻,这就需要发挥自己的判断力和想象力,马上要随着音乐的韵律而动,投入到再创作——自我表现的`阶段中去。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自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程序不同,对音乐、音乐欣赏反应的“潜质”各不相同,因此,反映出不同的个性、不同的表现程度。有的一听到音乐前便知道用什么动作去表现;有的则要在听完音乐后,才能表现出组合的动作;而有的只能反复停留在几个简单的动作上。这时教师就要进行个别辅导,恰当地示范和启迪,帮助他们联想意境、理解音乐,让他们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地发挥。在音乐欣赏《小红帽》这一活动时,用视频仪放大幼儿用书,指着图讲述故事情境,引导幼儿有节奏地说图谱:“小红帽去森林,她一会儿走,一会儿跑一跑,见到外婆嘻嘻笑。让我们一起跟着小给帽出发吧!走一走一迪笃迪笃……”。然后让幼儿倾听音乐《小红帽》,跟着教师的伴奏一起有节奏地说。这时性格内向的幼儿动作幅度小,缓慢地表现出小红帽走路的情境。性格开朗的幼儿则动作幅度大,用一蹦一跳的动作表现小红帽走路的情境。教师应给予恰当的分析,肯定和鼓励,引导和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相关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