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首页 / 教学设计 / | 2022-11-08 00:00:00 [db:标签-标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1

  【新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要求】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1

  1.分数的意义……………………………………………5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6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2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

  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

  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71页的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

  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提问:(l)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

  请小组代表发言:=1=2

  请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

  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1=2,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

  老师强调指出: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

  提问: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

  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提问:的分子还是分母的倍数吗?这种情况怎样化?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还剩1表示1份,是所以结果是2。

  提问:化成带分数,怎样化?

  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6÷5=1

  (二)小结。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9.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的“做一做”。

  学生口述方法及结果,全班同学判断。

  (四)思维训练

  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时,它是真分数;当a时,它是假分数;当a_时,它能化成整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课

  教材第72一74页练*十三的第1一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的良好*惯。

  三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3

  一、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沟通整数除法与分数的联系

  1. 回顾整数除法的含义。

  (1)幼儿园的马老师把6块小点心,*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得到多少块?

  (2)提问:你是怎么得到的?

  预设:6÷3=2(块)

  2. 回顾分数的意义

  二、在解决稍复杂的实际问题中,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一)借助问题解决完成分数意义的深化

  1. 把3块月饼,*均分给4个人,每人分得多少块?

  2. 要求:请你用手中的学具剪一剪、摆一摆,也可以在本上写一写、画一画。表示出*均每人分得多少块?

  3. 汇报:一边摆一边说自己是怎么得到每人分的块数的。

  (二)巩固用分数表示商

  请小组内交流想法

  ① 把这桶饼干*均放在5个保鲜盒中,*均每个保鲜盒放多少kg?

  ② 马腾从家到学校走了15分钟,他*均每分钟走多少km?

  三、在理解分数意义的基础上,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提问:观察这几个除法算式,你认为除法与分数有怎样的关系?

  2. 提问:如果用a表示被除数,用b表示除数,这个关系式可以怎样写?

  3. 提问: a、b可以是任何数,对吗?

  4. 小结:在除法中,0不能做除数,分数中的分母,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所以分母不能是0。

  四、综合应用,巩固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教材第50页,“做一做”。

  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2. 教材第51页练*十二,第1题。

  这些葡萄干*均装在2个袋子里,每袋重多少千克?

  *均装在3个袋子中呢?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4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四)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5

  学*内容:

  课本第76页例2及“做一做”第2题。

  学*目标:

  1.我能通过学*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我能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重难点:

  我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自学教科书76页例2: 把和化成分母是12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1)思考:

  ① 要把2/3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我们就要把分母( )乘( )才能得到12;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分数的大小才不变,现在我们把分母3乘了个4,所以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就应该( )。最后分子分母都乘了个( ),就把2/3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 )。

  ② 要把10/24化成分母是12的分数,我们就要把分母( )除以( )才能得到12;分数的基本性质告诉我们,分数的分子和分母要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时,分数的大小才不变,现在我们把分母24除以了个2,所以要使分数大小不变,就应该( )。最后分子分母都除以了个( ),就把10/24化成了分母是12的分数( )。

  (2)结合我们上面的思考,把教科书75页例2中的几个方框填完整。

  2.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3.总结升华

  4.我能行: 完成课本第76页“做一做”第2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法等。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 )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7

  一、教学内容

  1.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真分数与假分数

  3.分数的基本性质

  4.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5.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四、教学建议

  1. 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 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 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五、具体安排:略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回顾学*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整理*惯。

  2、概念回顾。

  (1)复*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复*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3)()÷()=0.6=()÷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你有什么收获?在练*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的方法,对今后的复*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对于复*课,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是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向;二是关注反思,培养学生整理与复*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阅读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1)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优选【十】份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法等。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2

  学*目标:

  1、我能通过学*归纳概括出分数的基本性质,并能理解分数基本性质,运用分数基本性质解题。

  2、我能体会到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学*数学知识的价值。

  学*重点:

  我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学*难点:

  我能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

  准备3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片。

  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合作探究、检查独学

  1、小组内检查独学部分的`题目完成情况,质疑探讨,展示动手操作。

  2、自学教材75页内容,思考下面的问题:

  (1)通过例1的学*你发现了什么?

  (2)它们的分子分母各是怎么样变化的?

  (3)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

  (4)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以及整数除法中商的变化规律,你能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xxx。

  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

  4、总结升华

  5、巩固练*:完成课本第76页“做一做”第1题。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3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四)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四)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5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四)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6

  教学目标

  1.从生活实际出发感知和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写法,明确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3.组织和引导学生经历学*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合作、交流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教学准备:.师生共同搜集身边或日常生活中的百分数。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形式:学生自主学*与小组合作、交流相结合,教师组织、引导与师生互动、交流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信息发布,感知百分数

  (一)教师发布信息。以声音、图片、文字结合的方式,出示下列信息(见课件)谈话:我们虽然已经认识了许多的数,但,像18%,25%,37.3%,7%,22%,70%这样的数,仍需要我们来认识和了解。人们称这样的数为百分数(板书:百分数)

  (二)学生发布信息

  师:生活中,你们见过这样的数(百分数)吗?在哪儿见过的.?请说来听听。信息交流分两步进行,

  1.分小组交流。

  2.每组推荐一人在班上交流。

  (三)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从生活中找到了这么多百分数。

  二、质疑问难,明确学*目标

  师: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么广泛,请问:同学们想知道有关百分数的哪些知识呢?

  此时,教师要肯定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并及时地在黑板上作简要的记录(如意义,读,写等)

  当学生谈不到分数与百分数的区别时,教师便质疑:人们为什么不用分数来表示这些关系,而大量地使用百分数?难道百分数与分数不同吗?(板书: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三、自学释疑,达成共识

  (一)学生自学(课件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二)分小组交流自学情况

  师:通过自学,你明白了哪个或哪几个问题?自己是怎么理解的?请同学们在组长的组织下进行交流。

  教师了解、指导学生解决问题,为释疑做准备。

  (三)师生释疑、解难

  1.组长汇报本组同学自学、交流和解决问题的情况。

  提示:一个组选取一个问题来重点汇报,主要介绍你们组是怎么理解的?

  汇报时,教师还要提醒:其余同学注意倾听,并准备针对别人的发言发表自己的见解。

  2.针对组长汇报,引领或指导学生以教材为依托把一个一个的问题加以理解(做到不流于形式,不规定学生必须先回答什么问题,再回答什么问题。)

  人们为什么喜欢百分数?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出发去领会――将分母统一为100便于比较的道理。

  关于百分数的意义

  引导学生从教材中的实例入手,逐步感受――百分数是把“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中的“几分之几”转化成“百分之几”的一种特殊表达方式。即,百分数是“分率”中的一种特殊情形。所以,百分数也叫百分率或百分比,其意义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同时,辅以练*。

  [练*]

  说一说,自己搜集信息中百分数的意义。

  教师指导:将百分数的意义叙述成“……是……的百分之几”的形式

  关于百分数的写法

  先抽取几名学生从自己搜集来的百分数中各选取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写在黑板上,其余学生注意观察他们的写法;再师生互评,并谈自己搜集时的写法是否正确,从而规范写法。关于百分数与分数在意义上的区别

  先让学生谈一谈,当学生谈不到或谈不清楚时,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7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

  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

  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71页的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

  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提问:(l)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

  请小组代表发言:=1=2

  请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

  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1=2,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

  老师强调指出: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

  提问: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

  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提问:的分子还是分母的倍数吗?这种情况怎样化?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还剩1表示1份,是所以结果是2。

  提问:化成带分数,怎样化?

  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6÷5=1

  (二)小结。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9.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的“做一做”。

  学生口述方法及结果,全班同学判断。

  (四)思维训练

  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时,它是真分数;当a时,它是假分数;当a_时,它能化成整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课

  教材第72一74页练*十三的第1一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的良好*惯。

  三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8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法等。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 )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9

  【新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要求】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1

  1.分数的意义……………………………………………5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6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10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回顾学*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整理*惯。

  2、概念回顾。

  (1)复*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复*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3)()÷()=0.6=()÷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你有什么收获?在练*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的方法,对今后的复*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对于复*课,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是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向;二是关注反思,培养学生整理与复*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2)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范文五份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2

  创境激疑

  (一)导入

  1.复*: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合作探究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

  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

  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涂色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拓展应用

  1.在分数a/b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b/a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作业布置

  教材54页做一做

  板书设计

  教学札记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3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分数的意义。

  2、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

  3、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调节气氛

  二、简单提问,找准学生知识起点

  师:这儿有一个关于分数的问题,一起来看看,说是猪八戒吃西瓜,他把一个西瓜*均分成4份,吃了3份,怎么用分数表示猪八戒吃的西瓜?

  生:

  师:能说说是怎么想的吗?

  生:*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3份就是

  师:那么,还有这样一个问题:孙悟空拔出一根毫毛,变成6只猴子,3只公的,3只母的,你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怎么想的?这个分数表示什么?

  生:表示公猴或母猴占猴子总数的六分之三

  师:还想到了什么分数?

  生:

  师:说说是怎么想的。

  ……

  三、探究新知

  (一)、大头儿子的难题----引出单位

  (课件播放动画片:小头爸爸出去买沙发套,到了商店发现忘了测量沙发的长度,于是打电话让大头儿子测量一下,可是家中没有尺子)

  师:这可怎么办?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生: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

  师:一起来看看大头儿子是怎么解决的。

  (课件继续播放故事:大头儿子想起可以找个东西代替尺子测量,于是他问爸爸戴领带了没有,爸爸回答戴了,于是他从家中找出一条爸爸的领带进行测量,他先将领带对折,发现不行,再对折,还是不行,又对折了一次,折出这很后放在沙发前)

  师:你知道大头儿子将领带*均分成了几份吗?

  生:8份。

  师:那你知道沙发的长度了吗?

  生:知道。

  师:请大家独立把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指名交流结果)

  生:

  师:为什么是?

  生:大头儿子把领带*均分成了8份,一份就是,沙发的长度占其中的7份,也就是有7个,所以表示为

  师:爸爸叫大头儿子测量沙发长度,为什么大头儿子首先想得到的是找尺子

  生:因为尺子有单位,比较容易看出长度

  师:那大头儿子没有尺子上的单位,又怎么测量出了沙发长度的呢?

  生:将领带*均分成8份,就有了这个单位,然后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可以了。

  师:原来分数就是这样产生的,今天我们就进一步来认识分数。

  (板书课题)

  师: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是认识什么?你对分数有哪些问题?

  生1:分数是什么?

  生2:为什么要认识分数?

  生3:怎么确定一个分数?

  师:现在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认识分数。

  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长度是产生了这个分数,那这个分数是怎么产生的?

  生:先把领带*均分成8分,这样就有了八分之一这个分数单位,然后再数数有几个这样的单位就行了。

  师:也就是说,首先要创造一个单位,这在测量中很重要,那么如果要量一个教室的长要用什么单位?

  生:米。

  师:量一枝铅笔的长用什么做单位?

  生:厘米。

  师:为什么你会做这样的选择?

  生:因为测量较长的物体就会选择较大的长度单位,测量较短的物体就选择较短的单位

  师:正是这样,不光是测量长度,测量面子、重量等都是这样的。也就是说不同的尺子就是单位不同。大头儿子用领带来测量沙发的长度,他创造了一把尺子,其实就是创造了一个新的单位。

  师:一起来看一组分数,你知道他的单位吗?

  (出示一组分数,指名说出分数单位,教室板书)

  师:观察一下这些分数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生1:所有的分数单位分子都是1。

  生2:分数单位与原分数比较,分母不变,分子都变成了1。

  师:是的,像这样分子是1的分数又叫分数单位。你知道为什么大头儿子在测量沙发时要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而不是创造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呢?

  生1:因为只有创造八分之一这个单位才好数。

  生2:如果是二分之一、四分之一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数不出有几个这样的整单位。

  师:原来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单位呀!

  师:古埃及人在进行分数运算时,只使用分子是1的分数,因此这种分数也叫做埃及分数。埃及分数,曾经是一个被人瞧不起的,古老的课题,但它隐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许多新奇的迷等待着人们去揭开。

  (二)、大臣们的难题-----规定单位

  (课件演示动画过程,古代君臣一行几人正在花园中赏景,皇帝一时心血来潮,询问大臣们眼前的池塘中有几桶水,并限时回答否则重罚,这下可忙坏了大臣们,大家七手八脚的拿桶来测量,可怎么也搞不清楚,这时旁边的一个小孩哈哈大笑说:这么简单的`问题还要这样大动干戈吗?我知道)

  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5

  分数乘分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过程与方法:经历解决问题和计算的过程,体验归纳推理的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组织学生合作探究,讨论归纳计算法则。

  教学难点:

  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法与学法:

  教法:情境教学

  学法:小组合作,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小明请小强到家里做客,请小强吃西瓜,先切了一半留给自己的父母,两人吃的各占了西瓜一半的一半,问小明吃了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

  师:该怎么列式

  前面我们学*的是整数与分数与分数相乘,这题都是分数乘分数,你能写出这样的算式吗?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2、观察这些算式,认为哪一些算式算起来会容易些?

  二、探索算法:

  (一)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

  1、请学生选择几道几分之一乘几分之一乘法算式,尝试计算。

  2、汇报计算情况,提出计算方法。

  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4、小组内交流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

  5、组际交流。

  6、小结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的计算方法:分子相乘的积作积的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积的分母。

  (二)一般分数相乘

  1、小组合作探究:

  (1)猜想一般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2)请举例验证。(3)准备汇报。

  2、组际交流

  3、总结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分数乘分数:分子相乘的积作积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的分母。

  4、沟通所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以前还学过哪些关于分数的乘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1、学生独立写出几个算式。汇总到黑板上。2、学生观察得出:几分之一和几分之一相乘。3、举例说明或验证计算方法及结果。4、小组交流个体学*情况

  5、组际交流可能出现的方法:(1)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2)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

  6、学生按要求活动。

  7、组际交流:学生可能出现的情况

  (1)可以看作是――

  (2)画图:把长方形的纸先用阴影表示出,再表示阴影部分的,然后打开看一看得到的阴影是整个长方形的几分之几。

  (3)化成小数计算。(能化成小数的)

  三、教师辅导

  1、教师进行个别辅导,并了解学生的计算及验证情况。

  2、教师指导和参与讨论。

  四、反馈提高,巩固计算

  出示例4,读题。

  师:怎样列式?依据什么列式?

  由学生讨论得到:根据“速度×时间=路程”,列出3/10×2/3。

  让学生独立计算。通过请学生在黑板演算或用投影展示学生的演算过程及结果交流计算情况,强调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乘,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并结合学生的演算情况说明约分的书写格式。

  课堂总结:今天我们学*了什么?分数乘分数怎样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

  附:教学设计说明

  《分数乘分数》一课是河北省九年义务教育教材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了分数整数、整数乘分数,理解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后进行学*的。分数乘法在掌握了法则以后,计算并不复杂,因此在本节课中我们力图体现“让学生自己提出、验证计算方法,培养探究问题能力,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总体思路。

  一、充分开放教学过程,促进学生主动参与

  整节课设计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提供了学生充分参与的机会。引入阶段,在情景的支持下让学生自己提出并确定学*、研究的材料;展开阶段,分两个层次让学生提出“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通过独立思考、合作研究来展示、证明自己的计算方法,使研究过程体现开放与自主,努力营造个性化的学*方式,以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二、充分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与联系,使学生经历学*过程

  《分数乘分数》一课,从情景入手,把较复杂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设计成用学生自己创造的方法来展示和验证,有利于学生更好地获得和理解计算方法。课堂的“展开”阶段,从解决“几分之一与几分之一相乘”到“两个一般分数相乘”,力图体现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探究过程。使学生在“探究算法――操作验证 ――交流评价――法则统整”等的一系列活动中经历“分数乘分数”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感受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同时渗透数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

  三、以数学知识为载体,体现《课程标准》精神,促进学生探索

  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以“分数乘分数”这一数学知识为载体,通过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建立在自己的实践经验和主动建构之上,从而转变学生的学*方式,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教学大纲上明确指出:“小学数学教学要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要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通过学生自己动手研究,推导“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并进行展示交流。呈现多样化的算法,能较好地使学生感受到学*的成功和研究的乐趣,即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现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又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3)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1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整理和复*,帮助学生巩固对分数的意义、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的认识理解,提高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整理和复*,回顾学*过程和方法,体会将知识条理化的作用,逐步养成整理和反思的*惯。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惯,增强学*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的算理、算法。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知识整理,整体回顾

  1、知识梳理。

  教师:关于分数,本学期我们学*了哪些知识?你能说一说、写一写吗?

  (1)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写一写,组内交流。

  (2)学生汇报,老师补充并同时在黑板上整理,形成下图。

  【设计意图】总复*是对一个学期所学知识的全面整理和巩固,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网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已学的知识内容,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复*整理*惯。

  2、概念回顾。

  (1)复*分数的意义。

  教师: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分数单位。

  教师:单位“1”与分数单位有什么不同?请举例说明。

  学生:把一块月饼*均分给5个同学,每位同学分到这块月饼的。这块月饼就是单位“1”,就是分数单位。

  教师: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2)复*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师:什么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学生1: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

  学生2: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学生3:假分数可以转化为整数或带分数。

  (3)复*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师: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什么相似?

  学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它与商不变性质相似。

  教师:如果的分子加6,要使分数的大小不变,分母应该怎么办?为什么?

  学生:分母应该加16,因为分子加6之后扩大到原来的3倍,分母也要相应地扩大到原来的3倍,所以应该加16。

  (4)复*约分和通分。

  教师:什么叫约分?什么叫通分?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学生1:把一个分数化成和它相等,但分子和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约分可以把一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

  学生2: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便于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也便于异分母分数相加减。

  教师:什么是最简分数?

  学生:分子和分母只有公因数1,这样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5)复*分数和小数的相互转化。

  教师:分数如何化成小数?小数如何化成分数?

  学生:分数化小数,可以用分子除以分母,除不尽按要求取*似数;小数化分数,一位小数就是十分之几,二位小数就是百分之几……

  教师:怎样的最简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为什么?

  学生: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因为分母只含有质因数2和5,可以通过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子、分母同时乘若干个2或5,使分母变成整十或整百、整千等,一定可以化成有限小数。

  (6)复*分数的加减法。

  教师: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要注意什么?

  学生:要先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计算结果要化成最简分数。能简算的要简算。

  【设计意图】通过对概念的.回顾与复*,可以加强知识间的联系。通过问答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相关内容。例如,约分与通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保持分数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区别在于,约分只对一个分数进行,而通分至少要对两个分数进行。再比如,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既可以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也可以解决分数化小数的问题(分数化小数既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也可以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二)应用拓展,发展技能

  1、分数的意义与性质练*。

  (1)分数单位是的最简真分数有();分子是3的假分数有(),其中最大的是(),最小的是()。

  (2)把一条6米长的绳子*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每段是全长的()。

  (3)()÷()=0.6=()÷35。

  (4)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数,估计一下哪个更接*2。

  (5)先填空,再把各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下面哪些数是最简分数,哪些数不是最简分数,把不是最简分数的化成最简分数。

  【设计意图】第(1)小题至第(6)小题是关于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综合练*,其中第(4)小题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并通过估计培养学生的数感;第(5)小题既能帮助学生复*分数的基本性质,还涉及分数的大小比较,其中与的大小比较需要学生选择合适的策略,是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考查。

  2、分数的加减法练*。

  【设计意图】同时出现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以及加减混合运算,旨在帮助学生切实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联系和区别。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适当增加简便运算的练*,提高学生计算的熟练程度和技巧。

  3、拓展练*。

  (1)为帮助四川地震灾区的小朋友,小红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献了自己压岁钱的,小刚捐的钱一定比小红多吗?请说明理由。

  (2)在等式=+的括号里填入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

  【设计意图】第(1)小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单位“1”的掌握情况,为六年级学*分数乘除法解决问题做铺垫。第(2)小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掌握情况,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果括号里填相同的数,那么=+;如果括号里填不同的数,则有多种选择,=+=+=+=+。对五年级的学生而言,不需写出所有答案,只要能有意识地先将分子、分母乘以相同的数,再分成两部分,最后化简为最简分数即可。

  (三)课堂小结,回顾反思

  1、通过今天的复*,你有什么收获?在练*的过程中遇到什么困难,出现什么错误?

  2、回忆今天复*的方法,对今后的复*有什么启示?

  【设计意图】对于复*课,教师要关注两点:一是查漏补缺,发现问题是改进教学的起点,也是帮助学生进步的方向;二是关注反思,培养学生整理与复*的方法。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探索并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会用分数表示计量单位换算的结果,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2.使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最简分数的含义,掌握约分和通分的方法,能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3.使学生经历分数意义的抽象、概括过程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探索过程,进一步发展数感,培养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能力。

  4.使学生初步了解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增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分数的含义,重点是建立单位“1”的概念。

  2.以分数单位为新知识的生长点,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

  3.用分数表示同类两个数量的关系,扩展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4.通过操作活动感受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5.先特殊后一般,通过改写假分数,教学带分数。

  6.优化小数与分数相互改写的教学。

  7.理解分数的性质并进行通分和约分。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法等。

  教学用具:

  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 )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3

  【新知识点】

  分数的产生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意义

  分数与除法

  真分数

  真分数与假分数假分数

  带分数

  假分数化带分数或整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

  化成分母不同,大小不变的分数

  最大公因数

  约分求最大公因数

  最简分数

  约分及其方法

  最小公倍数

  通分求最小公倍数

  分数比大小

  通分及其方法

  小数化分数

  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分数化小数

  【教学要求】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化抽象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况,调动学生相关的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式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为了搞好木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和的大小,有的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还可能和相等。造成这样错误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掌握方法。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l

  1.分数的意义……………………………………………5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4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6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与小数的互化………………………………………3课时

  整理和复*………………………………………………2课时

  第四单元实力评价…………………………………………1课时

  1.分数的意义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产生

  教材第60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

  2.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同样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

  三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产生。

  四教具准备

  米尺,挂图,几张长方形、正方形的纸。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还记得我们都学了分数的哪些知识吗?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4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什么叫真分数?什么叫假分数?

  学生回忆并回答。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3中的插图。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分数信息?其中一个同学说:“我吃了一个半”,怎样用分数表示一个半?

  老师随着提问,出示下图。

  学生观察图,先独立思考,然后指名回答,“一个半”是l+的和。

  老师提示:1+的和可以写成1。(板书:1)

  2.再让学生观察插图中其他几个同学吃了多少个橙子?怎样用分数表示?

  学生试着说一说,老师分另”板书:1,2,。

  3.老师指出:像1,1,…这样的.分数,叫带分数。观察这些带分数都是怎样组成的?你会读出这几个带分数吗?4,请学生独立举出一两个带分数,让学生读一读。

  5.老师小结:带分数都是由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组成的,带分数都比1大。

  6.指出:有时根据需要,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三)思维训练

  做同一种零件,王师傅2小时做15个,***3小时做20个。谁做得快一些?(化成带分数再比较)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什么是带分数,并会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第71页的例4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例4,请学生看图说出假分数。

  老师指出:这里都把一个圆看作单位“1”。

  提问:(l)它们的分数单位分别是什么?它们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怎样把这几个假分数化成带分数?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第(2)个问题。

  请小组代表发言:=1=2

  请问:你是怎样得到这两个结果的?

  学生汇报,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说:一种是看图直接得出=1=2,一种是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得到结果。

  老师强调指出:因为4个是1,而8÷4=2,所以8个是2,也就是=8÷4=2

  提问:这两个结果都是什么数?你发现在什么情况下,假分数能化成整数了吗?

  小结:当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假分数可以化成整数。

  提问:的分子还是分母的倍数吗?这种情况怎样化?学生回答: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计算7÷3,商2表示7份中的6份,还剩1表示1份,是所以结果是2。

  提问:化成带分数,怎样化?

  学生独立完成,写在练*本上,然后集体订正。

  =6÷5=1

  (二)小结。

  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是什么?

  (1)分子是分母的倍数时,化成整数,用分子除以分母,商是整数。

  (2)分子不是分母倍数时,化成带分数,用分子除以分母,数的整数部分,余数是分数部分的分子,分母不变。

  9.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1页的“做一做”。

  学生口述方法及结果,全班同学判断。

  (四)思维训练

  在中,a是非0自然数。当a时,它是真分数;当a时,它是假分数;当a_时,它能化成整数。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练*课

  教材第72一74页练*十三的第1一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巩固学生对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认识,并能正确地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

  2.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复*的良好*惯。

  三重点难点

  综合应用分数的意义及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的知识解题。

  四教具准备

  投影。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前几节课,我们研究了有关分数的哪些知识?

  学生回忆并回答。

  老师:今天,我们就来应用这些知识解题,看谁掌握得好。

  (二)教学实施

  1.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1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填一填,并读一读。

  2.完成教材第72页的第2题。

  老师提示:把一个椭圆或一个六边形看作单位“1”。

  让学生看图在课本上写出分数。

  提问:还可以把谁看作单位“1"?涂色部分占几分之几?学生自己确定单位“1",再看图写出分数,集体交流。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 5

  一、教学内容

  分数与除法

  教材第66页的例3及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三、重点难点

  1.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四、教具准备

  圆片。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老师:5除以9,商是多少?(板书:5÷9=)如果商不用小数表示,还有其他方法吗?学*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后,就能解决这个问题了。

  板书课题: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二)教学实施

  1.学*例3。

  (1)板书例题。

  小新家养鹅7只,养鸭10只。养鹅的只数是鸭的几分之几?

  (2)指名读题,理解题意并列出算式。板书:7÷10

  (3)利用除法和分数的关系得出结果。

  7÷10=

  所以养鹅的只数是鸭的。

  四)思维训练

  1.把8米长的绳子*均分成13段,每段长多少米?

  2.把一个5*方米的圆形花坛分成大小相同的6块,每一块是多少*方米?(用分数表示)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观察、操作,同学们发现了分数与除法之间的关系。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的被除数,分数的分母相当于除法的除数,除号相当于分数的分数线。

  2.真分数和假分数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材第69页的例1、例2及第70页的“做一做”。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并能辨别真分数和假分数。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的能力。

  3.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三重点难点

  理解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特征。

  四教具准备

  例1及例2中图形的教具。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复*:什么叫分数?

  2.用分数表示出下面各图的涂色部分。(出示教具)

  请学生分别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二)教学实施

  1.提问:比较上面三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大小?这些分数比1大还是比1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观察后,试着回答。

  学生:(第一个圆)*均分成了3份,这样的3份也就是一个整圆,表示1,而阴影部分只有1份,所以比l小。

  再请学生分别说出另外两个分数。

  3.老师指出:像上面的3个分数都是真分数。我们过去接触过的分数,大都是真分数。那么,你能说说什么叫真分数吗?

  4.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与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回答。

  5.小结: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6.老师再出示例2中图形的教具。

  7.请学生分别用分数表示每组图形中的阴影部分。

  提问:第一幅图中,把一个圆*均分成几份?表示有这样的几份?怎样用分数表示?

  老师强调:第二组图和第三组图中每个圆都表示“1”。

  8.比较,,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再与1比较。学生观察图,试着进行比较,与同桌交流。老师指名回答: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整个圆,所以等于1;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1个圆还多,所表示的阴影部分占据了2个圆还多,所以和都比1大。

  9.老师指出:像,,这样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1或等于1。

  请学生举出一些假分数的例子,引导学生多举一些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假分数。

  10.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0页的“做一做”。

  (l)学生先独立完成第1题,然后订正。

  (2)学生再独立完成第2题,引导学生观察: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

  (四)思维训练

  1.在分数中,当a小于()时,它是真分数;当a大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

  2.在分数(a>0)中,当a小于或等于()时,它是假分数;当a大于()时,它是真分数。

  3.分数单位是的最小真分数是(),最小假分数是()。

  4.写出两个大于的真分数()和()。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我们认识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真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小,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或分子和分数相等,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通过学*,要会正确区分哪个分数是真分数,哪个分数是假分数,并会正确应用概念灵活解题。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假分数

  教材第70页的例3。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带分数,学会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

  三重点难点

  掌握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方法。

  四教具准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4)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9篇

  一、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一起学*,你们欢迎我吗?欢迎的话举手表示,感到很高兴,既然欢迎,你在上课时怎样表现?

  二、引入

  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绿树芳草,将我们的家乡装点得秀丽多姿,*几年市*投入更多资金,要把常州建设为美丽的园林城市。消息一传出,许多植树公司纷纷表示愿意承担此项工程。

  提问:你觉得市*在选择公司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回答:如实力、服务质量、完成工期、诚信度、公司规模等。

  三、自主探究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经过调查,市*发现有三家公司在资金、工期、诚信度等方面的条件旗鼓相当,所以派人去他们以前的工程现场进行了实施调查,采集回了以下信息:

  (课件呈现)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看着这组信息,你会选择哪个植树公司呢?让学生展开讨论。

  引出:只了解成活的棵树这一个数量还不行,还需要知道树苗的总棵树是多少。(板书:成活棵树 总棵树)

  2、查阅资料,同学们需要的数据找到了。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5棵,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共种树苗5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提问:现在,你会建议市*选择哪个公司呢?(小组讨论,并请一个代言人作好发言准备)交流发布。

  板书: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比较可以快一些?(通分)

  现在同学们很快可以做出判段选哪个公司比较好。黑板上改一下,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百分之几?引出:百分数

  %→这个符号叫百分号。

  甲:24÷25=24/25=96/100=96%

  乙:19÷20=19/20=95/100=95%

  丙:47÷50=47/50=94/100=94%

  我们还可以写成这样:96%让学生上黑板写下面两个,其余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96%95%94%表示什么意思?

  交流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小组交流一下收集到的信息。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

  3、小结归纳

  了解这么多的百分数,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叫做百分数?

  ①阅读课本: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百分数与分数有什么不同?

  (形式、意义、作用、书写方法都存在不同的地方)

  四、应用提高

  1、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写成百分数,哪几个不能?

  (1)一堆煤97/100吨,运走它的75/100

  (2)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小结:数量不能写成百分数,分率可以写成百分数。

  2、(课件呈现)

  出示肯得基图片,你爱吃吗?猜一猜我们班爱吃人占全班的百分之几,看一段小资料,说说你的想法。引出洋快餐营业额比中式快餐多了百分之几?

  (课件呈现)

  2004年雅典奥运会,*健儿取得了32枚金牌的优异成绩,夺

  得令全世界瞩目的成绩。人们纷纷认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是*体育健儿再创辉煌的时刻。*奥委会在北京投入了1800亿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进行快速交通网络、环境整治、生活设施改造与信息化建设。各项投资比例如图:

  游戏:石头、剪刀、布让学生收集信息,计算百分数。

  五、小结收获,自我反思

  这节课快结束了,老师对同学们的表现是100%的满意,老师想了解一下你的学*情绪如何?特别是愉快、紧张和遗憾这三种情绪。你能用百分数来告诉大家这节课的各部分学*情绪所占的比率吗?

  愉快()%

  紧张()%

  遗憾()%

  学了今天这节课,你想用百分数干些什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比较,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2、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3、感受百分数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和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分数意义的区别。

  教具准备:

  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生活中应用百分数的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收集到了吗?在哪收集的?这说明了什么?

  师:既然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随处可见,这么有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百分数好吗?这节课我们重点学*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板书课题)

  (二)感受百分数产生的必要性

  1.出示表格。

  师:3位球员进行投球比赛,你认为谁的水*高?

  2.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师:谁的水*高,只看投球次数或者投中次数可以吗?要看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几分之几。

  3.比较

  师:我们来算一算,每位球员投中次数分别占投球次数的几分之中。

  生汇报,师出示课件补充:

  师:怎样来比较他们的大小呢?(通分)

  生通分后汇报,师板书:13/20=65/100 ,15/25=60/100, 31/50= 62/100

  通过进行比较,发现球员A的水*高。

  (三)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百分数的读、写法。

  1、用百分数表示,读、写百分数

  师:请你说65/100 ,60/100, 62/100每个分数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师课件显示:

  65/100表示球员A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五。

  60/100表示球员B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

  62/100表示球员C投中次数占投球次数的一百分之六十二。

  师:像这样表示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一百分之几的分数还可以写成另外一种形式,叫做百分数。

  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读作百分之几。(板书)师示范写65%

  师:谁能来读出这个百分数?

  生:读作:百分之六十五。

  师:将另外两个分数改写成百分数并读出它们。

  2、件出示表格,补充完整。

  3、归纳百分数的意义。

  师: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百分数?请你举例说说你收集到的其中一个百分数,它具体表示什么意思?

  生举例说明,师板*录。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77至79页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百分数,知道百分数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的读、写百分数。

  (3)培养学生的比较、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意识。

  过程与方法:经历百分数的认识过程,体验比较、分析、综合应用的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会讨论交流,与人合作。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兴趣,培养学生善于观察比较,勤于分析思考,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同时结合相关信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难点: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和联系。

  教法与学法:

  教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

  学法:合作探索,自主交流。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的百分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主题图上几组信息。

  教师:这里收集到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

  随着学生的介绍,老师将其中的百分数圈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

  提问:你们还在什么地方见过上面这样的数吗?

  2。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百分数。

  3。引入课题:

  教师:象上面这样的数,如18%、50%、64。2%等等都是百分数,大家收集到的百分数可真不少,

  看来百分数在生产、生活、工作中的应用很广泛。那么人们为什么会喜欢百分数?用百分数有什么好处?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理解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你们小组收集到的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

  (2)。全班交流,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刚才同学们已经在小组中讨论了一些百分数的意义,下面请各小组代表选择其中一个展示到展示台的表格里。

  生活中的百分数

  百分数的意义

  金龙泉啤酒的酒精度是10%

  金龙泉啤酒中的酒精含量是啤酒总量的10%

  我的毛衣羊毛含量是70%

  毛衣的羊毛含量是毛衣总量的70%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约占37。3%。

  在全国每年的意外死亡统计中,车祸占了死亡总量的37。3%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

  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

  你们能说出主题图中的百分数的具体含义吗?(学生自由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百分数来说,同时课件出示下面两个百分数的具体含义。)

  小学生的*视率为18%就是说小学生*视的人数占全体小学生人数的。

  初中生的*视率为49%就是说初中生*视的人数占全体初中生人数的。同时向学生进行保护视力的教育。

  (4)教师:这些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意义: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板书)

  (5)提问:为什么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呢?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倍比关系,它的后项是一个固定的数100,所以百分数又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6)提问:学*百分数有什么好处?(学生讨论)

  小结:分母都是100,便于比较大小。

  2、教学百分数的写法。

  我们已经学*过百分数的意义,现在再来学*百分数的写法。写百分数时,通常不写成分数的形式,而采取一种专门的写法:去掉分数线和分母,在分子的后面写上百分号“%”。

  (1)师在黑板上写几个百分数作为示范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2)现在老师说百分数,请大家写出百分数。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八百分之零点五

  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在写百分数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3)强调:在读和写百分数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写法:百分号的两个圆圈要写得小一些,避免与百分号前面的数字混淆。

  ②读法:不读成“一百分之几”,而读成“百分之几”。

  3、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刚才我们通过合作交流,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和读、写法,那么百分数与我们学过的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

  (1)。学生小组讨论。

  (2)。汇报讨论结果。(同时完成电脑课件上的表格)

  相同点

  不同点

  百分数

  都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即:都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

  只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不能带单位。

  分数

  既可以表示两个数的倍数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数,表示数是可以带单位。

  4。学生看书质疑。

  打开课本77至78页,认真看书,有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

  5、归纳小结:(1)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百分数,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2)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三、巩固练*

  1、做第78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第1题:学生填在书上,教师巡视。然后用投影显示个别学生的答案。

  第2题:让学生开火车读出下面的百分数。

  第3题:先指出:要知道百分数和分数在意义上有什么不同,首先要知道它们的概念各是什么。再让两名学生口述百分数和分数的概念:百分数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而分数是将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

  小结: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百分数的分母是固定的,而分数的分母是不固定的,所以百分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

  2.课件演示

  (1)写出下面百分数: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点六:()

  百分之二百:();百分之一点五:()

  (2)判断题:①一杯水重300克,放入45克白糖后,糖的重量是糖水的15%。()

  ②37%<73%()

  ③一根电线长90%米。()

  (3)比较大小,把下面百分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62。5%、28。8%、13%、25%、26%

  四、总结评价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问题?

  2、送你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天才等于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

  五、作业:做练*十八的第1、2、3题。

  板书设计:

  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

  也叫做百分率或百分比。

  百分之九十写作90%

  百分之六十四写作64%

  百分之一百零八点五写作108。5%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分数的意义。

  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数的产生和其它数学知识一样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际中产生的。

  2.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及分子、分母的含义。

  3.培养学生形象思维,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4.使学生受到初步的辨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点,讲清单位“1”的含义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具准备:

  电脑软件一套。

  学具准备:

  每人一张正方形纸片、每组一个信封里面装有一张圆形、长方形纸片,4个苹果图片,6个玩具熊猫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组织教学

  今天我们和许多小动物一起去参加小猴的生日聚会高兴吗?你们看小猴准备了许多好吃的、好玩的东西(电脑显示画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都有什么?它还想测测同学们的智力利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帮它分一分、算一算能做到吗?(上课)

  一、 分数的产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进行测量和计算的时候,有时不能得到整数得结果,例如,用一个计量单位“米”测量黑板的长度(屏幕显示)量了3米后,剩下的一段不够1米了,还能用整数表示吗?又如,老师只有一个苹果要*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得多少个/还能用整数表示吗?这就需要用新的数,谁知道用什么数来表示?

  板书:分数

  对于分数同学们并不陌生,在三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初步认识过谁能说几个分数(指名说老师板书),谁还记得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分数呢?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意思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学*分数的意义,板书:的意义

  二、 分数的意义

  1。把小猴准备的一部分礼物装在信封里,倒出来看一看都有什么?下面小猴要利用这些东西测测同学们的智力,看哪一个小组表现的好?听要求小组同学研究想办法表示出每种东西的 。小组研究汇报。

  2.根据刚才分的过程,把这些物体归两类,为什么这样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一个物体、一个整体(解释整体的含义)。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上面我们分的这些物体就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出来谁能说出来?(把单位“1”*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

  3.请同学们看屏幕,仔细观察回答问题

  (1)把一块饼*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 )。

  (2)把一张正方形的纸*均分成4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3份是它的( )。

  (3)把一条线段*均分成5份,每份是它的( )其余的是它的( )。

  (4)同时显示以上3幅图,让同学们认真观察它们的分法和表示每一部分的分数有什么异同?小组讨论汇报。

  4.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苹果和熊猫图片,*均分看有几种分法,其中的一份用什么数表示,小组讨论汇报,电脑显示*均分的苹果和熊猫图画,让学生按照第一幅图的说法说一说其余的几幅图的意思。

  5.电脑同时显示一块饼、一张正方形纸、一条线段、四个苹果、六只熊猫图,提问:刚才我们分了这些物体都是把谁看作单位“1”?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单位“1”?电脑显示单位“1”的含义。

  6.根据刚才所学的知识小组讨论到底什么样的数叫做分数呢?引导学生总结分数的意义,电脑显示分数的意义。

  7.根据分数的意义指名说出刚才写的这些分数表示的意义。

  8.教学分子、分母的含义:电脑显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指名回答分子、分母各表示什么?写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子、分母所表示的含义。

  9.做一做 电脑显示。

  三、 课堂练*:

  1.让同学们闯三关,电脑显示三关题。

  2.三关闯过了,别忘了还要帮小猴分东西呢,苹果、熊猫已分过,还有西瓜和蛋糕,看小狗分西瓜(电脑显示)学生回答。提问:如果小狗把西瓜*均分成8块,小猴吃了3块,吃了西瓜的几分之几?小兔吃了2块,吃了几分之几?还剩下西瓜的几分之几?

  分蛋糕,蛋糕上有四朵小花、12 支蜡烛,*均分成4份,每份都能用 来表示,但是这个 所表示的数量一样多吗?为什么?

  四、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五、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 单位“1” 2/3 4/15 5/11

  一个整体

  把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一、今天老师有幸和大家一起学*,你们欢迎我吗?欢迎的话举手表示,感到很高兴,既然欢迎,你在上课时怎样表现?

  一、引入

  常州,历史悠久,人文荟萃,绿树芳草,将我们的家乡装点得秀丽多姿,*几年市*投入更多资金,要把常州建设为美丽的园林城市。消息一传出,许多植树公司纷纷表示愿意承担此项工程。

  提问:你觉得市*在选择公司时会考虑哪些因素呢?

  学生回答:如实力、服务质量、完成工期、诚信度、公司规模等。

  二、自主探究

  1、初读信息,形成认知矛盾

  经过调查,市*发现有三家公司在资金、工期、诚信度等方面的条件旗鼓相当,所以派人去他们以前的工程现场进行了实施调查,采集回了以下信息:

  (课件呈现)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看着这组信息,你会选择哪个植树公司呢?让学生展开讨论。

  引出:只了解成活的棵树这一个数量还不行,还需要知道树苗的总棵树是多少。(板书:成活棵树 总棵树)

  2、查阅资料,同学们需要的数据找到了。

  甲公司负责的1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5棵,现在成活树苗有24棵。

  乙公司负责的2号路段中,共种树苗2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19棵。

  丙公司负责的3号路段中,共种树苗50棵,现在成活树苗有47棵。

  提问:现在,你会建议市*选择哪个公司呢?(小组讨论,并请一个代言人作好发言准备)交流发布。

  板书: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几分之几?怎样比较可以快一些?(通分)

  现在同学们很快可以做出判段选哪个公司比较好。黑板上改一下,成活棵树是总棵数的百分之几?引出:百分数

  %→这个符号叫百分号。

  甲:24÷25=24/25=96/100=96%

  乙:19÷20=19/20=95/100=95%

  丙:47÷50=47/50=94/100=94%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5)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6篇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青岛版)第十册(第23页)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了整数、小数、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百分数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是小学数学中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而本节课从实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学*百分数。

  三、学情分析

  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了整数、小数、分数的基础上进行学*的。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同本课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课前可以让学生广泛的搜集整理百分数的信息,课上再说说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既可以提高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又有利于学生感受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其次,教学时还要注意加强知识间的联系,放手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的基础上类推、辨别,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辨别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情境,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会正确地读、写百分数。

  2、在用百分数表达和交流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发展数感。

  五、教学要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六、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标有百分数的实物(商标、说明书、合格证、报刊信息……)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七、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百分数产生的必要

  1、情境出示:

  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组织一场投篮比赛,规定每班派一名选手参赛,不过五(1)班有三名同学报名,他们投篮的水*都不错,这是他们*时练*的情况:

  队员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2

  2号队员17

  3号队员43

  (1)同学们,如果你是五(1)班的班长,你会推荐第几号同学参赛?为什么?

  (2)学生谈自己的想法:可能会有如下几种回答:

  会推荐3号队员参赛,因为他投中的个数最多。

  我觉得光比较投中个数不够公*,还需要看他们共投了多少个。

  2、师小结后,继续出示:

  队员投篮的个数投中的个数

  1号队员2522

  2号队员20xx

  3号队员5043

  (1)有了投篮总数,现在你准备推荐谁呢?(学生思考过后,会想到:直接算出投中个数是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再去比较。)

  (2)那谁来说说怎么算?(生交流,师板书:22÷25=17÷20=43÷50=,然后再通分===)

  (3)是呀,得出后仍不便于比较,进一步通分为分母是100的分数就便于比较了。现在谁能说说这三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呢?(学生回答出三个分数的意义)

  3、小结,引出百分数。

  (1)我们一起来看这三个分数,这三个分数比较特别,分母都是100,都表示某一个同学投中个数与投篮总数的一种关系,这些特殊的数数学上通常不把它们写成分数形式,而是写成88%。(板书:88%)读作:百分之八十八,也就是在原来分子的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一起再看一遍。(板书:85%)。你会了吗?拿出手指来,我们写写看。画个圈,画条斜线,再画个圈。(众生高举一手在空中书写)这就是百分数的写法。会不会写?像这一类的数就是百分数。(板书课题:百分数)

  (2)谁能说说这三个百分数所表示的意思。(学生分别说出这3个百分数的意思)。

  (3)现在你能确定几号队员投篮水*高些了吗?借助这三个百分数,很好地解决了选择哪个学生参加投篮比赛的问题了,看来百分数是我们日常工作学*的好帮手!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一个个问题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更深入地进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角——百分数,这样的引入,使学生不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教学伊始就将百分数的读写法呈现给学生,也为后面的学*交流提供了方便。

  (二)联系生活,感悟意义

  1、从具体实例中,理解百分数意义。

  同学们,日常生活中你们见过百分数吗?各是在什么地方见到的?稍微留心一下,在我们生活周围到处可见百分数,这是一件衣服的合格证,(课件出示:合格证),在上面你能找到百分数吗?请你读出来。(学生读:棉75%涤25%)75%、25%表示什么意思呢?

  2、小组交流自己搜集的百分数的意义。

  同学们,课前老师也布置大家收集标有百分数的标签、合格证等,都带来了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互相说说你是在什么地方找到的?这些百分数又表示什么意思?(学生展开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3、全班交流。下面想请几位同学带着你的收集到前面来展示给大家看一下。

  4、补充练*。

  (1)老师这儿还有几个百分数,一起来看,(课件出示课本中的情境图)从中能看到百分数吗?它们又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交流)

  (2)一起再来看老师从网上搜索到的一条信息,(出示网络信息:20xx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金额比同期增长110。7%,预计全年汽车出口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自己轻声地读一遍。这儿的110。7%又表示什么意思呢?(板书:109。1%)从这段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主交流收集到的各百分数所表示的意义,使学生感悟百分数的意义,同时体验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又出示了几个百分数,看似随意,实则是别有用心,这几个百分数不只是与学生收集的百分数的简单重复,而正好是学生所收集的空白所在,它们的出示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趋完善。

  (三)分析比较,深化认识

  1、回顾整理。

  刚才我们一起研究了这么多百分数,那现在让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才在交流这些百分数的意义时,全都采用了怎样的说法呀?(引导学生交流出:谁是谁的百分之几。)

  2、归纳小结。

  百分数的意义:百分数就是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板书: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3、观察分析。

  同学们,到目前为止,关于百分数的有关知识咱们也了解得很多了,但不知大家有没有疑问,百分数和分数一样吗?百分数有哪些特别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仍以四人为小组,去研究研究,看看百分数有什么特别之处。

  4、学生谈发现,师引导整理。

  (1)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不同。(百分数的分母只有是100,而分数的分母是可以变动的;分数既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而百分数只能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后面不能带单位名称。小学教学设计网)

  (2)写法不一样。

  (3)读法不一样。

  (4)百分号前面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5)百分号前面的数可以小于100,可以等于100,也可以大于100。(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意义不同、写法不同、读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5、实例中体会不同。

  同学们真善于观察,发现了百分数和分数是不同的,有很多特别之处,现在请你来看一看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哪几个不能?(课件出示:一堆煤吨,运走了它的。米相当于米的。)为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这两个分数都表示一种关系,而其余几个分数都是一个具体的数量)那你能不能将这两句话读一读,让别人能听出其中的区别?

  设计意图: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往往把百分数仅仅“形象化”地理解为分母是100的分数,教材中又没有涉及百分数与分数区别这一内容,因而此时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并设计练*,让学生结合实际去辨析、去感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帮助学生拨开心中迷雾,认识“庐山”真面目。

  (四)多层练*,巩固深化

  1、出示:1%、18%、50%、89%、100%、125%、7。5%、0。05%、300%

  要求: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生读,并说出自己喜欢的理由。)

  设计意图:在这一个练*中,不是一味地让学生机械地读,而是让学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读。学生在回答哪些百分数比较特别,以及这些百分数的分子为什么千姿百态时,其求异思维和求同思维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通过问题包装、形式变化,枯燥的百分数的知识放射出迷人的色彩。每个学生都乐意读出自己感到特别的百分数,都乐意读出自己的思考,表述自己的发现,进入积极的求知状态,成为学*的主人。

  2、小游戏:让学生写出10个喜欢的百分数,学生动笔写了一小会,教师突然喊停笔。要求学生用今天学的百分数向全体同学汇报写了多少?

  设计意图:这个练*要求学生用含有百分数的句子,来说明已经写的百分号的个数,对于刚学*百分数的学生来说,有一定的思维难度。但是通过这个练*,形成思维的阶梯,不仅让学生练*了写百分号,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用到了实践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知识的教学做好了铺垫。

  3、读出下面的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1)屏幕出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

  (2)学生谈自己的理解与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练*,学生不仅巩固了百分数的读法,而且从这两句话中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用仅占世界7%的土地却能够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从中足以看出我国的强大。让学生感到身为*人而骄傲、自豪。(?感觉从珍惜土地的角度出发更好一些,强大?有点勉强)

  (五)总结提升,体现价值

  同学们,短短一节课很快就要结束了,想在一节课时间里真正弄清百分数的所有知识那是不现实的,今天只是一个开始,希望大家以此为起点,不断去研究更多有关百分数的知识,好吗?最后老师还想给大家留个调查作业。这几年,我们烟台的变化可太大了,这一点咱们是有目共睹,有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展开专题研究,向家长、亲戚了解了解,或者到报纸上、网络上去查找查找,收集收集有关我们烟台*几年各方面发展变化情况的百分数,相信当我们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全班交流时,你一定会被我们烟台的变化之大以及变化之快所折服!

  设计意图:现实中丰富鲜活的素材,使学生从“单纯从书本中学数学”变为“密切联系生活做数学”。让学生在数学学*中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及价值,感受到了数学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索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八、板书设计

  百88%、85%、9。3%、100%、110。7%,……

  分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数和分数区别:意义不同、读法不同、写法不同、百分数的前面可以是小数……

  九、创新特色

  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追求的是思维对话与碰撞。为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本节课:

  (一)0把数学引向生活,引向学生身边实际。

  《新课标》强调了“数学教学要体现生活性”,“要学有用的数学”,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情趣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本节课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发动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地联系起来,让学生初步感知百分数;然后让学生合作讨论,自主探索发现,自我感悟并初步得出百分数的意义,学生学得既轻松、快乐,又扎实、灵活。

  (二)把数学学*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思维的提升处。

  1、把数学学*活动建立在认知的冲突处。

  本节课伊始,围绕推荐几号学生参加篮球比赛,引发学生思考。在否定了学生知识结构中已有的各种比较方案后,无形中“逼迫”学生思考思考、创造出更趋完美的比较方案,百分数也就在这样特定的背景下应运而出了。

  2、把数学活动建立在思维的提升处。

  在学生自主交流收集的百分数,对百分数的意义有了初步的感悟之后,引导学生深入的探讨百分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通过辨析与感知,使学生准确的把握住了百分数的本质,理解了百分数的意义。

  十、评析

  本节课较好地的解决了数学与生活,数学学*过程与思维过程和谐统一的问题。

  (一)现实情境与数学问题的产生和谐统一。

  数学的魅力在现实,数学学*的魅力在现实问题。教学中,我们找到学生经历过、体验过的本真现实,也就找到了吸引学生的魅力。本节课,执教者追索到篮球比赛派谁上场这一现实。在学生的经历中,派谁上场就是一个简单的、指令性行为,其实不然,在教师巧妙设计的悬念和设问中,抖露出一系列学生熟视无睹的内在的学向和发人深省的数学问题,数学价值、数学学*的价值昭然若揭,学生在派谁上场的研究中,获得的体验是真实的、具体的,思维必然由感而发。

  (二)问题解决与事实解读和谐统一。

  数学学*的过程是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的数学问题发生碰撞,通过思维对话,寻求问题解决策略。本节课,执教者通过该派谁上场的`确定过程,让学生算出答案——每人投中个数占投篮总数的几分之几。结果是表示三个人投中率的分母不同,不容易比较。此时,事实说明和呼唤新的表示方法,使大家容易比较的方法,至此,百分数在“呼唤”中闪亮登场,这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的。在百分数意义的解读过程中,执教者又再次运用已有的事实。

  (1)从投篮比赛结果生成的的百分数中去解释每个百分数的意思。

  (2)从日常生活中所见所用的百分数各自表示的具体含义去解读。

  这样把百分数的学*纳入到一个个具体的事实研讨与解读过程中,既让学生体会百分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又为学生认识、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提供了足够的支持。

  (三)知识的学*与有效建构和谐统一。

  数学知识是延续的,数学学*与探究的空间永无止境。在数学知识中,探求其联系性,在数学学*中,把握知识的生成与联系,这是组织建立和谐的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的认知结构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为使学生形成结构,执教者组织学生去解析分数、百分数之间的异同,这是建构的得力举措。

  (四)教书和育人和谐统一。

  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向是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解读本节课的设计,执教者既重视了通过百分数的引入与学*,使学生在经历百分数的产生过程,百分数意义的认知过程,获得了应有的体验和感悟,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更重要的是,执教者对教材、教学处理的人性化、教育化。从课的引入开始,教师就把教学活动设计成教给学生做人做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在练*设计中,又透露出种种人文关怀:“你喜欢读哪个就读哪个,并说说为什么喜欢它”;“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7%,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22%”,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些正是时代赋予教育者的责任。

  教学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让学生理解单位“1”不仅是一个物体,许多物体也可以看成单位“1”。

  2、学生能掌握单位“1”*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分数。

  3、能用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生能知道某一个量是整体的几分之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分数的意义。

  二、揭示目标:这节课的目标是什么呢?请看:(出示学*目标),这个目标能当堂达到吗?:

  三、自学指导:请同学们打开书第45-46页,认真看课本内容边看书,并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情况下用分数表示。

  2、分数四分之一表示什么

  3、什么叫单位“1”

  4、什么是分数单位?

  五分钟后比一比,谁自学最认真,谁能做对检测题。

  四、先学

  一)看书(看一看)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一名学生都在紧张的自学。

  (二)检测(做一做):

  1、完成课本46页做一做,指明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做练*本上。(要求字写的大小适中,字体端正。)

  2、教师巡视发现错例,准备二次备课。

  五、后教

  (一)更正:

  观察黑板上的题,发现错误的进行更正。(不同颜色的粉笔)

  1、看做一做的第1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2、看做一做的第2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3、看做一做的第3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4、看做一做的第4空,若对,问:认为对的举手?为什么?若错,问:为什么错了?

  通过刚才的解答,我们可以看出,(总结)一堆糖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可以把这个整体*均分成若干数,所以分数单位也不相同。(学生一分钟时间记忆)

  六、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了分数的意义,知道了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学生记忆并板书)

  七、当堂训练

  1、课本63面练*十一第1、2、3题。(必做题)

  2、有三个小盒里面装有小棒,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一根小棒,这一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二根小棒,这二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我从第一个小盒中拿出三根小棒,这三根小棒是这个整体的五分之一。你能猜出每个盒子里面原来有几根小棒吗?那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三个五分之一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吗?(思考题)

  八、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或一些物体可以看作单位1,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分数的`意义》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的重点就是分数的意义。考虑到如果让我自己概括分数的意义,概念中“一份”我也会把它纳入到“几份”中去,让学生自主、完整地概括出这一概念几乎不可能。因此我主要是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各个分数的产生,使学生在回顾的过程中感受、理解、提炼出分数意义的模型,结合教师的板书补充,逐步形成分数的意义。而对于分数单位的教学,我是在分数的意义教学之后,让学生通过看书,再通过尝试回答,去理解。在多次回答“它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它里面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之后,学生势必会有一些发现,再请学生概括出分数单位、分数单位的个数与分数分子、分母的关系,使学生在数学技能方面得到发展。

  在设计练*时,我着重围绕本课重点既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行安排,既安排了完成书本上的*题,也设计了一道综合性、生活化、渗透数学思想的*题。首先是让学生在具体的实际生活问题中理解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其次是使学生感受到同一个分数,“单位1”的量变化,所对应的数量也随之变化。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感受到“单位1”的量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分数所对应的数量的变化的。二是发展学生数感,培养学生的估计能力,其实也渗透深化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三是渗透数学思想,极限的思想。引导学生在现实的问题情景中,通过想象,体会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学生数感的发展需要专项的训练,但更需要教师课堂教学进行长期的、适时地渗透进行,数学思想、数学文化更是如此。这不是一蹴可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

  但是回顾整课的教学,还是存有一些遗憾。比如一些细节上处理还是不够好。在新授部分将许多物品作为整体呈现时还是需要用一些符号使学生深入感受到将它们看作一个整体,在学生看书过程中缺少必要的引导和指导。还有就是练*的量还是较少,学生在技能层面发展不够。

  一、教学内容: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第67-69页。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初步认识分数的基础上,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单位的含义。

  2、通过分数意义的学*,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抽象概括的能力。

  3、使学生体会到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运用分数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认识单位“1”和概括分数的意义

  四、设计理念:

  本课的教学设计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做数学中体验分数的价值,激发学*的兴趣,培养良好的数感。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为了比较完整的建立起分数的概念,利用学生已有对分数的初步认识已有的知识为基础,提供*台让学生举例说明分数的含义,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主动获取知识,找到把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均分与把一个物体*均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并强调了单位“1”的概念,揭示了分数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五、教具准备:

  课件、圆形纸片、正方形纸片、卡纸。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师:有4只猴子,它们摘了8个桃子,需要*均分着吃,你觉得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2、师:后来,它们又得到一个大西瓜,也需要*均分着吃,应该怎么分?每只猴子分到多少个?

  3、引出1/4这个分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单位“1”。

  (1)动手操作。

  师:如果用图表示1/4,可能你们每人会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现在请你动手利用手中的小纸片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学生先分小组合作,后汇报展示成果。

  (2)师投影出示图片。(P61页下方的香蕉图和面包图)

  师:投影片上的这些图,你能在每一幅图上表示出它的1/4吗?学生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反馈。

  A:把4根香蕉看作一个整体,一根香蕉是这个整体的1/4。

  B:把8个面包看作一个整体,*均分成4份,每份两个面包是这个整体的1/4。

  (3)概括总结。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6)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6篇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通过经历预测猜想——实验分析——合情推理——探究创造的过程,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它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之间的联系。

  2. 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把一个分数化成用指定的分母做分母或指定的分子做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为学*约分和通分打下基础。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事物是互相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体验到数学验证的'思想,培养敢于质疑、学会分析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自主探索,发现和归纳分数的基本性质,以及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情景引入

  同学们,每年的中秋节你们都会吃什么呢?对了,月饼。中秋吃月饼是我们*传统风俗。去年的中秋节,易老师的邻居李奶奶家里,发生了一件有趣的事情,大家想不想知道?

  好,既然大家都这么好奇,就张开小耳朵认真听。去年的中秋节呀,李奶奶家的孙儿小红、小明、小兵都来了,家里可热闹了。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她拿出一个又大又圆的月饼,对孙儿们说:“孩子们,奶奶给你们分月饼了。老大小红,奶奶分这块月饼的1/3给你,老二小明,奶奶分这块月饼的2/6给你,老三小兵,奶奶分这块月饼的3/9给你,(边讲边贴出名字和三个分数)你们同意吗?”奶奶的话刚讲完,小红就嘟着嘴叫了起来:“奶奶你不公*!分给小兵的多,分给我的少!”小明连忙叫着:“奶奶不公*,奶奶偏心!”只有小兵在偷着乐。

  同学们,你们觉得奶奶公*吗?现在同桌之间讨论一下。

  讨论完了请举手。

  生甲:“我觉得不公*,小红分得多。”

  生乙:“我觉得小明分得多。”

  生丙:“我觉得公*,他们三个分得一样多。”

  师:“看样子我们班的同学也争论起来了,到底李奶奶的月饼分得公不公*,上完这一节课同学们就会明白了。”

  二、新授

  师:“下面我们来做个实验。同学们请你们拿出老师为你们准备的学具袋,看看袋子里有些什么呢?(圆片)有几张?(三张)”

  请你们把这三张圆片叠起来,比一比大小,看看怎么样?

  生:“三张圆片一样大。”

  1.师: “ 下面我们就用三张一样大的圆片代替月饼,象李奶奶一样来分月饼了。”

  首先,请在第一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1/3;

  再在第二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2/6;

  然后在第三张圆片上表示出它的3/9。

  好了,大家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指导)

  2. 师:“分完了的请举手?

  老师跟你们一样,也准备了三张同样大小的圆片。(边说边操作,同样大)

  下面请哪位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把第一个圆片*均分成三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三分之一。”

  生:“把第二个圆片*均分成六份,取其中的两份,就是它的六分之二。”

  师:“那九分之三又是怎么得到的呢?大家一起说。”

  生:“把这块圆片*均分成九份,取其中的三份,就是它的九分之三。 ”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操作,分完后把圆片贴在黑板上。)

  3. 师:“同学们,观察这些圆的阴影部分,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原来三个圆的阴影部分是同样大的。

  师:“ 现在再来评判一下,奶奶分月饼公*吗?为什么?”(请几名学生回答)

  生:“奶奶分月饼是公*的,因为他们三个分得的月饼一样多。”

  师:“现在我们的意见都统一了,奶奶是非常公*的,他们三个人分的月饼一样多。那你觉得1/3、2/6、3/9这三个分数的大小怎么样呢?”

  生甲:“通过图上看起来,这三个分数应该是一样大的。”

  生乙:“这三个分数是相等的。”

  师:“刚才的试验证明,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板书,打上等号)

  4. 研究分数的基本规律。

  师:“我们仔细观察这一组分数,它的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甲:“三个分数的分子分母都变了,大小没变。”

  师:“那它的分子分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让我们从左往右看。

  第一个分数从左往右看,跟第二个分数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乙:“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两倍。”

  师:“跟第三个分数比,它又发生了什么变化?”(生回答)对了,它的分子分母都同时扩大了三倍。

  再引导学生反过来看,让学生自己说出其中的规律。(边讲边板书)

  教师小结:“刚才大家都观察得很仔细,这组分数的分子分母都不同,它们的大小却一样,那么,分子分母发生怎样变化的时候,它的大小不变呢?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总结一下,好吗?”

  学生发言

  小结:像分数的分子分母发生的这种有规律的变化,就是我们这节课学*的新知识。分数的基本性质。

  5. 深入理解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什么叫做分数的基本性质呢?就你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学生讨论后发言)

  师:刚才同学们都用自己的语言说了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的书上也总结了分数的基本性质,现在请打开书看到108页。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是你说得好,还是书上说得好,为什么?

  齐读分数的基本性质,并用波浪线表出关键的词。

  生甲:我觉得“零除外”这个词很重要。

  生乙:我觉得“同时”“相同”这两个词很重要。

  师:想一想为什么要加上“零除外”?不加行不行?

  让学生结合以前学过的商不变的性质讨论,为什么加“零除外”。

  教师小结:“以三分之一这个分数为例,它的分子分母同时除以零,行吗?不行,除数为零没意义。所以零要除外。同时乘以零呢?我们就会发现,分子分母都为零了,而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里,分母又相当于除数,这样的话,除数又为零了,无意义。所以一定要加上零除外。”(边讲边板书。)

  三、应用

  1.学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到底又什么用呢?老师告诉你们,根据分数的基本性质,我们就能变魔术一样,把一个分数变成多个跟它大小一样,分子分母却不同的新分数。下面就让我们来变个魔术。

  2.学生练*课本例题2,两名学生在黑板上做。

  3.学生自己小结方法。

  4.按规律写出一组相等的分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知道分数基本性质与整数除法中商不变性质的关系。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分母相同而大小不变的分数;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实践的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

  过程与方法

  经历探究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感受“变与不变”,“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积极主动的情感状态,养成注意倾听的*惯,体验互助合作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自主探究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准备: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7)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菁选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集合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对教学中的新发现可以写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集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点移动是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内容,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学*起来比较有难度,对小数点的移动,特别是位数不够时的处理掌握不好。

  为了突出本课时的重点,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掌握小数点移动的规律;突破难点:小数点移动的方法及当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的处理,在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有所感悟,重视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体验到学*过程中带来的喜悦,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互相合作和应用的意识。本节课我认为成功的地方是我能按自己预定的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把较为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在课一开始通过孙悟空金箍棒的长短变化导入,使这淘气的小数点活动起来。借助多媒体的演示,使学生很清楚看到小数点的移动的过程,从而知道小数点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其次在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时候,我采用分层教学,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金箍棒的长短存在怎样的内在联系,学生马上可以说出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金箍棒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然后,重点突破小数点移动的方法,让学生经历摆、移、说、归纳的过程,真正理解与掌握一个小数乘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及方法,并发现小数点移动后要去掉整数部分前面多余的0,以及结果是整数时,小数点省略不写。

  在充分探究的基础上,利用知识的迁移过渡到一个小数除以10时,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让学生在摆、移的过程中自行解决“整数部分一个单位也没有,就用0来表示”的问题。学生掌握一个小数乘或除以10,小数点移动的.规律,并会边移边说出整个移动的规律以及方法。因为学生有了刚才学*的经验,我就放手让学生运用迁移规律自己学*。通过猜一猜:一个小数乘100、1000以及除以100、1000结果是多少?小数点该怎样移动?然后把猜的结果写下来,再用验证。当然在这过程中有中差生还不会,我就让已完成的同学帮助旁边的同学,这样就互相合作学*了。最后交流:自己在操作过程中如何解决遇到的问题。学生在动手操作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即当位数不够时用零来补足的处理。当然我也比较重视内化小数点移动的规律。通过指导看书掌握规律中的一一对应以及省略号的作用。同时课堂首尾呼应,使学生真正明白小数点的移动原来是这个小数乘或除以10、100、1000……,当然可以用扩大或缩小10倍、100倍、1000倍……的结果。

  总之,这节课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全部学生加入到探究小数点移动规律的过程中,学生能清晰表达小数点移动的过程,把抽象知识变为具体。当然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如本内容较难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探索规律,发现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同时教学内容安排的多,练*较少,希望在以后教学中能注意存在的问题,改正缺点。

  本单元相关学*知识点具体来说,有小数的产生和意义、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小数的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和复名数、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由于知识点多,*一段时间又在进行自主教学的学*,学生的学*情绪不稳定,总体感觉效果不是很好。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思其中的原因,概括如下。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让我感觉不理想的知识点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是总是出错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及求*似数的相关知识,我采用了很多种方法,感觉有的方法还比较有效。

  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比如(1)3.7------37,数变大,点移动一位,就是扩大10倍。10-----0.001,数变小,点移动四位,就是缩小1000倍。(2)把8.4扩大到它的()倍是84。先观察小数的移动几位,移动一位扩大10倍。看扩大或缩小多少倍,同样是看小数点移动。因为有的学生总想记住向左移扩大、向右移缩小,所以总容易混淆。还有就是让学生数0,比如3.253×100=,100有2个0,就是小数点移动两位。

  小数和复名数:要求学生先找进率、写出进率,再确定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比如:1208米=()千米除以1000,有3个0所以小数点向左移动3位。÷ 1000

  5.02吨=()千克乘1000,有3个0所以小数点向右移动3位。× 1000

  学生练*时,我都让学生写成以上形式,感觉效果很好。

  求*似数:要看清要求,是求*似数还是是改写成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得数。

  比如

  (1)保留一位小数:8.353,该题就是*似数,看十分位的邻居5,要进1,所以是8.4。

  (2)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408800000,该题的要求是只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 408800000=4.088亿。

  (3)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做该题时,要求学生先改写成用亿作单位得数,再保留两位小数。937540000=9.3754亿≈9.38亿。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10

  “小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虽然是学生第二次接触,大多数的孩子对于小数并不陌生,鉴于此,我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学*特点,把这节课的重点落在小数的读法及表示长度的小数的意义的教学上。基于这一理念,在设计本课时,我注重让学生经历探究与发现的过程,使他们在动手、动脑、动口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

  一、我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得到一些整数,然后,出示一些小数,让学生进行比较。在比较中学生对小数有了初步直观的认识,加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很快完成了旧知到新知的过渡,愉快的进入了学*的角色中。

  二、我充分利用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加强对小数的认识。在教学以米为单位的小数表示的实际含义时,我让学生通过自己在自学教材、提出解决问题、动手操作观察这一学*观察这一学*过程,实现了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主动建构知识,获得数学思想方法的过程。

  三、学数学,并不仅仅单纯是知识的掌握,而是要把它延伸到课外,升华到生活中去,形成数学的应用意识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既巩固了新知,有感受到了学*数学的真正魅力所在。

  总之,在本课的教学中,学生学的积极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交流,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不断地与同伴的交流中获得新知识,体验到学*的乐趣。

  今天数学课上,教学完小数的意义新课之后,大部分学生的感觉是:老师说小数的意义不好理解,也不难啊!从学生的表情上看,他们略有得意之感。于是,我故意问:“你们觉得小数的意义难不难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不难——”我又问:“是真的嘛小数的意义应用的很广,老师没教你们难的知识啊!”孩子们顿时坐好,等待我提出新的问题,看到孩子们这样,我的心中有说不出的高兴。

  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数轴,在数轴上确定了“0”和“1”,然后把0——1之间*均分成了10份,用一个箭头指向第二个等分点处,我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怎样用小数表示?”孩子们想了想,有好多孩子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答案,我很欣慰,学生理解了小数的意义。接着我把数轴上了“1”改成了0.1,这回我用一个箭头指向了第一个等分点,问:“这个地方用分数怎样表示呢?怎样用小数表示呢?”这下,教室里静悄悄的,多数的孩子都在认真思考,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没有人给出答案,我笑了,孩子们看着我,目光中充满了期待。突然,嘉琪说:“分数是1/100,小数是0.01。”我赶紧肯定了这个答案,紧接着问:“你是怎么想到的?”她无语。“你们想知道吗?”我抬高了嗓音。“想!”“大家看数轴,把哪部分*均分成了10份?”“把0——0.1之间*均分成了10份。”我指着10份中的一小份说:“10个这样的一小份是0.1,对吗?”“对。”我来到黑板小数的.数位顺序表前,指着十分之一说:“10个多少是十分之一?”孩子们恍然大悟,:“哦,真是一百分之一!”“为什么?”有人回答:“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十分位右边的一位是百分位,所以10个一百分之一就是十分之一。”“哈哈,明白了?”孩子们面带笑容,“明白了!”我指着第七个等分点让学生说分数和小数,孩子们对答如流。最后,我把“0.1”改成了“0.01”,指着第一个等分点让孩子们说出分数和小数,这回有很多人很快举起了手,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和理由。我开心,因为孩子们理解了知识;孩子们开心,因为他们解决了问题。

  “孩子们,知识是有联系的,要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这样才能更快更准地解决问题。”

  这节课结束了,但是给我的感受是:一个老师

  学生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一个手势,一个点拨,一个鼓励,一个引导,对于孩子们来说,都是解开问题的钥匙啊!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单元教学反思本单元的内容主要有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大小比较、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等。

  上面这些内容是在三年级“分数的初步认识”和“小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教学的,是学生系统学*小数的开始。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为今后学*小数四则运算打好基础。

  本单元的重点是:

  1、熟练运用小数的性质化简与改写小数,以及比较小数的大小。

  2、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难点是:

  1、发现和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2、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正确进行名数间的改写。

  3、熟练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似数的方法。

  根据一个单元的教学及学生作业情况,现有如下概括:

  本单元掌握较好的知识点:小数的产生,同学们很容易接受,都知道是由于日常生活和生产的需要而产生了小数。而在小数的性质学*时,首先有的学生对“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不是很理解,但在进行相关练*后,能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小数的读法与写法及大小比较”这知识,让学生有效结合整数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对照,学生能很好的理解运用。

  本单元学*效果不理想的知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和复名数的改写、求一个小数的.*似数的掌握不理想。特别是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及应用,小数点向左、右移动小数如何变化,有一部分学生总是判断不准。还有小数名数的改写,总有一部分学生处理不好,原因是对相互改写“单位之间的进率”弄不清楚,所以就改写不准确,求一个数的*似数,部分学生在改写用亿或用万作单位并保留一位、两位小数时总是出错,喜欢把“亿”或“万”字弄掉。

  通过本单元教学,我感受到课堂改革并不是高深莫测的事情,只要做个有心人,敢于向自己挑战,转变观念,自己的课堂也是很精彩的。

  这节课开始谈话直接引入复*课题,同时提出复*要求:个人独立思考整理本单元知识,可以看课本,然后在组长的带领下组内交流总结知识收获。知识点较为简单,可不做记录。但是有的小组竟然又问:可不可以作复*记录。我应允了,学生们进入了整理知识收获的环节,巡视时发现个人复*认真,组内交流积极、有序发言,记录员也很迈力,气氛好不热闹。学生单元知识回顾完成后,小组代表回报整理结果,二、三个小组代表就已经把本单元的知识点总结的很全面了。还有很多小组代表很踊跃、举手,我又给了他们机会,不过往后的小组的同学说的是:我们组还会解决(问题),知道了(细的知识)。

  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更热闹了,学生们纷纷争取发表个人意见,开始了对本单元题型设计的回顾。这各环节足有*二十分钟,感觉说的差不多了,我方进行小结:大家对本单元知识整理得很全面,同时对本单元的解决问题的题型、方法及注意事项总结的很细致、全面,同学们真是学*的有心人啊!练*题完成了读、写数、排列大小、把整数改写成用亿或万作单位的数并求*似数及名数改写,不过判断和解决问题都只能在下一节数学课来完成了。总之,在本节复*课中学生的课堂表现很出色,既进行了积极思维,又很好的锻炼了归纳总结的.能力,合作能力(本届可学生的合作还是很有效的),学生的自信心和学*兴趣亦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是,在学生说会解决问题时就可让其进行*题举例(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化发展),可让大家解决,这样我设计的题目会完成的就较少些,不过完成题型却也会很多。学生获取成功的喜悦会更多,而学生的创造能力也会得到提高的。

  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我先让学生自学,然后交流自学收获与自学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最后用算珠认识数位顺序表。

  在认识数位顺序表时,我先在黑板上画出整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并用算珠表示135,然后提了一个问题:“小数部分能不能用算珠表示出来呢?比如135.3?”这时孩子们开始思考,有的孩子斩钉截铁地说:“不能!”昊罡想了很久,疑惑地说:“肯定不能啊,我们又不能像正方体那样把算珠*均分成十份……”这时我没有做声,只是静静地等待着,让他们思考。还是没有孩子想出办法,于是我换了种思路,问:“如果现在我要用算珠表示4135,该怎样表示呢?”有的孩子开始有想法,但是一时还表达不出来。这时我要求他们动手试一试,讨论一下。经过小组讨论,有的孩子提出来了:“高位不够了可以往左边加,小数部分不够了可不可以在右边加上算珠呢?”这个提议得到了同学们的响应,并且自己动手试试,很快就热烈起来:“我知道了,在个位的后面再添上一位!”顺势我们就开始了小数部分数位的学*。

  我发现用算珠来认识小数部分的数位顺序,孩子们掌握得比较快,兴趣也比较浓。

 本单元刚开始的教学效果真的是特别差,学生交来的课后作业错误满篇,*时麻利的对号此刻却再也难以画上去。一节课时间过去了,作业没批两本,自己却感到头昏脑胀,哎,怎么会这样?

  说实在的,对这一个单元从思想上我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心想,小数对学生已经不是初次接触了,他们有一定的基础,学*起来应该没有问题。哪知道,实际上原不是这么回事。本单元看似容易,实则难点一大堆。小数的意义、性质上是很抽象的东西,学生理解起来很困难。学生对概念的了解只停留在表面,问之知道,但运用缺乏灵活性。变换练*题题型,学生马上无所适从。

  比如,学生知道: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小数的计数单位有0.1、0.01、0.001……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是“10”。

  练*题:1.04读作(),表示()。第二个括号学生几乎都填的是1个一和4个0.01,而少有学生填104个0.01。虽说学生填的不算错,但也说明学生对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不像对整数部分几个一、几个十等的理解那么深刻。

  又如,学*了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判断题:2.0与2大小一样,意义相同。()学生判断正确。说明对小数的意义还是没有真正理解。2.0与2大小一样,但计数单位是不一样的。所以意义不同。

  生活中的小数出现问题更多。尤其是单位之间的换算,要根据进率来移动小数点的位置,学生不是进率记错了,就是小数点的位置不对,要不就是数位不够补0时,补在了中间。

  接连几次作业,效果都很差,这使我不得不静下心来思考:接下来的课我该如何进行?如何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呢?

  通过和同事的交流,我们认为,首先要慢下来,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不要急于求成。第二,针对问题,一点一点讲清讲透,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第三,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整理,让学生对本单元知识有一个系统的认识,能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问题,找到问题所在。只有这样,才能把问题一个个消灭掉。

  后来的几次课,我依计而行。果然作业效果有了很大改观。批改起来也顺畅多了。单元检测在即,我想对本单元的问题再做一个小结,帮助大家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1、小数的意义:

  明白不同的数位上计数单位不同。数位不同,计数单位就不同。整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小是一,小数部分的计数单位最大是0.1。

  区别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不是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或去掉0。如果在小数点的后面添0或去0,小数的大小就会改变。如:2.4=2.40,不能写成2.4=2.04

  小数点位置的移动是和小数的扩大或缩小相联系的。归纳为:

  小数点右移一位=小数扩大10倍=小数×10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8)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菁选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课时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

  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

  2、了解比和比例的区别与联系。

  2、能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2、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实例引出新的知识。

  教具准备:

  情景图、多媒体课件、*题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课题:比例

  看到课题你想到了以前学过的什么知识?(生1,生2等回答)

  我们已经了解了比的这些知识,请做下面练*。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8:453:52、7:4、5

  求完比值你觉得哪些比有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比单关的有关知识。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为新知的学*做好准备。】

  “例”在汉语词典里的解释为符合某种条件。今天这两个比的比值一样,能不能用等号连接呢?

  师:相机板书:3:5=2、7=4、5?

  今天我们将深入学*比例的意义,看到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识呢?

  板书完整课题:比例的意义

  二、揭题示标。

  预设:生:1、比例的意义是什么?

  生:2、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作用?

  (师趁机板书在黑板右上角)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读课题,提问题,明确本节课的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同时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本节课我们就来完成这两个目标:

  三、自主探索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神圣不可侵犯,你在什么地方见过**?

  【设计意图:对学生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爱国教育】

  生各抒己见。

  你知道下面这些**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它们有大有小,都符合要求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

  自学指导:

  1、请每位同学任选两面**,分别计算出它们长与宽的比值和宽与长的比值。

  2、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

  3、把你的发现尝试用算式写下来。

  (5分钟后,期待你精彩的分享)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主题图设计教学情景,设置悬念,**为什么形状相似却大小不一,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兴趣,更能让学生通过形象的感受大小不同的**的变化。从而直观地感受比例的本质内涵。】

  (二)自学

  学生认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思考。

  (三)汇报分享

  谁愿意把你的结果和大家分享?师相机板书

  (1)15:2、4=10:1、6(2)60:15=40:10(3)…(4)…

  原来在**中有这么多的相等关系。**的'缩放是按比例进行的。

  我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这样的式子就是比例。请同学读数学课本,40页,用笔勾画出重点词句,并读一读。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计算出每面**长和宽的比值。从中发现它们的比值相等,可以用等号连起来,自然而然地引出比例,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本,初步感受比例的意义】

  师:你还能写出两个比组成的比例吗?先自己选,再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

  师: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先同桌互说,再小组内互相说一说,再指名汇报。

  出示“比例的意义”概念

  擦去开始板书中的“?”并把比例可用分数形式表示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思考等活动,充分感知比例的意义,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对比例意义的理解】

  师: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

  生:…

  师:根据你的理解,请看主题图,你还能找出哪些比组成比例?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探究。通过这节课的学*,你找到了设计**的奥秘了吗?

  生:…

  【设计意图:学生概括出比例的意义后,没有就此终止,而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提升。通过收集学生写出的比例,不难发现,任意两面**的长与宽之比,宽与长之比,长于长之比,宽与宽之比都可以组成比例,**的尺寸中就隐含着这个秘密】

  四、当堂检测(牛刀小试)

  下面各比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请写出计算过程。

  (1)3:7和9:21

  (2)15∶3和60∶12

  五、当堂训练:

  1、把下面的式子进行归类:

  (5)72:8=3X3(6)3、6:6=0、6

  比:()

  比例:()

  思考:你快速做出判断的原因是什么?明白了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2、判断:

  (1)、有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如果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那么这两个比

  的比值一定相等。()

  (3)、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0、1∶0、3与2∶6能组成比例。()

  (5)、组成比例的两个比一定是最简的整数比、()

  六、拓展提升(思绪飞扬)

  1、写出比值是7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2、12的因数有(),从12的因数中挑选4个数组成比例是()。

  3、有两种蜂蜜水:第一种,用2杯蜂蜜和10杯水调配制而成;第二种,用3杯蜂蜜和15杯水调配制而成。那种更甜呢?你能用今天所学知识判断出来吗?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练*,让学生掌握组成比例的思路和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思维都得到发展,从而加深对比例的意义的理解和掌握

  七、全课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八、课堂作业

  第43页第2、3题。

  九、抽查清。(每组4号同学完成)

  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30:5和48:812:0、4和3:5

  十、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十一、教学反思:

  本节课属于概念教学,分五个环节设计教学,利用十五个问题贯穿整节课,以问导学,以问导疑,以问导思,以问导获,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全课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课的开始从引导学生复*比的知识入手,通过求比值相等的两个比,可以用“=”连起来,自然而然的引出比例,这样的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注重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来源于生活,更应用与生活,本节课从从学生熟悉的**引入比例,在求大小不同的**的长与宽的比值中学*比例的意义,通过观察、探讨大大小小的**的长与宽、宽与长、长与长、宽与宽的比值关系中,加深学生对比和比例的关系,比例意义的理解和掌握。最后通过照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知识。

  3、课堂采用以问导学的策略,用十五个问题贯穿了整节课,以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促进学生思考,用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用问题控制学生的注意力,用问题拓展学生的思路,用提问强化学生的认知,用问题促进师生之间的交往互动。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4、采用探究式的学*方式。对新课的教学,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强加于学生,而是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思考、阅读等方式初步感知新知,再进一步提问“你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吗,”、“你能说一说组成比例要具备哪些条件吗,”、“你还能找出那些比组成比例,”等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产生思维碰撞,这样,学生的体验和感受都很深刻。

  5、设计了多种形式的练*,升华了学生的思维。练*是巩固新知、发展思维的有效手段。思维目标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练*来完成,本节课设计了六种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练*,有利于学生对比例意义的巩固,有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惯。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比例的形成过程,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并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通过自主探索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性质进行判断。

  3、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4、通过探索**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过程:

  一、渗透情感,导入新课

  1、媒体出示**画面,学生观察,激发爱国情操。

  ***升**仪式

  校园升旗仪式

  教室场景

  签约仪式

  师:四幅不同的场景,都有共同的标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这些**有大有小,你知道这些**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2、媒体出示**的长和宽,并提出问题。

  ***升**仪式:长5米,宽10/3米。

  校园升旗仪式:长2、4米,宽1、6米。

  教室场景:长60厘米,宽40厘米。

  签约仪式:长15厘米,宽10厘米。

  师:这些**的大小不一,是不是**想做多大就做多大呢?是不是这中间隐含着什么共同点呢?

  师生交流,得出每面**的'大小不一,但是它们的长和宽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3、学生探索,发现问题。

  师:每面**的大小不一样,但是它的长和宽中却隐含着共同的特点,是什么呢?

  学生自主观察、计算,发现**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二、认识比例,发现特征

  1、引出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

  媒体出示操场上的**和教室里**长和宽。学生计算出两面**的长和宽的比值。

  并板书:2、4∶1、6 =3/2

  60∶40=3/2

  师指出这两面**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中间可以用等号连接,并指出像这样的式子叫比例。

  并板书:2、4∶1、6 =60∶40

  2、认识比例,知道比例各项的名称。

  ⑴学生照样子利用主题图仿写一个比例,并说出自己是怎样写出来的。

  ⑵学生尝试说说什么叫比例。

  ⑶教学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

  自学课本第34页的第一段话,初步认识比例各项的名称。

  出示其中一个比例,指出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说说自己写的比例的各项的名称。

  ⑷教学比例的另一种写法,学生尝试将自己写的比例换一种写法。

  ⑸判断下列几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媒体出示,学生判断并说出理由。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⑴6∶10和9∶15 ⑵20∶5和1∶4

  ⑶1/2∶1/3和6∶4 ⑷0、6∶0、2和3/4∶1/4

  ⑹思考:比和比例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学生自主思考,集体交流,了解比例和比的联系和区别。

  3、自主练*,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⑴媒体出示

  8∶4=()∶() 15:10=()∶4 12∶()=()∶5

  媒体依次出示三道题,学生独立完成并思考:为什么这样填?你有其它的发现吗?

  ⑵师提出问题:在一个比例中,它们项有什么特点?

  ⑶学生观察以上式子,自主思考,尝试发现比例的基本性质。

  ⑷集体交流,发现性质。

  学生自主交流,发现: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⑸观察自己写的其它几个比例,验证发现。

  ⑹小结性质

  学生尝试用完整的数学语言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媒体出示学生的发现,教师指出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巩固练*,提高认识

  1、基本练*

  判断,媒体出示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⑴6∶3和8∶5 ⑵0、2∶2、5和4∶50

  ⑶1/3∶1/6和1/2∶1/4 ⑷1、2∶3/4和4/5∶5

  2、拓展练*。

  比一比,谁写得多。

  在1、2、3、4、5、6、7、8、9这九个数中,任选四个数组成比例,并说说是怎样写出来的。

  四、总结全课,升华认识

  学生回顾全课,说说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板书设计: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4∶1、6 =3/2

  60∶40=3/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比例,知道比例的的内项和外项,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比较,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的能力,经历认识比例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中隐含的数学规律,丰富关于**的知识,培养学生爱**、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和应用意义,会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象征。每当周一升**时,我们心中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自豪。热爱**就是热爱祖国,**对我们这么重要,你们想不想更多地了解一些**的知识呢?

  1、出示三幅场景图(见教材第40页主题图)

  2、提问,你们知道每一幅图中**的长和宽是多少吗?(出示课件)

  3谈话:在制作**的尺寸的过程中也存在有趣的比。同学们可以算一算这三幅**的长和宽之比,并求出比值。

  4、汇报,教师依次出示

  二、引导探究,明确意义

  (一)比例的意义

  (1)观察这三组数据,你有什么发现?

  (2)看三组数据,能否从中选出两个比组成等式呢?

  (3)学生汇报,教师任选其中的板书

  (4)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指出,像这样的等式我们还可以继续写下去。这样两个比相等,我们就可以说这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出示)这就是比例的意义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5)引导学生再次理解意义并强调,两个比相等,并让学生说说什么是比例?

  (6)试写比例的分数形式。

  2、根据意义,判断比例

  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

  (3)师:20:5和1:4为什么不能组成比例?那么你能想办法给20:5找个朋友组成比例吗?想一想,这样的朋友能找几个?你认为找到朋友的共同特点是什么?也就是说要符合什么条件?

  小结后强调指出,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关键是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二)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我们知道比中两个数分别叫做比的前项和后项。今天我们学*的比例中的四个数也有自己的名字,你们知道它们分别叫什么吗?(和学生介绍内项和外项)。

  (1)写出一组比例,让学生指出各部分的名称。

  (2)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你能找出它的'内项和外项吗?

  生独立指出比例的内项和外项。

  1、活动探究总结性质

  谈话: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像除法有商不变的性质一样,比例也有它特有的性质,会是什么呢?我们可以怎样研究?

  (1)请你试着写出一些比例:

  (2)问题:观察比例式,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之间有什么关系?想想、写写、算算,看你有什么发现?(可以提示学生分别算出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的和,差,积,商,看看有没有一定的规律)

  (3)学生探究,教师巡视,收集资源。

  (4)探究:你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

  (5)验证:有了这样的发现之后,你有什么问题呢?

  (6)可以得出什么?(比例的性质)

  (7)提问: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出现什么形式呢?

  2、运用性质

  (1)提问:判断比例是否成立,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有几个方法?

  (2)出示一些练*,判断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三、归纳总结,交流收获

  1、本节课学*了什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索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自主学*,经历探究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复*导入:

  (1)什么叫做比?

  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什么叫做比值?

  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3)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 4、5:2、7= 10:6=

  谈话:今天我们要学的知识也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谈话:同学们,你们知道青岛都有哪些产品非常有名?(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回答)青岛啤酒享誉世界各地,这节课,我们将一起去探索啤酒生产中的数学

  出示课件:这是一辆货车正在运输啤酒的主要生产原料大麦芽。

  这是它两天的运输情况:

  一辆货车运输大麦芽情况

  第一天第二天

  运输次数2 4

  运输量(吨)16 32

  根据这个表格,让学生提出有关比的数学问题。同桌俩人,一个提问题,一个将问题的答案写在本上,看哪对同桌合作得最好,提出的问题最多。

  谈话:谁来交流?跟大家说一下你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的问题:

  货车第一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16 : 2)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运输次数的比是多少?(32:4)

  货车第二天的运输量与第一天运输量的比是多少?(32:16)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答案一一贴或写于黑板)

  2:16;4:32;16:2;32:4;

  16:32;2:4;32:16;4:2。

  1、认识比例及各部分名称。

  谈话:学*数学,我们不仅要善于提问,还要善于观察。现在就请你观察这两个比(16:2;32:4)看能发现什么?(学生会发现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每次的运输量)

  既然它们的比值相等,那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学生用等号连接,并请学生把这个式子读一下。

  试一试:剩下的这些比中,哪两个也能用等于号连接?在你的练*本上写写看。(学生独立完成)

  介绍: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数学上就把它叫做比例。我们知道,比有前项、后项,比例的各部分也有自己的名字。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像16、4位于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2、32位于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比例,也可以写成分数形式。

  学生先把2:16=4:32这个比例写成分数形式,再同桌俩交流它的.内项外项分别是谁。

  自学提示:同学们表现得都特别棒,现在请你看课本自主练*第1题,能否根据刚才所学知识解决。(学生独立完成)

  2、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比

  4︰6

  比例

  2︰3=4︰6

  3.判断下面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6∶9和9∶12

  总结方法: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4、谈话引入:刚才,你们是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比值再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我不是这样想的,可能很快就判断好了,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它们两者之间可是存在着一种奇妙的关系,你想揭穿这个秘密吗?

  那就请你以16:2=32:4为例,通过看一看,想一想,算一算等方法,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关系!

  5、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探究规律。

  出示研究方案:

  ①观察比例的两个内项与两个外项,用算一算的方法,找同学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②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与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请你再举出这样的例子来。

  ③通过以上研究,你发现了什么?

  6、全班交流。

  (1)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2)还有其他发现吗?

  (3)你们组所发现的是不是个偶然现象呢?咱们最好是怎么办?

  7、验证发现,共享成功。

  师:对,举例验证,这可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方法。那现在,咱们可以利用黑板上的比例,也可以自己组一个新的比例,验证看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学生独立验证)

  8、利用一个比例通过课件形象的展示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9、小结:不错,看来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很会验证,自己发现了比例的一条规律。也就是,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数学上我们把这条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也是我们在小学阶段,在继分数、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学*的第三个基本性质。运用它,我们可以解决许多数学问题。

  10、比例的基本性质的应用: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

  6∶3和8∶5

  方法:a、先假设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

  b、说出写出的比例的内项和外项分别是几,再分别算出外项和内项的积。

  c、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组成的比例是否正确。

  (二)自主练*,拓展提升

  1、判断下面每组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3∶ 1/4和12∶9 16∶2和32∶4 7∶4和5∶3 80∶2和200∶5

  让学生根据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教师结合回答板书:

  1/3∶1/4=12∶9 16∶2=32∶4 7∶4≠5∶3 80∶2=200∶5

  2、连线:自主练*第3题。

  3、填空:自主练*第6题。

  4、自主练*第10题:

  2:1=4:()1、4:2=( ):3 1/2:1/3=3( ) 12:( )=( ):5

  5、下面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吗?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能写几个写几个)。

  2、3、4和6

  因为2 × 6 = 3 × 4所以这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2:3=4:6 6:4=3:2 4:2=6:3 3:6=2:4

  2:4=3:6 6:3=4:2 4:6=2:3 3:2=6:4

  练*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沟通。

  (三)回顾总结

  在这节课中你又有什么新的收获?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制五年级下册第66—6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能利用观察—猜想—验证的方法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质。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活动中,进一步体验数学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自主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

  师: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有关比的知识,谁能说说学过比的哪些知识?

  生1:比的意义。

  生2: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生3: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

  (评析:简短的几句谈话,引起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让学生“温故”而“启新”。)

  二、合作探究,学*新知

  1、比例的意义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有关比的知识。昨天大家预*了,谁来说说今天学*什么?

  生:比例?(书:课题比例)

  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预设:1、什么叫比例?2、比例各部分名称?3、比例的基本性质?4、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

  生:什么叫比例呢?

  生:(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可以举例说明。(如果学生举不出例子,我就从比例的意义上去引导,表示两个比相等,你能写出两个比吗?怎样知道这两个比是否相等呢?指着学生举的例子说,像这样的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是比例)

  师:你也能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对吗?请你举出一个这样的例子,再给同桌说说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老师巡视时可以提示学生有的孩子写出了小数、分数形式的比例很好。生汇报)师板书。

  师:通过以上练*,你认为这句话中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

  生1:两个比,不是一个比

  生2:相等,这个比必须相等

  生3:式子,不是两个等式是式子。

  师:(投影出示)请你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1)0、8:0、3和40:15

  (2)2/5:1/5和0、8:0、4

  (3)8:2和15/2:15

  (4)3/18和4/24

  (学生独立判断,师巡视指导,然后汇报)

  师:先说能否组成比例,再说明理由,

  生:0、8:0、3和40:15能组成比例,因为0、8:0、3和40:15的比值都是8/3,所以0、8:0、3和40:15能组成比例。

  同理教学:(2)2/5:1/5和0、8:0、4

  (3)8:2和15/2:15不能组成比例,因为8:2和15/2:15的比值不相等,所以8:2和15/2:15不能组成比例。

  师:怎样改能使它组成比例呢?

  生:4:8=15/2:15或8:2=15:15/4

  同理教学(4)3/18和4/24

  师:像3/18和4/24是比例吗?

  师:分数形式的比例怎么读?你能把这个(学生写的整数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请读一读?

  2、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师:我们在学比的时候知道了比有前项和后项,而组成比例的这些数也有自己的名字。谁能来说一说?

  生: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师板书)

  师:请你指出在这个比例中(16:2=32:4),哪是它的内项?哪是它的外项?

  生:2和32是它的内项,16和4是它的外项。

  师:请同学们快速抢答老师指的数是比例的外向还是内项。

  生:(激烈抢答):外项、、、、、、

  师:同学们反应真快,分数的形式中哪些是比例的项呢?

  生:2和32是内项,16和4是外项。

  师:老师指分数比例学生抢答。

  3、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同学们学得真不错,敢不敢和老师来个比赛?

  生:(兴趣高涨):敢!

  师:好,请两位同学们各说一个比,我们共同来判断能否组成比例,看谁判断的快?

  师:谁来。

  生1:4:5,生2:8:9不能组成比例。

  生:对。

  师:服气吗?不服气咱们再来一次,

  生1:1、2:1、8,生2:3:5

  师:不能。对吗?

  生:对。

  师:老师又赢了,这回服气了吧。(学生点头)

  师:其实你们表现的很不错,只不过老师是用了另一种方法,才能做得又对又快,想知道是什么方法吗?

  生:想。

  师:其实秘密就藏在比例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之中,就请你以16:2和32:4为例,研究一下,试试能不能发现这个秘密!老师给你们两个温馨提示:(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可以通过观察、算一算的方法进行研究。

  2、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现在请将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一下,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学生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发现与大家分享?

  生1:我们组发现16和32是倍数关系,2和4也是倍数关系,所以我们想,在比例里,一个外项和一个内项之间都存在倍数关系。

  师:有道理,不错,还有其他发现吗?

  生2:我们组发现16×4=6432×2=64,也就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师:你能把这个计算过程写在黑板上吗?(学生板书:16×4=64)

  师:这是两个外项的积,(师板书:两个外项的积)

  (学生板书:16×4=64)

  师:这是两个内项的积,(师板书:两个内项的积)

  师:你的意思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师板书:=)是吗?

  师:其他组的同学同意他们这个结论吗?

  生:同意。

  (以上环节,灵活掌握,如果有的学生能直接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就直接问:你怎么算得那么快?生:我用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判断它们能组成比例。是不是所有的比例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呢?怎么验证?)

  师:真的所有的比例都是这样吗?怎么验证?

  生:可以多举几个例子看看。

  师:这是个好建议,那快点行动吧。(学生独立验证)

  生:我同意,因为我用的是2:16=4:32来验证,我发现32×2=64,16×4=64、

  生:我也同意,我用的是10:5=2:1,来验证,我发现10×1=10,2×5=10、

  师:有没有同学举得例子不符合这个结论呢?那也就是说,所有的比例都是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其实这也正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同学们太厉害了。能通过举例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4、比和比例的区别

  师:我们以前学*的比,和今天学*的比例有什么不同呢?请六人小组说一说。(师巡视)

  师:哪一组的代表来说一说。

  生:比和比例的意义不同?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生:比和比例形式不同。比是一个比,比例是两个比。

  生:性质不同。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0除外)比值不变。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5、总结:今天学*了什么?学生看着板书说,请同学们默记两遍。

  三、巩固练*

  1、下面每组比能组成比例吗?

  (1)6:3和8:5(2)20:5和1:4

  (3)3/4:1/8和18:3(4)18:12和30:20

  生1:第(1)个不能组成比例,因为6×5=30,3×8=24,不相等。

  生2:第(2)个不能组成比例,因为20×4=100,5×1=5,不相等。

  师:怎样改一下使它们能组成比例?

  生3:把20:5改成5:20,这样5×4=20,20×1=20,能组成比例。

  生4:还可以把1:4改成4:1,也能组成比例。

  生5:第(3)个可以组成比例,因为3/4×3=1/8×18。

  生6:第(4)个可以组成比例,因为18×20=360,12×30=360。

  师:看来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除了可以根据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外,还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进行判断。

  2、填一填。

  2:1=4:()1、4:2=():3

  3/5:1/2=6:()5:()=():6

  师:最后一题还有没有别的填法?

  生1:5:(1)=(30):6

  生2:5:(30)=(1):6

  生3:5:(2)=(15):6

  生4:5:(15)=(2):6

  师:怎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填法?

  生:两个外项的积是30,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只要两个内项的积也是30就可以了。

  3、用2、8、5、20四个数组成比例。

  师:你能用这四个数组成比例吗?

  师:最多可以写出几种?怎样写能够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生:2和20做外项,8和5做内项时有4种:

  2:8=5:202:5=8:20

  20:8=5:220:5=8:2

  8和5做外项,2和20做内项时也有4种:

  8:2=20:58:20=2:5

  5:2=20:85:20=2:8

  四、课堂总结

  师: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生1:知道了比例的意义。

  生2: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

  生3:我知道了要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根据意义判断,也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

  师:这节课哪个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刻?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300:5=60:1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1.2:1.4=12:14=6:7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12:16:4.5:2.710:6

  二、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1)实物投影呈现课文情境图。(不出现**长、宽数据)

  ①说一说各幅图的情景。

  ②图中有什么相同之处?

  (2)你知道这些**的长和宽是多少吗?

  ①出现各图中**的长、宽数据。

  ②测量教室里**的长、宽各是多少厘米。

  (3)(指教室里的**)这面**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60:40=

  (3)操场上的**的长和宽的比值是多少?与这面**有什么关系?

  ①学生回答长、宽比值。

  2.4:1.6=

  ②两面**的长和宽的比值相等。

  板书:2.4:1.6=60:40

  也可以写成=

  (5)什么是比例?

  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可以明确告诉学生比例的意义,并板书: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6)找比例。

  师:在这四面**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过程要求:

  ①学生猜想另外两面**长、宽的比值。

  ②求出**长、宽的比值,并组成比例。

  ③汇报。

  如:5:=15:10=

  5:=15:105:=2.4:1.6

  ==

  2.做一做。

  完成课文“做一做”。

  第1题。

  (1)什么样的比可以组成比例?

  (2)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3)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4)同学之间互相交流,检验各自所写的比例。

  第2题。

  (1)学生独立写比例,看谁写得多。

  (2)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写的,一共可以写多少个不同的比例。

  3.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比例?

  (2)一个比例式可以改写成几个不同的比例式?

  三巩固练*

  完成课文练*六第1~3题。

  四作业

  课后记:

  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重点: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难点: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过程:

  一、旧知铺垫

  1.什么叫做比例?]

  2.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下面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0.5:0.25和0.2:0.4:和5:2

  :和:0.2:和1:4

  3.用下面两个圆的'有关数据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如(1)半径与直径的比:=

  (2)半径的比等于直径的比:=

  (3)半径的比等于周长的比:=

  (4)周长与直径的比:=

  二探索新知

  1.比例各部分名称。

  (1)教师说明组成比例的四个数的名称。

  板书: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例如:2.4:1.6=60:40

  内项

  外项

  (2)学生认一认,说一说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如::=:

  外内内外

  项项项项

  2.比例的基本性质。

  你能发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有什么关系吗?

  (1)学生独立探索其中的规律。

  (2)与同学交流你的发现。

  (3)汇报你的发现,全班交流。

  板书: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

  外项的积等于内项的积。

  (4)举例说明,检验发现。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设计(扩展9)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精选十篇)

  教学在一个小故事中拉开,不但由此突出“*均分”,还在学生的不同的*均分的情况中评价学生的公*、感恩的情感价值。这似乎与数学教学无关,但教育与教学是不该分的,而我认为教学远没有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更大。

  在教学单位“1”的概念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数字1引入,让学生说说1可以表示什么,从而归纳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1个图形、1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得出1如此多的实际意义是数字1的外延,并在1上加引号,由此定义单位“1”。然后让学生说说手边什么可以看作单位“1”练*内容有些少,特别是对一个计量单位如1分米1厘米1千克等学生说得少,引导也没有跟上。

  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基础上,我通过对折圆形的纸片引导学生依次得到分数21,41,81这些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然后我通过问:把单位“1”*均分成8份,这样的1份是81,那么这样的3份呢?学生很容易得出83这个分数,然后问5份呢?7份呢?引导学生分别得出分数,于是我质疑:81,83,85,87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发现分母都是8,引导学生发现这是因为都是把单位“1”*均分成8份得到的,只是因为要表示的部分的份数不同。我并没有急着肯定学生的发现,而是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12根小棒分一分,用来表示一个分数,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叙述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个分数的,使学生在开放的学*内容中得到不同的学*情况,并通过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发现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重要的学*途径。此处应该再通过比较,发现把单位“1”*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或表示不同的份数,所得的分数都是不同的。此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的什么意思。

  关于分数单位,我选择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分数意义概念后提出。本来设计时计划让学生再想一想12根小棒看作单位“1”*均分,可以得到哪些形如1的分数的,因为前面学生都提到了,而且时间剩下的也不多了,于是只有作罢。然后赶紧练*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练一练的*题效果不错,于是我对练*中的相似*题省略,但数轴上的单位“1”和如何正确得出各分数相对应的点是比较难的,于是仅剩的时间我留着处理了这个*题。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分数,对分数有了一定完整的认识。这个单元,学生学*了比较长的时间,这么多知识可以整理一下。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关系,再把分数进行分类,然后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了约分和通分,最后学*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些内容的安排是有逻辑顺序的,而且又是相互关联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学*和的作业情况,总感觉有几个问题很难处理。

  第一、学生的技能训练有点不太到位。

  按照教材内容的进度,其中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也要6课时,那么整个分数的内容,连练*课在内也只有17课时的时间。而其中通分、约分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间就更少。时间少了,那么对于学生的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技能训练好像不太扎实,特别是求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因为在学生的练*中经常反映出约分不约或约分没有约尽,还有就是约得很慢。这些现象又导致了小数化分数时,出现“部分学生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时,却不能进行很好地约分,或者约错”的现象。“温故而知新”,只有巩固了有联系的旧知,那么学*与旧知有关的新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也是教育学中所说的巩固性原则。因此,对于这些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后面的约分和通分又起到了很大连贯作用,而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又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如果前面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到味,一些基本技能不太熟练,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后面的学*。这一点在这一单元中感觉比较深。因此,在*时的练*时,除了一些作业本上的题目(综合性的')以外,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基础性的练*:如小数与分数的互化,通分和约分,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的练*。通过这些少而精的练*,让中下学生的一些基本技能得到巩固。

  第二、有些知识点到底学不学?这一单元的好多知识在老教材里是有的,但是在新课程中又不上了,只是放在了“你知道吗?”中,很难取舍。学,就要再花很多的时间;不学,感觉这些知识又很重要。如:分解质因数,如果不学,后面的一些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就不能后续地学*“你知道吗?”,特别是判断能不能化有限小数的方法。学了,又不是让学生看一下书就行,有些内容还得上一节课的时间。这一点,在教学中真的很难适应,特别是像“分解质因数“这些比较重要的知识,该如何对待?

  第三、难度降低,那么要学生达到怎样的程度?在教师用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对学生的要求有所降低,如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那么要求降低了,练*中的要求是不是也降低了呢?再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部分学生就难以解决,当然这也跟学生的差异和老师的渗透有关。要求降低,到底降到怎样的程度,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如何?真的很难把握。再如分数的比较大小,在练*中早已有渗透,虽然比较的方法有很多,有约分、通分、化同分子、找一个中间数等等方法,但是对于学生的要求如何呢,是不是对所有的学生要掌握。个人的理解是:难度降低,不是等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降低,而应对学生更高的要求,关注课堂,关注知识与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对形成熟练的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在一个小故事中拉开,不但由此突出“*均分”,还在学生的不同的*均分的情况中评价学生的公*、感恩的情感价值,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这似乎与数学教学无关,但教育与教学是不该分的,而我认为教学远没有教育对学生的意义更大。

  在教学单位“1”的概念时,我从学生熟悉的数字1引入,让学生说说1可以表示什么,从而归纳不但可以表示1个物体,1个图形、1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1个整体,在此基础上得出1如此多的实际意义是数字1的外延,并在1上加引号,由此定义单位“1”。然后让学生说说手边什么可以看作单位“1”练*内容有些少,特别是对一个计量单位如1分米1厘米1千克等学生说得少,引导也没有跟上。

  在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基础上,我通过对折圆形的纸片引导学生依次得到分数21,41,81这些是学生以前学*过的,然后我通过问:把单位“1”*均分成8份,这样的1份是81,那么这样的3份呢?学生很容易得出83这个分数,然后问5份呢?7份呢?引导学生分别得出分数,于是我质疑:81,83,85,87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问题?学生发现分母都是8,引导学生发现这是因为都是把单位“1”*均分成8份得到的,只是因为要表示的部分的份数不同。我并没有急着肯定学生的发现,而是让学生用课前准备的12根小棒分一分,用来表示一个分数,让学生在操作中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引导学生用比较规范的语言叙述自己是如何得到这个分数的,使学生在开放的'学*内容中得到不同的学*情况,并通过充分的交流让学生发现倾听别人的发言也是重要的学*途径。此处应该再通过比较,发现把单位“1”*均分成不同的份数,或表示不同的份数,所得的分数都是不同的。此时学生很容易总结出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表示的什么意思。

  关于分数单位,我选择让学生在阅读课本的分数意义概念后提出。本来设计时计划让学生再想一想12根小棒看作单位“1”*均分,可以得到哪些形如1的分数的,因为前面学生都提到了,而且时间剩下的也不多了,于是只有作罢,教学反思《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教学反思》。然后赶紧练*说一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练一练的*题效果不错,于是我对练*中的相似*题省略,但数轴上的单位“1”和如何正确得出各分数相对应的点是比较难的,于是仅剩的时间我留着处理了这个*题。

  20xx年10月举行的全国小学数学课堂成果展示交流会好课纷呈,而张齐华老师执教的《分数的意义》更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听了这节课,我突然感悟到:尽管我的课与张老师的课还有很大的距离,但我应该有能力让我今后的课“效”起来。在下一阶段的教学中,我会努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完善。

  一、认真研读教材,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

  记得张老师在介绍自己备课的过程时说过,为了这节课,他翻阅了小学、中学乃至大学的教材,认真琢磨了这个内容在学生的知识体系中所占据的位置,特别是小学阶段的教材。再想想自己*时的教学:教案是提前抄好的,教参在上课前一天翻一翻、看一看,最多了解了解本单元、本册的内容。除非要上教研课或比赛课了,才急急忙忙借一些其他年级的教材看一看。这样的准备,能上出精彩的课吗?就在听完张老师的课之后几天,教研室陈老师要我组织秀峰区五年级数学老师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内容由我定。于是,我认认真真的翻阅了本册教参,发现课标版“简易方程”与以前的大纲版有较大出入,而且,教参详细的介绍了教材内容改动的原因、教学时应采取什么方法、重难点知识怎样处理等等,同时,我又查看了大纲版教材对于这个内容的安排,我猛然间觉得自己对“简易方程”这一单元的教学有了从未有过的自信。我也更深的明白了一句俗话:“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的真谛。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气氛

  《分数的意义》一课,没有花哨的课件、没有美丽的童话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数学活动,但从张老师的课堂却发现,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老师走。是什么吸引了学生?自然、大方、自信、和蔼的教师,使学生思维敏捷,畅所欲言,学*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在这样和谐的气氛中,教学效果自然不一般。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教学,我也在努力的把自己定位成学生的朋友、学*的指路人,想方设法与学生建立融洽的关系,但这个“度”把握得不到位。有时学生疯过头了,自己要想法控制;有时学生爱理不理,又要连哄带骗。自己没能从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想出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面对学生。这也是我今后要努力地方向。

  三、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张老师的课非常流畅,让听课的老师有一种“享受”的感觉,而灵活处理好预设与生成问题的能力,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又一关键环节。课堂教学活动面对着不同个性的'学生,就决定了它是充满活力的生成的过程。学*过程中会自然生成许多我们课前无法预设的资源,张老师的课堂上,学生的回答也是他无法预料的,但我觉得张老师抓住了每一个偶发性的资源,并运用这些资源解决真正的问题。而读懂学生、读懂课堂、读懂教材是灵活运用生成资源的基础。这也是我要花大力气学*和练*的方向。

  总而言之,张老师的课让我明白:有实效性的课堂,是对学生负责的课堂,是让学生获得知识的课堂,是学生快乐成长的课堂,是老师应该给学生的课堂。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让学生进一步地认识了分数,对分数有了一定完整的认识。这个单元,学生学*了比较长的时间,这么多知识可以整理一下。从分数的意义到分数与除法关系,再把分数进行分类,然后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学*了约分和通分,最后学*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些内容的安排是有逻辑顺序的,而且又是相互关联的。

  经过这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学生学*和的作业情况,总感觉有几个问题很难处理。

  第一、学生的技能训练有点不太到位。

  按照教材内容的进度,其中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也要6课时,那么整个分数的内容,连练*课在内也只有17课时的时间。而其中通分、约分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时间就更少。时间少了,那么对于学生的各个知识点的基本技能训练好像不太扎实,特别是求两数的最大公因数,因为在学生的练*中经常反映出约分不约或约分没有约尽,还有就是约得很慢。这些现象又导致了小数化分数时,出现“部分学生把小数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时,却不能进行很好地约分,或者约错”的现象。“温故而知新”,只有巩固了有联系的旧知,那么学*与旧知有关的新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并掌握。这也是教育学中所说的巩固性原则。因此,对于这些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技能的熟练掌握,对后面的约分和通分又起到了很大连贯作用,而对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又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所以,如果前面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到味,一些基本技能不太熟练,那么势必会影响到后面的学*。这一点在这一单元中感觉比较深。因此,在*时的练*时,除了一些作业本上的题目(综合性的)以外,还是要适当增加一些基础性的练*:如小数与分数的互化,通分和约分,求两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假分数化整数或带分数的练*。通过这些少而精的练*,让中下学生的一些基本技能得到巩固。

  第二、有些知识点到底学不学?

  这一单元的.好多知识在老教材里是有的,但是在新课程中又不上了,只是放在了“你知道吗?”中,很难取舍。学,就要再花很多的时间;不学,感觉这些知识又很重要。如:分解质因数,如果不学,后面的一些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就不能后续地学*“你知道吗?”,特别是判断能不能化有限小数的方法。学了,又不是让学生看一下书就行,有些内容还得上一节课的时间。这一点,在教学中真的很难适应,特别是像“分解质因数“这些比较重要的知识,该如何对待?

  第三、难度降低,那么要学生达到怎样的程度?

  在教师用书中有这样的一句话,对学生的要求有所降低,如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那么要求降低了,练*中的要求是不是也降低了呢?再如三个数最小公倍数,部分学生就难以解决,当然这也跟学生的差异和老师的渗透有关。要求降低,到底降到怎样的程度,对不同的学生要求如何?真的很难把握。再如分数的比较大小,在练*中早已有渗透,虽然比较的方法有很多,有约分、通分、化同分子、找一个中间数等等方法,但是对于学生的要求如何呢,是不是对所有的学生要掌握。个人的理解是:难度降低,不是等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降低,而应对学生更高的要求,关注课堂,关注知识与方法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充分地理解知识,这样才能对形成熟练的技能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时间的推移,精品课的打造渐进尾声。不知道不觉到了复*课打造阶段。数学科组长顾群老师为了做好带头榜样作用。主动承担了整理和复*(一)的教学任务。此次精品课的打造更是请到了中山市教研室的`刘艳老师和李宇涛老师指导,此外还有来自三乡镇*岚小学和载德小学的同仁。

  情景引入环节,顾老师以一首优美的诗引入课题。引导学生观察诗中文字的特点,提问:哪个字出现的最多?“春”字共有几个?

  接着引导学生联系数学,提出一些用除法做的数学问题,并列出算式说出其意义。这样是引入,将语文和数学联合起来,使得数学课堂也诗意化,更富有情趣,学生学起来也更有兴趣。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单元的知识点。学生给出的知识点是凌乱的,无序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制作了对应的贴纸,将学生答道的知识点随意的贴在黑板上。引导学生小组讨论,将这些杂乱的知识点整理归纳。这个环节设计的较好,学生通过整理能将知识系统化。集思广益,通过汇报整理,整个单元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当学生知识点清洗后,老师给出了一些基础练*。通过一些形式多样的练*,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复*课看似知识对于知识点的回顾与罗列,但是要做到行之有效,也必须要在课前做好设计,挑选好精心练*题。顾老师的课在各个方面都做得较好,是我们科组老师学*的典范。

  听了顾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包括

  1、复*课,不应该是老师生硬的给学生不停的灌输整个单元的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学生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要不老师清楚的多。对于普遍觉得有难的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将单元内容用知识网络来构筑。先有学生自己梳理,可以加深印象。然后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点,最后全班进行整理,查漏补缺。最后全班进行整理。这样将知识网络形成之后,可以方便学生以后的复*。

  3、导入新颖,以语文古诗进行导入,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活动运作。

  4、让学生自己畅谈自己的.想法,发挥了学生自主性

  5、课堂上不断运用鼓励性的话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学*的宝贵的经验。但是我认为在这节课中,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过长,并且代表性不是很明显,导致后面练*的时间很少。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整理与复*”这是一节复*课,复*课一方面学生比较厌烦,积极性难以调动;另一方面是复*课需要将一单元的零散知识系统起来。针对这两点,本节课顾老师运用“课堂自主整理――集体交流点评――复*综合提高”的步骤,通过学生之间、组与组之间、师生之间的.集体讨论,相互交流、补充、完善,相互质疑、辩论、评价,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取长补短,张扬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内在联系和相似内容之间的差异。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集体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让他们合作设计,也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与合作性。这点做得很好。其次,顾老师很重视学生学*方法的指导,通过本课的学*,学生学会了整理知识的方法,为以后的学*奠定了基础。

  建议:

  最好在整理知识的同时,**一些练*,让学生在边整理边练*的过程中更好地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

  听了顾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包括

  1、复*课,不应该是老师生硬的给学生不停的灌输整个单元的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学生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要不老师清楚的多。对于普遍觉得有难的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将单元内容用知识网络来构筑。先有学生自己梳理,可以加深印象。然后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点,最后全班进行整理,查漏补缺。最后全班进行整理。这样将知识网络形成之后,可以方便学生以后的复*。

  3、导入新颖,以语文古诗进行导入,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活动运作。

  4、让学生自己畅谈自己的想法,发挥了学生自主性

  5、课堂上不断运用鼓励性的话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学*的'宝贵的经验。但是我认为在这节课中,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过长,并且代表性不是很明显,导致后面练*的时间很少。

  听了顾老师的这堂课,让我受益匪浅。通过这堂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其中包括

  1.复*课,不应该是老师生硬的给学生不停的灌输整个单元的学*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整理。学生自己对于自己没有掌握的知识要不老师清楚的多。对于普遍觉得有难的问题,可以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集思广益。同时还能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

  2.将单元内容用知识网络来构筑。先有学生自己梳理,可以加深印象。然后小组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点,最后全班进行整理,查漏补缺。最后全班进行整理。这样将知识网络形成之后,可以方便学生以后的'复*。

  3.导入新颖,以语文古诗进行导入,提出与数学相关的问题,环环相扣,联系紧密。能让学生跟着老师的思维活动运作。

  4.让学生自己畅谈自己的想法,发挥了学生自主性

  5.课堂上不断运用鼓励性的话语,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这些都是我要在今后的课堂中要学*的宝贵的经验。但是我认为在这节课中,给学生自我展示的时间过长,并且代表性不是很明显,导致后面练*的时间很少。

相关词条